• 610.15 KB
  • 48页

生态农场农业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苏州高新区西京湾生态农场(农业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单位: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呈报单位:苏州西部生态城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5月 说明本简本内容由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并经苏州西部生态城发展有限公司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苏州高新区西京湾生态农场农业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苏州西部生态城发展有限公司、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本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 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11.2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及投资总额························································21.3项目建设内容····································································································21.4项目所在地块用地历史及现状······································································111.5产业政策、规划相符性··················································································111.6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7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71.8环境保护目标··································································································182工程分析...................................................................................................................212.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212.2运营期污染源分析··························································································22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25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253.2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263.3生态环境影响··································································································273.4环境效益分析··································································································284污染防治措施评述...................................................................................................314.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314.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评述··············································································354.3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385公众参与...................................................................................................................405.1调查方式··········································································································405.2调查结果及分析······························································································405.3公众参与调查结论··························································································42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47联系方式...................................................................................................................457.1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457.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45 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生态农场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模式,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生态农场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农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观光旅游胜地新模式。苏州西京湾地区与太湖接壤,远离现在的主城区,当地社会形态主要为自然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经济苗木种植、旅游服务等,地理风貌和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苏州经济转型过程中,该区域将展示出后发优势,为发展旅游服务业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本项目选址于太湖之滨,远离工业区,地势平坦,生态环境优越,拥有开发现代生态农业及度假区的环境条件。同时该项目由区工委、管委会牵头,得到了区农发、规划、国土、社保、拆迁办、生态城管委会、镇湖街道等部门的积极支持,已列为高新区重点扶持项目。生态农场项目用地面积267.17ha(公顷),将建设成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果品采摘、农活体验、农业观光为辅的现代生态农业项目。本项目为生态农场的农业项目及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环保投资约1500万元,其中农业项目不需要进行立项;配套设施项目用地面积230亩,已经获得了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局批复(苏高新发改项[2013]610号),整个农场预计投产时间为2017年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1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因此,苏州西部生态城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苏州高新区西京湾生态农场(农业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我所接受委托后,通过实地勘察和对建设项目概况、排污特征、拟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的了解,结合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从环保角度评价该项目可行性,并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项目的环境管理以及申请办理有关手续提供技术支持。1.2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及投资总额项目名称:苏州高新区西京湾生态农场(农业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项目投资:50000元环保投资:1500万元建设单位:苏州西部生态城发展有限公司农业项目建设规模:生态农场以农业生产为主,配套农业观光旅游。其农业项目建设规模为:无公害蔬菜种植1000亩,年产无公害有机蔬菜约2500万斤;生态果园500亩,年产各类水果1000万斤;经济作物间种。建设地点:苏州高新区西端伸入太湖的半岛(主要为寺塘湾西侧区域),具体位置见附图1。建设日期:2015年1月-2017年1月1.3项目建设内容1.3.1生态农场项目开发历程西京湾生态农场建设只要包括包括农场农业系统建设、农业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为了加快项目进度,农场已经进行了部分项目的开发,主要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桑蚕繁育基地建设等。2014年2月,苏州高新区苏新环境可研技术中心编制了《江苏省苏州市桑蚕优质原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该项目位于苏州高新区西京湾生态农场2 项目地内,属于西京湾生态农场项目的一部分,建设内容主要为建造原种蚕室、基因库大楼及生产辅房用房等12000平方米,桑田及相关配套设施,并于2014年3月7日获得苏州高新区环保局的批复,批复文号“苏新环项【2014】136号”。此项目属于农业项目中一部分,目前正在筹建过程中。2014年10月,苏州和协环境环评咨询有限公司对生态农场的农业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编制了《苏州高新区西京湾生态农场(农业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苏州高新区环保局于2014年11月28日对该项目进行了批复,批复文号“苏新环项【2014】81号”。