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6.50 KB
- 5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0总则1.1评价目的通过对所建高新开发区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环境特征;分析区内未来入驻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区划和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预测开发区今后发展、建成后主要外排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同时针对入园企业的类别,结合区域开发活动内部功能布局的合理性、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适宜性等,分析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等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的性质和选址是否符合地域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与周围环境功能区是否协调。同时为其园区设计、建设及建成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区域规划基础资料调查入手,预测区域开发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1.2指导思想1.坚持环评为环境管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通过对高新开发区及周围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状况的监测和调查,掌握环境质量现状,依据高新开发区的开发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预测其主要污染物类型发生和排放量,并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对高新开发区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进行相应的评价预测,并研究和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指标。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环境保护出发,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评述高新开发区规划的可行性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开发区内功能布局的环境协调性,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3.坚持污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环境规划、污染治理优化方案,对高新开发区采取污水收集处理、集中供热以及固体废物处置等环境保护措施,并从经济、技术上论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1.3编制依据1.3.1环保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⑸《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⑺《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6);⑾《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11.01);⑿《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96]第31号,1996.8.3);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号,2002.10.13];⒂《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环发[1999]107号,1999.4.2);⒃《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计价格[2002]125号);⒄《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74号文);⒅《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7.1);⒆《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0.12.23);⒇《江西省征用土地管理办法》(2001.12.22);21“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1.12.22);22“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4.16)。1.3.2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5)《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2003.12.31);(6)《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2003.12.31);(7)《江西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技术报告》(江西省环保局,2002.7);
1.3.3有关文件资料(1)《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2004.01.05);(2)《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1996.6);(3)《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2001~2010年);(4)《关于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的批复》(吉府字〔2002〕112号);(5)《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西省煤矿设计院,2003.10);(6)《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吉府发〔2001〕19号);(7)《关于印发吉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吉县府发〔2001〕5号);(8)《关于印发吉安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吉府发〔2002〕16号);(9)《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区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意见》(赣府厅发[2002]58号);(10)《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提高工业园区水平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3]18号);(11)《江西省(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标准》(赣府厅发[2003]53号);(12)《吉安市中心城区水务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西金浪工程咨询中心,2002.11)(13)《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03.3);(14)《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评估意见》(江西省环境保护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赣环评估纲〔2004〕09号);(15)《关于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吉市环字〔2003〕96号);(16)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委托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17)其它相关资料。1.4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和《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2001-2010)有关要求,高新区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见图1.4-1。1.5评价标准1.5.1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结合高新区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经吉安市环境保护局确认,采用以下标准进行本次评价。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高新区所在地属二类区,故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GBZ2-2002)中有关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5-1。表1.5-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序号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Nm3)标准来源日平均年平均1总悬浮颗粒物(TSP)0.300.20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2可吸入颗粒物(PM10)0.150.103二氧化硫(SO2)0.150.064二氧化氮(NO2)0.120.08污染物名称最高容许浓度(mg/m3)标准来源1硫化氢(H2S)10GBZ2-2002中表12氯化氢(HCl)7.53甲醛0.5(2)水环境质量标准高新开发区所属区域内地表水属禾水水系,入赣江吉安段,按水环境功能区划,赣江吉安段上各自来水厂取水口所处江段上游1000m至下游100m划定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其他区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5-2。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5-3。表1.5-2地表水环境评价执行标准限值(摘录)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BOD5CODCrCODMnDO石油类氨氮总磷挥发酚SSⅡ类6~9315460.050.50.1*0.002150Ⅲ类6~9420650.051.00.2*0.005150项目Cr6+氰化物LAS锌总氮砷汞铅镉锰Ⅱ类0.050.050.21.00.50.050.000050.010.0050.1Ⅲ类0.050.20.21.01.00.050.00010.050.0050.1注:总磷(湖、库)Ⅱ类、Ⅲ类标准分别为0.025mg/L、0.5mg/L。表1.5-3地下水环境评价执行标准限值(摘录)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色度CODMn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Ⅲ类6.5~8.51520250200.020.002项目氨氮Cr6+锌铅锰汞砷Ⅲ类0.20.051.00.050.10.0010.05(3)声环境质量标准高新开发区内的声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各功能区执行其相应的类别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1.5-4。
表1.5-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摘录)单位:dB(A)类别适用区域昼间夜间1居住、文教机关为主55452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60503工业区65554交通干线两侧7055(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高新开发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各功能区执行其相应的类别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详见表1.5-5。表1.5-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kg项目三级二级pH<6.56.5~7.5>7.5>6.5镉≤0.300.300.601.0汞≤0.300.501.01.5砷水田≤旱地≤3040253020253040铜农田等≤果园≤50150100200100200400400铅≤250300350500铬水田≤旱地≤250150300200350250400300锌≤2002503005001.5.2污染物排放标准(1)污水排放标准高新开发区内拟建一座规模为7万m3/d木里岗污水处理厂,对高新开发区内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处理后尾水排入禾河。因此,接入污水处理厂的企业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在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前,各企业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详见表1.5-6。木里岗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日均值浓度限值详见表1.5-7。表1.5-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摘录)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BOD5CODCr石油类氨氮磷酸盐SS挥发酚氰化物一级标准6~9201005150.5700.50.5三级标准6~930050020----4002.01.0项目Zn2+Mn2+As总汞PbLAS总镉硫化物一级标准2.02.00.50.051.050.11.0三级标准5.05.00.50.051.0200.11.0
表1.5-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摘录)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BOD5CODCrSS氨氮总氮色度石油类LAS总磷总镉总汞一级B标准6~92060208(15)2030311.00.010.001项目总铬Cr6+总砷总铅总铜Zn2+Mn2+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类大肠菌群数一级B标准0.10.050.10.10.51.02.00.50.51.0104个(2)废气排放标准①锅炉燃煤烟气排放标准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其中2000年12月31日前建成使用的执行Ⅰ时段标准,2001年1月1日后建成使用的执行Ⅱ时段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详见表1.5-8。表1.5-8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摘录)项目锅炉烟尘浓度(mg/Nm3)SO2浓度(mg/Nm3)NO2浓度(mg/Nm3)Ⅰ时段Ⅱ时段Ⅰ时段Ⅱ时段Ⅰ时段Ⅱ时段燃煤2502001200900//燃油100100700500/400燃气5050100100/400②高新开发区内的水泥生产企业工艺废气排放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征求意见稿),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详见表1.5-9~1.5-11。表1.5-9生产设备排气筒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摘录GB4915-2004)类别生产过程生产设备名称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浓度mg/m3吨产品排放量kg/t排放浓度mg/m3吨产品排放量kg/t排放浓度mg/m3吨产品排放量kg/t现有生产设备水泥制造水泥窑1000.304001.208002.40烘干机、烘干磨、煤磨及冷却机1000.30////破碎机、磨机、包装机及其它通风生产设备500.04////水泥制品生产水泥仓及其它通风生产设备50/////新、扩、改建生产设备水泥制造水泥窑500.152000.605001.50烘干机、烘干磨、煤磨及冷却机500.15////破碎机、磨机、包装机及其它通风生产设备500.024////水泥制品生产水泥仓及其它通风生产设备30/////表1.5-10作业场所粉尘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摘录GB4915-2004)
