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3 MB
- 31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评价单位:ii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1总论11.1任务由来11.2编制依据31.3评价目的71.4评价重点7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71.6环境功能区划91.7评价标准141.8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81.9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231.10评价工作程序262垃圾填埋场回顾性分析272.1项目概况272.2现状填埋场垃圾处理量272.3现状污染源分析343改扩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383.1项目改扩建的必要性383.2改扩建项目概况393.3贮存、运输、填埋方式443.4垃圾处理工艺比选453.5多选址比选513.6主要工程内容563.7污染源分析773.8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整治方案953.9“以新带老”分析1003.10“三本账”情况1014区域环境概况1024.1自然环境现状1024.2社会环境概况1054.3区域主要污染源107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08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08IV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145.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205.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275.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295.6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326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436.1施工期水环境污染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436.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456.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496.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516.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537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57.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57.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617.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87.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797.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827.6封场后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867.7垃圾收集和运输环境影响分析1878环境风险评价1918.1环境风险因素分析1918.2源项分析1938.3后果分析1968.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2018.5环境风险应急措施2048.6评价结论2089公众参与2099.1调查范围和对象2099.2公众参与内容2109.3调查对象与参与方式2149.4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2179.5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答复及采纳情况2249.6公众参与结论22610产业政策及选址合理性分析227IV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1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22710.2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23110.3填埋规模设置合理性23110.4与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23210.5小结23511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3711.1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3711.2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5111.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5211.4噪声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5511.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5611.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5611.7生物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25711.8恶臭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5811.9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整治措施25911.10其它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26011.11社会环境保护措施26111.12环保投资估算26111.13营运期满封场后环保措施分析26211.14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26212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26512.1水土流失影响预测与分析26512.2水土流失防治方案27012.3水土保持结论27713清洁生产27913.1本项目的环保性27913.2生产工艺先进性27913.3资源消耗指标及污染物产生指标28113.4减量化、无害化效果分析28213.5小结28214总量控制28314.1总量控制的目的28314.2总量控制因子及建议指标2831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85IV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1社会效益分析28515.2环境损益分析28615.3经济损益分析28715.4小结28816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28916.1环境管理28916.2施工期环境监理29216.3环境监测计划29316.4竣工环保验收一览表29517评价结论及建议29617.1项目概况29617.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29717.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9817.4总量控制指标建议30017.5产业政策及选址合理合法性结论30117.6清洁生产分析结论30117.7环境风险评价结论30217.8水土保持分析结论30217.9公众参与结论30217.10环境保护措施结论30317.11结论与环保要求309IV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1任务由来XX地处东经112°25¢25²、北纬23°11¢40²,XX省中部偏西,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西、北、绥三江下游。东面与佛山三水区交界,南面与鼎湖区相连,西北面与广宁市接壤,东北面与清远市清新市毗邻。总面积约1163平方公里,辖10个镇、3个接到办事处,122个村委、31个社区居委会和2206个村民小组。XX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占总人口的97%以上,还居住有蒙古、藏、回、蒙古、苗、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84人;非农人口12.16万人,是广东著名华侨乡之一。近年来,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XX市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区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但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却未能同步发展,全市目前尚未有按照规范建设的垃圾处理工程,城区的生活垃圾仅作简单堆放、填埋,未作规范化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垃圾堆积如山,污水漫流,环境状况极其恶劣。因此,必须解决垃圾的后续处理问题,否则垃圾没地方处置,污染环境尤其是污染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目前,位于XX市下茆镇的垃圾填埋场是一临时的堆填区,由于缺乏资金,无论是建设标准还是管理水平,都无法达到国家相应的要求。而且,如不加快规范管理,填埋容量马上就无法满足要求,届时垃圾无出路,变成垃圾围城。为了确保XX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外商投资环境,促进XX市经济的发展,根据《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切实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的通知》(X府办电[2012]15号)的要求,XX市政府决定对位于下茆镇原有垃圾堆填区进行改造升级,对XX市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置。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1.1-1。图1.1-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1-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XX省环境保护条例》、《XX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设过程中或者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履行环境影响报告的制度。2012年6月,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接受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的委托,承担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接受委托后,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组织课题组对项目拟建址所在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在调查、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范、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资料,编制了《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12年9月4日,XX市环境技术中心在XX市XX主持召开了《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会。环评单位根据《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的要求进行认真修改,完成本报告书报批稿,现呈报XX市环保局审批。1.1编制依据1.1.1全国性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2006年);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2月);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9月);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施行);6)《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2]88号,2002年9月);7)《“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环办〔2010〕97号);8)《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第101号文令,1992年8月);9)《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27号令,1993年);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1)《关于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几点意见》(国发[1992]39号文);12)《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计投资[2002]1591号);13)《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方法》(建设部令第126号);14)《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15)《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2005年10月);16)《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文)。1.1.1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1.2相关产业和技术政策1.1.3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5)《XX省污染源排污口规范化设置导则》(X环[2008]42号);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9]124号)8)《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9)《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范》(CJJ93-2003);10)《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1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12)《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建城[2010]61号);1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1.1其他依据1)《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2012年6月);2)《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建议书及批复》(2012年4月);3)《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2年7月);4)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其他相关资料。1.2评价目的1)通过对项目所在位置及周围环境的综合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了解和掌握该地区的环境污染特征。分析垃圾填埋场现有工程污染源以及在建成标准化场区后造成对评价区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2)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使其对项目本身及周边居民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预测分析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3)分析项目环保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按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对项目进行评价,作出该项目的建设、选址是否可行的结论,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的特点以及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确定重点评价内容为:(1)现有填埋场应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减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策;(2)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影响;(3)填埋场产生的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空气、环境敏感点的影响;(4)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导致渗滤液废水事故排放、填埋气体的爆炸等造成的环境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5)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1.2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污水的特征污染物是NH3-N、BOD5和CODcr等,大气特征污染物主要是恶臭污染物NH3和H2S等。依据该地区环境质量现状的要求,通过初步分析识别环境因素,并依据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等,初步筛选本评价的各项评价因子。1.2.1影响因素识别根据对本项目主要影响环节与环境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可识别出本项目给环境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1)施工期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范围主要在拟建址附近区域。(2)运行期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产生的尾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对环境带来的影响。项目环境影响矩阵分析见表1.8-1。表1.8-1环境影响矩阵筛选表环境要素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施工期施工生产、生活污水排放-10-10施工队伍生活垃圾-10-10施工噪声、废气0-10-1营运期营运期污水-10-10营运期固体废物-10-10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营运期大气污染物0-100噪声000-1污水事故-30-30注:+有利影响,-负影响,0没有影响,1稍有影响,2较大影响,3重大影响1.1.1评价因子筛选1)环境空气:根据本项目建设前后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所在地环境空气污染特点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要求,选取SO2、NO2、PM10、H2S、NH3、臭气浓度等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评价因子,选取H2S、NH3、SO2和臭气浓度作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因子。2)地表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选取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悬浮物、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挥发酚、硫化物、六价铬、镉、铅、铜、锌、粪大肠菌群等作为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因子,选取COD、氨氮作为水环境影响分析因子。3)地下水: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选取地下水水位、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总硬度、硫化物、挥发性酚、汞、砷、六价铬、镉、铅、铜、锌等15项等作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因子。4)噪声:本项目拟建址所在区域噪声源主要以推土机、压实机、挖掘机等噪声为主,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要求,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量,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声环境影响评价量。5)土壤:本项目选取pH、镉、汞、砷、铅、锌、铜、镍、铬等作为土壤现状监测评价因子。1.2环境功能区划1.2.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根据现场调查,项目产生的污水排入厂址东面一条排水沟向东北流入鱼羊河,然后向东南方向汇入龙江。根据《XX省水环境功能区划》(X环[2011]14号)的规定,龙江(广宁XX交界——XX市区、全长48km),属于饮用功能区,水质目标为Ⅱ类,执行《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但评价范围内的鱼羊河未划分水环境功能,鱼羊河属于龙江支流,水环境功能均属于农业用水功能,可按下级河流比上级河流降一级水功能的划分原则,按Ⅲ类水质目标确定,执行《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区域水系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图1.6-1。1.1.1大气环境功能区根据《XX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1.1.2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XX省地下水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北江X庆XX分散式开发利用区,该区域现状水质类别为Ⅰ~Ⅳ类,水质目标为Ⅲ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项目区域地下水功能区划见图1.6-2。1.1.3声环境功能区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本项目所在区域属声环境功能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1.1.4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根据《XX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E2-2-1云浮-鹤山丘陵水源涵养林农复合生态功能区。项目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图见图1.6-3。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表1.6-1:表1.6-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功能区区划名称所属功能区属性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鱼羊河主要作为农业用水功能,执行(GB3838-2002)Ⅲ类标准;龙江属于饮用功能,执行(GB3838-2002)Ⅱ类标准;2大气环境功能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属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北江X庆XX分散式开发利用区5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云浮-鹤山丘陵水源涵养林农复合生态功能区6是否自然保护区否7是否风景名胜区否8是否饮用水源保护区否9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10是否两控区是11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否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评价标准1.1.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SO2、NO2、TSP的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H2S、NH3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监测最高容许浓度,臭气浓度参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具体详见表1.7-1。表1.7-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标准监测项目取值时间浓度限值选用标准SO21小时平均500u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均值150ug/m3NO21小时平均200ug/m3日均值80ug/m3TSP日平均0.30mg/m3H2S一次浓度0.01mg/m3(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NH3一次浓度0.20mg/m3臭气浓度一次浓度20(无量纲)《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值(2)地表水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纳污水体鱼羊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具体详见表1.7-2。表1.7-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序号水质指标GB3838-2002Ⅲ类(mg/L,pH除外)1pH6~92COD≤203BOD5≤44DO≥55SS*≥1006石油类≤0.057氨氮≤1.08总氮≤1.0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总磷≤0.210挥发酚≤0.00511硫化物≤0.212六价铬≤0.0513镉≤0.00514汞≤0.000115铅≤0.0516砷≤0.0517铜≤1.018锌≤1.019粪大肠菌群(个/L)≤10000注:SS*参照《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3)地下水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具体详见表1.7-3。表1.7-3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序号项目标准值(mg/L,pH除外)1pH6.5~8.52高锰酸盐指数≤3.03氨氮≤0.24亚硝酸盐(以N计)≤0.025总硬度≤4506硫酸盐≤2507挥发性酚类≤0.0028汞≤0.0019砷≤0.0510六价铬≤0.0511镉≤0.0112铅≤0.0513铜≤1.014锌≤1.0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土壤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壤属Ⅱ类土壤(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668-1995)的二级标准,具体详见表1.7-4。表1.7-4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级别二级(mg/kg)土壤pH<6.56.5~7.5>7.5镉≤0.300.300.60汞≤0.300.501.0砷水田≤302520旱地≤403025铜农田等≤50100100果园≤150200200铅≤250300350铬水田≤250300350旱地≤150200250锌200250300镍405060(5)声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所规定的2类标准,具体详见表1.7-5。表1.7-5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2类区60501.1.1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场内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两者严者的要求后达标排放。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具体详见表1.7-6。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7-6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单位:mg/L(pH值除外)序号项目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本项目执行标准(两者最严者)1CODcr90100902BOD52030203NH3-N1025104SS6030305色度4040406石油类5—57总氮—40408总磷0.530.59总汞0.050.0010.00110总镉0.10.010.0111总铬1.50.10.112六价铬0.50.050.0513总砷0.50.10.114总铅1.00.10.115粪大肠菌群数(个/L)—1000010000(2)大气污染物甲烷排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TSP无组织排放应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H2S、NH3、臭气浓度的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值,具体详见表1.7-7。表1.7-7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项目监控点浓度限值选用标准甲烷填埋工作面上2m以下体积百分比≦0.1%GB16889-2008颗粒物(TSP)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DB44/27-2001二级标准硫化氢(H2S)一次浓度0.06mg/m3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氨气(NH3)一次浓度1.5mg/m3臭气浓度一次浓度20倍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噪声排放标准①施工期:建筑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详见表1.7-8。表1.7-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夜间最大值超过限值不高于15分贝)②营运期:营运期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表1.7-9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摘录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1.1评价工作等级(1)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水质的要求确定。本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场内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二者严者的要求后达标排放。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和纳污水体的水文特征进行判断,本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运营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填埋区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气体H2S、NH3及填埋气体除臭脱硫装置排放口排放的H2S和NH3。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利用下式计算这些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及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ScreenView对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表1.81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计算参数NH3H2S污染物排放量(kg/h)0.3870.0387面源高度(m)30面源长度(m)500面源宽度(m)100最大地面浓度Ci(mg/m3)0.0094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0i(mg/m3)0.20.01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4.739.4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中的规定,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1.82。表1.8-2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它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根据表1.81的估算结果和表1.8-2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可知,本项目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占标率Pmax=9.46%<10%;因此,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3)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本次建设项目属于Ⅰ类建设项目: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断指标如下:(1)包气带防污性能:岩(土)层包气带厚度≥1.0m,场地天然渗透系数10-7cm/s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属于中;(2)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不易;(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不敏感;(4)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渗滤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且排放量≤1000m3/d,属于小规模级别。(5)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属于中等;(6)建设项目所在地不属饮用水源保护区,也不属饮用水源保护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外的径流补给区,因此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表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原则可知,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评价包括: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说明地下水分布情况;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等方法进行地下水影响分析与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4)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所在区域周围均为山地,开发的地域范围较大,辖区内声环境功能区属于适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地区,开发后区域噪声级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5)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工程涉及范围内无特殊生态敏感保护区以及珍稀濒危物种,周围物种多样性简单,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小于2km2。垃圾填埋库区填满后拟种植原有树种进行生态恢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本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6)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是渗滤液渗漏或事故排放,以及填埋气(主要是甲烷)的瞬间大量释放。渗滤液属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填埋气属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项目为非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评价范围(1)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地表水评价范围为项目外排污水排水沟汇入鱼羊河上游500m至鱼羊河汇入龙江处6.0km及龙江下游500m,共约7.0km的河段,评价范围示意图详见图1.8-1。(2)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本次大气评价定为二级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确定大气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示意图详见图1.8-1。(3)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取项目周围20km2的区域。(4)声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可定为项目场界向外200m以内的范围。(5)生态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边界外延200m的范围。(6)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规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可定为项目各边界为起始点向外延伸3km的范围,评价范围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1.2污染控制目标(1)地表水控制垃圾渗滤液产生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经项目东北面排水沟排入鱼羊河,然后向东南排入龙江。保证不对项目所在区域的鱼羊河、龙江等水体的使用功能造成破坏,使其达到Ⅲ、Ⅱ类水体功能要求。(2)地下水垃圾填埋场既要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又要防止地下水侵入、浸泡垃圾体而增加污水量,采取有效措施对填埋场做防渗处理,防止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污水渗漏对地下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保护项目拟建址附近地下水质量满足Ⅲ类标准要求。(3)环境空气控制固体废物的装卸、运输、筛选、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填埋区无组织排放的甲烷和恶臭气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对周围区域大气产生危害影响,保护周围环境敏感点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4)声环境控制设备噪声排放,确保场界噪声达标,保护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2类区标准要求。(5)生态环境防止对周围土壤和现有土质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防止固体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农田,保持和保护场址周围原有生态环境状况。1.1.1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环境保护敏感对象主要是村庄、学校、河涌等,具体详见表1.9-1,各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详见图1.8-1,周围1公里范围内敏感点卫星航拍图详见图1.9-1。表1.9-1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敏感点名称规模性质影响因素方位边界距离(m)保护目标1江谷工业区生活区7500人生活区废气环境风险NW900环境空气二类区2高龙村800人村庄SW7003寺尾村600人村庄SW9004下茆敬老院40床位敬老院S10505下茆卫生院60床位医院S11006苏东霖中学700人学校SW12007黄李村650人村庄NW11008陈村350人村庄NW13509下茆镇区1500人居民区S110010楼脚村4000人村庄SE135011楼脚幼儿园150人幼儿园SE190012下堀村4500人村庄SE205013红田(卫)村342人村庄SE155014鱼羊村30人村庄E142015下岗咀村200人村庄NE130016火崀咀村150人村庄NE1050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7大寨村700人村庄NE175018瓦窑村100人村庄NE136019旺塘村1200人村庄NW148020长江村60人村庄NE230021江记村250人村庄N230022林村400人村庄NW225023黎元塘村600人村庄NW240024下寨村200人村庄NW240025崩下村100人村庄NW200026罗汉村500村庄W152027白石坑村400人村庄SW220028大路坪村100人村庄SW290029过路崀村200人村庄环境风险W2800环境空气二类区30石龙村600人村庄SW290031太平村500人村庄N270032排水沟宽2m水体废水环境风险NE/Ⅲ类水质33鱼羊河宽10mE900Ⅲ类水质34龙江宽45mSE3000Ⅱ类水质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谷化工区一期火崀咀村900m江谷化工区生活区1100m图1.9-1周围敏感点卫星航拍分布及江谷化工园区关系图1480m1360m1050m1750m1280m1420m1550m1050m900m1520m700m现状位置项目位置鱼羊村下岗咀村大寨村小溪鱼羊河瓦窑村旺塘村陈村下茆卫生院下茆敬老院黄李村红卫村高龙村苏东霖中学罗汉村寺尾村下茆镇区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评价工作程序本项目环境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0-1。图1.10-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技术路线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垃圾填埋场回顾性分析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地点(1)项目名称: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2)建设单位: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3)建设地点:XX市下茆镇楼脚村1.1.2基本概况XX的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处理主要是采用简易填埋方式,因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填埋场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建设和管理。由于XX城区和周边镇区、村庄生活垃圾无处堆填,1992年开始在XX市下茆镇楼角村征用低洼山地对生活垃圾进行简易堆填,形成现状的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总占地175亩(m2),设计处理规模为300t/d,堆填高约为18m,总库容达到210万m3。1.2现状填埋场垃圾处理量根据建设单位和可研报告所提供的资料,现状垃圾填埋量见表2.1-1。2.1-1现状垃圾填埋厂处理垃圾量序号年份人口(万人)年增长率(%)垃圾产生量(t/d)年处理量(万t/a)累计处理量(万t/a)1199221.643.0162.35.925.922199322.543.0169.16.1712.093199423.483.0176.16.4318.524199524.463.0183.56.7025.225199625.483.0191.16.9832.196199726.543.0199.17.2739.467199827.653.0207.47.5747.038199928.803.0216.07.8854.919200030.003.0228.08.3263.2310200130.903.0234.88.5771.8011200231.833.0241.98.8380.6312200332.783.0249.19.0989.73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200433.773.0256.69.3799.0914200534.783.0264.39.65108.7415200635.823.0272.29.94118.6816200736.903.0280.410.24128.9117200838.003.0288.810.54139.45因XX市尚未建成规范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现状垃圾场为简易堆填,不符合规范的要求。2009年后,因现有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有限,XX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一直以来寻求最好的出路,曾与投资单位探讨BOT方式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但因资金、用地等原因,暂时未得到妥善解决。后来经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的同意,XX市的生活垃圾运送到XX市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1.1.1生活垃圾成分组成分析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XX市环卫管理部门的调查,XX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是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企事业单位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及混杂在其中的少量建筑垃圾。XX城市生活垃圾现状生活垃圾组份,其垃圾组成比例详见表2.1-2。表2.1-2现状生活垃圾主要成分成份动植物灰土砖瓦陶瓷纸类塑料橡胶纺织物玻璃金属其他比例43.3%4.9%2.0%7.6%19.9%12.6%2.7%1.8%5.2%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XX市环卫管理部门的调查,XX垃圾性质:含水率30%,有机物含量45%,平均热值为3000kJ/kg左右。1.1.2现状介绍目前,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仅是进行了简单的集中堆放,并未按照规范的填埋工艺进行填埋,缺少卫生填埋场的基本组成部分,填埋场没有设置防渗系统和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毫不设防护措施的堆填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现状臭味四溢、蚊蝇四处乱窜,垃圾渗滤液通过地表漫流至南侧低洼区域,无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系统,导致填埋场及下游一定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受到污染,威胁到下游河流农业用水安全。垃圾填埋场现状平面卫星图及平面布置见图2.1-1和附图1。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2.1-1现状垃圾填埋场卫生航拍图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填埋场没有规范的作业道路,作业方式十分简易,目前采用的是高处向下倾倒、简易压实、简易杂土覆盖作业。现状作业流程如下:垃圾进场垃圾卸载垃圾堆平渗滤液和填埋气无序排放简易压实杂土覆盖(1)垃圾进场项目为山谷型填埋场,填埋区是相对高度约20米的斜坡,生活垃圾直接裸露沿坡面向山谷堆放。场区进场道路主要靠一条宽约4米、长约500米的水泥道路与四清公路连接。垃圾车从场西入口运入,目前已基本达到库容的填埋量,但由于垃圾无路可填,目前仍在接纳XX市、附近城镇的生活垃圾,由垃圾收集车经四清公路运输至填埋场堆填。生活垃圾进场后,未经计量,由于原有填埋区已基本封场,目前进场垃圾直接尚场区东南边界处修建的水泥路到处乱倒,不断扩大填埋场的范围。(2)垃圾推平、覆土、压实卸载下来的垃圾采用由上往下的方式进行推平、覆土、压实作业。生活垃圾在用推土机推平后,直接用铲土机在斜面上取土覆盖。垃圾覆土后采用推土机压实,生活垃圾的压实密度不大,填埋库容未能有效利用,不能有效防止渗滤液的产生,也存在垃圾堆体失稳坍塌的风险。(3)渗滤液处理目前该垃圾场没有设立专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渗滤液流向场区低洼区域,然后通过漫流的方向沿东北面的排水沟向东北排入鱼羊河,对纳污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1.1.1现状采取的环保措施(1)废水现状垃圾填埋场未采取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垃圾堆填产生的渗滤液和地表径流混杂后漫流到低洼区域,然后经自然蒸发或渗入地下,或经场区东北面的排水沟直接流入鱼羊河。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废气本项目现状填埋场产生的废气主要是填埋气体(甲烷、恶臭气体等)、作业扬尘和飞扬物等。因本项目属于简易的垃圾堆填,未设置专门的填埋气导排措施,未对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只是对进场垃圾进行推平、压实、喷洒药物消毒等措施减少臭气的影响。而仅仅采取此种填埋气体处理措施,已不符合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目前,尚未对填埋气体等采取燃烧等治理措施,垃圾填埋过程中也没有采取减少扬尘和轻质垃圾飞扬的有效措施。(3)噪声本项目现状产生的噪声主要是垃圾运输车辆,推土机等噪声。由于垃圾填埋场四周环山,距离周围敏感点较远,且有山头阻隔,这些噪声对周围敏感点环境影响不明显。(4)固体废物本项目现状由于没有设置专职人员管理填埋场,因此,没有产生生活垃圾。1.1.1存在的环境问题由于现状垃圾填埋场没有按卫生填埋的规定修建相应的环保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如下影响:(1)现状填埋场位于城市河流上游,是一座没有污染控制措施的简易垃圾填埋场,二次污染严重,对纳污水体造成威胁。(2)填埋场系统不完整①没有库底防治措施,缺乏有效的渗滤液收集措施和处理设施,对地下水、土壤和地表水造成污染;②没有对填埋垃圾及时分层覆土,导致臭气四溢、蚊蝇滋生,周边大气受到污染;垃圾缠滋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的影响;③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覆盖、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④没有库底防洪措施,无法实现雨污分流,使得渗滤液水量增加;雨季山洪进入垃圾填埋体可能导致失稳,影响填埋作业的正常进行;⑤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未有专门的作业道路,垃圾运输车无法进入作业面,只能高处倾倒,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填埋垃圾未能充分压实,填埋场库容未充分利用;①没有计量设施,无法统计填埋量、核算运行成本,更谈不上科学的运行管理;②没有设置安全隔离带,垃圾深层稳燃,存在山林火灾隐患;③没有填埋气体的导排和处置系统,填埋气存在爆炸和火灾的风险;④填埋气体排放对大气污染和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爆炸引起的公众安全。⑤填埋场管理无序,垃圾乱倒乱堆,严重影响周围自然生态景观。⑥填埋场的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由前面分析可以看出,现状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治理工程尚未建设,垃圾渗滤液、填埋气体等有害废水、废气均未得到有效治理,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及周围环境空气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填埋气体等进行治理,将垃圾填埋场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但因现状垃圾填埋场堆放量较大,难以对现状垃圾填埋场进行规范化改造建设,因此,为了改变目前的情况,XX市市政建设管理局已启动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的论证和报建阶段,计划在2015年底前建设一座600吨/天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最终解决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垃圾焚烧发电厂投产后首先解决现状简易堆存垃圾的处理,待处理完毕后,再将本项目拟新建填埋场的垃圾取出到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减少现有垃圾填埋场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起到改善周围环境的作用。最终使XX市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减少由于填埋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其他的环境、社会问题。1.1.1现有工程整治措施根据XX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改扩建工程完工后,所有生活垃圾都将进入无害化处理场,未改建的原简易填埋场将进行封场处理。封场目的在于:防止雨水大量下渗,造成填埋场收集到的渗沥液体积剧增,加大渗沥液处理的难度和投入;避免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臭氧直接释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避免有害固体废弃物直接与人体接触;阻止或减少蚊蝇的孳生;封场覆土上栽种植被,进行复垦或作其他用途。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要求,对现在简易填埋场进行相应整治和封场处理,具体措施如下:1、终场覆盖: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填埋场的终场覆盖系统须考虑雨水的浸渗及渗滤液的控制、垃圾堆体的沉降及稳定、填埋气体的迁移、植被根系的侵入及动物的破坏、终场后的土地恢复利用等;整形后的垃圾堆体应有利于水流的收集、导排和填埋气体的安全控制与导排,应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1)植被层(耕植土层)与绿化层:植被层为填埋场最终的生态恢复层,它能美化周围环境,防止雨水冲蚀土壤,利于径流的收集及导排,考虑到覆盖层的厚度,植被层选择浅根系植物。耕植土层为植被层提供营养,由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壤构成,厚度一般为0.5m。耕植土可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或其它营养土,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就地取土。封场初期绿化宜选择根浅的对NH3、SO2、HCL、H2S等有抗性植物,如:常绿灌木(如海桐、山茶、尾兰、小页女针、紫穗槐)和种植草皮。(2)排水层与排水辅助层:排水层主要作用是收集耕植土层下渗的雨水,厚度为0.15m,由渗透系数大于10-5m/s的粗砂和碎石构成。排水辅助层是终场覆盖成败的关键,防水层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垃圾堆体,也可以防止填埋气体透过覆盖层扩散。本工程排水辅助层采用厚度大于6mm的膨润土复合防水垫(GCL防水垫),其断裂强度>10KN/m、CBR顶破强度>1.2KN、断裂伸长率>6%、垂直渗透系数小于5×10-9cm/s、指示流量小于5×10-8m/s,完全满足规范所要求。(3)防渗层及保护层:表面设置防渗层采用不透水层一般为延展性好的2.0mmHDPE土工膜,以适应填埋场封场后的不均匀沉降,不易破坏。保护层采用180g/m2土工布+钠基膨润土垫(GCL)。(4)基础层(粘土层):基础层对整个覆盖系统起支撑、稳定作用,由0.2m厚的压实粘土层构成,粘土密实度为90-95%。2、雨水收集与导排:终场覆盖后,需要排除覆盖层表面雨水径流以及周边山体进入场区的水流,以减少由于雨水下渗而增加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因此,要设计雨水收集与导排系统。整个雨水收集与导排系统设计需基于整个填埋场封场后的地形地貌,防止雨水对覆盖层局部的冲刷破坏,从而影响整个填埋场的封场。3、填埋气导排与处理:对于填埋气体的导排,拟采取植入竖井等措施,以避免填埋气体爆炸事故发生。竖井可采用穿孔管居中的石笼,导气石笼直径为φ1200mm,由钢丝网内填充级配碎石构成。导气管为DN150mmHDPE穿孔管。导气石笼间距为50m左右,共需要6个石笼。填埋气体采用分散排放方式,在每个竖向石笼顶部设置一根气体排放管,排放口高出最终覆盖层1.0m,然后经水喷淋和脱硫处理后排放。导气笼设置: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填埋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迁移至穿孔竖管,沿竖管排出垃圾堆体。竖管长度可按垃圾堆体的深度确定,一般按垃圾堆体深度的2/3,但不宜超过15m,直径100mm,梅花型开孔,孔径10mm,穿孔率在保证管道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竖管穿孔段外填300mm厚卵石层,卵石直径25-55mm,为防止垃圾堵塞孔洞,卵石外包裹钢丝网,将卵石与管道固定在一起。4、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在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周围设置1600(深)×2000mm(宽)的渗滤液收集槽,收集槽总长约1200米,收集槽采用钢筋混凝制作,槽壁与垃圾相邻一侧设置成排斜向收集槽的导流孔,有利于渗滤液的排入收集槽内,同时设置一定的坡度坡向泵房集液井,然后通过污水泵将渗滤液抽排至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统一处理。1.1.1群众投诉问题由于垃圾填埋场四周环山,距离周围敏感点较远,目前尚未出现村民对垃圾填埋场恶臭气味、渗滤液、噪声等的投诉问题,但若对现有垃圾填埋场不采取有效的治理,垃圾随意堆积,则其产生的各类环境问题将会影响到周围村民的身体健康,肯定会受到村民的投诉。1.2现状污染源分析由于现状填埋场尚未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建设,也未纳入有效的管理,没有采取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因此,无法对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废气等排放量进行精确计算,这里仅根据其现有垃圾的堆放量等,估算其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量。1.2.1垃圾渗滤液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除来自垃圾本身外,还受场地条件、气候条件(降雨、蒸发量、风速等)、垃圾的组成及堆放量、填埋场结构、排水设施、压实和覆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大气降水渗入所形成的渗滤液量是垃圾本身含水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因此,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主要随大气降水而变化。根据国内外填埋场的营运经验,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产量的确定方法有多种,本报告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现场运行指南》中较常采用的经验公式计算如下:Q=C×I×A÷式中:Q—平均渗出水量(m3/d);I—平均降雨强度(mm/a);A—集水面积(垃圾填埋面积,m2);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C—渗出系数(一般取0.2~0.8)。注:C为填埋场内降雨量转为渗滤液的比率,其值随填埋场覆盖土性质、坡度而不同,一般在0.3~0.8之间,本工程取0.5;封场的填埋场一般在0.2~0.4之间,本工程取0.3。根据现状填埋场的实际情况,目前整个库区面积约175亩(m2),已封场和临时封场区(填埋Ⅰ区)面积为26040m2,正在作业区(填埋Ⅱ、Ⅲ区)面积为81053m2,生活区面积9574m2(不产生渗滤液)。XX多年平均降雨量1797m。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如下:Q=(0.3×26040+0.5×81053)×1797÷=238m3/d(多年平均)根据类比国内条件接近的同类型垃圾填埋场对渗滤液水质的实际监测指标,结合XX垃圾成分的特点,因现状填埋场未对渗滤废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因此,现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产排放量见表2.2-1。表2.2-1现状填埋场水污染产排情况渗滤液产生量污染指标浓度(mg/L)产生量(t/a)排放量(t/a)238m3/d8.687万m3/aBOD5000434.35434.35COD8000694.96694.96NH3-N1200104.24104.24SS80069.569.51.1.1恶臭气体填埋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成分甲烷CH4是一种可燃气体,其低位发热值为8570kcal/Nm3;当CH4在空气中的体积达到5~15%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大量CH4的排放还会使地球增温,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另外,植物对CO2和CH4具有一定敏感性,如果聚集在植物根部则会导致植物根部缺氧,危害其生长。硫化氢的主要影响则是在大量气体溢出的地方产生臭味。二氧化碳的主要影响是在水中溶解形成碳酸,从而溶解矿物质使地下水矿化。①填埋气体理论最大产气量估算填埋气体理论最大产气量是指垃圾中有机物全部分解后填埋气体的总产量,可以用有机碳法计算。即认为垃圾中有机碳的90%转化为气态终产物,其它10%仍为生物态或惰性有机碳,根据对部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析结果,经过推算可知,湿垃圾中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4.8%。考虑到有机废物的可生化降解比和填埋场内的损失,实际潜在产气量为: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L实际=β有机物(1−ξ有机物)L0式中:β有机物——有机物中可生物降解部分所占比例(本工程以50%计)ξ有机物——在填埋场内因随渗滤液等而损失的可溶性有机物所占比例(本工程以15%计)根据以上分析,按有机碳法计算,1kg垃圾的填埋气体理论最大产气量应为:1kg×90%×14.8%×50%×(1-15%)×22.4/12=0.106升即:每吨垃圾可产填埋气体106标立方米。②填埋场产气速率产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垃圾的产气量。垃圾填埋后,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厌氧条件即可形成,并达到稳定产气状态,此时产气速率最大,以后随着垃圾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减少,其产气速率也相应降低,产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由Monod方程来表达:Rt=kG¥e-kt式中:Rt——第t年垃圾产气速率(立方米/吨年);K——系数G¥——垃圾理论最大产气量(立方米/吨)。其中系数k反映场内垃圾分解速度的大小,一般根据场内具体条件确定,根据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的试验结果,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产气速率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0.1~0.15。对于XX市城市垃圾k取为0.14,则垃圾产气速率估算公式为:Rt=14.84×Mt×e-0.14t式中:Mt——第t年填埋垃圾量(吨/年)③填埋场产气量估算填埋场年产气量是指填埋场以前各年已填入垃圾在该年产气量的总和,截止2008年现有填埋场填埋气最大产气量出现在2000年,根据上式计算,XX市现状垃圾填埋场2000年填埋气体产生量为: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t=14.84×62.23×e-0.14×9=266.16万m3④甲烷产生量填埋气体中甲烷约占50%,目前填埋场未设置导气装置,全部呈无组织源进行排放,其产生量及排放量详见表2.1-2。表2.1-2现状填埋场甲烷产气量、产生量、排放量(无组织)一览表产气量(104m3/a)甲烷产气量(104m3/a)甲烷产生量(t/a)甲烷无组织排放量(t/a)266.16133.081037.11037.1注:填埋气产生量按2000年最大产气量进行估算。⑤恶臭气体产生量计算公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005年版)推荐填埋场气体中氨的气体体积含量取0.4%,硫化氢参照XX省其他垃圾填埋场的产生情况取0.02%,计算公式为:式中:Q―恶臭气体的产生量,t/a;V―填埋气体的产生体积,m3/a;X―恶臭气体的百分含量;M―恶臭气体的分子量,kg/mol;T―填埋气体的温度,该场区的温度以XX市年平均温度22℃计。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硫化氢、氨的产生量,现状属于无组织排放,则现有填埋场硫化氢、氨的产生量、排放量详见表2.2-3。表2.2-3现状填埋场硫化氢和氨的产生量累计垃圾填埋规模(万t)产气量(104m3/a)H2S无组织排放量(t/a)NH3无组织排放量(t/a)62.23266.160.74347.43361.1.1恶臭城市生活垃圾是一个重要的恶臭源,垃圾中散发出多种恶臭物质。恶臭的强弱一般分为6级。根据现场调查,现有填埋场属于简易堆填式场地,臭气强度为5级;填埋场区边缘强度在3~4级之间。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改扩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1.1项目改扩建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XX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XX未建设大型的符合规范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大多采用简易填埋。1992年开始在XX市下茆镇楼角村征用山谷型山地对生活垃圾进行简易堆填,形成现有XX市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为解决XX市城镇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最终解决城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出路,保证城镇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避免垃圾围城的现象发生,确保城镇环境污染综合处理,创建和谐社会,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一直寻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但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目前,根据《关于切实加快珠三角地区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的通知》(X建城[2012]66号)文件的要求,至2012年底,珠江三角洲各县(市)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XX市属于未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的9个珠三角县(市)城市之一,因此,XX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2月21日接到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切实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的通知》(X府办电[2012]15号)后高度重视,由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项目的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启动XX市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的建设工作。在XX市、XX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急开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的建设工作,从根据上解决XX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同时对现有简易填埋场进行整治处理,避免生活垃圾综合污染的恶化,为XX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项目的改扩建,全面解决XX市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使本项目的改扩建成为真正造福XX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好事,使XX市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实现区域节能减排。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利国利民,而且能够有效解决XX市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带来的废水、废气、生态影响等环境污染问题,为XX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合理的出路,表明本项目的改扩建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1.2改扩建项目概况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项目名称、地点、性质(1)项目名称: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2)建设单位: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3)建设性质:改扩建(4)建设地点:XX市下茆镇楼脚村(5)四至情况:改扩建项目位置现有填埋场东侧,属于山谷型填埋场,南面和北面均为山坡地,东面为绿化空地。1.1.2生活垃圾产生量及成分组成(1)生活垃圾产生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500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城市人均垃圾产生量一般在1.0-1.2kg/人.d左右,垃圾自然状态下密度一般为0.4-0.6t/m3,由于XX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同时对比相邻的XX市区,端州区等的垃圾产生量情况,考虑其人均垃圾产生量选择0.75kg/人·d。根据《XX市XX市环境保护规划》,XX市2010年人口约为40.59万人,2015年、2020年、2025年人口规模预计见表3.1-1。表3.1-1XX市人口发展预测结果(万人)预测年区域户籍总人口农村人口城镇人口流动人口总计2015年全市41.8027.1714.634.4746.272020年全市42.9025.7417.166.1649.062025年全市44.1025.1418.968.5252.62目前XX是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75kg/人·d,垃圾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流动人口等因素的增加带来的。远期将逐步完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同时将对部分垃圾采取其他处理方式,如堆肥等,由于生活垃圾产量的增长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而逐渐降低。农村人均生活垃圾按0.75kg/人·d,城镇居民人均按0.90kg/人·d计算,从2010年开始,垃圾单位人口产生量每年递增3%,从2017年始,单位人口产生量每年递增2%,因此推算XX市XX市产生的人均生活垃圾量,送垃圾填埋场处理的部分。表3.1-1垃圾量预测年份垃圾产生量(t/d)年垃圾产生量(t/a)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308.97.052011326.45.252012343.93.452013361.42.302014378.91.152015396.402016403.22.302017410.04.602018426.85.252019428.67.552020430.49.852021432.07.552022433.65.252023435.23.952024436.81.652025438.40(2)生活垃圾成分组成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XX市环卫管理部门的调查,XX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是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企事业单位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及混杂在其中的少量建筑垃圾。XX城市生活垃圾现状生活垃圾组份,其垃圾组成比例详见表3.1-2。表3.1-2现状生活垃圾主要成分成份动植物灰土砖瓦陶瓷纸类塑料橡胶纺织物玻璃金属其他比例43.3%4.9%2.0%7.6%19.9%12.6%2.7%1.8%5.2%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XX市环卫管理部门的调查,XX垃圾性质:含水率30%,有机物含量45%,平均热值为3000kJ/kg左右。1.1.1建设规模和服务区域(1)建设规模本改扩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5.3万m2,设计库容为55万m3,设计处理规模为400t/d,规划设计接纳XX市`2013~2015年三年期间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2015年后,生活垃圾将全部纳入2015年底建成投产的600t/d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因日常产生垃圾量未能满足焚烧厂设计规模的要求,因此,通过将已填埋的生活垃圾取出补充燃料,即能满足焚烧厂设计处理能力的需要,又能最终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2)服务区域XX市垃圾填埋场服务范围为XX市全市范围人口,加上外来人口等,近期(2015年)服务人口约46.27万人,远期(2025年后)服务人口52.62万人。(3)项目建设的合理性由上表分析可知,目前XX市垃圾产生量约340t/d,根据XX市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在2015年底前建成一座600吨/天的垃圾焚烧厂,到时XX市生活垃圾实现全部焚烧处理。现按照每天379吨垃圾计算[2013~2015年垃圾平均量(361.42+378.91+396.40)/3=379吨/天],三年共产生的垃圾量约41.5万吨,按填埋后压实密度为0.8计,所需填埋场的容积为51.88万m3,因此,为了对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建设单位决定在现有垃圾填埋场东北侧区域新建一座55万m3的标准化无害化填埋场,以满足2015年前XX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的需要。根据规划,XX市2015年底前规划新建一座600吨/天垃圾焚烧厂,总占地面积约90亩,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运行期间(2015~2025年)XX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96.4~438.3t/d,未达垃圾焚烧量600t/d的要求,每天仍可将取出填埋场中约160~200t/d的垃圾送入垃圾焚烧厂处理,平均值取180t/d,即6万t/a,可陆续将现有简易填埋的垃圾全部挖出焚烧处理,最终实现简易填埋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根据垃圾成分分析报告,XX市生活垃圾焚烧后产生10%的灰渣,600吨/天垃圾焚烧处理每年产生的废灰渣量为:600×333×10%=19980吨;灰渣的压实密度可以达到1.2吨/立方米,每年回填量为:19980/1.2=1.66万m3;本次新建填埋场库容55万m3,按10年考虑,灰渣回填16.6万m3,多余库容38.4万m3作为XX市生活垃圾应急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填埋场。1.1.1项目组成、总投资(1)项目组成本项目工程组成详见表3.1-3。表3.1-3本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项目工程名称规模主体工程填埋场作业区包括填埋作业区、垃圾坝、调节池、截洪沟及边坡防护工程、填埋气体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处理系统以及防渗系统、基础处理工程等的建设。有效库容55万m3。防渗设施水平防渗:因场区地表土壤渗透系数大于1×10-7cm/s,为确保填埋场地不渗漏,设计采用可靠的高强度HDPE防渗材料,作为填埋场地表面的防渗,总防渗面积约6万m2。雨水排放系统填埋场所处地段是一片低洼地,三面环山。填埋区外所有收集的地表水沿场区分界线道路边的永久截洪沟的低洼处排出,实现雨、污分流。主体工程渗滤液收集系统导渗层铺设在库底防渗层上,厚度300mm,采用碎石在填埋区底部满铺,渗滤液收集管网铺设在导渗层底部,收集管采用HDPE管,干管与支管枝状分布,排水管网由直径350mm的主排水管和直径150-200mm的多根排水支管组成,收集管放置于管沟中部,两个排水支管之间的圆心间距为20~25m,各区分步进行渗滤液收集,汇在一条总管,排入渗滤液调节池;然后经泵提升进入渗滤处理区进行达标处理。渗滤液调节池容积约为2300m3。渗滤液处理系统建污水处理站1座,对垃圾渗滤液、生产废水等进行处理,采用“UASB+MBR+混凝沉淀+膜过滤”工艺,设计处理能力150m3/d。污水站废水处理达标后,部分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多余部分达标排放。导气系统填埋气体设置导排系统,对填埋气体采取喷淋、脱硫处理排放。配套设施设置场外排水工程、计量磅房、洗车台、辅助生产系统等办公生活区设置办公楼、职工宿舍、食堂、维修车间、停车场等。公用工程通讯本项目场部对外电讯联系由邮电局架设专线来接通,配备4~5台无线电话对讲机,供通讯指挥联络之用。供水设施生活用水从下茆镇最近的驳入口送至生活管理区,生产用水在现场打水井,并在管理房或附近山上加一高位水池。供电设施本工程供电电源由附近供电局所属变电站10KV架空线引来。道路建设进、出场道路与公路(四清公路)相连接,全场长约350m,按永久道路建设。环保工程监测系统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及环境空气监测点。渗滤液调节池调节池有效容积2300m3。浓液回用水池浓液回用水池有效容积500m3。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3287.14万元(包括填埋区主体工程、配套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导排气工程、附属工程等费用),其中环保投资约2155万元,占总投资的67.62%。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3.1-4。表3.1-4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1项目总投资万元3287.142垃圾处理量t/d4003场区总用地面积万m25.3渗滤液污水处理站万m20.44填埋容量万m3555挖方量万m3206服务年限年101.1.2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填埋场地磅房和填埋区24小时开放,3班/天。