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 MB
  • 129页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 1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平1.总则1.1立项背景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位于苏州市区的西南部,处于光福、东山、西山、木渎、灵岩山五大景区的几何中心(区域位置具体见图1-1)。度假区于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1993年,度假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度假区总体规划》,并于1995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度假区已初具规模,陆续建成了太湖大桥、太湖之星、景观大道等旅游观光设施。但是,整个度假区内的建设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要求还相距甚远。2003年,在回顾和检讨93年版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时,度假区管委会及各级领导均一致认为,有必要对度假区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因此,为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2005年苏州市规划局又重新组织编制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旅游专项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度假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该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在接受委托后,对拟建地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并收集了有关该规划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规划分析、现状调查、预测与评价,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完成了本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8-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8)《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批复》,国函[2001]169号;(9)《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10)《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1)《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12)《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1993年省政府38号令;(13)《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14)《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3年3月;(15)《关于在太湖大桥西侧、贡湖水域设置蚬子保护区的通知》,苏湖管〔2003〕13号(16)《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1997)758号;(17)《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苏发(2003)7号;(18)《关于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通知》环然(1994)184号;(1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20)《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21)《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局,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文物局,1995年8月1.2.2技术规范(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8-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HJ/T2.1~2.3-93,国家环境保护局,1994.4.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7.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5)《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2003.9.1;(6)《关于印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和参考提纲>(征求意见稿)的函》苏环函(2003)91号;(7)《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关于循环经济内容的编制要求(试行)》,江苏省环保厅,2004年2月。1.2.3项目相关文件(1)项目委托书;(2)双方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书;(3)《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5)(4)《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及其环评、批复;(5)《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6)《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7)《苏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8)《苏州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2002年;(9)《江苏省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10)《江苏省生态功能区划》江苏省环保厅,2004.5;(11)《江苏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2003年;(12)委托方提供的其它有关技术资料。1.3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1.3.1环境功能区划-8-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生态功能区划》等国家规定,并经与当地环保部门沟通,度假区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如下:①大气环境:度假区规划控制面积内大气环境功能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二级标准。②地面水环境:表1-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河段功能区名称水质目标胥湖苏州太湖水域饮用水水源、景观娱乐用水区Ⅲ类木光河胥江~浒光运河苏州市景观娱乐、工业、农业用水区Ⅲ类胥江胥口枢纽~木渎船闸吴中区饮用水水源、工业用水区2010年Ⅱ~Ⅲ类,2020年Ⅲ类③声环境:表1-2声环境功能区划区域1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2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4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1.3.2环境质量标准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⑵《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⑷《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⑸《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1.3.2污染物排放标准-8-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区内宾馆、酒店等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⑸施工作业现场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1.4评价工作重点本次评价工作的重点如下:(1)规划分析。分析度假区总体规划的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可能受到规划方案影响的环境要素,分析规划方案对这些要素及其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规划方案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生态适宜度的相容性,从而分析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2)现状分析。通过现状调查,对度假区十几年来的开发过程进行回顾,确定度假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3)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分析度假区建设可能带来的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规划的累积影响,并与规划零方案相比较,提出规划调整完善的建议和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4)生态环境影响和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分析度假区建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重点保护规划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风物、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地等。(5)提出跟踪环评的建议,及相关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5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1.5.1评价范围根据本规划范围的地理属性、自然资源特征,同时考虑到人为边界、管理边界等因素,确定本次评价范围为规划范围(约26Km2-8-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适当向外扩展。1.5.2保护目标由于本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内分布有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风物、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地、高档别墅区、原有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等,以上均应作为保护目标,也即应将整个度假区的规划范围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保护目标进行保护,在本次评价中,因评价的对象为度假区,并因该度假区本身的特殊性,报告书图、表所列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仅指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风物、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地等,具体见图1-2、表1-3至表1-5。①历史文化遗存度假区现状分布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有6处。即昙花庵、蒯祥墓园、董其昌墓、二妃庙、二妃坟、孙武练兵场。其中昙花庵和蒯祥墓园是现状开发利用较好的人文景区,但规模较小。董其昌墓、二妃庙和二妃坟现状仅留有遗址,尚未进行开发利用,而孙武练兵场已遭破坏。表1-3度假区内历史文化遗存一览表编号名称时代地点备注1昙花庵梁朝渔洋山北麓山谷内寺庙2蒯祥墓园姚承祖墓明朝近代度假区渔帆村太湖之滨蒯祥墓园内已开发为旅游点3董其昌墓明朝渔洋山昙花坞遗址,尚未开发4二妃坟春秋时期度假区蒋墩山东麓遗址,尚未开发5二妃庙不祥度假区小横山之上遗址,尚未开发6孙武练兵场春秋时期度假区蒋墩山东麓遗址,已遭破坏②传统风物度假区现状分布的传统风物主要为古井、古树、古建筑等。-8-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4度假区内传统风物一览表编号名称地点特点1古树尚未开发的山林、村落中树种有银杏、水杉等2古井湾里村、渔帆村-3古建筑叶山岛西侧平头山南的村落内呈现江南特有的天井式布局及门牖③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地表1-5度假区内的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地一览表编号名称地点规模1太湖生态湿地太湖湖滨83公顷2苏州新区水厂水源地渔洋山南麓(取水)30t/d3度假区水厂水源地渔洋山西麓(取水)3万t/d4蚬子保护区太湖大桥西侧75公顷5高档别墅、居住区等长沙岛、叶山岛等74公顷1.6环境影响识别本次环评通过矩阵法,列出了本次规划所包含的主要活动和内容,这些活动或内容包括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分析了可能受这些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从直接、间接;不利、有利;可逆、不可逆;长期、短期、不确定;显著、轻微等方面,识别了度假区规划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具体见表1-6环境影响识别矩阵和表1-7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8-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6环境影响识别矩阵道路建设工业迁出集中居住宾馆、酒店水上游乐设施水环境整治高尔夫球场绿色产业山体整治文化论坛旅游活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山体资源●↓★■●↓☆□●↑■水资源●↓☆□○↓☆□景观资源○↓☆□●↑■●↑■●↓☆□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水生生态●↓☆□●↑■陆生生态●↓☆□○↑■○↑□○↓☆□●↓☆□○↓☆□●↑■敏感区文物古迹●↑□●↓☆□居民生活○↑■○↑■●↑■○↑■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区○↓☆□●↑■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注:●/○:直接/间接影响;↓/↑:不利/有利影响;★/☆:不可逆/可逆影响;■/□:长期/短期影响;-:不确定影响-8-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7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环境类别影响因子影响程度影响方式自然资源资源何在?道路建设△土地占用、山地资源减少宾馆等配套设施△土地占用高尔夫球场建设△土地占用、水资源浪费水上游乐设施△水资源占用大气环境道路中汽车尾气△NOx、CO、THC宾馆酒店的油烟△油烟水环境水上游乐设施△COD、SS、石油类高尔夫球场▲化肥、农药流失入水体农业面源▲COD、氨氮、总磷生活及餐饮废水▲COD、SS、氨氮、总磷声环境交通噪音△干扰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道路建设▲生物多样性减少高尔夫球场建设▲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板结水上游乐设施▲湿地面积减少、景观文物古迹▲文物保护生态整治▲景观改善湿地保护▲湿地生态质量改善社会经济居民拆迁安置▲-土地占用▲-企业搬迁▲-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显著影响;△:轻微影响。1.7评价因子的确定和评价指标体系1.7.1评价因子通过上述影响因子识别,确定本次评价大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及固体废弃物的评价因子,见表1-8。表1-8评价因子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大气SO2、NOx、TSP一般评述—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地表水pH、DO、CODMn、BOD5、氨氮、TP、TNCOD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生态占用的土地、耕地、林地、植被、湿地,水土流失状况、生物多样性土地资源,水土流失,森林植被、土壤、气候等生态要素,生态系统扰动、生物多样性景观现有景点分布景观异质性、协调性、美学价值社会社会、经济情况投入产出的社会经济效益1.7.2规划评价的环境目标与指标体系表1-9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主题环境目标评价指标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减少规划可能造成的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维持现状或略有增加l道路、宾馆等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l湿地、耕地、林地面积l水域面积所占比例;生物多样性指数。大气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大气环境功能达标。l空气质量达标天数;l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及减少;l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情况。水环境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水环境功能区达标;l区域水质达标率;l湖泊富营养化水平;l供水水源的水质水量保证率;l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l主要水污染物年排放量;l污水集中处理率声环境区域环境噪声达标l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l交通噪声达标率。固体废物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l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l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保护文物古迹、古建筑等;l景观协调性。社会经济妥善安置拆迁居民和企业l规划建设的拆迁量—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8评价方法(1)核查表法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一个表中并列出来,便于核对。该方法简单明了的列出了规划行动的影响因子。(2)矩阵法将规划目标、指标以及规划方案与环境因素作为矩阵的行与列,并在相对应位置填写用以表示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符号、数字或文字,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等。(3)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监测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得出苏州市生态及环境质量现状,作为本次评价的基础。(4)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是用数学公式来描绘事物累积变化的过程(例如河流污染、土壤侵蚀)。数学模型可以用作设计规划决策的辅助工具,更多地是应用于幕景分析与预测各种环境影响。(5)趋势分析法通过趋势分析,明确度假区规划实施所造成环境和资源在未来所承受的压力和生态系统间的历史因果关系。1.9评价工作技术路线—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规划分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评价指标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公众参与针对规划方案提出(调整规划方案的意见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评价结论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放弃规划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编写报告书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图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图—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总体规划概述2.1规划目的、功能定位本次规划是为适应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苏州太湖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提升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知名度而编制的。其功能定位为:太湖旅游度假小城镇;苏州环太湖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和休闲娱乐的中心;一处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平台。2.2规划期限和范围①规划期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②规划范围:以1992年省政府批准的范围为“东起胥口镇西,西至渔洋山太湖边,北以塘河、蒋墩一线为界,南至长沙岛”作为中心区范围,面积11.2平方公里。控制区范围为:北至穹隆山南麓,东至绕城高速,西至渔洋山西侧,南至叶山岛,总面积26.12平方公里。2.3发展目标规划确定本度假区的发展目标为:(1)进一步提升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品位,把握保护太湖资源的契机,将其建设成为苏州环太湖地区乃至苏州市未来最主要的休闲度假中心和度假旅游综合服务中心;(2)体现绿色太湖的生态性。通过太湖生态湿地项目、山地生态项目、农业生态项目等的建设来体现绿色太湖的主题。(3)成为文化主题突出的旅游度假区。