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9 MB
  • 210页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2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建设单位:四会市地方公路管理站编制单位: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十月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目录..................................................................................................................................I前言................................................................................................................................I(1)项目背景...................................................................................................................................I(2)建设项目的特点.......................................................................................................................I(3)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III(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IV(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V第一章总则....................................................................................................................11.2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61.3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71.4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51.5评价时段....................................................................................................................................181.6环境保护目标............................................................................................................................181.7评价方法及评价重点................................................................................................................22第二章工程概况...........................................................................................................232.1基本概况....................................................................................................................................232.2交通量预测................................................................................................................................252.3项目占地....................................................................................................................................262.4主要工程内容............................................................................................................................272.5征地拆迁....................................................................................................................................322.6区域现状....................................................................................................................................332.7施工流程与施工工艺................................................................................................................36第三章工程分析...........................................................................................................39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93.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423.3污染物排放源强汇总................................................................................................................46第四章区域环境概况...................................................................................................48i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1自然环境概况............................................................................................................................484.2社会环境概况............................................................................................................................534.3道路沿线污染源调查................................................................................................................55第五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65.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65.2地表水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585.3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625.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4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7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76.2运营期环境影响........................................................................................................................77第七章环境风险分析.................................................................................................1107.1风险识别...................................................................................................错误!未定义书签。7.2危险品交通运输事故概率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7.3污染风险防范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7.4应急预案...................................................................................................错误!未定义书签。7.5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选址及规划符合性.........................................................................................1208.1《肇庆市公路网规划(2009-2030年)》规划相符性.......................................................1208.2《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规划相符性........................................................1208.3项目与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1208.4与土地利用政策的相符性.....................................................................................................1218.5小结..........................................................................................................................................121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1239.1设计期环境保护措施..............................................................................................................1239.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239.3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1299.4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309.5竣工验收内容..........................................................................................................................131ii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6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132第十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310.1工程经济评价........................................................................................................................13310.2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13310.3损益分析................................................................................................................................133第十一章公众参与.....................................................................................................13611.1公众参与工作目标................................................................................................................13611.2公众参与阶段与方式............................................................................................................13611.3公众意见汇总分析................................................................................................................14511.4单位意见调查........................................................................................................................14811.5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的说明...............................................................................................14811.6小结........................................................................................................................................149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15112.1环境管理计划........................................................................................................................15112.2环境监测计划........................................................................................................................15212.3环境监理计划........................................................................................................................152第十三章评价结论.....................................................................................................15513.1工程概况................................................................................................................................15513.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5513.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5613.4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15913.5公众参与................................................................................................................................16113.6综合结论................................................................................................................................161iii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附图1道路横断面图附图2道路平纵面图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环境现状监测报告附件3公参调查样表附表附表1被调查个人基本情况附表2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iv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1)项目背景根据四会市干线公路网总体布局,纵向Z3线南向北贯穿四会全市,途经贞山街、城中街、下茆镇、江谷镇、地豆镇、威整镇等重要地区,本项目作为其组成部分,是四会重要的城乡快速路。随着四会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交通需求持续增加,交通拥挤时有发生。特别是正在筹建中的汕头至湛江的高速公路清云段与S260部分路段平行前进,并在地豆镇,江谷镇设有交通枢纽进行交通转换,来自汕头、湛江的车辆将进一步增加S260(地豆镇—下布)路段的压力,为解决S260(地豆镇—下布)段交通压力,因此,四会市公路管理总站提出推动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的建设。现将“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下文简称“本项目”)主要环评情况作简要说明。(2)建设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位于肇庆四会市,总投资人民币为90833万元。项目起点接四会城区至下茆公路设计终点,终点接至汕湛高速地豆互通出口,线路总长度13.37km,桩号为K13+200~K26+570.241。道路等级规划为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km/h,规划红线宽度为32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本项目占地面积1056.06亩,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绿化等工程。全线设桥梁3座,桥总长138m。项目计划2017年6月开工,施工期24个月,拟于2019年6月底建成通车。I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终点K26+570.241项目起点K13+200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II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的相关规定:P公路—新建、扩建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规划为一级公路,因此本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项目建设单位四会市地方公路管理站于2016年9月12日委托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1951号)对本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建设单位四会市地方公路管理站委托后,我司技术人员对拟建项目选线进行了初步踏勘,对沿线的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了初步调查,初步识别了沿线环境敏感区,收集了有关地区规划的资料,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项目组对项目沿线进行了多次现状调查。在四会市交通运输局网将项目基本情况及环评信息进行网上第一次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13日~2016年9月27日;并同时在项目沿线敏感点张贴了现场公示。我司委托广东中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调查工作,现状调查时间为2016年9月18日至9月24日。环评报告书初步完成后,在四会市交通运输局网发布网上第二次结论公示,公示时间起止时间为2016年10月5日~2016年10月19日,同时在项目沿线敏感点处张贴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二次结论公示及其它相关信息;并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公众发放公众参与调查问卷,了解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建议和意见。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选址的环境特征,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最终编制完成了《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建设单位呈审批部门组织审查。评价技术工作程序见图2。III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道路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施工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上述环境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将得以消除。因此,只要加强施工期间的管理,本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IV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营运期主要的环境影响为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通过噪声预测,确定本项目对敏感点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从而提出合理的降噪措施。(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满足所处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方针和政策的要求。通过采取有效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可降低施工期及运营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各类污染物均实现达标排放,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评价认为,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本报告书中的各项污染物防治措施,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下,本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可行。V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总则1.1编制依据1.1.1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修正通过);(5)《中华人民共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5年4月24日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8月28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2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11年3月1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1月8日修正);(1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1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2000]38号文);(1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1日起施行);(19)《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11年10月17日);(20)关于发布《环境保护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本)》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17号);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2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2006年1月27日;(23)《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2003]第5号令);(24)《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94号,2003年5月;(25)《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2005年6月1日);(26)《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文);(27)《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2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9)《交通部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4]314号);(30)《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水利部、交通部水保[2001]12号);(31)《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环发[2007]184号);(3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11]35号;(3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2005]第9号令);(34)《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88号,2003年11月);(35)《关于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10]7号);(3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1998]第257号令);(37)《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资发[2005]196号);(3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39)《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4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号;(41)《关于调整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车型分类及折算系数的通知》(厅规划字[2010]205号);(42)国土资源部、交通部、铁道部联合印发“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公路铁路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第186号);(4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文);(4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文);(45)水利部、交通部“印发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水保[2001]64号文);(46)《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12年5月23日);(47)《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12年5月23日)。1.1.2地方性法律、法规及政策(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5年1月);(2)《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2年7月修订);(3)《广东省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1999]74号);(4)《关于发布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名录(2015年本)的通知》,粤环[2015]41号;(5)《广东省污染源排污口规范化设置导则》(粤环[2008]42号);(6)《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5月1日;2012年7月26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第2次修正);(7)《关于同意实施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粤府函[2011]29号);(8)《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广东省水利厅,2009年8月;(9)《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粤发改产业[2008]334号);(10)《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粤府办[2016]35号);;(12)《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1]48号);(13)《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实施办法》(粤府[1996]61号);(14)《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粤府办[2011]89号);(15)《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粤环〔2013〕13号);(16)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施差别化环保准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粤环[2014]27号;(17)《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1997年12月1日,2004年修订);(18)《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粤府办[1999]27号);(1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2002]71号);(20)《关于认真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广东省环保局,粤环[2002]169号);(21)《转发省环保局关于加强山区开发环境保护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办[2001]116号);(22)《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1)》;(2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24)《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10年修订);(25)《广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6月1日);(26)《广东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0月18日);(27)《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条例》(2002年4月1日);(28)《关于同意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复函》(粤办函[2009]459号);(29)《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1998年11月);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印发<肇庆市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肇府办[2010]65号);(31)《肇庆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7-2020)》;(32)《肇庆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年12月);(33)《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12月);(34)《关于印发肇庆市水环境整治方案的通知》(肇环字[2003]2号);(35)《肇庆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保护区划分方案》(肇府[2000]28号);(36)《肇庆市公路网规划》(2009-2030年);(37)《肇庆市环境保护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本)》肇庆市环境保护局,肇环字[2015]79号;(38)《四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39)《四会市“一区两城三基地”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1.1.3技术规范和标准(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交通部JTGB03-2006);(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9)《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10)《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四册(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年);(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14)《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5)《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16)《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1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552-2010);(18)《隔声窗》(HJ/T17—1996);(19)《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20)《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552-2010);(2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1.1.4项目依据(1)项目委托书;(2)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业主提供的其他文件资料。1.2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1.2.1影响要素识别根据项目的排污特征和环境要求,对其影响要素作如下筛选,见表1.2-1。表1.2-1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工程阶段工程影响工序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施工期道路施工-2S-3S-2S-2S-2S运营期交通运输-2L-3L-2L-3L-3L注:1为显著影响;2一般影响;3轻微影响;L长期、S短期;+有利、—不利。1.2.2评价因子确定根据项目地区的环境现状及项目排污特征,本次环评工作的评价因子确定如下:(1)现状评价因子①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水温、pH、色度、SS、DO、CODCr、BOD5、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动植物油、LAS、粪大肠菌群共计14项。②大气环境现状评价因子:CO、SO2、NO2、PM2.5、PM10等5项。③声环境现状评价因子:连续等效A声级。④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水土流失。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①大气环境预测评价因子:CO、NO2。②声环境预测评价因子:连续等效A声级。③生态影响评价因子:水土流失。1.3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1.3.1环境功能区划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见表1.3-1。表1.3-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序号功能区类别功能区分类及执行标准龙江河,水质目标为Ⅱ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2环境空气功能区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4饮用水源保护区否5自然保护区否6基本农田保护区否7水土敏感与脆弱区否8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否1.3.2环境质量标准1.3.2.1地表水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体有龙江河,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北江(广宁四会交界-四会市区)段水质目标为Ⅱ类,水质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根据现场调查,项目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项目所在区域水系图见图1.3-1,地表水水质执行标准摘录见表1.3-2。