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147页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1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v-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简介和背景11.2.评价目的21.3.评价内容21.4.编制依据21.5.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41.6.环境规划和评价标准61.7.评价等级81.8.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101.9.评价重点11第二章工程分析132.1.项目概况132.2.项目区改造现状及改造方案142.3.洋西片区改造规划说明162.4.总技术经济指标212.5.施工方案简述212.6.污染源分析232.7.环保规划及拟采用环保措施302.8.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312.9.产业政策分析332.10.选址合理性分析352.11.清洁生产分析36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483.1.自然环境概况483.2.社会经济环境概况503.3.项目周边污染源情况513.4.区域基础设施概况51-v-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章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534.1.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534.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584.3.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654.4.小结67第五章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685.1.施工期环境影响识别685.2.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685.3.小结75第六章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766.1.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66.2.运营期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786.3.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96.4.运营期固废处置措施评价816.5.运营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836.6.排洪防涝影响分析836.7.小结84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857.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857.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77.3.运营期生态影响分析927.4.小结96第八章景观环境影响评价988.1.景观环境可接受性分析988.2.阳光照射适度性分析1008.3.高层建筑局地风影响分析1038.4.小结104-v-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九章公众参与1059.1.调查目的1059.2.公共参与形式与程序1059.3.调查内容1069.4.调查结果分析108第十章环保措施分析11010.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1010.2.运营期环保措施分析114第十一章社会环境影响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01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2011.2.环境经济损益简析124第十二章总量控制12812.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12812.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案128第十三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3013.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13013.2.环境监测计划和竣工验收131第十四章总结论13314.1.项目概况13314.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3314.3.产业政策分析13814.4.选址合理性分析13814.5.清洁生产分析13814.6.公众参与13914.7.总量控制13914.8.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环境监理、清洁生产、环保竣工验收一览表139-v-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9.评价总结论13914.10.建议与要求140附件附件一:项目委托书附件二: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三:莆城环【2008】5号《关于某市城厢区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附件四:某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7】148号《关于研究六个片区改造有关问题会议纪要》;附件五:某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182号《关于研究东圳路、荔涵大道(城厢段)、荔园路两侧城建工作有关问题会议纪要》。附件六:公共参与样表附件七:《城厢区洋西片区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实施细则》附件八:某市城厢区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的项目环境影响技术审查会专家意见-v-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总论1.1.项目简介和背景建市以来,某城区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某市政府在积极进行新市区建设规划、大力开发新市区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某市区旧城改造的力度。1991年5月成立城厢区旧城改造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旧城改造工程,拉开了某市区旧城改造的序幕。本着长远规划、分期建设的指导思想,已先后对几个片区进行了综合改造,既完善了小区各种基础设施,又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深受群众的好评。根据某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7】148号“关于研究六个片区改造有关问题会议纪要”精神,为了加快某市的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促进某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市政府决定对洋西、顶墩、文献路东段、护城河五期、龙桥直街、南郊濠浦六个片区进行旧城改造。六个片区改造建设是某市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创建文明卫生和园林城市的需要,是项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洋西片区改造分为一期和二期,目前一期工程的环评工作正在进行,本评价主要是针对洋西片区二期。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以下称为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28770m2,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洋西村,共分为四个地块:地块1占地29660m2,位于洋西片区东南部,规划为城市公共绿地;地块2占地13330m2,位于洋西片区西南部,规划为商业住宅用地;地块3占地70430m2,位于洋西片区中部延寿溪支流两侧,为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控制绿化带用地;地块4占地15350m2,位于洋西片区西部,为商业住宅用地。根据国务院1998年11月29日发布施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条款规定,并按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和200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保部门审批。2007年12月某市城厢区洋西片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委托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人员踏勘现场,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编制完成了《某市城厢区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提交建设单位上报环保主管部门评审。2008年3月10日,某市城厢区环保局主持召开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根据专家及代表意见,评价单位对报告书进行了补充修改,编制完成了《某-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市城厢区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以供审批。1.1.评价目的(1)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对项目改造前后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做出评价,同时通过对周围环境、污染源的调查,分析运营期对本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3)通过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结合产业政策和总体规划,对项目选址、总平面布局、环保措施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评价内容本项目为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属于旧城改造项目。本次改造仅进行三通一平,根据业主单位委托,本次评价内容为项目用地范围内拆迁、三通一平,以及各地块的建设,包括地块1:洋西片区东南部的运动公园;地块2:洋西片区西南部的商业住宅,规划建设3幢12层碟式住宅楼,3幢18层点式住宅楼,3幢24层点式住宅楼;地块3:洋西片区中部延寿溪支流两侧的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控制绿化带用地;地块4:洋西片区西部的商业住宅,规划建设10幢12层板式住宅楼,1幢18层板式住宅楼,4幢18层点式住宅楼。项目中部横穿的延寿溪支流的整治建设由水利部门负责,目前其整治建设方案尚未出台,而且其也不纳入本次评价范围,建议主管部门结合该延寿溪支流的施工建设方案另做评价。1.3.编制依据1.3.1.直接依据(1)关于编制“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附件一。(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二。1.3.2.法律及法规性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7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1998年11月;(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1月1日起施行;(11)《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9号,2005年6月。(12)《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1996年印发;(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1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2005年6月;(16)《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八部委,1997年;(17)《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2002年;(18)《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闽政【1996】39号)。(19)《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2006年。(20)《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96号,2006年。(21)《关于开展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指导意见》,建住房〔2007〕109号,2007年。(22)《福建省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指南》,2003年。-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闽政办[2006]19号,2006年。(2)《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004年。(3)《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4)《某市地面水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类别区划分方案》,1999年。(5)《城厢市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方案》,1999年。1.1.1.技术性依据(1)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2)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3)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4)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5)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6)SL204-19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7)HJ/T393-2007《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1.1.2.参考资料(1)《城厢区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绿地用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厦门诚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11月。(2)《某市城厢区洋西村改造详细规则》,雅克(厦门)设计机构,2007年7月。1.2.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2.1.环境影响识别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包括:施工期:拆迁安置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经济收入产生的不良影响;施工场地土地平整产生的水土流失等生态影响;施工扬尘、噪声、固废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运营期:项目生活污水排放对某市污水处理厂的影响。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见表1-1,评价因子筛选见表1-2。-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1环境影响因素的矩阵筛选工程行为环境资源施工期运营期占地拆迁安置取、弃土房屋建筑材料运输机械作业房屋投入使用公共设施投入使用商业文化景观绿地社会经济土地利用-3+1-1公共设施-1-1+3+1交通条件-1就业收入-1-1+2+1+2+2居住-3-2+3+3+2景观-1+1+1+1+3美学-1+1+1+3环境质量水环境-1+2大气环境-1-1-1-1+1-1+1声环境-2-1-2-1-3+1-1+1固体废物-2-3-1+3-1生态环境水土保持-3+3农业生态-3-2陆地植被-3-2+3注:3—较大影响;2—中等影响;1—轻微影响;空白—无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如下: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要素为环境空气和声环境,其次为水环境和固体废物;非污染影响要素为社会环境。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要素为水环境和固体废物(生活垃圾);非污染影响要素为社会环境。表1-2评价因子的筛选结果影响因素类别项目评价因子社会环境评价因子拆迁安置、居民生活质量、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评价因子水土流失预测因子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因子pH、COD、SS、氨氮、总磷现状评价因子pH、COD、DO、氨氮、总磷环境空气污染因子-现状评价因子PM10、NO2、SO2声环境污染因子等效声级现状评价因子等效声级预测评价因子等效声级-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环境规划和评价标准根据莆城环[2008]5号文件(见附件三),项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注如下:1.1.1.水环境1.1.1.1.排水去向项目区域现状基础设施不完善,排污管网没有铺设,目前,项目区域内的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污水直接排入区域内的水体——延寿溪的一条支流。项目改造后,区域内的污水管网将完善,项目运营期废水规划通过市政管网排入某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木兰溪感潮河段。1.1.1.2.水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质量标准(1)延寿溪支流项目周边河网水质环境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第Ⅴ类水质标准,见表1-3。(2)木兰溪感潮河段木兰溪感潮河段水质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第Ⅴ类水质标准,见表1-3。1.1.1.3.污水排放标准本项目拟定于2010年初投入运营,运营期污水主要是居民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后排入某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排水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表1-1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要)单位:mg/L污染物第Ⅴ类pH值(无量纲)6~9溶解氧≤2化学需氧量≤40生化需氧量≤10氨氮≤2.0总磷≤0.2高锰酸钾指数≤15-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1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项目pH(无量纲)CODBOD5SSNH3-N三级标准6~9500mg/L300mg/L400mg/L-表1-2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项目pH(无量纲)CODBOD5SSNH3-N一级B标准6~960mg/L20mg/L20mg/L8mg/L1.1.1.大气环境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表1-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标)项目取值时间二级标准SO2年平均0.06日平均0.15一小时平均0.50NO2年平均0.08日平均0.12一小时平均0.24PM10年平均0.10日平均0.15入住本项目居住小区的饮食业单位产生的油烟执行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表1-4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规模小型中型大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标))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6075851.1.2.声环境项目所在地属于居住、文教区,其区域环境噪声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临荔涵大道侧区域噪声执行:一般建筑物,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含开阔地)为主,将道路红线外30米距离内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见表1-5)。-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1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单位:dB类别昼间夜间1554547055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表1-2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dB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6555备注:表中所列噪声值是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限值。1.1.1.固体废物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置执行建设部2005第139号令《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1.1.2.其他相关规范标准和参考资料GJ146-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1.2.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和HJ/T19-97中关于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判定规则及对该项目周围环境特征、污染物排放量等的分析,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1)水环境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水质简单,污水外排水量为704.6m3/d。项目污水汇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水环境影响评价不定级。(2)大气环境项目运营远期以LNG(液化天然气)为主导燃料,LNG属于清洁能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汽车尾气、饮食油烟和车库废气排放量较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大气环境评价工作不定级。-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声环境表1-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等级分类等级划分基本原则一级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以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高达5~10dB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二级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或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三级对处在适用GB3096-93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3096-93规定的1类、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根据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规定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见上表),该项目属于处在GB3096-93规定的1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定为三级。(2)生态环境表1-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工程影响范围评价工作级别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50km220~50km2<20km2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50%)生物量锐减(≥50%)异质性程度降低相对同质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物种的多样性锐减(≥50%)珍稀濒危物种消失21212113232321/3/3/31区域环境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绿地减少1/2以上,分布不均,连通程度极差2132/3水和土地荒漠化理化性质改变理化性质恶化1212323/3敏感地区111-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别见表1-11。项目占地约12.9公顷,用地类型主要是普通农田、果园和宅基地,不属于生态敏感区,拆迁和建设范围内没有珍稀动植物种,自然生态环境较差。项目建设过程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可避免大范围的水土流失,项目改造后整个洋西片区范围内的绿化率将达到45.8%,这将大大改善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项目改造前后区域社会功能将发生改变,居民的社会活动将更加有序化,社会生态环境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基于本项目正常施工和运营情况下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影响很小,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定等级。1.1.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1.1.1.评价范围1.1.1.1.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以项目改造区域为主、周边200米范围内。1.1.1.2.水环境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排污口至市政污水管网,再到某市污水处理厂。另外本评价对项目区域内及其南侧的延寿溪支流水质现状进行评价。1.1.1.3.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边界外200m范围内。1.1.1.4.生态环境以项目用地边界外延200m以内的区域为陆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1.2.环境保护目标运营期项目为非污染型,对环境空气和外界声环境影响很小,主要考虑外界对本项目的影响,故项目运营期保护目标主要是项目本身。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集中在改造施工期,故环境敏感目标主要针对施工期而言。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1大气和声环境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相对项目方位规模备注未拆迁的部分洋西村地块3N相邻约39人九华中学规划用地某二中地块3N803m约4330人其中学生约4100人,教师约230人荔城变电站地块3N841m220KV位于某二中西侧,两者间距约90m荔涵大道安置房地块1S8m约588人新建住宅楼,正在陆续入住荣华书苑地块3N226m—在建万辉国际城地块2S6m-在建,预计09年下半年开始入住文献中学地块1S853m-在建注:人口规模按每户3.5人估算表1-2水环境影响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相对项目方位环境质量目标水环境延寿溪两条支流项目区域内水质达到GB3838-2002Ⅴ类标准S3m某市污水处理厂-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木兰溪感潮河段-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第Ⅴ类水质标准表1-3社会环境影响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与项目关系征地拆迁户项目区用地范围内,土地资源占用、房屋拆迁。1.1.评价重点就建设项目施工期、运营期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评价,对项目施工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同时,突出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区域大气、声环境的影响,以及运营期荔涵大道的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并对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选址合理性、清洁生产、景观影响等进行论证、评价。-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工程分析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2)建设性质:拆迁改建(3)建设地点:城厢区龙桥街道洋西村(4)工程投资:2305.3万元(5)用地性质:商住住宅、市政排洪及两侧绿地、公共绿地及配套设施(6)承办单位:某市土地储备中心、城厢区人民政府(7)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8770m2,共分为四个地块:地块1占地29660m2,位于洋西片区东南部的运动公园内,为城市公共绿地;地块2占地13330m2,位于洋西片区西南部,为商业住宅用地,规划建设3幢12层碟式住宅楼,3幢18层点式住宅楼,3幢24层点式住宅楼;地块3占地70430m2,位于洋西片区中部延寿溪支流两侧,为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控制绿化带用地;地块4占地15350m2,位于洋西片区西部,为商业住宅用地,规划建设10幢12层板式住宅楼,1幢18层板式住宅楼,4幢18层点式住宅楼。(8)项目周围情况:本项目属于洋西片区的一部分,洋西片区东侧紧临荔涵大道,北面为九华学校的规划用地,西侧为果林,南侧为万辉国际城和荔涵大道的安置房。项目周围环境图见图2-1。(9)进度计划:见下表。表2-1施工进度计划序号施工内容施工起讫时间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本项目)1旧房拆迁2008年3月~4月2008年7月2土地平整2008年5月~7月2008年8月3施工建设2008年8月~2010年1月2008年9月~2010年1月4工程竣工2010年2月2010年2月-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项目区改造现状及改造方案1.1.1.改造现状(1)土地利用本项目总用地约12.9公顷,全部属于洋西村用地范围,土地利用中园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约76.5%,园地范围内主要以种植橄榄、枇杷等常见经济作物为主;田地面积所占比重其次,约16.5%,以种植西红柿的旱地为主;园地和田地以外的用地主要是宅基地,项目区域内现状村宅布局较为杂乱,低层高密度的居民自建房杂乱无章,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见图2-2);区域内还有少量林地,位于项目区域内的东南角小山头,植被主要有梓树、榕树等一般经济树木,由于荔涵大道的建设,该山头已被削去一角。本项目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见下表。表2-1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单位:m2权属名称园地田地宅基地林地总计洋西村985162127764972480128770洋西片区的拆迁安置区全部位于洋西一期项目用地内,本项目占用红线范围内东南角小山头及其植被尽量保留,作为规划建设的运动公园的一部分。项目用地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没有占用基本农田,且项目用地内无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名贵古树等生态敏感目标。(2)项目区内污染源、人口等分布情况本次征地拆迁所涉及人口数约86户301人,拆迁建筑数量约93座,无商业店面和企业,共拆迁建筑面积为20024m2,具体征地拆迁范围见图2-3。本项目区域内无工业企业,项目征地拆迁除涉及居民住宅外,还涉及到一家小规模养猪场。经调查,该养猪场场房凌乱拥挤,分成两个圈养区,位于项目区域的西侧,即地块3和地块4内。地块3内的猪圈内主要圈养小猪210头、母猪50头和1头种猪,地块4内则养殖250头菜猪。养猪场均采用干清粪工艺,猪圈的冲洗水也经渠沟引流进入水池收集,由于养猪场四周都是果林,猪粪等均出售给果园作为肥料。养猪场现状见图2-2。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由委托单位城厢区洋西片区改造项目指挥部负责,拆迁时间拟定于2008年7月。项目拆迁补偿安置实行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两种方式。对于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被拆迁户,临时过渡期采取支付安置补助费,被拆迁人投靠亲友或租房自行过渡方式。-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改造方案1.1.1.1.洋西片区改造工程简介为了满足某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位于中心城区内部或边缘的旧村进行城市化改造,以彻底改善村民的居住品质和城市面貌,城厢区洋西旧村即是本次改造行动的对象之一。洋西旧村片区位于某市中心城区北侧,现状村宅布局较为杂乱,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为了加快某市的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促进某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洋西片区改造工程势在必行。