此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10km道路(包括桥梁、涵洞)的建设,以及道路沿线的污水管网、给水管网、燃气管网、电力管网、电信管网以及路灯照明等工程。此项目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1.3.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3.2.1农业项目1、渔牧区(1)水上花田总面积150亩,主要为花卉品种种植和观赏,种植的花卉主要有红掌、紫荆花、水仙、美女樱、水生美人蕉、非洲菊、白晶菊、羽衣甘蓝、水竹等。(2)牧场总面积270亩,其中疏林草坡131亩、马场22亩、山羊及羊驼场50亩、奶牛场67亩。不进行集约化养殖,各种动物规模均小于20头,只是供游客观光时使用。(3)湿地鱼塘总面积256亩,种植部分水生农产品植物、放养部分鱼类,其主要功能为项目地内部水质净化功能。其中湿地鱼塘1:105亩,主要种植藕、芡实、水芹、荸荠、茨菰、莼菜、茭白等,同时放养青鱼、草鱼、扁鱼、鲫鱼等鱼类;湿地鱼塘2:151亩,主要3 种植农产品水生植物包括藕、芡实、苦草、黑藻、金鱼藻、茨菰、莼菜、茭白、菱、小茨藻、狐尾藻等,同时放养太湖三白、河豚、大嘴鲶鱼、鲈鱼、甲鱼、蟹等鱼类。2、桑田区(1)桑林总面积250亩,主要种植桑树,为江苏省浒关蚕种场苏州市桑蚕优质原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内容,本项目已经另行进行项目手续,目前本项目已获得苏州市高新区环保局批复(苏新环项【2014】136号),此次环评不再进行详细评述。(2)农田总面积330亩,春天轮作油菜花、甘蓝/薰衣草,间作玉米、菠菜;夏天轮作彩色水稻、薰衣草,间作玉米、菠菜;秋天轮作彩色水稻、甘蓝/薰衣草,间作玉米、菠菜;冬天轮作油菜花、甘蓝、间作菠菜。轮作和间作的耕作方式不仅能增加园区内生物多样性,以达到病虫害的生物预防,同时也满足了农田景观的四季变化。(3)果蔬区总面积为162亩,主要种植南瓜、水果黄瓜、迷你西瓜、上海青、有机绿茄、紫甘蓝、洋葱、胡萝卜等,主要采用轮作和间作的耕作方式。3、果林区(1)果林总面积709.5亩,主要种植的果树有蟠桃树、翠冠梨、黑珍珠樱桃、石榴、早熟温柑、白玉枇杷等。(2)农场体验总面积为276亩,其中开心农场170亩,七子美容园106亩。主要种植白芍、白芷、白芨、白玫瑰、白蔹、白茯苓、白术等中草药。4、苗圃区总面积401亩,主要进行苗圃种植,包括香樟、广玉兰、雪松、红枫、枫香、乐昌4 含笑、樱花、海棠等。5、繁花区总面积540亩,包括草坪区310亩、花卉区127亩、湖面103亩,只要为四季花卉季节观赏。春季主要有二月兰、非洲菊、三色堇、紫罗兰、一串红、四季海棠、香彩雀、百日草、石竹等;夏季主要有美女樱、矮牵牛、天竺葵、一串红、四季海棠、香彩雀、百日草、石竹等;秋季主要有美女樱、矮牵牛、非洲菊、一串红、四季海棠、香彩雀、繁星花、石竹等;冬季主要有三色堇、羽衣甘蓝、红柄菠菜、紫罗兰、石竹等。1.3.2.2管理服务设施项目地内各管理服务设施尽量利用现状居民建筑用地、工业用地进行建设,不占用别的用地类型。本项目拟建设管理服务设施12处,主要为农业项目配套管理服务设施,部分供观光游客住宿使用,由于管理服务设施还没进行详细设计,所以在具体实施时要另行环评申报。1.3.2.3交通及附属工程本次项目涉及的交通及附属工程主要包括河堤路、次干道、支路(农用车服务道)、空中步道(架空步道)、田间慢行道、木栈道、桥梁、内陆停靠点、内陆河道游线以及进行相关的河道疏浚整理和河岸护砌、停车场等。道路工程范围包括道路工程、附属桥涵、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及道路照明、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管线工程。其中为配合道路绿化设计,项目地绿化结构布局将采用以线带面、以线穿点的项链状自然式布局形式,与规划中的小品、绿地、广场等自然、人文景观紧密配合,成为项目地的生态与标志性景观。停车场:主要型式为树林式或树林+嵌草砖生态停车场,在停车区周边种植高大乔木,以绿篱划分停车区,在停车泊位区青条石铺装或铺设嵌草砖,使停车场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绿化系统。标志设施:在项目地块内道路沿线及各服务单元设置标志设施,包括指示牌、标识牌、警示牌和功能介绍牌等,设置数量根据功能设施分布和道路长度确定,结合项目地内各区的功能定位,各类标志牌分别采用金属、木质、竹简或石材等朴素的材质。5 河道疏浚:以生态疏浚为主,整治河道10410m,主要为渠化航道、除障改善流态。河岸护砌:对现状河道及新开挖河道进行河岸进行整治,部分采用浆砌片石,部分为自然形态。1.3.2.4环卫工程环卫设施包括公厕和垃圾箱等,主要分布在渔牧区、桑田区、果林区、花谷区四个区域,根据各区控制范围内的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共设置水冲公厕15个,垃圾箱按照需求配置。1.3.2.5给排水工程(1)自来水给水系统项目地内现有一第二水源厂,输原水至区外水厂处理,原水管DN1800,项目地内现状居民用水由区外水厂供给。本项目供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项目地内拟铺设DN110、DN150、DN200给水管道,以满足农场内用水需求,这些管道接入现状管道管径DN300,沿道路铺设。(2)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水源由项目地环状管网供水,室外消火栓在项目区内建筑密集处沿路均布设置,间距不超过120m。根据各区消防用水需求量,需设消防水池2座,结合各区高位水池进行建设。室内消火栓采用普通消火栓,消火栓栓口距地面高度1.1m,在建筑内设消防水龙、水喉等设施。(3)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区内范围较大,建筑设施比较分散,河流密布,故不设雨水管道,农业项目区域内雨水依靠地势坡度分区进行收集,收集后进入生态降解池进行净化后部分回用,部分排入周边河流。项目地拟建设建筑的室内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分流,公建内餐饮建筑,餐饮废水须经隔油池处理后和其他生活污水一起经市政污水管网接入镇湖污水厂处理。本项目拟铺设排水管道7763m,设污水提升泵站2座。1.3.2.6供电工程项目地供电由外围市政供电提供,项目地内设开闭所一座,采用双回路接入。各6 区域根据用电量分别设配电所10座,配电室出线供电半径约250m。项目用电量预测6678kW,其中排灌泵站用电量380kW。排灌泵站用电尽量由周边配电室出低压线供给,距离较远的自设配电箱。开关站至各分区配电室采用YJV22-10KV电缆穿电缆排管放射式供电。各分区配电室至建筑物线路采用YJV22-0.4KV电缆穿电缆排管放射式供电。建筑物内低压线路采用放射式和局部树干式供电。1.3.2.7电信工程项目地内通信接至外围市政通信管道,区内各地块自设通信机房,通信量832门。主要由支线路采用8*Ф110mm孔管道敷设与市政主干网沟通,地块线路采用4*Ф110mm七孔蜂窝管道敷设。进机房处设置通通信人井。1.3.2.8燃气工程本项目所需燃气接至外围市政燃气管道,区内燃气管采用中压管道,主管管径de110。1.3.2.9灌溉系统项目按排灌系统、果园、蔬菜地、农田,开挖支排水沟,使整个区域形成层次分明的排灌网。同时设置若干喷、滴灌设施,实现灌溉自动化,节约水源,节省劳力,保护土壤,同时有利于集约化科学管理,展示推广。同时预留一定的边沟,收集溢出的排水进入生态降解池进行净化处理后回用,多余的排入周边河流。1.3.3项目拟采取的生态系统及生态技术1.3.3.1农业生态系统说明项目农业生产农田产生的秸秆部分通过青贮、微贮和压块加工,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作为动物马、奶牛、山羊及羊驼的饲料,部分作为通过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堆沤还田等形式利用秸秆,能够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同时动物产生的尿液、粪便等固废在生态降解池进行堆肥降解,沼渣和沼液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13.3.2农业生态技术1、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7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有机生产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农药,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或其产物。从生态系统出发,以作物为核心,综合应用各种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和有利于各类自然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达到持续、稳定增产的目的。有机农业病虫草害控制的方法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和药剂防治措施等。主要有防虫网、防虫粘板、太阳能灭虫板、性引诱剂等方式。2、有机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机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如下:(1)对作物种类进行选择,预期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作为选择作物种类的重要依据;(2)采用轮作、间作的方式进行种植,保持物种的多样性;(3)在每个地块之间设置一定的防护林,通常由多种数目和多年生地皮植物组成,增强园地的生物;(4)土壤翻耕多在春季进行,少在秋季进行,肥料多选用堆肥或混合肥,有时也可使用一些液体肥料或骨粉等;(5)所有遗留的植物残体全部拔起,采收后,收集遗留在园地中的植物残体,集中进行堆沤处理;(6)适当调整蔬菜的播种期和收获期,以避免一定的病虫害;(7)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同时进行一定的监测;(8)适当的进行灌溉,在夏季干旱时进行喷灌或滴灌。3、有机果业病虫害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使用EM有机肥,合理负载,合理修建,增强树体自身的抗逆能力;(2)病虫枝条、病叶、病果等集中深埋或烧毁,冬季刮除老翘皮,萌芽前使用高压水枪对树干、大小枝冲洗,消毒,以减少初侵染;(3)用无毒、无害、无菌且肥效搞得沼液,沼渣为果树根外施肥和做基肥,使用花生麸等麸肥取代氮磷钾等无机化肥;8 (4)用无机矿物油如机油乳剂来防虫,用对作物较安全、残效期短的农药杀菌杀虫;(5)采用果园生草法,即除数盘外,在株行间长草或间种绿肥,蔬菜等,培养益虫作为害虫的天敌。4、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智能灌溉系统是一套综合了智能控制和目前先进的栽培技术的灌溉系统。当植物生长阶段需要水合肥时,肥水智能灌溉系统的采集终端就会将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则根据气象、环境、蔬菜种类及生长状况等信息模拟出水合肥需求量,同时将信号反馈到各个信号控制终端,在控制中心和控制终端协作下即可完成水肥供应。