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项目Ⅱ类标准pH6~9CODCr≤15BOD5≤3DO≥6氨氮≤0.5总磷≤0.1总氮≤0.5挥发份≤0.00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SS≤25石油类≤0.05粪大肠菌群≤2000注:SS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相应标准。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图1.3-1项目所在区域水系图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3.2.2大气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标准摘录见表1.3-3。表1.3-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二级标准浓度限值单位年平均60SO2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μg/m3年平均40NO2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24小时平均4COmg/m31小时平均10年平均35PM2.524小时平均75μg/m3年平均70PM1024小时平均1501.3.2.3声环境项目建成前,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项目建成后,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属于一级公路,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道路两侧35m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35米外执行2类标准;若线路两侧临路第一排建筑高于3层(含3层),则临路第一排建筑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其它区域执行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值见表1.3-4,项目沿线执行4a类标准范围见图1.3-2。表1.3-4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4a70551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⑥⑤④③②①图例项目路线4a类范围注:①~⑥项目沿线声环境执行4a类范围敏感点处局部放大示意图,见下图1.3-3。图1.3-2项目沿线执行4a类标准范围图1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①②③④⑥1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⑤图1.3-3项目沿线执行4a类范围敏感点处局部放大图1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3.3污染物排放标准1.3.3.1废水本项目施工期水污染源为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冲刷雨水等,施工废水收集处理后回用于场地降尘或道路养护用水,不外排;施工驻地驻地设置旱厕收集和处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定期清掏。运营期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CODCr、石油类和SS,经配套雨水管网汇集后,分段排入沿线现状河涌中。1.3.3.2废气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尾气、扬尘、沥青烟等,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标准限值。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属于无组织排放,机动车执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B18352.5-2013)、《车用压燃式、气体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17691-2005)相应标准限值。表1.3-5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周界浓度限值(mg/m3)CO10008NOX1200.12颗粒物120(其它)1.0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沥青烟30存在表1.3-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Ⅲ、Ⅳ、Ⅴ阶段)单位:g/km.辆COHCNOx阶段类别级别基准质量(RM)(kg)L1L2L3点燃式压燃式点燃式压燃式点燃式压燃式第一类车一全部2.300.640.20-0.150.50IRM<13052.300.640.20-0.150.50III第二类车II1305≤RM≤17604.170.80.25-0.180.62IIIRM>17605.220.950.29-0.210.781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类车一全部1.000.500.10-0.080.25IRM<13051.000.500.10-0.080.25IV第二类车II1305≤RM≤17601.810.630.13-0.10.33IIIRM>17602.270.740.16-0.110.39第一类车一全部1.000.500.10-0.060.18IRM<13051.000.500.10-0.060.18V第二类车II1305≤RM≤17601.810.630.13-0.0750.235IIIRM>17602.270.740.16-0.0820.28表1.3-7重型车污染物排放限值(Ⅲ、Ⅳ、Ⅴ阶段)COHCNOx烟度阶段[g/(Kw﹒h)][g/(Kw﹒h)][g/(Kw﹒h)](m-1)Ⅲ2.10.665.00.8Ⅳ1.50.463.50.5Ⅴ1.50.462.00.5EEV1.50.252.00.151.3.3.3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表1.3-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限值70551.3.3.4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1.4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地面水环境项目营运期没有污水排放,主要排水为路面径流雨水,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项目沿线龙江河。(2)大气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1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本项目属于新建道路,设计标准为一级公路,项目沿线无服务区、车站等集中式大气污染源,因此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3)声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峡江西路西延段规划为城市次干道,项目所在区域属于2类区域,项目建设前后噪声增加大于5dB(A),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因此,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一级。评价范围: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对在这一范围内的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目标进行重点评价。(4)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本项目沿线主要为水田、菜地、林地、宅基地、旱地、鱼塘、老路等,属于一般区域,项目长度小于50km,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评价范围: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5)环境风险评价本项目为交通运输项目,项目本身无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生产,仅为公路运营期行驶车辆在运输危险品不慎泄露造成道路沿线环境污染及地表水污染的风险,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生态项目的特点,项目的风险评价仅对公路运输安全做简要分析。表1.4-1评价等级划分及评价范围一览表项目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评价范围据HJ2.4-2009,环境敏感目标位于2类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声环境一级前后声级增加>5dB(A)重点为沿线的居民点等根据HJ2.2-2008,本项目为一级公路,且环境空气三级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沿线无服务区、车站等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地面水环境三级据HJ/T2.3-93,项目无污水排放项目沿线河段生态环境三级据HJ19-2011,项目长度小于50km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简要分析/(HJ/T169-2004)1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龙江河图例项目路线大气、生态、声评价范围地表水评价范围水流方向图1.4-1项目评价范围1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5评价时段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车流量的增长情况,确定评价时段为:(1)施工期:计划2017年6月开工,施工期24个月,拟于2019年6月底建成通车;(2)营运期:近期2019年,中期2025年,远期2033年。本次评价以施工期和营运期为重点评价时段。1.6环境保护目标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目标是评价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地表水,距离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村民的生活质量等。据现场调查,道路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6-1与图1.6-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与道路的关系详见表1.6-2。表1.6-1道路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评价时段环境影响保护目标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交通噪声;声环境道路沿线村庄等敏感目标营运期营运期交通噪声施工期施工期机械废气、施工扬尘环境空气道路沿线村庄等敏感目标营运期营运期汽车尾气植被破坏、动植物生境破坏、道路沿线农业用地资源、植被、野生动物;生态环境施工期水土流失、土地占用临时堆土场的水土保持地面水施工期路面雨水径流携带污染物龙江河环境营运期1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6-2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与道路的关系一览表序与道路位置与拟建道路红线保护目标与道评价范围内拆迁敏感点桩号第一排房屋号关系最近距离/m路高差/m户数/人口户数1塘下K13+750~K13+880右351~320户/70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2下树K13+800~K13+920左351~242户/147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3陈浪岗K13+850~K13+950右1501~25户/18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4七星浪K13+970~K14+280左1443~415户/53人01~2F砖混结构,正对5井口浪K14+200~K14+290右213~438户/133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6前布K14+250~K14+400右1403~45户/18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7龙村K14+280~K14+410左713~423户/81人01~3F砖混结构,正对8张村K14+410~K14+780左53~480户/280人11~3F砖混结构,正对9建龙村K14+600~K14+700右263~418户/63人01~2F砖混结构,正对10水尾村K14+860~K14+930右571~216户/56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11龙办K16+100~K16+200左171~228户/98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12马塘K16+160~K16+280右573~418户/63人01~2F砖混结构,正对13先生岗K20+320~K20+470右1201~230户/105人01~2F砖混结构,正对14守坜K21+380~K21+440左581~210户/35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15螺坑岭K22+800~K22+960右51~240户/140人31~2F砖混结构,侧对16新屋寨K22+920~K23+050左1651~26户/21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17虎象塘K24+000~K25+300左63~440户/140人61~2F砖混结构,正对18地豆镇K24+100~K25+030右744~650户/175人01~3F砖混结构,侧对19花树浪K25+100~K25+400右1312~516户/56人01~2F砖混结构,正对20黄田山K25+200~K25+400右72~333户/116人01~2F砖混结构,正对21藕塘K25+350~K25+670左1151~340户/140人01~2F砖混结构,正对1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序与道路位置与拟建道路红线保护目标与道评价范围内拆迁敏感点桩号第一排房屋号关系最近距离/m路高差/m户数/人口户数22新兴里K26+100~K26+200右1280~113户/46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23迳口寨K26+250~K25+360右1540~15户/18人01~2F砖混结构,侧对2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6-1项目沿线敏感点图2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评价方法及评价重点1.7.1评价方法本评价采取“以点带线,点线结合,反馈全线”的评价原则,各专题的具体评价方法见表1.7-1。表1.7-1评价方法一览表专题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社会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分析生态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分析类比分析环境空气资料收集、调查分析类比与模式计算相结合声环境现状监测类比与模式计算相结合地表水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分析类比分析公众参与现场公示、现场调查(发放调查表)、媒体公示1.7.2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价的重点为:(1)施工期以生态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环境影响为评价重点;(2)营运期以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为评价重点;(3)施工期及运营期的环保措施及对策。2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章工程概况2.1基本概况2.1.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2)建设单位:四会市地方公路管理站(3)项目地点:肇庆四会市,起点接四会城区至下茆公路设计终点,终点接至汕湛高速地豆互通出口。起点坐标为东经112°40"33.73",北纬23°28"47.40",终点坐标为东经112°42"35.11",北纬23°35"5.90"。(4)道路等级:一级公路(5)项目性质:新建(6)行业类别:公路工程建筑(E4812)(7)建设规模:本道路工程里程区间K13+200~K26+570.241,道路总长约13.37km,道路红线宽度32m,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80km/h。(8)工程内容:含路基、路面、桥涵、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绿化等工程工程。(9)项目总投资:90833万元(10)工期:计划2017年6月开工,施工期24个月,拟于2019年6月底建成通车。2.1.2项目工程项目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绿化等工程。项目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道路设计车速80km/h,工程设计路基标准宽度为32m、双向6车道,线路总长13.37km。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见表2.1-1。2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终点K26+570.241项目起点K13+200图2.1-1项目位置及走向图2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1-1项目主要技术标准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一级公路2设计速度km/h803路基宽度m324车道数双向6车道5标准车道宽度m3.56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7最大纵坡%1.58最短坡长m3609中、小桥梁座138/310涵洞道56项目工程组成情况见表2.1-2。表2.1-2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类别工程名称工程内容主体全长13.37km,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道路工程工程计速度为80km/h桥梁工程沿线共设计有桥梁3座,桥总长138米;涵洞56个配套工排水工程用雨、污水排放系统采用分流制程绿化工程采用乔灌木错落搭配照明工程按规范和规划要求布设路灯和供配电设施污水治理工程设置事故收集池,铺设雨污水管道废气治理工程种植绿化带,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环保交通噪声治理工程噪声超标的村庄临道路一侧设置隔声屏障工程固废治理工程加强打扫生态治理工程加强道路绿化2.2交通量预测根据本项目的工程可研资料,结合相关的道路交通量的历史资料,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城市土地使用规划预测分析,根据各车型的换算系数,对设计给出的高峰小时车流量(PCU值)进行换算,得到噪声预测所需要的大中小型车数量。不同车种绝对车流量换算为PCU值的换算系数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确定,小型车换算系数为1,中型车换算系数为1.5,大型车换算系数2.5,大、中、小型车的车型比见表2.2-1。2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2-1各预测年车型比预测年度小型车比例(%)中型车比例(%)大型车比例(%)近期72.876.277.1中期18.815.514.9远期8.48.38.0根据可研,各特征年高峰小时交通量(双向)见表2.2-2,高峰小时车流量系数为0.10,昼间(16小时)和夜间(8小时)的车流量之比约为0.82:0.18。换算后道路各特征年车流量见表2.2-2。表2.2-2各特征年预测交通量(双向)单位:pcu/d路段近期中期远期峡江西路西延段108931890027696表2.2-3各预测年交通量单位:辆/小时日均小时交通量昼间小时夜间小时高峰小时车型近期中期远期近期中期远期近期中期远期近期中期远期小型车27149974533361491614627040265011981788中型车7010214486125177385578168244345大型车31547738679517294275131185合计3726559664588061188201354522893157223192.3项目占地(1)永久占地永久占地面积约1056.06亩,主要占地类型为水田、菜地、林地、宅基地、旱地、鱼塘、老路等。表2.3-1项目永久占地情况估算表单位:亩序路线占宅基起讫桩号水田菜地林地旱地鱼塘老路号用土地地1K13+200~K14+40083.51/0.9331.031.5518.6231.38/2K14+400~K17+700229.66/2.5685.344.2751.2186.28/3K17+700~K19+400118.8431.3446.122.2322.6543.49/4K19+400~K24+200375.013641506.659.76118.65/K24+200~5249.0321.000.6725.001.10104.5189.107.65K26+570.241合计1056.0560.009.50337.5015.75256.75368.907.65(2)临时占地2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不设弃渣场。根据可研,临时占地主要用于为施工道路、便桥、水泥砼拌合站、预制场、施工机械用地及场地清理表土暂存的堆放场等。表2.3-2项目临时占地情况估算表单位:平方米水泥砼预制施工机表土堆起讫桩号施工道路便桥合计拌合站场械用地放场K13+200~K26+570.24154000360400042124000300069572可研未明确临时占地的位置、数量和大小,本环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建议临时占地应尽量设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或选择植被覆盖面积小、生物量不高的用地,以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2.4主要工程内容2.4.1路基工程2.4.1.1横纵断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土路肩0.75m+硬路肩2.5m(路缘带0.5m)+主车道3×3.75m+中央分隔带2.0m+路缘带0.5m+主车道3×3.75m+硬路肩2.5m(路缘带0.5m)+土路肩0.75m=32m。本设计范围内最大纵坡1.5%,最小坡长220m,最小纵坡0.23%。2.4.1.2一般路基设计全路段以填方为主,一般填方路基边坡采用1:1.5,填高大于8米时其下部采用1:1.75的变坡;并在8m处设2m宽平台,在填方坡脚处设置1m宽护坡道。挖方路段,土质及全风化岩石地段的路堑边坡坡率为1:1~1:1.25;强风化至弱风化的岩石路堑边坡坡率为1:0.75~1:1;微风化至新鲜的岩石路堑边坡坡率为1:0.35~1:0.75;挖方坡脚碎落台采用2m宽。对于半填半挖路基,为了减小路基纵向、横向的不均匀沉降,挖方路基部分在路槽下超挖80cm后再以土方回填;对于填方路基部分,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其基底采取挖台阶措施。2.4.1.3不良地质及特殊路基方案设计根据对本项目所在地区工程地质的调查,本项目存在大量水鱼塘路基,部分路段存2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在软弱地基层(淤泥质土),该层工程性质差,一般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应根据地质情况对地基进行处治,以增加路基稳定性减少路基填筑后的工后沉降。路线经过地区水塘、鱼塘、冲沟较多,路基占压不可避免,其底部一般有厚度0.5~3.0m不等的淤泥、淤泥质土及软弱土,且其腐殖质含量较大,压缩性高,土质力学指标差,所以路基填筑前均应对其进行处理。对于水鱼塘路段采用排水,并根据压占情况,进行部分或全部清除塘底淤泥及淤泥质土,换填50cm块片石处理,在此基础上再填筑路基,并设置石砌护坡。对于软土一般厚度在3~8m,埋深一般不超过11m,考虑在工期不紧张的情况下(工期为1年),采用较经济的排水固结法,局部采用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具体如下:①埋深3m以内的浅层软土、腐殖土等不良土体采用换填方法;②对软土覆盖层硬壳厚度小于2.5倍填土高度的路段:a.软土深度为3~11m以内采用排水固结法(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处理;b.在己有构造物对沉降要求较为严格不能采用袋装砂井处理的路段及沉降较大的桥涵构造物段台后采用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其中排水固结法选择了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方案进行比较,袋装砂井与塑料排水板在排水效果、施工难易、工程费用等方面都十分接近,因项目地区盛产砂料且项目区袋装砂井施工工艺较为成熟,故推荐采用袋装砂井法,必要时路基底部铺设土工格栅加强路堤稳定性。路基填土到设计高程后需进行超载预压,预压时间不少于6个月。2.4.1.4路基防护填方路段:采用植草防护,对鱼塘、临河路段,采用浆砌片石护坡,以防冲刷。当路堤边坡高度≤4.0m时,边坡防护进行植草皮、喷播草籽、三维网植草等多种方案比较,选择合理的防护型式。当路堤边坡高度>4.0m时,边坡防护进行衬砌拱植草、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格网植草等多种方案比较,选择合理的防护型式。衬砌拱、格网的型式可根据沿线的自然景观力求美观、自然和多样化。对经过村庄或工业区、自然横坡较陡、填方较高路段,为收缩坡脚,增强路堤稳定,设置重力式路肩挡土墙或路堤挡土墙。挖方路段:根据挖方高度、岩土体类型、岩层产状及风化程度等,分别采用植草防护、人字形浆砌片石骨架结合植草防护、挡土墙、预应力锚杆或锚索等形式进行支挡防护。对于整体性好的岩石路段,可不予防护。2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4.1.5路基排水(1)路面横坡:行车道、硬路肩采用2%横坡,土路肩采用4%横坡,以利于排水。(2)路基排水:挖方路段路基两侧设60cm×60cm矩形边沟。自然坡面有水流流向路堑时,路堑坡顶5m以外设置截水沟,拦截地面水,采用急流槽、消力池等设施将拦截的流水排至路基范围之外。(3)填方路段坡脚设1m宽护坡道,护坡道外侧设置60cm×60cm的矩形边沟,将水流排入沟、渠、河流中。(4)中央分隔带排水:一般路段,在分隔带中设置盲沟;超高路段,通过分隔带边缘设置暗沟,将水汇流至相应最近的涵洞或通过增设的横向暗沟排到路基边沟中。2.4.1.6路基取土、弃土由于项目区域内部分地形起伏较大,将造成一定的工程借方和弃方,下阶段勘察设计和施工时,应尽量利用路堑开挖的土石方作为路堤填料,全线调配土石方,最大限度减少借方和弃方。2.4.2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根据交通部颁《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执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本项目路面结构见表2.4-1。表2.4-1路面结构结构层次厚度(cm)材料类型上面层5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GAC-16)中面层6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GAC-20)下面层8粗粒式沥青混凝土(GAC-25)基层3618cm5.5%水泥稳定碎石+18cm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级配碎石2.4.3桥涵工程(1)设计标准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2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桥梁宽度:2x15.5m,与路基两侧各减少25cm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规定提高一级按Ⅷ度设防。(2)桥梁方案本项目共设小桥3座,桥长138m,均为预应力砼空心板,布设情况见表2.4-2。表2.4-2桥梁设置一览表序交角桥跨组合桥面宽度桥梁长度中心桩号桥名上部结构结构类型号(度)(孔×m)(m)(m)1K14+972K14+972小桥70°2×202×15.7546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2K15+976K15+976小桥90°2×202×15.7546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3K22+547K22+547小桥110°2×202×15.7546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表2.4-3涵洞设置一览表序号起讫桩号圆管涵(道)总长(m)1K13+200~K14+40041822K14+400~K17+700125023K17+700~K19+40072824K19+400~K24+2002410085K24+200~K26+570.2419378合计5623522.4.4交叉工程由于本项目设计标准采用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标准,不需封闭,与国省道、城市主干道的相交不考虑立体交叉。全线设置平面交叉5处,主要与X440、X816、乡道、村道等相交,与上述主要道路平交均采用设置导流岛进行渠化设计,其他与村道平交处采用接顺处理。(1)平交交叉口渠化设讨一:在交叉口进出口道范围均进行了拓宽,以增加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从而减少排队长度,尽可能增加交叉口蓄车能力,从而减少延误提高通行效率。(2)交叉口范围设计时注意节约用地,合理拆迁,进出口道合理展宽,需使进口道通行能力与其上游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并注意与相邻交叉口的协调。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还需考虑行人的通行,并适应残疾人、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要求。(3)非信号灯控路口的设计时需考虑车辆的合理避让,并设置清晰明确的预告和警告标志。3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在交通渠化设计中预留了车辆的掉头位置。路中的绿化带在进口道前合适位置收窄并缩短,以增加左转进口车道和调头车道。在左转车排队的上游合适位置设置调头开口,尽量减少左转车排队对其的影响。(5)在渠化岛上及有电源的位置合理设置岛头警示灯和人行横道警示灯,以增加标志和人行道的夜间警示性,保障行车及行人过街的安全。表2.4-4平面交叉设置一览表序号主线中心桩号交叉道路被交路等级交叉角度(°)交叉形式1K14+600县道三级公路65°K14+6002K22+770村道四级公路70°K22+7703K23+445村道四级公路60°K23+4454K24+690省道S260线二级公路65°K24+6905K25+420县道X816线三级公路35°K25+4202.4.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为确保行车与行人的安全和充分发挥公路的作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于车速高、要求通行能力大的城市主干道,交通安全设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尤为突出。结合广东省及四会市实际情祝,参考国内己建成道路经验,本项目交通安全设施如下:(1)标志在道路沿线的给予交通车辆行驶以警告、禁令、指示、导向等标示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以城市路及沿线路网系统的司机为使用对象,在设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适时、适量地提供交通信息,使司机能够正确选择路线及方向,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同时,还通过禁令、警告、指示等标志保证必要的行车安全,使道路发挥最大的作用。所设标志均应采用反光材料制成,以提高交通标志的夜间可见功能,保证交通安全。(2)交通标线标线应保证在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视线诱导功能,并应做到车道分界清晰,线向清楚,轮廓分明。本项目的标线(路面标线)主要包括宽度不同、虚实不一的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导向箭头等。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分别示出右侧路缘带、车行道以及交叉口的渠化标线,车道指向,以便车辆各行其道,完善交通流的组织,以达到行车安全的目的。3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光导标夜间行驶的车辆,可视距离较短,安全度有所降低。本工程反光导标的设置,可在路缘线和车道分界线处设地面反光器,以便明显反映出道路各车道和边线轮廓,为夜间行车提供安个服务。(4)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设施是针对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特点,在妨碍交通安全的地点,为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工程措施。2.4.6绿化工程绿化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噪声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作用。(1)中央分隔带本项目中央分隔带采用“灌木十草本植物”方式进行立体层次搭配,分段配置植物,形成风格统一又有对比变化的空间关系,有收有放,开合有致;利用高度不同的植物布置,高低有错,既起到丰富景观的效果,又能有效起防眩光,避免夜间行车灯光相互干扰,提高行车舒适度。同时多样化的绿化设计能令驾驶者不易产生疲惫感,并保证了植物的多样性,使之更适应道路环境。中央分隔带宜种植易移植耐修剪的黄榕球、红继木球等灌木,打造简洁流畅的线性风景。合适的草本植物品种有:野牡丹、黄榕、金叶假连翘、红龙草、葱兰、紫花马樱丹、台湾草等。(3)公路两侧植树所选道路树种应具备冠大荫浓,主干挺直,树体洁净,落叶整齐:无飞絮、毒毛、臭味、污染的种子或果实,适应沿线村镇环境条件,如痔薄土壤、耐旱、抗污染等;隐芽萌发力强、耐修剪、易复壮等。应注重季相变化,形成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观。合适的树种有细叶榕、阴香等。2.5征地拆迁项目占地现有少量建筑物,涉及拆迁面积为3150m2。3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5-1拆迁建筑数量估算表序号起讫桩号拆迁建筑(㎡)1K13+200~K14+4004972K14+400~K17+70013663K17+700~K19+4005884K19+400~K24+2006005K24+200~K26+570.241100合计31502.6区域现状本项目位于四会市,总占地面积约为1056.06亩,现状为水田、菜地、林地、宅基地、旱地、鱼塘、老路等,地势较平整。项目沿线现状见图2.6-1。塘下村下村下村井口浪3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龙村张村水尾村龙村马塘村龙办村先生岗守坜3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螺壳岭虎象塘黄田山地豆镇花树浪藕塘村新兴里迳口寨3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终点图2.6-1项目沿线路段地块现状2.7施工流程与施工工艺2.7.1施工流程拟建道路施工计划流程见下图。图2.7-1项目施工计划流程图3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7.2项目施工工艺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如下:2.7.2.1水塘段施工工艺本工程有较短的路段经过水塘,本项目水塘段施工工工艺为:抽水;根据设计要求,围堰;回填土方,填方时超过红线外的情况应在边缘设计要求和现场土质种类设置坡度,以保持土方稳定。回填土的过程中,需分层摊铺和夯压实。水塘段填土平整后,其余施工工艺与一般道路相同。2.7.2.2路基、路面路基工程采用机械施工为主,适当配合人工施工的方案。对于土方路段施工,本项目所在地区雨季在每年的4-9月,降雨量集中,要做好施工的临时排水,尽量保持路基在中等干燥状态;应切实控制路基填料的最佳含水量,确保路基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软基处理要控制填土速度,预留充分的排水固结期,搅拌桩要按照要求做好复喷工序。填挖交界的过渡路段,应采取必要的设计及施工措施,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发生。路面施工应采用专门的路面机械施工,要选择有丰富经验、有先进设备的专业施工队伍。沥青路面施工时要控制好摊铺速度、温度、碾压速度等,严禁在下雨及低温条件下施工沥青路面。2.7.2.3桥梁工程对于标准跨径的桥梁,设计上采用空心板,空心板采用现场浇筑,根据地形及运输条件分别采用架桥机、龙门架或大型吊车架设。要特别做好桥梁涵洞台台背的填料压实工作,保证压实度符合要求,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遏制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陆域桥梁基础:埋设护筒→钻孔→清孔→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桩基础检测。陆地施工时布设一组泥浆池贮存泥浆,灌桩出浆进入泥浆池沉淀后循环使用,待沉淀的土石方干化,干化泥浆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置。水域桥梁基础:修筑栈桥→平台施工→埋设钢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成孔→第一次清孔→安装钢筋笼和导管→第二次清孔→灌注水下砼→拆模及砼养护。涉水桥梁桩基础施工采用泥浆车装载泥浆,排入泥浆池沉淀干化,干化泥浆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置。