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28 KB
  • 55页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总则1.1项目由来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标志着西咸新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西咸新区,明确了“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发展定位,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作为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最终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有效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条例》和环保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该规划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③《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④《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污染物排放标准①《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②《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③《关中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61/941-2014);④《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81-2002);⑤《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⑥《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1.3评价主要内容、方法及评价重点(1)评价主要内容规划区现状调查;规划分析及评价;水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大气环境容量及水环境容量计算;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社会环境评价、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及规划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公众参与等。(2)评价方法参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130-2014)推荐方法,同时考虑本次评价的需要,本着简单、实用、实践可行的原则选取评价方法如下,具体见表1.3-1。表1.3-1评价方法一览表序号评价内容评价方法1环境影响识别核查表法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2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规划概述与分析资料收集与情景分析4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调查与监测、遥感解译5环境容量与影响(水、气)数学模型法、情景分析法6生态环境影响系统分析法,质量指标法7规划方案综合论证专家咨询法、类比分析法、核查表法8公众参与公示、调查表、专家咨询等方法(3)评价重点①注重西咸新区总体规划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上层规划、国家级及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同层位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的协调性和相容性分析。②注重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分析。③重视对生态系统的整体评价,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改善的综合评价。④对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及环境保护预防性对策。1.4环境敏感目标①居住环境:主要包括西咸两市7个县(区),23个乡镇(街道办)。表1.4-1评价区内敏感点分布所在行政区区(县)街镇乡户县大王镇西安市长安区马王街办、高桥乡、斗门街办、王寺街办未央区三桥街办、六村堡街办渭城区北杜镇、底张街办、周陵街办、渭城镇、窑店镇、正阳镇秦都区钓台街办、陈杨街办、沣东街办、双照镇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崇文镇、太平镇、高庄镇、永乐镇兴平市南位镇(部分)②渭河、泾河、沣河;西安市第三水厂沣、皂河地下水水源地和第五水厂西北郊渭河地下水水源地。③历史文化遗产:西咸新区范围内主要有丰镐遗址、阿房宫遗址、秦咸阳城3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遗址、长陵、顺陵、千佛铁塔、崇文塔、建章宫前殿遗址、阳陵、康陵、义陵、安陵、李昞墓等周秦汉唐时期遗址共40处,其中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处。④泾河、渭河河流滩涂湿地。4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规划概况和规划分析2.1规划概况2.1.1规划背景(1)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经济区一跃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体现了国家“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总体思路,为加快建设西部强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咸新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文件),提出了:构建以西安—咸阳为核心,以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沿线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重点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加强产业合作和城市功能对接……。(2)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启动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安从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城市到国际化大都市,是继上海和北京之后国家批复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西咸两市城市格局和功能将全面升级。西咸一体化由此跃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09年11月,省政府通过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主城区空间发展方向为:北跨、东拓、西接、南融。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两区一带”的发展格局。(3)西咸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早在2002年,西安、咸阳两市签订了一体化协议书。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从规划时限2006-2020,修订版的2008-2020,以及到最新的2010-2020,逐渐明确城市发展目标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融入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努力建设现代都市、生态新城、文化古都、经济强市,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8年8月省政府通过了《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对沣渭、泾渭、空港产业园、渭河西咸段生态景观带等重点区域提出了建设规划。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西咸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受行政区划分5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割、缺乏抓手等原因,一体化进展不快、力度不大,特别是西咸结合部建设步伐缓慢,没有形成实质性、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局面,目前两个城市的发展都迫切需要在空间上拓展和内涵上提高,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共赢发展。(4)西咸新区方案的提出和战略提升从2009年省政府批复《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到2010年省政府通过《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西咸新区总体建设方案正式形成。2011年1月,陕西省人大会批准了《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全面实施《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1年6月13日,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2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西咸新区列入全国五个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函〔2014〕2号文件”,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至此,西咸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1.2规划定位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2.1.3规划空间范围和空间布局(1)空间范围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范围88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2)空间布局以“大开大合”的空间发展模式,并沿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形态,构建新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通过两条帝陵遗址带,渭河、沣河、泾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以及组团间的楔形绿地为分隔,形成“廊道贯穿、组团布局”的田园城市总体空间形态。一河:以渭河为纽带,渭河两岸集中高端服务业,着力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渭河生态长廊,建设大都市渭河核心区带。6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两带:沿五陵塬遗址,构建渭北帝陵风光带;沿周秦汉都城遗址带,构建周秦汉古都文化带。四轴:沿正阳大道拓展城市功能,对接西安钟楼南北线,共同构建大都市南北主轴带;以沣泾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带;以红光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东西主轴带,完善大都市的发展格局;以秦汉大道为轴带,连接秦咸阳宫与汉长安城遗址,构建大都市秦汉文化主轴带。五组团: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泾河新城。空港新城:包括泾阳县的太平镇,渭城区的底张街办、北杜镇和周陵街办福银高速以北的区域,总面积144.1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36平方公里。沣东新城:包括长安区的斗门街道、王寺街道,秦都区的沣东街道,三桥街道、六村堡街道西安绕城以西的部分,总面积159.36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3.3平方公里。秦汉新城:包括渭城区的正阳、窑店、渭城、周陵镇福银高速以南的区域,秦都区的双照镇,兴平市南位镇,泾阳县的高庄镇(部分),总面积302.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沣西新城:包括户县的大王镇,长安区的马王街道、高桥乡,秦都区的钓台、陈杨寨街道,总面积143.1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64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8.6平方公里。泾河新城:包括泾阳县的泾干、永乐、高庄(部分)三镇和崇文乡,总面积133.13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47平方公里。2.1.4规划目标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注重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保护文物;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建设新城市。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7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1.5规划结构(1)产业结构规划近期的三产比重为8:50:42,三产发展呈“二、三、一”的结构。规划远期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比重,三产比重为2:38:60,三产发展呈“三、二、一”的结构。(2)能源结构西咸新区主要消耗能源包括电力、天然气、热电厂蒸汽、太阳能和地热。以热电厂做为主热源,地热、太阳能、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等作为补充。(3)资源利用结构1)水土资源结构西咸新区无矿产资源,区域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区之外,多年来城市建设滞后,现状城市化程度较低,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等设施均按照农村标准建设,建设水平低,现状建设用地仅占规划面积的15.31%。新区区域内自产地表水资源及渭河、沣河、泾河过境径流均难以利用,地下水资源由于西安、咸阳主城区的开采目前处于超采状态。因此,区域的水资源不具有优势。2)土地资源利用结构西咸新区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占规划面积的40.82%,非建设用地占规划面积的59.18%。城乡建设用地中遗址保护用地严格按照现状确定的保护面积,体现了保护人文和历史资源的的规划目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是现状城市用地的5.9倍,随着乡村的整合搬迁,乡村建设用地为现状用地的40.86%,非建设用地中规划水域面积增加20%,农林用地减少为现状用地的47.74%。3)水资源利用结构规划新区采用区域调水解决水资源供给瓶颈。以秦岭北麓地表水、引汉济渭调水作为区域主要供水水源,远景建设东庄水库作为第二水源,与区域内污水资源化利用后的再生水、雨水资源,形成区域多水源联合供水保障体系。整合现状地下水源,将其纳入区域应急备用供水系统。其中,再生水处理量为区域污水产生量的32%。8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1.6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分阶段实施。