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153页

【精品】某某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1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市环境保护局评价单位:&&&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6年5月LXXI 1总则1.1前言为了实现对医疗废物的有效管理,我国实施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各省在该条例的指导下,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对医疗废物应实行全过程管理,包括收集、贮存、运输、预处理和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尚无集中处置设施或者处理能力不足的城市,地级市1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县级市应当在2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根据***市统计年鉴,2004年***市全市共有医疗机构1430个(其中门诊、卫生室诊所共1131个,乡镇卫生院163个),实有病床总数7929张。根据***市卫生局的统计数据,2004年***市市区和各县(县级市)城区医疗废物年产生量为3387.5吨。***市市区和各县(县级市)均建有小型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站,医疗废物年处置量为3299.1吨,处置率达到97.39%,但处理效果未能达到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医疗废物的收集仅限于***市区和各县(县级市)城区的医院,尚未覆盖乡镇的医疗机构。总的说来***市医疗废物的处理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全市尚未建立医疗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缺乏对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存在医疗废物流失社会、污染环境的安全隐患;二是全市现有的医疗废物处置还没有实现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运营。各区(县)医疗废物处置各自为政,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仍然有部分医疗废物未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置,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三是全市现有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置标准不高,对燃烧排放的烟气没有进行达标处理,也没有进行定期的空气质量监测,不符合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有关要求;四是现有的处置设备或因日趋老化,故障发生率较高,或因规模较小,处置能力有限,致使医疗废物处置成本增加,实际处置量减少;五是全市尚未建立医疗废物专业收运网络。因此,建设一座高水平的、规范的综合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LXXI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在逐渐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优良的环境质量已成为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城市环境也成为当今现代化城市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迅速实现医疗废物管理及无害化、减量化处置,彻底消除医疗废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隐患,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促进***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东省目前有部分地市已经建设或正在筹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并已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经验。在这一形势下,***市完全有能力按国际标准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基地。综上所述,建设***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已刻不容缓。项目建成后,可以基本解决梅江区、梅县、大埔县、蕉岭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和兴宁市医疗卫生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问题,改善当地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项目建设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投入使用后,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市环保局委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和***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在接受委托后,组织课题组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踏勘,在初步调查环境现状及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先行编制本项目的环评大纲,提出拟开展的环评工作主要内容。1.1评价依据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正);(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LXXI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10月15日);(2)环办[2004]11号《关于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处置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年);(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5)《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年);(6)《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7)《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8)《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9)《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的通知(环发[2004]58号);(10)《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6-2005));(11)《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12)《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13)《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14)《环境保护图形标识—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15)《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19218-2003);(16)《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17)《医疗废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T228-2005)(18)《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1月1日);(19)《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20)《关于颁布<广东省严控废物名录>的通知》(粤环[2004]06号);(21)《广东省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1999年);(22)《广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23)《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修订);(24)《广东省韩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2001年3月);(25)《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1999年);(26)《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27)《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8)《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2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3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LXXI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4)《***市特种废物处置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12月);(5)梅市发改社[2005]12号《关于建设***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站的通知》。1.1评价标准1.1.1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执行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标准;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执行2类标准;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3-1996)7)《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11)《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GB/T17093-1997);1.1.2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执行二级标准;(2)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执行二级标准(第二时段);(3)《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5)《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6)《医疗废弃物焚烧环境卫生标准》(GB/T18773-2002);(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8)《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9)《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执行一级标准;(11)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第二时段);LXXI (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II类标准;(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以上标准中,分时段者,均执行第二时段标准;有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并存的,执行较严的标准。1.1评价目的通过对拟选址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该建设项目拟建址及其周围环境质量现状;结合该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情况,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投入使用后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对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建成投入使用后及服务期满后产生的污染有针对性地提出避免污染或减小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对策,使该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的保护。最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本项目拟选址及环保措施的可行性作出结论。1.2评价区域所属环境功能区及执行标准(1)环境空气功能区及执行标准根据《***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划分,本项目地处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排放标准选择执行①《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二级标准;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③《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④《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⑤《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1.5-1本项目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标准SO21小时0.50GB3096-1996及其修改单的二级标准NO21小时0.24PM10日平均0.15HCl1小时0.05TJ36-79Pb年平均0.001GB3096-1996及其修改单的二级标准二恶英1小时0.6pg/m3参照日本环境厅制定的环境空气标准表1.5-2 本项目执行的危险废物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mg/m3)300-2500(kg/h)1烟气黑度林格曼1级2烟尘80LXXI 3一氧化碳(CO)804二氧化硫(SO2)3005氟化氢(HF)7.06氯化氢(HCl)707氮氧化物(以NO2计)5008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0.19镉及其化合物(以Cd计)0.110砷,镍及其化合物(以As+Ni计)21.011铅及其化合物(以Pb计)1.012铬,锡,锑,铜,镭及其化合物4.013二恶英类0.5TEQng/m3本项目医疗废物日处理量为8吨/日(333kg/h),故执行GB18484-2001中处置量在300-2500(kg/h)之间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焚烧。,。。。。。。。。。。。。。。。。。。,焚烧炉排放高度则执行GB18484-2001中处置量在300-2000(kg/h)最低允许高度为35米的规定。恶臭污染物执行表1.5-3恶臭污染物厂界排放浓度。表1.5-3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控制项目单位二级(新扩改)硫化氢mg/m30.06甲硫醇mg/m30.007臭气浓度无量纲20员工食堂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2)水环境功能区及执行标准本项目的污水不外排,全部回用于烟气喷淋。项目拟建址附近的水最终流入大窝水库。大窝水库位于项目东南面约10公里处,属小型水库,面积150亩,最大库容为450万立方米,坝高25米,主要功能灌溉发电,最后在梅县水车镇汇入梅江河。大窝水库执行GB3838-2002III类标准。本项目拟建址所在地属农业用水区,其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本项目污水经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执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表1.5-4本项目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pH值悬浮物*DOCODCrBOD5氨氮石油类GB3838-2002III类6~9150520410.05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硫化物铜锌硒砷LXXI 60.0050.21.01.00.010.05汞镉六价铬铅0.00010.0050.050.05*注:SS选用《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推荐值。表1.5-5本项目执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项目序号类别标准值项目Ⅲ类1汞(Hg)(mg/L)≤0.0012镉(Cd)(mg/L)≤0.013铅(Pb)(mg/L)≤0.05表1.5-6本项目项目执行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单位:mg/L污染物名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一级标准BOD520CODCr90SS60氨氮10动植物油10(3)声环境功能区及执行标准本项目拟建地区为山区,按声环境功能区划属2类区,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排放标准①《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I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和②《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国家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方法,本项目拟建址土壤属II类土壤,该区域的土壤(pH值小于6.5)环境质量执行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本评价所采用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如表1.5-7。表1.5-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单位:mg/kg污染物镉汞砷(旱地)铜(农田)铅铬(旱地)锌镍LXXI 标准值≤0.300.30405025015020040(5)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焚烧残渣执行《医疗废弃物焚烧环境卫生标准》(GB/T18773-2002)中的标准。表1.5-8  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卫生标准 项目标准值 pH6.5~9.0总汞量(mg/kg)1.5细菌总数(个/kg)<100大肠菌值10-2~10-1致病菌阴性乙肝表抗阴性表1.5-9环境功能属性编号项目类别1水环境功能区工农渔景用水区,执行地表水III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3声环境功能区2类区4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是否风景名胜保护区否6是否水库库区否7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否8是否管道煤气管网区否9是否属属敏感地区否1.1评价范围1.1.1水环境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项目拟建址附近水体至下游大窝水库范围内,直线距离约10km。1.1.2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本项目以拟选址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边长各为4~6km矩形范围内的区域作为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1.1.3声环境评价范围拟建项目厂址边界外1米包络线以内的区域为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1.1.4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评价为陆生生态评价,评价范围为以项目为中心2km半径的圆形范围内。LXXI 1.1.1土壤环境评价范围主要评价范围为拟建厂址所在地。1.1.2风险评价范围由于距离本项目最近的居民区为项目西南面1.5公里处的太阳村。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有关规定,本项目风险评价范围拟定为以项目拟建址为中心半径为2公里的圆形区域以及医疗废物运输交通路线。1.2评价时段本项目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类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评价时段应包括建设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后。1.3评价因子1.3.1施工期评价因子(1)水环境施工期水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有:SS、COD、石油类,选取SS为评价因子。(2)环境空气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因子有施工开挖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走行车道所带来的扬尘、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造成的扬起和洒落及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等,故选取扬尘为评价因子。(3)声环境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如抓斗机、吊机、推土机等。故选取机械噪声为评价因子。(4)水土流失本项目地处山区地,属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因此,将水土流失作为本项目施工期评价因子。1.3.2运行期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评价现状评价因子:SO2、NO2、PM10、HCl、Hg、Cd、Pb、As影响评价因子:SO2、NO2、烟尘、HCl、Hg、二恶英(2)水环境评价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pH、SS、DO、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LXXI -N、挥发酚、汞、砷、铅、镉、铜、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地下水现状评价因子:pH、汞、镉、铅影响分析因子:由于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因此不做预测,仅进行定性分析。(3)声环境评价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因子均为等效连续A声级。(4)生态评价现状评价因子:陆生生物多样性与种群结构、景观多样性影响预测因子:陆生植物种群结构、群落类型(5)、土壤环境质量主要为pH值、汞、镉、铅、砷。(6)风险评价风险评价主要包括焚烧炉事故排放的风险评价及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过程存在的风险评价。1.1.1服务期满后评价因子本项目服务期满后,提出项目拆除对策措施,同时提出对项目所在地土壤环境提出一些跟踪性监测指标。1.2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点见表1.10-1。表1.10-1本项目环境敏感点序号名称方位距离(米)规模(人)影响因素1#太阳村居民西南1100800大气污染物2#太阳村小学南150027大气污染物3#过路塘居民东南160069大气污染物4#白石村居民东北17001000大气污染物5#珊田村居民北2000800大气污染物1.3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及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的环境评价重点为:l厂址的选址可行性论证LXXI 由于医疗废物的处置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首要关注的是厂址的选择。处置设施选址除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外,还要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应急救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l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由于本项目采用高温热解炉处理医疗废物,因此,医疗废物焚烧后对周围(尤其是环境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也是本项目的评价重点。l风险评价主要把焚烧炉事故排放引起厂址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变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及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过程存在的风险作为评价工作重点。l污染防治措施根据本项目的特征,污染防治措施应覆盖建设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后全时段,并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预处理、处置全过程均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由于本项目选址于山区,施工期尤其应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营运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则是针对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预处理、处置的全过程,服务期满后根据厂址改作用途则应提出适合当地生态特点的建议,如植被恢复和植被建设等。l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与周围环境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各不同阶段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与监测计划。LXXI 1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项目名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地点:***市兴宁市径南镇太阳村过路塘山地,详见图2.1-1建设单位:***市环境保护局建设性质:新建处置对象:医疗废物建设规模:首期2006年日处理医疗废物8吨,远期在2010年建成日处理医疗废物16吨。总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1310万元,其中2006年投资970万元,2010年投资340万元。本次评价对象为首期8t/d。建设时间:一年服务范围:梅江区、梅县、兴宁市、大埔县、五华县、蕉岭县、平远县、丰顺县,服务总面积15876平方公里服务年限:2006年~2025年工作时间:每日三班按24小时计,全年工作时间为8000小时1.1.2建设内容本项目为***市医疗废物焚烧厂建设项目,厂区占地面积6400m2,项目由焚烧厂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构成。(1)焚烧厂主体工程与设备主要包括:ü受料及供料系统:包括医疗废物计量、卸料、暂时贮存、输送等设施。ü焚烧系统:包括医疗废物进料、焚烧、燃烧空气、辅助燃烧等设施。ü烟气净化系统:包括有害气体去除、除尘及排放等设施。ü灰渣处理系统:包括炉渣处理系统、飞灰处理系统和飞灰无害化处理设施。ü仪表与自动化控制系统。ü应急处理、安全防爆系统。(2)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运输、供配电、给排水、污水处理、消防、通讯、暖通空调、机械维修、监测化验、计量、清洗、消毒等设施。LXXI (3)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办公用房、食堂、浴室、值班宿舍等设施。1.1主体工程1.1.1项目选址《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中规定的焚烧厂选址原则为:①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GB3838-20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II类功能区和GB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②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③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关于印发<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的通知》(环发〔2004〕58号)中厂(场)址选择中规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选址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的有关规定。其厂(场)址选择前应进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应急救援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厂址的各种因素可分成A、B、C三类。A类为必须满足,B类为场址比选优劣的重要条件,C类为参考条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两个选址方案:选址方案一:为兴宁市径南镇太阳村过路塘山地。选址二:为梅县南口镇荷田村狗塘坑。从表2.2-1的比较分析可知,选址二梅县南口镇荷田村狗塘坑不符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中规定的焚烧厂选址要求,因此确定本项目的选址定为选址一即兴宁市径南镇太阳村过路塘山地。1.1.2工程规模本工程服务范围包括:梅江区、梅县、兴宁市、大埔县、五华县、蕉岭县、平远县、丰顺县,服务总面积15876平方公里。本工程服务年限:2006~2025年。基于***市医疗废物产生量调研和预测结果,本可行性研究确定“处置中心”分两期建设,各期建设规模如下:首期工程(2006~2010):8吨/日,总变化系数Kz=1.3,设一条生产线。计划收集全市县城主要医院和城区主要诊所、附城乡镇卫生院产生的医疗废物LXXI 表2.2-1处置设施选址的因素环境条件选址一选址二相符性因素划分社会环境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广东省环保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粤环[2003])54号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广东省环保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粤环[2003])54号一、二均符A减少因缺乏联系而使公众产生过度担忧,得到公众支持当地政府、群众支持当地群众不支持,意见大一符合、二不符合确保城市市区和规划区边缘的安全距离,不得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选址位于兴宁县太阳村,远离市区,满足要求选址位于梅县南口镇荷田村狗塘坑,位于城区的下风向一、二均符确保与重要目标(包括重要的军事设施、大型水利电力设施、交通通讯主要干线、核电站、飞机场、重要桥梁、易燃易爆危险设施等)的安全距离周边无重要目标周边无重要目标一、二均符社会安定、治安良好地区,避开人口密集区、宗教圣地等敏感区。危险废物焚烧厂厂界距居民区应大于1000米远离居民区,社会治安良好与太阳村居民住宅的距离为1.5km远离居民区,社会治安良好与最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为1.0km一、二均符自然环境不属于河流溯源地、饮用水源保护区不属于河流溯源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属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符合、二不符合A不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度假区不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度假区不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度假区一、二均符不属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文物保护区不属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文物保护区不属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文物保护区一、二均符不属于重要资源丰富区无重要资源无重要资源一、二均符场地环境避开现有和规划中的地下设施无地下设施无地下设施一、二均符A地形开阔,避免大规模平整土地、砍伐森林、占用基本保护农田满足满足一、二均符BLXXI 续表2.2-1处置设施选址的因素减少设施用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公用设施或居民的大规模拆迁满足满足一、二均符B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水、电、交通、通讯、医疗等)临近梅华公路,项目位置与梅华公路间有土路,具备一定的交通、水等基础条件临近梅华公路,项目位置与梅华公路间有土路,具备一定的交通、水、电等基础条件一、二均符C可以常年获得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供应满足满足一、二均符A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风险只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操作,运输风险小只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操作,运输风险小一、二均符B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避免自然灾害多发区和地质条件不稳定地区(废弃矿区、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泥石流多发区、活动断层、其他危及设施安全的地质不稳定区),设施选址应在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本区域不属于废弃矿区、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泥石流多发区、活动断层、其他危及设施安全的地质不稳定区,不靠近地表水体本区域不属于废弃矿区、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泥石流多发区、活动断层、其他危及设施安全的地质不稳定区,不靠近地表水体一、二均符A地震裂度在VII度以下满足满足一、二均符B最高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以下3.0米满足满足一、二均符B土壤不具有强烈腐蚀性满足满足一、二均符B气候有明显的主导风向,静风频率低有明显的主导风向NW,静风频率为29%B暴雨、暴雪、雷暴、尘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几率小暴雨、暴雪、雷暴、尘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几率小暴雨、暴雪、雷暴、尘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几率小一、二均符冬季冻土层厚度低应急救援有实施应急救援的水、电、通讯、交通、医疗条件有有一、二均符ALXXI 进行处置,收集范围内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置率为100%。远期工程(2010~2025):16吨/日,总变化系数Kz=1.3,在原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同样处置能力(8吨/日)的生产线。计划收集全市县城主要医院、城区主要诊所和乡镇卫生院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处置,收集范围内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置率为100%。本次评价对象为首期规模8t/d。1.1.1医疗废物收集、运输1.1.1.1医疗废物收集本项目需要进行安全处理的医疗废物主要包括社会化的医疗单位、工业企业内部的医疗单位和社区、个体门诊等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属危险废物,应严格执行危险固废申报制度、转移联单制度和经营许可证制度。各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点应设立危险废物标示牌;首先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医疗垃圾暂放在专用箱内,专用箱符合《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有关规定,其上设置明显和持久标志;医疗废物的运输为医疗专用车辆,符合《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有关规定,其上设置明显和持久标志;医疗废物收集的运输车辆运行路线将最大程度地避开市区、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区运行。1.1.1.2医疗废物的交接本项目医疗废物交接时限为有床位医院当日交接;无床位医疗机构当日交接具体时间由处置中心与医疗机构协议商定。交接地点为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处或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存放间。医疗卫生机构交予处置的废物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的日常医疗废物交接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上述转移联单及接受清单由车载系统中条形码处理系统现场自动打印完成,交接现场产生与接受者双方签字,各留底作为备查凭证。每车每次运送的医疗废物采用《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管理,一车一卡,由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填写并签字。当医疗废物运至处置中心时,处置中心接收人员确认该登记卡上填写的医疗废物数量真实、准确后签收。LXXI 1.1.1.1医疗废物运输***市的医疗废物产生量不大,同时由于医疗废物为高度的危险废物,转运风险较高;此外,优化方案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所在位置较好,距离医疗废物产生量大的兴宁、***市区和五华县城较近,因此不设医疗废物转运站,直接由医疗废物运输车队收运后送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根据各县(县级市)城区到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距离及产生的医疗废物量,可估算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到各镇的运输成本,确定最优的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路线。收集运输路线划分6条。医疗废物运输路线需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市各县(县级市)城区医院废物运送路线:(1)***市区、梅县城区(梅江以北、以西城区部分)集中处置站→梅华公路→府前大道→205国道→环市西路→环市北路→市第三人民医院→梅松路→梅县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梅县妇幼保健所、梅县人民医院分院→***新粤医院→梅县慢病院→梅松路→环市北路→环市西路→黄塘路→市人民医院(黄塘医院)→环市西路→梅塘西路→宪梓大道→市人民医院华侨城门诊部→宪梓大道→梅县人民医院新城分院→梅华公路→集中处置站。往返行程约为71公里。(2)***江南城区、大埔县集中处置站→梅华公路→府前大道→205国道→环市西路→环市北路→梅松路→东山大道→东风路→秀兰大桥→沿江东路→***至大埔公路→大埔县城各医院→回程途经***江南城区→三角镇医院→华南大道→田家炳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慢性病医院→东山大桥→东山大道→路线同前→集中处置站。大埔县城内行驶路线:县中医院→县慢病站→湖寮卫生院→茶阳卫生院→高陂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大麻卫生院→县人民医院。***江南城区行驶路线:由大埔回到***江南城区→梅塘路→华南大道→梅江大道→东山大桥。往返行程约为258公里。(3)蕉岭县、平远县集中处置站→梅华公路→205国道→蕉岭县城各医院→205国道蕉头窝路口→新铺、茅坪、东石、坝头→平远县城各医院→206国道→梅华公路→集中处置站。蕉岭县城内行驶路线:县慢病站→县妇幼保健院→圣心医院→县福利卫生院→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LXXI 平远县城内行驶路线:县慢病站→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往返行程约为245公里。(4)丰顺县集中处置站→梅华公路→新圩→水口→206国道→丰顺县城各医院→206国道→→畲江→荷泗→梅华公路→集中处置站。