3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箱梁安装:上部结构采用预制预应力钢筋砼箱梁,运至现场后箱梁采用双导梁架桥机架梁进行安装。桥面系施工:防撞护栏及路缘石施工→桥面板施工→桥梁伸缩缝。施工期间做好防洪、防风、通航等技术安全措施,保障施工、通航安全。3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章工程分析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1.1社会环境影响(1)道路修建后的交通便利会使沿线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沿线土地增值的同时,也将改变原来土地的单一种植形式,特别是促使第三产业的开发;由于交通条件的便利必将影响区域经济的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信息、物资及人员的交流,提高当地农民的整体素质,改善居民的整体生活环境;同时道路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使之形成区域优势。(2)征地拆迁的影响本工程涉及拆迁,拆迁工程不在本项目工程范围内。道路占地将造成农作物和植被数量的减少,对当地农业生产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影响是短期的、可恢复的。征地需依据相关政策给予相应的补偿,临时施工结束后实施复耕和植被恢复。(3)施工活动的影响施工车辆的进出,对现有道路的占用,会影响沿线居民的出行;施工车辆的往来将造成扬尘污染,也会降低拟建项目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另外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也会影响现有道路两侧和拟建道路沿线居民的休息。(4)交通阻隔影响拟建项目经过一些居民住宅区域,施工期由于道路施工阻隔,将会给沿线的居民出行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3.1.2生态环境影响①施工期间路基的填方、挖方,以及不良地质清淤换填土,临时弃渣的堆放等施工活动使沿线征地范围的植被遭到破坏,农业用地、林地被侵占,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的局部变化。②施工造成部分地面的裸露,如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项目占地主要为农业用地,路线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减少了当地的人均农业用地数量,对当地的农业生态和土地利用产生一定的3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影响。③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一定的生物量的损失,对陆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也将造成一定的影响。④根据土石方估算,项目开挖土方大于填方,废弃土方约386503m3,本项目不设永久弃渣场,外借石方采用外购的形式,本项目不设取土场,弃方运至指定的渣土填埋场填埋。3.1.3施工废水施工期主要污染源为雨水冲刷废水、施工生产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1)雨水冲刷废水、施工生产废水雨水冲刷废水主要是工程建设期路基开挖和土方处理过程中被雨水冲刷后形成的泥浆水。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工程施工中推土机、载重汽车等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桥梁空心板现场浇筑和基础施工围堰废水,以及机械修配清洗废水等,主要污染因子是悬浮物与石油类。通过构建雨水收集池、隔油池及沉淀池,处理后悬浮物和石油类的浓度度分别为60mg/L、5mg/L,回用于生产和场地洒水。(2)施工生活污水本项目线路较长,沿线设置有施工驻地为施工人员生活提供方便,驻地设置旱厕收集和处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由环保部门定期清掏外运处理。本项目施工工期为24个月,预计高峰期施工人员为300人,产生生活污水,类比同类工程,该项目施工生活污水的产生量QS:Q(kqN)/1000s11式中:Q——生活污水排放量(t/d);sK——污水排放系数(0.6~0.9),取0.9;q——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取90L/人·d;n——每天施工人数。根据上式估算,按年工作350天计,该项目施工生活污水产生量约8505t/a,主要污染物成分和产生情况见表3.1-1。4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1-1施工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主要污染物CODCrBOD5SSNH3-N动植物油浓度(mg/L)3002002502550产生量(t/a)2.551.702.130.2130.4253.1.4施工废气(1)施工作业扬尘施工期,路基施工中筑路材料的堆放、运输、装卸、拌和过程中会引起扬尘污染。施工路段和汽车通过便道扬尘的源强大小与污染源的距离有关。(2)施工机械废气本工程施工期燃油机械和车辆会产生含有少量烟尘、NO2、CO、THC(烃类)等污染物废气。施工机械相对分散,尾气排放源强不大,表现为间歇性排放特征。(3)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废气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采用购买沥青的方式,不进行现场熬制沥青,施工期将对全线路面铺浇沥青混凝土。铺浇沥青混凝土路面时会散发(即无组织排放)少量沥青烟气,主要污染物为THC(烃类)、酚和苯并(a)芘以及异味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3.1.5施工噪声施工中施工机械种类繁多。路基填筑时有挖掘机、压路机等;路面施工时有压路机、振捣器等,根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噪声源强情况见表3.1-2。表3.1-2道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值单位:dB(A)施工设备名称距声源5m距声源10m施工设备名称距声源5m距声源10m液压挖掘机82~9078~86重型运输车82~9078~86电动挖掘机80~8675~83静力压桩机70~7568~73推土机83~8880~85商砼搅拌车85~9082~84各类压路机80~9076~86混凝土振捣器80~8875~843.1.6固体废弃(1)建筑垃圾本项目涉及拆迁,拆除房屋及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主要是废弃钢筋、电缆及木料等。对于废弃钢筋由有关单位及个人进行分拣,把有用的钢筋、木料、4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电缆等东西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余废弃物应集中堆放。(2)弃土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有水田、菜地、林地、宅基地、旱地、鱼塘、老路等。由本项目所处地段为冲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水网、鱼塘地形发育,规划网密集,受地形、地貌、规划区的影响,路基主要以填方为主。路线经过处未发现明显不良地质现象。本项目沿线分布有大量水田、鱼塘,软土主要为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和山间洼地,分布面积广,软土含水量高,厚度一般3~9m,埋藏深度1~6m;另外,沿线鱼塘存在厚度不等的表层淤泥。项目开挖土方全部回用,所需石方均通过从合法的石料场购买,项目不设置专门的石料场。本工程清理沿线表土拟暂存于表土堆放场,后期用作本项目绿化用土。本项目土石方平衡情况见表3.1-3。表3.1-3土石方平衡汇总情况单位:m3挖方填方借方弃方土方石方土方石方土方石方土方石方10126525063296261505503550440263865020(3)生活垃圾本项目为交通运输项目,项目路线较长,工期长,项目沿线设置施工驻地,为施工人员生活提供方便。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产0.5kg计,高峰期工人数量约为300人,则施工期年产生活垃圾量约为52.5t。3.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2.1生态环境影响本道路在营运期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对项目沿线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生境产生一定的影响。①植被恢复不好造成的水土流失;②对当地土地利用、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③因道路的兴建,沿线经济发展可能对周围环境生态的影响。3.2.2地面径流营运期水污染源主要是雨水冲刷路面形成的路面径流污水。路面径流污水主要包含4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雨水冲刷路面上的大气降尘、飘尘、气溶胶、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磨损物、汽车行驶泄漏物等,其中主要污染物包括SS、油类、有机物等。路面径流中冲刷物的浓度集中在降水初期,降水15min内污染物随降水时间增加浓度增大,随后逐渐减小,由于污染物浓度较小,通过降水稀释、边坡对污染物的吸附等作用,到达水体时污染物浓度已经极低,对水体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路面径流污水基本可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对雨水受纳水体造成污染影响。路面雨水流出量可根据路面面积和当地的年均降雨量来计算:路面雨水流出量=产流系数×路面面积×当地年均降雨量则该项目的路面面积按长度乘以宽度计算,本工程路面面积约为427840m2。根据四会市的有关气象资料统计,年均降雨量为1650mm,由于路面为不透水的沥青混凝土结构,产流系数取0.9,则该项目路面年均雨水流出量约为635342m3。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交通强度、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降雨前干旱时间长短等,所以,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染物含量的影响因素多,随机性大。在降雨初期到形成地面径流的30分钟内,路面径流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等污染物浓度较高,半小时后,其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生化需氧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较前者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分钟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3.2.3汽车尾气营运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机动车尾气所产生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碳氢化合物HC、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随机动车的行驶距离、行驶速度、车型、燃料类型及机动车行驶工况等因素而变化。营运期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与车流量、车速、不同车型耗油量及排放系数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汽车排放污染物与汽车行驶速度有密切关系。①污染源源强计算公式本评价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推荐的行驶车辆排放气态污染物源强计算公式进行估算,计算公式如下:4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强度(mg/s•m);Ai—i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小时);Eij—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位排放因子(mg/辆•m)。②单车排放因子机动车废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参考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国Ⅳ标准。各类型车型尾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3.2-1。表3.2-1车辆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单位:mg/m·辆车型CONOxHC备注大型车2.270.110.16中型车1.810.100.13国Ⅳ标准小型车1.000.0850.10③评价年的小时交通量根据各发展年度车流量预测数据和车型比例计算出评价年的大、中、小型车各路段昼间小时流量,高峰小时流量,车流量数据见2.2章节。④评价年尾气污染源源强计算出各路段的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见表3.2-2。表3.2-2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单位:mg/m·s日均小时高峰小时污染物201920252033201720232031CO0.1300.2240.3280.3120.5380.787NO20.0070.0130.0190.0180.0310.046HC0.0110.0200.0290.0270.0480.0703.2.4交通噪声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噪声源为非稳态源。道路营运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另外,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①车速本环评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的噪声计算模式,按照其参数适用条件,该噪声模型使用的车速为平均车速。项目的设计车速为4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0km/h,昼夜取值相同。车辆的预测车速的计算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中的计算公式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式中:vi—第i种车型车辆的预测车速,km/h;当设计车速小于120km/h时,该型车预测车速按比例降低;本项目设计车速为80km/h,则vi应乘以系数0.67。ui—该车型的当量车数;ηi—该车型的车型比;vol单车道车流量,辆/h。mi—其他两种车型的加权系数。k1、k2、k3、k4分别为系数,如下表:表3.2-3车速计算公式系数车型k1k2k3k4mi小型车-0.061748149.65-0.000023696-0.020991.2102中型车-0.057537149.38-0.000016390-0.012450.8044大型车-0.051900149.39-0.000014202-0.012540.70957经计算,项目各条道路各车型的预测车速见表3.2-4。表3.2-4各车型预测车速201920252033车型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小67.667.867.067.766.367.5中46.446.246.646.346.846.4大46.746.546.846.647.046.7②辐射声级Lw-i(dB)第i种车型车辆在参照点(7.5m处)的能量平均A声级按下式计算:小型车Los=12.6+34.73lgVS+△L路面中型车LoM=8.8+40.48lgVM+△L纵坡大型车LoL=22.0+36.32lgVL+△L纵坡式中:右下角注S、M、L—分别表示小、中、大型车;Vi—该车型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4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应用上述各式及其所确定的参数,即可以计算出各类机动车辆的辐射声级等,计算结果见表3.2-5。表3.2-5单车辐射声级源强单位:dB(A)201920252033车型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小76.176.276.076.275.976.1中76.376.276.376.276.476.3大82.682.682.782.682.782.63.2.5固体废物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源于运输车辆撒落的运载物及乘客丢弃的物品。3.2.6环境风险影响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或洒落后若排到附近水体将污染附近地表水体的局部水域,或者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路面清洗时产生的废水污染。车辆出现事故状况下、其泄露的容易挥发的有害气体还将对道路附近的居民集中区等环境空气敏感点造成毒害影响。按照公路危险品车辆装载的重量,一般装载量约为10t。对水体和环境空气的影响依据其品种而有很大的差异。3.3污染物排放源强汇总根据前文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3.3-1。4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3-1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表时项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物排放去向段生产废SS少量少量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回水石油类少量少量用,不外排CODCr2.550水环BOD51.700境生活污设置旱厕收集和处理施工人员生活SS2.130水(t/a)污水,定期清掏NH3-N0.2130施动植物油0.4250工扬尘少量少量大气洒水、遮盖、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期机械燃油废气少量少量环境品沥青沥青摊铺烟气少量少量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声环施工噪声----组合,加强施工管理,落实各项减境振降噪措施。固体弃方(m3)3865020运至指定的渣土填埋场填埋废物生活垃圾(t/a)52.50环卫部门外运处理水环路面径流(m3/a)635342635342路面径流进入雨水管境HC少量少量大气加强道路两侧绿化,限制尾气排放营CO少量少量环境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运NOx少量少量期声环交通噪声----绿化、防噪林境固体生活垃圾少量少量环卫部门清扫废物4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章区域环境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肇庆四会市境内。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下游,粤西山区与珠三角平原的结合部,与佛山市、清远市清新区和肇庆市鼎湖区、广宁县相邻。四会古为百越地,秦代始置四会县,属桂林郡。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相沿至今。1993年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四会市是“中国柑桔之乡”、“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也是省规划建设的32个中等城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县(市)之一、第二批农村小康达标县(市)、著名侨乡和珠三角经济区新兴的工业城市。4.1.2地形与地貌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貌主要为平原区微丘区。路线所经地形平坦,鱼塘较多,河道网密集,多用于农田灌溉,其中龙江河为路线所经过区域内最大河流,最大宽度为60米。四会市的地形似竖立的桑叶,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北部和西部多为山地,约占总面积44.3%;中部多为丘陵与河谷盆地,约占总面积31.2%;南部和东部多为冲积平原,约占总面积24.5%。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为888米。四会东南面隔大南山及北江与佛山市相邻,南面隔贞山与肇庆鼎湖区相接,西南隔黄牛山与肇庆高要市比邻,西北隔三桂山与肇庆广宁县接壤,北面及东北面隔羊角山和皇帝岭与清远市清新区交界。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为888米。4.1.3气象与气候四会市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7.9℃,极端最低气温-1℃,偶有霜冻和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650mm,最大2865.4mm,最小1212.3mm,雨季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631mm,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1750小时。季风明显,冬、春多东北风,风力3~4级,夏、秋多东4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南风,风力4级,5~9月常受台风侵袭,风力可达6~9级,登陆时风速可达34m/s,并常伴随暴风雨。江面在冬季及春季(12月、1月、3月)出现雾较多。4.1.4河流水文特征四会市属于珠江三角洲范围为广东省侨乡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水资源充足,江河众多。其地名也就因四方之水交错汇流,故称“四会”。大小河流17条,均属西北水系。有绥江、龙江、漫水河、曲水河和何礼河,河流全长约434公里,其中市境河长149.6公里。区域内还有一个大型水库——江谷水库。绥江,珠江水系北江下游一级支流,发源于广东省连山县擒鸦岭,穿过怀集、广宁、四会3县(市),在四会马房汇入北江,干流长226公里,集水面积7184平方公里,在四会市内河段长49公里。龙江发源于广宁县东南部潭布镇十字排东南坡,向南流至老榕坝进入四会市境内,在四会市江林玗附近流入江谷水库后称江谷河,经江谷玗至龙湾附近与河礼河、下寮河汇合后称龙江,继续南流到四会城区附近汇入绥江。因其在龙湾汇合,故名为龙江。全长63km,流域面积567km2,河道坡降2.49%,在廖村正常水位4米,流量36m3/s,含沙量0.36kg/m3。支流众多,形成发达的树枝状水系。4.1.5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构造据广东省区域地质志,本区区域地质构造骨架由近北东向的吴川—四会深断裂构造带和近东西向的高要-惠来韧性剪切构造带组成。(1)吴川—四会深断裂构造带吴川—四会深断裂构造带是省内一条重要的深断裂带,贯穿全省,省内长度超过800km,起自吴川向东北经阳春、云浮、四会、广宁、插入南雄一带,并与江西大余-兴国-南城深断裂连接。它由一系列区域性大断裂组成,如鼎湖山断裂、北江断裂等,单条断裂长几十至上百公里,断裂带发生强烈的挤压破碎,形成破碎角砾岩带、糜棱岩化带、片理化带、混合岩化带和硅化带,并控制部分构造盆地、岩浆岩。本区则位于断裂带西南段。(2)高要-惠来韧性剪切带项目区位于这条近东西向韧性剪切带的北段,由于北东向吴川—四会深断裂构造带的逆纵向错动,其纬度略为偏低。据航测资料,推测有一系列的潜伏基底断裂存在,4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有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和东西向断裂发育,同时伴有片理、片麻理、糜棱岩化带和硅化破碎等特征。其衍生的广三断裂走向东西,倾向S,倾角50°~80°,沿西江河道展布,构造岩以硅化岩、断层角砾岩为主。图4.1-1区域地质构造图2、新构造运动、地震本区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三水盆地近期较强烈的下沉。项目区的新构造运动虽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并不强烈。地壳运动以间歇升降下沉为主,形成了以剥蚀风化及冲积地貌为特征的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是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本区受“吴川一四会深断裂构造带外缘”的影响,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具有“频度高,震级小”的特点。对人工构造物一般不构成威胁。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5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图4.1-2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3、地层岩性与本项目关系密切地层为第四系、震旦系,其地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覆盖层:广泛分布于地表和丘陵区残坡积层,按成因类型、土性组合特征分为五大层。填土层(Q4ml):分布于道路及住宅填土区,厚1〜5m,松散〜弱固结。表土层(Q4pd):为土褐色、土黄色粉质粘土、粉土,厚约2m,为洪泛沉积层。坡残积层(Qdl+el):为棕红色粘土、粉质粘土,厚1.0〜15.0m不等,以微丘地貌区常见。河流相沉积层(Q4al):由土黄色、灰色粉质粘土、粉土及中粗砂、砾石组成,厚度变化大。分布于河床及阶地。局部分布软土地层。(2)基底岩层岩浆岩(γ52(3)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广泛分布于项目区内,表层20m范围己基本为风化残积土。4、水文地质项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受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貌因素的影响。三者决定了地下水的贮存、运移和排泄方式。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层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划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含水区、碎屑岩裂隙水及层间含水层区、碳酸盐类岩溶管道含水区三种含水区。5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4.1-3区域水文地质图(1)松散堆积层孔隙含水区:含水层以第四系卵砾石、砂及亚砂土层为主,层厚2~40m,一般为孔隙潜水,局部有承压性,水位埋深1~5m,随季节变化,其透水性较好,水量相对丰富。该层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2)碎屑岩裂隙水及层间含水层区:碎屑岩按含水特征分为透水性弱的泥岩、页岩,和透水性强的砂岩、砾岩。前者构成弱含水或贫水层,后者构成较丰富的含水区域或含水层,当含水层呈夹层时,则构成层间含水层,有时可形成承压含水区。沿线分布的泥质粉砂岩、砂砾岩、砾岩、花岗岩及红层等岩类,经地质作用后,基岩断裂、节理裂隙破碎,都有利于降水渗入,均可构成层状、块状岩类裂隙水含水区,局部呈承压水。碎屑岩裂隙水及层间含水层区的补给来源与大气降水有关,其含水量与降水大小、裂隙发育程度及风化厚度有关。(3)碳酸盐类岩溶管道含水区:出现在岩溶地区,在断裂破碎带沿线、厚层灰岩中形成了岩溶管道系统。这些管道系统构成了较丰富的含水区。但与灰岩相间的其它岩层可视为弱透水层,难以形成管道系统,含水区通过泉水、溶洞和暗河的方式排泄。区内雨量充沛,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天然资源全区年平均为720×104m3/d,基岩区枯季为317×104m3/d。据路线附近城市道路及工民建勘察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弱侵蚀性,是否确切5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待下阶段设计进一步查明。4.1.6自然资源四会市区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柑桔、塘鱼和会纸等,是全国著名的“柑桔之乡”、“玉器之乡”,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矿产资源主要有燃料煤、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共12类。蕴藏量较多的有铁矿、硫铁矿、石灰石、石膏和广东省落差最大的瀑布高岭土等,其中石膏的储藏量和品位居广东省第一位。4.1.7森林资源及动植物资源本项目沿线植被覆盖率低,植被主要分布于项目现状道路两侧,多为本地常见的高大乔木及低矮灌木植被等,无国家保护级珍稀、濒危植被。项目两侧常见乔木主要桉树。沿线常见灌木主要为芭蕉,还分布有茅草、牛筋草、纤毛鸭跖草、五节芒、草本植物。沿线动物为当地常见种,如鼠类、猫类、蛇类、昆虫等为主。4.2社会环境概况4.2.1行政区划及人口四会市共有10个乡镇、3个区,31个居委会、121个村委会,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市政府驻东城街道。全市总人口43.32万人,外来人口39658人。4.2.2社会经济概况2015年四会市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0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4.69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31.7%。4.2.3卫生事业2015年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89个,其中医院6个,镇(街)卫生院1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诊所、医务室、卫生所43个。全市已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个。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措施,6月1日起按照《四会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四会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补偿办法》和《公立医院改革经费补偿支付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对市人民5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实施综合改革,通过取消药品加成等具体措施,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700多万元。各公立医院均开设平价门诊诊室,市直医院与镇卫生院对口支援,实施双向转诊制度,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实现医疗团队分片、分村开展医疗卫生服务。4.2.4教育文化2015年四会市有中小学校57所,其中高中2所,省重点中职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初中8所,小学31所;幼儿园54所。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通过板报、墙报、校园网、校刊等渠道,宣传“中国梦”的内涵。制定《四会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和《四会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方案》,为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4万多册传统文化教材,教师、学生人手1本,落实每周1节传统文化教育课。开展“关爱成长”青春期教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能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累计有33所学校创建“四会市廉政文化进学校建设点”。建立和完善全市教研网络,中学强化教导主任的教研意识,小学完善教研员聘任和考核制度。组织校长参加校长培训班,遴选教师参加全国、省、肇庆市各级各类培训班。4.2.5交通运输四会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境内公路通车里程680公里,其中一二级水泥公路323公里,三茂铁路、321国道、省道四清线、四连线贯穿全市,交通四通八达。2015年四会市姚沙围防汛道路工程完成;四会迳口至三水迳口经济开发区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完成;四会市绥江大桥建设工程完成;四会大桥新建工程完成;完成Y620线四会新江至大旺公路(工业大道)路面改造工程;完成县道X441线江谷至广宁谭布公路改建工程;完成Y364线威整墟至奇石河公路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项目60个42公里。完成地方公路养护里程1268.25公里,县道年平均好路率86%,乡、村道年平均良好路面率83%,省道年末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90.51%,优良路率97.5%;国道年末MQI87.8%,优良路率92.55%。5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2.6文物保护名胜古迹有贞山风景区和奇石河风景区,有“一仙”贞仙)、“两佛”(阮公佛、梁公佛)、“三台”(石潭台、白雾台、化师台)、“四塔”(荷赖塔、法成塔、塔岗塔、对岗塔),有纪念六祖南来所兴建的六祖寺。邓村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品柑赏玉”等特色旅游资源已融入肇庆千里旅游走廊。4.3道路沿线污染源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有水田、菜地、林地、宅基地、旱地、鱼塘、老路等。项目所在区域地势起伏不大,总体较为平坦。沿线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及工业污染。5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五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1道路沿线环境特征道路沿线区域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生态类型为农业生态类型,占地类型为农业用地和林地,项目用地范围内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5.1.2植被及植物资源调查5.1.2.1调查、评价的内容与方法项目区植被和植物资源生态影响调查的内容,包括查明拟建道路沿线植物资源的组成和特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数量和分布,各类经济植物的种类构成等。调查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带状区域。调查方法采用以现场勘察为主,以收集资料和走访当地群众为辅。5.1.2.2植物资源现状及评价调查表明,道路沿线地区主要是农业用地、林地等,植被以水稻、蔬菜、蕉、灌草木等为主,项目评价区的植物种类资源较少,植物物种丰富度一般,调查区受到人为干扰较多。5.1.2.3植被类型现状及评价调查表明,拟建道路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高达80%。评价区域区地势平坦,主要为农业用地、林地,主要种植农作物,拟建道路两侧密集分布有水稻、蔬菜、蕉、草莓、荔枝等,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成片区分布。5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5.1-1项目沿线植被5.1.3动物资源现状调查对陆生动物资源现状调查主要采取调查访问及查阅相关调查资料相结合,根据调查,由于区域生态系统长期受到人类活动得影响,大型动物已绝迹,常见的麻雀、蛇类、鼠类等数量较多。5.1.4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本项目周边无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5.1.5农业生态现状调查道路沿线主要为农业用地、林地,用地范围内无基本农田保护区,项目用地内主要的农作物为蔬菜等。5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1.6小结拟建项目区域以农业生态为主,区域植被资源不丰富。主要植物有水稻、蔬菜、蕉等农业植被;无名木古树。区域大型动物已绝迹,常见的有麻雀、蛇类、鼠类等,无保护动物。区域农业以种植蔬菜、粮食作物以及桉树为主。5.2地表水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5.2.1监测断面布设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水体为龙江河,地表水监测点位如下:表5.2-1地表水监测点位断面名称河流断面位置W1龙江河项目沿线螺壳岭龙江河段处W2龙江河项目下游龙江河2200米处5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5.4-1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布设示意图5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2.2监测项目监测因子:水温、pH、色度、SS、DO、CODCr、BOD5、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动植物油、LAS、粪大肠菌群共计14项。5.2.3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间广东中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18日至2016年9月20日进行监测,连续采样3天,每天采样1次。5.2.4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采用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推荐的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公式为:Si,j=Ci,j/Csi式中:S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标准指数,标准指数大于1,说明水质已受到该污染物的污染;C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浓度;Csi—水质参数i的地面水水质标准。