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0 MB
  • 164页

【极品】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世行贷款项目)

  • 16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世行贷款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ENVIRONMENTALSCIENCERESEARCH&DESIGNINSTITUTEOF*******PROVINCE国环评证:甲字第****号二○○三年三月 责任表编制单位:****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评价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号院长:***(高工)环评中心主任:***(高工)签字:项目负责人:***(教授级高工,环评岗证字第A200***50号)参加人员:姓名职称专业上岗证号分工所属单位***教授级高工环境工程A20***050课题设计、统稿****省环科院***工程师环境工程已考待发第1,2,4,5,6,9,11,12章****省环科院***教授级高工化学工程B200***1第3,7章某某市环科所***工程师环境工程B20***第8,10章某某市环科所***高工环境工程A200***审核****省环科院***教授级高工环境工程A200***审定****省环科院协作单位:某某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目录1总则………………………………………………………………………………11.1项目背景………………………………………………………………………11.2环境影响评价…………………………………………………………………11.3环境影响评价依据……………………………………………………………21.3.1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21.3.2项目文件…………………………………………………………………31.4评价内容及重点………………………………………………………………31.4.1评价内容…………………………………………………………………31.4.2评价重点…………………………………………………………………41.5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及环境保护目标……………………………41.5.1评价范围…………………………………………………………………41.5.2评价标准…………………………………………………………………51.5.3评价等级…………………………………………………………………71.5.4评价时段…………………………………………………………………81.5.5环境保护目标……………………………………………………………81.6评价原则和方法………………………………………………………………81.7评价工作组织简介……………………………………………………………91.7.1项目组织结构……………………………………………………………91.7.2主编单位简介……………………………………………………………92项目概况…………………………………………………………………………112.1项目由来……………………………………………………………………112.2第一垃圾填埋场现状及回顾调查…………………………………………112.2.1工程概况…………………………………………………………………112.2.2主要污染控制措施及环境影响回顾调查……………………………132.3第二垃圾填埋场工程概况…………………………………………………232.3.1某某市填埋垃圾量及垃圾组成预测…………………………………232.3.2建设规模与投资………………………………………………………252.3.3工程内容…………………………………………………………………252.3.4公用工程…………………………………………………………………26 2.3.5填埋工艺…………………………………………………………………272.3.6主要构筑物设计…………………………………………………………292.3.7防渗设计…………………………………………………………………312.3.8拆迁安置…………………………………………………………………342.4填埋工程污染源分析…………………………………………………………392.4.1垃圾渗滤液………………………………………………………………392.4.2废气………………………………………………………………………442.4.3废气排放源强……………………………………………………………442.4.3噪声………………………………………………………………………452.4.4生态影响因素……………………………………………………………453项目影响区域环境概况…………………………………………………………473.1自然环境概况…………………………………………………………………473.1.1地理位置…………………………………………………………………473.1.2地质地貌…………………………………………………………………473.1.3水文地质…………………………………………………………………513.1.4气候气象…………………………………………………………………543.1.5地表水文…………………………………………………………………553.2社会环境概况…………………………………………………………………563.2.1城市性质…………………………………………………………………563.2.2城市总体规划介绍………………………………………………………563.2.3经济社会发展……………………………………………………………563.2.4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现状及规划……………………………573.2.5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及规划………………………………………………583.2.6城市污水系统现状及规划………………………………………………593.2.7周边区域概况及敏感点分布……………………………………………593.3环境质量现状概况……………………………………………………………603.3.1地表水……………………………………………………………………603.3.2地下水……………………………………………………………………623.3.3环境空气…………………………………………………………………653.4生态环境概况…………………………………………………………………723.4.1场区生态环境现状………………………………………………………72 3.4.2取土场生态环境现状……………………………………………………724营运期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744.1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744.1.1对沿山河的环境影响分析………………………………………………744.1.2对某某市四堡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影响…………………………………744.1.3渗滤液污染减缓措施……………………………………………………744.1.4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减缓措施…………………………………………824.1.5污水处理站污泥污染减缓措施…………………………………………824.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34.2.1主要影响因素……………………………………………………………834.2.2减缓措施…………………………………………………………………844.3填埋废气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854.3.1预测模式…………………………………………………………………854.3.2污染气象特征分析………………………………………………………864.3.3扩散参数…………………………………………………………………924.3.4预测结果…………………………………………………………………924.3.5卫生防护距离……………………………………………………………934.3.6减缓措施…………………………………………………………………974.4噪声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984.4.1背景噪声…………………………………………………………………984.4.2影响预测及减缓措施……………………………………………………984.5生态影响及减缓措施…………………………………………………………994.5.1填埋气体的生态影响……………………………………………………994.5.2扬尘和作业噪声的生态影响……………………………………………994.5.3渗滤液的生态影响………………………………………………………994.5.4土源区的生态影响……………………………………………………1004.5.5填埋区对生态综合影响………………………………………………1015施工期、终场期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1035.1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1035.1.1移民安置机构…………………………………………………………1035.1.2移民安置计划…………………………………………………………103 5.1.3移民安置计划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1055.2施工对环境空气影响………………………………………………………1065.2.1施工对环境空气影响因素……………………………………………1065.2.2减缓措施………………………………………………………………1065.3施工噪声污染及减缓措施…………………………………………………1075.3.1施工噪声影响分析……………………………………………………1075.3.2施工噪声污染减缓措施………………………………………………1085.4施工生态影响及减缓措施…………………………………………………1085.4.1施工期生态影响………………………………………………………1085.4.2减缓措施………………………………………………………………1095.5封场后的环境影响…………………………………………………………1105.5.1封场后主要污染因素及减缓措施……………………………………1105.5.2第二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措施………………………………………1116潜在的项目风险及防护措施…………………………………………………1126.1洪水、未处理污水溢出的环境风险…………………………………………1126.2第一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分析………………………1126.3第二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1126.4垃圾堆体沉降或滑动的风险分析…………………………………………1136.5填埋废气的风险分析………………………………………………………1147替代方案………………………………………………………………………1167.1防渗措施比较………………………………………………………………1167.2处置方式比较………………………………………………………………1177.2.1焚烧技术应用现状……………………………………………………1177.2.2填埋与焚烧处置的比较…………………………………………………1188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1208.1某某市环境保护目标………………………………………………………1208.2项目实施环境与社会效益…………………………………………………1218.3经济效益……………………………………………………………………1238.3.1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123 8.3.2垃圾处理成本…………………………………………………………1248.3.3垃圾收费现状及收费计划……………………………………………1258.3.4财务效益分析…………………………………………………………1268.3.5经济效益分析结论……………………………………………………1268.4环保措施及费用分析………………………………………………………1278.4.1环保措施及其费用分析………………………………………………1278.4.2环保措施环境效益分析………………………………………………1278.5保障项目发挥效益的措施…………………………………………………129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1329.1环境管理机构………………………………………………………………1329.1.1项目准备和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1329.1.2项目运行期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1329.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339.3环境监测计划………………………………………………………………1349.3.1必要的环境监测………………………………………………………1349.3.2监测仪器、设备…………………………………………………………1359.4人力建设与培训计划………………………………………………………1369.4.1总体要求………………………………………………………………1369.4.2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13610公众参与………………………………………………………………………13810.1参与目的……………………………………………………………………13810.2参与方式与组织情况………………………………………………………13810.2.1参与方式………………………………………………………………13810.2.2组织情况………………………………………………………………13810.3调查意见分析………………………………………………………………13910.3.1第一次公众调查意见分析……………………………………………13910.3.2第二次公众调查意见分析……………………………………………14310.4公众参与结论………………………………………………………………14510.4.1第一次调查结论………………………………………………………14510.4.2第二次调查结论………………………………………………………14611总量控制分析…………………………………………………………………148 11.1总量控制政策与要求………………………………………………………14811.2总量控制方案与目标建议值………………………………………………14812结论与建议……………………………………………………………………15012.1总体评价结论………………………………………………………………15012.1.1第一垃圾填埋场回顾性评价结论……………………………………15012.1.2第二垃圾填埋场总体评价结论………………………………………15112.2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结论…………………………………15312.3主要建议……………………………………………………………………154附件1国家计委计投资[2002]138号《国家计委关于****省利用世行贷款城建环保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附件2浙环开建[1999]150号《关于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审查意见的函》附图1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效果图附图2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地理位置图附图3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区域地质构造图附图4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断层分布图附图5地表水监测点位置图附图6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监测布点图附图7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取土场位置图附图8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总平面布置图 1总则1.1项目背景某某市位于我国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翼,是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主要中心城市,是****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也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其未来城市战略目标是:以建设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为长远奋斗目标,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近几年,随着某某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垃圾年产生量呈梯状迅猛增长,据统计,从1991年到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6.84%,2000年已达到84.71万t,全市的生活垃圾日产生量接近2300t。根据设计,某某市天子岭垃圾处理总场(以下简称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至2003年底,迄至2002年底剩余填埋库容约100万m3。为有效避免到2003年以后城市生活垃圾面临无出路的被动局面,进一步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某某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成果,某某市拟利用世行贷款,建设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将继续保持某某市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国内领先地位和较高水平,持续保证某某市全面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继续提升某某市环境质量,提高投资环境及对外形象,促进某某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总投资33932万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930万美元,其余资金由市财政筹措。1.2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我国“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324号文)和世行“环境评价操作政策(OP4.01)”的要求,受项目业主单位委托,由****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为主,某某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参加承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任务。 通过对现场实地踏勘和场区及周围地区社会、气象、地面水、地下水水文情况的调查分析,并收集了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及国内外其它填埋场有关资料,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工程污染源分析基础上,进行了项目特征和潜在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世行OP4.01中有关环评类别的划分原则,确定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A类。1.3环境影响评价依据1.3.1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4号,2003年3月20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6月29日;(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9)《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部建城[200]120号,2000年5月29日;(10)《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局环监[1993]324号;(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13)世界银行环境评价操作政策(OP4.01);(1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88);(15)《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1.3.2项目文件(1)《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6~2010年);(2)《关于建设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的批复》,某某市计委杭计投资[2001]182号和某某市建委杭建计[2001]47号,2001年3月16日;(3)《关于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某某市计委杭计投资[2002]86号,2002年1月15日。(4)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有色金属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等,《2001年7月;(5)《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省工程物探勘察院,2000年12月;(6)《国家计委关于****省利用世行贷款城建环保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国家计委计投资[2002]138号,2002年2月;(7)《某某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某某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2000年4月;(8)《关于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审查意见的函》,****省环保局浙环开建[1999]150号,1999年12月14日;1.4评价内容及重点1.4.1评价内容(1)调查和监测第一填埋场污染源类别及源强,确定第一填埋场污染物排放总量;(2)收集和监测项目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对第一填埋场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3)调查分析第一填埋场设计、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措施;(4)对建设工程进行分析和评价,指明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总量;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选址和建设的可行性; (5)预测与分析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和终场后对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生态、声环境、项目影响区域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影响;(6)根据项目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控制目标、环境管理要求及识别的潜在污染因素,提出减缓不利影响的污染防治措施和投资估算;(7)分析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提出有关对策措施;(8)收集公众对第一填埋场运行及第二填埋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特别注意本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与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衔接;(10)拟定环境管理、监测及培训计划。1.4.2评价重点第二填埋场建设及运行对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面效益。第一填埋场工程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回顾性评价及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行过程潜在的不利影响分析,突出填埋渗滤液对纳污水体与周围地下水源污染的影响,及垃圾填埋场运作过程对周围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评价分析,提出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1.5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及环境保护目标1.5.1评价范围(1)地下水评价范围为填埋场区域和下游地下水;(2)地表水评价范围为原第一垃圾填埋场处理后的渗滤液纳污水体沿山河排污口上游50m至下游1Km河段;(3)空气评价范围、噪声评价范围为填埋场界外1km地区,适当延伸至周围敏感点(如附近农居点);(4)生态评价范围为填埋场库区所在范围及工程取土场。 1.5.2评价标准1.5.2.1环境质量标准(1)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环境功能保护要求,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具体指标值见表1-1。表1-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mg/l)色度(稀释倍数)≤15氨氮(NH3-N)≤0.2嗅和味无TP≤0.1PH6.5~8.5总大肠菌群(个/L)≤3.0高锰酸盐指数(mg/L)≤3.0细菌总数(个/ml)≤100(2)地表水第一垃圾填埋场截洪沟雨水及场区雨水,经收集后纳入沿山河(原称为某某钢铁厂总排水河道),经4.5公里后进入运河,沿山河主要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和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2。表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标准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pH6~9BOD5(mg/L)≤6CODMn(mg/L)≤10CODCr(mg/L)≤30NH3-N(mg/L)≤1.5TP(mg/L)≤0.3六价铬(mg/L)≤0.05总砷(mg/L)≤0.1粪大肠菌群(个/L)≤20000总铅(mg/L)≤0.05(3)空气垃圾填埋场附近最近居民点距离在1km以上。根据某某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确定空气中颗粒物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臭气污染物NH3、H2S选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值,具体标准值见表1-3。 表1-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项目标准值(mg/Nm3)项目标准值(mg/Nm3)TSP年平均0.20NH3一次值0.20日平均0.30H2S一次值0.01(4)噪声根据某某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本区域属2类区,故场界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区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表1-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区标准类别昼间夜间260dB50dB1.5.2.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垃圾填埋场排放废水主要为经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和生活污水,纳入某某市城市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后排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5。表1-5《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三级标准单位:mg/L(大肠菌值除外)指标一级二级三级SS70200400CODCr1003001000BOD530150600NH3-N1525-大肠菌值10-1~10-210-1~10-2-(2)废气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NH3、H2 S,场界浓度限值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颗粒物排放场界浓度限值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具体标准值见表1-6。表1-6废气污染物排放场界标准控制项目单位新扩改建现有采用标准NH3mg/Nm31.52.0GB14554-93二级标准H2Smg/Nm30.060.10颗粒物mg/Nm31.01.0GB16889-1997(3)噪声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II级标准,见表1-7。表1-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II级标准类别昼间夜间II60dB50dB1.5.2.3行业标准垃圾填埋操作应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89)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1.5.3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环境评价等级划分规定,确定本评价等级。(1)水环境评价等级本工程废水排放量估算为1594吨/日,其中垃圾渗滤液1500吨/日,生活污水94吨/日,生活污水和经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一起纳入某某市城镇污水干管,因此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影响,根据现有填埋场运行情况分析,对地下水影响很小,故确定为三级。(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工程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垃圾场的填埋气体,其成分以CO2、CH4为主,约占总量的99.7%左右,并有少量NH3、H2S、甲硫醇等恶臭气体,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3)噪声评价等级由于垃圾填埋场位于山谷,与农居相距较远(>1000m),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基本与目前一致,增加不大,由此确定噪声评价等级为三级。1.5.4评价时段施工期:从施工开始到工程竣工为止;运行期:填埋场投入使用至终场(库区填埋完毕);终场后:库区终场至垃圾堆体趋于稳定。1.5.5环境保护目标确保填埋场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受填埋场废水排放污染影响;周围居民区不受填埋场恶臭和噪声的影响;场区生态环境不至因填埋场建设和运行造成破坏。1.6评价原则和方法(1)满足国家、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要求,符合我国《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世界银行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求;(2)根据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的特点,以识别的主要环境要素和污染因子为评价对象,突出对重点保护目标的分析评价;(3)充分利用第一垃圾填埋场设计和运行过程积累的大量宝贵资料,采用类比调研、资料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手段;公众参与采用召开座谈会、直接询问、分发《公众意见征询表》等多种方法;(4)充分体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在污染防治对策制定上,严格依据污染预防原则,优先选用清洁生产措施; (5)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选址的合理性、工艺的可靠性做出结论,并力求使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和验证性,为项目审批部门决策、设计部门设计和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施工、运行及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7评价工作组织简介1.7.1项目组织结构利用世行贷款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由****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某某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参加编制,具体分工情况见表1-8。表1-8环境影响评价分工表编制单位承担工作内容****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环评主持、统稿,第1、2、4、5、6、9、11、12章编写某某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2004号)第3、7、8、10章编写1.7.2主编单位简介****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系****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环境保护专业设计研究单位,成立于1977年,现有职工2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90%以上,持有环评上岗证书人员53人,从事环评工作的人员中有博士2名,硕士15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名,高级工程师14名,工程师34名。院环评中心从1985年开始承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全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较早的单位。经国家环保局考核通过,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甲级证书(国环评证甲第2003号),可承接业务范围为: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气、声、固体废物、生态、水土保持、社会经济、人体健康……轻工、纺织、化纤;建筑、市政公用工程;化工、石化及医药;海洋及海岸工程;区域开发;交通运输;机械、电子;水利、水电……环评专业齐全,是全国环保科研院所中环评行业资质最多的四个单位之一。**** 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曾主持的大中型环评项目如石化工程、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大桥、铁路、城市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城市综合整治、航道综合治理等等,也承担过世行、亚行贷款项目若干个,如:运河(某某段)截污处理项目、协和石化工程、京杭运河航道改造项目、温州城市供水项目、沪杭甬高速公路项目、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七格污水处理厂项目、某某天子岭垃圾填埋场项目、绍兴新区土地开发项目等等,承担了****省绝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主要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项目概况2.1项目由来某某市作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尤其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行业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某某市第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第一垃圾填埋场)于1990年底建成,正常运行至今,承担了原某某市全部生活垃圾的处置,共处置垃圾约500多万吨,保证某某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率一直保持在100%的高水平上,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某某市人民的良好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及对外招商引资的投资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第一垃圾填埋场的工程设计,其使用年限至2003年底,届时该场将封闭。为解决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消纳出路,某某市政府从1996年开始,即计划建设第二垃圾填埋场。期间,曾组织有关部门分别对第一垃圾填埋场周边、半山滴水坞、江干区山羊坞、杭钢下沙农场、转塘乡直坞等九个备选场址进行了充分调查,对选址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经多次调研、论证、方案比较,最终确定在现有第一填埋场(西侧)基础上,建设第二垃圾填埋场。根据某某市规划,2004年以后的城市生活垃圾将实行填埋、焚烧和回收同步运行的综合处理处置策略。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处置对象仅限于生活垃圾,不包括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废弃物。由于第二垃圾填埋场与第一垃圾填埋场相毗邻,采用填埋工艺和产生污染因素基本相同,因此,第二垃圾填埋场工程可看作是第一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继续和完善。2.2第一垃圾填埋场现状及回顾调查2.2.1工程概况(1)概述 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是按国家建设部卫生填埋标准建造的我国首座大型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位于某某市北部,距市中心18km。场区青龙坞为三面环山、NWW方向开口的山谷,长约2km、宽约70~400m。青龙坞尾部有多处垭口,最低垭口标高167.7m。填埋场截污坝位于沟口以上约1.5km,占地48公顷,填埋有效库容540万m3,设计使用年限13年。工程于1991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共填埋垃圾500多万吨,迄今已将填满。