此系统既可做到节水节肥、提高肥效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环保施肥,又可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产量。9 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2 1.4项目所在地块用地历史及现状经调查,该地块现状为大部分为农村居民用地,包括居民建设用地、农田、林地、苗圃、鱼塘等,有一处工业用地(上山化工厂,主要产品为石油磺酸钡,已于2004年拆迁完毕,目前为平整的空地),有一处水厂用地(苏州高新区第二自来水厂取水泵房),总体来看,项目地范围内除一处工业用地可能受到一定污染以外,其余用地范围均未受到工业污染,不存在潜在的环境问题。1.5产业政策、规划相符性1、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是生态农业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一条农林业第10小条,“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与应用”中生态农业建设项目。根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本项目不属于目录中限制和禁止的产业。根据《苏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主要为生态农业建设,配套观光旅游,不属于限制类、禁止类、淘汰类项目。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太湖流域实行分级保护,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太湖湖体、沿湖岸五公里区域、入湖河道上溯十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一公里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上溯十公里至五十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一公里范围为二级保护区;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根据《关于公布我省太湖流域保护区范围的请示》苏环办苏环办〔2010〕196号文件,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会同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四市政府开展了江苏省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划定工作,保护区范围划至建制镇、行政村。江苏省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建制镇、行政村名录中高新区包括望亭镇:迎湖、宅基、四旺、项路、新梗、何家角;通安镇:11 渔业、街西、庄前、新钱、航船浜、愈巷里、东泾;东渚镇:协新、长巷、黄区、淹马、大寺、新苏、中村、姚江、姚市;浒东街道:市桥、山旺、西京、太湖、上山、石帆、马山、新桥、西村、秀岸、渔业队。本项目西侧紧邻太湖,项目所在地属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范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于2011年8月2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第三十条规定,太湖岸线内和岸线周边5000米范围内禁止:(一)设置剧毒物质、危险化学品的贮存、输送设施和废物回收场、垃圾场;(二)设置水上餐饮经营设施;(三)新建、扩建高尔夫球场;(四)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五)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六)新建、扩建化工、医药生产项目;新建、扩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以外的排污口;扩大水产养殖规模。第四十八条太湖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水行政、环境保护、农业等部门应当开展综合治理,保护湿地,促进生态恢复。《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于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五条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改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二)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三)向水体排放或者倾倒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渣废液、含放射性废渣废液、含病原体污水、工业废渣以及其他废弃物;12 (四)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车辆、船舶和容器等;(五)使用农药等有毒物毒杀水生生物;(六)向水体直接排放人畜粪便、倾倒垃圾;(七)围湖造地;(八)违法开山采石,或者进行破坏林木、植被、水生生物的活动;(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四十六条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除外;(二)在国家和省规定的养殖范围外从事网围、网箱养殖,利用虾窝、地笼网、机械吸螺、底拖网进行捕捞作业;(三)新建集中式畜禽养殖场;(四)新建、扩建高尔夫球场、水上游乐等开发项目;(五)从事水上餐饮经营活动;(六)其他可能污染水质的活动。除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依法设置的排污口外,一级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已经设置的排污口应当限期关闭。本项目西侧紧邻太湖,位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为生态农场项目,不设置排污口,不从事水上餐饮经营活动,不建设水上游乐等开发项目,不向太湖排放污染物,不设置畜禽养殖场,项目产生的生活进入镇湖污水厂处理后排放,不属于《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禁止在太湖保护区内进行建设的行业范围之列,符合《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有关政策要求。《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城乡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规定的通知》(苏府办[2013]123号)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苏州市城乡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规定》要求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13 风景名胜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轨道交通沿线等区域实施城乡规划和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第十二条其它生态敏感区规划强制性内容有:(一)其它生态敏感区主要指:西部山体、四角山水楔形绿地和城镇体系中的生态走廊等(天平山、灵岩山、天池山、阳山、穹窿山、七子山、清明山、东山镇所属山体、金庭镇所属山体、香山、凤凰山所属山体等和太湖、澄湖、独墅湖、春申湖、阳澄湖、石湖、西塘河、三角咀、傀儡湖、昆承湖、淀山湖、汾湖等)。(二)区域开发中,应当保护生态敏感区,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高绿化覆盖率,严格保护自然水域,保证一定的水面率,加强湿地保护。(三)其它生态敏感区内不得新建工矿企业,其他建设项目从严控制。(四)太湖水源、阳澄湖水源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太湖、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规定执行。(五)对水源地应当采取保护性措施。控制岛屿上的建设,避免沿湖开发,不得围湖造地。(六)非水源地沿湖岸线及山体山脚应当划定为公共开放区域,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米。沿湖300米范围内除休闲旅游度假设施、水利设施、助航标志外,禁止其它项目建设。(七)不得破坏生态敏感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和自净能力,不得破坏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八)生态敏感区内的任何建设,要从严控制,维护自然风貌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第十三条沿太湖(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湖新城除外)、阳澄湖纵深1公里、高速公路两侧各100米、高速铁路两侧各70米、城际铁路两侧各30米,及总体规划划定的生态廊道中,合理建设生态防护林,严格限制在生态走廊内进行新的建设。14 本项目西侧紧邻太湖,位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为生态农场项目,不属于工矿企业,不围湖造地,不设置排污口,不向太湖排放污染物,项目建成后维护自然风貌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绿化覆盖率,严格保护太湖水域。同时符合《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因此,本项目符合《苏州市城乡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规定》(苏府办[2013]123号)有关政策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及相关政策。2、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2009-2030),项目地块属于湖滨片区(苏州西部生态城),本项目主要农业及其配套服务设施项目,符合《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2009-2030)的要求。根据《苏州市东渚镇总体规划(2010-2030)》,本项目位于生态城片区,建设内容为生态农场项目,与规划布局中“生态城片区以生态修复为主,进行生态、低碳的可持续的生态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发展滨湖休闲观光农业”相符合。