丰顺县城内行驶路线:留隍中心卫生院→潭江中心卫生院→县慢病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丰良中心卫生院→红十字医院→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往返行程约为220公里。(5)兴宁市集中处置站→径南→205国道→兴宁市区各医院→经坜陂、新圩→梅华公路→集中处置站。兴宁市区内行驶路线:市第二人民医院→城镇医院→庭芳医院、卫生防疫站→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往返行程约为106公里。(6)五华县集中处置站→梅华公路→五华县城各医院→梅华公路→集中处置站。五华县城内行驶路线:河东卫生院→水寨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往返行程约为90公里。每天总行程约71×2+258+245+220+106×2+90×2≈1250公里。1.1.1医疗废物接收、贮存与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医疗废物焚烧厂房内设置独立的废物暂存间,用以贮存等待焚烧的医疗固体废物。医疗固体废物的贮存要求如下:(1)手术残物、敷料、化验废物、传染性废物、动物试验废物及易腐败的生物用红色容器收集,并标示感染性废物。(2)医疗废物、废药品、医疗废弃尖锐器具等用黄色容器密封贮存。上述医疗废物的收集容器上应标示感染性废弃物,常温下贮存以一天为限,5℃以下贮存不超过72小时。1.1.1.1接收与储存***LXXI 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将各医疗单位一次性塑料袋内的分类医疗废物收集登记,采用特制的密封转运箱装箱并贴上标识后,由处置中心专用密封车厢汽车运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经汽车衡称重、计算机条形码扫描核对后再移交医疗废物贮存室,人工卸料入库分类暂存。带轮子的周转箱的容积是300升,每箱约装30~60kg的垃圾,搬运方便,其外形尺寸为1.0×0.5×0.6m。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按日处理8t计算,每天共有约170箱医疗废物进入医疗废物焚烧厂,考虑到最近2天的冷库储存量,共需周转箱510个。专用密封车进入厂区地磅地衡自动称重后(地塝具有自动称重、计量、传输、打印和数据处理等功能),进入主厂房汽车卸料间,人工卸料后直接进入汽车消毒间消毒。消毒间出水设有汽车车轮消毒水槽,对车轮进行消毒。医疗废物贮存室共设2个,其中1个为冷库,单个贮存室设计面积为8×5m=40m2,高4.5m,单个贮存室的容积为180m3;设1个卸料区,不超过24h,若冷库开放,且冷库内温度保持5℃以下,则存放时间最多不超过72小时。贮存室的医疗废物转运箱,由人工推入焚烧间自动进料系统,医疗废物整个接收和储运期间直至入炉,工人不得直接接触医疗废物。焚烧炉燃烧所需空气从医疗废物贮存室抽吸,使贮存室形成负压,使有毒空气不外泄。同时,外部新鲜空气不断补充,使医疗废物贮存室保持卫生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毒空气经焚烧炉高温燃烧消毒处理后排放。医疗废物贮存室设有喷药消毒装置,以防止病毒传播和蚊蝇孳生。1.1.1.1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医疗废物转运箱经清洗消毒后可重复使用(其使用寿命平均为1年)。本项目对卸空后的转运箱消毒采用人工和自动二种方式。从卸料系统来的转运空箱,经人工分选,干净的箱子可采用自动机械清洗消毒方式,有污迹的箱子采用人工清洗消毒方式。(1)人工清洗消毒方式先用酶制剂溶液进行浸泡消毒,达到去血污迹的作用,然后用清水进行冲洗,再用浓度约15~30mg/L的ClO2溶液浸泡消毒,浸泡时间约25min后,再用清水对其进行冲洗。(2)自动机械清洗消毒方式将箱子挂到自动机械清洗消毒线上,通过密闭的清洗消毒间后,从自动线的另一侧取下箱子。(3)消毒灭菌检测消毒后的转运箱应进行每批次的化学指示剂检测,每周用生物指示剂抽查灭菌效果,同时,每季度由疾控中心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消毒灭菌效果。经消毒后的清洁转运箱送入存放间待用。清洁转运箱存放间设计面积为15m×LXXI 60m=90m2,可容纳170个转运箱,即一天的周转箱量,若堆放存放,可存放2天的周转箱量。1.1.1.1焚烧处置系统工艺根据本项目日处理量小于10吨/日的特点,本项目采用“高温热解焚烧炉”处理技术方案来处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工艺流程主要分成四个阶段:进料、焚烧、烟气冷却、烟气净化,最后通过烟囱将处理达标的烟气排入大气。进料阶段——详见进料系统。焚烧阶段——医疗废物进入焚烧炉后,第一阶段是在一次燃烧室进行贫氧燃烧,热解气化,主要产物是一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碳;产生的可燃烟气进入二次燃烧室,与高速喷入的空气混合后继续燃烧,此时烟气温度达到1100℃,烟气在二次燃烧室的停留时间至少2秒。医疗废物在一次燃烧室热解气化后,剩下的炉渣排入焚烧炉的水冷渣坑,经自动出渣系统排出。烟气冷却——烟气经二次燃烧室后温度高达1100℃,经过空气预热器和喷淋式急冷塔后,烟气温度降低到200℃。烟气净化——200℃的低温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的反应器;首先,喷入石灰浆,去除烟气中的酸性物质。再次,通过文丘里管喷入活性炭,吸附烟气中的二噁英类有毒物。然后,烟气进入布袋除尘器,经布袋除尘器过滤,净化后的烟气经引风机排入烟囱。捕捉下来的飞灰落入灰斗。烟囱的高度为36m,符合国标《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的要求。1.1.1.2进料系统医疗废物焚烧系统的进料系统采用双闸门密闭连锁控制方式,使进料系统保持负压状态防止有害气体的溢出。焚烧厂主厂房起重机将装载医疗废物的专用周转箱运送至焚烧炉进料系统中与之配套的升料机上、控制系统在关闭焚烧炉进料门后,打开进料槽进料门,升料机升至固定位置后专用周转箱的密封顶盖自动打开,将医疗废物卸到进料槽中,当医疗废物进料量达到要求后,关闭进料槽进料门,打开焚烧炉进料门,由液压进料器将进料槽中的医疗废物推入燃烧室。进料系统由升料机、液压进料器和进料门组成。LXXI 1.1.1.1焚烧炉系统1.1.1.1.1焚烧炉基本结构焚烧阶段涉及的主要设备由燃烧炉主体热解气化室和二次燃烧室组成。(1)热解气化室热解气化室里发生的主要是医疗废物贫氧燃烧,这是燃烧第一阶段。医疗废物经贫氧燃烧后产生的主要产物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的。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燃烧器喷油助燃,废物完全自行燃烧,只有在预热阶段或焚烧热值低的废物,这时燃烧器才会工作。在贫氧条件下燃烧,使得焚烧炉可以接收不同来源的不同热值的废物(1000~5000kCal/kg),而不会给焚烧炉、冷却系统、烟气处理系统带来危险,因此废物在倒入焚烧炉之前,不需要进行分选、混合等前处理工艺。热解气化室中有两个燃烧段,每个燃烧段都配有自动的炉渣推杆,由液压系统驱动。保证废物在炉中焚烧过程中向前移动。每个燃烧段都有空气喷嘴,保证最佳的燃烧。鼓风机产生500mm水柱的高压空气,通过喷嘴射到焚烧炉。高压的空气能够吹破燃烧的废物堆料,使得废物充分燃烧。热解气化室用厚的钢板经特殊工艺制成(5~15mm)。热解气化室的隔热层由高铝耐火砖和隔热材料组成,保证外表面的温度符合要求。(2)二次燃烧室燃烧第二阶段是高温下的烟气二次燃烧。由于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喷入空气和辅助燃料的条件下,烟气中可燃气体完全燃烧。二燃室的功能是对焚烧炉一燃室产生的烟气进行进一步的焚烧处理,以使可燃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为保证可燃气体及二噁英类等在二燃室内完全燃烬,对常规医疗废物,二燃室出口温度控制在1100℃,烟气在二燃室内的停留时间≥2S。二燃室是一个内衬耐火材料的圆柱形容器,设置在焚烧炉出料装置上方。二燃室的点火系统包括2个燃烧器,以提供热量使炉膛温度达到设计值。为保证二燃室在良好的工况下运行,需根据燃烧产生的烟气量,选取合适的炉内烟气气流方向,以保持炉内良好的混合状态和气体停留时间。通过测得的二燃室的炉温及排气氧含量,自动调节助燃空气及辅助燃料用量。二次燃烧室的设计,要求保证烟气在1100℃的高温下的停留时间2秒以上。这样可以非常好地去除含碳颗粒。通过二次送风造成涡流效果。大幅度减少了烟气中飞灰的产生,同时减少了进入下游烟气处理系统的飞灰。LXXI 1.1.1.1.1辅助燃烧系统辅助燃油是为焚烧炉提供点火升温所需的热量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必要时为维持炉内温度850℃的需要而设置的。辅助燃烧系统采用全自动调节燃油燃烧器,在一次燃烧室装设2台,在二次燃烧室装设2台。一般情况下,焚烧炉的燃烧器处于备用,不需要添加任何燃料。辅助燃烧系统主要由4只燃烧器、火焰探测器、点火器、调节阀等组成。由于医疗废物的热值较高,辅助燃烧系统主要使用在每次开机时对一次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进行加热。燃料油采用轻柴油为辅助燃料油。辅助燃烧系统由贮油箱、油泵、减压阀、阻火器、截门、过滤器、放空阀、燃烧器组成。本工程采用A77G型燃烧器(一次燃烧室配备2个;二次燃烧室配备2个)具有自动点火,火力调节、火焰监测、灭火保护、故障报警以及良好的燃料分配性能。燃油系统设有两个20m3燃油储罐,燃油消耗量为升/年,两罐之间用管线连接,并配有阀门,便于管线切换和油罐的倒换使用。两罐可互为卸油罐和供油罐。系统设有两台卸油泵(一用一备),三台供油泵(两用一备)。燃油的供给量由燃烧器根据燃烧温度确定。1.1.1.1.2检修门焚烧炉系统在热解气化室和二次燃烧室中应分别设置检修门。为防备焚烧系统可能出现的紧急异常情况,在二燃室之后,设置紧急排放烟囱。当系统出现故障时,燃烧后的烟气可通过紧急排放烟囱排入大气。烟囱顶部设有顶盖,顶盖靠重力锤及气压推杆动作,顶盖平时靠自重作用盖住烟囱,当遇有紧急情况时,由空气推杆作用打开顶盖。1.2辅助工程1.2.1自动控制系统焚烧处理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进料控制系统:包括进料量、进料设备启停控制;(2)焚烧控制系统:包括空气量、辅助燃油量的控制,用以控制炉膛温度及燃烧效率;LXXI (3)烟气净化控制系统:包括冷却水量、消石灰量、活性炭量、液位、烟气温度的控制以及除尘器运行程控,以保证各污染物排放达标;(4)炉渣处理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启停并与相关设备联锁;(5)辅助工程控制系统:(5)其它必要的控制系统。1.1.1.1全自动控制本工程工艺为连续进料焚烧系统,因此要求所有设备能连续可靠地运行。本工程为医疗废物焚烧项目,应要求尽量减少人与处理过程的接触或“零接触”,因此应具有较高的自动控制水平,对设备的操作应集中在控制室内进行,但对主要设备要设置现场控制箱和手动操作按钮,以便调试和巡视以及系统故障紧急停机使用。根据工艺特点,控制系统采用三级控制的DCS系统,即中控室、PLC控制站、现场手动控制,能够在DCS局部故障或设备故障时,可自动或操作员手动选择较低一级的控制方式,而不致失去对整个过程的控制。1.1.1.2控制柜和控制面板这是主要的电气控制操作面板。操作人员通过这个操作面板进行工作,如焚烧炉的开启、停止等,并有手动操作开关,和二路温度记录仪等仪表设备。1.1.1.3工业监视系统在焚烧炉的进料口以及焚烧炉的一次燃烧室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可以随时了解进料情况和焚烧炉的燃烧情况。重要的参数如一次燃烧室温度、二次燃烧室温度、烟气处理系统进口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显示,并自动调整焚烧炉的运行状态。除计算机监控外,还设置了声光报警器和数字显示仪。1.1.2其它安全防护措施(1)防爆装置:在二燃室上装有紧急排放烟囱,定压排放。(2)用电保护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有停电保护、过载保护、线路故障报警;焚烧现场采用双路供电,以防止停电后烟气外溢。(3)检测设施:在尾气处理系统中装有CO、SO2、烟尘、N0x在线检测仪,并设有报警设施,用以了解焚烧及尾气处理状况。LXXI 1.1公用工程1.1.1给排水1.1.1.1给水本项目全部用水量约63m3/d,由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部分组成。一次消防总用水量为180m3/次,各项目用水情况见下表2.4-1。急冷塔烟气喷淋用水可利用本项目清洗废水和生活污水消毒处理后的出水。本项目采用生产、生活的给水系统,拟在场址附近打井引地下水,地下水进入北部的50m3的蓄水池,用水通过蓄水池供给。表2.4-1本项目内部用水、排水量估算(单位:m3/d)用途用水量其中:新鲜用水排往污水处理站水量来源生活用水卫生、淋浴等4.64.64.1深水井生产用水车辆、周转箱清洗232320.4深水井暂存仓库冲洗1.81.81.5深水井化验室110.9深水井飞灰固化110深水井急冷塔烟气喷淋281.10回用水和深水井石灰乳用水0.60.60深水井场前区绿化、道路浇洒330深水井合计6336.126.91.1.1.2排水排水设计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各生产和辅助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场区初期雨水收集后在废水处理站经絮凝沉淀和消毒处理后回用至喷淋式急冷塔,所有污水全部回用,实现零排放。场区雨水排放:后期雨水经收集后集中于厂区西北面的生产用水蓄水池,以备利用。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边沟排入周边现有水沟,由水沟流入项目东南面约10公里的大窝水库。1.1.2道路LXXI 厂区内部道路设计标准按国标GBJ22-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设计,道路路面宽度为4.0m,路基宽6.0m。厂区内道路根据建筑物布局形成环线,构成联系紧密的道路系统。1.1.1绿化为了美化处置中心的环境,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设计进行了绿化布置。绿化面积按占地面积的40%考虑,在挖方坡上,采取根系发达的绿化植物进行边坡防护。同时,在施工时将场地内1.0m以内的腐植土取出,并另外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铺开在填方边坡上,便于绿化植物的根系发育生长。1.2厂区平面布置1.2.1主要建筑物本项目主要建筑物包括:医疗废物焚烧系统、稳定化/固化车间、废水处理站、晢存仓库、辅助生产区、变配电所、高位水池。其中医疗废物焚烧系统主要由焚烧缓冲库、焚烧车间、中央控制室、风机房、喷淋水泵房、油泵站等组成。辅助生产区包括机、汽修车间,检修台,材料库。生产区包括:综合楼、传达室、停车坪、加压水泵房等设施。1.2.2总平面布置根据“处置中心”所在地的地形,气候及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布置焚烧厂房和预处理区。本项目场地标高设计为+295m。根据场地及地形特点将处理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主要布置有办公楼及其他辅助生产系统等设施;南部主要布置有医疗废物焚烧系统、稳定/固化车间、机修车间;西南部主要布置废水处理站。场内建筑物均按南北向布置;建筑物间距均满足消防、卫生间距的要求。医疗废物焚烧系统布置在场地东南侧即全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辅助生产布置在其西南侧,其余建、构筑物根据工艺要求及场地特点由南往北依次布置。根据需要将计量地磅房及废物分检室布置在进场道路靠近处理场的东侧以便在车辆进场前进行计量及初步判断废物的类别。将焚烧场地标高定位295m。场地内的雨水将在梅华公路与进场道路交叉口北侧。NLXXI 拟建厂址五华梅州过路塘山地山地山地6米进场道路图2.6-6建设项目平面四置图1.1污染物排放统计1.1.1建设期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余泥渣土、粉尘扬尘、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1)废水施工期施工人员约50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量按0.3m3/人·天计,则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为15m3/d。类比同类型生活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可得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源强,详见表2.8-1。表2.8-1  施工期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负荷污染物CODCrBOD5NH3-NSS浓度(mg/L)25011025150污染负荷(kg/d)3.751.650.3752.25(2)废气LXXI 施工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产生源有:施工机械设备燃油产生的废气,施工人员食堂燃气废气和油烟,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以及开挖弃土的堆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起和洒落等。在施工场地将设置施工员工食堂,食堂燃用液化气,共计2个炉头。员工食堂燃气量将达到100kg/d(25kg/h),这些液化气燃烧后会排放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食堂烹饪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量的油烟,烟气量:2500m3/(h·炉头)。食堂油烟经静电除油,其排放浓度应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2mg/m3。临时食堂大气污染物产生量见下表。表2.8-2临时食堂废气污染物燃气量(kg/h)SO2NOx油烟25排放系数(kg/t)排放量(g/h)排放系数(kg/t)排放量(g/h)处理前浓度(mg/m3)产生量(g/h)处理后浓度(mg/m3)排放量(g/h)0.03861.00.23585.91452.028.0备注排放系数来源“中挪合作项目《&&&大气质量管理与规划系统》研究成果”烟气量:2500m3/(h·炉头)(3)噪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源主要是各种工程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电据、风动机等,距这些机械1米处的声级测值列于表2.8-3。表2.8-3  主要施工机械1米处的声级值 机械名称声级值dB(A)电锯、电刨95振捣棒95振荡器95钻桩机100钻孔机100推土机90挖掘机90风动机具95卷扬机80吊车、升降机80(4)固体废物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按1.0kg/人·d计,则生活垃圾量为50kg/d。(5)水土流失本项目土壤流失预测值为227.4t。详细计算过程见5.6节。1.1.1营运期营运期,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对环境带来的影响。LXXI 1.1.1.1废气(1)焚烧炉废气根据本项目医疗废物的成份、在焚烧炉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及与同类型焚烧炉竣工验收时的监测数据,本项目焚烧产生的废物情况见表2.8-6。表2.8-6焚烧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污染物治理前治理后干烟气量(Nm3/h)产生浓度(mg/Nm3)产生量(kg/h)干烟气量(Nm3/h)排放浓度(mg/Nm3)排放量(kg/h)烟尘26643528.219.42664800.21HCl28787.7700.19SOx3520.93000.80NOx21025.65001.33汞及其化合物0.600.0020.10.0003铅及其化合物6.000.0210.0027镉及其化合物0.600.0020.10.0003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240.0640.011二噁英类(TEQng/Nm3)50.013mg/h0.50.0013mg/h(2)员工食堂燃气废气及油烟餐厅厨房共有2个炉头,排烟量为2500m3/h,按每天工作5小时计算,则厨房产生的烟气量为25000m3/d。产生的油烟浓度为14mg/m3,则年产生量为0.35kg/d,排放的油烟浓度为2mg/m3,则年排放量为0.05kg/d。(3)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备用柴油发电机仅作停电时应急发电。备用柴油发电机按每月发电一次,每次8小时,则一年使用96小时。备用柴油发电机的功率为100kw,耗油量为110g/kw·h,烟气量为132m3/h,年耗油量为1056kg,则产生SO21.973kg/a,NO213.168kg/a。(4)特殊大气污染物LXXI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及化学药剂,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危险特性,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非典型肺炎等)其病毒病菌是普通城市生产垃圾的几十倍乃至上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很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1988年震惊全国的上海甲肝流行,使得31万人蒙受其害,就是因为某一医院的废物流失扩散污染了水体,导致甲肝的大量流行。2003年春季,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扩散,使我国经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所许钟麟教授对医院病菌传播的研究结果:5分钟喷出(5~10)×106个微生物气溶胶,视为构成高度污染(日本标准(1983)),此时经过高效过滤器穿透过来的气溶胶为1.25~2.5个/m3。经验结果可知正常排风系统下病菌不会对外环境造成影响。如果过滤器有泄漏,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当平时操作的菌液量不大于100mL并且不发生意外打碎时,对于P3(含P3)以下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下风向27.1m外为安全距离;菌液量不大于50mL时,生物安全实验室排见下风向13.6m外为安全距离。类比有关负压实验室实验可知,在生物安全实验室通风系统正常运转情况下,关闭负压实验室的门和传递窗,用全玻璃直角喷雾器或T2同心园发生器发生人工气溶胶方法在负压室内发生枯草芽胞杆菌和弧菌噬菌体气溶胶,分别造成负压室内枯草芽胞杆菌浓度1.51×103cfu/L和弧菌噬菌体浓度9.04×105cfu/L的严重污染,经负压实验室排风后,在3次空气采样中,除在缓冲间和消毒室各采到1个枯草芽胞杆菌,负压室周围其余房间和负压室排风口均未采到枯草芽胞杆菌体。实验结果表明,负压室防气溶胶扩散的性能和负压室排风口前的高效过滤器滤菌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防止对环境大气污染。本项目医疗废物来源性质不稳定,很难定量估算产生的气溶胶病菌的强度,但本项目运来的医疗废物存放区包括暂时储存间、冷藏储存间和周转箱清洗消毒间,医疗废物尽可能当天处理,暂时贮存间全封闭、微负压设计、贮存设施内换出的空气进入医疗废物焚烧炉内焚烧处理,并设置事故排风扇;卸料间的空气可通过将焚烧炉的供风入口设在卸料厅内,卸料厅因为焚烧炉抽气的作用会产生微负压,其空气外逸到周围环境中较少,因此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可推断本项目产生的传染性气溶胶病菌外排量很少,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防止对大气污染。(5)臭气的无组织排放本项目的臭气主要来源于医疗废物垃圾卸料过程的进口,在进料口的上方配有集气罩,用以收集医疗废物卸料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但由于易腐有机医疗废物臭气渗透性较强,仍会有少量臭气散发到医疗废物的卸料间,因焚烧炉的供风入口设在卸料厅内,臭气随着焚烧炉的供风进入炉内经高温分解消除,卸料厅因为焚烧炉供风的作用会在卸料厅产生微负压,臭气逸到周围环境中较少。1.1.1.1废水本项目的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包括车辆及设备冲洗废水、生产车间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员工食堂含油废水及一般生活污水等。LXXI 表2.8-7废水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序号污水来源污水量m3/d主要污染物1暂存仓库冲洗废水1.5有机物、悬浮物、病毒2车辆和周转箱清洗废水20.4有机物、悬浮物、病毒3综合管理楼生活污水、化验废水5.0有机物、悬浮物4处理中心地面初期雨水10.0有机物、悬浮物、病毒、细菌5合计36.9(1)生产废水1)车辆设备冲洗废水:根据医疗机构的分布和医疗废物的产生量,本项目共配置10台专用医疗废物运输车,为保证车辆的清洁和消毒,按规定每天清洗保洁一次,洗车用水标准按0.5m3/车·天计,产生的洗车废水约5m3/d,损耗按10%计,废水排放量为4.5m3/d,其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2)医疗废物周转箱清洗废水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专用密封包装袋包装,经密封的周转箱收集后再装车运至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建成后每天投入使用所需周转箱约170个,中转箱每日清洗消毒一次,清洗用水排放标准按0.11m3/箱·天计,废水产生量为17.7m3/d,损耗按10%计,废水排放量为15.9m3/d,其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3)绿化、道路清洁用水:绿化、道路用水3.0m3/d,该部分用水全部被土壤吸收和损耗,不外排。4)医疗废物渗滤液:本项目医疗废物全部封装在塑料包装袋中,且塑料包装袋密封于专用箱中,全部会送至焚烧炉中焚烧。故其收运、投料方式不会导致医疗废物渗滤液外排。5)化验室废水化验室用水量为1m3/d,排水量为0.9m3/d。6)飞灰固化和石灰乳用水飞灰固化和石灰乳用水量1.6m3/d,全部损耗,不外排。7)暂存仓库冲洗水暂存仓库冲洗水量为1.8m3/d,排水量为1.5m3/d。8)初期雨水本项目区域初期雨水,通过设于项目区的污水池收集泵抽至自建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医疗处理中心地面初期雨水为10.0m3/d。LXXI 初期雨水排放量(t/h)=本项目所在地区小时最大降雨量(5.83×10-3m)×产流系数(取0.9)×集雨面积(3810m2)其中集雨面积为厂区建筑面积(不包括绿化面积),计算时间为30分钟初期雨水经事故水池收集后进行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用于烟气喷淋。(2)生活污水本项目共有员工41人,员工的生活污水总量为4.1m3/d。本项目产生与排放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及污染物排放量表见2.8-8。1.1.1.1固体废物1)工业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灰渣和飞灰。残渣处理系统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焚烧炉的炉渣处理系统,第二部分为急冷塔、半干式除酸塔、布袋除尘器的飞灰处理系统。按首期工程设计规模,残渣量合计392t/a,其中炉渣量约289t/a,飞灰量约103t/a。焚烧炉产生的炉渣,由炉体尾部排出。为防止产生扬尘,采用水封结构,炉渣由水封拉链定时排出。炉渣须检测,如属于危险废物与飞灰一并处理,如不属于危废,可送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直接进行填埋处置。急冷塔、除酸塔、布袋除尘器排出的飞灰因其成分复杂且含有毒性成分、重金LXXI 表2.8-8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前后废水中污染负荷废水类型SSCODNH3-N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动植物油处理前周转箱、车辆冲洗废水20.4m3/d浓度(mg/L)350350501510000个/L--产生量(kg/d)7.147.141.020.31----仓库冲洗废水1.5m3/d浓度(mg/L)350350501510000个/L--产生量(kg/d)0.530.530.080.023化验室废水0.9m3/d浓度(mg/L)350350501510000个/L--产生量(kg/d)0.320.320.050.01----初期雨水10m3/d浓度(mg/L)1054515010.710000个/L--产生量(kg/d)1.050.451.500.11----生活污水4.1m3/d浓度(mg/L)2202505025--28产生量(kg/d)0.901.030.210.10--0.11处理后36.9m3/d浓度(mg/L)6090105100个/L*4.07排放量(kg/d)2.213.320.370.19--0.15注:*取DB44/26-2001第二时段的“传染病、结核病医院污水”一级标准LXXI 属等,属于危险废物,须与炉渣分别处理。各设备收集下来的飞灰通过密封性能良好的回转卸灰阀,埋刮板输送机经灰车送至预处理车间,固化后运至广东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惠州)进行安全填埋处置。2)生活垃圾工作人员为41人,按1.0kg/人·d计,则生活垃圾量为41kg/d。收集后送往垃圾填埋场安全填埋。3)污水系统污泥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其产生量为30kg/d(含水率80%),由于含细菌和病毒,属危废,处理方式为浓缩后返回焚烧炉自行焚烧。1.1.1.1噪声本项目投产后产生的噪声主要是风机、水泵和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启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及运输车辆等。主要噪声源为:生产车间的引风机、鼓风机、搅拌机、安全阀、排气管、冷凝器等,运输车辆及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启动运行等。上述设备的噪声源强一般在76~100dB(A)之间,具体主要噪声源源强详见表2.8-9。表2.8-9  主要设备噪声源源强序号噪声源声级dB(A)生产工况1引风机85~90连续2鼓风机85~90连续3安全阀90~100连续4搅拌机80~90连续5排气管95~100连续6冷凝器85~95连续7运输车辆76~85间断8备用柴油发电机80~90间断1.1.1.2风险本项目涉及的物料医疗废物为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及化学药剂,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危险特性,因此在其收集、运输、储存、焚烧处置及最终处置过程中存在病菌传播污染大气、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等风险,存在处置后二次污染大气、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等风险,因此有必要进行医疗废物全过程处置的风险分析,有必要分析主要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2.8.2.5.1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的废物。LXXI (1)医疗废物特性1)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主要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废物,主要包括: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源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疫苗、血清、血液及血制品;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2)病理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指人体切除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主要包括:手术及其它诊疗过程中直接切下的人体组织、脏器、胚胎、残肢;医学动物实验的组织、尸体;病理室切片后用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3)损伤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指能扎伤人的针头、缝合针、各类刀、锯、载坡片、玻璃试管、玻璃瓶等。4)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污染的废弃药品,主要包括: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5)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的废弃化学用品,主要包括医学摄影镜头、实验室废弃的试剂、胶片冲洗液等。(2)医疗废物的风险因素①医疗废物收集环节的病原体扩散有的医疗机构不按有关规范对医疗废物用周转箱严格包装,而是直接装入垃圾桶;或不用医疗废物专用车辆运输,这样易致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沿途扩散传播,这种由包装方式的不完善和不妥而发生的医疗废物中的病原扩散传播,危害人民健康的风险是很大的。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没有按照分类收集医疗废物的设备,医疗废物一般为混装;集中装运点也大多没按要求设立明显的危险废物标志;装运点的管理人员也没有按要求严格管理,加之医疗废物集中装运点有的为露天定时收集装运,遇上雨水或包装袋破损,极易导致病原随漏液进入水体。②医疗废物运输环境的病原体扩散如不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包装医疗废物,或不用专用医疗废物运输车运输,如装车和运输途中发生包装破损导致漏液沿途滴漏,易导致病原随滴漏沿途传播,特别是沿途有饮食的地方,病原体更易进入人体。LXXI 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与各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驾驶员个人因素、运输量、车次、车速、交通量、道路状况等交通条件、道路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等。医疗废物和危险品的运输必须严格按一定的方式进行,运输活动是防止事故的一个重要环节,且随运输方式、操作方法的不同危险性程度也不同,因此应有固定的运输路线。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避开闹市区路段,避免走塞车路线,以尽可能缩短在市区内的滞留时间,减少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在市区内传播的风险。但另一方面,走交通干线时由于运输车辆车速较快,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也较大;在发生交通事故,就有医疗废物掉入江河中污染水体的风险,因此,应要求司机们高度重视由交通事故引起的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传播风险。③医疗废物储存环节的病原体扩散一般情况下,医疗废物运抵焚烧厂基本能保证做到当天处置完毕,不会积存在料仓。但若设备发生故障,导致医疗废物在料仓积压,发生腐臭味,病原体通过苍蝇或吸入空气等传播的风险增大。此外在料仓储存时间长,其滴滤液也增多,虽说可进入自建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置,但病原体传播的风险也相应增大;每天运输车辆卸料后的洗车水,虽说经消毒处理,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万一其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则病原体传播的风险也将加大,同时将污染地下水,因此也不可忽视料仓滴滤液和洗车水消毒的管理。2.8.2.5.2焚烧处置二次污染分析医疗废物组成复杂,虽然焚烧处置被认为是医疗废物最佳的处置方法,但其焚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千变万化的,产生复杂多变的二次污染物,如通过烟气和灰渣放出的烟尘、有有毒有害气体、重金属、二恶英等二次污染物,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对周围人群健康造成危害。1)二恶英①二恶英化学性质二恶英是已知的毒性最大的化合物中的一种,它的英文名字"Dioxin"。二恶英包括75种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135种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其中以2、3、7、8位氯取代的异构体毒性最大,称为TCDD。二恶英极具亲脂性及化学稳定性,700°C以上才开始分解。在二氯苯中的溶解度为14000mg/L,这决定了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中的脂质发生转移和生物富集。二恶英在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为12年,在空气中光化学分解的半衰期为8.3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平均为7年。在环境中的二恶英常以混合物形式存在且毒性不同,在评价其对健康影响时,并非含量简单相加,而是用毒性当量含量这一指标评价二恶英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②二恶英的污染来源LXXI 二恶英是氯元素与有机物一起加热时的产物,其产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化学过程。此外还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和酶介生化反应生成二恶英。其天然来源主要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二恶英主要来源于燃烧及高温过程和化学工业生产。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煤炭、燃油、木柴、香烟燃烧都可以产生二恶英。对固体废弃物,尤其是聚氯乙稀等垃圾的焚烧,由于不完全燃烧而造成二恶英大量释放到环境中。在发达国家焚烧城市生活垃圾是二恶英产生的主要来源。从事垃圾焚烧工人头发中,PCDDS含量比一般健康人高2.7倍,PCDFS高4.9倍。此外,汽车尾气、香烟燃烧均可产生二恶英。二恶英不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生产的,它们往往是化工生产的副产品或杂质,随产品的应用而进入环境中,一些有机氯农药常含有PCDD/Fs,如苯氧乙酸类除草剂,它们曾被广泛应用,氯酚被广泛地用作杀虫剂、杀菌剂、防腐剂和防治血吸虫的药品,其生产过程中分子通过脱氢重排、缩合,可以生成二恶英。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含二恶英较多的工业废油会导致二恶英释放至环境中,从而造成人和动物食物源的污染。在造纸厂的废气、废水及污泥中都测出二恶英的存在,且以污泥中的含量最高。二恶英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吸附性,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发生化学降解,生物降解率极其低下,其降解途径主要是光降解。这说明二恶英一旦污染环境,其影响将长期存在。二恶英具有脂溶性,因而极易贮存于动物脂肪和乳汁中,鱼、家禽及其蛋、乳、肉是最易受到污染的食品。1999年以来,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动物饲料受二恶英污染而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中含有高浓度二恶英的中毒事故,发现比利时9家饲料公司生产的饲料中含二恶英,鸡体内的二恶英含量高于正常值的1000倍。③二恶英的毒性LXXI 大量动物实验和实验研究,二恶英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皮肤的毒性,并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主要表现为生殖细胞毒性、胚胎发育毒性和致畸性。越南战争退伍军人后代的脊柱裂发生率增加也被认为与当年落叶剂的暴露有关。还有报道表明,TCDD可以在对母体无任何毒性剂量下影响后代的生殖系统出现下一代睾丸发育不良、隐睾症等。而且有些变化成年后才被发现,如精子数减少、质量下降、性行为改变等。剂量较大则可造成不育。TCDD的免疫毒性表现为胸腺萎缩、体液细胞免疫抑制、抗体产生能力抑制、抗病毒能力降低,TCDD的免疫毒性基本确定,并认为免疫系统是TCDD主要的和最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其它毒性的发挥几乎都与其免疫毒性有关。人暴露于高浓度的TCDD时,所观察到的皮肤危害主要是氯痤疮。除此之外,二恶英的皮肤毒性表现还有表皮角化、色素沉着、多汗症和弹性组织变性等。还有报道,TCDD暴露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率的升高,也可引起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改变,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免疫球蛋白降低,高血脂,消化功能障碍,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肌肉关节和运动功能改变,神经和内分泌的改变和衰竭综合症。(2)一氧化碳(CO)CO是燃烧不完全的产生物,只要控制足够高的温度和相当的空气过剩,可使医疗废物中的碳充分燃烧,CO将会降低至最低水平。当CO排放浓度稳定在50~100mg/m3范围时,可以判断焚烧是完全的,医疗废物中有机污染物能够得到较为完全的降解,并且不易生产新的有机污染物。烟气中CO的含量与燃烧温度成反比,在空气过剩的状态下,温度达到850~950℃时,烟气中CO含量仅为几mg/m3。(3)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可能有三种来源: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燃烧温度高于1100℃时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相对低温下有机物和氮气、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CO和水;含氮有机物燃烧和含氮无机物分解(4)酸性气体(HCl、SOX)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主要有氯化氢和硫氧化物。氯化氢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进入焚烧炉的医疗废物中氯元素的含量,医疗废物中的有机氯化物(塑料)在焚烧过程中大部分都能转化成氯化氢。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通常不到SOX的2~3%。医疗废物中的硫主要以有机硫形式存在,也可能以硫酸盐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在燃烧过程中,有机硫和无机硫化物迅速转化为SO2,但硫酸盐在通常燃烧温度下可长时间稳定,因此,硫酸盐主要存灰渣中。