洋西片区改造总占地面积38.71公顷,现状用地以洋西村民居住用地为主,另有部分农田和果林,该片区规划坚持以“高、大、全、特”、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超前性为原则,坚持以高品位、高质量为起点,体现片区整体恢宏的形象,全面考虑各方面利益和配套服务设施,拟营造一处具有特色生态、宜居、和谐的生活社区。洋西片区改造分为一期和二期,其中:一期占地25.83公顷,主要是建设洋西片区的安置房、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大型综合性商业设施、片区内交通干道及部分商住楼等;洋西片区二期占地12.88公顷,分为四个地块,主要建设洋西片区中的大部分商业住宅、运动公园和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绿化带,目前被拆迁户已基本上签署了同意拆迁的合同。洋西片区一期和二期工程的结合才能体现出洋西片区改造规划的高质量和高品位,洋西片区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燃气、供水、供电、电信、雨水和污水六种管网)将统一规划布设。1.1.1.2.本项目改造方案本项目现状建房杂乱无章,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不完善,项目改造后将形成一个高质量、高品位的住宅小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某投资环境。具体改造方案见下表。表2-1本项目改造方案一览表分类项目区域现状改造方案主体建筑多以1~3层石、砖混结构房为主,布局凌乱,房屋质量差,整体形象差。以规划齐整的12、18、24层为主的高层建筑替代现有建筑,配套绿地、休闲公园等设施。供水区内凌乱接给水管至目前居住户。片区从荔涵大道引入一条DN200的PE给水管,给水管沿小区内主次干道埋设。-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续表2-3分类项目区域现状改造方案排水雨污合流,改造片区内的污水通过沟渠直接排入区内的延寿溪支流。片区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项目东侧九华路(即荔城路)的市政污水干管,再经过交战路、东川路、南少林路的污水管道进入西天尾泵站,最后由西天尾污水提升泵抽至主干管,最终纳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沿市政道路雨水管就近排入附近水体。供电由附近变电站供给。设置地下变电室,两路10KV电源引自市电网区域变电站。燃气目前居民多以罐装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基本上每座民宅都有一个排气筒,油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集中供气,采用管道天然气作为燃料,油烟景竖井烟道至楼顶排放。人防工程无人防地下室3220m2,平时作为地下停车库,战时作为人防设施。消防工程无小区内设有消防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紧急广播系统和消防对讲系统。各幢建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大于6m)设防火分区。片区道路约1m宽的水泥路,杂乱无章,仅供人行和摩托车通行。各类道路齐全,人车分流。环卫设置生活垃圾在临时垃圾收集点露天随意堆放或沿路、房前屋后随意抛弃。每栋楼设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点,定点定时收集处置。1.1.洋西片区改造规划说明考虑到本项目是洋西片区改造工程的一部分,本评价主要从整体上、从全局的角度来分析改造工程的改造设计理念和公用工程规划。片区改造设计理念1.1.1.1.设计原则(1)“高、大、全、特”原则片区规划坚持以高品位、高质量为起点,体现片区整体恢宏的形象,全面考虑各方利益和配套服务设施,营造一处具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和谐的生活社区。(2)以人为本原则-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进行改造,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原本的土地价值得以有效提升,加强城市竞争立力。(1)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2)超前性原则规划设计要体现一定的超前性,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1.1.1.1.规划结构根据洋西片区控规、路网及溪流走向,片区规划结构可概况为“一带、二片、三组团、一公园”。“一带”指位于片区中央东西走向的景观绿化带,宽度60~90米不等,绿化带中央为一条溪流。“二片”指被中央景观绿化带划分的南、北两大片。“三组团”指北片的一个居住组团和南片的一个居住组团及一个商住组团。“一公园”即为片区东南侧的小山丘,用地面积约4.21公顷,公园内设有社区服务中心、户外活动场地即停车场等设施,是一处综合性的山体休闲公园。1.1.1.2.交通组织洋西片区内部交通主要由一条东西向的城市次干道(洋西路)和一条南北向的城市支路呈十字形构成。洋西路以树枝状通达各楼,均匀串连起各栋建筑,体现较好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均好性。每个组团内合理布局内部道路,即有利于交通组织,也便于片区地块划分。1.1.1.3.公建配套设施洋西片区内于北片区规划设小学一座,幼儿园一座,于南片区居住组团内设幼儿园一座;在山体公园西北侧设社区服务中心,内廷包括五室六站一中心(五室指党、居、社团、警务办公室和市民学校教室;六站指低保、捐助、劳动保障、计生、卫生、社区医疗站;一中心指社区活动中心),另设社区文化娱乐室、托老所等设施。规划于中央景观绿化带西段设一处“三合一”环卫设施,内容包括清洁楼、公厕和道班房;绿化带西段和山体公园还设置社区运动场地。此外中央景观绿化带东段结合溪流和绿化设置咖啡、餐饮等休闲设施,既可以保证景观带的人气和活力,同时也能取得一定的经营收入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绿化景观设计洋西片区景观以中央景观绿化带为核心,以山体公园为点缀,努力营造“城在山中、绿在城中”的总体景观格局,打造高品位的居住、商业社区。此外,片区内各部分详细设计遵循总体景观格局,对外积极与周边山体、中央绿化带和山体公园相呼应,内部则营造相对集中、均好的景观效果。1.1.1.2.建筑设计(1)片区内规划均为高层建筑,以12层、18层和24层3种为主。建筑依据坡势、设计高程形成以中央绿化带为轴线向南北两侧,及由西向东逐渐加高的轮廓,小区内住宅以错迭式为主,形式活泼自由,通过不同类型住宅的多向围合的邻里空间可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性。(2)片区商住组团内采用商住结合方式,裙楼作为大型综合性商业设施,以步行街方式组织,作为村集体产权,整体对外招商出租。(3)地下停车场结合地下室人防设置,根据各组团功能的不同来布置停车场的位置和车位的数量。(4)安置房选用的高层住宅均为一梯两户或一梯四户,户型有14种,建筑面积以85m2、113m2、130m2、154m2四种为主。高层住宅楼以点式、错迭式相结合,创造活跃的社区空间。(5)住宅各户都拥有三面采光的机会,便于户型的灵活划分;同时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布局紧凑,设有厨房的独立后勤通道;卧室分布相对集中,走道的设置,形成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低窗台飘窗设计,具有极佳的观赏视角,拥有明厅、明卧、明厨、明卫。1.1.2.公用工程规划1.1.2.1.消防系统(1)洋西片区消防系统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紧急广播系统和消防对讲系统。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层,消防控制中心内装设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紧急广播设备及消防对讲电话设备。在消防控制中心内可以显示火灾位置,完成对整个小区所有消防联动设备的启停,并接受其反馈信号。(2)-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片区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水泵、应急疏散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由双电源(电源和柴油发电机)供电。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单独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设明显标志。消防用电配电线路采用耐火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1)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事故广播,在走道、大厅、设备房等公共场所设置可用于火灾事故广播的扬声器。片区内设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采用对讲电话系统。在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电梯机房、电梯轿厢内、进排风等重要机房、消防值班室等设火警专用电话分机。(2)片区在消防控制室、消防设备房、柴油发电机房、变配电房、疏散楼梯、疏散走道、消防电梯等人员密集场所均设应急照明。疏散楼梯、疏散走道和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公共出口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1.1.1.1.人防设计人防地下室按六级人防设计,平时作为小区设备用房和地下停车库,战时转换为二等地下人员掩蔽所,平战两用,节省投资。防空地下室暂按抗力等级6B、防化等级丙级设计,划分为两个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按规范要求设室内出口和室外出口,室内出口结合楼梯间设置,室外出口结合汽车坡道设置。室内外出口根据规范要求设防毒通道、钢制防护密封门和钢制密闭门等。1.1.1.2.抗震设计本规划区内的建筑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外墙和分户墙采用150~200mm厚的中空陶砌粒块,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1.1.1.3.电气设计某市电业局西天尾变电站在洋西片区北面,主要向市区及洋西片区供电,本项目可设立10KV变电站,直接供电,接线近,投资省,安全方便,可以满足项目用电要求。工程采用TN-S接地系统,设总等电位联结,在住宅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结。1.1.1.4.通讯-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前一个覆盖全国及世界各地,以光缆为主、集数字传输、程控交换、光纤接入和多媒体通信为一体的现代通信网络,具备提供电话、高速数据、图象业务及宽带接入等业务的承载能力和网络基础。技术设备先进,网络设施完备,具有方便快捷的通信条件。通讯电缆已敷设至荔涵大道,接入方便。1.1.1.1.采暖通风住宅、小型商铺由住户自行设置分体空调机;变电所、电梯机房、地下车库、发电机房配有机械排风系统,通风系统每小时排风6次,进风5次;楼房设置有厨房排烟烟道;卫生间废气通过垂直竖井高空排放。1.1.1.2.燃气采用燃气管线输送技术,通过管线集中将燃气供应到小区每户。根据《某市燃气专业规划》,拟在城厢区境内建设管道燃气工程,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气源,通过燃气管道网对城厢区境内的住宅小区供气。城厢区供气站建成投产后将对洋西片区供气,采用中压管网输送至洋西片区箱式燃气调压器,然后调至低压进户。1.1.1.3.给排水设计(1)给水洋西片区用水由城厢区龙桥自来水厂供给,其供水干管已敷设至荔涵大道洋西片区附近。本项目引入管径为DN200的给水管接荔涵大道的市政给水干管,方便可靠。给水管沿小区内主次干道埋地敷设,在小区内形成环网,供小区生活用水和消费用水。表2-1预测用水量用水项目用水定额单位数量用水量(m3/d)洋西片区本项目洋西片区本项目住宅200L/人·d人1452545772905915.6商场店面8L/m2·dm2347002000277.616公建设施8L/m2·dm2158006400126.451.2绿化2L/m2·dm212700092260254184.5道路、地面停车场等浇洒用水2.5L/m2·dm25970040596149.3101.5未预见用水量10%371.2126.9合计----4083.51395.7(2)排水片区内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运营期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至荔涵大道市政污水干管,最终汇入某市污水处理厂,片区内污水管沿小区道路布置。-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片区内屋面雨水及场地雨水排结合竖向标高,通过路缘汇集至雨水口,进入区域雨水管直接排入荔涵大道市政雨水干管,道路路面排水系统按路拱中轴分流两侧排泄。小区空调冷凝水设置专用排水系统,并引至区内雨水管道排放。项目给排水管线布置见图2-5。1.1.总技术经济指标表2-1总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洋西片区洋西片区二期(本项目)地块1地块2地块3地块4合计项目用地面积(万m2)38.712.971.337.041.5412.88总建筑面积(万m2)55.610.504.760.310.1515.71其中住宅(万m2)50.1604.5909.9114.5商业(万m2)3.470.200000.20公建(万m2)1.580.3000.20.140.64其它(万m2)0.4000.170.10.100.37建筑容量指标其中建筑密度(%)16.204.432.153.310.7绿地率(%)45.807255.188.630.878容积率2.550.23.56.474.3入住总户数(户)41500476010501526总人数(人)1245001428031504577停车位(个)地上380120020116256地下11700370003701.2.施工方案简述1.2.1.工程施工工艺施工工艺过程组要为旧建筑的拆迁、土地平整、打桩测桩、建筑物建设施工、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等。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辅助以手工作业。1.2.2.施工内容和阶段本项目的施工主要包括运动公园、商品房和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控制绿化带,项目先进行商品房的建设,然后再进行运动公园和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控制绿化带的建设。-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工程建设现状征地工作正在进行,尚未开始拆迁。1.1.2.土石方平衡本项目用地属于冲洪积平原,高程一般在6.5~18.5m,地势西北高东北低,片区内最高点位于东南角山坡,高程约30.4m,最低点位于用地东北角,高程约6.3m。根据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规划将用地划分为三个台地,片区东侧入口部分一台地,设计标高为10m;小区中部住宅区为二台地,设计标高为20m;片区西南部和东南部的绿地花园为三台地,设计标高为25m。经估算,本项目挖填土方约11.2万m3,具体项目的土石方平衡情况见下表。表2-1项目土石方平衡一览表序号项目工程土石方量(万m3)一期二期1总挖填方量片区改造建设7.011.22挖方场地平整、地下建筑工程、景观建设工程2.33.43填方场地平整4.77.84缺方-2.44.4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缺方4.4万m3,经调查和估算,距离本项目约2km外的城厢区龙桥直街改造片区有约6.0万m3的施工余方,本项目的缺方可由此来提供。1.1.3.临时站场分布1.1.3.1.取土场根据土石方量,本项目需要借方4.4万m3,无需设置弃土场。经调查和估算,城厢区的龙桥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有弃方约6.0万m3,而且其工期与本项目的施工时间有交叉,,本项目完全可以利用龙桥片区改造的弃方,无需设置取土场。2.6.3.3施工便道根据项目地区地形地貌特点,项目区边界紧邻荔涵大道,交通便利,不再另行征地开辟施工便道。-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施工场及料场分布(1)拌和站要求水泥混凝土采用外购形式,不在项目施工场内设置水泥混凝土搅拌站。(2)施工生活区和料场由于本项目改造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招标均未进行,因此项目具体的施工点尚未确定,本评价对项目的施工场地布局提出以下建议:①本项目拆迁范围主要集中在项目内的地块2和地块4,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根据拆迁建筑的数量、位置相应地设置拆迁垃圾临时堆放场,拆迁垃圾临时堆放场要靠近被拆迁的建筑,尽量远离洋西村内未拆迁的居民点,以减少拆迁过程以及拆迁垃圾运输对其的污染;②拆迁垃圾临时堆放场周围应设置隔离栏,以减少扬尘污染和影响场地卫生。③由于本项目用地现状主要是园地、田地和宅基地,项目区域外的南侧和北侧均在进行商业住宅的施工建设,为避免产生交叉影响,建议本项目的施工营地安置项目中部的地块3内,用地规模按150人的规模进行布置,占地约500m2。1.1.污染源分析1.1.1.拆迁改造前的污染源分析项目拆迁范围内原有居民约301人,人均生活排水量按照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为120L/d,排水量为36.1m3/d。生活污水均直接排入项目区域内的延寿溪支流,影响了该支流的水质。拆迁区域内无工业企业,以居住为主,区域内废气排放主要来自住户的厨房燃气废气,废气排放量很少,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依照我国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垃圾排放系数取0.8kg/人·d,则项目区域内原有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40.8kg/d。经调查,项目区域内生活垃圾随处堆放,没有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大。表2-1拆迁前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染物废水生活垃圾排水总量CODBOD5SS氨氮日排放量36.1t18.1kg10.8kg14.4kg1.1kg240.8kg年排放量1.3万t6.6t3.9t5.3t0.4t87.6t去向直接排入项目区域内的延寿溪支流随意堆放-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有的收集后自行焚烧处理1.1.1.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源分析1.1.1.1.水污染源分析(1)施工期施工生活污水: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约150人,根据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人均生活排水量定额为120L/d·人,生活污水量为18m3/d。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九华路的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汇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其它施工废水:运输汽车清洗污水主要成分是悬浮物,SS的含量约为500~1000mg/L;来自建材、模板的清洗及供水系统的漏水产生量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关系较大,此类污水中主要成分是悬浮物。施工污水经沉淀后回用冲洗用水或场地抑尘洒水。(2)运营期本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污水产生主要来自住户生活废水、商业店面生活废水、公建废水。根据GB50015-200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I类普通住宅和福建地区实际情况,住宅用户用水量取150L/人·d,污水排放系数0.8,其它用水参照表2-4用水量系数,总污水产生量约为704.6m3/d(绿化用水及道路、广场、地面停车位不排水)。①污水水质污水水质情况见下表。表2-1生活污水水质项目pHCODBOD5SSNH3-N污水浓度(mg/L)6~950030040030②水平衡及排水去向项目水平衡见下图,污水经化粪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汇入某市污水处理厂。686.6549.3损耗137.3住宅住户用水损耗3.212.816店面用水莆田市污水处理厂704.641损耗10.2880.751.2自来水公建用水101.5损耗25.4126.9未预见用水-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2-4水平衡图(单位:m3/d)1.1.1.1.大气污染源分析(1)施工期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扬尘来自于建筑物拆除、施工场地开挖平整、运输土石方和建材砂土的漏洒、起尘材料堆存以及道路运输扬尘等,属无组织排放。污染扩散主要在施工场地附近,一般可控制在施工场地100m范围内,故本评价不作粉尘污染源强的定量估算。(2)运营期①燃气燃烧废气本项目建成运营后,住户生活用燃气为LNG,由市政LNG管网提供,LNG以轻质烃类化合物为主,燃烧废气污染源强很小,其气态组分如下表。表2-1LNG气态组分一览表组分CH4C3H8、C2H6N2其他合计H2S分子分数(%)96.2993.0740.40.227100≤3.2ppm②油烟油烟主要来自住户生活和饮食单位产生的油烟,油烟是食物烹饪、加工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质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油烟废气污染源强较小,很难确定。③车库废气表2-2汽车废气主要污染物污染物单位汽油车柴油车CO%3.8~6<2NO2ppm2000~5000<1000HCppm500~2500<2500a、源强排放工况车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其运行工况直接相关,一般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为满负荷状况,此状况反映满负荷泊车时对环境的影响。根据规划方案设计,此类状况不可能出现。第二种为高峰时段停车场及道路上车辆的污染源排放情况。第三种为白天平均流量(夜晚车流量较少,不必考虑)时停车场及道路车辆的污染源排放情况。b、高峰时段车流量及其相应出入时间-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高峰时段工况时,即集中在上午上班的7点半到9点半2小时的高峰时段,将达到80%的泊车辆,则车流量为148辆/小时。停车场内的车辆运行速度小于5公里/小时,根据车库运行条件和相关调查,车辆在地下车库的平均运行时间约为1分钟。c、平均车流量每辆车每天进出车库2次,以一天12小时进出停车库计算,因此在一天车库的平均车流量为62辆/小时。d、汽车耗油量及废气污染物汽车耗油量与汽车状态有关,根据统计资料及类比调查,车辆进出停车库(车速小于5公里/小时)平均耗油量为0.2升/分钟,即0.15公斤/分钟,正常行驶时(车速15公里/小时)时平均耗油量为0.1升/公里,汽油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将向周围空气排放。同时在相同的耗油量的情况下,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还与空燃比有关(空燃比指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空气与燃油的体积比)。当空燃比较大时(大于14.5时),燃油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当空燃比较低时(小于14.5时),燃油不充分燃烧,将产生CO、NO2及HC等污染物。据建设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和调查,当汽车进出停车库时,平均空燃比约为12:1。汽车废气中CO、NO2及HC的浓度随汽车行驶状况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参考杭州市汽车尾气监测数据统计及相关资料,汽车在怠速行驶时所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浓度见下表。表2-1汽车废气中各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单位怠速备注CO%4.07容积比NO2%0.3容积比HC%0.12容积比e、汽车废气中污染物源强汽车废气污染物排放按以下计算公式:废气排放量:D=QT(k+1)A/1.29式中:D——废气排放量,m3/h;Q——汽车车流量,v/h;T——车辆在停车场运行时间,min;K——空燃比;A——燃油耗量,kg/min。污染物排放量:G=DCf式中:G——污染物排放量,kg/h;-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C——污染物的排放容积比;f——质量和容积换算系数,kg/m3,fCO=1.25kg/m3,fNO2=4.14kg/m3,fHC=3.83kg/m3。由此可计算得到停车场高峰时段废气排放源强如以下表。表2-1高峰时段车库废气排放源强污染物废气排放量(m3/h)排放速率(kg/h)源强(g/s)CO223.711.383.16NO22.780.77HC1.030.29车库通风系统每小时排风6次,进风5次。汽车尾气由车库的机械排风、排烟系统通过排风竖井至车库上方排入大气,排风竖井结合住宅底层柱子和外墙统一布设,废气排放口高度为2.5m,高于人群呼吸带,对小区居民影响很小。④备用发电机废气项目区域内的发电机房设置在项目地下停车场内,发电机房内置一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仅在小区停电或出现紧急事故时运行发电,使用次数很少,而且发电机排放的废气经风道引至楼屋面排入大气,因此不会对小区及附近的居民产生影响。⑤汽车尾气项目东侧紧邻某市荔涵大道,由于本项目靠近荔涵大道的是区域内的山体公园,故荔涵大道对小区居民的影响较小。项目建成后,片区内交通干道的汽车尾气可能对小区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规划设计方案,项目沿周边道路及小区主干道、次干道均进行了立体绿化,拟选择具有防尘功能的速生树种,由此可有效减轻汽车尾气对小区的影响。同时,考虑到项目所在地为沿海地区,有利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因此项目周边道路汽车尾气对小区的影响范围有限,在后面的评价中不再予以考虑。⑥公厕和垃圾收集点恶臭项目地块1内的社区活动中心各层均设有公厕,地块2和地块4内的每个建筑单元设有移动式垃圾收集桶,地块3的两侧控制绿化带东侧和中部各设有一座公厕,西侧设有一个垃圾转运站。城市公共厕所和垃圾收集点如果管理不当会产生恶臭,该恶臭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应予以重视。运营期项目区内污染源位置图见图2-5。-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噪声污染源分析(1)施工期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包括推土机、装载机、静压装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吊车、升降机等以及各类运输车辆,这些机械车辆的动力性或机械性的噪声,并且噪声级都比较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夜间施工。表2-1不同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强声级预测值施工阶段声源声级dB土方阶段推土机、挖土机、冲击锤、打桩机、运输车、搅拌机等100~105结构阶段混凝土运送车、电锯、电焊机、振捣棒、模板撞击、电刨运输车、人为噪声等90~105装修阶段电锯、电锤、手工钻、运输车辆、木工刨、木工电器等90~95(2)运营期运营期噪声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①通风系统、泵房等配套设备噪声一些公建设施配置的通风系统、排风、排烟系统、泵房等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主要设备噪声声级如下表:表2-2主要机械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设备名称噪声等级dB(A)备注备用柴油发电机95-110排风系统85-90更换新鲜空气排烟系统70-80水泵70-80空调系统70-80②车辆交通噪声项目东侧的荔涵大道离项目住宅区较远,运营期对项目区域内居民生活影响不大;项目建成后将加大所在地区的现有车流量,小区内的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将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③社会噪声项目建成后因人流、商贸活动、交通等活动将产生社会噪声,社会噪声声级与人口密度和生活习惯系数相关。1.1.1.2.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1)施工期-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施工垃圾主要由项目建设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组成。建筑垃圾包括旧建筑物拆除产生的砖块、弃渣和新建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废弃材料。建筑垃圾的组成主要有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沙石子等。项目拆迁建筑面积约20024m2,按每平方米所产生的拆迁垃圾为1.45t计算,则项目拆迁垃圾约2.9万t;项目建筑面积约为15.7ha,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按50kg/m2计算,则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0.78万吨。故项目建筑垃圾共3.68万t,以2.4t/m3计,则项目共产生建筑垃圾约1.5万m3。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时施工的人员为150人,依照我国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垃圾排放系数取0.8kg/人·d,最大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20kg/d。(2)运营期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居民生活垃圾,垃圾排放系数取0.8kg/人·d,根据规划设计方案,项目建成后,洋西片区二期居住人数可达4577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7t/d。项目每个建筑单元设有移动式垃圾收集箱,运营期间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过袋装收集,由片区内的清洁人员每天定时到户收集至片区的垃圾转运站,再由环卫人员统一外运处理。1.1.1.改造前后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1)施工期表2-1施工期污染物排放量汇总污染物生活污水(t/d)施工生活垃圾(kg/d)建筑垃圾(万m3)排放量181201.5去向经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市政管网大湖垃圾处理厂不能回收利用的运至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场所处理(2)运营期表2-2运营期污染物排放量汇总污染物生活污水车库汽车尾气(高峰时段)固体废物排放量CODBOD5SSNH3-N排气量CONO2HC年排放量25.7万t15.4t5.14t5.14t2.06t16.3万m38.31t2.03t0.75t839.5去向由市政污水管网汇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大气大湖垃圾处理厂-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改造前后对比表2-1片区改造前后污染源对比项目改造前改造后变化情况废水废水量(万t/a)1.325.7+24.4COD(t/a)6.615.4+8.8BOD5(t/a)3.95.14+1.24SS(t/a)5.35.14-0.16NH3-N(t/a)0.42.06+1.66处置方式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排污方式改变,污染物量大大减少废气燃料废气及油烟直接排放经竖井引至楼顶排放改造后避开人群呼吸带,高空集中排放。车库废气CO(t/a)无8.31+8.31NO2(t/a)无2.03+2.03HC(t/a)无0.75+0.75固体废物生活垃圾(t/a)87.91350.5+1262.6处置方式有的随意堆放,有的收集后自行焚烧处理定点堆放,定时收集,由环卫部门运往大湖垃圾填埋场片区改造后定点堆放,定时收集,无凌乱堆放现象。1.1.环保规划及拟采用环保措施(1)旧房拆除期①采取围护安全网和洒水措施,以防止碎块伤人,并抑扬尘。②及时清运废弃建筑垃圾。(2)工程施工期①施工期间及时清运废土,在施工场地周围砌筑临时围墙,同时对施工架周边围护安全网,以抑施工扬尘和保证安全。②夜间(22:00~6:00)、午间(12:00~14:00)禁止从事高噪声(如挖掘、打桩)的作业。(3)片区居住期①每栋楼设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点,实施垃圾袋装,集中放置,每天定时清运。②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③厨房油烟由烟道引至屋顶高空排放;地下车库废气通过2.5m以上高排气装置排放。④风机等设备选用低噪声节能型风机,水泵及空调设备采取消声措施。泵房内墙根据计算结果考虑加设隔声材料。⑤沿城市干道及片区内进行立体绿化,以减少噪声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⑥片区内建筑外立面避免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减少光污染。1.1.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根据项目平面设计图,见图2-4;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如下:1.1.1.本项目平面布局的合理性(1)各地块功能明确本项目改造建设用地分为四个地块,其中:地块1位于洋西片区东南部的运动公园内,为城市公共绿地,内设休闲运动场所,让热爱运动的业主实现运动就在家门口的梦想;地块2位于洋西片区西南部,为商业住宅用地;地块4位于洋西片区西部,为商业住宅用地;地块3位于洋西片区中部延寿溪支流两侧,为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控制绿化带用地,形成片区的中心景观轴,是整个片区景观的高潮点,该绿化带巧妙地把作为商业住宅用地的地块2和地块4隔开,充分发挥了中心景观轴的共享性。总之,各地块功能明确,一目了然,方便居民日常生活。(2)各地块建筑布局合理地块2和地块4为商业住宅用地,均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项目建筑以中央绿化带为中心轴,依据地势、设计高程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加高,同时以错迭式为主,形式活泼自由。地块3的控制绿化带充分利用区内的溪流水景,结合立体绿化,打造出仪人、休闲的滨水带,为洋西片区内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项目建设的运动公园不仅丰富了片区内的绿化景观,更是完善了洋西片区的共建配套设施,地块1内让人心旷神怡的山地公园位于中心,宽敞的运动场地、服务周到的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具有特色的餐饮美食业等沿公园的西侧和南侧布置,靠近片区的住宅区,地块1内的建筑错落有致,为片区内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另一方天地。-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洋西片区改造工程平面布局的合理性(1)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要求设计者充分利用地形,布局紧凑合理,建筑协调统一,空间高低错落有致,环境绿化、交通顺畅。