生产天数为365天,配备工作人员29人,主要安排在垃圾填埋作业区、渗滤液处理站、生活管理区,人员具体分工情况详见表3.1-5。表3.1-5本项目劳动定员一栏表序号工作区岗位数量小计1填埋库区场地管理工252驾驶员33除蝇灭害工14污水处理区污水处理工665门卫地磅房计量工227配电房电工228辅助生产工绿化249机修21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人员2212计算机控制微机技术员1113服务人员 33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 4415合计 291.1.1主要设备填埋场所需的主要机械设备详见表3.2-4。表3.2-4填埋场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及技术能力单位数量产地1履带式推土机220HP(162kW)台1国产2垃圾专用压实机工作重量22t台1国产3挖掘机0.8m3台1国产4装载机0.5m3台1国产5自卸汽车5t辆3国产6洒水(喷药)车5000L辆1国产7活动式钢板平台1.0m×6.0m×0.2m块100定作8移动式尼龙网平台3.0m×6.0m块50定作1.2贮存、运输、填埋方式1.2.1垃圾贮存方式根据XX市现有城市生活垃圾的贮存情况,城区范围内全部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间,但农村部分只设置简易的垃圾收集池对垃圾进入专门收集,然后由环卫部门运输车辆运至垃圾填埋场。1.2.2垃圾运输方式XX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采用以下方式:由各居民区(垃圾收集点)人工上门收集和到遍布城镇各个角落的各垃圾临时存放点,用收集车运至垃圾中转站,再由转运站运到垃圾处理场。本项目拟在原有垃圾运输车辆的基础上,增加5台压缩式全密封自卸汽车,每车作业两班,每班平均运送垃圾三次。1.2.3垃圾填埋方式垃圾进场后,自卸倒入指定填埋区,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的摊铺、碾压作业要求分层进行,一般将垃圾摊铺成不大于60cm厚度的分层,并压实到尽可能的薄层。根据国内垃圾填埋场的作业经验,每一松散的垃圾分层用压实机碾压3~5遍,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大于300mm,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压实密度(接近1.0t/m3)。当多个薄层的压实厚度达到2.3m时,即进入覆土作业工序(覆土作业是将足量的覆盖土摊铺在垃圾上并压实,覆土厚度为0.2m)。2.3m厚的垃圾压实层与0.2m的覆土层,构成一个2.5m厚的填埋单元。为保证覆盖作业在每日收工之前进行,一般以一日为一个填埋单元。多个填埋单元组成2.5m厚的单元层。1.1垃圾处理工艺比选(1)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三种形式,近年来综合处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仍是前三种方法。它们的适用条件和效果各有特点:①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是垃圾最终处置方法,它是利用人工或机械手段将垃圾减容至最小,并在每天操作结束时或每隔一定时间都覆以土层,整个过程对公共卫生及安全均无污染或危险的一种土地处理方法。经过了7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各国在卫生填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已开发了成套的技术及设备。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但占地面积大。卫生填埋法在国内占用较高比例,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构筑方式、填埋方式以及填埋用地的地形地貌,可以分为山谷型填埋、滩涂型填埋和平地型填埋。各种填埋场的地理类型情况详见表3.3-1。但目前卫生填埋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难题,主要是填埋场防渗及渗滤液收集处理的问题,这也是卫生填埋处理的核心问题。表3.3-1城市垃圾填埋场地理类型情况列表类型地质/地形施工难度建设投资防渗方式应用情况国内典型实例山谷型填埋场复杂较大较低垂直及水平、斜坡防渗广泛应用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平地型填埋场地上式地下水位较高较小较高较普遍水平防渗北京高安屯垃圾处理中心垃圾卫生填埋场地下式地下水位较深较大较高一般水平防渗北京市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滩涂型填埋场浅海或滩涂较大较高垂直或水平防渗一般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场②焚烧处理垃圾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在高温条件下,垃圾中的可燃组分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剧烈的燃烧反应,释放出热量并转化为高温的烟气和少量性质稳定的残渣。焚烧法的减容效果最好(一般减容≥70%),又能使腐败性有机物和难以降解的合成材料燃烧成为无机物,且病原性生物在高温下死灭殆尽,使垃圾变成稳定的、无害的灰渣类物质。在此过程中垃圾体积得到缩减,它有许多独特优点:a焚烧占地小;b能全天候进行,不易受天气影响;c无害化、减量化程度较高;d使用期长。但焚烧一次性投资较大,占用资金周期长,对垃圾热值有一定要求,而且焚烧处理运行费用高、设备技术要求高以及废气排放的问题。近年来,具有经济实力的大中城市相继建立了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③堆肥处理生活垃圾堆肥处理过程是指有机垃圾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过程,简单地说,堆肥就是把生活垃圾中可降解的有机物部分进行生物分解,使之稳定化、无害化并可作为肥料安全使用的过程。这种处理工艺较适用于以餐厨有机成分为主的垃圾。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温度、湿度和pH条件下,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改良土壤的肥料。近几年来,欧美发达国家把垃圾堆肥也看作为可降解有机物的再生利用,堆肥处理又成为垃圾减量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也相继建成或准备建设多座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堆肥处理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减容化,但存在占地较大,时间长,投资较大,工艺较复杂等问题。④综合处理工艺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就是集堆肥、焚烧、填埋的优点,将其结合起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使垃圾中各类组分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合理循环利用和再生,达到资源化是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以上各种主要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比较详见表3.3-2所示。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3-2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特点比较工艺卫生填埋焚烧堆肥技术要求低高低技术程度技术成熟较成熟较成熟管理水平要求一般要求高水平要求较高运行费用20~45元/t40~90元/t静态堆肥:20~30元/t动态堆肥:30~45元/t适用条件适用性广泛垃圾热值≥5000kJ/kg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含量大于40%,含水率40~60%,C/N:20~30:1辅助措施不需预处理可能需加入燃料需分拣处理量弹性大不可变弹性小处理规模要求一般满足使用年限达到10年以上的要求日焚烧处理量必须大于300t未作具体要求资源化、减量化效果可开发填埋气发电;有减容效果可发电,受垃圾成分、特性影响;减量化好有产品;减量化一般,受垃圾成分与市场影响大稳定化时间本身是最终处置方式炉渣、灰渣须作填埋,约占进炉量10~15%约占垃圾总量的20~35%(重量比)需作最终处置地表水污染有可能,但可采取措施减少可能性在处理厂区无,在炉灰填埋时有,其对地表水污染的可能比填埋小非堆肥填埋时,其对地表水污染的可能比填埋小地下水污染有可能,但可采取措施减少可能性灰渣中没有有机质等污染物,仅需填埋时采取固化等措施可防止污染重金属等可能随堆肥污染地下水大气污染有,但可用覆盖压实等措施控制可控制,尤其对二恶英的处理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土壤污染限于填埋场区无控制堆肥制品重金属含量经济、环境效益费用低廉,是必须的垃圾终处置方法,但若管理不善,易造成二次污染费用高,但节省土地,无害化效果好,烟气须严格处理后排放费用较低,但容易造成污染扩散(2)XX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选择由以上的工艺技术比较可知,卫生填埋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卫生填埋是一种必要的处置手段,其单位处理能力投资较小,可以分期分区进行投资建设,运行费用也较小,运营管理相对较简单。虽其需要较大量的土地,但XX市作为XX省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且利用现在位于城郊的现状垃圾填埋场进行建设和2015年前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工程规划的具体情况。结合XX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建设单位拟选用卫生填埋的垃圾处理工艺作为未来10年生活垃圾以及垃圾焚烧厂投产后灰渣的填埋处理处置的工艺技术,符合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实际要求。(3)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本项目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入本填埋场的废物应遵循以下要求。①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1)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2)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3)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4)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5)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②下列废物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1)除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外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2)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3)未经处理的粪便;4)禽畜养殖废物;5)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6)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1.1.1总平面布置本项目四周边界外均为低山丘陵,丘陵上植被生长良好。本项目所在地位于一自然山谷内,南、北侧山较高,西向为山谷出入口。根据不同的功能目标,将填埋场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填埋作业区、渗滤液处理区和生产生活管理区(依托现状填埋场生活区)等。本项目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详见图3.2-1。填埋库区设计参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GJJ17-2004)进行设计。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工程的主要组成及其布置如下:(1)填埋库区填埋库区为一谷地,谷地的标高:西边标高15m,东边标高17m;谷顶的标高:东南方向标高36m,西南方向标高33m,东北方向标高30m,西北方向标高40m。库区大约55万m3的填埋库容,库区填埋最大深度大于16米。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渗滤液调节池及渗滤液处理站库区的西南侧有污水处理区,作为库区产生的渗滤液的处理,填埋厂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通过导排系统DN350的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区。渗滤液处理站由调节池、UASB厌氧反应器、沉淀池、反硝化池、膜处理车间、反渗透、化验室、配电间、控制室等组成。。(3)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根据现状和地质报告,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目前进场道路也是沿南面山坡,符合从高到低填埋的需要,自然地形把整个填埋区分为三个山坳,分别布置为第Ⅰ填埋区、第Ⅱ填埋区和第Ⅲ填埋区。地下水呈西高东低流向,最终在东侧向西北。第Ⅰ填埋区现已填满,处于封场状态,但未按封场的规范要求进行。第Ⅱ、Ⅲ填埋区目前已经临时堆放一定量的垃圾,未按规范填埋,但第Ⅲ填埋区的垃圾存放量较小,且山谷库容较大,结合2015年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规划,本次建设把第Ⅲ填埋区作为新建规范填埋区,可以在填埋新垃圾的同时,把第Ⅱ填埋区乱堆的垃圾翻填到第Ⅲ填埋区,把第Ⅱ填埋区建成标准规范的垃圾焚烧厂,彻底解决环境隐患。由于进场道路在西南面,呈U字型走向,沿南部山地,地势较低,为方便管理,在新建垃圾填埋场入场(西南面)设垃圾计量、机修、洗车和管理用房。污水处理站设在新建填埋场西南面的低洼山谷,便于污水的收集排放和回用。根据不同的功能目标,总平面布局上将场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填埋作业区、渗滤液处理区和生产、生活管理区。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管理区的环境质量和便于生产,参照场址地区主导风向为南风的气象特点及其场址地貌特点,确定依托现状填埋场生产生活管理区设置在场区西面进场道路旁北侧地块上。渗滤液处理站建于地势较低的峡谷开阔地。各功能区之间均设置不低于20m宽度的绿化带相隔,各功能区之间由不于4m路宽的混凝土路连通。因此,从环境的角度而言,本项目场地总平面布置是合理的。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3.4-1填埋区总平面布置图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多选址比选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选址要求以及《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5),结合考虑城市周边自然概况,在XX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市综合管理局联合环保局和建设局主要勘察了现状垃圾堆放场以及结合XX市垃圾处理规模,曾多次计划开展无害化填埋场的场址多方案比选工作,在XX市周边预选了下茆镇楼脚村(现有垃圾填埋场)、地豆镇三桂村、龙甫镇营脚村等三处场址,经综合比选,各场址的相关建设条件如下:1.1.1预选场址基本情况(1)下茆镇楼脚村(现有垃圾填埋场)场址基本情况该场址位于XX市西北面约7km处(距离XX城区)的山谷中。场址所在山谷“V”字型,整体为东西走向,三面环山,已征用土地面积为175亩,库容较大。项目附近道路为西面的四清公路,距离场址约0.5km,该场址与四清公路已修建长5米宽水泥道路,无需新修道路。场址西、南、北面三面均为分水岭,汇水面积小。其中西北面整平后可做辅助办公生活区用的,东北面空地整平后可作为今后扩容用地。场址西面隔山头为高龙村,距离场址西边界约520m,其中500m范围内以及秋、冬季主导风下风向800m范围内有部分寺尾村居民,总数35户。场址其他方向8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城市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场址位于下茆镇区以北面约1km处的山谷内,不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下茆镇圩基本无影响。场址临近规划中的江谷工业园南侧,引电距离约0.5km。场址远离城区且周围均为山地,对城市地下水无影响。场址远离城市供水管网,场区用水需打井解决。场址距离城区7km,需在城区范围内新建垃圾收集站。按设计收集站计算,运输成本约为1.05元/(吨·日)。(2)地豆镇三桂村场址场址位于XX市北面,S260公路(省道)西侧约4km处的山谷中。场址距离城区约40km,距离四清公路约5km。采用该场址,需修建长约2km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盘山公路。场址为山谷见沟谷,可利用土地面积约100亩。所在地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场址位于地豆镇区以西北5km处的山区,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地豆镇区无影响。场址周边最近范围内村庄为三桂村,位于场址东南面约800m处,场址其他方向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场址远离城区对城市地下水基本无影响。场址远离城区,用水需打井。场址距离城区40km,需在城区范围内新建垃圾收集站。按设计收集站计算,运输成本约为6.03元/(吨·日)。(3)龙甫镇营脚村场址该场址位于XX市东北面约11km处(距离XX城区)的山谷中。场址所在山谷为南北走向,东、西南三面环山,可以利用的面积约80亩。西面距离临近S118省路,场址东、北、南面三面均为分水岭,汇水面积小。采用该场址,需修建长约1km的盘山公路。场址西北面约400m范围内有部分村庄(大坪村和大坑口村),场址其他方向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所在地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场址位于城市东北10km处的山谷内,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市无影响。场址临近村庄,引电距离约0.5km。场址远离城区,对城市地下水无影响。场址远离城市供水管网,场区用水需打井解决。场址距离城区10km,需在城区范围内新建垃圾收集站。按设计收集站计算,运输成本约为1.66元/(吨·日)。1.1.1场址工程、环境可行性分析1、工程可行性工程可行性分析主要从工程技术及经济角度对三处场址进行分析,工程方面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场地的规模、容量、施工条件、地质条件等,经济方面的分析内容包括征地费用、搬迁费用、运输费用、运行费用等。场址工程可行性分析详见表3.5-1。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5-1三场址工程可行性比选厂址比选项目下茆镇楼脚村(Ⅰ)(现有垃圾填埋场)地豆镇三桂村场址(Ⅱ)龙甫镇营脚村场址(Ⅲ)推荐场址距城中心距离7km40km11kmⅠ交通、用水、用电条件最好最差较好Ⅰ占地面积175亩(已用约90亩)100亩80亩Ⅰ使用年限较长最长最短Ⅱ覆盖土层条件粘土粘土粘土无差别地形地貌山谷山谷山谷无差别汇水面积小小小无差别施工条件一般一般一般无差别区位条件500米范围内无居民500米范围内无居民500米范围内有部分居民Ⅰ、Ⅱ单位投资较小一般较大Ⅰ运输成本1.05元/(t·d)6.03元/(t·d)1.66元/(t·d)Ⅰ运行成本最低最大较大Ⅰ居民拆迁费无无拆迁费较多Ⅰ、Ⅱ渗滤液处理及排放自建废水处理设施自建废水处理设施自建废水处理设施无差别今后扩容余地没有有有Ⅱ、Ⅲ从上表比选结果表明:下茆镇楼脚村(现有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优点是距离近、交通便利,已有现成的天然条件,随着以后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厂的配套建设,可以满足长时间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场址位于山区,不占良田耕地,土地征用方便,场址周边500m范围内没有环境敏感点。地豆镇三桂村场址的优点是土地性质属于山地,不占良田耕地,库容可满足一定时间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需求。不足之处是场址距离城区较远,运输成本高,且土地征用较难;龙甫镇营脚村场址的优点是交通便利,不足之处是周边500m范围内有部分居民、占地面积小。综合各因素考虑,在工程、经济方面优选下茆镇楼脚村(现有垃圾填埋场)场址。2、环境可行性分析结合XX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从废气、废水的排放对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人群健康及风险、土地利用和居民拆迁等因子方面进行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址环境可行性分析详见表3.5-2。从表3.5-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比选结果可以看出,三处场址在场址在场区雨水对地面水环境影响、渗滤液处理、地下水环境影响方面无差别。但下茆镇楼脚村场址属于已使用的填埋场选址、运营过程中以及封场后对周围的大气环境和声环境影响明显小于其它两个选址,另外,通过对下茆镇楼脚村的扩建,将会对现在简易垃圾填埋场实施封场整治处理,不仅不会增加所在区域的污染物,反而通过采取对简易填埋场的整治,可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可改善周围的生态景观,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下茆镇楼脚村场址明显优于其它两个场址。表3.5-2场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厂址比选项目下茆镇楼脚村(Ⅰ)(现有垃圾填埋场)地豆镇三桂村场址(Ⅱ)龙甫镇营脚村场址(Ⅲ)推荐场址拆迁影响无无较大Ⅰ、Ⅱ大气环境影响防护距离内无敏感点,位于城市主导风下风向防护距离内无敏感点,位于城市主导风下风向拆迁后防护距离内无敏感点,位于城市主导风下风向Ⅰ场区雨水对地面水环境影响汇水面积小,地表雨水截洪沟就近排入河流汇水面积小,地表雨水截洪沟就近排入河流汇水面积小,地表雨水截洪沟就近排入河流无差别垃圾渗滤液处理自建废水处理设施自建废水处理设施自建废水处理设施无差别地下水环境影响地下水贫乏,渗滤液事故排放时对下水影响不大地下水贫乏,渗滤液事故排放时对下水影响不大地下水贫乏,渗滤液事故排放时对下水影响不大无差别声环境影响距离居民区较远,噪声扰民较小距离居民区较远,噪声扰民较小距离居民区较远,噪声扰民较小无差别人群健康及安全风险居民人群健康及安全影响较小居民人群健康及安全影响较小拆迁后,周围仍有部分居民,人群健康及安全影响较大Ⅰ、Ⅱ土地利用已征用为填埋场用途,丘陵荒坡地未征用,丘陵荒坡地未征用,丘陵荒坡地Ⅰ对环境的改善程度较大,不仅不会增加所在区域的污染物,反而通过采取对简易填埋场的整治,可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可改善周围的生态景观将使周围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将使周围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和影响Ⅰ下茆镇楼脚村场址周围500m没有环境敏感点,且场区及其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文物古迹区、居民集中区、人畜居栖点、水源保护区和集中式生活用水取水点等,场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从四清公路进场道路两侧50m内无居民点。另外,下茆镇楼脚村场址因垃圾堆放容积利用率小,而且无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大,特别是垃圾渗滤液可能会污染地下水,需实施综合整治等实际情况。经综合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考虑,现状简易垃圾填埋场所在位置特殊,属山谷型山地,周围500米范围内均为林地和空地,不存在环境敏感点,符合相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规范中关于场地选址的相关要求,以及需对现有简易填埋场进行整合整治的要求,在该填埋场东北侧仍有山谷供本项目改扩建的实际情况,建设单位确定通过在现有简易填埋场位置进行改扩建,确定该选址优缺点如下:1、缺点:(1)已填埋垃圾难以处理现有垃圾填埋场自1992年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已填埋了约150万吨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均匀摊铺在现有填埋场用地范围内,且填埋场未建设防渗设施和渗滤液处理设施、填埋气导排设施,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2)库容偏小经设计单位初步估算,现有填埋场可改扩建无害化填埋场库容约55万m3,给本项目的改扩建造成一定的制约因素。2、优点:(1)实现现有污染综合整治通过在现有场址的改扩建,将对简易填埋场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包括表面防渗覆土、植被绿化、周边建设截洪沟,填埋气导排,渗滤液收集井,建设渗滤液污水处理系统等综合整治措施,实现简易填埋场的区域污染削减,减弱简易填埋场废水、废气对周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环境空气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现有填埋场周围环境,也可有效避免微生物传播带来的病毒传染事故的发生。(2)库容极限的解决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规划,该项目改扩建后无害化填埋场库容仅能满足XX市建成后2013-2015年三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需要,为了解决库容极限问题,XX市将于2015年底前规划新建一座600吨/天垃圾焚烧厂,总占地面积约90亩,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运行期间(2015~2025年)XX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96.4~438.3t/d,未达垃圾焚烧量600t/d的要求,每天仍可将取出填埋场中约160~200t/d的垃圾送入垃圾焚烧厂处理,平均值取180t/d,即6万t/a,可陆续将现有简易填埋的垃圾全部挖出焚烧处理,最终实现简易填埋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3)地理位置优越该场址位于XX市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下茆镇楼脚村与江谷镇交界处的山谷中,距离城区较远,对城区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场址不处于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也不处于居民生活用水取水处;场址处于连绵起伏地中的山谷,地形条件较为合适建设山壑式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周边0.5km范围内没有居民居住,且与最近村庄高龙村之间有山丘阻隔,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小,公众反对意见少。该项目本次新建库区总面积约5.3万m2,可填埋容积约55万m3。地形坡度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不会因垃圾运输道路坡度太大使垃圾填埋高度受到限制,而且,该处以前为垃圾临时堆放场,从服务区到该处的道路已经是混凝土路面,经加以整改即可作为垃圾运输道路,工程量较小。该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把现有的垃圾堆做卫生填埋处理,防止垃圾渗滤液直接进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解决了垃圾简易堆放产生的恶臭和外观影响。综合上述,本项目选用现有场址作为XX垃圾填埋场的唯一选址合理,具有交通便利,运距适中,未有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已有的条件可以减少工程的建设费用和减少投资时间,现状用地基本是原规划填埋场用地红线范围,无需新增用地,没有涉及拆迁等优势,表明该项目场址的选择基本适合进行改扩建建设,并且建设标准无害化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较为合理。1.1主要工程内容1.1.1主体工程(1)填埋区及工艺①填埋区概况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处理规模为400t/d,使用年限最长可达10年,场区总容积55万立方米。垃圾填埋按分区进行,填埋库区为一谷地;谷地的标高:西边标高15m,东边标高17m;谷顶的标高:东南方向标高36m,西南方向标高33m,东北方向标高30m,西北方向标高40m。库区大约55万m3的填埋库容,库区填埋深度最大26米。XX市生活垃圾焚烧后产生10%的灰渣,600吨/天垃圾焚烧处理每年产生的废灰渣量为:600×333×10%=19980吨;灰渣的压实密度可以达到1.2吨/立方米,每年回填量为:19980/1.2=1.66万m3;本次新建填埋场库容55万m3,按10年考虑,灰渣回填16.6万m3,多余库容38.4万m3作为XX市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填埋区基本参数详见表3.6-1。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6-1填埋区基本参数表序号主要参数项目基本参数1占地面积5.3万m22填埋区库容55万m33压实容重1.0t/m34平均日填埋量400t/d5处理工艺卫生填埋6使用年限10年②土石方平衡根据地质勘察的场区土方存储资料,垃圾填埋所需覆土基本可以在场内采挖解决。按照取土便利及供需平衡的要求,计算场内各主要填埋区存储土方量,总土方需求量为:12.5万m3,开挖土方为:填埋区与道路约10.1万m3,渗滤液处理区、中水回用池开挖等1.5万m3。土方存储略有不足,可从垃圾填埋场红线范围内的坡地上取土补充。本项目垃圾填埋土石方平衡情况详见表3.6-2。表3.6-2本项目土石方平衡表项目内容产生量(m3)垃圾填埋所需覆土总土方需求量填埋区与道路开挖土方量渗滤液处理区、回用水池等开挖土方量15000所需取土量9000本项目取土场用完后,须对取土场重新进行复垦种植,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渐恢复。③填埋分区与运输新建填埋区考虑到地形条件分成1个填埋区(第Ⅲ填埋区)及现状2填埋区(其中第Ⅰ填埋区已基本封场、第Ⅱ填埋区正在作业)。垃圾填埋按分区顺序进行,新建垃圾填埋场建设期间,第Ⅱ填埋区临时接纳生活垃圾堆填,同时,接纳施工期间新建库区开挖垃圾及土方的堆放,然后进行封场处理。垃圾的接收范围是XX全市,运输车辆主要行驶206省道,由XX市区到处理厂距离约7公里,途径居民集中点有大寨、下布村、竹斗岗、马陂、楼脚、下茆镇、高龙。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车计量进场,场区道路分为永久性道路和临时道路,永久性道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改造,沿垃圾填埋场外围布置。填埋区设置临时道路,填埋区临时道路沿原有小路。垃圾由主干道运输后进入临时道路。经垃圾面到达各填埋作业区。④挡坝设计根据填埋区的划分,构建填埋区永久性挡坝,挡坝设置于填埋区与垃圾渗滤液处理区之间,新建填埋区坝底高程约为15~18m、坝顶高程为33m,平均高度为15米,垃圾坝长度为250米。垃圾坝采用粘土构造,分层夯实,根据垃圾填埋的高度,分层建设。坝顶宽度6m,面向填埋区一边坝体坡度1:1.5,并做防渗处理;面向垃圾渗沥液处理区一边坝体坡度1:2。永久性土坝设计,回填土必须用优质粘土,含有机物不得多于3%,挡坝建设共需土方约3.0万m3,防渗面积5100m2。⑤填埋工艺本项目具体填埋作业工艺流程详见图3.6-1。⑥填埋工艺流程说明:1)基本填埋工艺流程说明填埋场采用分层摊铺、往返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填埋工艺。来自市区的生活垃圾经地磅计量后,通过作业平台和临时通道进入填埋库区的填埋作业小区卸车,然后由填埋机械摊铺、碾压和覆盖。填埋作业小区是填埋场的基本结构单元,为便于集中压实和减少覆盖土用量,其宽度应按尽可能窄的原则设置,但也要考虑方便垃圾运输车的进场卸车,并留有余地,以便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等因素。根据本工程的垃圾处理规模与垃圾运输车辆的车型与车次,设计的工作面宽度定为15~20m,长度为20~30m,面积按300m2控制,每天堆填高度1.3m,可堆填垃圾量400t,高峰时期可适当增大作业面积。垃圾的摊铺、碾压作业要求分层进行,一般将垃圾摊铺成不大于60cm厚度的分层,并压实到尽可能的薄层。根据国内垃圾填埋场的作业经验,每一松散的垃圾分层用压实机碾压3~5遍,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大于300mm,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压实密度(接近1.0t/m3)。当多个薄层的压实厚度达到2.3m时,即进入覆土作业工序(覆土作业是将足量的覆盖土摊铺在垃圾上并压实,覆土厚度为0.2m)。2.3m厚的垃圾压实层与0.2m的覆土层,构成一个2.5m厚的填埋单元。为保证覆盖作业在每日收工之前进行,一般以一日为一个填埋单元。多个填埋单元组成2.5m厚的单元层。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个单元层组成一个高度为10m的填埋分层。为利于排除层面上的地表径流,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分层要形成一个坡向填埋区边沿截洪沟或集水管的弧面。分层的外坡坡度为1∶3。各分层之间设宽度为8m的控制平台,以通行填埋机械。控制平台上布置有截排坡面径流的排水管。排水管收集的雨水接入环库截洪沟。填埋完成后的垃圾堆体的坡面总坡度为1∶3.8,水平顶面的坡度≥2%。填埋场还需对部分回拣或临时堆放的垃圾、填埋机械和填埋区进行不定期的喷药,以消毒、灭虫,减少和杜绝蚊蝇、昆虫的孳生。2)填埋区水体处置:垃圾填埋区水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有害成分含量较高的垃圾渗滤液,另一部分为大气降水。渗滤液收集与处理:为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周围土壤,填埋场运行期间需要对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处理,渗滤液收集系统可以分为集水和输送两个部分。渗滤液由集水区域汇入集液井后,经输送系统送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雨水疏导:为尽量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需对雨水进行有效的疏导。一方面在设计中充分做好雨水疏导工程设计,保证雨、污分流,另一方在垃圾填埋作业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作业面,并对已分层填埋的区域及时进行回土覆盖,覆盖后在雨季加盖临时防雨塑料薄膜,在最终粘土覆盖前需先加盖塑料薄膜,再进行最终粘土覆盖。3)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填埋场导气管管材采用聚氯乙烯塑料花管,管径为300mm,垂直导气管四周设有石笼透气层(铅线网包拢的级配碎石滤料),导气井直径为1000mm,导气井间距确定为20m。每根导气管长2.5m,随着填埋高度增加不断加高,在场底建设初期建设修筑导气管基座及2.5m高导气管。垃圾填埋气体经导气井导出后拟采取分区域集中排放处理。导气管为聚氯乙烯塑料管,管径为400mm。排气管管径为300mm,管材为聚氯乙烯塑料管,排放口高出最终覆盖层1m。4)绿化:绿化是改善垃圾填埋场面貌,提高场区及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分区填埋工作的进行可以逐步开展对已完成区的绿化工作。5)环境监测:垃圾卫生填场投入运行之前,应当对各项环境指标作本底检测并随着填埋作业的进行,长年对各项指标定期监测,监测内容和方法,按照建设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8)进行。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3.6-1垃圾填埋场填埋工艺流程图填埋区MBR污泥沼气雨水排入场外天然水沟生活垃圾垃圾运输车计量装置自卸汽车地表径流摊铺碾压卸车覆土灭虫喷药车填埋气体(引入垃圾焚烧厂燃烧)渗滤液收集池大气降水洒水车调节池厌氧池反渗透截洪沟备料场自卸汽车挖装设备覆盖土反硝化池硝化池超滤达标排放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填埋区防渗系统①填埋场防渗膜的选取目前广泛用于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人工合成防渗膜主要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等。几种常用人工合成防渗膜的比较详见表3.6-3。表3.6-3常用人工合成防渗膜的比较名称合成材料适应性缺点价格高密度聚乙烯(HDPE)由聚乙烯树脂聚合而成1)良好的防渗性能kl≤1.0×10-12cm/s2)对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抗腐蚀能力。3)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焊接特性。4)低温下有良好工作特性。5)可制成各种厚度,一般为0.5~3mm6)不易老化。抗不均匀沉降性能较差。中等聚氯乙烯(PVC)氯乙烯单体聚合物;属热塑性塑料1)抗无机物腐蚀。2)良好的可塑性。3)耐拉强度高。4)易焊接。易被物腐蚀、抗紫外线辐射性差、气候适应性不强、易受微生物侵蚀。低氯化聚乙烯(CPE)由氯气与高密度聚乙烯经化学反应生成:属塑性合成橡胶1)易焊接。2)对紫外线和气候因素有较强的适应能力。3)低温下工作特性良好。4)抗渗性能好。抗有机腐蚀能力差、焊接质量不强。、易老化中等由表3.3-3的比较可以看出,HDPE防渗膜防渗性能好、抗腐蚀能力强、机械性能好、施工简单、价格比较合理。目前该种防渗膜在国外已广泛用于垃圾卫生填埋场,国内已有深圳、北海、广州等城市开始应用。当HDPE膜厚度增加时,其抗穿透及抗不均匀沉降能力越强,但其价格会随厚度的增加而成倍增长。一般填埋场采用膜厚1~1.5mm是比较适宜的。目前不同国家地区HDPE膜厚度的规定详见表3.6-4。表3.6-4不同国家或地区HDPE膜厚度规定的比较国家或地区最小膜厚规定(毫米)美国环保局0.75(如暴露时间大于30天,则为1.00)美国纽约州1.50世界银行0.75日本1.5~2.00德国2.5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国内公认的HDPE膜厚度建议值为1.5mm,但考虑到项目所在地的特殊情况,其对环保要求更高,因此推荐采用国外进口1.5mm厚HDPE膜作为填埋场主要人工防渗材料。②填埋场防渗填埋场场地防渗设施按铺设的方向分为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两种方式。垂直防渗主要有帷幕灌浆、防渗墙和HDPE垂直帷幕防渗;水平防渗主要有压实黏土、人工合成材料衬垫等。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技术比较详见表3.6-5。表3.6-5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技术比较工程措施渗透率Kf<10-7cm/s深层地下水防渗效果浅层地下水防渗效果能否阻止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污染垂直防渗很难达到无效有效不能阻止水平防渗能达到有效有效能阻止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4)规定:“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要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防渗层的渗透率不大于1.0×10-7cm/s,且场底及四壁衬里厚度不应小于2m。垂直防渗虽投资小,但效果不能保证,水平防渗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防渗方式。本项目采用水平防渗方式进行防渗,主要是在填埋场的场底及侧边铺设人工防渗材料进行防渗。在垃圾填埋坑底作好基础处理后,先铺设地下水导排层(由卵石和碎石组成),用无纺布反滤;地下水导流层上铺一层粘土基层;粘土层上铺设膨润土垫和HDPE土工膜主防渗层;主防渗层上再铺设一层粘土保护层;最上面一层是渗滤液导排层(由卵石和碎石组成),通过无纺土工布和织质土工布进行反滤和减少污染物的运移。有时在衬垫底部也加土工格栅起加筋作用,防止过大的压缩变形和局部的不均匀沉降。建议在工程实施中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提高标准,采取多层防渗衬垫和多层渗滤液收集的措施,确保卫生填埋场的使用安全。其中渗滤液导排层和地下水导排层均考虑采用级配较好的碎石作为导排层,厚度分别为600mm和400mm。因本项目场区地表土壤渗透系数大于1×10-5cm/s,为确保填埋场地不渗漏。本填埋场底部防渗系统拟采用HDPE土工膜和1m厚防渗保护粘土的复合防渗方案,从下至上依次为基础、地下水导流层、粘土防渗保护层(1.0×10-7cm/s)、HDPE土工膜、土工布(700g/m2)、渗滤液导流层、土工布(700g/m2)、垃圾层。见图3.6-2。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3.6-2库区底部复合衬里结构示意图对于垃圾填埋场防渗体系中的另一重要环节——垂直防渗,其防渗工艺则需要根据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来选择。XX市生活垃圾堆放场属于山沟式填埋场,为截留填埋区上游山区地表径流,需要设置截洪沟。由于截洪沟的深度有限,部分来自填埋场周边山丘的雨水将进入填埋场,可能会形成大量的渗滤液。对此,可以采取引流措施实行雨水、污水分流,降低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成本;引流的雨水汇集量是包括周边山丘在内的整个区域面积,而不是整个项目的占地面积。库区边坡采用HDPE土工膜和1m厚防渗保护粘土的复合防渗方案,复合衬里结构依次为:基础、地下水导流层、粘土防渗保护层(1.0×10-7cm/s)、HDPE土工膜、土工布(700g/m2)、渗滤液导流层、垃圾层。见图3.6-3。图3.6-3库区边坡复合衬里结构示意图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③渗滤液调节池由于填埋场集雨面积较大,其降雨产径流也大,除采用清、污分流和采取分区分期填埋使用,减少污水产生量外,为了调蓄各区的污水来水量,特别是雨季期间可能产生较大的污水量,还必须建设调节池加以蓄调,确保污水处理站均衡、安全运行。鉴于本填埋场位于下茆镇楼脚村北侧山谷,填埋场的设计采用较高的标准。调节池容量应保证足够容纳渗滤液量并能承受暴雨引起的冲击负荷。由于填埋场的污水量主要受降雨控制,从偏安全角度考虑采用降雨量为设计依据,经相应频率洪水计算,确定渗滤液调节池总量为2300m3。由于填埋场山谷的出口设有挡坝,垃圾渗滤液可通过坝下导渗管进入渗滤液调节池,而填埋场区的未受污染的雨水尤其是洪水若来不及汇集在坝前,直接危及挡坝的安全和影响整个填埋场的运作。因此,须分别在山谷的出口处设置泄洪涵洞,直接将洪水排到污水调节池下游,每条涵洞的水力计算均以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计算,以1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校核,确保渗滤液调节池安全。(3)渗滤液导排系统为了减少填埋场内垃圾渗滤液对场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在填埋场的底部应设置渗滤液导排系统,将填埋场内的垃圾渗滤液及时导出场外,可大大减少对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同时渗滤液收集后经过处理,少部分可以重新喷洒在垃圾填埋作业面上,不但可以利用渗滤液进行降尘,同时还可以使垃圾保持一定的含水率,从而加速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使垃圾堆体加速分解下降。为收集渗滤液,在防渗层上铺设渗滤液导流层,使渗滤液快速排至场外,防止污染地下水。场底集水采用河卵石在填埋区底部满铺,厚度为300~600mm的碎石排水层,大石在下,小石在上,防止垃圾堵塞石缝而影响导流。导流层与防渗膜之间设防护粘土层。垃圾产生的渗滤液被汇集于排水层中,并因重力流向渗滤液调节池。整个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层的设计坡度为2.0%~3.0%,并能承受施工时的压力以及可能发生的沉降。场底渗滤液排水层的设计容量必须可以使填埋垃圾产生的渗滤液通过重力顺利排出,渗滤液收集层分二层:主收集层和次收集层。为加快渗滤液在收集层中流速,碎石层中将安装上开孔的集水管道,作为收集层辅助设施。渗滤液收集管采用HDPE管,干管与支管枝状分布,排水管网由直径300~400mm的主排水管和直径150~200mm的多根支排水支管组成,收集管放置于管沟中部,下铺粗砂,周围以清洗干净的碎石或卵石填充,其两个排水支管之间的圆心间距为20~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5m,采用的HDPE管须能够防止渗滤液侵蚀并能承受上部填埋垃圾的压力。渗滤液导渗管的布置情况详见图3.2-1。渗滤液收集按填埋场的规划,各区分步进行收集渗滤液,汇在一条总管,排入渗滤液调节池;然后经泵提升进入渗滤液处理区进行处理,处理后达标排放。(4)渗滤液处理浓液回灌在填埋区设置渗滤液回灌系统,该系统可以降低渗滤液数量以及加速填埋生成气的产生。系统包括一个连接到渗滤液处理后浓液储存池的泵井,泵井中安装两台潜水泵(一备一用)用于将渗滤液处理的浓液回灌至填埋区。回灌管网保证渗滤液处理后的浓液可以回灌至各个填埋区。根据渗滤液浓液产生量,项目拟在污水处理站附近建设一个容积约500m3的浓液储存池(10天以上的容量),用以储存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剩下的约30%无法继续处理的浓液。回灌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管径介于80~100mm。渗滤液收集系统使用的主要材料详见表3.6-6。表3.6-6渗漏液收集系统主要材料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集液支管DN100HDPE600m2集液干管DN150HDPE450m3集液主管DN350HDPE300m4回灌水泵Q=5.0m3/h,N=3.0kw2台5回灌水管DN100HDPE500m(5)渗滤液处理系统垃圾渗滤液不仅水量变化大,其水质受垃圾成分、处理规模、降水量、气候、填埋工艺及填埋年限等等因素的影响,变化幅度也很大,它不仅体现在同一年内各个季节水质差别较大,并且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水质也不断发生变化。①处理工艺选择原则1)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有机污染物指标CODCr、BOD5以及NH3-N、色度等浓度高。因此,要尽可能地选择技术可靠高效、低能耗的处理工艺方式,保证处理效果能够达到排放水质要求。2)由于渗滤液水质变化幅度大,选取的工艺必须有较强适应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具有一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并且能够容易进行改造,以适应水质的变化。3)工艺运行应尽可能简单、可靠、管理方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处理工艺在满足工艺处理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并尽量节省电耗及运行费用,降低运行成本。2)针对排放水质标准的要求,达到高效、优质、经验、实用的目的。②推荐处理工艺本项目推荐用“预处理+缺氧+UASB厌氧+接触氧化+MBR+纳滤、反渗透膜深度处理”,处理工艺,主要原因如下:1)预处理(混凝沉淀系统)因渗滤液有机物、色度等浓度均较高,需对原水先经过少量药剂投加后进行混凝沉淀,进一步降低氮、磷、色度等,使出水符合标准,更加安全可靠。2)厌氧反应器本工艺采用UASB反应器,该反应器下部为含有颗粒污泥的污泥床,上部为三相分离器,该系统的处理负荷较大,同时本身装置简单,能耗较小,运行管理方便,污泥产率有所下降。3)缺氧池经过厌氧反应的废水进入缺氧池中,同时还有一部分通过好氧处理的硝化液(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反硝化菌氧化有机物的同时,将混合液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而除去。4)超滤和R-O膜过滤技术膜过滤技术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各种专用过滤膜片使溶质或微粒分离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其特点是:a)在膜过滤过程,不发生相的变化,能量转换率高;b)基本上不需另加入化学药品;c)膜过滤工艺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d)操作维护方便,易于自动化控制。5)纳滤系统渗滤液经MBR处理后的出水无菌体和悬浮物,氨氮指标已经基本达标,但还在部份难降解CODcr不能去除,有机物、色度、氨氮及总氮尚不能达标,拟采用纳滤进行深度处理。采用纳滤能进一步脱除渗滤液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及高价离子,同时对后续反渗透处理起到很好的预处理作用,有效避免反渗透的结垢及污堵。6)反渗透系统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反渗透其分离粒径一般小于0.1nm,其分离粒子级别可达到离子级别,是最精密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它能阻挡所有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能够去除可溶性的金属盐、有机污染物、细菌、胶体粒子、发热物质,其脱盐率大于99%,对COD、氨氮及总氮的脱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出水水质自稳定。由于纳滤对硝态氮、亚硝态氮的脱除率相对较低,纳滤的出水除总氮可能不达标外,其余指标均能稳定达标。采用反渗透对后段纳滤产生的清液进一步处理,以进一步脱除总氮确保出水总氮达到排放标准。根据进水水质的不同,反渗透操作压力为20~70bar。7)纳滤、反渗透浓缩液处理纳滤、反渗透浓缩液是经生化后一些不可生化的东西,如返回调节池随着运行周期的延长水质会越来越差,故本设计经浓缩液池收集的浓缩液经高压泵提升至填埋深度超过25以上的填埋区,经填埋层高度而形成的时间、厌氧等条件慢慢降解。8)异味控制通常渗滤液中含有1%左右的夹杂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COD、BOD5、TN等的含量特别高,一般无法直接进行好氧处理;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臭气,在渗滤液处理的不同工艺阶段都会产生恶臭气体,这些工艺主要涉及:渗滤液的厌氧消化工艺、调节池的储存工艺阶段等。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些特殊天然植物提取液雾化,让雾化后的分子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分子,与异味分子发生分解、聚合、取代、置换和加成等化学反应,促使异味分子发生改变,改变了原有的分子结构,使之失去臭味。反应的最后产物为无害的分子,如水、氧、氮等等。③出水水质经上述处理工艺处理后,垃圾填埋场废水可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级标准(二者严者)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目前该工艺已经用在昆明东西郊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根据运行情况,效果能达到设计要求。XX省内使用该工艺的有德庆垃圾填埋场等。④工艺流程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渗滤液水质不仅随季节、降雨量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并且随着填埋年限的延续,其主要污染指标的相对比值也有较大幅变化,这样给处理工艺的选择、运行的管理操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单一的处理流程无法满足渗滤液在不同时期的处理要求。因此,必须根据相应的水质确定合适的处理流程,但考虑本项目现在垃圾填埋场在本项目建成后,现有第Ⅰ、Ⅱ填埋区将进行封场处理,并对封场后的场区采取相应的防渗薄膜+覆土处理,并对四周设置截洪沟,将雨水及时导排,基本可控制封场后的填埋场不会有渗滤液外排。本项目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按一次性最大规模设计,无需对项目分近期和远期建设两套完全不同的处理系统,较大地节省了基建投资,但要求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处理效果的安全、稳定。本项目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详见图3.6-5。图3.6-5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6)地表雨水导排系统垃圾填埋场雨水导排系统设置的目的是将降雨与渗滤液分开,并尽量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通过对地表雨水的收集,阻止雨水不受控制地进入填埋区或调节池。在填埋场运行过程中,有大面积的待填埋区域敞开,降雨时这些区域内汇集的地表径流即成为垃圾渗滤液。为降低渗滤液产生量,填埋场必须控制区域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的入渗量,为此应设置由环场截洪沟和场区内分区临时截洪沟组成的完整防洪排水系统。填埋场所处地段是一片低洼地,三面环山。填埋区外所有收集的地表水沿场区分界线道路边的永久截洪沟的低洼处排出。本填埋场所处地势与周围山体相比较高,流域面积很小,截洪沟截留的水量可按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XX市暴雨强度公式来计算,截洪沟按《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实施,纵坡大处设跌水,末端设消力池,必要时设消能设施并采取结构措施。所有地表水明渠的设计基于50年一遇降雨标准,并预留有缓冲区。同时,在没有缓冲区的情况下,明渠的设计可以达到100年一遇降雨标准。明渠的设计在整个填埋场服务期限内可以满足通过预计的最大水流。排水明渠分为两种:永久性和临时性。永久性排水明渠将保留于整个填埋场的服务期限内,临时性明渠使用寿命将少于5年。填埋区需重新修建硬底的排水沟,沟的截面形式采用梯型混凝土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为底宽1000~1500mm,高度1000~1200mm边坡1:1.0~1.5,坡度0.5%~1.5%,主要用于收集道路边沟、南侧永久截洪沟、临时截洪沟等的雨水排放。(7)地下水导排系统场区内及附近地区地下水状况与填埋场的设计和施工有直接的联系。通过勘察显示,在谷底地带地下水水位接近地表,其水位较高。地下水等水位线与场地地形等高线相似,等水位线图同时显示地下水自北侧向下流向南侧。山谷两侧的地下水水力坡度(地下水位坡度)向山脊到谷底介于0.02至0.03(2%至3%)之间。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技术规范》,填埋区内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必须限制在衬垫层以下2m处,根据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冲洪积土层是潜水,残积土层是上层滞水,下部岩层是基岩裂隙水。为此需铺设地水下及边坡隙水的导排系统。地下水排水系统由支管和主管组成。排水系统将铺设于防渗层之下。排水管网由填埋于排水渠中的碎石构成。主管排水系统将被布置与填埋区中线一致,支管系统管道间隔圆心距离为20~25m,分布于主管的两侧与主管相连接。排水渠中的碎石外裹土工布,土工布的作用是可以防止细小颗粒进入排水渠而发生堵塞。主管系统管道直径为300mm和400mm,支管管道直径为150mm。当场地构建开挖结束后,将在山谷两侧边坡有可能出现地下水溢出的地方安装土工复合物排水层,将水流向下引向(谷底)地下水。同样在谷底,在有大面积地下水溢出的地方安装地下水排水层。场地内未发现有大面积地下水涌出地点,但存在这种可能。地下水排水系统将收集的地下水在各区经支管收集后,汇成一条总管,穿过垃圾坝,经过场前区,从东北侧的低洼地排入排水沟,再排入地表水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使用的主要材料详见表3.6-7。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6-7地下水导排系统主要材料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集水支管DN150HDPE300米2集水干管DN250HDPE150米3集水总管DN350HDPE100米图3.6-6地下水导排管道图(7)监测井的设置为监控防渗系统的防渗效果,在填埋库区四周设置了本底监测井、污染监测井和污染扩散监测井共5座。监测井的平均孔深为20m。另外,填埋库区及地下水导排管出水口也可作为地下水监测点。图3.6-7监测井示意图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填埋气体导排系统本项目填埋场导气管管材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管径为300mm,垂直导气管四周设有石笼透气层(铅线网包拢的级配碎石滤料),导气井直径为1000mm,垂直导气井直接与场底导流层相连,导气井间距和填埋深度、覆盖土厚度、覆盖土渗透系数、导气管直径等有关,经测算,导气井间距确定为20m。每根导气管长2.5m,随着填埋高度增加不断加高,在场底建设初期建设修筑导气管基座及2.5m高导气管。填埋气导排系统见图3.6-8。垃圾填埋气体经导气井导出后拟采取分区域集中排放处理。该处理方法是在最终覆盖层下面设置数条水平导气管,将若干垂直导气管连通起来,形成一个集气区,并设一个排气管,将该区域内的填埋气体集中排放处理,导气管为聚氯乙烯塑料管,管径为400mm。排气管管径为300mm,管材为聚氯乙烯塑料管,排放口高出最终覆盖层1m。该处理方法排气口数量较少,便于填埋完成后土地利用,并且为垃圾填埋气体的进一步处理或集中利用创造了条件。同时在垃圾填埋过程中,对填埋气体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并为填埋气体的进一步利用积累资料。(9)服务期满后封场垃圾填埋场到了使用寿命以后,需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封场和后期管理。根据XX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要在现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地上对简易填埋场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完成后使进入的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封场目的在于:防止雨水大量下渗,造成填埋场收集到的渗沥液体积剧增,加大渗沥液处理的难度和投入;避免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臭氧直接释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避免有害固体废弃物直接与人体接触;阻止或减少蚊蝇的孳生;封场覆土上栽种植被,进行复垦或作其他用途。封场质量的高低对于埋场能否处于良好的封闭状态、封场后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能否安全地进行、后续的终场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生态封场剖面示意图见图3.6-9: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3.3-8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导排图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3.6-9生态封场剖面示意图1.1.1公用工程(1)给排水工程①场区供水本项目的给水工程拟分开生活饮用和生产用水两个系统。为节约运行费用和给水管道的铺设造价,生活用水从下茆镇最近的驳入口送至生活管理区,由于地势平坦,给水管不远,基本无需加压供给。考虑用DN50给水管,长约800m。生产用水利用现有水井,可并管理房或附近山上加一高位水池。生产用水主要用于于车辆冲洗、场地清洗及消防用水等,预计用水量10m3/d,排水量约为9m3/d。生活用水量约为7.4m3/d,排水量为6.7m3/d。②场区排水垃圾渗滤液、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场内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第二时段)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级标准(二者取严者)后,30%的浓液无法后续处理,拟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多余部分达标外排。本项目水平衡图详见图3.6-10~11。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4回用98新鲜用水生活用水17.4生产用水6.7污水处理站10.09.015.7蒸发、损耗0.6蒸发、损耗1.0达标排放填埋场41.7浓液回灌垃圾渗滤液124图3.6-10雨季水平衡图(单位m3/d)图3.6-11旱季水平衡图(单位m3/d)7.4回用33新鲜用水生活用水17.4生产用水6.7污水处理站10.09.015.7蒸发、损耗0.6垃圾渗滤液40蒸发、损耗1.0达标排放填埋场22.7浓液回灌(2)供电工程本工程供电电源由县供电局所属变电站10KV架空线引来,本填埋场的用电负荷,主要包括渗滤液处理站用电,作业区夜间照明、道路照明,生产机械维修及生活区用电等,总用电负荷为200KW。由于场区最大的用电负荷为渗滤液处理站,为此,拟将10KV变电开关房设置于渗滤液处理站附近。在变电开关房出二路10KV,一路到填埋区的机修间区。本工程用电设置,主要采用放射性配电,由配电房直接将电源引至设备。为保证填埋场作业面的夜间作业和垃圾车的行车安全,除在场内永久、半永久道路两侧安装路灯外,在作业地段临时路上也将安装路灯。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消防工程垃圾填埋场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类别,火灾的最不利点是垃圾各填埋区、沼气燃烧区及可能导致周边森林的火灾;较危险的区域还有变压器和开关室等。按照火灾危险性质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要求,在室内外适当位置配置手提式和推车式干粉、泡沫或CO2灭火器,可适应不同物料的灭火要求。①防火措施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依据有关的建筑和生产厂房设计防火规范和标准,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1)根据生产特点,在总图布置上进行合理布局,填埋场边界与周围森林之间设防火带,各建筑物之间有一定的防火间距,厂区主要道路兼作消防通道。2)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建筑设计,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确定厂房的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选用阻燃型建筑材料,设有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和安全门。3)其他相关专业均在设计中采取了消防措施,如在各通道出口安装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标标志,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风和空气调节考虑消防联锁等。4)营运前对员工进行消防责任和防火知识教育,建立各级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做到防范于未燃。②消防设施设置本项目主要的消防设施设置包括如下:1)水消防系统2)CO2灭火系统中央控制室、配电器室采用CO2固定灭火系统,按照《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进行设计。同时配有手提式和推车式CO2灭火器,以应对初期火灾需要。3)泡沫灭火系统(4)通讯工程本项目场部对外的电讯联系由邮电局架设专线来接通。由于填埋场面积大,场部管理区和渗滤液处理站区相距较远,且填埋作业流动性大,为方便联络及生产指挥调度,拟配备4-5台无线电话对讲机,供通讯指挥联络之用。(5)道路工程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道路交通系统是填埋场的主要工程项目之一,包括进场道路,场内道路和作业区的道路。进、出场道路与公路省道相连接,现有进场道路为水泥路面,长约1200m,另进入新建填埋区需新建道路400米,按永久道路建设。另外,为保证雨季填埋作业的顺利进行,设计在垃圾面上铺垫活动钢板桥,预计长500m。对于服务年限为10年以上的永久性道路,路宽设置为9m,石渣路基,水泥石粉稳定层150mm厚,上面浇250mm厚C35的混凝土路面。对于服务年限为2~10年半永久性道路,路宽设置为7m,石渣路基,水泥石粉稳定层150mm厚,上面浇200mm厚C30的混凝土路面。对于服务年限小于2年的临时道路,路宽设置为6m,石渣路基路面。(6)生产生活管理设施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生活的需要,本项目依托现有填埋场生活区配置综合楼(办公室、化验室、会议室、食堂等)机修车间、地磅房、职工休息用房、洗车场、仓库等及给排水和供配电设施等,建构筑物面积及工程量详见表3.6-9。表3.6-9生产、生活管理设施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综合楼m23002机修车间m21003地磅房m2504休息用房m22005洗车场m21006渗滤液处理站建筑用房m21007沼气综合利用辅助用房m230场区周边地区设8m宽的森林防火带,生活管理区设置花圃、水景,路旁种植树木草坪等。填埋场内凡适宜的土地,尽量使空地绿化,包括填埋完成后的最终覆盖面及覆盖土暂存地,均考虑进行绿化,其它预留场地尽可能保持原有植被,以便有效改善场区环境质量,建设一个花园式的垃圾填埋场。(7)绿化工程本项目的道路绿化主要以种植乔木为主,行道树下种植地被植物,减少土壤裸露,达到绿荫防尘、防污染、减轻交通噪音的效果。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污染源分析1.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施工废水、施工设备噪声、粉尘扬尘、余泥渣土等。(1)废水经初步估算施工期施工人员约为200人,生活用水按人均0.1m3/d,污水产生系数按0.9计,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18.0m3/d。主要污染物及污水浓度详见表3.7-1。表3.7-1生活污水水质浓度项目CODBOD5NH3-NSS动植物油水质浓度(mg/L)2501502520030污染负荷(kg/d)4.502.700.453.600.54除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外,施工场地还有清洁冲洗水以及施工场地雨水等。(2)噪声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源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噪声源较多,而且声压级高,如使用的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大多为不连续性噪声。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强见表3.7-2。表3.7-2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强(5m处)序号机械类型Lmax(dB(A))1运输卡车922推土机863压实机814挖掘机845摊铺机876发电机987冲击钻井机878冲击打桩机1129混凝搅拌机9110混凝土泵8511移动式吊车96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风锤凿岩机9813振捣机84(3)废气本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产生源有:施工机械设备燃油产生的废气;施工人员食堂燃气废气和油烟;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以及开挖弃土的堆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尘等。另外,本项目施工期间,需将项目所在地现有已简易堆填的20万m3垃圾开挖运输至西面的填埋Ⅱ区进行填埋处理,在开挖过程中,因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将会无组织散发至空气中,类比现有工程填埋场恶臭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施工期间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量见表3.7-3:表3.7-3施工期间开挖垃圾填埋场硫化氢和氨的产生量累计垃圾填埋规模(万t)产气量(104m3/a)H2S无组织排放量(t/a)NH3无组织排放量(t/a)2089.720.2512.506(4)固体废物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余泥渣土等。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约有20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kg/人.日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0kg/d。(5)生态环境本项目的施工建设,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使现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部分地表植被会消失,各种机械车辆碾压和施工人员的践踏及土石的堆放,也会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施工还会对陆生动物造成惊扰,而且施工将破坏植被和土壤,造成部分陆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同时,项目施工后部分场地将变为平地,施工期间对施工区域景观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1.1.1营运期污染源分析1、废水本项目的水污染物主要来自垃圾渗滤液、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等。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垃圾渗滤液数量较大,成分复杂,是高浓度的有机性污水,同时还含有大量细菌、病原菌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困难,这种污水不允许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尚未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本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等废水拟在现场建设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少部分浓液经专门收集后回灌到填埋场,多余部分达标排放。1)填埋场渗滤液产生情况①渗滤液产生量预测当垃圾堆体的含水量超过其自身持水能力时,便形成了垃圾渗滤液。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受填埋作业方式、集雨面积、降雨量、填埋物性质、衬层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垃圾渗滤液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垃圾本身所含的水份,二是垃圾中的有机物经生化降解分解后产生的水;三是各种途径进入填埋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在南方地区,渗滤液主要由侵入垃圾堆体的大气降水或地下水转化而来,本项目采用了HDPE防渗膜为核心的防渗技术,基本上杜绝了地下水侵入垃圾填埋堆体的可能性,因此预测本项目填埋场渗滤液的水量主要推算由于降雨侵入垃圾堆体而转为渗滤液的水量。本填埋场的汇水面积约为4.5万m2。根据国内外填埋场的营运经验,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产量的确定方法有多种,本报告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现场运行指南》中较常采用的经验公式计算如下:Q=C×I×A÷式中:Q—平均渗出水量(m3/d)I—平均降雨强度(mm/a)A—集水面积(垃圾填埋面积,m2)C—渗出系数(一般取0.2~0.8)C值为填埋场降雨量转为渗出水之比率,因覆土性质、覆土坡度、填埋垃圾种类,填埋阶段等而定,根据本场的工艺和环境条件,这里C值取0.4,根据气象资料,XX市累年平均降雨量为1797mm,垃圾填埋场集雨面积约为45000m2。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如下:Q=0.4×1797×45000×10-3÷365=88.6m3/d(多年平均)由以上经验公式估算结果可知: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由于降雨季节的不均匀性,导致渗滤液的产生量变化幅度极大。若按照日最大产生量来确定处理规模,是极不经济的,因此,我们按年平均降雨量平均到每日作为依据,确定渗滤液产量为88.6m3/d。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由于降雨季节的不均匀性,导致渗滤液的产生量变化幅度极大。另设污水调节池以调节水量的不均衡,这是最为经济的办法。另外,本场若按自然地形,将整个填埋场区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作业区,每一个都按照卫生填埋的要求作业,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垃圾裸露时间,在覆盖土上面采用严格的临时或半永久性的分流方式将雨水截流,使雨水尽量不渗入垃圾产生垃圾渗滤液,尚未填埋作业的区域则将雨水全部引流,这样,尽管对操作管理要求较高,但可以做到将渗滤液日处理规模控制在87m3/d以下。在旱季条件下,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的含水率,本项目垃圾含水率约为30%,类比大多数填埋场垃圾压实后垃圾含水率为20%,则该项目旱季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为400t/d×(30%-20%)=40m3/d。②现有简易填埋场封场后渗滤液预测根据本改扩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卫生填埋场改扩建完成后,拟对现有简易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但填埋场封场后,因垃圾自身含水率和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水分,在达到饱和后,会形成渗滤液,需对此部分渗滤液进行收集处理;简易填埋场封场区面积约为50000m2。对于封场后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采用封场后经验公式计算如下:封场模型:Q=C×I×A×e-kt÷式中:Q—平均渗出水量(m3/d)I—平均降雨强度(mm/a)A—集水面积(垃圾填埋面积,m2)C—渗出系数(取0.2)k:渗出衰减系数(取0.15)t:从封场开始到第I年注:C为填埋场内降雨量转为渗滤液的比率,其值随填埋场覆盖土性质、坡度而不同,封场区取0.2;经计算,封场后第1年渗滤液产生量和浓度最大,因此,本项目采取封场后第1年的渗滤液进行衡算。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如下:Q=0.2×1797×50000×0.86÷=42.3m3/d(多年平均)由上述卫生填埋场和简易填埋场封场后两部分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渗滤液的产生量可知,项目改扩建完成后,最大垃圾渗滤液产生量为88.6+42.3=130.9m3/d。但由于填埋场渗滤液产量的预测,受众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预测,因此上述设计水量仅是估算,尚需在填埋营运实践中,进行验证和不断调整。③渗滤液调节池容量的确定因大气降雨量随时间变化非常大,垃圾渗滤液的水质变化幅度也很大,而渗滤液处理站对水质水量的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所以需要设置渗滤液调节池,以调节渗滤液处理站进水水质和水量,并调蓄暴雨产生的渗滤液。因建混凝土调节池投资较大,在建造调节池时还应适当考虑填埋场自身的贮蓄调节能力,既适当控制调节池的容积,以节省投资,又可确保在极端不利情况下不发生事故污染。根据XX市气象局多年统计资料,XX市20年一遇最大日雨量为253.5毫米,以此为依据,考虑到实际中当降雨量越大时,渗入垃圾填埋场内的水量比会越小,降雨量转为渗出水之比率也会越小,基于此C值取0.4,另外,因填埋区分区作业,在封场区或未填埋区的雨水主要通过永久或临时排水沟排入地表水沉淀池,只有作业面的雨水有较大的渗入量,雨水渗滤较大的填埋作业区汇水面积应乘以一个系数,按该区的汇水面积40%计,由以上经验公式可得24小时渗滤液最大产生量为:Q=0.4×53000×40%×253.5×10-3=2150m3考虑到渗滤液处理站连续运行、渗滤液流至调节池的滞后性,确定渗滤调节池的总容积为2300m3,相当于处理站设计污水量停留时间可达16天以上。④污染源强分析垃圾渗滤液不仅水量变化大,其水质受垃圾成分、处理规模、降水量、气候、填埋工艺及填埋年限等等因素的影响,变化幅度也很大,它不仅体现在同一年内各个季节水质差别较大,并且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水质也不断发生变化。根据对广州市老虎窿、大田山、李坑等填埋场污水处理站的长期监测资料,考虑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渗滤液预测水质见表3.7-4。表3.7-4渗滤液水污染物产生情况废水种类污染物产生浓度(mg/L)日产生量(kg/d)年产生量(t/a)垃圾渗滤液(130.9m3/d)COD80001047.2382.23BOD55000654.5238.89NH3-N1200157.157.33SS800104.738.22色度400//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生活污水产生情况本项目有员工29人,每天当班人数最多21人,日耗水量约7.4m3/d,污水产生量按耗水量90%计,则产生量约6.7m3/d。类比分析可知,主要污染物为COD、SS、NH3-N等。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和隔油、隔渣池预处理后集中排放到渗滤液调节池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前污染物的浓度和产生量详见表3.7-5。表3.7-5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产生浓度和产生量污染物CODBOD5SSNH3-N浓度(mg/L)30015020025日产生量(kg/d)2.011.011.340.17年产生量(t/a)0.730.370.490.063)生产废水产生情况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车辆冲洗、场地清洗用水等,预计用水量10m3/d,废水排水量约为9m3/d。类比分析可知,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是COD、SS和石油类。生产废水拟经收集后集中排放到渗滤液调节池进行处理。清洗废水处理前污染物产生浓度和产生量见表3.7-6。表3.7-6生产废水污染物浓度和产生量污染物CODBOD5SSNH3-N石油类浓度(mg/L)3502503505020日产生量(kg/d)3.152.253.150.450.18年产生量(t/a)1.150.821.150.161.154)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等废水拟采用“UASB+MBR+混凝沉淀+膜过滤”组合工艺进行处理。本项目废水量产生总量约为146.6m3/d,废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150m3/d。垃圾渗滤液等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第二时段)、《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级标准(二者取其严者)后,30%的浓液无法后续处理,拟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剩余的70%尾水达标直接外排。本项目各类废水、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详见表3.7-7。污水处理站主要构筑物情况详见表3.7-7。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7-7废水及其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项目污染物CODBOD5SSNH3-N产生情况生活污水(6.7m3/d)处理前污染物浓度(mg/L)30015020025污染物产生量(t/a)0.730.370.490.06生产废水垃圾渗滤液(130.9m3/d)处理前污染物浓度(mg/L)800050008001200污染物产生量(t/a)382.23238.8938.2257.33清洗废水(9.0m3/d)处理前污染物浓度(mg/L)35025035050污染物产生量(t/a)1.150.821.150.16合计处理前综合浓度(mg/L)717944877451076污染物产生量(t/a)384.11240.0839.8657.55排放情况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尾水(103m3/d)污染物排放浓度(mg/L)90203010污染物排放量(t/a)3.320.741.110.37表3.7-8污水处理站主要构筑物一览表序号构筑物名称数量设计尺寸(m´m´m)1调节池1座35.0´17.0´5.02UASB反应器2座5.0´12.0´7.23MBR处理池2座10.0´12.0´5.54混凝反应沉淀池1座3.0´9.65´3.05吸水池1座2.5´9.65´2.56污泥泵井1座2.5´2.6´2.57清水池1座2.5´2.5´1.78生活污水三级化粪池1座1.5´2.5´2.09深度处理车间1座8.0´8.0´5.010综合间(含配电)1座6.0´14.0´3.8011风机房1座6.0´4.0´3.802、废气本项目营运期间的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填埋气体(甲烷、恶臭气体等)、作业扬尘和飞扬物等。