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4.00 KB
  • 16页

宁德火车站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宁德市火车站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宁德亿利金威投资有限公司环评单位:苏州科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月 1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1.1建设项目的相关背景“十二五”以来,宁德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随着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德后发优势凸显、发展势头迅猛、战略机遇叠加、人气商气云集,正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全线通车的温福铁路使宁德市的重心东移范围进一步扩大,大型商业中心建设在火车站周边闽东东路,可为周边市民开辟新的就业门路,缓解就业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繁荣城市经济的作用,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的振兴,因此宁德市政府引进“宁德市火车站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项目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招商项目。图1.1项目位置示意图 1.1建设项目概况1.1.1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宁德市火车站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项目位于宁德市火车站站前,A地块(金马路西侧、九龙路北侧、仙蒲路东侧、天山路南侧)、D地块(金马路东侧、福温高铁西侧、火车站广场南侧、闽东东路北侧),F地块(金马路东侧、学院路北侧、福温高铁西侧、石湖路南侧)。(4)工程投资:20亿元。(5)建设进度:预计2015年下半年完成建设。1.1.2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根据设计说明,本项目主体功能定位为高层住宅区,另配套部分商业楼、小区相应配套用房以及地下车库和设备用房。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表1工程建设内容表功能地块幢号层数地上/地下备注高层住宅、配套商业A、D地块1#、2#楼26/1A地块沿四周市政道路布置2层商业楼D地块为停车场及绿地3#~6#楼18/1F地块1#、2#楼24/1沿北、南侧、西侧布置2层商业楼3#~10#楼18~24/1地下车库A地块、F地块地下1层人防面积9000㎡、汽车停车位2013个1.2.3公辅工程1.2.3.1供水工程由闽东东路市政管网引入沿小区成环状布置,A地块最高日用水量为745m3,其中生活用水量为562.1m3/d,F地块最高日用水量为1128.3m3,其中生活用水量为893.9m3/d。商场用水、公建用水及住宅用水各成系统,独立设表计量。高层住宅水表立管出户设置,一户一表,水表落地集中设置。生活与消防设施分别独立设置,不同用水性质分设水表计量。1.2.3.2排水工程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水雨水分流排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干管,雨水直接进入市政雨水干管。小区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90%计( 不含未预见水量),本项目A地块日污水排放量为649.5m3,F地块日污水排放量为976m3。1.2.3.3燃气工程本项目的燃气气源为天然气,由市政管网接入,经调压箱后以低压燃气供应各用户(P≤0.005MPa)。A地块燃气供应量为400m3/h,小区燃气总用量约438000m3/a(按每天使用3小时计);F地块燃气供应量为600m3/h,小区燃气总用量约657000m3/a(按每天使用3小时计)。1.2.4产业政策及工程选址合理性分析1.2.4.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⑴相关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中对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开发类的相关产业政策在鼓励类中未提及,但在限制类中提出“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国土资发〔2006〕296号《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中关于房地产开发的相关政策包括:对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指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低于1.0、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44平方米的住宅项目)限制供地、对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禁止供地。关于《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54号,2009年11月):宗地出让面积不得超过下列标准:小城市(镇)7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大城市20公顷。⑵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以住宅为主的高层建筑开发,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限制类、禁止类项目。本项目A、D地块的容积率为2.22、F地块的容积率为2.34,均小于2.8,不属于别墅区建设项目和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不在限制和禁止供地项目之列,符合国土资发〔2006〕296号《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中的相关要求。项目用地符合“关于《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54号,2009年11月)中的相关要求。