监控点浓度限制厂界外20m处空气中粉尘最高允许浓度1.0mg/m3(扣除参考值)表1.5-11新建设备烟囱(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摘录GB4915-1996)生产设备名称单机生产能力(t/d)最低允许高度(m)备注回转窑>120080烘干机、烘干磨、煤磨及冷却机>500~100025>100030破碎机、磨机、包装机及其它通风生产设备设备(排气筒)高度应高出本体建筑物3m以上。现有立窑35m③各类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详见表1.5-12。表1.5-12部分工艺废气指标摘录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mg/m3)排放速率限值(kg/h)无组织控制值(mg/m3)选用标准15m20mSO25502.64.30.40GB16297-1996粉尘1203.55.91.0GB16297-1996④木里岗污水处理厂废气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详见表1.5-13。表1.5-13城镇污水处理厂厂界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序号污染物二级标准浓度限值(mg/m3)选用标准备注1氨1.5GB18918-20022硫化氢0.06GB18918-20023臭气20GB18918-2002无量纲4甲烷1GB18918-2002厂区最高体积浓度(3)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中的噪声限值标准;区内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有关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1.5-14和表1.5-15。表1.5-14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Leq〔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表1.5-1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适用区域Ⅰ5545居住、文教机关为主
Ⅱ6050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Ⅲ6555工业区Ⅳ7055交通干线两侧(4)污泥木里岗污水处理厂运行后产生的污泥应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要求进行稳定化处理,污泥稳定化控制指标见表1.5-16;处理后的污泥农用时执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中的有关规定,见表1.5-17;用于其它方面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表1.5-16污泥稳定化控制指标稳定化方法控制项目控制指标厌氧消化有机物降解率(%)>40好氧消化有机物降解率(%)>40好氧堆肥含水率(%)<65有机物降解率(%)>50蠕虫卵死亡率(%)>95类大肠菌群菌值>0.01备注:污泥需进行污泥脱水处理,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应小于80%。表1.5-17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值(摘录)单位:mg/kg干污泥项目CdHgPbCrAsZnCu石油类最高容许含量在酸性土壤上(pH<6.5)553006007520008003000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pH≥6.5)201510001000753000150030001.5.3其他标准(1)《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20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GBZ2-2002);(3)《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4)《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39-83);(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1.6评价范围1.6.1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高新开发区排水规划,区内污水处理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企业污水经处理达标排入城市污水管道,与生活污水合流最终送至木里岗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禾河。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木里岗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3000m至禾河赣江交汇口4000m划定为饮用水源二级级保护区,故本次水环境评价范围为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上游500m至下游7000m。1.6.2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考虑到吉安县常年主导风向,以高新开发区中心点为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南北向6km,东西向4km,约24km2的范围。1.6.3生态影响评价范围高新开发区12.86km2范围。1.6.4声环境评价范围高新开发区12.86km2范围。1.7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1.7.1评价内容本次评价的工作内容有:高新开发区总体规划概况、高新开发区开发现状与现有污染源调查分析、地表水环境现状质量调查及影响预测、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影响预测、声环境现状调查评价与影响预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地下水环境现状质量调查及影响分析、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园区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和综合论证、园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分析、园区内污染源分析预测、区域环境容量预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分析、公众参与、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等。1.7.2评价重点根据高新开发区环境特征和开发区特点,以及本项目实施方案评估意见的要求,确定本次评价的重点是:(1)识别、分析区域开发活动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高新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同时分析园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分析。(2)分析确定高新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高新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4)对高新开发区总体规划,如园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治理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高新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1.8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该区域环境功能的划分,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8-1。表1.8-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类别环境保护目标备注1环境空气高新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二级标准2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域达到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域达到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工业取水、排水区域达到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禾河、赣江吉安段3地下水达到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4声环境园区内声环境达到GB3096-1993中的相应标准5生态环境高新开发区占地范围项目建设期6土壤各功能区达到GB15618-1995其相应的类别标准1.9主要环境敏感点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吉安市中南部,西邻吉安县敦厚镇,北临禾水,南以105国道为界,东接京九铁路,规划总用地面积12.86km2,现状行政区划分别隶属于吉安县的敦厚镇和永和镇,包括了这两个镇的7个自然村。评价范围内无名胜古迹,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详见表1.9-1和图8.2-2。表1.9-1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序号环境敏感点距园区主题广场方位、距离规模备注户数人口1敦厚镇马甫村西北方向1400米1279822敦厚镇连山村东南方向2000米452013敦厚镇梨塘村东南方向800米985014永和镇小湖村东北方向1600米764505永和镇下村村东北方向1800米13110026永和镇行山村东南方向2200米1027457永和镇南安村南面2000米311648敦厚粮库西面2400米占地面积40亩9井冈山卷烟厂宿舍区西北方向2000米12141510良种场居民区西南方向2800米154110011火车南站宿舍区东南方向1800米9531512同心小学北面600米10个班30613金港湾度假村西面1200米24102
13.0评价结论13.1规划概况13.1.1规划内容1.性质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性质是新世纪吉安市城市建设的窗口,洁静、优雅宜人的居住环境,优良的生产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园林式的城市综合区。2.目标将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一个具有21世纪现代工业风范的新型综合开发区,提高吉安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成为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源,“十五”计划新的经济增长点。3.期限与开发时序近期2001~2006年、远期2006~2010年。采取分期分批、滚动发展、逐步建设的模式,拟分三期建设,最终实现整个高新开发区规划总目标。4.人口规模与产值规模规划至2010年规划区内总居住人口达4.8万人,就业人口达7.5万人。高新开发区预计建成后每年工业总产值82亿元,为社会提供约4.1万个就业岗位。5.用地规模与总体布局高新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86km2。总体规划布局以君山大道为横向发展轴,火炬大道为纵向发展轴,将规划用地平行分成南北向四个发展带。自西向东依次为高新技术产业(一类工业)发展带、居住公建(含知识产业)发展带、二类工业发展带和仓储货运发展带。6.产业产业结构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普通一、二类工业。13.1.2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东邻抚州市的崇仁县、乐安市及赣州市的宁都、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南康市、上犹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炎陵、茶陵县,北与宜春地区的丰城、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吉安市是江西省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以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著名旅游城市。
2.交通便捷:京九铁路、105国道、赣江穿境而过。3.经济发展定位:立足于实施“大吉安”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适应吉安市经济发展的需要,13.2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3.2.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评价因子SO2、NO2浓度值各项指标均未出现超标情况,各类污染物标准指数均远小于1,符合所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但是评价因子TSP由于高新开发区内现正处于道路建设阶段,施工场地较多出现部分超标,有的监测点全部超标。13.2.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范围内纳污水体禾河和赣江各监测断面上各类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标准要求,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没有超标状况,说明纳污水体禾河和赣江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13.2.3地下水质量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未受到污染,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但谢家坊村压水井处(GW2)和下村压水井处(GW3)的pH值呈酸性。主要是由于吉安市属于全省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域,酸雨污染比较严重所造成的。13.2.4声环境质量评价范围内各声环境监测点昼间、夜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值除北面监测点田心村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3类区标准外,其余监测点昼间噪声值均低于60dB(A),夜间噪声值均低于50dB(A),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区标准。13.2.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除对照点S4砷指标超标外各类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没有超标状况,说明高新开发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造成S4点砷指标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土壤本身的自然性质所造成的。
13.3污染源分析根据规划,高新开发区内主要布局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和普通一、二类工业。13.3.1废水施工期间废水大体可分为混凝土搅拌废水、洗车废水和生活污水。建成后主要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预计2010年最终污水量为5.6万m3/d,其中生活污水量为7200m3/d,占污水产生量的12.86%,工业污水量为48800m3/d,占污水量的87.14%。预计木里岗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CODCr为250mg/L、BOD5为150mg/L、SS为150mg/L、NH3-N为25mg/L、TP为3mg/L、TN为30mg/L。13.3.2废气有施工扬尘、厨房油烟及汽车尾气等。根据规划,高新开发区内将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气气源,最大用气量为16t/d(5840t/a)。气态污染物排放量为:烟尘792.77t/a、SO21745.1t/a、NOX9435.45t/a、CO17.451t/a。13.3.3噪声主要是施工噪声、交通噪声、设备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13.3.4固体废物预计远期2010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6.9万t/a,处置量为18.45万t/a;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6280t/a,处置量为26280t/a;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535t/a,处置量为110.7t/a。13.4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高新开发区规划后期应考虑采取集中供热2.兴建污水处理厂建成处理能力达7万m3/d(一期规模2万m3/d)的木里岗污水处理厂,总投资5000万元,采用卡鲁塞尔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做为实施方案,排水口位于中心城市的南部,禾河的下游,距禾河与赣江两处汇口约7km,距五岳观水厂取水口约8km。同时建立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作水源的中水系统,通过一套配水系统采用分质供水,将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用于厕所、汽车、道路的冲洗,消防、绿地灌溉或工业冷却。污水处理厂建成前,区内各生产企业的外排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同时外排废水排放口的设置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中对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的相关要求,所排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满足对其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减轻对