近期:2010—2015年,为启动实施阶段;远期:2016—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2.1.7规划发展规模(1)人口规模:2015年城市人口150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236万人,其中空港新城27万人,沣东新城67万人,秦汉新城42万人,沣西新城53万人,泾河新城47万人。(2)用地规模: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人均106.67平方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人均115.2平方米。其中空港新城36平方公里,沣东新城75平方公里,秦汉新城50平方公里,沣西新城64平方公里,泾河新城47平方公里。2.1.8规划建设时序(1)规划阶段目标①“三年出形象”(2011-2013)——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西咸快速干道拓宽改造,改善西咸出入口形象;基本建成沣泾大道、正阳大道、红光大道等区域主干络网;渭河、沣河、泾河治理初见成效;五大区域板块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板块化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年增长42%)。②“五年大变样”(2014-2015)——重点进行城市功能提升。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区域都市农业走廊、工业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化大大推进,统筹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大区域板块特征明显。区域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年增长50%)。③“十年大跨越”(2015-2020)——重点形成区域特色优势。园区交通便捷、田园特征明显;优美小镇点缀、城乡和谐共生,新兴产业聚集,高端人才荟萃,五大板块鼎立,发展特色鲜明。年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9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年增长30%)。(2)近期建设内容新区近期建设的主要内容分为七个方面:一是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构建新区骨架,建立新区与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之间的便捷联系;通过电力电信、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后续项目入驻提供基础条件。二是高品质、高标准建设新区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新区的吸引力。三是对五陵塬秦汉文化带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整治历史文物周边环境、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营造浓厚的新区文化特色。四是渭河生态景观带的整治和塑造。五是策划重点项目,通过对主要门户空间以及重要节点的景观塑造,树立新区形象。六是根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经济的发展方向与产业布局,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向新区集中,促进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七是积极整治、改造现有村镇建设用地,加快实施村镇归并整合,积极引导规划区内现有村民就地城镇化。(3)近期建设时序首先优先推进渭河景观带、渭河南岸沿世纪大道区域、六村堡现代产业园、汽车城、泾河水体景观的改造;加快机场第二跑道建设,推动渭河以北金融商务区的建设以及泾河以北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其次建设五陵塬历史文化风光带、空港产业园和空港综合保税区。2.1.9主要规划内容2.1.9.1土地利用规划(1)空间管制规划根据西咸新区区域内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看,西咸新区空间管制建设性分区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区。1)禁建区:指河湖湿地、历史遗址保护区等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的地区。主要包括:渭河、泾河、沣河河道及两侧绿地,渭北五陵塬历史遗址保护区、阿房宫遗址、丰京遗址、镐京遗址,昆明池及周边绿地,区域性生态廊道,区内国道两侧15米范围以内,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50米以内范围,市政基础设施走廊及基本农田和外围农田。2)限建区:指需限制建设活动的区域,在确保自然生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预留重点项目的发展空间。主要包括:区内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50米以外、10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0米以内的区域,咸阳国际机场净空要求的限制范围内及区内的各类绿地。3)适建区:指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势相对平坦、没有其它建设限制条件的区域,或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可进行开发建设的区域。主要包括:咸阳机场周边区域、泾河两岸区域、渭河北岸1500-3000米范围内、渭河南岸大部分区域。4)已建区:指实际已开发建设并集中连片、基本具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地区。(2)地上空间利用规划西咸新区规划用地汇总情况见表2.1-1。表2.-1-1西咸新区规划用地汇总表用地面积(km2)比例(%)类别名称代码现状规划现状规划城乡建设用地13536015.3140.82城市建设用地462725.2230.841H其区域设施用地10511.135.78中乡村建设用地71298.053.29遗址保护用地880.910.91非建设用地74752284.6959.18水域11013212.4714.972E其农林用地46722352.9525.28中其他非建设用地17016719.2718.93总计城乡用地882882100100(3)地下空间开发根据因地制宜、远近兼顾、综合开发、分期建设的开发利用原则。充分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城市道路、体育场馆、大型公共建筑物、其它建筑物的地下空间资源,建设交通、商业、市政、人防等各类地下设施。2.1.9.2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文化彰显策略以周秦汉历史遗迹和渭北帝陵历史遗存带为依托,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环境融合为原则,梳理贯通城市文化脉络,发掘历史文化潜在的价值,彰显城市文化特色。(2)历史遗存的保护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特区,保护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划定的保护范围内切实加强对文11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手续。(3)开发利用延续大都市帝陵文化、秦汉文化、古都历史三条文化带,通过发掘与环境整治形成展示公园、博物馆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中区,与渭河生态景观带相呼应。以汉长安城为纽带,连接渭北帝陵遗址带及周秦汉古都遗址带,建设国家级秦汉文化展示区和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化遗址公园。2.1.9.3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发展策略以“集约、集群、集成”的产业发展模式,以“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的产业发展理念,形成以科技、文化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产业发展方向以科技、文化为支撑,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会展商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实现五个组团产业互补、错位布局、协同发展。(3)主导产业空港新城:以临空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航空运输及物流业、临空制造业、国际商贸、高端服务业、临空农业等产业。沣东新城:建设国家统筹科技资源基地,以高新技术和会展业为主,重点发展体育、会展商务、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产业。秦汉新城:以秦汉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生态休闲、行政商务、总部经济、住宅、都市农业等产业。沣西新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重点发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行政商务、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产业。泾河新城:以低碳产业为主,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测绘、新能源、现代物流、创意产业、都市农业等产业。(4)产业布局在西咸新区打造十大产业园区。空港新城:综合保税区B区;临空产业园区;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六村堡新加坡产业园;秦汉新城:五陵塬文化产业园区;周陵新兴产业园区;沣西新城:信息服务产业园区;国际文教园区;泾河新城:现代物流园区;地理信息产业园区。2.1.9.4生态体系及绿地系统规划12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生态体系格局延续区域生态格局,构建“两带、三廊、多绿楔”的生态绿化体系。“两带”——渭北帝陵风光带、周秦汉古都文化带。“三廊”——渭河、泾河、沣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多绿楔”——楔入各功能组团间的生态绿地。城市水脉:以河流为依托,建设湿地公园、水景公园。将水系引入建设用地,形成水脉渗透、绿水相融的城市灵动空间。(2)绿地系统规划1)公园绿地在五陵塬地区规划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化遗址公园和秦咸阳宫遗址公园;沿渭河规划湿地公园4处,沿沣河规划滨河公园2处,沿泾河规划滨河公园2处;在丰京、镐京、阿房宫遗址北侧规划遗址公园。在每个组团内规划公园1-3处。规划沿主要生活性道路、景观道路两侧及居住区出入口附近设置多处街头绿地。2)防护绿地在组团周边、河流两岸、过境铁路和过境公路两侧、高压线走廊、工厂与居住区之间布置绿化隔离带、仓储区周围配置不同类型的防护绿地。3)遗址保护区绿化在重点保护区内采用草坪、地被和浅根系的灌木等加以绿化;在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常规绿化。4)外围绿色增长边界沿西咸环线向西北向扩展,形成宽度约2公里的防护林带,包括生态农田、经济林带、苗圃、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绿化形式,隔离新区与外围城市空间,限定新区发展范围。2.1.9.5景观风貌规划以农田、河流、山塬作为景观背景,尊重现有自然生态特色,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形成具有田园城市特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风貌。充分利用各类景观要素,对新区各个功能组团景观风貌予以规划和控制,构筑层次多元、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区。以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把渭河打造成为西安大都市的城中河;着力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滨河生态长廊、文化展示长廊、滨水休闲长廊、大都市形象展示长廊。形成“四绿心、四板块”的结构框架。将渭河生13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态景观带分为河流生态控制区、湿地生态区等十大功能区。渭河两岸河堤外各1500米实行分级控制,按照<200米,200-500米、500-1000米、1000-1500米的控制范围确定不同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强度。2.1.9.6综合交通规划(1)综合交通策略贯彻公交优先原则,倡导低碳交通方式,构建立体、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路面公交等多级公交网络无缝衔接,形成覆盖全区、连接西咸两市、辐射西安大都市圈的综合交通体系。(2)航空积极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成为西部的门户机场、全国性枢纽机场,成为贯通欧亚、连通世界“空中丝绸之路”的新起点。(3)铁路在国家干线网规划基础上,加快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建设,改善各等级铁路间的相互衔接,提高铁路网运输效率。高速铁路:西安—宝鸡;西安—成都;西安—银川。关中城际铁路:北客站—奥体中心—机场—法门寺;北客站—咸阳—机场—三原;西安站—高陵—阎良—富平。规划范围内新建三个铁路客运站,分别为西成高铁阿房宫站、关中城际环线机场站、咸铜铁路泾河站。改建原有三桥站、黄家寨站、长陵站、肖家村站、永乐站五个车站为铁路货运站。(4)公路构建以六条高速、两条国道、两条省道为交通主动脉的“622”对外公路网络。6条对外高速为规划新建西咸环线、连霍高速新线、包茂高速、连霍高速、福银高速、京昆高速。2条国道为108(310)国道、312国道。2条省道为208省道、104省道。规划设置22个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国道规划提高为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过境交通沿S208、G108(310)及高速公路通行。设置两座公路客运站,在沣西新城设1级客运站、在泾河新城设2级客运站,设置三座货运站(物流中心)。(5)城市路网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建设。由快速路和主干路主通道共同形成“五横五纵”骨架路网。14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五横”:红光大道、西咸快速干道、兰池大道、沣泾大道北段、高泾大道。“五纵”:沣渭大道、迎宾大道、沣泾大道南段、秦汉大道及正阳大道。规划10条快速路和54条主干路。(6)快速公共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13条快速公交线路和7条轨道交通线路。(7)公交枢纽规划建设两处对外汽车客运枢纽,两个一级公交换乘枢纽,建设33个二级,60个三级公交换乘枢纽。在公交换乘枢纽周边建设公共停车场。2.1.9.7市政专项规划(1)给水工程需水量预测:规划最高日用水量为118.0万立方米/日,年用水量为3.74亿立方米。其中渭河以北规划最高日用水量为58.0万立方米/日,年需水量为1.84亿立方米;渭河以南规划最高日用水量为60.0万立方米/日,年需水量为1.90亿立方米。水源规划:以秦岭北麓地表水、引汉济渭调水作为区域主要供水水源,远景建设东庄水库作为第二水源,与区域内污水资源化利用后的再生水、雨水资源,形成区域多水源联合供水保障体系。整合现状地下水源,将其纳入区域应急备用供水系统。给水设施规划:渭河以北建设第二条过渭引水工程,配套建设空港水厂;渭河以南以引汉济渭调水为主供水源,建设沣渭水厂。建设形成新区与西安、咸阳主城区供水设施全面对接、渭河南北相连、主环相接的供水网络。(2)污水工程污水量预测:预测区域最高日污水量为94.4万立方米/日,平均日污水量为82.1万立方米/日,年污水量为3.00亿立方米。