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 MB
- 14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1.总论11.1任务的由来11.2编制依据11.2.1项目委托文件及相关材料11.2.2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21.2.3技术规范31.3评价的目的和原则31.3.1评价目的31.3.2评价原则31.4评价方法与程序41.5环境评价标准71.5.1环境质量标准131.5.2排放标准141.6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和评价范围161.6.1评价内容161.6.2评价重点161.6.3评价范围161.7评价等级、评价因子选择和重点环境保护目标171.7.1评价等级171.7.2评价因子选择181.7.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82原有工程概况202.1原有工程名称202.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202.2.1规模确定202.2.2产品方案202.3工作制度和职工人数202.4原有公用工程设施202.5原有项目矿山基本情况及主要设备212.6原有项目建设情况212.7污染物排放及环境影响因素222.7.1废水222.7.2废气222.7.3噪声232.7.4固废232.8原有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建议233.拟建项目概况253.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253.2建设地点253.2建设内容、规模及产品方案253.4总图布置27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3.5工程制度及职工人数283.6服务年限293.7建设投资293.8技术经济指标293.工程分析313.1开采方式选择313.2矿区地质与矿床地质323.2.1矿区地质323.2.2矿床地质333.3矿山开采的技术条件353.3.1水文地质353.3.2工程地质383.3.3环境地质403.4开拓运输403.4.1开拓运输方案的确定403.4.2开拓运输方案系统403.5采矿方法433.5.1采矿方法的选择433.5.2采矿方法简述443.6供电、供水、供气系统463.6.1供电463.6.2供水463.6.3供气463.7土建463.7.1地面总土建工程量463.7.2地表建筑选择的标准473.7.3地表建筑的防震及防雷473.8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473.8.1固体废弃物473.8.2噪声483.8.3粉(烟)尘和废气493..8.4废水503.8.5水平衡513.8.6产物及排污情况533.8.7废污染生态影响533.8.8闭矿后的影响543.9污染治理措施和生活恢复方案评述543.9.1粉尘治理543.9.2生产废水与生活废水治理553.9.3固体废物处置553.9.4噪声治理563.9.5生态恢复方案563.10“以新带老”及“三本帐”563.10.1“以新带老”56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3.10.2改扩建项目完成后“三本帐”核算573.11工程分析结论574.区域环境概况594.1自然环境概况594.1.1地理位置与交通594.1.2地形、地貌及地质594.1.3气候624.1.4水文624.1.5矿产资源624.1.6壤及植被概况634.1.7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游览区634.2社会环境概况634.2.1人口区划634.2.2经济645.环境质量现状及分析655.1现有污染源情况65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655.3水环境质量现状655.4声环境质量现状685.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685.6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结论686.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696.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96.1.1施工期696.1.2运营期696.1.3环境空气影响小结716.2废水716.2.1施工期716.2.2营运期726.2.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726.3噪声736.3.1施工期736.3.2运营期746.3.3声环境影响结论766.4固体废弃物776.4.1施工期776.4.2营运期776.4.3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结论786.5开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786.6对景观的影响796.7闭矿后生态恢复措施796.5.6小结79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6.8矿山及废土石场、工业场地环境可行性分析806.9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806.10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分析817水土流失影响分析827.1施工期827.2运行期827.3水土流失预测结果827.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837.5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837.6、水保方案应达到的效果848.地质灾害影响分析858.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858.1.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858.1.2不良地质现象858.1.3其它环境地质问题878.1.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小结878.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878.2.1矿业活动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威胁对象878.2.2矿山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908.2.3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小结918.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928.3.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928.3.2地质灾害危害性综合评估928.3.3小结938.4评估区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措施948.4.1地质灾害防治现状948.4.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948.4.3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方案及措施958.4.4废石场运行和管理措施968.5结论969风险评价999.1风险识别999.2评价等级999.3地下开采系统的风险分析1009.3.1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因素1009.3.2对策措施1009.3.3紧急应急预案1029.4废石场环境风险分析1069.4.1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因素1069.4.2对策措施1079.5危险物品管理及运输措施107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9.6结论10810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10910.1产业政策10910.2清洁生产水平分析10910.2.1清洁生产的原则10910.2.2清洁生产指标选择10910.2.3评价方法11010.2.3.4清洁生产评价结论与对策措施11211.公众参与意见调查及分析11411.1调查目的11411.2调查对象11411.3调查方法11411.4个人调查部分11511.4.1公众参与意见调查及分析11511.4.2居民部分调查11511.4.3调查对象11511.4.4调查方法11511.4.5调查参与内容11511.4.6调查结果及分析11711.5社会团体部分调查11911.5.1调查对象11911.5.2调查内容12011.5.3调查结果120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212.1项目投资和环保投资12212.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312.2.1.经济效益12312.2.2社会效益12312.2.3环境效益12313.总量控制分析12414.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12514.1.1管理机构12514.1.2管理计划12614.2环境监测计划12814.2.1目的及原则12814.2.2监测计划12814.2.3监测报告制度12914.2.4环境监测机构及监测费用13015.矿山闭矿后的影响分析及生态恢复计划13115.1矿山闭矿后的影响131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5.2矿山生态恢复计划及闭矿措施13116.环境影响对策措施13216.1大气环境13216.1.1施工期13216.1.2营运期13216.2水环境13216.2.1施工期13216.2.2营运期13216.3声环境13316.4固体废物处置13316.5水土保持13416.6地质灾害13416.7污染治理措施表13617.结论13817.1符合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划13817.2符合清洁生产13817.3工程分析结论13917.4环境质量现状结论13917.5环境影响评价14017.6公众参与14217.7建议14217.8总结论142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1任务的由来铜及其合金在文字出现前就为人类所利用。铜具有良好的展性与延性,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铜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仅次于钢铁,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国防工业、建筑材料、热工冷却装置等民用设施中。**产铜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是云南省已经探明储量较大的有色金属原矿基地。已探明地矿段、点151个,探明铜金属储量346.25万吨,占全省铜储量的33%。其分布在因民矿区、滥泥坪矿区、落雪矿区、汤丹矿区的多个矿段。采矿权人昆明市**区汤丹镇##铜矿(以下简称“##铜矿”),于2002年11月取得采矿权的小型矿山,采矿许可证号:5301130010005,有效期4年,自2000年9月至2004年9月。根据昆明市**区国土资源局2008年12月19日出具的情况说明,该矿山属矿业治理整顿后保留的矿山,故矿山需要办理采矿权延续有关手续,为了采矿许可证延续,为了矿山开采能正常运营,并根据**区国土资源局和环保局的有关规定,减少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规范合理化开采,需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昆明东海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承担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方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环保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编制了《**区汤丹镇##铜矿3万t/a铜矿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供建设项目上报审批。1.2编制依据1.2.1项目委托文件及相关材料(1)“云南省昆明市**区汤丹镇##铜矿3万t/a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昆明富麟矿业有限公司编制的《云南省昆明市**区汤丹镇##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3)昆明富麟矿业有限公司编制的《昆明市**区汤丹镇##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4)昆明市**区泥石流防治研究所编制的《昆明东海矿业有限公司##矿区2910中段铜矿开采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5)国土资地质灾评资字第(200912253)号云南省**区汤丹镇##铜矿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2.2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0)《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13)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4)国务院发(1996)31号文《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问题的若干意见》;(15)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09号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6)云南省人民政府令(1998)第71号《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17)《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18)云南省人民政府令(1998)第105号《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9)《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20)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划价格[2002]125号文《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21)国家环保局2006年2月14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日颁布的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2)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00-2010年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3)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1.2.3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97;(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3评价的目的和原则1.3.1评价目的本环评的目的是针对铜矿开采行业的排污特点,查清建设项目的污染源情况和排污量,并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社会环境特点、环境现状、项目特点等分析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生态影响和污染影响;对项目建设方案中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实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可能出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生态防范、恢复以及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最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并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对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为政府有关部门作出决策以及进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2评价原则根据项目的规模、建设内容、施工、运行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环境影响评价贯穿以下原则:(1)符合产业政策的原则;(2)符合当地规划的原则;(3)符合生态保护的原则;(4)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原则;(5)符合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6)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7)符合不改变当地环境功能的原则。1.4评价方法与程序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接受业主委托,收集相关项目文件和环保法规,进行初步调查和工程分析,准备编制报告书;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制定环境影响减免措施、监测计划及管理计划,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并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编制报告。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场踏勘、资料收集1.研究国家有关的法律文件2.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它文件准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因子确定评价范围、重点、保护目标和选用的环境保护标准社会与自然环境状况调查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水文、气象资料收集1.污染物排放量计算2.工程因素分析3.环保措施评述1.大气环境现状2.水环境现状3.声环境现状4.生态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国家、地方有关法规及标准环境保护目标功能要求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1.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2.给出结论3.报告书的编制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图1-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图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5环境评价标准1.5.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1。表1-1环境空气评价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PM10TSP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年平均0.100.20日平均0.150.30小时平均0.450.90(注:标准中对TSP、PM10的小时浓度没有规定,本环评按日均值浓度的三倍考核。)2、水环境l地表水评价区水系为金沙江干流的小江支流的**城区—四级电站河段,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该河段的主要功能为工业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标准。表1-2地表水执行标准表 单位:mg/L项目pHCODcr氨氮CuZnⅢ类标准6-9≤30≤1.5≤1.0≤2.0项目As硫化物PbBOD5石油类Ⅲ类标准≤0.1≤0.5≤0.05≤6≤0.5l地下水项目区域地下水按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标准执行。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项目氨氮AsPbZnCuⅢ类标准≤0.2≤0.05≤0.05≤1.0≤1.0项目总钙度硫酸盐细菌总数大肠杆菌Ⅲ类标准≤450≤250≤100≤3.03、声环境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4。表1-4声环境执行标准单位:Leq[dB(A)]白天夜间2类区标准60501.5.2排放标准1、废水废水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及表4二级标准。表1-5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pH无量纲)单位:mg/L项目pHCODcr氨氮总铜总锌SSⅢ类标准6-9150251.05.0300项目总砷硫化物总铅BOD5石油类Ⅲ类标准0.51.01.030102、废气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中无组织排放颗粒物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物执行的排放标准见表1-6。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Nm3)颗粒物120周围外浓度最高点1.03、噪声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7。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其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1-8。表1-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类别白昼夜间2类标准6050表1-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单位: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4、水土流失强度评价标准执行国家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其具体标准限制详见表1-9。表1-9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级别侵蚀模数(t/km2.a)轻微侵蚀(无明显侵蚀)<200,<500,<1000轻度侵蚀200,500,1000~2500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度侵蚀2500~5000强度侵蚀5000~8000极强度侵蚀8000~15000剧烈侵蚀>150005、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根据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判别其是够属于危险废物。若不属于危险废物,而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则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表1-10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单位:mg/L序号项目浸出液最高允许浓度,mg/L1pH≥12.5或≤2.0(无量纲)2铅(以总铅计)33铜及其化合物(以总铜计)504锌及其化合物(以总锌计)505砷及其化合物(以总砷计)1.5固体废弃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表1-10所列的浓度值,则该固体废弃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1.6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和评价范围1.6.1评价内容通过对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水、噪声进行污染源状况调查,综合分析评价该区域的环境现状。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确定该项目的污染物种类、排放方式以及排放量。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清洁生产为目标,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该项目的可行性、污染治理措施和生态恢复方案作出可靠性和可行性评述。1.6.2评价重点该建设项目的评价重点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固体废物处置分析。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6.3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矿山开采境界范围和废土石场及周边200m。·大气环境评价范围:该项目无高架污染源,只有少量无组织排放粉尘(粉尘比重大),影响范围较小。本报告以矿井工业广场为中心,主导风向上风向0.5km,主导风向下风向1.0km,侧风向0.5km为评价范围,评价范围面积为1.5km2。·地表水评价范围:地表水评价范围:该项目生产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也不外排;只针对矿区生活区附近的老龙沟支流进行评价,从源头到汇入老龙沟前100m。·噪声评价范围:工业场地场界外100m。·固体废弃物评价范围:废土石场。1.7评价等级、评价因子选择和重点环境保护目标1.7.1评价等级(1)生态环境该项目生态环境评价区域主要为矿区,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其矿区面积0.1135km2远小于20km2,项目实施后生物量减少小于50%,物种多样性减少小于50%,主要物种不减少,水和土地理化性质改变有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的要求,生态环境评价级别达不到三级。但由于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占用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体开采后有可能形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开采沉陷等地质灾害对地表土地、植被的危害等以及对景观影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本项目的重点,因此,生态环境评价级别按三级考虑,评价的广度和深度有所调整。(2)水环境项目区水系为金沙江水系,矿区北部有小江,小江年均流量386m3/s,属于大河,地表水水质类别属于Ⅳ类,该建设项目废水不外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要求,不设评价等级,做重点分析。矿山开采和废石堆放对地下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进行一般影响分析。(3)大气环境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该建设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粉尘,污染物单一,等标排放量远小于2.5×108,且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因此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大气环境影响做一般影响分析。(4)声环境该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2类功能区,该项目属于小型项目,项目建设前后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变化不大,则对声环境作一般影响分析。(5)固体废弃物矿山排出的废土石主要是在剥离、掘进中采出的废土石,需要较大的场地堆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作重点评价。(6)环境风险评价矿区现有炸药库和雷管库建于矿权外,距各种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直线距离均超过300m,位于安全允许范围之外,矿山炸药库面积约为20m2。炸药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铵,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的规定,硝酸铵属爆炸性物质。硝酸铵储存区的临界储存量为250吨,而本项目炸药库的最大储存量为2吨,且项目区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所以本项目的炸药库为非重大危险源,故对其进行二级环境风险评价。硝酸铵的存储场所临界量见表1-11。表1-11爆炸性物质及其临界量爆炸性物质炸药库实际储存量(t)《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临界量(t)硝酸铵2250项目区设有一废土石场,堆放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出的废土石,废土石堆场存在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风险,特别是在最大暴雨时,因此对废土石堆场进行环境风险分析。1.7.2评价因子选择·大气环境分析:TSP、PM10;·地表水环境分析:PH、CODcr、氨氮、Cu、As、Zn、BOD5、Pb、石油类、硫化物;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地下水环境分析:氨氮、As、Pb、Zn、Cu、总钙度、硫酸盐、细菌总数、大肠杆菌;·噪声分析:Leq[dB](A);·固体废弃物分析:矿山废土石;·生态环境评价:矿区植被、动植物、土地利用、水土流失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开采沉陷等地质灾害。1.7.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大气环境:矿山生活区、大地坡村·地表水环境:老龙沟·声环境:矿山生活区、大地坡村·生态环境:矿区附近的植被、动植物和土壤、水土流失、地灾。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2。表1-1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类别保护目标及其基本情况保护级别水环境老龙沟,自矿区北侧流过,最终汇入小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大气环境矿区生活区,矿区东北部,6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大地坡,矿区东北部,3.6km,128户,478人;声环境矿山生活区,60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大地坡,矿区东北部,478人生态环境矿区植被、动植物、土壤、水土流失、地灾/18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2原有工程概况2.1原有工程名称云南省昆明市**区丹汤镇##铜矿。2.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2.2.1规模确定原有工程建设规模为1万t/a。2.2.2产品方案原有工程所产矿石均为外销,销售至距矿山约28km的昆明东海铜选厂进行浮选。