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7 MB
- 3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山西省人防实业开发总公司壶关县马家沟铁矿5万吨/年铁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山西省人防实业开发总公司壶关县马家沟铁矿编制单位: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编制时间:二〇一三年十月
第1章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建设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壶关县。壶关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东南端,东与河南省林州、辉县两市接壤,西与长治市郊区、长治县为邻,北与平顺县相连,南与晋城市陵川县毗邻,是长治市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1013平方公里,东西长46公里,南北宽42公里。山西省人防实业开发总公司壶关县马家沟铁矿位于壶关县城东南方向约28公里的龙尾头村附近,行政隶属壶关县石坡乡管辖。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3°28′44″—113°29′45″,北纬35°57′31″—35°57′59″。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9′14″,北纬:35°57′45″。交通情况:矿区南距林(州)-长(治)公路7km,沙陀村至长林公路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尚属便利。本项目交通位置见图1-1。项目位置图1-1项目地理位置36
1.1.2建设背景根据山西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6号文对《长治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以及山西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非煤整合办字[2009]7号文关于对《长治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调整的批复,将原山西省人防实业开发总公司壶关县马家沟铁矿和原壶关县石坡乡龙尾头北河采矿有限公司铁矿以及部分新增资源区整合为山西省人防实业开发总公司壶关县马家沟铁矿。依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非煤采划字[2011]0021号文件,矿区面积为0.8762km2,批采标高为1611.99-1249.99m,生产规模5万t/a。1.2工程概况1.2.1主要工程内容本项目采矿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表1-1采矿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与衔接关系表工程名称项目名称工程内容与原有工程衔接关系主体工程一号开拓系统开采Ⅰ、Ⅱ号二个矿体新施工主斜井,主井方位82°,长度378m,坡度19.1°,井底标高1294m。风井(利用原竖井):断面为圆形,井筒净断面为Φ3.0m,净断面积9.42m2,井深169m,井底标高1349m,井筒支护形式砼100%。主斜井新建,风井利用原北河铁矿主竖井二号开拓系统开采Ⅲ号矿体新施工主斜井:主井方位166°,长度284m,坡度23.4°,井底标高1302m。风井(利用原竖井):风井断面为圆形,井筒净断面为Φ3.0m,净断面积9.42m2,井深157m,井底标高1342m,井筒支护形式砼100%。主斜井新建,风井利用原马家沟铁矿主竖井通风系统机械式通风,通风方式为抽出式,在回风井口安装轴流式节能风机。采区通风困难时,可用局扇通风全部新建排水系统根据山西中地大地质科技有限公司长治分公司提供的矿坑涌水量证明,整合后矿区正常涌水量约为17m3/d,最大涌水量约为20m3全部新建36
/d。为保障安全生产,预防突发涌水情况,配备两套排水系统和两条排水管路,并配备三台相应规格的矿用潜水泵,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配备原则为:其中任意一台工作可在20小时内排出矿山24小时正常涌水,两台工作可在20小时内排出24小时最大涌水。另一台备用。工业场地主斜井井口附近新建工业场地,占地800m2。建设办公生活区、绞车房、空压机房、原矿堆场、仓库和机修间等建筑。新建主井工业场地,原北河矿主井工业场地和原马家沟矿主井工业场地分别作为整合后的风井场地风井场地1#风井场地利用原北河铁矿主竖井场地;2#风井场地利用原马家沟铁矿主竖井场地利用现有辅助工程矿井辅助设施空压机房、风机房、机修车间和材料库等全部新建炸药库等全部新建储运设施储矿场工业场地设一个原矿堆场,面积200m2新建道路在现有山路改建,矿山运输道路长3.0km,宽4.0m改建公用工程供电设单回路矿山专线,引自石河沐10kV变电站,配备200KVA变压器一台,同时配备100KW柴油发电机组。新建供水生活用水采用空山水,生产供水来自矿井水新建排水设隔油设施及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新建井下涌水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新建供暖最冷期不生产,井筒不供热。办公生活区采用电取暖新建行政公共设施办公室、食堂、单身宿舍、公共厕所等设施利用现有生活设施环保工程矿井水处理J-1型矿井水处理站1座新建生活污水处理食堂废水设隔油池预处理,与收集的其他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直接就近用于道路洒水或堆场洒水之用,不外排。新建储矿场原矿堆场东、西、北三面设挡风抑尘网、洒水降尘新建废石沟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利用原北河矿废石沟,新建环保设施1.2.2项目概况及生产工艺本采矿工程建设规模为5万吨/年,矿区面积0.8762km2,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1611.99-1249.99m标高;设计利用资源储量25.5万t,设计损失资源储量2.93万t,设计可采储量21.68万t,设计矿石回采率85%,设计服务年限4.8年。马家沟铁矿为矽卡岩型磁铁矿,根据储量核实报告,矿区共发现三条矿体,即Ⅰ、Ⅱ、Ⅲ号矿体,矿体以层状、似层状产出。Ⅰ号矿体位于整合前北河矿区,整合后矿区的北东部,Ⅱ号矿体位于整合前北河矿区,整合后矿区的南东部,Ⅲ号矿体位于整合前马家沟矿区,整合后矿区的南东部。根据矿区内矿体分布、矿体岩性、产状与围岩片理产状等,拟定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根据矿山开采现状、矿体赋存特征等情况,开发利用方案采用两套开拓系统对区内三个矿体进行开采。36
本区Ⅰ、Ⅱ号二个矿体全部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距离较近,矿石与围岩较稳固,故本区开拓方式采用一套开拓系统,新施工主斜井,形成斜井-竖井开拓系统。二号开拓系统采用斜井-竖井开拓系统,开采Ⅲ号矿体。矿山灵活采用房柱采矿法进行采矿。提升至地面的矿石送至原矿堆场,由汽车外运销售。废石直接运至废石堆场堆放。1.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其的制约相对不明显。在实施各污染物综合防治措施后,对区域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本项目矿界距离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区边界约0.9km,距离二级地质保护区边界约2.6km。矿界距离森林公园边界约2.1km。本项目不在地质公园保护区范围内,满足地质公园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本项目也不在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范围内,矿界距离最近的旅游区二级保护区边界约1km。因此本项目满足上述风景旅游区以及地质公园的保护要求。废石场选择满足500m的防护距离要求。因此,从区域社会经济要求及项目综合影响判断,工业场地和废石场选址可行。废石场按《一般工业固废堆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第1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厂址选择要求进行场址可行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2。表1-2废石场选址可行性分析序号环境保护对象和要求本工程实际情况符合情况1Ⅰ类固废厂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矿山区距离壶关县县城直距约28km,属于农村地区,满足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2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的侧风向,场界距最近的村庄龙尾头村2km,不会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符合3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和局部下沉的影响沟底大部分出露为黄土类,砂砾石类互层土体等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地基能够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符合4应避开溶洞、泉眼、淤泥、活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构造废石场位置无断层、无断层破碎带、无溶洞区,并且所在区域不处于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符合5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不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符合36
