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2 MB
  • 68页

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石柱千野草场为例

  • 6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石柱千野草场为例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学生姓名:周静毅指导教师:刘骏副教授兼职导师:陈雨茁高级工程师学位类别:风景园林硕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二O一五年十二月 Researchonth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theHighMountainGrasslandTourismScenicAreainChongqing——ACaseStudyofQianyeGrasslandAThesisSubmittedtoChongqing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ProfessionalDegreeByZhouJingyiSupervisedbyAss.Prof.LiuJunPluralisticSupervisedbySen.Eng.ChenYuzhuoSpecialty:LandscapeArchitecture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of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ChinaDec,201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摘要近十年来,重庆市旅游景区旅游开发开始展现生机与活力,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旅游开发在带动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建设方面,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许多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没有尊重原有的自然空间格局及人文历史背景,旅游景区规划出现了盲目建设、无序建设、同质化建设等现象,不仅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得地方文脉遭到破坏,乡土景观在旅游景区的建设浪潮中慢慢沉沦。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旅游景区和即将建设的旅游景区数量巨大,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进行反思,研究分析重庆旅游景区规划的要素特征并提出科学的规划设计策略,对于我国实现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旨在从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在重庆地域文化背景下旅游景区景观的自然、人文等景观构成要素以及特色景观的发展特征,针对当前旅游景区景观建设问题,探寻出符合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的策略,为高山草场提供科学建议。依据这一研究目的,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研究文献资料、实例调研、实证与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论文观点进行了研究论证。论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来组织文章构架。文章的基本逻辑是:分析重庆旅游景区建设的历史背景及现状,找出当前旅游景区景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重庆景观的要素特征以及对旅游景区建设的作用——研究高山草场中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策略——以重庆石柱千野草场景观建设为例,对草场景观规划策略进行实践性应用研究——总结经验。文章结构分为6大章节:第1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确定了文章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第2章论述了重庆旅游景区建设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和建设中凸显的问题并进行了反思;第3章论述了草场景观的构成要素、特征以及现代旅游的需求,分析了地方特色对重庆高山草场景观建设的重要作用;第4章提出了在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中采用的“多因子综合规划”和“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研究策略;第5章以石柱千野草场景观规划为例,对高山草场景观规划策略进行了实践性应用研究和评估;第6章总结了文章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论文结论提出:在充分尊重重庆地方文脉下进行景观规划建设,应综合考虑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要素。因此,重庆高山草场景观规划应从自然构架、人文构架、经济构架及保障体系上出发,以构建具有“生态、生产、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生活”机能的特色景观为目的,创造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地方景观,促进重庆旅游景区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关键词:重庆,高山草场,多因子规划,现代旅游I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ABSTRACTThankstothepast10yearsofunremittedefforts,Chongqingscenicspotshavebeguntoshowvigorandvitality.Tourismdevelopmenthasmaderemarkableachievementsinpromotingeconomicprogress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However,manyproblemshavearousedduringthisprocess:landscapesplanninganddesignhavenorespectfororiginalnaturallandstructuresandhumanhistoricalbackground;blindandrepeatedconstructionsarerampant.Thisnotonlydestroyedlocalenvironment,butalsoruinedlocalculturalstyle.Theconsequenceisthatsomecountrysidelandscapeshavebeendegradedandhencelostitscompetitiveness.Atpresent,agreatnumberofscenicspotsareunderconstructionorgoingtobedeveloped.Inthisbackground,todevelopascientificplanningstrategyonthebasisofresearchandanalysisofChongqingscenicareasisofvitalsignificance.FocusedontheplanninganddesignofChongqingalpinepasturetourismarea,thisarticleanalyzesthenaturalandhumanelementsandcharacteristicsofChongqingtourismspotsinabidtofindasuitabledevelopmentstrategyforthealpinegrassland.Toachievethisgoal,thispaperadoptedabasiclogicof“problemraising-problemanalysis-problemsolving”toorganizethisthesisstructure.Theclueislikethis:majorproblemsintourismconstruction--researchontheplanningstrategy—studyofChongqingQianyealpinepasture—experiencesum-up.Thispaperisdividedinto6chapters:thefirstchapterdescribesthe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ofthisresearch,andsummarizestheresearchresultsofthisfield,theresearchmethodsandframework.Thesecondchapterdiscusses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Chongqingscenicarea,andputsforwardthelandscapeplanningandconstruction.ThethirdchapterdiscussestheimportantroleofthelandscapeconstructioninChongqingalpinegrassland.Inthefourthchapter,thepaperputsforwardthe"multifactorcomprehensiveplanning"and"adaptationtothemoderntourismdemand"intheplanningofthescenicspotsinChongqing;。Inthefifthchapter,thearticletakestheQianyepasturelandscapeplanningasanexample,andmakesapracticalapplicationresearchandevaluationonthelandscapeplanningstrategyofalpinegrassland.Thesixthchaptersummarizestheresearchresultsandanalyzesitsshortcomings.II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Theconclusionofthispaperisthatweshouldtakeintoaccountthenatural,social,economic,culturalandotheraspectsoflandscapeplanninginChongqingarea.Therefore,thelandscapeplanningofAlpineGrasslandinChongqingshouldbe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ecology,productionandlife",andtocreateatrulyuniquelandscape,whichcan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ongqingscenicarea.Keywords:Chongqing,Alpinegrassland,Multifactorplanning,ModerntourismIV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I图表目录································································································VIII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与意义························································································11.2.1研究目的···························································································11.2.2研究意义···························································································11.3国内外研究动态························································································21.3.1国外研究动态·····················································································21.3.2国内研究动态·····················································································21.4研究内容与方法························································································51.4.1相关概念界定·····················································································51.4.2研究内容···························································································61.4.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6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现状问题分析··································82.1重庆高山草甸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建设中凸显的问题············································82.1.1对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82.1.2对原生人文资源的破坏··········································································92.1.3忽略地貌特异性,同质化开发现象严重·····················································92.1.4片面注重景观视觉形象,忽略游客的互动体验··········································102.1.5景区项目规划设计缺乏合理性与特色性···················································112.2对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建设的反思················································112.3本章小结······························································································12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及旅游需求········································133.1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133.1.1地域性特征······················································································133.1.2生物性特征······················································································143.1.3人文性特征······················································································153.1.4景观性特征······················································································163.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的旅游需求······························································18V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3.2.1参与性需求······················································································183.2.2真实性需求······················································································183.2.3系统性需求······················································································183.2.4差异性需求······················································································193.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要素及旅游需求对旅游景区规划的参考意义······························193.4本章小结······························································································204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214.1规划原则······························································································214.1.1自然生态原则···················································································214.1.2交通合理原则···················································································214.1.3体验互动原则···················································································224.1.4乡土美学原则···················································································224.1.5关联发展原则···················································································234.