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7 MB
  • 88页

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

  • 8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学生姓名:黄海指导教师:毛华松副教授兼职导师:徐世伟高级工程师学位类别:风景园林硕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二O一五年十二月 LeisureAgricultureGarde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Basedon,ChildrensCognitiveEducationAThesisSubmittedtoChongqing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ProfessionalDegreeByHuangHaiSupervisedbyAssociateProf.MaoHuasongPluralisticSupervisedbySen.Eng.XuShiweiSpecialty:MasterofLandscapeArchitectureCollegeofhistituteofArehitectureandCityPlanningof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ChinaDec,2015 中文摘要摘要随着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等,我国的休闲农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到农村观光、旅游。然而,农村大量耕地撂荒、新农村建设同质化等一系列现象,导致传统农耕文化正逐渐流失,城市的人们尤其是儿童接触这些传统农耕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据学者曲宸优、林世平等统计研究,由于我国当前的儿童素质培养方式较单一,使得儿童的素质现状特别是素质的后天培养方面形势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尝试针对“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做探索性研究,构建了“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并以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为例,阐述了这一联动机制的应用方法。让儿童参与到休闲农业园区中去,认识农村动植物、了解农作物生长过程、学习农业生产经验、感受农村邻里关系并亲身体验农事活动,既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避免了农耕文化的流失,又锻炼了儿童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儿童的综合素质。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以休闲农业为基础,以儿童为研究主体,以认知教育为目标,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简要阐述了休闲农业的相关内容,包括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和特点。第三部分介绍了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活动喜好,阐述了休闲农业园区的活动分类,并通过构建活动评价体系进行具体农事活动的适宜性评价。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构建了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并阐述其应用方法。第五部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案例,以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为例,应用“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指导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在休闲农业园区中实现了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关键词:儿童,认知教育,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I 英文摘要ABSTRACTWiththedeteriorationofurbanlivingenvironment,theimprovementofthelevelofeconomicincome,theimprovementoftransportationconditions,andtherapiddevelopmentofleisureagricultureinourcountry,moreandmorecityresidentschoosetotraveltoruralareas.However,thelargenumberofruralarablelandfallow,newruralconstructionhomogenizationandaseriesofphenomena,leadingtothegraduallossoftraditionalfarmingcultureisthatpeopleofthecity,especiallyfromchildrenlessandlesschanceofthesetraditionalfarmingculture.Moreover,accordingtothescholarsQuChenyou,LinShipingandotherstatisticalresearch,duetothecurrentmodeofsinglechildrenQualityTraining,makingthecurrentsituation,especiallythequalityofchildnurturequalityaspectsofthesituationisnotoptimistic.Basedonthis,thispaperattemptstoexploreth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leisureagricultur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andbuilda"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behavioralactivity-awarenesseducation"linkagemechanism,andtakingtheBananDistrictofChongqingholesinwoodleisureagricultureParkasanexample,thispaperdescribestheapplicationofthismethodoflinkagemechanism.Letchildrenparticipateinleisureagricultureparktorecognizeanimalsandplantsinruralareas,understandingcropgrowthprocess,learningexperienceinagriculturalproduction,ruralneighborhoodfeelandexperiencethefarmingactivities,notonlytopromotethediversificationofleisureagricult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avoidinglossoffarmingculture,butalsothepracticalabilityofchildrentoexercise,enhancetheoverallqualityofchildren.Thefirstpartisanintroduction,describestheresearchbackground,purposeandsignificance.Leisureagriculture-based,child-researchsubject,cognitiveeducationasthegoal,introducestheresearchobjectofthispaper,researchcontent,researchmethodsandtechnicalroute.Thesecondpartbrieflyexpoundsthecontentsofleisureagriculture,includingtheelementsandcharacteristicsofleisureagriculturallandscape.Thesecondpartbrieflydescribestheleisureagriculturerelatedcontent,includingcasualagriculturallandscapeelementsandfeatures.Thethirdpartintroducedthecognitivecharacteristicsofchildrenandactivitypreferences,describestheactivityclassificationofleisureagriculturalpark,andevaluatesthesuitabilityofspecificagriculturalactivitiesbybuildingactivityevaluationsystem.II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fourthpartisthefocusofthisarticle,onthebasisofthepreviousresearch,byanalyzingandsummarizingconstructaleisureagricultural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behavioralactivity-awarenesseducation"linkagemechanismandexplainsitsapplicationmethods.Thefifthpartoftheresearchresultsareappliedtotheactualcase,theBananDistrictofChongqingCity,thetownofleisureagriculturalparkasanexample,theapplication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behavioractivities-cognitiveeducation"linkagemechanismtoguidethedesignofleisureagriculturelandscape,intheleisureagriculturalparktoachievethepurposeofchildren"scognitiveeducation.Keywords:Children,cognitiveeducation,leisureagriculturegarde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IV 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I图表目录.......................................................................................................................................IX1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休闲农业的兴起与发展....................................................................................................11.1.2农耕文化流失....................................................................................................................21.1.3儿童素质培养方式单一....................................................................................................2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1.2.1研究目的............................................................................................................................31.2.2研究意义............................................................................................................................41.3国内外研究现状.......................................................................................................................41.3.1休闲农业研究现状............................................................................................................41.3.2儿童户外活动研究现状....................................................................................................61.4研究对象.................................................................................................................................111.4.1儿童..................................................................................................................................111.4.2认知教育..........................................................................................................................111.4.3休闲农业..........................................................................................................................111.5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21.5.1研究内容..........................................................................................................................121.5.2研究方法..........................................................................................................................121.5.3技术路线..........................................................................................................................132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及特点.......................................................................................152.1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152.2休闲农业景观的可认知性.....................................................................................................172.2.1原生态的农业肌理..........................................................................................................182.2.2地域性的农村元素..........................................................................................................182.2.3观赏娱乐性的农事活动..................................................................................................192.3小结.........................................................................................................................................193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评价............................................213.1儿童的认知特点.....................................................................................................................21V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1儿童的分类......................................................................................................................213.1.2儿童的身理、心理特征及其阶段性..............................................................................213.1.3儿童的认知能力及其阶段性..........................................................................................233.2儿童活动喜好研究.................................................................................................................243.2.1户外活动..........................................................................................................................243.2.2集体活动..........................................................................................................................243.2.3新奇活动..........................................................................................................................253.3休闲农园的儿童适宜性活动分类.........................................................................................253.3.1感知类活动......................................................................................................................253.3.2实践类活动......................................................................................................................263.4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活动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273.5休闲农园具体活动评价.........................................................................................................293.6小结.........................................................................................................................................324“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334.1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三者的关系.............................................................334.2“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形成..................................................344.2.1景观规划设计对行为活动的影响..................................................................................354.2.2行为活动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354.3基于“联动机制”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394.3.1基于市场需求和原生态农业肌理的园区定位..............................................................404.3.2基于地域性农村元素的设计依据..................................................................................414.3.3基于农业现状和儿童认知特点的场地分析..................................................................414.3.4基于儿童认知适宜性的农事活动策划..........................................................................414.3.5基于园区资源优势与制约的基础设施规划..................................................................424.3.6基于地域性的农业文化植入..........................................................................................424.3.7基于儿童行为活动的互动性空间设计..........................................................................434.4小结.........................................................................................................................................43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455.1基于市场需求和原生态农业肌理的园区定位.....................................................................455.1.1项目区位..........................................................................................................................455.1.2项目资源特征..................................................................................................................455.1.3区域市场调研情况..........................................................................................................465.1.4园区定位-亲子农业教育园.............................................................................................465.2基于地域性农村元素的设计依据.........................................................................................46VI 