本项目为高新区镇湖太湖大堤东,伸入太湖的一角,位于《苏州西部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湖滨景观游憩带”,本项目建设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因此与西部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符。本项目位于高新区镇湖太湖大堤东,位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中太湖(高新区)重要保护区二级管控区范围内。本项目属于生态农场建设项目,属于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且不属于重要湿地二级管控区中规定的禁止项目范围,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相符。本项目距离太湖镇湖饮用水水源取水点1400m,距离一级保护区范围边界1100m,经查《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本项目评价区域临太湖100m范围内的部分陆地范围助于太湖镇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管控区。本项目为生态农场项目,不设置排污口,不建设水上游乐等开发项目,不向太湖排放污染物,不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管控区禁止从事的项目,所以本项目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15 护规划》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管控区规划相容。因此,本项目与相关规划及政策的相容。16 1.6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中各类污染物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说明项目区域空气质量良好。按各项目的环境质量指数值排序为IPM10>INO2>ISO2,即相对而言,目前该区域大气中PM10污染程度最大,其次为NO2和SO2。项目地周边主要水体为太湖,断面除总磷外各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水水质的要求。项目纳污水体浒光运河镇湖污水厂排口上下游断面pH、悬浮物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水质的要求;COD监测数值只有一个数据超标;氨氮、总磷监测数值全部超Ⅲ类水水质标准,氨氮、总磷超标是由于浒光运河沿途部分村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浒光运河导致。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分析,在项目所在区域的6个声环境现状监测点,其昼夜噪声全部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的标准限值,说明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项目地地下水3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地下水3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pH为6.93~7.21,氨氮为0.06~0.189mg/L,高锰酸盐指数为1.0~1.6mg/L,总硬度为193~296mg/L,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上山化工厂所在地各监测点pH、铜、锌浓度均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表1(二级)标准限值;钡浓度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土壤基准直接接触标准限值;总石油烃类未检出,满足《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表4重点区域土壤污染评价参考值(除蔬菜地外),说明项目所在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好。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和当地的气象条件、水文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如下。17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项目地中心,边长为5km×5km的矩形范围。(2)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项目所在太湖区域范围、项目地涉及的区域河流以及生活污水排放所涉及的浒光运河。(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项目地为中心2km范围的圆形区域。(3)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项目所在区域以及周边200m的范围。(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项目地区域范围,兼顾邻近200m内区域。1.8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及目前对该区域现状的现场踏勘,确定环境重点保护对象为太湖及项目周边1000m范围的居住集中区等。本项目紧邻太湖,位于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距离太湖镇湖水源地取水口1400m,部分区域位于太湖镇湖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根据对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的环境现场调查,确定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1.8-1,其周边环境概况见图1-2。表1.8-1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方位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寺塘湾E60约100户邢舍村SE950约650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西马村SE330约500户(GB3095-2012)中二级环境东马村SE845约800户标准西京桥村E500约150户前城村E1100约50户地表水环太湖W、N、紧邻大型湖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18 境S准》(GB3838—2002)的Ⅱ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浒光运河E7500中河准》(GB3838—2002)的III类标准项目地及项目边界四周外1--《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GB3096-2008)1类标寺塘湾E60约100户准太湖(高新区)重要保护-项目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区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E2400----19 图1-2项目周边环境图20 2工程分析2.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2.1.1施工期生态影响因素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土、石方开挖、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人员活动等可使工程场址处微地貌发生变化、植被遭到破坏;土石方开挖、清除植被可能会造成短期的水土流失,施工设备噪声可能影响动物的生存环境,引起动物迁移,改变或缩小动物的生存空间;施工期材料堆放、施工对景观也会造成短期不利影响;施工过程对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稳定状况产生的影响;施工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1.2施工期污染因素(1)施工期废水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是施工场地废水、油污排放、施工物资流失的影响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①施工场地废水主要有主要为设备清洗及进出车辆冲洗水以及建筑养护排水,废水中石油类浓度为10~30mg/L,SS浓度100-400mg/L,施工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外排。②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租用周边村民住宅作为生活用地,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总磷等。施工期人数约为200人左右,如按施工人员每天生活用水100L/人计,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80%计,则施工现场每天的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6t/d。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外排。(2)施工期废气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建筑工地现场和道路运输。在清理场地、挖掘土石方、转运和堆积土方以及运输土石方的车辆来往行驶过程中,都产生扬尘。一般来说,扬尘的排放量与施工场地的面积的大小、施工活动频率以及当地土壤中泥沙颗粒成一定比例,同时,还与当地气象条件如风速、湿度、日照等有关。一般在具有中等施工活动频率、泥沙含量适中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建筑施工的扬尘21 排放量为10g/(m2·d)。此外,沥青的摊铺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中含有THC、TSP等有毒有害物质,有损于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运输汽车的燃油废气主要是怠速运转时发动机产生的燃烧汽油或柴油的尾气,主要污染物成分为NO2和CO。运送施工材料、设备的车辆,内燃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也会造成相当的大气污染。配套设施装修时产生油漆废气,由于排放点多面广,建设方应使用环保油漆和水性涂料,以减少装修期间的大气污染。河道疏浚及底泥堆放过程中会有恶臭气体产生(主要成分是H2S),并产生扬尘。(3)施工期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有施工场地噪声和材料运输的交通噪声。