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的规划策略························································234.2.1多因子综合考虑················································································234.2.2适应现代旅游需求·············································································234.3本章小结······························································································24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以石柱千野草场景观规划为例······················································································255.1项目概况······························································································255.2现状分析······························································································265.2.1自然生态现状···················································································265.2.2建筑聚落环境现状·············································································285.2.3产业现状·························································································295.2.4民俗文化现状···················································································295.3规划设计对策·························································································315.3.1保护并梳理生态本底···········································································315.3.2完善旅游系统及构建连续的交通系统······················································345.3.3打造体验式旅游项目···········································································415.3.4融合原生人文要素与项目规划·······························································465.3.5完善生态智慧科普标示系统··································································495.4千野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后评估························································505.4.1规划中可借鉴的经验···········································································505.4.2规划中出现的问题·············································································51V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5.5本章小结······························································································516结语··································································································53致谢··································································································55参考文献··································································································56VI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表目录图表目录图目录:图1.1重庆主要高山草场分布图···········································································1图1.2技术路线图·····························································································7图2.1仙女山菜市垃圾如山,侵占绿地··································································8图2.2“欧陆风”充斥整个仙女山景区···································································9图2.3千篇一律的仙女山旅游景区······································································10图2.4大面积的花海极具视觉冲击力,但互动较单一···············································10图2.5茅草坝有很好的景观资源,但缺乏合理有序的规划·········································11图3.1重庆市三维地貌图··················································································13图3.2土家族民俗···························································································15图3.3西兰卡普······························································································16图3.4重庆云海······························································································17图4.1生态分析全过程构架图·············································································21图5.1千野草场总体规划图···············································································25图5.2万亩草场······························································································27图5.3万亩杉林······························································································27图5.4万亩火棘······························································································27图5.5万亩石芽······························································································27图5.6岩口建筑现状························································································28图5.7啰儿调································································································30图5.8摆手舞································································································30图5.9男女石柱······························································································30图5.10西兰卡普····························································································30图5.11植物资源的梳理···················································································32图5.12大坪草场现状······················································································33图5.13大坪草场设计效果图·············································································34图5.14多种交通形式······················································································35图5.15停车场规划·························································································35图5.16观景亭与登山步道················································································36图5.17完善旅游配套接待设施···········································································37图5.18厕所布局····························································································38VII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表目录图5.19厕所意向图·························································································38图5.20实施实景照片·······················································································39图5.21火棘迷宫——毕加索“公牛”·····································································41图5.22火棘园区设计效果图·············································································42图5.23设计效果图·························································································42图5.24游憩项目布局······················································································43图5.25热气球·······························································································43图5.26滑草场差异化设计················································································43图5.27马道··································································································44图5.28月亮湖露营地实景照片···········································································44图5.29树屋··································································································45图5.30拓展训练····························································································45图5.31设计效果图·························································································46图5.32挖掘后呈现出的石林景观(正在施工中)···················································46图5.33“十柱”广场效果图··············································································47图5.34西兰卡普图案铺装················································································47图5.35历史石柱····························································································48图5.36建筑设计总平面图················································································48图5.37民俗商业街·························································································48图5.38概念生成····························································································49图5.39入口标识····························································································49图5.40指示标识····························································································49图5.41科普标识与智慧互联相结合·····································································50表目录:表5.1千野草场旅游景区游客规模预测表·····························································37表5.2上位控规指标表·····················································································40IX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旅游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浪潮中,重庆市作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具备优良的旅游自然资源,然而其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却大多较为落后,尤其是体现在设计意识与游客体验方面。目前重庆境内拥有全国最大的南方高山草甸——巫溪红池坝,以及武隆仙女山草场、石柱千叶草场等高山草场旅游景区,在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已暴露出诸多问题。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梳理总结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时应遵循的一些共性原则,探寻该类型项目规划时的科学策略,为今后同类规划设计提出科学建议,同时为以后同类型研究抛砖引玉。图1.1重庆主要高山草场分布图Figure1.1Chongqingmainalpinepasturedistribution图片来源:重庆日报1.2.2研究意义①通过本研究,能够加深人们对当前重庆地区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视以及对当前某些不恰当的高山草场旅游规划设计的反思。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②梳理总结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时应遵循的一些共性原则,探寻同类型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为以高山草场为特色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提供优秀范例。1.3国内外研究动态1.3.1国外研究动态目前,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草地景观作为游憩活动的场所是国外对草甸(草地)景观研究的重点,其中一项工作便是针对草地景观中游憩设施的颜色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寻受众最喜爱的草地游憩设施的类别、设计形式及外观颜色等,通过一种名为语义区分法(Semanticdifferentialmethod),简称SD的调查结果表明:远处草地景观要素的类别,草地周边的景观要素,草地类型、大小、颜色、不同种类观赏植物的存在,草地上便利设施的外观颜色及种类等都较为明显地影响着草地景观的视觉价值、美学价值。[3]日本的研究学者通过将北海道士幌新建草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D法,细致的将草地分为十个各具特色的景观类别:①草地近景放牧景观;②草地远景放牧景观;③林地为背景的草地景观;④草地及周围景观;⑤以森林为主体的草地景观;⑥草地及草地内林地景观;⑦草地内单木景观;⑧山地森林景观;⑨牧草地景观;⑩落叶树为背景的草地景观。对草地景观视觉效果的分析表明:草地景观的视觉效果是由草地的舒适性、空间性和协调性三评价轴所共同构成,人们对草地内有林地的景观类型评价较高,应以增加草地的视觉美学价值为重点,研究草地内植物的配置结构和植物的组成。美本身就会带来经济价值,因此对于草地游憩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是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日本Shoji等研究者还应用叉分选择偶然评价法(dichotomouschoicecontingentvaluationmethod)对半自然型的草地景观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如果需要基金去维护草地旅游者最愿付出的钱数,从而来计算旅[4]游经济收入情况。