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为文化论坛的建设),使人们能够得到文化上的熏陶,艺术上的陶醉,知识上的提高,情趣上的满足。—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打造健康太湖的形象。通过休闲性的健身活动、旅游体育等,为旅游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创造一种健康有益的度假环境。2.4总体规划布局与用地规划本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的用地类型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设施用地、绿化景观用地等建设用地以及生态农业用地、山体和河流等。度假区规划用地构成情况详见表2-1和图2-1。表2-1-1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近期规划远期规划面积(ha)比例(%)面积(ha)比例(%)1R居住用地86.013.614414.7其中R2二类居住用地57.79.114414.7Re农村居民点28.34.5--2C公共设施用地187.529.6290.829.8其中C1行政办公用地4.20.77.60.8C2商业金融业用地29.84.755.75.7C25度假宾馆、度假村用地98.515.5125.612.9C3文化娱乐用地31.24.960.76.2C4体育用地4.30.74.30.4C5医疗卫生用地4.40.77.20.7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7.31.221.92.3C7文物古迹用地7.81.27.80.83T对外交通用地13.72.214.41.54S道路广场用地78.912.4136.514.05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0.01.610.71.16G公共绿地258.540.7379.838.9小计建设用地634.6100976.2100表2-1-2规划总用地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名称近期规划远期规划面积(ha)比例(%)面积(ha)比例(%)1建设用地634.656.6976.237.32水域和其它用地485.443.4163662.7其中高尔夫球场135.012.1245.09.4生态绿地184.916.5725.027.8山体101.59.1394.815.1河流水域64.05.7271.210.4—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合计11201002612.2100(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14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4.7%,人均用地约38平方米。对原有不属于传统特色村落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合理置换,集中成片居住,其分布主要于度假区的北部、东部和中部。(2)公共设施用地度假区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90.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9.8%,可以分为一般公共设施用地和度假设施用地。度假设施用地主要为度假宾馆和度假村用地,区内的度假宾馆以星级为主,度假村分为度假别墅和度假公寓。一般公共设施用地情况如下:①行政办公用地:位于中心路以南,区内各类行政办公相对集中。②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布置于商业水街内。③文化娱乐用地:布置于核心区湖面西侧,可建设影剧院、图书馆、会展馆等。另外沿太湖大道规划沿湖休闲娱乐风情街。④体育用地:在渔洋山北麓布置一处体育中心用地,服务于全区。配置标准运动场、室内球场、游泳池等设施。⑤医疗保健用地:规划在区内设置一处综合性医院,为区内居民和游客提供服务。⑥教育科研用地:规划保留并扩建原有旅游学校,主要为区内常住人口的岗前培训和再就业提供服务。另设小学2所、中学1所。⑦文物古迹用地:昙花庵和蒯祥墓园是保护较好的人文景区,规划将其作为景点对游人进行开放;董其昌墓、二妃庙和二妃坟现状仅留有遗址,规划结合所处山体位置进行保护;另外规划对湾里村和徐湾村两处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3)道路用地—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道路用地主要包括对外交通用地和区内道路广场,总用地136.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4.0%。其中对外交通主要包括与苏州市区联系的香山路、与光福联系的光福路、与西山联系的太湖大桥,及与东山联系的太湖大道;区内规划形成“T”字型的主干道和“十”字型的次干道,解决区内交通。主干道有湖滨路、香山南路、望湖路、吴越路、墅里路。(4)绿化用地在山体、湖泊形成的自然空间景观格局的基础上,规划通过与河道水系的联系将各个自然景观要素串联起来,最终形成由山体、湖泊、绿地等组成的外围绿色生态环、由“一环、三山、五湖”(含义不明确)组成的内部生态绿环以及遍布全区的“二横一纵”楔形绿带。使整个度假区的绿地总面积达到379.8ha,占总面积的38.9%。2.5环境保护规划(1)环境保护目标规划确定,度假区的环境保护目标为:①大气环境:规划控制面积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②地面水环境:内河河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标准。③声环境:声环境质量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④固体废弃物环境: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2)环境功能区划根据规划,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控制面积内大气环境功能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二级标准。地面水环境功能为Ⅲ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声环境功能区—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居住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二类,商业、金融、服务区执行二类,主次干道两侧执行三类标准。(3)主要环保措施根据规划,度假区的环保措施有:①区内工业企业搬迁至周边开发区内,部分特色手工加工企业可以保留;②所有污水全部进污水厂处理,达标排放;③垃圾、废弃物处理率100%;④加强环境宣传,提高保护意识;⑥强化环境管理。2.6其它规划2.6.1基础设施规划度假区区实行集中供气、供电、给水和统一污水处理。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见表2-2。表2-2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览表设施位置规模性质渔洋山水厂渔洋山北部3万t/d已建光福污水处理厂区北侧3万t/d已建变电站区内中部110KV,2座拟建东桥天然气门站区北侧约Km-已建(1)给水度假区近期总需水量约2万t/d,远期3万t/d,水源取自太湖水,水厂位于渔洋山北部,供水能力3万吨/天。(2)排水—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度假区近期污水量约为1.6万t/d,远期2.5万t/d,区内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内河;污水全部进光福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万吨/天),处理达标后排入木光河;岛上的污水必须全部进岛上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区域排水规划见图2-2。(3)供电度假区近期总用电负荷约为10万kw,远期18万kw,规划新建110KV变电站2座,电源来自附近的220KV变电站。(4)供气度假区近期天然气需求约为1.2万m3/d,远期2万m3/d。气源采用“西气东输”天然气。中压管从东桥天然气门站引出向南经光福沿望湖路至度假区。2.6.2旅游线路及游客量、停留时间(1)旅游路线度假区旅游线路按自然和文化景观序列形成以下两条主线:(具体见图2-3度假区规划旅游线路图)自然风光带:沿太湖度假区东入口—太湖大道—太湖大桥—长沙岛—叶山岛。主要发展山体旅游、沿湖岸线旅游、绿色产业旅游、水体旅游等。人文景观带:从太湖水星--商业水街—核心区—文化水街--太湖西岸。规划充分挖掘太湖文化和苏州吴文化,在度假区设立多种文化论坛。具体为:在长沙岛上建立文化总坛,并依托其它各个功能区的自身资源建立各分坛:在蒯祥墓周围建立建筑文化分坛,昙花庵周围建立佛教文化分坛,二妃庙和二妃坟周围建立军事文化分坛,郁舍村周围建立书画分坛,湾里村和徐湾村建立民俗文化分坛等。同时,充分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将具有保留价值的自然村落(湾里村和徐湾村)建设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为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游客量预测按年宜旅游天数250天计,预测2010年度假区日旅游者达到2.6万人。其中海外旅游者0.6万人,—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国内旅游者2.0万人。其中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80%,即2.0万人。度假休疗养人口约为旅游人数的20%,约0.6万人。2020年度假区日旅游者达到4万人。其中海外旅游者0.94万人,国内旅游者3.06万人。其中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80%,即3.2万人。度假休疗养人口约为旅游人数的20%,约0.8万人。(3)游客停留时间经预测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内海外游客过夜人次数占海外游客总人数比例为80%左右;因度假区旅游品牌的发展完善,预测海外过夜游客在度假区留宿人数占度假区海外过夜游客总数的30%,另外70%过夜游客可能选择苏州其他地方留宿;预测海外游客平均停留天数2.0天。规划预测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内国内游客过夜人次数占国内游客总人数比例为13%左右;因度假区旅游品牌的发展完善,预测国内过夜游客在度假区留宿人数占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国内过夜游客总数的40%,另外60%过夜游客可能选择苏州其他地方留宿;预测国内游客平均停留天数1.4天。2.6.3资源保护规划规划明确,对区内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必须进行保护。(1)自然资源保护规划①保护好该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的整体环境;②植树造林,提高度假区植被覆盖率;③加强对太湖水体资源的保护。注意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开展水上游乐体育活动,要防止汽油、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污染。④加强对山体旅游资源的保护。严禁开山采石、毁林垦荒等破坏植被和景观的活动,对被破坏了的山林,应逐步进行修复,改善生态环境。—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⑤加强对太湖岸线资源的保护。度假区内的太湖岸线空间应以原生态的开发为原则,严禁在岸线上进行大量建设性开发,以保证岸线空间的公共性。(2)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①重视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控制日游客量,对遗址性历史文化遗存作保护性开发,对需修复的古建筑应修旧如旧,对古井、古树等传统风物予以保留。②重视对特色村落的的保护。③重视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保护。尽量不改变度假区村民生活的生活方式,即最大限度的保留大片林地并规划大量生态农业用地。2.7规划的实施措施为了将规划更好地付诸实施,应采取如下措施:(1)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和分期建设的需要,及时组织编制规划区建设行动计划,以保障城市各阶段的建设活动与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相一致。(2)为了塑造好度假区的形象,后续开发不得擅自改变规划的土地使用性质,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的建筑布局、造型、体量、高度及色彩等;山体、岸线等自然资源均应建设成为公共共享空间,严禁作为私人空间进行开发。(3)为了适应度假区发展的需要,实施积极的人口、产业、居住政策。(4)严禁在旅游度假区进行影响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行为。进一步控制好区内的声环境,保护好大气及水体环境,对区内的各种污水、废水、固体垃圾的处理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5)制订相应的度假区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规文件,经法定程序通过后,实施执行。(6)对度假区内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审批管理制度—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同时积极倡导市民公众参与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8)做好规划技术深化工作,组织编写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等。—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区域环境现状分析3.1区域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部位,为我国沿海与沿江两大经济产业带所构成的“T”字形结合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它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境内有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杭运河贯通,毗邻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依托长江,濒临太湖,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苏州市东侧与上海接壤,西与无锡相邻,南接浙江,北隔长江与南通相望。苏州市域国土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9度55分至121度20分,北纬30度47分至32度02分之间。东西跨经度1度25分,长约140公里左右,南北跨纬度1度15分,宽约120公里。苏州市吴中区(包括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苏州市南部和西部,太湖之滨。全区总面积770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面),太湖水域面积2425平方公里,其中属吴中区的水域约1459平方公里。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北纬30°56′~37°33′,东经119°55′~120°54′,距离苏州市区15公里,距上海95公里,距无锡陆上76公里,水上42公里。区内现有公路通往西山、光福和胥口,水路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详见图1-1。3.1.2自然环境概况(1)地质地貌—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地质:苏州全市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太湖中台拱,处于无锡、湖洲断块与上海断凹交接地带,出露较广的为古生界地层,其次为中生界及火成岩,大部分地层覆盖于第四纪冲击层之下。市区出露地层不完整,区域地质构造上主要特点是缺乏大规模条状褶皱,有断层、单斜构造和少数短轴褶皱。构造运动以上升隆起占优势,部分地区经受剥蚀,晚第三纪新构造运动时期,茅山东西发生了结构性差异,西部持续隆起,东部转为沉降;上新世除太湖北部的苏锡地区以外,均在下降,至第四纪苏锡地区也转为负向运动,由此全盘均处于沉降状态,其沉降幅度为50~500米。地貌:吴中区整个地势自西向东微微倾斜,平原海拔高度由6.5米降至2米左右,略呈西高东低态势。全境东部以平原为主,由水网平原以及山前冲积平原构成;西部有低山丘陵,系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成岛状分布。(2)气候条件本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过渡类型,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宜、日照充分、无霜期长的特点。气温:年平均气温15.7℃,最高年平均气温17℃(1953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9℃(1980年),历史最高气温39.2℃(1992年),历史最低气温-9.8℃(1958年)。风向风速:年平均风速3.4m/s,年最大平均风速4.7m/s(1970年、1971年、1972年),年最小平均风速2.0m/s(1952年);最大风速等级8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居多),其次为西北风(冬季)。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099.6mm,年最大降水量1554.7mm(1957年),年最多降水日154天(1980年),年最小降水量600.2mm(1978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年平均相对湿度80.8%,年蒸发量1283.8mm。(3)土壤条件苏州市是我国古老的农业地区之一,垦殖指数高,农业利用集约,复种指数在70年代曾高达210%,目前为185%左右。—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该流域水稻栽植已有六千多年历史,耕作制度不断发生演替。据古籍记述,本区曾经历轮荒阶段、沤田阶段、稻麦两熟阶段与三熟制阶段;经人们长期的利用改造,培育了大面积的肥田沃壤,目前已成为著名的鱼米桑茶生产基地。苏州市基本上是一个堆积平原,是由浅海海湾经长江冲积-泻湖-陆地的过程演化而来。冲击沉积的历史时期很大,成陆的时间早晚不同,原地形高低不一,区域地形的变化,也会影响着沉积的规律。全市土壤主要由长江和太湖水系长期冲击沉积发育起来的,地形上大体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平原,二是丘陵。平原高程1~4米,是古老的河流与湖泊冲积沉积而成,平坦而低洼。在土壤的区域性分布上,大体上以盐铁塘为界,北至长江边缘,为一老冲积地区,西北起自常熟市的福山,迤逦东南而下经赵市、梅李、支塘、直抵太仓市,南至太仓市边缘的葛隆镇,宽约10~20千米,略呈阔带状,是古代长江堤岸,地形稍高,为一中部高向两侧倾斜的龟背形地貌,这一区域,自北而南,土壤发育为沙土、夹沙土、沙夹垄和垄泥,土壤呈碱性或中性反应,石灰反应中等或微弱,是我市棉花的重要生产基地。盐铁塘以南,包括常熟市、昆山市及吴县市的平田部分,北接张家港市的洲田,南至淀山湖畔,其间大片土壤是发育于泻湖沉积物,成陆时间早,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分明,质地胶壤或粘壤,中性或微酸性,无石灰反应。土壤组合有黄泥土、白土、乌泥土和青泥土等。这一区域是本市旱涝保收、较老的粮油生产基地。全市土层深厚质量较好,土壤熟化程度高,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酸度适中,宜水宜旱,具有较高的土壤生产力和供肥力,是发展农业获得高产的重要资源。(4)植被条件植被是影响土壤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苏州市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区,大面积的长江冲积,湖积土壤生长着栽培植被和自然植被。—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市沿江部分的栽培植被主要为棉花、水稻、三麦、油菜和绿肥作物。昆山、张家港、常熟间局部为稻、麦一年三熟作物和晚稻、小麦、油菜一年两熟作物,吴江、相城、吴中二区、常熟大部分为双季稻、小麦、油菜一年三熟制作物。荡田和烂田的栽培植被为菱、藕、芡实、茨菇、荸荠、席草等作物。丘陵地区黄棕坑壤的植被大部分为各种林木和什草。本地树名,有麻栋、槲栎、白栎、古栎、黄檀、山槐、木荷、苦槠、青冈、柃林、监肤木、枫香、化香、冬青、马尾松、璎珞柏、侧柏、园柏、紫楠、糠椴、桂花、桃、梅、李、杏、枇杷、杨梅等多种果树和茶,还有引进的火炬松,湿地松、檫木、杉木等。灌木有乌饭、羊躅、映山红、山胡椒、胡枝子、淡竹、算盘子等。吴县东西洞庭山因有太湖水气调节,小气候温和,是市区的茶果产区。植被有柑桔、枇杷、杨梅、梅子、石榴、银杏、板栗、枣子、茶树等。丘陵林木隙地被露着多种植物群社,其中还有中草药,如:土大黄、太子参、麦冬、仙茅、威灵仙、土伏苓、山药、虎耳草、车前草、益母草、蓬艾、青蒿、黄柏、桔梗、何首乌、夏枯草、地榆、毛茛、牛滕、忍冬、天门冬、野菊等。常熟虞山北部植被以毛竹为主的竹林、马尾松疏林及草丛。张家港香山在30米左右高度的坡地发展栽植毛竹和油茶,厚层黄棕壤上被覆着桃、梨果林和茶树。丘陵地什草有铁芒萁、夏枯草、狗牙根、白茅、狗尾草、青箱等。平地植被除栽培的农作物外还有水杉、柳树、刺槐、香樟、榉、榆、梀、泡桐、杞柳、冬青、女贞、桃、杏、桑、竹之属。什草有燕麦、车前、蒲公英、狗尾草、羊毛草、狗牙根、鸭舌头、野茨菇、三棱根等。江边、湖滩植被有芦苇、茭草、莎草等沼生植物。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农村建立众多的商品基地提供了物质条件,为土地开发提高了利用价值。(5)水文条件苏州地处长江和太湖下游,水域广阔,地势低平,古称“平江”—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亦号“泽国”。境内河港交织,湖荡棋布,计有大小河道2万余条,湖泊荡漾321个,水域面积为3609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5%,水陆比达44.5%(含太湖),属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太湖流域的平均年蒸发量在1151~1576毫米之间。苏州地区年蒸发量基本在1500毫米。苏州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水资源总量中,当地径流有限,入境水量比重很大。平水年时外来水量占水资源总量60%,枯水年时比重更大。但因人口稠密,人均占有量并无明显优势。本区大气降水丰沛,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左右,降水量扣除水面和陆面蒸发、植物蒸腾和吸收等损耗后,其余部分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各地受下垫面和气候等产流条件影响,径流系数变化在0.21~0.54之间。