(1)填埋气体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①概述填埋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含量约占50~60%,二氧化碳约占35~40%,其余为少量的氢、氮、硫化氢等气体。填埋气体各成分物理性质具体详见表3.7-9。表3.7-9填埋气体各成分的物理性质项目甲烷二氧化碳氢硫化氢一氧化碳氨相对比重(空气=1)0.5551.5200.0631.1300.9670.967可燃性可燃可燃可燃可燃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体积范围5~154~75.64.3~45.512.5~7.4臭味无无有有轻微无毒性无有有有有无填埋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成分甲烷CH4是一种可燃气体,其低位发热值为8570kcal/Nm3;当CH4在空气中的体积达到5~15%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大量CH4的排放还会使地球增温,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另外,植物对CO2和CH4具有一定敏感性,如果聚集在植物根部则会导致植物根部缺氧,危害其生长。硫化氢的主要影响则是在大量气体溢出的地方产生臭味。二氧化碳的主要影响是在水中溶解形成碳酸,从而溶解矿物质使地下水矿化。②填埋气体理论最大产气量估算填埋气体理论最大产气量是指垃圾中有机物全部分解后填埋气体的总产量,可以用有机碳法计算。即认为垃圾中有机碳的90%转化为气态终产物,其它10%仍为生物态或惰性有机碳,根据对部份城市生活垃圾做的分析结果,经过推算可知,湿垃圾中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4.8%。考虑到有机废物的可生化降解比和填埋场内的损失,实际潜在产气量为:L实际=β有机物(1−ξ有机物)L0式中:β有机物——有机物中可生物降解部分所占比例(本工程以50%计)ξ有机物——在填埋场内因随渗滤液等而损失的可溶性有机物所占比例(本工程以15%计)根据以上分析,按有机碳法计算,1kg垃圾的填埋气体理论最大产气量应为:1kg×90%×14.8%×50%×(1-15%)×22.4/12=0.106升即:每吨垃圾可产填埋气体106标立方米。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③填埋气体产生速率产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垃圾的产气量。垃圾填埋后,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厌氧条件即可形成,并达到稳定产气状态,此时产气速率最大,以后随着垃圾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减少,其产气速率也相应降低,产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由Monod方程来表达:Rt=kG¥e-kt式中:Rt—第t年垃圾产气速率(立方米/吨年);k—系数G¥—垃圾理论最大产气量(立方米/吨)。其中系数k反映场内垃圾分解速度的大小,一般根据场内具体条件确定,根据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的试验结果,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产气速率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0.1~0.15。对于XX市城市垃圾k取为0.14,则垃圾产气速率估算公式为:Rt=14.84·Mt·e-0.14t式中:Mt—第t年填埋垃圾量。④填埋场产气量估算填埋场年产气量是指填埋场以前各年已填入垃圾在该年产气量的总和。根据本项目的规范,本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规划主要满足XX市2015年底前建成垃圾焚烧厂之前3年(2013~2015年)时间的填埋量,第4年开始(2016~2025年)的垃圾全部由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理,焚烧厂的设计处理规模为600吨/天,而(2016~2025年)之间的垃圾产生量为403.22~438.4吨/天,每天尚有161.6~196.78吨/天的余量可用于处理已填埋的垃圾。因此,本项目填埋场仅需对前3年填埋量计算填埋气产生量;具体详见表3.4-9。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7-10产气量逐年变化一览表年份累计垃圾填埋规模(万t)产气量(104m3/a)201313.2170.28201427.03303.16201541.5404.65合计878.09填埋气体的利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只有在填埋垃圾达到一定数量时,才有利用价值。⑤甲烷填埋气体中甲烷约占50%,这些填埋气体约有70%可以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直接排放,焚烧厂建成后,引入焚烧场进行燃烧处理,其余的30%无法收集,作为无组织源进行排放。其产生量及排放量详见表3.7-11。表3.7-11不同年份甲烷产气量、产生量、排放量(无组织)一览表年份累计垃圾填埋规模(万t)产气量(104m3/a)甲烷产气量(104m3/a)甲烷产生量(t/a)甲烷无组织排放量(t/a)201313.2170.2885.14564.9169.47201427.03303.16151.581005.8301.74201541.5404.65202.331342.45402.74⑥恶臭气体相关资料表明,恶臭主要来源于填埋场废气的微量气体中的少量气体(大约占10%)。这些气体主要是有机硫化物、H2S、氨气、甲硫醇、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酸(丁酸、碳氢化合物)和醇(2-丁醇)。据分析,这类有毒有害气体约占总量的0.2~1.4%,其中的H2S、NH3属恶臭气体,环境较敏感。1)H2S、NH3的毒理性及嗅觉阈值分析A、H2S:为可燃性无色气体,是典型臭蛋味。H2S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亦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大鼠吸入4h,观察2周的LC50为621.6mg/m3。当H2S浓度为16~32mg/m3以上时,人会出现畏光、流泪、刺眼痛等症状;当浓度达300~760mg/m3,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等严重反应,甚至导致生命危险。据报道,H2S的嗅阈在0.012~0.03或0.14mg/m3,远低于引起危害的最低浓度。B、NH3:氨气为无色有强烈刺激味气体。属低毒类,主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当氨气浓度达到140mg/m3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上时,人会出现眼和上呼吸道不适、恶心、头痛,浓度高达1750mg/m3时,可危及生命。人对氨的嗅阈为0.5~1mg/m3。2)有害废气的产生量根据前面填埋气体成分的分析结果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005年版)推荐填埋场气体中氨的气体体积含量取0.4%,硫化氢参照XX省其他垃圾填埋场的产生情况取0.02%,计算公式为:式中:Q―恶臭气体的产生量,t/a;V―填埋气体的产生体积,m3/a;X―恶臭气体的百分含量;M―恶臭气体的分子量,kg/mol;T―填埋气体的温度,取XX市年平均温度22℃。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硫化氢、氨的产生量,这些气体约有70%可以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进行燃烧处理,其余的30%无法收集,作为无组织源散发。硫化氢、氨的产生量、排放量详见表3.7-12。表3.7-12不同年份硫化氢和氨的产生量年份累计垃圾填埋规模(万t)产气量(104m3/a)H2S产生量(t/a)H2S无组织排放量(t/a)NH3产生量(t/a)NH3无组织排放量(t/a)201313.2170.280.47560.33514.75571.4268201427.03303.160.84670.25408.46652.540201541.5404.651.13010.339011.30073.3903⑦填埋气体污染物排放速率本项目有组织排放可收集约70%的填埋气体,无组织排放量约占总填埋气体产生量的30%,因此可以计算出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污染物产生量,详见表3.7-13。表3.7-13填埋气体污染物排放速率序号污染物名称填埋气产生量(kg/h)有组织产生速率(kg/h)无组织排放速率(kg/h)1NH31.2900.90300.38702H2S0.1290.09030.0387注: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按填埋最大值(2015年产气量最大)估算。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⑧填埋气体水洗喷淋、脱硫为减少NH3的排放量,本项目拟设置喷淋塔。通过导气系统收集的填埋气体通过喷淋塔水洗(添加生物除臭液,通常以水稀释50~1000倍使用),将NH3去除,NH3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而喷淋形成的喷淋液可循环利用。为了避免经喷淋塔处理后的填埋气体夹带液滴,在净化装置顶部设置水气分离器。填埋气体经喷淋处理后,仍含有少量的H2S气体,H2S拟通过箱式脱硫设备去除,采用干法脱硫连续再生工艺,在脱硫设备内装填一定高度的脱硫剂,填埋气自下而上通过脱硫剂,H2S被去除,实现脱硫目的,其中脱硫剂以氧化铁为主要活性催化组分,并添加多种助催化剂与载体,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催化作用去除H2S,脱硫率可达到90%以上。干法脱硫连续再生工艺具有硫容高、床层阻力小、操作方便、可连续再生、再生工艺简单等特点,采用的脱硫措施初步确定为氧化铁吸附法,反应方程式如下:氧化铁与填埋气体中的H2S反应:Fe2O3+3H2SFe2S3+6S小氧化铁棒的再生采用氧气氧化:Fe2S3+3O2Fe2O3+6S脱硫再生原理如下:脱硫:Fe2O3·H2O+3H2SFe2S3·H2O+3H2O再生:2Fe2S3·H2O+3O22Fe2O3·H2O+6S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式,脱硫再生反应式是:2H2S+O22S+2H2O(反应条件是Fe2O3·H2O)。目前,采用干法脱硫连续再生工艺在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H2S气体已经非常普遍。在山东潍坊生活垃圾填埋场、济南日照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都采用该方法进行脱硫,脱硫率可达到90%以上,该措施可行。省内在建的茂名锡塘生活垃圾填埋场也拟采用该法进行脱硫。⑨填埋气体经水喷淋、脱硫处理后的排放量填埋气体通过喷淋塔水洗(添加生物除臭液,通常以水稀释50~1000倍使用)、净化脱水脱硫后,其中的NH3、H2S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将降低90%以上(这里按90%计算),主要污染物的最大产生量详见表3.7-14。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7-14填埋气体经水洗、脱硫措施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序号污染物名称产生量(kg/h)排放量(kg/h)1NH30.90300.09032H2S0.09030.009注: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按填埋最大值(2015年产气量最大)估算。(2)作业扬尘和飞扬物垃圾填埋作业产生的扬尘主要是较轻的垃圾如塑料袋、纸屑或干灰被风吹起产生,其源强与作业面积、作业工艺、天气情况以及管理水平有关。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飞扬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采取填埋作业区周围设置活动式防飞散网;在填埋场四周种植带刺的植物;填埋场喷水控制、垃圾及时覆土和道路按时清扫等治理措施。(3)恶臭城市生活垃圾是一个重要的恶臭源,垃圾中散发出多种恶臭物质。恶臭的强弱一般分为6级,具体分级情况见表3.7-15。表3.7-15NH3、H2S等恶臭气体强度与浓度的关系类比其它已作业的垃圾填埋场的现场臭气强度的监测结果,垃圾正在填埋的区域臭气强度最强,为4~5级;垃圾已填埋覆土区域,臭气强度相对较弱,强度为3级;正在作业区的边缘强度在3~4级之间。3、噪声(1)噪声污染源本项目营运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推土机、自卸车、装卸机、压实机、挖掘机,水泵、鼓风机等,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详见表3.7-16。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7-16本项目主要设备噪声声级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声级(dB(A))1推土机75~802自卸车、轮式装载机100~1053装卸机100~1054压实机95~1005挖掘机95~1006洒水车75~807割草机70~758水泵75~859鼓风机80~90(2)噪声污染拟采取的治理措施本项目拟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①对重型机械设备安装消声器或进行隔声处理;②对作业工人发放耳塞、耳罩,尽量减轻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影响;③填埋场周边布置绿化隔离带。4、固体废物本项目在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本项目建成后共有员工29人,根据人均生活垃圾排放量1.0kg/d预测,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9kg/d(10.6t/a);根据项目废水产生量,可预测污水处理站产生少量污泥,污泥产生量约为0.14t/d(51.4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环境治理行业只有“危险废物物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和残渣”为危险废物,不包括垃圾填埋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站污泥运至本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1.1.1生物污染防治措施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是各种疾病的传播源,垃圾填埋场也是各种害虫害兽的滋生地,是培养病菌媒体的场所,其中最典型的是蚊蝇鼠虫类,对人类的危害相当严重,它可对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造成较大的损失,降低垃圾填埋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场周围人群健康水平。按建设部21号文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填埋场应有灭蝇、灭鼠措施,场内不得有蝇、蛆及其他害虫孳生,不得有鼠、鸟、犬活动。因此,垃圾处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各项生产工艺,认真施药消毒,杀死蛆卵,不让害虫、害兽有生存条件。如果发现成蝇密度超标,或鼠类活动猖獗,可以使用专用消杀药剂。对于场外带进的或场内产生的蝇、蚊、鼠类等带菌体,特别是蝇类,一方面组织人员喷药杀灭,另一方面加强填埋场作业的管理,消除场内积滞污水的地带,及时清扫散落的垃圾。(1)垃圾填埋场的消毒杀菌垃圾是各种病菌的温床,病菌在此可以大量繁殖,因此,在垃圾填埋工段,每铺一层垃圾,均需采用喷药车喷洒药水,消杀病菌,然后压实,达一设计厚度后,及时覆土压实,一方面可以防止尘土飞扬,病菌蔓延,另一方面,可通过厌氧杀菌作用,消灭部分病菌和虫卵。垃圾喷洒药剂和渗滤液施用的药剂均可采用价廉、消杀效果好的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三合二、次氯酸钙和氯等。一般来说,在一定量值范围内,药物浓度越大,杀灭效果越好,如漂白粉浓度为0.1%时,作用时间30min,杀灭率可达到100%,而浓度降到0.001%时,则需要60min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只要保证消杀剂量,药物浓度作用时达到要求,便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只要正确使用杀虫剂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苍蝇等害虫的消杀蝇类孳生严重影响填埋场职工和临近居民的生活,是公众对填埋场环境污染反应最强烈的问题。所以,防止苍蝇、蚊子的孳生应是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控制标准:苍蝇密度控制在10只/笼/d以下。具体灭蝇措施如下:①掌握苍蝇孳生规律,是科学灭蝇的前提根据生物学实验资料表明,苍蝇具有趋光性(苍蝇在照度75勒克斯以下不活动,大于75勒克斯开始爬行和飞行,大于100勒克斯时频繁飞行)、趋温性(12℃是苍蝇活动的温度界限)和趋湿性(苍蝇只有在相对湿度近100时不活动,但湿度大或相当大时也会严重影响苍蝇的活动量,甚至使其活动量明显减少)的特点,因此掌握以上特点并结合拟建填埋场苍蝇的活动区域及其消长规律,便可以选择有效的灭蝇时间,制定科学的灭蝇方案。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次环评推荐的灭蝇时间安排详见表3.7-17,工程运营后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表3.7-17灭蝇时间表月份4月5月6月7月~9月10月灭蝇时间7:00~8:006:00~8:005:00~7:304:00~7:006:30~8:3014:00~17:0015:30~17:3016:30~18:3017:30~20:0014:00~16:30②几种有效的灭蝇技术根据对全国典型垃圾填埋场成功灭蝇经验的资料分析,针对本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对害虫的消杀提出如下措施:a药物灭蝇喷雾灭蝇:喷雾用杀虫剂,分为可湿性剂或胶悬剂。用胶悬剂喷雾时为具有必要的粘度需加人合适的溶剂。可以按照有效成分浓度制成直接施用的喷雾剂,也可制成在施用时再加人溶剂稀释后施用的浓缩剂。这些溶剂可以是有机溶剂如植物油或石油衍生物类,也可以是水,但此时配方中必须加乳化剂。使用喷雾剂产生的雾滴直径大小和覆盖范围与灭蝇效果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正确选择与喷雾剂配方相适合的施药器械非常重要。喷雾剂的使用主要运用于垃圾填埋场作业场所、处置点垃圾裸露面大的地方。烟雾灭蝇:烟雾灭蝇是把特制的烟雾剂通过专门的器械进行气化产生热烟雾弥漫到苍蝇活动的各个角落,接触苍蝇而起杀灭苍蝇、甚至蝇蛆的作用。这种灭蝇技术主要运用于垃圾填埋场内密闭的场所、生活垃圾运输船、粪便运输船、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箱房等苍蝇栖息场所,在2级风以下也可以在空旷的填埋作业区域使用。颗粒药剂灭蝇:在办公、休息场所、绿化区等非填埋作业区域,主要采用蝇蟑宁、诱蝇杀等颗粒剂诱杀苍蝇。这些药剂被置于一个小的畅开式容器内,分布在上述场所苍蝇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并配备专人定期换药。b非药物灭蝇药物灭蝇见效快,但长期使用会对周围环境和处置场的土地再利用带来一定的隐患,且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必须不断更换药物配方以防止苍蝇产生抗药性。非药物灭蝇的方法,既能杀灭苍蝇、降低蝇密度,又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加强研究和推广。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覆盖防治法:对填埋场裸露垃圾及时、规范覆盖,不仅能抑制臭气散发,还能控制苍蝇的孳生繁殖区域和蝇密度。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蝇方法。覆盖工艺是处置场卫生填埋工艺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依据国家卫生填埋的标准和要求实行,无需重新研究。关键是解决覆盖材料的来源问题,本工程日覆盖为0.5mm厚的HDPE膜,减少了覆土量,同时增加了填埋年限。推荐采用此方法。压实防治法:工程地处平原地区,根据开挖与回填土方量平衡,缺少土源需从其它地方运入,因此不推荐压实防治法。诱捕法:诱捕法是常见的一种灭蝇方法。在垃圾处置场的非作业区如食堂、宿舍等处放置下端有诱饵的蝇笼,诱蝇飞进笼后无法逃出。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捕杀非孽生地的流动蝇,具有成本低,不污染环境的优点,麻烦的是要经常更换诱饵方能保持其功效。电击法:是诱捕与电击相结合的一种灭蝇方法。主要是引诱苍蝇飞进诱捕区域使其受到高电压电击而死亡,适用于较高蝇密度区域的灭蝇。对于较低蝇密度区域的灭蝇作用较差,有些场所受电源限制不能使用。植物驱蝇法:在已填埋完的区域和填埋场周围地区种植一系列能吸引或散发出令苍蝇厌恶的气味的植物,如杜仲、苦莲子等树类在生产过程中不招惹飞虫,薄荷、莉芥等草本植物能诱使苍蝇在堆场的分布相对集中。种植诱驱蝇植物在短时期内灭蝇效果不很明显,但从长远来看,有着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它可以改善填埋场的土壤结构,所种植物可以制作一系列的植物杀虫剂,用制剂杀灭苍蝇对预防喷药灭蝇带来的污染和苍蝇的抗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济南市垃圾处理厂等垃圾处理厂的实际经验,灭蝇消毒技术采用以上几种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除以上几种非药物灭蝇方法外,有的国家还采用雄性不育的方法达到灭蝇的目的,但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此法较难推广应用。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之,由于垃圾是病媒昆虫的孳生地和细菌的繁殖场所,如处理不当,形成疾病污染源,会大大增加周围人群的发病率。国内外因垃圾处置不当引发传染病爆发流行的记载甚多。如我国1931年由于长江洪水淹没了无数垃圾堆和粪坑,从而爆发霍乱,患病人数超10万,死亡人数超过3.4万人;1955年印度某城市的水源遭垃圾病菌污染,造成城市68%的人口受到甲型黄疸性肝炎病染。因此,垃圾处理必须加强病菌和蚊蝇鼠虫的消杀工作,真正做到垃圾处理“无害化”,不能让垃圾降低周围人群的健康水平。另外,严禁使用我国禁止的化学药品进行消杀工作,防止对环境和周围的生态产生影响,并且经常调整药品种类和剂量,防止害虫害兽产生抗药性。1.1.1轻质垃圾污染防治措施在填埋场周围,纸和其它轻质废物会产生碎片风扬的问题,容易产生大量的轻质物料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厂址周围的景观。为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将废物卸入填埋场底部,特别在大风条件下,可能有助于减少碎片的扬起。(2)填埋场要作到日覆盖,可以减少道路受污染的外观,对景观保护起到良好效果,并可减少风砂和碎片(如纸、塑料等)的飞扬。(3)在填埋作业区周围设置活动式防飞散网,可有效地挡住被风扬起的碎片的活动范围。(4)加强管理,制定填埋场作业规定,利用人工收集碎片。(5)在填埋场的周围种植数行带刺的灌木树丛,以挡住公众的视野。这样可以改变公众对填埋场的观感,无论是从短期或是长期来看,对填埋场的建设都大有益处。1.1.2封场后污染源分析本项目服务期满后,要对其进行填埋封场,其目的是将垃圾渗滤液、填埋场气体包覆起来,防止雨水、空气和动物进入其中。封场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减少渗入垃圾堆体中的降雨量,另一方面在于为以后填埋场地的利用打下基础。填埋场封场后其污染源主要为废水(主要是渗滤液)、废气(填埋气体)及生态等。(1)废水、废气填埋场废水、废气主要来自渗滤液和填埋废气。渗滤液和填埋废气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生物、化学变化过程,且周期较长,待填埋场封场后还有几年到十几年相对稳定产生时期,产生量随时间而减少,成分略有变化,NH3-N浓度略微降低,可生化性有所提高,污染物最大产生时期的情况基本与填埋期相同。填埋封场后应继续处理填埋场产生的填埋废气和渗滤液,并定期进行监测,直到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连续两年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3的限值要求。(2)生态填埋场封场后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封场建设、植被恢复建设,并做到封场后渗滤液的正常收集和处理,维护填埋场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有效性,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降水的渗透,避免地表径流的污染及有害废物的扩散及与人和动物直接接触,尤其是封场后植被恢复,既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局部小气候,同时也加固了覆盖层的坚固性及稳定性,减少了填埋场封场后带来的风险隐患,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因此,填埋场封场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将逐步减弱或消失,而对植被、土地利用、景观、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则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1.1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整治方案垃圾填埋场到了使用寿命以后,需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封场和后期管理。根据XX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要在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地上对简易填埋场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完成后使进场的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改扩建工程完工后,所有生活垃圾都将进入无害化处理场,未改建的原简易填埋场将进行封场处理。封场目的在于:1)防止雨水大量下渗造成填埋场收集的渗滤液体积剧增和渗入地下水,增加渗滤液处理的难度和投资;1)避免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臭氧直接释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2)避免有害固体废弃物直接与人体接触;3)阻止或减少蚊蝇的孳生;4)封场覆土上栽种植被,进行复垦或作其他用途。封场质量的高低对于埋场能否处于良好的封闭状态、封场后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能否安全地进行、后续的终场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要求,项目改扩建完成后,拟对现在简易填埋场进行相应整治和封场处理,具体措施如下:1、垃圾堆体整形现有填埋垃圾散落在整个山谷,堆放不均匀,垃圾层结构不稳定,必须对现有的垃圾堆体进行稳定处理(即夯实和整形)。对现有的垃圾堆体表面按1:3的安全坡度进行放坡,满足覆盖层的稳定性要求。2、终场覆盖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填埋场的终场覆盖系统须考虑雨水的浸渗及渗滤液的控制、垃圾堆体的沉降及稳定、填埋气体的迁移、植被根系的侵入及动物的破坏、终场后的土地恢复利用等;整形后的垃圾堆体应有利于水流的收集、导排和填埋气体的安全控制与导排,应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是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参考其他同类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技术并结合整个项目的投资情况进行设计。整个覆盖层结构如图3.8-1:图3.8-1封场覆盖系统结构图1)植被层(耕植土层)与绿化层植被层为填埋场最终的生态恢复层,它能美化周围环境,防止雨水冲蚀土壤,利于径流的收集及导排,考虑到覆盖层的厚度,植被层选择浅根系植物。耕植土层为植被层提供营养,由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壤构成,厚度一般为0.5m。耕植土可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或其它营养土,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就地取土。封场初期绿化宜选择根浅的对NH3、SO2、HCL、H2S等有抗性植物,如:常绿灌木(如海桐、山茶、尾兰、小页女针、紫穗槐)和种植草皮。(2)排水层与排水辅助层排水层主要作用是收集耕植土层下渗的雨水,厚度为0.15m,由渗透系数大于10-5m/s的粗砂和碎石构成。排水辅助层是终场覆盖成败的关键,防水层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垃圾堆体,也可以防止填埋气体透过覆盖层扩散。本工程排水辅助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层采用厚度大于6mm的膨润土复合防水垫(GCL防水垫),其断裂强度>10KN/m、CBR顶破强度>1.2KN、断裂伸长率>6%、垂直渗透系数小于5×10-9cm/s、指示流量小于5×10-8m/s,完全满足规范所要求。(3)防渗层及保护层在填埋体表面设置防渗层,采用不透水层一般为延展性好的2.0mmHDPE土工膜,以适应填埋场封场后的不均匀沉降,因而不易破坏。保护层采用180g/m2土工布+钠基膨润土垫(GCL)。(4)基础层(粘土层)基础层对整个覆盖系统起支撑、稳定作用,由0.2m厚的压实粘土层构成,粘土密实度为90-95%。3、雨水收集与导排终场覆盖后,需要排除覆盖层表面雨水径流以及周边山体进入场区的水流,以减少由于雨水下渗而增加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因此,要设计雨水收集与导排系统。整个雨水收集与导排系统设计需基于整个填埋场封场后的地形地貌,防止雨水对覆盖层局部的冲刷破坏,从而影响整个填埋场的封场。4、填埋气导排与处理对于填埋气体的导排,拟采取植入竖井等措施,以避免填埋气体爆炸事故发生。竖井可采用穿孔管居中的石笼,导气石笼直径为φ1200mm,由钢丝网内填充级配碎石构成。导气管为DN150mmHDPE穿孔管。导气石笼间距为50m左右,共需要6个石笼。填埋气体采用分散排放方式,在每个竖向石笼顶部设置一根气体排放管,排放口高出最终覆盖层1.0m,然后经水喷淋和脱硫处理后排放。导气笼设置:填埋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迁移至穿孔竖管,沿竖管排出垃圾堆体。竖管长度可按垃圾堆体的深度确定,一般按垃圾堆体深度的2/3,但不宜超过15m,直径100mm,梅花型开孔,孔径10mm,穿孔率在保证管道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竖管穿孔段外填300mm厚卵石层,卵石直径25-55mm,为防止垃圾堵塞孔洞,卵石外包裹钢丝网,将卵石与管道固定在一起。5、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在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周围设置1600(深)×2000mm(宽)的渗滤液收集槽(见图3.8-2),收集槽总长约1200米,收集槽采用钢筋混凝制作,槽壁与垃圾相邻一侧设置成排斜向收集槽的导流孔,有利于渗滤液的排入收集槽内,同时收集槽设置一定的坡度坡向污水泵房集液井,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然后通过污水泵将渗滤液抽排至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统一处理。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3.8-2现有填埋场渗滤液收集槽平面及大样图渗滤液收集槽大样图1.1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以新带老”分析1、废气通过对现有简易填埋场实施上述整治措施后,可将填埋全部导出且经处理后排放,经第二章现有工程填埋气产生量计算,至2012年(2008年后垃圾量未增加),填埋气产生量为14.84×139.45×e-0.14×21=109.4万m3,各大气污染排放量见表3.9-1:表3.9-1整治后现有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项目排放量(t/a)甲烷H2SNH3整治后426.30.3063.06整治前1037.10.74347.4336整治前后削减量610.80.43744.37362、垃圾渗滤液通过对现有简易填埋场实施上述整治措施后,堆体表面设置防渗防护层和排水系统,以及渗滤液导排系统,经第三章简易填埋场渗滤液的预测,现有简易填埋场封场后渗滤液产生量为42.3m3/d,比改扩建前(238m3/d)削减了195.7m3/d,并且全部抽排至新建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后达排标放,大大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经处理后现有工程垃圾渗滤液排放量见表3.9-2:表3.9-2整治后现有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情况项目废水量(m3/d)污染物CODcrBOD5SSNH3-N整治后42.3污染物排放浓度(mg/L)90203010污染物排放量(t/a)1.390.310.460.15整治前238污染物排放浓度(mg/L)800050008001200污染物排放量(t/a)694.96434.3569.5104.24整治前后195.7污染物削减量(t/a)693.57434.0469.04104.093、生态景观的改善通过对现有简易填埋场实施封场整治后,现有乱堆乱填、杂乱无章的垃圾堆体将不复存在,将改变成为一个以生态恢复绿化为主的生态基础,不仅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有利于改变附近的生态景观面貌。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三本账”情况本项目改扩建前后填埋场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详见表3.10-1。表3.10-1改扩建前后污染物“三本帐”一览表(t/a)类别污染物现有工程排放量(t/a)改扩建后增减量(t/a)处理方式产生量(t/a)削减量(t/a)排放量(t/a)现状工程建设后废气CH41037.11768.7501768.75+731.65未采取治理措施对由管道收集到的填埋气体经喷淋、脱硫处理后排放NH37.433614.36074.18110.1797+2.7461H2S0.74341.43610.4181.0181+0.2747废水废水量86870535091591437595-49275未采取治理措施,直接进入周围水体本项目各类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30%的浓液无法后续处理,拟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多余部分达标外排COD694.96384.11380.793.32-691.64BOD5434.35240.08239.340.74-433.61SS69.539.8638.751.11-68.39NH3-N104.2457.5557.180.37-103.87固废生活垃圾、污水站污泥—626200—送至本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注:①CH4排放量为无组织排放量;②NH3排放量包括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放量;③H2S排放量是其无组织排放量,管道收集后的H2S经脱硫处理排放。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区域环境概况1.1自然环境现状1.1.1地理位置下茆镇位于XX市的中部,处在XX市与广宁市交界的山脉,多数为丘陵山地,冲积层。地层出露为寒武纪、泥盆纪、震旦纪及第三、第四纪等。辖区内有吴川-XX断裂带通过,各种丘陵山方向不一的断层及褶皱广泛可见,岩层节理也相当发育,在风化及剥蚀作用下,燕山早期的硅化作用十分强烈,地质构造比较有利于形成陶瓷原料资源。项目所在区域为XX市北面丘陵平原区,位于龙江河上游,区内土地平坦,地势低洼;土质多为河流冲积物和宽谷冲积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厂址地质上部为素填土层,层厚约3-4m,中部为残积土层,下层为风化岩层。据XX省地震局的历史资料,1979年11月,在XX市大沙镇与高要市东部接壤处发生MS0.3级地震,由于与厂址直线距离在55公里以上,对厂址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本项目场址位于XX市下茆镇楼脚村北侧与江谷镇交汇处山谷,中心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3°26′40″,东经112°39′32″。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1。1.1.2地质地貌(1)地形地貌XX市面积1212.9km2,划分有三个地貌区。一是西部三桂山中山丘陵区,以三桂山(888m)为主峰延绵从北到南的整片西部地区,还有长乐山(564m)、马陂山(329m)、寮畔山(359m)、贞山(640m)等,包括江林镇、黄田镇、石狗镇与贞山街南部等地,面积约485km2,为高山丘陵剥蚀、侵蚀地貌区。二是XX中部与东南部龙江与绥江冲积平原区,包括地豆镇、江谷填、下茆镇、龙甫镇西部、XX市、大旺开发区、新江镇等以平原的少量台地的冲积平原河积地貌区上,面积618km2,本项目即在东南部。三是XX东部迳口低山丘陵区,主要有罗源山(420m)、河坑山(498m)、径口山(180m、文天祥祖墓)、寻源山(185m)、天光山(546m),为低山丘陵侵蚀、剥蚀地貌区。XX大道地震烈度Ⅵ级,没有地质断裂带通过。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工程地质XX市的地质主要是燕山5期黑云母花岗岩区及边缘的奥陶系、三叠系、第三系、泥盆系、寒武系砂页岩、灰岩、石英砂岩与粉砂岩地层,建设项目位于其上第四系填筑土、淤泥、软塑粘土、硬塑亚粘土的土层上,基岩以第三系紫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为主。项目场址原始地貌属低山丘陵区,未经人工平整,场地条件稍差,高差大。对拟建场地进行地质勘探后,可知场地的土层按其成因类型可定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积土层、破残积土层及燕山三期侵入花岗岩。①人工填土层素填土,褐黄色,湿,松散,主要由砂质、砾质粘性土组成,含少许碎石,就近堆填。杂填土,杂色,湿,松散,主要由生活垃圾组成,成分复杂,就近堆填。该层松散,成分复杂,性质不均匀,力学性质差,不能作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②冲击土层淤泥质土,深褐、黑色,饱和,流塑,含腐殖质,味嗅。局部存在,层位不稳定,力学性质差,不能作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粉质粘土,灰褐色,很湿,可塑,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局部含较多石英砾石,岩芯土柱状。层位不稳定,力学性质差,不能作多层或承重较大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粉土,褐灰、褐黄色,饱和~很湿,稍中密,中下部含较多石英砾石。层位不稳定,力学性质差,不能作多层或承重较大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砾砂,灰褐、灰白色,饱和~很湿,中密,成分以石英砂为主,分选,级配好,层位不稳定,力学性质差,可作多层或承重较大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③坡残积土层硬塑状,力学性质良好,层位、厚度较稳定,可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④燕山三期侵入岩为称帝基地岩石,成分为中粗粒花岗岩,按其风化程度及揭露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层、强风化层、中风化层。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褐红、肉红等色,稍湿,岩石结构已基本破坏,岩芯呈坚硬土状或被机械磨成砂土状,偶夹强风化碎岩块。本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起伏大,力学性质好,但其埋藏较深,可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强风化花岗岩,褐红、肉红、褐黄等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本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起伏大,力学性质良好,但其埋藏较深,可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中风化花岗岩,褐黄、灰红、灰白等色,中粗粒花岗岩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局部较完整,呈柱状,岩质硬。层位稳定,起伏大,力学性质良好,但其埋藏较深,可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根据勘探结果,场地勘探深度内未发现软弱土层或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属二级场地。各岩土层层位、界面、坡度变化大,力学性质较不均匀,基地等级为二级。填埋区上部第四系土层总厚度较大,中等透水为主,局部为弱透水。场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积土层的渗透系数较大,大于1.00×10-5cm/s,须进行防渗处理,严防垃圾渗沥液渗漏。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地土,拟建场地位于抗震一般地段,建筑物按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设防。(3)水文地质①地下水场地地形高差较大,山体坡度较陡,植被虽较发育,在山坡或山顶处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在山坡脚或沟谷内地下水埋藏浅。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半承压水类型,主要由赋存于下伏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中的裂隙水组成,该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其含水透水性强;另上部土层也含部分空隙水,但含水透水性较差,为中等透水~弱透水土层。场地远离水库、河流、生产及生活区,地下水补给来源较少,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动态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场区地下水位标高为42.5m~62.9m水位基本连续,由西北向东南径流排泄。②土层渗透性人工填土层为强透水,冲积淤泥质土层为弱透水,冲积粉质粘土层为中等~弱透水,冲积粉土层渗透系数K=1.90~2.1×10-4cm/s,以中等透水为主;冲积砾砂层为强透水;破残积砂质粘性土层渗透系数K=7.2×10-5cm/s~2.30×10-4cm/s,属局部弱透水;全风化花岗岩层渗透系数K=1.67~4.78×10-4cm/s,中等透水为主。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气候与气象本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有终年温暖,雨量充沛的特点。该区年平均气温21.5。C,年降水量1766.9mm,年平均相对湿度83%,年平均有霜日数3.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5小时。每年4-9月为雨季,10-3月为旱季。XX市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阴雨天气多,阳光少,空气潮湿,天气多变气候由冷向暖过渡;夏季,雨水多,雷雨、洪涝、强风、高温活跃,强对流天气频繁;秋季,雨水少,阳光普照,空气干燥,天气稳定,气候由暖向冷过渡;冬象天气冷,早晚温差大,雨量少,霜日、冰冻、寒潮、低温天气常出现,寒冷天气较多。该地区具有气温高、冷期短、无霜期长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22.1℃。1月为最冷月,多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7月为最热月,多年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7.9℃:累计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88.4h,无霜期332d;年相对湿度83%,最大达100%,最小23%:年平均降雨量1797mm,日最大降雨量88.1mm:年平均气压1006.6hpa,最大日气压量1023.1hPa,最小989.8hPa。1.1.2河流水文龙江河发源于广宁市东南部潭布镇十字排东南坡,向南流至老榕坝进入XX市境内,在XX市江林圩附近流入江谷水库后称江谷河,经江谷圩至龙湾附近与何礼河、下寮河汇合后称龙江,继续南流到XX城区附近汇入绥江。全长63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河道比降2.49%,在廖村正常水位4米,流量36m3/s,含沙量0.36公斤/立方米。支流众多,形成发达的树枝状水系。上游建有XX市最大的江谷水库,是XX市灌溉的重要水源。鱼羊河是本项目的纳污水体,发源于XX市江谷镇,由西北向东南走向,流经清平村、旺塘村、火崀咀、下岗咀、鱼羊村、红卫村、下茆村,于广才塘村汇入龙江,长7.5km,宽10m,水深0.7m。1.2社会环境概况1.2.1XX市社会概况XX地处西江、北江、绥江交汇处,始建于秦朝,是岭南最古老的建制县之一,于199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下辖10个镇和3个街道,全市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60.9%,基本构筑起一河两岸中等城市框架。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XX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XX市的东大门和经济中心区,绥江经济走廊的龙头城市,享有“中国鱼米之乡”、“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玉器之乡”和“XX省著名侨乡”的美誉。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围绕建设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争当X庆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创税计划、十项惠农工程和“三个五”城市建设,使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翻开了XX历史新页。1993年XX跨入了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1996年实现农村小康目标,1999年和2000年分别被XX省列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县(市)之一和32个中等城市之一,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柑桔之乡”,2003年荣获“中国玉器之乡”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称号,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2008年荣获“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XX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动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建设,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努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一园八区”工业园发展格局,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培育了骏马水泥、华声乐器、互感器、实力连杠、一力药业、多罗山稀有金属、鸿明贵金属、大德纸业、高登铝业、沥光电缆等一批民营骨干企业。XX民风古朴,人民友善,社会治安良好,XX投资环境得天独厚,发展前景广阔,XX人民热忱欢迎各位客商前来投资置业,共创辉煌。XX市委、市政府将竭尽全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1.1.1下茆镇社会经济概况下茆镇位于XX市中部偏西,全镇总面积106.1平方千米,下辖17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委会,242个村民小组。2008年全镇总户数8135户,总人口31060人,劳动力14052人。2008年财税收入实现3364.22万元,同比增长59.04%。其中国税入库3073万元,同比增长60.47%;地税实现291.22万元,同比增长45.61%。社会总产值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8.5亿元,同比增长84.78%。工业用电25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7%。下茆主种水稻,是XX市享有盛名的“鱼、米、柑桔、蔬菜”之乡。主要农副产品有:柑桔、橙、龙眼、果庶、大头菜、马玲薯、粉葛、淮山、药材作物等。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下茆镇交通四通八达,距XX城区18公里,距X庆城区60公里,距清新温泉16公里,距广州86公里。镇内村村通水泥公路。1.1.1人群健康状况当地居民的健康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近五年肺炎发病情况:三年共治疗了8人。近五年肺结核情况:三年共治疗了35人。当地流行病的类型有:流感:近5年无流感流行。风疹:1例。腮腺炎:47例。1.2区域主要污染源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农村地区,工业发展较为滞后,主要污染源为居民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1.1监测断面布设本项目排水通过库区东北面的排水沟向东北,然后折向东排入鱼羊河,经流距离约1.2km,鉴于废水在汇入鱼羊河前的排水沟规模很小,主要使用功能为接纳现状垃圾填埋场排出的渗滤液以及雨季时的排洪作用,因此,本次环评将此排水沟视为垃圾填埋场的排污渠道,主要保护纳污水体为鱼羊河和龙江。根据项目外排废水及周围受纳水体的特征,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水域地理、水文特征以及该项目的特征,拟在鱼羊河设置3个水质监测断面。断面设置见表5.1-1和图5.1-1。表5.1-1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布设一览表监测断面具体位置所属河流Ⅰ排水沟与鱼羊河交汇口上游500m断面鱼羊河Ⅱ排水沟与鱼羊河交汇口下游500m断面Ⅲ鱼羊河与龙江交汇处上游200米断面1.1.2监测时间及频次委托广州铁路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2年07月10日至12日进行现场采样监测,4个断面水质连续监测3天,每天各采样监测一次,样品采集混合样。1.1.3监测项目根据尾水特点,确定本项目的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因子: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悬浮物、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挥发酚、硫化物、六价铬、镉、铅、铜、锌、粪大肠菌群共17项。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河羊鱼江龙ⅡA3A2A1★★★图5.1-1水、气现状监测布点图图例项目位置水监测断面★大气监测点比例1:64700ⅠⅢ项目位置105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分析方法本项目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各水质监测项目的具体分析方法及最低检出限详见表5.1-2。表5.1-2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与检出限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方法来源方法最低检出限水温温度计法GB/T13195-910.1℃pH值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0.01(无量纲)CODCr重铬酸盐法GB/T11914-19895mg/LBOD5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0.5mg/LDO碘量法GB/T7489-870.2mg/LSS重量法GB/T11901-19894mg/L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0.01mg/LNH3-N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0.025mg/L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0.04mg/LTP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890.01mg/LLAS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7493-870.05mg/L挥发酚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HJ503-20090.0003mg/L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19960.005mg/LCr6+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19870.004mg∕LPb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19890.01mg∕LCu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HJ485-20090.001mg∕LZn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19870.02mg∕LHg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597-20110.01ug∕LCd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19870.001mg∕L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和滤膜法HJ/T347─20070个/L1.1.2监测结果各断面监测采样分析结果见表5.1-3。112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1-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mg/L、汞、PH、粪大肠菌群除外)监测日期纳污河流监测断面pHCODcrBOD5DOSS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挥发酚硫化物六价铬汞(ug/L)镉铅铜锌粪大肠菌群2012.7.10鱼羊河I7.5226.25.704.1450.253.614.051.050.0030.005L0.004L0.01L0.001L0.01L0.001L0.02L86002012.7.117.4025.85.724.0480.273.524.961.110.0030.005L0.004L0.01L0.001L0.01L0.001L0.02L88002012.7.127.3626.45.754.2430.313.704.121.090.0040.005L0.004L0.01L0.001L0.01L0.001L0.02L92002012.7.10Ⅱ7.6053.510.822.8480.787.379.572.520.0150.0150.0120.060.001L0.030.001L0.02L120002012.7.117.5454.010.902.7460.827.359.682.480.0170.0200.0150.070.001L0.040.001L0.02L125002012.7.127.6652.810.752.9491.017.309.822.350.0190.0350.0200.080.001L0.030.001L0.02L115002012.7.10Ⅲ7.4234.07.124.3510.154.856.080.720.0010.005L0.004L0.01L0.001L0.01L0.001L0.02L65002012.7.117.3835.17.154.5480.174.755.120.690.0020.005L0.004L0.01L0.001L0.01L0.001L0.02L72002012.7.127.3634.57.094.4500.204.906.220.800.0020.005L0.004L0.01L0.001L0.01L0.001L0.02L7800表5.1-5标准指数计算结果监测日期纳污河流监测断面pHCODcrBOD5DOSS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挥发酚硫化物六价铬汞(ug/L)镉铅铜锌粪大肠菌群2012.7.10鱼羊河I0.261.311.432.620.455.03.614.055.250.60.010.040.050.20.20.00050.010.862012.7.110.201.291.432.800.485.43.524.965.550.60.010.040.050.20.20.00050.010.882012.7.120.181.321.442.440.436.23.704.125.450.80.010.040.050.20.20.00050.010.922012.7.10Ⅱ0.302.682.714.960.4815.67.379.5712.63.00.080.240.60.20.60.00050.011.202012.7.110.282.702.735.140.4616.47.359.6812.43.40.100.300.70.20.80.00050.011.252012.7.120.332.642.694.780.4920.27.309.8211.753.80.170.400.80.20.60.00050.011.152012.7.10Ⅲ0.211.701.782.260.513.04.856.083.600.20.010.040.050.20.20.00050.010.652012.7.110.191.751.791.900.483.44.755.123.450.40.010.040.050.20.20.00050.010.722012.7.120.181.731.772.080.504.04.906.224.00.40.010.040.050.20.20.00050.010.78GB3838-2002Ⅲ类6~9≦20≦4≧5≦100≦0.05≦1.0≦1.0≦0.2≤0.005≦0.2≦0.05≦0.1≦0.005≦0.05≦1.0≦1.0≦10000112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根据《XX省水环境功能区划》(X环[2011]14号)的规定,龙江(广宁XX交界——XX市区、全长48km),属于饮用功能区,水质目标为Ⅱ类,执行《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但评价范围内的鱼羊河未划分水环境功能,鱼羊河属于龙江支流,水环境功能均属于农业用水功能,可按下级河流比上级河流降一级水功能的划分原则,按Ⅲ类水质目标确定,执行《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见表5.1-4。表5.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序号水质指标(GB3838-2002)Ⅲ类(mg/L,pH除外)1pH6~92COD≤203BOD5≤44DO≥55SS*≥1006石油类≤0.057氨氮≤1.08总氮≤1.09总磷≤0.210挥发酚≤0.00511硫化物≤0.212六价铬≤0.0513镉≤0.00514汞≤0.000115铅≤0.0516砷≤0.0517铜≤1.018锌≤1.019粪大肠菌群(个/L)≤10000(2)评价方法112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实测结果,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所推荐的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法进行评价。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Si,j计算公式为:Si,j=ci,j/csiDO标准指数为:pH标准指数为:式中:Ci,j—水质参数i在第j取样点的浓度,mg/L;Cs—水质参数i的地表水质标准,mg/L;DOs—溶解氧的地表水质标准,mg/L;DOj—j点的溶解氧实测值,mg/L;DOf—饱和溶解氧浓度,mg/L;pHj—j点的pH值;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限值,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越大,说明该水质参数超标越严重。各断面监测指标的标准指数见表5.1-5。(3)现状监测结果分析根据表5.1-5中的现状监测标准指数计算结果,纳污水体鱼羊河监测结果分析可知,排污口上下游监测断面(I、Ⅱ号)以及汇入龙江河上游200米的监测断面(Ⅲ)的所有监测结果中,除了PH、SS、硫化物、六价铬、汞、镉、铅、铜、锌以及Ⅰ、Ⅲ号断面的挥发酚和粪大肠菌群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112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外,其它水质指标CODcr、BOD5、DO、石油类、NH3-N、TN、TP以及排污口下游(Ⅱ号)的挥发酚和粪大肠菌群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列为:石油类>TP>TN>氨氮>DO>挥发酚>CODcr>BOD5>粪大肠菌群,超标倍数为1.15~20.2倍;表明纳污水体鱼羊河已受到本项目外排未经处理的渗滤液的污染,以及接纳沿河两岸未经处理达标排放的生活污水所致,已出现严重的有机污染。1.1.1小结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鱼羊河出现大部分水质指标严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限值要求,主要受本填埋场渗滤液及沿河两岸未经处理生活污水排放影响所致,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差。经过调查发现,在本项目下游纳污水体鱼羊河除接纳本项目外排渗滤液外,沿河途经村庄较多,且存在部分零散养殖场。村庄及养殖场内产生的污水未按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有效处理直接排入鱼羊河。而且沿河东部上游地区沿岸分布有大片农田和多个村庄,这些农业面源污染及村民生活污水也汇入鱼羊河,从而导致鱼羊河水质变差,鱼羊河水体污染特征以有机污染为主。1.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2.1监测点布设根据本项目特点和周围环境状况,在项目拟建址及周边村庄共布设6个测点,其中3个监测点水质监测,另外3个监测点只监测水位;具体见表5.2-1和图5.1-2。表5.2-1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布点表编号监测点位置相对本项目方位监测点设置功能G1项目所在地——水位、水质G2火崀咀村东北水位、水质G3红卫村东南水位、水质G4下茆镇区西南水位G5高龙村西南水位G6黄李村西北水位112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监测项目和频次监测项目:地下水水位、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总硬度、挥发性酚、汞、砷、六价铬、镉、铅、铜、锌等14项。采样时间和频次:广州铁路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2年7月10日进行了一期现状监测。1.1.2监测分析方法本项目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各水质监测项目的具体分析方法及最低检出限详见表5.2-2。表5.2-2地下水现状监测分析方法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方法来源方法最低检出限pH值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0.01(无量纲)高锰酸盐指数碱性高锰酸钾氧化法GB/T11892–19890.5mg/LNH3-N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0.025mg/L亚硝酸盐N–(1–萘基)–二乙胺光度法GB/T7493–19870.003mg/L总硬度EDTA滴定法GB/T7477–19875.0mg/L挥发酚4-氨基安替吡啉分光光度法HJ503-20090.01mg/L汞(Hg)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597-20110.01ug∕L砷(As)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T11900–19890.0004mg/L六价铬(Cr6+)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19870.004mg∕L镉(Cd)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19870.001mg∕L铅(Pb)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19890.01mg∕L铜(Cu)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HJ485-20090.001mg∕L锌(Zn)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19870.02mg∕L1.1.3监测结果各监测点采样分析结果见表5.2-3。112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G2下茆镇区高龙村红卫村黄李村鱼羊河排水沟火崀咀村图例地下水监测点◆土壤监测点比例1﹕206001#项目位置G6G3G4G1G5图5.1-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1#◆2#◆3#112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2-3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单位:水位、PH、汞除外,其它为mg/L)监测点水位(m)pHCODMn氨氮亚硝酸盐总硬度挥发性酚汞(ug/L)砷六价铬镉铅铜锌G1项目所在地6.37.464.352.430.1632510.031.520.07520.0820.0150.0870.8250.354G2火崀咀村6.57.523.180.960.0822210.01L0.060.00250.004L0.001L0.001L0.001L0.02LG3红卫村7.07.282.050.620.0081050.01L0.050.00120.004L0.001L0.001L0.001L0.02LG4下茆镇区6.4/////////////G5高龙村6.2/////////////G6黄李村6.0/////////////表5.2-5地下水水质标准指数计算结果监测点pHCODMn氨氮亚硝酸盐总硬度挥发性酚汞(ug/L)砷六价铬镉铅铜锌G1项目所在地0.481.4512.158.150.56151.521.501.641.51.740.8250.354G2火崀咀村0.511.064.84.000.49---0.060.050.040.050.010.00050.01G3红卫村0.3960.683.10.040.23---0.050.020.040.050.010.00050.01G4下茆镇区/////////////G5高龙村/////////////G6黄李村/////////////(GB/T14848-93)Ⅲ类6.5~8.5≤3.0≤0.2≤0.02≤450≤0.002≤1≤0.05≤0.05≤0.01≤0.05≤1.0≤1.0118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地下水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具体详见表5.2-4。表5.2-3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序号项目标准值(mg/L,pH除外)1pH6.5~8.52高锰酸盐指数≤3.03氨氮≤0.24亚硝酸盐(以N计)≤0.025总硬度≤4506硫酸盐≤2507挥发性酚类≤0.0028汞≤0.0019砷≤0.0510六价铬≤0.0511镉≤0.0112铅≤0.0513铜≤1.014锌≤1.0(2)评价方法根据实测结果,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所推荐的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法进行评价。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Si,j计算公式为:Si,j=ci,j/csipH标准指数为:式中:118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Ci,j—水质参数i在第j取样点的浓度,mg/L;Cs—水质参数i的地表水质标准,mg/L;pHj—j点的pH值;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限值,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越大,说明该水质参数超标越严重。(3)评价结果由表5.2-5可以看出,G1(项目所在地)监测点除pH、总硬度、铜、锌共4项水指指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外,其余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超过(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列为:挥发性酚>氨氮>亚硝酸盐>铅>六价铬>汞>砷和镉>CODMn,超标倍数为1.45~15倍。其它两个水质监测点G2和G3除氨氮、CODMn、亚硝酸盐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外,其余指标均满足(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表明项目所在位置地下水下游区域的地下水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主要是附近河流或农村污水漫流渗入地下水所致。上述6个地下水监测点中,G1(项目所在地)监测点地下水水位约6.3m,G2(火崀咀村)监测点地下水水位约6.5m,G3(红卫村)监测点地下水水位约7.0m,G4(下茆镇区)监测点地下水水位约6.4m,G5(高龙村)监测点地下水水位约6.2m,G6(黄李村)监测点地下水水位约6.0m。根据监测井水位可知,项目拟建址区域地下水流向为由拟建址西北面及北面向东面和东南(鱼羊河)方向流向。1.1.1小结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G1(项目所在地)部分水质指标出现不同程度超过(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超标倍数为1.45~15倍。其它两个水质监测点G2和G3除氨氮、CODMn、亚硝酸盐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外,其余指标均满足(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表明项目所在位置地下水下游区域的地下水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主要是附近河流或农村污水漫流渗入地下水所致。经过调查发现,在本项目设置的3个地下水监测点中G2测点分布在118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鱼羊河垃圾场渗滤液排放口附近,因现有垃圾填埋场未规范进行建设,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未经任何处理经附近排水沟直接排入鱼羊河,现有垃圾填埋场已堆放垃圾长达20年以上,其产生的渗滤液对其排放区域持续产生污染危害,因此,应加快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对垃圾渗滤液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同时,在火崀咀、下岗咀村等田间地头发现有丢弃的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腐烂后随雨水深入地下,也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影响。在这些村庄内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没有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这些污水及粪便产生的污染物会侵入地下,污染地下水。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1.1监测点布设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2008)》的要求,本项目共布设3个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各监测点具体情况详见表5.3-1和图5.1-1。表5.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编号监测点名称方位及边界的距离所属功能区A1项目位置—二类区A2高龙村520m(SW)A3红卫村1500(SE)1.1.2监测项目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及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特点,选取NO2、SO2、TSP、H2S、NH3、臭气浓度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监测期间同时观测气温、风向以及风速等气象条件。1.1.3采样时间和频次委托广州铁路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2年07月10日~16日进行了一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连续监测7天。SO2、NO2、H2S、NH3、臭气浓度的1h浓度每日采样4次(当地时间02,08,14,20时);TSP日均浓度每日连续采样至少18h。1.1.4监测分析方法各采样方法均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和《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进行。具体详见表5.3-2。118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3-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各项目分析方法和检出限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方法来源方法最低检出限S02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0.004mg/m3NO2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0.006mg/m3TSP重量法GB/T6921-19860.001mg/m3H2S气相色谱法GB/T14678-930.001mg/m3氨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534-20090.004mg/m3臭气浓度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199510(无量纲)1.1.1监测结果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见5.3-3~表5.3-9。1)监测气象条件表5.3-3监测期间气象条件一览表采样日期及时间(2012)气温(℃)气压(kPa)风向风速(m/s)天气情况07月10日2:00~3:0028.7101.4W2.1阴8:00~9:0031.5101.2NW0.9晴14:00~15:0033.2101.1SE2.0晴20:00~21:0029.3101.3S1.0阴07月11日2:00~3:0028.2101.5W2.0阴8:00~9:0032.0101.4W1.0晴14:00~15:0033.9101.3SW2.1晴20:00~21:0029.0101.5NW2.4阴07月12日2:00~3:0029.4101.3NW2.0阴8:00~9:0031.2101.2NW1.2晴14:00~15:0034.1101.1SE5.8晴20:00~21:0029.5101.3NW1.6阴07月13日2:00~3:0027.2101.5NW2.5阴8:00~9:0030.9101.4NW2.0晴14:00~15:0033.3100.2N1.1晴20:00~21:0031.1100.4NW2.2阴07月14日2:00~3:0028.6101.5SE5.9阴8:00~9:0029.5101.4SE3.5晴14:00~15:0034.5101.0SW4.6晴20:00~21:0031.6101.2NE1.0阴07月15日2:00~3:0029.0101.2SW0.7阴8:00~9:0031.2101.4SE1.2晴14:00~15:0034.2101.6SE1.4晴20:00~21:0029.5100.2NE1.7阴118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07月16日2:00~3:0030.2100.4SE2.1阴8:00~9:0032.0100.5NE1.8晴14:00~15:0035.3100.7NE4.0晴20:00~21:0031.5100.3NE4.5阴2)监测结果表5.3-4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单位:mg/m3、臭气浓度无量纲)监测日期(2012年)SO2NO2TSP(日均值)A1A2A3A1A2A3A1A2A307月10日2:00~3:000.0080.0110.0130.0180.0220.0150.1210.1020.1158:00~9:000.0120.0180.0210.0270.0310.03414:00~15:000.0300.0250.0300.0340.0380.04520:00~21:000.0350.0270.0280.0400.0350.03707月11日2:00~3:000.0070.0090.0110.0160.0190.0240.1490.1100.1218:00~9:000.0110.0120.0170.0270.0310.02514:00~15:000.0320.0290.0350.0430.0380.03920:00~21:000.0280.0310.0240.0380.0400.04607月12日2:00~3:000.0090.0110.0180.0190.0170.0200.1380.1050.1178:00~9:000.0180.0200.0290.0300.0340.03814:00~15:000.0300.0350.0400.0390.0410.04520:00~21:000.0270.0300.0330.0400.0360.03207月13日2:00~3:000.0080.0090.0100.0180.0200.0210.1600.1410.1328:00~9:000.0160.0260.0210.0290.0310.02714:00~15:000.0290.0310.0280.0370.0400.04820:00~21:000.0250.0220.0380.0320.0360.03907月14日2:00~3:000.0120.0120.0130.0200.0130.0190.1580.1500.1428:00~9:000.0160.0160.0190.0310.0280.03414:00~15:000.0280.0320.0430.0370.0330.04520:00~21:000.0300.0280.0350.0260.0400.05007月15日2:00~3:000.0080.0110.0120.0150.0190.0240.1470.1230.1378:00~9:000.0140.0270.0310.0210.0280.04014:00~15:000.0350.0310.0390.0380.0370.05220:00~21:000.0300.0230.0420.0310.0400.03607月16日2:00~3:000.0110.0140.0170.0200.0230.0190.1730.1620.1738:00~9:000.0260.0220.0300.0340.0390.03614:00~15:000.0290.0370.0450.0290.0410.04620:00~21:000.0330.0280.0380.0390.0340.050注:监测点(A1项目所在地、A2高龙村、A3红卫村)118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续上表监测日期(2012年)NH3H2S臭气浓度A1A2A3A1A2A3A1A2A307月10日2:00~3:000.058未检出未检出0.008未检出未检出32未检出未检出8:00~9:000.1290.0080.0070.0100.003未检出40131114:00~15:000.2780.0200.0150.0140.0040.00356151320:00~21:000.1950.0180.0120.0120.003未检出45121307月11日2:00~3:000.079未检出未检出0.009未检出未检出34未检出未检出8:00~9:000.1320.0100.0120.0120.0020.00346121314:00~15:000.2250.0230.0180.0160.0050.00360161220:00~21:000.2060.0200.0150.014未检出0.00341141207月12日2:00~3:000.107未检出未检出0.0070.002未检出30未检出未检出8:00~9:000.1550.0130.0150.0100.004未检出39131114:00~15:000.2380.0200.0160.0150.0030.00358161320:00~21:000.2020.0220.0150.0120.003未检出42141207月13日2:00~3:000.0950.0100.0080.006未检出未检出34未检出未检出8:00~9:000.1410.0170.0140.0120.0020.00246141114:00~15:000.3150.0280.0240.0160.0030.00562171420:00~21:000.2740.0220.0190.0140.002未检出50131107月14日2:00~3:000.137未检出未检出0.008未检出未检出33未检出未检出8:00~9:000.1970.0190.0170.0120.0020.00348121114:00~15:000.2590.0250.0280.0170.0030.00465181420:00~21:000.2110.0230.0190.0130.004未检出47131207月15日2:00~3:000.1130.0120.0100.010未检出未检出29未检出未检出8:00~9:000.1850.0160.0190.0140.0020.00246141214:00~15:000.2890.0250.0240.0150.0040.00361161320:00~21:000.2050.0260.0190.0120.003未检出43141207月16日2:00~3:000.154未检出未检出0.011未检出0.00227未检出未检出8:00~9:000.2090.0170.0150.0130.003未检出39141214:00~15:000.2250.0290.0260.0170.0030.00448161320:00~21:000.2420.0240.0190.0150.004未检出371412注:监测点(A1项目所在地、A2高龙村、A3红卫村)。