6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符合根据表1-2对废石场选址可行性结果分析,说明拟选废石场满足相关规范及标准的要求,废石场选址可行。根据以上分析,工业场地场址选择符合各项环境要素的要求,场址选择合理可行,场址可行性分析见表1-3。表1-3工业场地厂址可行性分析项目分析结果结论发展规划满足壶关县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可行土地利用符合土地利用要求。可行污染物输送方向不会对周围村庄的环境造成影响可行特殊敏感目标对东沐峪村影响较小。可行环境承载能力环境空气本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空气压力很小。可行地表水生活污水用于厂区、道路洒水。可行地下水评价区周围无地下水分布,对地下水影响很小。可行声环境现状监测不超标,在采取有效措施后,预测值不超标。可行生态环境符合壶关县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经济区划要求可行废石沟选址符合Ⅰ类固废厂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可行总结论场址选择符合各项环境要求,场址选择合理可行。36
第2章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山西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于本项目于2012年7月11日-7月17日进行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根据监测报告,监测期内除沙驼村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有超标外,各监测点SO2、NO2、TSP、PM10日均浓度均未超标。分析PM10超标的主要原因为,沙陀村监测点布设在公路旁,由于当地路况较差运输扬尘较大所致。2.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矿区周围沟谷基本常年无水,仅在雨季连续降雨或暴雨后才出现短暂水流。矿区周边无地表水体。本工程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道路、绿化洒水,不外排;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量很小,经处理后用于井下洒水抑尘,故地表水环境对项目建设不制约。2.1.3地下水环境质量山西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于2012年7月15日-7月17日对评价区内6个地下水监测井位的所有监测项目中,除细菌总数之外,其余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说明该区地下水水质较好。细菌总数超标原因可能为井口管理不当引起。2.1.4噪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于2012年7月13日进行了噪声现状监测,由监测结果可见,厂界和东沐峪村噪声各监测点昼、夜噪声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说明当地声环境质量较好。2.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2.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级别为三级,36
根据《导则》要求,结合本项目大气污染排放以无组织源为主的特征,加之考虑地区主导风向、厂址周围关心点分布以及地形地貌情况,确定本次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以矿区为中心,东西向延伸5km,南北向延伸5km,总计25km2的范围内进行。2.2.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本工程正常生产时井下涌水量很小,经处理后用于井下洒水抑尘,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因此,可以做到正常生产时,无废水外排。同时矿区区域内水系不发育,无地表水体。因此,本次评价将重点分析工程废水不外排的可靠性。2.2.3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地下水评价导则,三级评价调查范围为≤20km2,环评根据本地区地下水径流、补给、排泄等条件的分析,以及项目周围村庄水井分布情况,调整评价范围扩大至24km2的区域。根据矿区范围的详查资料对区域含水层(构造)分布与含水层(构造)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采矿对含水层构造的破坏,从而对区域地下水补给造成影响。2.2.4噪声环境评价范围根据本矿山区及周边200m距离范围无村庄等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各工业场地四周、办公生活区。2.2.5生态评价范围本次生态评价范围确定以矿界外扩500m为评价范围。重点对工业场地建设、地表沉陷、废石堆场对矿山范围内植被影响等进行评价。36
运输路线图例敏感目标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边界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边界1km大气评价范围地下水调查评价范围沙驼废石沟石河沐庙郊西掌西沐峪龙尾头南掌沙豁庙掌东凹南庄上大南凹大道上弯腰地北庄上主井工业场地生态评价范围矿界范围照阳沟马家沟东沐峪逍遥沟井背图1-1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图36
第3章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3.1.1污染物类型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建设项目施工期影响范围主要为矿山区范围,施工活动的影响主要为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排放对矿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中以施工噪声、废气及废石对环境的影响及道路、场地建设对矿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3.1.1.1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本项目矿山开采采用地下开采,冬季采暖采用电取暖,矿山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原矿堆场堆存和装卸扬尘、爆破烟尘,以及道路运输扬尘等。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产生和采取环保措施后,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1。3.1.1.2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矿井涌水。本项目废水产生及处理状况见表3-2。3.1.1.3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矿山生产过程中产噪设备主要有:风机、空压机、泵类、装载机及运输车辆产噪等。噪声级一般在60-110dB(A)之间。3.1.1.4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情况铁矿开采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中开采出的废石,另外还有少量的生活垃圾。3.1.2污染物排放汇总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如表3-1~表3-4所示。表3-1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36
污染源产生情况治理方式排放情况堆场扬尘矿体污染物污染类型产生量(t/a)排放量(t/a)原矿堆场TSP面源13.81地面硬化,东、西、北三面建6m高挡风抑尘网,并设喷洒水装置,抑尘效率85%2.07运输扬尘TSP线源1.1厂内道路硬化,限制超载,洒水抑尘,抑尘效率75%0.26合计TSP无组织14.912.31表3-2废水产生及处理状况表废水废水量(m3/d)污染物备注CODBOD5SSNH3-Nmg/Lt/amg/Lt/amg/lt/amg/lt/a矿井水产生量17.0800.45--2001.1230.02全部回用排放量0120--30000生活污水产生量3.221800.19800.092000.21150.016全部回用排放量0500150200100表3-3噪声产生及排放情况序号噪声源位置产噪设备噪声值dB(A)环评采用防治措施噪声级dB(A)1提升机房提升机95基础减振、厂房隔声752空压机房空压机105基础减振、厂房隔声803风机房风机110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出风口加隔声罩804泵类水泵105基础减振、厂房隔声755运输道路汽车65~75限速行使,禁止鸣笛45~55表3-4固体废物产生状况固废名称产生量(t/a)治理措施排放量(t/a)井下开采废石、掘进废石5000废石沟填埋5000生活垃圾4.95集中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4.953.2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5。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图2-1。表3-5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环境保护目标相对工业场地位置保护对象与项目的关系保护要求36