(5)烟尘和重金属烟尘中含有重金属及其氧化物。医疗废物中重金属的排放与其物理化学性质、燃烧条件和烟气净化有关。其排放有两种途径:一是随灰渣排放;二是由于挥发形成气态金属单质或其化合物随烟气排放,挥发性金属优先吸附于飞灰。烟尘中的气态金属以汞含量最高,也是医疗废物设施烟气中的重要污染物。(6)焚烧残余物事故危害的来源医疗废物经焚烧处置后的残余物来自:从炉底排出的焚烧残渣;从除尘器收集的飞灰。根据对飞灰和残渣的分析检测,焚烧炉产生的飞灰不仅富集有挥发性重金属及其化合物,而且二恶英等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也很高,污染危害的风险较大,因此需对其作专项处理。1.1.1服务期满后LXXI 本项目营运期满后,其营运期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地表水、声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消失,但遗留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作为危险固废仍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必须将所有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交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进行处置。1.1.1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汇总表2.8-10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汇总表污染源项目处理前产生量处理后排放量kg/h废水(36.9m3/d)SS9.94kg/d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零排放COD9.47kg/dNH3-N2.86kg/d石油类0.55kg/d焚烧废气(2664Nm3/h)颗粒物9.4Kg/h0.21Kg/hHCl7.7Kg/h0.19Kg/hSOx0.9Kg/h0.80Kg/hNOX5.6Kg/h1.33Kg/h汞及其化合物0.002Kg/h0.0003Kg/h铅及其化合物0.02Kg/h0.0027Kg/h镉及其化合物0.002Kg/h0.0003Kg/h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0.06Kg/h0.011Kg/h二恶英类0.013mg/h0.0013mg/h固体废物炉渣289t/a送生活垃圾填埋厂,排放量为0飞灰103t/a固化后安全填埋处置,排放量为0生活垃圾41kg/d焚烧,排放量为0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30kg/d焚烧,排放量为0LXXI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1.1厂区所在地自然环境现状1.1.1地理位置及地质状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市兴宁(市)径南镇太阳村的过路塘山地。厂址西南面为太阳村,东南面为过路塘,北面为白石村。新建的县级公路梅华路距厂址约300米的北面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南邻揭阳、汕尾,北连江西、福建,东靠潮州,西接河源。全市总面积15876km2,管辖6县、1市、1区,市政府设在梅江区。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市境地形呈狭长形,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周边东接梅县、平远,南临丰顺,西临五华、龙川,北接江西寻乌。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北端是武夷山脉南麓,南部是莲花山脉北麓,宁江从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两边向宁江倾斜,周围高中间平,形成以宁江为主流,叶脉状支流伸展的宁江盆地。全市按地形地势大体可分为三类:南、北部低山地;东、西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平原区。径南镇位于兴宁市东部,距市区约26公里。205国道贯穿境内,河梅高速公路途经径南约10.92公里,总面积135.3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6万亩,辖24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人口约3.5万人。1.1.2地形、地貌和用地现状***市山地面积占47.5%;丘陵占39.2%;平原、阶地、台地面积仅占12.4%左右;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0.9%。***市处于五岭山脉以南丘陵山地。地势南低北高。厂区范围地面标高85.0~100.0米(珠基高程)之间,用地两侧均有道路可通机动车辆。根据***市恒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1月的勘察结果,本项目所在地地貌上属丘陵地貌单元,地势起伏较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钻孔深度内未见地下水,估计位于花岗岩深部的裂隙中,据此判断,地下水中对砼结构无侵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LXXI 场地岩土层为砂质土,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岩石已风化成土状,主要成分为粘粉粒,约含15%的砂粒,粘性较差,表层约有0.20cm含植物残体较多,稍湿,可塑,场地内各孔均有分布,揭示厚度为7.00-8.20米,平均为7.50米。场地内砂质粘土层属中软土。综合该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属II类。建筑物场地及附近未有地质构造线通过,未发现有不良地质现象,以工程无危害。场区搞震防烈度为VI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勘探场地属中软场地土,适当注意抗震措施,以减轻地震灾害。1.1.1气候、气象条件梅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春夏多吹东南风,秋冬多吹西北风。春季阴雨天气较多,夏季高温湿热,秋季常有热雷雨、台风雨,冬季寒冷,雨量稀少。据梅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项目附近的梅县站多年平均气温为21.3℃,极端最低气温为-7.3℃,极端最高气温为39.5℃。多年平均风速在1.2m/s~1.6m/s之间,最大风速为16m/s。1.1.2河流水系及水文梅江是韩江的主流,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的白石栋,上游称琴江,流经五华县水寨与五华水汇合后始称梅江,由西南向东北流经五华、兴宁、梅县至大埔县的三河坝与汀江汇合后称韩江。梅江流域东西宽136.5公里,南北长172公里,干流全长307公里,流域集水面积13939km2。梅江流域处于山地、丘陵、台地区域,地形复杂,河流溪涧纵横密布,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的一级支流有19条,其中集水面积500km2以上的有华阳水、五华水、宁江、程江、石窟河、松源水等6条。梅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mm~1700mm,全年内分配不均匀,其中汛期4月至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梅江上游降水量大于下游,流域上游约1500mm~1700mm,中下游为1400mm~1500mm。梅江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996mm~1406mm之间,梅县最大小时降雨量为46.1mm(2004年)。多年平均流量为171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3.93亿m3;历年最大年平均流量为285m3/s(1997年4月至1998年3月);历年最小年平均流量为63.8m3/s(1963年4月至1964年3月);历年最大月平均流量为931m3/s(1961年9月);历年最小月平均流量为6.02m3/s(1955年3月)。多年平均最大月平均流量476m3/s,占年径流量的23.2%。LXXI 项目所需用水取自地下水,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项目所在地地表水流经约10公里后进入梅县大窝水库,水库位于项目所在地东南面,为小型水库,面积150亩,最大库容为450万立方米,坝高25米,主要功能灌溉发电,最后在梅县水车镇汇入梅江河。LXXI 4.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1评价范围本项目产生的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项目附近地表水体经小河沟排入项目东南面约10公里的大窝水库,最后汇入梅江河。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水环境评价范围拟定为本项目至下游约10km范围内。4.1.2断面布设及采样点位置根据本项目废水及受纳水体的特征,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的要求,本次水环境现状监测评价共布设3个断面:1#小河溪在本项目处上游100米;2#小河溪在本项目处下游500米;3#小河沟汇入大窝水库下游100米处。4.1.3采样时间、频率及水质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定在2月20日至21日,每个断面监测时间为二天。根据本项目废水的特点,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选取如下水质参数:pH、SS、DO、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N、挥发酚、砷、铅、镉、铜、汞、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数共计15项。4.1.4评价方法根据实测结果,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所推荐的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法进行评价。HJ/T2.3-93建议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Si,j=ci,j/csiDO的标准指数为:LXXI pH的标准指数为:式中:Ci,j:(i,j)点污染物浓度,mg/L;Csi:水质参数i的地表水质标准,mg/L;DOs:溶解氧的地表水质标准,mg/L;DOj:j点的溶解氧,mg/L;DOf:饱和溶解氧浓度,mg/L;T:水温,℃;pHj:j点的pH值;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限值,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越大,说明该水质参数超标越严重。4.1.5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4.1.6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006年2月的监测结果见表4.1-2,单项水质标准指数详见表4.1-3。表4.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项目平均值(mg/L)评价标准1#上游2#中游3#下游GB3838-2002Ⅲ类pH值6.846.946.986~9SS433480--溶解氧7.68.96.8≥5LXXI 高锰酸盐指数1.01.02.8≤6化学需氧量5(L)1114≤20生化需氧量2.0(L)2.0(L)2.2≤4氨氮0.1820.0490.901≤1.0铜0.010(L)0.010(L)0.010(L)≤1.0砷0.001200.001040.00126≤0.05汞0.00002(L)0.00002(L)0.00002(L)≤0.0001镉0.0001(L)0.0001(L)0.0001(L)≤0.005铅0.001(L)0.001(L)0.001(L)≤0.05挥发酚0.002(L)0.002(L)0.002(L)≤0.005石油类0.04(L)0.04(L)0.08≤0.05粪大肠菌群数未检出285016000—注:未检出用项目最低检出限并加L表示。表4.1-3水质评价结果项目标准指数,Si,,j1#上游2#中游3#下游pH值0.160.060.02溶解氧0.330.020.51高锰酸盐指数0.170.170.47化学需氧量0.250.550.70生化需氧量0.500.500.55氨氮0.180.050.90铜0.010.010.01砷0.020.020.02汞0.200.200.2镉0.020.020.02铅0.020.020.02挥发酚0.400.400.40石油类0.800.801.60从表4.1-3可以看出,3个监测断面中,项目下游(大窝水库)的监测因子石油类的标准指数为1.6,大窝水库的石油类项目超标率为60%,其余各个监测项目的单项指数均小于1,说明其它各项水质指标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LXXI 综上所述,本项目地表水评价范围内的水质除大窝水库受石油类污染,其它断面和水质指标均满足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要求。4.2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4.2.1监测布点布设2个监测点:1#白石村过路塘1、2#白石村过路塘2。4.2.2监测因子及分析方法监测项目:pH、汞、镉、铅监测分析方法同地表水水质分析方法。4.2.3监测时间与采样频次监测时间为2006年2月,采样一次。4.2.4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4.2.5监测结果与评价地下水2006年2月的监测结果见表4.2-1。表4.2-1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项目地点pH值汞铅镉白石村过路塘井水15.480.000030.0010.0001白石村过路塘井水25.230.000010.0010.0001GB/T14848-93Ⅲ类6.5~8.5≤0.001≤0.05≤0.01由监测结果可看出,监测点的pH值略呈酸性,达不到《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超标原因估计是地质因素造成。其余各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Ⅰ类标准。LXXI 4.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4.3.1监测点的位置建设项目拟建厂址位于兴宁市径南镇太阳村过路塘山地。根据调查,在评价范围内均为山地,没有其它上规模的大气污染源。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村民用来煮饭的炉灶,污染物为少量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颗粒物(PM10)等。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中的有关规定,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布点按环境功能区为主并兼顾均布性原则以及按年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轴及敏感点相结合原则,确定于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内共布设5个现状监测点,分别为1#项目所在地;2#过路塘;3#太阳村小学;4#珊田村;5#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处。表4.3-1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布点序号地点与厂区的方位环境特征直线距离(m)方向1厂址厂址中央—山地2过路塘1600东南面居民区3太阳小学1500南面学校4珊田村2000北居民区5最大落地浓度处主导风下风向560米东南山地4.3.2监测项目及监测时间根据项目的在地区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及本项目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特点,监测项目可确定为SO2、NO2、PM10、HCl、As、Hg、Cd、Pb。本项目的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由***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完成,监测时间为2006年2月27~3月3日共5天。4.3.3监测频次SO2、NO2、HCl、Hg、Cd、As、Pb连续采样五天,每天采样4次(7:00、10:00、14:00、19:00),其中SO2、NO2每次1小时,HCl每次1.5小时,PM10(含Hg、Cd、As、Pb)每个监测点采样一次,每次18小时。监测期间同时观测气温、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LXXI 4.3.4监测结果统计在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期间,评价区域内风向以E、NNE为主,风速在1—4米/秒之间,平均风速为1.83米/秒,气温在3-24℃之间,平均气温11.2℃,平均大气压为1007.6毫巴。各采样点的监测结果见表4.3-5~表4.3-11。表4.3-5SO2小时平均浓度统计结果测点号测点名称样品数(个)浓度范围(mg/m3)超标率(%)最大浓度占评价标准(%)1厂址200.009~0.02004.02过路塘200.009~0.02605.23太阳小学200.009~0.02304.64珊田村200.009~0.01903.85最大落地浓度处200.009~0.02705.4评价区范围内1200.009~0.02705.4表4.3-6NO2小时平均浓度统计结果测点号测点名称样品数(个)浓度范围(mg/m3)超标率(%)最大浓度占评价标准(%)1厂址200.005~0.035014.62过路塘200.009~0.025010.43太阳小学200.005~0.030012.54珊田村200.009~0.01606.75最大落地浓度处200.006~0.029012.1评价区范围内1200.005~0.035014.6表4.3-7盐酸雾小时平均浓度统计结果测点号测点名称样品数(个)小时平均浓度范围(mg/m3)日平均浓度范围(mg/m3)1厂址200.003~0.0330.009~0.0182过路塘200.003~0.0350.008~0.0203太阳小学200.003~0.0380.007~0.0164珊田村200.003~0.0240.008~0.0125最大落地浓度处200.003~0.0370.006~0.012评价区范围内1200.003~0.0380.006~0.020表4.3-8SO2日平均浓度统计结果测点号测点名称有效天数浓度范围(mg/m3)五日平均(mg/m3)超标率(%)最大浓度占评价标准(%)1厂址50.009~0.0150.012010.02过路塘50.012~0.0230.015015.33太阳小学50.009~0.0170.011011.3LXXI 4珊田村50.009~0.0140.01109.35最大落地浓度处50.009~0.0210.012014.0评价区范围内50.009~0.0210.011~0.015015.3表4.3-9NO2日平均浓度统计结果测点号测点名称有效天数浓度范围(mg/m3)五日平均(mg/m3)超标率(%)最大浓度占评价标准(%)1厂址50.005~0.0210.012017.52过路塘50.010~0.0180.013015.03太阳小学50.005~0.0200.010016.74珊田村50.008~0.0140.011011.75最大落地浓度处50.008~0.0150.012012.5评价区范围内50.005~0.0210.010~0.013017.5表4.3-10PM10日平均浓度统计结果测点号测点名称样品总数(个)浓度范围(mg/m3)五日平均(mg/m3)超标率(%)最大浓度占评价标准(%)2过路塘50.024~0.0500.041033.33太阳小学50.028~0.0470.034031.34珊田村50.027~0.0600.044040.0评价区范围内50.024~0.0600.040040.0表4.3-11环境空气中重金属监测结果单位:mg/m3测点号测点名称采样日期汞铅镉砷2过路塘2006.2.271.8╳10-74.6╳10-44.6╳10-80.36(L)2006.2.282.0╳10-73.3╳10-43╳10-8(L)0.36(L)2006.3.11.3╳10-72.5╳10-4(L)3.9╳10-80.36(L)2006.3.27.3╳10-73.0╳10-45.8╳10-80.36(L)2006.3.34.6╳10-72.5╳10-4(L)3╳10-8(L)0.36(L)3太阳小学2006.2.273.8╳10-74.8╳10-46.1╳10-80.36(L)2006.2.284.7╳10-82.5╳10-4(L)5.0╳10-80.36(L)2006.3.16.6╳10-72.6╳10-43╳10-8(L)0.36(L)2006.3.28.3╳10-82.5╳10-4(L)4.1╳10-80.36(L)2006.3.34.1╳10-73.7╳10-43.8╳10-80.36(L)4珊田村2006.2.271.86╳10-73.2╳10-46.8╳10-80.36(L)2006.2.285.1╳10-82.5╳10-4(L)3╳10-8(L)0.36(L)2006.3.17.4╳10-82.5╳10-4(L)4.5╳10-80.36(L)2006.3.25.0╳10-82.5╳10-4(L)9.1╳10-80.36(L)2006.3.35.49╳10-84.2╳10-412.1╳10-80.36(L)最低检出限(mg/m3)4.17╳10-92.5╳10-43╳10-80.36LXXI 4.3.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范围由监测结果可知:各测点的SO2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09~0.027mg/m3,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9~0.023mg/m3,最大小时值出现在厂址主导风下风向(距离厂址约560米处),未超过评价标准限值,且达到(GB3095-96)一级标准。各测点的NO2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05~0.035mg/m3,最大小时值出现在厂址测点,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5~0.021mg/m3,均未超过评价标准限值,且达到(GB3095-96)一级标准。由于厂址和最大落地浓度处未有交流电源,因此两测点未进行PM10的采样,其余各测点的PM10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24~0.060mg/m3,最大值出现在珊田村测点,未超过标准限值。HCL的1小时平均浓度均低于0.05mg/m3,满足《工业企业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各测点的重金属(汞、铅、镉、砷)测值较低,均接近或达到检出限值,表明周围环境目前未受到重金属污染。4.2.7.2小结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HCL的1小时平均浓度均低于0.05mg/m3,满足《工业企业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各测点重金属含量较低,均接近或达到检出限值。4.4声环境现状评价4.4.1评价范围及监测布点本项目的声环境质量评价范围主要是本项目四周边界及厂区中央共布设5监测点,见图4.4-1;另在梅华公路设1个监测点。4.4.2监测时间及频率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中的有关规定,选在无雨、风速小于5.5m/sLXXI 的天气进行测量,传声器设置户外1米处,高度为1.2米~1.5米。监测时间为一天,分昼间(6:00~22:00)和夜间(22:00~6:00)进行,每个监测点每次采样时间15~20分钟。交通噪声监测时,同时计算车流量。4.4.3评价量实地调查表明,项目所在地目前为尚未开发的农村地区,影响本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是机动车噪声,故选取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声环境质量测量量。4.4.4监测方法与测试仪器监测方法: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根据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14623-93)中规定的技术规范进行。测试仪器:采用AWA6218B噪声统计分析仪进行监测,并采用ND-9声级校准器进行测量前仪器校准。4.4.5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项目位置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梅华公路两侧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2006年3月1日的监测结果见下表。表4.4-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测点号测量值标准超标量昼间声源夜间声源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41.3其它34.5其它605000238.7其它33.8其它00341.6其它36.1其它00443.3其它34.3其它00542.0其它35.0其它00656.7交通40.5其它705500LXXI ⊙6#⊙2#⊙11#⊙3#⊙4#拟建厂址五华梅州过路塘山地山地山地6米进场道路⊙5#N图4.4-1噪声监测点位示意图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1)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现状评价该区域昼夜噪声均符合2类区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2)梅华公路交通噪声现状评价目前由于梅华公路的车流量较低,在监测期间20分钟,昼间车流量为16辆(其中大型车2辆、中型车2辆、小型车2辆、摩托车8辆);夜间车流量为7辆(其中中型车2辆、小型车4辆、摩托车1辆)。因此未分车流量高、中、低峰期进行监测,与厂界噪声同步监测。由表4.4-1可见,其噪声值均较低,均符合4类区标准。4.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5.1陆生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5.1.1调查方法(1)采用实地调查方法,调查影响区域陆生植物的种群、种类、分布状况及生态植物群落的组成,综合评价影响区域植物生物量与植物生态环境质量。LXXI (2)采用实地调查方法,调查影响区域野生动植物种群、种类、分布状况及生活习性。实地调查方法,即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区域进行样方调查,其中乔木层样方面积为10m´10m,灌木层样方面积为5m´5m,草本层样方面积为1m´1m,在项目周边共布设3个样方点。记录样方中每株植物的种名、树高、胸径、盖度等指标,确定群落类型及其分布状况。由于本项目距离大窝水库有10公里,且项目污水不外排,项目附近小河沟流量很小,多处断流,故不进行水生生态的现状监测与评价。4.5.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本项目厂区占地面积为6400m2,项目征用地及周围的土地类型均为丘陵山地,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项目所在地属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4.5.1.3植物资源现状调查本项目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物种较丰富,但受人类长期人为活动的干扰破坏,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现状植被多为自然次生或飞播造林的马尾松林、以荷木为主的自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以及人工种植的尾叶桉速生丰产林。据实地调查,项目所在地及周围由于发生山火,全部植被被烧尽,地面裸露,因此本报告只调查项目周围覆盖植被的山地。据调查,项目周围植被类型及其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均较简单,共有维管植物9科12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种,裸子植物1科1种,单子叶植物2科3种,双子叶植物5科7种。常见和比较常见的乔木有荷木、马尾松、尾叶桉等,常见和比较常见的灌木有黄桅子、桃金娘、岗松、菝葜、春花等,常见和比较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芒萁、灯心草、芒草、山类芦等。主要植物名录见表4.5-1。调查中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和国家保护的珍稀频危植物,也没有受保护的古树名木。表4.5-1主要植物名录科名种名学名科名种名学名松科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山茶科荷木Schimasuperba桃金娘科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黑白科芒萁Dicranopterislinearis岗松Backiafrutescens茜草科黄桅子GardenlaJasminoides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禾本科芒草Miscanthussinensis灯心草科灯心草meduliajunci山类芦Neyraudiamintana蔷薇科春花Raphiolipisindica菝葜科菝葜Smilaxchina根据植物群落的外貌、组成、结构、生态环境及人类行为的原则,项目周围山地植被主要有3类,分别为荷木+马尾松—LXXI 芒萁群落、尾叶桉群落、灯心草群落,各布设1个样方进行调查。①荷木+马尾松—芒萁群落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项目西面和南面山地,群落外貌常绿,总郁闭度大于0.9,上层乔木主要为荷木和马尾松,树高一般为4-6米,胸径约为4cm,100m2内有荷木15株、马尾松7株,郁闭度约为0.2;林下灌木层种类亦较少,高度为0.5-1.0m,盖度仅为10%,主要有桃金娘、黄桅子、岗松,100m2内有桃金娘7株、黄桅子2株、岗松1株;草本层高度为0.8-1.0m,盖度达90%以上,芒萁为绝对优势,还有极少量芒草。②尾叶桉群落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项目北面和东面山地,为人工种植的速生丰产林,群落外貌常绿,总郁闭度约为0.8,尾叶桉为群落绝对优势种,林下有荷木、春花、菝葜、岗松、芒萁、山类芦等伴生。尾叶桉高为3-4m,直径约为4cm,100m2内有35株,伴生的乔木有荷木,高度仅为0.4m,直径为0.5cm,100m2内有8株;林下灌木层有春花、菝葜、岗松,高度为0.4-0.6m,盖度约为15%;草本层有芒草、山类芦,高度为0.3-0.5m,盖度为5%。③灯心草群落该群落分布在项目东北面低洼沼泽处,面积仅有400m2左右,群落高度约为0.8m,盖度约为80%,灯心草为绝对优势种,偶有岗松伴生。4.5.1.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项目所在区域地处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复杂多样,群落外貌和结构相对简单整齐、层次分明。由于受人为干扰严重,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植被结构一般,植被盖度处于中等水平,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环境质量属中等水平。4.5.2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将会通过积累、转化、迁移使生物、水体及人体健康受到污染影响。因此,调查土壤环境现状,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可有效反映环境污染物质迁移扩散与转化规律。本评价为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实施现状调查。4.5.2.1监测项目选择pH值、铅、汞、镉、砷5项。4.5.2.2监测布点在厂区内布设1个监测点,在过路塘附近布设1个对照点。4.5.2.3分析方法LXXI 分析方法综合参照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土壤实验室分析项目及方法规范》。4.5.2.4监测结果土壤监测结果见表4.5-2。表4.5-2土壤监测结果单位:mg/kg(pH除外)采样地点pH值汞砷镉铅厂区内4.580.0271.680.01429.08过路塘山地(对照点)5.420.0371.670.01430.98评价标准(GB15618-1995Ⅱ类)0.30400.30250表4.5-3土壤环境质量单项污染指数采样地点汞砷镉铅平均值最大值厂区内0.0900.0420.0470.1160.0740.116过路塘山地(对照点)0.1230.0420.0470.1240.0840.1244.5.2.5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标准以及内梅罗(Nemerow)污染指数法计算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其评价公式如下:式中:PN—为土壤污染的综合指数;Ci—为土壤i污染物实测值;Si---为土壤i污染物标准值。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下表。表4.5-4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等级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ⅠPN≤0.7清洁(安全)Ⅱ0.7<PN≤1.0尚清洁(警戒限)Ⅲ1.0<PN≤2.0轻度污染LXXI Ⅳ2.0<PN≤3.0中度污染ⅣPN>3.0重污染表4.5-5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梅罗污染指数采样地点综合污染指数厂区内0.10过路塘山地(对照点)0.11本项目所在地及附近土壤pH值﹤6.5,偏酸性,将表4.5-5的计算结果与表4.5-4中对比可见,本项目厂区内及过路塘山地的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均低于0.7,属清洁(安全)土壤,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LXXI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5.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为了减少和避免工程建设时对水环境的影响,一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施工场地必须有合适的弃土场。弃土场的选取建设单位可以和***城建部门的余泥管理机构联系决定。不能让施工余泥随便在工地上堆放,避免雨季时冲入附近的河流,并在堆放场附近建2个的泥沙沉淀池。(2)建设工地四周要设置排水沟和沉沙井。避免雨水对工地的冲刷和将泥沙冲到下游小河中去。(3)施工废料要妥善收集,分类收集,能用的尽量回收,不能回用的交环卫部门定时运走,在施工场地,每500平方米设立一垃圾桶,并和环卫部门协商沟通好,定时清理,由环卫部门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4)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5)施工人员公共饭堂污水要设置隔栅和隔油池,定期清理。(6)机修的废油残油等,要收集统一送到有资质的部门进行处理,不能随处遗弃,造成土壤污染。5.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对策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造成一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减少其影响的程度。(1)建设施工工地要定期洒水,以保持地面湿润,防止沙尘被风吹起或被汽车行驶时扬起。(2)工地不要长期堆积余土,会形成不必要的扬尘。(3)驶出工地的汽车,要先把车轮上的泥土清洗干净,然后才能驶出工地,这样可以避免把泥土带到公路上去,造成公路环境污染和扬尘。5.3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根据各种施工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不同类型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如表5.3-3。表5.3-3各种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A)LXXI 距离设备5米10米20米40米50米轮式装截机9084787270推土机8680726866轮胎式液压挖掘机8478726664发电机9892868078冲击式钻井机8781756964冲击式打桩机1121061009492卡车9286807472混凝土搅拌机9185797371混凝土泵8576706462移动式吊车9690847674风锤及凿岩机9892868078振捣机8478726664气动板手9589837775从表5.3-3可见,建设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昼间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3~9分贝,夜间超标在1~23分贝之间。由于项目周围无声环境敏感点,因此不会产生噪声污染。总之,在本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其周围声学环境质量将会有所降低,但不会造成噪声污染。5.4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临时施工场地,处置中心的建设对植被的破坏。本项目永久性占地为6350m2,全部为山地。据现场调查可知,项目所在地的植被已全部烧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见5.6节。5.5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对策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如下固体废物:(1)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2)建筑余泥渣土(废弃建材,废油漆和涂料等)(3)施工产生的余泥等LXXI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余泥渣土可通过专用车辆运出施工场地,交由当地的环卫部门进行统一的卫生填埋处理。本项目总挖方量4500m3,总填方量4200m3,剩余土方量300m3,施工产生的无害余泥应考虑作建筑回填土,确定不能利用的余泥可考虑运至相关管理部门指定的公共抛泥区进行倾倒或填埋处理,并确保不会对抛泥区或填埋区带来不良的环境影响。5.6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及对策根据***市水利局编制的《广东省***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报告(2000~2050)》,结合本项目现场调查结果,项目区内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采用770t/km2·a。本项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大,降雨集中,因此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侵蚀类型,重力侵蚀则由于水力侵蚀而诱发产生。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集中在挖方区。工程建设施工期的生态影响主要是由于土地的整修(推土或挖土)、平整等填、挖方的作用而破坏当地的土壤结构、植被,以及由于土壤结构和植被的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的水土流失,首先对工程的顺利进行会构成一定的威胁,如发生坡面崩塌等;而且这些泥水会直接隔阻地表水的径流、造成一定区域的泥沙淤积等。为了减少土壤流失量,本环评仅在原则上提出在工程建设期间应采取必要措施:(1)施工避开雨季。根据当地气象台的资料,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而且常发生暴雨。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工程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可以大大减少土壤流失量;(2)减缓推松的土壤边坡坡度,及早将松土压实;(3)在山地,建立工程与植被相结合的复合式挡土墙。除工程砌拦、挡土坝外,在边坡营造乔灌草多层次的植物,以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4)在适当的位置修建多处沉砂池,使降雨径流中沙土经沉淀后向外排放,并及时清理沉淀池。(5)对于已完成的推土区,应加强绿化工作,尽快规划绿地和各种裸露地面绿化工作;一些备用的工程建设用地,在工程项目无法马上建设的情况下,也应进行临时性的绿化覆盖,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一般是每采用一种措施,水土流失量平均可减少20%到50%,而且多种措施并用效果更佳。LXXI 施工期的挖方填方工程,在雨季时期,水土流失较易产生。因此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129号文《关于涉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审批问题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本环评仅在原则上提出治理措施。措施如下:(1)施工避开雨季。根据当地气象台的资料,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而且常发生暴雨。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工程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可以大大减少土壤流失量;(2)减缓推松的土壤边坡坡度,及早将松土压实;(3)在山地,建立工程与植被相结合的复合式挡土墙。除工程砌拦、挡土坝外,在边坡营造乔灌草多层次的植物,以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4)在适当的位置修建多处沉砂池,使降雨径流中沙土经沉淀后向外排放,并及时清理沉淀池。(5)对于已完成的推土区,应加强绿化工作,尽快规划绿地和各种裸露地面绿化工作;一些备用的工程建设用地,在工程项目无法马上建设的情况下,也应进行临时性的绿化覆盖,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6)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及方法,优化施工进度,缩短取土场和路基开挖、填压面的裸露时间;(7)厂址外缘的截水沟必须先行修筑,在厂址开挖前就应该发挥正常的排导功能;(8)同时加强挖填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护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9)土料开采时要求顺着一面坡开采,取土面应尽量平缓,坡度应控制在10%以下,边采土边进行土地整治,尽可能随即进行绿化,严禁无序开采。