另外,国外对于草地娱乐设施及道路等的设计还运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包括:GIS与遥感技术(RS)的应用,如模型的建立和评价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定[5]量定性分析法的应用。1.3.2国内研究动态目前国内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草甸(草地)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空间格局等方面,而对景观动态、景观保护及利用、景观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相对来说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则比较深入和广泛。李博较早地就以景观生态学和草地生态学相结合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景观生态学是从区域尺度上解决草地景区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6]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①草地旅游研究进展草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类型,我国是世界上草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天然的草地面积达4亿h㎡,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2%,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尽管我国草地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总体利用率极低。目前国内对草地的研究多从草地畜牧业发展、草地生态系统等角度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如草地的破坏与恢复、人工草地的建植等。人们对草地资源的认识及价值评价也多[7]集中于草地通过第一、第二性生产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有形产品上,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草地景观研究的深入,对草地资源的研究内涵也逐渐扩大到草地景观及周边环境、气候与民情等方面,以此满足人们更多的精神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草地旅游业开始盛行,其中以西北牧区为主的草地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所谓草地旅游,指的是在草地分布区以草地景观风光、气候及民族风俗等为旅游目标,以其特色的观赏、游憩、避暑等开展的旅游服务的经营活动。它属于以草地环境及周边动植物等自然风光为基本资源的旅游形式,也是发挥草地景观资源美学价值而带来经济效益的经营性活动。目前我国南方草地旅游多集中于一些距离大中城市较近、交通条件较好的城市边缘山区地带,通过这种以自然景观型的生态旅游方式,从而带动周边餐饮、交通、娱乐等发展,也对进一步维护与创造更加优美的草地生态景观、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开发利用草地资源,以生态旅游为思想指导,适度规划建设,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也是必须的。草地植被是草地旅游资源的核心,各类不同的草地植被与其周边环境,如山地丘陵、水体道路、滩川平地、服务建筑设施等共同组成宁静怡人的草地景观旅游的综合体,形成吸引游客的资源基础。我国主要草地分布于高原及中、高山地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大多不超过20摄氏度,与周边城市形成10摄氏度以上温差,即是调理身心与盛夏避暑的良好之地。我国主要草地区还是蒙、满、藏、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其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草地骑马、草地滑雪、风味餐饮等都呈现了特色的传统草地风情。另外山地草地还出产特有的野生中药材、花卉、食物植物等,这些都表明了发展草地旅游是势在必行。目前对于保护草地旅游资源采取了规划与技术手段,主要表现有:1)在对草地旅游景区做出可以构想及规划设计同时,提出地形景观、草地植被、水体景观、动植物资源、古迹民俗及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进行保护分区及科学估算环境容量;2)规划要从总体布局进行协调组织,以避免景区中布置不必要的服务设施;3)要根据具体景区资源、环境特点,合理规划旅游活动项目,严格限制开发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损害景区水体、造成空气污染的旅游活动;4)科学划分景区中“核心区”、“缓冲区”及“试验区”,尽可能地将游憩活动控制在试验区范围里,从而适度向缓冲区发展。尽管草地旅游已成为时尚,但国内对于草地资源从景观的游憩功能、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还较匮乏,主要还是涉及游憩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方面的研究,相关的规划理论研究就更为缺乏。此外,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河北等我国草地主要分布的北方地区,对于青藏川等地的高山草甸、南方山地草甸关注则甚少。赵雪在其所著的《草地旅游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持续发展》一文中,结合任继周院士对草地生态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草地旅游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及影响的框架图。从中得出了草地旅游对草地生态系统有着方向相反的两种作用及影响,而且其作用效果还是逐级放大的。[8]另外,赵雪还提出了实现草地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1)按照景观、活动场地、生产地等专用基地进行草地地区景观的建设;2)合理布局、分散旅游压力、避免过于集中增加草地资源负担;3)对游客与旅游经营者宣传环保意识教育及其科学规范经营行为。此类相关案例的探讨,也缺少普遍意义,大部分案例仅针对当地环境进行研究,没有进一步延生、拓展对其他草甸(草地)地区景观规划的借鉴或适用意义。②南方山地草甸开发利用研究进展目前,我国南方山地草甸(草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草地利用率极低,发展很不平衡。草甸(草地)的整体利用率甚至低于30%,可见开发潜力巨大,景观旅游发展的势头较强劲。2)草甸(草地)分布区周边的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目前南方草地多集中于山高路远、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中,这些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较差,阻碍了其开发利用发展的进程,如若采取合适的开发利用途径,不仅可以发挥草甸景观的游憩旅游,也将给周边带来很大的经济价值。3)南方草甸(草地)开发利用受自然、社会、人文等多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地理区位的边远性及经济状况的低水平;高海拔的分布区,特殊的山地地形,造成极度的生态环境脆弱及开发投资成本大、周期长的劣势;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讨论长期局限于草地畜牧业发展上,而忽略了草地景观游憩旅游功能的开发[9]利用。可见对于我国南方山地草甸(草地)景观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草地资源优势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等方面,从景观开发、生态旅游角度研究还较为甚微。如青藏川—云贵滇延线的(中)高山草甸景观以其原生态的特殊地形地貌优势,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开发南方草甸(草地)资源,不仅可以改善草地植物、保护生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可以带动草地生态旅游,促进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长远的社会、生态效益。根据相关资料搜集与查阅,为了迎合旅游业发展需要,如今人为的开发与利用了一些山地草甸,如云南香格里拉普达错国家公园中的高山湿地草甸,通过规划建设生态徒步游览步道,感受高山湿地草甸景观[10]的古朴、自然与生态特色。③重庆山地草甸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对于重庆山区天然草地的研究,相关专家学者也多是从天然草地存在类型、草地资源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相关问卷调查显示,重庆市民对重庆及周边高山草场知名度的排序依次是:巫溪红池坝草场、武隆仙女山草场、城口黄安坝草场、酉阳毛坝草场、云阳岐山草场、涪陵大梁子山草场、石柱千野草场、酉阳葛蒲草场及秀山川河盖草场、南川马嘴草场等。尽管对一些天然草地进行了小范围的开发利用,开展了以草地游憩、休闲度假等方式的旅游活动,如重庆市石柱县千野草场、城口县黄安坝草场、开县雪宝山草场、奉节县茅草坝草场等,但由于开发模式单一、游憩设施滞后、草地景观特色不明显等原因,大多数知名度较低,对于这些草地的开发利用模式,也未有相关的系统的研究报道。尽管重庆山区蕴含很多特色的草地资源,但从生态规划角度,全面合理地探索草地旅游[11]景区景观规划途径的理论研究还是十分缺乏。因此,总结目前从景观规划角度,对草甸(草甸)景观旅游景区的专项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外做的一些相关研究与报道,而国内相关的研究都过于片段化,理论体系还较缺乏。1.4研究内容与方法1.4.1相关概念界定①高山草场: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其植被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生中生的多年生杂类草。植物种类繁多,莎草科、禾本科以及杂类草都很丰富。密丛性短根茎蒿草属,为重要的组成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不明显,生长密集,植株低矮,有时形成平坦的植毡。③重庆高山草场:重庆地区的植被覆盖以森林为主,但也有面积广大的草原,尤其以渝东北大巴山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及市域南部与贵州大娄山区交界处为多,总面积超过三千万亩。不过,与北方地区一望无际的草原不同,重庆的草原大多数分布于丘陵山地,常被称为“草山草坡”,学术上称为“草甸”,重庆人则更喜欢称之为“草场”,具有单块面积不大、相对分散等特点,并常与森林伴生,形成林草相融的别致景观。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③旅游景区规划:旅游景区设计规划是专业的旅游景区设计机构根据当地景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经济状况、和客户的实际需求,按照商业模式进行科学的规划,符合景区环境协调统一、具有一定的商业开发价值的设计工作。旅游景区设计规划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完美体现。1.4.2研究内容①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笔者结合国内外优秀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案例,整合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旅游景区旅游规划设计原则、生态景观规划等相关原理,以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细致分析重庆高山草场的景观特色和生境特点,从而更加明确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的景观特征,分析当前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现状,探析科学规划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的意义。②结合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的现状情况,分析当前景区景观建设中出现的生态环境、景观形象、农业生产、地域文化等诸多矛盾,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探析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科学合理的方法策略,从保护自然和旅游开发个切入点入手,依据景观多因子规划体系对研究区域进行科学规划。③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策略,根据对重庆高山草场景区的构成要素、景观特征的分析,对景区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策略,并结合石柱千野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的实际案例,对重庆高山草场的规划设计策略进行应用性探索和经验总结。并且通过总体规划定位,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适宜重庆高山草场景区规划设计中草场植被资源保护及利用、旅游景区道路体系与附属游憩设施的布置安排等方面的规划原则与建设措施等高山草场景观规划设计的成功经验。这具有科学建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4.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重庆地区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现状的分析研究,以石柱县千野草场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为依托,探讨同类别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策略。依据这一研究目的,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研究文献资料、现场实例调研、项目实践与规划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文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来组织结构框架,本文的基本逻辑是:以重庆地区高山草场旅游景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其景观特征及规划建设现状,探寻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的要素特征以及在重庆地区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中的参考意义——研究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策略——以石柱千野草场景观建设为例,对高山草场景观规划策略进行实践性应用研究——总结经验。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图1.2技术路线图Figure1.2Thispaperstudiesthetechnicalroute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制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现状问题分析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现状问题分析2.1重庆高山草甸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建设中凸显的问题2.1.1对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就目前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而言,一方面,本身就是生态属性异常脆弱的高山草场,伴随旅游业迅猛发展,必然导致游客数量的激增,进而直接或间接的加重景区负荷;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展开,也使得草场内商业规模不断扩展,但由于资源利用率不高,加之缺乏有效的规划与管理,造成旅游景区及周边的环境[19]污染,使景区的环境质量下降,会严重影响其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在仙女山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因镇内商业迅速发展,致使诸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现象的出现。优秀的高山草场景观资源要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保持其原有的生态持续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是高山草场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掠夺式的开发模式破坏其赖以立足的环境资源,而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旅游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这在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尤其重要。图2.1仙女山菜市垃圾如山,侵占绿地Figure2.1Thefairymountainmarketasamountainofgarbage,greenoccupation图片来自:凤凰网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现状问题分析2.1.2对原生人文资源的破坏在现今城市化进程飞速提升的情况下,在外部环境和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下,重庆某些景区主管部门和当地居民常常片面追求在都市环境中的建筑形式和设施;对本地区珍贵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视而不见,忽视旅游资源特有的文化价值,对地方文化没有进行合理的保护、继承。使景区内大量充斥着与周边环境不符的建筑和景观,尤以“欧陆风”等恶俗在一些地区大肆流行。旅游景区地域特色的缺失,建筑风格的混乱也造成了整体环境建设缺乏足够的艺术性,体现足够的人文[20]气息,导致整个旅游景区环境缺乏人情味和表现力。图2.2“欧陆风”充斥整个仙女山景区Figure2.2"EuropeanWind"isfullofthefairyMountainScenicArea图片来自:重庆摄影家协会网2.1.3忽略地貌特异性,同质化开发现象严重特色是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而地域文化是区域旅游特色的灵魂和[21]内蕴。如在仙女山镇旅游发展建设中,对地域文化个性的挖掘和传承就成为凸显当地旅游特色的关键因素。当前,由于简单套用平原及城市建设方式、缺乏地域特点的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的运用,使得仙女山镇具有的传统渝东南地区建筑的风貌,被雷同的现代风格所代替。