目录5.2.1设计原则..........................................................................................................................465.2.2设计要求..........................................................................................................................475.3基于农业现状和儿童认知特点的场地分析.........................................................................485.3.1现状分析..........................................................................................................................485.3.2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园区用地适宜性评价..................................................................515.4基于儿童认知适宜性的农事活动策划.................................................................................565.4.1园区活动的认知类型及策划..........................................................................................565.4.2儿童认知教育“活动-场地”匹配设计.............................................................................585.5基于园区资源优势与制约的基础设施规划.........................................................................665.5.1交通体系..........................................................................................................................665.5.2服务设施..........................................................................................................................685.6基于地域性的农业文化植入.................................................................................................685.6.1农耕文化..........................................................................................................................685.6.2建筑文化..........................................................................................................................695.7基于儿童行为活动的互动性空间设计.................................................................................706结论及展望............................................................................................................................736.1研究结论.................................................................................................................................736.2研究展望.................................................................................................................................73致谢.......................................................................................................................................75参考文献.......................................................................................................................................77VII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图目录:图1.1都市菜园总平面图..................................................................................................................7图1.2博雅农园实景图......................................................................................................................8图1.3馨香蔬苑实景图......................................................................................................................8图1.4绿翰开心农场总平面图..........................................................................................................9图1.5亲子活动合影........................................................................................................................10图1.6蔬菜种植体验区....................................................................................................................10图2.1自然山水................................................................................................................................15图2.2农田........................................................................................................................................15图2.3果园........................................................................................................................................16图2.4农舍........................................................................................................................................16图2.5马斯洛金字塔需求理论........................................................................................................17图3.1水稻生长过程认知................................................................................................................26图3.2农事活动—播种....................................................................................................................27图3.3农事活动—浇水....................................................................................................................27图3.4活动适宜性评价体系............................................................................................................28图4.1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儿童认知教育关系图..................................................................33图4.2儿童认知能力与农事活动关系图........................................................................................37图4.3儿童认知能力获取途径图....................................................................................................40图5.1地块现状图............................................................................................................................45图5.2园区周边环境........................................................................................................................48图5.3砖结构建筑............................................................................................................................49图5.4土坯建筑................................................................................................................................49图5.5荒废建筑................................................................................................................................49图5.6园区西侧环境........................................................................................................................49图5.7园区中部环境........................................................................................................................50图5.8园区东南侧环境....................................................................................................................50图5.9园区高程分析........................................................................................................................51图5.10园区坡度分析......................................................................................................................52图5.11园区现状植被......................................................................................................................52图5.12园区生态敏感性分析..........................................................................................................53IX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13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54图5.14土地使用综合评价图..........................................................................................................54图5.15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55图5.16适宜儿童活动的场地..........................................................................................................55图5.17可建设用地分布..................................................................................................................58图5.18功能布局图..........................................................................................................................60图5.19功能分区..............................................................................................................................60图5.20景区分布图..........................................................................................................................61图5.21景观结构图..........................................................................................................................62图5.22总平面图..............................................................................................................................63图5.23整体鸟瞰图..........................................................................................................................63图5.24乡村作坊景区平面图..........................................................................................................64图5.25乡村作坊景区局部效果图..................................................................................................64图5.26乡村作坊景区功能分区图..................................................................................................65图5.27乡村作坊景区景点规划图..................................................................................................66图5.28车行系统图..........................................................................................................................67图5.29人行系统图..........................................................................................................................67图5.30服务设施分布图..................................................................................................................68图5.31农业文化分区图..................................................................................................................69图5.32客栈效果图..........................................................................................................................70图5.33树池座椅设计图..................................................................................................................70图5.34儿童厕所设施设计图..........................................................................................................71图5.35儿童用台阶设计图..............................................................................................................71图5.36空间模式图..........................................................................................................................72图5.37各景点空间模式..................................................................................................................72表目录:表3.1儿童身理及心理特征............................................................................................................21表3.2儿童认知能力表....................................................................................................................23表3.3休闲农园具体活动评价........................................................................................................29表5.1儿童活动策划........................................................................................................................56表5.2儿童季节性活动策划............................................................................................................57表5.3儿童一天活动策划................................................................................................................57表5.4土地利用策略........................................................................................................................59X 1绪论1绪论1.1研究背景1.1.1休闲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在国外,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美国和加拿大的落基山区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休闲农业旅游区。19世纪50年代后期,休闲农业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日本、中国台湾以及亚太国家和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也紧随其后,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1]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休闲农业产业规模。根据国际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总结,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但主要是观光性旅游的需求;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将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需求盛行。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人均GDP为7595美元,度假需求十分旺盛。另外,伴随着近年来全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正成为倍受旅游业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加之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设施的改善等等,使得我国的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为人们的旅游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我国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开办了“荔枝节”,取得较好的效益,赢得各地效仿,之后休闲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盛行起来。时至今日,全国休闲农业特色农户已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至12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900[2]亿元左右,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以“农家乐、农业园区”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如火如荼地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都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另一方面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3]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引导农民致富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表示,农业农村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我国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4]但仍存在许多问题:①缺乏政府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缺少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规划成果五花八门,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②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差,管理较粗放;③模式单一、雷同化,缺乏特色和创意,缺乏吸引力;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④资源的市场转化率较低,难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农业文化内涵挖掘不够;⑤缺乏有力的宣传促销策略,经营者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不强。1.1.2农耕文化流失农耕文化主要是劳动人民田间劳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并经过代代相传、不断传承发展的文化体系,具有地域性、多样性、乡土性、传承性等特征。从历史学角度看,生产工具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尺度,是人的创造物,属于文化物的范畴,工具属于最早的文化,某种先进工具的起源也就成为某类文[5]化的起源。因此,农业生产工具的问世是农耕文化诞生的首要标志。农业生产工具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展,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工具逐步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工具逐渐被淘汰,农耕文化的传承问题日趋严重。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延续有重大影响。依托于农业文化的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能够创汇增收,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耕文明延续了数千年之久,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农耕文化让我们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农耕文化来认识和把握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和经验,对于我们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推动农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导致耕地撂荒、大规模新农村建设导致农村同质化、现代高效的耕作手段淘汰了传统的耕作方法等等一系列现象都使得传统农耕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人类进入到21世纪以来,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的迅速传递、广泛的知识获取途径,都对农耕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得农耕文化严重流失。1.1.3儿童素质培养方式单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当前的儿童素质现状[6]特别是素质的后天培养方面形势不容乐观。与儿童相关的各种课题也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方向,曲宸优、林世平等针对国内儿童素质进行了专题研究,从儿童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总结,从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儿童的素质现状令人堪忧,不讲诚信、创造力低下、肥胖、孤僻、合作能力差等等现象将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儿童素质培养方式的选择上,大多数儿童家庭实行“教学式”培养方法。