1.1.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3-5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m3、臭气浓度无量纲)监测项目取值时间点位项目1#(项目所在地)2#(高龙村)3#(红卫村)SO21小时平均浓度(mg/m3)范围0.007~0.0350.009~0.0370.010~0.045检出率%100100100超标率%000污染指数0.014~0.070.018~0.0740.02~0.09NO21小时平均浓度(mg/m3)范围0.015~0.0430.013~0.0410.015~0.050检出率%100100100超标率%000污染指数0.075~0.220.065~0.210.075~0.25TSP日均浓度(mg/m3)范围0.121~0.1730.102~0.1620.115~0.173检出率%100100100超标率%000污染指数0.40~0.580.34~0.540.38~0.58NH31小时平均浓度(mg/m3)范围0.058~0.315未检出~0.029未检出~0.028检出率%10082.282.2超标率%5000污染指数0.29~1.580~0.150~0.14H2S1小时平均浓度(mg/m3)范围0.006~0.017未检出~0.005未检出~0.005检出率%1007546.4超标率%82.200污染指数0.6~1.70~0.50~0.5臭气浓度1小时平均浓度(mg/m3)范围27~65未检出~18未检出~14检出率%1007575超标率%10000污染指数1.35~3.250~0.900~0.701.1.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1)评价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SO2、NO2、TSP的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H2S、NH3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监测最高容许浓度,臭气浓度参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具体详见表5.3-5。表5.3-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项目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选用标准SO21小时平均0.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均值0.15NO21小时平均0.20日均值0.08TSP日平均0.30H2S一次浓度0.01(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NH3一次浓度0.20臭气浓度一次浓度20《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值(2)评价方法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i:某污染因子i的评价指数;Ci:某污染因子i的日均浓度值(mg/Nm3);Si:某污染因子i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值(mg/Nm3)。(3)现状评价①二氧化硫(SO2)由表5.3-5可以看出,本次评价3个环境空气监测点SO21小时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7~0.045mg/m3,超标率为0,最大浓度值0.045mg/m3,占评价标准限值(0.50mg/m3)的9.0%,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限值要求。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②二氧化氮(NO2)由表5.3-5可以看出,3个环境空气监测点NO21小时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13~0.050mg/m3,超标率为0,最大浓度值0.050mg/m3,占评价标准限值(0.20mg/m3)的25%,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限值要求。③总悬浮颗粒物(TSP)由表5.3-5可以看出,3个环境空气监测点TSP的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102~0.173mg/m3,最大浓度值0.173mg/m3,占评价标准限值(0.30mg/m3)的57.7%,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限值要求。④氨气(NH3)由表5.3-5可以看出,A1(项目所在地)监测点NH3的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0.058~0.315mg/m3之间,小时浓度最大值超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标准的要求,最大超标倍数为1.58倍,超标率为50%,主要是现有填埋场属于乱堆乱填状态,未采取适应的卫生填埋措施所致。其它2个测点中,NH3的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未检出~0.028mg/m3之间,超标率为0,最大浓度值为0.028mg/m3,占标准的14%,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标准要求。⑤硫化氢(H2S)由表5.3-5可以看出,A1(项目所在地)监测点H2S的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0.006~0.17mg/m3之间,小时浓度最大值超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标准的要求,最大超标倍数为1.7倍,超标率为82.2%,主要是现有填埋场属于乱堆乱填状态,未采取适应的卫生填埋措施所致。其它2个测点中,H2S的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未检出~0.005mg/m3之间,超标率为0,最大浓度值为0.005mg/m3,占标准的50%,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标准要求。⑥臭气浓度由表5.3-5可以看出,A1(项目所在地)监测点臭气浓度的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27~65之间,所有监测结果均超出《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20)的限值要求,最大超标倍数为3.25倍,超标率为100%,主要是现有填埋场属于乱堆乱填状态,未采取适应的卫生填埋措施所致,受现有垃圾填埋场影响十分严重,恶臭刺鼻。其它2个测点中,臭气浓度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未检出~18之间,超标率为0,最大浓度值为18,占标准的90%,《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20)的限值要求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明现有垃圾场的恶臭不会对周围最近(高龙村)及下风向敏感点(红卫村)造成影响;但在吹东北风时,高龙村可能会勉强闻到臭味。(4)小结综合所述,评价区域的常规污染物SO2、NO2和TSP的现状监测结果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特征污染物NH3、H2S和臭气浓度除项目场址外,其它敏感点现状监测结果也能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20)的限值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项目场址内NH3、H2S和臭气浓度超标,主要是受原垃圾填埋场产生恶臭气体的影响。1.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1.1监测点布设在本项目场址四周布设5个现状监测点,具体详见表5.4-1和图5.4-1。表5.4-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序号测点位置1#东面边界外一米2#南面边界外一米3#西面边界外一米4#北面边界外一米5#项目中央1.1.2监测时间和频次广州铁路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2年07月13~14日对各布点进行了2天环境噪声监测,昼间和夜间各1次。1.1.3测量方法和规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200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有关规定,选在无雨雪、无雷电、风速小于5m/s的天气进行测量,传声器设置户外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选取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声环境质量测量量。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位置树林树林现有填埋场树林带▲1#▲4#▲3#▲2#▲5#图5.4-4噪声现状监测布点图1.1.1测量量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的要求,选取A声级作为测量量。1.1.2监测统计结果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结果见表5.4-2。表5.4-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测点编号测点位置07月13日07月14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东面边界外一米53.143.153.342.82#南面边界外一米53.743.653.544.03#西面边界外一米54.043.754.143.64#北面边界外一米53.344.253.544.35#项目中央54.245.554.145.7执行标准605060501.1.3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1)评价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所规定的2类标准。(2)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由表5.4-2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可知,建设项目选址各边界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项目选址周围声环境质量良好。1.1.1小结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表明,本项目4个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值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限值要求。总体而言,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良好。1.2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2.1监测点布设本项目共布设3个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点,具体详见表5.5-1和图5.1-2。表5.5-1土壤现状监测布点表编号监测点名称方位距离(m)1#项目拟建址内—-2#项目东边界外果园地东1003#项目西边界外果园地西2001.2.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pH、汞、镉、砷、铅、锌、铬、铜、镍。1.2.3采样时间和频次委托广州铁路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2年07月10日进行了一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2.4分析方法各采样方法均按《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的规定进行,具体详见表5.5-2。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5-2土壤分析方法和检出限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方法来源方法最低检出限pH值森林土壤PH测定GB7859-870.01(无量纲)铅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0.1mg/kg铜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1.0mg/kg镉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0.01mg/kg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0.5mg/kg汞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6-19970.005mg/kg铬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20095.0mg/kg砷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17134-19970.5mg/kg镍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9-19975.0mg/kg1.1.1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详见表5.5-2。表5.5-2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监测点pH汞镉砷铅铬铜锌镍1#6.582.7230.52318.5169.9147.8239.2235.776.82#6.800.3870.1259.895.456.465.288.621.63#6.760.4120.22316.590.762.973.598.526.21.1.2监测结果评价(1)评价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壤属Ⅱ类土壤(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668-1995)的二级标准,具体详见表5.5-3。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5-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级别二级(mg/kg)土壤pH<6.56.5~7.5>7.5镉≤0.300.300.60汞≤0.300.501.0砷旱地≤403025铜果园≤150200200铅≤250300350铬旱地≤150200250锌200250300镍405060(2)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污染指数由下式计算:式中:Pi—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i—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kg;Si—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kg。(3)标准指数计算结果各污染物的标准指数值计算结果详见表5.5-4。表5.5-4各污染物标准指数值计算结果监测点汞镉砷铅铬铜锌镍1#5.451.740.620.570.741.200.941.542#0.770.420.330.320.280.330.350.433#0.820.740.550.300.310.370.390.52(4)监测结果分析由表5.5-4可以看出,本项目所在区域周围的土壤呈中性。1#(项目所在地)测点中汞、镉、铜、镍均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的超标,其它2测点各指标均未超标,表明评价区域除项目所在地外,其它土壤环境质量环境良好。但项目所在地因长期堆填垃圾,重金属的渗出已经对土壤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小结本项目所在区域周围的土壤呈中性。1#(项目所在地)测点中汞、镉、铜、镍均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的超标,其它2测点各指标均未超标,表明评价区域除项目所在地外,其它土壤环境质量环境良好,仍能满足周围果树生长的需要,不会人体健康造成明显的影响,未出现区域性的土壤重金属超标现象。但项目所在地因长期堆填垃圾,重金属的渗出已经对土壤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1.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2.1项目占地范围内用地现状XX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的选址四周丘陵较多,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处理厂南面是原来XX垃圾填埋场以及取土场,部分植被已被破坏,详见图5.6—1生态植被图。(1)林地本项目占地范围为绝大部分面积为山地,约占总占地面积的80%,其他主要为旱地。项目占地范围内没有基本农田分布。(2)水土流失现状根据实地堪察,项目占地范围内的林地、旱地、鱼塘的围筑较好,由于南面的垃圾填埋场取土原因,有部分山体的植被已经被破坏,有量少水土流失现象,土壤侵蚀总体上处于轻度。根据调查,场址所在区域无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和无大型或珍贵受保护动物。该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区,没有特别受保护的生境和生物区及水产资源,植物以次生灌草丛为主,水土流失少,生态环境质量一般。1.2.2陆生生态现状调查植被是陆生生态系统组成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生存环境很密切,能综合反映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是综合环境质量重要指标之一。陆生生态的调查范围为项目占地范围。调查方法: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调查评价区域内自然和人工植被的植被状况、植物群落结构、覆盖度以及资源植物、优势种及是否有珍稀濒危植物等。调查面积:对项目占地范围5.3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调查。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项目用地范围内植被生长的状况及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的特点,陆生植物种类、植被现状和种群结构的现状调查以收集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现场勘察法和样方法(农作物采用1×1m2的样方,人工果林采用10×10m2的样方,其他的植被类型采用20×20m2的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类、群落结构和植被类型。依据野外调查资料,运用董汉飞教授(1984)经验公式及类比同类型群落相关研究资料估算各种群落生物量和生长量。董汉飞教授(1984)经验公式如下:乔木层公式如:β=0.D2HΡ=0.(D2H)0.6253式中:β为生物量[t(干重)],Ρ为生长量[t(干重)/α],D为树胸高直径(cm),H为树高(m)。草本层公式如:式中:Bmg为草本层的生物量(t/公顷·干重),Bma为草本层的最大生物量(t/公顷·干重),Fa为代表最大的丰满度(PPm),Bma和Fa由取样地段求得,Fi为某种植物的丰满度,n为草本层的种数。丰满度是以植物的相对高度(%)、盖度(%)、频度(%)三者的连积表示。这种计算公式的方法称为丰满度法。草本层生物量亦可以用收割法取得。结合实际情况与工作经验,对取得群落的生物量和生长量,进行适当的调整。野生动物资源现状调查采用历史资料比较法调查。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5.6-1生态植被图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5.6-2土地利用现状图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调查结果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评价区域内的植被类型基本为人工植被,以半自然林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预留荒草地。植被分布同评价区域地形、地势基本一致:低山矮丘中上部多为半人工半自然林,植被类型主要为水、旱田植物群系,多为农田瓜菜复合群落。一、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1、植物资源项目所在地原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原生植被基本上已不复存在,目前存在的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项目建设前以半人工林、果林、农田植被为主。调查区陆生植物种类较多,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资料统计,评价区域的有植物种类有88科,计255种,主要以松科、野牡丹科、桑科、豆科、桃金娘科、无患子科、禾本科、菊科、山茶科等为主。2、主要群落类型及结构评价区域现状主要群落类型及结构见表5.5-1。下面分述之:(1)园林植物群落本群落主要分布在拟建垃圾处理厂入口及项目边界。乔木植物种类主要有小叶榕,此外还有尾叶桉、大叶相思等植物,灌木植物种类主要有桃金娘、鬼灯笼、梅叶冬青、大青等,草本层植物种类较少,主要有芒箕、乌毛蕨、野古草、边缘一带还有蟛蜞菊等。群落高度8m,盖度80%,草本层0.8m,盖度75%,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68.15t/hm2和10.80t/hm2·a,材积量为99.65m3/hm2,物种量为50种/1000m2。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0.244,灌木层3.357,草本层1.302。该群落乔、灌、草、藤结构完整,植物种类较为丰富。(2)马尾松—马缨丹-斑茅群落本群落主要分布在拟建垃圾处理厂周围丘陵的上部较干旱处,尤其以拟建垃圾处理厂以西南与东北部丘陵最典型。乔木植物种类主要有湿地松,此外还有马尾松、尾叶桉、大叶相思等植物,灌木植物种类主要有马缨丹、岗松,其他有桃金娘、鬼灯笼、梅叶冬青、大青等,草本层植物种类较少,主要有岗松、芒箕、野古草等。群落高度10m,盖度90%,草本层1.1m,盖度60%,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85.48t/hm2和11.19t/hm2·a,材积量为127.37m3/hm2,物种量为46种/1000m2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2.537,灌木层1.401,草本层0.846。该群落乔、灌、草、藤结构完整,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表5.6-1项目选址及其周边区域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生态特征序号群落名称高度(m)盖度(%)生物量(t/hm2)净生产量(t/hm2·a)材积(m3/hm2)多样性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1园林植物群落88068.1510.8099.650.2443.3571.3022马尾松—马缨丹-斑茅群落109085.4811.19127.372.5371.4010.8463马尾松—构树-白茅群落1450149.8615.49171.310.3241.37804尾叶桉-盐夫木-五节芒群落99232.412.8/0.6720.8431.6405禾本科植物群落99228.511.3-0.5520.7881.235(3)马尾松—构树-白茅群落分布于拟建垃圾处理厂外围东、南部丘陵,乔木层植物主要有大叶相思、马尾松等,灌木层植物主要有潺槁树幼苗、桃金娘、鬼灯笼、马缨丹、构树、白茅、白背叶、鼠刺等,草本层主要为蟛蜞菊。草本层高度约0.40m,盖度约50%。整个群落高度约14米,盖度90%,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149.86t/hm2和15.49t/hm2·a,材积量为171.31m3/hm2,物种量为40种/1000m2。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0.324,灌木层1.378,草本层0。该群落乔、灌、草、藤结构完整,植物种类较为丰富。(4)尾叶桉-盐夫木-五节芒群落该群落分布于拟建垃圾处理厂西北部,其乔木层以尾叶桉为主,其他植物种类有芒果树、灌木植物较少,以盐夫木、金合欢、白玉兰小树为主,植物种类有:垂叶榕、变叶木、金栗兰、虎刺梅、雁来红、红背桂、九里香、五节芒、小叶女贞、胡椒木、鹅掌柴等。草本以球道、果岭上的天堂草、狗牙根为主,其次有蟛蜞菊、美人蕉、万年青、莎草、观音竹、凤梨等。草本层高度约0.05-0.60m,盖度约95%。整个群落高度约9m,盖度92%,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32.4t/hm2和12.8t/hm2·a,物种量为26种/1000m2。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0.672,灌木层0.843,草本层1.640。该群落结构完整,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乔木层植物种类较少,现有物种大部分人工观赏型植物。(5)禾本科植物群落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该群落分布于拟建垃圾处理厂南侧。主要景观呈典型的稀树草原型,乔木层是尾叶桉、榕树,灌木层有变叶木、金栗兰、虎刺梅等,草本层以天堂草、马尼拉草、狗牙根为主。草本层高度约0.05-0.60m,盖度约100%。整个群落高度约9m,盖度92%,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28.5t/hm2和11.3t/hm2·a,物种量为20种/1000m2。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0.552,灌木层0.788,草本层1.235。5.6.3.2动物资源评价区域野生动物资源比较贫乏,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南区,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系种类。根据现场路线调查,并结合有关历史调查资料,共发现该地区野生动物共有4纲17目40科79种。其中两栖动物有6种,隶属1目4科6属;爬行动物13种,隶属2目6科11属;鸟类50种隶属10目25科45属;哺乳动物有10种,隶属4目5科7属。5.6.3.3景观生态现状调查项目区域内景观生态体系由下列组分组成,这些组分可以是不同的生态系统,也可以是生境,其间以水系或道路交通网络相隔离。(1)半人工半自然的尾叶桉、相思林生态系统,分布于项目北部山坡、山脊带,属于人工干扰+自然恢复的环境资源拼块类型,是维护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拼块类型,属于引进拼块。(2)人工植被为主的草地及园林植物生态系统,属于引进斑块中的种植斑快,是人类干扰比较严重的拼块类型。(3)村庄、城镇等人工生态系统,是引进拼块的聚居地,是受人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的成分之一,是人造的拼块类型。5.6.3.4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水土流失主要有人为侵蚀为采石取土、修路、开发区、坡耕地等四种类型,评价区域位于下茆镇北部的丘陵,被开发程度中等,自然水土流失相对较轻。1.1.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绿色植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是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的基础,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本质的标志。此外,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成正相关,同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充分利用环境的最好标志。因此,在本评价中,我们用植物的生物量、生产量和物种量作为陆地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参数。根据目前对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研究,其净生产量的最大值约为25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t/hm2·a左右、生物量的最大值约为400t/hm2、物种数最大值超过100种,因此,以此值作为最高一级量及标定量,并划分为六级(表5.6-2),采用以下公式标定:(a)Pa=Pi/PmaxPa――标定相对净生产量;Pi――净生产量(t/hm2·a);Pmax――标定净生产量(t/hm2·a);Pa值增大,则环境质量变好。(b)Ba――标定相对生物量;Bi――生物量(t/hm2);Bmax――标定生物量(t/hm2);Ba值越大,则环境越好。(c)Sa――标定物种量;Si――物种量(种/1000m2);Smax――标定物种量(种/1000m2);Sa值越大,则环境质量越好。生产量、生物量和物种量是环境生态学评价的三个重要生物学参数,它们的综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环境质量的变化。因此,本评价选择以上3个要素,计算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并作为评价依据。表5.6-2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及其等级分布级别生物量指标净生产量指标物种量指标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1)+(2)+(3)生物量标定生物量(1)净生产量标定净生产量(2)物种量标定物种量(3)Ⅰ≥400≥1.00≥25≥1.00≥100≥1.00≥3.00Ⅱ400~3001.00~0.7525~201.00~0.75100~751.00~0.753.00~2.30Ⅲ300~2000.75~0.5020~150.75~0.5075~500.75~0.502.30~1.60Ⅳ200~1000.50~0.2515~100.50~0.2550~250.50~0.251.60~0.90Ⅴ100~400.25~0.1010~50.25~0.1025~100.25~0.100.90~0.40Ⅵ<40<0.10<5<0.10<10<0.10<0.40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6-3主要植物群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及等级序号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指标净生产量指标物种量指标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1)+(2)+(3)等级生物量标定生物量(1)净生产量标定净生产量(2)物种量标定物种量(3)1园林植物群落68.150.1710.80.43500.501.10Ⅳ2马尾松—马缨丹-斑茅群落85.480.2111.190.45460.461.12+--3马尾松—构树-白茅群落149.860.3715.490.62400.41.39Ⅳ4尾叶桉-盐夫木-五节芒群落32.40.08112.80.51260.260.85V5禾本科植物群落28.50.07111.30.45200.200.72V由表5.6-3可知,项目占地范围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荒草地为主,其植物群落类型为荔枝植物群落、松柏、马尾松、湿地松林植物群落、农田复合植物群落和低矮灌草植物群落。项目选址现状植物群落主要为马尾松—构树-白茅群落,生态环境质量级为IV级。建设前后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变化不大,但其中的植物种类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设前以自然植被为主,建设后以人工植被为主。二、景观现状评价1、景观的空间结构评价拟建垃圾填埋场建设前其景观结构具有景观斑较多、面积较小,且以灌草丛景观为主,其高亚稳态景观,如林地有等面积较小,景观斑块之间连通程度较低,异质化程度不高。2、景观的功能和稳定程度评价景观的功能和稳定状况反映在景观生态系统对外来(或是潜在的)干扰的反馈作用上,包括正负反馈作用机制,表现为恢复和阻抗能力。(1)景观的生物恢复能力分析垃圾处理厂建设后,提高了项目区域的绿地率和植被覆盖率,由于拟建垃圾处理厂受人工管理程度极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生物恢复能力的状况。该垃圾处理厂绿地率大于10%,其净生产力大于255t/hm2·a,生物量大于1275t,低于建设前的3455.6t/a。(2)景观异质性分析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区域植被包括建设时保留的半人工松柏林、马尾松林、禾本科群落等,各群落间多为水塘。其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自然景观特征,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间多以天然团式混交,但是各植物群落乔、灌、草结构多不完整,生物多样性不高,尤其是乔木层,种类单一,异质化程度一般,各植物群落面积虽较大,对外界干扰的阻抗能力较差。总之,评价区域的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阻抗外界干扰能力一般,并且具有人工干扰性强的特点。1.1.1动物现状调查与评价一、动物状况调查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常见的动物种类主要有:(1)爬行动物主要种类有:壁虎(Gekkochinens~Gray)、中国水蛇(Enchinenschinensis)、渔游蛇(Xenochrophispiscater(Schneide)、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Gray)、四线石龙子(EumeC.TIquadrilineatus)、草游蛇(Amphiesmastolata)等。(2)哺乳动物主要种类有:黄胸鼠(Rattust。pectusMilne-Edwards)、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Berkenhout)、普通蝠翼(PipistrellusabramusTemminck)、黄毛鼠(RattusrattoidesHodgson)、板齿鼠(BandicotaindicaBechstein)等。(3)两栖动物主要种类有: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花姬蛙(Microhpulchra)、至蛙(RanalimnocharisBoie)、花狭口蛙(KaloulapulchraGray)、斑腿树蛙(Rhacophorusleucomystax)等。(4)鸟类主要种类有:池鹭(Ardeolabacchus)、牛背鹭(Bubulcusibis)、四声杜鹃(CuculusmicropterusGould)、小白腰雨燕(Apusaffin~s)、口砌童白胸翡翠(HalcvonLinnLcnnaeus)、八哥(Acrrdof~erex)、大山雀(Linnaeus)等。(5)昆虫昆虫是生物界种类极多,分布极广泛的一大类生物,主要种类有:稻绿蝽(NezaraViridula)、斜纹夜蛾(odopterLitura)、车蝗(Gastrimaegusmarmoratus)、致倦库蚊(Culexans)、蟋蟀(Gryllulusspecies)、大螳螂(Hierodulaspecies)、红晴(Crocothemisservilia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rury)、黄翅大白蚁(Macroterma0rmosanus)、拟黑蝉(Cryptompanamimica)、斑点黑蝉(Gaeanamaculata)、水蝎(Nepaspecies)、棉铃虫(Heliothiszmera)、鹿子蛾(Sntomisimaon)、蓝点壬赚(Euploeamidamus)、红粉蝶(Hebomoiaglaucippe)、麻蝇(Sarcophagaspecies)、家蝇(Muscadomestica)等。二、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生态现状评价范围内未发现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保护动物。1.1.1评价结论(1)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生物量值相对较高,净生产量相对尚好,植物群落物种量偏低,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质量处于相对中等水平。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项目所在地区域主要植物群落净生产量相对较好,该区域具有良好的植被恢复条件,只要生态恢复措施适当,进行植被恢复是十分有利的。(2)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及询问当地住户等方法的调查,本区域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XX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项目区域面积较小,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相对较贫乏,未发现珍稀保护、领域性较固定的野生动物栖息、觅食活动场所。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1施工期水环境污染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1.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地下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包括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以及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表面的润滑油、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跑、冒、滴、漏的燃料用油污水,和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用油污水等;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盥洗水、食堂下水和厕所冲刷水;地下水主要指开挖断面含水地层的排水;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弃土等,不但会夹带大量泥沙,而且会携带水泥、油类、化学品等各种污染物。排水过程产生的沉积物如果不经处理进入地表水,不但会引起水体污染,还可能造成河道和水体堵塞。(2)施工期地表水水污染防治措施为了防止施工对周围水体产生的石油类污染,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严格控制可能对周围水体产生石油类污染现象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定时清洁建筑施工机械表面不必要的润滑油及其它油污,尽量减小建筑施工机械设备与水体的直接接触;对废弃的用油应妥善处置;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燃料用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只要加强管理、科学施工,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石油类污染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加强管理,严禁这些固体废物进入水体,避免污染水体。建设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对施工污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污染施工场。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现场及周围环境。在回填土堆放场、施工泥浆产生点应设置临时沉沙池,含泥沙雨水、泥浆水经沉沙池沉淀后排放。本项目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期间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土方工程产生的泥土、机械油污受降雨冲刷,夹带泥土的地表径流可能对周围的地表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工程建设期间应采取必要措施:(1)项目渗滤液调节池工程和雨污分流工程先动工先使用,使填埋场挖填方工程受降水产生的地表水不致把水污染物未经处理就冲到附近水体;(2)疏松土层即时压实,施工期护坡如木桩、沙包、塑料膜等要视工程进展对松土进行覆盖与压实,减少地表水的夹沙量和污染物含量;(3)机械设备保证完好,并时常保修,防止漏油,避免含油污水流向下游;(4)设立工地厕所,工程人员生活污水需设三级化粪池处理,不要随地散污;(5)加强施工期的监理工作,确保防渗工程与清污分流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污染地表水与地下水源;(6)施工时实施梯状开挖,边挖边护坡,并修筑挡土坝;(7)工程分期分区实施,树木清除要分批分片进行,尽量减少表土裸露,从而减少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1.1.1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5.0~8.2m之间,相应稳定水位标高在17.3~31.8m之间。地下水主要为浅部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具微承压性,主要受侧向补给及大气降水补给,受补给源水量的影响很大,局部受池塘及水沟影响较大,并以渗流方式向低处排泄。一般丰水期水位较高,而枯水期水位较低,由于地基土透水性呈弱~中等状态,水量一般。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及其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区和因城市或工业区抽水而引起区域性地面沉降等等不良地质作用。本项目深基坑开挖需要进行人工挡水,这可能会引起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的变化;施工中为提高土体的防渗性能和增强土体的强度所进行的化学灌浆,可能引起地下水的化学污染;施工中产生的废水(渗漏水、洗刷水)、废浆以及施工机械漏油等渗入地下,将影响地下水水质。由于地下水与附近河网相连,这些污染物最后将进入自然水体。根据填埋场的建设经验,主要开挖部分为废水处理设施部分,由于局部要进行较深的设备基坑,对可能因施工过程造成的对地下水存在不利影响,必须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基坑开挖和桩基施工时可能会遇到地下水,由于地层的透水性一般,水量相对不大,降水可采用坑内集水明排的方案。(2)本项目占地范围内分布有道路和小排水沟等,施工前应查明其具体位置,并进行有效处理。(3)由于本项目占地地势大致南北高,东西低,地面标高较低处须进行开挖平整处理,但主要开挖垃圾堆,基本不会对现有地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场地整平回填前应将树木、杂草、建筑垃圾及路基上部填土等清除干净,并且回填土时应进行分层碾压处理,以免影响场地地下水水质。由于本项目需进行适应的基坑开挖和桩基施工的工程量较小,且所在区域饮用水均为地表水,现状已无地下水饮用水取水口,施工期短时间的对地下水环境带来的影响不会对地下水的分布、水质、水量造成明显的影响。1.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1.1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1)施工扬尘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扬尘主要来自:①施工前期场地平整、地基处理过程中,将用挖土机和推土机进行推填,在土方搬运、倾倒过程中,将有少量颗粒物从地面、施工机械或土堆飞扬进入空气中;②运送散装建筑材料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有少量物料洒落进入空气中,另外车辆在通过未铺衬路面或落有较多尘土的路面时,将有路面扬尘产生;③制备建筑材料过程(如混凝土搅拌等),将有粉状物逸散进入空气中;④原料堆场和暴露松散土壤的工作面,受风吹时,表面颗粒物会受侵蚀随风飞扬进入空气中。据分析,影响施工扬尘产生量的因素主要有:①土壤或建筑材料的含水量,含水量高的材料不易飞扬;②土壤或建筑材料的粒径大小,颗粒粒径越大,越不易飞扬。在没有风力的作用下,粒径小于0.015mm的颗粒物能够飞扬,当风速为3~5m/s时,粒径为0.015~0.030mm的颗粒物会被风吹扬;③气候条件。风越大、湿度越小,越易产生扬尘;④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行驶速度。行驶速度越快,扬尘产生量越大。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常,土方施工扬尘的产生量可按下式进行估算:式中:Q—挖填土施工的扬尘量,g/h;Ki—i等级粒径土壤组分的飞扬系数;Pi—i等级粒径组分在土壤中的含量;T—土方工程量,t/h;U—风速,m/s,当风速小于扬尘启动风速时,取启动风速U0;U0—i等级粒径土壤颗粒的扬尘启动风速,m/s;N—风速指数;D—土壤密度;C—常数;W0—标准土壤含水率;W—土壤含水率;m—土壤粒径等级数。经计算,可以得到施工期扬尘产生量,具体结果详见表6.2-1。表6.2-1施工期土方施工扬尘产生量施工阶段产生源产生量(g/m3土方)风速<3m/s风速3~5m/s风速5~8m/s回填、地基处理填土方工作面风扬尘44~4848~180(2)施工期垃圾开挖大气污染物本项目施工期间,需将项目所在地现有已简易堆填的20万m3垃圾开挖运输至西面的填埋Ⅱ区进行填埋处理,在开挖过程中,因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将会无组织散发至空气中,类比现有工程填埋场恶臭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施工期间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量见表6.2-2:表6.2-2施工期间开挖垃圾填埋场硫化氢和氨的产生量累计垃圾填埋规模(万t)产气量(104m3/a)H2S无组织排放量(t/a)NH3无组织排放量(t/a)2089.720.2512.506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施工人员食堂火烟及油烟污染物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食堂液化气燃烧后会排放一定量大气污染物,同时,这些食堂烹饪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量油烟。本项目预计建设施工期约为1年,施工期间的施工人员估计约200人,施工场地将设食堂,食堂燃用液化气,每人耗气量按0.2m3/d计,炉头按3个计。据类比估算,员工食堂燃气量约14600m3/a,这些液化气燃烧后会排放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同时还会产生一定量的油烟,污染物产生量详见表6.2-3。表6.2-3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燃气污染物及油烟排放量项目SO2NOx烟尘油烟耗气量(m3/a)排放系数(kg/百万m3)排放量(kg/a)排放系数(kg/百万m3)排放量(kg/a)排放系数(kg/百万m3)排放量(kg/a)处理前浓度(mg/m3)产生量(kg/a)处理后浓度(mg/m3)排放量(kg/a)48006309.01843.2427.0302.04.513336.9251.9备注排放系数选用《环境统计手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推荐值烟气量:3000m3/h.炉头(4)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污染物施工期除了施工扬尘大气污染物外,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燃油还会排放一定量尾气污染物。1.1.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施工场尘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分析表明,本项目施工期可能给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大气污染源将主要是施工扬尘。为了了解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报告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的相关模式对施工场地扬尘的扩散影响进行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详见表6.2-3。表6.2-3施工扬尘1小时平均浓度扩散模拟结果单位:mg/m3下风向距离(m)风速<3m/s(D类稳定度)风速3~5m/s(D类稳定度)风速5~8m/s(D类稳定度)200.200.440.65500.160.380.421000.120.200.282000.060.100.12由表6.2-3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可以看出,由于填土方砂土颗粒物粒径较粗,扬尘产生源高度较低,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仅局限在施工场地附近近距离范围内的区域,在施工场地下风向100m以内的区域TSP浓度增值明显,100m以外区域的TSP浓度值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不会超过施工场地下风向100m。(2)施工期垃圾开挖大气污染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需将项目所在地现有已简易堆填的20万m3垃圾开挖运输至西面的填埋Ⅱ区进行填埋处理,在开挖过程中,因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将会无组织散发至空气中,释放气体主要为垃圾长期堆放产生的填埋气,主要成份为H2S、NH3和臭气,经类比分析可知,垃圾填埋场通过对开挖垃圾实施分片开挖,有序开挖,并且及时对开挖垃圾堆填的垃圾进行表面覆土处理,喷酒除臭剂,避免风速大于3.0m/s的条件下开挖,则开挖时散发的填埋气通过大气自然扩散,基本上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并且开挖区域四周种植有高大的树林带,能有效阻碍恶臭污染物的无组织扩散范围,可大大减弱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3)其它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除了施工填土方扬尘可能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外,施工人员食堂火烟及油烟污染物、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等也可能对施工场地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污染物排放源强较小,排放高度较低,只要加强管理,食堂、施工机械采用清洁燃料,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合理布设施工机械位置、食堂位置,并采取严格的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期间排放的这些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产生的影响范围较小、影响程度较轻,应该不会对本项目拟建址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不良影响。1.1.1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为使本项目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影响尽可能小,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施工期间,对可能造成扬尘的搅拌,装卸等施工现场,要有具体的防护措施,防止造成扬尘的蔓延污染。柴油发电机应布设在远离大气环境敏感点的位置,并选用优质柴油作燃料,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2)对施工中土石方开挖、运输、装卸、堆放,灰土装卸、运输、混合,沥青运输等易于产生地面扬尘的场所,采用洒水等方法降低施工粉尘的影响。建议工程配备洒水车一辆,对施工现场和进场道路定期洒水,保持地面湿度。根据本工程特点,建议在路基、管网施工过程中,裸露的施工面上、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下午各洒水一次,减少二次扬尘产生。上述防护工作中,夏季及大风天气是防护重点;(3)加强回填土方堆放时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堆积;(4)运送散装物料的机动车,尽可能用篷布遮盖,以防物料洒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5)对洒落在路面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6)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工地食堂应使用液化石油气或电炊具,不能使用燃油炊具;(7)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植被。(8)垃圾开挖过程中,及时对堆填的垃圾进行表面覆土处理,同时对开挖作业用及时喷酒除臭剂。1.1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1.1施工期噪声源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源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噪声源较多,而且声压级高,如使用的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大多为不连续性噪声。1.1.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本项目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可以近似作为点声源处理,根据点声源随距离的衰减模式,可估算其施工期间离噪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点声源预测模式为:L2=L1-20lgr2/r1-△L式中:—距施工噪声源r2米处的噪声预测值,dB(A);—距施工噪声源r1米处的参考声级值,dB(A);—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m;—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包括声屏障、空气吸收等),dB(A)。1.1.3预测结果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利用模式,可模拟预测在不采取任何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情况下施工期间主要噪声源随距离的衰减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详见表6.3-1。表6.3-1施工期间机械设备噪声及其预测值(dBA)序号机械名称距声源距离(m)510204050701001运输卡车928680747269662推土机868074686663603压实机817569636158554挖掘机847872666461585摊铺机878175696764616发电机989286807875727冲击钻井机878175696764618冲击打桩机112106100949289869混凝搅拌机9185797371686510混凝土泵8576706462595611移动式吊车9690847674716812风锤凿岩机9892868078757213振捣机847872666461581.1.1预测结果分析与评价(1)评价标准本评价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详见表6.3-2。表6.3-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夜间最大值超过限值不高于15分贝)(2)施工期间噪声影响分析由表6.3-1可以看出,机械噪声于50m外大多降到70dB(A)左右,100m外为60dB(A)左右,填埋场距最近的居民点高龙村距离约为520m,且中间有山头及树林阻隔,从场区发出的机械噪声对邻近居民点影响很小。对场内施工人员,10m外噪声多为80~90dB(A),达到噪声听力保护允许值的上限对体力劳动者90dB(A)的要求,距噪声源50m多为70dB(A)情况下,也达到工地体力劳动者保护听力理想值70dB(A)的要求。对少数施工机械的操作人员会有影响,因此要求这类人员配带耳朵保护设备。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噪声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建设工地就会有施工噪声,为尽可能的防止其污染,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XX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规范施工行为。同时,建议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治理措施,来减轻施工的噪声影响。(1)在施工开始前,建设单位要制定包括噪声污染控制在内的“施工期环境保护方案”,并上报汤坑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2)在距施工场界较近的村庄张贴“安民告示”,解释原因并予以致歉,争取取得谅解;(3)严禁高噪音、高振动的设备在中午或夜间休息时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选用低噪音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在有市电供给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发电;(4)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与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对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需采取临时隔音围护结构,土方工程期间应尽量安排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影响时间。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范围;(5)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场地应远离村庄。1.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2.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对陆生植被影响本项目的施工建设,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使现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部分地表植被会消失,同时各种机械车辆碾压和施工人员的践踏及土石的堆放,也会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据调查,本项目施工范围内未发现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种类,而随着开发建设期的结束,经过绿化建设,植被会得到逐步恢复,将可弥补植物多样性的损失,但开发建设期对植被的破坏将可能会降低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此影响将会延续到开发建设期后的运营期,其影响见表6.4-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4-1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序号作业影响原因影响范围1人工开挖直接破坏开挖带的植被开挖带两侧3m2回填土碾压施工场地的植被场地两侧10m3机械施工作业造成表层土壤损失4临时工棚短期临时占地,破坏植被局部(2)施工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本项目施工期对陆生动物的直接影响是施工人员集中活动和工程施工过程对动物的惊扰。间接影响是施工将破坏植被和土壤,造成部分陆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但施工区没有发现重要的兽类及两爬动物的活动痕迹,主要动物是小型兽类、小型常见鸟类和蛙类、常见的蜥蜴类,且数量不多,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因此,施工期不会影响这些动物的生存。(3)施工期对土壤和景观的影响土地平整时地表植被、土壤将被铲平或填埋。在施工作业区周围的土壤将被压实,部分施工区域的表土被铲去,另一些区域的表土被填埋。项目目前主要为低山丘陵自然景观,施工后部分场地将变为平地,施工期间对施工区域景观将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以及绿化措施的落实,施工区域的景观将会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改善。(4)垃圾填埋取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第3.2-11节土石方平衡的分析,本项目垃圾填埋所需覆土略有不足(需取土9000m3),拟在填埋场红线范围内设置取土场,在取土过程中,取土场内现有植物将全部消失,其生态环境的性质将发生变化。若取土场不及时采取绿化防护措施,可能会发生降雨侵蚀及水土流失,影响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1.1.1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详见第11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分析。1.1.2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是尽可能在干扰行为发生前采取有效措施,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生态环境影响恢复是相对已造成的生态破坏而言的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恢复系统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与恢复主要从生态环境影响的避免、降低、补偿等方面采取措施。为保护项目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现状,建议采取以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措施。(1)项目的建设要力求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相融洽,各类设施的建设要严格按符合自然生态的设计施工,以对植被破坏最小为宜;平面布置与空间布局应合理,建筑用材和色调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对周围环境起点缀、美化作用;(2)尽可能减少项目建设对周围山丘和自然植被的破坏,要注意保护山体、植被,同时减小工程临时占地对自然植被的破坏;(3)施工完成后,要实施植被恢复工程、绿化补缺工程建设,对由于本项目施工而造成的植被遭破坏地区,要进行全面绿化恢复,种植当地野生花草灌木和乡土树种,引进外来树种时,需进行严格的检疫措施,避免感染和病虫害;(4)施工期间项目建设区域的大部分植被将会消失,应尽量保留场界边缘地带的植被,因为这些物种是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乡土植物,是当地植被建设的基础。施工期间尽量保留这些植物群落和物种,并适当地对其进行改造,这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良好途径,既可节省绿化费用,也可减少物种的生态入侵及绿地与当地景观不协调的问题;(5)取土场生态防护措施垃圾填埋需要覆盖用土,本项目拟在填埋场红线范围内选取取土场。在取土时,需采取分期分块开挖,分期防护,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开采过程中应根据地块地形状况,做好临时性拦护等防护措施,严格控制土方开挖量,做到用多少开挖多少,并对已开挖的土方进行必要的维护。取土场开挖结束后,及时采取植物措施对场地进行绿化防护,由于本项目所需取土较少(约9000m3),在采取上述生态防护措施后,其产生的水土流失等不良环境影响将较小;1.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1.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建设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会产生余泥、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开挖弃土如果无组织堆放和弃置,不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如遇暴雨冲刷,在施工场地上,雨水径流以“黄泥水”的形式进入附近河涌,增加河水的含沙量,造成河床沉积。同时泥浆水还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1.1.1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为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车辆运输散体物和废弃物时,运输车辆必须做到装载适量,加盖遮布,出工地前做好外部清洗,沿途不漏泥土、不飞扬;运输必须限制在规定时段内进行,按指定路段行驶;(2)对可再利用的废料,应进行回收,以节省资源;(3)对有扬尘的废物,采用围隔的堆放方法处置;(4)实施封闭式施工,尽可能使施工期间的污染和影响控制在施工场地范围内,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施工车辆的物料运输应尽量避开敏感点的交通高峰期,并采取适当防治措施,减轻物料运输的交通压力和物料泄漏,以及可能导致的二次扬尘污染;(6)严格遵守《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要求,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也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中处置。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1清污分流措施为减少雨水产生的污水量,整个填埋场区按雨污分流要求设计。通过对地表水的收集,阻止地表水不受控制地进入填埋区或调节池。在填埋场运行过程中,有大面积的待填埋区域敞开,降雨时这些区域内汇集的地表径流即成为垃圾渗滤液。为降低渗滤液产生量,填埋场必须控制区域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的入渗量,为此应设置由环场截洪沟和场区内分区临时截洪沟组成的完整防洪排水系统。本项目所处地段是一片低洼地,三面环山。填埋区外所有收集的地表水沿厂区分界线道路边的永久截洪沟的低洼处排出。所有地表水明渠的设计基于50年返回期降雨标准,并预留有缓冲区。同时,在没有缓冲区的情况下,明渠的设计可以达到100年一遇降雨标准。1.1.2预测评价因子根据本项目外排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选择CODCr和氨氮作为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因子。1.1.3预测内容本次预测考虑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场区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对鱼羊河的影响评价(正常排放);第二种是污水处理站全部系统出现事故,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鱼羊河的影响评价(事故排放)。1.1.4预测源强及参数的选取(1)预测源强水污染排放因子预测源强见表7.1-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1-1水污染预测排放源强项目废水水量(m3/d)COD(mg/L)氨氮(mg/L)正常排放1039010事故排放146.671791076现状排放23880001200(2)水文参数本项目纳污水体为场界东北面的排水沟,然后向东北流入鱼羊河。汇入鱼羊河前的排水沟规模很小,主要使用功能为接纳现状垃圾填埋场排出的渗滤液以及雨季时的排洪作用。鱼羊河的主要使用功能为鱼羊河为农业用水功能;根据现状监测调查的水文资料见表7.1-2。表7.1-2重要水文参数项目平均河宽平均水深平均流速90%保证率流量排水沟3m0.2m0.05m/s0.015m3/s鱼羊河10m0.6m0.20m/s0.90m3/s1.1.1预测模式的选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针对不同的预测因子选取不同的预测模式废水进入水体完全混合后,非持久性污染物COD和氨氮采用一维完全混合模式进行计算。其中:K1—衰减系数,L/d;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P—废水排放量,m3/s;Qh—平均流量,m3/s。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先取零,即先计算污染物浓度增值,然后再叠加污染物本底值进行评价。降解系数:COD为0.1L/d,NH3-N为0.05L/d。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7.1-3水污染物预测结果预测指标距离纳污河段项目建成后现状排污CODNH3-NCODNH3-N正常情况事故情况正常情况事故情况100排水沟6.6513527.59221.0168108.69451255.517188.54572006.6359526.37231.0156108.56881252.614188.32763006.6205525.15521.0144108.44321249.718188.10974006.6052523.94101.0133108.31771246.829187.89225006.5900522.72961.0121108.19241243.946187.67486006.5747521.52091.0109108.06731241.070187.45777006.5595520.31511.0098107.94231238.200187.24098006.5443519.11211.0086107.81741235.337187.02439006.5292517.91181.0074107.69271232.481186.808010006.5141516.71441.0063107.56811229.631186.591911006.4991515.51961.0051107.44371226.788186.376012006.4840514.32761.0039107.31941223.952186.16041300(汇入口)鱼羊河0.128910.19600.02052.193926.62584.051614000.128910.19010.02052.193226.61044.050415000.128810.18420.02052.192626.59504.049316000.128710.17830.02052.192026.57964.048117000.128610.17240.02052.191326.56434.046918000.128610.16660.02052.190726.54894.045719000.128510.16070.02052.190126.53354.044620000.128410.15480.02052.189426.51824.043421000.128310.14890.02052.188826.50284.042222000.128310.14300.02052.188226.48754.041123000.128210.13720.02052.187526.47224.039924000.128110.13130.02052.186926.45694.038725000.128010.12550.02052.186326.44164.037630000.127710.09620.02042.183126.36524.031735000.127310.06700.02042.179926.28904.025940000.126910.03790.02042.176826.21304.020145000.126610.00890.02032.173626.13734.014350000.12629.98000.02032.170526.06184.008555000.12589.95120.02032.167425.98654.002760000.12569.93390.02022.165525.91143.996965000.12559.92240.02022.164225.83653.991168000.12549.90920.02022.163425.79173.987670000.12549.90040.02022.162725.76193.9853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从上表预测结果,结合本项目现状监测断面的布设位置,各监测断面对应排污口下游距离贡献值及项目建成后达标排污时各污染物叠加本底后的计算结果见表7.1-4:表7.1-4项目建成后水污染物排放预测浓度增值(单位:mg/L)预测指标排水沟汇入鱼羊河下游距离(m)现状监测值现状(事故)排污预测值扣除现状渗滤排放河流本底值建成后(达标)排污贡献值叠加本底后预测值CODcr400(Ⅱ断面)53.4326.579626.850.128726.97875800(Ⅲ断面)34.5325.79178.73830.12548.8637NH3-N400(Ⅱ断面)7.344.04813.29190.02053.31245800(Ⅲ断面)4.833.98760.84240.02020.86261.1.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①正常排放影响分析预测因子COD为非持久性污染物:在排水沟排放口下游1200米处(即排水沟与鱼羊河交汇处)COD预测浓度为6.484mg/L,占标准值的32.42%;汇入鱼羊河后,在鱼羊河下游400处断面的贡献值为0.1287mg/L,占标准值的0.65%。预测因子NH3-N为非持久性污染物:在排水沟排放口下游1200米断面(即排水沟与鱼羊河交汇处)NH3-N预测浓度为1.0039mg/L,超标倍数为1.004倍;汇入鱼羊河后,在鱼羊河下游400处断面的贡献值为0.0205mg/L,占标准值的2.05%。②事故排放影响分析预测因子COD为非持久性污染物:在排水沟排放口下游1200米断面(即排水沟与鱼羊河交汇处)COD预测浓度为514.3276mg/L,超标倍数25.7倍;汇入鱼羊河后,在鱼羊河下游400处断面的贡献值为10.1783mg/L,占标准值的50.9%。预测因子NH3-N为非持久性污染物:在排水沟排放口下游1200米断面(即排水沟与鱼羊河交汇处)NH3-N预测浓度为107.3194mg/L,超标倍数为107.3倍;汇入鱼羊河后,在鱼羊河下游400处断面的贡献值为2.192mg/L,超标倍数为2.19倍。由上述预测值结果可知,本项目垃圾渗滤液事故排放和正常排放时,COD对排水沟的贡献值由514.3276mg/L下降至6.484mg/L,对鱼羊河的贡献值由10.1783mg/L下降至0.1287mg/L,削减比例分别为98.74%和98.73%;NH3-N对排水沟的贡献值由107.3194mg/L下降至1.0039mg/L,对鱼羊河的贡献值由2.192mg/L下降至0.0205mg/L,削减比例分别为99.06%和99.35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明本项目现有本底受填埋场外排渗滤液的影响较为严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设,对渗滤液进行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将对现有纳污水体排水沟和鱼羊河的影响大大降低,可减少COD污染贡献值为98.73%,减少NH3-N污染贡献值为99.06%,将对排水沟和鱼羊河的水质起到的明显的改善作用。综上所述,如废水现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时,对排污口下游纳污水体鱼羊河的CODcr和氨氮最大贡献值为26.6258mg/L和4.0516mg/L,现状监测结果中,已包含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渗滤液的贡献结果,当本项目建成完成后,现状渗滤液的排放将通过“以新带老”得到有效削减,因此,在不考虑现有渗滤液排放的情况下,对应鱼羊河(Ⅱ断面现状监测)CODcr和氨氮本底值为26.85mg/L和3.2919mg/L,占标率分别为134.25%和329.19%,严重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表明鱼羊河现状除受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影响外,仍受到沿河村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和两岸农业面源的污染,主要出现在上游河段。下游汇入龙江河上游200米处(Ⅲ断面)的现状本底为8.7383mg/L和0.8424mg/L,占标率分别为43.7%和84.24%;叠加本底后的预测值分别为8.8637mg/L和0.8626mg/L,占标率分别为44.32%和86.26%;未超出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表明本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情况下,达标排放的废水经鱼羊河汇入龙江河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经过本次垃圾填埋场的标准化建设,并对现在简易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后,可大幅度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大大改善下游纳污水体的水质,保障鱼羊河进入龙江河前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对龙江河饮用水源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1.1区域削减方案1、水污染物减排方案①生活污水减排本项目纳污水体为鱼羊河,根据现状实测数据,鱼羊河及其下游各断面均无法满足Ⅲ类标准,对水体构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城镇生活污水。因此,城镇生活污水整治成为鱼羊河污染削减的主要措施。鱼羊河上游主要是江谷镇以及所辖的旺塘、大寨、新屋、黎寨、清平等村落,总人口达到41000人。上游的人口生活污水约每天产生量为8200m3,由于这部分污水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直接影响到了鱼羊河的水体水质。污水污染物量见下表: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1-5江谷镇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项目污染物名称浓度产生量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299.3万t/a)COD200598.6t/aBOD200598.6t/aNH3-N3087.8t/aSS150449t/a动植物油70209.5t/a根据规划,鱼羊河上游江谷镇将建设江谷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0000m3/d,近期为5000m3/d),如果将上游居民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排入江谷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则污染物年排放量将会大幅减少。表7.1-6江谷镇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项目污染物名称浓度(mg/L)产生量(t/a)消减浓度(mg/L)消减量(t/a)排放浓度(mg/L)排放量(t/a)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109.5万t/a)COD20059816047840120BOD2005981805382060NH3-N3087.82057.81030SS1504491303892060动植物油70209.560179.51030鱼羊河沿岸主要污染源为村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极少。本项目排放的生活污水经污水厂收集后,将使鱼羊河接纳的污染减少80%以上,因此鱼羊河水质改善至符合Ⅲ类水质要求。②下茆镇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位于拟建项目南面的下茆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日产量为238m3/d,BOD排放量1260kg/d、COD排放量3360kg/d、NH3-N排放量336kg/d、SS排放量126kg/d。将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处理以后,尾水要达到《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标准的较严值后排入场区东南面鱼羊河,污染物削减量见表7.1-7.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1-7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减排量项目污染物名称浓度(mg/L)产生量(t/a)削减量(t/a)备注渗滤液排放控制总量(238m3/d)BOD3000260.61260.61现有简易填埋场封场处理COD8000694.96694.96NH3-N80069.569.5SS30026.0726.07综上所述:加强对鱼羊河的上游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对下游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小溪的水质将得到明显的改善,为本项目的污水留出容量,为区域发展留有环境发展空间。