根据洋西片区控规、路网及溪流走向,片区规划结构可概况为“一带、二片、三组团、一公园”,即一个中央控制绿化带、以绿化带为中线的南北两大片、一个商住组团和两个居住组团、一个山地公园。①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利用地形创造出富有山地特色的景观,并将西南侧九华山的山景及东南侧城市绿地广场渗透进片区内,实现片区公共空间与城市整体环境相融合,形成良好的社区交流环境,营造“山、水、人”和谐共生的社区氛围。②区内建筑依据地势、高程形成以中央绿化带为轴线向南北两侧,及由西向东逐渐加高的轮廓,住宅区内建筑以错迭式为主,形式活泼自由。③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特征,和周围绿地、水景相辅相成,营造良好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在居住小区中部集中绿地和水景布置在小区中间,和各类型住宅距离适中。④片区商住组团内采用商住结合方式,裙楼作为大型综合性商业设施,以步行街方式组织。⑤整个小区根据住宅类型设计,分区明确、简洁。通过设计建筑组合和空间渗透,使片区平面构图富有节奏韵律。(2)采光通风①日照在住宅布置中,充分利用太阳方位角的变化,采用灵活多样的布置。高层住宅区相邻两排高层住宅左右错开布置,避免光遮挡,并对高层建筑局地风有一定抑制减缓作用;在住宅的朝向方面,高层建筑主要采用南北朝向,不仅丰富了空间环境,还提高了日照质量。②通风一般来说,开敞的空间比封闭的空间空气流通性能好,点式住宅比条式住宅通风好。根据本项目平面布置图,大部分建筑为点式布置,沿街高层建筑通过过街楼设置形成连续视觉,上层为分体式,尽量避免了条式建筑,增加了室外空间的通透性。项目的设计综合考虑建筑的日照、朝向,以适应闽南地区的气候特征。(3)交通组织和噪声防治片区内道路组织在与城市保持方便联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车、步行系统。小区内道路分为三级,即一级主路、二级组团路与三级庭院路。-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整个居住区设三个出入口,均位于项目东向,靠近荔涵大道,为小区进出车辆提供行车方便。为给居民增加安全感,降低噪音污染,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影响,高层住宅区停车场主要采用地下车库停车方式,家庭小汽车通过小区出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均安排在住宅之外的区域,地面路网基本作为步行系统,安全、安静。(4)绿化布局绿化布局强调片区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充分融合,相互渗透,充分发挥山水景观的作用。片区内各建筑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九华山俊秀的山岭和片区中央丰富多彩的水景,同时各建筑围合的院落又各有门前庭院绿地,形成了主次分明的小区绿化系统。绿化规划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理念,体现小区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间的依依亲情。精心的绿化布局大大地改变了高层建筑相互间关系单一地不足,同时又有利于功能地分区、围合空间形成、景观层次突出、居住环境美化。(5)环境资源和公共空间的均享。首先片区内自由活泼三级道路可以保证住宅对道路公共设施等拥有的方便性;其次规划通过设置线性绿化(如景观道路、绿化轴线等),使绿地尽可能的均匀分布。强化资源共享的设计,做到“户户有景”。(6)环保设施项目区域内的环保设施主要有移动式垃圾箱、垃圾收集点和化粪池等。根据项目的平面布局,运营期区域内每个建筑单元前都有一个移动式垃圾箱,便于居民日常放置每天的生活垃圾;区内垃圾转运站位于项目地块3内的延寿溪支流两侧控制绿化带内,属于小区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方便各移动垃圾箱垃圾的收集,且周边高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巧妙地成为该收集点的天然屏障,使它不影响小区的整体景观,小区内垃圾收集系统布置合理。项目运营期污水通过化粪池的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项目区域内的化粪池根据《给排水标准图集》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来设计,位置均设置在小区内的公共绿地下,布置合理。根据上面分析,本项目平面布局合理。-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产业政策分析1.1.1.相关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年)中对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开发类的相关产业政策包括:①鼓励类: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②限制类: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国土资发〔2006〕296号《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中关于房地产开发的相关政策包括:对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指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低于1.0、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44平方米的住宅项目)限制供地、对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禁止供地。国办发[2005]2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建住房〔2006〕165号《建设部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房地产建设项目提出以下要求: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自2006年6月1日起,各城市(包括县城)年度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70%以上;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要编制住房建设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特别是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目标,并纳入当地“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建设部等九部委联合提出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促进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改善居住区环境和住房的居住功能,合理安排住房空间,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居住生活舒适度;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住宅建设应规模化,并与市政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配套,提高住宅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1.2.产业政策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是整个洋西片区改造的一部分,与洋西片区一期工程的结合将构成一个高品位、高质量的商住小区。洋西片区改造后,净容积率为2.55-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属于别墅区建设项目和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不在限制和禁止供地项目之列。此外,项目以较高的标准规划、设计,旨在改善居住区环境和住房的居住功能,合理安排住房空间,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居住生活舒适度;配套商贸设施面向周边社区,力争配套建设的社会化,符合相关产业政策。洋西片区总建筑面积55.61万m2,其中安置房建筑面积13.7万m2,商品房建筑面积50.16万m2。建议洋西片区售房期间合理分配商品住房套型房的建筑面积,控制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房达到70%以上;并依据国办发[2005]2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1.选址合理性分析1.1.1.与某市发展适应性分析项目选址于城厢区龙桥街道洋西村,根据城厢区总体规划(见图2-6),项目建设用地属于教育科研用地,但是,根据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书(见附件二),为实施城市规划,完善中心市区人居环境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市政府【2006】182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见附件五),经局务会议研究,原则同意本项目的选址。本项目改造前区域范围内居住环境拥挤不堪,房屋布局混乱,巷、路狭窄曲折,交通极不通畅,且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无公用绿地或活动场地,与新建的荔涵大道、在建的万辉国际城等不相容。本项目作为旧城改造项目,项目区域改造后将充分利用地形,布局紧凑合理,建筑协调统一,空间高低错落有致,环境绿化、交通顺畅,极大地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某市市区形象,改善某市的投资环境。1.1.2.环境适应性分析1.1.2.1.大气环境评价区域规划为二类大气环境功能区,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根据监测,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可以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适合居住。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排放源强很低,片区改造前直接排放,片区改造后经竖井烟道与楼顶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片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护。项目的建设符合环境空气功能区划。-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声环境项目区域靠近荔涵大道一侧30m范围内为声环境4类功能区,其它区域为1类环境功能区。根据监测,除荔涵大道交通噪声有一点超标外,区域噪声均符合声环境功能区划。1.1.1.2.水环境根据监测,目前片区内的延寿溪支流水质已不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洋西片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内生活污水未处理直接排入该支流。随着项目的改造运营,雨污分流体制及管网的形成,将完善片区给排水进出设施,项目区生活污水将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于木兰溪感潮河段排放,对改善项目区内水体水质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体而言,项目的建设符合水环境保护规划。1.1.2.环境相容性分析本项目为洋西片区二期改造项目,与洋西片区一期项目密切相连,共同打造高品位、的居住、商业社区。项目选址于城厢区龙桥街道洋西村,城市主干道之一荔涵大道在项目的东侧,万辉国际城在项目南侧,项目北侧是荣华书苑。项目改造运营后,与周边商业住宅小区相容且相适应。1.1.3.小结综上所述,从某发展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相容性分析,项目选址合理。1.2.清洁生产分析针对房屋建设和道路建设未有清洁生产标准和指标,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清洁生产过程主要在施工阶段,因此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1.2.1.施工管理◆组织管理-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规划管理(1)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②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③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④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⑤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实施管理(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评价管理(1)对照本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1.1.1.环境保护◆扬尘控制(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3)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作业。◆噪声与振动控制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现场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光污染控制(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水污染控制(1)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2)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3)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土壤保护-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2)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建筑垃圾控制(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1.1.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措施(1)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现场材料堆放有序。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2)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3)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4)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结构材料(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围护材料(1)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2)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3)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装饰装修材料(1)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2)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3)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4)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周转材料(1)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2)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1.1.1.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2)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1.1.2.节能与能源利用(1)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3)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4)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5)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1.1.1.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3)施工现场仓库、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1.1.2.清洁生产建议与要求建筑施工过程的清洁生产主要在以上六个方面,建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将清洁生产的条款纳入施工合同中。要求施工单位按照绿色施工要求采取相应清洁生产措施。-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2-2项目拆迁范围1.1.自然环境概况1.1.1.区域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某市城厢区龙桥街道洋西村。某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北依省会福州市,南靠闽南“金三角”,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全市东起东经119°2′的某市南日群岛,西至东经118°27′的仙游县度尾镇境内,南自北纬25°2′的湄洲群岛,北到北纬25°46′的某市大洋乡境内,东西长122.4公里,南北宽80.5公里,面积3800平方公里。某东北与福清市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市、惠安县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从东至南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海湾,湾内有南日岛、乌土丘岛、湄洲岛等诸多岛屿,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0多海里。某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城厢、涵江、秀屿四区。城厢区位于某市中部,东临秀屿区、荔城区和涵江区,西接仙游县,南临湄洲湾,324国道、福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扼东南沿海中部水陆交通要冲的黄金地带,是某市政治、文化、教育、商业中心。1.1.2.气候概况某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19.9℃,7~8月份气温较高,月平均气温为28.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9℃,1~2月份气温较低,月平均气温11.1℃,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7℃。年平均日照时数1942~2002h。多年平均降水量1255mm,最大月降水量579.4mm,最大日降水量281.6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0天;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春夏多雨,秋冬少雨,降水季节可以分为春雨季、梅雨季、台风雨季和少雨季等4各时段;5~6月份平均总降水量743mm,占全年降水的59.2%,10月~翌年1月平均总降水量仅129mm,占全年降水量的10.3%。多年平均蒸发量208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大气稳定度以D类为主,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在冬季),夏季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全年年平均风速2.4m/s,年平均大于级日数有2.8天,全年平均雾日数12.2天,夏秋季节常有台风。-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地形地貌某市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成梯级下降,东南部沿海又略微抬升,西北部境内山岭重叠,丘陵起伏,东南部山地连绵,山间各盆地与平原错落其间,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中部“兴化平原”面积较大,为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沿海地形相当破碎,海岸线长达222.9km,主要海湾有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同时,城厢区位于某中部北部山岭与南北洋平原区交接点,呈木兰溪河谷盆地地貌特点,地貌类型为河海混合堆积平原和低山丘陵。有木兰溪泥沙逐渐沉积而成的平原开阔平坦,海拔一般在4~5m之间。低山丘陵形状呈浑圆状,具有垄状起伏的特点。1.1.2.地质土壤城厢区位于新华厦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东南缘,处于长乐至南澳北东向断裂带和仙游至漳平东西向活动构造带复合部,地质多被第四纪地层及残积层所覆盖,堆积层下伏基底主要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岩体,山露少,地表构造痕迹不明显。根据可研内资料显示,项目区内分布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海积层,岩性为粉质粘土、淤泥质土、中砂,厚度一般为5~10m左右;第四系更新统残积砂质粘性土,厚度为数米至几十米不等;下伏基岩为燕山晚期侵入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项目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区域地下水主要有中砂孔隙承压水以及下部基岩裂隙承压水,水位埋深约2m,地下水主要受侧向地下水补给,自北向南径流排泄,水量贫乏。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龙桥直街片区改造用的地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拟建构筑物应按地震7度设防。1.1.3.陆地水文某水源充沛,水系发达,具有流程短、流速快、水量丰富、相对落差大等特点。境内河流多数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径,主要有木兰溪、延寿溪和萩芦溪三大溪流水系。木兰溪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支脉的笔架山,入仙游县西苑乡黄坑村,横贯全市中、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度尾、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城郊、渠桥、黄石、涵江等地区,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干流全长168公里,集雨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是闽中的最大溪流,为全省八条主要水系之一。木兰溪水系的较大支流有延寿溪、中岳溪、大济溪、溪口溪,龙华溪、松板溪,仙水溪、苦溪等。-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延寿溪又称南萩芦溪,源于仙游县钟山镇林泉安,汇九鲤湖溪、莒溪、长岭溪、渔沧溪等溪水,进入某平原后,分成众多沟渠,流经常太、城郊和涵江等乡镇,注入木兰溪出海,干、支流总长189公里,集雨面积386平方公里,是木兰溪最大的支流。萩芦溪源于永泰县和某市交界的黄乡,入仙游游洋镇馨角山,汇吉宦溪、湘溪、巩石溪、朱溪、蒜溪等,自东北向东南流经庄边、白沙、秋芦、江口等乡镇,注入兴化湾。萩芦溪干支流总长150公里,集雨面积709平方公里(某市境内662平方公里),居全省第十一位。萩芦溪翻山越岭,峡高滩险,水位落差大,庄边溪底高程137.7米,至江口溪底只有7米,水力资源极为丰富。1.1.社会经济环境概况(1)城厢区社会经济概况城厢区为某市政治、文化、教育、商业中心,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南临深水良港湄洲湾,324国道、福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扼东南沿海中部水陆交通要冲的黄金地带,为某市政治、文化、教育、商业中心。全区面积509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辖霞林、凤凰山和龙桥三个街道,常太、华亭、灵川和东海四个镇。2005年GDP达 58.57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37%,经济总量占全市六分之一。财政总收入翻一番多,地方级财政收入比2001年增长84.1%。三次产业比例由2001年的19.8∶46.2∶34调整为2005年的10.8∶43∶46.2。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全区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省、市级龙头企业达5家,水果、畜牧、水产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5年共向上争取资金近6000万元,实施了100多个农业项目。工业加快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增长70.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4倍,规模企业数翻一番多,亿元产值企业达8家。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共引进项目92个,总投资近30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项、“中国名牌”2项、 “国家免检产品”3项、省名牌产品5项,名牌总量居全市前列。服务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递增26%。区内盛产水稻、大小麦、甘薯、甘蔗、黄麻、大豆、花生、蔬菜。荔枝、龙眼、枇杷为区内三大名果,区内还有橄榄、余甘、杨桃、香蕉、芒果、杨梅、葡萄、番石榴、桃、李等名优水果40余种,是南国有名的花果之乡。(2)龙桥街道龙桥街道是2002年4月某市区划调整后新组建的街道,为城厢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龙桥街道地处某中心城区,为某-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市委、市政府新址所在地。街道下辖北磨、下磨、太平、兴安、龙桥5个社区居委会和延寿、洋西、泗华3个村委会。辖区面积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88亩,林地7314亩,水域555亩。辖区内人文和旅游资源丰富,有“石室藏烟”、“绶溪钓艇”、“梅寺晨钟”、“九华叠翠”、“智泉珠瀑”、“西岩晚眺”、“泗华陂”、“天马山避暑山庄”等著名风景区。龙桥街道为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龙桥街道地理位置优越,市区文献路、荔城大道、荔涵大道和梅园路贯穿全境。街区绿地成荫,环境优美,市场繁荣,第三产业发达。郊区群峦叠翠,河道纵横,鱼米丰饶,瓜果飘香。龙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区划调整为契机,按照“北拓新区,南改旧区,项目强街,城乡齐发”的总体思路,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构筑商业贸易、休闲旅游、教育及城市开发四大产业区。突出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0亿元;财政总收入36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6亿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基础设施齐全,科学技术进步,环境整洁优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富裕。1.1.项目周边污染源情况项目位于某市城厢区龙桥街道洋西村。项目东侧与城市主干道荔涵大道相邻,车流量较大;西侧主要是果园,南侧为荔涵大道的安置房和在建的万辉国际城,北侧紧靠九华中学的规划用地,现状为田地和宅基地。本项目受外环境的污染影响主要是荔涵大道的交通噪声影响。1.2.区域基础设施概况1.2.1.某市污水处理厂概况某市污水处理厂(即闽中污水处理厂)位于城涵结合部的涵江区白塘镇东墩村和显应村,厂区占地101亩,于2002年9月30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已建规模为8万吨/天,近期(2010年)可在其基础上扩建8万吨/天,共16万吨/天,远期可再在污水处理厂北侧新建16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某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的A20生化处理工艺,引进丹麦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污水达到二级处理深度,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然后排入木兰溪感潮段。-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某市污水处理厂设在城厢区和涵江区之间,两片区的城市污水都纳入某市污水处理厂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该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80公里,设有提升泵站6座,现服务范围包括:城厢区、荔城区、西天尾工业区、涵江区、赤港高新技术开发区,受益范围达60平方公里,随着配套管网的逐步完善和新增管网的建成,已建污水处理量已基本上达到其生产规模。截止2005年年底,某市污水处理厂共安全运行39个月,共处理污水量:5546,7767m3,平均日处理污水量为:5.4658万吨;累计共去除COD的数量为:8078.67吨;去除BOD的数量为:3472.18吨;去除SS的数量为:8384.21吨,产生污泥的数量为20697.456吨,共去除有害物质达21939.3吨,明显改善了某市城区内河及北洋河网、木兰溪的水环境,改善了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供排水环境。城市生活水集中处理效率达37.5%,总体出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8.2%,设备运行良好率达93.6%。1.1.1.龙桥自来水厂概况本项目用水由龙桥自来水厂供给。龙桥自来水厂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目前,龙桥自来水厂供水范围包括龙桥社区、延寿村、泗华村和洋西村等,其设计供水规模为5000t/d,现状供水规模达4000t/d,最大供水量约7000t/d。为配合某市城区建设,龙桥自来水厂拟于2009年初进行扩建,至2009年下半年其设计供水规模将达到1.5万t/d。-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1.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1.1.1.区域水文情况本项目区域地表水系为延寿溪的支流,其中一条由西向东贯穿项目区域,另一条由南向北流,于项目东南侧向东穿过荔涵大道,两条延寿溪支流于项目东侧约250m处汇合,最终汇入延寿溪。区域地表水系图见图4-1。项目区域内的延寿溪支流起源于九华山,属于季节性溪流,现状主要以纳污为主要功能。该支流平均河宽约为1m,其水流以洋西村生活污水为主。洋西村的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该溪流,造成其水质污染较严重。项目南侧的延寿溪支流主要功能为农用、景观用水,是延寿溪于延寿桥附近分出的一条支流,它有南向北流,据调查,其沿途无大污染源汇入,并于本项目片区东侧约250m处有汇入延寿溪。1.1.2.水质现状评价1.1.2.1.监测单位评价单位委托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监测中心对项目区域水系的水质现状进行采样监测。1.1.2.2.监测断面布设和监测项目共设4个监测断面,具体位置见下表4-1和图4-1。表4-1地表水监测断面位置序号监测断面监测项目1项目区域内延寿溪支流断面#1水温、DO、pH、CODCr、氨氮、总磷2项目区域内延寿溪支流断面#23项目区域内延寿溪支流断面#34项目南侧延寿溪支流断面#4-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采样时间和频次(1)采样时间:2008年1月2日至1月3日两天。(2)监测频次:一期两天,每天一次。1.1.1.2.分析方法按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关方法进行分析,详见下表。表4-1水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及检出限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检出限方法来源1水温温度计法0.1℃GB13195-19912溶解氧碘量法0.2mg/LGB7489-19873pH玻璃电极法0.1GB6920-864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5mg/LGB11914-895氨氮纳氏试剂光度法0.025mg/LGB7479-876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0.01mg/LGB11893-891.1.1.3.分析方法按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关方法进行分析,详见下表。表4-2水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及检出限-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检出限方法来源1水温温度计法0.1℃GB13195-19912溶解氧碘量法0.2mg/LGB7489-19873pH玻璃电极法0.1GB6920-864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5mg/LGB11914-895氨氮纳氏试剂光度法0.025mg/LGB7479-876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0.01mg/LGB11893-891.1.1.1.监测结果表4-1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项目编号水温(℃)pH溶解氧(mg/L)CODcr(mg/L)氨氮(mg/L)总磷(mg/L)断面11-112.07.807.760.0660.0511-211.67.268.270.0540.057平均11.87.537.956.50.0600.054断面22-111.97.850.229719016.02-211.37.760.129118216.9平均11.67.810.1529418616.5断面33-115.47.220.27535.23.42-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215.67.230.26933.53.38平均15.57.230.27234.43.40断面44-113.27.768.8110.4110.3784-214.07.718.590.4020.325平均13.67.748.7100.4070.3521.1.