(10)为了更加有效地治理和预防工程建设区各类潜在的水土流失,工程所有绿化工程在设计时要合理加大造林密度,苗龄一般为两年生壮苗,草种宜选用耐贫瘠、生长快、根深根多、根瘤固氮的各类水土保持草种。(11)雨季施工措施①施工单位应随时跟气象部门联系,事先了解降雨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季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并作好防护措施;②地面开挖后尽可能减少地面坡度,除去易于侵蚀的土垄背;③雨季施工要作好场地的排水工作,保持排水沟的畅通。LXXI (12)为了预防施工区的水土流失,开挖山体边坡全部采用台阶式边坡,台阶高5~10m,平台宽度为1~2m,边坡坡率根据地层条件和边坡高度的不同,分别确定1:0.5~1:1.25。边坡坡面防护分别采用了一般植草坪、三维土工网植草、拱型骨架植草和窗式护面墙等形式。当山体边坡高度较低时,坡面直接采用植草防护,当边坡坡率不陡于1:1时,采用平铺草皮,当坡率陡于1:1时,采用三维土工网植草,对于个别低矮边坡直接采用喷草籽。当边坡高度较高时,坡面采用骨架植草,当坡面坡率较陡时,采用窗式护面墙防护。(13)当山体边坡稳定性较差,坡面防护不足以保持边坡稳定,或坡面为破碎、易风化和坍塌的石质边坡时,采用了锚杆架框加固。(14)为了保证山体坡面不受较大雨水冲刷,在每级平台处设置平台水沟,根据地形条件和需要,在坡面设计急流槽,将坡顶截水沟的水引至边沟中排出。LXXI 6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排水设计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本项目的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包括车辆及设备冲洗废水、生产车间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员工食堂含油废水及一般生活污水等。总废水量为36.9m3/d。各生产和辅助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场区初期雨水收集后在废水处理站经絮凝沉淀和消毒处理后回用至喷淋式急冷塔,所有污水全部回用,实现零排放。场区中、后期雨水处置:中、后期雨水经收集后集中于厂区西北面的生产用水蓄水池,以备利用。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边沟排入周边现有水沟,由水沟流入项目东南面约10公里的大窝水库。由于本项目的污水不外排,初期雨水经收集也不外排,因此本项目的废水对周围水环境质量基本无不利影响。6.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医疗废物卸料场地、暂时贮存库、贮存冷库等设施的设计、运行、安全防护等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有关要求;医疗废物卸料和贮存设施属感染区,应有隔离设施、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设施;医疗废物暂存库房地面和1.0m高的墙裙进行防渗处理,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产生的废水应采用管道直接排入废水处理站消毒、处理;医疗废物卸料及贮存设施应采取防渗漏、防鼠、防鸟、防蚊蝇、防蟑螂、防盗等措施。处置中心的车辆、周转箱、暂时贮存场所、处置现场地面的冲洗污水先进行消毒处理,再排入处置处置中心的污水集中消毒处理设施处理,处理后回用于急冷塔。处理中心场区的初期雨水经收集处理用于急冷塔。废水和初期雨水不外排。根据本项目场址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项目场址钻孔深度(7.50m、8.2m、7.00m、7.20m)均未见地下水,估计地下水位于花岗岩深部的裂隙中。LXXI 场区岩土层为砂质粘土,浅红色,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岩石风化成土状,主要成分为粘粉粒,约含15%的砂粒,粘性较差,表层约有0.20cm含植物残体较多,稍湿,可塑。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废水不外排,项目的建设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要求作了必要的防渗、防漏、防雨等安全措施,场区内的土层为砂质粘士,透水性较差,地下水位较低,因此本项目不对会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6.3环境空气预测影响与评价6.3.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6.3.2.1评价因子和污染源强确定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有焚烧炉废气、员工食堂燃气废气及油烟、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和臭气等。除了焚烧炉废气外,其他各类废气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很小,故本次评价主要进行焚烧炉废气的影响分析。根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该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污染特点,选取选取PM10、HCl、SO2、NOX、Pb、二噁英作为影响评价因子。根据工程分析焚烧炉废气的产生与排放量见表6.3-6。另外,备用柴油发电机每月发电一次,每次8小时,产生SO20.021kg/h,NO20.137kg/h。表6.3-6焚烧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污染物治理前治理后干烟气量(Nm3/h)产生浓度(mg/Nm3)产生量(kg/h)干烟气量(Nm3/h)排放浓度(mg/Nm3)排放量(kg/h)烟尘26643528.219.42664800.21HCl28787.7700.19SOx3520.93000.80NOx21025.65001.33汞及其化合物0.600.0020.10.0003铅及其化合物6.000.0210.0027镉及其化合物0.600.0020.10.0003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240.0640.011二噁英类(TEQng/Nm3)50.010.50.00136.3.2.2评价范围LXXI 与现状监测范围一致,预测评价点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及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污染物敏感点。6.3.2.3预测内容l主导风NW风下,B、D、F稳定度条件下,本项目正常及非正常工况下排放的PM10、HCl、SO2、NOX、Pb、二噁英最大小时落地浓度。l不利天气条件下(静小风时),B、D、F稳定度条件下,本项目正常及非正常工况下排放的PM10、HCl、SO2、NOX、Pb、二噁英最大小时落地浓度。l本项目正常及非正常工况下排放的PM10、HCl、SO2、NOX、Pb、二噁英的典型日均落地浓度分布以及对项目拟建址周边环境空气敏感目标的影响。l本项目正常排放的PM10、HCl、SO2、NOX、Pb、二噁英的年均落地浓度分布以及对项目拟建址周边环境空气敏感目标的影响。非正常工况是指设备运行参数达不到设计参数,或在调试阶段,或烟气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6.3.2.4预测模式选用本项目建设后,污染物的排放方式为点源排放,根据本项目外排大气污染物的特征,并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山地的特点,可采用地形修正的高斯模式来模拟预测污染物的扩散变化规律。6.3.2.5预测结果①一般气象条件下的浓度分布利用模式及有关参数,可计算得到本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小时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具体结果详见表6.3-9。表6.3-9项目大气污染物小时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污染物风速稳定度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mg/m3)超标面积(10000m2)占评价标准限值的百分比最大落地浓度出现位置距项目辖区中央距离(米)正常排放PM10常风(2.20m/s)B1.15×10-3308D1.34×10-3519F1.01×10-3942小风(0.2m/s)B1.85×10-350D2.11×10-350F2.55×10-350Pb常风(2.20m/s)B1.48×10-5308D1.73×10-5519F1.30×10-5942小风(0.2m/s)B2.38×10-550D2.71×10-350F3.27×10-550NO2B5.79×10-302.41%308LXXI 正常排放常风(2.20m/s)D6.79×10-302.83%519F5.10×10-302.13%942小风(0.2m/s)B9.34×10-303.89%50D1.06×10-204.42%50F1.28×10-205.33%50SO2常风(2.20m/s)B4.37×10-300.87%308D5.12×10-301.02%519F3.85×10-300.77%942小风(0.2m/s)B7.05×10-301.41%50D8.02×10-301.60%50F9.70×10-301.94%50正常排放HCl常风(2.20m/s)B1.04×10-302.08%308D1.22×10-302.44%519F9.14×10-401.83%942小风(0.2m/s)B1.67×10-303.34%50D1.91×10-303.82%50F2.31×10-304.62%50二恶英常风(2.20m/s)B7.10×10-1201.18%308D8.32×10-1201.39%519F6.25×10-1201.04%942小风(0.2m/s)B1.14×10-1101.90%50D1.30×10-1102.17%50F1.57×10-1102.62%50非正常排放PM10常风(2.20m/s)B5.14×10-2308D6.02×10-2519F4.52×10-2942小风(0.2m/s)B8.28×10-250D9.43×10-250F1.14×10-150Pb常风(2.20m/s)B1.09×10-4308D1.28×10-4519F0.96×10-4942小风(0.2m/s)B1.76×10-450D2.01×10-450F2.43×10-250NO2B2.45×10-2010.21%308LXXI 非正常排放常风(2.20m/s)D2.87×10-2011.96%519F2.15×10-208.96%942小风(0.2m/s)B3.95×10-2016.46%50D4.49×10-2018.71%50F5.44×10-2022.67%50SO2常风(2.20m/s)B4.92×10-300.98%308D6.02×10-301.20%519F4.33×10-300.87%942小风(0.2m/s)B7.93×10-301.59%50D9.03×10-301.81%50F1.09×10-202.18%50非正常排放HCl常风(2.20m/s)B4.21×10-2084.20%308D4.93×10-2098.60%519F3.70×10-2074.00%942小风(0.2m/s)B6.79×10-22.26135.80%50D7.72×10-26.78154.40%50F9.34×10-225.76186.80%50二恶英常风(2.20m/s)B5.46×10-1109.10%308D6.40×10-11010.67%519F4.81×10-1108.02%942小风(0.2m/s)B8.81×10-11014.68%50D1.00×10-10016.67%50F1.21×10-10020.17%50l正常排放根据扩散计算结果,由表6.3-9可以看出,本项目建成后,年主导风向NW时,B、D、F三种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有风时,本项目正常排放时,SO2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0.87%、1.02%、0.77%;NO2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2.41%、2.83%、2.13%;HCl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2.08%、2.44%、1.83%;二噁英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1.18%、1.39%、1.04%;其最大落地浓度范围均分别为308m、519m、942m。静小风时,SO2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1.41%、1.60%、1.94%;NO2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3.89%、4.42%、5.33%;HCl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3.34%、3.82%、4.62%;二噁英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1.90%、2.17%、2.62%LXXI ;其最大落地浓度距离分别为厂边界附近。l非正常工况下根据扩散计算结果,由表6.3-9可以看出,本项目建成后,年主导风向NW时,B、D、E三种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有风时,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时,SO2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0.98%、1.20%、0.87%;NO2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10.21%、11.96%、8.96%;HCl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84.20%、98.60%、74.00%;二噁英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9.10%、10.67%、8.02%;其最大落地浓度范围仍分别为308m、519m、942m。静小风时,SO2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1.59%、1.81%、2.18%;NO2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16.46%、18.71%、22.67%;HCl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135.80%、154.40%、186.80%,超标面积分别为2.26公顷、6.78公顷和25.76公顷;二噁英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14.68%、16.67%、20.17%;其最大落地浓度距离分别为厂边界附近。②典型日气象条件下和年平均的浓度分布典型日的选取依据:为了计算评价区域内的典型日日均浓度,在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期间,对厂址周围的风向、风速、气温、压力进行观测。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监测期间风向以东风和偏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风速变化范围在1~4m/s,平均风速为1.83m/s,监测期间大气稳定度以中性和稳定为主。典型日的共同特点为风向集中、风速较小、云量少,大气扩散输送较为不利,容易形成较明显的污染过程,本项目典型日选为2004年最不利于大气扩散输送的夏季和冬季,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参照***市的多年地面气象统计资料,得出评价区域冬季、夏季的典型日气象参数见表6.3-10。表6.3-10典型日气象参数季节风向风速(m/s)高云量低云量稳定度冬季N3102DNNW1.7108DN1.7108DNNW0.766D夏季SE0.700ESE1.700A-BSSE2.000ESWE0.700F在冬季、夏季典型日和年平均情况下,本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见表6.3-11。LXXI 表6.3-11在典型日和年平均情况下大气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贡献(mg/m3)污染物冬季典型日夏季典型日年平均日均值标准年均值标准正常排放PM102.83×10-42.76×10-46.75×10-40.150.10Pb3.64×10-63.55×10-68.67×10-60.001NO21.42×10-31.39×10-33.41×10-30.120.08SO21.08×10-31.05×10-32.57×10-30.150.06HCl2.56×10-42.49×10-46.10×10-4二恶英pg/m31.75×10-31.71×10-34.17×10-3非正常排放PM101.26×10-21.24×10-20.150.10Pb2.69×10-52.62×10-50.001NO26.03×10-35.88×10-30.120.08SO21.21×10-31.18×10-30.150.06HCl1.04×10-21.01×10-2二恶英pg/m31.35×10-21.31×10-2根据扩散计算结果,由表6.3-11可见,本项目建成后,在冬季、夏季典型日和年平均情况下,本项目正常排放时,SO2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0.72%、0.70%、4.28%;NO2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1.18%、1.16%、4.26%;Pb年均浓度增值占标准值的0.87%;PM10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0.19%、0.18%、0.68%。LXXI 由表6.3-1可见,本项目建成后,在冬季、夏季典型日情况下,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时,SO2日均浓度分别占标准值的0.81%、0.79%;NO2日均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5.03%、4.90%;PM10日均浓度增值分别占标准值的8.40%、8.27%。6.3.2.6预测分析(1)最大落地浓度叠加值根据2005年2月***市环境监测对项目周围的大气监测资料,本项目周围地区本底浓度差别不大,为保险起见,选评价范围内实测最大浓度为本底值,则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增值叠加现状值后,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可得到本项目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外排大气污染物的预测分析结果值,其结果见表6.3-12。由表6.3-11和表6.3-12可以看出,本项目正常排放情况下除盐酸雾外,其余污染物对当地大气环境污染的贡献率很小,正常排放情况下叠加本底后盐酸雾占评价标准限值的80%,能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非正常排放情况下,静小风条件下叠加本底后盐酸雾在项目附近超过评价标准限值1.6倍,对当地环境空气污染的贡献率相对比正常排放影响较大,因此项目建成后,应严防非正常的工况发生,使其不对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静小风时,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盐酸雾最大增量浓度超过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距离为140米,叠加本底后盐酸雾超过评价标准的距离为438米。表6.3-12项目正常外排大气污染物预测分析结果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mg/m3)现状监测值(mg/m3)预测叠加结果(mg/m3)占评价标准限值的百分比%正常排放PM10常风1.34×10-3小凤2.55×10-3Pb常风1.73×10-5小凤3.27×10-5NO2常风6.79×10-30.0350.04217.41%小凤1.28×10-20.0350.04819.92%SO2常风5.12×10-30.0270.0326.42%小凤9.70×10-30.0270.0377.34%HCl常风1.22×10-30.0380.03978.44%小凤2.31×10-30.0380.04080.62%二恶英常风8.32×10-121.39%小凤1.57×10-112.62%PM10常风6.02×10-2LXXI 非正常排放小凤1.14×10-1Pb常风1.28×10-4小凤2.43×10-2NO2常风2.87×10-20.0350.06426.54%小凤5.44×10-20.0350.08937.25%SO2常风6.02×10-30.0270.0336.60%小凤1.09×10-20.0270.0387.58%HCl常风4.93×10-20.0380.087174.60%小凤9.34×10-20.0380.131262.80%二恶英常风6.40×10-1110.67%小凤1.21×10-1020.17%(2)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分析本项目主要敏感点为本项目西南面的太阳村、南面的太阳村小学、东南面的过路塘居民、东北面的白石村、北面的珊田村,各敏感点对应的风向和不同稳定度的平均风速见表6.3-13。表6.3-13各敏感点对应的风向的平均风速(m/s)和风频风向风速(m/s)距离(m)对应敏感点年出现频率(%)NNE1.81100太阳村居民2.3N2.21500太阳村小学5.6NW2.21600过路塘居民13.2SW2.61700白石村居民8.8S2.42000珊田村居民7.8本项目正常工况排放下,NO2、HCl小时浓度对敏感点的影响预测分别见表6.3-14~6.3-15。表6.3-14正常工况NO2小时浓度对敏感点的影响预测地点项目小时平均最大值(mg/m3)占二级标准(%)与厂址的方位与本项目烟囱排放口距离(m)太阳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10.04%西南1100现状监测值0.0312.50%叠加后浓度0.030112.54%太阳村小学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20.08%南面1500现状监测值0.0312.50%叠加后浓度0.030212.58%过路塘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20.08%东南1600现状监测值0.02510.42%叠加后浓度0.025210.50%白石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20.08%东北1700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珊田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20.08%北面2000现状监测值0.0166.67%LXXI 叠加后浓度0.01626.75%评价标准0.24表6.3-15正常工况氯化氢小时浓度对敏感点的影响预测地点项目小时平均最大值(mg/m3)占二级标准(%)与厂址的方位与本项目烟囱排放口距离(m)太阳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020.04%西南1100现状监测值0.03876.00%叠加后浓度0.0380276.04%太阳村小学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040.08%南面1500现状监测值0.03876.00%叠加后浓度0.0380476.08%过路塘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030.06%东南1600现状监测值0.03570.00%叠加后浓度0.0350370.06%白石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040.08%东北1700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珊田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040.08%北面2000现状监测值0.02448.00%叠加后浓度0.0240448.08%评价标准0.05表6.3-14和表6.3-15分别计算出本项目正常工况所产生的NO2和氯化氢叠加该地区的现状监测浓度值后,对周围主要敏感点的影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本项目运行后其主要敏感点的NO2和氯化氢小时浓度值均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情况下,NO2、HCl小时浓度对敏感点的影响预测分别见表6.3-16~6.3-17。LXXI 表6.3-16非正常工况NO2小时浓度对敏感点的影响预测地点项目小时平均最大值(mg/m3)占二级标准(%)与厂址的方位与本项目烟囱排放口距离(m)太阳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50.21%西南1100现状监测值0.0312.50%叠加后浓度0.030512.71%太阳村小学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90.38%南面1500现状监测值0.0312.50%叠加后浓度0.030912.88%过路塘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80.33%东南1600现状监测值0.02510.42%叠加后浓度0.025810.75%白石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10.42%东北1700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珊田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90.38%北面2000现状监测值0.0166.67%叠加后浓度0.01697.04%评价标准0.24表6.3-17非正常工况氯化氢小时浓度对敏感点的影响预测地点项目小时平均最大值(mg/m3)占二级标准(%)与厂址的方位与本项目烟囱排放口距离(m)太阳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081.60%西南1100现状监测值0.03876.00%叠加后浓度0.038877.60%LXXI 太阳村小学本项目浓度增值0.00163.20%南面1500现状监测值0.03876.00%叠加后浓度0.039679.20%过路塘本项目浓度增值0.00132.60%东南1600现状监测值0.03570.00%叠加后浓度0.036372.60%白石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153.00%东北1700现状监测值--叠加后浓度--珊田村本项目浓度增值0.00173.40%北面2000现状监测值0.02448.00%叠加后浓度0.025751.40%评价标准0.05表6.3-16和表6.3-17分别计算出本项目非正常排放的NO2和氯化氢叠加该地区的现状监测浓度值后对周围主要敏感点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主要敏感点的NO2和氯化氢小时均值浓度均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但氯化氢小时浓度值所占标准的比例已较高。(3)本项目烟囱排放高度的合理性分析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场地标高设计为295米,处置中心焚烧炉烟囱高度36米,则其几何高度为331米,烟囱出口内径为1.372米,出口烟气温度为140℃,烟气量为0.74m3/s。由于本项目烟气量较小,烟气出口温度低,计算表明,本项目烟气抬升高度仅为1.7米,则烟囱有效高度为332.7米。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图,本项目附近1500米内山地的高程为:表6.3-18本项目所在地附近山地海拔高度方位距离本项目距离(米)海拔高度(米)西北358571西南3181143南3131000东3021143东北3031429可见,除了项目西北方向的山头海拔高度超过本项目烟囱有效高度外,其他各方向山头的海拔高度均低于本项目烟囱,而本项目所在地年主导风向为NW风,本项目正好处于西北山头的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项目西北方向近距离1公里内无环境敏感点,故从项目周围山头海拔高度的方向考虑,本项目烟囱的排放高度是合理的。LXXI 根据前面的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在常风和静小风各类天气条件下,只有非正常工况排放的HCL叠加本底浓度后超过评价标准,其他各类污染物叠加本底浓度后均可满足评价标准要求,本项目所在地目前为山地,周围1000米范围内没有民居,可见,通过设置合理的卫生距离而不是采取加高烟囱高度的方式是可以降低HCL对环境带来的不影响的。而且,过高的烟囱不仅增加经济投入,还有碍景观。综上,本项目场地设计高程295米,烟囱高度设计为36米是合理的。(4)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本项目运来的医疗废物存放区包括暂时储存间、冷藏储存间和周转箱清洗消毒间,医疗废物尽可能当天处理,暂时贮存间全封闭、微负压设计、贮存设施内换出的空气进入医疗废物焚烧炉内焚烧处理,并设置事故排风扇;卸料间的空气可通过将焚烧炉的供风入口设在卸料厅内,卸料厅因为焚烧炉抽气的作用会产生微负压,其空气很难外逸到周围环境中。本项目的臭气主要来源于医疗废物垃圾卸料过程的进口,在进料口的上方配有集气罩,用以收集医疗废物卸料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但由于易腐有机医疗废物臭气渗透性较强,仍会有少量臭气散发到医疗废物的卸料间,但因焚烧炉的供风入口设在卸料厅内,臭气随着焚烧炉的供风进入炉内经高温分解消除,卸料厅因为焚烧炉供风的作用会在卸料厅产生微负压,臭气难以逸到周围环境中去。根据前面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的结果,本项目外排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只有HCL在非正常工况条件下,静小风时叠加本底后盐酸雾在项目附近超过评价标准限值1.6倍,对当地环境空气污染的贡献率相对比正常排放影响较大。静小风时,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盐酸雾最大增量浓度超过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距离为140米,叠加本底后盐酸雾超过评价标准的距离为438米。由于以上预测距离为距本项目用地中央的距离,故建议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距离项目边界500米。6.4声环境影响评价6.4.1评价范围拟建项目厂址边界外1米包络线以内的区域6.4.2评价标准本项目拟建地区为山区,按声环境功能区划属2类区,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评价标准采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I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LXXI 6.4.3噪声源强本项目投产后产生的噪声主要是风机、水泵、机动车噪声和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启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等。主要噪声源为:生产车间的引风机、鼓风机、搅拌机、安全阀、排气管、冷凝器等,机动车噪声和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启动运行等。上述设备的噪声源强一般在76~100dB(A)之间,具体主要噪声源源强详见下表。表6.4-1  主要设备噪声源源强序号噪声源声级dB(A)生产工况1引风机85~90连续2鼓风机85~90连续3安全阀90~100连续4搅拌机80~90连续5排气管95~100连续6冷凝器85~95连续7机动车噪声76~85间断8备用柴油发电机80~90间断由于本项目的机动车比较少,总共为10辆,其中大车7辆,小车3辆。因此机动车噪声影响很小,在本环评中不对机动车噪声影响进行预测。6.4.4噪声预测结果及分析利用点声源衰减公式和多个声源叠加公式预测结果分析拟建项目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噪声预测结果见表6.4-2。表6.4-2  各边界噪声声级预测值(未叠加背景值)  单位:dB(A)边界位置昼间夜间预测值标准超标预测值标准超标1#监测点48.960048.95002#监测点49.060049.05003#监测点46.960046.95004#监测点50.760050.7500.7注:同时考虑所有噪声源同时运行的噪声预测值LXXI 根据表6.4-2可知,本项目各边界噪声在昼间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I类标准昼间60dB(A)要求,夜间在南边界由于靠近各噪声源(如发电机房)、超标0.7dB(A)。由于目前厂边界无声环境敏感点,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6.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性质,分析评价这些固体废物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6.5.1固体废物产生情况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焚烧炉渣焚烧炉产生的炉渣量为289t/a,由炉体尾部排出。为防止产生扬尘,采用水封结构,炉渣由水封拉链定时排出。2)焚烧炉飞灰急冷塔、除酸塔、布袋除尘器排出的飞灰因其成分复杂且含有毒性成分、重金属等,属于危险废物,须与炉渣分别处理。各设备收集下来的飞灰通过密封性能良好的回转卸灰阀,埋刮板输送机经灰车送至预处理车间,固化后运至广东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惠州)进行安全填埋处置。本项目飞灰产生量约103t/a。3)污水系统污泥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其产生量为30kg/d(含水率80%),由于含细菌和病毒,属危废,处理方式为浓缩后返回焚烧炉自行焚烧。4)生活垃圾工作人员为41人,按1.0kg/人·d计,则生活垃圾量为41kg/d。收集后送往***市龙丰垃圾填埋场安全填埋。6.5.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经环卫部门收集送往填埋场卫生填埋后,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浓缩后送往焚烧炉焚烧,因此,本项目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来自焚烧炉炉渣和飞灰。6.5.2.1焚烧炉渣焚烧炉渣应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96)》进行检测,如属于危险废物与飞灰一并处理,如不属于危废,可送至***LXXI 市龙丰垃圾填埋场直接进行填埋处置。焚烧炉渣排放标准还须执行《医疗废弃物焚烧环境卫生标准》(GB/T18773-2002)。类比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医疗废物焚烧炉炉渣的检测结果(见表6.5-1及表6.5-2)可见,除pH值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医疗废弃物焚烧环境卫生标准》(GB/T18773-2002)。炉渣中未检测到人工γ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除3#样品偏高外,其它在本底范围内。按照《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GB6763-86),可作为建筑材料掺料。表6.5-1广东省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焚烧炉渣实测值项目实测值标准值pH值9.346.5-9.0酚,mg/kg0.034--汞,mg/kg0.0611.5细菌总数,个/kg阴性‹100大肠菌值阴性10-2--10-1致病菌阴性阴性乙肝表抗阴性阴性表6.5-2广东省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焚烧炉渣γ核素分析结果核素HKF01#Bq/kg±2σHKF02#Bq/kg±2σHKF03#Bq/kg±2σU-238(4.11±1.22)*101(1.18±0.22)*102(2.81±0.92)*102Ra-226(6.26±0.28)*101(1.34±0.02)*102(2.05±0.08)*102Th-232(1.68±2.62)*101(3.08±0.29)*101(3.55±0.75)*101K-40(2.43±0.14)*102(2.17±0.12)*102(2.69±0.28)*1026.5.3.焚烧炉飞灰飞灰不仅富集有挥发性重金属及其化合物,而且二恶英等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也很高,属《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的危险废物,不应将其与焚烧炉渣混在一起堆置,而应在安全填埋之前对其进行稳定化/固化预处理,并在收集、预处理、运输、安全填埋的过程中应符合《广东省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中的有关要求,执行五联单制度。从以上分析可见,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不存在不利影响。LXXI 6.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6.6.1生态系统组成变化本项目土地平整前用地性质为山林,生态系统的现状植被多为自然次生或飞播造林的马尾松林、以荷木为主的自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以及人工种植的尾叶桉速生丰产林。本项目建设后,山林全数消失,转变为工业用地。但由于本项目的开发面积仅6400m2,且保留了40%的绿地率,因此对周边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影响很小。6.6.2生态系统功能变化本项目土地平整前所在地块为植物生态系统,属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物流、能量流处在较低的水平,整个生态系统排放到外环境的污染物较少。本项目建设后,所在地块转变为城市生态系统,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较原生态系统大大加强,同时排到外环境的污染物也相对较原生态系统多。目前的植物生态系统大面积种植马尾松等植物,植物的蒸腾量较大,具有较强的水、热气候调节功能,为当地提供了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转变为居住用地后,地表将大部分变为人工建筑地面,同时还会种植一些人工植被,其主要功能是为生产服务。当然,区内人工种植的植被具备一定的吸改二氧化碳和放氧功能,但水、热气候的调节功能将有所减弱。本项目建设对局部水、热气候调节功能的减弱影响可由附近广阔的山体植被调节功能弥补。6.6.3地表径流变化本项目建设后,所在地的地表将由山林用地转变为人工建筑地面。地面径流系数将发生变化,由于人工建筑地面属硬地表,地表径流较难下渗,降雨较易形成地表径流进入周边水体,而山林泥土则可起到蓄水作用,对地表径流有一定的蓄纳缓冲功能。由于本项目占地面积较少,地表发生的改变范围小,地表径流不是太大。因此,本项目建设后,地表径流对周边水体的水流影响不会太明显。LXXI 7对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目前***市有些大医院自建有医疗废物焚烧炉,每天晚上8时多开始焚烧医疗废物。这些小焚烧炉一般大多在市中心区,有些距小区仅几百米,给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影响。目前***市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主要是用简易的焚烧炉自行焚烧,由于传统的简易焚烧炉不能适应医疗医疗废物热值和成分变化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医疗废弃物燃烧不彻底的现象。再加上简易焚烧炉尾气处理系统不完善,存在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二次污染的隐患。***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成投产后,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城区环境的美化,医院附近的居民也免受医疗废物焚烧带来的污染之苦。LXXI 8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本项目为医疗垃圾处置中心,其功能为收集***市全市县城主要医院和城区主要诊所、附城乡镇卫生院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处置。本项目的服务年限为2006年~2025年,服务期满后,本项目不再接收医疗垃圾和处理医疗垃圾,一切营运设施都会停止作业,工作人员也相应离开本项目的工作岗位,本项目不再产生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噪声污染物及固体废物。因此,项目停车营运后,本项目所有污染源都不存在了,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消失。但遗留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作为危险固废仍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必须将所有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交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进行处置。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服务期满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LXXI 9环境风险评价9.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危险医疗废物焚烧设施风险识别和运输过程的风险识别、及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9.1.1医疗废物焚烧设施的风险源识别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包括医疗废物进料系统、焚烧系统、燃烧空气系统、热能利用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残渣处理系统等。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见表9.1-1。