将儿童送人学校,老师在班集体课堂中通过课本教学、游戏活动等方式开展教学2 1绪论活动,课堂下要求学生家长协助儿童完成家庭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单一的课堂培养教学方式,容易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儿童的学习主动性。表1.1儿童素质现状Table1.1statusofchildren儿童素质现象指标道德素质淡薄理想、不讲诚信65%的儿童攀比、80%的儿童撒谎智力素质创造力低下21个国家中倒数第五身体素质肥胖、近视等肥胖率8.1%,近视率70%心理素质孤僻、以自我为中心我国目前约30-50万的儿童患有孤僻性情社会适应性素质合作与社交能力差31%-34%的儿童存在社交障碍资料来源:曲宸优等论文《基于素质培养的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综合上述问题,作者以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为例,将研究理论应用于实践,在作者构建的“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指导下进行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吸引儿童参与其中,通过认识农村动植物、了解农作物生长过程、学习农业生产经验、感受农村邻里关系以及参与具体的农事活动等方式了解相关农业知识,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通过本论文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作者以期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学者、同行为休闲农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式方面做出更多的研究,呈现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了解休闲农业园区的特点及其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促进休闲农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以儿童认知教育为出发点,掌握儿童的行为习惯及认知特点,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在休闲农业园区中策划和农业相关的活动,让儿童在认识农村动植物、了解农作物生长过程、学习农业生产经验、感受农村邻里关系以及参与具体的农事活动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休闲农业园区中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研究意义随着国家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业已逐步成为新一波创富浪潮。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而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效益,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日后的发展。游戏和活动是促进儿童智力、体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儿童的集体感、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研究主要解决了如何通过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这不仅解决了我国当前儿童素质培养方式单一的问题,同时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丰富了国家大力扶持、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休闲农业而言,国内外发展差距较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观光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欧洲,已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中期的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后步入发展的成熟期,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轨道。而在国内,台湾地区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处于普及和提高阶段,大陆地区观光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体上经历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四个阶段。现今,我国农业[7]部的相关信息显示,我国观光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阶段。1.3.1休闲农业研究现状国外农业观光园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发展策略和经营机制已日趋成熟,其理论研究较多,但多偏重于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法国是现代化的农村旅游的真正先驱,开展了乡村住所、农家体验游、农家旅馆、特色风味集市、主题旅游线路等旅游形式。英国、西班牙早期修建乡村社区和“帕来多国营客栈”,举办务农学校、自然学习班等。意大利成立“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成为城市居民和农村旅游消费的中介。欧美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逐步深入的体验性活动;逐步深入的学习型活动;接受环境教育、开展生[7]态环境补偿方面的活动。国外休闲农业是乡村旅游的分支,对于休闲农业的研究[8]也大多包含在乡村旅游的研究之中。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9]1994)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Bramwell和Lane(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场的旅游,而是一种包含多个方面的复合活动,Lane同时也认为乡村旅游具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代表了一种环境、历史、经济、区位的[10]复杂结构模式。4 1绪论②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策略。Hill(1993)认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障碍之一是缺乏网络联系和伙伴合作关系。SharplyR.(2002)认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挑战是缺少支持、缺少训练、缺少当地旅游吸引物和设施、低入住率(季节性强)、低效的市场促销等。AnnMurphy(1999)以日本为目标市场,对想吸引日本乡村旅游者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区的建议有:成立区域性乡村旅游组织、对旅游产品[11]竞争进行评估、加强产品市场促销、增强从业者旅游意识。③乡村旅游的供需关系。OppermannM对德国南部农场经营者和旅游者作了[12]调查,总结了旅游者的若干特征:大多是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PeralesRMY对比了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与传统乡村旅游者,并指出现代乡村旅游者的显著特[13]征表现为对自然风情浓厚的兴趣和对钓鱼等休闲活动的爱好。PinaIPa,DelfaMTD(2005)指出乡村旅游地住宿的规模和类型直接影响旅游者印象,多样化的住宿[14]规模和类型有利于吸引对旅游地具有不同印象的旅游者。④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以DiamantisD和SleeB为代表的学者[15~16]肯定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AugutynMM提出了乡村旅游的环境治理手段-EMS(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即环境管理系统,将可持续发展[17]的概念上升为可操作的规程。⑤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者。1987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指出,引入利益相关[18]者理论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之一。KnightJ早在1996年就关注到了日本乡村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如当地社区与旅游开发商、旅游者[19]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博弈。JackiewiczEL分析了拉美地区乡村旅游者与当地居民[20]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LiuA的研究证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会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这些冲突表现有游客与居民之间的文化、民族差异,旅游企业[21]提供的住宿设施与游客需求的不平衡等等。⑥乡村旅游对经济、社会等的影响。SharplyR(2002)认为在传统的夏日-阳光型(summer-sun)旅游目的地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乡村地区复兴的有效手段,而且能产生一系列旅游政策,把旅游的正面社会经济影响传播到内地。PeterMason(2000)认为乡村旅游地居民感知到的乡村旅游正面影响主要有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增进公民的自豪感、帮助遗产保护、增加基础设施供给和有机会接触有意思的陌生人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交通拥挤、物价上涨、噪音污染、垃圾污染、犯罪增多、生活节奏变快等。JennyBriedenhann(2004)认为在欠发达地区旅[22]游活动和旅游吸引物的聚集,刺激了相邻地区的合作和伙伴关系的建立。在国内,休闲农业从萌芽起步发展到现阶段的二三十年里,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也在逐渐增多,其中部分理论也源自乡村旅游方面的研究。由于台湾地区的休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闲农业发展早于内地且处于领先的发展水平,国内产生了大量针对大陆各地如何学习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经验方面的研究,其他主要内容还包括:①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吴卫东、魏卫等认为缺乏政府的统一安排与政策引导支持,缺乏建设创新型产品的创意、特色与科学的规划,缺乏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宣传营销观念,缺乏经营规模是目前[23]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此,王志良、王渝陵、叶少萌、张建国、袁定明、葛深渭、刘春香等从定位市场、以农为本、突出各地特色、转变旧有农业生产观念、强化农村政府机关的宏观调配和专门性指导、制订科学规划指导农业生产、突出经营重点、充分借鉴国内外休闲农业先进经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规律、组建高素质人员生产队伍、开展多样化经营模式、提高科技文化含量等方面进行[24]了深刻的探讨。②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及管理。张艳等认为可采用文化观光型模式、文化体[25]验型模式或文化综合型模式开发出乡村文化旅游系列产品。程永刚通过温州永嘉苍坡古村、苏州西山明月湾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启发政府、旅游部门、观[26]光者、当地居民等利益主体的协同。③区域休闲农业规划的基本思路。何景明针对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中存在的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对案例研究的重视不够以及对国际[27]研究成果的借鉴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四点展望。④休闲农业园区中游客的行为研究。李华敏专门研究了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28]成机制。唐德荣以乡村旅游“动机-认知-决策-体验-重游-后悔-服务补救”为线[29]索,探究重庆市城市游客的乡村旅游行为。1.3.2儿童户外活动研究现状①理论研究在作者研究的课题中,另一个研究的主体是儿童。在通过儿童户外活动提升儿童素质的研究方面,国内也沉淀了一些优秀的成果。胡硕、周寒宇等通过对儿童游乐场景观要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针对如何优化儿童游乐场所的空间环境质量、如何增强游乐场所趣味性等问题,[30]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鲍鲁泉分析了儿童游戏场地自然化的意义,探讨儿童游戏场地的构成特点,分别从提升自然式游戏要素吸引力、创造自然情境以及拓[31]展自然感知空间3个方面提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自然化的设计要点。张靖悦、周建华、周文韬等探讨了观光农业园中儿童游乐活动园区特性,总结了观光农业园中儿童游乐活动园区规划的规划原则和类型,并以宜宾市长宁县和乐村花漫水[32]乡综合乐园儿童游乐活动园区为例做了一定的研究。吴义曲从分析儿童对室外场地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入手,对幼儿园的景观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和具体细部设6 1绪论[33]计进行深入研究,并就此对户外景观设计进行探索。曲宸优、林世平等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把儿童户外景观活动场所作为培养和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环境系统,论证并构建了户外儿童活动场所景观设计与儿童素质培养联动关系,同时以儿童[6]的行为活动分析作为切人点提出“景观设计-行为活动-素质培养”的联动机制。②服务于儿童户外活动的项目研究1)上海都市菜园是由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休闲旅游景区,占地面积5000亩,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杭州湾畔,毗邻海湾旅游度假区,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会务度假、科普教育、休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上海市专题性科普场馆和上海旅游名牌。图1.1都市菜园总平面图Figure1.1totalurbanvegetablegarden资料来源:作者摄于上海市都市菜园公示牌上海都市菜园是全国首家蔬菜主题公园。主体参观区为700亩,拥有农耕博览馆、博雅农园、馨香蔬苑、奇瓜异蔬园、四季果园等五个主体场馆,这里可以观赏到新奇特优、流光溢彩的200多种蔬菜,体验到种植、收割、采摘、烹饪、品尝蔬菜的乐趣,了解到农耕历史文化、菜文化、现代农业的种植技术、种植模式、农产品加工等相关知识。位于公园西侧的休闲娱乐区,拥有生态迷宫、草地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足球、风筝放飞场等景点。在这里蔬菜以全新的面貌带给您全新的感受,让你放松身心、回归自然、享受健康快乐,在体验中学习进步。图1.2博雅农园实景图图1.3馨香蔬苑实景图Fig.1.2BoyaGardenrealmapFig.1.3fragrantvegetablegardenrealmap资料来源:作者摄于上海市都市菜园资料来源:作者摄于上海市都市菜园上海都市菜园的客户以儿童家庭为主,多为幼儿园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集体出行,也有少量旅行团带团旅游。都市菜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作为安徽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上海市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先进场所、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上海市奉贤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等,都市菜园对于本课题有诸多值得学习之处。a.优秀的景观规划设计。上海都市菜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规划设计按城市公园的模式打造,主要景观游览序列围绕地块中心的光明湖展开,形成游览环线。地块北侧的河道为农业园区的灌溉用水提供了保障,将河道水流引入地块东、西两侧,保证灌溉功能的同时,也形成了隐性的围墙。园区分为两大区域,东侧的观赏体验区和西侧的户外活动区,东侧的观赏体验区设置了园区最重要的五个主体场馆。每个场馆设置不同的主题,展示不同的农产品和技术,儿童在此可学习到丰富的农业知识。根据游客需要在游览路线上设置农家餐厅和亲水观景平台,开垦家庭农场供市民开展种植体验、蔬果采摘等活动。在整个游览路线上,公共服务设施十分完善,让游客累有所坐,渴有所饮,饿有所食。b.准确的农业概念。案名“都市菜园”让游客一目了然,明确园区的特点所在,吸引客户回归农村、享受田园风光,给人清新、自然的心理感受。园区内部的“四季果园”,修建果树温室大棚,展示各类新奇特水果。“奇瓜异蔬园”也以同样的方法吸引游客,给客户展示各类生活中不常见的奇异瓜果和蔬菜。“博雅农园”通过各种方式向游客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农业历史和文化,游客也可参与体验传统农具的使用方法。这一系列农业概念准确地概括了各个区域的特点,充分展示了园区的特色。8 1绪论c.精准的客户市场定位。上海市都市菜园以当地的儿童家庭为主要客户对象,同时服务外地旅行团或部分对农业感兴趣的散客。基地长期同幼儿园、小学等学校合作,作为它们的教学实践基地,吸引儿童在园区进行农作物种植体验、新奇特蔬果参观、蔬菜地认养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儿童的课余生活,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实践能力。现代城市的儿童,十分缺乏户外锻炼,在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将儿童户外活动和休闲农业有机结合,是一个合乎国情、服务大众的方向,都市菜园在投资商强大的运营实力和准确的客户市场定位的保证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重庆绿翰开心农场是由重庆绿翰农业有限公司开发打造的一处以亲子农业教育和体验为主的教育农园。园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镇,距离主城沙坪坝商圈中心20公里,一期占地约320亩左右,是重庆市家庭农场示范园区,青少年农耕文化体验园,重庆晨报亲子体验营优秀示范营地,沙坪坝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图1.4绿翰开心农场总平面图Figure1.4greenHanhappyfarmtotalplanemap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园区根据规划定位和功能设计,结合当地地形、道路和设施的现状,农场规划为荷塘月色、市民菜地、儿童农业科普基地、珍奇果蔬园、湿地生态园、和谐家庭亲子基地、动物小王国、农业体验作坊等九大板块。农场与重庆市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合作,开展农事体验、农业教育及农村文化学习等活动。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5亲子活动合影图1.6蔬菜种植体验区Figure1.5parent-childactivitiesphotoFig.1.6vegetablegrowingexperiencearea资料来源:作者摄于绿翰开心农场资料来源:作者摄于绿翰开心农场同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沿海城市相比,我国内地的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仍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市绿翰开心农场以超前的意识和果断的决策,打造了一处以儿童家庭为主要客户对象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主要园区为家庭农场,即在自己认领的土地上开展农作物种植和管理,营造亲子空间,通过安排主题活动,如采摘、烹饪、品尝农场时令蔬果,玩沙制作陶器,菜地捉虫,戏水捉泥鳅等吸引游客。绿翰开心农场以“儿童科普旅游农业、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营运主题,通过现代农业展示、农业劳动体验、儿童趣味活动等功能,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农业旅游体验服务。游客可通过蔬菜采摘、农事劳动、抓泥鳅、挖莲藕等趣味活动,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增进家庭感情,增长农业知识。a.丰富有趣的活动设置。绿翰开心农场组织的活动多以集体型活动为主,一般以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组成的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儿童在园区内可以参与蔬菜种植,采摘新鲜水果,和农村小动物亲密互动,也可以进行野炊、包饺子、划船、捉泥鳅等活动,丰富的活动设置,为农场吸引来大量的客户。b.优质全面的服务。绿翰开心农场招募了大批兼职的学生和青年员工,他们为前来学习、参观的儿童进行全程解说,同时也是各个环节活动的召集人和组织者。在他们的引导和帮助下,儿童会很快融入农场的环境中,对一事一物都产生好奇,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c.关怀儿童的规划设计。站在儿童的视角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是绿翰开心农场的另一个致胜法宝,从园区选址上来看,农场四周高、中间低,交通系统以环湖步道为主,70%为平坦的石板路,局部路面略有坡度,但都能控制在10%以内。局部设置台阶的位置,单步台阶的高度也比正常值低,便于儿童通行。临水面均设置防护栏,种植体验区预留足够宽度的人行道,露天野炊区域的灶台高度方便10 1绪论儿童操作。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帮助儿童更容易达到他们的目的,也受到了儿童的青睐。综上所述,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对于休闲农业的研究多局限于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分析、开发模式研究、游客行为分析和区域规划研究等比较宏观的方面,结合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针对儿童的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理论十分缺乏。本文的另一个研究主体-儿童象征着祖国的未来,然而我国儿童素质培养方式相对比较单一,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户外活动也是儿童素质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理论成果,但针对休闲农业园区这个典型的户外场所内儿童活动的研究十分缺乏。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活动策划吸引儿童主动参与其中体验农事活动,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素质,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文为针对儿童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1.4研究对象1.4.1儿童国际《儿童权利公约》(1991年)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结合我国《刑法》关于“儿童”年龄的划分,本文研究的“儿童”范畴限于l4周岁以下的人口。结合课题研究需要,本文进一步将儿童细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少年期四个时期。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日后的发展。1.4.2认知教育认知,百科全书解释为认识、思维或知觉的自身发展,包括理解和推理的意识或过程,靠它获得关于感觉或理念的知识。就作者而言,认知包含两个部分,即“认”和“知”,认是一个了解周边事物的过程,知是通过对于周边事物的理解、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自己某方面能力的过程。认知教育,是指通过让人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接触、了解周边的事物,或者参与、体验不同类型的活动,并让他们在其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能力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育过程。1.4.3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在西方理论界中目前最常用的术语是Agritourism、FarmTourism和RuralTourism。Dart、Lane、Waver、Sonnino等研究学者相继提出了不同的休闲农业定义,但多数定义均对“农场”、“农场主”和“观光活动”进行了着重强调,[24]这是国外学术界在对休闲农业进行界定时的重要特征。1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农业主管机构-台湾行政院农委在2004年发布实施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中给予了定义,即休闲农业所依托的是自然生态资源,与农业、旅游业相结合,体现及体验农村文化生活,既是一种休闲体验活动,又是一种以休闲体验为主要目的的能创造社会价值的经营活动。