仙女山现有农家乐提供的服务多以单纯的观光和游览为主,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民俗民风以及生态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农家乐以没有展现出以“农产、乡色、民情”为主要特色的卖点,城市游客的体验性旅游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现状问题分析图2.3千篇一律的仙女山旅游景区Figure2.3ThesamefairyMountainScenicArea图片来自:新浪微博2.1.4片面注重景观视觉形象,忽略游客的互动体验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过多的将形式的堆砌放在首位,而对于旅游景区内功能性的定位没有进行深思熟虑,更不曾从游客和使用者[22]的角度出发思考景观的架构。真正能够使得游客能满足体验需求的景观的极为缺乏,使得游客仅仅是作为一种被动的观赏者,无法切身的加入到旅游景区景观环境中。图2.4大面积的花海极具视觉冲击力,但互动较单一Figure2.4Flowerswithverystrongvisualimpactoflargearea,buttheinteractionissingle图片来自:美亚旅游网10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现状问题分析2.1.5景区项目规划设计缺乏合理性与特色性在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经常出现规划建设项目缺乏合理性与特色性的现象,例如在仙女山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定位就出现明显不到位。其一;仅仅是将规划区域独立出来,并没有结合规划项目所在的大环境的自然资源、地理区位来做出通盘考虑,这样也就难以构架一个既能满足同周边环境相协调又能够保持旅游景区鲜明特征的空间形态。其二;由于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科学的规划指导方针,导致旅游景区空间形态呈无序蔓延的形式,景区内各类建设用地没有合理的区分,土地利用类型较为散乱,没有进行合理分区。其三;缺乏适宜的开敞空间,绿地系统的架构不合理,绿化结构不够明确,难以满足游客对于优美的旅游、居住环境的需求。其四;对公共空间环境缺乏合理的规划,景区内各个活动空间尺度不够恰当,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公共设施人均指标偏低,旅游景区整体面貌不尽如人意。图2.5茅草坝有很好的景观资源,但缺乏合理有序的规划Figure2.5Thegrasshasagoodlandscaperesources,butthelackofareasonableandorderlyplanning(图片来自:网络)2.2对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建设的反思①在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景观结构单一,空间层次不足。很多景区规划建设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种植花草树木来满足设计需求,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进而出现游客使用效率不高,而且景观也无法体现多样的层次性。②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对生态性、自然性缺乏足够重视。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情色彩,也更能够同游客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但是在旅游1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现状问题分析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往往占主要地位的是人造景观,缺乏生态性考虑,使得景观很难同周围的大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处其中的人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③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缺乏生态经济效益的概念。规划设计应贯穿整个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全程,但是现实情况是有大量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是在人与自然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清醒的认识到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这时人们就会希望通过绿化建设来弥补这种自然的缺陷。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而且也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④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没有很好的挖掘历史文脉。良好的景观是塑造旅游景区形象的前提,并且能够展现所在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当今许多规划建设项目,单纯为了迎合现代化的发展,致使许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特征被破坏,传统的文脉、自然的景观遭到无情的毁坏。这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物在机器的轰鸣下被掩埋。⑤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缺乏地方性色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特性对于事物的影响。每块场地都有适于其地域性的景观建设,但是在当今,仅仅从景观的观赏性的角度出发,忽视场地的地方性特征,例如强行把只适合南方气候的植物移栽到北方,不仅使得[22]建设资金得到浪费,而且植物的观赏性和可实用性也无法得到保证。2.3本章小结本章首先分析了了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建设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从目前来看,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不考虑旅游景区自身文化和人们意愿的规划建设行为不断上演。旅游景区规划建设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现实考验。然后笔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缺乏对自然生态的尊重,缺乏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设计定位不准,规划考虑不全面以及开发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合理良好的规划设计管理等因素是造成目前困局的主要原因。1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及旅游需求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及旅游需求3.1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3.1.1地域性特征海拔重庆境内的草场主要分布在盆地向周边过渡的中山地区,一般在当地森林上界之上的地段,分布海拔不等(1500-2700米),取决于坡向、湿度等,因此也有部分低于1500米。如城口黄安坝(大巴山区),巫溪红池坝、大官山,巫山葱坪,武隆仙女山,酋阳菖蒲盖,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狮子槽等地都有草场分布。由于大多位于中山地区,气候条件较为舒适,夏季是良好的避暑圣地,秋天则天高气爽,利于开展骑马等活动,冬天则为滑雪提供了重要场地。高山花卉分布广泛,如高山杜鹃、刺玫瑰等。适宜的气候条件,也为开展各种形式的露营活动提供了[12]先决条件。图3.1重庆市三维地貌图Figure3.1The3DlandformmapofChongqing图片来源:www.cqates.com1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及旅游需求土壤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79-1985)的标准,研究区内土壤以黄棕壤、棕壤土为主要土壤类型,属于中山岭谷棕壤、黄棕壤山区,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土壤具有脱钙粘化和微弱的富铝化特征。根据其苔原状的中山地貌情况,其海拔[13]1730-2100m山地多以黄棕壤为主,2100m以上区域多以棕壤土为主。独特的土壤条件,适宜云杉、冷杉、日本落叶松、华山松、弥猴桃、黄连、杜鹃等植物的生长。喀斯特地貌重庆喀斯特地貌组合的基本特点:一是复杂多样喀斯特地貌类型,其中尤以山地、丘陵为主要类型。二是喀斯特地貌组合受地质构造及地表物质差异控制显著,区域分异明显。重庆市喀斯特地貌划分为四个喀斯特地貌区,分别为:渝西北非喀斯特地貌区(I)、渝中槽谷型喀斯山地区(II)、渝东南峡谷型喀斯特山地区(III)、渝东北层状构造喀斯特山地区(IIII)其演化过程:①自白垩纪燕山运动至第四纪初,因地壳不等量间歇性抬升结果,大巴山和三峡地区发育有四级夷平面,其余地区为三级;②就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而言,以大巴山最大,其次为金佛山—七耀山及三峡地区,并向长江谷地倾斜;③长江左侧地区,第三级夷平面形成之后,长江右岸地区向斜地区纵、横顺向河及次生谷仍异常发育,侵蚀强烈,故背斜成山,向斜为丘陵谷地,相间有序排列,形成平行岭谷地貌组合。长江右侧地区,夷平面多属倒置台状山地,这主要是由于夷平面张性裂隙发育,导致背斜谷袭夺次成[14]谷,水量增大,侵蚀加强,故形成向斜构造台地或山地的倒置现象。研究区域内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明显,由于此类地貌造成水漏现象,致使规划设计中需要慎重考虑人工湖体的规划安排。而大量的石芽石笋景观要素,则提供了旅游景区内石林景观开发的先决条件,有利于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类型。3.1.2生物性特征①植被群落研究区位于北亚热带的川东北大巴山系湿润植被带结合部位,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数量较多,包括了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丛及草甸等不同植被类型。根据实地调查与相关资料的查阅,境内主要乔木树种有云杉、冷杉、日本落叶松、华山松、红桦等,伴生树种有栎类、桦木、山杨、漆树、黄柏、板栗、弥猴桃等树种,林下植被主要有黄竹、苦竹、冷箭竹、金竹、杜鹃、蔷薇等,具有丰富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另外,中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天麻、贝母、党参、黄连、柴胡、大黄、黄柏等近350余种。位于巫溪县的红池坝是重庆市乃至中国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自然草场景观资1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及旅游需求源,享有“中国的新西兰”的美誉之称。研究区内天然的山地草甸面积属于亚热带的中山山地草甸类型,主要分布在红池坝坝区、天子城、大小银厂坪、西流溪、大小海坝、灯笼铺等区域,山地草甸绵延数十公里,浩瀚辽阔、五彩斑斓。草甸主要以禾本科为主,豆科、莎草科次之,包括有白三叶草、红三叶草、野茅草、[15]羊毛草、野碗豆、黑麦草等150余种优质牧草。而位于石柱县的千野草场则以火棘、栾树、樟树、落叶松、黑松、十大功劳、山苍子、桦木、楠木、水杉等乡土树种为主。3.1.3人文性特征①民族民俗重庆高山草场多分布在较偏远山区,多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尤以少数民族为多。而以石柱县千野草场为例,土家族居主体地位。土家先民向后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然后又过度到土王崇拜的历史过程,构成了土家族地方文化特色的基本架构。摆手舞。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最重要的标志性文化形态,是通过摆手为表现形式的祭祀性舞蹈,是经过土家先民漫长的对图腾、祖先、土王的崇拜行为,以及长时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总结后创造出来的。“啰儿调”是一种旋律简洁的乐曲形式,构成歌词的句式大多为七字句,可即兴填词,同时现场发挥,通过酣畅淋漓的表达形式,使得歌者的真情实感得以抒发。音韵淳朴而浓郁,特别是“啰儿调”中大量地运用“啰儿”、“啰儿啰”、“啰”等习惯性方言衬词,使曲子音调与当地土家族方言的四声声调紧密结合,率真地表现了土家人乐观、豁达、睿智、幽默的性格,从而形成独特的民俗韵味。图3.2土家族民俗Figure3.2Tujiafolk图片来源:新华网②文化符号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1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及旅游需求合起来便是土家族人的花铺盖,此种艺术形式,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土家族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并且崇奉其为土家图腾。白虎在土家族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的族徽中,虎简化为抽象粗狂的符号,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图3.3西兰卡普Figure3.3Sealandkarp图片来源:作者自摄3.1.4景观性特征①高山植物原生林重庆地区高山植物原生林以水杉、池杉等为代表的杉林;以及以落叶松、黑松等乡土树种为代表的松林为主。原有高山植物群落,维持其群落内部平衡,遵循保护为先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形成以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高山植物原生林为主体的景观类型,为游客提供可以体验原生大自然的空间。并且原生林[16]的生态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兼顾景区开发和生态维护两方面的需求。②草场重庆高山草场具有大面积的草场用地,同时由于海拔较高,使得重庆高山草场呈现出不同于北方草场的地方特色,可供承载的活动也较为多样,可结合畜牧业、旅游业等,塑造出旅游观赏为主要形式的草场景观。使得游客可以获得生态园林的感知。大面积的草场,也为重塑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在视觉效果上也满足了观赏的需求。③石芽1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及旅游需求石芽石笋是重庆高山草场景观较为重要的一个景观特质。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在高山草场规划设计中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强化重庆地方特色。石芽是槽谷间突起的石脊。石芽分为裸露的和埋藏的两种,分别是地表水活动的结果和地下水活动参与的结果。石芽的高度一般不超过几米。石芽是岩溶地貌所特有的,石灰岩受水的侵蚀而形成的石笋则为碳酸钙石灰岩,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自然现[17]象。石笋的形状如同竹笋出土,生长形式是自下而上。④其他观赏性植物在重庆高山草场中,乡土观赏植物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观赏植物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旅游景区规划既能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又能使得规划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得到保证。以火棘等乡土树种为主体的千野草场就通过观赏植物实现参与性和体验性景观的塑造,使乡土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⑤云海云海是重庆山岳风景的重要景观之一。所谓云海,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颠俯视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故称这一现象为“云海”。日出和日落时形成的云海,五彩斑斓,也称为“彩色云海”,极为壮观。借助重庆多山地的特性,云海呈现海一样的景色,海一样的境界的独特自然景观。图3.4重庆云海Figure3.4seaofcloudsinchongqing图片来源:中新网⑥花海利用重庆高山草场中乡土花卉为主体,以开满乡土花卉为特色的自然景观或1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及旅游需求园林景观为主体的形式。由很多的开花密集的花草或树木构成,游客在远处望去,一望无际,看不到边际,如同海洋一般;风吹来时,花浪起伏,也如同大海的波涛翻滚。以天然花海为主体的草原景观,因为其色彩的点缀作用,更加充满梦幻色彩。⑦人居村落广泛分布于重庆高山草场的村落建筑,以千野草场为例,不仅具有原始的土坯房,并且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建筑-土家建筑,以吊脚楼、三合水、牛角挑等地方形式展现出少数民族村落建筑的特性。既可以起到点缀草场整体大环境的作用,又能为游客提供体验农居生活的场所。也为保持旅游景区的地方特性、强化高山草上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村落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地方文化活动,与旅游景区的开发相衔接。3.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的旅游需求3.2.1参与性需求现代的人对旅游的需求早已不再是仅仅停留在走走看看的基础需求层面,随着家用车的普及以及各种新奇玩法的开发引入,现代人对于旅游的深度与参与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派恩与吉尔默所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将旅游体验划分为娱乐性体验、教育性体验、遁世性体验和审美性体验四大类型,认为每一个旅游者在游览中都是这四种类型参与体验的不同程度结合。对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的现状分析也说明,做好这四种参与体验的设计是景区旅游产业生存的关键,那些忽略了参与度的景点由于缺乏良好的互动而往往人迹罕至,很多地方空有大好景色但却流为纸面上的热土。现代人厌倦了都市的水泥森林,高山草场恰恰能提供给他们精神上的广袤自由,因此,重庆高山草场能够满足都市游客天然的旅游需求,让游客融入到依托森林、草地、石芽石笋等等独特的自然景致而开发的景点去参与上述四种体验是当下现代草场旅游的必然需求。3.2.2真实性需求当下旅游者由于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的都市,对大自然尤其渴望。因此对旅游景区的景致的基本需求就是真实。人造的景观往往缺乏生命力,人们长途跋涉来到旅游景区,就是要感受原始的自然、纯粹的生态。