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 MB
- 15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总则1.1评价目的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从战略高度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指导广西“十一五”工业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和预防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奠定科学基础,为广西工业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广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环境决策依据。1.2评价的指导思想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良性循环为目标,以生态适宜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对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综合评估,从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以及减缓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整体性对策措施,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1.3评价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的,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资源、生态、环境承载约束条件为评价依据,评价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早期介入原则:本规划环评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以将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理念融入规划之中。客观公正原则: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估规划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及长期潜在影响,为规划调整和减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整体性原则:评价把与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问题。
公众参与原则: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吸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致性原则:评价工作深度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可操作性原则:尽量选择理论基础完善、实用性强、可行性好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规划的环保目标、调整建议、减缓措施具有可操作性。1.4评价范围评价范围:拟议规划涉及的全部区域,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全部陆域、海域环境。1.5评价重点根据广西工业发展方向及环境、资源制约因素,确定本次评价重点:(1)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2)规划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及布局环境合理性、可行性分析;(3)规划方案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6评价时段与“十一五”规划相一致,即从2005~2010年,同时统筹考虑长远发展。1.7评价方法由于本规划涉及范围很广,且在规划阶段很多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宜以定性分析为主,结合定量预测的方法来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具体方法如下:(1)环境影响识别:采用清单法、矩阵法、专家判别法等。(2)规划实施污染源预测:主要采用系数外推法、类比分析法、资料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综合分析法等手段分析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因素、污染源强。(3)环境现状评价:主要采用资料分析、现状监测、现场勘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4)环境影响分析:采用模型法、趋势外推法、类比分析等方法。(5)环境容量:采用模型法、资料调查等方法确定子评价区域环境容量。
(6)公众参与:采用问卷法、访谈调查、座谈会、专家咨询等方法。1.8评价技术路线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8-1。广西工业“十一五”规划战略分析确立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内容采集评价信息信息处理、分析和评价回顾性评价现状分析预测评估综合分析评估对策建议决策者公众参与制定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实施
图1.8-1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2“十一五”工业规划概述与分析2.1规划背景2.1.1“十一五”工业规划编制背景十六大提出2020年人均GDP达到和超过3000美元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十一五”是广西承前启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任务是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实现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1500美元的跨越,为下一步的发展即到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一进程中,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其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测算,“十一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必须保持在13%以上,才能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发展战略,自治区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制编工作。2.1.2“十一五”期间广西经济及工业发展状况面临的机遇和问题2.1.2.1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为广西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十一五”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仍然是主导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将在“十一五”期内结束,我国经济将全方位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增长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源支撑,也为广西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空间继续扩大,为广西工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大,为广西工业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时期,国际市场需求增大,为扩大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创造更好的条件。“十一五”时期,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将持续上升,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国内需求将不断扩张。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大,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加快,将继续推动广西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多重机遇的叠加优势,为广西工业发展提供巨大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中越构建“两廊一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框架等,给广西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作为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的节点,环北部湾经济圈有望成为次区域合作的新亮点和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我区沿海经济区是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是未来广西发展的重点地区。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优势以及国家调整重化工业战略布局的重大机遇,为我区沿海经济区布局发展石化、林浆纸、钢铁、造船、电力等临港型重化工业,形成产业集群,创造了优越条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广西工业发展不断提供强劲的动力。1999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广西加快工业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广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在规划指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为广西工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增强,为广西工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世界经济正处于周期性上升阶段,国际产业转移在加快。广西的产业化程度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合理接纳产业转移,对广西工业收益很大,将实现经济发展的“后发效应”。广西邻近粤港澳,接受产业转移的条件得天独厚,必将给广西工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另一方面,由于东盟国家工业化程度不高,广西依据东盟国家进口替代工业化需要,将部分产业转移到某些东盟国家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2.1.2.2工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主导地位不突出。200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045亿元,仅占全国工业经济总量的1.5%左右,排全国第22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5%,比全国低14.5个百分点;人均工业增加值排在全国第28位。200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26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32.8%,比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了十几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工业带动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还比较弱。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突出,这是“十一五”广西工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压力和挑战。
——工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我区工业主要的特征是资源开发型工业占主导地位。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86.84亿元,其中轻工、冶金、有色金属、制糖、电力、建材、纺织、煤炭等八个资源型产业总产值1098.7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2%,加工工业的比重过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目前我区中小企业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中94%左右,大中型企业不到400家,平均每户资产2亿多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或产品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只有3家,缺少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4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显示,我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21位。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2003年全国及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我区科技创新列全国第27位。这说明我区工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技术水平落后,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拥有专门技术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在全国还处于较低水平。——增长方式粗放,煤电油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十五”广西工业进入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长方式仍属粗放型,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扩大,电能、煤炭、成品油等重要原材料供应出现紧张的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要保持年均13%的高速增长,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测算,需从区外购入煤炭约4600万t。电能、煤炭、成品油等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压力,将成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2规划方案简述2.2.1发展目标2.2.1.1工业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占全区生产总值41%左右。工业总产值达到7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55%左右。——“十一五”期间,广西主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上升态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5以上。——“十一五”期间,完成工业投资513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资2200
亿元,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700亿元,年均增长15%。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品牌战略,新培育20个以上国家名牌产品。2010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区31个国家和省级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68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十一五”期末,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比“十五”期末提高10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培育5户以上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10户以上销售收入100-200亿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2010年,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15t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到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30m3,年均下降9%;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6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80%。2.2.1.2主要行业发展目标主要行业发展目标详见表2.2-1。表2.2-12010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发展目标指标行业2010年销售收入(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工业增加值(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有色金属60031.118022.6电力32213.815312.5汽车100024.822524.2食品4701315013医药125155114高新技术21304270035机械35015.58012.7制糖31011.56510.2造纸15018.946.515.6建材20016.15811.9冶金65018.921021石化71038.922041.7农产品加工125312.337213.2纺织1002227.522
电子15044.55044烟草10511.56811.2煤炭158.477茧丝绸3129.58302.2.1.3主要产品发展目标主要产品发展目标详见表2.2-2。表2.2-22010年广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发展目标主要产品名称单位2010年产量比2005年增长%发电量亿kWh80680汽车万辆100150内燃机万台/万kW120/800094/100机制糖万t75042钢万t1900245生铁万t1700209钢材万t1670204锰矿石万t200100铁矿石万t500铁合金万t200100锰品深加工万t35340十种有色金属万t215192其中:铝万t120300锌万t50127锡万t567氧化铝万t500443铝材万t100900原煤万t95046硫酸万t20025烧碱万t50100农用化肥(折100%)万t105312化学农药万t42.925水泥万t500066汽油万t2401100柴油万t7802338工程机械台50000138金切机床台800048其中:数控机床台2000614纱万t1527布万m10000100丝t13000160真丝织品万m2000全部新增服装亿件5150机制纸及纸板万t250108化学原料药t600050中成药t8000037卷烟万箱12018
饮料酒及食用发酵酒精万t1801112.2.2重点产业和布局2.2.2.1重点培育和发展十大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要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围绕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拉长产业链,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带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铝业、钢铁、石油化工、锰业、糖业、林桨纸、医药、茧丝绸、工程机械等十大产业集群。(1)汽车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共投资18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其中零部件销售收入3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5倍;年产汽车100万辆(含上汽通用五菱青岛颐中30万辆),年产车用内燃机120万台,增长90%。——加快发展汽车整车。抓住国内上汽、东风、一汽及美国通用、法国雷诺、日本日产等汽车集团齐聚柳州的机遇,把柳州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重点支持上汽通用五菱年产80万辆微型、小型汽车,东风柳汽年产4.7万辆商用车及6万辆多用途乘用车,一汽柳特年产5万辆专用汽车,桂客集团年产1万辆大、中、微型客车等项目。加快具有有时的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一汽柳特、桂客集团等企业发展。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及规模能力的建设,建成国内一流,并具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鼓励引进资金、零部件生产企业和高新技术(汽车电子管理、电器技术等),形成以具有自主开发和系统供货能力的系统供应商为主体,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零部件企业为依托,能够参与国际分工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体系,力争2010年区内零部件配套率突破70%。推动玉柴机器集团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等区内优势企业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产业集群。
重点支持上汽通用五菱年产50万台汽车、50万台新型发动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年产中、重卡车、乘用车7万辆,玉柴机器集团公司年产60万台车用柴油机和玉柴工业园,柳州五菱年产38万台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方盛实业零部件工业园,桂林福达年产17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做宽产业带。带动钢铁行业发展合金钢板材、铸锻钢、大梁钢、铸铁、模具钢等产品;带动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铝合金及压铸件、铝轮毂等产品;带动石化行业发展轮胎、油漆、工程塑料、橡胶密封件、装饰材料、润滑油等产品;带动建材行业发展安全玻璃等产品;带动发展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等汽车电子产品;带动下游汽车贸易、维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铝业产业集群按照“做大做强平果铝,加快建设桂西铝,积极开发三水铝,跨越式发展铝加工”的发展思路,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十一五”期间共投资34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85亿元,比2005年增长1.8倍;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1.8倍;年产氧化铝500万t,增长4.4倍;年产电解铝120万t,增长3倍;年产铝深加工产品100万t,增长9倍。——大力发展氧化铝,铝电结合发展电解铝。重点支持建设平果铝业新增90万t氧化铝、25万t电解铝,华银铝业新增320万t氧化铝、10万t电解铝;百色银海铝业新增35万t电解铝,南南铝业年产10万t电解铝等项目,争取建设桂西第二个氧化铝基地;力争投资建设年产30万t生铁、20万t氧化铝、20万t水泥的三水铝综合利用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铝精深加工。以百色市、南宁市为重点,拉长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纯铝,高精度铝板带箔,中、高档建筑型材,铝轮毂,铝合金铸件,电线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重点支持百色银海铝业10万t铝材,南南铝业年产20万t铝材,南宁铝工业区年产35万t铝板带、200万套车用铝合金轮毂及压铸件,百色铝工业区年产20万t高精度铝板带等项目。——发展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铝土矿中伴生价值高的镓、钛、铁等多种金属的综合利用产业。(3)钢铁产业集群重点抓好柳州和防城港钢铁项目,培育和发展以柳州和沿海为核心的钢铁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共投资40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实现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3倍;钢产量1900万t,增长2.4倍;钢材产量1670万t,增长2倍。
——做大做强钢铁冶炼。抓好柳钢的结构调整升级,形成年产600万t的钢铁生产能力;促进武钢与柳钢的重组联合,争取建设防城港企沙1000万t大型钢铁基地项目。——重点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钢材。柳钢在保持现有建筑长材先进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热轧板卷、热镀锌卷、彩途卷为主的精品薄板。建设防城港精品板材工程,成为国内一流的钢铁精品板材基地。——发展相关产业。在柳州、防城港、南宁等地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和钢材深加工基地。(4)沿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抓住国家调整重化工业战略布局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培育发展沿海石化工业,实现由初级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功能型高档产品的转变。“十一五”期间共投资37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实现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长24倍;汽油产量240万t,增长11倍;柴油产量780万t,增长23.3倍。——打造沿海石油工业基地。抓住国家在沿海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机遇,利用南海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及进口石油、石油副产品的有利条件,在沿海建设钦州中石油1000万t炼油、北海中石化800万t炼油、300万t液化天然气、西南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沿海石油工业基地。——大力发展石化深加工。实施上游带动战略,延长产业链,建设钦州90万t乙烯、30万t合成氨、52万t大颗粒尿素等装置,发展乙烯衍生物、化纤原料、有机化工原料等基础石化原料产业,形成石化深加工生产基地。——做宽产业带。带动下游涂料、油墨、有机硅深加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与专用化学品、塑料加工和纺织、服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5)锰业产业集群按照规模生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求,改造提升现有采选冶企业;以大锰、汇元、康密劳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锰深加工产业,成为国内重要的锰工业基地。“十一五”期间共投资6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比2005年增长1.2倍;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1.5倍;年产铁合金200万t,增长1倍;锰品深加工35万t,增长4.8倍。重点支持广西大锰公司年产200万t锰矿石、20万t电解金属锰、6万t电解二氧化锰、10亿只碱锰电池项目,康密劳公司年产6万t电解二氧化锰项目,广西汇元锰业公司年产2万t四氧化三锰、4万t软磁铁氧体磁芯项目。(6)糖业产业集群以洋浦南华、农垦糖业、凤糖、南糖、来宾东糖、东亚糖业等企业为龙头,强化制糖产业,延长食糖产业链,拓展生物工程领域,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循环工业,发展食糖现代物流产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糖业基地。“十一五”期间共投资106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比2005年增长72%;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63%;机制糖产量750万t,增长42%;综合利用工业总产值占机制糖工业总产值60%,增长1倍。——强化制糖产业。要按照国际通行的“两步法”制糖模式,在糖炼环节上,形成多个品种、多种包装系列直接面向市场终端,实现高附加值的产业经营,提高市场绩效。重点支持凤糖扩大日榨能力10500t,来宾东糖扩大日榨能力11400t,博庆股份扩大日榨能力7500t,南糖扩大日榨能力7000t,永鑫制糖扩大日榨能力6000t,洋浦南华扩大日榨能力6500t,东亚糖业扩大日榨能力3200t等项目。——延长食糖产业链。重点发展以糖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工业和食糖精深加工产业。重点支持农垦集团柳兴糖厂年产30万t精制糖技改,东亚集团年产15万t优级糖或精制糖技改,贵糖集团年产30万t精制糖技改,广西永鑫华糖有限公司年产20万t精制糖、绵白糖等项目。——拓展生物工程领域。在发展酒精、赖氨酸、低聚糖等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酵母、味精、甘油、核糖核酸等氨基酸系列产业。重点支持贵糖高味型酵母精,来宾东糖年产5000t高级酵母精3000t酵母提取物,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t低聚果糖项目、5万t高纯度酒精等项目。
——大力发展综合利用。重点利用蔗渣造纸或纤维板、利用糖蜜或蔗渣生产特种酒精和燃料酒精;利用高新技术开发系列新产品。重点支持来宾东糖年产20万t文化用纸技改,凤糖生年产10万t蔗渣浆板,洋浦南华年产10万t蔗渣浆、10万t蔗渣浆,东亚糖业年产10万t文化纸,南糖股份年产6万t文化用纸、5万t涂布白纸板、7万t蔗渣制浆、30万t燃料乙醇,冠桂糖业10万t蔗渣制浆,贵糖10万t生活用纸、20万t燃料乙醇等项目。——建立生态循环工业。重点利用蔗渣、蔗叶、蔗梢、糖蜜生产饲料、利用滤泥生产复合肥,以规模化的饲料业带动畜牧产业发展,实现蔗—饲料—畜牧—肥料—蔗的生态循环。重点支持来宾东糖年产20万t有机生物肥,凤糖年产20万t有机生物肥,洋浦南华年产10万t生物肥等项目。——发展食糖现代物流产业。利用我区现有的南宁、柳州两个电子交易平台,健全完善全国性的仓储交易配送体系,使广西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的食糖贸易中心。(7)林浆纸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森林、竹子、甘蔗渣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拉长产业链,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综合利用产业。“十一五”期间共投资34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实现工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1.1倍;年产机制纸及纸板250万t,增长1.1倍。——大力推进林浆纸一体化,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北海、钦州、柳州、南宁、贺州、防城港为中心,重点建设钦州年产60万t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合浦年产60万t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柳江50万t大型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南宁、贺州、防城港等市造纸项目,推进梧州、百色等市大型林(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成为全国重要的林浆纸一体化基地。——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发展各类文化生活用纸及纸制品,松香、松节油、天然香料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家具等产业。重点支持苍梧松脂厂年产1万t油墨树脂,广西荒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松香深加工、梧州松脂股份松节油深加工、防城香料集团肉桂、八角深加工等项目。——积极发展综合利用。以林区砍伐、造材、加工和林浆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为原料,发展以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为主体的人造板材和家具产业。重点支持来宾20万m3均质刨花板,百色20万m3中密度纤维板等项目。
(8)医药产业集群以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药材基地,培育一批医药龙头企业;药品生产全面实现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重点中药品种的主要原料按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过渡。“十一五”期间共投资3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比2005年增长1.02倍;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90%;年产中成药8万t,增长37%;年产化学原料药6000t,增长50%。——大力发展现代制药产业。以桂林三金、桂林南药、集琦药业、天和药业、北生药业、集琦方舟、梧州制药、玉林制药、金嗓子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中成药、生物制药、化学药及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产业。重点支持北海国发海洋生物深加工,北生药业年产1000t人血浆系列产品,桂林南药青蒿琥酯高技术产业化,梧州制药年产注射剂2400万瓶等技改,桂林三金年产片剂100亿片等技改,北海健康元公司头孢类原料药基地,玉林制药年产空心胶囊80亿粒等项目。——带动发展相关产业。带动淀粉、酒精、化工产品、中药原料种植和养殖、药用包装、卫生材料、制药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半宙制药地道绿色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桂林晖昂生化药业333.33hm2,蔓地亚红豆衫种植、广西恒科药业1333.33hm2,中药材种植基地、北生药业罗汉果GAP种植及深加工一体化工程等项目。——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重点支持玉林好邦医疗设备公司多功能手术床项目。(9)茧丝绸产业集群茧丝绸产业是我区新崛起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十一五”期间,承接“东桑西移”、“东丝西移”,重点在桂西、桂中、桂东建立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茧丝绸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缫丝、织绸、印染、服装等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共投资10亿元,到2010年实现茧丝绸行业销售收入57亿元,工业销售收入31亿元,比2005年增长2.4倍;;工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3倍;蚕茧产量17万t,增长55%;丝产量1.3万t,增长1.6倍;真丝织品2000万m,填补广西空白。
——大力发展桑蚕产业。推行先进的种桑养蚕技术,按照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我区蚕茧的生产规模,成为在全国具有主导地位的蚕茧主产省区。重点支持建设桂中、桂西、桂南三大桑蚕优势产区。——重点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建设鹿寨、柳城、忻城、象州、宜州、横县、合浦、浦北、平南、蒙山等10个缫丝加工基地县;重点支持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年产1100t丝和900万m织绸、宜州市嘉联丝绸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m织绸、合浦县常乐茧丝有限公司年产1600万m织绸、融安桂华丝绸有限公司年产500万m练白绸、浦北县桂合丝绸有限公司年产550t丝等技改项目。(10)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柳州、玉林市为中心,辐射桂林市,扩大工程机械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工程机械零部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共投资10亿元,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比2005年增长1.8倍;实现工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1.8倍;年产工程机械5万台,增长1.4倍;年产预应力锚具300万套,增长60%。2.2.2.2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环保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加大桂林、南宁、柳州、北海四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力度,形成辐射和带动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成为大西南对外开放的主要技术支撑体系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以桂林、北海、南宁高新区为依托,以软件和信息化为突破口,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数字通讯、集成电路与新型电子元器件、现代信息网络等产业的发展。生物产业。强化生物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速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等产业。新材料产业。力争在材料制备、生产工艺、品种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有突破。重点发展新型铝材、超细高活性氧化锌粉体材料、飞机轮胎、汽车子午线轮胎、复合金刚石磨块、特种超强纤维材料、特种导电及绝缘材料、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
海洋产业。重点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技术和海洋品种改良技术。开发海洋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提高海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开发甲壳素酶解法生产壳聚糖及衍生物、珍珠深加工产品、海藻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活性肽酶解技术等。研究开发海洋药物和保健品,特别是抗癌、抗病毒类药物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环境保护产业。重点研究开发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专用设备及配套设备、机动车船内燃机尾气净化装置、工业废气净化装置;加快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海水淡化应用工程和微生物技术应用在有机废水处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示范工程;鼓励开展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形成区域性的生态保护机制。2.2.2.3工业布局(1)“三点一面一走廊”的工业布局根据我区实际,遵循自然条件、资源及相关性,生态环境与保护,交通运输与原材料成本,经济协作(产业集聚程度)与优势互补,技术水平与市场潜力等原则,选择“三点一面一走廊”的工业布局模式。“三点”:一是柳州、来宾工业经济区域;二是桂林工业经济区域;三是百色、河池、崇左工业经济区域。“一面”: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工业经济区域。“一走廊”:包括玉林、贵港、梧州、贺州在内的“桂东经济走廊”。(2)“三点一面一走廊”的发展重点①柳州、来宾工业经济区域柳州市:进一步强化柳州工业城市的特色,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增强产业集聚力,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建立和完善制糖、烟草、造纸、制药、化工、建材、纺织等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新型制造业基地。来宾市:利用紧邻柳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与柳州老工业基地的接轨,重点发展制糖、电力、冶炼、茧丝绸、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推动建材、食品、纺织、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建设成为资源型工业生产及加工基地。②桂林工业经济区域
根据桂林工业现状和城市特点,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环保、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③百色、河池、崇左工业经济区域百色市:按照“铝电结合、林纸结合、煤电结合、矿电结合”的思路,重点发展铝业、电力、林浆纸、石化、锰业、农产品深加工、制糖、建材、煤炭、制药等十大产业,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基地和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河池市:积极培育黔桂通道工业带,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水电、化工、食品、制糖、医药、建材、茧丝绸及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工业,建设成为能源和有色金属基地。崇左市:重点发展锰业、制糖、建材、电力、食品、林产、生物工程、制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资源型加工制造中心和国际贸易加工制造中心,建设成为桂西新兴工业基地。④“南北钦防”沿海工业经济区域该区域属沿海开放城市集中地区,是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龙头与核心,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每年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经济区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枢纽,成为最开放的前沿阵地。“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利用沿海和开放前沿的优势,以港口整合为先导,以产业聚集为基础,以临海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成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物流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和经济信息中心,构建新的广西工业发展核心区域。南宁市:充分利用科技教育资源优势,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食品、铝加工、造纸、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群,大力发展软件业产业群,把南宁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北海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区位及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电力、石化等产业;发挥海洋资源、矿产、农副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珍珠、海产品、矿产、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新兴的临海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钦州市: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战略,做大做强医药、制糖、建材三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电力等大进大出的临海工业;大力发展冶炼、造纸、海洋生物、海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及竹芒编、坭兴陶瓷等出口创汇工业,建设成为新兴的临海工业基地。防城港市:按照“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临海工业、沿边工业、农副产品与海洋特色资源加工业,重点发展钢铁、电力、粮油加工等临海工业,大力发展机电、化工、香料、制糖等地方特色资源加工业,建设成为新兴的临海工业基地。⑤“桂东经济走廊”工业经济区域玉林市:以玉柴机器为龙头,重点发展车用内燃机及零部件、机械、医药、建材、纺织、林产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改造提升陶瓷、食品和传统手工艺加工业,建设成为桂东工业基地。贵港市:充分发挥既有的优势和特点,巩固制糖业,壮大造纸业,扩大和提升建材业,着力开发能源,发展机械、食品加工,做大做强制药、冶金、饲料等产业,建设成为桂东新兴工业基地和甘蔗生态工业基地。梧州市:加快与“泛珠三角”经济圈接轨,全方位接受粤港澳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林产、日用轻工、医药、食品、宝石加工和电力六大产业,改造和提升机械、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开放型工业基地。贺州市:重点发展电力、林产、烟草、硅业、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造纸、农林产品加工、石材加工、电子铝箔、医药等产业,建设成为桂东新兴工业基地。广西“十一五”工业布局规划示意图见附图4。(3)“十一五”工业园区建设“十一五”期间,要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信息化为平台,重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多产业多门类的综合性工业园区。根据我区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工业布局要求,重点建设好五类工业园区: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力发展适合我区资源特点的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环保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②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领头羊。③临海工业开发区。利用临海临港的优势,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电力、造纸等临海大工业。④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铝业、锰业、农林产品加工、茧丝绸特色产业。⑤边境工业园区。利用我区地处边境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纺织、机电、食品等加工业。各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园区和产业:根据各市工业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各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如下:南宁市:重点建设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南宁六景工业园、广西明阳工业园、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主要布局高新技术、铝业、电力、化工、造纸、汽车、机械、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柳州市:重点建设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阳和工业园、柳州穿山工业园,主要布局高新技术、汽车、机械、化工等产业。桂林市:重点建设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苏桥工业园、桂林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布局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及汽车等产业。梧州市:重点建设梧州外向型工业园、梧州对外出口加工区,主要布局林产林化、医药、日用化工、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北海市:重点建设北海国家出口加工区、北海工业园、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浦平田平阳塘经济开发区,主要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石化、电力、林浆纸等临海和资源型大工业及海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钦州市:重点建设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市河东工业园,主要布局石化、钢铁、电力、林浆纸等临海和资源型大工业。防城港市:重点建设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企沙东湾工业园区,主要布局钢铁、电力、粮油、建材、化工等临海和资源型大工业和水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百色市:重点建设百色市工业园、平果县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电解铝和铝深加工产业,成为铝加工基地。河池市:重点建设宜州城区经济工业区、南丹工业园区、环江工业园,主要布局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制糖、制药、茧丝绸、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玉林市:重点建设玉林经济开发区、玉柴工业园、北流出口陶瓷工业园、容县侨乡经济开发区,主要布局车用内燃机及零部件、机械、食品、日用陶瓷、电子、医药、林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贵港市:重点建设贵港江南工业园,主要布局制糖、造纸、食品、机械、建材、化工等产业。贺州市:重点建设贺州旺高工业区、信都工业区,主要布局轻工、电子、食品、金属冶炼等产业。崇左市:重点建设崇左市城市工业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主要布局锰业、制糖、食品、电力等产业。来宾市:重点建设来宾市工业区,主要布局制糖、造纸、有色金属、锰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2.3规划方案分析2.3.1规划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的环境合理性分析2.3.1.1《规划》与国家和自治区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指导方针上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定位由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并举,并逐步向以加工制造为主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工业建设”,规划目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重大方向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体现了自治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兴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建设生态广西”的思路。2.3.1.2《规划》的发展目标符合国家技术产业政策规划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广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进一步壮大工业总量,提高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发挥工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为和谐广西的建设打下坚实经济基础”的发展目标,其方向符合国家技术产业政策。2.3.1.3《规划》为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的战略基础《规划》明确“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经济,实现工业经济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作为专门篇章,将重点环节的循环经济、重点行业的节能降耗与污染治理、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建立重点行业能耗指标体系作为独立章节,表明本次规划将工业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提到较高的高度,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的战略基础。2.3.1.4本次规划的部分重点发展行业的建设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本次规划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中,铝工业、糖业、沿海石油化工、锰业、钢铁、林产工业等产业集群均为资源型工业,能耗水耗高、排污量大,对水环境、空气环境将产生一定污染,林产工业、铝工业、锰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也造将成较大的压力。本次规划的工业发展重点仍以资源型开发为主,与“十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重点差别不大。要达到“逐步转变增长方式,延长产业链,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工业增长由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并举,并逐步向以加工制造为主转变”的指导方针要求,仍需进一步增加加工制造业的比重,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强和发展产品的深加工能力。2.3.2与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协调性分析2.3.2.1规划目标协调性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有关工业的发展目标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每隔两三年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取得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左右,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15%左右。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0%,年平均节能率2%,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年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率年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期末提高到2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建设生态广西,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造就既有较发达生产力,又保持蓝天碧海、山川秀美的生态省区。”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壮大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强工业区建设,培育形成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尽快崛起。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广西建设;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利用价格、投资、财税和技术标准等手段,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节约型增长方式。节约能源,以工业节能为重点,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突出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制糖、建材、机械等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生产率。“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绿色工业,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并提出了具体节能指标“——2010年,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36t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到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30m3,年均下降9%;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6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上述可知,“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目标与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是协调一致的。