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2.4.2与宁德市住房建设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宁德市东兰组团,金马路东侧,根据《宁德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十二五期间,宁德主城区重点发展方向为‘东扩面海,北展南移’,重点发展金塔片区、东兰组团、金涵组团,滨海组团启动区、临港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根据宁德市主城区近期土地利用规划图,项目所在地块为二类住在用地。因此,从本项目的建设地点和内容可以看出,本项目符合《宁德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有关规划。1.2.4.3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东兰组团内,该组团功能定位为市级行政、文化中心,与滨海组团商务中心形成复合城市中心。沿东湖区域多为城市居住用地。本项目建设内容符合东兰功能定位要求。项目西侧约2km为东湖北岸景观公园。周边地势开阔,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本项目所在区域无大型高污染企业,周边多为居住区、企事业单位规划用地,项目F地块东侧距铁路最近距离为80m,根据根据监测结果,动车行驶噪声对项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后,动车行驶的噪声对项目影响不大。因此,可以看出,项目周边无大型污染源,环境良好,选址合理。 1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1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1.1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结果表明,东湖塘两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指标CODMn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但BOD5、NH3-N均超过Ⅳ类标准,可见东湖塘水质现状较差,无环境容量。东湖塘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蕉城区大量生活污水直接进入东湖塘。1.1.2大气环境现状根据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1.1.3环境噪声现状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项目厂界噪声现状测值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1.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内容重点是对项目污水纳入东兰组团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以及近期污水排入东湖塘的可行性分析。(2)空气环境本项目运营期废气排放量很小。对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判据:评价等级不定级。(3)声环境:评价范围:以本项目场界外200m为范围。 1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1.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所在地风速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地下车库、居民燃料废气产生量很少,对环境和住户的影响是很小的;周边道路行驶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对本项目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值。1.1.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⑴施工期废气治理措施①施工运输道路、施工场地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抑制。如果只洒水不清扫,扬尘量可减少70-80%,若能清扫后洒水,抑尘效率能达90%以上,有关试验表明,在施工场地和车辆行驶的路面每天洒水作业4-5次,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短到20-50m范围,对控制扬尘污染非常有效。②细粒度的建筑用料如石灰、砂料等堆场尽量不露天敞开堆放,并应对其经常进行洒水,保持一定湿度,提高表面含水率,在干燥风大的天气更应注意加强,以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所用混凝土尽可能由封闭式的搅拌车送入工地浇注,不进行现场搅拌,弃土尽早清运处置,以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量。③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渣土装车过程也要洒水,装车不宜过满,并加盖帆布以防运输途中洒落地面引起扬尘和道路污染,施工区界用尼龙布遮挡,所有临街建筑物外侧要用密目网全封闭施工,对减少施工扬尘对外环境的影响有明显作用。④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运输车辆的排气要求符合有关汽车尾气排放标准。⑤建筑物后期装修使用的油漆、涂料、粘结剂和其他有机溶剂等应选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减少甲醛、苯类、酯类等有机废气的排放量,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GB50325—2001)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要求。⑵运营期废气治理措施①落实清洁能源及相应环保措施,减少大气污染 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周边无大型废气污染源。其用地功能主要规划为住宅用地。住宅区对大气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区内禁止燃煤,应使用管道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电能等清洁能源。禁止焚烧垃圾。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洒水车,防止扬尘污染。提倡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使用清洁能源,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把小区建设成环境优美的现代生态新区。②落实绿化规划,美化环境本项目设计方案中绿化面积较大,在建设过程,应落实绿化规划,以起到吸尘及净化空气的作用。建议绿化带提倡采用种植混交林,避免单一树种。