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 MB
  • 79页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7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2012肖姗硕士城乡规划学李秀ClassifiedIndex:TU98 ClassifiedIndex:TU984U.D.C:712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asterDegreeThesisResearchonthePlanningandDesignofBotanicalGardenfromthePerspectiveofRegionalCultureCharacteristicsGride:2012Gandidate:XiaoShan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Speciality:UrbanPlanningandDesignSupervisor:LiXiuMay.06,2015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和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西南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该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页摘要本文以地域文化特色为课题研究的背景,选择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作为课题的突破口,就地域文化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跳脱传统植物园设计以植物为主导的模式,以人的行为为核心,在确立植物园特色定位的基础上,重点是在应用层面上对地域文化与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素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的总结、归纳和反思,旨在通过对植物园的特色景观营造要素进行分析评价,探讨植物园园林化、景观化的营造方式,对植物园景观建设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倡导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把游人吸引到植物园中来,充分发挥植物园的科普功能和改善环境的功效,提高城市形象和周边市民的生活质量。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对植物景观的地域性进行了剖析,并将其分为全国级、区域级、地市级、场地级四个层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文献阅读与实地调查,探寻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文化要素和体现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整体层面控制——精神层面引导——物质层面设计”的规划设计模式。最后,文章对平武珍稀植物园进行实证研究,对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地域性进行了再思考,并总结其在特色营造上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后来的植物园规划提供借鉴。关键词:地域文化植物园景观景观规划珍稀植物园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I页Abstract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regionalculture,thisthesisstudiedthevalueandsignificanceinabreakthroughforth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BotanicalGardenasabreakthrough.Thistype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escapedfromthemodesofplant-ledintraditionalbotanicalgarden.Conversely,thisarticleaimedtotakehumanbehaviorsasthecore.OnthebasisofestablishingtheBotanicalGardenfeaturesonpositioning,thearticlefocusedonsummaringandreflectingtherelationshipsbetweenregionalcultureandelementsofBotanicalGardenonapplicationlevel.Onlybythiscouldanalysisandevaluealloftheelements,exploreawaytobuildlandscape-orientedBotanicalGarden.Similarly,onlybythiscouldmakesuggestionsandrecommendationsforstudiesonlandscapeconstructionofBotanicalGarden,andattractvisitorsbylandscapewithregionalculture.ThenwecouldgivefullplaytothefunctionsofimprovingtheeffectivenessandenvironmentalscienceofBotanicalGarden.Actually,cityimageandqualityoflifeforpeoplearoundthecitycouldbeimproved.First,thearticleanalysedtheregionalofplantlandscapetheoretically,anddividedintofourlevelswhatisnamednational,regional,municipalandsitegrade.Onthebasisoftheoreticalresearch,thearticleexploredtheInfluencingfactors,culturalelementsandreflectionfactorsbasedonregionalculturecharacteristicsofBotanicalGardeni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Thenthisarticleconstructedadesignmodefromoverallcontroltospiritualguidetomaterialdesign.Finally,thisstudytakedaempiricalresearchontheplanninganddesignofPingwuBotanicalGarden,rethinkedtheregionalforplanninganddesignofBotanicalGarden,summarizedtheshortcomingsonfeatureconstruction.Keywords:Theregionalculture;BotanicalGardenLandscape;LandscapePlanning;BotanicalGarden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II页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1绪论.......................................................................................................................61.1课题来源........................................................................................................61.2研究背景........................................................................................................61.2.1快速城市化背景.....................................................................................61.2.2园林城市背景.........................................................................................71.2.3植物园建设背景.....................................................................................71.3研究意义........................................................................................................71.3.1理论意义.................................................................................................