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选择pH、DO、CODcr、氨氮、总磷等五项作为评价因子。(2)评价标准水质均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进行评价。(3)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即:式中:Si――第i种污染物的标准指数;Ci――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平均值(mg/L);Cs――为第i种污染物的标准值(mg/L);pH的标准指数为:-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式中:pHj―pH在j点的监测值;pHsd―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g―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溶解氧的标准指数为:式中:T―水温(℃);DOf―饱和溶解氧浓度;DOs―溶解氧的地面水水质标准;DOj―溶解氧在j点的监测值。-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Si值越小,水质质量越好,当Si超过1时,说明该污染物浓度已超标。(6)评价结果表4-1评价河段水质现状评价结果(Si)评价因子编号pH溶解氧CODcr氨氮总磷断面11-10.400.350.150.030.261-20.130.300.180.030.29平均0.270.320.160.030.27断面22-10.439.107.4395.0080.002-20.389.557.2891.0084.50平均0.419.337.3593.0082.50断面33-10.119.101.8817.6017.103-20.129.101.7316.7516.90平均0.129.101.8017.2017.00断面44-10.380.190.280.211.894-20.360.210.230.201.63平均0.370.200.250.201.76(7)评价结果分析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断面1的水质监测项目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中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断面2和断面3除了pH外,CODcr和氨氮等其它评价因子均超过GB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而断面4除了总磷超标外,其它的均达到GB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根据现状调查,项目区域内延寿溪支流源头-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来自于山泉水,其上游两侧主要是林地和果林,故断面1水质较好;该支流横穿洋西村,且洋西村生活废水直接排入该水体内,其水质污染较严重,故断面2和断面3的评价因子超标;项目南侧的延寿溪支流途经荔涵大道安置区,安置区内的村民经常在该支流旁清洗衣物,因此断面4中的总磷出现超标情况。1.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1.1.1.气象资料1.1.1.1.气温该区域累年年平均气温20.8℃。一月份至二月份平均气温12.2℃,为最冷月,七月份气温28.6℃,为最热月,。具体见下表。表4-1累年平均气温状况表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气温12.212.214.418.823.126.928.628.226.523.320.114.920.8地面气温日变化呈峰谷型。夏季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5时左右,最低出现在日出前6时左右;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左右,最低出现在后半夜至次日日出之前,气温在低空温度场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线性递减,1000m以下各高度平均温度递减率为0.55℃/100m。温度递减率变化趋势基本上与气温一致,可见白天特别是午后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湍流和对流发展,对污染物的扩散有利,夜间则相反。当逆温存在时,大气层结处于稳定状态,对局部或区域性的大气扩散极为不利,因此,逆温是抑制大气湍流的强稳定天气指数。根据探空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非接地逆温虽频率数较多,但不严重;接地逆温出现不多,但高度低,强度亦弱,多在傍晚和清晨某时段出现。-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风场特征1、风向该处多年平均风向频率以及冬夏两季平均风向频率见下表,风向玫瑰图见图4-2。表4-1累年平均风向频率(%)风向季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夏(7月)945522547682101236冬(1月)29126664410120002721全年1765465433261102529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多年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为29%,主导风向为N风,风频为17%,次主导风向为NNE、E、SW风,风频为7%。风向的四季变化:冬季(7月份)主导风向为N,次主导风向SW风;夏季(7月份)主导风向N,次主导风向为NNE。2、风速该区域多年平均风速为1.9m/s,一年之中以秋季(10月份)平均风速为最大,具体见表4-3。夏季风速日变化比较明显,一般白天风速大于夜间,午后至日落前风速最大,午夜至日出前风速较小;冬季风速日变化不太明显。表4-2累年平均风速月份123456789101112全-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年风速1.91.91.61.61.61.61.91.92.13.12.62.21.9各风向的风速见下表。表4-1各风向年平均风速(m/s)风风向速季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春(4月)2.32.72.92.92.62.82.22.42.72.51.61.2//3.02.1夏(7月)2.54.23.13.63.63.22.93.23.03.32.11.71.3/1.01.6秋(10月)3.03.13.73.62.92.43.12.12.41.8///2.72.53.1冬(1月)3.02.93.12.83.22.82.51.31.31.51.3//2.52.42.6全年2.63.23.03.33.13.02.62.82.32.41.81.4//2.32.2由表可以看出,该区年主导风向N风的平均风速为2.6m/s,最大风速出现在ENE和NNE。1.1.1.1.大气稳定度该区域全年大气稳定度频率见下表。表4-2大气稳定度频率表(单位:%)风向季ABCDEF-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春(4月)1.83.83.84.34.362.411.814.9夏(7月)2.03.55.364.715.09.2秋(10月)1.22.83.658.415.418.6冬(1月)0.91.82.768.212.414.0全年1.53.04.063.713.714.2由表可以看出,该区域全年四季均以中性D类稳定度为主,频率出现范围在58.4~68.2%,全年D类稳定度出现频率为63.7%,而稳定(E、F类)和不稳定(A、B、C类)出现频率较小。1.1.1.1.其他常规气象累计年平均气压为1011.7百帕,相对湿度为73.4%,3~8月份湿度相对较大,平均相对湿度为77.6~82.4%,10~12月份较小,平均在63.6~66.7%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504.7mm,3~9月份的总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5.3%;具体见下表。表4-1该区域各气象情况一览表数月份值项目123456789101112全年气压(hPa)1019.11018.11015.71011.81007.41004.31003.01003.41008.21013.61016.41019.91011.7-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湿度(%)69.672.478.277.678.682.479.079.470.463.665.666.773.4降水量(mm)25.187.3132.5113.9251.7272.2152.7280.879.519.027.643.51504.7日照时数(h)133.0111.299.1114.5145.1145.8225.9198.9192.5188.9155.2143.41857.4雾日(d)0.41.82.02.00.80.60.00.20.00.00.00.28.0-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稳定度、风向、风速联合频率-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定度风速NNNE表4-12莆田市年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表(%)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合计A<1.51.0.101.5-3.00.20.23.1-5.00.70.40.10.21.4B<1.50.80.81.5-3.00.70.20.10.10.10.10.10.11.53.1-5.00.50.10.10.30.10.21.3C<1.50.90.91.5-3.00.60.10.10.30.21.23.1-5.00.40.10.10.10.20.10.10.11.25.1-7.00.30.10.10.30.20.10.10.11.4D<1.51.016.616.61.5-3.03.01.11.41.51.31.11.50.91.21.11.60.20.30.10.21.217.23.1-5.03.52.01.60.71.31.51.20.40.50.31.10.10.41.216.65.1-7.02.01.40.50.30.61.00.30.90.80.10.20.20.89.5>7.01.00.20.20.10.30.20.40.10.20.43.4E<1.53.83.81.5-3.00.80.50.30.10.40.20.10.10.50.20.90.20.10.10.10.24.73.1-5.01.80.60.30.30.30.30.10.40.10.20.14.6F<1.50.27.07.01.5-3.01.90.30.40.10.20.40.31.20.70.20.10.50.76.7合计17.26.14.94.16.15.04.23.23.12.25.80.70.80.32.34.929.1100.0-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1.1.1.监测单位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单位为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监测中心。1.1.1.2.监测分析方法表4-13大气常规监测项目采样和分析方法监测项目SO2NO2PM10方法甲醛吸收盐酸付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Saltzman法重量法采用标准GB/T15262-94GB/T15436-95GB/T6921-86采样天数(d)555采样时间(小时/天)日均值181812采样次数(次/d)日均值111采样流量(L/min)0.50.3100仪器大气采样器大气采样器大气采样器1.1.1.3.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共有1个监测点,见下表和图4-3。表4-14大气现状监测点位点号点位位置监测项目1洋西村项目区域内SO2、NO2、PM101.1.1.4.监测时间和频次2008年1月2日~6日华侨大学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监测中心对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一期5天监测。1.1.1.5.监测结果表4-1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mg/Nm3)-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监测点名监测项目日平均浓度浓度范围五日平均值洋西村NO20.020~0.0300.025SO20.022~0.0280.025PM100.089~0.1060.0981.1.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SO2、NO2、PM10。(2)评价标准: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进行评价。(3)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Ii=Ci/C0i式中:Ii-评价指数;Ci-污染因子不同取样时间的浓度值,mg/m3;C0i-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mg/m3。当Ii≥1为超标,否则为未超标。(4)评价结果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见下表。表4-1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Ii)监测点名称监测项目评价结果标准指数Ii超标率洋西村NO20.002~0.0030SO20.15~0.190PM100.59~0.710(5)评价结果分析各监测点SO2、NO2、PM10评价指数Ii值均小于1,为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浓度限值的0.2%~71%,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1.1.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1)现有噪声源调查项目东侧紧靠荔涵大道,其车流量较多,交通噪声较大;项目北侧270m外为荣华书苑住宅小区的建设用地,南侧为万辉国际城,目前这两个住宅小区均在施工,其施工噪声对本项目区域声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总之,本项目现状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①监测方法:按GB/T3222-94《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调查。②监测仪器:HS6280D。③监测条件:晴、小风。④监测时间:2008年1月3日。⑤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监测点布设项目用地范围内以125m×150m划分为矩形网格,以网格中心为测点,布设14个监测点,具体见图4-4,区域噪声调查一期,分昼间和夜间两个时段。同时对荔涵大道进行交通噪声监测,并统计其车流量。图4-4噪声现状监测点布置示意图(1~14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A为荔涵大道交通噪声监测点位)⑥监测结果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如下表。表4-13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编号昼间夜间编号昼间夜间LAeq主要声源LAeq主要声源LAeq主要声源LAeq主要声源139.1自然噪声33.2自然噪声844.1交通噪声34.5交通噪声239.4自然噪声33.1自然噪声949.8交通噪声35.1交通噪声339.2自然噪声32.8自然噪声1047.1施工噪声33.1社会噪声439.0自然噪声33.2自然噪声1139.8社会噪声33.3社会噪声-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39.2社会噪声34.3社会噪声1246.7施工噪声33.4社会噪声643.4社会噪声35.2社会噪声1340.0交通噪声33.2交通噪声739.0社会噪声33.6社会噪声1446.3交通噪声35.3交通噪声交通噪声监测结果如下:表4-13荔涵大道交通噪声监测结果(dB)序号与路肩距离(m)昼间夜间1080.869.821075.959.732069.750.443062.244.154050.236.1表4-14荔涵大道公路车流量统计(辆/h)时段车流辆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摩托车合计昼间3066534360990夜间510241893451.1.1.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项目区域环境噪声源主要来自社会噪声和施工噪声。根据区域噪声现状监测结果,项目用地区域内各监测点昼间环境噪声平均值为39.0~49.8dB,低于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夜间平均值为32.8~35.3dB,低于GB3096-19931类标准。通过对项目东侧荔涵大道的交通噪声监测,荔涵大道交通噪声在距离路肩20m处基本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由于过往车流量较多,距离路肩约36m能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1.2.小结(1)项目区域断面1的水质监测项目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中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断面2和断面3除了pH外,CODcr和氨氮等其它评价因子均超过GB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而断面4除了总磷超标外,其它的均达到GB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2)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空气质量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区域适合居住。-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基本符合声环境功能区划。-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1.1.施工期环境影响识别本项目为旧城改造项目,工程施工期自2008年7月~2010年1月,施工期间存在不利环境影响的因素,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情况如下。表5-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一览表环境要素影响因素影响特性地表水环境施工期间污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短期、可恢复大气环境房屋拆除扬尘;开挖土石扬尘;物料堆场扬尘;运输道路扬尘、车辆和施工设备废气排放短期、可恢复声环境施工设备机械噪声;运输车辆噪声短期、可恢复生态环境永久性占用土地长期、不可恢复土石开挖引起水土流失短期、不可恢复1.2.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1.2.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房屋拆除、土石开挖平整、装卸、混凝土配料等产生的扬尘,施工扬尘属无组织排放,难以定量,本评价只进行简单的分析。1.2.1.1.施工扬尘分析①扬尘的主要来源Ø项目范围内建筑物拆除过程以及开挖土石过程中砂土飞扬进入空气中;Ø施工期的场地平整和地基处理中,应用挖土机和推土机进行堆填,在土的搬运、倾倒过程中,将有少量砂土从地面、施工机械、土堆中飞扬进入空气中;Ø施工期间运送散装建筑材料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有少量物料洒落进入空气中,另外车辆在通过未铺衬路面或落有较多尘土的路面时,将有路面二次扬尘产生;Ø制备建筑材料的过程,如混凝土搅拌,将有粉状物料逸散;Ø原料堆场和暴露松散土壤的工作面,受风吹时,表面侵蚀随风飞扬进入空气。②影响扬尘产生量的因素Ø土壤或建筑材料的含水量;Ø-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土壤或建筑材料的粒径大小,土壤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大概是粒径大于0.1mm的占76%左右,粒径在0.05~0.01mm的占15%左右,粒径在0.03~0.05mm的占5%左右,粒径小于0.03mm的占4%左右,在没有风力的作用下,粒径小于0.015mm的颗粒能够飞扬,当风速为3~5m/s时,粒径为0.015~0.030mm的颗粒也会被风吹扬;Ø气候条件:主要影响因素是风向、风速、空气湿度、降水等;Ø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运行速度对扬尘的产生量也很明显。1.1.1.1.施工期扬尘影响评价建筑施工期间,砂石、水泥等的堆放及建筑材料运输等过程产生的扬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①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微米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根据现场的气候不同,其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扬尘影响范围主要在工地围墙外150m内,在扬尘点下风向0~50m为重污染带,50~100m为较重污染带,100~200m为轻污染带,200m以外影响甚微。施工期间,若不采取措施,扬尘势必对该区域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雨水偏少的时期,扬尘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应特别注意防尘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抑尘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②车辆行驶的动力起尘据有关文献报导,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Q=0.123(V/5)(W/6.8)0.85(P/0.5)0.75式中:Q——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吨;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表5-2中为10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千米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情况下的扬尘量。-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1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单位:kg/辆,公里P车速0.10.20.30.40.515(km/h)00510.0860.1160.1440.1710.28710(km/h)0.1020.1710.2320.2890.3410.57415(km/h)0.1530.2570.3490.4330.5120.86120(km/h)0.2550.4290.5820.7220.8531.435由上表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办法。本项目的填方来自龙桥街道龙桥直街片区的施工弃方,目前只确定填方的运输路线,主要是通过龙桥直街片区东侧的荔城大道至荔涵大道运输至本项目区域内,运输路线约2.7km。荔涵大道是某市近年来新建的一条市政道路,该道路沿线目前多处于开发建设阶段,敏感目标较少,且该路整齐较干净,运输车辆在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后对周围影响不大。③施工扬尘对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相对而言,项目拆除房屋、土地平整阶段产生的扬尘对周边150m范围内的影响较大,项目建设和装修阶段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拆迁、平整阶段,其周边的敏感目标主要是项目地块1南侧的荔涵大道安置区和地块3北侧未拆迁的部分洋西村。前者离地块1较近,且处于下风向,在施工阶段受到扬尘的影响较大,而后者位于地块3的上风向,且地块3东段内较平坦,基本上没有民宅,故受扬尘影响相对小。项目西南侧约1600m处的市政府内5号楼楼顶放置有某市大气自动监测仪器,该仪器定时进行大气常规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数据。根据施工扬尘影响分析,在正常施工情况下,200m以外影响甚微。考虑到某市大气自动监测仪器的精确性,且处于项目的下风向,在非正常情况下(如天气恶劣、施工意外等)本项目产生的扬尘将可能对大气监测数据造成影响,故必须严格规范施工工艺,积极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扬尘的影响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但是施工期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尽量有效地减轻项目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1.1.1.防治对策措施项目选址属于某-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城区扩建范围,运输线路两边分布着较多的居民点和集中办公区等环境敏感点,施工场地四周也分布着许多居民点;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将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采取有效的施工扬尘控制措施,对减轻施工扬尘对周边居民点、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扬尘污染。①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措施◆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运输路线,车辆应当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土石方及其它粉质建筑材料的运输。◆运送土石方和建筑原料的车辆应实行密闭运输,装载的物料、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若车斗用苫布遮盖,应当严实密闭,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公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运输车辆的载重等应符合《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防止超载,防止路面破损引起运输过程颠簸遗撒。◆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地的出入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或其它防治设施,防止洗车废水溢出工地;设置废水收集坑及沉砂池。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②施工场内施工扬尘防治措施◆建设工程业主在施工期间,施工现场要进行围栏或设置屏障,以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拆除旧建筑时,应边洒水边拆除,以减少扬尘的产生量。拆除框架混凝土结构,宜整体大部件吊装移除,减少粉尘排放。◆对于施工便道等裸露施工区地表压实处理并洒水。施工场内便道采用焦渣、级配砂石或水泥混凝土等,并指定专人定期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扬尘。◆天气预报4级风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例如土方工程、粉状建筑材料的相关作业。◆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地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时间,并建议施工单位采取逐片施工方式,避免大面积地表长时间裸露产生的扬尘。③堆场扬尘防治措施◆临时弃渣堆场,要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挡、防风网、挡风屏等。◆-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若在工地内露天堆置砂石,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等措施,必要时进行喷淋,防止风蚀起尘。◆对于散装粉状建筑材料利用仓库、封闭堆场、储藏罐等形式,避免作业起尘和风蚀起尘。◆采用商品混凝土,避免现场搅拌混凝土产生的废气与粉尘,并减少建筑材料堆存量及扬尘的产生。1.1.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1.1.1.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施工车辆冲洗废水等。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为:CODcr350mg/L,BOD5170mg/L,SS180mg/L,NH3-N30mg/L,运输汽车清洗污水主要成分是悬浮物,SS的含量约为500~1000mg/L。工地污水(车辆清洗水、施工机械等的清洗)经初步隔油、沉淀处理,沉淀时间不少于2小时,尽可能回用于施工用水,多余废水可就地泼洒,但应注意洒水量以及洒水地点的控制,避免施工废水沿周围干道漫流。项目高峰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18t/d,经过预处理后汇入市政污水管网后,最终纳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施工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1.1.1.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为减少项目施工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该项目在施工阶段应对其产生污水加以妥善处理,以减轻项目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处理措施如下:(1)对施工期污水必须集中进入预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施工污水隔油沉淀处理)。(2)施工工地污水隔油沉淀后循环用或作为场地抑尘洒水用水。(3)加强施工管理,实施工地节约用水,减少项目施工污水的排放量。1.1.2.施工期噪声影响评价1.1.2.1.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根据噪声污染源分析可知,由于施工场地的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不同施工阶段使用的设备不同,其造成的噪声影响不同。旧房拆除、土方阶段将使用-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振捣棒、挖掘机等设备;地基基础工程将使用到打桩机等设备,静压桩基还需配置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构筑物施工需要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等机械设备,装修需使用电锯和电刨等设备;安装需使用电焊机、切割机等设备。有关施工期主要机械噪声源强情况详建报告书第二章表2-10。在多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噪声增值约为3~8dB,一般不会超过10dB。在施工场地周围,因施工单位尚不能完全做到封闭性施工,施工界的噪声会进行传播,选用半自由场空间点源距离衰减公式估算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即:LA(r)=LWA-20lg(r/r0)-8式中:LA(r)——距离r(m)处的A声功率级,dB;LWA——声源的A声功率级,dB;r——声源至声点的距离,m;r0——LA(r0)的监测距离。施工期设备噪声距离衰减极端计算结果见下表。表5-1施工噪声随距离衰减预测结果单位:dB序号设备名称距离(m)520801001502002503004001起重机、装载机76645350-2振捣棒9285797368615752-3挖掘机、铲料车8169575551-4推土机86746260575450-5搅拌机847260585452-6风钻867462605653-7卡车867462605653-施工噪声对场外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经验及衰减效果分析,施工噪声对距施工点50m范围内影响较大,在100~150m的距离范围内部分施工噪声可能超过标准限值。施工噪声在昼间对周围声环境质量的影响比夜间对周围声环境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项目施工噪声将对项目南侧的荔涵大道安置区影响最大,其次是北侧未拆迁的部分洋西村。项目南侧约6m外的万辉国际城预计2009年下半年开始入住,此时本项目已进入结构装修阶段,噪声相对较小,对万辉国际城影响不大。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但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施工噪声,尽量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1)采用先进施工设备和工艺。(2)由于施工场周围敏感点距离较近,禁止夜间(22:00~次日6:00)和午间(12:00~14:30)施工。(3)施工车辆经过敏感目标时应减速慢行,严禁鸣笛。(4)相对固定的施工机械,如电机、风机、空压机等,应力求选择有声屏障的地方安置,或采用隔声措施,围挡措施,避开邻近居民点及学校等敏感目标。(5)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1.1.1.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分析1.1.1.1.施工期固体废物的组成及产生量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拆迁建筑垃圾、新建施工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表5-1施工期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表序号固废种类固废组成产生量(t/a)处置措施1拆迁建筑垃圾31%废混凝土、38%废砖瓦、31%废木料2.9万t部分回收利用,剩余部分向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申请指定位置堆放。2土建施工建筑垃圾80%废混凝土和砖石,20%钢筋头、废木料0.78万t3施工生活垃圾主要为厨余物43.8t/a委托环卫部门送大湖垃圾填埋场。1.1.1.2.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分析主要对建筑垃圾的处置措施进行分析。-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建设部2005年第139号令《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行,不得丢弃、遗撒建筑垃圾,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将粗选后的建筑垃圾采用机械和人工方法,按木材、纸片、废混凝土碎块(废砖渣)、塑料、金属等分类进行细选。对废塑料、金属及废木材,交回收部门再利用;其余的废混凝土、废砖渣可用于作回填材料或作生产建材原料。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混凝土、石灰、砂石、渣土等,一般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可以用做工程回填,如修筑建设用地、城市造景、填海、筑堤坝、构件的回填材料或铺设道路等。