农业委员会2003年颁布的《农业发展条例》中休闲农业的定义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由于休闲农业的本质是农业,目标是休闲,结合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休闲农业的界定,本文对休闲农业的定义如下: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为载体,依托农业传统文化环境,实现人们体验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欣赏农村环境的目的,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农业发展模式。1.5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5.1研究内容首先,以休闲农业为切入点,分析、总结了农业的景观元素及其特点,找出休闲农业和儿童认知教育的相关性,即休闲农业的可认知性特点为儿童的认知教育提供了可能。其次,作者对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进行了专题研究。将儿童按不同年龄段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少年期四个时期,分别总结其身理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并研究儿童的活动喜好,评价各年龄段儿童的认知能力。针对各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对休闲农园各项活动从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农业可认知性四个方面进行适宜性评价,概括出不同年龄段儿童适宜体验的农事活动,为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和活动策划提供依据。再次,作者尝试构建了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的联动机制,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从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入手,通过策划活动促发儿童发生各种行为,不同的行为锻炼儿童相应的认知能力,儿童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后反过来影响其日常行为,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最后,基于上述联动机制概括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并以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为例,阐述了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1.5.2研究方法本文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认知与理解。本文研究的理论重点在于构建“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并以联动机制为指导概括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12 1绪论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力求通过全面分析和总结,探索出一条促进休闲农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①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阅读国内外已有的有关休闲农业的著作,收集前人对休闲农园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经营模式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进行分类整理。②调查观察法:通过资料收集,了解现有休闲农园成功案例的规划设计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以儿童家庭为目标客户的休闲农园展开实地调研,收集相关的规划设计图纸、建设及管理情况,为论文的撰写准备第一手资料。③实证研究法(关键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结合所收集的资料和实地调查情况,总结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及其特征,概括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评价,构建“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归纳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并结合实例加以论证。1.5.3技术路线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休闲农业的兴起与发展研究背景农耕文化的流失提出问题研究目的及意义儿童素质培养方式单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休闲农业景观设计研究内容儿童行为活动儿童认知教育分析问题对研究成果的研究上海都市菜园研究方法优秀案例实地考察重庆绿翰开心农场调研、分析、总结寻找相关性休闲农业儿童农事活动解决问题景观规划设计对儿农村动植物认知与儿童行为活动的影响童认知能力的关系构建“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儿童认知教育”联动机制农业生产经验认知与儿童行为活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儿童认知能力的关系农村邻里关系感知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关系感知原学习地生态农域性农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与业肌理村元素儿童认知能力的关系农村团体游戏感知与实例应用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儿童认知能力的关系1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 2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及特点2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及特点休闲农业是具有景观性的农业,其本质是农业,目的是休闲,优质的景观规划是休闲农业园区品质、活力的基本保障。因而在休闲农业园区整体景观规划之前,梳理农业景观元素并了解其特点,并结合受众人群的需求,探寻、研究休闲农业的特点并加以利用,是做好休闲农业园区的基本要求。2.1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休闲农业的本质是农业,农业的载体是农村(或城郊),农村的主体是农民。了解农业、农村、农民,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来讲,应该先了解农村的景观构成元素。自然山水,是农业景观的背景。农村的生产、生活需要基于一定的自然条件,有的用于开垦,有的用于放牧,有的用于蓄水等等,不满足或不利于生产、生活的区域便予以保留,形成了山体、溪(河)流、湖泊、森林等原始自然风光,为保证农民生产生活的饮水、灌溉、养殖等需求,自然山水中“镶嵌”了水井、堰塘、鱼塘等农村设施,形成了农村景观特色。农田,是农业景观中最普遍的元素。农田是广大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载体,是农村随处可见、农民赖以生存最重要的保障。农田为农民提供食物来源、创造经济收入,存在形式按照对灌溉水的依赖性可分为水田、旱地两类。农民根据自身需要也常常开垦荒地,多与林地相邻,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存在季节性,农田主要有农作物种植、荒土和闲置等存在形式。图2.1自然山水图2.2农田Figure2.1naturallandscapeFigure2.2farmland资料来源:作者自摄资料来源:作者自摄1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农村动植物,是指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提供动物食料和农民粮食、蔬菜、肉类供给等的功能性动植物。农村动植物的功能性大于景观性,农村植物形成具有农业特色的景观风貌,农村动物具有活力,形成移动的画面,增加了农村景观的丰富度。果园,多散布于农村田地之间。经果林的收入是农民收入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依托国家扶持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很多农村果园已成为当地特色,如重庆的巫山脆李、奉节脐橙等。农村果园不仅具有景观效果,更为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舍,是最具农村特色的景观元素。是供农民居住,堆放农业工具、农业生产原料、粮食、蔬菜、水果等的库房以及供动物养殖的棚舍等建筑物。我国农村建设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良好,比如重庆的农村风貌改造,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打造了较好的农村形象。然而,最有特色的农舍是依靠当地人民智慧、传承当地历史文化、富有当地特色的民居建筑。如西南地区常见的吊脚楼、北方的窑洞、福建土楼等。图2.3果园图2.4农舍Figure2.3orchardFigure2.4farmhouse资料来源:作者自摄资料来源:作者自摄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建设的直接推手,纯朴、勤劳、诚恳是农民的优良品质。他们具有丰富的农事生产经验,是新时代农业开发建设浪潮中不可或缺的底层分子。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但他们承载着祖祖辈辈农业耕作的经验,是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乡村道路,构成了农业景观的骨架。跟城市相比,农村的交通往往不那么便利。乡村道路是指建在乡村、农场,为了方便农业生产和生活,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主要包含车行道及人行步道两类,车行道两旁一般不设人行道,与建筑、农田、果园等均通过乡间步道连接,人行系统散布于田间16 2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及特点地头,没有明确的规律。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建设,农村的交通设施逐渐得到完善,为农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休闲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等国家新时代新政策背景下飞速发展,吸引着大量的从业人员参与其中,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园艺师、农技专业人员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和有识之士选择与建设农村相关的工作,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对于休闲农园的建设而言,了解了农业景观元素,就为休闲农业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原始依据和灵感来源。2.2休闲农业景观的可认知性以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休闲农业,将农业景观元素有机整合,根据园区定位和服务对象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求,也具有不同的特点。由于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具有普遍性,加上休闲农业的保护性开发要求,因此其景观重复度高,具有很强的可认知性。根据休闲农业的马斯洛(A.H.Maslow,1943)金字塔需求理论,休闲农业从最基础的环境上的要求到最顶层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满足,对休闲农业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从而要求休闲农业在满足基础的生产功能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地域性和观赏娱乐性。回归自然的农法,健康有趣的提供精生态旅游,农村场所精神发挥神上或心理上的满足环境设计内容具解说性提供知识性的需求运用各种农业资源,提供达成求变化的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空间表现当地乡土艺术达成美学上的要求达成机能上的要求提供基础公共设施充分发挥农村景观特色达成环境上的要求图2.5马斯洛金字塔需求理论Figure2.5MaslowPyramiddemandtheory资料来源:朱邦耀等论文《从台湾经验看重庆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生态性强调休闲农业的景观特色,建设时不能脱离农业的本质,依托农村自然山水,维护和保留农村的景观肌理。地域性是指农业景观的打造需要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和农业建设现状加以保护性开发,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挖掘地域农业文1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通过合理的载体加以传承和保护。观赏娱乐性是指休闲农业园区需要满足游客欣赏风景和参与、体验农事活动的需求,提高园区项目的丰富度和趣味性。2.2.1原生态的农业肌理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而生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国内某规划设计院研究认为,在未来几年,我国旅游业将从景点旅游逐渐向无景点旅游转型过渡。景点旅游具有强烈的目标性,一般具有明确的游客停留点和游览路线,无景点旅游更强调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感,一般没有固定的停留点。无景点旅游是休闲农业最突出的特色,表明了休闲农业“处处是景”的特点,这对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在我国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已形成其固有的发展模式和特定文化,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模式,农田依山傍水、顺应地势,形成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各种形态,这些不同的形态是经过历史的选择流传下来的,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也是当地农业文化的载体。因此,休闲农业园区只有依托于农业用地既有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建设现状,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保护、优化现有农业形态肌理,保护农田结构,保证其生产功能,才能保证休闲农业的健康、平衡发展。在打造休闲农业园区时,对农村自然山水加以保护利用作为背景,形成农村景观的基调。农田随地形条件形成不同的形式,用于种植粮食、蔬菜等,呈现不同的农业景观风貌特征。果园包含分散种植和规则种植两种类型,农村大多以分散种植为主,少数具有特色经济性水果的地区集中规则种植。农舍根据地域不同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承载着当地的传统文化。水池往往是由于某种功能需要而存在,如灌溉、养殖、饮水等。乡村道路自然地穿梭于农舍、农田、果园、水池之间,形成了基本的农业景观布局和典型的、容易认知的农业景观肌理。2.2.2地域性的农村元素农村具有自然性、生产性和脆弱性等特性。自然性是指农村对于大自然的依赖以及由于整体规划的缺失导致的建设的随意性;生产性是指农田、果园等具有生产功能,能帮助农民产生经济效益;脆弱性是指农村大多依靠世代传承的耕作经验进行劳作管理,所谓“靠天吃饭”就是指农村的农业耕作活动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经过世代的传承和选择,优胜劣汰剩下了适宜当地生长的农村动植物,沉淀了服务于它们生长的相应设施,农民也总结了一年四季的耕作方式和经验。在打造休闲农业园区时,首要前提是突出农业的特性,包含内在的乡村文化以及外在的农业形态。内在的乡村文化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以不同的景观形式加以呈现。外在的农业形态依托于各种农村元素,这些农业元素包括山水、18 2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及特点道路、粮田、菜地、农舍、果园、沟渠等等,另外,农民是农业形态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是农业文化的直接传播者。农村元素虽然形式多样、种类丰富,但都具有典型的地域性。2.2.3观赏娱乐性的农事活动当前,国家针对农业板块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相关部门提出的农业产业化、农业职业化、建设美丽中国等各种指导思想,无不表明我国的休闲农业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休闲功能是休闲农业园区打造的目标,观赏、娱乐是游客的基本需求。休闲农业园区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设置富有节奏感的游览动线,安排步移景异的观赏节点,打造不同氛围、满足不同功能的空间场所,从而满足人们观赏、娱乐、休闲、教育、科普等功能需求。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标。游客之所以选择休闲农业园区,正是因为其“农”的本质,在休闲农业园区中,越有农村特色的景观元素,越受到游客的欢迎。在休闲农业园区中最具农村特色的项目就是各种农事活动,如除草、施肥、浇水、收割、种菜、摘果等等,这些活动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合游客参与、体验,不仅满足游客观赏的需求,也能满足游客娱乐的需求。2.3小结休闲农业要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了解其景观元素以及本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并探索其发展道路。基于休闲农业原生态的农业肌理、地域性的农村元素以及观赏娱乐性的农事活动等特点,可以将休闲农业园区打造为满足儿童开展户外体验活动的教育农园,在园区中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儿童素质的培养,也有助于推动休闲农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1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 3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评价3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评价3.1儿童的认知特点3.1.1儿童的分类根据姚时章,王江萍编著的《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一书中对于儿童的年龄分组,结合本文对于儿童年龄的界定,将儿童分为四个阶段,即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少年期。自1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该阶段儿童自我行动能力较差,大多数行为及动作的实现需要依靠父母、家长的帮助。自4岁到6岁之前为学龄前期。该阶段为入学前的准备阶段,该阶段的儿童能跑能跳,身体生长迅速,周边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较大。自7岁到12岁之前为学龄期。此阶段儿童主要依靠学校教育,逐步养成生活习惯并形成各种不同的性格和为人、处事方式。自13岁到14岁之前为青少年期。该时期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该阶段儿童往往性格叛逆,思想丰富、思维活跃。3.1.2儿童的身理、心理特征及其阶段性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体条件和成长环境,接触的事物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身理、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详见下表。表3.1儿童身理及心理特征Table3.1physicaland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children序号年龄段心理特征身理特征行为特征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并身体极易受到伤害,需喜欢攀爬,触摸新鲜探索周围的环境,好要家长时刻陪伴事物奇心强享受努力的过程,喜喜欢撕扯、摔打,破1幼儿期方向感差,容易迷路欢模仿坏性强能接受建议并遵循一些简单的指示喜欢户外生活心理发育的黄金期身体发育迅速喜欢奔跑喜欢创造性活动,具有一定的认知、学好动,不易安静下来如:玩水、玩沙、堆习和想象能力积木、涂鸦等2学龄前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推理能力为辅好奇心、探索欲望逐步增加2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序号年龄段心理特征身理特征行为特征喜欢一些团体游戏心智基本健全,对事物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跳绳、角色扮演有自己的看法等)开始喜欢技巧性强好奇心强烈,对新鲜快速长身体的时期的活动(绘画、各种3学龄期事物兴趣浓厚运动、乐器弹奏等)注意力与兴趣密切相关希望获得他人尊重道德、情感初步建立儿童向青年的过渡阶喜欢和朋友待在一段,性格叛逆,自主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起性相对较强因性别产生兴趣差异,男生喜欢运动和4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异性的关注和交往需具挑战性的激烈游探索精神求增强戏,女生喜欢社会性活动和手工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追求独立和自尊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幼儿期的儿童身体、智力发育均不健全,行动能力较差,自我保护能力弱,身体极易受到伤害,各种活动均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帮助,喜欢攀爬、撕打,好奇心、破坏性强,不能离开成人的视线范围,需要家长时刻陪伴。学龄前期的儿童身体发育迅速,活泼好动,不易安静下来,对身边的事物开始有自己的判断并选择性的接受或拒绝,具有一定的认知、学习和想象能力。这个时期也是儿童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所接触的事物对他们的成长影响较大。学龄期的儿童心智基本健全,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也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开始选择技巧性的活动和团体游戏,开始选择“合得来”的伙伴,注意力与兴趣密切相关,道德、情感初步建立。青少年期的儿童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对异性的关注增多增强,也是向青年的过渡阶段,性格叛逆、自主性较强。追求独立和自尊,需要旁人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希望得到别人肯定。22 3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评价3.1.3儿童的认知能力及其阶段性综合陈英和在其著作《认知发展心理学》中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系统论述,参照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梦雅讲师对于儿童认知能力测评的办法,结合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需求,从注意力、适应力、自我保护能力、理解力、创造力、兴趣广度、方向感、心理素质、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等十个方面分别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加以评价,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表3.2儿童认知能力表Table3.2children"scognitiveability序号年龄段认知能力评价注意力适应力自我保护能力理解力创造力差差差差优1幼儿期兴趣广度方向感心理素质直观思维抽象思维优差差中差注意力适应力自我保护能力理解力创造力中中中中优2学龄前期兴趣广度方向感心理素质直观思维抽象思维优良中优中注意力适应力自我保护能力理解力创造力良良中良良3学龄期兴趣广度方向感心理素质直观思维抽象思维良优优优良注意力适应力自我保护能力理解力创造力优优良优中4青少年兴趣广度方向感心理素质直观思维抽象思维良优优优优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从上表可以看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能力增强的程度会有所不同,整体趋势是年龄越大,各方面能力越强。幼儿期的儿童兴趣广泛、富于创造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基本没有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具备独立完成活动的能力。学龄前期的儿童具有较好的直观思维,身体和心智都处于发育初期,具有有限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能独立完成部分简单的活动,大多数活动需要家人协助或与其他同伴协作完成。学龄期的儿童心理素质日趋成熟,各方面素质较均衡,能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认知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类活动。青少年时2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的儿童具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农业活动认知,身体心智已趋于成熟,能独立完成各类活动。3.2儿童活动喜好研究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我国,儿童往往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堂教育外,户外实践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途径。