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3 MB
  • 148页

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1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目录前言41、总论11.1项目背景及由来11.2编制依据21.3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51.4评价标准61.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81.6评价因子111.7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11.8环境影响、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21.9评价时段、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142、工程概况162.1工程名称及建设性质162.2工程地理位置162.3工程任务及建设规模162.5工程等级172.6工程内容172.7施工组织规划222.8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272.9运行管理282.10依托工程情况282.11工程总投资293、工程分析303.1工程环境合理性分析303.2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排污核算383.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排污核算474、环境现状及现状评价484.1评价区环境现状484.2生态环境现状554.3社会环境624.4环境现状评价654.5主要环境问题71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35.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735.2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775.3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835.4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835.5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875.6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与评价895.7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评价905.8社会环境影响905.9环境风险分析926、方案比选946.1方案工程比选946.2环境比选分析957、水土保持方案987.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987.2水土流失预测987.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101. .7.4水土保持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分析1058、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078.1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078.2运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128.3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1139、环境管理、环境监理、监测计划1169.1环境管理1169.2环境管理1189.3环境监测计划12010、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2310.1环境保护投资概算12310.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411、公众参与12511.1公众参与的目的12511.2调查方法12511.3信息公告及意见反馈情况12511.4调查范围及内容12811.5公众参与调查结果12911.6调查表意见统计及分析13211.7公众意见与建议的采纳和落实情况13211.8公众调查意见结论1321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3412.1工程概况13412.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3412.3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3612.4环境保护措施13812.5环境监测计划与环境保护费用13912.6工程环境可行性结论14012.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4112.8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4212.9综合评价结论142. .附件附件1:***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生态评价植被样地表及评价区植物名录附件2:***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评价区陆生脊椎动物名录附件3: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4:***州发改委关于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大发改海开函[2015]1号附件5:中共洱源县委关于海东新区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洽谈会的专题会议纪要附件6:云南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关于申请***市环境保护局标准确认的函附件7:标准确认函(***市、洱源县)附件8: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报告附件9: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水样检验报告附件10:问卷调查(个人、团体)附件11:***州建设项目环境审核受理中心建设项目:技术评审会会议纪要附件12:修改对照表附件13:云南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关于项目名称变更的情况说明附件14:技术合同附件15:环评项目技术审查表附件16:报告书编制进度表附图附图1: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1~2-4:项目工程总图附图3:评价工作范围图附图4:项目水系图附图5:项目与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图附图6:项目与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图附图7: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布置图. .前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强市的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精心打造工业园区,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加大工业性投资和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扶持重点产业,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两保护、两开发”工作,提出开发海东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是海东片区的大发展时期。海东城市新区综合年需水量6169万m3,其中生活用水年需水量2462万m3。根据《***市海东片区分区规划报告》,以洱海为水源通过拟建5处的取水点进行动力提水供水方案,来满足海东城市新区用水需求。而高品质的直饮水依然依靠外部供应,成本高,且运输不便。目前各城市供水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城市供水的基本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供水的突出问题已由满足“量”的需要提升到更高的“水质要求”。直饮水更安全、卫生。直饮水,也称为活化水、健康活水,达到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直接饮用健康水的标准。直饮水比普通饮用水从外观上更为清澈,口感更好。直饮水矿物元素更为丰富,比普通饮用水能够提供更多人体所需要的元素,提高了人体免疫力。因此,对其水源地的要求更高,其水源地水质最好是弱碱性水源。本次结合洱源县水量较丰富、水质较好;洱海现状水质满足不了直饮水要求,且洱海动力提水供水运行成本高等实际情况。对洱源县境内海西海水库、茈碧湖水库和三岔河水库三座主要水源工程对海东城市新区供水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并对调水水源原有灌区(或规划灌区)的供水水源安排提出初步意见,并分析其影响。经分析,提出采用水质较好(弱碱性水)、水量较丰富及可供水高程均可满足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要求的三岔河水库作为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供水水源,其它工业用水等由洱海提水供水的解决方案。三岔河水库调水解决海东片区直饮水采取重力自流供水方案。***市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洱源三岔河水库调水工程主要任务是解决***市海东城市新区的饮水问题,而不考虑沿线乡镇的人蓄饮水问题,供水工程系统相对单一,由取水工程、输水工程组成。调水工程方案根据***市海东新区近、远期设计水平年需水量的不同,并受供水区及调入区地理位置及高程分布情况控制,拟定单管布置。三岔河水库可调水量:P=80%时年可调水量为2889.2万m3,P=90%时年可调水量为2451.6万m3,P=95%时年可调水量为2125.9万m3. .。根据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需水总量100万m3/年,设计取水流量为0.0318m3/s,计算确定管径为DN250-350。采用钢管布置,管长86.109km。本工程引水管路长,为保障饮用水的安全,采取地埋式;从工程总体布置来看,管道工程避让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工程属于《***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0年)》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本工程为方便运输,管道布置于现有的公路及乡村道路旁;但是因管径小,开挖深度埋深仅0.5m,因此工程开挖土石方量不大;再者工程沿现有公路及乡村道路布设,减少了施工便道的修建和对区域自然植被的破坏,对水土流失影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因此,通过洱源三岔河水库调水解决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程一旦实施投入使用后,对海东城市新区提供了直饮水水源,进一步夯实了海东城市新区开发项目的基础,对海东城市新区开发进程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三岔河水库调水工程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1、总论1.1项目背景及由来1.1.1项目背景目前各城市供水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城市供水的基本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供水的突出问题已由满足“量”的需要提升到更高的“水质要求”。直饮水更安全、卫生。直饮水,也称为活化水、健康活水,达到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直接饮用健康水的标准。直饮水比普通饮用水从外观上更为清澈,口感更好。直饮水矿物元素更为丰富,比普通饮用水能够提供更多人体所需要的元素,提高了人体免疫力。因此,对其水源地的要求更高,其水源地水质最好是弱碱性水源。根据《***市海东片区分区规划》,海东片区目前水量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旅游人口,生活用水量指标相对稳定,增幅平缓,但随着行政中心搬迁至海东片区,综合用水量将会较大增加。***市海东片区以洱海为水源通过拟建5处的取水点进行动力提水供水方案,来满足海东城市新区用水需求。而高品质的直饮水依然依靠外部供应,成本高,且运输不便。本次结合洱源县水量较丰富、水质较好;洱海现状水质满足不了直饮水要求,且洱海动力提水供水运行成本高等实际情况。对洱源县境内海西海水库、茈碧湖水库和三岔河水库三座主要水源工程对海东城市新区供水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目前洱海面临着富营养化加剧和水位降低等问题.洱海水质基本稳定保持在Ⅱ~Ⅲ类水质。洱海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近年来逐步增加,藻类细胞数量增加,卡森指数呈上升趋势,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增加。近10多年来洱海水资源开发的进一步扩大,水位呈下降的趋势,湖泊面积缩小,洱海面积急剧缩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持续增加对洱海水资源的取用,将进一步加剧洱海的生态环境负担。茈碧湖水库作为洱源县县城及周边城镇的重要水源,现状水资源利用较为充分;为保障洱源县县城及周边城镇的饮用水安全,本工程也不考虑从该水库取水。此外,对调水水源原有灌区(或规划灌区)的供水水源安排提出初步意见,并分析其影响。经分析,提出采用水质较好(弱碱性水)、水量较丰富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及可供水高程均可满足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要求的三岔河水库作为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供水水源,其它工业用水等由洱海提水供水的解决方案。三岔河水库调水解决海东片区直饮水采取重力自流供水方案。***市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洱源三岔河水库调水工程主要任务是解决***市海东城市新区的饮水问题,而不考虑沿线乡镇的人蓄饮水问题,供水工程系统相对单一,由取水工程、输水工程组成。洱源三岔河水库调水解决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程一旦实施投入使用后,对海东城市新区提供了直饮水水源,进一步夯实了海东城市新区开发项目的基础,对海东城市新区开发进程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三岔河水库调水工程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工程建设十分必要。1.1.2项目任务由来***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3月3日***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大发改海开函[2015]1号“关于对同意***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函”(见附件),同意了工程立项。在项目立项后,先后完成了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等专项设计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05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及其它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海东开发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10日委托云南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承担“***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中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对拟建工程沿线环境现状进行了实地勘察、调研、资料收集、现状监测等,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供业主上报审批。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州环境保护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报告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提出宝贵意见。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0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年9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1988年6月。1.2.2政策、规章及规划•《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土地复垦规定》(1998年11月8日国务院令第19号);•《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2年11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令第2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年1月;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2009年3月1日;•《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2]88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6〕28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4】24号“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2004年2月);•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云南省政府令第105号(2001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文件云政发【2014】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2009年11月17日);•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目录(2013年本)的通知(云环发〔2013〕151号);•《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1989]110号文);•《云南省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6月);•云林保护安[1996]第65号《关于印发云南省古树名木名录的通知》•云府发[2007]165号《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报批稿);•《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它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2.3技术导则与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T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DL/T5402-200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2.3项目委托文件及相关材料(1)2015年2月10日,***海东开发市政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书”;(2)***白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大发改海开函[2015]1号);(3)***白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2015.3月,云南兴禹生态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5)《***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6~2010年)》,***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2003.8);(6)《***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士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2005.4);(7)《***海东山地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9);(8)《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1.3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1.3.1评价目的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在对管道沿线环境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不同时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评价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评价工程建设的实际影响,并根据管道与沿线不同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缓解措施;根据线路工程在施工期对环境影响的主要特点,提出施工期环境管理、环境监理和监测计划;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提出运行期的风险防范措施及管道安全运行管理措施;使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为工程的设计、建设及运行期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1.3.2评价原则根据项目的规模、建设内容、施工、运行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环境影响评价贯穿以下原则:(1)符合相关规划的原则:项目要符合《***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0年)》。(2)符合产业政策: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国家、云南省的产业政策;(3)符合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开发资源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4)突出生态保护,减缓和避免生态破坏;项目设计和建设必须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使建设项目对生态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5)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建设须保证三岔河水库现状用水需求;(6)不降低区域环境功能及污染物达标排放原则: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污染物必须达标排放,不得造成区域环境功能的降低;(7)公众参与的原则:公众参与作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根据《导则》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应在环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不同方式的公众参与,并分阶段、分内容进行,使环评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对建设项目的意见和要求,以保证建设项目不损害公众利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除此之外,本报告的编制还将遵守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客观、公正、突出重点等基本原则。1.4评价标准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1环境质量标准拟建工程项目执行下列评价标准,以下标准已经洱源县、***市环境保护局给予了确认。(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供水管道沿线区域多为偏远的农村、农田,评价范围均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表1.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污染物名称TSPPM10NO2SO2浓度限值年平均0.2000.0700.0400.06024小时平均0.3000.1500.0800.1501小时平均--0.2000.500(2)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区域属于洱海流域,涉及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弥苴河支流新永安江和永安江,以及洱海。洱海为云南省重点保护湖泊,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洱海水质保护目标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弥苴河源头—入洱海口段水域功能为饮用一级和农业用水,水环境类别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新永安江和永安江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水源地三岔河水库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1.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mg/L)涉及水体项目pHCODcrBOD5DO总磷总氮石油类氨氮挥发酚洱海、三岔河水库水库、弥苴河、新永安江和永安江Ⅱ类6~9≤15≤3≥6≤0.1(湖、库0.025)≤0.5≤0.05≤0.5≤0.002(3)声环境质量标准供水管道沿线管线两侧村寨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管线沿大丽高速公路、大丽铁路侧区段执行4a标准;其他区域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见表1.4-3。表1.4-3声环境质量标准Leq[dB(A)]类别昼间夜间1类55452类6050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a类7055(4)水土流失评价标准执行国家水利部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分级指标。表1.4-4水力侵蚀强度分级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微度<200,<500,<1000<0.15,<0.37,<0.74轻度200,500,1000~25000.15,0.37,0.74~1.9中度2500~50001.9~3.7强烈5000~80003.7~5.9极强烈8000~150005.9~11.1剧烈>15000>11.1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的干密度1.35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干密度计算。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供水管道沿线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排放标准,根据引水管线工程施工的污染特点,按无组织综合排放浓度限值计,详见表1.4-5。表1.4-5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物TSP(mg/m3)SO2(mg/m3)NO2(mg/m3)浓度限值(二级)1.00.400.12(2)废水排放标准施工期:施工废水禁止外排。运营期:项目无污水产生,不设置排放标准。(3)噪声排放标准①供水管道沿线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见表1.4-6。表1.4-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②运行期噪声本工程运营期无噪声产生,且工程仅是管线工程,无泵站和配套水厂工程,因此,无噪声排放标准。1.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5.1评价等级1、生态环境该项目属于非污染生态影响的引水项目,结合该项目的规模、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工程总占地面积55.7801hm2(均为临时占地),影响范围<2km2;且工程为线路工程,引水管道全长86.109km,小于100km。工程占地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等特殊敏感区,亦不涉及洱海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属于一般区域。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相关要求,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2、地表水项目属引水工程,运行期没有生产废水产生,仅项目施工过程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期施工营地依托沿线已有的城镇进行布设,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可依托现有城镇的市政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置;其他施工废水量较小,小于1000m3/d,且施工废水性质简单,工程涉及的新、老永安江属于小河,水质标准为Ⅱ类;按照导则,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定为三级。3、声环境本项目的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期的施工机械噪声,本项目有部分管道线路穿越村寨,施工期噪声将对村寨有影响。由于施工噪声是间歇性、阶段性的;且鉴于工程量不大,不存在大型施工设备,施工期区域噪声值增加不超过3dB;声环境基本保持自然状态。运营期不产生噪声影响。因此,根据“导则”,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按三级进行。4、大气环境项目在运行期无废气产生,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扬尘影响,因此大气环境重点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影响,不设等级。5、风险评价等级本项目运营期不存在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品,仅项目建设过程中储存有少量的柴油、汽油。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GB18218-2009》的规定,依据表1中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及其临界量,本项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有关规定,同时工程所在地区亦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因此,本工程环境风险评价作为二级。鉴于本项目的工程特征和区域环境现状以及项目环境风险源不大等特点,本次环评的环境风险影响仅做一般性分析。表1.5-1风险评价工作级别(一、二级)分类情况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6、其他项目建设对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等不利影响均较小,或为有利的因素等环境影响不设置等级,作一定深度的分析。1.5.2评价范围本次环评的评价范围按环境要求进行划分,各环境因素的具体评价范围如下所示:1、生态环境生态的评价区域考虑地形因素及影响因素沿管线两侧向外扩展200米。2、地表水环境地表水评价范围为洱源县境内的永安江,主要为工程跨越永安江上游500m,至新老永安江交汇口下游弥苴河处的河段以及洱海。3、空气环境施工区征地线、输水线线路中心线外延200m范围内;施工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应为管线两侧各200m。4、声环境施工区征地线、输水线线路外延200m范围内;施工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应为管线两侧各200m。5、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社会影响以项目涉及区域洱源县及***市。评价工作范围见附图3。1.6评价因子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拟建项目特点与污染源、污染物类型,本次评价确定以下评价因子:表1.6-1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分类环境要素主要评价因子环境现状评价因子环境空气SO2、NOX、TSP、PM10及焊接烟尘地表水pH、CODcr、BOD5、氨氮、石油类、总磷、挥发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dB(A)生态植被面积、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强度、野生动物污染评价分析及预测因子水COD、氨氮、动植物油噪声施工期噪声环境空气焊接烟尘生态植被损失面积、生物多样性变化、农业生产损失、水土流失量1.7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7.1评价内容结合项目特点及项目途经区的环境状况,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敏感点环境影响评价、路由比选、水土保持、环境风险评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减缓措施、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等。1.7.2评价重点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点,评价重点为:(1)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包括:陆生植被、植物、野生动物、土地利用等。(2)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影响评价,从环保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水保措施的环境可行性;对项目拟选料场和渣场的场址环境可行性进行分析。(3)工程建设对弥苴河、新老永安江等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对三岔河水库水资源分配利用的影响评价。(4)工程建设对基础设施的影响评价,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施工管理措施。(5)工程分析。(6)公众参与。(7)工程建设对引水工程区和海东新区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及工程下穿大丽高速、大丽铁路等施工对交通运输及交通安全的影响,工程横跨农灌渠(跃进渠)施工对渠道引水的影响。1.8环境影响、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8.1环境影响与污染控制该项目属于生态影响的引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施工期主要是引水管道建设及施工便道修建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影响;对野生动、植物影响及当地水质的影响;弃土、弃渣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的废气、施工机械噪声对环境空气和声环境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运营期主要是引水后对水源地三岔河水库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以及水质安全的风险等。1.8.2环境保护目标拟建引水管线长度为86.109km,主要穿越侵蚀构造、溶蚀构造和山间谷地堆积地形地貌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特征敏感区。1、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目标经过调查,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为水源区、输水主管线区及受水区,见表1.8-1。表1.8-1工程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区位关系分布位置保护要求影响因素地表水区域水系三岔河水库引水点起点水质、水资源合理分配管道施工布置及管沟开挖引起的水土流失、扬尘、施工噪声及管道焊接烟尘永安江(新、老)洱源县境内主管两侧河道K25+200—36+100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水文情势弥苴河洱源县境内主管西南600m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水文情势洱海挖色、双廊境内输水主管下游200-700m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水文情势环境空气和声环境洱源县二南村(31户,134人)西120m管道K5+810处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和4a类标准管道施工布置及管沟开挖引起的水土流失、扬尘、施工噪声及管道焊接烟尘菜园村(64户,318人)东90m管道K8+430处下新村((34户,145人))西40m管道K18+410处大花园村(28户,113人)东160m管道K25+130处大树营村(45户,174人)西南85m管道K28+250处社畔村(36户,151人)东、西25m管道K29+050两侧后湖村(19户,82人)西南30m管道K29+410处文笔村(37户,171人)东北170m管道K33+345处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前村(33户,139人)西南183m管道K36+210处云溪村(22户,98人)北100m管道K36+640处大磨坪村(26户,109人)北30m管道K38+040处***市中村(22户,93人)东40米管道K41+790处长育村(46户,205人)西南185m管道K50+400处石头村(41户,181人)东60米管道K84+210处社会环境洱源县跃进渠菜园村横跨,K8+220处、K9+650处、不影响渠道通水横跨施工及土石方***市大丽高速双廊村前1km处下穿涵洞,K45+990处、K50+396处不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及通行施工建设大丽高速匝道铁门把山处下穿山体K55+990—K56+556段大丽高速花椒箐隧洞入口处下穿涵洞,K61+095处大丽高速向阳收费站出口处下穿向阳沟涵洞,K74+808处大丽铁路白虎山处下穿涵洞,K54+896处、K55+120处大丽铁路挖色村东面下穿涵洞,K58+546处洱源县、***市居民生活水平所经乡镇境内不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工程建设及运营洱源县、***市耕地资源临时占地区合理补偿占地产值工程临时占地施工2、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拟建沿线涉及自然植被、耕地、景观等生态环境和保护目标,见表1.8-2所示。表1.8-2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目标范围、位置关系影响因素备注生态环境农田管道沿线工程占地,施工行为沿线自然植被沿线两侧100m内自然植被工程占地,施工行为“三场”生态环境评价区域内工程占地沿线自然景观管道沿线建设与运营尤其是施工期景观1.9评价时段、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1.9.1评价时段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拟建项目作为引水长输管道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共分两个时段,工程建设期和工程运营期。