与加拿大合作始建于1994年,并于1998年10月投入运行的发电站是我国内陆第一座填埋气体发电站,一期投资350万美元,有2台970KW发电机组,可有效防止填埋气体二次污染及消除安全隐患问题。第一垃圾填埋场运行至今,对保证某某市城市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填埋工艺第一填埋场采用斜坡作业法,垃圾按单元分层填埋,分格推平、压实、覆土、消毒程序。垃圾填埋自库底50m标高开始,当填至垃圾坝顶65m标高时,按一定坡度逐层向库后区上升填埋,直至终场填到库尾165m标高。(3)主要构筑物第一垃圾填埋场设有垃圾坝、渗滤液收集系统(排渗导气系统)、截污坝、截洪系统、调蓄池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坝坝顶标高65.0m,设计最终填埋标高165m,现堆积标高约127m。截洪沟沿等高线设置,分别在标高90m、115m、140m、165m处设有四条截洪沟,截洪沟设有双格,按清污分流,清水排至下游自然河道,污水排至调蓄池。渗滤液收集处理区包括截污坝、调蓄池及污水处理厂,截污坝采用灌浆帷幕防渗措施构成2.34万m3的蓄水池,收集库区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处理法中的两段式活性污泥法,两段曝气池均为推流式传统曝气池,每天连续运转,日平均处理污水300 t,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干管。2001年3月前,由于污水处理厂调蓄池容积偏小,洪水期超过300吨/天部分污水直接由DN400、DN300两管道外排城市污水管道;正常季节全部自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管理生活区位于青龙坞口,建有环境监测站、办公楼、机修间、职工食堂、材料库等,建筑面积约1600m2,为填埋场的有效运转提供保障。填埋场区内现有三条生产运输主要道路,三条公路中既有进场公路又有场内运输专用路,可满足第一填埋场生产、管理需求。经垃圾运输专用路可分别抵达第一填埋场的65m、77.5m、90m、102.5m、127.5m、140m、152.5m和165m等标高处设置的倾卸平台。(4)环境监测填埋场设有专门的环境监测站,负责监视填埋场运行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空气环境的污染动态,同时对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质进行管理监测,以调控污水厂处理效果。每年4~10月对场区及周围环境苍蝇密度进行监测,以指导灭蝇工作,保证环境卫生。2.2.2主要污染控制措施及环境影响回顾调查2.2.2.1主要污染控制措施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主要污染控制措施有:(1)填埋场截污坝采用帷幕灌浆防渗系统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并设有污水处理厂,采用两段式活性污泥法对渗滤液进行生物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2)垃圾填埋作业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有效控制恶臭物质的扩散。(3)填埋场建有完整的排气导渗系统,为使填埋气体资源化,填埋场建立了填埋气体发电厂,有效的减少了填埋气体进入大气量。2.2.2.2污染控制措施及环境影响回顾调查(1)渗滤液处理设施 渗滤液是城市垃圾填埋场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产生量受垃圾本身含水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填埋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降雨是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直接因素。据第一填埋场多年运行记录,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为38.91万m3/a,平均为1066m3/d。垃圾渗滤液组分十分复杂,且随填埋年限的增长,各污染因子浓度也是较大幅度的动态变化。据第一填埋场渗滤液历年常规监测结果,进污水处理站渗滤液主要水质指标为表2-1。表2-1第一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主要水质指标单位:mg/L项目名称pHCODCrBOD5SSTNTP浓度范围6.7~8.2240~3030028.9~83904~66055~14930.37~20.32平均值7.73059121726011806.84第一填埋场建有日处理能力为300m3的渗滤液处理站,采用二段法生物处理工艺,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2-1。图2-1第一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由于渗滤液组分负责,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较大。据2000年4月11~12日,对污水处理站运行效果进行了跟踪监测,得到污水处理站进出水质情况见表2-2。 表2-2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进出水质及统计结果一览表序号pHCODCr(mg/L)SS(mg/L)NH3-N(mg/L)总大肠菌群数(个/升)1进水7.9833001201150≥23800出水7.22137084664238002进水8.0833902201110≥23800出水7.42136068425238003进水8.0134501601170≥23800出水7.5913405741523004进水8.0520504401260≥23800出水7.891290185481238005进水8.0320703901210≥23800出水7.901360165476238006进水8.0520302601200≥23800出水8.0312401104812300平均水质进水8.0327152651183.3≥23800出水7.2213708466423800平均去除率(%)/49.5468.343.9/GB16889-1997二级/300/25*10-1~10-2GB16889-1997三级/1000///*GB16889-1997二级标准控制指标为大肠菌值。由表可见,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效果不佳,处理出水无法达到相应排放标准要求,该实测结果与第一填埋场日常监测结果基本相一致,这说明对污水处理站的改造和完善已成为极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此外,据日常统计,由于污水处理站能力偏小,在全年产生的38.91万m3渗滤液总量中,仅有约11万m3经过了处理,约有27.91万m3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2001年3月前直接排入沿山河,2001年3月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综上所述,现有第一填埋场渗滤液发生、处理、排放源强见表2-3。 表2-3第一填埋场渗滤液发生、处理、排放源强表项目水量(万m3/a)CODcr(t/a)BOD5(t/a)SS(t/a)NH3-N(t/a)发生量38.911190.3473.5101.2459.1处理削减量11193.0126.219.457.2排放量38.91997.3347.281.8401.9(2)填埋场排渗系统和帷幕灌浆防渗措施为防止渗滤液对场区地下水的污染影响,第一填埋场设计采用了排渗(导气)系统和帷幕灌浆防渗设施。其中排渗(导气)系统有横贯库区底部敷设的两条主盲沟、排水井—排水管及若干条次盲沟和竖向排渗导气井组成,另外竖向每25m高程加设水平向盲沟与坝外坡排水沟连接,以保证在垃圾层产生的渗滤液顺利排至污水调蓄池,尽可能减少渗滤液在库区的滞留时间,避免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此外,第一垃圾填埋场还设置了垂直防渗系统,即在库区下游的截污坝设有帷幕灌浆系统,以防止渗滤液对库区下游地下水体的不利影响。在第一填埋场截污坝下游20m与60m处布设1#、2#两个地下水常规监测井,据近10年观察显示,地下水没有明显的污染影响。(3)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填埋垃圾中的动植物易腐组分,由于微生物的厌氧分解作用而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H4和CO2,还含有少量的H2S、NH3等恶臭物质。但不同填埋场因垃圾组分、环境湿度、填埋时间、填埋场容积等因素,填埋气体组分有较大差异。由于填埋气体的排放会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其中CH4气体既是爆炸风险源(与空气混合爆炸限为5~15%范围),又是引起全球趋热的温室气体;其中H2S、NH3气体则为恶臭物质,排入空气后,将使作业场所的周围环境变劣,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为控制填埋气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最低限度的回收资源,自1994年开始,由加拿大环境技术公司与第一填埋场合作,进行了填埋气体利用的研究。据现场试验测试结果,第一填埋场单位垃圾最大产生填埋气体量为125.6m3/t,填埋气体中CH4和CO2组分约占总量的99.5~99.9%,而H2S和NH3约占0.2~0.4%,见表2-4。表2-4第一填埋场填埋气体组分分析结果组分CH4CO2H2SNH3O2体积(%)6336.70.10.1<0.11998年10月,中加合作的填埋气体发电厂正式投入运行。电厂安装2台美国卡特波律公司的G3516LE低热值燃气发电机组,每台额定出力970KW。填埋气体通过在填埋区平台钻挖的29眼气井,经DN300HPDE管道输送至发电厂。据运行实践评估,由于现有填埋场表层覆土密封性不佳,导致部分垃圾层形成好氧环境,再加雨水淋溶后,大量有机物随渗滤液带走,因此使填埋场实际产气量偏低,经实测目前第一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发生量约3.3万m3/d(1350~1400m3/h),其中收集发电系统采气利用率约达70%。据此,现有第一填埋场填埋气体污染物发生量、处理去除量和外排量情况列表2-5。表2-5第一填埋场填埋气体污染物发生量、处理去除量和外排量情况表项目CH4(m3/d)H2S(m3/d)NH3(m3/d)发生量207903333处理去除量1455323.123.1外排量62379.99.9为观察与评估填埋场作业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第一填埋场在生活区和作业区设有恶臭污染物和TSP质量监测站,据1992~2000年间监测得到数据可知,生活区NH3和H2S浓度除1994年以前出现相对较高外,1994年至2000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基本控制在前苏联居民区中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范围之内;而TSP浓度各年基本维持在相同水平,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超标范围为2~3倍。作业区H2S、NH3 和TSP浓度近几年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其各年平均浓度均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保证》规定的标准。(4)生态环境影响回顾①植被影响第一填埋场1991年建成运营后,填埋作业按步进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有植被,合理安置和利用场内土源和外来土源,并根据运行状况调整设施布置情况,尽量推迟植被破坏的时间,在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的同时,积极进行垃圾堆体覆土后的生态植被恢复工程,使总体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现状生态环境总体上呈良好状态。山谷内生态植被除工程占用土地、填埋作业覆盖区域及道路外,目前生长良好,未占用山坡地几乎全部为茂密的植物覆盖。青龙坞内南坡为南山林场的杉木林和混交林景观,填埋场东南和东面及北面的山坡均为以灌木和小乔木为主的针阔、常落混交林景观。经调查,填埋场周边山坡的植物至少包括20多个属30余种的乔灌木和数十种草本植物,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主要植被类型调查结果见表2-6所示,其余数量较少的植被物种还有马尾松、杉树、木兰科、野漆树、白背叶、驯麻、化香树、老虎刺、毛栎、算盘子、雀巢科、高粱泡、菊科、野蔷薇、金樱子等数十种植物。可见,第一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作业没有对周边非作业区的植物生态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表2-6现状填埋场周边主要植物资源种类种属植物所在属植物名称植物所在属植物名称鼠李科猫乳、鼠李菝葜科小果菝葜、土茯苓、菝葜山茶科柃木野茉莉科野茉莉唇形科黄芪壳斗科短柄泡、石栎豆科华东木兰金缕梅科八角枫蔷薇科山莓、高粱泡、蓬来安息香科赤楠茄科白英漆树科盐肤木山矾科白檀、四川山矾蝶形花科胡枝子马鞭草科大青山毛榉科麻栎樟科山鸡椒(山苍子)、香樟省沽油科野鸭椿杜鹃科马银花桑科小构树 ②水土流失影响第一垃圾填埋场随着填埋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垃圾填埋作业的进程,原有自然植被、人工果树及农业用地全部被占用或覆盖,生态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基于黄壤和黄沙壤的生态系统被垃圾堆体所取代,填埋覆土后的垃圾堆体表面,存在明显的水土流失,这不仅对垃圾堆体的稳定性构成潜在的威胁,而且使覆盖土壤的养分流失(见表2-7),阻碍复垦后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恢复。斜坡下用水缸收集泥水的定量试验表明,种植植物可以减轻斜坡的水土流失程度(表2-8)。表2-7流失水土的养分分析项目日期有效磷NH4-NNO3-N水泥水泥水泥97.11.70.0328.194.033.211.751.01497.11.170.01113.22.922.181.520.7698.1.120.065/1.36/1.90/98.3.30.04/1.34/1.74/表2-8坝顶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统计表项目无植被对照稀疏竹子1.2m×1.5m密植竹子1m×1m草坪覆盖收集水量(kg)4622.32690.4822.1896.1比对照增加%-41.8-82.2-80.6收集泥量(kg)17.587.834.493.25比对照增加%-55.46-74.46-81.51流失水土的养分分析表明,植物所需的氮磷营养随水土有一定程度的流失,这不仅影响垃圾堆体覆土后的生态恢复,而且增加了下游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流失水土还会增加河道淤积抬高的风险,影响下游水体的环境质量和防洪、泄洪能力。③垃圾堆体的生态适宜分析 随着填埋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垃圾填埋作业的进程,原有生态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垃圾堆体覆土后的土壤条件截然不同于原有的黄壤和黄沙壤,因而使其生态适宜性和复垦后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均有显著的下降。垃圾填埋场覆土后对第65m、77.5m和90m标高平台的堆体进行了植被恢复。实践表明,不同植物对填埋堆体覆土后的生态适应性不同,由于垃圾腐烂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和新覆盖土壤的肥力性质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填埋后的生态适宜性总体上较差,垃圾堆体覆土种植的发芽率和成活率都不高。但不同植物对新的生态条件的适宜性也表现出很大差异,试验表明几种受试植物在垃圾堆体表面覆土上的生态适宜性顺序为:草坪类>花卉类>毛竹类。室内模拟研究表明花卉植物的发芽率高于扦插成活率,所以,尽管用芽扦插生长快,且在短期内易形成更多的根系,但种子表现出比营养体更好的适应性。如表2-9。表2-9垃圾处理与花卉生长的关系花卉种子发芽率%芽成活率%美人蕉87.458.7萱草91.673.4石竹93.567.8模拟和现场的草坪种植都表明,草坪较适宜于在垃圾堆体上生长,而尤以沟叶结缕草长势最好,第一垃圾填埋场现场试验也表明,沟叶结缕草成活率接近100%,而且长势良好。所以,可以考虑它作为堆体复垦生态系统的先锋植物。第一垃圾填埋场现场种植毛竹的试验表明,毛竹的成活率都不高,而且因种类不同有很大差异,如表2-10。1996年覆土20~40cm,按常规种植和施肥管理,98年加厚土层到50cm的65m平台上种植336株竹子的成活率只有30.4%,高脚竹的成活率较高为45.8%。斜坡上种植的雷竹由于96年6月30日暴雨,约1200m3 垃圾塌方,大量沼气、污水的刺激使雷竹损伤、死亡率显著增加,最后几乎全部死亡。反映出毛竹类植物对垃圾堆体覆土后的生态条件的适应性较差。表2-10第一垃圾填埋场与竹子成活率及生长的关系竹类成活数(株)死亡数(株)成活率(%)生长情况哺鸡竹514752.04长势较好,发芽早而快早竹52317.85长势较差,发芽迟缓④对填埋场所在山谷(青龙坞)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一填埋场建成后运行10年以来的情况表明,工程筑坝采石和覆盖取土引起山谷内植被的破坏,局部生态环境受到较严重的影响,垃圾运送道路的建设施工,也引起绿色覆盖的减少和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的加重,但在工程完工后,采取了积极的工程加固等措施。由于保护措施配套较好,山谷(青龙坞)内植被面积虽有明显的减少,但除填埋区、土源区和工程建筑等不可避免区域外,青龙坞内山坡和未占用的沟谷地,植被茂盛,种类丰富,总体生态环境仍属良好,整个青龙坞现状的绿地覆盖率不低于70%,这说明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对山谷内整体植物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垃圾填埋区域,由于卫生条件的恶化和填埋气体、作业噪声等污染因素的影响,蚊、蝇、鼠类活动明显增加,但垃圾库区的动物种群结构没有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对周边山坡森林灌丛中常见的昆虫、鸟类产生的回避效应较小。由于库区大量杀虫剂、灭鼠药等的使用,对一些觅食的动物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毒杀作用。垃圾堆体表面的水土流失对青龙坞内小溪及其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⑤对某某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虽然垃圾填埋场对场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它在整个某某市的大环境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自第一垃圾填埋场运行以来,已消纳某某市的生活垃圾500多万吨。这些垃圾若得不到妥善处置,将严重污染某某 市水、气环境,破坏城市生态环境,既不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破坏了某某市的投资环境,而且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阻碍素有“天堂”之称的某某市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原某某市区每天产生约2300吨生活垃圾,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还在增加,这些垃圾如果没有进行卫生填埋处置,将会给市区的环境卫生和人民的健康带来灾难性的危害,也严重影响旅游城市的形象,阻碍旅游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垃圾填埋处理,使广泛的污染问题得到集中处理,大大减轻了城市水、气环境的污染负荷,避免了疾病的孳生传播,而且,填埋气体发电厂的建成,使垃圾得到一定程度的资源化利用。⑥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填埋场运行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在堆体内过高的甲烷会导致爆炸,而将其通过导气系统排入大气,又会导致大气甲烷浓度的升高。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引发灾难性气候的频繁发生,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稳定和人类与生物的生存与健康。不过,从1998年填埋气体被收集用于发电以后,场区大气中CH4含量大大降低,已在安全生产范围,填埋场臭气也有了较明显的改观。而恶臭气体组成中的氨,对局部范围酸雨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⑦生态影响结论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后使场区及其附近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填埋覆土后堆体表面存在明显的水土流失,且复垦的生态适宜性较差,但复垦种植则可明显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垃圾堆体的稳定性。第一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对青龙坞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对场区地下水潜在的污染威胁和堆体表面的水土流失引起的污染和生态问题。第一垃圾填埋场没有引起区域植物生态系统功能的明显下降,现状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动物种群结构没有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常见的昆虫、鸟类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回避效应。2.3第二垃圾填埋场工程概况 2.3.1某某市填埋垃圾量及垃圾组成预测根据规划,某某市2004年后的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将按照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相综合的处理、处置策略。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的服务范围是某某市除萧山、余杭区以外的六个区,处理对象只限生活垃圾,不包含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和其他有毒、有害、受污染的垃圾,为了防止此类垃圾进入填埋区,垃圾运输车在进场和卸倒时都要进行严格检查。针对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和其他有毒、有害、受污染的垃圾,某某市环保局制定了专门的处置管理办法《某某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由某某市城市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执行。预计于第二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在2004-2026年的23年间(填埋场设计寿命期)为2187万t。根据某某市1990-2000年垃圾成份资料分析,1991年~1995年易腐垃圾含量年均增长率4.2%,1996年~2000年年均增长率为-0.08%,煤渣含量急剧下降,可回收物含量增长速度加快,根据总体发展趋势预计垃圾成份在2005年易腐垃圾含量在48%左右,可回收物含量达35%左右,煤渣含量在17%左右。垃圾产生量、填埋量的预测及垃圾组份预测结果如表2-11和表2-12所示。表2-11垃圾产生量及填埋量的预测(不包括萧山区和余杭区)年份人口(万人)年产垃圾量(万t/a)人均产量(kg/人日)日产垃圾量(t/d)垃圾回收量(t/d)实际填埋垃圾量(t/d)实际填埋垃圾量(万t/a)实际填埋垃圾量累计(万t/a)2004年起需库容(万m3/a)备注2004263.999.861.0427362871949717165.2此期间每天焚烧处理500t,回收30-35%2005274.8104.061.042851299205275146133.82006274.8107.701.072951310214178224205.62007280.2111.471.093054321223382306280.22008285.7115.371.113161332232985391358.12009291.2119.411.123272344188169460421.0期间每天焚烧处理900t,回收15%。2010296.7123.591.143386508197872532487.22011302.3127.301.153488523206575607556.32012307.9131.111.173592539215379685628.3 续表2-11年份人口(万人)年产垃圾量(万t/a)人均产量(kg/人日)日产垃圾量(t/d)垃圾回收量(t/d)实际填埋垃圾量(t/d)实际填埋垃圾量(万t/a)实际填埋垃圾量累计(万t/a)2004年起需库容(万m3/a)备注2013314.6135.051.183700555224582767703.5期间每天焚烧处理900t,回收15%。2014320.2139.101.193811572233985853781.72015326.9143.271.203925589243689942863.22016332.7147.571.2240436062537931034948.12017339.4152.001.23416462526409611311036.42018346.3156.561.244289643274610012311128.32019353.1161.251.254418663285510413351223.82020360.0166.091.264550683296810814431323.12021366.9171.071.284687703308411315561426.32022373.9176.211.294828724320411716731533.52023380.9181.491.314972746332612117941644.82024388.9186.941.325122768345312619201760.32025396.0192.551.335275791358413120511880.32026404.1198.321.345433815371813621872004.72027411.3204.271.365596839385714123282133.72028419.5210.401.375764865400014624742267.52029426.7216.711.395937891414715126252406.32030435.0223.211.416115917429815727822550.1表2-12某某市城市生活垃圾成份分析表年份易腐垃圾(%)煤渣废品(%)动物植物合计渣砾灰土合计纸布塑料金属玻璃竹合计19910.9846.1147.091.0844.3645.441.511.1814.540.91.40.9420.4719921.5749.5851.151.2439.540.741.711.171.680.621.870.947.9919931.6750.251.872.2836.4838.761.81.632.50.841.870.959.5919941.6750.251.872.2836.4838.761.81.632.50.841.870.959.5919951.9150.5352.441.7336.0237.751.741.153.140.831.940.959.751996253.2855.282.5630.6133.171.81.55.021.121.420.3911.2519972.9955.2158.21.5222.48243.682.236.620.981.42115.9319984.8350.9455.776.357.4213.7713.60.9712.740.8411.2730.4519994.4448.5352.9710.979.3720.3412.71.0110.040.91.030.9826.6920002.1749.7751.949.858.4718.3212.30.9813.790.781.060.8229.74 2.3.2建设规模与投资根据某某市人口发展情况及垃圾产量预测,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初期1949t/d,终期3718t/d,工程服务年限为2004~2026的23年,总计可消纳生活垃圾2187万t。项目总投资33932万元(含后期投资4325万元),世界银行贷款930万美元。2.3.3工程内容第二垃圾填埋场工程主要内容见表2-13,主要填埋机具见表2-14,总平面布置见附图8。其中管理站仍布置在青龙坞入口,填埋场在第一填埋场基础上西扩480m,垃圾坝设在原污水处理厂处;原有污水处理站拆除,新建污水处理厂布置在沼气发电厂西侧250m左右的坡地,污水调节池位于垃圾坝下游150m,利用地形采取半挖半填方式形成池容。表2-13第二垃圾填埋场工程主要内容项目建设内容填埋场最终容积1973万m3,含垃圾坝、排渗导气系统、截洪沟、截污坝。道路系统改建道路1.5km,增建专用道路2.1km。污水调蓄池容积15万m3,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500m3/d。监测井填埋场周边设地下水监测井7座。冲洗站冲洗站占地约800m2,内设有自动感应洗车装置、净水设施及排水设施。填埋气体发电站初期配2MW,以后视产生量增加配设7MW。管理站仍布置在青龙坞口,包括试验楼、食堂与浴室、车库、机修、仓库等。表2-14第二填埋场主要填埋机具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产地用途原有新增总数1垃圾压实机BG670RB台123德国压实垃圾及覆土2拖带式压实机台011国产3推土机山推220台8412国产垃圾及覆土布料、推平4履带式挖掘机320BL卡特皮勒台213美国挖土、装车5装载机ZL40台213国产装车6大型封闭倾卸车东风EQ3141台6713国产运土7轮式挖掘机CAT938G卡特皮勒台011美国挖土、装车8洒水车台112国产9吸污车台112国产2.3.4公用工程2.3.4.1给排水给水:垃圾填埋场用水由某某市自来水厂的供水管送至管理区。管理区建筑物内部的给水系统,利用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填埋作业区生产用水及消防用水,在管理区设加压泵送至填埋场山上的高位水池和消防水池。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估计填埋场总用水量180m3/d,其中生产用水131m3/d,生活用水19m3/d,未预见水量30m3/d,全部使用新水,各分项用水量预算见表2-15。考虑到填埋场未来发展的需要,工程设计供水量250m3/d。表2-15第二垃圾填埋场水量需求估算表单位:(m3/d)序号用水点生产新水生活新水序号用水点生产新水生活新水1管理区195车辆车库冲洗272化验室106浇洒路面用水733污水处理厂137绿化用水64维修站28未预见水量30排水:工程排水包括垃圾渗滤液处理出水,生产污水(76.9m3/d )和生活污水(17.1m3/d),垃圾渗滤液经单独处理达标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预处理后生产污水(化验室、水处理厂、维修站及车库冲洗排水等)一起纳入城市污水管网。2.3.4.2消防为保证垃圾填埋场的安全及生产正常运行,在填埋场标高165m和140m处各设置200m3消防水池一个,并配置高压泵、高压水枪和水龙带。2.3.4.3供电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电源取自余杭供电局变电所,采用10kV架空线路供电。架空线路引至场区围墙外,终端杆上设跌落式熔断器及避雷器,场区采用10kV电缆埋地敷设引至变配电室。综合楼内变配电室设一台400KV干式变压器、高压环网距、低压配电屏,全场视在功率450.3KVA,年耗电量约为1479.3K-KWh。污水处理厂利用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原有2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全场用电负荷除消防泵和污水处理厂鼓风机、潜污泵为二级负荷外,其余均为三级负荷。2.3.4.4通讯根据第二填埋场组织机构设置及操作的实际需要,在原有通讯设备的基础上新增8台电话。综合楼设置一台15W基地台,推土机、挖掘机、压实机等车辆设置5W无线手持机。2.3.5填埋工艺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填埋工艺流程基本与目前一致,如图2-2所示。进场垃圾按作业单元进行卫生填埋,每天一个工作单元,填埋作业过程包括场地准备、运、卸、铺、碾压、洒药及覆土。垃圾铺设分层进行,每层厚度1~2m,铺匀后用压实机压实,压实密度不小于0.95t/m3 。按此程序铺填3~4层,使垃圾总层厚达到7~8m后进行覆土工作,覆土厚度0.2~0.3m。在垃圾坝内的容积填埋后,即开始向上填埋作业,此时,在垃圾坝处的填埋场地开始收坡,一直填埋至165m的最终标高。为了坝外坡巡检的便利,填埋高度每上升12.5m,填埋体外边坡向库内推进8m,作通行道路。场地准备确定区域布设排渗导气系统场区道路清扫洒药洒水灭蝇污水及气体收集处理垃圾填埋卸料布料压实覆土挖土运输布料压实外坡及最终堆积顶面种植、绿化图2-2填埋工艺流程图为了保证填埋边坡和填埋场的稳定性,在102.5m高程的检修平台上安置大坝监测仪,以及时观测垃圾堆体的位移、沉降指标及垃圾堆体的浸润线;在填埋高度达80m时应对填埋场进行勘探,测取必须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堆体内的水位线,对填埋场的稳定性进行全面分析,并决定是否采取修整措施。填埋场裸露外坡及终场顶面及时进行封场工程,其上再加1.0m厚耕植土,压实后进行植被绿化。在整个填埋过程中随时进行场区道路的清扫及场区的洒水、洒药、灭蝇及垃圾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工作,保持填埋场卫生、整洁的面貌,各项指标达到卫生填埋的要求。目前用来灭蝇的药剂主要是胺菊脂合成剂,采用机械喷药,对人体、牲畜无副作用。 填埋单元的作业方法以下推式斜面作业法为主,要求垃圾倾卸平台按设计要求每隔6.25m左右设置一个,垃圾倾卸后由推土机向下推,推土机的推距控制在50m以内,作业面的横向宽度控制在30m以内;按控制作业厚度完成作业,由压实机均匀压实;继而用同样的方法下推模式进行第二层作业,这样作业直至完成一个填埋单元;单元完成后,进行单元覆土,单元覆土厚度为0.2~0.3m。此时,在形成的垃圾堆体上修筑10m宽、50m长的临时道路和30m×30m临时作业平台,以便向前、向左或右开展新一单元的填埋作业,直至填埋完整个平面,重新开展新的一层填埋作业。在作业单元逐渐向前开展的同时,考虑到垃圾的沉降等因素,最终形成坡向库区排水井的坡面,以利于垃圾渗滤液的导排。2.3.6主要构筑物设计管理站:按照第一填埋场确定的布局体系,管理站仍布置在青龙坞坞口,站内现有办公楼、试验室、食堂与浴室、车库、机修、仓库等建筑。根据需要,设计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布置管理区,扩建维修车间、生产车停车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并增加管理区绿化率,绿化率达50%,将管理区布置成花园式的现代化管理中心。扩建后的管理站占地将东扩80m,新增用地5600m2;土石方工程量:填、挖方各5600m3,管理站总计拆除建筑面积850m2。污水处理厂:拟拆除原有污水处理站,新建污水处理厂布置在沼气发电厂西侧250m左右的坡地,西邻管理区维修车间,占地1.04km2,该处东距污水调蓄池50m。新建围墙长360m,大门一处,道路铺砌面积480m2,土石方挖方工程量9.5万m3。污水调蓄池:根据工程地形条件及调蓄池调洪能力需求预测,污水调节池位于垃圾坝下游150m,利用地形采取半挖半填方式形成池容,占地面积4.0km2,调节池容积为15万m3,最高标高29.0m,最低标高16m,系按100 年一遇洪水量设计,以保证暴雨期间调蓄池足够的调蓄能力以及充分调节渗滤液水质的能力。填埋场:第二填埋场在第一填埋场基础上西扩480m,并加高至165m标高处,最终容积1973万m3。垃圾坝:垃圾坝设计高度约为25m,坝底标高27.5m,坝顶标高52.5m,坝轴线长179m,坝顶宽度5m,垃圾坝按透水堆石坝设计,坝上游设碎石和砾砂石垫层起反滤导渗作用,坝上下游外边坡均用干砌石护坡。垃圾坝上游边坡1:2.0,在40m标高处设一平台,宽2.0m,作为库区防渗膜铺设锚固平台用;垃圾坝下游边1:2.5,在40m标高处设一平台,宽2.0m,作为坝体检修用。排渗导气系统:排渗导气设施由沿沟底敷设的两条主盲沟、排水井—排水管及若干条次盲沟和竖向排渗导气井组成,另外竖向每25m高程垃圾层加设水平向盲沟,与坝外坡排水沟连接;此两套设施所收集的渗沥液全部排至垃圾坝下游调节池,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第一填埋场的渗沥液由五个出口导入原调节池。原调节池上将覆盖高度约100m的第二填埋场垃圾堆体,为保证第二填埋场的堆体稳定,将第一填埋场的调节池用块石填充,修建一座连接暗井,将五处出口的渗沥液导入连接暗井,再由两根HDPE管(Φ450×40.9)直接导向第二填埋场垃圾坝下游的调节池。填埋场采用垂直石笼井与水平导气碎石盲沟相结合的方式来收集填埋气体,在填埋区南侧与北侧各设置一条气体收集主管,主管采用Φ315HDPE管,主管随填埋体升高而向上延伸。填埋作业面设导气支管,支管为Φ160HDPE管,导气支管与主管相连接。南北收气主管汇集到输气总管,由总管输送气体至发电厂。根据填埋气体产生量预测,填埋场初期增加2WM发电机一组。截洪沟:为尽量减少洪雨水浸入垃圾堆体,其排水能力应是防洪标准的要求。截洪沟系统防洪标准按照“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垃圾填埋场总汇水面积0.85km2,在填埋场两岸标高90m、115m、140m和165m处分别设置截洪沟,截洪沟总长7250m,最大截洪面积可达0.581km2,截洪沟全部采用浆砌块石结构,每沿长15m设沉降缝,并设止水设施。 道路系统:第二填埋场道路系统在现有道路系统基础上采用延线、分岔等方法,配合第二填埋场填埋工艺要求进行扩建。从52.5m至165m标高,每隔12.5m高差设主要平台,大部分通往各级平台的专用道路由2号公路引出。初级坝顶52.5m标高平台利用1号公路抵达。为方便填埋作业,在各级主要平台中间每隔6.25m高差设次要平台,由各专用道路设岔线通往各次要平台。为方便坝内垃圾运输行驶,在1、3号路终端附近设置碎石简易路连通两路,路长150m,路面宽8m;改造1号路在碎石路面上加铺混凝土路面,改线长度1.5Km,路面宽8m,场内增加干线与专用道路全长2.1Km,混凝土路面宽8m,路基宽9.5m;岔线按临时路考虑,双车道路面宽8m,路基宽9.5m,四级路技术标准。2.3.7防渗设计根据省物勘院在场区地质详勘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地层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场区地层渗透性能较好,100m深度范围内各地层渗透系数在10-3cm/s~10-5cm/s,不能达到天然隔水层的要求(10-7cm/s)。经组织专家论证,确定采用垂直水泥帷幕灌浆和水平铺盖防渗相结合的防渗方案,垂直防渗采用在新建垃圾坝处及两侧山体帷幕灌浆,以强化第一填埋场的防渗效果并作为二埋场水平防渗的保安防渗工程;水平防渗系统用于第二填埋场库区的场底和坡面以及渗滤液调蓄池池底和池边坡。(1)第一填埋场坡面封场由于第一填埋场垃圾堆体的外坡面为第二填埋场场底的一部分,其坡面封场设计要满足第二填场场底防渗的要求,还可以防止雨水进入第一填埋场,减少其渗沥液的产量。第一填埋场坡面封场结构为:1、在垃圾坡面铺设不小于450mm厚的压实粘土,并削坡整平;2、铺设双面烧毛土工布(400g/m2);3、HDPE膜(2.0mm);4、耕植土层(400mm); 5、表面绿化。沿坡体每12.5m的检修平台上设置锚固沟,与第二填埋场的临时排水边沟相连,在二填埋场垃圾堆体未到此平台高度时,可作为雨水导排沟;当第二填埋场场底防渗设施铺设至此高程时,将沟内的填充物清除,作为第二填埋场防渗设施的锚固沟使用。(2)场底防渗层结构设计由于场区覆盖土层较厚,清基开挖后基本为土质基础,在经过场地清理整平后,既可进行防渗系统的铺设;另外由于场区F2断层贯穿整个场地东西方向,其影响范围较大,为提高防渗系统的安全性,场底设双层防渗设施,其结构层(从下至上)如下:1、复合GCL膨润土衬垫(6mm厚膨润土,其下为1mmHDPE膜);2、HDPE膜(2.0mm);3、土工布(300g/m2);4、粘土保护层(30cm);5、土工布(200g/m2);6、碎石导水层(40cm、粒径为32~64mm)。