2.3工作制度和职工人数工作制度:本企业的工作制度为年工作日30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项目设计职工为25人,其中:矿山生产工人20人、管理及服务人员5人。表2-1项目劳动定员表序号项目人数1矿山生产工人202管理及服务人员5合计252.4原有公用工程设施原有矿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供水系统,其水源由矿区东北部的泉点供给,并经输水管道自流至各用水点供生产和生活使用。该泉点水资源丰富,即使是旱季,也有充足的水源供矿区使用,且矿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矿坑涌水水量较大,能满足矿山开采中所需的生产用水。目前矿区附近已有一条10kV输电线路通过,该供电线路已并入国家电网,矿区内供配电设施也均较为完善,基本可以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现有矿区已有办公室、职工宿舍及其它生活设施。23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2.5原有项目矿山基本情况及主要设备(1)矿山基本情况矿山自2002年11月取得采矿证以来(生产规模1万t/a),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2002年11月~2004年6月未开采,2004年6月至今为探采结合,产率较低,主采V1矿体。因矿山属小型矿山,至今未做《开发利用方案》,采用平硐式开拓,地下空场法开采。据业主提供资料,可知已采矿量:2004年6月~12月0.68万t、2005年0.98万t、2006年1.12万t、2007年~2008年3月底1.38万t;截止2008年3月底,累计采出矿石量4.16万t,年均采矿1.56万t,采矿回收率85%,消耗地质资源量4.89万t。损失率15%,贫化率5%。矿山采出的矿石运往距矿山约28km的昆明东海铜选厂(100t/d)进行浮选,矿石经选厂选矿富集后销售,选矿回收率82.1%。目前矿山办公生活区、风机房、炸药库、进矿道路等都已建设完毕。(2)主要设备矿山主要设备见下表:序号设备名称及型号单位数量1凿岩机(YT-24)台220.7m3矿车辆335吨自卸汽车辆64拖拉机辆15局扇(JK55-2N04)台26空压机(LG20-20/7)台1表2—2矿山主要设备表2.6原有项目建设情况原有项目建设情况见表2-3。23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3现有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建设内容备注一采矿工程1共设计2955m、2940m、2925m、2910m、2895m、2880m六个平硐开采中段其中2910m平硐口已经开挖,剩下五个均为开采2废石场位于矿区的东北侧坡顶标高为2908m,坡底标高2895m,容积约为1.5万m3,为新建3矿山办公室和生活区已建设完毕4炸药库已建设完毕5空压机房已建设完毕6矿山道路全长2km,路基宽5m,路面为土石路面。二公用工程1水源生产、生活用水均由泉点引入高位水池2电力矿区附近已有一条10kV输电线路通过2.7污染物排放及环境影响因素2.7.1废水原有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l生产废水本项目主要的生产废水主要有矿坑涌水。矿坑水主要污染物除悬浮物外,还含有少量的重金属离子,经沉淀后用于矿区生产用水,剩余的矿坑水由隔壁的银潞大黑山铜矿选厂接走用作生产用水。原有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l生活污水原有矿区生活污水主要是食堂污水和浴室污水,生活污水直接外排,生活用水量按供水0.15m3/d.人,共需生活用水3.75m3/d,取排放系数为0.8,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m3/d,0.9t/a。水质成分主要含COD:140~250mg/L、BOD:70~100mg/L、NH3-N:10.9~32.9mg/L、SS:50~80mg/L及动植物油。。23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2.7.2废气原有工程的主要废气来源于矿山开采、爆破、矿石运输和废石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1、矿山开采采用湿式凿岩作业,其影响范围主要限于采矿和掘进作业面以及附近作业人员,下井作业人员劳保护品必须穿戴整齐,确保身体健康。2、爆破及矿岩装运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粉尘,爆破后加强通风,装运前洒水灭尘。3、废石堆放:堆放废石的废石场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但是由于矿山地势较高,周围无人居住,距离乡村、城镇很远,再加上采取洒水灭尘措施,可以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类比相似项目,原有工程粉尘量产生量约为:0.87kg/d,0.069t/a。2.7.3噪声该项目噪声主要来自凿岩机、空压机、排风机等。由于凿岩机和局部扇风机设在井下,故噪声源只对井下工作人员有影响。地面的空压机并采用房屋墙壁隔音。地面离心风机噪声不大。2.7.4固废矿山排除的废土石主要是在掘进、采切中采出的废土石。至今为止,矿山现已开采了矿石4.16万t,年均采矿1.56万t,消耗地质资源量4.89万t。产生废土石约为0.17万m3,产生的废石堆存于2910m平硐口的斜坡上。生活垃圾以每人每天产生0.5kg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12.5d,3.75t/a,定期收集后统一处理。2.8原有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建议1、现有矿区员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雨季,通过地表径流会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2、加强矿区绿化工作,制定并落实生态保护规划,加强矿山植被恢复工作,尤其是矿山的公路两侧边坡、废石场边坡和裸露地以及其它宜林地的绿化工作,切实、有效的控制矿山公路、废石场塌方、水土流失及泥石流产生。3、加快矿山引水排洪沟渠建设,形成畅通有效的排洪系统。23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4、现有废土石堆放场地没有任何环保和生态措施,加强废石场周边及裸露地的绿化工作和其他保护措施。5、进一步加强全矿区日常生产和环保管理,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和矿山环境。23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3.拟建项目概况3.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项目名称:云南省昆明市**区汤丹镇##铜矿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昆明东海矿业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改扩建3.2建设地点建设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区汤丹镇##村3.3建设内容、规模及产品方案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区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已基本可以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无需新增房屋建筑物。矿山只需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生产装备,提高矿山的采场出矿能力从而提高矿山生产能力。为方便矿石集中运输,在各坑口设置半壁式矿仓,矿石装车之后可通过简易公路直接外运。##铜矿建设规模为采铜矿石100t/d,3万t/a,矿山服务年限为7年。采场主要产品为铜矿石。矿区不设选厂,采出的铜矿石直接外销。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1矿山建设内容一览表名称建设项目内容备注采矿工程采场##铜矿矿区开采深度标高为3138.6m至2850m,已采V1矿体,采用平硐开拓(PD1:2910m),坑道式采矿,采矿位置为1-1’线南西角,采空区标高2889.9—2912.1m,矿体2910m以下不具备平硐开拓条件,利用已有的2910m平硐及盲斜井进行下部矿床的开拓,2910m以上采用平硐开采方式。现有2910m平硐采用平硐及盲斜井进行矿床的开拓2955m中段、2940m中段及2925m中段为新掘,皆从矿体北端地表开坑,掘至矿体位置后按矿体的走向沿矿体布置中段运输巷。2910m中段为利用原PD1延伸东部分形成完整的2910m中段运输巷。2895m、2880m中段从已有的2910m中段运输巷(PD1)坑道内靠东部矿界掘盲斜井用甩车道连接按矿体的走向沿矿体布置中段运输巷。仓库在各坑口设置半壁式矿仓,矿石装车之后可通过简易公路直接外运。新建废石场废石场位于矿区的东北侧,坡顶标高为2908m,坡底标高2895m,容积约为1.5万m3,新建生活区生活区位于矿区的东北方向,矿区共有常住人口60人已建炸药库矿区现有炸药库和雷管库建于矿权外,距各种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直线距离均超过300m,位于安全允许范围之外,矿山炸药库面积约为20m2已建空压机房位于矿区东北部,废石场旁边已建公用辅助工程主供电源矿区附近已有一条10kV输电线路通过,该供电线路已并入国家电网,矿区内供配电设施也均较为完善,可以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已建水源矿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供水系统,其水源由水沟上游供给,并经输水管道自流至高位水池暂时蓄存,再经枝状管网自流至各用水点供生产和生活使用,已建公路矿区已有简易公路2.0km已建3.4总图布置拟建项目主要由采矿场、废石场、炸药库、空压机房、生活区等组成。1、采矿场开采范围的确定主要考虑了昆明市**区汤丹镇##铜矿现行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5301130010005)的开采范围(矿区面积0.1135km2,开采深度标高为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3138.6m至2850m)和经过评审备案的资源量估算Ⅴ1号矿体赋存标高:最高2962.34m,最低2880m。1、废石场新建废石场在2910m平硐口附近,废石场坡顶标高为2908m,坡底标高2895m,容积约为1.5万m3,可以满足生产需要。2、炸药房矿区现有炸药库和雷管库建于矿权外,位于矿区的北方向,距各种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直线距离均超过300m,位于安全允许范围之外,矿山炸药库面积约为20m2。延用原有的炸药库房。3、空压机房空压机房位于2940m中段平硐口的右侧,现已有空压机一台,能满足生产需要,预计在增设一台作为生产备用。延用原有的空压机房。4、生活区生活区在矿区以外,位于矿区的东北方向。距矿区、炸药房都有一定距离,到各工业场地均有简易公路相通。3.5工程制度及职工人数(1)生产制度本企业为连续工作制,年工作日30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2)劳动定员根据项目的工作制度和设备运转需要,主要生产人员在册系数为1.35,辅助生产人员在册系数为1.05,在册职工总数为60人,其中生产工人54人,管理及服务人员6人。表3-2劳动定员表序号工作人员名称实际工作人员在员在员备注班次共计册系册总一二三人数人数一采掘人员10105251.3534 1凿岩工44210 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2支护工22 4 3爆破工11 2 4运输工3339 二辅助人员582151.3520 1压风工1113 2水泵工 1 1 3设施维修工22 4 4通风测尘工11 2 5安全监测员1113 6库管工 1 1 7炸药库管理员 1 1 三管理及服务人员 6 61.056 四总计 60 其中:工人 54 管理、技术及服务人员 6 3.6服务年限根据可研,本项目服务年限为7年。3.7建设投资根据设计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464.7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总额331.49万元,流动资金77.24万元,利用原有资产56.00万元。3.8技术经济指标该建设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3。表3-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矿体赋存条件1.1矿体走向长度1.2矿体厚度M1.00-4.221.3矿体倾角°8-251.4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1.4.1铜矿石量万吨27.52461.4.2平均品位%0.91.4.3铜金属量吨2474.571.5设计范围内可采矿石量1.5.1铜矿石量万吨20.87811.5.2平均品位%0.911.6设计范围内才出矿石量1.6.1铜矿石量万吨20.87811.6.2出矿品位%0.772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2.1生产能力t/d100万t/a32.2生产年限A73开拓方式平硐开拓4采矿方法全面采矿法4.1采矿损失率%154.2采矿贫化率%15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5基建时间A0.676矿山工作制度d/a300班/d37单位耗水量8单位耗电量9矿山全部劳动定员人60其中:直接生产工人人610实际劳动生产率t矿/人a50011总投资万元464.7311.1建设投资万元331.4911.2流动资金万元77.2411.3利用原有资产万元5612投资效果指标12.1产品销售收入万元/a718.512.2销售税金附加万元/a3.5912.3增值税万元/a71.8512.4资源税万元/a14.3712.5企业所得税万元/a237.1112.6合计税金万元/a326.9212.7税前利润万元518.512.8税后利润万元191.5812.9投资利润率%42.5712.10投资收益率%5112.11投资利税率%115.2212.12投资回收期年1.98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4.工程分析4.1开采方式选择根据昆明富麟矿业有限公司2008年5月提交的《云南省昆明市**区汤丹镇##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矿床地质资料情况和矿体赋存情况分析矿区地形较陡,矿体上覆盖层厚,矿体厚度小、产状较平缓,露天开采将大量剥岩,生产剥采比将远远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另外矿山地下开采的各方面基础条件已较完善。纵上所述,本矿沿用地下开采的方式进行开采。4.2矿区地质与矿床地质4.2.1矿区地质矿区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基底地层和古生界盖层地层,以古生界盖层地层为主,出露面积约占矿区面积的95%以上,现由上至下简述如下:⑴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③(Zbdn3):出露于矿区南部边界的山顶及斜坡地带,矿区范围内仅见其底部。为灰白色薄层硅质白云岩,底部为1~2层黄白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偶见小型波状藻。区域厚约513~526m。②(Zbdn2):广泛出露于矿区南部的斜坡地带,出露面积约占矿区面积的60%以上。下部为白、灰白色致密白云岩;中部为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夹细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普遍具鲕状、同心圆状、皮壳状构造;上部为白色细晶白云岩夹粗晶白云岩,矿区厚约180m。①(Zbdn1):出露于矿区中北部的斜坡地带。下部为灰、青灰色条带状白云岩;中部为灰、灰白色致密白云岩,局部具弱黄铁矿、黄铜矿化;上部为灰、深灰色花纹状白云岩;顶部为鲕状、似鲕状白云岩。厚约77~135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陡山沱组(Zbd):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及边界的斜坡地带。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又分为四段: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④(Zbd4):灰、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砂泥质白云岩,具缝合线构造。厚4~10m。③(Zbd3):黑色中厚层状炭泥质白云岩与薄层板岩互层,偶夹灰白色白云岩透镜体,局部地段具人字形泥裂构造。一般厚5m左右。②(Zbd2):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底部常具铜矿化,矿区内的V1矿体即是该层与砾质砂岩含矿层组成;中部为白、灰白色致密白云岩;上部为深灰色薄层白云岩夹竹叶状白云岩,中夹炭泥质薄片。矿区厚度1~4m。岩石矿物成份主要为白云石(常再结晶颗粒较粗)、炭泥质、石英、绢云母等。该层为矿区主要含矿层。①(Zbd1):为黑、黄色角砾岩、含砾岩碎屑砂岩石英砂岩,偶夹薄层炭质页岩。该层岩性变化大,稳定性差,砾石成份为白云岩、石英砂岩块、玉髓、板岩及少量电气石等,成份复杂,分选性差,滚圆度低,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铜矿化,黄铜矿呈不规则状分布于胶结物中,多与石英、白云岩脉互相嵌布。厚约0~0.5m,局部达1.35m,可见明显不整合接触面,与下伏昆阳群地层呈不整合接触。⑵中元古界昆阳群:地表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边界及边界以外的斜坡地带。①黑山组(Pt2knh):底部为板岩凝灰岩,厚约40~50m;下部为泥灰岩,厚约300m;中部为炭泥质白云岩板岩厚约350m;上部为黑色板岩厚200m。矿区仅见其底部板岩凝灰岩,该层与落雪组呈过渡关系接触。②落雪组(Pt2knl):矿区范围内仅见第二段(Pt2knl2):为青灰、浅红色厚层至块状含藻白云岩,中上部夹燧石条带,底部浅色带往往赋存有工业价值的铜矿体。厚88~15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③因民组(Pt2kny):上部为浅红色薄至中厚层砂质白云岩夹灰紫色板岩,交错层、波痕较发育。厚10~50m;中部为灰紫色薄层板岩间夹红色薄层砂质白云岩。厚4~25m;下部为浅红色薄至中厚层砂质白云岩夹灰紫色薄层板岩,具交错层理及波痕。厚约20~50m;底部为因民角砾岩(Pt2knyb1):角砾岩成份复杂,多沿背斜轴部分布。砾石为因民组红色砂质白云岩板岩。层位固定,矿区北部边界零星出露,为成份简单的因民组简单角砾岩(Ptknyb2)。⑶第四系(Qh):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冲、洪积物,砂、砾石、粘土。主要分布于低凹山谷中,矿区内仅零星出露,厚度变化较大,一般1~3m,偶见厚达20m。4.2.2矿床地质1、矿体特征矿区范围内具有工业价值的V1矿体是本次核实的主要对象。矿体赋存于砾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与硅质厚层白云岩底部,接近不整合面下伏昆阳群地层的古风化壳中。矿体分布于矿区范围的大部地区,仅北西角由于F4断层的破坏地表未见出露。矿体呈不规则板状产出,NWW向展布,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走向310°,倾向南,倾角8~25°,平均15°,属缓倾斜矿体。工程控制地表出露标高2920.53~2962.34m,控制矿体北西走向长约273.9m,南东倾向延深宽约467.6m。单工程矿体厚1.00~4.22m,平均厚1.55m,厚度变化系数56.66%,属厚度变化较稳定矿体。单工程品位0.69%~1.39%,平均品位0.89%,品位变化系数23.97%,属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矿体。矿体直接顶板为厚层硅质白云岩,底板为厚层白云岩。2、矿石质量特征(1)矿石类型、矿石品级1)矿石类型①矿石自然类型根据工业利用,采用Cu的氧化率为标准划分,氧化率>30%为氧化矿,10~30%为混合矿,<10%为硫化矿。矿区矿石自然类型以硫化矿为主,约占总资源量的95%以上。②矿石工业类型矿石工业类型为沉积改造型层状铜矿。2)三带界线的划分矿区矿石自然类型,绝大部分为硫化矿石,因此不人为划分。由于氧化矿零星分布于地表浅部,并且资源量所占有比例较少,因此并入硫化矿石进行资源量估算。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次为它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多呈散点、块状构造,少量细脉状、薄膜状构造。(3)矿物成分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次为斑铜矿、辉铜矿、孔雀石,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次为绿泥石、绢云母、电气石等。(4)矿石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分矿区矿石类型主要为硫化矿,据PD1探采坑道矿石组合样分析结果,综合表3-2,得出以下结论:①##铜矿矿石化学成份复杂,为多组份矿石,主要有用组份为Cu;②矿石中伴生的有益元素含量低,均不能综合回收利用;③矿石中有害元素As含量很低,MgO含量稍高,但对矿石质量影响不大,矿石总体质量较好。表4-1矿石组合分析结果表样品编号分析项目组合样Cu(%)Pb(%)Zn(%)S(%)As(%)Ni(%)Co(%)MgO(%)Au(10-6)Ag(10-6)0.890.0480.1320.690.2040.00970.00627.880.0510.823、矿体围岩与夹石矿体围岩主要为白云岩或砾质砂岩、角砾岩等,矿体与底板围岩呈不整合接触,界线明显。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炭泥质、石英、绢云母及少量燧石、玉髓等;化学成分以MgO、CaO为主。矿化蚀变较弱。矿体内局部有夹石,均不达夹石剔除厚度,因而一起圈入矿体中。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山采出的矿石销售至距矿山约28km的昆明东海铜选厂进行浮选。根据选厂提供的生产数据,选矿回收率82.1%,证明选矿技术指标良好,矿区矿石为易选矿石。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4.3矿山开采的技术条件4.3.1水文地质1、矿区地层含隔水层特征矿区内地层中赋存地下水的水质均为HCO3—Ca·Mg型水,含隔水层特征如下:⑴第四系孔隙水①全新统(Qh)冲、洪积含水层:为冲、洪积物,砂,砾石,粘土。厚度变化大,一般厚1~3m,偶见达20m。分布局限,主要分布于低凹处,富水性弱,透水性强。泉水流量0.13L/s。⑵碳酸盐岩含水层①灯影组第三段(Zbdn3)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为灰白色薄层硅质白云岩。厚513~528m,该层矿区仅见其底部。分布于矿区南部边界的山顶及斜坡地带,富水性、透水性均较强,底部与(Zbdn2)界线上有0.1~0.2m的泥质板岩隔水层,沿此有泉点出露,流量0.5~3.5L/s,为季节性悬挂潜水。②灯影组第二段(Zbdn2)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上部为白色细晶白云岩夹粗晶白云岩,中部为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夹细晶白云岩,下部为白、灰白色致密白云岩。厚266~328m。广布于矿区南部的斜坡,富水性、透水性均较强,为良好的透水层,在地形有利处直接补给(Zbdn1)含水层。③灯影组第一段(Zbdn1)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顶部为鲕状、似鲕状白云岩,上部为灰、深灰色花纹状白云岩,中部为灰、灰白色致密白云岩,下部为灰、青灰色条带状白云岩。厚77~135m。分布于矿区中北部的斜坡,透水性较强,裂隙和溶洞极发育,含水丰富,泉点出露较多,流量1~76.6L/s,渗透系数3.9×10-6m/s,为矿区主要含水层。⑶裂隙含水层①下震旦统陡山沱组第四段(Zbd4)裂隙含水层为灰、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砂泥质白云岩。厚4~10m。分布于矿区北部斜坡,风化裂隙较多,多为泥质充填,透水性差,底部泉水一般流量5L/s。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②下震旦统陡山沱组第三段(Zbd3)隔水层黑色薄至中厚层炭泥质白云岩夹板岩。厚0~11.5m。分布于矿区北部斜坡,风化裂隙较多,裂隙多闭合,富水性极弱,透水性较差,为良好的隔水层。③下震旦统陡山沱组第二段(Zbd2)、第一段(Zbd1)弱裂隙含水层第二段(Zbd2)岩性上部为深灰、灰白色细晶硅质白云岩中夹炭泥质薄片,中部为白、灰白色致密硅质白云岩,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硅质白云岩。厚0~11.5m。第一段(Zbd1)岩性为灰、灰黑色角砾岩及岩屑石英砂岩,局部含炭泥质条带。厚0.1~3.62m。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界,岩石致密裂隙弱发育,富水性弱,透水性较差,局部(Zbd3)隔水层破坏、缺失时含微弱裂隙水,出露泉点多,但矿区未见,泉水一般流量5~15L/s。④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岩系弱裂隙含水层为板岩凝灰岩,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砂质白云岩夹板岩底部角砾岩等。分布局限,岩性较致密,裂隙发育不均匀,一般不含水,在构造破坏、地表径流补给或(Zbd3)隔水层缺失、破坏情况下,局部含弱裂隙水。⑤辉长岩弱裂隙含水层为绿黑~暗绿色辉长辉绿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界近沟谷斜坡地带,富水性弱,风化裂隙较发育,多闭合,少量泥质充填,透水性差,表层风化裂隙微含水,季节性泉水流量1~2.5L/s,为隔水层。2、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区内主要控矿断层规模均较小,断层两盘围岩相对破碎,但裂隙多为泥质充填,富水性及导水性均较差,仅局部在其影响带形成富水性相对较强的构造裂隙含水带,总体断层与地表水、碳酸盐岩水的水力联系较小。探采坑道揭露断层破碎带一般干燥无水,仅局部有滴水。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区无河流通过,无大的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地形较陡,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地表植被不发育,岩石多裸露,大气降水大部沿坡泄流快,仅少量渗入补给地下水,补给量有限。地下水的流向与地表水一致,以泉的形式向沟谷低凹处排泄,最后向北汇入老龙沟。4、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现状⑴探采矿井水文地质特征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对探采平硐的实地调查,矿体及顶、底板岩层稳定,矿体产于(Zbd1)底砾岩、石英砂岩、岩屑山岩和(Zbd2)底部的硅质厚层白云岩中,坑道内仅局部地方见滴水现象,但矿层不含水,近于干燥。⑵矿井充水因素大气降水为矿井充水的直接因素,由于矿体顶板Zbd3炭泥质白云岩为良好的隔水层,底板昆阳群浅变质岩系弱裂隙含水层隔水性也较强,因此,开采深部矿体时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开采浅部矿体时,由于距离地表较近,浅部隔水层炭泥质白云岩裂隙相对发育,对矿井充水有一定的影响。溶隙水充水为矿井充水的间接因素,区内矿体顶底板及上覆地层均为可溶岩类,地表调查(含槽、剥土)岩溶率1.4~2.3%,岩溶弱发育,岩溶主要发育在近地表部位(50m以内),向深部减弱,同时断层破碎带附近岩溶相对发育,但与地表水水力联系较差,水量较小。因此,开采深部矿体时溶隙充水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开采浅部矿体时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综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以溶隙充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简单类型。4.3.2工程地质1、工程地质岩组划分矿区内主要岩组有第四系残坡积层,上震旦统灯影组(Zbdn)、陡山沱组(Zbd),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岩系及华力西期辉长辉绿岩,根据其工程地质特征划分如下:(1)第四系砂、砾石,粘性土双层土体该岩层在矿区分布局限,厚度变化大,一般厚1~3m,偶见达20m,以粘性土为主,夹砾石、砂,褐色、灰黄色,具中等压缩,结构松散,孔隙比较大。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2)较硬薄层状硅质白云岩夹较软泥质板岩岩组(Zbdn3)岩性为薄层硅质白云岩,泥质板岩。力学强度高,主要呈薄层状结构,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多泥质充填,结合力差,易产生滑坡、坍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厚513~528m,矿区仅见其底部。分布于矿区南部边界。(3)较坚硬中厚层~块状粗晶白云岩、硅质岩岩组(Zbdn2)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岩性为白色粗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致密白云岩。岩质较坚硬、完整,力学强度高,呈中厚层至块状结构。广布于矿区南部,厚266~328m。(4)较坚硬似鲕状、条带状白云岩岩组(Zbdn1)岩性为似鲕状白云岩、条带状白云岩。岩质较坚硬,完整性好,力学强度较高,裂隙极发育,裂隙多为泥质充填,结合力差,高陡处易产生崩坍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于矿区中北部的斜坡,厚77~135m。(5)较坚硬薄层状泥质白云岩岩组(Zbd4)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砂泥质白云岩。新鲜岩石较完整,节理裂隙较发育而成多边形块体,岩石较坚硬为主,裂隙为泥质充填,结合力差,力学强度低,易产生坍塌、滑移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于矿区北部斜坡,厚4~10m。(6)较硬中厚层状炭泥质白云岩夹较软板岩岩组(Zbd3)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炭泥质白云岩夹板岩。岩体风化裂隙较发育,结合力差,岩石以较硬为主,夹板岩力学强度较低,易沿裂隙产生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于矿区北部斜坡,厚0~11.5m。(7)较硬中厚层状硅质白云岩、底砾岩岩组(Zbd2、Zbd1)岩性为中夹炭泥质薄片硅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底部含铜硅质白云岩、角砾岩及岩屑石英砂岩等。岩石致密,以较坚硬为主,力学强度较高,硅质白云岩呈块状结构,岩石较完整,构成矿体的直接顶板。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界,(Zbd2)厚0~11.5m;Zbd1厚0.1~3.62m。(8)坚硬块状辉长岩岩组(ν)岩性为由因民角砾岩(Pt2knyb)、板岩(Pt2kny),落雪组白云岩(Pt2knl)等组成,岩性较致密,裂隙发育不均匀,岩石以较坚硬为主,白云岩力学强度高,岩石较完整;板岩、角砾岩结合力差,力学强度相对低,构成矿体的直接底板。矿区范围内板岩、角砾岩分布局限,目前探采坑道内主要为落雪组白云岩。(9)较硬薄~厚层状白云岩夹较软板岩、角砾岩岩组(Pt2kn)风化裂隙较发育,风化壳深度一般小于50m,裂隙多为闭合、半闭合,且裂隙多被泥质填充,岩石较坚硬,新鲜基岩坚硬完整,力学强度高,属坚硬岩组。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界及外围。2、探采坑道工程地质现状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现矿山探采坑道内,矿层为硅质白云岩、底砾岩及岩屑石英砂岩,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一般抗压强度>15MPa;顶板为厚层状硅质白云岩,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一般抗压强度>30MPa;底板为厚层至块状白云岩时夹薄层板岩,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但有软弱夹层,一般抗压强度>20MPa。