2.3.2.2重点发展产业的协调性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大力发展的资源型工业为:铝工业、林浆纸工业、制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锰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医药工业、医药工业、蚕丝绸工业、烟草工业、林产林化、生物化工。壮大的现代制造业为:汽车、车用内燃机、工程机械、钢铁、机床、成套设备、电子及通讯制造。“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培育和发展十大产业集群与其基本相符,不同之处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将汽车产业、钢铁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未将建材工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建材工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将汽车、钢铁工业作为壮大的现代制造业。2.3.3与国家“十一五”发展战略、广西区党委建设四个广西战略的一致性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广西区党委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中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建设“四个广西”,即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四个广西”建设既是“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富裕广西是构建和谐广西的物质基础,而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是推进富裕广西建设的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之一。加速推进工业化,优化工业结构,是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推进富裕广西建设的根本途径。《建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培育发展优势支柱产业,构建现代资源型工业、重化工业和现代制造业体系;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加快沿海地区工业发展,增强柳州工业在全区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的促进带动作用,把百色培育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铝工业基地;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项目入园进区,促其尽快成为现代工业的聚集区。”
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产业机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点发展产业及工业布局均符合《建议》的要求。该规划“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理念符合《建议》提出的推进生态广西建设四个方面任务的要求。2.3.4与广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协调性分析2.3.4.1规划目标协调性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为: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要求,促进工业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工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全面推进一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建设打下坚实经济基础。2010年,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15t标煤,年均节能率达到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30m3,年均下降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80%以上。全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制定的目标为:通过创建生态省(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环境保护八大重点工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使全区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城市、地区和流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预防与监督管理能力体系,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清洁优美的生态省。其中提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如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6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大于70%,与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一致。可见,广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与全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制定的目标是相协调的。2.3.4.2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环保对策措施对实现环保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采取以下对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制糖、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中心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努力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目标。——积极发展绿色工业,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
淘汰污染严重、高耗材和高耗能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大对高技术、低污染、规模大的项目和生态型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保监督执法力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污染防治要实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充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企业建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自我约束机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还对冶金、水泥、电力、造纸、化学、制糖等六个重点行业按清洁生产要求建立了三级能耗指标体系。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未提出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以对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污染防治及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投资项目,对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产品、环境友好型产品等生产和消费行为给予鼓励,对环境不友好的企业,取消或减少政策性优惠等政策措施。可见,“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对实现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否实现还要取决于各级政府和企业对上述对策措施的落实程度。建议在规划中补充制定和完善实施循环经济、“三废”治理产业化的优惠政策激励措施。3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由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有限,不合理的资源开采,无节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会严重制约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规划提出“十一五”要发展的产业将采用先进的工艺,满足清洁生产水平,但因我区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有限,众多新建、改造和扩建的企业仍会排出大量的污染物,恶化局部甚至整个区域环境,所以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很有必要,进而进行科学的预测,然后提出合理的产业布局。本章识别要素包括主体和受体,其中主体包括水污染因子、大气污染因子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因子;受体则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识别的产业主要是规划中提到的产业,且污染较重,如钢铁、石化、汽车、铝业、锰业、林浆纸、高新技术产业等。识别方法主要是清单法和矩阵法,用主体污染因子去识别对受体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此外,本章还识别了预测因子和环境风险要素,预测因子大多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污染因子或重要的环境要素,此举是为了后面的规划环境影响预测服务。表3.1-1广西“十一五”工业规划主要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重点主要评价因子
水资源和水环境化学需氧量、氨氮大气环境烟尘和SO2生态环境森林、湿地、土地、水体4环境现状分析4.1环境空气质量4.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1-1。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排序见图4.1-1。表4.1-1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表城市名称最低环境功能级别监测结果主要污染物综合评价结果南宁市二级三级二氧化硫超标柳州市二级超三级二氧化硫超标桂林市二级二级二氧化硫达标梧州市二级二级二氧化硫达标北海市二级二级可吸入颗粒物达标防城港市二级二级总悬浮颗粒物达标钦州市二级二级总悬浮颗粒物达标贵港市二级二级总悬浮颗粒物达标玉林市二级三级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崇左市二级二级可吸入颗粒物达标来宾市二级超三级可吸入颗粒物超标贺州市二级二级总悬浮颗粒物达标百色市二级三级二氧化硫超标河池市二级三级二氧化硫超标
图4.1-1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排序2004年,广西14个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范围是0.60(北海市)~3.19(柳州市),平均值为1.77。综合污染指数下降的城市有河池市、梧州市、钦州市、北海市和贵港市等5个城市,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是河池市,其余城市综合污染指数较2003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全区综合指数平均值看,三项评价污染物的污染排序为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主要污染物浓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相对较高,第三季度相对较低。4.1.2降水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降水pH值监测结果见图4.1-2。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降水酸雨频率见图4.1-3。图4.1-2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降水pH值监测结果(与2003年比较)图4.1-32004年广西各市建成区酸雨频率(与2003年比较)
由图4.1-2和图4.1-3可知,2004年14个开展降水监测的城市均出现酸雨,酸雨频率范围是0.8%~77.6%,酸雨频率较高的城市有防城港市、河池市和百色市,分别达77.6%、75.9%和60.0%。单个样品pH值范围为3.14~7.70,河池、崇左、来宾、梧州等城市pH年均值相对较低。从整体情况看,2004年地级城市建成区降水pH年均值较上年有所下降,即降水酸度有所增加;年酸雨频率较2003年亦有所提高,表明地级城市建成区酸雨污染较2003年略有加重。4.1.3环境空气质量演变趋势分析2001~2004年间,广西大部分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在二级水平,主要工业城市柳州市建成区、依托柳州工业优势发展的来宾市建成区和以采选矿业为主要工业的河池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稍差,为三级或超三级。虽然2004年全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总体上得到了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全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些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仍不容忽视。一、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规律2001~2004年广西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见图4.1-4。图4.1-42001~2004年广西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由图4.1-4可见P2002年>P2003年≈P2001年=P2004年,即2004年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与2003年基本持平。近四年变化显示,2001~2004年广西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呈波浪式变化,2002年略高于2001年、2003年和2004年。二、广西4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比较2001~2004年4个城市综合污染指数显示,P柳州市>P南宁市>P桂林市>P北海市
。与上年相比,柳州市和南宁市综合污染指数有较大幅度增大,首要污染物均为二氧化硫;桂林市的综合污染指数略有升高,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北海市综合污染指数略有下降,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4个重点城市综合污染指数比较详见表4.1-2和图4.1-5。表4.1-22001~2004年度广西重点城市综合污染指数比较年度城市项目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2001综合污染指数1.852.570.920.58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2002综合污染指数1.932.311.120.69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2003综合污染指数1.832.571.300.68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2004综合污染指数2.223.191.380.60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综合污染指数与2003年比较+21.1%+24.1%+0.06%+0.12%
图4.1-52001~2004年度广西重点城市综合污染指数比较4.2陆域水环境质量4.2.1河流水质2004年广西对25条河流的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段可满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枯水期主要河流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断面及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断面均占断面总数的90.0%;丰水期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断面占断面总数的88.3%,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断面占90.0%;平水期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断面占94.8%,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断面占94.8%。2004年度属国家重点流域的珠江流域主要断面总体水质良好,I~Ⅲ类水质占92.3%。河流水质评价结果见表4.2-1。2004年广西主要河流各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排序见图4.2-1~图4.2-3。2004年广西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上保持良好,大部分河段可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钦江、邕江等部分河段水质污染情况仍然存在,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是主要的超标因子。河流断面超标情况见表4.2-2。
表4.2-1河流水质评价结果表流域名称支流名称河流名称水质状况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珠江流域西江干流红水河优良好优黔江优优良好浔江优优优西江优优优北流江良好良好良好柳江支流融江优良好优洛清江优良好轻度污染龙江中度污染轻度污染优柳江优优优桂江支流漓江优优优桂江优优优郁江支流水口河优优优平而河优优优明江优良好优左江优优优右江良好优优邕江轻度污染轻度污染轻度污染郁江良好良好良好贺江支流贺江优优优长江水系湘江优优优资江优优优独流入海南流江良好良好优九洲江良好良好良好北仑河良好良好良好钦江重度污染轻度污染轻度污染图4.2-12004年广西主要河流枯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排序
图4.2-22004年广西主要河流丰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排序图4.2-32004年广西主要河流平水期综合污染指数排序表4.2-2河流断面超标情况序号流域(支流)名称河流名称断面名称水期水质类别主要污染项目(均值超标倍数,超标率)1西江干流红水河六排丰Ⅴ铅(0.86,50%)2柳江支流洛清江渔村平Ⅳ溶解氧(4.77*,50%);高锰酸盐指数(0.12,50%);氨氮(0.34,50%)3龙江三江口枯劣Ⅴ溶解氧(2.76*,100%);氨氮(1.25,100%)4龙江三江口枯Ⅳ砷(0.12,50%)5郁江支流右江花宋枯Ⅳ溶解氧(4.12*,50%);6邕江水塘江枯Ⅳ溶解氧(3.95*,100%);氨氮(0.07,66.7%)
7邕江水塘江丰Ⅳ溶解氧(4.98*,33%)8邕江蒲庙枯Ⅳ溶解氧(3.4*,100%)9邕江蒲庙丰Ⅳ溶解氧(3.78*,100%)10邕江蒲庙平Ⅳ溶解氧(4.35*,50%)11郁江六景丰Ⅳ溶解氧(3.7*,100%)12独流入海南流江六司桥枯Ⅳ生化需氧量(0.43,100%)13钦江青年水闸丰Ⅳ溶解氧(4.67*,67%)14钦江横水渡枯劣Ⅴ溶解氧(0.23*,100%);氨氮(11.00,100%);生化需氧量(4.67,100%);高锰酸盐指数(0.92,100%)15钦江横水渡丰Ⅳ溶解氧(4.45*,100%)16钦江横水渡平Ⅴ溶解氧(3.76*,100%);氨氮(0.53,100%)*注:溶解氧为平均值。4.2.2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2004年度,属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南宁、桂林等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北海市则因地质背景值影响所致pH值均超标。4.2.3陆域水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分析从各河流综合指数年度变化看,2003年枯水期钦江、贺江和北仑河的综合污染指数较2002年分别增大48.0%、39.4%和38.5%,水质有所下降;而柳江支流的4条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减小幅度达到33.7%~40.8%,水质有所好转。丰水期龙江的水质综合指数增大了61.7%,水质下降幅度较大;北流江的综合污染指数则减小50.6%,水质明显好转。平水期综合污染指数增减幅度基本在±24%以内,水质变化不大。
2004年与2003年相比,枯水期有79%的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上升,即大多数河流水质下降,增幅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邕江(93.5%)、龙江(77.6%)、钦江(56.3%)。丰水期有15条河流综合污染指数上升,10条河流减少,总体情况基本持平。平水期有80%的河流综合污染指数上升,前三位为西江、浔江、桂江,增幅分别是66.6%、60.1%、39.0%。2002年~2004年年度水期水质比较见表4.2-3。表4.2-32002年~2004年年度水期水质比较表年份水期水质综合变化趋势(以2002年为基准年,与上一年同水期相比较)2002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2003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2004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注:表中符号:“—”表示基准年(2002年)水质,“→”表示水质基本持平,“↑”表示水质变好,“↓”表示水质变差。
4.3近岸海域环境质量4.3.1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2004年度广西近岸海域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主要污染海域为北海市的北海港口区和侨港以及钦州市的茅尾海。污染规律表现为枯水期比丰水期污染重,丰水期比平水期污染重,近岸污染比远岸污染重,港口排污区和海水养殖区污染比其他海区污染重。4.3.2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分析最近四年整个广西近岸海域营养盐污染有所减轻,其他污染变化不大。北海市近海、钦州市近海的营养盐污染有所减轻,其他污染变化不大。防城港市近海各类污染变化不大。各类污染指数详见表4.3-1、图4.3-1~图4.3-3。表4.3-1近岸海域水质污染指数年际变化情况表海域污染物类型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北海市近海有机物0.570.280.300.28营养盐2.041.471.290.36石油类0.40.40.40.4钦州市近海有机物0.590.420.360.40营养盐2.241.661.400.94石油类0.40.40.40.4防城港市近海有机物0.440.320.250.32营养盐1.390.991.080.69石油类0.40.40.40.4广西近海有机物0.540.330.280.30营养盐1.931.41.270.62石油类0.40.40.40.4图4.3-1近岸海域有机物污染指数年际变化情况
图4.3-2近岸海域营养盐污染指数年际变化情况图4.3-3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指数年际变化情况4.4声环境质量现状2004年,各类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表明,超标最重的是1类和4类功能区,即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和道路交通干线噪声污染相对较重。夜间超标重于昼间超标。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最大的市钦州市和柳州市,分别达79.8分贝和65.0分贝;路段超标率最大的为钦州市和南宁市,分别为60.8%和49.7%。区域环境噪声监测表明,7城市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0.5~59.1分贝,其中主要覆盖面积在50.1~60.0分贝范围。大部分城市噪声污染源仍然以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为主。4.5工业固体废物状况
2004年广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91.12万t,比2003年增加2.07%;综合利用量为1952.61万t,比2003年减少2.21%;排放量为131.83万t,比2003年增加21.2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量较大的区域为百色市、柳州市、河池市和来宾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量较大的行业则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4.6生活垃圾处置情况2004年广西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215.09万t。到2004年止,南宁、桂林、梧州、北海、玉林、钦州、河池等7个地市已经建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其余7个地市正在规划建设,预计“十一五”期间就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另外,广西有20%的县城也正在规划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4.7广西主要环境问题分析(1)环境空气主要环境问题分析2001~2004年,广西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柳州、来宾、百色、南宁的二氧化硫浓度上升较多,柳州、梧州、河池、南宁、玉林等城市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直至2004年,有33个市县被列入国家酸雨控制区范围,面积达10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2.3%,且酸雨有向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发展的趋势,部分地区酸雨频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陆域水环境主要问题分析总体来说,2004年度全区河流水质状况较好,但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比2003年有所增加,废水中化学耗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且从局部及小河流以及特定时段来说,河流水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如邕江的水塘江和蒲庙、龙江的三江口,独流入海的钦江的横水渡等断面枯水期和丰水期均受到污染,其中三江口和横水渡断面的枯水期达到了重度污染。另外,广西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高居全国第一位,但工业经济总量却仅排在22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但却不能达到相应的经济水平,这证明我区工业存在结构型的污染问题。根据广西区环保科研所2004年完成的《广西水容量技术报告》,广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以工业污染为主的城市有9个,氨氮排放量以工业污染为主的城市有8个。贵港、来宾、崇左市是广西主要的制糖生产基地,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因此工业废水所占比例远大于城镇生活废水。桂林市是主要的旅游城市,工业排放量少,因此生活污水量远远大于该市的工业排放量,诸如此类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大于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地市还有北海、玉林等地市。
(3)近海海域环境主要问题分析广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来说是比较好的,综合质量评定位于全国前列。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其环境质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近岸海域水环境主要是受无机氮和石油类影响,局部海域是受活性磷酸盐影响。受影响的海域主要是海水养殖区和港口排污区,影响规律表现为枯水期比丰水期影响大,丰水期比平水期影响大,近岸污染比远岸影响大。受无机氮影响的海域为北海市的党江至西场海水养殖区、钦州市的茅尾海海水养殖区、龙门港口区、水井坑红树林保护区和防城港市的北仑河入海口海区;受石油类影响的海域为北海市的沙田海水养殖区、钦州市的茅尾海海水养殖区和防城港市的天堂滩旅游区、北风脑海水养殖区;受活性磷酸盐影响的海区为北海港口区和侨港港口区。受无机氮影响的水期主要是枯水期和丰水期,受活性磷酸盐影响的水期主要是枯水期。(4)固体废物污染我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综合利用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矿业排放的固体废物污染严重;危险废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处理;城镇垃圾产生量大,大多数堆放在城市周围,无害化处理率低;塑料包装物等导致的“白色”污染严重。(5)生态环境主要问题一、我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资源依赖型产业比重大,工艺技术水平还较为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达105万公顷,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4.4%;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达278万公顷,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11.7%。二、过度捕捞导致近海鱼类资源衰退;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园、北海铁山港工业基地等工业区的建设,使沿海工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工业发展的同时沿海地区的红树林和滩涂湿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三、我区属于多山地丘陵地区,山地丘陵占全区陆域土地面积的68.3%,其中岩溶石山区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3%,平原面积小且呈零星分布。山区、丘陵区地形复杂,坡陡谷深,土层浅薄且易被侵蚀。以山地森林类型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岩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敏感而且脆弱,遭破坏后恢复困难,例如我区采矿选矿业最发达的河池地区,矿山的开发建设使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植被生长,水土流失也很严重。此外,我区正大力发展水电,龙滩、岩滩、百色水利枢纽等大型的水电水利工程正在建设,此类项目的建设对生态的影响也很大,若环境工程监理不落实或落实不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会是很严重的。四、人口形势严峻,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005年我区人口总数4925万人,人口密度208人/km2,预测2025年我区人口总量将达5644万左右,人口压力较大。人口过快增长使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区人均耕地面积仅0.78亩,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煤、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严重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趋明显。4.8环境制约因素分析4.8.1规划的产业结构特点规划根据广西工业优势产业能力模型测定,以培育和发展汽车、铝业、钢铁、石油化工、锰业、制糖、林浆纸、医药、茧丝绸、工程机械等十大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十一五”的发展重点。从产业结构特点来看,大部分产业属于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必须依赖当地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为发展的基础。这种产业结构特点对广西未来的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依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然的。同时,这些产业具有高水耗、高污染物产生的特点,也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处理等较为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4.8.2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根据规划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的依存和作用关系,以及资源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规划发展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主要有:(1)生态环境脆弱主要产业开发带当地矿产、生态资源的开发,导致资源压力增大,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的矛盾将会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
广西属喀斯特发育地带,岩溶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1%,部分大石山区县的比例高达8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形成区域性的生态脆弱区。这些地区土层浅薄,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由于生态环境脆弱面广,生态破坏加剧,水源林和森林资源严重不足,广西人均森林面积为1747m2,是世界人均的6.3%;人均拥有自然保护区面积0.039hm2,为世界人均面积的34.5%。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铝、锰、糖、林浆纸、医药、茧丝绸等都是高度依赖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的产业,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是发展之根本。而这些产业对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消耗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严峻的。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不注意根据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科学地处理好产业结构、布局、规模等问题,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将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空话。(2)经济发展对外部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广西是一个煤炭、油气资源贫乏的省份,自身的能源资源主要是水电,而水电又是一种随季节波动强烈的能源,要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依赖煤、气、油等外来能源的支撑,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电力、燃料消耗会大幅度增加,能源保障将成为影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水资源分布不均,呈季节性、局部性缺水特征①季节性缺水广西大部分河川径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年内分配受降水时空变化影响,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80%,而枯水期水量偏小,导致河流的环境稀释能力减弱,环境容量减少,容易发生枯水期水质污染问题。②水质性缺水部分河流由于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仅有的水资源量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出现区域性的水资源缺乏,如桂东南的南流江、北流江、九洲江,桂南的钦江等。③工程性缺水受水文、地形、土地、资金条件限制造成工程措施上的调蓄水资源能力不足导致缺水。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靠自身的水源满足不了沿海工业发展的需求,需投入资金,从内陆引水解决水源问题。
(4)土地资源不足广西土地资源总的评价是先天不足(山多、不可用地多),后天失调(治理能力和条件低),全区只有23.4%是平地,人均耕地只有0.057hm2,低于全国0.08hm2,接近世界警戒性0.053hm2的水平。而“十一五”重点发展的林浆纸、制糖、医药、茧丝绸等产业集群,需要大量的林地、农地作为原料基地,将使人地矛盾进一步激化,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5)结构性污染严重,部分河流剩余环境容量不能满足“十一五”工业发展的需求,成为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受制糖、酒精、制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影响,广西河流水质呈明显的结构性特点。2004年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水环境容量比较结果表明,钦州市、桂林市、南宁市等城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已超过或接近环境容量值,南宁市、柳州市、贵港市、河池市、钦州市、玉林市等城区的NH3-N排放总量已超过或接近环境容量值,成为耗水污染型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004年SO2排放总量与大气环境容量比较结果表明,来宾市建成区、柳州市建成区SO2排放量已超过了环境容量,贵港市、玉林市等市建成区排放量也接近了容量值,因此成为发展SO2污染型工业的制约因素。(6)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污染源占用较大的环境容量,导致工业发展的环境空间变小广西大部分地级市及城镇生活污水尚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导致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直接排放。已成为河流水质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使河流可利用的水环境容量减少,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5环境保护目标及管理指标体系5.1环境保护目标5.1.1总体目标
结合全面实施工业兴桂,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我区的环境现状,提出我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使全区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城市、地区和流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创建生态省(区)打下坚实基础。5.1.2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目标5.1.2.1广西环保“十一五”规划(2006-2010)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任务和要求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证洁净可靠的水环境是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成功实施的有力保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中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具体如表5.1-1所示。表5.1-1广西环保“十一五”规划关于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的任务和要求环境质量目标污染防治指标水环境保护措施1、市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5%;2、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85%。1、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大于95%;2、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65%;4、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小于18.3kg/万元。1、重点保护水饮用水源地水质;2、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的水环境问题;4、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5.1.2.2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目标
在总体的环境保护目标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区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现提出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战略到2010年的主要目标如下:一、水资源利用方面: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水利用效率,满足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2、控制地下水超采,达到采补平衡。二、水环境保护方面:1、优先保证饮用水安全,改善地表水饮用水源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地下水源水质污染问题有所减轻;2、从源头控制削减污染物产生,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0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38万t/d,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南宁、柳州、桂林、北海4个环保重点城市大于80%。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投产当年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不得低于设计能力的50%,投产三年以上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不得低于设计能力的75%。5.1.3大气保护目标1、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重点控制高架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对没有总量控制指标的不允许新建燃煤电厂。来宾、柳州、百色、南宁、贵港、河池要加大对二氧化硫的治理力度。2、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到2010年以前,现役电厂必须全部上脱硫设施。3、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的扬尘。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和使用小排量、低油耗、低污染的车型。5.1.4固体废物目标