81.3.2实践意义.................................................................................................81.4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91.4.1主要研究内容.........................................................................................91.4.2研究方法...............................................................................................101.4.3论文研究的框架...................................................................................101.4.4本课题的创新之处...............................................................................11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12.1相关概念界定..............................................................................................112.1.1地域文化...............................................................................................112.1.2植物园...................................................................................................122.1.3地域性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142.2理论基础......................................................................................................14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V页2.2.1景观生态学理论...................................................................................142.2.2园林美学理论.......................................................................................142.2.3环境心理学理论...................................................................................153课题相关研究动态.............................................................................................163.1有关植物园的研究......................................................................................163.2有关城市特色的研究..................................................................................173.2.1国外的研究状况.................................................................................173.2.2国内研究状况.....................................................................................183.3植物园规划设计模式分析..........................................................................183.3.1植物园规划设计传统模式...................................................................183.3.2专类园的建设.......................................................................................193.3.3传统植物园规划建设的问题分析.......................................................204地域文化特色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214.1植物园规划设计的特色思考.....................................................................214.2景观规划设计中涉及地域文化的文化景观构成要素..............................224.3地域特色资源的应用原则..........................................................................234.4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44.5当前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254.6基于地域文化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264.6.1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地域性特色塑造方法.......................................264.6.2植物园景观的地域性层级划分...........................................................274.6.3游客行为方式及其分类研究...............................................................284.6.4基于地域文化的植物园景观特色要素的选取...................................315平武珍稀植物园实证研究.................................................................................485.1目标人群调查研究......................................................................................48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V页5.2平武珍稀植物园项目概况..........................................................................505.3平武珍稀植物园地域文化特色要素的选取..............................................505.3.1影响因素...............................................................................................505.3.2文化因素...............................................................................................525.3.3体现因子...............................................................................................555.4平武植物园特色要素营造的不足..............................................................62结论.................................................................................................................64致谢.................................................................................................................66参考文献.................................................................................................................67附录1:插图目录..................................................................................................72附录2:表格目录..................................................................................................73附录3:植物园满意度调查问卷..........................................................................74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的主要项目.....................................................................75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页1绪论1.1课题来源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笔者曾有幸参与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意识到植物园已经不仅是具有休憩旅游意义的特殊场所,更是城市文明的代言人,从地域文化特色的视角去分析研究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将对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指导;为景观赋予地域文化,就等于将其注入了生命,添加了活力。