其中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噪声。搅拌机等施工机械噪声在80dB(A)左右。(4)施工期固废本项目挖方与填方内部平衡,不产生弃土弃渣,因此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lkg/人·日计,年产生量为72t,在施工场地垃圾存放池集中堆存,统一外运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建筑物拆迁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2126t,外运至苏州市指定场所存放。另外,因河道整理产生淤泥,拟分别回用于绿化建设、道路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2.2运营期污染源分析2.2.1营运期生态影响分析项目进入运营期,随着观光旅游人数的逐渐增多,高峰日达到或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配套服务设施的修建可能带来城镇化效应;项目的开发使游人更易接触到受保护的自然环境,人为干扰活动加剧,对生态环境有不利的影响,给区域动物、植物生存环境、生态演变趋势造成一定的影响;游客丢弃垃圾会影响景观的协调性。工程将采取合理规划、合理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生态恢复、生态补偿措施,使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22 2.2.2营运期污染因素分析(1)营运期废水运营期废水主要为游客及工作人员生活废水、餐饮废水,项目渔牧区、桑田区、苗圃区、果林区、花谷区都配套管理服务设施,生活污水和经隔油池隔油后的餐饮废水一起经污水管网接入项目地外市政污水管网进入镇湖污水厂处理后排放。本项目通过节制闸工程以及岸坝护坡,将本项目整理的鱼塘湿地与太湖隔离开来,不与太湖相通,不向太湖排放污染物,不会对太湖产生影响。本项目农田、果林、蔬菜地、花圃等地配套一体化智能喷灌系统,根据植物生长阶段需要,进行喷灌、滴灌,溢出的水通过周边设置的边沟截留,进入生态降解池净化后部分回用,部分外排河流。(2)营运期废气营运期废气主要来自车辆排放的尾气、餐饮设施产生的油烟、天然气燃烧废气和牧场产生的恶臭气体,考虑到项目性质为农业项目,配套观光旅游,汽车停放在停车场,项目地内交通车辆以电瓶车为主,因此项目地内汽车尾气较少,项目地很开阔,且绿化很多,所以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餐饮油烟:项目地配套餐饮设施,餐饮油烟根据要求配套相应处理效率的油烟净化器,经油烟净化器处理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相关标准后排放。天然气燃烧废气:根据规划该项目生活燃料全部使用城市管道天然气。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的废气直接以无组织形式排放。恶臭气体:本项目恶臭气体主要为马棚、羊舍和牛棚、固废生态降解池产生恶臭,这类恶臭气体主要为氨、硫化氢、三甲基氨等。几种主要恶臭物质的理化性质详见表2.2-1。表2.2-1恶臭物质理化特征恶臭物质分子式嗅阈值(ppm)臭气特征三甲基胺(COH3)N0.000027臭鱼味氨NH31.54刺激味硫化氢H2S0.0041臭蛋味粪臭基硫酸0.0000056粪便臭(3)营运期噪声23 营运期的噪声主要有车辆行驶交通噪声、设备(水泵、发电机、空调)噪声及人群活动噪声等,车辆行驶交通噪声、人群活动噪声属于流动声源,车辆的噪声级最大为70~80dB(A),水泵功率较小,设备噪声一般在75~85dB(A)。汽车噪声源具有瞬时性、不连续性等特点,但可以通过减速慢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加以避免。游客高声喧哗噪声可以通过悬挂警示牌等措施抑制其产生,将源强降低,从而避免对动物的惊忧。动物叫声主要为马、羊驼、山羊、奶牛的叫声,声压级在65~85dB(A);声源为间断性排放。(4)营运期固废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游客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排泄物。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为饮料罐及普通垃圾等,以lkg/人·日计。经估算,项目地内日最大产生垃圾约13.608t/d,考虑到游客的波动性系数0.7,则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9.526吨,全年平均产生生活垃圾3476.99吨。项目地内沿步道和间隔设置垃圾箱,垃圾就近存放在垃圾暂存池,定期由环卫部门外运处理。动物排泄物主要为马、山羊、羊驼、奶牛等的粪便及尿液,动物排泄物定期进行清理,采用人工清粪方式,清理的同时将排泄物运至固废生态降解池进行生态降解堆放,然后作为农肥使用,不外排。农业及生产固废: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秸秆等,秸秆粉碎后作为肥料还田,也可作为牲畜饲料加工原料,也可以考虑通过其它途径综合利用。24 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废气河道疏浚及底泥运送过程中散发恶臭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根据类比分析本项目在疏挖过程中在河边将会有较明显的臭味;30m之外达到2级强度,有轻微臭味,低于恶臭强度的限制标准(2.5-3.5级);50m之外,基本无气味。施工期扬尘主要产生于土石方开挖、平整土地、管线敷设、弃土、建材装卸、车辆行驶等作业。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扬尘影响范围在100m左右。本项目各施工点与居民间隔距离较近,施工扬尘的污染影响是存在的,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建设方需加大减缓措施,尽量降低扬尘对居民区的影响。建设期的其它废气主要是油漆废气,主要来自于配套服务设施装修阶段,该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由于装修期相对较长,油漆废气的释放较缓慢,故对周边环境不会带来较大影响。(3)施工噪声施工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施工噪声一般昼间影响距离在50m以内,但本项目周围居民离施工点距离较近,因此在施工期间对周围居民存在噪声影响。(4)施工废水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余水以及由于施工人员进驻带来的生活废水。施工人员使用周边村庄的生活设施,使生活废水均接入管网。施工作业废水经预处理后回用,几乎不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构成任何形式的危害。(4)施工固废25 施工固废包括建筑垃圾、建筑弃土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均为普通固体废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应考虑用于市政与规划部门指定的建设工程基础填方、洼地填筑或沿河绿化进行消纳。剩余垃圾可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一般不会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5)水土流失本项目建设时,由于土方开挖、弃土等,将破坏地表植被和扰动地表土层,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增加了一些裸露地表,在自然重力和降雨情况下,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本工程土方开挖量用于回填,不会产生弃土。为了防止堆土发生水土流失,考虑修建临时挡土围墙,弃土堆放时分层夯实等防止水土流失措施。由于大部分建设占地仅为临时性,待工程完工后,土地将重新平整、绿化,恢复原貌,所以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因此,本工程弃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3.2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营运期废气主要来自车辆排放的尾气、餐饮设施产生的油烟、天然气燃烧废气和牧场产生的恶臭气体。由于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燃烧后所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很低,其污染物排放量也很小;考虑到项目性质为农业、配套观光旅游,汽车停放在停车场,项目地内交通车辆以电瓶车为主,因此项目地内汽车尾气较少,项目地很开阔,且绿化很多,所以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餐饮油烟根据要求配套相应处理效率的油烟净化器,经油烟净化器处理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相关标准后由楼内要到引至屋顶排放;恶臭气体在采取相应除臭措施后,同时,项目马棚、羊舍等地距离居民点较远,所以恶臭对周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预估营运期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可保持现状。(2)地表水环境影响运营期废水主要为游客及工作人员生活废水、餐饮废水,项目日排污水量939.15t/d,年排生活污水量338092.2t/a,其中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一起经污水管网接入项目地外市政污水管网进入镇湖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浒光运河。本项目通过节制闸工程以及岸坝护坡,将本项目整理的鱼塘湿地与太湖隔离开26 来,不与太湖相通,不向太湖排放污染物;本项目农田、果林、蔬菜地、花圃等地配套一体化智能喷灌系统,根据植物生长阶段需要,进行喷灌、滴灌,溢出的水通过周边设置的边沟截留,进入生态降解池进行净化后部分回用,部分外排河流。同时项目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从生态系统出发,以作物为核心,综合应用各种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防治措施,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实测数据处理,制订科学合理的农艺措施,做到精确用药、用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的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项目营运后,植被覆盖率较高,能够达到自然净化功能,同时,项目生产和生活废水不排入太湖,所以对太湖水质影响较小。(3)声环境影响本项目是一个生态农场项目,营运期的噪声主要有车辆行驶交通噪声、设备(水泵、发电机、空调)噪声及人群活动噪声等。