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旅游资源利用的问题,在重庆的高山草场中,尽可能的保留原始状态的森林、草场与自然的生境边界,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是体现自然景观真实性的重要手法与原则,也是满足游客融入自然,拥抱自然的心理需求。3.2.3系统性需求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已经日新月异,游客对现代旅游景区的系统性要求也越1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及旅游需求来越高,是否建立出一个完善的旅游系统是评价当下高山草场景区优劣的重要参考指标。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在打造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项都是影响游客体验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景区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接待、住宿、交通、购物以及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这等等因素。例如在如今私家车飞速发展的时代,停车问题就应作为新的系统课题加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构建层次清晰的旅游交通系统。3.2.4差异性需求差异就意味着特色,在当今这个众多旅游产品雨后春笋般生长的年代,一个没有特色的旅游景区肯定无法吸引足够的客流来支撑景区的发展与建设。因此差异化从某种角度讲就是一个景区的亮点。而且没有哪两个游客对旅游的感受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同一个人在同一个景区的不同游览经历也会有不同,因此差异化建设也是动态的。重庆高山草场景区,本身具备极富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如何利用并将其转化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就是设计的重点,也是游客的普遍需求。在重庆的高山景区,自然环境、参与项目、住所活动等都应与游客自己平时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异,同时兼顾四季的变幻,做到在不同季节的景致都有其差异化卖点,这样才能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感受。3.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要素及旅游需求对旅游景区规划的参考意义明确高山草场景观要素的特性,是进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在充分了解和熟知重庆高山草场景观要素的特性后,对旅游景区规划的构思才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推动设计思路的开拓,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并且也能确保深厚的地域乡土文化底蕴的演绎,以及完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在保[18]护优先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找到高山草场旅游景区对应的目标客源市场,结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掘当今游客对于景区的各种需求,则可以为景区规划设计提供思考的技术路径。通过对重庆高山草场各景观要素的分析,可以从中提炼出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景观要素和景观特征。通过对现代旅游业的需求加以分析,可以准确的找到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景区体系。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将这些要素和特质加以融合、利用,使得高山草场的地方性特质更显而易见,更具有代表性。如在千野草场的规划设计中,就以保护和完善现有植被群落关系为指导思想,种植植物选用千野草场现有的植物品种,充分尊重其植物特性。1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重庆高山草场景观的要素特征及旅游需求3.4本章小结依据重庆高山草场景观要素的特性,以及对研究区域生境条件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以高山植物原生林、草场、石芽、观赏植物、云海、花海、人居村落等为主体的基本景观要素。结合草场景观资源独有的特色,以及植被、道路是景观规划的最主要元素。因此,结合对研究区生境特点及其敏感性与适宜性的综合评价、分析,选择植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及道路体系及附属游憩设施的合理营建为研究区景观保护与规划的最基本方面,探析其生态规划的适宜模式与建设策略。由于研究区范围较大,幅员面积辽阔,对于以草场景观为自然特色的景观规划,主要是从宏观尺度对其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及策略进行探析,侧重于对主要景观要素进行分析。通过总结重庆高山草场景观要素的特征及相应的游览需求,将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景观要素加以提炼,在重庆高山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融汇贯通,使得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更具有地方性特征,又能满足现代人对于野外高山草场景区旅游产品的种种要求,同时也为千野草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可供利用的景观要素库。20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4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4.1规划原则4.1.1自然生态原则高山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保护为先,适度开发策略,使得自然生态的观念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流程中。以原始森林、中山草甸景观为主要特色的重庆特殊的自然生态,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独一无二的景观资源,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草场景观资源与山地自然地貌进行合理利用,同时也要关注农业开发的力度,充分调动资源优势,确保能够科学、合理地对现有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维护,才能实现高山草场风景资源的永续发展。因此,对于规划区中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视觉效果的自然山体背景林,应从生态保护和限制利用两方面入手,对于较为适宜生态建设的平坝草甸区域,应在不破坏草甸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工[23]程措施,增加景观效果与游憩价值。图4.1生态分析全过程构架图Figure4.1Theframeworkofecologicalanalysisprocess图片来源:自绘4.1.2交通合理原则在高山草场旅游景区中,道路规划设计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道路系统构成高山旅游景区的基本构架,并且承担着联系着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与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密不可分。在道路规划设计中,首先要确保道路旁景观特色的塑造,这些道路景观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包含一定的文化脉络,并且也是着所在区域内历史记忆的呈现,记载着区域的历史,蕴含着区域的文化,是区域历史和文化的延续。2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路规划设计中,应将交通运输和对旅游景区外部空间景观的呈现,这两方面的要求放在重要位置,道路景观直接反映了区域经济水平和区域文脉。在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中,要确保人行和车行系统的合理布置,同时面度日益严峻的旅游景区停车问题,要将停车场的划分、布置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加以考虑。贯穿景区内的游步道,要最大限度的起到串联各个景点的功能,使得游客真正能够体验到步移景异的效果。良好的道路景观环境是一个旅游景区规划水平的集中表现,在规划设计中要确保从不同角度出发,探寻在规划区中营造较为完善的交通系统的可能,并且与本区域内的地形、环境、功能等现状条件相结合,针对现状,做出最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真正做到满足游客的最实际的需要。4.1.3体验互动原则作为视觉审美感知的对象,旅游景区景观既是人与人之间,同时也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在场地中的烙印,反映了时代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意识形态。由诸多游憩场地构建的旅游景区景观,又是通过不同的景观形式、活动来表达。参与是体验旅游活动中的核心,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为游客提供更多亲身参与的机会,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以增加体验项目的真实性与参与深度,使游客融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自我享受中获得深层次体验和存在感知。游客在场所中需要得到体验和互动,在这个意义上,每一处景观都是游客感知自然风光、体会季相变化、感受民风民俗并且参与其中互动游玩的载体。在高山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适当的增加参与性的景观活动,譬如增加采摘、骑马、乘坐热气球、露营、野外拓展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使得游客不再是被动的观赏对象,而是切实的[24]深入到场地中、环境中,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获取独一无二的景观感受。4.1.4乡土美学原则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本土文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边缘性话题,即使有人提起,也只是作为全球化话语中的一个弱声部。乡土之美包含着故乡、故土、大地的精神实体。成为受众的对故乡、家园留恋的冲动本源。离乡-思乡-无乡-寻乡-回乡的精神回归方式,成为“诗意的栖居地”的持续呢喃。历史文化积淀能够反映旅游景区当地的文脉,以坚持乡土美学原则来打造旅游景区,就是要将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相结合,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才能够有助于游客提炼主题,找到场所的根;同时又丰富了生态资源的内涵,使得旅游者在二者的体验中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在高山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中,除了要遵循一般的美学原则外,更应该呼应现实的需要,将乡土美学作为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着眼点。立足于场地本体特性,将塑造具有乡土气息,能够密切联系乡土同游客之间情感的景观作为规划设计中的亮点,真正实现神性乡土、诗性乡土,充分展现风景区景观的粗狂美、自然美、原始美。2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4.1.5关联发展原则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从整体上看作为一个主体,必然容纳其存在的客体,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不会是独立存在的,必然是与其大环境、所在城镇等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景区的发展也并不是独立进行的,在很多不同的层面,都直接、间接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和变迁。同样,区域的发展也必然对旅游景区产生反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旅游景区内部各个系统也是具有关联效应,每个景区、景点都是彼此联系,总体又是一脉相承的。旅游景区内不仅景观要素是相互关联的,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出发,也存在着互动关系、依存关系。以千野草场为例,猕猴桃种植业、养蜂业不仅能提供物质上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表征,同旅游景区旅游发展相结合,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所以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认真研究旅游景区的定位,以期与周围和内部各系统都能产生有效的共振。4.2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的规划策略4.2.1多因子综合考虑多因子指数又称综合指数,一般是由单因子指数有机组合而成,能够综合反映旅游景区景观规划水平的高低。在对重庆高山草场的景观规划中,必须做到多因子要素的平衡,例如设计高参与度的游览项目有时会同景区的生态保育相冲突,因此在规划时必须综合考虑二者之间方案的取舍。不仅要考虑到生态保护,更应该将旅游景区经济因素作为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规划设计中,除了考虑可增加收入的项目,开发成本的控制也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开展情况和规划的成败,如何处理原住民迁移和现状民宅同样是诸多景区开发时的难题,大多数重庆高山草场地区的民宅本身并不具备历史和美学上的保留价值,且布局随意杂乱,但如能结合景区功能有选择的适当改造加以利用则可大大节约成本,从而避免盲目拆除带来的浪费。由此可见,在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需要从生态、交通、旅游策划、现有建筑利用、旅游经济等多个维度出发,运用多因子评价体系,综合考虑景区景观规划设计。4.2.2适应现代旅游需求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现代旅游发展的规律,充分满足现代功能需求。譬如适应当前自驾游游客增多的趋势,充分预留停车位,扩大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题,同时兼顾生态,大力发展生态停车技术,使得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出现的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面对现今旅游业出现的老年人组团旅游趋势增多的情况,充分考虑电瓶车的投放,合理布置规划游览路线,或者在游览动线上设置足够的休憩空间,真正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随着现代生活方式2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的转变,露营成为时下热门的旅游活动,潜在的受众明显增加,规范露营基地的建设,满足多种露营方式的需求,也是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故而保障水、电、医疗、商品的供给也成为规划需要加以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充分体现智能旅游的特点,景点节点上适当开放WIFI、二维码等形式的新型旅游形式,完善景区标示系统也有助于展现现代旅游的独特魅力。4.3本章小结高山草场是一种稀缺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以及社会经济价值。目前重庆高山草场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是旅游开发对重庆高山草场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不合理的旅游开发活动往往导致生态环境在短期内急剧退化,且难以恢复因此,保护性旅游开发是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在重庆高山草场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首先要遵循自然生态原则、交通合理原则、体验互动原则、乡土美学原则、关联发展原则等规划原则,以此为指导,通过多因子分析,对规划区进行科学评价,深入剖析场地特性,确保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并且有效的开展,使得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成为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平衡旅游景区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的新纽带。2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以石柱千野草场景观规划为例5.1项目概况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简称石柱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石柱县地处渝鄂两省交界,东接湖北利川市,南连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临重庆丰都县,西北界重庆忠县,北与重庆万州区接壤。截止到2013年,石柱县幅员面积3012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石柱县常住人口为415050人。以土家族为主,另有汉族、苗族、独龙族等民族,共29个民族。图5.1千野草场总体规划图Figure5.1Qianyegrasslandoverallplan照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千野草场景区位于重庆市石柱县西北部的鱼池镇,方斗山山脉岩口至茶店沿线,其前身是南方草山草坡肉牛基地,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大观园,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重点组成景区之一。千野草场集山、林、草、石、畜于一体,2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万亩石芽、万亩火棘、万亩森林、万亩草场四大特色资源相映成趣,一派南国草场风光。原主要景点有火棘大道、群羊下山、跑马场、观江长廊、石景长城、森林天井、石芽石笋等。