要素方位距离(km)环境空气1龙尾头村NW1.5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内,矿山区周围村庄,可能受矿山开采和运输等环节的无组织产尘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2东沐峪村SW0.83西沐村NW1.94沙驼村NE1.85西掌村SE2.56水上村NE0.37大道上S0.78弯腰地S0.729北庄上SW0.8510大南凹SW1.511沙豁村SE1.512南庄上SW1.113东凹村S1.814南掌村SE2.115逍遥沟S1.916马家沟SW2.017照阳沟SW2.118井背村SW3.019庙掌村SW2.8地表水1郊沟河S5.0可能受矿山排水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地下水1矿区地下水--评价区主要地下水含水层可能受开采及矿山排水影响《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2村庄饮用水源水上村NE0.3在地下水评价范围内,矿山开采可能影响村庄饮用水源大道上S0.7弯腰地S0.72北庄上SW0.85大南凹SW1.5东沐峪SW0.8南庄上SW1.1声环境1运输路线水上村NE0.3矿石外运沿线经过的村庄,可能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类标准2大道上S0.73工业场地、办公区四周矿山噪声影响控制范围矿区周围村庄距矿区边界>200m,噪声影响小,主要控制工业场地边界噪声达标《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生态环境1矿山开采范围内工业场地、采区、堆场、道路及相关间接性影响区场地平整、工程占地、地表陷落等相关影响可能导致的地表植被影响等采取措施及时恢复到原来状态36
矿界范围内的地表植被(主要为工业场地、道路、矿石堆场区、废石堆场区)2矿界范围内的水土流失(主要为采矿区、工业场地、道路、矿石堆场区、废石堆场区)采取水土保持,实施土地复垦3废石沟废石场范围及周边废石堆放占地,造成植被破坏以及水土流失等采取合理的生态防护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恢复废石场生态条件,降低生态影响4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矿界距离保护区边界约0.9km,距离二级地质保护区边界约2.6km本项目不在地质公园保护区范围内满足公园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5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矿界距离最近的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二级保护区边界约1km本项目不在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规划范围内满足风景旅游区的保护要求6国家森林公园矿界距离森林公园边界约2.1km本项目不在森林公园保护区范围内满足公园保护区的控制要求3.3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3.1大气环境影响3.3.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方案本次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要求,可不进行环境影响进一步预测,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分析的依据。结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本次大气预测因子选取为TSP。2)预测结果与分析本次评价运营期污染源堆场粉尘TSP,根据估算结果,TSP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出现在距源下风向136m处,浓度值为89.39ug/m3。采用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估算模式计算TSP在简单地形、全气象组合情况下地面影响质量浓度和范围,并计算相应的占标率。由估算结果可知,本项目运营后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污染排放量较小,各污染物地面浓度可达标,且占标率小于10%,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轻。3.3.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6
1)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预测分析,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不明显,经预测,对周围村庄以及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对不会产生影响。项目根据所在区域地形进行厂区平面布置,总图布图合理,选址可行。2)污染源的排放源强与排放方式根据工程污染源调查分析,污染源排放主要为面源排放,由大气预测结果可知,采取工程规定的污染源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预测结果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评价也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减小排放强度,合理控制排放方式,以达到对环境的污染影响降到最低。3)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根据工程分析,各污染源在采取合理的污染控制措施后,均能做到达标排放。评价建议加强污染源的控制措施,并定期对污染源实施监测,保证正常运行,或采取区域消减,使环境空气得到改善。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采用导则推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面污染源对厂界外环境的影响程度没有发生超标现象,结果为无超标点出现,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5)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粉尘污染,来自矿石堆存、装卸及运输过程等,均为无组织排放;废水全部不外排。因此本项目不需申请总量指标。3.3.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矿山在正常运营时,产生的生活污水都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矿井涌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凿岩用水不外排。矿区边界及外扩500m范围内无地表水体,距离最近的地表水体在5km以外,且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才有少量水流,因此本项目的开采不会对地表水产生影响。3.3.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矿区内分布的地下水主要有岩浆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该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地下水径流主体依地势由高往低径流,地势较高的基岩山区地下水获得补给后经过短暂的径流,便以泉的形式排出,或向深部径流,补给或储存于深部构造裂隙中。1)铁矿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36
铁矿开采影响地下水的方式,主要是矿层开采后顶板发生垮落,形成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受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影响,使地下含水层与开采矿层之间的隔水层被破坏,导致含水层水量漏失,水位下降,间接对与被破坏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他含水层产生影响,造成水量有所减少,水位缓慢下降。根据储量核查报告,本矿井开采矿体上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的碳酸盐岩类含水层,该含水层厚度较大,岩溶、节理裂隙不发育,富水性一般。矿区地下基岩风化裂隙水水量较为贫乏。且矿体位于区域地下水位(标高600m)以上,采矿对含水层造成的影响较小。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整个矿区同属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矿区处于地下水补给径流区。碳酸岩裂隙水在其整个分布范围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径流区一致。排泄:受地形、裂隙发育程度、深度的控制,潜水一部分以泉的形式径流排泄,形成溪流,一部分被蒸发排泄,另一部分通过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分布于矿区西部),补给深部的奥陶系含水层。当本矿地下开采后,顶板发生垮落,形成导水裂隙带,对矿区碳酸岩裂隙水会产生影响,会使此含水层的水量减少或疏干,一部分以矿井涌水的形式排出地面。由本矿区井下涌水量较小可知,受整个区域大气降水较少及矿区上覆含水层富水性一般特性影响,本项目的开采对地下水影响较小。2)铁矿开采对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影响分析铁矿开采影响地下水的范围一般是井田及外扩500m范围,矿体开采可能会破坏矿体上覆含水层,会使此含水层的水量减少或疏干,一部分以矿井涌水的形式排出地面,进而影响井田及外扩500m范围内以碳酸盐裂隙水及第四系浅层水为饮用水源的村民。本项目井田范围及评价范围内无集中供水水源地。井田及外扩500m范围内有北庄上村、弯腰地村、大道村、水上村、东沐峪村、大南凹村。经调查,这些村庄人口基本已外迁,仅剩余一两户人口,也不在村内常住,饮水主要靠自打2-3m深的旱井储存少量雨水,沉淀后用做生活用水,无饮用水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村庄饮水产生影响。3.3.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根据HJ/T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厂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叠加现状值后,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建设项目噪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厂界周围环境噪声的影响值较小。36