该课题将从系统论的观点着手,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植物园景观进行全方位的论述,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借鉴。1.2研究背景1.2.1快速城市化背景经济的大力发展推动了我国加速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的进程,国内开始大力进行城市公园的建设。在此情形下,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浪潮的冲击,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不断冲撞且互相融合,具有鲜明文化属性的城市也无可避免的出现文化“趋同”,导致城市特色大同小异、城市空间枯燥无趣,体现了人类日益趋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逐渐衰落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紧随其后的在公共环境中归属感的丧失潜伏在巨大的建设成就中。与此同时,在地球温室效应愈发严重、地球环境日趋恶劣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等问题开始广泛关注,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迫切需要公园等公共环境的建设。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向往更加集中于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上的满足。与公园相比,植物园在拥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同时,还因其所独有的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将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成为美化城市环境、优化人居环境的功能性“利器”的不二之选。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页1.2.2园林城市背景近年来,兴建园林城市的浪潮席卷各地,尤以关注城市环境的建设为甚;植物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改善地区小气候使得当地的环境质量得以提高,同时还能为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在陶冶情操、娱乐身心方面无疑也贡献突出。再加上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思想、提高综合实力,“还绿于民”、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生态城市等新兴理念被推广运用,这也是当前植物园建设、发展和研究的必要现实基础。。持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对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会对人们在休闲娱乐等更高层次的需求方面产生刺激和促进作用,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喧嚣的远离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促使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在城市中模拟自然、引入自然环境;在此背景下,植物园因其特有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以及独特的品位和文化特征应运而生,既能美化城市,又能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城市独特的文化和地区特有的形象,同时还可以作为吸引游客、提升旅游竞争力、发展城市旅游业的重要基础,从而大力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绿化城市、美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树立城市形象等方方面面都具有积极的功效。1.2.3植物园建设背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仅有植物园12个且都隶属于中科院所,发展至2007年,植物园数量已达234个,跃居全球第二,在所有已知的高等植物中,四成左右均能在在植物园里发现。据统计,我国国内所有植物园年游客接待量近两千万,就数量来说,我国已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植物园在质量上和在工作水平上,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被社会和大从接受认可的程度,都与世界水平相距甚远。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页1.3研究意义1.3.1理论意义植物园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植物园不仅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智慧的体现,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建设的象征。科学意义上的植物园,是以收集栽培物种,建立专类植物园区和营造园林景观为表现形式,以开展植物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科学研究为手段,以开发和有效保护植物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通过普及植物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综合性学术机构。一方面,植物园可以作为城市文明程度的地标性景观,能够体现城市和区域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层面的高度统一、协调共生;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植物园更是城市居民工作之余经常活动的场所。植物园发展的好坏与否,能够直接决定城市和区域景观生态环境的质量,特别是目前全球环境日趋恶劣的大背景下,加快植物园的建设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速、城镇化建设不断的加快,为适应居民不断增长的休闲娱乐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植物园在内的各类公园都以空前的速度在增长,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在不断提高。同时,植物园的合理规划和设计不只对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对于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都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为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这对于城市和市民都是双赢的局面,因此,植物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3.2实践意义从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当人们已经能基本满足物质方面的生活需求之后,需求便逐渐提升到精神层次,而究竟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对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予满足就成了设计工作者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必须放诸首位思考的问题。