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南部、西部濒临太湖,区内还有两处岛屿(长沙岛和叶山岛),湖岸总长达31.4公里。区内河水主要由太湖补给,历年最高水位4.92米,最低水位1.95米,平均水位2.99米。主要河流水系情况如下:顺堤河起于顾家河闸,沿本度假区南侧的太湖岸线流入胥口枢纽。香山运河起于山后浜闸,自西向东横贯本度假区,后与顺堤河于胥口枢纽相汇,一同流入胥江。胥江自胥口枢纽向东北,至木渎镇纳木光河,转向东北汇入京杭运河。木光河位于本度假区北侧,起于光福镇下淹湖,向东南流经藏书镇,至木渎镇汇入胥江,最终流入京杭大运河。该河为光福镇污水处理厂的纳污水体。度假区主要河流及湖泊水系分布见图3-2。3.1.3社会经济概况(1)社会情况—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吴中区下辖13个建制镇,拥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辖有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便捷,北有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东有苏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纵越全境。区境扼太湖之出口,为长江三角洲重要水利和交通枢纽。境内20多条骨于河道纵横交错,沟通太湖、澄湖、石湖等湖荡。根据集中城市化、多元城市化、开敞城市化和整体城市化的规划思想,依据原吴县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镇现状等级规模,职能差异,城镇引力合理范围以及即将进行的行政区域调整,规划将吴中区分为以下6个片区。⑴城区:区政府驻地,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金融、办公中心,主导工业为纺织、轻工、冶金、电子和机械工业,吸引郭巷镇和原越溪镇,吸引半径2km,人口17.3万人,城区人口控制20万,建设用地控制24km2。⑵木渎片区:区域中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同时又是风景、旅游重镇和重要的工业镇。主要职能:积极开发电子、加工产业、传统工艺产业、旅游贸易和服务业,形成沿太湖旅游经济区的经济重心和基地。吸引藏书、横泾、浦庄三镇。吸引半径10-12km。人口13.74万。镇区人口控制10万人,镇区建设用地控制10km2。⑶光福片区:西部旅游和工业城镇,主要职能:开发太湖半岛湖山资源和光福的人文景观资源优势,形成以观光游览为主导的旅游服务型城镇群体。镇区人口控制3.12万人,镇区建设用地3.13km2。⑷东山片区:风景旅游重镇,主要职能:积极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争取建设成为国际性会议中心。吸引渡村镇,吸引半径10km,人口7.6万,镇区人口控制4.42万人,镇区建设用地4.65km2。⑸甪直片区:东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主要职能:苏州工业园区配套服务区,形成以旅游、新型建材为特色的片区。吸引车坊镇,吸引半径10—14km,人口8.78万,镇区人口控制6.0—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万,镇区建设用地6km2。⑹太湖渡假区片区:以群岛风光、花果丛林和吴越古迹见长。主要职能: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优越的政策,发展成苏州市太湖旅游经济区和太湖东南内湾的中心游乐区。吸引胥口、西山二镇,吸引半径10—18km,人口7.64万,度假区人口控制2.2万人,度假区规划用地11.2km2。(2)经济情况由于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吴中区具有十分突出的宏观经济区位,具备就近接受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等直接经济辐射的区位条件。工业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形成了机械、电子、建材、化工、医药、纺织、丝绸、服装、工艺以及土畜产品加工等16个大类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其中医药类工业产值占苏州市同类工业产值的60%。同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形成了吴中区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3亿元,农业总产值14.75亿元,工业总产值170.89亿元,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86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得到调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为10.2%、52.5%、37.3%。城镇居民年平均收入和农民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吴中区拥有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体,湖光山色、吴风古迹、江南特色、花果物产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具有富足性和多元性。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并正逐步成为吴中分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3.1.4人文环境现状—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太湖流域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适宜人居的好地方。太湖的山川秀气,造就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春秋吴越争雄,直至当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这片土地上荟萃了无数中华英杰,留下了数不尽的名人遗址。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西施在这里演绎了一场回肠荡气的历史悲剧,著名军事家孙武,在这里著出了传颂千古的孙子兵法。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在这里树立了孤标傲世的隐士风范。东汉名臣朱买臣也在这里发愤成才,三国时吴国都督陆逊,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父子两代,在这块土地的滋润下名垂千古,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感慨这里的地灵人杰,留下了传世的书法佳作,北宋两代贤相范仲淹与范成大更是从这里走身中国的政治舞台。宋代大学者叶梦得,抗金名将韩世忠、梁红玉、明初北京紫禁城的总设计师蒯祥,正德年间内阁大学士王签,明中期影响后世数百年的吴门画派巨子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末书画巨子董其昌,清代大学者王士祯、顾嗣立,洋务运动的骨干人物冯桂芬,乃至近现代在文化、政治舞台上叱诧风云的章太炎、柳亚子、李根源、叶楚伧、严家淦,曾在这里留下了遗踪。这里名人遗址之大,中国传统文化气氛之浓,在国内堪称首屈一指。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恩泽雨露,使无数民间工艺的璀灿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盛开。这里是举世文明的苏绣之乡,从汉唐起,这里大师叠出,使苏绣成为世界艺术百花坛中的奇葩。这里是中国苏派微雕工艺的发源地,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工艺品,至今仍为世人所叹服。这里是苏式象牙雕刻的大本营,从明代起玲珑剔透的苏派牙雕就风靡全国。明嘉靖时期盛极一时的吴门画派,使这里成为全世界收藏家们憧憬的书画圣地,而以蒯祥为鼻祖的“香山派”建筑艺术,又成为中国明清宫式建筑的渊薮。“自古吴越旌歌地”轻柔委婉的吴曲,历来令人陶醉,这里诞生了高雅宜人的昆曲和余音绕梁的评弹,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几分光辉。经过时间的冲刷和历史的沉积,现状仍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①历史文化遗存—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度假区现状分布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有6处。即昙花庵、董其昌墓、孙武练兵场、二妃庙、二妃坟、蒯祥墓园。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文化遗存目录表详见表3-1表3-1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文化遗存目录表编号名称时代地点及使用情况性质1蒯祥墓园姚承祖墓明朝近代位于度假区渔帆村太湖之滨,掩映于绿树丛中,环境清幽,是特色人文景区,但规模较小。蒯祥墓园内(原在还渔洋山南坡)旅游点2二妃墓春秋时期度假区蒋墩山东麓,尚未开发遗址3二妃庙不祥度假区小横山之上,旅游设施配套较少遗址4昙花庵梁朝渔洋山北麓山谷内,靠山面湖,人文自然资源良好寺庙5董其昌墓明朝渔洋山昙花坞,靠山面湖,环境资源良好,尚未开发利用遗迹6孙武练兵场春秋时期蒋墩山东麓,练兵场已遭破坏遗址②传统风物现状分布的传统风物主要古井、古树、古建等。其中古树主要分布于尚未开发的山林、村落中,树种有银杏、水杉等,古井主要位于具有一定年代和传统特色的村落内,如湾里村(是一处“村融山水中,人在画中居”的田园村庄),渔帆村(蒯祥故居所在地)。古建筑位于叶沙岛西侧平头山南的村落内,建筑呈现江南特有的天井式布局。另外民居的门牖也呈现出一定的历史遗迹。3.2度假区及其周边地区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3.2.1工业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质量要求,度假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工业企业均为轻污染或无污染的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很少。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的收集情况看来,该区域内主要的污染源为苏州嘉丰服饰有限公司和苏州博爱服装有限公司。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2。—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2度假区主要污染排放情况废水量(t/a)COD(t/a)SS(t/a)苏州嘉丰服饰有限公司20000.20.14苏州博爱服装有限公司72000.720.53.2.2生活及农业污染源调查(1)生活污染源据调查,度假区控制范围内现有居住人口约34000人,其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均未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而采用就近倾倒排放的方式,对周边水体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由于生活污染源未进行集中处理,没有相关的排放数据统计,故本次评价按排污系数法对这些污染源的量进行估算。生活污水产生量按人均生活用水量200L/人·天,排放系数0.8计算,得评价范围内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98.56万t/a。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kg/(人·d)计算,得评价范围内生活垃圾排放量为12410t/a。(2)农业污染源据调查,评价范围内现有农田面积约655公顷,所流失的农药化肥主要排入香山运河、顺堤河等水体。根据苏州市近年平均施肥水平和流失比例统计资料,流失系数按COD30kg/(ha·a)、氨氮60kg/(ha·a)、TP24kg/(ha·a)进行估算,每年进入水体的COD、氨氮、TP分别为19.7t、39.3t、15.7t。3.3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现状3.3.1水环境质量现状苏州市吴中区环境监测站于2005年5月16日~5月18日,连续三天、每天两次对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相关的部分河流和太湖断面进行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监测项目及结果详见表3-3。—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3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表项目pHDOCODMnBOD5氨氮挥发酚六价铬氰化物氟化物铜铅色度TPTN太湖1号桥均值7.449.44.42.30.236///0.440.0170.00350.1711.86污染指数0.040.0830.730.580.236///0.440.0170.060.861.86太湖2号桥均值7.4959.34.73.00.254///0.430.0100.00250.1912.70污染指数0.0030.10.780.750.254///0.430.0100.040.962.70渔洋水厂均值7.638.84.62.20.388///0.400.007/50.0871.32污染指数0.0870.0950.760.550.388///0.400.007/0.441.32顺堤河东均值7.376.15.63.40.9370.0022//0.340.0520.0025//污染指数0.0870.540.930.850.9370.44//0.340.0520.04//长沙岛污水厂入湖断面均值7.478.94.82.80.152///0.420.0060.0035//污染指数0.020.070.80.70.152///0.420.0060.06//叶山岛污水厂入湖断面均值7.499.25.02.70.168///0.420.0080.0035//污染指数0.0070.0480.830.680.168///0.420.0080.06//太湖明珠入湖断面均值7.379.63.11.80.164///0.420.0030.0085//污染指数0.0870.0980.520.450.164///0.420.0030.16//水星俱乐部入湖断面均值7.618.84.22.50.0830.0030//0.490.004/5//污染指数0.0730.0730.70.630.0830.6//0.490.004///顺堤河西均值7.538.24.02.40.189///0.420.007/5//污染指数0.020.110.670.60.189///0.420.007///GB3838-2002Ⅲ6-9≥5≤6≤4≤1.0≤0.005≤0.05≤0.2≤1.0≤1.0≤0.05/≤0.2≤1.0注:单位:mg/L(除pH、色度无量纲)。根据吴中区环境监测站要求,度假区内河流及太湖均采用Ⅲ类水标准。—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水环境质量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33—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表3-3可见:目前度假区内及其周边河流水质较理想,各监测指标均值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3.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苏州市吴中区环境监测站于2005年5月16日~5月20日,连续五天对度假区内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项目及结果详见表3-4。表3-4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及评价表点位项目日均值(mg/Nm3)SO2NOXTSP蒋墩小学日均值0.0210.0250.10污染指数Pi0.420.310.83渔洋山水厂日均值0.0190.0250.07污染指数Pi0.380.310.58长沙污水厂日均值0.0170.0230.11污染指数Pi0.340.290.92水星游艇日均值0.0160.0360.10污染指数Pi0.320.450.83GB3095-1996一级0.050.080.12注:度假区内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为二类,但目前已经达到一类区标准,因此,采用一级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单因子标准指数法。由表3-4可见:目前度假区内大气环境较理想,各监测指标的Pi值均小于1,五日均值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类标准。3.3.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苏州市吴中区环境监测站于2005年5月16日~5月19日,连续四天对度假区内进行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监测项目及结果详见表3-5。—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5开发区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及评价表监测点位等效声级dB(A)昼间标准值评价夜间标准值评价昼夜功能区度假区自来水厂(2005-9-1)36.050达标30.940达标38.30类长沙污水厂(2005-9-1)37.450达标35.140达标41.60类贵都(2005-5-19)36.655达标31.645达标39.91类水星俱乐部(2005-5-19)49.060达标39.050达标49.02类蒯祥墓(2005-9-1)34.950达标32.840达标47.70类状元楼(2005-5-16)36.550达标31.440达标38.80类太湖专线公路蒯祥墓(2005-5-19)65.970达标40.255达标/4类水星俱乐部(2005-5-19)64.370达标38.155达标/4类加油站(2005-5-19)62.670达标41.355达标/4类望湖路度假区支警大队(2005-5-19)60.570达标43.155达标/4类光福机场(1)(2005-5-19)60.070达标39.955达标/4类光福机场(2)(2005-5-19)66.970达标40.955达标/4类福利桥(2005-5-19)57.570达标41.755达标/4类由表3-5可见:目前度假区内及其周边噪声环境质量较理想,所测点位的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相应功能区标准。3.3.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3.3.4.1生态登记及生态质量现状分析方法(1)网格划分—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在1:10000工作底图上,按250m×250m划分网格,范围是本次环境综合整治的区域,总面积26.12Km2。(2)生态登记参数选择选择绿化覆盖率、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土地利用类型及开发程度作为评价因子。参考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专题地图,通过实地踏察对每个网格的生态参数进行登记。(3)生态质量现状评价标准的确定对所选定的生态参数进行生态质量等级划分,评价标准见表3-6。表3-6度假区生态质量现状评价标准评分123度假区评分评价等级劣中优中8绿化覆盖率<20%20%-50%≥50%9.31人口密度(人/km2)≥30001000-3000<10008103建筑密度≥25%10%-25%<10%26.71大气环境质量灰尘较多一般洁净洁净33.3.4.2生态质量现状评价结果与分析在生态登记的基础上,利用MapInfo软件进行处理,将所选因子的得分进行叠加,绘制生态质量现状图并进行评价。通过生态质量现状评价可见,度假区所在地区绿化覆盖率较低、建筑密度高,但环境质量较好,总体生态质量现状中等。3.3.4.3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流失情况(1)土地利用现状本次度假区规划共涉及26.12Km2的土地。现状中有建设用地、耕地、湖泊水系、林地、草地、荒地和裸露地等六种主要类型土地,其各类土地面积以及所占比例见下表。—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7度假区土地利用现状表用地类型土地面积(ha)所占百分比(%)建设用地1025.639.2湿地83.33.2公共及防护绿地91.03.5耕地771.629.6弃置地47.61.8林地394.815.1河流水域198.37.6合计2612.2100.00从表中可以看出,度假区生态功能最为优良的湿地、林地、绿地和河流水系占整个面积的29.4%,耕地、弃置地等生态服务功能低下的面积占37.7%,而丧失生态服务功能的建设用地面积占32.9%。可见,从土地生态性看,度假区的生态质量令人堪忧。(2)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是指在山区、丘陵区等由于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着坡沟下流,冲刷土壤,使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土地利用不当、坡面陡峻、土质松散、地表植被不良或裸露等。根据相关研究工作成果,度假区的各类土地面积、侵蚀模数及侵蚀量见下表。—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8度假区各类土地面积与土壤侵蚀量现状用地类型土地面积(ha)侵蚀强度级别侵蚀模数(t/a*ha)水土流失量(t/a)所占比例(%)建设用地1025.6微度1.51538.46.6湿地83.3微度1.083.30.4公共及防护绿地91.0微度5.04552.0农田及耕地771.6轻度25.01929083.2弃置地47.6轻度-中度30.014286.1林地394.8微度1.0394.81.7合计2413.9--23189.5100根据计算公式:侵蚀量Q=侵蚀模数E*面积S,计算得到目前度假区的年水土流失量约23189.5t/a。在各类用地中,耕地、弃置地的面积虽只占37.7%,但因侵蚀模数较大,水土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89.3%。因而,对这些用地的重新规划十分必要。另外,踏查发现,由于历史原因,现状度假区多数山体遭到开发建设性破坏,马公山和小横山最为严重。渔洋山和南旺山等山体由于开山采石而局部有所残缺;部分山体如南旺山和小横山等由于开挖时间过长,且长期暴露在外,已引起部分水土流失;由于山林保护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叶山岛东部山体由于开发的原因已基本失去了山地和山体的地貌特征。而且,由于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原先大量使用的农家肥逐渐被化肥代替。过量使用单一合成的化肥增加了土壤中硝酸盐等无机盐的积累,导致土壤板结。同时由于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7月是雨季,而这一段时间恰好与夏收作物的收获期以及秋收作物的播种期相重合,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很容易产生径流,耕地表层土壤因为耕种通常较疏松,造成土壤的水蚀。