1.9.2评价方法本工程为中型线性开发建设项目,根据对拟建项目沿线的实地踏勘,沿线多为山地和村庄,多数路段环境现状基本相似。因此遵照“以点和代表性区段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进行评价。结合本工程各评价区段环境特征和各评价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筛选,有针对、有侧重地对环境要素进行监测与评价。针对施工期和运行期存在的环境问题,获取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及污染源的有关资料。参考类比调查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式和参数,定量或定性地分析项目施工期间和投产运行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非正常、事故状态下的影响,针对评价结果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提出预防和恢复措施;结合工程沿线各城镇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论证管线路由走向的环境可行性;最后综合分析各章节评价结论,给出该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1.9.3评价程序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调查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接受业主委托,收集相关项目文件和环保法规,进行初步调查和工程分析,制定工作方案;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进行详细的现场考察、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制定环境影响减免措施、监测计划及管理计划,得出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并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编制总报告。评价工作程序见下图1.9-1。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1.9-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工程概况2.1工程名称及建设性质项目名称:***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海东开发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洱源县、***市总投资:8435万元2.2工程地理位置***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取水口位三岔河水库出口,三岔河水库位于洱源县北部,弥茨河支流三营河中游,地理坐标100°01′11″,北纬26°15′49″。三本工程输水管线从三岔河水库出2430m高程经重力自流供水至2180.00m高程,沿途自然地形高程总落差为240m。工程位于***州的东部,跨洱源县和***市,涉及洱源县牛街乡、三营镇、右所镇、邓川镇等4个乡镇,还涉及***市的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和海东镇等。工程线路位置详见附图1。2.3工程任务及建设规模2.3.1工程任务***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任务为“解决***市海东新城区的饮水问题”,而不考虑管线沿线乡镇的人蓄饮水问题,供水系统比较单一。工程年取水量100万m3,沿途流经洱源县辖区的牛街乡、三营镇、邓川镇、右所镇,***市辖区的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2.3.2建设规模(1)工程等级***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拟从三岔河水库出口取水后输水至海东新建水厂。工程为调水工程,输水管道云溪分水口以上取水流量为0.0496m3/s,云溪分水口以下取水流量为0.0248m3/s,输水管线总落差240m,年调水量100万m3,根据《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2008),工程等别为Ⅳ等小型工程,主要建筑物4级,次要建筑物5级。(2)设计流量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工程旨在将三岔河水库水引水至拟建海东水厂后,进行供水。工程拟定提水时间为全年,年取水总量为100万m3。经计算,工程输水管道云溪分水口以上取水流量为0.0496m3/s,云溪分水口以下取水流量为0.0248m3/s。2.3.3供水范围及运行方式(1)供水范围工程从三岔河水库出口取水后输水至中和村附近的拟建供水水厂做直饮水。(2)工程运行方式工程采取重力自流供水方案。本引水工程在大丽高速邓川口成立指挥调度中心,在今后的运行调度管理中,建立集中统一、灵活先进的调度指挥系统,应根据水源供水能力,做到科学调度,按供水任务的主次,依次供水,切实做到统一指挥、合理调度、经济运行、安全供水。指挥调度中心依托邓川镇已有的建筑,本工程不新建指挥中心。2.5工程等级2.5.1工程等级及主要建筑物级别***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拟从三岔河水库出口取水后输水至海东新建水厂。工程为调水工程,输水管道云溪分水口以上取水流量为0.0496m3/s,云溪分水口以下取水流量为0.0248m3/s,年调水量100万m3,根据《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2008),工程等别为Ⅳ等小型工程,主要建筑物4级,次要建筑物5级。2.5.2地震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3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2.6工程内容本项目取水为三岔河水库输水速冻底板下设有φ500的铸铁人饮供水管,工程直接从人饮供水管取水。输水工程沿三岔河河谷走至(K1+860)——沿东山脚下至二南村(K5+996)——沿菜园村后的三岔河南干渠(K10+256)——穿过朱家营至乐善村,经巡检村东南大丽高速桥下后翻过下山口隧道(K21+737)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从新永安江旁的农田穿过至云溪村(云溪分水口K36+392)——沿大丽高速西侧,部分段沿老环海路布设(K47+209)——过双廊村后沿大丽高速东侧山坡上至长育村(K50+681)——过挖色康廊村东,沿大丽铁路西侧山坡起伏布设穿过挖色镇(K58+981)——沿挖色镇南侧山脚铺设至大鼻箐、冷水箐(K64+745)——采用新技术穿越白秧箐后沿白柳箐铺设至名庄村(K75+962)——翻过大丽高速“横山岭”隧道山脊至尊庄、上登、石头村后终止于拟建水厂(滇西水泥厂北侧山包上(K86+109),总长86.109km(建设中考虑纵向设计实际需用钢管102000m),输水管线落差240m。输水管道云溪分水口以上取水流量为0.0496m3/s,管径为DN350,管线长36.392km;云溪分水口以下取水流量为0.0248m3/s,管径为DN250,管线长49.717km。其工程组成见表2.6-1。工程总图见附图2-1~2-4。表2.6-1工程组成表序号建设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1主体工程输水工程主管道总长86.109km:输水管道云溪分水口以上取水流量为0.0496m3/s,管径为DN350,管线长36.392km;云溪分水口以下取水流量为0.0248m3/s,管径为DN250,管线长49.717km。2翻山支墩工程K10+256~K21+737间的下山口隧道;3K42+079~K45+667间的俄山;4K47+209~K56+991间的六罗山、白鹤山、湖山、白虎山、竹山、铁门把山;5K75+962~K86+109间的横山岭隧道、主山。6定向钻工程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铺管技术,其位置在大丽高速花椒箐隧道上方的白秧箐段,总计长度1522m。7平地铺管穿越坝区耕地约16.645km,即K21+737~K36+392,K56+991~K58+981。8闸阀井9三通管井1座,邓川云溪10管道镇墩11管支墩12辅助工程施工便道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共计开挖施工便道2556m,占地1.278hm2,均为临时占地。(1)下山口隧道处,为了翻过下山口隧道,由附近乡村道路接引一条施工便道至管线铺设处;(2)挖色镇境内,在湖山、白虎山处连续翻山,施工机械及材料运输不方便,以旁边的环海路为起始点,向山上新修两条施工便道;(3)冷水箐,在定向穿管北边的洞口处距离乡村道路较远,施工车辆及材料难以到达,为方便施工,由乡村道路向下引出一条施工便道通至箐底。13土方堆放区本区外侧堆放表土,内侧堆放回填土石方,且内侧距离管沟边缘不小于50cm。平均宽度为2.0m,共计长84271m,占地16.8542hm2,均为临时占地:K0+00~K5+996、K5+996~K24+829、K24+829~K36+392、K36+392~K56+991、K56+991~K64+745、K66+267~K86+109。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砼沉砂池450m3容量15施工指挥部租用沿线城镇已有的建筑16环保工程水环境保护工程生产、生活废水处理工程。17水土保持工程各施工道路、土方堆放场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2.6.1输水工程输水工程仅为输水管线部分,输水管道采取深埋管道方式,管线沿途大部分段顺山坡、山箐布置,少部分地段管线顺河岸、路沿岸布置,局部地段(跨越山体部分)采用露天管。本工程引水管道全长86.109km,其中从洱源县境内三岔河水库取水口(高程为2430m)至新永安江段(即水库—云溪分水口)选用DN350钢管输水,设计流量为0.0496m3/s,云溪分水口至海东新区拟建水厂(高程为2190m)选用DN250钢管输水,设计流量为0.0248m3/s,输水管线总落差240m。2.6.1.1项目平面布置(线路走向)输水管线沿三岔河河谷走至K1+860——沿东山脚下至二南村(K5+996)——沿菜园村后的三岔河南干渠(K10+256)——穿过朱家营至乐善村,经巡检村东南大丽高速桥下后翻过下山口隧道(K21+737)——从新永安江旁的农田穿过至云溪村(云溪分水口K36+392)——沿大丽高速西侧,部分段沿老环海路布设(K47+209)——过双廊村后沿大丽高速东侧山坡上至长育村(K50+681)——过挖色康廊村东,沿大丽铁路西侧山坡起伏布设穿过挖色镇(K58+981)——沿挖色镇南侧山脚铺设至大鼻箐、冷水箐(K64+745)——采用新技术穿越白秧箐后沿白柳箐铺设至名庄村(K75+962)——翻过大丽高速“横山岭”隧道山脊至尊庄、上登、石头村后终止于拟建水厂(滇西水泥厂北侧山包上K86+109)。管道沿线共翻山10次(即K10+256~K21+737间的下山口隧道,K42+079~K45+667间的俄山,K47+209~K56+991间的六罗山、白鹤山、湖山、白虎山、竹山、铁门把山,K75+962~K86+109间的横山岭隧道、主山),定向钻铺管1552m,穿越梯平地约15km(即K21+737~K36+392,K56+991~K58+981)。其中构筑物闸阀井、三通管井、管道镇墩、管支墩、450m3容量的砼沉砂池等。2.6.1.2.项目竖向布置本工程总体纵向设计上自北向南逐渐降低,中间部分段需翻山,会出现起伏地段。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三岔河水库取水口处高程为2430m,沿河谷下至高程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225m,沿东山脚较平缓地段铺设至下山口隧道附近高程为2114m,翻过下山口隧道后,一路沿平缓地段铺设至云溪分水口处(高程为1972.0m),过云溪分水口后,出现小幅度翻山(高程在1980~2012m间)后铺设至俄山(山顶高程为2038.2m),翻过俄山后,沿平缓地段铺设至红山附近(高程为1971.8m),经双廊镇(高程为2112m)后进入长育村附近(高程为1985.7m),经过小幅度翻山(高程为1973.5~2099.5m)后进入挖色镇(高程为1977.0m),沿着挖色镇南侧的山脚进入冷水箐(高程为2238.0),采用水平定向钻技术,穿过白秧箐至高程2249.8m处,沿乡村道路铺设至花椒箐隧道口附近(高程为2129.6m),沿着大丽高速铺设管道至“横山岭隧道”(高程为2083.0m),沿平缓地段铺设至拟建水厂(高程为2180m)。2.6.2工程特性拟建项目工程特性详见表2.6-2。表2.6-2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工程效益指标1、直饮水解决人口万人近期18万人 保证率%90 引水规模万m3100二、工程建设征地1、工程临时占地 林地hm211.0921:土方堆放区33708,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7.1515,定向管道工程区0.3781,施工便道区0.1917洱源县3.9302,***市7.1619草地hm219.5869:土方堆放区5.899,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12.5152,定向管道工程区0.6615,施工便道区0.5112洱源县6.9525,***市12.6344梯坪地hm28.3669:土方堆放区2.5281,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5.3636,定向管道工程区0.2835,施工便道区0.1917洱源县2.9679,***市5.399坡耕地hm213.9452:土方堆放区4.2136,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8.9395,定向管道工程区0.4726,施工便道区0.3195洱源县4.9467,***市8.9985其他土地hm22.789:土方堆放区:0.8427,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1.7879,定向管道工程区0.0945,洱源县0.9894,***市1.7996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工便道区0.0639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1、输水管道 设计流量m3/s三岔河水库取水口至新永安江段(即水库—云溪分水口)0.0496m3/s,云溪分水口至海东新区拟建水厂0.0248m3/s 长度km86.109 尺寸mm三岔河水库取水口至新永安江段(即水库—云溪分水口)DN350,云溪分水口至海东新区拟建水厂DN250 材质环氧煤沥青防腐螺旋钢管。具有优异的耐化学介质腐蚀性和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粘结力好,涂膜坚韧,并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和抗渗透性,抗杂散电流和抗微生物侵蚀性,成膜后,可减少施工道数。2、其他构筑物闸阀井、三通管井、管道镇墩、管支墩、450m3容量的砼沉砂池等四、施工特性 1、主体工程量 土石方开挖万m342.02 回填土石方万m342.02 砼m34590 环氧煤沥青防腐螺旋钢管t5621 2、所需劳动力 总工日工日183 施工平均人数人350 施工高峰人数人420 3、施工工期 筹建期及准备期月1 主体工程施工期月5 总工期月6 五、经济指标 1、经济效益供水成本元/m3220 供水水价元/m3450 2、建设地点洱源县、***市3、项目组成取水、输水工程4、供水范围***市海东新区5、供水规模万人近期(2015年)18万人6、建设工期2015年4月初-2015年9月底,统一规划设计,管道工程一次性铺设到位7、占地hm255.780临时占地8、输水管道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长度kmDN350:36.392;DN250:48.717铺设方式埋地铺设、开槽法及定向钻铺管9、项目投资万元8435钢管万元6745土方开挖万元129石方开挖万元259砼万元230防腐处理万元153临时占地补偿万元153环境保护工程万元30 水土保持工程万元142 其他费用万元5952.7施工组织规划2.7.1施工工艺1、需开挖管沟平地铺管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如下:测量放线——沟槽开挖——垫层铺设——平基——管道安装——接口抹带——回填。(1)沟槽开挖沟槽开挖,沟槽土应在管道安全线以外堆放,以便管道安装,砼浇筑等工作。沟槽开挖断面为梯形,施工时应根据沟槽深度、宽度、土质、地下水位等情况进行放坡和设置支撑。沟壁支撑是在沟槽挖土期间挡土、挡水,保证沟槽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能安全、顺利进行,并对相邻道路和地下管线不产生危害。开挖管沟时,不得破坏下卧层土体结构,使用挖掘机施工时,可保留30cm厚土层不挖。若人工挖土后不能立即浇筑混凝土基础时,槽底可保留15cm厚土层不挖,当土方挖到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在槽内打高程控制桩,以控制挖土深度,防止过浅或超挖,局部超挖部分应回填夯实处理。沟槽切断原有排水沟或排水管道,如无其它适当方法排水时,应架设安全可靠的渡槽或渡管。沟槽的开挖质量应符合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应小于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的一半。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为±20mm。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开挖的管道沟槽,要及时地设置警示标志,并对其进行封闭管理,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在土方堆放区内堆土,严禁占用交通要道,保证施工范围的道路畅通。距离槽边0.5m范围内不许堆土或放置其它材料。堆土高度不宜过高,保证坑槽的稳定。(2)沟槽回填沟槽回填土时,砖、石、木块等杂物应清除干净。回填土应按采用的压实工具和要求压实确定每层虚铺厚度。回填土每层的压实遍数,应按要求的压实度,压实工具、虚铺厚度和含水量,经现场试验确定。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沟槽两则对称运入槽内,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回填其它部位时,应均匀填入槽内,不得集中推入。2、非开挖水平定向钻铺管施工工艺(1)钻导向孔要根据穿越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钻头和导向板或地下泥浆马达,开动泥浆泵对准入土点进行钻进,钻头在钻机的推力作用下由钻机驱动旋转(或使用泥浆马达带动钻头旋转)切削地层,不断前进,每钻完一根钻杆要测量一次钻头的实际位置,以便及时调整钻头的钻进方向,保证所完成的导向孔曲线符合设计要求,如此反复,直到钻头在预定位置出土,完成整个导向孔的钻孔作业。钻机被安装在入土点一侧,从入土点开始,沿着设计好的线路,钻一条从入土到出土点的曲线,作为预扩孔和回拖管线的引导曲线。(2)预扩孔和回拖产品管线一般情况下,使用小型钻机时,直经大于200mm时,就要进行予扩孔,使用大型钻机时,当产品管线直径大于DN350mm时,就需进行预扩孔,预扩孔的直径和次数,视具体的钻机型号和地质情况而定。回拖产品管线时,先将扩孔工具和管线连接好,然后,开始回拖作业,并由钻机转盘带动钻杆旋转后退,进行扩孔回拖,产品管线在回拖过程中是不旋转的,由于扩好的孔中充满泥浆,所以产品管线在扩好的孔中是处于悬浮状态,管壁四周与孔洞之间由泥浆润滑,这样即减少了回拖阻力,又保护了管线防腐层,经过钻机多次预扩孔,最终成孔直径一般比管子直径大200mm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所以不会损伤防腐层。在钻导向孔阶段,钻出的孔往往小于回拖管线的直径,为了使钻出的孔径达到回拖管线直径的1.3~1.5倍,需要用扩孔器从出土点开始向入土点将导向孔扩大至要求的直径。地下孔经过预扩孔,达到了回拖要求之后,将钻杆、扩孔器、回拖活节和被安装管线依次连接好,从出土点开始,一边扩孔一边将管线回拖至入土点为止。3、支墩翻山管线工程支墩翻山管道施工程序:镇、支墩基础开挖→镇、支墩混凝土浇筑→管道安装→镇墩浇筑→管道刷防锈漆。土石方开挖采用人工配合1m3挖掘机开挖,5t自卸汽车(或农用车)运至土方堆放区。镇、支墩混凝土的浇筑,采用0.8m3移动式拌和机就近拌和,人工推胶轮车运输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混凝土骨料运输由机械运输到移动拌和站。钢管道管由厂家在工厂制作成型后由5t自卸汽车运输至工作面附近,由人工抬运就位后,现场焊接拼装。施工过程中,根据水文情况作相应的挡水、排水措施。2.7.2施工总布置施工总布置按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方便施工及管理,减少干扰,同时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并使对外交通方便。2.7.3施工交通(1)对外交通运输工程施工期间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公路运输,工程外来物资主要有水泥、钢材、砂石骨料、木材、火工材料、生活物资、施工机械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管线铺设可依托沿线的环海路、214国道以及沿线周边的乡村道路作为运输通道,在远离现有道路的箐脚或山顶无乡村道路通过的可通过新修的施工便道实现运输。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对外交通运输总量11500t,外来材料主要有水泥、钢材等。水泥、钢材来源于周边城镇、洱源县及***市,采用公路运输方式运到工地。(2)场内交通规划工程沿线地势起伏,沿山脚、山脊布设,占地以林地、草地为主,需新修施工便道。施工过程中需新建临时施工道路2.556km。2.7.4料场规划项目建设所需砂、石料,均采取沿线就近购买,本项目不再另设砂石料场。2.7.5存弃渣场规划本项目土石方和剥离的表土均就近堆放原则,统一堆放至土方堆放区,开挖土方用于管沟回填,石方就近回填到土方堆放区内,剥离的表土作为后期绿化覆土使用,随即填平、压实,本项目无永久弃渣产生,因此不涉及永久存弃渣场。2.7.6施工工厂设置(1)混凝土制备系统本工程施工战线长,混凝土拌合站不宜集中设置,拟设8台0.8m3砼拌和机就近拌和,供给各管线和建筑物混凝土施工。(2)钢筋、模板加工点拟在25工作面设置简易工棚,加工和堆放钢筋、木模、钢模等。(3)压力钢管道和玻璃钢管拼装场压力钢管和玻璃钢管在工厂加工成型后运到工作面附近场地集中堆放,然后搬运到各工作面现场焊接拼装。(4)车辆维修、机械配修项目区附近有维修点,车辆维修、机械的修理点可到附近维修点进行维修,工程区不再设置车辆维修站和机械修配点。本项目施工工厂就近布置在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内,不再新增占地。2.7.7施工营地本项目为线路工程,项目沿线布设5个施工营地,沿线经过很多村庄,3个施工营地依托沿线已有的城镇(邓川、挖色、海东3个镇),租用现有城镇用房,作为工程分段施工营地及指挥部;另外2个营地设置于白秧箐隧洞施工两端,以减少占地。2.7.8施工供水、排水、电力、通讯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施工供水系统生活用水:从项目区沿线村居民用水点取水,运送至各施工点供给施工生活用水。施工用水:从项目区沿线附近水塘箐沟取水,供给施工用水。2、施工排水系统由于本项目施工期自4月开始,经历雨水天气较多,因此施工期需要布设临时排水系统以排泄地表来水。3、施工供电系统由于渠线比较长,管线经过村民居住点的地方,就地搭伙,需架设10kV临时线路,其余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给各渠段施工用电。4、施工通讯系统施工期间通讯不再设程控电话,拟使用手机、对讲机等移动通讯。2.7.9施工总进度工程安排总工期为6个月,其中工程准备期1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5个月。1、准备期施工准备期共1个月,安排在2015年的4月,主要完成场内施工道路的修建、施工水电、线路的架设、各项施工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等。2、工程施工期本工程为线性工程,渠线较长,施工战线长,工期较紧,其中管线翻山及定向钻铺管为本工程的控制性工期。2.7.10主要施工机械配置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汇总见表2.7-1。表2.7-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汇总表序号机械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一开挖设备1气腿风钻YT-22台42手风钻7655型台33挖掘机1m3台54空压机9m3台3二混凝土设备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砼拌和机0.8m3台82钢模小型组合套83砼泵HB30型台4三运输设备1自卸汽车5t辆202农用车3.5t辆153机动翻斗车1m3辆32.8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2.8.1工程占地本工程由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土方堆放区、定向穿管工程区、施工便道区及附属设施组成。均为临时占地,主要为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土方堆放区、施工便道区,涉及洱源县和***市,工程总占地55.7801hm2(包括洱源县19.7867hm2、***市35.9934hm2)。其中:洱源县19.7867hm2(林地:3.9302hm2,草地:6.9525hm2,梯坪地:2.9679hm2,坡耕地:4.9467hm2,其他占地:0.9894hm2);***市35.9934hm2(林地:7.1619hm2,草地:12.6344hm2,梯坪地:5.399hm2,坡耕地:8.9985hm2,其他占地:1.7996hm2)。表2.8-1工程占地类型表单位:hm2序号项目分区占地类型小计占地性质用地权属林地草地梯坪地坡耕地其他1土方堆放区1.22192.13840.91641.52740.30556.1096临时洱源县2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2.62714.59751.97033.28390.656813.1356临时3定向穿管工程区000000临时4施工便道区0.08120.21660.08120.13540.02710.5415临时5小计3.93026.95252.96794.94670.989419.7867临时6土方堆放区2.14893.76061.61172.68620.537210.7446临时***市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7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4.52447.91773.39335.65561.131122.6221临时8定向穿管工程区0.37810.66150.28350.47260.09451.8902临时9施工便道区0.11050.29460.11050.18410.03680.7365临时10小计7.161912.63445.3998.99851.799635.9934临时合计11.092119.58698.366913.94522.78955.7801临时2.8.2建设征地及补偿本项目的建设不存在拆迁、移民安置工作,因此无专项设施改(迁)建等工程。但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坝区穿越耕地段需开挖地表,不可避免会对耕地附着物造成损失;工程需对开挖损失的耕地青苗等进行赔偿。具体的赔偿标准按照云南省现行的标准进行补偿。2.9运行管理***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仅是管道工程,不包含终端水厂的建设。本引水工程在终端水厂(由***海东方直饮水水业有限公司进行建设和运营)建成后方能运营,运营后所建管道随之委托水厂进行维护和管理。根据***海东方直饮水水业有限公司规划,待水厂运营后拟在大丽高速邓川口附近成立引水调度管理中心。项目在今后的运行调度管理中,由拟建水厂进行调度。因此,本项目不设置运营管理机构。2.10依托工程情况***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取水口位于三岔河水库出水口,通过输水管线至海东镇中和村附近的拟建水厂,因此项目依托三岔河水库。三岔河水库位于洱源县北部,弥茨河支流三营河中游,坝址位于东经100°01′11″,北纬26°15′49″,坝址以上集水面积68.68km2。总库容1152万m3,最低供水高程2420.50m。水库的开发任务为“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乡镇、农村生活供水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供水”。该水库工程特性详见表2.10-1。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2.11-1三岔河水库工程特征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一水文流域面积坝址以上km268.68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m34320洪  量设计洪水洪量(P=2%)万m3203校核洪水洪量(P=0.1%)万m3336二水库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m2456.27设计洪水位m2454.79正常蓄水位m2454.77死水位m2420.502水库容积总库容万m31152兴利库容万m3840.2调洪库容万m3201.8死库容万m3110.0库容系数%27调节特性完全年调节2.11工程总投资***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总投资8435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7173.54万元,环境部分投资316.46万元,临时占地补偿投资945万元。工程部分投资中:建筑工程费5354.21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619.36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465.81万元,临时工程费564.22万元,独立费用169.94万元。环境部分投资中:环境部分投资中水土保持工程投资289.16万元,环境保护工程费27.3万元。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工程分析3.1工程环境合理性分析3.1.1与国家产业政策的一致性分析***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工程任务为“解决***市海东新城区的饮水问题”,而不考虑管线沿线乡镇的人蓄饮水问题,供水系统比较单一。工程年取水量100万m3,沿途流经洱源县辖区的牛街乡、三营镇、邓川镇、右所镇,***市辖区的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属于该目录中鼓励类的水利项目,因此,该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以县域为单元,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因此,***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符合国家新治水思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1.2与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根据《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评价区植被主要是由云南松组成的针叶林,含云南松、珍珠花的中草灌木草丛,虽然物种组成较单一,但群落结构完整,森林较为成熟。局部地区有针阔混交林、桉树林、灌丛草坡。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面源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敏感性为高原湖盆和城乡交错带的生态脆弱性,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维护高原湖泊群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治理高原湖泊水体污染和流域区的面源污染。***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工程的任务为“解决***市海东新城区的饮水问题”,而不考虑管线沿线乡镇的人蓄饮水问题,供水系统比较单一。工程年取水量100万m3,沿途流经洱源县辖区的牛街乡、三营镇、邓川镇、右所镇,***. .市辖区的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目的就是缓解评价区水资源短缺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该工程与区域的主要生态功能无冲突,符合《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3.1.3与保护条例的符合性分析1、云南省***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修订)《云南省***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已经***白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14年2月22日通过,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3月28日批准,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云南省***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第十三条:洱海湖区具体管理范围是洱海最高运行水位1966.00m(85高程,下同)界桩范围内的湖区、西洱河节制闸至天生桥一级电站取水口的河道、引洱入宾老青山输水隧道至出口界碑处。第二十五条:洱海最高运行水位范围外的主要汇水区域以外径流区为洱海径流区,其主要范围包括:***市所辖的下关、***、银桥、湾桥、上关、双廊、哇瑟,海东、凤仪10个镇,洱源县所辖的邓川、右所、牛街、三营、茈碧湖、凤羽6个乡镇。第五条:洱海最低运行水位为1964.30米,最高运行水位为1966.00米。第六条:洱海湖区和径流去的湖泊、主要河流、水库的的水质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进行保护。***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年取水量100万m3,从洱源县三岔河水库取水,沿途流经洱源县辖区的牛街乡、三营镇、邓川镇、右所镇,***市辖区的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最终到达海东镇的中和村附近。因此,本项目部分管线所在区域为洱海径流区。第三十四条:洱海环湖公路临湖一侧内,禁止新建公共设施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主要入湖河流两侧30m和其他湖泊周围内50m以内。禁止新建公共基础设施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第三十五条:在洱海径流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项目建设,应当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水. .污染或者水土流失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治理费用。第三十六条在洱海径流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一)侵占湿地、水库、河道;(二)生产、零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三)在水生态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养殖;(四)炸鱼、毒鱼、电鱼;(五)使用“迷魂阵”、虾笼等有害作业方法;(六)不老***裂腹鱼等珍稀鱼类,捕猎或者销售野生水禽、蛙类等栖息动物;(七)向湖泊、水库、河流、湿地排放污水及其他废液,倾倒或者掩埋土、石、尾矿、垃圾和动物尸体;(八)擅自截流引水或者打井取水;(九)擅自砍伐林木、毁林开荒;(十)弃置、掩埋有毒物质;(十一)擅自采矿、采砂、彩石、选矿、洗矿、取土,在河道内洗砂、加工石材;(十二)建设化工、冶金、制浆、制革、电镀、电解等有严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十三)损毁堤坝、沟渠、桥闸、水文、气象、测量、环境监测、标识标牌等设施。***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从三岔河水库出口取水后输水至中和村附近的拟建供水水厂做直饮水,为公共水利项目。工程管线布置高程2430m至2180.00m高程高于洱海最高运行水位,整个工程不涉及洱海保护区。项目施工工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施工垃圾处不外排至河流、湖泊及水库。项目占地为临时占地,不砍伐林木。因此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符合《云南省***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的要求。3.1.4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一、与***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符合性分析《***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1、强化***市主城核心功能。海东片区:加快以供排水、垃圾处理和市政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和拓展内涵。充分利用缓坡山地,营造人居与自然相融合的城市环境和品质,建成生态休闲商务为一体的高品质山地新城区。2、按照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的要求,以增加蓄水、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保护生态为目标,坚持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中小型水利工程结合,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以加快水源工程、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灌溉、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江河堤防治理六大工程建设为重点,形成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综合防洪抗旱、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环境和河湖生态有效保护、水利管理和运行有序健康四大保障体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建成后能够为***州***市海东新区子提供100万m3/年的直饮水,与***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和建设任务相一致,将大大促进***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二、与《***市海东片区分区规划(2006-2020年)》符合性分析《***市海东片区分区规划(2006-2020)》已于2008年4月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其基本情况如下:①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位于洱海东岸,南起波罗江,往北包括海东、挖色、双廊三镇以及上关、凤仪片区的部分区域,总面积600km2。②功能定位规划区将建设成为***市以行政办公、旅游接待、会议培训、文化休闲、创意产业为主,集工业、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城市新区。③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规划形成“一带、一主、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带:指规划形成的洱海休闲景观带;一主:指海东城市新区;三组团:指挖色、双廊和上关组团。各功能组团的功能定位见表3.1-1。表3.1-1海东片区分区规划各组团功能定位一览表功能组团名称功能定位. .海东城市新区包括海东镇、上登工业园、满江片区与凤仪片区部分区域。规划区将建设成为***市以行政办公、旅游接待、会议培训、文化休闲、创意产业为主,集工业、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城市新区。挖色组团规划建设成为***市与宾川县景区综合开发的重要旅游节点,以发展旅游、旅游产品交易市场和旅游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双廊组团以发展具有白族特色的“创意”产业为主,同时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和果品加工业。上关组团严格限制工业发展,控制人口规模,主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旅游业,成为***北部的绿色生态区,同时依托大丽铁路在上关的客货两用站,发展仓储物流产业。