禾河和赣江吉安段的水环境影响。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对汇入的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然后外排入禾河,外排废水的排放口设置在距五岳观水厂取水口上游至少4000m以上的位置,并且所排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满足对其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减轻对禾河和赣江吉安段的水环境影响。3.功能区间布设生态绿化带要求绿化隔离带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宽度,特别是主干道和居住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应具有100m的宽度,这样才能发挥林带的生态功能。4.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加强排污限额管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有偿转让制度,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的五联单制度,对危险废物的储存、申报、经营、转移、排污有严格的控制。5.妥善做好动拆迁居民的安置工作高新开发区应组织并加强对动拆迁居民的就业指导,职业培训,以帮助他们尽早落实工作岗位,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高新开发区建设的进程。6.清洁生产管理与要求在工程设计和生产中始终都要贯彻清洁生产设计的指导思想,选用“无废”、“少废”的工艺、技术、设备,加强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清洁生产管理,实现“预防为主”的全过程污染物排放控制。13.5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高新开发区总量控制目标建议为:SO2允许排放量2300t/a,烟尘允许排放量3060t/a,粉尘允许排放量7280t/a,随着区内设施不断完善,将推广、普及使用液化石油气,能源结构将发生变化,整个高新开发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将得到改善。2.高新开发区内所建污水处理厂排放的CODcr和NH3-N总量小于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13.6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1.由于高新开发区所在区域属吉安市中心城市近郊,高新开发区的用地主要为山地和农田,没有野生动物,只有人工喂养的家禽和家畜。
陆生植物是以栽培农作物为主,有水稻、豆类等粮食作物和棉花和油菜等的经济作物,还有各类蔬菜等。山丘上大部为人工营造的松、杉等林地、经济林和竹林等,区内未发现珍稀植物种类分布。2.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和施工地段,远期(2010年)平均年流失量3720.4t。3.高新开发区的建设虽大幅减少了高新开发区所在乡镇的耕地数量,但未对吉安县耕地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可采取复垦补偿措施,恢复区域耕地总量平衡,因而消除局部的不利影响。4.考虑到综合高新开发区原属吉安市中心城区城郊,西临吉安县县城。根据吉安市中心城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其城市化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需求愈来愈大,郊区农业的地位改变和其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是不可避免和客观需要的,因此,高新开发区的建设对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正面和有益的。13.7公众参与和拆迁安置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的环境意识正在逐步的增强,绝大多数被调查人员对项目建设表示支持,同时非常关注本地区环境现状,以及开发区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建议开发区在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开发区的环境负效应降到最低程度。拆迁安置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补偿,只要管理措施得力,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基本上可以顺利完成。13.8总结论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与建设,立足于实施“大吉安”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适应吉安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建成对于改善吉安市城市总体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投资项目,都起到重大的作用,其在经济、社会方面的效益非常显著。但是,在其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通过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以及配套建设一些基础的环境治理工程,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区域开发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长期的和巨大的,而且大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其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来实施,以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在高新开发区的建设当中切实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和污染防治措施。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是可行的。2.0高新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开发现状
2.1总体规划原则1.立足于实施“大吉安”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适应吉安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水域、交通等宝贵资源,创造人气旺盛、技术含量高、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长远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现状条件,坚持“社会、经济、环境”三者效益并重、统一的原则,并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使规划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建设和现代新型工业发展的需要。3.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促进物流、能量流、信息流和高效畅通,生态良性循环。营造最优的生态环境、创造最佳的城市景观,形成人与自然最完美的统一与和谐。4.坚持区内生产力布局与生活服务区域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立完善的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服务。5.注意开发时序,既要从长远着眼,形成完整的城市综合区,又要考虑招商引资的需要,城市建设的渐进与分期,为高新开发区的开发提供充足合理的建设用地。2.2开发区性质和规划期限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性质是新世纪吉安市城市建设的窗口,洁静、优雅宜人的居住环境,优良的生产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园林式的城市综合区。根据《关于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的批复》(吉府字〔2002〕112号)有关内容,本高新开发区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01~2006年、远期2006~2010年。本次评价中涉及的数据近期以2006年计、远期以2010年计。2.3规划目标和指标2.3.1规划目标将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工作高效、生活舒适、适应能力超前,具有21世纪现代工业风范的新型综合开发区,提高吉安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成为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源,“十五”计划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2.3.2规划人口规模
结合《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要求,初步规划至2010年规划区内总居住人口达4.8万人,就业人口达7.5万人。2.3.3规划用地规模高新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86km2。2.3.4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区内引进消化外来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逐步形成具有吉安特色的循环产业链,同时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适度发展在省内有一定优势的吉安传统工业项目,使得区内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普通一、二类工业为辅。2.3.5产值规模高新开发区建成后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普通工业为衬托的城市经济密集区,预计每年为社会提供工业总产值约82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约4.1万个。2.4规划概况2.4.2总体规划布局总体规划布局以君山大道为横向发展轴,火炬大道为纵向发展轴,将规划用地平行分成南北向四个发展带。自西向东依次为高新技术产业(一类工业)发展带、居住公建(含知识产业)发展带、二类工业发展带和仓储货运发展带。通过发展轴(君山大道)将四个平行的发展带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其总体规划鸟瞰图见附图二,总体规划布局图见附图三。2.4.3功能分区以高新开发区中部为核心,梨山公园、庐陵公园、半岛公园及永和游园的自然景观相映衬,形成四纵四横的道路骨架,从西向东自然地将规划区分为四大片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公建居住区、普通工业园区及仓储货运园区。高新开发区功能分区结构见附图四。(1)高新技术产业区:布局在高新开发区的西部和中北部,呈南北带状分布,紧邻赣中大道(105国道)是吉安市进入高新开发区的主要入口,是高新开发区发展轴的头部,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题。沿君山大道西端1000m范围内规划高新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商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2)公建居住区:规划在高新开发区的中部的南侧,东西侧隔学园路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普通工业园区相邻,区内有一梨山水库,规划充分利用并扩大成一新月状水面,建成梨山公园,周边规划高新开发区的游憩广场、产品展销中心、知识产业用地(包括科研、设计咨询、教育培训用地)及商业用地,构成整个高新开发区的公共活动中心。在发展轴(君山大道)北侧规划了一个居住区级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普通工业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衬托,规划在公建居住区的东侧,安排劳动密集型的一、二类工业,隔佳园东路、学园东路与居住公建区相邻,便于人们进入园区工作。(4)仓储货运园区:因京九铁路吉安南站在高新开发区的东面,是吉安市二区一市十县的货物集散地,规划该区的主要功能是为铁路货运提供仓储、货场、构筑铁路、公路运输接驳、停车、仓储、站场为一体的货运中心。2.5开发建设时序规划建议按照在高新开发区内以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好,易于开展建设的地方优先建设的原则,采取分期分批、滚动发展、逐步建设的模式,拟分三期建设,最终实现整个高新开发区规划总目标,将高新开发区建成。第一期工程打通主次干道,构建核心区道路网络,同时配建合理的市政管线。第二期工程构建高新开发区路网布局,逐步置换区内原有普通工业企业,并对保留的现状居住、商业等设施进行整治,同时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第三期工程美化高新开发区内的梨山公园、主题广场、庐陵公园、半岛公园及永和游园,开发君山大道西端两侧的商务中心和火炬大道南端的金融商业中心及居住小区,同时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2.6产业规划概况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结构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普通一、二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包含: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电子信息与通讯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及新能源产业和教育科研设计知识产业。普通一、二类工业包含:服装制造业;手工艺品制造业;玩具制造业;汽车配件制造业;精细化工业和食品工业。2.7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规划结构布局,高新开发区用地采用正南北向矩形布置,既能适应工业企业建设对用地的要求,又能较好地结合地形,以达到最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的目标。
高新开发区用地共分为八大类,即工业用地(M)、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和绿化用地(G)。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见附图五。规划区建设用地情况详见表2.7-1,土地使用相容性见表2.7-2。表2.7-1规划区建设用地情况一览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a)比例(%)人均面积(m2/人)备注1R居住用地103.158.0221.492C公共设施用地79.636.1916.59其中:商业金融用地30.222.356.30行政办公用地2.140.170.45医疗卫生用地2.250.170.47教育科研用地(含知识产业用地)45.023.509.383M工业用地632.5849.1984.34其中:高新产业用地458.2435.6361.10二类工业用地174.3413.5623.244W仓储用地84.376.5611.255T对外交通用地23.921.863.196S道路广场用地226.4317.6030.19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7.841.392.388G绿化用地118.189.1915.76其中:公共绿地88.526.8811.80防护绿地29.662.313.95合计规划区建设用地1286.10100.00171.482.8公用工程规划2.8.1道路交通规划区外交通现状主要是南北向对外交通干线105国道(现改为城市交通主干道――赣中大道),今后对外交通主要由高新开发区南端的外环路(改道后的105国道)来承担国道功能,而赣中大道、拓展大道、君山大道、庐陵大道等则成为高新开发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高新开发区内道路网规划为“网格式”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共分为三级:(1)城市主干道赣中大道(原105国道)为吉安市城市主干道,其道路红线宽100m,采用四幅路断面形式。主要以交通、景观功能为主,为高新开发区与城市及对外交通联系的中枢。该城市主干道不包括在控规用地范围内。(2)主干道