经实地调查围岩及含矿地层岩体均稳固、完整,未支护,坑内无崩落、垮塌等工程地质问题。3、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目前矿区探采坑道及采空区内岩石现状稳固,但随着进一步的采矿,空区面积不断扩大,空区内地压将随之增加,可能会诱发崩落、垮塌等工程地质问题。因此,采矿时应预留合理的矿柱及加强顶板管理等措施,降低地压,确保安全生产。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4.3.3环境地质矿区属于云南省小江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率高,常受地震波及,据不完全统计,自1911年至今,小江断裂带附近发生5.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9次之多。矿区区域稳定性较差,为次不稳定区。根据《中国地震动数规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Ⅸ度区,矿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动峰值加速度为0.40g。矿山自建设以来,未发生过因采矿活动诱发破坏性环境地质问题,矿区范围内未建选厂,无尾矿排放。矿区森林覆盖较少,大多为荒山、蔬林地。区内矿体分布区,现状自然边坡稳定性较好,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但由于周边为原**矿务局滥泥坪矿老采区,人类工程活动强,老矿区采矿形成的废碴沿斜坡及沟谷堆放,在强降雨时段,易形成泥石流物源,引发地质灾害。随着采矿活动的深入,仍可能引发地表山体开裂、危岩崩落,导致滑坡危害,因此,矿区地质环境质量属中等类型。4.4开拓运输4.4.1开拓运输方案的确定考虑矿体开拓现状,根据矿体赋存状况与地表地形的相互关系,V1矿体2910m以下不具备平硐开拓条件,设计利用已有的2910m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平硐及盲斜井进行下部矿床的开拓,而2910m以上具备平硐开拓条件。因此,选用平硐+盲斜井联合开拓方式。4.4.2开拓运输方案系统3.4.2.1中段设置1、中段高度选择考虑矿体赋存情况所选择的采矿方法为全面采矿法及其回采的技术因素以及利用部分近年新掘工程等,确定中段高度15m。2、中段设置情况依据中段高、矿体赋存情况及矿体开拓现状矿体设置2955m、2940m、2925m、2910m、2895m、2880m六个中段。其中:2955m中段、2940m中段及2925m中段为新掘,皆从矿体北端地表开坑,掘至矿体位置后按矿体的走向沿矿体布置中段运输巷。2910m中段为利用原PD1延伸东部分形成完整的2910m中段运输巷。2895m、2880m中段从已有的2910m中段运输巷(PD1)坑道内靠东部矿界掘盲斜井用甩车道连接按矿体的走向沿矿体布置中段运输巷。以上各中段在西部用端部回风上山进行沟通从而形成矿体本次设计的开拓系统。3.4.2.2回采顺序1、中段间的回采顺序按照安全规程规定,矿山应严格执行由上而下分中段逐段开采的顺序。根据采场生产能力矿山一般只需单中段作业。当上中段开采接近结束,单中段开采产量达不到供矿量要求时,因矿体倾角较缓,允许上、下两中段同时开采,但同时开采块段最好不在一个垂直面上,走向后退超前距离不小于两个采场沿走向布置的长度。2、同中段的回采顺序在中段上因采用端部回风上山回风,在同一中段内回采从靠近端部回风上山的采场开始向平硐口(或盲斜井口)方向后退式回采,即由西向东后退式回采。3.4.2.3盲斜井提升1、提升要数及设备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a、矿井提升能力:3.0万吨/年原矿,100吨/日。考虑废石量10吨/日,合计3.3万吨/年,110吨/日。b、井筒要素:矿山盲斜井井口标高2910m,井底标高2880m,盲斜井坡度为15°,长度为116m。c、斜井提升方式:单卷筒牵引串车组(2个矿车)提升。d、提升装载容器:0.7m3翻斗式矿车。f、提升设备:本矿山选取JT800-600-22型简单矿用慢速绞车提升,绞车主要技术参数:滚筒直径D=0.8m;滚筒缠绳宽度B=0.6m,I=22KW,最大提升速度Vmax=0.7m/s,提升电动机选择YR2500M6型矿用绝缘电机,提升钢丝绳选用6×7-φ13-17钢丝绳,直径d=16mm,钢丝直径φ=1.4mm。2、提升安全要求本矿山采用串车组提升矿石,严禁矿车提人。矿山人员一律从斜井人行道内上下。3.4.2.4矿石、废石的运输系统各中段运输距离较短,设计采用人工推0.7m3翻斗式矿车在中段内进行矿石和废石运输。矿石出坑后直接卸入坑口半壁式矿仓暂时贮存,然后再采用汽车装车后外销,中段的废石出坑后可暂时排放于坑口附近临时废石场,然后定期采用农用汽车倒运至废石场长期堆存。3.4.2.5通风系统1、通风方式选择通风系统设计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选用一台型号为K40-14-0.8型轴流式风机,配22KW电机,风机安设在端部回风上山地表口进行通风。采场内采用(JK55-2N04)局扇进行辅助通风,局扇布置在采场和掘进工作面附近10m处。2、通风系统线路如下:2955m中段通风:地表新鲜风流从2955m中段坑口进入→2955m中段运输巷→采场切割上山→进入采场工作面→另一侧切割上山→地表。2940m中段通风:地表新鲜风流从2940m中段坑口进入→2940m中段运输巷→采场切割上山→进入采场工作面→另一侧切割上山→2955m中段运输巷→端部回风上山→地表。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2925m中段通风:地表新鲜风流从2925m中段坑口进入→2925m中段运输巷→采场切割上山→进入采场工作面→另一侧切割上山→2940m中段运输巷→端部回风上山→地表。2910m中段通风:地表新鲜风流从2910m中段坑口进入→2910m中段运输巷→采场切割上山→进入采场工作面→另一侧切割上山→2925m中段运输巷→端部回风上山→地表。2895m中段通风:地表新鲜风流从2910m中段坑口进入→2910m中段运输巷→盲斜井→2895m中段运输巷→采场切割上山→进入采场工作面→另一侧切割上山→2910m中段运输巷→端部回风上山→地表。2880m中段通风:地表新鲜风流从2910m中段坑口进入→2910m中段运输巷→盲斜井→2880m中段运输巷→采场切割上山→进入采场工作面→另一侧切割上山→2895m中段运输巷→端部回风上山→地表。3、风量估算矿山开采2880m中段时经风量估算矿井最大需风量约为14.5m3/s,矿井摩擦阻力约为400Pa。根据计算,上述主扇风机能满足通风条件。4、通风措施为了保证通风效果,矿山特别要加强矿井的通风设施管理。设置必要的通风构筑物,减少漏风,合理配风,同时加强对通风系统的主要进、回风巷的维护(各端部回风上山旁边的矿柱不回采或在矿山开采结束视安全情况再进行回采),保持巷道有效断面,降低矿井通风阻力。为保证各采、掘工作面和硐室的风量,并使风流按规定方向流动。3.4.2.6排水系统平硐开拓的中段井内涌水皆可沿各中段水沟自流排出。设计时平硐和中段运输平巷均采用3‰的坡度,排水沟采用水泥砂浆摸面而成。在不具备自流排水的中段需:1、在V1体2880m水平盲斜井井底车场附近设置水仓,由于无具体涌水资料初步选择采用MD6—25×2型离心式水泵三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一台)排出矿井涌水。矿山排水管(Dg100热扎无缝钢管)路采用二趟铺设。用水泵将坑下涌水从盲斜井泵至2910m中段平巷,然后由2910m中段平巷水沟自流排出坑外。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4.5采矿方法4.5.1采矿方法的选择采矿方法的选择必须满足下列要求:①安全和良好的工作条件;②充分、合理地开采地下回采资源;③生产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④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该矿矿体直接顶板为硅质厚层白云岩,底板为厚层白云岩,岩石物理力学强度较高,岩体稳定性较好。矿体倾角较缓为8°~25°,平均15°,矿体厚度1.00—4.22m(从矿山提供的资料看,矿体最厚处XJ5已采空,本次设计矿体厚度1.07—2.38m),平均厚度1.55m。根据对该矿矿体及围岩的认识,设计采矿方法采用全面采矿法。4.5.2采矿方法简述4.5.2.1采场布置方式、结构参数全面采矿法的实质为将中段矿体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矿块(或采场),在矿块(采场)内沿矿体走向全面推进回采,在回采过程中留不规则的矿柱(或贫矿)支护采空区,在空场下进行回采作业的空场采矿法。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采场构成要素如下表:表4-2采场要素表中段高度(m)采场要素矿块规格水平长×斜长×脉厚(m)布置方式顶柱斜长(m)底柱斜长(m)漏斗间距(m)1550×(50-70)×1.55沿走向337.14.5.2.2采准、切割1、采准切割工程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采准首先在中段沿脉运输平巷中开凿上山和漏斗,接着开凿电耙硐室及切割平巷。采准切割工程量见下表: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4-3采准切割工程量表序号工程名称长度(m)体积(m³)备注1切割上山58179.8按矿体倾角15°,厚度1.55m计算2放矿漏斗18623电耙绞车硐室12484切割平巷48148.85合计438.64.5.2.3回采与出矿1、回采工作面逆矿体倾斜方向推进,采用YT—24凿岩机垂直工作面凿岩,浅孔落矿,一次崩落矿石。凿岩孔径一般为36~44mm,孔深1.5~2m,排距0.5~1m;采用2#岩石炸药,非电毫秒导爆雷管起爆,爆破作业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2、不规则矿柱相邻采场不留矿柱,采场内视顶板稳定情况留不规则矿柱(矿柱规格3×3m,一般间距为10~15m)支护顶板。3、采场浮石处理、出矿爆破通风后安全人员进入采场矿房内检查采场顶、底板岩层松、浮石并处理松、浮石。确认矿房内处于安全条件下开始出矿。采场出矿采用15KW电耙将崩落的矿石耙入漏斗装车。4.5.2.4采场通风爆破作业后用局扇进行通风,详细通风线路见3.3.2.5描述。4.5.2.5矿柱回收为了最大限度回收矿石,在保证采场安全的情况下,可回收部分或全部矿房顶底柱以及不规则矿柱。其方法为在矿体中段采场采完后在采场内打凿岩炮孔回采顶柱,在中段运输平巷中打凿岩炮孔后退式回采底柱。4.5.2.6采场地压的管理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矿体顶底板围岩较稳固,采场内采用不规则矿柱以维护采场安全。采空区考虑采取封闭空区的方式处理,用浆砌毛石封闭采场与中段运输巷相通部分,隔墙厚0.3m。严格禁止人员进入。4.5.2.7采矿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全面采矿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如下:采场出矿能力:60t/d采矿回收率:85%矿石贫化率:15%炸药消耗:0.4kg/t采切比:15.6m/kt出矿块度:≤300mm4.6供电、供水、供气系统4.6.1供电全矿区安装容量319kW,工作容量169kW,年耗电量54.5×104kwh/a。根据本矿区的生产特点,确定本矿区无一级用电负荷。目前矿区附近已有一条10kV输电线路通过,该供电线路已并入国家电网,矿区内供配电设施也均较为完善,基本可以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本次扩建予以利用并适当进行完善。4.6.2供水目前矿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供水系统,其水源由矿区东北部的泉点提供,从泉点直接引水供生产和生活使用,本次扩建对原有供水系统予以利用。4.6.3供气坑内耗气设备为凿岩机,经计算得知设备最大需气量qm为:15.21m3/min,原有空压机可以满足生产需求,但需增加一台作为备用。供风管线线路铺设同供水,地表部分及中段运输巷采用Dg75无缝钢管作为供风主管,工作面采用Dg50高压胶管向凿岩机供风。4.7土建4.7.1地面总土建工程量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矿区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已基本可以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本次设计无新增房屋建筑物土建工程量。4.7.2地表建筑选择的标准矿区不需再建房屋建筑物,原房屋建筑物多为单层土木结构房,建议业主按建筑工程施工标准进行校核。4.7.3地表建筑的防震及防雷本区抗震设防烈度9度,为保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稳定可靠,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均必须按9度设防。4.8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建设项目为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下开采期和闭矿后。开采期对环境的影响有污染影响及非污染生态影响,闭矿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非污染生态影响。4.8.1固体废弃物l施工期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弃土、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1、弃土本项目由于地形复杂,地势差别大,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均用于回填。2、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期人数约25人,均为矿区附近村民。由于矿区条件限制,且施工过程中项目区不提供食宿,施工期产生的垃圾量较少,较单一均,垃圾产生率按每0.5kg*人/d计,产生量为12.5kg/d,统一收集,在矿区内填埋处置。项目区内设有1个卫生旱厕,产生的废物由附近村民清掏用做农作物肥料使用,不外排。l运营期l废石矿山排出的废石主要是在掘进、采切中采出的废土石。矿山在以前的开采过程中已有少量废土石产出,现已堆放于2910m平硐口。矿山设计服务年限7年,还需排出废石约0.78m3,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为了少占土地,同时也避免因大量排弃废石而可能造成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主体工程考虑在以后生产运行期采掘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用于采空区充填,不外排。为了解本项目废石淋漓液中重金属含量情况,委托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劳动卫生环境检测站对本项目的废石浸出毒性做了分析化验,结果如下。表4-4##铜矿废石浸出毒性试验结果单位:mg/l采样地点项目时间PbCuAsZn废石场2009.7.27<0.0050.02<0.005<0.001浸出毒性鉴别标准——3501.55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废石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废石浸出成分均能达到《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要求。属于第Ⅰ类一般固体废物l生活垃圾矿区共有员工60人,生活垃圾以每人每天1kg计,则每天产生60kg,年产生量为18t。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采用就地填埋的方式处置,填埋地点需经过地方环卫部分认可。4.8.2噪声l施工期本区施工噪声主要来自于爆破、场地平整、施工开挖、钻孔、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搅拌等系统的机械运行噪声及场内公路的运输交通噪声、渣场存弃渣等活动。1、爆破:主要集中在筹建期和施工准备期的新修道路工程。爆破噪声源强约为110dB(A)~140dB(A)。爆破声源为非连续性噪声源。2、交通运输噪声:进出矿区的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声源强度约为70dB(A)~60dB(A)。l运营期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矿山机械设备的运转产生的噪声、矿山爆破时的噪声、矿部及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其中,主要以矿山机械设备噪声为主。序号设备名称及型号型号单位数量噪声值1凿岩机YT-24台8≤1102绞车JT800-600-22辆1≤853风机K40-14-0.8台1≤804局扇JK55-2N04台6≤855空压机LG20-20/7台2≤95表4—5主要设备表噪声值4.8.3粉(烟)尘和废气1、弃渣场与道路扬尘矿山运输公路和弃渣场排废作业,有间断的粉尘产生(尤其是在旱季),在作业点和汽车经过的运输路上粉尘浓度可达到100mg/m3-400mg/m3。生产过程中应进行洒水防尘。2、爆破粉尘爆破产尘量的大小和装药量、矿岩性质、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爆破作业时要求撤出全部工作人员,待爆破结束粉尘散尽后才允许工作人员进入采场作业。3、废石场的扬尘污染废石堆场遇风有间断的粉尘产生,其排放情况与干湿季节及风速有密切关系,由于为无组织排放,粉尘排放量难于准确预测,故类比相似项目,分别以产量、堆放量、弃渣排放量和气象条件来进行预测粉尘排放量。由于扬尘产生量受风速的影响较大,通常在风速大于4m/s时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所在地每年5月到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只计算旱季产生。粉尘产生量按弃渣排放量的0.004%推算;每年有六个月属于旱季,计180天;其中风速大于4m/s时间按每年80天、每天10h来计算,可得堆场粉尘产生量为0.167kg/h,0.133(t/a)。在旱季采取洒水降尘措施,降尘率按70%计算,则年粉尘排放量为0.04t/a综合上述污染物的计算,项目所在区大气污染物粉尘的产生量约为0.133t/a,在旱季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后,年粉尘排放量为0.04t/a左右。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食堂供热使用电能,为清洁能源,供热不产生废气,炒菜时有少量油烟外排,产生量较小。4.8.4废水l施工期施工期废水:可研中提到本项目设计、基建期需要8个月,施工人数约25人,均为矿区附近村民。由于矿区条件限制,且施工过程中项目区不提供食宿,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混泥土搅拌废水、设备清洗废水等,由于用水量较小、随机性较强,均为就地排放蒸发。l运营期一、废石场淋滤水废石场受降水淋滤,产生一定淋滤液,按24小时最大暴雨量为100mm计,汇水面积按15000m2,水量为1500m3。废石场因设置于相对低凹谷地,并建有拦渣坝,大气降水主要以下渗方式淋滤流出,经废石场过滤和拦渣坝阻隔、沉淀后,经排水沟排至小江。主要污染物SS浓度可降至排放标准限值以下,满足达标排放要求。降雨期间废石场中的淋漓水较少部分下渗至废石场地下,由于该淋滤废水无其它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物,其对地下和地表水影响较小。为了解本项目废石淋漓液中重金属含量情况,委托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劳动卫生环境检测站对本项目的废石浸出毒性做了分析化验,结果如下。表4-6##铜矿废石浸出毒性试验结果单位:mg/l采样地点项目时间PbCuAsZn废石场2009.7.27<0.0050.02<0.005<0.001浸出毒性鉴别标准——3501.55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废石场淋漓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均能达到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要求。本项目内设有1个废石场,选址于2910平硐口的自然沟谷内,雨季产生的淋滤液经拦渣坝挡拦、过滤、沉淀后的废水经排水系统引排至小江排放。二、生产和生活废水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矿区现有人口60人,废水主要来源于职工宿舍生活废水和食堂的餐饮废水。生活用水量按0.15m3/d.人计算,共需生活用水9m3/d,取排放系数0.8,生活污水产生量为7.2m3/d,2.628t/a。水质成分主要含COD:140~250mg/L、BOD:70~100mg/L、NH3-N:10.9~32.9mg/L、SS:50~80mg/L及动植物油。生活废水经废水收集池收集后用于矿部的洒水降尘。(2)工业废水:坑道涌水、凿岩用水和少量的采矿工业场地机修废水。①机修废水:生产过程中,设备维修产生的机修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悬浮物,水质成分主要含量SS:100~200mg/L、石油类0.03~0.05。机修废水用水量约1m3/d,机修废水经沉淀、隔油后直接用于矿部及矿区道路的降尘使用。②矿坑涌水:根据区域水文资料,评估区地层中赋存地下水的水质均为HCO3—Ca·Mg型水,有多种含隔水层,特征多变,含水量明显收季节变化影响,雨季岩石裂隙渗水量稍多,干季水量小。本项目内有6个平硐口,矿坑涌水均在6个平硐口设置沉淀池收集(沉淀池规模:1×0.8×0.5),雨季矿坑总涌水量约为400m3/d,涌水季节为7、8、9三个月,旱季较少,约为150m3,矿坑涌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SS:200~300mg/L、石油类:0.5~2mg/L,矿坑涌水经沉淀后作为银潞大黑山铜矿选厂的生产用水,直接用管道接走。③凿岩用水:类比相似规模相同开采方式的矿山开采项目,所需凿岩用水为14m3/d。4.8.5水平衡水量平衡见图4-1.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雨季)最大涌水400采矿用水沉淀池凿岩用水机修用水引至银潞大黑山铜矿选厂雨季水平衡图(旱季)最大涌水150采矿用水沉淀池凿岩用水机修用水旱季水平衡图引至银潞大黑山铜矿选厂泉点297生活用水消防用水288m3/次生活污水沉淀池97.2消耗1.8蒸发0.726.481514138538.5346.515151514113513.5121.5绿化、洒水降尘图4-1水量平衡图(单位:m3/d)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4.8.6产物及排污情况项目实施后,矿山的主要污染物和排放情况见表3-9。表4-7项目实施后矿山主要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污染物名称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废气粉尘t/a0.1330.0930.04废水生活污水t/a2.6282.6280生产废水(旱季)t/a1501500生产废水(雨季)t/a4004000固废生活垃圾t/a18180废土石m3/a0.110.1104.8.7废污染生态影响(一)土地利用的改变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基础设施大部分延用原有的,只有少部分增加项目,主要有道路、弃渣区和生产区。增加部分所占土地类型均为荒草地,总占地面积0.365hm2,其中道路占地0.045hm2,弃渣区0.235hm2,生产区0.015hm2。土地利用类型见表4-8。表4-8建设项目占地现状一览表单位:hm2序号项目名称占地面积占地类型及面积荒草地1道路0.0450.0452弃渣区0.2350.2353生产区0.0150.015小计0.3650.365(二)地质灾害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矿业活动(采矿爆破)加剧现状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但由于现状地质灾害规模、稳定性和威胁对象各不相同,故危险性小~中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为坑口开挖形成的崩塌、垮塌;巷道顶板围岩崩塌、掉块;采空后的地表岩石移动产生的崩塌、滑坡、滚石;道路开挖形成的崩塌、滑坡等;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滑坡、不稳定边坡诱发的崩塌、滑塌、危石群诱发的滚石、井巷围岩诱发的崩塌、掉块、岩石移动盆诱发的崩塌、滑坡以及岩石移动盆地诱发的地质灾害造成废石场溃坝形成的泥石流等灾害;总体危险性大。(三)对植被和动物的影响本项目为地下开采。施工期矿区道路、弃渣区、生活区的建设会对原来的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设占地很少,建设用地的植被主要以荒草地为主。运营期人员的活动、矿山的开采和运输车辆的噪声对动物有一定的影响。丹本项目为坑内开采,对动植物的影响不大。4.8.8闭矿后的影响由于采矿的特殊性,在其服务年限期满,矿井关闭后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方面,主要是由采空区的继续沦陷导致的;此外,废土石堆场和道路等若不采取有效的土地复垦措施,表面无表土植被覆盖,会产生水土流失,且影响了自然景观,对生态、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影响。4.9污染治理措施和生活恢复方案评述3.9.1粉尘治理废石场与道路的扬尘治理主要措施为喷淋喷雾降尘,根据空气湿度、气候条件,最好适时喷水降尘,而不是定期喷水降尘。水压>0.2Mp,水量人工控制,喷头采用耐磨喷头,雾化要好。另外,道路与回车场地面硬化处理,定期清扫。采取上述措施后,堆场与道路扬尘可减少70%以上,即扬尘量为0.04t/a。井下作业时,凿岩采用湿式凿岩,掘进、爆破时洒水降尘,运输巷道定期洗壁,可防止井下的粉尘飞扬。4.9.2生产废水与生活废水治理1、生产废水坑下开采主要是降尘洒水的循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环水,除了部分消耗外,大部分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井下涌出水较多,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采矿,多余部分用于银潞大黑山选厂的生产用水。2、生活用水项目区生活用水量为9m3/d,职工清洁用水除部分蒸发消耗掉外,其余部分进入沉淀池处理后用于矿区绿化降尘,不外排。项目区厕所为旱厕,无冲洗水,厕所产生的废水和废渣由附近村民清掏用作农肥处理,不外排。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涤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氨氮和总磷等,沉淀后用于降尘和绿化在一些单位已用多年,为发现树木草丛等出现问题,因此,生活污水沉淀后用来绿化和降尘是可行的。3、雨污水雨水对堆场的冲刷会形成含尘污水,在堆场上方周围挖截水沟,特别是在废土石堆场的上部设截水沟,拦截地面径流水。4.9.3固体废物处置1、生产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在掘进、采矿中产生的废土石,全部排至矿区东北面的废土石堆场。此堆场用截流坝1座和截流沟60m把上游坡面积水截流到弃渣区之外的自然冲沟中,使水流和固体物质分开,不让水土流失,避免泥石流发生。堆场容积为15000立方,能满足服务年限内废土石堆放。虽然废土石属于第一类工业固体废弃物,但为减少对地下水的影响,建议堆场底作简单的防渗处理,可采用当地红土或含沙量低的粘土覆盖堆场底,500-1000mm左右,分层夯实、碾压。2、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按每天0.5kg/人计算,矿区共60人,则每天产生生活垃圾30kg,每年产生9吨,其中塑料、玻璃、金属、废纸等分拣外卖,其余部分就地掩埋,掩埋地点和掩埋要求需经**区环卫部门同意。4.9.4噪声治理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该项目主要噪声来自凿岩机、空压机、排风机等。由于凿岩机和局部扇风机设在井下,故噪声源只对井下工作人员有影响。地面的空压机进出口上安装消声器,可降低噪音10-15Db(A),并采用房屋墙壁隔音。排风机为轴流风机,局扇在井下,地面离心风机噪声不大。生活区及办公室向空压机一侧种植降噪能力强的植物,且生活区距离矿区较远。坑下开采,由于围岩较稳定,安全支护工程量较少,采用金属支护,不设锯木机。4.9.5生态恢复方案1、矿山防止水土流失措施见水保方案。2、矿山闭矿生态恢复方案闭矿前要确定生态恢复方案,待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后实施。废石场表面的岩石、废石裸露,水土流失将高于开采前的状况,本项目设计待闭矿后在废渣场上覆盖厚约50cm的表土后,进行植树造林和绿化。按照水保方案的要求,在采石场开采平台、边坡和废石场堆渣平台、坡面以及废弃道路沿线种植相应的植物,进行整地、挖坑栽苗、覆土、浇水、施肥等。4.10“以新带老”及“三本帐”4.10.1“以新带老”1、原有的2910平硐的开采没有可研报告,项目改扩建新做了可研设计,项目建成后,按照可研方案的要求,规范、合理开采,提高了矿石采掘效率;2、本次改扩建后建立了完善的废水回用系统,确保废水充分利用,尽量不外排,提高了废水的回用率;3、本环评要求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矿区绿化降尘,不外排;4、加强噪声治理力度,采取减震隔声等措施,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5、增加生产设备,加强矿区管理,提高矿石产出率,扩大了生活规模;6、原有项目绿化面积较少,扩建后将新增绿化面积;7、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编制突发性污染事故并做好应急预案,防止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4.10.2改扩建项目完成后“三本帐”核算3万d/a铜矿开采改扩建完成后,项目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见表3-10。表4-9扩建前后污染物变化情况项目污染物名称原有项目3万d/a采矿厂建成后排放增减量产生量排放量产生量排放量废气粉尘t/a0.0690.0690.1330.040.029废水生产废水(雨季)t/a400040000生产废水(旱季)t/a150015000生活废水t/a0.90.92.62800.9固体废弃物废土石t/a0.1700.7800生活垃圾t/a3.7509004.11工程分析结论1、矿区距**区所在地(新村镇)约53km,由矿区至汤丹镇政府所在为30km简易矿山公路,至金沙公司总部有公路相通,运距90km,金沙公司总部设在汤丹菜园,距新村公路里程46km,**区政府新村距昆明市公路里程194km,铁路里程99.8km,交通方便,供电、给排水条件较好;2、该项目不论旱季还是雨季都有矿坑涌水,矿坑涌水经沉淀后回用于生产,多余部分经沉淀后回用于银潞大黑山铜矿选厂做生产用水。该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生活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后,作为绿化、降尘用水,不外排。3、废弃土石全部排往废土石堆场,并对矿区及堆场进行防渗、防雨水措施。扬尘污染采取了喷淋降尘措施,扬尘量可降低70%。对噪声源采取了降噪等措施。4、高噪声设备至于室内或井下,且设备配备隔声、减震措施,实现厂界达标;给矿区工人佩戴耳塞等设备阻隔噪音,减弱噪音对耳朵的伤害。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5、工业场地与废土石堆场的建设破坏了植被,井下开采会引起地面沉陷等,废土石堆场会加大水土流失,但采取相应措施,并在闭矿后采取生态恢复方案,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4.12废石场4.12.1废石场概况为了本项目能正常生产、运转,在施工期和营运期针对工程中产生的废弃土石渣在矿区内设置了1个废石场。《开发利用方案》中提出,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废石场选址位于评估区东部C1冲沟下游,其所在坡顶标高为2908m,坡底标高2885m,高为23米,长56米、宽28米,容积约为1.5万m3。根据相关工程统计:V1号矿体预计生产期废石量约0.78万m3(实方),考虑废石松散系数后上述堆场可以满足生产需要。4.12.2废石场基建工程废石场安全平台及顶部补充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为矩形断面,断面尺寸为b×h=1.2m×1m,底坡0.3%,采用浆砌石砌筑,预计方案服务期内设排水沟长315m,需要浆砌石量为226.8m3,平台及顶部排水沟与渣场周边截洪沟相连,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为防止水流中的泥沙冲入下游河流,在渣场排水沟出口设置沉砂池,L×W×H=3m×1.5m×1.5m,水流经沉砂池汇入老龙沟。