DO的标准指数为:DOjS109DODODO,jjsDOsDODOfjSDODODO,jjsDODOfs式中:SDO,j—溶解氧的水质指数;DOf—饱和溶解氧浓度,mg/L;DOs—溶解氧标准,mg/L;DOj—溶解氧实测值,mg/L;DOf=468/(31.6+T)T—水温,℃。pH值的水质指数为:7.0pHjSpH7.0pH,jj7.0pHsd6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H7.0jSpH7.0pH,jjpH7.0su式中:SpH,j—pH值水质指数;pHi—pH值实测值;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限值,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越大,说明该水质超标越严重。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标准。5.2.5监测结果与评价表5.2-2地表水环境监测结果单位:mg/L(pH值除外)监测点位W1W2Ⅱ类标准采样时间9月18日9月19日9月20日9月18日9月19日9月20日水温(℃)27.227.026.827.327.226.9/pH值6.796.846.927.057.137.076~9色度(倍)444222/悬浮物11131317182125化学需氧量15.716.215.421.222.420.815五日生化需氧量3.63.83.44.24.44.13溶解氧5.35.15.34.84.74.86氨氮0.5830.7120.6981.7101.8301.7500.5总氮1.171.241.092.382.322.160.5总磷0.080.130.10.240.250.210.1石油类0.120.110.140.170.160.180.05动植物油NDNDNDNDNDN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080.090.080.130.120.120.2粪大肠菌群1100130014001700190018002000注:SS标准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二级标准执行。6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2-3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监测点位W1W2采样时间9月18日9月19日9月20日9月18日9月19日9月20日pH值0.210.160.080.0250.0650.035悬浮物0.440.520.520.680.720.84化学需氧量1.051.081.031.411.491.39五日生化需氧量1.201.271.131.401.471.37溶解氧1.361.451.351.621.661.60氨氮1.171.421.403.423.663.50总氮2.342.482.184.764.644.32总磷0.801.301.002.402.502.10石油类2.402.202.803.403.203.6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400.450.400.650.600.60粪大肠菌群0.550.650.700.850.950.90监测期间,龙江河W1、W2断面的CODCr、BOD5、DO、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等均出现超标,其余水质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Ⅱ类标准要求。龙江河的监测断面受沿岸村民和企业排放的污水影响,部分水质因子超标。5.3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5.3.1监测点布设设置3个大气监测点位,点位布设情况见表5.3-1及图5.2-1。表5.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序号点位名称方位/距离A1张村项目北面/60mA2螺壳岭项目东面/110mA3地豆镇项目东面/120m6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3.2监测项目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选取CO、SO2、NO2、PM10、PM2.5等5项监测因子。5.3.3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间广东中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时间为2016年9月18日至2016年9月24日,连续采样监测7天。小时浓度值:SO2、NO2、CO每天采样4次(北京时间02、08、14、20时)。日均浓度值:SO2、NO2、PM10、PM2.5至少20个小时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5.3.4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公式如下:Pi=Ci/Coi式中:Pi—某污染物评价指数;C3i—某污染物实测浓度,mg/m;C3oi—某污染物评价标准限值,mg/m。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Pi≥1为超标;Pi<1时为达标。5.3.5监测结果与评价环境空气污染物的监测统计及分析结果详见表5.3-2。表5.3-2大气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m3监测点评价标A1A2A3监测项目准1小时浓度0.5~1.20.4~1.20.6~1.4CO10评价指数0.05~0.120.04~0.120.06~0.141小时浓度0.016~0.0380.015~0.0370.018~0.0390.5评价指数0.032~0.0760.030~0.0740.036~0.078SO224小时浓度0.024~0.0300.022~0.0300.027~0.0320.15评价指数0.160~0.2000.147~0.2000.180~0.2131小时浓度0.021~0.0420.019~0.0400.020~0.0420.2NO2评价指数0.105~0.2100.095~0.2000.100~0.21024小时浓度0.029~0.0360.027~0.0340.030~0.0360.086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监测点评价标A1A2A3监测项目准评价指数0.363~0.4500.338~0.4250.375~0.45024小时浓度0.070~0.0770.070~0.0740.075~0.079PM100.15评价指数0.467~0.5130.467~0.4930.500~0.52724小时浓度0.036~0.0440.036~0.0400.043~0.048PM2.50.075评价指数0.480~0.5870.480~0.5330.573~0.640根据监测结果,评价区内3个监测点的CO、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及SO2、NO2、PM10、PM2.5的24小时的评价指数均小于1,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质量要求。5.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4.1监测点布设经实地踏勘调查,结合敏感点所在路段、位置、环境特征,按照“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根据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各村庄与道路的相对位置、距离、高差、是否受其它声源的影响等,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点。”本次声环境现状监测在项目起止点及项目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各敏感点共布设15个监测点。噪声监测具体点位详见表5.4-1及图5.2-1。表5.4-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位编号测点位置监测项目LAeq(A)、L10、L50、L90,N1项目起点记录工业园道路车流量N2塘下(下树、井口浪)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3陈浪岗(前布)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4龙村(七星浪)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5张村(建龙村、水尾)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6龙办(马塘)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7先生岗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8守坜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9螺壳岭(新屋寨)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10虎象塘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6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号测点位置监测项目N11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地豆镇N12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13黄田山(花树浪、藕塘)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14新兴里(迳口寨)临道路第一排建筑边界外1mLAeq(A)N15项目终点LAeq(A)注:根据声环境导则,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点。根据现场调查,括号里外敏感点环境情况,可选其一进行监测。5.4.2监测时间及频率广东中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19至2016年9月20日进行监测。监测为期2天,记录沿线各敏感点昼间(6:00-22:00)和夜间(22:00-6:00)等效声级Leq及凤翔北路车流量,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20min。5.4.3评价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声环境功能2类区,现状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5.4.4监测结果与评价监测结果见表5.4-2~表5.4-4。表5.4-2项目起点车流量监测结果单位:辆/小时2016年09月19日2016年09月20日监测点监测时间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昼间66271177233123N1夜间271551301557表5.4-3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监测结果(N1)单位:dB(A)监测点位监测时段9月19日9月20日评价标准LAeq57.257.860L1060.661.5昼间L5054.855.4L9050.551.2N1LAeq48.448.750L1050.350.8夜间L5047.247.5L9045.345.86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4-4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监测结果(N2~N15)单位:dB(A)监测点位监测时段9月19日9月20日评价标准昼间50.951.260N2夜间43.243.550昼间50.350.860N3夜间44.044.450昼间50.550.260N4夜间43.743.550昼间50.851.460N5夜间44.845.250昼间51.751.860N6夜间44.244.750昼间51.352.060N7夜间44.144.850昼间52.752.560N8夜间45.544.550昼间51.151.760N9夜间44.644.950昼间50.651.260N10夜间41.242.450昼间55.655.860N11夜间45.846.350昼间57.257.660N12夜间47.447.850昼间53.454.060N13夜间44.144.550昼间51.051.760N14夜间42.442.750昼间51.551.460N15夜间42.942.850由以上监测结果可见,项目各监测点的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6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1.1社会环境影响道路在施工过程中有众多的机械,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车辆的增加会对该区域的交通产生影响,也会对周边单位的交通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施工的土石方开挖会造成粉尘或泥泞。粉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雨天泥泞也会对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附近单位交通的疏导工作,同时设立安全标志,对于粉尘采用洒水降尘的办法减轻影响。6.1.2生态环境影响6.1.2.1植被破坏的影响道路工程沿线对植被最大的影响是在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是征用了土地,施工时挖填方直接破坏植被,其次是道路两侧20m范围内的植被遭受践踏,碾压等一系列人为活动的破坏。(1)本项目路线总长13.37km,工程征占地以农业用地和林地为主。这些土地一旦被占用,其原有覆盖植被将遭到破坏,而且是无法恢复的,这将直接导致生物量的损失。道路建设的永久占地虽然不会降低群落单位面积的生产力,但由于减少了生产用地,即减少了群落的生产面积,群落的生物量及粮食产量势必会相应减少,从而可能引起人们需求与供给矛盾的加剧。但由于项目占地成线状分布,对一定的地区总面积而言,所占用的土地的比例很小,损失的生物量相对较小。(2)工程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活动包括土石方工程、道路平整、施工机械活动、材料堆放、临时营地都会破坏地表植被;另外,施工临时营地等的设置、施工车辆的辗压和人员的践踏,不可避免的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若不采取防范措施,会引起水土流失,对土层结构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植被的再恢复。因此,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管理。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和运输车辆做严格要求,严禁随意践踏和碾压施工范围外的植物,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运输材料,不得已要设置的运输通道应远离居民点、少占绿地;施工结束后,作好施工临时6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便道和施工营地的植被恢复工作,以弥补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损失。(3)项目施工过程中,运输车辆和施工产生的扬尘,会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带来直接的影响。这些尘土降落到植物的叶面上,会堵塞毛孔,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使之生长减缓甚至死去。石灰和水泥若被雨水冲刷渗入地下,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植物根系对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原材料的堆放、沥青和车辆漏油,还会污染土壤,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虽然说随着施工的结束不再产生扬尘,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这些影响并不会随施工的结束而得到解决,它们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因此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原材料和废弃料的处理,对于运输车辆,也要尽量走固定的路线,将影响减小到最少范围。总之,道路建设对植被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道路建成后,尽可能的采取绿化措施,以补偿植被的损失量,可加快沿线植被的恢复速度,减少道路建设对沿线植被的破坏程度。6.1.2.2陆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工程施工机械、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原材料的堆放等将可能直接伤害沿线的动物;作业机械发出的噪声、产生的振动、施工人员的活动以及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等会使建设地域及其附近的动物暂时迁离,鸟类会暂时飞离。拟建项目沿线多为农业用地、林地,这些路段人类活动频繁,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野生动物已很稀少。施工期噪声及人类活动对它们产生逃逸到其它林区或农作区活动。施工期不利影响对鸟类来说,它们具有飞翔能力,可以暂时到其他地区栖息和活动;施工对小型兽类的影响也有限,这些兽类和爬行类多活动在林间,道路沿线的林地面积也较大,连通性也较好,这两类野生动物可暂时躲避到其他林区。因此,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禁止捕杀野生动物,沿线的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不会明显减少。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基本上不会对沿线动物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和危害,且随着道路建设的结束,一般的动物会逐渐回迁。6.1.2.3工程取弃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挖土方大部分用于回填,场地清理表土及不良地基换土产生的软土、淤泥等,拟暂存于临时堆土场,后期用作复垦覆土及绿化用土。由于本项目挖土方6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量大于填土方量,剩余弃土运至指定的渣土填埋场填埋。由于项目沿线区域土地资源宝贵,外借石方采从附近合法的石料场进行购买,本项目不设专用的料场,以减少取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都得到相应的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6.1.2.4小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路基的填方、挖方,不良地质清淤换填土,临时弃渣场的堆放等施工活动直接破坏占地上的植被,使沿线征地范围的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定的变化。被破坏的植被主要是农作物等,对区域生物资源影响不大,但使区域的植被数量减少;其次路线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减少了区域的人均农业用地数量,对当地的农业生态和土地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对区域的动物影响较小。6.1.3水土流失影响(1)水土流失原因本工程建设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一是开挖产生裸露面,裸露面表层结构较为疏松,易产生水土流失;二是施工期间,临时占地存放建筑材料及材料搬运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部分水土流失。而在工程运行期,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相继完成,随着地表的硬化及绿化措施的实施,运行期的水土流失将得以有效的控制,不会产生长期的水土流失。(2)地表扰动本工程扰动原地貌的面积主要有道路建设用地、施工临时占地等占地引起,包括工程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临时占地主要为建材堆放场等,在施工完成后,对地表进行清理,恢复原有地貌。(3)水土流失环境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进行场地平整及开挖以及临时占地均会造成地表原有植被破坏,遇雨天水流冲刷则产生含有大量泥浆的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附近纳污水体,淤积河床及耕地,临时占地发生水土流失后造成土地贫瘠则加大后期绿化难度。施工期为减少雨水冲刷的影响,应将土石方扰动较大的工程安排在非汛期,在优化6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组织和制定严格的施工作业制度后,缩短挖填土石方的堆置时间,施工活动控制在征用的土地范围之内,堆置过程中做好堆置坡度、高度的控制及位置的选择,并及时回填及外运,以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量。6.1.4水环境影响6.1.4.1施工废水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工程施工中推土机、载重汽车等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以及机械修配清洗废水等,主要污染因子是悬浮物与石油类。经隔油池及沉淀池处理后,悬浮物和石油类的浓度度分别为60mg/L及5mg/L,各施工生产废水在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后,全部用于生产过程的循环使用、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洒水降尘,不排放。因此,工程施工废水经处理回用后不会影响道路沿线水环境质量。施工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如下:①机械设备清洗废水机械冲洗废水量少且为间歇排放,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该类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储存于水池内,作为场地洒水。②修理系统含油污水处理措施采用含油废水处理成套设备进行收集处理,处理后废油渣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禁止随意倾倒,处理后出水用于场地抑尘用水。6.1.4.2桥梁施工废水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提前在项目临时预制场预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空心板现场浇筑产生少量生产废水,通过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和场地洒水。桥梁施工过程对水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为围堰、桩基基础等施工过程。(1)围堰施工项目桥墩施工部分涉水施工,采用钢板围堰施工,在作业场地会产生局部的水底扰动,造成局部水体中泥沙等悬浮物增加。当钢板桩逐组插打入稳定深度设计深度的时段内,对河底产生扰动,使得局部水域的浑浊度提高,悬浮物在水流扩散等因素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将导致水中泥沙含量增大,水体浑浊度相应增加。施工围堰拆除的时候,围堰中泥浆废水排入水体也会造成局部水中悬浮物在短时间内有所增大。但由于施工工7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序时间较短,且围堰完成或拆除后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也逐渐消除。(2)桩基基础施工通常采用钻孔灌注法进行桩基基础施工时,对水体影响最大的潜在污染物是排放的泥浆。钻孔产生的泥浆,若随意排放将造成附近水体水质恶化,应在开钻时设置泥浆循环系统(泥浆池、沉淀池),池的数量和大小应根据具体桥墩钻孔工程量确定。灌桩出浆排入沉淀池进行土石的沉淀,沉淀后的泥浆循环利用,沉淀下来的土石即为钻渣需要定期清理。在钻进过程中,钻渣与泥浆混合物从孔内被砂石泵吸出,经过过滤砂滤去颗粒较大的钻渣或中、细砂颗粒后流入排浆槽内,从排浆槽流入沉淀池中,通过沉淀池对泥浆进行自然沉淀后,经沉淀池与泥浆池的连接口中流入储浆池,再从泥浆池利用泥浆泵送入泥浆旋流器中,滤掉特细的粉细砂颗粒,然后返回孔内。桥梁水中施工出渣量较大,若处置不当会造成附近水域水质降低。本工程在施工工艺设计中应考虑设置泥浆池和沉淀池,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严格按工艺施工,并采取适当措施处理产生的钻渣,桩基基础施工对水质的影响有限。本评价建议,对于开挖泥浆池和沉淀池产生的土方、钻渣等应压实后,用作路基填土。(3)其它另外,桥梁建设中,应在机械下水前仔细检查,保证下水机械无机械故障,无润滑油和燃料油跑、冒、滴、漏的现象;在机械下水后,坚持日常检查,避免异常泄露。因此,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的影响最大的潜在污染物是悬浮物和油污染,桥梁施工对水环境影响如下:①悬浮物主要产生于钻孔、设置、拆除围堰时对水底泥沙的扰动和施工中成孔时挖孔物运送至岸上时的洒落,工程设置、拆除围堰时对底泥的扰动产生的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增加是暂时的。②由于桥墩成孔产生的渣土量较大,如将渣土随意弃入水体,则会较起很大的浑浊和污染,应将这些渣土搬运至岸上,在搬运时可能有少量洒落到水中,使桥墩附近悬浮物浓度迅速增加。③桥梁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漏油,机械维修过程中的残油,可能引起水体的油污染。④桥梁施工时需要的物料、油料、化学品等若堆放在两岸,管理不严,遮盖不密,则可能在雨季或暴雨期受雨水冲刷进入水体;而粉状物料的堆场若没有严格的遮挡、掩7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盖等措施将会起尘从而污染水体;若物料堆放的地点高度低于河流丰水期的水位,则遇到暴雨季节,物料可能被河水淹没,从而进入河流污染水体。项目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桥基钻孔的循环泥浆及其带出的泥沙,如未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在雨季中会增加水的浑浊度,任意排放将造成施工下游河道的淤塞及水质的下降。6.1.4.3生活污水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设置旱厕收集和处理,然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掏外运处理,不排入附近水体,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6.1.5大气环境影响6.1.5.1施工扬尘污染施工扬尘包括施工现场产出的扬尘以及材料运输、堆放等产生的扬尘。(1)施工现场产生的扬尘主要为拆除建筑物和筑路现场产生的扬尘,本项目路线涉及房屋拆迁,拆除过程中将会产生扬尘。在筑路现场,施工路面也产生一定的扬尘,对施工厂界下风向有一定影响,且路基施工阶段的影响程度大于路面工程阶段。为减少起尘量,采取洒水措施,同时在施工场界设置2米高围栏。据有关资料,适当洒水对此类扬尘的抑制效果较明显,见表6.1-1。表6.1-1施工路段洒水降尘实验结果距路边距离m02050100不洒水11.032.891.150.86TSP洒水2.111.040.680.6通过上表可见,适时对路面洒水,对减少空气中的TSP含量非常有效。因此,施工现场经常洒水可防止扬尘对空气的污染。根据类比调查,一般情况下,施工道路现场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项目路线两侧100米范围敏感点分布较多,且距离近,如果作业时不洒水,则对附近敏感点居民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作业,在敏感点附近作业时,提前一天告知附近民众,以便民众做好防护措施,同时建设单位施工过程中应加大洒水量和加密洒水频次。7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材料运输、堆放等产生的扬尘砂石等散体材料堆放场在风力作用下也易产生扬尘,调查资料显示,其扬尘基本集中在下风向50m条带范围内。为防止其对人群的影响,建设单位应作好堆放点的防护工作,需在临时堆场周边设置2米高围栏,采取洒水、材料堆场篷布遮挡等防护措施,以防止风吹引起扬尘。另外,散体材料运输过程中因振动、风吹等也会产生扬尘,调查资料显示,其影响范围可达下风向100m。因此,运输车辆必须严加管理,严禁运载过满,采取篷布遮盖、袋装或车厢加盖等措施,防止散落和飞扬。散体材料运输车辆行经敏感点时应应减速慢行,以减少抖落和飞扬。6.1.5.2作业机械废气污染分析道路施工过程用到的施工机械,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等机械,这些机械一般以柴油为燃料,运转时会产生燃油烟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SO2等,一般情况下废气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运输车辆燃烧柴油或汽油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SO2和THC等,属于间歇性排放源,排放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本项目施工期道路两侧设置的临时围挡以及现状绿化除了能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外,还能够对施工废气起到一定的阻隔及净化作用。而且项目地势较为开阔、空气流通性较好,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因此,项目施工期燃油机械废气及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6.1.5.3沥青烟影响分析本项目使用商品沥青,不允许现场熔炼、拌和沥青,商品沥青运至现场后可直接进行铺压,采用摊铺机匀速连续摊铺,面层采用厚度控制法用沥青砼摊铺机全半幅多次摊铺。在摊铺机上自动找平基准装置后,给摊铺机输入铺设的厚度、仰角等参数,让摊铺机在全自动状态下运行工作,摊铺后检测混合料温度适合后,紧接着碾压。根据相关资料,煤焦沥青加热到260℃在5小时以后,其所含的蒽、菲、芘等成分就会挥发出来,石油沥青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400℃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项目使用的是商品沥青,现场不进行加热拌合,铺设时温度大约120°~160°,温度较低,产生的沥青烟极小。且沥青铺设在敞开的环境中,产生的少量沥青烟容易扩散,对周边7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大气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对沥青烟的排放标准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新污染源不得向一类区排放,熔炼、浸涂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30mg/m3;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不在现场熬炼、搅拌沥青,避免了熬制、搅拌过程烟气的影响。沥青铺浇路面时所排放的烟气其污染物影响距离约下风向100~200m,因此,沥青铺浇时应考虑风向,避免施工现场位于敏感点的上风向,以免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减少沥青烟对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单位尽量选择在阴天进行沥青铺设,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气温高的天气铺设沥青。尽量安排在人员稀少时段,比如交通流量小、非上下班高峰时间段进行铺设施工。另外要规范沥青铺设操作,以减少沥青烟雾对工地周围环境的影响。6.1.5.4小结综上所述,项目施工现场及材料运输、堆放等产生的扬尘影响范围为运输路线、施工场地及施工材料堆放场地附近50~100米,沥青铺浇路面时所排放的烟气其污染物影响距离约下风向100~200m。项目沿线200范围内敏感点分布较多,距离近,施工扬尘对沿线敏感点民众的生活和健康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洒水、篷布遮挡等措施抑制粉尘的产生,做好设置围栏的防护工作。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是暂时的,工程竣工后,影响也随之结束。6.1.6声环境影响6.1.6.1施工机械噪声影响本项目施工中将使用多种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作业。施工期机械噪声的特点是噪声值高,无规则,往往会对施工场地附近的声环境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道路施工所产生的施工机械噪声必须十分重视。施工期使用到的常规设备较为繁多,根据调查现有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有: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车辆等,各种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见表3.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固定、稳定施工设备噪声可选择点声源预测模式来模拟预测。预测模式如下:7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公式:(2)Leqg等效声级贡献值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LAi—i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dB(A);T—预测计算的时间段,s;ti—i声源在T时段内的运行时间,s。计算得到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满负荷运行时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见表6.1-2。表6.1-2主要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序噪声预测值机械型号声源特点号5米10米20米40米60米100米120米150米1液压挖掘机不稳定源90847872686563412电动挖掘机不稳定源86807468646058573推土机流动不稳定源88827669666260594压路机流动不稳定源90847872686563415重型运输车流动不稳定源90847872686563416静力压桩机不稳定源85797367636058567商砼搅拌车流动不稳定源90847872686563418振捣器流动不稳定源8882766966626059多台项目同时施工时,噪声值将比单台的噪声值大很多。因此,必须预测多台设备同时运转时所带来的影响。考虑到所有的施工机械也不可能同时施工,因此本次预测只模拟施工机械中噪声值比较大的几台机械(挖掘机、推土机、重型运输车等)同时运转时的噪声影响,设备位于道路中心线,仅考虑距离衰减,施工设备的噪声贡献值见下表:表6.1-3多台设备同时运转到达预定地点距离的总声压级单位:dB(A)距离5m10m20m40m70m100m120m150m200m300m总声压级94.288.282.276.171.368.266.664.762.258.66.1.6.2施工机械噪声影响分析(1)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最大在距声源6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夜间最大在7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80m以外可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标准限值;(2)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昼间在距声源10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夜间在46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多台设备同时施工对声环境影响较大。施工单位应采取各种措施来尽量减缓项目施工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建议施工期采取如下防护措施:①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严禁在22:00~6:00及12:00~14:00之间使用高噪声设备,避免在同一时间内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同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中的规定。②建设施工单位若需要在夜间进行施工,必须到环保部门申报,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同时张贴告示,通知周围公众。③加强声源噪声控制,可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或采用消声器、消声管或临时声障等措施进行控制。加强施工管理,落实各项减振降噪措施。④分段集中施工:如果同时铺开施工,耗时长、影响范围广。按照段落集中人力物力组织施工,这样便把施工影响的范围缩到最小,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⑤一切动力机械设备都应适时维修,特别对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降低噪声部件的损坏而产生很强噪声的设备,更应经常检查维护。⑥汽车晚间运输尽量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到达运输点后尽量熄火,可减少噪声扰民。⑦与周边公众做好沟通与交流,以取得公众的谅解。一旦发生噪声扰民,应重视群众的反映意见,与受扰群众协商和解措施,受扰程度较轻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通过以上措施,能大大降低施工期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6.1.7固体废物影响(1)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弃钢筋、电缆及木料等。对于废弃钢筋由有关单位及个人进行分拣,把有用的钢筋、木料、电缆等东西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余废弃物应集中堆放。施工垃圾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待工程结束后统一运送至当地垃圾场。