为了防止在第一垃圾填埋场封场坡面与第二垃圾填埋场场底衔接处产生剪切破坏,在其衔接处设置土工加筋材料,铺设范围在第一填埋场与第二填埋场交接处45m标高至65m标高之间,在其上再进行防渗结构层的铺设。(3)边坡防渗层结构设计在对库区南北两侧的边坡削坡清整完毕后,对土质边坡可直接进行防渗结构的铺设,若有岩质边坡出露,则用水泥砂浆进行护面,再进行防渗结构的铺设。为了加强HDPE膜边坡抗滑稳定性,加设一层膨润土衬垫,同时也作为HDPE膜的底部保护层地。边坡防渗结构层如下:1、膨润土衬垫(6mm);2、HDPE膜(2.0mm);3、黑色土工布(在预计填埋高度大于60m标高以上时使用600g/m2 、其它部位为400g/m2);4、袋装土保护层。为防止HDPE膜下滑,在边坡设有锚固平台。每隔12.5m标高锚固平台宽度为4.0m,平台处设有防渗材料锚固沟(1.0m×1.0m),兼作导水用,防渗系统未铺设时作为雨水导排沟,防渗系统铺设后垃圾堆体至平台时作为导渗沥液用。另外为加强防渗材料的边坡稳定,每隔6.25m高设置一简易锚固沟(0.5m×0.5m),再铺设防渗材料时临时开槽,完成铺设后立即回填开挖料。(4)垂直水泥帷幕防渗考虑该帷幕仅为第一垃圾填埋场防渗措施的加强,而且从第一垃圾填埋场的帷幕至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帷幕约有480m的渗径,可产生较强的自滤效果,所以在第二填埋场垃圾坝下设置单排灌浆孔,孔距按1.5m间距设置,沿坝轴线灌浆长度约为117,北部坝肩延伸26m,南部坝肩处延伸54m,灌浆总长度约为197m。垂直帷幕防渗结构如下:①碎石粘土层,层厚为4~8m,该层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法,灌浆材料为粘土水泥浆;②岩石层,该层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浆材料为水泥浆,灌浆深度控制在微风化岩层下5m,在F2断层及F2次生断层区域内,灌浆深度为60m,其它部位灌浆深度约为30~40m。(5)渗滤液调蓄池防渗根据渗滤液调蓄池的水文地质条件,调蓄池必须用人工材料防渗,由于调节池内汇集了填埋场高浓度渗沥液,防渗要求高,不得出现渗漏情况的出现。池底防渗结构(由下至上)如下:1、基础整平层2、250g/m2土工布3、1.0mm厚HDPE膜4、GCL膨润垫层5、2.0mm厚HDPE膜 6、800g/m2土工布7、C15混凝土保护层,厚15cm池边坡防渗结构(由下至上)如下:1、整平层2、400g/m2土工布3、2.0mm厚HDPE膜4、250g/m2土工布5、WYC-150混凝土模袋保护层为了防止地下水对防渗膜的顶托破坏,在池底防渗结构层下设鱼刺状导流盲沟系统,分主盲沟和支盲沟。主盲沟为两条,以1.2%坡度由东向西,盲沟内设碎石并设Φ400(HDPE)穿孔圆管;每间隔50m左右设网状导排次盲沟,盲沟内设碎石并设Φ200(HDPE)穿孔圆管。次盲沟与主盲沟连接,地下水由主管穿过坝基引向下游排水渠。2.3.8拆迁安置2003年3月至6月,第二填埋场工程筹建处对受项目影响的人口、房屋及附属设施、土地、专项设施等主要实物指标进行了逐项调查,其主要实物指标见表2-16。表2-16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影响主要实物指标汇总表县(区)乡(镇)人口统计拆迁房屋面积(m2)征占用土地面积(亩)其中:耕地(亩)拆迁影响人口征地实际影响人口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人)户数(户)人口(人)户数(户)人口(人)拱墅区半山镇0031511342271508.8907.54105.75石塘村0031511342271508.8907.54105.75企事业单位12330004009.4768.5010.02总计123331511342275518.27976.04115.77(1)工程永久征地 本项目需征用各类土地总面积为976.04亩,其中国有土地68.50亩,占7.02%,农村集体所有土地907.54亩,占92.98%。在征占用的各类土地中,耕地面积115.77亩,占11.86%,菜地面积6.68亩,占0.68%,园地面积44.89亩,占4.60%,林地面积714.42亩,占73.20%,建设用地面积94.28亩,占9.66%。土地征用数量调查成果详见表2-17。表2-17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征用各类土地汇总表土地性质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土地总计乡(镇)半山镇合计行政村合计石塘镇合计907.54907.54907.5468.50976.04耕地小计105.75105.75105.7510.02115.77水田30.9530.9530.95030.95旱地74.8074.8074.8010.0284.82菜地5.505.505.501.186.68园地小计41.7941.7941.793.1044.89茶园21.6821.6821.683.1024.78梨园20.1120.1120.11020.11林地小计672.50672.50672.5041.92714.42用材林664.92664.92664.9231.10696.02竹林2.592.592.5910.8213.41苗圃4.994.994.9904.99建设用地小计82.0082.0082.0012.2894.28宅基地0.820.820.8200.82工矿用地73.6273.6273.628.0181.63道路用地2.062.062.063.655.71沟渠占地5.55.55.50.626.12(2)项目影响人口本项目征地拆迁实际影响327户1167人(农业人口535人,占45.8%;非农业人口632人,占54.2% ),全部为汉族人口,不涉及对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其中征地不拆迁户为315户1134人(农业人口535人),拆迁不征地12户33人,拆迁人口全部为非农人口。本项目各类影响人口详见表2-18。表2-18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影响人口汇总表乡(镇)行政村项目实际影响人口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人)合计征地不拆迁拆迁不征地既征地又拆迁户数(户)人口(人)户数(户)人口(人)户数(户)人口(人)户数(户)人口(人)半山镇石塘村315113431511340000227小计3151134315113400000南山林场1233001233000合计32711673151134123300227(3)拆迁房屋及附属设施本项目需拆迁各类房屋5518.27m2,其中私人房屋559.52m2,集体企事业单位房屋4958.75m2,其中砖混房2149.52m2,占38.2%;砖木房1499.95m2,占27.2%;简单房1908.8m2,占34.6%。项目拆迁私人房屋及附属设施详见表2-19;拆迁集体房屋及附属设施详见表2-20。 表2-19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拆迁私人房屋及附属设施统计表乡(镇)半山镇南山林场合计行政村小计石塘村房屋(m2)小计00599.52599.52砖混房00599.52599.52砖木房0000土木房0000简易房0000附属设施猪牛栏(m2)00534.6534.6砖圈墙(m2)0079.279.2水泥晒场(m2)0000空调(台)001212有线电视(户)001212电话(部)001212表2-20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拆迁集体、企事业单位房屋及附属设施统计表权属单位石塘村集体南山林场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合计房屋(m2)小计1508.01899.9515504958.75框架0000砖混0015501550砖木568931.9501499.95简易房940.896801908.8附属设施砖围墙(m2)0100001000水井(口)1001空调(台)0044有线电视(户)0404电话(部)1449管道煤气(户)0000 蓄水池(个)0202灰铺厕所(个)0112(4)个体工商户项目影响的个体工商户仅一户,详见表2-21。表2-21某某市第二填埋场项目影响个体工商户表行政村业主姓名经营面积(m2)经营项目南山林场楼国平15糖烟酒、日用百货(5)零星树木及坟墓本项目共需砍伐零星成龄树木14949株,其中果树945株,其它树木14004株。另外,根据初步调查统计,还需迁移坟墓150次。项目影响需砍伐的零星树木及需迁移的坟墓统计详见表2-22。(6)专项设施本项目受影响专项设施主要是电力线、电信线和通信光缆,等级公路等,它们将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保护或移位恢复。受工程影响的主要专项设施见表2-23。表2-22需砍伐的零星成龄树木及需迁移坟墓统计表乡(镇)行政村需砍伐的零星成龄树木(株)需迁移的坟墓(穴)合计果树其它树木小计结果未结果半山镇小计100489453156309103150石塘村100489453156309103150南山林场490100049010合计1494994531563014004150 表2-23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影响各类专项设施统计表项目名称单位影响数量一、通讯线1、架空通信线m24002、通讯光缆m550二、电力线1、10KV电力线m48502、220V/380V电力线m3100三、等级公路m550(7)受影响的企业本项目影响的企业主要为南山国营林场。该场现有正式职工300余人,全场面积约5500余亩,现有固定资产505万元,本场以出售毛竹、木材为主,2001年全年生产总值250万元,年利税12万元。受本项目影响主要拆迁该场场部办公楼、分职工宿舍楼及其它附属设施。(8)征地拆迁补偿投资概算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总投资概算为10401.78万元,其中征地占用土地补偿费3266.16万元,占31.40%;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费253.67万元,占2.44%;专项设施迁(改)建补偿费81.63万元,占0.78%;其它费用2942.36万元,占28.29%;有关税费3166.44万元,占30.33%。详见表2-24。表2-24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汇总表项目金额(万元)比例(%)1、征占用土地补偿费3266.1631.401.1永久征地补偿费3266.161.2临时用地补偿费0.00 2、房屋及附近属设施补偿费253.672.442.1私人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费46.442.2集体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费207.233、临时过渡费和搬迁运输补偿费13.710.134、零星成龄树木补偿费15.900.155、坟墓迁移补偿费4.050.056、个体工商户停业损失补偿费0.100.007、专项设施迁改建补偿费81.630.788、其他费用2942.3628.299、基本预备费657.766.3210、有关税费3166.4430.4411、总投资10401.781002.4填埋工程污染源分析2.4.1垃圾渗滤液2.4.1.1垃圾渗滤液性质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发酵分解后产生的液体和外来水分(包括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和地下水入侵)混合而成的一种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成份的液体,如果渗滤液进入地表水系或地下水系,将会造成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的排放是城市垃圾填埋场最为主要的污染源,对其进行安全收集和处理已成为国内外填埋场设计和管理者所关注的最为关键问题之一。垃圾渗滤液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周边降水的渗入;另一是因垃圾受压、降解过程中固体含量的减少和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使垃圾持水能力降低,导致部分初始含水的释放。2.4.1.2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受垃圾本身含水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填埋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降雨是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直接因素,因此渗滤液产生量随季节变化幅度很大,在降水多的季节,垃圾渗滤液的水量也大,在没有降水时,仅有少量垃圾渗滤液产生,主要为垃圾本身含有的水份释放。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渗滤液产生量通过下述水量平衡求得:渗滤液量=净渗透量+垃圾吸收水量+排放到填埋场液体量其中:净渗透量=降水量-(径流量+场地蒸发蒸腾损失量)垃圾吸收水量=垃圾总吸收容量-垃圾原有含水量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垃圾填埋场为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液体主要为填埋区的直接降水和周边汇水面积内降水所形成的泉水。某某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454.1mm,平均蒸发量1309.6mm,第二填埋场总汇水面积(包括原第一填埋场)约0.85Km2,其径流系数平均按0.20计算,场地蒸发量按水面蒸发量的40%计,则可估算每天产生的渗滤液量为1486.3t。根据德国对多个垃圾填埋场的统计,渗滤液量为降水量的25%-58%,若按其平均值42%估算,渗滤液产生量估算值为1418.8t/d。综合以上两种估算方法确定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后,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含第一填埋场)约为1500t/d,年产生量为54.75万吨。2.4.1.3垃圾渗滤液水质垃圾渗滤液成份十分复杂,通常包含高浓度的可溶有机物及无机离子,包括大量的氨氮和各种溶解态的阳离子,还有一些重金属、酚类、单宁、可溶性脂肪酸及其它的有机污染物,尤以有机物和NH3-N浓度较高。其各种成份变化很大,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年龄、深度、微生物环境以及所填埋的垃圾的组成等,其中填埋场的场龄是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的最重要因素。填埋之初,垃圾渗滤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有大量的易于生物降解的挥发性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BOD5/CODCr比大致在0.6以上,随着场龄的增加,填埋场日趋稳定,垃圾渗滤液的有机物浓度降低,CODCr约在5000mg/L,BOD5约在1000mg/L以下,在此低浓度水平上长期保持稳定,浓度不再有剧烈的变动,此时,垃圾中重金属含量增加,pH升高,类似富里酸之类的物质增加,生物可降解性降低。 据对第一填埋场渗滤液历年常规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发现,随着填埋年限的延长,各污染因子浓度呈动态变化,CODCr的变化幅度为最大,从最低240mg/l到最高的30300mg/l;BOD5变化范围从28.9mg/l到8390mg/l;SS变化范围从4mg/l到660mg/l;废水可生化性逐步降低,BOD5/CODCr比值从最初的0.543到目前的0.37。总氮浓度(基本上表现为氨氮)变化范围为145mg/l到5256mg/l;总磷变化范围从0.378mg/l到20.32mg/l,其浓度变化幅度很大,且无规律可循。pH的变化有一个明显的从偏酸到偏碱的变化过程,总氮也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经对第一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多年监测数据统计,进污水处理站渗滤液主要水质指标如表2-25所示。终场后,垃圾渗滤液各污染因子浓度将逐步降低,直至基本不产生环境污染。调查得到的国内同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数据见表2-26。表2-25第一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主要水质指标单位:mg/L项目名称pHCODCrBOD5SSTNTP浓度范围6.7~8.2240~3030028.9~83904~66055~14930.37~20.32平均值7.73059121726011806.84表2-26国内部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水质单位:mg/L项目上海广州深圳台湾某市CODCr1500-80001400-500050000-800004000-37000BOD5200-4000400-200020000-35000600-28000TN100-700150-900400-2600200-2000SS30-500200-6002000-7000500-2000NH4+-N60-450160-500500-2400100-1000PH5-6.56.5-7.86.2-6.65.6-7.5对于一个独立单元体而言,渗滤液BOD5值在6个月至1年后达到峰值,高达数万mg/l后逐渐下降,在6-15年内达到一个相对稳定值,降至数十到数百mg/l。CODCr变化规律与BOD5 类似,但从峰值下降时较为缓慢。第二垃圾填埋场采用逐步推进法作业,并最终与第一垃圾填埋场成为一个整体,填埋场竖向单元各层垃圾年龄不同,因此垃圾渗滤液水质的变化不会象一个独立单元体那么明显,在作业期内基本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据预测,某某市垃圾成份在2000年前有较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物含量逐步增加,无机物含量日趋减少,在2005年后渐趋稳定,各成份变化不大。由于填埋垃圾中有机物成份的增加,可降解性增大,使得渗滤液各污染因子浓度将比目前高。综合考虑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平均浓度、国内部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典型浓度及某某市未来垃圾成份的变化趋势,预测垃圾渗滤液中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如表2-27所示。表2-27第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预测水质指标单位:除pH外为mg/l项目名称pHCODCrBOD5SSNH3-N浓度预测值(mg/l)6-916000600040016002.4.1.4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根据第一填埋场运行经验,污水调蓄池不仅具有调蓄水量、均匀水质,也具有沉淀和厌氧酸化水解作用。经调蓄池后,渗滤液CODCr、BOD5去除率可达50%,据此,设计采用了大容量(15万m3)调蓄池,对渗滤液进行初步处理。又根据垃圾渗滤液含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氨氮浓度高及填埋后期可生化性下降等特点,综合各种因素及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经验,拟采用生化+综合物化法工艺进行处理,其中生化段为UASB流程,将借助高效厌氧反应器,使污水中尽可能多的大分子有机物得到降解,并进行脱氮;综合物化段系利用超声波和磁场装置产生的空化效应与活性氧原子的作用,加速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据可行性模拟试验结果,采用以上工艺后,可确保污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三级排放限值后,经康桥支管进入某某市第三污水处理系统,最后进入四堡污水处理厂和全市生活污水一起处理,达一级排放标准后排至钱塘江。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2-28。表2-28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单位:除pH外为mg/l项目PHCODBOD5NH3-NSS设计进水水质6.7~8.2800030001000400 设计出水水质6~9≤1000≤600//2.4.1.5废水排放源强目前填埋场建有日处理能力为300m3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站,采用二曝三沉生物氧化处理工艺。由于处理工艺不适,现有处理站处理后废水平均出水水质仅为:pH7.22、CODCr1370mg/L、BOD570mg/L、SS84mg/L、NH3-N660mg/L,除BOD5外均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要求。其次又由于处理规模偏小,约有27.91万m3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城市污水管道(2001年3月前直排沿山河)。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后,现有水处理站将拆除重建,污水经处理后应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三级排放限值后排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排水除填埋垃圾渗滤液外,其余还包括管理人员生活污水及填埋场化验室实验废水、车库冲洗废水等,总计每天排放量约为94吨,所有废水均并入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统一处理达到三级标准限值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综合以上分析,有关项目建设前后水污染物发生量、处理削减量和排放量具体详见表2-29。表2-29项目建设前后水污染物发生量、处理削减量与排放量项目现有第一填埋场第二填埋场建成后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水量(万吨)38.91/38.9154.75/54.75CODCr(吨/年)1190.3193997.387608212.5547.5BOD5(吨/年)473.5126.3347.232852956.5328.5SS(吨/年)101.219.481.8219109.5109.5氨氮(吨/年)459.157.2401.9876//2.4.2废气2.4.2.1填埋气体性质 填埋气体是生活垃圾在填埋处理过程中其有机废物经厌氧降解产生的混合气体,填埋气体的产生扩散会引发不少的环境问题,它既是爆炸源,又是一种可引起全球趋暖的温室气体,又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有害气体。有关研究资料证明,填埋气体的主要成份包括CH4、CO2、H2、N2和O2,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如H2S、NH3、庚烷、辛烷、壬烷、已烷、正丁烷、异丁烷、丙酮、苯、乙基硫醇、氯苯、氯乙烯等。根据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成分分析,CH4和CO2约占填埋气体的99.5~99.9%,H2S和NH3等有毒的恶臭物质的约占填埋气体的0.2~0.4%。2.4.2.2气体产生及利用情况目前,某某市填埋场已填埋城市垃圾500多万吨,日产填埋气量约为3.3万m3。为了控制污染源,充分利用资源,1998年10月中方与加拿大合作在污水处理厂西南侧70m建成了填埋气体发电厂,发电能力可达2MW。目前首期安装2台美国卡特彼律公司的G3516LE低热值燃气机发电机组,额定出力970KW。在填埋气体收集方面,通过填埋区平台所钻挖的29眼气井,经DN300HPDE管送至电厂发电,该技术的集气率达70%。待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后,其库容量可达1793万m3。据可行性报告显示,到2004年,第二填埋场开始产气,至2025年填埋场产气达到高峰,峰值产气量约为每天40万m3,根据产气量配备相应的发电机组。2.4.3废气排放源强根据污染因子分析,选取NH3、H2S恶臭污染物作为废气预测评价因子。根据调查、监测资料及可行性报告,2025年填埋场产气达到高峰,填埋气体经集气系统收集利用后,每天将向大气排放12万m3。2025年污染物的排放源源强见下表2-30。表2-302025年填埋气体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及源强污染物名称CH4H2SNH3排放速度(mg/s)6.24×1052108.11052.1排放量(kg/d)5.40×104182.191.12.4.3噪声 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主要噪声源为垃圾运输车辆进出填埋场的交通运输噪声、作业区工程机械噪声和污水处理站的机械运转噪声等。各有关车辆、机具噪声源强特征值见表2-31。表2-31填埋场各有关车辆、机具噪声源强表序号车辆、机具测量声级[dB(A)]测量距离(m)1压实机76102挖掘机79153装载机84154自卸卡车70155空压机92152.4.4生态影响因素一般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都要从工程的勘察、施工、运行和终结等几个阶段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包括主要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和服务性临时工程等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和生物过程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工程属于公益性事业工程,主要生态影响是施工期各项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垃圾填埋过程中的产生的废水、废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施工期生态影响因素第二垃圾填埋场的施工过程将毁掉原来的生态系统,改变泄洪的途径,使区域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减弱,同时施工产生的漂尘、噪声等将对区域内的动物、植物产生不良的影响,使植物生长受到影响。此外,工程筑坝所需石块和填埋覆盖所需的土料,除部分来自其它工程废料和专门的建筑产品外,大部分由附近土源区采集运到工地,引起采石区或采土区原来生态系统的破坏。(2)填埋作业期生态影响因素 填埋场的作业运行是步进式的,随着垃圾的填入,场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一方面原有土壤和植被逐渐被垃圾掩埋,而由垃圾堆体覆盖后的客土代替,生态条件发生了完全改变。另一方面,绿地面积逐渐减少,区域生态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直到覆土后进行生态恢复。由于该场处于多条断裂带,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存在潜在的污染威胁。垃圾填埋覆土所需的土源区采土,会使土源区原有生态遭到破坏;填埋作业中产生的各种恶臭和污染气体以及作业噪声都会给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填埋场大量苍蝇、蛆及鼠等害虫的活动,潜伏疾病传播的危险,影响附近人群及动物的健康。(3)填埋终场后生态影响因素当垃圾填埋结束后,由于垃圾的腐解过程需要时间,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恶臭气体等还会继续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终场后的全面绿化将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3项目影响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某某市位于****省西北部,市域界于北纬29°11¢~30°34¢和东径118°20¢~120°37¢之间,市中心地理座标为北纬30°16¢,东径120°12¢。市域轮廓略呈西南至东北为长对角线方向的菱形。东西两端最大距离约250公里,南北两端最大距离约130公里。第二垃圾填埋场选址于某某市北郊拱墅区半山镇石塘村与余杭区崇贤镇水洪庙村之间的青龙坞内,在第一垃圾填埋场下游480m处。场区东靠半山主峰皋亭山、西临运河支流沿山河、北西为天子岭,南为元宝山和黄鹤山。填埋场垃圾坝距320国道900m,经国道公路,向南可达某某市区,距离市中心约17Km。某某第二垃圾填埋场效果图见附图1,地理位置见附图2。3.1.2地质地貌(1)地貌某某市大部分地区属浙西中低山丘陵,小部分地区属浙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山地有泥页岩、碎屑岩、火山岩构成的侵蚀剥蚀中、低山和由碳酸盐岩构成的喀斯特中、低山两类。丘陵由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构成,呈北东——南西延伸。市区丘陵主要分布在市区西南部,有高丘和低丘两类。高丘由志留泥盆纪长石英砂石、石英砂岩、石英砂砾等构成。低丘多处向斜构造轴部。由于石炭纪、二叠纪石灰岩质地,断裂多,地表水和地下水活动十分强烈,喀斯特非常发育,石芽、溶沟、溶斗、溶洞比比皆是,均为风景区,某某市平原多位于钱塘江、浦阳江附近及其内侧,而较大河流两岸又有带状的河谷平原分布。大地构造处于杨子准地台钱塘褶带。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及本项目所在地半山的皋亭区褶皱区。项目所在地半山系天目山支脉北东延伸部分,山体走向40°~50°;山坡坡度一般为10°~40°,地貌上属低缓丘陵区。山脊横向沟谷发育,但规模短小,青龙坞即为其中之一。场区东靠半山主峰皋亭山,海拔361m,山坡坡度稍陡,一般为32°。北面与南面山峰海拔一般在150~200m之间,山体走向北东—南西向呈长条状分布。场区青龙坞系三面环山,北西西方向开口的呈扇形的山谷小盆地,长约2km,宽70-400m。谷底最低标高约11m ,场区北面山峰标高195m,相对高差120m,山坡坡度26°。南面山峰标高156m,相对高差91m,山坡坡度28°。场区范围内除南山林场外,多为荒山谷地。山体表面为残坡积层,岩性为含碎石粘性土与含粘性土碎石,厚度不大,一般在0.5~3.0m之间。而山间坳谷和山前坡地主要分布一些坡洪积成因的含碎石粉质粘土及含粘性土碎石,厚度一般为5~10m。场区内植被茂盛,山坡上部以灌木和幼年马尾松为主。(2)地质天子岭属凤凰山向斜的东南翼,出露地层为中石炭统灰岩组成轴核,下石炭统泥岩、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翼部。沟谷内以泥盆统石英砂岩、泥岩为主,且多为张性、张扭性断裂发育而成。表部第四系覆盖,沟内厚度一般在10m以内,沟谷外为杭嘉湖平原的河湖相沉积。纵观整个填埋场区,北、东、南部为一自然分水岭山地,中部为缓坡凹谷,西部为狭窄沟槽。主要出露一套古生代碎屑岩地层及第四系中、全新统地层,地层走向多为NE20-25°,C30-40°倾角倾向南东,从新到老依次为:①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dl-plQ4):褐黄色,稍密~中密状。由碎石、块石、砂及粘性土等成份组成。②第四系中更新统(dl-plQ2):棕红色,硬可塑,含碎石粉质粘土。③中石炭统黄龙组(C2h):浅灰色,厚层状~块状,白云质灰岩。④早石炭统叶家塘组(C1y):灰白色,中~薄层状石英砂砾岩夹含炭质页岩。⑤晚泥盆统珠藏坞组(D3z):紫红色,薄~中层状,粉砂质页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夹石英砂岩。⑥晚泥盆统西湖组(D3x):灰白色~黑灰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局部夹有灰绿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与下伏唐家坞组(S3t)呈平行不整合接触。⑦晚志留统唐家坞组(S3t):按岩性可分为上、中、下段。下段为灰黄色,中~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石英粉砂岩,分布于第二截污坝下游,靠近320国道线;中段为黄绿色厚层状岩屑石英粗砂岩或青灰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细砂岩分布于第二垃圾坝截污坝及其下游;上段为紫红色中厚层状岩屑石英申粗砂岩,夹紫红色粉砂岩,分布于第二垃圾填埋场区及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截污坝。 (3)区域地质构造场区地处钱塘巨型复式倾斜北东倾伏部分,构造明显受江山~绍兴大断裂控制。华夏系构造是场区主要构造骨架,由北东向向斜及一系列北东向压性、压扭性断层和北西向张性、张扭性断层组成。区域地质构造图见附图3。库区所处构造部位为皋亭山破向斜,向斜轴线在半山~皋亭山~佛日坞;呈NE40°~50°向展布,并向北东倾伏;轴面倾向南东。向斜北西翼平缓,地层倾角在30°~50°;南东翼陡峭,岩层倾角70°左右。向斜核部地岩层为中石炭统黄龙组灰岩,其内发育与轴线基本一致的纵向断层,两翼地层为泥盆系和志留系。(4)断层受区域构造影响,库区内北东向、北西向断裂较发育,节理带发育。地质详勘过程共查明断层13条,其中2条(F1、F2)对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库区的主要断层。断层分布见附图4。具体分述如下:F1断层:分布于破向斜轴部,走向与向斜轴线一致。产状:走向NE60°,倾向SE,倾角80°。断层出露长约1.4km,破碎带宽5~15m,带内劈理发育,断面呈舒缓波状,属压性、压扭性逆断层。下盘黄龙组灰岩受挤压破碎,岩溶作用发育。本断层横贯库区东南部,且被F2、F5断层切断。F2断层:控制着青龙坞沟谷的发育方向,是库区的主干断层。区内长1.5km,大部分为第四系所覆盖。产状:走向300°左右,倾角70°~80°。此断层贯穿整个垃圾填埋场,断层及其伴生破碎带假厚度为2.2~12.70m。而且此断层影响带表现为明显的低电阻率,带宽度为55~65m。属于张性、张扭性断层。F3断层:分布干第一垃圾坝上游,长500m,宽为3~6m。走向10°~20°,倾向NW,倾角65°,属于压性断层。F4断层:位于F1断层东侧,走向40°,倾向SE,倾角70°;长约500m,宽5~9m,为压性逆断层。F5断层:出露于填埋场东北角,走向70°。倾向NW,倾角75°,长约200m,宽度5~7m。属于张性、张扭性断层。F6断层:分布于第二填埋场外的黄龙坞沟中,走向335°,倾向SW,倾角85° 。长650m,宽度5~10m。据物探资料,此断层延伸到发电厂,其影响带宽28m,断层面有擦痕,属于张性、张扭性断层。F7断层:位于第二垃圾填埋场下游左岸,走向60°,倾向NW,倾角82°,长400m,宽度3m左右。属于压性断层,本断层延伸至垃圾发电厂。F8断层:出露于第二垃圾坝,走向NNW,倾向NEE,倾角大于35°,延伸长度大于750m,宽约3~15m。沿I#公路陡壁见擦痕,表现为岩石破碎,属压性逆断层。F9断层:分布于向斜核部,延伸大于400m,带宽10~30m,产状305°∠39°。带内岩石破碎,呈角砾状~砂土状,结构松散;旁侧地层产状变化大,为一压性逆断层,具有一定的透水性。F10断层:介于原规划1#副坝与2#副坝之间(因地质详勘发现原有垃圾填埋场北东方向存在不良地质现象,有溶洞及断裂带等,为避免第二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后,发生垃圾渗滤液侧向渗漏,影响周边地下水质,故最终填埋高度由原来的195m标高降为165m标高,二条副坝不再需要),延伸长280m,走向35°,倾向NWW、倾角57°左右,与F9平行。为一压扭性平移断层。F11断层:出露于原规划副坝东侧,产状280°∠54°,延伸长250m,带宽5~10m;断层带内节理密集,节理率12条/m,为一压扭性平移断层。F12断层:分布于F1断层东侧,产状130°∠80°,延伸长750m,带宽7~12m。带内岩石破碎,为一压扭性断层。F13断层:分布于原规划1#副坝北西侧,产状190°∠63°,延伸长120m,带宽5~18m。带内岩石较破碎,为一张扭性断层。另外F1、F9断层出露于向斜的轴部,两翼地层为D3x石英砂岩,D3z粉砂质页岩及C2h白云质灰岩,向斜向北东方向倾伏,南西端缺失黄龙组灰岩,断层带宽达40m以上,是F1、F9断层合并为一的特征,岩层十分破碎,呈角砾状~砂土状。灰岩破裂后岩溶发育,为一导水构造。3.1.3水文地质(1)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纵观全区,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地形低洼的各条沟谷中。大气降水入渗地下,赋存于各种岩石的裂隙、断裂与孔隙之中,形成地下径流,由高处(补给区)向沟谷中低处汇流,构成了富水程度不同的储水谷地。从地貌条件与地质构造上分析,地下水有明显的补、径、排途径。因此,各横向沟谷基本上均成为独立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在水文地质特征上具有共同性却不相关。现已查明的地下水水源地有青龙坞,南坞与佛日坞三个。①青龙坞水源地:位于填埋场下游沟口附近。含水层为泥盆系中、下统唐家坞群(D1-2tn)的岩屑石英砂砾岩。单位涌水量q=0.018~0.04升/秒·米,水头高出地面0.34~3.00m,其中出水量大的一眼水位降深35.47米,开采量为98.6方/日。②南坞水源地:位于青龙坞南侧相距1.5公里,苗文村东南侧沟谷内,含水层与上相同。单位涌水量q=0.14-0.18升/秒米,水头+4~+9米,单井开采量250~300方/日,水位降深16~25米。③佛日坞水源地:位于东北端的佛日坞沟谷之中,与天子岭青龙坞相距2.5公里,含水层为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zh)与叶家塘组(C1y)的灰岩与石英砂岩,属灰岩溶洞裂隙水,单位涌水量q=0.48升/秒米,地下水位0.09-2.25米,高程8~10米。上述各水源地地下水为低矿化、低硬度的HCO3-Ca型水。从区域地质构造与地貌条件分析,各水源地之间不存在着水力联系与地下水通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①沿半山-皋亭山-佛日坞向斜核部在地形上组成了区域性的分水岭,又是贯穿全区纵向压性断裂,起到阻水而不透水的作用,构成东西两翼水源地的地表与地下分水岭。②各横向沟谷由相应的横向断块控制,在地貌上相互之间又构成了地表与地下分水岭。③从各水源的地下水出露高程,差异大,又无规律可循。(2)场区水文地质特征****省工程物探勘察院关于本建设项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详勘报告表明,根据含水介质不同、水化学特征的区别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差异,场区含水层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孔隙潜水含水层:含水介质为生活垃圾;第四系全新统洪坡积粉质粘土及含粘性土碎石;中更新统坡积含碎石粘性土及含粘性土碎石。本层含水性与地层厚度、分布位置及地层中粘性土含量相关,一般属弱含水层。②基岩孔隙—裂隙水含水层: 含水介质为泥盆系、志留系全风化、强风化砂岩及泥岩。近整场分布,受风化作用强烈,含水介质呈角砾状,厚度在10~20m范围内,属弱含水层。③基岩裂隙水含水层:该类地下水赋存于古生代碎屑岩中的风化裂隙,层间裂隙、构造裂隙以及断层破碎带内,形成了统一的含水体。一般位于地表以下20m,含水量视裂隙发育程度、裂隙的力学性质而定,基本属弱含水层。在山区浅部表现为潜水型,溪谷地带,由于第四系覆盖形成局部承压,泉流量一般小于0.1l/s,单井涌水量<100m3/d。④岩溶裂隙含水层:含水介质为黄龙组白云质灰岩,本层中等风化灰岩岩溶较发育,透水性与岩溶发育、边通程度相关。据邻区调查资料,岩溶裂隙水单井涌水量300~1000m3/d。⑤构造裂隙含水层:含水介质为F1、F2断层破碎带,带宽40~65m,岩石呈角砾状,构造裂隙水发育,相对富集。其余断层多为压性及压扭性断层,影响范围较小,基本上属于不导水断层。库区三面环山地形,与单斜地层基本构成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浅部孔隙水含水层与基岩孔隙一裂隙水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一方面垂直入渗补给下部基岩裂隙含水层,另一方面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排泄,于陡坎处以泉流方式出露地表,泉流量0.005~0.03L/s。场区基岩裂隙水的富集、赋存、运移严格受构造控制。