为防止因水流速度过大而冲蚀边沟给排水沟造成侧蚀而加剧水土流失,避免汇流对周边场地造成严重冲刷,从而造成水土流失,方案设计在陡坡处设置跌水坎,设置跌水坎总长度45m,宽度1.0m,深度0.5m。废石场基建期工程措施工程量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沉砂池座13m×1.5m×1.5m跌水坎m45跌水坎工程量m335.1跌水坎土石方开挖m357.6干砌石挡墙m1754.12.3废石场拦挡措施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废石场的地形,于废石场坡底处设置一道拦渣坝,拦渣坝为浆砌石坝,拦渣坝根据地形的走向布置,坝高为7.5m,顶宽2m,底宽4.7m,外坡1:0.25,内坡1:0.2,截面面积s=27.15m2,拦渣坝长45m,浆砌石挡墙工程量为2579.25m3。5.区域环境概况5.1自然环境概况5.1.1地理位置与交通昆明市**区汤丹镇##铜矿矿区位于昆明市**区城区(新村镇)北西329°方向,平距约23km处的##村南西,地理坐标:东经:103°00′22″~103°00′41″,北纬26°10′19″~26°10′32″。行政区划隶属于**区汤丹镇##村。矿区面积0.1135km2。矿区距**区所在地(新村镇)约53km,至新村公路口里程46km,由矿区至汤丹镇政府所在为30km简易公路,**区政府(新村镇)距昆明市公路里程194km,铁路里程99.8km,交通方便(见图1)。5.1.2地形、地貌及地质矿区位于**区北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高原边缘的牯牛山、拱王山地带,处于小江以西,普渡河以东,雪岭以北的滥泥坪高寒山区,山脉走向为近东西向,地势南西高北东低,矿区最高处位于南西的无名山,海拔高3382.55m,最低为老龙沟,海拔2370m,可视为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1012.55m,区内山峰陡峻,为高山地貌,地形落差大,总体坡度30~40°,属高山深切割区。区内森林覆盖较少,大多为荒山、蔬林地。矿区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基底地层和古生界盖层地层,以古生界盖层地层为主,出露面积约占矿区面积的95%以上,现由上至下简述如下:⑴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③(Zbdn3):出露于矿区南部边界的山顶及斜坡地带,矿区范围内仅见其底部。为灰白色薄层硅质白云岩,底部为1~2层黄白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偶见小型波状藻。区域厚约513~526m。②(Zbdn2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广泛出露于矿区南部的斜坡地带,出露面积约占矿区面积的60%以上。下部为白、灰白色致密白云岩;中部为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夹细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普遍具鲕状、同心圆状、皮壳状构造;上部为白色细晶白云岩夹粗晶白云岩,矿区厚约180m。图略图5-1##铜矿交通位置图①(Zbdn1):出露于矿区中北部的斜坡地带。下部为灰、青灰色条带状白云岩;中部为灰、灰白色致密白云岩,局部具弱黄铁矿、黄铜矿化;上部为灰、深灰色花纹状白云岩;顶部为鲕状、似鲕状白云岩。厚约77~135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陡山沱组(Zbd):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及边界的斜坡地带。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又分为四段:④(Zbd4):灰、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砂泥质白云岩,具缝合线构造。厚4~10m。③(Zbd3):黑色中厚层状炭泥质白云岩与薄层板岩互层,偶夹灰白色白云岩透镜体,局部地段具人字形泥裂构造。一般厚5m左右。②(Zbd2):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底部常具铜矿化,矿区内的V1矿体即是该层与砾质砂岩含矿层组成;中部为白、灰白色致密白云岩;上部为深灰色薄层白云岩夹竹叶状白云岩,中夹炭泥质薄片。矿区厚度1~4m。岩石矿物成份主要为白云石(常再结晶颗粒较粗)、炭泥质、石英、绢云母等。该层为矿区主要含矿层。①(Zbd1):为黑、黄色角砾岩、含砾岩碎屑砂岩石英砂岩,偶夹薄层炭质页岩。该层岩性变化大,稳定性差,砾石成份为白云岩、石英砂岩块、玉髓、板岩及少量电气石等,成份复杂,分选性差,滚圆度低,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铜矿化,黄铜矿呈不规则状分布于胶结物中,多与石英、白云岩脉互相嵌布。厚约0~0.5m,局部达1.35m,可见明显不整合接触面,与下伏昆阳群地层呈不整合接触。⑵中元古界昆阳群:地表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边界及边界以外的斜坡地带。①黑山组(Pt2knh):底部为板岩凝灰岩,厚约40~50m;下部为泥灰岩,厚约300m;中部为炭泥质白云岩板岩厚约350m;上部为黑色板岩厚200m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矿区仅见其底部板岩凝灰岩,该层与落雪组呈过渡关系接触。②落雪组(Pt2knl):矿区范围内仅见第二段(Pt2knl2):为青灰、浅红色厚层至块状含藻白云岩,中上部夹燧石条带,底部浅色带往往赋存有工业价值的铜矿体。厚88~15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③因民组(Pt2kny):上部为浅红色薄至中厚层砂质白云岩夹灰紫色板岩,交错层、波痕较发育。厚10~50m;中部为灰紫色薄层板岩间夹红色薄层砂质白云岩。厚4~25m;下部为浅红色薄至中厚层砂质白云岩夹灰紫色薄层板岩,具交错层理及波痕。厚约20~50m;底部为因民角砾岩(Pt2knyb1):角砾岩成份复杂,多沿背斜轴部分布。砾石为因民组红色砂质白云岩板岩。层位固定,矿区北部边界零星出露,为成份简单的因民组简单角砾岩(Ptknyb2)。⑶第四系(Qh):冲、洪积物,砂、砾石、粘土。主要分布于低凹山谷中,矿区内仅零星出露,厚度变化较大,一般1~3m,偶见厚达20m。5.1.3气候**区汤丹镇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分明。高山立体气候明显。极端最高气温22.7℃,极端最低气温-16.1℃,年平均气温7℃。年无霜期167天,年最大降雨量为1426.2mm,年最小降雨量为940.9mm,年平均降雨量为1136.1mm。5~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2%;年均蒸发量为1176.7~1573.1mm,相对湿度57%~85%,多为西南风,平均风速2.0m/s,大风日数干季67.0天,雨季13.2天。5.1.4水文区内沟谷纵横,树枝状水系发育,水系属金沙江流域。主要河流为矿区以北的黄水箐,流量9.95~55.97L/s,由西而东流经小江后转为由南往北汇入金沙江,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矿区内无常年流水,位于矿区北部以外的老龙沟为常年流水沟溪,流量6.92~14.27L/s,由南至北流入黄水箐。矿区无河流通过,无大的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地形较陡,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地表植被不发育,岩石多裸露,大气降水大部沿坡泄流快,仅少量渗入补给地下水,补给量有限。地下水的流向与地表水一致,以泉的形式向沟谷低凹处排泄,最后向北汇入老龙沟。5.1.5矿产资源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区铜矿开采已近2000年历史,矿石资源仍很丰富。全市探明铜矿段点151个,其中特大型铜矿1个,大型铜矿1个,中型铜矿3个,铜金属储量共346.25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33%。境内共探明的铁矿点22个,矿石储量2302.3万吨,品味34.1%。开发矿点占19.8%。铅锌矿点41个,已全部开发。总储量29.9万吨,品味11.4%。磷矿点4个,储量2.95亿吨,开发利用矿点占31.3%。煤矿点12个,储量543.4万吨,主要分布于乌龙、拖布卡地区,均已开发利用。5.1.6壤及植被概况**土壤共分10个土类,18个亚类57个土属,145个土种。其中,地带性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燥红土、石灰土、冲击土、盐土6个土类。以紫色土面积最大,燥红土次之,水稻土面积居第三。地带性土壤岁海拔高度变化,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为燥红土;海拔1500-1700米地区为褐红壤;海拔1700-2200米地区为红壤,海拔2200-2550米地区为黄红壤,海拔2550-2900米地区为黄棕壤,海拔2900-3500米地区为棕壤、暗棕壤,海拔3300米以上地区为亚高山草甸土。5.1.7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游览区经调查,区内无地质遗迹,也不涉及风景名胜区古迹及自然保护区。5.2社会环境概况5.2.1人口区划**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地处东经102°47′—103°18′,北纬25°57′—26°32′之间,东邻会泽县,南倚寻甸县,西与禄劝县毗邻,北连巧家县并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境内东西最大横距51.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4.6千米,国土面积1858.79平方千米。2007年末,全区辖铜都镇、汤丹镇、乌龙镇、红土地镇和舍块乡,下设144个村民委员会、1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年末全区总人口93835户310644人,比上年末增加1548人,增长0.55%。其中,男性162136人,女性148508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9.18:100;农业人口236442人,非农业人口74202人,少数民族21772人,占总人口的7%。人口自然增长率5.06%。汤丹镇位于**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区中部,辖区面积288.54平方千米。2007年末,下设元宝、江西、洒海、弯腰树、通信、中山、三家村、田坝、竹山、新塘、梨坪、小河、新桥、望厂、黄草坪、达朵、新发、杉木、姑庄、中河、石庄、风景、新寨、大地坡、海子、兴隆等26个村民委员会,197个村民小组;菜元、大地坪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4个居民小组。2007年末,全镇总人口14060户44529人,比上年减少89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4487人,非农业人口10042人;男性23909人,女性20620人;少数民族人口2290人,占总人口的5.14%。其中:彝族1200人,苗族87人,回族687人,白族93人,纳西族60人,其他少数民族16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54.33人。农村实有劳动力21549人,实际从业劳动力21126人。矿区居民以汉族为主,劳动力充足。5.2.2经济2007年全区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5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3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458元,比上年2007年全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593.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60.5万元,木业产值1481.7万元,林业产值181.9万元,渔业产值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8.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7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005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460万元,其它收入113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616元,比上年增加532元,增长49.08%。矿区农作物以洋芋、荞麦为主,玉米次之,经济相对落后。**区工业以矿业为主,原**矿务局,至2000年底,全局累计生产铜精矿48.4万吨,回收伴生银191.285吨,经济发达。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6.环境质量现状及分析6.1现有污染源情况矿区周围2km范围内没有居民居住,只有本矿区的职工生活,有少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因生活条件限制,生活垃圾种类较为单一,均可人为填埋处理。项目区周边经调查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其他环境敏感目标,空气、噪声环境质量较好,仅有少量道路扬尘与交通噪声。6.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区未进行过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经现场查看,大气质量较好,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的要求。6.3水环境质量现状矿区水系属金沙江流域,区内沟谷纵横,树枝状水系发育,位于评估区北部以外的老龙沟为常年流水沟溪,生活区附近有条小水沟最终汇入老龙沟。矿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矿区东北部有一泉点,其水质较好,水量较丰富,可以保证矿区生活用水。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有大量矿坑水涌出,经沉淀后可以用作用去的生产用水。为了解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建设方委托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劳动卫生环境监测站对项目区内的水质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时间:2009年12月30日矿坑涌水监测项目:pH、SS、Zn、Pb、Cu、As生活污水水源监测项目:pH、NH3-N、CODcr、BOD5、SS、Zn、Pb、Cu、As地下水监测项目:pH、色度、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NH3-N、总硬度、硫酸盐、Zn、Pb、Cu、As监测周期及频率:监测1天。监测位置:1#,矿坑涌水,矿坑涌水流入沉淀池前5m断面。2#,生活污水排入的生活区附近小沟下游5m断面。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3#,地下水,矿区东北部泉点水。监测方法及采样时间均为国家推荐的方法。有关监测结果见表6-1、表6-2。表6-1矿坑涌水、生活污水监测结果(mg/L)监测点位pH(无量纲)CODCrBOD5氨氮SSpbZnCuAs1#7.4------1.250.00160.007<0.01<0.0052#7.71.970.81<0.032.25<0.005<0.001<0.01<0.005表6-2地下水监测结果及饮用水标准值(mg/L)监测点位pH(无量纲)色度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氨氮总硬度硫酸盐ZnCuAsPb3#7.2<56<3<0.03162.494.00<0.001<0.01<0.005<0.005标准值6.5-8.5≤15≤100≤3.0≤0.2≤450≤250≤1.0≤1.0≤0.05≤0.05从表中可以看出,泉点水水质较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GB/T14848-93Ⅲ类水体要求。矿坑涌水水质较好,只含有少量的悬浮物。生活污水水质也很好,沉淀后用于绿化降尘。6.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内除矿区生活区外,无集中居民住宅、矿山公路车辆较少,厂址周围噪声可达到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要求。6.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植被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现场调查和核对有关资料,汤丹镇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云南松、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人工桉树林、经济林等。项目区自然植被多为矮小的灌木及草皮等植被类型,生长较为稀疏。植被类型为干热河谷苦刺、车桑子灌丛,植物种类较少,主要种类有苦刺,车桑子、小马鞍叶、华南小石积、扭黄茅、旱茅、黄背草、云南兔儿风、火绒草、戟叶酸模等,无乔木幼树分布,灌木层平均盖度10%,平均高度0.8m,草本层平均覆盖率60%,平均高度0.1m。项目区域人为活动频繁,据初步调查区域内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均较少,野生动物有少量鸟类、田鼠、野猫等哺乳类动物,在已查明动植物中无国家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6.6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结论目前,评估区及附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较为薄弱,废弃土石随意堆放,植被稀少;矿区公路多为采区临时性通道,路基上、下边坡基本上无任何拦挡设施,一般任由垮塌,是造成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工程活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见两个崩塌、不良地质现象有两条冲沟,其危害对象为矿区公路、废石场、截洪沟及矿山临时住房,现状条件下危害程度中等。其次是井下采空区,其危害对象为矿山工人、设备。评估区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矿区原有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原有地形发生较大变化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发生改变,破坏生态环境及污染地下水。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7.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7.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1.1施工期项目区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风速2m/s。项目施工期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为TSP。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道路和截水沟、排水沟以及拦渣坝修建等都会产生不同影响程度的粉尘;如遇干旱季节,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以上建设过程将会导致施工现场尘土飞扬,使空气中颗粒物增多,粉尘浓度升高,影响所在区域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大多是尘土和建筑材料灰尘,并无特殊污染物,在下雨或小风时,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减小,程度减轻。该项目区域空气质量较好,敏感点与项目区间的距离较远,对周围村庄等敏感点影响较小,施工扬尘主要是对周围植被有一定影响,总体影响较小。项目在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还有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烟尘和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该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烟尘和废气量不大,其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施工是短暂行为,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也将结束。7.1.2运营期①地下开采系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地下开采产生的粉尘大部分为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沉降,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巷道,对地表影响较小。少量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通过通风系统飘浮在大气中。本项目类比相似规模矿山回风平硐进行现状监测(见表4.7-1),监测结果表明,该风井口TSP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0.73倍,TSP日均浓度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该粉尘影响范围约0.3km以内及下风口。该风井口周围的居民有大地坡(距离风井口3.5km),处于风井口下风向,因大地坡村距离项目区较远,因此即使是位于项目区的下风向,经长距离扩散后,对大地坡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居民的影响较小。为减少开采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地下开采过程中,应采取坑内喷雾、洒水、湿式打眼等井下防尘措施。表7-1采场风井口TSP监测结果统计表监测点位监测时段采样日期监测结果(mg/m3)标准值(mg/m3)评价采场风井口监测5天,12小时连续采样4日0.5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日均值0.30超标率为100%,超标倍数分别0.767、0.533、0.4、0.3、0.133倍5日0.466日0.427日0.398日0.34②废石场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粉尘排放量难于准确预测,类比相似项目,以产量和气象条件来预测废石场的粉尘排放量。由于扬尘产生量受风速的影响较大,通常在风速大于4m/s时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所在地每年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只计算旱季产生量。矿山日生产能力为3t/a,即100t/d。单位排放量的粉尘产生量按0.004%推算。每年有五个月属于旱季,计150天,其中风速大于4m/s时间按每年80天、每天10h来计算,可得废石场、风井口粉尘产生量1.67kg/h、1.33t/a。在旱季采取洒水降尘措施,降尘率按70%计算,则年粉尘排放量为0.04t/a。废石场粉尘产生量少,且扬尘影响距离约为200m,在采取洒水降尘、加盖篷布等措施后,对距离矿区下风向的关心点基本无影响。③不利气象条件下采矿活动对周围敏感点影响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利气象条件一方面是指大风、逆风等,另外一方面是指遇到静风、大气不稳定状态、大雾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及局地环流等天气,前者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但是大风造成了更多的扬尘污染,后者则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风及逆风时废石场、矿山工业场地及采场的扬尘量会急剧增加,同时在风力作用下扬尘的污染范围也将扩大。大风废石场扬尘影响距离约为500m,因此,对矿山的生活区会有有一定影响,不过对矿区周边的大地坡影响小,本环评建议在遇到大风或不利气象条件时要对废石场进行洒水、覆盖,并减少施工量,减少对关心点的环境污染。④矿石外运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影响矿石外运过程中需经大地坡村,该乡村道路为土路,运输车量扬尘对大地坡村有一定影响,为降低粉尘对周围环境和村庄的影响,运输过程中须加盖篷布,运输道路要建立定期洒水的制度,根据气候情况确定洒水次数。在晴天或有风天气每天洒水4次,每班2次;晴天小风或无风天气洒水2次,每班1次。旱季时不定期对运输公路进行洒水降尘和清扫路面,确保矿区内有良好的空气环境。7.1.3环境空气影响小结1、施工期,坑口及工业场地等工程施工区产生的扬尘对周边居民点影响小,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加强管理措施后,施工扬尘的影响上会大大降低。2、经预测和类比现场监测分析,生产期各种气象条件下在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的基础上,采矿对环境的影响能够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3、矿石外运过程中需经过大地坡村,该乡村道路为土路,运输车量扬尘对大地坡村关心点有一定影响,为降低粉尘对周围环境和村庄的影响,运输过程中须加盖篷布,运输道路要建立定期洒水的制度,确保矿区内有良好的空气环境。7.2废水7.2.1施工期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中产生的工程废水和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生活废水。基础设施建设时的地基开挖、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拌和过程,工序的废水由于产生量不大,一般为无组织排放。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SS,为了减少废水的排放,施工方应在施工场地内设置1~2个沉砂池,将施工废水沉淀后,回用于混凝土拌和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序,经沉淀后多余的废水可用于附近场地的洒水降尘。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施工期所需施工人员少,且均为附近村民,不在施工现场食宿,产生生活污水少,将生活废水沉淀后用于降尘,不外排。总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量较少,只要采取一些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很小。7.2.2营运期1、项目区地下水源比较充分,不论雨季还是旱季矿坑生产涌水都较多,雨季除去生产用水外还剩余385m3矿坑涌水,即使是旱季,矿坑涌水用于生产后也还剩135m3。不论雨季还是旱季,矿坑涌水经沉淀后,用于矿区生产,多余部分被银潞大黑山铜矿选厂接走,用作生产用水,项目区无生产水和矿坑水外排。对当地地表水环境基本无影响。2、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矿山生活污水水量为约9m3/d,含悬浮物及少量有机物,主要污染物浓度为:氨氮10.9-32.9mg/L,SS50-80mg/L,COD140-250mg/L,BOD70-100mg/L。其中矿部生活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用于林地灌溉和降尘,生活废水不会改变区域内地表水环境影功能,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3、废石渣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废石渣堆场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是废石的淋滤液进入地表水体,可溶性污染物进入河中,污染水质;以及废石渣多为土石料,水流冲刷的分选作用,土料中土质物将被带走,在废石场的坡脚修筑排水沟、拦渣坝等拦挡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污染水质。在废石场上部外围修筑排水沟,将地表径流水引出废石场以外,以防止淋滤液进入地表水体,污染水质。7.2.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矿坑涌水主要污染物为SS,经坑口沉淀池沉淀后,多余部分用于采矿生产过程用于银潞大黑山铜矿选厂的生产用水,不外排,对水环境基本无影响。·生产期矿山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后用于林灌或工业场地等地的绿化或道路的洒水降尘,对地表水的影响小,不会改变其环境功能。·该废石场共设置1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个废石场,雨季由于流域面积大,所产生的径流较大,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保措施和环评提出对废石场设置拦渣墙及截排水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了废石堆放带来的水土流失。因此只要认真落实水保措施,矿山关闭后及时绿化恢复,不会对河流水体产生明显影响。7.3噪声矿山开采为地下坑采,噪声影响主要为地面建设期施工噪声及井下运营期设备噪声,所以评价因子选为施工噪声与运营期设备噪声源。7.3.1施工期矿山地面生产系统及矿井生产系统生产过程噪声源有设备噪声及运输环节产生的噪声。类比调查施工噪声源强列于下表:表7-2施工期噪声源强序号施工机械设备名称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测点最大声级(dB)1推土机5832挖掘机5773钻机5774电锯11035混凝土搅拌机1896吊车5737重型载重汽车585在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由于施工机械的数量、构成动作等的随机性,导致了噪声产生的随机性和无规律性,为无组织、不连续排放;汽车运输中产生的噪声则只与物料的运输过程有关,更具有不规律性,为无组织、不连续排放。在施工中,对于噪声等级较高的设备应限制于白天施工,汽车运输物料也尽量安排于白天进行,避免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对运输沿途村镇村民夜间休息的影响。由于施工中机械作业时间相对短暂,通过距离的衰减和植被、建筑的隔挡,噪声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小。7.3.2运营期1、噪声源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生产期主要的噪声源来自于采场中采掘设备及爆破产生噪声,主要噪声源强见表7-3。表7-3生产期噪声源强噪声源时段产噪设备数量噪声级别dB(A)运营期生产期凿岩机890-110风机170-80局扇680空压机290各种运输车辆1585~90机修车间85~902、传播参数只考虑距离衰减,其它衰减值:因空气吸收、地面、绿化等引起的衰减值相对较小,本次预测拟忽略其影响。3、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矿区预测大地坡、矿区生活区2个敏感点的影响。4、预测模式LA(r)=Lr0-20lg(r/r0)-△L式中:LA(r)---距声源r米处受声点的A声级;Lr0----参考点声源强度(A)。r-----预测受声点与源之间的距离(m);r0-----参考点与源之间的距离(m)。L---其它衰减因素影响△L取值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厂房隔声、空气吸收的衰减、植物的吸收等影响,衰减值为1.0dB(A)左右。锯木机、空压机在厂房内,厂房隔音衰减值为15-20dB(A)。