在妥善处置的前提下,施工建筑垃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2)弃土7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土石方平衡分析,本项目施工过程挖土方大部分用于回填,弃方运至指定的渣土填埋场填埋。清理沿线表土拟暂存于表土堆放场,后期用作本项目绿化用土。(3)生活垃圾本项目为交通运输项目,项目路线较长,工期长,项目沿线设置施工驻地,为施工人员生活提供方便,工人生活垃圾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外运处理。6.2运营期环境影响6.2.1社会环境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四会市下茆镇和地豆镇基础设施,适应了四会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完善四会市规划路网的需求。6.2.2生态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建设是线形建筑物,项目完成后,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受到汽车尾气、来往车辆交通噪声和灯光的不利影响。(1)对植物的影响项目占地会使沿线的植被受到破坏,从项目占地类型和现场调查看,受到项目响的主要是沿线农业用地和林地,永久占地将造成这些植被的永久损失。项目建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植被损失,但由于植被损失面积与路线所经地区相比是较少量的,因此,公路破坏的植被不会对沿线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2)对动物的影响工程沿线没有分布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工程建设会阻断项目沿线两侧生物的来往,且通车后汽车的灯光会使某些野生动物的物种及数量发生改变,如喜光性动物蛾类的数量将会增加,喜食蛾类的蜥蜴类也会相应增加。6.2.3水环境影响根据有关类比监测资料,路面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石油类和SS,且路面冲刷物的浓度集中在降水初期,降水15min内污染物随降水时间增加浓度增大,随后逐渐减小,由于污染物浓度较小,通过降水稀释、边坡对污染物的吸附等作用,到达水体时污染物浓度已经极低,对水体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不会对雨水受纳水体造成污染影响。7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6.2.4环境空气影响6.2.4.1污染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是影响空气污染物输送和扩散的重要因素,了解当地的污染气象条件便于了解拟建工程的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1)多年主要气候资料统计①气候特征由广东省气象局提供的四会市气象站近20年(1995-2014年)的常规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见表6.2-1~6.2-4,主要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和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极值,日照等。累年气象资料统计见表。表6.2-1四会市近20年主要气象资料统计表项目数值年平均风速(m/s)2.128.0最大风速(m/s)及出现的时间相应风向:WNW出现时间:1998年4月12日年平均气温(℃)21.838.5极端最高气温(℃)及出现的时间出现时间:2003年8月4日-0.6极端最低气温(℃)及出现的时间出现时间:2010年12月17日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均降水量(mm)1767.7年最大降水量(mm)及出现的时间最大值:2294.0mm出现时间:2001年年最小降水量(mm)及出现的时间最小值:1372.8mm出现时间:2007年年平均日照时数(h)1656.2年平均风速(m/s)2.1②年平均温度月变化四会市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变变化情况见表6.2-2。四会市4-10月平均气温均高于多年平均值,其它月份均低于多年平均值,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28.6℃,1月份平均温度最低为12.7℃。7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2-2累年各月平均气温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12.714.917.622.025.527.628.628.226.823.819.114.2(2)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观测站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①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项目所在区域每月平均温度变化情况见表6.2-3和图6.2-1。项目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太阳辐射强烈,热量丰富、阳光充足,2014年全年平均温度为21.7℃。表6.2-3月平均温度变化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温度(℃)12.7412.9617.1722.6925.0828.4129.3728.1427.5124.0420.0112.57图6.2-1月平均温度变化图②风速2014年月平均风速随月份变化情况见表6.2-4以及图6.2-2。表6.2-4月平均风速变化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风速(m/s)2.382.321.961.981.821.952.151.932.352.431.912.317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2-2月平均风速变化图从月平均风速统计资料中可见由月平均风速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1月份平均风速最高(2.38m/s),11月份平均风速最低(1.91m/s)。③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2014年各季每小时的平均风速日变化情况,见下表。表6.2-5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小时(h)123456789101112风速(m/s)春季1.761.761.831.781.651.691.731.691.791.912.042.25夏季1.911.801.791.921.842.012.051.901.801.942.102.22秋季2.292.352.322.492.472.532.562.422.191.972.132.37冬季2.472.512.562.582.502.532.632.382.262.042.232.40小时(h)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风速(m/s)春季2.272.422.432.312.272.141.711.681.741.791.731.72夏季2.282.532.452.322.362.122.021.751.821.681.791.86秋季2.392.362.292.312.071.641.932.022.062.062.142.23冬季2.422.462.512.362.331.872.072.162.142.132.192.378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2-3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情况曲线从上图表可以看出,从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资料可看见,冬季平均风速最高,春季平均风速最低,一天内7:00的平均风速最高。④风向、风频项目区全年主导风向为西风(风频31.52%),年静风频率为0.51%。每月风向频率见表6.4-6,各季的风向频率见表6.2-7,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6.2-4。8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2-6年均风频月变化(%)月份123456789101112风向N4.176.703.902.643.363.062.823.233.752.966.536.05NNE6.3211.7611.165.144.445.144.306.325.836.728.069.95NE8.209.8215.326.9410.357.085.384.576.537.3910.149.54ENE6.597.5911.168.198.205.564.033.236.813.636.535.51E3.364.027.128.616.454.444.303.094.721.213.192.69ESE2.829.239.0118.0611.429.318.873.094.443.094.170.81SE1.346.254.849.036.856.818.064.443.333.763.611.88SSE0.401.341.752.362.962.362.552.820.971.341.671.21S2.021.041.481.392.691.672.822.150.830.400.831.08SSW0.670.151.081.813.092.221.752.150.830.400.690.40SW1.080.452.153.063.233.193.492.693.191.341.672.02WSW3.364.764.846.679.279.319.0112.776.535.657.786.18W48.2523.0713.8415.8316.8026.3930.1133.3343.1953.6332.3640.32WNW7.936.706.724.035.117.369.278.746.254.846.116.32NW1.753.132.963.753.093.472.553.901.671.753.334.03NNW1.613.721.881.251.611.940.672.820.691.343.062.02C0.130.300.811.251.080.690.000.670.420.540.280.00表6.2-7年均风频季变化及年均风频(%)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全年风向N3.313.034.405.604.08NNE6.935.256.879.267.07NE10.915.668.019.178.44ENE9.194.265.636.536.40E7.383.943.023.334.43ESE12.777.073.894.126.99SE6.886.433.573.065.00SSE2.362.581.330.971.82S1.862.220.691.391.54SSW1.992.040.640.421.28SW2.813.132.061.202.31WSW6.9310.376.644.777.19W15.4929.9843.1837.6931.528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全年风向WNW5.308.475.726.996.62NW3.263.312.242.962.95NNW1.591.811.692.411.87C1.040.450.410.140.51高空气象资料的收集本次评价采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提供的中尺度气象模拟数据。模拟网格中心点位置112.587°E,23.431°N。图6.2-4项目所在区域各季及全年风向频率图8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上图可知四会市春季风向频率最大的范围为东北—东南东—西(NE-ESE-W),出现频率为15.49%(<30%)。夏季风向频率主导风向范围为西南西—西—西北西(WSW—W—WNW),出现频率为29.98%(<30%)。秋季风向频率主导风向范围为北东—西南西—西(NE—WSW—W),出现频率为43.18%(>30%)。冬季风向频率主导风向范围为北北东—北东—西(NNE—NE—W),出现频率为37.69%(>30%)。全年风向频率最大的范围为北西—西—西(NE—WSW—W),出现频率为31.25%(>30%),因此四会市主导风向不明显。6.2.4.2预测因子确定根据拟建工程的排污特点,选择CO、NOx作为营运期空气污染物预测因子。6.2.4.3空气污染预测模式道路上行驶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可近似地视作连续线源,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推荐的环境空气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1)有风模式(U10≥1m/s)①当线源与风向夹角为0°<θ<90°时,扩散模式为:式中:C3PR―线源AB段对预测点R产生的污染物浓度,mg/m;U―预测路段有效排放源高处的平均风速,m/s;Qj―气态j类污染物排放源强,mg/m·s;σy、σz―水平横风向、垂直扩散参数,m;Y―线源微元中点至预测点的横风向距离,m;Z―预测点至地面高度,m;H―有效排放源高度,m;A、B―线源的起点和终点;8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L―线源微元长度增量,m。②风向与线源垂直(θ=90°)线源与风向垂直时,地面污染物浓度扩散模式:③风向与线源平行线源与风向平行时,地面污染物浓度扩散模式:式中:r—微元至测点的等效距离,m;e—扩散参数比。(2)预测模式中参数的确定①平均风速U有效排放源高处的平均风速U,可现场监测得出。如果引用气象资料中的风速U0,当U0<2m/s时,考虑车辆高速行驶的空气拖动效应,应按下式进行修正:0.1642UAUcos0式中:A-与车速相关的系数;θ-风速矢量与线源夹角。当计算得出的U3σz055-3.5((U-1)/2)1.5σσz0y01023③风向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时的常规扩散参数常规垂直扩散参数σzap按下式计算:ba(0.001r)zap221/2r[y(z/e)]e/zy式中:r-微元至测点的等效距离;e-常规扩散参数,靠近路中心线e取小值,反之取大值;y-线源微元至预测点的横向距离,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常规水平扩散参数σyap按下式计算:465.1(0.001y)tan[cdln(0.001y)]yap式中符号意义同前。6.2.4.4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及分析本次预测时段为2019年,2025年、2033年,以说明道路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取最不利扩散情况,即计算E、F稳定度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增值。大气污染物日均小时和高峰小时浓度预测结果见表6.2-10。8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2-10大气污染物浓度增量分布单位:mg/m3与道路中心线距离预测时段10m20m30m40m50m60m80m100m150m污染物日均0.02180.01450.01060.00830.00690.00590.00450.00370.0026CO高峰0.05240.03480.02550.02000.01650.01410.01090.00890.00612019日均0.00120.00080.00060.00040.00040.00030.00020.00020.0001NO2高峰0.00300.00200.00150.00120.00100.00080.00060.00050.0004日均0.03760.02500.01830.01440.01190.01010.00780.00640.0044CO高峰0.09030.06000.04390.03460.02850.02420.01870.01530.01062025日均0.00220.00140.00110.0008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NO2高峰0.00520.00350.00250.00200.00160.00140.00110.00090.0006日均0.05510.03660.02680.02110.01740.01480.01140.00930.0064CO高峰0.13210.08770.06430.05050.04170.03550.02740.02240.01542033日均0.00320.00210.00160.00120.00100.00090.00070.00050.0004NO2高峰0.00770.00510.00380.00300.00240.00210.00160.00130.00098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从表中可见,项目建成后,车流量增加使路侧空气环境中CO、NO2浓度有所增加,随着车流量的增加道路沿线CO、N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不同预测距离处,距离道路越近,CO、NO32预测浓度值越高。在各预测年中,CO日均小时浓度最大值为0.0551mg/m,NO332日均小时浓度最大值为0.0032mg/m,CO高峰小时浓度最大值为0.1321mg/m,NO32高峰小时浓度最大值为0.0077mg/m,均未超过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建成后,车流量增加使路侧空气环境中CO、NO2浓度有所增加,虽均未出现超标情况,但为保护沿线大气环境质量,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污染控制。因此在靠近拟建项目两侧,特别是敏感区附近多种植乔木、灌木,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6.2.5声环境影响6.2.5.1预测模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声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其模式为:(1)第i类车等效声级的预测模式:Ni7.512LhL10lg10lg10lgL16epiOEiViTr其中:Lep(h)i—第i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LOEi—第I类车速度为Vi,km/h;水平距离为7.5米处的能量平均A声级,dB(A);Ni—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i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r—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m;上式适用于r>7.5m预测点的噪声预测;Vi—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km/h;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Ψ1、Ψ2—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弧度,见下图6.2-5所示;8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2-5有限路段的修正函数,A-B为路段,P为预测点△L—有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可按下式计算:LLLL123LLL1坡度路面LAAAA2atmgrbarmisc式中:△L1—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L坡度—道路纵坡修正量,dB(A);△L路面—道路路面材料引起的修正量,dB(A);△L2—声波传播途径中引起的衰减量,dB(A);△L3—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dB(A);(2)总车流等效声级为:Leq(T)10lg100.1Leq(h)大100.1Leq(h)中100.1Leq(h)小(3)互通立交预测计算模式:式中:(Leq)交、立—立交周围接收到的交通噪声预测值,dB(Leq)交、公1—预测点接收到的第1条道路交通噪声值,dB;(Leq)交、公2—预测点接收到的第2条道路交通噪声值,dB;(Leq)交、公i—预测点接收到的第i条道路交通噪声值,dB。如某个预测点受多条线路交通噪声影响(如高架桥周边预测点受桥上和桥下多条车道的影响,路边高层建筑预测点受地面多条车道的影响),应分别计算每条车道对该预测点的声级后,经叠加后得到贡献值。8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6.2.5.2修正量和衰减量的计算(1)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ΔL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L1=ΔΔL坡度+ΔL路面计算如下:①纵坡修正量(ΔL坡度)道路纵坡修正量ΔL坡度可按下式计算:大型车:ΔL坡度=98×βdB(A)中型车:ΔL坡度=73×βdB(A)小型车:ΔL坡度=50×βdB(A)式中:β—道路纵坡坡度,%。本项目计算结果见表6.2-11。表6.2-11本项目主线纵坡修正量最大纵坡1.5%大型车1.47修正量中型车1.10小型车0.75②路面修正量(ΔL路面)不同路面的噪声修正量见表6.2-12。表6.2-12常见路面噪声修正量单位:dB(A)不同行驶速度修正量km/h路面类型3040≥50沥青混凝土000水泥混凝土1.01.52.0注:表中修正量为L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测得结果的修正。OEi本项目机动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L路面取0。(2)声波传播途径中引起的衰减量(ΔL2)①障碍物衰减量(Abar)A.声屏障衰减量(Abar)计算无限长声屏障可按下式计算:9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式中:f—声波频率,Hz;δ—声程差,m;c—声速,m/s。在道路建设项目评价中可采用500Hz频率的声波计算得到的屏障衰减量近似作为A声级的衰减量。有限长声屏障计算:Abar仍由无限长声屏障公式计算,然后根据图6.2-6(a)进行修正。修正后的Abar取决于遮蔽角β/θ,图6.2-6(b)中虚线表示:无限长屏障声衰减为8.5dB(A),若有限长声屏障对应的遮蔽角百分率为92%,则有限长声屏障的声衰减为6.6dB(A)。图6.2-6有限长度的声屏障及线声源的修正图B.高路堤或低路堑两侧声影区衰减量计算高路堤或低路堑两侧声影区衰减量Abar为预测点在高路堤或低路堑两侧声影区内引起的附加衰减量。当预测点处于声照区时,Abar=0;9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当预测点处于声影区,Abar决定于声程差δ。由图6.2-7计算δ,δ=a+b-c。再由图6.2-8查出Abar。图6.2-7声程差δ计算示意图图6.2-8噪声衰减量Abar与声程差δ关系曲线(f=500Hz)②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公式:arr0Aatm1000式中:a为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的函数,预测计算中一般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地区常年平均气温和温度选择相应的空气吸收系数(见表6.2-13)。9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2-12倍频带噪声的大气吸收衰减系数α单位:dB(A)/km相对湿度倍频带中心频率Hz温度℃%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10700.10.41.01.93.79.732.8117.020700.10.31.12.85.09.022.976.630700.10.31.03.17.412.723.159.315200.30.61.22.78.228.228.8202.015500.10.51.22.24.210.836.2129.015800.10.31.12.44.18.323.782.8③地面效应衰减(Agr)地面类型可分为:A.坚实地面,包括铺筑过的路面、水面、冰面以及夯实地面。B.疏松地面,包括被草或其他植物覆盖的地面,以及耕地等适合于植物生长的地面。C.混合地面,由坚实地面和疏松地面组成。声波越过疏松地面传播时,或大部分为疏松地面的混合地面,在预测点仅计算A声级前提下,地面效应引起的倍频带衰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2hm300Agr4.817rr式中:r—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m;hm—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m;可按图6.2-9进行计算,hm=F/r,;F:面积,m2;r,m;若Agr计算出负值,则Agr可用“0”代替。图6.2-9估计平均高度hm的方法④其他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衰减(Amisc)9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衰减包括通过工业场所的衰减;通过房屋群的衰减等。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情况下,不考虑自然条件(如风、温度梯度、雾)变化引起的附加修正。(3)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ΔL3)①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噪声(影响)修正量交叉路口的噪声修正值(附加值)见表6.2-114。表6.2-14交叉路口的噪声附加量受噪声影响点至最近快车道中轴线交叉点的距离(m)交叉路口[dB(A)]≤40340<D≤70270<D≤1001>1000②两侧建筑物的反射声修正量地貌以及声源两侧建筑物反射影响因素的修正。当线路两侧建筑物间距小于总计算高度30%时,其反射声修正量为:两侧建筑物是反射面时:ΔL反射=4Hb/w≤3.2dB(A)两侧建筑物是一般吸收性表面:ΔL反射=2Hb/w≤1.6dB(A)两侧建筑物为全吸收性表面:ΔL反射≈0式中:w—为线路两侧建筑物反射面的间距,m;Hb—为构筑物的平均高度,h,取线路两侧较低一侧高度平均值带入计算,m。(4)预测参数汇总本项目噪声预测参数的具体选取情况见下表:9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2-15噪声预测参数汇总一览表序号参数参数意义选取值说明指定的时间T内通过某1Ni预测点的第i类车流量,见表2.2-3根据交通量预测辆/小时第i类车的参考能量平2(L0E)i见表3.2-5根据工程分析均辐射声级dB(A)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3Vi见表3.2-4根据工程分析km/h4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h1预测模式要求纵坡修正量dB(A)见表6.2-105ΔL1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路车速为分别为路面修正量dB(A)080km/h,取0dB(A)有限长声屏障衰减量6.6dB(A)6ΔL2路堤、路垫引起的声影0~4声程差δ约为0~0.01区衰减dB(A)交叉路口噪声(影响)0修正量7ΔL3两侧建筑物的反射声0修正量dB(A)6.2.5.3交通噪声预测与分析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要求,以交通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本次环评对下茆至地豆段公路作噪声达标距离进行分析,各预测年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见表6.2-16。表6.2-16各预测年各距离交通噪声贡献值单位:dB(A)201920252033序号距红线距离m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1062.759.265.161.666.763.222060.056.462.458.864.060.433058.454.960.857.362.458.943557.854.360.256.761.858.254057.253.759.656.161.357.765056.352.858.755.260.356.876055.652.158.054.559.656.19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920252033序号距红线距离m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87054.951.457.353.859.055.498054.450.956.853.258.454.8109053.950.356.352.757.954.31110053.449.955.852.357.453.91211053.049.555.451.957.053.41312052.649.155.051.556.653.11413052.248.754.651.156.252.71514051.948.354.350.755.952.31615051.548.053.950.455.652.01716051.247.753.650.155.251.71817050.947.453.349.855.051.41918050.747.253.149.654.751.12019050.446.952.849.354.450.92120050.246.652.649.054.250.6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各道路的达标距离如下表:表6.2-17拟建项目红线外声环境功达标距离单位:m4a类区2类区预测时期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标准限值[dB(A)]705560502019达标达标达标<1002025达标<60<40<1702033达标<80<60<230根据预测结果可知:①道路红线35m范围内下茆至地豆段公路距离道路红线35m范围内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从上表可知,下茆至地豆段公路近期4a类范围内的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中期4a类范围内的昼间值满足4a类标准,但是夜间的噪声值则稍微超标,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红线外约60m。远期4a类范围内的昼间值满足4a类标准,但是夜间的噪声值则稍微超标,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红线外约800m。②道路红线35m范围外9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下茆至地豆段公路距离道路红线35m范围外的区域执行2类标准。从上表可知,下茆至地豆段公路近期2类范围内的昼间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但是夜间的噪声值则稍微超标,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红线外约100m。中期2类范围内的昼间、夜间均超标,昼间、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红线外分别约为40m、170m。远期2类范围内的昼间、夜间均超标,昼间、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红线外分别约为60m、230m。6.2.5.4敏感点预测与分析表6.2-18拟建项目沿线敏感点情况与拟建项目红声环境质量执行敏感点建筑物情况线距离(m)标准塘下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354a类下树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354a类陈浪岗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1502类七星浪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正对1442类井口浪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214a类前布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1402类龙村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3F砖混结构,正对712类张村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3F砖混结构,正对54a类建龙村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正对264a类水尾村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572类龙办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174a类马塘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正对572类先生岗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正对1202类守坜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582类螺坑岭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54a类新屋寨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1652类虎象塘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正对64a类地豆镇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3F砖混结构,侧对742类花树浪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正对1312类黄田山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正对74a类藕塘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正对1152类新兴里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1282类9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与拟建项目红声环境质量执行敏感点建筑物情况线距离(m)标准迳口寨临拟建道路第一排建筑1~2F砖混结构,侧对1542类根据道路规划及现场调查,沿线大部分敏感点距离拟建道路较近,项目建成后交通噪声影响较大,经初步预测结果,建议在道路面向塘下、下树、井口浪、张村、建龙村、水尾村、龙办、马塘、先生岗、守坜、螺壳岭、虎象塘、地豆镇、黄田山、藕塘、新兴里等敏感点一侧设置隔声屏障。设置隔声屏障后交通噪声对各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见表6.2-19。项目属于新建道路,采用贡献值叠加现状监测值作为预测值进行评价。表6.2-19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敏感点时期评价标准贡献值背景值预测值超标量与背景差值昼间7051.651.154.303.32019夜间5548.143.449.306.0昼间7054.051.155.804.7塘下2025夜间5550.543.451.307.9昼间7055.651.156.905.92033夜间5552.143.452.609.3昼间7049.751.153.402.42019夜间5546.243.448.004.6昼间7052.151.154.603.5下树2025夜间5548.543.449.706.3昼间7053.751.155.604.52033夜间5550.143.451.007.6昼间7050.551.153.802.72019夜间5546.943.448.505.2昼间7052.951.155.104.0井口浪2025夜间5549.343.450.307.0昼间7054.551.156.105.02033夜间5550.943.451.608.3昼间6049.750.653.102.62019夜间5046.244.248.304.1昼间6052.150.654.403.8陈浪岗2025夜间5048.544.249.905.7昼间6053.750.655.404.82033夜间5050.144.251.11.16.9前布2019昼间6050.550.653.503.09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敏感点时期评价标准贡献值背景值预测值超标量与背景差值夜间5046.444.248.504.3昼间6052.950.654.904.32025夜间5048.644.250.005.7昼间6054.550.656.005.42033夜间5050.544.251.41.47.2昼间6049.650.453.002.72019夜间5046.143.648.104.5昼间6052.050.454.303.9龙村2025夜间5048.543.649.706.1昼间6053.750.455.305.02033夜间5050.143.651.01.07.4昼间6049.850.453.102.72019夜间5046.343.648.204.6昼间6052.250.454.404.0七星浪2025夜间5048.743.649.906.3昼间6053.850.455.405.12033夜间5050.343.651.11.17.5昼间7052.051.154.603.52019夜间5548.545.050.105.1昼间7054.451.156.105.0张村2025夜间5550.945.051.906.9昼间7056.151.157.306.12033夜间5552.545.053.208.2昼间7053.051.155.204.12019夜间5549.545.050.805.8昼间7055.451.156.805.7建龙村2025夜间5551.945.052.707.7昼间7057.051.158.006.92033夜间5553.545.054.109.1昼间6049.351.153.302.22019夜间5045.845.048.403.4昼间6051.751.154.403.3水尾村2025夜间5048.245.049.904.9昼间6053.351.155.304.22033夜间5049.845.051.01.06.0龙办2019昼间7053.551.855.704.09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敏感点时期评价标准贡献值背景值预测值超标量与背景差值夜间5550.044.551.106.6昼间7055.951.857.305.62025夜间5552.444.553.008.6昼间7057.551.858.506.82033夜间5554.044.554.5010.0昼间6050.751.854.302.52019夜间5047.244.549.004.6昼间6049.351.853.701.9马塘2025夜间5045.844.548.203.7昼间6051.751.854.703.02033夜间5048.244.549.705.2昼间6053.351.755.603.92019夜间5049.844.550.90.96.4昼间6051.851.754.703.1先生岗2025夜间5048.244.549.805.3昼间6053.451.755.603.92033夜间5049.844.550.90.96.5昼间6049.352.654.301.72019夜间5045.845.048.403.4昼间6051.752.655.202.6守坜2025夜间5048.245.049.904.9昼间6053.352.656.003.42033夜间5049.845.051.01.06.0昼间7052.651.455.103.72019夜间5549.144.850.505.7昼间7055.051.456.605.2螺壳岭2025夜间5551.544.852.307.6昼间7056.651.457.806.42033夜间5553.144.853.708.9昼间6049.251.453.402.02019夜间5045.744.848.203.5昼间6051.651.454.503.1新屋寨2025夜间5048.144.849.705.0昼间6053.251.455.404.02033夜间5049.844.851.01.06.2虎象塘2019昼间7050.250.953.602.710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敏感点时期评价标准贡献值背景值预测值超标量与背景差值夜间5546.741.847.906.1昼间7052.650.954.904.02025夜间5549.141.849.908.0昼间7054.350.955.905.02033夜间5550.741.851.209.4昼间6046.055.756.100.42019夜间5042.546.147.601.6地豆镇昼间6048.455.756.400.72025(N11)夜间5044.946.148.502.5昼间6050.055.756.701.02033夜间5046.546.149.303.2昼间6046.257.457.700.32019夜间5042.747.648.801.2地豆镇昼间6048.657.457.900.52025(N12)夜间5045.147.649.501.9昼间6050.257.458.200.82033夜间5046.747.650.20.22.6昼间7052.353.756.102.32019夜间5548.844.350.105.8昼间7054.753.757.203.5黄田山2025夜间5551.244.352.007.7昼间7056.353.758.204.52033夜间5552.844.353.309.0昼间6047.453.754.600.92019夜间5043.944.347.102.8昼间6049.953.755.201.5花树浪2025夜间5046.344.348.404.1昼间6051.553.755.702.02033夜间5047.944.349.505.2昼间6047.453.754.600.92019夜间5043.944.347.102.8昼间6049.953.755.201.5藕塘2025夜间5046.344.348.404.1昼间6051.553.755.702.02033夜间5047.944.349.505.2新兴里2019昼间6049.351.453.502.110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敏感点时期评价标准贡献值背景值预测值超标量与背景差值夜间5045.842.647.504.9昼间6051.751.454.603.22025夜间5048.242.649.206.7昼间6053.351.455.504.12033夜间5049.842.650.50.58.0昼间6049.451.453.502.12019夜间5045.942.647.505.0昼间6051.851.454.603.2迳口寨2025夜间5048.342.649.306.7昼间6053.451.455.504.12033夜间5049.942.650.60.68.1注:现状值为2016年9月19~20日现状监测值的平均值。