本项目在做好减噪措施后,营运期声环境基本不受外环境的影响,也不会对外场界声环境带来明显的影响。(4)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运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游人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全年生活垃圾产生量3476.99t。项目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已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动物排泄物主要为马、山羊、羊驼、奶牛等的粪便及尿液运至固废生态降解池进行生态降解堆放,然后作为农肥使用,不外排;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固废主要为秸秆等,产生的秸秆部分通过青贮、微贮和压块加工,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作为动物马、奶牛、山羊及羊驼的饲料,部分作为通过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堆沤还田等形式利用秸秆,不外排。各种固废均妥善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社会环境影响分析3.3生态环境影响本建设项目全部实施后,项目地区域内建设用地减少,交通工程用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供水用地、水域面积基本不变,农林用地相对增加,即自然属性的用地量稍有增加,社会属性的用地量有所减少,植被覆盖率稍有增长达69.13%。因此项目建成后基本不改变项目地内现有用地类型。根据项目地块现状用地构成以及各种类型植被单位面积生物量计算生物量。项目建设完成后,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平均生物量也将有所改变,通过绿地系统建设,项目建成后植被覆盖率达到69.13%,建成后农林等绿化用地面积约27 184.70ha。工程施工弃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植株、灌木和草本。但因工程本身包括了景观绿化工程、生态提升工程,在施工完毕后将有人工植被补偿天然植被的损失。运营期临时用地恢复植被、生态绿地建设后,项目建设生态效益提升,生物量增加32.9t/a。本项目的建设对区域的动物、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及稳定性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实施后,区域生态环境会得到一定改善。3.4环境效益分析3.4.1项目地内农业及配套基础设施现状1、农业现状及化肥农药施用情况经调查,项目地主要的农业为人工种植的苗圃,少量人工种植的林地,少量经济作物、蔬菜地等。项目地内农业品种及农业活动比较单一。根据走访调查了解,施用的化肥主要有氮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等;磷肥:普通过磷酸钙;钾肥:施用不多,主要是硫酸钾、硝酸钾。近些年来,则主要施用复合肥为主。针对虫害主要施用专用的虫害农药以及一些常见农药,另外还会喷洒除草剂,施用方法主要是土壤进行喷洒或者对杂草叶面进行定向喷洒。2、区内养殖情况项目地内养殖主要为家庭散养的鸡、鸭等动物,根据调查了解,总饲养量约8000只左右,其中鸡主要为圈养,鸭一般为放养,直接放养在河道内。3、道路现状目前项目地与外部连接的道路主要为环太湖大道,位于项目地西、南、北周边,沥青路面,宽约18米,为主要出行车行道路。其余道路有一级道路,双向2车道,机动车路宽7m,非机动车两边个1.8m沥青道路;二级道路,双向2车道,两车勉强交汇,4-7m宽水泥路或沥青道路;三级道路,路面不平整,一辆车勉强通过,个别路段无回车空间,2-5m宽水泥路或土路;还有农田苗圃作业道路、村落道路,车辆无法通行,0.6-2m宽水泥路或土路。项目地内缺乏统一规划的停车场和必要的换乘交通系统与交通标识。4、项目地污染源调查根据现状调查,区内现有污染源主要为现有村庄及农业面源污染。28 (1)水污染源工程区范围,共有九个自然村(三洋村、高家村、上山村、新盛村、大址头村、连头村、田肚里村、市塘湾、马舍头村),总人口约3776人。据调查,区内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90L/(人·天)。生活污染负荷按照典型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并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测算,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浓度约为:CODcr300mg/L、NH3-N25mg/L、TN35mg/L、TP2mg/L,工程区内人口及生活污染产生量约124041.6t/a。根据走访了解,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家庭废水和粪便水,区内上山村现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其余部分村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周边河流。(2)生活垃圾村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689吨/年,由各村垃圾点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3)农业面源工程区农业污染以面源为主,农业污染源以种植业为主。本次对规划区范围内村庄耕地情况的调查,类比苏南地区的近年平均施肥水平和流失比例统计资料,流失系数按CODcr15kg/(ha·a)、氨氮3kg/(ha·a)、总氮5kg/(ha·a)、TP0.4kg/(ha·a)进行估算,则计算得到的农业污染物入湖量见表3.4-1。项目地内农业径流废水直接排入周边河流表3.4-1项目区内农业种植业污染排放量统计表CODcr(t/a)氨氮(t/a)总氮(t/a)总磷(t/a)1.840.370.610.0493.4.2项目建成后环境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环境正效益主要体现在:1、项目建成后将区内分散的一家一户农业种植模式变成集中式农业种植模式,农业种植以果蔬、水生植物、花田、经济作物为主,农业品种相对丰富,减少农业病虫害的出现。2、项目建成后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接入项目地外市政污水管网直接进入镇湖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相比现状,污染消减较大。3、项目建成后农业项目区域范围内径流废水和灌溉溢出废水依地势高低收集后进入生态降解池净化后部分回用,部分外排河流,相比现状,减少了农业面源的直接29 污染。4、项目建成后,农业使用的肥料以有机肥料为主,其病虫害防治从生态系统出发,综合应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防治措施,尽量不使用农药,减少了农业面源的污染。5、项目建成后,区域内建设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面积减少,相应农业用地及绿化用地面积增加,相应绿化率增加,生物量有所增加。30 4污染防治措施评述4.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4.1.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1)本项目施工使用全部商业混凝土,不在现场搅拌,无搅拌设备清洗废水,因此施工过程中基本无泥浆水产生。(2)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以防止设备漏油现象的发生;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应在专业厂家进行,防止施工现场地表油类污染,以减小初期雨水的油类污染物负荷。(3)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机械设备、车辆冲洗水等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是SS及石油类,在现场设有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外排。(4)项目所在地邻靠太湖水体,水环境很敏感,施工时间又长,因此现场的施工营地需建有一定的环保设施,包括生活污水的简易收集管道、化粪池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并在施工现场设置流动环保厕所,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5)施工场地上应根据地势走向,挖有简易的沟渠,引导雨水流向项目内部河流。禁止任何废水直接流入太湖水体。4.1.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扬尘控制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扬尘影响主要是现有毛坯拆除时及建设施工期的扬尘,建设方拟采用以下防治措施:(1)施工工区周围设立简易隔离围屏,将施工区与外环境隔离,减少施工废气对外环境的不利影响。(2)施工单位应加强工区的规划管理,合理选择黄砂、石灰等堆料场位置,避开人群流动较为集中的场地,不要在开阔地或露天堆放,建筑材料堆场以及混凝土搅拌定点定位,并采取定期撒水、简易覆盖等适当的防尘措施,大风天气应避免作业,尽量避免敞开式运输。(3)注意工程车辆保养,保证车辆尾气达标排放。配置洒水车一辆,对施工场31 地和施工道路实施洒水清扫抑尘作业,每天4-5次。(4)拆除旧建筑时,应边洒水边拆除,以减少扬尘的产生量。(5)施工期间加强环境管理,贯彻边施工、边防治的原则。(6)施工现场只存放用于回填的土方量,多余的土方要及时运走,干燥季节要适时的对现场存放的土方洒水,保持其表面潮湿,以避免扬尘。(7)使用商品混凝土,不使用混凝土搅拌机,以减轻扬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及堆料场地进行硬地化处理。施工现场采取覆盖,固化,绿化,洒水等有效措施,做到不泥泞,不扬尘。施工现场道路做到坚实路面,经常清扫路面,干旱季节要定时洒水,保持路面湿润。(9)细颗粒散体材料入库严密保存,搬运时轻拿轻放,避免包袋破裂造成扬尘。(10)运输白灰、水泥、土方、施工垃圾等易扬尘车辆要严密,或采取其它措施,以避免沿途散落。(11)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带入城市道路。(12)施工现场围挡或部分围挡,以减少施工扬尘的扩散范围,减轻扬尘对居民和单位的污染。(13)高空建筑垃圾用封闭垃圾道或容器运下,严禁凌空抛落。2、油漆废气控制项目配套管理服务设施、木栈道、架空栈道等装修阶段的油漆废气排放点多面广,时间较长,较难控制,且目前尚无较有效的治理方法,建设方装修必须使用环保油漆和水性涂料,明确选取符合《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等标准的材料,减少装修期间大气的污染。32 4.