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各受声点的声源叠加按下列公式计算:1LA=10lg[∑100.1Li]n式中:Li---第i个声源在预测点之声级;LA---某预测点噪声总叠加值;n---声源个数5、预测分析生产期噪声源强叠加值为:109.94dB(A)生产期噪声源强距离衰减值距离源强100m300m500m1000m3600m109.94dB(A)69.9460.3955.9649.9438.81项目区正常生产期间,设备的运转及采矿机械作业时产生噪声影响敏感点有矿区生活区和矿区东北面的大地坡村。矿区生活区距离噪声源的最近距离约有500m,经过距离衰减后的贡献值为55.96dB(A);大地坡村距离噪声源的最近距离为3600m,经过距离衰减后贡献值为38.81dB(A)。经现场查看,项目区域内声环境质量较好,能达到二类标准要求。本次预测,昼间背景值采用58dB(A),夜间背景值采用45dB(A)。71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4噪声预测值单位:dB(A)敏感点大地坡村矿部最近距离m3600500背景值昼间58夜间45贡献值38.8155.96预测值昼间58.0560.11夜间45.9456.29叠加值昼间43.0545.11夜间30.9441.29噪声源预测值经过距离衰减后对大地坡村的影响较小,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2类标准要求,表明矿山的开采对周边居民点影响甚小。矿部噪声值昼间、夜间均超标。超标的主要原因为贡献值较高,根据现场情况及地理位置现状,矿部离矿体间有山体相隔,且噪声源主要分布在地下矿洞内,因此,噪声经山体隔挡、墙体隔档后噪声值衰减15-20dB(A)等,本次按15dB(A)计算。经过衰减后,噪声值能达到噪声2类标准要求。7.3.3声环境影响结论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期间,噪声源具有不规律性,无组织、不连续排放。对于噪声等级较高的设备应限制于白天施工,汽车运输物料也尽量安排于白天进行,避免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对运输沿途村镇村民夜间休息的影响。由于施工中机械作业时间相对短暂,通过距离的衰减和植被、建筑的隔挡,噪声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小。·营运期间,噪声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内设备正常运转产生的噪声经过距离衰减和隔挡后对附近敏感点影响较小。7.4固体废弃物7.4.1施工期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弃土、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1、弃土本项目由于地形复杂,地势差别大,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均回填到洞里。2、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期人数约25人,均为矿区附近村民。由于矿区条件限制,且施工过程中项目区不提供食宿,施工期产生的垃圾量较少,较单一均,垃圾产生率按每0.5kg*人/d计,产生量为12.5kg/d,统一收集,在矿区内填埋处置。项目区内设有1个卫生旱厕,产生的废物由附近村民清掏用做农作物肥料使用,不外排。7.4.2营运期1、废石:本工程为地下采矿工程,采矿场生产运行期(7年)在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矿岩量为废石量为0.78万m3,为了少占土地,同时也避免因大量排弃废石而可能造成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主体工程考虑在生产运行期采掘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用于采空区充填,产生多余的废石运至废石场进行堆存,废石场容积为1.5万m3,能满足需要。为了解本项目废石淋漓液中重金属含量情况,委托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劳动卫生环境检测站对本项目的废石浸出毒性做了分析化验,结果如下。表7-5##铜矿废石浸出毒性试验结果单位:mg/l采样地点项目时间PbCuAsZn废石场2009.7.27<0.0050.02<0.005<0.001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浸出毒性鉴别标准——3501.55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废石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废石浸出成分均能达到《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要求。属于第Ⅰ类一般固体废物2、生活垃圾:该项目需要职工60人,生活垃圾按照每人每天0.5kg计算,每天30kg,每年平均按300天计算,每年为9t。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采用就地填埋的方式处置,填埋地点需经过地方环卫部分认可。7.4.3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结论·拟建项目内生产期间产生的废土石0.78万m3,用于回填采空区,多余部分运往废石场堆放。·生活垃圾部分分检后外卖,其余部分就地填埋,填埋地点和填埋要求需经**区环卫部门同意。·施工期、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7.5生态系统7.5.1对地表的影响由于该项目施工期间对地表存在一定的扰动,因此对生态环境和植被有一定的破坏。施工期的临时占地一般是指施工道路和料场等用地。由于占地面积较小,且仅为施工期,待施工结束后,经过清理、整治,基本可以逐渐恢复其原有功能。另外,施工期扬尘污染会对附近的灌木植被带来一些影响。废石场可能引起水土流失,但其影响范围与程度较小。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该项目主要建设项目为废石场的拦渣坝、截水沟、采场的剥离、道路修建等工程。施工期工程的开挖、填土、平地、填方及建筑材料堆放,使矿区范围局部区域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同时建设施工期由于场地裸露,干季会造成施工现场尘土飞扬,而雨季将造成泥沙流失,废土、构筑物、建筑材料的堆放以及产生的扬尘,将使场地的视觉景观质量变得很差,项目施工期对所在区域的景观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施工扬尘将引起当地居民的注意,但由于矿区距离村庄较远,故影响不大。7.5.2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总占地面积3650m2,其中,运输道路450m2、生产区150m2、弃渣区2350m2、道路影响区700m2占地类型均为荒草坡为主。工程占地情况详见下表。表7-6项目工程占地情况一览表项目名称占地面积占地类型运输道路450m2荒草坡生产区150m2荒草坡弃渣区2350m2荒草坡道路影响区700m2荒草坡总占地面积3650m2荒草坡本项目的建设对项目区内的坡旱地的占用不涉及农耕地,且本项目建成后将为附近居民增加就业机会,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土地资源影响不大。7.5.3对植被的影响评估区内为荒山坡和疏林地,植被主要由杂草、灌木及少量乔木组成,物种种类不多。矿区范围人类活动较多,原有动物种类较少,只有少量的爬行和鸟类,项目实施前后对动物的影响变化不大,但对植被有一定破坏,需要通过生态恢复方案来补偿。7.5.4对野生动物的影响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区域人为活动频繁,据初步调查区域内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均较少,野生动物有少量鸟类、田鼠、野猫等哺乳类动物,在已查明当地多年未见大型野生动物及保护动物的出现,也不是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主要迁徙通道,无国家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矿山开采运输过程会对矿区及附近栖息在灌木丛中的这些小型动物造成影响,但随着矿区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动植物可逐渐适应,随之动植物的影响也减弱。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野生动物影响较小。7.5.5对景观的影响矿山开采对周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塌陷区土地生态类型的变化和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塌陷区生态系统类型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经过闭坑后的植被恢复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景观进行恢复。7.5.6闭矿后生态恢复措施闭矿后生态恢复措施主要针对废土石堆场和运矿道路,详见第7章。此外,项目在运营期应该每年缴纳相应的资金,保证闭矿后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费用。7.5.7小结1、项目区内无国家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对动物影响较小。2、该项目坑下开采境界也不大,关心点均不在开采境界内,因此,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对关心点没有影响,且地表下沉值远不如地形变化大,而且地表裂缝及塌陷坑规模不大,因而地貌形态的改变并不明显。3、本项目建设占地主要以荒草地为主,不涉及农耕地,且本项目的建设对土地资源影响较小。4、本项目闭坑后植被恢复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景观进行恢复,对景观影响较小。7.6矿山及废土石场、工业场地环境可行性分析•有利条件: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的铜矿资源,矿山开采、运输、工程条件好,生产和生活用水来自附近泉点,水质较好,不影响当地村民饮用和农灌用水。周围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本项目有扬尘产生,但均为无组织排放,在采取了喷淋措施后扬尘量很少。而且当地平均风速低,扬尘影响范围小。该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生活污水不外排。关心点距离采场较远,噪声达标,对关心点影响很小。该项目为地下开采,只要按照采场和废土石场闭矿后的生态恢复方案实施,造成的生态破坏可以恢复。废土石堆放在废土石场,容量完全满足要求,处置率100%。废土石场均采取了较多的水保措施,水土流失较少。废土石场场址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选址合理。废土石场和工业场地占用土地主要为荒山荒坡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从公众调查来看,矿山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项目建设符合**区城乡建设规划,不在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内。7.7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项目区水系属金沙江流域,区内沟谷纵横,树枝状水系发育,位于评估区北部以外的老龙沟为常年流水沟溪,流量6.92~14.27L/s。项目区生活用水来自于项目区东北部的泉点,该泉点旱季亦有大量水涌出,其水量水质能满足矿区的生活需要。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涌出的矿坑水量较大,矿坑涌水经沉淀后,用于矿区生产,多余部分用于银潞大黑山选厂的生产用水。本项目生产和生活均不从老龙沟引水,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影响老龙沟的供水情况。7.8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分析施工期时晴天容易引起扬尘,雨天会引起道路泥泞,给进出厂区带来不便。施工期与营运期增加的交通运输量会增加道路的负荷。生产设备和交通运输的噪声会对关心点产生一些影响,以及产生的扬尘污染会给周围植被带来一些影响。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该项目开采不占耕地,主要占荒山,不存在居民搬迁问题,对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很小。7.9对该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当地铜矿资源,对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有积极作用。负面影响是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正面影响是明显的,而负面影响很小。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8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本章节内容采用昆明市**区泥石流防治研究所为业主方编制的《昆明东海矿业有限公司##矿区2910中段铜矿开采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东海公司##矿点2910中段、新修道路、开挖场地、打硐采矿,免不了扰动地表,地表受到破坏就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弃土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雨季很容易形成泥石流,对下游各中段、朱家地选厂、公路、电站、村庄及农田将产生很大的危害。8.1施工期施工期主要工程为新增水土保持工程(不包括已列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开挖土石方量202.5m3、M7.5级浆砌石186m3、C20砼57.6m3、弃渣3500m3(包括150m运输道路产生的1100m3弃土堆放量、打硐采矿时产生的2400m3在内)8.2运行期采矿场生产运行期(10年),在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矿岩量20.8781万吨,矿石开采边采边运,直接拉运到铜选厂精选,矿硐现场堆积量较小。8.3水土流失预测结果该工程建设的建设扰动了原地貌,损坏土地面0.3650hm2,损坏水土保持面积0.2950hm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0.3650hm2,本项目区开挖土石方量202.5m3,弃渣量为3500m3,产生的弃渣堆存于规划的弃渣场内,这些弃渣若不拦挡,将有3150m3弃渣向坡下流失,所以弃渣场使用M7.5级浆砌石挡墙进行拦挡。根据项目区地理现状,地貌扰动后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0.95t/a。10年总水土流失量为扰动后地表的水土流失量为109.5t。只有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治理,才能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表8-1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分布情况序号预测分区流失面积hm2新增流失量(t)分布(%)1生产区0.0150.454.1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2废石场区0.2357.0564.43运输道路区0.0451.3512.34道路影响区0.072.119.25合计0.36510.95100本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中,废石场区和影响区两者水土流失量之和占水土流失总量的百分比为83.6%。因此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为废石场区和运输道路影响区。8.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表8-2主体工程中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及投资表防治分区防治措施内容单位数量投资(万元)生产区工程措施挡墙硐口砼浇筑m3301.1400装料台挡墙m367.21.2672土方开挖m348弃渣区挡墙拦渣挡墙m352.709影响区截流坝截流坝1座1座0.738截流沟截流沟m602.3328合计8.1878.5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1)工程措施主体工程设计中采用浆砌石挡墙、浆砌石截流坝、浆砌石排水沟已满足设计要求(断面尺寸见图)、截流坝码头安全超高0.3m、截流沟安全超高0.1m、硐脸采用C20砼浇筑、浆砌工程采用100#砂浆抹面。(2)植物措施本项工程占地为面积0.365hm2,由于面积小,海拔高差不大,通过现场勘查,本项目采用当地乡土树种进行绿化,栽种棵松林3亩,营造水土保持林(水马桑)4亩,棵松林主要栽种在道路影响区范围内,水马桑主要播种在弃渣场内,由于弃渣场在堆渣时已形成水平台阶式,现只需挖穴点播即可。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l育苗为了保证树苗成活率,棵松树需要育苗移栽,选择地块尽量就地育苗,近距离育苗移栽才能保证树苗成活。l造林要求棵松栽种用营养袋植苗造林,株行距为2m×2m,穴的规格为50×50×50cm;水马桑灌木林用点播籽种的方式进行,1—2月份先挖穴,株行距为1m×1m,规格为30×30×30cm,在5—6月份雨季到来之时,选择阴雨连续的天气点播。3)工程量棵松林3亩,定植苗木500株;水马桑灌木林4亩,点播苗木2600塘。表8-3工业场地区植物措施工程量表造林位置树种种植面积(hm2)种植密度(株/亩)定植量(株、)苗木量(株)覆土量(m3)工业场地区棵松0.199816750055062.5水马桑0.13326652600286070.28.6、水保方案应达到的效果(1)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5%以上;(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5%以上;(3)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5%以上;(4)拦渣率达到95%以上;(5)土壤流失控制比1.5;(6)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5%以上;(7)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9.地质灾害影响分析9.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9.1.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见两个崩塌,现分述如下。1、崩塌(B1)位于矿体南东侧沟岸(照片2及剖面图),岸坡70-80°,坡面倾向北东,沟岸山坡为灯影组(Zbdn1)较坚硬似鲕状、条带状白云岩,岩层产状150-173°∠20-30°,优势节理产状175°∠65-70°,节理裂隙发育、其节理密度1-2条/m,间距1-3cm。崩塌后缘标高2952m,张裂近东西向平行于坡面弧形展布,断续延伸,长5m,宽5-10㎝,可见深度0.7m;两侧界裂缝不明显,因该地段岸坡陡峻,在强降雨和持续降雨情况下,向北东发生岩质崩塌的可能性较大,可能崩落方量约250m3,为小型岩质崩塌体。若发生岩质崩塌,崩塌物质将进入下方活动性冲沟,形成堆石坝阻断沟谷,进而演变为溃坝泥石流,威胁废石场、截洪沟及公路。该崩塌隐患点现状危险小。2、崩塌(B2)位于矿体北东侧沟岸(照片3插图2),岸坡75-80°,坡面倾向南东,沟岸山坡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Pt2kny)为薄至中厚层状砂质白云岩夹灰紫色板岩。岩层产状157-173°∠50-63°,崩塌后缘标高2916m,张裂缝近东西向平行于坡面弧形展布,断续延伸,长3m,宽7-10㎝,可见深度0.5m;两侧界裂缝不明显。因该地段岸坡陡峻,加之坡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在强降雨和持续降雨情况下,向南东发生岩质崩塌的可能性较大,可能失稳的土石方量为180m3,为小型岩质崩塌体。若发生岩质崩塌,崩塌物质将进入下方活动性冲沟,形成堆石坝阻断沟谷,进而演变为溃坝泥石流,威胁废石场截洪沟及公路。该崩塌隐患点现状危险性小。9.1.2不良地质现象评估区位于**区北西向,属高山深切割区,地势南西高北东低,为高山地貌,地形落差大,总体坡度30~40°。评估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冲沟和岩体风化。(1)冲沟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据现场调查,评估区内主要发育两条冲沟,且对矿山开采工程有一定的影响,其主要特征见(表5-1)。据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区内地层、构造活动等,冲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本区地壳活动长期处于抬升状态,岸坡陡峻,地形有利沟床下切。地表岩体受风化影响,岩体破碎。受多方面影响,地表水沿软弱面冲刷、侵蚀形成冲沟。9-1##铜矿冲沟特征表编号位置地层岩性特征要素流水沟谷特征稳定性评价发展趋势与危害沟长(m)汇水面积(km2)C1位于评估区北东部主要为晋宁期的辉绿岩、辉长岩40~500.034无常年流水冲沟方向为由南西向北东向,沟长400~600m,主沟沟底宽2~4m,断面呈“U”字型,两岸坡坡度15~20°,坡面松散土体覆盖厚0.2~0.3m,沟底、沟岸基岩出露,沟内无常年流水,现状沟内植被不发育,现沟内无崩塌、滑坡等。该冲沟沟岸植被不发育,人为活动较微弱,现状基本稳定。后期采矿活动中冲沟下游将新建废石场,人类活动强度增大,将对现冲沟的稳定性产生破坏作用,影响冲沟的长期稳定,后期废石场建于冲沟沟测,在雨季冲沟水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灾害的发生。C2位于评估区东部主要为晋宁期的辉绿岩、辉长岩60~700.030无常年流水冲沟由西向东发育,沟底宽8~10m,断面呈“U”字型,两岸坡坡度10~25°,坡面松散土体覆盖厚1~3m,沟底、沟岸基岩出露,沟内无常年流水,现沟内无崩塌、滑坡等。该冲沟两岸植被不发育,人类活动微弱,未形成过灾害,现状稳定。后期采矿活动将集中在冲沟上游,人类活动强度增大,将破坏冲沟内植被及岩体的稳定平衡,影响冲沟的长期稳定,后期矿山生活区建于冲沟沟底,在雨季冲沟水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和造成水土流失危害。(2)岩体风化评估区范围内植被不发育,第四系覆盖较薄,基岩基本裸露于地表,以强~中等风化为主,强风化层厚3~8m不等,由于岩性、岩相变化以及构造节理、风化裂隙发育的不均一性,由于长时间的雨水冲刷淋漓作用致使矿区内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局部呈砂土状。导致地表岩体稳定性较差,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崩塌、小型滑坡等地质灾害。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9.1.3其它环境地质问题评估区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矿区探矿弃碴,现状区内主要因前期探矿工作,在各探矿坑口下方有一定的弃碴堆积,弃碴堆长约15m,堆积方量约1300m3,规模较小,未引发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小,但由于下部无支挡,上部现亦无植被生长,易引发水土流失、下雨易引发泥石流。二是工业场地建设导致矿区原有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及修路切坡、弃土石堆放,使原有地形发生较大变化,地下井巷开拓及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发生改变;三是该矿山的井下采空区,采空区长约135米、宽约40米、高约8米;据该矿山储量核实报告中提到该矿山在采矿的几年里共采出矿石量4.16万t,该采空区的产生有可能引发崩塌、冒顶。9.1.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小结综上所述: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见两个崩塌、不良地质现象有两条冲沟,其危害对象为矿区公路、废石场、截洪沟及矿山临时住房,现状条件下危害程度中等。其次是井下采空区,其危害对象为矿山工人、设备。评估区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矿区原有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原有地形发生较大变化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发生改变,破坏生态环境及污染地下水。9.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9.2.1矿业活动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威胁对象矿山开发建设主要由平硐、地下坑道、运输道路、废石场、拦渣坝、建筑用地等分项工程组成,这些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边坡和巷道开挖,引起地形地貌,特别是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山体内部岩土体的力学平衡状态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9.2.1.1、矿山采矿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一)坑道开采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1)矿井开拓评估区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由于矿山设计选用平硐+盲斜井联合开拓方式,随着地下采空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山体内的力学平衡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表的自然地质环境。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该矿采用地下开采,因顶底板围岩及矿体一般较稳固,采矿方法主要为全面采矿法。由于以前的矿井开采未做过开发利用方案,地下开采的采空区较大,严重影响了现状上部矿体的回采安全,建议下部的采空区需进行支护及留有安全矿柱,安全矿柱需直径10~20米,并进行回填。##铜矿区地下开采的硐室围岩为中厚层硅质白云岩、白云岩、底砾岩,为较坚硬岩组,力学强度高,节理裂隙发育,开拓硐口上部围岩可能出现垮塌和浅层滑坡,硐室可能出现支架变形,甚至断梁折柱现象,对采矿设施及工人生命安全构成危害。考虑矿体开拓现状,根据矿体赋存状况与地表地形的相互关系,矿体2910m以下不具备平硐开拓条件,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利用已有的2910m平硐及盲斜井进行下部矿床的开拓,当向深部掘进井巷开采时,破坏了原始的应力状态,引起岩体内部应力重新分配,井道可能遭受围岩卸荷形成的冒顶危害,根据地表下沉安全深度的经验,地表靠近矿体附近会出现一定范围的下陷。但由于矿体较薄,崩落范围将不会太大。巷道多为脉外运输巷道,下中段开采不会影响上中段运输平巷稳定,但巷道穿过岩层不稳固地段时,应加强支护措施。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必须留保安矿柱(矿柱规格3×3m,一般间距为10~20m),以支护矿体顶底板,防止由于采空区的加大而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其次由于矿体采完后顶板崩落,局部四周围岩会出现一定范围内塌落移动,据矿山开发利用设计方案中矿体顶及走向两端部移动角为65°,底板为矿体倾角。再有就为矿山因矿井开拓时用炸药爆破时,可能引发山体地表部分破碎岩石松动滚落,对下部的居民住宅构成威胁。矿山在近几年的开采活动过程中,矿区内尚未出现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但今后随着采矿活动的加剧,可能引发现两个崩塌体崩落,及地表破碎岩石滚落,威胁矿山居民的安全,故矿山应加强监测。评估区范围内无村庄,矿区开矿对周边村民影响较小。综上分析,在矿井开拓过程,易产生冒顶、垮塌等现象,四周围岩可能出现一定范围下陷,造成局部地段小规模滑坡,危害采矿人员的安全,发生的可能性小,潜在的危险性中等。其次在矿山采矿的过程中可能引发及加剧现两个崩塌体的崩落,发生的可能性小,潜在危险性中等。(2)坑道涌水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估区含矿围岩为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一段(Zbd1)底砾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二段(Zbd2)硅质厚层白云岩。裂隙较发育,富水性极弱~弱,透水性差,矿井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由于矿体顶板Zbd3炭泥质白云岩为良好的隔水层,底板昆阳群浅变质岩系弱裂隙含水层隔水性也较强,因此,开采深部矿体时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开采浅部矿体时,由于距离地表较近,浅部隔水层炭泥质白云岩裂隙相对发育,对矿井充水有一定的影响。在矿区地下水以泉的形式向沟谷低凹处排泄,最后向北汇入老龙沟,危险性小。其次,溶隙水充水为矿井充水也有一定的影响,区内矿体顶底板及上覆地层均为可溶岩类,地表调查(含槽、剥土)岩溶率1.4~2.3%,岩溶弱发育,岩溶主要发育在近地表部位(50m以内),向深部减弱,同时在矿区内主要控矿断层规模均较小,断层两盘围岩相对破碎,但裂隙多为泥质充填,富水性及导水性均较差,仅局部在其影响带形成富水性相对较强的构造裂隙含水带,总体断层与地表水、碳酸盐岩水的水力联系较小。探采坑道揭露断层破碎带一般干燥无水,仅局部有滴水,水量较小。因此,开采深部矿体时溶隙充水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开采浅部矿体时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经核实矿体赋存标高大于2889.9m,远高于最低侵蚀基准面2370m之上,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小,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应随时保持各水平采矿坑道排水系统的畅通,随时检查矿井集中滴水点,及时疏通,确保安全正常生产。综合所述,大气降水对采矿井可能产生充水危害的可能性小,潜在的危险性中等。此外随着采矿深度的加深及采空面积的加大将将导致地层含水量急剧减少,最终可能破坏生态及影响矿山生产的正常用水,危险性小,潜在危险性中等。8.2.1.2废石场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废石场所在位置位于评估区东部C1冲沟下游,其所在坡顶标高为2908m,坡底标高2885m,高为23米,长56米、宽28米,容积约为14万m3。由于废石场堆放物体为废石,废石是泥石流形成的有利物源条件,加上评估区降雨充沛,在暴雨的激发下,一旦废石场失稳将引发泥石流,将对下游的矿山设施、矿山生活区及##镇构成危害,其可能性大,潜在的危险性大。8.2.1.3矿山道路的修建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本矿山为一延续矿山,##铜矿开发利用方案中未规划新修矿区公路,现有矿区简易公路大部路基位于基岩上,岩质边坡高2-3m,坡度30-40°,边坡较稳定。据实地调查,大部路段无崩滑现象,仅局部地段有落石。由于岩质边坡高度小,边坡稳定性较好,大部路段修路切坡引发岩质崩滑的可能性小,但局部地段(如顺向坡、局部切坡过高过陡和断裂通过地段)修路切坡引发小型岩质崩滑的可能性中等,威胁对象主要为运输车辆和矿区公路。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修路产生的弃土石就近堆放于路下方的山坡和沟岸地带,不仅对斜坡加载,而且自身也不稳定,在降雨作用下,除自身产生滑动外,还可能诱发残积土滑坡,可能性中等;主要危害对象是矿山公路及过往车辆;其次是矿区裸露公路路面产生的大量扬尘对周围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8.2.1.4矿山辅助设施的修建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矿山辅助设施有生活办公区、爆破器材库、空压机站、高位水池,但在开发利用方案中未规划新修生活办公区、爆破器材库、高位水池。