③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减少交通大气污染随着城市的规模的发展扩大,交通大气污染源将越来越突出,随着相关法规的日趋完善,交通车辆达标排放上路和城市交通管理己成为防止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应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进程车辆达标排放,车辆进入小区应有序,并按制定地点停放。机动车必须持有环保部门颁发的尾气达标许可证,减少大气污染。地下车库内的空气进行强制性机械通风换气,按6次/小时换气,通过排气装置引至地面排放。④商业楼小型餐饮、小区居民厨房油烟必须经过油烟净化设施处理达标后引至屋顶高空排放。⑤发电机房安装在地下室,应严格遵照规划、环保部门的要求,加强排烟、排气、排热风设计,并预留排气竖井位置并引自主楼屋顶排放。⑥地下车库汽车尾气引至地面,排放口应高于地面2.5米。为防止此部分废气对周边环境及行人造成影响,要求排风口设在距居民住宅、人行道相对较远处,出口朝向避开易受影响的居民住宅及人行道等处,并进行景观处理。⑦地下室内的柴油发电机的废气应设置专用排烟管道,鉴于发电机使用频率少,建议与设备机房产生的热气共用一个排气口,排气口高度应在2.5m以上,以高于人群呼吸带。⑧垃圾通过集中收集,及时转运方式,尽量减少垃圾停留时间。公厕通过专人管理、清洁,减少恶臭产生,排气口应避开人群聚集区。同时,在垃圾收集点和公厕周边种植密集绿化带,以减少景观和恶臭影响。 1.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1.1水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水环保保护目标为项目北侧东湖塘。项目纳污水水域东湖塘水质较差,BOD5、NH3-N均超过Ⅳ类标准。本项目A、D地块日污水排放量为649.5m3/d,F地块日污水排放量为976m3/d,主要为生活废水,其水质简单,生化性好。近期污水通过生化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东湖塘,对水环境影响较小。远期东兰组团市政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废水通过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厂处理。1.1.2水环境保护措施⑴施工期污水治理措施①施工人员分散安排租住在周边村庄,生活废水就近处理。②施工期产生废水均采取收集回用和减污处理措施,经简易沉淀过滤处理后尽量再回用于洒水抑尘、汽车及设备清洗水等环节,且在施工人员集中居住处外建设一厕所,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市政污水管网。③尽量避开雨天施工,废弃渣土应尽快处理,防止因雨水冲刷淋溶而将大量含泥污水带入水体。④加强对施工工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规范管理,施工时注意节约用水,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尽量减少废水排放量。⑵运营期污水治理措施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由雨水系统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废水通过隔油、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由专业公司设计、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东湖塘。1.2声环境影响评价及拟采取的措施1.2.1声环境影响评价近期学院路和金马路交通噪声对本项目影响较小。中期和远期交通噪声对本项目影响明显。温福铁路交通噪声对项目F地块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项目内部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隔场减振措施,地下室设备尽量设置独立用房,箱式变电器应尽量远离居民楼,必要时加强隔声措施。在采取了相应的消声、隔声措施后,项目设备噪声对内部居民和外部声环境影响较小。1.1.1声环境保护措施⑴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施工计划时,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大量高噪声设备施工。除此之外,高噪声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减少夜间施工量。②合理布局施工场地a避免在同一施工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避免局部声级过高。b在条件允许时尽量将高噪声设备远离敏感区域。c尽量利用工地已完成的建筑作为声障,而达到自我缓解噪声的效果。③降低设备声级a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钻孔灌注桩机替代冲击式打桩机,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器等。禁止使用高噪声柴油冲击打桩机、振动打桩机。b固定机械设备与挖土、运土机械,如挖土机、推土机等,可通过排气管消声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c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设备常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噪声级。d暂不使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④降低人为噪音a按规范操作机械设备。b在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c尽量少用哨子、钟、笛等指挥作业,代之以现代化通讯设备。⑤施工场界砌2.5m以上的砖墙,阻挡噪声的传播。⑥施工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和途经附近有学校、居民区的道路时禁鸣喇叭。⑦确需夜间施工的,应提前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审批申请。⑵运营期噪声控制措施1)设备噪声控制 项目运营期间应着重考虑的是采取措施防治高噪声设备的噪声污染,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边环境噪声的影响。具体防治措施如下:①水泵房低频噪声防治措施a.选用低噪声型设备,增设水泵减振基础,并在水泵基础与地面之间加装隔振元件;b.对水泵房采用双层玻璃隔声门窗等,各设备间的墙壁应敷设吸声材料,水泵机组加装隔声罩;c.为防止管道传声,管道与管道连接处加装橡胶接头,架空管道加装减振吊架,管道穿过楼层间屋顶和墙体时需加GD隔振垫并密封好;d.