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 KB
  • 5页

浅谈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正>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全方位管理的最基本环节,其最终结果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效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成本成为决定企业成败,关系企业命运的决定因素,成本的高低也成为投资人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准。企业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高低和兴衰。但当前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首先从成本控20世纪以来,柔性制造单元、适时制生产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改变了企业的制造环境,并促使企业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对建立在财务会计的成本资料基础上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成本的数额和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的传统成本控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成本控制自身的问题就暴露无疑,其突出表现就是忽视价值链分析和观念保守。于是,基于价值链分析和优化的成本控制和价值链的成本控制观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以价值链优化作为手段,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进行研究,主要结构包含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首先分析评价基于价值链和价值链优化的成本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界定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进而从价值链、成本控制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相关的内涵、模型、特点。价值链理论包括传统价值链理论、虚拟价值链理论、价值网络理论等,成本控制理论又包含传统成本控制理论、现代成本控制理论、作业成本控制理论以及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从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制定价值链成本动因指标体系和控制价...高性能化工是特种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处的行业是一个高附加值,高盈利,同时伴随着一段时期内需求的高增长率。这些因素无一不预示着正处于成长阶段的E高性能化工企业将要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应建立怎样的成本控制方法,树立怎样的成本控制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这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主要目的是在现有成本控制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E高性能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成本核算、成本预算视角的成本控制改进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提高E高性能化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首先对E高性能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进行了梳理,从中发现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企业成本控制思想落后,成本控制不完善;对成本的认识不足,成本控制概念狭隘,缺乏驱动因素分析;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落后;成本控制缺乏长远的、总体的成本控制战略立足点。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逐一分析,E高性能化工企业一方面,采用成本预算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算,是以财务面为基础的年度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与预算考评等...从成本控制的几个概念入手,说明了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研发成本控制、采购成本控制、生产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营销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等方面系统地阐述模具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通过分析模具企业现存的成本控制障碍,总结出模具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方向指引。浅谈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此时,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开展成本控制,可以事先限制各项费用和消耗的发生,有计划地控制成本的形成,使成本不超过预先制定的标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应看重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成本的事前控制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标准  主要是在产品生产之前,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应企业具体情况的成本控制制度,将各项经济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同时,相应地制定可控费用的管理办法,做到硬指标、硬任务和奖罚激励措施并举,增强广大员工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参与成本管理。该制度应尽可能制定得可以衡量,比较具体且可以考核,如果不能衡量差异,就不能界定成本控制结果的好坏,使控制过程难以操纵。该制度应抓住关健点,而且数目不宜太多,以便有利于控制。  (二)建立成本控制的归口、分级责任制度  在成本控制的归口负责制下,各职能部门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生产部门负责生产任务的安排、下达,保证完成产量;供销部门负责制定物资储备定额,控制物资的消耗,节约物资的采购、保管费用;劳动部门负责劳动的合理组织,制定劳动定额,提高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控制工资支出;机电部门负责制定设备利用定额,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修理成本,减少维护保养费用;动力部门负责水、电等动力定额的制定和管理,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努力控制动力消耗;其他各有关部门负责与本身责任有关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费用支出。