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首先向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根据指定地点、运输路线、时间运行处置。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首先向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根据指定地点、运输路线、时间运行处置。1.1.小结(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主要由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和水土流失影响。(2)荔涵大道安置区受到本项目扬尘的影响最大。施工扬尘的影响将随着施工结束而结束,在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本项目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项目施工噪声将对项目南侧的荔涵大道安置区影响最大,其次是北侧未拆迁的洋西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但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施工噪声,尽量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施工期针对建筑垃圾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首先向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根据指定地点、运输路线、时间运行处置。-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1.1.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1.1.燃气废气本项目住户生活以LNG作为主导燃料,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废气污染源强很小。住户生活中产生的燃料废气通过烟道于楼顶排入大气,对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小。1.1.2.油烟油烟主要来自入住的饮食行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和居民生活产生的油烟。改造前片区居民油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改造后油烟通过烟道于楼顶排入大气,排放点较高,对呼吸带高度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入住本项目的饮食业单位烹饪食物时间长,食物量大,产生的油烟量大,如果油烟未经处理排放将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些饮食业单位应装设油烟治理设施并确保油烟治理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1.1.3.车库废气地面停车位废气直接在大气中排放;地下车库废气通过竖井至车库上方排放,高于人群呼吸带,对居民的影响很小,本评价建议废气出口朝向避开周围建筑;某市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2.4m/s,有利于车库废气与大气的混合和迅速被稀释,车库废气由排烟系统排放,车库废气对住户影响不会太大。1.1.4.道路汽车尾气根据监测,区域NO2日均浓度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类标准要求,项目周边道路汽车尾气对片区居住环境影响不大。1.1.5.公厕等恶臭根据分析,运营期小区内可能产生恶臭的源头主要是区内的垃圾收集点和公厕。恶臭的产生将有害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将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①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采用垃圾桶储存收集来的垃圾,并用塑料袋密封,然后放置在密闭的收集点内贮存。装车时将垃圾桶内用塑料袋密封的垃圾直接倾倒入垃圾运输车。因此,从收集到装车转运的整个过程,垃圾不外露,几乎没有恶臭污染物的泄漏。所以,各收集点不会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造成恶臭污染。②垃圾转运站根据对国内现有垃圾转运站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转运站的废气主要来自于转运车间垃圾倾倒和压缩过程,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粉尘、H2S和NH3。转运车间采用密闭式建筑,减少垃圾的恶臭污染物散发;在每个转运车间内设立1套除尘除臭系统,通过抽风系统在转运车间内形成负压,将臭气吸走并处理,将臭气污染降到最低。经处理后,对外环境影响不大。③公厕本项目公厕均按《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87)中一类标准建设,全部为水冲式公厕,卫生条件好,功能完善。根据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运行经验,只要管理到位、保持厕内清洁,做到地面无积水、无纸屑,大便器内无积粪,小便器内不积存尿液,无尿垢、杂物,墙壁、顶棚整洁,公厕内基本无臭味。因此,本项目拟建的各公厕如能按国家有关的卫生要求,保持厕内清洁,则公厕排放的H2S和NH3等恶臭污染物极少,公厕外H2S和NH3的浓度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恶臭污染物经扩散、稀释,不会对公厕周边环境造成恶臭污染。居民入住后,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区内垃圾收集点和公厕的管理,区内清洁人员及时做到定点清理,保证区内环境清洁,避免产生恶臭。1.1.1.小结本项目居民燃料以清洁燃气为主,正常生活燃气对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影响;住户厨房油烟经楼房烟道排入大气,彻底改变了原来油烟无处理、乱排的现象,地下车库废气通过竖井至车库上方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入住项目区域的饮食业单位应装备油烟治理设施并确保油烟治理达标排放,项目周边道路汽车尾气对片区居住环境影响不大;区内清洁人员应保证对区内垃圾及时处理,并定期清洁公厕,避免产生恶臭。-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运营期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1.1.1.区域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分析本项目全部运营后,噪声主要构成为社会噪声,备用发电机、空调、通风系统等配套设备噪声和小区交通噪声等。①社会噪声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的研究结果,城市环境噪声声级与人口密度和生活习惯系数相关的模式如下:LAeq(昼间)=7.90lgρ+K式中:ρ——人口密度(人/Km2);K——区域环境噪声的特征系数,dB。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土地现状及城市性质,类比某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特征系数,取城市特征系数K=20dB。由上述预测模式和参数选取,经预测,洋西片区运营期区域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1.7dB,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但仍然要注意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以维持声环境质量。②备用发电机、空调、通风系统等配套设备噪声备用发电机位于地下车库的发电机房,使用频率较低,其噪声级为95~100dB,经过墙体、楼板隔声和距离衰减后,噪声级可降至75dB,其产生的噪声级高于GB3095-1993中1类区标准,虽然只是偶尔使用,对居住在一层、二层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发电机房应使用双层中空隔音门窗,发电机设备应进一步采取降噪措施。③小区内车辆交通噪声进出的汽车以轿车、面包车和摩托车等小型车辆为主,基本没有大、中型车辆。小型车在没有鸣喇叭的情况下,噪声值为65dB,且机动车在住宅区内行驶主要集中在上下班时间,夜间在小区内行驶的机动车较少,因此对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小;若机动车在行驶时鸣按喇叭,则噪声值可高达75~80dB,尤其是在夜间,这将影响居民的休息。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进入小区的车辆管理,要求进入小区的禁鸣喇叭,设立明显的禁鸣牌。1.1.2.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荔涵大道的交通噪声监测结果显示,荔涵大道交通噪声在距离路肩20m处基本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距离路肩约36m能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项目运营期阶段,荔涵大道的车流量可能会随之增加,但就项目选址来看,本项目四个地块中地块1和地块3靠近荔涵大道,地块2和地块4距离涵大道分别约423m、613m,根据项目平面布局图,地块1拟建成运动公园,其内没有住宅;地块3为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控制绿化带用地,故荔涵大道的交通噪声对本项目影响不大。1.1.1.小结经预测,项目运营期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1.7dB,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结合项目平面布局分析,荔涵大道的交通噪声对项目影响不大。1.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2.1.片区内污水收集系统的合理性分析1.2.1.1.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片区实行雨污分流体制。地上建筑室内污水重力自流至室外污水管,地下建筑污水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管。室外污水管网将污水排入附近化粪池,化粪池均为13#标准化粪池,有效容积为100m3,设计停留时间12小时,化粪池清挖周期为360天。化粪池预处理后污水沿片区道路布设的污水管网汇入市政污水管网,而后进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1.2.1.2.污水收集系统的合理性分析(1)排水体制分析小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体制,符合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新建居住小区应采用生活排水与雨水分流排水系统”的要求。(2)管道布设地上建筑室内污水重力自流至室外污水管,地下建筑污水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管;沿小区道路根据管径不同铺设HDPE塑料管。符合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当居住小区内设有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时生活排水管道应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以及“-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居住小区排水管的布置应根据小区规划地形标高排水流向按管线短埋深小尽可能自流排出”的相关要求。1.1.1.1.化粪池的有效容积分析整个居住小区设置6个13#化粪池,根据《给排水标准图集》(S2上),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合流排入化粪池最大允许实际使用人数表如下。表6-1化粪池最大允许实际使用人数表污水量定额(升/人.天)污水停留时间(小时)污泥清淘周期(日)13#标准化粪池(有效容积100m3)1251290107818081336054550129018101801170360661根据设计规范,化粪池实际使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数:住宅取70%,办公楼、教学楼取40%。片区改造后服务人员如下:住户4577人,商业店面和物业人员约45人。考虑到项目改造后其商业店面较少,化粪池设计以住户为主。住户需要化粪池数量=4577×0.7/545=6座13#标准化粪池。根据计算,小区内设置6个13#标准化粪池可满足360天清淘一次的处置要求。本项目设置6个化粪池,充分考虑废水量的上下浮动,其有效容积满足片区水水处理要求。综上所述,项目污水收集系统设计合理,符合片区污水收集处置要求。1.1.1.对某污水处理厂的影响(1)排污方案项目投入使用后,污水经区内的污水管网收集后接入项目东侧九华路(即荔城路)的市政污水干管,再经过交战路、东川路、南少林路的污水管道进入西天尾泵站,最后由西天尾污水提升泵抽至主干管,最终纳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其中,据了解九华路规划于2008年5月份建成,洋西片区通入某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也将随着九华路的竣工而完善。(2)某市污水处理厂概况-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某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城涵结合部的涵江区白塘镇,厂区占地101亩。目前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每日8万吨,计划近期(2010年)将扩建为总规模为每日16万吨,其服务范围包括城厢区、荔城区、西天尾工业区、涵江区和某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某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主要承接来自某市区及涵江区的城市生活污水。该污水处理厂采用循环折流式氧化沟(类似卡鲁塞尔式)处理工艺,供氧方式为曝气转碟,污水处理后排入木兰溪感潮段(涵坝断面),污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一级标准。(3)项目污水对某市污水处理厂的影响项目将于2010年投入使用,界时某市污水处理厂将扩建为16万吨/日,且污水处理余量约为8万吨/日。项目所在区域在某市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项目运营后排入污水处理厂的量约为0.07万t/d,水量较少,约占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余量的0.88%,对污水处理厂影响不大。本项目改造前后的废水以居民生活污水为主,经化粪池处理后基本能达到某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要求,不会对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综上所述,某市污水处理厂完全有能力接纳项目排放的污水,项目外排污水水质也符合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不会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项目运营期污水均由管道收集排入某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对延寿溪支流水质基本上没有影响;污水经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对木兰溪感潮河段影响不大。1.1.运营期固废处置措施评价1.1.1.运营期固废的组成及产生量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居民生活垃圾,垃圾排放系数取0.8kg/人·d,根据设计方案,项目建成后,小区居住人数可达4577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7t/d。生活垃圾一般不含特殊有毒有害物质,垃圾分为两类,一类是干垃圾,产生于办公楼、商场等处,主要成分是废纸、垃圾袋、清扫垃圾、废包装物等;另一类是湿垃圾,产生于厨房、餐厅,主要成分是蔬菜、水果、肉类等,含水分较多。干垃圾密度为130kg/m3,湿垃圾密度是500kg/m3。1.1.2.固体废物管理、处置措施评价项目每个建筑单元设有移动式垃圾收集桶,中央控制带西侧设有一个垃圾转运站-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营期间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过袋装收集,由片区内的清洁人员每天定时到户收集至片区的垃圾转运站,再由环卫人员统一外运处理。要求建设单位物业管理部门做生活垃圾的控制,生活垃圾要袋装化、分类收集和妥善处置,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其中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竹木制品、纺织品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残羹剩饭、菜叶、果皮等厨房垃圾和灰土、杂草、枯枝等;有害垃圾包括日光灯管、电池、喷雾罐、油漆罐、废润滑剂罐、药品、药瓶、涂改液瓶、过期化妆品、一次性注射器等。垃圾分类收集是推行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第一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将使垃圾处理提高一个档次,对某市环境保护也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建设单位应加强物业管理,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分类垃圾从每个家庭做起,加强垃圾堆放管理,及时清运处理,为居住的居民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表6-1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置情况一览表固体废物名称固体废物产生来源建设单位处置措施城市环卫部门处置措施生活垃圾项目内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等(1)分类收集、袋装化(2)建设单位物业管理部门对各住户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督促各住户做好垃圾的袋装化和分类收集(3)建设单位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将小区生活垃圾集中至区内的垃圾站,并做到日产日清运往某市大湖垃圾处理厂处置1.1.1.垃圾收集系统的合理性分析根据GB50337-200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的相关要求,针对居住区垃圾收集点及垃圾中转站的要求摘录如下:(1)生活垃圾收集点位置应固定,即要方便居民使用、不影响城市卫生和景观环境,又要便于分类投放和分类清运。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生活垃圾收集点可放置垃圾容器或建造垃圾容器间。(2)生活垃圾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地区。生活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转运量<50t/d时,用地面积(200~1000㎡),与相邻建筑间距≥8m,绿化隔离带宽度≥3m。-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改造后区内各住宅楼下均设有一个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m。生活垃圾收集点位置固定在居民楼下,方便居民使用,同时避开设置在区域内主干道边,不影响城市卫生和景观环境。生活垃圾转运站设置在项目地块3的中央控制绿化带内,属于小区的中心位置,且靠近区内主干道,交通便利,方便各移动垃圾箱垃圾的收集,同时周边高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巧妙地成为该收集点的天然屏障,使它不影响小区的整体景观,且设置标准符合GB50337-200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的相关要求。1.1.运营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变电站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为变压器、断路器、电流电压互感器的电气设备,当对其进行屏蔽后,电磁辐射均对人体健康基本上没有不良影响;(2)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属于极低频(50HZ,也称工频)的电磁辐射,与其他高频辐射(如手机)等属不同类型,而且电力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会随距离增加而急剧衰减,因此在触电安全距离外的人们健康都不会受电磁辐射影响。按国家要求,输变电工程均经过环保部门的环境测评和批复,保证了电磁辐射对公众没有不良影响。(3)输变电设施运行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中,地下型最小,其次是户内型,户外型略大于前两者。其中220千伏户内型变电站安全距离为围墙外2米,户外型为围墙外5米。也就是说,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如果是户内型,其围墙外2米就是安全的;如果是户外型,其围墙外5米就是安全的。经现场调查,本项目地块3北侧约841m处是某市电业局荔城220kv变电站。该变电站属于户外型,四周设有围墙。项目用地与该变电站距离较远,且中间隔着荣华书苑(在建的住宅小区)和九华中学(规划建设),变电站对本项目基本上没有不良影响。1.2.排洪防涝影响分析1.2.1.项目区域防洪排涝现状-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现状调查,延寿溪的一条小支流自西向东横穿项目区域内的地块3,该支流起源于九华山,属于季节性溪流,平均河宽约为1m,深约0.45m。由于洋西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其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该支流,造成这条支流污染较严重,水质发黑发臭,且河道淤积较严重,生活垃圾在河道内普遍存在。由于项目区域内的延寿溪支流两侧以田地果林为主,雨水经渗透后流入该支流的水量较少,且该支流河道淤积但却并未发生阻塞,目前尚未出现过洪涝现象。1.1.1.区域内河道改造情况目前,项目区域内的延寿溪支流改造尚未有具体的设计指标,而且其整治建设由水利部门负责,初步意向为底部清淤,对河道进行砌坡护岸,局部去弯取直,使河道更加顺畅。1.1.2.防洪排涝影响分析由项目的平面布置及其管网的初步设计可知,区域内的延寿溪支流两侧设置了绿化带,且区内雨水基本上通过雨水管网接入项目东侧荔涵大道的市政雨水管网,项目运营期流入区内延寿溪支流的主要是该支流的水源——九华山的泉水源头。项目改造的同时,区内的延寿溪支流将由水利部门负责改造,将进行河道清淤,砌坡护岸。由该支流的特点及本项目改造后的设计布局,在保证该支流河道畅通的前提下,区域内的延寿溪支流基本上不会产生洪涝影响。1.2.小结(1)本项目运营期间居民燃料废气、厨房油烟和地下车库废气污染源强较小。正常燃料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影响;住户经楼房烟道排入大气,地下车库废气通过竖井至车库上方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入住项目区域的饮食业单位应装备油烟治理设施并确保油烟治理达标排放。(2)经预测,项目运营期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1.7dB,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结合项目平面布局分析,荔涵大道的交通噪声对项目影响不大。(3)项目污水纳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是可行的。(4)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5)项目离北侧的荔城220kv变电站约841m,距离较远,且中间相隔荣华书苑等建筑,变电站对本项目基本上没有不良影响。(6)-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该支流的特点及本项目改造后的设计布局,在保证该支流河道畅通的前提下,区域内的延寿溪支流基本上不会产生洪涝影响。-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1.1.1.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总用地约12.9公顷,全部属于洋西村用地范围,土地利用中园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约76.5%;田地面积所占比重其次,约16.5%;园地和田地以外的用地主要是宅基地,项目区域内现状村宅布局较为杂乱,低层的居民自建房杂乱无章,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此外区域内东南角小山头上还有少量林地,其植被尽量保留,作为规划建设的运动公园的一部分。本项目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见下表。表4-13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单位:m2权属名称园地田地宅基地林地总计洋西村9851621277649724801287701.1.2.植被现状调查经现场调查,项目用地范围内植被类型主要有园地植被、田地植被和林地,并以园地植被分布面积最广。项目区域内园地主要以种植橄榄、枇杷等常见经济作物为主;田地主要是旱地,根据不同季节分别种植地瓜、西红柿、各种蔬菜等;林地集中于项目区域内东南角的小山头,植被主要有梓树、榕树等一般经济树木,由于荔涵大道的建设,该山头已被削去一角。总之,根据项目用地范围内的现状调查,区内植被现状以人工植被为主,较单一,项目用地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没有占用基本农田,且无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名贵古树等生态敏感目标。区域内具体现状见图7-1。-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流失现状调查项目区域占地类型主要为农田、果林和宅基地,其中农田和果林均有农作物覆盖,基本上不存在裸露地表,而宅基地地面硬化率高,故项目所在地水土保持现状总体较好,不存在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1.1.1.景观生态现状目前项目用地布局较为杂乱,低层的居民自建房杂乱无章,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由于某市城区的扩建,项目区域内脏、乱、差的整体形象与周边已建或在建的新市区形象不符,城市景观协调性较差。1.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2.1.土地资源影响分析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是园地、田地和宅基地,此外还有少量的林地,项目建设用地将征用128770m2,其中以种植橄榄、荔枝等果树的园地面积最大,约98516m2;;其次是种植四季蔬菜的旱地,约21277m2。考虑到项目占用的土地植被以当地常见物种为主,不属于紧缺、珍贵的农产品,项目区域内土地的征用对当地农业发展影响不大。短期来看,耕地的征用可通过补偿来弥补,但从长远的角度分析,粮食是人类最根本的生存物资,耕地的减少将对当地的粮食供应产生一定不良影响。从保护耕地的角度出发,建议当地人民政府开发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尽量弥补耕地资源损失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要求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取得征地审批手续,禁止建设过程中对耕地等土地资源进行闲置和荒废。在土石方过程中,应把被征用耕地的表层土集中堆存,然后再运到被开发的耕地或其它土壤肥力差的耕地上,以回收耕层表土,这样,可使耕地被征用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1.2.2.植被影响分析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将对占用土地现有地表植被造成可逆或不可逆的破坏。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结束后,及时采取绿化、植被重建等措施实现植被恢复。-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并满足洋西片区作为高质量、高品位居住小区的环境要求,项目建成后的植被补偿是相当重要的,植被补偿是整个生态环境功能所依赖的基础。植被补偿原理是保证开发前后植被的生态功能相当,即保证具有相当的“绿量”或具有基本相同生态功能“当量”。项目现有植被占地面积约为122273m2,主要是田地和园林植被,从平衡整个区域植被生态功能的角度考虑,现有植被绿当量较低,1m2取0.4,则项目用地损失有效绿地所具有的绿当量约为48909.2。本项目绿化采用集中与分散绿化相结合的原则,用地内部设置了道路退让绿地、运动公园、宅旁绿地、市政排洪设施两侧控制绿化带等,兼顾各个层次的需求,隔防护、观赏、休闲等功能为一体,将以高功能植被代替原来的低功能植被,每1m2的绿当量以1计,项目建成后绿地面积将达到约10ha,则旧城改造后植被的绿当量为100000,将超过改造前植被的绿当量,实现植被补偿。1.1.1.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本项目用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没有占用基本农田,且项目用地内无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名贵古树等生态敏感目标,据调查,项目用地范围内主要以人工农作物为主,如西红柿、橄榄、枇杷等。根据选址区生态现状和项目建设特点,本项目施工期可能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挖填土方导致水土流失的影响。1.1.1.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项目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挖方填方可能引发水土流失;裸露的土地未及时绿化,也存在产生的水土流失的隐患。项目建设挖方主要为地下车库的开挖,地下车库建设挖方量约为2.8万m3。根据当地地形,气候特征,将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类型是以土壤水力侵蚀为主,土壤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相对较轻。工程建设过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有:(1)施工设计中没有考虑防护措施,产生大量水土流失;(2)土方施工过程中,挖方、填方会加剧水土流失;(3)土地平整后,水土保持恢复措施不及时,造成水土流失。1.1.1.2.水土流失预测-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采用土壤流失预测模式,结合类比分析,对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进行预测,其模型及参数算法简介如下:土壤侵蚀量:Q=A·S(t/a)式中:S——土壤侵蚀面积(公顷)A——土壤侵蚀强度A=2.24R·K·LS·C·P(吨/公顷·年)式中:R——降雨侵蚀力因子K——土壤可蚀性因子LS——地形坡度坡长因子C——植被覆盖因子P——工程措施因子由于上述模型在预测中是假设未采取任何控制土壤侵蚀的植被措施(即土面完全裸露)和工程措施,因而C、P均可取最大值为1。因此,土壤侵蚀强度预测模式简化为:A=2.24R·K·LS(吨/公顷·年)根据福建省土壤流失预报研究结果,年降雨量侵蚀因子R值、土壤可蚀因子K值和地形坡度坡长因子LS值,可分别按下式计算:R=0.1972P-18.6324式中:P——年降雨量(mm)K=(-2.31X1+0.38X2+2.26X3+1.34X4―14.67X5+164.80)×10-3式中:X1、X2、X3、X4分别为细砾(3~1mm)、细砂(0.25~0.05mm)、粗粉粒(0.05~0.01mm)和细粉粒(0.01~0.005mm)各级粒径土粒的含量(%),X5为土壤有机质含量(%)。LS=(θ/10)0.78(L/20)0.41式中:θ和L分别为坡度(º)和坡长(m)。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是由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紧实度和渗透率决定的,但主要取决于土壤颗粒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由于缺乏必要的土壤定量测定数据,K值在此无法按计算公式计算,只能根据野外考察和定性分析的土壤质地和有机质状况,参考有关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加以取值。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本项目施工期可能造成的土壤侵蚀量为16.4t/a。由此可见,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应采取严格、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防治水土流失措施本项目东侧紧邻荔涵大道,南侧和项目区域内各有一条延寿溪支流。在施工阶段应该注意项目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影响,一旦水土流失严重并且影响到荔涵大道和延寿溪支流,将对其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影响。所以在设计施工中,应该采取必要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减轻水土流失,并确保项目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不受影响。(1)在施工区四周设置截洪沟渠和沉淀池,用于收集和处理地表径流,避免降水携带泥沙流至荔涵大道和延寿溪支流。(2)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防护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防护措施相结合,以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防护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包括:①尽量缩小开挖面积,降低开挖面坡度。②随挖随运,减少松土储量。③尽量争取各工程区挖填方充分利用,充分利用弃方,避免弃方外运造成新的水土流失。④对于人工水景区开挖后及时采用瓷砖护面等硬化措施进行防护;⑤在选址区四周设置排水沟渠沉淀池,施工废水经初步隔油、沉淀处理,沉淀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实施监测,达标排放。(3)进出施工场地的运输道路必须进行硬化,且在出入口处挖设浅沟,对来往车辆车轮进行冲洗,避免将施工场地内的泥沙带出场外。施工完毕后小区内裸露的空地应及时进行全面绿化复垦,通过植树种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4)绿化措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为突出景观效果,应多选择观赏性强的植物。