为控制噪声,水泵机组加装隔声罩,罩内加排风机作为强制通风,保证水泵机组运行时,其通风散热需求,同时加装进、排气消声器减小噪声外泄到水泵房内及从源头削减部分噪声。e.为了进一步降低机房内的噪声,隔声罩内壁、顶面都安装了吸音层,同时考虑到水泵机组运行时的噪声频率相对较宽,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机房内壁上安装尖劈吸声体,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隔声罩内的噪声级,也可以降低机房内的噪声排放量。②风机房低频噪声防治措施a.在顶上设置隔音板,并在上层设置1.5m的架空区;b.通风及水泵机房内墙壁表面贴吸声材料,机房门采用隔声门;c.对墙壁进行吸声、隔声处理,设备房采用双层玻璃隔声门窗,并在设备房进风口配套安装消声器。③变压器低频噪声控制变压器噪声是由本体结构设计、选型布局、安装、使用过程中,变压器本体及冷却系统产生的不规则、间歇、连续或随机引起的机械噪音及空气噪音总和。变压器噪声共有三个声源,一是铁心,二是绕组,三是冷却器,即空载、负载和冷却系统引起噪音之和。变压器低频噪声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对变压器的本体噪音,可通过减小铁心的振动和降低噪声的发散能力来控制;也可通过减振及隔声、吸声等措施,使噪声在传播途径中得以衰减。b.对冷却系统的噪声加以控制,使其噪声接近或低于本体噪声水平,也能有效降低变压器噪音。c.变压器距离住宅楼不应小于10m。其中a和b控制措施由生产厂家控制,在采购时应提出相应的要求。④电梯井低频噪声防治措施:a.电梯井道施工洞及缝隙用HOREQ-D5或水泥沙浆进行填堵,再用密封膏或水泥沙浆填平,并采用聚合物沙浆粘50mm厚的HOREQ-D2吸声棉板。 b.采用减震垫将电机柜和地面隔断,电梯机房、电梯井道墙壁进行吸声、隔声处理;c.电梯安装降噪隔声措施,靠近住户一侧设置电梯井道隔声墙,包括厚粉石英硅酸钙板,岩棉板等。⑤发电机房噪声治理措施柴油发电机组的主要噪声源均为柴油机产生,包括排气噪声、散热风扇和排风噪声、进风噪声、发电机噪声、地基振动的传递所产生的噪声等。发电机降噪最根本的办法是从声源着手,采用一些常规的降低噪声的技术:如消声器、隔声、吸声、隔震等。a.排气和冷却风扇噪声:发电机产生的废气经竖井排放之前,可采用特制的阻抗型复合式的消声器处理后,再经排烟道通至楼层顶高空排放;发电机散热风扇进、出风时产生的噪声也可经阻片式消声器处理夜间应禁止排风。b.机房隔声:砖墙墙体的隔声量要求要40dB以上,机房门窗采用防火隔声门窗。c.进风和排风:进风口应与发电机组、排风口设置在同一直线上。进风口应配以阻片式消声器,由于进风口压力损失亦在容许范围内,可以使机房内的进出风量自然达到平衡,通风散热效果明显。b.吸声隔振处理:机房内除地面外的五个壁面可作吸声处理,根据发电机组的频谱特性采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2)加强绿化建设在沿街一侧应设置绿化树木防护带,不仅可起声障作用,而且绿化树木能有效地吸收对人听觉器官危害最大的频率;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降噪作用十分明显。3)进出车辆交通噪声控制本项目运营期间不可避免将有大量的车辆进出,对于进出车辆交通噪声的控制的主要措施应从管理入手,加强运营期的日常管理,要求进出的车辆在场内道路应限速行驶,并禁止喇叭;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项目可限制噪声值较高的运送货物的大型货车进出的时间段,避免在午间及夜间休息时间进出,以最大限度的将车辆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4)商业噪声控制建议项目投入使用后应加强物业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根据项目定位,制定严格的商业准入制度,限制高污染型商业进驻,规范商业操作、禁止高音商业广播等行为,将商业噪声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5)交通噪声防治 项目学院路和金马路为城市主干道,其沿线车流量较多,根据预测结果,沿街一侧的住宅楼受垂向噪声影响明显,为确保室内噪声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标准限值,沿街一侧的住宅楼墙体受噪声影响的楼层需加装隔声门、窗,隔声量不小于25dB。项目东侧住宅楼可能受到温福铁路交通噪声的影响,本评价建议对住宅楼靠近温福铁路一侧墙体的门窗采取隔声处理,隔声量不小于25dB,以降低铁路营运噪声产生的影响。1.1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1.1固体废物影响评价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产生量1670t/a。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1.1.2固体废物防治措施⑴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①本项目产生垃圾应尽可能回收利用,将建筑垃圾分选安置,废弃的钢管、钢筋、包装箱等可回收再利用。②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建设方应监督专业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清运公司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弃土必须清运到指定的处理场地进行集中消纳处理。因特殊情况确需将建筑垃圾清运到指定场地以外的地方进行处理的,应在建筑垃圾产生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批准。③建设施工场地应当设置规范的净车出场设施,运输渣土的车辆离开施工场地前应当冲洗车辆,净车出场。运输车辆应当适量装载,按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运输途中不得泄漏、遗撒。④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较高,易变质腐臭,招来蚊蝇杂虫,应以专门容器或袋装收集,不允许混入建筑垃圾中,或随意四处扔弃,施工场地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及时收集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由环卫部门定期及时外运处置。⑵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①项目利用周边空地和绿化用地做为垃圾集散点,尽量避开人群聚集区,同时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四周通过绿化遮掩,减少不良视觉影响。平时做到一日一清。② 按CTJ27-89的规定设置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新区内环境卫生的统一管理。