以交通、景观功能为主,为高新开发区对外交通联系的中枢。道路红线宽42~80m,采用三幅路或四幅路断面形式。主要有庐陵大道、君山大道、拓展大道、京九大道、创新大道和火炬大道。路网密度为1.57km/km2(不含赣中大道和外环路)。(3)次干道高新开发区内各工业小区之间的联系干道,布置区内交通通达、顺畅,道路红线宽30~42m,采用三幅路或一幅路断面形式。主要有赣江大道、建设大道、佳园东路、佳园西路、环岛南路、学园东路、学园西路和嘉华大道。路网密度为1.21km/km2。(4)支路高新开发区内部生活性道路,以满足高新开发区内部生产、服务功能为主。道路红线宽15~30m,采用一幅路断面形式。主要有颐园西路、颐园东路、环岛北路、吉太路等。道路相交处均按平面交叉处理。位于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必须留出一定的交通缓冲空间,以满足人流疏散的安全要求。规划区内各级道路均采用平面交叉形式,除支道间交叉外,均采用信号灯管理。道路交叉口停车视距为主干道间采用70m、次干道采用50m、支路采用30m。高新开发区道路交通规划图见附图六。2.8.2交通设施及广场规划在君山大道及环岛北路之间规划建设一处主题广场,占地面积8.02ha;在吉安南站前设一处站前广场,占地面积2.64ha。在火车站附近设有一处汽车站,占地面积3.00ha,为公交车站始发站。高新开发区内共设有6处公共停车场,总占地面积18.68ha。高新开发区内规划了两条公交线路,一条线路经过君山大道、拓展大道、京九大道、赣中大道,然后与吉安县城联系,发车站设在火车站;另一条线路经过佳园西路、环岛南路、学园西路、嘉华大道、学园东路至万石湖组团。2.8.3景观绿地规划高新开发区内景观绿地规划本着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均衡分布的原则,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创造适应新世纪绿色生态新城区的目标。将整体景观效果和绿化系统相结合,进行整体构思、布局。规划景观设计分为两条主线进行:其一,都市建筑群体景观;其二,园林绿化系统景观。高新开发区景观绿地规划见附图七。高新开发区内建筑群体景观由景观节点、景观轴和景观面组成,具体详见表2.8-1。表2.8-1高新开发区内建筑群体景观一览表序号分类建筑群体景观备注一景观节点主题广场重要景观节点
高新开发区主入口景观节点高新开发区次入口景观节点知识产业基地景观节点沿河收视景观节点发展轴终点景观节点二景观轴火炬大道生活景观轴君山大道综合景观轴庐陵大道沿河绿化景观轴创新大道具体景观轴外环路交通景观轴拓展大道交通景观轴三景观面高新技术产业区景观面公建居住区景观面普通工业园区景观面仓储货运园区景观面高新开发区内绿化系统景观设计采用“景观节点绿地+滨江绿地+沿发展轴绿化带”的结构形式,详见表2.8-2。高新开发区内各用地的绿地率控制指标见表2.8-3。表2.8-2高新开发区内绿化系统景观设计一览表序号绿化系统景观所处位置占地面积(ha)说明1景观节点绿地梨山公园位于高新开发区核心位置65.19将梨山水库东侧洼地开辟为人工湖,并与梨山水库相连永和公园位于高新开发区东侧普通工业带中11.25半岛公园位于高新开发区赣中大道东侧5.41向外渗透的绿色窗口庐陵公园位于高新开发区京九大道以南、创新大道以东6.67休闲绿地2滨江绿地位于高新开发区北侧/隔禾河与大吉安市万石湖组团相望3沿发展轴绿化带高新开发区内各道路两侧均种植行道树/依道路功能不同,绿化带宽度不同,且高低错落表2.8-3各用地的绿地率控制指标一览表用地性质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市政设施用地U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绿地率(%)35~403235~503530~35302.8.4给水系统规划1.供水水源高新开发区供水水源来自市政给水。近期供水水源由河西片延伸管网至高新开发区和吉安县自来水公司联合供给。一路水源由吉安县自来水公司自君山西大道引入DN300和DN600两趟球墨铸铁输水管路直接进入高新开发区管网,两趟管路可分期建设,全长3km,供水压力为0.24~0.27Mpa,供水能力为3.6万m3/d
。另一路水源由吉安市河西片管网引两条DN700球墨铸铁输水管路分别沿世纪大道和井冈山大道进入高新开发区加压泵站和调节水池,经加压后送入高新开发区给水管网。高新开发区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4Mpa,加压泵站供水能力为8万m3/d,占地面积1.6ha,加压泵站设一座1000m3安全贮水池。2.预测用水量高新开发区内用水单位包括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道路绿地洒水和消防用水等。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的相应规定,各地块由于用地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用水指标,其预测用水量见表2.8-4。表2.8-4高新开发区各地块预测用水量情况序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用水量标准(m3/ha·d)日用水量(m3/d)小时用水量(m3/h)1居住103.1519045072822公共设施4.3910012783一类工业458.241802886918044二类工业174.343001830511445仓储84.37501054666对外交通23.9260502317道路广场226.432042672668市政设施17.8480357229绿化118.1820236414810科研教育45.02120162110111商业30.228067742高新开发区合计1286.1/6.26×1043.9×103注:表中水量包括管网漏水量和职工生活用水量。高新开发区规划设计最高日用水量为6.26×104m3/d(按65000m3/d计),最大小时用水量为3900m3/h,室外一次消防用水量为648m3。因此,规划整个高新开发区的用水量为6.5万m3/d,其给水规划图见附图八。3.给水系统及管网布置区内给水管网根据地块及路网特点,采用环状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方式。市政给水由加压泵站和吉安县水厂分别经庐陵大道和君山大道进入高新开发区内管网,主干管沿火炬大道、君山大道、京九大道等主要道路连接成环。
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要求,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干道,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各地块内给水支管可分别从地块周边环状管网不同管段引入,以保证地块内企业供水安全。道路规划给水管管径为DN200~DN700,管径大于DN300,采用球墨铸铁管;小于DN300,采有室外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路下管顶埋深均大于0.7m,配水管网上及分支点均设分段分区检修阀门,且阀门间距不超过5个消火栓的布置长度。在输水管道和配水管网隆起点装设排气阀,低处装设泄水阀和排泥阀。沿道路每隔100~120m设置一个SSl00/65-1.0型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宽度大于60m道路两旁交错设置消火栓,消防与市政给水合用管道。2.8.5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系统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以及《吉安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减少规划区内污水对禾河、赣江地表水体的污染。本规划区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区内地表水体和禾河。考虑到高新开发区位于赣江吉安段上游,为避免污水对赣江、禾河及吉安市下游的净水厂取水口的污染,高新开发区内应建污水处理厂。区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工业污水在厂内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后一并排入高新开发区内污水管网,最终汇入高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接入污水处理厂的企业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在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前,各企业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2.污水量标准工业园区的污水量按给水量80%计,故得出总污水量为5.2万m3/d。3.污水处理厂高新开发区工业污水排放比较集中,与吉安县城组成的河南片距吉安市中心城区较远,长距离输送污水需经泵站提升,运行费用高且过河管网不安全,与中心城区合建污水处理厂不合理,根据《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宜在河南片区单独建立污水处理厂,接纳高新开发区污水及吉安县城污水。该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污水处理能力为7万m3/d(一期2万m3/d),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3ha,厂址选在高新开发区以北的木里岗。污水处理厂排水口位于禾河的下游,距禾河与赣江两处汇口约7km,距五岳观水厂取水口约8km。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经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禾河。4.排水分区排水规划根据高新区地形标高,路网布置及雨污水流向进行分区。规划雨水系统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自然沟渠及地表水体分为四个排水分区就近排入地表水体。君山大道以北经各道路雨水管汇集于庐陵大道排入禾河水系,君山大道以南,嘉华大道以北大部分雨水汇集至君山大道干管排入梨山水库,火炬大道以西,嘉华大道以南雨水汇集到外环路干管与吉安县干管相连,排入吉安县城君山水库,火炬大道以东,嘉华大道以南汇集于拓展大道经涵管,排入铁路以东地表水系,最终都排入赣江。
污水系统按地形标高以嘉华大道为界分为两个排水分区。嘉华大道以北的污水经创新大道,拓展大道干管顺地势汇入庐陵大道排入污水处理厂。嘉华大道以南及创新大道以西的部分污水顺地势排至最低点经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至创新大道干管,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排水能力126L/s,占地面积630m2。5.排水管道布设雨污水排水主干管沿主干道敷设,次要道路设排水支管,雨污水管均采用枝状管网布置,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干道两侧均布置雨污排水管,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为0.55~0.7,雨水管路按满流设计,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雨水口沿道路布置间距为30m~50m。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及在直线管段上间隔30m~100m处设检查井,检查井内管道采用管顶平接,排水管间隔200m处设沉砂井。高新开发区内排水设施分布图见附图九~附图十。2.8.6电力工程规划高新开发区内110kv电源近期规划从敦厚110kv变电站取电源,远期从城南220kv变电站(规划建设中)取主电源,从敦厚110kv变电站取备用电源。在高新开发区内规划建设庐陵110kv变电站和君山110kv变电站。高新开发区电力工程规划见图2.8-6。根据高新开发区各用地不同的用电情况,规划区内(不含长乐钢厂和绿洲集团)总用电负荷预测(考虑0.8的同时性系数)为95784KW。长乐钢厂内已建成一座110kv变电站,用电负荷为28800KW;绿洲集团已建成一座35kv变电站,用电负荷为5951KW。因此,高新开发区总用电负荷预测为KW。高新开发区内电力规划图见附图十一。2.8.7电信工程规划规划区内已有电信、邮政设施,电话装机容量为25000门。吉安市话局总装机容量目前为16万多门。高新开发区所需市话总量预测为4.8万门。根据吉安市电信规划发展目标,本地电信网的建设其交换、传输要逐步过渡到宽带网,实现网络的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规划高新开发区内设一ATM局域网,用光缆将整个区内的各种电信综合业务设备互连在一起。规划高新开发区有线电视与吉安县有线电视联网。高新开发区内电信规划图见附图十二。2.8.8燃气工程规划吉安市现有较大型企业自备液化石油储配站7处。储气能力203.5t,高新区内已有一小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应附近居民瓶装液化石油气。
规划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高新区燃气气源,拟将高新区内已有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搬迁至高新区外另选站址扩建。近期采用瓶装供应方式供给各用户,后期视高新区燃气用户情况,采用管道输送。规划液化石油气总用气量320t/月,日最大用气量为16t/d。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储罐设计容量按一周计算月平均日供应量规划。储罐储存量75t,采用二台100m2储气罐和一台5m3残液罐,实际储存能力80t。3.0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地处北纬25°58′3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全市长约218km,东西宽约208km,总面积为25271km2。东邻抚州市的崇仁县、乐安市及赣州市的宁都、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南康市、上犹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炎陵、茶陵县,北与宜春地区的丰城、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市政府驻地吉州距省会南昌219km,距首都北京铁路里程为1805.6km。吉安高新开发区所在地----吉安县,地处吉安市中南部,位于东经114°27′~115°30′,北纬26°38′~27°37′之间,横跨赣江两岸,版图呈“人”字形,周边与吉水、吉州、永丰、兴国、泰和、永新、安福、分宜、新余、峡江等10县(区)市接壤。南北长约108km,东西宽约109km,京九铁路、105国道、赣江穿境而过,县城敦厚镇,距行署所在地吉安市12km,离省会南昌231km。具体位置见附图一。3.1.2地形、地貌吉安市坐落在吉安中生代拗陷盆地,本分区属吉安拗陷盆地的三级阶地。由中更新统冲积层组成,具二元结构,上部为蠕虫状亚粘土,厚度0.5~0.6m,下部砂砾石层厚1.0~6.0m,砾石上部胶结松,往下胶结趋紧,压强度为12~14.8t/m2,整个分区内无滑坡、沼泽、岩溶及沉陷性大孔土分布。
吉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域内西部比较平坦,东部起伏较大,属低丘岗地,众多的小山岗下山谷将整个地形分割得比较破碎,相对高差在30m左右,区内最大高差约50m,最大标高约100m(黄海高程,下同),最小标高约48m,据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的资料,吉安市赣江百年一遇洪水位约为54.0m,开发区北部邻近禾水有约60ha的用地在百年一遇洪水淹没区内。整个地势南高北低,雨水通过一条条山谷自南向北流入禾水,在各山谷边缘散落多个居民点。各山岗种植稀疏马尾松,山谷多以水稻田出现,山谷的头部修堤筑坝,形成了多处小型水库,最大水库――梨山水库位于开发区的中部。3.1.3土壤吉安县内土壤多偏酸性,山地、丘陵以红壤、黄壤为主,河谷地带以冲积土居多,共有8个类型土壤,13个亚类,33个土属。8个类型土壤分别是水稻土、草甸土、红壤土、石灰石土、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水稻土是县内最主要的耕作土壤,占全县总面积的17.65%,占全县农业土壤总面积的91%。草甸土是全县面积最大的旱地土壤,也是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栽培区。开发区所在区域土壤主要以草甸土和水稻土为主。3.1.4水文吉安市境内径流属赣江水系,赣江自西南向东北穿流而过,境内流域面积295.33平方公里,河面宽400~1000m,丰水期水深3.7~10.3m,枯水期水深1~7.6m;年径流量495.6×108m3,径流深度790.1mm;最大流量6720m3/s,最小流量389m3/s,平均流量1570m3/s;最高洪水位39.72m;平均流速达0.27m/s,最大流速0.36m/s。吉安县境内主干河流有赣江,其支流共有6条,东岸有富水、孤江;西岸有禾水、泸水、文石河和同江。赣江在吉安县内境内流域面积171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96.42×108m3,多年平均流量1305.25m3/s,最大水位变幅10~13m。禾河发源于湘赣边境武功山南麓,流经莲花、永新、泰和、吉安等县,于吉安市神岗山注入赣江。流域面积9075km2,河道全长241km,河宽100~240m,天然落差747m,坡降0.57‰,平水期平均流量为142m3/s,枯水期平均流量为55.3m3/s,丰水期平均流量为288m3/s,平均流速为0.63m/s。禾水在吉安县境内流域面积1111.80km2,流经天河、敖城、安塘、永阳、横江、高塘、曲濑、敦厚、永和等乡镇,河道长107km,天然落差43m,多年平均流量240m3/s,多年平均流量75.69×108m3。开发区所在区域属禾水流域的末端。3.1.5气象吉安县处于中纬度地带,受寒暖气流的交替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春季阴雨低温,盛夏高温炎热,伏秋晴多易旱,冬季寒冷干燥,是农业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7.50C,一月平均气温5.20C,七月平均气温29.00C,极端最低气温为-8.90C,极端最高气温为43.30C。年平均降水量1818mm,最大降水量1958.5mm。