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应选用低噪声的作业机械及施工方法,并配备降噪、减震措施。除需连续作业而必须夜间施工外,其余不允许夜间施工。确需夜间施工的,应报当地环保部门,并且一定要事先公告居民点,以便取得谅解。合理安排施工车辆和船舶行驶路线和时间,减轻交通运输压力。注意限速行驶、禁止高音鸣号、减少交通噪声。运输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及环境敏感点行驶。4.1.4施工固体废弃物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府规字【2011】11号)及《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府规字【2011】12号)文件,施工期固废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如下:(1)对于弃土、混凝土碎块、砖石类建筑垃圾,建设方应督促施工单位向有关部门申请将土方运往指定的地点回填处置,不能将弃土弃渣随意抛弃、转移和扩散。土方运输应尽量选择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少的路线。(2)对废弃钢筋、施工下脚料等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应集中收集后出售给专门的单位回收利用。(3)对于如废油漆、废涂料及其内包装物等,属于危险废物,其产生量虽然较小,但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管理规定,由专人、专用容器进行收集,并定期交送有资质的专业部门处置。(5)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也及时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桶)内,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及时清运处理。(6)建设单位应根据当地有关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的管理规定,向有关管理部门申报获准后进行清运处置。(7)施工期开挖的土方在项目建设中如实做到开采量与利用量的相对平衡。4.1.5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噪声和固废污染的防治措施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除上述措施外,本环评认为还有以下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1)项目建设工程在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少永久性建筑的占地面积,以保护土地资源。33 (2)通过洒水、合理的运输措施、堆放物料等抑制扬尘,减少施工扬尘对植被生长的不利影响。(3)在施工中要以保护植被,珍惜林木为原则。可移植的林木确保移植成活,不得随意毁弃;施工所需木材不得通过乱砍林木获得。(4)施工单位在开挖表土时,应将表土集中放置,妥善保存,以后可作为绿化用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5)对施工时发现的野生动物如鸟、蛇、蛙等,不得捕捉或杀害,应让其自行迁移。(6)工程施工应分散分区进行,开挖面要及时种上草皮,缩短裸露面的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7)及时完成临时用地的生态修复,及时复土、压实、绿化,避免水土流失。(8)加强施工人员环保知识教育,提高保护动、植物意识。(9)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尽量减小施工活动区域,施工区域内应对施工机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4.1.6河道疏浚整理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河道疏浚整理工程对水质影响的大小,主要与采用的清淤、疏浚的方法、设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等有关,采用不同的清淤、疏浚方法及设备会得到不同的疏浚效果和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施工过程中应坚持生态清淤的原则。疏浚过程中,应分期进行疏浚,并将通道疏浚与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底泥疏浚采用不同的疏浚机械设备;底泥疏浚中应注重为物种的保留和恢复创造条件,避免过度疏浚改变底质环境,降低疏浚活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程度。鱼塘湿地整治清淤时,与外部水域连通处要最后开挖,减少因挖掘造成水质混浊。疏挖施工技术要点:1)疏挖分区、分层、分条施工,相邻两条的挖泥重叠宽度不小于1米,以防止漏挖。每区分条、分层疏挖,分条宽度一次开挖宽度控制。每区疏挖工程按断面开挖标高控制。34 2)由于疏浚区杂物较多,疏挖施工前先进行清挖。挖泥施工时,操作人员需密切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若有异常,立即停止挖泥,及时进行处理,以免损坏设备。3)施工期间设专人巡视管线和施工围堰,及时发现并更换即将破损的管线,并注意维护围堰的施工安全。4)在近岸施工时,应派专人巡视护岸,防止护岸破坏。5)施工过程中,加强余水排放检测,及时清理或更换淤塞的排水口碎石。清淤、疏浚过程中产生的疏浚土不仅量大,而且含水率高,如不加以妥善处理,将造成堆放和排放区周围环境严重的二次污染。必须选择适宜的排泥场,堆泥场需要临近清淤区,且交通便利。疏浚清淤工程结束后,采用挖掘机、铲运机及推土机等土方施工机械,拆除排泥场围堰和纵向格埂,进行排泥场的复土与平整,平均复土厚度30cm。原围堰和纵向格埂即成为排泥场复土后的骨干排水沟。4.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评述4.2.1废水防治措施(1)保护好地表水等水源头:加强对地表水等其他水源头的保护和防治,实施水体污染恢复和保护工程,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达到自然净化的功能,同时发动和倡导村民和游客共同保护水源不受破坏,从而达到了既推广了环保理念,宣扬了生态文明的同时也保护了水源。(2)项目运营后,根据环保及生态的要求,项目内生活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排放。项目地内的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一起经污水管网进入高新区镇湖污水处理厂处理,待处理达标后排入浒光运河。镇湖污水处理厂已批复的一期工程建设规模4万t/d,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是苏州高新区绕城公路以西的湖滨新城片区,服务范围约81.97km2范围。项目地属于镇湖污水厂接管范围,项目地内污水管网本次项目自行进行建设,接到项目地外的市政污水管网后进入镇湖污水厂处理。(3)农业项目区域范围雨水由地势作用收集排入生态降解池净化后部分回用,不会排入周边河流。(4)项目通过节制闸工程以及岸坝护坡,将本项目整理的鱼塘湿地与太湖隔离开35 来,不与太湖相通,不向太湖排放污染物,不会对太湖产生影响。(5)项目农田、果林、蔬菜地、花圃等地配套一体化智能喷灌系统,根据植物生长阶段需要,进行喷灌、滴灌,采取合理、适量施肥等措施减小肥料的流失,同时对溢出的水通过周边设置的边沟截留,收集进入生态降解池净化后部分回用,部分外排河流。4.2.2废气防治措施1、汽车尾气加强区域内车辆行驶的管理,合理组织和分配车流,保持车流进出顺畅,减少由于交通不畅所增加的汽车尾气排放;上路车辆排污要求符合有关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禁止黄标车辆在区域内行驶。2、餐饮油烟废气项目配套的餐饮油烟气应采用经环保部门检测确认的静电油烟净化器处理,处理效率达到相关要求,保证油烟排放浓度低于2mg/m3。排气筒出口段的长度至少应有4.5倍管径的平直管段;排气筒出口置于所在楼的楼顶上,朝向避开易受影响的其它建筑物。3、恶臭气体(1)加强恶臭污染源管理。定期清理羊舍、马棚等,及时清理圈舍粪便,加强对圈舍的清洁卫生管理和通风措施。(2)在养殖过程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对圈舍及时清运,尽量采用封闭的渠道和储存池、喷洒防臭剂等措施减少粪水收集和堆存过程产生的臭气对外环境的影响。(3)动物产生的牲畜排泄物及冲洗水全部进入固废生态降解池进行生态降解,不再用于露天发酵堆肥,从源头减少臭气污染的发生。(4)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畜粪处理经验,采用草、竹子、秸秆或其它天然材料做成人工浮层覆盖整个发酵存储池,减少挥发90%以上,收到了较好的臭气污染控制的效果。人工浮层所使用的天然材料可全部利用农场自身产生的农田废物,如秸秆,基本不需要额外附加成本,且该人工浮层在畜肥发酵成熟后可同畜肥一起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5)餐饮厨房间的餐厨垃圾及其它生活垃圾用带盖桶存放并及时清运,避免产36 生异味影响。4.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水泵运转噪声、停电时备用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可通过隔音、降噪措施将源强降低,如建设泵房,发电机放在室内等措施;(2)交通车辆采取低噪车型、减速慢行、少鸣笛或禁止鸣笛等措施加以避免;(3)增加入门教育、静态提示、动态劝阻、悬挂警示牌等管理措施抑制游人产生的喧哗声,以期最大限度减轻对野生动物的惊扰。(4)合理进行区域内布置,减少区域内各功能区的交叉影响;(5)做好环太湖大道交通噪声的降噪措施,并使项目地内敏感建筑物离开公路一定的距离。4.2.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1)牲畜排泄物动物牲畜粪便及排泄物,收集后进入固废生态降解池进行生态降解,然后作为有机肥还田处置。这样的有机肥含有大量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外,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腐植酸,能明显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培肥地力,是迟效速效兼备的无公害肥料,是一种很好的资源。(2)农业及生产固废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秸秆等固体废物都是可供利用的资源,部分通过青贮、微贮和压块加工,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作为动物马、奶牛、山羊及羊驼的饲料,部分作为通过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堆沤还田等形式利用秸秆,不外排。