本项目位于***海东新城中心片区,而***海东新城中心片区即为《***市海东片区分区规划(2006-2020)》中划定的“一主”,因此是符合规划的。三、与《***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符性分析①《***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内容《***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0年)》,于2012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规划期限为2020年。***海东新城中心片区为:东至大(理)-丽(江)高速、北至水井村、西至洱海、南至菠萝山南侧,总规划面积30.88km2。包括马尾山、波罗山、下和北山、南山和部分平坝地区。规划定位:海东新城的核心区,以行政办公、教育培训、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主,同时兼有旅游服务、商业金融等功能支持,能够引领现代生活风尚、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山地生态型新城。②规划环评情况2012年7月,***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委托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以《***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编制完成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8月,***市环保局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评审,并出具了报告的审查意见。规划环评中针对水资源缺口解决办法中提出:(1)采用多水源供水。(2)为解决潜在的水资源危机,一方面必须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另一方面应积极倡导节约用水,创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城市”。本项目拟从洱源县三岔河水库引水至海东新区做直饮水,解决海东新区近期18万人的直饮水缺口问题。因此,项目符合规划和规划环评的要求。四、与***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于2000年11月20日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函[2000]444号文件得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批复;于2003年12月3日以云政复[2003]73号文件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根据《***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6-2010)》,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管辖范围为苍山、洱海两大部分组成,地跨2县1市,苍山西坡为漾濞县,东坡为***市,洱海北端为洱源县,南端为***市。保护区总面积797km2。其中苍山部分东坡海拔2200m以上,南至西洱河北岸海拔2000m以上;西坡海拔2000m(由西洱河北岸合江口平坡村至金牛村)和2400m(由光明村至三厂局)以上;北至云弄峰余脉。规划面积约546km2,占总面积的68%。洱海部分为东起海东环湖公路,西沿湖岸线;南起洱海公园,北至洱海弥苴河三角洲(包括弥苴河段)。包括整个洱海湖面及部分滩涂,规划面积约251km2,占总面积的32%。本项目仅为管线工程,沿途经过洱源县境内的三营镇、右所镇和***市境内的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最终至拟建净水厂所在地海东镇。管道走向起点为三岔河水库,沿东山脚敷管至二南村,经菜园村东侧的三岔河南干渠、朱家营、乐善村、巡检村东南侧翻过下山口隧道,沿新永安江旁的农田到达云溪村,后沿大丽高速西侧进入老环海路,经双廊镇东侧山坡、长育村、康廊村东侧山坡进入挖色镇,再沿挖色镇南侧山脚进入大鼻箐、冷水箐,采用水平定向钻技术穿越白秧箐后沿白柳箐铺设至名庄村,翻过大丽高速“横山岭”隧道山脊至尊庄、上登、石头村后终止于海东新城区拟建净水厂。整个管线工程不在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洱海保护范围内,最近距离为10m,项目与***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对位置关系见附图5。五、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的符合性分析根据2007年编制完成的已批准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以下简称“规划修编”),***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白族自治州境内,***风景名胜区涉及***市、洱源县、漾濞县、宾川县、剑川县、巍山县,风景名胜区面积总计为1012km2。风景保护的分类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根据“规划修编”苍山洱海风景区位于***市、洱源县、漾濞县境内,风景区面积960平方千米。. .洱海片区:范围以1966(85高程)米为主划定,包括洱海水面、环洱海湖滨带及沿线的重要景点、特色民居等,其中湖滨带面积18.31平方公里,其他景点主要有天镜阁、鹿卧山、双廊(双廊集镇东侧环海公路以西至洱海边)、洱海北端湿地、喜洲(含城镇区、金河村、河矣村、海心亭、海舌)、古生戏台、马九邑本主庙、洱水神祠等主要景点,面积262平方千米。茈碧湖片区:由茈碧湖以及临近的山地和温泉组成。东以观音山山脊为界,北至梨园北侧,西以下碧山2300米等高线在官营村北接茈碧湖西岸,南至茈碧湖南岸线,九气台温泉作为独立景点,面积18平方千米。本项目仅为管线工程,整个管线工程不在***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洱海片区及茈碧湖片区内,管线最近距离为15m。位于***风景名胜区洱海片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该外围保护地带内具有“不得进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景观的生产、生活以及建设工程,禁止毁林开荒,严禁开山采石、布置污染严重的三类工业”的管理规定。本项目属于引水工程,施工期会对沿线的生态和景观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但是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后可减轻影响。因此,项目建设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不冲突。项目与***风景名胜区的相对位置关系见附图6。3.1.5项目取水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3.1.5.1取水口合理性分析三岔河水库水质较好、水量较丰富及可供水高程高,可满足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水质、水量及重力自流的要求,不需新建加压泵站,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投入。经初步分析,通过洱源三岔河水库调水解决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程一旦实施投入使用后,对海东城市新区提供了直饮水水源,进一步夯实了海东城市新区开发项目的基础。因本项目水源地仅三岔河水库一个水源方案,无其他备选方案。且三岔河水库出水隧洞口处已预留了一条DN500的出水管道,本项目仅需与预留的出水管进行对接即可。因此,本工程取水口具有唯一性,只要水源地水量和水质满足工程需要即可达到引水的目的,不存在取水口选取的比选问题。3.1.5.2取水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三岔河水库位于洱源县北部,弥茨河支流三营河中游,坝址位于东经100°. .01′11″,北纬26°15′49″,坝址以上集水面积68.68km2。总库容1152万m3,最低供水高程2420.50m。水库的开发任务为“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乡镇、农村生活供水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供水”。根据《三岔河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三岔河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W=4320万m3、Cv=0.30、Cs/Cv=2,W80%=3210万m3、W90%=2765万m3。W95%=2432万m3。根据三岔河水库水资源量分析,三岔河水库设计乡镇供水规划供水范围为:牛街、三营、玉湖、右所、邓川、江尾1乡5镇。结合灌区供水水源及用水户分布情况,水库建成后灌区乡镇供水水源有变动:三岔河水库仅保证牛街乡和三营镇的乡镇供水,其余玉湖、右所、邓川、江尾4个乡镇的乡镇供水调整由茈碧湖水库供给。在此情况下,三岔河水库现状用水情况及水库余水情况见下表。表3.1-1三岔河水库灌区用水量过程表单位:万m3用水情况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乡镇供水19.720.320.319.720.319.720.320.319.020.319.720.3239.9农灌供水93.5102.697.653.1607.1289.8159.100095.994.91593.7水库供水155.8167.0162.0115.4671.5352.1223.564.460.264.4158.2159.32353.6水库余水42.644.144.142.644.142.644.144.141.244.142.644.1520注:农灌供水保证率P=80%,乡镇供水保证率P=90%。***市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洱源三岔河水库调水工程设计保证率90%的情况下,规划引水量为100万m3/年。根据三岔河水库水资源量的分析,在保证率90%的情况下,三岔河水库现状在扣除乡镇供水和农灌供水后,仍有520万m3/年的余水;此外,洱源县拟将三岔河水库列为洱源县的一个饮水用水源地,茈碧湖镇拟从三岔河水库近期(2015年)取水300万m3/年。从三岔河水库现状余水520万m3/年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茈碧湖镇拟从三岔河水库近期(2015年)取水300万m3/年,仍然有余水220万m3/年。从三岔河水库现状情景并同时考虑拟规划的其他用水户的取水情况来看,三岔河水库余水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引水规划。再者,三岔河水库灌区农田灌溉用水在远期可由引水工程--太坪引水沟、幸福渠、中环沟、下环沟、白沙河引水工程以及新建黑石河引水工程和三营河引水工程-、跃进渠提水工程(对取用海西海水库跃进渠的太坪抽水站、永乐抽水站、永胜抽水站进行改造)和现有机井等供水,可解决灌区农田灌溉。届时,三岔河水库工程可供水量及水库调蓄余水量将比现状余水更多。. .综上所述,本项目从三岔河水库引水水量可行性和可靠性,在现状用水情况下完全可以得到保障。3.1.6施工“三场”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项目为引水工程,没有大的取土和填土工程,项目不设取土场。项目所需砂石料根据项目管线较长的特点,就近购买,本项目不再另设砂石料场。项目土石方和剥离的表土均统一堆放至土方堆放区,开挖土方用于管沟回填,石方就近回填到土方堆放区内,待管道铺设完毕,随即覆土填平、压实,本项目无永久弃渣产生,因此不单独设置存弃渣场。3.1.7施工布置可行性分析本着方便施工、交通便利、便于管理、少占良田的原则,项目施工场地根据场地情况,就近布置在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内。施工营地由施工方租用附近民房,不再重新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营地由施工单位就近租用民房、施工临时场地合理布置于项目区内,避免了建设中对征地范围以外土地的占压和扰动,也便于布置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大气及声环境保护措施、绿化措施、生活垃圾处理措施等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且周围无大型生产区分布,无不良地质条件。综上所述,项目不设取土场、料场及弃渣场,施工生活区、施工工厂的布置均不涉及敏感环境保护目标,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条件,也不会对附近的交通产生干扰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施工场地的选址和布置是合理的。3.2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排污核算施工分为线路施工和站场施工,整个施工由具有一定施工机械设备的专业化队伍完成,其过程可概述如下:在管线施工时,首先要清理施工现场,并修建必要的施工道路(以便施工人员、施工车辆、管材等进入施工场地)。在完成管沟开挖等基础工作以后,按照施工规范将运到现场的管道进行安装;建成完成后,对管道施工现场尽心清理,恢复地貌,恢复地表植被。整个施工过程仅包括管道施工,污染流程见图3.2-1。. .图3.2-1管道建设施工过程从管道施工过程可以看出,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开挖管沟、建设施工便道活动中施工机械、车辆、人员践踏等对土壤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工程临时占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隧道穿越等产生的弃渣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等。此外,施工期间各种机械、车辆排放的废气和噪声、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管道调试产生的废水等,也将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3.2.1施工期污水排放源强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水、机修保养废水、零星分散式施工废水,这部分废水一般SS、pH值较高;施工人员的生活过程中会产生生活污水,这部份污水主要是BOD5、CODcr、氨氮较高。1、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整个输水管道沿线布置0.8m3强制式移动搅拌机共8台,就近拌合,供给各管线和建筑物混凝土施工。拌和系统废水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强制式移动搅拌机每天废水量约为5m3. ./d左右,废水pH值>10,悬浮物浓度大于2000mg/L,浓度远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排放标准。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污染单一,水量较小,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由于输水管线较长,沿线产污点较分散,各拌和点所产生的废水经中和沉淀后回用不外排。2、机修保养废水沿线各种机械修配、汽车修理均利用附近城镇的专业修配厂,施工区没有布设机械和汽车修理厂,因此不会产生机修废水。位于隧洞两侧及输水管道沿线的施工营地,施工机械相对集中,但也仅进行少量的维修不进行大部件更换和合理,基本上也不会产生机修废水。3、施工生产废水污染物浓度分析项目施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泥沙悬浮物,其中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pH较高,但均不含有毒物质,排放量小。据国内外同类工程废水监测数据,施工工艺不同,施工废水所含SS浓度和pH值差别也较大。不同废水排放源的水质浓度见表3.2-1。表3.2-1类比同类施工废水水质监测浓度编号废水排放源主要污染物浓度SS(mg/L)pH值1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200~50009~122弃土场降雨径流1000~30006~83排放标准1006~94、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集中食宿,在食堂、厕所等产生,一般不含有毒物质,有机质含量高,细菌学指标差。施工期间平均施工人数为350人,沿线布设5个施工营地(施工人数为320人),在隧洞两侧布置2个施工营地(施工人数各15人),3个施工营地依托沿线已有的城镇(邓川、挖色、海东3个镇)。按每天每人用水量0.1m3取值,其产生量按照生活用水量的80%计算,则隧洞两侧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2.4m3/d,施工营地采用生态旱厕,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浴废水,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抑尘或周边绿化,不直接排入当地地表水体;其余管线沿线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25.6m3/d,产生的生活废水依托沿线村庄及城镇收集处理。3.2.2施工废气及施工粉尘排放工程对大气的污染仅限于施工期,由于交通运输、施工机械燃油、混凝土拌合等将产生CO、NO2、CmHn、扬尘,以及管道焊接废气等污染大气环境。. .(1)主要施工场所粉尘浓度施工场地扬尘主要来源于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筑材料和用于回填的砂石料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作业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且需临时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扬尘。工程沿线分布有多个村庄居民点,将会受到施工场地扬尘的影响。输水管沿线施工、砼拌和以及施工原料运输和装卸都将产生大量粉尘和飘尘污染施工区环境。(2)交通扬尘项目沿线的交通基本上为泥结碎石路面,交通扬尘以公路未建成时的毛路运输和泥结碎石路面的交通粉尘对施工区的空气质量及施工人员影响最为严重。仅车辆运输引起的道路扬尘就约占场地扬尘总量的60%。据有关资料,干燥路面在距离路边下风向50m时,TSP浓度约10mg/m3,距离路边下风向150m时,TSP浓度约为5mg/m3。由于在公路修建期间路面扬尘总量还与爆破粉尘、开挖及其它施工活动有关,路面扬尘总量大大高于一般路面的扬尘量,路面TSP浓度预计可达到20mg/m3以上,有些路段甚至在车辆经过后的短时间内能见度仅在5m以内。对于路面修建完成后的交通运输粉尘浓度,可类比牛栏江调水工程中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道路运行期粉尘浓度值见表3.2-2。表3.2-2工程交通运输系统粉尘年均排放情况主要时段路面特性未采取措施时运输短时排放浓度(mg/m3)日均浓度(mg/m3)总量(kg)施工期183天泥结石路面19.161.31~1.5980.3(3)管道焊接废气焊接烟尘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和多种金属及其盐类的微粒。由于本项目为管道工程,焊接点分散,且因管道管径小,焊接量不大;焊接废气可经大气稀释、消散,不会对区域大气环境造成污染。3.2.3施工噪声项目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沿线交通运输、混凝土拌和及土石方开挖噪声。(1)交通运输. .交通噪声源强与车辆载重类型、行车速度密切相关。本工程施工区以大型车辆为主(主要为10t和20t),行车速度按四级公路行车速度为20km/h计。经计算,本工程交通噪声源强昼、夜间分别为80.8dB(A)、79dB(A)。(2)混凝土拌和系统工程共设有8处混凝土拌和系统/站。参照同类工程各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源强约为104dB(A)。(3)土石方开挖噪声土石料开挖运输运行所采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潜孔钻及手持式风钻等多种机械设备,这些设备运行噪声较大,未经消声处理时噪声均超过90dB(A),如手风钻等机械,其噪声可达104.4dB(A)。根据初步预测,土石开挖产生的噪声约为95dB(A)。3.2.4生态环境(1)工程施工期扰动地表面积55.7801hm2,全为临时占地,包括输水管线、场内道路以及一些施工临时设施等,这些区域的施工活动将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增加水土流失强度。(2)动植物影响施工队伍进驻施工场地带来的人类活动频繁,以及各类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气等,都将对施工区及其附近的野生动物产生惊吓和干扰,使该区域动物的栖息适宜度降低,同时,施工占地也会对其内的植物植株造成损失。(3)对植被影响工程施工临时占用林地11.092hm2,占地范围内植被将遭到破坏,造成一定量的植物生物量损失。3.2.5施工弃渣及生活垃圾(1)土石方本工程总计产生土石方挖方方23.88万m³(其中表土剥离13.9万m³),开挖的土石方和剥离的表土均统一堆放至土方堆放区,开挖土方用于管沟回填,石方就近回填到土方堆放区内,剥离的表土作为后期绿化覆土使用,本项目无弃渣产生。(2)生活垃圾. .工程建设期间,将产生施工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布于沿线施工营地,施工期间的施工人员平均人数为350人,高峰期为420人,以人均排垃圾1.0kg/d计,施工人员平均排放垃圾为0.35t/d,高峰期为0.42t/d。生活垃圾如不妥善处置,将会破坏景观,污染空气、水源,还会加大疾病传染的几率。3.2.6土石方平衡及绿化覆土规划3.2.6.1土石方平衡及弃渣(1)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本区挖方主要包括管道施工作业区及配套设施沉砂池的土石方量,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输水管管径有DN350、DN250,经防锈、防腐处理后埋地铺设,管顶覆土厚度约为50~70cm,单管埋设,沟槽开挖宽度约为0.7~0.8m,依据管道埋深、管径、管道长度、管道开挖宽度(W=D+2b+mh式中W为开挖宽度、D为管径、b为基底施工操作宽度取30~50cm、m为放坡系数取机械开挖条件下的0.25、h为放坡深度)分析各里程段内的土石方开挖量(详见土石方平衡分析表),在建设过程中本区共计开挖土石方18.26万m3,其中表土8.9万m3,管沟及施工作业带开挖土石方9.36万m3(包括管沟开挖土石方7.2万m3,机械施工作业带开挖土石方2.13万m3),表土统一堆放至土方堆放区远离管沟的一侧,以便后期管道敷设完成后实施迹地恢复,施工作业带开挖的土石方2.13万m3回填至土方堆放区低凹地段,管沟开挖产生的土石方统一堆放至土方堆放区靠近管沟(与管沟边缘距离不少于50cm)一侧,在管道铺设完成后土方用作管沟回填土;项目区内的石方按分级主要为Ⅴ类岩石(即硬的石炭纪的粘土、胶结不紧的砾岩),经破碎后可满足回填土要求,亦用作回填土使用,K36+392~K56+991段强度较高的0.03万m3石方可作为本项目挡墙、镇墩支砌原料使用。因此,本区无多余土石方产生。(2)土方堆放区本区沿管道一侧布置,为堆放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在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表土资源,在堆放土方前应先对堆放场地进行表土剥离,并堆放至远离管沟一侧,经统计,本区内剥离表土4.2万m3. .,全部堆放于本区远离管沟一侧,在引水管道铺设完成后,用作施工场地迹地恢复的覆土。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主体工程的安全,本区在低凹地段施工过程中共需回填土石方2.13万m3,由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内开挖的部分土石方提供,因此,本区无多余土石方产生。(3)定向穿管工程区本区位置位于大丽高速花椒箐隧道上方的冷水箐—白秧箐段,为了达到输水要求,此段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铺管技术进行铺管,在施工过程中其土方开挖主要是南北两洞口处的施工场地表土剥离及钻洞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此段总长度为1522m,按管径DN250扩大1.5倍计,共计产生土石方0.02万m3,统一堆放至洞口施工场地内,在施工结束退场时,用于回填施工场地;洞口两端的施工场地表土剥离共计0.5万m3,并堆放与施工场地一角,用作引水管道铺设完成后实施迹地恢复所需覆土。本区内产生的土石方均可得到合理利用,无多余土石方产生。(4)施工便道区本区土石方主要为新修施工便道时产生的开挖及回填。本区土石方开挖0.9万m3,其中表土0.3万m3,根据主体设计本区建设过程中采用挖填结合的方式进行运输道路的修筑,本区总计需回填土石方0.6万m3,本区开挖的土石方全部用于本区回填,表土统一运至临近的土方堆放区堆放,用作后期施工便道植被恢复所需覆土,因此,本区无多余土石方产生。综上所述,本工程总计产生土石方挖方23.88万m³(其中表土剥离13.9万m³),剥离的表土13.9万m³全部作为后期绿化覆土、复耕覆土使用,开挖的土石方中9.95万m³均用于项目区内回填土使用,其余的0.03万m³可作为本项目挡墙、镇墩支砌原料使用,因此,本项目无弃渣产生。工程扰动土石方量及平衡分析具体情况详见下表3.2-3,平衡图见图3.2-2。. .表3.2-3土石方平衡分析表单位:万m3序号项目组成里程段开挖回填调入调出弃方借方剥离表土土石方开挖土方回填绿化覆土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去向数量来源一土方堆放区K0+00~K5+9960.30.160.30.16K5+996~K24+8290.940.480.940.48K24+829~K36+3920.580.290.580.29K36+392~K56+9911.030.501.030.50K56+991~K64+7450.380.20.380.2K66+267~K86+1090.970.50.970.5小计4.22.134.22.13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区、施工便道二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K0+00~K5+9960.630.670.510.630.16土方堆放区K5+996~K24+8291.982.091.611.980.48土方堆放区K24+829~K36+3921.211.250.961.210.29土方堆放区K36+392~K56+9912.162.291.762.160.50土方堆放区0.03砌挡墙K56+991~K64+7450.820.860.660.820.2土方堆放区K66+267~K86+1092.12.21.72.10.5土方堆放区小计8.99.367.28.92.13土方堆放区三定向穿管工程区0.50.020.020.5四施工便道区0.30.60.60.3合计13.99.989.9513.92.132.13土方堆放区0.03注:土石方平衡计算公式为:开挖+调出+借方+土方堆放=回填+调入+弃方+土方堆放。. .图3.2-2土石方(自然方)平衡流向框图单位:万m33.2.6.2绿化覆土规划本工程输水管道起于洱源县三岔河水库,止于***市海东新区,管线长度86.109km,沿线经过林地、草地、梯平地、坡耕地及其它土地。管线敷设结束后需进行迹地恢复,施工过程中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剥离的表土,根据现场勘察,输水管道沿线可剥离的表土主要为林地、草地、梯平地,且沿线表层土厚度不一,确定其剥离厚度为20~30cm。经统计分析及计算得输水管道沿线迹地恢复所需营养土13.9万m3,根据按需剥离的原则,剥离表土13.9万m3。本工程绿化覆土规划见表3.2-4。表3.2-4表土剥离、回覆平衡分析表项目组成里程段剥离量回覆量表土位置剩余表土数量位置数量利用方向土方堆放区K0+00~K5+9960.30.30.3本区按需剥离K5+996~K24+8290.940.940.94K24+829~K36+3920.580.580.58K36+392~K56+9911.031.031.03K56+991~K64+7450.380.380.38K66+267~K86+1090.970.970.97小计4.24.24.2K0+00~K5+9960.630.630.63土方堆放区. .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K5+996~K24+8291.981.981.98K24+829~K36+3921.211.211.21K36+392~K56+9912.162.162.16K56+991~K64+7450.820.820.82K66+267~K86+1092.12.12.1小计8.98.98.9定向穿管工程区0.50.50.5本区施工便道区0.30.30.3土方堆放区合计13.913.913.93.2.7施工人群健康施工期间,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引起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对施工区人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工程影响涉及沿线的洱源县常见传染病为乙肝、丙肝、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等,应该引起重视。3.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排污核算本项目不设置泵站和水厂,因此工程运营期不存在污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源。项目运行的主要污染影响来自管线维护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根据工作强度,工程建成后运行期设沿线管理及维护人员10人;根据项目设计,本管道工程运营后的维护和管理由拟建的直饮水水厂进行管理(由***海东方直饮水水业有限公司进行建设和运营);届时,管道维护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量核算进入直饮水厂;并由成立的水厂运营调度中心负责处置。因此,本项目不对管道维护管理人员所产生的污染进行处理和处置。工程在运营期仅有管道维护中产生的废钢管等废弃物,该类废物可回收利用,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4、环境现状及现状评价4.1评价区环境现状4.1.1地形地貌、地质(1)区域地形地貌、地质***地处云贵高源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苍山位于***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个,面积共1871.49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6.6%。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湖泊棋布,河流如织,盆地、河谷错落其间。东部马鞍山、中部罗坪山、西部西罗坪山3支主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县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湖泊随山势分为两大水系,东部是氵弥苴河水系,西部为黑潓江水系,均归属澜沧江流域。海西海、茈碧湖、绿玉池、东湖、西湖秀媲瑶池,散落县境东部,分别经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南注洱海。东部多有盆地,由北至南分布有牛街、三营、茈碧湖、凤羽、右所、邓川等6个坝区镇乡;西部是高山峡谷,分布有乔后、西山、炼铁3个山区、半山区乡镇。东北部南无山为境内最高点,海拔3958.4米;西部黑潓江南出县境处的乌梢箐口为最低点,海拔1645米。工程区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交接地区,北部洱源县马鞍山海拔3958m,南部***市点苍山主峰高程均在3500m以上,最高峰马龙峰为4122m,最低为洱海出口海拔1964m,相对高差达2158m。工程区北高南低,弥茨(苴)河由北往南流入洱海。地形地貌以侵蚀堆积和侵蚀构造地形为主,岩溶地形次之。. .主要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向阳组(O1x)页岩夹石英细砂岩,顶部夹含砾砂岩、细砂岩;海东组(O1h)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石英岩。志留系康廊组(Sk)白云质灰岩、白云岩;青山组(SDq)灰岩,角砾状灰岩,底部黑灰色灰岩。泥盆系长育村组(D^c)条带状硅质岩夹页岩,顶部夹含磷、锰鲕状灰岩;莲花曲组(Dlh)泥灰岩、页岩夹含同生角砾及硅质结核灰岩、灰岩。石炭系横阱组(C1h)含硅质结核或条带灰岩夹泥质灰岩、角砾岩、硅质岩;水长阱组(C2^s)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硅质灰岩。二迭系峨眉山玄武岩组(Pe)致密、杏仁状玄武岩,夹苦橄岩、凝灰质砂砾岩;阳新组(P1y)互含燧石条带和结核。三迭系青天堡组(T1q)杂色凝灰质砂岩、泥岩,底部砾岩。下第三系丽江组(El)为紫红色块状石灰质角砾岩,角砾成分以灰岩为主,胶结物为泥质及钙质。上第三系三营组(N2s)半胶结粉砂岩、半胶结砂砾岩、半胶结粘土岩夹粉砂岩、砂岩,局部见褐煤夹层。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大面积覆盖坝子盆地区,主要有:冲湖积砾石砂层夹粘土层,分布于洱源盆地牛街~巡检一带;冲洪积砾石夹砂土,分布***盆地西岸中部;湖积粘性土层分布于邓川盆地中部。工程区处于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东支中段与三江经向构造体系复合部位,构造以北北西向、南北向为主,北东向次,洱海深(大)断裂发育于工程区附近,对工程区构造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区内在大面积整体间歇性急速抬升的基础上,受断裂活动的影响,还存在着显著的断块差异运动。工程区位于程海—***差异隆起区,内布格重力场均为负值,总的变化趋势是东南高,西北低,从东南向西北异常值呈不均匀地逐渐降低,据上述新构造运动情况,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差,根据《云南省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图》,工程区分为两区,地壳不稳定区(Ⅰ)和次不稳定区(Ⅱ),并以不稳定区为主。不稳定区(Ⅰ)分布在杜家登村以北,即海西海~杜家登条带。而杜家登~海东镇,即洱海的东部皆为次不稳定区(Ⅱ)。区内地震地质环境复杂,发震构造发育,并存在中甸—***强震发生带。强震发生带中的地震活动直接影响区域稳定性。1970年以来地震观测资料表明,区内现代小震频度较高。按2001年4百万分之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3g(洱源县城以北条带为0.3g;其它多为0.2g),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2)引水线路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工程引水线路沿线地貌类型主要为侵蚀构造地形地貌,其次为溶蚀构造地形地貌和山间谷地堆积地貌。①上岔河水库~三营镇:地表残坡积碎石夹砂、粘土厚度约3m. .,下伏下第三系丽江组(E1)块状石灰质角砾岩;上第三系三营组(N2S)半胶结粉砾岩、砂砾岩、粘土岩夹粉砾岩、砾岩;砾岩,局部见煤夹层;进入坝子后地基为冲湖积砾石砾层夹粘土层,地基基本能满足管线承载力要求。②三营镇~大佛村:管线穿过三营坝子,地基为冲湖积砾石砾层夹粘土层,大多地带地基能满足管线承载力要求。③大佛村~下山口:管线穿过峡谷区,露出Pe玄武岩地层,强至弱风化,山坡较为稳定,地基可落在强风化基岩上。④下山口~杜家登村:管线穿过右所坝子,地基为湖积粘性土层和冲洪积卵砾石砂层,大多地带的地基能满足管线承载力要求。⑤杜家登村~双廊街:地表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层1——3m不等,下伏Pe玄武岩地层,强至弱风化,山坡较稳定,地基可落在粘土夹碎石层或强风化基岩上,能满足管线承载力要求。⑥双廊街~挖色镇:出挖色镇小坝子分布冲积卵砾石夹砂土层外,管线穿过志留系康廊组(sk)、青山组(SDq)、泥盆系长育村组(D︵c)、莲花曲组(D1h)、石灰系横阱组(C1h)、水长阱组(C2︵s)、阳新组(p1y)等灰岩类地层,局部夹硅质岩和页岩,地表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层零星分布。地基大多可落在强风化基岩上,局部落在粘土夹碎石层上,能满足管线承载力要求。⑦挖色镇~海东镇南七场:除海东镇小坝子分布冲洪卵砾石夹沙土层外,管线途径地层以二迭系阳新组(p1y)灰岩夹燧石条带和结核为主,青山组(SDq)灰岩类地层,奥陶系海东组(O1h)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等地层次之,并有水长阱组(C2︵S)、康廊组(SK)灰岩类地层和向阳组(O1X)页岩夹石英细砂岩地层分布。地表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层零星分布。地基大多可落在强风化基岩上,局部落在粘土夹碎石层上,能满足管线承载力要求。⑧海东镇南七场~拟建水厂:地表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层厚2~5cm,下伏奥陶系组(O1h)细料含长石石英砂岩、石英岩、向阳组(O1x)页岩夹石英细砂岩,顶部夹含砾砂岩,细砂岩。地基大多可落在粘土夹碎石层上,局部落在强风化基岩上,基本能满足管线承载力要求。4.1.2气候及气象特征. .洱源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主要特征为: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有立体性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特点。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1℃,极端高温34.6℃,最低气温0℃,山区低至-6℃;年平均降雨量742.4mm,相对湿度70%,旱雨季分明,雨季一般为5—10月份,80%的雨量集中在雨季,日最大降雨量100mm,雨量充沛。冬春多西南风,常为2-3级,少数高达8-9级,最大风速可至27.9m/s。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害、霜冻、洪涝、干旱、冰雹等。根据《云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项目区20年一遇平均1h最大降雨量25mm,6h最大降雨量44mm,24h最大降雨量57mm。***市:多年平均最大降水量1240mm。洱海以西的花甸等地为多雨山区,年均降水量达1846.4mm,***坝为多雨坝区,常年均降水1088mm;洱海以南的凤仪、下关一带为中雨区,年均降水850~950mm;洱海以东及洱海水域为少雨区,年均降水650~850mm;***、下关等丰雨坝区有80%保证率的年降雨量为818mm,海东、挖色干旱坝区有80%保证率的降雨量为565mm,花甸等多雨山区有80%的保证率的年降雨量为1566mm。全市湿润状况的地区差异与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大体一致;全市全年平均干燥度为0.99度,平均湿度为66%。项目区属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寒暑适中,气候温和,气温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区内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4.2℃,多年平均气温15.4℃;平均相对湿度60%;霜期87~166天;≥10℃积温4661℃;平均日照时数2350小时;多年平均风速2.3米/秒,最大风速40m/s。常年平均降水量733毫米,是***市光热资源丰富、而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并且降雨在时间的分布上不均,从时间上看,主要降水期为每年五至十月,期间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根据《云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该地区20年一遇1小时最大暴雨量为39.60mm,6小时最大暴雨量为65.07mm,24小时最大暴雨量为81.12mm。4.1.3河流水系及水文特征***市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洱源三岔河水库调水工程区位于洱海流域,属于澜沧江水系。整个工程涉及洱源县的三岔河水库和永安江—弥苴河,以及***市的洱海。项目水系见附图4。1、三岔河水库洱源县三岔河水库位于洱源县三营镇弥茨河一级支流三营河中游河段上,. .东经100º01’11”,北纬26º15’49”,三岔河水库由进水库公路16.35km接入214国道线水库距洱源县城31km,距***市96.35km,距省城昆明市494.85km。坝址以上径流面积68.68km2。三岔河水库正常蓄洪水位2454.77m,总库容1152.0万m3,兴利库容840.2万m3,调洪库容201.8万m3。2、茈碧湖洱源县茈碧湖属澜沧江流域二级水功能区,即洱源茈碧湖水库饮用、农业、渔业、景观用水区,茈碧湖水库位于县城东北4km的黑谷山下,原系天然湖泊,现为人工控制、水库管理。湖泊面积7.86平方公里(加西南侧的草海,则为8.46平方公里),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最大2.5公里,最小0.75公里,湖岸线总长17公里,平均水深11米,最大水深32米,平均水温14Yc,湖面最低海拔2052.8米,正常蓄水位2056.2米,总库容9322.4万立方米(其中灌溉库容1877万立方米,径流面积6.1平方公里)。