1.1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1.1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拟建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垃圾渗滤液,连同场内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外排。本项目废水对浅层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方式主要是场区污水收集管道有渗漏、污水处理设施有渗漏。根据预测,本项目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后,渗滤液产生量约124m3/d,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并含有多种有害组分及细菌、粪大肠菌群等,有可能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1.1.2地下水状况本项目场区勘探深度内未发现软弱土层或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属二级场地。场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积土层的渗透系数较大,大于1.00×10-5cm/s,因此需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防止垃圾渗滤液渗漏。场区地下水位标高为17.3m~31.8m水位基本连续,由西北至东南径流排泄。受地形和地层岩性控制,填埋场地无良好的含水层,场地汇水面积较大,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半承压水类型,主要由赋存于下伏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中的裂隙水组成,该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其含水透水性强;另外上部土层也含部分空隙水,但含水透水性较差,为中等透水~弱透水土层。场地远离水库、河流、生产及生活区,地下水补给来源较少,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动态受季节性影响较大。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据实地调查,拟建项目场区及附近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当地居民农业灌溉用水,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一般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地下水保护目标是拟建场址周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1.1.2项目下游居民用水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周围村庄均采用自来水饮用水源,不使用地下水源。1.1.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7.2.5.1拟建地块地质概况1、地质勘探时间本报告引用《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地质勘探数据,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于2012年6月8日进行,6月17日完成外业工作;6月25日提出土工试验报告,勘探报告书于7月3日提交。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形起伏较大,属于山谷地形,大致呈南北高、东西低之势,各勘探点孔口标高变化在20.8~37.8m之间,最大高差约为17m;填埋场底部整平标高为15.0m。(2)场地稳定性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有明显的地质构造现象,根据《XX省区域地质》,没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层通过本场地,因此,本场地的地质结构趋于稳定。本次勘察查明,拟建场地内无泥石流沟谷、大断裂、崩塌、滑坡、土洞和地下水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较好。(3)地层结构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等综合分析,场地勘察深度内地基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坡积土层(Q4dl)、残积土层(Qel)及燕山期花岗岩(Y52)。场区可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分区,其中Ⅰ区为剥蚀山丘区,分布的地基土层主要为坡积土、残积土及花岗岩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好;Ⅱ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区为冲积区,浅部分布的地基土层主要为冲积土,下部为残积土及花岗岩层,浅部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差,下部相对较好。场地勘察深度内地基土层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以下几层,现分述如下:①人工填土层(Q4ml):主要由人类活动回填形成,以素填土为主,局部以块石及碎石为主。土质不均,结构及均匀性差。填土(块石):杂色,松散,主要由块石及碎石与少量粘性土混合而成,分布于场区底部。厚度1.0~4.50m,层底标高18.0~36.8m,层底埋深1.0~4.5m。②坡积土层(Q4dl):粉质粘土:褐黄色,局部稍红,可塑~硬塑。局部含砾砂颗粒。稍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属中压缩性土,厚度3.2~16.4m,层底标高15.8~28.8m,层底埋深3.2~16.5m。③残积土层(Q4el):粉质粘土:褐黄、灰黄、紫红色,硬塑。为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的粘性土及砂质粘性土,遇水易软化崩解。稍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属中压缩性土。厚度8.1~18.8m,层底标高0.5~19.3m,层底埋深16.8~28.2m。④燕山期花岗岩(Y52):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三个风化带。全风化花岗岩:褐黄、黄灰、黄绿、紫红色,岩石风化剧烈,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浸水易软化崩解。厚度1.2~2.5m,层底标高-22.2~-6.2m,层底埋深40.5~47.0m。强风化花岗岩:褐黄、黄灰、黄绿、紫红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清晰,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及碎块状,岩质软,易击碎,浸水易软化。该层揭露最大厚度16.40m。中风化花岗岩:浅灰、灰白、紫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多呈柱状,局部较破碎,岩芯呈碎块或短柱状,岩质较坚硬,不易击碎。RQD在50~80%左右。该层揭露最大厚度7.20m。3、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评价勘察期间,场区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1.5~12.2m之间,相应稳定水位标高在5.0~8.2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m之间。地下水主要为浅部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具微承压性,主要受侧向补给及大气降水补给,受补给源水量的影响很大,局部受池塘及水沟影响较大,并以渗流方式向低处排泄。一般丰水期水位较高,而枯水期水位较低,由于地基土透水性呈弱~中等状态,水量一般。根据本场地所取1组地下水水样水质分析报告,场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见如下表7.2-1所示。表7.2-1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表项目水样水化学类型PH值/酸碱性HCO3-含量(mg/L)SO42-含量(mg/L)Cl-含量(mg/L)K++Na+含量(mg/L)Ca+(mg/L)矿化度(mg/L)地下水K+Na+Ca–HCO36.3133.215560.0215.587.4208.3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区域资料,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地下水及土腐蚀性的判别方法及标准,经判别:该场区环境类型为Ⅱ类,地下水及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4、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区内无区域断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稳定。根据XX市地震资料,本区地震活动微弱,一般建筑物可不考虑地震的影响。5、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及其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区和因城市或工业区抽水而引起区域性地面沉降等等不良地质作用。1.1.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地下水地质条件分析(1)地下水功能区分析根据《XX省地下水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北江X庆XX分散式开发利用区,该区域现状水质类别为Ⅰ~Ⅳ类,水质目标为Ⅲ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地下水保护目标为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功能区位置图详见图7.2-2。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7.2-2项目所处地下水区域示意图(2)地质条件分析根据《XX省水文地质图(1:250万)》,项目拟建址地下水文地质属于岩浆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中侵入岩类含水岩组,富水程度为弱,地质主要以杂土、粘土、粘土实砂,渗透系数较小。详见图7.2-3。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位置图7.2-3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图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卫生填埋场建成运行后,平均产生渗滤液130.9m3,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并含有多种有害组分及细菌、大肠菌群等,有可能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根据有关地质勘探报告,场区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1.5~12.2m之间,相应稳定水位标高在5.0~8.2m之间。地下水主要为浅部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具微承压性,主要受侧向补给及大气降水补给,受补给源水量的影响很大,局部受池塘及水沟影响较大,并以渗流方式向低处排泄。一般丰水期水位较高,而枯水期水位较低,由于地基土透水性呈弱~中等状态,水量一般。根据垃圾填埋场地质水文条件,附近不存在其它地下水源地与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源存在水力联系,因此,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造成影响,不会扩散至其它地下水源地。根据污染物的渗透途径及地层的防污性能,可将填埋区分为以水平渗透径流为主防污性能强的第四系覆盖区和以垂直渗透径流为主防污性能较弱的基岩裸露区。根据第四系松散堆积潜水含水层的结构和特征,即上部透水性强,直接受降水补给的特点,垃圾污水以及运输过程中散失的垃圾,均有可能污染潜水。场区地质勘探表明,受区域构造影响,场地勘察深度内地基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坡积土层(Q4dl)、残积土层(Qel)及燕山期花岗岩(Y52)。场区可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分区,其中Ⅰ区为剥蚀山丘区,分布的地基土层主要为坡积土、残积土及花岗岩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好;Ⅱ区为冲积区,浅部分布的地基土层主要为冲积土,下部为残积土及花岗岩层,浅部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差,下部相对较好。根据试验资料,地下岩土层渗透系数为10-5cm/s,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88)规定的10-7cm/s相比明显偏高,说明其导水能力较强,渗滤液易经此下渗污染地下水。除此之外,断层带由于挤压紧密而导水性差,但岩石硬脆,其影响带裂隙发育,有利于地下水贮存和运移。因此,改扩建后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是存在的。根据地质勘探单位在场区地质详勘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地层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场区渗透性较好,除截污坝两侧坝肩地层相对完整,深度40m以下K<1.0×10-7cm/s外,整个场区其余地段100m深度范围内各地层渗透系数均大于1.0×10-7cm/s,无法满足自然防渗要求,必须采取可靠的人工防渗措施。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的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渗透系统为≤10-7cm/s。本项目拟采用的高质量HDPE复合衬里防渗系统,其渗透系统能够满足≤10-7cm/s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拟建项目场区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场区底部和自然边坡稳定状态良好,无明显不良地质现象发生。填埋场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衬层(2mmHDPE膜)和GCL膨润土复合衬里防渗处理后,可有效地控制渗滤液向地下渗透,同时由于该场区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深,因此库底大部分基本不考虑地下水的收集与排放。但在垃圾填埋实施后,为保证沟两侧的侧壁渗水能够顺利排出,在沟底两侧设置地下水砾石导流沟,减少地下水侵入垃圾堆体和对防渗层产生不良的顶托压力,保证填埋场防渗层的多年正常运行。另外,为了及时了解渗滤液是否对地下水造成影响,保证地下水不受渗滤液泄漏的影响,本项目应做好相应的地下水监控措施,拟在区域内设置5个地下水监测观测井,具体位置为:在填埋场西南面场区外缘50米处和100米处设置污染监视井2眼;在填埋场东北和东南场区外缘各50米处设置污染扩散井2眼;在填埋场地西北面场区外缘50米处设置本底井一眼,进行地下水监测每年丰、平、枯水期各一次,随时掌握地下水水质情况。本区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农田灌溉回渗及地表水渗漏补给。根据地质报告,本区地下水流向是由西北至东南径流排泄,且本项目拟建址不是地下水的补给区,同时项目下游区域居民饮水已不取用浅层地下水。综上所述,本项目在严格落实防渗、防污等治理措施,采用优质防渗材料和精心施工的前提下,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对其下游居民的饮用取水影响较小。1.1.1对周围居民生活用水影响分析本项目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并设置中水回用水贮存池。当污水站出现事故时,可将废水导入渗滤液调节池内,污水处理站经抢修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废水处理。采取以上措施后,对周围居民生活用水影响较小。垃圾填埋场建设必须严格按国家规范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必须严格做好防渗工作,另外还应做好周边附近地段及下游地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做好防渗、防漏及废水达标回用工作基础上,拟建项目对周围居民生活用水影响较小。1.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1污染气象条件本评价利用XX市气象站近20年的地面风资料对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所在地区的地面风向、风速及其联合频率等特征进行分析,根据XX市气象站所提供的资料,本项目所在区域近20年气象统计资料如下:表7.3-1XX气象站近20年的主要气候资料统计表项目数值年平均风速(m/s)2.0最大风速(m/s)及出现的时间28.0相应风向:WNW出现时间:1998年4月12日年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及出现的时间38.5出现时间:2003年8月4日极端最低气温(℃)及出现的时间-0.5出现时间:1991年12月29日、1999年12月23日、1999年12月24日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均降水量(mm)1766.5年最大降水量(mm)及出现的时间最大值:2294.0mm出现时间:2001年年最小降水量(mm)及出现的时间最小值:1199.4mm出现时间:1991年年平均日照时数(h)1704.0表7.3-2XX累年各月平均风速(m/s)月份123456789101112风速1.91.91.82.01.92.02.12.02.02.02.01.9表7.3-3XX累年各月平均气温(℃)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12.914.817.422.025.427.428.528.326.823.719.114.8表7.3-4XX市各季及全年风向频率(%)风向季节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春3.9918.127.976.521.095.076.1622.936.521.812.170.362.544.352.93.993.62夏4.719.424.712.541.093.9915.2218.129.426.163.621.455.436.162.173.622.17秋9.5216.488.061.831.471.834.42.561.831.471.474.0312.8310.9911.368.061.83冬11.1116.6710.003.331.851.852.594.444.072.220.743.336.6712.9610.017.780.37全年7.3115.167.673.561.373.27.1212.055.482.922.012.286.858.586.585.841.99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该区夏季主要吹偏南风,SE-SW风频率站52.54%;秋、冬两季主要吹偏北风,NE-NW风频率秋季占53.48%、冬季占55.57%;春季主要吹偏北风和偏南风,是该市由吹偏北风转为偏南风的过渡季节。初春期间(3月份)由于该区仍然受到极地大陆冷气团的影响,以N-NE风为主,占46.6%,而春末(6月份)则以SE-S风为主,占49.3%。全年,静风1.99%春季,静风3.62%夏季,静风2.17%秋季,静风1.83%冬季,静风0.37%图7.3-1XX气象站风向玫瑰图(统计年限:1991-2010年)1.1.1评价范围本次大气评价定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确定大气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1.1.2评价因子本项目运营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填埋区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气体H2S、NH3及填埋气导排有组织排放的H2S、NH3。本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选取H2S、NH3作为评价因子。1.1.3污染源强本评价采取预测填埋气体产生量为最大值时的影响。本项目运营期的各废气污染源情况见表7.3-5。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3-5营运期废气污染源情况表污染物面源排放速率(kg/h)面源高度(m)面源长度(m)面源宽度(m)NH3填埋区1.2930500100H2S填埋区0.12930500100污染物点源排放速率(kg/h)排气筒高度(m)内径(m)排气温度(℃)NH3填埋气导排排放口废气量(462m3/h)0.0903400.240H2S0.0091.1.1预测内容根据评价工作分级依据,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相关要求,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得出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和分析依据。根据最不利环境影响预测原则,按建成后最大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①预测范围:以污染面源为中心,边长为5km的区域。②预测模式:采用估算模式SCREEN。③预测计算点:预测范围内污染物落地浓度分布。1.1.2预测结果1)污染物排放贡献值预测结果通过SCREENVIEW模拟预测,各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预测结果见表7.3-6。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3-6垃圾填埋场面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估算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m)H2SNH3下风向浓度(mg/m3)占标率(%)下风向浓度mg/m3)占标率(%)100.3.380.003381.691000.4.630.004632.322000.6.260.006263.133000.7.450.007453.724000.9.050.009054.525000.9.360.009364.686000.8.600.008604.307000.9.060.009064.538000.8.920.008924.469000.8.460.008464.2310000.7.880.007883.9411000.7.270.007273.6412000.6.700.006703.3513000.6.390.006393.1914000.6.150.006153.0715000.5.890.005892.9516000.5.630.005632.8217000.5.380.005382.6918000.5.120.005132.5619000.4.890.004892.4520000.4.670.004672.3321000.4.620.004622.3122000.4.560.004562.2823000.4.480.004482.2424000.4.400.004402.2025000.4.310.004312.16最大落地浓度0.9.460.009464.73最大浓度出现距离465465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3-7垃圾填埋场(点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估算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m)NH3H2S下风向预测浓度(mg/m3)占标率(%)下风向预测浓度(mg/m3)占标率(%)1000001000.1.020.2.042000.1.040.2.073000.0.900.000181.804000.0.660.1.315000.0.540.1.076000.0.530.1.057000.0.499.78E-050.988000.0.458.92E-050.899000.0.418.09E-050.8110000.0.377.34E-050.7311000.0.336.67E-050.6712000.0.316.09E-050.6113000.0.285.58E-050.5614000.0.265.13E-050.5115000.0.244.74E-050.4716000.0.224.4E-050.4417000.0.214.1E-050.4118000.0.193.84E-050.3819000.0.183.6E-050.3620000.0.173.38E-050.3421000.0.163.19E-050.3222000.0.153.02E-050.3023000.0.142.86E-050.2924000.0.142.72E-050.2725000.0.132.59E-050.26最大落地浓度0.1.190.2.37最大浓度出现距离149149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上述两表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填埋场无组织排放和填埋气经处理后正常排放时,评价范围内污染源下风向各污染物NH3、H2S的叠加后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119mg/m3、0.0012mg/m3,占标率分别为5.95%、12%,出现位置在下风向米465米和149米处,均未出现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的要求,表明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和有组织排放的废气经处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2)环境敏感点大气影响预测结果项目对各个敏感点的大气影响预测结果见表7.3-8。表7.3-8周围环境敏感点大气影响预测结果敏感点边界距离(m)贡献值背景值叠加值NH3H2SNH3H2SNH3H2S高龙村7000.01000.00100.0290.0050.0390.006寺尾村9000.009270.0.038270.下茆敬老院火崀咀村10500.008280.0.037280.下茆卫生院下茆镇区黄李村11000.007940.0.036940.苏东霖中学12000.007310.0.036310.陈村楼脚村瓦窑村13500.005730.0.034730.楼脚幼儿园19000.005250.0.034250.红田(卫)村15500.006220.0.035220.鱼羊村14200.006660.0.035660.下岗咀村13000.006950.0.035950.大寨村17500.005660.0.034660.旺塘村14800.006360.0.035360.长江村江记村23000.004770.0.033770.林村22500.004810.0.033810.黎元塘村下寨村24000.004670.0.033670.崩下村20000.005010.0.034010.罗汉村15200.006360.0.035360.白石坑村22000.004860.0.033860.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在正常情况下外排的NH3和H2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S对各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叠加值范围分别是:0.03381~0.039mg/m3、0.~0.006mg/m3,最大占标率为19.5%、和60%,出现在距离项目最近的高龙村,表明本项目主要受填埋场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但项目周围700米范围内不存在环境敏感点,且各污染物落地浓度叠加本底后均未出再超标情况,各敏感点位置NH3和H2S浓度均可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H2S≤0.01mg/m3,NH3≤0.2mg/m3)的要求,不会对各环境敏感点造成明显的影响。但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应严格做好填埋气的导排和废气的净化处理工作,避免填埋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1.1.1防护距离计算与评价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模式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同时《导则》规定:无组织污染物有厂界排放浓度标准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厂界排放标准。如预测结果在厂界监控点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因此,先预测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厂界达标情况,无组织排放源强及计算结果见7.3-9。表7.3-9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源强编号污染物排放强度(kg/h)小时评价标准(mg/m3)有效高度(m)面源宽度(m)面源长度(m)大气防护距离(m)1NH30.3870.23010050002H2S0.03870.010根据上表计算结果,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源大气防护距离为0,无需设置大气防护距离。2、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关规定及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行有关国标中卫生防护距离的定义,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进一步解释为: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边界到居住区满足GB3095与TJ36规定的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所需的最小距离。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规定,凡不经过排气筒或通过低于15m高度以下排气筒的有害气体排放,都属于无组织排放。工业企业应采取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本项目的无组织排放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包括NH3、H2S。本评价按照《技术方法》中推荐的方法对此进行了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0.5。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产生源主要为填埋场,面积为50000m2。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GB/T13201-91)中表5查取。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按照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计算,填埋场各主要大气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表7.3-10。表7.3-10无组织源强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编号污染物排放强度(kg/h)小时评价标准(mg/m3)有效高度(m)面源宽度(m)面源长度(m)卫生防护距离(m)1NH30.3870.23050010016.92H2S0.03870.0138.4根据GB/T13201-91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以上时,级差为200m。)将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结果取整;因此,本项目需设置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提级为50m。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其中有关的选址原则,规定了垃圾场和居民区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0m,因此,确定本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在此范围内禁止新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本项目最近的居民区为西侧的高龙村,边界之间距离为700m,不在此范围内,表明本项目周围现状情况符合设置500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防护距离包络线见图5.1-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高龙村图7.31防护距离包络线图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小结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各预测时段,环境空气敏感点的NH3和H2S的落地浓度贡献值与现状监测值叠加后的叠加浓度值仍可达到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对周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明显。因此,本项目建成后排放大气污染物对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不会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带来明显不良影响。也不会对填埋场周围的环境敏感点产生明显不良影响。本垃圾填埋场场界周边需设置5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在此范围内禁止新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据调查,项目周边最近的环境敏感点西侧的高龙村,距离约为700m,不在卫生防护距离的范围内,表明本项目选址符合500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1.1.2大气影响减缓措施(1)提高垃圾填埋场废气的收集系统的效率,保证垃圾表层覆土密封性,在达到填埋高程后,应在垃圾表层增铺土工布+HDPE膜,以利隔绝空气,避免形成好氧环境,减少废气的无组织排放量。建成投产后,配套建设填埋气体收集系统,设计气体收集系统收集效率为70%,并设置专门的填埋气处理装置,确保填埋气恶臭污染物去除效率达90%以上;未收集填埋废气以面源形式排放。2015年底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后,将填埋气收集系统收集的气体引入发电厂进入燃烧处理,减少甲烷气体的排放。(2)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产生量很大,其主要成分为CH4和CO2,占总气量的99.5%-99.9%。其中CH4气体是易燃、易爆气体,当与空气混合达到5%~15%的浓度时,将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填埋场区域作好爆炸气体安全防范工作。如安装24小时甲烷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等。(3)委托环境监测站对场区大气恶臭污染物及TSP、PM10进行日常监测,若有异常,信息及时反馈,并对废气收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恶臭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要求。(4)为防止轻质垃圾在风较大时飞散造成二次污染,应采用随填随压、覆土等措施,作业面、道路及取土场经常进行洒水防尘等,新增洒水车一辆。(5)拟建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和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中有关的选址原则,规定了垃圾场和居民区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00m,因此,拟建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应确定为500m。在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内,应建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以降低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填埋场填埋作业时应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1.1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同类垃圾填埋场类比调查,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压实机、装载机以及每天进出填埋场的装垃圾自卸卡车运输作业产生的噪声。垃圾填埋所用的一些机械及车辆均为移动作业,垃圾装运的车辆噪声则主要在集中的时间段内发生,而且均在白天进行。根据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周围近距离范围内无居民聚集点,并且本项目场界外设置5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在此范围内不会再规划新敏感点,因此可以认为本项目运营过程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是很小的。但根据达标排放的要求,企业应当尽可能对泵以及风机等固定噪声源做好隔声、降噪措施,同时对垃圾装运车辆以及填埋作业器械定期养护、修理,减少不正常噪声影响。1.1.1主要噪声源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对周围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源于推土机、压实机以及运输车辆噪声等,其噪声声级在75~105dB(A)之间。声源主要集中在场区中部,噪声影响对象主要为工作人员。本项目各主要设备噪声值情况见表7.4-1。表7.4-1主要设备噪声声级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声级(dB(A))1推土机75~802自卸车、轮式装载机100~1053装卸机100~1054压实机95~1005挖掘机95~1006洒水车75~807割草机70~758水泵75~859鼓风机80~901.1.2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中推荐的模式进行预测。一、室外传播综合衰减预测模式LA(r)=LA(r0)-(Adiv+Abar+Aatm+Aexc)式中:LA(r)―r处的噪声级,dB(A);LA(r0)―参考位置r0处的噪声级,dB(A);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Abar―遮挡物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Aatm―空气吸收衰减量,dB(A);Aexc―附加衰减量,dB(A)。(1)Adiv①点声源Adiv=20Lg(r/ro)对于本次评价,车流量较小,敏感点距声源较远,故将机动车辆噪声看作点声源。②有限长(Lo)线声源当r>Lo且ro>Lo时Adiv=20Lg(r/ro);当rI8>I11=I12;将最小割集、结构重要度与事故树相结合,由结构重要度分析可看出,有9个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最高,极可能导致填埋场火灾事故,因此为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要避免填埋场的违章点火、烟头、机械火花、汽车排气管火星、防爆设备失灵、变压器故障火花、乱拉照明电线、其他电气短接等。这就要求填埋场有完善的防火措施,又要考虑填埋场外部的影响,加强填埋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行控制。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8.2-1填埋气体火灾爆炸的事故树分析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后果分析1.1.1渗滤液泄漏及事故排放对地表水的影响渗滤液收集系统可能因管道堵塞、破裂或设计有缺陷而失效,设计渗滤液收集系统时每个部分都必须认真进行。(1)管道堵塞及清除方法造成管道堵塞的原因有:①细颗粒的结垢——渗滤液中的细颗粒或由收集沟中带出的粘土的沉积会引起管道结垢。为了降低土壤结垢的可能性,在渗滤液沟中最好使用织物或过滤布。②微生物增长——生物堵塞是因为渗滤液中存在微生物。与生物堵塞有关的因素有渗滤液中的碳氮比、营养供给和土壤温度等。③化学物质沉淀——化学沉淀导致的堵塞,可能是由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引起的。控制化学沉淀过程的因素有pH值的变化、CO2分压的改变以及蒸发作用。定期清洗管道,可以有效的减少生物或化学过程引起的堵塞。为防备溢出,可以建一个浅的混凝土检修孔(人孔)。通常清出管是沿倾斜方向安置。如果安放成近于直角,则它与渗滤液管的联结也应采用平缓弯头。用于清洗目的的机械设备有三种类型:通条机、缆绳机和爬头。(2)避免管道破裂在处理场的建造过程和启用期内,如所选管道强度不够,可能发生管道的破裂。渗滤液收集管最好选用高强度的PVC塑料管,为了防止破裂,渗滤液管应该小心施工,只有当渗滤液沟准备就绪后,才能将渗滤液管搬到现场安装,并应避免重型设备自其上方压过。(3)避免设计缺陷一般来说,渗滤液流量非常小,但是在某些填埋场,由于分流结构失效,事故性的流量能使渗滤液流量显著增大。尽管这类情况对于大多数填埋场不常见,但一旦出现,收集管的尺寸就可能不足以有效的应付。收集管还可能由于不均衡的沉降而失效,特别是在填埋场的出口附近和检修孔的入口处。针对上述设计缺陷,渗滤液管的弯头应该平缓,因为清洗设备不能通过急弯,故十字型渗滤液管应避免使用。集管与二级管的联结不应使用T型接头,而应采用平整45度或更小的弯头,以便于清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本项目渗滤液废水发生完全事故性排放将导致COD、NH3-N超标,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污水处理系统产生冲击,导致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处理,并且有可能影响出水质量,达不到回用要求,如进入地表水体,将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浓度很高,造成水生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同时也会促使水中有机质的厌氧分解,产生臭气,恶化水质。如发生上述事故,应迅速切断事故源头,尽快对污水处理站等进行抢修,阻截渗滤液进入排洪沟等外环境的通道,并采用污水泵将渗滤液导入渗滤液调节池中进行暂存。本项目为了有效控制暴雨天气降雨引起的渗滤液大量增加可能导致的溢流事故排放,拟对渗滤液调节池表面进行加盖处理,保证雨天雨水不进入渗滤液调节池,同时考虑在填埋区四周设置截洪沟,截洪沟按《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实施,纵坡大处设跌水,末端设消力池,必要时设消能设施并采取结构措施。所有地表水明渠的设计基于50年一遇降雨标准,并预留有缓冲区。同时,在没有缓冲区的情况下,明渠的设计可以达到100年一遇降雨标准。截洪沟截面设计为梯形,拦截截洪沟以上山坡面的大气降水并排出场外。此外,本项目拟在已填埋的垃圾覆土层表面覆盖1.0mm厚的HDPE土工膜,保持5%的坡度坡向下游受纳水体,将膜上的大气降水排出场外,可最大限度减少渗滤液产生量。由此可见,采取上述常规截洪和填埋表面雨水引流措施,可有效控制暴雨天气降雨引起的渗滤液大量增加可能导致的溢流事故排放风险;同时,经过类比调查可知,项目的截洪沟和填埋表面雨水引流措施如能落到实处,有较好的风险防范可靠性。1.1.1防渗层破裂导致渗滤液泄漏对地下水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库底及边坡的防渗层的破裂及场区地基变型是造成渗滤液渗漏的主要元素。垃圾渗滤液通过场区底部粘土层中的孔隙向下渗透和向水平方向弥散。在渗透过程中,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要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包括自身的降解和土层的吸附。垃圾渗滤液和地下水接触后,由于分子扩散和对流弥散,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既沿地下水平均流动方向扩展(纵向弥散)又沿垂直于平均流动方向扩展(横向弥散),同时还有地下水系统内上、下扩展的垂向扩展(垂向弥散)。但一般来说,地下水的流速要比分子扩散和垂向弥散大得多,所以污染物主要是向地下水的下游区域迁移扩散。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低山丘陵区,未经人工平整,场地条件稍差,高差大。场地的土层按其成因类型可定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积土层、破残积土层及燕山三期侵入花岗岩。场区勘探深度内未发现软弱土层或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属二级场地。各岩土层层位、界面、坡度变化大,力学性质较不均匀,基地等级为二级。场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积土层的渗透系数较大,大于1.00×10-5cm/s。当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控制,其动态随降雨量变化有着显著的变化。雨季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水位上升,旱季则排泄量大于补给量,水位下降。场区内受地形和地层岩性控制,填埋场地无良好的含水层,场地汇水面积较大,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半承压水类型,主要由赋存于下伏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中的裂隙水组成,该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其含水透水性强;另上部土层也含部分空隙水,但含水透水性较差,为中等透水~弱透水土层。场地远离水库、河流、生产及生活区,地下水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其动态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总体而言,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简单,潜在的危险性中等。本评价对渗滤液渗漏情况分析类比青岛市西小涧垃圾综合处理场,该垃圾填埋场的地质平均渗透系数为2.35×10-6cm/s,地下水流向为东北向西南。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及青岛市环境卫生研究所对该垃圾填埋场的渗漏情况进行实验室模拟及采用二维流解析解模型的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场区地下水COD在沿水流方向上影响最大,其最大影响范围为65m;在垂直方向上影响较小,最大影响范围为17m。由此可以看出,渗滤液产生的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是有限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着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其浓度会逐渐降低。综合以上的分析,结合项目拟设置的防渗膜物料的老化可以保障50年,本评价认为通过规范操作、合理管理,填埋场渗滤液对下游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明显。1.1.1渗滤液泄漏致病菌对环境的影响根据研究,即使渗滤液的COD<100mg/L,其毒性仍然非常大。亚急性和亚慢性试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能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形成,且呈现明确的浓度(CODCr)-效应关系。经研究表明,通过对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垃圾渗滤液中主要有机污染物63种,可信度在60%以上的有34种。其中,烷烯烃6种,羧酸类19种,酯类5种,醇、酚类10种,醛、酮类10种,酰胺类7种,芳烃类1种,其他5种。其中已被确认为致癌物1种,促癌物、辅致癌物4种,致突变物1种,被列入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的有6种。因此,垃圾渗滤液的泄漏不仅可能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严重水质污染,而且还会携带一定的致病菌进入水体或地下水中,污染外环境,将可能造成致病菌疾病的传播,对地表水体的水生生物造成影响,也会对用水人群造成传染。因此,应对渗滤液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加强管理,避免渗滤液的泄漏和事故排放,如有可能,应在废水排放口安装消毒装置,避免致病菌随废水排入进入纳污水体中,使渗滤液致病菌通过外环境传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1.1.1填埋气体火灾、爆炸垃圾堆体内由于生成了填埋气体,如果没有技术措施将填埋气体导排到堆体外,气体在堆体内积累便会使得堆体内的气压增大,这压力使生成的气体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流动。气体在填埋场里的迁移分层沿水平方向进行远比沿垂直方向(各向异性的)移动要强烈得多,于是填埋气体在填埋场或垃圾堆体的边缘处更易溢出,这也是填埋场容易因填埋气体溢出发生火灾的原因。在一些简易的垃圾填埋场经常可见在垃圾堆体的边缘处有冒烟或着火的情况。本填埋场东南面为山林,北面为江谷化工园区(与填埋区相邻地块规划为污水处理站、化学品仓储物流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可能导致周边的山林火灾,也可能漫延至江谷化工园区的化学品仓库,从而引起化工园区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将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填埋气体闪火风险后果的分析,本评价引用《垃圾填埋场火灾爆炸风险分析》(环境卫生工程,王炜等,2005年10月)的分析结果进行类比说明。甲烷溢出填埋场表层覆土,大量聚集,在传播扩散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扁平圆形的云团。现假设该云团厚约1m,直径80m,云团内燃料的体积分数φ=15%。云团的边缘遇火源燃烧。假设当风速为1m/s,相对湿度为40%,已知甲烷的分子量是16g/mol,空气分子量是29g/mol,理想条件下配比时燃料所占的体积比φst=0.07,恒定压力下理想配比时燃烧的膨胀比对于碳氢化合物一般取α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计算距离云团中心100m处一个垂直接收面上所受的热辐射通量结果表明,对于一个普通的垃圾填埋场,如果发生填埋气的大量泄漏、积聚,在遇火源后,可能发生闪火或者是蒸气云爆炸。若发生闪火,其火焰高度为65.2m,火焰宽度为72.4m,闪火发生时人员在30s内来不及躲避就会被热辐射致死,并且会导致建筑物的热辐射破坏;若发生蒸气云爆炸事故,则其爆炸能量的TNT当量是3097kg,在50m范围内,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人员死亡,而在200m处建筑物的玻璃也会遭到破坏,但人员安全。根据上述填埋气火灾事故风险的分析可知,填埋场北边界距离江谷化工园区建筑物的最近距离约30米(包括20米的防护林带在内),但因本项目填埋气导排口设置在填埋区的西南侧,距离江谷化工园区边界约300米,远大于发生爆炸50米范围内造成建筑物严重破坏的范围,也大于200米处建筑物玻璃受损的范围,基本上不会对江谷化工园区建筑物(化学品仓储物流园区)造成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因此导致化工园区发生连锁火灾和爆炸的事故。但为了最大程度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建设单位应做好填埋气的导排和处理工作,保证排气通畅,做好填埋场区的消防措施,与工业区之间设置相应的防火隔离区,防止火灾时火势漫延至化工园区。1.1.1洪水、未处理污水溢出的环境风险分析由于垃圾渗滤液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成份复杂、毒性强,直接接触对于植被及人畜均存在较大的危害风险。因此,遇到特大洪水时,其潜在的污染影响很大,将严重影响到周围人群及环境安全。本项目防洪标准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中有关规定确定。防洪标准为设计20年一遇,校核50年一遇建设截洪沟,降雨时已封场区域及周围山坡汇集的雨水通过截洪沟排出沟外。考虑到暴雨灾害的影响,调节池以污水处理量有效容积的120%以上设计建造,并建筑相当容积的调蓄池或应急贮水池。根据XX市最大降雨量和方案特点,调节池的容积2300m3。由于渗滤液污染物浓度较高,建议对调蓄池进行分格封闭,以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防范措施:①加强雨水外排能力,每年雨季之前,完成截洪沟的清理和整修,确保其畅通无阻,确保雨污分流;②在有大雨、暴雨预报时,及时抽干排空收集系统内的积液;③保护好现有植被,充分利用植被对雨水的滞留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少渗滤液收集系统的负荷;1.1.2垃圾堆体沉降或滑动的可能性分析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垃圾总体高度大,且存在垃圾中有机组份将持续较长时间的降解过程,可能导致垃圾堆体的沉降或滑动,由此带来堆场的不稳定风险。根据杭州市第一垃圾填埋场(自1991年4月投入运行至今)自1996年9月~1998年11月对填埋场垃圾堆体沉降观察资料分析,垃圾填埋年限较长的两个观察桩点,高程基本不变,说明堆体已比较稳定,沉降较明显的是离填埋时间只有4个月的填埋层,观察25个月,标高下降1.8m。一般沉降最快是前6个月,观察沉降量达1.498m,占25个月沉降量的83.2%。无堆体滑动现象。因此,在严格做好堆体内排水、导气工作和保证填埋工艺质量的前提下,本工程垃圾堆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很小,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1.1.1垃圾坝垮坝的可能性分析由于长时间降雨以及进场填埋的垃圾含水量大等原因,导致填埋场内渗滤液产生量显著增加,一旦渗滤液收集和排水管道因为垃圾堆体内细小颗粒或化学物质沉淀等因素发生堵塞,使得填埋库区内积存大量渗滤液,若不及时疏通,势必加重垃圾坝承载负荷,存在垮坝的危险。另一方面,连续暴雨等自然灾害容易产生山体滑坡,垃圾填埋场的截洪沟一旦因为大面积山体滑坡而垮塌,洪水会直接冲垮垃圾坝,进而危及垃圾填埋场。而且垃圾坝在施工过程中坝体因为夯实不牢固又经积水浸泡等原因也会导致坝体垮塌。因此,应该在保证填埋工艺质量的前提下,经常清洗渗滤液收集和排放管道使其保持通畅;经常加固场边山坡坡面,扩大山坡绿化面积;在垃圾坝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规范和操作规范施工,定期对坝体进行维护,做好填埋库区排水工作。以上措施均能大幅度提高垃圾坝的稳固和安全性。1.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2.1总图布局防范措施1)废水处理系统应进行精心设计、施工和管理。对于系统的管道,在设计过程中应选用耐酸碱材料,并充分考虑管道的抗击、抗震动以及地面沉降等要求,尽可能减少管道破裂导致的废水外泄现象。项目设计的截洪沟和填埋表面雨水引流措施落到实处,以确保在暴雨天气不发生溢流现象;2)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的规定进行设计,填埋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离河流和湖泊50m以外;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对处理系统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或更换不良部件。选好水质监测点,定期进行垃圾填埋场周边及下游的水质监测,一旦发现污染超标,及早采取措施;4)利用进口1.5mm厚HDPE聚乙烯防渗膜构成防渗层。防渗膜物料的老化保障50年,即使老化后其防渗功能依然起着作用,垃圾渗滤液渗入地下水的量很小;5)根据生产特点,在总图布置上进行合理布局,填埋场边界与周围山林之间设防火带,各建筑物之间有一定的防火间距,场区主要道路兼作消防通道;6)项目的管理区按照丁类防火区设计,变配电室按I级耐火等级设计,其他工房的耐火等级不低于II级。场区内设置消火栓,综合楼周围设置环行消防通道。填埋作业区严禁吸烟或有烟火。配备可燃气体检测和报警仪,平时注意仪器的校准和维护。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填埋场的填埋库区应按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戊类防火区采取防火措施,易燃易爆部位按丙类防火区设防。建议在填埋区设置消防储水池和消防给水系统等灭火设施,在填埋作业区作业的车辆及其他作业机械、污水处理区均配置干粉灭火器;7)垃圾填埋场营运前对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责任和防火知识教育,建立各级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做到防患于未然。1.1.1填埋气火灾、爆炸风险防范措施①制定处理场消防规章制度,由专人负责检查落实;在填埋区设置醒目的消防、禁火标志,设置足够宽的防火隔离带及应急通道,并严禁使用明火,禁止火种带入场内;②管理区应配备沼气检测、报警仪,随时监测各构筑物内和低洼地沼气浓度;③处理场内应设置一消防泵站供场区消防用水,在场区内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配备足够的消防器具,保证其处于优良状态;并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定期举行消防演练;④处理场最终封场后,各排气孔应挂有醒目的排气孔标志,避免复土时掩埋导致意外火灾事故发生;⑤建立火灾处理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火势,当火灾难以控制时应及时报警,并报告有关部门,对可能危及的人群进行转移和疏散。⑥应经常检查导气管是否堵塞和破损,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⑦垃圾场周围设置防火隔离带,以阻止火灾时火势的漫延。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⑧当发生火灾时,要及时扑灭,采取隔离措施防止危及附近山林。1.1.1渗滤液事故排放风险防范措施1)定期采样,监控废水处理工艺的运转效果。同时,定期对处理设施等进行检查和维修。2)对废水处理装置每班进行巡视,并应对管道的堵塞、破损、泵的运转、药剂的添加及使用等情况予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备品备件应充足,注意及时补充、更换。4)消毒池设水质自动监测仪对水质进行监控,如污水超标则返回调节池。1.1.2蚊蝇孳生风险防范措施1)处理场应严格按照卫生填埋工艺标准处置垃圾,及时做好当日垃圾推平、压实和覆盖,尽量减少垃圾裸露面。2)绿化布局上要有意识地种植对苍蝇有诱、驱作用的草、木本植物。3)分配专人负责灭蝇、灭鼠工作,对作业人员进行灭蝇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同时,根据苍蝇的栖息特点和繁殖规律,将药物灭蝇和非药物灭蝇结合起来,实施科学的灭蝇、灭鼠技术。1.1.3其它风险防范措施1)对由于填埋体非均质性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可通过加大盖层厚度、在填埋体与周围边坡结合部位加大盖层坡度的方法来进行防范。对由于地基土体的非均匀性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可通过开挖、压实或换土的方法减小其压缩性在空间上的差异,从而使不均匀沉降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根据本项目地质勘察报告,场区地质条件尤其是地基的承载力经勘探基本可行,因此,因地基因素而导致的填埋场堆体塌方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填埋应实行单元、分层作业,每一单元及作业平台的大小应按设计及现场设备、垃圾量、运输等实际条件而定。填埋作业应定点倾卸、摊铺、压实。应以一日为一小单元或每班次为一小单元,宜每日一覆盖;作业单元应采用分层压实方法,垃圾压实密度应大于600kg/m3;单元每层垃圾厚度依填埋作业设备的压实性能及垃圾的可压缩性确定,宜为2~3m,最厚不得超过6m;每层垃圾压实后,应采用粘土或人工衬层材料进行覆盖,粘土覆盖层厚度应为20~30cm。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挡坝溃坝本项目在下游谷口建有挡坝(即垃圾坝),坝型选择粘土坝,分层夯实。垃圾坝的作用是防止垃圾流失,保护垃圾堆体坡脚的稳定,有序导排渗滤液,有利于填埋库区作业。只要本垃圾坝保质保量施工,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坝体垮塌事故。但如果施工质量差,在暴雨的袭击下,垃圾坝有可能垮塌造成事故。溃坝时若坝下有村民活动时甚至会对其生命造成危害。为防止垃圾坝和调节池垮塌,在其修建时一定要严格保证质量,不折不扣的按设计施工,永久性土坝设计,回填土必须用优质粘土,含有机物不得多于3%,碾压分层厚度、含水率等技术指标在施工设计根据土工实验在作确定。竣工验收后方能填埋垃圾;营运期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垃圾坝和调节池的安全运行;加强与周边村民的沟通和宣传,教育村民不要靠近填埋场。建议分别在山谷的出口处设置泄洪涵洞,直接将洪水排到污水调节池下游,每条涵洞的水力计算均以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计算,以1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校核,确保渗滤液调节池安全。3)建议建设单位与XX市有关部门商议,一起制定应急计划,定期(每年一次)进行联合消防演习。1.1环境风险应急措施根据国家环保局(90)环管字057号文的要求,通过对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各有关企业单位应本着立足“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当机立断”原则,制定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工作计划、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及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必须按事先拟定的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它包括应急状态分类、应急计划区、事故等级水平、应急防护和应急医学处理等,其内容列于表8.4-1。表8.4-1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总则2危险源概况详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3应急计划区填埋库区、污水处理站、填埋气处理厂区、生活区、邻区、周边水体、鱼羊河。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应急组织场区:场区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场区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疏散;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对填埋场专业救援队伍的支援。5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响应程序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序6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生产装置、污水处理设备、除臭装置等: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7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8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9应急防范措施、清除渗滤液事故性排放和渗漏的措施方法和器材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控制事故性排放和渗漏的延续,降低危害,配备相应的设施器材。10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对甲烷等吸收浓度的控制制定、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邻近区域: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甲烷等吸收浓度应急剂量控制制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11事故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2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13公众教育和信息对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14记录和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15附件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在发生风险事故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风险预案的要求,同时可结合以下的风险应急措施进行操作,以将事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1.1.1渗滤液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措施生活垃圾渗滤液泄露突发事件造成水域污染的应急措施:(1)在运行期间加强对渗滤液收集缓冲池、地下监测井的监测,并建立渗滤液监测报警系统,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一级)预案。(2)发现填埋场衬底破裂导致污染地下水。要加强对地下水的抽吸,并同通过开孔灌注粘合剂的办法,裂缝密封或以硅碳溶液来修补填埋场垫层的破损部位,解决垫层的渗漏污染问题。(3)发现填埋场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污染类似于填埋场渗滤液,在应急状态下,在截污坝外侧建造垂直渗滤墙至地下10米以下,隔断被污染地下水向外漫渗。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甲烷气体爆炸应急预案因沼气浓度过高导致火灾、爆炸的应急措施:为防止火灾、爆炸的发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装导气筒并不定时排空焚烧,常年备用消防水源,还有干粉灭火器,推土机,足以应对一般突发事件(三级)一般的险情;在火灾、爆炸突发,重大突发事件(二级)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报请分管领导,调用处属各单位洒水车辆用于应急消防;确认在沼气燃烧、爆炸过程中有人员伤亡时,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一级)应急保障体系立即启动,报请局领导,同时拨打医疗、消防救援电话,警戒组、抢险组、搜救组、救护组等四个小组立即展开应急救援。1.1.2报警与管理(1)报警当发生火灾事故时,事故发现者应立即拨打119报警并拉响警报,同时按照火灾事故等级分类报告程序将情况及时、准确地逐级报告给上级领导。发生渗滤液的事故排放及渗滤液的渗漏及时通知报告给上级领导。(2)事故现场处理根据火灾事故等级,设立相应现场指挥、现场支持人员、现场抢险力量、抢险方案及各级事故上报人。应急处理流程如图8.4-1。(3)火灾事故抢险方案当填埋场发生火灾事故时,应迅速作出事故类别和等级判断,报警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对于火灾现场要进行积极抢险扑救,具体抢险方案如下:①对于一类火灾事故,场内立即停止一切作业,切断电源、气源、热源及一切可能引起火灾范围扩大的因素。迅速组织临时灭火指挥部,向邻近单位发出支援、防范通知。立即组织义务消防队根据平时训练,各负其责奋力扑救,积极采取灭火器灭火、警戒疏散、医疗急救等措施,扑救火灾控制事态蔓延,待消防队员到来时,配合其工作。保持现场临时指挥部对外通讯联络的畅通,随时向上级汇报火情。火灾扑灭后,加强现场监护,防止复燃。②对于二类火灾事故,场内立即停止一切作业,迅速组织临时灭火指挥部。指挥部立即组织义务消防队根据平时训练,各负其责奋力扑救,积极采取灭火器灭火、漏电堵漏、警戒疏散、医疗急救等措施,扑救火灾控制事态蔓延。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负责消防灭火的队员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开启消防水系统,在消防灭火队员的配合下切断电源、气源、热源和有关阀门等。并向邻近单位发出支援、防范通知。待消防部门人员到来时,将指挥权交与上级领导,一切听从上级指挥。保持现场临时指挥部对外通讯联络的畅通,随时向上级汇报火情。火灾扑灭后,加强现场监护,防止复燃。(4)周边单位发生火灾事故抢险方案①当周边单位发生火灾时,应及早了解火灾险情,对火灾过程及时监察。②若火灾威胁到安全,必要时将重要物资进行转移。③及时向企业、消防中队及有关单位报告险情。④如果火灾单位发出增援信息,应根据联防协议,积极进行配合火灾单位进行灭火。(5)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①关闭场区区雨水排放口,防止渗滤液和消防事故污水直接外排;②实施事后应急监测,主要是监测项目污水出水口的指标;③事故后总结、通告。图8.4-1应急处理流程图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评价结论通过对国内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产生的事故风险情况的类比分析可知,本项目通过采用严格、完善的管理手段可大大减少造成事故的可能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填埋场区的作业在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合理采用预防和应急风险发生的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条例》中规定,评价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公众参与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民意、民心以及社会团体和公众对该项目的要求和意见,使该项目的建设被公众充分认可,同时将公众参与的各方面意见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以利于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与公众有关的问题得到研究和协商解决,公众参与在环评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团体及公众有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的要求,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满足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的要求,所以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实行公众参与不仅仅是对环境影响评价自身的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体现。通过公众参与这种方式,将项目的有关情况反馈至公众,收集有关意见,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影响区域之居民,提供确定相关防治措施的依据,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意见。另外,公众参与将项目有关情况向公众公布,宣传我国的环保政策,体现管理部门对公众意见之重视,做好相互间的沟通,对评价项目的可行性有较好的参与作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是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进行调查活动,旨在了解社会各界及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态度、观点和建议,了解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情况,以避免片面性工作带来的困难和麻烦。公众参与有助于有助于确定出替代方案和设计方案以及减缓措施、有助于更广泛地取得建设项目周围群众的理解和支持。1.1调查范围和对象公众调查范围为建设项目沿线的居民点和敏感单位等,主要是直接受到影响的人或直接受到影响的团体的代表。按照X环[2007]99号文的要求,参与调查的单位中位于项目环境(含风险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单位数量不得少于70%,参与调查的个人中位于项目环境(含风险事故)影响范围内的个人数量不得少于70%。根据本项目所地的地理位置,确定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对象主要包括:附近村庄、企业及村委、政府机关、学校等。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公众参与内容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和《XX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进行三个阶段的公众参与。(1)第一阶段:项目环评信息公示包括现场公告及网上公示两种形式,公示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3)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4)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5)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6)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本项目已于2012年07月06日在XX市政府网(http://www.gdsihui.gov.cn/)进行第一次环评信息公示(见图9.2-1)。(2)第二阶段:报告书简本公示报告书编制完成后,通过网络或报纸等渠道进行报告书简本公示,并尽可能征求项目所涉及个人及相关单位的意见;本项目已于2012年7月30日在在XX市政府网(http://www.gdsihui.gov.cn/)进行第二次公示(见图9.2-2)。(3)第三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公众参与简本公示完成后,采取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张贴公示与周边居民、企业沟通交流等方式进行公众参与;现场公示见图9.2-3。通过张贴公告、发放调查表及网上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环评报告书简本等形式,让公众了解本项目建设情况、施工和营运期间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情况,征求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态度、意见、要求及建议。最后针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分析其是否合理及如何落实这些意见。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9.2-1第一次网上公示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9.2-2第二次网上公示(简本公示)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9.1-3附近敏感点现场公示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调查对象与参与方式本次公众参与活动采用了媒体公布、社会调查、问卷调查和咨询等多种方式。(1)媒体公布在环评公众网站上公布本项目的有关背景、主要内容和方案,简要介绍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开展情况,对区域交通、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拟采取的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及效果等,发布公众参与调查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参与的内容和要求、意见反馈方式、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等)。(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主要是通过随机采访的方式,征询社会不同人群就本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认识、意见及建议。在采访中首先向被采访者介绍有关情况(事先准备一个情况介绍,以方便被采访者了解情况),记录被采访者的谈话及性别、年龄、职业等。将事先准备好的调查表让被采访者填写。(3)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收集公众的意见,公众参与问卷调查表详见表9.3-1~2。(4)咨询咨询调查的单位包括影响范围内的主要单位(政府部门、附近镇政府等)共6份。受调查单位基本都为受本项目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占受调查单位总数的100%。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9.3-1XX市垃圾填埋场公众参与问卷调查表(个人)姓名性别文化程度年龄住址联系电话个人类别(打“√”选择)□当地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行政机关人员□学校教师或学生□其它(请写明)(1)项目概况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项目位于XX市下茆镇楼脚村。该填埋场红线内总占地面积175亩(11.67万m2),场区总库积210万m3,现状已使用库容约150万m3。为满足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在现有填埋场范围内新建占地面积为5.3万平方米,库容为55万m3,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00吨的标准化垃圾填埋场,并结合2015年底建设投产的垃圾焚烧工作,规划使用年限最长达10年。垃圾填埋场所接纳的垃圾主要是XX市城区、下茆镇、江谷镇、龙甫镇及罗源镇等镇区的城市生活垃圾(2)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环保措施①废水:主要包括渗滤液、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垃圾所产生的渗滤液由收集管网引至调节池,生活、生产废水也排入调节池,经项目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排放。②废气:主要包括填埋气体、填埋作业扬尘和飞扬物等。填埋气体收集后经除臭脱硫处理后排放;在填埋作业中,采取定期洒水的措施减少扬尘,设置漂浮网等来减少作业扬尘对环境的影响。③噪声:填埋场内的噪声主要来自填埋作业机械,如垃圾压实机、推土机、挖掘机、水泵等。将采取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以及采取减振、消音等措施。④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污泥和员工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物在本填埋场内填埋处理。(3)初步结论经过分析论证,本项目采取各项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后,将不会对水、大气、声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XX市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在环保上是可行的。为减少项目施工和运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广泛听取公众对项目在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请您认真填写此表。我们将汇总您的意见和要求,转达给建设单位参考。多谢合作!问题1您是否了解XX市垃圾填埋场项目的建设情况?了解()有所了解()不了解()问题2您认为本项目所在区域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废气()噪声()废水()固废污染()其它()问题3您认为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环境问题?施工废水()施工废气()施工噪声()施工固废()其它()问题4您认为本项目的建设能否有效改善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能()改善不大()不能()问题5本项目建成后您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空气污染()感官(视觉、嗅觉)不好()老鼠及蚊蝇滋生()水体污染()问题6对防治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产生的环境影响,您有什么好的建议?问题7若本项目采取先进有效的环保措施,您是否赞同本项目的建设?赞同()无所谓()不赞同()若您不赞同,请说明原因:问题8您对本项目的建设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和建议?