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11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目录I1建设项目概况51.1项目地理位置及项目建设意义51.1.1地理位置51.1.2项目建设意义51.2主要工程特性51.2.1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51.2.2推荐方案走向及主要控制点51.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1.3方案比选81.3.1工程因素比选81.3.2环境因素比选91.4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101.4.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01.4.2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101.5工程投资121.6施工工期12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3V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2.1线路所在地环境现状132.1.1自然环境概况132.1.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82.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22.2.1植被现状调查及评价222.2.2植物资源现状调查及评价242.2.3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272.2.4鱼类资源现状与评价322.3.5工程沿线土地资源利用状况332.3.6特殊生态敏感区现状与评价372.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82.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82.5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382.6景观现状调查与评价382.7环境影响评价范围39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03.1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03.1.1对项目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劳动力构成的影响403.1.2拟建公路与沿线基础设施干扰问题评述403.1.3征地、拆迁安置影响423.1.4拟建公路对沿线居民出行的影响分析433.1.5拟建公路对沿线资源的影响分析433.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43.2.1工程占地影响分析443.2.2对沿线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453.2.3对陆栖野生动物影响分析453.2.4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473.2.5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483.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93.3.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93.3.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33.4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543.5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543.5.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543.5.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评价553.6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563.6.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评述56V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3.6.2营运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583.7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583.7.1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583.7.2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593.8景观环境影响评价593.8.1施工期景观环境影响分析593.8.2营运期景观环境影响分析603.9工程环境影响及环境污染源强分析613.9.1工程环境影响分析613.9.2水、气、声污染源强分析624危化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分析664.1风险事故分析预测结果664.2风险事故的防范和防治措施664.2.1工程措施664.2.2管理措施674.3应急预案685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705.1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705.1.1工可阶段已采取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705.1.2设计阶段环保措施对策705.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735.2.1施工管理对策及建议735.2.2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65.2.3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775.2.4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805.2.5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805.2.6施工期社会环境保护措施815.2.7景观影响减缓措施825.2.8固体废物防治措施825.2.9深挖高填路段保护措施835.3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835.3.1营运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835.3.2营运期水环境保护措施835.3.3营运期声环境保护措施845.3.4营运期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865.3.5营运期社会环境保护措施865.3.6景观减缓措施86V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5.4危险品运输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866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和环境监测监理计划886.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886.2环境监测计划896.3环境监理计划92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937.1拟建公路的国民经济效益937.2拟建公路环境经济损益分析937.2.1环境经济效益分析937.2.2环境影响损失分析947.2.3环境影响损益分析957.3环境工程投资估算及其效益分析957.3.1环保措施一次性投资估算957.3.2环保投资的效益分析978公众参与988.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988.2公众参与的主体988.3公众参与的调查范围、内容和方法998.4调查情况998.4.2问卷调查结果1018.4.3调查结果分析1038.5公众意见反馈1068.6公众参与调查结论及建议1078.6.1公众参与主要结论1078.6.2相关建议1089评价结论1099.1项目概况1099.1.1推荐方案工程简况1099.1.2方案比选1099.2环境评价结论1099.2.1社会环境1099.2.2生态环境1109.2.3水环境1129.2.4声环境112V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9.2.5环境空气1139.2.6景观环境1139.2.7危化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分析1149.3环保投资1149.4公众参与1149.5综合结论11410联系方式116V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地理位置及项目建设意义1.1.1地理位置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属于老滇缅公路的重要一段,路线起点位于施甸县七〇七,也即保山市水长工业园区,起点K0+000接保龙高速公路蒲缥立交至七〇七联络线K3+500,止点位于龙陵县龙山卡K105+000与G320线相接(止点K105+000=G320线K3486+000),沿线经过保山所辖的施甸县和龙陵县,具体地理位置参见项目地理位置图。1.1.2项目建设意义(1)本项目的建设对建设保山市红色旅游公路、加强红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保护与发展兼顾的需要。(3)本项目是完善区域公路网络的需要,在区域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4)本项目是交通运输发展和沿线经济发展的需要。(5)本项目的建设是施甸县、龙陵县“十二五”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1.2主要工程特性1.2.1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项目名称: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2)建设单位:保山市龙陵县交通运输局、施甸县交通运输局;(3)建设地点:保山市龙陵县和施甸县;(4)建设性质:改扩建。1.2.2推荐方案走向及主要控制点(1)路线起点路线起点K0+000位于施甸县七〇七,即保山市水长工业园区,路线起点K0+000接保龙高速公路蒲缥立交至七〇七联络线K3+500。(2)路线终点本项目终点位于龙陵县龙山卡K105+000与G320线相接(止点K105+000=G320线K3486+000)。(3)路线方案布设情况13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按照本项目工可调查结果,本项目按照沿老路改造的原则确定路线方案,路线走向明确,无大的或者比选价值高的路线比选方案。只是针对红旗桥的现状,提出了在红旗桥上游1.7公里处新建一座大桥方案,即A方案。(4)推荐方案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推荐方案路线起点位于施甸县七〇七,即保山市水长工业园区(起点K0+000=接保龙高速公路蒲缥立交至七〇七联络线K3+500),止点位于龙陵县龙山卡K105+000与G320线相接(止点K105+000=G320线K3486+000),路线全长105公里。路线自起点K0+000开始总体自北向南布线,沿水长工业园区东侧至K2+500与老路交叉,并接上水长工业园区过境线,至K2+700离开工业园区过境线,于K3+000接上老路;之后利用老路改造,沿椅子山(K7+700)西侧山坡展线升坡,至上、下寺关寨K12+500,一碗水垭口(K16+150,H:2043米);之后降坡经过大、小莽林寨(K21+200),永久水库(K24+000),龙洞K26+200,凳子铺(K28+400),一丘田(K34+100),大坪子(K37+000),至大寨田K44+500,至K45+300绕山嘴转向怒江左岸山坡展线降坡,于K51+200至红旗桥;之后沿怒江右岸顺老路改造,经过岭岗寨K57+500,尖山坡头K65+000,至下腊勐村K67+000,腊勐街K71+000,三井水K76+000,松山村K78+200,松山旅游小镇K80+300,高家梁子K86+500(H-2050米),八〇八水库K93+000,大坝K101+200,至项目止点:龙陵龙山卡(原收费站)(K105+000=G320线K3486+000)。主要控制点包括:起点施甸县七〇七、椅子山、一碗水垭口、莽林寨、龙洞、凳子铺、一丘田、红旗桥、腊勐街、大松山、松山旅游小镇、高家梁子、八〇八水库、止点龙陵县龙山卡。1.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全长105公里,路线起点K0+000~K2+500段属新建路段,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2米,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K2+500~K105+000段由原来的四级公路扩建为三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7.5米,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全线共设置涵洞355道,小桥12座,共计长度300米,中桥1座长75米,与等外级公路(乡村道路)平面交叉30处,与等级公路相交4处。全线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余技术指标应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相应公路技术等级规定值选用。本项目分段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组成情况详见表3.2-1。表3.2-1拟建公路主要技术指标及工程数量表(推荐方案)指标名称单位指标数量备注13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K0+000~K2+500K2+500~K105+000公路等级级二级三级设计年限年1210路线长度Km2.5102.5路线全长105公里设计交通(15年远景小客车)辆/昼6364全线加权平均值设计速度Km/h6030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0350路拱横坡i≤2%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0065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2530平曲线加宽类Ⅱ类加宽I类加宽最大纵坡%69老路改造最短坡长M150100最大合成纵坡%9.510一般地区最大超高%88一般地区路基宽M127.5行车道宽M2×3.502×3.25沥青砼路面M229640路肩加固类型 硬路肩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 1/1001/50小桥涵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501/25设计车辆荷载 公路—Ⅱ级桥面宽M与路基同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3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级BC新征用土地hm2228.12老路利用88.20hm2开挖土方m3总挖方开挖石方m3填方m3桥梁:小桥M/座300/12大、中桥M/座75/1红旗桥原桥利用涵洞道355平面交叉处4与等外级路相交30处环境保护工程公里105工程投资估算亿元7.6226713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725.971.3方案比选该公路按照沿老路改造的原则确定路线方案,路线走向明确,无大的或者比选价值高的路线比选方案,只在跨越怒江处提出新建大桥的A方案。方案简述如下:正线K方案:基于保护老滇缅公路弹石路、红旗桥、惠通桥等抗战历史遗迹的需要,同时考虑红旗桥目前为三类危桥,K方案沿用红旗桥,目前暂时“采取交通管制,限速限载”使用。新建大桥A方案:考虑怒江下游将建设岩桑树电站,控制水位675米,而红旗桥桥面标高680米,届时红旗桥将被淹没不能再利用;且根据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所《保山总段红旗桥定期检查报告》结论:红旗桥总体技术状况评分为58.8分,评定为三类桥。因此工可提出在红旗桥上游1.7公里处新建1座大桥的A方案。路线于AK49+500(=推荐方案K线方案K49+500)转沿江边新建道路降坡至AK51+100处(H-715米),采用3×30+72+130+72+30连续刚构桥(施甸岸引桥为3-30米T形梁桥、龙陵岸引桥1-30T形梁桥)跨越怒江,大桥全长406米。于AK52+500接上K线方案K54+500。本报告对推荐方案K方案和新建大桥方案A方案进行工程比选和环保比选。1.3.1工程因素比选红旗桥老桥沿用与新建桥梁方案比较详见表3.13-1。表3.13-1红旗桥老桥沿用方案与A方案新建桥梁方案比较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K线方案红旗桥沿用方案A方案新建大桥方案K线方案较A方案增加减少1里程比较K49+500-K54+500AK49+500-AK52+5002路线长度公里2.03新建里程公里03.03.04占用老路亩113101035新征用地亩35105706路面工程平方米3570019300164007挖土石方立方米23608填方立方米379203098069409支挡工程立方米45003200130013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0排水工程立方米33102150116011大桥米/座原用206.7/1新建406/1199/012小桥米/座//比较13涵洞道1510514工程造价万元37908720493015比较结论采用弃用注:其中新建大桥全长406米,大桥投资约5600万元。通过比较分析,A方案新建里程3公里,其中新建桥梁406米,里程缩短2.0公里,填挖土石方相近,但新征用地多出70亩,工程投资增加约4930万元。因此,主要鉴于工程投资方面的因素,工可建议推荐目前仍然原用老路红旗桥方案K线方案,但应按“采取交通管制,限速限载”暂时使用的原则,加强交通管制,限速限载通行使用,使用期间加强对老桥的检测和监测,及时掌握桥梁的技术状况,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确保安全。待后期下游岩桑树电站建成后,因其控制水位675米,而红旗桥桥面标高680米,红旗桥将被淹没;或因老红旗桥技术状况恶化,届时再考虑新建大桥方案A方案,作为前期项目储备与本项目二期工程“七〇七至红旗桥”路段一起论证实施。1.3.2环境因素比选从环评角度考虑,K方案中沿用老红旗桥,不采取任何工程措施,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新的影响,对周边生态和怒江水环境的影响比A方案要小很多,因此,本环评同意工可意见,在采取措施确保老红旗桥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推荐K方案。表1.3-1K推荐方案与A比较方案环境因素比较表序号比选方案推荐方案K比较方案A1生态环境新增占地(亩)35亩,沿用老桥,新增占地较小105亩,新增占地高于K方案。自然植被和动植物沿用老桥,对线路经过区域的植被干扰和破坏较小新建一座桥梁,对怒江两岸工程区域的植被和动植物产生了较大影响景观在原有老路上改建,对景观无明显的影响线路为新建,对自然景观破坏较大2环境空气无居民集中区,沿用老桥施工作业少,不产生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无居民集中区,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较大3声环境无居民集中区,不产生施工期噪声污染无居民集中区,产生施工期噪声污染4水环境沿用老桥,不产生涉水施工,不影响水环境质量比选方案需新建桥梁1座,跨越怒江,施工期将对怒江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13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5地质环境不良地质路段均无不良地质路段6社会环境均不涉及乡镇规划、文物古迹;A方案考虑了下游电站建设方案评价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比较结果主要差异存在于:①K方案对生态破坏和景观影响远小于A方案;②K方案对水环境的影响远小于A方案;均布涉及的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但A方案产生了较大施工期影响;③K方案占地较小,而A方案占地较大;④就社会环境而言,均不涉及乡镇规划,但A方案考虑了下游电站建设,有利于长远交通运输规划实施;⑤A方案的投资高于K方案。综合上述各项比选因素,环境方面,K方案优于A方案,K方案无重大环境环境制约因素,且考虑到项目投资的适宜性,因此本公路建设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的因素条件下,选择K方案是科学合理的,不存在环境制约因素。综合上述各项比选因素,从环保角度推荐K方案。1.4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1.4.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工程为松山抗战遗址景点配套建设的红色旅游公路,属于公路景点的基础设施,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第一类鼓励类第三十四条旅游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类鼓励类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中的“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因此本工程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1.4.2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拟建公路与路网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与施甸县“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拟改建公路K0+000~K52+000段属施甸县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1513”中的13条一般干线公路之一,即改建S235线七〇七至红旗桥改建工程,该项目是施甸县“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本项目改建完成通车后,将有效解决当前该线路路面等级低、通行能力与抗灾能力弱等问题,充分发挥该线路作为县乡干线公路的功能和作用,对下步提高该公路等级、实现规划二级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工程与施甸县“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协调一致的。(2)与龙陵县“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3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拟改建公路K52+000~K105+000段属龙陵县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7条二级路之一。本工程建成后,能完成规划中提到的2015年“县乡公路油路化”目标,使全县的公路网络更加完善,路网等级进一步提高,农村乡村公路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交通状况基本适应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使货畅其流、人畅其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本工程与龙陵县“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协调一致的。拟建公路与相关旅游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与施甸县旅游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根据《施甸县旅游发展规划》,施甸县旅游功能分区分为5个区域,为施甸坝民俗文化旅游区、姚关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区、怒江峡谷温泉旅游区、四大山生态旅游区、大亮山自然生态旅游区。本项目改建完成后,将更好的连接施甸坝民俗文化旅游区和怒江峡谷温泉旅游区,道路等级和路面性能都有了很好的提升,能更好地促进两个功能分区之间的交融,促进施甸的旅游发展。(2)与龙陵县旅游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根据《龙陵县旅游发展规划》,滇西抗日战争遗址纪念地(园)开发建设项目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工程,本项目改建完成后,将有效改善目前抗战遗址的交通状况,大幅提升游客量;且本项目为红色旅游公路,其改扩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服务抗战遗址。因此,本项目与龙陵县旅游发展规划是相符合的。拟建公路与沿线城镇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工可报告对于路线的选定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问题,使路线走向尽可能的符合地方城市发展规划战略。本项目经过施甸县和龙陵县,但均不涉及县城区域。涉及的主要城镇为水长乡、太平镇、由旺镇、腊勐乡、镇安镇;其中太平镇未进行城镇总体规划。根据规划,K0+000~K2+500段经过水长工业园区,K~K经过腊勐乡,不涉及由旺镇、镇安镇的城镇规划区域。(1)与施甸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关系根据《施甸县城市总体规划》,本项目不涉及施甸县中心城区和城市规划区域。(2)与水长工业园区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拟建公路路线K0+000~K3+800经过水长工业园区,线路占地类型主要为三类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拟建线路建成后,将工业园区与保龙高速联络联为一体,使工业园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水长工业园区规划和发展需求。(3)与龙陵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关系根据《龙陵县城市总体规划》,本项目不涉及龙陵县中心城区和城市规划区域。(4)与龙陵县镇安镇总体规划、腊勐乡总体规划的协调关系拟建线路未经过镇安镇城镇规划区域,穿越腊勐乡城镇区域。拟建项目对规划在建的松山旅游小镇和腊勐乡镇域的交通有着重要作用,拟建项目通车后,将有效提升和改造从腊勐乡至松山旅游小镇的旅游体验,对腊勐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13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5工程投资根据工可报告,保山市施甸县七〇七至龙陵县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改造工程全长105公里。投资估算总金额7.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725.97万元。拟建公路公路一次性环境保护投资需4011.54万元,全部费用占工程总投资7.亿元的5.78%。其中工可阶段已提出的具有环境保护功能措施费用为1719.32万元,该费用已经计入总投资估算。另外需追加环保费用2292.22万元,占环保总投资的57.14%。1.6施工工期该公路改建分为两期进行建设。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期安排如下:一期工程:红旗桥至止点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做好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批、立项等工作;2013年1月~2013年6月做好测设、施工图设计、报批、资金筹措、搞好征地拆迁、招标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2013年7月正式开工;2013年7月~2014年2月施工完成路基工程、防护工程、桥涵工程;2014年3月~2014年5月完成路面工程;2014年6月前完成全部工程(包括交通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并交付验收;2014年7月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施甸七〇七至红红旗桥段,暂时作为前期储备项目,根据一期工程进展情况及二期工程项目批准安排情况再定。因影响项目实施工期的因素广泛而复杂,如遇特殊因素导致项目不能按上述计划实施,则本项目的实际实施工期应顺延。13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线路所在地环境现状2.1.1自然环境概况拟建公路位于云南高原西部,横断山脉之南西端,高黎贡山脉之南延部分。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北高南低。属滇西山地峡谷地貌类型—保山中山盆地区,山脉与河谷呈纵向帚状撒开,宽谷盆地发育,形成中山—低山—宽谷—盆地地貌景观。区内主要为构造剥蚀地形的构造剥蚀之中切割中山陡坡地形、浅切割低中山缓坡地形区。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地层区,地形切割深度小于1000m,一般山脊宽缓,馒头状山顶呈片状展布,山峰陡峻而圆滑。山坡大于30º,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沟谷密度大,多呈U型,风化剥蚀比较强烈,植被较发育。(1)地质构造测区位于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西支中段弧形构造与滇西经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广泛分布。以北东-南西向弧形构造和南北向构造形成了区域构造的基本骨架。属“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弧形构造带。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本区大地构造处在左贡~耿马褶皱系之保山褶皱带上,主干构造为数条近南北走向的压性~压扭性断裂,其次为北东向、北西向的次级断裂,次级断裂往往错切主干断裂,属南北向构造带伴生的扭裂结构面。(2)地震路线处于瑞丽-腾冲地震带,该地震带第四系火山岩广泛分布,沿断裂带发现火山口几十座。在腾冲地区,地震具有数量多、震级小、频率高、周期短和成群出现的特点。地处弧形构造带的拟建公路,地震活动频繁。弧形构造带是地震带发生的主要震源机制,地震震中与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强烈的水热活动显示分布范围相同,与区域构造线吻合,沿主干活动性断裂带呈带状延伸,以中浅源火山地震为主。由于处在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保山东部受耿马~澜沧江地震带波及,西部与腾冲~泸水~龙陵强震带毗邻,受它们的影响,保山市隆阳区中~小地震频繁,见图4.1-2,“项目区域M≥6级地震的平面分布图”。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据“中国地震目录”记载,保山市隆阳区公元964年~1954年间发生小于4级地震24次,平均41年发生地震一次。据保山地震台观测资料,1971年至1979年共发生2~6级地震119次;1995年至今,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8次。邻区龙陵县1976年5月29日发生7.4级地震,施甸县2001年4月发生5.2、5.3、5.9级地震均波及到保山市隆阳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将本合同所经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3)水文地质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动力特征,路线所经区域位于龙川江西岸、腾冲外围,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岩性为花岗岩、闪长岩、石英斑岩等,岩石风化剥蚀较强烈,风化厚度一般数十米,植被发育,水流形态多为浅流、片流,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沟谷密度大,可分为多级剥离面,以基岩网状裂隙水为主,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受腾冲-梁河弧形构造水热活动带影响,区内水热活动强烈。热水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部位、断裂面、裂隙面及地层不整合面溢出地表,出露于盆地边缘、沟谷、洼地、陡坎之下,主要受山区基岩裂隙水补给,热源具有多元化特点,地下热水在长期地质发展过程中,受地质结构、岩性、地下水运动、热源体和热力等条件影响,进行着强烈的溶滤、浓缩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化学成份,对工程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埋藏深度较大的隧道。区内岩土体类型较单一,地表大多为第四系松散土体覆盖,浅部普遍分布风化岩体。①水文条件拟建项目区处怒江流域中下游段,属怒江水系,次级河流主要有施甸河、蒲缥河、勐梅河、黄草坝河等。该区地层岩性较多,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学特征,将项目区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溶岩裂隙水、玄武岩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变质岩裂隙含水、花岗岩裂隙水六类。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公路沿线地表部位,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之砂砾石层内,孔隙贯通性好,透水性极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沿孔隙迅速下渗,具补给迅速、径流快的特点。总体含水层较薄,赋水性弱~中等。由于冲洪积层中夹粘性土之相对隔水层,同时该区接受基岩裂系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排泄不畅,使得该区地表局部形成沼泽相湿地。含水层富水性中等。2)玄武岩裂隙水:岩石坚硬,节理裂隙和孔洞发育,渗透性极强,无地表水系。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系四系孔隙水补给,沿节理裂隙下渗,在沟谷及斜坡地带与下伏隔水岩层的接触带以泉的形式排泄,含水性弱,但地下水位埋藏较深。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碳酸盐岩溶岩裂隙水:赋存于灰岩、白云质灰岩溶洞、溶隙中,地下水主要靠接受大气降水及系四系孔隙水补给,大气降水沿溶洞、溶隙下渗补给,在低洼地带排泄。其特点是补给迅速、径流快,赋水性好含水性弱。地下水埋深一般较大,径流迅速,水位动态变化较大。由于岩溶发育,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容易使土体掏空而引发岩溶塌陷。4)碎屑岩类裂隙水:赋存于紫红色泥质砂岩、石英砂岩裂隙中,地下水主要靠接受大气降水及系四系孔隙水补给,大气降水沿节理裂隙下渗补给,在低洼地带排泄。赋水性、含水性均弱。地下水埋深一般较大,水位动态变化较大。5)变质岩裂隙含水层组:分布于K74+100~K97+840里程段,主要赋存于砂质板岩、变泥质砂岩、砂板岩中。含水层组储水空间以构造节理裂隙为主,富水性差异较大,与岩性及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的关系较为密切。亦为相对隔水层,岩石中节理裂隙多为闭合状,储水及导水能力均较差,富水性弱—中等。6)花岗岩裂隙水:岩性为中粒黑云母花岗,主要分布于K97+840~K103+800地段,地表水系发育,地下水水随地形起伏变化大,沟谷地段埋深较浅,根据钻孔揭露地下水埋深1.2-7.6米,斜坡及山脊总体较深或无水。花岗岩裂隙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大部分以冲沟底部为相对排泄基准面,地下水接受补给后,自局部的分水岭向沟谷中以散流的形式排泄,具有径流途径短、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点。与地表水有一定水力联系,地下水位及流量动态随季节变化较大,枯季补给量少,少部分冲沟中无水流,雨季水量丰富。②工程地质条件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路线所经区域出露主要地层新生代(Kz)松散岩类、中生代、古生代(Pz)碎屑岩、炭酸盐岩、玄武岩及燕山早期岩浆岩(γ52)。少数路段段存在软土,但采用适宜的基础型式及工程处理措施后,基本适宜本工程建设。2)岩土工程特性:场地地基土评价如下:①填土:多为原公路填土,大部分已经压实,相对较密实,轻便触探试验击数N10平均值为21击,动力触探试验击数N63.5平均值为12.7击,承载力容许值σ0=160KPa,可作为路基持力层。①1耕土:结构松散,均匀性差,轻便触探试验击数N10平均值为27.1击,力学强度较好,承载力容许值σ0=120KPa,不宜作持力层。②亚粘土:天然含水量28.6%,孔隙比e平均值0.856,液限指数IL平均值为0.24,压缩模量Es1-2平均值为6.33,压缩系数a1-2平均值为0.31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层,液限WL范围值在33—63.6%,该层土具高液限性。轻便触探试验击数N10平均值为27.1击,力学强度较好,承载力容许值σ0=180KPa,可作持力层。②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粘土:天然含水量28.34%,孔隙比e平均值0.84,液限指数IL平均值为0.38,压缩模量Es1-2平均值为7.25,压缩系数a1-2平均值为0.39MPa-1,属高压缩性土层,液限WL范围值在32.8—61.9%,该层土具高液限性。其中,K0+000-K3+400段,粘土具弱膨胀性,自由膨胀率δe50范围值为-0.94—-2.10,收缩系数λs范围值为0.49—0.67,膨胀力Pe范围值为22.00—50.00Kpa,具弱膨胀性,局部具膨胀性。轻便触探试验击数N10平均值为51.6击,力学强度较好,承载力容许值σ0=190KPa,由于其局部具有膨胀性,不宜选做持力层。②2亚粘土:压缩模量Es1-2平均值为4.28,压缩系数a1-2平均值为0.38MPa-1,属高压缩性土层,轻便触探试验击数N10平均值为16.9击,标准贯入试验击数2.7击力学强度低,承载力容许值σ0=80KPa,不宜选做持力层。②3褐煤:不可作为持力层。③亚砂土: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k平均值为11.4击,力学强度较高,承载力特征值σ0=190KPa,由于其局部具有膨胀性,可做持力层。③1粘土(Q4el+dl):天然含水量26.2%,孔隙比e平均值0.82,液限指数IL平均值为0.07,压缩模量Es1-2平均值为8.23,压缩系数a1-2平均值为0.332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层,液限WL范围值在35—61.2%,该层土具高液限性。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k平均值为10.8击,力学强度较好,承载力特征值σ0=180KPa,由于其局部具有膨胀性,可选做持力层。③2粉砂(Q4el+dl):灰黄色、灰褐色,中密,潮湿,低压缩性,力学强度较好,承载力容许值σ0=170KPa,可选做持力层。。底部含砾石,深部砾石增多。④碎石:中密,圆锥动力触探实验锤击数标准值N63.5=12.1,力学强度较好,承载力容许值σ0=280KPa,可选做持力层。⑤卵石:中密,圆锥动力触探实验锤击数标准值N63.5=12,力学强度较高,承载力容许值σ0=350KPa,可选做持力层。⑤1圆砾:中密,力学强度较好,承载力容许值σ0=300KPa,可选做持力层。⑥玄武岩:强-中等风化,为较硬岩。岩石平均抗压强度77.7Mpa,比重2.66吨/立方米,软化系数0.81,力学强度高,工程稳定性好。承载力容许值σ0=3500KPa,是良好的持力层。⑦灰岩:块状构造,弱风化,力学强度较好,承载力容许值σ0=2000Kpa。可选做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⑧砾岩:中密,圆锥动力触探实验锤击数标准值N63.5=25.6,力学强度高,工程稳定性较好。承载力容许值σ0=700KPa,可选做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⑨变质砂岩夹砂质板岩:中等风化,力学强度较高。承载力容许值σ0=1100KPa,可选做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⑩泥质砂岩夹页岩:强-中等风化,力学强度较高。工程稳定性较好。承载力容许值σ0=1200KPa,可选做持力层。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⑾白云岩::弱-中风化,岩体较完整,为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建议承载力容许值σ0=1200kPa,是良好的持力层。⑿角砾:中密,圆锥动力触探实验锤击数标准值N63.5=9.839,力学强度较好,承载力容许值σ0=300KPa,可选做持力层。⒀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弱风化,为坚硬岩。岩石平均抗压强度80.3Mpa,比重2.68吨/立方米,软化系数0.82,力学强度高,工程稳定性好。承载力容许值σ0=4000KPa,是良好的持力层。气候:(1)施甸县境内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地貌为三河两山夹一坝。