该库现在是洱源县城玉湖镇的饮用水供水水源地,现状水质为类,规划水平年水质目标Ⅱ类。3、洱海海东镇所在水系为洱海,洱海位于***市境内,属断陷湖泊,风光明媚,素以“高原明珠著称”,是一座具有农灌、供水、发电、渔业、航运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大型高原湖泊。洱海湖面南北长42.5km,东西平均宽5.9km;正常水位1966.00m,相应湖面面积252.91km2,相应的湖容量27.94亿m3,平均水深10.6m,最大水深21.3m,湖岸线长127.85km。出口断面以上控制面积2565km2。区内水系由苍山十八条溪、西洱河、金星河、后河、波罗江、白塔河、凤尾箐、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组成,并经西洱河流入澜沧江水系,洱海入湖河流大小共117条。4、“两江一河”弥苴河:位居洱海的北端,是洱海的主要水源河,属澜沧江流域。地理位置为东径100°01′35″~100°8′00″、北纬26°04′57″~25°55′35″,行政区为洱源县右所镇、邓川镇和***市上关镇。发源于洱源县境内牛街乡东北长木箐北西山坡,全长22.28千米(其中上关镇境内8.9千米),径流面积1026.43平方千米,每年流入洱海水量约3.6亿立方米,占洱海来水量的44.5%。永安江:为弥苴河的分支河流。全长18.35千米(其中上关镇境内6.5千米),径流面积110.25平方千米,每年流入洱海水量约0.4876亿立方米. .,占洱海来水量的6.1%。罗时江:发源于洱源县西湖,是一条人工开挖的河道,为西湖泄水通道。全长18.3千米(其中上关镇境内4千米),径流面积122.8平方千米,每年流入洱海水量约0.5134亿立方米,占洱海来水量的6.4%。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每年流入洱海水量总计约4.601亿立方米,占洱海来水量的57%。从***州环境保护局公布的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洱海及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情况的一些数据,“两江一河”水质的恶化十分严重,其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等。本项目建设虽然涉及上述三个水系流域,但是工程仅临近或横跨新老永安江,工程距离洱海较远,更不会对三岔河水库库区造成影响。4.1.4水文地质条件工程近场区域位于南北、北北西及北东向构造体系复合部位,构造复杂,地形陡峻,山高谷深,岩性以岩浆岩、碳酸盐岩和第四系松散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受构造、岩性、地貌控制。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及岩性组合关系,区内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分述如下:⑴松散岩类孔隙水:区内该类含水层(组)主要由第四系冲积(Qal)、湖积(Ql)、洪积(Qpl)、冲洪积(Qapl)、冲湖积(Qlal)等不同成因类型的堆积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床及两岸阶地。地下水为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富水性强,水量受地域控制明显,不同地域水量从贫乏到丰富变化明显,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为HCO3-Ca和HCO3-Na型,矿化度一般小于0.1~0.3克/升,PH值6~8。⑵基岩裂隙水:该类含水层(组)包括构造裂隙水和孔洞裂隙水两类,广泛分布于工程区域内。①构造裂隙水:含水层(组)包括D1L、D2+3、T3ba、J1?f、J2z等古生界~中生界沉积岩组,岩性为紫红色粉砂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砂砾岩,灰黑色硅质岩等,富水性贫乏~中等,地下径流模数0.036~1.192升/秒.平方公里,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Ca型,矿化度一般0.06~0.34克/升,PH值6~8。②孔洞裂隙水:含水层(组)包括P1β1、P1β2、P1β3、P1β4. .,岩性为致密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凝灰质玄武岩、角砾状玄武岩,及基性岩π51花岗岩、γπ53花岗斑岩、γj53霏细斑岩、ξπ53正常斑岩、ν43辉长岩等岩组,富水性中等,地下径流模数0.5~1.0升/秒.平方公里,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为HCO3-Ca型或HCO3-Ca+Mg型,矿化度一般0.096~0.255克/升,PH值6~8。⑶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区内该类含水层(组)主要为D1k、D1q、C1、C2+3、P1等4个含水岩组,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局部泥质灰岩夹灰岩、页岩、粉砂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隙、溶孔及溶洞暗河中,溶洞暗河强烈发育~中等发育,泉水流量10~540升/秒不等,水化学类型大多为HCO3-Ca+Mg型,矿化度一般小于0.3克/升,PH值6~8。松散岩类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接受部分第四系孔隙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以散流状排向所在河流(沟谷),或以泉水方式集中排出地表,九顶山西侧山麓地表水、地下水汇集排泄归于澜沧江,九顶山北侧、东侧山麓地表水、地下水汇集排泄归于金沙江,九顶山南侧山麓地表水、地下水汇集排泄归于红河流域。4.1.5土壤及水土流失(1)土壤工程区土壤主要为红壤土、黄棕壤、水稻土等。土壤多为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养分含量相对丰富,适于种植热区作物。(2)水土流失根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本工程建设涉及的洱源县国土面积共有2614km2,无明显侵蚀面积为1538.6km2,占国土面积的58.86%;流失面积为1075.4km2,占国土面积的41.14%,其中轻度侵蚀面积623.73km2,占侵蚀面积的58%,中度侵蚀面积331.87km2,占侵蚀面积的30.86%,强度侵蚀面积112.81km2,占侵蚀面积的10.49%,极强度侵蚀面积7.0km2,占侵蚀面积的0.65%。依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2004年***市土地总面积1749.58km2,其中微度侵蚀面积1169.2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6.83%;土壤侵蚀面积580.36km2,占土地面积的33.17%。土壤侵蚀面积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349.74km2,占土壤流失面积的60.26%;中度侵蚀面积180.64km2. .,占土壤侵蚀面积的31.13%,强度土壤侵蚀面积48.81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8.41%,极强度土壤侵蚀面积1.17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0.20%,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为面蚀、沟状侵蚀。根据现场勘察并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南省云政发[2007]165号)分析,项目区属西南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强度容许值为500t/km2•a,侵蚀强度属微度水土流失区域,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存在重力侵蚀,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开挖管沟,将会对项目区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危害,产生流失的土石方流入下游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项目区主要原生占地为林地、草地、梯坪地、坡耕地及其它土地等,土壤侵蚀强度背景值取值为837.28t/km2•a。根据土壤侵蚀强度分类标准,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项目区现状土壤侵蚀强度判定为轻度流失。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建设涉及区域未进行过水土流失专项治理,无专项水土保持设施。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看不存在制约性的水土流失问题。4.2生态环境现状4.2.1陆生植被和植物资源4.2.1.1调查方法、范围和内容(1)调查方法课题组于2015年2月3日实地考察了***市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洱源三岔河水库调水工程区域植被,并沿工程线路实地记录了区域分布的主要维管束植物种类。野外调查中,主要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用GPS采点并观察记录评价区的植被状况;同时注意收集相关植物和植被调查的资料并咨询当地林业部门等,综合分析获得陆生植被现状情况。(2)调查范围陆生植物的调查范围为引水工程引水点至管道工程的终点及施工作业工程外延200m的范围。重点是工程影响的区域,海拔2400m—2100m的工程区。(3)调查内容调查工作尽量查清工程区的植物种类,尤其是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如实记录反映工程区植物植被现状。. .4.2.1.2植被分布现状1.评价区植被分类系统及分布特征(1)评价区植被分类系统项目区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Ⅱ)、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ⅡA)、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地带(ⅡAⅱ)、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区(ⅡAⅱ-1)、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元江栲林、云南松林亚区(ⅡAⅱ-1a)。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半湿润常绿常绿阔叶林。依据《云南植被》分类系统遵循群落学-生态学的分类原则项目区的植被类型分别有暖性针叶林、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人工植被(水田、旱地和果园)等。见表4.2-1。表4.2-1项目评价区内主要植被类型A.自然植被Ⅰ暖性针叶林(Ⅰ)暖温性针叶林(一)云南松林Ⅱ稀树灌木草丛(Ⅱ)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二)含云南松、珍珠花的中草草丛Ⅲ.灌丛(Ⅲ)暖性石灰岩灌丛(五)铁仔、坡柳灌丛B.人工植被Ⅰ人工林(兰桉、黑荆木林)Ⅱ耕地(蚕豆、小麦等)注:“Ⅰ”表示植被型,“(Ⅰ)”表示植被亚型,“(一)”表示群系,“1、”表示群落(2)植被分布特征项目评价区受人为耕作等扰动较大,地带性植被半湿润常绿常绿阔叶林已被破坏,现有植被类型以人工植被为主,自然植被仅在项目评价区的山头或坡耕地边缘地区有分布。而自然植被主要是指分布于评价区呈斑块状的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和暖性石灰岩灌丛;因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自然植被次生性较为明显。人工植被在项目沿线均有大面积分布,主要包括农田植被(主要作物为蚕豆、小麦、蔬菜等)、人工建筑、人工林(桉树林等)。. .从项目评价区实地调查情况来看,管线K0+000—K10+250段沿山脚布设,此段评价区主要植被为暖性石灰岩灌丛和含云南松、珍珠花的中草草丛,但是植被覆盖率不高,次生性明显;管线K10+250—K36+00段布设于洱源县的牛街、邓川、右所及***市的上关、双廊等乡镇的坝区,评价区内植被以人工林、耕地等人工植被为主;在管线K36+00—项目终点均沿大丽铁路或大丽高速外布设,区域植被以暖性石灰岩灌丛和云南松林为主,但是植被覆盖率不高,次生性明显。2、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1)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是本区域内分布最广的一类森林植被,云南松林属于暖温性常绿针叶林,在山地垂直气候带中,占据亚热性和暖性两个气候区域;该类森林根据地形、坡度坡向、海拔和水文等条件变化,形成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类型。云南松林主要分布于评价区云南松集中在海拔1900-2500m的山地。植被次生性较为明显。评价区的云南林群落一般高8m左右,群落盖度约90%以上,群落结构简单,一般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以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为单优种,其它偶见有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灌木层高约1.5-2m,物种较少,以珍珠花Lyoniaovalifolia为优势,其它还有高山栲、雾水葛Pouzolziaelegans、野漆Toxicodendronsuccedaneum等;草本层高0.6m左右,层盖度15%左右,物种有毛蕨菜、珠光香青、毛萼香茶菜、西南野古草Arundinellahookeri、鬼针草、荩草、紫茎泽兰、灰苞蒿Artemisiaroxburghiana、扭黄茅、旱茅Eremopogondelavayi、地石榴Ficustikou、华火绒草Leontopodiumsinense、臭灵丹Laggerapterodonta、狭叶沿阶草Ophiopogonstenophyllus等组成。(2)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以曲靖、昆明、***、楚雄一带为中心,遍布滇中高原各地。是含滇油杉或旱冬瓜的云南松林砍烧破坏后的产物。在人口密集的居民点附近的山地尤为多见,有的山丘常常成为无树的禾草草丛,即所谓“荒草坡”。评价区的稀树灌木草丛已含云南松、珍珠花的中草草丛为主。群落以草丛为主要层,灌木层高1.5m,层盖度约为5%,有少量灌木零星分布,以马桑、芒种花、铁仔为主;草丛高度为0.5m,盖度70%以上,物种以白健杆与刺芒野谷草为主,其他还有鬼针草、荩草、细柄草、杏叶防风等物种等。. .(3)暖性石灰岩灌丛在项目环洱海区域,特别是双廊至海东片区的石灰岩山地的灌丛以暖性石灰岩灌丛为主,暖性石灰岩灌丛主要分布于亚热带气候下的各低山丘陵,海拔1400~2500米左右。分布地的气候条件与滇青冈林或云南松林近似,但基质干旱的影响十分突出。本类灌丛具有一定的次生性。它由滇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清香木Pistaciatueinmanniifolia为主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因长期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目前保留下来的森林已极为少见。广大的石灰岩山地为一些耐干旱的,特别是一些喜钙植物,适应性广的植物组成灌从,成为石灰岩山地带有指示性的类型。该类植被不成片分布,仅在区域山头有部分残存。该类植被在评价区主要优势种为铁仔、坡柳,稍有乔木层。该类群落总盖度65%,高在2.5m,该群落类型无乔木冠亚层植物。灌木层植物有:以铁仔、坡柳、密花荚蒾为优势种,其盖度为25-35%,层高度为2m;此外还有,苦刺花Sophoradavidii、铁扫帚、余甘子、火棘、清香木、毡毛栒子Cotoneasterpannosus、雀梅藤Sageretiathea、多花杭子梢Campylotroispolyantha、马桑、川滇金丝桃、硃砂根Ardisiacrenata等种类。草本层种类不多,层盖度在30%,高度约0.6m。草本层主要植物有:香茶菜、扭黄茅、芸香草Cymbopogondistans、黄毛草莓Fragarianilgerrensis、沿阶草、青蒿Artemisiacarvifolia等种类;蕨类植物有:单芽狗脊蕨Woodwardiaunigemmata、披散木贼Equisetumdiffusum,其层盖度小于5%;藤本植物有:滑叶藤Clematisfasciculiflora、黑珠芽薯蕷Dioscoreamelanophyma、地石榴,其层盖度小于5%。(4)人工植被1)人工林评价区的人工林多数为桉树林和干香柏树林。为人工种植的植被,主要为退耕还林改造植林;主要分布于项目区靠近村寨的山地。以桉树或干香柏为单优势种类,无其他乔木树种。林内灌木主要以耐旱、耐贫瘠的种类为主,有马桑、千里光、野拔子、铁仔、复盆子、川滇金丝桃等,其盖度均较低,层盖度仅15%左右。草本层物种也较少,盖度不大;主要植物有禾草、淡黄香青、荩草、裂稃草、蚊子草、倒提壶、砖子苗等;无藤本植物。2)农田植被. .农田植被主要是指农业耕作的土地及果园等;工程影响区耕地面积较大。适种作物主要有:小麦、蔬菜种植等。项目施工影响的农地多,当地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仍是农业种植,因此对于施工临时占用农地将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除了以上植被类型外,在村边地角,还分布一定面积的经济果园,最多见的是板栗、桃园;也有一些白杨树、垂柳等人工种植的用材或绿化树种分布。4.2.1.3植物资源(1)植物种类及区系特征本项目评价区内调查记录到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5科,161属,212种。其中,蕨类共有10科,13属,17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5种;被子植物有57科,146属,190种(详见附录1.项目评价区植物名录)。表4.2-2评价区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统计表类群科数属数种数蕨类101317裸子植物225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55127165单子叶植物21925合计75161212根据《云南植被》,项目评价区分布的212种维管束植物,本区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云南高原亚区。植物区系上将其归入滇中高原亚区。植物区系性质具有鲜明的亚热带性质,但相对我国华中及其它亚热带地区的区系而言,本区区系具有偏干旱的特点,因此本区区系为偏干的亚热带性质。本区植物区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老第三纪甚至更早的白垩纪;本区植物区系联系广泛,与滇中高原、横断山等区域联系极为紧密。(2)评价区内的珍稀保护植物根据相关资料记录和野外考察结果,该环境影响评价区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记载的珍稀保护植物,也没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记载的珍稀保护植物。评价区内没有狭域分布的物种。(3)名木古树根据云南省林业厅文件云林保护字(1996)第65号《关于印发云南省古树名木名录的通知》和实地踏查结果,评价区内没有珍贵稀有的名木古树。. .4.2.1.4项目区生态系统现状评价本项目区位于***市和洱源县农业和城镇开发较频繁的区域。原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受到人为破坏,取而代之的是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云南松林和耕地等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完整性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就本项目评价区来说,记录的种维管束植物没有国家和省级珍稀保护野生植物种类。总体上看,区域生态系统次生性较强,生境破碎化程度大。但现有的植被覆盖对区域水土保持有一定作用。4.2.2评价区陆生动物现状调查及评价4.2.2.1调查方法本次环评陆生动物调查方法为现场访问、生境观测分析和收集查阅资料。课题组于2015年2月对项目评价区及邻近地区的陆栖脊椎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野外调查中,主要观察记录了陆栖脊椎动物的生境状况;鸟类调查主要使用双筒望远镜观察记录;向当地居民询问有关野生脊椎动物的情况;调阅并收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调查范围:管线区及以红线外延200m的区域。调查内容:主要调查评价区内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的种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情况。4.2.2.2调查结果项目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人为活动频繁,区内的自然植被为以云南松林为主的低产林或是以铁仔、皮柳为主的灌丛及旱地、荒山荒地,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多遭到破坏,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均不丰富,区内动物多为一些小型种类,无国家级及云南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据调查访问、资料查询及生境分析,评价区的鸟类以小型鸟类为主,中等大小的鸟类主要为过路食虫,食种子的觅食鸟类,如麻雀Passermontanus、小斑鸠Lurusvisibundus、噪鹃Eudynamuyscolopacea、家燕Hirundorustica、喜鹊Picapica、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ethologus、小嘴乌鸦Corvuscorone、小云雀Alaudagulgula、山斑鸠Streptopeliaarientalis、大杜鹃Cuculuscanorus、普通翠鸟Alcedoatthis、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等。哺乳动物中啮齿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主要有黄鼬MustelaSibirica、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褐家鼠R.norvegicus、小家鼠Musmusculus、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rufigenis、云南免LepusComu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vaeus等。具体的脊椎动物种类见附录2。4.2.2.3珍稀濒危保护动物(1)两栖动物在评价区分布的5种两栖动物中,无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分布;也无《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的易危和濒危种类。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2)爬行动物在评价区内分布的7种爬行动物中,无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分布;也无《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的易危和濒危种类。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3)鸟类在评价区内分布的26种鸟类中,没有区域特有物种分布,无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布。无云南省级野生重点保护鸟类分布。(4)哺乳类在评价区内分布的11种哺乳动物中,无国家级重点保护种类分布。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4.2.2.4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评价评价区内的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评价结果如下:(1)种群小,无资源优势在评价区内目前共记载陆栖脊椎动物47种,但种类的特点是种群小。由于脊椎动物各个类群均存在种群小数量少,难以形成一定的资源规模。所以一旦种群遭到人为的过度捕猎等破坏往往难以恢复,而一些种类对环境有严格的最适要求,环境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均会导致数量急剧下降。(2)小型兽类种群数量大在评价区及其周围地区,小型兽类,尤其是啮齿类活动痕迹十分多,而且种类和数量均较丰富,该类群有赤腹松鼠、隐纹花松鼠等种类。(3)缺乏狭域分布的特有种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类群中均无局限分布于评价区的特有属、种。. .4.2.3评价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本项目评价区位于滇中、北中山峡谷云南松、高山栎类林亚区。由于评价区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农业耕种使区域原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评价区原生植被已被破坏,评价区以农田和园地等人工植被为主,仅在地势陡峭和无法开垦的区域保留有次生性灌丛植被。区域生物多样性不高,评价区内记录有维管束植物75科,161属,212种;无国家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分布,未发现评价区内有名木古树和区域狭域物种分布。本工程评价区陆生脊椎动物有47种,但是小型有害兽类种群数量大,无珍稀种类分布。总的看来,本项目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不敏感。4.3社会环境4.3.1评价区域行政区划及人口(1)洱源县2013年,洱源县设6镇3乡,下辖88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茈碧湖镇13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邓川镇4个村委会,乔后镇11个村委会,三营镇10个村委会,右所镇14个村委会,凤羽镇9个村委会;牛街乡11个村委会,炼铁乡11个村委会,西山乡5个村委会。根据2010年11月,洱源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县总人口为26.83万人,茈碧湖镇5.63万人、邓川镇1.77万人、右所镇5.32万人、三营镇3.61万人、凤羽镇2.76万人、乔后镇2.04万人、牛街乡2.15万人、炼铁乡2.28万人、西山乡1.27万人。数据还显示,全县人口中男性为13.50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女性为13.33万人。汉族人口为8.31万人,占总人口的30.9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8.52万人,占总人口的69.03%。其中白族16.58万人,占61.80%;彝族1.06万人,占3.95%;回族0.65万人,占2.42%;傈僳族0.11万人,占0.41%。(2)***市***市下辖10个镇:下关镇、***镇、凤仪镇、喜洲镇、海东镇、挖色镇、湾桥镇、银桥镇、双廊镇、上关镇,1个民族乡:太邑彝族乡。***市有13个世居民族,分别是: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壮、藏、布朗、拉祜、阿昌、傣等民族。有8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傈僳、苗、傣、阿昌、壮、藏、布朗、拉祜等民族。. .2013年末,***市常住人口为659300人,户籍总人口为609884人,其中:男性302678人,女性307206人。2012年出生人口5199人,出生率为8.52‰;死亡人口2989人,死亡率为4.87‰;自然增长人口2230人,自然增长率为3.66‰。4.3.2评价区社会经济(1)洱源县2013年,洱源县完成生产总值43.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4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5.59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2.92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9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6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7亿元;财政支出17.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32亿元。2013年,全县农业产值14.99亿元。粮食种植面积45.8万亩,粮食总产量21.2万吨。种植油菜2万亩,产量2973吨;种植大蒜4万亩,蒜农收入2.68亿元;种植烤烟5万亩,收购烟叶11.4万担,收购均价30.1元/千克,烟农收入1.71亿元,上缴烟叶税3775万元。核桃面积发展到75万亩,总产0.8万吨,产值2.5亿元;梅子9.2万亩,产量1.2万吨。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1.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33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0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92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9亿元。(2)***市2013年全年生产总值(GDP)完成2873274万元,比上年增长13%(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6035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40634万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36605万元,增长12.2%。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50:43;非公经济创造的增加值1511161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6%;人均生产总值43501元,比上年增长12.19%。2013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803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03%;其中,种植业产值155710万元,增长12.86%,林业产值4042万元,增长10.02%,畜牧业产值201869万元,增长9.62%,渔业产值17048万元,增长40.83%。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11709公顷,比上年下降1.1%;有效灌溉面积11690公顷。. .2013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70306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市本级完成1678213万元,创新工业园区完成1792093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160521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可比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06803万元,比上年增长18.67%;完成工业增加值917361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可比价)。4.3.3教育卫生(1)洱源县2013年,洱源县有完小91所,初级中学13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县机关幼儿园1所,镇乡民办幼儿园5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40688人,其中小学22731人,初中10993人,普通高中3607人,职业高中2094人。在园儿童697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1%,初中毛入学率105.25%;高中毕业生高考上线率为99.81%,其中本科上线率54.47%。年末,全县有教职工2523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078人,初中教职工599人,普通高中教职工288人,职业高中教职工73人,工勤人员67人,特岗教师88人,普通中小学临时聘用教师330人。2013年,洱源县有卫生医疗机构17个,床位747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30人。卫生医疗机构有县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9个镇乡卫生院、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办公室、卫生干部培训学校,血防站、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私立医院有邓川德明医院、三营赵贵全医院、右所卫琼医院、县城仁爱医院和五洲医院。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58744人,筹措合作医疗基金(含上年结余)9572.11万元,补偿减免782697人次,补偿医药费用7761.55万元。(2)***市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4836人,在校生18526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7565人,在校生16826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5468人,在校生13776人;技工学校招生1984人,在校生4079人;职业中学招生1140人,在校生3246人;普通高中招生5484人,在校生15919人;初中招生8446人,在校生23471人;普通小学招生6746人,在校生44370人;特殊教育招生55人,在校生405人。幼儿园入园幼儿8293人,在园幼儿18778人。人均受教育年限8.8年;全市各类学校专任教师7377人。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55个,实有床位6521个,卫生技术人员4032人,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数10.23张,. .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0人,总诊疗309.34万人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1.15%,传染病发病率十万分之473.2,产妇住院分娩率99.9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41‰。4.3.4文物与历史遗迹、旅游景区根据现场调查和有关文献资料记载,该工程评价区内没有分布重要的文物古迹。(1)洱源县旅游景点有200余处,可分为西湖、茈碧湖、海西海、鸟吊山等景区。茈碧湖清如碧玉,不仅以盛产珍稀古生物“茈碧花”而著名,还因里海北岸、罴谷山麓宛若世外桃源的梨园景色而令人神往。西湖水乡湖中有村,村中有湖,柳岸芦湾,烟渚渔歌,“翛翛然有江南风景”;海西海青山拥翠,漪澜恬静。鸟吊山松涛窸窣,杜鹃灿烂,更有百鸟朝凤的奇观。境内还有许多奇峰幽洞、林海甘泉、雾霭蒸腾的温泉和如瑞雪飘落般的梅园。湖光与山色,冷水与热水,众多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地处丽江、***、迪庆三大风景区的枢纽地带,洱源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具有资源优势,更具有难得的区位优势。2013年,投资20亿元的香港天森国际集团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投资1.1亿元的下山口普陀泉度假区温泉酒店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投资6000万元的***地热国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技改,西湖景区和***地热国片区创建4A级国家旅游景区工作全面启动,梨园省级旅游特色村寨项目通过评审。年末,旅游企业有97家,其中星级饭店2家,旅游船只98艘,床位4895张,旅游民居接待户21户,从业人员2200多人。全县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3.31亿元。(2)***市全市列为接待的旅游景区(点)有100多处。南诏风情岛、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蝴蝶泉公园、天龙八部影视城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点),洱海公园、罗荃半岛旅游区、上关花景区和南国城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点)。目前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正在申报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花园待评3A,玉玑岛待评2A。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喜洲白族古建筑群等5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保中故居、杜文秀帅府等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古城“洋人街”和“***风光一日游”被国家旅游局列入精品旅游线。. .4.3.5自然保护区项目引水线路沿线不涉及任何自然保护区。4.4环境现状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对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基本内容的要求,本次评价工作委托云南省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对***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云南省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与2015年02月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噪声环境进行了一期现状监测。4.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4.4.1.1河流水环境质量1、监测断面布设本次评价根据引水线路地表水分布情况,共设置2个监测断面,各个监测断面具体情况见表4.4-1。表4.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断面设置表序号监测点位名称备注1#监测断面k27+100处的新水安江(第一次跨新水安江上游200米)洱源县境内2#监测断面新水安江和老水安江交汇口处。洱源县2、监测时间及频次本次评价地表水监测时间:枯水期:2015年02月05—2015年02月07日,每天监测一次。3、监测项目pH值、高锰酸盐指数、五日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磷、总氮、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9个项目。4、分析方法(1)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推荐的单项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公式为:Si,j=Ci,j/Csi式中:S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标准指数,标准指数大于1,说明水质已受到该污染物的污染;. .C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浓度;Csi——水质参数i的地面水水质标准。(2)pH的标准指数为:式中:pHj——j点的pH值;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限值,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越大,说明该水质参数超标越严重。5、评价标准项目区域属于洱海流域,涉及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弥苴河支流新永安江和永安江,以及洱海。洱海为云南省重点保护湖泊,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洱海水质保护目标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弥苴河源头—入洱海口段水域功能为饮用一级和农业用水,水环境类别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新永安江和永安江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水源地三岔河水库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具体见下表4.4-2。