1、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到201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15058t/d,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南宁等4个环保重点城市大于80%。对现行的简易垃圾处理场进行综合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消除污染与安全隐患。2、推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重点产生行业的清洁生产审计,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5.1.5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建设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在广西生态功能区划基础上,科学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并制定全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分期分批开展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建立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的监管体系,明确限制和禁止不利于生态系统功能维护的资源开发活动的区域。2、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质量。继续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新增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约增加hm2;新增加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2个;新建市县级自然保护区3~5个。3、加强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切实加强对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重点解决事关国家和全区生态安全的生态环境问题。实施全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加强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已严重超采的地区,严禁新建任何取用地下水的供水设施,并尽快压减地下水取水单位和取水量。4、加强生物物种资源和生物安全管理。依法禁止任何捕杀、采集、经营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活动,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5、强化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以实施碧海行动计划为载体,全面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港口和船舶油类污染的治理。保护近岸海域的重要生态系统。认真做好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地市的城市和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规划。强化海洋废弃物倾倒的管理。5.1.6土地利用目标
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生态效益。2、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因本次规划有大型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必须着力处理好耕地,林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3、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面源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5.1.7能源利用目标1、优先发展水电,合理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核电和其他电源,优化电源结构。2、通过提高水电、天然气等能源的生产量,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的清洁利用比例,推广使用工业型煤和其他煤副产品燃料,形成以石油、天然气、煤层气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3、加快建设工业型煤生产线,推广使用型煤。停止新建高硫煤矿井,关停、限产煤层硫份大于3%的矿井,对现有硫份大于2%的煤矿应补建配套煤炭洗选设施,外省煤炭调入我区含硫量应小于1%。4、逐步减少城镇直接燃用原煤的用量,在城区内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5.1.8其它环境保护目标一、核与辐射环境保护目标1、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机制,全面推行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度。建立和完善核安全与放射性废物监管体系,强化放射源的跟踪管理,保障放射性废物(源)安全收贮,废放射源收贮率达到100%,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完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系统。2、提高辐射污染防治水平。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电磁场的空间分布,从源头抓起,建立和完善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监管体系,有效控制电磁辐射污染。控制人为活动引起天然辐射的显著增高。二、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目标
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程。加快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工程建设速度,完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收费标准和办法,建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5.2环境管理指标体系5.2.1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为了使本评价确定的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具有可量化性、可考核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为此收集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广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4年度)》及其它部分省市的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和文件。各具体指标的选取以《广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中给出的指标为主,并在参阅其他省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及考虑到今后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5.2.2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性和可对比性相统一;(2)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3)空间性与时间性相统一;(4)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相统一;(5)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6)具有可量化性、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5.2.3指标体系的内容
指标体系的内容主要由环境质量指标体系、污染控制指标体系和环境管理能力指标体系三部分构成。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辐射环境等相关指标;污染控制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相关指标;环境管理能力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自动监测网络建设、环境应急响应系统、辐射环境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指标,各项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分别见表5.2-1~表5.2-3。表5.2-1环境质量指标分类序号指标名称2004年现状值2010年目标值水环境1市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2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88.3>853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83.7>85大气环境4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mg/m3)0.039<0.065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mg/m3)0.023<0.046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mg/m3)0.080<0.107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天数(天/年)最大值(桂林、北海)365>330最小值(钦州)2718酸雨强度和频率有所降低声环境9城镇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8510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最大值(防城港市)59.1<60最小值(梧州市)50.511主要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dB(A)最大值(梧州市)73.3<70最小值(柳州市)67.5生态环境12受保护区(指辖区内各类(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等)占国土面积比例(%)6.2>15
13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701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6.410辐射环境15环境及核设施周围的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表5.2-2污染防治指标分类序号指标名称2004年现状值2010年目标值废水1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t)69.394.32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万t)5.07.13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kg/万元)29.94<18.34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6.6>95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8.2>656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11.03重点城市>80其它城镇>607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废气8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万t)78.484.89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kg/万元)28.44<16.1510工业粉尘排放量(万t)51/11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95固体废弃物12城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1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601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59.2>7015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表5.2-3环境管理能力指标序号指标名称2010年目标描述1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的城市所占比例60%地级市以上城市达到标准化要求2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建成14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基本建成重点流域等大江大河国控和省界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初步建立生态环境和核安全及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60%3环境应急响应系统建成省级和主要城市环境应急响应系统4辐射环境安全监控涉源单位合法、安全使用发射源/废放射源收贮率达到100%/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5.2.4存在问题和建议此次环境管理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防治指标和环境管理能力指标这三大类,共计34个分指标。指标的选取既考虑全面性,又考虑代表性;既有科学性,又有客观性。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环境管理指标体系中,市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省级以上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污水排放达标率和粪便综合利用率、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等7个指标的2004年现状值在《广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4年度)》和《广西统计年鉴(2005年)》中均未给出,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五年一报的报告书还未完成,因此这些数据目前暂缺;(2)由于《广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只明确给出了19项指标的2010年目标值,其余的15项指标的2010年目标值则是在参考《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3)本评价确定的环境管理指标体系中所给出的指标都是较为基础的指标,与湖北省、大连市等发达省市确定的指标体系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附录A表A3中给出的指标体系相比,有些指标还不够全面深入,仍需进一步补充完善。需补充的指标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
“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将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也将大幅度增加。根据我区环保治理任务重、可利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对现有资源应做到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因此在环境管理指标体系中应研究增加“资源与能源指标体系”,所选取的指标主要有:万元GDP的能耗、水耗情况(万t/万元);矿产资源开采量、淡水资源消耗量(万t/a);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人);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L/人·天);比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建设的土地资源量(km2);严禁发展、控制发展、次级发展土地面积(km2);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比例(%)。②“十一五”期间我区沿海工业园区将引进几个大型工业项目,包括石化、浆纸、电力、钢铁等行业,近岸海域环境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因此,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中的水环境应增加海域环境质量的相关指标,具体指标如下: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陆源污染物年入海量控制指标(t/a);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污染物浓度控制指标(mg/L)。③创建生态省(区)是我区今后15至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区环保工作也将围绕这个中心而开展。因此,在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中,生态环境还需补充的指标有:矿山生态破坏恢复率(%);水土流失面积控制指标(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控制指标(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总之,在“十一五”工业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经济、社会、环境等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各项指标体系,使其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而相关环保部门应结合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完善各项工作,如今后进行年度环境质量报告、环保规划、环境统计等工作时,应适当考虑将以上指标(明确列出的和需补充的)吸纳进去,以达到协调统一,建立一个标准化、具有权威性的环境管理指标体系。
6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6.1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的原则和方法6.1.1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的原则由于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我区“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诸多产业,内容相当丰富、地域范围较大,污染源的源强、位置、污染物排放种类等现阶段还未能完全确定,因此只能粗略预测出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然后结合行业、地方现状资料及各地水文、气象资料定性或半定量对环境质量进行预测描述。6.1.2污染物排放预测方法污染物排放预测主要采用情景假设法。根据《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所设定的重点行业能耗指标体系,设置三种排污情景。情景一中,各重点产业集群的企业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一级指标,代表国内先进水平;情景二中,各重点产业集群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二级指标,代表区内先进水平;情景三中,各重点产业集群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三级指标,代表区内一般水平。各地市重点行业的产能及产污主要依据各地市上报的“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表进行预测。对本次“十一五”规划的工业项目鼓励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于技改项目要求至少达到区内或国内先进水平。预测各设区城市及纳污河段重点产业项目污染排放量,大气污染物主要考虑二氧化硫,水污染物则包括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三项指标。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以各设区城市建成区为预测单元,水环境预测则以流域为预测单元。
6.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各市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新增排放量见表6.2-1。表6.2-1(a)各市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单位:万t/a情景地市污染物南宁市柳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情景一废水量4443.64895.430002124.8422.4化学需氧量3.24522.08881.920.21560.0528氨氮0.08情景二废水量6477.67769.442004202.8686.4化学需氧量4.69042.93762.40.53120.1056氨氮0.075情景三废水量9524.611465.460006319.81082.4化学需氧量6.60824.055830.95460.1848氨氮0.07表6.2-1(b)各市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单位:万t/a情景地市污染物贵港市百色市贺州市来宾市崇左市河池市情景一废水量9979799.613004271.92799.6化学需氧量1.059645.29820.8323.475241.1312氨氮0.05情景二废水量1552.413984.118206098.121175.6化学需氧量1.72486.75641.045.030481.8224氨氮0.045废水量2325.520214.126008792.421739.6
情景三化学需氧量2.61958.62371.37.083342.7492氨氮0.04各主要河流2010年水质变化情况分析见表6.2-2。表6.2-2各主要河流2010年水质变化情况分析河流名称水质现状类别水功能区划目标水质变化趋势红水河II~IIIIII维持现状黔江II~IIIIII维持现状浔江II~IIIIII维持现状、局部好转西江IIIIII维持现状北流江IIIIII维持现状融江I~IIIIII维持现状洛清江I~IVIII维持现状,局部略有加重龙江II~劣VIII维持现状,局部好转柳江I~IIIII、III维持现状,局部略有加重漓江I~IIIII维持现状桂江I~IIIII维持现状水口河IIIII维持现状平而河IIIII维持现状明江II~IIIIII维持现状左江IIII、III维持现状右江II~IVII、III维持现状,局部好转邕江II~IVII、III、V维持现状,局部好转郁江II~IIIIII维持现状,局部好转贺江IIIII维持现状,局部略有加重湘江IIIII维持现状资江IIIII维持现状南流江II~IVIII、V维持现状,局部好转九州江IIIIII维持现状北仑河IIIIII维持现状钦江II~劣VII、IV维持现状,局部好转
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南宁、百色、来宾、柳州四个地市是“十一五”期间需要重点削减水污染物的地区,从目前的水环境质量来看,流经这些城市的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但仍有部分断面个别水质参数超标。因此,在今后工业发展过程中,这些地市在扩大造纸、制糖、铝加工等重点行业的生产规模时,要充分考虑水环境容量的制约因素,做好规划、选址的工作,调整好行业发展的规模和布局,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治理措施,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防止水环境质量下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来宾市的红水河,尽管其还有较大的容量,但鉴于其位于西江的上游,为保证下游的用水安全,来宾市工业发展过程要特别重视水污染的问题。此外,我区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地市工业区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大规模产业集群如林浆纸、石化、钢铁、制糖等行业,也会新增大量的污染物,考虑到目前我区部分沿海海域水质已达不到相应的水功能区划的要求,新增废水排量必然会对近岸海域水体水质产生一定压力,因此沿海地区未来工业发展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好环境容量,协调好各产业的发展,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治理措施,如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和回用技术;工业废水尽可能循环利用并实施深海远距离排放,防止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受到污染影响。另外,北海市重点发展的生物制药工程虽然废水排放量不大,但一些生物制药废水中可能会含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基因类物质,必须要严格做好对这部分废水的处理处置工作,谨防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工业规划的实施,各主要河流除洛清江、柳江、贺江水质为维持现状、局部略有加重外,其余河流水质基本上维持现状,部分河段局部水质好转。6.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各市重点行业SO2排放量见表6.3-1。表6.3-1各市重点行业SO2排放量单位:万t/a地市情景南宁市柳州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来宾市情景一0.041280.606610.2280.2840.058080.01320.05056情景二0.15481.2247520.5050.960.21780.04950.1896情景三0.5161.58252.50.852.950.7260.1650.632注:各城市均指建成区(下同)。
2010年预测的大气环境质量见表6.3-2。表6.3-22010年预测的大气环境质量城市名称SO2年平均浓度(mg/m3)国家二级标准(年均值(mg/m3)大气环境质量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南宁市0.054~0.0580.06二级二级二级*柳州市0.112~0.123超三级超三级超三级桂林市0.035~0.052二级二级二级梧州市0.050~0.056二级二级二级北海市0.008~0.015一级一级一级防城港市0.014~0.018一级一级一级钦州市0.012~0.028一级一级二级贵港市0.032~0.046二级二级二级玉林市0.021~0.032二级二级二级百色市0.056~0.060二级二级二级贺州市0.018~0.023一级二级二级河池市0.075~0.083三级三级三级来宾市0.053~0.058二级二级二级崇左市0.009~0.016一级一级一级1、在三种假设情景下,桂林、北海、钦州、贺州和崇左的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叠加原有排放量后,均能达到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防城港市排污在情景一和情景二的条件下,可达到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但在情景三中将超标100t/a;而南宁、梧州、贵港、玉林、百色、河池、来宾市的现有排放量虽已超出了“十一五”总量控制指标,但随着“十一五”期间各项污染治理工程的实施,这些城市尤其是来宾、百色市现有二氧化硫排放量将有所减少,“十一五”期间这些城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会超出现有排放量甚至有所削减;柳州市作为广西主要工业城市,“十一五”期间,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三种假设情景下的排污水平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会进一步增加。
2、规划实施后,北海、钦州、防城、崇左等4市环境空气质量仍可保持一级标准;南宁、桂林、梧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及来宾市环境空气质量可保持二级标准,河池市环境空气质量仍将在三级标准水平上徘徊;柳州市空气质量仍将维持在超三级水平。6.4固体废弃物预测与评价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是我区为了实现工业兴桂战略,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考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由规划中可看到,“十一五”我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确保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区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从上面的情景二的分析可以看出仅仅工业实现了飞速发展,环境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改善效果不明显,甚至有恶化的趋势。所以要真正达到小康社会,在注意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情景二的情况下,到2010年,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了7990亿元以上,7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7.8%,但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有较大的增加,排放也没能达到零排放量,贮存量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是累积量很大,在我区环境容量有限,承载力不强的情况下,“十一五”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当地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规划中也有提到要保护生态环境,达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篇章。如第19章提出了重点行业节能降耗与污染治理的有关要求,第18章重点环节的循环经济中也提到了在废弃物环节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的要求,但规划对工业废弃物的具体处理处置指标并未提出详细的要求。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工业固体废弃物必须经过合理的处理才可以进入环境,直接排放是不允许的。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的治理,通过提高生产工艺的清洁化,循环经济的实施,固体废弃物治理能力的提高来达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假定改进工艺,淘汰落后的设备和清洁生产审核及循环经济的实施,能使每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减少1%,则在2004年,工业固废的产生量为1588万t,2010年为5982.8万t,5年的累积产生量将减少260万t。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加快建设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对一些不能再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置,争取在2008年就达到固废零排放,在积极利用和处置往年贮存量的同时,控制当年的贮存量,以确保我区工业固废累积贮存量不再增加甚至有所减少。
6.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的结果,我区“十一五”期间重点产业如钢铁、林浆纸、石化、铝业和锰业的发展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具体表现在:林浆纸业:人工林营造会对土地利用、天然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壤与水土保持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造纸产生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排放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矿山开采:矿山开采将会使局部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受损,促使原有自然景观格局逐步向以人类干扰为主的矿区景观格局方向演替。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人工复垦和生态恢复措施,水土流失将加剧,采空区最终演替为石质荒漠,这种影响将是不可逆的、长期的。石化产业:沿海石化产业的发展,会对沿海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影响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建施工对陆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码头和海底管道工程施工对海域水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影响、项目营运期废水排放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钢铁、冶金行业:行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不易降解的重金属类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链富集,随食物链的延伸而增大,排入水域中的重金属被水生生物富集,影响水生生物;人若食用这些水产品,有毒物质可以在人体内进一步富集,从而影响人类健康。
7规划方案环境可行性分析(1)广西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在今后的工业发展中必须注意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保持万元GDP用水量400m3以下水平,2010年全区可用水资源量可满足规划工业增长需求。(2)广西山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057hm2,低于全国0.08hm2,接近世界警戒线。“十五”期间的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制度初步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逐步完善,“十一五”广西发展工业的土地资源承载仍有潜力。(3)广西工业“十一五”规划造纸行业重大项目建设规模过大,林地资源呈现超载,到2010年,木浆制浆能力宜控制在120万吨。(4)广西有丰富的铝土矿、锰矿资源,可基本满足“十一五”铝业产业集群和锰业产业集群的需求。(5)广西能源矿产资源缺乏,基本要靠国内外市场,优越的港口资源条件是优势所在,但市场风险较大。为保证广西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必须开辟多种形式的能源渠道大力发展洁净煤工业、核电、生物能、太阳能、燃气等清洁能源。(6)广西工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技术产业政策的战略目标,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广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进一步壮大工业总量,提高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发挥工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为和谐广西的建设打下坚实经济基础,广西工业发展方向是基本合理的。在工业产业结构方面,在基准情景发展模式下,广西工业发展到“十一五”期末产业结构相对于现状有所调整,其中精细钢材产业的比重增幅较大,基于产值和增加值的情况下,增幅分别达到6.5%和6.4%;交通设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也有所增长,增幅在2%左右;食品加工制造、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中食品加工制造业比重降幅达6.14%。
在高情景发展模式下,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期末产业结构相对于现状调整情况类似于基准情景发展模式,但调整幅度稍大于基准情景发展模式。其中精细钢材产业基于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增加8.57%和8.34%;交通设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增幅在2%左右;食品加工制造业比重降幅达11.23%。在低情景发展模式下,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期末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均有所增加,但产业结构相对于现状变化不大。仍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制造为主导产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业产值所占比例较小。(7)通过分析可见,广西的产业属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广西的食品加工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的产生和供应业、交通设备、精细钢材这几个行业的产业循环经济程度较高,而纺织服装、采矿业等行业的产业循环经济程度较低。目前广西的各个产业集群之间大部分基本处于孤立发展状态,上下游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相互的带动和支持作用,应加大推广贵糖生态工业园、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链的经验,在广西各产业中采取循环经济措施,延长各产业的产业链,提高各产业循环经济程度。应加大重点行业的节能降耗与污染治理,同时应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示范工程。针对冶金、有色、建材、电力、造纸、化工、制糖行业资源消耗高、排污量大的特点,围绕资源开发环节、资源消耗环节、废弃物产生环节和再生资源产生环节,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8)“十一五”工业产业布局基本合理,但需局部调整,柳州市建成区需大力削减SO2、烟尘排放,城北区不宜布局空气污染重的产业,库区河段不宜布局水污染重的造纸、化工行业。兴宾—合山区必须大力削减SO2和烟尘的排放,象州、武宣适宜发展规划支柱产业。右江谷地布局水污染大的产业,需充分论证控制发展规模。德保、靖西适宜发展铝工业,宜州—罗城、马山中部等可偏重规划布局产业,是适宜开发的区域。横县、宾阳、上林、武鸣可作为南宁市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北海市需适当控制浆纸业、石油、化工产业规模。防城港市、钦州市适宜充分利用空气环境、水环境资源、港口资源,加大开发力度。玉林市不宜发展水耗高、水污染重的产业。贵港、梧州、贺州(除东部)可作为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
8公众参与8.1公众参与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是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写的。本规划提出“十一五”广西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为今后五年广西工业发展提供宏观指导。该规划的实施,必将对广西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产生长期影响。为确保本规划环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广泛吸纳公众意见,本次评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通过专家咨询会、座谈会、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广西区内各相关部门、各相关领域专家、广西14个地市的相关部门的专家及公众的意见,并将其结果作为本次环评工作的重要参考。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2006年1月3日~7日,规划评价课题组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来宾、贺州、梧州、玉林、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百色、河池等14个地市进行了第一阶段公众参与调查,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550份,回收了531份调查表。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汇总见表8.1-1。
表8.1-1公众参与意见调查统计表征询项目选答内容人数(人)所占比例(%)1、您对广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是否了解?了解8115.25有所了解38672.70不了解6412.052、您从何渠道了解本规划的信息?电视、广播20631.21互联网络16324.70报纸26440.00民间信息274.093、您认为目前广西的环境受污染程度如何?很严重234.32严重19937.34有轻微污染28854.03没有污染152.81不知道81.504、您对您所在城市目前的环境质量现状满意度如何?很满意387.13较满意15929.83一般23544.09不满意8716.32很不满意142.635、您所在城市目前对何种污染物您的生活环境影响最严重?空气污染28736.28水污染21326.93噪声污染17422.00固废污染8010.11其他374.686、您认为该规划实施后哪种效益最为显著?经济效益21935.61社会效益12019.51环境效益6811.06三者均显著16626.99不知道426.837、您是否担心该规划实施后会加重广西区域内的环境污染?很担心254.72担心19336.42不担心12223.02略有担心18033.96不知道101.898、该规划实施后对您所在的城市环境会造成哪方面的污染?空气污染27433.83水污染29436.30固体废弃物10713.21
噪声污染809.88不知道556.79续表8.1-1公众参与意见调查统计表征询项目选答内容人数(人)所占比例(%)9、该规划的实施不可避免出现经济利益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您认为应该先确保哪一方面?先经济后环境346.31先环境后经济15228.20对经济和环境的利弊进行权衡33762.52不知道162.9710、对于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工业污染防治问题,您认为应怎样做?投入足够资金,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23951.07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分阶段治理污染18138.68少投资,牺牲局部环境保证经济利益285.98不知道204.2711、该规划的实施对您的工作、就业和生活是否造成不良影响?有很大影响275.09有影响20638.87影响很小16430.94没有影响8916.79不知道448.3012、您对该规划最关注的是哪个方面?经济效益7611.93环境污染与治理28244.27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3737.21就业机会386.6013、您认为下面这些因素中,哪个对制约我区工业的发展起着较明显的作用?工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22229.37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20627.2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后22730.03增长方式粗放10113.3614、您认为该规划的工业布局是否合理?合理5410.17基本合理39975.14不合理458.47不知道326.03无所谓10.19合理6011.30
15、您认为该规划的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是否合理?基本合理39574.39不合理193.58不知道5410.17无所谓30.56续表8.1-1公众参与意见调查统计表征询项目选答内容人数(人)所占比例(%)16、您认为该规划的主要行业发展目标是否合理?合理6812.93基本合理39074.14不合理152.85不知道499.32无所谓40.7617、总体而言本规划的实施对本区域的影响是哪方面的?正面35566.85负面264.90不清楚15028.2518、基于以上认识,您认为该规划是否应该实施?应该30457.14不应该163.01还需修改17733.27无所谓91.69不知道264.89访谈及回收的公众调查表结果分析如下:(1)接受访谈、咨询人员中有72.70%的人对该规划有所了解,15.25%的人较了解该规划,12.05%的人表示不了解该规划的内容。(2)被调查者中有40.00%通过报纸了解到该规划的信息,31.21%的人是通过电视和广播,24.70%通过互联网络,4.09%的人是通过民间信息了解到该规划。(3)被调查者中有54.03%的人觉得目前广西的环境有轻微污染,37.74%的人觉得环境污染严重,4.32%的人觉得污染很严重,2.81%的人觉得没有污染,1.50%的人不清楚是否有污染。
(4)44.09%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所在的城市环境质量状况满意度一般,29.83%的人较满意,16.32%的人表示不满意,7.13%的人很满意,2.63%的人很不满意。(5)36.2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的城市空气污染最严重,26.93%的人认为水污染最严重,22.00%的人认为噪声污染最严重,10.11%的人认为固废污染最严重,4.68%的人认为还存在其他严重的污染。(6)35.61%的被调查者认为该规划实施后经济效益最显著,26.99%的人认为该规划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者皆显著,19.51%的人认为社会效益最显著,11.06%的人认为环境效益最显著,6.83%的人表示不清楚。(7)36.42%的被调查者担心规划实施后会加重广西区域内的环境污染,33.96%的人表示略有担心,23.02%的人表示不担心,4.72%的人表示很担心,1.89%的人表示不清楚。(8)36.30%的被调查者担心该规划实施后对自己所在的城市会造成水污染,33.83%的人担心会造成空气污染,13.21%的人认为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9.88%的人担心会有噪声污染,6.79%的人表示不清楚会造成何种污染。(9)对于规划的实施出现经济利益和环境污染的矛盾,62.5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对两者的利弊进行权衡,28.20%的表示应优先考虑环境,6.31%的人表示应优先考虑经济,2.97%的人不清楚如何处理。(10)对于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工业污染问题,51.0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投入足够资金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38.68%的人认为应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分阶段治理污染,5.98%人表示应少投资,牺牲局部环境保证经济利益,4.27%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如何处理。(11)对于规划的实施是否会对当地居民的工作、就业和生活是否造成不良影响,5.0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大影响,38.87%的人认为有影响,30.94%的人认为影响很小,16.79%的人则认为没有影响。(12)11.93%的人认为规划最关注的是经济效益,44.27%的人认为是关注环境污染和治理,37.21%的人认为关注的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6.60%的人所关注的是就业机会。
(13)29.37%的人认为工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是对制约我区工业的发展起着较明显的作用的因素,27.25%的人认为是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30.03%的人认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后,还有13.36%的人认为是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14)对规划的工业布局是否合理,10.17%的人认为合理,75.14%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只有8.47%的人认为不合理,不清楚的占6.22%。(15)对规划的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是否合理,11.30%的人认为合理,74.39%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只有3.58%的人认为不合理,不清楚的占10.73%。(16)对规划的主要行业发展目标是否合理,12.93%的人认为合理,74.14%的人认为基本合理,只有2.85%的人认为不合理,不清楚的占10.08%。(17)有66.85%的人认为就总体而言规划的实施对本区域的影响是正面的,4.90%的人认为是负面的,有28.25%的并不清楚。(18)最后有57.14%的人认为该规划应该实施,只有3.01%的人认为不应该实施,不过有33.27%的人认为还需修改,另有6.58%并不清楚。8.2小结由公众参与调查分析可见,大部分公众对广西“十一五”工业规划发展规划有所了解,针对广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公众普遍关心资源、环境容量、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问题,认为工业布局要根据所在区域资源和环境容量确定,同时工业发展中应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考虑延长产业链。大部分公众认为规划的实施对本区域的影响是正面的。9规划方案调整建议综上各章分析结论,本报告对规划方案提出如下调整建议:9.1产业结构及发展目标值调整建议(1)小在规划的产业结构来看,经济的增长仍然依赖于资源开发工业,加工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例较低,需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屏弃以往的“高投入、高消耗