表9.1-1 医疗废物焚烧设施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情况风险源事故类型风险因素燃烧空气系统、辅助燃烧装置事故性停车由于机械故障(冷却水、除渣、引风、余热锅炉堵塞、压缩空气执行机构等故障)等造成事故性停车,事故排放口紧急打开烟气净化系统多种原因造成的烟气净化系统故障净化系统出现故障,此时焚烧炉烟气由紧急排气筒直接排入空气,短时间内烟气中高浓度有毒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净化系统中急冷和活性炭吸附出现故障,从而使烟气中二噁英以较高浓度排入空气中引风机出现故障,引风机因停电或设备故障停运时,除尘器内压力升高,废气、粉尘外溢,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危害当除尘器某一单元出现滤袋破损时,将形成含尘气流短路,未经过滤除尘的废气直接排放进入空气中医疗废物进料系统、焚烧系统物料不相容故障泄漏事故还原性和氧化性医疗废物同时送入焚烧炉,在高温下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烧坏炉壁,导致医疗废物泄漏甚至爆炸事故医疗废物中混入高酸碱性物质,焚烧时严重腐蚀炉壁而导致泄漏事故9.1.2运输过程风险识别本项目的运输路线为国道G205,国道G206,省道S332、S333、S225,X969、X032,梅华公路。LXXI 运输风险主要是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在敏感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并且医疗废物落入水中或掉出车外。本项目的运输路线经过GB3838-2002II类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因此本项目的运输车辆在经过各饮用水源保护区时应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运输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情况见表9.1-3。表9.1-3  运输路线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情况敏感路段事故类型风险因素人口集中区(村、镇、集市学校等)交通事故医疗废物散落于地面,引起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扩散,感染周围人群水域敏感区交通事故医疗废物落入水中,医疗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水体道路易滑坡区泥沙阻断交通医疗废物不能及时运至处理中心,造成医疗废物在医疗机构的贮存压力车辆易坠落区运输车辆坠落悬崖医疗废物散落于地面,引起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扩散9.1.3风险类型识别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可知,本项目的风险类型为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二恶英、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和医疗废物的泄漏。9.1.4物质危险性识别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对本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本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如下:(1)医疗废物特性1)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主要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废物,主要包括: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LXXI 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源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疫苗、血清、血液及血制品;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2)病理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指人体切除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主要包括:手术及其它诊疗过程中直接切下的人体组织、脏器、胚胎、残肢;医学动物实验的组织、尸体;病理室切片后用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3)损伤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指能扎伤人的针头、缝合针、各类刀、锯、载坡片、玻璃试管、玻璃瓶等。4)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污染的废弃药品,主要包括: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5)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的废弃化学用品,主要包括医学摄影镜头、实验室废弃的试剂、胶片冲洗液等。(2)二恶英二恶英英文名字"Dioxin"。二恶英包括75种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135种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其中以2、3、7、8位氯取代的异构体毒性最大,称为TCDD。二恶英极具亲脂性及化学稳定性,700°C以上才开始分解。在二氯苯中的溶解度为14000mg/L,这决定了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中的脂质发生转移和生物富集。二恶英在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为12年,在空气中光化学分解的半衰期为8.3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平均为7年。在环境中的二恶英常以混合物形式存在且毒性不同,在评价其对健康影响时,并非含量简单相加,而是用毒性当量含量这一指标评价二恶英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LXXI 大量动物实验和实验研究,二恶英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皮肤的毒性,并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主要表现为生殖细胞毒性、胚胎发育毒性和致畸性。越南战争退伍军人后代的脊柱裂发生率增加也被认为与当年落叶剂的暴露有关。还有报道表明,TCDD可以在对母体无任何毒性剂量下影响后代的生殖系统出现下一代睾丸发育不良、隐睾症等。而且有些变化成年后才被发现,如精子数减少、质量下降、性行为改变等。剂量较大则可造成不育。TCDD的免疫毒性表现为胸腺萎缩、体液细胞免疫抑制、抗体产生能力抑制、抗病毒能力降低,TCDD的免疫毒性基本确定,并认为免疫系统是TCDD主要的和最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其它毒性的发挥几乎都与其免疫毒性有关。人暴露于高浓度的TCDD时,所观察到的皮肤危害主要是氯痤疮。除此之外,二恶英的皮肤毒性表现还有表皮角化、色素沉着、多汗症和弹性组织变性等。还有报道,TCDD暴露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率的升高,也可引起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改变,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免疫球蛋白降低,高血脂,消化功能障碍,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肌肉关节和运动功能改变,神经和内分泌的改变和衰竭综合症。(3)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可能有三种来源: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燃烧温度高于1100℃时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相对低温下有机物和氮气、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CO和水;含氮有机物燃烧和含氮无机物分解(4)酸性气体(HCl、SOX)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主要有氯化氢和硫氧化物。氯化氢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进入焚烧炉的医疗废物中氯元素的含量,医疗废物中的有机氯化物(塑料)在焚烧过程中大部分都能转化成氯化氢。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通常不到SOX的2~3%。医疗废物中的硫主要以有机硫形式存在,也可能以硫酸盐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在燃烧过程中,有机硫和无机硫化物迅速转化为SO2,但硫酸盐在通常燃烧温度下可长时间稳定,因此,硫酸盐主要存灰渣中。(5)烟尘和重金属烟尘中含有重金属及其氧化物。医疗废物中重金属的排放与其物理化学性质、燃烧条件和烟气净化有关。其排放有两种途径:一是随灰渣排放;二是由于挥发形成气态金属单质或其化合物随烟气排放,挥发性金属优先吸附于飞灰。烟尘中的气态金属以汞含量最高,也是医疗废物设施烟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综上所述,本项目确定风险评价因子为:二恶英、HCl、汞及其化合物、医疗废物。9.2源项分析对于二恶英、HCl、汞及其化合物以事故排放(即有毒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量作为风险评价源。对于医疗废物的泄漏以一辆大车的运输量为风险评价源。9.3有毒有害气体物质排放的后果计算LXXI 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废气直接从二燃室直接排出,排放时间平均为5分钟,最长不10分钟。在进行风险风险时按最大排放时间10分钟考虑。计算结果见下表9.3-3~9.3-6。表9.3-1风险事故源项假定污染物名称排放量(kg/h)排放高度(m)HCl7.710二恶英0.01汞及其化合物0.002本项目主要敏感点为本项目西南面的太阳村、南面的太阳村小学、东南面的过路塘居民、东北面的白石村、北面的珊田村,各敏感点对应的风向、风频的平均风速见表9.3-2。表9.3-2各敏感点对应的风向的平均风速(m/s)和风频风向风速距离对应敏感点年出现频率%NNE1.81100太阳村居民2.3N2.21500太阳村小学5.6NW2.21600过路塘居民13.2SW2.61700白石村居民8.8S2.42000珊田村居民7.8LXXI 表9.3-3风险事故排放预测结果单位:mg/m3时间12min16min20min名称风向最大落地浓度(mg/m3)距离(m)最大落地浓度(mg/m3)距离(m)最大落地浓度(mg/m3)距离(m)HClNNE风0.1773570.0728650.0351410NW风0.1444000.04510520.0211716N风0.1444000.04510520.0211716SW风0.1134560.03012370.0142029S风0.1284270.03611440.0171869Hg及其化合物NNE风0.046×10-33570.019×10-38650.009×10-31410NW风0.038×10-34000.012×10-310520.005×10-31716N风0.038×10-34000.012×10-310520.005×10-31716SW风0.036×10-34560.008×10-312370.004×10-32029S风0.0344270.009×10-311440.004×10-31869二恶英NNE风0.231×10-63570.095×10-68650.045×10-61410NW风0.188×10-64000.05910520.027×10-61716N风0.188×10-64000.05910520.027×10-61716SW风0.147×10-64560.03912370.018×10-62029S风0.167×10-64270.04811440.022×10-61869注:时间从事故发生开始计算LXXI 表9.3-4事故发生后氯化氢影响各敏感点浓度过程(单位:mg/m3)时间(分钟)NNENNWSWS太阳村太阳村小学过路塘白石村珊田村60.0001000080.00830.00070.00020.00090100.04760.01360.00640.01280.0005120.05620.02800.02270.01990.0064140.05620.02890.0260.02010.0151160.05620.02890.02610.02010.0166180.04790.02820.02590.01910.0166200.00860.01530.01960.00730.0161220.00010.00090.00340.00020.01012400000.00152600000表9.3-5事故发生后Hg影响各敏感点浓度过程(单位:ug/m3)时间(分钟)NNENNWSWS太阳村太阳村小学过路塘白石村珊田村60000080.00220.000200.00020100.01240.00350.00170.00330.0001120.01470.00730.00590.00520.0017140.01470.00750.00680.00520.0040160.01470.00750.00680.00520.0044180.01250.00730.00670.00500.0044200.00220.00400.00510.00190.00422200.00020.000900.00272400000.00042600000表9.3-6事故发生后二恶英影响各敏感点浓度过程(单位:pg/m3)时间(分钟)NNENNWSWS太阳村太阳村小学过路塘白石村珊田村60.0001000080.01080.00090.00020.00120100.06210.01770.00830.01660.0006120.07320.03630.02940.02580.0084140.07330.03750.03380.02610.0197160.07320.03750.03380.02600.0216180.06250.03660.03360.02480.0216200.01120.01980.02250.00940.0210220.00010.00120.00440.00020.013224000.000100.00202600000.0001LXXI 9.4有毒有害气体物质排放的风险评价根据预测结果表9.3-3可知,HCl在事故发生后12min时,最大落地浓度为0.177mg/m3、最大落地点与本项目风险事故排气筒水平距离为357米,事故发生后16min时,最大落地浓度为0.072mg/m3、最大落地点与本项目风险事故排气筒水平距离为865米,事故发生后20min时,最大落地浓度为0.035mg/m3、最大落地点与本项目风险事故排气筒水平距离为1410米。根据评价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HCl为0.05mg/m3可知,在事故发生后16分钟内,距离与本项目风险事故排气筒水平距离865m内,事故排放的HCl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根据预测结果表9.3-3可知,Hg在事故发生后12min时,最大落地浓度为0.046ug/m3、最大落地点与本项目风险事故排气筒水平距离为357米,事故发生后16min时,最大落地浓度为0.019ug/m3、最大落地点与本项目风险事故排气筒水平距离为865米,事故发生后20min时,最大落地浓度为0.009ug/m3、最大落地点与本项目风险事故排气筒水平距离为1410米。根据预测结果表9.3-3可知,二恶英在事故发生后12min时,最大落地浓度为0.231pg/m3、最大落地点与本项目风险事故排气筒水平距离为357米,事故发生后16min时,最大落地浓度为0.0095pg/m3、最大落地点与本项目风险事故排气筒水平距离为865米,事故发生后20min时,最大落地浓度为0.045pg/m3、最大落地点与本项目风险事故排气筒水平距离为1410米。参照日本环境厅制定的环境空气标准为0.6pg/m3可知,事故排放的二恶英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由敏感点影响预测表9.3-4可知,风险事故情况下,除太阳村外,其余敏感点的HCl影响浓度均小于0.05mg/m3,而太阳村仅在事故发生后11分钟至17分钟之间HCl影响浓度超过0.05mg/m3,最大浓度为0.0562mg/m3,由于影响太阳村的NNE风的年出现频率也仅为2.3%,因此认为风险事故排放的HCl对周围敏感点环境影响不太大。由敏感点影响预测表9.3-6可知,风险事故情况下,所有敏感点的二恶英影响浓度均小于0.6pg/m3,因此风险事故排放的二恶英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在风险事故发生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较小,但HCl对近距离范围内的环境空气有一定影响,若发生事故时,近距离范围内有人群活动,会对近距离范围内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9.5运输风险评价LXXI 由运输路线的风险识别可知,本项目的运输路线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在人口集中区(包括镇集市)、水域敏感区、车辆易坠落区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医疗废物散落于周围环境,医疗废物中病毒传播,对事故周围的人群健康产生影响。发生事故是不确定的随机事件,且发生的概率很低,因此分析该类事故的环境风险通常采概率方法。P=Q1·Q2·Q3·Q4式中:P–––预测危险品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次/年);Q1–––该地区目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次/万辆·公里);Q2–––每年的交通量(万辆/年);Q3––––运输路线里程(公里);Q4–––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占交通量的比例(%)。据统计,***辖区公路通车里程10653.1公里,其中国道346公里,省道1182.7公里,县道1645.1公里,乡道7404.1公里,高速公路72.2公里,全市共有机动车辆56万辆,2004年1至10月份,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宗。本项目医疗废物运输车辆为10辆。表9.5-1运输风险参数表参数Q1(次/万辆·公里)Q2(万辆/年)Q3(公里)Q4(%)度量0.00104563961.78×10-5由表9.5-1的运输参数可计算出本项目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为0.次/年。从发生运输风险事故的概率的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发生运输风险概率很低,但一旦发生事故,会对事发地点的周围人群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医疗废物中感染性废物中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及传染病原,如艾滋病、乙肝、伤寒病毒,包括SARS病毒等,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若这些物质洒落于地,则可能会感染事故现场周围人群,影响周围人群健康。但只要在发生事故时,及时采取措施、隔离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消毒等清理措施,防止医疗废物与周围人群接触,能有效地防止交通运输过程中医疗废物影响运输路线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加强医疗废物运输管理,最好是进行全程卫星系统监控,建立完备的应急方案。LXXI 9.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9.6.1运输风险防范措施9.6.1.1优化运输路线分析(1)大纲编制阶段的运输路线①***市区和梅县城区两辆大车负责梅江区城区医疗废物的收集。1号线:***市人民医院→处置中心2号线:***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粤医院→梅县人民医院→梅县慢病院→处置中心1号线和2号线各配1辆大车,每天运输一次。医疗废物收集车收集后走梅华公路到过路塘山地,往返里程为56km。②兴宁市区1号线:兴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处置中心2号线:兴宁市中医院→兴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处置中心3号线:兴宁市保健院→处置中心1号线和2号线各配1辆大车,3号线配1辆小车,每天运输一次,医疗废物收集车收集后走梅华公路到过路塘山地,往返里程为64km。③丰顺县城1辆小车负责丰顺县城医院医疗废物的收集,具体路线为:丰顺县留隍中心卫生院→丰顺县潭江中心卫生院→丰顺县慢病医院→丰顺县妇幼保健院→丰顺县丰良中心卫生院→丰顺县中医院→丰顺县人民医院→处置中心医疗废物收集车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后先走G206国道,然后转入梅华公路运至过路塘山地,往返里程为104km。④五华县城一辆大车负责五华县城医院医疗废物的收集,具体路线为:五华县中医院→五华县人民医院→处置中心医疗废物收集车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后走梅华公路到过路塘山地,往返里程为70km。⑤大埔县城一辆大车负责大埔县城医院医疗废物的收集,具体路线为:大埔县中医院→大埔县慢病站→大埔县湖寮卫生院→大埔县茶阳卫生院→LXXI 大埔县高陂卫生院→大埔县妇幼保健院→大埔县大麻卫生院→大埔县人民医院→处置中心。医疗废物收集车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后先走S333省道,后转至梅华公路运至过路塘山地,往返里程为236km。⑥蕉岭县城一辆大车负责蕉岭县城医院医疗废物的收集,具体路线为:蕉岭县慢病站→蕉岭县妇幼保健院→蕉岭县圣心医院→蕉岭县福卫生院→蕉岭县中医院→蕉岭县人民医院→处置中心。医疗废物收集车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后先走G205国道,后转至梅华公路运至过路塘山地,往返里程为136km。⑦平远县城一辆小车负责平远县城医院医疗废物的收集,具体路线为:平远县慢病站→平远县妇幼保健院→平远县中医院→平远县人民医院→处置中心。医疗废物收集车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后先走G206国道,后转至梅华公路运至过路塘山地,往返里程为126km。(2)优化运输线路分析在报告书编制阶段,环评单位与业主共同就本项目的运输路线进行了优化,在路线优化过程中考虑到医疗废物运输路线需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应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本项目的现规划的运输路线优化分析如下:(1)线路一***市区、梅县城区(梅江以北、以西城区部分)至处置中心205国道→梅华公路→集中处置中心。(2)线路二***江南城区、大埔县至处置中心S333→***江南城区→东山大桥→东山大道→路线一→集中处置站。环评大纲阶段的大埔县的运输路线为:医疗废物收集车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后先走S333省道,后转至梅华公路运至过路塘山地。此路线在***城区经过了***市的二级水源保护区。运输路线优化后避开了这一敏感点。(3)线路三蕉岭县、平远县至处置中心蕉岭县城各医院→205国道蕉头窝路口→S332→平远县城各医院→206国道→路线一→集中处置中心。LXXI 由于蕉岭县和平远县的医疗废物不多,综合考虑一条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车辆,从而减少运输风险。在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考虑先远后近的原则,先收集距离最远的蕉岭县,然后沿S332收集沿线的乡镇卫生站的医疗废物,再经收集平远县的医疗废物后沿206国道到***后,经线路一到处置中心。环评大纲阶段为两条运输路线,分别为:1)蕉岭运输路线:医疗废物收集车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后先走G205国道,后转至梅华公路运至过路塘山地。2)平远运输路线:医疗废物收集车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后先走G206国道,后转至梅华公路运至过路塘山地。在大纲阶段运输路线没有考虑收集沿线中心镇医疗废物的收集,蕉岭和平远的医疗废物均不多,但需要考虑2辆车。线路优化后,能收集各县中心镇的医疗废物、保护环境和人群健康,且能减少运输车辆、减少了运输风险。(4)线路四丰顺县至处置中心梅华公路→新圩→水口→206国道→丰顺县城各医院→206国道→畲江→荷泗→梅华公路→集中处置站。丰顺县的医疗废物不多,在收集丰顺县医疗废物时,沿途收集道路沿线乡镇的医疗废物。大纲阶段的运输路线:医疗废物收集车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后先走G206国道,然后转入梅华公路运至过路塘山地,没有考虑收集中心镇的医疗废物。运输路线优化后,收集中心镇的医疗废物、保护环境和人群健康。(5)线路五兴宁市集中处置站→径南→205国道→兴宁市区各医院→经坜陂、新圩→梅华公路→集中处置站。大纲阶段的运输路线:医疗废物收集车收集后走梅华公路到过路塘山地,没有考虑收集中心镇的医疗废物。运输路线优化后,收集中心镇的医疗废物、保护环境和人群健康。(6)线路六五华县五华县城各医院→梅华公路→集中处置站。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现在的运输路线优于大纲阶段的运输路线。9.6.1.2运输车辆要求医疗废物运送应当使用专用车辆。车辆厢体应与驾驶室分离并密闭;厢体应达到气密性要求,内壁光滑平整,易于清洗消毒;厢体材料防水、耐腐蚀;厢体底部防液体渗漏,并设清洗污水的排水收集装置。运送车辆应符合《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GB19217-2003)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要求。ü运送车辆应配备LXXI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4.1.2中规定的文件、设备及用品,并应配备有与运输的医疗废物性质相适应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车辆应当安装行驶记录仪或定位系统。ü图形和文字标识(1)医疗废物运送车辆必须在车辆前部和后部、车厢两侧设置专用警示标识;(2)运送车辆驾驶室两侧喷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名称和运送车辆编号。ü医疗废物运输车辆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医疗废物专用车辆应当达到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ü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ü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不得运送其他物品。9.6.1.3运送管理要求(1)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交接、运输的收运全过程均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等相关规定执行,在运送时执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及产生单位共同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运输车辆填写《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同时还应填报医疗废物处置报表,报临有关环境保部门备案。(2)处置中心要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车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运输车辆应当取得《医疗废物运输许可证》。(4)运输车辆不允超载。(5)在运输医疗废物时,应当遵守有关部门关于医疗废物运输线路、时间、速度方面的有关规定。(6)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操作规程培训。(7)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8)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当根据总体医疗废物处置方案,配备足够数量的运送车辆和备用应急车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为每辆运送车指定负责人,对医疗废物运送过程负责。LXXI (9)运送频次:对于有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处置单位必须每天派车上门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如发生道路交通中断等事故,如道路出现滑坡,车辆不能通行的情况下,且当地最高气温高于25℃时,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医疗废物低温暂时贮存,暂时贮存温度应低于20℃,时间最长不超过48小时。对于无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如门诊部、诊所,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尽可能做到日产日清,若无法做到则至少2天收集一次医疗废物,且无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应配置专用暂时贮存柜(箱)。(10)运送路线: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11)经包装的医疗废物应盛放于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周转箱(桶)或一次性专用包装容器内。专用周转箱(桶)或一次性专用包装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12)医疗废物装卸载尽可能采用机械作业,将周转箱整齐地装入车内,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如需手工操作应做好人员防护。(13)医疗废物运送前,处置中心必须对每辆运送车的车况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后方可出车。运送车辆负责人应对每辆运送车是否配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4.1.2所要求的辅助物品进行检查,确保完备。(14)医疗废物运送车辆不得搭乘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装载或混装其他货物和动植物。(15)车辆行驶时应锁闭车厢门,确保安全,不得丢失、遗撒和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9.6.1.4运输专业人员要求(1)专用车辆的驾驶人员取得相应机动车驾驶证,年龄不超过60周岁(2)从事道路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3)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等事故,驾驶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和处置中心报告,说明事故情况、危害和应急措施,并在现场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置。处置中心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4)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对运送人员进行有关专业技能和职业卫生防护的培训,并达到如下要求:1)熟悉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掌握环保部门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2)熟知本岗位的职责和理解本规范的重要性;3)熟悉医疗废物分类与包装标识要求,装卸、搬运医疗废物容器(如包装袋、利器盒等)、周转箱(桶)的正确操作程序;LXXI 4)在运送途中一旦发生医疗废物外溢、散落等应急情况时,知道如何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5)了解医疗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性,以及坚持使用个人卫生防护用品的重要性;6)运送人员在运送过程中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防护用品;7)运送人员体检:2次/年,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9.6.2处置中心风险防范措施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中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主要是从管理制度、设计规范、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监督检查、岗位培训和演习、警示标志、记录备案等方面考虑。9.6.2.1焚烧处置厂运行条件(1)医疗废物处置运营单位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获得许可证后方可运营;未取得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2)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应符合《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要求。(3)必须具有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应数量的操作人员。(4)具有完备的保障医疗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的规章制度。(5)具有保障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厂正常运行的周转资金和辅助原料。9.6.2.2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岗、定员焚烧厂运营机构的设置应以精简高效、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原则,做到分工合理、职责分明。焚烧厂劳动定员分为生产人员、辅助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焚烧厂医疗废物接收、转运、贮存、焚烧处置、清洗消毒等岗位应按生产和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场所工作性质确定。LXXI 9.6.2.3人员培训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厂应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紧急处理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1)对焚烧处置厂所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最低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熟悉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②了解医疗废物危险性方面的知识;③明确医疗废物安全卫生处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④熟悉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包装标识;⑤熟悉医疗废物焚烧厂运作的工艺流程;⑥掌握劳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使用知识和个人卫生措施;⑦熟悉处理泄漏和其他事故的应急操作程序。2)医疗废物焚烧处置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还应包括:①医疗废物接收、转运、贮存和上料的具体操作,以及灰渣处理的安全操作;②处置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设备的启动和关闭;③控制、报警和指示系统的运行和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纠正操作;④最佳的运行温度、压力、燃烧空气量,以及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的条件;⑤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产生的排放物应达到的技术规范;⑥设备运行故障的检查和排除;⑦事故或紧急情况下人工操作和事故处理;⑧设备日常和定期维护;⑨设备运行及维护记录,以及泄漏事故和其他事件的记录及报告。3)技术人员应掌握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处理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9.6.2.4医疗废物接收交接制度(1)医疗废物交接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进行记录和管理。(2)医疗废物接收交接分为医疗废物现场交接和《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的交接。(3)医疗废物应现场交接,核对其数量、种类、标识与《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是否相符,及包装是否密封。LXXI (4)若现场实物与《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不相符,应及时向焚烧厂负责人汇报并通知医疗废物委托人进行核实。(5)若发现医疗废物包装袋破裂、泄漏或其他事故时,焚烧处置厂应协助运输单位进行处理。(6)交接双方必须根据交接情况认真填写《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并签字确认。(7)根据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妥善保存《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并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8)焚烧厂应对接收的医疗废物及时登记,并将进厂医疗废物的数量、重量等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9.6.2.5焚烧厂运行记录制度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建立生产设施运行状况、设施维护和医疗废物焚烧处置生产活动等的登记制度,主要记录内容包括:(1)《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的记录和妥善保存;(2)医疗废物接收登记;(3)医疗废物进场运输车车牌号、来源、重量、进场日期及时间、离场时间等进行登记。(4)清洗消毒操作的登记;(5)生产设施运行工艺控制参数记录;(6)医疗废物焚烧灰渣处理处置情况的记录;(7)生产设施维修情况的记录;(8)环境监测数据的记录;(9)生产事故及处置情况的记录;(10)定期检测、评价及评估情况的记录。9.6.2.6交接班制度为保证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厂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必须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内容包括:(1)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及生产辅助材料的交接;(2)医疗废物的交接;(3)运行记录的交接;LXXI (4)上下班交接人员应在现场进行实物交接;(5)运行记录交接前,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现场;(6)交接班程序未能顺利完成时,应及时向生产管理负责人报告;(7)交接班人员对实物及运行记录核实确定后,应签字确认。9.6.2.7劳动保护(1)加强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消毒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2)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3)应提供工作人员防护的设备和衣服,员工上班必须穿工作服,下班后及时更换。工作服应勤洗勤换并定期消毒。(4)工作人员所需防护设备和衣服的购置、发放、回收和报废均应进行登记。报废的防护设备应交由专人处理,不得自行处置。(5)在指定的、有标志的明显位置应配备必要的防护救生用品及药品。防护救生用品和药品要有专人管理,并及时检查和更换。(6)应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程序、包括预防免疫、暴露后的预防处理和医疗监护。(7)应定期做好空气和污水的检测工作。(8)应做好防虫、防鼠工作,消灭蚊蝇滋生地。(9)应提供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的洗涤设施(有热水和肥皂)。9.6.2.8安全生产(1)处置中心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的有关规定。各岗位应根据工艺特征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各岗位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应定期进行教育培训。(4)严禁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擅自启、闭本岗位设备。(5)操作人员启、闭电器开关时,应按电工规程进行。(6)检修电器控制柜时,必须先通知变、配电站断掉该系统电源,并验明无电后,方可作业。(7)高温设备、设备高温部位和高温环境下进行操作,应有防止烫伤的措施。LXXI (8)检修人员进入焚烧炉检修前应先对炉内强制输送新鲜空气并测定炉内含氧量,待含氧量大于19%后方可进入。检修人员在炉内检修时需佩戴防毒面具,同时炉外应有人监护。(9)风机工作时,操作人员不得贴近联轴器等旋转部件。(10)厂内及生产区内运输管理,应符合《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的有关规定。(11)在主要通道处均应设置安全应急灯。(12)建立并严格执行定期和经常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严禁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13)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中心应对危害和事故隐患进行识别,采取事故预防措施,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感染性事故应急预案、医疗废物泄漏应急预案等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设施设备能力不能保证医疗废物正常处置时的应急预案。