从上表预测结果可看出:项目建设完成后,营运近期至远期噪声的部分预测值相对现状监测值的变化不大,逐渐增加。预测模型是在特定环境状态下进行的计算预测,现实环境复杂多变,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最终预测结果与真实情况必定存在差异。因此,预测值仅作参考数据,最终以营运期现状监测结果为准。根据预测结果,经采取隔声屏障措施后,项目沿线各敏感点在项目营运中期各预测时段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的标准要求,噪声预测值比现状增加值范围为0.3~10.0dB(A)。噪声等值线图如图6.2-10~图6.2-15。10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2-10近期昼间交通噪声贡献值单位:dB(A)10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2-11近期夜间交通噪声贡献值单位:dB(A)10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2-12中期昼间交通噪声贡献值单位:dB(A)10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2-13中期夜间交通噪声贡献值单位:dB(A)10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2-14远期昼间交通噪声贡献值单位:dB(A)10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2-15远期夜间交通噪声贡献值单位:dB(A)10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6.2.6固体废物影响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运输车辆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装载的货物、乘客丢弃的物品等。由四会市相关部门对公路全线进行维护、清洁,故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不大。10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七章环境风险分析7.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随着公路的建设、汽车运输业的大力发展,道路运输品种越来越多。然而,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过程中,由于管理原因、人为失误、车辆、包装和设备设施的缺陷、路况与环境方面等原因,盛装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的容器及相关辅助设施有可能因发生交通事故被击穿、破裂或损坏,泄漏出所运的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对沿途的居民、行人、其他车辆及设施等构成潜在的巨大威胁,且有可能对大气、水体、土壤等局部环境造成污染,甚至造成较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危险品运输污染风险的防患不仅是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7.2环境风险影响分析7.2.1风险识别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河流为龙江。公路运输过程中风险事故主要造成的影响是对沿线水环境的影响。项目污染事故类型主要有:(1)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化学危险品发生泄漏污染。(2)车辆本身携带的汽油(柴油)和机油泄漏污染。公路风险事故的发生与司机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事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汽车超载和司机疲劳驾驶导致,事故发生后又有多数司机因害怕不敢报案而延误处理,导致事故影响范围扩大。由于车辆本身动力源来自石油类的燃烧,尤其是大型车辆使用的燃油较多,改造项目建成后涉及最为普遍的危险性物质是燃油及化学品。7.2.2事故原因分析公路上运输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品等危险品是不可避免的,其风险主要表现在因交通事故和违反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使被运送的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发生溢漏、爆炸、燃烧等,一旦出现将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一定面积的恶性污染事故,对当地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11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于易燃易爆危险品运输事故,一旦发生很难及时扑救,其后果通常表现为有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路风险事故的发生通常是交通事故所引起的。从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道路运输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看,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来自自然和人为的两种。(1)自然灾害突发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也可能造成交通中断和引发交通事故,造成环境污染。但从评价区的气象统计数据看,灾害性天气发生率较小,因而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并导致环境污染事件的几率较小。(2)人为灾害人为灾害主要是指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造成公路运输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污染环境的主要风险因素。交通事故除去自然因素引发的之外,更多的取决于人为因素。因此,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威胁相对较大。7.2.3风险评价等级根据该项目施工特点,在施工期风险主要存在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意外事故、塌方等灾害性事故;运营期主要风险存在方面为交通事故、交通运输过程中装载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车辆装置的损坏造成的泄漏与扩散,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危险事故。该项目风险事故涉及的均为非重大危险源,且不涉及环境敏感地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标准,确定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7.2.4风险预测分析1、概率计算方法目前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危险品运输污染风险概率通常以预测公路建成通车后,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来替代污染风险发生的概率。据调查资料,一般针对事故易发路段或危险品运输污染风险较大的路段进行分析(参考刘海霞,徐明,唐璐《高速公路危险品运输环境风险评价及防护应急对策》),计算公式如下:Py=Q1×Q2×Q3×Q4×Q5×Q6式中:Py—拟建公路全段或某特定路段上预测年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概率(次/a);11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Q1—项目所在区域现有典型道路上典型路段某一基年交通事故率(次/百万辆·km);Q2—预测年公路全路段年均交通量(百万辆/a);Q3—可比条件下,考虑降低交通事故比重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Q4—选择的路段上某一基年的车辆中,货车占交通量的比重(%);Q5—在选择的路段上某一基年的运输车辆中,从事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比重(%);Q6—考核路段长度(km)。2、参数确定(1)Q1的确定参考京珠高速主干线交通事故概率,本项目交通事故概率取2.58次/(百万辆×公里×年);(2)Q2的确定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该项目的交通量Q2如表7.2-1(预测年的Q2值)所示。表7.2-1预测年的Q2值年份2019年2025年2033年预测交通量(pcu/d)108931890027696货车交通量(辆/d)91515692216(3)Q3的确定可比条件下,可能降低交通事故比重通常取1~0.5,本评价按Q3=0.5计算;(4)Q4的确定根据该项目交通量预测,货车约占总车流量见表10.2-1。(5)Q5的确定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及类比分析,在选择路段上的运输车辆中,从事危险品运输车辆占货车的比重为2%。(6)Q6的确定考核路段的长度为13.37km。3、预测结果根据预测模式和上述各参数的确定,计算结果见表7.2-2(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预测)。11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2-2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预测单位:次/年特征年份2017年2023年2031年事故概率0.11520.19750.2789上述结果表明,改造项目营运期运输化学危险品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很小,并且考虑到运输的化学及其制品中不全是危险品,因此上述预测值偏高。由此可知危险品运输车辆在敏感路段出现交通事故而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很小。由表10.2-2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建成通车后,营运初期在整个路段上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概率为0.1次/年,至营运远期为0.3次/年,事故概率较低,即因交通事故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之类事故的可能性很低。尽管此类突发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一旦发生其危害性极大,且其发生具有随机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可结合公路设计,从工程和管理等多方面落实预防手段来降低该类事故的发生率,并设有必要的安全检查,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同时要求公路管理部门做好应急计划,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够及时与当地公安、环保、交通等主管部门取得联系,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备、医药,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污染影响降为最低。7.2.5环境风险分析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危险品泄漏到水体中和危险品泄漏到大气中两种。1、事故风险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在化学危险品运输中,一旦因重大交通事故而发生泄漏事故,就会发生非常严重的水体污染,需要加强管理并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倾漏流入附近地表水体龙江。当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含危险品废水可能流入附近地表水体细海涌、大东海涌,沿着水流方向转移和扩散,其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都非常大,事故蔓延难以控制,因此具有范围广、时间长、控制难、影响大的特点。所以,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污染物泄漏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体的污染历来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需加强管理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2、事故风险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1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化学危险品运输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具有易挥发性,往往以液态形态存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泄漏,就以气体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将对项目附近的敏感目标人群健康和安全等造成影响,将造成下风向的部分人群中毒、不适甚至死亡。一旦发生易挥发有毒化学品泄漏或运输车辆火灾爆炸事故间接导致污染物的泄漏和扩散,将短时间内对项目距离较近的敏感目标建筑物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环境风险影响,并很可能导致人员中毒伤亡事故。由于大气环境的流动及自由扩散性,气体污染物无法控制。本项目应建立环境风险预案,与顺德区交通应急系统进行对接和联动,快速反应,将有毒物质泄漏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3、事故风险对土壤环境影响分析对于地表土壤的污染一般来说,由于土壤是固体,流动性差,一般污染的扩散范围不大,事故影响易于控制。7.3风险防范措施7.3.1施工期防护措施(1)跨河道路两侧设边沟、集水槽和地埋式应急事故池,事故池做好防渗处理,以防止事故发生时泄露的化学品、油类、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水源。(2)在道路的规划与设计中应注意线形的设计,例如直线的长度限制,直线与圆曲线、缓和曲线的合理搭配与协调比例,道路线形是否顺畅、自然,线形与环境或景观协调,路面的纵坡以及变化应适宜,应尽量避免反向曲线或在反向曲线中加入足够长的直线段,尽可能使视距增大,使得驾驶员心理反应良好。在视距不够的路段应设置警示标志、限速标志等。(3)施工过程中要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粗糙度以及抗滑度适中。(4)在某些特殊路段和靠近地表水体桥段,应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例如对于护栏(防撞栏)应采取加高和加固措施;桥段设防眩板来遮掩夜间行车时对面车辆的灯光。同时应提高中央带和视线诱导标志的设置,以及照明设施、道路标志、路面标志和警示标志、限速标志等。11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3.2运营期防护措施(1)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公路的管理、维护与维修,路面有缺损、颠簸不平、大坑凹和设施损坏时,应及时维修,否则应设立警示标志。(2)在沿线路段设置以对应急电话,一旦发生车辆交通事故,便于有关负责单位与个人及时报警。(3)配备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在适当位置竖立醒目的标志牌,提醒车辆尤其是装载有毒、有害危险品的车辆注意安全行驶,防止事故发生。另外,需配备的其他交通安全设施还包括:设置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栅、防眩设施、防落物网、反光突起路标及视线诱导设施等。(4)安装交通监控系统设置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及时进行数据及信息收集,判断交通及气象异常,实时进行信息发布,并配合巡逻车进行交通管理和疏导,可以达到减少拥挤和阻塞、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事故、减少车辆延误等目的。本项目应将危险路段作为项目的重点监控点,对进入本路段的危险品运输车辆进行全程监控。(5)临河路基的风险防范措施①临河一侧的路基进行加宽加深设计,以便事故状况下,该路段径流可由边沟汇至远离河流的区域排放,防止液体直接流入河中。②临河路段应加强加高桥梁内部边缘的防撞护栏设计,建议采用实心防撞墙,桥梁两端设置警示牌。(6)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车辆和容器检测,严禁使用检测不合格的车辆和容器、使用报废车辆拼装或自行改装车辆、自行改造容器从事危险货物运输。同时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装置,如排气管火花熄灭器、泄压阀、防波板、遮阳物、压力表、液位计、导除静电设备和必要的灭火设备。(7)日光曝晒、颠簸等使容器温度、压力升高,可能发生超压爆炸,夏季易爆易燃物品的运输最好安排在早、晚或夜间进行。对于在中午高温条件下运输的车辆,应采取必要的遮阳降温措施。对易产生静电的化学危险品应在运输时加人防静电化学添加11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剂,或采取其他导电措施避免静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遇潮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应在阴雨天运输,除非具有良好的包装和防潮遮雨措施。应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尽量避免在雨、雪、大雾等天气下行车。(8)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不得吸烟和动用明火,无关人员不得搭车。驾驶员在驾驶车辆中,必须保持安全车距,集中精力,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操作规程,保持行车平稳,并做到“三不、五知、五防”(三不:不超速、不强行超车、不超载。五知:知人、知路、知车、知天、知货。五防:防寒、防滑、防冻、防爆、防火);严禁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等。如途中车辆发生故障,人不准离车,中途休息,车辆应由专人看管并注意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7.4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风险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的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与独立实体式的企业、机关单位等不同,公路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服务设施,其事故应急预案必须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或政府部门所任命的专门机关统一指挥、调度和实施;其次,公路事故应急预案是综合性的,既有自身的特定内容和程序,但是同时也要求与有关各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补充、配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应急处置程序。而由于事故类型、性质、程度不同,所调动的子预案是不一定相同的,例如:汽车在道路上发生火灾、气体泄漏的事故,与简单的固体物料洒落事故其动用的应急救援部门不同,所调动的子预案就不一样。其基本程序框图可以表述如下:指挥中心接警现场指挥消防技术急救疏散其他子预案子预案子预案子预案子预案11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7.4-1本道路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程序框图7.4.1确定应急计划区根据现场调查,城中街道河西村委会处居民点较多距离较近,因此可作为应急计划区。7.4.2总指挥中心目前,对于道路交通事故己经有经验丰富、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110”、“122”指挥中心担负起这一职责。7.4.3预警发布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精神,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为四级。进入预警状态后,当地交通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以下如施: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2、通知发布预警公告。蓝色预警由区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黄色预警由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橙色预警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红色预警由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通知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当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即在确认已经发生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灾害性交通事故时(例如:随时有发生重大火灾、爆炸可能性的交通事故,大规模毒气泄漏事故等),可以不等待现场情况的进一步反馈,直接向当地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下令,直接启动全社会的救援应急程序。11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4.4现场指挥接收指挥中心命令,奔赴事故现场的具体处置人员,组成现场指挥机构。1、接受政府和指挥中心的指令和调动;2、在事故现场分析事故状态,调查和评价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发展规模和最不利影响的程度和范围;3、根据事故发展趋势,提出应采取的行动建议以及抢险救灾的具体方案;确定需要启动的子应急预案:如果事故升级到社会应急救援,立即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负责向政府提出启动社会应急救援预案的请求;4、与相关的应急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负责指挥、协调现场的应急反应行动:监察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的行为,疏导阻塞、调解纠纷,保障救援行动顺利进行;5、协调后勤工作,以支援现场应急反应的组织、实施,保证各类救援抢险物资的供应;6、负责保护、控制现场,保护事故发生后的相关数据;7、在应急终止后,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恢复工作。7.4.5事故应急措施1、对陆域污染的应急处置对于污染物洒落在陆域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技术手段控制污染范围,清除污染物质,直至最终达到消灭污染的目的。(1)移走泄漏现场一切其他物品,同时迅速构筑拦阻设施,控制污染范围。包括挖掘沟渠,或用泥土在漫流区周围构筑拦阻带等。视现场地形地物而定,通常两种手段同时使用。(2)视泄漏物质种类和泄漏量的大小,采用相应处置措施。例如对于酸类化学品,在设置有效围在、控制液体漫流后,用纯碱或石灰、大理石粉覆盖液体,中和酸液;对于碱性溶液,采用草酸处理;对于重油、润滑油,可用泥沙、粉煤灰、锯末、棉纱等材料覆盖吸收后再善后处理。对于固体物质的泄漏,在充分清扫回收后,将残余的物料和尘土尽量打扫干净。必要时清除上层表土。(3)在基本清理完毕后,对路面上残留的污渍,要根据其化学特性,由专业部门或专家制订妥善方案处理消除之,不能擅自用水冲洗,以免污染河道。11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对水域污染的应急处置一旦发生污染物进入水体的事故,应立即采取关闭河流之间相连通的水闸,以防污染物污染扩大。对于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对源头处未溶解的(或未流出的),污染物尽量打捞清理后、高浓度被污染水被尽量抽走以后,一般情况下对于己经溶解或扩散入河水中的污染物可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沿岸密切监视、加强监测,及时通知下游沿岸居民,杜绝取水,直至污染物消除。7.4.6事故后处理7.4.6.1善后处理油类物质泄漏扩散等事故的应急处置现场均应设洗消站,对应急处置过程中收集的泄漏物、消防废水等进行集中处理,对应急处置人员用过的器具进行洗消。利用救灾资金对损坏的设备、仪表、管线等进行维修,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对抢险救援人员进行健康监护或体检。积极对事故过程中的死伤人员进行医院治疗或发放抚恤金。7.4.6.2应急结束当事故源头已得到妥善隔离、消除;污染物浓度已下降到安全水平,并且符合我国相关环保标准的要求;伤亡人员均得到及时救护处置;危险建筑物残部得到处理,无坍塌、倾倒危险;或其他应该满足的条件时,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7.5小结1、本项目路线全长13.37km,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在运营期间,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难免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车辆倾覆、货物破损和人员伤亡,并引发环境污染事故。本线路未来在运营期间,对项目跨越的地表水体可能构成污染事故风险。最为突出的环境风险因素,是失事车辆的油品、化学危险品泄漏对附近河流所构成的威胁。2、只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和危险品运输安全规范,文明驾驶、按章行事,则预计在本道路运营期间,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很低的。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11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八章选址及规划符合性8.1《肇庆市公路网规划(2009-2030年)》规划相符性本项目是《肇庆市公路网规划(2009-2030年)》主干线公路布局“五纵五横”中“一纵”广宁葵洞至高要蛟塘线的组成部分。“一纵”线纵穿肇庆市东南部核心区,是四会、鼎湖、高要城区间便捷联系的通道,并与汕湛高速、二广高速、广佛肇高速及广昆高速相交;该线北延线将直接连接清远市阳山县城,往南是肇庆市区及高要市区联系佛山高明市区的快速通道,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肇庆市干线公路网络的需要。因此,本项目选址符合《肇庆市公路网规划(2009-2030年)》的要求。8.2《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规划相符性本项目的建设加速四会市融合广佛肇经济圈,增强四会市同广佛肇的交通及经济联系。根据《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四会市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一环七射”的快速路系统。S260是四会市北部地区车辆进入四会市的必经之路,且目前交通量严重饱和。本项目的建设将与现状省道263线相接,将成为四会中心城区重要的分流通道,能有效减缓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拉大了四会市的城市框架,使四会城区形成了南至市区,北至地豆镇新的交通干道,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还进一步完善了四会城区的交通网络,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区居民出行及生活的影响。因此,本项目选址符合《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要求。8.3项目与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1)本项目评价区环境空气功能属环境空气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①若临街建筑以高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则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背向道路一侧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②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则道路红线外35±5m以内区12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35±5m以外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3)本项目附近水体为龙江河,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海仔河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执行。项目建设与区域水环境功能、空气环境功能、声环境功能区划没有冲突,项目建成后,都满足其相应的功能要求。8.4与土地利用政策的相符性本项目位于城市发展规划区,占地主要是水田、菜地、林地、宅基地、旱地、鱼塘、老路等,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用地类型不属于《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中限制用地和禁止用地的类型。本项目用地符合国家规定的土地利用政策。8.5小结本项目建设符合《四会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路网规划及相关环境功能区划,选址合理,项目建设可促进四会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城市品位,项目的选址选线从环保角度分析是合理、可行。12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9.1设计期环境保护措施(1)在设计阶段应当根据规划要求做好道路用地的严格控制,尽量减少临时用地的征占,施工便道等尽量用现有的乡村道路,临时堆土场做好恢复设计。(2)精心设计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方案中应该充分考虑抑制扬尘、减少施工期交通噪声影响和保证沿线公众出行方便和安全等需要。(3)应进一步优化调整线位,尽量减少占用农业用地、林地,减少对地表植被破坏;(4)设计好边坡、路界范围内的灌木、植草皮、乔木及攀援植物的塔配方案,并在工程上采用骨架草皮、满铺草皮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及景观的设计。(5)依据地形地貌,设计阶段应按道路美学和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做到与沿线自然景观协调。(6)道路的绿化工程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在设计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当地的乔、灌、草植物种类。9.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工程施工将对沿线附近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对空气环境、声环境、城市景观、居民健康安全的影响较大,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对策。9.2.1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在路线经过的村镇宣传专栏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现场宣传力度,设立告示牌、使项目沿线居民进一步了解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向受影响群众宣传有关建设征地政策等,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支持项目建设,增加对项目建设带来的暂时干扰的理解和体谅。施工现场的入口设置广告牌,写明工程承包者、施工监督单位以及当地环保局的热线电话号码和联系人的姓名,以便群众受到施工带来的噪声、大气污染、交通以及其它不利影响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2)对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资运输进行合理的规划,同当地政府协调以避免现有道路的交通堵塞。共同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和运输路线,尽量减少从村庄附近经过,12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减少施工车辆对村民的干扰和污染影响。(3)依靠沿线地方政府部门做好土地征用工作。对受影响的村、组及农业户农民土地征用,应在原有村组范围内进行土地调整和剩余劳动力安置。(4)如发现有文物的路段必须及时上报文物主管部门,待鉴定并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开工。各类补偿将及时、完整地直接给予财产所有者,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和借口对此项资金截留或挪作他用。9.2.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处置工程弃土,临时弃土应堆放规则,并及时平整压实,及时按照设计方案采取排水、防护绿化及其它综合利用措施,杜绝占用农田、河道作为临时堆土场。(2)施工过程中,在能产生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应在其下方设置临时性的土沉淀池,以拦截泥沙,减少泥沙对植被的影响,土沉淀池的深度、大小依据汇水面积大小而定,必要时沉淀池出水一侧应有土布围栏再次拦截泥沙。道路修好、涵管铺设完毕后再将土沉淀池推平,绿化。(3)教育工人注意严格保护好道路用地范围以外的植被,禁止肆意践踏林木草被。(4)应按设计要求的范围进行施工,不能随意扩大临时堆土场地范围,在进行土方工程的同时,应尽量争取同步进行路面的排水工程,预防雨季路面形成的径流直接冲刷坡面而造成水土流失。(5)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减少过多的施工区域,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施工完毕,立即恢复植被或复垦。(6)施工车辆在临时车道上行驶,以免损坏农地。(7)筑路前应提前安排好过路水渠建设,对已筑好的路段护坡上进行铺设或种植成活多年生草本植物,若雨季中可用沙袋或草席压住坡面进行暂时防护,以防筑路期道路护坡的水土流失现象。9.2.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据本项目建设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主体工程区、临时占地区共2个防治小区进行防治。12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1)路基施工防治措施对于半填半挖路段填方一侧边坡来说,由于坡面土壤松散,抗冲性差,当坡顶有大的汇流沿坡面下泄时,易对坡面表层土壤造成严重的冲蚀或形成冲沟。