要使植物园能够充分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并以此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充当好“城市名片”这一角色,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已经犹如离弦之箭,而研究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更是意义深远,它具有最为直接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页的现实意义。1.4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4.1主要研究内容本论文的研究以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和地域文化特色两大领域为基本单位,重点论述了地域文化特色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实例的研究分析以及总结相关理论研究,对植物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探索出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延续和发展的方式,分析总结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并希望能为后续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案例参考。论文的核心内容在于从应用的角度就地域文化特色和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的总结、归纳和反思。分析总结并评价植物园规划设计中的各类特色景观营造要素,对植物园在园林化、景观化方面的营造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在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及其建设研究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打造富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以塑造城市的特色形象。通过本论文的研究,笔者希望能解决以下5大问题,以期对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有所帮助:(1)以深入分析地域文化为前提,归纳总结地域文化的特色及其内涵;(2)分析植物园景观的地域性层级,对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扬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分析;(3)通过对植物园地域文化特色的众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在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展现其特色的主观要素,并对其客观要素整体控制。(4)探寻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展示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过程。(5)通过对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具体实施方法。1.4.2研究方法本文以“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为题,以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思想理念,运用系统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论述植物园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0页景观。笔者在本文的研究分析过程中,引入不同学科的相关研究方法:在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中,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史论结合;在平武珍稀植物园特色营造潜力分析中,结合运用了观察法和比较法;在植物园的特色营造要素的研究中,综合运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1.4.3论文研究的框架图1-1论文研究技术路线Fig.1-1Technicalrouteofthethesis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1页1.4.4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本课题的提出,希望能理论结合实践,一方面探讨基于地域性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探讨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特色化之路,运用系统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论述植物园景观。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跳脱传统植物园的规划,以人为主导,以人对文化的感受和体验为核心,引导植物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以此为基础,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的层级定位;与此同时,在植物的配置上,构建“主景植物——专类园——配景植物”的层级体系,采用“整体控制——精神层面引导——物质层面设计”的设计方法来引导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赋予景观地域文化,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页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界定2.1.1地域文化地域文化范畴:所谓地域性文化,是指在中国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是抽象又综合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通常代表了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特定人群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地域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继承、积累与发展的过程。地域文化与其历史传承和区域空间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联系密切:从时间上来看,地域文化具有历时性,亦即历史文化沿时间发展的特性由其历史传承来体现;从空间范围来看,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亦即不同空间范围内其地域文化的状态多种多样,因而体现了不同的区域空间特征。地域性文化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一是自然环境的层面,二是人文环境的层面,三是社会环境的层面,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决定着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域性文化的构成要素:地域性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的构成元素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景观、方言、饮食、宗教信仰上。地域文化对一个城市影响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它的建筑景观上,从建筑景观布局到建筑风格都有很大影响。地域文化具备以下一些特征:(1)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模式和符号进行表现;(2)地域文化的内涵可以从物质、制度和哲学三个层次来理解,但各层次构成要素并不能在实践中单独研究,更多的是要在理论层面加以分析整合;(3)地域文化受到自然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其形成环境稳定、形成过程缓慢,形成机制和形成要素的特殊性带给了地域文化稳定性、传承性和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更新,既是对文化的保留和保护,又是对文化的再创造,呈动态发展;与此同时在特定的空间时间又会不停地再生和重复。针对景观来说,地域的文化特征需要通过具象化、视觉化甚至听觉化等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页形式方能体现。因此,地域文化对景观规划设计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2.1.2植物园国际植物园协会认为植物园是“向公众开放的、其中的植物有明确标识的园[1]地叫做植物园或树木园”。