3.3.4.4生物种群状况分析—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实地踏查,及2002年,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的《苏州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该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等。其中以落叶阔叶林占主要面积,常绿乔木有苦槠、木荷、紫楠、冬青等,落叶乔木有榉树、栓皮栎、枫香等;针叶林主要为马尾松林、国外松等,多为人工林。太湖水域是度假区主要的水生态系统。据调查,太湖鱼虾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白壳虾、鲚鱼为水产珍品,而银鱼、白鱼、白虾称为“太湖三白”。但白鲟、鲥鱼、鱼屯鱼、松江鲈鱼等珍贵鱼类几乎绝迹;穿山甲、大灵猫、赤狐、水獭、平胸龟、黄缘闭壳龟、苍鹰、白枕鹤、白鹳等已很少见到;原栖息于太湖的斑鳖也难觅踪影;鸳鸯、河麂(獐)、猪獾等种群数量锐减。野生莼菜几乎绝迹,取代的只是人工养殖品种。太湖及其沿岸湿地重要水生生物量见表3-9。表3-9太湖(江苏)水生生物量蓝藻门生物量(毫克/升)数量3192.0(万个/升)硅藻门生物量(毫克/升)数量228.0(万个/升)绿藻门生物量(毫克/升)数量175.0(万个/升)甲藻门生物量(毫克/升)数量1.0(万个/升)金藻门生物量(毫克/升)数量22(万个/升)黄藻门生物量(毫克/升)数量(万个/升)裸藻门生物量(毫克/升)数量19.0(万个/升)轮藻门生物量(毫克/升)数量180.0(万个/升)原生动物生物量(毫克/升)数量1559.0(个/升)轮虫生物量(毫克/升)数量355.0(个/升)枝角类生物量(毫克/升)数量22.0(个/升)桡足类生物量(毫克/升)数量118.0(个/升)—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摇蚊幼虫数量(个/平方米)生物量(克/平方米)寡毛虫数量(个/平方米)生物量(克/平方米)软体动物数量153.75(个/平方米)生物量77.12(克/平方米)环节动物数量23.59(个/平方米)生物量1.25(克/平方米)甲壳动物数量9.66(个/平方米)生物量0.22(节肢动物)(克/平方米)3.3.4.5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度假区自1992年建区以来,随着开发活动的加剧,与普通的城市建设和区域开发一样对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破坏。根据上述生态现状调查结果,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生态质量令人堪忧。度假区生态功能优良的湿地、林地等原生态用地所占比例较小,而生态服务功能低下和丧失服务功能的用地却占优势。(2)多数山体遭到建设性破坏,部分山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3)区内生物多样性减少,珍贵鱼类区域丧失,部分动植物濒临灭绝。3.4度假区开发现状回顾3.4.1度假区发展历史回顾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苏州胥口度假中心(本度假区原名)于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批复范围为“东起胥口镇西,西至渔洋山太湖边,北以塘河、蒋墩一线为界,南至长沙岛,规划面积11.2Km2”。1993年经国务院同意,更名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自1995年起,根据《省政府关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度假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开发建设,陆续建成了太湖大桥、太湖之星、太湖明珠酒店、景观大道等旅游观光设施。—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0年代末,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区域发展策略的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度假区的发展速度趋于缓慢。2002年,鉴于保护太湖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要求,省及苏州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立即暂停苏州市太湖地区有关开发建设的紧急通知》,对93年版的“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检讨。度假区管委会及各级领导均一致认为,整个度假区内的建设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有必要对度假区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3.4.2度假区开发现状3.4.2.1用地现状规划控制面积内总用地为2612公顷,其中光福舟山村用地约为820公顷,胥口香山村用地约为660公顷,规划区用地约为1120公顷。在总体控制开发和生态保护的政策下,该地区现状开发建设用地总量占总用地40%,基本上处于以生态用地(水体及农业用地)为主的待开发状态,有利于高起点的规划保护和利用。目前,度假区26Km2范围内的用地现状情况见表3-6、表3-7和图3-3。—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6度假区内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占建设用地比例(%)R居住用地436.344.4其中R1一类居住用地73.97.5Re农村居民点356.936.4R22中小学5.50.6C公共设施用地81.08.3其中C1行政办公用地12.01.2C2商业金融用地28.12.9C25度假宾馆、村用地30.03.1C5医疗卫生用地0.10.0C6教育科研5.30.5C7文物古迹用地5.50.6M工业用地181.218.5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35.83.6G绿地91.09.3其中 G1公共绿地15.11.5G2生产防护用地75.97.7S道路广场用地156.315.9其中 S1道路155.015.8S3停车场1.30.1建设用地981.6100.00表3-7现状用地汇总表序号类别名称面积(Ha)占总体规划用地比例(%)1建设用地981.637.52水域和其他用地1630.662.5其中高尔夫球场135.05.2农田及弃置地902.534.6山体394.815.1河流水域198.37.6合计总体规划用地2612.2100(1)居住用地现状—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现状居住用地(郁舍村)度假区现状居住用地主要为近几年新开发别墅用地(73.9ha)、村镇居民点(356.9ha)、中小学校(5.5ha),总用地面积436.3ha,占建设用地的44.4%。现状有中学1所(香山中学)、中心小学2所(度假区中心小学和胥口香山小学)、村办幼儿园5所(分别设在长沙村、香山村、姚舍村、郁舍村、胥口香山村)。现状村镇居民点多而分散,人口密集。居住建筑质量较好,但市政基础设施落后。(2)公共设施配套现状现状居住用地(蒋墩村)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81.0ha,占建设用地的8.3%。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度假区常住人口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另一类是针对度假区旅游消费人群的公共服务设施。具体情况如下:①常住人口公共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度假区的行政办公主要集中在度假区管委会大楼附近的行政域内,包括度假区管委会、派出所、国税地税的地方分局、国土分局、工商所、公安交警大队等。商业金融设施:商业设施多为小型设施,主要沿路两侧呈带状分布。区内有二处农贸市场:蒋墩农贸市场(占地面积6000m2,建筑面积约1800m2)和胥口香山农贸市场(占地面积700m2,建筑面积约250m2)。文教设施:度假区现有旅游职业学校,教职工人数57人,学生人数642人,班级数13班,占地面积53360m2,建筑面积10000m2。医疗设施:区内现有卫生院1所,担负度假区各单位及区内9个村的医疗门诊。卫生所占地440m2,建筑面积250m2,医护人员8名,10个病床,年门诊人数为10000人次。②旅游业公共服务设施—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旅馆设施:目前度假区有旅馆3家,分别是太湖明珠度假村、海关总署培训中心与状元楼。另外,还有公安培训中心、太湖之星、太湖山庄等为旅游服务的接待、娱乐设施。总占地面积30ha,约占总建设用地的3.1%。文物古迹:区内现有昙花庵、蒯祥墓园、古树、古井、古村落等历史遗存,可供游客观光游览,占地面积约5.5ha,占建设用地的0.6%。(3)工业用地现状工业用地主要位于香山运河北侧,以纺织服装加工工业、电子工业及小工艺品加工为主,用地面积181.2ha,占建设用地的6.9%。目前区内工业企业均属于轻污染或无污染项目,主要的企业有:苏州嘉丰服饰有限公司,苏州博爱服装有限公司,华可杰电子有限公司,维科特电子有限公司,安洁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苏州墅里丝织厂,度假区五金电器厂,苏州申威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等。(4)市政设施建设现状现状市政设施用地面积14ha,占建设用地的1.4%。区内水厂主要有渔洋山水厂、苏州新区水厂两处。其中渔洋山水厂位于渔洋山北侧,规模为3万t/d,为度假区服务;苏州新区水厂位于渔洋山西南侧,主要担任市区总水厂的取水和初级水处理阶段,规模为30万t/d。太湖大桥1号桥北侧区域(以下简称中心区)现状尚无完善的排水系统,居民生活污水和雨水多为自然排放形态。长沙岛上有一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1200t/d;叶山岛也建有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满足各自岛上的污水处理需要。另外,区内尚无管道煤气,居民生活用气仍采用罐装气。蒋墩变电站(110千伏),为度假区及周边乡镇服务。渔洋山西侧山体上还分布有大量公墓,用地约21.8ha,占建设用地的2.2%。这类用地严重破坏了山体的景观。—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绿化用地现状现状公共绿地面积15.1ha,占建设用地的1.5%。现状公共绿地主要指大桥公园、凤凰台和太湖大道南侧的沿湖绿带。其中凤凰台景观较好,但规模较小,太湖大道南侧的沿湖绿带以湿地开发为主,在局部保持了原生态的风貌,既满足了保护生态的目的,又增加了人们亲近太湖的机会,是现状度假区较好的绿化景观带。度假区水厂另外,现状还分布有苗木、果林等园地,面积为75.9ha,占建设用地的7.7%。(6)道路现状道路用地有对外交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总用地面积156.3ha,占建设用地18.5%。度假区的对外交通主要通过香山路与苏州市区联系,望湖路与光福联系,太湖大桥与西山联系,太湖大道与东山联系,对外交通较为便捷。但随着太湖度假区旅游业的兴起,规划应进一步加强区内外交通的联系。现状度假区内部主干道有湖滨路、香山南路、望湖路、吴越路、墅里路,次干道有渔洋环路、环山路、孙武路及黄金水岸内正在修筑的丫型路。支路主要是各村内修筑与主、次干道相连接的村间道路,路面宽约4-6米。(7)高尔夫球场用地现状现状有一处高尔夫球场正在建设之中,用地面积约为135ha.3.4.2.2旅游发展现状—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度假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在160平方公里的行政辖区内,现状旅游人口1997年各景区(点)的年接待量89.8万人次,2001年为159.5万人次,2002年为184万人次,2003年达到160万人次,(因非典特殊性,接待量人次有所下降),2004年黄金周高峰日达10万人次。旅游人口迅速的增长,但旅游设施及相关建设及文物的保护并未及时跟上。3.4.2.3旅游配套设施现状现状度假区内相关旅游配套设施有各类宾馆、酒店、度假村、度假别墅等10多处。其发展现状如表3-8和表3-9所示。表3-8旅馆行业现状调查表公安培训中心单位名称太湖明珠度假村海关培训中心状元楼酒店建筑面积(㎡)20000-12000占地面积(ha)26.8788客房数1398-181经营情况亏损-亏损位置太湖大桥以东,墅蠡路以南,濒临太湖渔洋山南麓,墅里路西北侧度假区叶山岛东南侧,濒临太湖表3-9旅游房地产设施现状表项目名称用地面积(ha)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评述天一墅12度假酒店、高档别墅、私家游艇码头整体规划设计较好,酒店对外开放,影响良好。太湖之星43.86高档别墅、高级会所、高尔夫球场、跑马场整体规划设计及建设状况较好,但是其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与景观设计不能对外开放碧瀛谷10半山别墅、高级会所、索道建设用地选址不当,建设量过大,对山体破环较大。酒店对外开放,影响良好。—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表可见,这些旅游设施为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现状规模均较小、等级普遍较低,需在度假区内增加精品酒店、宾馆、商场、娱乐及服务设施。3.5度假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根据上述度假区开发现状回顾,目前度假区存在如下主要环境问题:(1)度假区在开发过程中行政区划不断调整,总体规划的修编未能及时跟上,规划的滞后致使在开发过程中对土地的利用不尽合理,工业项目引进逐渐增多;(2)规划控制面积内现状建设用地布局呈依附于道路的自由延伸和零星分布状态,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相互交叉渗透,缺乏明确的划分和界限,功能分区不明确,有居住、商业和工业用地相互混杂情况,影响功能区的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3)度假区环保基础设施工程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度假区在局部地区接通了污水管网,使工业废水排入光福污水处理厂,但仍不能满足目前整个区域雨污分流的需要。特别是区内生活小区及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造成内河水环境质量日趋下降。⑷开发区道路绿化水平参差不齐,对区内河道两岸的绿化重视不够。—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规划方案分析4.1与区域发展目标的相符性分析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是其中最具潜力与发展前景的地域。放眼整个长三角地区来看,本度假区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保护山水格局和文化资源,进一步将苏州建设成为整个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绿核。太湖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对于苏州市的发展来说,太湖地区则不仅是其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水源地。因此,沿太湖发展战略是苏州市整体战略的重要一环,环太湖游览带也是苏州市五大游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环太湖地区的发展要求来看,保护是其发展的前提,应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太湖资源,以太湖组团为面,片区核心为点,逐步形成功能集中,配套服务设施齐全的环太湖组团。本度假区的集中规划建设则一方面可以遏止在环太湖地区内遍地开花,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周边景区提供休闲旅游度假中心,优化了苏州环太湖地区的空间结构。因此,分析认为,本度假区的规划建设与苏州市、环太湖地区,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目标是相符的。4.2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4.2.1与《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协调性分析(1)要点根据《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太湖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的内容包括“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田污染;入湖河道沿岸两侧建设河岸林带,成为农田与河流间的缓冲带;加强沿岸丘陵的水土保持……”(2)协调性分析—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本度假区规划以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包括湿地资源)为前提,修复区内被建设破坏的山体,加强水土保持;变原有传统耕作农田为生态用地,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田污染;同时加强内河两岸的绿化建设。对照上述规划要点可见,本度假区的规划宗旨与《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的要求是相一致的。4.2.2与《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协调性分析(1)要点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太湖流域划分为三级保护区:太湖湖体、沿湖岸5公里区域、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1公里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上溯50公里以及沿岸两侧各1公里范围为二级保护区;其他地区为三级保护区。规定太湖流域应当按照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对城镇生活污水、粪便、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一级保护区内的饭店、疗养院、旅游度假村、集中式畜禽饲养基地等必须建设污水污物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禁止从事破坏山石、林木、植被、水生生物的活动。(2)协调性分析本度假区选址位于太湖之滨,属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的范围。对照上述相关规划要点,本度假区规划中不设置工业用地,故不会有“条例”中禁止的工业企业;区内污水(包括生活污水、饭店/度假村废水等)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内河;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山体植被,保护生态系统等。总体看来,规划内容与《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基本相符。4.2.3与《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协调性分析(1)要点“十五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要求,……—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形成以苏州古城为中心,古典园林、环太湖、水乡古镇、虞山尚湖四个游览区和沿江一个游览走廊的总体布局。要增强旅游精品意识,大力开发具有吴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历史文化遗产游、自然风光游、水乡风情游、休闲度假游、商务会展游五大旅游产品系列。(2)协调性分析本度假区规划目的在于应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苏州太湖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提升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其规划建设是“十五纲要”中的旅游、游览区建设布局的组成部分。对比可见,本度假区规划的实施有利于保护苏州太湖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适应了“十五纲要”中“大力开发具有吴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的要求。同时,度假区的功能定位为:太湖旅游度假小城镇;苏州环太湖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和休闲娱乐的中心。对照上述规划要点可见,本度假区规划的实施也有利于苏州环太湖游览区的建设,从而推动形成“以苏州古城为中心,古典园林、环太湖…………游览区和沿江一个游览走廊”的苏州旅游总体布局。因此,可见,本度假区规划与“十五纲要”提出的目标是相符的。4.2.4与《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协调性分析(1)要点根据《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4年9月),苏州市应大力开发具有吴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生态水乡风情游、休闲度假游等五大旅游产品体系,将苏州建设成为以湖光山色为载体,古典园林为标志,……的生态旅游城市之一。并将苏州市划分为市区园林遗迹游览区、环太湖水乡风情体验区、……“五区一带”的旅游区划结构。(2)协调性分析—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本度假区属于太湖基地旅游度假区的范围,对照上述规划要点,属于苏州市生态旅游功能分区中的环太湖水乡风情体验区。且本规划明确要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将度假区建成环太湖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和休闲娱乐的中心;一处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适应了上述要点中要开发具有吴文化特色的休闲度假游的目标。故本规划与《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是基本一致的。4.2.5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协调性分析(1)规划要点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苏州市规划结构为“一个中心、五个副中心、十二个片区、四个发展轴”。沿太湖旅游休闲轴为四个发展轴之一,且规划确定“沿太湖地区是苏州生态环境和景观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地区,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以……等为纽带,构筑环湖旅游道路,加强景点和景区与高速公路环路互通的联系,根据景点和景区布局灵活组织旅游线路。”(2)协调性分析本度假区规划位置位于太湖之滨,属于苏州市沿太湖地区。同时,度假区规划明确要求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并且规划中因地制宜将度假区的旅游线路划分为两条:一条为主要发展山体旅游、沿湖岸线旅游、绿色产业旅游、水体旅游等的自然风光带;一条为规划充分挖掘太湖文化和苏州吴文化,设立多种文化论坛的人文景观带。