本项目运营期间,东沐峪村昼、夜间等效声级预测值与监测值相比基本无变化,且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评价要求运输车辆在经过村庄时,应自觉减速、限制鸣笛;尽量防止夜间运输;在道路两旁增加绿化带,可减少噪声传播,使噪声对沿线村庄影响降低。3.3.5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备用废石沟利用原北河铁矿废石沟,原北河铁矿废石沟位于原北河铁矿工业广场西侧,为西北-东南荒沟,处置场长约100m,平均宽40m,平均深度为15m,容积约6万m3,目前已容纳废石0.3万吨,剩余容量约5.5万吨,可容纳服务期(4.8a)内的全部废石。经评价现场踏勘,企业所选废石沟属于山间荒地,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地,无农田耕地,无汇水面积。废石沟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黄土层,部分有基岩出露。由于本地区自然地形条件所限,土地利用难度较大,且植被以灌丛为主,无耕地、林地等分布,利用价值较低。在对废石沟采取压实、覆土、绿化等措施后,对现有生态环境不会产生较大改变。废石沟选址距离周围村庄在500m以上。废石采用汽车运输,有矿区联接道路通向废石场,交通比较便利。废石从沟底开始堆存,采用阶梯式堆放废石的形式分层堆放,压实、覆土绿化。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95t/a,主要是由沙土、纸类和塑料类等组成。评价要求在厂区生活、办公集中区内设垃圾箱,定期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3.4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3.4.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堆场粉尘原矿采出后运至地面原矿堆场(200m2),经临时贮存后再由汽车拉走。由于本项目两个主井口距离较近,本着节约占地的原则,设计两个开拓系统采用一个原矿堆场,即可满足原矿堆存要求。评价要求环评要求对原矿堆场地面硬化,由于堆场南面靠山,因此在东、西、北三面设置6m高挡风抑尘网,留出运输通道,经计算,抑尘网面积240m2,并设喷洒水装置,抑尘效率按85%计。对于废石场,评价要求企业应结合废石场建设和管理要求,根据废石情况逐步实施渣坡平整、压实和坡面防护,并进行土地复垦和绿化,可有效减小废石扬尘量。36
2)矿石运输粉尘对于原矿的道路运输:项目矿山区道路为土石路面,运输产尘量较大。为了减少道路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首先要对厂内道路进行硬化,道路洒水(每天洒水2次,每次洒水1.0L/m2);另外运输过程中加盖篷布,限制超载。并且通过在运输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既可减少粉尘污染,又可美化环境。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以减少汽车运输尘量75%,道路扬尘排放量为0.26t/a。3.4.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1)矿井涌水根据各开拓系统矿坑涌水量和开拓方案,评价要求对各开拓系统的矿坑涌水进行处理后回用。根据矿方提供资料,井下正常涌水量为17m3/d,最大涌水量为20m3/d。评价要求工业场地建设1座井下水处理站,主要设施包括调节池一座;综合净化间一座(内设一体化净水器一台),加药装置及相应的水泵、清水池,单台处理能力为24m3/d,大于矿井最大涌水量。井下排水采用调节→混凝→沉淀→过滤工艺,COD处理效率60%,BOD5处理效率70%,SS处理效率80%。处理后的矿井水用于井下洒水抑尘,不外排。2)生活污水矿山生活用水量为4.02m3/d,污水产生量为3.22m3/d,产生量很少,环评要求在生活办公区设一座处理能力为0.5m3/h的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收集处理产生的生活污水。食堂废水采用隔油池预处理,再与其他生活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回用于堆场和道路洒水,不外排。3)初期雨水根据工业场地的地形、面积和当地暴雨强度等因素,在厂内设置80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雨水经集水渠收集沉淀后可用于厂内洒水或外排。3.4.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针对项目产噪设备特点,提出以下防治措施:1)总平面布置已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布设,两区相距较远,并考虑地形、声源方向性、噪声强弱和绿化等因素,利用地形、辅助厂房、树木等阻挡噪声的传播;2)从设备降噪考虑,设计将高噪声设备置于室内,利用建筑物隔声;3)尚未购置安装的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型号及对环境影响小的产品,使本工程运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达到规定标准;36
4)水泵、风机基础选用高隔振系数材料,设计选用钢弹簧与橡胶复合串联式隔振基础,减少向楼板等支承结构传振;5)风井场地的风机房是矿井的强噪声源,末经处理直接扩散到室外,将对区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设计在风道内安装消声器,并在出风口处加隔声罩降低风机房噪声影响;6)在厂界四周、高噪声车间周围、运输道路两侧种植灌木、乔木和林带绿化,起到阻止噪声传播的作用;7)水泵房各种水泵进出口连接管采用柔性连接方式,防止振动传播造成危害;8)本评价要求在空压机房、电机房、控制室室内墙面、屋顶内表面贴吸声材料,对主机、电机用吸声材料做隔声罩密闭;9)对运输噪声,要求车辆在敏感点和厂区限速行使,禁止鸣笛。通过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后,可大大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3.4.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本项目废石产生量为0.5万t/a,及时送到本矿拟选的废石堆场进行填埋处置。废石填至沟内后逐层压实、覆土绿化、恢复植被。生活垃圾产生量4.95t/a。评价要求在矿山集中办公、生活区设置足够数量的封闭式垃圾箱,定点收集,定期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3.5环境风险预测评价3.5.1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事故影响分析1)风险分析废石场设在铁矿区北部沟道内。根据本工程废石场的位置和分布,在废石堆放之前要修筑拦渣坝,排水涵洞、顶面截洪沟、坡面排洪沟、在填埋废石时分层堆放,对堆坡进行整治,设马道排水渠、坡面覆土进行绿化。这样,这两条小型沟谷发生泥石流的风险性较小,可有效预防泥石流的发生。另外,废石沟距下游龙尾头村约2km,距离较远,废石场按规范进行治理后,即使最不利情况下也不会因泥石流而影响村庄安全。2)风险防范措施(1)坝址选择沟岔、弯道下方和跌水的上方,坝段不能有集流洼地或冲沟。拦石坝的选址须进行安全认证;进行正规设计,基础坝建成后须经安全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36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坝址地区的工程地质勘探、测量。(3)在坝体填筑前,必须对坝基和岸坡进行处理,拆除坝基范围内的建筑物,清除草皮、腐殖土等。对湿陷性较强、厚度较大的黄土坝基或台地,应进行预侵处理。坝体与坝基、坡岸的结合,应开挖结合槽1-3道,其底宽宜在1-2m,深度不宜小于1m。(4)基础坝及废矿石坝坡面必须设置护坡,护坡材料应根据当地情况选取,建议采取工程护坡与植物护坡相结合的方式。排石场底部建设排水涵洞,废矿石场坡面左右岸及各级戗台上布设排水沟,将汇水引入下游沟道。(5)加强拦石坝的安全监测,包括巡视监测、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压力监测、水文、气象监测等。设置专人对废矿石场进行管理和维护,严禁在排石场周边爆破、滥挖矿石等危害排石场安全的活动。(6)在拦石坝附近设立警示标志牌,明确禁止在废矿石场和坝下进行活动。(7)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8)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加强监管,及时发现隐患。3.5.2爆炸风险分析矿山开采需要使用大量的炸药、雷管等爆炸物品,如使用及贮存不当,发生意外爆炸,对环境将产生以下影响:释放出有毒害作用的烟气污染物,产生强大的振动和噪声以及空气冲击波,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1)风险分析本工程矿用炸药为2号岩石炸药,炸药库设于矿区北部山谷隐蔽处,矿山用药由炸药库运送至矿山需用点。本项目存在炸药库爆炸风险和开采时使用炸药意外爆炸引起的事故。2)风险防范措施炸药库爆炸是概率极小的事故,但其带来环境影响波及范围较大,造成的后果较严重,因此需要重点防范。国家对爆炸物品的管理有很严格的法规及规章制度,对爆炸物品的贮存库有非常详细的要求。只要建设单位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203)及相关规定储存、运输、使用炸药,此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3.5.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目的36