9.6.2.9定期检测、评价及评估(1)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必要时应采取改进措施。(2)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档案,每半年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3)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厂的设施、设备运行及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消除安全隐患。(4)定期对废物处理程序及人员操作进行安全评估,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5)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并确保监控装置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9.6.2.10设计规范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建设要符合《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和《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19128—2003)以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的要求。(1)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在处置厂出入口、暂时贮存设施、处置场所等,按照GB15562.2以及卫生和环保部门制定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和警示标识规定》设置警示标志。LXXI (2)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在法定边界设置隔离围护结构,防止无关人员和家禽、宠物进入。(3)医疗废物处置厂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清洗消毒间应采用全封闭、微负压设计,并保证新风量30m3/人.h。室内换出的空气必须进入医疗废物焚烧(热解焚烧)炉内焚烧处理。(4)应保证其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全年正常运行。(5)医疗废物处置厂应建有污水集中消毒处理设施,处置厂的车辆、周转箱、暂时贮存场所、处置现场地面的冲洗污水应先进行消毒处理,再排入处置厂内的污水集中消毒处理设施处理。(6)医疗废物处置厂应建有污泥脱水或干化处理设施,脱水或干化后焚烧处理。(7)医疗废物处置厂应设自动称重装置,计量医疗废物的处置量。(8)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并定期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数据。9.7应急预案9.7.1应急计划区应急计划区包括危险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危险目标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运输车辆。环境保护目标为运输路线中的人群集中区、水域敏感区、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周围的环境敏感点(见表9.1-2)。9.7.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为了有条不紊地应对环境突发事件,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处理效率,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成立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由办公室、生产科、设备维修科、污染设施运营科和保安科等组成,一旦有人员和电话变动,应及时更新相应内容。9.7.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LXXI 9.7.2.2应急人员分组通讯联络组:消防动力组:抢修组:医护组:机动警戒组:后勤保障组:9.7.3应急指挥机构及各分组成员职责9.7.3.1指挥部成员职责(1)负责协调指挥环境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本预案实施中的组织协调和统一对外关系。(2)负责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防范队伍的建设和设备器材的配置。(3)组织、指导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演习。(4)审核应急经费预算。(5)参与本预案的修订工作。9.7.3.2各小组职责(1)通讯联络组:主要负责应急过程中指挥部成员、及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保证应急过程中的通讯畅通,同时对事故的全过程做好处理记录和报告记录。(2)消防动力组:主要负责应急过程中的动力保障以及事故过程中的火灾预防。(3)抢修组:负责各种事故条件下的设备、设施抢修。(4)医护组:主要对应急过程中的伤员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送工作。(5)机动警戒组:依照规定指挥控制事故发生区的秩序,人员疏散以及危险区的警戒工作,并作为机动人员随时待命。(6)后勤保障组:准备启动应急系统,负责应急过程中的物资和供应。LXXI 9.7.4应急救援保障9.7.4.1内部保障(1)为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事先配备了应急装备器材,并由专门人员负责保管、检修、检验、确保各种应急器材处于完好状态。(2)绘制详细的焚烧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图和周围环境图、运输路线图,制定医疗废物运输、焚烧处置等管理规定和互救信息、污染治理设施操作规程、废气处理工艺流程说明等,并建立档案专门管理。(3)建立畅通有效的应急通讯系统,印刷应急联络通讯录分发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并在明显位置张贴。(4)实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责任制,将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感。(5)建立了各项应急保障制度,如值班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应急演练制度等。9.7.4.2外部救援(1)与政府及相关单位保持联络,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内部无法排除时,及时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2)聘任行业专家,成立专家咨询组,为事故应急提供技术支持。9.7.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交通保障和管制。编制环境应急事件联系通讯录。9.7.6应急措施9.7.6.1运输风险事故应急措施运送过程中当发生翻车、撞车导致医疗废物大量溢出、散落时,运送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应急事故小组取得联系,请求当地公安交警、环境保护或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支持。同时,运送人员应采取下述应急措施:1)立即请求公安交通警察在受污染地区设立隔离区,禁止其他车辆和行人穿过,避免污染物扩散和对行人造成伤害;LXXI 2)对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和消毒处理。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吸附材料吸收处理、消毒;3)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工作时须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靴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4)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皮肤)不慎受到伤害,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到医院接受救治;5)清洁人员还须对被污染的现场地面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6)医疗废物若散落于水中,应根据河流的具体情况,及时通知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航道部门、河流下游的自来水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单位,采取措施防止受污染的水影响沿线居民身体健康和财产损失;对发生的事故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处置单位必须向当地环保和卫生部门报告事故发生情况。事故处理完毕后,处置单位要向上述两个部门写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型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名称;3)医疗废物泄露、散落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若交通道路被阻断,医疗废物不能及时运至处理中心时,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应及时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联系,共同解决道路阻断问题或另找运输路线,保证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在医院的暂时贮存时间不超过2天。9.7.6.2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风险事故应急措施划定警戒区范围,警戒范围确定后,同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应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2)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3)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健康影响。4)除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警戒区域内应严禁吸烟、饮食等。人员撤离与疏散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原则:1)人员应向上风、侧风方向转移;2)指定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LXXI 1)人员疏散完毕,要检查是否有人留在警戒区内。若有大量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时,根据有毒有害气体预测分析可知,太阳村会受到HCl的影响,因此建议根据当时的气象条件和专家咨询组意见确定是否需要转移太阳村居民。9.7.7善后处置和恢复措施应急处置现场均应设洗消站,对应急处置过程中收集的泄漏物、废水等进行集中处理,对应急处置人员用过的器具进行洗消。利用救灾资金对损坏的设备、仪表、车辆等进行维修,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对抢险救援人员进行健康监护或体检。积极对事故过程中的死伤人员进行医院治疗或发放抚恤金。积极对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损害和人群健康损害进行赔偿。如果泄漏物均已得到收集、隔离、洗消;有毒气体的浓度均已降到安全水平,并且符合我国相关环保标准的要求;伤亡人员均得到及时救护处置;危险建筑物残部得到处理,无坍塌、倾倒危险;或其他应该满足的条件时,由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事后,由应急指挥部根据所发生事故的危害和影响,组建事故调查组,彻底查清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形成事故调查报告。9.7.8应急培训计划和演习9.7.8.1应急宣传(1)组织员工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栏等途径增强职工危机防备意识和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2)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手册》。(3)制作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览表。9.7.8.2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开展面向职工的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培训。将环境突发事件预防、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等作为重要培训内容,以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并积极参加环保部门的相关培训活动。LXXI 9.7.8.3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1)适时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从而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强化配合意识。(2)一般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进行1-2次。9.8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特殊要求在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24条第(一)项中规定需要隔离治疗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况增加的其他需要隔离治疗的甲类或乙类(如SARS)传染病的病人、疑似病人在治疗、隔离观察、诊断及其相关活动中产生的高度感染性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要求特殊处置。9.8.1分类收集、暂时贮存医疗废物应由专人收集、双层包装,包装袋应特别注明是高度感染性废物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场所应为专场存放、专人管理,不能与一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混装。暂时贮存场所由专人使用0.2%-0.5%过氧乙酸或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墙壁或拖地消毒,每天上下午各一次。9.8.2运送和处置处置中心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必须使用固定专用车辆,由专人负责,并且不得与其他医疗废物混装、混运。运送时间应错开上下班高峰期,运送路线要避开人口稠密地区;运送车辆每次卸载完毕,必须使用0.5%过氧乙酸喷洒消毒。医疗废物采用高温焚烧处置,运抵处置场所的医疗废物尽可能做到随到随处置,在处置单位的暂时贮存时间最多不得超过12小时。处置中心厂内必须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的隔离区,隔离区应有明显的标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处置厂隔离区必须由专人使用0.2%-0.5%过氧乙酸或1000mg/l-2000mg/lLXXI 含氯消毒剂对墙壁、地面或物体表面喷洒或拖地消毒,每天上下午各一次。9.8.3人员卫生防护运送及焚烧处置装置操作人员的防护要求应达到卫生部门规定的一级防护要求,即必须穿工作服、隔离衣、防护靴、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近距离处置废物的人员还应戴护目镜。每次运送或处置操作完毕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并洗澡。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9.8.4应急处置要求当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的处置能力无法满足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要求时,经环保部门批准,可采用其他应急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增加临时医疗废物处理能力。LXXI 10清洁生产10.1清洁生产10.1.1运输车辆清洁生产分析本项目的医疗废物运输车辆满足:1)《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的要求;2)《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的医疗废物运送车辆的要求。运输车辆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10.1.2焚烧设施生产分析本项目医疗废物处理量为8t/d,采用“高温热解焚烧炉”。根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复核大纲(试行)》:“危险废物焚烧炉型应优先采用对废物种类适应性强的回转窑焚烧炉。医疗废物焚烧炉型选择时,单台处理能力在10吨/日以上的焚烧炉应优先采用回转窑焚烧炉,鼓励采用连续热解焚烧炉;小于10吨/日,优先采用连续热解焚烧炉、高温蒸煮等工艺,严禁采用单燃烧室焚烧炉和炉排炉。积极发展和鼓励其他新技术的开发和示范建设。”因此本项目采用的高温热解焚烧炉符合《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复核大纲(试行)》中炉型选择要求。本项目的服务年限为2006-2025年,满足《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中“处理规模8t/d(含8t/d)以上医疗废物焚烧厂设计服务期限不应低于15年”的要求。表10.1-1本项目焚烧设施清洁生产分析表项目本项目《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要求《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19128—2003)要求清洁生产分析医疗废物处置时间周期--满足HJ/T177-2005LXXI 1个卸料区,不超过24h;若冷库开放,且冷库内温度保持5℃以下,则存放时间最多不超过72小时。医疗废物焚烧厂接收的医疗废物应尽可能当天焚烧处理。若处置厂对医疗废物进行贮存,贮存温度≥5℃时,贮存不得超过24小时;在5℃以下冷藏,不得超过72小时。进料系统医疗废物焚烧系统的进料系统采用双闸门密闭连锁控制方式,使进料系统保持负压状态防止有害气体的溢出。进料系统应处于负压状态,防止有害气体逸出焚烧炉应该采用密闭的自动进料装置满足HJ/T177-2005和GB19128—2003焚烧炉结构由一燃室和二燃室组成,二燃室配备助燃空气和辅助燃烧装置由一燃室和二燃室组成,一燃室是燃烧或热解作用,二燃室是实现完全燃烧焚烧炉应该设置二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应配备助燃空气和辅助燃烧装置满足HJ/T177-2005和GB19128—2003二燃室焚烧温度1100℃≥850℃≥850℃满足HJ/T177-2005和GB19128—2003二次燃烧室烟气停留时间≥2.0秒≥2.0秒≥2.0秒满足HJ/T177-2005和GB19128—2003燃烧效率≥99.9%≥99.9%--满足HJ/T177-2005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5%<5%<5%满足HJ/T177-2005和GB19128—2003烟气净化效率≥83.3%,满足GB18484-2001满足GB18484-2001满足GB18484-2001满足HJ/T177-2005和GB19128—2003烟气监测系统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焚烧炉烟气净化装置应该设有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烟气排放状况满足GB19128—2003LXXI 从表10.1-1可知,本项目焚烧设施符合清洁生产要求。10.1.3二恶英有害物质的防治在有毒有害气体中,二恶英类(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呋喃)对大气污染和人体毒性影响最大,是各国对医疗废物焚烧炉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本项目设计采取的热解焚烧炉原理和系统各环节上控制了其产生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控制二恶英类的产生,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二恶英类生成最基本的四个条件是:氯、氧、温度和催化剂。具体如下:(1)氯的含量—随医疗废物成份不同而随时变化,为不可预见因素(2)氧的含量—在热解焚烧炉系统中,焚烧炉的空气过量系数较低,热解炉始终处于缺氧状态,氧原子优先与C、H结合,削弱了二恶英类的生成环境(3)温度因素—在二次燃烧室中温度高达1100℃以上,烟气停留大于2S,可将所有有机物燃烧尽;燃烧炉内因无水冷壁管且没有死角,故温度均匀,不易形成湍流,不会残留有害的有机物(4)催化剂因素—热解炉温度较低,重金属基本上不被分解,烟气中很少重金属离子,从而减少了催化剂的成分;热解炉烟气中碳氢的成分高,Cl优先与H结合(5)在燃烧炉后高温区后采用骤冷技术,使烟气骤冷,控制烟气在200~600℃温度区间的停留时间小于1秒,从而防止可能产生的二恶英类,并在尾气净化装置中通过喷入活性炭进一吸附支除可能产生的微量二恶英类污染物。10.1.4安全和环保分析本项目处置的医疗废物的包装、运输、转移均满足《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6-2005)进行操作。本项目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有以下设备组成:旁路卸压烟囱,冷却系统,除酸系统,吸附系统,袋式除尘器和排放烟囱。焚烧炉烟气经净化系统净化后满足《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要求。LXXI 各生产和辅助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场区初期雨水收集后在废水处理站经絮凝沉淀和消毒处理后回用至喷淋式急冷塔,所有污水全部回用,实现零排放。医疗废物除尘设备产生的飞灰密闭收集贮存,并按照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固化后送往位于惠州的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安全填埋处置。工作人员上岗前均接受安全教育,运送及焚烧处置装置操作人员的防护要求应达到卫生部门规定的一级防护要求,即必须穿工作服、隔离衣、防护靴、戴工作防护帽和防护口罩,近距离处置废物的人员还应戴护目镜。10.1.5燃料选择及成份分析本项目的辅助燃料燃料油采用轻柴油,轻柴油的成份见表10.1-2。表10.1-2辅助燃油轻柴油特性表序号项目单位数据1C%86.32H%13.33S%0.34O+H%0.15灰%微量6水%微量由表10.1-2可知,本项目的辅助燃料的含S量为0.3%,属于清洁能源。10.1.6自动控制系统焚烧处理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进料控制系统:包括进料量、进料设备启停控制;(2)焚烧控制系统:包括空气量、辅助燃油量的控制,用以控制炉膛温度及燃烧效率;(3)烟气净化控制系统:包括冷却水量、消石灰量、活性炭量、液位、烟气温度的控制以及除尘器运行程控,以保证各污染物排放达标;(4)炉渣处理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启停并与相关设备联锁;(5)辅助工程控制系统:(5)其它必要的控制系统。LXXI 10.1.7应急设施本项目建有8t/d处理能力的焚烧炉及相应的辅助配套设施。处置中心所有的辅助设施均有备用,确保处置中心发生任何情况时都能运行不间断。医疗废物贮存室包括两个医疗废物贮存间,能灵活使用,应付紧急状态下各种废物隔离、分类存放的需要。1辆备用运输车可满足应急事故处理的运输需要。另外设有应急医务室,可以进行应急急救。备足防护用品,以及应急专用工具(包括随车配备)。10.1.8清洁生产小结本项目采用高效率、低能耗医疗废物焚烧处理技术,配置了完善的焚烧前的密闭负压暂存、烟气净化、应急设施、计算机自控、在线监测、废水零排放等系统,确保了医疗废物焚烧处理全过程的无害化、可靠性和安全性。项目所采用工艺满足《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和《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GB19128-2003)要求,可认为本项目的生产符合清洁生产要求。LXXI 11医疗废物处理工艺和本项目选址的可行性分析11.1医疗废物处理工艺可行性论证本项目采用高温热解焚烧炉技术处理医疗废物。高温焚烧处理法具备对医疗废物适应范围广、处理后的医疗废物难以辨认、消毒杀菌彻底,使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减容减量效果显著,有关的标准规范齐全,技术成熟等多方面优点。高温焚烧所产生的污染物经过先进的去除污染设备,可以控制在国家的标准范围内,是首推的可供选择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也是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推崇的最佳处理方法。目前***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规模为8t/d,《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复核大纲(试行)》中“危险废物焚烧炉型应优先采用对废物种类适应性强的回转窑焚烧炉。医疗废物焚烧炉型选择时,单台处理能力在10吨/日以上的焚烧炉应优先采用回转窑焚烧炉,鼓励采用连续热解焚烧炉;小于10吨/日,优先采用连续热解焚烧炉、高温蒸煮等工艺”,因此本项目采用的高温热解焚烧炉是属于鼓励使用的炉型。***市医疗废物组成见下表。表11.1-4 ***市医疗废物组成比例(单位:%)组成塑料玻璃金属纱布提取物纸生活垃圾其它比例10.6612.036.2321.28.1517.8516.418.47从上表可知,医疗废物中药品和化学药剂废物含量较低。高温热解焚烧炉可以有效处置目前***医疗废物,医疗处置工艺高温热解焚烧炉是可行的。考虑到热解焚烧对药品和化学药剂处理能力有限,因此建议远期焚烧炉选用回转窑焚烧炉。11.2本项目选址合理合法性分析11.2.1本项目规划建设合理合法性分析《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第三十三条规定,“LXXI 尚无集中处置设施或者处置能力不足的城市,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应当在1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县级市应当在2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第二十四条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应当远离居(村)民居住区、水源保护区和交通干道,与工厂、企业等工作场所有适当的安全防护距离,并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国函[2003]128号)是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规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编制完成的。该规划目标是力争在2006年底前,消除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污染隐患,基本实现全国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贮存和处置,为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保障。该规划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原则上以设区市为规划单元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在合理运输半径内接纳处置辖区内所有县城医疗废物,东中部地区要辐射到乡镇卫生院。不提倡医院分散处置。鼓励交通发达、城镇密集地区的城市联合建设、共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该规划在***市布设了一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服务范围是***全市,建设期限是2006年。《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在***规划布设了10吨/日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期限也是2006年。《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各地级以上市建设1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从以上的分析可见,本项目的规划建设是符合有关法律和规划的要求的。11.2.2本项目选址与有关技术规范及环境功能区划的相符性分析(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中明确规定了焚烧厂选址原则如下:①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GHZBl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Ⅱ类功能区和GB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②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本项目拟建址位于***市兴宁市径南镇太阳村过路塘山地。根据《***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属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不属于GBLXXI 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本项目所在区域属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区,不属于I类区。本项目拟建址目前为山地,不属于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兴宁市的全年主导风向为NW风,频率为15%,距离项目最近的居民点为西南面的太阳村居民,本项目不处于该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由此可见,本项目的选址符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中对选址的有关要求。(2)《关于印发<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的通知》(环发〔2004〕58号)该技术原则中对厂(场)址选择作出如下规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选址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的有关规定。其厂(场)址选择前应进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应急救援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厂址的各种因素可分成A、B、C三类。A类为必须满足,B类为场址比选优劣的重要条件,C类为参考条件。危险废物焚烧厂厂界距居民区应大于1000米。在本报告书工程分析表2.2-1中对本项目拟建址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应急救援等诸多方面与技术原则的有关要求进行了相符性分析,从中可见,本项目的选址是符合该技术原则中对厂址选址的要求的。(3)《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该技术规范对处置厂选址规定如下:①处置厂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②处置厂不允许建设在GB3838中规定的地表水I类、II类功能区和GB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I类功能区。③处置厂选址应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24条规定,远离居(村)民区、交通干道,要求处置厂厂界与上述区域和类似区域边界的距离大于800米。处置厂的选址应遵守国家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处置厂距离工厂、企业等工作场所直线距离应大于300米,地表水域应大于150米。④处置厂的选址应尽可能位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LXXI 尽管本项目所在区域属未开发的山区丘陵地带,没有编制相应的城市生活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但本项目从环境功能区划上不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距离最近居民区1100米,距离梅华公路150米(梅华公路属县级公路,昼间车流量为每20分种16辆,夜间车流量为每20分钟7辆,不属于交通干道),项目周围均为山地,无工厂、企业,距离地表水域大窝水库约10公里,且处于兴宁市常年主导风向NW风的下风向。由此可见,本项目选址符合该技术规范的要求。(4)《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6-2005)该技术要求对厂址选择有如下规定:①厂址选择应符合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及当地城乡总体发展规划,符合当地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的要求,并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的认定。②厂址选择应符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中的选址要求。③厂址选择还应符合以下条件:l厂址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选在发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砂及采矿隐落区等地区。l选址应综合考虑交通、运输距离、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宜进行公众调查。l厂址不应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必须建在该地区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l厂址选择应同时考虑炉渣、飞灰处理与处置的场所。l厂址附近应有满足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和污水排放条件。l厂址附近应保障电力供应。根据***市恒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于2006年1月的勘察结果,本项目拟建址径南镇太阳村过路塘不属于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砂及采矿隐落区等地区,不属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厂区总平面布设中考虑了炉渣、飞灰处理与处置的场所,并且有供水、供电的能力。可见,本项目符合该技术要求对选址的有关规定。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的规划建设及选址符合国家和广东省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规划、以及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技术规划、技术原则、技术要求等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的建设是合理合法的。LXXI 12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可行性分析12.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详见第五章,在此不累述。12.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12.2.1废水处理工艺及回用可行性分析排水设计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各生产和辅助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场区初期雨水收集后在废水处理站经絮凝沉淀和消毒处理后回用至喷淋式急冷塔,所有污水全部回用,实现零排放。本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量总计为26.9t/d,收集初期雨水10t/次,设有1个100m3的事故调节池。根据各车间废水的产生量,考虑到废水水量的波动性,污水处理车间设计规模为28m3/d,每天工作8h,每小时处理3.5m3。处理工艺如下:各种生产废水→调节池→絮凝池→沉淀池→消毒池。各种生产废水汇入调节池调节水量水质,然后泵入絮凝池,加入絮凝剂溶液进行还原,通过PH计控制PH=8-9,然后排入沉淀池沉淀,去除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和少量有机物,出水进入消毒池,与NaClO消毒液混合,废水消毒后进入贮水池,作为喷淋式急冷塔冷却用水。沉淀池产生的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上清液排入调节池,污泥经板框压滤机压滤后,含水率低于80%,每天约有30~60kg,属于危险废物,送至焚烧车间焚烧处置。为防止因废水处理设备发生故障而造成处理的废水不达标,在废水车间考虑设置事故调节池,调节池容积为100m3,以保证不会发生事故排放。由于考虑到初期雨水(10m3/次)的收集处理,初期雨水收集到事故调节池后分量进行处理,以便对初期雨水的处理不影响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综上所述,本项目设计的污水处理工艺规模能处理本项目的污水。(2)全部回用可行性分析LXXI 由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可知,烟气冷却系统将二燃烟道出来的烟气进行降温,含尘高温烟气进入急冷塔后,高温烟气与喷雾状的水直接进行热交换,使之从950℃高温降到200℃下游烟气处理设备可以接受的温度避免二噁英类的再度生成。急冷塔需水量为1.17m3/h,即每天需水量为28.08m3/d,石灰乳用水量为0.6m3/d,飞灰固化用水量为1m3/d。因此本项目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可全部用于急冷塔。因此本项目废水实现零排放是可行的。12.2.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包括急冷系统、吸附装置、消石灰和活性炭加入装置、布袋除尘系统、送风及引风系统、烟囱、在线检测系统等部分组成。12.2.2.1烟气净化工艺方案的选择医疗废物焚烧烟气中的污染物包括酸性气体(HCl、HF、SOX、NOX等)、颗粒物(粉尘)、重金属(Hg、Pb、Cr等)和有机毒性污染物(二恶英、呋喃等)四大类。为了防止医疗固体废物焚烧处理过程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利用烟气净化系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确保尾气指标满足《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烟气净化系统分以下几步组成:冷却、除酸、吸附、除尘。冷却只能采取急冷的方式防止产生二恶英;吸附也只有喷活性碳粉末的方案,除酸和除尘则有多个方案可供选择。(1)除酸工艺的选择焚烧烟气中酸性气体的脱除工艺主要有干法工艺、半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干法工艺是将石灰粉喷入反应器,与焚烧烟气中酸性气体反应产生固态化合物,该法对HCl的去除率一般为80-90%。半干法工艺是将一定浓度的石灰浆喷入雾化反应器,与焚烧烟气中酸性气体反应产生固态化合物,并通过喷水控制反应温度。该法对HCl的去除率一般为90-99%。湿法工艺是将烟气在湿式洗涤塔中被碱液洗涤,与焚烧烟气中酸性气体反应产生能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洗涤塔排除的废水需要经过处理。该法对HCl的去除率一般为98-99%。这三种工艺中,半干法工艺具有零废水排放、要求较高、系统简单、设备成熟等优点,在城市垃圾焚烧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也提出优先选用半干法烟气净化方式。因此本报告推荐半干法工艺。LXXI (1)除尘工艺的选择焚烧系统中常用的除尘工艺主要有: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静电除尘效率较高。在电厂中普遍使用,除尘效率一般在99%以上,适于微小粒状污染物的去除,也有去除重金属的效能。但影响其除尘效率的因素很多,如气体流量、湿度、电场强度、气体在电场停留时间、粒状污染物的粒径分布及集尘面积等。静电除尘可使用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其运行管理方便,维修费用低。布袋除法对于微小粒状污染物有更好的去除效率,且布袋表面吸附的微尘能对烟尘中的二恶英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吸附,捕集效果明显高于静电除尘。实验表明约有20%的有害成分在布袋除尘器表面吸附。布袋除尘更适合处理垃圾焚烧烟气。但其除尘效率与投资费用有关,其缺点是滤袋材质脆弱,对烟气高温、化学腐蚀、堵塞及破裂等问题较为敏感。但在八十年代后,各国致力于滤料技术开发,使上述弊端得到极大改观。《医疗废物焚炉技术要求(试行)》(GB19218-2003)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均要求优先使用布袋除尘器。12.2.2.2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焚烧炉二次燃烧室排出的1100℃烟气,经空气预热器和急冷塔喷淋水急速冷却至200℃,缩短了烟气在600~200℃的二噁英类易重新合成温度区间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因烟气温度降低而导致二噁英类重新合成的机率。急速降温后的烟气进入除酸吸收塔与碱液混合去除烟气中的酸性气体,然后再进入吸附塔与活性炭作用去除烟气中部分重金属和部分颗粒物后,并对烟气中的重金属和二噁英进行进一步的净化。经处理后的烟气进入布袋除尘器,对烟气中的粉尘及残余重金属进行去除,最后由鼓风机沿烟囱排出。