、高增长”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由以资源型开发为主向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并举、并逐步向以加工制造为主的转变。(2)针对我区制糖、酒精、制浆造纸小企业结构性有机污染严重问题,积极推进洋浦南华集团、南糖集团生态糖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全区制糖产业内部机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增强发展后劲。(3)规划方案的发展目标值中增加一组污染物排放的关键性控制指标,具体如下: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16.15kg;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8.34kg;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5%;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气排放达标率:>9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60%。(4)增加老工业污染源治理规则内容,为工业发展提供环境空间。9.2产业布局调整建议发展工业,尤其是资源型工业应遵循“量资源而行,量环境容量而行”的原则,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达到资源环境利用率最大化,即:环境容量大,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重点开发;环境容量、资源有限的地区,实行优化开发;环境质量时有超标、但年均值不超标地区,实行限制开发,以增产减污为发展原则;无总量或无环境容量地区,坚决禁止可能进一步增加已超过总量或容量的污染物的项目进入,通过环境治理,在保证环境质量达标和总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考虑项目的排入。具体调整建议如下:(1)
源头和江河的上游,不宜布局制糖、淀粉、酒精、制浆等水污染大的产业。左、右江位于南宁市上游,也是广西西江干流的上游流域,应加强水环境保护,在发展相关产业中,应特别注重水的污染治理、水的重复利用等。南宁市水污染型工业宜布局于邕江蒲庙以下区域。(2)南宁、柳州、来宾、河池、百色等大气污染严重或没有环境容量的城市,应限制大气污染严重的产业。(3)南宁凤凰纸业、华劲(宁振)纸业、贺达纸业的异味对南宁市城区、贺州市城区污染影响较大,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大,不宜原地扩大制浆能力。(4)柳州造纸厂排污口位于红花水电站库区内,水污染物自净能力较小,现厂址制浆能力宜控制在30万t以内。百色浆纸需经论证后控制其建设规模。桂东(梧州)100万t竹林浆纸工程距离两省河界太近,建议另论证选址。(5)玉林市南流江水环境容量小,现状水质较差,不宜在其沿岸布局水耗及废水排放量大的工业,如制浆、制糖、酒精等。(6)西江干流中、下游的贵港、桂平、平南、藤县等河段环境容量较大,可作为水污染型产业的重点开发区域。(7)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应注意林、浆能力平衡,2010年以前,林基地没有全部进入轮伐期,全区木浆制浆能力应控制在120万t,不宜扩大。(8)钦州、防城港市海域环境容量较大,宜布局石油化工等大型临海企业;北海市沿海环境敏感性较强,海洋环境容量较小,应注意控制制浆造纸、酒精、淀粉、石油化工等工业规模。9.3把重点区域、流域综合整治计划纳入工业规划,为工业发展腾出环境空间(1)重点整治南流江、钦江、柳江红花电站库区及上游沿岸、左江、右江沿岸、刁江上游、来宾红水河上游的工业、生活污染源,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为工业发展腾出水环境容量。(2)加快各市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实施,为工业发展腾出水环境空间。(3)加大柳州市、来宾市、河池市、南宁市、百色市、玉林市城区重点废气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确保污染物经处理达标排放或关停治理无望的污染源,对污染影响较大的污染源实施搬迁,使其环境质量与功能区质量要求相协调。(4)对全区符合脱硫要求的火电机组实施脱硫工程建设,有效减少SO2
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腾出大气环境容量。9.4能源结构调整建议能源结构应进行较大调整,发展洁净煤工业,其规模和投资应纳入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燃油、燃气输入工程建设,加快油、气电站、核电站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利用工程,促进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0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影响的措施10.1“十一五”工业发展环境保护战略对策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区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立足广西区情和长远发展需要,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适时作出了建设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生态省(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十一五”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要将环境保护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结合建设生态省区的有关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人口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十一五”工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战略指导思想,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增强我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10.1.1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未来我区工业发展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在广西生态省(区)建设纲要中提出“要把广西建设成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省区”的要求,而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这一要求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区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是要建立生态型的工业生产体系。我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长远来看,要逐步建设一个生产与生态协调、工业发展与生态平衡同步、工业布局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生态型工业生产体系。应用高新技术大力发展并形成一批技术、资本密集型的支柱产业,形成各产业集群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
目前我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起点还比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今后发展重点应放在保持“十五”期间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既要继续发展又要协调与其他各方面的关系,既要升级传统产业又要培育新的增长点。按照建设“绿色广西”和生态省的有关要求,必须要建立以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策略,通过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战略性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缓和供求矛盾,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使我区工业发展走上快速、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0.1.2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广西生态省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15到20年的努力,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合理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态文化繁荣,建成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竞争力强的生态产业,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基本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时期,要实现我区“生态省”的建设目标,实现我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体系。(1)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工业体系。制定、实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限制等方面的准入制度,严格限制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产业发展,坚决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产业、企业和产品,防止区外落后生产技术、设备和高污染企业向我区转移。大力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现代中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制糖、造纸、林化和生物质能等特色产业。扶持发展以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重点改造提升重化工业和铝加工业,通过推广绿色化工、无废工艺和延伸产业链,实现传统产业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改变以往低水平、低效率和高污染的工业运行方式,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能力。(2)优化生产力布局。
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的特点,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合理规划和调整区域工业布局,鼓励具有循环特征的、特别是原材料使用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产业进行集聚,形成生态工业群体。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工业发展,构筑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改造优化提升柳州老工业基地,培育建设百色铝工业基地、河池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崇左和来宾锰工业基地,梧州、贺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推进玉贵走廊工业发展。提高工业区域集中度,集中力量搞好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加工工业向各类园区集中、向县城以上城镇集聚;县域工业重点发展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态环境脆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严格限制或禁止布局污染型工业。(3)建设循环型企业和工业园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要求,积极培育循环经济行业和企业,以冶金、火电、有色金属、化工、轻工(包括酿造、制糖、造纸等)、建材等资源型行业以及汽车等现代制造业为重点,以实施清洁生产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为切入点,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活动,逐步建立完善的清洁生产组织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实施企业生态化战略,鼓励企业开展产品生态设计、能源、水的梯次使用和废物的循环利用,创建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改造已建工业园区和建设新工业园区。合理规划园区内资源流、能源流、信息流和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形成企业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促进不同企业之间横向耦合和资源共享,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高效产出与持续利用,重点建设一批循环型工业示范园区,把柳州市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域。(4)发展壮大环保产业。鼓励发展先进、经济、高效的市场急需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产品),有计划地推进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工业“三废”和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烟气脱硫除尘和机动车尾气净化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建立服务功能齐全的废物回收、再生和处理体系,推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和集中加工处理。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培育一批有实力、竞争力强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引导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推行环保设施运营的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和专业化。
10.1.3健全环保法规及标准体系,为严格执法奠定基础 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以及未来工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未雨绸缪,加快地方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重点解决执法成本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完善符合我区区情,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制定保护稀缺矿产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地方性法规;制定有关环境监察、排污许可证管理、公众参与制度等法规;制定相关行业节能、节材、节水设计标准;建立和完善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节能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制度。在立法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在不违法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先针对实际出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各地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职责权限,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环境保护规定和实施办法,健全我区的环境保护法制,并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法律的有效性和严肃性,逐步实行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建立环境诉讼的社会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完善环境纠纷的民间调解与仲裁制度,实现发展与保护并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10.1.4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在我区实施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时期,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淘汰污染严重、高耗材和高耗能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大对高技术、低污染、规模大的项目和生态型工业的扶持力度,以现代生态观念开发新原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注重生态平衡;积极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清洁生产、清洁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先进经验,重视清洁能源的研究与推广,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方式使用能源和资源,提高其利用的效率,减少污染的排放,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开展清洁技术装备研究,采用最新的环境治理技术,严格处理好废气、废水、废渣,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回用工作,确保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和实施机制,制定并发布清洁生产指南,实行污染物超标企业公布制度,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积极实施清洁生产企业自愿行动计划,在重点行业和城市开展清洁生产示范,重点抓好20个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积极开展IS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工作,鼓励发展环境标志产品和环境友好型产品。10.1.5建立高效的环境监控机制和评价管理体系(1)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重点开展城市、区域、行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通过对《广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发现,如不充分重视环境保护、落实环境政策,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议重点开展西江、柳江、桂江、郁江、贺江等主要河流的流域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开展柳州、南宁、来宾、百色、崇左等主要工业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北海港、钦州港港口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开展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的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从环境资源的角度出发,及时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整体布局提出对策建议,避免出现产业趋同、相互竞争、争抢资源的局面,对于高耗能行业如造纸、电力、冶金、制糖、化工、有色等产业,沿海石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等提出合理的资源、环境保护对策和管理机制;保证各项规划符合中央振兴战略,相关规划之间协调一致,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利用规划环评工作成果指导规划内具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严禁落后项目、污染项目上马,鼓励采用先进工艺,全面提高清洁生产水平。(2)继续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继续推行总量控制制度,削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颗粒物排放量,严格控制危险废物和有毒污染物排放,控制总氮、总磷的排放总量。以目标总量控制为主,逐步推行容量总量控制,建立总量控制与其它环境管理制度的协调机制,对占污染负荷60%以上的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在线自动监控,对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氨氮和工业粉尘也实行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十一五”期间,国家要求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5%,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水平;我区属西部经济后发达地区,“十一五”期间又是我区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因此,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与2005年持平。根据环境状况、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环境容量、经济发展状况区别不同情况,确定各市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区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按绩效法进行分配。全面推行落实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严禁无证排污,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大于90%。完善排污申报制度,对污染源排放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过剩、污染严重的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3)建立环境保护监管新机制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下,建立环境保护督察员制度,加强对下一级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
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机构,加强基层环境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支持环境保护部门独立行使监督管理职权,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结合当前和今后的工业发展的重点,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环保执法检查;组织力量重点开展对“十五小”企业关停、取缔后的巩固情况以及“一控双达标”限期治理项目进展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及时处理和纠正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行为,提高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改革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到排放标准或者超过核定排放总量的单位,根据各级政府的环境事权划分,由各级环保部门做出限期治理决定。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行限产或者停产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或者关闭。加强重点地区环境监管,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重点地区环境监管制度,实行限期整治,对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和污染反弹严重的地区,有关部门要暂停在该地区安排的财政支持的项目,停止审批和核准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开展资源节约的专项检查,定期对严重缺电、缺水地区,特别是煤炭、电力、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等高耗能(水)行业和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对能效标准、高耗电产品限额标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要严格奖惩措施,对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对问题严重的企业依法查处。对各行政主管部门的违法的行政作为和行政不作为,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和处罚;构成犯罪的,要坚决追究刑事责任。(4)严格新建、扩建项目审批,严把环保准入关提高建设项目环评质量,加强对评价单位的责任追究,建立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新建项目审批机制和工业类项目环境保护准入标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的管理,继续做好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管。(5)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
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环境监视监测台站的基础上,采取新建、改造等形式,重点在各发展城市区域范围内合理设置一定的水、大气、噪声常规监测断面或监测点,以便在整个区域内形成一个监测网络;加强对各项环境监测的数据分析、整理与归档,注重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建立环保档案,搞好数据积累工作,建立环境管理及环境质量数据库,到2010年,我区60%低级市以上城市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要达到标准化,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10.2政策法规基本要求10.2.1产业政策要求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文件或规定的项目包括:《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名录的通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机械工业部,1996年6月5日,国经贸资[1997]367号;《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1999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6号;《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1999年8月9日,国家经贸委第14号令;《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1999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16号《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三批)》,2002年6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32号。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十类不得通过审批的项目。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2005年12月2日联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文件)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中第二类限制类和第三类淘汰类的有关名目。10.2.2生态功能区相关法规要求和发展方向根据《广西生态省区建设纲要》,以全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全区划分为8个生态区。根据各生态区的区位特征、自然生态特点、主导生态功能及主要生态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现状及发展潜力等,明确其产业发展方向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出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的初步区划方案,以便从宏观上指导和规范空间开发秩序,统筹规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各市、县应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将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功能定位具体化。
将国土开发密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划为优化开发区域,这类区域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集约利用资源,做到增产减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划为重点开发区域,这类区域要在保护中重点开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增强经济实力,使之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集,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不够好以及对全区和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的区域划为限制开发区域,这类区域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使之逐步成为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划为禁止开发区域,这类区域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一)桂东北山地丘陵生态区本区包括桂林市、贺州市所辖区县,梧州市的蒙山县,来宾市的金秀县和柳州市的三江、融水、融安等县,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天然林面积减少,森林质量降低,水源涵养功能减弱,特别是旱季漓江等江河水量锐减;雨季局部区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多发;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对江河水质影响较大。本生态区重点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控制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严格限制发展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产业。本生态区要加强自然植被特别是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恢复,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积极防治地质灾害,加大火电、造纸、建材等行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加强漓江综合整治及水生态修复。本生态区内各分区的发展方向见表10.2-1。表10.2-1桂东北山地丘陵生态区分区发展方向情况一览表发展方向区域限制开发区九万大山、大南山、天平山、越城岭、都庞岭、海洋山、驾桥岭、萌渚岭、大瑶山、大桂山、昭平-蒙山山地等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以及贺州东部山地禁止开发区猫儿山、花坪、大瑶山、千家洞、九万山等自然保护区重点开发区域桂林-阳朔岩溶峰林谷地、富川东部峰林谷地、全州-兴安-灌阳谷地、恭城-平乐-荔浦岩溶峰林谷地、钟山-贺州岩溶峰林谷地、蒙山盆地、贺州信都-铺门谷地等区域优化开发区桂林市(二)桂中岩溶盆地生态区
本区包括柳州市的市辖区及柳江、柳城、鹿寨等县,来宾市的兴宾区及合山、象州、武宣等县(市)。总面积17105.80平方公里,占全区陆地总面积的7.19%。本生态区是广西重要的粮、糖生产基地及主要工业区。工业比较发达且门类较多,其中,汽车、机械、有色冶炼、制糖、日用化工、钢铁、造纸、化工、水泥等行业已形成优势。该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水土保持。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自然生态系统已受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和破坏,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较严重。平原区干旱缺水,土地较贫瘠。城市大气污染和酸雨问题较突出。本生态区重点发展甘蔗、桑蚕、水果、中草药等旱作农业和草食畜牧业,以及延长其产业链的加工业;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制糖、生物质能源以及锰、铟等系列产品为重点的新材料等特色产业,改造优化提升汽车、机械、钢铁、化工、有色冶炼等传统工业。本生态区要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综合防治工业和生活污染,着力解决酸雨污染问题。本生态区内,柳州-兴宾-合山岩溶山地划为限制开发区;柳州市建成区划为优化开发区;其余的平原区和丘陵区域划为重点开发区。本生态区内各分区的发展方向见表10.2-2。表10.2-2桂中岩溶盆地生态区分区发展方向情况一览表发展方向区域限制开发区柳州-兴宾-合山岩溶山地优化开发区柳州市建成区重点开发区域其余的平原区和丘陵区域(三)桂中北岩溶山地生态区本生态区包括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及罗城、环江、宜州、南丹、大化、都安、东兰、巴马等县(市),来宾市的忻城县,南宁市的马山县。总面积33435.77平方公里,占全区陆地总面积的14.06%。本生态区内锡、锑、铅、锌等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建有2个自然保护区。该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毁林开垦、过度放牧造成自然植被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坡耕地面积比重大,土地生产力低;岩溶洼地易旱易涝;矿业开发造成局部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色冶炼业大气污染问题较突出。
本生态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是:全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以及改变耕作方式和草食动物饲养方式等措施,恢复自然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建立都阳山岩溶山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开展有色矿业及冶炼业的废物综合利用,推进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治理矿区环境污染。本生态区内各分区的发展方向见表10.2-3。表10.2-3桂中北岩溶山地生态区分区发展方向情况一览表发展方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宜州-罗城岩溶峰林谷地、马山中西部丘陵等区域优化开发区河池市建成区禁止开发区木论、九万山等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其余的岩溶山地区(四)桂西北山地生态区本生态区包括百色市的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凌云等县,河池市的天峨、凤山等县,总面积21644.28平方公里,占全区陆地总面积的9.10%。本区生态区位重要,是南盘江、红水河、右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建有9个自然保护区;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有天生桥、龙滩等特大型水电站。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山地天然阔叶林受到明显破坏,森林质量降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减弱;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较严重;栖息地破碎,紫茎泽兰等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本生态区应重点发展山地复合型生态特色产业,可建成我区重要的中药材、名贵花卉、烤烟、茶叶和优质用材林等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水力资源优势发展水电业;利用丰富独特的岩溶地貌、河流湖库、森林等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量大的产业发展,严格限制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产业发展。本生态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是:建立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恢复退化自然植被特别是天然林,提高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构建生态廊道,改善栖息地环境;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禁止陡坡开垦和过度放牧;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对重点湖库区水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本生态区内各分区的发展方向见表10.2-4。表10.2-4桂西北山地生态区分区发展方向情况一览表
发展方向区域禁止开发区龙滩、岑王老山、金钟山、王子山等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其余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的区域(五)桂东南丘陵生态区本生态区包括玉林市、贵港市所辖区县(市),梧州市的市辖区及苍梧、藤县、岑溪等县(市),总面积34746.29平方公里,占全区陆地总面积的14.61%。人口密度较大,农业较为发达,城乡贸易活跃;机械、水泥、陶瓷、石材、制药、食品等工业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本区域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洪蓄水。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天然林面积小且零星分布,森林质量较差,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生物物种减少;矿产、石材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城镇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影响水源安全,局部区域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地陷等现象;洪灾多发。本生态区重点以高科技改造提升建材、制药、食品、林化等传统工业;利用区位优势承接东部转移的低消耗低污染加工制造业,大力发展环保、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以及高效节能环保型内燃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限制高污染产业发展。本生态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是:采取封山育林、改造人工林等措施,恢复和增加天然阔叶林面积,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建设大桂山、大容山、六万大山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矿区生态重建;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南流江污染综合整治;实施跨流域补水工程,解决玉林市水资源不足问题。本生态区内各分区的发展方向见表10.2-5。表10.2-5桂东南丘陵生态区分区发展方向情况一览表发展方向区域禁止开发区大平山、那林等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大桂山、大容山、六万山、大瑶山南部以及云开大山、莲花山等具有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浔江平原、郁江平原、玉林盆地等平原区以及其他丘陵区域(六)桂南丘陵台地生态区
本生态区包括南宁市的市辖区及横县、宾阳、上林、武鸣等县,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县(市),面积38542.49平方公里,占全区陆地总面积的16.21%。该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已建立自然保护区6个。沿海、沿边区位优势突出,海岸线长,港口条件好,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区海洋水产、热带水果、林产品等重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食品加工、造纸、化工、机械制造、港口航运、海产养殖及加工,海洋旅游、边境贸易等特色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该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人工纯林面积比重较大,各类防护林体系较薄弱,森林生态功能较差,局部区域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丘陵区过度开发,水土流失较严重;城镇生活污染物及工业污染物排放严重影响邕江、钦江等河流水质;沿海局部区域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风暴潮灾害时有发生。本生态区重点要改造提升制糖、卷烟等食品工业,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软件开发、电子信息、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利用临海优势发展现代重化工业、现代物流业以及信息、金融、旅游、文化等服务业,培育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制药等新兴产业。本生态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是:保护和恢复十万大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自然植被,增强其生态服务功能;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沙化土地治理,特别是大型水库库区周边的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沿海地下水开采,加快沿海蓄水、引水、供水工程建设,保持沿海地区水资源供求平衡;加大中、低产农田改造力度,推行农业标准化和生态化生产;加快建设城市和沿海工业园区的环保基础设施,综合治理陆源污染,削减入海污染物,重点推进邕江、钦江等重点江河污染综合治理。本生态区内各分区的发展方向见表10.2-6。表10.2-6桂南丘陵台地生态区分区发展方向情况一览表发展方向区域禁止开发区十万大山、防城金花茶、大明山、龙山、三十六弄-陇均等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十万大山、大明山、高峰岭等具有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以及西津水库、合浦水库、洪潮江水库、大王滩水库、凤亭河水库等重点库区优化开发区南宁市建成区重点开发区域其余的丘陵、台地和平原区(七)桂西南岩溶山地生态区
本生态区包括百色市的右江区及那坡、靖西、德保、田阳、田东、平果等县,崇左市所辖县(区),南宁市的隆安县,总面积39120.53平方公里,占全区陆地总面积的16.45%。本区地貌主要为岩溶山地,气候干热,土壤侵蚀敏感性和石漠化敏感性较高,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特有物种多,成为国际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已建有18个自然保护区。铝土、锰等矿产资源丰富,已形成铝、锰、制糖、水泥及甘蔗、芒果、边境贸易等特色产业。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天然林特别是石山区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局部石漠化现象突出;栖息地较为破碎,飞机草等外来物种入侵危害严重,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大;陡坡开垦、局部矿产无序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旱灾频繁。本生态区重点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铝、锰、制糖、水泥及生物质能等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限制高耗水及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是:建立桂西南岩溶山地水土保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加快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继续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等综合措施治理石漠化;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肥力,采用工程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解决干旱问题;开展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综合防治工业和生活污染。本生态区内各分区的发展方向见表10.2-7。表10.2-7桂西南岩溶山地生态区分区发展方向情况一览表发展方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右江谷地、扶绥-崇左-大新岩溶峰林平原(台地)、龙州盆地、凭祥市以及德保、靖西等铝土矿区和大新锰矿区禁止开发区弄岗、崇左白头叶猴、西大明山、古龙山、大王岭、澄碧河等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其余的岩溶山地和低山区域(八)近岸海洋生态区本生态区包括北海、钦州、防城港等3个市的滩涂(面积1005km2)、0~20m等深线的浅海(面积6488km2)及海岛(500m2以上的海岛面积66.90km2
)。本区是海洋鱼虾类产卵场、洄游通道及鱼、虾、贝类养殖区和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主要分布区,在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区内已有4个海洋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本区主导生态功能为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红树林、海草床等重要湿地面积减少,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萎缩,近岸局部海域水质因陆源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而下降。本生态区应大力发展海洋生态养殖业、海洋矿产、海洋运输、海洋生态旅游以及海洋能源等产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各类海洋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防止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进一步破坏;实施海洋生态恢复和重建,加强沿海湿地、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渔业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保护海洋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环境,杜绝破坏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的行为;加强港口、船舶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改善近海水质;加强围海造地的规划管理,防止因无序开发导致海洋环境改变。本生态区内各分区的发展方向见表10.2-8。表10.2-8近岸海洋生态区分区发展方向情况一览表发展方向区域禁止开发区山口红树林、合浦儒艮、北仑河口、茅尾海红树林等自然保护区和重要鱼类产卵场等区域限制开发区涠洲岛和斜阳岛10.2.3其他相关政策要求(1)禁止新建严重污染、破坏环境又无有效治理措施并且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标准的项目。限制新建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环境或治理困难的项目。(2)对我区没有配套解决污染治理问题的项目,在新建时应当同时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及相应的先进环境保护设施。(3)已经被列入《关于禁止和限制支持的乡镇工业污染控制的重点企业名录》禁止支持类的企业坚决不允许上马,如果已经存在的,要限期关闭;列入限制支持类的,要严格审批,对污染物排放会突破当地排放总量指标的不许通过审批。(4)水污染控制重点区域,禁止乡镇企业新建化学制浆造纸和小型制革、印染、酿造、电镀和重污染化工项目;符合国家规定上述生产项目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必须符合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污染物排放不得突破当地排污总量控制指标。10.3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措施10.3.1增加环保投资,提高投资效益10.3.1.1增加环保投资对策要增加我区环保投资总量,大体上有三条思路,一是寻找节约环保投资的途径;二是把现有的环保资金渠道疏通用足;三是开辟新的环保资金来源。