县境东北部的大水河头山,海拔2894.5米,是全县最高点;东南的三江口,海拔560米,是全县最低点。气候属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受高原山地怒江断裂峡谷的影响,温度垂直变化较明显,形成境内3种气候类型区域。一是海拔在1600~2100米,俗称温凉山区和半山区;二是海拔在1473.5~1496.5米,以施甸坝为代表的中亚热带气候;三是以怒江、勐波罗河为代表的南亚热带气候,俗称低热河谷地区。境内年均气温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9℃,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2.4℃,极端最低气温-3.2℃。全年无霜期273天,年均降雨量969.7毫米;年均日照数2335.5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6%。(2)龙陵县龙陵是一个山区县,地处怒江、龙川江两江之间,高黎贡山山脉由北向南伸入县境,地势呈中部高而东西倾斜之势,全境崇山峻岭,丘陵起伏,河流纵横,最高海拔3001.6米,最低海拔535米,垂直高差2466.6米。龙陵县兼具低纬、季风和山原地势气候特征。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的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西南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西面迎风坡多雨,夏无酷热。东部背风雨量适中,无寒暑剧变。年平均气温14.9℃。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7.4℃。极端最高气温22.9℃,极端最低气温3.8℃。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局部又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六种气候区。河流、水系:(1)施甸县施甸县水系主要属于怒江水系,山峦迭耸,水系发育,河网密度大,河流深切,相对高差大,沟整纵横。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全县共69条,其中35条为季节性河流,均属怒江水系。怒江经保山市黑桃公社磨东村进入施甸太平区,流至旧城三江口鱼坝出境,为施甸县和龙陵县的界河。境内主要河流有勐波罗河、施甸河、姚关河、太平河、乌木龙河。(2)龙陵县龙陵县境内东、南、北部为怒江,北、西、西南为龙川江。怒江环县境长152公里,境内有较大支流13条汇入。龙川江环县境长55公里,境内有较大支流5条汇入。2.1.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拟建公路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和龙陵县境内。因此,本项目将施甸县及龙陵县作为工程的直接影响区,主要涉及的乡镇为水长乡、太平镇,腊勐乡、镇安镇。同时线路在K15+400处经过由旺镇多旺村委会洋芋坪自然村,距离约150m。社会经济概况:(1)施甸县施甸地处云南西部,保山市南部。全县辖13个乡(镇),总人口3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7万人;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重要的聚居地,施甸全县金布朗人口有8768人,秦代为哀牢国百濮群族的一支,属南亚语系,有语言、无文字,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最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和风俗习性,因布朗族“特、少、稀”,故在当地有“金布朗”之称,其他还有彝族、回族、傣族、白族、傈僳族、佤族等20个少数民族,2万多人口。施甸境内矿产资源有一定丰度,现已开发和探明的主要有铅锌矿、饰面石材、石灰岩、汞、锑、泥炭、石膏,地热资源丰富。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69439万元,增长34.4%,其中工业增加值47442万元,增长33.3%,建筑业增加值21997万元,增长3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增长12.1%。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8:21:41调整为38:24:38。一、二、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3.0、7.3、5.0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7%、47.9%、3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9373元,增长28.1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4625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2)龙陵县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怒江、龙川江两江之间。驻龙山镇,境内有松山战役抗日战场遗址。龙陵县2011年总人口28.9万人,总耕地面积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52亩,人口自然增长率0.83%(2011年比2010年增减%)。全县耕地面积40.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66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亩。主要种植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甘蔗、烤烟、香料烟、油菜、咖啡、木薯、茶叶及干水果等经济作物。曾被列为云南省商品粮基地县、干果基地县和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龙陵县是重点侨乡之一,是对外国人开放县。龙陵县2011年全年生产总值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4.39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9.47亿元,增长16.6%;全年财政总收入4.20亿元,比上年增长34.77%,一般预算收入2.00亿元,增长24.98%,总支出14.77亿元,增长19.69%,一般预算支出12.69亿元,增长21.02%。(3)项目所在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较及分析2012年施甸县、龙陵县的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见表4.2-1,通过对上表4.1-1中的比较分析可知:拟建公路所经过的施甸县,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相当;而龙陵县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两县的产业结构有进一步优化调整的空间。项目涉及区域交通现状及规划:(1)交通运输现状保山市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道,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驿站和中缅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交通枢纽地位十分显著。①公路现有道路路网现状:保山迄今已初步形成了以国道320(滇缅公路)和国家高速公路G56(杭州至瑞丽)为主脉、以云保线、云水线、保瑞线等数条省道为支脉、以诸多县乡道路为补充的全方位公路交通新格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外接省会昆明及相邻的大理、六库、潞西、临沧等州市所在地,内系隆阳、腾冲、龙陵、施甸、昌宁五区县及各乡镇,并有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之腾密段可直达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腾冲至克钦邦第一特区所在地板瓦的边境公路也投入了使用。到2009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1630.3公里,比上年增加110.96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地管公路10258.77公里,省管公路1236.77公里。②铁路2007年,大瑞铁路正式动工。大理至瑞丽铁路全长350公里,由云南省与铁道部合资建设,是继内昆铁路之后在云南投资最大的铁路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147亿元。大理至瑞丽铁路自广大铁路大理站接轨,经大理州大理市、漾濞县、永平县,保山市隆阳区、龙陵县,德宏州潞西市、瑞丽市等3个州市的7个县区市。大理至瑞丽铁路保山境内约113公里,其中先期开工的大理至保山段境内25.42公里,按国铁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标准修建,设计运输能力为客车12对/日,货运1200万吨/年,桥梁、隧道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总长占线路全长的75%,于2007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建成运营,建设工期为6年。③航空保山市目前拥有保山机场和腾冲机场两座机场。保山机场地处保山坝南端,距保山市隆阳城区9km。1929年建成,1994年6月复航。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可起降波音737-300型及以下飞机。机场占地1820亩,机坪面积7200平方米,停机位2个,航站楼面积2845平方米。保山机场开通保山—昆明(空距362公里)、保山—广州两条航线,日飞3个航班,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5万人次。腾冲机场是距离国境线最近的民用机场之一。腾冲机场位于腾冲县城南面约12公里的清水乡驼峰村,于2009年建成。机场跑道长2350米、宽45米,站坪面积3.8万平方米,机位7个;航站楼4000平方米,航管楼1362平方米。机场按照4C级标准建设,可起降A319、A320和B737-700等机型。腾冲机场开通包括腾冲至昆明、西双版纳、丽江、北京、成都、重庆、广州7条往返航线。自2009年1月通航以来,航班几近爆满,已成为云南最繁忙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支线机场之一。2009年共起降航班3016架次,客座率64.9%,旅客吞吐量达25.8万人次,货邮140余吨。④运输量发展水平及特点2009年保山市完成货运量1350万吨,比上年下降10%;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客运量14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8%;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2%。2010年保山市完成货运量1499万吨,比上年下降10%;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客运量15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8%;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2%。2011年保山市完成货运量1735万吨,比上年增长15.7%;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9%;客运量17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3%。保山市以公路、航空、铁路为交通运输体系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了以国道G065、G320和省道S229、S317、S230等主干道为主轴,通县油路等县际公路为主线,辐射全县乡镇、行政村的农村公路网络。目前,保山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主要由公路、航空承担运输量,其中,公路运输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2)公路交通发展规划①保山市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云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和保山市现有路网形成初步路网,以“服务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区域交通主通道、完善综合运输网络、改善区域公路交通条件”为主要目标,形成“南下北上、西出东进、四通八达”的干线公路网。保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规划里程约23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9公里,二级公路1205公里,三级公路573公里。未来干线公路网建设投资约384亿元(静态),其中高速公路约224亿元。保山市干线公路网采用了纵横网格组成,可归纳为“258”网,由2条主干线、5条干线和8条内外连接线组成,规模约2300公里。②施甸县交通现状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县以七〇七至旧城链子桥大通道为主干线,姚摆线、姚打线、姚湾线、施卡线、施何(元)线、施羊线、由红线等为干线,乡村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已初具规模。截止2006年底,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48.99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81.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6公里,三级公路23.857公里,四级公路1090.229公里,等外级公路508.907公里;辖区内,省管县道112公里,县道451.28公里,乡道799.523公里,村道264.507公里,专用道21.683公里。当前,县内公路路面等级低,通行能力、抗灾能力弱,覆盖面不足等因素是制约施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交通障碍。以全面落实“三个服务”为交通发展核心目标,紧紧围绕省、市交通发展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前提下,以提高现有公路等级、增强道路通行能力、扎实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以及循序渐进地发展农村客运事业为发展思路,构建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交通运输路网,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必备的交通基础设施。行政村公路弹石化、进村公路等级化。③龙陵县交通现状交通发展规划截至2010年,全县通车里程达174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7公里,二级公路51.3公里,三级公路36公里,四级公路1042.8公里,等外公路597.7公里,全县通乡公路硬化率达100%(其中7个乡镇为油路);全县121个(含5个社区)行政村已有75个行政村实现了路面硬化,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62%。地方管养公路142条1448.02公里(县道18条415.59公里,乡道85条783.12公里,专用道10条110.8公里,村道29条138.51公里);建成农村客运站场2个。开通客运班线19条,开行客运班次164班次,投放车辆134辆。乡镇客运班车通达率为100%;通班车村民委员会59个,通达率为51%,未通班车村民委员会57个,待在建客运站龙江、镇安、腊勐投入使用,通村客运通达率可达78%以上。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规划:2011年至2015年5年间,计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项目95项,累计计划建设估算总投资万元。其中:通乡油路项目4项139公里,估算投资15360万元(龙镇桥至等养渡公路、腊勐至碧寨公路、县城至河头公路、龙新至天宁公路);黄南二级公路改造1项135公里,估算投资13.5亿元(向上争取补助资金11.5亿元,地方配套2亿元);通村公路路面硬化项目57项726公里,估算投资18150万元;公路管养设施建设项目20项4300m2,估算投资2000万元;木城等养渡大桥(等幕大桥)1座,估算投资3000万元;农村客运站项目4项(木城、碧寨、象达、龙新),估算投资300万元;渡口改造及码头建设项目2项,估算投资100万元,渡口联络道改造项目6项(等养渡口、老厂渡口、平田渡口、碧寨渡口、杨柳湾渡口、蛮旦渡口),估算投资525万元,累计计划建设总投资万元。到2015年,计划实现以下总目标:一是干线公路网建设基本完成;二是通乡公路全部通达油路或水泥路;三是通行政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100%,彻底改变通村公路晴通雨阻现状,实现晴雨畅通;四是基本实现一村一日一班客运班线,行政村通班车率达90%以上,“路、站、运、管、安”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2.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2.1植被现状调查及评价(1)项目区植被概况项目评价区植被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两大类型。自然植被是未经人为种植而自然形成的植被类型,面积占整个评价区29%,人工植被是由人工栽培相应农作物形成的农田植被,面积占整个评价区植被的71%。根据《云南植被》的分类系统调查区域内自然植被包括2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评价区公路沿线海拔高度最低是两县交界地带的怒江江边的672m,龙陵县沿线最高点2108m,施甸县最高点2108m,垂直高差1436m,区域植被有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与云南松-华山松林)面积占整个评价区24.11%与暖热性针叶林(思茅松林)面积占整个评价区0.7%以及地处怒江云南省内下游区域的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面积占整个评价区4.19%。人工栽培植被从调查来看,在丘陵盆地区域以种植水稻、玉米、烟草、蚕豆等粮农经济作物为主,河谷山坡等热区种植烟草、甘蔗、芒果、咖啡、澳洲坚果等热区粮农经济果树类植物。(2)主要自然植被类型描述与评价根据调查,按照《云南植被》的分类依据,本区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是暖温性针叶林、暖热性针叶林以及河谷地带的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三种植被亚型。①暖热性针叶林暖热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丘陵平地及低山的针叶林,这种针叶林产地的地带性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性植被。暖热性针叶林,只有1个群落即思茅松林(Form.Pinuskesiya)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水长乡公路起始区域,该区域属项目新建二级公路区域,因此进行了全程走访调查,海拔1542m~1580m,阳面山坡为思茅松林,阴坡为人工栽培植被与村寨,进行了两个样方(样方1位置:E99o4’48”N24o56"27",样方2位置:E99o4’42”N24o56"25")的实地调查,样方表见附件。思茅松林:Form.Pinuskesiya:以思茅松为主要建群种的思茅松林群落,海拔1500~1578m,在评价区起始地段山坡。该群落乔木层只有思茅松Pinuskesiya,高度7~9m,盖度65~70%,灌木层盖度较低(5~15%),高度2~3m,生物多样性较低,主要植物有大戟科植物毛果算盘子Glochidioneriocarpum、艾胶树Glochidionlanceolarium、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桑科植物地石榴Ficustikoua。偶见漆树科植物漆树Litseasebifera,山茶科植物岗柃Euryagroffii,蔷薇科植物棠梨Pyruspashia、云南山楂Crataegusscabrifolia,从实测样方的植物多样性种类来看,该群落类型下的灌木层种类体现了其次生性过渡性植被特点,表现为人为破坏不久,干热性植物种类恢复生长状态。草本层植物比较发达,盖度最高可达到90~100%,高度0.2~1m,种类较为丰富,主要植物有干热性区系特征草本植物,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孔颖草Bothriochloayunnanensis、扭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黄背草Themedatriandra穗序野古草Arundinellahookeri。另外偶见紫茎泽兰Eupatoriumcoelestrium、茅叶荩草Arthraxonprionodes、苏门白酒草Pteridiumrevolutum、等草本植物。②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是评价区内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的植被类型,只有2个群丛即云南松林与华山松-云南松林。暖温性针叶林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类型,占据了评价区海拔1600m到2100m的沿线区域。本次评价中发现除了云南松林作为该区域主要的次生植被群丛外外,在海拔较高区域是华山松为主要建群种的华山松-云南松林。虽然该植被类型面积较大,占整个植被总面积的21%,但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为云南省大多地域的区域性次生植被类型,因此只设置样方两个。③干热稀树灌木草丛此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项目公路线怒江红旗桥两侧河谷山坡扩建道路区域,按《云南植被》称为干热稀树灌木草丛,根据金振洲(1987,2000),称为干热河谷植被(半萨瓦纳植被)类型。本次评价区植被刚好位于怒江在云南境内下游区域的龙陵施甸红旗桥河谷,为南亚热带性河谷(据金振洲,2000),也是云南较多干热河谷区域的植被类型,为干热性河谷季雨林植被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类型,并趋于稳定。调查显示主要自然植被的群落有诃子-余甘子群落、诃子-虾子花群落以及清香木-疏序黄荆群落。分布于河谷底部或两侧中山上,由于近年来,热区经济开发盛行,该植被类型多已开发为人工栽培植被以种植香蕉、甘蔗、龙舌兰、咖啡等,本次评价区该植被类型只占总植被类型面积的4.2%。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2.2植物资源现状调查及评价①评价区植物种类及其区系特征评价区内共调查到植物519种(含变种),分属115科(其中种子植物108科),详见附录1。植物资源从云南省各地的情况比较来看,由于海拔高差相对较大,从低海拔河谷区到较高海拔山地盆地,由于沿线村寨较多,人工开发时间较长,植物种属水平多样性不高。该区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之间过渡到横断山系中,地质历史上冰川活动尚未直接影响,且该地区地形起伏变化,沟壑复杂。总体来说,评价区植物科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物种为主,如全热带分布属种金合欢属Acacia、合欢属Albizia、榕属Ficus、紫珠属Callicarpa、冬青属Ilex等,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分布属种,有荨麻科的水麻属Debregeasia;木棉科木棉属Bombax。虾子花属Woodfordia,此外还有菅属Themeda、类芦属Neyraudia、芒属Misceanthus、香茅属Cymbopogon等禾本科类群在河谷地带广泛分布。另一些属科一直分布到1500m以上的暖温性针叶林地带如沙针属Osyris、黄杞属Engelhardtia、木荷属Schima、马蹄荷属Exbanklandia等,另外还有旧世界热带分布,纯属旧世界热带分布的科有海桐科海桐属Pittosporum、芭蕉科芭蕉属Musa等。在较高海拔地段也有一些亚热带温带成分属种植物的分布,如云南松是云南高原上常见的针叶树种,常组成纯林或与高山栲C.delavayi与旱冬瓜混生。另外,华山松Pinusarmandii分布在评价区高海拔(2000m)地段,该物种在国内主要以海拔2100~3000m分布最为集中,该种喜湿润温凉环境,在评价区内常与云南松组成纯林。总之,该评价区植物种类科级分类水平上多样性较高,而种属水平上多样性不高。科属种类以低山河谷的热带成分为主,有较多种类,较高海拔的山地区域,亚热带温带成分物种分布广,但种类少。植物区系特点体现了山地植物种类的过渡性和复杂性;体现了植物物种历史遗留成分较多,但数量较少,人为干扰下的次生性植物物种少,但数量较大。②评价区重点保护植物Ⅰ.概述按照国务院199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评价区内河谷区实地发现国家野生保护物种3种,包括红椿ToonaciliataRoem.、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D.Don)Hara.、顶果木AcrocarpusfraxinifoliusWightetArn.。红椿T.ciliata,国家II级保护植物,野生居群分布于施甸县水长乡707公路建设起始区,靠近村寨,走访调查发现为自然生长而成,沿山箐,线状分布有24株,进行了GPS标注植被图上(24o56’18’’N~24o56’12’’N,99o04’31’’E~99o04’24’’E)确保道路施工时施工方采取避让或移植等保护措施。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24o42’56N,98o53’24’’E)国家II级保护植物,1株发现于龙陵县境内,808水库附近山坡样方内,顶果木A.fraxinifolius,(24o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5’32’’N,98o59’00’’E)国家III级保护植物,1株分布于施甸县境内怒江河谷区域老路路旁,均进行了GPS点记录,并标定于植被图上,确保道路施工时施工方采取避让或移植等保护措施。人工栽培的保护植物在道路沿线调查与走访中也有发现,如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杜仲科杜仲,种植于施甸县境内水长乡道路起始区旁村边,人工种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杉科秃杉在龙陵县大坝村老路旁,也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兰果树科喜树作为原老公路旁的行道树在龙陵县境较高海拔较长路段上。Ⅱ.濒危保护植物介绍1)红椿ToonaciliataRoem楝科Meliaceae,楝属Toona,海拔:1470~1520,生境:山坡,河边,村旁。保护级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红椿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珍贵速生用材树种。材色红褐,花纹美丽,质地坚韧,最适宜制作高级家具。心材深红褐色,边材色较淡,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花纹美观,质地坚韧,防虫耐腐,干燥快,变形小,加工容易,油漆及胶粘性能良好。是建筑、家具、船车、胶合板、室内装饰良材。树皮含单宁11~18%,可提制栲胶。在云南分布较高,多见于海拔1300-1800米的中山地带。叶为羽状复叶,长25-40厘米,叶柄长6-10厘米;小叶7-14对,纸质,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偏斜,全缘,上面无毛,下面仅脉腋有束毛。圆锥花序顶生,与叶近等长或稍短;花两性,白色,有香气,具短梗;花萼短,裂片卵圆形;花瓣5,长圆形,长4-5毫米;雄蕊5,花丝无毛,花药比花丝短;子房5室,胚珠每室8-10,子房和花柱密被粗毛,柱头无毛。蒴果长椭圆形,长2.5-3.5厘米,直径8-10毫米,果皮厚,木质,干时褐色,皮孔明显;种子两端具膜质翅,翅长圆状卵形,长约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通常上翅比下翅长。2)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D.Don)Hara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亦称野荞麦,天荞麦,红三七,系蓼科荞麦属(Poygonum)中的一个种,大多野生在海拔500-3000m的林缘,灌木丛,田边,道旁,以及阴湿痔薄的山地。是中国荞麦属野生种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在我国,从大巴山以南到中国南部均有分布,泰国,印度,尼泊尔也普遍存在。保护价值:药用成分根茎,含野荞麦甙(shakuchirin),有抗癌作用,抑菌作用等。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金荞麦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全体微被白色柔毛。主根粗大,呈结状,横走,红褐色。茎纤细,多分枝,具棱槽,淡绿微带红色。单叶互生,叶柄长达9厘米。上部渐短,具白色短柔毛;叶片戟状三角形,长宽约相等;顶部叶长于宽,长7~10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状,全缘或具微波,基部心脏戟形;顶端叶狭窄,无柄,基部抱茎;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脉上有白色细柔毛;托鞘抱茎。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4~8厘米,具白色短柔毛;花被5;雄蕊3;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呈卵状三棱形,长约6~8毫米,先端具短尖头,红褐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3)顶果木AcrocarpusfraxinifoliusWightetArn苏木科、科拉丁名:Caesalpiniaceae,其它俗名:梣叶豆、米杠(壮语)、科尚(壮语)、格郎央(瑶语),保护级别:3级,分布:广西、云南。顶果木在中国广西、云南分布范围虽比较广,但零星分散,因树干通直,材质好,常遭砍伐,破坏严重,成年植株已很少见。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40-80(-150)厘米;树干通直,枝下高达20米以上;嫩枝黄绿色,老枝灰褐色。二回偶数羽状复叶,长30-60厘米,羽片3-8对,顶部一回羽状复叶;小叶4-8对,对生或近对生,卵形,长5-9(-13)厘米,宽3-6厘米;嫩时总叶柄、小叶柄和叶下面被黄褐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大而密;等管钟形,5齿裂;花瓣5,淡紫红色,长为萼齿的一倍;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长为花瓣二倍,花药丁字着生。荚果具长柄,扁平,长舌形,长8-16厘米,宽22.5厘米,沿腹缝线一侧具狭翅;种子卵圆形,有光泽。③评价区主要资源植物Ⅰ.用材树种材用树种是指一些使用木材的乔木树种植物,评价区内存在很多用材树种,天然分布种以裸子植物与山茶科、楝科、壳斗科、含羞草科、苏木科等植物居多,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红木荷、厚皮香、楝、椿、高山栲、楹树、铁刀木、苏木、云南樟、旱冬瓜以及保护植物红椿、顶果木等。Ⅱ.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是重要的资源植物,各地民族对它们的利用有所不同,认识不一,评价区内有多种药用植物,分布广的如余甘子、沙针、盐肤木、马鞭草、马桑、半夏、白酒草、合欢等。而金叶子、血满草、益母草、山稗子等在有些群落中较为常见。Ⅲ.食用植物评价区内存在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或者作为果实食用的野生植物种类,数量不大。如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食用植物华山松,香椿、木棉、悬钩子、川棠梨、山楂、大白花杜鹃、羊奶子、杨梅等,但多为当地人偶尔采食,没有形成商品。Ⅳ.野生绿化及花卉植物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评价区由于地域较大,生境多样,既有干热性区域,也有暖温性区域,因此有许多适宜荒山绿化以及园林绿化和花卉植物种类,性状包括乔木、灌木、草本与藤本植物。如楝科、大戟科、桑科、漆树科、千屈菜科、蔷薇科等植物红椿、浆果楝、算盘子、歪叶榕、森林榕、清香木、八宝树、木棉、黄杞、素馨、梓树等。Ⅴ.其他资源植物野生蜜源植物包括水红木、野坝子等;工业原料植物如清香木、漆树等。总之,评价区内项目沿线周边没有发现古树名木,评价区内的资源植物除少量药材与食用真菌外没被广泛利用,大多数已被人工开发。④评价区外来入侵植物从线路实地调查来看,外来入侵植物3种,值得注意的外来入侵植物是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另外,外来入侵植物有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肿柄菊(Tithoniadiversifolia)。总的来看,外来物种所占区域比例不大,几乎未形成优势群落,虽然外来入侵植物在矿区评价区内尚未形成优势,但需注意对外来入侵植物的扩张防范,具体措施是人工铲除外来入侵植物;迅速恢复区域的天然植被。2.2.3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项目组于2013年6月对施甸至龙陵公路施工区、影响区、评价区及邻近地区的陆栖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野外调查工作的重点为公路施工区、影响区、评价区及公路沿线,其次是与评价区相邻的地区。野外调查中,主要观察记录了陆栖脊椎动物的生境状况;鸟类调查主要使用双筒望远镜观察记录;询问有关野生脊椎动物的情况;调阅了保山市施甸县和龙陵县收集的相关资料;并查阅和收集了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根据上述各种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评价区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156种隶属4纲20目59科108属(表4.3-2),具体分布在各纲中的数量状况参见附录2。(1)陆栖脊椎动物种类和数量①两栖类根据对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和影响区的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公路工程评价区分布有两栖动物11种,隶属1目6科6属(附录2)。②爬行类根据对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和影响区的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公路工程评价区分布有爬行动物14种,隶属2目5科11属(附录2)。③鸟类根据对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和影响区的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公路工程评价区分布有鸟类103种,隶属10目33科(其中鹟科含4亚科),69属(附录2)。由于野外调查时间有限,无法准确判明具体的种类数量。但从一些重点物种的分布状况来看,至少一些在过去曾经分布过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现在已经没有分布了。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④兽类根据对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和影响区的现场调查及文献记载,公路工程评价区分布有哺乳动物28种,隶属7目15科22属(附录1)。(2)陆栖脊椎动物区系特点①两栖类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分布的11种两栖动物全部为东洋界成分,迄今未发现有古北界成分和古北东洋两界成分分布。在11种两栖动物中,西南区种类占优势,有5种,占全部两栖类种数的45.45%;华中—华南区种类有3种,占全部两栖类种数的27.27%;华南区种类有2种,占全部两栖类种数的18.18%;东洋界广布种有1种,占全部两栖动物种数的9.09%;无华中区种类分布。②爬行类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分布的14种爬行动物全部为东洋界成分,迄今未发现有古北界成分和古北东洋两界成分分布。在14种爬行动物中,西南区种类占优势,有8种,占全部爬行动物种数的57.14%;华南区种类有4种,占全部行动物种数的28.57%;东洋界广布种有2种,占全部行动物种数的14.29%;无华中—华南区和华中区种类分布。③鸟类资料分析表明,从全部鸟类来看,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分布的鸟类东洋种都占优势,在三分之二左右或以上,此外,广布种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评价区内繁殖的鸟类中,主要为东洋种,占73.36%,其次为广布种,占22.09%,古北种占的比例较小。④哺乳类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分布的28种哺乳动物中,东洋界种类有25种,占绝对优势,占全部哺乳动物种数的89.29%;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类有3种,占全部哺乳动物种数的10.71%;无古北界种类。在25种东洋界哺乳动物中,东洋界广布种占优势,有12种,占全部东洋界哺乳动物种数的48.00%;西南区种类有7种,占全部东洋界哺乳动物种数的28.00%;华南区种类有6种,占全部东洋界种数的24.00%;无华中—华南区种类和华中区种类。(3)珍稀濒危保护陆栖动物①两栖类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分布的11种两栖动物中,无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无珍稀濒危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②爬行类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分布的14种爬行动物中,无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孟加拉眼镜蛇Najakaouthia,占全部爬行动物种数的7.14%;三索锦蛇Elapheradiata和灰鼠蛇Ptyaskorros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动物,占全部爬行动物种数的14.29%;孟加拉眼镜蛇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动物,占全部爬行动物种数的7.14%。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孟加拉眼镜蛇Najakaouthia栖息于丘陵、山区,常发现于丘陵山坡、坟堆、灌木林丛及竹园等处。春秋两季多在洞穴附近活动,而夏季及秋初则分散到山脚田野、河滨沟边、稻田、菜园、路旁墙基,甚至于进入家屋。被惊动时前部能竖起,颈部膨扁并发出“呼呼”声向前攻击。食性很广,能吃鼠类、鸟类和鸟类的蛋、蜥蜴类、蛙类、蟾蜍、泥鳅、鳝鱼及其他小鱼,甚至可吞食同种的幼体。已被云南省列为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动物。灰鼠蛇Ptyaskorros灰鼠蛇生活于丘陵地带,主要活动在田基、路边沟边的灌木林中,经常按树上活动故群众称为过树龙。有时也到地上寻找食物。昼夜活动,阵雨后太阳出来时,常遇见于路边、沟边的灌木顶上,等待太阳光的照射。主要捕食树蛙、雨蛙、蜥蜴,也食小鸟、其它蛙类及鼠类。5~6月产卵,卵数10枚左右。卵产于灌木丛中的落叶下,有护卵现象。11月开始冬眠,在田基、墓地向南的鼠洞内越冬,冬眠期随每年气温变化而有异。由于人为因素,数量大量减少。已被我国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三索锦蛇Elapheradiata生活于山区、平原、丘陵地带,多见于土坡、田基和路边,有时也闯进居民点内。主要捕食鼠类、蛙类及鸟类,甚至取食蚯蚓。4月至10月活动,5~6月产卵于灌木丛的落叶下,卵数6~12枚。已被我国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锦蛇属蛇种主要以小型兽类为食,在人类居住区或耕作区活动的锦蛇则主要捕食啮齿动物如鼠类,对消灭有害动物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锦蛇类大多色彩艳丽,适于观赏,加以部分种类个体较大,往往大量被捕杀。因此建议将锦蛇类都列为保护动物。由于上述3种爬行动物在我省分布范围较广,只要采取较有效的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和云南省的有关动物保护法规,施甸至龙陵公路的建设不会造成这些爬行动物在该地区的濒危和灭绝。③鸟类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所记录的103种鸟类中,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3.88%。其中鹰类2种、隼类1种、雉类1种,为常见的种类。上述种类中,猛禽活动范围较大,它们绝大多数时间分布在评价区的边缘地区。因工程影响区范围狭小,故实际分布数量稀少。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俗名鹞鹰英名BesraSparrowHawk形态特征:与雀鹰相似,但喉部具显著的中央喉纹;第6枚初级飞羽外翈无缺刻。