由于场区东部为向斜核部,断层发育又较多,虽然断层F1、F3、F4属于压性断层,断层带由于挤压紧密而导水性差,但岩石硬脆,其影响带裂隙发育,有利于地下水贮存和运移,而F2、F5、F6断层属于张性、张扭性断层,断层带又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切割了上述压性断层,具备导水条件。根据钻孔抽水、压水试验资料,F2断层破碎带内,其渗透系数明显比围岩增高一个数量级,说明其导水能力较强;另外,场区现一生产井涌水量86.4m3/d(降深9.34m),也表明F2断层富水性较好。深部地层较完整,裂隙趋向闭合,成为相对隔水层。在自然状态下,库区地表分水岭和地下分水岭基本一致。地下水径流总趋势由分水岭向库区中心汇流,据地质详勘资料,现状地下水径流情况如表3-1所示。表3-1现状地下水径流分析表内容平均水位垃圾堆体水位差与垃圾体径流方向 位置标高(m)水位标高(m)(m)水平距离(m)水力梯度左岸15090604800.125左岸→中心右岸12090304000.075右岸→中心东侧16590755000.15东侧→中心(3)场区各地层渗透系数省物勘院在场区地质详勘过程中同步进行了地层渗透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场区渗透性能较好,除个别位点外,100m范围内各地层渗透系数均大于1.0×10-7cm/s,对场区地下水防渗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下对各主要构筑物所在位置地层渗透性能进行简单介绍:第二填埋场库区:仅截污坝两岸地层岩石较完整,裂隙多被硅铁质充填,渗透系数较小,其余地段在深40m范围内K>1.0×10-7cm/s。第二填埋场截污坝:两侧坝肩地层相对完整,深度40m以下K<1.0×10-7cm/s,随深度增加,K值更小;坝址区深100m范围内无K<1.0×10-7cm/s地层,破碎带及附近K值明显高于周围地层。垃圾渗滤液调蓄池:池内无断层,岩石完整,整体性好,防渗要求低。3.1.4气候气象拟建场区属钱塘江以北的太湖流域,东濒海面,受海洋暖湿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尤其在春末夏初,春雨连梅雨,雨量较多。全年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区,并且有独特的山地小气候特征,主导风向为西南偏南风,历年平均风速2.6m/s。据某某市气象台资料,某某市常年平均气温在18℃,极端最高气温为37.9℃,极端最低气温为-9.6℃,历年平均降水量1454.1mm,雷雨为本区降水主要类型之一,约占全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在7-9月易受台风影响,台风过境中心风力高达12级,基本风压0.35KN/m2,并夹带大量降水量,易成水涝。历史年平均蒸发量1309.6mm,尤其是8月份蒸发量大于降水,此时易受干旱威胁,冬季为寒冷季节。 根据有关资料,天子岭山谷风特征从谷口到谷底为西北偏西走向,而后折西南西-东北东方向,是一弯沟形。鉴于走向的单一性,气流基本上沿峡谷各方向流动,风向不是偏西风就是偏东风,但风速变化较大,天子岭谷底风速大于市区。天子岭谷底的全年平均风速值见下表3-2。表3-2天子岭谷底各月平均风速值(单位:m/s)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谷底风速(m/s)4.63.94.75.44.43.83.63.34.13.73.23.54.0半山地区大气稳定度的频率分布和年变化情况见表3-3。由表3-3可知,某某半山地区全年各种大气扩散级别中(中性)占59.7%为最多,AB、B、BC、C之和(不稳定类)占29.9%,居中,稳定类E、F级之和占24.5%最少。由于D级(中性)情况约占总数的一半,由此可以认为某某半山地区大气扩散能力属中等水平,这与该地区所处地理纬度和气候状况是相适应的。从表中还可以看到上述三种稳定度出现频率在各月的分配也是以“中性”最多,“不稳定”其次,“稳定”最少,“中性”出现频率各月大多在50~70%之间,但最高时可达82.1%,最小为35.4%;“稳定”类型出现频率各月大多数在20~30%间,最大可达50.8%,最小为8.8%;“不稳定”类型出现频率各月大多在15~25%之间。大气稳定度不仅随季节、而且随各月的天气条件而有较大的变化,若某月阴天多,风速大,则“中性”出现频率著增多;若在白天多晴朗少云及风速小的天气,则“不稳定”增多;而在夜间多晴朗少云和风速较小时,“稳定”类型出现频率增多。表3-3各种扩散级别的频率分布(1981~1985)级别不稳定中性稳定 月份ABBBCCCDEDEFΣ1234567891011121.40.51.02.60.73.01.11.11.31.02.24.64.33.24.24.36.93.46.05.84.52.912.46.416.225.918.020.020.212.515.65.85.25.25.26.85.38.38.97.75.76.58.26.92.24.88.09.84.08.710.66.04.87.425.821.235.247.835.347.543.031.334.018.59.863.566.270.565.357.964.851.953.157.261.951.352.517.39.211.09.812.711.514.814.012.39.219.318.211.86.96.49.310.85.79.314.812.011.114.719.329.116.117.419.123.517.224.128.824.320.334.037.5全年1.14.412.86.74.929.959.713.511.024.5综上所述,某某半山地区大气低层的扩散级别(能力)全年约60%属中性,总的扩散能力应为中等,稳定情况秋季最多,不稳定情况春季最多。一天中不稳定情况以白天出现为主,稳定都出现在傍晚和早晨,中性任何时候都可发生。3.1.5地表水文距填埋场西约3公里的沿山河为第一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出水的纳污水体(2001年3月前填埋场处理出水排入沿山河,2001年3月后填埋场处理出水排入某某市政污水管网)。该河流源自塘栖河网,于康桥镇与京杭运河交汇,河面宽30m左右,水流缓慢,平均流速仅0.035m/s,兼有灌溉、泄洪和航运等多种功能。青龙坞内小溪全长0.84Km,平均坡降比5%,由地下水溢出汇流而成,一年四季流水不断,但自第一填埋场开始运营后,水量明显减少,青龙坞下游原有饮用水泵房及深井水量也明显减少,相当部分已迁出或停用。地表水文分布见附图5。3.2社会环境概况3.2.1城市性质根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某某 市的城市性质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称,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发挥某某在以上海为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在全省政治、经济、金融、科教、文化信息、人才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力争把某某建成长江三角洲国际大都市的副中心,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文化昌盛、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3.2.2城市总体规划介绍某某城市发展方向为: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实施“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格局。城市布局形态为: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掌型”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其中“六条生态带“为:西湖—灵龙、径山-西溪、超山-半山、皋亭山-彭埠、石牛山-湘湖、青化山-航坞山-新街、东部沿江湿地等生态带。3.2.3经济社会发展2002年,某某市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全市实现GDP17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人均GDP达到2.8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257.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2%。2002年某某市城乡居民收入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1778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5242元,增长7.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8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6%。3.2.4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现状及规划(1)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现状及规划目前某某 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已基本做到了密闭化、无害化程度。全市居民垃圾袋装化收集普及率达90.5%,垃圾收集率达100%。生活垃圾通过小区收集并运送至垃圾转运站,通过转运站对垃圾进行压缩,由专业运输车运送至第一垃圾填埋场。目前全市垃圾转运站有57座,收运机械化率在70~75%。自2001年起,某某市正式推行垃圾分类收集,至2005年垃圾分类收集普及率达到50%,到2010年垃圾分类收集的普及率达到95%,2015年收集率达到100%,使某某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垃圾分类收集后,可回收物的回收率目前为35%,到2010后预测可逐步达到50%。另外,本着布局合理的原则,逐年改造现有转运站为密闭式、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的压缩式转运站,杜绝在垃圾收运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至2005年,垃圾收运机械化率达90%,到2010年达到100%。(2)生活垃圾处置现状及规划某某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某某老城区、余杭临平镇的垃圾运往第一垃圾填埋场处理,填埋处理量约2300t/d,第一填埋场自1991年6月20日正式投入运行至今,已填埋垃圾500多万吨,运行情况良好;萧山区城厢镇的垃圾运至江边垃圾填埋场;在余杭区仓前镇,****大学利用流化床技术对于小火电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建成了目前日处理150t的垃圾焚烧厂,处理仓前镇及一部分西湖区的生活垃圾;2002年4月在余杭乔司镇已建成设计日处理能力800吨的乔司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为某某老城区日处理垃圾300吨。根据规划,2004年以后的某某市城市生活垃圾将实行以填埋为主,辅以焚烧及回收等其它方式。即近期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在天子岭某某第一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扩容,即建设第二垃圾填埋场,远期在天子岭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采取填埋与焚烧相结合处置方式;2005年前在滨江区紫红岭建成垃圾焚烧厂一座,规划日处理垃圾为1050吨,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生活垃圾450吨,将于2003年6月建成,一期占地面积3.23公顷;2010年前在下沙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为450吨的垃圾焚烧厂,占地面积3.33公顷;2015年前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在主城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3.2.5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及规划某某市的工业废物的集中管理和处置工作已经于1998年开始启动,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展开,计划用六年时间分期建成工业废物处置园区。项目建成后,总占地面积1500亩,总投资10亿人民币,年总处置能力26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60万吨,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废物处置园区。一期工程建设的乔司厂区已经接近尾声,总投资1.2 亿元人民币,年处置能力7万吨,建设高温处置(焚烧)、物化、热解、污水处理等生产线,目前各生产线已有部分建成,部分即将完工。此外,某某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项目的配套子项目—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工程选址于余杭区崇贤镇南山林场西坞山,总用地面积240亩,分为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和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厂区。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建设规划容量为65万m3,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厂区规划焚烧处理工业废物100t/d和医疗废物24t/d,回收有机溶剂6t/d。整个工程一次规划,分期设施,一期建设10万m3库容的工业废物填埋场及配套的稳定化/固化车间、废物暂存库和相应的生活设施,用地105亩,投资4800万元。工程由某某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负责建设,由某某大地环保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规划填埋场一期工程建设将于2003年底初步建成,目前正在进行可研报告的编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危险废物填埋场和焚烧处置厂区完全建成后,将成为某某市乃至****省第一个完整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园区,对于彻底解决某某市危险工业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将起到保证作用。3.2.6城市污水系统现状及规划目前某某已经建成四堡污水处理厂和七格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污水处理量分别为60万m3/d和30万m3/d。其中四堡污水处理厂接纳某某主城第一污水系统(25万m3/d)和第二污水系统(35万m3/d)的污水,处理后的污水在钱塘江五堡江心排放;主城第三污水系统、下沙污水系统和临平污水系统污水汇入七格污水处理厂(以上三系统规划收集能力为105万m3/d),该厂目前处理规模30万m3/d,处理后的污水在钱塘江L19断面排放。规划主城污水系统有七格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处理规模为100万m3/d,可充分接纳第三污水系统、下沙污水系统和临平污水系统的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考虑用作城市回用水及低标准工业用水。另外,规划城西蒋村污水系统(5万m3/d),深度处理后排入余杭塘河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城北勾庄污水系统(5万m3/d),收集勾庄地区的污水,处理后排入运河。规划江南(萧山区和滨江区)污水系统(45万m3/d)的污水收集后,送至萧山污水处理厂(需扩大规模)集中处理,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在钱塘江九号坝排放。3.2.7周边区域概况及敏感点分布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区附近有半山沈家滨、水洪庙、石塘村、刘文村等4个自然村,计有人口3400余人,水田2000余亩。在各村辖区范围内沿320国道两侧有若干新建企业,320国道往南8公里为某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厂区。除320国道沿线有村庄外,填埋场附近区域无其它敏感点。以上各敏感点基本情况列于表3-4。周边区域情况可参见附图7。表3-4填埋场附近各敏感点情况名称人口或规模方位离填埋区距离沈家滨850人东2000m水洪庙660人东北3000m石塘村1134人西南3000m刘文村790人西南4000m某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生产铁108万t、钢176万t西南8000m3.3环境质量现状概况3.3.1地表水2001年4月前,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外排废水纳污水体为沿山河,排污口设在沿山河独城村桥处;2001年4月后,外排废水纳入某某市市政污水管道。地表水现状评价分为常年监测情况和近期监测情况,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1)常年监测情况为了及时反映第一填埋场原纳污水体沿山河水质状况,场区环境监测站对排污口附近河道进行连续常规跟踪监测。地表水常年监测布点:沿山河排污口上游50m(独城村桥)和下游150m(铁路桥)处分别布01、02号监测点,监测点布置见附图5。1992-1999年沿山河常规监测年度统计结果见表3-5和表3-6。沿山河排污口附近水质年度变化情况见图3-1。表3-51992-2002年沿山河排污口上游01号监测点统计结果(单位:mg/l)年度项目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IV类标准pH6.56.36.66.86.97.07.07.06.877.66.66~9SS51.943.642.854.378.887.5///TN10.88.711.712.412.817.920.017.725.2336.8413.251.5TP1.700.750.950.650.500.831.150.540.470.440.320.3CODCr56.751.967.683.988.548.270.252.287.575.1960.4530 BOD515.112.822.123.728.117.138.322.0423.9811.969.286表3-61992-2001年沿山河排污口下游02号监测点统计结果(单位:mg/l)年度项目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IV类标准pH6.46.46.66.96.97.07.07.16.837.67.46~9SS42.837.042.960.382.793.13///TN10.710.312.312.113.625.920.3325.1724.1727.8813.851.5TP1.520.741.020.950.491.101.110.530.460.460.340.3CODCr51.965.272.4103.7112.878.1481.3462.8564.33105.5761.1330BOD515.919.728.833.140.532.944.0828.7318.788.3010.22601号监测点水质随年度变化情况02号监测点水质随年度变化情况图3-1沿山河排污口附近河段水质年度变化由表3-5和表3-6可见,沿山河排污口附近河段水质除pH达标、SS无评价标准外,TN、TP、CODcr、BOD5均严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Ⅳ标准要求。据调查, 这与杭钢工业废水、周边城镇生活污水及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密切关系。从同一年份上下游两监测点监测结果比较来看,垃圾填埋场废水排放对沿山河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自2001年3月第一填埋场渗滤液全部截污纳管后,沿山河水质虽稍有改善,但总体仍处于Ⅴ类~劣Ⅴ类水平。说明该河道受周边工业、生活与农业污染影响较重,需进行全面截污,综合治理才能恢复功能要求。(2)近期监测情况2000年4月11日~13日,某某市环境监测站对沿山河01号(独城村桥)、02号(铁路桥)和03号(康桥镇)监测点进行了采样分析,监测布点见附图5。监测结果见表3-7。表3-7沿山河水质近期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l监测点pH色度NH3-NCODMn总砷Cr6+总铅总大肠菌群数(个/l)细菌总数(个/ml)01号7.844513.313.3<0.007<0.0046.0≥2400002号7.824513.511.6<0.007<0.0045.8≥2400003号7.814513.711.8<0.007<0.00410.4≥24000Ⅳ类标准6~9/1.5100.10.050.0520000/将各个监测指标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相比较,沿山河氨氮、总铅等均严重超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总大肠菌群数略微超标,总砷、六价铬能够达标。这说明,沿山河水体污染严重,总体上为劣Ⅴ类水质。3.3.2地下水地下水评价分为常年监测情况和近期监测情况,常年监测情况选用某某市卫生防疫站1991~2000年监测结果,近期监测情况为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于2001年4月23日进行的监测结果。地下水水质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进行评价。(1)常年监测情况天子岭第一填埋场截污坝下游20m及600m处分别布设有1#和2#两个地下水常规观测井,监测布点见附图6。1991~2001年历年及2000年逐月两个地下水观测井监测结果分别见表3-8和表3-9。地下水CODMn指标多年变化趋势见图3-2。表3-81991~2001年填埋场地下水水质随年份变化情况(单位:mg/l) 监测井观测井1#观测井2#Ⅲ类标准监测年份199119921995199820002001199119921995199820002001色度00850000133015215色臭味无色透明无色透明微黄无色透明无色透明无色透明无色透明微黄微黄无色透明无pH6.266.56.637.026.86.266.77.597.057.46.5~8.5CODMn0.30.340.740.410.3540.550.340.420.740.580.3781.123.0SS21235251962TN0.090.06∕0.17ND∕∕TP0.030.090.470.010.070.08∕细菌总数427400*11061170*16100大肠菌群数<3<3>230**<20<3<3<3>230**<33.0注:*单位:(CFU/ml);**单位:(MPN/l)。表3-92000年逐月地下水监测结果1#地下水监测井月份1456791012Ⅲ类标准色度(度)000040≤15pH6.06.06.06.36.56.36.56.36.5-8.5NH3-N(mg/l)0.067NDNDND0.0070.021ND0.026≤0.2CODMn(mg/l)1.20.650.850.931.570.972.18≤3.0细菌总数(个/ml)230934≤100大肠菌群(个/l)<3<3<3<3<3<3≤3.0TN(mg/l)0.0290.02ND/TP(mg/l)0.510.610.320.230.230.01/Cu(mg/l)<0.01<0.01<0.01<0.01<0.01<0.01≤1.0Pb(mg/l)<0.03<0.03<0.03<0.03<0.03<0.03≤0.05Zn(mg/l)<0.1<0.1<0.1<0.1<0.1<0.1≤1.0Cd(mg/l)<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1Cr6+(mg/l)NDNDNDNDNDND≤0.052#地下水监测井月份1456791012Ⅲ类标准色度(度)288882≤15pH6.06.06.06.56.36.56.36.5-8.5NH3-N(mg/l)0.230.210.210.20.0940.074ND0.038≤0.2CODMn(mg/l)2.11.350.841.021.901.142.78≤3.0细菌总数(个/ml)70133747≤100大肠菌群(个/l)<3<3<3<3<3<3≤3.0TN(mg/l)ND0.04/TP(mg/l)0.0550.080.04NDND0.04/Cu(mg/l)<0.01<0.01<0.01<0.01<0.01<0.01≤1.0Pb(mg/l)<0.03<0.03<0.03<0.03<0.03<0.03≤0.05Zn(mg/l)<0.1<0.1<0.1<0.1<0.1<0.1≤1.0Cd(mg/l)<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1Cr6+(mg/l)NDNDNDNDNDNDND≤0.05注:ND表示未检出。 图3-2地下水CODMn指标多年变化趋势图由表3-8和表3-9可见,项目拟建址地下水水质监测值基本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限值要求。(2)近期监测情况在完成库区地质详勘后,2001年3月23日对新打的观测井新6#、新4#和新1#和原2#地下水进行了采样监测分析,以观察青龙坞水系地下水自上游到下游不同位置水质情况。监测结果见表3-10。监测布点见附图6。表3-10地下水监测井近期监测结果(单位:mg/l)监测井新6#新4#新1#2#III类标准pH6.226.256.506.916.5~8.5SS22262816/CODMn1.941.651.730.74≤3.0TN0.370.371.34<0.05/NH3-N<0.025<0.0250.028<0.025≤0.2细菌总数(个/ml)2500220035000160≤100总大肠菌群(个/L)33080110<20≤3.0从以上观测井实测数据分析,沿青龙坞地下水流向从老截污坝下新6#、新4#、新1#、2#(原有)来看,各监测井观测指标值之间没有明显的从上游到下游指标值由大变小的规律性差异,且各项监测指标除微生物指标超标外,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Ⅲ 类标准要求。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总数和细菌总数超标,估计与当时采样条件局限有关,因为所有采样观测井内径仅8cm,无合适的标准采样工具,而井口附近又有杂草存在,故无法排除采样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存在。据此可认为,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十年来的运营没有对场区地下水造成明显的污染影响,截污坝帷幕灌浆保护措施对于防止垃圾渗漏液的下渗发挥了良好的作用。3.3.3环境空气(1)常年监测情况第一填埋场在填埋作业区布置1#空气监测点,在生活区管理站布置2#空气监测点,常年空气监测布点情况见附图6。生活区和作业区大气环境多年监测统计数据分别见表3-11和表3-12(作业区1999、2000年数据缺),其恶臭污染物多年变化趋势见图3-3和图3-4。表3-11生活区恶臭污染物及TSP监测数据统计表单位:mg/m3监测项目年份NH3H2STSP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19920-0.340.1900-0.0300.2100.38-0.470.42019930-0.310.1300-0.0690.0100.24-0.820.50019940-0.520.2600-0.0110.0030.20-0.570.40019950-0.200.1000-0.0110.0030.25-0.460.37019960.09-0.180.1300-0.0080.0060.31-0.480.35019970.08-0.220.1400-0.0090.0020.34-0.450.38019980.05-0.400.0800-0.0060.0050.29-1.010.56019990-0.380.1770.001-0.030.0050.39-4.050.91720000.013-0.330.1460.002-0.0060.0010.22-0.560.404多年平均/0.150/0.027/0.478标准值0.200.0080.20表3-12作业区恶臭污染物及TSP监测数据统计表单位:mg/m3监测项目年份NH3H2STSP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 19920010-0.760.4000-0.0260.0150.32-1.020.67019930.11-0.790.3200-0.0760.0110.23-1.150.64019940.01-0.250.1800-0.0240.0130.28-0.940.57019950-0.330.2600-0.0150.0070.21-0.720.52019960.19-0.370.2400-0.0270.0080.43-0.890.64019970.11-0.390.2200-0.0130.0090.38-0.790.65019980.09-0.090.2300-0.0080.0060.54-1.040.730多年平均/0.264/0.010/0.631标准值1.50.061.0图3-3生活区恶臭污染物多年变化趋势图3-4作业区恶臭污染物多年变化趋势由表3-11和表3-12的统计数据及图3-3和图3-4变化趋势图可分析多年各污染物浓度在作业区和生活区变化趋势。生活区:NH3和H2 S浓度除1994年以前出现相对较高外,1994年至2000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基本控制在前苏联居民区中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范围之内;而TSP浓度各年基本维持在相同水平,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超标范围为2~3倍,1998与1999年浓度明显上升与当时天气干燥及320国道扬尘有较大的关系。作业区:H2S、NH3和TSP浓度近几年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其各年平均浓度均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相应标准。表3-13、表3-14和表3-15分别列出了采用污染物等标负荷法计算得出生活区、作业区和整个场区主要污染物NH3、H2S、TSP的等标负荷量与等负荷比。等标负荷量:Pij=Mij/Si式中: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Mij——污染源j中i污染物的监测浓度(mg/m3),这里取多年平均值;Pij——污染源j中i污染物的等标负荷量。等标负荷比:Kij=Pij/Pj×100%式中:Kij——i污染物在j污染源中的分担率;Pj——j污染源的总等标负荷量;Pij——污染源j中i污染物的等标负荷量。表3-13生活区各污染物的等标负荷量及等标负荷比(1992-2000)污染物名称平均监测浓度(mg/m3)标准值(mg/m3)等标负荷量等标负荷比(%)NH30.150.200.7512.84H2S0.0270.0082.746.23TSP0.4780.202.3940.92表3-14作业区各污染物的等标负荷量及等标负荷比(1992-1998)污染物平均监测浓度标准值等标等标负荷比 名称(mg/m3)(mg/m3)负荷量(%)NH30.2641.51.2723.4H2S0.0100.061.0018.42TSP0.6311.03.1658.20表3-15整个场区内各污染物的等标负荷量及等标负荷比污染物名称平均监测浓度(mg/m3)标准值(mg/m3)等标负荷量等标负荷比(%)NH30.2060.201.0317.52H2S0.0220.0082.2037.41TSP0.5290.202.6545.07由以上各表污染物等标负荷比可以看出:①生活区:各污染物主要以H2S为主,排列次序为H2S>TSP>NH3;②作业区:各污染物主要以TSP为主,排列次序为TSP>NH3>H2S;③从整个场区来看,主要污染物仍以TSP为主,排列次序为TSP>H2S>NH3。(2)现场监测情况2000年4月11日至4月14日凌晨,某某市环境监测站对填埋场及周围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大气环境监测,监测项目为H2S、NH3和TSP。监测布点为:1#垃圾填埋场库区;2#管理站;3#320国道西侧农居点,布点位置见附图6。监测日期选择气象条件稳定、大气污染较明显的日期,从2000年4月11日至4月14日凌晨连续监测三天半,每天采样时间为8:00~9:00,10:00~11: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其中4月13日至14日实行24小时连续监测。在监测期间,填埋库区监测点同时观测气象参数。气象观测参数结果见表3-16,空气中各污染物监测浓度汇总详见表3-17,24小时连续监测浓度详见表3-18a和3-18b。表3-16填埋库区监测期间气象参数观测结果 测定时间8∶1510∶1513∶1515∶1517∶1520∶1523∶152∶156∶15平均风速4.11风向NNESSSWSSW风速1.51.21.10.60.91.064.12风向SSENESWWSW风速2.10.670.91.21.61.294.13~4.14风向SSSWSWSWSSSWWSWSSW风速2.60.62.31.952.61.83.60.51.51.94表3-17垃圾填埋场区域及周围地区环境空气中H2S、NH3和TSP监测浓度汇总编号测点位置监测项目样品数一小时浓度(mg/Nm3)平均浓度(mg/Nm3)浓度范围(mg/nm3)超标个数超标率%日均值数浓度范围(mg/nm3)三日平均值超标个数超标率%1#填埋库区H2S19未检出-0.020210.540.002-0.0110.006//NH3190.016-0.1090040.038-0.0540.045//TSP4///40.216-0.3920.279//2#管理站H2S19未检出-0.0100040.002-0.0050.003//NH3190.010-0.0510040.017-0.0320.025//TSP4///40.384-0.7030.55841003#农居点H2S19未检出-0.0070040.001-0.0050.003//NH3190.010-0.0580040.026-0.0360.029//TSP4///40.319-0.4670.3694100从表3-17监测统计数据可分析:TSP:日平均浓度在各监测点均出现较明显超标现象,其中管理站和农居点监测点超标率均为100%,填埋库区均符合标准。从超标点位分布情况分析,主要原因是320国道交通干线运输扬尘和附近建筑施工扬尘引起的。H2S:从一小时浓度来看,填埋库区各监测点均符合相关评价标准要求。NH3:从一小时浓度来看,各监测点均低于评价标准要求。表3-18a各监测点H2S浓度24小时变化情况 日期:4月13日~14日凌晨地点时间8:00~9:0010:00~11: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填埋区0.0040.0020.00010.0010.001管理站0.0050.0020.0010.00010.002农居点0.0060.0010.0010.00010.001地点时间20:00~21:0023:00~24:002:00~3:006:00~7:00/填埋区0.0040.0020.0080.009/管理站0.0030.0050.0050.007/农居点0.0030.0040.0040.007/表3-18b各监测点NH3浓度24小时变化情况监测日期:4月13日~14日凌晨地点时间8:00~9:0010:00~11: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填埋区0.0800.0540.0630.0320.055管理站0.0350.0510.0210.0230.024农居点0.0320.0580.0240.0100.032地点时间20:00~21:0023:00~24:002:00~3:006:00~7:00/填埋区0.0520.1090.0160.024/管理站0.0300.0510.0210.028/农居点0.0330.0370.0280.030/图3-5显示填埋区、管理站和农居点自2000年4月13日至14日24小时不同时段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浓度变化情况。图3-6显示填埋区、管理站和农居点自2000年4月13日至14日24小时不同时段环境空气中氨浓度变化情况。表3-19列出了采用等标负荷法计算得出的区域内主要污染物NH3、H2S、TSP的等标负荷量与等负荷比。图3-6氨在不同时段各监测点浓度变化情况图3-5硫化氢在各监测点不同时段浓度变化情况 表3-19评价区域内各污染物的等标负荷量及等标负荷比污染物名称平均监测浓度(mg/m3)标准值(mg/m3)等标负荷量等标负荷比(%)NH30.0330.200.1658.66H2S0.0040.010.40021.00TSP0.4020.301.34070.34由表3- 19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各污染物主要以TSP为主,明显受320国道运输扬尘影响,而H2S和NH3监测值均可符合评价标准要求,各项污染因子排列次序为TSP>H2S>NH3。3.4生态环境概况3.4.1场区生态环境现状场区包括整个青龙坞,三面环山,拟建截污坝以上的天然汇水(集雨)面积约0.85km2。自第一垃圾填埋场开始运营至今,青龙坞内的工厂、居民已全部搬迁到坞外,坞内除填埋场的管理办公房、污水处理厂和填埋作业区外,只有位于现污水处理厂西南侧新建的填埋气体发电厂。第一填埋场1991年建成运营后,填埋作业按步进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有植被,合理安置和利用场内土源和外来土源,并根据运行状况调整设施布置情况,尽量推迟植被清除的时间,使总体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现状生态环境总体上呈良好状态。在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的同时,积极进行垃圾堆体覆土后的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山谷内生态植被除工程占用土地、填埋作业覆盖区域及道路外,目前生长良好,未占用山坡地几乎全部为茂密的植物覆盖。青龙坞内南坡为南山林场的杉木林和混交林景观,填埋场东南和东面及北面的山坡均为以灌木和小乔木为主的针阔、常落混交林景观。经调查,填埋场周边山坡的植物至少包括20多个属30余种的乔灌木和数十种草本植物,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可见,第一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作业没有对周边非作业区的植物生态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林中可听到较多的鸟叫声,表明填埋气体的恶臭和气体污染没有引起动物行为的显著变化。3.4.2取土场生态环境现状3.4.2取土场生态环境状况第一填埋场的主要土源地位于现管理站东侧与污水处理厂之间的空地上。目前该土源地原有的地表植被几乎全部被清除,仅有一些次生的草本植物,但覆盖率很低。另外,污水处理厂西侧约1公顷的采石区植被也仅在边缘部分有寥寥无几的次生植物,但区外植被茂密。第二填埋场所需覆盖用土,按照填埋工艺的设计,需要总覆土量约为267万m3。根据工程地质报告,第二填埋场库内存在一些可供覆土用的土料,约为30万m3 。为减少土地资源的开采,这部分土料将在场地清理时取出备用,放置于填埋库区南侧的黄龙坞堆土场内。根据勘察及规划,被批准用于采集土料的取土场位于填埋场西南方向石塘村,距填埋场约2km,320国道东侧,原属南山林场及部分农耕地。场地南北两侧均为山坡地,北侧最高处高程为23m,南侧最高处高程为30m,场地最低处高程为9.95m,占土面积约为200亩,取土深度按7m设计,取土方量约为100万m3,可供填埋场使用至2015年。对于填埋场后期所需的覆土用料,将根据城市规划用地另外再进行征地或购买覆土用料。取土场基本情况列于表3-20。取土场的位置见附图7。表3-20第二填埋场规划取土场情况名称方位/距离面积/规划取土量现状库内取土场第二填埋场库区内30万m3有次生草本植物生长,覆盖率很小石塘村取土场西南约2000m200亩/100万m3植被以马尾松、杉木和灌木为主,植被良好;场内无溪流水系,地质条件好目前,第二填埋场库内取土场上仅生长一些次生的草本植物,覆盖率很低;石塘村内取土场占地200亩,目前有12户居民,将由政府安排搬迁,取土场内土地主要为林场山林地,植被以马尾松、杉树等乔木为主,兼有灌木,生态环境良好,同时场内无溪流水系分布,地质条件好,雨天可对场地内的汇水进行引流,保证取土场的正常运行。以上这些取土场的土石采挖,将使原地表结构产生破坏,原来的地表植被遭到清除,只有在取土场用完后,对取土场重新进行复垦种植,才能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渐恢复。