烟气净化系统有以下设备组成:旁路卸压烟囱,冷却系统,除酸系统,吸附系统,袋式除尘器和排放烟囱。(1)空气预热器考虑到焚烧系统热值高,为回收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在二燃室之后的烟气管道中设置空气预热器,对鼓风机吹入燃烧室的空气进行预热。(2)烟气急冷系统冷却系统对于烟气净化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将二燃烟道出来的烟气进行降温,含尘高温烟气进入急冷塔后,高温烟气与喷雾状的水直接进行热交换,使之从950℃高温降到200℃下游烟气处理设备可以接受的温度避免二噁英类的再度生成。LXXI (2)半干式除酸系统带有较细粒径粉尘的酸性烟气进入半干式除酸塔,从除酸塔顶部将石灰干粉直接喷入塔内,石灰干粉首先吸附烟气中的水蒸气,之后与烟气反应脱除烟气中酸性气体(如氯化氢、二氧化硫、氟化氢等),重金属、颗粒尘、酸根离子,并避免二噁英的再生。塔的结构设计要保证烟气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以干燥反应物。烟气温度由于水的蒸发而降至160℃左右,在此温度下,分散的石灰浆雾滴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进行非常有效的反应,与此同时重金属吸附在分散的粉尘微粒上。粉尘、反应生成物(固态)和未反应完全的石灰少部分沉降在吸收塔的底部,大部分随烟气进入布袋除尘器并被其捕集。(3)活性炭吸附装置在半干式除酸塔和布袋除尘器之间设置一套活性炭喷粉的注入装置,活性炭的微孔结构确保二噁英类和汞蒸汽的吸收。罐车将活性炭粉输送至罐仓,罐仓设仓顶除尘器,高、低料位计。通过体积计量螺旋给料器控制活性炭的使用量,具体用量由二噁英等的含量和净化要求而决定。活性炭采用鼓风机输送,在除酸塔和布袋除尘器之间的活性炭吸附塔中注入。二噁英和呋喃产生条件是:废物中的碳(C)+烟气中的氧(O)+塑料中的氯(Cl)在温度250℃—450℃之间的条件下产生。烟气经二次燃烧室燃烧、烟气冷却系统后,二噁英和呋喃的含量大约为:5ng/Nm3。经过烟气处理,其中:2ng/Nm3气态的二噁英和呋喃被活性炭吸附而捕捉下来;3ng/Nm3颗粒状的二噁英和呋喃被布袋除尘器捕捉下来。石灰和活性炭分别储存在两个分开的料仓里。分别喷入各自的反应器,反应器中形成烟气与中和物质的混合物,充分净化污染物质。(4)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用于烟气末端的粉尘去除,并兼有对有害气体的净化功能,采用特殊结构的长袋低压脉冲布袋除尘技术和设备,以适应医疗废物焚烧烟气净化的要求。含尘烟气进入中箱体下部,在挡风板形成的预分离室内,大颗粒粉尘因惯性作用落入灰斗。烟气沿挡风板向上达到滤袋。粉尘被阻留在滤袋外面,干净烟气进入袋内,并经袋口和上箱体由排风口排出。除尘器的箱体全保温,灰斗外表面保温使得其内壁任何部位的温度在烟气温度为150℃和周围环境温度为10℃时不低于140℃。(5)引风机及烟囱LXXI 引风机设在烟气净化系统也就是整个焚烧处理系统的尾部,它使整个系统在运行中完全处于微负压状态,污染物不会泄露。引风机的风量约为5712~10562m3/h。烟囱的直径和高度都要满足医疗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一般来说,当焚烧量为333kg/h,烟囱的最小高度为35m。考虑到焚烧设计周围有建筑物,烟囱的设计高度应高出周围200m以内所有建筑物5m。因此,本焚烧系统的烟囱高度为36m,。烟囱的高度确定见表12.2-1。表12.2-1焚烧炉排气高度技术要求焚烧量(kg/h)废物类型排气最低允许高度(m)≤300医院临床废物20除医院临床废物外的规定医疗废物25300~2000规定医疗废物352000~2500规定医疗废物45≥2500规定医疗废物50经过除尘器清洁的烟气在引风机的引动下,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中。烟囱由钢板卷制而成,内外分别采取防腐和保温措施,采用地脚螺栓固定,同时采用钢丝绳斜拉并固定。为了烟气分析采样,设置了必要的平台和爬梯。(6)在线监测系统本项目设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对焚烧处理烟气中的烟尘、SO2、NOX、CO、O2等含量及烟气温度实施在线监测控制,以保证各设施正常运行,并可与***市环保局电脑联网,进行监督管理。12.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项目的主要噪声源有空气压缩机、鼓风机、引风机、水泵等,声源强度一般在70~95dB(A)之间。噪声控制:设备订货时向供货商提出控制设备噪声的要求和标准;对部分高噪声设备加装消声器或隔音罩,隔音罩制作时用钢板做外壳、内部铺设吸音棉,相关建筑物在设计施工时选用隔声吸音材料。LXXI 12.2.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焚烧炉渣、焚烧炉飞灰、污水处理站污泥及生活垃圾。处置中心更换的滤袋、废弃的防护用品等也属于危险废物,应进行焚烧处置。生活垃圾经环卫部门收集后可直接送往***市龙丰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经浓缩后送往焚烧炉中焚烧。焚烧炉渣由炉体尾部排出。为防止产生扬尘,采用水封结构,炉渣由水封拉链定时排出。焚烧炉渣排放标准须执行《医疗废弃物焚烧环境卫生标准》(GB/T18773-2002)。焚烧炉渣应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96)》进行检测,如属于危险废物与飞灰一并处理,如不属于危废,可送至***市龙丰垃圾填埋场直接进行填埋处置。急冷塔、除酸塔、布袋除尘器排出的飞灰因其成分复杂且含有毒性成分、重金属等,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的危险废物,须与炉渣分别处理。为了减轻或消除这类废物所带来的危害,以达到安全填埋入场控制标准,在填埋之前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稳定化/固化就是对这类医疗废物进行预处理的有效工艺。12.2.4.1预处理工艺选择稳定化/固化是采用将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与稳定剂或固化剂混合,通过化学反应,使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的有害成份变成化学性质稳定的不溶性化合物或被包裹起来固定在固化体中。这种固化体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抗吸水性,并具有一定的强度,有利于安全填埋时的机械作业。固化从机理上可分为包胶固化、自胶固化和玻璃固化三类。(1)包胶固化胶固化是采用某种固化基材对废物进行包覆处理的方法,按照使用的基材又可分为水泥固化、石灰固化、热塑材料固化和有机聚合物固化。(2)自胶结固化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医疗废物焚烧炉渣本身的胶结粘性进行固化处理的方法。(3)玻璃固化将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与二氧化硅混合并加热到极高温度,然后冷却成一种玻璃状固体。对上述各固化方法的分析对比情况见表12.2-2。LXXI 表12.2-2固化方法分析对比结果一览表固化方法优点缺点包胶固化水泥固化水泥原料和添加剂廉价易得;含水量较小的废物可以直接固化;固化体的强度、耐热性和耐久性好;工艺、设备较简单;设备和运行费用低。固化产品比原废物的体积和量有一定的增大石灰固化原料和添加剂来源广、价廉;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被处理废物不要求完全脱水。固化产品比原废物的体积和量有较大的增大;易受酸性介质浸蚀。热塑性材料固化固体产品空隙率低,致密度高;浸出低于水泥和石灰法。热塑性材料价格昂贵;设备费用高;操作复杂有机物聚合固化固化产品比其它固化法小;既能处理干渣,也能处理混泥浆,也处理湿泥浆。处置费用高;操作复杂自胶固化自胶固化采用的添加剂石灰、水泥灰和粉灰等也是工业废物;凝结硬化时间短只适用于硫酸钙和亚硫酸钙渣;设备昂贵;操作技术需要熟练玻璃固化玻璃固化处理效率最好;固化体中有素元素的浸出率最低装置较复杂;处理费用昂贵工作温度较高,设备腐蚀严重从表12.2-2中可见,自胶固化和玻璃固化两种方法投资及操作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应用得最多的固化/稳定化方法是包胶固化,其中又以水泥固化和石灰固化两种方法应用最广泛,尤其是水泥固化法已被广泛用于电镀污泥、铬渣、砷渣、汞渣、镉渣等重金属废物固化处理,同时根据国内大量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内几个已开始运行的医疗废物填场工程的经验表明:用水泥固化成本低,固化效果好,易于操作,适合我国的国情。故本项目选用水泥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12.2.4.2工艺流程概况各设备收集下来的飞灰通过密封性能良好的回转卸灰阀,埋刮板输送机经灰车送至预处理车间,卸入各个地下医疗废物焚烧飞灰贮存池,通过上料设备送进搅拌机,同时根据医疗废物焚烧飞灰重量加入适当比例的水泥或稳定剂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的废物用混凝土输送泵直接打致电专用运输车上,密闭运到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惠州)安全填埋场处置,经养护一段时间(一般5天左右),采用机械进行推平压实。其间应对入场废物进行抽样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稳定剂及固化剂配比。12.2.4.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LXXI (1)处理规模与工作制度处理规模:85t/a工作制度:年工作8000小时,每天1班,每班8小时,设备作业率29.2%。实际运行中可通过增加工作班次来增大处理规模。(1)处理废物水泥配比水泥:废物=0.25:1(重量比)(2)主要原材料消耗:325#散装水泥:21.5t/a(3)处理后废物量处理后进入安全填埋场处置的废物总量为106.5t/a;废物的松散密度为1.3。12.3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措施本项目主要是对医疗废物进行最终处理处置。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原则为减量化、无害化,并要求将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处理处置等所有废物运动过程的涉及的各个环节都作为污染源进行全过程管理。整个管理过程实行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和处理处置经营许可证制度。12.6.1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2.6.1.1减量化(1)在购买环节上选择浪费性不大、危险性较小的产品;(2)尽量采用物理清洁方法,避免使用化学清洁法(例如用蒸汽消毒代替化学消毒);(3)应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减少治疗过程使用的各类敷料、减少各类辅助诊断试验废物;(4)在护理和清洗等过程中尽量减少物品的消耗。12.3.1.2分类(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LXXI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6)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7)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8)隔离的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9)隔离的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10)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11)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12.3.1.3包装和标识(1)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2)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3)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12.3.1.4内部运送LXXI (1)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2)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3)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者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4)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12.3.1.5暂时贮存设施、设备暂时贮存设施的选址必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的有关规定,还必须达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中规定的以下条件:(1)库房具有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并应满足如下要求:①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有防雨淋的装置,地基高度应确保设施内不受雨洪冲击或浸泡;②必须与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密集区隔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③应当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职人员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出,以及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④地面和1.0米高的墙裙须进行防渗处理,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产生的废水应采用管道直接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禁止将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⑤库房外宜设有供水龙头,以供暂时贮存库房的清洗用;⑥库房内应张贴“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⑦应按《环境保护图形标识—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和卫生、环保部门制定的专用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要求,在库房外的明显处同时设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警示标识的具体要求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附录A中有关规定执行。LXXI (2)专用暂时贮存柜(箱)不设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如门诊部、诊所、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当难以设置独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时,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专用暂时贮存柜(箱),并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柜(箱)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并有防雨淋、防扬散措施,同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②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盛放在周转箱内后,置于专用暂时贮存柜(箱)中。柜(箱)应密闭并采取安全措施,如加锁和固定装置,做到无关人员不可移动,外部应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识—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附录A要求设置警示标识;③可用冷藏柜(箱)作为医疗废物专用暂时贮存柜(箱);也可用金属或硬制塑料制作,具有一定的强度,防渗漏;(3)卫生要求①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每天应在废物清运之后消毒冲洗,冲洗液应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②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柜(箱)应每天消毒一次。(4)暂时贮存时间①应防止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库房和专用暂时贮存柜(箱)内腐败散发恶臭,尽量做到日产日清;②确实不能做到日产日清,且当地最高气温高于25℃,应将医疗废物低温暂时贮存,暂时贮存温度应低于20℃,时间最长不超过48小时。12.3.2医疗废物的交接交接是指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将暂时贮存的医疗废物移交给废物运送者,并与运送者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上签字确认的过程。交接地点为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的医疗废物暂存处或存放间。本项目医疗废物交接时限为有床位医院当日交接,无床位医疗卫生机构考虑到设置暂时贮存间的成本,也应做到日产日清,具体时间可由本处置中心与医疗机构协议商定。LXXI (1)本处置中心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医疗机构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或未盛装于周转箱内的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要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包装、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有权拒绝运送,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2)医疗机构交予本项目处置的废物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市环保局应对医疗废物转移计划进行审批。转移计划批准后,交接可采用简化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若医疗机构、运送方式发生变化,则医疗废物转移计划须重新获得***市环保局审批。(3)《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采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附录B的格式,一式两份,每月一张,由本处置中心运送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医废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并由医疗卫生机构和本处置中心分别保存,保存时间为5年。(4)每车每次运送的医疗废物采用《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管理,一车一卡,由医疗机构医废管理人员交接时填定并签字。当医疗废物运至本处置中心时,本中心接收人员确认该登记卡上填写的医疗废物数量真实、准确后签收。《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采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附录C的格式。(5)本处置中心应当填报医疗废物处置月报表,上报兴宁市环境保护局。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本处置中心应当填报医疗废物产生和处置年报表,并于每年1月份向兴宁市环保局报送上一年度的产生和处置情况年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分别采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附录D和附录E中的格式。12.3.3医疗废物的运输12.3.3.1运送车辆的要求(1)医疗废物运送应当使用专用车辆。运送车辆应符合《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GB19217),并执行运输许可证制度,即持有医疗废物运输许可证的单位方可运输医疗废物,而且必须将医疗废物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车辆厢体应与驾驶室分离并密闭;厢体应达到气密性要求,内壁光滑平整,易于清洗消毒;厢体材料防水、耐腐蚀;厢体底部防液体渗漏,并设清洗污水的排水收集装置。(2)运送车辆应配备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文本②《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③《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④运送路线图⑤通讯设备⑥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及联络单位和人员的名单、电话号码LXXI ⑦事故应急预案及联络单位和人员的名单、电话号码⑧收集医疗废物的工具、消毒器具与药品⑨备用的医疗废物专用袋和利器合⑩备用的人员防护用品(3)图形和文字标识①医疗废物运送车辆必须在车辆前部和后部、车厢两侧设置专用警示标识;②运送车辆驾驭室两侧喷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名称和运送车辆编号。③医疗废物运送车如需改作其他用途,应经彻底消毒处置,并经环何部门同意,取消车辆的医疗废物运送车辆编号,按照公安交通管理规定重新办理车辆用途变更手续。12.3.3.2运送要求①本处置中心应根据总体医疗废物处置方案,配备足够数量的运送车辆和备用应急车辆,并为每辆运送车指定负责人,对医疗废物运送过程负责。本项目的医疗废物运送量按8吨/天计,根据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的具体情况,医疗废物运输车分大车和小车,大车主要用于中心城区的大医院,小车主要用于门诊部和诊所。大车大约能装载医疗废物1.5吨/辆,小车约能装载医疗废物0.6吨/辆。由于运输距离较远,除了兴宁市外,到其它四区运载医疗废物的车辆一天只能完成一次运输任务。根据***市各区县(市)医疗废物产生量和距离情况,各区大小车配套情况见表12.3-1。以后须根据医疗废物增长情况适当增加运输车辆。表12.3-1本项目医疗废物运输车辆配置情况表所在区域大车(辆)小车(辆)***市区和梅县2兴宁市21丰顺县1五华县1大埔县1蕉岭县1平远县1合计73②运送频次正常情况下,每天向每个医院(或诊所)收集医疗废物一次,在发生疫证期间,可适当增加收集次数,确保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能及时运至本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收集时间可一般安排在下午,要尽量避免交通高峰期。③运送路线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LXXI ④经包装的医疗废物应盛放于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周转箱(桶)内,专用周转箱(桶)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本处置中心设有带轮子的周转箱510个,按照日处理量,每天约有170箱医疗废物进入本处置中心。⑤医疗废物装卸载应尽可能采用机械作业,将周转箱整齐地装入车内,尽量减少人工操作,本处置中心卸料采用人工方式,故应做好人员防护。⑥医疗废物运送前,处置单位必须对每辆运送车的车况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后方可出车。运送车辆负责人应对每辆运送车是否配备本报告所要求的辅助物品进行检查,确保完备。⑦医疗废物运送车辆不可搭乘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装载或混装其他货物和动植物。⑧车辆行驶时应锁闭车厢门,确保安全,不得丢失、遗撒和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12.3.3.3消毒要求①本处置中心必须设置医疗废物运送车辆清洗场所和污水收集消毒处理设施。医疗废物运送专用车每次运送完毕,应在处置单位内对车厢内壁进行消毒,喷洒消毒液后密封至少30分种。医疗废物运送的重复使用周转箱每次运送完毕,应对其进行消毒、清洗。本处置中心专用密封运送车进入厂区地磅房地衡自动秤重后,进入主厂房汽车卸料间,人工卸料后直接进入汽车消毒间,消毒间出口设有汽车车轮消毒水槽,对车轮进行消毒。②医疗废物运送车辆应至少2天清洗一次,当车厢内壁或外表面被污染后,应立刻进行清洗。禁止在社会车辆清洗场所清洗医疗废物运送车辆。③清洗污水应收集入污水消毒处理设施,不可在不具备污水收集消毒处理条件时清洗内壁,禁止任意向环境排放清洗污水。车辆洗晾干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12.3.3.4运送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卫生防护本处置中心应对运送人员进行有关专业技能和职业卫生防护的培训,并达到如下要求:(1)专业技能①熟悉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掌握环何部门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②熟知本岗位的职责和理解本规范的重要性;③熟悉医疗废物分类与包装标识要求,装卸、搬运医疗废物容器、周转箱(桶)的正确操作程序;LXXI ④在运送途中一旦发生医疗废物外溢、散落等应急情况时,知道如何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1)职业卫生防护①了解医疗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性,以及坚持使用个人卫生防护用品的重要性;②运送人员在运送过程中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防护用品;③运送人员须每年体检二次,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12.3.4医疗废物的接收和记录(1)医疗废物运至本处置中心时,应由专人核对《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登记数量与实际接收的数量是否符合,经核实无误后,签字确认,表明已接收到废物。(2)如发现接收量与登记量不相符,接收人员立刻向本中心负责人汇报,由负责人组织查明情况。同时,处置单位应以书面形式分别向当地环保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说明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3)《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保存时间为5年,以备当地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检查。(4)本处置中心应每天统计接收医疗废物的数量或重量,并输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12.3.5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1)进入处置中心的医疗废物若不能立即处置,应盛装于周转箱内贮存于暂时贮存库房中。本处置中心共设2个医疗废物贮存室,其中1个为冷库,贮存室医疗废物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若冷库开发,且冷库内温度保持在5℃以下,则存放时间最多不超过72小时。(2)医疗废物卸料场地、暂时贮存库、贮存冷库等设施的设计、运行、安全防护等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有关要求。(3)贮存库应合理组织气流分布,尽量使操作人员处于洁净空气区。(4)贮存库地面和1.0米高的墙裙须进行防渗处理,地面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产生的冲洗废水应采用暗沟、管直接排入污水收集消毒处理设施,贮存室采用全封闭、微负压设计,并保证新风量30m3/人.h。室内换出的空气必须进入焚烧炉内焚烧处理,并应设置事故排风扇。LXXI 本处置中心焚烧炉燃烧所需空气从医疗废物贮存室抽吸,使贮存室成负压,有毒空气不外泄。同时外部新鲜空气不断补充,使医疗废物贮存室保持卫生、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毒空气经焚烧炉高温燃烧消毒处理后排放。(5)贮存库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6)贮存库的设计应方便处理人员、转运装置的操作和进出。(7)医疗废物卸料及贮存设施应采取防渗漏、防鼠、防鸟、防蚊蝇、防蟑螂、防盗待措施。(8)本处置中心贮存室内的医疗废物转运箱,由人工推入焚烧间自动进料系统。医疗废物整个接收和储运期间直至入炉,工人不得直接接触医疗废物。(9)医疗废物贮存库还应有清洁所需的水源,易获得的清洁设备、防护衣及收集散落废物的包装袋或容器。12.3.6设施设备清洗消毒(1)转运工具、周转箱等每使用周转一次,应进行清洗消毒。(2)贮存库应每天消毒一次。(3)本项目对卸空后的转运箱采用人工和自动二种方式。从卸料系统来的转运箱,经人工分选,干净的箱子采用自动机械清洗消毒方式,有污迹的箱子采用人工清洗消毒方式。消毒后的转运箱应进行每批次的化学指示剂检测,每周用生物指示剂抽查灭菌效果,同时,每季度由疾控中心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消毒灭菌效果。(4)已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的工具、设备、周转箱等应与未经处理的工具、设备、周转箱分开存放。本项目经消毒后的清洁转运箱送入存放间待用。清洁转运箱存放间设计面积为15m×60m=90m2,可容纳170个转运箱,即一天的周转箱量,若堆放存放,可存放2天的周转箱量。(5)清洗消毒处理后的工具、设备、周转箱等晾干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6)清洗废水应收集排入污水消毒处理设施,禁止任意向环境排放清洗污水。12.3.7医疗废物的焚烧处置12.3.7.1热解焚烧炉本项目采用热解焚烧炉处置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热解焚烧炉应符合以下要求:(1)自动投料,不得损环包装LXXI 本项目采用双闸门密闭连锁控制方式,自动投料,使进料系统保持负压状态防止有害气体的溢出。(1)设置温度、炉压自动控制及超温安全保护装置本项目控制系统采用三级控制的DCS系统,即中央控制室、PLC控制站、现场手动控制,在中控室设置仪表屏或模拟屏,集中显示炉温、炉压、烟气成分、炉转速等,并设置声光报警装置。(2)设有运行工况(温度、炉压、CO、O2等)在线监测及记录系统本项目在焚烧炉的进料口以及焚烧炉的一次燃烧室设置工业电视监测系统,可以随时了解进料情况和焚烧炉的燃烧情况。重要的参数如一次燃烧室温度、二次燃烧室温度、烟气处理系统进口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显示,并自动调整焚烧炉的运行状态。(3)应设有确保医疗废物不能绕过正常焚烧程序的控制系统(4)应符合相关的职业卫生与安全标准12.3.7.2主要处置工艺与运行要求(1)医疗废物在进入高温焚烧热解炉之前,任何人不得打开医疗废物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应使医疗废物处于完好包装状态。(2)医疗废物焚烧开始时,应确保当焚烧系统达到规定温度时,才开始运转、进料和处置医疗废物。本项目焚烧系统的规定温度为1100℃。(3)保证二燃室温度≥850℃时停留时间≥2.0秒,烟气中氧浓度含量6%-10%(干烟气)。本项目二燃室的设计,保证烟气在1100℃的高温下的停留时间2.0秒以上,这样可以非常好地去除含碳颗粒。通过二次送风造成涡流效果,大幅度减少了烟气中飞灰的产生,同时减少了进入下游烟气处理系统的飞灰。(4)烟气净化系统应包括:控制二恶英再生成的急冷装置,控制酸性气体的装置和除尘装置,除尘装置优先采用布袋除尘器。本项目设有3米高的急冷塔,含尘高温烟气进入急冷塔后,高温烟气与喷雾状的水直接进行热交换,使之从950℃高温降到200℃下游烟气处理设备可以接受的温度并避免二恶英的再度生成。本项目急冷塔冷却用水采用的是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消毒后的污水。本项目采用半干式除酸系统,从除酸塔顶部将石灰干粉直接喷入塔内,石灰干粉首先吸附烟气中的水蒸气,之后脱除烟气中的酸性气体。本项目除尘系统则采用的是布袋除尘器。(5)医疗废物焚烧设施的排气筒高度、焚烧效果与焚烧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中的相应要求。本项目焚烧炉排气筒高度为36米,符合必须高于35米的规定。(6)医疗废物焚烧设施的烟气自动连续监测装置应能监测CO、烟尘、SO2、NOX、项目,在线监测记录系统与当地环保局联网并保证处于正常状态。LXXI 本项目在烟囱上配有一套在线式烟气排放监测系统检测装置,可在主厂房控制室实现对烟气排放状况的实时监视和反馈至自控系统控制焚烧运行状态。同时,可以建立尾气排放的各项数据档案。12.3.7.3焚烧炉的安全要求(1)焚烧炉的燃烧器应设有安全保护装置.燃烧器启动后点火不正常时安全保护装置应能自动切断燃料供应并报警。(2)焚烧炉停止运行前(包括正常停炉和安全程序停炉)必须有对燃烧室进行冷却的程序。当燃烧室温度下降到设定值时,冷却程序停止,焚烧炉停止工作。(3)焚烧炉必须有防爆措施及装置。(4)焚烧炉的电源必须有漏电保护装置。(5)在常温下和相对湿度不超过85%的条件下,电器回路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MΩ,并能承受1min工频(50Hz)、电压1500V的实验,不得有击穿和短路现象。(6)各连接件必须定位准确,连接可靠。(7)控制箱与各衩控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必须有金属硬、软管保护。(8)炉体所附油气路及其所属附件应安装牢固,连接处不得有泄露。12.3.8焚烧残余物的最终处置(1)医疗废物除尘设备产生的飞灰必须密闭收集贮存,并按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固化填埋处置。本项目选用水泥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飞灰加入适当比例的水泥或稳定剂搅拌后用混凝土输送泵直接打到专用运输车上,密闭运到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惠州)安全填埋场处置。(2)焚烧炉产生的炉渣可送至***市龙丰垃圾填埋场直接进行填埋处置(经检测属于危险废物的除外)。12.3.9运行参数、处置效果的监测与记录(1)记录每一批次医疗废物焚烧的数量和重量。(2)连续监测二燃室烟气二次燃烧段前后温度。通过监测烟气排放速率和审查焚烧设计文件、检验产品结构尺寸确定烟气停留时间。(3)按照《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的规定,至少每6个月监测一次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LXXI (4)焚烧炉排气筒应按《固体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的要求,设置永久采样孔,并安装用于采样和测量的设施。(5)本处置中心应对焚烧烟气中的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氢等污染因子,以及氧、CO、CO2、一燃室和二燃室温度等工艺指标实行在线监测,并与***市环保局联网。对于目前尚无法采用自动连续装置监测的GB18484-2001规定的烟气黑度、氟化氢、氯化氢、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应按GB18484-2001的监测管理要求,每季度至少采样监测1次。二恶英每年至少手工采样检测一次。(6)记录医疗废物最终残余物处置情况,包括焚烧残渣与飞灰的数量、处置方式和接收方式。(7)本处置中心应定期报告上述运行参数、处置效果和监测数据,监测数据保存期为3年。12.3.10操作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卫生保护本处置中心应对处置单位操作人员进行有关专业技能和安全防护的培训,并达到如下标准要求:(1)专业技能①处置设备的运行,包括设备的启动和关停;②控制、报警和指示系统的运行和检查,必要时的纠正措施;③最佳的运行温度、压力、污染物排放浓度、速率以及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的条件;④设备的日常或定期的检查、清洁、润滑等维护;⑤发生设备故障、报警情况时,设备的操作及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⑥设备正常、异常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运行记录和维修记录。(2)职业卫生防护①理解医疗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性,以及坚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②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防护用品,如有液体或熔融物溅出危险时,还须配戴目镜。12.3.11其他措施(1)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①处置中心的劳动卫生,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2002)R的有关规定。应在相关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②LXXI 职业病防护设备、防护用品应确保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③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提供工作人员所需的防护服。④所使用防护用品的类型应依据所涉及的医疗废物的危险度而定,但是对收集和处理医疗废物的所有人员都应达到如下要求:l头盔,有或无面罩,依据所进行的操作而定;l口罩,依操作而定;l护目镜(安全风镜),依操作而定;l工作服,必需;l护腿和工业用靴,必需;l一次性手套(一般工作人员用)、耐受力强的手套(废弃物处理工作人员用),必须;l应提供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的洗涤设施,有热水和肥皂。(2)通风和空调根据有关标准及规范,本项目对散发有害气体的车间设置抽风机抽负,使厂房内形成负压,防止恶臭气体外逸,对工艺有要求的生产用房及综合楼设空调机。机修车间选用玻璃钢轴流通风机进行通风换气,保证车间内通风良好。焚烧车间、暂存库设置鼓风机抽风,使厂房内形成负压,防止恶臭气体外逸。抽出的空气进入热交换器预热,然后作为补充空气进入二燃室燃烧。综合楼内的化验室和工艺实验室设置通风柜进行通风,各化验室设置排气扇进行换气。在焚烧缓冲库操作室、各车间控制室及综合楼内分别设置分体冷暖空调机进行温度调节。(3)卫生防护距离根据计算,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距项目边界500米,在此范围内,须完全保留目前的山地,不得建设任何建筑物,在距项目边界1000米范围内,不得建设居民区、学校、医院、商业等对环境质量敏感的建筑。本项目进场道路位于项目的北面,宽为6米,在道路两边不得建设住宅、学校、图书馆等对声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的建筑物。(4)山林防火措施本项目应设置2.5米围墙,墙外设有排水沟,并应设有不小于3.5米宽的消防专用道,焚烧炉的外排烟气温度低于150℃,建立山林防火机构,并配备山林灭火装置。(5)绿化LXXI 为了美化处置中心的环境,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应进行绿化布置。本处置中心绿化面积按占地面积的40%考虑,在挖方坡上,采取根系发达的绿化植物进行边坡防护。同时,在施工时将场地内1.0m以内的腐植土取出,并另外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铺开在填方边坡上,便于绿化植物的根系发育生长。12.4服务期满后环境保护措施(1)遗留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本项目服务期满后,遗留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作为危险固废仍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必须将所有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交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进行处置。(2)运输车辆医疗废物转运车停用时,应将车厢内、外进行彻底消毒、清洗、晾干,锁上车厢门和驾驶室,停放在通风、防潮、防暴晒、无腐蚀气体侵害的场所。停用期间不得用于其他目的运输。车辆报废时,车厢部分应进行严格消毒后再进行废物处理。(3)厂址生态重建清除项目所在地的硬化地面,并对项目所在地进行绿化生态重建,进行生态重建时,尽可能采用项目周围山体的本地物种进行重建。(4)环境监测服务期满后,建议对项目所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定期追踪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季度一次,连续监测5年。LXXI 13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3.1施工期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环境监理13.1.1监测和管理机构建设为了有效地保护本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减轻施工期外排污染物对周围环境质量的影响,在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建立和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和环境管理综合能力。应设由2~3人组成的机构,专职负责本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13.1.2环境监测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其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发展变化情况及主要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状况,建设单位必须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及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源强进行监测。环境监测内容如下:(1)污染源监测①水污染源监测监测点:施工污水处理站废水排放口(处理后)。监测项目:污水量、CODCr、BOD5、SS、LAS、动植物油、氨氮。监测频率:每月监测一次。②环境空气污染源监测监测点:施工场地中央。