其中,渭河以北最高日污水量为46.4万立方米/日,平均日污水量为40.3万立方米/日,年污水量为1.47亿立方米;渭河以南最高日污水量为48.0万立方米/日,平均日污水量为41.7万立方米/日,年污水量为1.52亿立方米。污水系统规划:采用分区收集处理的原则。渭河以北受地形及现状条件限制划分为七个污水分区,规划设置七座污水处理厂。污水经深度处理后一部分作为再生水进行回用,一部分就近排入泾河、渭河水体。渭河以南划分为六个污水分15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区,规划设置六座污水处理厂。污水经深度处理后一部分作为再生水进行回用,一部分就近排入沣河、渭河水体。雨水工程:采用新型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建设完善区域建筑屋面、道路、场地等雨水的收集与初期处理设施,形成以建筑单体、单位庭院、居住小区、城市湖泊湿地等相结合的城市雨水蓄积利用设施体系,雨水管网应与河流水系相结合,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建设多座人工湖泊湿地,作为区域内雨水蓄集场所,也作为区域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消防用水等水源。(3)再生水利用新区再生水总处理规模26.3万立方米/日,其中渭河以北处理规模11.3万立方米/日,渭河以南处理规模15万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4)供电工程预测电力负荷为3270MW,年用电15TWh。新建330变电站用地5~8处。新建110kV变电站41座。电网建设应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智能化,向用户提供高质量、低碳化的电力,区内中压用户的目标可靠率达到99.99%。(5)燃气工程气源规划:以陕北地区长庆油田天然气作为供气气源,随着靖西输气管线和关中环线的建设,逐步扩建泾河分输站,新建泾河新城门站并规划若干高中压调压站以满足规划区用户的需求。近期规划:就近接引西安或咸阳的天然气管网,随着新区的建设逐步完善供气设施,满足燃气用户需求。远期管网规划:五大组团形成环网供气,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0%。(6)供热工程新区采暖综合热指标为60瓦/平方米。集中供热热化率远期取0.6。规划区供热面积为8160万平方米,总采暖热负荷为4896兆瓦。根据新区的功能分区,共规划5个供热区域,按照城市区域热源“节能、环保、减排”的要求,采用以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站为主要热源,以冷热电三联供、地热、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等生态热源为辅助热源,形成高效率、高科技、多类型的热源综合供应体系。(7)环卫工程规划目标:环卫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处理16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完整、先进的环卫监测与监控体系,实现环卫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生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实现综合处理,充分利用西安市、咸阳市已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规划在秦汉新城和沣西新城各设垃圾生化处理厂一座,在泾河新城北部设垃圾发电厂一座。其它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医疗垃圾由专业机构进行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统一纳入西安市和咸阳市医废处置体系。危险垃圾送往省危废中心处置。建筑垃圾和余泥土方统一处理,建设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厂一座。工业垃圾收运处理原则为从末端治理逐步转变到全面控制,以清洁生产、循环再生和污染控制为基本治理方式,一般工业垃圾纳入综合回收利用产业链。2.1.10环境和生态保护规划(1)环境保护目标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名胜古迹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其他地区均达到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水质逐步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危险废物依法得到安全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声环境保护目标:各类噪声功能区昼、夜间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2)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名胜古迹和风景区执行大气一级标准、噪声1类标准。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区域执行大气二级标准、噪声1类标准。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执行大气二级标准、噪声2类标准。规划工业区和业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带执行大气二级标准,噪声3类标准。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两侧区域执行噪声4类标准。沣峪口至沣河入口段,昆明池、渭河干流沣河入口至天江段、境内泾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渭河干流天江至规划区边界为工业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Ⅳ类标准。17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规划并未提出完备的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只是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章节提出了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包括了城镇环境污染的综合减缓措施、交通体系建设环境影响的综合减缓措施、绿地系统规划要强调建设品质、超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近期建设规划应突出环境建设项目等原则性的要求。2.1.11规划资源环境条件分析2.1.11.1资源条件分析(1)土地资源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格局来看,西咸新区由两市边缘向大都市中心转化,新区内拥有大片平坦可开发土地,为高速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后发优势。(2)水资源区域内自产地表水资源及渭河、沣河、泾河过境径流均难以利用,地下水资源由于西安、咸阳主城区的开采目前处于超采状态。根据陕西省关中城市群水资源配置总体思路,区域供水以秦岭北麓地表水、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引红济石、引汉济渭调水、东庄水库为主要供水水源,通过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来解决水资源供给的瓶颈,全面建设区域多水源联合供水保障体系。(3)区位交通资源新区位于西安三环和规划的西咸环线之间,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三环十二辐射中有“两环五辐射”通过新区;两条普通铁路、三条高速铁路、三条城际铁路途经新区;新区内西有国际空港,东有国际陆港,南接西安北客站,是国际国内交通网络的枢纽,可以实现水陆空无缝衔接。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条件成为新区跨越发展的引擎。(4)区域经济基础条件西安、咸阳两市是我国“一五”和“三线”时期国家布局建设起来的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工业基地。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包括36个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高新技术、兵器、机械、电子、通讯、光学、纺织、输变电、仪器仪表及装备工业的科研、生产基地。新区位于两市之间,有坚实的产业集群作依托。(5)历史和人文资源18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西咸两市历史悠久,周秦汉唐等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重要影响的朝代都建都与此,堪称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两市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都位于西咸新区及其周边地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西咸区内周秦汉唐时期遗址共40处,其中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处。西咸新区承载着传承与发扬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责任。遗址和帝陵自身的高价值性和不可交换性,具有前景极其广阔的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2.1.11.2环境条件分析(1)环境空气根据现状监测数据,规划区内的SO2和NO2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监测浓度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相关限值要求。个别点位超标可能因为工业项目和汽车尾气对大气造成的影响;PM10其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日均值浓度均出现超标现象,但是超标情况不严重;PM2.5非采暖期和采暖期日均值浓度出现超标现象。根据咸阳和西安两地历年监测数据,2005年~2012年西安市和咸阳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连续8年达标;PM10和PM2.5浓度有一定程度的超标,但是从2007年后整体污染程度有所下降。因此,规划区环境空气呈现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的特点,除受个别工业企业的影响,局部地区出现超标情况外,总体上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另外,受施工工地较多、道路状况和气候等因素影响,颗粒物浓度较高。(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渭河水质介于IV类和V类水之间,泾河水质介于III类和IV类水之间,水质较差与河流沿岸居民生活污水散排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不到位有关。太平河和皂河均为穿城纳污河,水质均为劣V类水体。因此,评价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3)声环境质量规划区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规划区为依托西安和咸阳的城乡结合部,其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物流运输量较大,但在缺少相关规划定位的情况下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低,特别星罗棋布在其中文物保护单位,从而造成个别点超标。(4)生态环境区域呈现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的特点,局部地区耕地受工业和物流等因素切割蚕食严重,集中连片的农业生态系统向斑块化过渡,星罗棋布的陵园19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和遗址保护区在生态保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水生态系统受水体污染破坏严重。2.2规划分析2.2.1规划位属分析西咸新区在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属于城市规划,在规划层级上属于国家级规划,规划的功能属性属于综合性规划。规划时间属性上属于首轮规划,时间跨度从2010年到2020年,总体为10年,为长期规划,其中包括了近期(至2015年)和远期(至2020年)规划。2.2.2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性分析2.2.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符合性经过认真比对分析,西咸新区规划符合《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办法》、《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规划基本符合《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但是规划未明确集中供热普及率,未明确所有工业园区实现集中供热。基本符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但是规划未明确集中供热普及率、未明确所有工业园区实现集中供热。天然气气化率不符合《通知》中西安市区和咸阳市区的气化率达到95%的要求。规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符合《通知》中10m2的要求。2.2.2.2政策符合性经过认真比对分析,西咸新区规划符合《陕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十二五”陕西省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计划的通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关中地区灰霾防治重点行业项目建设指导目录(暂行)》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陕西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陕西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要求。2.2.3规划与国家级、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西咸新区规划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对该片区功能定位、开发原则20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和环境政策的相关要求,符合《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对该片区的开发原则和环境政策的相关要求。2.2.4规划与相关同层位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比对分析,西咸新区规划符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09—2020年)》、《陕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陕西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陕西省“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规划基本符合《“十二五”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但未明确集中供热普及率、清洁能源利用比例。规划基本符合《西安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但未明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等定量指标。