对儿童来说,游戏场地不仅是游戏娱乐和发展身心的地方,也是学习交流、接近[34]自然和培养能力的第二课堂。3.2.1户外活动研究表明,在绝大部分的人类生活历史中,当儿童可以自由玩耍时,他们的第一选择总是最近的自然场地-不论是院子里的大树下,还是灌木林中,或者附近[35]的小山丘、低洼的水塘。因为这些场所具有良好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家长应该让儿童更多的接触这些自然场地。儿童游戏场地与自然的隔离不但影响整个儿童成长的过程和知识的正常获取,甚至进而导致对于大自然的冷漠以及环境伦理的[36][37]丧失。为了避免儿童出现“大自然缺失症”,让儿童亲近大自然、参与户外自然化场地的活动成为了儿童游戏、活动的最佳选择。大量的研究表明,经常与自然接触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环境伦理的形成,自然化环境还对儿童身心健康有着全面积极的促进作用,包括更好的心理健康、积极的环境价值观念、优秀的认知能力、强烈的学习欲望,更少的生理疾病和更快的[38]康复速度。自然化场地对儿童的积极影响还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①与自然接触后的儿童具有更高的注意力和自律能力;②表现出更优越的激励动力、平衡力、协调能力、灵活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③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语言和合作能力也随之增强;④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理解和观察能力,以及各种认知能力;[39]⑤自然可以缓解生活对于儿童的压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以及暴力和反社会行为。3.2.2集体活动儿童在大多数情况下喜欢集体活动,他们能够很快和陌生的儿童变成朋友并[40]融入到他们的圈子里。由于儿童自身行动力、判断力的限制,使得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对于外界事物的判断具有较强的从众性,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是儿童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和其他同伴一起活动的过程中,儿童为了融入集体会自发地通过主动沟通来获取参与活动的机会,这不仅锻炼了儿童的沟通能力,降低了儿童对于家长的依赖性,提高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素质。另外,儿童开展集体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条件,包括更宽阔、更平坦、更安全的活动环境。为了保证身体的安全和活动过程的舒适,儿童更愿意选择集体活动。24 3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评价3.2.3新奇活动科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儿童对事物的感知和认知就是从好奇开始的,强烈的好奇心是开创儿童思维和增加儿童求知欲的关键[40]。新奇活动是指在儿童的平常生活中较少接触到的活动,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儿童的好奇心使他们愿意尝试接触此类活动。儿童通过不断学习来了解他所生活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儿童年龄段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获取知识途径的不同、接触的周边事物和环境不同等,都会导致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存在差异。因此,在儿童的素质培养过程中,成年人需要不断给儿童呈现科学、健康的事物加以引导,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基于儿童天然存在的“好奇心”,新奇活动是吸引儿童主动、正确学习的有效途径。从儿童的活动喜好研究来看,休闲农园是与儿童活动喜好相匹配的户外活动场地。①休闲农园的自然化活动场地为儿童开展户外活动提供了保障;②休闲农园以儿童家庭为目标客户,园区内策划的农事活动大多为儿童与儿童、儿童与家长互动型集体活动;③农村地区的农事活动对于城市的儿童来讲是一种相对较新奇的活动。儿童置身于休闲农业园区中,通过农村动植物认知、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农业生产经验认知、农村邻里关系感知以及参与、体验具体的农事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提升自我。3.3休闲农园的儿童适宜性活动分类研究表明户外游戏空间能够为儿童提供与动植物接触了解的机会,增强对自然界、宏观世界认知的机会。这种接触能促进孩子们身体上、认知上、语言上的发展,提高孩子们的体育活动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社交能力与公民意[41]识等。根据儿童的认知特征,休闲农业园区中的儿童适宜性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感知类活动和实践类活动。3.3.1感知类活动所谓感知,即人们通过感官如眼、耳、鼻、舌、身等搜集、了解信息并加以分析、总结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休闲农业园区活动中,感知类的活动包括农村动植物认知、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农业生产经验认知和农村邻里关系感知。儿童通过参与感知类活动,不仅能够学习农业知识并应用于生活,完善儿童的知识结构,还能够了解农民的艰苦生活和农村的恶劣环境,培养儿童的进取心。农村动植物认知包括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水果如柑橘、桑葚、桃、李、樱桃等,蔬菜如白菜、南瓜、黄瓜、芹菜、莴笋等,林木如马尾松、杉木、柏树、桉树、竹林等,家禽动物如鸡、鸭、鹅、兔、鱼类、蝉、泥鳅以及各2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类昆虫等。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是指让儿童体验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如位于台湾南投县某生态教育农园“从一粒种子观察生命奥秘”的理念实际就是表明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以水稻为例,水稻从种子到收获需要经历播种、育苗、插秧、施肥、生长、扬花灌浆、成熟收获等过程,儿童可以从中了解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形态及习性,感受春花秋实的变化。农业生产经验认知包括对于天气、气候的把握和判断,以及对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侯”的了解,对于山地灌溉系统的了解,农家肥的制作利用以及传统农具的运用等。邻里文化感知包括让儿童感知农村邻里之间生产、生活上互相帮助,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照顾长辈和晚辈,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和思想交换等邻里和谐相处的传统美德。1插秧2水稻补栽3病虫害检查4收割打谷图3.1水稻生长过程认知Figure3.1Ricegrowthprocessofcognition资料来源:http://image.haosou.com3.3.2实践类活动所谓实践,是指人们通过亲身参与劳作、体验等实际操作的方式了解农业相关信息、锻炼身体和获取相关知识的过程。实践类活动以“体验”为主,通过农26 3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评价事活动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辛苦和乐趣,实践类活动还强调活动的“实践性”,需要参与者亲身参与实践,在劳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参与犁田能锻炼儿童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除草能锻炼儿童的耐心和判断力,播种、浇水等能使儿童变得更加细心。图3.2农事活动—播种图3.3农事活动—浇水Figure3.2sowwwingfarmingactivitiesFigure3.3wateringfarmingactivities资料来源:http://image.haosou.com资料来源:http://image.haosou.com3.4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活动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为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作者首先对儿童进行了专题研究,包括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活动喜好,也对休闲农业园区的活动从感知类活动和实践类活动进行了分类研究。基于此,作者还在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和活动策划之前构建了休闲农业园区活动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在休闲农业园区中,通过景观规划设计设置活动场地,对农事活动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市场需求(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分别从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农业可认知性四个方面加以评价,得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儿童参与的农事活动,并结合各个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策划相应的农事活动,让儿童在休闲农业园区中通过参与农事活动锻炼认知能力,提升个人素质,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2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的:儿童认知教育载体:休闲农业园区方法:形成评价标准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农业可认知性农事活动研究结合结合市场需求手段:活动策划图3.4活动适宜性评价体系Figure3.4activitysuitabilityevaluationsystem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安全性是活动设置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儿童设计的特定场所,安全更是关注的重点。现在的儿童见识广、胆子大,对新鲜事物探索欲望强。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儿童是心智快速发育而不健全的时期,在参与休闲农业园区活动时往往活泼有余,加上田间地头难免存在沟壑、堡坎等潜在危险,参加活动时必须时刻有家人监督、陪伴,才能保证其活动安全性。在休闲农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①活动场地内及其与周边的高差;②活动场地的坡度;③活动场地的周界围护;④交通体系尽量做到人车分流。趣味性用于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活动因兴趣而起,活动的趣味性是吸引儿童参与其中的关键。在组织策划活动时,需要结合儿童的心理,选择有新意、容易产生成就感的活动。休闲农业园区对于儿童来讲,本身就是具有趣味性的场所。如何在休闲农业园区基础上策划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是设计师的重要任务:①选择操作简单的农事活动;②结合儿童的知识结构,选择儿童有所了解的农事活动,以增强儿童参与的兴趣。参与性强调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团队协作性。可操作性是指活动操作简便、没有潜在危险,难度适宜,活动过程简洁明了。团队协作性是指活动的集体性,大多数儿童希望接触更多的朋友、伙伴。对于儿童来讲,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是结识新朋友的最佳途径,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能体验活动本身的乐趣又能结识新的朋友。休闲农业园区中的农事活动类型多样,选择时可以侧重于:①播种、除草、采摘、浇水等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儿童参与;②组织集体活动,便于儿童相互帮助相互鼓励。28 3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评价农业可认知性的评价标准是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量的多少。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提升心理素质,还能获取相应的农业知识。在休闲农业园区中,除了上述安全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外,还要强调其“农业”的特性,如果休闲农业园区中的活动和其他游乐场、户外游戏区的活动相差无几,此类活动就缺乏了其本身的意义。因此,在进行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①深入挖掘地域农业文化,在休闲农园中通过合适的载体加以表达和传承;②寻找农业知识的传播途径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儿童。休闲农业园区中涉及到的活动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包括农村动植物认知、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农业生产经验认知、农村邻里关系感知以及参与、体验具体的农事活动。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组织园区景观布局和空间设计,儿童使用的户外空间质量与儿童的行为之间有明显的关联,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空间能促进[33]伙伴之间的合作,减少违纪问题和破坏行为。另外,通过观察、倾听甚至与他人接触获取信息,是儿童社会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参与公共性的户外活动体验,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道德感、合作精神等意识,有利于树立[42]儿童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培养自立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进行休闲农园活动策划时,利用此评价体系对每项农事活动加以评价,得出适宜、较适宜、不适宜儿童参与、体验的农事活动。3.5休闲农园具体活动评价基于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园区中设置活动时,分别从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以及农业可认知性等四个方面加以评价,总结出儿童是否适宜参与的活动等级,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三个等级。表3.3休闲农园具体活动评价Table3.3Evaluationonthespecificactivitiesofleisureagriculturegarden评价因子活动类型分类具体活动评价结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农业可认知性果农村动植优优良良适宜物认知农作物生长过程参观、体验优良良良适宜感知类认知(实地、展活动农业生产览馆)优优良良适宜经验认知农村邻里优良良良适宜关系感知2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因子活动类型分类具体活动评价结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农业可认知性果犁田中良中优不适宜播种良中中优不适宜插秧良优良优适宜农田区施肥良良中优较适宜(稻田打谷中良中优不适宜捉泥鳅良优优中适宜赶鸭子良优良中较适宜拔草优良良良适宜农田区施肥良良良优适宜(油菜整地中优中良不适宜田)点油菜籽优良良优适宜采莲子良优良良适宜农田区捉鱼良优优中适宜(藕田)挖藕良优良优适宜点豆子良良良优适宜实践类收豆子良良良优适宜活动田埂采桑椹良优良良适宜挖折耳根良良良良较适宜整地中中中优不适宜播种优良良优适宜移栽优良良优适宜拔草优良良良适宜挑粪中中差良不适宜旱地区浇水优良良良适宜割小麦中良良优较适宜掰玉米良优优优适宜挖红薯良优优优适宜挖土豆良优优优适宜搬运良良良良较适宜整地中中中优不适宜菜地种菜良良良优适宜30 3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活动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活动类型分类具体活动评价结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农业可认知性果挑粪中中差良不适宜浇水优良良良适宜摘菜优优优优适宜捉昆虫优优优中适宜拔草优良良良适宜施肥良良良优适宜果园剪枝中良中优不适宜摘果良优优优适宜养鸡优优优良适宜脱粒良良良良较适宜晒谷中良中良不适宜捡柴良优优中适宜烧火做饭中良良中不适宜洗衣晾衣良良良中较适宜农舍区喂养家禽优优良良适宜(劳作)磨豆腐良优良良适宜打糍粑中优中良不适宜打米中良中良不适宜榨油中良中良不适宜养蜜蜂中良中良不适宜玩泥巴优良良中较适宜捉迷藏优优优中适宜农舍区跳皮筋优良良中适宜(游戏)打羽毛球优优良中适宜老鹰捉小良优优中适宜鸡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从上表可以看出,休闲农园中的农事活动十分丰富,从个人到集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等等。作者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凡是活动的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农业可认知性有一项为“差”,均不建议实施。根据上述标准,3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适宜儿童开展的活动如下:插秧、捉泥鳅、拔草、施肥、点油菜籽、采莲子、捉鱼、挖藕、点豆子、收豆子、采桑葚、播种、移栽、浇水、掰玉米、挖红薯、挖土豆、种菜、摘菜、捉昆虫、摘果、养鸡、捡柴、磨豆腐、捉迷藏、跳皮筋、打羽毛球、老鹰捉小鸡等。较适宜的活动包含:赶鸭子、挖折耳根、割小麦、搬运、脱粒、洗衣晾衣、玩泥巴等。不适宜的活动如:犁田、播种、打谷、整地、挑粪、剪枝、晒谷、烧火做饭、打糍粑、打米、榨油、养蜜蜂等。3.6小结通过本章的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各不相同,各个年龄段的儿童认知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儿童可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获取和提高认知能力,作者对于儿童的活动喜好研究表明儿童更倾向于参与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和新奇活动,而休闲农园是与之相匹配的户外自然化活动场地,园区内的农事活动主要包含感知类活动和实践类活动,具体包括农村动植物认知、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农业生产经验认知、农村邻里关系感知和参与、体验具体的农事活动。在进行园区的场地选址、布局以及活动策划时,应根据农事活动的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农业可认知性的要求,对具体农事活动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儿童需求和场地条件设置适宜的活动。32 4“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4“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观光农业园大多位于自然与人工城市环境之间的过渡区域,其独有的农业生[19]态景观和农耕文化给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空间和精神体验。根据儿童的认知特征和园区农事活动的适宜性评价,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休闲农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及由规划设计促发的儿童的行为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达成的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结果,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作用。4.1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三者的关系在休闲农园中,以农业为基础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对农事活动进行认知适宜性评价和活动策划,在休闲农园中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儿童认知教育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景观规划设计完善满足促发完善满足行为活动儿童认知教育促发图4.1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儿童认知教育关系图Figure4.1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behavioractivity,children"scognitiveeducation资料来源:作者自绘从上图中顺时针方向来看:①通过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梳理交通流线、设置活动空间,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个感官系统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促发儿童参与其中,发生相应的行为活动,通过农村动植物认知、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农业生产经验认知、农村邻里关系感知,并亲身参与实践、体验一些农事活动,让儿童从实践中获取农业知识,感受劳动的快乐,满足儿童认知教育的需求。②儿童通过认知教育获得了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判断力和主动性,进而促发他们的行为发生改变,帮助他们逐渐变得成熟。③通过总结以景观规划3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计来改变儿童行为的过程,了解儿童的需求,在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时扬长避短,不断完善其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并把握规划设计要点,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为儿童服务。这样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逆时针方向来看:①通过休闲农业园区中的景观规划设计,设置不同的活动场地和空间,促发儿童在这些场地和空间中发生各种行为活动,让儿童在自发的行为活动中认识自我。②不同的行为活动帮助他们获得不同的认知能力,有的活动帮助他们锻炼身体,有的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协调能力,有的活动帮助他们获得农业知识等等,通过行为活动从而实现了认知教育的目的。③通过总结以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帮助儿童锻炼身体、提高协调能力、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断完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更科学、有效地促成儿童行为活动的发生。这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综上所述,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基础,由此促发的行为活动是实现认知教育的直接途径。因此,在打造休闲农业园区时,首先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其次,根据不同的需求策划相关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最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设计满足要求的场地和空间。4.2“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形成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源,为儿童提供一个在大自然中、在农业中学习的有利场所,极大地弥补了教学课本的不足,具有深刻的教[43]育含义。通过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满足儿童开展农村动植物认知活动、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活动、农业生产经验认知活动、农村邻里关系感知活动以及参与、体验具体的农事活动,不同的行为活动促进儿童锻炼不同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反作用于儿童的行为。在这个良性循环的联动机制内,休闲农业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基础,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儿童的身理、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并掌握儿童的实际需求,让儿童自发地参与到休闲农业园区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释放自己的天性、锻炼身体、学习知识、认识自我、结识更多的伙伴,无论个人身体素质还是思想意识都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两个方面的内容,即:①景观规划设计对行为活动的影响;②行为活动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34 4“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4.2.1景观规划设计对行为活动的影响行为活动的发生需要依托一定的场地和空间氛围。