为保证出现环境风险时应急处理的快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风险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2)适用范围本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矿井井田范围内因采矿、排石造成的废石沟垮坝、滑坡事故。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成立垮坝、滑坡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总指挥:矿长、党委书记副总指挥:生产矿长、机电副矿长、外运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成员:调度室、安监科、供应科、保卫科、医务室、矿办公定室、人事劳资科、总工办、运输队等负责人。4)应急响应①事故的分级I级:矿山部不能处理的事故如:大的火灾、水灾、地质灾害、大的伤亡事故。II级:矿山部自己能处理的事故如:一般性火灾、较小的塌方等地质灾害,受伤事故。III级:采矿班组能自行处理的事故,不需启动预案。②报警程序执行SP-09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发现→逐级上报→指挥(或指挥机构)→启动预案a、报警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上报,根据事故情况、严重程度采取响应的措施和预案。注意:事故无论大、小都得逐级上报。矿山部、安全环保办有权决定是否请求公司有关部门、消防、医疗机构支援。安全环保办负责向区有关职能部门汇报。b、指挥与控制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地质灾害、水灾、设备事故、及其他重大伤、亡事故。最早发现者:应很熟悉部门或岗位上的情况。如果你认为事故可以控制,并能保证人身安全,你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并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工作。如果认为不可能控制,可立即撤离现场并向班长、值班主任报告,不要采取不必要的冒险措施。36
值班主任或矿长接到报警后,应按照《矿井重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或应急预案》中“重大安全事故通知程序”通知指挥部成员到达矿调度室;按照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的指示,立即奔赴事故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c、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伤害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伤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抢救。d、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安全办迅速向公安机关(消防支队、治安支队、防火安全委员会)、安监局、卫生疾病防控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并请求支援。e、事故扩散危及到厂内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厂区外过往行人向安全地带疏散。f、医疗人员到达现场,应立即救护伤员或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g、抢险抢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h、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专门工作小组:组成由安全、保卫、生产、工会、环保、机电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成立生产恢复小组,负责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并落实防范措施。5)废石场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废石堆场滑坡和围堤溃坝事故应急处置方案①应急预案的启动当工作现场发生不可处理的严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现人应迅速将泄漏现场的状况和有无被困人员等情况立即向值班长和危急事件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汇报。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工作人员应立即撤离工作地点。值班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命令迅速改变废石生产方式,经查应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汇报,并建议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听取汇报后,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命令启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人员应分别通知应急救援机构的各部门人员,参加应急救援。各部门接到应急救援的通知后,应立即奔赴事故现场,根据各自的职责对危急事件进行处理。②危急事件的应对36
储备足够量的应急物资,如:架板、水泥、砂子、铁锹、手推车、土工布等。现场紧急处置:抢险队成立后,向大坝下游处检查可能垮坝所辐射的地带是否有人,如果有,应立即通知人员离开,并在危险区域挂设警告牌。应立即将准备的物资沙袋、水泥等运送到泥石流出现的地方。观察水流情况,有组织地用沙袋等堵塞出口进行堵救。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沙袋、水泥、草袋等物资堆放成小坝,引导水流向排洪沟流动,避免污染。废石场下游无敏感建筑,距离最近的村庄为龙尾头村,距离约2km,距离较远,不会对其产生影响。(2)废石场生态破坏应急措施废石场堆放按照分层堆放、推平、压实,对外边坡进行林业复垦,分层厚度为0.7m,边坡角度为45°,复垦厚度为1m,平台覆土0.5m,植树采用客土坑栽方式,树坑的集合尺寸为0.8×0.8×1m。底部0.5m,客土由熟土与肥料混合而成填充。以提高树木成活率及所需养分,使废石场尽快绿化。外边坡复垦随着分层增加而依次进行。6)炸药库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方案(1)爆炸材料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后,人员积极组织自救、互救,同时将通向灾区的电源切断,并立即向调度室进行汇报,由矿汇报救护大队组织人员抢救救灾。(2)炸药库一旦发生事故,井下药库灾区人员应首先检查雷管及炸药爆炸的发生的具体地点,爆炸事故发生后严重程度作出判断,并沿事故地点的进风侧进风流方向撤离事故地点,若位于事故地点的回风,立即佩带自救器,尽快绕最佳路线进入进风,再沿进风路线将防爆门打开撤离,并将防爆门关闭,并立即将爆炸事故现场具体情况向调度室和工区值班人员汇报。(3)调度室接到汇报后,调度室根据发生事故后必须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表,通知有关领导。通知各个单位值班人员,由值班人员通知在-350总回风巷的工作人员,撤离到进风大巷。(4)爆炸材料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后,现场负责人要首先通知附近的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并立即向调度室汇报,(5)最先到达井口的领导要担负起现场总指挥的职责,首先通知受灾区域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受灾区域的人员要立即佩戴隔离式自救器,按照避灾路线撤到新鲜风流中,如果无法撤离,抢险指挥部要采取风流短路措施,并通知主副井及-350大巷人员撤离,同时通知矿山救护队立即救援。36