规划基本符合《咸阳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但未明确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率、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重点污染源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定量指标。2.2.5规划发展目标定位的协调性分析(1)规划方案的布局与规划发展目标、定位的协调性规划空间布局为:“以“大开大合”的空间发展模式,并沿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形态,构建新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通过两条帝陵遗址带,渭河、沣河、泾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以及组团间的楔形绿地为分隔,形成“廊道贯穿、组团布局”的田园城市总体空间形态”体现了“注重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保护文物”的规划目标。符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的规划定位。(2)规划方案的结构与规划发展目标、定位的协调性新区现状呈现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区内一产占绝对比重,工业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集聚特征初步显现,但产业关联度不高。规划产业结构为“近期的三产比重为8:50:42,三产发展呈“二、三、一”的结构。规划远期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比重,三产比重为2:38:60,三产发展呈“三、二、一”的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为“以科技、文化为支撑,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21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会展商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实现五个组团产业互补、错位布局、协同发展”符合“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建设新城市的规划目标,也符合“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的规划定位。(3)规划方案的建设时序与规划发展目标、定位的协调性规划阶段目标对规划目标的“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进行了诠释,符合规划目标。规划至2013年首先进行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至2015年重点进行城市功能提升,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区域都市农业走廊、工业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化大大推进,统筹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大区域板块特征明显。符合规划定位的“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2.2.6规划备选方案规划以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站为主要热源,以冷热电三联供、地热、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等生态热源为辅助热源。但在具体的各新城热源规划和热负荷分担、供热措施中,并没有将地热资源纳入统筹范围。根据资料,咸阳地热资源面积大,储备条件好,2006年3月,咸阳被命名为首个“中国地热城”。2013年对规划进行了再次论证修编,形成了《咸阳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11-2020年)》。另外,根据2014年5月西安市发改委发布的信息,干热岩供热技术经过我省企业多年自主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并且用于商业推广。因此,作为热源备选方案,评价建议规划结合《咸阳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11-2020年)》,将地热资源纳入新区的热源实际供应范畴,以地热资源替代新城的热电集中供热,并重新规划相关供热设施的规模、布局。2.3规划不确定性分析2.3.1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1)水资源分配方案与规划不确定性分析规划区渭河以北以东庄水库(位于泾河下游)水资源量为4.2亿m3;规划区渭河以南以沣河(4.2亿m3)和引汉济渭调水(15亿m3)为主供水源,其中西咸新区可用水资源量为3亿m3;规划区污水量为3m3,再生水利用率为30%,22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再生水量为0.9亿m3。西咸新区规划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8.1亿m3,西咸新区需水量为3.74亿m3,因此,规划以秦岭北麓地表水、引汉济渭调水作为区域主要供水水源,远期以东庄水库作为第二水源与区域内污水资源化利用后的再生水、雨水资源,形成区域多水源联合供水保障体系,可满足新区用水需求,规划在水资源的可得性、西咸新区水资源分配总量方面不存在不确定性。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预计于2015年竣工投运,东庄水库水利枢纽工程也已开始前期工作,该工程预计2020年建成投运,供水工程在建设时序方面满足新区发展要求,不存在不确定性。(2)土地资源使用方案导致规划不确定性分析沣东新城、沣西新城内工业用地处于居住用地主导风向上风向,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可能对下风向的居住区会产生一定影响;而规划依托的咸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剩余容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区的长期排放需求,规划建设的垃圾生化厂、垃圾发电厂建设在选址迟迟不能确定,则会对新区垃圾处理造成影响。文物保护单位顺陵、康陵、周陵、渭陵周围布局工业用地,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可能文物保护单位产生影响。以上土地使用方案的不确定都可能导致规划方案发生变化或调整。(3)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导致规划不确定性分析西咸新区规划主导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其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小。但作为规划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需从西安市、咸阳市指标中分配,存在总量指标竞争,同时新区尚需为未来发展留有余量,这些对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获得造成不确定性因素。另外,外部环境政策的变化及泾河、渭河的污染物减排压力等因素对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均可能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规划的不确定性。(4)规划各项内容顺利实施的可能性与必要条件①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是规划发展的必要条件区域集中供热规划实施基础薄弱,污水收集水平还较低,所以环境污染控制的压力依然存在,加快市政、环保基础设施和生态保育措施的建设进度,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圈整个地域范围内采取环境整治措施,从而促进区域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是实现新区规划目标的必要条件。23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②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规划产业发展态势对新区整体建设的后劲产生影响。规划各新城面临着大西安范围内的区域性竞争,各大开发区和产业基地间功能定位、产业结构有着相似之处,在招商引资、用地指标、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各新城产业优化选择,构建特色鲜明的国际空港城市产业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快速形成对优势产业的聚集,加快对知识型产业为主导的新产业的培育,加快打造和构建产业链,形成高效率的产业体系,是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产业条件。(5)规划方案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调整情况根据前述分析,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小。但作为规划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获得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而污染物总量指标是决定区域产业规模的重要制约因素。西咸新区新一轮的总体规划正在修编过程中,存在对各新城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相似之处进行重新考量和对重点发展行业和产业布局重新调整的可能性。随着空港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优势产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规划产业之外入驻大型项目将导致规划产业园区和相关组团功能重新调整,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规划方案发生变化或调整。2.3.2规划具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1)国家对西咸新区新定位新要求本次评价依据是以2010年12月6日陕西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通过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而国务院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批复是2014年1月6日。在规划定位方面,国家层面的要求中“……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紧紧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于规划编制较早,尚且缺少该方面的定位,在规划方案中未能对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进行规划。(2)环保基础设施规划不确定性公众向来对于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恶臭问题较为敏感,选址成为最为棘手的问题。规划在秦汉新城和沣西新城各设垃圾生化处理厂一座,在泾河新城北部设垃圾发电厂一座。从现状规划选址来看,垃圾发电厂位于泾河新城的上风向,而秦汉新城垃圾生化处理厂位于咸阳机场的上风向,沣西新城垃圾生化处理厂则24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位于新城中部,可能影响下风向部分居民。因此,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等选址及能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等存在不确定因素。由此造成环卫设施,排水管网、排水口的重新设置等一系列潜在不确定因素。(3)规划产业和布局调整规划未明确第二产业具体行业及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优势产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导致规划方案发生变化或调整。各新城部分规划产业重复,西咸新区部分重点发展产业与西安市存在重复和交叉,西咸新区和西安市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可能导致规划产业和布局发生变化或调整。另外,国内已有十多个空港或发展临空经济的地区,有相当大的重复性,上述规划产业方向的重新调整,是规划的潜在不确定因素。(4)具体规划内容缺失缺少环境保护体系规划,仅有保护目标,功能分区,缺少保护措施和管理要求,环境保护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缺少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规划缺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污泥无害化处理率、重点污染源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未明确所有工业园区实现集中供热,未明确集中供热规模、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规模、规划的第二产业具体行业及规模。规划仅提出对现有与规划不符的工业企业进行淘汰、搬迁、关闭,但是缺少具体计划和时间表。缺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规划、状居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如果规划对上述相关内容补充修订,则由此带来相关的环境影响将随之变化。2.3.3规划不确定性的应对分析根据规划基础条件、具体方案两方面不确定性的分析结果,对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等进行分析,进而设定了基准情景、规划情景、环境底线情景和优化情景。(1)基准情景基准情景为空港新城规划实施前的措施与方案,即规划期内,规划范围内仍将延续基准年2010年以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发展模式、能源消费水平以及污染物排放水平等。规划新区范围呈现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区内一产占绝对比重,工业企25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业数量较少。产业集聚特征初步显现,但产业关联度不高。目前,渭河以南区域内已建有西安车辆厂、西部汽车城、子午轮胎、法士特、海天制药等工业企业;渭河以北范围内主要有长庆石化、天宏硅业、渭河电厂、空港物流等工业企业。该区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发展势头较好,但尚未形成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度较低。空港新城中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于2007年12月奠基,2012年5月建成投运,二期工程已利用大唐渭河热电厂余热为热源。(2)规划情景规划情景是在2010年现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按照新区发展规划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按此情景,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目标已经实现,二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至规划期末达到了预期的三产比重2:38:60,形成了资源消耗量少,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的高端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分析: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为主要来自于区域汽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区域集中供热烟气污染物排放、各工业园区工业污染物排放。