库区内取土场运输采用第一填埋场内已经建成的道路运输,不存在运输困难和风险;石塘村取土采用密封运输车通过320国道运至第二填埋场库区,运输过程中土料不会撒落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4营运期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4.1地表水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4.1.1对沿山河的环境影响分析沿山河曾经是第一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纳污水体,属运河(某某段)平原河网水系,流量很小,平均河宽约22m,水深2.0m。受上游河道来水背景水质、杭钢工业排水、附近居民生活排水等的综合影响,沿山河水质较差,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已超过V类标准限值,属严重污染。2001年3月前,第一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部分经处理,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沿山河,对沿山河水体污染有直接的责任。但自2001年3月后,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部分经处理后纳入了城市污水干管,送某某市四堡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第二填埋场建成投入使用后,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将拆除重建,第一、第二填埋场所有垃圾渗滤液都将经新建的1500m3/d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GB16889-1997三级标准,CODMn≤1000mg/l)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送四堡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放,管理区生活污水亦经处理达标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因此,填埋场渗滤液对附近沿山河的影响将完全消除。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填埋场停止排污虽对减缓沿山河水质恶化有重要作用,但仍无法使其水质有明显改善,这需要某某市政府对区域其它污染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整治。4.1.2对某某市四堡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影响某某四堡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60万m3/d,出水达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CODcr60mg/l、BOD520mg/l)排入钱塘江。由于输送四堡污水处理厂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污水量和CODcr负荷仅相当于四堡污水处理厂进水总量和CODcr负荷总量的0.25%和0.67%,因此只要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确保达标排放,一般不会对四堡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带来大的影响。4.1.3渗滤液污染减缓措施4.1.3.1控制渗滤液的产生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主要受直接进入填埋库区与垃圾接触的降雨量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控制进入库区的地表径流量是控制渗滤液产生量的关键,而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主要受填埋垃圾成份等因素的影响,据此应在填埋场工程设计、填埋作业过程及终场后全生命周期过程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1)清污分流垃圾填埋场总汇水面积0.85km2,工程规划在填埋场两岸标高90m、115m、140m、165m处分别设置截洪沟,并与第一填埋场工程堆积坝两岸截水陡槽相连接。截洪沟总长7250m,最大截洪面积达0.581km2,占总汇水面积的68.4%,可大幅减少直接进入填埋库区的地表径流量。截洪沟设置的关键应强化工程设计,加强作业管理,避免截洪沟内雨水受垃圾或渗滤液的污染影响,否则将难以起到清污分流,削减污水排放量的作用。另外,在第一垃圾填埋场截洪沟现场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截洪沟已出现断裂移位,难以起到截洪作用,建议在第二填埋场截洪沟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相关地质资料勘探及工程施工管理,确保截洪沟工程质量。(2)加强垃圾收集管理及分选工作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某某市城市生活垃圾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垃圾中可回收成份显著增加,估计在2000年以后,垃圾中纸、布、塑料、金属、玻璃、竹木等可回收废品成份将达到30%,至2005将达到35%,因此,加强垃圾收集过程管理,实施垃圾袋装化,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可大大减少垃圾中可回收废品量,同时减少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3)加强作业管理覆土在垃圾填埋作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减少臭气散发、防止苍蝇繁殖,同时有利于排泄堆体表面雨水,减少垃圾渗滤液产生量,降低污染负荷,因此应加强监督管理,及时覆土,同时应尽早规划覆土来源,保证覆土量。(4)加强填埋场封场管理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后,一般要30~50年才能完全稳定,达到无害化。在此过程中,将继续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及填埋气体。我国许多垃圾填埋场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均未按有关要求进行封场,一般仅对表层进行简单的土壤覆盖处理。采用这种“封场” 方式的垃圾填埋场继续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加强填埋场封场后的环境管理,对于削减环境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终场后的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垃圾堆体表面雨水的下渗,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在堆体表面覆盖防渗膜,可大幅度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主要为部分入侵地下水及垃圾本身水分的释放。因此,建议在第一填埋场及第二填埋场终场后都要及时在堆体表面覆盖防渗膜,并进行生态重建,此项措施将可大幅削减垃圾渗滤液产生量。4.1.3.2废水治理对策(1)渗滤液处理方案现有第一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已无法满足现有及进一步污水治理的需要,且原有调蓄池容积偏小,导致调蓄能力差,暴雨期污水直排现象普遍明显。因此,加强垃圾渗滤液的收集治理工作对于垃圾填埋场水污染防治至关重要。建设项目规划拆除原有调蓄池和污水处理站,新建按100年一遇洪水量设计的15万m3调蓄池一座和处理规模为1500m3/d(最大处理能力2000m3/d)的污水处理站一座。有关设计参数介绍如下。①设计进水水质根据第一填埋场运行经验,污水调蓄池不仅具有调蓄水量、均匀水质的作用,而且具有沉淀、厌氧酸化水解等作用,CODCr、BOD5、TN的去除率均可达50%左右。故污水处理厂设计原污水及经调蓄池后进后续构筑物水质如表4-1。表4-1原污水及经调蓄池后进后续构筑物水质表项目渗滤液原水调蓄池出口pH6~96.7~8.2CODCr(mg/l)160008000BOD5(mg/l)60003000NH3-N(mg/l)16001000SS(mg/l)400300②污水处理工艺工艺选择充分考虑了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特点,综合各种因素及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经验教训,确定采用厌氧— 综合物化处理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见图4-1。沼气发电厂水封罐调节池来水调理槽UASB厌氧池物化分解池置换反应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处理送至填埋场城市污水管网图4-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依据为:——第一级采用厌氧处理,单位容积负荷高,不消耗能源,可产生沼气供现有沼气发电厂利用;同时可去除氮、磷,大幅度消灭虫卵及致病菌;——通过对厌氧系统进行合理调配,可承受水质、水量较大幅度的负荷冲击;——总的水力停留时间比其它工艺短,运行费用低;——该工艺比较成熟,管理方便,操作简单。各处理工序预期处理效果见表4-2。表4-2污水处理厂各段处理工序控制指标单位:mg/l处理工序进水厌氧段综合物化法段出水排放CODCr80003200960864达标BOD530001200360324达标③主要构筑物形式和设备选择 填埋场垃圾渗沥液自调节池自流进入渗液处理厂格栅区池,格栅出水后由一级提升到调理槽,调理槽出水由二提升至UASB反应池,然后渗沥液自流至分解池、置换反应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出水排出。在气温高,厌氧反应良好且出水达标时,可超越物化分解池,直接进入下一个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生化及物化污泥均由静压排入污泥池,由泵送入污泥浓缩机,经压缩后由输送车送入填埋场。第二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见表4-3。表4-3渗沥液处理厂主要构筑物表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格栅池V=12m31地下2调理槽Φ3.8m*7m13UASB池V=3025m32半地下4物化反应池V=2514m32半地下5置换反应池V=200m31半地下6絮凝反应池652半地下7沉淀池Φ12m*3.2m1地上8污泥池Φ4m*2.5m1地下9事故放空池Φ3m*4m1半地下10污泥浓缩间34m2111综合机房(含加药间)156m21地上12中控楼220m21④污水排放处理后污水不直接排放,通过已有的DN300和DN400(各一条)约8km的污水管道自流至某某市第三污水干管,最终送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放。(2)渗滤液处理工艺达标可行性分析及建议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且不呈周期性,CODCr、BOD5、NH3 -N、重金属浓度高及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特点,因此对于垃圾渗滤液的达标处理具有很大的难度,目前国内尚无十分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基于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水量特点,对其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仅考虑某种工艺方法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而更重要的是考虑该工艺方法对水质水量变化的灵活适应性。故应先考虑选用耐冲击负荷的工艺,其次对各种耐冲工艺进行选择以满足降解有机物的要求,并综合考虑投资、管理、操作、占地面积、运行费用等因素。从总体思路上分析,项目可研报告推荐选用厌氧—综合物化处理工艺流程是可行的,首先经过厌氧菌的作用,将渗滤液中长链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变为小分子有机物,可进一步提高综合废水的可生化性,并消耗废水中的N、P等污染物质,然后通过综合物化作用,使出水有机物浓度达到标准要求。厌氧—综合物化处理工艺流程中厌氧为UASB(UpflowAnaerobicSludgeBlanket),综合物化法为由多种物理化学反应器组成。UASB系统主要靠氧微生物来降解垃圾渗沥液中有机污染物,厌氧微生物通常以污泥的形式悬浮于处理构筑物中,渗沥液中复杂的有机物分子被细菌发酵而成为各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有些部分被甲烷菌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UASB作为初级处理系统,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为后续的处理工艺奠定基础。其特点是作为常温下的厌氧处理工艺,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率和去除率,且运行费用底。综合物化法是通过一系列物理发生器,使渗沥液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氧化各种有机物并使之矿化,包括以下几个系统:超声波系统:存在于液体中的微气核在超声场作用下会产生振动、生长、分解闭合等动力学过程,该过程是一集中声场能量并迅速释放的绝热过程,称为超声空化效应。水溶注发生超声空化时,物系可划分为空化气泡、空化气泡表面层和液相主体区域。由于空气泡内具有约1900~5200K的高温和超过500atm的高压,所以,诸如卤代脂肪、短链脂肪烃等非极性、易挥发物质将在空化气泡内直接燃烧或热分解。空化气泡表面层是围绕气相的一层超液相层,由于水呈超临界状态,使得许多有机物,如苯、硝基苯、酚类等可与空气和水完全互溶,这样可使氧化反应均相进行,提高反应效率。由于空化效应,水蒸汽可热解产生大量的-OH。-OH具有极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其值为3.08V,可以氧化包括难以生物降解的各种有机物并使之矿化。另外,超声波在电磁场的协同作用下,会使在场内运动的电子得以加速,当电子的能量大于分子间结合力时,分子间的化学键就会断裂并生成性质活跃的自由基。磁场─由于磁场的作用所生成的活跃性氧原子,可推动有机物氧化降解过程的速度; 负氧离子发生器:负氧离子是O3分解时产生的中间产物,负氧离子与水分子反应生成氧化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增加了溶液氧化剂的浓度,使污染物分子完全矿化,降低运行成本。水中放电:当污染物分子受到具有高能的高速运动电子攻击时,分子间化学键断裂,从而进入激发态,形成相应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极易与溶解氧或其它氧化剂反应,从而加速污染物的分解。絮凝沉淀:在沉淀池中加入PAM和AL2(SO4)药剂,通过絮凝沉淀去除渗沥液中的有机物和悬浮杂质。综合物化法的技术特点是:①对水质及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强,抗冲击负荷能力高;②处理设施自动化程度高,且运行可靠、操作简便;③对填埋场后期可生化性差、氨氮高的渗沥液有很好的处理效果;④污泥稳定性强,粘度低,沉降性能好,易处理。第一填埋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2001~2002为期一年的小试,其工艺流程为渗沥液→一次分解池→一次反应池→一次沉淀池→二次分解池→二次反应池→二次沉淀池置换池→出水,进水COD约654-8994mg/L,出水COD约100mg/L,总去除率达到了99%,其余各项指标总去除率均达90%以上,除NH3-N基本能达二级排放标准外,其它出水指标均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为进一步验证此工艺流程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2002年进行了中试,其试验成果见表4-4。由于某某夏季与冬季的气温变化较大,温度最高可达37℃,最低可到-7℃,为了解此工艺在气候变化情况下的适应能力,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进了深化中试试验,其试验成果如表4-5。 表4-4  “厌氧+综合物化”法联合试验中试报告(单位mg/L)污染物指标进水生化出水物化出水沉淀池出水总去除率pH7.7-8.027.85-7.928.19-8.317.7-8.14COD3869-6468656-950576-692310-43092BOD1195-263093-116642998SS30-24447-15036-1040-10262NH3-N751-1013664-790652-660600-62526表4-5   “生化+物化”法联合试验深化中试报告(单位mg/L)污染物指标进水生化出水物化出水沉淀池出水总去除率pH7.7-8.027.85-7.928.19-8.317.7-8.14COD4168-82523442-65332008-2692785-107287BOD1860-2957693-1132332-4808997SS80-31460-19536-11610-9769NH3-N921-1413694-850565-760510-72548从上述中试试验成果可以看出,冬季的生化法去除率只能保证20-40%,而物化法仍能保证65-85%的去除率,另外不论是夏季还冬季,其沉淀池出水指标均能达设计要求的三级排放控制标准,即COD≤1000mg/L、BOD≤600mg/L。由此可见“厌氧—综合物化法”新型工艺流程处理第二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是可行的。考虑到垃圾渗滤液废水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在第二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由于目前截洪沟截水效果不佳,充分考虑市容环卫局意见及100年一遇洪水量、污水站处理能力、调蓄池调蓄水量、水质能力等因素,建议将调蓄池容积提高到15万m3;②垃圾渗滤液属难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应在充分总结原有废水处理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结合渗滤液特性,进行实验室小试及一定时间的现场中试,摸索合理可靠的工艺设计和运行参数;③ 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终场后,废水可生化性将明显降低,原有工艺参数可能无法满足新的水质要求,即效果变差,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应不断研究调整,使处理工艺保持较高的处理效果;④加强清污分流工作,尽可能削减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以减少对处理工艺造成水量冲击负荷,同样,过多的截流洪水进入垃圾渗滤液将会造成水质的巨大波动,造成对处理工艺的水质冲击负荷,影响最终出水水质;⑤从第一填埋场运行经验分析,渗滤液集水池、调蓄池对于稳定水质,降低污染负荷具有明显作用,CODCr、BOD5、TN的去除率可达到50%左右,因此应重视充分发挥调蓄池的调蓄作用,摸索废水的合理走向,尽可能延长废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削减最终需水处理站处理的污染负荷;⑥国内外研究表明,回灌法作为垃圾渗滤液土地处理的一种,与物化和生物法相比,能更好适应渗滤液水质、水量的变化,是一种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且能加速城市垃圾填埋场稳定的方法,建议在采用推荐生物处理工艺基础上,配套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回灌处理,利用垃圾本身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处理,将能明显降低污水负荷,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⑦污水处理站事故性风险为处理系统部分或全部失效,建议在出现事故时,将渗滤液积蓄于调蓄池或应急贮水池,并及时进行系统修复,禁止将废水直接纳入城市污水管网;⑧出现不可抗暴雨时,垃圾渗滤液量超出调蓄池容量,危及调蓄池和截污坝结构安全时,应及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取得一致意见,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妥善处理。4.1.4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减缓措施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油类等,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冲冼汽车,雨污水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使水中悬浮物、油类等物质增加,影响地表水水质。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水量小,直接和垃圾渗滤液混合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排入城市污水管网。4.1.5污水处理站污泥污染减缓措施污泥处理采用HDYT-1000型“浓缩脱水一体化”装置,根据规划污水处理工艺及预测水污染物去除效率,处理前污泥总量为16m3/d (含水率98%),处理后泥饼量为1.2m3/d(含水率98%),浓缩后的泥饼经螺旋输送装车运至填埋场,且每天填埋的污泥不到每天垃圾填埋量的0.1%,因而污水处理站污泥不会对垃圾填埋工艺和堆体稳定性及外环境产生影响。4.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2.1主要影响因素根据预测,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后,平均每日产生渗滤液1500m3,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并含有多种有害组分及细菌、大肠菌群等,有可能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根据有关地质勘探报告,填埋场周围主要有南坞、佛日坞及青龙坞等三个地下水水源地。南坞水源地位于向斜的掀起端,佛日坞水源地则在向斜的倾伏端,青龙坞水源地与垃圾填埋场在同一山坞,在向斜北西翼。钻探工作证明三个水源地均为独立的断裂富水带,其间分别隔着1.5Km和2.5Km的不同岩性的组合地层,向斜轴大多位于分水岭,三个水源地之间难有水力联系。因此,根据垃圾填埋场地质水文条件,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对青龙坞水源地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不会扩散至其它两个水源地。根据污染物的渗透途径及地层的防污性能,可将填埋区分为以水平渗透径流为主防污性能强的第四系覆盖区和以垂直渗透径流为主防污性能较弱的基岩裸露区。根据第四系松散堆积潜水含水层的结构和特征,即上部透水性强,直接受降水补给的特点,垃圾污水以及运输过程中散失的垃圾,均有可能污染潜水。场区地质勘探表明,受区域构造影响,库区内北东向、北西向断裂较发育,节理带发育,详勘过程共查明断层13条,其中2条(F1、F2)对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F2断层是库区的主干断层,控制着青龙坞沟谷的发育方向。此断层贯穿整个垃圾填埋场,区内长1.5Km,大部分为第四系所覆盖,断层及其伴生破碎带假厚度为2.2-12.70m,属于张性、张扭性断层,具备导水条件。根据钻孔抽水、压水试验资料,F2断层破碎带内渗透系数明显比围岩增高一个数量级,达到3.1×10-4cm/s,影响带渗透系数为10-5cm/s,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88)规定的10-7 cm/s相比明显偏高,说明其导水能力较强,渗滤液易经此下渗污染地下水。除此之外,虽然断层F1、F3、F4属于压性断层,断层带由于挤压紧密而导水性差,但岩石硬脆,其影响带裂隙发育,并受张性、张扭性断层F2、F5、F6切割,有利于地下水贮存和运移。因此,第二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是存在的,通道也是明显的。省物勘院在场区地质详勘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地层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场区渗透性较好,除截污坝两侧坝肩地层相对完整,深度40m以下K<1.0×10-7cm/s外,整个场区其余地段100m深度范围内各地层渗透系数均大于1.0×10-7cm/s,无法满足自然防渗要求,必须采取可靠的人工防渗措施。4.2.2减缓措施(1)经组织专家论证,确定采用垂直水泥帷幕灌浆和水平铺盖防渗相结合的防渗方案对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的地方作防渗处理,即第一填埋场坡面封场结构为在垃圾坡面铺设不小于450mm厚的压实粘土,并削坡整平+铺设双面烧毛土工布(400g/m2)+HDPE膜(2.0mm)+耕植土层(400mm)+表面绿化;填埋场场底防渗层结构为复合GCL膨润土衬垫(6mm厚膨润土,其下为1mmHDPE膜)+HDPE膜(2.0mm)+土工布(300g/m2)+粘土保护层(30cm)+土工布(200g/m2)+碎石导水层(40cm、粒径为32~64mm);填埋场边坡防渗层结构为膨润土衬垫(6mm)+HDPE膜(2.0mm)+黑色土工布(在预计填埋高度大于60m标高以上时使用600g/m2、其它部位为400g/m2)+袋装土保护层;第二填埋场垃圾坝下设置单排灌浆孔作为垂直水泥帷幕防渗;渗滤液调蓄池池底防渗结构为基础整平层+250g/m2土工布+1.0mm厚HDPE膜+GCL膨润垫层+2.0mm厚HDPE膜+800g/m2土工布+15cm厚C15混凝土保护层;渗滤液调蓄池池边坡防渗结构为整平层+400g/m2土工布+2.0mm厚HDPE膜+250g/m2土工布+WYC-150混凝土模袋保护层,由此可以确保地下水体不受污染影响。(2)雨水、地下水的入侵以及垃圾本身的降解,导致大量渗滤液的产生,过多的渗滤液不仅影响填埋作业和场地安全,还会因其迁移造成地下水污染。工程规划在场内沿沟底设置由枝状盲沟和竖向排渗导气井组成的排渗系统,每25m高程设水平向导渗盲沟系统,及时将垃圾渗滤液由底部主盲沟及坝外排水沟排入调蓄池。 综上分析,第二垃圾填埋场运行后,有关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可得出如下结论:(1)垃圾渗滤液下渗迁移,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主要集中于青龙坞水源地,正常情况下对南坞及佛日坞两个水源地将不会造成污染影响。(2)由于场区断层、节理发育,F2断层带贯穿整个场区,整个场区渗透性较好,垃圾渗滤液将会通过上层第四系覆盖物污染库区地下水。为防止下游地下水受污染影响,采取可取的人工防渗措施是必要的。4.3填埋废气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4.3.1预测模式填埋废气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分解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而产生的。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CH4和CO2,约占填埋气体的99.5%~99.9%,另外还有H2S、NH3等有毒的恶臭物质,约占填埋气体的0.2~0.4%。垃圾填埋场废气排放方式为典型的面源污染,因此选用面源扩散模式:其原理是将其简化成一个具有初始标准差σy0、σz0的等效点源,扩散参数依下式确定:、通常采用经验方法确定,即其中L为面源边长,H为各分散源平均高度,Xy、Xz为虚源距离,其值可按扩散参数公式反推求出,即 4.3.2污染气象特征分析为了解评价区域的污染气象特征,我们收集了某某市气象台1998-2000年逐日4次风向、风速、云量资料,采用Pasquill稳定度分类法统计该地区的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及污染系数的变化特征。(1)地面风向频率表4-6为某某市气象台1998-2000年的四季和全年的风向频率表,图4-2是相应的风向频率图。有图表可见,一月以N风频率最高为17.20%,其次为NNW风和NW风为16.67%和12.9%;四月以SSW风频率最高13.61%,S风次之9.44%;七月以SSW风出现频率最高23.39%,S风次之10.48%;十月以N风频率最高15.32%,NNW、NW风次之13.17%和12.63%;全年主导风向为SSW风12.71%,次主导风向NNW风为10.34%。表4-6某某市各风向出现频率(%)(1998-2000年)风向一月四月七月十月全年C4.563.622.696.454.77N17.207.502.6915.3210.52NNE6.186.112.156.995.13NE4.305.834.848.875.89ENE5.118.899.145.386.66E5.386.398.335.385.80ESE4.306.675.916.996.26SE2.962.503.490.812.56SSE2.426.677.262.424.38S3.499.4410.483.766.87SSW6.1813.6123.394.8412.71SW3.233.339.141.884.36WSW0.811.942.420.271.41W1.080.830.810.811.12WNW3.231.671.884.033.10NW12.906.112.4212.638.10NNW16.678.892.9613.1710.34 图4-2某某市地面风向频率玫瑰图(2)平均风速 表4-7列出了四季和全年平均风速,图4-3是相应的风向频率图。。一月以N风的平均风速最大为3.18m/s,SSE风风速最小为0.77m/s,全方位平均风速为2.05m/s;四月以N风的平均风速最大为2.67m/s,全方位平均风速为2.09m/s;七月以E风的平均风速最大为2.53m/s,,全方位平均风速为2.07m/s;十月以NNE风的平均风速最大为2.62m/s,SE风最小为0.30m/s,全方位平均风速为1.74m/s;全年以N风的平均风速最大为2.76m/s,W风最小为1.14m/s,全方位平均风速为1.95m/s。表4-7某某市各风向平均风速(1998-2000年)单位:m/s风向一月四月七月十月全年N3.182.671.272.542.76NNE2.742.022.132.622.59NE1.882.302.072.022.17ENE1.582.462.322.182.33E1.832.062.531.862.07ESE1.741.841.941.531.70SE1.221.401.640.301.37SSE0.771.931.810.501.57S1.361.782.181.081.59SSW1.402.312.391.932.11SW1.111.952.160.691.78WSW0.871.601.960.701.50W1.330.631.000.901.14WNW1.691.902.101.041.51NW2.022.291.441.541.70NNW2.632.661.771.932.35C2.052.092.071.741.95(3)污染系数污染系数综合考虑了风向和风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污染源下风向受污染的程度,某一风向的污染系数愈大,则表示该方位下风向受污染程度愈大,为了便于比较,我们用污染系数百分率来表示受污染程度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式中:Si──表示i风向的污染系数(%);fi──表示i风向的风向频率(%);ui──表示i风向的平均风速(m/s)。表4-8为某某市四季和全年各风向污染系数统计结果表,图4-4是相应的污染系数玫瑰图。一月以NW风的污染系数最大(12.66%),四月以SSW风的污染系数最大(12.73%),七月以SSW风的污染系数最大(20.82%),十月以NW风的污染系数最大(13.97%),全年各风向污染系数以SSW风最大(12.43%),NW风(9.83%)次之。表4-8某某市各风向污染系数(%)(1998-2000年)风向一月四月七月十月全年N10.726.074.5110.147.87NNE4.476.542.154.494.09NE4.535.484.977.395.60ENE6.417.818.384.155.90E5.836.707.014.865.78ESE4.907.836.487.687.62SE4.813.864.534.543.86SSE6.237.478.538.145.76S5.0911.4610.235.868.92SSW8.7512.7320.824.2212.43SW5.773.699.004.585.06WSW1.852.622.630.651.94W1.612.851.721.512.03WNW3.791.901.906.524.24NW12.665.773.5813.979.83NNW12.577.223.5611.489.08 图4-3某某市地面风速玫瑰图 图4-4某某市地面污染系数玫瑰图(4)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表征污染物迁移扩散的重要参数。某某市各类稳定度出现频率见表4-9。由表可知,该地区的大气层结以D类主,全年出现频率为46.12%,其次为E类16.56%,A类则仅为1.73%。表4-9某某市各类稳定度出现频率(%)(1998~2000年)稳定度ABCDEF春季2.6311.3211.3347.3717.489.87夏季2.4514.2211.5942.4816.3912.86秋季1.7412.556.9546.0614.4718.22冬季0.097.207.6648.6217.9018.54全年1.7311.349.4046.1216.5614.854.3.3扩散参数第二垃圾填埋场地处天子岭青龙坞谷地,系三面环山,北西西方面开口长约2km,宽约70~400m,为一峡长的山谷。由于山地大气的时间变化剧烈,风、温度和湍流场的空间和时间变化不规则,其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规律与平原不同,鉴于天子岭山谷地形,气流基本上沿峡谷方向流动,即风向不是偏西风就是偏东风。根据天子岭山谷的有关实测和统计气象资料,该区域扩散能力以中性为主,加之填埋场周围900m内无敏感点,只有填埋场管理站和临半公路西侧居民点,且都位于填埋场的西北侧方向。因此,我们选取天子岭山谷D类稳定度主导风向为ESE不同风速下的污染物扩散情况,具体参数选择情况见表4-10。表4-10大气污染预测参数风向最大风速(m/s)平均风速(m/s)静风(m/s)ESE4.13.5<0.54.3.5预测结果根据上述参数和预测模式,计算结果见表4-11a~4-11b (浓度单位均为mg/m3)和图4-5~图4-10。表4-11a在D类稳定度ESE风向下H2S地面叠加浓度不同风速最大风速平均风速静风管理站生活区0.00360.00420.0093临半公路西侧居民0.01090.01280.0225北侧厂界0.00040.00050.0028表4-11b在D类稳定度ESE风向下NH3地面叠加浓度不同风速最大风速平均风速静风管理站生活区0.00180.00210.0047临半公路西侧居民0.00540.00640.0113北侧厂界0.00020.00020.0014预测结果表明:在D类稳定度ESE风向下,最大风速时H2S最大落地点浓度为0.0149mg/m3,平均风速时H2S最大落地点浓度为0.0175mg/m3,静风时H2S最大落地点浓度为0.0583mg/m3。在D类稳定度ESE风向下,最大风速时NH3最大落地点浓度为0.0075mg/m3,平均风速时NH3最大落地点浓度为0.0087mg/m3,静风时NH3最大落地点浓度为0.0292mg/m3。由以上分析可知,H2S最大浓度为0.0583mg/Nm3,NH3的最大浓度值为0.0292mg/Nm3,均不超过厂界标准,距厂界900米范围内没有居民点,因此不会对居民区造成影响。4.3.5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有关规定,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卫生防护距离,可由下式计算:式中:Qc──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kg/h; Cm──污染物的标准浓度限值,mg/m3;L──卫生防护距离,m;r──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A、B、C、D──计算系数,从GB/T13201-91中查取。依据第二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污染物的排放源强,以及对应的环境标准和当地气象资料,按(GB/T13201-91)中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划分原则,第二填埋场H2S的卫生防护距离不少于550m,NH3的卫生防护距离不少于50m,因此,拟建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应确定为600m,在此范围内无民居及其它敏感设施。图4-5在D类稳定度ESE风向最大风速下H2S浓度分布图 图4-6在D类稳定度ESE风向平均风速下H2S浓度分布图图4-7在D类稳定度ESE风向静风下H2S浓度分布图 图4-8在D类稳定度ESE风向最大风速下NH3浓度分布图图4-9在D类稳定度ESE风向平均风速下NH3浓度分布图 图4-10在D类稳定度ESE风向静风下NH3浓度分布图4.3.6减缓措施(1)提高垃圾填埋场废气的收集系统的效率,保证垃圾表层覆土密封性,在达到填埋高程后,应在垃圾表层增铺土工布+HDPE膜,以利隔绝空气,避免形成好氧环境,减少废气的无组织排放量。第二垃圾填埋场初期将配套新建2MW的填埋气体发电机组和填埋气体收集系统,设计气体收集系统收集效率为70%,未收集填埋废气以面源形式排放。(2)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产生量很大,其主要成分为CH4和CO2,占总气量的99.5%-99.9%。其中CH4气体是易燃、易爆气体,当与空气混合达到5%~15%的浓度时,将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填埋场区域作好爆炸气体安全防范工作。如安装24小时甲烷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等。(3)环境监测站应对场区大气恶臭污染物及TSP进行日常监测,若有异常,信息及时反馈,并对废气收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恶臭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要求。 (4)为防止轻质垃圾在风较大时飞散造成二次污染,应采用随填随压、覆土等措施,作业面、道路及取土场经常进行洒水防尘等,增加洒水车一辆(加原有一辆共2辆)。(5)拟建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按照GB3840-83《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规定的模式计算,计算结果为H2S的卫生防护距离为不小于550m,NH3的卫生防护距离不小于50m。因此,拟建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应确定为600m。在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内,应建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降低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填埋场填埋作业时应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4.4噪声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4.4.1背景噪声第二垃圾填埋场位于天子岭山谷,三面环山,开口向为北西西方向。该区域噪声主要为垃圾填埋作业时的机械噪声,不受外界噪声的影响,根据某某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边界规定及区域噪声功能划分,该区域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标准》2类区。根据实地监测,该区域白天环境噪声A声级值范围为48~65dB(A)。