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景观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再从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了如何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发生各种行为活动,从而促成人们社会交往的方法,主要阐述了空间尺度设计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问题。由此可见,景观规划设计会直接影响参与者的行为活动。基于园区农业现状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儿童认知特点进行的活动策划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①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活动适宜性评价和活动策划,是促成儿童行为活动发生的前提条件。儿童由于身心发育不健全,具有和成年人完全不同的身理、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加之儿童更倾向于参与户外活动、集体活动和新奇活动。因此进行活动策划时需要在充分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做好场地的坡度设计、高差设计、尺度设计等前提下,选择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农业可认知性强的农事活动。②通过景观规划设计,为经过认知活动适宜性评价及活动策划的农事活动提供条件。通过设置不同的场地,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促成不同的行为活动。如欣赏自然山水的观景平台,促发人们自发地驻足停留;广场上伸手可及的传统农具,游客会自然地靠近体验;水体边的平台由于人的亲水性往往会聚集较多的游客等等。另外,不同的景观色彩、构成、材质等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从而影响游客的行为活动。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需要根据活动策划需求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在满足形式美基本法则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场地现状,设置相应的活动场地和空间,促发儿童的各种行为活动。4.2.2行为活动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休闲农园中的儿童认知教育是通过在农事活动中“认”、“知”周边事物获取认知能力,包括感知原生态农业肌理、学习地域性的农村元素和参与观赏娱乐性的农事活动。①从“感知”原生态农业肌理中获取认知能力农业特色景观是吸引儿童家庭的重要因素。对于今天的城市儿童来说,农业特色景观是最真实也是最难有机会去接触的,这也是家长想让儿童去农业园的重[44]要原因。原生态农业肌理是保障农业特色景观的前提条件,和城市中的钢筋水泥“森林”、车水马龙的交通环境、基本满足指标要求的绿地率等比较而言,农业特色景观的大尺度环境是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对于城市儿童而言,原生3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态的农业肌理是不同于城市环境的“绿化”景观,吸引儿童参与其中,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通过感知大尺度的原生态农业肌理,不仅可以增加儿童对于农村生产、生活的了解,还能为儿童提供课堂外的学习环境。当代儿童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了解机会越来越少,这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逐渐流失的原因之一,通过让儿童回归农村,了解农业肌理的形成源自农民勤劳的双手改变大自然的过程,了解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和朴实无华、不怕脏不怕累的作风,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和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②从“学习”地域性的农村元素中获取认知能力农业肌理由各种农业景观元素组合而成,包括自然山水、农田、农村动植物、果园、农舍、农民、池塘、乡村道路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景观。自然山水形成了农村景观的背景,奠定了农村景观的基调。农田是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农村景观元素,在农村覆盖面较广。农村动植物为农村的生产、生活增添了活力,也能为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果园保证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一年四季不同的花、果季相变化也丰富了农村景观的色彩和风貌。农舍是农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农民是改造大自然创造农业肌理的实际建设者,也是农村景观中最重要的人文元素。池塘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水源条件,多样的形态为农村景观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觉体验。乡村道路构成了农村景观的骨架,也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地域性的农村景观元素给儿童带来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环境,从而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帮助他们增加见识、完善知识结构。通过了解农村自然山水的形成过程并欣赏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儿童可以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学习、了解农田的类型、功能以及农田对于农民的意义以及农田的耕作方法,儿童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农耕文化,减少农耕文化的流失。开展认识农村动植物的活动,不仅可以为儿童的认知教育过程带来乐趣,还可以充实儿童的知识量。学习果园中果树的栽培、养护知识并体验果实收获的乐趣,可以引导儿童学会保护植物、珍惜食物。农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常常根据地理特性和当地民风民俗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通过学习农舍相关知识,儿童可以了解当地建筑文化。在农村中体验生活,常常需要和农民打交道,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农民的纯朴和善良,学会勤俭节约、善待他人。池塘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建设成果展现了农民的智慧,激发儿童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上进。乡村道路形成路网连接各种农村元素,通过了解乡村道路的发展历史从而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的发展历史,帮助儿童了解农村的建设管理的方式、方法。36 4“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③从“参与”观赏娱乐性的农事活动中获取认知能力休闲农园中的活动包含农村动植物认知、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农业生产经验认知、农村邻里关系感知以及参与、体验具体的农事活动。农村动植物认知促发行为A促进影响能力A影响认知影响促发体验农事活动促发行为E能力E能力B行为B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能力促进促进能力D能力C促进影响影响促进行为D行为C促发促发农村邻里关系感知农业生产经验认知图4.2儿童认知能力与农事活动关系图Figure4.2therelationshipbetweenchildren"scognitiveabilityandthefarmingactivitydiagram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参与观赏娱乐性的农事活动对儿童认知能力产生的具体影响如下:1)农村动植物认知对认知能力的影响。通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串联各种农村动植物,便于儿童集中辨认和学习。在整个休闲农业园区范围内,植物随处可见,农村动物以功能性动物为主,如猪、牛、羊、鸡、驴、狗等,需要设置独立的动物观赏区,部分温和、不具危险性的动物也可散养在园区内供儿童近距离接触。在景观规划设计时,可分为农作物集中教学区、动物集中教学区。通过开展农村动植物认知活动,第一,扩宽儿童的知识面,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相互沟通、学习,锻炼儿童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适宜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少年期的儿童。第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在认知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农作物、动物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的保障,唤起儿童的爱心,培养儿童敬畏生命的精神品质。3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儿童需要参与到休闲农业的生产中去,通过开展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活动,让儿童了解一棵菜从种子长成植株的过程。农作物从整地、播种、移栽、浇水、施肥、拔草、除虫到收获,这一系列过程具有良好的参与性和农业可认知性,儿童可参与其中体验每一个环节。在景观规划设计时,可设置家庭农场区或种植体验区。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第一,让儿童明白食物来之不易,养成节约粮食、不浪费的习惯。现代儿童尤其是城市中的儿童往往衣食无忧,通过到田间地头学习、体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参与具体的劳作流程,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第二,从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坚韧,锻炼坚强的意志。一颗种子从破土到长成成熟的农作物,历经风吹、日晒、雨淋、虫害,仍然能最终存活,种子破土发芽时,儿童能感受到种子无穷的力量,历经风吹日晒后又能挺拔如初,儿童能感受到植物的不屈不挠。从而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第三,体验劳动的艰辛,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劳动者是最可爱的人,通过亲身感受劳动的不容易,敬畏农民,敬畏劳动者,养成尊敬长辈、尊敬师长、尊敬他人的品德。3)农业生产经验认知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农业生产经验包括对于天气、气候、地域特性的了解,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习性,适时适地栽植农作物,并做好良好的管养工作才能确保收成。而农民往往文化水平低,更多的是依靠祖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开展种植。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理论依据。如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谷雨是指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大暑是指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雪是指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七十二物候中的草木萌,是指土脉润泽,云气旺盛,草木开始萌动。桃始华是指桃树开花了。萍始生是指河里开始生长浮萍。通过了解农业生产经验,第一,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农民依靠流传的经验种植出农作物,先辈们不知付出了多少实践才形成既定的经验,让儿童了解这些经验的来源,学会处理事情的态度,勇于实践、勇于尝试。第二,在事前做好充分准备,学会“未雨绸缪”的工作方法。农民依靠经验种植,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很多准备工作,一年的种植计划、物料准备、地块种植规划都需要周密安排,方能获取最大利益,儿童参与其中,明白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4)农村邻里关系感知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在休闲农业园区内部或者周边,往往保留有部分当地民居。这在休闲农业园区中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它们蕴藏着休闲农业的文化精髓。在景观规划设计时,将农舍、民居所在区域设置为公共活动空间,满足交流、休闲的功能,延续“串门”的习惯。在景观规划设计时将此类38 4“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区域设置为公共休闲交流区或邻里文化交流区。另外,在园区和当地农民日常的沟通交流中也能充分感受到邻里关系的和谐、融洽。通过农村邻里关系感知,第一,学会互帮互助、助人为乐。在农村,都是一家有事情全村出动,农民之间相互帮助是一种常态,儿童在体验农事活动中通过与当地农民的交流沟通,感受到农民的淳朴和他们的热情,学习他们助人为乐的品质。第二,学习以诚相待的相处模式。了解农村邻里之间的关系,他们相互扶持,亲如家人,让儿童明白与人相处需以诚相待。5)参与农事活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在休闲农业园区中,参与、体验农事活动是最具特色的农业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需要亲身付出劳动、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从而锻炼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参与体验农事活动,第一,培养儿童的沟通协调能力。面对陌生的伙伴,儿童需要主动沟通才能得到农事活动的参与机会,通过活动的吸引和家长的鼓励,让儿童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主动开口沟通、协调。第二,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农事活动往往需要伙伴之间的配合才能达成好的结果,参与其中的儿童会为集体的成功做出努力和牺牲,锻炼了儿童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第三,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在农事活动中因为感受到自己为集体所做的贡献取得了成绩,会慢慢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生活中增强自信。第四,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农事活动往往没有太多既定的规则和指导方法,这就需要儿童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完善,不断探索农事活动的解决办法,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3基于“联动机制”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涉及到三个主体,即休闲农业、儿童以及策划的相关活动。休闲农业包括两部分,即基于原生态农业肌理、地域性农村元素和休闲娱乐性农事活动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地域农业文化的植入。儿童是园区服务的对象,对儿童的充分了解是打造好园区的前提。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基础,地域农业文化也需要以适宜儿童认知的方式和载体加以呈现。丰富、有趣且富于农业特色的活动是吸引客户和保证休闲农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从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农业可认知性等四个方面进行活动适宜性评价,并进行农事活动-场地的匹配设计。3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获取认知能力)园区定位拓宽知识面播种市场需求原生态农业肌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捉泥鳅设计依据节约粮食,不浪费拔草设计规范地域性农村元素锻炼坚强的意志施肥场地分析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促捉鱼农业现状儿童认知特征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掰玉米成农事活动策划学会未雨绸缪的工作方法种菜农事活动活动-场地匹配互帮互助,助人为乐浇水基础设施以诚相待交通布局服务设施点豆子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农业文化植入种菜培养协作精神地域性农业文化采莲子增强自信心互动性空间设计⋯⋯激发创造力农事活动空间图4.3儿童认知能力获取途径图Figure4.3accesstochildren"scognitiveability资料来源:作者自绘4.3.1基于市场需求和原生态农业肌理的园区定位在休闲农业园区定位阶段,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原生态农业肌理确定园区的主题、服务对象以及园区的特色。农业园区的经营管理成本高、资金回笼慢,需要持续的营业收入来加以平衡和支撑其发展,这就要求园区在定位阶段找准市场缺口,提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目前,农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从而导致了大量投资人盲目投资,打造的农业项目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在确定休闲农业园区定位时,切不可随波逐流,必须从市场需求出发,找准园区定位,打造有特色的休闲农园。另外,原生态农业肌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园区的开发和建设策略,在进行园区定位时,需要充分尊重现场条件,对场地内的农业景观元素做充分调研、分析并找准利用策略。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场地条件后,方可确定农业园区的主题和经营性质,如将园区打造为休闲观光园、科普文化园、教育农业园等,不同的主题对应的规40 4“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划设计方法和侧重点均有所不同。然后,根据园区主题和经营性质找准目标客户、确定服务对象,明确客户需求,指导园区的规划设计。4.3.2基于地域性农村元素的设计依据设计依据包括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两个部分,需要充分基于场地的地域特性。首先,根据园区定位和建设方的要求,制定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规划设计过程中不可违背的基本准则,和园区定位息息相关。在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农业是设计的基础,农业景观化是休闲农业园区打造的基本方法,休闲是园区建设的目的。结合项目定位和地域性农村元素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设计原则,宏观指导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保证园区切合主题、建设有序。其次,根据设计规范以及建设方相关管理目标,结合场地的农业现状即地域性农村元素的现状整理设计要求,用于指导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园区性质和规范要求,计算各指标要求的最低数值作为园区的保障要求,在景观规划设计时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做适当增加调整。为避免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方向不明确、主题不清晰、性质不统一等问题,在园区建设前设计方需要与建设方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确定设计依据。4.3.3基于农业现状和儿童认知特点的场地分析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以农业现状和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基础。首先,了解、搜集、整理场地内农业景观元素信息,加以整理、筛选、分析,总结各种农业景观元素的优劣点并提出利用策略。其次,以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基于儿童认知特点对园区进行全面的现状分析,在保证园区的“农业”特色性前提条件下,满足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再次,针对活动需求进行园区用地适宜性评价,包括场地的高程分析、坡度分析、植被分析、水文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以及基于场地生态敏感性的建设适宜性评价等。结合儿童认知特点及活动需求,对场地进行全面分析并绘制土地使用综合评价图,用于指导园区景观规划设计。4.3.4基于儿童认知适宜性的农事活动策划①园区活动的认知类型及策划在休闲农业园区中的活动主要包括农村动植物认知、农作物生长过程认知、农业生产经验认知、农村邻里关系感知和参与、体验农事活动,休闲农业园区中涉及到的农事活动丰富多彩且具有良好的参与性。根据园区定位阶段明确的服务对象,进行目标客户(儿童)的针对性研究和活动策划,策划时需要充分结合场地的特征和儿童认知教育的需求,选择安全、有趣、参与度高以及具有较高农业可认知性的活动。②儿童认知教育“活动-场地”匹配设计4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首先,做好休闲农业园区的功能布局。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尽量不破坏农田的原生肌理,保证农田的生产功能。充分分析农业景观元素的现状,针对各种农业景观元素提出利用策略并确定功能分区。其次,根据功能分区,布置相应的设施,确定园区景观结构,进一步分析活动、场地是否匹配并针对功能布局、交通体系和服务设施做适当调整。再次,实施与活动相匹配的总图设计和分区设计。将各项活动落实到具体的场地中,控制场地的尺度和空间氛围,促成儿童发生相应的行为活动,实现认知教育的目的。4.3.5基于园区资源优势与制约的基础设施规划根据功能布局和场地条件,发挥园区自然景观和地形优势,规避建设制约点,梳理交通体系的结构,分别对车行系统、人行系统做分级设计,保证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可达性,连接各个景点和活动场地。根据成人游览和儿童活动需求,为园区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以“人性化设计”原则为指导,设置卫生间、饮水设施、休闲座椅、垃圾桶、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在实施基础设施规划时,除了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活动需求和休闲需求外,还要关注成人的“陪同”需求。儿童的行动力不健全、判断力不够等特点都要求家长或老师随时陪同在其身边,在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家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关注儿童动态,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因此,同时关注儿童、家长的不同需求,是园区基础设施规划的基本要求。4.3.6基于地域性的农业文化植入文化是设计的灵魂,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是农业文化的载体。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通过几千年沉淀下来悠久的传统农业文化,对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域性的农业文化主要包括农业文化和建筑文化两个方面。农业文化包含当地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经验的传承、特色农产品、当地民风民俗等等。建筑文化包含建筑的风格、结构及构造模式、建筑材料、富于当地特色的建筑符号及其发展和应用等等。在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时,以农业景观为载体,梳理当地农业文化和建筑文化,通过走访、调查、与农民交谈等各种途径了解当地耕作模式、历史变迁、传统农业文化、建筑的发展历史等,并用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传承。42 4“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4.3.7基于儿童行为活动的互动性空间设计儿童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常常需要家长陪伴。因此,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不能忽略儿童背后的家长。在为儿童服务的同时,同样需要照顾家长的需求。互动性空间设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儿童和家长的不同尺度需求,二是儿童的活动空间和家长的休息空间相互渗透。坚持“人性化设计”原则,为儿童和家长设置不同尺度的基础服务设施。在进行空间布局时,以不同的空间构成形式,将儿童活动区、家长休息区和亲子活动区有机融合,让儿童在活动的同时,随时能得到家长的鼓励、指导和帮助。