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认为植物园是“以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为目的,[2]并具有完整档案的活植物保育分区的机构”。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根据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一一城市绿地分类标准6(CJJ/85一2002),植物园是公园绿地的一个部分,分类号为G133,是“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专类公园,其内容概括为“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植物园具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其划分标准主要有依照植物园的性质、植物园的任务或植物园中主要的植物类群等(表2-1)。植物园按性质划分可分为综合性植物园和专业性的植物园。根据不同的隶属关系,主要可划分为科学院系统植物园、城建系统植物园、教育系统植物园、林业系统植物园,农业系统植物园,医疗系统植物园等等。规划中为了全球实践操作,通常将植物园划分为四种类型:多功能综合性植[3]物园、大学或科研机构所属的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和其他类型植物园。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4页表2-1植物园类型一览表Table2-1ListofTypeofBotanicalGarden分类标准植物园类型行政系统的归属国家植物园地方植物园性质综合性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综合性植物园观赏植物园历史植物园保护性植物园大学植物园动、植物园经济植物及种质保持植物园高山或山地植物园自然或野生植物园园艺植物园主题植物园社区植物园实际运用中多功能综合性植物园大学或科研机构所属的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其他类型植物园资料来源:《高校校园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植物园规划设计为例》[3]2.1.3地域性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地域性奠定了植物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基调,中国大百科全书上说植物园是从事植物物种资源的收集、比较、保存和育种等科学研究的园地,还作为传播植物学知识,并以种类丰富的植物构成美好的园林供观赏游憩之用。地域性体现在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方面,在热带地区就不能做一个寒带气候为主的植物园,在东北就不能种大量椰子、棕榈类植物,在平原地区就不能种植过多的高山植物。植物园内植物的存活问题是摆在每个设计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因为,每个植物园都或多或少的承担了一些科学研究的工作,这是植物园发展的原动力,是它存在的基础。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5页2.2理论基础2.2.1景观生态学理论作为地球表层复杂的生态系统,景观由自然因素、生物因素以及智能因素等三大因素通过互相作用、相互制约后形成统一的整体,根据其基本单元即景观要素在景观系统中所处的地位高低和形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斑块、走廊和本底。景观生态学主要对三类对象进行研究:第一类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联系;第二类研究对象是动植物、大气、水体等与人类通过转移物质和转换能量产生的联系;第三类研究对象则是景观的最优化利用和最科学合理的保护。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变化以及景观的规划管理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系统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演化特征,还包括探寻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的途径,寻求管理的保护景观的较佳方法和具体措施,科学理性地解决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合理构建生态和经济的和谐统一,以[6]达到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的目的。2.2.2园林美学理论作为美学的分支学科,园林美学利用美学原理对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美学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园林要素在自然、社会、艺术和环境整体方面的美学特征来促进对园林要素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并达到强化创造园林美景意识的目的。园林美基于自然,通过地形地势的变化、山水的不同形态、形式多样造型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和园林建筑等要素演变发展而来,通过对自然的模仿来创造园林美。鉴于园林的主体是丰富多彩的植物,在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植物的弹性,必须高度统一艺术性和科学性,按照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观景需求通过艺术构图创造具有多层次、多成分和多形态美感[6]的植物动态景观,体现植物个体的形式美以及植物群落的意境美。2.2.3环境心理学理论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6页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各类环境问题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人类对环境的认知评价,涉及城市设计、环境设计、建筑学、环境意识、景观评价[7]和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就其特征而言,环境心理学有如下特点:(1)重视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强调将这种关系看作整体进行研究;(2)研究内容以环境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主;(3)研究内容的划分上,并没有实质界限,理论和研究并重;(4)[8]研究范围较广,通常不局限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民族;(5)是折中主义的方法论。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环境心理学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安全性、宜人性、私密性、实用性和公共性等5个方面,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游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才能营造满足游人需求的景观环境,更好地展现植物景观的意境美,从而获得更好的[6]景观效益。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7页3课题相关研究动态3.1有关植物园的研究从世界上现存的第一个科学意义上建立的植物园帕多瓦(Padua)植物园(1545)到今天,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世界植物园的数量已达两千四百余个,它们以收集、栽培、保存多样化植物为其基本特征。通过植物学、园艺学、经济植物学等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等,植物园己为地区、国家、区域以至于全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二十世纪中后期,由于地球上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迅速变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它们在地球上灭绝的速率竟比其自然过程加速了约1000倍。所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际上就提出了“抢救植物就是拯救人类本身”的行动纲领。在世界上,协调植物园的工作的组织机构不断发展壮大,比如有国际植物园协会(AIGB),还有1987年由国际保护联盟(xuCN)建立T一个植物园保护秘书处(BGeS)。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BGCI),BGCI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全球所有的植物园提供一种途径,使他们能共享信息,了解各自开展的活动、项目以及任何有益于生物多样性保和教育的新进展。