全年日照时数有4423.7小时,实际日照时数为1814.5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0%,多年最高日照时数为2282.5小时,多年最少日照时数为1516.3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56天。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本县境内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年季变化大,县内降水多年平均值为1457.5mm,降水最多的1953年达1970.2mm,最少的1963年只有985.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蒸发量1000mm左右。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月份是3~5月,是造成洪涝和干旱的主要原因。年主导风为北风或偏北风(N),6月到8月多为南风或偏南风。四季平均风速变化不大,年平均风速为2~3m/s,最大风速25m/s。3.1.6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吉安市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3.2社会经济概况3.2.1行政区划与人口吉安市历史悠久,寓“吉泰民安”之意,古称“庐陵”,现直属江西省,是江西省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以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著名旅游城市。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辖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和吉安、泰和、万安、遂川、永新、永丰、吉水、峡江、安福、新干10县,257个乡镇,3150个行政村,面积25271万km2,总人口459.88万。吉安县古称庐陵,秦(公元前221年)始建县,1914年改吉安县至今。吉安县素有"金庐陵"、"文章节义之邦"、"将军县"、"灯彩之乡"等美誉,现有包括:敦厚,永和,樟山,长塘,万福等在内的31个乡镇,和九龙山垦殖场。根据区域自然行政区划,高新开发区建成后直接影响的地区为吉安县和吉州区,间接影响的地区为吉安市,影响地区总面积及其人口情况见表3.2-1。表3.2-1项目影响地区面积及其人口组成(2001年)项目地区总面积(km2)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km2)非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农业人口比重(%)吉安县211143.22055.537.787.3吉州区133148.136120.95.228.9小计244291.337426.442.947.0吉安市25271455.718090.0365.780.3江西省4185.77251976.543209.2376.7由表3.2-1可知,项目周边影响地区人口总数为91.3万人,约占吉安市总人口的20%,占全省总人口的2.18%,平均人口密度374人/km2
高于吉安市和全省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工程影响地区明显存在着人口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3.2.2经济概况3.2.2.1吉安市改革开放以来,吉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市现已培植起优质粮油、名特果茶、蚕桑、烟叶、药材、笋竹两用林、特种养殖、反季节及高山蔬菜8大特色农业基地,形成了食品、药品、化工、电子、纺织、建材、冶金、煤炭、电力、机械、造纸等14个工业门类,其中以电子通讯设备、食品和电力具有较大优势。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4.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9.08亿元,第二产业52.3亿元,第三产业53.51亿元;农业总产值9.63亿元,工业总产值38.2亿元,财政总收入9520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33元。3.2.2.2吉安县改革开放以来,吉安县迅速形成了以啤酒、卷烟、药业、林产化工、水泥建材、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县乡工业体系,吉安啤酒厂与北京燕啤集团成功合作,组建江西燕啤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娃哈哈、台湾忆声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县工业园区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面积8.18km2,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农业、林业稳步向优质化、商品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成为国家和省级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是国家商品粮食基地县、全省瘦肉型猪基地县、赣中南烟煤基地县和全国造林绿化佳县之一。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04亿元,第二产业4.12亿元,第三产业4.49亿元;农业总产值9.63亿元,工业总产值3.5亿元,财政总收入12789万元。2001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3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30元。2001年末全县实有耕地39439公顷,其中水田35313公顷,旱地4126公顷。农业产品以水稻为主,小麦、甘薯、大豆次之,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烟草等,县农业总产值96259万元,粮食总产量吨,农作物播种面积81890公顷,糖料产量46079吨,油料15237吨,全年出栏肉猪头,肉类总产量17554吨,年末生猪存栏头,水产品产量达984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元。3.2.3自然资源吉安市
矿产、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地下矿藏主要有煤、铁、钨、花岗岩等50多种,探明矿石储量12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000亿元以上;全市可供开发的耕地、草地众多,耕地总面积约540万亩、草地面积250万亩、山林面积2593万亩,是国内杉木、湿地松、毛竹、油茶等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森林覆盖率达65.3%,有4000余种植物资源和1000多种野生动物,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发展生态经济前景广阔。本县的矿产有:铁矿、煤矿、钨矿、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岩盐矿、型砂等。吉安县物华天实,资源丰富。"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交相辉映。境内河系发达,禾水、泸水、桐江等是赣江的一、二级支流,水量充沛,可开发利用的相应年发电量近2.2亿度。全县生物种类达500余种,县内大量种养的湿地松(71万亩)、吉固芷、车前籽、吉安黄牛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商品价值。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0余种,具有潜力开发利用价值的有烟煤、无烟煤、磁铁、锰、铝钛、铅、铜、白泥、焦宝石、石灰石、高岭土、瓷土、水晶、油页岩及地热等。3.2.4文化、教育与卫生吉安现拥有大中专院校6所,科研机构9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万人。吉安县城及乡镇实现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和移动通讯漫游,宽带互联网发展迅速,全县供电网络布局合理,电力能源充足。3.2.5交通运输吉安市境内有自北向南纵贯的京九铁路、105国道和由东向西的319国道及“三南”公路,是连接北京、西南、华南、福建、港澳地区的天然纽带;上可溯赣江沟通闽粤,下可泛鄱阳湖与长江相联,顺抵长江下游发达省市,在江西省地理上占有特殊位置。吉安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能源充足,区位优势明显。县城敦厚距南昌231公里、吉安市中心城区10公里、井冈山机场30公里,105国道、319国道穿境而过,赣粤高速公路吉安县入口处离县城仅5公里,京九铁路吉安南站(客、货两用)座落城东建设区,县境所有出口路达到二级水泥(沥青)路标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县工业园依105国道相傍。3.2.6名胜古迹吉安县历史悠久,革命文物、民间习俗、传闻轶事、名胜古迹甚多。无论人文古迹,还是自然景观、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盛唐古塔、宋代名窑、文天祥的千古绝唱、英烈馆的长然浩气等,无一不展现其遗古遗风;县城君山湖度假村、金港湾度假城、娑罗山森林公园等,处处勾画出其旖旎风光。3.2.7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十五”期间是吉安市“开创新吉安、繁荣大井冈”
,努力谋求吉安振兴、崛起的重要时期,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吉安的比较优势,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增强经济竞争力、环境吸引力和社会凝聚力。吉安市和吉安县“十五”期间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见表3.2-2。表3.2-2吉安市和吉安县“十五”期间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地区吉安市吉安县指标名称单位2005年计划十五年均增长%2005年计划十五年均增长%一、经济发展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408.521.79第一产业亿元693.07.13.5第二产业亿元9112.1713其中:工业亿元64.812.05.812第三产业亿元809.07.612.12.三次产业结构28.8:37.9:33.333:32:353.财政总收入亿元19.39.51.88其中:地方收入亿元14.6101.3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7112.0累计16.7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0010.69.610.6二、社会发展指标1.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9556.53010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9208.0610083.人口自然增长率‰9104.城镇化水平%3230三、可持续发展指标1.森林覆盖率%66.0622.水土流失面积万亩369703.耕地拥有量万亩670.8603.3吉安市城区总体规划概况吉安市城区(现为吉州区)为赣中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是江西省内南北水利交通要冲和京九铁路的沿线城市之一,井冈山的门户,吉安地区行署驻地。为适应大京九沿线城市带建够和吉安城市跨世纪发展的需要,吉安地区行署决定对吉安市区,吉安县城和省级吉安河东经济开发区进行整体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委托同济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吉安地区中心城市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共同承担此项工作,于1996年6月底完成了《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报告,即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总体规划报告。3.3.1规划目标与范围将吉安市城区城市性质确定为“江西省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京九铁路沿线以电子,农林产品加工为特色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贸易旅游口岸。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包括现吉安市城区所辖的5个街道和白塘、禾埠、兴桥、长塘、樟山、河东、天玉等全部7个乡镇,以及现吉安县所辖的敦厚、永和、高塘、横江、曲濑、凤凰等6个乡镇,合计共5个街道和13个乡镇,面积共计820km2。
规划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26.5km2,远期为43km2。规划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45万人。3.3.2城区规划布局规划整个城市采用组团式的布局方法,具体划分为三大片区和九大组团。(1)河西片区中心组团:面积7.4km2,是吉安市的旧成中心区。规划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加强金融,行政办公和文化设施建设,用地上逐步向西发展,形成全市的政治,金融,文化和商业中心。后河组团:面积6.6km2,是老城区南侧工业,行政和文教单位的扩展分布地段。规划对其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改建,迁出若干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生活环境的建设。万石湖组团:面积7.8km2,是河系片区规划期内重点建设的城市新区。规划从构造组团整体环境质量出发,限制东侧岗山工业街坊的扩大,重点建设中部的商务办公信息中心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开辟西侧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形成为全市的商务办公中心,工业园区区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城北组团:面积5.2km2,规划依托现状适当发展,重在提供集中和成规摸的公用设施,形成以电子、机械、纺织、食品和造纸工业为主体的相对独立的集中工业区。(2)河南片区敦厚组团:面积6.2km2,规划依托旧城,逐步向东部方向发展,完善城市的公共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形成为河南区主要的商业,文化,行政中心和设施完善的综合居住区。国道组团:面积5.8km2,规划以国道工业区成片开发和城南批发贸易中心建设为契机,引资开发,形成为全市集中的适宜各类中小企业布局的以食品,建材和电子配件工业为主体的工业新区和批发贸易中心。南站组团:面积5.0km2,是河南片区东侧远期内规划建设的一个商贸,生活和铁路仓储区。(3)河东片区铁东组团:面积5.6km2,是河东片区规划期内重点建设的工业区和铁路仓储区。规划对其中段的吉安师专适当扩大,重点建设北部的铁北工业新区,发展南部的尹家铁路中转仓储区和赣江沿岸的梅林铁水联运港口,形成为全市集中的适宜大企业布局的工业综合新区和中转仓储区。
铁西组团:面积5.4km2,是河东片区规划期内发展的生活居住新区。规划配合铁东组团的发展,以吉安火车站为中心,北部站前区建设城市交通集散中心,南部依托铁路仓储区发展大规模的商贸批发市场集中区,形成为全市的交通集散,批发贸易中心和现代化的居住新区。3.3.3城市总体布局形式吉安城市总体布局采用“双环、方格路网、多中心、轴线串接和山环水绕”的组团式城市布局形式。(1)双环以北环路(规划期内选线在井冈山大桥跨越赣江)、西环路、南环路和东环路组成城市外环系统,主要作用是在城市外围形成一个各片区快速交通干道系统,分流城区机动车交通的压力,并作为过境交通绕城的主要道路。以井冈山大桥东西道路、赣新大道----赣中大道、君山大道和表、青地质学路—二桥东路—跃进路南段---广场大道组成城市内环系统,联结城市三大片区的中心生活区,主要作用是解决城区内部的交通集散和分配,并为全市各组团间提供一个便捷通畅的生活性的联系通道。内环路的各条道路同时也是城市的主要生活性干道。(2)方格路网市带状发展格局,城市主次路网一般均采用方格路网状,其中河西片采用四纵七横路网,河东片采用两纵四横路网,河南片采用六纵两横路网,并改造城市现存的大量П形、T形交叉口。各片区之间以道路干线相联系,道路以格网状为主,并保证每个片区与相邻片区之间的联系线在两条以上,以备不虞。(3)多中心城市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呈沿轴线的串联式的多中心布局,规划设置有九个:城市的行政中心设在鹭洲路,文化娱乐中心设在井冈山大道人民广场地段,商业服务中心设在井冈山大道与阳明路交叉口,金融贸易中心设在井冈山大道吉福路地段,文教路体育中心设在井冈山大道与军民路交叉口,商务办公住处中心设在井冈山大道、阳明路、吉福路地段,城市交通集运中心设在河东片吉安火车站站前区,批发贸易中心有两个,分别设在河南片国道入口地段和河东片青原路的火车站站南地段,呈典型的分散式多中心格局。
城市各片区中心结合就近的各个市级中心相对均衡地布局,规划设置有五个:河西片设有两处,分别设置在井冈山大道的北段,南段,河南片设有两处,分别设置在君山大道的东段南侧、西段北侧,河东片设有一处,在青原路的中段,每个片区中心按照两个标准居住区的规模进行设施配套,形成相对均衡和完善的片区公共中心群。(4)轴线串接在河西区中央建立城市生活性主轴线-----井冈山大道。井冈山大道南北贯通河西片区,自北向南依次串接城市行政中心、商务办公信息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商业服务中心、金融贸易中心、文教体育中心,形成城市主要的公共生活和景观风貌的组织轴线。其远景将进一步南延,与河南片的广场大道贯通,从而使城市的三大片区完整地结合为一体。在河南片区和河东片区中央各建立一条城市生活性副轴线---河南片的君山大道和河东片的青原路。其中,君山大道副轴线东西贯通河南片的敦厚、国道和南站三大组团,串接城市的批发贸易中心和河南片的两个片区中心,是河南片城市生活和景观风貌的组织轴线,其远景将结合井冈山大道的南延,与城市的主轴线相互贯通。青原路副轴线南北贯通河东片区,串接城市的交通集运中心、批发贸易中心和河东片的片区中心,隔赣江与城市主轴线平行展开,相互呼应,是河东片城市生活和景观风貌的组织轴线。(5)山环水绕充分结合自然山水格局,以六山环拱(真君、天华、螺子、神岗、西垅、天玉)和六水穿绕(后河、万石湖、磨盘湖、君山水库、稠塘水库、老虎坑水库)为主体,建设十六个山体公园、水体公园和城市主题公园,构筑环城大绿化生态环,并采用点状、带状、楔形绿地和背景绿化山体的混合式布局手法,形成良好的倚山就水、山环水绕的山水城市和花园城市特色风貌。发掘和保护吉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遗产,结合旧城改造和新构建设,形成传统文脉、现代风范和自然山水有机结合、丝丝相扣的城市山体、滨水、现代建筑和传统文化四大景观风貌区体系,并建设滨江滨河和沿生活干道的城市景观风貌和休闲游憩轴线。3.4吉安县生态工业园区概况吉安县生态工业园在105国道西侧,依托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已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江西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帅邦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入园筹建,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配套较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工业园区正逐步形成。3.4.1规划目标