此处建议路基施工过程中在路肩边缘设置宽0.5m,高0.2m的防水下泄的挡水土埂,并且沿路线纵向每隔50m在路基边坡上设置一临时性边坡排水沟,用以排泄路面上的集中汇流,边坡排水沟在坡脚处需设缓冲带。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开挖时从上而下进行,并做到边开挖边防护。开挖、填筑等施工活动应避开雨日。②施工中,应逐层夯实边坡,减短边坡、路基等地表裸露的时间,合理安排好开挖、筑路、压实路面、铺砌排水沟等工作,尽可能做到同步进行。施工单位应事先了解降雨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季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并在雨季采取覆盖草席或土工布等临时防护措施,作好临时防护。③地表径流雨水需经沉沙池沉降后方可排放,防止泥沙直接进入水体。(2)排水工程的防治措施主体工程设计中提出了完善的路基、路面排水网络体系,可以将降水迅速地排出路基占地范围之外,从而有效地防止地表径流对路基边坡的冲蚀。这里对于主体工程中的路基防护和排水工程,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几点补充意见:路基排水沟沟口应截止于原始排水通道或水系,不能截止于坡面上;截止于水系的路基排水沟,在沟口前应设置沉砂池,以免径流挟带的泥砂进入下游水系而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危害。2、临时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临时占地区主要包括施工道路、便桥、水泥砼拌合站、预制场、施工机械用地及表土堆放场等,其中施工道路、便桥、水泥砼拌合站、预制场、施工机械用地均采取地面硬化处理,易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为表土堆放场。场地清理表土拟暂存于表土堆放场,后期用作本项目绿化用土,为防止水土流失,必须做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临时防护措施①临时堆土拦挡主体工程清理出的疏松表土临时堆放于路基两侧临时堆土场,为防止表土流失,用编织袋装土拦挡。12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②临时排水沟为防止雨水冲刷而产生水土流失,临时堆土场使用前,应先设置临时截水明沟或边沟,以引导地表径流,坡脚的排水沟适当延长与天然沟道或农用渠道相连。③堆体表面临时覆盖临时堆土均为疏松的表土,若不采取覆盖措施,遇降雨容易发生击溅侵蚀及沟蚀,或随风起扬尘,因此应对临时堆土场采取覆盖彩条编织布的措施进行防护。后期回收彩条编织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9.2.4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施工场地应设置排水沟,将施工废水统一引流至隔油沉淀池处理,然后回用于生产或场地洒水,不外排。(2)使用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及时保养和维修,防止漏油;加强工地化学品管理,不得随便丢弃涂料等化学品容器,避免含油污水和化学品流入水体造成污染。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得堆放在河流附近,材料堆应加盖防雨材料,防止大风暴雨将其带入水体。(3)本项目施工过程挖土方大部分用于回填,场地清理表土及不良地基换土产生的软土、淤泥等,拟暂存于临时堆土场,后期用作复垦覆土及绿化用土。对临时堆土场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如拦挡、遮盖等,防止水土流失,同时避免软土、淤泥等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4)应按设计要求的范围进行施工,不能随意扩大占地范围,在进行土方工程的同时,应尽量争取同步进行路面的排水工程,预防雨季路面形成的径流直接冲刷坡面而污染附近水体。(5)设置临时排水沟、截水沟;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植被绿化等。(6)施工区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旱厕收集和处理后,然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掏外运处理。9.2.5空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表土堆放场应设于空旷的地方并加盖遮布,所处位置周围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12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施工材料运输道路及便道应采取定时洒水降尘措施。对于要进入城区的材料运输车辆,需在施工场地一定范围外专门设置冲洗点,将进城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冲洗废水需经收集除油和沉淀后回用做场地抑尘用水。(3)对一些粉状材料,运输时应加蓬布遮盖。施工物料运输路段两侧如有学校、集中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应定期清扫、洒水,以减少二次扬尘。施工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洒水台班,全线定期洒水,对靠近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的路段应增加洒水次数。9.2.6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施工噪声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建设工地就会有施工噪声,为尽可能的防止其污染,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和地方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通过预测结果可知,该项目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噪声绝大多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虽然施工作业噪声不可避免,但为减小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规范施工行为。另外,建议建设单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实施措施来减轻其噪声的影响。(1)施工时段控制工程施工需严格控制施工时段,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至次日06:00禁止施工。尽可能集中产生较大噪声的机械进行突击作业,优化施工时间,以便缩短施工噪声的污染时间,缩小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如因特殊工艺要求,需连续作业,产生夜间施工噪声时,应提前对周围的居民等环境敏感点进行公告,并报请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及备案,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采取隔音围护等降噪措施,尽可能减少夜间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施工机械维护和人员保护①施工单位应选用低噪音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组。施工单位要注意保养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操作机械,减少工作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可采取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保护措施,使工人进行自身保护。②用活动式隔声吸声板围墙,并对噪声大的声源实行封闭式管理,采取商品混凝土代替混凝土搅拌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对施工机械实行施工前鉴定措施,未达到产12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品噪声限值者不准使用等措施。土方工程应尽量安排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影响时间。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3)其他防治措施①遵守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中的规定。②选用低噪声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振动大的设备采用减振基座。③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应适当减速,禁止使用鸣笛。④汽车晚间运输尽量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到达运输点后尽量熄火,可减少噪声扰民。⑤与道路工程声环境敏感点居民做好沟通与交流,以取得居民的谅解。一旦发生噪声扰民,应重视群众的反映意见。9.2.7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1)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弃钢筋、电缆及木料等。对于废弃钢筋由有关单位及个人进行分拣,把有用的钢筋、木料、电缆等东西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余废弃物应集中堆放。施工垃圾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待工程结束后统一运送支当地垃圾场。在妥善处置的前提下,施工建筑垃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2)施工弃土项目弃土应及时运至指定的渣土填埋场填埋,表土作绿化用土及时回填。弃土和表土临时堆放时,四周区域用沙袋进行拦挡,并开挖排水沟,以利于加速排干淤泥中的污水。晾干的淤泥在转动的过程中应应注意防止滴、洒、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雨天应对堆放的淤泥采取相应的遮挡措施,可以运用稻草、薄膜等覆盖,防止淤泥流失和延迟晾干。对临时堆放场采取防护措施后,施工期软土、淤泥临时堆放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3)生活垃圾项目的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外运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垃圾。12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3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9.3.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9.3.1.1全线管理措施原则(1)道路两侧建绿化带,绿化带应乔、灌、草并举,营造混交林。(2)对道路两侧敏感点要定期噪声水平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降噪措施。9.3.1.2道路两侧用地规划建议根据噪声影响预测结果,建议当地规划部门在道路沿线两侧区域用地规划中,控制道路沿线用地规划,在距道路红线外建设居住区、学校、医院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敏感建筑物时,要合理规划其平面布局。道路建成后道路两侧新开发的建筑物,由开发者自行负责其防噪降噪的防护,对于新规划居住区,建议开发时适当调整沿街一带建筑的功能及相关的噪声防护措施,以避免道路对居住区的影响。9.3.1.3敏感点噪声防治措施根据敏感点的预测结果,沿线敏感点(塘下、下树、井口浪、张村、建龙村、水尾村、龙办、马塘、先生岗、守坜、螺壳岭、虎象塘、地豆镇、黄田山、藕塘、新兴里)采取隔声屏障措施后,各敏感点在项目运营中期各预测时段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的标准要求,无超标。声屏障费用1400~3500元/延米,按平均2450元/延米计算,声屏障总长约4360米,实施费用约1068.2万元,约占总投资90833万元的1.18%,在项目投资承受能力范围内。9.3.1.4新建建筑降噪建议拟建项目沿线有一定的拟建建筑,对于距离道路红线范围较近的敏感点,应做好墙体及窗户结构的降噪设计,建议窗户结构均应安装隔声窗,以切实保护敏感建筑声环境。在设计住宅楼功能布局时,可将浴室、厨房和电梯间等辅助建筑布置在面向道路一侧,以减弱噪声的影响。道路两侧新建建筑,对声环境较为敏感的,建议业主在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时对建筑物本身采用隔声处理措施,例如安装隔声窗,以避免受该项目交通噪声的影响。12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3.1.5车辆噪声控制、道路交通管理制度以及路面的保养维修逐步完善和提高机动车噪声的排放标准。实行定期检测机动车噪声的制度,对超标车辆实行强制维修,直到噪声达标才能上路行驶。淘汰噪声较大的车辆。制定机动车单车噪声的控制规划和目标,逐步降低其单车噪声值,是降低道路交通噪声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1)在敏感路段严格限制行车速度,特别是夜间的超速行驶;(2)加强对机动车鸣笛的管理,禁止鸣笛;(3)作好路面的维修保养,对受损路面应及时修复。9.3.1.6加强沿线绿化带建设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化带,能有效降低噪声,在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绿化带能够降低噪声的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在项目沿线与敏感点之间设置足够的绿化带,且敏感点与道路之间有足够空间,可实施绿化降噪,10m宽绿化带可降噪3~5dB(A)。9.3.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的土壤特点在靠近拟建项目两侧,特别是敏感区附近多种植乔木、灌木。这样即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拟建项目沿线景观的效果。(2)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3)沿线政府部门应大力宣传,动员沿线村庄、单位充分利用空地进行绿化,以减少汽车尾气对居住环境的影响。9.4环境保护投资估算本工程环保投资见表9.4-1。项目直接环保投资为146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90833万元的1.61%。表9.4-1环保措施与投资明细表序号投资项目投资(万元)备注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208.21声环境污染治理1138.21.1施工期简易挡墙等围护结构3013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序号投资项目投资(万元)备注1.2建降防噪林带401.3声屏障1068.22环境空气污染治理152.1施工期洒水除尘、运输车辆遮挡措施153地表水污染治理553.1施工期生产水处理5包括沉淀池、隔油池3.2道路雨水排水沟50含临时堆土场的水保、二新增水土保持投资50植被恢复等措施三环境管理及其科技投资1551工程监测费用1252工程环境监理费用203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验收费10四不可预见费50合计1463.29.5竣工验收内容在项目建成投产后,环保措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产能达到验收条件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主要对各项环保措施进行验收,验收主要内容及要求见下表。表9.5-1环保措施“三同时”竣工验收一览表序号项目环保设施内容“三同时”验收要求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1清洗进出车辆需清洗上路车辆清洁2定期洒水洒水车场地及周边无明显扬尘遮盖严密,无明显扬尘产3遮盖物毡布、塑料布生(二)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合理布局、远场界噪声控制在《建筑施离敏感点,对高噪声设备采用消声1设备减噪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器、消声管或临时声障等措施进行准》(GB12523-2011)控制严禁在22:00~6:00及12:00~14:002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之间使用高噪声设备13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序号项目环保设施内容“三同时”验收要求无回收利用价值的固废(三)施工期固废污染防治实行分类收集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处置,现场不设弃渣场(四)施工期水污染防治//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1污水处理设施无废水排放抑尘(五)施工期生态保护//设临时堆土场,并采取水土流失防设临时堆土场,已采取水1清理表土的保护治措施土流失防治措施合理选择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临时占地优先选用荒地,2植被的保护坏,施工完成后进行植被绿化及时进行绿化恢复截洪沟、拦砂沟、泥浆水沉淀池、建有相应设施,能有效防3水土流失防治排水沟止水土流失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一)水污染防治//治理后敏感点室内噪声达《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二)噪声污染防治声屏障、绿化等范》(GB50118-2010)标准9.6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随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完善,尤其是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有力推行,道路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营运期都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证明了其技术是可行的;道路项目投资较大,环境保护措施所占的投资比较相对较少,环境保护措施又遵循分阶段实施的原则,既可做到投资经济,技术合理,又有可操作性,达到预期的环保效益。13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十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1工程经济评价项目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运输成本的效益;(2)节约旅客、货物在途时间效益;(3)提高交通安全的效益(4)提高运输质量的效益;土地增值效益。10.2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10.2.1环保措施投资作为交通运输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及投资可划分为:(1)环境污染治理投入;(2)生态环境保护投入;(3)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投入;(4)环境管理及其科技投入。10.2.2环保投资与项目投资比较本工程环保投资见表9.4-1。项目直接环保投资为146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90833万元的1.61%。10.3损益分析对拟建项目的主要环境要素,分别采用影子工程法、土地价值法、接受补偿法、专家打分法等进行经济估算,结果见表10.3-1,定性分析见表10.3-2。13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0.3-1拟建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定量分析表序号环境要素影响、措施及投资效益备注环境空气1沿线声、气环境质量下降-2声环境2水质无明显不利影响03人群健康无显著不利影响,交通方便有利于就医+1按影响4动物资源保护无明显不利影响0程度由5植物无明显不利影响,但破坏了沿线的农业植被-1小到大6旅游资源无明显不利影响,有利于资源开发+3分别打7城市规划无明显不利影响,有利于城市发展+31、2、38景观绿化增加环保投资,改善城市景观+1分。9水土保持无明显不利影响,但需落实增加环保措施-1“+”表10土地价值沿线两侧农业生产用地贬值,商业用地增值+2示正效节约运输成本;节约旅客、货物在途时间;提益;11直接社会效益高交通安全;提高运输质量;缩短里程;土地+3“一”表增值等6种效益。示负效12间接社会效益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环保意识+3益13环保措施增加工程投资-1正效益(+16);负效益(-5);合计+11正效益/负效益=3.2由上表可以看出,拟建工程的环境正效益是负效益的3.2倍,说明项目产生的环境经济的正效益占主导地位。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拟建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对环境而言,有利有弊,本项目的环境效益远大于环境损失,故从环保角度来看项目是可行的,环保投资具有成效。13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0.3-2环境影响损益定性分析表环保措施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综合效益1、施工时间安排;1、防止噪声扰民;1、保护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1、使施工期的不利影响施工期2、控制料场、拌和站距敏感点的2、防止空气污染;2、保护土地、农业、植被等;降低到最小。环保措施位置;3、防止水环境污染;3、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公众身体2、拟建项目建设得到社3、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4、方便群众出入。健康。会公众的支持。1、防止土壤侵蚀进一步扩大;1、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1、拟建道路景观;拟建项目界内、外绿1、拟建道路边坡的绿化;2、保护土地资源;2、增加旅客乘坐安全、2、防止空气污染;化及荒地整治2、弃士场还耕或绿化。3、增加土地使用价值;舒适感;3、恢复补偿植被。4、改善拟建道路整体环境。3、提高司机安全驾驶性。1、对敏感点路段增加减速标志1、保护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生产、生活、噪声减小拟建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和人行斑马线;2、保证教学区、村庄正常的声环环境质量及人们的身体防治工程地区的影响。2、植绿化带。境健康1、施工期监测1、监测沿线地区的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保护人类及生物生存的环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2、营运期监测2、保护沿线地区的生活质量。13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十一章公众参与11.1公众参与工作目标公众参与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沿线公众对本线路工程修建的规模、性质所了解的程度;该项目的选线、建设是否对沿线社会、生态、人民生活环境等方面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拟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完善、更合理,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该项目的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11.2公众参与阶段与方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的要求,本次公众参与采用网上公示、现场张贴公告和发放调查表格的形式,开展两次公示。第一阶段为环评信息公示,第二阶段在环境影响评价得出初步结论后,公示有关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结论和开展公众调查工作。11.2.1第一阶段公众参与(1)网上公示在四会市交通运输局网上(http://jtj.gdsihui.gov.cn/Item/392.aspx)进行第一次网上公示。第一次网上公示见图11.2-1。(2)现场公告分别在地豆镇、虎象塘、龙办村、螺壳岭、藕塘村、塘下村、下村及张村的公告栏张贴了本项目公众意见征询的公告。现场公告见图11.1-2。公示时间2016年9月13日至9月27日,公示内容主要有项目概况、环评主要工作内容等。13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1.2-1第一次网上公示图13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地豆镇地豆镇虎象塘虎象塘龙办村龙办村螺壳岭螺壳岭13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藕塘村藕塘村塘下村塘下村下村下村张村张村图11.2-2第一次现场公示图13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2.2第二阶段公众参与(1)网上公示在四会市交通运输局网上(http://jtj.gdsihui.gov.cn/Item/403.aspx)网页上公示环评信息。第二次网上公示见图11.2-3。(2)现场公告分别在地豆镇、虎象塘、龙办村、螺壳岭、藕塘村、塘下村、下村及张村的公告栏张贴了本项目公众意见征询的公告。现场公告图片详见图11.2-4。公示时间2016年10月5日至10月19日,主要公示内容为项目概况、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及环评结论等,并征求公众对于本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14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1.2-3第二次网上公示图14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地豆镇地豆镇虎象塘虎象塘龙办村龙办村螺壳岭螺壳岭14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藕塘村藕塘村塘下村塘下村下村下村张村张村图11.2-4第二次现场公示图14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公众参与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工作主要采取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对象为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点的居民。表11.2-1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公众参与调查表1、项目的名称及概要项目名称: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四会市地方公路管理站建设概况:项目为新建道路,位于肇庆四会市,起点接四会城区至下茆公路设计终点,终点接至汕湛高速地豆互通出口。规划为一级公路,本道路工程里程区间K13+200~K26+570.241,道路总长约13.37km,道路红线宽度32m,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80km/h。项目总投资90833万元。2、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1)施工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施工期往来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污染及施工扬尘,施工期的车辆与机械活动产生的噪声及建筑垃圾等。(2)营运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机动车尾气、路面径流、噪声及固废。3、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人员租住在附近的居民区,生活污水依托附近村庄现有的化粪池及排污管道等污水设施进行收集处理和排放。营运期路面径流经配套雨水管网汇集后,分段排入道路沿线现状河涌中。(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采用洒水降尘、施工场界设置2米高围栏等措施。营运期干旱大风季节加强洒水抑尘作业、道路两侧的阔叶乔木等。(3)噪声处理:施工期采取使用低噪声设备、注意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合理布局、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措施。营运期道路两侧人行道种植绿化乔木、敏感点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4)固体废物处理:施工建筑废弃物待工程结束后统一运送至当地垃圾场。营运期有养护工人对公路全线进行养护,对路侧垃圾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处理。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符合广东省及国家产业政策,用地合法且符合规划。建设期和运营期在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前提下,各项污染物可以达标排放,本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可行。姓名性别□男□女年龄住址电话文化□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大专□本科□本科以上职业□公务员□教师□技术人员□工人□农民□学生1.您是否知道本项目建设?□知道□不知道2.您认为当地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可多选)□水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大气污染□其他14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您认为本项目施工期应着重注意以下哪方面的影响?(可多选)□施工废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建筑垃圾□其他4.您认为本项目建成后应着重对哪些环境污染采取防治措施?(可多选)□地表径流□汽车尾气和扬尘□交通噪声□垃圾□其他5.如果本项目按照环保的要求对各种污染物等进行治理,确保达标排放,您是否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支持□有条件支持,条件是□不支持,原因是6.在环境保护方面,您对本项目有什么要求与建议?11.3公众意见汇总分析本项目网上公示至公示结束未收到环保相关意见或建议,现场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如下。11.3.1调查问卷情况建设单位按照上述确定的调查内容和方法对项目所在地周边居民进行调查。以环绕项目位置四周走访的形式进行公众意见调查,即采取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方式发放调查问卷。项目共发放120份公众参与调查表,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参与本项目调查的人员分布于塘下村、下村、井口崀村、张村、建龙村、龙办、螺壳岭、虎象塘、黄田山、地豆镇、龙村、水尾、马塘、先生岗、守坜、藕塘、新兴里、迳口寨等,调查人群均在本项目影响范围内。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1.3-1。表11.3-1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参与对象人数(人)占参与人数比例(%)男8873.33性别女3226.67本科以上00.00本科32.50大专54.17文化程度高中1613.33中专1310.83初中6856.67小学1512.5018岁以下00.00年龄18~35岁3125.8314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参与对象人数(人)占参与人数比例(%)36~50岁6655.0050岁以上2319.17公务员00.00教师32.50技术人员1512.50工人4739.17职业农民3630.00学生10.83私营业主21.67其他1613.33塘下村86.67下村86.67井口崀村97.50张村43.33建龙村54.17龙办86.67螺壳岭86.67虎象塘75.83黄田山75.83地址地豆镇54.17龙村86.67水尾65.00马塘54.17先生岗65.00守坜54.17藕塘54.17新兴里86.67迳口寨86.6711.3.2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见表11.3-2。14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1.3-2公众对项目的看法及调查统计结果调查内容选项人数(人)比例(%)知道11293.331、您是否知道本项目建设?不知道86.67水污染3327.50噪声污染4537.502、您认为当地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可生态破坏3529.17多选)大气污染1310.83其他75.83施工废水2520.83施工扬尘4739.173、您认为本项目施工期应着重注意以下哪方施工噪声4537.50面的影响?(可多选)建筑垃圾1613.33其他21.67地表径流1815.00汽车尾气和扬尘6655.004、您认为本项目建成后应着重对哪些环境污交通噪声3428.33染采取防治措施?(可多选)垃圾97.50其他21.675、如果本项目按照环保的要求对各种污染物支持11797.50等进行治理,确保达标排放,你是否支持本有条件支持32.50项目的建设?不支持00.00从调查中可知:项目施工期,被调查公众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施工扬尘和施工噪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39.17%、37.50%;项目运营期,被调查公众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汽车尾气和扬尘、交通噪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5.00%、28.33%。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以减小施工期和运营期对沿线敏感的影响。被公众大对本项目的建设均表示支持的态度,无人反对本项目的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会对局部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这些不良影响将降低到环境以及当地群众可接受的程度。14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4单位意见调查本次环评征询四会市下茆镇龙湾村委会、四会市下茆镇塘村村民委员会、四会市地豆镇东平村民委员会、四会市地豆镇连平村藕塘经济合作社、四会市下茆镇江明村民委员会、四会市地豆镇连平村民委员会等村委,对于本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表11.3-3被调查单位对项目的看法及调查统计结果调查内容属于人数(人)比例(%)知道6100.001、贵单位是否知道本项目建设?不知道00.00水污染00.00噪声污染350.002、贵单位认为当地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233.33(可多选)大气污染233.33其他00.00施工废水00.00施工扬尘6100.003、贵单位认为本项目施工期应着重注意以下施工噪声233.33哪方面的影响?(可多选)建筑垃圾116.67其他00.00地表径流00.00汽车尾气和扬尘350.004、贵单位认为本项目建成后应着重对哪些环交通噪声233.33境污染采取防治措施?(可多选)垃圾350.00其他00.005、如果本项目按照环保的要求对各种污染物支持6100.00等进行治理,确保达标排放,贵单位是否支有条件支持00.00持本项目的建设?不支持00.00项目施工期,被调查村委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施工扬尘和施工噪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100%、33.33%;项目运营期,被调查公众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汽车尾气和扬尘、交通噪声及垃圾,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0%、33.33%、50%。被调查单位均表示支持本项目的建设。11.5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的说明对上述公众提出的意见,建设单位认为:公众调查的意见是合理的,应予以采纳,并承诺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14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关于本项目环境影响方面的意见,本评价全部采纳,并在本报告书相关章节的编写中充分考虑这些意见,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整建议和污染防治措施。11.6小结公众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公众支持道路的建设,无人反对项目建设。公众普遍关注道路建设对噪声、空气的影响,因此,建设部门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14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12.1环境管理计划项目设计、施工和营运期的环境管理计划见下表:表12.1-1环境管理计划环境问题减缓措施实施机构1设计阶段路线、路面路1.1优化道路线路及路面路基设计,尽量减少占地,减少拆迁设计单位基优化考虑扬尘和其它问题对环境敏感地区(如居民区)的影响,保持一定1.2空气污染设计单位的防护距离1.3噪声选择合理的路基形式,必要时设置噪声防护措施设计单位1.4景观结合当地气候人文状况进行景观绿化设计,减少沿线景观影响设计单位2施工期①靠近居民点的地方采取合理的措施,包括洒水,降低施工期道路扬尘,减少大气污染。