4.4小结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策划农事活动,促发儿童参与其中并获取认知能力,从而达到在休闲农园中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组织儿童参与农事活动,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教会他们亲近自然、敬畏生命,教育他们节约粮食,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教会他们尊重他人,学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处事态度,通过活动引导他们互帮互助、助人为乐,教会他们真诚待人,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另外,在参与各种农事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儿童和同龄人、家长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景观规划设计、儿童行为活动、认知教育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通过三者的联动,实现了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在实施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做好七大步骤:第一,基于市场需求和原生态农业肌理进行园区定位;第二,基于地域性农村元素确定设计依据;第三,基于农业现状和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场地分析;第四,基于儿童认知适宜性进行农事活动策划;第五,基于园区资源优势与制约进行基础设施规划;第六,基于地域性植入农业文化;第七,基于儿童行为活动进行儿童-家长互动性空间设计。4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5.1基于市场需求和原生态农业肌理的园区定位5.1.1项目区位园区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距离主城南坪商圈中心40公里,距离重庆渝中区解放碑商圈40公里,距离重庆江北观音桥商圈50公里。主城区及重庆主要交通对外点均能在半小时内到达场地。地块通过X761和X238与木洞镇联系,距离木洞镇车程3.2公里,镇区各种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使得地块交通、医疗、消防、餐饮等都十分便利。5.1.2项目资源特征园区占地总面积749亩,西北侧紧邻沪渝南线高速(G50S),东侧为X761县道。地块内含自然林地、裸地、果林、水田、水塘、旱地、民居、竹林等多种业态。用地西部水田集中,中部和南部为旱地,北部为果林分布区,自然林地环布其间,间以裸地平台,如下图所示。图5.1地块现状图Figure5.1plotsofland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4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3区域市场调研情况在了解重庆区域休闲农业的现状以前,首先梳理重庆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重庆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初期是以“农家乐”为雏形,兴起于南山、缙云山上,由于是市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以其优美的风光,丰富的植被,清新的空气吸引了各[45]地众多的游客。时至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众多游客渴望回归自然、重温田园风情的需求,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观光园便应运而生,如大足县化龙乡农户1998年承包土地自建的“荷花山庄”、渝北区始建于1999年的“鹿山农业观光园”等。2000年以后,重庆出现了一大批已经成熟运作的农业观光园,分布于主城9区和城郊区县,如皇田现代农业观光园、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潼南东升茶山农业观光园、永川秀芽茶叶观光基地、重庆黔江蒲花河农业观光园、永川黄瓜山农业观光园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然而,重庆区域这些较成熟的农业园区普遍规模较大,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现存市场上几乎没有针对特定人群开放的休闲农园,更是少有针对儿童认知教育而修建的休闲农园。5.1.4园区定位-亲子农业教育园虽然我国休闲农业园区的总数量已达到约140000个,重庆区域也发展起来一大批休闲农业观光园,但针对儿童的休闲农业园区十分缺乏。本园区拟将儿童认知教育和休闲农业结合起来,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农业景观元素,打造以儿童家庭为目标人群的基于儿童对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等认知教育的亲子农业教育园。5.2基于地域性农村元素的设计依据在园区进入正式的规划设计阶段之前,结合园区定位明确了园区的设计原则。另外,按照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根据设计规范(公园)及经验值要求,计算出园区所需的停车位、床位数和厕所数量等指标。5.2.1设计原则①保护性建设。在进行休闲农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不能随意破坏农业肌理。正如前文所述,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景观,农业是园区建设的基础,这是不能触碰的红线。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团队必须在“保护性建设”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尊重地形、尊重自然山水,保护地块原生肌理。坚持“保护性建设”原则,既能保证农田的生产功能,也能保证景观的“农业”特色。②农业景观化。以农业为基础,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是休闲农业开发的基本要求。本园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设置活动场地满足儿童各种46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求,结合科学的活动策划,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农业这张白纸上面,需要利用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加以美化,打造具有景观性的农业场所,吸引人们参与其中,满足人们观光、休闲、活动等各种需求。农业景观化,还强调农业和景观的充分融合,通过将农业的各种元素有机组合,形成视觉效果良好、动线合理、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在农业中体验景观带来的舒适,在景观中感受农业的文化,是本园区追求的另一个目标。③尺度儿童化。本休闲农业园区拟打造为服务于儿童认知教育的特色园区,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所有设计需要基于儿童的视角和需求。儿童通过在休闲农业园区中参与各种活动获取认知能力,前提是对场地使用功能和尺度的人性化设计,设计时必须以儿童活动需求为最终目标,在儿童可能到达的区域将场地、空间尺度“儿童化”,以儿童的视角设定尺寸、空间尺度和氛围。④场地人性化。儿童随时随地需要成人的陪伴,在设置活动场地时,除了满足儿童的各种需求外,还必须考虑成人的各种需求,做到人性化设计。儿童在活动过程中,随时需要成人的帮助和鼓励,成人虽不是活动的主体,但对于儿童的关注使得他们注意力随时高度集中,随时保持警惕。所以在进行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时,必须满足成人陪伴儿童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各种服务设施的数量均需要合理高出普通景观规划设计园区的需求指标。5.2.2设计要求①设计目标。通过本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拟提出针对儿童的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并结合儿童的专题研究,总结出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以供同行研究参考。②设计指标。根据公园设计规范,采取面积法计算游客容量、停车位、床位数及厕所蹲位数等。本园区规划园区总面积749亩,约0.5k㎡,可游览面积按50%计算,计:0.5k㎡×50%=0.25k㎡。游客容量,是指景观接待游客的数量控制,亦称合理限量。单位规模指标根据规范要求,结合本园区实际情况,建议取值为60㎡/人。瞬时最大游人量F/f,其中F为游览面积,f为人均游览面积:F/f=(0.25×1000000)/60=0.4万人;周转率T/t,其中T为开放时间,按8小时计算,t为游人平均游览时间,按8小时计算:T/t=8/8=1;日最大游客容量,等于瞬时最大游人量乘以周转率,即0.4×1=0.4万人;年最大游客容量,等于日最大游客容量乘以365天,即0.4×365=146万人。4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停车位需求,机动车0.12个/100㎡,电瓶车0.03个/100㎡,计算得出机动车车位200个,电瓶车车位50个。结合本园区实际情况,设置专用停车位80个,主入口停车场大巴车停车位4个,小车停车位60个,次入口停车场大巴车停车位2个,小车停车位50个。电瓶车主入口停车场15个,4个换乘点,每个换乘点10个电瓶车停车位,共40个停车位。床位数,(平均住宿天数×日游客量×住宿需求率)/理想床位利用率,经计算得出为300个。厕所蹲位,日游客量×2%,即0.4万人×2=80个。其中,主入口服务区20个,次入口服务区15个,各景点平均分布共设置45个。5.3基于农业现状和儿童认知特点的场地分析5.3.1现状分析①农业交通体系分析地块西部为G50S沪渝南线高速,北接重庆市涪陵区,南至重庆主城,东部为X761县道,内部有一条村道(车行道)穿过。人行系统穿插于农田之间,除局部山林地带不能抵达,人行步道遍布整个地块。②周边环境分析地块西侧为沪渝南线高速,道路对面为大面积自然林地,北侧由自然林地包围x761县道,东侧为县道穿过的村庄和耕地,西南侧为村道穿过的村庄和耕地,东南侧为大面积的自然林地。图5.2园区周边环境Figure5.2projectsurroundingenvironment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48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③园区环境现状分析按用地的农业基质和植被情况进行分类,分为自然林地、裸地、果林、水田、水塘、旱地、民居、竹林。用地西部水田集中,中部和南部为旱地,北部为果林分布区,自然林地环布其间,间以裸地平台。地块内现有部分民居可供利用,如下图所示,建筑以砖结构为主,仍有少量土坯结构。建筑高度多为一到三层,色彩以砖红、浅灰和土黄为主。现有少量老人居住,多数已荒废。建筑呈组团式分布于山脚,自然环境较好,后期可对当地建筑加以改造后投入使用。图5.3砖结构建筑图5.4土坯建筑图5.5荒废建筑Fig.5.3brickstructurebuildingFig.5.4AdobebuildingsFig.5.5desertedbuilding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资料来源:作者自摄资料来源:作者自摄地块西侧以水田为主,辅以少量旱地,是整个场地内最为平坦的区域,且内部有村道穿过,紧邻高速公路。图5.6园区西侧环境Figure5.6projectonthewestsideoftheenvironment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4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块中部现栽植经济林,占地面积约100亩,水泥路面道路穿梭其间,果园中栽植枇杷、桃等果树,苗圃中栽植塔柏、红叶石楠等苗木,也散布大量野生竹林和其他林地。图5.7园区中部环境Figure5.7centralprojectenvironment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地块东南侧,大量土地撂荒,野草丛生,部分农田由当地农民零散种植少量蔬菜,供日常食用。前人在地块内修建有缓坡葡萄园约60亩,并成行预埋混凝土十字架,建设管理较规范。另外,地块内修建有苗圃,品种以红叶石楠、塔柏和球类灌木为主,道路、水渠均已完成修建并投入使用。图5.8园区东南侧环境Figure5.8projectinthesoutheastoftheenvironment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50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园区所在地周边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地块内农业景观元素丰富且利用率高,土质肥沃,植被茂密,山体集中抬高,保证了大面积的平地区域。但是,园区内灌溉水源条件不佳,目前主要依靠降雨蓄水。建筑规划、建设杂乱无章,地块内部交通需要进一步完善。5.3.2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园区用地适宜性评价园区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地块东端,高程453.59米,最低点位于地块西端,高程241.02米,最大高差212.57米。高程越大,可达性越低,越不适宜作为活动场地的选址。图5.9园区高程分析Figure5.9itemheightanalysis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园区西部和南部坡度较小,地势较平坦,东部及中部坡度较大,零星散布平台。根据学者研究,适宜儿童游戏的场所坡度应小于15%,如下图所示绿色区域是适宜儿童活动的区域。5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10园区坡度分析Figure5.10projectslopeanalysis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地块内部现状植被以大量的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的生态敏感性程度最高,不宜破坏,应加以保护。耕地的生态敏感性较低,可以适当开发利用,可保留耕地基质或者退耕还林。图5.11园区现状植被Figure5.11statusoftheproject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52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分别根据高程、坡度、水文、植被、地形起伏度等因子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程度不同设置不同的权重进行叠加,分别为高程因子0.25、坡度因子0.25、水文因子0.15、植被因子0.15、地形起伏度因子0.2,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发现:用地西部生态敏感性较低,可建设用地较多,中部和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较强,不宜进行大量的开发建设,应该保护现状生态环境以及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图5.12园区生态敏感性分析Figure5.12projectecologicalsensitivityanalysis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根据生态敏感性分析,结合场地特点,对用地的可建设程度进行分类,分为适宜建设用地、较适宜建设用地、不适宜建设用地和禁止建设用地四类。在建设选址时应尽量选择适宜用地和较适宜用地,不能选择禁止选择用地。其中建设强度大,对生态破坏性大的园区应该选择适宜用地进行建设,建设强度较小的可以选择较适宜用地进行建设。5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13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Figure5.13siteconstructionsuitabilityevaluation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根据四个因子对儿童安全性和可达性影响的大小,分别对坡度因子(0.4)、高程因子(0.3)、地形起伏度(0.3)、高压线走廊(-1)设置权重,进行叠加,得到土地使用综合评价图。从浅灰色到黑色,适宜程度由高到低。图5.14土地使用综合评价图Figure5.14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landuse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将土地使用综合评价图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图进一步叠加,根据儿童需求进行适宜使用与不适宜使用的两类划分,得到可以使用的场地分布图如下。54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图5.15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Figure5.15siteconstructionsuitabilityevaluation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将土地现状图与场地适宜性评价图进行叠加后得到适宜儿童活动的场地,用于指导之后的功能布局选址。图5.16适宜儿童活动的场地Figure5.16venueforchildren"sactivities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5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基于儿童认知适宜性的农事活动策划5.4.1园区活动的认知类型及策划基于场地现状,充分利用场地内的草地、院坝、农舍、菜园、旱地、林地、水田等,结合前文第三章对休闲农业具体活动的评价以及对于儿童认知能力的研究,在本园区中进行各年龄段儿童的活动策划,满足儿童参与或体验田间散步、玩泥巴、观花、除草、摘菜、浇水、掰玉米、摘大豆、饲养家畜、施肥、烧火做饭等活动。表5.1儿童活动策划Table5.1children"sactivitiesplanning人群活动分类具体活动认知类型活动场地备注直观感知类幼儿期儿童田间散步、玩泥独立型简单---------草地、院坝等坡度小于3%(1—3岁)巴等实践观花、除草、摘农舍、菜园、学龄前儿童感知类菜、浇水、掰玉农作物及旱地、林地、坡度小于6%(4—6岁)简单实践类米、摘大豆、饲家禽院坝等养家禽等捉泥鳅、抓鱼、打柴、烧火做农作物及农舍、菜园、感知类饭、插秧、浇水坡度小于家禽旱地、院坝、学龄期儿童简单实践施肥、摘果、农15%农业生产池塘、林地、(7—12岁)复杂实践(体作物收获、采水深10cm,过程水田等力、工具类)莲、饲养家禽、泥深15cm耕作经验农业展馆参观等捉泥鳅、抓鱼、野炊、露营、挑感知类农作物及农舍、菜园、水、打柴、烧火坡度小于简单实践家禽旱地、院坝、青少年做饭、磨豆浆、15%;复杂实践(体农业生产池塘、林地、(13—14岁)插秧、摘果、农水深15cm,力、工具、综过程水田等作物收获与搬泥深25cm合类)耕作经验运、农业展馆参观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另外,在进行活动策划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农事活动的季节性以及一天之内从早到晚天气的变化。一年之内,农事活动经历春种、夏收、秋收、冬播等过程,每个季节适合生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必须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设置相应的农56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事活动。一天之内由于天气变化,温度经历“低-中-高-中-低”的变化,儿童身体条件较差,需要根据天气变化设置相应的活动,避免儿童生病、受伤。表5.2儿童季节性活动策划Table5.2children"sseasonalactivityplanning季节主要农事活动春春种(水稻、玉米等)采摘(桑椹、草莓、樱桃等)夏夏收(小麦、油菜等)采摘(桃子、枇杷等)秋秋收(水稻、玉米、红薯等)采摘(枣、葡萄等)冬冬播(油菜、小麦等)采摘(柿子、柚、橘子等)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表5.3儿童一天活动策划Table5.3children"sDayeventplanning时段活动设置上午农业展览馆参观、实地农业参观、农民现场教学中午野餐野炊、才艺表演、传统游戏下午农事劳作竞赛、瓜果采摘、农产品交换等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根据农作物的季节性生长规律,一年中农作物种植主要的栽培模式有:①春莴笋(菠菜)→豆类菜(茄果类)+莴笋→莲白(大白菜、萝卜);②春莲白(菠菜)→瓜类+莴笋(菜用玉米)→萝卜(莴笋、大葱);③春莴笋(菠菜)→茄果类(豆类、丝瓜、黄瓜)→早秋莲白(花菜、大白菜)→萝卜(大葱);④春土豆(春花菜)→秋黄瓜(秋茄子、秋番茄、秋菜豆、秋豇豆、早秋莲白)→冬萝卜(冬莲白、春花菜);⑤春莲白→茄果类→秋菜豆(秋黄瓜、秋莴笋)→芹菜(大葱、花菜、萝卜);⑥春花菜(莴笋)→菜豆、茄子→秋豇豆(秋黄瓜、早秋大白菜、早秋花菜)→菠菜(大葱、莴笋、芹菜)。农田水田体验种植活动策划如下:①水稻→秋番茄→春莲白(春土豆)。水稻“散籽”时,放干稻田水,8月中、下旬收获水稻后,立即整地施基肥,带土团定植番茄苗(选用渝抗4号番茄品种,事先育苗),用“番茄灵”点花,三台果摘心,10月~11月上旬收获后整地,12月上旬定植春莲白或种春土豆。5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②水稻→儿菜→水稻。水稻收割后,整地、炕田,于9~10月栽植儿菜,至次年2~3月份收获,再种水稻。③水稻→油菜→水稻。水稻收割后,整地、炕田,冬天种植油菜,春天开花,至次年4~5月份收获,再种水稻。④小麦+儿菜→玉米+甘薯(红薯)。小麦行间套种儿菜。儿菜于2~3月份收获,又在小麦行间套种玉米,玉米行间套种甘薯。5.4.2儿童认知教育“活动-场地”匹配设计①功能布局将用地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图和儿童活动适应性用地分析图叠加,得到园区所在地的可建设用地分布图。图5.17可建设用地分布Figure5.17thedistributionoflanduse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根据可建设用地农业元素分布情况,结合农业景观元素的特点、休闲农业景观活动适宜性评价和儿童认知能力评价,设置功能布局。58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表5.4土地利用策略Table5.4landusestrategies序号场地现状利用策略备注1相对平坦区域,靠近对外交通管理办公、售票、商业服务、停车场2民居民俗生活体验、管理用房3果林果园劳作体验4菜园农作物劳作体验5水塘池塘、藕田劳作体验6水田水田劳作体验7旱地旱地劳作体验8交通汇集点乡村集市9靠近主入口、地势平坦、景观视农业展览馆线好10结合公共空间,场地开阔、景观儿童集体活动视线好11相对独立、集中分布的农田土地认领农场12景观视线好,地势平坦,交通山野茶棚便捷13交通便捷的民居农舍小憩14竹林、地势平坦野炊野营场地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地块北部的两块裸地紧邻县道及村道,可规划为主入口的停车区域。对其南侧集中的聚居农户和果树林加以保护,做适当景观化处理,形成园区特色休闲农业景观-田间小院和缤纷果园。地块西侧的集中水田区域周围有少量农户、水塘和竹林,同样对该区域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为水田景观,部分水田栽植藕,水田周边可作为野炊野营的场地,将民居打造为农业展览馆。地块中央的裸地交通便捷,可设置为乡村集市和公共服务点,进行特色农产品展览。针对南侧区域树林中散布的民居加以改造,打造成山野茶楼和供民宿体验的农舍小憩。保留南侧的集中旱地种植区,完善交通,打造为家庭农场,儿童认养区以及旱地劳作体验场地。将地块最南端的集中民居分布区域打造为独具特色的民宿体验区-山野人家。5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18功能布局图Figure5.18functionallayoutdiagram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根据农业园区一般性的功能分区,结合园区特点,将农业园区划分为接待服务区、果园生产体验区、水田生产体验区、旱地生产体验区、民宿生活体验区、娱乐活动区和相对独立的开心农场区。图5.19功能分区Figure5.19functionpartition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60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根据每个功能片区的特点,将整个园区划分为五个主要的景区-缤纷果园区、水田主题乐园、乡村文化主题乐园、山野人家和相对独立的开心农场。图5.20景区分布图Figure5.20scenicspot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②景观结构综合上述景观的功能布局,交通体系和服务设施分布图,形成了“功能多样-交通便捷-设施完备”的景观结构体系。本园区以功能优先,在现有农业元素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改造,进行功能布局,执行了“保护性建设”的设计原则,另外,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景观化”的目的。交通体系是农业景观的骨架,也是人们游览的基本要求,便捷的交通体系是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人车分流,车行系统、人行系统的可达性也体现了园区的人文关怀。完善的服务设施针对儿童和家长分别设计,满足了儿童、家长的各种需求,体现了“尺度儿童化”和“场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6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21景观结构图Figure5.21landscapestructurediagram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③总体设计基于景观结构,结合园区活动策划,将具体的景观元素,如保留的自然山水、道路、农舍改造后的建筑、旱地、水田、水池、果园等按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落到总图上,完成与活动相匹配的总图设计。本园区总用地面积749亩,建筑用地面积4812㎡,总建筑面积8152㎡,水体面积8481㎡,配套服务设施停车位共计200个,床位共计300个,厕所蹲位共计80个。形成了入口服务区、临水客栈、田间小院、缤纷果园、农业展览馆、集会广场、老人故事会、农舍小憩、藕田、池塘、水田体验、四季菜园、竹林野炊、绿乐园、山野茶棚、欢乐集市、中心服务点、休息平台、山野人家、旱地体验、开心农场等富于农村特色的景点。不同的景点满足儿童不同的活动需求,让儿童通过认识农村动植物,了解农作物生长过程,学习农业生产经验,感受农村邻里关系以及参与、体验具体的农事活动等方式获取认知能力,实现认知教育的目的。