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9.3-2XX市垃圾填埋场公众参与问卷调查表(单位)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联系电话(1)项目概况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项目位于XX市下茆镇楼脚村。该填埋场红线内总占地面积175亩(11.67万m2),场区总库积210万m3,现状已使用库容约150万m3。为满足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在现有填埋场范围内新建占地面积为5.3万平方米,库容为55万m3,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00吨的标准化垃圾填埋场,并结合2015年底建设投产的垃圾焚烧工作,规划使用年限最长达10年。垃圾填埋场所接纳的垃圾主要是XX市城区、下茆镇、江谷镇、龙甫镇及罗源镇等镇区的城市生活垃圾(2)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环保措施①废水:主要包括渗滤液、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垃圾所产生的渗滤液由收集管网引至调节池,生活、生产废水也排入调节池,经项目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达标排放。②废气:主要包括填埋气体、填埋作业扬尘和飞扬物等。填埋气体收集后经除臭脱硫处理后排放;在填埋作业中,采取定期洒水的措施减少扬尘,设置漂浮网等来减少作业扬尘对环境的影响。③噪声:填埋场内的噪声主要来自填埋作业机械,如垃圾压实机、推土机、挖掘机、水泵等。将采取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以及采取减振、消音等措施。④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污泥和员工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物在本填埋场内填埋处理。(3)初步结论经过分析论证,本项目采取各项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后,将不会对水、大气、声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XX市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在环保上是可行的。为减少项目施工和运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广泛听取各单位对项目在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请您认真填写此表。我们将汇总您的意见和要求,转达给建设单位参考。多谢合作!问题1您是否了解XX市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的建设情况?了解()有所了解()不了解()问题2您认为本项目所在区域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废气()噪声()废水()固废污染()其它()问题3您认为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环境问题?施工废水()施工废气()施工噪声()施工固废()其它()问题4您认为本项目的建设能否有效改善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能()改善不大()不能()问题5本项目建成后您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空气污染()感官(视觉、嗅觉)不好()老鼠及蚊蝇滋生()水体污染()问题6对防治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产生的环境影响,您有什么好的建议?问题7若本项目采取先进有效的环保措施,您是否赞同本项目的建设?赞同()无所谓()不赞同()若您不赞同,请说明原因:问题8您对本项目的建设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和建议?1.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1.1.1调查表发放和回收情况统计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先后有代表性地发出问卷122份(其中个人100份,单位22份),收回问卷122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被调查者个人信息表见表9.4-1,单位调查信息表见9.4-2。表9.4-1 公众参与受访者个人信息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职业文化年龄居住地址联系电话1邝水有男农民初中46下茆镇高亚二队0758-2曾金兰女农民小学73高亚武队0758-3邝忠男农民初中46下茆镇脚高龙村4邝天文男农民初中42下茆高亚二队0758-5邝金明男个体初中43下茆镇高龙村西二队6陈三男农民初中55下茆镇楼脚下一巷7邝森权男农民初中40下茆镇楼脚高龙0758-8李木娣女农民初中60下茆镇高龙村9邝隆富男农民高中48下茆镇高龙村0758-10邝锦成男农民小学61下茆镇脚楼高龙0758-11邝连男农民初中69下茆镇楼脚高龙12邝祥男农民小学73下茆镇高龙村13邝亮男个体初中58下茆镇高上寨14邝水金男农民高中59下茆镇高龙高亚0758-15邝天福男个体初中45下茆镇高龙村16邝志强男个体初中40下茆镇高龙村17邝林男个体初中40下茆镇高龙村18陈金生男个体初中65下茆镇青砖巷19邝全明男个体初中44下茆镇高龙二队20邝达艺男退休工人中专66下茆镇楼脚21吴月娥女农民文盲86下茆镇高龙村0758-22邝泉男农民初中61下茆镇高龙村0758-23邝文富男农民高中55下茆镇高龙村24邝成男自由职业小学42下茆镇楼脚高龙村0758-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5邝娇女农民小学62下茆镇寺尾村一队35号0758-26邝华男农民高中45下茆镇高龙村27邝为先男农民小学58下茆镇高龙村0758-28邝金友男失业初中58下茆镇高龙村29邝锦荣男农民初中58下茆镇高龙村0758-30邝森德男农民初中48下茆镇高龙村31梁仕娣女农民文盲68下茆镇高龙上寨0758-32邝木生男农民初中70下茆镇高龙村33邝亦棠男农民中学50下茆镇高龙村0758-34梁凤娣女农民初中54下茆镇高龙村35邝天忠男农民中学41下茆镇高西二村0758-36李二妹女农民初中48下茆镇高龙村37邝天基男农民初中37下茆镇高西二38邝明男农民初中40下茆镇高龙村0758-39邝水生男个体初中45下茆镇高龙村40陈伙强男农民中学26下茆镇楼脚下巷一41邝天桂男农民初中39下茆镇楼脚下巷一42陈金荣男农民初中28下茆镇楼脚下巷一43邝波涛男农民初中41下茆镇楼脚下巷一44邝北海男农民小学55下茆镇高龙村023号0758-45邝金月男农民中学75下茆镇高上塞46邝东男农民初中63下茆高龙西二队0758-47邝石栋男个体初中51下茆镇48邝志森男农民初中28下茆镇高龙村023号49陈木金男农民初中38下茆镇楼脚下巷一50李亚来女农民中学76下茆镇高亚二队51范英女农民初中53江谷镇斗竹村52黄爱女农民初中35江谷镇斗竹村53陈楠男农民初中28江谷镇旺塘村54陈海泉男农民初中45下茆镇楼脚村55陈木男农民初中42江谷镇旺塘陈村56莫容女农民初中32江谷镇黄塘李村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7乡浣妹女农民初中62江谷镇旺塘58陈木妹女农民小学70江谷镇黄塘李村59熊木喜男农民初中60下茆镇楼脚村60李教联男农民初中46下茆镇楼脚村61何玉梅女农民初中39江谷镇黄塘李村62陈美容女农民初中46江谷镇黄塘李村63乡全妹女农民小学43江谷镇黄塘李村64马炳娣女农民小学42江谷镇黄塘李村65熊金民男农民初中48下茆镇楼脚村66熊洪男农民小学60下茆镇楼脚村67谭金意女农民初中35江谷镇黄塘李村68熊天得男农民初中60下茆镇楼脚村69曾勤男农民初中42XX下茆镇70陈木梅女农民初中42下茆镇楼脚村—71陈里春男农民初中47下茆镇楼脚村72陈星男农民小学46下茆镇楼脚村—73莫志明男农民初中50江谷镇斗竹村74冼水珍女农民小学42江谷镇旺塘75莫新池男农民初中63江谷镇斗竹村76薛水金女农民小学45江谷镇斗竹村77陈松好女农民初中41江谷镇黄塘李村78林亚针女农民小学70江谷镇黄塘李村79吴成强男农民初中59江谷镇黄塘李村80莫石英男农民初中57江谷镇斗竹村81熊关熊男农民初中37下茆镇楼脚村82熊农光男农民初中46下茆镇楼脚村83陈友男农民小学50下茆镇楼脚村—84邝俊森男农民小学69下茆镇楼脚村85陈木杨男农民小学61下茆镇楼脚村—86陈木金男农民初中46下茆镇楼脚村87伦光妹男农民高中69江谷镇斗竹村—88李银喜女农民初中39江谷镇斗竹村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9乡关娣女农民初中40江谷镇斗竹村90黄娇女农民初中62江谷镇斗竹村91李连针女农民初中37下茆镇楼脚村92李有男农民初中47江谷镇黄塘李村93熊书林男农民高中55下茆镇楼脚寺尾94陈文才男农民中学38下茆镇楼脚寺尾95文贤娇女农民初中61下茆镇楼脚寺尾—96陈光文男农民小学45下茆镇楼脚寺尾—97熊建成男农民初中62下茆镇楼脚寺尾98江海英女农民初中36江谷镇斗竹村99苏瑞英女农民小学45下茆镇楼脚寺尾100潘水娇女农民初中50江谷镇旺塘村表9.4-2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单位名称联系人单位地址联系电话1XX市江谷镇人民政府洗永平江谷镇石岗庙五号0758-2XX市下茆镇人民政府黄锦新XX下茆镇德政路七号0758-3XX市国土资源局李世孟XX市行政中心北侧0758-4XX市林业局范伙才XX市曙光路22号0758-5XX市农业局张桂新XX市光明南路33座0758-6XX市水务局叶显华XX市高观东路2号0758-7下茆村委会李松盛下茆村0758-8苏东霖中学江成河下茆镇新圩0758-9下茆镇安老院林玉金下茆镇前进路7号0758-10楼脚村委会邝锦荣下茆镇楼脚村11XX市下茆镇卫生院李彩云下茆镇前进路6号12下茆镇龙湾村委会/下茆镇龙湾村13下茆镇南塘村委会方汝金下茆镇南塘村14下茆镇高崀村委会郑敬洲下茆镇高崀村15下茆镇上茆村委会宋能超下茆镇上茆村16下茆镇马陂村委会官金波下茆镇马陂17下茆镇石罗村委会李开恒下茆镇石罗村18下茆镇蒲洞村委会钟金水下茆镇蒲洞村19下茆镇下茆社区居委会陈伯才下茆镇德政路7号20江谷镇清平村委会顾煜仔江谷镇清平村21江谷镇黎寨村委会张开海江谷镇黎寨村22江谷塘旺塘村委会刘金华江谷镇旺塘村1.1.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1)公示期公众意见调查结果自2012年7月在项目所在区域、“XX市政府网”发布《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第一次网上公示和第二次网上公示(简本公示)》后,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均未收到包括电话、邮件、信件、传真等信息的公众反馈意见,这里不再统计分析。(2)敏感点公众意见调查结果调查表共发出100份,收集回来100份,回收率100%。从调查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调查对象知道和了解本项目的建设,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将会有效改善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但普遍对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水污染以及可能会滋生老鼠及蚊蝇等问题较为关心。主要调查意见详见表9.4-3。表9.4-3本项目公众参与意见分析表1.您是否了解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选项了解有所了解不了解人数82人15人3人所占比例82%15%3%2.您认为本项目所在区域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选项废气噪声废水固废污染其它人数15人2人45人38人所占比例15%2%45%38%3.您认为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环境问题?选项施工废水施工废气施工噪声施工固废其它人数12人20人12人56人所占比例12%20%12%56%4.您认为本项目的建设能否有效改善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选项能改善不大不能人数100所占比例100%5.本项目建成后您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选项空气污染感官不好老鼠及蚊蝇滋生水体污染人数65人2人12人21人所占比例65%2%12%21%6.对防治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产生的环境影响,您有什么好的建议?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①采用密闭式垃圾运输车辆,减少对沿途村庄的影响;②做好填埋场防渗工作,避免对周围水体及地下水产生污染;③做好填埋场臭气的治理工作,减少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④加强绿化和环境卫生,减少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⑤按照行业规范标准运营,加强管理;⑥严格落实污染治理措施,建设期间将环保工作落实到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⑦及时解决好群众的合理环保要求和意见。7.若本项目采取先进有效的环保措施,您是否赞同本项目的建设?选项赞同无所谓不赞同人数95人5所占比例95%58.您对本项目的建设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无另外,本项目专门对项目所在地镇政府、用地主管部门的调查意见,主要包括下茆镇政府、江谷镇政府、XX市农业局、XX市国土资源局、XX市水务局、XX市林业局、下茆村委会、苏东霖中学、下茆镇安老院、楼脚村委会、XX市下茆镇卫生院等评价范围内22家单位的意见;第一次调查时楼脚村对本项目持反对意见,其它均同意本项目的建设。后通过对楼脚村委的专门回访,详细了解反对的原因,并进行解释,明确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现状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的防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且新建填埋场为标准无害化卫生填埋场,向村委说明本次XX市对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决心,以及省里相关部门的要求,使楼脚村委对本项目的建设由原来的反对转变为无所谓态度。1.1.1公众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1、个人调查结果分析在100份调查表中,100%的受访者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没有反对本项目的建设。公众普遍认为本项目的建设能有效改善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但是也对本项目产生的废气、渗滤液等方面的污染也表示了较大的担忧,提出了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希望和建议。因此,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投入运营后,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设单位应继续进行对本项目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提高公众对建设项目的认可程度。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加强与周边群众、单位的沟通,密切与周围群众的关系,消除其不必要的担忧;(2)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须按照高技术、高标准和高要求进行,保证治理措施的资金到位,保证治理措施的运转正常,确保垃圾填埋场的安全使用和维护保养,确保达标排放。对填埋场区进行消毒和病虫害的消杀,防止病菌、虫害的发生和疾病的传播;(3)建设单位须在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方面投入一定资金,确保垃圾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洒漏问题;(4)垃圾填埋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及固废等污染物的排放,必须控制在有关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不使本区域的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以保证周围人群的健康。2、单位调查结果分析通过附近村委、学校、医院等敏感单位和主要政府单位等22家单位的调查,100%的受访单位均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没有反对本项目的建设。经调查,各单位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如下:表9.4-4单位调查意见统计结果序号单位名称态度、意见或建议1XX市江谷镇人民政府赞成;意见和建议:无。2XX市下茆镇人民政府赞成;意见和建议:无。3XX市国土资源局赞成;意见和建议:无。4XX市林业局赞成。建议:以保护环境为主,将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垃圾分离,废物利用;意见:无意见。如果征及占用林地,应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5XX市农业局赞成。建议:关键是要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意见:建设加强项目建设区周边群众的沟通解释工作。6XX市水务局赞成。建议:施工期间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建立环境影响预报机制,定时公报环境影响指标。意见:无。7下茆村委会赞成;意见和建议:无。8苏东霖中学赞成。建议:确保不影响和污染环境;意见:做到无害、无污染、不影响广大群众的生活。9下茆镇安老院建议:无;意见:做到空气清新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绝不能影响我镇群众的身心健康。10楼脚村委会第一次态度:反对原因:担心讲一套做一套,管理不到位,管理不善;建议:搬迁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回访态度:无所谓;意见和建议:无。11XX市下茆镇卫生院赞成。建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管理、监督,落实各项操作规程;意见:同意采取先进的环保措施建设,但一定要按高标准设施建设。12下茆镇龙湾村委会赞成。意见:最好远离民居,确保居民健康;13下茆镇南塘村委会赞成;建议:现时的问题空气、感官、老鼠及蚊蝇滋生,水体污染处理好;意见:因我村委会在下游,希望垃圾废水要处理好。14下茆镇高崀村委会造成。意见或建议:无。15下茆镇上茆村委会赞成。意见或建议:无。16下茆镇马陂村委会赞成。意见或建议:无。17下茆镇石罗村委会赞成。建议:加强环保监测,防止环境污染,职能部门定期督查;意见:本项目必须以人为本,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处理好垃圾,防止空气污染,定期消毒除害,以绿色环保的标准投资项目建设,让村民有一个清静的生活环境。18下茆镇蒲洞村委会赞成。意见或建议:无。19下茆镇下茆社区居委会赞成。建议:做好管理工作,及时做好垃圾处理、消毒;意见:运输垃圾过程中估好密封,避免运输途中垃圾到处理飞的现象。20江谷镇清平村委会赞成。意见或建议:无。21江谷镇黎寨村委会赞成。意见或建议:无。22江谷塘旺塘村委会赞成。意见或建议:无。1.1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答复及采纳情况针对本项目公众意见调查提出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设单位进行了具体的回复。1.1.1关于垃圾运输问题本项目拟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选购先进的垃圾运输设备,组织对垃圾运输车防滴漏进行技术攻关;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安排环卫洒水车每天对进场路段沿线进行冲洗和消毒,污染严重的地段则多次进行冲洗;(3)对全市垃圾运输车实行“准运证”制度,规定从事生活垃圾运输的车辆需经审验合格,发放准运证,方可营运。同时定期对垃圾运输车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车辆,责令其整改或取消其营运资格;(4)严格执行垃圾运输操作规程,要求车辆上路前尽量将车厢内污水放净,拧紧密封盖,并将接水槽内垃圾冲洗(清理)干净,后料斗内严禁装载垃圾,避免垃圾和污水滴漏;(5)明确车辆司机及维修人员工作职责,增强责任心,做到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6)定期组织检查组上路检查车辆,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运输车污水滴漏污染道路的现象发生。1.1.1关于废水污染问题本项目拟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垃圾填埋场设置防渗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收集场区地步渗滤液进入调节池,生活污水及其他清洗废水与渗滤液一起处理,采用“UASB+MBR+混凝沉淀+膜过滤”工艺。污水站废水处理达标后,30%的浓液无法后续处理,拟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剩余的70%尾水达标排放;(2)本项目投入运营前,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规定设置地下水采样井5口,并由环保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对地下水、地表水及菌群指标等做本底监测并存入档案,在填埋场投入使用后每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人畜饮水受污染。1.1.2关于废气污染问题本项目拟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垃圾填埋场设置导气系统,通过导气系统收集填埋气体后采用除臭、脱硫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周围的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垃圾填埋过程中实施即日覆土、中间覆土和最终覆土,对渗滤液调节池表面加盖、终场单元表面种植绿化,减少臭气散发,填埋场外臭气可以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4554-93)的要求;(3)从环境空气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与本项目相距最近的村庄是西南面的高龙村,距离为700m,满足最大防护距离要求。1.1.1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对于公众调查中赞成本项目建设的个人和单位提高的意见和建议均表示接采纳,并按各调查结果的要求独一落实到后续建设及管理工作中。所有调查单位中,除了楼脚村委对本项目的态度为无所谓外,其它单位均赞成本项目的建设,表明本项目的改扩建是符合大众的意愿的,既能够实现现有污染的削减,又能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出路,是一项能够取得良好环境效益的公益工程。1.2公众参与结论公众意见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关单位及附近居民对本项目的建设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没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本项目的建设能有效改善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但是也对本项目产生的废气、渗滤液等方面的污染也表示了较大的担忧,提出了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希望和建议,同时也要求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尽可能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建设单位认真考虑和研究了公众参与的有关内容和结论,对当地居民和有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表示采纳,并明确表示将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定,采用具体可行的废气、渗滤液等污染防治污染技术,严格控制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污染物的排放,做到达标排放。建设单位同时还表示将加强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将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污染以及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产业政策及选址合理性分析1.1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1.1项目历史发展过程XX市城市生活垃圾现状处理主要是采用简易填埋方式,因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填埋场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建设和管理。由于XX城区和周边镇区、村庄生活垃圾无处堆填,1992年开始在XX市下茆镇楼角村征用低洼山地对生活垃圾进行简易堆填,形成现状的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总占地175亩(m2),设计处理规模为300t/d,堆填高约为18m,总库容达到210万m3。因XX市尚未建成规范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现状垃圾场为简易堆填,不符合规范的要求。2009年后,因现有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有限,XX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一直以来寻求最好的出路,曾与投资单位探讨BOT方式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但因资金、用地等原因,暂时未得到妥善解决。目前,该垃圾填埋场的废水、废气等治理工程尚未建设,垃圾仅是进行了简单的集中堆放,未进行卫生填埋及无害化处理,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蚊蝇滋生。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填埋气体等有害废水、废气均未得到有效治理,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及周围环境空气已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若不对该填埋场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必将会引起严重的污染事故发生。因此,该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如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达到预期治理效果,将会明显改善现垃圾堆放场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为了解决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处置,决定对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改扩建,通过在现有简易填埋场东北侧新建一座55万m3无害化卫生填埋场的同时,对现有简易填埋场实施封场等综合整治措施,并新建一系列的环保配套设施,保证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既实施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又对现有简易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进行综合整治,解决现有简易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无组织乱流乱排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问题,以及恶臭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影响周围环境空气的问题,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以新带老”措施,最终实现区域污染物削减的目的。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场址选择原则本项目选址参照建设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规定,以及本项目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处理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洪泛区和泄洪道;(3)处理厂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4)处理厂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5)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6)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7)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参照《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垃圾综合处理厂要达到如下环保要求:(1)生活垃圾处理厂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2)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3)生活垃圾处理厂选址应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4)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对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生活垃圾处理厂产生的水解液、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生活垃圾处理厂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以及合理的防护距离。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处理场选址除应符合《生活垃圾处理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处理技术规范》(CJJ17-2004)规定以及相关标准的规定,还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2)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3)交通方便,距离合理;(4)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综合处理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1.1.1选址合理性分析在垃圾填埋场选址阶段,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会同规划、环保、设计、国土、地质等部门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了多方选址,但由于XX市辖区内绝大部分都已规划或建设,在多方论证的情况下,认为选择在XX市原垃圾堆放场位置建设较为合理,符合XX市总体规划,填埋工艺符合产业政策,在XX市内未能找到预选场址方案。本评价将结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范》(CJJ93-2003)中的有关规定,论述本项目场址选择合理性。本项目选址与相关规范相符性分析详见表10.1-1。表10.1-1本项目选址与相关规范相符性分析一览表文件选址要求项目情况对比相符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推荐指标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场址属于低山丘陵区,基本符合XX市相关规划的要求。基本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场址库容最多可使用10年。符合交通方便,运距合理。距离服务区最远距离约10km。运输途经260道,运距合理,交通便捷。符合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场址所在地没有居民点。符合选址应有选址有符合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局、环保、环卫、国土、设计等有关部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禁止指标活动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场址所在地不属于断裂带范围内,不属于石灰坑及溶岩洞区。不属于地下水集中供给水源地及补给区。场址不属于地下水集中供给水源地及补给区。不属于洪泛区和泄洪道。场址不属于洪泛区和泄洪道。不属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禁止指标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场区的东面为鱼羊河,根据调查该河流不属于人畜供水点。不属于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地区。场区的设计中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应距河流和湖泊50m以上。不属于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XX市现状中无民用机场。不属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强制指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应位于城市规划建成区之外、地质情况较为稳定、取土条件便利、具备运输条件、人口密度低、土地及地下水利用价值低的地区,并不得设置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蕴矿区内。本项目拟建址位于XX市城市规划建成区之外,地质稳定,周围为山坡地,取土便利,场内已有建成道路,交通便利,同时本项目周围没有居民,最近村庄距离项目约700m,项目内没有农田耕种,且本项目不在水源保护区内,地下不属于矿区。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距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5km,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km,距居民点应大于0.5km。本项目拟建址距离XX市建成区距离大于5km,距最近村庄700m。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用地内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应小于20m,并沿周边设置。在本项目各生产单元之间及项目周边设置20m宽的绿化隔离带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本项目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布局、处理工艺等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的有关规定,该技术规范未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等方面提出强制性要求。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HJ564-20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范》(CJJ93-2003)本项目设置了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地表水、地下水收集系统,并对填埋场产生的虫害等进行控制,并对填埋场进行跟踪监测。按照规范进行垃圾的进场计量、填埋及封场。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范》(CJJ93-2003)中的相关规定。1.1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XX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属鼓励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指出: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本项目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符合相关产业政策。1.2填埋规模设置合理性根据第三章工程分析可知,目前XX市垃圾产生量约340t/d,2015年垃圾产生量为396.4t/d;本改扩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5.3万m2,设计库容为55万m3,设计处理规模为400t/d,规划设计接纳XX市2013~2015年三年期间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表明本项目设计处理规模400t/d>396.4t/d可满足2015年生活垃圾填埋的要求。根据XX市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在2015年底前建成一座600吨/天的垃圾焚烧厂,到时XX市生活垃圾实现全部焚烧处理。现按照每天379吨垃圾计算[2013~2015年垃圾平均量(361.42+378.91+396.40)/3=379吨/天],三年共产生的垃圾量约41.5万吨,按填埋后压实密度为0.8计,所需填埋场的容积为51.88万m3,因此,为了对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建设单位决定在现有垃圾填埋场东北侧区域新建一座55万m3的标准化无害化填埋场,以满足2015年前XX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的需要。根据规划,XX市2015年底前规划新建一座600吨/天垃圾焚烧厂,总占地面积约90亩,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运行期间(2015~2025年)XX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96.4~438.3t/d,未达垃圾焚烧量600t/d的要求,每天仍可将取出填埋场中约160~200t/d的垃圾送入垃圾焚烧厂处理,平均值取180t/d,即6万t/a,可陆续将现有简易填埋的垃圾全部挖出焚烧处理,最终实现简易填埋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根据垃圾成分分析报告,XX市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生活垃圾焚烧后产生10%的灰渣,600吨/天垃圾焚烧处理每年产生的废灰渣量为:600×333×10%=19980吨;灰渣的压实密度可以达到1.2吨/立方米,每年回填量为:19980/1.2=1.66万m3;本次新建填埋场库容55万m3,按10年考虑,灰渣回填16.6万m3,多余库容38.4万m3作为XX市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的改扩建及2015年后建成投产的垃圾焚烧厂可彻底解决XX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表明本改扩建项目填埋规模的设置是合理的。1.1与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1)与《XX市总体规划(2006-2025)》相符性根据《XX市总体规划(2006-2025)》,XX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中调北控”的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指引,调整市域中部江谷、下茆、龙甫等镇分散发展模式,集中发展市级工业园区,提高其发展档次和水平。适当控制北部地区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发展,严格保护北部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XX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规划提出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形成“一主二副四组团、一主一次发展轴”的园城互动、组团发展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构建江谷-下茆城市副中心:通过龙湾陶瓷工业城的建设,整合江谷、下茆两镇的发展,使两镇在城镇空间上进行协调,整体联动,共同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成为市域中部的城市副中心,并成为XX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基础。根据《XX市江谷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该项目所在位置属于工业用地和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污水处理厂),因此,该项目的选址与《XX市江谷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不相符的情况。但经申请,考虑到本项目用地周边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需求的迫切性、经济性、环保性以及XX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精神,XX市城乡规划局原则同意该项目的选址;同时根据《关于调整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工程建设用地规划方案问题的批复》(四府批[2012]107号),原则同意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工程建设用地规划调整方案,在江谷精细化工基地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工程建设用地之间设置20米宽的防护林分隔带。另外,江谷镇人民政府同意对《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调整方案》,具体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如下:规划建设无害化填埋场范围为现状填埋场用地边线,改扩建时周边布置不小于20米宽防护绿地,与化工基地完全分开。江谷镇人民政府对江谷化工园区原有控制性详规附图进行确认盖章,同意调整方案,并承诺将开展相关规划调整工作,同时取得XX市国土资源局、XX市城乡规划局的同意。具体详见图10.4-1。从上述分析可知,该项目的选址通过对《XX市江谷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确保填埋场与工业园区之间的退缩20米的防护林带,符合《XX市总体规划(2006-2025)》和《XX市江谷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符合《XX市江谷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相符性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珠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广东改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规划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把XX市整体列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范畴,为XX市科学发展定向导航。XX是XX市的“东大门”,也是打造广佛X经济圈的前沿阵地。XX如能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挥优势,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造性地推动《规划纲要》落实,必将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XX在新一轮科学发展中坐上头班车、进入快车道。改革开放的成功使得广东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目前正在蔓延加深的全球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一系列改革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产业价值偏低”、“创新能量不足”、“环境污染”、“资源环境约束”、“公共服务不足”、“文化软实力不强”,已经成为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警惕。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XX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为XX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项目的建设是XX市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重要措施之一。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0.4-1江谷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与《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相符性根据《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构建绿色广东是主要任务之一,实施绿色广东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统筹乡镇和农村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开展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示范工程建设。在珠三角地区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系统,并逐步向X东西北地区推广。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提倡热电厂、垃圾焚烧厂、水泥厂等协同处置污泥。以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为重点,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妥善处理城镇建筑垃圾。到2015年,全省各县均建成1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其中珠三角地区达到85%以上;重点监管单位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本项目的建设属于XX市唯一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县级建设《纲要》中要求各县建成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要求。(3)与《XX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相符性分析《XX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强固体废物的综合治理,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实施医疗垃圾集中统一处置,推广生活垃圾、污泥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提高电子废物回收利用技术水平。做好环保前置审批,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新上污染重、治理难的项目。贯彻执行国家鼓励环保投入的政策,促进环保投入的多元化、社会化,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的市场化、产业化,促进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与《XX市总体规划(2006-2025)》、《XX市江谷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XX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是相符的。1.1小结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防治技术政策,垃圾填埋场选址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范》(CJJ93-2003)等方面的要求。但由于场区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为防止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填埋库区必须进行高标准的防渗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标准,严格进行卫生填埋作业。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改扩建是合理可行的。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1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1.1清污分流为减少雨水产生的污水量,整个填埋场区按雨污分流要求设计。通过对地表水的收集,阻止地表水不受控制地进入填埋区或调节池。在填埋场运行过程中,有大面积的待填埋区域敞开,降雨时这些区域内汇集的地表径流即成为垃圾渗滤液。为降低渗滤液产生量,填埋场必须控制区域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的入渗量,为此应设置由环场截洪沟和场区内分区临时截洪沟组成的完整防洪排水系统。本项目所处地段是一片低洼地,三面环山。填埋区外所有收集的地表水沿厂区分界线道路边的永久截洪沟的低洼处排出。所有地表水明渠的设计基于50年返回期降雨标准,并预留有缓冲区。同时,在没有缓冲区的情况下,明渠的设计可以达到100年返回期降雨标准。1.1.2废水治理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等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第二时段)、《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级标准(二者取其严者)后,30%的浓液无法后续处理,拟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多余尾水直接外排。1.1.3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时废水防治措施若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不能正常处理废水,则应迅速停止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并采用污水泵将渗滤液导入渗滤液调节池中进行暂存,同时对污水处理站进行抢修。本项目拟设置一个总容积约2300m3的渗滤液调节池,足以容纳约18天的包括渗滤液在内的各类废水,确保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时,渗滤液等废水不外排,不会对地表水体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为了有效控制暴雨天气降雨引起的渗滤液大量增加可能导致的溢流事故排放,拟对渗滤液调节池表面进行加盖处理,保证雨天雨水不进入渗滤液调节池。此外,本项目拟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已填埋的垃圾覆土层表面覆盖1.0mm厚的HDPE土工膜,保持5%的坡度坡向下游受纳水体,将膜上的大气降水排出场外,最大限度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在采取以上各类防治及辅助措施后,当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无法正常运行时,可确保本项目渗滤液等废水不外排,不会对周围地表水体产生不良影响。1.1.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选择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BOD5从60~45000mg/L,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1)渗滤液处理工艺的现状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离子交换、膜渗析、气提及湿式氧化法等多种方法,在COD为2000~4000mg/L时,物化方法的COD去除率可达50%~87%。和生物处理相比,物化处理不受水质水量变动的影响,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尤其是对BOD5/COD比值较低(0.07~0.20)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物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因此目前垃圾渗滤液主要是采用生物法。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以及二者的结合。好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池、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和滴滤池等。厌氧处理包括上向流污泥床、厌氧固定化生物反应器、混合反应器及厌氧稳定塘。(2)渗滤液处理介绍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渗滤液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污水的特点:BOD5和COD浓度高、金属含量较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氨氮的含量较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在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中,将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是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填埋场通常远离城镇,因此其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有一定的具体困难,往往不得不自己单独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①好氧处理用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等好氧法处理渗滤液都有成功的经验,好氧处理可有效地降低BOD5、COD和氨氮,还可以去除另一些污染物质如铁、锰等金属。在好氧法中又以延时曝气法用得最多,还有曝气稳定塘和生物转盘(主要用以去除氮)。下面将分别予以介绍。②活性污泥法1)传统活性污泥法:渗滤液可用生物法、化学絮凝、炭吸附、膜过滤、脂吸附、气提等方法单独或联合处理,其中活性污泥法因其费用低、效率高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美国和德国的几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污泥浓度来降低污泥有机负荷,活性污泥法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例如美国宾州FallTownship污水处理厂,其垃圾渗滤液进水的CODCr为6000~21000mg/L,BOD5为3000~13000mg/L,氨氮为200~2000mg/L。曝气池的污泥浓度(MLVSS)为6000~12000mg/L,是一般污泥浓度的3~6倍。在体积有机负荷为1.87kgBOD5/(m3·d)时,F/M为0.15~0.31kgBOD5/(kgMLSS·d),BOD5的去除率为97%;在体积有机负荷为0.3kgBOD5/(m3·d)时,F/M为0.03~0.05kgBOD5/(kgMLSS·d),BOD5的去除率为92%。该厂的数据说明,只要适当提高活性污泥法浓度,使F/M在0.03~0.31kgBOD5/(kgMLSS·d)之间(不宜再高),采用活性污泥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垃圾渗滤液。许多学者也发现活性污泥能去除渗滤液中99%的BOD5,80%以上的有机碳能被活性污泥去除,即使进水中有机碳高达1000mg/L,污泥生物相也能很快适应并起降解作用。在低负荷下运行的活性污泥系统,能去除渗滤液中80%~90%的COD,出水BOD5<20mg/L。对于COD:4000~13000mg/L、BOD5:1600~11000mg/L、NH3-N:87~590mg/L的渗滤液,混合式好氧活性污泥法对COD的去除率可稳定在90%以上。众多实际运行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表明,活性污泥法比化学氧化法等其它方法的处理效果更佳。2)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及MBR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法等改进型活性污泥流程,因其具有能维持较高运转负荷,耗时短等特点,比常规活性污泥法更有效。同济大学徐迪民等用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试验证明:在控制运行条件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过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卓越。最终出水的平均CODCr、BOD5、SS分别从原来的6466mg/L、3502mg/L以及239.6mg/L相应降低到CODCr<300mg/L、BOD5<50mg/L(平均为13.3mg/L)以及SS<100mg/L(平均为27.8mg/L)。总去除率分别为CODCr96.4%、BOD599.6%、SS83.4%。处理后的出水若进一步用碱式氯化铝进行化学混凝处理,可使出水的CODCr下降到100mg/L以下。两段法处理渗滤液的氮、磷也均较一般生物法为佳。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0.5%;氮的平均去除率为67.5%。此外该法运行弥补厌氧好氧两段生物处理法第一段形成NH3-N较多,导致第二段难以进行和两次好氧处理历时太长的不足。物化活性污泥复合处理系统:由于渗滤水中难以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所占的比例高,存在的重金属产生的抑制作用,所以常用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相结合的复合系统来处理垃圾渗滤液。对于BOD5~1500mg/L、Cl-800mg/L、硬度(以CaCO3计)800mg/L、总铁600mg/L、有机氮100mg/L、TSS300mg/L、SO2-4300mg/L的渗滤液,有学者采用该方法进行处理,发现效果很好,其BOD5、COD、NH3-N、Fe的去除率分别达99%、95%、90%、99.2%。该系统中的进水通过调节池后,可以避免毒性物质出现瞬时的高浓度而对活性污泥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在澄清池中加入石灰,可去除重金属和部分有机质;气提池(进行曝气,温度低时加入NaOH)能去除进水50%的NH3-N,从而使NH3的浓度处于抑制水平之下;由于废水中磷被加入的石灰所沉淀,且pH值过高,因而需添加磷和酸性物质;活性污泥系统可以串联或并联使用,运行时可通过调节回流污泥比来选用常规法或延时曝气法处理,具有较大的操作灵活性。③曝气稳定塘与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气稳定塘体积大,有机负荷低,尽管降解进度较慢,但由于其工程简单,在土地不贵的地区,是最省钱的垃圾渗滤液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小试、中试及生产规模的研究都表明,采用曝气稳定塘能获得较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例如英国在BrynPostegLandfill投资60000英镑建立一座1000m3的曝气氧化塘,设2台表面曝气装置,最小水力停留时间为10d,氧化塘出水经沉淀后流经3km长的管道入城市下水道。此系统1983年开始运行,渗滤液最大CODCr为24000mg/L,最大BOD5为10000mg/L,F/M=0.05~0.3kgCOD/(kgMLSS·d),水量变化范围0~150m3/d,出水BOD5平均为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4mg/L,但偶然有超过50mg/L的时候,COD去除率达97%,但在运行过程中需投加P,考虑到日常运行费用,投资偿还及其利息,与渗滤液直接排至市政管网相比,每年可节约750英镑。英国水研究中心(WaterResearchCenter)对东南部NewParkLandfill的CODCr>15000mg/L的渗滤液也做了曝气稳定塘的中试,当负荷为0.28~0.32kgCOD/(kgMLSS·d)或者说为0.04~0.64kgCOD/(kgMLSS·d),泥龄为10d时,COD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98%和91%以上。在运行过程中也需要投加磷酸。④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的优点,而且生物膜上能生长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硝化菌之类。加拿大BritishColumbia大学的C.Peddie和J.Atwater用直径0.9m的生物转盘处理CODCr<1000mg/L,NH3-N<50mg/L的弱性渗滤液,其出水BOD5<25mg/L,当温度回升,微生物的硝化能力随即恢复。但是应当指出,这种渗滤液的性质与城市污水相近,对于较强的渗滤液此方法是否适用还待研究。⑤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的有目的运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直到近20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不断开发出新的厌氧处理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等特点,使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很大进步,在处理高浓度(BOD5≥2000mg/L)有机废水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厌氧生物处理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能耗少,操作简单,因此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廉,而且由于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少,如其BOD5/P只需为4000∶1,虽然渗滤液中P的含量通常少于1mg/L,但仍能满足微生物对P的要求。用普通的厌氧硝化,35℃、负荷为1kgCOD/(m3·d),停留时间10d,渗滤液中COD去除率可达90%。近年来,开发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有: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及分段厌氧硝化等。⑥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滤池适于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加拿大HalifaxHighway101填埋场渗滤液平均COD为12850mg/L、BOD5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COD为0.7,pH为5.6。将此渗滤液先经石灰水调节至pH=7.8,沉淀1h后进厌氧滤池(此工序还起到去除Zn等重金属的作用),当负荷为4kgCOD/(m3·d)时,COD去除率可达92%以上;当负荷再增加时,其去除率急剧下降。加拿大Toronto大学的J.G.Henry等也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地用厌氧滤池分别处理年龄为1.5年和8年的填埋场渗滤液,它们的COD各为14000mg/L和4000�mg/L,BOD5/COD各为0.7和0.5,当负荷为1.26~1.45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24~96h时,COD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当负荷再增加,其去除率也急剧下降。由此可见,虽然厌氧滤池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时负荷可达5~20kgCOD/(m3·d),但对于渗滤液其负荷必须保持较低水平才能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⑦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英国的水研究中心报道用上向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COD>10000mg/L的渗滤液,当负荷为3.6~19.7kgCOD/(m3·d),平均泥龄为1.0~4.3d,温度为30℃时COD和BOD5的去除率各为82%和85%,它们的负荷比厌氧滤池要大得多。在厌氧分解时,有机氮转为氨氮,且存在NH4+NH3+H+反应。若pH>7时,平衡中的NH3占优势,可用吹脱法去除。但厌氧分解时pH近似等于7,因此出水中可能含有较多的NH4+,将会消耗接纳水体的溶解氧。⑧厌氧与好氧的结合方式虽然实践已经证明厌氧生物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有效性,但单独采用厌氧法处理渗滤液也很少见。对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采用厌氧�好氧处理工艺既经济合理,处理效率又高。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达86.8%和97.2%。A、厌氧好氧生物氧化工艺(厌氧硝化和生物氧化塘):西南师大生物系对pH为8.0~8.6,COD为16124mg/L,BOD5为214~406mg/L、NH3-N为475mg/L的渗滤液采用厌氧好氧生物化学法处理,取得出水pH为7.1~7.9,COD为170.33~314.8mg/L,BOD5为91.4mg/L、NH3-N为29.1mg/L的良好效果。B、厌氧氧化沟兼性塘工艺:下面结合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作以下说明及分析。李坑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按流量300m3/d设计,进水BOD5为2500mg/L、CODCr为4000mg/L、NH3-N为1000mg/L、SS为600mg/L、色度为1000倍;出水BOD5为30mg/L、CODCr为80mg/L、NH3-N为10mg/L、SS为70mg/L、色度为40倍。选用工艺流程为:厌氧氧化沟兼性塘絮凝沉淀。当进水水质较好,兼性塘出水达标时,即可直接将兼性塘水向外排放;而当进水水质较差,兼性塘出水达不到排放标准时,则启用混凝沉淀系统,再排放沉淀池上清液。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从目前该套工艺的运行情况来看,当进水的COD较高时,出水水质良好;一旦COD降低,特别是冬季低温少雨,COD降低到不利于生化处理时,出水各水质成分均偏高难以达标,出水呈棕褐色,尽管启用絮凝沉淀系统,效果仍不理想。由此可见,对于渗滤液的色度和NH3-N的有效去除,对生化处理将产生有利影响。C、厌氧+气浮+好氧工艺:大田山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采用的是此工艺,根据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对类似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检测资料及模拟试验,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定出渗滤液污水处理设计参数。进水水质CODCr为8000mg/L、BOD5为5000mg/L、SS为700mg/L、pH值为7.5;出水水质CODCr为100mg/L、BOD5为60mg/L、SS为500mg/L、pH值为6.5~7.5。针对该场远离市区的特点,为便于管理和节省能耗,经比较后选用厌氧和好氧联合处理工艺。厌氧段为上向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好氧段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加化学混凝沉淀和生物氧化塘,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剩余污泥经浓缩后送回填埋场处理。考虑到渗滤液水质变幅较大的特点,在厌氧段后加入气浮工艺,提高处理能力以应付进水水质偏高的情况。目前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设计采用厌氧气浮好氧工艺处理渗滤液。D、UASB氧化沟稳定塘,福州市于1995年建成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的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场--福州市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垃圾渗滤液水量为1000m3/d;垃圾渗滤液水质(入口)为CODCr为8000mg/L、BOD5为5500mg/L;处理水质要求(出口)为CODCr去除率95%、BOD5去除率97%。设计采用上向流式厌氧污泥床奥贝尔氧化沟稳定塘工艺流程。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集中到贮存库,依靠库址的较高地形,自流到集水池、格栅,经巴式计量槽计量后,靠势能流至配水池,再依靠静水头压至上向流式厌氧污泥床。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流至一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自流到奥贝尔氧化沟,沉淀污泥靠重力排至污泥池,污泥定期用罐车送到垃圾填埋场。污水在奥贝尔氧化沟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奥贝尔氧化沟采用三沟式A/O工艺,具有先进的污水脱氮处理效果。该工艺突出的优点是在第一沟中既能对氨氮进行硝化,又能以BOD为碳源对硝酸盐进行反硝化,总氮去除率可达80%,由于利用了污水中BOD作碳源,导致污水中的BOD5被去除,减少了污水中的需氧量。为了提高氧化沟脱氮效果,把第三沟的出水用潜水泵再抽至第一沟进行内回流,在第一沟中进行反硝化。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氧化沟处理的污水流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澄清水自流至稳定塘进行生物处理。二沉池的剩余污泥靠重力排至浓缩池。浓缩池中的上清液回流至氧化沟处理,其浓缩后的污泥用潜水泵抽至罐车输送到垃圾填埋场填埋,或进行堆肥处理。⑨土地处理土地处理法亦即土壤灌溉法,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污水处理法,但是土地处理系统的应用多见于城市污水处理。对于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将渗滤液收集起来,通过喷灌使之回流到填埋场。循环填埋场的渗滤液由于增加垃圾湿度,从而提高了生物活性,加速甲烷生产和废物分解。其次由于喷灌中的蒸发作用,使渗滤液体积减小,有利于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转,且可节约能源费用。北英格兰的SeamerCarr垃圾填埋场,有一部分采用渗滤液再循环,20个月后再循环区渗滤液的COD值降低较多,金属浓度有较大幅度下降,而NH3-N、Cl-浓度变化较小。说明金属浓度的下降不仅是由于稀释作用引起的,也可能是垃圾中无机成分对其吸附造成的。由于再循环渗滤液具有诸多优点,所以设计填埋场时顶部不要全部封闭,而应设立规则性排列的沟道以免对周围水源的污染。低浓度渗滤液不能直接排放,因NH3-N、Cl-浓度仍较高,温度较低季节,蒸发少,生物活性弱,再循环渗滤液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⑩硝化和反硝化"老"的填埋场往往处于甲烷发酵阶段,其渗滤液中氨氮含量较高,通常为100~1000mg/L。去除氨氮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硝化和反硝化;另一种是提高pH值至9以上,再用空气吹脱。Robinson和Maris将年龄为20年的填埋场渗滤液在温度为10℃,泥龄为60d的条件下曝气(实际上此与氧化塘运行条件相仿),可完全硝化。其它用生物转盘等好氧方法也都取得了成功,因此普遍认为渗滤液的硝化是不成问题的。1.1.1处理工艺的分析比较与好氧方法相比,厌氧生物处理具有以下优点。(1)好氧方法需消耗能量(空气压缩机、转刷等),而厌氧处理却可产生能量(产生甲烷气)。COD浓度越高,好氧方法耗能越多;厌氧方法产能越多,两者的差异就越明显。(2)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厌氧处理时有机物转化成污泥的比例(0.1kgMLSS/kgCODCr)远小于好氧处理的比例(0.5kgMLSS/kgCODCr),因此污泥处理和处置的费用大为降低。(3)厌氧处理时污泥的生长量小,对无机营养元素的要求远低于好氧处理,因此适于处理磷含量比较低的垃圾渗滤液。(4)根据报道,在好氧条件下难于处理的卤素有机物在厌氧时可以被生物降解。(5)厌氧处理的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比较小。但是,厌氧处理出水中的COD浓度和氨氮浓度仍比较高,溶解氧很低,不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一般需要进行后续的好氧处理。另外,世界上大多数垃圾渗滤液多是偏酸性的(pH值一般在5.5~7.0)。pH在7以下,产甲烷菌将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不利于厌氧处理,而好氧处理对pH的要求就没有这么严格。再者,厌氧处理的最适温度是35℃,低于这个温度时,处理效率迅速降低。比较而言,好氧处理对温度要求不高,在冬季时即使不控制水温,仍能达到较好的出水水质。鉴于以上原因,目前对COD浓度在50000mg/L以上的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建议采用厌氧方法(后接好氧处理)进行处理,对COD浓度在5000mg/L以下的垃圾渗滤液建议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对于COD在5000~50000mg/L之间的垃圾渗滤液,好氧或厌氧方法均可,选择工艺时主要考虑其它因素。综上所述,根据国内外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的实际运行资料,填埋初期的渗滤液有机物浓度较高,可生化性较好,采用生化法处理一般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填埋后期的垃圾渗滤液由于可生化性变差(BOD5/COD<0.2)和NH3-N增高,生化法处理效果一般较差,难以达到预计的设计效果。由于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国内外近年来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加大研究力度并取得了较大成就。根据以上分析综合考虑,本工程拟采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为“预处理+缺氧+UASB厌氧+接触氧化+MBR+纳滤、反渗透膜深度处理”,采用该工艺可适应不断变化的水质要求,针对渗滤液中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离子,可采取化学加药方法去除,UASB对去除高浓度有机物有非常好的效果,MBR工艺脱氮效果好,本方案拟采用外置式超滤作为MBR工艺的一部分,出水经反渗透处理可达标排放。(3)工艺流程及简述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渗滤液水质不仅随季节、降雨量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并且随着填埋年限的延续,其主要污染指标的相对比值也有较大幅变化,这样给处理工艺的选择、运行的管理操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单一的处理流程无法满足渗滤液在不同时期的处理要求。因此,必须根据相应的水质确定合适的处理流程,在填埋前期5~8年采用前期处理工艺,然后根据水质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改造转变为后期的处理工艺,如将厌氧池改为吹脱投配池及部分管路的调整等,这样,无需建设两套完全不同的处理系统,较大地节省了基建投资,但要求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处理效果的安全、稳定。本项目渗滤液处理系统由五部分组成,包括:1)A/O池;2)全自动MBR法;3)全自动纳滤系统;4)反渗透系统;5)生化剩余污泥处理系统。渗滤液处理工艺详见图11.1-1,TMBR法工艺流程见图11.1-2。图11.1-2MBR法工艺示意图图11.1-1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工艺流程简述:渗滤液经提升泵提升至厌氧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池,起到降低一部分CODcr及生物脱氮处理,出水经提升泵升送至污水处理站内渗滤液调节池,新建填埋场渗滤液利用高位差经集水渠后用管道自流进入站内调节池均匀流量、水质,经提升泵首先进入混凝沉淀池,调节PH值为7~8,添加NDTC重金属离子去除剂并持续搅拌后经沉淀区沉淀,去除重金属离子,经泵提升至厌氧池,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沼气和被吸收转变成微生物的躯体,以污泥的形式得以去除。另外,NH3-N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的NH3--N浓度下降,但NO3--N含量没有变化。而且,厌氧过程还能大大地改善废水中难以直接用好氧生化法降解的其他类有机物的可化生性。经过厌氧反应的废水进入缺氧池中,同时还有一部分通过好氧处理的硝化液(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反硝化菌氧化有机物的同时,将混合液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而除去。反硝化过程是在缺氧条件下,异养型反硝化细菌将废水中NO3-N,还原为N2。缺氧池出水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充氧硝化反应。废水在硝化池中首先大幅度降解有机物,然后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和硝态氮。好氧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反应池,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池浓缩,废水进入MBR池经泵提升进入深度处理。深度处理采用膜分离技术,首先是通过曝气由污泥将有机物降解,然后通过管式膜将污泥与水分开。TMBR紧凑简洁的处理结构特别适合处理复杂的废水。使用TMBR法进行高难度的污水处理,污泥浓度高,停留时间短,降解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少。经MBR处理后的水进入超滤水箱,渗沥液经MBR处理后的出水无菌体和悬浮物,氨氮指标已经基本达标,但还存在部份难降解CODcr不能去除,有机物、色度、氨氮及总氮尚不能达标,拟采用纳滤进行深度处理。采用纳滤能进一步脱除渗滤液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及高价离子,同时对后续反渗透处理起到很好的预处理作用,有效避免反渗透的结垢及污堵。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纳滤对硝态氮、亚硝态氮的脱除率相对较低,纳滤(二价离子、多价离子的截留)的出水除总氮可能不达标外,外其余指标均能稳定达标。采用反渗透(全部离子截留)对后段纳滤产生的清液进一步处理,以进一步脱除总氮确保出水总氮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3排放标准。纳滤、反渗透产生的浓液进入浓液收集池,经泵提升至填埋深度超过25米以上的填埋区,经填埋层高度而形成的时间、厌氧等条件慢慢降解。,浓缩污泥进入浓缩池经脱水后建议污泥送电厂焚烧或卫生无害化填埋处理。为防止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产生异味,本设计调节池为密封形式,其余臭源点采用植物液雾状喷洒的方法来控制异味。工艺优点:1)出水水质优质稳定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处理出水极其清澈,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同时,膜分离也使微生物被完全被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使得系统内能够维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不但提高了反应装置对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率,保证了良好的出水水质,同时反应器对进水负荷(水质及水量)的各种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能够稳定获得优质的出水水质。