现工业场地及辅助设施已基本形成,仍利用原有设施组织生产,仅进行部分改造。评估区内已建有一个高位水池,其位于矿区边界北西边的斜坡上,地表主要为陡山沱组第三段深灰色中厚层白云岩。据调查水池周边无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在使用水池过程中应对水池作好防渗处理及在周边修筑截洪沟,防止水体的下渗引起下部山体边坡稳定,产生滑坡灾害,其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爆破器材库布置在水池东北方向高部,出露基岩为因民(Ptkny):浅红色薄至中厚层砂质白云岩夹灰紫色板岩及角砾岩,维修工程量小,开挖量小,其产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空压机房在矿区北东方向,出露基岩为辉长岩(V),岩石完整性较好,呈块状产出,其切坡而建,开挖后工程后边坡将形成2~3m左右的陡边坡,引发垮塌、崩塌地质灾害,其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生活办公区在矿区北东方向,原房屋建筑物多为单层土木结构房,地表为辉长辉绿岩体,维修房屋动用工程量不大,对周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其产生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9.2.2矿山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矿山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矿山设施有井下坑道、进场公路、废石场及生活办公区等辅助设施,由于工程活动对地表和山体的扰动形式不同,其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也不同,因此所遭受的地质灾害影响也有所差异。9.2.2.1矿井开拓由于基岩风化影响,岩体破碎,坑道硐口遭受上部垮塌和浅层滑坡的危害,坑道可能遭受变形、冒落形成小规模的崩塌和滑坡,威胁采矿设施及采矿工人的人身安全,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估区含矿围岩为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一段(Zbd1)底砾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二段(Zbd2)硅质厚层白云岩。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差,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雨季水量大,矿井排水以顺坑道自排为主,由于矿区处于地表次级分水岭附近,并且山坡较陡,水下渗能力弱,富水性较差,矿区开采对地下水的补、径、排的影响较小,对矿山地下水影响较小。同时对矿体也不易遭受地表、地下水危害。预计可能性小,潜在危险性小。9.2.2.2矿山道路矿山公路在局部新建和运营中可能遭受浅层滑坡、边坡坍塌、路基沉陷等危害,影响交通安全,其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9.2.2.3废石场因为废石场均沿沟底附近修建,地形坡度较陡,拦挡坝上游汇水面积较大,而评估区雨量较充沛,如果遇到暴雨,山洪可能冲毁废石场形成泥石流,其可能性大,危害性大。9.2.2.4矿山辅助设施空压机站、高位水池的修建局部切坡而建,基础设计坐落于强风化的岩体上,局部开挖后各工程后边坡将形成1~2m左右的边坡,易于产生失稳,形成浅层滑坡、坍塌,各工程易遭受后边坡失稳危害,高位水池还易遭受因渗漏引发的水池变形开裂和下边坡滑坡灾害,危险性中等。生活办公区、爆破器材库在矿山开发利用方案中未做新建设计,此外在矿山辅助设施的维修及矿山采矿过程中有可能加剧现有两个崩塌的发生。在此次矿山建设过程中(据矿山开发利用设计方案)仍利用以前的场地,其维修设施动用的工程量小,其遭受、及引发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9.2.3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小结本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地质环境产生扰动,地形地貌、岩土体的力学平衡状态、边坡和山体的稳定性均将受到较大改变,可能诱发硐室出现冒顶、崩塌引发滑坡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表水易沿风化裂隙及松散孔隙、塌陷裂隙渗入,导致矿井充水,开采过程中,应及时疏通井巷坑道里的积水,危险性中等。废石场布置于沟底附近,易引发泥石流灾害,还易遭受山洪冲毁拦挡坝危害,危险性中等。矿山道路及矿山辅助设施建设可能引发浅层滑坡、填土滑坡和产生地面、路基沉陷,高位水池还易遭受因渗漏引发的水池变形开裂和下边坡失稳形成的滑坡灾害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9.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9.3.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据《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本区地质环境条件、建设项目工程岩土活动特征,可能诱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其危害程度与影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分区,将评估区划为二个级二个区,即危险性大(Ⅰ)区和危险性中等(Ⅱ)区。(见附图2)地质灾害危险性大(Ⅰ)区:指评估区有地质灾害或潜在地质灾害,且对拟建工程及周边环境有直接危害,稳定性差,危害损失严重,防治难度大,治理投入巨大。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Ⅱ)区:指评估区有潜在地质灾害,且对拟建工程和周边环境有一定危害,需进行适当预防才能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地段。9.3.2地质灾害危害性综合评估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现状地质灾害及其它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危害对象、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威胁对象、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综合分析,将评估区划分为1个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1个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见附图2)。危险性大(Ⅰ):位于评估区中部,为矿体地下开采岩石移动范围、矿山辅助设施的空压机房、高位水池、废石场及矿区公路所在区域,面积0.312km2,占评估区面积的65.27%。该区位于**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区北西,属高山深切割区,山坡上出露地层为灯影组、陡山沱组的泥质白云、硅质白云岩、白云岩夹软板岩及角砾岩较坚硬岩组组成,工程特性较好,区内山峰陡峻,为高山地貌,地形落差大,总体坡度30~40°。山坡上近东南东-西北西向、北西-南东向冲沟发育,沟谷横断面呈“U-V”字型,。区内现状条件下分布二个崩塌隐患点,地下开采矿体加剧B1、B2崩塌隐患点活动的可能性大。在巷道掘进和开采过程中局部地段引发及遭受垮塌、滑坡、冒顶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采矿坑口引发及遭受坍塌或块状石块坠落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地下开采矿体引发地表移动盆地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矿山辅助设施空压机房的修建易引发及遭受小型堆积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引发及遭受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高位水池引发和遭受小型堆积土滑坡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引发和遭受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废石场引发和遭受小型堆积土滑坡危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拦渣坝引发和遭受小型堆积土滑坡危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该区总体上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Ⅱ):为危险性大(Ⅰ)区之外的评估区,面积0.1660km2,占评估区面积的34.73%。该区位于**区北西,属高山深切割区,山坡上出露地层为灯影组、华力西期基性岩浆岩脉,其岩性为辉长辉绿岩、泥质白云、硅质白云岩夹软板岩及角砾岩较坚硬岩-坚硬岩组组成,工程特性好,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形坡度一般30-40°左右;山坡上有冲沟发育,沟谷横断面呈“V”字型。现状条件下无滑坡、崩塌分布。该区无采矿活动,有公路通过矿山生活区,由于公路、房屋早在前期已建好,目前仍然可以利用,局部矿山公路修护及矿山生活场地的维修对地质环境的扰动较小,探矿对地质环境扰动较小,探矿引发岩质崩滑的可能性小;探矿产生的弃土石堆放于山坡上,引发小型堆积土滑坡的可能性中等,主要危害对象是山坡上的植被。该区总体上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9.3.3小结评估区沟谷发育,沟床纵坡大,山坡陡峻,断裂发育,残坡积层厚度变化大。矿山地下开采以引发地表移动盆地为主,截洪沟以引发崩塌、滑坡为主。危险性大(Ⅰ)区为地下开采矿体岩石移动范围、矿山辅助设施的空压机房、高位水池、废石场及矿区公路所在区域。地下开采矿体加剧B1、B2崩塌隐患点活动的可能性小。地下开采区可能引发及遭受的地质灾害为冒顶、坍塌或块状石块坠落、小型岩土滑坡,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地下开采矿体引发地表移动盆地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矿山辅助设施空压机房、高位水池易引发及遭受小型堆积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引发及遭受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该区面积0.312km2,占评估区面积的65.27%,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大,危险性大,灾害防治难度大。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危险性中等(Ⅱ)区为危险性大区以外的评估区,矿山生活区、炸药库房在该区,由于矿山生活区、炸药库房早、矿山局公路在以前就已经建造好,目前仅需做简单的维修就可以利用,动用工程量较小,对地表扰动较小,危害较小-中等。该区现状条件下无滑坡、崩塌分布,区内无采矿活动,探矿引发岩质崩滑的可能性小-中等,危害性小-中等;引发小型堆积土滑坡的可能性小-中等、危害性中等。该区面积0.1660km2,占评估区面积的34.73%,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轻,危险性中等,灾害防治难度中等。综合评估危险性大(Ⅰ)区面积0.312km2,占评估区面积的65.27%;危险性小(Ⅲ)区面积0.1660km2,占评估区面积的34.73%。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冒顶、坍塌或块状石块坠落,小型土质滑坡或基岩风化带滑坡、泥石流、地基不均匀沉降;冒顶、坍塌或块状石块坠落,小型土质滑坡或基岩风化带滑坡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可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治理难度大;对评估区内的两个崩塌隐患点防治难度较大,影响范围为公路、矿山设备、工人;采取有效的工程和生物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后,可以减轻以上灾害对矿山本身的威胁。矿山建设适宜性等级为适宜性差。9.4评估区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措施9.4.1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目前,评估区及附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较为薄弱,废弃土石随意堆放,植被稀少;矿区公路多为采区临时性通道,路基上、下边坡基本上无任何拦挡设施,一般任由垮塌,是造成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工程活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9.4.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矿区的B1、B2崩塌要加强监测,采取相应的排水和支挡。(2)开采中加强管理,严格执行规程规范,严禁乱排乱倒废土废石,雨季要特别注意坡面的防护工作。(3)矿下开采,为避免采空区形成的地表移动盆地引发变形、开裂,严格按设计预留保安矿柱,并进行采空区回填,同时对地表变形区进行监测,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在地表圈定岩石移动范围,周围没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严禁人员和牲畜进入移动区,其次是操作人员应对斜井的提升设备定期加强检查、维修和维护,可控制跑车事故的发生;加强员工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提升操作规程(提升时不行人,行人时不提升),可避免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的发生。(4)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开采中要密切关注断裂及节理构造的影响,及时观测坑道变形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巷道支护措施,防止垮塌和顶板冒落。(5)矿区开采对矿井充水有一定的影响,应完善排水措施,尽量减小矿井充水对矿区开采的影响。(6)废石场上部设截水沟,拦截地表径流;废石场底部可采用粘土覆盖并夯实,以杜绝或减少废液下渗。(7)井下开采中须建立测风站,发现风量不足时及时调节,保证风流畅通。(8)闭矿后,应尽力回填采坑,及时撤除人员和设备,立即封闭坑道和巷道口,禁止人畜进入废弃采坑和巷道,矿区可绿化地段植树造林。(9)开采期间,加强对矿山开采内部及外部山体地表的巡查、监测记录、预警和避险,应纳入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清除矿坑内及地表的松动石块,以免影响下方居民住宅区生活安全。9.4.3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方案及措施根据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现状地质灾害、工程布置、开采方式、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及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将评估区划分为重点恢复治理区(即开采区,包括危险性大区)和次重点恢复治理区(即开采区外的评估区,为危险性中等区);恢复治理方案、对象、措施和分期见表(9-2)。表9-2##铜矿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分区说明表恢复治理分区恢复治理方案恢复治理对象及措施恢复治理分区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重点恢复治理区该区以工程、监测、避让、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清洁生产、洒水降尘、过滤、沉淀、净化、管护等综合措施,对现有灾点、工程诱发和工程可能遭受的灾害及污染源进行综合恢复治理B1B2:监测C1C2近期采取疏通、导排;中期防治进行工程措施、植被恢复及现有植被保护;远期防治主要恢复植被,全程监测预警.地面移动盆地:近中期设立围栏及警示牌,远期回填植树。废石场:拦挡、排水、植被恢复、洒水降尘、过滤、沉淀、净化。拦渣坝:坝基和坝肩加固、防渗。井巷、门口局部滑坡:支挡、加固。运输道路局部滑坡:支挡、加固、排水。井下:支护、加固、回填、排水。高位水池:加固、防渗。井下排水、生产、生活污废水:过滤、沉淀、生化处理、清洁生产。可绿化地带:植树恢复植被。可复垦地带: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现有植被:加强管理、严禁破坏植被。B1B2:近、中、远期。C1C2:近、中、远期。地面移动盆地:近、中、远期。废石场:近期。拦渣坝:近、中、远期。井巷、门口局部滑坡:近、中、远期。运输道路局部滑坡:近、中、远期。井下:近、中、远期。高位水池:近。井下排水、生产、生活污废水:近、中、远期。可绿化地带:近、中、远期。可复垦地带:近、中、远期。现有植被:近、中、远期。次重点恢复治理区该区以管护、植被恢复为主,辅以局部工程措施堆积土滑坡:监测、排水、支挡。可绿化地带:植树恢复植被。可复垦地带: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现有植被:加强管理、严禁破坏植被堆积土滑坡:近期。可绿化地带:近、中、远期。可复垦地带:近期。现有植被:近、中、远期。说明:近期:基建期:中期:生成期:远期:生产后期至闭坑前9.4.4废石场运行和管理措施巷道掘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数量的围岩和弃土石,如围岩及弃土石就近堆放于坑口外的山坡和沟中,有产生中、小型堆积土滑坡或中、小型泥石流的可能。为防止废石场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应建立废石场防水、排水系统,在废石场边缘挖排洪沟;废石场坡脚应设拦渣坝,沟谷内应设谷坊坝;服务年限满后,应对堆放场地进行平整,上面覆土种植草坪或灌木,改善环境。9.5结论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建设项目投资总额464.73万元,开采规模铜矿石3.0万t/a,为小型铜矿,属一般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规定,确定该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二级。2、评估区处于评估区地处云南省小江地震带,属于不稳定区内,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发育,地貌类型为高中山深切割区。根据《中国地震动数规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Ⅸ度区,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动峰值加速度为0.40g。地层岩性较复杂,以灯影组、陡沱山组、昆阳群的硅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岩夹较软板岩、角砾岩为主,此外,区内还出露有辉绿辉长岩,出露范围较小。工程地质岩组分为坚硬岩组、较坚硬岩组和松散岩组,以较坚硬岩组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以碳酸盐岩含水层和裂隙含水层、第四系孔隙水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总体上看,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3、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见二个崩塌。崩塌危害对象为废石场、矿区公路、矿山设备、工人,现状危险小,潜在危险性中等。4、评估区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矿区原有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原有地形发生较大变化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发生改变,地表地下水污染。5、预测地下开采加剧B1、B2崩塌活动的可能性大。地下开采区可能引发及遭受的的灾害为垮塌和冒顶、坍塌或块状石块坠落、小型堆积土滑坡、崩塌、中小型稀性泥石流,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地下开采矿体引发地表移动盆地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废石场废石场引发和遭受小型堆积土滑坡危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矿山辅助设施空压机房、高位水池易引发及遭受小型堆积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引发及遭受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等。6、地质灾害防治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规程规范;公路局部边坡要及时采取边坡支挡措施;地下井巷通过断裂及节理发育地段时应采取相应的巷道支护措施;废石场上部设截水沟、拦截地表径流,废石场底部可采用粘土覆盖并夯实,以杜绝或减少废液下渗;其次在废石场的下部设立拦渣坝,阻止部分滚石掉落造成伤害。矿山闭矿后,应尽力回填采坑,及时撤除人员和设备,立即封闭坑道和巷道口,禁止人畜进入废弃采坑和巷道,矿区可绿化地段植树造林。穿越矿区的B1、B2崩塌要加强监测,采取相应排水和支挡措施。7、综合评估危险性大(Ⅰ)区面积0.312km2,占评估区面积的65.27%;危险性中等(Ⅱ)区面积0.166km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2,占评估区面积的34.73%。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垮塌和冒顶、坍塌或块状石块坠落,小型土质滑坡或基岩风化带滑坡、泥石流、地基不均匀沉降;垮塌和冒顶、坍塌或块状石块坠落,小型土质滑坡或基岩风化带滑坡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可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治理难度大。对评估区内的二个崩塌防治难度大,影响范围为公路、矿山设备、工人;采取工程和生物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后,可以适当减轻以上灾害对矿山的威胁。矿山建设适宜性差。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0风险评价10.1风险识别本次环评风险源识别和筛选在原则上考虑对外环境有危害的风险事故及影响范围的风险事故。据矿山环境地质条件、项目特点及可研报告,该矿山的环境风险可以大致归纳为:①废石场汇水面积大,堆渣量多,若堆放不当或防洪系统出现故障,暴雨条件下废石场发生滑坡泥石流;③采矿坑道发生地面塌陷、矿坑突水;④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10.2评价等级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表10-1评价工作级别(一、二级)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该项目风险源主要为废石场、采矿坑道和易燃易爆物炸药、燃油等。根据该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确定该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规定,二级评价可选择风险识别,最大可信事故、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相关要求,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3公里。环境保护目标:矿区生活区、大地坡村以及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等。10.3地下开采系统的风险分析10.3.1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因素矿山采矿方法及回采工艺为国内普遍采用的传统工艺,工艺成熟。设计中对井下运输、提井、通风主要生产系统和设施较为健全、完善,基本符合相关标准、规程和规范要求;供电、供风、供水、排水等附属设施配套建立,电气保护措施完善,符合劳动安全的规定,基本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本系统须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是井下回采盘区冒顶、坍塌(垮塌)及采空区的大面积坍塌(垮塌);地表移动诱发的滑坡以及矿山开采过程中遇有断层破碎带时导致坑内渗水量突然加大。此外,井下炮烟中毒、爆破伤害、各类井巷中的冒顶片帮、提升运输过程中的车辆伤害等也是重要危险、有害因素。10.3.2对策措施(1)加强井下中深孔爆破的各次最大一段允许爆破装药量的研究,改进和优化爆破参数,减小爆破震动和冲击波对采场顶板、周围巷道设施和地表工业场地设施的破坏,尤其要避免因爆破而引发地表滚石事故。(2)通过加强对矿段内主要地层、构造分布影响及矿岩特征的研究,确保各主要开拓井巷(中段运输巷道、提升斜井、回风井及其顶沿巷道等)的位置尽量选择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受断层破坏的岩组中和软弱岩层中,以有利于主要井巷的施工、维护及长期满足矿山服务年限的要求。(3)开拓、采准、切割、回采井巷经过地质破碎带时必须采取支护措施,并选用适应顶板特点的支护形式和器材。(4)提升系统、制动系统、钢丝绳必须按照GB16424-199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要求定期强制检测和维修。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5)井巷施工中药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避免发生冒顶片帮、爆破伤害、炮烟中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各种事故,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6)施工时,对顶帮松软不稳固的采准和切割巷道,必须事先处理顶板和两帮的浮石,并须采取喷锚、喷锚网及砌筑混凝土支护;因爆破或其他原因而受破坏的支护,必须及时修复,确认安全方准作业。(7)井下主要生产室均采用喷射和砌筑混凝土支护,确保安全。(8)天井、溜井等处设照明、护栏和盖板等明显标志;及时封闭已经结束回采的采场天井和溜井。(9)矿山采用斜井开拓,为了防止井下涌水意外,应采取以下措施:①采矿过程中遇到断层、破碎带或富水带时,要打超前钻孔探水或预先疏干,以防止突然涌水或岩溶沙充填物的危害;②如果前方有水,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必要时预先建筑防水闸门或采取其他防治水措施。③作好采区、工作面水文地质探查工作,选用物探、钻探、化探和水文地质实验等手段查明构造发育情况及其导水性,主要含水层厚度、岩性、水质、水压以及隔水层岩性和厚度等,并建立疏排水系统。④地面塌陷、裂隙区德周围,应设截水沟或挡水围堤。⑤矿区及附近积水或雨水有可能泄入井下时,应在容易积水的地方修筑排水沟。⑥每年雨季前一个季度,由主管矿长组织一次防洪水检查,并编制防洪计划,其工程必须在雨季前竣工。⑦雨季应有专人检查矿区防洪情况,情况危险时,必须停产,所有人员必须撤出井下,确保人员安全。⑧矿区坑内涌水量较大,并且无自流排泄条件,需作好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并且要设双回路电源,确保坑内生产的安全。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0)矿山在进行大会魔开采之前,建议在不影响后期开采的前提下,选定有代表性的矿体,布置试验采场,进一步验证和优化可研采矿方法设计的各项参数,最终选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高效的采矿设计,并用于知道大规模的开采工作。(11)通过科研立项,加强对里农矿段矿岩的物理力学参数等岩石力学工作基础资料和数据的测试盒获取工作,并逐步掌握开采过程中矿区地压活动规律,以指导采场顶板管理、采空区处理和控制采动影像关系。(12)加强对该矿段各中段、各盘区及至盘区内各采场的回采顺序研究工作,确保资源的充分回收和开采中的安全。(13)对于采矿出现的陷坑、裂缝及可能出现的地表塌陷范围,要及时圈定,并设置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通往陷落区德井巷应封闭,沿公路外侧设立安全桩或安全墙。在地表移动崩落线设置安全警戒标志,严禁人员和牲畜进入陷落区和采空区。为预防矿床开采过程中滚石的危害,应安排专人对地表塌陷区进行观测,及时处理地表浮石,防止滚石发生。10.3.3紧急应急预案地下开采系统突发事故为井下发生大面积片帮冒顶、造成人员伤亡,应采取的应急预案为(1)可能发生的原因岩石松散,暴雨面过大,支护不及时或支护密度间距过大,以及使用质次的支护材料等导致冒顶片帮事故;采充失调、采空区长时间得不到及时充填,矿柱应力集中,导致矿柱破坏、盘区顶板垮塌,产生大面积地压灾害。(2)可能造成的后果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停顿。(3)应急救援设备、药品和物资、救护车、担架、氧气等。设备:装岩机、清理现场的工具、处理冒落区德支护材料等。药品:急救包、止血药品、绷带、担架、氧气等。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4)防范措施和对策坚持合理的开采顺序、松软岩石要控制暴露面,及时进行支护,确保支护质量;加强作业现场安全检查的监管、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5)应急救援方案发生片帮冒顶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组织现场人员抢救受伤人员;医疗服务组赶赴现场后,快速诊治伤员,伤情严重者或受伤人员多,请求120急救中心增援,送受伤人员到医院治疗;划定危险区域,撤除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设备。组织有经验人员处理事故现场,清理被掩埋的设备,加强支护,扼制事故的蔓延和发展。针对本项目可能发证的突发事故,表10-2为本报告中建议矿山企业制定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格式及内容,将风险事故率降低到最小,使事故产生的影响范围得以减小,财产损失率及人员伤亡率降到最低,对企业生产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表10-2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及要求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总则2危险源概况详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状况3应急计划区贮藏区、影响区4应急组织矿山:矿山指挥部——负责现场全面指挥地方:地方指挥部——负责矿山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疏散5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影响程序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6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生产区:1.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措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2.