其中,空港新城机场规模在规划期内不再进行扩建,配套环保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变。以高端制造业为发展方向的工业园区,其废气排放量较少;虽然区域供热总量增加,但在区域采取集中供热替代农村燃煤供热,且热电站采取脱硫脱硝的政策要求下,采暖因素对区域大气污染物贡献不大;规划区人口增长1.64倍且城镇化比率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汽车保有量将大幅度提高,由此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将大幅度增加成为区域的主要大气污染因素。区域水污染物主要为城乡居民生活废水排放,规划污水处理率为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避免了现状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倾入河流造成的水体污染,另外,临空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和养殖业对水体的污染,区域水环境质量将得到大幅度提升。(3)环境底线情景环境底线情景是指在实现新区规划所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的同时,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均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按此情景,要实现新区规划所确定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资源消耗势必增加,特别是水资源、燃油、燃气,电力等都将随着经济发展消耗量随之增加。由燃油燃气导致的大污染物将随之增加,环境空气质量要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除非26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对现状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有大幅度削减,其消减量要不小于由规划工业企业和燃油、燃气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而规划范围现状工业企业较少,因此,污染物排放消减来自于新区采用燃气、地热等清洁能源替代现状农村冬季采暖用燃煤采暖。由于新区人口规模的增加,排入渭河和泾河的废水较2010年有大幅度增加,在水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对渭河和泾河现状的稀释净化能力增强,因此,实现西咸新区规划所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的同时,区域水环境质量可望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4)优化情景优化情景是在实现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改善环境质量。在基准情景、规划情景以及环境底线情景的基础上,选取此三个情景中的最优值组合成优化情景。通过上述基准情景、规划情景以及环境底线情景的对比分析,规划情景无疑是资源环境良性发展的较为优化的情景,而环境底线情景则进一步强调了同时具备“低资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和高环境质量”的高质量经济增长,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给新区的资源环境优化管理带来重要启示。因此,评价推荐的优化情景为按照规划情景为框架,在节水、节能、节约用地和加强环境治理、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推行最为严格的中水回用管理办法,加强中水回用管网的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新城入驻企业可以统一按照国际先进水平进行清洁生产水平评定和管理等。(5)情景概化情景概化主要考虑对区域环境质量有全局性影响的大气和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主要考虑燃煤污染物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天然气燃烧污染物排放并统计主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主要考虑生活废水收集处理率和达标排放污染物量,非收集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对渭河和泾河水污染物排放贡献量。根据各情景概化结果规划各情景主要计算指标如表2.3-1。表2.3-1规划各情景主要计算指标汇总对比表指标项基准情景规划情景环境底线情景优化情景人口规模(万人)81.62263263263城镇化率21.4%100%100%100%27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生产总值(亿元)394170017001700汽车保有量(万辆)12.386595959燃煤集中供热率0100%15%50%气化率23%90%80%80%废水收集处置率25%100%96%100%再生水利用率66.7%57.5%57.5%61.1%SO2(t/a)17157.805415.754243.274722.73NOx(t/a)26356.4333884.6125270.0528701.37烟尘(t/a)4604.714932.293974.104358.28COD(t/a)12654.369544.7512599.078723.5氨氮(t/a)1676.78954.481221.728872.36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4.350.320.250.28强度(kg/万元)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6.691.991.491.69强度(kg/万元)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3.210.560.740.51强度(kg/万元)单位GDP氨氮排放强度0.430.060.070.05(kg/万元)废水排放按照流域进行划分:排入渭河/排入泾河。规划情景拟替代分散燃煤锅炉耗煤量1456.3t/a,燃煤折合天然气万120亿m3/a,并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30%。备注环境底线情景汽车尾气排放考虑单双号限行,即污染物量削减50%;采用集中供热率应在15%以下,其他采用地热等清洁供热。优化情景汽车尾气排放量按照规划情景的70%考虑。28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3.1.1常规监测结果(1)渭河西咸新区规划范围内涉及渭河常规监测断面共3个,分别为渭河咸阳铁桥断面、渭河天江人渡断面、渭河兴平断面,由各断面2008年至2012年常规监测结果可知,渭河上述断面各年度水质均不能满足相应水功能区划水质标准要求,超标因子以COD、氨氮、BOD、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总氮、粪大肠菌群、石油类、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水环境质量较差,分析其超标主要与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有关。虽然渭河上述断面各年度水质均不能满足相应水功能区划水质类别,但COD、氨氮、BOD、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总氮、粪大肠菌群、石油类、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因子监测值2011年后逐年下降,渭河地表水质有总体变好趋势。(2)泾河规划范围内涉及泾河常规监测断面共1个,为泾河桥断面,由2012年常规监测结果可知泾河桥断面中石油类、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超过相应水功能区划水质标准要求,其中以粪大肠菌群、石油类超标最为严重,最大超别倍数分别10、5.2,泾河地表水质量较差。分析其超标主要与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有关。(3)沣河规划范围内涉及沣河常规监测断面共2个,分别为严家渠和三里桥断面。由2006年~2010沣河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数年纪变化统计数据及2011、2012年沣河常规监测结果可知沣河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地表水质有总体变好趋势。除三里桥断面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有轻微超标外,其于指标均满足相应水功能区划水质标准要求。3.1.2引用监测数据(1)渭河本次评价在渭河布设5个监测断面,5个监测断面监测数据全部为引用数据。29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由引用报告可知,渭河上述断面中除4#、5#断面外,其他断面均不能满足相应水功能区划水质标准要求,超标因子以COD、氨氮、BOD5为主,氨氮最大超标倍数为10.8,COD最大超标倍数为2.3,BOD5最大超标倍数为2.5,分析其超标主要与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有关。(2)泾河本次评价在泾河布设8个监测断面,8个监测断面监测数据全部为引用数据。由引用报告可知,泾河上述断面中除3#、4#、5#断面外,其他断面均不能满足相应水功能区划水质标准要求,超标因子以COD、BOD5为主,COD最大超标倍数为1.3,BOD5最大超标倍数为1.43,分析其超标主要与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有关。(3)沣河本次评价在沣河布设3个监测断面,3个监测断面监测数据全部为引用数据。由引用报告可知,沣河上述各断面的14项监测项目均满足相应水功能区划水质标准要求,水质良好。(4)太平河本次评价太平河布设1个监测断面,监测数据为引用数据。由引用报告可知,太平河监测断面的COD、氨氮、石油类、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5项监测因子超过相应水功能区划水质标准要求,其中以氨氮和总磷超标最为严重,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3.31、2.45。COD、氨氮、石油类、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与沿岸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排放与有关。3.1.3小结从常规监测及引用监测结果可知,规划区主要地表水体渭河、泾河、太平河水质基本上不满足相应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但是地表水水质有总体变好趋势。3.2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3.2.1现状与引用监测本次评价在规划区域内共布设43个监测点,其中15个监测点为实测数据,28个监测点为引用数据。由监测结果可知:30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①PM10:非采暖期37个监测点中,除西柏梁、阿房宫、汉长安城遗址等20个监测点出现超标外,其余点位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5.18(西柏梁)。采暖期29个监测点中,除南位镇东陈仟村、西柏梁、阿房宫等17个监测点出现超标外,其余点位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6.9(阿房宫)。②PM2.5:非采暖期24个监测点中,除南位镇东陈仟村、底张街办等12个监测点出现超标外,其余点位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1.22(南位镇东陈仟村)。采暖期15个监测点中,除南位镇东陈仟村、咸阳国际机场等8个监测点出现超标外,其余点位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2(南位镇东陈仟村)。③SO2:非采暖期37个监测点中,除阿房宫、西柏梁处1h均值浓度出现超标外,其余点位1h均值浓度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1.14(西柏梁);除阿房宫、西柏梁等3处24h均值浓度出现超标倍外,其余点位24h均值浓度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0.84(阿房宫)。采暖期26个监测点中,除阿房宫、西柏梁处1h均值浓度出现超标外,其余点位1h均值浓度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0.58(西柏梁);除阿房宫、左排村等3处24h均值浓度出现超标外,其余点位24h均值浓度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0.92(左排村)。④NO2:非采暖期37个监测点中,各点位1h均值浓度均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除阿房宫、西柏梁等3处24h均值浓度出现超标倍外,其余点位24h均值浓度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0.25(阿房宫)。31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采暖期29个监测点中,除渭河管理处1h均值浓度出现超标外,其余点位1h均值浓度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0.85;除西柏梁、渭河管理处等5处24h均值浓度出现超标外,其余点位24h均值浓度都能达到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为0.41(西柏梁)。3.2.2现状监测环境空气质量回顾性评价由2005年-2012年西安市和咸阳市大气常规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可知,2005年~2012年西安市和咸阳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连续8年达标;PM10浓度有一定程度的超标,但是从2007年后整体污染程度有所下降;根据对PM2.5的监测数据分析,PM2.5的浓度约占PM10浓度的66%,依据此推算出2005年~2012年西安市和咸阳市PM2.5年平均浓度数值,PM2.5整体污染程度逐年有所下降。3.2.3小结规划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中大部分监测点位处PM10、PM2.524h均值超过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规划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中除个别监测点位处SO2、NOX、1h均值浓度、24h均值超过所在功能区划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外,其余均满足所在功能区划标准。3.3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3.3.1引用监测数据本次评价在规划区域内共布设139个监测点,139个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全部为引用数据,由引用报告可知,除南位镇的崔张村、定周村和固县村监测值未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0类区标准,泾阳县中心医院、三桥工商所、上林大桥旁、京兆药店蔺高连锁店以及窑店镇的中龙村、西龙村、崔家村的监测值未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外,其余各监测点位均达到相应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规定的限值,规划区声环境质量较好。3.3.2常规监测由《咸阳市环境质量报告(2012年度)》可知,咸阳市四个功能区昼间和夜32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间噪声完全满足相应的声环境标准。规划区声环境质量优良。由《西安市环境质量报告(2011年度)》、《西安市环境质量报告(2012年度)》可知,西安市五个功能区昼间噪声年均值除特殊住宅区、居民文教区轻微超标外其余达标,夜间噪声年均值全部超标。