1、提高环保投资的效率:①建立大、中型的污水处理厂,因为大、中型的污水处理厂技术与管理先进,每吨废水的处理成本低。②要加强经济适用型环保技术、设备的筛选和推广,这对节约环保投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③普及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污染治理设施,这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染治理的技术路线。④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从而使污染的防治从生产的源头追踪到生产的全过程,降低末端污染治理的难度和费用,虽然实行清洁生产需投入较多的资金,但一些企业的实践证明,推行清洁生产在总体上能节省相当的费用。2、疏通现有环保资金渠道:①改革排污收费与使用制度。对排污收费制度通过强化管理切实作到依法、足额、全面征收排污费用,所征收的排污费全部有偿使用,使排污费资金转变为治理污染的资本而真正体现出归国家所有的原则。②加强管理,提高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中环保投资的比重。③增加财政对环保领域的投资。我区政府的财政比较紧张,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治理环境,可考虑把国有资产从一些竞争性很强的领域里撤出来,而主要用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④改革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⑤充分利用国内外贷款和捐款。3、开辟新的环保资金来源:①征收环境税。征收环境税可以使环境资源价值化,由于污染者要么纳税,要么自行在环保设备上投资,从而整体上增加了环保投资。②以金融手段增加环保投资。如以财政贴息的方式提供环保优惠贷款;创建环保银行,使环保资金不断增值等。③治污设施的合理规划与建设,解决环保设施的投资回报问题,吸引国内外的商家前来投资。10.3.1.2提高环保投资效益环保投资和经济加速发展在资金的使用上是相互冲突的,加速经济发展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因此,把有限的资金最优化的用于环保投资,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下面给出6点建议:1、要用足用好环保资金。首先,要加强对环保贷款的使用情况的跟踪管理,不仅要保证专款专用,而且还要使其能及时使用,按时还款;其次,要严格项目管理,对污染项目的建设要积极推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格合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2、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环保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要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治污企业的运行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把运行费用降低到最低,使环保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3、以技术进步为前提,大力开发研究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环保使用技术和设备。因为环保投资效益的提高,是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的、以环保工艺水平和环保设施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基础的,为此,一是要增加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研究方面的投入;二是要加强在污染治理方面适用性技术与设备的筛选、示范和推广工作;三是要提高我国环保技术体性水平,规范环保产品市场。4、加强环保部门对企业治污方案的评估和咨询服务,以提高环保投资的科学性。因为治污工程对技术与工艺的要求与生产产品本身相比,至少要高一至两个等级,使用某项技术和设备之前,必须要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评估和业务咨询。而治污企业对此基本上都是外行,需要环保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5、推行集中治理。由于集中治理污染便于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系,节省用地等资产投资,是提高环保投资效益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环保投资与收益之比是1:6.6,可见,增加环保投资能够产生巨大的利润,今后,要把政府从环保投资的主体角色中解脱出来,鼓励企业参与环保投资,使企业成为环保投资的主力军,从而推进环保投资的市场化进程,开拓环保投资的资本市场,建立环保资本的生成、竞争、增值机制,使自治区的环保投资真正起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作用。10.3.2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对资源开发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推进资源由粗放利用向集约和节约利用的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1、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优化配置,制定水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规划,统筹兼顾和协调地区、行业间的用水关系,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管理。经济发展、城市发展规划要以水定规模,按流域环境容量科学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水权分配和交易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运用经济手段和价格机制,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引导节约用水。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改进钢铁、电力、化工、制糖、造纸等高耗水行业生产工艺,提高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在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禁止建设高耗水和水污染物排放强度高于规定限值的产业。加强水资源保护,健全蓄水、保水等水源涵养工程体系,对水源涵养地、供水水源地划定保护区域,强化监督管理,严格禁止在这些区域发展工业;保持重要水源水量和水质的稳定,确保城市和农村饮水安全,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积极开拓新水源,推广水资源利用新技术,鼓励推广梯级供水、雨洪资源化利用,海水淡化利用等。2、土地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严格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许可制度和补划制度,保持耕地占补平衡。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完善土地分区规划和分区用途管制,促进农民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聚,合理确定基础设施规模、布局,防止重复建设,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和节约利用,使区域的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土地承载能力相适应。统一规范各类开发区的设置和管理,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原则,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加大耕地整理力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造劣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及其生产能力。加大矿山废弃土地复垦力度,通过工程与生物措施尽可能地恢复或改善原有土地属性。在符合生态保护要求、保障供水的前提下,对现有土地后备资源择优、适度开发。3、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依法实行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确保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加强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考虑到未来我区林浆纸业的发展对森林资源将有较大的需求和消耗,应依据生态功能区划,科学制定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速丰林发展规划,划定禁伐区、限伐区,规范开发利用秩序,防止布局和开发不当造成生态破坏。加强天然林自我恢复措施,严禁砍伐树龄较长的天然林,节约用林,加大进口原木力度;对商品林要加强采伐管理,坚持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根据资源可供给量确定木材加工、林纸发展规模,保持林业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的基本平衡。
进一步完善林业产业政策,明确市场准入条件,严格限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木材加工、造纸企业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扩张。加强对本土优良树种的选育扩繁,大力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的生态、经济兼用林。不断提高森林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林木抚育,切实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森林、乱批滥占林地等违法行为。建立森林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及评价体系,开展森林可持续能力评估。4、矿产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尽管我区的有色金属如铝、锰矿等资源丰富,但随着需求快速增长,而新增储量不多,加之经过多年的发展,优质资源、大矿、富矿也已基本开采殆尽,导致现有资源呈现“四多四少”的特征,即贫矿居多,富矿较少;伴生共生金属多,单一矿种少;难采选金属居多,易采选冶金属少;中小型工业矿床多,大型矿床少。因此,未来在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以前那种粗放型的开采方式,要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严格市场准入,切实提高地方矿和小矿的采矿综合回收率;同时要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实行综合开采和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要重点做好锡多金属矿、铅锌矿等主要矿山中有用组分的回收利用。对暂不能综合开采或采出后不能综合回收利用的矿产及含有用成分的尾矿要加以妥善处理。合理确定并控制矿区最低开采品位,杜绝采富弃贫。开展碳酸锰、三水铝等贫矿和难选冶矿利用技术以及尾矿的二次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所有矿山“三率”(采矿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要达到批准的矿山设计或矿产资源利用方案的要求,重点矿区“三率”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完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科学划定矿产资源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允许开采区,依法按规划设置采矿权和探矿权,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做到贫富兼采、大小兼采、难易兼采。严格控制小矿山,逐步减少开采零星分散小矿和露天开采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矿山数量,促进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经营。此外,由于常用有色金属铜资源长期短缺,影响到有色工业均衡协调发展,要解决铜矿资源的危机,不能再从原材料中无限制的获取,而是应该加强循环回收利用和替代品的开发,考虑到在很多时候铝对铜有很强的替代性,而相比较而言我区铝土矿的储量要比铜矿丰富得多,在许多方面可用铝来代替铜的使用。
而未来随着建材、冶金、钢铁、化工等高能耗、高耗煤工业的继续发展,必将使煤炭的需求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但我区是煤炭资源较匮乏的省份之一,不仅储量小,而且分布不均衡、媒质差,开采条件不好,长期以来,广西煤炭供给主要依靠区外供给,因此工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紧抓我区现有国有大中型煤矿井的采选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对即将报废的老矿区开展节约挖潜,提高回采率。对已经开始老龄化的矿山要加强矿山周围的探矿力度,争取在老矿山附近发现新的资源,延长老矿山的生命周期和充分利用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及延长设备的利用寿命。积极扶植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严格准入制度,鼓励开采的同时要保证资源的利用效率,成立专门采矿技术咨询机构,强化其科学技术的管理。对于小煤矿,由于技术相对落后,管理粗放,单纯追求利润、采肥丢瘦,其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因此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管的方针,对依法开办的小煤矿进行改造,减少生产矿井数,扩大单井生产规模;改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提高矿井回采率。另一方面,我区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因此要加大开发海洋资源的力度,充分发挥我区海域丰富的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寻找新的能源基地。5、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调整产业结构,提倡节能型企业发展,解决工业结构长期偏重的现状,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结构的比例。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推进以甘蔗、木薯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秸秆沼气发电等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推广粪便秸秆气化;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调整城市燃料结构,积极利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建设天然气发电和抽水蓄能发电项目,积极推进核电开发。6、海岸带及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完善海洋功能区划,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制定近岸海域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全面推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合理开发深水岸线,优化港口布局.(1)以实施碧海行动计划为载体,全面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以陆源污染防治为重点,从严控制陆源污染物直接排放入海,确保稳定达标排放,防治河口和近岸海域污染,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2)、加强港口和船舶油类污染的治理,重点是进出港口船舶的压载水和垃圾等,2010年以前,大、中型港口全部安装废水、废油、垃圾回收与处理装置;建立完善环境污染、溢油与赤潮灾害监测及应急处理体系,控制重大涉海污染事故的发生。(3)保护近岸海域的重要生态系统。大力防治滩涂养殖污染,逐步扩大生态养殖比例,合理控制养殖的区域及面积。控制海岸附近的采石挖沙造成的海岸侵蚀及生态破坏,恢复已被破坏的沿海湿地。保护和恢复沿海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生态系统,建设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滨海湿地。(4)北海、钦州、防城港是我区三个沿海新兴工业城市,要认真做好城市和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规划,划分环境功能区,严格按功能区布局工业项目。
(5)强化海洋废弃物倾倒的管理。配合国家在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含铁山港区)建立四个国务院批准的正式海洋倾倒区,加强对海洋倾倒区的监测监视。10.3.3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10.3.3.1水污染防治(一)工业行业水污染控制1、整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切实保证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率2010年要大于95%。控制重点发展行业的污染排放,并改善工业达标排放废水浓度过高的现状。与城市污水处理相结合,使最终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浓度降低。2010年我区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要控制在94.3万t,氨氮排放量要控制在7.1万t。2、主要水污染行业控制措施(1)制糖业目前我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全国名列前矛,而制糖业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占全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78%,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大大制约了我区新增工业项目立项。为缓解“十一五”期间制糖业的发展对我区水环境造成的压力,未来制糖业新建项目要根据我区各主要河流的环境容量和制糖原料基地分布和产量等情况合理优化布局,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用最新的生产和污染治理技术;此外,通过建立糖业生态示范产业,可达到资源有效循环利用,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大幅减少,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而且为全区重大项目建设腾出环境容量,为大规模工业化开辟道路。根据自治区经委、区环保局编制的《建立广西糖业生态示范产业方案》有关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区制糖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要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甘蔗制糖业》二级技术要求以上,蔗渣制浆造纸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造纸工业》二级技术要求以上,蔗渣综合利用率98%以上、废糖蜜综合利用率100%,酒精废液利用率90%以上,综合利用与制糖产值比1:1,全行业企业化学需氧量达标排放率100%,全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50%以上。(2)林浆纸业
“十一五”期间我区林浆纸业的发展必然会进一步加剧我区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为降低林浆纸业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首先要对林浆纸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布局,要综合水环境容量、林业资源承载力和所在区域的生态敏感度等因素来优化布局和选址,林浆纸生产企业要大力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治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循环用水,减少特征污染物的排放。(二)加强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为工业建设项目腾出水环境容量空间“十一五”期间,我区各地市城市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生活污染源的排放量进一步增加,将会占用水体的一部分环境容量,影响工业建设项目的发展,为此,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到2010年,全区重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不低于80%,其它城镇不低于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三)重新调整水污染总量控制指标重新核定“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完善和修正不合理的分配份额,调整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将无法进行开发利用地区的部分容量腾出给需要大力发展工业地区,二是在流域范围内进行调整,在全流域水环境容量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排污口的布设,将上游地区的容量腾出给下游发展地区。(四)协调发展措施1、保护与发展相协调对于水质功能要求较严的地区,要在保证水质功能区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当地经济的振兴,必须开拓思路,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此外,注重城乡协调如城郊水源地保护和城市经济发展相协调,尝试建立长期有效的环境补偿机制,体现以人为本,公平发展的原则,保证城市用水质量的同时,也为乡村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2、地区间相互协调发展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须遵循流域治理和费用最低的原则,注重上下游相协调,采用优化措施如优化排污口布设等等实现流域水质提高。处于河流上游的地区应加大治理力度,保证下游地区的用水需求。下游地区在完成自身治理任务的同时,须通过协商的方式参与上游地区的污染控制工作。3、部门之间相协调水利部门、城建部门和环保部门应打破部门间的条块分割和隔阂,形成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形成合理的水资源定价体系,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环境主管部门需加强对环境水质的监督。10.3.3.2大气污染防治
严格控制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抓好燃煤电厂、冶金、化工、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及有毒有害废气排放量的削减,改善空气质量和减轻酸雨危害。以控制燃煤排放二氧化硫为重点,严格限制SO2控制区内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等行业的数量和规模;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新建燃煤火电机组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现役火电厂必须在2010年以前全部安装脱硫设施,淘汰5万kW以下小型火电机组。对工业锅炉、炉窑加快技术更新和烟气脱硫改造,逐步淘汰现有的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型燃煤锅炉。提高大气污染物处理率,并适当提高标准;2010年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要大于95%。10.3.3.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各类固体废物控制与管理,加快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步伐。要切实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升级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彻底摒弃以往的“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增长模式,采取逐步放弃的政策,最终彻底关闭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逐步淘汰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的企业。大力推动发展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化工和有色冶炼废渣、尾矿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十一五”工业发展过程中,我区铝业和锰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不能只采有用的,好采的,而随意浪费对自己没用的其他伴生矿;要加强一矿多采的技术和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要禁止开采现在还不具备开采工艺和条件的矿产资源。要对如何更好的利用尾矿进行综合研究,提高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并提高其利用效率。加快我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筹备建设的步伐,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转移、运输、处置全过程环境监管制度,建设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设施,严禁排放和擅自处理危险废物。加强进口废物利用的环境管理,杜绝境外危险废物进入我区。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建立几个大型的垃圾回收利用企业,在政策、税收、技术上给与足够的支持。广泛吸收工业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的科技水平。对于不能再回收利用或确实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置,争取到2010年,我区的固体废物的处置能力增加到现在的2倍以上。加强对新出现的废物的管理,如各种电子垃圾,生活废弃物。它们虽然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在未来的几年中,新型的废弃物将越来越多,处理起来也会较传统的固体废弃物棘手,所以要有充分的准备做好这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水平。10.3.3.4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除在14.3.2节中提到的水、土地、森林、矿产、海岸带和能源等保护措施外,还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要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重点解决事关国家和全区生态安全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重点资源开发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有重大生态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在环评过程中实行听证制度,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鼓励社会监督。加强资源开发项目,特别是涉及国家级、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开发项目的生态监管和监察,跟踪建设、开发、生产全过程,保证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和生态环保措施在建设中得到较好的落实。实施全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治水土流失,针对矿山、取土、采石场等资源开发区、地质灾害毁弃地和塌陷地、大型项目建设区的裸露面开展生态恢复。加强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已严重超采的地区,严禁新建任何取用地下水的供水设施,并尽快压减地下水取水单位和取水量。10.4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小结本评价的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主要是针对我区目前社会经济和环境现状、“十一五”工业规划本身及规划下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尽管规划中提出要针对冶金、有色、建材、电力、造纸、化工、制糖行业资源消耗高、排污量大的特点,围绕资源开发环节、资源消耗环节、废弃物产生环节和再生资源产生环节,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等原则性意见,但由于各方对政策理解的不同和部门间缺乏交流等原因,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这些非正常情况的出现,将会增大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影响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提出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同时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力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区的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资源开发型工业占主导地位,工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原有的优势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在这种危难的时刻,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区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把资源和环境放在突出的战略高度,改变以往粗放型、高度依赖资源的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十一五”工业规划构想提出后,众多项目纷纷报批和上马,其中不乏有不合理的成分,所以必须提出科学的建议,从大局和整体出发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合理分配产业。
我区水资源较丰富,且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从整体来说水环境容量仍有一定空间,但是区域分布不均,有些河段排污量大于环境容量,超标比较严重,有些河段目前尚未能利用,剩余容量较多。今后要从总体上控制诸如造纸、制糖、钢铁等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产业的规模和同类企业的数量,即使河流和湖泊沿岸的所有企业都工艺先进,符合清洁生产水平,由于规模效应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污染。桂中地区已无大气环境容量,应加大现有污染源治理力度,同时控制易造成大气污染的行业的数量,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对于原有工业发达的地市,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严格制止污染重的行业,积极发展一些新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对现有的污染企业要进行整改治理,淘汰落后的不符合产业结构和环保政策的工艺设备。主要的环境保护的综合建议与对策:政府: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环境危机感意识,舍弃“惟GDP论”,把绿色核算体系引入政绩考核中;2)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真正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3)加大对企业主和公众的环保宣传力度,加大污染控制、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力度;4)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根据清洁生产水平、区域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定企业的发展数量和规模;4)把“公众参与”真正落实,让公众参与一些综合决策;6)建立生态省和生态市,做到企业、行业废物利用“小循环”,生态园区、工业园区废物利用“中循环”,区域、社会废物利用“大循环”。企业:1)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的危机感,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行业生产工艺至少不低于目前国内的先进水平,一定要符合清洁生产水平;3)考虑实际情况,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市场,还要考虑企业发展条件的可行性,这些条件包括资源来源、当地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公众:1)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2)加大对政府和业主的监督力度,积极参与一些综合决策,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3)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行动。11工业发展规划环境管理红线指标对策建议在现行的国家政策法规当中,提出了各类建设项目的准入条件,这些政策法规为产业升级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对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所产生环境压力的分析和探讨,本报告认为应当提出适合广西的环境政策准入条件,即环境管理红线指标。
所谓红线指标是指:在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本报告涵盖的每个资源和环境要素,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应达到的最低目标。这类指标是项目上马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满足这些红线指标的前提下,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环保准入。本课题组希望通过划定环境管理红线指标,为制定广西规划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思路,通过这种方式开展环境管理工作,能够使得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进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但由于评价因子限制,以及知识水平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所提出的红线指标可能存在许多不妥之处,本报告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仅供决策参考。11.1要素红线要素红线是指本报告分论的每个资源和环境要素需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红线指标是总体综合指标。本要素红线是综合性的,但由于项目所处的行业不同,选址区域的环境状况也不同,因此,本报告许多要素的综合红线指标不能直接成为不同类型项目的准入条件。对于不同行业新上项目资源利用和污染控制红线,以及新上项目不同区域红线将在下两节论述。11.1.1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控制红线11.1.1.1水资源利用红线广西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节水潜力巨大而节水意识相当淡泊,因此,必须积极倡导工业节水,使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现状的500多m3,下降到230m3,年均下降9%,在工业项目建设中提倡分质供水、梯级使用和污水再生回用。从制度上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在某些缺水严重的地区适当提高水价,同时限制用水总量,利用价格和总量双重杠杆来提高用水效率。11.1.1.2新型水资源开发与调配红线针对广西水资源总量不均,且新鲜水资源利用总量很大,开展广西水资源发展利用的规划,客观论证和比较污水回用、海水淡化和从西江流域调水等措施的可行性和优劣,做好费用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措施如下:(1)污水回用1)工业废水回用:根据行业特点尽可能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新上项目达到国内发达地区水平。
2)城市污水回用:部分工业和市政用水可采用再生水,到2010年前城镇污水回用率提高到40%以上。3)农业污水灌溉:禁止任何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用于污水灌溉,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要求。(2)海水利用需因地制宜,在不影响生产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增加海水直接利用量,到2010年应建利用项目,目前广西每年利用海水为零,而美、日两国为2000亿m3和1200亿m3。沿海地区,在不影响生产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原则上少利用新鲜淡水资源,通过海水淡化技术,采用淡化的海水作为工业用水。(3)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投入较大,而且不能解决污染问题。因此,在跨流域调水型项目上马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必须从费用效益的角度,对跨流域调水、污水回用、海水直接利用和节约用水等替代方案进行综合论证,探讨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4)其它1)积极研究水资源利用的新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鼓励推广梯级供水、雨洪资源化利用,海水淡化利用等水资源利用项目的上马。11.1.1.3水污染控制红线(1)城市污水“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质的计划,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所有城市都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区污水处理率应达到本报告提出的环境管理指标。(2)工业废水为了控制工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总量,必须大幅提升工业废水达标率。1)整体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切实保证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率2010年以前达到100%。并改善工业达标排放率虽然很高,但废水污染物浓度过高的现状。与城市污水处理相结合,使最终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浓度降低。到2010年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20%。2)对现有的重点行业严格控制在工业规划中,提出了多项在区内需加快发展的支柱产业,包括林浆纸业、石油化工,钢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水污染负荷较大的行业,因此,若能够有效控制这些既是行业发展重点又是污染大户的行业企业,将能够有效控制整个广西工业污染物总量。目前已是广西的重污染行业规模扩大将导致这些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因此控制支柱产业的污染排放成为工业水污染控制的重点。3)对新上项目严格把关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2010年,新上马项目必须达到国内发达地区(北京市和上海市)水平。(3)面源污染控制1)拟定农业污染源的控制措施a、所有屠宰厂和规模化养殖企业实现污废水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b、用绿色有机肥替代化肥,并采用新技术,削减20%的亩均氮磷肥施用量。c、农药施用量减少20%,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范围。(4)协调发展措施1)保护与发展相协调对于水质功能要求较高的地区,要在保证水质功能区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当地经济的振兴,必须开拓思路,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此外,注重城乡协调如城郊水源地保护和城市经济发展相协调,尝试建立长期有效的环境补偿机制,体现以人为本,公平发展的原则,保证城市用水质量的同时,也为乡村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2)省间相互协调发展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须遵循流域治理和费用最低的原则,采用优化措施实现流域水质提高。注重上下游相协调。
3)部门间协调建立水利部门、城建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协调机制,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部门统计数据相差悬殊的情况。11.1.2能源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控制红线11.1.2.1能源政策红线(1)降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广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没什么规律,近年又有变大的趋势,主要由于经济强劲增长,能源需求旺盛,能源弹性系数甚至超过1,表明其能源利用效率下降。由于广西能源总量有限,所以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降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根据近年发展情况,要求2006—2010年间,广西年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高于0.5,高能耗区及高能耗行业则不能高于0.4。广西内部的能源显然难以满足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若从国内其他地区进口,势必加大其他地区的能源开采量,加大当地环境压力,而从国外进口能源尤其是石油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必须大幅降低能耗,改变能源结构。在理想情况下,通过加强节能措施,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等,可限制广西的能源消费增量不超过目前的50%。(2)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生产结构,提高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核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生产比例,降低高硫、高灰分煤的生产与消费。提高局部地区水力发电比例,适度发展核电及新能源发电比例。降低煤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尤其是在生活能源终端消费中,提高天然气普及率。具体措施有:·限制原煤消费水平。·原油消费适当增加,但考虑到油价、石油供给、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原油消费总量上升幅度不大。·应制定鼓励天然气开发的能源政策,大力发展天然气资源。
(3)节能措施1)提高能源总体利用效率近十年来,广西的能源总体利用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是世界发达国家的10多倍,节能潜力巨大。如果广西必须达到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的红线指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按照“四倍跃进”的理论,到2010年,广西可以大幅降低其单位能耗。如果届时广西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即单位能耗为1.26t标准煤/万元),则广西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约为2005年的80%,当地能源可以满足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即使单位能耗降不到要求的水平,能源消费总量也可大幅降低,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限制水平,故要求2010年单位能耗不高于1.8t标准煤/万元。2)提高能源加工转换率,降低能源损失量能源消费总量包括三部分:终端能源消费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在扣除了用于加工转换二次能源消费量和损失量以后的数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与产出各种能源产品之和的差额。及能源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能源在输送、分配、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和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量,不包括各种气体能源放空、放散量。,如果提高目前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降低能源在输送、分配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量,则可节约相当一部分能源。3)其他方面a、鼓励节能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提高热电联产比例,积极发展分散的小型燃气热电联产和冷热电联产;b、推广煤的洁净燃烧利用技术,如工业型煤、洗煤、洗精煤,以及煤的高温气化、液化燃烧使用技术等;c、降低汽车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改进城市规划和交通体系,鼓励发展混合燃料型汽车;d、提倡节能建筑,力争到2010年区内的新建建筑中,有95%以上达到国家节能建筑标准;我国要求到2010年,有90%新建建筑达到节能建筑标准,考虑到广西的地理位置及未来的发展概况,这个比例应适当调高。11.1.3大气污染控制红线(1)工业污染控制
提高大气污染物处理率,并适当提高标准;2010年SO2排放达标率至少达到85%。(2)城市污染控制1)严格限制SO2总量及容量有限的区域内电力、煤气等行业的数量和规模;控制中南部区域内大气污染物贡献率高的行业的数量和规模;全面实行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制度,争取工业锅炉脱硫率平均达到80%左右。2)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提高尾气排放标准,争取到2010年左右达到欧Ⅲ标准。3)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到2010年,主要大气污染物都应该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指标。11.1.4固体废物控制红线(1)加快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加大中小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所有日产生垃圾500t以上的县级城市应根据当地的经济环境状况,建立不同等级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厂。。到2010年,城市垃圾处理率至少应达到55%。(2)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和不同性质垃圾的综合利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应实施垃圾的分类回收。(3)努力提高各种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到2010年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减少堆存和处置量。抓住重点废弃物,如粉煤灰的利用率要达到70%;加强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个百分点。(4)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2010年广西整个区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必须要达到零排放。(5)不能再回收利用或确实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置,争取到2010年,广西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6)累积堆存量不再增加。2010年累积贮存量减少到2005年的70%。(7)加强一矿多采的技术和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禁止开采现在还不具备开采工艺和条件的矿产资源。针对目前状况,加强对尾矿综合研究,提高尾矿的综合利用率。(8)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医疗废物必须全部实现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11.1.5生态保护方面的红线指标