噪声较大的声源主要为垃圾运输车辆,作业工程机械以及废水处理厂机械运转噪声,大部分区域噪声皆在50dB(A)左右。因此,填埋场大部分区域环境噪声低于国家相应标准,作业区运输车辆有超标现象。4.4.2影响预测及减缓措施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后,平均每天消纳城市垃圾2605t/d,垃圾运输量大大增加,运输车辆进出填埋场也将频繁,交通运输噪声、作业区工程机械噪声持续时间较目前长,区域环境噪声会有所上升。由于该区域范围较大,且三面环山,因此除运输车辆噪声外,厂界噪声排放皆可控制在国家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 类白天标准之内。但为了保护该区域内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区域声环境质量,建设单位仍应采取积极措施,对高噪声源进行消声、隔声及减振等措施加以控制。如经济条件允许,应及时更新设备,采用低噪声型号的工程机械设备。4.5生态影响及减缓措施4.5.1填埋气体的生态影响尽管填埋作业过程中采用了填埋气体的回收发电措施,但还会有一定量的恶臭气体向大气中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内生物的生存质量。甲烷的大量释放促进了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加剧的作用。气候变暖将导致灾害性气候增多,给人类和生物带来重大的影响。为此,填埋场应规范填埋作业,做到每层垃圾及时覆土;填埋作业同时铺设可靠的管道集气系统,确保70%以上的废气发电利用。4.5.2扬尘和作业噪声的生态影响填埋作业机械的噪声污染导致填埋区人员和活动生物的不良刺激。作业区二次扬起的轻物质包括塑料、废纸、垃圾微粒以及覆土与运输引起的粉尘都对区域内的植被正常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可能将某些污染物扩散到非填埋区,造成新的污染。对此,必须采取对进出道路和作业面进行洒水和及时清理。晴天时,保证每天洒水3~4次,增配洒水车一辆(连原有一辆共二辆),有效控制扬尘及异味的污染。4.5.3渗滤液的生态影响渗滤液采用填埋场内预处理达《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三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四堡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处理,一方面,降低了渗沥液单独处理的难度,节省了费用;另一方面,在渗沥液占城市污水比例较小的情况下,不但不会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渗沥液富氮缺磷的特性还可以和城市污水形成互补,有利于城市污水的处理。 4.5.4土源区的生态影响4.5.4.1土源区分布及采土计划垃圾填埋所需覆盖用土,除填埋区内挖土取石(约30万m3)和利用建筑垃圾覆盖外,还需在填埋场周围选取土石料场。根据勘察及规划,被批准用于采集土料的取土场位于填埋场西南方向,距填埋场约2km,320国道东侧,原属南山林场及部分农耕地。该场地南北两侧均为山坡地,北侧最高处高程为23m,南侧最高处高程为30m,场地最低处高程为9.95m,占土面积约为200亩,取土深度按7m设计,取土方量约为100万m3,可供填埋场使用至2015年。对于填埋场后期所需的覆土用料,将根据城市规划用地另外再进行征地或购买覆土用料。4.5.4.2采土作业及运输的生态影响及减缓措施垃圾填埋所需覆盖用土,除填埋区内取土(距离300m范围内,约30万m3)和利用建筑垃圾覆盖外,还需在填埋场周围选取土石料场。根据勘察及规划,原属南山林场及部分农耕地被批准为工程取土场,估计总土方量约为100万m3。取土场的土石采挖,将使大约200亩的地表原有结构被破坏,原来的地表植被遭到清除,形成陡峭、裸露坡面或地表,同时,采土作业将彻底破坏原岩土体的整体或密实的结构,形成细小、松散土料,在降雨径流和重力外因素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因而采土场需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1)采土场随垃圾填埋进程,采取分期分块开挖,分期防护,做到边开采边治理。(2)采土场开采过程中,应根据地块的地形状况,做好临时性拦护等防护措施,严格控制土方开挖量,做到用多少开挖多少,并对已开挖的土方进行必要的维护。(3)采土场开挖结束后,及时采取植物措施对场地进行绿化防护。植物可采取植草措施,草种可选择狗牙根、高羊茅和胡枝子混合草籽。 4.5.5填埋区对生态综合影响4.5.5.1生态综合影响随着垃圾的填埋,使填埋区原有植被全部遭到破坏,区域绿地面积减少,生态调控能力减弱,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增加。填埋覆土后的顶面存在明显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垃圾堆体的稳定性,也给下游青龙坞坞外下游的河流增加泥沙和污染,影响下游小溪水的生态环境质量。填埋区周围有较好的植被覆盖,阻碍了填埋气体向外的扩散,削减了传播中的噪声,而且,山谷为一独立的水文单元,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基本一致,一般不会对其他沟谷的水系产生影响。山谷内除有正在运行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职工外,没有村庄和居民,因此,对居民的影响较小。4.5.5.2填埋区生态综合保护对策在生产区污水调节池下游和污水处理站四周设防护林,填埋场区周围将逐年种植常青乔木和灌木,改善库区周围的森林群落结构,构成生态功能强大的隔离林带。绿化植物以对H2S、NH3等恶臭气体具有吸收作用和抗性的植物为主,并兼顾较强的除尘、减噪功能。在垃圾填埋完成一个层面后,即开始筹备覆土绿化的生态恢复工程,按照不同植物对垃圾堆体覆盖土壤后的生态适宜性,遵循先绿后好的原则,逐渐培育生态效益更高的植被类群。第一填埋场不同植物种植的试验表明,不同植物品种对垃圾堆体表面水土流失的抑制效果有很大差异。对草坪、花卉和竹子三大类8个品种的种植表明,不同植物在抑制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以及在稳定堆体中所起的作用差异很大。植物生长的适宜性与其对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的抑制作用相一致,即:草坪类>花卉类>竹类植物,无植被的堆体顶面水土流失明显。植被对垃圾堆体的稳定作用为:竹类>草坪类>花卉。 试验表明,种植沟叶结缕草下侧的水土收集缸积水较少,水是清澈见底的,而无植物对照处理的水缸则极为浑浊,且水缸中积水量为种植沟叶结缕草的2倍多。表明草坪对填埋场的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花卉植物的扦插生长快,在短期内易形成更多的根系,有利于抑制垃圾填埋场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的发生,起到稳定垃圾堆体的作用,但成活率比种子发芽率低很多,所以其较差的适应性成为其主要的限制因子。花卉的根系还具有促进垃圾有机组分降解的功能,并对其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具有吸收作用,使堆体体积减小,渗滤液减少(如表4-12)。表4-12花卉对垃圾堆体减小和渗滤液的吸收作用花卉垃圾体积减少%渗滤液减少%美人蕉18.467.4萱草16.755.3石竹12.386.9对照8.6100数据表明,花卉扦插经过1年生长后,垃圾堆体相对对照体积减少更明显,由于植物根系的吸收和蒸腾作用,使垃圾渗滤液减少13.1-44.7%,起到增加容量和增强堆体稳定性的作用。竹类植物的种植对垃圾填埋场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的抑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它与裸露的对照相比,坡下集水缸中水的浑浊减少,水量也减少,但其效果不及草坪类植物。但它对堆体的稳定作用比草坪类好。所以,在垃圾堆体上覆土种植,要先考虑物种对生态条件的适宜性,先种植较容易生存的植物,在这些先锋植物对生境进行影响改善后,逐渐引入生态效应和观赏性更高的植物类群,使恢复后的生态系统不断向较理想的顶极群落演替。5施工期、终场期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5.1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 5.1.1移民安置机构为了保证项目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完成,由某某市政府、某某市环卫局、某某市规划局、某某市土地局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项目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领导,负责项目移民安置活动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各级移民机构的关系。各级移民机构人员配备情况见表5-1,某某市第二填埋场移民安置组织机构见图5-1。表5-1项目移民机构人员配备情况移民安置机构专职工人作员(人)高峰期工作人员总数(人)人员构成工作运转项目领导小组715政府官员99.1起筹建处310工程技术、管理人员00.3起筹建处移民拆迁部28公务员、工程技术、社会经济调查人员00.4起市城市投资管理办公室移民部48公务员、工程技术、社会经济调查人员00.6起有关区政府810公务员01.4起市统征办及拆迁办912公务员01.4起中国华北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38高级工程师、工程师02.4起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38高级工程师、工程师02.4起独立监测机构44教授、工程师合计43835.1.2移民安置计划本项目需征用各类土地面积为976.04亩,拆迁房屋面积5518.27m2,拆迁影响12户33人,征地实际影响人口315户113人,需要安置农业人口227人。项目将通过移民安置计划的实施,使移民得到合理的补偿,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或至少不低于原有水平。项目移民安置计划详见表5-2。表5-2项目移民安置计划表受影响的类型计划方案 农村移民安置计划生产恢复及剩余劳力安置①调整土地;②发展三产;③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④科学种田;⑤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房屋拆迁及重建①提供安置房;②实现产权调换;③货币安置。企事业单位复建计划采取货币安置,由被拆迁单位利用补偿金复建;②产权调换,按政策规定分配房屋。个体工商户安置计划①采取货币安置,由移民自行选择合适的经营场所;②产权调换,由筹建处将店铺安排在经营环境较好的地段。专项设施迁改建计划①改建的电力、电信线和通信光缆均采取移线措施;②受影响的等级公路,拓宽路面后改为市政道路。项目领导小组外部监测筹建处内部监测华北市政设计院及南昌有色设计院筹建处移民拆迁部审计处、财务处市城建投资管理办公室移民拆迁部物业部征地管线部业务部工程部市统征办及拆迁办物业部征地管线部业务部工程部被拆迁人图5-1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移民安置组织机构图 5.1.3移民安置计划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工程的建设占用土地976.04亩(其中国有土地68.5亩,农村集体土地907.54亩),使得受影响范围内原有的生产体系被破坏,不可避免将产生企事业单位、居民住房拆迁与移民问题。拆迁和移民导致人口迁移,改变人口结构和居住环境,可能给部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省人民政府、某某市人民政府和世界银行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移民安置计划,在充分征求移民意见的基础上,依据某某市国土整治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妥善落实安置去向;依据某某市政府颁发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实施办法,在工程总费用中划出拆迁安置费用,以保证移民的生活、工作条件较现状提高,或至少不低于现状水平。项目影响的地区位于某某市城交结合部,当地90%以上的劳动力在企业上班或自己做生意,都有固定的非农业收入,故当地的农民的收入来源已不完全靠农业收入,其非农收入占94%以上。而且征地后人均耕地还有0.39亩,人均仅减少0.1亩,减少25%,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影响不大,故当地的资源拥有状况不会成为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制约因素。某某市房地产市场房源比较丰富,分布于某某市各个区,本项目的移民安置将主要采取货币安置,移民可以在某某市各住宅小区内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新的住房。各住宅小区均由房地产开发商按照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小区内的供水、供电、交通、供气、通讯以及有线电话电视等均按照规划设计配套建设,在住宅小区周围配套建设学校、邮电、储蓄所、菜市场、公交汽车站、医院等基础服务设施,以方便小区居民,移民的居住面积和住房条件均较现状得到改善。根据项目公众参与调查表的反馈信息,绝大多数居民对项目的拆迁、安置方案表示满意和较为满意。为减少工程建设对移民的影响,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不断优化工程设计,采取工程措施减少征地拆迁范围,减缓工程建设对当地生产生活影响。 (2)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落实有关补偿政策,提高或至少恢复受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3)对受影响的村庄,合理调整土地,发展三产,科学种田,提高土地产出,增加移民的经济收入。(4)保证补偿资金确实按额发放到移民,便于移民恢复重建。5.2施工对环境空气影响5.2.1施工对环境空气影响因素施工期对环境的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期扬尘主要产生于土石方开挖、平整土地、管线铺设、弃土、建材装卸、车辆行驶等作业。据有关资料显示,施工工场扬尘的主要来源是运输车辆行驶而形成,约占扬尘总量的60%。扬尘量的大小与天气干燥程度、道路路况、车辆行驶速度、风速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在自然风作用下,道路扬尘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在大风天气,扬尘量及影响范围将有所扩大。施工中的弃土、砂料、宕渣、石灰等,若堆放时被覆不当或装卸运输时散落,也都能造成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也在100m左右。垃圾填埋场区域范围大,附近没有无特殊敏感点,施工扬尘影响不大。5.2.2减缓措施①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车辆出工地前应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运输石灰、砂石料、水泥、粉煤灰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蓬布。②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抑止。如果只洒水清扫,可使扬尘量减少70~80%,如清扫后洒水,抑尘效率能达90%以上。有关试验表明,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作业4~5次,配套洒水车2辆(新增1辆,原有1辆),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另外,石灰、黄砂等堆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也能起到抑尘的效果。③应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施工单位,采用商品化的厂拌水泥以及封闭式的运输车辆。对于定点的商品化水泥生产单位,可以提出“三同时” 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污染影响,并可通过强化环境监测和环保管理的办法,确保环境空气得到保护。④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应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5.3施工噪声污染及减缓措施5.3.1施工噪声影响分析第二填埋场施工活动会对建设项目周围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是由各种不同性能的动力机械在运转时产生的,如挖掘沟道、平整清理场地、打夯、打桩、搅拌浇捣混凝土、建材运输等。表5-3为施工阶段可能使用的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值约为3~8dB,一般不会超过10dB。当单台施工机械作业时可视为点声源,距离加倍时噪声降低6dB(A),如果考虑空气吸收,则附加衰减0.5~1dB(A)/百米。表5-4为主要施工设备噪声的距离衰减情况,表中r55称为干扰半径,是指声级衰减为55dB(A)时所需距离。由表5-4可知,施工机械的噪声由于噪声级较高,在空旷地带传播距离较远,r60一般在50m以上,但是第二填埋场周围环境空旷,一般情况下施工噪声不会超标。表5-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声级施工机械Lw(A)(dB)Lwref(r0)(dB)r0(m)挖掘机1147915压路机1047310铲土机1107515自卸卡车957015混凝土振捣机1128012混凝土搅拌机847915注:Lw(A)——噪声源的源强,dB;Lwref(r0)——参考距离处的噪声声级; r0——参考距离,m。表5-4施工机械噪声衰减距离单位:m序号施工机械r55r60r65r70r751挖掘机1901207540222压路机8045251583混凝土振捣机2001106637214混凝土搅拌机1901207542255自卸卡车80442514105.3.2施工噪声污染减缓措施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不同施工阶段所使用的不同施工机械的非连续性作业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等特点。施工现场的噪声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表5-5),对高噪声设备应加置消隔声设施,同时为了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加强施工管理,调整或缩短高噪声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使施工期内噪声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表5-5不同施工阶段场界噪声限值表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结构砼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5.4施工生态影响及减缓措施5.4.1施工期生态影响 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清除现场,土石方开挖、填筑、机械碾压等施工活动,破坏了工程区域原有地貌和植被,造成一定植被的损失;扰动了表土结构,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损坏了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导致地表裸露,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会造水土流失,加大水土流失量,破坏生态,恶化环境。施工期流失的土石随着地表径流将进入河道,携带土壤中营养元素进入水体,从而使河水浑浊度增加,污染物含量增加,一些河水水质。同时,携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后将产生沉降,造成河道的淤积,影响河道的行洪,而且流失的土石有可能侵入农田,淤塞田间沟渠,对农田耕作带来不利。工程施工的土石方开挖将毁掉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区域绿地面积减少,生态国内减弱,同时施工期的尘土、噪声会对区域内的动物、植物产生不良的影响,产生的粉尘将影响附近植物的光合作用,间接影响了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的正常繁殖,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5.4.2减缓措施(1)由于填埋场区内植被茂密,工程设计尽可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填埋场的使用按步进方式进行,使之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的植被。(2)新增办公区和厂区按30%绿化面积标准,按庭院式高标准要求进行绿化,建筑物四旁、进出口两侧、道路两侧及其它预留地块作全面规划,采用草坪、绿篱、花灌木及观赏小乔木进行组合配置,草坪可选马尼拉草、狗牙根等草种,绿篱、花灌木有瓜子黄杨、红叶继木、杜鹃、月季等,观赏小乔木和灌木可选桂花、红叶李、圆柏、海桐球等。(3)优化施工组织和制定严格的施工作业制度。工程施工尽量将挖填施工安排在非汛期,并缩短土石方的堆置时间,开挖的土石方必须严格限制在征借地范围内堆置,并采取草包填土维护、开挖截排水沟等临时性防护措施。土石方运输要严格遵守作业制度,采用车况良好的斗车,避免过量装料,防止松散土石料的散落,减少水土流失。(4)边坡及场顶采取植物防护措施。垃圾填埋过程中,随着垃圾填埋高度提高,底部裸露的垃圾堆体边坡需要进行防护,实施边填埋、边覆土、边绿化的作业制度。鉴于第一填埋场边坡采用安吉产的“高节竹”竹种引种成功的经验,边坡和场顶采取安吉高节竹植物防护覆土厚度为1.0m。(5)土料场各个地块开挖结束后,及时采取植物措施对坡面进行绿化防护,植物措施采取植草形式,草种选择狗牙根、高羊茅和胡枝子等。 (6)施工结束后,所有施工场地应拆除临时建筑物,清楚建筑垃圾,尽可能的恢复原有土地的功能。(7)临时渣场堆体表面植草防护,草种选择高羊茅和狗牙根,采取人工混合撒播草籽,提高渣体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8)使用低噪声设备和撒水防尘等环保措施,减少对周围动植物的影响。5.5封场后的环境影响根据广州老虎窿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监测数据,渗滤液主要成分COD、BOD5和NH4-N在封场4年后浓度仍然很高,估计要使其降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大约需要11年的时间。填埋气体甲烷的浓度仍然较高,还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对生物圈的稳定产生影响。5.5.1封场后主要污染因素及减缓措施(1)封场后主要污染源为垃圾渗沥液和气体:封场后第二垃圾填埋场范围内自然水被隔绝进入垃圾堆体,垃圾渗沥液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a、原第一垃圾填埋500万吨垃圾范围由于采用的是垂直防渗帷幕灌浆法,因此仍有部分地下水进入垃圾堆体的影响,但由于一场封场已达二十三年(2003年~2026年)污染水质已大大降低。b、二场的渗沥液主要是2187万吨垃圾堆体发酵分解的渗沥液。由于工程等原因仍有少量地表水可进入垃圾堆体,经测算第二垃圾填埋场封场后渗沥液产生量约为200~250t/d,水质从CODcr8000mg/LBOD53000mg/LNH31500mg/L逐年下降,在10~15年时间后可达到CODcr≤1000mg/L的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就可直接进入城市管道。在这之前还需经填埋场的渗沥液处理系统继续运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入城市污水干管。(2)填埋气体产量及处理 封场后填埋气体产量是逐年减少的,而且锐减梯度较大,封场后填埋气体年产量见表5-6,从表中可看出封场后2030年填埋气体产量最大为5943万m3/a然后填埋气体产生量逐年减少,2045年基本上不产生填埋气体,封场后填埋气体产量如能满足发电要求,则抽送发电厂发电,如填埋气体产量不能满足发电要求,则通过导气管上的燃烧器燃烧后排空或直接排空。表5-6第二填埋场封场后填埋气产生量预测年份202920302031203220332034203520362037产气量,万m3/a56805940499031451252725508420340年份20382039204020412042204320442045产气量,万m3/a260190140985026805.5.2第二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措施封场后,填埋场库拟作以下处置:(1)坡面上(由下而上):填埋垃圾——坡面覆土层——土工布——HDPE膜——土工布——覆土层(2)坡顶(165m标高)(由下而上)填埋垃圾——气体导排层—土工布—粘土层—HDPE膜+覆土层+营养土—表面绿化为了恢复填埋场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植物生长,设计拟采用20cm以上营养表土,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填埋场可按照荒坡地进行育林育草。封场初期绿化宜选择根浅的对NH3、SO2、HCL、H2S等有抗性的植物,选用竹类及其他常绿灌木(如海桐、山茶、夹竹桃、尾兰、小叶紫穗)和种植草皮(如狗根、蜈蚣草)。填埋区区封场后,考虑到场址靠近绕城高速道、交通方便,而且距离市区较近,周边环境良好,远景可以规划成公园或高尔夫球场等进行利用。 6潜在的项目风险及防护措施6.1洪水、未处理污水溢出的环境风险根据项目设计,第二垃圾填埋场污水调蓄池容积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调洪库容达15万m3,因此一般情况下的降雨径流和洪水均不会造成污水直接排放,仅在遇到10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时,才有可能造成事故性直接排放。由于垃圾渗滤液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成份复杂,毒性强,并含高浓度的重金属,直接接触对于植被及人畜均存在较大的危害风险。而且第二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地表水体沿山河下游存在人口集中地,因此遇特大洪水时,其潜在的污染影响很大,将严重影响到周围人群及环境安全。尽管发生100年一遇以上洪水的几率很小,但有关管理部门仍应制订包括监测、报警、以及将污水直排城市污水管网等措施在内的应急预案。6.2第一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分析从现有收集的资料分析,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尚没有对下游地下水造成明显污染影响,至今水质仍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Ⅱ类(属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但从时间演替分析,已开始呈现轻微的有机污染趋势,需要引起重视,注意观测,并采取相应措施。根据规划,第一垃圾填埋场至2003年终场,为防止下游地下水的进一步污染,应及时进行有关的封场处理,包括表层覆膜和绿化,以及垃圾堆体周边截洪沟的修建,以防止雨水进入垃圾堆体,增加垃圾体内污染物向外迁移。采取这些措施后,基本可控制第一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进一步污染影响。同时,第二垃圾填埋场垃圾坝下幕防渗工程的建设对于第一填埋场向下游扩散污染物也将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6.3第二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防止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是填埋场工程污染防治的最重要的问题。现有第一垃圾填埋场利用场底良好的地质条件及整个库区为独立水系的环境条件,在垃圾坝下设置垂直帷幕灌浆,对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发挥了良好作用。第二垃圾填埋场在帷幕灌浆的基础上增设水平防渗层,形成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双重防渗措施。水平防渗HDPE膜的渗透系数极小,仅为0.5×10-13cm/s,因此,第二垃圾填埋场比第一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水平大大提高,将能有效地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6.4垃圾堆体沉降或滑动的风险分析垃圾进场填埋后,虽然采取了按每层厚度1~2m铺匀后用压实机进行压实,然后逐层向上填埋作业。由于垃圾堆总体高度大(最高约100m),且存在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将持续较长时间的降解过程,导致垃圾堆的自压缩与沉降。由此带来堆场的不稳定风险是必须予以重视的。现据有关资料(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分析如下。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自1991年4月投产运行至今。垃圾体堆填分层压密堆填,堆填坡比1∶3,总平均坡度1∶3.8,填埋坡高12.5m后设10m宽平台,依次往上堆填。从1996年9月以来,在堆体表面分阶段设立桩点进行相对标高、相对角度观测,从收集到1996年9月~1998年11月观察资料分析可知,填埋年限较长的65m平台垃圾坝上两个桩点,经两年观察结果,高程基本不变,说明垃圾坝比较稳定,而且设置在65m平台垃圾堆体上排水汉两个桩点观察27个月,标高分别下降0.075m和0.051m,也趋于基本稳定状态。对77.50m~90m斜坡观察点观察27个月,标高分别为0.476m,0.565m,下降也不太明显。对90~102.5m平台观察点,观察25个月,标高下降1.8m,沉降明显,这主要反映在设置该点时离填埋时间只有4个月。一般沉降最快是前6个月,观察沉降量达1.498m,占25个月沉降量的83.2%。其中90m~102.5m平台观察点相对角度增大26°6¢9²外,其余相差5¢7²略有变化外,各桩点角位移变化不明显,同时也说明90m~102.5m平台观察点相对角度位移较大与下降明显有直接关系。 根据前期观测资料和现场调查,每层厚1~2m,铺设均匀后用压实机压实密度不小于0.95t/m3,按此程序铺设3~4层后,使垃圾总厚度达到7~8m后进行覆土工作,覆土厚0.2~0.3m,垃圾填埋体外坡1∶3,填埋体平均总坡度1∶3.96。填埋体高出垃圾主坝将达112.5m,最终填埋高程165m。由于第一、第二垃圾填埋场垃圾堆填工艺基本相同,从安全起见,第二垃圾填埋场填埋体平均坡度采用了1:4.5,已小于第一填埋场,根据与第一垃圾填埋体类比、分析,在严格做好垃圾体内排水、导气工作和保证堆填工艺质量的情况下,垃圾堆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6.5填埋废气的风险分析填埋气体是生活垃圾在填埋处置过程中其有机废气经厌氧降解产生的混合性气体。填埋气体主要成份为CH4、CO2、H2、N2和O2,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如H2S、NH3、庚烷、辛烷、氯乙烯等。填埋气体的无序排放将会引发不少环境问题,如其中含较高浓度的CH4(加CO2占总量的99%以上),既是潜在的爆炸源,又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中的H2S、NH3(占总量0.2~0.4%)等恶臭气体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为统筹解决填埋气体的环境污染和有效回收资源,第一垃圾填埋场于1998年已建成填埋气体收集、发电系统,通过填埋场区平台钻挖的29眼气井,经DN300HPDE管道送至电厂发电。估计现有气体的收集率约达70%,可维持现有2台G3516LE低热值燃气发电机组运行,额定出力约970kw。自该系统运行以来,已较妥善地解决了填埋气体的污染问题,迄今尚无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依据第一垃圾场的成功实践,设计第二垃圾填埋场亦将埋设填埋气体收集系统。为不影响填埋作业,采取铺设水平井和地下、地面HDPE集气管相结合方式,确保更加安全地进行气体收集。预计随着实际填埋量的增长,拟增加配套发电机组,初期增配2MW发电机组使发电能力达4MW。 此外,为避免场区零星、无组织释放的填埋气体潜在危害,填埋场管理部门应在填埋场区设置醒目的消防、禁火标志,并做好员工和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定期举行消防演练,在场区内布置专用消防管网和在165m标高处构筑消防水池。采用以上科学、系统的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和实行填埋场运行的科学管理,将能有效地防范和杜绝填埋气体风险事故的发生。 7替代方案7.1防渗措施比较为了更好地防范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对地下水的可能污染,有关管理部门先后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重点在对第一填埋场防渗效果研讨的基础上,论证了第二填埋场可供选择的三种防渗方案,即垂直帷幕灌浆防渗措施、水平铺膜防渗措施、水平垂直组合防渗措施。这三种措施方案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综合比较见表7-1。表7-1防渗措施方案综合比较一览措施方案垂直帷幕灌浆(水泥)水平铺膜(HDPE)水平铺膜+垂直灌浆特点简洁清污分流强化防渗效果估算投资1146.59万元11003万元11853万元优点工程措施兼顾两期填埋场的防渗要求,一次施工建成,不存在施工完成后运行中的管理问题,当出现防渗措施失效时,还可进行补救;投资省防渗效果可以保证,工程措施能按垃圾填埋进度而分期施工;清污分流效果明显,环境保护综合水平高,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工程措施对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效果具有互补作用,措施完备,同时解决了两期填埋场的防渗问题及清污分流问题。缺点地层情况不符合填埋场技术规范要求,同时灌浆深度很深,施工困难,其灌浆质量难以保证。清污分流难以做到,渗滤液产生量大。由于填埋场为山区沟谷,铺膜施工较为困难,在施工完成后,需要维护;防渗措施失效时,无法进行补救。工程措施较为复杂,两种防渗措施的施工同样困难。投资优化不能分期投资可分期投资铺膜可分期投资从表7-1的综合比较可见,垂直帷幕灌浆方案在投资方面占绝对优势,在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质量都符合设计规范的情况下,是经济可行的。水平铺膜方案采用HDPE膜防渗,在防渗材料和施工质量方面基本可人为控制。水平铺膜+垂直灌浆方案对两期垃圾填埋场的高标准防渗要求具有兼顾性,水平和垂直两种措施又可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两种措施的组合强化了防渗性和安全性,具有最小的环境污染风险。综上所述,垂直帷幕灌浆方案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当填埋标高在165m 时,渗滤液很有可能向周边渗透,一旦发生,沿周补救防渗工程费用也是相当昂贵的;根据国内外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经营及专家论证会的意见,水平铺膜和水平铺膜+垂直灌浆这两个方案更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从投资上看,这两个方案仅相差约850万元,即在水平铺膜的基础上增加7%的投资,便可使得防渗措施更为完备、防渗效果最高、污染风险最小。由此,选择水平铺膜+垂直灌浆方案为推荐方案。7.2处置方式比较7.2.1焚烧技术应用现状目前,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置采用焚烧方式相对较多,几种垃圾焚烧工艺特征比较见表7-2和表7-3。表7-2四种垃圾焚烧炉型的比较比较项目机械炉排式模组式回转窑式流化床式主要应用地区欧美、日本美国、日本美国、丹麦日本处理能力大型200t/d以上中小型200t/d以下大中型200t/d以上中小型150t/d以下设计、制造和操作维修已成熟已成熟供应商有限供应商有限前处理设备除大件垃圾外不分类破碎无法处理大件垃圾除大件垃圾外不分类破碎需分类破碎至5cm以下垃圾处理性佳垃圾与空气混合效果差佳佳表7-3几种垃圾焚烧炉型型的应用有缺点比较焚烧炉型式优点缺点机械炉排焚烧炉适用大容量公害易处理燃烧可靠运行管理容量余热利用高造价高操作及维修费高应连续运行操作运转技术高 续表7-3焚烧炉型式优点缺点回转窑式焚烧炉垃圾搅拌及干燥性差可适用中、大容量可高温安全燃烧残灰颗粒小连接传动装置复杂炉内之耐火材料易损坏模组式焚烧炉适用小容量构造简单装置可移动,机动性大燃烧不完全燃烧效率低使用年限短平均建造成本较高流化床焚烧炉适用中容量燃烧稳定较低热传导较差公害低燃烧效率较佳操作运转技术高燃烧的种类受到限制需添加流动媒介进料颗粒较小单位处理量需要动力高炉床材料易冲蚀损坏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机械炉排焚烧炉是目前发达国家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的主流设备,但流化床焚烧炉也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特性。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现状可分为两个等级:(1)国产化焚烧技术设备,主要有:①顺推式机械炉排焚烧设备;②逆推式机械炉排焚烧设备;③履带式机械炉排焚烧设备;④立窑式焚烧设备;⑤流化床焚烧设备。目前采用国产设备技术的较少。(2)综合型焚烧技术设备,是指把引进技术设备与国产技术设备有机结合的生活垃圾焚烧系统,单位投资费用较为昂贵。目前采用这种技术的有深圳、珠海、广州、上海、北京和厦门等城市。总体上,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推广不够,垃圾低位热值不高;垃圾中灰渣含量还较高;国内尚未系统掌握垃圾焚烧技术,在建设和运行中均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撑;垃圾焚烧高成本和运行投入等方面原因制约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应用。7.2.2填埋与焚烧处置的比较根据某某市城市生活垃圾调查预测,某某市今后垃圾增长量迅速,预计到2010年,某某市区生活垃圾年产量将达123.59万t,日均产垃圾量3386t。这些垃圾部分送往余杭乔司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其它厂区处理,至2010年实际能够进入某某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垃圾量为1978t/d。将这1978t/d的某某市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与焚烧处置方式作方案比较如表7-4。 表7-4某某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与焚烧处置方式比较方案措施填埋焚烧选址拟建址距市中心18km,要考虑地质条件,防止地表、地下水污染较易,可靠近市区建设占地及设计规模60万m2,设计规模2657t/d(初期1978t/d,终期4000t/d)20万m2,设计规模2000t/d,共4台机械炉排焚烧炉,单台处理能力500t/d使用年限24.5年(2004~2008)20年(2004~2024)工程组成包括管理站、污水处理厂、污水调蓄池、填埋场(含垃圾坝、排渗导气系统、截洪沟、截污坝)、道路系统等包括进厂垃圾计量、垃圾卸料及存贮、垃圾进料、垃圾焚烧、焚烧余热利用、烟气净化及排放、灰渣处理或利用、污水处理、烟气排放在线检测以及垃圾焚烧自动控制系统等技术成熟程度在我国较为成熟在我国还不成熟适用条件垃圾中无机成份应大于40%不添加辅助燃料时,垃圾热值大于800Kcal/公斤最终处理无残渣需作填埋处理,约占初始量的10%产品市场沼气可回收发电热能和电能易为社会消纳空气污染较小,会产生H2S、NH3等恶臭气体较大,污染物有烟尘、SO2、NOx、CO、HCl、HF、二恶英类等水污染采用水平铺膜+垂直灌浆防渗措施,渗滤液地下水污染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少量渗滤液仍需处理单位处理能力投资处理每吨垃圾投资14.1元采用50%国产化设备和技术,处理每吨垃圾投资68.5元运行成本填埋运行成本为43.1元/吨余热供汽,运行费用为25元/吨;余热发电,运行费用为40元/吨总投资34185万元约10亿综上所述,填埋处置具有技术成熟、处理量大、单位处理能力投资省、总投资少等优点,但具有占地面积大,存在水污染风险等缺点。