(6)救护队到达事故现场后,不能立即进入爆炸材料库,而应首先抢救受灾区域的人员,将遇险人员抢救出井。只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可考虑进入爆炸材料库侦察,这项工作一般要在事故发生24小时后进行。进入爆炸材料库前要详细掌握回风流中的温度及气体情况。根据情况来分析爆炸材料库是否还在燃烧,然后再确定行动方案。(7)人员紧急疏散、安置炸药库发生雷管炸药爆炸后,如有幸存者人员,人员根据炸药库内事故实际情况选择撤离路线(共有两个可以逃生的出口:进风通道、回风通道),爆炸地点在进风侧的话,人员撤离第一选择为进风通道。如果发生火灾造成风流逆转,其有毒有害气体将进入矿井采区的进风流中,该区域内人员必须佩戴好自救器进行撤离。7)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1)环境保护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执行SP-27固体废弃物排放程序。(2)设备和生产恢复矿山部和公司机电、维修等有关部门对损坏设备紧急抢修,使其在最短时间恢复正常。运矿公路、采场有破坏的及时修复;边坡有滑坡地段,要及时清理石料,对边坡加固,消除危险。生产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由公司安全环保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安全验收,宣布应急取消,恢复生产。(3)善后处理有关人员配合矿调度室等其他部门人员,组织事故现场勘察,仔细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追查事故责任人,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处罚,制定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如果造成耕地损坏,尽量进行恢复,不能恢复的要对受损村民进行补偿,补偿标准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征地标准进行;造成居民生命财产损失的,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补偿标准进行补偿。8)应急准备物资准备:应急分队20人,装载车辆、装载机、雨具、铁锹、箩筐、编制袋等。应急人员的培训:参加公司组织的应急培训和安全教育;矿山部应急培训教育;预案演习:参加公司组织的预案演习,矿山部每年8月份组织一次预案演习36
公众教育:职工教育,每周一次安全例会。对全厂职工进行矿山安全知识教育。对周围村民进行宣传,不要进入矿区。警卫人员在矿区值班,发现进入采区人员进行教育。当发生事故时矿山部全体人员团结合作,正确处理事故。矿山部不能很好处理时向公司提出帮助。必要时向公司签定的救援组织进行通报,寻求立即帮助。9)预案培训和演习应急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公司安全环保办公室组织的紧急事故处理的现场培训。参加医务室组织的救援培训,人员懂得心、肺复苏和外伤急救知识。组织观看公司放映的救援知识录像。每年8月矿山部组织一次有关紧急救援内容的演习,内容包括:火灾、地质灾害、现场伤员急救、触电急救等。组织矿山部人员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0)预案维护和改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矿山部制定,每年的1、2月份矿山部组织人员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修改,报安全环保办批准备案。批准后下发到各组组织学习。同时注意经常检查以下内容,如有变更及时修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①应急人员的身份和电话;②应急物资的变化;②矿区地图的变化;③运输线路的变化;④应急组织的变化。11)经费保障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所需经费向安全环保办提出申请,安全环保办应根据实际情况满足需求;灾害发生过程中所需经费由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解决。3.6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本项目总投资为1500万元,环保投资为65.5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4.4%。3.7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整合后的壶关县马家沟36
铁矿积极响应我省对非煤矿山资源整合的政策,采用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项目通过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节约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市场前景良好、具有较好的赢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对环保工程设施的投资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本项目投产后,每年投入的环保费用为65.5万元,环保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为7.02万元,费用效益比为0.11:1,说明本项目建成后,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可取得经济效益。这完全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一贯坚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的原则,同时也符合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本建设项目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均是可行。3.8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3.8.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应该贯穿于建设项目从立项到运行的整个过程,并对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环保条例,规定不同阶段的环保内容,明确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具体情况见表3-6。表3-6建设项目各阶段环境管理工作计划表阶段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管理机构职能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手续,完成各级主管部门对本企业提出的环境管理要求,对本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计划的执行及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真正发挥作用。项目建设前期1、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同期,委托评价单位进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积极配合设计及环评单位所需进行的现场调研;3、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企业内部必要的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4、对全厂职工进行岗位宣传和培训。设计阶段1、委托设计单位对项目的环保工程进行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2、协助设计单位弄清楚现阶段的环境问题;3、对污染大的设备,应严格按照环保规范布置在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4、在设计中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中提出的环保对策措施。施工阶段1、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2、按照环评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制定出建设项目施工措施实施计划表,并与当地环保部门签定落实计划内的目标责任书;3、认真监督主体工程与环保设施的同步建设;建立环保设施施工进度档案,确保环保工作的正常实施运行;4、施工噪声与振动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不得干扰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5、施工造成的地表破坏、土地、植物毁坏应在竣工后及时恢复;6、设立施工期环境监理制度,监督环保工程的实施情况,施工阶段的环保工程进展情况和环保投资落实情况定期(每季度)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一次。36