11.1.5.1生态用水量指数一般认为,生态需水量不应低于当地水资源总量的50%,所以生态用水量也相应地不低于50%。根据广西目前水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预测状况,我们提出以下要求:生态用水量不低于生态需水量,广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超过40%。11.1.5.2土地利用保护土地退化指数:指评价区域内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的面积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比重。土地退化指数=(0.05×轻度侵蚀面积+0.25×中度侵蚀面积+0.7×重度侵蚀面积)/区域面积土地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这也将危及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加大土地退化的治理力度,土地退化指数至少比2005年水平低2个百分点。在中度、重度退化区禁止建设容易造成或引起植被破坏的企业;此外,防治水土流失,对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应退耕还林、还草,15度以上的坡地要禁止开垦,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继续开展小流域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根据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得出全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是土地利用效率的1/3左右。按照工业规划的要求,全区的GDP将按照一定的速度不断增长,为了保证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够支撑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土地的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其中,单位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里是最高的,目前必须加强湿地的保护,所有湿地严禁任何破坏。加强流域湿地管理体系建设。基于上面所述考虑,禁止在天然湿地尤其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兴建任何降低或损害湿地生态功能的项目;必须保证湿地尤其是天然湿地的用水量,并保证供水水体不低于Ⅲ类,防止湿地内水体污染。11.1.6土地利用红线指标不断快速增长的GDP在有限的国土资源上实现,需要大力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执行本报告提出的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11.2开发活动环境管理红线11.2.1农业项目红线11.2.1.1农业节水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较先进地区相比,广西的农业存在管理体制和手段失效,灌溉方式、设备和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通过和发达国家比较,广西的农业节水发展潜力很大。在全区可通过普及常规节水技术(渠灌为主),在缺水地区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控制亩均灌溉总用水量在近年农业灌溉最小亩均用水量的基础上至少降低30%。11.2.1.2拟定农业污染源的控制措施(1)所有屠宰厂和规模化养殖企业实现污废水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粪尿还田和平均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2)用绿色有机肥替代化肥,并采用新技术,削减20%的亩均氮磷肥施用量。(3)目前全区农药使用量较大,对周围生态环境有不小的影响。根据目前状况,建议到2010年,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范围,全区的农药使用量至少较2005年减少20%。11.2.2行业红线在贯彻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的前提下,提出单位产量行业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限定值,以钢铁行业为例。(1)钢铁行业2005年7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实施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其中第一章政策目标中提出:第五条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钢铁企业必须发展余热、余能回收发电,500万t以上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要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2005年,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6t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70t标煤、吨钢耗新水12t以下;2010年分别降到0.73t标煤、0.685t标煤、8t以下;2020年分别降到0.7t标煤、0.64t标煤、6t以下。即今后十年,钢铁工业在水资源消耗总量减少和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不多的前提下实现总量适度发展。
第六条在2005年底以前,所有钢铁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符合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控制指标。工业规划实施后,各项建设对钢铁的需求必然大增,为了达到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秉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对广西的钢铁企业的各项指标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2)其他行业由于时间和调研深度所限,本报告只给出了适合广西环境状况的环境管理红线指标。除钢铁行业外,还应结合全区的环境状况及各自行业的特点,分析化工行业、机械制造和汽车行业、造纸行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制药行业、石油采掘行业、煤炭开发行业以及公路铁路等,这些都是中央11号文件中有所涉及的行业。11.2.3新建项目红线该红线主要是针对新建项目而言的,由于工业规划实施后,区内大批项目纷纷报批兴建,区域内项目总数和规模将大大增加,势必会加大区域内资源和环境压力,所以必须对新上项目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至少不低于目前国内对建设项目的相关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及环保政策的项目,一律禁止上马;2)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十类不得通过审批的项目要严格禁止;3)国家级新上项目至少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水平;省级新上项目至少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二级水平;市级以下(含市级)新上项目至少达到国家三级清洁生产水平。4)在国家或地方明文规定严禁上项目的地方,不得兴建新项目;在生态脆弱区和特色区内严格限制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新上项目至少达到国家一级清洁生产水平。5)区域环境污染因子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地区,其辖区内新上项目的该种污染因子的排放至少达到国家一级清洁生产水平。6)无环境容量的地区,其辖区内新上项目相关污染因子的排放至少达到国家一级清洁生产水平,同时拆迁同类污染因子污染重的企业,使区域内同类污染因子的总量不增加。7)无资源承载力(主要是水资源)的地区,其辖区内的新上项目至少达到国家一级清洁生产水平,且不是废水污染型企业。8)以上各条建议相互间若有冲突或重复,取其交集。
11.3区域红线11.3.1区域总体控制红线区域总体控制是针对整个区域及所有的分区而言的,为了改善广西总体环境质量,不至于使区域环境质量恶化,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在同一区域内,2006-2010年,其社会经济发展消耗的资源总量和废物排放总量的平均值至少不高于该区2005年的120%;2)环境质量低于三级标准的城市,到2010年,其环境质量至少达到三级水平。环境质量低于二级高于三级的城市,到2010年,其环境质量应达到或接近二级水平(污染物总超标量不超过二级标准的10%);3)到2010年,广西万元GDP水耗不高于200m3/万元,农业用水效率至少提高一倍;能源利用效率至少提高一倍;4)到2010年,城市TSP和PM10含量至少减少50%,河流城市段的水环境质量应达到Ⅲ类水质;5)制定环境政策,采取优惠的政策,拆除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提高部分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增加区域的环境容量。11.3.2区域总量红线要严格把关总量控制指标,对于没有总量指标的地区坚决执行“以新带老,增产减污”的方针。大幅降低单位能耗、物耗、水耗和资源消费弹性系数,到2010年在GDP翻番的情况下,争取资源的消费总量和废物排放总量至少不高于目前水平。区域红线分成三部分:1)禁止区:指无总量或环境容量地区,必须坚决禁止可能进一步增加已超过总量和容量的污染物的项目准入,通过环境治理,在保证环境质量达标和总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解禁,如南宁市区、柳州市区、来宾市区等。2)严格限制区:指环境质量时有超标,但年均值不超标地区,必须保证增产不增污,而且新上项目必须达到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水平。3)一般限制区:其它区域,保证达到行业清洁生产二级水平。11.3.3生态敏感区红线根据生态敏感区的特点设计的项目禁入红线如表15.3-1所示,具体要求如下:
(1)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在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如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燃料、炼焦、炼油及其有严重污染的企业。改建项目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3)风景名胜区:在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区地带内不得建设工矿企业、铁路、站场、仓库、医院等同风景和游览无关或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浏览的单位和设施;在游人集中的游览区内,不得建旅馆、招待所、修疗养机构、管理机构、生活区以及其他大型工程等设施。(4)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不能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免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5)湿地:凡涉及湿地开发利用的项目,都应该符合湿地保护和利用规划的要求,河流源头和上游区、泄洪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干旱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分布区以及对区域生态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的湿地严禁开发。(6)其它敏感区:禁止进行大规模开发,如确实有必要应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好敏感目标。11.3.4林纸基地红线指标林纸基地红线指标见表11.3-2。表11.3-1生态敏感区禁入项目措施禁入项目
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禁止建设任何建设项目,实验区周围1公里范围内不允许新建任何对自然保护区产生不利影响的项目。目前已经建成的必须限期治理,把不利影响减小到零。任何建设项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内严禁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燃料、炼焦、炼油重点风景名胜区外围1km范围内不得建设工矿企业、铁路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设施。工矿企业、铁路、站场、仓库、医院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湿地凡涉及湿地开发利用的项目,都应该符合湿地保护和利用规划的要求,河流源头和上游区、泄洪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干旱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分布区以及对区域生态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的湿地严禁开发。相关项目注:以上红线控制指标若有相互冲突,首先遵从总量控制要求,然后取要求最严格者。表11.3-2林纸基地红线指标红线指标林地组成天然林、生物多样性高的灌木丛林禁止速生桉树人工林的种植基地坡度在小于15度的坡地可进行全垦整地,在长度大于200m的坡地上进行全垦时,应每隔100m保留一条宽度不低于3m的水平植被带;在16~25度的坡地上可穴垦或进行水平带状整地,应在每一水平带之间保留原有的地表植被;在26~35度的坡地上可穴垦,树坑应按品字型排列。桉树比例林纸基地桉树比例不能超过45%。无性系要求每个项目县内需要使用10个以上的桉树无性系;每个面积大于1公顷的种植点至少需要2个无性系,面积大于7公顷的种植点至少需要5个无性系。生态环境脆弱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公益林外围100m范围、主干河流两侧50m、支流两侧20m的范围内限制速生桉树人工林的种植。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内禁止速生桉树人工林的种植,自然保护区外围1000m范围内不允许布设人工林基地。造林规模每块林地的面积以100~200hm2为宜,每块林地之间保留100m左右的隔离带,作为生物通道。清理造林地大于25度的坡地,严禁炼山;小于25度的坡地,原则上不炼山,但在杂草多且生长快的造林地,可采取局部炼山清理林地;其余的用手工或机械设备进行林地清理。
12评价结论12.1《规划》与国家和自治区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广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指导方针上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定位由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并举,并逐步向以加工制造为主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工业建设”,规划目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重大方向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体现了自治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兴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建设生态广西”的思路。12.2《规划》的发展目标符合国家技术产业政策规划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广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壮大工业总量,提高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发挥工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为和谐广西的建设打下坚实经济基础”的发展目标,其方向符合国家技术产业政策。12.3《规划》为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的战略基础《规划》明确“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经济,实现工业经济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作为专门篇章,将重点环节的循环经济、重点行业的节能降耗与污染治理、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建立重点行业能耗指标体系作为独立章节,表明本次规划将工业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提到较高的高度,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的战略基础。12.4规划与广西各项相关规划基本协调规划与广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广西区党委建设“四个广西”发展战略、广西生态省(区)建设规划纲要(报审稿)、广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送审稿)以及广西造纸、制糖、电力、石化、有色冶金等相关行业的“十一五”规划是相协调的。12.5产业结构比十一五有所优化,但仍有待加强从《规划》的产业结构来看,经济的增长仍然较大依赖于资源开发工业,加工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例仍较低,需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拉长产业链,加快
由以资源型开发为主向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并举、并逐步向以加工制造为主的转变。12.6循环经济力度不够大,各产业集群间及上下游的联系和带动程度较低规划的食品加工制造、电力、燃气、交通设备、精细钢材等行业的循环经济程度较高,而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矿业采选加工等产业的循环经济程度仍较低。各个产业集群之间大部分基本处于孤立发展状态,上下游联系不沟紧密,相互的带动和支持作用体现不足。12.7大部分区域地表水水质将维持现状水平《规划》实施期间,区内主要河流除洛清江、柳江、贺江水质为维持现状、局部略有加重外,其余河流水质将基本维持现状,部分河段局部水质有所好转。12.8大部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将达到或优于二级水平规划实施后,北海、钦州、防城、崇左等4市环境空气质量仍可保持一级标准;南宁、桂林、梧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及来宾市环境空气质量可保持二级标准,河池市环境空气质量仍将在三级标准水平上徘徊;柳州市空气质量仍将维持在超三级水平。12.9钢铁、林浆纸、石化、铝业和锰业的发展将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林浆纸业:人工林营造会对土地利用、天然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壤与水土保持等方面将产生不良影响;造纸产生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排放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矿山开采:矿山开采将会使局部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受损,促使原有自然景观格局逐步向以人类干扰为主的矿区景观格局方向演替。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人工复垦和生态恢复措施,水土流失将加剧,采空区最终演替为石质荒漠,这种影响将是不可逆的、长期的。石化产业:沿海石化产业的发展,对沿海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包括码头和海底管道工程施工对海域水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影响、项目营运期废水排放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钢铁、冶金行业:行业废水中含有不易降解的重金属类物质,若处理不好排入环境可以通过生物链富集,随食物链的延伸而增大,排入水域中的重金属被水生生物富集,影响水生生物;人若食用这些水产品,有毒物质可以在人体内进一步富集,从而影响人类健康。12.10水资源、铝锰资源可满足规划工业增长的需求,能源矿产资源市场风险较大广西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在今后的工业发展中必须注意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保持万元GDP用水量400m3
以下水平,2010年全区可用水资源量可满足规划工业增长需求。广西有丰富的铝土矿、锰矿资源,可基本满足“十一五”铝业产业集群和锰业产业集群的需求。广西能源矿产资源缺乏,基本要靠国内外市场,优越的港口资源条件是优势所在,但市场风险较大。为保证广西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必须开辟多种形式的能源渠道大力发展。12.11土地资源尚有潜力,但林地资源呈现超载广西山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057hm2,低于全国0.08hm2,接近世界警戒线。“十五”期间的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制度初步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逐步完善,“十一五”广西发展工业的土地资源承载仍有潜力。广西工业“十一五”规划造纸行业重大项目建设规模过大,林地资源呈现超载,到2010年,木浆制浆能力宜控制在120万吨。12.12“十一五”工业产业布局基本合理,但需局部调整“十一五”工业产业布局基本合理,但需进行局部调整。柳州市建成区需大力削减SO2、烟尘排放,城北区不宜布局空气污染重的产业,库区河段不宜布局水污染重的造纸、化工行业。兴宾—合山区必须大力削减SO2和烟尘的排放,并控制布局新的大型排放源;象州、武宣适宜发展规划支柱产业。右江谷地布局水污染大的产业,需充分论证控制发展规模。宜州—罗城、马山中部是适宜开发的区域,可偏重规划布局产业。横县、宾阳、上林、武鸣可作为南宁市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北海市需适当控制浆纸业、石油、化工产业规模。防城港市、钦州市适宜充分利用空气环境、水环境资源、港口资源,加大开发力度。玉林市不宜发展水耗高、水污染重的产业。贵港、梧州、贺州(除东部)可作为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13规划方案调整建13.1产业结构调整建议适度发展资源型工业是广西今后一段时期的必然趋势,但规划的加工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偏低,需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逐步屏弃“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新型工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铝,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3.2发展目标值调整建议规划方案的发展目标值增加一组污染物排放的关键性控制指标,具体如下: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16.15kg;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8.34kg;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5%;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气排放达标率:>9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60%。13.3产业布局调整建议产业布局原则应遵循“量资源而行,量环境容量而行”的原则,逐步建立与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即:环境容量大,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重点开发;环境容量、资源有限的地区,实行优化开发;环境质量时有超标、但年均值不超标的地区,实行限制开发,保证增产减污;无总量或无环境容量地区,坚决禁止可能进一步增加已超过总量或容量的污染物的项目进入,通过环境治理,在保证环境质量达标和总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解禁。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具体调整建议如下:(1)江河的上游,不宜布局制糖、淀粉、酒精、制浆等水污染大的产业。左、右江位于南宁市上游,也是广西西江干流的上游流域,应加强水环境保护,在发展相关产业中,应特别注重水的污染治理、水的重复利用等。南宁市水污染型工业宜布局于邕江蒲庙以下区域。(2)南宁、百色、来宾、柳州四市受排放总量、环境容量所限,在扩大制浆造纸、制糖、铝加工等重点行业的生产规模时,必须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做好规划、选址工作,调整好行业发展的规模和布局,同时搞好老污染源的治理。(3)南宁凤凰纸业、华劲(宁振)纸业、贺达纸业的异味对南宁市城区、贺州市城区污染影响较大,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大,不宜原地扩大制浆能力。
(4)柳州造纸厂排污口位于红花水电站库区内,水污染物自净能力较小,现厂址制浆能力宜控制在30万t以内。百色浆纸需经论证后控制其建设规模。桂东(梧州)100万t竹林浆纸工程建议另论证选址。(5)玉林市南流江水环境容量较小,现状水质较差,不宜在其沿岸布局水耗及废水排放量大的工业,如制浆、制糖、酒精等。(6)来宾市的红水河还有较大的容量,但因其位于西江的上游,需特别重视下游的用水安全。(7)西江干流中、下游的贵港、桂平、平南、藤县等河段环境容量较大,可作为水污染型产业的重点开发区域。(8)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应注意林、浆能力平衡,2010年以前,林基地没有全部进入轮伐期,木浆制浆能力应控制在120万t,不宜扩大。(9)钦州、防城港市海域环境容量较大,宜布局石油化工等大型临海企业;北海市沿海环境敏感性较强,海洋环境容量较小,应注意控制制浆造纸、酒精、淀粉、石油化工等工业规模。(10)钦州市钦江入海口因接纳市区的工业、生活污水,纳污量己基本饱和,尤其是无机氮已无容量。必须尽快建设市政污水处理厂,将城市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钦州市区附近不宜发展氮污染工业。13.4把重点区域、流域综合整治计划纳入工业规划,为工业发展腾出环境空间(1)重点整治南流江、钦江、柳江红花电站库区及上游沿岸、左江、右江沿岸、刁江上游、来宾红水河上游的工业、生活污染源,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为工业发展腾出水环境容量。(2)加快各市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为工业发展腾出水环境空间。(3)加大柳州市、来宾市、河池市、南宁市、百色市、玉林市城区重点废气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确保污染物经处理达标排放或关停治理无望的污染源,对污染影响较大的污染源实施搬迁,使其环境质量与功能区质量要求相协调。(4)对全区符合脱硫要求的火电机组实施脱硫工程建设,有效减少SO2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腾出大气环境容量。
13.5能源结构调整建议能源结构应进行较大调整,发展洁净煤工业,其规模和投资应纳入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燃油、燃气输入工程建设,加快油、气电站、核电站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利用工程,促进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4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影响的措施14.1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未来我区工业发展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在广西生态省(区)建设纲要中提出“要把广西建设成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省区”的要求,而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这一要求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区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是要建立生态型的工业生产体系。目前我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起点还比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今后发展重点应放在保持“十五”期间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既要继续发展又要协调与其他各方面的关系,既要升级传统产业又要培育新的增长点。按照建设“绿色广西”和生态省的有关要求,必须要建立以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策略,通过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战略性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缓和供求矛盾,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使我区工业发展走上快速、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4.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针对冶金、有色、建材、电力、造纸、化工、制糖行业资源消耗高、排污量大的特点,围绕资源开发环节、资源消耗环节、废弃物产生环节和再生资源产生环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要求,以实施清洁生产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为切入点,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活动,逐步建立完善的清洁生产组织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实施企业生态化战略,鼓励企业开展产品生态设计、能源、水的梯次使用和废物的循环利用,创建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改造已建工业园区和建设新工业园区。合理规划园区内资源流、能源流、信息流和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形成企业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促进不同企业之间横向耦合和资源共享,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高效产出与持续利用,重点建设一批循环型工业示范园区,把柳州市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域。14.3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工业体系。14.4优化生产力布局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的特点,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合理规划和调整区域工业布局,鼓励具有循环特征的、特别是原材料使用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产业进行集聚,形成生态工业群体。14.5发展壮大环保产业鼓励发展先进、经济、高效的市场急需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产品),有计划地推进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工业“三废”和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烟气脱硫除尘和机动车尾气净化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建立服务功能齐全的废物回收、再生和处理体系,推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和集中加工处理。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培育一批有实力、竞争力强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引导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推行环保设施运营的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和专业化。14.6健全环保法规及标准体系,为严格执法奠定基础 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以及未来工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未雨绸缪,加快地方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重点解决执法成本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完善符合我区区情,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制定保护稀缺矿产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地方性法规;制定有关环境监察、排污许可证管理、公众参与制度等法规。14.7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
在我区实施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时期,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大对高技术、低污染、规模大的项目和生态型工业的扶持力度,以现代生态观念开发新原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清洁生产、清洁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先进经验,重视清洁能源的研究与推广,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方式使用能源和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开展清洁技术装备研究,采用最新的环境治理技术,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回用工作;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和实施机制,制定并发布清洁生产指南,实行污染物超标企业公布制度,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积极开展IS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工作,鼓励发展环境标志产品和环境友好型产品。14.8建立高效的环境监控机制和评价管理体系(1)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重点开展城市、区域、行业的规划环境影响。建议重点开展西江、柳江、桂江、郁江、贺江等主要河流的流域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开展柳州、南宁、来宾、百色、崇左等主要工业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北海港、钦州港港口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2)继续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继续推行总量控制制度,削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颗粒物排放量,严格控制危险废物和有毒污染物排放,控制总氮、总磷的排放总量。以目标总量控制为主,逐步推行容量总量控制,建立总量控制与其它环境管理制度的协调机制,对占污染负荷60%以上的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在线自动监控,对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氨氮和工业粉尘也实行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全面推行落实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严禁无证排污,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大于90%。完善排污申报制度,对污染源排放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过剩、污染严重的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3)建立环境保护监管新机制,提高环境执法监督能力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下,建立环境保护督察员制度,加强对下一级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机构,加强基层环境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支持环境保护部门独立行使监督管理职权,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4)严格新建、扩建项目审批,严把环保准入关
提高建设项目环评质量,加强对评价单位的责任追究,建立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新建项目审批机制和工业类项目环境保护准入标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的管理,继续做好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管。(5)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环境监视监测台站的基础上,采取新建、改造等形式,重点在各发展城市区域范围内合理设置一定的水、大气、噪声常规监测断面或监测点,以便在整个区域内形成一个监测网络;加强对各项环境监测的数据分析、整理与归档,注重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建立环保档案,搞好数据积累工作,建立环境管理及环境质量数据库,到2010年,我区60%低级市以上城市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要达到标准化,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第一章总论1前言“十一五”时期是××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县加快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期。随着“××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相继出台,对××县来说,今后几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将是一个经济结构集中调整、产业规模继续扩张、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城市空间快速拓展的重要阶段,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也将相互交织,就业压力、社会保障、资源约束、公共安全等问题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焦点。处于新的平台,面对新的关口,能否把这一阶段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好、引导好、组织好,不仅关系到近几年加快发展良好态势的进一步延续,也关系到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阶段特征和发展环境决定了我们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编制中,要切实更新发展观念,把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充分融入“十一五”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是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环保规划,对××县的环境保护,促进和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2“十五”环保工作的主要进展“十五”期间,在省、市、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党政各部门实施“五大战略”中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十五”环境保护计划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现状资料显示:全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污染的状况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破坏趋势有所减缓。1、城区人居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美化“十五”以来,××县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各项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继续保持稳定,辖区内××上游的省控、市控、县控各个断面都达到Ⅲ类标准或优于Ⅲ
类标准,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7%,县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8dB,达到指标要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环保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生活环境逐年优化美化。2、认真贯彻环保八项制度2002~2004年共审批887家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其中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3家,执行环境影响报告表572家,执行环境影响登记表312家,建设项目总投资12.82亿元,环保总投资9091万元,建设项目的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三年共征收排污费559.2万元,使××县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得到和谐的发展。3、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几年来,××县环保局多次组织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执法情况、限期治理项目实施进度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十五小”企业关停情况和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执法检查,对个别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使企业从经济处罚中受到震慑,自觉抓好污染治理,规范生产。减少了污染源的排放,基本杜绝了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从而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4、加强治理、突出重点、推进治理工程建设①实施“零点计划”行动。按照全市两江流域污染整治“零点计划”行动方案的部署,对列入“零点计划”行动重点监控对象的12家企业采取多项治理措施。②抓好水泥业粉尘专项治理工作。从2004年初开始,全面开展对全县15家水泥厂进行新一轮的专项整治。至2004年10月底,全县水泥企业共投入整治资金3215万元,配套湿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除尘设施175套,经县、市环境监测站监测,15家水泥厂的粉尘排放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③抓好石材加工业污染治理。由县环保局牵头,官桥、龙门两镇政府配合,全面开展石材业生产整顿与污染综合整治工作。④深化生活污染源的治理。经过常抓不懈和突击检查,使××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有所减少。5、加强监测、严格管理、促进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①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②健全监测系统,筹资购置监测仪器、设备。③开展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地表水6个断面监测、城区噪声功能监测、城区14条主干道交通噪声监测、城区降水酸雨监测等。④对列入“零点计划”行动12家重点监控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做到每季必测。3“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形势和机遇“十五”期间,中共××省委颁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十一五期间,××市发展成为海峡经济区重要工贸城市已成定局。××县作为××市的一个县必将随之而迅速发展,并将根据各自的生态结构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已建设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无公害茶叶基地、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面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的人民群众开始逐步意识到良好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加上各级部门开展环保宣传工作、环保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广泛理解和支持。这也要求企业和个人在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经济行为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提高自身品牌形象和公众接受程度。十一五期间,××县由于自身存在的特征,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无公害农产品等方面具有独到的机遇。
几年来,政府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环保领域。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收取污染物处理费、安排前期经费等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环保事业。并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保证社会投资的合理回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投资、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资金投资环保建设的积极性,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环保投资,达到企业和环境的双赢。由于政策的开放,××县在水资源保护、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将更容易获得资金的支持。4环保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⑴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别危害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生态破坏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⑵工业污染源涉及面大,历史欠债多,牵涉企业多。环保科技相对落后,治理污染的技术比较落后,防治污染难度较大。⑶环保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5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⑴与××县社会与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相适应。⑵为政府总体决策提供专项决策依据。⑶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⑷发展经济、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提供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环境。6编制原则⑴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的原则:“十一五”环保规划的最主要目的是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从而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的目的。⑵将环保工作融入到经济大潮中的原则:围绕经济抓环保,抓好环保促发展。“十一五”环保规划要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部署,积极服务和促进经济建设。⑶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县的环保工作基础和现实条件出发,合理确定目标和任务。制定的目标和任务要切实可行,能够执行;规划应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⑷注重衔接、统筹考虑原则:“十一五”环保规划要与“十五”环保规划相衔接,与××县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已有的统计、监测、专项调查与科研成果。7编制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⑺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⑻《××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⑼《××省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5月1日实施。⑽《××市地表水功能区类别划分方案修编》(2004.3)⑾《××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划分方案》(1999.12)⑿《××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干流和南高干渠、北高干渠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批复》,××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2]161号)8“十一五”规划的范围、期限和技术路线8.1范围:规划范围为××县人民政府管辖的全部区域,总面积3057.28km2。8.2期限基准年:2004年规划年:(2006~2010年)远景目标:2020年8.3技术路线“十五”环保规划主要工作“十一五”环境形势和机遇环境质量现状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分析确定“十一五”环保规划总目标和指标体系××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析××县规划分析编制规划原则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城市化建设和生态城区发展总量控制和工业污染控制环境综合整治城区产业布局调整重点工程计划规划实施保证环境安全与辐射管理
8.4规划重点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安全”三大领域为重点,编制好关系全局的重点环境保护工程的项目库,如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放射性和辐射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等。