62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图5.22总平面图Figure5.22totalplan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图5.23整体鸟瞰图Figure5.23overallaerialview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6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④分区设计果园主题乡村作坊景区紧邻主入口,是园区游览路线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该区域总用地面积4.58ha,建筑占地面积2300㎡,配套服务设施含观光游览车换乘点2个,园区内部服务点1个,卫生间4个。图5.24乡村作坊景区平面图Figure5.24ruralworkshopareaplan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图5.25乡村作坊景区局部效果图Figure5.25localeffectofruralworkshop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64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平面布局和功能设置,将该区域分为滨水休闲带、滨水客栈、缤纷果园区、石林景观区、乡村生活体验区和生态培育林区六大功能区。图5.26乡村作坊景区功能分区图Figure5.26functionalzoningofruralareas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根据游览动线组织,设置了石林层巅、九折木廊、岸芷汀兰、坊里坊外、换乘点、农家住宿、水泽居客栈、水岸风亭、嗡嗡蜂场和缤纷果园九大景点。“石林层巅”位于该区域西北侧,与主入口区域相连,作为入口服务区对景,同时作为田间小院景点入口,以石头作为主要的景观元素,形成昭示性极强的入口景观。“农家小院”是景观主轴的中心游览点,儿童在此区域可认识家禽家畜、听民间故事、做农家小吃以及参与苗圃劳作等活动。“坊里坊外”是展现农家文化的景观节点,通过组织实践类活动,如稻谷脱粒、捡柴、烧火、喂养家畜、磨豆子、打糍粑、打米、榨油等,向人们呈现农事活动的艰辛。临水的“岸芷汀兰”节点适合所有儿童认知农村常见水生植物,观看大人捕鱼,捉泥鳅等。“农心客栈”提供游客民宿体验。“缤纷果园”适合学龄期儿童进行水果采摘、拔草、施肥、剪枝及养鸡等活动。“嗡嗡蜂场”提供儿童认知蜂蜜产出过程并品尝农家蜂蜜。林下的“树影斑驳”景点满足儿童林下漫步,认识昆虫及鸟类。6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27乡村作坊景区景点规划图Figure5.27countryworkshopscenicspotsplanningmap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5.5基于园区资源优势与制约的基础设施规划5.5.1交通体系根据游览需要,为便于管理,车行系统考虑在园区入口统一换乘观光游览车。园区内散布丰富的农业元素,且具有已成型的葡萄园、苗木基地等具高度利用价值的优势资源,需要利用道路将这些农业景观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主要的游览路线。加之园区内山地地形和“保护性开发”原则的限制,结合规划方案,形成“一环一点”的车行系统。“一环”联系各个主要景区,包括主入口服务区、果园种植区、水田种植区、核心服务区和旱地种植区五个主要功能区。“一点”是指园区次入口开心农场,由于其独立性及地形的限制,因此次入口车行系统不接入主环线,形成独立的步行换乘点。其中,在园区入口处放置的低碳环保的电瓶车分为两类,即适合家庭乘坐的2-3人电瓶车和多人乘坐的公共交通观光车。66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图5.28车行系统图Figure5.28linesystemdiagram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步行系统形成“一轴三环”,“一轴”是指一条主要的登山步行道,将主要的功能斑块与主、次入口进行联系。“三环”是通过三个与主轴连接的小环线将三个主要的功能区域与主轴联系起来,并且在整个园区形成环线的步行游览路线,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图5.29人行系统图Figure5.29linesystemdiagram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6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5.2服务设施为了满足儿童和家长在农业体验过程中的休息、交流等需求,提高农业体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在每个农业体验区都配置了休息点,并且在四个主要的农业体验区围合的地块中心位置,配置了一个集餐饮、茶舍和应急医疗室齐备的综合服务点。图5.30服务设施分布图Fig.5.30distributionofservicefacilities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5.6基于地域性的农业文化植入5.6.1农耕文化重庆市巴南区的农业生产多以农业散户“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为主,农业耕作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结合园区景区分布,将传统的耕作方式融入五个景区,以五个不同的主题为指导,打造成五个各具特色的农业景观体验区。缤纷果园,以“坊”为主题,打造为果园主题乡村作坊景区。该区域规划为水果采摘体验园,小峰农体验乐园和农村手工作坊体验馆。可开展水果采摘、蜂蜜提取和农村手工等活动。水田主题乐园,以“耕”为主题,打造为乡村水主题耕作体验景区。该区域规划为蔬菜采摘体验园、荷塘渔歌、泥地生态体验园和小农夫体验区。可进行新鲜蔬菜采摘、垂钓、观赏荷花、捉泥鳅、挖藕等体验性活动。乡村文化主题乐园,以“文”为主题,打造为乡村清境文化市集。形成农业展览馆、欢乐集市和绿色乐园。在这里,通过农具展览和农业历史的呈现,儿童68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学习到农业知识,并能了解农村的经济作物价值,以及参加在林地中组织的儿童集体活动。山野人家,以“扉”为主题,打造为乡村山野民宿体验景区。该区域可规划为旱地种植体验园,民宿体验(儿童书院)和农村手工作坊。民居结合农田,是最基础的休闲农业景观模式,该区域可体验旱地农作物种植,感受民宿的淳朴和农村生活的多姿多彩。开心农场,以“劳”为主题,打造为以亲子活动为主的主题活动区。该区域策划DIY盆栽、有机蔬菜种植体验和一系列其他亲子活动。图5.31农业文化分区图Figure5.31agriculturalculturezoningmap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5.6.2建筑文化建筑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农舍大多是当地农民根据前人传承的经验建造起来的富有特色的农村建筑。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和风土人情的不同,其建筑风格、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都不尽相同,使得建筑文化十分丰富且具有地域性。本园区在进行“水泽居”客栈设计时,充分搜集当地建筑素材,提炼其建筑符号和元素,挖掘当地建筑文化,利用现有民居建筑进行改造和扩建。结合儿童活动及家长休息的功能要求,打造院落式建筑群体,形成四周环绕、归属感较强的围合空间。中心场地作为儿童的活动空间,四周作为家长的休息空间,这样的布局不仅满足家长随时观察儿童的行为,还可以满足家长观赏周边农业景观。地6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块内的农舍建筑大多是双面坡、青瓦屋顶,该类建筑以实木作梁,等间距搭设于土墙或砖墙之上形成斜面,再根据瓦片尺寸钉木板作为龙骨,瓦片一块一块重叠并以正反两面相间搭设,利用自然坡度排水。“水泽居”客栈提炼地块内农舍的建筑元素,加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建筑,展现了当地的建筑文化。图5.32客栈效果图Figure5.32Inneffectchart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5.7基于儿童行为活动的互动性空间设计对儿童、家长相关设施尺度的把握,是打造儿童-家长互动性空间的前提,将儿童使用尺度和成人使用尺度区别对待,打造人性化空间。本园区中树池座椅的设计将成人尺度和儿童尺度相结合,体现了人性化关怀。图5.33树池座椅设计图Figure5.33treepoolseatdesign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70 5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在供儿童使用的功能设施方面,站在儿童的视角,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合理的尺度,满足儿童需求并保证使用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图5.34儿童厕所设施设计图Fig.5.34children"stoiletfacilitiesdesignplan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图5.35儿童用台阶设计图Fig.5.35childrenwithstagedesign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除了从尺度上满足儿童、家长的需求外,构成模式也是儿童-家长互动性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空间构成基本的模式包含儿童活动区、家长活动区和休息区、亲子活动区。根据家长休息区的不同位置,可分为家长休息区和儿童活动区并排分布,家长休息区包围儿童活动区,家长休息区位于儿童活动区和亲子活动区之间,家长休息区包围儿童活动区和亲子活动区,家长休息区和亲子活动区并排分布等各种布局形式。7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36空间模式图Figure5.36spacepattern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坊里坊外景观节点将儿童活动区设置于场地中央,亲子活动区和家长活动区分布于周边,便于家长随时观察儿童的行为,以便及时给予帮助。农家茶舍将家长休息区和儿童活动区并排分布,使儿童位于家长的视线范围内,保证儿童活动安全,方便家长儿童沟通。农家住宿区域利用家长休息区将儿童活动区包围,家长进行自身活动的同时,可随时随地监管儿童,增强了儿童的安全感。水岸风亭节点利用家长休息区与亲子活动区并排分布,扩大休息区与亲子活动区的接触面,便于家长儿童之间相互沟通,促进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5.37各景点空间模式Figure5.37thespacemodeofeachscenicspot资料来源: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72 6结论及展望6结论及展望6.1研究结论本文以儿童认知教育为出发点,总结儿童的行为习惯,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在休闲农业园区中策划农事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取认知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在休闲农园中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首先,论文简要概括了休闲农业的景观元素并总结其特点。其次,论文针对儿童进行了专题研究,将儿童按不同年龄段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少年期四个时期并总结各个时期儿童的身理、心理、行为特征,研究儿童的活动喜好,从注意力、适应力、自我保护能力、理解力、创造力、兴趣广度、方向感、心理素质、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等十个方面评价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再次,论文构建了休闲农业园区活动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对休闲农业园区各项农事活动从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农业可认知性等方面加以评价。综合上述研究,将三个方面有机融合,寻找三者之间的联系,论文构建了“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通过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策划相关的农事活动,让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取认知能力。论文总结、绘制出“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儿童认知教育关系图”、“儿童认知能力与农事活动关系图”和“儿童认知能力获取途径图”,并阐述了该联动机制的具体应用方法,用于指导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最后,论文以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休闲农业园区为例,验证了“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休闲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实现儿童认知教育的目的,不仅解决了儿童素质培养方式单一的问题,同时也为休闲农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丰富了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6.2研究展望在广大学者大都投身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历史、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休闲农业园区的选址、欧美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对大陆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等课题的研究之中时,作者针对研究成果匮乏、服务于儿童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领域进行尝试研究,大胆探索,通过优秀案例考察、大量已有研究成果的学习、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论。本文的实践案例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论文中所涉及的农事活动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域性,不具有普遍代表意义,在进行其他省市的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挖掘当地民风民俗做进一步研究。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构建7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景观规划设计-行为活动-认知教育”联动机制,并形成方法论,为类似的园区提供借鉴和帮助,对传统农业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在论文中没有充分阐述传统农业文化对休闲农业园区的影响。论文选取了上海都市菜园和重庆绿翰开心农场作为类似案例进行研究,选择范围包含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和内地省会城市的休闲农业园区。由于条件限制,论文没有选择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台湾的优秀项目做深入研究,这也是本文有待深入研究的部分。尽管本文的研究内容不够全面,但也清晰得提出了基于儿童认知教育的休闲农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休闲农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希望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个研究队伍中来,产生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74 致谢致谢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论文完成之际,三年的在职研究生学习生活也即将结束。回顾这三年的周末在职学习生涯,忙碌而充实,其中有太多的收获和感激。搁笔之时,我仅能以只言片语对陪伴我成长、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表示由衷地感谢。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毛华松副教授。从论文初期选题的迷茫,到后期撰写与修改的困惑,直至今日论文完成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毛老师都悉心指导,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毛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敬业精神,都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我树立了榜样。在此,谨向恩师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感谢在职研究生期间给我上过课和指导的杜春兰、刘骏、朱捷、徐煜辉、应文、杨柳、邓宏、郭良、韩贵锋、李莉、夏晖、阎波等老师以及2012级风景园林硕士班中一起努力的各位同学。特别感谢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2015年实习项目组的三位同学林立揩、张昆仑、金发田,和我一起共同完成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他们积极的求学态度和优秀的专业能力,都深深感染了我,让我们小组的方案得以顺利完成,再次感谢你们。感谢我工作单位的领导,是你们的理解与支持,才让我在繁杂工作之余安心撰写论文。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是你们给予了我强大的精神鼓舞,是你们的理解和无限关爱激励我不断前行。感谢我的爱人,长时间给予我充足的时间并时刻监督我、提醒我,无需陪伴,毫无怨言。最后,衷心感谢论文的评阅老师、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诸位委员,感谢您们所付出的辛勤芳动。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给予我关怀、支持和帮助的人们!黄海二O一五年十二月7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蒋颖.北京市门头沟区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2]赵丽宁,欧维新,逄谦.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状况及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1):8.[3]王成志,肖宏伟.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旅游报,2014,(11).[4]李梅,苗润连.北京昌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观-以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为例[J].探秘乡村,2014,(1):20-21.[5]孙川.农耕文化在观光农业规划中的表达[D].西南大学,2014.[6]曲宸优,林世平.基于素质培养的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J].福建林业科技,2014,(4):140-141.[7]李晓颖,王浩.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本质和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11):86.[8]姚治国,苏勤等.国外乡村旅游研究透视[J].经济地理,2007,(27):1047.[9]陈辰.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2011,(13):69.[10]LANEB.Whatisruraltourism[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1994,2(1):7-21.[11]ANNMURPHY,PETERWWILLIAMS.AttractingJapanesetouristsintotheruralhinterland:implicationsforruraldevelopmentandplanning[J].TourismManagement,1999,(20):487-499.[12]OppermannnM.RuraltourisminSouthernGerman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6,23(1):86-102.[13]Perales.RuraltourisminSpai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29(4):1101-1110.[14]PinaIPA,DelfaMTD.Ruraltourismdemandbytypeofaccommodation[J].TourismManagement,2005,26(6):951-959.[15]DiamantisD,Tourismandrecreationinruralarea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9,26(3):724-726.[16]SleeB.Ruraltourismandsustainablebusiness[J].TourismManagement,2007,28(4):1152-1153.[17]AugustynMM.Environmentalmanagementforruraltourismandrecreat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29(1):284-287.[18]张广瑞.WTO全球旅游伦理规范[J].旅游学刊,2000,(3):71-74.[19]KnightJ.CompetinghospitalitiesinJapaneserural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6,23(1):165-180.[20]JackiewiczEL.Tourismwithoutthreat[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5,32(1):266-268.7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LiuA.Tourisminruralareas:Kedah,Malaysia[J].TourismManagement,2006,27(5):878-889.[22]JENNYBRIEDENHANN,EUGENIAWICKENS.Tourismroutesasatoolfortheeconomicdevelopmentofruralareas-vibranthopeorim-possibledream[J].TourismManagement,2004,(25):71-79.[23]吴卫东,魏卫.武汉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2):139-140.[24]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2.[25]张艳,张勇.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7,27(3):509-512.[26]程永刚.作为文化遗产的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中华民居,2012(2):199.[27]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J].农村经济,2005(1):126-127.[28]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29]唐德荣,杨锦秀,刘艺梅.乡村旅游者重游决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7):79.[30]胡硕,周寒宇.浅析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优化设计[J].中外建筑,2013(11):80.[31]鲍鲁泉.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自然化设计探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3(3):38.[32]张靖悦,周建华,周文韬.观光农业园中儿童游乐活动园区规划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80-181.[33]吴义曲.基于儿童视点的户外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研究,2012(11):78.[34]杨滨章.快乐的天地成长的乐园:丹麦儿童游戏场地设计艺术探析[J].中国园林,2010(11):57-62.[35]丁宇.当代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36]VickiLStoecklin.Designingforallchildren[R].WhiteHutchinsonLeisure&LearningGroup,1999.[37]RichardLouv.Lastchileinthewoods:savingourchildrenfromnature-deficitdisorder[M].NewYork:WorkmanPublishingCompanyInc,2008.[38]RandyWhite.Benefitsforchildrenofplayinnature[R].WhiteHutchinsonLeisure&learningGroup,2004.[39]RandyWhite.Youngchildren,srelationshipwithnature:Itsimportancetochildren,sdevelop-ment&theearth,sfuture[R].WhiteHutchinsonLeisure&learningGroup,2004.[40]刘磊.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少年活动中心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4.[41]廖志豪,忻韫.城市开放空间中儿童游戏场地设计的探析[J].环境艺术,2013(12):58-60.[42]毛华松,詹燕.关注城市公共场所中的儿童活动空间[J].中国园林,2005(9):16.[43]孔令亚.科普教育基地模式创新与探索[J].陕西农业科学,2008(5):191-193.[44]袁远,王志芳,周瑛.儿童家庭农业园游憩景观偏好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5(5):254.[45]丁毅.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