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主要是漂白粉等7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规定应激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8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9应急防护措施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10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控制规定,现场及邻近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矿山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的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11应急状态终止和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2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13记录和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管理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0-3地下开采系统中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诱发事故原因事故模式事故后果对策措施开拓井巷入口布置在残积、坡积冲洪积等具崩滑危险地1、支护不好2、地下采矿爆破振动;3、地下开采导致该地段地表移动。滚石、滑坡和坍塌造成入口处人员伤亡,设施损坏和开拓系统瘫痪1、开拓井巷入口应尽量避免布置在各种具崩滑危险地段;2、加强井巷入口段的支护工作;3、合理控制临近地表处的地下采场爆破的一次爆破药量;4、加强对该崩滑危险地段的移动监测工作。开拓井巷布置在不稳定的岩组中1、设计失误;2、地质资料不详;3、支护不好或未加支护;4、爆破振动井巷垮塌、冒顶、片帮造成人员伤亡,设施损坏和开拓系统瘫痪1、开拓井巷应尽量避免布置在各种不稳定岩组中;2、加强支护工作;3、采用科学合理的掘进施工方法4、加强该开拓井巷日常维护工作。开拓、采准、切割和回采井巷穿越断层或破碎带1、掘进方法不当或未按规程作业2、支护不好或未加支护。井巷跨踏、冒顶片帮、浮石伤人人员伤亡、设施损坏选用合适的掘进方法严格按规程作业加强破碎带支护工作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天井掘进1、天井掘进工艺不正确;2、对高空作业人员未采取安全保护措施3、作业前未清理工作面浮石冒顶片帮、浮石商人、高处坠落人员伤亡1、选择合理的天井掘进方法;2、坚持工作现场安全检查制度;3、加强个人防护;4、杜绝违章操作采场大爆破引起爆破震动1、未采用分段微差起爆;2、最大一段装药量过大;3、作业前为清理工作面浮石。1、地表滚石、滑坡或坍塌。2、生产设施破坏;3、破坏临近采场矿柱和井巷设施。系统设施损坏、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1、进行分段爆破,合理计算最一段装药量;2、爆破前认真检查影响范围内的地上、地下设施和建(构)筑物,采取防范措施。未采取采场地压监测措施1、对采场地压监测得必要性认识不足;2、最大一段装药量过大;3、临近地表工业设施和生活区缺乏事故防范手段回采过程中人员伤亡、矿量损失对房株法和全面开采过程,采取必要的迪地压监测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工作。锚杆护顶效果差导致顶板冒落1、锚杆类型选择不满足顶板岩石条件支护的力学要求;2、锚杆安装不合格冒顶片帮人员伤亡1、选择适宜顶板岩石条件冒顶坍塌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开采顺序不合理;盘区尺寸过大;采充失调。矿柱应力集中、地压充填回风巷道垮塌;采空区大面积垮塌生产停顿;相邻盘区影响合理协调充填回风平巷与中段矿柱关系;选择合理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生产过程中须适时加强充填回风平巷的维护和加固;采空区及时充填。10.4废石场环境风险分析10.4.1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因素据废石场环境地质条件、堆放特点,该废石场的主要环境风险源项是:极端条件下(遇大于设计防洪标准暴雨时及地震设防标准时,或防洪系统故障、排土不规范等)废石场由于沟床纵坡大,汇水面积较大,可能诱发泥石流,将导致泥石流沿着冲沟进入老龙沟,从而淤积老龙沟。10.4.2对策措施(1)废石场截水沟、拦砂坝设计时应提高防洪标准,避免废石场暴雨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2)若是洪峰超过防洪标准可能引发废石场滑坡、泥石流时,应立即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疏散撤离下游可能受灾人员。(3)当排洪系统出故障时,应找出故障原因,若排水系统毁坏或堵塞,应及时疏通修复。一方面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组织专业人员抢险;另一方面,紧急通知受影响的村庄马上撤离出影响区。(4)雨季定期检查截排水设施、拦砂坝,发现问题及时修理;(5)按照设计要求分台阶合理堆放废石土,对现有高陡的边坡进行削坡分级。10.5危险物品管理及运输措施本矿主要危险物品主要有:炸药、燃油等。这类物品的泄漏、爆炸不但会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外,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甚至是灾难性的。对它们的管理除加强安全保卫措施外,还应根据不同特性做好相应防范措施。1.炸药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爆破器材与起爆器材分库存放,爆破器材分类存放,严格按爆破安全规程进行操作及其它规范操作。按照相关消防规范设置防火、防爆、隔爆设施。2.燃油本矿山未设自备加油站,如有临时存放燃油应用专用贮油设备装贮,专用房间放置,并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和器材。3.安全检查企业必须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特别是国务院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按照公安、安全检查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充实企业安全环保部门的力量,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10.6结论该矿山事故风险环境风险源主要是:(1)采矿坑道发生塌陷、突水;(2)废石场汇水面积大,堆渣量多,若堆放不当或防洪系统出现故障,暴雨条件下可能诱发泥石流,淤积下游老龙沟;(3)危险物品主要有:炸药、燃油等,这类物品的泄漏、爆炸会造成事故地人身财产的巨大损失。这些事故本身发生概率极低,在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可避免或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率;如有事故也可避免造成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使事故的影响控制在有限区域。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1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11.1产业政策根据2005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该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项目,也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并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因此,该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11.2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按照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清洁生产内容和要求”的方法进行该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评述。11.2.1清洁生产的原则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铜矿开采的清洁生产标准,因此本环评将参考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清洁生产内容和要求”的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发(2002.6)72号]进行该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评述。11.2.2清洁生产指标选择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进行,从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来考察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四大类型:原材料指标:包括毒性、可再生性、生态影响、能源强度、可回收利用性;按高、中、低三档设定。产品指标:包括销售、使用两项。按高、中、低三档设定。资源指标:包括正常生产情况下的吨产品的耗水(新鲜水)、能耗(电、煤)、物料(包括原、辅料)三项。产污指标:包括废水、废气、固废三类。废水细化为单位产品的废水产生量和单位产品水污染物产生量;废气细化为单位产品的废气产生量和单位产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固废单指单位产品主要固废产生量。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1.2.3评价方法11.2.3.1评价等级依据清洁生产指标属性,清洁生产评价可以分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类。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属于定性评价,分为3个等级,即高、中、低。高:表示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比较小。中:表示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中等。低:表示所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比较大。等级评分标准见表11-1。表11-1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等级分值范围低中高等级分值[0,1.0][0,0.30][0.40,0.70][0.8,1.0]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指标可以做定性和定量评价,分5个等级,即清洁、较清洁、一般、较差、很差。清洁: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较清洁: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先进水平。一般: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平均水平。较差: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中下水平。很差:有关指标达到本行业国内较差水平。等级评分标准见表11-2。表11-2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标准的等级评分标准等级分值范围很差较差一般较清洁清洁等级分值[0,1.0][0,0.20][0.20,0.40][0.40,0.60][0.60,0.80][0.80,1.0]11.2.3.2评价方法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按定性方法评价,划分为三个等级。产污指标和资源指标按定量方法评价。评价方法采用百分制,首先对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消耗指标、产污指标按等级评分标准分别进行打分,然后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值,最后累加得到总分。通过总分来判定清洁生产程度。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权重值采用1998年国家环保局汇请有关方面专家的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1-3。表11-3清洁生产指标权重值专家调查结果评价指标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产污指标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可回收利用性销售使用寿命优化报废能耗水耗主要物耗权重值7644434551110829总权重值2517292911.2.3.3清洁生产得分分析本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情况如下表11-4所示:表11-4各项评价指标情况评价指标权重值原材料指标毒性低等生态影响中等可再生性原料再生性差能源强度能源强度中等可回收利用性较差产品指标销售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使用产品在使用期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中等寿命优化较好报废一般资源指标能耗能耗低水耗很少其它资源中等污染物产生指标废水不外排废气达标排放噪声距离衰减后不影响当地的声环境固体废弃物废物得到较好综合利用,处置率100%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评分,各项目得分情况见表11-5:表11-5各项评分情况指标项目评分结果状况指标权重等级分值得分原材料指标毒性低70.85.6生态影响中60.63.6可再生性低40.41.6能源强度中40.72.8可回收利用性较低40.41.6合计2515.2产品指标销售高30.92.7使用中40.83.2寿命优化高50.94.5报废中50.63.0合计1713.4资源指标能耗低110.88.8水耗低100.88.0其它资源一般80.64.8合计2921.6污染物产生指标废水清洁80.98.2废气清洁80.86.4噪声清洁70.96.3固体废弃物清洁60.95.4合计2925.3总计10075.511.2.3.4清洁生产评价结论与对策措施(1)评价结论:该厂原材料、产品指标、污染物指标一般,资源指标较高。清洁生产最终评分75.5分,参照表11-6,本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为国内先进水平。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1-6清洁生产总体评价结果的分值指针分数相应的清洁生产水平>80清洁生产(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70-80传统先进(国内先进水平)55-70一般(国内中等水平)40-55落后(低于国内一般水平)<40淘汰(国内较差或很差水平)(2)对策措施:本项目清洁生产评价最终得分为75.5,清洁生产水平较高,为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本项目在生产过程当中还有地方需要改进。本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比较先进成熟,但是企业还得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必须加强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工作的重视。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2.公众参与意见调查及分析根据《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试行),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本次环评拟采取在矿区附近的村庄张贴公式文本的方法进行公示。并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征询项目所在区域公众和团体对项目及环境影响的意见12.1调查目的公众参与是环评工作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和平镇各单位和公众充分了解、认可并提高项目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往往影响所在区域公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通过公众参与,可使建设方更全面地确认该区域的环境资源,特别是对一些难以用货币形式表达的资源作出评估。由于公众是环保措施的受益者和实施者,公众对项目的各种意见和看法能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完善和合理,同时能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出切合本地实际的有效的环保措施,从而使项目发挥更好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12.2调查对象选择本项目所在地区的单位及附近村民代表等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中注意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职业、社会职务等的代表性和合理分布。公众参与意见调查的重点放在本项目涉及到的环境问题及社会经济问题,同时注意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12.3调查方法公众参与调查表设计为社会团体和个人两种格式,本次环评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社会团体和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意见及建议。为使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能反应出公众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意见,并使调查的对象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本次环评发放问卷调查表的范围为:厂址周围的居民和机关单位。由调查对象独立地和自主地回答问卷上的提问,并允许发表问卷中未涉及,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将同时被视为有效。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2.4个人调查部分12.4.1公众参与意见调查及分析根据《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试行),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本次环评拟采取在矿区附近的村庄张贴公式文本的方法进行公示。并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征询项目所在区域公众和团体对项目及环境影响的意见。12.4.2居民部分调查公众参与是环评工作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因民镇各单位和公众充分了解、认可并提高项目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往往影响所在区域公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通过公众参与,可使建设方更全面地确认该区域的环境资源,特别是对一些难以用货币形式表达的资源作出评估。由于公众是环保措施的受益者和实施者,公众对项目的各种意见和看法能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完善和合理,同时能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出切合本地实际的有效的环保措施,从而使项目发挥更好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12.4.3调查对象选择本项目所在地区及附近村民代表等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中注意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职业、社会职务等的代表性和合理分布。公众参与意见调查的重点放在本项目涉及到的环境问题及社会经济问题,同时注意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12.4.4调查方法本次环评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意见及建议。为使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能反应出公众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意见,并使调查的对象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本次环评发放问卷调查表的范围为:厂址周围的居民。由调查对象独立地和自主地回答问卷上的提问,并允许发表问卷中未涉及,与本项目有关的意见和建议,这部分意见和建议将同时被视为有效。12.4.5调查参与内容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调查表内容分为六部分,分别为:答卷人基本情况;项目建设的的消息普及率;对项目实施的具体意见。本次调查卷个人部分共发出调查卷40份,收回40份,收回率100%;社会团体共发放10份,收回10份,收回率100%。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统计表见表12-1表12-1公众参与调查统计表个人部分(一)调查项目性质人数人数40回收问卷40性别男28女12年龄≤25726-402241-6011≥600文化程度文盲3小学7中学21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大学9大学以上0职业工人8农民22干部6科技人员0个体工作412.4.6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居民部分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2-2。表12-2公众参与调查统计表(二)调查内容调查意见个人人数(人)人比例(%)在此之前,是否知道本项目知道40100不知道00建设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很有利25有利3895一般00不利00建设项目对当地居民就业的影响有利37.5一般3792.5不利00积极影响3997.5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建设施工对生活的影响不良影响00无影响12.5项目建设运营前,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好12.5一般3997.5差00项目建设期,最关心那方面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1640水污染2152.5固废污染37.5噪声污染00生态破坏00项目运营期,最关心那方面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1332.5水污染1845固废污染37.5噪声污染615生态破坏00项目建成运营对周围环境的总体影响很大12.5一般3792.5小12.5无影响12.5对加强环保措施的态度赞成3177.5一般820无所谓12.5对“**区汤丹镇##铜矿非常支持12.5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总体态度支持3997.5无所谓00不支持00其他意见多招聘当地人员,促进当地人员就业注意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多植树造林,改善当地环境多办事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统计可看出:对项目建设持非常支持态度的占2.5%,支持态度的占97.5%,没有持随便和反对态度的。本次调查中,100%的被调查群众赞成本项目的实施;100%的人认为本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说明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广泛的民意基础。77.5%的人认为要加强环保措施,说明当地群众环保意识相当强,认为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很大的只有1人,这为公众关心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三废”排放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本评价认为这是正常的、合理的,并予以采纳。综上所述:受调查的居民、群众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他们普遍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利,支持项目的建设,要求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规,加强废气、废水、噪声的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公众参与是在项目环评阶段就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听取居民的意见,使公众有效地了解项目,把负面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使政府管理部门决策科学化,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完善合理,使环保措施更加可行,从而有利于项目的综合与长远效益。12.5社会团体部分调查12.5.1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分别是: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汤丹镇国土资源所、汤丹镇大坪地社区居民委员会、汤丹镇乡镇企业办公室、汤丹镇海子村民委员会、**区司法局汤丹司法所、汤丹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服务大队、汤丹镇元宝村民委员会等。本次社会团体部分公众参与共发调查表10份,收回10份,回收率达100%。12.5.2调查内容政府及社会团体部分调查表内容,分别为:工程概况;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建议和要求;公众参与调查表内容和部分结果见表12-3。表12-3拟建项目公众参与—政府及社会团体部分调查结果一览表项目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有100%的社会团体认为该项目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项目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100%的社会团体认为该项目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一定的社会团体认为可能会诱发一些地质灾害。项目建设工程影响的利弊100%的社会团体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是否赞成本项目建设100%赞成12.5.3调查结果在调查中,100%接受调查的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赞成该项目建设,并且认为该项目建设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对该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方面,各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认为项目会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2)影响生态环境;(3)会诱发一定的地质灾害。在接受调查的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中,100%支持该项目建设。评价认为,工程建设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施工单位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就不大。在对于该项目的总体利弊问题上,100%接受调查的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认为该项目只要在开采中认真落实环保措施,做好开采完后的植被恢复工作及水土保持工作,项目总体上看是利大于弊的。要求建设与环境保护设施同步实施,双向验收,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制定环境保护方案与措施;建议按照国家《环保法》的要求,建设工程必须“三同时”进行,项目在采取环保措施后把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3.1项目投资和环保投资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额为464.73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为:335.49万元,间接工程费为52万元,,流动资金77.24万元。利用原有资产56万元。项目总资金:本项目总资金为464.7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总额632.50万元,流动资金53.34万元,利用原有资产10.00万元。其中,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概算总投资252.54万元(主体工程已考虑的水保投资107.94万元,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投资144.6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83.88万元,所占比例为72.81%;植物措施24.21万元,所占比例为9.58%;临时工程3.58万元,所占比例为1.42%;独立费用33.81万元,所占比例为13.39%;基本预备费4.13万元,所占比例为1.64%;水土保持补偿费2.93万元,所占比例为1.16%。环保投资详见表13-1。表13-1环保投资项目规格投资(万元)生活污水沉淀池5m×3.4m×1.5m(1个)2.5井下沉淀池1×0.8×0.5(6个)7.5洒水降尘1.0降噪0.5垃圾桶50.1水土保持9.1245绿化2环评、环保工程监理和验收12.0环评报告编制费6环境监测费1合计41.7245环保投资总额41.7245万元,占总投资464.73的8.98%。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3.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2.1.经济效益矿山开采服务年限内企业年可获利润910.04万元,3.55年可收回全部投资,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一个可行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投资项目。13.2.2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施工期的部分建设工程可以委托当地村民进行,增加其收入,项目的物流运输量每年有3万t左右(不含废土石内部运输),物流运输的外包为当地运输业增加了机会,项目的建设可推动当地的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3.2.3环境效益该项目施工期的建设与营运期的噪声、扬尘、交通运输以及非污染生态影响因素等会给当地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项目的污染治理会带动当地的环境治理工作,项目的绿化和对植被的恢复,有助于美化附近环境。