第二章××县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1自然环境概况1.1地理位置××县位于××省东南部,××××上游,属于××市管辖。地理坐标是: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厦门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同漳平市交界。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63公里,面积3057.28平方公里,是××市幅员最辽阔的县域。××县居山而近海,位于闽南厦、漳、泉中间结合部,距厦门特区85km,行车至厦门机场仅90分钟车程,离××55km,至××后渚港、××机场仅需60分钟。漳泉肖铁路贯穿全境,是闽中与闽南重要的交通走廊。1.2地形地貌××县地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延伸到县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山峦起伏,山峰林立,山势峻峭,坡度大,河谷狭窄,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最高山峰太华山1600米,千米以上的高山2461座;东南部地势相对较平缓,千米高山475座,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盆地串珠状分布在××、蓝溪沿岸。××县境内素有内外××之分,以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跌死虎西缘为天然分界线,线以东称外××,线以西称内××。1.3气象气候××县属于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之差异,形成了内外××明显不同气候特点。东部外××属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9~210C,年降水量1600mm,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而无严寒,农作物一年可三熟;内××受到西北方气流影响较大,夏秋局部多雷阵雨,年平均气温16~180C,年降水量在1800mm,全年四季分明;夏季不酷热,秋季冷得较早,春季来得较迟,农作物常受到“三寒”(春寒、梅寒、秋寒)危害。2000年××县气候属于偏差年景,气象灾害频繁,有寒潮冻害、暴雨洪涝、台风正面袭击、秋寒等多种气象灾害。1.4水文条件××县为××市的母亲河—××源头。其境内东部河流属××水系,流域面积1909.6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63.38%。干流为××,主支流有蓝溪、龙潭溪、坑仔口溪、双溪、金谷溪、龙门溪。西部河流属九龙江水系,流域面积1103.2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36.62%。1.5土壤植被××
全县耕地面积为41.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8.4万亩,旱地面积2.7万亩。全县土壤大致可分为水稻土、砖红壤性土壤、红壤及潮土土类等五大类,其中水稻土是全县主要耕地土壤,面积38.36万亩。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对发展农作物十分有利。境内西北部中低山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东南部丘陵低山区属亚热带雨林植被带。1.6自然资源××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铁、煤、石灰石、锰、花岗岩、高岭土、铅锌、硫铁、石英、稀土、温泉等20多种。其中铁矿储量2878万吨,并有含铁品位在60%以上的富矿。××境内雨量充沛,植被良好,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30万千瓦,定点可开发18万千瓦,占60%。目前水力发电的主厂(站)已遍布境内各条河流,丰富的水利资源为××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火力发电也开始发展。1990年12月,××被列为全国第二批(2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境内峰谷交错,山河相间,形成了许多令人神往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划》拟定的旅游资源普查体系,全国6大类74种旅游资源,××县占有6大类41种,较著名的有清水岩、文庙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林业资源丰富,粮、果、茶基础好,有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条件,水利、电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茶叶重要的出口基地县,拥有全国最大的乌龙茶精制厂—××茶厂和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中国茶都;“凤山”牌铁观音茶连续18年荣获国家金奖,1999年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专用茶。全县现有果园20万亩,主要是龙眼、油柿、芒果等亚热带水果;林竹品种多样,森林覆盖率达68.5%。1.7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⑴自然灾害××县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台风、暴雨、冰雹、龙卷风和雪寒。⑵地质灾害××县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2社会环境概况2.1历史沿革××县自置县以来,已逾千年历史。周时为闽越地,秦时属闽中郡,三国时属吴之建安郡,晋代为晋安郡,隋唐时为南安县地。自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始置县,并以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清溪县。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因避其与浙江睦洲青溪(方腊起义地)同名,另取溪水安流之意,改称××县。置县至今,县治均设于××,其城三面环水背负凤山得名。
2.2行政划分1949年8月31日××县解放,9月成立人民政府,隶属××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之后行署名称略有更改,先后隶属于××行署、××区专员公署、××专署、××地区行政公署。1986年1月,××市升格为地级市,××县隶属××市。2000年底全县行政区域为13个镇、11个乡、24个居民委员会,436个村民委员会。2.3土地××县国土总面积3057.28km2,其中耕地面积25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24%;山地面积2269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4.2%;林业用地2203.96km2;草地9.33km2;园地(包括茶园和果园)258.67km2;荒地20.67km2;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8.5%。2.4人口2004年度,××全县人口107万人。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9)中的预测,××县人口总量:近期109.0万人(2005年),城镇化水平30.37%;中期112.8万人(2010年),城镇化水平38.23%;远期118.0万人(2020年),城镇化水平50.66%。2.5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县现有主导产业为茶叶、藤铁工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县是全国著名的茶乡,是乌龙茶的主产县,是名茶“铁观音”的故乡,茶叶年产量2.27万吨,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是畅销五大洲的拳头产品;藤铁工艺是继茶叶业之后的第二大特色支柱产业,出口创汇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0%,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50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202.8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0.87亿元,工业总产值182亿元。2.6交通状况××县对外交通干道主要有省道206线、207线和308线。206线从厦门同安进入××县城,南北纵贯全境,经县城北入永春县;308线是××到××市区的主要交通线,途经南安市;省道207线自官桥向西南进入漳州市长泰县。拟建三泉线(三明至××)将从县城东侧穿过,规划在城区东部与高速公路连接,连接线在城区东侧与308线方向由东向西与城区相连。漳泉肖铁路在××境内里程为110公里,向西与鹰厦线连接,向东可至××港和湄洲湾,是××对外客货运输的重要方式。此外,全县还拥有8条县道,2条专用公路和157条乡村公路,境内通车里程达1196.85km,形成以省道为主干、纵横交错的公路网。2.7历史文化遗迹××县山明水秀,风景佳丽,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样,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拟定的旅游资源普查体系,全国6大类74种旅游资源,××有6大类41种。主要有“名冠八闽”的××文庙、景色优美的东岳寺、城隍庙、阆苑岩、洪恩岩、清风洞、南宋理学家朱熹题咏的“清溪八景”。始建于北宋的著名古刹清水岩是闽南佛教胜地之一,此外还有李光地贤良祠、祥华的灵惠庙、龙门温泉、西坪茶文化等。
2.8乡镇概况××县各乡镇概况列于表2-1(按《××县城镇体系规划》中拟撤并后行政划分)。表2-1××县各镇概况撤并后镇名面积(km2)2001年人口(人)城镇类型城镇职能城镇性质和发展方向××镇××镇226.217.7279中心城区综合型全国著名的茶乡、侨乡。以发展轻工业为重点,第三产业较发达的工贸型山水城市,全国著名的旅游服务基地。××镇参内乡魁斗镇湖头镇湖头镇194.2311.3906重点中心镇工业商贸型××历史文化名镇,××次中心城镇。发展重工业为主(建材、化工、冶金等),农副产品加工为辅。湖上乡白濑乡官桥镇龙官镇261.7614.1882工业商贸型××次中心城镇。发展石材、副食品加工业和商贸服务业、房地产、木制工艺品加工业、服装鞋帽制造业、电子化工加工业、旅游等。龙门镇长坑乡长坑镇291.9310.6909集贸工业型内××的贸易中心。发展茶叶、鞭炮、藤铁工艺品、石材等资源型加工业。蓝田乡蓬莱镇蓬莱镇122.867.4886主要一般城镇旅游工贸型具有侨乡特色的旅游镇。以旅游为主导产业,辅以发展农副产品、旅游商品加工和贸易。西坪镇西坪镇236.57.0167工贸生态型内××中心区,茶叶主产区。以农业和林业综合开发为依托,以茶叶生产、加工、贸易为主体,以商业服务为辅助。芦田镇感德镇感德镇512.697.0264集贸工业型内××的主要边贸城镇。发展茶叶和茶叶加工业。桃舟乡福田乡龙涓乡龙涓镇372.926.6965边贸集市型××食用菌生产基地和茶叶主要产地之一,边贸集市之一。发展食用菌、茶叶、林果加工、竹藤器加工、陶瓷系列产品为重点。
尚卿乡尚卿镇116.423.9290工业商贸型“××竹藤一枝花”和“竹藤工艺之乡”。重点发展竹藤工艺加工业。虎邱镇虎邱镇240.426.6846其他一般城镇地域性农工商传统型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域内农副产品加工及集贸服务中心。大坪乡金谷镇金谷镇101.604.9403剑斗镇剑斗镇121.414.2076祥华乡祥华镇258.323.1208
第三章总体规划3.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规划思路3.1.1农业资源⑴农地、园地利用现状××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是××省乃至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以茶叶、粮食、水果、林竹、畜牧、食用菌为主的农业生产基地,茶叶为××县的龙头产品。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7.8万亩,其中茶叶种植面积亩;至2002年茶叶种植面积已有14.05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7.048万亩绿色食品茶叶基地、500亩有机茶基地。计划到2005年无公害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绿色食品茶叶基地达到10万亩,优质铁观音基地达到10万亩,有机茶基地达到2万亩,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面积见表3-1。表3-1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面积一览表20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10万亩绿色食品茶叶基地10万亩铁观音基地2万亩有机茶基地2002年2005年2002年2005年2002年2005年2002年2005年西坪镇2482034320910012100196302003004000大坪乡142001580014000147002960366003900虎邱镇1397017420500080004130533001000芦田镇86301083045006900417053705002000感德镇824094405000740090301023002000龙涓乡1360021900500080008250925001000长坑乡10050175509020115207620902001500祥华乡12850188501010012500132501455002300
⑵存在问题××地形地貌复杂,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县大部分地区为红壤地,属较易流失的土壤类型,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和水田隐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⑶发展趋势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经营承包双层责任制,发挥山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以茶叶为主导产业,逐步实行区域化布局,形成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展成以特色农业、外向型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为主的优质高效农业试点县。3.1.2旅游资源⑴利用现状××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及建筑群类、求知休闲健身类及购物类等。全县有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和多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核式带状结构的分布方式,初步划分成4个功能相对独立的旅游区。①以县城为中心的综合旅游区该区域包括××镇、××镇和参内镇。景观主要有:凤山公园、文庙、城隍庙、东岳寺、雁塔、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汉化阿拉伯后裔侨居遗址等。②以清水岩为中心的朝圣旅游区该区域包括蓬莱镇、金谷镇、湖头镇、魁斗镇。主要有宗教文化、古文化、生态农业、名人故居等旅游资源。③以西坪为中心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区包括西坪、虎邱、官桥、芦田4个乡镇。该区域茶园茂盛、森林茂密、环境清幽、空气新鲜、是生态旅游和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④以龙门为中心的旅游区该区以龙门温泉和志闽生态度假区为主。龙门温泉具有水质好、水量大、水文高的特点,并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功效,是疗养旅游的理想之地。志闽生态旅游园位于龙门自然保护区内,蓝溪贯穿境内,两岸生态林、人工林优美茂盛,主要有水上运动休闲并举的旅游项目。⑵存在问题景区本身建设档次和规模稍低;旅游投资力度不够,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及商业服务设施不全,管理体制与结构不够完善;高级旅游机构和高素质旅游人才缺乏。⑶发展趋势以县城综合娱乐区为中心,清水岩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突出西坪天然绿色旅游区,增加景观文化内涵,丰富景观观赏内容。继而带动其他景点的连线、连片开发,使××成为集观光、购物、健身、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3.1.3矿产资源⑴利用现状××县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铅锌、硫铁、饰面花岗岩、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粘土、石灰石、高岭土、煤等,以铁矿石量多品位高,其中潘田铁矿含量达60%以上;花岗岩“××红”质优量大,尤其是官桥铁峰山花岗岩。由于矿石的过渡开采,形成矿山点多且分散的局面,造成很大程度的生态破坏。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矿区生态破坏面积共25.6公顷,其中耕地破坏6.7公顷,占破坏总面积的26.2%,林地破坏面积13.7公顷,占破坏总面积的53.5%,其它5.2公顷,占破坏总面积的20.3%。根据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及生态环境特征,××境内共有4个限制开采区和3个允许开采区。①限制开采区福安(胡螟岭)及其外围铅、锌矿限制开采区,面积6km2;潘田铁、水泥用大理岩限制开采区,面积1.4km2;霞春水泥用灰岩限制开采区,面积4.3km2;剑斗无烟煤、水泥用灰岩限制开采区,面积8.8km2。②允许开采区青洋、珍地水泥用灰岩开采基地,面积11.1km2;官桥、龙门花岗岩体内边缘东部开采基地,面积16.4km2;官桥、龙门花岗岩体内边缘西部开采基地,面积5.9km2。⑵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地貌景观破坏较严重;开发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开采技术原始,矿产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⑶发展趋向恢复己破坏的生态环境,并逐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3.2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县城镇体系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主两次,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二个次一级中心城镇和七个卫星城镇统领全县经济发展的新格局。⑴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县城镇体系分为四个等级的结构形式:Ⅰ级核心镇一个:在规划期内,把××镇全部、××镇和参内乡的部分合并,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规划总人口规模17.5万人,为全县的核心城市。Ⅱ级中心镇两个:湖头镇、官桥-龙门镇,规划镇区人口8~9万;乡镇进一步撤并,强化两个重点中心镇的发展,形成县域内的片区中心。Ⅲ级卫星镇七个:
剑斗镇、感德镇、长坑镇、尚卿镇、西坪镇、龙涓镇和蓬莱镇,镇区人口平均1.5~4.0万人。Ⅳ级一般乡镇十一个:金谷镇、虎邱镇、芦田镇、参内乡、大坪乡、蓝田乡、祥华乡、湖上乡、桃舟乡、白濑乡、福田乡,镇区人口约0.3~1万人。⑵城镇职能结构规划①中心城区××镇(城关镇)定位为综合性中心城区,中国茶都、藤铁工艺城、全国著名侨乡。②重点中心镇湖头镇,历史文化名镇,以钢铁、水泥、电力制造业为主导;官桥--龙门镇,厦门后花园城镇,以石材、食品加工和度假旅游服务业为主导;长坑镇,内××贸易中心,茶叶加工贸易中心。③一般城镇蓬莱镇,旅游工贸城镇;西坪镇,铁观音发源地,工贸型生态城镇;感德镇,集贸工业型城镇;龙涓镇,边贸集市型城镇;其他城镇,农副产品加工及集贸服务中心。3.3发展战略××县城镇发展方针是形成以县城为经济龙头,两个次中心城镇为两翼,四个中心市场、五大农业基地、六大支柱行业。四个中心市场:西坪茶叶市场、龙涓边贸市场、长坑农贸市场、感德综合市场。五大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以茶叶、水果、林竹、食用菌和畜禽为主导产品的五大农业生产基地。六大支柱行业:即食品加工、建材、冶炼、服装鞋帽、竹藤工艺和包装印刷六大支柱行业。⑴重点发展城区,扶持中心城区在2020年要达到中等城市规模,使城市基础设施按照中等城市的现代化标准来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发展茶叶业、竹藤工艺品业和建材等主导产业,着重发展以服务生产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县作为海洋经济到山地经济的纽带作用。⑵突出重点中心镇建设,增强其在一定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⑶全面提高小城镇质量,以专业型、特色化为发展方向,加强镇区规划建设,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乡镇企业和区域性集贸市场,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区域经济的形成,带动周边乡村发展。⑷形成“一体两翼三重点两级发展轴”的发展布局网络:“一体”指中心城区(××、××、参内、魁斗);“两翼”指东南沿省道206一翼、西北沿省道307一翼;“三重点”指湖头镇、官桥-龙门镇、长坑三大重点中心城镇;“两级发展轴”指省道206和省道307为一级发展轴、308省道为二级发展轴。
第四章环境保护目标及功能分区4.1总体目标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提高“一控双达标”成果,使地面水质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执行一级标准;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类标准;特定工业区执行三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的标准: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1类标准;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2类标准;工业区执行3类标准;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执行4类标准。全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内,所有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与此同时,建立起适应××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监督体制;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各控制断面达到功能区标准;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得到有效的治理,声环境质量与城市景观生态和绿化美化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环境污染和生活破坏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到“十一五”期末,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8%以上。同时,全县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城乡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在环境和资源可承载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把××县基本建成经济发达、繁荣富庶、生态良好、文明开放的现代化山水茶乡。4.2具体指标4.2.1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质量保护目标见表4-1。表4-1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指标名称执行标准现状(2004年)规划目标备注2010年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等级GB3095-1996二级二级二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GB3838-2002Ⅱ类100100100除粪大肠菌群村镇饮用水卫生达标率(%)GB5749-85959596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GB3096-199355.2<60<60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dB)GB3096-199367.7<70<704.2.2城市综合整治规划指标城市综合整治规划指标见表4-2。表4-2城市综合整治规划指标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2020年大气环境城市气化率%9598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100汽车尾气达标率%100100水环境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100100城市污水处理率%7080声环境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7080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处理率%100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599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100100生态环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404.2.3城市环境管理规划指标城市环境管理规划指标见表4-3。表4-3城市环境管理规划指标指标名称单位2010年2020年环境机构到位率%100100城市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2.012.5“三同时”执行率%100100排污收费征收面%100100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1001004.2.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见表4-4。表4-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t/a)指标名称2010年2020年二氧化硫11701000烟尘25202300化学需氧量21152000氨氮待××控制方案确定后再补充工业固体废物230020004.3水环境功能区划2004年2月2日,××省人民政府就调整后的《××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方案修编》予以批复(闽政文[2004]2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批复》)。根据该《方案修编》,××县辖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质保护目标见表4-5。表4-5××县辖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方案水系河段用途功能类别GB3838-200220052010××××××干流及各支流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游泳区、一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三类Ⅲ类Ⅲ类××干流兰溪与干流交汇处自来水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水域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地二类Ⅱ类Ⅱ类××干流兰溪与干流交汇处水厂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2000米、下游100米至200米水域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地三类Ⅲ类Ⅲ类九龙江各支流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游泳区、一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三类Ⅲ类Ⅲ类4.4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县全县的现状,对其环境空气功能进行区划,见表3-6。其中清水岩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5.00km2;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包括桃舟乡的棠棣村、康随村、达新村、吾培村,感德镇的尾厝村、岭西村、福德村、潘田村和福前农场、丰田乡的白桃村、双埯村、丰都村、尾洋村,总面积287.96km2;全县还有10个自然保护小区(见表4-6),这12个区域规划为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类区,县域内的其余区域均规划为二类区。
表4-6××县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类别区划表区域范围功能面积2006年2010年云中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3986公顷GB3095-1996一级标准御屏牛姆林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589亩蓝田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510公顷乌土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230公顷凤冠山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55公顷黄柏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260公顷清水岩自然保护小区风景名胜区250公顷笔架山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60公顷桂瑶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130公顷佛耳山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100公顷万格坑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450公顷内地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450公顷以上保护区除外的全县其他区域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GB3095-1996二级标准4.5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对××县噪声功能区进行划分,具体见表4-7。表4-7××县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和执行标准类别环境功能区主要功能执行标准(dB)序号名称昼间夜间1类1县城机关文教集中区行政、机关、居住区55452乡村居住区居住区2类3县城商业区商业、文教、居住混杂区60504各镇镇区3类5城区工业小区一般工业区65556各镇工业小区4类7省道城区段两侧交通干线70558城区主要干道两侧
9漳泉铁路火车站及市区段两侧4.6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县生态功能区划》,××县境内的生态功能小区划分见表4-8。表4-8××县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划编码生态功能小区名称范围面积(km2)××云中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小区桃舟乡的棠棣村、康随村、达新村、吾培村,感德镇的尾厝村、岭西村、福德村、潘田村,福前农场和丰田乡的白桃村、双埯村、丰都村、尾洋村。287.96××西北部中山生态恢复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桃舟乡的南坑村、桃舟村、下格村、莲山村,感德镇的东部,剑斗镇,白濑乡,湖上乡。418.64××湖头镇污染物控制生态功能小区湖头镇100.69××清水岩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小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清水岩朝圣旅游区5.00××东部丘陵农业生态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尚卿乡、蓬莱镇(不包括清水岩风景名胜区)、金谷镇、魁斗镇、参内乡。442.20××中心城镇生态功能小区××镇、××镇。119.90××东南部水土保持和旅游环境生态功能小区龙门镇、官桥镇和虎邱××流域部分。359.30××中南部低山休闲观光农林生态功能小区西坪镇、芦田镇、蓝田乡335.68内××小城镇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长坑乡192.75××西部高地农业生态功能小区祥华乡和福田乡的丰田、丰田工区、圆潭工区、后溪工区279.36
××西南部低山农林生态功能小区龙涓乡、虎邱九龙江流域部分、大坪乡515.80
第五章××县城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为了解××县城周围的环境质量现状,采用××县环境监测站2004年的常规监测资料对其进行现状分析。5.1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县城主要水系是××,××发源于××县境内,流经××县城后东向穿越南安仑苍、南安县城,最后在南安丰洲镇的双溪口和东溪汇合。在水质常规监测中,布设了自来水取水口、清溪大桥、颖如大桥和罗内大桥四个站位,在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分别采样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用算术平均值进行统计,以各水质参数的监测平均值,采用单项指标标准指数法加超标率法进行评价。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根据2004年××县自来水厂常规的监测结果,自来水取水口的水质情况除粪大肠菌群数超过标准外,其余指标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标准。根据2004年××县县域水质常规的监测结果,县域××水质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标准,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5.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县环境监测站在县城内布设了三个站位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的常规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TSP。对监测数据,根据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要求,以超标率和单项评价指数法进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超标率法为环境空气监测浓度直接与标准值的比较。根据2004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见表5-1。表5-1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结果序号名称监测项目日平均浓度范围mg/Nm3标准指数Pi超标率%1#××县环保局TSP0.032-0.0360.110SO20.008-0.0130.0670NO20.018-0.0230.1602#东城钟表TSP0.034-0.0370.120SO20.008-0.0130.0670NO20.015-0.0210.1503#××镇政府TSP0.033-0.0370.120SO20.008-0.0130.0670NO20.017-0.0220.170
以上标准指数Pi均小于1。因此,可以看出该项目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空气质量符合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二级标准。5.3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本规划采用的噪声监测数据是××县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11月8日进行的城区声环境常规监测,监测点采用网格法布置,网格尺寸250米×250米。监测方法采用国家环保局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所规定的方法进行。××县城区共取得105个常规监测数据和14个交通干线两侧噪声数据,对这些监测数据按等效连续A声级来评价。由2004年县城区噪声监测的数据可见,区域噪声中有三个监测点属于文教区,分别是蓝安路安星厂界、沼涛中学操场和××六中,其中沼涛中学操场和××六中的噪声超过其标准限值,沼涛中学操场的监测值为55.3dB(A),××六中的监测值为56.4dB(A),分别超过标准限值的0.3dB(A)和1.4dB(A);除了对文教区进行噪声监测,还对其它一些居住区、商业区、混杂区进行监测,其噪声值均低于相应的标准限值。14个交通干线监测点中,龙湖车站门口测点超过其标准限值,其值为70.6dB(A);其它点位均低于标准限值。总体来看,××县城区的声环境大体符合其标准限值。5.4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根据××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县生态功能区划中以下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5.4.1水土流失的控制与防治问题根据××县水土办普查结果,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539.6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65%。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计算××地区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4826.6t/km2·a,土壤侵蚀属于中度侵蚀级别。××县水土流失形式主要包括:面蚀、沟蚀、崩岗侵蚀和水田隐匿,其中崩岗侵蚀是花岗岩低山丘陵区特有的水土流失类型,全县崩岗侵蚀4243处,其中官桥、龙门、长涓、长坑四个乡镇共有崩岗2012处,中国最大的崩岗位于××县官桥莲兜美。因此,水土流失治理应成为××生态保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果园茶林的水土流失问题。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对水土流失和生态保育的投资,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山林承包,实行奖罚制度,全力促使生态恢复。5.4.2饮用水源保护问题××县为××××发源地和九龙江上游地区,××
和九龙江均为沿途各县市的饮用水源,其生态保育直接关系到本地区及下游地区供水安全和防洪能力,饮用水源的保护也是该地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乡镇企业及城镇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排入××及九龙江水系,是造成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两岸多种植龙眼等经济林,而经济林的化肥施用量远大于一般农业经济作物,且经济林地表几乎无任何植被,造成大量氮磷及悬浮物流失于水系中。因此,必须控制工农业污染,以保护各水系集水区范围内的水质和地下水。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大城镇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各企业水污染源加强治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加大工业用水循环,切实减少污染源。5.4.3重要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保育问题根据森林植被划分,全县有两个植被带:即以剑斗镇的潮碧大牛山连后井村;经长坑乡的扶地村东坑、山格的风过尖、珊屏的铜发山、田中的太湖山,过祥华石狮的碧岩山、白玉的佛耳尖一线为界,东南为亚热带雨林,西北为常绿阔叶林带。在气候带分布上,该县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地形结构复杂,冬无严寒夏季凉爽,降雨多,水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阔叶林生长环境。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地带性的原生植被己不明显,现有大多数为人工林和次生林,导致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已造成其内部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退化及部分生物物种的消失或濒危。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地带性原生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使生态种群的连续性逐年恢复。5.4.4开山采石带来的生态破坏及其生态修复问题××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种较多。在矿业活动中,存在采矿点多,分散开采,个体经营。规模小,剥离面积大,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废矿石、矿渣的任意堆放受雨水冲刷及自然力的作用造成水土流失、水污染,并存在着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隐患。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县规划设置了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允许开采区。其中规划限制开采区4个,总面积20.5km2,允许开采区33.4km2,其他区域内的采矿点关停,填埋,进行生态修复,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综合治理。十一五期间,应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严格管理矿山开发的各项环保措施。5.4.5农业现代化重点示范区的建设和实施问题××县是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但目前××县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占农业产值的85.32%,长期以来,××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且旱地农业在技术上尚需进一步摸索。生态农业试点的核心是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进行优质高效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及加工。为实施××县的农业现代化。“十一五”期间,××县应大力推行农业现代化重点示范区建设,建立了××湖头镇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幸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协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等一系列农业现代化重点示范区。农业现代化重点示范区的建设和实施是××县实现农业现代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农业现代化重点示范区的选址与当地自然条件吻合,其实施能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5.4.6大量分散的工业污染源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问题
⑴工业污染源××县的工业门类主要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竹藤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石材加工)、服装与其他纤维品制造为主。现状污染治理依靠企业内部自行处理,一些重污染企业污染物的治理距离稳定达标的要求差距较大;此外,大部分小企业未按照环保“三同时”制度建设配套环保设施,随意排放工业污染物。虽然已规划实行污染集中处理,但由于工业发展迅速,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造成大量分散的乡镇企业污染。⑵生活污染源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量外来员工的涌入和本县农村居民入城,造成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量剧增;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管道以及其它污染治理措施的建设滞后,致使生活污染大大加剧。⑶农业污染源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以及农作物秸秆处置和塑料农膜的使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大量分散的乡镇企业污染、城乡居民生活污水与废弃物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问题已成为××生态保育和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以上污染源的治理,“十一五”期间应利用国家出台的各种有利政策,加大投资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第六章环境污染防治规划1水污染防治规划1.1××县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地处内陆,主要水资源为淡水资源。1.1.1地表水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因此降水量的多少和时空分布对水资源动态变化起着决定作用。××降水的时空分布主要存在以下特点:①空间分布不均。本县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基本上与山脉的走向平行及地势的高低相对应,显现出山脉大于盆地,迎风坡大于背风坡,西北部大于东南部的特点。内××海拔高,年平均降水1800mm,外××海拔较低,年平均降水1600mm。②年内变化大。××县内降水量在全年时间分配上随季节的变化很不均匀,春夏3~6月降水量高度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易出现洪涝;其他时间降水量相对较少,有时整月无雨,也会出现干旱。③年际变化大。本县各地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一般可达2倍左右。据水政部门提供数据,地表水多年平均资源量为万立方米。1999年地表水年消耗总量为1960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7500万立方米,占89.3%,工业用水量总量200万立方米,占1%,生活用水总量1900万立方米占9.7%。地表水年消耗总量占地表水多年平均资源量的6.38%。××县域水系分属××流域和九龙江流域。××××流域的主要河流为××及其支流小蓝溪、龙潭溪、双溪、金谷溪,小支流主要有:坑仔溪、举口溪、霞镇溪、蓬莱溪、石竹溪、龙口溪、参内溪等。××为××正源,发源于本县西北部桃舟,为西北东南向顺向河。××全长145km,流域面积3101km2,在××流域面积1972km2,干流长105km。九龙江为××省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龙岩市的孟头村,河流总长1148km,流域面积13600km2。在××境内主要支流有:举溪、龙涓溪、福前溪、白荇溪等,流域面积1070km2。全县水库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38座(包括下坑和下里两座在建水库),总库容量4912.32万立方米。1.1.2地下水××县河流属山溪性河流,河床切割深,流域坡降大,植被好,相应潜水蒸发量小,地下水基本上以河道排泄为主,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着相互转化,很难将两水截然分开,据调查××县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为81000万立方米,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55000万立方米,实际开采量为1600万立方米,占允许开采量的2.9%,所占的比例很小。所开采的1600万立方米地下水均为工业企业在附近无地表水可取时的工业用水。由于××
县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相互转化情况,且地下水开采量占可采量比例很小,因此地下水的开采未引起地面沉降等生态变化,但今后也应加强管理防止集中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十一五期间,对××的水资源,要采取统一规划,合理调配,加大水资源储备的工程项目建设。1.2水环境保护与控制计划1.2.1继续深化××××流域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工作,巩固“零点计划”成果⑴继续深化流域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零点计划”12家市重点监控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废水治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继续抓好其它工业污染源的治理达标工作,确保流域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⑵继续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清查工作。2005年6月底前,完成对全县工艺品、选矿、再生纸等行业清查工作,对违法企业依法进行处理;继续依法查处、取缔小电镀等“十五小”企业,进一步巩固“零点计划”成果。⑶开展石板材业污染综合治理。2006年6月底前,官桥镇、龙门镇要制定2006~2008年石板材业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并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要建成石板材工业园区,占污染负荷80%以上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废水集中统一处理,达标排放,废弃物综合利用。2008年底前,完成全县石板材业污染综合治理工作。1.2.2加快城市和乡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⑴2006年12月底前,××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要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要达到30%以上。⑵加快沿江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置。2006年6月底前,××、××、湖头、官桥等重点乡镇要完成乡镇垃圾治理规划编制。湖头、官桥在2006年底前按规划要求全面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置,完成治理任务;其它重点乡镇在2008年底前按规划要求全面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置;2010年底前,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完成垃圾无害化处置治理任务。⑶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7座:××县城区污水处理厂选址于××镇过溪村,设计处理规模9.0万吨/天,排水去向为××;湖头污水处理厂位于湖头镇区,设计处理规模2.5万吨/天,排水去向为××;官桥污水处理厂位于官桥镇区,设计处理规模3.0万吨/天,排水去向为蓝溪;蓬莱污水处理厂位于蓬莱镇区,设计处理规模1.0万吨/天,排水去向为彭溪;西坪污水处理厂位于西坪镇区,设计处理规模0.8万吨/天,排水去向为小蓝溪;长坑污水处理厂位于长坑镇区,设计处理规模0.9万吨/天,排水去向为龙潭溪;龙涓污水处理厂位于龙涓镇区,设计处理规模0.8万吨/天,排水去向为龙涓溪。其中××县城区污水处理厂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拟在2006年底前投入使用,其余六个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应在“十一五”后期陆续投建。1.2.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⑴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2006年底前,要建设一个市级生态示范区,并通过验收,在示范区内建立一个村级试点,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推广粪尿综合利用,改善农村能源结构。⑵狠抓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2006年3月底前,农业部门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规划的制定。2007年底前,全县规范化养殖业必须全部完成治理,废水达标排放。废弃物综合利用。按照畜禽养殖场禁建区的要求,禁建区内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禁建区划定后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禁建区划定前已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06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环保部门对新、改、扩建畜禽养殖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⑶加强小水电站开发建设的协调管理。水利部门要制止滥建小水电站的现象,小水电站的开发要严格落实环评和环保审批制度。1.2.4严格执行总量控制计划,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⑴严格实行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充分运用市水环境容量核算研究成果,对流域的COD等九种主要污染物按照《××、洛阳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DB35/529-2004)的标准要求进行总量控制,并严格执行流域各河段的环境质量指标和排放标准。⑵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2006年底前完成全县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2007年起,所有排污单位实施持证排污和按证排污,排放污染物必须控制在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内。1.2.5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围绕发展新型工业化要求,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环境友好产品,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和污染物产生的最减量化。2007年前,要建设一个生态工业园区试点。⑵加强对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运用经济手段和价格机制,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引导节约用水;推广建立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区,推动农业节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在生态工业园中大量推行节水政策。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污水回用和中水利用工程试点建设,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等,促进节水。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污染物达标的企业,应当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定期公布其排污状况;出口加工型企业,要推行IS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⑷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管理。严格执行新建项目“四不批”