对照上述规划要点可见,该规划符合“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根据景点和景区布局灵活组织旅游线路”的要求。因此,本度假区规划与上述规划是相协调的。4.2.6与《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的相符性(1)要点—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2001-2020),苏州太湖风景名胜区共有7个景区,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景区、东山景区等。其旅游产品的定位为修学旅游、文化旅游、商务会展、度假旅游的主体旅游。其中,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为整个苏州环太湖旅游带的交通信息、娱乐、接待服务中心,建设功能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系统。以优美的自然山水为背景,提炼优秀的吴越文化,将其转变为参与性、文化性的旅游项目。(2)协调性分析本度假区规划定位为苏州环太湖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和休闲娱乐的中心;一处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是苏州市7个景区之一的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照上述规划要点可见,本度假区的定位属于“文化旅游、度假旅游”,是整个环太湖地区的接待服务和休闲娱乐中心。与《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是相符的。4.2.7与土地利用相关规划的相符性①与《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符性根据《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度假区用地范围内没有基本农田(相关证明见附件)。度假区用地符合《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关于必须“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的要求,与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相符的。②与国家级开发区审核文件的相符性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第四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单》(2005〔56〕),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已通过审核验收,核定总面积为11.2Km2,建设用地8.78Km2,景区特色为太湖山水、古越文化、内陆亲水运动型度假。因此,建议度假区严格按照批复用地11.2Km2进行开发建设,同时为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本规划中涉及的北片远期区域(14.92Km2)可以作为度假区与外界的过渡带一并控制。—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3生态适宜度评价随着度假区规划的实施,区内现有工业企业将逐步迁出,不再建设工业用地。同时,区内零散居民将进行集中安置,并配套建设旅游设施。本次评价在综合考虑各种建设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小的基础上,选择旅游设施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度分析作为本次评价的重点。4.3.1生态登记工作程序分为三步,一是对于不同用途土地选择对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的影响的因子,二是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这可以将一些非数据映射为相应评分值,同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三是对单因子进行综合计算,求出适宜度,评价各网格对某一用途的适宜度。(1)生态因子的筛选选择人工和自然环境特征、环境噪声值、大气质量指标等作为本次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单因子指标。其中人工与自然特征指标反映网格所在地现状的生态敏感性情况;环境噪声标示网格单元受噪声干扰的程度;大气环境质量反映网格单元现状大气质量情况。(2)生态登记在度假区1:20000地图上,按经纬方向划分网格,大小为0.5km×0.5km,为考察规划区域及周边环境的关系,生态适宜度分析范围共划分150个网格,涵盖规划控制区,并作适当延伸,对选定区域进行编号。生态调查按照表格进行,把生态调查的数据填入表4-1,并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在数字化的工作底图上用Mapinfo进行分析。(3)生态编图将生态调查表中生态因子的登记资料,数据按一定的分级方案,进行无量纲化分类,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Info对筛选好的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叠加,所得成果汇编为一系列的生态专题地图,在这些地图数据的基础上,分别求出旅游、居住的综合适宜度,—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绘制相应的生态适宜度图。4.3.2土地利用开发度评价土地利用开发度评价是研究土地利用可能性(土地条件)与现有土地利用状况相平衡问题,用下式表示:S=L/U式中:S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值,亦称土地利用熵;U为土地利用状况的功能等级;L为土地条件等级。①L为土地条件的等级,根据土地自然地理特征与土地利用目的确定,城建部门一般分为三级,本次规划选用土地条件分级见表4-1。表4-1土地开发利用条件分类分级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开发状况土地利用条件等级L1不宜修建用地和水面12需工程措施的修建用地23适宜修建的用地3②U土地利用状况等级,其分级一般是以人口密度来划分,见表4-3。表4-2土地利用状况分级人口密度(人/km2)土地利用状况分级土地利用评分U<50011500-100022>100033③平衡点的选择S为综合评价值,表征土地开发利用状况与土地条件的协调状况,原则上当S=1.0时为平衡点,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情况较为复杂,在园区的具体分析中,拟将平衡点确定为一个区间为0.67-1.5。④开发度评价—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在Mapinfo支持下,利用生态调查的人口密度与土地等级的地图数据,计算每个网格的S值,当S>1.5,为开发不足;0.67≤S≤1.5为开发平衡;S<0.67表示开发过度,将每个网格评价分析结果按三种开发状态表示。见表4-3。表4-3土地开发度评价分值指标评价值分级评述S>1.5一开发不足0.6750%,大量或突出的植物种类多样性,河水的流态、形状多变则为景观多样性丰富;植被覆盖率介于20%-50%之间,水流具有一般的流态则为景观多样性一般;植被覆盖率<20%,没有或很少固定类型的连续植被,间歇流或小的常流河则为景观多样性很少。(3)原生态景观变化率原生态景观变化率包括地貌景观变化率和原生态覆盖变化率两项子内容,该项指标的提出目的在于使规划区域对原生态景观的保护受到重视。地貌景观不变,植被基本维持自然演替,则原生态景观完全受到保护;地貌景观局部变更,但不影响整个地表水流向,植被基本维持但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影响,则原生态景观基本受到保护;地貌景观完全受到破坏,地表水径流发生重新分配,地表覆盖完全为人工林或裸露地,原生态景观受到破坏。6.2.2度假区景观现状评价结果对照上述评价指标的界定及度假区现状的景观质量,可见:度假区目前的景观相融性较差,建筑形态、色彩等与当地的吴文化特色及太湖的生态主题、文化主题不相符。区内景观多样性很少,植被覆盖率为9.3%,小于20%,没有或很少固定类型的连续植被,间歇流或小的常流河。度假区生态功能最为优良的原生态用地(住雅为湿地、林地、河流水系等)仅占整个面积的29.4%,说明区内原生态景观受到较大破坏。—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因此,度假区目前景观质量较差。6.3景观影响预测及分析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风景资源是度假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因其独特性而更具脆弱性,一旦破坏,不可再生,也无法替代。此次总体规划无论是拆迁还是建设项目都会对景区的景观造成一些影响。在施工期,被拆房屋的残亘断壁等将会破坏风景的美观。营运期,项目建成后,公园景点、旅游接待设施、体育主体休闲会所等的建筑如果与景点自然景观对比悬殊,会破坏景观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因此对本次规划进行景观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在拆迁和建设施工期,规划建设项目对景观的主要影响源强为交通源、施工源以及残破的房屋形象,对景观造成的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性质可逆的同时也能够被控制,并且这些所带来的景观影响基本不会损害地方的环境目标和价值,所以此次景观影响评价工作重点是对规划项目实施后,新的景观单元与周围环境的配合程度或对原景观单元的视觉景观整体质量的改善程度等来评价其影响的显著水平。6.3.1度假区总体规划中景观规划评价(一)度假区特色创意度假区的结构规划,由青山绿水构成景观轴线,烘托度假区的人文环境,并将度假区的各功能组团组织成一个整体。景观规划通过山体及周边地带的大面积植绿,水体整治成系,达到山水交融的视觉景观效果。在此基础上,将建筑融合山水之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山、水、城镇”景观。度假区旅游线路按自然和文化景观序列形成两条主线。一条沿太湖度假区东入口—太湖大道—太湖大桥—长沙岛—叶山岛的自然风光带,另一条从太湖水星--商业水街—核心区—文化水街--太湖西岸的人文景观带。—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二)度假区景观建设规划①规划特色度假区的建设应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立良好的协调和共生关系,结合度假区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构架,形成山水相伴、四季常青的景观特征。为确保度假区空间与自然山水的锲合,规划通过山、水、绿、建筑的相互映衬,形成融合的空间环境关系。通过生态绿地、公园、沿河及沿路绿带构筑度假区的宜人环境。②景观轴线依托主要干道、河道、建筑进行组织,结合各种绿地形成多条纵横交错的景观轴线。并以核心区为视点,通过南北向、东西向两条水轴,形成二条视觉走廊,可直接眺望太湖。③标志性节点核心区是形成有强烈识别性的标志性节点。主要由标志性建筑、广场、绿地等要素构成,是度假区的一个亮点,也是整个太湖旅游度假区的一组标识性建筑群体。④天际尺度控制规划寻求建筑与山体之间和谐的对应关系,以山体为背景,形成建筑天际线与山体轮廓线两条相互映衬的波形曲线,建筑假借山景,山景映衬建筑,二者相得益彰。⑤建筑色彩与风格建筑色彩:居住建筑色彩宜淡雅、舒适、古朴、宁静、自然,公共建筑色彩依性质而定,办公建筑宜素淡雅,商业建筑色彩可相对活泼。建筑风格:既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又要有时代特征。同一组建筑群体的风格、造型、色彩应协调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从细部、小品等方面谋求单体的标识性。度假区景观规划详见图6-1。—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3.2景观影响评价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是预测、评价拟建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与运营管理中可能给景观及环境带来的不利与潜在影响,提出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从而使建设项目对景观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此次度假区总体规划确立以保护第一和适度开发的原则,依据规划文本对新建后的原景观单元土地利用用途的改变及视觉质量的描述配合各空间单元的效果图,分别对以下几种景观进行分析与评价。(1)山体景观对现状山体已经遭到破坏的,规划尽可能地恢复其原貌,破坏严重而无法恢复的山体规划将其建设为体育运动区(如攀岩等)。现状保护较好的山体规划将其利用或改造成绿色山林公园,如渔洋山公园、穹窿山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与果、茶、苗木、花圃应有明确的边界。规划恢复和营造适合鸟类繁衍的自然环境,在山林内建设鸟类资源保护区。通过规划建设山体景观的相容性将进一步增强,植被覆盖率大大提高,地貌景观将得到保护,植被能基本维持自然演替。(2)沿湖岸线景观度假区内沿湖岸线的风景非常优美,共计31.42公里,岸边生长有多种水生植物,岸上有绿地,加之自然的山石驳岸和太湖水的微澜荡漾共同构筑了度假区沿岸旖旎的自然风光。规划沿港湾式岸线的近岸地区开辟部分水域,人工扩大培育湖泊湿地环境,设置芦苇水上旅游通道,设立水禽观测站,建设现代化特种水产养殖场等。规划实施后太湖岸线的湿地原生态景观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扩大,岸线空间的公共性得以保证,与太湖水体景观也更加的相容和协调。(3)绿地景观—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度假区内处处充满绿意,自然生态优良,区内山体、绿化资源非常丰富,度假区内村民也注重植树栽花,加之开阔的太湖水面,形成区内良好的绿化景观层次。规划在进一步保护好原有生态的基础上,将开辟以下绿色旅游产业:①桑园:适当在规划的生态绿环内某些地区以及山麓和山前地带恢复一定规模的桑园,恢复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桑基鱼塘。②花果林:在规划绿环、绿楔内以及度假村内广植各类花果树,形成规模花果林,以梅林、枇杷林、桂花林、柑橘林等当地特色花果木为主。③茶园:本区盛产名茶,规划在区内的生态绿地内选择一些适宜地段,成片种植茶叶。④花卉苗木场:在长沙岛和叶山岛上,建设培育桂花、茶花、玉兰、香樟等花卉苗木专业生产场所和松柏杉类、落叶花木、藤本类、球型类、盆栽盆景类等花卉苗木场,使岛上传统特色村落成为花卉苗木观光聚落。通过上述不同种类植被的建设,大大提高度假区植被覆盖率,在保持地貌景观不变的同时,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植被的自然演替也基本得到维持。(4)水体景观度假区内现状水系密集,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光。太湖湖面辽阔,水质较好。区内池塘、鱼塘众多,水质优良,养殖有鱼、虾、贝类等。现状水体景观质量较好。规划进一步梳理河道,拓宽水面,加强沿河道两侧的绿化,并策划在太湖西岸建设水上世界,规划建设水上运动中心、水上娱乐中心、以及龙舟比赛等项目。邻近太湖,规划建设成以“水”—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为特色的度假村-太湖水星,配套建设游艇俱乐部,垂钓中心,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要。由于度假设施的建设区域地貌景观将完全受到破坏,地表水径流可能发生重新分配,地表覆盖完全为人工建筑,对原生态景观造成破坏。因此这些设施在设计时应考虑保留江南水乡的特色。同一组建筑群体的风格、造型、色彩应协调统一,从细部、小品等方面谋求单体的标识性,力求与水体景观相协调,降低对周边环境景观造成不良影响。(5)历史文化景观规划对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历史文化遗存控制日游客量,对遗址性历史文化遗存作保护性开发,对需修复的古建筑应修旧如旧,对古井、古树等传统风物予以保留。长沙岛、叶山岛上传统特色村落以粉墙黛瓦为主,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民居风格。同时各居民点依着山势布局,高低错落,形成了独具韵味的山村风貌,规划对这种山村水乡民居风貌应加以保护。度假区村民生活安逸、闲适、富足,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规划尽量不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即最大限度的保留大片林地并规划大量生态农业用地。既使历史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也提高了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6.3.3度假区的景观变化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在整个规划建设过程中,景观受到较大改变的用地现状都是与区域环境功能不相符的工业用地、废弃地和部分耕地等,规划后相应区域的景观质量都将有所提高。说明此次规划积极促进了度假区的景观改善。然而虽然此次规划建设的扰动对度假区不致造成严重干扰。但同时应注意到还有少部分旅游设施建设的扰动将可能对区域的原生态景观造成破坏,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特别加以重视,注意江南水乡风貌的保留以及建筑体量、造型和色彩的协调与相容。总体上拆迁和建设期的扰动范围一般,扰动强度较大的是建设期。但应看到这种扰动是相对短暂的,是向着原生态景观友好的方向发展的扰动。因此在拆迁和建设期非常有必要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将强烈扰动造成的景观负面影响降到最小。—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建设前后景观的对比分析已经可以看出,经过人为干扰(生态建设和景观改善)后,景观将得到显著改善。在运营期,在管理措施得到保障、文明生态旅游得到普遍体现的前提下,对景观的扰动将是轻微的。—90—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规划的调整完善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7.1规划调整完善的建议7.1.1发展规模的调整建议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第四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单》,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核定总面积为11.2Km2。因此,建议度假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在已批复的用地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其余控制性规划区域的开发,应严格按照《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要求进行管理。为保护太湖水资源和度假区生态平衡,应控制区内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的建设规模。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应控制太湖水产养殖规划和范围,保护对水生态有益的水生生物和底栖生物,建设水生态工程,如人工湿地等,维护水生态平衡。7.1.2用地布局的调整建议不在望湖路南侧,靠近一号桥处附近,及渔洋山南麓建设高级别墅,不得在湿地资源丰富的太湖沿岸建设水上游乐设施。已建的部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保持湿地或林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且不得继续扩大规模,保留一定比例的农田和农作。建议不在光福机场的飞机航线沿线设置集中居住用地和宾馆酒店,尽量减少飞机起降噪音对居民正常生活和游客旅游的干扰。建议长沙岛、叶山岛以开展吴文化及古村落的旅游为主,不宜设立跑马场、游艇俱乐部等娱乐设施;也不宜大量建设宾馆、高级别墅等,以保持景观的公共性。—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1.3环境保护规划调整根据4.5节规划方案分析,度假区规划的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目标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建议进行调整。方案如下:(1)长沙岛、叶山岛的高级宾馆、别墅用地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按一级标准控制;(2)内河的水环境保护目标调整为Ⅲ类;(3)交通干线的声环境功能区划近期调整为3类,远期为2类。(4)尽快设置岛周、湖岸地方湿地保护区。7.1.4污水处理方案建议根据4.6节分析认为,原规划中叶山岛污水处理方案不合理,建议调整方案如下:方案一:为解决叶山岛现有无动力处理设施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建议对其进行改造处理。如在调节池前添加隔油池,定期派人撇去浮油;增加动力设备,不断充氧,使生物膜不断生长,提高净化效果等。方案二:为更好地杜绝太湖富营养化的发生,建议长沙岛、叶山岛上设置集水池,污水集中收集后也运至光福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木光河。提出该调整建议的原因如下:分析认为,长沙岛、叶山岛的废水来源主要为生活废水、餐饮废水等,以有机污染物为主。虽然现状太湖水质较好,能够达到Ⅲ类水质的要求,但是分析发现其污染类型仍以有机污染为主。若按原规划,经岛上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最终排入太湖,在累积效应影响下,很可能有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隐患。为坚决杜绝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建议将这部分污水(尤其是部分高浓度餐饮废水)运至光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而且,经初步估算,这部分污水产生量较小,仅约1500t/d。也不会对光福污水处理厂和木光河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初步分析认为,该污水处理调整方案基本合理且可行。方案三:岛上污水深度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绿化、园林等,不外排。7.1.5岸线利用方式完善的建议由于整个度假区滨湖区域均为生态湿地,因此,建议度假区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尽善利用这一景观资源。限制水上俱乐部等旅游设施的建设,已建部分应尽量做到与太湖湖岸景观的协调,体现吴文化特色,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水环境的污染。限制太湖大道的车流量和车速,建议远期设置主入口,太湖大道上一律采用低噪音、低车速、无污染的电瓶观光车,提高游客亲水旅游的舒适度。