表4.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L(PH除外)序号标准值项目Ⅱ类1PH值(无量纲)6~92高锰酸钾指数≤43CODcr≤154BOD5≤35氨氮≤0.56总磷(以P计)≤0.2(湖、库0.025)7总氮(以N计)≤0.5. .8悬浮物//9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10石油类≤0.0511挥发酚≤0.0026、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与分析评价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见表4.5-3。表4.4-3地表水水质检测结果表(pH为无量纲,其余指标单位为mg/L)地点项目标准值1#达标情况Si,j2#达标情况Si,jPH值(无量纲)6~97.827达标0.4157.623达标0.31高锰酸钾指数41.167达标0.2931.367达标0.343BOD531.733达标0.5782.267达标0.756氨氮0.50.241达标0.4820.322达标0.644总磷(以P计)0.2(湖、库0.025)0.057达标0.2850.083达标0.415总氮(以N计)0.50.393达标0.7860.471达标0.942悬浮物/12.667//19.33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0.105达标0.5250.151达标0.755石油类0.050.027达标0.0540.037达标0.74挥发酚0.002<0.0003达标<0.15<0.0003达标<0.15从上表4.7-3可以看出,本次评价所监测的2个断面中,所有监测因子均相应达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这表明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4.4.1.2湖、库水环境质量1、三岔河水库水质监测根据***海东方直饮水水业有限公司委托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对三岔河水库水质的检验报告,监测结果见表4.4-4。表4.4-4三岔河水库水质监测结果表检验项目标准值检测结果色(度)≤15<5浑浊度(度)≤1,特殊情况不超过30.47臭和味无异臭、异味无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无无铁(mg/L)≤0.30.0072锰(mg/L)≤0.10.0014硫酸盐(mg/L)≤2507.75氯化物(mg/L)≤2505.8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148铬(六价,mg/L)≤0.05<0.005铅(mg/L)≤0.01<0.01氨氮(mg/L)≤0.50.08硝酸盐(mg/L)≤100.30总硬度(以CaCO3计,mg/L)≤2507.75菌落总数(cfu/ml)≤100<1总大肠菌群(MPN/100ml)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未检出三岔河水库水质综合评价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2、洱海水质本次环评洱海水质,引用***州环保局《洱海及入湖河流水质月报》中的监测数据。洱海2014年9月-2015年2月水质状况见表3-3。表4.4-5洱海2014年9月-2015年2月水质状况一览表(单位:mg/l)分区项目洱海北部洱海中部洱海南部全湖2014年9月水质类别Ⅲ类Ⅲ类Ⅲ类Ⅲ类水质量状况良好良好良好良好主要超标项目总氮、总磷总磷、溶解氧总氮、总磷、溶解氧总氮、总磷、溶解氧洱海全湖水质综合为Ⅱ类,富营养化综合指数评价为中营养级。全湖平均透明度为1.39米。2014年10月水质类别Ⅲ类Ⅲ类Ⅲ类Ⅲ类水质量状况良好良好良好良好主要超标项目总磷、总氮总磷、总氮总磷总磷洱海全湖水质综合为Ⅱ类,富营养化综合指数评价为中营养级。全湖平均透明度为1.40米。2014年11月水质类别Ⅱ类Ⅱ类Ⅱ类Ⅱ类水质量状况优优优优主要超标项目————洱海全湖水质综合为Ⅱ类,富营养化综合指数评价为中营养级。全湖平均透明度为1.88米。2014年12月水质类别Ⅱ类Ⅱ类Ⅱ类Ⅱ类水质量状况优优优优主要超标项目————洱海全湖水质综合为Ⅱ类,富营养化综合指数评价为中营养级。全湖平均透明度为1.80米。2015年1月水质类别Ⅱ类Ⅱ类Ⅱ类Ⅱ类水质量状况优优优优主要超标项目————. .洱海全湖水质综合为Ⅱ类,富营养化综合指数评价为中营养级。全湖平均透明度为2.35米。2015年2月水质类别Ⅱ类Ⅱ类Ⅱ类Ⅱ类水质量状况优优优优主要超标项目————洱海全湖水质综合为Ⅱ类,富营养化综合指数评价为中营养级。全湖平均透明度为2.57米。根据表4.4-5,洱海水质综合评价为Ⅱ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总磷、溶解氧。主要超标原因上游开矿挖沙,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混入洱海,带入氮磷污染、淤泥负荷。此外,各条溪流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农业生活生产、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3、茈碧湖水质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茈碧湖水功能为饮用一级、农业用水,类别为Ⅱ类。***白族自治州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茈碧湖符合Ⅲ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原因为洱源县周围的农业面源造成的水污染。4.4.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白族自治州2013年环境状况公报》,2013年,***州内有***市、宾川县、巍山县、鹤庆县、弥渡县5个县市进行了大气监测,共设测点6个,其中***市有2个测点。监测结果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环发)[2001]1号】对照,***市、宾川县、鹤庆县、巍山县、弥渡县5个县城的环境空气质量均符合二级标准(适用于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同时根据现场勘查,项目管线敷设沿线地区大多为农村,周围无较大的废气排放源区域内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因此,项目区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4.54.3声环境质量现状4.4.3.1监测点位布设本次评价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情况进行声环境监测,共布设7个监测点。表4.4-10声环境现状监测点情况序号监测点位名称备注1#监测点菜园村洱源县境内. .2#监测点下新村洱源县境内3#监测点云溪村***市境内4#监测点白柳箐***市境内5#监测点玉龙村***市境内6#监测点沿桥村***市境内7#监测点上登村***市境内4.4.3.2监测时间及频次本次评价声环境监测时间:2015年02月05日~2015年02月06日;监测频率:每天昼、夜各监测1次,连续监测2天。4.4.3.3监测项目Leq(A)值。4.4.3.4分析方法与评价标准分析方法: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监测。评价标准:境内沿线主管主要沿农村山区布设,管线两侧菜园村、下新村噪声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其余村庄执行2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4-11。表4.4-11声环境质量标准Leq[dB(A)]类别昼间夜间1类55452类60504.4.3.5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与分析评价监测及统计结果见下表4.5-11。表4.5-1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监测日期测点编号测点名称监测结果LAeq评价标准超标分贝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2015年02月05日1#菜园村5244.55545002#下新村48.241.3003#云溪村49.642.96050004#白柳箐53.443.5005#玉龙村54.145.0006#沿桥村53.444.4007#上登村55.246.7002015年02月1#菜园村51.743.3554500. .06日2#下新村53.342.4003#云溪村49.941.56050004#白柳箐50.540.6005#玉龙村52.844.6006#沿桥村53.645.1007#上登村54.743.900由表4.4-11统计结果表明,区域7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分别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2类标准。表明该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满足区域声环境功能要求。4.5主要环境问题(1)输水管线沿线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农业为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凡是适合开垦的土地已全部被开垦为农业用地及果园,存在大量的坡耕地,而且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大量开发种植果园和烤烟种植导致森林覆盖率偏低,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环境基础设施落后,造成河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沿线乡镇普遍存在着垃圾存放不适应环境保护要求的现象,河流沿岸村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没有任何环境保护设施,生活垃圾、污水就近进入河流。森林资源贫乏,森林生态功能下降。工程枢纽区很难见到森林,基本是经过反复砍伐萌生的次生灌丛和荒山草地,现有有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稍高处,而且多为人工种植的桉树林和经济林木。林业用地质量不高,由于反复砍伐,导致基岩裸露,植物群落处于逆向演替的“顶极”,结构和功能处于退化状态,由于植被覆盖度不高,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会对当地水土流失产生较大影响。.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部分。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种施工活动对沿线水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管道维护人员的生活废水及生活垃圾、及管线检修时的废旧管材。5.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1.1工程建设对土地利用影响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报告》,本工程穿过洱源县和***市,项目区现状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此外林地、草地等地类分布面积也较广。本工程占地均为临时占地,其占地总面积为55.7801hm2(包括洱源县19.7867hm2、***市35.9934hm2),其中引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占地面积为35.7577hm2,土方堆放区占地面积为16.8542hm2,定向穿管工程区占地面积为1.8902hm2,施工便道区占地面积为1.2780hm2。占地类型包括林地、草地、梯平地、坡耕地、其它土地,根据环评单位现场调查,以及建设业主的上报(待批)的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本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本工程管线虽然线路较长,但管道管径小(仅DN250-350),在布设于耕地、河道、公路等区域旁的管线均采用地埋,地埋不占用地表土地资源;爬越山体或穿越山体段管线不会改变线路区域的土地利用性质。因此本工程占用土地全为施工作业面的占地为临时占用,整个工程无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对土壤结构有一定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工程结束后,临时占用的耕地可通过复垦恢复使用,不会对区域耕地面积造成减少的影响;草地通过覆土、恢复植被等工程和植物措施进行恢复。因此,临时占地所造成的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不会对临时征用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功能、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地利用格局等造成显著影响。而且,本工程临时占用土地为小斑块的占用不会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造成大的影响。5.1.2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占地均为临时占地,占地总面积为55.7801hm2。占地类型包括林地、草地、梯平地、坡耕地、其它土地。施工临时占地造成施工局部地段上植被类型片断的丧失。本项目虽然管线较长,但是施工开挖面不大(开挖作业面仅1m),施工作业区占地面积亦不大,从项目评价区实地调查情况来看,管线K0+000—K10+250段沿山脚布设,此段评价区主要植被为暖性石灰岩灌丛和. .含云南松、珍珠花的中草草丛,但是植被覆盖率不高,次生性明显;此段工程采取地埋式的施工方式,施工期临时占用暖性石灰岩灌丛和含云南松、珍珠花的中草草丛,且工程临时占用的植被位于区域植被斑块的边缘,不会对区域植被现状格局及植被整体的功能造成大的影响。管线K10+250—K36+00段布设于坝区,评价区内植被以人工林、耕地等人工植被为主;管线依然采用地埋的方式,这种临时占用对人工植被的影响属于临时性的、短暂的;待施工结束即可恢复原植被的功能,特别是耕地,在短时即可恢复耕作的功能;因此,工程施工对耕地等人工植被的影响不大。在管线K36+00—项目终点均沿大丽铁路或大丽高速外布设,区域植被以暖性石灰岩灌丛和云南松林为主,植被次生性明显;此类型植被属于区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且在工程施工结束后,临时占用的植被将得到恢复。此外,本工程水平定向钻施工营地属于临时占地,占地面积较小;且营地占地位于钻孔区两端的平坦空地地上,不会占用和破坏区域的植被资源,对区域植被的影响轻微;且施工营地不存在开挖等破坏,无水土流失的风险。因此,工程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属于临时的,短暂的影响,待施工结束,工作区植被恢复后,影响随之消失;因此,工程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影响不属于长期的累积影响。工程临时施工作业占用的人工植被多为坡耕地,对耕地的影响只限于施工期,待施工结束后即可立即复垦。项目建成后,评价区仍然维持以人工植被为基底的植被景观格局。工程不会造成评价区任何一种植被类型的消失。因此,工程临时占地不会对评价区植被造成较大影响。综上分析,本项目建设对区域植被面积及格局影响不大。然而,施工期人员进驻会引发森林火灾的可能性,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用火和抽烟管制,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5.1.3工程建设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区共有维管束植物75科,161属,212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区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记载的国家级保护植物,也没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省级保护植物分布;未发现评价区内有区域狭域物种分布,亦无古树名木物种分布。本工程临时占用土地55.7801hm2. .,施工占地将使部分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导致这些植物种群数量的减少和分布生境的缩小,但这些物种在洱海流域和及***州的其他区域广为分布,大多数种类也是区域的常见种类;工程占地影响不会导致植物群落和植被的消失,不会造成物种灭绝。因此项目建设所产生的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局部的,是可以接受的。总体而言,工程建设将造成评价区以上植物物种数量上的减少,但项目建设不会对评价区的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项目业主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监管,禁止施工人员私自进入红线外林区进行非法盗采植物。5.1.4工程对陆生脊椎动物影响的影响分析5.1.4.1施工建设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扰动及施工噪声影响,将破坏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原有的栖息环境、取食地和巢穴等,对陆生脊椎动物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的影响。由于评价区现有种类多为一些常见的鸟类及啮齿类的动物,这些动物所需生境在评价区及附近多有分布。多为常见种和资源广布种,不存在种群资源量少的威胁,且活动能力较强。项目施工期频繁的人为活动及机械噪声,会对评价区范围内的野生脊椎动物,特别是工程施工现场及周围野生动物的栖息、觅食生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本项目建设区人为活动较频繁,对环境的扰动较大,本项目的建设只会临时性破坏少量的草地资源和林地,对野生脊椎动物栖息地的影响范围较小。另外,大多数陆生脊椎动物具有趋避的本能,可迁徙(飞)到安全地带栖息生活。且这些动物种群数量多,只要项目区以外的环境不遭破坏,施工人员不对它们直接捕杀,对动物种群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它们会选择适宜的生境继续生存和生活。由于施工期人员密集,食物丰富,可能会促使施工区啮齿类物种的种类及数量增多。总体而言,施工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有限。待工程建成后,施工噪声、人为活动的扰动消失,区内森林植被逐渐修复,迁飞(徙)的动物将逐渐迁回,动物区系也将得到恢复和发展,区内动物种类及数量将较项目建设前相当。.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评价区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但是在施工期仍应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同时做到保护好管线周围野生动物可能分布的生境,禁止捕杀野生动物、掏食鸟蛋、破坏鸟巢等。施工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的干扰,不可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环境教育及处罚措施等,可得到有效减缓。此外,在施工完成后尽快恢复植被,形成适宜动物物种生活的环境,以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5.1.4.2运营期影响分析本工程仅是引水管线的建设,运营期仅引水管线重力自流引水,无加压泵站等的水泵噪声;项目建成后,管线处于静止状态,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扰动,对区域的野生动物无大的不良影响。5.1.5工程建设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分析根据管道工程特点,拟建工程对穿越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在施工期间,由于开挖填埋、机械与车辆碾压、人员践踏等影响,施工范围内的农田、林地植被将遭到破坏,尤其是管沟开挖区。拟建工程占地均为临时性占地,管线施工扰动农业用地面积共约13.9452hm2。拟建工程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是暂时性的,暂时性的影响是指由于临时占用土地,待工程结束后,经过一定时间,可以恢复原有生产能力的影响,如开挖管沟给农业带来的损失。管道沿线所涉及农田大多为粮食作物,管道施工会对当地粮食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工程还占用少量经济林地、果园,这也使被占地的农民来自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经济收入减少,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因此对临时占用的农田应按照相应的补偿标准给予经济补偿,这样可减小工程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5.1.6工程对景观的影响分析(1)施工期的景观影响拟建工程沿线主要有田坝区、沟谷区、山岭区等。工程填挖将破坏施工迹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形成与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反差、不相融的裸地景观,从而对施工场所周围人群的视觉产生冲击。但是本工程挖方相对不大,对人的视线不会形成阻断影响。. .由于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工程区土壤的扰动,在雨季松散裸露的坡面易形成水土流失,导致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增大,对下游植被和水体产生影响,从而对区域景观环境质量产生影响。而在旱季,松散的地表在有风和车辆行驶时容易形成扬尘,扬尘覆盖在施工场所以外植被表面,使周围景观的美景度大大降低。根据环境现状调查可知,拟建公路沿线经过地区多为农村田园景观以及山林灌丛景观,大量的施工机械和人员进驻给原有的农村田园景观、山林灌丛景观增添了不和谐的景色。根据环境现状调查结果,管线K0+000—K10+250段沿山脚布设,该段景观以次生性的灌丛为主;此段工程采取地埋式的施工方式,沿山脚布设,且工程临时占用的景观斑块位于区域景观的边缘,不会对区域景观现状格局造成大的影响。管线K10+250—K36+00段布设于坝区,评价区内田园景观为主;管线依然采用地埋的方式,这种临时占用对区域景观的影响属于临时性的、短暂的;待施工结束即可恢复原景观的功能,特别是田园,农田景观的敏感性较低,阀值较高,公路路基工程对其切割影响不显著;在短时即可恢复耕作的功能;因此,工程施工对该段田园景观的影响不大。在管线K36+00—K58+00段位于洱海面山区域,但是距离洱海距离较远(直线距离在200m外),且工程布设已避让开了环湖路,在沿环湖路考山体的村落之后,四周有灌丛或林地、村落遮挡,可以减轻施工期所造成的视觉美观的负面影响。短暂的施工开挖不会对洱海景观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对洱海面湖的景观格局没有影响。工程施工对景观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如建筑材料需有序堆放、临时表土规范堆放且及时覆土、旱季或晴天施工场地必须洒水降尘,尽量避开雨季开挖地基、整形场地,修建相应的截水排水沟、景观再造等,那么施工期对景观的影响是可大大减少的,且工程施工结束后其影响就会消除。(2)运营期景观影响项目运营期,农田景观的基底没有改变,区域景观类型没有增加。且本工程采取的是地埋式管线,在运营期无管道露于地表,不会对区域自然景观造成切割影响;在项目运营期,管线施工迹地地表土地功能的恢复,景观基底没有改变,景观斑块数量和连通性没有较大的变化。总之,本项目运营不会改变区域景观格局。5.2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2.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该项目施工工艺上看,管道焊接几乎没有废水,期的生产废水主要源于. .施工机械维护废水、混凝土拌合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5.2.1.1机修含油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沿线不设机修设施,依靠沿线各城镇的维修商铺进行,仅在水平定向钻(管道隧洞)施工营地设置简单的检修间,产生的机修含油废水量较小,无集中排放,在含油废水汇流处修建一个隔油池,含有废水自流进隔油池,经隔油板将上层油脂刮除后废水流入沉淀池,停留2h后将水中SS沉淀后上层清液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该处理构筑物简单,没有机械设备维护的问题,在运行的过程中只要注意定时清洗、更换隔油材料及清池,按时回收浮油。该项目在隧施工营地机修间设置沉淀池1座,将少量的含油废水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不外排,对当地水体不会产生影响。5.2.1.2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沿线布设5个施工营地,3个施工营地依托沿线已有的城镇(邓川、挖色、海东3个镇),租用现有城镇用房,作为工程分段施工营地及指挥部;此三个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处理依托城镇已有的设施,可以得到合理处置,不会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2个营地设置于管道隧洞两端,由于营地均使用旱厕,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生活淋浴卫生、餐饮用水。生活污水施工期产生强度为28m3/d,预计整个施工期将产生生活污水5124m3。其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为:悬浮物120mg/L、COD100mg/L、BOD560mg/L,浓度均超过了当地环保部门确认的排放标准,对河流水质将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由于项目建设特点为管线,线路较长,布设施工营地较多,各点施工人员不多,平均各点15人,因各施工点人数不多,施工营地污水排放量较少,且周边均是果园和坡耕地,施工营地使用旱厕,定期安排专人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使用过程中根据情况每个月对化粪池清挖一次。清挖污物由当地农户作为山地肥料运走。生活污水经隔油池沉淀过滤处理后,用于周边果园和坡耕地浇灌,生活污水不直接外排,对当地水体影响不大。雨季情况管线基本不施工,同时在各施工营地设置一50m3污水收集池,可连续收集7天雨季情况下的生活污水,在非雨季后用于周边果园和坡耕地浇灌,减少施工在雨季时可能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外排。总之营地生活污水产生量不大,经隔油过滤后可用于周边园和坡耕地浇灌,对当地水体影响较小。5.2.1.3降雨产生的水土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由于管沟开挖及取土、弃土堆渣等活动影响,使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原地表降低或丧失水土保持功能,引起水土流失。进而使水体中悬浮物增加、降低水质、沟壑中泥沙淤积等不良影响。施工过程中如将弃渣倾倒入永安江等水体中,将淤积阻塞河道,影响行洪畅通,增加洪水危害。本项目不设置弃渣场,仅在沿线适当位置设置表土堆放场。从表土堆放场与沿线水体距离上看,所设置的表土场附近均无地表水体,距离永安江、弥苴河、洱海的距离在300m以外,距离较远。再者,本项目属于工程设计上土石方开挖量不大,加上工程不设置永久弃渣场,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量不大。因此,即使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管沟两侧有农田和植被缓冲带,可有效截留洪水;少量的水土流失导致的水体中悬浮物一定程度的增加,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不会导致水体功能的改变。因此,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对其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为更好地保护施工沿线的水环境,环评要求在施工管理中,各施工单位应树立全局观念,做好协调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须在其沿永安江段两侧设置临时拦挡设施;在管沟开挖中,尽量采用机械开挖,以免土石滚入水体。同时,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水保方案”的相关要求执行,有效控制施工过程的水土流失,避免施工对附近水体造成不利影响。施工中各种建筑材料的运输,在其堆放处若管理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周围地表水体造成污染,表土临时堆场以及材料堆场一定要远离水体区域,同时对材料进行遮盖,做好临时截排水设施,以减轻雨水冲刷所造成的水体污染。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须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表土临时堆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将大大减少因表土裸露而产生含泥冲刷污水,经设置的沉淀池进一步处理后,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很小。5.2.1.4混凝土拌合废水的影响本工程设置8台混泥土拌合机,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拌和废水,日产生废水量5m3/d左右。废水产生具有不连续性,且PH值较高,为11左右,SS浓度约为1000mg/L,且排放仅仅在几分钟内完成。项目设计废水处理回用系统,即产生的废水排入收集池后加酸降低PH值,再经沉淀处理减少水中的悬浮物。经处理后的污水返回砂石料加工及拌和系统中回用不外排。不会当地水体产生影响。5.2.1.5管道试压水的影响. .管道试压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少量铁锈、泥沙等悬浮物;经沉淀后即可去除,根据国内其它管线建设经验,这部分废水经沉淀后可重复利用或直接外排。本工程仅是引水系统的管线工程,不涉及到配套的直饮水厂设施;因此,管道试压过程中排放的废水由配套的水厂进行核算并处理;本工程将不再考虑此部分废水对环境的影响。5.2.1.6输水管线施工对永安江、洱海的水质影响1、对永安江的影响在洱源县境内,部分管线的布置沿永安江,管径为0.35m,采用沟埋式钢管。由于永安江水质为Ⅱ类保护,因此项目在永安江沿岸铺设供水管网应对永安江水体进行严格保护。在沿永安江段工程管沟开挖、管道铺设过程中若不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开挖的土石就有可能进入沿线水体,将会使水体悬浮物固体(SS),总溶解性固体(DS)大量增加,水体浊度大大增加,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施工过程中如将弃渣倾倒入水体中,将淤积阻塞河道,影响行洪畅通,增加洪水危害。因此,各施工单位应树立全局观念,做好协调工作,土石方调运严格按设计进行,严禁任意取弃。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须在其沿永安江段设置临时拦挡设施,在管沟开挖中,尽量采用小型机械开挖,以免土石滚入河道。另外,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水保方案”的相关要求执行,有效控制施工过程的水土流失,避免施工对附近水体造成不利影响。由于项目目前对沿永安江管道建设没有进行精确测量和勘探,为保护好永安江水质,环评要求在永安江沿岸施工,首先应做好水保方案,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施工不得阻塞河道,河道两侧50m范围内不得设置弃渣场;此外,环评要求项目雨季围挡施工,防止水土流失进入永安江,在施工过程中弃渣应做到日产日清,施工废水不得外排。在采取上术措施后,项目施工对永安江水质影响不大,是可接受的。2、对洱海的影响在双廊、挖色及海东镇境内,本工程管线布置于大丽高速或大丽铁路外侧,距离洱海环湖路距离在200m-700m之间。洱海为云南省重点保护湖泊,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洱海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标准,因此项目在洱海流域铺设供水管现应对洱海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但是,鉴于本工程施工期无施工废水产生,混泥土拌合系统废水就近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已得到了妥善处理,不会外排;因此,工程建设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仅需考虑工程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洱海水环境影响。由于本工程管径仅0.3m左右,工程开挖量不大,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协调工作,土石方调运严格按设计进行,严禁任意取弃。另外,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水保方案”的相关要求执行,有效控制施工过程的水土流失,避免施工对附近水体造成不利影响。环评要求在洱海沿岸施工,首先应做好水保方案,工程在雨季不得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弃渣应做到日产日清。在采取上术措施后,项目施工对洱海水质影响不大,是可接受的。3、对三岔河水库水质的影响本项目引水是依托已运营的三岔河水库,且三岔河水库出水隧洞口已预留管道。本工程仅需在三岔河水库隧洞出水口处与预留管道进行衔接即可达到引水目的。因此,本工程不会在三岔河水库坝体上以及库区施工,不会对三岔河水库水环境产生影响。5.2.1.7小结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混凝土拦和废水、机械维护废水、生活污水的影响;依托城镇区的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依托城镇现有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其他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可综合回用不外排;混凝土拌和废水回用不外排;施工机械维护废水经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对于永安江、洱海水环境中的石油类和CODcr、BOD5的影响较小,评价区内河段及洱海水质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总之输水管线施工在做好水土保护防护措施,在施工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及混凝土施工废水不外排,项目施工期对当地水环境影响不大,是可接受的。5.2.2运行期对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是海东片区的直饮水工程,引水自受水地后水厂经处理达到直饮水标准,桶装或入户外售。工程有别于一般的灌溉、工业引水,不存在退水的环境影响。本管道工程采用地埋式钢管引水,运营后几乎无废水产生,因此不存在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问题。因此,本工程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重点关注工程引水对三岔河水库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及对三岔河水库下游水系水质水量的影响。(1)对三岔河水库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根据三岔河水库水资源量分析,三岔河水库设计乡镇供水规划供水范围为:牛街、三营、玉湖、右所、邓川、江尾1乡5镇。在三岔河水库运营后结合灌区供水水源及用水户分布情况,灌区乡镇供水水源有变动:三岔河水库仅保证牛街乡和三营镇的乡镇供水,其余玉湖、右所、邓川、江尾4个乡镇的乡镇供水调整由茈碧湖水库供给。在此情况下,三岔河水库在农灌供水保证率P=80%,乡镇供水保证率P=90%的情况下,现状用水情况扣除乡镇供水及农灌用水后,全年有520万m3的水库余水。***市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洱源三岔河水库调水工程设计保证率90%的情况下,规划引水量为100万m3/年。根据三岔河水库水资源量的分析,在保证率90%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引水规划。综上分析,本工程不会占用三岔河水库农灌用水及城镇供水量来满足自身引水的需求,工程是在三岔河水库现状调蓄水量的情况下引水,引水量属于三岔河水库在保证率90%的情况下的可供余水水量。因此,本工程引水不会对三岔河水库现状水资源利用情况造成影响。此外,三岔河水库灌区农田灌溉用水在远期可由引水工程--太坪引水沟、幸福渠、中环沟、下环沟、白沙河引水工程以及新建黑石河引水工程和三营河引水工程-、跃进渠提水工程(对取用海西海水库跃进渠的太坪抽水站、永乐抽水站、永胜抽水站进行改造)和现有机井等供水,可解决灌区农田灌溉。届时,三岔河水库工程可供水量及水库调蓄余水量将比现状余水更多。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使三岔河水库的水资源得到更合理、充分、高效的利用,实现了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2)对下游水系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引水是依托已运营的三岔河水库,且三岔河水库出水隧洞口已预留管道。三岔河水库于2001年经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审查并批复了《洱源县三岔河水库环境影响报告表》(云环监发[2001]825号);工程于2010年7月完工,并开始蓄水运行。三岔河水库对三岔河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已经存在,且《洱源县三岔河水库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已提出了水库工程对下游河道水文情势的减缓措施。而本工程规划引水量为100万m3/年,工程不会迫使三岔河水库增加需水量来满足自身引水的需求,工程是在三岔河水库现状调蓄水量的情况下引水,引水量属于三岔河水库在保证率90%的情况下的可供水量. .。因此,本工程引水不会改变三岔河水库现状调蓄水情势,不会改变三岔河水库现有的水文情势影响,不会加剧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影响。本工程规划引水量为100万m3/年仅占三岔河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W95%=2432万m3的0.41%,仅占三岔河水库总库容1152万m38.68%;仅占洱海相应的湖容量27.94亿m3的0.035%。因此,从水量上来看,本工程所取水资源量相对于下游河道及洱海流域的水资源量所占比例较小,对下游水系河道的水文情势及水环境影响轻微。5.3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隧洞的开挖过程中,会挖到地下水层及以承压水层,由此产生地下水位的降低、影响地下水原有的补排平衡关系。本项目唯一一个地下穿越工程,其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铺管技术,其位置在大丽高速花椒箐隧道上方的白秧箐段,总计长度1522m。本项目产品管线直径大于DN350mm时,就需进行预扩孔,最终成孔直径一般比管子直径大200mm。最终确定本项目穿越地下工程的隧洞洞泾约550mm。该段管线途经地层以二迭系阳新组(P1y)灰岩夹燧石条带和结核为主,青山组(SDq)灰岩类地层、奥陶系海东组(O1h)细粒含长石石英砂岩、石英岩等地层次之,并有水长阱组(C2^s)、康廊组(Sk)灰岩类地层和向阳组(O1x)页岩夹石英细砂岩地层分布。从现场调查的情况来看,穿越区域无地下水出露;且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看,穿越区地下水埋深较大。项目区主要为中低山剥蚀丘陵地貌,土壤层比较薄,土壤层下主要为基岩,岩石的保水性很差,形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隔离层。与开挖相比本项目采取的地下下穿施工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不破坏地质层、不影响交通、对环境影响很小等优点。由于洞泾小,工程穿越地层相较地下水层较远,工程施工不会导致地下涌水出现。此外,区域地下水补给主要靠降雨和地表径流;项目穿越区地势较高,属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区;在该段管道施工中只要做到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施工机械维护废水合理处置,不外排;工程施工就不会污染区域地下水环境。