监测项目:PM10。监测频率:每月监测一次。③噪声污染源监测监测点:主要施工机械旁边1米处。监测项目:各声源排放噪声的声级值。监测频率:每月监测一次。(2)环境质量监测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点:东南西北各边界。监测项目:PM10。监测频率:每月监测一日,每日连续监测12小时。LXXI ②声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点:建设项目辖区四周边界。监测项目:噪声。监测时间:每月监测一次,选择在无雨、风速小于5.5m/s的天气进行监测,每次分昼间和夜间进行。13.1.3环境管理(1)建设单位应与本项目施工单位协商,将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列入合同文本,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并实行奖惩制度。(2)施工单位应按照工程合同的要求,并遵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环保法规组织施工,并切实落实本报告书建议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真正做到科学文明施工。(3)施工单位应在各施工场地配专(兼)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各类污染源的现场控制与管理,尤其对高噪声、高振动施工设备应严格控制其施工时间,并采取一定防治措施。(4)做好宣传工作。由于技术条件和施工环境的限制,即使采取了污染控制措施,施工时带来的环境污染仍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要向施工场地周围受影响对象做好宣传工作,以提高人们对不利环境影响的心理承受力,取得理解,克服暂时困难,配合施工单位顺利地完成施工任务。(5)建设施工单位必须主动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主动配合环境保护专业部门共同搞好本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13.1.4环境监理建立环境监理制度,启动环境监理机制,把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化。建设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理部门,由专职环境保护监理工程师监督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期应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理主要工作范围包括:(1)监督施工单位建立施工环境保护制度;(2)落实施工期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工作;(3)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在施工各个环节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纠正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施工操作,处理违反环境保护的行为,防范环境污染于未然,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理各种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LXXI 13.2营运期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13.2.1监测和管理机构建设为了有效地保护拟建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减轻本项目外排污染物对周围环境质量的影响,根据开发的特点,建设单位应建立和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和环境管理综合能力,加强日常管理。应专设环保部,并分区设2-3人组成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机构,实行岗位责任制,专职负责整个各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和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的工作,定期向本项目环保部汇报各区的监测与管理情况,各负责区管理机构应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并将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情况向环保部汇报。环保部应定期公布各区环境管理情况,并收集最新环境管理措施,实施措施后的效果由公众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共同监督,依据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机构设置如下表:表13.2-1环保机构设置类别人数工作内容环保组长(兼)1负责环保工作技术人员(兼)1负责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技术及管理监测人员(兼)2负责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项目分析化验13.2.2环境监测为对处置中心厂区的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本项目须设置一整套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污染源环境空气、水、噪声等的监测,及时掌握厂区环境状况,并进行整改、维护。(1)污染源监测①水污染源监测由于本项目污水由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烟气喷淋。因此,营运期需在污水处理设施进出口进行监测。监测点:污水处理站进、出排放口监测频率:每周监测一次。监测项目:pH、F-、NO3-、Hg、As、Pb、Cd、粪大肠菌群和总余氯。②环境空气污染源监测本项目在烟囱上配有一套在线式烟气排放监测系统检测装置,可在主厂房控制室实现对烟气排放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反馈至自控系统控制焚烧运行状态。同时,可以建立尾气排放的各项数据档案。LXXI 在系统中配置了先进的烟气在线检测分析仪。烟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自动连续的在线监测,取样口设在烟囱高度的约1/3处。设有平台和爬梯以便进行气体取样,气体分析仪布置在室内。气体分析仪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气体分析,并可以实时打印气体检测排放报表。根据《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本处置中心应对焚烧烟气中的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氢等污染因子,以及氧、CO、CO2、一燃室和二燃室温度等工艺指标实行在线监测,并与***市环保局联网。对于目前尚无法采用自动连续装置监测的《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规定的烟气黑度、氟化氢、氯化氢、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应按GB18484-2001的监测管理要求,每季度至少采样监测1次。二恶英每年至少手工采样检测一次。监测点:焚烧炉烟气排气筒,其采样点数目及采样点位置的设置,执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中的有关规定。在线监测项目: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氢手工监测项目:烟气黑度、氟化氢、氯化氢、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手工监测频率: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在焚烧炉于正常状态下运行1小时后,开始以1次/小时的频次采集气样,每次采样时间不得低于45分种,连续采样三次,分别测定,以平均值作为判定值。二恶英每年至少手工采样检测一次。③噪声污染源监测监测点:建设项目主要噪声源附近5米。监测项目:各声源排放噪声的声级值。监测频率:每季度监测一次。(2)环境质量监测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点:在厂区全年主导风向上、下风向各设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二侧各设1个监测点。监测项目:CO、HCL、SO2、NOX、细菌、病毒。监测频率:每季度监测一次。②声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点:与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位置相同。监测项目:噪声。监测时间:每季度监测一次,选择在无雨、风速小于5.5m/s的天气进行监测,每次分昼间和夜间进行。LXXI (3)环境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污染防治办法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做好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加强员工对环境污染防治的责任心,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定期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生产运行,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指导。(4)固体废物监测按照《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的规定,至少每6个月监测一次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每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判定值。热灼减率是指焚烧残渣经600℃灼热3小时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5)器械消毒灭菌检测消毒后的转运箱应进行每批次的化学指示剂检测,每周用生物指示剂抽查灭菌效果,同时,每季度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消毒灭菌效果,排污污规范化管理13.3排污口规范化要求根据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和国家环保总局《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试行)》的技术要求,本项目所有排放口必须按照便于采样、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和规范化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绘制企业排污口分布图,同时对污水排放口安装流量计,对治理设施安装运行监控装置。排污口的规范化要符合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要求。(1)废水排放口本项目排污口位置根据实际地形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情况确定,排放一类污染物的应设置在车间出水口,排放其它污染物的应设置在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口,且应在企业边界内侧。排放口必须具备方便采样和流量测定条件:一般排放口视排污水流量的大小参照《适应用污水口尺寸表》的有关规格要求设置,并安装流量计,有压力的排污管道应安装采样阀。(2)废气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必须符合规定的高度和按《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便于采样、监测的要求。在焚烧炉正常状态LXXI (3)固定噪声排放源按规定对固定噪声源进行治理,并在边界噪声敏感点,且对外界影响最大处设置标志牌。(4)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一般固体废物应设置专用堆放场地,并采取防止二次扬尘措施;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必须设置专用堆放场地,有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措施。(5)设置标志牌要求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由国家环保局统一定点制作,并由***市环境监理部门根据本项目排污情况向国家环保总局订购。本项目排污口分布图由***市环境监理部门统一绘制。排放一般污染物排污口,设置提示式标志牌,排放有毒有害等污染物的排污口设置警告式标志牌。13.4服务期满后环境监测与管理服务期满后,建议对项目所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定期追踪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季度一次,连续监测5年。(1)地下水监测监测点位:在厂址和过路塘共设二个点监测项目:pH、汞、镉、铅监测频率:每季度一次,服务期满后连续监测5年(2)土壤监测监测点位:在厂址和过路塘共设二个点监测项目:pH值、铅、汞、镉、砷5项监测频率:每季度一次,服务期满后连续监测5年LXXI 14结论和建议14.1项目概况本项目场址选定在兴宁市径南镇太阳村过路塘山地,自然条件符合医疗废物选址要求,且临近梅华公路,交通方便。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350m2,首期工程(2006-2009)建设处置规模为8吨/日,设一条生产线;远期工程(2010-2025)为16吨/日,新增一条6吨/日的生产线,首期工程处置对象为全市县城主要医院和城区主要诊所、附城乡镇卫生院产生的医疗废物。本报告的评价对象为首期工程。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收运系统、暂存间、焚烧车间、烟气净化系统、废水处理车间等。处置中心采用“高温热解+二次燃烧+空气预热+急冷塔+半干式除酸塔+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器”主体工艺,配备全自动控制系统和烟气分析设备,处理工艺使用的原料主要为燃油、水泥、活性炭、水泥得,这些原材料均有广泛来源,可保障本项目的正常供应。本项目建成后,焚烧炉产生的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烟尘、酸性气体(HCL、SOX)、重金属(汞、铅、镉、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二恶英,焚烧炉烟气量为2664Nm3/h。本项目污水主要来自车辆及设备冲洗废水、生产车间冲洗水、初期雨水及生活污水,废水产生总量为36.9吨/日,污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全部回用于烟气喷淋,不外排。焚烧炉产生的炉渣量约289吨/年,炉渣须检测,如属危险废物须与飞灰一并处理,如不属于危废,可送至***市龙丰生产垃圾填埋场直接进行填埋处理。急冷塔、除酸塔、布袋除尘器排出的飞灰量约103吨/年,属于危险废物,经预处理车间稳定化/固化处理后运至广东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惠州)进行安全填埋处置。14.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结果和现场调查表明:项目地表水评价范围内的水质除大窝水库受石油类污染,其它断面和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要求。(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白石村过路塘监测点的pH值略呈酸性,达不到《地下水LXXI 水质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超标原因估计是地质因素造成。其余各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Ⅰ类标准。(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HCL的1小时平均浓度均低于0.05mg/m3,满足《工业企业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各测点重金属含量较低,均接近或达到检出限值。(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从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各测点的声环境质量昼间、夜间均可以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表明项目所在地目前声环境质量良好。目前由于梅华公路的车流量较低,在监测期间20分钟,昼间车流量为16辆(其中大型车2辆、中型车2辆、小型车2辆、摩托车8辆);夜间车流量为7辆(其中中型车2辆、小型车4辆、摩托车1辆)。因此未分车流量高、中、低峰期进行监测,与厂界噪声同步监测。由表4.4-1可见,其噪声值均较低,均符合4类区标准。(5)生态环境现状评价项目所在区域地处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复杂多样,群落外貌和结构相对简单整齐、层次分明。由于受人为干扰严重,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植被结构一般,植被盖度处于中等水平,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环境质量属中等水平。本项目所在地及附近土壤pH值﹤6.5,偏酸性,将表4.5-5的计算结果与表4.5-4中对比可见,本项目厂区内及过路塘山地的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均低于0.7,属清洁(安全)土壤,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14.3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在建设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开挖等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下雨时雨水冲刷浮土、建筑泥浆、建筑垃圾、弃土等产生的地表径流,以及机械维修的废油被雨水冲刷产生的含油废水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也会对附近水域造成一定的污染,在本项目开工建设后,估计将有50人的施工队伍在进行施工建设,每天可能有15m3的生活污水产生,生活污水中主要的水污染物为COD和BOD等。LXXI 在建设施工期间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有:施工过程中开挖、拆迁、砂石灰料装卸过程产生的粉尘及施工过程运输引起的二次扬尘;以燃油为动力的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工地附近排放一定量的废气,其中最主要影响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是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建设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昼间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3~9分贝,夜间超标在1~23分贝之间。由于项目周围无声环境敏感点,因此不会产生噪声污染。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如下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余泥渣土(废弃建材,废油漆和涂料等)、施工产生的余泥等。施工中造成的水土流失的为危害性表现在:降低土壤肥力,水土流失一般冲走富含有机质的表层细土粒;水土流失造成河流水质混浊,影响了水体的使用功能;造成泥沙淤积,抬高河床,降低河道的过水能力。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土壤流失预测值为227.4t。建设期间水土流失量大于允许土壤流失量,对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14.4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由于本项目的污水不外排,初期雨水经收集也不外排,因此本项目的废水对周围水环境质量基本无不利影响。(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的废水不外排,项目的建设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要求作了必要的防渗、防漏、防雨等安全措施,场区内的土层为砂质粘士,透水性较差,地下水位较低,因此本项目不对会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3)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时,常风和静小风条件下,各类污染物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匀占相应评价标准的5%以内。非正常排放时,常风条件下各类污染物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均低于相应的评价标准;静小风时,除HCl最大小时落地浓度增值超过评价标准外,其他各类污染物均低于评价标准。本项目建成后,在冬季、夏季典型日和年平均情况下,本项目正常排放时,SO2、NO2、PM10浓度增值均占相应评价标准5%以内。在冬季、夏季典型日天气下,非正常排放时,SO2、NO2、PM10浓度增值均占相应评价标准10%以内。LXXI 本项目正常排放情况下除盐酸雾外,其余污染物对当地大气环境污染的贡献率很小,正常排放情况下叠加本底后盐酸雾占评价标准限值的80%,能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非正常排放情况下,静小风条件下叠加本底后,在项目附近盐酸雾超过评价标准限值1.6倍,对当地环境空气污染的贡献率相对比正常排放影响较大,因此项目建成后,应严防非正常的工况发生,使其不对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静小风时,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盐酸雾最大增量浓度超过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距离为140米,叠加本底后盐酸雾超过评价标准的距离为438米。本项目正常工况下,所产生的NO2和氯化氢叠加该地区的现状监测浓度值后,对周围主要敏感点的影响均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本项目非正常排放下,所产生的NO2和氯化氢叠加该地区的现状监测浓度值后对主要敏感点的影响均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但氯化氢小时浓度值所占标准的比例已较高。(4)本项目烟囱排放高度的合理性分析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场地标高设计为295米,处置中心焚烧炉烟囱高度36米,则其几何高度为331米,烟囱出口内径为1.372米,出口烟气温度为140℃,烟气量为0.74m3/s。由于本项目烟气量较小,烟气出口温度低,计算表明,本项目烟气抬升高度仅为1.7米,则烟囱有效高度为332.7米。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图,本项目附近1500米内山地除了项目西北方向的山头海拔高度超过本项目烟囱有效高度外,其他各方向山头的海拔高度均低于本项目烟囱,而本项目所在地年主导风向为NW风,本项目正好处于西北山头的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项目西北方向近距离1公里内无环境敏感点,故从项目周围山头海拔高度的方向考虑,本项目烟囱的排放高度是合理的。根据前面的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在常风和静小风各类天气条件下,只有非正常工况排放的HCL叠加本底浓度后超过评价标准,其他各类污染物叠加本底浓度后均可满足评价标准要求,本项目所在地目前为山地,周围1000米范围内没有民居,可见,通过设置合理的卫生距离而不是采取加高烟囱高度的方式是可以降低HCL对环境带来的不影响的。而且,过高的烟囱不仅增加经济投入,还有碍景观。综上,本项目场地设计高程295米,烟囱高度设计为36米是合理的。(5)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前面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的结果,本项目外排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只有HCL在非正常工况条件下,静小风下叠加本底后盐酸雾在项目附近超过评价标准限值1.6倍,对当地环境空气污染的贡献率相对比正常排放影响较大。静小风时,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盐酸雾最大增量浓度超过LXXI 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距离为140米,叠加本底后盐酸雾超过评价标准的距离为438米。由于以上预测距离为距本项目用地中央的距离,故建议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距离项目边界500米。在此范围内,须完全保留目前的山地,不得建设任何建筑物,在距项目边界1000米范围内,不得建设居民区、学校、医院、商业等对环境质量敏感的建筑。本项目进场道路位于项目的北面,宽为6米,在道路两边不得建设住宅、学校、图书馆等对声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的建筑物。(6)声环境质量影响分析计算表明本项目各边界噪声在昼间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I类标准昼间60dB(A)要求,夜间在南边界由于靠近各噪声源(如发电机房)、超标0.7dB(A)。由于目前厂边界无声环境敏感点,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7)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经环卫部门收集送往填埋场卫生填埋后,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浓缩后送往焚烧炉焚烧,因此,本项目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来自焚烧炉炉渣和飞灰。(8)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土地平整前用地性质为山林,生态系统的现状植被多为自然次生或飞播造林的马尾松林、以荷木为主的自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以及人工种植的尾叶桉速生丰产林。本项目建设后,山林全数消失,转变为工业用地。但由于本项目的开发面积仅6400m2,且保留了40%的绿地率,因此对周边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影响很小。14.5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服务期满后,本项目不再接收医疗垃圾和处理医疗垃圾,一切营运设施都会停止作业,工作人员也相应离开本项目的工作岗位,本项目不再产生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噪声污染物及固体废物。因此,项目停车营运后,本项目所有污染源都不存在了,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消失。但遗留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作为危险固废仍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必须将所有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交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进行处置。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服务期满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LXXI 14.6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本项目采用高效率、低能耗医疗废物焚烧处理技术,配置了完善的焚烧前的密闭负压暂存、烟气净化、应急设施、计算机自控、在线监测、废水零排放等系统,确保了医疗废物焚烧处理全过程的无害化、可靠性和安全性。项目所采用工艺满足《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和《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GB19128-2003)要求,可认为本项目的生产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本项目的废水实现零排放,烟气处理须达《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要求。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见表11.2-1。14.7医疗废物处理工艺和本项目选址的可行性分析评价结论14.7.1本项目医疗废物处理工艺可行性评价结论目前***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规模为8t/d,《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复核大纲(试行)》中“危险废物焚烧炉型应优先采用对废物种类适应性强的回转窑焚烧炉。医疗废物焚烧炉型选择时,单台处理能力在10吨/日以上的焚烧炉应优先采用回转窑焚烧炉,鼓励采用连续热解焚烧炉;小于10吨/日,优先采用连续热解焚烧炉、高温蒸煮等工艺”,因此本项目采用的高温热解焚烧炉是属于鼓励使用的炉型。14.7.2本项目选址合理合法性评价结论尽管本项目所在区域属未开发的山区丘陵地带,没有编制相应的城市生活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但本项目从环境功能区划上不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距离最近居民区1100米,距离梅华公路150米(梅华公路属县级公路,昼间车流量为每20分种16辆,夜间车流量为每20分钟7辆,不属于交通干道),项目周围均为山地,无工厂、企业,距离地表水域大窝水库约10公里,且处于兴宁市常年主导风向NW风的下风向。本项目拟建址径南镇太阳村过路塘不属于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砂及采矿隐落区等地区,不属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厂区总平面布设中考虑了炉渣、飞灰处理与处置的场所,并且有供水、供电的能力。因此本项目的规划建设及选址符合国家和广东省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规划、以及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技术规划、技术原则、技术要求等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的建设是合理合法的。LXXI 14.7.3本项目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性分析评价结论从总体思路上,本项目内部布局基本符合《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的。另外,在具体操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本处置中心应在法定边界设置不低于2.5米的围墙,防止无关人员和家禽、宠物进入。②本处置厂出入口、暂时贮存设施、处置场所等,应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识—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以及卫生和环保部门制定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和警示标识规定》的有关要求设置警示标志。医疗废物卸料和贮存设施属感染区,应有隔离设施、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设施。焚烧厂房楼面的设计,除满足工艺的使用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1996)的有关规定。对腐蚀介质易侵蚀的部位,应根据《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1995),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贮存间墙面应方便进行清洗消毒,中控室地面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医疗废物卸料、贮存设施应进行防渗处理,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有关规定执行。③医疗废物物流出入口、接收、贮存和转运设施、清洗消毒设施、处置场所等主要设施与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应采取隔离措施,本项目目前生产区与生活区中间为远期工程预留用地,可采用绿化的方式,将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开。远期工程建成后,建议以围墙的方式将其隔离开。④本项目的洗车间建议调整到出入口附近,并且医疗废物运输车车箱内部清洗消毒的设施应与医疗废物转运工具、生产工具的清洗消毒设施合并建设。⑤本项目金属、非金属材料库以及备品备件,应与燃料库存、化学品库房分开设置。14.8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可行性分析评价结论14.8.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场地必须有合适的弃土场。弃土场的选取建设单位可以和***城建部门的余泥管理机构联系决定。不能让施工余泥随便在工地上堆放,避免雨季时冲入附近的河流,并在堆放场附近建2个的泥沙沉淀池。(2)建设工地四周要设置排水沟和沉沙井。避免雨水对工地的冲刷和将泥沙冲到下游小河中去。LXXI (3)建设施工工地要定期洒水,以保持地面湿润,防止沙尘被风吹起或被汽车行驶时扬起。(4)工地不要长期堆积余土,会形成不必要的扬尘。(5)驶出工地的汽车,要先把车轮上的泥土清洗干净,然后才能驶出工地,这样可以避免把泥土带到公路上去,造成公路环境污染和扬尘。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的水土流失,首先对工程的顺利进行会构成一定的威胁,如发生坡面崩塌等;而且这些泥水会直接隔阻地表水的径流、造成一定区域的泥沙淤积等。为了减少土壤流失量,本环评仅在原则上提出在工程建设期间应采取必要措施:(1)施工避开雨季。根据当地气象台的资料,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而且常发生暴雨。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工程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可以大大减少土壤流失量;(2)减缓推松的土壤边坡坡度,及早将松土压实;(3)在山地,建立工程与植被相结合的复合式挡土墙。除工程砌拦、挡土坝外,在边坡营造乔灌草多层次的植物,以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4)在适当的位置修建多处沉砂池,使降雨径流中沙土经沉淀后向外排放,并及时清理沉淀池。(5)对于已完成的推土区,应加强绿化工作,尽快规划绿地和各种裸露地面绿化工作;一些备用的工程建设用地,在工程项目无法马上建设的情况下,也应进行临时性的绿化覆盖,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一般是每采用一种措施,水土流失量平均可减少20%到50%,而且多种措施并用效果更佳。14.8.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1)废水处理措施本项目排水设计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各生产和辅助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场区初期雨水收集后在废水处理站经絮凝沉淀和消毒处理后回用至喷淋式急冷塔,所有污水全部回用,实现零排放。由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可知,烟气冷却系统将二燃烟道出来的烟气进行降温,含尘高温烟气进入急冷塔后,高温烟气与喷雾状的水直接进行热交换,使之从950℃高温降到200℃下游烟气处理设备可以接受的温度避免二噁英类的再度生成。急冷塔需水量为1.17m3/h,即每天需水量为28.08m3/d,石灰乳用水量为0.6m3/d,飞灰固化用水量为1m3LXXI /d。因此本项目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可全部用于急冷塔。因此本项目废水实现零排放是可行的。(2)废气处理措施本项目焚烧炉烟气净化系统包括急冷系统、吸附装置、消石灰和活性炭加入装置、布袋除尘系统、送风及引风系统、烟囱、在线检测系统等部分组成。烟气净化系统分以下几步组成:冷却、除酸、吸附、除尘。冷却只能采取急冷的方式防止产生二恶英;吸附也只有喷活性碳粉末的方案,除酸和除尘则有多个方案可供选择。半干法工艺具有零废水排放、要求较高、系统简单、设备成熟等优点,在城市垃圾焚烧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也提出优先选用半干法烟气净化方式。因此本报告推荐半干法工艺。焚烧系统中常用的除尘工艺主要有: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布袋除法对于微小粒状污染物有更好的去除效率,且布袋表面吸附的微尘能对烟尘中的二恶英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吸附,捕集效果明显高于静电除尘。实验表明约有20%的有害成分在布袋除尘器表面吸附。布袋除尘更适合处理垃圾焚烧烟气。但其除尘效率与投资费用有关,其缺点是滤袋材质脆弱,对烟气高温、化学腐蚀、堵塞及破裂等问题较为敏感。但在八十年代后,各国致力于滤料技术开发,使上述弊端得到极大改观。《医疗废物焚炉技术要求(试行)》(GB19218-2003)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均要求优先使用布袋除尘器。因此本报告推荐布袋除尘器。在半干式除酸塔和布袋除尘器之间设置一套活性炭喷粉的注入装置,活性炭的微孔结构确保二噁英类和汞蒸汽的吸收。(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项目的主要噪声源有空气压缩机、鼓风机、引风机、水泵等,声源强度一般在70~95dB(A)之间。设备订货时向供货商提出控制设备噪声的要求和标准;对部分高噪声设备加装消声器或隔音罩,隔音罩制作时用钢板做外壳、内部铺设吸音棉,相关建筑物在设计施工时选用隔声吸音材料。(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焚烧炉渣、焚烧炉飞灰、污水处理站污泥及生活垃圾。处置中心更换的滤袋、废弃的防护用品等也属于危险废物,应进行焚烧处置。生活垃圾经环卫部门收集后可直接送往***LXXI 市龙丰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经浓缩后送往焚烧炉中焚烧。焚烧炉渣由炉体尾部排出。为防止产生扬尘,采用水封结构,炉渣由水封拉链定时排出。焚烧炉渣排放标准须执行《医疗废弃物焚烧环境卫生标准》(GB/T18773-2002)。焚烧炉渣应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96)》进行检测,如属于危险废物与飞灰一并处理,如不属于危废,可送至***市龙丰垃圾填埋场直接进行填埋处置。急冷塔、除酸塔、布袋除尘器排出的飞灰因其成分复杂且含有毒性成分、重金属等,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规定的危险废物,须与炉渣分别处理。为了减轻或消除这类废物所带来的危害,以达到安全填埋入场控制标准,在填埋之前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稳定化/固化就是对这类医疗废物进行预处理的有效工艺。14.8.3服务期满后环境保护措施(1)遗留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本项目服务期满后,遗留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作为危险固废仍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必须将所有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交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进行处置。(2)运输车辆医疗废物转运车停用时,应将车厢内、外进行彻底消毒、清洗、晾干,锁上车厢门和驾驶室,停放在通风、防潮、防暴晒、无腐蚀气体侵害的场所。停用期间不得用于其他目的运输。车辆报废时,车厢部分应进行严格消毒后再进行废物处理。(3)厂址生态重建清除项目所在地的硬化地面,并对项目所在地进行绿化生态重建,进行生态重建时,尽可能采用项目周围山体的本地物种进行重建。(4)环境监测服务期满后,建议对项目所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定期追踪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季度一次,连续监测5年。14.9综合结论本项目主要是对医疗废物进行最终处置。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原则为减量化、无害化,并要求将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处置等所有废物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作为污染源进行全过程管理。整个管理过程必须实行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和处理处置经营许可证制度。LXXI 本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177-2005)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主要问题为环境风险,对于风险事故应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若本项目采取以上措施,按照“三同时”要求,并经有关环境保护部门验收合格后,本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上看是可行的。LX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