两性基本相似,但雌性成鸟体形稍大,上体多褐色,下体棕褐色的斑纹更浓著。生态习性:栖息于山地林区,多见单个盘旋于空中或停歇在突出的枝头或枯树枝上。飞翔于高空时,两翅鼓动数次后即直线滑翔一段距离,有时作圈状翱翔。以捕食小型动物如小鸟、昆虫等为食。捕食时先用锐爪捕捉,然后用嘴撕碎,将不能消化的食物残块由口中吐出。在乔木上营巢,巢小而坚固,由树枝、等筑成,每产4-5枚近白色卵。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普通鵟Buteobuteo俗名:饿老鹰。土豹,奇哈(藏语)英文名:CommonBuzzard形态特征:全长480-530mm。羽色变化较大,有黑色型、棕色型及中间型。上体暗褐色;头顶、颈及颈侧具红棕色羽缘;下体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横斑;尾羽通常灰褐色,具4-5条不显著的黑褐色横斑,跗蹠和趾为黄色。全身体色大致为暗褐或灰褐色。飞行时腹面淡色,初级飞羽末端黑色、翼角黑色,喉暗褐色、胸及腹部淡褐色,腹部有黑褐色纵斑,尾羽褐色呈扇形,并有数条黑褐色横纹。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3700m以下的各类生境中,多停息在高大的乔木等突出部位,也常见单独在稀疏林中和农田等多种生境的上空翱翔,食物以鼠类为主,也捕食野兔、小型鸟类、蜥蜴、蛙类和昆虫等。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红隼Falcotinnunculus俗名茶隼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英名EurasianKestrel形态特征体长350mm左右,雄鸟头顶至后颈灰,并具黑色条纹;背羽砖红色,布有黑色粗斑;尾羽青灰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及棕白色端缘,外侧尾羽较中央尾羽短甚,呈凸尾型。雌鸟上体砖红色,头顶满布黑色纵纹,背具黑色横斑,爪黑色。雌雄鸟胸和腹均淡棕黄色,具黑色纵纹和点斑。生态习性:栖息于林缘、灌丛、田野等开阔地及居民区。常单独活成对活动。飞行速度快,有时见在空中振翅定点停留,主要捕食地面上的食物,如昆虫、两栖类、小型爬行类、小型鸟类和小型兽类等,有时也取食少量植物性食物,1981年10月22日采自中甸上桥头1号标本,其胃内容物有小型食虫类和鼠类残体,膜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和蜻蜓等碎片,及少量植物碎片。动物性食物占88%,植物性食物占12%。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俗名箐鸡(汉语);鸟林、垅宗、打敲(藏语);庄七、尖冲(傈僳语)。英名LadyAmherst"sPheasant,ChineseCopperPheasant形态特征体形中等,翅长217-226mm。雄鸟头顶具一簇红色丝状冠羽,后颈翎领白色,具墨绿色横斑和羽缘;头顶余部、背及胸部羽毛呈金翠绿色,腰羽金黄而染红色;尾羽形长呈白色,而具而具墨绿色斜形带斑和云石状花纹;尾上覆羽具橙红色羽端,常垂于尾基部两侧;腹部纯白色。雌鸟上体、胸部和尾部满布棕黄色与黑褐色相间的横斑和细纹;腹淡棕白;尾羽短而直。生态习性主要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及落叶林中,偶尔可见在荒山稀树灌丛、草地及农田耕作地上觅食,是比较典型的林栖雉类。非繁殖季节常十余只结群活动,繁殖期多单个活动。以各种植物的茎、叶、花、果及种籽为食,也吃部分昆虫,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鸟类。3-6月繁殖,巢营于林下灌木草丛之中的隐蔽处,十分简陋。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浅坑状,坑内垫有少量枯叶和羽毛。窝卵数6-7枚,孵卵概由雌鸟担任。孵化期约23天。白腹锦鸡雄鸟羽色艳丽,姿态优美,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另外肉质细嫩,可供食用,羽毛色彩丰富华丽,可作装饰品及羽毛画等工艺品的原料,有一定的经济意义。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由于上述4种鸟类在我国和我省分布范围较广,它们的运动能力较强,目前主要分布在与项目区相邻的地区内,只要采取较有效的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动物保护法规,施甸至龙陵公路工程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不会造成它们在该项目区的濒危和灭绝。④哺乳类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分布的28种哺乳动物中,无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有1种,即豹猫Felisbengalensis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动物,占全部哺乳动物种数的3.57%。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豹猫Felisbengalensis别名:山狸、野猫、狸子(商品名)、狸猫、麻狸、铜钱猫、石虎。英名:Leopardcat.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浓密的原始森林、垦殖的人工林和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也吃浆果、榕树果和部分嫩叶、嫩草,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已被我国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由于豹猫在我国和我省分布范围较广,它们的运动能力较强,目前主要分布在与项目区相邻的地区内,只要采取较有效的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动物保护法规,施甸至龙陵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不会造成它在该项目区的濒危和灭绝。2.2.4鱼类资源现状与评价(1)鱼类种类2013年6月,考察组对施甸至龙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区进行了专业考察。根据对施甸至龙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区的调查及文献记载,影响评价区分布有鱼类23种,隶属4目7科(含10亚科)18属,这23种鱼类中有6种属于外来种;有17种属原产土著鱼类,它们隶属3目6科(含7亚科)12属(附录1)。因为外来种与该地区鱼类区系的自然历史无关,在分析鱼类区系组成时,剔去外来种,仅以土著鱼类为依据,以便准确反映该地区鱼类区系的自然历史。在17种土著鱼类中,以鲤形目的种数最多,共有3科(含5亚科)8属10种,占全部土著鱼类种数的58.82%;其次为鲇形目鱼类,有5种,占全部土著鱼类种数的29.41%;合鳃目与鲇形目的鱼类各有1种,分别占全部土著鱼类种数的5.88%。鲤形目鱼类在施甸至龙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区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鱼类区系中为主要类群。在6个科中,以鲤科的种类最多,有6种,占全部土著鱼类种数的35.29%,这是符合在淡水鱼类中以鲤科鱼类为主的规律;其次是鮡科的种类,有5种,占全部土著鱼类种数的29.41%;鳅科的种类,有3种,占全部土著鱼类种数的17.65%;平鳍鳅科、胡子鲇科与和合鳃鱼科的种类各有1种,分别占全部土著鱼类种数的5.88%。(2)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区鱼类特点经济鱼类种类多。在施甸至龙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区的17种土著鱼类中,经济鱼类有7种之多,占全部土著鱼类种数的41.18%。这为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无特有鱼类。在17种土著鱼类中,无环境影响评价区特有的鱼类。底栖性鱼类比重大。该区域鱼类以底栖性鱼类为主,可分为两类。一类在流水中底栖,包括平鳍鳅科、鳅科、鱼丹亚科、鲃亚科和野鯪亚科等的鱼类,有9种,占该区土著鱼类种数的52.94%,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口下位,一般在下颌形成角质,以便于刮食藻类;另一类是胸部有吸着器,吸附在流水底层的砾石上,以适应急流环境,例如扎那纹胸鮡、穴形纹胸鮡、三线纹胸鮡、短鳍鮡、扁头鮡等鮡科鱼类。在施甸至龙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区分布的喜急流鱼类,均分布在怒江里,即分布在以红旗桥(惠通桥)为中心的上下游江段。故在怒江中分布有斑尾低线鱲、保山四须鲃、后鳍四须鲃、东方墨头鱼、怒江裂腹鱼、长条鳅、密纹条鳅、怒江间吸鳅、扎那纹胸鮡、穴形纹胸鮡、三线纹胸鮡、短鳍鮡、扁头鮡等13种喜急流的土著鱼类,几乎喜急流的鱼类均分布在怒江内。无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在评价区影响范围内分布的17种土著鱼类中,无国家级和云南省级保护鱼类。无珍稀濒危种类。在17种土著鱼类中,无珍稀濒危种类。土著鱼类物种较丰富。在施甸至龙陵公路工程影响评价范围内的23种鱼类中,有17种土著鱼类,占全部受影响鱼类种数的73.01%。评价区内无洄游性的鱼类,由于本次调查时间短,故以现地向群众了解鱼类基本情况作为补充,从现场调查及国内文献资料记载的情况看,在施甸至龙陵公路工程影响评价范围内记录的鱼类种类中无洄游性鱼类。2.3.5工程沿线土地资源利用状况(1)拟建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现状①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龙陵县国土局地籍测绘科关于龙陵县2007年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全县土地总面积为.4hm2,其中农用地.7hm2,包括耕地46168.5hm2,园地8909.2hm2,林地.4hm2,牧草地20926.4hm2,其他农用地19749.2hm2;建设用地5458.8hm2,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743hm2,交通用地804.6hm2,水利设施用地911.2hm2;未利用地3915.9hm2。施甸县全县土地总面积为.6hm2,其中农用地.5hm2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耕地41083亩,园地3532.5hm2,林地92353.6hm2,牧草地12102.4hm2,其他农用地13561hm2;建设用地6453.6hm2,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312.9hm2,交通用地677.5hm2,水利设施用地463.3hm2;未利用地26415.1hm2。拟建项目所经区域为保山市施甸县、龙陵县,四个乡镇,分别为水长乡、太平镇、腊勐乡、镇安镇,沿线村镇星罗密布,是沿线村镇居民的主要出入通道,本项目覆盖人口约8.0万人。原公路属于老滇缅公路的重要一段,在抗战时期是一条抗战物资运输的生命线,在近现代和平时期又是沿线村镇生产生活的经济线。所以沿线评价区土地利用历史较长。②项目区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根据2010年,龙陵县国土资源局将已通过公众参与、部门征求意见和专家审查的《龙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了土地利用目标与各项用地指标:到2020年龙陵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6958.52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8064.04hm2;全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51hm2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490hm2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360hm2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9.35hm2以内;力争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741.89hm2。根据施甸县国土资源局“十一五”国土资源发展规划纲要,土地得到有效保护,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进一步优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07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3.32万公顷。可见项目区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其中龙陵县规划中提出基本农田面积需占到全县农用地总面积的14%,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1.2%。施甸县规划提出基本农田面积占到全县农用地总面积的19%,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1.6%。③项目区农业生态现状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怒江、龙川江两江之间,全县总面积2884hm2,辖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即龙山镇、镇安镇、勐糯镇、河头乡、龙江乡、腊勐乡、碧寨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木城彝族僳僳族乡,县人民政府驻龙山镇。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012年末,龙陵县农业人口人,占总人口的90.8%,有农村劳动力人。全县完成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万元,增长7.6%;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亩,比上年减少0.15%;粮食产量吨,增长9.71%,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44元,比上年增长19.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001元,增长11.5%。主要种植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甘蔗、烤烟、香料烟、油菜、咖啡、木薯、茶叶及干水果等经济作物。2012年,施甸县农业人口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87.5%;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2012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117万元,比上年增收5609万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4523元,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8.96元,增长26.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83元,增长15.03%。主要种植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甘蔗、烤烟、香料烟、茶叶及干水果等经济作物。(2)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土地利用现状评价①拟建公路沿线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由根据施甸龙陵县交通局提供的建设用地分类面积表(见表4.3-7)分析来看:Ⅰ.主要公路建设用地在各乡镇的非平坝区,平坝区用地在施甸县太平镇1.602hm2,总的太平镇用地45.107hm2,占该乡镇总用地3.6%;龙陵县镇安镇0.011hm2,镇安镇总的用地13.594hm2,占0.08%。坝区是良田所在,该建设项目对坝区耕地影响较小。36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农用地耕地其中林地其中园地其它农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水田旱地其中有林地灌木林交通用地其他土地坡地1.4011.1500.0911.0591.0590.0560.0560.0000.0000.1950.0240.1720.2010.0001.60237.86311.1660.27510.89110.89122.36418.1754.1891.1893.1451.4651.6680.4392.99941.3012.2040.4680.0000.4681.3881.3880.0000.2510.2510.0970.0270.0700.0000.0002.20441.46812.7830.36612.41813.33823.80818.2304.4401.4393.4371.5161.9100.6402.99945.10712.0624.5860.0004.5864.5865.9355.8190.1170.5071.0340.3490.6850.5060.13712.7051.7590.3460.0000.3460.3461.3311.2940.0370.0000.0820.0310.0520.0000.0001.75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5.4880.0000.00055.28917.7150.36617.35018.27031.07425.3434.5931.9464.5531.8952.64736.6333.13692.8540.0110.0110.0110.01112.8463.9242.3071.6171.6176.3926.0230.3691.6000.9300.1930.5880.7370.00013.58312.8573.9342.3171.6171.6176.3926.0230.3691.6000.9300.1930.5880.7370.00013.59439.52519.9091.93217.97717.97714.85514.1450.7111.3023.4580.4832.9750.4200.04739.99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9.86639.86652.38223.8444.24919.59419.59421.24820.1681.0802.9034.3880.6763.56341.0220.04793.451107.67141.5594.61536.94436.94452.32246.9005.4224.8498.9412.5716.21077.6563.183188.509资料来源:龙陵县、施甸县交通局、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表4.3-7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建设项目用地土地分类面积表(乡镇)37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Ⅱ.两县耕地占用比例不大,占用耕地面积为41.559hm2,占整个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为22.05%。其中耕地内的水田面积4.615hm2,占整个耕地面积11.1%,占整个农业用地面积4.3%。其中占用耕地中的旱地主要为坡耕地。②拟建公路沿线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根据中国资源遥感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场调查,得出拟建公路两侧评价范围内(中心线两侧各300m)各种土地利用现状类型面积如下表,工程沿线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见附图。根据本次实地调查与评价区卫星遥感影像判译,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以农用地3694.7hm2(68.54%)(包括园地)为主,其次为林地1546.2hm2(28.69%),包括有林地,宜林地(未利用的荒山、裸地),建设用地149.1hm2(2.77%)。土地利用类型农用耕地、建设用地多集中海拔较低,河谷山坡与平缓的丘陵盆地,村寨附近占比大。林地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占比不大。土地类型面积hm2比例农用地面积3694.689668.54%林地1546.180328.69%建筑用地149.13012.77%表4.3-8评价区土地利用面积及其比例总体来说,评价区土地利用程度高,评价区主要土地类型为农用耕地(68.54%),以及林地(28.69%)与建筑用地(2.77%),山区地形,平缓区域不多。详见附图评价区土地利用图。③拟建公路沿线基本农田现状根据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与水保资料以及现场调查、遥感判读估算,评价区内基本农田面积为371.5hm2,其中水田169.02hm2,旱地202.4hm2,沿线均有分布,以粮食生产为主。评价区基本农田占公路沿线农用地总面积的10.1%,所占比例不高。表4.3-9拟建公路评价区基本农田现状表(单位:hm2)评价区基本农田面积占评价区农田%水田旱地小计水田旱地小计169.02202.4371.54.65.510.12.3.6特殊生态敏感区现状与评价据调查,拟建公路评价区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分布。40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拟建线路西北侧约30km(直线距离)处有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保山、腾冲、泸水三市、县的交界处,南北长135km,东西平均宽约9km,呈长条形,总面积185万亩,其中属保山市的占121.5万亩。本拟建线路建设距离该自然保护区较远,项目建设及施工不会对其产生影响。2.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监测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项目沿线跨越的地表水体水质较好,八〇八水库除BOD5略有超标外,其余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规划功能(II类)的要求;永久水库、怒江干流的各项水质指标都能达到III类标准。八〇八水库监测点的BOD5略有超标的原因可能与水库上游的面源污染有关。2.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8个监测点中均未出现噪声超标情况,现状监测值均能满足相应标准。声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结果表明: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敏感目标几乎不受现有老路交通噪声的影响。2.5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拟建公路沿线地区均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除七〇七(K2+500)处受到一定扬尘污染、TSP小幅超标外,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6景观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拟建公路沿线区域气候、地貌、植被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特点,将景观类型划分为农田景观、森林景观、果林地景观、河流谷地景观、道路景观、农村居民点景观等6个景观类型。综合景观敏感性、阈值及景观现状质量评价结果,拟建公路沿线各类景观中,森林景观和果林地景观的敏感性较高,受到干扰会对视觉造成较大冲击,因而应作为重点保护区域。而河流谷地景观的景观阈值指标较低,对外界干扰(尤其是人为干扰)的忍受能力、同化能力和遭到破坏后的自我恢复能力较差,景观环境现状质量总体较差。因此,为了在营运期给司乘人员创造美好的景观环境,公路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沿线景观环境资源的保护,并做好施工结束后的景观恢复与创造工作,使公路外部景观保存完整,公路内部景观流畅,内部景观融入外部景观,协调一致。40
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7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拟建公路全长105km,根据拟建公路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评价单位以往从事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类比监测及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实践经验,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1)生态环境本拟改扩建公路项目位于保山市施甸县与龙陵县范围内,因为公路修建的影响范围为公路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侧300m,故此次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为拟改建公路用地两侧外不小于300m的区域。项目建设区域外有高陡山坡、峭壁、河流等形成的天然隔离地貌时,评价范围取这些隔离地物为界。工程施工等临时用地区域为其周边300m区域。(2)声环境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3)水环境对于一般路段,评价范围为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范围内的水体,主要包括水长水库、永久水库、八〇八水库;对跨越怒江的红旗桥处包括桥位上游100m、下游1000m内的水域;其他包括新建13座桥梁跨越的干水沟、莽林小河、太平河、施甸河、腊勐小河、黑水河、淘金河以及6条无名箐沟。(4)环境空气质量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5)社会环境项目区域评价范围包括拟改扩建公路路线经过的沿线各乡镇。40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1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1.1对项目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劳动力构成的影响(1)对项目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拟建公路的建成通车,将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必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对于施甸县、龙陵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使得沿线居民尽快脱贫致富。(2)对沿线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及劳动力构成的影响龙陵县是主导产业是矿业开发、制糖等,地下矿藏有褐煤、铅锌矿等,矿业经济发展较快;施甸县境内也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有大量石材,本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有利于两县之间互通有无,这无疑会对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产生积极影响,在加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时,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促使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趋向合理。同时随着水长工业园区发展将会吸引大量劳动力,职工和城镇劳动者人数将有更多的增长,而农村劳动人数将有所下降,三种产业人数比例进一步得到合理调整。则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所占比重较少。(3)对沿线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本项目作为松山抗战遗址的红色旅游公路改建项目,建成后必将提升松山抗战遗址红色旅游的舒适度,促进松山旅游小镇的建设发展,能快速提升松山战场、红旗桥、惠通桥等抗战遗址的旅游开发。同时拟建公路沿线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有施甸石嫖温泉、娲女温泉、乌龙谷瀑布、大亮山森林、姚关野鸭湖湿地、邓子龙驻边遗址,怒江风光,龙陵邦腊掌温泉度假区、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大花石新石器遗址、大栗坡抗日战场遗址等。该公路修通后,其作用不仅仅是带动松山战役遗址旅游开发,还能够在和其他高速公路和二、三级道路形成区域交通网络后,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并形成旅游区,使地区旅游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旅游业的资源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1.2拟建公路与沿线基础设施干扰问题评述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沿线与本项目相关的主要基础设施包括水利、水电设施、军用设施及交通设施等。(1)与沿线河流、水渠的交叉干扰问题及防洪影响拟建公路沿线水系发达,水库众多,水利、水电资源丰富。但本项目基本沿老路修建,基本保持沿线地区原有的自然状态,对沿线水利设施干扰影响较小。因此,本工程建设对沿线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灌溉及防洪将不会带来不利影响。(2)与等级公路交叉干扰问题拟建公路与等级公路平面交叉4处,与等外公路(乡村道路)平面交叉30处。改建时将设置相应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以保证行车安全和降低工程造价。上述交叉工程的实施,虽然在施工阶段可能会对地方道路产生短期的干扰影响,但能够保证营运期沿线各被交公路的畅通。沿线设置村庄标志76块,交叉口标志68块,有效保证了运营安全。同时,本项目的建成将与沿线各等级公路共同组成项目所在区域的多级公路交通网络,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因此,从路网整体布局上考虑,拟建公路与沿线等级公路和乡村道路是互补互利,相辅相成的。(3)与中缅石油管道的交叉干扰问题拟建公路与中缅输油气管线相干扰的路段有11处,均采取了相应的避让保护措施。1.K84+600至+700段,油气管线与原老路路线弯道相交,布线处治措施:路线弯道曲线缩回避让;2.K85+350至K85+450段,油气管线位于路线右侧最近为25米,布线处治措施:该段路线避免大挖大填,施工时避免机械野蛮施工;3.K85+450至86+450段,油气管线位于路线右侧,最近距离大于50米,布线基本不受影响,但该段路线应避免大挖大填,施工时避免废方堆压覆盖管线,避免重型机械横向穿越碾压管线;4.K86+450处和K86+620两处,油气管线路路线相交,处治措施:分别设置涵洞1-3×3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跨越;5.K86+620至K87+200段,油气管线位于路线右侧平行布置,最近距离为25~30米,布线处治措施:该段路线避免大挖大填,施工时避免机械野蛮施工,避免重型机械横向穿越碾压管线;6.K88+100至K88+300段,油气管线位于路线右侧平行布置,最近距离为25~30米,布线处治措施:该段路线避免大挖大填,施工时避免机械野蛮施工,避免重型机械横向穿越碾压管线;7.K88+930、K90+250两处,油气管线路路线相交,处治措施:分别设置涵洞1-3×3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跨越;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K88+930至K90+250段,油气管线位于路线左侧平行布置,最近距离为50~55米,布线处治措施:该段路线避免大挖大填,施工时避免废方覆盖,避免重型机械横向穿越碾压管线;9.K90+760、K90+850两处,油气管线路路线相交,处治措施:分别设置涵洞1-3×3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跨越;10.K91+300至K91+500段,油气管线位于路线右侧平行布置,最近距离为25~30米,布线处治措施:该段路线避免大挖大填,施工时避免机械野蛮施工,避免重型机械横向穿越碾压管线;11.K92+750处,油气管线路路线相交,处治措施:设置涵洞1-3×3米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跨越;其他路段不受油气管线的干扰与影响。施工期的影响分析:目前油气管线正处于施工阶段,本项目施工期间路基开挖、重型机械碾压可能会影响油气管线。对上述11处交叉处,工可均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置方案,按照相应处置方案,本项目建设不会油气管线产生较大的干扰与影响。运营期的影响分析:运营期间路线对输油管道无明显影响。(4)与电力线、通讯线的交叉、干扰影响问题本工程因与沿线电力线、通讯线等的交叉干扰,将会对公路沿线所涉及的一些电力电讯设施进行动迁,详见本报告工程分析章节。项目动迁量很小,对沿线地域电力输送、通讯和广播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较小。3.1.3征地、拆迁安置影响(1)工程征地影响分析①永久占地影响分析由于路线所经过的各村、组被征用土地数量不一,故其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被征地多的村镇,无论在土地调整还是在劳动力重新安置上遇到的问题会多些,被征地户生活受影响的程度也会大些。失去部分土地的农民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安置使生活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因耕地减少对区域农村经济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从公路兴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中得到补偿。公路占地和穿越农田、林地,会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不便和一些损失,影响局部景观,但同时也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沿线第二、三产业的发展。②临时占地影响分析本工程的施工期为13个月,因此临时占地时间最长为13个月,施工完成后,应立即对所用的临时占地进行平整,并着手进行植被恢复。对于平整后可改造为耕地的临时占地,应尽量改造为耕地,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增加新的来源。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综上所述,本工程临时性占地不会对沿线周围的社会环境带来明显不利影响。(2)工程拆迁影响分析本工程建设推荐方案沿老路修建,基本不涉及城镇区域,受项目影响即将拆迁的房屋主要是农民住房。拟建项目共需拆迁建筑物27700m2,其中土墙瓦房16700m2,砖混房11000m2。按农村户均居住面积250m2计算,受影响的居民约110户,本项目的房屋拆迁分布较分散,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集中拆迁。本次拆迁均为工程拆迁,无环保拆迁。由于被拆迁居民的住房条件、人口构成等情况不同,所以在搬迁安置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考虑到工程动工前,建设单位将协助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安排征地拆迁影响户和居民的重新安置工作,基本上可以保证受影响居民安置后的生活水平不会因公路建设而降低。因此,工程拆迁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拆迁起到搬进新居前的短时期内。3.1.4拟建公路对沿线居民出行的影响分析在施工期间,施工车辆、施工机械、施工人员均比较多,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影响。占用地一侧的居民到另一侧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机械的运输、人员的通行都会遇到一些可预料的实际困难,降低了居民劳动生产效率,并且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不愉快,而且本工程一期工程施工周期约13个月(二期工程根据项目批准情况以及一期工程进展情况再定),因此不利影响是暂时的影响。道路建成运营后,附近居民可以直接跨越公路到公路的另一侧进行活动,同时道路的建成也方便了当地居民外地出行,这对当地居民的有利影响是显著的。3.1.5拟建公路对沿线资源的影响分析(1)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分析拟建公路通车后,将提升原有道路等级,快速增加松山抗战遗址旅客流量,有利于这一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此同时,沿线施甸石嫖温泉、娲女温泉、乌龙谷瀑布、大亮山森林、姚关野鸭湖湿地、邓子龙驻边遗址,怒江风光,龙陵邦腊掌温泉度假区、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大花石新石器遗址、大栗坡抗日战场遗址等大量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将得到促进,促进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及各景点的建设,提高区域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逐步形成以红色旅游为核心、温泉休闲度假的旅游度假胜地。(2)对文物资源的影响分析拟建项目经过松山抗战遗址,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项目处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一类建设性控制地带,可进行与保护文物相关的工程建设。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拟建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主要表现在主体工程对土地的占用和分割,改变了土地利用性质,使评价范围植被覆盖率下降,林地面积减少,耕地利用压力增大;路基的填筑与开挖、取弃土场等的施工,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形、地貌,而这些变化若是路基占用部分,则是永久无法恢复的;该项目的施工、建设,在一定时段和一定区域将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和团粒结构发生改变;工程活动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还会对对评价区的动植物的生长、分布、栖息和活动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3.2.1工程占地影响分析项目建设占地总面积为316.32hm2,占用坡耕地32.41hm2,梯坪地10.78hm2,水田9.00hm2,林地71.07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原排水沟)1.71hm2,建设用地4.62hm2,交通运输用地88.20hm2(原有道路),其他用地98.53hm2。本项目地处山岭重丘区,拟永久占用土地278.33hm2,平均每公里占地2.67hm2,低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中总体指标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两车道路基宽12m调整后的用地参考值为3.2677hm2,也低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中总体指标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两车道路基宽7.5m的用地参考值为2.7182hm2,满足《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中用地指标的要求。(2)施工占地中农用耕地与基本农田影响与保护分析项目建设实际占地总面积为316.32hm2,占用坡耕地32.41hm2,梯坪地10.78hm2,水田9.00hm2,林地71.07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原排水沟)1.71hm2,建设用地4.62hm2,交通运输用地88.20hm2(原有道路),其他用地98.53hm2。根据水保等相关资料、实地调查与估算,基本农田占用实际占地总面积比例为旱地3.4%,水田2.8%,小计为6.2%,所占比例不高。根据实际调查与相关土地利用、水保、可研等数据,线路临时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工程永久占地会占用的平坝区水田与旱地为基本农田保护所在地,拟建线路在龙陵县及施甸县境内均会占用少量水田、梯坪地,根据当地的基本农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情况,永久占地区域占用的部分耕地属于基本农田的需要进行用地预审并调整用地性质,以满足公路建设和地方等多方面要求;拟建线路占用的耕地不属于基本农田的,将在建设完工后采用复耕的形式尽量恢复耕地资源。