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4.总量控制分析该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无组织排放粉尘,生活垃圾量变化较大,总量不好控制,因此,只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污染物总量提出控制建议指标:1)固体废物废土石:0.78万m3,处置率100%。生活垃圾:9t/a,处置率100%。2)大气TSP:0.04t/a。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5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及监测计划15.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15.1.1管理机构采矿权变更后,在项目生产施工期、生产期,项目业主应建立自上而下的专职环境保护机构负责制,并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切实落实施工后期、生产期各项环保措施,环境管理机构如图14-1、14-2。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环境保持法规和标准。(2)随着工程进展情况,不断落实环评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环境保护措施与工程同步协调进行。(3)制定项目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运转情况,协同当地环保部门处理与本项目有关的环境问题,以及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4)领导并组织项目环境监测工作,建立监测档案。负责环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保证各类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根据监测结果,优化污染防治措施。(5)完成项目环境监控规定的各项目监控任务,按有关规定编制各种报告与报表,并负责向上级领导及环保部门呈报。(6)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环境保护意识。(7)参与项目的污染事故调查,协调环境问题的解决。建设单位环保机构环境监测职能部门环保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图15-1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示意图矿长分管副矿长环境管理科室生产技术人员。意见反馈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图例生产技术副矿长生产技术人员图15-2生产期环境管理机构示意图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5.1.2管理计划本项目环境监督计划见表14.1-1,环境管理计划见表14.1-2。为了切实减轻环境影响,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计划,在项目运作的各个阶段,应执行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设计阶段:设计部门应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在设计中;建设单位环保部门应对环保措施的工程设计方案负责审查。●生产阶段:拟建项目管理部门成立专职的环保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环境管理、环保设施的维护,落实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制定风险的应急措施。表15-1项目环境监督计划阶段机构监督内容监督目的可行性研究**区环保局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内容全面、专题设置得当,重点突出本项目采矿权变更后,生产可能产生重大的、潜在的问题都已得到了反映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具体可行设计和建设阶段**区环保局建设单位环保机构1.审核环保初步设计1、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及项目环保措施2.环保投资是否落实2、确保环保投资足额到位建设单位环保机构及**区环保局3.检查施工占地的选择与恢复处理、废石场防洪与拦挡设施3.确保这些场所满足设计和环保要求4.检查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处理情况,决定施工时间4.减少因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执行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5.检查环保设施三同时,确定最终完成期限,环保设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5.确保三同时6、验收环保设施生产期**区环保局建设单位环保机构、公安消防部门检查生产期环保管理及监测计划的实施检查有无必要采取进一步的环保措施(或能出现原来未估计到的环境问题)落实环保管理及监测计划的实施内容切实保护环境,使工程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检查关心点的环境质量是否满足其相应质量标准要求加强环境管理,切实保护人群生活质量确保其污水排放满足标准要求确保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加强监督,防止突发事故,消除事故隐患。预先制定紧急事故应付方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消防危险、确保剧毒材料不泄漏。消防事故隐患,避免发生恶性污染事件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5-2项目环境管理计划潜在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实施机构监督机构一、计划和设计阶段1.损失林地资源2.损失土地资源3.丧失环境美4.采场、废石场排水沟集中流水对土壤形成侵蚀1.精心优化设计2.设计时尽量减少占用良田、林地3.按规范设计4.加强勘察和设计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环保机构**区环保局二、施工后期1.受施工场所侵蚀和废石场影响,使河流的沉积物增加2.在设备工场和搅拌站所产生的油、机油、燃料及油漆对土壤及水的沾污3.搅拌站的环境空气污染4.施工现场粉尘和噪声、空气污染5.由于筑堤、填方和挖沟改河产生的地形破碎6.在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7.工人和当地人群间可能的传染病传播1.认真实施水保措施2.收集润滑剂,通过良好的操作避免意外撒落3.使用先进设备装置,恰当选择场所4.临时道路定期洒水,在设备上安装消声器并及时维护5.通过设计使之与地形(景观)相融,重新修理破碎的地表6.废石排入废石场,设置垃圾箱,加强环境管理7.工人定期健康检查,需要时加以处理8.表土推开集中堆放,施工后尽快平整土地,表土复原,尽量缩短临时用地占用时间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环保机构**区环保局三、生产期1.矿山开采、运输选矿产生的环境空气污染、噪声污染2.矿坑排水、防洪、水土流失3.生产废水的污染4.固体废物的排放5.产生的风险事故,由此可导致影响1.控制上路车辆的技术状况,降低噪声影响及粉尘对空气污染,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减振隔声措施2.绿化、排水与防护工程3.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4制定和执行一项紧急事故处置计划,设立必要的机构和管理程度,遏制意外事故产生的损害矿山环境管理机构建设单位环保机构**区环保局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5.2环境监测计划15.2.1目的及原则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并为项目的环境后评价提供依据。制定的原则是根据预测的各个时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可能超标的地段和指标实施监测。15.2.2监测计划监测计划表中所列监测点位置为拟建项目影响的相关区域。表15-3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内容地表水监测地点1#,矿坑涌水流入沉淀池前5m断面2#,生活污水排入生活区附近小沟,排入点下游5m断面监测项目PH、CODCr、NH3-N、BOD5、As、Zn、Pb、Cu、SS、监测频次3次/年(丰、平、枯季各一次)监测时间连续3天,每天1个混合水样实施机构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监督机构区环保局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5-4生产期环境监测计划内容地表水噪声大气监测地点1#,矿坑涌水流入沉淀池前5m断面2#,生活污水排入生活区附近小沟,排入点下游5m断面矿山工业厂界大地坡村监测项目PH、CODCr、NH3-N、BOD5、As、Zn、Pb、Cu、SS、LepTSP监测频次3次/年(丰、平、枯季各一次)2次/年每年春、冬各一次监测时间连续3天,每天1个混合水样1天;昼夜各一次连续监测5天,每天12h实施机构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监督机构区环保局15.2.3监测报告制度监测报告制度如图15-3所示。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监测单位应提交监测报告,按有关规定上报环保部门,并对监测报告妥善建档保管,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区环保局云南省环保局建设单位环保机构单位监测单位图15-3环境监测报告程序示意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5.2.4环境监测机构及监测费用由项目环保机构或委托**区环境监测站来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工作。根据监测计划,本项目施工期监测费用约需2万元/年,工期8个月,共计2元;生产期环境监测费用每年为5万元,按7年计算共35万元。具体实施以业主与有资质的监测站协商为依据。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6.矿山闭矿后的影响分析及生态恢复计划16.1矿山闭矿后的影响矿山关闭时,若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将会加剧和形成一些环境问题,主要有:1、采坑由于采矿活动已造成地表沉陷、开裂,局部地段可能会发生采空区地表坍塌等地质灾害。2、废石场排洪系统堵塞,洪水冲刷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废石场环境发生恶化16.2矿山生态恢复计划及闭矿措施1、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了维护安全生产,避免产生崩塌、滑坡、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产生,对坑道按设计进行合理施工,及时支护,闭坑时进行渣石回填等,并进行闭坑设计处理,对矿坑关闭后,仍应对采空区进行监控,对裂缝、塌陷进行填充夯实。2、植物恢复措施详见第8章水土流失影响分析章节,8.5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部分。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7.环境影响对策措施17.1大气环境17.1.1施工期1)施工场地、物料堆场及道路产生的扬尘,可采用洒水和清扫等措施抑尘。有关实验表明,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作业4-5次,其扬尘造成的污染可控制在20~50m范围。2)散装材料运输应采用封闭式运输,材料堆场应采用遮盖物覆盖,并对原料堆场进行洒水,提高物料表面含水率,能有效地控制扬尘污染。17.1.2营运期1)配备洒水系统对矿石运输道路、矿堆场进行喷雾、洒水降尘、抑尘,有风和干燥天气则适当增加洒水次数。2)坑采时凿岩采用湿式凿岩,掘进、爆破时洒水降尘,运输巷道定期洗壁。3)加强绿化工作,提高厂区绿化率。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吸附粉尘和有害气体,净化空气。17.2水环境17.2.1施工期1)合理安排施工期,基础开挖避开雨季,以免带出大量泥沙,造成回用水系统堵塞2)施工期建沉沙池,生产废水沉淀后用于生产。17.2.2营运期1)雨季矿坑涌水全部回用于工业场地生产使用,剩余部分经过沉淀处理后经废石场截排水沟引出矿区外排放。2).矿山采矿生产用水量不大,主要用于凿岩,公路洒水降尘,均消耗使用,不外排。3.)生活污水建立沉淀池,食堂污水还要设置设置隔油池。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4)废石场的淋滤液经过拦渣坝过滤、拦挡后,再经沉淀池沉淀后,废水中悬浮物可以明显降低,经过废石场排水沟排放至小江,对小江水质影响较小。17.3声环境17.3.1施工期1).施工期建设方应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优化施工时间,夜间禁止噪声大的施工机械作业,并应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期噪声的影响时间和影响范围,并加强管理和调度。2)运输车辆经过村庄时采取限速、禁鸣,汽车加装消声器、禁止夜间运输等措施。17.3.2营运期1)空压机进出口装消声器,并和通风机均采用房屋隔声,加强绿化。2)保证各设备正常作业,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工作人员与噪音的接触时间。17.4固体废物处置17.4.1施工期1)废土石送往废土石场堆存,并采取洒水降尘和分层辗压措施。2)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分拣后,处理外卖部分,其余按当地环卫部门要求,于指定地点按规范要求填埋。17.4.2营运期1)在废石场周围种植树木,是废石场周围形成防护屏障,以降低废石场风速,减少由于大风将废石中夹杂的砂土卷起而造成当地大气环境的影响。2)废石场服务期满后应进行封场覆土植被,要求覆土厚度大于0.5m。及时种树,已达到恢复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同事起到避免雨水继续淋滤废石的作用。此外,封场前必须编制封场计划,报请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继续维护管理,直到稳定为止,以防治覆土层下沉,开裂,防止堆体失稳而造成滑坡等事故。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3)矿山生活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建设单位因集中收集,能回收利用部分收集外卖,其余按当地环卫部门要求,于指定地点按规范要求填埋。17.5水土保持根据主体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本工程具有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工程量为:施工期主要工程为新增水土保持工程(不包括已列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开挖土石方量3750.5m3、M7.5级浆砌石253.2m3、C20砼87.6m3、弃渣3500m3。根据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规划与设计,云南省**区因民镇鹦鸽嘴铁矿矿山开采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为:1、即用截流坝1座和截流沟60m把采矿弃渣区上游坡面积水截流到弃渣区之外的自然冲沟中,使水流和固体物质分开。2、修建35m拦渣挡墙,把平硐开拓时输出的弃渣固体物质稳定在硐口弃渣区坡面上,并栽树加以固定,防止弃渣区水土流失危害下游。3、矿硐周围,运输道路两旁栽树种草固土保水,搞好水土保持工作。17.6地质灾害(1)矿区的B1、B2崩塌要加强监测,采取相应的排水和支挡。(2)开采中加强管理,严格执行规程规范,严禁乱排乱倒废土废石,雨季要特别注意坡面的防护工作。(3)矿下开采,为避免采空区形成的地表移动盆地引发变形、开裂,严格按设计预留保安矿柱,并进行采空区回填,同时对地表变形区进行监测,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在地表圈定岩石移动范围,周围没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严禁人员和牲畜进入移动区,其次是操作人员应对斜井的提升设备定期加强检查、维修和维护,可控制跑车事故的发生;加强员工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提升操作规程(提升时不行人,行人时不提升),可避免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的发生。(4)在开采中要密切关注断裂及节理构造的影响,及时观测坑道变形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巷道支护措施,防止垮塌和顶板冒落。(5)矿区开采对矿井充水有一定的影响,应完善排水措施,尽量减小矿井充水对矿区开采的影响。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6)废石场上部设截水沟,拦截地表径流;废石场底部可采用粘土覆盖并夯实,以杜绝或减少废液下渗。(7)井下开采中须建立测风站,发现风量不足时及时调节,保证风流畅通。(8)闭矿后,应尽力回填采坑,及时撤除人员和设备,立即封闭坑道和巷道口,禁止人畜进入废弃采坑和巷道,矿区可绿化地段植树造林。(9)开采期间,加强对矿山开采内部及外部山体地表的巡查、监测记录、预警和避险,应纳入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清除矿坑内及地表的松动石块,以免影响下方居民住宅区生活安全。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7.7污染治理措施表治理措施表见表17-1.表17-1治理措施一览表项目措施大气1.适时洒水降尘,定期清扫2.避免超载,遮盖运输,减少抛洒。3.采装、运输机械和车辆,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或使用尾气排放小的机械和车辆,司机室中安装空气净化装置。4.坑采时凿岩采用湿式凿岩,掘进、爆破时洒水降尘,运输巷道定期洗壁。5.食堂配油烟机6.绿化。噪声1.施工期建设方应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优化施工时间,夜间禁止噪声大的施工机械作业,并应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期噪声的影响时间和影响范围,并加强管理和调度。2.运输车辆经过村庄时采取限速、禁鸣,汽车加装消声器、禁止夜间运输等措施。3.采用低噪声设备。4.空压机进出口装消声器,并和通风机均采用房屋隔声.。5.加强绿化。6.采装机械司机室门窗关闭,现场工作人员配备消音耳塞等个人防噪用品。7.保证各设备正常作业,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工作人员与噪音的接触时间。废水1施工期建沉沙池,生产废水沉淀后用于生产。2.修建坑下降尘循环用水的沉淀池。3.生活污水建立沉淀池和集水池,食堂污水还要设置设置隔油池。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固废1.废土石运至废石场堆存,并采取洒水降尘和分层辗压措施。2.固体废物在处置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沿路抛撒。3.矿区生活垃圾分拣后,除了外卖部分,其余按当地环卫部门要求于指定地点填埋。生态环境1.废土石必须堆放于废土石场,建立完善的矿区排水系统。2.矿区场界四周设立绿化带,按照批准的闭矿方案进行采场和废土石场的覆土植被工作。3.实施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8.结论18.1符合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划18.1.1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该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项目,也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并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因此,该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18.1.2与地方性政策的符合性根据《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年本),该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项目,也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并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云南省地方相关的产业政策。18.1.3与**区矿产资源规划的符合性**区矿产资源规划(2005-2010年)中提出,2010年,矿产资源规划目标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察。重点矿种成矿区带:本区有四个主要的成矿区带,北部播卡-拖布卡金矿成矿带;中部因民-汤丹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南部白龙潭磷矿成矿区;小江(大白河段)建筑用砂(石)成矿带。以铜、金、铁、磷为主,开展综合评价和勘查。重点抓好中部矿带铜多金属矿开采矿山深部及外围的勘查,力争新增铜资源储量70万吨,同时对区内金矿、铁矿、铅锌的勘查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力争铁矿勘查有新的突破,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5000万吨。因此,本项目的铜矿开采,建设符合**区矿产资源规划内容。18.2符合清洁生产该项目工艺技术简单可靠,产出物均为无毒无害物,能充分发掘当地的铜矿资源,产出的“三废”污染物较少,其中废水回用于生产,废土石排往堆积场,得到妥善处理,对扬尘也采取了洒水降尘措施,污染治理达到较高水平,对环境的影响较少,坑下开采资源与能源利用指标达到清洁生产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回采率、贫化率指标较高,基本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8.3工程分析结论1、矿区距**区所在地(新村镇)约53km,由矿区至汤丹镇政府所在为30km简易矿山公路,至金沙公司总部有公路相通,运距90km,金沙公司总部设在汤丹菜园,距新村公路里程46km,**区政府新村距昆明市公路里程194km,铁路里程99.8km,交通方便,供电、给排水条件较好;2、该项目不论旱季还是雨季都有矿坑涌水,矿坑涌水经沉淀后回用于生产,多余部分经沉淀后回用于银潞大黑山铜矿选厂做生产用水。该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生活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后,作为绿化、降尘用水,不外排。3、废弃土石全部排往废土石堆场,并对矿区及堆场进行防渗、防雨水措施。扬尘污染采取了喷淋降尘措施,扬尘量可降低70%。对噪声源采取了降噪等措施。4、高噪声设备至于室内或井下,且设备配备隔声、减震措施,实现厂界达标;给矿区工人佩戴耳塞等设备阻隔噪音,减弱噪音对耳朵的伤害。5、工业场地与废土石堆场的建设破坏了植被,井下开采会引起地面沉陷等,废土石堆场会加大水土流失,但采取相应措施,并在闭矿后采取生态恢复方案,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18.4环境质量现状结论18.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经现场勘查,空气环境质量较好,可以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18.4.2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矿区水系属金沙江流域,区内沟谷纵横,树枝状水系发育,位于评估区北部以外的老龙沟为常年流水沟溪,生活区附近有条小水沟最终汇入老龙沟。老龙沟的水最终汇入小江,根据《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小江河段属于Ⅵ类水体。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8.4.3厂界噪声环境现状评价区地理位置远离市区,区域内无集中居民住宅、无其他工业企业、矿山公路车辆较少,厂址周围噪声可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18.4.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该区植被一般,野生动物少,土地肥力差,地表水缺乏,冬春季干旱严重。矿山地质环境基本未被破坏,水土流失不大。总之,该项目所在区域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质量较好,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植被一般,水土流失不大,地质环境尚未遭到破坏,环境容量较大。18.5环境影响评价18.5.1对水环境的影响1、涌水主要污染物为SS,经坑口沉淀池沉淀后,多余部分用于采矿生产过程用于银潞大黑山铜矿选厂的生产用水,不外排,对水环境基本无影响。2、矿山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后用于林灌或工业场地等地的绿化或道路的洒水降尘,对地表水的影响小,不会改变其环境功能。3、石场共设置1个废石场,雨季由于流域面积大,所产生的径流较大,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保措施和环评提出对废石场设置拦渣墙及截排水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了废石堆放带来的水土流失。因此只要认真落实水保措施,矿山关闭后及时绿化恢复,不会对河流水体产生明显影响。18.5.2固体废弃物处置对环境的影响1、项目内生产期间产生的废土石0.78万m3,用于回填采空区,多余部分运往废石场堆放。2、垃圾部分分检后外卖,其余部分就地填埋,填埋地点和填埋要求需经**区环卫部门同意。3、期、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8.5.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施工期,坑口及工业场地等工程施工区产生的扬尘对周边居民点影响小,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加强管理措施后,施工扬尘的影响上会大大降低。2、经预测和类比现场监测分析,生产期各种气象条件下在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的基础上,采矿对环境的影响能够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3、矿石外运过程中需经过大地坡村,该乡村道路为土路,运输车量扬尘对大地坡村关心点有一定影响,为降低粉尘对周围环境和村庄的影响,运输过程中须加盖篷布,运输道路要建立定期洒水的制度,确保矿区内有良好的空气环境。18.5.4对声环境的影响1、施工期间,噪声源具有不规律性,无组织、不连续排放。对于噪声等级较高的设备应限制于白天施工,汽车运输物料也尽量安排于白天进行,避免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对运输沿途村镇村民夜间休息的影响。由于施工中机械作业时间相对短暂,通过距离的衰减和植被、建筑的隔挡,噪声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小。2、营运期间,噪声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内设备正常运转产生的噪声经过距离衰减和隔挡后对附近敏感点影响较小。18.5.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项目区内无国家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对动物影响较小。2、该项目坑下开采境界也不大,关心点均不在开采境界内,因此,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对关心点没有影响,且地表下沉值远不如地形变化大,而且地表裂缝及塌陷坑规模不大,因而地貌形态的改变并不明显。3、本项目建设占地主要以荒草地为主,不涉及农耕地,且本项目的建设对土地资源影响较小。4、本项目闭坑后植被恢复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景观进行恢复,对景观影响较小。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矿体开采带来的地表沉陷会给该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带来一定影响,包括地表变形、土地利用、植物生长、地质灾害等方面。但开采规模小,矿山开采对生态有一定破坏,工业场地建设和废土石堆积场对植被有一定破坏,并有少量水土流失。装卸废土石及爆破时产生的粉尘对植被有一定影响,但只要采取本报告书提出的治理措施和生态恢复方案,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18.5.6环境风险影响该矿山事故风险环境风险源主要是:(1)采矿坑道发生塌陷、突水;(2)废石场汇水面积大,堆渣量多,若堆放不当或防洪系统出现故障,暴雨条件下可能诱发泥石流,淤积下游金沙江;(3)危险物品主要有:炸药、燃油等,这类物品的泄漏、爆炸会造成事故地人身财产的巨大损失。这些事故本身发生概率极低,在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可避免或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率;如有事故也可避免造成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使事故的影响控制在有限区域。18.6公众参与个人调查意见中对本项目建设持非常支持和支持态度的占100%,没有持随便态度的和反对态度的。部分公众关心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三废”排放对当地环境空气、地表水水质、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评价认为这是正常的、合理的,并予以采纳。在评价报告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证和回答。18.7建议(1)加大厂区绿化力度。(2)给井下作业的矿工配备防噪声耳罩和防尘口罩。(3)鉴于矿山开采对矿区范围地表的非连续变形,建议坑下开采时加强对地表变形的岩移观测并建立档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18.8总结论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了当地铜140
**区##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矿资源,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符合我国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当地规划;并对景观影响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绿化措施,选址合理。该项目基本符合清洁生产原则;废水不外排,废土石得到有效处置,扬尘采取洒水等措施影响较小,关心点噪声达标,采取了较多的水土流失措施,并在闭矿后采取生态恢复方案,项目实施后不会改变当地的环境功能,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只要严格按“三同时”要求,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措施和建议,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