度假区的土木建设涉及水利工程的,应事先征得相关水体部门的许可,保证太湖的水利防洪功能。7.1.6景观建设的建议及其它度假区景观建设应充分体现吴文化特色,重视区内各景观之间的协调度。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核实区内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尽快搬迁污染较重的企业于周边工业园区。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光福镇的污水集中处理率,改进耕作方式,进一步降低农业地表径流的面源污染。7.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7.2.1度假区营运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①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区内所有生活废水、餐饮、娱乐废水等全部接入光福镇污水处理厂等废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相关纳污水体,不得直接排入太湖水域。(2)在太湖水域进行水上活动,必须遵守《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并事先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3)区内必须使用无磷洗衣粉、洗洁精等,杜绝水体的富营养化。(4)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地表泾流的污染:高尔夫球场、生态农业等喷洒农药应注意天气因素,尽量减少农业面源的污染,并提高化肥农药的作用效果。新建停车场除采用多孔路面外,还需修建雨水收集系统和隔油沉淀池,雨水集中收集,经隔油后再经渗漏沟渠排放。及时清扫地面,定期清运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清除停车场沉淀池内的沉积物。(5)利用风能翻水,使香山运河、顺堤河等实现与太湖水体互换,从而内河水体变活。(6)不得在渔洋山水厂、苏州新区水厂水源地周围1公里范围内从事水产、集中式畜禽养殖、旅游设施等可能污染水质的活动。②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度假区废气主要有餐饮油烟废气、停车场汽车尾气,其中主要为油烟废气。⑴各餐饮单位(油烟废气)均需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规定,油烟无组织排放视同超标。⑵通过合理的停车位布置和有效管理,使车辆尽可能顺利地进出,即可减少尾气污染。⑶禁止简陋的三轮摩托车在沿湖车道载客,减少尾气污染。③噪声污染防治对策—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度假区内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和商业活动噪声。应当合理规划区内道路使其畅通,禁止使用高音喇叭;制定相关规定限制使用喇叭招揽顾客。远期在条件许可时,可在度假区设立1-2个主入口,外部大动力车辆不得入内,一般机动车辆集中由香山路通行,太湖大道等景观游览路线一律使用电瓶车等低噪声车辆,并加强路边绿化。④固体废弃物防治对策⑴景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足够收集范围的废弃物收集箱。旅游垃圾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对垃圾中有利用价值的部分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无利用价值的送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⑵餐饮产生的剩菜饭外售给区外农户作猪饲料,不得随意废弃。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营运期水、大气、噪声和固废污染的防治对策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除此以外,环评认为还有以下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1)对现状已经遭到破坏的山体,通过覆土和植树种草进行修复,尽可能地恢复其原貌。(2)做好植被病虫害防治工作,宜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结合药物来防治病虫害。可在树木上安放人工鸟巢,引入益鸟。(3)为避免在引进园林绿化物种时的生态不安全性,在引进园林绿化物种应严加管护,尽量选择属于适应性强,但繁衍能力总体不高的类型,尽量避免生态入侵而导致的生态安全问题。(4)清淤后的内河要引入鱼虾、水草等,帮助建立平衡的生态系统。(5)应限制高尔夫球场、跑马场、水上俱乐部的用地规模,已经建设的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不得扩建。⑥外环境对景区影响的防治对策—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度假区周边用地在引进工业项目时,必须遵守当地规划,选址必须履行环保审批程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对景区造成污染。现有具备废水接管条件的工业企业、餐饮服务行业尽早实现接管,限制和淘汰过剩的印染、酿酒生产设备,杜绝工业废水、餐饮废水偷排和超标排放,以免影响度假区内河的来水水质。⑦其它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⑴内部污水收集系统尽量采用重力管,以减少管网和污水泵发生故障的风险,一旦发现故障必须及时抢修。⑵尽可能压缩建筑占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损失。⑶停车场四周应有充足的绿化屏障,做到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植物均匀分布,减少尾气对景区的影响。⑷景区厕所、垃圾箱的布置要做到数量充足,范围广泛,形态与景观协调。7.2.2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①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应选用低噪声的作业机械及施工方法,并配备降噪、减震措施。除需连续作业而必须夜间施工外,其余不允许夜间施工。确需夜间施工的,应报当地环保部门,并且一定要事先公告居民点,以便取得谅解。②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⑴配置洒水车一辆,对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实施洒水清扫抑尘作业,每天4-5次。⑵合理选择黄砂、石灰等堆料场位置,避开人群流动较为集中的场地,不要在开阔地或露天堆放,在干燥、大风天气实施洒水,提高料堆表面含水率,减少扬尘,大风天气应避免作业,尽量避免敞开式运输。⑶注意工程车辆保养,保证车辆尾气达标排放。③固废防治对策—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⑴施工期开挖的土方在景区建设中如实做到开采量与利用量的相对平衡。⑵房屋拆迁的砖瓦、门窗、梁木外售处理,剩余砖石运到指定建筑工地用于地面平整,不得随意丢弃。④生活污染防治对策对施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大型施工营地,应建立临时生活污水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外排。可按各施工营地人数设置相应规模的临时化粪池,化粪池上清液作为项目所在地附近农田、山林肥料使用,经土壤及农田吸收后实现水体零排放,化粪池残渣由环卫部门清运。同时施工营地选点时应考虑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避开太湖水体附近区域。施工人员日常生活能源如果采用燃煤,则废气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周围的大气环境和景观。因此我们要求施工人员生活采用液化气或电加热设备,避免燃煤废气污染。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清运。⑤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施工期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噪声和固废污染的防治措施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除上述措施外,本环评认为还有以下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⑴景区扩建工程在下一步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少永久性建筑的占地面积,以保护土地资源。⑵通过洒水、合理的运输措施、堆放物料等抑制扬尘,减少施工扬尘对植被生长的不利影响。⑶在施工中要以保护植被,珍惜林木为原则。可移植的林木确保移植成活,不得随意毁弃;施工所需木材不得通过乱砍林木获得。⑷施工单位在开挖表土时,应将表土集中放置,妥善保存,以后可作为绿化用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⑸对施工时发现的野生动物如鸟、蛇、蛙等,不得捕捉或杀害,应让其自行迁移。⑥其它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⑴工程施工应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开挖的土石方应作为施工场地平整和建筑用料。⑵工程施工应分散分区进行,开挖面要及时种上草皮,缩短裸露面的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⑶临时堆放的土方,应注意压实,并选取最佳的堆放坡度,以免遇雨流失,在堆土场附近,应挖好排水沟,避免雨季时高浊度水流入附近水体和农田,尤其要避免流入鉴湖主体。⑷桥梁施工和水面开挖时,围堰内的底泥和雨后的泥水排入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排入水体。⑸河道整治清淤时,与外部水域连通处要最后开挖,减少因挖掘造成水质混浊。⑹淤泥临时堆放场所不能选在岸边,以免遇雨流失,也应避开居民密集区,以免臭气污染。堆放场底部应铺设防渗材料,如沥青毡、无纺布等。⑺清出的淤泥应用于肥田和园林绿化。7.2.3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由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可见,总体看来,本度假区规划的实施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是,在建设和营运过程中还是难免对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尽可能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规划实施过程中建议采取如下对策建议:7.2.3.1山体改造工程—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现状山体已经遭到破坏的,通过覆土和植树种草尽可能地恢复其原貌,破坏严重而无法恢复的山体可以将其建设为体育运动区(如攀岩等)。现状保护较好的山体可以利用或改造成绿色山林公园。⑴将渔洋山公园、穹窿山森林公园,与其他景区景点(如昙花庵等)相结合,使其内容更加丰富。⑵森林公园与果、茶、苗木、花圃应有明确的边界。规划区内果茶花均属全国知名品牌。因此,在特别适合果茶花生产的山坞、山坡应保证果茶花的生产,在一般山坡可考虑林业的发展和风景旅游度假区的要求。7.2.3.2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土地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其它污染防治。(1)用于水土保持①对破坏的山体及时进行保护和修复,防止水土流失。②施工期尽量保护控制范围内的林木,保护植被,尤其是农田林网、生态防护林带、河堤保护林等;尽量减少对临时用地、作业区周围的林木、草地、灌丛等植被的损坏;③为防止土壤侵蚀而采取的坡面植草措施是边坡绿化工程的一部分,所选择的草种具有:发芽早、生长快、能尽量覆盖坡面,根部连土性强,能防止表土侵蚀和流动,多年生,且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等特点;④施工弃土场,除了在施工中应采取工程措施外,竣工后采取复垦绿化措施,防止遭受常年的降雨侵蚀。(2)用于土地资源保护①按照国家发改委对本度假区核定面积的批复,严格控制开发建设用地规模,在批复用地以外的区域的发展应严格按照《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要求进行管理。②控制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等大量占据土地资源的项目建设。—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③对于工程临时用地采取积极复垦措施,对于复垦可能性很小或经济上不可行的情况下,如深度较大的取土坑或弃土,取可以对其降级使用,如规范化后改为观赏性的鱼池、绿化用地、建设娱乐城等,保留适当的耕地和农作(包括花草、蔬菜等)用地。(3)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它①恢复和营造适合鸟类繁衍的自然环境。在山林内建设鸟类资源保护区,通过人工筑巢的方式吸引各种鸟类的来林栖息。②应力求保持乡土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为避免在引进园林绿化物种时的生态不安全性,度假区在引进园林绿化物种应严加管护,尽量选择属于适应性强,但繁衍能力总体不高的类型,尽量避免生态入侵而导致的生态安全问题。③清淤后的河道应及时放养鱼类,种植水草等尽快恢复其生态系统的平衡。④规划实施过程中应限制高尔夫球场、跑马场、水上俱乐部的用地规模,已经建设的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不得扩建。⑤不得建设高速路,保持区内生物种群的流通性。7.2.3.3绿化景观建设通过绿化景观建设工程,使整个度假区的绿化景观系统最终形成由外围山体、湖泊湿地等组成的绿色生态外环,由内部“一环、三山、五湖”组成的绿色生态内环,以及遍及全区的“二横一纵”的楔形绿带。同时,结合各功能区的主题公园、街头绿地,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生态的绿地景观系统,具体见图7-1。工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面状绿化:充分利用现状的自然空间景观格局,即利用区域外围山体、湖泊湿地,形成渔洋山、穹隆山、米堆山山林公园绿化和太湖自然风光园,并将生态农业串联其中,成为外围生态绿环。利用河道、水系及绿化开放空间将小体量的蒋墩山、小横山、舟山串联起来,将现有河流鱼塘整治放大的小型湖泊镶入,形成融山水湖泊绿化于一体的内部生态绿环。线状绿化:利用沿路、沿河50~100米绿地形成“二横一纵”的楔形绿带,将生态绿地渗透到整个区域。另外,滨河绿地也是线状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度假区公园绿地系统的联系纽带和通畅的视觉走廊,在形态上以“长藤串瓜”的形式将各片区绿地连接起来,滨河绿带宽度控制在10-50米之间。点状绿化:规划充分利用街头绿地以及居住区内设置的居住区及小区级绿化,形成点状绿地系统。此外,区内的园林绿化应不仅具有美学效应,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治空气污染和降低噪声的作用。选用紧密型绿篱作中央隔离带,公路两侧栽种乔灌草结合的耐污植物带,使之形成立体屏障,增强对汽车尾气、降尘及噪声的吸附、净化作用。7.3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建议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中国旅游金三角和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太湖水系的核心区域,又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旅游特区,因此本环评提出该度假区建设应利用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特有的自然风光积极开展生态旅游。7.3.1度假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内容度假区开展生态旅游应紧扣展现太湖山水风光和人文历史的主体,进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①自然资源保护(1)保护好该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的整体环境。(2)—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植树造林,提高度假区植被覆盖率。规划应通过大力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通过风景林、果树林、花卉园、药材园的建设,营造太湖流域优美的生态旅游度假环境。(3)加强对太湖水体资源的保护。遵守不破坏水质的原则;特别注意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开展水上游乐体育活动,要防止汽油、垃圾货物生活污水的污染。(4)加强对山体旅游资源的保护。严禁开山采石、毁林垦荒等破坏植被和景观的活动,保持山体林木风貌的整体性和观赏性。对被破坏了的山林,应逐步进行修复,改善生态环境。(5)加强对太湖岸线资源的保护,增加人工湿地的面积。度假区内的太湖岸线空间应以原生态的开发为原则,严禁在岸线上进行大量建设性开发,以保证岸线空间的公共性。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1)重视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规划对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历史文化遗存控制日游客量,对遗址性历史文化遗存作保护性开发,对需修复的古建筑应修旧如旧,对古井、古树等传统风物予以保留。(2)重视对特色村落的保护。长沙岛、叶山岛上传统村落以粉墙黛瓦为主,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民居风格。同时各居民点依着山势布局,高低错落,形成了独具韵味的山村风貌,规划对这种山村水乡民居风貌应加以保护。(3)重视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保护。度假区村民生活安逸、闲适、富足,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规划尽量不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即最大限度的保留大片林地并规划大量生态农业用地。③发展绿色旅游产业沿湖岸线绿色旅游⑴沿港湾式岸线的近岸地区开辟部分水域,人工扩大培育湖泊湿地环境,设置芦苇水上旅游通道,设立水禽观测站。⑵—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岸线分区种植莼菜、菱、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组织游客采摘。⑶建设现代化特种水产养殖场,可设置特种水产苗种繁育基地旅游接待设施。山体绿色旅游⑴桑园:历史上吴地桑蚕业很发达,现虽已衰落,但为适应旅游需要,可适当在规划的生态绿环内某些地区以及山麓和山前地带恢复一定规模的桑园,恢复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桑基鱼塘,在农历三四月传统养蚕季节开展旅游和促销活动。⑵花果林:本地盛产水果,可在规划绿环、绿楔内以及度假村内广植各类花果树,形成规模花果林,以梅林、枇杷林、桂花林、柑橘林等当地特色花果木为主。⑶茶园:本区盛产名茶,规划可在区内的生态绿地内选择一些适宜地段,成片种植茶叶。⑷花卉苗木场:在长沙岛和叶山岛上,建设培育桂花、茶花、玉兰、香樟等花卉苗木专业生产场所和松柏杉类、落叶花木、藤本类、球型类、盆栽盆景类等花卉苗木场,使岛上传统特色村落成为花卉苗木观光聚落。7.3.2度假区开展生态旅游应采取的措施在旅游度假区开展生态旅游,应结合风景区生态环境尤其是太湖水域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按照《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旅游活动中认真落实生态林业措施。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尽一切可能将旅游活动对太湖水域的影响降至最低。(1)度假区管理者应采取的措施Ø控制旅游度假区的适宜游客量,防止过度利用旅游资源;Ø限制对太湖水域有负面影响的活动,安排对自然影响最小的活动;—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Ø建立机制把部分利润用于生态环境保护;Ø建立环境教育设施,例如游客中心、知识讲解标牌;Ø提供有关自然和地方文化的信息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材料;Ø收集科学数据作为生态系统管理和环境教育的依据;Ø对生态旅游组织者或导游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Ø配合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体开展环境教育活动;(2)游客应采取的措施Ø在参观一个地方之前,要了解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点,尊重当地的文化;Ø不要收集购买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物和它们的样品,不给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Ø将所有废物丢入垃圾桶,不要污染水和土壤;Ø通过访问,对你的日常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取得更清楚的认识;Ø通过你的旅游经历,要生活得和大自然更接近,并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利于自然保护。(3)饭店、旅馆应采取的措施Ø选择对环境产生最小影响的地方为旅游者提供食宿;Ø设计建筑物应与太湖的自然山水风光、江南水乡文化相协调;Ø树立绿色的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创造绿色服务,倡导绿色行为;Ø尽量向旅游者介绍绍兴和太湖的自然和文化;Ø尽量利用当地产品提供食品和纪念品;Ø与当地社区保持沟通;Ø尽量参加与保护自然以及保留当地文化有关的教育活动。(4)旅游企业应采取的措施Ø带着自然旅游和有益于环境的目的来制定计划;Ø选择可以开展生态旅游的旅游景点;—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Ø在计划阶段,听取专家、保护组织和当地社区的意见;Ø培训导游,使他们理解和执行生态旅游的概念;Ø对旅游者进行事先教育;Ø组织各种有助于自然生态保护的公益活动;Ø尽量鼓励旅游者与当地人进行交流;Ø向当地社区和旅游者征求意见以改进下一次旅行的组织安排。—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公众参与8.1目的和方法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对于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苏州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度假区的建设也必然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带来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给地区政府的财政和管理造成压力。