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占用的耕地在短时期内会对当地的耕地资源造成影响,但是公路的建设可以完善当地公路网,提高公路网通行能力,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发展,因此从长远看,公路建设占用的耕地可以得到间接补偿。施工营、场地的布设尽量租用公路沿线的居民房和尽量利用路基占地区,客观上减少了征占地,减少了对原自然地表、植被的破坏及扰动。从本次环评角度看,本工程的征占地符合公路建设用地指标,在严格基本农田保护以及耕地补偿与恢复,对生态环境影响可以接受;拟建公路工程占评价范围内耕地、林地和园地总量的比例较高,公路建设将对评价范围内耕地、林地和园地的利用将产生一定影响。3.2.2对沿线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影响分析拟改建公路的工程建设对公路沿线重点保护植物影响在本次环评建议下通过采取工程避让措施或迁地保护,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影响可以避免。3.2.3对陆栖野生动物影响分析项目区公路施工对动物种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的两栖及爬行动物有一定的干扰,但是对其生存及种群数量、种类影响很小,更不会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拟建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营运期因公路无高路堤,且设置大量桥涵,几乎不存在阻隔影响。鉴于此,下面主要就工程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主体工程基础开挖与排水,砂石料冲洗废水,施工人群生活污水以及各类机械的含油污水等,对水质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沿河生活的一些种类,如鱼类、两栖类和水生型爬行类、水域栖居型鸟类。基础开挖、交通运输、拌和机械的运行产生噪声污染;砂石料加工产生的粉尘与扬尘形成粉尘污染;燃煤、燃油产生废气导致气体污染。施工区的噪声污染、粉尘污染和气体污染可能使一些中小型兽类暂时迁出施工区,由于施工区处于河谷缓坡,地势相对开阔,气体和噪声的扩散条件较好,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会太严重。弃渣、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生产生活的垃圾等,均会对施工区的野生动物生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都可以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减免。分述如下:(1)对两栖类动物的影响施工区可见的两栖类动物种类不多,主要是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华西树蟾(Hylaannectans)、泽蛙(Ranalimnocharis)、云南臭蛙(Ranaandersonii)、滇蛙(Ranapleuraden)、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leucomystax)和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中的两栖类在施工区未见踪迹。(2)对爬行类动物的影响爬行类动物在施工区种类较少。调查未发现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爬行类在施工区分布。在此分布的主要是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白唇树蜥(Calotesmystaceus)、铜蜓蜥(Sphenomorphusindicus)、斜鳞蛇(Pseudoxenodonmacrops)、红脖颈槽蛇(Rhabdophissubminiatus)、缅甸颈槽蛇(Rhabdophisleonardi)云南竹叶青蛇(Trimeresurusyunnanensis)和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albolabris)等常见的蜥蜴和蛇类。(3)对鸟类的影响鸟类在施工区组成与影响区没有太大的差别。由于施工区更趋狭小,缺乏平坦的农田和居民区,所以一些在该生境为主要活动区域的鸟类。鹰隼类、斑鸠、佛法僧目的鸟类等中型鸟类分布较少。许多名录上的小型鸟类为多位广生境种类,所以仍会有分布。从整体上讲,无论施工区还是整个评价区,因为空间范围较小,工程建设对鸟类的整体影响十分不显著。根据设计资料,拟建公路基本上在峡谷,此外还通过一些次生林、灌丛和人工林地,包括松林等。野外调查表明,由于缺乏适宜生境,原来分布的绝大多数重要动物都已经在评价区范围内消失了。唯有鸟类中一些猛禽,鹰隼类和鸮类,因为其活动范围大,可能出现在评价区范围内捕食。如鹰隼类中的雀鹰(Accipiternisus)、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普通鵟(Buteobuteo)、红隼(Falcotinnunculus),以及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基本活动范围在评价区之外,但觅食可能短期光顾评价区。(4)对哺乳类动物的影响施工区的哺乳类主要为小型种类,鼠类为主,包括松鼠科(Sciuridae)和鼠科(Muridae)的种类;总体上讲种类贫乏。略大型的哺乳类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一般都踪迹难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中的哺乳类在施工区范围内的调查中无记录。分布在该施工区范围的主要种类有如:云南兔(Lepuscomus)、树鼩(Tupaiabelanger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eus)、明纹花鼠(Tamiopsmcclellandi)、侧纹岩松鼠(Sciurotamiasforresti)、白腹鼠(Rattuscoxingi)、大足鼠(Rattusnitidus)、社鼠(Niviventerconfucianus)、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等种类,优势种为社鼠和黄胸鼠。工程可能迫使一些物种向公路两侧迁移,但对该地区陆栖脊椎动物整体的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不会产生可预见的不良影响。在设计公路穿行区域已经基本上没有重要的陆栖脊椎动物(包括鸟类)的栖息地或主要活动场所了,所以公路建设和运营对动物的不良影响对该地区的动物并不显著。此外,在评价区调查所列的陆栖脊椎动物中多数种类的主要生境是灌丛、草丛、村镇农田,这些动物对人类活动已有相当的适应。公路施工和运营应该不会对这些动物有长期的不良影响。在公路穿越地区未发现两栖、爬行和兽类迁移的路线;鸟类在迁徙多在高空进行。噪声和尾气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未见专门研究,但一般认为这类污染会迫使野生动物远离污染源。公路主要区段在人类已经开发的土地上,当地常见的主要是一些小型动物,对人类干扰有相当的适应。所以噪声和尾气对当地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将是不显著的。(5)对珍稀保护动物的影响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于珍稀保护动物而言,①三索锦蛇(Elapheradiata)、灰鼠蛇(Ptyaskorros)、孟加拉眼镜蛇(Najakaouthia)和豹猫(Felisbengalensis),在我省分布范围较广,对其种群数量的不良影响主要来源于人类捕食;这与公路建设没有直接的关联。只要采取较有效的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动物保护法规,施甸至龙陵的高等级公路修建不会造成它们在该地区的濒危和灭绝。②受保护的鸟类种类中的猛禽可能在公路及两侧上空觅食,或到公路两侧山林的林缘地带活动,但未发现这些动物在此筑巢繁殖,因此公路施工及运行对其活动无明显不良影响。③在怒江峡谷靠近红旗桥数km(施甸县一端)处,公路一侧有栗喉蜂虎(Meropsphilippinus)巢穴分布(位于公路旁,沙土洞内)。在修建公路时,需注意保护。④评价结论:公路建设对陆栖脊椎动物有一定影响,从整体上说,公路建设将使动物的栖息和活动场所缩小,如小型穴居兽类和爬行类的洞穴、鸟类巢区的生境遭到破坏后,少数动物的繁殖将有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结果迫使原栖息在这一带的动物迁往其他生境适宜的地区,但不会导致任何物种的消失。两栖类动物也会受到一定影响,种群在一段时间内将会有大的波动,最后随着工程建设的结束,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种群又会得以恢复或略有增长。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及公路建成初期,由于修筑道路的施工和运营将破坏占地附近陆栖脊椎动物原有的栖息环境、取食地和巢穴等,公路建设及运营初期对陆栖脊椎动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多数陆栖脊椎动物具有趋避的本能,只要项目区以外的环境不遭破坏,施工人员不对它们直接捕杀,公路施工及运营对当地陆栖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各动物种群均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它们会选择适宜的生境继续生存和生活。本区域的陆栖脊椎动物的组成以灌木草丛、草地-农田动物群为主体,且多数动物表现对人类干扰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总之,公路施工和运营对陆栖脊椎动物的影响十分有限,从总体上看对陆栖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和种群数量均不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3.2.4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对鱼类的影响,一直是进行环境评估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施工期对鱼类的影响:施工期间,主体工程基础开挖与排水,砂石料冲洗废水,施工人群生活污水以及各类机械的含油污水等,对水质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影响鱼类的生活和种群数量。由于施工区水质的变化,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饵料生物的减少,改变了原有鱼类的生存、生长和繁衍条件,鱼类将迁移到其他地方,施工影响区内的鱼类密度将有所降低。工程建设人员的人为破坏(如捕鱼、炸鱼、电鱼等)也会对鱼类资源造成不利影响。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本工程的特点,横跨怒江的公路桥是沿用原红旗桥,未采取任何工程措施。故本项目对跨越怒江江段的鱼类不会产生影响。另外,由于施工区域相对于整个怒江及其支流而言面积较小,而生活污水排放点少,加之浮游生物具有普生性和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只要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加强桥梁建设点和施工营地的管理,对浮游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会很大。淘金河施工涉及水中墩,桥墩采用围堰施工以控制受影响的区域,引起的悬浮物在经过长距离的沉淀,进一步减轻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施工结束后,随着稀释和水体的自净作用,水质逐渐改良,浮游生物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营运期对鱼类的影响:根据工程设计方案,运行期间对鱼类基本无影响。但是营运期间,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废气、以及不文明运输行为(如将废物、垃圾等抛入江段等)均会对公路附近分布的鱼类产生不利影响。另外,营运期危险品(如酸、碱及有毒有害商品的运输)运输,该流域的鱼类可能面临一定风险(如危险品因以外倾翻入江内,或流入江内等)。所以营运期必须对危险品的运输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现场调查,跨河桥梁处不存在鱼类产卵场。因此,对鱼类产卵、繁殖等无直接影响。大型桥梁施工期在水下作业时,搅动水体和河床底泥,局部范围内破坏了鱼类的栖息地,对鱼类有驱赶作用,会使鱼类远离施工现场。由于鱼类择水而栖迁到其它地方,而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只局限于施工区域,所以不影响鱼类物种资源的保护。工程完成后,如能保证流域内水量充沛,水质清洁,采取适当的鱼类保护措施,原有的鱼类资源及其生息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该流域鱼类种类、数量的影响不大。总的来说,该区域无国家级保护鱼类分布,也无珍稀濒危鱼类分布。根据工程施工方案,拟建公路建设对鱼类产生的影响较小;只要严格遵守国家和云南省水域保护条列进行施工,拟建公路的建设对所涉及的水域的土著鱼类的物种多样性、种群数量影响轻微。3.2.5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根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林地拼块在项目区各景观类型占优势,也就是说,可以将林地生态系统作为区域背景化的生态系统类型。拟建公路基本沿老路路基建设,其斑块数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公路的建设基本上不会对林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产生影响。农田生态系统是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受影响最大的一种生态系统,但由于其本身是属于人类控制的生态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公路建设只会因占地而导致农田面积的减少,但不会对其生态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产生影响。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之,公路建设并不会导致项目所在区域植被类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对本区域生态环境起控制作用的组分未变动,生态环境的异质性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因此,本项目建设不会对项目区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产生影响。3.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拟建公路属怒江流域,并跨越怒江,经过3个水库汇水区域,因此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沿线河流的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桥梁的施工、施工场地废水、砂石料加工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污染;生活区生活污水和垃圾;水土流失等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1)路基开挖对公路沿线水体的影响拟建公路K0+000~K2+500路段为新建,其余路段为改扩建,新建路段需要对路基进行开挖建设,利用老路路段仅对原公路进行改扩建,开挖量相对较少。在K0+000~K2+500路段附近无河流,因此拟建公路新建路段土石方开挖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而在跨越怒江路段、与怒江并行路段、经过水长水库、永久水库、八〇八水库汇水区路段,路基开挖将会对水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在施工中,路基施工将产生大量的废弃土石方,易造成水土流失,废弃的土石方随意堆放,遇雨水冲刷,进入河道,将侵占河道,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施工过程中河道泥沙含量将会增加,但应不会明显影响到河流的水文情势。本工程涉及的怒江、黑水河、淘金河、太平河、腊勐小河、太平河以及相应的6条冲沟、水长水库、永久水库和八〇八水库,需要对路基开挖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防治,如果土石方堆放不当,可能会导致河道淤塞。特别是淘金河、黑水河、八〇八水库水环境功能目标为Ⅱ类水体,其汇水区域内的路基施工更加敏感和需要保护,尤其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堆放不当,渣土可能由于雨水径流冲刷进入Ⅱ类水体,造成水库SS和其他指标超标。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加强管理,防止废弃土石方进入河道和水库,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保证施工过程中不污染水体环境,不影响河流水文情势。(2)混凝土养护废水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养护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pH值偏碱性,这部分生产废水产生量很少,排放点较为分散,且难以收集。拟建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养护废水水量本身很小,一般采用覆盖塑料膜或稻草的方式,可以截留大部分废水。因此,这部分废水大部分可自然蒸发,不会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由于在沿怒江施工路段,可能会有少量的废水会进入河流,但由于水量很小,不会对河流水质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而在淘金河、黑水河、八〇八水库汇水区及相应箐沟施工路段,需要特别关注,应加强施工管理,避免养护废水进入水库污染水质。(3)施工材料运输、堆放拟建公路的天然建筑材料从沿线的砂石料场开采,水泥、油料、沥青等施工材料主要由施甸、龙陵购进。各种筑路材料的运输等均会产生扬尘,这些尘埃可能会随风飘落到附近的水体中,造成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升高,尤其是离拟建公路较近的水体和拟建公路跨越的水体,对其水质产生轻微的影响。此外,一些施工用材如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在其堆放地若不采取有效的贮存保管措施或是由于管理不善,将有可能被降水带入附近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尤其是雨季施工时,遇暴雨冲刷,路面易形成大面积的雨水径流,径流携带地面上的油污、泥土、散落的建筑材料等污染物进入沿线河流和水库,对水体水质造成不利影响。公路施工中必须根据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密封运输措施,并将其落实到材料使用的各阶段,材料临时堆放地点应该选择在远离河流及水库的一侧,尽量降低材料运输和堆放对公路周边水环境的影响。(4)跨水体桥梁施工本项目有水中墩施工的桥梁有1座,跨越淘金河,为勐梅河二级支流,参照执行二类标准,现状为农灌沟渠。其余还有6座跨河桥梁,分别跨越黑水河、腊勐小河、太平河以及干水沟等季节性河流。桥梁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影响主要是对水体的搅浑和施工机械漏油污染。①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对水体的影响。桥梁施工期对地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作业的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两个方面。施工作业引起的生产污水包括桥梁建设过程中的钻孔污染水和含油污水,桥墩施工影响较为明显。桥墩施工应选择在枯水期进行,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对地表水的扰动,降低对地表水的污染,由于枯水期河流过水断面较窄,从而桥梁下部桥墩施工多为干处施工,故对地表水的影响降到最小。桥墩下部结构施工一般采用钻孔桩机械作业法。钻孔桩在施工时多采用电动机为动力,而且钻孔桩在围堰内进行施工,钻孔过程产生的泥浆,用管道直接输送到岸边修建好的泥浆池中进行沉淀,经沉淀后的泥浆循环利用,并对泥浆池定期进行清理,清除的沉淀物运至弃土场集中堆放,不倾倒在水体中,从而减少钻孔泥浆对河流水质的污染程度。另外,施工废油也可造成水体污染。在桥梁上部结构现场浇注工艺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模板和机械油料,如机械油料泄漏或将使用后的废油直接弃入水体,会使水环境中石油类等水质指标值增加,造成水体质量下降。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因此,无论在桥梁下部结构钻孔机械作业,还是在上部结构的现场浇注过程中,应避免将施工废渣、废油、废水等弃入水体。同时,桥梁施工作业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同时应加强管理,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远离河床,并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雨水冲刷。总之,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采用围堰钻孔、泥浆沉淀循环技术和加强对施工机械与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等措施,可避免和减缓桥梁施工对沿线地表水的环境污染。在水内设有桥墩的,水下构筑物的施工将引起河底泥渣悬浮,但悬浮的泥渣随河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将再次沉入河底,而桥墩挖出的渣土要运至渣场集中弃置,严禁直接排入水体。在桥墩施工混凝土工程中,应考虑混凝土添加剂中各种化学物质的迁移可能对水质的影响,避免选择有毒有害物质。Ⅱ.桥梁施工时其他因素对水体的影响桥梁施工时需要的物料、油料、化学品等若堆放在两岸,管理不严,遮盖不密,则可能在雨季或暴雨期受雨水冲刷进入水体;而粉状物料的堆场若没有严格的遮挡、掩盖等措施将会起尘落入水体从而污染水体;若物料堆放的地点高度低于河流丰水期的水位,则遇到暴雨季节,物料可能被河水淹没,从而进入河流污染水体。因此施工单位对物料使用和堆放要严格管理。另外桥梁施工机械设备漏油、机械维修过程中的残油,尤其是水面作业的船舶机械设备漏油可能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油污染,因此施工单位要严格管理,定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同时对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残油进行收集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避免施工活动对沿线水体造成油污染。根据相关工程类比分析,一般大桥施工废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分别为CODcr48mg/L、石油类4.9mg/L。拟建公路桥梁施工废污水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其贡献值不会改变水体原有水质类型,也不会造成水体有毒有害污染,仅短时间内造成SS增大,但影响范围有限,施工结束,其影响即消除。尽管桥梁施工为短期影响,但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桥梁基础开挖的岩屑、钻渣、泥浆严禁乱堆乱放,要及时清运,施工现场要及时清理;严禁向河道和水库中排放施工废水和生产生活废水,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该全部循环使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应远离河道和水库等。(6)施工场地废污水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本工程水保方案中的安排,拟建公路沿线共布置20个施工场地。临时施工场地是施工单位为进行公路建设的预制场、拌合场、堆料场等设施占用的土地,施工场地废水主要为拌和站废水和预制场的生产废水,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以及混凝土预制板的养护,废水排放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小、间歇集中排放等特点。经过类比同类工程,该部分生产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约5000mg/L,pH值在12左右,结合污染源强分析可知,主要超标污染物为SS、石油类、pH。虽然该部分废水量不大,但若随意排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沉淀、中和、隔油处理后达标排放,同时鉴于处理后的尾水水质仍远差于周边地表水体水质,为了尽量减少直接排放对地表水体产生的影响,可以将处理后的尾水作为日常洒水来减少其对所在地水环境的影响;而在八〇八水库、淘金河、黑水河等二类水体及其汇水区域,则严格禁止排放,处理后的施工期生产废水经收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全部回用。(7)砂石料加工废水根据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沿线K5+000右、K13+500右、K23+500左、K28+500左、K34+000右、K39+000左、K45+200左、K73+000左、K85+300右、K91+000左、K93+300左等处石灰石资源丰富,结合建设单位意见,工程所需的砂、石料应充分考虑后期垫层换填、软基处理等用料,尽可能利用工程开挖石料加工而成,不足部分全部采取外购于合法料场。目前,拟建线路沿线在K1+700右200m、K63+500左50m、K100+000右30m、K103+100右50m处均分布有现状砂石料场,这些砂石料场已开采多年,储量丰富,开采及加工砂料质量亦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石料开采自石灰岩并进行碎石、机轧加工,石料加工过程中采取湿法作业,会产生一定量的石料加工废水。石料加工产生的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在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悬浮物含量在20000mg/L以上。石料加工废水如直接排放,会造成河水浑浊,悬浮物含量升高,必须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8)施工机械油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跑、冒、滴、漏以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会产生一定污染物,这类污染物一般为石油类。沿河以及处于水库汇水区域施工路段,雨季施工机械产生滴漏的油污遇雨水冲刷会对河流水质产生一定影响。根据类比调查结果表明,施工期机械排放的油污水量很少,对周围水体水质的影响不大。只要施工单位定期统一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和维护,避免有故障的施工机械运行,防止施工机械发生油污滴漏污,对水环境的影响将得到降低。(9)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垃圾根据主体设计资料,由于拟建线路沿线有大量居民点,施工营地拟优先租用沿线居民房解决,离村庄较远的路段拟设施工营地解决,共新设施工营地7处。施工人员每天的日常生活会产生量的一定量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水,主要含动植物油、食物残渣、洗涤剂等,污水主要成分见第4章工程分析,污染物主要为CODcr、SS、总氮、总磷,每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0.048m3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污染程度主要与施工人数有关,这些生活污水如果直接排入附近的水体,对河流的水质造成不利的影响。由工程分析内容可以看出,工程施工生活区的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中的相应指标。污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将会对其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可在施工营地内设置旱厕,定期清理用作附近农田用肥;对于施工营地其它生活污水收集后用于洒水抑尘;同时,项目应在施工营地四周设立截水沟,以避免生活污水进入附近水体。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每天每人1kg,这部分垃圾产生量不大,且排放点较为分散,但如果不采取措施,随意堆放的话,长久堆积后遇降雨冲刷,垃圾滤液会随地表径流流入附近的水体中,污染河流,影响河流水质,垃圾滤液也可能下渗入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10)水土流失影响拟建公路建设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包括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便道、弃土场、临时施工场等部分。如果不做好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将会影响公路沿线区域的水环境。目前,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已由昆明睿清水土保持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只要认真落实其中的各项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特别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相应的拦截措施,雨季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农作物秸秆或塑料薄膜覆盖未完成的边坡等),施工结束后及时绿化恢复,不会对沿线水体产生明显影响。3.3.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拟建公路投入运营后,随着交通量逐年增加,沉降和落在路面上的尾气污染物和车辆油类、以及散落在路面上的其它有害物质等会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物一旦随着降水进入周围水体,必将对水体的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公路沿线的交通工程与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垃圾的随意排放也会对周围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1)路面桥面径流路面降雨中石油类也具有较高的污染强度,因此主要污染物为SS、BOD5、石油类。由于路段全线跨怒江及淘金河、黑水河等多条季节性河流,沿线多水库,故应加强防范,在项目设计时必须考虑跨越淘金河、黑水河等二类水体的桥面设计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八〇八水库汇水区域路段沿线设立路面污水沉淀池,优化桥梁边沟设计,将桥面污水引入污水沉淀池处理后排放。同时可通过加强运输管理、保持路面清洁等措施加以减缓。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4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公路不涉及到隧道,主要影响来源于路基和桥梁施工。(1)路基对地下水的影响拟建公路路基工程主要在山体斜坡去分布,其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三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其中,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缓坡区,富水性弱;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碎屑岩、玄武岩中,砂岩、玄武岩富水性较弱~中等,泥页岩富水性弱;碳酸盐岩岩溶中等~强发育,但埋藏较深。总的来看,山体斜坡区地下水不丰富,且公路主要以改扩建为主,对地下水的影响并不明显。(2)桥梁对地下水的影响桥梁主要建于河(沟)谷区。河(沟)谷区主要含水层为冲洪积卵、砾石、砂等,结构松散,含(透)水不均,富水性总体中等。桥基施工开挖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但由于本项目均为中小型桥梁,桥基数量少、占地面积小,且分布十分分散,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显著的影响。综合来看,本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十分轻微。3.5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3.5.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公路施工机械一般都是暴露在室外的,而且它们还会在某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移动,这与固定噪声源相比增加了这段时间内的噪声污染范围,但与流动噪声源相比施工噪声污染还是在局部范围内的。施工机械噪声可视为点声源。a)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机械同时在一处作业,则此时施工噪声影响的范围比预测值还要大,鉴于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很难一一用声级叠加公式进行计算。b)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噪声影响白天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130m范围内,夜间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480m范围内。从推算的结果看,声污染最严重的施工机械是夯土机,一般情况下,在路基施工中将使用到这种机械,其它的施工机械噪声较低。c)施工噪声主要发生在路基施工、路面施工和桥梁施工阶段,因此,做好上述时期施工期的噪声防护和治理工作十分重要。d)由于受施工噪声的影响,距公路施工场界昼间130m以内、夜间480m以内的敏感点其环境噪声值出现超标现象,其超标量与影响范围将随着使用的设备种类及数量、施工过程不同而出现波动。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拟建公路推荐方案沿线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有24处,其中居民点16处,共516户;涉及学校6所,师生约2018人。项目沿线敏感点距拟建公路的距离为30~200m不等,由此估算,施工期昼间受施工噪声影响人数约4082人,夜间受影响人数约2064人(根据评价范围内人数估算所得,此人数为受影响人的累计数,单就某一时段来说,施工影响限于某一施工局部位置,受影响人数远小于这个数字),距拟建公路较近的敏感点(30~50m)有平场子村、七〇七街道、水长中学、椅子山村、李山村、莽林小学、等子村、一丘田、大山头、下腊勐、腊勐村、松山村、大垭口村、大垭口新建小学、八〇八村等16处,为减轻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施工单位应根据场界外敏感点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设置临时隔声屏、尽量使用低噪声施工机械等,严禁夜间施工。总的来说,拟建公路线路长,施工作业点多,施工机械噪声源分布广泛。从噪声的影响特性考虑,施工噪声影响主要产生于昼间,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只要施工停歇或结束,这类影响即消失,属于短期影响,但须注意作业时间,如果违反施工规定,将会影响到沿线施工区附近居民的休息,对于距离较近的居民点、学校等敏感点将会产生不良影响。3.5.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评价对七〇七至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不同等级、不同车流量和设计时速的路段在各预测年昼夜间不同距离的交通噪声进行预测,随着运营期的增长,车流量的增大,交通噪声声级值也随之增强;另一方面,随着距公路中心线距离的增加,交通噪声的影响逐渐减小。各路段夜间达标距离远大于昼间的达标距离,说明拟建公路夜间交通噪声影响远大于昼间各;路段近路区域环境噪声受拟建公路交通噪声影响呈明显的衰减趋势。由达标距离可知,拟建公路营运期间,若沿线有关乡镇进行规划建设,本报告建议在K0+000~K2+500段道路中心线两侧77m范围内,K2+500~K82+000段道路中心线两侧27m范围内以及K82+000~K105+000道路中心线两侧29m范围内,不宜规划和建设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居住区等声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现场踏勘和工程可研报告确定的路线走向图,公路推荐方案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受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共有24个,其中:学校6所,行政机关1个,居民点17个。从敏感点预测结果可以得出:a)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七〇七至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沿线24处敏感点中,昼间营运近、中、远期分别有9处、11处和13处超标,超标量分别为0.33~4.77dB和0.34~5.89dB;夜间营运近、中、远期分别有11处、13处、15处超标,超标量分别为:0.48~5.12dB、0.65~6.33dB、1.09~8.59dB。b)该公路沿线部分敏感点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拟建公路为这一区域居民出行、客货运输的主要交通要道,设计车流量较大,且货运量多,大型车较多。根据敏感点预测结果分析,敏感点营运中、远期超标现象明显增多,超标量明显增大,这与拟建公路营运中、远期交通量增长较快有关。此外,敏感点超标原因还包括其距离拟建公路较近或地形、高差等因素的影响。3.6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3.6.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评述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沿线建筑物拆迁产生的扬尘、施工时灰土拌合扬尘,储料场扬尘,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漏散造成的扬尘,临时道路及未铺装道路路面起尘、沥青烟等。施工期评价因子为总悬浮颗粒物(TSP)。(1)扬尘影响分析①施工道路车辆运输扬尘据有关资料介绍,扬尘属于粒径较小的降尘,而未铺装道路路面泥土粉尘粒径分布为小于5μm的占8%,5~30μm的占24%,大于20μm的占68%,因此,施工便道和正在施工的道路都极易起尘。引起道路扬尘的因素较多,主要与车速、车型、车流量、风速、载重量、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路面积尘量、尘土湿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风速还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此外,粉状材料本身在运输过程中,如果遮盖等防护措施不当,遇风也会起尘。所起的扬尘将影响到运输道路两侧的居民,特别是大风天气,这种影响将更严重。根据类似施工现场汽车运输引起的扬尘现场监测结果,运输车辆下风向50m处TSP浓度为11.625mg/m3;下风向100m处TSP浓度为9.694mg/m3;下风向150m处TSP浓度为5.093mg/m3,远远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日均值,因此,施工期道路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污染不容忽视。但施工期产生的道路扬尘污染是短暂的,将随着公路的竣工而结束。②施工区扬尘堆场扬尘:堆场的扬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的二次扬尘等,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风速与起尘量有很大关系,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应也大,粉煤灰的比重一般在1.96~2.40之间,比较容易产生扬尘污染,必须对其堆场采取有效的遮挡措施。但通过洒水可有效地抑制扬尘量,可使扬尘量减少70%。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物料拌和扬尘:灰土、混凝土等物料在拌合过程中均易起尘。公路施工中,有路拌、站拌两种拌合方式。其中路拌是指在施工现场搅拌,随施工点的移动而移动,分布零散;站拌是工厂生产式的物料集中拌和,由车辆将成品运至施工路段。相比之下,站拌对某些少数地点来说(主要指搅拌站附近)影响量较大,面也较广,尤其是拌和站下风向受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污染范围可达下风向150m(根据京津塘施工现场监测资料);然而路拌扬尘污染量小而窄,但受污染的点多。