景区2011年起由当地政府投资开发岩口休闲服务接待区、麻坪民族体育健身区、大坪草场观光娱乐区和瓦屋土家民俗风情体验区四大功能区,里面将规划建设赛牛场、斗牛场、草坪日光浴场、休闲小屋、红豆大道、跑马场等特色项目。其中"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大观园"和以火棘为主题开发的火棘园艺场、火棘迷宫、火棘山、红籽大道等景点匠心独具,别具一格。置身千野草场,可饱览红像火,白似雪、粉若桃、黄如金的南国花市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景。千野草场自开发经营以来,年接待游客量8万人次以上,几乎成了石柱人民的"后花园",客源市场十分广泛。2006年,在“选美重庆”评比活动中,被游客评为“重庆最美的草地”。5.2现状分析5.2.1自然生态现状海拔千野草场景区面积约2355公顷,最低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海拔约1700米,位于大坪和瓦屋之间,多数地方海拔在1400-1600米之间,景区气候垂直差异大。坡度坡向千野草场地形坡度较缓,大部分土地坡度在30度以下,且有一般左右土地坡度在15度以下。草场的坡向以东和东南向为主,北边的坡向主要是朝东,南边的坡向主要是朝南,南边的采光明显优于北边。土壤景区内土壤以黄棕壤、棕壤土为主要土壤类型,属于中山岭谷棕壤、黄棕壤山区,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土壤具有脱钙粘化和微弱的富铝化特征。万亩草场千野草场前身是南方肉牛牧场,位于麻坪、大坪、瓦屋等区域均分布有大面积草场,合计占地191公顷,春暖花开之际,满山遍野、郁郁葱葱,古朴的木黛加上似火枫叶,层林尽染,百草含芳,漫天飘香,红籽累累,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幕难得的南方草原胜景,俗称万亩草场。2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图5.2万亩草场图5.3万亩杉林Figure5.2MillionmuofgrasslandFigure5.3MillionmuofChinesefirforest照片来源:作者自摄万亩杉林千野草场坐拥森林林地2005公顷,其中多为池杉、水杉、杉木、马尾松、华山松、樟木等,故称万亩杉林。夏季茫茫草场繁华似锦,令人心旷神怡;金秋的千野草原红叶满山,霜林叠翠;冬季林海雪原,银装素裹,是重庆冬季滑雪的理想场所。万亩火棘在千野草场岩口到麻坪之间,生长有大片火棘,地块规模为32.8公顷。在5-7月,火棘开花,一眼望去,如雪压枝头,让人生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感慨。9-10月,火棘果实成熟,则漫山红遍,久缀枝头,经冬不凋,直达翌春。图5.4万亩火棘图5.5万亩石芽Figure5.4AcresofPyracanthaFigure5.5Millionmustonebud照片来源:作者自摄2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万亩石芽千野草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有众多嶙峋怪石,千奇百怪的石芽、石笋、石林组成的十里石山。走进麻坪石芽区,可见成片的石芽汇集在一起,远远望去,犹如白浪滔天,群羊下山,走进一看,这些石芽千姿百态,各显生气。5.2.2建筑聚落环境现状原生村落千野草场原生建筑聚落主要集中在岩口、麻坪、大坪、瓦屋及茶店五个区域。岩口多为破旧的经营性农家乐,建筑布局杂乱无序,形式几乎没有土家民居特色。麻坪民居为一传统土家三合水院落,修筑于石坝之上。大坪民居则为简陋的“一字屋”,主要是一老人独居。瓦屋原建筑聚落多为土坯房,数量较多,且多带牛羊圈,是原住民集中放牧圈养牛羊之地。茶店的民居布局也较为分散,多围绕原耕地散乱修建,且建筑风貌的地域特色不突出。图5.6岩口建筑现状Figure5.6Statusquoofrockmouth照片来源:作者自摄原生土坯民居景区内原土坯建筑的数量不在少数,建筑主要用稻草、黄土、秸秆等农村常见的资源,工序比较简单。这种土坯房由于工艺简单又年久失修,时间长了就歪歪扭扭,在开发前已多属危房,但是生态性反而非常好,甚至有屋顶上长树的奇观。养蜂场千野草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较大,各种野花到处皆是,为蜜蜂提供了丰富的蜜源,是蜜蜂养殖的上佳场所,因此当地麻坪仍然有养蜂的农户。在深山里传统养殖的蜜蜂产的蜂蜜,是蜜蜂在自然林中采集百花酿制而成,不仅质地纯正、色泽清亮,而且绿色环保、味道清香。牛羊圈2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集中于瓦屋片区,由于此前快速发展的肉牛畜牧业在旅游开发前已经叫停,因此大量的牛羊圈反而成为了场地一种历史的记忆,使得场地内部具有更强烈的原生态气息。5.2.3产业现状蜜蜂养殖整个景区的开发建设基本已经对原住民实行了异地安置。原有麻坪的养蜂人家仅留有少量人员驻守蜂房。随着草场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规模化发展蜜蜂养殖的可能性已变得不太现实。而将其变为一种旅游体验项目,交给农户来饲养和繁殖,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平衡。带动农民群众的产业结构调整,促农业发展、促生态平衡、促增收致富是规划设计相对较为合理的选择。肉牛养殖原有大量的肉牛养殖因为旅游开发而被逐渐转移,现在千野草场上仅能看到少量牛群在放牧。肉牛本身是一种价值极高的家畜,全世界畜牧养殖业较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养殖肉牛的发展,它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亦首屈一指。完善配套设施,兼容以高山牧场为主体的旅游观光模式,为肉牛养殖业的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发展养殖肉牛业,可以有效地将大量粗饲料、农作物秸秆和食品加工副食品转化为高品质的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肉牛是反刍动物,食量较大,每天的粪便排泄也比其它的家畜多,故年产氮、磷、钾也相应的多。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对农副产品进行“过腹还田”,这对减少环境的污染,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发展,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骑马场在垭口和大坪,残存有两三处骑马场。规模均不大,原由当地原住民饲养经营。随着景区开发,原住民搬迁,这几处骑马场也处于荒废状态。5.2.4民俗文化现状土家族文化土家民歌啰儿调、断头锣鼓、斗锣、轿夫号子、哭嫁等独具魅力的土家民俗文化流传至今。但在如今千野草场甚至鱼池镇,作为外来者很难体验到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作为大黄水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千野草场既要和黄水一样突出土家族文化特色,又有突出自己“野”的特色。黄水主景区2013年8月上演以土家族著名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基调创作的《天上黄水》大型土家民俗歌舞剧,从2007年起,每到夏天,黄水都会举办为期1-3个月的消夏旅游节(季),节会期间,游客可以直接欣赏到土家民歌、摆手舞、狮舞等精彩的土家民俗才艺表演,还能参加土家风情灯会。因此,千野草场自身承载的文化更多的则是放牧、森林、养殖等更贴近土家人生产活动的方面。2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图5.7啰儿调图5.8摆手舞Figure5.7HellosongFigure5.8WavingDance图片来源:网络石柱文化石柱,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开始建县,因县城南宾镇东部万寿山上有一对巨石酷似少男少女、分别称“男女石柱”而得名;又以石潼关、砫蒲关二名首字而得名。石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又有“十柱”一说,因此,对于石柱文化的景观阐释有多种途径。巴文化千百年来,巴盐销楚造就了一条条巴盐古道,穿越石柱县境内起自西沱古镇、止于湖南省龙山县,全长近500余公里巴盐古道就是其中之一。在大力发掘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今天,作为生活在巴盐古道起点站的石柱西沱古镇一些有表演才艺的市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于2010年初自发组织起来,义务为游客表演,再现当年巴盐“背脚子”的酸甜苦辣。图5.9男女石柱图5.10西兰卡普Figure5.9MaleandfemalestonecolumnsFigure5.10LadyKarp图片来源:网络30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土家织锦文化土家织物: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如今在石柱的土家族很多老人身上也能看到穿戴西兰卡普。5.3规划设计对策5.3.1保护并梳理生态本底①植物资源的梳理与借入1)梳理:结合前文分析,现有的千野草场成片草甸分布区域及边缘灌丛过渡地带,地形坡度较为平缓,为生态低敏感区域,在尽量减少生态破坏的原则下,人为增加一些绿化建设,提升植物群落的层次和丰富度。对于植物群落的生态设计,主要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遵循自然植物群落形成及与生境关系的生态习性方面的客观规律。对于草场规划区而言,还要力求反映草甸景观独特的地带性特色,突显地域性的植被特征。植物设计,首先弄清楚研究区所属的气候特征、地带性植被类型和群种前提下,从研究区植被的种类组成与结构外貌及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出发,适地适树地进行群落的生态设计。以保护和完善现有植被群落关系为指导思想,种植植物选用千野草场现有的植物品种,例如:十大功劳、火棘、水杉、鸢尾、池杉、马尾松、华山松、三叶草、杉木、落叶松、樟树、香樟、山苍子、山胡椒、桦木、盐肤木、楠木等等,适当采用少量外来景观植物,对区域内岩口入口区、火棘规划区、麻坪大坪等公共绿化区以及石芽景观区的局部植物进行梳理。从而实现投资少、见效快、适宜性强、景观视线美、群落相对稳定性强、物种多样丰富的绿化效果。3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图5.11植物资源的梳理Figure5.11Plantresources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2)借入:在梳理基础上,笔者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等相关规划理论,借鉴一些生态规划的措施,提出在研究区景观规划中借入植被和本地材料的一些原则与途径。通过适当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性,发挥草甸景观更大的游憩、美学及经济价值。如在大坪主草场景观区,对该区域草地进行养护,同时补植桦木、香樟等景观大树,丰富植物林冠线形态以及季相变化。又如在大片的森林保护区,在设计中对该区域的现有特色植物水杉、落叶松、黑松进行养护,补植楠木、池杉等其他树种,增加其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更进一步激活森林植物群落的生态活性。通过对于本地材料的利用,实现景区打造的适地适材。比如步道的石材,就全部选取的当地自产的青石,与自然环境毫无违和感,同时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的运输成本。可见,在高山草场的景区规划中,在设计时就应思考如何将建筑材料能够尽可能低碳环保的运输至各个景点,最终我们选择了马运,这在选材点、转运点以及马道的选择上都需综合考虑。②石芽石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保护:对于石芽石笋这一特殊脆弱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在规划设计时,首先强调的是以保护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开发。保护和开发,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只有这样,优质的旅游资源才能得以长期开发利用,为景区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笔者在规划设计前的现场踏勘中发现,石芽石笋景观是一种非常近人尺度的景观,其景观价值往往由一些细微造型或者一株野花野草组成,具体的生长尺度在测绘的地形图上无法体现,因此任何纸上谈兵的设计都无疑是粗3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暴和不切实际的。前期概念方案中对于游览路线的选择最后对应到实际场地中势必与纵横交错的石芽景观有太多冲突,因此,笔者在对石芽石笋景区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明确的是设计方式——现场设计。通过主创设计团队与甲方共同在石芽景点的反复亲身丈量和体会,找到能引起共鸣的景观点,再结合总体游线,在该区域现场放线确定游览步道的线型。2)利用:高山草场的石芽石笋本身,大部分都埋藏在草甸表土以下。在千野草场的瓦屋石芽密集区,原先的设计思路是围绕石芽区布局一个大型露营地的常规方案,但露营地本身会带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很大压力,也不具备互动体验性,后经甲方会同当地林管部门交流,预测此区域土表下埋藏一个大型石林区,遂提出通过人工保护性开挖的方式,挖掘这部分石芽区,根据开挖结果决定设计的走向。此区域经挖掘后已呈现出石林景观,设计方案调整为石林公园的方向,利用原有石芽石笋,设置石林迷宫和趣味健身园。笔者认为,这在重庆甚至南方的高山草场喀斯特景区开发中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即渐进式设计的动态性。因为土壤的覆盖,石芽石笋景区设计的最终结果有可能是动态变化的。在此类旅游景区规划中,宏观和微观大小尺度的切换,往往直接导致设计工作方式、设计方案思路的变化。③核心草场的缝合与修补图5.12大坪草场现状Figure5.12Dapingofgrassland图片来源:作者自摄1)缝合:大坪景区是千野草场的核心草场区。由于此前作为牧场使用,一条笔直的公路将整个草场一分为二,导致整个草场东西向的生态廊道被割裂,使得草场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大大减弱,同时骑马场、滑草场等旅游项目也难以布局。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就必须要考虑到对东西两块核心草场的缝合,化零为整。基于大坪片区的地形竖向关系,我们和市政道路专业统筹协调,在该片区对车行道路进行了重新选线,将原先的公路大部分还原为草地,小部分改造为马道,3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个别部分掏空为涵洞,确保生态廊道的贯通,最大化将被割裂的草场缝合完整。图5.13大坪草场设计效果图Figure5.13Designeffectdiagram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2)修补:研究区内核心的大坪草场过去一直作为肉牛养殖的主要放养地,草场的过度放牧是造成部分南方高山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通过笔者实地观察,牛群往往喜欢吃草场边界处石芽周围的牧草和厥类,虽草场每一两年均人工更换一次牧草,但草场边界因坡度较陡、石芽交错,补植难度大,因此这部分边缘草场的生长呈退化的趋势。将高山牧场作为旅游景区进行规划时,为了保护草场资源,首先必须对不同区域内的草场进行草场载畜量的测算,严格按照规划的载畜量来进行放牧。要合理划分宜牧区与不适宜放牧区,对于高山草场中部分坡度较大的地区,放牧对于草场的破坏较为严重,因此针对这部分坡度较大的地区,要实行禁止放牧的政策。在划分核心草场的功能空间时,需重点保护草场边缘的生态脆弱地带,通过围栏绿篱等手段,引导牧民控制牛羊群数量,控制放牧范围。其次,要采取轮牧方式放牧,由于家畜的择食性,使适口性较好的牧草被反复采食,得不到休闲,而使杂草在草地中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因此采用连续放牧方式会使牧草质量越来越低,只有划区轮牧,适当控制畜牧规模,才能做到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3.2完善旅游系统及构建连续的交通系统①科学设置游览动线及景点1)游览动线:对于高山草场旅游景区的游览动线的设置要充分满足各个景点之间的衔接,使得各个景点能够有效的连接成一个整体。游客在景区内的流动路线要流畅、合理,切不可出现回头路、无法识别等现象。只有设计合理的动线才3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能将使得整个景区成为一个合理的系统,才能让游客在各景点之间体验到完美的穿行体验。重庆地区的高山草场的基质基本是由草甸和森林组成,地形坡度变化较大,设计游览动线应尽量与等高线相切,降低坡度,做到平曲线的线型优美与纵曲线的科学合理相结合。森林在高山中密度往往较大,森林中的游览路线设计一方面要注意适时的外向引导,要考虑安全的因素,不能让人有迷失感;一方面也要注意对于森林生态的保护,林中步道的形式要生态、有机。图5.14多种交通形式图5.15停车场规划Figure5.14MultipleformsoftransportationFigure5.15Parkingplanning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2)景点:以千野草场为例,在整个景区的景点选择上,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观赏效果与实景体验相结合;奇险峻秀与安全易维护相结合。首先挖掘原生态中的自然景观资源,通过观赏动线的设置,引导游客去发现这种乡野之美,同时结合当地民间传说,设置诸如“群羊下山”等意向化的景点。部分景点,不仅仅是可观,还要考虑可游、可玩,骑马场、森林树屋等景点,本身既是一个游玩的载体,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草场的边缘,基于高山原生地形因素,竖向关系急剧变化,在千野草场的东西两侧景观走廊,分别是远观黄水云海和远眺长江胜景的观景走廊,笔者在设计观景亭和观景步道时,必须统筹考虑这些景点观景视线的最优化以及游客和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当然也有造价的经济性。笔者认为,在作高山草场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选择景点时,应该认识到安全性是必要条件,经济性是方案能否实施的干杆,景观性在和这两者发生冲突时,3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往往要作出妥协。②基于风景视线关系的观景节点设置高山草场旅游景区通常是一个旷奥相济的空间。开阔的草场和幽深的森林自然开合,形成天然的风景空间。旅游景区内设计的各个景观节点应形成一个体系,使得各个观景节点在视线上有所关联,景观节点之间不能出现孤立的存在。各观景节点除了在内部塑造属于自身特色的景观内容外,在外部环境上要相互联系,且由于场地自身特点,在视线上也要满足最大程度的可视性。千野草场的观景节点设置,充分遵循“看与被看”的视线关系,设计师是以摄影师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以大坪观长江观景亭为例,在规划方案选择亭子位置的时候就从远、中、近三个景观视线层次切入,构建了几种不同行进角度上拍摄照片取景构图时的虚拟场景。远景时它是整个山脊线上的制高点,中景时它是画面的对景点,近景时是高山临崖景观的背景;反之,站在观景亭的位置,又可以鸟瞰长江烟波,俯瞰莽莽草场。图5.16观景亭与登山步道Figure5.16Pavilionandhikingtrails图片来源:作者自摄③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的游览服务配套系统,无论旅游景区性质、定位如何,规模、名气有多大,都具有最基本的规划设计要求。