各界民众和政府部门出于各自的考虑,对该规划持不同的观点。本次环评公众参与的目的是:了解度假区内公众及上级相关部门对该度假区建设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了解该项目对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影响范围,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民主化和公众化。调查方法:以填写调查表结合专家咨询的方式进行。8.2问卷调查8.2.1调查对象及方式调查对象:随机挑选,兼顾社会各层面。共发放问卷51份,收回51份。调查对象分属于胥口村、香山村、蒋墩村等度假区涉及的各行政村落及规划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在调查表格的设计中,选择了与公众关系最密切及敏感的问题,为方便公众,回答问题多用选择打“√”的方式进行。调查表格见表7-1。—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1公众参与调查表此调查表是为编写“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而制。目的在于了解您对该园区的环境影响的有关意见和建议,所填内容不负任何法律和行政责任,为了对您生活的环境质量负责,希望尽可能给予帮助,请在以下各栏目内,在您所选择的条款前打“ü”。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简介: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其规划范围为北至穹隆山南麓,东至绕城,西至渔洋山西侧,南至叶山岛,总用地26.12Km2。度假区立足于充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定位为以“太湖山水、古吴文化、桥岛风光、田园野趣、美食度假、游乐世界”为特色,是苏州环太湖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和休闲娱乐的中心,也是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姓名性别年龄简述理由职业职务文化程度住址联系方式1.您是否知道/了解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项目□不了解□知道一点2.您是从何种渠道了解该规划的信息□报纸□电视、广播□标牌宣传□民间信息3.你认为区域目前的水环境现状为:□较好□一般□轻度污染□严重污染4.你认为当地空气质量现状为:□较好□一般□已受污染5.你认为当地声环境现状为:□较安静□一般□较吵6.根据您掌握的情况,您认为该规划实施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如何?(如认为环境恶化,请说明主要表现在水、气、声、生态、景观或其它哪一方面)□改善□维持不变□恶化□不清楚7.你认为区域的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如何?□有利影响□无影响□不利影响8.你认为区域的开发对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文教、供水)的影响如何?□有利影响□无影响□不利影响9.根据您掌握的情况,您认为本规划的实施对当地文化遗留的保护影响怎样?□有利影响□无影响□不利影响—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该规划持何种态度,尽量简要说明原因□坚决支持□有条件赞成□无所谓□反对您对该规划环保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如采取何种环保措施减轻环境影响,或对管理部门有何建议,请用文字说明)?8.2.2调查结果及分析被调查的51名人员中有农民、干部和工人,年龄从29岁到70多岁不等,涉及不同层次,学历从小学到本科。他们对度假区的建设发表了看法和建议。统计如下:表7-2调查表统计结果1.您是否知道/了解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项目□不了解4%□知道一点96%2.您是从何种渠道了解该规划的信息□报纸55%□电视、广播22%□标牌宣传6%□民间信息17%3.你认为区域目前的水环境现状为:□较好45%□一般30%□轻度污染22%□严重污染0%4.你认为当地空气质量现状为:□较好78%□一般22%□已受污染0%5.你认为当地声环境现状为:□较安静71%□一般29%□较吵0%6.根据您掌握的情况,您认为该规划实施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如何?(如认为环境恶化,请说明主要表现在水、气、声、生态、景观或其它哪一方面)□改善82%□维持不变18%□恶化0%□不清楚0%7.你认为区域的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如何?□有利影响67%□无影响33%□不利影响0%8.你认为区域的开发对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文教、供水)的影响如何?□有利影响90%□无影响10%□不利影响0%9.根据您掌握的情况,您认为本规划的实施对当地文化遗留的保护影响怎样□有利影响82%□无影响18%□不利影响0%10.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该规划持何种态度,尽量简要说明原因□坚决支持76%□有条件赞成24%□无所谓%□反对%综合“公众意见征询表”,可归纳如下:—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绝大多数被访者(占96%)都了解本规划的情况,且主要通过报纸媒体(占55%)。(2)大多数公众都认为当地的地表水、空气、声环境质量较好。分别占45%、78%、71%。(3)大多数公众都认为该规划的实施会使当地的环境质量改善(占82%),没有公众认为,规划的实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4)大多数公众认为该规划的实施对当地的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遗留产生有利影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67%、90%、82%,没有人会对上述因子产生不利影响。(5)公众对本规划基本持坚决支持的态度(占76%),其余24%的被访者持有条件赞成的态度。公众对该规划实施过程中提出的的建议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规划应尽量改善太湖水资源,保护好空气的质量;②充分考虑各管线的铺设容量,避免重复开挖,以免影响环境,破坏已建设施;③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将环境持续发展贯穿于各部门之间;④充分利用环太湖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全力打造“文化太湖,健康太湖,绿色太湖,”把度假区建成优美、健康的旅游度假胜地。8.3专家咨询本环评报告书初稿完成后,我院将环评报告分送了我省环境科学、生态旅游学、区域开发与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影响,规划规模、布局的合理性,环保措施及规划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专家咨询。汇总得出意见如下:—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都对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的规划持赞成态度,认为规划顺应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苏州太湖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专家同时给本规划及规划环评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应切实保护好度假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将景观的建设与湿地、山体保护、文物古迹、文化遗存的保护结合起来;(2)旅游区应严格控制人口,居住区应远离湖岸和重要风景区,保留部分农业生产用地(花草、蔬菜),水乡三月也是江南风光之一;(3)重视对太湖水体的保护,限制水上设施和水上游乐活动;(4)重视长沙岛和叶山岛的保护。限制跑马场、高尔夫球场和游艇俱乐部的建设;限制高档别墅、宾馆的建设。(5)已建高尔夫球场的地表径流应收集处理后进入其自身水体作为内部消耗用水,做到零排放;(6)应保护乡土物种,保证区域生物多样性及景观协调度不得降低。(7)规划实施过程中涉及太湖水工设施的,应事先征得相关水利部门的许可。(8)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体现吴文化特色。8.4对建议的落实情况本次公众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公众都认为该规划的实施会使当地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公众对本规划基本持坚决支持的态度(占76%),其余24%的被访者持有条件赞成的态度。公众提出的关于“改善太湖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一次规划,避免重复开挖布设管线”、“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环太湖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等建议在规划的过程中均可得到采纳与落实,专家的意见需在采取相应措施后方能落实。—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环境管理、监测与跟踪评价9.1环境管理9.1.1环境管理的目标通过环境管理,使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符合国家“保护太湖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要求。使环保措施得以具体落实,让地方环保部门具有监督的依据。通过环保防治措施的实施管理,把度假区施工期和营运期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到最低的程度,使度假区得以可持续地发展。9.1.2环境管理的内容在度假区的管理机构设置中,需设置专职环境保护岗位,并设立环境监测部门。人数不得少于2人。其具体职责为:(1)确保旅游设施施工过程中各项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落实到位;(2)对施工队伍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制定具体的监督考核计划;(3)对新入场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考核,考试成绩合格者方许入场施工;(4)确保规划实施过程中各项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落实到位,并监督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5)对区域内管理机构、各经营单位以及居民小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制定具体的监督考核计划;(6)负责完成区域内所有监测计划,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7)负责区域内所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其他各项事宜。9.2环境监测—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为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控,减少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提出度假区监测计划(1)环境监测任务: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空气监测、环境噪声监测、地表水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施工场地监测、餐饮业排气筒;生态监测:湿地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林木覆盖状况、水土流失状况;(2)环境监测内容:表8-1度假区环境监测内容监测类别监测点位监测项目频次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空气东部居住区、长沙岛污水厂、状元楼NO2、SO2、PM101次/年环境噪声不定点等效连续A声级1次/季地表水环境太湖一号桥西侧水源保护区COD、NH3-N、TP、石油类1次/季污染源监测施工场地各施工场地扬尘、噪声施工期废气排放各排气筒油烟排放浓度、除油烟设施的去除率1次/季生态保护管理林木覆盖状况渔洋山南侧、小横山调查统计1次/年水土流失状况渔洋山南侧、小横山侵蚀模数1次/年湿地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太湖岸线湿地面积、水污染、水量、水深;动植物种类1次/年9.3跟踪环境影响评价9.3.1跟踪评价计划(1)频率要求度假区规划期为2005~2020年,拟在近期规划实施完成后(2010年)进行一次跟踪评价,同时为了解度假区建设给区域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应在2020年进行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2)评价要求①—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如果度假区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和本次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措施实施,且区内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情况变化不大,只需作现状评价,并对今后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作定性的影响分析。②如果度假区建设与总体规划有很大偏差,区内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恶化严重,则需进行较详尽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综合整治措施,必要时需对原规划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等进行调整完善。(3)监测要求湿地生态的跟踪监测,应委托省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太湖湿地保护区观测站等有资质单位,进行以遥感技术(RS)以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查和资料收集,同时定期开展调查核实工作,以掌握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自然环境因子主要监测湿地随时间跨度变化的因子,如湿地的面积、湿地水污染、水量、水深等;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监测湿地的动植物种类、种群变化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本底值可采用常规例行监测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相结合,实时监测数据的频次可降低要求。9.3.2对下一层次规划或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1)度假区内的房地产开发占地面积在5万平方米及以上;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均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2)游乐设施占地规模在3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均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可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3)区域内所有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均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4)宾馆、娱乐服务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结论10.1总体规划概要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位于苏州市区的西南部,处于光福、东山、西山、木渎、灵岩山五大景区的几何中心。度假区于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批复面积11.2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整个度假区内的建设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为此,重新组织编制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原批复面积11.2平方公里为本次规划的中心区范围,本次规划的控制区范围为:北至穹隆山南麓,东至绕城高速,西至渔洋山西侧,南至叶山岛,总面积26.12平方公里。规划功能定位为:太湖旅游度假小城镇;苏州环太湖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和休闲娱乐的中心;一处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平台。规划目标为:提升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品位,建设绿色太湖、文化太湖、健康太湖。10.2环境质量现状与生态环境现状根据苏州市吴中区环境监测站对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相关的部分河流和太湖断面进行的水环境质量、以及区域大气、噪声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目前度假区内环境质量较理想,地表水各监测指标均值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大气各监测指标的Pi值均小于1,五日均值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类标准;区内及其周边噪声测点的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相应功能区标准。—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绘制生态质量现状图并进行评价得出度假区所在地区绿化覆盖率较低、建筑密度高,总体生态质量现状中等。度假区生态功能最为优良的湿地、林地、绿地和河流水系仅占整个面积的29.4%;侵蚀模数的计算表明,部分区域水土流失量较大,部分山体由于建设破坏和保护不力已引起部分水土流失;由于山林保护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叶山岛东部山体由于开发的原因已基本失去了山地和山体的地貌特征。区内生物多样性减少,珍贵鱼类区域丧失,部分动植物濒临灭绝。10.3环境影响总体看来,在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发展规模的前提下,本规划的实施对当地环境不会造成较大不良影响。虽然,废水排放对水环境,油烟排放对大气环境,高尔夫球场、跑马场建设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水上游乐设施对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环境均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规划实施后,工业企业搬迁出区外、集中居住都对环境质量起到改善作用,山体修复、增加生态用地等则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因此,总体看来,规划的实施对环境不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经过人为干扰后,景观将得到显著改善。在运营期,在管理措施得到保障、文明生态旅游得到普遍体现的前提下,对景观的扰动将是轻微的。另外,与度假区沿现有趋势继续发展(零规划方案)产生的影响相比,本规划的实施对当地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的发展也是有利的。10.4规划方案分析(1)与规划的相容性经分析,本度假区总体规划与《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等区域相关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是相协调的。度假区规划范围内没有基本农田,其开发用地与《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是基本相符的。—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发展规模的合理性本度假区于2005年刚通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审核验收,核定用地面积为11.2Km2。度假区应立足该用地范围进行开发建设,其余区域可以作为度假区11.2Km2中心区与外环境的缓冲用地,并且为保证生态的完整性,要求该范围内的建设必须按照《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3)规划布局的合理性生态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本度假区规划范围内处于旅游设施建设用地的适宜和基本适宜区约占总用地的69.5%,说明本地区建设相关旅游度假配套设施,逐渐发展成为苏州环太湖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和休闲娱乐的中心,是基本合理的。除部分用地外,区内总体布局基本合理。从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角度看,不合理之处主要有:①在望湖路两侧,靠近一号桥处的湿地附近以及渔洋山南麓不适宜建设高档住宅;②在太湖岸边不适宜建设游艇俱乐部。③另外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和游客不受干扰,在光福机场飞机航线沿线也不适宜安排集中居住地和高档宾馆,保留一定比例的农田用地。(4)环保目标和环保措施的合理性度假区功能分区和环境保护目标基本合理。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尚存在的部分不合理之处主要有:①区内有特殊要求的高级宾馆、别墅用地,而且现状大气环境质量较好,能达到一级标准,故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统一定为二级是不合理的。②内河主要为景观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而且现状水质一般,故水环境保护目标定为Ⅱ类,有所偏高。③交通干线两侧的噪声环境保护目标定为3类稍有偏高。