综上所述,由于本区域地下水位埋深一般较大,加之隧洞断面小,穿越地下管道施工对地下水动态影响有限。5.4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4.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施工机械运行及施工材料运输均会产生较高强度的噪声,土石方开挖强度超过90dB(A),大型原材料加工、混凝土拌和站等声源强度超过100dB(A),大型运输机械噪声源声级多在90dB(A)以上。施工噪声突出点主要在土石方开挖场所、建筑材料加工场地,以及施工运输道路。运输噪声为线源噪声,施工场地及材料加工场地噪声为连续噪声。1、交通运输噪声影响通过工程分析可知,在施工期因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两大类,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分别采用不同的预测模式进行预测评价。(1)交通噪声预测机动车辆产生的噪声,距行驶路面中心7.5m处的平均辐射噪声级,可按下列各式计算:小型车(2t以下):LS=59.3+0.23V中型车(2.5-7.0t):LM=62.6+0.32V大型车(7.5t以上):LH=77.2+0.18V施工区以大型车辆为主(主要为10t和20t),选择单车种(20t)进行预测,经计算,大型车辆距行驶路面中心7.5m处的昼、夜平均辐射噪声级为80.8dB(A)、79dB(A)。交通噪声预测范围在距道路中心线200m内。预测点接受到的交通噪声值为:式中:—第i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第i类车速度为Vi,km/h;水平距离为7.5米处的能量平均A声级,dB(A);Ni—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第i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r—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m;(A12)适用于r>7.5m预测点的噪声预测;Vi—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km/h;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 .Ψ1、Ψ2—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弧度;式中取Ψ1=Ψ2=π/2;△L—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本工程输水线路施工道路沿线分布有较多的村庄居民点,且施工道路多从村中穿过。主要敏感点位置及预测参数取值如表5.4-1和表5.4-2所示。表5.4-1主要敏感点位置及预测参数取值表序号敏感点公路特性位置距公路距离(m)车流量(辆/单向·小时)行车速度(km/h)1菜园村泥结石四级施工生产区、施工场内公路5060202下新村3玉龙村80~1004云溪村5白柳箐6沿桥村7上登村表5.4-2主要敏感点位置及预测参数取值表序号敏感点距公路距离(m)车流量(辆/单向·小时)贡献值dB(A)背景值dB(A)预测值dB(A)标准值超标值dB(A)1菜园村5060昼56.4751.857.12昼:55夜:452.122下新村夜48.641.849.24.23玉龙村80~100昼53.652.855.9昼:60夜:50未超标4云溪村5白柳箐6沿桥村夜48.243.849.3未超标7上登村预测结果显示,距交通道路约50米左右的菜园村、下新村的居民点昼夜间均超标,受交通运输的噪声影响大;距交通道路约80米以外的玉龙村、云溪村、白柳箐、沿桥村、上登村的居民点昼夜间均达标,受交通运输的噪声影响较小。总之项目在施工运输期间通过村庄时对村民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减缓交通噪声带来的影响应加强管理,在昼间通过村庄时应放慢车速、严禁鸣笛。夜间严禁在晚上10点以后进行运输。2、线路建设噪声影响分析管道线路施工由专业队伍采用机械化方式完成,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施工机械、车辆造成的,此外,在山区石方段采用水平钻施工时会产生较强噪声,特别是隧道洞口附近有居民分布的,施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我国管道建设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轮式装载车、起重机、冲击式钻机、柴油发电机组等,这些机械、设备和车辆会随着不同施工工序而使用,如:在管沟开挖时使用挖掘机,管道运输和布管时使用运输车辆,焊口时使用电焊机和发电机,下沟时使用吊管机,管沟回填时使用推土机等。以往曾经在管道施工中对上述机械、设备等的噪声值进行过实测,结果见表5.4-3。表5.4-3管道工程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序号机械、车辆类型测点位置(m)噪声值(dB(A))1挖掘机5842推土机5863电焊机1874轮式装载车5905吊管机5816冲击式钻机1877柴油发电机组198将各种施工机械等近似为点声源,仅考虑距离衰减进行计算,可得到施工期各种机械等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贡献值,结果见表5.4-4。表5.4-4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估算值机械名称离施工点不同距离的噪声值(dB(A))10m50m100m150m200m挖掘机7864585452推土机8066605654电焊机6753474341轮式装载车8470646058吊管机7561555149冲击式钻机6753474341柴油发电机组7864585452由表5.4-4可以看出,昼间主要机械在50m以外均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昼间75dB(A)),而在夜间的不超标(夜间55dB(A))距离要大于200m。根据现场调查,该输水管道沿线100m范围内的村庄有8处,这些村镇距离管道相对较近,在施工过程中,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施工噪声影响。但由于管道在局部地段的施工周期一般为几个星期,因此其影响时间相对来说较短,只要在施工期间避免夜间施工,同时作好与当地村民的沟通,其产生的噪声影响是可以接受的。至于沿线大部分地段,离居民居住区较远(>100m),施工噪声一般不会产生影响。根据调查,线路施工距周围村庄、居民距离较近主要有5个村庄,其中50米内的下新村、社畔村、后湖村、大磨坪村、中村,在距50米内线路施工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影响,应做好同居民的沟通、补偿工作,避免夜间施工。. .施工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最大,劳动保护的对策措施为噪声源旁工作的人员配戴防噪耳塞或耳罩,施工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将最大限度得到降低。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难免的,由于项目所在地不属自然保护区,施工期结束后,施工噪声随之结束,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敏感度较低。5.4.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本项目仅为管道工程,因此管道工程建成后,管线运行不会对周边声环境产生影响。5.5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5.5.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施工期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砂石加工系统的粉尘、沿线基础开挖及填筑时排放的粉尘、交通运输中的扬尘和燃油排放的废气、混凝土拌和系统排放的粉尘等。1、沿线机械设备燃油废气影响分析沿线施工机械使用燃油产生的污染物根据工程分析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NO23.04t,平均日产量约16.61kg/d,排放速率为0.69kg/h;SO20.22t,日均产生量约1.202kg/d,排放速率为0.05kg/h。由于输水管线长86.109km,沿线污染物排放量将很小,而且是间歇性有流动性的,同时工程所在地月平均风速均在1.8m/s以上,有利于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加之施工区属河谷地形,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空间愈大,空气流通愈好,因此,施工区沿线机械燃油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局部增加不会使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发生质的变化。2、施工场所及拌和站粉尘影响分析施工场地扬尘主要来源于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筑材料和用于回填的砂石料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作业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且需临时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扬尘。类比其它工程在一般地段,无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约在150m范围内,TSP最大污染浓度是对照点的6.39倍。而在有防尘措施(围金属板)的情况下,污染范围为50m以内区域,最高污染浓度是对照点的4.04倍,最大污染浓度较无防尘措施降低了0.479mg/m3。类比数据参见表5.5-1。. .表5.5-1某施工场界下风向TSP浓度实测值(mg/m3)防尘措施工地下风向距离(m)工地上风向(对照点)2050100150200250无1.3030.7220.4020.3110.2700.2100.204有(围拦)0.8240.3430.2350.2210.2150.206根据类比资料,输水主管沿线较近村庄分别有8个距离在100米以内,从类比数据分析,在靠近村庄侧采用围拦可降低0.479mg/m3,可在约50米范围内达标,在采取洒水降尘,减少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水泥在装卸、存储及混凝土加工工序要求雨天、大风情况下停工,混凝土拌和设备一般都配有防尘设备,施工人员在使用设备时要按操作规程进行维护、保养,若有故障,检修要及时,保证除尘装置正常运行后,其影响程度将更小。由于工程沿线大多地处偏僻的农村地区,无工业污染源,大气环境本底质量较好,且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是间歇性和流动性地排放,短时期的污染物浓度增加对工程区的大气环境污染程度,除现场施工人员外,污染物浓度增加对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不会产生明显影响。3、交通扬尘根据工程平面布置,输不管线基本上沿山体下沿山谷或农田布设,其交通道路出基本是乡村泥结碎石路面,根据工程分析项目交通扬尘在没采取措施下产生的沿线公路周边短时浓度高达19.16mg/m3,日均值也达到1.6mg/m3,对沿线特别对靠近管线的村庄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减少施工交通产生的扬尘影响,项目拟采取运输车辆城运送水泥及易产生扬尘货物时应封闭运输,非雨天在施工公路、扬尘大的交通公路段进行洒水降尘,安排专人员定期对场内道路进行清扫,维持路面平整和洁净,场内运输时限制施工车辆速度。施工开挖工序采用湿式除尘作业;混凝土拌和站尽量密封并配除尘器;对厂内施工人员做好劳动保护,受粉尘污染的施工人员配戴防尘中罩。4、焊接烟尘焊接烟尘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和多种金属及其盐类的微粒。由于本项目为管道工程,焊接点分散,且因管道管径小,焊接量不大;且区域大气环境本底维持自然状态,项目焊接废气可经大气稀释、弥散,不会对区域大气环境造成污染。5.5.2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项目主要为输水工程,在运行中没有废气污染源,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5.5.3小结项目施工主要为引水管线施工,产生的施工影响主要为沿线周边大气污染,影响范围不大,由于工程沿线大多地处偏僻的农村地区,无工业污染源,大气环境本底质量较好,且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是间歇性和流动性地排放,短时期的污染物浓度增加对工程区的大气环境污染程度。管线开挖采用围拦、洒水抑尘措施,在交通运输时采用封闭运输方式,场内运输时限制施工车辆速度,道路进行清扫等措施后,施工产生的大气污染不大,是可接受的,施工结束后其影响也消失。项目主要为输水工程,在运行中没有废气污染源,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5.6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与评价5.6.1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与评价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工程弃渣和施工区生产垃圾。(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集中产生于施工人员生活办公区,生活垃圾以有机厨余为主,此外草木、塑料包装袋、纸类、砖渣相对含量较高。工程建设期间,将产生施工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布于沿线施工营地,施工期间的施工人员平均人数为350人,以人均排垃圾1.0kg/d计,施工人员平均排放垃圾为0.35t/d。生活垃圾如不妥善处置,将会破坏景观,污染空气、水源,还会加大疾病传染的几率。为了避免生活垃圾随意堆弃,影响环境卫生和污染水体,应该在生活区设置垃圾收集系统。由于工程输水主管线较长,总长约86.109km,将其全部收集外运不现实,本次评价建议采取分段收集,并将其分类处理后,有利于价值的回收利用,其余生活垃圾定期外运至沿线村镇垃圾收集转运区。(2)工程弃渣本工程总计产生土石方挖方23.88万m³(其中表土剥离13.9万m³),开挖的土石方和剥离的表土均统一堆放至土方堆放区,开挖土方用于管沟回填,石方就近回填到土方堆放区内,剥离的表土作为后期绿化覆土使用,本项目无弃渣产生。(3)施工营地临时区垃圾. .施工临时区会产生各种下脚料,如金属、塑料、废旧钢材、油桶、包装袋、木材、等垃圾,若处置不当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废弃的材料露天堆放锈蚀、腐烂后不仅造成物资财产的损失,也会对周围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故应加强管理、及时回收利用。处置方案为分类收集,将有回收价值的纸张、塑料制品、废金属等可回收垃圾分类集中堆放,定期运往县城的废品收购站处理;无回收价值的其他生活垃圾送最近的城镇垃圾转运站处理。由于垃圾性质简单(居民生活垃圾),量相对不大,进行上述处理后,不会对环境造成的较大影响。5.6.2运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与评价项目运行期主要是管线维护后的废旧管材。管线工程在运行维护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旧管材,产生的废旧管材运送至钢材回收站回收利用。因此,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合理,对环境影响较小。5.7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包括两部分,一是因为地表及植被遭到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二是因弃渣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为隧洞工程、输水管线建设、施工临时道路、施工生产生活房建等区域。根据影响区水土流失现状,对土方堆放区、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定向穿管工程区、施工便道区,采用土壤侵蚀模数进行测算。预测时段包括工程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对地表的扰动面积55.7801hm2,背景流失量560.44t,预测期水土流失量25573.75t,新增水土流失量25013.31t。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为剧烈水土流失提供物质源:项目建设形成大面积疏松裸露地表,原有土层结构遭受严重破坏,土壤抗蚀抗冲能力下降,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在方案服务期内将造成55.7801hm2的项目区占地水土流失加剧;第二,建设中将动用大量机械,机械声和飘尘等,若处理不当,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沿线周边的空气质量;第三,项目建设中将产生大量的临时堆土,如处理不当,将对沿线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项目已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项目在施工中应严格按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开展工作。5.8社会环境影响5.8.1有利影响***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实施后,年取水量为100万m³,项目区人直饮水将得到全面解决,工程的实施可满足项目区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对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8.2不利影响(1)工程占地影响因工程的实施,将占地55.7801hm2,全为临时占地,临时占地27.244ha,其中林地11.0921hm2、草地19.5869hm2、梯平地8.3669hm2、坡耕地13.9452hm2、其它土地2.789hm2。对农村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建设方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并积极与受影响的农民沟通,制定了补偿标准。(2)施工期交通运输及交通安全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期间,不存在公路改线问题,管道在***市境内K45+990和K50+396处(双廊村前1km)大丽高速下穿涵洞、K55+990—K56+556段大丽高速闸道(铁门把山)下穿山体、K61+095处(花椒箐隧洞入口)大丽高速下穿涵洞、K74+808处(向阳收费站出口)大丽高速下穿向阳沟涵洞、K54+896处和K55+120处(白虎山)大丽铁路下穿涵洞、K58+546处(挖色村东面)大丽铁路下穿涵洞,在涵洞两端接口处加固基础,以稳固管道抵抗冲击,并减少对涵洞基础的影响。因此,项目施工不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及通行。(3)对横跨跃进渠的影响项目管道在洱源县境内K8+220、K9+650处(菜园村)横跨跃进渠,工程采取架空横跨的方式,不会对渠道体产生影响,因此不会对渠道的通水造成影响。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将废弃物随意丢弃沟渠,以免阻塞渠道,影响渠道的通畅。5.8.3人群健康影响根据卫生防疫部门的疫情统计资料,洱源县、***市常见的传染病为乙肝、丙肝、肺结核、伤寒、痢疾等。其中伤寒、肺结核、痢疾、丙肝发病率相对较高。. .洱源境内曾发生过血吸虫病。工程区域传染病主要是伤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究其原因是区域地处城市边缘,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尤其环境卫生较差,粪便没有无害化处理措施,人畜同居,缺乏水源保护措施,村民有喝生水的习惯等。施工期间,民工进入工地,外来人口增多,人口密度加大,若不注意水源卫生管理、粪便管理和饮食卫生,有可能引起痢疾的爆发流行。为减缓施工区人员健康影响,限制感染传染疾病进入施工区。项目采取如下的卫生防范措施:(1)工程区卫生管理措施做好施工区生活用水规划,选择清洁水源,确保饮用水卫生。加强施工区食堂卫生管理,春夏两季每两个月进行消毒一次,食堂从业人员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必须进行体检。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必须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生活垃圾的清理及旱厕的清扫和消毒,并在洱源县境内设立血吸虫病防治所。(2)卫生防疫措施施工人员进场前由各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体检,并把体检材料建档,只有体检合格者才能进场作业。根据施工工期安排,在施工期内进行抽样检查一次,人数按施工高峰人数的10%计,检查内容为当地容易发生的传染性疾病,发现带病个体需及时进行治疗,另外,还需建立疫情报告制度。(3)加强施工区卫生管理及施工区卫生状况检查,加强施工区生活饮用水净化和消毒处理,施工人员饮用水要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5.9环境风险分析1、输水线路的抗震风险设计评价. .输水线路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其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即使遭遇到相当于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渠道(隧)系统不至于遭受到较严重破坏,确保很快恢复通水,人民生活基本正常。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对供水等基础设施均应提高一度设防,以保障城市在遭遇设防烈度以内的地震时,仍然能正常运转。工程在进行下一步初步和详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工程的抗震设计要求。2、输水管道(隧)破裂的环境风险分析输水管道(隧)穿越公路段存在因设计、施工质量、管道运行管理维护不当以及载重车辆的碾压等因素而发生破裂,同时发生渗漏导致公路的损毁,大量涌水冲毁道路、淹没农田、破坏植被等方面的环境风险问题。(1)风险源分析输水线路非正常运行环境风险主要是产生大量的输水线路跑水淹溺事故。发生事故后,对事故现场附近的农田、道路及其附近的居民生活环境与安全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输水线路非正常运行时发生风险事故的影响范围不会太大,其影响程度较低。(2)防范措施为防止线路意外破裂,工程施工建设时严格执行在工程设计中所提出的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要求。(3)工程投入运行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输水线路全线正常运行。(4)加强对输水线路沿线的经常性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防止发生输水线路跑水事件。(5)切实制定并认真落实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跑水事故应及时关闭输水阀门,减少跑水量,及时进行排水处理,保证能够在24h内处理完毕。. .6、方案比选根据《***海东山地新城三岔河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分析,主体工程线路从洱源三岔河水库至海东新区拟建水厂的输水管道线路进行了比选,本报告从水土保持、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主体工程的线路比选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案一:沿三岔河河谷走至(1+860)——沿东山脚下至二南村(5+996)——沿菜园村后的三岔河南干渠(10+256)——穿过朱家营至乐善村,经巡检村东南大丽高速桥下后翻过下山口隧道(21+737)——从新永安江旁的农田穿过至云溪村(云溪分水口36+392)——沿大丽高速西侧,部分段沿老环海路布设(47+209)——过双廊村后沿大丽高速东侧山坡上至长育村(50+681)——过挖色康廊村东,沿大丽铁路西侧山坡起伏布设穿过挖色镇(58+981)——沿挖色镇南侧山脚铺设至大鼻箐、冷水箐(64+745)——采用新技术穿越白秧箐后沿白柳箐铺设至名庄村(75+962)——翻过大丽高速“横山岭”隧道山脊至尊庄、上登、石头村后终止于拟建水厂(滇西水泥厂北侧山包上86+109)。方案二:沿三岔河河谷走至(1+860)——由箐口至三营盆地中部214国道边,顺着214国道铺设至乐善村后沿洱源麻风院山洼至巡检村后山脚进入下山口峡谷,沿着下山口左岸214国道铺设(27+282)——从新永安江旁的农田穿过至云溪村——沿大丽高速西侧,部分段沿老环海路布设(47+533)——沿老环海路过双廊镇,继续沿着新环海路从大丽铁路东侧山坡脚下穿过,并从江上村横穿白柳箐至文武曲村东(82+090)——翻过大丽高速“横山岭”隧道山脊至尊庄、上登、石头村后终止于拟建水厂(滇西水泥厂北侧山包上92+300)。6.1方案工程比选方案一、二在三岔河取水口至箐口1860段、下上口至双廊镇间(沿新永安江旁的农田、老环海路)及大丽高速海东收费站至水厂段方案一、二相同。方案一:在管线铺设过程中避开了方案二涉及大量的村镇、道路交叉协调难度大、赔偿费高等问题,缺点是局部翻山地段交通条件差,需新修施工便道,总体而言可操作性大。管道全长86.109km,其中DN35036.392Km,DN25047.879Km。翻山10次、穿越农田15Km. .;沿线地势起伏较大,管道沿线需多次翻山,且占地以林地、草地为主,部分还需穿越农田。在管道铺设过程中需新修施工便道2.556Km。避开村镇及交通密集区,局部翻山地段交通条件差,需新修施工便道,具有可操作性。管道全部沿城镇规划区外围敷设,不影响城镇的发展。方案二:下山口以上段主要沿214国道,双廊——挖色——高速路海东收费站段沿环海路布置,其线路就方案一长7300m,主要就势道路,施工交通方便,但沿线村镇交叉建筑物密集,带来施工协调难度较大,赔偿费高,且在挖色至大丽高速路海东收费站段水管压差达400米,公路车辆交通密集,安全隐患大,实际可操作性不大。管道多处从村庄和镇区边缘敷设,难以保证以后城镇的发展以及土地利用。综上分析,本工程方案一较方案二在工程方面,特别是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方案一优于方案二。6.2环境比选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推荐方案与方案二比较,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系统、景观影响、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影响等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推荐方案一较方案二占地、土石方工程量均少,减少工程占地、减少扰动、破坏植被面积,对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案一不涉及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且距离洱海水面较远(距离在200m外);方案二涉及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且距离洱海水面较近(距离在50m内);因此,方案二环境较为敏感,对水环境影响也较大。因此,综合方案占地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数量、破坏植被面积、景观因素、噪声和大气涉及户数、生态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研推荐主线路均优于比选方案,环评同意主体工程的推荐线路方案。. .表6.2-1方案工程比选分项结果表. .表6.1-2本项目两个方案的环境比较分析序号主要项目名称单位一方案比二方案一方案二方案增(+)减(-)备注水保因素管线长度km86.10992.3-6.191占用土地hm255.780157.6132-1.8331均为临时占地占用基本农田情况hm2未占用未占用/损坏水保设施hm239.045942.431-3.3851土石方量万m321.7225.92-4.2弃渣量万m3000全部回填水土流失量t25573.7528671.27-3097.52生态环境因素景观影响程度不涉及风景名胜区,景观影响轻微涉及风景名胜区,景观影响大有利景区保护破坏植被程度临时占林地,破坏不大临时占林地,破坏不大影响相当植被可恢复程度易恢复易恢复影响相当均为临时破坏保护植物无无影响相当水环境影响是否涉及地表水体跨越永安江跨越永安江及弥苴河对地表水影响小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距离洱海较远,影响轻微比邻洱海,影响较大有利洱海保护是否涉及地下水体无无影响相当是否涉及饮用水源无无影响相当社会环境影响影响户数户484673-189拆迁房屋m2000对居民影响程度沿线村落少,影响不大沿线村落多,影响大对居民生活影响小噪声、扬尘、尾气影响户数户484673-189环境影响总体评价影响小影响大有利于环境保护结论推荐不推荐. .7、水土保持方案建设单位已委托有资质的大云南兴禹生态环境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3月完成了《***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现将报告中“水土保持设计”篇章主要内容、结论摘编如下。7.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7.1.1防治责任范围经确认,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总面积为73.884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55.7801hm2(洱源县19.7867hm2、***市35.9934hm2),直接影响区为18.104hm2(洱源县7.4984hm2、***市10.6906hm2)。具体计算详见表7.1-1。表7.1-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表序号一级分区责任范围面积(hm2)其中占地类型项目建设区(hm2)直接影响区(hm2)一土方堆放区25.281315.85428.4271林地、草地、梯坪地、坡耕地、其它土地二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43.184835.75777.4271林地、草地、梯坪地、坡耕地、其它土地三定向穿管工程区2.62881.89020.7386林地、草地、梯坪地、坡耕地、其它土地四施工便道区1.78921.2780.5112林地、草地、梯坪地、坡耕地、其它土地合计73.884155.780118.1047.1.2防治分区根据防治分区原则,本工程一级分区为四个分区,即管道施工作业区、土方堆放区、定向穿管工程区、施工便道区。7.2水土流失预测7.2.1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及单元划分1、预测范围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各防治分区的扰动地表面积,结合主体工程组成内容及施工布置,按照各分区的性质和扰动方式的不同,遵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规定的“一级分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 .的原则,同时考虑预测单元的地形地貌相近、扰动方式相似、土地利用现状基本相同、降水等特征值基本一致的原则,将工程预测范围分为洱源县、***市境内的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土方堆放区、定向穿管工程区、施工便道区等分区,结合各分区的扰动强度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土流失预测范围及单元划分详见表7.2-1。表7.2-1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及单元划分表2、预测时段根据施工组织进度安排,结合每个预测分区施工项目特点,将工程的水土流失预测划分为三个时段进行,即施工期、自然恢复期。(1)施工期在建设期间由于土方开挖、机械占压等活动,破坏了原地貌和土地,扰动了地表结构,致使土体抗侵蚀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加剧。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本项目建设工期为2015年4月初至2015年10月初,工程施工准备期为7天,在施工在施工准备期将进行测量放线、临时设施搭建、主要机械进场、劳动力进场等工程,考虑到施工准备期较短,本方案将其并入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次性预测。由于本项目管道铺设采用分段实施方案,各段扰动时间较多,本方案取0.2年为本项目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2)自然恢复期工程施工结束后,管道铺设沿线植被恢复措施已实施完成,且处于自然恢复期,按照同类工程建设情况,本方案取1年的自然恢复期。. .表7.2-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7.2.2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通过对各预测单元分区预测,预测结果详见表7.2-3。表7.2-3水土流失量预测成果表序号区域一级分区预测时段侵蚀面积(hm2)侵蚀时间(a)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a)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堆放量(t)流弃比背景流失量(t)预测流失量(t)新增流失量(t)1洱源县土方堆放区施工期6.10960.2837.50210384.01410.0510.2310519.2010508.972自然恢复期6.10961837.5085051.1751.930.763小计61.4010571.1310509.734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施工期13.13560.2837.50950022.00249.58227.575自然恢复期13.13561837.50850110.01111.651.646小计132.01361.23229.227定向穿管工程区施工期000008自然恢复期000009小计00010施工便道区施工期0.54150.2827.5995000.9010.299.3911自然恢复期0.54151827.599004.484.870.3912小计5.3915.169.7813合计198.7910947.5210748.7314***市土方堆放区施工期10.74460.2837.50276841.58590.0518.0013842.0813824.0815自然恢复期1074461837.5085089.9991.331.3416小计89.9991.331.34. .17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施工期22.62210.2837.50950037.89429.82391.9318自然恢复期22.62211837.50850189.46192.292.8319小计227.35622.11394.7520定向穿管工程区施工期1.89020.2837.5490003.1734.0230.8621自然恢复期1.89021837.5485015.8316.070.2422小计19.0050.0931.0923施工便道区施工期0.73650.2827.4395001.2213.9912.7724自然恢复期0.73651827.439006.096.630.5325小计7.3120.6213.3126合计361.6514626.2314264.58560.4425573.7525013.31注:表土松散系数1.33,回填土石方松散系数1.53,平均容重取1.6t/m³。7.2.3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由于本项目的建设,使工程占地范围内的地表和植被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局部地貌发生较大的改变,同时产生大量临时堆土。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区内的水土流失,对周边地区构成危害。其可能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为剧烈水土流失提供物质源:项目建设形成大面积疏松裸露地表,原有土层结构遭受严重破坏,土壤抗蚀抗冲能力下降,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在本方案服务期内将造成55.7801hm2的项目区占地水土流失加剧。(2)建设中将动用大量机械,机械声和飘尘等,若处理不当,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沿线周边的空气质量。(3)项目建设中将产生大量的临时堆土,如处理不当,将对沿线周边环境造成影响。7.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7.3.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和造成的危害程度,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将以临时措施防护为主,并把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计纳入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中,建立完整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合理确定水土保持方案总体布局,以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结合项目区现状和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本方案提出如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见下图7.3-1。图7.3-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框架7.3.2防治措施及工程量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及监测点布置图详见图7.3-2-1、7.3-2-2。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有:(1)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沟槽排水84271m,土地复耕14.3031hm2;(2)土方堆放区:土地复耕6.7417hm2;. .(3)定向穿管工程区:土地复耕0.7561hm2;(4)施工便道区:土地复耕0.5112hm2。本方案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有:(1)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表土剥离8.9万m3,土地整治21.4546hm2,植被恢复21.4546hm2;(2)土方堆放区:表土剥离4.2万m3,土工布覆盖41715m2,砂土袋临时挡护2800m,土地整治10.1125hm2,植被恢复10.1125hm2;(3)定向穿管工程区:表土剥离0.5万m3,土工布覆盖625m2,砂土袋临时挡护224m,土地整治1.1341hm2,植被恢复1.1341hm2;(4)施工便道区:表土剥离0.3万m3,土地整治0.7668hm2,植被恢复0.7668hm2。详见表7.3-1。表7.3-1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1表土剥离m389000工程措施2土地整治hm221.4546工程措施3植被恢复hm221.4546植物措施3.1狗牙根kg357.63.2车桑子kg357.63.3旱茅kg357.6二土方堆放区1表土剥离m342000工程措施2土工布覆盖m241715临时措施3砂土袋临时挡护m2800临时措施3.1砂土袋m310504土地整治hm210.1125工程措施5植被恢复hm210.1125植物措施5.1狗牙根kg168.55.2车桑子kg168.55.3旱茅kg168.5三定向穿管工程区1表土剥离土m35000工程措施2工布覆盖m2625临时措施3砂土袋临时挡护m224临时措施3.1砂土袋m3224. .4土地整治hm21.1341工程措施5植被恢复hm21.1341植物措施5.1狗牙根kg18.95.2车桑子kg18.95.3旱茅kg18.9四施工便道区1表土剥离m33000工程措施2土地整治hm20.7668工程措施3植被恢复hm20.7668植物措施3.1狗牙根kg12.83.2车桑子kg12.83.3旱茅kg12.87.3.3水土保持监测7.3.3.1监测频次施工期:从施工准备期监测,雨季每月一次,旱季每两个月监测一次,到施工结束。持续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mm之后增加调查一次。自然恢复期:旱季每季一次,雨季每2月一次,共监测1年。7.3.3.2监测点位布设结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情况,确定各个防治类型区的监测点。按照可操作性原则,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点以临时监测点为主,监测方法以临时监测、巡查监测为主。根据工程特点、本项目建设共设置12个监测点,其中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土方堆放区沿共布设6个监测点,定向穿管工程区布设2个监测点,施工便道区布设4个监测点。