吉安县生态工业园是吉安县城市建设的窗口,洁静、优雅宜人的居住环境,优良的生产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园林式的城市综合区。3.4.2规划概况吉安县生态工业园规划期限为2001~2010年。规划总用地8.18km2,用地按四条发展带进行分配,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居住公建发展带,普通一、二类工业发展带和仓储货运发展带。各条发展带用地比例分别为:35%、30%、20%、15%。确定工业园容纳居住人口为2.4万人。园内设计最高日用水为2万t/d。预测最终污水量为1.6万t/d(最高日)。预测年平均日用气量为3.26万m3/d。气源由规划中的吉安县城煤气厂提供,由煤气厂引出一条DN300输气管道,沿庐陵大道输送至储配站,向园区供给煤气。预测总用电负荷为60MVA,年用电量约16650kw.h/a。供电电源分别由城东110kv变电站和规划的南站110kv变电站供电。城东变电站装机容量为160MVA,主要供园内高新产业和居住公建带用电,规划南站变电站装机容量为180MVA,主要供工业用电。3.4.3产业规划生态工业园产业结构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二是普通一、二类工业。园区结合主导产业定位和当地产业现状,规划食品医药、建筑建材、有机化工3个行业的项目,生产啤酒、机制糖、碎粒板、松香、松节油、油脂、大米、饲料、工程塑料、感冒冲剂等产品。3.4.4分区布局规划整个园区分为3个工业小区--食品医药、建筑建材、有机化工。各小区之间,以及小区与远程虚拟企业、农业、居民生活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水的交换形成一个大的生态产业集合。3.5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3.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3.5.1.1现状监测受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委托,2003年11月7日~11月11日,吉安市环境监测站对高新开发区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了一期监测,本次监测时间为连续监测五天。(1)监测布点根据吉安市高新开发区的废气污染特征以及环境空气评价等级,
结合高新开发区周围自然环境和居民区分布情况和常年主导风向,确定本次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设五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监测项目和采样频率见表3.5-1。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布点详见图3.5-1(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表3.5-1环境空气监测布点序号监测点方位监测项目采样频率备注A1小湖东北SO2、TSP、NO2,同步记录气象条件。连续监测5天,SO2、N02监测每日至少有18小时采样时间,TSP监测每日至少有12小时采样时间。各污染因子监测及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A2田心西北A3县良种场西南A4桐木岗东南A5谢家坊南(2)分析方法采样及分析方法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见表3.5-2。表3.5-2环境空气监测分析方法监测项目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方法来源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NO2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15435-95TSP滤膜富集法重量法GB/T15432-953.5.1.2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其表达式为:式中:——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无量纲;——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mg/Nm3;——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Nm3。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论证其是否满足高新开发区所在区域功能规划的要求,为项目实施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提供依据。(2)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3.5-3。表3.5-3环境空气监测统计结果及评价表监测点统计指标SO2NO2TSP标准值(mg/m3)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日均值日均值日均值0.150.120.30A1小湖监测值范围(mg/m3)0.010~0.0130.009~0.0120.254~0.312平均值(mg/m3)0.0120.0100.275超标率(%)0020标准指数(Pi)0.0800.0830.917A2田心监测值范围(mg/m3)0.012~0.0150.008~0.0120.843~2.419平均值(mg/m3)0.0130.0101.202超标率(%)00100
标准指数(Pi)0.0870.0834.007A3县良种场监测值范围(mg/m3)0.012~0.0140.002~0.0060.293~0.320平均值(mg/m3)0.0130.0050.301超标率(%)0040标准指数(Pi)0.0870.0421.003A4桐木岗监测值范围(mg/m3)0.011~0.0130.002~0.0030.175~0.295平均值(mg/m3)0.0120.0020.264超标率(%)000标准指数(Pi)0.0800.0170.880A5谢家坊监测值范围(mg/m3)0.012~0.0130.003~0.0040.159~0.194平均值(mg/m3)0.0120.0030.182超标率(%)000标准指数(Pi)0.0800.0250.607从表3.5-3中的评价结果可知,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评价因子SO2、NO2浓度值各项指标均未出现超标情况,各类污染物标准指数均远小于1,符合所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表明高新开发区内环境空气中SO2、NO2现状容量比较大。但是高新开发区内环境空气评价因子TSP除A4和A5两个监测点未超标外,其余三个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特别是A2监测点连续监测5天均超标,造成上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高新开发区内现正处于道路建设阶段,施工场地较多。3.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5.2.1现状监测受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委托,2003年11月4日~11月6日,吉安市环境监测站对高新开发区周围水环境的水质现状进行了一期监测,连续三天,每天取样一次。(1)监测断面的设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范围为禾河木里岗污水处理厂处至禾河与赣江交汇口下游五岳观水厂取水口处及开发区内的梨山水库。为了解区域周围水环境的水质现状,设置七个监测断面,具体断面、监测项目和采样频率见表3.5-4,具体位置详见图3.5-1。表3.5-4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一览表水体监测断面监测项目采样频率赣江SW1神岗山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SS、总磷、石油类、挥发酚、LAS、氨氮、Cr6+、氰化物、总锌、总锰、砷、总汞、总铅、总镉等。采用例行监测数据SW2渡头一期,连续三天,每天采样一次。保证一天监测上述所有项目,其它两天监测pH、CODCr、BOD5、SS、氨氮。禾河SW3洲家坊SW4下村SW5小湖SW6余家河采用例行监测数据梨山水库SW7库中一期,连续三天,每天采样一次。(2)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水质监测分析规定的方法进行,见表3.5-5。
表3.5-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摘录)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最低检出限(mg/L)方法来源1pH玻璃电极法GB6920-862SS重量法GB11901-893CODcr重铬酸盐法10GB11914-894BOD5稀释与接种法2GB7488-875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0.05GB7479-876DO碘量法0.2GB7489-877高锰酸盐指数0.5GB11892-898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0.01GB11893-899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0.005GB/T16489-199610CN-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0.004GB7487-8711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0.01GB/T16488-199612挥发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0.002GB7490-8713LAS亚甲蓝分光光度法0.05GB7494-8714Cr6+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0.004GB7467-8715Hg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0005GB7468-8716锰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1GB11911-8917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1GB7475-8718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5GB7475-8719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01GB7475-8720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0.007GB7485-873.5.2.2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其中pH的标准指数计算表达式为:或式中:——的单因子指数,无量纲;——所测断面pH值,无量纲;——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无量纲;——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无量纲。其中DO的标准指数计算表达式为:或式中:——DO的单因子指数,无量纲;
——所测断面溶解氧浓度,mg/L;——饱和溶解氧浓度,mg/L;——溶解氧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其它项目标准指数计算表达式为:式中:——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无量纲;——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平均值,mg/L;——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论证其是否满足功能规划的要求,为项目实施后对水环境的影响预测提供依据。(2)评价标准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和Ⅲ类标准,其中SS参照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中的水作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5-2。(3)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3.5-6,其中未检出项目取其测定下限值的50%用于评价。
表3.5-6地表水环境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表单位:mg/L(pH除外)监测断面项目pH值SSDO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总磷石油类挥发酚LAS氨氮Cr6+CN-总锌总锰砷总汞总铅总镉GB3838-2002Ⅱ类标准限制6~9150641530.10.050.0020.20.50.050.051.00.10.050.000050.010.005GB3838-2002Ⅲ类标准限制6~9150562040.20.050.0050.21.00.050.21.00.10.050.00010.050.005最低检出限//0.20.51020.010.010.0020.050.050.0040.0040.050.010.0070.000050.010.001SW1日均监测值7.288.276.11.766.360.60.030.029<0.002<0.10.043<0.004<0.004<0.05<0.01<0.007<0.00001<0.02<0.002单因子指数0.140.0550.980.440.420.20.30.580.50.50.0860.040.040.0250.050.070.11.00.4SW2日均监测值7.226.88.31.746.391.230.03<0.001<0.002<0.10.053<0.004<0.004<0.05<0.01<0.007<0.00001<0.02<0.002单因子指数0.110.0450.520.290.320.3080.150.020.20.50.0530.040.010.0250.050.070.050.40.4SW3日均监测值7.846.88.52.066.270.80.040.054<0.0020.120.054<0.004<0.004<0.05<0.01<0.007<0.00001<0.02<0.002单因子指数0.420.0450.490.3430.310.20.21.080.20.60.0540.040.010.0250.050.070.050.40.4SW4日均监测值7.917.338.42.046.310.670.04<0.001<0.002<0.10.125<0.004<0.004<0.05<0.01<0.007<0.00001<0.02<0.002单因子指数0.4550.0490.500.340.320.1680.20.020.20.50.1250.040.010.0250.050.070.050.40.4SW5日均监测值7.998.278.32.009.282.230.03<0.001<0.002<0.10.079<0.004<0.004<0.05<0.01<0.007<0.00001<0.02<0.002单因子指数0.4950.0550.520.3330.460.560.150.020.20.50.1790.040.010.0250.050.070.050.40.4SW6日均监测值7.638.85.53.789.691.270.03<0.001<0.002<0.10.058<0.004<0.004<0.05<0.01<0.007<0.00001<0.02<0.002单因子指数0.3150.0590.930.630.490.320.150.020.20.50.0580.040.010.0250.050.070.050.40.4SW7日均监测值7.9511.98.84.4318.95.40.06<0.001<0.002<0.10.168<0.004<0.004<0.050.025<0.007<0.00001<0.02<0.002单因子指数0.4750.0790.440.7380.951.350.120.020.20.50.1680.040.010.0250.250.070.050.40.4注:(1)地表水监测时平均水温为80C。(2)污染物指标浓度单位为mg/L,pH值除外。(3)总磷(湖、库)Ⅱ类、Ⅲ类标准分别为0.025mg/L、0.5mg/L。