BGCI每隔三年组织一届国际植物园保护大会。还定期召开植物园教育国际会议。中国目前已成立植物园协会,每两年召开全国性植物园会议,会议期间进行学术交流,会后出版会议论文集《中国植物园》,是各植物园、树木园、自然保护区以及从事植物引种驯化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的科研、教学单位及科技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实验报告、新种类、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资料总结、养护管理以及建园规划设计等文章的论文集。目前,有关植物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论文较多,专著相对较少,就文献涉及的内容来看,关于植物园规划设计与科研、科普、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相对孤立。[9]各组织以及各协会关注的焦点:就研究的主题不同,目前国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地域文化的景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8页[10][11]观特征与认知、地域文化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未来等;就研究领域的不同,目前国外的研究大致集中在文化景观与文化地理学,城镇化、工业化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动态研究、遗产景观与游憩休闲产业发展以及景观生态与景观规划研究等一系列领域;就不同的研究中心来看,美国的Harvard和UPenn等高校重点研究文化景观和生态景观,法国、德国与荷兰的各大研究机构则重点关注文化景观和景观生态,而对传统文化环境和风景园林领域的研究就景观保护[13]和景观建设来看当属英国为尊。目前,在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研究在世界各地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了在城镇化发展和城市扩张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的协调统一,如何维护多样性的景观、如何保持景观的空间特征、如何在不违背景观的演变规律下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如何更好地[14]传承地域文化景观,成为维护传统文化景观在城市化地区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例如:威尔士国家植物园规划设计坐落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体之间,设计师为了地块场地的特殊景观,设计力求体现它的地域性,利用地形进行较为微弱的改造,从规划上来说,是利用威尔士山地的农业用地原形进行发挥,例如外形犹如卵状的大型玻璃温室,这种柔和的完美曲线无不表现出跟该地周围连绵起伏的山体的地形。威尔士国家植物园的这种直线、柔和曲线、简单几何体的叠加很好体现了地域性设计的同时,也给植物园本身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气息。3.2有关城市特色的研究目前对于城市特色的研究是广泛的,从城市特色的概念、内涵、结构、属性、意义等理论体系的构建,到城市特色塑造方法、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应用领域方面都有一定的涉及:而研究的方法也从多方面入手,除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外,更大量引入了社会学、经济学、哲学、人文地理学等边缘学科。3.2.1国外的研究状况国外的城市运动开始早,城市化程度高,对于城市特色的研究也走在前面,大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9页体而言,城市意象学、场所精神理论专注于构成城市可识别性的要素分析,并且在环境与社会与人类的互动关系上展开:对城市特色本身的理论研究则从感性归纳步入了理性分析的时代,借助类型学、符号学、系统学、模糊学等理论构建城市特色体系,然而至今没有得到公认的完备理论体系出现:同时生态学、城市心理学的盛行也为城市特色开辟了新的思考方式,呈现自然(天),城市(地),人的心理感受交织并重的研究格局。3.2.2国内研究状况国内关于城市特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90年代之前的“特色丧失”时期和绵延至今的“特色趋同”时期。前期的研究集中在对城市特色的强调和对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呼吁上,目前的研究则逐渐开始全盘考察城市特色,走向理性和系统化、科学化。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发现国内的研究目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1)以风景园林学科为代表进行的主要针对地球表层规划、乡土景观、地域文化景观、乡村景观、风景名胜区等方面的规[16]划设计方法理论的研究;(2)以传统聚落、聚落地理以及文化景观领域为基础研究内容的传统聚落与文化景观研究;(3)研究农业和土地利用的景观规划;(4)在城市规划和地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保护古村落和古镇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形成机理、空间特征及保护方法和措施,指出了古村落景观的实质,探寻古村落景观的传承途径;(5)直接涉及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与工程应用;(6)从景观生态的规划设计出发进行规划设计中地方文化景观的继承和发展的研究;(7)研究城乡网络一体化景观的基础内容,即如何发展城乡一体化、网络化;(8)对乡村景观规划和区域景观进行整体保护的[9]规划研究。3.3植物园规划设计模式分析3.3.1植物园规划设计传统模式植物园作为进行植物研究、植物收集以及植物的保存和保护的主要机构,能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0页够体现该国和该地区的社会水平、经济水平、科学水平以及文化发展水平,能够主导植物资源的保护和评价,在野生植物的永续利用方面作用不可小觑,在科普教育、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园林景观建设等各个方面也都具有举足轻重[19]的作用。传统植物园通常包括三大功能结构,即科普展览、苗圃试验和生活区(表3-1),在进行空间布局的时候以分类展示功能为主要目的,植物展览的区域占据了园区用地的较大比例,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进行功能分区,[20]再借助道路系统将各个分区进行相互联系或隔离。表3-1植物园传统分区一览表Table3-1ListofthetheTraditionalPartitionsofBotanicalGarden传统分区功能具体内容科普展览纯理论学的展区树木园、植物地理区、植物分类区、水生沼泽区植物区、植物生态区等[18];应用植物学展区经济植物区、果树植物区和药用植物区等[18];城市园林植物展区草坪示范区、绿篱植物区和专类花园等[18];新兴分支学科的展区植物遗传进化区和民族植物展览区等,温室植物展览区苗圃试验专门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的用苗圃区、试验地、检疫苗圃、引种驯化区区地,一般不向游人开放生活区以满足植物园员工生活需求为主综合性植物园资料来源:参考文献[17]3.3.2专类园的建设专类园以收集展示专科植物、专属植物和专类植物为主,既能为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提供场所,还能为游客的休闲休憩活动提供场地,是植物园组成部分中[19]最为关键的核心组成部分。尽管各专类园的建设目标不尽相同,但就建设的基本原则来说无出左右,均包括突出目标植物、物种保护与园林景观建设相结合、生态性适应性以及合理布局等。而其建设过程则相对复杂一些,需综合应用植物栽培学、植物生态学以及引种驯化等多门学科及领域的知识,并与园林植物和景观的建设相结合。最为关键的一步是要对建园用地进行逐一整理,整理后的场地将大致确定专类园后续建设[19]的风格、控制建设成本;因而,对原有地形地势的原生植被的最大限度地保留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1页和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样一来,场地改造方面可以省去不少开支,水土流失也能尽力避免,从而定植保留原生目标植物创造条件。其次则是引进与栽培目标物种时,应当协调考虑物种在展示和保存、环境美观和科学内涵之间的关系,尽量利用观赏效果较好的目标植物进行专类园内景观的配置,然后从配景植物的布置和基础设施的布置两方面着手进行园林化建设、以植物园的科学教育功能为目标进行科普设施的建设。3.3.3传统植物园规划建设的问题分析(1)传统植物园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往往没有明确的主题定位。传统植物园普遍将植物的保护和培育作为重要内容,在与地域文化特色、植物特性以及景观特征的结合上,考虑不周,景观风貌不能达到高度统一,景观主题也不能进行明确定位。