自然恢复期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土方堆放区共沿用2个监测点,定向穿管工程区沿用1个监测点,施工便道区沿用1个监测点,自然恢复期共设置4个监测点。表7.3-2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统计表监测区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土方堆放区6个监测点沿用2个监测点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工程区定向穿管工程区2个监测点沿用1个监测点施工便道区4个监测点沿用1个监测点7.3.4水土保持投资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289.16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计列投资19.58. .万元,方案新增建设期投资269.58万元。新增中工程措施83.35万元,植物措施21.72万元,临时措施52.99万元,独立费用59.42万元,基本预备费13.05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39.05万元。7.4水土保持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分析为了防治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减少对下游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在该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中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提出了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防治措施有沟槽排水、土地复耕、表土剥离、土地治理、土工布覆盖、砂土袋临时挡护、植被恢复等。通过实施水土流失控制工程,各项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将有效地拦截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土壤流失量、减轻地表径流的冲刷,使土壤侵蚀模数降低,项目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尽快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扰动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持水能力不断增强,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得到有效地治理。根据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及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工程量的计算,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将使项目区增水土流失得到治理,产生较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控制性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9.40%,水土流失总治理率为99.40%,土壤流失控制比1.03,拦渣率98.0%,林草植被覆盖率99.81%,林草覆盖率59.89%,6项指标均达到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在植物的配置上注重了乔、灌、草的结合、针阔叶林的混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出发,除选择上述物种外,还应注意对施工占地清理的树种,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假植,以待恢复时利用,对于一些附生植物如兰科的物种和蕨类注意保护,用于植被恢复中物种的搭配,增加物种多样性。通过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有效控制了项目施工区的水土流失量,避免或减少了滑坡、泥石流等危害发生,在确保输水管线安全施工和运行,保护施工人员和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恢复区域自然景观、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总之,通过水土流失控制措施的实施,项目区及周边直接影响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如水体、森林植被等得到了有效保护,环境效益明显。. .. .8、环境影响减缓措施8.1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8.1.1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征地影响减缓措施***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不属于国家限制和禁止供地项目,管线尽可能沿山地和荒坡布置,减少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本项目无永久性占地,临时占地55.7801hm2,其中:洱源县19.7867hm2、***市35.9934hm2。本次评价提出以下征地影响减缓措施:1)建设单位要按签订的协议将被临时征地的各项补助费用及时支付给地方政府,需特别注意的是在地方政府逐级下发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监督,不得侵占、截留、挪用补偿款。补偿费一定要专款专用,并按规定及时分到有关村组和个人。2)施工期临时用地的补偿款应直接发至被征用土地的农户,以补偿临时经济收入的减少,并且优先雇佣失去土地的村民,以解决短期的生活经济来源。3)严格控制施工红线,尽量在施工红线内施工,减少耕地的占用和农业的损失。(2)对现有交通等基础设施影响减缓措施拟建输水管线工程大丽高速下穿涵洞4次,大丽铁路穿越2次,并临时占用乡村道路多条。工程施工将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次评价提出以下减缓措施:1)建设单位成立该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保通小组,制作诱导等各类标志牌,及时有效地疏导交通,也可和当地交警部门联系,请交警协助管理,使施工通车两不误。2)施工期材料、机械设施的运输对地方道路造成的损坏,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应及时修复,或将赔偿款交给当地公路管理部门修复。3)承包商应与当地交通、公安部门充分协商,合理堆放建筑材料,加强交通运输管理,进行专门的施工期交通指挥疏导,尽量减少施工对现有交通的干扰。同时要求承包商做好运输计划,各种材料的运输应避开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时间,以免造成交通阻塞,并减少对沿线地区声、空气等环境影响,减少交通事故。4)管线穿越涵洞时在涵洞两端接口处加固基础,以稳固管道抵抗冲击,并减少对涵洞基础的影响。. .(3)对横跨跃进渠减缓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将废弃物随意丢弃沟渠,以免阻塞渠道,影响渠道的通畅。8.1.2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结合预可研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本环评报告经综合后提出以下对策措施。8.1.2.1陆生植被及植物保护措施(1)征占林地保证措施项目业主应对临时占用的部分进行施工后的恢复。避免超计划占用林地。(2)生态恢复措施对于植被保护措施,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和开挖,不得超计划占地,避免对红线外的植被造成破坏;禁止在施工占地外区域随意弃土和进行表土堆置;自觉保护周围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不伤害野生动物,不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不乱砍伐树木;表土临时堆放做到“先防护后堆放”;按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植树种草工作;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加强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大力宣传《森林法》及国务院、云南省颁布的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相关文件。项目的防护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在县、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3)施工营地及临时施工场地的生态恢复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恢复。施工期施工活动尽量在红线范围进行,堆土、堆料不得影响其他设施。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施工营地建筑,清理和平整场地,恢复土层,采用当地植物进行“恢复性”种植,然后采取“封育”手段,促进自然恢复。8.1.2.2陆生脊椎动物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管理单位及当地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员巡护,避免有人在动物纷乱之际趁机捕猎动物,或者造成过多干扰,争取有更多的原来活动在当地的动物留在原地。以公告、发放宣传册等形式,教育施工人员;通过制度化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禁止施工人员捕猎、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处理好施工“三废”,禁止向自然环境中排放,以免对动物生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禁止废土方进入河流污染水体,以保证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尽量少受影响。加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标志牌、法律宣传等措施进行宣传,严禁猎杀野生动物,并通过对违法活动进行举报奖励的措施以制止偷猎活动;施工结束后对迹地进行及时的绿化恢复,并在运输、施工中注意保护野生动物。8.1.4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1)施工沙石料运输过程要进行遮盖,减少运输过程中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要不定期保养和维护,使其尾气排放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要求,减少燃油废气对空气环境的影响。(2)对混凝土拌和机远离居民点布置,避免扬尘对居民的影响,施工人员配发口罩,大风天气暂停工作。在土石方开挖施工作业岗位,通过采取湿式作业等措施,减少现场粉尘。(3)在运输水泥等材料时采取储罐、密封运输方式,防止沿程遗撒。建筑材料堆放点采取遮盖防风,减轻建筑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8.1.5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施工生产废水处理措施(1)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处理上清液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处理工艺为传统沉淀处理,废水经处理后用于施工区的洒水降尘,不外排。工艺流程见图8.1-1。积污水池混凝土拌合废水废水沉淀池泥砂送渣场. .图8.1-1混凝土加工废水传统中和沉淀处理工艺流程图(2)机修含油废水该项目在隧施工营地机修间设置沉淀池,将少量的含油废水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不外排,对当地水体不会产生影响。其处理工艺见图8.1-2。图8.1-2机修含油废水处理流程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施工生活污水主要含悬浮物、COD、氨氮等,量小。为达到污染物的减量化和易处理化,采用旱厕,旱厕粪便供当地农民农用。施工生活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周围洒水抑尘不外排。其处理流程见图8.1-3。图8.1-3施工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保护措施:(1)施工中应完善表土堆场及施工场地边沟、排截污水等排水工程,保持排水畅通。对堆土场采用塑料彩条布进行覆盖。(2)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开挖的土石方和废弃物的堆放。严禁向地表水倾倒施工固废。临时挡护等水土保持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3)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做好施工材料的防流失工作。(4)施工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密封措施,并将措施落实到材料的使用阶段,防止材料运输和贮存不当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油料和化学物品的运输要特别注意。. .(5)做好施工场地地表的清洁工作,防止雨天大量泥沙、油污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水体。(6)对施工废水应建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得排入地表水体。(7)建设单位应做好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对集中更换机油、设备维护保养等可能产生较多废油的工作必须进入施工单位各自的维护场地进行,不得在施工现场操作。(8)加强施工的管理,按照水保方案中设计的临时防护措施,不得将渣土倾倒在水体中;施工结束阶段应及时清理场地,理顺沿线排水系统,恢复边坡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产生泥沙随沿线水体的影响。(9)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落实防护措施,严格先拦后弃,加强近水体段的施工管理;在距离永安江较近的管线段设置简易挡板挡护,防止开挖的土石方落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影响。8.1.6噪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施工区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开挖、混凝土搅拌机、以及机动车辆行驶等。针对不同噪声源的特点,提出以下的噪声防护措施:(1)机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大都在80dB以上,因此施工车辆通过居民点时应尽量控制车流量及车速,禁止夜间鸣放高音喇叭,以尽可能降低交通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2)施工机械、噪声源旁作业的施工人员佩戴头盔或耳塞、耳罩,加强劳动保护;加强施工车辆及机械的保养,运输车辆穿过村庄时速度不超20km/h。(3)近居民点管线避免夜间施工,通过合理的施工平面布置和作业工时调整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8.1.7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有建筑废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在水土保持方案中采取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垃圾经分拣后有机物作为肥料,无机物送至沿线村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处。项目土石方全部回填,不产生弃渣,固体废物处理仅为生活垃圾处理。为保护施工生活区环境卫生,拟在各临时. .生活区设1个金属垃圾桶的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并安排专职环卫工人负责垃圾的日常搜集、清运、处理工作。垃圾处理程序为:将生活垃圾简单分选,主要是将金属、废纸、玻璃、塑料及橡胶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回收后,不可利用的垃圾运至就近村镇垃圾收集转运区。生活垃圾处理流程见图8.1-4。图8.1-4生活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8.1.8人群健康保护对策(1)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限制感染传染疾病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2)加强施工区防疫工作,注意环境卫生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灭蚊灭蝇,发放预防药,以预防为主,尽量控制水介病和虫介病的流行传染。(3)施工人员感染传染病后要及时隔离,送相应的传染病院治疗。8.2运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8.2.1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为防止输水管线因人为活动造成损害,应在沿线设置永久性标志提醒人们在管线两侧20cm-50cm范围内活动可能造成伤害。(2)按绿化设计要求,完成管道沿线内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保护路基、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3)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防止地表裸露。8.2.2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管线在运行维护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旧管材运送至钢材回收站回收利用。8.2.3水质安全的保障措施工程在运营后,必须保障三岔河水库的水质安全,来保障引水工程饮用水的安全性。为此,洱源县县委也制定了相关的水质保障措施;本工程在运营也应与洱源县及三岔河水库管理局保持紧密的联系和配合,共同来保障三岔河水库的水质安全。(1)保护好三岔河水库水源地和水源林,划定禁牧区,加大库区面山造林绿化力度,逐步减少水源林保护区居住人口。. .(2)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群众工作。广泛宣传,认真动员,积极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引水工程,为工程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群众主动维护库区水环境。(3)海开委将三营镇百草村和牛街乡大松坪村定位挂钩帮扶点,连续3年分别给予村容村貌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每年每村20万元,合计120万元,以此来完善库区村寨的环境整治,保障三岔河水库水质安全。8.3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拟建项目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见下表8.3-1。. .表8.3-1环境保护措施一览分类分阶段项目保护措施要求备注水环境保护施工期(1)施工废水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修建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废水不外排环评要求机修含油废水经隔油池隔油,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洒水抑尘。环评要求完善表土堆场及施工场地边沟、排截污水等排水工程,保持排水畅通,对堆土场采用塑料彩条布进行覆盖。(2)生活污水采用旱厕,旱厕粪便供当地农民农用。施工生活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周围洒水抑尘不外排。环评要求空气环境保护施工期(1)混凝土拌和远离居民点,施工人员配发口罩,大风天气暂停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减少扬尘量及施工机械排放。可研要求(2)施工场地采取湿式作业等措施可研要求(3)砂石运输进行遮盖;施工机械要不定期保养和维护可研要求噪声控制施工期(1)运输禁止在过村落区段夜间鸣放喇叭。达到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环评要求(2)沿线管路施工区禁止夜间大型机械施工环评要求固体废物处置施工期生活垃圾处置在生活营地修建垃圾收集点,分类收集定期外运至沿线村镇垃圾收集转运区环评要求运行期生活垃圾处置依托沿线村镇垃圾收集及处理措施依托沿线村镇垃圾收集及处理措施环评要求废旧管材送至钢材回收站回收利用不随意乱扔环评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施工期(1)植物保护严禁超计划占地,对施工表土进行集中堆存,施工完毕后再用于生态恢复。-环评要求(2)野生动物保护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严禁狩猎和炸鱼,在施工期间发现的陆生野生动物幼体,应当送交当地林业部门或环保部门,或放归野外。-环评要求(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点、线、面水土流失防治相互辅佐,充分发挥工程措施控制性和时效性,保证在短时期内遏制或减少水土流失,利用水保林草和土壤整治措施蓄水保土,保护新生地表,实现水土流失彻底防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水保要求运行期植物保护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防止地表裸露-环评要求水质安全运行期水源地水质安全保护好三岔河水库水源地和水源林,划定禁牧区,加大库区面山造林绿化力度,逐步减少水源林保护区居住人口环评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群众工作环评要求海开委将三营镇百草村和牛街乡大松坪村定位挂钩帮扶点环评要求人群健康施工期传染病预防设立医务室,设置专职医务人员,配备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定期组织施工区工作人员开展身体检查,对传染病采取预防和监控。-环评要求. .9、环境管理、环境监理、监测计划9.1环境管理9.1.1环境管理计划工程开工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应建立工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施工阶段的环保工作,认真落实工程的各项环保措施、环境监理制度、环境监测计划,并建立各项劳动安全保护措施和卫生防疫措施,落实当地环保部门对工程建设制定的环境标准执行和工程峻工验收。领导小组长由一名工程副指挥兼任,并聘请地方环保部门的管理人员为顾问,领导小组中应有施工监理人员。9.1.2环境管理内容(1)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施工期和运行期环保措施,落实环保经费,实施环保对策措施。(2)协调政府环境管理与工程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汇报项目的环保工作情况。(3)负责职工的环保教育工作,以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4)对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系统的监测,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为具体实施环保措施和采取补救措施提供依据和基本数据。9.1.3工程环境保护目标(1)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环境保护设计的要求实施,使各项环境保护设施正常、有效运行。(2)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保证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合理回用,使工程区及其附近的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质量要求的标准。(3)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采取措施恢复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4)做好施工区卫生防疫工作,完善疫情管理体系,控制施工人群传染病发病率,避免传染病爆发和蔓延。(5)理清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施工区环境美化。9.1.4环境管理结构. .工程环境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业主)负责;工程施工单位按建设单位要求实施环保措施;工程设计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工程施工监理单位监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1、工程建设单位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成立环保兼职机构,代表工程建设单位行使环境管理的有关职能,具体负责工程从开始施工至投产运行后的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其具体工作内容为:(1)施工期①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内容和招标内容的审核;②对工程监理单位有关监理工程师进行监督;③制定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④环境保护工作经费的审核、落实和安排;⑤监督承包商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执行情况;⑥安排环境监测工作。(2)运行期①制定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②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经费;③同其它部门协调工作关系,安排环境监测工作。④对日常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2、工程施工单位(承包商)工程施工单位内部应设置环保兼职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实施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接受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环境保护监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为:(1)制定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2)实施工程环境保护的措施,处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环境保护问题;(3)核算年度环境保护费用使用情况;(4)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进度、质量、运行状况;(5)处理日常事务。3、工程设计单位. .工程设计单位负责解释工程设计报告有关环评和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设计文件。在工程施工阶段或运行阶段,可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技术咨询。4、工程监理单位受工程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现场监理,其中应有专职或兼职监理工程师负责对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理,配合建设单位做好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5、环境保护监理单位由有资质的有关部门承担,负责对整个项目中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理,保证项目中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能落实到实处。9.2环境管理9.2.1工程环境监理目的(1)在施工期间,根据环境保护设计要求,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全面监督和检查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使工程的环保措施落实到实处;(2)对施工过程中主要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全面监控,使工程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地表破坏、生态影响等不利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3)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质污染、噪声扰民、扬尘污染、妨碍交通等因素进行监控,及时处理和解决临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9.2.2环境监理内容工程环境监理应遵循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施工期对所有实施环境保护项目的专业部门及项目承包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主要工作任务包括:(1)编制环境监理计划,拟定环境监理项目和内容;(2)对工程环境保护实施规划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采取检查、指令文件等监理方式;(3)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项目合同,对实施环境保护项目的专业部门和项目承包人的工作进行抽查、监督,提出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时限;. .(4)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进行监理,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检查施工单位负责的施工迹地的处理恢复情况;(5)对工程项目承包人的环境年报进行审查,提出审查、修改意见;(6)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项目合同,协助项目环境管理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工程各种环境事故与环境纠纷;(7)负责落实环境监测的实施,审核有关环境监测报表,根据水质、大气噪声等监测结果,对工程及管理提出相应要求,尽量减少工程施工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8)编制环境监理工作年报送项目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监理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并说明今后环境监理工作安排和工作重点。该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环境监理具体内容表见表9.2-1。9.2.3环境监理机构该工程环境监理由业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并承担主体工程监理的单位承担。表9.2-1环境监理内容一览分类项目监理内容要求检查时间水环境1、混凝土系统冲洗水修建沉淀池,加絮凝剂和酸处理全部回用,禁止排入周围水体定期检查2、生活污水采用旱厕,旱厕粪便供当地农民农用。施工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后用于周围洒水抑尘全部回用,禁止排入周围水体实施监督3、机修废水沉淀隔油处理后,洒水抑尘全部回用,禁止排入周围水体定期检查空气环境1、混凝土拌和设置位置。远离居民点实施监督2、施工场地洒水降尘抑制扬尘定期检查噪声1、便道建设及运输施工期间,禁止在过村落区段夜间鸣放喇叭。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实施监督2、管线施工区夜间禁止在居民区附近施工定期检查生态环境1、植物保护严禁超计划占地,对施工表土进行集中堆存,施工完毕后再用于生态恢复。实施监督2、野生动物保护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严禁狩猎。实施监督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定期检查固体废物处置1、施工弃渣处理项目无弃渣产生,不设置存弃渣场。禁止私设弃渣场定期检查2、生活垃圾处置在生活营地修建垃圾收集点。定期清运定期检查1、传染病预防实施监督. .人群健康定期组织施工区工作人员开展身体检查,预防和监控传染病。配合医务人员开展工作9.3环境监测计划9.3.1监测任务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开展环境科学研究、防止环境破坏和防治污染的重要依据。环境监测的任务是:(1)开展水环境、水土流失、在气、噪声、人群健康等监测,掌握工程建设及运行各阶段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2)为该工程的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也为类似工程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9.3.2监测方式工程环境监测应充分利用地方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水土保持等部门的现有技术人员和设备,在工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建立完整的工程环境监测体系。工程环境监测可采取委托或招标的方式选择监测单位,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9.3.3监测计划1、施工期监测计划(1)水环境监测由于本项目本项目施工期可做到无外排废水,不考虑生产废水监测计划。因此,施工期亦不考虑对永安江、洱海水环境质量的监测。(2)大气及声环境监测考虑到本工程空气环境污染主要是施工粉尘,噪声主要是施工噪声;本工程规模较小、工期短,且受影响的对象主要在施工期,短暂的扬尘和噪声影响不会改变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和声环境功能;不进行工程施工期的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的监测。2、运营期监测计划(1)三岔河水库水质监测. .三岔河水库作为洱源县的乡镇引用水源,必须保障水库水质安全,三岔河水库管理局已制定了严密的水质监测计划。本项目依托三岔河水库作为水源,可以定期调阅三岔河水库管理局已制定的水质监测报告;因此,本工程不再单独进行三岔河水库水质的监测计划。(2)其他水体水环境监测由于本项目本项目运营期无外排废水,不考虑生产废水监测计划。因此,运营期亦不考虑对永安江、洱海水环境质量的监测。(3)大气及声环境监测考虑到本工程运营期无大气和噪声污染源;工程运营期不进行大气和噪声的监测。3、水土流失监测严格按《***海东山地新城三岔河引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监测计划执行。(1)监测时段本工程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其中,施工期监测时间为从开工起截止项目完工,共6个月(2015年4月~2015年9月底),自然恢复期监测时间共1.0年(2015年10月~2016年9月底)。(2)监测频次施工期:从施工准备期监测,雨季每月一次,旱季每两个月监测一次,到施工结束。持续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mm之后增加调查一次。自然恢复期:旱季每季一次,雨季每2月一次,共监测1年。(3)监测点位设置12个监测点,其中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土方堆放区沿共布设6个监测点,定向穿管工程区布设2个监测点,施工便道区布设4个监测点。自然恢复期输水管道施工作业区、土方堆放区共沿用2个监测点,定向穿管工程区沿用1个监测点,施工便道区沿用1个监测点,自然恢复期共设置4个监测点。(4)监测内容根据项目区具体情况,拟对以下各项水土流失因子进行监测:①对地貌、植被的扰动范围、扰动强度;②复核施工阶段产生的弃土、弃渣量;③监测弃土、弃渣流失量;. .④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益监测:对实施的各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果,如控制水土流失量、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⑤水土保持设施完好率监测;对于与侵蚀相关的气象因子,如降雨量、降雨强度、风向、风速、大风日天气等不单独监测,可参照当地气象监测资料。(5)监测方法地面监测和地面定位观测相结合。(6)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要求监测成果应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监测表格及相关的监测图件。①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监测结束后要编写“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必须资料齐全,分析到位,结论明确,符合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要求。②相关监测表格作为监测成果报告的附表。监测表格资料要齐全,数据真实可信,对于需连续观测的项目,数据应连续,尽量不出现断点。③相关监测图件包括工程地理位置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工程建设前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图、工程竣工后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等,作为监测成果报告的附图。. .10、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1环境保护投资概算10.1.1编制原则(1)可行性研究已确定的环境保护工程纳入本概算;(2)对于具有环境保护效益,但已列入工程专项投资的项目,如移民安置费等,不计入环境保护投资中;(3)水土保持方面的投资以“水土保持方案”为准;(4)对于难以估算工程量的项目,按实际经验估列;(5)鉴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和涉及面广,在概算中充分预留。10.1.2主要编制依据(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2)《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2002年第78号);(3)《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4)《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费收费标准及其有关事项的通知》(计价格〔2000〕393号);(5)《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10.1.3投资概算本次评价估算该工程环境保护投资约27.3万元,另外水保投资289.16万元,总计316.4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8435万元的3.75%。环保投资估算明细表见表10.1-1。表10.1-1环保投资估算明细序号项目名称投资额(万元)一施工期环境保护11.01施工生产废水处理2.02施工生活污水处理2.03施工期临时垃圾堆放场、临时挡墙和挡板围护措施等。4.54洒水抑尘、材料遮盖等2.5二环境管理、监理14.01工程环境监理费2.02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费2.0. .3三同时验收工作费10.0三运行期环境保护1.01运行期固废处置1.0四不可预计费1.3合计27.310.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2.1环境正效益分析(1)为***市海东新城居民直饮水提供优质、可靠的水源,有效改善供水区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对维护供水地区的社会稳定有着显著的影响。