由表3.5-6可知,评价范围内纳污水体禾河各监测断面上各类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满足Ⅲ类水体功能要求;赣江神岗山监测断面上各类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GB3838-2002Ⅱ类标准,满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要求;赣江渡头监测断面上各类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GB3838-2002Ⅲ类标准,满足Ⅲ类水体功能要求;梨山水库各类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GB3838-2002Ⅲ类标准。所有监测污染物的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没有超标状况。3.5.3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3.5.3.1现状监测受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委托,2003年11月4日,吉安市环境监测站对高新开发区周围区域地下水的水质现状进行了一期监测,监测一天,取样一次。(1)监测点的设置为了解高新开发区周围村庄地下水的水质现状,在高新开发区内马甫村、谢家坊村、下村和白露村各设1个地下水监测点,具体点位、监测项目和采样频率见表3.5-7,具体位置详见图3.5-1。表3.5-7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点一览表序号监测点监测项目采样频率GW1马甫村pH、色度、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Cr6+、锌、锰、砷、汞、铅一期,采样一次GW2谢家坊村GW3下村GW4白露村(2)分析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中规定的监测方法进行。3.5.3.2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质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评价方法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的单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单组分评价方法:根据表3.5-8中相应的质量类别数据,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表3.5-8单项组分评价分值级别ⅠⅡⅢⅣⅤ013610综合评价模式如下:
式中:——各单项组分评分值Fi的平均值;Fmax——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中的最大值;n——项数。(2)评价标准本次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5-3。根据单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对照表3.5-9确定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质量级别。表3.5-9地下水质量级别划分表级别优良良好较好较差极差F<0.80.8~<2.502.50~<4.254.25~<7.20>7.20(3)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3.5-10,其中未检出项目取其测定下限值用于评价。表3.5-10地下水水质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表监测点项目pH色度CODMn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氨氮Cr6+锌铅锰汞砷GB/T14848-93Ⅲ类标准限制6.5~8.51520250200.020.0020.20.051.00.050.10.0010.05GW1监测值6.60无色0.883.960.760.008<0.0020.045<0.004<0.05<0.02<0.01<0.00001<0.007类别ⅠⅠⅠⅠⅠⅠⅢⅢⅠⅠⅢⅠⅠⅡ000000330030012.181GW2监测值5.98无色0.9913.360.360.004<0.0020.074<0.004<0.05<0.02<0.01<0.00001<0.007类别ⅣⅠⅠⅠⅠⅠⅢⅢⅠⅠⅢⅠⅠⅡ600000330030014.319GW3监测值5.5无色0.601.070.320.004<0.0020.050<0.004<0.05<0.02<0.01<0.00001<0.007类别ⅣⅠⅠⅠⅠⅠⅢⅢⅠⅠⅢⅠⅠⅡ600000330030014.319GW4监测值7.43无色0.764.450.310.008<0.0020.150<0.004<0.05<0.02<0.01<0.00001<0.007类别ⅠⅠⅠⅠⅠⅠⅢⅢⅠⅠⅢⅠⅠⅡ000000330030012.181对照表3.5-9地下水质量级别划分标准,结合表3.5-10的监测评价结果可知,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未受到污染,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但谢家坊村压水井处(GW2)和下村压水井处(GW3)的pH值呈酸性。由于该处尚属未开发地区,四周多为山地,因此地下水水质呈酸性之处主要是该处自然地质结构状况造成的。3.5.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5.4.1现状监测为了解高新开发区内周围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在高新开发区内共布设五个噪声监测点,各监测点的具体位置见图3.5-1。噪声监测布点、时段、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见表3.5-11。表3.5-11声环境现状调查情况表序号点位设置监测点监测时段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备注1N1小湖噪声测试一天,分白天和晚上两个时段进行监测。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按GB12349-90执行,记录噪声影响的情况。区东北角2N2田心区北面3N3县良种场区西面4N4桐木岗区南面5N5谢家坊区东面3.5.4.2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各功能区相应的类别标准,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相应的的有关标准。(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环境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相比较,确定高新开发区内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好坏,为区内今后建设营运过程中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提供依据。3.5.4.3监测结果与评价吉安市环境监测站于2003年11月8日对高新开发区内各声环境监测点进行了监测,昼、夜各监测一次,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5-12。表3.5-12高新开发区内声环境监测统计结果单位:dB(A)监测时段监测点位2003年11月8日执行标准值是否超标昼间小湖48.560否田心58.965否县良种场50.160否桐木岗48.060否谢家坊48.560否
夜间小湖40.250否田心53.655否县良种场39.550否桐木岗38.850否谢家坊38.950否由表3.5-12可见,评价范围内各声环境监测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值昼间在48.0~58.9dB(A)之间,夜间在38.8~53.6dB(A)之间,除北面监测点田心村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3类区标准外,其余监测点昼间噪声值均低于60dB(A),夜间噪声值均低于50dB(A),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区标准。综上所述,高新开发区内声环境状况能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划的相应要求。3.5.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受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委托,2003年11月4日,吉安市环境监测站对高新开发区周围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一期监测,监测一天,取样一次。3.5.5.1现状监测(1)监测点的设置为了解高新开发区内周围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在高新开发区内共布设四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分别为开发区规划中的一、二类普通工业区,居住区各一个点和一个对照点,各监测点的具体位置见图3.5-1。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布点、时段、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见表3.5-13。表3.5-13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情况表序号点位设置监测点监测时段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备注1S1一类普通工业区进行一期土壤监测pH、铜、锌、镉、铬、砷、汞、铅按GB12349-90执行,记录噪声影响的情况。区东北角2S2二类普通工业区区北面3S3居住区区西面4S4对照点区南面(2)分析方法土壤监测方法可参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的有关章节进行。3.5.5.2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式中:——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无量纲;——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平均值,mg/kg;——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kg。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高新开发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论证其是否满足功能规划的要求,为区内今后建设营运过程中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提供依据。(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5-5。(3)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3.5-14,其中未检出项目取其测定下限值的50%用于评价。表3.5-14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表监测点项目pH值铜铅锌镉铬砷汞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制<6.5502502000.30150300.306.5~7.51003002500.30200250.50S1监测值5.5026.7226.9451.85<0.0526.009.00.0310超标率%/0000000单因子指数/0.5340.1080.2590.1670.1730.3000.103S2监测值5.8621.7454.9953.93<0.0518.7224.10.0292超标率%/0000000单因子指数/0.4350.2200.2700.1670.1250.8030.097S3监测值6.2221.2551.9852.67<0.0514.426.80.0265超标率%/0000000单因子指数/0.4250.2080.2630.1670.0960.2270.088S4监测值6.6419.1838.9050.56<0.0513.5126.60.0191超标率%/0000000单因子指数/0.1920.1300.2020.1670.0681.0640.038由表3.5-14可知,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除对照点S4砷指标超标外各类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没有超标状况,说明高新开发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造成对照点S4点砷指标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土壤本身的自然成分性质所造成的。
4.0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4.1区域合理性分析根据吉安市在全国、全省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区位条件和吉安市自身的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吉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战略方针是抓住京九铁路通车、赣粤高速公路修建和实验区改革步伐加快的发展机遇,以市场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农业为后盾,以工业为主体,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面实施开发带动战略,依托大市场、大交通、大流通,外引内联,以开发促改革、促发展,带动吉安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兴旺。为此,吉安市于1996年6月编制完成了《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其总体规划目标是:坚持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化城市的区域经济中心功能,合理布局城市,将吉安市建设成为工业强盛、商贸繁荣、交通便利、市景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设施完善、具有吉安山水和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滨江城市。按照《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十五”期间,吉安市将依托自身丰富的农产品、林产品、矿产品和水、电等资源优势,巩固发展食品、建材、电力等优势产业,培植壮大以林产化工、医药化工为主的生物化学工业和以家电、通讯为主的电子信息工业通过引进高新技术,扬优成势,形成新的五大工业支柱和优势产业。到十五期末。五大支柱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提高到70%。根据《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吉安市主城区由河西、河东和河南三大片区组成。而吉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好位于吉安市城区城市规划中河南片区的国道组团和南站组团,处于禾河南岸,吉安县城区(敦厚镇)的东面。国道组团东起梨山大道、西至赣中大道、北起庐陵大道、南至南环路。南站组团东起京九铁路吉安南站、西至梨山大道、北起禾河、南站南环路,是河南片区东侧远期规划建设的一个商贸、生活和铁路仓储区。高新开发区的规划区域属于吉安市城区总体规划的用地范畴,其发展目标符合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区内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普通一、二类工业为辅,建成后将成为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辐射源,带动吉安市、吉安县的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提升吉安市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利于推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集束点的形成,从而加速“开创新吉安、繁荣大井冈”的进程,实现吉安市在江西中部地区的迅速崛起。
4.2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高新开发区根据区内自身特点与土地利用规划,从西向东自然地将规划区分为四大片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公建居住区、普通工业区及仓储货运区,见附图四。根据产业特点,适当划分工业分区,相关门类工业相对集中,相邻工业性质兼容。使得高新开发区主中心地位更为突出显要,用地布局更为紧凑、合理。鉴于高新开发区所处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因此将普通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分开布置于高新开发区东、西两侧,将公建居住区布置于高新开发区的中部北侧,位于仓储货运区位于高新开发区的最东部。此种布局具有鲜明的因地制宜特点:1.将高新技术产业区布置于紧邻赣中大道(105国道),是吉安市进入高新开发区的主要入口,是高新开发区发展轴的头部,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题。2.公建居住区处于高新开发区的中部地带,环绕梨山水库而分布,环境优美,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居住区的生态适宜度比较突出。3.普通工业区规划在公建居住区的东侧,主要是考虑到其内安排劳动密集型的一、二类工业,一方面便于区内工业污水的收集处理,另一方面优化了区内污水管网的铺设,节省了基础设施的投资。4.仓储货运区临近京九铁路吉安南站,是区内货物集散地、货运中心,有利于区内大宗物质资源的运输,节约区内企业的运输成本。一方面仓储货运区东侧临近京九铁路吉安南站,西侧靠近普通工业区,便于生产企业大宗物质资源的运输,有利于节约该类企业的生产、运输成本,同时由于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高新开发区东面外无较大的居民点等一些环境敏感点,对有污染、大运量的企业亦可减小其货物运输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另一方面普通工业区内的企业是一、二类工业企业,因此,位于其内的企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少量废气,但由于主导风向为北风,加之普通工业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区之间有公建居住区相隔,因此,其对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公建居住区的环境空气影响较小。而高新技术产业区内各生产企业所排废气量少、污染物排放也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很小,而对西侧临近的吉安县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亦很小。另外,区内环境空气规划区内企业的布置,须注重工业企业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要与生活区及环境要求较高的工厂区相对分离,且布置在主要风向的下风向,尽可能位于区内南面靠东。这样布局能有效地减少对区内环境空气的影响,防止区内各生产企业形成环境空气交叉污染。因此,