(3)生活垃圾在区域内合理位置设置分类垃圾筒,收集日常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严格执行《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苏州市人民政府令[2009]第110号)的要求和规定:“不得随意倾倒、堆放餐厨垃圾,不得将餐厨垃圾排入公共排水设施、河道、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有对其产生的餐厨垃圾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置的责任。委托收集、运输、处置的,应当交给具有经营性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处理,并按照规定承担相关的费用”。本项目运营37 过程中餐饮废水隔油池回收得到的动植物油、餐厅产生的厨余垃圾指定专人或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理处置。4.3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4.3.1环境管理和监督机构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环境保护管理权限,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由苏州市环保局负责审批,苏州市环保局为该项目的管理机构。其职责是根据项目的环境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要求,并负责工程的环保设施的验收,并对本项目的施工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进行具体监督和指导管理。4.3.2环境管理主要内容(1)施工生成的扬尘、噪声的防治;(2)施工人员生活污染的防治;(3)施工期建筑垃圾的处置;(4)运营期各类监测和管理的实施。4.3.3营运期环境管理计划(1)营运期的环保问题由专门机构负责。(2)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工程特点,本工程监测重点为区域水质、环境噪声和环境空气,具体监测计划见表4.3-1。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若建设单位不具备监测条件,可委托当地有监测能力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其中本项目环境监测可纳入西部生态城总体监测计划中。在施工期、运行期应有季报和年报。若遇有突发性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上报。表4.3-1环境监测计划监测内容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水环pH、COD、SS、NH3-N、太湖常规水质监测点施工高峰期不定期监测境TP、石油类建施工繁忙地段下风向5m、50m、设空气NO2、PM10施工高峰期不定期监测100m处期施工繁忙地段或大型施工机械作施工高峰期昼夜各监测噪声LAeq业场地边缘5m、50m、100m处2次水环pH、COD、SS、NH3-N、营总排口水质监测点1次/年境TP、动植物油38 运1次/年,每次5天,每天空气环境敏感点NO2、PM10、CO期5次噪声周围住宅等敏感点LAeq1次/年,每次监测一昼夜39 5公众参与5.1调查方式建设单位于建设单位于2014年5月中旬实施了专项调查,共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100份,回收100份,返回率为100%。接受本次参加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项目地内及附近的居民。环评单位通过苏州高新区环境保护局网站(网址:http://www.sndhb.gov.cn//)进行了二次网上公示。第一次公示起止时间为2014年4月2日至2014年4月17日,为期10个工作日,公示的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第二次公示起止时间2014年4月18日至2014年5月6日,为期10个工作日,公示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及概要、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公众索取报告书简本和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等,在第二次网上公示材料中还附有网上调查表,以便让公众发表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在公示规定的信息反馈期间,未收到任何反馈意见。5.2调查结果及分析5.2.1填表人员情况本次共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100份,回收100份,被调查对象统计:按性别分:男性占79.0%,女性占21.0%。按年龄分:20-30岁之间占21.0%,31-40岁之间占29.0%,41-50岁之间占20.0%,51-60岁之间占27.0%,61岁以上占3.0%。按文化程度分:大专以上占36.0%,高中及中专占23.0%,初中占26%,小学占7%,还有8%未填写。5.2.2调查结果及分析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见表5.2-1。表5.2-1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统计表项目人数比例%40 很满意1010较满意4343环境质量现状一般4747不满意00很不满意00不了解1212对本项目的了解情况知道一点8484很了解44报纸00电视、广播4444您是从何种信息渠道标配宣传00了解该项目的信息民间信息5151网络55严重00较大11.0项目对环境质量一般1919.8造成的危害影响较小7477.1不清楚22.1你认为本项目的开发作用较大8787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作用不大1010展促进作用如何没有作用33支持5252有条件赞成4040对本项目的态度无所谓88反对00满意55较满意3535你对区域建设的拆迁不满意55安排是否满意不清楚00未涉及拆迁5555根据回收的调查表统计分析:(a)对周边环境质量很满意的1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0%,较满意有43人,占43.0%,一般为47人,占47%,没有人不满意.(b)本次调查中对本项目的情况很清楚的有4人,占4.0%,知道一点的有84人,占84.0%,不了解的有12人,占12.0%,项目建设方应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了41 解此项目,接受公众的监督。公众大部分是从民间信息和电视广播了解到此项目。(c)公众对本项目造成环境质量的危害/影响认为较大的有1人占1.0%,一般的有19人,占19.8.0%,认为较小的有74人占77.1.0%,表示不清楚的有2人,占2.1%。因此大多数被调查的公众认为本项目造成环境质量的危害/影响一般或较小。(d)公众认为本项目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较大占87人,作用不大为10人,仅有3人认为没什么作用。(e)100人中对本项目支持的有52人,有条件赞成的有40人,认为无所谓的有8人,占8%,无人反对该项目的建设。(f)100人中涉及拆迁的有45人,占比例的45%,其中设计拆迁的人中5人对拆迁的安排满意,有35人比较满意,仅有5人不满意拆迁的安排。由上可知,公众参与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周围公众对该项目有了初步了解,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使该项目的建设具有充分的可行性。5.3公众参与调查结论公众调查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100人中,对本项目持支持态度的占28.0%,有条件支持的占41.0%,表示无所谓的占31.0%,无人反对该项目的建设。公众要求加强本项目的环保设施建设,要求环保部门加强监督检查。项目方必须充分考虑公众有条件赞成中的条件,条件要求不得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增加绿化,改善环境,一定要重视环保工作,确实将环保工作落实到实处,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同时项目方对公众就本项目的环保方面建议和要求,必须认真研究和采纳;对于本项目而言,须达到排放标准,还需严格执行市环保局对本项目的环保批复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环保工作。为了重视公众的意见,切实采纳公众提出的合理建议,环评单位已将公众意见反馈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表示将在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公众的建议。为了进一步做好本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使更多的社会公众能够了解本工42 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更多信息,便于公众阅读、监督,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将通过有效的途径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继续征求公众意见,并保证公众意见的反馈渠道畅通。43 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本建设项目符合苏州市东渚镇总体规划,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以及苏州市相关产业政策,属于国家及地方优先鼓励发展的项目,对促进当地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分析认为建设单位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可研设计、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措施和生态防护措施基础上,项目的建设,对区域自然景观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环境质量及区域环境功能,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评价认为项目建设可行。44 7联系方式7.1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建设单位:苏州西部生态城发展有限公司;联系人:钱工;联系电话:66913390传真电话:0512-66911798电子信箱:qianwenhao@sz-stfz.com7.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资质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2537号联系人:仲工联系电话:1377376868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