(2)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水源,是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实施后,在P=95%的情况下,年取水量100万m3,近期解决18万人直饮水。因此,工程的实施可以较大缓解供水地区用水资源紧张状况,并为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可靠水源。10.2.2环境负效益分析工程因施工占地,特别是征占用林地、施工“三废”及噪声污染等对工程区域环境资源、环境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损失和影响。环评要求工程在施工期对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置,对粉尘及噪声进行防护,并对水土保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采取措施进行投入,施工占地恢复植被后,可减轻项目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10.2.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该项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好,工程建设可有效解决供水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分析表明,只要加强管理,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就能远大于环境经济损失,可使工程涉及的地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11、公众参与11.1公众参与的目的建设项目往往涉及和影响所在区域各单位及公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可行性研究中听取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就可能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公众参与使人民群众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得到反馈,使政府管理部门决策科学化和项目的规划设计更完善和合理,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11.2调查方法针对建设项目特点,公众参与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发放调查表和粘贴公示的方式。调查表分为定向调查表和随机调查表两种,定向调查表的对象为当地各级政府机构,随机调查表的对象为工程沿线居民。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环评单位协助的方式进行。11.3信息公告及意见反馈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本评价在公众参与在本评价信息公示阶段在沿线乡镇及海东开发委员会公示栏粘贴公示,公示的时间为:2015年02月26日-03月07日,并在百度贴吧进行公示,网址为:http://tieba.baidu.com/p/3661732095;在项目所在地主要公众信息公告栏发布项目环评信息公告,主要内容如下:一、第一次公示:(一)项目简介;(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四)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五)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七)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八)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公示期间无人打电话或发邮件至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进行质疑、反馈意见。至调查截止日期,未收到对上述主要事项的反馈意见。. .公示照片如下:二、第二次公示:公告的主要内容如下:(一)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四)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五)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1、您对***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的看法和态度,及具体的要求和建议;2、您认为本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建议;3、您还有其他需说明的问题或建议;4、非常环境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您的看法。(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在项目二次公示期内(2015年03月20日至2015年03月29日)未收到对项目的意见或者建议,也没收到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质疑、意见或者建议。公示照片如下:. .图11.3-1项目公示照片. .图11.3-2项目网上公示照片11.4调查范围及内容针对***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的建设内容、影响范围等内容,公众参与选择了2个方面的调查对象,团体调查对象和个人调查对象,分别包括:①当地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团体②工程建设沿线可能影响的附近的居民. .针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当地居民的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的海东新区影响,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建议以及对该项目的整体态度(支持与否)等方面的内容。随机调查表内容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为:·答卷人统计信息;·项目的社会效益;·项目的环境影响;·对该建设项目的总体态度;·其他意见或要求。公众参与调查表内容和格式见附表。11.5公众参与调查结果11.5.1团体调查结果本次公众参与共发出定向调查表13份,收回12份;其中洱源县5份,***市7份。参与调查的单位和社会团体有:洱源县牛街乡人民政府、洱源县牛街乡环境保护服务中心、洱源县三营镇环境保护服务中心、洱源县邓川镇环境保护服务中心、洱源县水务局、***州林业局派驻海东开发项目办、***市发展和改革局驻海东开发项目办、***市水务局驻海东开发项目办、***市海东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办公室、***市海东镇人民政府、***市双廊镇党政办公室、***市上关镇人民政府。根据对收回调查表的统计分析,参与的政府部门和团体认为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项目,其建设符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造福当地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所有参与的政府部门和团体均表示支持项目的建设。参与调查的单位和团体都提出了对项目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起来主要表达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意见。调查表统计可见下表11.5-1。(1)该项目建设极大解决了海东新区直饮水供水紧张问题,对***市海东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有着重大意义;(2)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项目区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对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做到工程设计科学,施工程序规范,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项目建设中做好植被保护,建设后及时恢复,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4)需做好项目区内的征占地补偿工作;(5)兴建***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解决项目区直饮水供水迫在眉睫,是十分必要的。表11.5-1团体调查表统计情况表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份数比例(%)您认为该项目建设对海东新区的发展是否有利?有利12100一般00不利00不知道00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若不必要,需要说明不必要的理由):必要1191.7无所谓18.3不必要00不必要的理由无团体觉得不必要您关注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哪些方面?(可多选)生态环境影响635.3大气污染211.8固体废弃物的污染00噪声污染317.6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的影响529.4景观15.9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大325一般325小650不知道00保护措施要求施工时注意沿线村庄的噪声污染,尽量保护沿线河流的生态环境对项目的基本态度(若反对,需要说明反对的理由)支持3587.50%无所谓512.50%反对00反对的理由是无您的其它意见和建议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洱源县第二自来水厂也从三岔河水库取水,在引水时需注意供水矛盾。11.5.2群众调查结果11.5.2.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个人部分主要采用对调出区和受水区和的公众个人发放调查表和当场询问的方式。共发送个人调查表4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表可见表11.5-2。表11.5-2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表总份数年龄学历职业25岁以下26-45岁46岁以上大学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小学国家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科技人员自由职业40825727112011143210比例(%)20.0062.517.567.527.55027.5357.552511.5.2.2群众调查表统计结果群众调查结果统计可见下表11.5-3。表11.5-3个人公众调查统计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份数比例(%)您认为该项目建设对海东新区的发展是否有利?有利3792.5一般37.5不利00不知道00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若不必要,需要说明不必要的理由):必要3792.5无所谓37.5不必要00不必要的理由无人觉得不必要您关注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哪些方面?(可多选)生态环境影响2536.7大气污染57.4固体废弃物的污染68.8噪声污染34.4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的影响1826.5景观1116.2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大512.5一般1230.0小1947.5不知道410.0保护措施要求固体废弃物合理堆放,不要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项目废水不要胡乱排放;严格控制施工用地,减少植被破坏对项目的基本态度(若反对,需要说明反对的理由)支持3587.50%无所谓512.50%反对00反对的理由是无. .您的其它意见和建议/11.6调查表意见统计及分析从以上调查结果可见,87.5%的被调查群众对该项目的总体态度表示支持,没有被调查群众反对本项目的建设。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问卷调查的40份个人问卷中,92.5%的公众认为该项目建设对海东新区的发展有利,认为项目建设有必要。36.7%的公众关心项目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26.5%的公众关心项目建设给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的影响。77.5%的公众认为项目建设对生态影响不大,其中一些公众提出项目建设过程的环保措施要求:固体废弃物合理堆放,不要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项目废水不要胡乱排放;严格控制施工用地,减少植被破坏。最后87.5%的公众支持项目建设,无人反对项目的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工程区的公众对工程建设表现出极大地关注和理解,积极支持工程建设。对于公众反映的问题、担忧顾虑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本报告书在5.1、5.2章节进行了一一解答,并针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了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详见本报告书第8章。11.7公众意见与建议的采纳和落实情况根据本次调查单位团体和公众的意见,工程主要受关注的问题有:水土流失及治理、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空气、噪声、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本次环评对于上述公众意见予以了采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在工程设计和环保措施中予以落实,主要如下:(1)水土流失及治理本报告书中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中均已充分考虑了该建议,对各施工区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植被进行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影响,对施工临时占地和可能对景观造成影响的开挖裸露面以及地面永久建筑物加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措施。(2)空气、噪声等方面的影响. .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报告书中已经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11.8公众调查意见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公众参与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公众认为本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意义重大、工程实施后对当地供水现状有很大改善,支持项目建设。主要意见要求加强对施工期噪声和扬尘的管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尽量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解决好水资源利用问题,并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等。本项目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没有收到公众的任何意见和建议。总体来说,所有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个人都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1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2.1工程概况***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是为有效解决海东新区的饮水问题而建设,计划近期2015年可供18万人口饮用,服务范围即为海东新区。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从三岔河水库取水,通过钢管管道将原水引入海东新城区规划拟建的净水厂,有效解决海东新城区的城市供水的水源问题。工程呈线状布置,总里程为86.109km(建设中考虑纵向设计实际需用钢管102000m),管道起点至云溪分水口段设计流量为0.0496m3/s,管径为DN350,管道里程长度为36.392km;云溪分水口至止点段设计流量为0.0248m3/s,管径为DN250,管道里程长度为49.717km,其中定向钻铺管(白秧箐)1522m。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管道敷设工程及附属构筑物建设等,附属构筑物除管道配件外,主要建设450m3容量的砼沉砂池一座。12.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生态环境现状(1)陆生植物、植被现状本项目评价区内调查记录到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5科,161属,212种。其中,蕨类共有10科,13属,17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5种;被子植物有57科,146属,190种。项目评价区分布的212种维管束植物,本区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云南高原亚区。植物区系上将其归入滇中高原亚区。植物区系性质具有鲜明的亚热带性质,但相对我国华中及其它亚热带地区的区系而言,本区区系具有偏干旱的特点,因此本区区系为偏干的亚热带性质。本区植物区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老第三纪甚至更早的白垩纪;本区植物区系联系广泛,与滇中高原、横断山等区域联系极为紧密。该环境影响评价区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记载的珍稀保护植物,也没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记载的珍稀保护植物。评价区内没有狭域分布的物种。根据云南省林业厅文件云林保护字(1996)第65号《关于印发云南省古树名木名录的通知》和实地踏查结果,评价区内没有珍贵稀有的名木古树。. .(2)野生动物现状项目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人为活动频繁,区内的自然植被为以云南松林为主的低产林或是以铁仔、皮柳为主的灌丛及旱地、荒山荒地,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多遭到破坏,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均不丰富,区内动物多为一些小型种类,无国家级及云南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据调查访问、资料查询及生境分析,评价区的鸟类以小型鸟类为主,中等大小的鸟类主要为过路食虫,食种子的觅食鸟类,如麻雀Passermontanus、小斑鸠Lurusvisibundus、噪鹃Eudynamuyscolopacea、家燕Hirundorustica、喜鹊Picapica、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ethologus、小嘴乌鸦Corvuscorone、小云雀Alaudagulgula、山斑鸠Streptopeliaarientalis、大杜鹃Cuculuscanorus、普通翠鸟Alcedoatthis、黄腹柳莺Phylloscopusaffinis等。哺乳动物中啮齿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主要有黄鼬MustelaSibirica、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褐家鼠R.norvegicus、小家鼠Musmusculus、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rufigenis、云南免LepusComu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vaeus等。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3)农业生态现状本项目评价区位于滇中、北中山峡谷云南松、高山栎类林亚区。由于评价区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农业耕种使区域原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评价区原生植被已被破坏,评价区以农田和园地等人工植被为主,仅在地势陡峭和无法开垦的区域保留有次生性灌丛植被。区域生物多样性不高,评价区内记录有维管束植物75科,161属,212种;无国家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分布,未发现评价区内有名木古树和区域狭域物种分布。本工程评价区陆生脊椎动物有47种,但是小型有害兽类种群数量大,无珍稀种类分布。2、地表水环境现状本次评价所监测的2个断面中,所有监测因子均相应达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三岔河水库、洱海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这表明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3、空气环境现状项目管线敷设沿线地区大多为农村,周围无较大的废气排放源区域内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因此,项目. .区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4、声环境现状区域7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分别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表明该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满足区域声环境功能要求。12.3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对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植被类型及其生产力,重要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境,不会造成可预见的严重不良影响,通过建设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防护和恢复措施完全可以避免或消除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明显,从生态的角度,本工程的实施是完全可行的。2、地表水环境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混凝土拦和废水、机械维护废水、生活污水的影响;依托城镇区的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依托城镇现有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其他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可综合回用不外排;混凝土拌和废水回用不外排;施工机械维护废水经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对于永安江、洱海水环境中的石油类和CODcr、BOD5的影响较小,评价区内河段及洱海水质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总之输水管线施工在做好水土保护防护措施,在施工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及混凝土施工废水不外排,项目施工期对当地水环境影响不大,是可接受的。3、地下水环境本项目唯一一个地下穿越工程,其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铺管技术,其位置在大丽高速花椒箐隧道上方的白秧箐段,总计长度1522m。本项目产品管线直径大于DN350mm时,就需进行预扩孔,最终成孔直径一般比管子直径大200mm。最终确定本项目穿越地下工程的隧洞洞径约550mm。从现场调查的情况来看,穿越区域无地下水出露;且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看,穿越区地下水埋深较大。项目区主要为中低山剥蚀丘陵地貌,土壤层比较薄,土壤层下主要为基岩,岩石的保水性很差,形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隔离层。与开挖相比本项目采取的地下下穿施工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不破坏地质层、不影响交通、对环境影响很小等优点。由于洞泾小,工程穿越地层相较地下水层较远,工程施工不会导致地下涌水出现。. .此外,区域地下水补给主要靠降雨和地表径流;项目穿越区地势较高,属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区;在该段管道施工中只要做到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施工机械维护废水合理处置,不外排;工程施工就不会污染区域地下水环境。综上所述,由于本区域地下水位埋深一般较大,加之隧洞断面小,穿越地下管道施工对地下水动态影响有限。4、环境空气项目施工主要为引水管线施工,产生的施工影响主要为沿线周边大气污染,影响范围不大,由于工程沿线大多地处偏僻的农村地区,无工业污染源,大气环境本底质量较好,且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是间歇性和流动性地排放,短时期的污染物浓度增加对工程区的大气环境污染程度。在隧道道施工中采取在井下采取坑内喷雾、洒水、湿式打眼等井下防尘措施。管线开挖采用围拦、洒水抑尘措施,在交通运输时采用封闭运输方式,场内运输时限制施工车辆速度,道路进行清扫等措施后,施工产生的大气污染不大,是可接受的,施工结束后其影响也消失。项目主要为输水工程,在运行中没有废气污染源,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5、声环境项目在施工运输期间通过村庄时对村民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减缓交通噪声带来的影响应加强管理,在昼间通过村庄时应放慢车速、严禁鸣笛。夜间严禁在晚上10点以后进行运输。根据调查,线路施工距周围村庄、居民距离较近主要有下新村、社畔村、后湖村、大磨坪村、中村等,在距50米内线路施工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影响,应做好同居民的沟通、补偿工作,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最大,劳动保护的对策措施为噪声源旁工作的人员配戴防噪耳塞或耳罩,施工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将最大限度得到降低。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难免的,由于项目所在地不属自然保护区,施工期结束后,施工噪声随之结束,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敏感度较低。6、固体废物为了避免生活垃圾随意堆弃,影响环境卫生和污染水体,应该在生活区设置垃圾收集系统,集中堆放,定期清运外送集中处置。施工固废采取相关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开挖产生的土石方暂时堆放至土方堆放区用于回填。. .施工临时区会产生各种下脚料,如金属、塑料、废旧钢材、油桶、包装袋、木材等垃圾,若处置不当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废弃的材料露天堆放锈蚀、腐烂后不仅造成物资财产的损失,也会对周围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故应加强管理、及时回收利用。项目运行期主要是管线维护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及废旧管材,生活垃圾依托沿线村镇收集处理,废旧管材运送至钢材回收站回收利用。妥善处置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7、社会环境本项目实施后,在P=95%的情况下,年取水量100万m3,2015年解决海东新区18万人直饮水问题,2030年解决33万人。工程的实施可满足项目区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对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工程的实施,将临时占地55.7801hm2,对农村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建设方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并积极与受影响的农民沟通,制定了补偿标准。该项目在施工期间,不存在公路改线问题,但工程建设的外来物资将通过公路运达施工区,会增加公路的运输负荷,但总的运输量不大,对区域交通影响不大。8、人群健康影响加强施工区防疫工作,注意环境卫生和饮用水安全,灭蚊灭蝇,以预防为主,尽量控制介水病的流行传染。施工人员感染传染病后要及时隔离,送相应的传染病院治疗,可以使人群健康影响降低到最小。12.4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影响补偿、减免措施对于植被保护措施,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和开挖,不得超计划占地,避免对红线外的植被造成破坏;禁止在规划外区域随意弃土和进行表土堆置;自觉保护周围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不伤害野生动物,不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不乱砍伐树木;表土临时堆放做到“先防护后堆放”;按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植树种草工作;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①废水、污水处理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经中和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生活区采用旱厕,旱厕粪便供当地农民农用,施工生活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周围洒水抑尘不外排。生产设备及汽车保养站产生的废水经隔油沉淀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不外排。②废渣处理项目土石方全部回填,不产生弃渣。对土方堆放区采取植树种草绿化等措施,减少土石流失产生的影响。③施工噪声、粉尘污染防治在干旱季节,场内施工道路用洒水车降尘,施工开挖采用湿式除尘作业,混凝土拌和点配备除尘器,场内施工人员佩戴防尘口罩,噪声源旁工作的施工人员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3、运行环境保护措施管线维护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依托沿线村镇处理,不外排;其产生的生活垃圾,依托沿线村镇收集处理设施,废旧管材送至钢材回收站回收利用。4、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点、线、面水土流失防治相互辅佐,充分发挥工程措施控制性和时效性,保证在短时期内遏制或减少水土流失,利用水保林草和土壤整治措施蓄水保土,保护新生地表,实现水土流失彻底防治。5、人群健康保护对策制订施工卫生防疫计划,配备医疗卫生保障专项经费;施工医疗站配备传染病防治器材、药品;保证施工人员的居住饮食卫生条件,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体检,防止传染病毒携带者进入施工区人群;加强卫生宣传,增强施工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进行预防服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接触传染;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护水源,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12.5环境监测计划与环境保护费用1、环境监测计划在本报告书中编制了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监测计划。2、环境保护费用. .该工程环境保护投资约52.3万元,包含水保投资总计289.1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8435万元的4.05%。12.6工程环境可行性结论1、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结论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属于该目录中鼓励类的水利项目,因此,该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与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结论***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的任务为“解决***市海东新城区的饮水问题”,而不考虑管线沿线乡镇的人蓄饮水问题,供水系统比较单一。工程年取水量100万m3,沿途流经洱源县辖区的牛街乡、三营镇、邓川镇、右所镇,***市辖区的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目的就是缓解评价区水资源短缺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该工程与区域的主要生态功能无冲突,符合《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3、与保护条例的符合性结论***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从三岔河水库出口取水后输水至中和村附近的拟建供水水厂做直饮水,为公共水利项目。项目施工工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施工垃圾处不外排至河流、湖泊及水库。项目占地为临时占地,不砍伐林木。因此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符合《云南省***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的要求。4、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结论***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建成后能够为***州***市海东新区子提供100万m3/年的直饮水,与***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和建设任务相一致,将大大促进***州的社会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符合《***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整个管线工程不在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洱海保护范围内,不在***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洱海片区及茈碧湖片区内,位于***风景名胜区洱海片区的外围保护地带,与各规划不冲突。5、项目取水可行性和可靠性结论. .***市海东城市新区直饮水洱源三岔河水库调水工程设计保证率90%的情况下,规划引水量为100万m3/年。根据三岔河水库水资源量的分析,在保证率90%的情况下,三岔河水库近期水库扣除乡镇供水和农灌供水后,仍有520万m3/年的余水,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引水规划。此外,三岔河水库灌区农田灌溉用水在远期可由引水工程--太坪引水沟、幸福渠、中环沟、下环沟、白沙河引水工程以及新建黑石河引水工程和三营河引水工程-、跃进渠提水工程(对取用海西海水库跃进渠的太坪抽水站、永乐抽水站、永胜抽水站进行改造)和现有机井等供水,可解决灌区农田灌溉。届时,三岔河水库工程可供水量及水库调蓄余水量将比现状余水更多。因此,本项目从三岔河水库引水水量可行性和可靠性,在现状用水情况下完全可以得到保障。6、施工“三场”选址的环境可行性结论项目为引水工程,没有大的取土和填土工程,项目不设取土场。项目所需砂石料根据项目管线较长的特点,就近购买,本项目不再另设砂石料场。项目土石方和剥离的表土均统一堆放至土方堆放区,开挖土方用于管沟回填,石方就近回填到土方堆放区内,剥离的表土作为后期绿化覆土使用,本项目无弃渣产生,因此不涉及存弃渣场。7、施工布置可行性结论项目不设取土场、料场及弃渣场,施工生活区、施工工厂的布置均不涉及敏感环境保护目标,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条件,也不会对附近的交通产生干扰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施工场地的选址和布置是合理的。12.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该项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好,工程建设可有效解决供水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分析表明,只要加强管理,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就能远大于环境经济损失,可使工程涉及的地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12.8公众参与调查结论通过公众参与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公众认为本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意义重大、工程实施后对当地供水现状有很大改善,支持项目建设。主要意见要求加强对施工期噪声和扬尘的管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尽量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解决好水资源利用问题,并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等。本项目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没有收到公众的任何意见和建议。总体来说,所有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个人都支持本项目的建设。12.9综合评价结论***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是由***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具有战略思想的应急供水工程,是海东新城中心片区的为提高城市品质,为城市提供优质、稳定、安全的饮用水水源,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提升海东新城中心片区居民生活质量,对***海东山城新城中心片区的开发建设,全面推进海东山地城市建设,发展地方经济有重大意义。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符合《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云南省***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划,不违反《***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不涉及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综上所述,只要建设单位切实落实好本环评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将项目建设和运行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工程建设不存在制约性的环境影响因素。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价,***海东三岔河水库引水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