2)剩余污泥产量少该工艺可以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低(理论上可以实现零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3)占地面积小,不受设置场合限制生物反应器内能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大大节省;该工艺流程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省,不受设置场所限制,适合于任何场合,可做成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4)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由于微生物被完全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从而有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截留生长,系统硝化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可增长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在系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效率的提高。5)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该工艺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HRT)与污泥停留时间(SRT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是污水处理中容易实现装备化的新技术,可实现微机自动控制,从而使操作管理更为方便。(4)污水处理站除臭措施本项目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将会散发一定恶臭,主要产生于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干化池以及提升泵站进水口,防治恶臭污染的主要措施有:(1)所有恶臭源均密封设计,处理设施池体加盖处理,对臭气进行有效收集并高效处理后达标排放。(2)厂区的污水管设计流速应足够大,尽量避免产生死区,导致污物淤积腐败产生臭气。(3)污泥经脱水后尽快回填垃圾埋场处理,对厂内临时堆场要用氯水或漂白粉液冲洗和喷洒。(4)厂区内构筑物应合理布局,厂区内要设置卫生防护带。(5)种植能吸收恶臭气体的绿化树种,并合理配置。(6)对会产生恶臭的构筑物安装生物除臭装置,集中处理后外排。1.1.1废水处理工艺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分析采取上述各工序处理后,废水处理效果情况详见表11.1-1。表11.1-1废水处理各工序处理效果一览表编号项目混凝沉淀池UASB反应器接触氧化池TMBR+膜处理单元排放标准(mg/L)1CODcr进水浓度(mg/L)80007500112516990出水浓度(mg/L)7500112516950.7去除率6.3%85.0%85%70%2BOD5进水浓度(mg/L)5000480072010820出水浓度(mg/L)480072010816.2去除率4%85%85%85%3NH3-N进水浓度(mg/L)120012003006010出水浓度(mg/L)1200300609去除率075%80%85%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SS进水浓度(mg/L)8003002406020出水浓度(mg/L)3002406012去除率62.5%20%75%80%由表11.1-1可以看出,采取以上的处理措施后,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废水可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级标准(二者取其严者)排放限值要求。目前该工艺已经用在昆明东西郊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根据运行情况,效果能达到设计要求。XX省内使用该工艺的有德庆垃圾填埋场等。2、浓缩液回灌技术可行性分析根据填埋场的当地条件和技术情况,渗滤液处理产生的浓液可作为回灌用水,回灌是指通过技术、设备控制加药量、水量和水位变化而将浓液引入填埋垃圾堆体中。浓缩液的回灌,有利于加速垃圾堆体的稳定化过程,自1986年开始,在德国,浓缩液回灌技术作为反渗透膜处理法的组成部分就开始应用。实践证实,在充分考虑相关填埋场的特征设计基础上,长期采用回灌处理浓缩液的系统,填埋场排出的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质浓度没有显著变化,蒋宝军、李俊生等用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经DTRO过滤后的浓缩液做回灌实验,结果显示,回灌处理浓缩液在技术上可行,回灌可有效去除其中的CODcr和NH3-N,水力负荷对浓缩液回灌去除COD具有明显的影响。表明本项目拟采用的污水处理浓缩液回灌技术是可行的,符合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能够保证污水处理站稳定运行。3、除臭技术可行性分析通过对本项目拟采取的除臭处理措施,主要对产生恶臭构筑物的臭气进行集中收集,然后采取生物除臭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此技术已在国内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站得到广泛推广应用,通过微生物对恶臭污染物的分解作用,具有良好的除臭效果,表明本项目拟采用的废水处理除臭工艺在技术是可行的,符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能够达到良好的除臭效果,保证污水处理站的稳定达标排放。4、经济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废水处理工艺预计投资约为950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额3287.14万元的28.9%。根据对比,该项目的渗滤液处理工程投资费用适中,在经济上是可行的。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小结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拟采取的废水处理措施从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1.2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2.1渗滤液防渗措施填埋场防渗系统通常包括渗滤液收排系统、渗滤层、保护层、防渗层、基础层。本工程选用高密度聚乙烯衬层(2mmHDPE膜)加GCL膨润土毯复合防渗系统进行防渗处置。(1)填埋场边坡防渗本工程边坡采用的防渗层自上而下分别为:300mm厚袋装土、700g/m2无纺土工布、2.0mmHDPE厚土工膜(光面)、6mm厚复合膨润土GCL衬垫、300mm压实粘土保护层和基础层。(2)填埋场场底防渗本填埋场底部采用的防渗层自上而下分别为:45cm厚碎石导水层(粒径32mm~64mm)、700g/m2无纺土工布、2.0mmHDPE厚土工膜(光面)、6mm厚复合膨润土GCL衬垫、300mm压实土壤保护层和库底平整后的基础层。(3)防渗系统的锚固为了使防渗系统稳定,当土工膜铺设时,垂直方向每上升10m设一环形的锚固平台,锚固平台的宽度视坡度而定,一般情况下,锚固平台的宽度为3m,沟宽1.2m,深1.0m。未到该高程前,这些锚固沟可作为临时截洪沟用。1.2.2地下水水质监控填埋场西南面场区外缘50米处和100米处设置污染监视井2眼;在填埋场东北和东南场区外缘各50米处设置污染扩散井2眼;在填埋场地西北面场区外缘50米处设置本底井一眼,进行地下水监测每年丰、平、枯水期各一次,随时掌握地下水水质情况。1.2.3防渗铺设要求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地下水一旦发生污染具有隐蔽、长期、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本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封场等阶段,都应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常抓不懈,将发生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根据国内垃圾填埋场防渗工程运行经验,HDPE膜是一种技术成熟、可靠防渗材料,其在实际运营期间的破损可能性较小,但重在施工过程,具体施工要求如下:①铺设原则:使接缝数量最少,并且主缝应平行于拉应力大的方向(即垂直坡面线);接缝应避开棱角,应避免在坡面和底面的结合部、地下水集排水管的正上方等处;应避免“+”接缝,宜采用错缝搭接。衬垫材料搭接应采用双焊缝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②铺设场地要求:在防渗工程施工前应对铺设面进行清理,去除地表一些树枝等的尖锐杂物,并在上部铺设土工布、粘土、细沙等保护层。③铺设顺序:铺设、剪裁→对正、搭齐→压膜定型→擦拭尘土→焊接试验→焊接→检测→修补→复检→验收;④铺设HDPE膜应留足够余幅,大约为1.5%~3%,以备局部下沉拉伸;⑤HDPE膜的铺设不得在雨、雪天进行;⑥用热焊剂焊接;⑦采用双道焊接缝方式,以提供多重保护,可以在焊层之间充气测试焊接效果;⑧HDPE膜上的保护层应尽可能紧跟铺膜完成以后立即施工,以避免人为破坏;⑨防渗层也按分期铺设,一区填埋完毕前再铺设另一填埋区的防渗层。1.1.1小结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垃圾填埋场拟采取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从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1.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填埋气体、作业扬尘和飞扬物等。填埋气体也称垃圾沼气,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分解垃圾中有机成分而产生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氨(NH3)、硫化氢(H2S)等,其成分及热值与普通沼气相近,易燃易爆,在空气中存在爆炸极限;且对植物根部及生长都不利,必须进行有序导排并加以利用,避免其危害环境。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填埋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提高垃圾填埋场废气的收集系统的效率,保证垃圾表层覆土密封性,在达到填埋高程后,应在垃圾表层增铺土工布+HDPE膜,以利隔绝空气,避免形成好氧环境,减少废气的无组织排放量。本项目垂直导气管四周设有石笼透气层,导气井直径为1000mm,垂直导气井直接与场底导流层相连,导气井间距为20m。每根导气管长2.5m。垃圾填埋气体经导气井导出后拟采取分区域集中排放处理。该处理方法是在最终覆盖层下面设置数条水平导气管,将若干垂直导气管连通起来,形成一个集气区,并设一个排气管,各集气区域的气体汇合后,导向山顶,配备喷淋除臭、脱硫装置,以消除其危害和潜在危险。1)填埋气体水洗喷淋为减少NH3的排放量,本项目拟设置喷淋塔。通过导气系统收集的填埋气体通过喷淋塔水洗(添加生物除臭液,通常以水稀释50~1000倍使用)后,将NH3去除,NH3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而喷淋形成的喷淋液可循环利用。为了避免经喷淋塔处理后的填埋气体夹带液滴,在净化装置顶部设置水气分离器。目前,采用喷淋塔对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进行喷淋(添加生物除臭液,通常以水稀释50~1000倍使用),以先期去除部分NH3等臭气的方法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用较为普遍。在北京高安屯生活垃圾填埋场、湖南汨罗生活垃圾填埋场、山西长治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已采用该方法。其去除NH3的效率可达90%以上。2)填埋气体脱硫目前,采用干法脱硫连续再生工艺在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H2S气体已经非常普遍。在山东潍坊生活垃圾填埋场、济南日照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都采用该方法进行脱硫,脱硫率可达到90%以上。省内的茂名锡塘生活垃圾填埋场也采用该法进行脱硫。(2)垃圾填埋场填埋产生的气体量主要成分为CH4和CO2,占总气量的99.5%-99.9%。其中CH4气体是易燃、易爆气体,当与空气混合达到5%~15%的浓度时,将有可能发生爆炸。由于本项目生活垃圾有机成分较低,产气效率较低,而且填埋规模也较小,因此宜采用点火燃烧处置。通常燃烧工艺没有护罩,直接在周围大气中进行,往往导致低于900℃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低温燃烧区,使得燃烧很不充分。代替填埋场气体的直接燃烧,本项目建议采用套筒燃烧器,保证足够的燃烧时间和温度,使其中的甲烷和一些恶臭气体能充分氧化燃烧。此外,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填埋场区域作好爆炸气体安全防范工作,防止甲烷废气大量累积的风险隐患。如安装24小时甲烷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等。(3)垃圾填埋过程产生的大量甲烷废气既是一种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资源,随着今后垃圾填埋量的以及垃圾中有机成分比例的增加,相应的产气量也会增加,根据目前一些垃圾填埋场甲烷气综合利用经验,本填埋工程远期也可考虑将填埋气体用于发电等综合利用途径,但需从经济角度进行合理论证,论证可行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进行综合利用,使废弃资源综合利用。(4)环境监测站应对场区大气恶臭污染物及TSP、SO2进行日常监测,若有异常,信息及时反馈,并对废气收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恶臭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要求。(5)为防止轻质垃圾在风较大时飞散造成二次污染,应采用随填随压、覆土等措施,作业面、道路及取土场经常进行洒水防尘等,同时配备洒水车一辆。1.1.1其它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按工艺要求在填埋垃圾表面及时覆土,覆盖用土即挖即用,同时避免在处埋场或附近建造封闭式建筑物,禁止修建居民住宅;(2)限制场内车辆运行速度;每当工作完毕,须清扫场地,在路面和工作面上适时洒水降尘;(3)在进场道路两侧和在场区外设置10~50m宽的卫生防护绿化带,绿化带由速生的乔木和灌木组成,树种为意杨、香樟、夹竹桃等,定期抛洒消毒剂和消臭剂,以减少废气、恶臭及生产扬尘对环境的影响;(4)处埋场达到封场标高后,及时封场覆盖绿化,减少大风天气造成扬尘和起滞尘作用;(5)在垃圾运输过程中使用密封运输车,严禁使用敞篷车运输垃圾。(6)采用当天垃圾及时推平,及时压实和覆土,保持填埋场周围的树木及植被的种植面积;对作业工人发放口罩,尽量减轻恶臭及刺激性气体对工人影响;(7)制定定期洒水制度,控制车辆在填埋区的行驶速度,作业区设置挡风屏与漂浮网,布置绿化隔离带等,以减少作业扬尘和飞扬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垃圾填埋场区采取以上作业扬尘和飞扬物的防治措施,其防治效果明显。综上所述,本项目拟采取的废气治理措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1.1.1经济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防治措施投资约为160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额3287.14万元的4.87%。根据对比该项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投资费用适中,在经济上是可行的。1.1.2小结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垃圾填埋场拟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从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1.2噪声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三面环山,该区域噪声主要来源于:①填埋区作业用的推土机、自卸车、装卸机、压实机、挖掘机等;②污水处理站的水泵、鼓风机等。噪声属于物理性污染,其污染状况与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均有一定的关系。噪声传播途径包括反射、衍射等等形式。噪声控制的原理,也就是在噪声到达接受者之前,采用隔声、消声、减振、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措施尽量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接受者的影响,这样则可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选购低噪声的先进设备,从源头上控制高噪声的产生;(2)污水处理站使用的水泵、风机安装消声装置、减振垫等降噪措施,并设置专门设备房,同时做好门窗和墙体的隔声措施;(3)加强垃圾填埋机械的维护,定期检修,发现出现不正常运转的机械应及时更换零件保证正常运转;(4)加强交通疏导和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减少垃圾运输车辆在场区道路范围内鸣笛。通过采取上述各项隔声、消声、减振等综合治理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的限值要求。本工程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是可行的。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在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环境治理行业只有“危险废物物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和残渣”为危险废物,不包括垃圾填埋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站污泥运至本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采用以上方式进行处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植被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等,因此,填埋场的植被重建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1)项目的建设要力求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相融洽,各类设施的建设要严格按符合自然生态的设计施工,以对植被破坏最小为宜;平面布置与空间布局应合理,建筑用材和色调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对周围环境起点缀、美化作用;(2)尽可能减少项目建设对周围山丘和自然植被的破坏,要注意保护山体、植被,同时减小工程临时占地对自然植被的破坏;(3)施工完成后,要实施植被恢复工程、绿化补缺工程建设,对由于本项目施工而造成的植被遭破坏地区,要进行全面绿化恢复,种植当地野生花草灌木和乡土树种,引进外来树种时,需进行严格的检疫措施,避免感染和病虫害;(4)施工期间项目建设区域的大部分植被将会消失,应尽量保留场界边缘地带的植被,因为这些物种是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乡土植物,是当地植被建设的基础。施工期间尽量保留这些植物群落和物种,并适当地对其进行改造,这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良好途径,既可节省绿化费用,也可减少物种的生态入侵及绿地与当地景观不协调的问题;(5)垃圾填埋需要覆盖用土,本项目拟在填埋场红线范围内选取取土场。在取土时,须采取分期分块开挖,分期防护,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开采过程中应根据地块地形状况,做好临时性拦护等防护措施,严格控制土方开挖量,做到用多少开挖多少,并对已开挖的土方进行必要的维护。取土场开挖结束后,及时采取植物措施对场地进行绿化防护;(6)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工作应坚持及时、多样、因地制宜、长短期相结合以及总体和局部结合的原则。结合建设区域的具体情况在施工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①建设单位在动工前应在必要地段完成拦土堤及护坡垒砌工程,在整体上形成完整的档土墙体系。同时,开边沟、边坡要用石块铺砌,对需填土区域的上游设置导流沟,防止上游的径流冲刷;②项目周围设置防洪墙或淤泥幕,防止对周围水体的淤积影响;③在推挖填土工程完成后,工地往往还要裸露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建设或重新绿化,这就要及时在地面的径流汇集线上设置缓流泥砂阻隔带。阻隔带可以采用透水的高强PVC编制带,用角铁或木桩将纺织袋固置于与汇流线相切的方向上,可有效地阻止泥沙随径流的初始流动,控制施工期的水土流失;④施工中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协调好各个施工步骤,土方填挖应尽量集中和避开暴雨期,并争取土料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减少堆土裸土的暴露时间,以避免受降雨的直接冲刷。在暴雨期,还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用覆盖物覆盖新开挖的陡坡,防止冲刷和崩塌;⑤各个分项目建成以后,及时恢复被扰乱的地域,重新组织未利用的小块土地,种植人工植被,管理部门应组织人员对施工场地内荒芜的地块栽种人工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通过采取上述各项治理措施,可以使生态环境的破坏得到有效的减缓,并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在经济技术上是可行的。1.1生物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是各种疾病的传播源。同时垃圾也是各种害虫、害兽的滋生地,是培养病菌媒体的场所,其中最典型的是蚊蝇鼠虫类,对人类的危害相当严重,它可对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造成较大损失。针对生活垃圾会滋生病原菌,需要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消毒。在填埋工段,每铺一层垃圾,采用喷药车喷洒药水,消杀病菌,然后压实,达到设计厚度后,及时覆土压实,一方面可以防止尘土飞扬,病菌漫延,另一方面,可通过厌氧杀菌作用,消灭部分病菌和虫卵。垃圾喷洒药剂和渗滤液施用的药剂均可采用价廉、消杀效果好的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三合二、次氯酸钙和氯等。只要保证消杀剂量,药物浓度作用时达到要求,便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做到按标准堆存或排放。并及时更换药剂,防止虫卵产生抗药性。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生活垃圾在集中填埋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苍蝇等二次污染的产生与扩大,是填埋场的头等问题,采取综合治理苍蝇的措施和规范化的灭蝇方法。掌握苍蝇的活动区域及其消长规律,选择有效的灭蝇时间,制定科学的灭蝇方案,采用药物灭蝇和非药物灭蝇相结合的方式。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以上措施严格对填埋场区进行消毒和病虫害的消杀,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菌、虫害的发生和疾病的传播。1.1恶臭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1.1臭味的释放机理垃圾填埋场的臭味主要来源于填埋库区、渗滤液调节池、污水处理站。臭味浓度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填埋场不利气象条件的分布。在有风条件下,恶臭物质根据主导风向下风向扩散,扩散范围较远,但臭味强度不高。在静风、小风条件下,特别是夏天,此时由于温度较高,有机物质较易分解,产生恶臭气体氨、硫化氢、甲硫醇等,相对重质气体,不易扩散,容易富集在垃圾场周围,使垃圾场周围较大区域内臭味难当。1.1.2恶臭污染治理措施为了尽可能减少恶臭对垃圾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尤其是盛夏季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1)办公区设置在夏季主导方向上风向;使用先进的沼气自动点火装置,让恶臭气体一经产生,立刻被燃烧掉;(2)调节池采用封闭结构,污泥压滤机加盖,车间封闭,提高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先进性,使恶臭气体去除率达到80%;(3)加强填埋场作业区周围的绿化带建设,将恶臭污染控制在各生产区内,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隔离、过滤作用;通过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恶臭的影响,同时能将影响控制在500m范围内,而该距离内无村庄等敏感点,因此,本项目产生的恶臭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整治措施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要求,项目改扩建完成后,拟对现在简易填埋场进行相应整治和封场处理,具体措施如下:1、垃圾堆体整形现有填埋垃圾散落在整个山谷,堆放不均匀,垃圾层结构不稳定,必须对现有的垃圾堆体进行稳定处理(即夯实和整形)。对现有的垃圾堆体表面按1:3的安全坡度进行放坡,满足覆盖层的稳定性要求。2、终场覆盖垃圾填埋场的终场覆盖系统须考虑雨水的浸渗及渗滤液的控制、垃圾堆体的沉降及稳定、填埋气体的迁移、植被根系的侵入及动物的破坏、终场后的土地恢复利用等;整形后的垃圾堆体应有利于水流的收集、导排和填埋气体的安全控制与导排,应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1)植被层(耕植土层)与绿化层植被层为填埋场最终的生态恢复层,它能美化周围环境,防止雨水冲蚀土壤,利于径流的收集及导排,考虑到覆盖层的厚度,植被层选择浅根系植物。耕植土层为植被层提供营养,由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壤构成,厚度一般为0.5m。耕植土可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或其它营养土,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就地取土。封场初期绿化宜选择根浅的对NH3、SO2、HCL、H2S等有抗性植物,如:常绿灌木(如海桐、山茶、尾兰、小页女针、紫穗槐)和种植草皮。(2)排水层与排水辅助层排水层主要作用是收集耕植土层下渗的雨水,厚度为0.15m,由渗透系数大于10-5m/s的粗砂和碎石构成。排水辅助层是终场覆盖成败的关键,防水层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垃圾堆体,也可以防止填埋气体透过覆盖层扩散。本工程排水辅助层采用厚度大于6mm的膨润土复合防水垫(GCL防水垫),其断裂强度>10KN/m、CBR顶破强度>1.2KN、断裂伸长率>6%、垂直渗透系数小于5×10-9cm/s、指示流量小于5×10-8m/s,完全满足规范所要求。(3)防渗层及保护层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填埋体表面设置防渗层,采用不透水层一般为延展性好的2.0mmHDPE土工膜,以适应填埋场封场后的不均匀沉降,因而不易破坏。保护层采用180g/m2土工布+钠基膨润土垫(GCL)。(4)基础层(粘土层)基础层对整个覆盖系统起支撑、稳定作用,由0.2m厚的压实粘土层构成,粘土密实度为90-95%。3、雨水收集与导排终场覆盖后,需要排除覆盖层表面雨水径流以及周边山体进入场区的水流,以减少由于雨水下渗而增加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因此,要设计雨水收集与导排系统。整个雨水收集与导排系统设计需基于整个填埋场封场后的地形地貌,防止雨水对覆盖层局部的冲刷破坏,从而影响整个填埋场的封场。4、填埋气导排与处理对于填埋气体的导排,拟采取植入竖井等措施,以避免填埋气体爆炸事故发生。竖井可采用穿孔管居中的石笼,导气石笼直径为φ1200mm,由钢丝网内填充级配碎石构成。导气管为DN150mmHDPE穿孔管。导气石笼间距为50m左右,共需要6个石笼。填埋气体采用分散排放方式,在每个竖向石笼顶部设置一根气体排放管,排放口高出最终覆盖层1.0m,然后经水喷淋和脱硫处理后排放。导气笼设置:填埋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迁移至穿孔竖管,沿竖管排出垃圾堆体。竖管长度可按垃圾堆体的深度确定,一般按垃圾堆体深度的2/3,但不宜超过15m,直径100mm,梅花型开孔,孔径10mm,穿孔率在保证管道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竖管穿孔段外填300mm厚卵石层,卵石直径25-55mm,为防止垃圾堵塞孔洞,卵石外包裹钢丝网,将卵石与管道固定在一起。5、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在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周围设置1600(深)×2000mm(宽)的渗滤液收集槽(见图3.8-2),收集槽总长约1200米,收集槽采用钢筋混凝制作,槽壁与垃圾相邻一侧设置成排斜向收集槽的导流孔,有利于渗滤液的排入收集槽内,同时收集槽设置一定的坡度坡向污水泵房集液井,然后通过污水泵将渗滤液抽排至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统一处理。1.1其它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入场管理进入生活垃圾处埋场的填埋物应全部是生活垃圾,严禁将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浸出毒性、腐蚀性、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进入填埋场。(2)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垃圾在收集过程中,必须执行严格的分检制度,将重金属含量高的金属制品,如电池、荧火灯管等分检出去,以确保处埋场周围土壤不被重金属污染。(3)动物危害控制对策由于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因此在堆放过程中不加控制会有大量蚊蝇孳生,同时还会虫害和鼠害,此外,垃圾也会吸引鸟、犬等动物前来觅食。在我国一些城市垃圾堆放地,垃圾随处倾置,不采取任何卫生措施,蚊蝇随处可见,老鼠肆虐,垃圾场成了疾病传播源,为此对建德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出如下建议:①在垃圾场入口处架设高1.5~1.8m左右的铁丝拦网,防止犬、猪等动物进入垃圾场,杜绝疾病传播媒介;②为防止蚊蝇孳生,每天必须进行日覆盖,并加以压实,每日作业完毕后,不留裸露垃圾在外;③在春末及夏秋季节,每天喷药一次,以防蚊蝇繁殖;④禁止拾荒者进入垃圾场随意翻捡垃圾。(4)垃圾收集站污染防治措施垃圾收集站应选择建设在人口稀少区或偏僻区,做好底层防渗,其渗液应收集送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应及时清运,并做好消毒工作,为防止垃圾逸散收集站应采用封闭式结构。1.1社会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是填埋场运营时扰民最大的污染源,由于垃圾运输车的车容和车况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输线路较长,并且要经过市区和繁华路段,稍有不慎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运营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选用质量好,车厢密封性、防漏性能好的垃圾运输车辆,确保垃圾运输过程中不滴漏大量的垃圾渗滤液,防止恶臭扰民,保持沿途良好的社会卫生环境。1.2环保投资估算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填埋场的建设本身就是环境保护工程,本项目总投资3287.14万元(包括填埋区主体工程、配套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附属工程等费用),其中环保投资约2155万元,占总投资的65.56%。各项环保投资估算详见表11.12-1。表11.12-1本项目环保投资估算项目内容投资额(万元)占环保投资比例废水防渗工程48021.9%废水处理工程95044.1%地下水导排、渗滤液导排工程401.9%建设地下水跟踪监测井150.7%截洪沟及边坡防护工程502.3%废气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工程等1607.4%噪声噪声治理工程100.5%绿化绿化及防护隔离带等502.3%现有填埋场补救表面封场处理40018.6%截洪沟及集水池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工程等建设地下水跟踪监测井总计2155100%1.1营运期满封场后环保措施分析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填埋场达到设计封场要求时,经XX市人民政府环保、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核准后,按规范要求实施封场。但填埋场封场不等于填埋场运行停止,封场后应继续进行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和导排填埋气体,继续进行填埋气体、渗滤液处理及环境与安全监测等管理,直至垃圾降解稳定,无渗滤液、废气产生,且仍须加强地下水水质跟踪监测。在整个填埋堆体达到稳定安全期后方可进行土地使用,使用前必须做出场地鉴定和使用规划,未经环卫、岩土、环保专业技术鉴定前,填埋场地严禁作为永久建(构)筑物用地,可作为观赏性苗木基地及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等。1.2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综合以上分析,将本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汇总,具体详见表11.14-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1.14-1本项目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序号类别防治措施处理效果1水污染防治地下水、地表水污染防治(1)设地下水导排、截洪沟等;(2)废水经处理达标后,30%的浓液无法后续处理,拟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剩余尾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不污染地下水;不污染周围地表水体。防渗材料保护(1)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选用防渗材料,保证材料质量;(2)在填埋过程中注意对防渗材料的保护,包括对垃圾的预处理,防止尖锐物品与防渗材料的直接接触。防止防渗材料破损及渗滤液下渗填埋场防渗(1)选用进口的1.5mm的HDPE膜为主要防渗材料;(2)填埋场地设置地下水监测井。防渗效果良好,经济技术可行,施工比较容易,有效防止渗滤液下渗渗滤液导排系统(1)设置排水层、管道系统和监控装置,同时设置雨、污分流系统;(2)调节池有效容积应为2300m3。保证渗滤液的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实施生活污水与冲洗车辆废水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和车辆冲洗废水一起排入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废水集中处理,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废水处理采用“预处理+缺氧+UASB厌氧+接触氧化+MBR+纳滤、反渗透膜深度处理”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达到(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GB16889-2008)一级标准严者要求后达标排放。2大气染防治填埋恶臭气体的处置(1)采用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方法,设置导气石笼井和导气管;(2)设置喷淋、脱硫系统;(3)绿化美化,设500m的卫生防护距离。有效收集并处理废气,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调节池恶臭气体对渗滤液调节池进行加盖,减少臭气外排。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防止飞扬物及时覆土压实,设置拦截网,严格管理不致造成白色污染卫生防治加强管理、喷洒药物杀死蚊蝇和病原体,减轻污染运输防治采用密闭垃圾车减少运输途中臭气污染3噪声防治隔声、消声、减振场界噪声达标,不发生扰民现象4生态及绿化场区内、外种植树木美化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修复5水土保持建拦洪坝与挡土墙等有效减少水土流失6用地控制距场界500m内,不得新建学校、居民点、医院等敏感点7现有简易填埋场污染防治封场处理表层采用300mm压实粘土覆盖并覆以500mm厚的营养土层以进行绿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生态景观。截洪沟及集水池堆放场的下游开挖一截污沟,用以将场内污水导流排入下游的集水池。然后由泵提升输送至新建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不污染地下水;不污染周围地表水体。防止防渗材料破损及渗滤液下渗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工程等填埋气体的导排和处理,对于填埋气体的导排,拟采取植入竖井等措施,然后引入新建填埋气收集系统进行统一燃烧和处理。有效收集并处理废气,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建设地下水跟踪监测井填埋场四周进行垂直防渗,以及四周设监测井。观测地下水情况,避免地下水污染终场期污染防治措施1继续保证现有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和达标排放防治废水、废气污染2加强对填埋场周边空气环境、地下水、地表水的监测跟踪环境浓度变化3对填埋场地进行育林育草生态恢复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1.1水土流失影响预测与分析1.1.1水土流失影响因子(1)工程因素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大规模土石方开挖、回填,同时施工过程中还将产生弃渣,开挖土石方、弃渣成为水土流失的作用对象。垃圾在填埋过程中还需要覆土,根据测算,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11.6万m3,填土方12.5万m3,土方存储略有些不够,可从填埋区周边(预留区)取山土补充。因此,大规模土石方开挖、回填以及弃渣等工程行为为水土流失创造了“物质”条件。(2)气候因素项目区处于南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足,降雨集中,雨季长,强度大,地面受雨水的溅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后,由面蚀发展到沟蚀,产生强烈的水土流失。因此,降雨,特别是暴雨将成为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3)人为因素由于开发建设单位环境保护思想淡薄,工程建设对工程区及其周边环境造成人为破坏。随处开挖破坏地表植被,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随意堆放,倾倒弃渣,一遇暴雨极易产生滑坡、坍塌、泥石流等水土流失危害,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本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详见表12.1-1。表12.1-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表序号工程区影响原因和现象影响程度1垃圾填埋场土石方开挖、回填、边坡破碎陡峭,在雨水、地表径流、重力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2进场道路土石方开挖、回填,在雨水、地表径流、重力作用下易发生水土流失☆3临时弃渣场地表植被破坏,堆渣或裸地易产生水土流失★4被扰动区域土壤结构变化、植被破坏,堆渣或裸地易产生水土流失。☆注:“★”表示严重影响,“☆”表示一般影响。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及时段划分根据工程布局和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本项目可分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区及生活管理区、填埋覆盖土原取土场、倾倒弃渣场及被施工扰动的其它区域等5个区水土流失区。本工程区水土流失时段主要是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区及生活管理区建设期。施工期,填埋库区进行场地清理、垃圾坝、截污坝、渗滤液调节池、边坡加固、库区内外排水系统(如截洪沟、盲沟)等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区进行场地清理、污水处理池及渗滤液输送管道等工程建设;管理区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平整、房屋建筑和绿化建设。上述工程行为将不可避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和土壤结构,为加剧工程区水土流失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水土流失预测重点时段。由于分项工程各自施工时段不同,为准确表达工程区水土流失情况,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应按照单项工程各自施工时段进行划分。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及时段划分详见表12.1-2。表12.1-2各工程区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单位:年序号工程区施工期林划恢复期1垃圾填埋场10.32污水处理区及生活管理区10.33填埋覆盖土取土场10.34倾倒弃渣场10.35被施工扰动的其它区域10.31.1.2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根据初设报告并结合现场调查核实,本项目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为6.0hm2。1.1.3取弃渣量预测垃圾填埋场施工期土方存储略有些不够,可从填埋区周边(预留)取山土补充0.9万m3,本工程不产生弃渣。另外,本项目建设前期需对现有简易堆填的垃圾进行开挖,挖方量约为20万m3,全部堆填于项目西侧的填埋区内。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及流失量预测一、水土流失预测模式(1)现状水土流失量预测工程在施工前当地原生地貌已经存在侵蚀,其侵蚀量计算可采用如下公式:W1=M1FT式中:W1为现状水土流失量,t;M1为侵蚀模数现状值,t/km2•a;F为项目施工占地面积,km2;T为施工区水土流失时间,a。(2)扰动地表、地貌后水土流失量预测当工程扰动到原地表、地貌时,表层岩土结构变松,覆盖植被破坏,形成裸露坡面,土质抗蚀能力降低,降雨时就会引起水土流失。其侵蚀量计算可以采用如下公式:式中:W2为扰动地表、地貌后水土流失量,t;Mi为地表扰动后不同施工区域侵蚀模数值,t/km2•a;Fi为不同施工区域面积,km2;Ti为不同施工区域水土流失时间,a。扰动地表、地貌新增水土流失量就可以采用如下公式:WX=W2-W1式中:WX为扰动地表、地貌新增水土流失量,t;其他符号意义同前。(3)弃渣产生的水土流失量预测工程产生的弃渣其侵蚀量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式中: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Si为弃渣所产生的水土流失量,t;ai为年弃渣流失系数,根据渣体土石结构比例、堆放位置、堆高、施工工艺等因素考虑取值;Ti为弃渣流失年限;W3为弃渣总量t。二、水土流失背景值预测本项目区侵蚀模数现状值M1=1500t/(km2·a),年水土流失量90t。二、施工期水土流失量预测(1)工程扰动地表区土壤侵蚀模数M选取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区及生活管理区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和类似工程的类比分析与调查,施工期工程扰动地表区土壤加速侵蚀模数可达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的5~8倍,结合工程区地形、土壤、降雨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区土壤加速侵蚀系数取7。工程区原生土壤侵蚀模数为1500t/(km2·a),故施工期扰动地表区土壤加速侵蚀模数为10000t/(km2·a)。(2)水土流失量预测计算结果经计算,施工期施工扰动地表区水土流失量为600t。(3)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由上述预测结果统计表明,施工期本项目水土流失量为650t,其中项目建设区施工扰动地表区水土流失量为600t,直接影响区地表水土流失量为50t。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560t。1.1.1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本项目所经过的区域为XX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处于剥蚀浅切割丘陵地貌,由于沿线区域年均降雨量较大且集中,土壤质地粘重,地表水渗透力弱,在地表径流集中的情况下,工程建设易造成大面积表土剥蚀。该工程的建设无疑会加剧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本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项目区降雨量大,降雨量集中,暴雨强度大。垃圾填埋场处于沟槽内,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土石方开挖、填筑、边坡处置等处置不力,在施工期间及运行期潜在着滑坡、崩塌等危险,如一旦发生,将延误工期和工程使用,给工程本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本项目产生一定规模的临时弃渣,如不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暴雨径流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严重威胁下游地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将淤塞下游河道、塘、库,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减少塘、库容积,影响行洪及灌溉;(4)如水土流失得不到治理,将会造成景观上的生硬隔离,恶化项目区的生态环境。1.1.1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根据本项目区工程的水土流失预测,得出以下结果:(1)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对原有地表造成扰动、破坏原有地表植被、降低土壤抗侵能力、占用和损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工程建设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在一定时间内不可避免要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统计表明,全区扰动原地貌面积为6.0hm2。土建工程完工后以及运行期间应尽快恢复区域植被,恢复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2)通过预测,如果在施工期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本项目施工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量达560t。基于以上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方案提出将在水土保持措施的选择和进度安排,及水土流失监测方面执行以下原则:(1)本项目水土流失发生的重点时段是施工期,重点部位是填埋场、污水处理区及生活管理。(2)水土保持措施采取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填埋场是本项目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这个部位水土流失量大,防护难度高。因此填埋场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确保垃圾填埋场使用安全设计了完善的防护措施。但为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应加强施工临时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开展水保监理工作。(3)水土保持措施的进度安排应和主体工程进度相配合。本项目的水土流失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期。因此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的进度安排对于减少本项目水土流失量非常重要,水土保持措施的功能必须在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发挥作用。所以,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必须与主体工程一致,防止水土流失治理与主体工程脱节。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特别的是作为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渗滤液处理站及渗滤液调节库必须遵守“先挡后施工”的原则,首先要修筑临时挡渣墙及截、排水沟,弃渣施工完成后进行土地整治、植树种草,迅速覆盖以减少水土流失。管理区、场内外道路区以及其它可绿化区域,为防止裸露的坡面在强降雨作用下产生大量水土流失,必须在适宜季节采取绿化措施。(4)水土保持监测地段和时段的选择要体现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拟建项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的填埋区边坡,因此应重点对临时生活管理区、渗滤液处理站和填埋区边坡进行监测。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所以,施工期的雨季是本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时段。1.1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1.1水土流失防治的原则和目标(1)防治原则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针对该项目在施工期及运行期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按照“开发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并重”的原则要求,在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评价主体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提出优化方案,为项目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设计阶段提供技术保障。因此,在本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布局时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实事求是的原则。②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和“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③坚持“三同时”原则。使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严防水土保持措施和主体工程脱节。④采取分区治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⑤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生态效益优先原则。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为重点。⑥防治措施应遵循经济性,以及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原则。⑦坚持“水土保持方案是项目建设设计的组成部分并为项目服务”的原则。在设计中根据主体工程的设计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并使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相适应。(2)防治目标根据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和运行特点,本项目包括施工期及运行期二个时段。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其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时段在施工期和运行初期,但从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来看,本项目对施工期和运行初期提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详见表12.2-1。表12.2-1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表验收时段防治目标施工期运行初期扰动土地治理率(%)959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8585水土流失模数的控制比0.50.7拦渣率(%)9095植被恢复系数(%)9595林草覆盖度(%)20201.1.1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划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建设单位应该防治的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1)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包括生活管理区、填埋库区(包括进场道路)及渗滤液处理站等占地范围,总用地面积共5.3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区是直接造成地表扰动和水土流失的区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地区。(2)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是除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范围,包括填埋覆盖土源取土场、倾倒弃渣及被施工扰动的其它区域。(3)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统计表明,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6hm2,其中项目建设区为5.3hm2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直接影响区为0.7hm2。1.1.1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是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一、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拟建址位于XX市下茆镇楼脚村,位于城市的下风向,对城区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场址不处于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也不处于居民生活用水取水处;场址处于连绵起伏地中的山谷,地形条件较为合适建设山壑式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远离居民区,周边没有居民居住,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小,公众未有反对意见。整个地形呈北高南低,目前进场道路也是沿北面山坡,符合从高到低填埋的需要,自然地形把整个填埋区分为两个山坳,分别布置为第一填埋区和第二填埋区。中部为一槽形冲沟,形成占地少、垃圾库容大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其选址合理。二、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分析通过仔细查阅初设报告,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单位工程、单位工程所对应的工程措施及其数量,同时结合工程水土流失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范围主要是垃圾卫生填埋场区域。(1)垃圾填埋场工程垃圾填埋场工程包括卫生填埋区、污水处理区和生产管理区。①卫生填埋区a垃圾坝根据工程总体布局,填埋场顺山势由北高向南低布置在山谷间,卫生填埋区最南侧设置设置垃圾坝。主要作用是取得初始库容,阻拦垃圾外溢、拦截上游洪水、稳固垃圾堆体、有序引排渗滤液,具有较强水土保持功能。b场内场外排水根据工程总体布局,垃圾填埋场排水系统包括场内排水和场外排水。场内排水包括地下水导排系统和防渗系统。场外排水包括垃圾场四周布设截洪沟和临时性截洪沟。地下水导排系统: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防止库底地下水蓄集后对防渗膜产生顶托从而破坏防渗层,本工程在库底及调节池池底防渗膜下层设置排除地下水盲沟,与渗沥液主盲沟对应设置,主盲沟采用矩形断面,断面尺寸为:B×H=450mm×450mm。盲沟中铺设HDPE穿孔排水花管和级配卵(砾)石,HDPE花管主干管管径为DN300mm和DN400mm,支管管径DN200mm,级配卵(砾)石粒径为d20~d50mm。地下水由盲沟中的排水管引排至地表水沉淀池。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地下水导排系统可以将使填埋场内防渗膜下渗出的地下水和填埋场底部地下水一并排出,保证了整个垃圾场底部水流通畅,垃圾体稳定安全,具有水土保持功能。防渗系统:本工程填埋防渗系统采用HDPE膜与粘土复合衬里结构方案。具体场底及边坡的防渗设计如下:a场底防渗(自下而上):平整基底;地下水导流层:卵(砾)石厚300mm(d20~50mm);长丝土工布隔离层250g/m2;压实土壤防渗层:厚100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土工膜:1.5mm厚光面HDPE膜;膜上保护层:长丝土工布600g/m2;渗沥液导流层:卵(砾)石厚300mm(d20~50mm);长丝土工布隔离层250g/m2;原生垃圾。b边坡防渗(自下而上):平整基底;地下水导流层:卵(砾)石厚300mm(d20~50mm);长丝土工布隔离层250g/m2;压实土壤防渗层:厚75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土工膜:1.5mm厚光面HDPE膜;膜上保护层:长丝土工布600g/m2;渗沥液导流层:卵(砾)石厚300mm(d20~50mm);长丝土工布隔离层250g/m2;原生垃圾。单从垃圾场防渗系统建设考虑,其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但边坡铺设土工布护坡,其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显,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场外排水(截洪沟):填埋区外所有收集的地表水沿厂区分界线道路边的永久截洪沟的低洼处排出。本填埋场所处地势与周围山体相比较高,流域面积很小,截洪沟截留的水量可按XX市暴雨强度公式来计算,截洪沟按《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实施,纵坡大处设跌水,末端设消力池,必要时设消能设施并采取结构措施。所有地表水明渠的设计基于20年一遇降雨标准,并预留有缓冲区。同时,在没有缓冲区的情况下,明渠的设计可以达到50年一遇降雨标准。明渠的设计在整个填埋场服务期限内可以满足通过预计的最大水流。排水明渠分为两种:永久性和临时性。永久性排水明渠将保留于整个填埋场的服务期限内,临时性明渠使用寿命将少于5年。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填埋区附近目前没有河流,需重新修建硬底的排水沟,沟的截面形式采用梯型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用于收集道路边沟、西侧永久截洪沟、临时截洪沟等的雨水排放。环库截洪沟沿填埋库区边线布置,采用直角梯形断面,截洪沟宽度为600毫米,同等高线段放0.3%的坡度,地形有坡度段随地形坡度。跌水段采用矩形断面。两段截洪沟交汇处,直到末端截洪沟出口处,断面尺寸为:B=1.2m,H=1.2m。在建设时,在场区范围内将建设1个地表水沉淀池,地表水沉淀池有效容积4200m3,沉淀池将用于防止面源污染,在地表水排出场地之前阻截地表水中的沉淀物。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场外排水工程达到防止界外水流对垃圾填埋场边坡或填埋库区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产生,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目的,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c场内道路场内永久道砼路面,道路宽7m,路基宽8m,总长1300m;临时道路为填埋库区内道路,路宽6m,临时道路不铺设路面,为碎石路,厚度36cm,纵向坡度不超过8%,结合全天候填埋作业要求,随垃圾填埋进占进度由建筑垃圾铺设,使用期不长,随着填埋高程(作业区)的封场而废弃。场内道路施工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水土流失,但由于场内道路路线较短,施工时间也短,在路基防护和排水设施建成之后水土流失随之减少。因此,路基防护(浆砌片石护坡)和排水设施(浆砌石排水沟)具有较强水土保持功能。d绿化工程垃圾填埋场绿化是分阶段实施。施工期:对填埋场四周防护林带和区内景观绿化(道路、人行道两侧及其它区域);运行期,对逐块填完的场区进行库区绿化。根据对初步报告一一核实,其绿化树草种搭配合理,工程量数量充足,能满足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要求具有较强水土保持功能。②污水处理区污水处理区包括渗滤液调节池、渗沥液处理车处理站间、清水池、浓缩液储池等建构筑物。这些都是垃圾污水处理专用设施,其不计入水土保持工程投资。③管理区管理区建设内容包括有综合楼、门房、大门与围墙等建构筑物。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这些都具有水土保持功能,但并不是其主要使用功能。场地排水主要是管理区域内雨水或生活用水通过排水沟接入截洪沟,防止水流对其产生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具有较强水土保持功能。绿化工程主要对管理区内及周围进行景观绿化设计,达到美化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三、小结评价表明,主体工程设计中提出不少有利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比如垃圾处理场工程布设了垃圾坝、截污坝、场内场外排水以及绿化美化工程;进场道路进行路基防护及排水设计。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这些措施类型合理,工程数量充足,基本能达到水土流失防治要求,大大减少工程建设或运行过程中水土流失。为保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有效性、速效性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增加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以及预防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1.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与措施总体布局(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工程布局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特点,本项目可分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区及生活管理区、填埋覆盖土原取土场、倾倒弃渣场及被施工扰动的其它区域等5个区水土流失防治区。(2)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根据不同施工区的特点,建立分区防治措施体系,在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区等“点”状位置,以挡拦工程、排水工程、护坡工程为主,植物措施为辅;进场道路等“线”状位置,以护坡工程措施为主,绿化措施为辅,在整个施工区“面”上,土地整治和绿化工程相结合,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以“点”、“线”为防治重点即做好各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实现以点带面。1.1.2水土保持措施及设计一、工程措施生活管理区、污水处理区及填埋库区进场道路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永久性边坡,视其边坡坡度情况采取浆砌块石护坡、浆砌块石方格草皮护坡、浆砌块石挡墙护脚等措施,并在护坡边沿设置砌石排水沟,以利于坡面径流、地下水流等的通畅排出;同时对设置的临时堆放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防护。多余土方用于垃圾填埋覆盖及库底填方,弃渣及时外运处理;为了防止临时堆放土石方流失,场地周边砌600mm×600mm排水沟。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区取土后的场地采取坑凹回填,对取土后形成的开挖边坡采取浆砌块石护坡等措施。二、植被复种及造林设计(1)植物复种措施①对生活管理区、污水处理区各建(构)筑物周边,种植草皮及各种乔木,小灌木;②对进场道路两侧种植常绿小灌木;③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开挖形成的高陡岩面以及不易采取工程措施处理的边坡,设计布置攀缘植物,防止裸露岩面快速风化;对取土场平面进行整治后,设置绿化带种植果林,既美化环境,又创造经济效益;④对各种填方和挖方形成的低缓边坡或其它小于土壤自然稳定坡角(30°)、且受到扰动的边坡采取草皮护坡处理;⑤在填埋场周边设置绿化带,填埋场封场后场顶种植植被绿化。(2)造林设计①整地方式,规格要求乔灌木的树坑均采用穴状整地(也叫圆形整地)。乔木栽植坑规格按0.6m(穴径)×0.6m(坑深);灌木栽植坑规格按0.4m(穴径)×0.4m(坑深);空地撒播草籽绿化防护,必须施足底肥,整平、耕翻、耙耱。②树种选择及配置方式造林树种采用乔、灌、草混交方式,乔木中间布设,灌木围乔木布设,空地撒播草籽防护。乔木树种可选用黄葛树、小叶榕、槐树、垂柳、重阳木、玉兰等,灌木树种可选用毛叶丁香、大红花、小腊、杜鹃、六月雪、紫蕙槐等,草种可选用三叶草、狗牙根、百喜草、高羊茅、黑麦草等。本方案造林设计树草种可选用小叶榕、毛叶丁香、三叶草搭配形成立体造林防护体系。③造林技术要求a种植要求造林时间以雨季为宜。小叶榕选用3年生,胸径6cm,树高在2m以上,树形优美,生长状况良好,株行距为4m×4m,栽后踏实,浇水;毛叶丁香选用2年生,胸径4cm,灌木高度在1m以上,基部有三个以上分枝的生长良好的实生苗,株行距为2m×2m,栽后踏实,浇水;三叶草采用撒播,播种量13g/m2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撒播前精细整地,将种子均匀撒播,播后浇水一次,以保证正常出苗。b后期养护对植物措施,应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尤其在工程建成初期,养护管理更为重要,主要养护措施有:定期按需浇水,保证苗木成活率;定期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对未成活的苗木要及时补种;对采取植物措施的地段加强管理,禁止乱砍、乱伐、乱牧。1.1.1水土保持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施工期水土流失,使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施工。施工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影响本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从招投标、监理、合同管理等多方面内控制水土流失。据此,方案中提出以下的管理措施:(1)土石方开挖应尽量避开暴雨季节施工,并在雨季来临之前做好边坡防护及排水设施。(2)减少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时间,尽可能减少疏松土壤的裸露时间。(3)工程区内产生的弃方集中清运至临时堆渣场堆放并防护,禁止弃渣的乱丢、乱放、乱弃。1.2水土保持结论(1)水土保持方案结论本项目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量为600t,如果不采取任何水保措施,工程建设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为560t。工程建设过程中引起水土流失的重点单元为临时堆渣场、填埋场,其水土流失量占总量的90%以上。因此,应重点加强上述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杜绝水土流失危害产生。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6.0hm2,其中项目建设区为5.3hm2,直接影响区为0.7hm2。(2)水土流失防治①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治理率应达到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85%;土壤流失控制比在1.0以内;拦渣率达到95%;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5%;林草覆盖率达到20%。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②本项目可分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区及生活管理区、填埋覆盖土原取土场、倾倒弃渣场及被施工扰动的其它区域等五个水土流失防治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6.0hm2,其中项目建设区为5.3hm2,直接影响区为0.7hm2。。③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根据不同施工区的特点,建立分区防治措施体系,在垃圾填埋场及临时弃渣场等“点”状位置,以挡拦工程、排水工程、护坡工程为主,植物措施为辅;进场道路等“线”状位置,以护坡工程措施为主,绿化措施为辅,在整个施工区“面”上,土地整治和绿化工程相结合,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3)水土保持方案建议①水土保持工程是垃圾填埋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应尽量减少破坏和占用现有水土保持设施,避免由于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淡薄而造成严重的人为的生态破坏。②工程建设单位应成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负责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的有关工作。③工程建设单位要切实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④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并接受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⑤采购砂石料场等生产建设材料要选择符合规定的料场,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并向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⑥建设单位在工程试运行阶段,要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申请并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水土保持设施验收。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清洁生产推行清洁生产是199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防治工业污染的重要措施,是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的,以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为手段,达到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目的。2002年我国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从法律的高度要求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不仅对环境有利,而且能提高产品质量,险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清洁生产原则包括:(1)高的产品水平、工艺技术装备水平;(2)使用清洁的原料;(3)节能、节水;(4)控制污染物产生量。本报告将就本项目的环保性、生产工艺的先进性以及能耗、物耗和污染物产生量等方面进行本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1.1本项目的环保性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垃圾填埋是一临时的堆填区,由于缺乏资金,无论是建设标准还是管理水平,都无法达到国家相应的要求。而且,如不加快规范管理,填埋容量马上就无法满足要求,届时垃圾无出路,变成垃圾围城。为解决XX市城区生活垃圾的最终出路,本项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容迫在眉睫。本项目的建设是解决XX市生活垃圾最终出路的重要因素,是保证人民生活健康、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1.2生产工艺先进性垃圾填埋场属于环保工程,可以解决XX市的垃圾出路问题以及由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本项目的垃圾收集分类、运输、填埋处理过程均采用清洁生产措施,以保证减少二次污染问题。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垃圾收集及分类XX市目前实行垃圾的上门收集及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分类的质量取决于全体居民的分类意识和行为,以及分类的普及程度。目前西欧国家已普遍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分类的质量也相当高。XX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要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项目实施后,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宣传,从源头对有用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及垃圾产生量,从而达到资源减量化目的。1.1.2垃圾的运输进入垃圾填埋场的生活垃圾主要来自于各垃圾收集点。运输车辆为密封式运输车,带有垃圾渗液储槽,在运输车辆的气体、液体密闭性方面,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污染物控制设备。1.1.3填埋场防渗本项目采用了HDPE防渗膜为核心的防渗系统,主要采用水平防渗方式进行防渗,在填埋场的场底及侧边铺设人工防渗材料进行防渗。因场区地表土壤渗透系数大于1×10-5cm/s,为确保填埋场地不渗漏,设计采用可靠的高强度HDPE防渗材料,作为填埋场地表面的防渗。总防渗面积约为6.0万m2。通过该防渗系统可保证本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不会渗透到地下水层。1.1.4垃圾填埋作业垃圾填埋场采用分区分阶段建设,每天作业只在一个小区域内进行,不作业的区域如填有垃圾则用覆盖层覆盖。每天的垃圾填埋压实后,应将惰性覆盖土料覆盖在暴露的垃圾表面,覆盖土料厚度至少150mm。日覆盖土料可采用软土、腐熟的垃圾、碎石或者建筑垃圾等替代性材料。填埋堆体每升高5m进行中间覆盖,主要采用建设期清库剩余土方。覆盖土料厚度至少300mm。垃圾填埋作业完成之后,在它的顶部铺设表面封场覆盖。覆盖层主要由导气层、隔水层、保护层、导水层、自然土层等构成。采用以上各设施后,可防止大量雨水进入填埋堆体内造成渗沥液的增加,同时亦可减少臭气无组织排放于大气中,该作业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在国内外是先进的。1.1.5渗沥液处理系统本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等废水拟采用“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处理+缺氧+UASB厌氧+接触氧化+MBR+纳滤、反渗透膜深度处理”组合工艺进行处理。本项目废水量约为130.9m3/d,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150m3/d。垃圾渗滤液等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第二时段)、《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级标准(二者取其严者)后,30%的浓液无法后续处理,拟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剩余的70%尾水达标排放。1.1资源消耗指标及污染物产生指标(1)水:本项目生产总用水量约10m3/d,按日处理垃圾300吨计,平均每吨垃圾耗水量为0.033吨。(2)电:全厂年耗电量30kWh,按日处理垃圾300吨计,平均每吨垃圾耗电量为0.1kWh。本项目所消耗的资源指标就其每天处理的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是以小的代价换取由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所带来的消耗巨大的其他资源。因此能耗是很小的。下面类比广州市几个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平均处置每吨生活垃圾所消耗的电耗水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3.3-1。结果表明,本项目水耗和电耗都是同类型项目中最低的。表13.3-1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资源消耗指标处置设施水耗(t/t垃圾)电耗(kWh/t垃圾)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二场0.160.25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0.3355.48本项目垃圾填埋场0.0330.10(3)废水产生量指标本项目的废水产生指标采用与广州市各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废水产生情况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评价,广州市各生活垃圾处设施废水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13.3-2。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3.3-2各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废水及其污染物产生指标单位:kg/t垃圾处置设施渗滤液CODcrBOD5SSNH3-N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353.622.45--0.48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二场2827.053.670.710.71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3203.523.203.20--广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6582.961.381.650.79本项目垃圾填埋场4133.302.070.620.50由表13.3-2可以看出,本项目平均每吨垃圾产生的渗沥液较其他垃圾厂持平,主要因为本项目地形和降雨情况决定。但其他水污染物产生情况与广州市同类型项目平均值相差不大。1.1减量化、无害化效果分析减量化:生活垃圾在填埋时会被压实,不过其效果只是减容,不减量,因此,其减量化效果并不明显。无害化:XX市目前每天均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并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本项目的实施,可实现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其产物主要有渗沥液、填埋气等,渗沥液目前已有较好的处理经验,可完全实现无害化处理;填埋气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的无害化处理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1.2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项目的运行符合经济高速发展和清洁生产的要求,生产工艺更加合理和先进,同时,采用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又减污,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建议建设单位在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进一步开展清洁生产工作,通过对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生产操作管理以及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分析处理垃圾的各项技术指标,找出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原因,进而在节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新的清洁生产举措。