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尽量减少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而根据有关测试成果,在拌和站下风向50m处大气中TSP浓度为8.849mg/m3,100m处为1.703mg/m3,150m处为0.483mg/m3,在200m外基本上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按上述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衡量,并考虑到沿线地区施工季节的常年主导风向,应将上述拌和站设在村庄敏感点所在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200m之外。③散体材料储料场扬尘石灰和粉煤灰等散体材料储料场在风力作用下也易发生扬尘。其扬尘基本上集中在下风向50m范围内,考虑到其对人体和植物的有害作用,对存放应做好防护工作。通过洒水、蓬布遮挡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止风吹扬尘。④房屋拆迁扬尘项目将拆除沿线建筑物面积约27700m2,房屋拆迁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带来一定影响。遇到降雨天气,扬尘还可能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随之污染地表水体。当遇到大风天气,将随风飘散,扩大污染面积,对周边环境敏感点造成较大不利影响。为了减缓房屋拆迁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房屋拆迁过程中应在拆迁场地周围设置围挡,并定时洒水降尘。总之,施工期扬尘的产生量与施工方法、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有关。施工机械化程度高,粉尘的产生量少;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控制尘土飞扬;雨季时施工扬尘对附近影响较小;风速大小对扬尘也有显著影响,干季湿度低,有风易扬尘,尤其是午后风比较大。因此,施工期对扬尘的影响不确定因子较多,但只要采取适当措施,扬尘的污染可以降到最低限度,因修路造成的扬尘污染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2)沥青烟影响分析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沥青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法。沥青中含26.1%~40.7%的游离碳,其余为烃类及其衍生物。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沥青加热至180℃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上时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沥青烟气主要出现在沥青裂变熬炼、搅拌和路面铺设过程中。沥青烟气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是THC、酚和苯并(α)芘。不同的熬制搅拌方法和设备,沥青烟和苯并[a]芘产生量相差很大。若采用先进的沥青拌和设备,据测定,在下风向100m处,沥青烟浓度值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75mg/m3),苯并[a]芘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均浓度(0.01ug/m3)的要求;若采用传统的现场熬制拌合设备,据测定,熬制棚内苯并[a]芘浓度可达14.9ug/m3,下方向30m处仍有0.05ug/m3的浓度。可见不同设备施工对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沥青搅拌设备,才能降低污染。沥青烟的排放属面源排放,根据面源排放浓度扩散规律,静风条件下影响周围主要是在排放源150m的区域内。因此,建议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必须采用密封性能良好,除尘效率高的拌和设备,沥青的熬制拌和应选择适当的场地,选址应避免在下风向300m范围内存在学校和规模较大的集中居民点,以避免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造成不利影响。3.6.2营运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拟建公路采用类比分析方法对环境空气影响进行一般性评述,用环境特征与公路工程特性类似的《漾濞(跃进)至云龙(诺邓)段公路竣工验收报告》中的环境空气预测分析内容进行类比。根据类比的环评报告的竣工验收监测结果分析,公路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物CO和NO2对公路两侧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各敏感点的预测浓度表明无论在公路营运的近、中期还是远期,在公路沿线距中心线10m处,均可达到GB3096-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项目营运期排放污染物对敏感点的影响轻3.7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3.7.1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生产和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避免不了要产生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多种污染物的最终形态,成份十分复杂。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侵占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如果对固体废物不加以处置和利用,堆存在某一个地方,必然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需要堆存的数量越大,占用的土地就会越多。原可以用来种粮、植树、种花草等的土地,由于堆放了大量的固体废物,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从资源保护的角度看,这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其次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由于固体废物长期在露天堆放,其中的一部分有害物质会随着渗滤液浸出来,渗入地下,使周围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若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堆放在一个地方,还会影响当地微生物和动植物的正常繁殖和生长,对当地的生态平衡构成威胁。三是污染地表水,一旦固体废物及其有害物质进入河流,可以造成河道淤积,堵塞及地表水污染,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四是污染大气,固体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粉尘等其它细小颗粒物,这些粉尘和细小颗粒物不仅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和致病细菌,还会四处飞扬,污染空气,并进而危害人的健康。五是影响工程队所在地景观。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若不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将会给自然环境、景区景观和人群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2)施工场地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场地的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剩余的筑路材料,包括石料、砂、石灰、水泥、钢材、木料、预制构件等。上述筑路材料均是按施工进度有计划购置的,但公路工程规模、工程量大,难免有少量的筑路材料余下来,放置在工棚里或露天堆放、杂乱无序,从宏观上与周围环境很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若石灰或水泥随水渗入地下,将使土壤板结、pH值升高,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使该块土地失去生产能力,浪费了珍贵的土地资源。为降低和消除上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首先是按计划和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尽量减少余下的物料。一旦有余下的材料,将其有序地存放好,妥善保管,可供周边地区修补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这样就可减轻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3.7.2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公路建成通车后,当地交通更为便捷,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交通垃圾,如纸屑、果皮、塑料用具等废弃物也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即增加了公路养护的负担,又破坏了路域景观的观赏性。公路通车后,沿线司乘人员将产生废纸、废塑料袋、盒、烟蒂等生活垃圾。如果这部分生活垃圾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将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3.8景观环境影响评价3.8.1施工期景观环境影响分析(1)主体工程施工对景观环境的影响①路基工程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沿线植被覆盖率较高,随着项目的实施,人为工程活动将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砍伐森林、填筑路基、开挖山体形成路堑等,必将破坏长期来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影响动物栖息环境,破坏土体的自然平衡,引起斜坡失稳,水土流失,破坏原有的景观,从而对区域景观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根据环境现状调查可知,拟建公路沿线经过地区多为河谷农村田园景观、森林景观和果园景观,大量的施工机械和人员进驻给原有的景观环境增添了不和谐的景色。②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尤其是跨河下部结构施工对水体的颜色、浊度、流速、水质产生影响,从而使水体景观的阈值进一步降低。根据水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可知,拟建公路跨越怒江段沿用原有红旗桥,该区域的河谷景观不会受到影响;其余桥梁跨越水体均为小型河流和箐沟,桥梁工程施工对其景观环境影响较小。(2)弃渣场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弃渣场的设置,将直接破坏选址的原地形地貌及植被。弃渣场弃渣形成突兀、不规则的堆状物,与周围景观形成反差。同时,弃渣及运输作业过程中,旱季易形成扬尘,雨季易产生土壤侵蚀,对周围景观产生破坏和影响。(3)临时工程设施对景观环境的影响施工期临时工程设施主要包括施工便道、施工营地、预制厂和拌合站等。施工便道对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易产生扬尘污染;预制厂施工期间排放出的生产污水若不经处置而直接排放,易对水体形成污染,影响水体景观环境质量;拌合站施工期间排放出烟尘和沥青烟,对区域景观环境形成不和谐的空气污染。3.8.2营运期景观环境影响分析(1)部分路基工程对自然景观的切割影响K0+000~K2+500为新建公路,该段建成后,路基工程对沿线原本连续的自然景观环境形成切割,使其空间连续性被破坏。根据现场调查可知,该路段受公路建设影响的景观类型为农田景观,农田景观的敏感性较低,阈值较高,公路路基工程对其切割影响不显著;其余基本沿老路改造,因为本工程引起的对自然景观的切割影响很小。(2)弃土场对景观的影响拟建公路建设将在公路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设置弃渣场。弃渣场的土壤较为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植被完全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营运初期,弃渣与周围景观环境在色彩、形态、质感等方面差别较大,对行车者的视觉冲击较大。景观距离视点的距离越近、相对坡度越高,景观的敏感性就越高,对人的视觉冲击就越大。为减缓营运期弃渣场对公路景观的影响,弃渣场宜设置在近景带以外,即设置在距离公路中心线400m以外,或者不影响路域景观的沟坳中。为降低弃渣场与行车者视点的相对坡度,可选择公路两侧的自然侵沟作为弃渣场,用弃渣来填平侵沟,降低侵沟对行车者视觉的冲击力,同时降低弃渣场对周围环境景观的影响。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公路构筑物对景观环境的影响拟建公路建成后,公路路基、桥梁等构筑物将改变沿线传统的视觉环境,使沿线居民的景观环境受到影响。本项目为二级路和三级路,无高大路堤阻挡沿线居民的视野,对景观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原有道路路面改造后,形成了公路上特有的风景线,可能将建筑物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对原有道路景观有了较好的提升。3.9工程环境影响及环境污染源强分析3.9.1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公路对沿线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实际进展密切相关,不同的工程行为对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就本工程项目而言,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可分为勘察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三个阶段。(1)勘察设计期勘察设计期阶段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项目直接影响区的城镇规划、矿产资源、居民生活、土地利用、居民生活及自然生态均会产生一定影响。①线位的布设将可能对沿线水长工业园区以及沿线水长乡、太平镇、腊勐乡、镇安镇等城镇规划产生影响,并可能影响到工程区域国土资源的开发规划,农林渔业生产,工程附近的人群生活质量等;线位的布设可能会对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及沿线文物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线位布设关系到的居民拆迁问题,从而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②线位布设及设计方案选择会影响到河流水文、农田灌溉水利设施、防洪、水土流失及土地占用。路线走向与工程设计方案选择将影响植被与动植物资源、区域景观环境、河流水文、农田灌溉水利设施、防洪及土地利用,从而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2)施工期①在施工准备期,拟建公路征地涉及到永久性和临时性占用地(工程推荐方案永久占用土地278.33hm2,其中坡耕地18.54hm2,水田9.00hm2,林地48.86hm2),从而将影响到当地农、林业生产。②在施工准备期,公路征地将引起部分居民、企事业单位的拆迁(推荐方案全线拆迁建筑物共计27700m2),在短期内会对其生活质量和生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③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受地形条件所限,本公路建设中将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填、挖施工。工程填、挖作业将对沿线自然植被及野生动物的生境形成破坏,并可能导致野生保护植物被砍伐或野生保护动物因生境破坏而迁移他处。另外,路基工程开挖与填筑将破坏地表原有植被,形成的裸露松散的地表和边坡,在雨水的作用下极易形成水土流失,从而影响生态环境,在河道附近还可能造成河道淤积,影响泄洪能力;在天气干旱时,又容易引起扬尘,对附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④桥梁的施工将产生一定量的生产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和石油类),还会有钻孔灌注桩产生的废弃泥浆和泄露的混凝土,都可能会对沿线水体的水质和沿线农田产生影响。⑤路面底基层施工过程中,石灰稳定土拌合与摊铺容易产生粉尘污染,沥青熬制与拌和设施排放出的沥青烟将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混凝土拌和站或工厂、各种构件预制场及运输散体建材或废渣,以及施工营地管理不当,会对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⑥预制场、拌和站、施工便道等施工期临时工程以及弃土(渣)场也将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由于项目区地形地貌的限制,施工期临时工程以及弃土(渣)场占用了部分坡耕地、水田和林地。因此,施工期工程临时用地将对当地耕地资源和农业生产产生短期影响。⑦施工机械的运转将产生噪声和废气污染,从而对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声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工程施工会影响正常的公路交通环境,对沿线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施工会影响原有水利排灌系统、防洪设施。(3)营运期①交通量的增长与项目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将影响邻近公路的居民和学校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环境;汽车尾气中所含的多种污染物,如CO、NOX和挥发性总烃等物质,会污染环境空气。②路面、桥面径流污水可能会污染水体,从而危害公众健康。③突发性交通事故会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易引发水污染、环境空气、土壤污染等事件。④由于局部工程防护稳定和植被恢复均需一定的时间,水土流失在工程营运初期可能存在。⑤各类环保工程的实施将恢复植被、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生活污水和洗车污水、固体废物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居民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9.2水、气、声污染源强分析(1)水污染源强分析拟改建公路不涉及收费站、服务区等运营期污水排放,主要水污染源为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预制厂、拌和站等生产废水,以及桥面径流。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源强施工人员平均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按90L计,污水排放系数取0.9,则按下述公式计算可得每个施工人员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生活污水量:式中:QS──每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t/人·d);k──生活污水排放系数(0.6~0.9),取0.9;q1──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根据上式,计算得到施工人员每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约为0.081t。据调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水(旱厕),主要含动植物油脂、食物残渣、洗涤剂等各种有机物,其成分及其浓度详见表3.9-1。表3.9-1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成分及浓度主要污染物SSBOD5CODTOCTNTP浓度(mg/L)5511025080204②预制厂、拌和站等生产废水预制厂、拌和站的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冲洗废水,一般一处场地的生产废水量(冲洗废水)少于1t/天,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可达到3000~5000mg/L。③汽车单车冲洗污水量根据调查,中、小车冲洗用水量按30L/车计,大车冲洗用水量按50L/车计。洗车污水污染物浓度见表3.9-2。表3.9-2营运期冲洗汽车污水成份(单位:mg/L,pH除外)主要污染物pHCODCrPb石油类悬浮物浓度(mg/l)6.5~8.525~500.210500~1000④桥面径流污染物及源强分析公路桥面径流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石油类和有机物,污染物浓度受限于多种因素,如车流量、车辆类型、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等,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根据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华南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对路面径流污染情况试验有关资料,在车流量和降雨量已知的情况下,降雨历时一小时,降雨强度为81.6mm,在1h内按不同时间采集水样,测定结果见表3.9-3。表3.9-3桥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项目5~20分钟20~40分钟40~60分钟平均值pH6.0~6.86.0~6.86.0~6.86.4SS(mg/L)231.42~158.52158.52~90.3690.36~18.71125BOD5(mg/L)6.34~6.306.30~4.154.15~1.264.3石油类(mg/L)21.22~12.6212.62~0.530.53~0.0411.25从表中可以看出,降雨对公路附近河流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路面径流。降雨初期到形成桥面径流的20分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20分钟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生化需氧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稍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分钟后,桥(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所以,降雨对公路附近河流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路面径流。(2)主要噪声污染源强①施工机械噪声源强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设备会辐射出强烈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其中施工机械主要有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这些设备的运行噪声如表3.9-4所列。表3.9-4主要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噪声级机械设备测距(m)声级(dB)备注挖掘机584液压式推土机586装载机590轮式搅拌机290推铺机587铲土机593平地机590压路机586振动式卡车7.589卡车的载重量越大噪声越高振捣机1581夯土机1590自卸车582移动式吊车7.589②交通噪声单车排放源强92
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各类型车辆在水平距离为7.5m处的能量平均A声级参照JTG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附录C.1.1中推荐模式进行计算。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式中:右下角注S、M、L——分别表示小、中、大型车;Vi——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预测计算车速昼间取设计车速,夜间按昼间的80%折算。计算结果详见表3.9-5。表3.9-5水平距离为7.5m处的能量平均A声级单位:dB(A)路段车型时段L0EK0+000~K2+500(60km/h)小型车昼间74.4夜间71.0中型车昼间80.8夜间76.9大型车昼间86.6夜间83.1K2+500~K105+000(30km/h)小型车昼间63.9夜间60.5中型车昼间68.6夜间64.7大型车昼间75.6夜间72.1(3)营运期汽车尾气源强拟建公路建成通车后,沿线无服务设施,因此汽车尾气成为影响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源可模拟为一条连续排放的线性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同时又取决于车辆类型和运行车辆车况。根据同等交通量的其他公路项目类比可知,营运近期NO2日均的排放量大约为0.109~0.491mg/m·s,营运中期NO2日均的排放量大约为0.223~1.146mg/m·s,营运远期NO2日均的排放量大约为0.532~1.834mg/m·s。拟建线路由于交通量不大,车速较小,其NO2排放源强较低,对环境影响不显著,此处不进行量化预测。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8风险分析4危化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分析4.1风险事故分析预测结果根据计算,公路营运期在各重要环境敏感路段上各预测年危险品运输污染事故概率在0.0003~0.0257次/年之间,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上述计算的交通事故概率,若按绝对交通量计算的预测值要比表中所列数值还小。此外,交通事故的严重和危害程度差别也较大,一般来说,交通事故中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占大多数,重大事故和特大恶性事故占很小,因此就危险货物运输的交通事故而言,出现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爆炸、火灾之类事故的概率甚小,其脱离路面而掉入沿线水域的可能性更低,但其概率不为零,因此,不能排除污染事故事件的发生。危险品运输车辆一旦出现交通事故,使运输的危险品在路途中发生爆炸、燃烧、泄漏或溢漏,将会给所在路段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恶性污染,在居民集中路段,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4.2风险事故的防范和防治措施4.2.1工程措施(1)近河(水库)路段防范措施①路段临河(水库)面采用加强型防撞栏设计。②在路段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路驾驶员和乘客加强保护环境意识;应禁止漏油和超载车上路,以防止车辆漏油和货物洒落在公路上,造成水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③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要求,公路沿线经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Ⅰ—Ⅱ类标准的水体时,路面径流雨水排入该类水体前应设置沉淀池沉淀处理。这种用于沉淀处理路面径流雨水的沉淀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起到防止危险品运输交通事故对敏感水体的污染的作用。(2)跨河桥梁路段防范措施①跨越河流桥梁两侧应加强防撞措施,防止发生事故的车辆落入水中。②为减少路面夜间发生事故的概率,应在桥梁段设置照明设施,并在醒目位置设置“谨慎驾驶”的警示牌和限速牌。③在跨越淘金河、黑水河、腊勐小河、莽林小河、太平河、干水沟等6条河流的桥梁桥面设置径流收集系统,河流两侧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8风险分析宜设置沉淀槽、池沉淀处理桥面初期雨水或蓄积危险品泄漏物。(3)居民点集中路段防范措施在居民点集中路段、学校附近以及文物点附近设置限速标志和减速带,在醒目位置设置“减速慢行,谨慎驾驶”的警示牌和限速牌,建设完善的道路安全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栅等,以减少事故发生几率。4.2.2管理措施车辆在运输危险品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5年第9号)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为防止灾害性事故发生及控制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特提出以下措施:(1)强化有关危险品运输法规的教育和培训。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和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危险品运输安全技术规定和操作规程,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2)加强区域内危险品运输管理。在发生油料、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物品泄漏紧急情况下,应关闭该路段,启动应急计划,进行泄漏处理。(3)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有关部门应定期进行排除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的业务培训,以使从业人员增强忧患意识,将危险品运输所产生的事故风险降为最低。(4)突发性事故、有毒有害物品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虽不大,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类事故一旦发生,引起的危害和损失往往很大,有时甚至无法挽回。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危险品运输风险,制定危险品运输事故污染风险减缓措施及应急措施,从公路设计阶段,到运营期上路检查、途中运输、停车,直到事故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以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发生和控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事态的扩大。(5)在沿河(水库)、居民点集中区、跨河桥梁等重要路段设置“减速行驶、安全驾驶”的警示牌。危险品运输车辆应保持安全运输车距,严禁超车、超速。(6)制定应急计划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针对公路运输实际制定风险事故应急管理计划。计划包括指挥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应急技术和处理步骤的选择;设备、器材的配置和布局;人力、物力的保证和调配;事故的动态监测制度等。(7)做好事故池运行维护工作安排专人负责事故池的日常运行维护,定期检查、清理事故池,尤其在雨季应加强清理和维护,禁止出现损毁、掩埋、堵塞事故池的现象,保证事故池的正常、有效运行。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8风险分析4.3应急预案通过事故风险概率估算得出,虽然项目各预测年危险品运输污染事故概率很小,但项目区内自然环境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一旦发生风险事故,会对当地环境和周边居民等造成严重的恶性事件。因此,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事故管理预案。应急预案包括指挥机构及相关协作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应急技术和处理步骤的选择、设备、器材的配置和布局,人力和物力的保证和调配,事故的动态监测制度,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制度等。本项目应急计划包括如下内容:(1)建立应急网络,成立应急事故领导小组,指定应急指挥人由龙陵县政府、施甸县政府牵头,由县交通局和其它相关单位,如龙陵县、施甸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公安局、消防大队等相关部门形成应急网络,由具有事故处理能力的龙陵县、施甸县环保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单位有关人员成立危险品运输事故处理小组,负责本项目路段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理。应急中心配备专门应急电话号码,专人负责,24小时接听,一旦发生情况立即通知应急指挥人,由其参照应急计划联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并由其通知有关单位和地区,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备、药物,联合采取应急行动。(2)应急处理①一旦在该路段附近发生运输危险品的事故,由管理站通过电话拨打应急中心,应急中心值班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通知应急指挥人,应急指挥人立即通知事故处理小组的相关人员迅速前往现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污染和危险的扩散。②发生事故时,公路管理部门与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当地消防、环保、安监、医院、行业主管部门等),说明所载化学危险品的名称和泄漏情况,在等待专业人员救援的同时要保护、控制好现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协助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查清泄漏目标和部位。③发生事故时,积极协助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大量泄漏,则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④事故发生后,协助消防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⑤协助消防、安全部门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对于气体泄漏物,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侧上风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员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8风险分析⑦项目应在跨河处的桥梁内设计完备的地表径流收集系统,以防止发生运输有毒有害物品的交通事故时危险品污染河流。如危险品已进入各河流,应立即通知环保、水利等部门,同时派环保专家和监测人员到现场进行监测分析,并派人及时打捞掉入水体的危险品容器。如果危险品为气态且有剧毒,消防人员应戴防毒面具进行处理;载危险品遗漏无法避免的情况下,需立即通知环保部门、公安部门,必要时对道路附近处于污染范围的人员进行疏离,避免发生人员中毒伤亡。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5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5.1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5.1.1工可阶段已采取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本工程工可阶段,分别在跨越怒江是否新建大桥进行方案比选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质、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城镇规划的实际情况,最终选取了K线方案作为本公路推荐方案。同时路线尽量沿用老路,并注重与当地规划相协调,做到经济技术指标高、平纵面线形美观顺畅、工程量小、投资经济、对沿线环境影响小。(2)在路基设计中尽量沿用现有路基,避免大填大挖,废方充分利用;路基路面防护与排水工程设计合理、全面,采用先进、技术可行的防护工艺,对软弱土地段进行了特殊处置。(3)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少占耕地、林地,尽量减少拆迁量。(4)设计必要的路基、路面防护工程与排水工程,确保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和行车安全,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公路的使用品质。设置护面墙地段需间隔开挖、间隔施工,以免造成边坡失稳。5.1.2设计阶段环保措施对策(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植物资源及植被保护和植被恢复绿化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美化路容,协调环境,调节边坡土的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精神,拟建公路沿线应设置绿化带,公路的绿化和防护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对拟建公路弃渣场、施工便道及其它临时占地区,作业完毕后,种植适应当地生长的草坪或低灌木进行绿化或复耕设计。②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三场选址及施工便道选线应尽量避开林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③耕地保护措施根据交通部《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04]164号文,在公路建设中进一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公路设计中应注意:Ⅰ依靠科技进步,创新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方案,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占用耕地。Ⅱ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中、低值。Ⅲ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要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Ⅳ充分考虑区域地质环境、边坡岩土性质以及边坡高度、弃土情况,合理选择边坡坡比,对高度较大的稳定岩坡宜采取较陡的坡率,高度不大的一般边坡宜采用较缓的坡率,以利于环境美观。选择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减少深挖;在通过基本农田较多的乡镇路段,应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设置挡墙、护坡、护脚等防护设施,缩短边坡长度,节约用地。宜采用能够降低标高的新型桥梁结构。Ⅴ认真勘察、仔细计算,合理调配土石方,在经济运距内充分利用移挖作填,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合理设置弃土场,将弃土和改地、造田结合起来。拟建公路为新建与旧路改扩建相结合的工程,改扩建路段基本沿老路布线,新建路段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避免新挖路基造成边坡失稳。由于路线通过村寨地段不可避免会占用部分耕地,改扩建公路工程永久性占地将使公路沿线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数量有所减少,工可设计中提出以下保护措施,以使工程永久性占地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a、对高产良田路段路基采用收缩边坡,用挡土墙作路基防护,减少路基占地。b、在公路施工建设期尽可能缩短临时性占用耕地的时间,施工结束后及时退出占地还作农田。c、对原有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高产良田。d、在改扩建公路所在地区的土地规划中,尽量对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做到补偿性调整。④土壤耕作层保护措施拟建公路位于山岭重丘区,土地表层可耕作层土壤厚度较薄,在路基开挖和场地清理时应在地表植被清除的同时,对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和临时的堆存。以便于施工后期的场地绿化和植被恢复。在设计文件中应提出或细化表层土剥离、堆存和保护工作,并对施工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2)水环境保护措施①优化完善小桥、涵洞设计,凡是被路基侵占、隔断的灌溉渠道,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在不压缩原有河沟泄水断面,不影响原灌溉水渠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改移,并应保证先通后拆。