高新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利用了地貌形态自然分割,充分利用了现有基础及周边设施对该分区功能的支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4.3区域发展协调性分析4.3.1吉安市三大产业发展状况第一产业吉安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出产不少名优特色农产品,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近年来,吉安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特色农业基地,促进农业商品化,已经取得较大进步,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吉安将积极把握时机,利用外部资源优化整合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投入和特色农业扶持力度,培育有自身特色的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群。第二产业建国以来,吉安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建成了食品、化工、电子、纺织、建材、冶金、煤炭、电力、机械、造纸等14大工业门类,23545家企业。通过以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电子、食品、医药、建材、电力和林产工业六大产业为支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九十年代中期,吉安作为京九铁路的五个电子工业中心之一,电子工业占据了工业总产值五分之一强,在家电产品和通讯设备上有很强的专业优势。从整体上看,吉安市工业发展态势良好。仪器造纸等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但是在某些行业,例如电子、化工等,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市场环境恶化等导致了经济效益的急剧下滑。因此,要发展吉安的工业,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首先必须从宏观方面入手,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大加快对具有市场活力的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淘汰生产、经营落后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名优企业和国外的企业进入吉安,携手共同发展吉安工业。其次,在微观层次上,要加大对市内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科技方面的支持与投入,促进区内工业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通过新建高新开发区等给企业提供一个信息充分服务优良、政策优惠的外部环境。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在新闻媒体、住处网络、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协助企业扩大对外的宣传,主动给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第三产业九十年代以来,吉安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23.9%升至2002年的32.83%。为了深化改革、提升产业结构,吉安市应该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的现代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化服务体现地区区位优势、促进产业组织革新,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改革二十多年来,吉安市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总体上,吉安还处于前工业化时期,第二、三产业发展程度都比较低。尤其是近年来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滞后,影响了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吉安市的工业化发展需要新的发展途径,必须通过新一轮的改革创新和新力量的注入,走一条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促进吉安市经济起飞。4.3.2高新开发区建设与吉安市经济发展高新开发区既依赖于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但所要发展的产业应更具技术含量,其市场目标更加广阔,在人力、物力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就是为了整合吉安的优势资源,优化吉安产业结构,提高吉安市市经济的对外联系,提升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与附加量值,改变原来的粗放、初级的生产经营面貌,全面推进吉安市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进程。4.3.2.1振兴地方经济的新支柱高新开发区依托吉安市城区建设和发展,是振兴吉安市经济的新支柱。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仅体现为高新开发区本身的经济贡献,还体现在其快速、稳定的发展对地方其他区域的经济拉动和支持。例如高新开发区外向性加工业将加大对地方初级原料的需求、高新开发区研发力量对当地其他企业的技术支持等。4.3.2.2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高新开发区经济结构和发展态势通常超越当地经济结构和发展态势。仅通过人力、物力和资金的集中支持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这方面的要素优惠政策只会诱发外生型发展道路;必须实施制度方面的创新,通过一个试验和改进的过程寻找能够促进高新开发区进步的制度模式,从而引发内生性经济增长。并且,制度创新引起的企业发展与经济进步将对区外经济产生示范作用。概括而言,高新开发区的制度创新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人事雇用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4.3.2.3企业积聚与创新企业在高新开发区集聚,首先能够有效利用社会公共资源,节约运输费用在内的交易费用。但高新开发区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企业表面的集聚与成长,而是循环积累的过程。新工业的配置将增加区内就业机会和劳动者个人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导致熟练工人增加、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另外,相关工业也将逐步被吸引过来、产业服务体系也会得到发展。进而又吸引新产业的不断到来。并且,当高新开发区具备足够的规模时,企业间的分工将加速产业专业化。4.3.2.4实施内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吉安地区的整体市场意识较差,商品服务的外部交流规模尚小。高新开发区可以通过对外联系的积极行为,为吉安市的对外交流提供完整的渠道。高新开发区在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吸收力度和效率方面有很大的弹性;同时,高新开发区在展示吉安优质资源、树立区域形象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高新开发区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创造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4.3.3高新开发区经济发展目标定位高新开发区在吉安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的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内引外接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积聚吉安的优质资源突出区域优势,通过资源的集中使之产生强烈的区位吸引力,促进创业激励,在地区宏观调控政策下对主导产业的发展积累性的积极贡献。另一方面,高新开发区在引进外部资源和力量(包括技术、资金、高级人才、外部市场等)方面有着先导示范作用,从而对地方主导产业结构的发展起到强化提升作用。高新开发区是企业内外积极因素积聚的场所,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企业组织努力形成产业创新与聚集效应,为地区新一轮创业和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区位条件。在技术选择上,根据当地经济特征和外部有利环境,高新开发区不应过多强调当前技术先进性,追求完全脱离当地实际的高精尖技术,而应注重长期发展中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可持续的技术引进、融合机制,以小数高技术、大规模的项目为龙头,以较多的中等为辅导,发挥产业上升潜力,使吉安和高新开发区的优质产业更加协调、更加突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吉安市委、市政府惜时如金,积极应对,紧紧抓住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把握沿海城市产业转移,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目标。制定了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吉安市“十五”经济发展战略构想,以把吉安市建成“赣中强市”为目标。吉安市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促进工业现代化、信息化、提高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推进城市现代化、生态化的重大任务。围绕这一根主线,市委、市政府立足思想观念和制度体制的创新,在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努力从软、硬件两方面改善投资环境。为此,组建成立了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实施开发《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河南片区中的国道组团和南站组团,即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4开发区发展制约因素分析随着吉安市实施“大吉安”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目标进程的不断推进,吉安市高新开发区作为新世纪吉安市城市建设的窗口,是吉安市“十五”计划新的经济增长点,是
吉安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代表。它的成功与否、建设好差,对吉安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吉安市高新开发区位于吉安市中南部,西邻吉安县敦厚镇,北临禾水,南以105国道为界,东接京九铁路,规划总用地面积12.86km2。期限为近期2001~2006年、远期2006~2010年。根据《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和《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规划》(2001~2010年)的要求,吉安市高新开发区将在规划期末(即2010年)实现社会工业总产值约8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4.1万个,成为吉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源、聚集区这一目标,还存在着以下一些因素对其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1.区内企业、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区内现有一些企业在布局上不太合理,如庐陵水泥有限公司,今后可以利用企业技术改造之际,对其实施异地技改或异地搬迁,使得区内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与规划更趋吻合。2.禾河入赣江处上游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域由于赣江(吉安段)上五岳观水厂的取水口位于禾河与赣江交汇处赣江下游1000m处,因此禾河与赣江交汇处禾河上游3000m以内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域,必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为此,吉安市高新开发区对区内企业的废水排放必须严格管理,污水处理厂建成前,各企业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木里岗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其外排尾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如果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域水质出现超标现象时,吉安市高新开发区必须对区内污水排放量大的企业实行限产或停产措施,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对禾河水质的影响。3.区内居民拆迁安置根据规划,高新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区内居民的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和劳动就业问题。这些问题的妥善、圆满解决,不仅关系到高新开发区的建设进度,而且影响到区域性的社会稳定。因此,高新开发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补偿,最大限度地减小由于对拆迁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4.区内废气高新开发区现有部分企业用燃煤作能源,对区域环境空气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减轻此种影响,按照规划要求,远期区内将铺设好燃气管道,区内将建液化石油气站,生产、生活将使用液化石油气,逐步减少燃煤使用量,直至最终全部使用液化石油气。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福海创流宝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万只种鹅繁育及600万只肉鹅养殖深加工全产业项目养殖基地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江东南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福建金王置业公司金王首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福建百德置业公司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白酒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郊区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货架加工环境影响报告书
- 除险加固达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甲醛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风景名胜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金龙工业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 靛蓝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顶墩片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高新区3000ta多晶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黄磷罐区系统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金龙工业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