试运行阶段1、检查施工项目是否按照设计、环评规定的环保措施全部完工;2、做好环保设施运行记录;3、向环保部门和当地主管部门提交试运行申请报告;4、环保部门和主管部门对环保工种进行现场检查;5、记录各项环保设施的试运转状况,针对出现问题提出完善修改意见;6、总结试运转的经验,健全前期的各项管理制度;生产运行期1、严格执行各项生产及环境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2、设立环保设施运行卡,对环保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做到勤查、勤记、勤养护,按照监测计划定期组织进行全厂内的污染源监测,对不达标环保设施立即进行寻找原因,及时处理;3、不断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企业内部之间的技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保持企业内部职工素质稳定;4、重视群众监督作用,提高企业职工环境意识,鼓励职工及外部人员对生产状况提出意见,并通过积极吸收宝贵意见,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5、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验收。3.8.2环境监测3.8.2.1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依据工程内容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方案。1)环境监测范围重点监测本工程主要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状况以及关心点的污染物浓度状况。2)环境监测方案(1)大气污染源监测监测项目:粉尘;监测布点:厂界无组织颗粒物;监测频率:每年不少于1次,每次采样3天,监测时间可选在采暖期进行。(2)废水监测监测项目:pH、COD、SS、BOD5、NH3-N、石油类、硫化物等。监测布点:矿井水处理站进出口,设标牌标明采样点位,并设流量测定仪。监测频率:矿井水处理站定期进行一次。(3)地下水监测监测项目:水位、水量、pH值、总硬度、氟化物、氨氮、NO3-N、NO2-N、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砷、Fe、Mn、Hg、硫酸盐、高锰酸盐。监测布点:水上村的泉水出水口。监测时间:丰水期、枯水期各监测一次(4)噪声监测36
①监测项目:主要噪声源噪声和厂界噪声。②监测布点:噪声污染源监测点:①裸露噪声源:监测点设在距其1m处;②室内噪声源或密闭的高发声设备:监测点设在距噪声源1m处和室外距墙1m处。③监测频次:每半年监测一次,每次昼夜各一次。④监测仪器:噪声监测仪。(5)生态与水土流失监测①监测目的水土流失监测的目的在于适时、准确地掌握工程运行期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状况,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性,测算水土保持各项治理工程的效益,及时地发现在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便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使生产能够正常进行,并且很好地维持项目区的周边生态环境。同时为本区与其他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提供类比资料。②监测因子与布点监测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区的水蚀引起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各项治理工程实施后的保水保土效益。监测因子为:降雨量、径流量、输沙量、植物生长情况、防治措施实施效果观测。③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和技术必须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方法采取小区观测与断面观测相结合,定点观测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监测因子,选择下列方法进行检测:坡度、渣体堆高、渣料体积:地形测量法;护坡效果及稳定性:巡视、观察法;植物措施成活率:实测法;径流量、输沙量:断面取样法;防排洪设施运行情况:目测法;通过将观测结果与同一类型区平均流失量以及允许流失量相比较来验证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性,并在运行过程中作为必要的补充。④监测时段和频率本项目目前尚未建设,应对各检测点进行一次全面的监测,以了解当前的水土流失状况。在运行初期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调查。⑤监测制度36
监测单位依据规范规程编制监测细则,布置监测计划,按制度对每次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做出合理的评价,并且及时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监测全部结束后,对监测结果做出综合评价与分析、编制报告、报送当地环保部门。3)监测结果反馈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汇总,上报有关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监测结果如有异常,应及时反馈生产管理部门,查找原因,及时解决。36
第4章公众参与4.1公开环境信息情况4.1.1信息公开次数我院接受委托后的7日内,于2012年5月24日,环评单位在现场调查时配合建设单位开展了第一次公众参与调查。调查采取了随机张贴公示及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进行。2012年11月27日~12月10日在山西省环境保护网进行了本项目的环境信息公示(公示号为1632)。4.1.2环评内容公示1)一期公示我所接受委托后,课题组配合企业于2012年5月24日将建设项目的有关情况向项目所在地周围村庄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内如下:(1)项目简述;(2)本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3)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结论要点;(4)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5)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6)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7)联系方式2)二期公示2012年11月27日~12月10日在山西省环境保护网进行了本项目的环境信息公示(公示号为1632),见图4-1。向公众公告的主要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向公众公告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建设项目情况简述;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36
36
图4-1网上公示截图36
4.2公众意见征求4.2.1公众意见征求形式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公众意见。4.2.2公众意见征求次数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在项目第二次公示期间,对工程周边进行现场走访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4.2.3公众意见征求范围意见征求范围为直接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居民区、企业工作人员,所经地区各主管部门、居委会、重点敏感企事业、专家等。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发布信息公告后,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专访、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收集公众对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将事先准备好的80份调查表按一定比例发放给项目所在地周围村庄居民。在发放调查表的同时,向被调查对象通报项目的建设内容、工程特征、环境特征等情况,特别是项目将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可能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项目设计中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及采取措施后达到的治理效果,调查表发放后,被调查人员认真填写,随后进行回收。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1)本次调查中97.5%的公众支持该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希望该项目应尽早实施建设;2.5%的人对本项目的建设表示无所谓,没有人对本项目的建设表示反对。2)关于本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26.25%的人认为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8.75%的人认为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有22.5%的人认为是噪声污染;有32.5%的人认为是固废污染。3)关于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注意解决的问题,有48.75%的人认为应该注意污染治理措施;51.25%的人认为要注重环境管理。表4-1公众参与调查表36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工作单位项目概况:山西省人防实业开发总公司壶关县马家沟铁矿由原山西省人防实业开发总公司壶关县马家沟铁矿和原壶关县石坡乡龙尾头北河采矿有限公司铁矿整合而成。矿区位于壶关县城东南方向约28公里的龙尾头村附近,行政隶属壶关县石坡乡龙尾头村管辖。矿区地理位置:东经:113°28′44″—113°29′45″,北纬:35°57′31″—35°57′59″。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9′14″—北纬:35°57′45″依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非煤采划字[2011]0021号文件,矿区面积为0.8762km2,批采标高为1611.99-1249.99m,生产规模5万吨/年。