3.3.3小结西咸新区声环境质量较好,仅在局部地区出现超标现象。3.4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3.4.1引用监测数据本次评价在规划区域内共布设36个监测点,36个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全部为引用数据,由引用报告可知,36个监测点中,除斗门镇沣滨村、正阳镇左排村等10个监测点位各监测指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外,其余点位均不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超标因子以氨氮、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为主,氨氮最大超标倍数为5.28,溶解性总固体最大超标倍数为1.61,硫酸盐最大超标倍数为1.98,氟化物最大超标倍数为1.5,氯化物最大超标倍数为0.4,规划区地下水水质情况较差。3.4.2现状监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规划区涉及沣河地下水源地、渭滨地下水水源地和西北郊地下水水源地等。根据2011年陕西省环境质量报告可知,规划区地下水水源地的水质均达到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3.4.3小结规划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中大部分监测点位处氨氮、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等为超过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规划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差。3.5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3.5.1引用监测数据本次评价在规划区域内共布设39个监测点位,39个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全部为引用数据,由引用报告可知,各监测点位土壤样品pH值变化范围在8.21~8.9733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之间,属偏碱性土壤。土壤环境中的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未出现超标现象,规划区内总体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较好。3.5.2常规监测从常规监测结果可知,西安、咸阳市土壤基本为碱性,各监测因子未出现超标现象,土壤质量良好。3.5.3小结规划区内各监测点位处监测因子均低于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规划区内总体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较好。3.6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1)西咸新区2010-2014年土地利用类型可知,农业植被由原来的84.91%缩减至了73%,居住用地增幅较大,由原来的10%增长到了14%,产业用地适当增加,园地、有林地、灌草地等所占比例均产生了缩减。建筑及道路广场用地增加。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规划的实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区正在从农业生态系统向城市生态环境转化。(2)西咸新区位于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关中平原城乡一体化生态功能区-关中平原城镇及农业区,生态服务功能性特征是人工生态系统,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乡村和城镇聚落生态系统、河流水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3)西咸新区内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包括湿地,水域面积的增加,生态绿地、生产绿地(观光农业区,果园)、防护林地的建设,湿地公园等的建设积极有效的提升了区内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娱乐文化等服务功能价值。水源涵养功能价值增加幅度较大,增加率为577.25%。最终西咸新区将形成一个协调发展、动态平衡的城郊生态环境系统,达到规划预期目标。34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1环境影响识别根据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规模、结构和布局、建设时序等重大规划要素,基于新区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特征,从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系统、电磁辐射、环境功能、资源与环境利用严重冲突、人群健康等15个方面,初步分析规划方案对资源、环境要素可能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以及强度,在此基础上对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和筛选。从宏观层次分析总体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见表4.1-1,以此为基础具体的环境影响矩阵分析结果如表4.1-2。35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表4.1-1宏观层次分析总体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人群规划要素资源影响环境影响健康将改变现有土地利用性质,对土地资使规划区生态环境由原有以农业生态环境为主转变为城郊生态环境。规划的生态田园城源产生影响。但集约的土地规划利用市定位将生态影响朝良性的方向发展。规划以高端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服务业方式,将提高区域土地的利用效率。规划目标、规为主导产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规划明晰了各区域的环境功能,对重点敏感区域的影响跨区域的调水工程增加本区域的水资模、布局保护规划强化了区域的生态功能。小源总量。规划近期基础设施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有不利影响,对生态植被破坏、加重土壤侵蚀、近期规划为规划的分阶段实施,相对产生施工噪声和建筑垃圾,但是为短期可逆影响。于总体目标规模影响较小。市政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区内集中供热工程等,这些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因子,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渭河、泾河、污泥、恶臭、设备噪声等;集中供热工程排放SO2、烟尘、设备噪声、炉渣等都可能对市政基础设市政基础占地面积相对于规划面积较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土壤、声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影响是长期的,但是影响施规划小,影响较小。局部的影响,作为环保工程其本身对于环境保护利大于弊。小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置工程存在一定的污染地下水的环境风险。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改变原有的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使原有生态功能发生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规划区乃至西安市的局地小气候。各类产业发展都占用土地资源,但规产业发展规划以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等附加值较影响规划以高端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划高的产业为主,增加了土地的使用价小值。36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表4.1-2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资源环境资源与环境人群健规划要素能土地矿产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侵蚀环境固体生态电磁环境功水资源利用严重康源资源资源质量文、水质文、水质和污染噪声废物系统辐射能冲突规划目标、规模、布局+2L(Rg)+2L(Rg)+1L(Rg)+2L(Rg)+2L+1L-1L+2L+1L-1L+1L(Rg)+2L(Rg)±1R近期规划+1L(Rg)-1R-1R-1R-1L-1R-1R-1L+1L(Rg)+1L(Rg)(Rg)给水工程+2L(Rg)-1L+2L(Rg)+2L+1L+2L(Rg)水工程规污水工程+1L(Rg)-1L+1L(Rg)Er+1L+2L(Rg)划雨水工程+1L(Rg)-1L+1L(Rg)+2L+1L再生水工程+1L(Rg)-1L+1L(Rg)+2L+1L供电供电工程-1L-1R工程通信信息化网络、电信、邮政工-1L-1R工程程市政燃气燃气管网工程-1L-1R设施工程规划供热工程(利用现有渭河电供热厂,在泾河新城东北部规划1-1L+1L(Rg)-1L工程处热电厂)生活垃圾处置-1LEr环卫建筑垃圾再生利用-1L工程医疗废物(区外处置)-1L绿地绿地系统工程+2L(Rg)+2L(Rg)+2L(Rg)+2L(Rg)+2L(Rg)+2L(Rg)+1L(Rg)+2L(Rg)+2L(Rg)+2L(Rg)系统综合航空(拓展航线)-1L-1L-1R-1L交通铁路-1L-1L-1R-1L37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规划公路、城市路网、-1L-1L-2L-1R快速公共交通、公交枢纽城市轨道交通-1L-1L-1R-1L临空农业、都市农业+1L(Rg)+2L+1L(Rg)+1L(Rg)+1L(Rg)-3r+2L(Rg)临空制造业、高端制造业+2L-1L-1L住宅+2L-1R-1R+1L新能源+1L+2L-1R信息技术+2L节能环保+2L生物医药+2L产业产业航空运输及物流业、现代物+2L-1L-1L规划方向流国际商贸、会展商务、+2L行政商务、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2L文化旅游、生态休闲+2L+1L+1L(Rg)+2L(Rg)测绘+2L创意产业+2L+2L+2L体育(Rg)①1、2、3分别表示轻度影、中等影响、重大影响;②+、-分别表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示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或影响性质不确定。③R、L分别表示可逆(或短期)影响、不可逆(或长期)影响④Rg、Cp、Cm和Er分别表示区域性、综合性的、累积性的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38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根据对规划实施后可能的环境影响识别结果,结合规划拟定的环境目标,来确定本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同时参考HJ/T130-20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以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等相关资料,确定新区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见表4.2-1。表4.2-1环境目标及评价指标主题环境目标评价指标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L/(人·d)]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m3/万元)主要水环境污染物(COD,NH3-N,总磷)排放量及水控制区域废水排放总量,主要污染允许排放量(t/a)环物排放量和水环境质量达到目标值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境工业废水处理率及达标排放率(%)水环境质量指标(COD,NH3-N,总磷)地下水水位及水质变化趋势SO2、NO2、烟尘污染物年排放总量(t/a)区域主要空气污染物(SO2、PM10、NO2)年日均值和控制和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小时平均浓度(mg/m3)大气(SO2、NO2、烟尘等);区域大气环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环境境质量达到目标值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天数集中供热率(%)气化率(%)控制区域环境噪声水平和城市交通各功能区环境噪声平均值(dB(A))(昼/夜)干线附近的噪声水平,保障居民住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dB(A))(昼/夜)噪声宅等噪声敏感点的声环境达到目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值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达标率(%)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Kg/(人·a)]危险固废的年产生量(t/a)及无害化处理与处置率固体使固体废物的生成量达到最小化或(%)废物减量化及资源化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利用率(%)区域绿化覆盖率(%)区域林地覆盖率(%)自然水域面积覆盖率(%)保护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尤资源人均绿地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其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全生态系统与生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比的结构,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态保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资源、能源可持续利用护土地利用结构(%)及利用强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湿地面积(ha)及所占比重(%)社会人口密度经济人均用地面积环境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均供水能力、能源供应能力可持单位GDP水耗续发单位GDP能耗39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主题环境目标评价指标展一、二、三产业比值文物保护古遗址等文物保护区的重要文古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旅保护化特性游价值区域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景观多样性、生动性、协调性等景观敏感控制规划区建设对渭河湿地保护区渭河湿地地保护范围、保护要求区的影响搬迁合理安排农村居住地的拆迁和再安搬迁数量、规划实施前后人均居住用地及居住面积和再置,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再就业人均收入变化安置40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5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影响预测分析5.1水资源承载力根据区内水资源综合规划及水文资料,西咸新区规划区内主要河流有沣河、泾河和渭河,共计水资源总量为9.99亿m3;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及相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规划报告,采取类比法计算得出本规划区地下水资源量约为2.02亿m3/a。