洒水次数视当地土质、天气情况确定扬尘、空气污②运送建筑材料的车辆采用帆布等遮盖措施,减少洒漏2.1承包商染③主要运料道路在无雨天气定期洒水,防止尘土飞扬④搅拌设备需良好密封并安装除尘装置,堆储料场须遮盖或洒水以防止扬尘污染①如现有的灌溉或排水系统己损坏,采取适当措施修复或重建②路基边坡及时护坡,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2.2③防止施工废料进入和阻塞水渠或现有的灌溉和排水系统承包商污染④加强环境管理,开展环保教育,严禁机械油料的泄漏,严禁施工机械油料物泄漏或废油料的倾倒进入水体①150m内有居民区的施工场所,噪声大的施工工作不得安排在夜间2.3噪声(23:00~6:00)和中午(12:00~14:00)进行承包商②加强机械和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保持设备的较低噪声水平①筑路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同时交工验收生态资源2.4②对施工临时占地,应将原有土地表层耕作地熟土地推在一旁堆承包商保护放,待施工完毕将这些熟土回用于绿化等2.5景观保护道路绿化带及边坡绿化施工废水经处理回用;驻地设置旱厕收集和处理施工人员生活污2.6文明施工承包商水,环保部门定期清掏外运处理①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期间在临时道路上将设置安全标志;将采2.7施工安全承包商纳并实施临时道路适用的规则15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问题减缓措施实施机构②施工路段设执勤岗,疏导交通,保证车辆及行人安全根据审查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工程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环境监理2.8施工监理期环境监理单位3营运期从长远考虑,在拟建项目沿线两侧区域规划中,根据噪声预测结果3.1地方规划地方政府和相应的规划要求进行布局规划,避免带来新的环境问题①居住区路段设禁止鸣笛标志3.2噪声建设单位②在噪声超标处将采取隔声措施12.2环境监测计划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污染较明显路段中的居民点等敏感点作为监测点,跟踪监测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的污染情况,监测内容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噪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因子为NO2、TSP、连续等效A声级等。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相应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空气环境、噪声监测计划见下表。表12.2-2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监测项目监测地点监测频率计要求实施机构噪声环境空气施工作业区附近居①噪声:1次/季度,每次2天,昼夜各1次LeqTSP民点②环境空气:1次/季度,每次连续2天,每监测单位项目沿线敏感点LeqTSP天连续24小时12.3环境监理计划12.3.1环境监理计划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监管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环评有效性和完善性具有积极作用。根据环保部环办[2012]5号文要求,对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大的道路建设项目应开展环境监理,并作为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程监理管理体系。依据该文件,本次评价要求本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如下。对本项目实施环境监理的目的是使施工现场的环境监督、管理责任分明,目标明确,并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从而保证环境保护设计、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保证施工合同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切实得到落实。15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3.2环境监理范围环境监理范围:工程所在区域与工程影响区域。包括:施工现场、施工便道、附属设施等以及上述范围内生产施工对周边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域。12.3.3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1)收集拟新建工程有关资料,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设计、施工组织计划等;熟悉施工现场环境情况,了解施工过程排污环节、排污规律以及防治措施;(2)审查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中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正确落实了经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3)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工程施工和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4)审核工程合同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5)按施工进度计划和排污行为,确定不同时间的监理重点,对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及环节保护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理,并按照标准进行阶段验收和签字;(5)系统记录工程施工环境影响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环境保护工作建设情况;(6)及时向工程监理组反映有关环境保护措施和施工中出现的意外问题,提出解决建议;(7)负责工程环境监理工作计划和总结。12.3.4施工监理内容及要求表12.3-1各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内容及要求阶段施工活动监理内容及要求(1)检查地表物清理情况,区别对待清理的圬工和地表植被;场地清理(2)检查地表清理过程是否破坏范围之外的植被;道(3)检查是否剥离表土层并合理堆放,是否有排水设施。路(1)检查施工土石方是否按土石方平衡表进行调运;工路基开挖及路(2)监督施工方是否对扬尘污染严重地段定期洒水抑尘,是否对高浓度TSP程基填筑环境下的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3)检查场界噪声是否达到GB12523-2011标准,监督施工方在声环境敏感15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施工活动监理内容及要求点是否禁止在夜间(22:00-6:00)施工,是否对高噪声环境下的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4)检查施工中的临时排水设施,施工场地流水不得排入沟渠或自然水体;(5)检查雨天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是否设置并利用临时沉淀池和排水设施。(6)检查施工方雨天施工时,是否对雨前填铺的松土进行压实;(7)检查施工方是否剥离取土场的表土并做好相关的排水设施。(8)检查在靠近村庄等敏感点施工时是否对高噪音设备设置隔音设施,是路面基层施工否对高噪声环境下的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及沥青路面施(9)检查石灰、水泥等物料的运输和堆放是否采取遮盖措施,是否集中拌工合物料;(1)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检修及维护;排水工程(2)检查施工方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垃圾等的处理,禁止随意弃入水体。(1)检查种植物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绿化工程(2)检查边坡绿化施工是否按照设计文件所规定的施工方法与工艺进行;(3)检查边坡施工是否破坏路基。15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十三章评价结论13.1工程概况本项目属于公路工程建筑(E4812),位于肇庆四会市。项目起点接四会城区至下茆公路设计终点,终点接至汕湛高速地豆互通出口,线路总长度13.37km。道路等级规划为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km/h,规划红线宽度为32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绿化等工程。项目总投资90833万元。拟于2017年6月开工,施工期24个月,拟于2019年6月底建成通车。13.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3.2.1生态环境拟建项目区域以农业生态为主,区域植被资源不丰富。主要植物有水稻、蔬菜、蕉等农业植被;无名木古树。区域大型动物已绝迹,常见的有麻雀、蛇类、鼠类等,无保护动物。区域农业以种植蔬菜、粮食作物以及桉树为主。13.2.2地表水环境监测期间,龙江河W1、W2断面的CODCr、BOD5、DO、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等均出现超标,其余水质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Ⅱ类标准要求。13.2.3环境空气根据监测结果,评价区内3个监测点的CO、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及SO2、NO2、PM10、PM2.5的24小时的评价指数均小于1,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质量要求。13.2.4声环境项目各监测点的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15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3.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3.3.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13.3.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道路在施工过程中有众多的机械,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车辆的增加会对该区域的交通产生影响,也会对周边单位的交通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施工的土石方开挖会造成粉尘或泥泞。粉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雨天泥泞也会对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附近单位交通的疏导工作,同时设立安全标志,对于粉尘采用洒水降尘的办法减轻影响。13.3.1.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路基的填方、挖方,不良地质清淤换填土,临时弃渣场的堆放等施工活动直接破坏占地上的植被,使沿线征地范围的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定的变化。被破坏的植被主要是农作物等,对区域生物资源影响不大,但使区域的植被数量减少;其次路线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减少了区域的人均农业用地数量,对当地的农业生态和土地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对区域的动物影响较小。13.3.1.3水土流失影响施工过程中进行场地平整及开挖以及临时占地均会造成地表原有植被破坏,遇雨天水流冲刷则产生含有大量泥浆的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附近纳污水体,淤积河床及耕地,临时占地发生水土流失后造成土地贫瘠则加大后期绿化难度。施工期为减少雨水冲刷的影响,应将土石方扰动较大的工程安排在非汛期,在优化施工组织和制定严格的施工作业制度后,缩短挖填土石方的堆置时间,施工活动控制在征用的土地范围之内,堆置过程中做好堆置坡度、高度的控制及位置的选择,并及时回填及外运,以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量。13.3.1.4水环境影响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工程施工中推土机、载重汽车等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机械修配清洗废水,以及桥梁上部预制和桥梁基础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等,主要污染因子是15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悬浮物与石油类。各施工生产废水在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后,全部用于生产过程的循环使用、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洒水降尘,不排放。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设置旱厕收集和处理,然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掏外运处理,不排入附近水体。13.3.1.5大气环境影响项目施工现场及材料运输、堆放等产生的扬尘影响范围为运输路线、施工场地及施工材料堆放场地附近50~100米,沥青铺浇路面时所排放的烟气其污染物影响距离约下风向100~200m。项目沿线200范围内敏感点分布较多,距离近,施工扬尘对沿线敏感点民众的生活和健康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洒水、篷布遮挡等措施抑制粉尘的产生,做好设置围栏的防护工作。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是暂时的,工程竣工后,影响也随之结束。13.3.1.6噪声影响(1)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最大在距声源6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夜间最大在280m以外可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标准限值;(2)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昼间在距声源10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夜间在460m以外可符合标准限值。13.3.1.7固体废物施工建筑垃圾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弃钢筋、电缆及木料等,分拣后尽量回收再利用,其余废弃物应集中堆放,待工程结束后统一运送至当地垃圾场。本项目施工过程挖土方大部分用于回填,弃方运至指定的渣土填埋场填埋。清理沿线表土拟暂存于表土堆放场,后期用作本项目绿化用土。施工期人员生活垃圾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外运处理。13.3.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13.3.2.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四会市下茆镇和地豆镇配套设施,完善四会市规划路网的需求。15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3.3.2.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植被损失,但由于植被损失面积与路线所经地区相比是较少量的,因此,公路破坏的植被不会对沿线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工程建设会阻断项目沿线两侧生物的来往,且通车后汽车的灯光会使某些野生动物的物种及数量发生改变,如喜光性动物蛾类的数量将会增加,喜食蛾类的蜥蜴类也会相应增加。13.3.2.3水环境影响路面径流中冲刷物的浓度集中在降水初期,降水15min内污染物随降水时间增加浓度增大,随后逐渐减小,由于污染物浓度较小,通过降水稀释,到达水体时污染物浓度已经极低,对水体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路面径流污水不会对雨水受纳水体造成污染影响。13.3.2.4大气环境项目建成后,车流量增加使路侧空气环境中CO、NO2浓度有所增加,随着车流量的增加道路沿线CO、N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不同预测距离处,距离道路越近,CO、NO2预测浓度值越高。在各预测年中,CO日均小时浓度最大值为0.0551mg/m3,NO2日均小时浓度最大值为0.0032mg/m3,CO高峰小时浓度最大值为0.1321mg/m3,NO2高峰小时浓度最大值为0.0077mg/m3,均未超过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建成后,车流量增加使路侧空气环境中CO、NO2浓度有所增加,虽均未出现超标情况,但为保护沿线大气环境质量,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污染控制。因此在靠近拟建项目两侧,特别是敏感区附近多种植乔木、灌木,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13.3.2.5交通噪声影响(1)全路段横断面达标距离分析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可知:①道路红线35m范围内下茆至地豆段公路距离道路红线35m范围内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从上表可知,下茆至地豆段公路近期4a类范围内的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15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中期4a类范围内的昼间值满足4a类标准,但是夜间的噪声值则稍微超标,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红线外约30m。远期4a类范围内的昼间值满足4a类标准,但是夜间的噪声值则稍微超标,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红线外约40m。②道路红线35m范围外下茆至地豆段公路距离道路红线35m范围外的区域执行2类标准。从上表可知,下茆至地豆段公路近期2类范围内的昼间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但是夜间的噪声值则稍微超标,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红线外约40m。中期2类范围内的昼间值满足2类标准,但是夜间的噪声值则稍微超标,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红线外约90m。远期2类范围内的昼间值满足2类标准,但是夜间的噪声值则稍微超标,夜间达标距离为道路红线外约140m。(2)敏感点预测分析根据预测结果,经采取隔声屏障措施后,项目沿线各敏感点在项目营运中期各预测时段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的标准要求,噪声预测值比现状增加值范围为0.3~10.0dB(A)。13.3.2.6固体废物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运输车辆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装载的货物、乘客丢弃的物品等。由四会市相关部门对公路全线进行维护、清洁,故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不大。13.4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13.4.1设计期在设计阶段应当根据规划要求做好道路用地的严格控制,尽量减少临时用地的征占,施工便道等尽量用现有的乡村道路,临时堆土场做好恢复设计。对道路施工遗留的边坡做好防护设计;做好施工期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包括永久15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临时工程;做好临时堆场生态恢复设计。13.4.2施工期13.4.2.1社会环境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文物古迹保护意识,如发现有文物古迹,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征地工作。13.4.2.2生态环境施工弃渣应及时清运,对于开挖、回填方较大的路段,施工应避开雨季,在暴雨来临之前不能实施永久性防护措施处,在动土点或其它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点应用草垫加以防护;筑路前应提前安排好过路水渠建设等。13.4.2.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体工程设计中提出了完善的路基、路面排水网络体系,可以将降水迅速地排出路基占地范围之外,从而有效地防止地表径流对路基边坡的冲蚀。临时占地区设置临时截水明沟或边沟,以引导地表径流;采取覆盖彩条编织布的措施进行防护等。13.4.2.4水环境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施工场地应设置排水沟,将施工废水统一引流至隔油沉淀池处理,然后回用于生产或场地洒水,不外排。施工区人员生活污水,经临时旱厕收集和处理后,然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掏外运处理。13.4.2.5大气环境堆料场设于空旷的地方并加盖遮布;运送易起尘材料的运输车辆加盖篷布密闭;运输道路及便道定时清扫、洒水降尘;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清洗车轮。13.4.2.6声环境严格控制施工时段,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至次日06:00禁止施工;尽可能集中噪声较大的机械进行突击作业,优化施工时间;注意保养施工机械,使其处于良好16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运行状态;采用活动式隔声吸声板围墙,并对噪声大的声源实行封闭式管理。13.4.2.7固体废弃物施工垃圾应堆放在指定地点,待工程结束后统一运送支当地垃圾场。项目弃土应及时运至指定的渣土填埋场填埋;项目的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外运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垃圾。13.4.3营运期13.4.3.1声环境(1)道路两侧建绿化带,绿化带应乔、灌、草并举,营造混交林。(2)对道路两侧敏感点要定期噪声水平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降噪措施。道路建成后道路两侧新开发的建筑物,由开发者自行负责其防噪降噪的防护,对于新规划居住区,建议开发时适当调整沿街一带建筑的功能及相关的噪声防护措施,以避免道路对居住区的影响。13.4.3.2环境空气路边植树绿化;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13.4.4环保投资估算项目直接环保投资为146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90833万元的1.61%。13.5公众参与公众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公众支持道路的建设,无人反对项目建设。项目施工期,被调查公众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施工扬尘和施工噪声,项目运营期,被调查公众比较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汽车尾气和扬尘、交通噪声。因此,建设单位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13.6综合结论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建成后对四会市下茆镇和地豆镇的路网建设意义重大,项目的建设符合《四会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路网规划。16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建设对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可降低至环境可接受的程度。因此,从环保角度考虑,本评价认为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6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1道路横断面图16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2道路平纵面图(1)16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2道路平纵面图(2)16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2道路平纵面图(3)16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2道路平纵面图(4)16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1委托书16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2环境现状监测报告17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3公参调查样表17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0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1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2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3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表1附表1被调查个人基本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联系电话居住/工作地1潘清维女26技术人员大专13360275921地豆镇虎象塘村2潘清霞女29职员大专13527097813地豆镇虎象塘村3潘启文男48农民初中13672367802地豆镇虎象塘村4刘锦连女50农民小学13509977400地豆镇虎象塘村5潘飞洪男27工人中专15089655902地豆镇虎象塘村6潘彩红女25工人初中13413838255地豆镇虎象塘村7黄丽英女26职员初中13318108897地豆镇虎象塘村8黄伟燕女36教师本科13360275195井口崀村9黄炳耀男32工人初中13435870367井口崀村10黄锦坚男59农民小学13822685999井口崀村11王英姑女27职员高中18929894633井口崀村12黄水新男42技术人员大专13527023110井口崀村13黄海容女37教师本科13138549219井口崀村14黄金飞男40工人初中13138548898井口崀村15黄观友男44私营业主高中13556516908井口崀村16黄炳坤男65农民小学13679583754井口崀村17林建梅女30职员中专13415799367塘下村18罗志权男45工人初中18929834898塘下村19罗尖男35工人初中13005580273塘下村20罗火新男36技术人员中专13435833883塘下村12号21罗红星男40工人初中13760033302塘下村14号22罗金清男51农民初中13450185235塘下村35号23罗福男35工人初中13527026431塘下村24罗志明男28技术人员初中13560945543塘下村25冼婷女27职员高中15363329596下村26陈伟媚女35工人初中13822684711下村27陈社林男40工人高中13226797651下村28陈豪飞男39工人初中13822624811下村29林桂芬女40销售初中13829770729下村30陈思敏女25文员大专13824607929下村31陈金友男28技术人员中专15915020331下村32陈金荣男42教师本科18026150989下村四会市地豆镇王田33苏达聪男26工人初中18665011115山村21号194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联系电话居住/工作地四会市地豆镇王田34苏章男27销售初中18929810366山村24号四会市地豆镇王田35苏永方男38工人初中13679557117山村7号四会市地豆镇王田36苏玉河男40技术人员中专13536999872山村16号四会市地豆镇王田37苏玉林男43工人初中13425391088山村16号四会市地豆镇王田38苏玉凌女49农民小学13580608733山村16号四会市地豆镇王田39苏玉池女24销售初中13425391318山村16号40龙文发男34工人初中15820377019龙村41龙木九男60农民小学13760071614龙村42龙永杰男61农民小学13432467337龙村43龙木森男36工人高中13620355380龙村44龙炳友男37工人初中13760027419龙村45张士娣男45工人初中18938300345龙村46龙伙泉男39技术人员初中13679552820龙村47龙伙友男53农民初中13425373463龙村48杨木槐男49农民初中13534992951螺壳岭49黄金凤女52农民小学15014458048螺壳岭50杨振杰男24工人高中15975264233螺壳岭51杨洁玲女22销售高中18929834850螺壳岭52杨家琳女19学生高中13727259651螺壳岭53杨水洪男41工人初中15915048855螺壳岭54姚月芬女39职员中专13556507543螺壳岭55杨钰荣男50农民初中13413803460螺壳岭56邱二金男39工人初中13527015028地豆镇迳口寨村57钟群好女42农民初中13536986130地豆镇迳口寨村58江炽洪男42技术人员中专13727221836地豆镇迳口寨村59吕观树男39工人初中13229015182地豆镇迳口寨村60江金生男38工人初中13556570763地豆镇迳口寨村61江泽明男47农民初中15986935173地豆镇迳口寨村62江泽新男38工人初中15975296199地豆镇迳口寨村63江召强男40工人初中13824604800地豆镇迳口寨村195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联系电话居住/工作地64江林男60农民小学13527011485地豆镇新兴里村65江锦清男51农民初中18929865517地豆镇新兴里村66刘镜芬女48农民初中13527082672地豆镇新兴里村67江秋明男45工人初中13760098822地豆镇新兴里村68江水芬女42农民初中13717210277地豆镇新兴里村69黄东凌男38技术人员初中13929849490地豆镇新兴里村70江桂芳女30职员高中15915002535地豆镇新兴里村71江清槐男48农民初中13435812874地豆镇新兴里村72龙建彬男41工人初中13413855000地豆镇龙办村73龙志辉男39工人高中15915085785地豆镇龙办村74龙志文男60农民小学13030238315地豆镇龙办村75龙德水男52农民初中13556500785地豆镇龙办村76龙瑞金男52工人初中13318118665地豆镇龙办村77龙炳华男46工人高中13425285599地豆镇龙办村78龙树荣男55工人初中13556617160地豆镇龙办村79龙志飞男37私营业主高中13760079371地豆镇龙办村80林桂男39工人初中13527008411建龙村81林金桂男40技术人员高中13425373463建龙村82林池男29工人中专13929813980建龙村83林晓基男36工人初中13760038323建龙村84林观金男39销售初中18718700460建龙村85杨东槐男45农民初中18029825631藕塘村86杨锦全男40工人初中13929836622藕塘村87杨炉保男51农民初中13929878610藕塘村88杨锦兴男48农民初中13413844195藕塘村89李玉洲男30技术人员中专13822651663藕塘村90刘水凌男36工人初中13660981888邓寨先生岗村91黄连娣女31职员大专13435802999邓寨先生岗村92刘小玲女31工人初中13760068003邓寨先生岗村93刘秀婷女28工人初中13450179477邓寨先生岗村94刘金明男43工人初中13727278281邓寨先生岗村95刘焯林男56农民小学13450184018邓寨先生岗村96张桂英女39职员高中13413832100张村97张海燕女48农民初中13760037325张村98张梅女51农民初中13727247069张村99张金连女52农民小学13580640846张村196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联系电话居住/工作地100李加光男55农民小学13413844195马塘村101李仲流男37技术人员中专13189399866马塘村102李敏涛男39工人初中13413899137马塘村103李国男40工人初中13580631575马塘村104李文忠男46农民初中13822683383马塘村105雷志强男39技术人员中专13413327012守坜106雷志荣男42工人初中13527052358守坜107雷金荣男47农民初中13717238092守坜108雷伙友男56农民初中13631508336守坜109雷木林男61农民小学13580631761守坜110江桂华男34工人高中13922630677地豆镇111江清槐男45工人初中15915022399地豆镇112黄达玲女41工人初中15119899860地豆镇113瘳玉妹女39职员高中13600229937地豆镇114杨玉能男45工人初中13760027340地豆镇115黄锦华男31技术人员中专13660947027水尾莨村116黄友男60农民小学13922648790水尾莨村117黄来男61农民小学13760056998水尾莨村118黄洪男31工人初中13534998954水尾莨村119黄文飞男51技术人员中专15119881082水尾莨村120黄木林男46农民初中13760032922水尾莨村197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表2附表2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姓名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郑路新四会市下茆镇龙湾村委会龙湾圩镇13672397613彭泽棠四会市下茆镇塘村村民委员会塘村村委会13556585564伍炽安四会市地豆镇东平村民委员会四会市地豆镇东平村委会13827588913四会市地豆镇连平村藕塘经济合作江耀坤四会市地豆镇藕塘村13527069130社罗金东四会市下茆镇江明村民委员会四会市下茆镇江明村18924468226练国铭四会市地豆镇连平村民委员会四会市地豆镇新街29号0758-3756802198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填表单位(盖章):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填表人(签字):项目经办人(签字):项目名称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建设地点四会市建设建设内容及规模线路总长13.37km,设计车速80km/h,规划红线宽度为32m,双向6车道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环境影向评价行业类别E4812公路工程建筑√编制报告书□编制报告表□填报登记表目管理类别总投资(万元)90833环保投资(万元)1463.2所占比例(%)1.61建单位名称四会市地方公路管理站联系电话18578550980评单位名称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518-85783037设价单四会市广场南路建设大楼内(四会市交通运单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海连中路10号国际贸易中心通讯地址邮政编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222000位输局)位办公楼13楼法人代表联系人洪周南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951号评价经费/区建域设环境质量等级环境空气:二类地表水:Ⅱ类地下水:环境噪声:2、4类海水:土壤:其它:环项境目现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地封禁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状处环境敏感特征□基本草原□文物保护单位□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重点流域□重点湖泊■两控区现有工程(已建+在建)本工程(拟建或调整变更)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或调整变更)排放量及主要区域平衡替实际排允许排实际排核定排预测排允许排自身预测排核定排“以新带老”预测排核定排染污染物产生量代本工程削排放增减量物放浓度放浓度放总量放总量放浓度放浓度削减量放总量放总量削减量放总量放总量(7)减量(15)排(1)(2)(3)(4)(5)(6)(8)(9)(10)(11)(13)(14)放(12)达废水--标与化学需氧量总氨氮量控石油类制废气(工二氧化硫业烟尘建设工业粉尘项氮氧化物目详工业固体废物填与)项目征有污关染的物其它特注:1、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2、(12):指该项目所在区域通过“区域平衡”专为本工程替代削减的量3、(9)=(7)-(8),(15)=(9)-(11)-(12),(13)=(3)-(11)+(9)4、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199 四会下茆至地豆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影响程度影响方式避让、减免另建及功影响及主要措施(严重、一(占用、切隔阻影响的数量工程避让投能区划调迁地增殖保工程防护治理投资名称级别或种类数量般、小)断或二者均有)或采取保护资整投资(万护投资(万元)其它生态保护目标措施的种类(万元)(万元)元)数量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主要风景名胜区--------生世界自然、人文遗产地--------态珍稀特有动物--------破坏珍稀特有植物--------控工程占地环境影响类别及形式基本农田林地草地其它易地安置后靠安置其它制拆迁人口迁移人口占用土地耕地、鱼指移民及拆迁(hm2)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塘、河涌人口数量等标面积环评后减缓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减少水土流水土流失和恢复的面积(Km2)(Km2)失量(吨)治理率(%)工程避让隔声屏障隔声窗绿化降噪低噪设备及治理水土其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工艺(万元)流失面积噪声治理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