②对于水中设墩或桥墩挤占河道的桥梁,设计时首先应根据设计洪水频率进行行洪能力论证;涵洞孔径应根据设计洪水流量、河床地质、河床和锥坡加固形式等条件确定,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游导流排水系统(天沟、侧沟、排水沟等)的连接应圆顺、稳固,施工好的排水系统应保持畅通,避免行洪不畅对农田排涝造成影响。③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强化跨河桥梁桥面径流收集设计,尽量避免桥面污染物随桥面径流直接进入水体。为防止发生风险事故时水体受污染物的风险,按照规范,进一步强化跨河桥梁防撞护栏设计,以尽量减少事故机率。(3)社会环境保护措施①进一步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尽可能地满足沿线人民正常出行和生产的要求。②在对沿线基础设施和资源进一步深化调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对现有公路、灌溉设施、电网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干扰问题。(4)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在选线时限于当地条件所致实在无法避让或从技术经济论证避让不可行时,对受影响的声、气环境敏感目标从公路设计时就应考虑防污降噪措施,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防护设计。(5)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①本项目路线较长,本公路主体工程以挖方为主,挖方量远大于填方量,在设计中很难做到土石方平衡,不可避免地出现弃方,因此做好前期的弃土场规划对该项目的实施就显得十分重要。②弃渣场的设置是在对沿线进行充分调查,结合公路路基土石方工程量的大小、场地周边环境、场地地形等因素,选择相对平缓低洼、较为开阔、距离河岸较远的地段作为弃土场。堆渣前应在渣体下方设置挡墙,并结合渣场区地形合理布局排水系统及堆渣坡面汇水,拦截坡面径流,防止坡面径流对渣体的冲刷,堆渣过程中,严格执行堆渣顺序,控制堆渣边坡,并做好堆渣坡面的水土流失防治,坡面撒播草籽。堆渣结束后,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复耕或植树造林,造林地应进行1~3年的抚育管理。③施工场地用地首先要利用路基区占地、不足部分进行临时征地;在公路建设中考虑到公路建设的需要、方便施工的同时,也考虑施工场地尽量远离河道,设置在距敏感较远的地方。沥青的敖制应选择适当的场地,距在居民点下风向300m以外,尽量使用先进设备。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④在施工结束后均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使其尽早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此外,工程施工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应及时恢复植被或还耕。(6)景观影响减缓措施设计阶段设计时应注意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特点,使构造物的形体、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对K99处的中型桥梁,其造型与色彩等赋予美观、新颖的景观设计,美化道路景观,使拟建公路与沿线的自然景观相协调,提高行车的舒适性,给公路使用者美观、协调的感觉。(7)安置工程措施在公路开工前准备阶段,对所占用的农田耕地、拆迁建筑物、管线交叉等沿线设施认真进行丈量、登记、经济补偿与安置、迁移、疏通工作,为造就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据建设单位介绍,受公路建设影响的居民安置方式为:房屋被拆迁的居民在本村房屋规划用地内,重新审批建房,且建设单位按照国家和云南省相关标准进行经济赔偿;耕地被占的居民在本村重新划拨耕地或由建设单位按云南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土地征用补偿。(8)高填深挖路段保护措施根据工程概况章节分析,全线高填路段相对较少,环评主要对深挖路段提出如下建议:①深挖路段中K99+240左、K99+500左路段距淘金河较近,直线距离100m。为避免挖方进入水体造成污染,挖方路段施工要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措施,做好“先防护、后施工”,做好边坡的挡拦和维护,保护沿线水体环境。②深挖路段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人工林和灌草丛,在施工结束后尽量恢复,植被恢复中可考虑先采用速生树种或草种对裸露坡面进行恢复,待植被被覆盖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根据情况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和景观恢复。种树尽量选择属型优美的乡土树种。③拟建公路深挖为12.73m-19.45m,共6段,根据公路设计相关规范,公路下阶段设计中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高边坡。(9)施工环境管理①制定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检查,形成环境工程监管制度,重点放在水土保持与生态植被影响上;制定合理施工组织,进行合理化施工,严禁大爆破,避免随意弃碴;禁止人为破坏公路用地界外的植被,严禁捕猎野生动物与砍伐珍稀植物;生活垃圾及污水集中存放、集中处理;注意安全施工,杜绝不良事件如森林火灾、人员伤亡的发生;路基形成后对沿线植被进行恢复。②各施工单位应树立全局观念,做好协调工作,路基土石方调运严格按设计进行,严禁任意取弃。5.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5.2.1施工管理对策及建议(1)建立高效、务实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①成立工程环保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办法。a)成立由龙陵县、施甸县交通局综合领导的,由指挥部相关部门、驻地设计代表、工程监理、施工单位等单位领导组成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办公室,综合协调处理施工期的环境保护问题。b)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制定系统的、分阶段环境管理目标、方针,确定与项目建设有关单位的环境保护义务、职责和管理办法。c)确定环境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监督体系,制定激励和奖惩措施。d)开展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宣教活动。e)监控、评价和改进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②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接受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环保厅、保山市环保局及沿线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龙陵县和施甸县环保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③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施工期环境监测,落实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编制、上报制度。④促使施工期建设管理与环境管理的有机结合,为实现工程的环境管理目标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包括合格的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和治理资金的到位等。⑤充分利用工程支付的调节手段,将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⑥做好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文档管理工作。(2)加强招、投标工作的管理①招标a)招标文件编制应体现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成果,明确制定在每一标段中的环境保护目标,明确工程承包商对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人群健康和环境整治的责任和义务。b)对各标段的施工组织计划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要求各标段施工单位编制环境保护实施计划,并配备相应的环境管理人员和环保设施。c)规范标底的编制和审定工作,保证工程承包商的合理利润,使其能够实施其环境保护计划。②投标要求a)投标文件必须响应招标文件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要求,制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施工组织计划和实施措施,配备相应的环保管理人员和相应的设施。b)投标文件报价应根据标段的具体环境保护要求,合理地确定其实施相应环境保护管理对策和措施所需的投资费用预算。c)工程承包商要承诺其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自愿接受建设单位和地方环保单位的监督。③评标阶段a)建立高素质的评标专家队伍,注意引进高素质的环保专家参与评标。b)加强投标单位的资质、施工能力、管理水平和业绩的审查工作。c)认真审查其施工组织计划有关环境保护和施工文明的内容,尤其应对其环境保护保障条件加强审查,禁止那些旨在中标而随意压低环保投入的工程承包商入围。d)加强中标价格的评价和审定工作,保证工程承包商的合理利润,从根源上避免其因追求正当利润而牺牲环境的现象发生。(3)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①建设单位a)加强工程监理的招投标工作,保证合理的监理费用,使工程监理单位能够独立开展工程质量、环境保护的监理工作。b)通过招标选择优秀的监理队伍,严把监理上岗资质关、能力关,明确提出配备具有一定环保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检测设备的要求。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c)保证工程监理工作的正常条件和独立行使监理功能的权利,并将其包括环境监理在内的监理权力的内容明确通告施工单位。d)建立工程监理监督的有效体制,杜绝监理人员的不端行为。e)建议委托编制工程环境保护监理实施方案,来指导项目环境保护监理工作的实施。监理实施方案可委托有环评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②工程监理单位a)按监理合同配备具有一定的环保素质的监理人员和相应的检测设备,并就监理服务的内容强化所有现场监理人员的环境保护知识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环保专业技能。b)监督符合环保要求的施工组织计划的实施,工程变更必须经过环保论证,经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c)工程的环境监理是对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控制的最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加大现场环境监理工作的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d)监理单位应加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土石方工程监理力度,包括有肥力土层的剥离和临时储存、土方运送及堆放、桥梁施工弃渣的处置和防护等,杜绝土壤资源浪费和土壤侵蚀现象出现。同时,应注意野生保护动植物保护的监理工作。e)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进行其环境保护工作的终检、评定和验收,确保工程正常、有序地进行。(4)为及时消除因设计缺陷导致的环保问题,建设单位应加强公路设计后续服务的管理工作。①要求设计单位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派遣驻地设计代表,设计代表的能力应与施工工序相适应。②对驻地设计代表的职责权限和设计变更的程序进行明文规定。③配合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加强工程环境影响监督,并对设计变更进行的环保优化比选。(5)施工单位①作为具体的施工机构,施工单位行为直接关系到能否将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施工单位必须自觉遵守和维护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教育好施工人员爱护施工路段周围的一草一木。在施工前对施工平面图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以尽量少占农田、绿地为原则,施工中严格按设计的取土坑规定取土,严禁乱挖乱弃,做到文明施工,规范施工,按设计施工。②施工单位应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工程施工区控制在工程征用的土地范围内,在工程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小和有效控制对施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③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废弃土石方的临时堆放,并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大量动土和开挖工程,有效减小区域水土流失,从而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④强化施工迹地整治与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建工作。5.2.2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施工进场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工地及周边地区,设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科普性宣传牌,包括生态保护的科普知识、相关法规、拟建公路拟采用的生态保护措施及意义等。此外,为了加强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实施力度,建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制订相应环境保护奖惩制度,明确环保职责,提高施工主体的环保主人翁责任感。(2)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①施工中尽量少破坏天然地表和森林植被,禁止在施工区范围外乱砍滥伐,任意破坏森林植被,确定林地征用范围后,应该聘请当地林业管理站的技术人员,进一步识别征地范围内的保护植物并标记。在砍伐树木时,对标记的保护植物应尽可能移栽至不受影响的位置。如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古树名木,应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以外两米范围设立临时围栏,围栏内禁止所有施工活动。②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先与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协调有关施工场地、施工临时便道、三场等问题,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周围的土壤和林地的破坏。③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④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弃渣场进行弃渣作业,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乱排,更不允许排入河中。弃渣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⑤如需搭建临时建筑,应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⑥公路穿越林区路段,施工单位应加强防火知识教育,防止人为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⑦占用农田的路基施工前,应将占用农田的表土层(约30cm厚,即土壤耕作层)剥离,并在临时用地范围内适当位置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雨淋造成养分流失,以便用于后期的绿化和土地复垦。⑧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3)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①建议施工单位与林业部分配合在施工营地内张贴项目区野生保护动物宣传画及材料,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植被和猎捕野生保护动物。②路基清表作业过程,对发现的保护类野生植物应立即报地方林业主管部门,采取移植等保护措施。(4)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①桥梁构件预制场、灰土拌和场、沥青搅拌站和建材堆放场等临时用地应尽量少占耕地,严格控制占用水田,并尽可能地布设在公路用地范围内。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②施工营地应尽可能地租用当地民房或公共房屋,或布设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以减少临时性用地。③施工营地、料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应选择空旷、地表植被稀少的地段。临时用地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土地原来的功能。④弃渣场应尽量选择荒地、沟坳地带,并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⑤除部分施工便道留给地方作为农用便道外,其余施工便道也应尽可能复垦为耕地,或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工作。⑥应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其面积不应大于设计给定的面积,禁止随意的超标占地。(5)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①合理规划,做好土石方的纵向调运,减少耕地占用。②施工便道临时占地应尽量利用原有乡村道路;施工营地占地,租用民宅空地或项目拆迁房屋等做施工临时用房,减少临时占地数量。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和恢复植被。③根据1998年国务院令第257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占用单位应负责开垦与拟建公路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或按照云南省的规定缴纳耕地的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如果建设单位没有能力开垦符合要求的等量的耕地,则建设单位需缴纳占用基本农田的土地开垦费。④在公路施工建设期尽可能缩短临时性占用耕地的时间,施工结束后及时退出占地还作农田。⑤建设单位应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推在一边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5.2.3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拟建公路处于怒江流域,公路沿线水体主要涉及怒江、莽林小河、腊勐小河、干水沟、太平河、淘金河、黑水河。跨越河流的桥梁桥面污水及沿河污水若直接排入河中,会对水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应采取临时沉淀池处理,设置简易过滤装置沉沙池,施工废水经过滤后排入沉淀池处理。沉淀污泥运至弃渣场,上层清水回收利用。(1)建材堆场、拌和站和预制场施工废水、废弃物处置措施建材堆场、拌和站和预制场等施工场地应远离地表水体,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需经施工现场的明沟、沉砂池初步处理,不得直接排入临近的地表水体。废弃物严禁倾倒或抛入水体,也不得随意堆放在水体旁,应及时清运,以减小对跨越水体的影响。拌合场、预制场的施工废水经沉砂池处理后回用或用于施工场地路面的泼洒降尘,沉淀运至弃渣场。(2)沿河(水库)路段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拟建公路部分路段沿河布设,为了不致造成路基开挖时产生的废弃土石方以及施工泥浆等顺山坡或路基下滑至近河一侧的林地、耕地或者直接进入河流,毁坏临河植被,甚至污染水体,破坏临河生态环境和污染河流水质,除了采取本项目水土保持报告书中明确的工程防护措施外,在临河路段必须严格采取如下措施:①路线位于山坡的沿河路段,路基开挖前先在路基边缘设置边沟,边沟外侧布设编织土袋进行拦挡,防止施工泥浆、废渣等在施工过程中散落到临河山坡上或进入水体。根据《水保报告》,施工过程中比较靠近河流一侧,在其公路下方的一侧设置土袋拦挡设施及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拦挡措施。路基形成后,近河一侧为林地的,在路基边缘植草护坡,再结合线位下方的乔木、灌木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绿化。②路线位于河滩地的沿河路段,施工时严禁在路线两侧设置弃土场,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污水直接进入水体,禁止随意丢弃废渣,施工结束后集中清理施工废弃物,路基形成后在路线两侧选用当地具有较好水土保持效果的树种进行绿化。③采取建挡渣墙、截水沟,整平、削坡、植草护坡、植树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项目在施工时考虑用塑料薄膜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表土堆积地、堆料场、预制场等进行覆盖,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在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设施。采取这些措施后将大大的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且设置的沉淀池对含泥污水也有一个沉淀作用,在强降雨条件下所产生的面源流失量也较小,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只要严格按照水保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先拦后弃,就可以避免土石方进入沿线河流,使其淤塞而改变其流态。拆迁建筑物的建筑垃圾部分用于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剩余部分运往弃渣场处理。④针对降雨条件下路基开挖产生的弃土(渣)产生的面源流失、砼拌和及砂石料清洗废水:项目施工期间,裸露的开挖及填筑边坡较多,在当地强降雨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而进入周围水体,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淤塞河流及掩埋农田。所以在施工期间要注意对这些裸露边坡的防护。因此各施工单位应树立全局观念,作好协调工作,路基土石方严格按设计进行,严禁任意取弃。施工中需在靠河一侧设置临时拦挡设施,完善排水设施,在路基开挖中,严禁放大炮,而采用松动爆破和机械开挖,以免土石滚入河流水体中,作好工程和复垦工作,先拦后堆,特别是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相应的拦截措施,雨季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农作物秸杆或塑料薄膜覆盖未完成的边坡等),施工完成及时绿化恢复,就会减小对评价区水环境的影响。(3)跨河桥梁路段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对跨越河流的桥梁(K10+000处跨越施甸河小支流、K20+800处跨越太平河小支流、K21+700处跨越太平河、K68+400处跨越怒江小支流、K94+800、K95+500处跨越黑水河、K99+410跨越淘金河)施工中,应严格按交通部有关规范处理弃渣,禁止将弃渣、泥浆直接排入河水中,而污染地表水,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①针对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的含油废水:目前桥梁施工中,仅只是可能在桩基施工时机械油污可能随雨水冲刷或泄漏后进入水体,因此建议桥梁施工时设置临时蒸发池,废油污水全部进入临时蒸发池,待施工结果后,把剩余的油污混蚀物全部运至弃渣场内堆存。采取措施后,施工含油废水对水体不会造成影响。同时注意残油、废油的回收。为保护公路跨越河流的环境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设计及规范规定,桥梁施工应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以避免桩基的水下施工;同时尽量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使泥浆循环使用,减少泥浆排放量。在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采用围堰施工工艺,将开挖物质运出河区至指定的弃土场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运送存放过程必须有环保人员监督,不允许随意丢弃弃渣,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渣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泥浆和钻渣不得随意倾倒在河流中,在施工过程中用取渣筒或泥浆泵将泥浆泵至设在岸上的泥浆池中沉淀,泥浆经自然沉淀后用泥浆车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置。钻渣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沉淀后的水体可用于混凝土拌和用水或农耕用水。②针对桥墩施工的水环境影响分析全线新建桥梁13座(详见工程分析),跨越的河流有施甸河小支流、太平河、太平河小支流、怒江小支流、黑水河、淘金河等;跨越淘金河的桥梁涉及水中墩。跨河小桥都为板桥,中桥为T梁,桥墩为桩柱式桥墩。在桥梁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桥墩桩基将挖出大量废渣、岩浆和淤泥,如果将这些废渣、岩浆和淤泥直接排入水体,将会造成水体的堵塞、淤塞,使水体总悬浮物固体(SS)、总溶解性固体(DS)增加,水体的浊度增加。特别是对于水体规模较小的淘金河,严重的可能造成水体断流或水体消失。为保护公路跨越河流的环境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设计及规范规定,桥梁施工应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以避免桩基的水下施工;同时尽量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使泥浆循环使用,减少泥浆排放量。在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采用围堰施工工艺,将开挖物质运出河区至指定的弃土场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运送存放过程必须有环保人员监督,不允许随意丢弃弃渣,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渣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泥浆和钻渣不得随意倾倒在河流中,在施工过程中用取渣筒或泥浆泵将泥浆泵至设在岸上的泥浆池中沉淀,泥浆经自然沉淀后用泥浆车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置。钻渣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沉淀后的水体可用于混凝土拌和用水或农耕用水。③针对降雨条件下路基开挖产生的弃土(渣)产生的面源流失、砼拌和及砂石料清洗废水施工期混凝土拌和将产生少量含SS的废水,如果直接排放将会影响受纳水体水质,特别是在桥梁两侧进行施工时,对跨越水体产生直接影响。建议采取临时沉淀池处理,在沉淀池前设置简易过滤装置沉沙池,施工废水经过滤后排入沉淀池处理。初步估计,20处临时施工场地各设一座,共20座;7处施工营地各设一座,共7座;新建桥梁13座,桥梁两端各设置一座,共26座。因此共需设53座临时沉淀池。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沉淀污泥运至弃渣场,上层清水回收利用。④施工期施工场地、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禁止排入八〇八水库、黑水河、淘金河等二类水体。由于施工场地、营地的生活污水做到一级排放有很大难度,回用困难,在拟建公路K90+400~K91+000八〇八水库汇水区域路段、K94+800及K95+500跨越黑水河路段、K99+410跨越淘金河路段,设置化粪池处理,粪便用于肥田,餐饮洗涤污水收集在化粪池中处理。化粪池委托沿线村民定期进行清掏,施工结束后将化粪池覆土掩埋,确保生活污水不排入上述三个二类水体中;在其余路段的施工场地和施工营地,其生活污水应设置化粪池处理后达标排放。共需设置化粪池27个,处理规模约8.0m3/d。5.2.4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并注意洒水降尘,对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必须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洒水时间主要在无雨的天气,共配备4辆洒水车,一般上午下午各2次,但在干燥炎热的夏季或大风天气,应适当增加洒水次数;(2)建议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即拌和机具有密封除尘装置,沥青的融化、搅拌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作业。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和灰土拌和站应设置在开阔的地方,距环境空气敏感点常年主导下风向300m以外,根据对本工程设计的20处临时施工场地和7座施工营地进行分析,11#施工场地距离下腊勐村较近,距离居民点侧风向约100m,因此不适应作为沥青熬制及拌合场,可作为材料堆放场、预制场等,禁止沥青熬制及拌合作业;16#施工场地靠近八〇八村居民集中区域,应禁止作为沥青熬制及拌合场。(3)水泥、砂和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使用、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全部过程中时,应采取防风遮盖措施,注意运输时必须压实,填装高度禁止超过车斗防护栏,散装水泥运输采用水泥槽罐车,避免洒落引起二次扬尘;(4)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堆场,应合理安排堆垛位置,选在附近敏感目标下风向200m外;并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拦,必要时在堆垛表面掺和外加剂或喷洒润滑剂使材料稳定,减少起尘量,并采取加盖蓬布等表面抑尘措施;(5)加强施工管理,提倡文明施工、集中施工、快速施工。施工路基土石方开挖,筑路材料的拌和、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产生尘土飞扬、烟气四溢,使空气质量受到影响,造成对村庄、农田和居民的危害。在旱季施工时,施工场地采取定时洒水;运送土石料加盖篷布;沥青搅拌与配料场设在远离居民点的背风场所,边施工边绿化或采用薄膜封闭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扬尘及有害气体的排放降到最低。5.2.5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2)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距辐射高强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保护耳塞或头盔等劳保措施外,还应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3)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据调查,施工现场噪声有时超出4类噪声标准,一般可采取施工方法变动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4)对距居民区48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00~06:00)停止施工。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在施工便道200m内有成片的居民时,夜间应禁止在该便道上运输建筑材料。(5)在靠近学校路段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强噪声机械施工作业时间应和校方商定,尽量不在学校考试时间施工。(6)在居民点、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点路段应尽量避免高噪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5.2.6施工期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建议与要求为作好本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建议由建设单位与沿线涉及拆迁的乡、镇政府组成本工程的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负责承担本工程的征地、拆迁安置的具体事项。主要抓好、落实好以下工作:①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要参照国家或云南省相关规定的补助标准,并结合当地实际,与拆迁户签订协议,将被征地、拆迁的各项补助费用及时支付给相关乡镇政府。②补助费用一定要专款专用,并按规定及时分到有关村组和个人,要充分发扬民主和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做到合理分配、使用各项补偿费。③合理调配耕地和安置劳力,落实相关政策。④按镇村建设规划,盖好拆迁户住宅等。(2)文物保护措施①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配合文物部门开展沿线文物的勘探工作。本项目位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松山战役旧址的一类建设控制地带,路基开挖等挖掘作业应注意遗产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根据文物调勘结果,需对惠通桥两端老滇缅路入口及保护标志、惠通桥西岸原人工开凿的老虎崖悬崖、大垭口下端路口北侧的原日军汽车修理厂旧址等3处遗址加强保护,确保保存原貌,不能损坏;同时对江东小团山路口、金刚园路口、大山头路口等处的文物保护标志碑和界桩在施工中也应加以保护。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施工过程若发现新的文物古迹,须马上停止土方挖掘工程,并把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文物部门,待文物部门结束文物鉴定工作及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后,挖掘工程才能继续进行。②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要求每个施工单位,一旦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不得擅自处理;如发现可移动文物(包括各时代生活、生产等实物),应当主动上交给国家,不得占为已有。(3)其他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①对因拟建公路建设占用或毁坏的地方道路进行改移或防护处理,并进行路面的恢复及绿化;对毁坏的电力系统,及时采取改移、升高杆塔、设涵跨越或从通道等结构物下通过等措施进行恢复。公路、桥梁跨越、占用当地水利设施时,应考虑到水利设施今后的维修问题,要保持一定距离,便于维修人员工作时有一定的空间。在跨越大小农渠时,建议预先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保证其汇水面积及流速,不影响农田的灌溉格局及行洪能力。②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应有卫生医疗条件保障,应制定完善的卫生监督管理措施系统。③施工现场悬挂施工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工程负责人、施工许可证和投诉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各界和居民监督;施工单位应配备1~2名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境管理。④开工前应对拟作为施工便道使用的地方道路进行技术勘察、加固并注意养护,施工运输车辆应避开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时间,防止交通堵塞和安全事故。施工结束时,将施工过程中损坏的乡村道路、沟渠等应予以修复或支付地方政府一定的补偿费用,以维护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正当利益。⑤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5.2.7景观影响减缓措施拟建公路沿线景观保护目标依次为怒江峡谷地貌、古树名木、干热河谷植被、河滩地植被、其它河流、人工林、农田植被、经济作物、村寨。(1)施工期间通过采取水污染防治措施,拟建公路施工对怒江峡谷地貌影响不大。(2)施工期间临时占地尽量少占用耕地、尽量减少对乔木的砍伐,同时尽量减少对灌草丛的破坏。(3)拟建公路沿线野生动物多为常见的小型兽类、鸟类等,评价区内有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为鸟类,但都很稀少,各种均栖息在建设区周围附近植被较丰富的区域中,由于原有老路的使用的干扰,动物基本不会进入项目评价区内。公路建设可能对其产生惊扰和恐吓,使其迁移,不会造成该物种的死亡和灭绝。对上述种类须注意依法加以保护,避免伤害到从周围地区偶尔进入建设区的各级、各类保护物种。5.2.8固体废物防治措施(1)施工期的废弃土石方在弃渣场进行处置,拆迁建筑物的建筑垃圾部分用于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剩余部分运往弃渣场处理。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土方施工应尽量避开在雨季进行,尤其是避免在3、4、7、8月份降水集中的时期进行土方施工,并在雨季来临前将已开挖回填土方的边坡排水设施处理好。如在雨季施工,应尽量减小施工面坡度,并做到施工料随取、随运、随铺、随压,以减少雨水的冲刷侵蚀。(3)弃渣场首先施工排水设施和挡渣墙。施工开挖前剥离的表土,将其集中堆置处理,对其临时堆料场地采取防护措施。弃渣时应从低处分层堆弃,经压实后再堆弃上一层。弃渣结束后回填表土并恢复植被。路基土石方调运严格按设计进行,按设计要求进行取弃土石方。5.2.9深挖高填路段保护措施深挖路段中K99+240左、K99+500左路段距淘金河较近,直线距离100m。为避免挖方进入水体造成污染,挖方路段施工要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措施,做好“先防护、后施工”,做好边坡的挡拦和维护,保护淘金河水环境。5.3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5.3.1营运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1)公路路基工程结束后,应采取本环评报告及项目“水保方案”中提出的绿化措施,尽快恢复原来的自然植被。(2)绿化树种的选择尽量以乡土物种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灌、草或乔、灌、草搭配。(3)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率。(4)加强对项目区内的生态保护,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法;(5)加强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6)严禁猎杀任何兽类,严禁打鸟、捕鸟和破坏鸟类的生境,严禁捕蛇、捉蛙和破坏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5.3.2营运期水环境保护措施运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来自路面径流水,其次为危险品的运输不可预期的污染事故。(1)路(桥)面径流水污染防治措施①沿河路面当路面变成不透水的沥青混凝土硬质路面时,运输车辆抛洒的少量尘土、油污及运输污物会对路面造成污染,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物SS和石油类具有较高的污染强度。沿河、沿江路面的污水排入排水沟。