当然,成本归口控制不应局限于几个成本指标,而必须同时从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着手,抓好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成本  目标责任应是建设性、创新性的,而不是惩罚性的,目的是通过实行管理控制来促使全体职工实现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因此,该责任成本应具有挑战性,而同时又切实可行、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二、强化成本的日常控制  (一)对材料的控制  对材料的控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材料消耗量的控制,二是材料价格的控制,而以对材料消耗量的控制为主。  要控制材料消耗量,首先,应按标准消耗量为依据,严格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各部门只能在规定的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需要超过限额领用材料时,必须先查明原因,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采用超额领料单进行补偿;其次,要实行材料总量控制,即对原来的各种定额实行重新测定,降低各种定额的消耗量,从而达到控制总支出的目的。  对材料价格的控制,主要是控制材料的买价,虽然买价的变动主要是由外界因素所引起的,但从内部控制方面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签订供应合同时,在保证规格、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最低的价格;(2)财务部门应要求供应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价格采购材料,而不应以高价购入生产急需的稀缺材料或其他材料;(3)对于供应单位任意抬高价格,财会部门应拒绝支付货款的抬高部分。  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材料,实行单项控制,即确定主要材料,实行跟踪考核,并确定每月狠抓一种主要材料降耗作为突破口,彻底消灭浪费现象。提高材料自制加工能力,充分利用车间现有的生产自制能力,进一步提高材料自制加工的能力,做到能自己加工的一律不外出加工,自己能生产的,一律不外购。  (二)对工资的控制   对工资的控制,主要是从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监督工资基金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  在日常生产中,应根据工时或产量标准分配生产任务,及时正确反映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以及工时差异和差异的形成原因,按照责任归属,把这些差异反馈到责任者或责任部门,以便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出新的措施,迅速防止不利差异的扩大,巩固和发展有利差异。  企业必须按照工资政策、定员人数和月工资标准,并根据经常性资金、各种津贴和非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编制工资基金计划。为了控制工资基金计划,还应对部门下达工资基金指标,控制工资基金的支出,并定期考核。这就要求财务部门配合劳工部门,监督各部门严格遵守编制定员,按有关规定来支付奖金和工资,不得滥发奖金、任意扩大津贴享受范围、增加项目和提高标准;严格执行有关工资待遇规定,防止多发的现象;对于加班加点要严格控制,必须事先经过领导批准,才能发放加班加点工资。  (三)对制造费用的控制  对制造费用的控制,应从有效利用生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消耗水平等方面入手。  制造费用的日常控制,必须按月编制费用指标,控制费用开支。每月开始前,企业财务部门要会同各有关费用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季度费用预算并结合各月具体情况,对各单位确定和下达各项费用的控制指标。各部门要在确定的指标范围内控制费用开支,其中固定费用应按项目控制开支绝对数额;属于变动费用的,还应结合工时、工人人数、设备数量和产量的多少控制费用开支。财务部门和归口单位要根据下达指标对费用开支进行监督和检查,促使费用指标的完成。  实行费用指标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实行这一控制方法时,应按费用的性质确定归口责任单位,对于变动费用部分应分解成若干小指标,下达给班组以及个人,由他们自已控制使用。财务部门是综合管理一般费用的主管部门,应按期审查各项费用预算,做好综合平衡工作;经常监督和检查制造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掌握费用升降趋势,提出节约开支的建议;推动和指导各归口分级管理单位加强管理,以促进费用不断降低。  三、发挥成本事后控制的作用  成本的事后控制是事中控制的延续,而事中控制是事后控制的前提。成本有了事中控制,就能在每一项生产费用发生之前或发生之时加以控制,把它限制在合理范围以内,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事中控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限于一时、一地、一事的单项成本控制,至于总体全局,对于一个时期、一个单位、一种产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析和考核,则有待于成本的事后控制才能有效实施。  (一)形成一个正式的成本控制报告制度   应从下而上逐级编制成本控制报告,向企业有关部门报送。成本控制报告的内容同责任单位承担的成本责任相一致,但应根据例外管理原则突出重要的信息,而且还要同岗位责任制相联系,区分可控费用与不可控费用。报告的形式尽量采用表格的形式,一般用责任单位的实际消耗,同应达到的标准相比较,其差异反映了责任单位的工作质量。有关人员根据这种报告,对自己负责管理的事项,及时掌握执行情况,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决定深入调查的重点方向,以及采取何种措施等。财务部门可以建立并完善有关成本台账制度,将每月的产量、材耗和工资等费用及时收集、汇总编制成成本快报,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投入产出的全过程,提高事前和事后的成本监控能力,为企业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详实和准确的依据。  (二)开展成本差异调查,尽快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成本控制将会使企业管理层注意到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的偏差,但它只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而没有说明应采取的措施。那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对于重大差异项目的纠正,可发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提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确定方案实施的方法步骤及负责执行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加以监督检查。方案实施完成后,还要检查方案实现后的经济效益,衡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建立奖惩制度,把各责任中心工作与物资利益紧密结合  具体来说,把责任成本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同时奖惩机制必须健全,促使全员积极参与。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不同的激励方式,例如,对于普通员工的激励可采取奖罚浮动工资的办法实现激励;对于中层领导则以业绩的考核为主,辅以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资奖励,即基层的物资奖罚居多,而中高层以精神鼓励荣誉为主。  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一位经济学家说过:“节省一分钱好比赚得一分钱”,话虽好讲,但要将其利用到企业成本管理中并产生作用,则需要企业领导坚定的决心和勇气,需要企业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需要科学的预算,滚动的、准确的动态管理以及具有激励作用的奖罚方式等,才能使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