采用焚烧处置则具有占地小、存在水污染影响相对较小等优点,但存在技术还不成熟、存在空气污染、单位处理能力投资大、总投资高等缺点。因此,从满足某某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分析,填埋仍是今后一段时期某某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主要选择,而垃圾焚烧仍只能作为辅助处置方式。 8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8.1某某市环境保护目标某某市环境保护总体目标为:坚持“环境立市”的方针,开展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至2008年,初步建成生态城市,至2020年把某某市建设成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某某市区大气、水、声环境质量目标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以及绿化工程目标分列如下:(1)大气环境质量目标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调整力度,重点控制各类尘源,继续大力削减SO2排放量,逐步控制NOx排放,努力实现环境质量的全面达标,至2005年,西湖风景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I级标准,主城区和其余区域达II级标准,API指数小于100。(2)水环境质量目标钱塘江是某某的生命线,是城市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切实做好沿江污染源治理,至2005年和2015年,长期稳定保持钱塘江周浦至三堡船闸段达到II类标准,三堡船闸至老盐仓段达到III类标准;通过实施西湖流域综合整治,2005年西湖水质达到IV类标准,2015年达到III类标准;运河和内河水质近期达V水质标准,远期达IV类标准;2005年和201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70%和85%,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均为100%。(3)声环境质量目标某某市建成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近期为85%,远期为9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近期为58dB,远期为56dB;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近期为69dB,远期为68dB。(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目标①城市生活垃圾:市区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2003年前建设某某 市第二垃圾填埋场、萧山和余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至2005年,城市垃圾袋装化收集率达到90%,分类收集率达到30%,垃圾清运机械化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至2015年,垃圾分类袋装化收集率达到100%,清运机械化率实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并大大提高资源化水平。②工业固体废物:2003年底建成某某市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行,至2005年,某某市的危险废物得到完全的安全处置;进行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率,具体指标为:2005年,市区达到95%以上,市辖各县(市)从60%提高到80%;到201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5)绿化工程目标2003年至2005,每年新建绿地面积5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2%,市区人均绿地面积不低于8.4m2;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5m2。8.2项目实施环境与社会效益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服务范围为某某市区约3068km2,该项目工程的建设将给某某市的市政基础建设、健康安全、景观、投资环境、社会公众就业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1)对某某市市政基础建设的影响众所周知,垃圾处理历来是一项城市市政基础工程,其处理程度与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外在标志。它涉及到市容市貌是否美观、清洁;关系到居民居住环境是否卫生安全。该项工程的建设将使垃圾收集、运输、最终填埋的全程处理有一衔接性的保障。这对于服务区的市政基本设施建设,无疑将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起点和新局面。(2)对公众健康安全的影响该项目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某某市环境卫生和增进居民的身体健康。在市区内,可以有效地控制垃圾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控制蚊蝇滋生和鼠害,消除疾病传染,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同时, 垃圾收集、转运等逐步实行封闭式,大大降低了垃圾对居民的不良心理、感官上的刺激和疾病传播几率。填埋场应严格按规范建设,妥善解决防渗、导气、渗滤液处理等问题,对场区附近的居民健康不会造成污染威胁。(3)对某某市景观的影响某某市作为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景观建设一直是某某市城市建设关注的重点。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第一垃圾填埋场服务到期垃圾无出路的矛盾,避免垃圾随地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可以使某某市的景观优势充分发挥,提高了某某市的城市品位,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某某市的发展。(4)对服务区投资环境的影响随着服务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垃圾产量急剧增长,目前,某某市的生活垃圾产出量已接近3000t/d,全部送往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置。根据设计第一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至2003年底,因此,抓紧规划建设第二垃圾填埋场,才能保证2003年后某某市垃圾的处理,有效地避免到时城市生活垃圾面临无出路的被动局面,为某某市保持和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市称号创造条件。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某某市的环境质量,改善某某市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对社区公众就业的影响随着该项工程的展开,将为当地的劳务市场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首先,在填埋场基础的施工期间,将提供一些短暂的、零散的就业机会。其次,当项目进入运营期,将提供一定量的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其中包括直接参与垃圾处理的工作人员,提供车辆维修,保养等辅助员工,依托垃圾处理而生存的新型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如生产垃圾袋的企业员工),垃圾处理场的管理人员等等。应当指出,随着垃圾处理手段与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对人员和素质要求亦将逐步提高,将为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员就业提供一定的机会。总之,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某某市的城市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的改善、增进居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某某市景观优势的发挥和景观建设的开展,有利于某某市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就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城市品位,推动某某市的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8.3经济效益8.3.1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总投资为33932万元,其中工程总费用29860万元,使用期投资4325万元,见表8-1。表8-1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和费用名称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其它费用总价值备注1垃圾坝6646642盲沟3503503石笼1081084排水沟1691695地下水导排1801806一场坡面封场设施176217627填埋作业机械181918198填埋场电气及照明1327409地磅房24244810机修车间40236311冲洗站73811516912加压泵房及清水池8813消防设施6202614总图运输64316180415管理区水、电、道路改造150959634116环保投资57511580341707742详见表8-617土地征购补偿108001080018石料场补偿费303019建设单位管理费30730720前期工作费515121设计费23923922勘察费21621623施工、设计阶段监理费18318324施工图预算编制费292925设计联络、出国考察费888826竣工图编制费141427试运行费用383828进口设备涨价预备金5%13313329基本预备费8%2120212030铺底流动资金15515531流动资金36036032世行贷款利息38938933世行贷款承诺费464634世行贷款启动金777735世行贷款项目管理费19319336估算工程总费用101123834483151782960737使用期投资4325432538工程总资金1443738344831517833932 该项目投资通过以下途径解决:①国内配套资金21897万元,其中:建设资金21307万元,国内世行配套利息389万元,承诺费4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55万元,不还本不计息;②申请世界银行贷款930万美元,按汇率1:8.29计算,折合人民币7710万元。根据资金来源和工程建设情况,制定投资使用计划,世行贷款按30%、70%的比例分别在建设期前2年投入使用;自有资金分别以65%、28%、2%、3%、3%的比例在5年基建期内投入使用。8.3.2垃圾处理成本垃圾填埋场建成后,年均处理垃圾量96.2万t/a。总成本费用为4455万元/a,单位垃圾处理成本46.3元/t;其中经营成本2849元/a,单位经营成本为29.6元/t,达产年平均总成本费用见表8-2。表8-2达产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序号项目单位单价单位成本(元)总用量总成本(万元)1辅助材料费0.96922燃料油料t30009.363000900其它0.94903动力费电kwh16.73647水(新水)m31.60.159125015其它0.69664工资及福利基金300005.521775315修理费3.873726折旧费9.318957摊销费5.495288财务费1.901839其它费用1.41136合计46.34455 8.3.3垃圾收费现状及收费计划(1)垃圾收费现状某某市从2000年起开始征收垃圾费,收费标准:居民按20元/(户.年),由当地房屋管理部门代为收缴。2000年某某市城市在册住户约为60万户,全年收取约为1200万元,另外向企、事业单位收取约650万元,该两项收入由市财政统一支配,负责全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及填埋处理。垃圾填埋场运行费用完全由政府统一拨款。(2)垃圾收费计划本工程建成后将实施自负盈亏、微利运营的政策,垃圾收费价格的确定是在考虑了回收发电厂利润的同时,能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清国内外贷款后,还能满足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为基准,反算垃圾收费价格,同时,由于前期投入高,导致经营费用也高,故垃圾收费价格从2004年起到2015年按3%的增长比例增长,随着垃圾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发电厂的收回,还贷能力增强,企业的累计盈余资金逐年增加,故从2015年起垃圾收费价格按2.9%的比例降低。通过反算,得出2004年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为50元/t,则年垃圾处理收入为3556万元。年平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为58.3元/t,年垃圾处理收入为5611.3万元。垃圾收费计划见表8-3和表8-4。表8-3收费改革实施计划表年度2002.1~2003.122004.1~2014.122015后~终期收费改革实施步骤试行收费,进场垃圾收费标准45元/t。从财务体系和管理运作上作好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企业作准备。2004年开始正式收费,收费标准为50.0元/t,纳入企业财务。企业的累计盈余资金逐年增加,故从2015年起垃圾收费价格按-2.9%的比例降低。 表8-4垃圾收费计划年明细表序号项目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1年处理垃圾量(万t)71.174.978.181.585.068.672.275.478.681.985.488.92收费(元/t)50.051.553.054.656.257.859.561.363.165.066.968.93垃圾收入(万元)355638554141444747753970429846194959532357106123序号项目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合计1年处理垃圾量(万t)92.696.4100.2104.2108.3112.6116.9121.4126.0130.8135.721872收费(元/t)66.864.963.061.159.357.655.954.352.751.149.63垃圾收入(万元)618862516312637164286484653865906641669067388.3.4财务效益分析本项目总投资33932万元,按计划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后,在年均收入达到5611.3万元时进行效益指标计算及评价,评价的计算期为24年。(1)财务平衡及财务盈利性分析根据可研财务评价结果,第二填埋场各项经济效益指标见表8-5。表8-5项目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计算值排水行业基准值备注1全投资内部收益率%4.54%所得税后2静态投资回收期a16.6>0所得税后3全投资净现值(i=4%)万元1773<18年所得税后4投资利润率%4.7——达产年平均5投资利税率%5.9——达产年平均6借款偿还期a20——含5年宽限期(2)清偿能力分析世界银行贷款为930万美元,按1:8.29汇率折合人民币7710万元,根据宽限期5年,20年还清,年偿还额为514万元。还款来源为未分配利润、折旧和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等。经可研计算,在上述垃圾收费情况下,企业完全有能力按时还清贷款。8.3.5经济效益分析结论由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该项目单位垃圾投资成本为13.7元/t,服务年限2 3年,单位处理成本为46.3元/t,单位经营成本为29.6元/t,由此可见,垃圾填埋具有单位垃圾处理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处理量能在较大的范围内波动的优点,并可以确保某某市26年内所产生的全部垃圾得到妥善处理。(2)本项目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5%,其投资回收期16.6年(包括5年建设期),在计算期内能够按规定还清国内外贷款,表明项目具有偿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行的。(3)建议对于这样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某某市政府应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强化垃圾收费力度,同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保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以保证项目建成后能更好地运行和偿还贷款;另要控制基建投资,降低成本费用,使企业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8.4环保措施及费用分析8.4.1环保措施及其费用分析首先应当指出,垃圾处理工程本身亦为环保建设项目。项目自身的环保投资主要计划用于填埋场控制二次污染的环保设施,包括污水和废气处理部分、环保监测、绿化工程、技术培训和环评费等。初步估算,该项目环保投资77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77%,见表8-6。 表8-6环保措施投资估算表序号投资项目内容投资/万元备注1污水处理部分水平防渗设施3055帷幕灌浆680截洪沟338污水处理厂1873调节池4942废气处理部分沼气收集系统2413环保监测监控系统273运行监测费、实验费等已包含在内环保监测仪273监测井454绿化工程管理区园林绿化150填埋区绿化2505技术培训培训费206环境影响评价环评费36合计77288.4.2环保措施环境效益分析第二垃圾填埋场诸项环保投资,可以解决垃圾裸露堆放带来的污染,可以有效地控制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蚊蝇滋生、鼠害,消除疾病传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市容和清洁、舒适的环境;同时,环保投资对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行,降低突发性事故,达到设计中预期的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垃圾渗沥液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水质因填埋垃圾种类、成份、填埋规模、填埋工艺、填埋年限以及季节的不同而异。该项目通过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将渗滤液收集后,采用“生化法(UASB)+综合物化法”工艺对其进行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三级排放限值(pH=6~9、CODcr≤1000mg/L、BOD5≤600mg/L)后,经过约8km长的DN300和DN400污水管道自流至某某市第三污水干管,最终送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这一污水处理系统的同步实施,保证了废水达标排放,大大改善了填埋场区及其附近区域的地表水环境,同时也使该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得到了有效保障。 第二垃圾填埋场采用垂直石笼井与水平导气碎石盲沟相结合的填埋气体导排方式,将填埋气体导出输送至发电厂发电。根据填埋气体预测表的计算,及第一填埋场产气量的衰减,预计今后最多需要七台机组运行,当第二填埋场服务期满后,气体量将逐步衰减,机组运行数量也随之减少,最后以一台机组运行至气量不足以发电为止。预计发电厂净收入2013年为755万元,2026年为1227万元。该填埋气体收集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为改善填埋场及其周围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作出极大的贡献,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填埋气体的安全隐患,又为整个工程项目增加了经济收入,缓解城市供电紧张状态,是一项多赢的环保项目。绿化工程对于改善垃圾处理场区的环境质量十分重要。首先,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叶面蒸腾,可消耗掉大量水分,如草本植物产生每克干物质所蒸发的水分约为500-800g,木本植物则约为170-300g左右。巨大的水分消耗减少了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水量,最终减少了垃圾渗滤液产生量,是减少垃圾渗滤液隐患和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次,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滞扬尘,杀灭细菌,改善局部小气候,可以明显改善垃圾填埋场的环境、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第三,高大植物具有遮挡、隔离垃圾飘飞物,遮挡公众视线,对改善垃圾填埋场的外观形象和周围环境质量作用很大,可以说,垃圾填埋场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植树绿化是清洁生产的重要环节。据青岛垃圾填埋场的实地测定表明,与地面裸露的垃圾填埋场比较,林地可减尘60.6%-90.8%。在植物旺盛生长期,垃圾填埋场空气中细菌的减少率在草地为72.7%,林地为58.35%。据报道,杀菌能力强的植物可在几秒钟内杀死细菌。这对于以垃圾为主要作业对象的特殊环境,植物杀灭病菌的作用意义重大。8.5保障项目发挥效益的措施(1)纳入城市规划,落实目标责任为使该项目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应将该项目纳入某某市城市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某某 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并将此作为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签定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2)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多方投资该项目在争取世行贷款和国内政府投资外,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集体或个人资金和外资入股,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企业化运作创造条件;对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免征增殖税,实行专款专用、滚动使用,确保垃圾处理及其相关配套设施正常运营和建设贷款的偿还。(3)成立市场机构,改革运作机制保障项目发挥效益的关键措施是进行垃圾处理机构改革,成立企业化公司。根据某某市公用事业机构改革规划及总进程,为达到世行对本项目机构改革的要求,某某市于2002年9月25日注册成立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的经济实体——某某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负责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及运营,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用收取逐步涨价的垃圾填埋处理费求得生存和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微利经营、资产不断增值和有可靠还贷能力的独立法人。今后政府不再直接负责该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根据该公司的机构发展计划,其机构改革的关键性领域之一为市场运作机制改革。市场运作机制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改革服务设施的组织运作状况,由企业来管理服务设施而不是由政府直接运营,给予公司真正的日常管理的自主权。(4)规范运营管理,提高科技含量管理机制的改革是市场化运作机构改革中又一关键领域,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和方法以改善公司的内部状况,包括明确职责和权限、提高人员素质、改进财务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系统和改善与用户的关系等方面,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要求。公司需要完善其管理,在政府政策框架允许范围内成为真正独立运营的公司,其改革的关键性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①自行解决人事政策; ②确定服务目标及其它关键性运行目标;③按照目标和标准制定企业经营计划;④审核和确定政府和企业的职能;⑤提高财务独立性;⑥接受市政府的监督,使其有效地在战略的高度上监控公司的运作,包括足够信息流和人员技能;⑦在市政府和企业之间制定并实施以性能为基础的合同;⑧将来改革可能还涉及到收运/处置公司合并,或私有成分参与的问题。(5)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采用多种途径普及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环保观念,加强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投放的积极性,自觉按时交纳垃圾处理费,确保该项目市场化运作健康地实施。(6)加强人员培训,保证运行安全填埋场是消纳垃圾的场所,填埋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带有多种致病微生物的飞尘、易燃的CH4气体、有毒恶臭气体以及作业机械噪声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到填埋场内作业人员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公司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生产管理和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避免致病菌传染、火灾、塌方、洪灾、雷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运行安全。同时,公司内应有专门部门负责全员技术培训,制订各类岗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资金、教材、教员等资源,按计划开展技术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建设期和运行期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标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拟定采取的减缓措施,并确保环境保护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环境管理计划制定出机构的能力建设、执行各项防治措施的职责、实施进度、监测内容和报告程序,以及资金投入和来源等内容。在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接受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并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完成对项目建设的“三同时”审查。9.1环境管理机构9.1.1项目准备和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项目准备和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机构是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施工管理处,隶属于某某市第二填埋场工程筹建处,其主要环保职责为:(1)根据国家有关的施工管理条例和操作规范,按照环评报告书提出的施工期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各项目的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负责实施;(2)监督施工单位执行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情况,对违反管理办法的施工行为及时予以制止;(3)调查、处理施工扰民或污染纠纷;(4)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施工期的阶段报告。9.1.2项目运行期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项目运行期的环境管理机构是污水处理厂和环境监测站,定员25人,负责场内的环境管理和监测工作,对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及时监督和掌握污染情况。项目环境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责为:(1)宣传、组织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条例,搞好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 (2)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各种环境管理制度;(3)监督本项目环保设施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保证“三同时”验收合格;(4)领导并组织项目运行期(包括非正常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档案;(5)调查、处理项目产生的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6)开展环保教育、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素质,推广利用先进技术和经验;(7)对项目涉及水域要进行系统的水质监测,并协助当地环保部门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8)对进入污水管网系统的所有排污单位的废水量和水质进行登记、注册,对其污水预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9.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过程及终场后渗滤液、填埋气体等的排放,均对周围环境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必须采取一定经济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表9-1项目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时期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措施建设期空气①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车辆出工地前应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运输石灰、砂石料、水泥、粉煤灰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蓬布。②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抑止。另外,石灰、黄砂等堆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也能起到抑尘的效果。③应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施工单位,采用商品化的厂拌水泥以及封闭式的运输车辆。④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应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噪声①选用低噪声工程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禁止夜间高噪声设备施工。②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的规定。地表水①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不直接排入沿山河。②做好施工物质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施工物质进入沿山河。 续表9-1时期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措施营运期地表水①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与安全运行,确保达标排放。②修建大容量(15万m3),防止暴雨时垃圾渗滤液进入附近地表水体。③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地下水①工程建设采用水平防渗和垂直灌浆相结合的双重防渗措施,防止垃圾渗滤液进入地下水。②填埋场区域内设有7个监测井,及时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③清污分流,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强化防渗导排系统,控制蓄水高程。空气①确保填埋场废气收集系统效率在70%以上,保证废气发电厂的正常工作。②环境监测站对场区大气恶臭污染物及TSP进行日常监测,确保恶臭污染物达标排放。③防止轻质垃圾在风较大时飞散造成二次污染,应采用随填随压、覆土等措施,作业面、道路及取土场经常进行洒水防尘等,保证每天洒水3~4次,配洒水车二辆(新增一辆)。④加强对填埋场区域的爆炸气体安全防范工作,如安装24小时甲烷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噪声①选用低噪声的垃圾填埋作业机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减振隔声处理。②严格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注》中的规定。污泥①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螺旋脱水机脱水后,回填埋场填埋处理。卫生①项目设卫生防护距离300米,场界周边建设绿化带,以降低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②填埋场填埋作业时应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并保证覆土质量和密封效果。③建设单位设有专职消毒人员,对进场垃圾及时喷洒药剂,除臭、灭蝇、灭鼠等。并配有洒水(消毒)车,作业时对场区洒水降尘并消毒。终场期地表水①继续维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10~15年以上,做好环境监测。空气①维持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和气体发电厂正常运行10~15年以上,做好环境监测。生态①垃圾表层加铺土工布+HDPE膜+覆土层+营养土。②种植草林,常绿灌木,搞好育林、育草绿化。9.3环境监测计划9.3.1必要的环境监测为及时了解项目在施工期、运行期和终场后对环境保护目标所产生的范围和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验证已采取环保措施的效益。结合工程与环境特点,确定项目施工期、运行期和终场后的环境监测内容,各个指标的监测均按国家标准监测方法进行。表9-2项目施工期、运行期和终场后环境监测 监测期监测介质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施工期空气场界下风向及作业区TSP施工前1次,施工时每季度,每次连续3天噪声作业区及场界Leq施工前1次,施工时每月1次,每次昼、夜各1次运行期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量、CODcr、TP、氨氮、pH、SS每天1次,设流量、CODcr在线监测仪空气场界下风向及作业区TSP、H2S、NH3每季度1次地下水7眼监测井按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每月各监测1次噪声各泵站、污水处理厂厂界厂界Leq每季度1次终场期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量、CODcr、TP、氨氮、pH、SS每天1次,设流量、CODcr在线监测仪地下水7眼监测井按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每年按枯、丰、平水期各监测1次9.3.2监测仪器、设备项目根据所需开展的环境监测项目,按照****省环境监测站仪器配置三级监测站要求配备监测仪器和设备(表9-3),所有监测仪器和设备费用均已经计入项目预算。表9-3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1气质联用仪台12红外分光光度计台13高效液相色谱仪台14离子色谱仪台1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台1 续表9-3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6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台17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台18可见分光光度计台1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台110荧光测汞仪台111COD测定仪台212声级、振动测定仪台113电导仪台114浊度仪台215大气采样仪台216TSP采样仪台217烟光采样仪台418烟气采样仪套219测烟望远镜台220水质采样仪台421测速仪台422降水采样仪台623环境监测车台124柴油机排烟监测仪台225TOC测定仪台126多功能水质测定仪台227超纯水器台128可燃气体监测仪台229自动量热计台130全站仪台19.4人力建设与培训计划9.4.1总体要求 污水处理厂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两部分组成,各类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素质。