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临时生活污水、矿坑涌水、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项目运营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堆场扬尘、废水、废石和机械噪声环境问题。堆场扬尘废气排放将会对大气产生污染,矿坑涌水、生活废水排放将可能会对当地河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废石的处置不当将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铁矿开采过程中的各环境影响因素,本工程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最终使各项环境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并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1.您认为本项目对您生活影响较大的环境问题是什么?A.空气B.水体C.噪声D.固体废物()2.本项目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堆场扬尘、废水和废石的堆存和排放等,经过采用较为先进的工艺和相应的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后,污染物排放可达到环保部门要求,在此基础上,您认为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能否接受?A.可以接受B.基本可以接受C.不可以接受D.无所谓()3.您对该项目建设最关注的问题是:A.环境保护B.就业机会C.收入增加D.其它()4.您认为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注意解决的问题是:A.污染治理措施;B.环境管理;C.其它()5.您认为本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应当注意的是什么问题?A.废气污染B.废水污染C.固体废物D.生态污染及其他()6.您对本工程所持态度:A.积极支持B.无所谓C.反对()7.您对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何意见与建议?填表说明:1.本表是为了了解居民的环保意识,请你们从长期居住在本地区对环境质量的直观感觉出发,对本项铁矿开采工程的利弊作出判断,为决策提供依据。2.征询表中提供答案的问题,请选择您认为最合适或与您意见相近的答案。3.征询表中未提供答案的题,请您填上您对本项目的意见。4.本表发放范围为建设工程周围居民、单位职工或团体及政府人员。36
4.5结论与意见4.5.1结论的合理性分析1)合法性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有关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具有合法性。2)代表性公众意见收集范围覆盖周边大部分不同阶层的群众、主管部门、相关企业等,能代表大部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3)真实性公众意见公示、调查表的发放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公示内容准确反映建设项目相关信息,调查结果真实可靠。4)有效性调查时间为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制阶段进行,能准确反映周边群众对项目的态度,调查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公示内容真实、调查范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合理有效。4.5.2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中,支持项目建设的78人,占97.5%,无人反对。公众对该项目建设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1)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应做好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2)对工程实施后带来的废气、废水、扬尘及周围铁矿开采中已发现的、与当地居民生活有直接关系的问题表示担心;3)除了铁矿开采引起的饮水问题由铁矿集中供水外,对于农作物减产问题,村民希望矿方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4)群众希望能借此解决原矿职工就业和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企业在听取了这些意见与建议后,承诺一定会重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36
第5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山西省人防实业开发总公司壶关县马家沟铁矿5万吨/年铁矿资源整合项目经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6号“关于《长治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批复,符合国家和国家及山西省产业政策;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在严格执行本环评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后,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不明显;风险可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厂址选择可行;公众支持,从环保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36
第6章联系方式(1)承担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评价单位: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联系人:隋绍华电话0351-4117030邮箱地址:hbszz@163.com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许坦西街69号邮编030006(2)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山西省人防实业开发总公司壶关县马家沟铁矿联系人:赵华电话13293954278邮箱地址:168874372@qq.com地址:山西省壶关县石坡乡龙尾头村邮编04730036
3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柳州白莲机场停机坪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陕西龙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8万吨尿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山东铭德港城机械有限公司喷漆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淮安清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加氢精制-分子筛脱蜡装置、10万年吨烷烃溶剂加氢装置及配套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利用高盐废水溶采盐矿制盐回收凝水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岑玉线北流甘村至新圩段公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福安赤路钼矿选矿改造升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厦深铁路潮阳站站前广场和进出站路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唐集中供热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相关附件唐集中供热报告书环评报告
- 吨高强瓦楞纸生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年产15万套汽车底盘紧固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技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年回收利用蚀刻液8000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储藏食用乙醇环境影响报告书文号关键字储藏食用乙醇环境附件环评报告
- 黄石市汪仁组团总体规划(2015-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 安徽凤阳宏盛石化物流有限公司危化品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娄底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贵州双木农机新增台茶叶加工机械扩能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为体环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