结合当下不断新颖的旅游方式,在本研究项目的案例中,笔者在设计策略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确立本项目的景区标准。根据上位规划对于客流量的测算以及甲方开发部门要求,本项目景区按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这为后面的各项局部设3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施的设计起到了提纲契领的定性作用。2)根据游客容量测算,合理确定配套设计的建设规模,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布局原则。按照《石柱千野草场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推算,将游客容量分为一次性容量(瞬时游客容量)、日游客容量、年游客容量三个层次。至2020年一次性容量(瞬时游客容量)为12038人次,日游客容量为24076人次/日,年游客容量为140.33万人次/年,如下表:表5.1千野草场旅游景区游客规模预测表Table5.1ScaleforecastoftouristsinthescenicareaofQianYegrassland规划期末年游客接待量(万人次)增长率近期末(2013)48.8325%中期末(2016)80.2318%远期末(2020)140.3315%游览服务设施规设计参考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测算值,取旅游景区的合理容量为设施规模的上限值。游客规模预测表是后续深化设计的定量基础。图5.17完善旅游配套接待设施Figure5.17Improvethetourismfacilities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3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3)构建完善的游客服务接待体系。首先合理划分旅游景区周边的可建设区域,做到游客中心的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计精美,有特色。整个景区可进入性良好,交通设施完善,进出方便;区内游览路线布局合理、顺畅,观赏面大;尽可能人车分流,自成体系。千野草场旅游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分三个层次——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服务中心位于岩口大门景区、大草原核心景区、茶店景区,建筑面积≥800㎡,均是独立设置;服务站位于火棘园景区、瓦屋景区,建筑面积≤500㎡,可附设于公共建筑;服务点位于垭口景区、亮垭子景区,建筑面积≤200㎡。4)构建完善的配套商业体系。景区游览服务设施需要营造出合适的商业气氛。满足当今新时代野外旅游的种种需求,满足游客吃、喝、玩、游、购、娱这几方面的需求。结合千野草场景点划分,在旅游景区内共设置8处商业点,其中岩口大门景区、茶店景区均布置民俗风情商业街,大坪大草原核心景区布置综合商业,作为与核心景区相匹配的配套设施。在瓦屋景区布置精品酒店及特色高尔夫打场,以喀斯特特色作为商业亮点,服务中高端客群的需求。在其他景区设置与景区商业功能关联的并为游客提供方便的商业设施。图5.18厕所布局图5.19厕所意向图Figure5.18ToiletlayoutFigure5.19ToiletIntentionchar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图片来源:作者自摄3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图5.20实施实景照片Figure5.20Theimplementationofrealphoto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5)构建科学合理的配套公共厕所体系。公园、旅游景区设计规范中公共厕所需按照服务半径250米设置,在本案例项目中,如按理想化设置,景区全境将共建51处厕所。又按日游客容量的2%设置蹲位数量,男女蹲位比例为1:1.5,因此计算得出需要40-50个蹲位大型公共厕所6处,10-20个蹲位中型公共厕所8处,6个蹲位小型公共厕所37处。但在实际规划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景区景点的现实需要来合理布局厕所,避免形而上学的设计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最终,基于景点项目的分布情况和游客密集性的预判,在岩口、茶店两个旅游景区南北主入口区和大坪、瓦屋重点景区各设置一个大型厕所(共4个);岩口、火棘、麻坪、垭口、民俗博物馆、亮垭子等重要景点和人流密集区各设置一个中型厕所(共6个);另外,沿人行步道设置小型厕所(共19个),布置于道路旁位置隐蔽处,各个公共厕所位置不得破坏景区风景,并注意隐蔽。6)建立可延展停车体系规划。随着当前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自驾车旅游已成为旅游新时尚,随之引爆的则是诸多旅游景区的停车难问题。以千野草场为例,过去数年的旅游旺季中每年都会出现数百辆私家车拥堵在景区大门的场面,对于景区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也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陈旧的景区设计规范中对于停车位的计算方式可以说已远远跟不上汽车发展的速度,上位控规中,停车指标为:大车30辆、小车110辆,这显然不满足景区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在规划设计时,采取了分期分区的可延展发展模式,一期规划生态停车场总面积约8000㎡,外围沿街道路可作为临时停车位45个;景观大道宽7.5米,可兼做车行道;结合景区远期发展,现有岩口入口东侧绿化可拓展改建为停车场。同时考虑整合3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岩口与火棘园区的功能,打造二期“北大门带状综合服务区”,缓解岩口景区接待交通压力。表5.2上位控规指标表Table5.2Mastercontrolindextable阶段景区大车小车电瓶车备注控规岩口30100火棘00景观近期3012714沿街临时停车位45岩口设计远期36200火棘006④构建不同肌理的连续交通系统对于山区草甸旅游景区中道路的规划,笔者认为需要遵循以下几条道路规划中的一般原则:1)丰富完善多层次的景区网状交通系统。以本项目为例,在优化原有单一的车行道路的基础上,增加了马道、自行车道、人行嵌草步游道和架空栈道等多肌理、多维度、立体的游览交通体系。增加了游客的旅游参与性,起到联系不同景观空间的纽带功能。2)对交通线路的布局要合理利用山区地形优势,因地制宜选线,远离自然生态敏感区,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景物资源的损害。要尽可能利用山脊线和平缓地等有利地形,尽量避免布设较多和相距较近的回头曲线。翻越山岭的路线纵坡应力求均匀,平均纵坡与坡长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的要求。一般来说,道路规划的坡度应以小于5%为宜,最好不超过8%,尽量沿着等高线进行设置。3)路线走向要与分水岭方向一致,并且分水岭平面没有较多迂回曲折、各娅口间高差不是很悬殊时,可以利用山脊线适当改变道路的走向。如研究区中成片草甸分布的大坪草场区域,为了增加游客的参与性,深入草甸之中感受景观效果,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草甸游步道,其游步道走向就应结合地形地貌特色与植被景观效果,实现空间的错落有致,达到最好的景观视觉观赏效果。4)新规划道路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有地形的破坏,实现原有道路保护与改造相结合,还要注意空间布局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对于原有的道路体系,应结合景观的实际需要,能利用的应尽量利用,不能利用的也要通过植被绿化等方式,将其负面效果降到最低。对于能够利用的现有道路,主要是车行道路,适当进行改造,使其在材料运用等形式上与草甸景观大环境的特征融为一体。对于原有道路具体采取何种利用方式则需根据规划布局与设计需要,实地调查与综合分析、40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反复斟酌,逐一实现对原有道路的合理利用。5.3.3打造体验式旅游项目①对野趣农业的体验——火棘迷宫大地艺术采摘千野草场以“原生态的野味生活”为设计理念,追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原生态野趣,在火棘景区大面积补种火棘,与原有的生态系统相结合,形成足够的种植规模,打造规模化的火棘采摘园;并且艺术化的重构现有凌乱的火棘林景观,通过图案化的“牛”的大地艺术的形式,以迷宫的形态,结合采摘活动,将游客的参与性最大程度的释放。再通过植物综合造景的手段,展示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特色,营造出不同的观赏效果。图5.21火棘迷宫——毕加索“公牛”Figure5.21Picasso——"bullmazeofpyracantha"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②对风景的体验——观景亭观景栈道眺望针对高山草场的特性,对千野草场的“大风景”资源和“小风景”资源都进行提炼,在东西两侧临崖线上打造最适宜的观景点,通过观景亭和观景栈道等多种的表现形式,将黄水云海与长江江景这样的大风景纳入风景体验的范畴,使得游客得到视觉的感知,充分满足游客对眺望活动的需求,对感官的体验。留下对高山景区最永久的记忆。草场内的小风景资源更是游客对风景体验的重点,在设计中,首先要找寻足以感动人心的风景点,其次要找到其最佳的观赏角度,再通过框景、对景、虚实结合、质感对比等造景手法,将最佳的视觉效果呈现给游客。4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图5.22火棘园区设计效果图Figure5.22designrenderings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③对辽阔草原的体验——热气球、跑马场、滑草场作为草场旅游的最核心体验,大坪大草原景区以“纵情草场、壮阔豪迈”为主题,将传统的旅游项目与新潮的互动体验深度结合,利用大面积的草场空间,使得游客心中的自由驰骋、高天流云的草原梦得以实现。设计中规划有创意的跑马场,通过马道线型的变化,分别划分小跑缓行和策马奔腾两种不同类型的体验。根据曹甸高地坡向高差,设置时下流行的滑草场,在设计滑道时,也充分考虑男女老少的不同体验需求,设计长缓急陡不同的滑道形式。热气球因其成本和技术管理问题,是目前比较少见的体验项目,让游客的体验从陆地上升到天空,观赏的视角从人视点延伸到鸟瞰整个草原。在核心活动区的设计上,还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使得各个活动项目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图5.23设计效果图Figure5.23Designeffectdiagram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4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图5.24游憩项目布局Figure5.24Recreationprojectlayout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图5.25热气球Figure5.25fireballoon(Imagesfromthenetwork)图片来源于网络图5.26滑草场差异化设计Figure5.26Skiingfielddifferentialdesign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4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图5.27马道Figure5.27Horsetrack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④对喀斯特地貌的体验——月亮湖露营地图5.28月亮湖露营地实景照片Figure5.28TheMoonLakecampgroundphotos图片来源:作者自摄以月亮湖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质景观为中心,打造以露营活动为主体的景观4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区,游客在观赏景观的同时,也能获得独具特色的旅游露营体验。在普通草场露营和在喀斯特地貌的草场露营是截然不同的体验,设计时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雨水的快速流失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月亮湖景观地处一个洼地,生长了一些旱湿两生的植物,是一个能短暂存水三到五天左右的自然雨水花园,形成一个天然汇水点。以此类推,在此类喀斯特草场露营地布局的选择,应尽量选择相对高程较高的地方,同时注意集雨后的水位线高程,避免雨洪冲击营地的危险,还要注意扎营平台形式的变化,要尽量设置架空平台作为帐篷的搭建平台。⑤对原始森林的体验——森林树屋拓展规划区内的原始森林景观,为体验原生的森林生活提供了可能。借助森林树屋的形式,使得游客不仅能够体验到探索原始森林的乐趣,也能为在森林环境中生存体验提供了可能。基于现代都市人对原始生活的好奇,树屋可以最大程度满足这种好奇心。开展森林拓展,围绕森林这一独特的资源背景设置有生态特色的拓展项目,使其摆脱传统拓展训练场地枯燥单调的模式,将拓展训练本身的经营卖点与自然环境融于一体。图5.29树屋图5.30拓展训练Figure5.29ThetreehouseFigure5.30outwardbound图片来源:网络⑥对原野生活的体验——乡野精品酒店瓦屋民俗博物馆原置的牛羊牧场及村落位于瓦屋片区,在规划设计方案时采取了保护再利用的策略。利用村落原址坝场的基础,修建以高尔夫的原野生活为主题的乡野精品酒店;利用修复原有村民民居,建设以千野牧场文化和石柱土家文化为主题的民俗博物馆,整体打造一片高端娱乐文化互动的生活体验区。4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图5.31设计效果图Figure5.31Designeffectdiagram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⑦对石芽的体验——麻坪石林拓展规划区内优秀的石芽景观,为塑造以石林为主体的景观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使得石芽景观得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挖掘地表下的石芽,以形成崭新的石林景观,并且根据其形态设置更多的参与性项目,提供游客更多的新鲜体验。在本案例中,我们设计了主要针对年轻客群的爱情迷宫,设计的切入点是试图通过兜兜转转、高低层叠的路线,让其在游戏中体会到幸福的不易,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创造一种流动的体验。图5.32挖掘后呈现出的石林景观(正在施工中)Figure5.32Aftershowingthestoneforestlandscapemining(Underconstruction)图片来源:作者自摄5.3.4融合原生人文要素与项目规划西兰卡普、白虎等土家传统文化符号在景区中的再现在本项目风景规划设计中充分从土家族文化特色中汲取养分,将规划区所在4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地区的西兰卡普、白虎等文化特色进行有效提炼,提取出最能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图案和形象,同旅游景区内的景观塑造、铺装形式和活动开展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类型。通过设置摆手舞、啰儿调等民俗文化表演,将这些至今得以保留的传统土家族文化活动,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相结合,使得游客得以体验最正宗的少数民族文化形式,将土家族的习俗加以传承,使得游客能够在游览的行进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对土家族传统文化形式的挖掘,也有助于强化本地区的文化特性,重塑传统文化的崭新魅力。图5.33“十柱”广场效果图Figure5.33"Ten"sealand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图5.34西兰卡普图案铺装Figure5.34Karpsquarepattern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4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图5.35历史石柱Figure5.35historicalstonepavement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建筑风貌充分融合土家族传统聚落及建筑元素作为土家族聚居地的旅游景区规划,在岩口接待中心广场建筑设计中将地域建筑文化作为主要的建筑形式的参考。在满足景区接待或经营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景区广场在景观要素和建筑风貌的打造中充分展现地域特色,尽量保留土家族传统聚落特点和风貌特色,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将土家族传统风貌合理融入其中。原瓦屋民居作为民俗博物馆改造,展示当地原始的畜牧业。将原有瓦屋土坯民居改造利用,保留原土坯外观,作为民俗文化的传播点,使得游客在旅游景区除去观赏娱乐外,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并且也是旅游景区对外宣传的有效窗口、平台。图5.36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图5.37民俗商业街Figure5.36ArchitecturaldesigngeneralplanFigure5.37FolkcustomCommercialStreet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4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四合院图5.38概念生成Figure5.38Conceptgeneration图片来源:项目设计文本5.3.5完善生态智慧科普标示系统①构建符合4A级景区标准的指示系统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严格参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标准进行指示系统的构建,(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布局合理,根据游客容量以及景区整体规划设计,合理设置标示系统的数量和位置,做到科学有效的利用每个标示。且在标识设计上直观明了,雅致大方;外形别致,具有地域乡土的美感。图5.39入口标识图5.40指示标识Figure5.39EntrancesignFigure5.40Guidancesign图片来源:网络②赋予标识系统智慧生态科普的内涵标示系统不仅要担负起指示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还要肩负智慧信息传播,互联互通的重任,更是在旅游景区内进行生态科普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高山草场旅游景区中,因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其植被生境、喀斯特地貌等要素,许多植4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物都具备独特的科普价值,如本项目所处的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里就有被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一号水杉母树”,具备极强的宣传教育意义。