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量控制1.1总量控制的目的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中“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总重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总量控制分析应以当地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新增加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影响当地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不对周围地区环境造成有害影响为原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对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不仅有利于建设单位的污染控制,也有利于当地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本环评结合建设项目的排污特点以及建设项目所处位置的环境现状,对本项目水、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进行分析。1.2总量控制因子及建议指标1.2.1废水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应该根据区域水体的纳污能力、污染源数量、达标排放要求、清洁生产要求进行核定。在本项目各种水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限值要求、环境影响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合理、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建议将项目达标排放情况下的污染物排放量作为本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见表14.2-1。表14.2-1本项目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项目废水量(m3/a)COD(t/a)氨氮(t/a)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375953.320.371.2.2废气为了减少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本项目拟对填埋气体采用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喷淋除臭、脱硫处理,经处理后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H3和H2S,不属于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指标的范畴,因此,这里不对NH3和H2S提出总量控制指标。1.1.1固体废物本项目的固体废物总量控制指标:“零排放”,项目运行产生的固废全部由本项目自行处理,安全处置。1.1.2地表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从河流的纳污情况看,到上游断面,鱼羊河对COD、NH3-N的均已超过水体负荷。由于鱼羊河流经垃圾场选址处,所以河流下游水质明显恶化。本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填埋场渗滤液的排放量,并且经严格处理后达标排放,可大大减少外排渗滤液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区域节能减排,可以缓解XX垃圾出路问题,同时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能够更好的改善鱼羊河下游水质状况,为本项目的建设腾出相应的水环境容量。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XX市垃圾填埋场项目对周围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影响及其大小,评价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是否能补偿或在多大程度上补偿了由项目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损失,并提出减少社会、经济及环境损失的措施;并对项目的整体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比较。1.1社会效益分析本填埋场项目为XX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公益事业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1.1及时解决垃圾出路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XX市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区垃圾产生量逐渐增长,然而,现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堆放,已严重影响了当地环境。同时不规范的填埋,使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在XX市兴建一座集中标准化垃圾处理场就十分有必要。随着城市化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垃圾排放量将会大幅增长,目前已经给县城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若不尽快治理,垃圾污染会更加严重,将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和处理成本的增加,由于环境的恶化,人民群众生活素质的提高就会成为空话,执政为民、以民为本就无法得到具体的表现。因此,为确保XX市垃圾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外商投资环境,促进XX市经济的发展,兴建XX市垃圾填埋场意义重大。由于长期受资金的制约,XX市城区及周围城镇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简单堆存方式,没有作任何防护处理,未能做到减容化和无害化,垃圾堆积如山,污水漫流,环境极其恶劣。因而,必须解决垃圾的后续处理问题,否则垃圾没地方处置,污染环境尤其是污染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而且,如不加快规范管理,填埋容量马上就无法满足要求,届时垃圾无出路,变成垃圾围城。因此,XX市人民政府迫切希望通过合理合适的处理工艺,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希望结合XX市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垃圾填埋工艺,处理新产生的垃圾,同时对原有已堆填的垃圾区逐步进行改造。为此,拟选择技术先进、流程合理的垃圾填埋处理工艺路线,逐步实现资源化,最终在XX市真正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1.1.1其他社会效益本项目充分利用原来的有利地形,附近居民点较少并满足距离要求,有利于改善原有垃圾处理场不良的社会形象,也有利于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另外,本项目有利于加快市容景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树立市整洁卫生的整体形象;还有利于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1.2环境损益分析经过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影响的环境因子的分析计算,本项目影响周围环境因子所引起的环境损益如下:1.2.1水环境损益分析施工期对地面水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采伐林木、土木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施工期要求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并采取有关措施,对裸露地面及时覆盖,确保采伐林木、土木工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本项目运营过程中垃圾堆放及填埋过程中渗出的渗滤液,员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在采取前述工程分析所述相关措施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会对区域水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故水环境损失不大。但必须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以免对附近水体造成明显的损失。同时,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可有效的减少当地垃圾的排放量,对整个区域的水环境和环境卫生的改善有明显的效益。1.2.2大气环境损益分析施工期大气环境要素主要是施工车辆进出排放的废气和扬尘,施工期要求所有车辆的尾气达标排放,并采取有关措施,确保扬尘及汽车尾气污染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施工期大气环境损失不大。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填埋场区内的垃圾经卫生填埋后会无组织排放甲烷、恶臭气体等填埋气体,填埋场在作业期间产生作业扬尘和飞扬物等,采取前述工程分析中的相关措施后,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故大气环境损失不大。1.1.1生态收益分析垃圾经卫生填埋后,使城市清洁、增进人群健康。按《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夏光,1988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提供的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的4.05%,而固体废弃物占环境损失的5.2%。换言之,兴建了垃圾综合处理场可以减少此项生态损失,有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1.2经济损益分析1.2.1总成本费用外购材料、水、燃料费用根据专业人员提供消耗情况和目前市场价格拟定(以下为达到日处理能力300t/d规模数据)。外购原材料费:渗滤液处理站及药剂等2000元/天,外购燃料及动力费:机械使用柴油:300kg/天水:生活用水,7.4吨/天;生产用水10吨/天,合计17.4吨/天电费:渗滤液处理站:75千瓦×24小时/天填埋区及其它:35千瓦×8小时/天本工程定员29人,年人均工资福利3.0万元,年工资及福利总额87万元。采用直线法分类折旧。根据项目情况及工程服务期限,取综合折旧年限10年,按投资情况逐年折旧。培训费按10年摊销、土地购置费按50年摊销计算。其他费用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估算。本项目最长营运期10年,平均年总成本费用为544.25万元,平均年经营成本费用为335.90万元。处理每吨垃圾的平均总成本费用为74.55元,处理每吨垃圾的平均经营成本费用为46元。1.2.2营业收入本工程预计垃圾处理规模为300t/d。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投入营运后,为维持正常营运,并能在使用年限内有一定收益。每吨垃圾需收取120元的政府补贴或居民缴费,达到平均年收入1314万元。1.1.1税金及附加政府补贴或居民缴费按服务业营业税税率5%计取,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5%,教育费附加费率3%。1.1.2利润及分配利润总额=营运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费用营运期10年平均年利润总额为223.67万元。所得税税率25%,盈余公积金10%。1.1.3经济损益分析结论预测营运期处理每吨垃圾的平均总成本费用为77.55元,处理每吨垃圾的平均经营成本费用为46元。投入营运后,每吨垃圾收取120元的政府补贴或居民缴费,项目可实现投资利润率4.36%,利税率5.21%,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4.22%,有一定的财务效益。若每吨垃圾收取86元的政府补贴或居民缴费,则仅能维持营运期正常运营。1.2小结垃圾填埋场项目作为市政公益事业项目,项目建成后,XX市垃圾处理能力将大大加强,能较长时间解决XX市的生活垃圾最终消纳的问题。对发展文明环保的现代化产业、提高地区总体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效益十分显著。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而产生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较为明显。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企业中,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加强环保管理工作,开展厂内环境监测、监督,并把环保工作纳入生产管理,对于减少垃圾综合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回收,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重要意义。环境监测是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行业了解并掌握排污状况和排污趋势的手段。监测数据是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进行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依据。因此,应建立并完善环境监测制度。1.1环境管理1.1.1环境管理职能(1)施工期环境管理由于本项目的不利影响大多体现在施工期,且填埋场自建设之日起就始终处在施工的过程中(垃圾填埋与压实),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十分重要。①项目施工前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做到文明施工。②将环保主要内容体现在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对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速度、施工时段等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特别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水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有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建议建设单位将此项内容作为工程施工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③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期间,要认真监督施工单位环保执法情况,了解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物料堆置、临时工棚搭建、便道及施工方法对生态造成的影响,若发现严重污染及影响环境的情况,建设单位有权给予经济制裁,并上报环保部门依法办理。④工程竣工时,要全面检查施工现场环境状况,施工单位应及时清理占用的土地,拆除临时设施,清除各类垃圾,采取覆土绿化等措施,恢复被破坏的地面,使项目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2)营运期环境管理营运期应定期监测各类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确保各类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并随时掌握场区周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①建立、执行并监督管理计划,对大气、废水等主要污染物制定详尽的监测、控制制度,以保证及时了解并控制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②明确环境监测的职责,建立健全本站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环境标准,对本项目重点污染源及污染物开展日常监测工作,编制表格和报表,定期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建立监测档案;参与治理工作,为污染治理服务;开展环境监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监测水平;承担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有关部门委托的监测任务。③填埋区及其他蚊蝇密集区应定期进行消杀,每月应对全场的蚊蝇、鼠类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其危险程度和消杀效率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消杀方案。④填埋场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1.1.1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填埋场应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以对填埋场地内的环境问题进行管理。根据本项目规模和特点,应设置环境保护科及监测分析室。环境保护科直属分管场长领导,下设科长1名、污水处理操作工2名,负责环境管理工作。环境监测工作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不设专门的监测机构。1.1.2环保机构的职责与任务①负责填埋场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协助领导贯彻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②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环境管理、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新技术推广;③定期检查环保设施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掌握填埋场污染状况,建立污染源档案和环保统计;④按照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环保监测计划,并组织、协调完成监测任务;⑤制定环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和协调污水处理站等环保处理设施和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⑥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对填埋场内各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定期将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汇报给环保处备案,发现问题及时汇报。1.1.3城镇垃圾综合管理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城镇垃圾的综合管理包括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进场等环节,是垃圾处理的正常运行以及延长处理场使用期限的重要保证措施。(1)垃圾分类收集城镇居民生活垃圾类别复杂,垃圾分类收集是一较大的难题,但生活垃圾中部分物质的回收利用,这在国内外成果层出不穷。如有机废物及厨房垃圾用于复合肥的制造;废塑料回收制造塑料颗粒用作塑料制品的原料、提炼柴油、汽油等;煤灰用作生产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原料等等。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的部分城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措施屡见不鲜,在减轻垃圾对市区街道的污染影响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建议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2)垃圾的运输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是填埋场运营时扰民最大的污染源,由于垃圾运输车的车容和车况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输线路较长,并且要经过市区和繁华路段,稍有不慎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运营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选用质量好,车厢密封性、防漏性能好的垃圾运输车辆,确保垃圾运输过程中不滴漏大量的垃圾渗滤液,防止恶臭扰民,保持沿途良好的社会卫生环境。(3)垃圾的进场管理制定垃圾填埋场管理制度及运行细则。加强对进场垃圾的检查,对进场垃圾应登记其来源、性质、重量、车号、运输单位等情况,防止不符合规定的废物进场。垃圾进场后应分区、分单位进行作业,并应于24小时内完成垃圾的摊铺、压实工作。同时采取消杀(蚊、蝇、鼠等)措施以及设置防飞散设施。日常运行记录技术资料应完整、统一归档保管。1.1.1排污口管理本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等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第二时段)、《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级标准(二者取其严者)后,30%的浓液无法后续处理,拟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多余尾水达标外排,需新设排污口1个。一、排污口标志管理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2-95)的规定,本工程针对污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和噪声排放源分别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由于考虑到本工程产生H2S气体等的可燃可爆等危险性,建议全部标志牌采用国家环保局统一监制的三角形边框的警告标志牌。标志牌设在各排污口的醒目处,,建议每半年对标志牌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标志牌的清晰、完整。二、排污口在线监测为确保污染物排放数据的准确和连续性,同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非正常排放事故,及时杜绝污染危害的发生,建议提高自动化水平,在排污口采用在线监测系统。三、排污口建档管理(1)按国家环保局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污口标志登记证》的要求,本项目填写有关内容;(2)项目投产运行后,应建立各主要污染物各类、数量、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达标等情况的台帐,并按环保部门要求及时上报。1.1施工期环境监理1.1.1环境监理范围主要为拟建址范围内因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污染的区域。1.1.2环境监理内容建立环境监理制度,启动环境监理机制,把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化。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理部门,监督施工单位落实施工期应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理主要内容包括:(1)审查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中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正确落实了经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监督并协助施工单位建立施工环境保护制度;(2)对施工过程中水、声、气环境的影响,提出减少工程环境影响的措施。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在施工各个环节落实治理环境保护措施,纠正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施工操作,防范环境污染于未然;配合环境主管部门处理各种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督促建设单位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地质灾害等防治工作落实到各施工点。(3)记录工程施工环境影响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环境保护工作建设情况;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及时向工程监理反映有关环境保护措施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理和和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1.1.1环境监理工作框架(1)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监理保障组织体系建议本工作纳入工程监理工作范围,要求按照工程质量和环保质量双重要求对项目进行全面质量管理。(2)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理工作制度通过工作记录制度、报告制度、文件通知制度、环境例会制度等环境监理工作制度完善环境监理工作。1.2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是执行环保法规、标准、判断环境质量现状和评价环保设施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基础资料,因而企业搞好环境监测是至关重要的。1.2.1施工期环境监测内容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废水的影响,为了减轻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期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和监测计划。(1)大气污染源监测监测点布设:施工场地中央。监测项目:TSP和PM10。监测频次:施工初期、施工中期、施工末期共3次。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2)水污染源监测监测点布设:施工废水排放口。监测项目:COD、SS、石油类、氨氮。监测频次:每季度一次。监测采样和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和污水监测分析方法》。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噪声源监测监测点位:施工场地距主要噪声源1m处。测量量: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频次:施工初期、施工中期、施工末期共3次。测量方法:选在无雨雪、无雷电、风速小于5m/s的天气进行测量,传声器设置户外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监测仪器:HY105的2型积分声级计。1.1.1运行期环境监测内容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中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项目环境监测计划。从环境空气、水环境、噪声等几方面进行监控,重点为环境空气和水环境,尤其是对地下水环境的监控。填埋场必须设置地下水本底监测井、污染扩散监测井、污染监测井。监测井和采样点的布设、监测项目、频率及分析方法应按《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执行。通过监测力求全面、正确地反映填埋场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情况,反馈生产操作系统,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按照现行国家、部颁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本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内容详见表16.3-1。表16.3-1垃圾填埋场主要监测计划内容表环境监测监测项目监测位置监测频次环境空气TSP、NH3、H2S、NO2、CO、SO2共4个监测点,场区上、下风向10m处各布设两个监测点每月监测1次废气CO2、NH3、H2S、CO、SO2导气系统的排放管每月监测1次甲烷填埋场及填埋气体排放口每天一次渗滤液等废水色度、COD、BOD5、SS、总氮、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污水处理站出口每周监测1次地下水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铬、铅、铜、氟、镉、铁、锰、锌、总大肠菌群设5个地下水监测井:(1)本底井,一眼,设在场地下水流向上游30~50m处;(2)污染扩散井,两眼,分别设在垂直填埋场地下水走向的两侧各30~50m处;(3对污染扩散井和污染监测井监测频率应不少于2周一次,对本底井监测频率应不少于1月一次;环境保护部门应每3个月对地下水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污染监视井,两眼,分别设在填埋场地下水流向下游30、50m处。土壤pH、镉、汞、砷、铅、锌、铜、镍设1个监测点,在填埋场地下水轴线流向上游30~50m处设1个点位每年监测一次苍蝇密度苍蝇密度(只/笼日)每隔30m~50m设一点,放蝇笼诱取苍蝇在苍蝇活跃季节每月2次噪声LAeq办公楼、场界每季度监测1次污水处理站污泥渗出液Hg、Cu、Zn、Pb、Cd、Be、Ba、Ni、As、总Cr、Cr6+污水处理站污泥每年1次其他防渗层完整性监测每6个月1次渗滤液出口在线监测上述监测项目全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或环保监测站进行监测,监测方法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执行。在垃圾场终场之后,继续对填埋气体、渗滤液、土壤、地下水、环境空气进行监测。监测的频率、监测分析方法仍按照上表执行。当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已稳定无害后,应召开专家论证会,宣告维护结束。之后,可停止监测。1.1竣工环保验收一览表为便于项目建成后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本报告提出竣工验收的基本内容,详见表16.4-1。具体验收项目应根据验收时国家的各类标准要求进行补充和调整。表16.4-1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标一览表类别环保验收指标水雨水填埋场场内铺设雨水收集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将收集到的雨水排出场外。地下水设置地下水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由支管和主管组成。地下水由排水总管,穿过垃圾坝,经过场前区,最后排入地表水系统。垃圾渗滤液设置防渗系统和渗滤液导排系统,建设污水处理站,规模为150m3/d,渗滤液调节池容积为2300m3,采用“预处理+缺氧+UASB厌氧+接触氧化+MBR+纳滤、反渗透膜深度处理”处理工艺。废水处理产生的浓液回灌填埋区,多余尾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站与垃圾渗滤液共同处理。气填埋气体填埋气体设置导排系统,配置填埋气除臭、脱硫装置。恶臭垃圾填埋当日覆盖,同时喷洒药物,做好杀菌消毒工作。生态垃圾分区填埋,水土保持方案,辖区的绿化工程。环境监测污水处理系统进出水口设采样点,设5个地下水跟踪监测井。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评价结论及建议1.1项目概况本改扩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5.3万m2,设计库容为55万m3,设计处理规模为400t/d,规划设计接纳XX市2013~2015年三年期间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2015年后,生活垃圾将全部纳入2015年底建成投产的600t/d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因日常产生垃圾量未能满足焚烧厂设计规模的要求,因此,通过将已填埋的生活垃圾取出补充燃料,即能满足焚烧厂设计处理能力的需要,又能最终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根据XX市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在2015年底前建成一座600吨/天的垃圾焚烧厂,到时XX市生活垃圾实现全部焚烧处理。现按照每天379吨垃圾计算[2013~2015年垃圾平均量(361.42+378.91+396.40)/3=379吨/天],三年共产生的垃圾量约41.5万吨,按填埋后压实密度为0.8计,所需填埋场的容积为51.88万m3,因此,为了对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建设单位决定在现有垃圾填埋场东北侧区域新建一座55万m3的标准化无害化填埋场,以满足2015年前XX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的需要。根据规划,XX市2015年底前规划新建一座600吨/天垃圾焚烧厂,总占地面积约90亩,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运行期间(2015~2025年)XX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96.4~438.3t/d,未达垃圾焚烧量600t/d的要求,每天仍可将取出填埋场中约160~200t/d的垃圾送入垃圾焚烧厂处理,平均值取180t/d,即6万t/a,可陆续将现有简易填埋的垃圾全部挖出焚烧处理,最终实现简易填埋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根据垃圾成分分析报告,XX市生活垃圾焚烧后产生10%的灰渣,600吨/天垃圾焚烧处理每年产生的废灰渣量为:600×333×10%=19980吨;灰渣的压实密度可以达到1.2吨/立方米,每年回填量为:19980/1.2=1.66万m3;本次新建填埋场库容55万m3,按10年考虑,灰渣回填16.6万m3,多余库容38.4万m3作为XX市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XX市垃圾填埋场服务范围为XX市全市范围人口,加上外来人口等,近期(2015年)服务人口约46.27万人,远期(2025年后)服务人口52.62万人。本项目总投资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287.14万元(包括填埋区主体工程、配套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导排气工程、附属工程等费用),其中环保投资约2155万元,占总投资的67.62%。1.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1.1地表水质量现状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鱼羊河出现大部分水质指标严重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限值要求,主要受本填埋场渗滤液及沿河两岸未经处理生活污水排放影响所致,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差。1.1.2地下水质量现状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G1(项目所在地)部分水质指标出现不同程度超过(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超标倍数为1.45~15倍。其它两个水质监测点G2和G3除氨氮、CODMn、亚硝酸盐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外,其余指标均满足(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表明项目所在位置地下水下游区域的地下水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主要是附近河流或农村污水漫流渗入地下水所致。1.1.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区域的常规污染物SO2、NO2和TSP的现状监测结果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特征污染物NH3、H2S和臭气浓度除项目场址外,其它敏感点现状监测结果也能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20)的限值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项目场址内NH3、H2S和臭气浓度超标,主要是受原垃圾填埋场产生恶臭气体的影响。1.1.4声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表明,本项目4个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值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限值要求。总体而言,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良好。1.1.5土壤质量现状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所在区域周围的土壤呈中性。1#(项目所在地)测点中汞、镉、铜、镍均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的超标,其它2测点各指标均未超标,表明评价区域除项目所在地外,其它土壤环境质量环境良好,仍能满足周围果树生长的需要,不会人体健康造成明显的影响,未出现区域性的土壤重金属超标现象。但项目所在地因长期堆填垃圾,重金属的渗出已经对土壤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1.1.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生物量值相对较高,净生产量相对尚好,植物群落物种量偏低,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质量处于相对中等水平。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项目所在地区域主要植物群落净生产量相对较好,该区域具有良好的植被恢复条件,只要生态恢复措施适当,进行植被恢复是十分有利的。(2)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及询问当地住户等方法的调查,本区域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XX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项目区域面积较小,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相对较贫乏,未发现珍稀保护、领域性较固定的野生动物栖息、觅食活动场所。1.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2.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垃圾渗滤液事故排放和正常排放时,COD对排水沟的贡献值由514.3276mg/L下降至6.484mg/L,对鱼羊河的贡献值由10.1783mg/L下降至0.1287mg/L,削减比例分别为98.74%和98.73%;NH3-N对排水沟的贡献值由107.3194mg/L下降至1.0039mg/L,对鱼羊河的贡献值由2.192mg/L下降至0.0205mg/L,削减比例分别为99.06%和99.35%;表明本项目现有本底受填埋场外排渗滤液的影响较为严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设,对渗滤液进行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将对现有纳污水体排水沟和鱼羊河的影响大大降低,可减少COD污染贡献值为98.73%,减少NH3-N污染贡献值为99.06%,将对排水沟和鱼羊河的水质起到的明显的改善作用。如废水现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时,对排污口下游纳污水体鱼羊河的CODcr和氨氮最大贡献值为26.6258mg/L和4.0516mg/L,现状监测结果中,已包含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渗滤液的贡献结果,当本项目建成完成后,现状渗滤液的排放将通过“以新代老”得到有效削减,因此,在不考虑现有渗滤液排放的情况下,对应鱼羊河(Ⅱ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断面现状监测)CODcr和氨氮本底值为26.85mg/L和3.2919mg/L,占标率分别为134.25%和329.19%,严重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表明鱼羊河现状除受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影响外,仍受到沿河村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和两岸农业面源的污染,主要出现在上游河段。下游汇入龙江河上游200米处(Ⅲ断面)的现状本底为8.7383mg/L和0.8424mg/L,占标率分别为43.7%和84.24%;叠加本底后的预测值分别为8.8637mg/L和0.8626mg/L,占标率分别为44.32%和86.26%;未超出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表明本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情况下,达标排放的废水经鱼羊河汇入龙江河造成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经过本次垃圾填埋场的标准化建设,并对现在简易填埋场进行封场处理后,可大幅度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大大改善下游纳污水体的水质,保障鱼羊河进入龙江河前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对龙江河饮用水源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1.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的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渗透系统为≤10-7cm/s。本项目拟采用的高质量HDPE复合衬里防渗系统,其渗透系统能够满足≤10-7cm/s的要求。拟建项目场区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场区底部和自然边坡稳定状态良好,无明显不良地质现象发生。填埋场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衬层(2mmHDPE膜)和GCL膨润土复合衬里防渗处理后,可有效地控制渗滤液向地下渗透,同时由于该场区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深,因此库底大部分基本不考虑地下水的收集与排放。但在垃圾填埋实施后,为保证沟两侧的侧壁渗水能够顺利排出,在沟底两侧设置地下水砾石导流沟,减少地下水侵入垃圾堆体和对防渗层产生不良的顶托压力,保证填埋场防渗层的多年正常运行。本区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农田灌溉回渗及地表水渗漏补给。根据地质报告,本区地下水流向是由西北至东南径流排泄,且本项目拟建址不是地下水的补给区,同时项目下游区域居民饮水已不取用浅层地下水。综上所述,本项目在严格落实防渗、防污等治理措施,采用优质防渗材料和精心施工的前提下,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对其下游居民的饮用取水影响较小。1.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各预测时段,环境空气敏感点的NH3和H2S的落地浓度贡献值与现状监测值叠加后的叠加浓度值仍可达到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对周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明显。因此,本项目建成后排放大气污染物对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不会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带来明显不良影响。也不会对填埋场周围的环境敏感点产生明显不良影响。本垃圾填埋场场界周边需设置500m的卫生防护距离,在此范围内禁止新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据调查,项目周边最近的环境敏感点西侧的高龙村,距离约为700m,不在卫生防护距离的范围内,表明本项目选址符合500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1.1.1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并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后,场区各边界昼间和夜间噪声预测结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限值要求。1.1.2生态环境环境评价结论处理场营运期对生态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引起生态格局和景观的变化,以及运输、填埋作业和工作人员的日常活动等人为因素对处理场区动植物的干扰。如场区的景观将由原来的自然山林变成工程场地,封场后,场区将成为人工绿化景观;营运期填埋物滋生的大量蚊、蝇、虫、鼠等生物也将引起场区及其周围生物链的变化,而人为的杀虫灭鼠也将扰动其生态平衡。工程采取一定的保护及恢复措施后,可将其影响减至最低,基本不会影响到处理场区外的生态环境。1.2总量控制指标建议本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及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第二时段)、《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级标准(三者取其严者)后,30%的浓液无法后续处理,拟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多余尾水达标外排。建议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见表17.4-1。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7.4-1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项目废水量(m3/a)COD(t/a)氨氮(t/a)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375953.320.37本项目拟对填埋气体采用喷淋除臭、脱硫处理,经处理后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H3和H2S,不属于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指标的范畴,因此,这里不对NH3和H2S提出总量控制指标。1.1产业政策及选址合理合法性结论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XX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属鼓励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指出: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本项目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符合相关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建设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范》(CJJ93-2003)等方面的要求。但由于场区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为防止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填埋库区必须进行高标准的防渗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标准,严格进行卫生填埋作业。综合以上分析,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在现址规范建设是合理可行的。1.2清洁生产分析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项目的运行符合经济高速发展和清洁生产的要求,生产工艺更加合理和先进,同时,采用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又减污,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建议建设单位在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进一步开展清洁生产工作,通过对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生产操作管理以及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分析处理垃圾的各项技术指标,找出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原因,进而在节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新的清洁生产举措。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环境风险评价结论通过对国内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产生的事故风险情况的类比分析可知,本项目通过采用严格、完善的管理手段可大大减少造成事故的可能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填埋场区的作业在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合理采用预防和应急风险发生的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1.2水土保持分析结论本项目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量为600t,如果不采取任何水保措施,工程建设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为560t。工程建设过程中引起水土流失的重点单元为临时堆渣场、填埋场,其水土流失量占总量的90%以上。因此,应重点加强上述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杜绝水土流失危害产生。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6.0hm2,其中项目建设区为5.3hm2,直接影响区为0.7hm2。1.3公众参与结论公众意见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关单位及附近居民对本项目的建设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没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本项目的建设能有效改善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但是也对本项目产生的废气、渗滤液等方面的污染也表示了极大的担忧,提出了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希望和建议,同时也要求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尽可能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建设单位认真考虑和研究了公众参与的有关内容和结论,对当地居民和有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表示采纳,并明确表示将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定,采用具体可行的废气、渗滤液等污染防治污染技术,严格控制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污染物的排放,做到达标排放。建设单位同时还表示将加强环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将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污染以及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环境保护措施结论1.1.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①清污分流为减少雨水产生的污水量,整个填埋场区按雨污分流要求设计。通过对地表水的收集,阻止地表水不受控制地进入填埋区或调节池。在填埋场运行过程中,有大面积的待填埋区域敞开,降雨时这些区域内汇集的地表径流即成为垃圾渗滤液。为降低渗滤液产生量,填埋场必须控制区域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的入渗量,为此应设置由环场截洪沟和场区内分区临时截洪沟组成的完整防洪排水系统。本项目所处地段是一片低洼地,三面环山。填埋区外所有收集的地表水沿厂区分界线道路边的永久截洪沟的低洼处排出。所有地表水明渠的设计基于50年返回期降雨标准,并预留有缓冲区。同时,在没有缓冲区的情况下,明渠的设计可以达到100年返回期降雨标准。②废水经处理后达标外排本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等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XX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第二时段)、《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级标准(二者取其严者)后,30%的浓液无法后续处理,拟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内,多余尾水达标外排。③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时防治措施若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不能正常处理废水,则应迅速停止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并采用污水泵将渗滤液导入渗滤液调节池中进行暂存,同时对污水处理站进行抢修。本项目拟设置一个总容积约2300m3的渗滤液调节池,足以容纳约16天的包括渗滤液在内的各类废水,确保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时,渗滤液等废水不外排,不会对地表水体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为了有效控制暴雨天气降雨引起的渗滤液大量增加可能导致的溢流事故排放,拟对渗滤液调节池表面进行加盖处理,保证雨天雨水不进入渗滤液调节池。此外,本项目拟在已填埋的垃圾覆土层表面覆盖1.0mm厚的HDPE土工膜,保持5%的坡度坡向下游受纳水体,将膜上的大气降水排出场外,最大限度减少渗滤液产生量。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填埋场防渗系统通常包括渗滤液收排系统、渗滤层、保护层、防渗层、基础层。本工程选用高密度聚乙烯衬层(2mmHDPE膜)加GCL膨润土毯复合防渗系统进行防渗处置。(1)填埋场边坡防渗本工程边坡采用的防渗层自上而下分别为:300mm厚袋装土、700g/m2无纺土工布、2.0mmHDPE厚土工膜(光面)、6mm厚复合膨润土GCL衬垫、300mm压实粘土保护层和基础层。(2)填埋场场底防渗本填埋场底部采用的防渗层自上而下分别为:45cm厚碎石导水层(粒径32mm~64mm)、700g/m2无纺土工布、2.0mmHDPE厚土工膜(光面)、6mm厚复合膨润土GCL衬垫、300mm压实土壤保护层和库底平整后的基础层。(3)防渗系统的锚固为了使防渗系统稳定,当土工膜铺设时,垂直方向每上升10m设一环形的锚固平台,锚固平台的宽度视坡度而定,一般情况下,锚固平台的宽度为3m,沟宽1.2m,深1.0m。未到该高程前,这些锚固沟可作为临时截洪沟用。1.1.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①填埋气体燃烧处理。本项目垃圾填埋气体经导气井导出后拟采取分区域集中排放处理。填埋气体经收集后先经喷淋系统、脱硫系统,去除大部分NH3、H2S等恶臭气体后排放。②采用当天垃圾及时推平,及时压实和覆土,保持填埋场周围的树木及植被的种植面积;对作业工人发放口罩,尽量减轻恶臭及刺激性气体对工人的影响;③制定定期洒水制度,控制车辆在填埋区的行驶速度,作业区设置挡风屏与漂浮网,布置绿化隔离带等,已减少作业扬尘和飞扬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①选购低噪声的先进设备,从源头上控制高噪声的产生;②污水处理站使用的水泵、风机安装消声装置、减振垫等降噪措施,并设置专门设备房,同时做好门窗和墙体的隔声措施;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③加强垃圾填埋机械的维护,定期检修,发现出现不正常运转的机械应及时更换零件保证正常运转;④加强交通疏导和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减少垃圾运输车辆在场区道路范围内鸣笛。通过采取上述各项隔声、消声、减振等综合治理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的限值要求。本工程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是可行的。1.1.1固体废物本项目在营运过程中将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环境治理行业只有“危险废物物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和残渣”为危险废物,不包括垃圾填埋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站污泥运至本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采用以上方式进行处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1.1.2生态环境①项目的建设要力求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相融洽,各类设施的建设要严格按符合自然生态的设计施工,以对植被破坏最小为宜;平面布置与空间布局应合理,建筑用材和色调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对周围环境起点缀、美化作用;②尽可能减少项目建设对周围山丘和自然植被的破坏,要注意保护山体、植被,同时减小工程临时占地对自然植被的破坏;③施工完成后,要实施植被恢复工程、绿化补缺工程建设,对由于本项目施工而造成的植被遭破坏地区,要进行全面绿化恢复,种植当地野生花草灌木和乡土树种,引进外来树种时,需进行严格的检疫措施,避免感染和病虫害;④垃圾填埋需要覆盖用土,本项目拟在填埋场周围选取取土场。在取土时,需采取分期分块开挖,分期防护,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开采过程中应根据地块地形状况,做好临时性拦护等防护措施,严格控制土方开挖量,做到用多少开挖多少,并对已开挖的土方进行必要的维护;取土场开挖结束后,及时采取植物措施对场地进行绿化防护;⑤施工期间项目建设区域的大部分植被将会消失,应尽量保留场界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边缘地带的植被,因为这些物种是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乡土植物,是当地植被建设的基础。施工期间尽量保留这些植物群落和物种,并适当地对其进行改造,这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良好途径,既可节省绿化费用,也可减少物种的生态入侵及绿地与当地景观不协调的问题。1.1.1恶臭污染治理措施为了尽可能减少恶臭对垃圾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尤其是盛夏季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①调节池采用封闭结构,污泥压滤机加盖,车间封闭,提高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先进性,使恶臭气体去除率达到80%;②加强填埋场作业区周围的绿化带建设,将恶臭污染控制在各生产区内,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隔离、过滤作用;通过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恶臭的影响,同时能将影响控制在500m范围内,而该距离内无村庄等敏感点,因此,本项目产生的恶臭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1.1.2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整治措施1、垃圾堆体整形现有填埋垃圾散落在整个山谷,堆放不均匀,垃圾层结构不稳定,必须对现有的垃圾堆体进行稳定处理(即夯实和整形)。对现有的垃圾堆体表面按1:3的安全坡度进行放坡,满足覆盖层的稳定性要求。2、终场覆盖垃圾填埋场的终场覆盖系统须考虑雨水的浸渗及渗滤液的控制、垃圾堆体的沉降及稳定、填埋气体的迁移、植被根系的侵入及动物的破坏、终场后的土地恢复利用等;整形后的垃圾堆体应有利于水流的收集、导排和填埋气体的安全控制与导排,应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1)植被层(耕植土层)与绿化层植被层为填埋场最终的生态恢复层,它能美化周围环境,防止雨水冲蚀土壤,利于径流的收集及导排,考虑到覆盖层的厚度,植被层选择浅根系植物。耕植土层为植被层提供营养,由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壤构成,厚度一般为0.5m。耕植土可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或其它营养土,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就地取土。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封场初期绿化宜选择根浅的对NH3、SO2、HCL、H2S等有抗性植物,如:常绿灌木(如海桐、山茶、尾兰、小页女针、紫穗槐)和种植草皮。(2)排水层与排水辅助层排水层主要作用是收集耕植土层下渗的雨水,厚度为0.15m,由渗透系数大于10-5m/s的粗砂和碎石构成。排水辅助层是终场覆盖成败的关键,防水层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垃圾堆体,也可以防止填埋气体透过覆盖层扩散。本工程排水辅助层采用厚度大于6mm的膨润土复合防水垫(GCL防水垫),其断裂强度>10KN/m、CBR顶破强度>1.2KN、断裂伸长率>6%、垂直渗透系数小于5×10-9cm/s、指示流量小于5×10-8m/s,完全满足规范所要求。(3)防渗层及保护层在填埋体表面设置防渗层,采用不透水层一般为延展性好的2.0mmHDPE土工膜,以适应填埋场封场后的不均匀沉降,因而不易破坏。保护层采用180g/m2土工布+钠基膨润土垫(GCL)。(4)基础层(粘土层)基础层对整个覆盖系统起支撑、稳定作用,由0.2m厚的压实粘土层构成,粘土密实度为90-95%。3、雨水收集与导排终场覆盖后,需要排除覆盖层表面雨水径流以及周边山体进入场区的水流,以减少由于雨水下渗而增加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因此,要设计雨水收集与导排系统。整个雨水收集与导排系统设计需基于整个填埋场封场后的地形地貌,防止雨水对覆盖层局部的冲刷破坏,从而影响整个填埋场的封场。4、填埋气导排与处理对于填埋气体的导排,拟采取植入竖井等措施,以避免填埋气体爆炸事故发生。竖井可采用穿孔管居中的石笼,导气石笼直径为φ1200mm,由钢丝网内填充级配碎石构成。导气管为DN150mmHDPE穿孔管。导气石笼间距为50m左右,共需要6个石笼。填埋气体采用分散排放方式,在每个竖向石笼顶部设置一根气体排放管,排放口高出最终覆盖层1.0m,然后经水喷淋和脱硫处理后排放。导气笼设置: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填埋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迁移至穿孔竖管,沿竖管排出垃圾堆体。竖管长度可按垃圾堆体的深度确定,一般按垃圾堆体深度的2/3,但不宜超过15m,直径100mm,梅花型开孔,孔径10mm,穿孔率在保证管道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竖管穿孔段外填300mm厚卵石层,卵石直径25-55mm,为防止垃圾堵塞孔洞,卵石外包裹钢丝网,将卵石与管道固定在一起。5、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在现有简易垃圾填埋场周围设置1600(深)×2000mm(宽)的渗滤液收集槽,收集槽总长约1200米,收集槽采用钢筋混凝制作,槽壁与垃圾相邻一侧设置成排斜向收集槽的导流孔,有利于渗滤液的排入收集槽内,同时收集槽设置一定的坡度坡向污水泵房集液井,然后通过污水泵将渗滤液抽排至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统一处理。1.1.1其它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1)垃圾入场管理进入生活垃圾处埋场的填埋物应全部是生活垃圾,严禁将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浸出毒性、腐蚀性、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进入填埋场。(2)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垃圾在收集过程中,必须执行严格的分检制度,将重金属含量高的金属制品,如电池、荧火灯管等分检出去,以确保处埋场周围土壤不被重金属污染。(3)动物危害控制对策由于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因此在堆放过程中不加控制会有大量蚊蝇孳生,同时还会虫害和鼠害,此外,垃圾也会吸引鸟、犬等动物前来觅食。在我国一些城市垃圾堆放地,垃圾随处倾置,不采取任何卫生措施,蚊蝇随处可见,老鼠肆虐,垃圾场成了疾病传播源,为此对建德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出如下建议:①在垃圾场入口处架设高1.5~1.8m左右的铁丝拦网,防止犬、猪等动物进入垃圾场,杜绝疾病传播媒介;②为防止蚊蝇孳生,每天必须进行日覆盖,并加以压实,每日作业完毕后,不留裸露垃圾在外;③在春末及夏秋季节,每天喷药一次,以防蚊蝇繁殖;④禁止拾荒者进入垃圾场随意翻捡垃圾。1.1.2社会环境保护措施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是填埋场运营时扰民最大的污染源,由于垃圾运输车的车容和车况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输线路较长,并且要经过市区和繁华路段,稍有不慎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运营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选用质量好,车厢密封性、防漏性能好的垃圾运输车辆,确保垃圾运输过程中不滴漏大量的垃圾渗滤液,防止恶臭扰民,保持沿途良好的社会卫生环境。1.1.1营运期满封场后环保措施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填埋场达到设计封场要求时,经XX市人民政府环保、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核准后,按规范要求实施封场。但填埋场封场不等于填埋场运行停止,封场后应继续进行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和导排填埋气体,继续进行填埋气体、渗滤液处理及环境与安全监测等管理,直至垃圾降解稳定,无渗滤液、废气产生,且仍须加强地下水水质跟踪监测。在整个填埋堆体达到稳定安全期后方可进行土地使用,使用前必须做出场地鉴定和使用规划,未经环卫、岩土、环保专业技术鉴定前,填埋场地严禁作为永久建(构)筑物用地,可作为观赏性苗木基地及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等。1.2结论与环保要求1.2.1评价结论综上所述,建设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三同时”的管理规定,完成各项报建手续,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切实保证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环保治理设施建成后,须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投入使用后,应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在达到本报告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后,该项目对周围环境将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项目在现址规范建设是可行的。1.2.2环保要求①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的要求进行设计,切实落实各项环保设施的使用,加强对各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转。②建设单位应确保项目的污水经场内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到回用水标准,杜绝事故排放;一旦出现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减少对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周围水体的不利影响。③建设单位应加强填埋区域爆炸气体安全防范工作。如安装24小时甲烷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等。④为减少建设期和运行期扬尘及飞扬物的二次污染影响,建设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和作业计划,减少裸土面积,对运输道路、作业面、取土场应经常进行洒水防尘、采用随填随压、覆土等措施,使扬尘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⑤在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禁止新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并在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内,修建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降低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⑥为防止蚊、虫、苍蝇滋生,建设单位应严格作业操作,及时覆土和消毒;场区内作业人员应配有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和防尘口罩等,以保障场区内作业人员身体健康。⑦防止周边及下游地下水受污染影响,加强库区底部防渗及边坡防渗。强化截洪沟设置工程设计,加强作业管理,污水和雨水分别收集排放,避免截洪沟内雨水受垃圾或渗滤液的污染影响,最大限度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⑧随着填埋层面的逐步完成,及时进行覆土绿化的生态恢复工程,按照不同植物对垃圾堆体覆盖土壤后的生态适宜性,逐渐培育生态效益更高的植被类群,增强堆体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⑨填埋作业终结后,及时做好覆土隔水措施。垃圾封场后,对填埋气须保持充分疏导,以保证填埋区的安全,产生的渗滤液可回灌到垃圾体内,保持垃圾适宜的含水率,有利于垃圾的降解稳定。同时定时对场区及周围的大气、水、生态环境进行较长时间的监测,直至达标为止。经封场监测处于安全期的场地,可用来做绿化用地、花卉苗圃、人造景园、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等。306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填表单位(盖章):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填表人(签字):项目经办人(签字):建设项目项目名称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地点XX市下茆镇楼脚村建设内容及规模占地面积5.3m2、库容55万m3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行业类别N7820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类别√编制报告书□编制报告表□填报登记表总投资(万元)3287.14环保投资(万元)2155所占比例(%)67.62建设单位单位名称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联系电话0758-评价单位单位名称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联系电话通讯地址XX市行政办公中心建设大楼内邮政编码通讯地址安徽省宿州市淮河西路邮政编码法人代表彭明联系人李远峰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120号评价经费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现状环境质量等级环境空气:二级地表水:Ⅲ类地下水:Ⅲ类环境噪声:2类海水:土壤:其它:环境敏感特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地封禁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基本草原□文物保护单位□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重点流域□重点湖泊√两控区污染物排放达标与总量控制(工业建设项目详填)污染物现有工程(已建+在建)本工程(拟建)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实际排放浓度(1)允许排放浓度(2)实际排放总量(3)核定排放总量(4)预测排放浓度(5)允许排放浓度(6)产生量(7)自身削减量(8)预测排放总量(9)核定排放总量(10)“以新带老”削减量(11)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消减量(12)预测排放总量(13)核定排放总量(14)排放增减量(15)废水8.6875.35091.59143.75958.6873.7595-4.9275化学需氧量*800090434.359090384.11380.793.32434.353.32-691.64氨氮*120010104.24101057.5557.180.37104.240.37-103.87石油类废气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氮氧化物固体废物*0.00620.0062000与项目有关的其它特征污染物甲烷1037.11342.4501342.45610.81768.75+731.65氨气7.433611.30074.1817.11974.373610.1797+2.7461硫化氢0.74341.13010.4180.71210.43741.0181+0.2747---注:1、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2、(12):指该项目所在区域通过“区域平衡”专为本工程替代削减的量;3、(9)=(7)-(8),(15)=(9)-(11)-(12),(13)=(3)-(11)+(9)4、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吨/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生态破坏控制指标影响及主要措施生态保护目标名称级别或种类数量影响程序(严重、一般、小)影响方式(占用、切隔阻断或二者均有)避让、减免影响的数量或采取保护措施的各类数量工程避让投资(万元)另建及功能区划调整投资(万元)迁地增殖保护投资(万元)工程防护治理投资(万元)其它自然保护水源保护重要湿地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人文遗产地珍稀特有动物珍稀特有植物类别及形式占用土地基本农田林地草地其它移民及拆迁人口数量工程占地拆迁人口环境影响迁移人口易地安置后靠安置其它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面积53000环评后减缓和恢复面积530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工程治理(Km2)生物治理(Km2)减少水土流失(吨)水土流失治理率(%)噪声治理工程避让(万元)隔声屏障(万元)隔声窗(万元)绿化降噪(万元)低噪设备及工艺(万元)其它
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XX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本改扩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5.3万m2,设计库容为55万m3,设计处理规模为400t/d,规划设计接纳XX市2013~2015年三年期间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2015年后,生活垃圾将全部纳入2015年底建成投产的600t/d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因日常产生垃圾量未能满足焚烧厂设计规模的要求,因此,通过将已填埋的生活垃圾取出补充燃料,即能满足焚烧厂设计处理能力的需要,又能最终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根据规划,XX市2015年底前规划新建一座600吨/天垃圾焚烧厂,总占地面积约90亩,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运行期间(2015~2025年)XX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96.4~438.3t/d,未达垃圾焚烧量600t/d的要求,每天仍可将取出填埋场中约160~200t/d的垃圾送入垃圾焚烧厂处理,平均值取180t/d,即6万t/a,可陆续将现有简易填埋的垃圾全部挖出焚烧处理,最终实现简易填埋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委托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此委托!XX市城市综合管理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卡德莱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太原晋龙东捷挂车制造公司年产4000辆半挂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产6万吨再生箱板纸瓦楞原纸项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
- 焦化厂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年产10万吨甲醇生产线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艺达名都小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诸暨二期污水环境影响报告书
- 酒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长春中医学院附院综合门诊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宣威市亿鑫建筑装饰材料厂腻子粉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杭申线(嘉兴)段航道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 储运路(拆迁安置区市政配套道路-宾王路)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精品】浙江省杭州市2010(88)地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精品】某水泥集团日产1000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熟料生产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 某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精品】某某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极品】某某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世行贷款项目)
- 某生物质能发电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页
- “合肥滨湖世纪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