组建清扫队伍和卫生检查员,负责新区内垃圾清扫与环境卫生的维护与监督。严禁将垃圾随意倾入周围的河道,通过各种途径对区内公民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卫生意识。③本项目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垃圾分类收集制度,达到资源回收与垃圾减量化的目的。分类收集工具为塑料制垃圾袋及垃圾箱,垃圾袋及垃圾箱应制印明显分类标志,运送人员在清扫收集时应分类收集清运。可回收的废品集中后运往有关废品回收站统一收购,以减轻分类收集的成本。④垃圾清运车辆选择密闭型运输车辆,防治垃圾撒落造成二次污染。⑤针对住户二次装修,物业管理部门应制定管理办法,对废弃的沙石料、废木料、废水泥包装袋等实施袋装集中堆放,每日清运。 1公众参与1.1公众参与目的、形式和程序1.1.1公众参与目的公众参与是项目建设方与评价单位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主要目的是从项目建设对社会、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的角度,从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单位或社会团体的利益出发,将项目对社会、自然环境产生的正负效应等介绍给当地公众,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作为进一步评价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为项目能够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奠定基础,使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得到考虑和补偿,同时也为项目提供参考意见,并协助环评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以便项目可以正常运行,从而提高项目的长远效益,体现公众对建设项目的参与作用。1.1.2公众参与的形式和程序公众参与是一个双向信息传递的过程,即在听取公众意见之前,必须向公众介绍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初步结论等。公众对这些信息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公众意见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环发2006[28]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对公众参与的一般要求,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①公开环评信息;②征求公众意见;③统计公众意见并反馈。1.2环评信息公示1.2.1首次公示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于2013年10月9日~22日进行第一次环评公示,向公众公开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信息。第一次环评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本项目的建设概况;②联系方式;③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④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⑤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⑥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1.2.2第二次公示本报告书初步编制完成后,评价单位于2013年10月23日~11月5日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同时公示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第二次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建设项目情况简述;②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③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④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⑤ 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⑥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⑦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⑧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1.1.1公众意见反馈在第一次环评信息公示期间,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均未接收到有关本项目的群众反馈意见。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宁德市火车站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宁德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符合总量控制要求;项目的建设得到周边公众的支持;在落实本环评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其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可达标排放,不影响环境功能区达标情况;因此,本评价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在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建议,加强环境管理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3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宁德亿利金威投资有限公司通讯地址:福建省宁德市东侨区海滨壹号1号楼201项目联系人:郑先生电话:13338210120电子信箱:1826402620@qq.com环评单位:苏州科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通讯地址:苏州市高新区邓尉路9号润捷大厦1号楼1802室项目联系人:王先生电话:0512-68026628传真:0512-68026619电子信箱:wxhket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