①主导原则▲绿化美化与生态防护并重;▲生态景观与旅游生境塑造得到充分考虑;▲以四季常青为主格调,特别重视上层乔木树种的选择与权重;▲布局以点线面结合,乔灌草结合。②在空间的尽端,道路的转折处,视觉中心处设计都用景观节点的绿化手法加以突出;区内沿景观轴线的各道路边,景与景之间的绿化,种植南方树种起到烘托小区绿化品质的作用。-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水土流失影响分析通过计算得本项目施工期可能造成的土壤侵蚀量约为16.4t/a。由此可见,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水土流失量不大,当采取本评价提出的措施后,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影响将进一步减小,可以确保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和景观不受影响。而且,施工场的水土流失大多发生在施工前期,随着施工期的进展,水土流失现象将大大减小,其影响也将逐渐减弱。1.1.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地表扰动引发的水土流失以及植被破坏,施工污水排放等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以上影响,建议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防护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防护措施相结合,以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防护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包括:①尽量缩小开挖面积,降低开挖面坡度。②填方时随运随压,减少松土储量。③尽量争取充分利用拆迁建筑垃圾,减少建筑垃圾外运造成新的水土流失。④在选址区四周设置排水沟渠沉淀池,施工污水经初步隔油、沉淀处理,沉淀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实施监测,达标排放。(2)绿化措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为突出景观效果,应多选择观赏性强的植物。①主导原则▲绿化美化与生态防护并重;▲生态景观与旅游生境塑造得到充分考虑;▲以四季常青为主格调,特别重视上层乔木树种的选择与权重;▲布局以点线面结合,乔灌草结合。②在空间的尽端,道路的转折处,视觉中心处设计都用景观节点的绿化手法加以突出;区内沿景观轴线的各道路边,景与景之间的绿化,种植南方树种起到烘托片区绿化品质的作用。-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运营期生态影响分析1.1.1.项目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调查,项目区域内没有发现自然景观旅游景点,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涉及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保护问题,项目施工不存在对自然景观或文化设施的破坏问题。项目建成后,洋西片区将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一个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在这个城市生态系统中,原来的植被系统将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人口增加将带来项目区域增长性的人流和物流,地表覆盖层发生改变,生态系统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植被影响分析根据评价单位对项目所在区域的调查,项目地块现状植被主要为旱田植被和园林植被,植被物种较单一。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绿化规划,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设计,使现有较为单一、脆弱的生态环境向多功能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有利于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2)地表覆盖层的改变由于项目建筑物和水泥路的建设,增加了对地表的覆盖,该区域原有可渗透的林地、田地等部分变为不可渗透的人工地面,从而在降雨时,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该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3)人口大量增加项目建成后,人口将会大量增加,根据规划,整个洋西片区人口总规模为14525人,人口毛密度将为376人/公顷,而本项目人口规模为4578人,人口毛密度将达到355人/公顷。在项目所在的区域内,人口的增加给区域内的环境、就业、生活、居住、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增加了人口的流动,为城市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活力。(4)居住配套功能更加完善本项目所在区域原为比较落后的农村环境,基本无市政设施。随着项目周边一些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使区域逐渐形成某市城区居住区,洋西片区的有关市政设施已经铺设完成,项目区域内的管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区域居住配套功能更加完善,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品味。1.1.2.运营期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本项目-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成后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涉及到区域的舒适、方便、高效节能、健康环保和景观美化等多方面,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培训教材(社会区域)》(2005年)中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选取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设计、车位、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市政条件、景观和谐度9项指标作为一个综合指标体系进行评价。1.1.1.1.各项指标评价标准(1)容积率容积率是衡量小区是否舒适的重要指标。经向专家咨询,认为在城区的建筑物,其容积率为5最为理想,超过8或小于2为不理想。容积率满意度(d1)为:R=52≤R≤8,且R≠50R>8或R<2式中R为容积率。(2)绿地率绿地满意度d2为:1G≥40%10%20危险结合项目总平面图,高层建筑主要为西北东南走向,而某的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2.4m/s。项目高层建筑环绕于项目的西侧-西北侧-北侧-东北侧-东侧—南侧,高层建筑间的通道和拐角处的风速将增大,且和主导风向一致。根据北京市某研究所对某一的高层建筑商业区环境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两个建筑物之间地面风速因渠道效应而比来流的地面风速提高20%左右。项目建筑间的通道和拐角处风速为3.1m/s,根据表8-3判断,行动无阻碍。项目在建筑间通道和建筑群两侧均种植稠密乔木作为屏障,对于削减局地风起到一定作用,能有效保护住宅居民。高层建筑局地风与气流分布、风速、风向、建筑物形状、高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委托有关单位进行风洞实验,以优化建筑结构、朝向,给居住区居民带来较好的舒适度,尽量避免或减轻局地风影响。1.1.小结(1)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景观效果及项目与周围景观的相容性对提高某市的城区形象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2)根据项目设计方案,项目地块角度和闽南地区太阳方位角形成一定的角度,有利于小区的采光,同时小区内各高层建筑之间日照间距均满足1:1的要求,不会相互影响采光。(3)本项目在建筑设计上考虑了光污染的成因,选择环保外墙材料,避免采用釉面砖、磨光大理石,适当设置玻璃幕墙,减少光污染;对外环境和小区居民影响不大。(4)高层建筑局地风与气流分布、风速、风向、建筑物形状、高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委托有关单位进行风洞实验,以优化建筑结构、朝向,给居住区居民带来较好的舒适度,尽量避免或减轻局地风影响。-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公众参与1.1.调查目的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目的是从本项目建设对社会、自然环境产生的角度可能受到的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出发,将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内容对社会、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介绍给当地公众,广泛征求本项目周边公众建议和意见,以此作为进一步评价项目可行性和支持奠定基础,使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得到考虑和补偿,并协助本报告书提出切合实际和合理有效的环保措施。1.2.公共参与形式与程序公众参与是个双向信息传递的过程,即在听取公众的意见之前,必须先向公众介绍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初步结论等。公众对这些信息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公众意见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分三部分进行:①公开环境信息;②征求公众意见;③统计公众意见并备案。本次公众参与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见附件六公共参与样表),主要发放对象为洋西村的居民(以被拆迁户为主),还有部分附近居民。(1)公开环境信息。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12月24日)在城厢区洋西片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前张贴公告(图9-1a)。公告内容包括:①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②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③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④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⑤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⑥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2)征求公众意见。在环评报告编制过程中,评价单位于12月29日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广泛征询公众意见。(3)对公众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作为项目建设的依据之一。(4)二次公告评价单位完成报告书初稿后,于2008年1月5日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洋西片区张贴了本项目的第二次公众参与公告(图9-1b),并发布环评报告书简本。二次公告内容包括:①建设项目情况简述;②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③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④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⑤-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⑥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⑦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⑧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1.1.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在向公众介绍建设项目规模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集公众意见。第一,调查公众对本地区生活质量、环境及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些有关问题的看法,如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状况等;第二,调查公众对本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具体看法;第三,向公众征询对本工程涉及集体和自身利益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内容见表9-1。-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9-1城厢区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公众参与征询意见表姓名性别文化程度民族年龄职业单位或住址城厢区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位于城厢区龙桥街道办事处洋西村,东面临荔涵大道,南面是万辉国际城,北面是荣华书苑住宅小区。项目用地面积为128770m2,其中28680m2为商业住宅用地,70430m2为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控制绿化带用地,29660m2为公共绿地。总投资2305.3万元人民币。该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染源主要为噪声和施工扬尘,为暂时性污染;运营过程中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和固废。为了协调好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关系,特向您征询以下问题,请在您认为适合的或您意见相近的观点上打“√”,敬请大力支持,谢谢合作。1.有关该项目的建设信息,您是从哪方面得到的:①有关会议②街道办人员③公众议论④报纸、广告⑤没有听说2.您认为该项目的建设产生的有利影响是:①促进某市的经济增长②改善某市城市形象③改善某市的居住环境④改善某市的投资环境3.你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会:①很大②较大③一般④无影响4.对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您认为主要影响是:①施工期噪声②施工期扬尘③施工期污水④建筑垃圾5.环境污染问题中您最关心的是:①扬尘②废水③固体废物④生态影响6.您的利益是否受到该项目的影响:①较大影响②一般影响③影响不大④有利影响⑤不会受到影响7.您的利益受影响主要是哪些方面:①大气污染②噪声扰民③污水④房屋拆迁⑤经济损失8.您对可能受到的影响的基本态度是:①可以接受②基本可接受③不能接受④不表态9.对该项目的建设将造成的负面影响,您对建设单位有何要求:①按国家政策规定补偿②不要求补偿③采取环保措施降低影响④不表态二、您对该项目的建设有何其他的具体要求和建议?(请写在以下空白处)填表说明:1、本表适用于建设项目建设区居住的18-65岁公民,职业、文化和民族不限;2、该表的目的是为了真实调查和掌握项目建设区公众对建设项目及其环境影响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更多的依据。-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调查结果分析评价单位对洋西片区居民(以被拆迁户为主)进行公众调查,调查公众或社会团体对建设项目的态度以及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环境保护有何具体要求和建议。被调查者均为成年人,年龄在24-45岁之间,其中男性占80.2%,女性占19.8%。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状况及职业状况分布分别见表9-2和表9-3。表9-2被调查者受教育状况分布学历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或高中初中小学百分比(%)4.114.423.135.223.2表9-3调查者职业状况分布职业企事业干部村民和社区居民商业人员其他百分比(%)15.261.110.313.4截至本报告书完成之日,已有约13人次阅读过报告书简本,对本项目表现出一定的关心,但没有提出意见或建议。本项目建设的主要公众意见如下:Ø关于本项目建设产生的主要有利影响这个问题,25%的公众认为是促进某市的经济增长,18.8%的公众认为是改善某市城市形象,50%的公众认为是改善某市市民的居住环境,6.2%的公众认为是改善某市的投资环境。Ø公众认为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有91%的公众认为建设项目的建设不会给当地环境质量带来影响或所带来的影响一般,只有9%的公众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或很大。Ø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高,约75%的公众都要求建设单位对建设过程中可能的负面影响采取环保措施降低影响。环境问题中公众最关心的是施工期噪声和大气污染,各占被调查者的50%和37.5%。Ø本项目的建设会对周围居民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22.6%的被调查者对可能受到的影响表示可以接受;表示基本可以接受的占被调查者的71.2%;不表态及表示不能接受的各占3.2%。Ø被调查的民众以拆迁户为主,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是来自房屋拆迁补偿,94.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利益主要受到大气污染和噪声的影响,仅有5.6%的人认为利益受到影响由于经济损失。Ø公众对拟建项目的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意见和建议: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环保规定标准,切实做到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以保证当地人民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将对某市的城市形象、市民的居住环境以及投资环境均产生有利的影响,但同时也会产生以下一些不利因素,公众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为:拆迁安置补偿是否合理到位;施工建设过程产生的扬尘污染、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本评价采纳了公众对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环保措施的建议。建议建设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尽量减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1)对于征地拆迁户提出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建议建设方加强与村民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有疑虑的村民,同时,在补偿费用的发放、安置方案等应给予透明公开,尽量消除村民的疑虑。(2)施工过程采取有效的扬尘控制措施,如场地开挖工程应按需要采取分片、分期进行,运输道路及施工区定时洒水等。(3)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尽量降低施工噪声,同时禁止休息时间和夜间进行产生高噪声污染的作业。-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环保措施分析1.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1.1.施工扬尘防治措施(1)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合同,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按有关环保措施进行施工。(2)施工单位在拆除建设范围内原有建筑物前,应张贴公告,提醒附近居民自身采取防尘措施。(3)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的措施①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措施◆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运输路线,车辆应当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土石方的运输。◆运送土石方和建筑原料的车辆应实行密闭运输,装载的物料、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若车斗用苫布遮盖,应当严实密闭,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公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运输车辆的载重等应符合《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防止超载,防止路面破损引起运输过程颠簸遗撒。◆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地的出入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或其它防治设施,防止洗车废水溢出工地;设置废水收集坑及沉砂池。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②施工场内施工扬尘防治措施◆建设工程业主在施工期间,施工现场要进行围栏或设置屏障,以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拆除旧建筑时,应边洒水边拆除,以减少扬尘的产生量。拆除框架混凝土结构,宜整体大部件吊装移除,减少粉尘排放。◆对于施工便道等裸露施工区地表压实处理并洒水。施工场内便道采用焦渣、级配砂石或水泥混凝土等,并指定专人定期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扬尘。◆天气预报4级风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例如土方工程、粉状建筑材料的相关作业。◆-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地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时间,并建议施工单位采取逐片施工方式,避免大面积地表长时间裸露产生的扬尘。③堆场扬尘防治措施◆临时弃渣堆场,要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挡、防风网、挡风屏等。◆若在工地内露天堆置砂石,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等措施,必要时进行喷淋,防止风蚀起尘。◆对于散装粉状建筑材料利用仓库、封闭堆场、储藏罐等形式,避免作业起尘和风蚀起尘。◆采用商品混凝土,避免现场搅拌混凝土产生的废气与粉尘,并减少建筑材料堆存量及扬尘的产生。1.1.1.施工期污水处理措施(1)建议建设单位依据JGJ146-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做好施工生活污水的处置工作。施工场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食堂应设置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厕所的化粪池应做防渗处理。(2)施工工地污水(车辆冲洗水)隔油沉淀后循环用或作为场地抑尘洒水用水,充分利用水资源。(3)施工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干管,最终进入某市污水处理厂。1.1.2.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由于本项目四周敏感目标较多且较近,故施工噪声的控制措施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本评价结合项目施工阶段(即土石方、打桩、结构、装修)的噪声污染提出适当的治理措施。1.1.2.1.工程避让根据《福建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禁止夜间(22:00至次日6:00)和午间(12:00至14:30)在疗养区以及居住、文教为主的区域和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从事噪声、振动超标的建筑施工等活动。本项目应遵守以上条例规定,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在夜间及午间作业的,必须报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并予以公告。施工点的选择尽量远离附近的居民点和施工人员休息场所。-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采用先进工艺和低噪设备①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Ø限制柴油打桩机、振动打桩机、螺旋挖桩机在施工场地内使用,因为柴油打桩机、振动打桩机噪声太大,同时有严重的挤土现象,危害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而螺旋挖桩机在卸泥过程中振打集泥斗噪声极大。Ø严格控制使用自备柴油发电机,对非用不可的,应合理安排设备位置,如安排在建设区域相对中心位置。或采取降噪措施,如置于隔声房内或配上组装式隔声罩,可降噪15dB。Ø废除敲打导管和钻杆的落后工艺,对敲打导管的情况,由于导管是一节节通过螺口连接的,为此应在使用后冲洗干净,擦上润滑油拆管比较轻松,同时加长扳手增大力矩。敲打钻杆一般都是习惯动作,必须改正。Ø结构阶段应尽量使用商品砼,少用或不用砼搅拌机。如非用不可,最好搅拌机机壳用阻尼钢板制造或在机壳外表贴上阻尼钢板,可降噪8~10dB,同时把搅拌机置于棚式局部隔声间里,进出门背向周围敏感建筑,还可降噪10dB。②提倡低污染施工机械首先是静力压桩机,其噪声最低,并且压桩速度快,因而单桩时间短,可以不需夜间施工。其次,钻孔灌注桩机也是比较理想的机型,其无挤土现象,对地质的适应性强,且噪声也不算太高,但单桩时间长,有时需夜间施工,场界噪声超标,控制技术措施有:夜间施工只能用慢档钻孔,比快档可降噪10dB,钻持力层期间设置活动式屏障等,也能降噪10dB。采用低噪设备不仅可降低噪声污染,又可减少用于治理噪声的费用。1.1.1.2.装设隔声设施①打桩阶段对空压机安装隔声罩和消声器。隔声罩可降噪15dB,排气放空消声器的消声量可达25~30dB。同时尽量控制夜间使用,禁止夜间排气放空。清水泵和泥浆泵噪声用隔声罩可降噪10dB以上。②结构阶段Ø-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砼泵车不需经常移动,可将其放在无敏感建筑的方位,如建设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或置于用轻质防火材料制成的组装式局部隔声间内,整体隔声量可达10dB以上。Ø在屋顶浇砼振捣时,可在敏感方向如面向岭山社区方向设置活动屏障,这样可降噪7~8dB。③装修阶段装修阶段的高噪声机械较多,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切割瓷砖、金属、木料使用切割机,钻孔使用冲击钻,油漆家具使用压缩机、拆除墙体时的敲击声。项目建设部门应对装修时间进行限定,规定装修施工只能在昼间进行,夜间暂停,以保证选址周边的居民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1.1.1.1.采用隔声窗控制噪声污染隔声门、隔声窗可降噪30dB,施工单位应先装修门窗,后进行其他装修工作,以减轻装修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1.1.2.加强监控管理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期设立施工期环境管理监督小组,该小组成员包括:施工单位的环保监察员、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人员。该小组主要职责是:a、落实施工场地内外有关施工活动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b、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要求,是否符合工程设计方案的环境保护目标,必要时协助施工单位进行修改和补充;c、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污染控制技术措施方面的培训。施工期间张贴公示,告知周围居民施工阶段的噪声影响,提醒附近居民自行采取一定隔音准备,关紧门窗。1.1.1.3.使用隔音门窗等隔音材料根据项目设计方案,项目沿街将种植乔木隔音,住宅建筑的门窗采用隔声门窗等隔音建筑材料。(1)隔声窗,一般采用双层和多层玻璃做成,其隔声量主要取决于玻璃的厚度(或单位面积玻璃的质量),其次是窗的结构,窗与窗框之间、窗框和墙壁之间的密封程度,据实测,3mm厚的玻璃的隔声量为27dB,6mm厚的隔声量为30dB,采用两层以上的玻璃,中间夹空气层的结构,隔声效果是相当好的。(2)-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隔音门,采用隔音玻璃为主要材料,可以增加居室的采光,还有隔热节能,阻挡风力及抗击外冲力等特性。隔音玻璃即中空玻璃,在双层玻璃中间夹有干燥空气层,或抽真空加入惰性气体(氮气),厚度大约为8mm。如采用5~8mm厚的透明玻璃,安装隔音窗后大约可以降低噪声30分贝以上。双层玻璃的隔音效果在40%左右,而三层玻璃则几乎百分之百隔音。使用密闭性能好的塑钢门窗,可以使室内噪音降低到室外的1/3,维持在30分贝左右,双层塑钢真空玻璃门窗隔音效果大于30分贝。(1)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陶粒砌块,为轻质材料,属环保建材,使用陶粒砌块的墙壁建筑材料,可以隔音45分贝(90mm厚墙两面抹灰)。(2)项目沿街应种植灌木,住宅建设经采用隔音门、窗和墙壁建筑的陶粒砌块等隔音材料,可降低噪音至少30dB,室内的声环境将可以达到GB3095-1993中2类标准。1.1.1.1.其他噪声控制措施对装卸车的噪声防治应选择合适的出场门和出场后行车路线,尽量避开环境保护目标荔涵大道安置区等,并限制行车速度,进入施工场地禁鸣喇叭。施工噪声设备尽量避免放置在靠近入住居民住宅的周边。1.2.运营期环保措施分析1.2.1.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及建议(1)物业管理部门应严格控制废气污染型商店(如饮食店等),禁止商业燃煤,减轻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项目运动公园内拟开设特设餐饮,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应预设专用的排烟烟道;要求入住的饮食服务业单位办理环评,并安装有效的油烟治理设施确保油烟治理达标排放,排气筒的出口不能朝向住宅楼等易受影响的敏感目标,排气筒的出口段长度至少应有4.5倍直径(或当量直径)的平直管段。建议入住本项目的饮食业单位采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公布2002年第一批环保产品认定名录”中所列的治理设施治理油烟,确保油烟达标排放。禁止在住宅楼设置产生油烟的饮食餐饮业。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油烟治理工艺:①运水烟罩油烟治理工艺具体工艺如下:饮食油烟→运水烟罩→排气管→离心风机→楼层顶部排放-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运水烟罩除油工作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油烟吸收液通过循环水泵加压后经雾化喷头喷出并形成雾沫层,油烟在风机的抽吸作用下通过此雾沫层,其中的小油滴与吸收液充分接触而被吸收;然后烟气通过运水扇时,由于离心作用实现气液分离,含油液体被分离、聚集、回流循环使用,油烟从而得到净化。该工艺去除率一般可达90%。①静电式油烟净化工艺治理工艺如下:饮食油烟→风管→油烟净化设施→离心风机→楼层顶部排放油烟气导流进入油烟净化设施前处理段后,气流被均压、扩散、油烟中的油、气雾大颗粒被吸附,经过前处理后的油烟气进入高压静电段进一步处理,油烟微粒被吸附、分解,最后净化后的废气达标排放。饮食单位的油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会太大。(2)垃圾收集系统和公厕恶臭防治措施◆垃圾收集点的环境保护措施①每次使用完毕必须清洗1次垃圾桶,保持桶内外清洁、无渗滤液残留;②垃圾装车完毕应立即清扫收集站,保证站内和站外周边无垃圾;③在收集站内安装防蝇、防鼠设施;④夏季每天最少喷洒1次消毒药剂;必要时喷洒除臭剂消除臭味;⑤在垃圾收集站周边的空地内设置绿化带;⑥当日收集的垃圾必须及时清运,禁止垃圾在收集站内存储过夜;⑦严禁在垃圾收集站周围人工分选垃圾或露天堆放垃圾。◆垃圾转运站的环境保护措施①在垃圾卸料入口加装空气帘幕,防止臭气及灰尘外泄。②在卸料仓上方设置喷雾降尘装置。③加强车间内通风,废气由通排风装置集中处理后排放。④加强压装过程中渗滤液管理,及时收集渗滤液,做到每天清洗设备和厂房最少1次,喷洒消毒液和抑臭剂,通过渗滤液的规范化操作管理,减少臭气产生。⑤保持垃圾运输车辆清洁,大型垃圾运输车每周至少清洗1次,保证车体无垃圾贴附;小型垃圾车宜每天清洗1次,做到车内无残留垃圾和渗滤液,车外表面应清洁。◆公厕环境保护措施①地面、墙裙、蹲台面、小便池等应采用光滑、便于冲洗、耐腐蚀、不易附着粪、尿垢的建筑材料;②在公厕内安装防蝇、防鼠设施,放置除臭剂,并根据需要设置机械通风装置;-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③公厕必须每天至少清洗3次,并随时用拖布或抹布清理厕内地面和墙面的污渍、积水;④夏季保证每周喷洒1次消毒药剂,其他季节可半月喷洒1次;在有肠道传染病流行时,应按照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公厕进行消毒;⑤对损坏的卫生器具,应及时停用并修理,保证器具的功能正常使用;⑥在公厕周边的空地内设置绿化带;⑦所有公厕严格执行《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17217-1998)中一类水冲式公厕的标准。1.1.1.噪声建议建设单位物业管理部门从下面两方面进行运营期的噪声控制,确保项目范围内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1.1.1.1.控制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和水泵等配套设备的噪声污染①在工程设计、管线设计、隔音消声设计等方面严格按照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划》的要求进行,对施工质量要求严格把关;②在进行设备采购的招投标中,应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配备必要的噪声治理设施;③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是最积极的措施,下表列出了声学控制技术的适用场合及减噪的效果;表10-3几种声学控制技术的适用场合及减噪效果序号控制措施使用场合减噪效果dB(A)1吸声噪声设备多而分散4~102隔音噪声设备少,用隔音罩,反之用隔音墙,两者均不宜封闭时采用隔音屏10~403消声器气动设备的空气动力性噪声15~404隔振机械振动厉害5~255减振设备金属外壳、管道等振动噪声严重5~15④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避免因设备运转不正常时造成的周界噪声升高;⑤声屏障的存在使声波不能直达受声点,从而使受声点噪声降低,建设单位应在周界加强绿化植树,保护植被,以提高消声隔音的效果。