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次高速增长时代企业成本控制探究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经营环境,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众多挑战。文章阐述了次高速增长时代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次高速增长时代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主要挑战,最后,提出了次高速增长时代企业成本控制对策,以期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金融危机;增长速度;成本控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经济始终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的态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但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我国GDP增速为7.8%,经济增速首次“破八”,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次高速增长时代。次高速增长时代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需要认真分析当前所面临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抓好经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一、次高速增长时代的主要特征8
次高速增长时代是相对于以前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言的,是经济受到内外部因素制约而出现的增长速度放缓,但仍属于较快增长的阶段。经历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发展速度将逐步下降,前期积累性矛盾将会逐步显现,比如:资源消耗过量、生产相对过剩、产品销售不畅、市场竞争加剧等等,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准确把握次高速增长时代的特征,认清形势,积极作为,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产能相对过剩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物质极大丰富,已经走出了物质、商品匮乏的怪圈。连续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告别了短缺。以房地产为例,截至2012年底,全国住宅待售面积为2.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0.6%。①尽管房地产市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房价有跌有涨,但总体而言,供大于求,其他商品也无一供不应求,我国依旧呈现出买方市场的特征,导致出现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这一态势还将在次高速增长时代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显现。(二)进入微利时代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场需求紧缩,而企业生产相对过剩,企业营利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8
578亿元,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163亿元,同比下降5.1%;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1个行业同比下降。同时,受电子商务的影响,一些传统型生产企业利润被进一步压缩,营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对于传统型企业而言,已经步入微利时代。(三)投资意愿降低由于受股市等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居民投资意愿十分低迷,导致民间资本投资意愿降低,特别是随着物价指数的不断攀升,居民更倾向于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将保持资金安全作为基本要求。同时,由于资本收益率的下降,也会导致投资减少。过去一段时期粗放型投资,导致经济结构出现错位,投资的效益逐年下降,企业收益降低。投资放缓与投资意愿降低,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四)消费动力不足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物价水平提高的水平高于收入增加水平,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加上房价不断上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导致人们对未来的焦虑增加,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大多会采取较为谨慎的消费态度,造成消费动力不足。二、次高速增长时代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8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这是中央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分析与自我调整,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认真谋划次高速增长时代的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已经从高投入、高收益时代转向了投入产出效率不断下降的次高速增长时代,企业的经营困难增多,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能源成本上升国际原油价格自2004年开始不断上涨,已经由2004年年初的30美元/桶升至2013年2月份的112.71美元/桶(期货价格)。③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使以石油及其副产品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增加了生产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水、电、煤、气等能源价格也在高位波动,这些能源价格的提高,抬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二)土地约束趋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不断为建设用地让路,导致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01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9.506万亩,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④,减少1.2584亿亩,已经接近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为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我国将进一步建立和执行更加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缺口大,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价格将不断上涨。全国主要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18
212元/平方米上升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3129元/平方米,商业、居住、工业地价水平分别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2006元/平方米、1184元/平方米和482元/平方米上升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5843元/平方米、4620元/平方米和670元/平方米⑤,增幅均在两倍左右。(三)原材料成本上涨近年来,随着资源约束趋紧,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所需原材料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各类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对于一些关系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和趋势更大,而且这种原材料价格上涨将成为一种常态,必须从长远把握,认真对待。(四)人力资源成本上升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出现短缺,南方一些地方多次出现“用工荒”,各地相继出台了提高务工人员最低工资标准的政策,国家建立完善了用工法律法规,使企业用工更加规范、依法,这些都使得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低成本用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五)企业融资难度加大8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银行为了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贷款条件,提高了融资的门槛。一些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由于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金融授信等级较低,获得银行有效融资的机会较小,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走民间融资的路子。民间融资成本则更高,担保公司在给中小企业融资时,不但要有超过贷款额度数倍以上的抵押物,而且担保贷款利率要高出银行机构利率好多倍,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甚至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三、次高速增长时代企业成本控制对策进入次高速增长时代,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生存发展的压力巨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营思路,全面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以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一)健全成本控制体系8
有的企业也建立了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成本控制制度,但一些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相互孤立的,导致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效果大打折扣(李彦,2013)。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营利水平。要把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建立在企业员工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之上,根据企业的不同岗位需求与职责,科学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使每名员工都能担负起成本控制的职责,从而调动其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在这一方面,国外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晓芳,2013)。要根据企业的不同行业分布与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体系,尽可能以较少的付出,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提高企业的效益。(二)突出成本预算约束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预算是根据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及利润目标经综合平衡后而形成的。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使预算编制先进合理,确保预算完成,需要建立各项成本费用的预算标准,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及责任者。应尽可能建立弹性成本预算,并对费用预算实施定期的零基预算调整,确保成本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中最普遍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同时还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变化适时作出修订。(三)实施质量成本控制8
质量控制理念不是单纯地降低成本和片面地追求企业暂时的利益,而是以企业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视角,将成本控制与保证必要的产品质量联系起来,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陈先波,2012)。质量成本是为了保证必要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而发生的成本费用。质量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三个方面。内部损失成本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生产过程操作工艺,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同时要严格控制对出厂前不合格成品维修成本的控制。对外部损失成本的控制,主要是要搞好产品离开工厂后的不合格产品的检修、再加工等成本的控制,防止因返修、退换货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加强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控制,就是要加强企业为顾客提供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和数据所发生的费用的控制,保证服务不被滥用。(四)实施成本定额管理实施成本定额管理是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其充分利用各种定额诸如: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维修定额等来规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标准,通过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要将成本定额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并与岗位考评、奖惩等挂钩,形成自觉按照定额进行成本控制,防止出现消耗定量、岗位失控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参考文献】[1]李彦.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会计之友,2013(1上):89.[2]晓芳.内部控制执行机制的国际比较:美英的经验[J].会计之友,2013(2下):42.[3]陈先波.基层审计机关应强化质量控制理念[N].中国审计报,2012-0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