②跨河桥面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跨河桥梁路面径流如果不采取措施,直接排入这些水体中,对这些水体将造成污染。跨河桥梁桥面径流在项目设计时必须考虑设立桥面污水沉淀池,优化桥梁径流收集设计,将桥面污水引入污水沉淀池处理后排放或回用,沉渣集中收集到指定渣场填埋。本项目在跨越莽林小河、干水沟、腊勐小河、怒江、太平河、黑水河、淘金河等跨河桥梁的雨水径流排至两岸的排水沟,并在泄水口设置隔油、沉淀池,跨越的三类水体处理达一级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跨越二类水体的则将处理出水回用做绿化、扬尘洒水,禁止排放。全线共设置有沉淀池32座,详见表10.3-1。③加强管理。故障车要拖运至修理站修理,禁止在桥梁上自行修理,无法拖运时,由专业人员前往修理同时收集废油;保持路面、桥面清洁,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上的污染物,减缓路面径流冲刷污物的数量;加强对公路截排水设施、沉淀事故池的检查和管养,保证其正常运行。跨河跨水路段应重点管理,要及时修复被毁坏的排水设施,清除事故池内的淤泥,防止公路路面径流直接排入到沿线小流域水体,尽量减小路面径流对河流水质污染的不利影响。(2)危险品运输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在跨河桥梁路段设置“减速慢行、谨慎驾驶”的警示牌。危险品运输车辆应保持安全运输车距,严禁超载、超速。为防止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时车辆或物品掉入河流对河流水质造成污染,建议对本项目跨越水体的大桥桥梁护栏增设防护铁网。拟建公路新建桥梁13座,1座沿用(红旗桥)。根据现场踏勘,红旗桥两端均无水污染防治措施,本次新增。在营运期间,如遇油料外泄进入地面水体造成污染事故,从而污染地下水,此种情况应通过加强运输管理和制订应急措施来排解,达到防治和减缓水污染的目的。以上环保措施应由专业环保工程设计单位结合具体地形、公路排水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设计。5.3.3营运期声环境保护措施(1)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保护措施鉴于噪声预测模式中变量较多,如提供的交通量与实际运营期交通量还存在差别,而且噪声预测模式为经验模式,交通噪声预测与实际监测有一定的误差等原因,本环评主要针对近中期预测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点采取措施。拟建项目中期环境噪声预测值超过标准3dB以上的敏感目标,确定采取声环境保护措施;中期超标3dB及以下的,采取跟踪监测的方式,结合跟踪监测的结果来确定是否采取措施。对于近中期预测超标的敏感目标拟采取的声环境保护措施:①中期超标3dB以上的:6处,平场子村、莽林小学、等子村、一丘田、松山旅游小镇、大垭口村。Ⅰ.对于平场子村、等子村、一丘田和大垭口村而言,拟建线路为需要经常出行的居住区域,修建声屏障会影响两侧居民的出行,且受影响农户居住相对分散,修建声屏障不具可操作性;隔声窗降噪效果明显,在窗户全部关闭不通风的情况下,平均隔声量为43dB;在通风状态下,平均隔声量为27—32dB,完全能满足上述敏感点目标噪声防护的要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同时结合各建筑物的外部条件,本环评最终选择隔声窗作为这4个敏感点的降噪措施。上述工程措施,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声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和施工。实施隔声窗措施后,上述敏感均能达标。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Ⅱ.对于莽林小学,该学校为中期夜间超标3.09dB。莽林小学共13个班380名学生,受噪声影响的主要为侧向公路的2幢3层教学楼。但莽林小学无晚自习,无住校生,值班教师宿舍不在这2幢教学楼范围;且中期昼间超标为2.69dB,考虑到预测误差,莽林小学可暂时不采取降噪措施,采取跟踪监测,依据运营期的监测结果来确定是否采取降噪措施。Ⅲ.对于规划在建的松山旅游小镇,则应将第一排住宅楼建设在本公路交通噪声防护距离(即线路中心线两侧27m)之外。②中期超标3dB及以下的:7处,七〇七街道、椅子山村、李山村、下腊勐、松山村、大垭口新建小学、八〇八村。鉴于噪声预测模式计算得到的结果难免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拟建公路各敏感点近中期应进行声环境质量跟踪监测(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承担),根据监测结果,对于监测超标的敏感点,要求采取隔声措施,本报告未提出需要采取隔声措施的敏感点,但实际监测中有超标现象的,也必须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对于实际监测不超标的敏感点,可以不采取隔声措施。同时,按本报告估算的隔声措施投资进行资金预留,以保证运营期超标敏感点实施隔声措施的经费。(2)工程管理措施加强机动车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的交通管理要求,在通过人口密度较大的腊勐乡政府、大垭口村以及水长中学、莽林小学、大垭口小学、大垭口新建小学、八〇八小学、大坝村完小等8处附近设置禁鸣标志2块,共16块。同时注意维持路面平整度,避免路况不佳引起的噪声。(3)规划布局要求拟建公路营运期间,若沿线水长乡、太平镇进行城镇总体规划,经过本公路时,本报告建议在K0+000~K2+500段道路中心线两侧76m范围内,K2+500~K82+000段道路中心线两侧27m范围内以及K82+000~K105+000道路中心线两侧28m范围内,不宜规划和建设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居住区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尽量布置仓储、工厂、绿化等对声环境不敏感的建筑,防止交通噪声。对于规划在建的松山旅游小镇、大垭口新建小学应将第一排住宅楼建设在上述噪声防护距离之外。对于已有城镇规划的腊勐乡、镇安镇则在项目建设时,考虑环评提出的噪声防护距离。对于临路第一排不可避免要修建住宅楼时,避免卧室一面朝向公路,居民住宅在面向公路一侧设计作为厨房、卫生间等非居住用房。同时,在路边新建住宅、学校、医院时必须加强自身防护,对其临路一侧采取隔声措施(如隔声窗等),选用隔声性能良好的优质环保建材。商品房出售时告知住户存在的交通噪声、废气影响问题等,减轻对居民的影响及避免产生污染纠纷。5.3.4营运期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1)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这样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2)建议规划部门在制定和审批城镇建设规划时,对在公路附近建设住宅、学校等加以限制。(3)建议实施上路车辆的达标管理制度,对于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允许其上路。另外,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燃料的改进,也将会有助于降低公路汽车尾气的影响。5.3.5营运期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拟建公路的管理机构应做好交通运输安全预防和宣传工作,确保公路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使公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消除公路主体工程运营对沿线人民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3)加强公路主体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通道工程畅通,以提供人民的出行方便、工作方便。(4)由于拟建公路的建成通车将对工程沿线地价产生增值影响,必将导致沿线产业格局的改变,工商用地、交通用地等非农业用地将有所增加,为避免过多地丧失宝贵的耕地资源,土地管理部门加强对公路沿线各种建设用地的审批和管理。(5)为保证沿线城镇建设规划与拟建公路相协调,建议主管部门加强路侧用地的规划工作,尤其是腊勐乡,严格审批沿线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建筑风格。5.3.6景观减缓措施公路修建运行后,随着水保措施的实施,公路两旁、弃渣场等种树、植草、栽花,在沿线形成一条绿色风景线,营运期间应注意水保措施的维护。5.4危险品运输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公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严格执行交通部颁发的标准JT3130-88《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范》的有关危险品运输的规定。同时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危险品运输事故防范预案。(1)强化有关危险品运输法规的教育和培训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和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危险品运输安全技术规定和操作规程,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相关法规主要有:①国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②JT3130-88《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品管理条例》;④云南省政府发布的有关公路运输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办法等。(2)加强区域内危险品运输管理①由地方交通局建立本地区危险货物运输调度和货运代理网络;②对货物代理和承运单位实行资格认证;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0环保措施③危险货物运输实行“准运证”、“驾驶证”和“押运员”制度,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车辆要使用统一的专用标志,实行定点检测制度;④在危险品运输中,司乘人员应严禁吸烟,停车时不准靠近明火和高温场所。驾驶员在运输途中必须集中精力,要注意观察路标,中途不得随意停车等。(3)重要路段设置警示牌:在线路沿线户数大于30户的村庄或学校如:大垭口村、腊勐乡、莽林小学、腊勐小学、大垭口小学、八〇八小学、八〇八村等居民点路段以及沿河50m范围内的路段设置“减速慢行、谨慎驾驶”的警示牌(详见表10.4-1,沿河路段警示牌列入营运期水环境保护措施中),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4)发生危险品运输污染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①应通知下游河流沿岸群众停止使用河水,确保人畜安全。②若在运输途中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时,驾驶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货物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救急措施,及时疏散车辆到安全距离并进行灭火处置,防止事故扩大。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当地道路运政机关和有关部门(风险预防机构、公安、消防、安全和环保)报告,共同采取措施,清除危害。③当发生石油产品运输事故时,应及时通知公安、消防或环保部门并配合当地消防部门进行防滑、清洗及防火处置,同时对泄漏的石油进行回收处置.对流入水体的油污应及时采样分析,并及时用围油栏等回收后进行安全处置。④当发生杀虫剂、灭菌剂、除草剂等农药运输事故时,应及时通知当地公安、环保部门,并对洒落的粉状或泄漏的液体农药进行回收及无害化处置,并对污染农田进行排灌补救或施肥补救,对污染路面进行排灌补救或施肥补救,对污染路面进行清洗。⑤对现场的危险品必须清理完毕,危险品用中文标明,运送至安全库房,进行妥善保管。③对难以清理的危险品残余物,用消毒剂进行清洗喷洒,把残留物酌毒性降低到最低限度。④污染事故一旦发生,监测人员必须快速出击、赶赴现场,现场判断出污染事故影响波及的范围及程度,在事故现场清理回收与化学处理过程中,应随时出具数据,以判断污染物的控制情况。同时,对污染现场和下游河流段进行较长时间动态监测。以上措施,应当即报告沿线乡政府、乡公安局及县政府,将措施落实到各有关部门负责。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1环境监测与监理6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和环境监测监理计划6.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管理计划见表6.1-1。表6.1-1公路环境管理计划表潜在的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实施机构负责机构计划和设计阶段1、降低排洪能力2、道路用地内居民的迁移和安置3、损失土地资源4、丧失环境美5、阻断从家到农田的路等,增加行走时间6、明或暗的排水沟集中流水对低于路基的土壤形成侵蚀7、公路径流的污染1、精心设计2、制定并执行公正和适当的安置计划,给予补偿3、设计时尽量少占地(基本农田)4、精心设计使之与地形(景观)相融合5、提供位置和数量恰当的通道6、增加排水口的数量,设置好排水口7、设置完善的径流收集系统和事故池8、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取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设计单位地方政府1、云南省交通运输厅2、地州环境保护部门3、施甸县交通局、龙陵县交通局施工期1、受施工场所侵蚀和新的道路的切面及废弃垃圾影响,使河流的沉积物增加2、在设备工场所和沥青搅拌站所产生的油、机油、燃料及油漆对土壤及水的污染3、砼沥青搅拌站、砂石料场等的大气污染4、施工现场粉尘,噪声和大气污染5、路面开挖、桥梁施工造成水体污染6、施工中发现未勘测的地下文物7、由于筑堤和填方产生的地形破碎8、干扰沿线公路设施(电力、通讯等)9、施工时影响现有公路行车条件1、使用覆盖物或纤维保护敏感的表面,尽快种植可靠的植物2、收集润滑剂,通过良好的操作避免意外洒落3、安装并开通空气污染控制装置,恰当选择场所4、临时道路定期洒水,在设备上安装消声器并即使维护5、加强水土保持,采取围堰、河流改道等施工方式6、停止施工,通知文物保护管理部门7、通过设计使之与地形(景观)相融,重新修理破碎地表8、与有关部门签定协议,先通后拆,尽量减少影响9、在可能的交通冲突点加强交通管理承包商1、云南省交通运输厅2、地州环境保护部门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1环境监测与监理10、固体废弃物11、产生临时的病菌体(蚊子)繁殖栖息地,如向阳的死水池12、大量取土对土地产生的影响13、施工影响公路沿线景观10、加强环境管理,固体废弃物及时运至就近渣场堆放11、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产生病菌体滋生地12、表土推开集中堆放,施工后尽快平整土地,表土复原,尽量缩短临时用地占用时间13、优化线形,禁止超计划用地,禁止占用敏感区土地,加强边坡生态绿化防护和景观功能设计营运期1、车辆运营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2、不断的水土流失3、公路径流的污染4、路边杂乱无章5、伴随车辆交通和运输产生的危险品污染风险事故6、交通量增加,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1、采取防噪措施,控制上路车辆的技术状况,减少大气污染,增强公共运输和交通管理能力2、精心养护、绿化和加防护工程3、使用污水处理设施4、加强道路养护5、制定和执行危险品污染风险事故急处理预案,设立必要的机构和管理程序,遏制意外事故产生的损害6、协助主管部门,加强对保护区路段的监管,设立警示标志牌提醒司乘人员不要对保护区造成破坏施甸县龙陵县交通局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为了切实减轻环境影响,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计划,在项目运作的各个阶段,应执行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1)设计阶段:设计部门应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在施工设计中,并写入招标文件;建设单位环境保护部门应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工程设计方案负责审查。(2)招标阶段:承包商在投标中应有环境保护的内容,中标后的合同中应有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的条款。(3)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在施工开始后应配专职人员,按设计文件要求,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监督;工程监理机构也应将环境的监理纳入到工程监理计划中。(4)营运阶段:公路管养机构成立专职的环境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落实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6.2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由建设单位成立的环境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施工期噪声监测工作可由环境监理工程师承担,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指挥部为其配备声级计;其余监测工作应委托当地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承担。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与监测部门签定有关施工期的合同,在公路交付使用前与监测部门签定有关运营期的监测合同。施工期的环境监测计划见表11.2-1,试营运期的环境监测计划见表11.2-2。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1环境监测与监理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1环境监测与监理表6.2-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内容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时间实施机构地表水K51+200跨怒江处pH、CODcr、BOD5、悬浮物、石油类施工高峰期,2次/年,每次3天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K94+000八〇八水库大气环境大垭口小学NO2、CO、TSP、PM10施工高峰期,1次/年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噪声水长中学、莽林小学、大垭口小学、八〇八小学、大坝村完小、腊勐乡政府LAeq施工高峰期,2次/年,每次1天,昼夜各1次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92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2环境损益分析表6.2-2试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内容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时间实施机构噪声平场子村、七〇七街道、椅子山村、李山村、莽林小学、等子村、一丘田、下腊勐、松山村、大垭口村、八〇八村LAeq试运营期,2次/年·处;每次2天,每天昼夜各1次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6.3环境监理计划环境监理包括工程环境监理和环境保护工程监理。(1)工程环境监理主要是监理公路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如污水、废气、噪声等的排放应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2)环境保护工程监理主要是对为了保护环境而建设的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监理,包括污水处理设施、防治噪声措施、绿化工程、弃渣场和临时用地的边坡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等。(3)监理重点公路项目环境监理的重点为:工程环境监理中的弃土场、桥涵工程、隧道工程、路基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理(包括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监理中的防治噪声污染工程和防治水污染工程的监理。98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2环境损益分析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包括对项目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交通运输环境等多方面的分析与评述。本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着重论述拟建公路工程建成投入营运后的综合效益,并对该项目的环保投资费用做出初步估算。7.1拟建公路的国民经济效益根据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国民经济评价成果,拟建公路的国民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评价期经济净现值53.31亿元,经济内部收益率达到12.39%(>8%社会折现率),投资回收期为15.6年。说明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效益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7.2拟建公路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2.1环境经济效益分析(1)社会经济效益简析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作为基础设施,本身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如建材业、筑路机械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内需、启动市场、增加就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拟建公路各特征年的缩短里程效益、晋级效益和节约时间效益参见表11.2-1。表12.2-1拟建公路各预测特征年的各种效益预测值预测年缩短里程效益(万元)晋级效益(万元)节约时间效益(万元)合计2014年24484645570892017年32776216494972027年7665145422022227(2)节约能源效益分析98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2环境损益分析项目建成后的油耗节约效益的计算将采用“有无比较法”,本项目的燃油节约主要包括:由于提高公路等级,使汽车提高行车速度,道路上的车辆油耗减少;由于增加通道,使相关道路减少拥挤,汽车行驶速度提高,相关道路上的车辆油耗减少;本项目实施后,吸引部分其它公路上的交通量,缩短里程而节约的油耗。燃油的节约必将降低交通类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缓解区域的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3)改善路网交通条件,减少项目影响区村镇敏感点的交通噪声污染由于路网不畅、公路等级低和低等级公路街道化严重等原因,项目直接影响区的声环境同机动车尾气排放一样日益恶化,近年来由于交通噪声污染上访案例逐年增加。拟建公路投入运营后,原有低等级公路上的交通量将被诱增到拟建公路上来,原有道路的交通状况也随之改善,从而使沿线城镇的声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一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很难量化。7.2.2环境影响损失分析(1)生态影响损失分析拟建公路工程建设征用了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造成了环境资源的损失。进而,被征用的这些环境资源由于工程的破坏必然失去其生态功能,损失其生态价值。①环境资源的损失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建设环境资源的损失主要是沿线土地的占用和植被的破坏。根据本工程工可文件,工程永久性占用土地278.33hm2,其中坡耕地18.54hm2、水田9hm2,林地48.86hm2。拟建公路的建设将直接造成这些土地资源及植被的长时间损失(施工期1年,营运期15年,共16年)。见表12.2-2。表12.2-2拟建公路建设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估算行政区划永久占用农用地数量(hm2)平均产值(元/hm2)年限(年)项目占用造成的损失(万元)龙陵县44.334480161734.41施甸县78.935257163547.06合计123.26——5281.47注:资料来源于当地区县统计年鉴。②生态价值损失分析98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2环境损益分析对于生态价值,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理论及计算方法。也有不少专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比如说林地的生态价值(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公益效益两大方面:经济效益即木材生产效益,公益效益主要包括森林的水源涵养效益、固土保肥效益、森林改良土壤效益、森林净化大气效益、森林景观效益等。另外公路施工噪声、扬尘、水土流失及营运后的交通噪声、汽车尾气、污水排放等造成沿线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果把这些无形的生态价值用经济学方法进行量化,其数值之大往往是人们不能够接受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舒适性服务的需求,即对环境价值的重视程度就会迅速提高,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也会日益显现和积累。7.2.3环境影响损益分析另外,对受本项工程有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采用补偿法、专家打分法等分析方法对拟建公路的环境损益进行了定性分析,其结果见表12.2-3。表12.2-3拟建公路环境影响的经济效益分析表序号环境要素影响、措施及投资效益备注1环境空气声环境拟建公路沿线声、气环境质量下降(-3)城镇及现有公路两侧声、气环境好转(+2)-1按影响程度由小到大分别打1、2、3分;“+”正效益;“-”负效益2水质影响较小-13人群健康无显著不利影响,交通方便有利于就医+14动物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基本上无影响05植物不占用成片林地,无显著的不利影响,各种绿化工程,增加植被覆盖度+16旅游资源无显著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资源开发+2按影响程度由小到大分别打1、2、3分;“+”正效益;“-”负效益7矿产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28农业占地影响农业生产,但加速地区间的物流交换-19城镇规划与沿线乡镇总体规划、路网规划等相协调+210景观绿化美化增加环保投资,改善沿线环境质量+211水土保持无显著的不利影响,但增加防护、排水工程及环保措施-112拆迁安置拆迁货币补偿-113土地价值基本无影响014直接社会效益缩短里程、节约时间、降低运输成本、降低油耗、提高安全性等5种效益+315间接社会效益体现社会共同进步、公平原则,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环境意识+316环保措施增加工程投资-1合计正效益:(+16);负效益:(-6);正效益/负效益=2.7+10环境损益分析结果表明,拟建公路环境正效益分别是负效益的2.7倍,说明拟建公路所产生的环境经济的正效益占主导地位。从环保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可行的。7.3环境工程投资估算及其效益分析7.3.1环保措施一次性投资估算根据工程中已具有的环保措施及本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估算本项目所需环境保护投资见表12.3-1。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环保投资估算为4407.44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5.87%。98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2环境损益分析表12.3-1拟建公路环保投资估算表序号投资项目(工程措施)单位数量投资(万元)备注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声环境污染治理1.1声屏障———1.2隔声窗户59户29.51.3禁鸣标志块161.61.3噪声治理措施费用小计——31.12.环境空气污染治理2.1施工期降尘措施洒水车台2—主体工程投资已计列,本报告不重复计列。旱季洒水费用月67.211月~次年4月,洒水费用为200元/台•天,2台车2.2运营期洒水车台11010万元/台2.3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费用小计——17.23.地表水污染环境治理3.1中小桥梁沉砂池座2626设置于跨越水体附近,1万元/处3.2施工期场地、营地沉砂池座2727设置于施工场地周围,1万元/处3.3施工场地、营地临时化粪池处2727设置于跨河桥梁施工营地,1万/处,其他租用民房3.2水污染治理部分小计——80.04.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风险防范4.1跨河、沿河路段风险事故池处3232.01万元/处4.2跨河、沿河路段警示标志牌块3618.00.5万元/块4.3居民集中区警示标志牌块2010.00.5万元/块4.4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风险防范部分小计——60.05环境污染治理部分合计——188.3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1.水土保持措施——4011.54含主体工程已计列水土保持投资和新增水土保持投资。2.野生动物和森林防火宣传处88.0包括宣传牌和标志牌,每处2块,0.5万元/块3.本部分小计——4019.54三.环境管理投资1.环境监测费用年19.6项目环境监测计划2.工程环境监理费用年230工程环境监理计划3.人员培训次210.0按5万元/次4.本部分小计——49.6序号投资项目(工程措施)单位数量投资(万元)备注四环保咨询、设计费用1.环境影响评价——40.0按云南省已建项目类比估算2.环保工程设计——50.03.竣工环保验收调查——60.04.本部分小计——150.0五总计4407.4498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2环境损益分析7.3.2环保投资的效益分析(1)直接效益拟建公路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辐射会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给项目沿线区域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采取操作性强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后,每年所挽回的经济损失,亦即环保投资的直接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很难用具体货币形式来衡量。只能对若不采取措施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对沿线人体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济损失作粗略计算或定性分析用以反馈环保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2)间接效益在实施有效的环保措施后,会产生以下的间接效益:保证沿线学校教学秩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维持居民的环境心理健康和减轻居民的烦躁情绪,减少社会不稳定的诱发因素等。所有这些间接效益在目前很难用货币形式来度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应是环保投资所获取的社会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98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公众参与8.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项必要程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不仅是尊重公众的权利,也是减少可能产生的不利于项目建设的问题出现,有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必将对沿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公众参与,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沿线居民对本工程建设的基本态度;2.了解沿线居民对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与重视程度;3.了解沿线居民对本项目营运期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与重视程度;4.了解沿线居民对本项目征地、拆迁政策的了解情况;5.将调查结果反馈到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供设计、施工及营运期予以考虑采纳或妥善解决。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影响到当地各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对当地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工程的公众参与是评价单位与当地社会团体以及受项目直接影响的居民的双向交流,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可以让当地社会团体和公众了解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的情况和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并充分征询工程沿线地区各方面、各阶层对工程建设的意见。本工程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公众的看法和意见,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工作,使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以上工作,使本公路改造工程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8.2公众参与的主体从社会学角度讲,“公众参与”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参与社会活动。本次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主体包括道路所属辖区各级政府部门、沿线企事业单位、居民、相关的专家学者等。(1)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当地政府是最直接的公众代表,沿线社会团体代表着团体内绝大多数团体成员行使真实意愿的表达,因此,保山市施甸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离不开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参与和支持;(2)专业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在保山市施甸七o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时,邀请地方政府代表、专家和学者参加审查,会后形成专家评审意见,提供政府部门做决策依据。各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学者在某种意义上即为高层次的公众。(3)受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个人个人主要为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施甸县水长乡、太平镇、由旺镇、龙陵县腊勐乡、镇安镇五个乡镇的居民,调查时尽可能兼顾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行业和不同生活水平的人群。8.3公众参与的调查范围、内容和方法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方式有发布公告和问卷调查两种。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分为两个部分:工程征地涉及到的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部分、个人部分。工程征地涉及到的相关政府和社会团体调查主要针对道路沿线周边的各个企业、事业单位等,共有42家单位参与了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内容着重了解各社会团体对拟建道路的建设所持的态度;道路修建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个人调查主要针对拟建道路沿线各单位职工、当地居民等受影响群体。调查内容为着重了解居民对工程的了解情况及项目区环境现状的认识、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听取各方对本工程的要求与建议,以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来制定环境保护对策。8.4调查情况建设单位于2013年6月底向公众发放了公众参与调查表。本次公众参与共向社会发放了42份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调查表,返回有效问卷42份,回收率100%;发放了100份个人部分调查表,返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100%。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参与本次公众调查团体部分的部门有改造道路沿线的施甸县的施甸县人民政府、施甸县发展与改革局、施甸县环境保护局、施甸县水务局、施甸县国土资源局、施甸县文广局、施甸县林业局、太平镇人民政府、由望镇人民政府、由望镇躲安村委会、莽林村村委会、大坪子村村委会、等子村委会、椅子山村村委会、池理村委会、李山村村委会、太平镇莽林小学、水长工业园区,以及龙陵县的龙陵县人民政府、腊勐乡人民政府、镇安镇人民政府、龙陵县农业局、龙陵县水务局、龙陵县国土资源局、龙陵县林业局、龙陵县环保局、腊勐乡派出所、腊勐乡卫生院、腊勐乡中心学校、腊勐中学、八〇八完全小学、腊勐小学、大坝村完全小学、松山小学、大垭口小学、腊勐乡林业服务中心、腊勐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腊勐乡腊勐社区、大垭口社区、八〇八社区村委会、松山村村委会、大坝村村委会等。而参与个人调查的主要是道路沿线周边的居民、公务员、教师等,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个人。本次公众参与个人部分基本情况见表8.4-1。表8.4-1公众参与个人部分基本情况统计表项目男女人数(人)8020比例(%)8020名族汉族彝族佤族人数(人)9721比例(%)9721学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大学以上人数(人)74829160比例(%)74829160职业公务人员工人农民教师科技人员医生人数(人)152601292比例(%)152601292家庭年收入(万)≤0.50.5-11-33-5≥5人数(人)182235332比例(%)182235332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4.1公示信息第一次公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规定,拟建公路建设单位于2013年6月10日在沿线政府、学校以及村委会的宣传栏以张贴公告的形式进行了公示,并将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相关信息在云南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上(http://gcjsxxgk.yn.gov.cn/)进行了第一次信息公示公告。图8.4-1公示活动部分现场照片云南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公告情况见下图。图8.4-2第一次网上公示照片到目前为止,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未收到电话、信件等反馈信息和意见。8.4.2问卷调查结果(1)公众参与个人部分意见一览表表5.4-2公众参与个人部分意见一览表问题答案人数(人)比例(%)(1)有利9797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您认为本公路建设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2)不利33(2)不清楚002、您认为修建该公路对家庭经济收入、生计方式的影响?