-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1.创建安静居住小区根据环发【2002】169号文“关于开展创建安静居住小区活动的通知”,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批复》(国函【2001】196号)中提出的“各地要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环境问题”和“运用激励机制,营造环境保护良好氛围”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城市开展创建“安静居住小区”活动,该通知要求各地应充分重视创建“安静居住小区”工作。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参照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安静居住小区指标(试行)》把本项目创建成“安静居住小区”,使其成为居住区的典范。创建“安静居住小区”的主要措施如下:①小区设立专人负责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工作并维持安静环境。②变、配电设施应与居民楼分离设置,楼内其它公用设施(电梯、水泵等)采取低噪声或减震减噪措施,不对居民休息产生不利影响。③产生噪声的各类服务业(饮食、娱乐)噪声污染源排放优于相应的排放标准。④小区居民装修工程需审批,并控制作业时间,没有扰民装修。⑤居民在室内播放音乐和演奏乐器适当控制音量。⑥小区各类群众体育娱乐活动不影响邻里居民,适当控制音乐播放音量。小区内禁止设置高音喇叭。⑦小区内设立机动车禁鸣标志;禁止农用运输车进入小区;有专用停车场或规范的停车位;机动车防盗装置不应扰民。⑧物业管理单位和居民有措施防止饲养宠物产生噪声。⑨保证小区内的绿地率达到设计的指标;⑩保证措施和居民满意度建章立制,公示小区居民,共同遵守。公布热线电话,接受居民监督和投诉,对产生影响他人的噪声污染现象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居民对小区环境质量满意率不低于95%,噪声扰民投诉能依法解决。1.1.2.绿化-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的绿化关键在于充分体现景色的和谐统一,禁止出现裸露土层,使整体环境景观得以升华。鉴于建设项目尚未进行绿化规划,本评价从景观和生态的角度提出以下绿化措施和建议:绿化系统应具备三个功能:(1)生态环境功能,生态小区绿地应具有提供光和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它具有清洁空气、释放氧气、调节温湿度、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2)休闲活动功能,小区绿地提供户外活动交往场所,要求卫生整洁、适用安全、景色优美、设施齐全;(3)景观文化功能,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等提供视觉景观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赏。植物能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有杀菌、阻滞烟尘、净化污水的作用。同时,又能降低噪声、防风固沙、保土绿水、调节小气候。此外,还具有美化环境、绿化土地的功能并能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对绿化树种进行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较强的隔声功能;(2)具有较强的抗污和净化空气能力;(3)对当地土壤、气候适应性较强,容易栽培管理。建筑空间内的绿化应做到见缝插绿,使密集的建筑群掩映在绿荫下,另外,垂直绿化也应加以利用,如在墙角种植爬墙虎、炮仗花等攀缘植物,形成全方位生态型绿化。要使绿化植物充分发挥其特异功能作用,创造其较理想的环境效益,选择好具有相应功能的绿化树种后,还应重视“乡土为主,引进为辅”,“速慢结合,速长为主”等原则。即在选择绿化植物时,主要选用当地花草树木,兼可引种外地良种,但引进新品种须经驯化试验后方可大量种植;即应注意速长与慢长树种间搭配,又要考虑速长树种为主,提高绿化环境效益。绿化设计实行乔、灌、草、藤相结合,点、面、立体绿化相结合,积极发展屋顶绿化,建设“屋顶花园”等,同时注意引入山水自然景观,全方位提高本项目绿化整体水平。绿化工作应遵守环保“三同时”制度,配合本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内容,绿化措施应和本期的主体工程同时完成。1.1.1.小结(1)施工期①项目施工过程中依照JGJ146-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有关要求,采用“湿式作业”,采取防治扬尘污染措施,避免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②施工场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施工场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食堂应设置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厕所的化粪池应做防渗处理。-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③施工阶段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小噪声对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不理影响。(2)运营期①景观水体保洁措施切实可行。②项目建设单位从控制通风系统、水泵等配套设备的噪声污染入手,物业管理部门开展创建安静居住小区的活动,确保项目范围内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③小区应积极实施绿化,全方位提高本项目绿化整体水平。本项目施工和运营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切实可行,可以达到防治污染的目的。-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社会环境影响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1.1.社会问题的识别洋西片区改造是为了满足某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改善当地人居环境,改善某市城市形象引导高质量的居住环境。但工程建设在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本项目建设将涉及到征地、拆迁,虽然其规模不是很大,但对于未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失去土地而又严重缺乏创业生存能力的农民,如何进行补偿、安置,确保征地拆迁后不降低其原有的生活水平,是本工程最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另外,在现代化城市进程中,拆迁安置完成了从乡村到城市的跨越,使原住民的生活环境、生活形式起到了较大的变化,原住民在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条件下也存在种种心理上、精神上的稳性问题。1.1.2.片区改造对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1.2.1.改善城市整体面貌,加快某市城市化进程本项目所在的龙桥片区是一片开发的热土,属于大有潜力的地带。项目选址——洋西村周边目前正在进行改造建设中。荔涵大道的修建进一步完善了洋西片区的交通体系,为该片区的改造提供了有利的基础;随着本项目南侧万辉国际城、北侧荣华书苑以及东侧九华酒店的建设、运营,该片区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将发生重大变化,洋西村将成为“孤岛”。洋西村内低层高密度的居民自建房杂乱无章、参差不齐,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体系不便,这将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洋西片区改造迫在眉睫,本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这将是改善城市整体面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对于某市城区的整体规划有着重要影响。1.1.2.2.提高当地人居生活质量洋西村现状人居环境较混乱,村民建设活动不一致,大多数建筑为砖石或土木结构,且质量较差、形式简陋。项目区域内基础设施差,垃圾随处可见,村内旱厕普遍存在,无公共绿地、无活动空间,当地居民居住生活条件差,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因此,只有在统一、科学的规划指导下,对片区进行改造,才能将小区建成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建筑美观的高质量、高品位住宅小区。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提升整体的城市形象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它也把城市的发展与改善人居环境充分结合在一起。1.1.1.1.有利于市区城建的协调与和谐某市区经过几年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城区范围变大了,同时到处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建筑不断出现,应考虑加强建筑风格的统一与协调。只有做到协调,才能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才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城市发展要求长远的战略规划,做好规划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有科学的规划就可以朝既定目标努力。统筹规划在任何城建项目上都尤为关键,而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搭配和协调:新楼适时而建后,周围的老房也要更新换代。和谐的城建工作缔造和谐的生活环境。洋西村现状为一般农村居住环境,与周边在建的万辉国际城、荣华书苑等中高档商住区很不协调。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市区城建的协调与和谐。1.1.2.征地拆迁安置的影响目前,某市城厢区洋西片区改造指挥部根据《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某市各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暂行)》(莆政综[2006]87号)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已制定了《某市城厢区洋西片区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见附件七),为维护征地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某市城厢区洋西片区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根据现定的拆迁补偿方案,对被拆迁的房屋均将采用产权置换或货币补偿的方式得到补偿或安置,拆迁后回迁前这段时间,建设单位将以资金补助方式由被拆迁户自行租住房屋,对其居住影响不大。针对土地占用补偿和拆迁安置补偿,建议落实以下几点,保障征地拆迁顺利进行:◆加强补偿资金管理,保证落实到户①开设银行专用帐户。对补偿专项资金实行封闭管理,设置专门的账本或帐页,确保专项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项核算。②规范拆迁服务费的计取与拨付办法。征迁服务费由项目业主统一按规定比例计取,按征迁时间分段定额拨付给区级征迁机构统一管理,乡镇的街道一级征迁机构实行费用报帐制。③-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规范补偿费的拨付办法。将正常补偿费拨款与征迁服务费拨款分离,实行征迁拆迁安置补偿项目清款报备制度。④减少拨款环节,缩短拨款时间。将村一级补偿费改由乡镇、街道征迁机构直接发放。⑤加强征迁服务费的管理。划分征迁机构人员费用与公务费用所占的比例,明确规定公务费用的中路、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限额、节约与超支的奖惩办法等。⑥规范补偿资金的管理。统一补偿资金利息收入的分配使用办法,明确各级补偿资金的支出范围、拨付程序、报支手续、责任承担和补偿标准的调整权限等。⑦规范安置工程的管理。严格报建程序,实行公开招投标,加强工程质量与竣工决算管理。⑧规范会计处理办法。统一各级、各单位对征迁安置补偿与征迁服务费的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确保各项原始单据的合法性。⑨建立健全征迁业务台帐制度。统一征迁业务台帐格式,加强人员培训,严格征迁业务台帐与会计帐表之间的对应关系。⑩加强征迁机构的内部管理。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与监督工作,强化制度约束机制。◆政府有关监督部门加大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①改变过去事后监督的方式,在征迁工作启动的时候就介入开展,实行事前、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方式。②改变过去比较侧重于对项目业主和县乡两级征迁机构的检查,而对村一级检查和群众中调查摸底情况少的状况,加大跟踪检查力度,实行对项目业主的各级征迁机构的全方位监督。③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调动群众反映情况、揭露问题的积极性,对有确切线索的问题要坚决予以查深、查透并严肃进行处理,增强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威慑力。◆本项目用地类型中以田地和园地占多数,项目的征地拆迁补偿方案中缺少对征用田地和园地的补偿方案。《城厢区洋西片区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实施细则》主要是根据《土地管理法》和《某市各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暂行)》等有关规定来制定的,建议结合项目占地情况对征用田地和园地等的补偿方案作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努力把本项目建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阳光工程”、“示范工程”、“民心工程”。◆-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地、拆迁单位在征地、拆迁前应充分调查当地群众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意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友好协商,达到双赢的目的,且坚持依法行政,从根本上消除动迁纠纷隐患,维护社会稳定。◆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就业安置问题本项目改造采取的征地安置方式是一次性货币安置,即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助费,让农民自谋职业。对拆迁单位而言,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只要按法定标准计算安置费用,造册发放到人就可以了。但目前我国农民还没有真正纳入社会保障范畴,他们没有技术,缺乏信息,不了解市场,没有创业资本。对于完全失地而又严重缺乏创业生存能力的农民,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助费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被拆迁村民的部分靠种植蔬菜、果树为主要生活来源,现在土地被征用了,虽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偿,但只能解决被拆迁村民的暂时生活问题,却难以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对于以上拆迁户,政府主管部门应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征地、拆迁群众的帮扶工作。一是提供就业保障。预防因被征地拆迁户不能就业,"坐吃山空"。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就业免费培训、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为其提供条件。二是拓宽社保渠道。可以将一次性补偿细化为老年生活保险补偿、儿童读书保险补偿和最低生活标准补偿等,由相应的机构定期发放,切实解决被拆迁户的实际生活困难。三是解决跨区域拆迁户子女就学问题。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协调,制定统一的办法,妥善解决跨区购房拆迁户子女就近上学问题,确保拆迁户家庭的子女能够及时就近按同等条件入学。◆弱势群体的征地、拆迁被拆迁的村民中有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五保户”的存在,安置时往往因没有合适其居住的小户型或残疾人生活设施,给他们的新生活带来种种不便。另外,由于生活窘迫,他们也往往交不起物业管理费和水电煤气费,在生活上更是失去原来街坊四邻的照看和关注。政府应本着对“五保户”的人性关怀原则,将这些弱势群体列入保护范围,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待遇。既保证拆迁后弱势群体居住条件的改善,又不增加其经济负担,又能大大地方便他们今后的生活。-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环境经济损益简析1.1.1.社会经济效益简析本项目总投资2305.3万元,预计土地平整后出售总收入为27034万元,利润为24234万元,具体利润估算见下表。表11-1销售利润估算表序号项目合计(万元)1土地平整后出售总收入270342征地费用1391.33拆迁补偿、安置1032.94销售、管理等其它成本费用375.85利润24234本项目属于旧城改造,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拆迁安置及土地收储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不仅能增收地方财政,而且具有一定的间接社会效益。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可为4577人提供房源。同时项目可间接地提供45个就业机会。本项目的建设可促进、带动其它行业如建材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市政工程的进展;有利于改善某市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投资建设,对于某市城区品味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本项目的建成及运营,不仅可产生较好的经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社会效益显著。1.1.2.环境经济损益简析1.1.2.1.正效益估算项目改造后通过雨污分流,将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避免垃圾随处堆放,避免垃圾散发恶臭和水体恶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整齐的规划,大面积的绿地,将带来新的城市景观。项目的环境效益具体分析如下:①生活垃圾污染符合削减生活垃圾裸露堆放对环境的影响,其计算模式与参数,采用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固体废物》专题组提出的“工业废物预测用基本参数”作为参数,每吨生活垃圾裸露堆放,造成的环境损失为:污染空气25元/t;污染土壤13元/t;污染水体25元/t;堆存费用25元/t,合计88元/t。改造前垃圾产生量0.24t/d计,则每年至少可挽回环境损失费用为:88×0.24×-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65=0.8万元/a,服务期50年共计40万。②水体污染符合削减改造后将实现雨污分流,居民生活污水将直接排入截流管网,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减少污水物排量。改造前区域内延寿溪支流接纳污染水量为1.3万t/a,改造后CODcr将削减5.82t/a、NH3-N削减0.30t/a。结合水体污染治理费用粗略估算,片区改造后可节约水治理费用约1.5万元/a;服务期50年计75万。③其它环境效益片区改造,优越的居住环境将减少片区居民呼吸道疾病、皮肤病、肠道疾病等的发病率,减少医疗、务工等损失。同时,片区的开发将带动周边土地利用价值的提升,带动周边旅游、娱乐、餐饮收入的增加;这些均为正效益的体现。1.1.1.1.负效益估算(1)农业经济损失参考某市近年来有关征迁的统计,农田和果园产值均按1.8万元/公顷,即1200元/亩。经估算,本项目占用农用地可使沿线农业产值每年少收入21.6万元/年;按50年计,农业损失共1080万元。(2)生态损失园地和农田的生态效益损失主要以光合作用净化环境的价值来体现。由于项目区农田均为菜园,农田生态损失也按园林地生态损失计算。参考《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生态学报,2002,22(5):783~786]、《鹞落坪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使用价值评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2):16~20]、《青海东峡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4):85~87]以及《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园林地生态损失价值实证》[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5):79~80、89]中关于园林地生态经济损失价值评估普遍采用的计量模式,以吸收SO2量、制O2量、滞尘量、固定CO2量作为评估指标,以工业削减SO2的费用、运行费用、工业制O2的费用、工业削减粉尘的费用、运行费用、碳税率分别作为定价参数,具体如下:S――损失园林地的面积,km2;g――系数,55%;-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吸收SO2的价值;――释放O2的价值;――滞尘的价值;――固定CO2的价值;N――单位面积吸收SO2量,为516.15t/km2;Fl――削减S02的费用,为500元/t;F2――运行费用,100元/t;O――制造氧气量,571228t/km2;Y――为工业生产氧的价格为200元/t(1984年价格);D――滞尘量为67272.24t/km2;P1――工业削减粉尘的费用,为6500元/t;P2――运行费用,15元/t;C――固定C02为709706.7km2;P――碳税率,339.8元/t。项目农田果园占地共约180亩,折合0.120km2,生态损失价值为5240.3万元。(3)环保投资本项目总投资2305.3万元,主要包括改造区域内的三通一平,施工项目环保设施投资见表11-2,共需投资22.5万元,占总投资的1%。表11-2环保设施投资估算环保项目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万元)施工期污水处理设施隔油池、化粪池及临时污水管道8施工期大气治理设施围栏、洒水装置等4施工期固废治理设施垃圾筒、建筑垃圾堆场等3施工期噪声治理设施各类施工机械的隔声屏障、隔声罩及隔声间7.5合计22.51.1.1.1.环境经济效益估算(1)环保设施投资比例环保设施投资比例=环保设施建设费用/总投资=1%(2)环境代价率环境代价率指工程单位经济效益所需的环境代价。环境代价率=环境代价/工程总经济效益×100%=26.1%(4)项目环境经济净效益建设项目环境经济净效益=经济收益-环境代价-环保投资=+17891.2万元。-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从环境经济效益、环境代价等指标看,该项目环境代价较低,环境效益比较明显。1.1.1.社会经济环境损益分析结论项目的实施改善片区居住环境及景观,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可提供就业机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可行。从环境经济角度来看也是合理可行的。通过上述全面的环境效益计算和分析,该项目的正效益大于负效益,项目建设从社会环境经济方面可行。-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总量控制1.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1.1.1.总量控制因子根据本项目排污特点,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列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约束性指标,另一类是本项目其它特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如下:(1)约束性指标:化学需氧量。(2)其它污染物:氨氮、固体废物。1.1.2.总量控制指标(1)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项目运营后生活污水拟由市政污水管网接入某市污水处理厂,最终排入木兰溪感潮段。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如下表。表12-1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指标名称改造前改造后以新带老削减量申报排放总量废水量1.3万t/a25.7万t/a0t/a25.7万t/aCODcr6.6t/a15.4t/a5.82t/a15.4t/aNH3-N0.4t/a2.06t/a0.30t/a2.06t/a(2)固体废物排放总量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送往大湖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固体废物均妥善处置,故不分配排放总量。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案1.2.1.约束性总量控制指标的区域调配方案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对COD和SO2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本项目无SO2排放,COD总量控制指标由建设单位向城厢区环保局申请区域调配。-136- 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其它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案其它非约束性总量控制指标由建设单位根据环评报告核算量作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在报地方环保主管部门批准认可后,方可作为本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其它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如下:氨氮:2.06t/a;固体废物:0t/a。-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环境管理是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影响进行调节控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本环境管理计划依据环评报告书提出的主要环境问题、环保工程措施及省、地市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管理的要求,提出该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供各级环保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环境管理时参考,并作为项目运营阶段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依据。1.1.1.施工期管理计划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期设立施工期环境管理监督小组,该小组成员包括:施工单位的环保监察员、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人员。该小组主要职责是:(1)落实施工场地内外有关施工活动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2)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要求,是否符合工程设计方案的环境保护目标,必要时协助施工单位进行修改和补充;(3)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污染控制技术措施方面的培训,提高文明施工水平。1.1.2.运营期管理机构的组织和职责项目建成运行后应设置环境管理机构,长期保持在物业管理机构内,环境管理部门应设置专门环境管理人员。主要负起小区内环境管理的职责,制定小区环保管理条例,承担相关环境监视和监测并监督条例实行,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环保制度的贯彻落实。项目运营期环境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小区污水管、雨水管的正常维护;(2)负责小区固体废物的清理转运;(3)负责小区绿化保养、维护和改造;(4)做好社会噪声控制及油烟控制等管理工作;(5)做好小区的其他环境管理,卫生及服务工作。-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环境监测计划和竣工验收环境监测是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的前提。为确保环境质量和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应制订环境监测计划。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本建设项目的特点,尤其是所存在的不利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制定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和监测计划,其目的是要监测本建设项目在今后运行期间的各种环境因素,应用监测得到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时修正原设计中环保措施的不足,使出现的环境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监测计划应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各项监测指标的监测,委托相关单位针对本项目特点、根据具体指标分别采取日常常规监测和定期监测。1.1.1.施工期监测计划①在施工工地进行TSP现场监测,按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进行测量,并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进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估,以了解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②在施工期各个施工阶段,根据设备使用位置进行场地内和场界噪声测量,测量方法按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进行,并采用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进行施工场地场界噪声水平评估。1.1.2.运营期监测计划运营期监测计划见下表。表13-1常规环境监测计划序号环保措施名称监测项目监控负责单位监测频次监测站点1噪声监测Leq(A)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区内噪声(不定期)交通噪声(每季度)区内、荔涵大道2固体废物处置-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3景观绿化管理-专人负责--4环境资料管理-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1.1.3.竣工验收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3号令)中要求,本项目就环境治理-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设施向有关部门提出申报、验收,并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进行竣工验收前的环境监测工作。验收小组应由环保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组成,对环境治理设施进行竣工验收。(1)验收监测内容①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②本报告书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验收监测项目的范围、时间和频率按监测规范进行。环保设施应遵守“三同时”制度,和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同时投入运营。运营期监测验收具体见下表。表13-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项目序号环境工程类别验收内容验收要求监测位置1化粪池-监测项目:COD、SS、pH、BOD5、NH3-N化粪池出口2生活垃圾处置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生活垃圾收集站,收集站内的生活垃圾清理运往垃圾场-3环保设施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处理效果4环保机构、管理制度和人员配备一期的物业管理机构设立环境保护机构,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监测制度,设专门的环境管理人员(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①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②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环境保护设施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满足需要;③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④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⑤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⑥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有关规定的要求;⑦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建议竣工验收时适当增加废水污染源的监测频次,听取小区居民群众对项目环保工程设施的监督意见,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总结论1.1.项目概况洋西片区二期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位于某市城厢区龙桥街道洋西村。本项目属于洋西片区改造的一部分,洋西片区东侧紧临荔涵大道,北面为九华学校的规划用地,西侧为果林,南侧为万辉国际城和荔涵大道的安置房。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8770m2,共分为四个地块:地块1占地29660m2,位于洋西片区东南部的运动公园内,为城市公共绿地;地块2占地13330m2,位于洋西片区西南部,为商业住宅用地,规划建设3幢12层碟式住宅楼,3幢18层点式住宅楼,3幢24层点式住宅楼;地块3占地70430m2,位于洋西片区中部延寿溪支流两侧,为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控制绿化带用地;地块4占地15350m2,位于洋西片区西部,为商业住宅用地,规划建设10幢12层板式住宅楼,1幢18层板式住宅楼,4幢18层点式住宅楼。