故而在现今旅游景区标示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智慧胡亮、文化宣传、生态科普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加以把握图5.41科普标识与智慧互联相结合Figure5.41popularizationofsciencesign图片来源:网络5.4千野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后评估千野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山草场旅游景观规划的实践性探索。在此项目的规划设计中,我们以当地自然生态、地域文化为基础,充分尊重原有乡土景观元素,对地域文化符号进行挖掘和提升应用,并避免以常规旅游景区的解决思路进行景观设计;同时,综合了互动游憩、民俗文化及旅游经济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性规划,以构建具有生命力的高山草场景观体系。在本项目实践中,对“多因子统筹规划”和“渐进式开发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实践性的应用探索以及评估如下:5.4.1规划中可借鉴的经验①依据自身条件对景区准确定位高山草原旅游景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长远的社会性工程,因此根据场地自身的现状条件、发展规律和特殊性,找准自身的定位是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当地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状况,把握好旅游景区的发展方向。同时,作为旅游业的载体,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特点,用改革和发展的观点,科学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的发展状况,提前统筹,具50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备前瞻性。②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与渐进式设计的策略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旅游景区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高山草场作为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就显得更加重要,即在发展中维持公平;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应做到高起点、高标准的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渐进式更新。③因循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人类来自于自然,因此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当前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增强,但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脱离自然环境而独立存在,尤其是旅游景区,是一个人与自然频繁交互的空间,在景区选址、景点挖掘、景观形态的选择过程中必须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因循自然,因地制宜。④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景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要以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思想,加大对旅游资源保护力度,科学确定景区游客容量,变“开发为主”为“保护优先”。在规划设计中要因地制宜,避免大挖大填,毁林开荒等野蛮的设计手段。⑤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与优势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的异质特征。由于各个景区所处地域不同,景观资源条件也不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不能搞一个模式。本项目挖掘“西兰卡普”和“白虎”文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优势。5.4.2规划中出现的问题①景区设计往往是渐进式的漫长过程,总体的规划思路在局部景点深化落地时很难完全保持最初的思路,方案被动变化的风险大。②在瓦屋片区施工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一心求快,野蛮拆除了极具牧场风情的原址民居,令原规划方案沦为空谈,这非常遗憾。由此联想当前设计行业的一个痛点,就是图纸的严肃性难以得到保障。③本次旅游景区规划仍然和互联网结合度较低,虽然在总体规划时引入了智慧指示系统,但出入成本考虑,最终能否实现未能得知,其他和旅游相关的智慧系统应用也较少。打造全方位的智慧景区在当前的政府财力和决策机制下很难实现。5.5本章小结本章通过选取重庆市石柱县千野草场为例,对当前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做了实践性分析,并从其规划设计的特征中探求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规5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实践应用研究划设计的规律,千野草场作为曾被重庆市民评选出的最美草场,在同类型项目中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研究价值,在项目的实际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很能反映当下重庆甚至国内同类项目的普遍问题。本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案的项目概况;第二部分从自然生态、建筑聚落、农牧业产业、民俗文化四个方面对本案的现状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针对千野草场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对策:从保护生态本底、完善旅游配套及交通系统、打造互动体验项目、融合民俗文化要素以及构建科普智慧指示系统五个方面对案例进行了规划研究分析,得出了具有生命力的、可控的、渐进发展的旅游建设规划设计策略;最后通过对案例实践的研究分析,对千野草场景观规划作出规划后评估,对以上所述的规划方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性的分析和问题总结。通过实践应用分析发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的可借鉴经验,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这些经验总结将对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建设产生积极作用。5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结语6结语重庆当前正处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建设的关键时期,富有特色的地域性景区打造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建设的总体水平。基于此,本文章重点论述了:1)分析重庆目前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建设现状并找出当中存在的问题;2)分析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的构成要素、特征及其对景区规划建设的作用;3)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4)对高山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进行实践应用性研究:通过案例实践分析对规划设计策略方法进行评估。文章首先通过对重庆草场旅游景区背景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关于草场景观的研究动态,深度剖析了重庆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建设现状,提出了目前重庆高山草场旅游景区建设中对自然生态、乡村人文资源的破坏,景观同质化现象的产生,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规划设计的不合理性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为解决同类项目规划设计问题提供了基本出发点和现实依据。在综合其他学者对草场旅游景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本文对重庆高山草场的构成要素、特征及其对景区规划建设的作用作出了进一步分析:首先从地域性特征、生物性特征、人文性特征以及景观性特征五个方面分析重庆高山草场的构成;其次,对上述要素特征对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符合重庆地区特色的高山草场旅游景区的规划原则以及规划策略:“多因子综合规划”及“适应现代旅游需求”。“多因子综合规划”体系由自然构架、人文构架、交通及旅游设施构架、经济构架、社会构架以及相关的移民保障体系组成;“适应现代旅游需求”则主要是从时代的背景出发,从游客的角度考虑,以人为本的建设新型停车场系统、电瓶车系统以及智慧互联系统等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潮流的基础设施,使旅游景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文章后部分以石柱千野草场旅游景区景观规划为例,对重庆地区高山草场景观规划策略作了实践性应用研究,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项目等方面对高山草场景区景观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通过对景区景观多维度的综合性研究,强调旅游景区景观规划的动态性和综合性,让景区景观不仅仅是限于视觉上的景观,而是要求各个景观因子有机联系、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最终达到风景优美、游客络绎不绝的旅游环境,带动地方经济多元化增长的目的。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高山草场5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结语旅游景区景观规划建设的有益尝试。在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如何将智慧旅游项目更加有机的结合进传统旅游规划,如何构建景区的“生态、生产、生活”模式,如何最合理地发挥原生景观资源的价值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5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致谢在参加工作十年后选择再次返回母校深造,是个不容易的决定,学习的过程艰苦却也甜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这篇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想感谢每一个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以及指导过我的老师。本科毕业初,我一度在央企从事企业及工程管理等工作,虽也有所收获,但内心深处总是对园林景观设计充满了热爱。自从重新走上风景园林设计师这条道路后,深感前路既是美好但又充满了崎岖。多年以来,项目实践越多,知识的疲乏感反而越强烈,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新的理论也日新月异,自己日复一日的在繁复的工作中挣扎却未有能力总结概括与提高,因此选择了回炉再造,以期有所蜕变。在此,我要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刘骏副教授。感谢您百忙之中指导我的专业与论文。您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与严谨认真的学术作风,都值得我好好学习。您对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无私付出亦是激励我辈继续前行的宝贵财富,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以您为标杆来要求自己。同时,我也要感谢杜春兰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世界园林史;朱捷老师关于景观四个维度的总结;陈刚老师对于设计中系统方法学的阐释,你们的课让我原本混沌的理论思维逐渐变得清晰。特别感谢在这篇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巨大帮助的毛华松老师、邓宏老师,在过去的几年工作中,毛老师传授了我很多宝贵的知识与经验,鞭策我不断进步,在此特别致谢。另外感谢每一位为我们13级风景园林硕士辛勤付出的老师,如夏辉老师、徐煜辉老师、王中德老师、杨柳老师、闫水玉老师、李莉老师等,在此请原谅我无法一一列举。我也要感谢我们13级的全体同学,我们是团结的集体,同时人才济济,和你们成为同学是我的荣幸,祝福大家前程似锦。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鼎力支持,祝愿你们健康平安。感谢我的同事,我在工作上的很多收获都是来自于你们,没有你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一个个成功的设计作品,是你们支撑我努力走下去,谢谢你们。最后,感谢所有曾经帮助我的人,你们都是我生命里的贵人,祝愿大家永远幸福健康!周静毅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于重庆5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中国近代史及国清教育辞典”中“山地”、“高原”、“丘陵”等词条,650-651.[2]王明业,朱国金等著.中国的山地[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07):2-3.[3]杨海军,祝延成,丸山纯孝,草地景观视觉效果的定量评价研究一以日本北海道士幌新建草地为例[J].草业学报,2004(08),106.[4]ShojiA,SuyamaT,SasakiH.1999.Valuingeconomicbenefitsofsemi-naturalgrasslandlandscapebycontingentvaluationmethod.GrasslSci,45(1):88~91.[5]田育红,刘鸿雁.草甸景观生态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及其发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3,427-433.[6]赵雪,草地旅游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持续发展[[J].中国草地,2000(5):68-73.[7]朱琳,赵英伟,刘黎明.我国草地旅游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保护[J]商业研究,2004.14(4)169-171.[8]叶文,沈超,李文龙.香格里拉的研究-普达措国家公园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6.[9]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重庆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R].2002.[10]吴征锰著,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36-140.[11]秦万成.重庆附近的岩溶地貌[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1,52-65.[12]卢耀如.中国喀斯特地貌的演化模式[J}.地理研究,1986,5(4):68-77.[13]况平,旅游景区生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园林,1998(2):8-11.[14]刘康,李团胜.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C].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5]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O1):9-10.[16]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01):103-110.[17]方躬勇.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初步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18]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6):16-24.[19]彭华.关于旅游地文化开发的探讨[J].旅游学刊,1998,(1):43-46.[20]俞孔坚.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J].规划师,2004,25(8):19.[21][挪威]诺伯舒兹(ChristianNor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2]陈汉清.论景观设计中的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与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6.[23]黄文珊.论文化地景——全球化潮流中的地景研究趋势[J].中国园林,2003,27(4):26.5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24]杨杨,杨桑桑.浅析现代景观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浙江建筑,2009.4.[25]张颖.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原则探讨[J].鸟瞰世间环境,2010,18:52-53.[26]乌恩.地域文化与旅游规划[J].人文地理,2001,16(1):24-26.[27]陈南江.旅游开发的主题与文脉[J].规划师,1998,14(4):37-38[28]朱强,黄丽玲,俞孔坚.设计如何遵从自然[J].城市环境设计,2007,32(6):21[29]李洁,彭重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0.16.[30]KellyR,MacinnesL,ThackrayD.Theculturallandscape:planningforasustainablepartnershipbetweenpeopleandplace[M].London:ICOMOS-UK,2000:31-37.[31]MarcAntrop.Whylandscapeoftheparstareimportantforthefuture?[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5(70):21-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