监测室主任应由专业技术干部担任,人员配备考虑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下于60%。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9.4.2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对上岗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由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实际样品分析组成:(1)基本理论包括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实验室基础知识、数据统计基础知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基础知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原理、操作、计算、干扰物质排除及有关注意事项。(2)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现场采样测试技术、玻璃器皿的正确使用、分析仪器操作的规范熟练程度等。(3)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对发放的考核样品进行分析测试。 10公众参与10.1参与目的某某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城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对于某某市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建设和运行涉及到占用土地、地表/地下水源的保护,并有可能引起局部生态环境的变化。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管理条例及世界银行环境影响评价政策(OP4.01)的要求,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进行公众参与工作。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是使当地居民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项目建设的意义,以及项目建设给他们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同时了解他们对建设项目的态度及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评价工作的完善和公正,并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项目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出现污染纠纷。10.2参与方式与组织情况10.2.1参与方式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工作,采取实地访问、座谈、自愿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及公示的形式,征询各有关单位代表、群众、环境专家等对该建设项目的意见。意见征询表发放的对象以代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为原则。所谓代表性,是指被调查对象是来自工、农、商、学、干部的社会各界人士,尤其必须包括邻近本项目建设区域的居民或农民;随机性是指被调查对象的选择应是机会均等、公正无偏的,不带有调查者个人感情色彩的主观意向。10.2.2组织情况 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1999年11月环评大纲编制过程中进行,主要调查了某某市第一、第二垃圾填埋场(拟建)附近的半山沈家滨、石塘村和刘家村等三个自然村的村民,同时调查了某某市区的市民代表、高校的师生,也调查了某某市及市区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和职工等。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直接口头询问30多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200份,回收165份;被访者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官员、高校师生、普通市民,以及项目影响区域范围内的居民。第二次调查于2002年2月环评报告书(初稿)编制完成后进行,主要调查范围和对象与第一次基本一致(详见表10-3)。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直接口头询问40多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81份,回收81份。该项目公众参与还采取如下公示形式,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环保管理工作:①在《某某日报》发布公告,提醒公众参与该项目;②在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筹建处发布环评报告书全文,公众可索取项目简介(筹建处地址:某某市****路***号邮编:***);③公众可以通过相关渠道反馈意见和建议。10.3调查意见分析10.3.1第一次公众调查意见分析第一次公众参与的对象包括各阶层人士,从文化程度上讲,包括不同学历人员;从职业上讲,包括干部、教师、学生、工人、农民等;被调查人员年龄在11~70岁之间均有,详见表10-1。通过对调查表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公众对大部分问题的观点比较一致。公众参与公共事物讨论的积极性在提高,对项目的环境影响也有一定认识。公众观点汇总情况见表10-2。表10-1第一次公众参与调查对象统计表 分类人数(人)比例(%)性别男9557.6女7042.4年龄<20岁169.720~40岁8953.940—605533.3>60岁53.0文化程度小学2213.3中学7344.2大学4728.5大学以上2313.9职业干部2817.0工人5734.5教师2615.8学生2817.0农民2615.8表10-2第一次调查公众观点汇总情况表序号调查内容人数比例/%1第一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对改善某某市城市环境卫生作用如何?1.很大14386.72.一般2112.73.很小004.不清楚10.62你认为第一垃圾填埋场的臭味如何?1.很大137.92.一般4728.53.很小10463.04.不清楚10.63你认为第一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排放对纳污水体有污染影响吗?1.很大2012.12.不大13078.83.没有63.64.不清楚95.54与第一填埋场建设前比,你们的井水水质有变差吗?(天子岭附近村民填写)1.有11.02.没有8785.33.不清楚1413.7 续表10-2序号调查内容人数比例/%5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运行有增加附近区域的苍蝇数量吗?1.有6539.42.没有8752.73.不清楚127.36你认为填埋场的管理水平与以前相比有进步吗?1.很大14084.82.不大1810.93.很小31.84.不清楚42.47你对第一垃圾填埋场对居民正常生活影响总体评价如何?1.影响很大42.42.影响不大10865.53.没有影响5030.34.不清楚31.88你认为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对改善城市面貌有作用吗?1.有1651002.没有003.不清楚009你认为第二垃圾填埋场选址在第一垃圾填埋场下游可以吗?1.可以16499.42.不可以003.不知道10.610你认为填埋场施工期的影响如何?1.可接受1651002.不可接受0011你对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最关心的问题有那些?1.对环境卫生的影响;5432.72.臭味;7042.43.填埋场的防渗;5734.54.垃圾渗滤液的处理;4929.75.垃圾渗滤液的去向;4829.16.其它21.212你对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的态度如何?1.支持1651002.不支持003.无所谓00 该次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对第一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对于改善某某市城市环境卫生发挥的作用意见比较一致,有86.7%的公众认为作用很大,有12.7%的公众认为作用一般,没有人回答作用很小,另外有0.6%的公众说不清;(2)有63.0%的公众认为第一垃圾填埋场臭味很小,有28.5%的公众认为臭味一般,有7.9%的公众认为很大,有0.6%的公众说不清;(3)对于第一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对纳污水体的污染影响,有78.8%的公众认为不大,有12.1%的公众认为很大,另外有3.6%和5.5%的公众回答没有和不清楚;(4)项目影响区域范围内有85.3%的公众认为地下水没有遭受污染,有13.7%的公众认为不清楚,只有1.0%的公众表示有遭受污染;(5)有52.7%的公众认为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没有增加附近区域苍蝇密度,但也有39.4%的人认为有增加苍蝇数量,另外有7.3%的公众说不清楚;(6)有84.8%的公众认为填埋场的管理水平比以前有很大提高,有10.9%的公众变化不大,1.8%的公众认为进步很小,也有2.4%的公众不清楚;(7)对于第一垃圾填埋场对居民正常生活影响的总体评价,有65.5%和30.3%的公众分别回答影响不大和没有影响,只有2.4%的公众认为影响很大,有1.8%的公众说不清;(8)有100%的公众认为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有利于对改善城市面貌;(9)有99.4%的公众认为第二垃圾填埋场可以选址在第一垃圾填埋场下游,0.6%的公众不清楚,没有人回答不可以; (10)100%的公众认为对填埋场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可以接受;(11)对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最关心的问题,许多人都作了多项选择,分别有32.7%、42.4%、34.5%、29.7%、29.1%的公众对环境卫生、臭味、填埋场防渗、垃圾渗滤液处理、渗滤液去向表示担忧;(12)综合利弊,有100%的公众支持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10.3.2第二次公众调查意见分析第二次公众参与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0-3所示,。 表10-3第二次公众参与调查对象统计表分类人数(人)比例(%)性别男4859.3女3340.7年龄<20岁33.720~40岁3846.940—603644.4>60岁44.9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518.5高中或中专4353.1大学以上2328.4职业工人3239.5农民89.9教师89.9学生00商人11.2机关工作者1113.6其它2125.9您属于哪种情况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6.2群众或学术团体成员1012.3居委会、村委会成员78.6普通居民或一般工作者5972.8您属于哪种情况第一填埋场职工1923.5第二填埋场拟建址周围的居民1113.6主城区居民5162.9第二次公众参与的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公众对大部分问题的观点仍然比较一致,公众参与公共事物讨论的积极性在进一步提高,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该次公众调查的观点汇总情况见表10-4。 表10-4第二次调查公众观点汇总情况表序号调查内容人数比例/%1您认为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A.臭味、苍蝇数量3745.7B.垃圾渗滤液的防渗、处理、去向4758.0C.其它33.72您认为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面貌具有重大意义吗?A.有7795.1B.没有11.2C.不清楚33.73您认为填埋场的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吗?A.基本可行7491.4B.不可行33.7C.不清楚44.94您认为成立市场化垃圾处理机构,向居民适当收取垃圾处理费用的方式可行吗?A.可行6580.2B.不可行67.4C.无所谓1012.35您对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最关心的问题有哪些?A.环境问题6175.3B.垃圾收费2429.6C.其它11.26您对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的总体态度如何?A.支持81100B.不支持00C.无所谓00由表10-4可知:(1)在回答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时,部分公众作了多项选择,有45.7%的公众认为臭味、苍蝇数量,有58.0%的公众认为是垃圾渗滤液的防渗、处理和去向,有3.7%的公众认为是其它环境问题;(2)有95.1%的公众认为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面貌具有重大意义,只有1.2%的公众认为没有重大意义,还有3.7%的公众说不清楚; (3)对第二填埋场的污染防治措施,有91.4%的公众认为基本可行;只有3.7%的公众认为不可行,有4.9%的公众回答不清楚。(4)关于成立市场化垃圾处理机构,向居民适当收取垃圾处理费用的方式可行性问题,有80.2%的公众认为可行,有7.4%的公众认为不可行,还有12.3%的公众持无所谓态度;(5)对于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最关心的问题,部分公众作了多项选择,有75.3%的公众认为是环境问题,有12.6%的公众认为是垃圾收费,还有1.2%的公众认为是其它问题;(6)综合利弊,有100%的被调查公众对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总体上表示支持。10.4公众参与结论10.4.1第一次调查结论在第一次调查的165分回收调查表中,有165位公众支持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占调查人数的100%。从书面调查结果并结合口头调查的30多位公众的意见,绝大多数公众支持该项目建设,其理由是:(1)有利于改善某某市的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有利于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3)有利于充分发挥某某市的景观优势,对提高国际花园城市的品位、吸引外来游客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有利于社区公众就业,维护社会安定。公众对该项目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1)环评大纲评审专家组成员认为,环评过程应充分注意第一填埋场环境影响的回顾性评价,以及项目运行过程可能对周围环境卫生造成的影响。工程设计应注重清污分流系统的可靠性、垃圾渗滤液的收集、防渗和处理,以及处理后出水的去向。 (2)对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最关心的问题,许多被调查的公众都作了多项选择,分别有32.7%、42.4%、34.5%、29.7%、29.1%的公众对环境卫生、臭味、填埋场防渗、垃圾渗滤液处理、渗滤液去向表示担忧;有7.9%和12.1%的公众分别认为第一垃圾填埋场的臭味和渗滤液对纳污水体的污染影响很大。建议建设单位对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3)有39.4%的公众认为填埋场的建设增加了附近区域的苍蝇密度,填埋场附近村庄居民担心填埋场的外移是否会进一步增加苍蝇密度,建议场区管理部门对此要有充分的考虑。(4)目前某某市每年垃圾产生量增长较快,应妥善处理好第二填埋场的建设进度与第一填埋场的终场衔接问题。10.4.2第二次调查结论本次公众调查回收的81份调查表中,有81位公众支持该项目建设,占调查人数的100%。绝大部分公众肯定了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对项目持支持态度的主要理由与第一次调查基本一致,但仍有部分公众对项目建设的以下几个方面还表示担忧:(1)有45.7%的公众认为第一垃圾填埋场的臭味、苍蝇数量是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58.0%的公众认为是垃圾渗滤液的防渗、处理、去向更为突出,因此这部分公众对这两大环境问题在第二垃圾填埋场能否得到妥善解决表示担忧; (2)有75.3%的公众认为环境问题是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最关心的问题,这表明解决第二垃圾填埋场项目的环境问题必须得到建设和运行单位的高度重视,务必落实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维护公众的切身利益,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3)有12.6%的公众认为垃圾收费问题也值得关注,政府应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强化垃圾收费力度,制定适应某某市实际情况的垃圾收费制度,同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保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此外,公众对该项目建设还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1)加强施工管理,确保第一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不受影响;(2)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进一步考虑减量化、资源化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填埋场的服务年限;(3)改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条件,减少负面影响;(4)尽可能采用不锈钢材料的污水管道、阀门等;(5)建议组建公益性企业,对填埋场实施企业运营,由政府部门制定企业运行规则,便于企业实际操作;(6)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该工程大开绿灯,使工程早日实施。对以上公众意见,已反馈业主和设计单位,将在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予以妥善处理。 11总量控制分析11.1总量控制政策与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实施环保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九五”期间开始重点推行的环境管理政策,实践证明它是现阶段我国改善环境质量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强化总量控制政策。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提出的“到200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的要求,《****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定的全省及某某市“十五”期间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见表11-1。表11-1“十五”期间****省与项目城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地区CODcrNH3-N2000年(万t)2005年(万t)2005年削减(%)2000年(万t)2005年(万t)2005年削减(%)某某14.2912.86-10.0全省58.8652.98-10.011.7711.18-5.0111.2总量控制方案与目标建议值目前填埋场建有日处理能力为300m3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站,采用二曝三沉生物氧化处理工艺,年处理垃圾渗滤液11万m3,由于处理规模偏小,约有27.91万m3不经污水处理直接经管道排放到城市污水管道(2001年3月前直排沿山河)。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后,将新建规模1500m3/d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生化+强化物化工艺进行处理,污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三级排放限值后排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大幅度削减了项目区域水环境的污染负荷,且不会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因此,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及配套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对某某市实现CODcr总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项目建设前后总量控制污染物削减情况见表11-2。以水环境功能改善和达标排放为基本原则,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值和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总量削减值建议见表11-3。 表11-2项目建设前后总量控制污染物削减情况项目现有第一填埋场第二填埋场建成后项目建设前后削减(%)产生量排放量产生量排放量产生量排放量CODCr(吨/年)1190.3997.38760547.5636-45.1氨氮(吨/年)459.1401.98765590.8-86.3表11-3总量削减及排放目标建议值一览(2005年)项目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削减量(t/a)总量控制目标建议值(t/a)CODcr8212547.5(进城市污水管网1500m3/d,CODcr1000mg/l)NH3-N82155(进城市污水管网1500m3/d,NH3-N100mg/l) 12结论与建议12.1总体评价结论12.1.1第一垃圾填埋场回顾性评价结论(1)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自1991年投入运行使用以来,已实现了500多万t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为某某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保护某某市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和工艺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2)对第一填埋场建设和运行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表明,由于第一填埋场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能力偏小,在全年产生的38.91万m3渗滤液总量中,仅有约11万m3经过了处理,约有27.91万m3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2001年3月前直接排入沿山河,2001年3月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采用二段法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效果不佳,对排污口附近河段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地表水各监测指标随年份增加呈上升趋势。目前沿山河水体功能属于半山地区工业水源和杭钢集团的排水河道,因而填埋场的废水排放对周围居民生活没有造成明显不利影响。(3)地下水常规监测及近期监测结果表明,某某市第一垃圾填埋场十年来的运营没有对场区地下水造成明显的污染影响,截污坝帷幕灌浆保护措施对于防止垃圾渗漏液的下渗发挥了良好的作用。(4)根据第一填埋场作业区和生活区大气监测点1992~2000年历年监测资料表面,生活区NH3和H2S浓度除1994年以前出现相对较高外,1994年至2000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基本控制在前苏联居民区中有害物质最大允许浓度范围之内;而TSP浓度各年基本维持在相同水平,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超标范围为2~3倍,其明显受相邻公路扬尘影响。作业区H2S、NH3和TSP浓度近几年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其各年监测值均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相应标准。自1998年收集填埋气体利用于发电后,场区及周围空气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场区空气中CH4达到安全生产范围,不存在爆炸危险,填埋场臭味有明显改观。 (5)区域噪声主要来源于垃圾填埋作业时的机械噪声,基本不受外界噪声的影响,目前区域昼间环境噪声A声级值范围为48dB(A)~65dB(A),填埋场大部分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作业区周边环境噪声有超标现象。(6)第一填埋场1991年建成运营后,填埋作业按步进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有植被,合理安置和利用场内土源和外来土源,并根据运行状况调整设施布置情况,尽量推迟植被清除的时间,使总体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现状生态环境总体上呈良好状态。经调查,填埋场周边山坡的植物至少包括20多个属30余种的乔灌木和数十种草本植物,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说明第一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作业没有对周边非作业区的植物生态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林中可听到较多的鸟叫声,表明填埋气体的恶臭和气体污染没有引起动物行为的显著变化。(7)公众调查表明,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第一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对于改善某某市城市环境卫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填埋场设计合理、管理良好,总体上没有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虽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影响,但从社会整体效益考虑,仍属可接受范围,相信在进一步的运行过程中会得到完善。12.1.2第二垃圾填埋场总体评价结论(1)拟建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是某某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可继续保持某某市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国内领先地位和较高水平,持续保证某某市全面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某某市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第二填埋场环境影响分析表明,施工期的影响一般局限在施工区范围内,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和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可将影响减至最低程度,不会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公众调查反馈也认为施工期的暂时影响是可接受的。(3)第二填埋场建成后,垃圾渗滤液将经“厌氧—综合物化法”处理工艺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三级标准后排入某某市城市污水管网,经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放,对现纳污地表水体沿山河不再排放水污染物,对区域排污总量大幅削减(表12-1),有利于沿山河水体的综合整治。场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纳入城市污水干管,也不会对周围地表水体造成污染影响。表12-1项目建设前后水污染物发生量、处理削减量与排放量项目现有第一填埋场第二填埋场建成后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水量(万吨)38.91/38.9154.75/54.75CODCr(吨/年)1190.3193997.387608212.5547.5BOD5(吨/年)473.5126.3347.232852956.5328.5SS(吨/年)101.219.481.8219109.5109.5氨氮(吨/年)459.157.2401.987682155(4)根据有关地质勘探报告,填埋场周围主要有南坞、佛日坞及青龙坞等三个地下水水源地,钻探工作证明三个水源地均为独立的断裂富水带,其间分别隔着1.5Km和2.5Km的不同岩性的组合地层,向斜轴大多位于分水岭,三个水源地之间难有水力联系。因此,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对青龙坞水源地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不会扩散至其它两个水源地。经组织专家论证,确定采用垂直水泥帷幕灌浆和水平铺盖防渗相结合的防渗方案,即第一填埋场坡面封场结构为在垃圾坡面铺设不小于450mm厚的压实粘土,再铺土工布(400g/m2)+HDPE膜(2.0mm)+耕植土层(400mm)+表面绿化;填埋场场底防渗层结构为复合GCL膨润土衬垫+HDPE膜(2.0mm)+土工布(300g/m2)+粘土保护层(30cm)+土工布(200g/m2)+碎石导水层(40cm、粒径为32~64mm);第二填埋场垃圾坝下设置单排灌浆孔作为垂直水泥帷幕防渗。由此可以确保地下水体不受污染影响。 (5)由于第二垃圾填埋场拥有填埋气体发电厂,填埋气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填埋气污染物特别是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根据对2025年填埋气产气高峰期填埋废气中恶臭污染物H2S、NH3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预测,H2S最大浓度为0.0583mg/Nm3,NH3的最大浓度值为0.0292mg/Nm3,均不超过厂界标准,距厂界900米范围内没有居民点,因此不会对居民区造成影响。拟建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经计算确定为600m。(6)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后,运输车辆进出填埋场将频繁,区域环境噪声会有所上升。由于该区域范围较大,且三面环山,因此除运输车辆噪声外,厂界噪声排放皆可控制在国家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白天标准之内。(7)建设工程的生态影响包括填埋区原有植被的破坏,区域绿地面积减少,生态调控能力减弱等。但山谷地形及填埋区周围较好的植被覆盖,阻碍了填埋气体向外的扩散,削减了传播中的噪声,山谷作为一独立的水文单元,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基本一致,一般不会对其他沟谷的水系产生影响。山谷内除有正在运行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职工外,没有村庄和居民,不会对居民的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垃圾的稳定化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所有的环境和生态影响在终场后将持续较长的时间。(8)第二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垃圾渗滤液的直接外泄影响,由于垃圾渗滤液的特殊性,其风险影响较大,应设计足够大的调蓄池,以将风险降至最低。(9)对项目建设的“公众参与”调查表明,被访问的政府机关、独立专家和绝大部份居民都认为拟建项目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城市面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效益。施工期的暂时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但要求场区管理部门对潜在的污染影响要有充分的考虑。总体上表示对项目建设持支持态度。12.2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结论(1)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选址于天子岭第一垃圾填埋场下游,可充分利用原有第一垃圾填埋场构筑物,大幅节省投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填埋场所在青龙坞无论在地质构造、地形、地下水分布上来说,均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会对周围环境质量及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明显的污染影响,填埋场建设与运行过程的环境影响基本上局限于库区所在沟谷内。(3)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表明,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将保持某某市较高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率,对保持某某市环保模范城市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良好实施有关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拟建项目不会对选址地周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污染影响,而且可使排入地表水体沿山河的污染物量得以明显削减,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综上认为,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选址于天子岭是合理的,在经济技术与环境上也是可行的。12.3主要建议(1)填埋场建设过程产生的噪声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高噪声设备加置消隔声设施,同时为了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可调整或缩短噪声施工的时间,噪声大的作业应安排在白天。(2)为保护场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建设单位应采取积极措施,对高噪声填埋设备进行消声、隔声及减振等措施加以控制,如经济条件允许,应更新设备,采用低噪声型号。(3)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填埋场区域作好爆炸气体安全防范工作。如安装24小时甲烷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等。(4)为减少建设期和运行期扬尘及轻质垃圾的二次污染影响,建设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和作业计划,减少裸土面积,对运输道路、作业面、取土场应经常进行洒水防尘、采用随填随压、覆土等措施。使扬尘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5)在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内,修建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降低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尽早落实取土场规划,保证垃圾堆体表面的覆土操作。 (7)为防止蚊、虫、苍蝇滋生,建设单位应严格作业操作,及时覆土和消毒;(8)场区内作业人员应配有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和防尘口罩等,以保障场区内作业人员身体健康。(9)随着填埋层面的逐步完成,及时进行覆土绿化的生态恢复工程,按照不同植物对垃圾堆体覆盖土壤后的生态适宜性,遵循先绿后好的原则,逐渐培育生态效益更高的植被类群,增强堆体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10)强化截洪沟设置工程设计,加强作业管理,避免截洪沟内雨水受垃圾或渗滤液的污染影响,提高清污分流,削减污水排放量。(11)加强垃圾收集过程管理,实施垃圾袋装化,并对收集后垃圾进行分选,可大大减少垃圾中可回收废品量,同时减少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12)为防止下游地下水受污染影响,关键是加强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相结合的防渗措施,并认真做好施工监护。(13)为削减终场后的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建议在堆体表面覆盖防渗膜,并及时进行生态重建。为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应注意在充分总结原有废水处理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结合渗滤液特性,通过模拟试验,摸索合理可靠的工艺参数;在处理过程中,应不断研究调整处理系统运行参数,使处理工艺保持较高的处理效果;重视充分发挥调蓄池的调蓄作用,摸索合理的废水走向,尽可能延长废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削减最终需水处理站处理的污染负荷;(14)污水处理站事故性风险为处理系统部分或全部失效,建议在出现事故时,将渗滤液积蓄于调蓄池,并及时进行系统修复,禁止将废水直接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或排放沿山河;(15)加强场区环境管理,成立专职环境管理机构,落实经费来源,制定合理可靠的环境监测计划,动态监测影响范围内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声环境质量及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及时反馈异常信息,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