除叶山岛采用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外,规划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合理。(5)旅游容量的合理性—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设计,近期(到2010年)度假区客流量为647万人/年,按年宜旅游天数250天,景区面积11.2Km2计算,平均客流量约2.6万人/天,人均游览面积约为431平方米/人;远期(到2020年)度假区客流量为1004万人/年,按年宜旅游天数250天,景区面积26.1Km2计算,平均客流量约4万人/天,人均游览面积为652平方米/人。对比标准可见,本度假区的人均游览面积可以达到此标准。因此,景区容流量设计基本合理,在游览环境承载力之内。10.5公众参与本次公众参与以填写调查表结合专家咨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象:随机挑选,兼顾社会各层面。共发放问卷51份,收回51份。调查对象分属于胥口村、香山村、蒋墩村等度假区涉及的各行政村落及规划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咨询专家主要了涵盖了环境科学、生态旅游学、区域开发与管理等多学科领域。本次公众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公众都认为该规划的实施会使当地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公众对本规划基本持坚决支持的态度(占76%),其余24%的被访者持有条件赞成的态度。公众提出的关于“改善太湖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一次规划,避免重复开挖布设管线”、“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环太湖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等建议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均可得到采纳与落实。专家提出的“—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切实保护好度假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将景观的建设与湿地、山体保护、文物古迹、文化遗存的保护结合起来;旅游区应严格控制人口,居住区应远离湖岸和重要风景区,保留部分农业生产用地;重视对太湖水体的保护,限制水上设施和水上游乐活动;重视长沙岛和叶山岛的保护,限制跑马场、高尔夫球场和游艇俱乐部的建设;已建高尔夫球场的地表径流应收集处理后进入其自身水体作为内部消耗用水,做到零排放;应保证区域生物多样性及景观协调度不得降低”、“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体现吴文化特色”等建议需在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后方能得到落实。10.6规划的调整建议10.6.1规模的调整建议度假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在已批复的用地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其余控制性规划区域的开发,应严格按照《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要求进行管理。为保护太湖水资源和度假区生态平衡,应控制区内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的建设,今后不得再新建高尔夫球场。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应控制太湖水产养殖规划和范围,保护对水生态有益的水生生物和底栖生物,建设水生态工程,如人工湿地等,维护水生态平衡。10.6.2规划布局的调整特别需要保护的湿地、林地、文物古迹附近不得进行旅游设施的开发建设,为此建议不得在望湖路南侧,靠近一号桥处附近,及渔洋山南麓建设高级别墅,限制在湿地资源丰富的太湖沿岸建设水上游乐设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保持湿地或林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且不得继续扩大规模。建议不在光福机场的飞机航线沿线设置集中居住用地和宾馆酒店,尽量减少飞机起降噪音对居民正常生活和游客旅游的干扰。建议长沙岛、叶山岛以开展吴文化及古村落的旅游为主,不宜设立跑马场、游艇俱乐部等娱乐设施;也不宜大量建设宾馆、高级别墅等,以保持景观的公共性。—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6.3关于环境功能与执行标准的调整建议度假区规划的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调整建议见下表:表10-1度假区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调整建议环境功能区划和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大气长沙岛、叶山岛、高级宾馆等执行一级标准,中心区社会服务用地执行二级标准区内宾馆、酒店等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地表水太湖胥湖湖区、顺堤河、香山运河、木光河(胥江~浒光运河段)均执行Ⅲ类光福污水处理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长沙岛、叶山岛污水处理设施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声环境交通干线近期执行3类,远期2类施工现场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10.6.4污水处理方案调整建议方案一:为解决叶山岛现有无动力处理设施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建议对其进行改造处理。如在调节池前添加隔油池,定期派人撇去浮油;增加动力设备,不断充氧,使生物膜不断生长,提高净化效果等。方案二:为更好地杜绝太湖富营养化的发生,建议长沙岛、叶山岛上设置集水池,污水集中收集后也运至光福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木光河。方案三:因污水量少,建议污水深度处理全部回用,不外排。10.6.5岸线利用方式完善的建议—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整个度假区滨湖区域均为生态湿地,因此,建议度假区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尽善利用这一景观资源。限制水上俱乐部等旅游设施的建设,已建部分应尽量做到与太湖湖岸景观的协调,体现吴文化特色,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水环境的污染。限制太湖大道的车流量和车速,建议远期设置主入口,太湖大道上一律采用低噪音、低车速、无污染的电瓶观光车,提高游客亲水旅游的舒适度。度假区的土木建设涉及水利工程的,应事先征得相关水体部门的许可,保证太湖的水利防洪功能。10.6.6景观建设的建议及其它度假区景观建设应充分体现吴文化特色,重视区内各景观之间的协调度。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核实区内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尽快搬迁污染较重的企业于周边工业园区。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光福镇的污水集中处理率,改进耕作方式,进一步降低农业地表径流的面源污染。10.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0.7.1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区内所有生活废水、餐饮、娱乐废水等全部接入光福镇污水处理厂等废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相关纳污水体,不得直接排入太湖水域。(2)在太湖水域进行水上活动,必须遵守《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并事先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3)区内必须使用无磷洗衣粉、洗洁精等,杜绝水体的富营养化。(4)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地表泾流的污染:高尔夫球场、生态农业等喷洒农药应注意天气因素,尽量减少农业面源的污染,并提高化肥农药的作用效果。高尔夫球场外的雨水应截流,高尔夫球场内的地表径流应自行处理后进入自身水体,作为其内部消耗用水,不得外排,以减轻农药、化肥对太湖水体的影响。—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加强对跑马场畜禽粪便的处理,减轻对外环境的污染。新建停车场除采用多孔路面外,还需修建雨水收集系统和隔油沉淀池,雨水集中收集,经隔油后再经渗漏沟渠排放。及时清扫地面,定期清运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清除停车场沉淀池内的沉积物。(5)游艇、俱乐部的生活污水及机舱水均不得直接入湖。(6)限制度假区及周围相关水域的水产养殖,减轻对太湖水体的污染。(7)建议利用风能翻水,使香山运河、顺堤河等实现与太湖水体互换,从而内河水体变活。(8)不得在渔洋山水厂、苏州新区水厂水源地周围1公里范围内从事水产、集中式畜禽养殖、旅游设施等可能污染水质的活动。10.7.2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度假区废气主要有餐饮油烟废气、停车场汽车尾气,其中主要为油烟废气。⑴各餐饮单位(油烟废气)均需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规定,油烟无组织排放视同超标。⑵通过合理的停车位布置和有效管理,使车辆尽可能顺利地进出,即可减少尾气污染。⑶禁止简陋的三轮摩托车在沿湖车道载客,减少尾气污染。10.7.3噪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度假区内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和商业活动噪声。应当合理规划区内道路使其畅通,禁止使用高音喇叭;制定相关规定限制使用喇叭招揽顾客。—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远期在条件许可时,可在度假区设立1-2个主入口,外部大动力车辆不得入内,一般机动车辆集中由香山路通行,太湖大道等景观游览路线一律使用电瓶车等低噪声车辆,并加强路边绿化。10.7.4固体废弃物防治对策⑴景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足够收集范围的废弃物收集箱。旅游垃圾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对垃圾中有利用价值的部分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无利用价值的送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⑵餐饮产生的剩菜饭外售给区外农户作猪饲料,不得随意废弃。10.7.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划分、设置区内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沿湖湿地的保护;(2)对现状已经遭到破坏的山体,通过覆土和植树种草进行修复,尽可能地恢复其原貌;(3)加强对湿地、山体、文物古迹、文化遗存的保护,限制沿湖水域的水产养殖,以保持度假区自然景观的协调,提高度假区景观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做好植被病虫害防治工作,宜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结合药物来防治病虫害。可在树木上安放人工鸟巢,引入益鸟。为避免在引进园林绿化物种时的生态不安全性,在引进园林绿化物种应严加管护,尽量选择属于适应性强,但繁衍能力总体不高的类型,尽量避免生态入侵而导致的生态安全问题。(4)清淤后的内河要引入鱼虾、水草等,帮助建立平衡的生态系统。(5)区内不存在国家保护物种,但在度假区建设中应力求保持乡土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10.7.6外环境对景区影响的减缓措施—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度假区周边用地在引进工业项目时,必须遵守当地规划,选址必须履行环保审批程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对景区造成污染。现有具备废水接管条件的工业企业、餐饮服务行业尽早实现接管,限制和淘汰过剩的印染、酿酒生产设备,杜绝工业废水、餐饮废水偷排和超标排放,以免影响度假区内河的来水水质。10.7.7其它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⑴内部污水收集系统尽量采用重力管,以减少管网和污水泵发生故障的风险,一旦发现故障必须及时抢修。⑵尽可能压缩建筑占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损失。⑶停车场四周应有充足的绿化屏障,做到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植物均匀分布,减少尾气对景区的影响。⑷景区厕所、垃圾箱的布置要做到数量充足,范围广泛,形态与景观协调。10.7.8主要污染控制措施的实施计划度假区规划的主要污染控制措施为污水集中处理和区域交通组织的调整。目前光福污水处理厂已通过验收,并投入正式运营;长沙岛和叶山岛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已启用。度假区的污水管网正在铺设过程中,预计到2005年底,整个中心区范围内有污水处理需求的酒店、集中居住区等都可接通管网。区域交通组织调整中拟将香山路调整为主要入区道路,太湖大道进行封闭,一律采用观光电瓶车。且电瓶车的定购工作目前已经启动。10.8环境管理、监测、跟踪评价建议(1)在度假区的管理机构设置中,需设置专职环境保护岗位,并设立环境监测部门,负责区域内所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其他各项事宜。(2)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监控,减少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实行度假区监测计划,—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湿地生态的监测应按照《江苏省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开展。(3)实行跟踪环境影响评价,度假区规划期为2005~2020年,建议在近期规划实施完成后(2010年)进行一次跟踪评价,在2020年进行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4)按照报告书中提出的要求进行下一层次规划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综上,在严格采取相关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调整布局,控制规模的前提下,本规划的实施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是可行的。—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1.总论11.1立项背景11.2编制依据11.3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41.4评价工作重点51.5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51.6环境影响识别81.7评价因子的确定和评价指标体系101.8评价方法121.9评价工作技术路线132.总体规划概述152.1规划目的、功能定位152.2规划期限和范围152.3发展目标152.4总体规划布局与用地规划162.5环境保护规划182.6其它规划192.6.1基础设施规划192.6.2旅游线路及游客量、停留时间202.6.3资源保护规划212.7规划的实施措施223.区域环境现状分析243.1区域环境概况243.1.1地理位置243.1.2自然环境概况24—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1.3社会经济概况293.1.4人文环境现状313.2度假区及其周边地区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323.3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现状333.3.1水环境质量现状333.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363.3.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363.3.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373.4度假区开发现状回顾423.4.1度假区发展历史回顾423.4.2度假区开发现状433.5度假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494.规划方案分析504.1与区域发展目标的相符性分析504.2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504.2.1与《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协调性分析504.2.2与《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协调性分析514.2.3与《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协调性分析514.2.4与《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协调性分析524.2.5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协调性分析534.2.6与《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的相符性534.2.7与土地利用相关规划的相符性544.3生态适宜度评价554.3.1生态登记554.3.2土地利用开发度评价56—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3.3旅游设施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度分析574.4总体布局与区内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分析594.5环境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可达性604.6环境保护措施(设施)的合理性分析624.7区域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634.7.1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634.7.2游览环境承载力与设计客流量644.7.3文化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54.8外环境对度假区的影响及主要制约因素654.9零规划方案影响分析664.9.1环境影响分析664.9.2生态影响分析664.9.3自然、文化资源保护的影响分析675.环境影响分析685.1污染源强的预测685.2规划实施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分析705.2.1水环境影响分析705.2.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35.2.3声环境质量影响预测735.2.4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755.2.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55.2.6社会影响分析815.2.7其它环境影响分析825.3与零规划方案的影响对比分析826景观影响分析846.1景观调查与分析方法846.1.1调查与评价范围84—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1.2景区景观现状描述846.2景观现状评价方法866.2.1指标的界定866.3景观影响预测及分析876.3.1度假区总体规划中景观规划评价886.3.2景观影响评价896.3.3度假区的景观变化分析927.规划的调整完善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37.1规划调整完善的建议937.1.1发展规模的调整建议937.1.2用地布局的调整建议937.1.3环境保护规划调整937.1.4污水处理方案建议947.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57.2.1度假区营运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957.2.2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77.2.3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97.3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建议1027.3.1度假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内容1027.3.2度假区开展生态旅游应采取的措施1048.公众参与1078.1目的和方法1078.2问卷调查1078.2.1调查对象及方式1078.2.2调查结果及分析1098.3专家咨询1108.4对建议的落实情况111—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环境管理、监测与跟踪评价1129.1环境管理1129.2环境监测1129.3跟踪环境影响评价11310.结论11510.1总体规划概要11510.2环境质量现状与生态环境现状11510.3环境影响11610.4规划方案分析11610.5公众参与11810.6规划的调整建议11910.6.1规模的调整建议11910.6.2规划布局的调整11910.6.3关于环境功能与执行标准的调整建议11910.6.4污水处理方案调整建议12010.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2010.7.1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2010.7.2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2110.7.3噪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2210.7.4固体废弃物防治对策12210.7.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2210.7.6外环境对景区影响的减缓措施12310.7.7其它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2310.8环境管理、监测、跟踪评价建议123—v—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