政策,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清楚的不批,环境容量不允许的不批,区域或流域排污总量超标的不批,污染防治措施不可行的不批,从源头强化污染源的控制。超过环境容量或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区域,应限期削减总量。同时,在流域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引进重污染项目。1.2.6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工业污染源监控水平⑴加快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2007年底前县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达到一级标准,县环境监察大队要配备超声波探管设备,强化对暗设排污管的打击力度。⑵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县环境监测站要配备流动应急监测车,及时妥善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保障环境安全。⑶加快重污染企业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2006年,安装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企业全部接入市自动监控监测中心。完成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在线监测监控。2007年底前,全县冶炼、再生纸等重污染企业必须全部安装自动监测装置。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NO2是××县城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其次为TSP和SO2。NO2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随着××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区的汽车保有量剧增,致使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来源有土壤风沙尘、煤烟尘、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尘以及城市道路交通扬尘等。市区的空气特征正从煤烟型逐渐向煤烟型和燃油及汽车尾气联合污染型转化。根据大气污染现状和变化趋势,大气污染整治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加快改变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污染和轻污染型经济,逐步淘汰重污染行业;治理重要的大气污染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重视颗粒物污染,加强锅炉烟尘、工业粉尘、施工场所和道路扬尘的控制和治理;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⑴从长远看,不宜新增加工业大气污染负荷。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结合工业区的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关、停、并、转措施,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环境的企业。对经济效益低,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予以取缔。对位于居民区、商业、居住混杂区、文教区的工业企业及污染相对严重的企业应限制其发展,采取分批搬迁措施,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优化调整工业结构,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引导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严格控制企业性质,鼓励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无污染和少污染的加工业。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不允许布置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及工业粉尘的企业。⑵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以实施××
省液化天然气工程(LNG)为契机加快城区能源结构调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通过创建城区烟尘控制区,推广电、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城区用电、用气比例,减少城区煤的用量;在饮食、服务行业应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改燃煤为燃油、燃气、电等清洁燃料。对目前仍在使用的燃煤设施,要采用低硫煤、洗选煤,严格控制燃煤含硫量,禁止使用含硫量大于1%的煤。加快落实城区液化气站及配套供气管道的建设,争取尽快在城区实行管道供气。合理利用地热资源,减少燃料的用量。中心城区不再新批、新建以原煤、重油为燃料的加热锅炉;促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发展,有效控制煤烟型污染。⑶大力推广清洁生产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强对实施清洁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快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控制工业污染。对废气超标排放或废气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项目,应对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促进企业优先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鼓励和提倡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在有条件的企业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鼓励和提倡区域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提高区域环境管理水平;建立生态型工业区。⑷大气污染源整治对现有超标排污或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企业进行处罚,限期整改。有关部门定期在媒体上发布废气超标排放或废气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继续开展饮食业的油烟污染专项整治,新建酒楼、饭店必须按规范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现有酒店、宾馆、饮食摊、点、店必须逐步通过改造治理,做到油烟稳定达标排放。⑸重视颗粒物污染颗粒物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是其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载体,能够被吸入肺泡直接进入血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有关研究表明,在常规污染物中,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最大。细颗粒物也是影响大气能见度的重要因素。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相比,颗粒物来源广,成分复杂,控制难度大。从来源上看,空气中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土壤风沙尘、煤烟尘、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尘等一次污染来源,也包括城市道路交通扬尘等二次污染来源。从我国很多城市的经验看,颗粒物污染控制需要多管齐下、多部门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城建、市政、环卫、园林、交通等部门,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控制建筑工地和道路运输的扬尘污染。继续加强市政道路日常保洁,每日定期喷洒浇灌。市政管理部门除加强日常清扫外,每日早晚进行道路喷洒,护绿保洁,并采用密闭式垃圾车收集运输垃圾。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通知》,规范建筑工地施工行为,将文明施工纳入日常安全监督管理。落实《××省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管理的暂行规定》,城区范围内禁止工地现场混凝土搅拌行为。积极创建烟尘控制区,严格控制燃煤污染。
要严格控制和积极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提高城区绿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降低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浓度。⑹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巩固车用无铅汽油,推广高标号清洁燃油;提高汽车到检率和首检合格率,使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90%以上;开展汽车尾气联合路检,环保部门、交警、交通等部门应加强对在用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监督检测、维修保养和淘汰更新工作,对达到报废年限或尾气排放无法达标的机动车辆坚决予以报废;交通、交警部门应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继续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保持三等以上管理水平,争取达到二等管理水平,控制交通污染。⑺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加强协调管理,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严格执行行政监督。根据《××市控制城市扬尘污染暂行规定》,加强对城市扬尘污染的管理。按照《××市酸雨控制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及国家相关规划,积极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增加环保投入,促进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烟尘控制区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现场监理,对超标排污企业严肃处理和依法征收超标排污费。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在区内布设大气自动监测网点。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镇建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文化、娱乐、旅游设施、各种家用电器(音响、电视机、空调器等)的增多,噪声污染的压力日增。噪声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泛,点源分布散乱,难度较大。噪声污染控制方案主要在制度完善与日常监管上下工夫,疏导结合,点面综治。3.1加强管理规划3.1.1创建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对解决噪声污染扰民问题和改善城市的声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声环境规划目标提供可靠的保证。随着县城建成区的不断扩大与拓展,要逐步扩大环境噪声达标区的覆盖面积。3.1.2依法管理规划部门应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和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要求,合理划定各类建筑的分布区域和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噪声防护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对有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列出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国家规定的程序,上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工厂的各种产品如汽车、电气商品、机器设备等出厂前必须检验标明其噪声指标,并符合国家标准,或配套有效的噪声防护设施。3.2控制各类噪声污染
3.2.1交通噪声污染控制方案交通噪声声级高,辐射面广,影响范围深远,且持续时间长,对区域声环境影响最为显著。从噪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来看,区内交通噪声超标较为严重,几年来,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噪声污染的防治,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上升飞速,而城区交通状况由于受旧有格局的限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做好城区交通噪声的防治工作。(1)合理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布局,对于防治噪声具有重要的意义,制定区域规划时应考虑噪声控制的需要。旧城改造和新街规划建设时,应充分考虑道路改造,加快城区道路建设步伐。在修、扩建主次干道的同时,要加强支路、街区道路的建设,打通主要断头路,拓宽改造瓶颈路段,大力改善城区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形成快速、便捷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合理分流市区车流量和流向。在城区道路网规划时,使得城区主要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的交叉口远离城市的安静区(例如居住区、医疗区、文教区等),做到“闹静隔离”,便于根据不同的噪声容许标准,切实有效的控制噪声。城市中主要道路的交叉口是强烈的噪声源,附近噪声较敏感区域宜处在城市中出现几率最小的风向的上风侧。其次,合理规划新建道路两侧用地,不再新建噪声敏感性建筑物(如医院、学校、住宅楼等)。在吵闹区(主要道路交叉口)和安静区之间尽可能有缓冲地带予以隔离。例如在交叉口与居民区之间布置不吵闹的商业区,在交通干线与住宅之间设置绿化地带等。另外,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大道路交叉口占地面积,对交叉口范围内实行大面积绿化,可以有效降低交叉口交通噪声对四周建筑物的影响。(2)采取工程措施改善道路噪声状况a.通过工程措施,改善路面状况,减少车辆行驶噪声的影响城区内可配合道路改造和道路建设有计划地将部分城市快速等主要干道换成低噪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时在道路设计、改造过程中应注意采用低噪声路面的设计施工方案。b.采用声屏障在居民区比较集中的道路交叉口和漳泉铁路沿线,应修筑适合的声屏障,以降低噪声的影响范围。道路沿线宜种植高大乔木等绿化林带,以作为道路隔声设施减少对临界建筑物的噪声影响。(3)加强现有道路的管理,改善路况。全面整顿交通秩序,积极实施畅通工程,提高路网通行能力,保证城区道路交通有序、畅通。运用交通管制的方法来控制城区道路系统,尤其是交叉口范围内的交通噪声,是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的重要方面,实施起来具有“投入小、见效快、灵活性强”的优点,具体的交通管制措施包括:a.调节交通流量交通噪声和车辆量、车速、车流状态等因素有关。较小的车速和较小的交通流量产生较小的交通噪声。要对车流量进行调控,不能只针对单个交叉口,必须考虑交通流在道路网上的重新分布。
b.选择合适的交叉口管制方式,合理划分车道选择合适的交叉口管制方式,合理划分车道(或车道组),减少车辆的停车次数和加、减速过程次数,可以显著降低交叉口的交通噪声。c.采取多种手段,规范交通秩序××县城区部分路段目前的交通秩序比较混乱,造成交通拥挤、车速缓慢,加重了城区噪声污染。加强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加大对交通违规的监督处罚力度,整治乱停乱靠的现象。d.应实行城区禁鸣喇叭的规定,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效、便捷的降噪措施。e.按照合理规划适当超前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限制摩托车数量,按照“控制总量,逐步淘汰”的原则,对超期服役或劣质高噪的摩托车给予取缔。实行外地过境车辆按指定线路通行,限制农用车进入城区,杜绝拖拉机进入城区。部分道路辟为公交专行道,部分道路改为单行道,缓解城区交通压力。3.2.2工矿企业噪声污染控制方案凡存在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都要采取有效降低噪声措施,使之达到相应的标准,否则要有计划地转产或搬迁。工厂设备的噪声不得超过设备噪声标准,车间内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限值。⑴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控制目标实现建议各工业区进一步落实用地规划,由环境保护部门确定各工业区的噪声控制标准适用区划分图,并报政府批准。按照控制目标要求,加强厂界噪声管理,促进企业进行高噪声设备的治理。⑵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产生环境噪声的建设项目必须报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同意。⑶生产活动中排放噪声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向环境保护部门办理排放申报登记。超过标准的必须治理,并按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⑷大力采用高科技,降低企业噪声在落实项目过程中,应督促企业采用低噪声设备。采用新技术高科技,降低噪声污染。同时限制或禁止高噪声产品的引进、生产和销售。⑸企业在厂房设计时,应注意使厂区内的高噪声车间或高噪声设备尽可能地远离工厂边界,以保证厂界噪声达标。⑹结合旧城改造,在工业企业与居民区之间设立一定距离的工业噪声防护隔离过渡带。(7)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要求,对城区内噪声扰民严重又难以治理达标的工业企业,要实施搬迁,搬迁至工业区。市区内噪声污染较轻,能够通过治理达标的,要限期治理。(8)限制有噪声污染的工厂,特别是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工厂夜间生产。3.2.3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方案
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布局的调整等所带来的建筑施工噪声是城市建设中的普遍问题,也是市民投诉最集中的环境问题。虽然施工噪声属于一种暂时性的声源,但有时施工机械噪声高,作业范围广,特别是大型工程周期长,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十分严重,尤其在夜间。为此对建筑施工噪声应采取以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对居民的干扰:⑴建筑施工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必要时还要采取有效的防噪措施:施工作业场地边界噪声不许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和技术,建设招标单位应将投标方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技术作为中标的重要内容。⑵继续加强建筑噪声的监测检查、与建筑主管部门等共同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督措施,严格审批,执行夜间施工许可证制度和公告制度。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并加大对群众信访和纠纷查处力度。⑷严格执行政府有关规定,在闹市区和居民稠密区,禁止使用高噪声的气锤桩作业,应采取噪声相对较低的静压桩或灌注桩等方式施工,并使用商品混凝土。⑸应禁止在居住区夜间施工,不得不进行夜间施工时,严禁使用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设备。在城市建成区禁止夜间和午间进行机械打桩、挖掘推土、搅拌或震捣混凝土等高噪声作业。⑹建筑工地应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如在场界外建临时围挡等设施)防止扰民。3.2.4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方案社会生活噪声是城市区域噪声中分布最广的噪声源,己成为普遍的城市环境问题。根据噪声信访工作统计,社会生活噪声(包括商业噪声、饮食噪声、娱乐噪声、生活噪声等)占信访总数的比例最高。由于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城区第三产业中新建酒店、宾馆、办公大楼的通风、空调、油锅炉、冷却塔、娱乐等配套产业的噪声将成为城市中环境噪声污染的来源。目前××县城区的社会生活噪声总体上能达到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部分娱乐场所由于选址不够合理、不注重噪声的防治,导致居民投诉时有发生。根据规划目标,在2005年,社会生活噪声应保持达标,为此,我们从加强规划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以下措施:(1)建设部门应当根据“××县城区总体规划”适时扩大建成区范围,减少中心城区人口密度。(2)中心城区应合理布置大型的小商品、日用品、食品等百货购物中心、购物广场,在城区中心周边布置仓储式大型商品物流中心,以改变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的现状。(3)新建饮食、娱乐场所必须经环保部门审批,并严格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防止新的噪声污染源扰民。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量音响设备或者其他高噪声方法招揽顾客。
(4)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不得超过环境噪声标准。对已建的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实行限期治理,到2005年,保证使所有娱乐场所的噪声达到所在地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对扰民严重的KTV,迪吧等娱乐场所和饮食服务业,要严格监管,并限制夜间营业时间。对扰民严重,且又无法治理达标的应搬迁或停业。(5)公共活动中心和居民文教办公用地之间设置相应隔离带。(6)制定有关住宅装修噪声的管理规定,控制作业时间。居民使用电器、乐器和进行家庭娱乐活动,或在住宅楼内进行装修活动,要减轻对周围邻居的干扰。(7)加强对早市、夜市和夜间大排档的规划和管理,逐步消除占道经营的早市、夜市和大排档。(8)各宾馆、酒楼等商业活动场所的中央空调采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配套降噪措施,达到国家噪声排放标准。(9)生活环境噪声污染应该从制定和执行建筑物隔声标准,提高建筑物隔声性能上入手。保证不同建筑之间或同一建筑内相邻房间有足够的隔声降噪量,以防止人们在生活中互相干扰。3.2.5居住区规划中防治噪声污染的方法(1)居住区内道路网规划设计中,应按道路的功能与性质分类,分清交通性干道和生活性道路,避免交通性干道穿越居住区。交通干道可规划为环形道,从城市边缘或城市中心边缘绕过,尽量利用地形兼顾隔离噪声的作用。(a)交通干道可转入地下,其上布置为街心花园和步行区;(b)交通干道可设计成半地下室或下沉式布置;(c)交通干道位于地面上.可沿干道两侧布置种植墙或专用声屏障。结合绿化,在声屏障朝向交通干道一侧布置灌木丛、矮生树木,既可绿化街景,又可以减弱不利的声反射。在声屏障后面布置具有浓密树冠的高大树种,以补充声屏障的高度:(d)在交通干道两侧也可设置一定宽度的防噪绿化带(一般至少要离干道中心100m),作为和居民、文教区的隔离带。选用常绿或落叶期短的树种,高低配置组成林带,能起到较好降噪作用。每米林带宽度减噪量约为0.15-0.3dB。(2)生活性道路只允许公共交通车辆、轻型车辆和少量生活服务货运车辆通行,必要时可对货运车辆的通行时间进行限制。在生活道路两侧可布置公共建筑或居住建筑,但也要考虑防噪布局。临街道路两侧设置公共建筑,采用与道路走向平行式布局,连续布置一些商店、书店等低层非居住性建筑。以构成防噪声屏障。在临街公共建筑后面一定距离处,垂直与道路方向布置居民住宅。其高度随离道路距离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前面的公共建筑作为声屏障,使暴露于高噪声的立面面积尽量减少。设计居民住宅时,把厨房、储藏室、卫生间等次要房间布置在靠近道路一侧,必要的话可采用隔声门窗等措施,以保证室内有较好的声环境。部门临街布置的住宅,应使其与道路有足够的防护距离,并留出空间辟为绿化隔离带。(3)居住区内道路布局与设计,应有助于低交通流量和低车速。如采用尽端式,有终端回路,限制服务住宅数,按最小路面宽度设计。道路交叉路口宜设计成T型路口。将道路设计成曲折形式,可迫使驾驶员减低车速,小心驾驶,避免由于停车、倒车和启动所产生的高噪声干扰。
3.3控制噪声污染的工程技术措施噪声污染无残余物、不持续,仅仅在近距离传播,对人的干扰是局部的。只有噪声污染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同时存在,才会形成噪声污染。因此,控制噪声污染,应综合采用吸声、消声、隔声、减振技术手段,从下面4个环节着手解决。①控制噪声源产生噪声的各种设备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降低噪声源强度是控制噪声污染的最根本措施。②控制传播途径③加强接收者的个人防护④推广使用新技术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4.1规划近期和中期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目标××县规划近期和中期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目标见表5-1。表5-1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规划目标指标2010年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8.5≥99工业固体废物允许排放量(%)230020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4.2固体废物污染综合防治措施⑴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案:××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厂,采用卫生填埋方案,处理规模为120吨/日;“十一五”期间拟扩大规模至200吨/日,并采用焚烧和填埋工艺,拟在2006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同时要在重点乡镇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争取在“十一五”后期建成投入使用。⑵城市垃圾填埋场应优化渗滤水处理工艺,污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排入地表水系的达标污水要进行消毒处理。设计中应考虑在排水难以达标、暴雨等异常情况下的出水处理应急措施。鼓励达标尾水的回用或农灌。⑶城区要根据CTJ27-89《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规定要求和标准,做好城市公共厕所和其他卫生设施建设;大型商业、文化、体育、娱乐等公共场所,必须设置对外开放的卫生间。⑷实施清洁生产,把工业固体废物利用于各个生产工艺中,鼓励通过企业间横向合作,实施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积极推进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⑸
医院、屠宰场等产生有毒有害特种垃圾的企业要设置焚烧设备进行处理,特种垃圾不得混入生活垃圾。没有条件自行设立焚烧设备的企业,要与垃圾处理中心联系好处理事宜。⑹工业固废中的有毒有害垃圾必须100%做到合理和安全处置。本县范围内产生的废放射源统一上交××省环保局指定的放射性废物库处置。⑻石材业固体废物防治××县石材产业重要集中在官桥、龙门两镇,全县石材方料40万立方米,板材1320万立方米,每年产生废料数量多。对此制定以下治理方案。①投资新建和扩建7个石渣堆放场,有效地解决日益增多的废石渣堆放问题。②扶持开发废石渣回收利用的企业。③督促石材企业配套规范的沉淀池,要求废水须经沉淀池处理达标排放。④在石材加工企业集中的官桥、龙门两镇规划建设石材集控区,集中进行污染治理。5生态环境保护规划⑴××县位于××和九龙江的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和水环境质量保护是××生态保育和建设的重点之一。在中西部中低山界定以水源涵养为主的公益林,目前面积已达亩,“十一五”期间应力争达到90万亩。⑵经过几十年的造林绿化,××县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典型的崩岗侵蚀县份之一。崩岗是丘陵岗地由于水力、重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侵蚀地貌类型,是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县共有崩岗4243处,沟壑面积1923.5公顷。至2001年底,全县采用多种治理措施如沟头防护工程、沟谷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工程、坡地、崩壁、沟谷植物措施及林地封禁,己治理崩岗645处,占总崩岗数的15.2%,治理面积7.17万公顷,××县通过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治理工作,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使部分崩岗侵蚀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一五”期间的崩岗治理数应力争达到总数的30%。⑶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使用土地。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进行循环经济试点。在示范区内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推广粪尿综合利用,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综合利用各种建筑物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⑷在农药使用问题上,尽可能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的用量与施药次数,避免人、畜中毒,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减少对天敌的影响和残留污染,降低成本,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对于化学肥料的污染控制,则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通过配方施肥、测土施肥,达到合理施肥目的。同时提倡使用有机肥,鼓励集造农家肥、稻秆还田,从而减少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⑸
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察、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察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⑹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限制各种自然资源的开采,进行允许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划定,将矿业活动对省道、市级重要公路、基本农田、水库、生态公益林、引水工程及重要文物古迹、旅游景点、景区、军事设施等生态环境将会造成破坏或严重负面影响的地域划为禁采区。对矿区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采取植树造林,建设尾矿库等措施恢复植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已废弃的矿区,因地制宜复垦利用或植树恢复植被。
第七章××县环境保护自身能力建设计划7.1现状与目标××县环保局现有行政编制7人,实有人数7人;监测站事业编制10人,实际到位人数9人;监察大队事业编制7人,实际到位人数6人。随着环境污染形势的日益严峻,政府对环保工作日益重视,环保工作的难度逐步增加,原有的编制、人员配备及设备均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存在比较不合理的布局,运作机制也难以适应时代要求。“十一五”期间,××县环保局拟建立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网络、宣传教育中心。同时,结合机构改革,对现有机构、人员、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革。总体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准确的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7.2××县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十一五”计划见表7-1。表7-1××县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十一五”计划建设计划项目性质内容项目效益投资额备注监测站扩建更新部分监测设备逐步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充分、高效地发挥监测能力100监察大队充实人员配备,具备现场环境执法常规能力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环保“110”投诉事件80环境应急系统新建具备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能力及时处理和控制各种环境污染突发事故100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新建城区建一套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实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和通报,分析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为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预警提供依据150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新建城区建一套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点50
主要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新建有效实施污染源的监管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65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新建环境信息中心新建具备××县主要环境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和发布能力1、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料和数据信息化,全面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和决策速度。2、实现环境信息网络化和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200
第八章“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重点工程8.1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概述⑴碧水工程通过改造城镇基础设施,逐步调整排污管网,实现城区雨污分流。规划建设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在广大乡村地区,进行改水改厕工作并逐步推广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废水治理应加大对造纸、冶炼、选矿、石材等行业的治理力度,实行总量控制,确保废水达标排放。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7座:××县城区污水处理厂选址于××镇过溪村,设计处理规模9.0万吨/天,排水去向为××;湖头污水处理厂位于湖头镇区,设计处理规模2.5万吨/天,排水去向为××;官桥污水处理厂位于官桥镇区,设计处理规模3.0万吨/天,排水去向为蓝溪;蓬莱污水处理厂位于蓬莱镇区,设计处理规模1.0万吨/天,排水去向为彭溪;西坪污水处理厂位于西坪镇区,设计处理规模0.8万吨/天,排水去向为小蓝溪;长坑污水处理厂位于长坑镇区,设计处理规模0.9万吨/天,排水去向为龙潭溪;龙涓污水处理厂位于龙涓镇区,设计处理规模0.8万吨/天,排水去向为龙涓溪。“十一五”前期,先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其余污水处理厂在“十一五”后期陆续投建。⑵蓝天工程为减轻大气污染,城区建立集中供热设施,严格煤炭市场管理,减少高硫煤、散装煤的使用量,提高城市燃气气化率;严格审批新增锅炉、炉窑等项民关停“十五小”、“五小”企业,对水泥、冶炼等工业推广清洁生产工艺,采用脱硫和水膜、静电除尘工艺,减少二氧化硫和粉煤灰的排放量,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加强对流动污染源的控制力度,推广无铅汽油的使用和机动车尾气处理技术。⑶宁静工程加快隔音防噪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车流、车速,防治交通噪声的污染;加强对饮食服务业、“三厅”娱乐业的噪声污染整治力度。⑷洁净工程生活垃圾资源化--针对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不高,村镇生活垃圾污染突出的问题,结合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在重点城镇以社区为单位,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处理的试点与示范,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⑸阳光工程开发利用太阳能和有机再生能源,以日光温室为依托,集种植、养殖、太阳能三位一体,加强对太阳能的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减少污染,形成生物能的循环再利用。
8.2“十一五”期间的环保重点工程“十一五”期间的环保重点工程见表8-1。表8-1重点工程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投资概算(万元)资金来源备注1××县城区污水处理厂近期3万吨/日、中期6万吨10781财政投资2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总规模9万吨/日未定3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00吨/日5000自筹及上级补助4重点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合计120吨/日12000自筹及上级补助5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水土流失27.5万亩、植树造林50万亩3000自筹及上级补助6××水源保护区建设建设水源涵养区,种植涵养林2000自筹及上级补助7石材业污染综合整治建设石渣堆放场、建设石材集控区2000自筹及上级补助8城区大龙湖综合整治清淤、清障、护岸1000自筹及上级补助9云中山自然生态保护区开发和保护自然生态资源1000自筹及上级补助10创建生态示范乡镇3个1000自筹及上级补助
第九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县环境保护工作关系到××县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使各项规划方案规范有序进行,把规划的各个项目真正落到实处,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一、加大宣教力度1、加大环保法治教育和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特别抓好领导干部的再教育,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的自觉性。2、鼓励公众参与,实行公众举报制度,对超标排污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予以曝光;营造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的氛围。3、积极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通过社区、学校连接千家万户及青少年一代,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关注母亲河”的良好氛围。二、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1、实行环境保护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完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和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运行机制。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对违反“一票否决”有关规定的,取消年度评先选优资格。2、进一步完善县长环保责任制,完成县长环保目标责任制考评考核。继续开展重点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环保工作绩效考核,把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乡镇。三、加强环境法治1、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力度,强化日常执法监督,开展重点专项行动,经常性开展流域重点水污染源达标情况检查,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要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结合,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本部门环境保护职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各级政府要支持环保执法工作,制定的相关政策要符合环保法律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扰环保正常执法活动。3、实行行政责任追究,对违反国家法律政策造成重大决策失误,或者于扰执法、执法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四、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制1、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进行资源开发活动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全面实施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保护,加速生态恢复,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彻底扭转局部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2、排放标准管理与排污总量管理并举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应遵循排放标准管理与排污总量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排污单位要严格执行县政府下达的总量控制计划,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五、多方筹集治理资金,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环保部门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业务经费和执法成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从预算基建投资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治理专项资金,落实到水资源保护项目,保护流域水资源。1、坚持污染者付费,落实环境保护资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督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或企业,把环境保护治理资金列入单位预算或企业经营生产成本计划中,认真落实污染防治资金,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对污染严重的地区,要根据环境功能和环境容量,督促企业落实资金,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削减排污总量。对资源开发或生态造成影响的项目,要督促企业落实生态保护资金,恢复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2、依法征收排污费,督促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收费制度,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运用经济杠杆促进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建立完善排污费征收稽查机制。3、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环境保护项目采取政府投入一定比例资金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收取污染处理费、安排前期经费等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环保事业,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环保领域,并加强对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保证社会投资的合理回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环保治理设施应逐步实行专业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道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坂田街道旧工业区更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回迁住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度假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崇启长江公路大桥环境影响报告书
- 大豆功能因子产品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工程改造性房地产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
- 开发公司四方区孤山村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二期
- 恒大名都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杭州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 改建铁路段电气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机械五金应用设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 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房地产商城i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海洋生物科技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 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福海创流宝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万只种鹅繁育及600万只肉鹅养殖深加工全产业项目养殖基地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江东南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