1.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2.1.声环境(1)保护目标施工期声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南侧的荔涵大道安置区,北侧未拆迁的部分洋西村。运营期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项目本身。(2)环境现状项目区域环境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根据区域噪声现状监测结果,项目用地区域内各监测点昼间和夜间的环境噪声值均低于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根据交通噪声现状监测结构,荔涵大道交通噪声在距离路肩20m处基本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距离路肩约36m能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3)影响分析施工期:项目施工噪声将对项目南侧的荔涵大道安置区影响最大,其次是北侧未拆迁的洋西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但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施工噪声,尽量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营期:根据荔涵大道的交通噪声监测结果显示,荔涵大道交通噪声在距离路肩20m处基本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距离路肩约36m能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项目运营期阶段,荔涵大道的车流量可能会随之增加,但就项目选址来看,本项目四个地块中地块1和地块3靠近荔涵大道,根据项目平面布局图,地块1拟建成运动公园,其内没有住宅;地块3为市政排洪设施及两侧控制绿化带用地,故荔涵大道的交通噪声对本项目影响不大。(4)对策措施施工期:项目施工单位应采取工程避让、对高噪声设备装设隔声设施、加强监控管理等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施工期场界噪声达到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项目周边生活区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运营期:建设单位严格控制小区内排风系统、空调系统、泵房配套设备的噪声污染,物业管理部门开展创建安静居住小区的活动,必要时对邻近商场的住户安装隔音窗,确保项目生活区范围内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类标准。1.1.1.大气环境(1)保护目标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东侧的荔涵大道,南侧的荔涵大道安置区和万辉国际城,北侧未拆迁的洋西村。运营期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项目本身。(2)环境现状项目区域内PM10、SO2和NO2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具有一定的大气环境容量,适合居住。(3)影响分析施工期:相对而言,项目拆除房屋、土地平整阶段产生的扬尘对周边150m范围内的影响较大,项目建设和装修阶段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拆迁、平整阶段,其周边的敏感目标主要是项目地块1南侧的荔涵大道安置区和地块3北侧未拆迁的部分洋西村。前者离地块1较近,且处于下风向,在施工阶段受到扬尘的影响较大,而后者位于地块3的上风向,且地块3东段内较平坦,基本上没有民宅,故受扬尘影响相对小。运营期:-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居民燃料以清洁燃气为主,正常生活燃气对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影响;住户厨房油烟经楼房烟道排入大气,地下车库废气通过竖井至车库上方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入住项目区域的饮食业单位应装备油烟治理设施并确保油烟治理达标排放。(4)对策措施施工期:①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措施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运输路线,车辆应当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土石方的运输;密闭运输,防止超载,运输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②施工场内施工扬尘防治措施拆除旧建筑时,应边洒水边拆除;施工区地表压实处理并洒水;天气预报4级风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③堆场扬尘防治措施临时弃渣堆场,要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挡、防风网、挡风屏等;散装粉状建筑材料利用仓库、封闭堆场、储藏罐等形式;采用商品混凝土。运营期:①项目运动公园内规划开设特设餐饮,建设单位应预设专用排烟烟道,烟道的出口不能朝向住宅楼等易受影响的敏感目标;要求入住的饮食服务业单位办理环评。②建议入住本项目的饮食业单位采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公布2002年第一批环保产品认定名录”中所列的治理设施治理油烟,确保油烟达标排放。③小区内公厕和垃圾收集点要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并采用机械排风系统,将公厕排风引入各楼的卫生间排气通道至楼顶排放。1.1.1.水环境(1)保护目标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延寿溪支流、某市自来水厂和木兰溪感潮河段。(2)区域水环境现状项目区域内断面1的水质监测项目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中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断面2和断面3除了pH外,CODcr和氨氮等其它评价因子均超过GB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而断面4除了总磷超标外,其它的均达到GB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影响分析施工期:项目施工期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最大排放量为18t/d,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干管,最终进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不大。运营期:项目运营期污水最大日排放量约为0.07万t/d,外排废水由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占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0.88%,经隔油隔渣池与化粪池预处理后,废水水质符合某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且项目位于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项目东侧的荔涵大道污水干管随着九华路2008年5月的竣工将投入使用,因此项目污水纳入某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可行。污水处理厂污水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后排入,对纳污水体影响不大。(4)对策措施施工期:施工期生活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施工场地建设简易化粪池,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运营期:①建设单位应采用污、废分流制,商场餐饮业废水经隔油隔渣池处理后,与经化粪池处理的生活污水合流排入污水管网,确保项目排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的三级标准。②小区地下车库应增设应急用的抽水泵,并在地下车库附近设置小型沉淀池,以处理暴雨时产生的积水。1.1.1.生态环境(1)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经调查,项目用地范围内植被类型主要有园地植被、田地植被和林地,并以园地植被分布面积最广。区内植被现状以人工植被为主,较单一,项目用地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没有占用基本农田,且无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名贵古树等生态敏感目标。(2)影响分析①土地资源影响分析-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的建设将减少现有的耕地、园地、林地等土地资源。建议当地人民政府开发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尽量弥补耕地资源损失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土石方过程中,应把被征用耕地的表层土集中堆存,然后再运到被开发的耕地或其它土壤肥力差的耕地上,以回收耕层表土,使耕地被征用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②植被影响分析项目现有植被占地面积约为122273m2,主要是田地和园地植被,现有植被绿当量较低,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将对被占用土地现有地表植被造成可逆或不可逆的破坏。建设单位在各施工阶段结束后,及时采取绿化、植被重建等措施,实现植被补偿,对植被影响不会太大。③水土影响分析工程建设中,一方面扰动原地形地貌,损坏原有土壤植被,使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损坏水土资源的效益;另外一方面,在施工中形成的裸露开挖面和松散的堆渣体等,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压实、浆砌片石、植草等,水土流失程度将大为减少,减少约80%,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产生的不良影响。(4)对策措施①建议当地人民政府开发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尽量弥补耕地资源损失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土石方过程中,应把被征用耕地的表层土集中堆存,然后再运到被开发的耕地或其它土壤肥力差的耕地上,以回收耕层表土。②建设单位在各施工阶段结束后,及时采取绿化、植被重建等措施,实现植被补。③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工作。1.1.1.固体废物(1)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据估算,项目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1.5万m3,生活垃圾最大产生量为120kg/d。项目建筑垃圾充分回用,不能回收利用的运至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场所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统一运至垃圾场处理。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只要及时外运处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小区住户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7t/d,由物业管理部门及时收集、清运,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主要环保对策措施施工期:应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垃圾收集筒,收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并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应集中堆放,并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经建设单位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进行处置。运营期:项目每个建筑单元设有移动式垃圾收集桶,项目运动场地旁设有一个垃圾站,运营期间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过袋装收集,由物业管理部门定时到户收集运往垃圾站,再由环卫部门统一运往大湖垃圾处理厂处理。1.1.产业政策分析本项目是整个洋西片区改造的一部分,与洋西片区一期工程的结合将构成一个高品位、高质量的商住小区。洋西片区改造后,净容积率为2.55,不属于别墅区建设项目和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不在限制和禁止供地项目之列。洋西片区总建筑面积55.61万m2,其中安置房建筑面积13.7万m2,商品房建筑面积50.16万m2。建议洋西片区售房期间合理分配商品住房套型房的建筑面积,控制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房达到70%以上;并依据国办发[2005]2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2.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项目的选址意见书,本项目选址符合某市的发展要求,且和周围环境相容,选址合理。1.3.清洁生产分析建设单位从绿色的规划设计、绿色施工方面来实施“绿色房产”,以实现全面的清洁生产。项目按照节能强制性标准委托工程设计并保证节能措施的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节能建筑材料,符合清洁生产要求。-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公众参与(1)本项目的建设将对某市的城市形象、市民居住环境及某市的投资环境产生有利影响,被拆迁户的房屋拆迁补偿将得到一定保障,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公众周边广大民众较为支持项目的建设。但公众普遍要求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环保规定标准,配套建设各项污染治理设施,并严格管理,切实做到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以保证当地人民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2)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管理,解决好公众担心的施工扬尘和噪声等问题,尽量避免或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影响。(3)对于征地拆迁户提出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建议建设方加强与村民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有疑虑的村民,同时,在补偿费用的发放、安置方案等应给予透明公开,尽量消除村民的疑虑。1.2.总量控制COD排放量为15.4t/a,总量控制指标由建设单位向城厢区环保局申请区域调配。其它非约束性总量控制指标由建设单位根据环评报告核算量作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在报地方环保主管部门批准认可后,方可作为本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其它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如下:氨氮:2.06t/a。固体废物:0t/a。1.3.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环境监理、清洁生产、环保竣工验收一览表根据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预测,提出相关环保措施建议,详见表14-1~14-4。1.4.评价总结论本项目选址于某市城厢区龙桥街道洋西村,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建设单位采用了节能措施,积极引进新能源利用技术,从绿色规划设计、绿色施工和绿色物业管理四个方面全面实现清洁生产。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基本能够满足环境规划要求;项目建成后将完善片区市政基础设施,生活污水纳入某-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有利于改善片区水环境质量;片区改造后油烟集中经竖井烟道与楼顶排放,将减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生活垃圾定点及时清运,与改造前相比,将有利于提升城市景观和改善片区卫生条件,项目作为居住片区建设与周围环境相容,选址合理。在确保各污染物正常排放且排放总量控制在本报告书核定指标以内,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1.1.建议与要求(1)本项目用地类型中以田地和园地占多数,项目的征地拆迁补偿方案中缺少对征用田地和园地的补偿方案。《城厢区洋西片区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实施细则》主要是根据《土地管理法》和《某市各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暂行)》等有关规定来制定的,建议结合项目占地情况对征用田地和园地等的补偿方案作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2)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行业环境管理》等有关规定,对改造后的商业店面引进类型作如下建议与要求:◆应按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行政法规,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环境影响申报登记或审批手续。◆必须设置收集油烟、异味的装置,确保达标排放,防治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油烟治理后通过专门的烟囱排放,禁止利用居民楼内的烟道排放。(3)应尽快办理项目所占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相关手续。-136-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4-1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序号污染源环保工程或设施执行标准或要求1施工扬尘①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合同,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按有关环保措施进行施工。①施工单位在拆除建设范围内原有建筑物前,应张贴公告,提醒附近居民自身采取防尘措施。②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措施◆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运输路线,车辆应当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土石方的运输。◆运送土石方和建筑原料的车辆应实行密闭运输,装载的物料、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若车斗用苫布遮盖,应当严实密闭,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公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运输车辆的载重等应符合《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防止超载,防止路面破损引起运输过程颠簸遗撒。◆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地的出入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或其它防治设施,防止洗车废水溢出工地;设置废水收集坑及沉砂池。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③施工场内施工扬尘防治措施◆建设工程业主在施工期间,施工现场要进行围栏或设置屏障,以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拆除旧建筑时,应边洒水边拆除,以减少扬尘的产生量。拆除框架混凝土结构,宜整体大部件吊装移除,减少粉尘排放。◆对于施工便道等裸露施工区地表压实处理并洒水。施工场内便道采用焦渣、级配砂石或水泥混凝土等,并指定专人定期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扬尘。◆天气预报4级风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例如土方工程、粉状建筑材料的相关作业。◆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地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时间,并建议施工单位采取逐片施工方式,避免大面积地表长时间裸露产生的扬尘。④堆场扬尘防治措施◆临时弃渣堆场,要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挡、防风网、挡风屏等。◆若在工地内露天堆置砂石,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等措施,必要时进行喷淋,防止风蚀起尘。◆对于散装粉状建筑材料利用仓库、封闭堆场、储藏罐等形式,避免作业起尘和风蚀起尘。⑤采用商品混凝土,避免现场搅拌混凝土产生的废气与粉尘,并减少建筑材料堆存量及扬尘的产生。⑥对于紧邻改造片区边界的未拆迁的部分洋西村和荔涵大道安置区,拆迁阶段对建筑洒水并围护,施工料场远离这些敏感点设置。依照JGJ146-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有关要求,采用“湿式作业”,采取防治扬尘污染措施。142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续表14-1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序号污染源环保工程或设施执行标准或要求2施工固体废物建筑垃圾不能回用的拆迁建筑垃圾和土建施工建筑垃圾均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根据指定地点、运输路线、时间运行处置。-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装化;做到日产日清,清运往大湖垃圾垃圾填埋场处置。-3施工噪声①工程时间避让,避开夜间和午间时间施工。②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采用先进工艺和低噪设备,打桩阶段推荐采用静力打桩机和钻孔灌注桩。③空压机、泵等高噪声设备设置隔声屏障。④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现场搅拌噪声污染。⑤屋顶浇砼振捣时,面向洋西村非拆迁改造区居民和荔涵大道安置区方向设置活动屏障。⑥对运输车辆噪声防治应选择合适的行车路线,并限制行车速度,进入施工场地禁鸣喇叭。⑦施工噪声设备避开放置在靠近入住居民住宅的周边。⑧装修阶段先安装门窗控制噪声污染。-4施工污水①实施工地节约用水,减少项目施工污水的排放量。②施工场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食堂应设置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厕所的化粪池应做防渗处理。③施工工地污水隔油沉淀后循环用或作为场地抑尘洒水用水,尽可能不向附近水体排放。④区内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纳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外排污水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CODCr≤500mg/L,BOD5≤300mg/L,SS≤400mg/L,pH:6~9。142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续表14-1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序号污染源环保工程或设施执行标准或要求6运营期污水①修建地下式污水处理站(化粪池)处理污水;②污水排放量为704.6m3/d,污水出水水质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表4三级标准。③外排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纳入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④物业部门加强管理,杜绝生活垃圾进入景观水体。专人巡回,及时清除水面枯枝败叶等漂浮物。外排污水处理厂污水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表4三级标准:CODCr≤500mg/L,BOD5≤300mg/L,SS≤400mg/L,pH:6~9。7运营期废气油烟居民住户油烟经竖井烟道于楼顶排放。-片区饮食业安装有效的油烟治理设施,确保油烟治理达标排放,排气筒的出口不能朝向住宅楼等易受影响的敏感目标,排气筒的出口段长度至少应有4.5倍直径(或当量直径)的平直管段。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车库废气地下车库的汽车尾气由车库的排风系统通过高于2.5m的排气装置排放,排气口背向敏感建筑。-8运营期噪声①控制通风系统、水泵、备用发电机等配套设备的噪声污染:通风系统、水泵设置在地下车库,变、配电设施应与居民楼分离设置,备用发电机安装隔声罩。②创建安静居住片区。噪声源处于单独密闭隔声间并采取减震措施;区域噪声满足1类标准要求:昼间55dB,夜间45dB。临荔涵大道侧区域噪声执行:将道路红线外30米距离内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昼间70dB,夜间55dB。9运营期生活垃圾每栋楼均设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及时由城市环卫部门外运处置分类收集、日产日清10景观绿化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景观设计手法;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绿化,禁止出现裸露土层;绿地率达到规划设计的相应标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绿地率达到30%以上。11水土保持委托相关单位编制本项目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采取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无明显水土流失12环境管理设置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委托相关单位对项目的环保设施按环境监测计划,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142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4-2绿色施工及清洁生产措施一览表序号指标体系措施1施工管理(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2)编制绿色施工方案。(3)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4)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5)制定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规章制度。2环境保护见表14-1中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2)应就地取材;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对建筑材料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3)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4)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5)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6)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7)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8)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9)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10)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11)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12)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2)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5节能与能源利用(1)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3)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4)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5)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6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3)施工现场仓库、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142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4-3施工过程的环境管理、监督监视内容序号责任部门环境管理或监督、监视内容1环保部门(1)经济手段主要采取排污收费、污染损失赔偿等方式,促使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完善施工阶段的环保报批手续,落实环保防治措施,污染物达标排放;(2)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中对施工期的环保要求,保护施工场所周围的环境,防止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减少粉尘、噪声、震动和污水带来的污染;(3)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环境监察和监测,敏感点大气、噪声等是否满足区域功能要求,污水是否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堆场、料场是否有防雨、降尘措施等,即各项污染治理设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4)工程后期和竣工后,还应及时修复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5)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使其懂得做好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是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2建设单位(1)委托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合同,明确环境保护责任;(3)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4)定期请当地环保部门监督、检查,协助主管部门做好环境管理工作;(5)配合环境监测站搞好监测工作。3施工单位(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按相关的法规和条例以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施工期的环保要求,制定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对污水、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的防治措施;(2)在施工期间,须实行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和排污管理:①技术管理指各施工单位应建立和健全环保技术规程及考核指标,开展无污染或低污染施工工艺的研究试验;②生产管理指在布置施工生产任务的同时,还应层层落实环保管理,明确各施工阶段的环保要求,尤其是施工场地的噪声防治要求,建立日常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③设备管理包括环保设备管理和生产设备管理,环保设备和生产设备须实行同样的维护、检修制度,建立正常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并尽可能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④排污管理指按规定设置施工期间的污水排放口位置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所,核实施工阶段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总量、频率、方式和强度,采取合理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并定期报告主管单位和当地环保部门,接受监督检查。142 商业住宅、市政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用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4-4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一览表验收类别验收内容验收标准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①施工营地和施工点(料场)及弃渣场等临时占地的清理,对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的妥善处理。②片区点线面的绿化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①临时施工用地基本恢复原有土地使用功能,无明显水土流失。②片区绿化成活率高。生活垃圾处置生活垃圾处置情况建设移动式生活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清理运往垃圾填埋场。环保机构设置落实环境管理、环境监测计划内容设立专职环境管理机构。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