规划区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99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2亿m3,二者之间的重复资源量为0.54亿m3,规划区水资源总量为11.47亿m3。根据调查分析,西咸新区现状年用水量为17800万m3,规划2020年西咸新区新鲜水需求量约30250万m3。规划以沣河、泾河和引汉济渭调水作为规划区主要供水水源,与区域内污水资源化利用后的再生水、雨水资源,形成区域多水源联合供水保障体系。规划年期间西咸新区将完成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考虑非常规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预计2020年西咸新区可供水资源总量可达72000万m3。区域水资源及供水能够满足规划用水需求。5.2环境容量5.2.1水环境容量规划区产生废水处理后主要排向渭河和泾河。其中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废水处理后排入沣河和渭河;空港新城和秦汉新城废水处理后排入渭河和泾河;泾河新城废水处理后排入泾河。从常规监测及引用监测结果可知,规划区主要地表水体渭河、泾河水质基本上不满足相应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但是地表水水质有总体变好趋势。现状已无环境容量。规划实施后,由于人口规模变大,区内水污染物的产生量明显增加,但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区内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后部分作为再生水回用,水污染物排放较现状大幅降低。再生水利用情况,规划区内渭河、泾河和沣河的COD和NH3-N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建议对区内的渭河、泾河和沣河的环境治理需结合“渭河治理工程”和《西安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咸阳市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统筹安排,实施41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总量控制。5.2.2大气环境容量西咸新区规划主导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其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小。但作为规划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需从西安市、咸阳市指标中分配,存在总量指标竞争,同时新区尚需为未来发展留有余量,这些对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获得造成不确定性因素。规划实施后,能源利用方式变化显著,由于城市集中供暖增大,工业用煤减少,区域内的用煤量减少;居民和工业清洁能源的提高,天然气的用量增加,工业的淘汰和搬迁导致工业用电量减少,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增加,但用电量变化不大。同时随着集中烟气处理,清洁能源利用变大,新区内的污染物处理效率普遍提高,导致污染物最终排放总量降低,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导致NOx的排放量有所增加。因规划区环境空气现状质量满足标准限值,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低,可容纳排放量大。即使在规划实施后,部分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但均在环境容量可接纳的范围内,不会改变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规划方案和环评提出的方案NOx、SO2以及颗粒物排放量均在总量控制范围内。5.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对最终排入渭河的污水处理厂而言,在按规划规模处理废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A标排放后,各规划污水处理厂下游断面水质COD和氨氮指标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超标原因主要是COD和氨氮指标现状已超标。另一方面,本规划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运行将有助于提高区域内收水效率,实际情况将较预测结果优化。(2)对最终排入泾河的污水处理厂而言,在按规划规模处理废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排放后,各规划污水处理厂下游断面水质氨氮基本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而COD不能满足水质标准,但泾河COD和氨氮的总体趋势是变好的。42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5.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规划实施后,规划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规划前有所改善。区内能源结构的改变、清洁能源的大范围使用、集中供暖的大范围实现以及污染物处理效率的提升,为规划区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一定正效应;然而随着规划区的城市化建设,汽车保有量会大幅增加,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规划实施带来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且规划区域内SO2、NOx排放量在环境容量范围内,尚有较大的空间。因此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是有所改善的。本次预测分别对基准情景、规划情景、环境底线情景和优化情景进行了分析及计算,由计算结果可知在环境底线情景下,各污染物的排放量及浓度最小,新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最优;优化情景下新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优于规划情景;规划情景下SO2的排放量低于基准情景,但是NOx的排放量高于基准情景。规划实施后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相关限值要求。5.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新区建设对地下水产生的污染影响途径有:施工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不当排放污染土壤影响地下水;建筑材料和建筑废物堆放场地不合理通过大气降水的淋溶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原辅料场的淋溶水垂向渗漏污染地下水;废渣堆放场地不合理通过大气降水的淋溶对地下水的影响;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未全部收集集中处理外排后渗入地下。新区范围内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一般,废水下渗后不同地下含水层之间互相沟通的可能性较大,会产生一定影响。5.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新区的开发建设将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体现原有景观及生态系统类型的改变,部分农田将被建筑物所代替。工业区和城镇的建设,将使原来的农村自然与人工的复合生态系统变成城镇工业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此类影响属不可逆的生态环境影响。(2)规划实施后,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应该说对于降低开发建设带来的43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植树造林而言,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而且这种人工植被,与原生植被相比,在生态服务功能上会有比较大的改变。(3)规划实施后,农村生态环境将转变为城郊生态环境,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将得以修复和优化,生态区内鸟类的物种组成、分布发生变化,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湿地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将得到增加。鱼类的物种丰富性也将有所提高,生态区内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均有所增加。44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6.1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1)发展目标定位合理性规划目标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注重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保护文物;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建设新城市。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方案的定位与发展目标相匹配,也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划的要求,具有合理性。(2)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大开大合”的空间发展模式,并沿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形态,构建新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通过两条帝陵遗址带,渭河、沣河、泾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以及组团间的楔形绿地为分隔,形成“廊道贯穿、组团布局”的田园城市总体空间形态。体现了“注重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保护文物”的规划目标。符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的规划定位。该规划主导产业对外环境基本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各组团之间基本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影响。总体来看,规划布局是合理的。(3)产业布局合理性分析新城所确立的产业发展方向与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以及城镇规划相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合理。6.2规划环境可行性本规划方案与区域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等是协调的。45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区域水资源、电力资源、土地资源可以满足新城发展的规模需要,规划用地方式也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区域水环境承载力不会限制区域的发展,片区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因此,规划片区发展规模与大气环境承载力是相适应的。6.3规划指标可达性分析从环境敏感制约因素的角度分析,在采取有限措施后,本规划不会对大气、水、生态、声环境造成明显影响,规划指标可达。46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7.1环境保护预防对策和措施7.1.1实施环境管理制度(1)规划区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发布的相应的管理规章和制度;(2)通过划定禁建区、限制区、适建区等开发区域,规划建设项目,合理布局产业分区;(3)设定环境准入条件,入园项目必须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和相应的清洁生产水平,且必须和园区定位相符合。(4)建立进驻企业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规划区协同相关项目联合制定环境风险防范和风险应急预案。7.1.2土地利用控制和管理对策(1)土地合理利用对策(2)土地集约化利用对策7.1.3节水措施(1)开发中水水源(2)节水潜力(3)供选择、推荐的节水工程方案7.1.4节约能源(1)加大企业节能力度(2)选择可再生能源(3)合理利用周边企业的余热(4)建立节约资源的法规规章制度和资源节约监督管理体系7.1.5居住及公建的节能措施(1)实施建筑节能的必要性(2)建筑节能措施7.1.6工业区实施清洁生产(1)工业区入区项目选择应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入驻。(2)提高固废产量大的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47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规划区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布置,工业用气采用区域内集中供给。应强调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在企业内部、各企业间推行各类废物的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量。7.2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7.2.1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提高再生水回用率;(2)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3)雨水、污水和再生水等管网应超前布设。(4)基于环境目标可达而提出相应措施。7.2.2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1)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2)颗粒物面源污染减缓措施;(3)工业污染源控制;(4)规划区供热方案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5)加强绿化建设;(6)设立规划区管理机构,对区内污染源实行监督和控制(7)基于环境目标可达而提出相应措施。7.2.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通过布局调整预防噪声污染;(2)规划区绿化构建,有效分各功能分区。(3)建筑施工噪声减缓措施;(4)设备噪声防治措施;(5)社会生活噪声防治措施;(6)交通噪声防治措施;(7)噪声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治措施;(8)基于环境目标可达而提出相应措施。7.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规划垃圾中转站影响减缓措施;48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生活及建筑垃圾影响减缓措施;(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4)危险废物、医疗垃圾影响减缓措施;(5)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6)基于环境目标可达而提出相应措施。