(1)有利影响6464(2)不利影响但可接受1818(3)无影响18183、本公路沿线区域环境质量如何?(1)良好7676(2)一般2121(3)较差334、根据您的认识,该公路建设影响环境的哪些要素?(1)水环境1613.7(2)大气环境1815.4(3)生态破坏4437.6(4)噪声污染3025.6(5)社会环境97.75、根据您的认识,该公路在建设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有?(1)机械噪声3426.3(2)施工扬尘6953.5(3)施工废水97(4)施工营地118.5(5)其他64.76、根据您掌握的情况,您认为该公路在营运期对环境的危害/影响有?(1)交通噪声4338.8(2)汽车尾气4338.8(3)环境风险1110(4)公路辅助设施污水排放1412.67、您对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看法?(1)愿意征地拆迁2121(2)征地拆迁需合理经济补偿7272(3)不愿意征地拆迁77(4)其他008、对于公路建成后产生的噪声影响,您希望采取以下哪种措施予以缓解?(1)绿化9489.5(2)建声屏障76.7(3)房屋安装隔声窗55(4)搬迁33(5)其它339、在采取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您是否赞同修建该公路?(1)赞成9696(2)有条件赞成44(3)反对00(2)公众参与社会团体部分意见一览表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4-3公众参与社会团体部分意见一览表问题答案份数(份)比例(%)1、贵单位认为本公路建设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1)有利42100(2)不利00(3)不清楚002、本公路沿线区域环境质量如何?(1)良好3685(2)一般37.5(3)较差37.53、贵单位认为该公路建设对环境的重大不利影响是?(1)水环境12.5(2)大气环境37.5(3)生态破坏2562.5(4)噪声污染1225(5)社会环境12.54、本公路建设对沿线城镇规划是否有影响?(1)有影响615(2)影响较小1640(3)无影响20455、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该公路在建设期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1)机械噪声1117.6(2)施工扬尘3160.8(3)施工废水47.8(4)施工营地35.9(5)其它47.86、根据您掌握的情况,该公路在营运期对环境的危害/影响是?(1)交通噪声;2552.2(2)汽车尾气1534.1(3)环境风险49.1(4)公路辅助设施污水排放24.57、对于公路建成后产生的噪声影响,您希望采取以下哪种措施予以缓解?(1)绿化3685(2)建声屏障25(3)房屋安装隔声窗25(4)搬迁12.5(5)其它12.58、在采取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您是否赞同修建该公路?(1)赞成42100(2)有条件赞成00(3)反对008.4.3调查结果分析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范围涵盖了道路沿线影响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当地政府等42家部门以及周边的居民、职工等。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个人。本次公众参与调查通过对拟建道路沿线农民、教师,公务人员等的调查能够给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意见和建议。1、个人调查结果分析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从表10.6-2中对个人调查分析后,可得知:97%的人表示本公路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64%的人认为修建该公路对家庭经济收入、生计方式产生有利影响;76%的人认为本公路沿线区域环境质量良好;13.7%的人认为公路建设影响水环境,15.4%的人认为公路建设影响环境大气环境,37.6%的人则认为公路建设影响生态环境,25.6%的人认为公路建设造成噪声污染,7.7%的人认为公路建设造成社会环境破坏;26.3%的人认为该公路在建设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机械噪声,53.5%的人认为该公路在建设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施工扬尘,7%的人认为该公路在建设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施工废水,8.5%的人认为该公路在建设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施工营地,4.7%的人认为该公路在建设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其他;38.8%的人认为该公路在营运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交通噪声,38.8%的人认为该公路在营运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汽车尾气,10%的人认为该公路在营运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环境风险,12.6%的人认为该公路在营运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是公路辅助设施污水排放;89.5%的人希望采取绿化措施予以缓解公路建成后产生的噪声影响,6%的人希望采取建声屏障措施予以缓解公路建成后产生的噪声影响,4%的人希望采取房屋安装隔声窗措施予以缓解公路建成后产生的噪声影响,2%的人希望采取搬迁措施予以缓解公路建成后产生的噪声影响,2%的人希望采取其他措施予以缓解公路建成后产生的噪声影响;21%的人愿意征地拆迁,72%的人任务征地拆迁需合理经济补偿,7%的人不愿意征地补偿;96%的人赞成在采取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修建该公路,4%的人有条件的赞成赞成在采取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修建该公路,没有人反对。通过对道路沿线各行各业的人员进行调查后,分析表明:(1)影响区居民对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具体的实施建设情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2)大多数人认为目前项目区环境现状良好;(3)大多数人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修建该公路对家庭经济收入、生计方式会产生有利影响。(4)多数人认为本工程的建设期对项目区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扬尘、机械噪声的影响。多数人认为本工程的运营期对项目区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时,公众也提出了一些对本工程关心的问题,主要有:工程的建设时间,质量、安全管理及是否能按时完工;施工过程应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出行;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和影响程度;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面的措施,并对本项目的建设实施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严格按要求施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尽快完工;建议质监部门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征地、拆迁,并进行合理的赔偿;减少占地对动植物的损害;加大环境治理工作,防止次生自然灾害,确保道路安全;合理安排工期,畅通施工期的出行道路;修建排水沟要通畅,统筹安排好水资源利用问题;加强道路安全标示的建设和交通管制,保证行车和当地居民安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行人安全,减少噪音,妥善处理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固体垃圾的排放;加强绿化。2、社会团体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道路沿线相关单位及团体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作为调查对象中的42家社会团体中有100%赞成本项目的建设;(2)83.8%的调查对象认为区域环境质量良好,调查对象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是项目的改建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噪声污染、土地的合理占用,水土流失,水环境,以及对附近居民的影响。(3)100%的认为本公路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状况较差调查对象普遍认为项目的建设可改善交通、极大的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地产业结构、交通、通讯、旅游、商贸、服务、居民生活水平、民族风情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多数人非常关注本工程的建设期对项目区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扬尘、机械噪声的影响,运营期对项目区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本次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42家社会团体中有100%赞成本项目的建设。以上社会团体对本项目的建设实施综合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主要有:(1)做好施工期间的水土保持及道路通畅工作;(2)建议对施工期间的废水、废弃、噪声、沙尘、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采取一定的措施;(3)尽量减少占地,增加绿化;(4)做好耕地和林地的占用补偿工作,减低不利因素;(5)工程建设完成后做好植被恢复工作;(6)合理利用和挖掘当地的石料。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5公众意见反馈通过本次公众参与调查,使各单位、团体及人民群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同时也征求到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环评单位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和整理,并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反馈意见,请建设单位及时处理、解决。建设单位很重视本项目的建设,对公众调查中征求得到的意见进行了反馈。详细情况见表5.5-1。表8.5-1公众调查意见反馈表序号意见是否采纳说明1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水土保持工程和生物措施,按“三同时”要求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规范弃土堆放,严禁河道内排放土石渣采纳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2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做好项目完工后的绿化等工作,保持生态平衡,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采纳项目完工后将按照规定进行生态恢复工作3尽量避免对农田、耕地的破坏,出台有关补偿文件,按质做好对占用耕地农户的补偿工作采纳项目将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布线,同时会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补偿文件进行补偿4占用林地应按相关管理办法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制定异地造林措施采纳针对办理占地手续,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进行5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正常交通采纳在施工过程中,将采取切实可行的保通措施,保证正常的交通出行7尽量照顾到原有水利设施功能的发挥,维持当地社会稳定,避免群众信访事件发生采纳在施工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到沿线水利设施的功能问题,避免因公路施工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8如果公路建设需要征地、拆迁,请与被征地和拆迁农民协商好再施工,希望能补偿标准在前,施工在后部分采纳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与被征地、拆迁的农户协商,力争先补偿,后施工由此可见,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公众的合理意见将积极采纳。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该充分考虑公众意见,着力解决好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并将解决方案及时公布,告知公众,做好沿线的群众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6公众参与调查结论及建议8.6.1公众参与主要结论通过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工作可知:受道路建设影响的各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对本项目的建设实施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交通状况。在调查过程中,所有社会团体都同意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同时,对本项目的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了所关心的问题和宝贵建议。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公众提出的各种建议作出如下回应:(1)保证质量,按期完成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粉尘、噪声等扰民。本项目建设工期约13个月,项目将加强施工监理,严格按施工计划施工,不随意延误工期,保证工程质量,定期完成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定期洒水降尘,采用低噪设备,避开居民休息时间等措施以减小粉尘、噪声对居民的影响。(2)加强安全措施,保证交通顺畅,保证通讯、电力等设施的正常运作,不影响附近居民、学校的正常生产生活。在线路经过村庄和学校的施工路段,以及线路与当地公路交叉路段,设置安全警示牌,提醒过往施工车辆注意慢行;并合理设置临时挡墙将施工场地与外界分隔,以保障施工安全。在必要的情况下,安排专人指挥交通,确保沿线居民和学生出行安全。在施工期,根据各施工段的具体施工情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供过往车辆通过,部分改建路段,有条件的采用修建临时便道的办法进行道路保通。(3)规范施工行为,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妥善处理施工期及运营期间产生的各类弃土弃渣。本报告书已经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组织设计等,针对项目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制定了环境管理监测计划。只要各类环保设施正常运行,项目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将得到妥善处置,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及环境保护管理和监理中,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和污染物的排放处理均做出了相应规定,以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4)做好征占地工作,对征占地进行合理赔偿。拟建公路的征地拆迁工作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土地和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向受影响的居民赔偿一定的征用土地费和拆迁补偿费。对公路建设征用的土地,建设单位将通过货币补偿和局部土地调整等途径,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影响。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6.2相关建议根据公众参与调查反映的信息,对本项目建设提出如下建议:1.建设单位应在沿线地方政府的协助下,按国家和云南省有关规定,及时落实征地拆迁的安置和补偿工作,将征地拆迁补偿费用足额发放到受影响的村民手中。2.建设单位对于本报告环境保护措施章节中提出的具体环保措施和要求,应在工程设计及施工中予以落实,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本工程建设对沿线水、气、声环境的不利影响,将拟建公路建成绿色、环保之路。3.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施工期保证原有道路和水利设施的通畅,保障村民的出行和正常的生产生活。109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评价结论9.1项目概况9.1.1推荐方案工程简况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属于老滇缅公路的重要一段,路线起点位于施甸县七〇七,也即保山市水长工业园区,起点K0+000接保龙高速公路蒲缥立交至七〇七联络线K3+500,止点位于龙陵县龙山卡K105+000与G320线相接(止点K105+000=G320线K3486+000),公路全长105公里,路线起点水长工业园区2.5公里K0+000~K2+500段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12米,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K2+500~K105+000段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7.5米,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全线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共有12座钢筋混凝土板桥、1座T型梁桥。共设置355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本工程规划占地总面积为316.32hm2(包括龙陵县162.25hm2,施甸县154.07hm2),其中永久占地278.33hm2(包括龙陵县144.71hm2,施甸县133.62hm2),临时占地37.99hm2(包括龙陵县17.54hm2,施甸县20.45hhm2)。公路建设中需拆迁部分房屋,拆迁建筑共27700m2,拆迁电力杆7.2km/72杆,电讯线3.0km/30杆。投资估算总金额7.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725.97万元。拟于2013年开工,2015年建成。9.1.2方案比选工可阶段,除正线方案K线外,还分别提出了A线1个局部比较方案。各方案都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其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水环境以及声环境、环境空气的影响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根据对沿线各方案的环保比选,A方案从投资、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均劣于K线方案,因此,本评价从环保角度推荐K方案作为本项目推荐方案。9.2环境评价结论9.2.1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现状及主要保护目标拟建公路所经施甸县和龙陵县经济发展处下游水平,属于较不发达地区。项目区综合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和民航为辅。(2)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117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①拟建公路符合龙陵县交通发展规划、施甸县交通发展规划。②拟建公路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沿线各乡镇的交通状况,有利于各乡镇城镇建设和规划的实施;拟建公路部分路段进入了水长工业园区规划区和腊勐乡城镇规划区。建议下阶段设计中,尽量减少对规划区的影响。③拟建公路沿线未压覆区域重要矿产资源,其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沿线矿区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拟建公路对沿线文物的影响较小,但应在施工中做好松山遗址以及其他地面文物的保护工作,加强对施工中发现的地下文物的保护。④拟建公路推荐方案永久性占地约278.33hm2,拆迁建筑物27700m2。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和云南省公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安置的有关补偿政策,协助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征地拆迁影响户和居民的重新安置和补偿工作。9.2.2生态环境(1)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评价区植被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两大类型。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是暖温性针叶林、暖热性针叶林以及河谷地带的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三种植被亚型。沿线发现有国家II级保护植物红椿ToonaciliataRoem.、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D.Don)Hara.、顶果木AcrocarpusfraxinifoliusWightetArn。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分布的11种两栖动物中,无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无珍稀濒危动物。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分布的14种爬行动物中,无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孟加拉眼镜蛇Najakaouthia,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所记录的103种鸟类中,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占全部鸟类种数的3.88%。其中鹰类2种、隼类1种、雉类1种,为常见的种类。在施甸至龙陵公路评价区分布的28种哺乳动物中,无国家级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有1种,即豹猫Felisbengalensis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动物。根据调查,拟建公路评价范围未见属于国家级或省级保护的鱼类,跨(临)河路段亦未发现有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2)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①工程占地合理性及节约用地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地处山岭重丘区,拟永久占用土地278.33hm2,平均每公里占地2.67hm2,低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中总体指标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两车道路基宽12m调整后的用地参考值为3.2677hm2,也低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中总体指标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两车道路基宽7.5m的用地参考值为2.7182117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hm2,满足《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中用地指标的要求。拟建公路工程占评价范围内耕地、林地和园地总量的比例较高,下步设计应进一步优化,尽量减少征占耕地。②对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影响及保护工程建设后,将造成评价范围内自然体系(林地)生物量损失。这部分人工植被的占用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工程占用会造成一定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非农业建设经比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开垦条件开垦或开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对公路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若出现占补不平衡,应对不平衡部分缴纳土地开垦费,从而确保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重视环境保护,处理好公路建设与沿线城乡建设和环境的协调,利用公路边坡建设生态绿化带。采取上述措施对项目占用林地、耕地进行生态恢复与补偿后,分析认为拟建项目的占地对项目经过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影响较小。总的来说,工程主体属于道路扩建工程,工程永久占地对植物植被影响轻微。本项目施工场地、弃渣场地、砂石料场等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为林地、坡耕地和荒地。林地主要天然植被类型为思茅松林、云南松林等暖热性与暖温性针叶林以及河谷稀树灌丛等森林植被。此几类次生性天然植被在云南省分布广泛,生物量不大,因沿线人工栽培植被面积较大,可选施工场较多,工程占用天然林地面积不大。而且通过竣工后应及时清除施工临时占地和临时工程及废弃物,恢复原有地貌景观,不留有碍自然景观和耕作环境的施工痕迹,以利于当地居民尽快恢复生产。③对野生保护动物的影响及保护项目区公路施工对动物种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的两栖及爬行动物有一定的干扰,但是对其生存及种群数量、种类影响很小,更不会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拟建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营运期因公路无高路堤,且设置大量桥涵,几乎不存在阻隔影响。④其它全线设置24处弃渣场和20处施工场地、7座施工营地,占用一定面积的旱地和园地,建议工程结束后尽量恢复未园地或林地,以补偿。另外,建议下阶段设计及施工中,应充分论证剩余废方作为路用材料、开发区填筑材料等综合利用的可能性,一方面可以减少弃渣占地,同时也可以减少弃渣场的生态恢复费用。117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2.3水环境(1)水环境现状及主要保护目标拟建公路跨越或经过的地表水体涉及的主要地表水体共16处,其中河流7条,水库3个,无名箐沟6条。本次评价对怒江红旗桥断面、八〇八水库、永久水库设置了4个监测断面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沿线跨越的地表水体水质较好,八〇八水库除BOD5略有超标外,其余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规划功能(II类)的要求;永久水库、怒江干流的各项水质指标都能达到III类标准。八〇八水库监测点的BOD5略有超标的原因可能与水库上游的面源污染有关。拟建公路路线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2)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拟建公路属怒江流域,跨越怒江,经过3个水库汇水区域,新建了13座中小桥梁,其中6条跨河桥梁。因此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沿线河流的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桥梁的施工、施工场地废水、砂石料加工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污染;生活区生活污水和垃圾;水土流失等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建议采取设置化粪池、沉砂池分别对施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并应加强施工管理,以减小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施工期施工营地及营运期沿线交通管理设施生产、生活污水禁止排入淘金河、黑水河、八〇八水库等二类水体。同时建议在跨河、跨箐沟桥梁两侧通过设置事故沉淀池、警示标牌来防止事故风险带来的污染。9.2.4声环境(1)声环境现状及主要保护目标经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老路的交通噪声和居民的生活噪声,其中交通噪声为影响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产生强噪声的大型工矿企业分布,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较好。选取了18个敏感目标作为现状监测点,均达到相应的声环境功能标准,未出现噪声超标情况。声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结果表明: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敏感目标几乎不受现有老路交通噪声的影响。(2)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根据不同路段交通噪声预测结果,随着运营期的增长,车流量的增大,交通噪声声级值也随之增强;另一方面,随着距公路中心线距离的增加,交通噪声的影响逐渐减小。117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2类标准,道路昼、夜间交通噪声在运营近期(2015年)、运营中期(2022年)、运营远期(2027年)分别在距离道路中心处不同距离达标。拟建公路营运期间,若沿线有关乡镇进行规划建设,本报告建议在K0+000~K2+500段道路中心线两侧77m范围内,K2+500~K82+000段道路中心线两侧27m范围内以及K82+000~K105+000道路中心线两侧29m范围内,不宜规划和建设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居住区等声环境敏感目标。根据敏感点预测结果,七〇七至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沿线24处敏感点中,昼间营运近、中、远期分别有9处、11处和13处超标,超标量分别为0.33~4.77dB和0.34~5.89dB;夜间营运近、中、远期分别有11处、13处、15处超标,超标量分别为:0.48~5.12dB、0.65~6.33dB、1.09~8.59dB。该公路沿线部分敏感点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拟建公路为这一区域居民出行、客货运输的主要交通要道,设计车流量较大,且货运量多,大型车较多。拟建公路推荐方案沿线降噪措施投资共31.1万元,包括:隔声窗59户处,费用29.5万元;禁鸣标志16块,费用1.6万元。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降噪设计,并应加强营运期沿线敏感点噪声监测工作。9.2.5环境空气(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主要保护目标拟建公路沿线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主要是沿线的村庄及学校。公路沿线为农村地区或林区,大气污染源很少,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监测表明,拟建公路沿线地区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2)主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扬尘和沥青烟。由于本工程施工期较长,因此它们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影响范围不大,而且主要是短期影响。建议采取经常洒水、合理确定拌和场站的位置等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缓解工程施工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拟建公路营运期汽车尾气将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加强路域绿化,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带的建设。路域绿化可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并适当选择树草种,桥梁护栏绿化美化可采用花卉或攀爬类绿色植物,从而使汽车尾气的影响得以缓解。9.2.6景观环境拟建公路沿线各类景观中,农田景观、果林地景观的敏感性较高,受到干扰会对视觉造成较大冲击,同时河谷景观和森林景观也比较敏感。因此,为了在营运期给司乘人员创造美好的景观环境,公路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沿线景观环境资源的保护,并做好施工结束后的景观恢复与创造工作,使公路外部景观保存完整,公路内部景观流畅,内部景观融入外部景观,协调一致。117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2.7危化品运输事故环境风险分析(1)拟建公路通车后,在跨河桥梁上发生事故的概率很更小,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率最大仅为0.0257次/年,发生的概率很小。(2)为防止万一发生的危险品运输的污染风险,必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防范重点路段为跨河桥梁路段、经过河流及水库汇水区路段和居民集中区路段。建议下阶段设计中,对新建13座桥梁进行桥面径流收集设计,桥梁两侧各设置1个事故收集池(也可根据坡度对数量作调整),在红旗桥两岸、沿河、沿水库路段设置事故收集池;在居民集中区域设置警示标牌。另外,还应在本项目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中对上述敏感路段提出专门的管理和应急方案。9.3环保投资拟建公路公路一次性环境保护投资需4011.54万元,全部费用占工程总投资7.亿元的5.78%。其中工可阶段已提出的具有环境保护功能措施费用为1719.32万元,该费用已经计入总投资估算。另外需追加环保费用2292.22万元,占环保总投资的57.14%。9.4公众参与根据公众参与调查,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项目沿线群众均支持本项目建设,沿线绝大多数村民认为公路建设对自身的生产生活具有正面效应。(2)对于公路征地的补偿,沿线大多数群众认为最满意的补偿方式为现金补偿;对于房屋拆迁的安置,绝大多数村民希望就地自行安置或集中统一安置。(3)沿线群众和政府比较关心的环境问题包括施工期出行不便、生态环境破坏、施工期扬尘、噪声及营运期噪声污染等,并认为应在施工期采取施工场地尽量远离村庄、深夜禁止施工、施工便道洒水、易起尘设施环节的管理等措施及营运期采取公路绿化、远离村庄、隔声墙、搬迁和隔声窗等降噪措施来减缓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9.5综合结论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属于老滇缅公路的重要一段117
6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保山市施甸七0七至龙陵龙山卡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是连接怒江两岸、促进龙陵施甸两县交流、提升滇西抗战遗址的旅客流量的重要线路。其建设对施甸、龙陵两县经济发展,开发滇西抗战遗址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该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拟建公路穿越水长工业园区以及腊勐乡城镇规划区。本评价认为,拟建公路工可设计路线方案占地主要为工业用地、绿地和道路用地,对规划区空间结构基本不会产生一些影响。保山市水长工业园区管委会、腊勐乡人民政府已分别行文同意拟建公路的路线方案。评价认为,虽然其建设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以及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学校教学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减缓措施,真正落实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并能为环境所接受。环境损益分析表明,拟建公路的环境正效益是负效益的2.7倍,说明拟建公路产生的环境经济正效益占主导地位。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保角度来说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17
保山市施甸七〇七至龙陵龙山卡红色旅游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4附件附图附表10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施甸县交通运输局龙陵县交通运输局联系人:冯海明,联系电话: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赵工,联系电话:11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杭州市第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 改建铁路段电气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机械五金应用设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 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房地产商城i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海洋生物科技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 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福海创流宝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万只种鹅繁育及600万只肉鹅养殖深加工全产业项目养殖基地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江东南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福建金王置业公司金王首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福建百德置业公司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白酒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郊区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货架加工环境影响报告书
-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 除险加固达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甲醛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风景名胜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