7.2.5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措施(1)水土流失防治(2)生态敏感区保护措施;(3)河道保护措施(4)绿地系统建设与保护措施;(5)基于环境目标可达而提出相应措施。7.2.6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征地及拆迁安置。7.3修复补救措施(1)生态修复与建设;(2)耕地补偿和生态补偿;(3)对规划区存在的企业污染进行监督排查,针对等存在问题提出环境治理措施;(4)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建立资源替代方案,减轻工业和民用燃烧残渣和粉尘产生环境污染;49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8公众参与8.1公众参与的目的及意义任何新区的规划实施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区域公众的利益。公众出于对各自的利益,会对新区规划持不同的态度和观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就是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进行公众参与的调查和专家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评价区公众、相关团体对新区规划的认识及新区规划所持的态度和观点。公众参与能有效地让公众了解新区规划的内容,使该规划可能引起的重大环境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得到辨析,有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考虑公众的看法和建议,起到公众监督的作用。因此,实施公众参与,可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并在公众参与的活动中提高本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当地的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也进一步使环境评价接近实际。8.2公众问卷调查(1)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采用网站公示和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该规划实施对环境影响的认识、态度、建议和要求。本次规划环评第一次公示已于2015年1月12日通过西咸新区官网向公众公告以下内容:(一)规划概况(二)规划单位联系方式(三)评价单位联系方式(四)评价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本次规划环评第二次信息公示选择在报告书初稿完成后在西咸新区官网上以公告的形式进行公示,主要公告以下内容:(一)规划概况50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规划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概述(三)环境保护措施要点(四)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要点(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2)调查范围主要是评价范围内受规划影响的社会各阶层公众。(3)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规划范围内不同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男女比例的人群。调查人数为500人。8.3专家意见征询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家意见咨询表采用定向调查的方式,共邀请相关领域专家3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该规划实施对环境影响的认识、态度、建议和要求。8.4团体意见征询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团体意见咨询表采用定向调查的方式,发放对象为区内涉及的相关政府机构。8.5公众参与小结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工作采取网站公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格、团体意见调查表格及专家意见征询表的方法,几种方法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映了对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对本规划的实施均持支持态度,无反对意见。51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9评价结论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范围88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规划期限确定为2010年~2020年。规划确定西咸新区的发展定位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环评分析认为: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方案发展目标合理,规划与上位规划、国家、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等基本协调一致;规划方案产业发展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划布局基本合理。规划方案发展规模的资源能源可承载,区域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均能满足规划需求。规划方案实施后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环境、声环境等影响较小,对规划区外围的敏感目标等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规划环评提出了规划方案的调整建议,同时对规划方案提出预防性环保对策和减缓环境影响的污染防治措施要求等。综上所述,规划在采取环评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调整建议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方案是可行的。52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0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联系方式联系人:强女士地址:咸阳市世纪大道中段55号启迪大厦电话:029-33186056(2)环评单位联系方式联系人:聂先生地址:西安市西影路106号陕西环保大厦电话:029-8542917953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1总则.................................................................................................................................................11.1项目由来..................................................................................................................................11.2评价标准..................................................................................................................................11.3评价主要内容、方法及评价重点..........................................................................................21.4环境敏感目标..........................................................................................................................32规划概况和规划分析.....................................................................................................................52.1规划概况..................................................................................................................................52.2规划分析................................................................................................................................202.3规划不确定性分析................................................................................................................223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93.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293.2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303.3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323.4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333.5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333.6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评价............................................................................................34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54.1环境影响识别........................................................................................................................35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395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影响预测分析......................................................................415.1水资源承载力........................................................................................................................415.2环境容量................................................................................................................................415.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425.4大气环境影响分析................................................................................................................435.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435.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3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456.1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456.2规划环境可行性....................................................................................................................456.3规划指标可达性分析............................................................................................................46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477.1环境保护预防对策和措施....................................................................................................477.2影响最小化对策和措施........................................................................................................487.3修复补救措施........................................................................................................................498公众参与.......................................................................................................................................508.1公众参与的目的及意义........................................................................................................50I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8.2公众问卷调查........................................................................................................................508.3专家意见征询........................................................................................................................518.4团体意见征询........................................................................................................................518.5公众参与小结........................................................................................................................519评价结论.......................................................................................................................................5210联系方式.....................................................................................................................................53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