因而,全国各地除了在植物品种方面有所差异,植物园的外貌和景观特征往往千篇一律,无法凸显自身特色,创意和新意的不足使得植物园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导致除了少数以纯粹的科学研究作为主要用途的植物园,全国大半植物园游客数量逐年递减、收入不高,从而使得植物园光日常运营都举步维艰,更惶论更好地发展。而部分综合性植物园相比之下反而取得较好的发展,究其原因并非完全靠植物对游客的吸引,而更多地依靠园区内部的其他设施或其他项目。(2)传统植物园对人工植物造景的关注不够。普遍来说,传统植物园的欣赏对象通常以园区自身所有的植物为主,但大部分植物科学研究价值较高而观赏价值欠佳,只有少部分植物能够二者兼备;若植物园在规划建设的时候未有对此问题进行关注,不能协调处理该类植物的景观特征,或没有借助其他观赏价值较高的观赏植物对细部空间进行人工造景,抑或景观配置时不能以人的需要为目标,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就会导致整个园区在空间上缺乏条理、不够精致。(3)传统植物园往往在植物的空间配置上不够灵活。其实,植物可打造的景观类型十分丰富,有的以植物分类为主形成群体林相景观,有的以植物生态为主,有的以地域性植物群落为主,有的以经济植物为主,也有以观赏植物为主的景观类型;但传统植物园往往基于分类展示植物为主要功能,大部分园区都将绿色植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2页物作为主要的景观背景,在细节的处理上相对简单、随意,苗圃式的树林在传统植物园中十分常见,而栽植手法也大多为群植、丛植或林植,布置形式本身就显得比较呆板,数量的搭配更是没有充分考量,从而导致整体园区都呈现出平淡无奇的景观,没有重点,空间单调且联系不紧密,无法从“起——承——转——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造景方式上带给游客愉悦的视觉感受,游客与环境的交流显得被动,无法与自然环境更好地互动。(4)与周边环境缺乏联系。植物园本身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但植物园不能够与周边的环境脱离关系,以往的植物园往往显得很孤立,与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缺乏联系和过渡,仅仅对园内的植物进行细心呵护,而对于园外的生态环境却毫不尊重,肆意破坏。不尊重植物园周边的地理条件和风土人情,失去了植物园最初设立的初衷,这一点在一些市郊新建的植物园中显得比较突出。如此也势必会导致植物园整体景观风貌的落后。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3页4地域文化特色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4.1植物园规划设计的特色思考长久以来,一提起城市特色,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标志性建筑或是某种建筑风格,然而城市绝不仅仅是建筑的集合。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物一一城市,离不开以庇护为主要功能的场所一一建筑,同样也越来越离不开改善人类生存与活动的户外空间一一绿地。从“城市公园运动”到“田园城市”,从“园林城市”到“森林城市”,从“山水城市”到“生态城市”,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尝试着,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理论依据。中共十七大郑重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有多种体现方式,而公园建设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优秀的公园在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休闲娱乐的同时,无疑还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正如提及“中央公园”人们会想起纽约、提及颐和园人们会想起北京一样,公园和建筑一样可以成为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园作为城市专类公园,本身即具有极强烈的特色,如在规划设计阶段很好的融入塑造地域性特色的观点及手段,无疑可以更好的成为城市特色的重要代表。4.2景观规划设计中涉及地域文化的文化景观构成要素文化景观是物质上的景观实体和精神上的文化内涵的有机整合。因而,构成文化景观的要素可以从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来讲(表4-1)。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4页表4-1文化景观要素类型一览表Table4-1TypesofCulturalLandscapeElements文化景观要素的类型具体形式重要性物建筑建筑物、构筑物、遗址文化景观重要的载体质空间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限定或围合而成的是抽象地点的体现,更是环层物质空间呈现出材料、质感、色彩等形境特征的表达面状自然环境山川、农田、河流和植被等文化景观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构成部分结构由山体、水系、建筑群、聚落等自然和文化景观空间布局思想的人工要素构成的秩序和整体格局[21]反应,彰显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与融合行为日常行为、节庆仪式及传统技艺等人类长期生活积淀下来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的外在形式精人居文化乡土建筑、地方习俗等物质要素地域文化的象征神历史文化牌坊、名人故居、题词古建等纪念性的层构筑物等物质要素面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思想上资料来源:作者整理文献资料后自绘此外,本文涉及的地域文化的应用是从设计艺术学出发,结合植物园中各类主题要素和审美要素进行探讨,意在探索和建构设计艺术语言对地域文化表达的设计方法和理论,促进植物园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地域文化在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合理运用,是创造特色舒适人居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地域文化在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的探讨当也具有重大意义。4.3地域特色资源的应用原则(1)对场地的原始特征予以充分尊重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者应当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基点,在深入了解和研究场地本身的特征之后方能进行景观资源的挖掘,注意体现地方特色,结合现代审美,尽量与周边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协调,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肌理的破坏。规划设计时应当基于场所的自然特征,将地形地貌、自然气候、土壤、植被与能量等[22]因素进行统筹考虑,达到维护场所健康和谐的目的。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5页(2)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在规划设计前期,应当深入研究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和速度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人性因其受到的影响不同,无论在素质和品格的形成上,还是表现出来的性格和人文精神也会千差万别。规划工作设计者应当结合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的景观特征以及历史文化传说等,在设计过程中借助形象表达、寓意表达以及象征性表达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对地域风貌特征进行充分展示。当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相当部分的地域故事如若不能好好利用塑造,会越来越淡直至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地域传统历史文化的充分挖掘并借助艺术景观的形式进行创造和再现,不只能够提升区域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有利于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3)对传统形式加以继承与发展传统形式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到传统文化,小到传统符号,都能找到与之相符的传统形式。与传统建筑形式相较而言,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号召景观建筑保持地域特色的同时,我们应当明确地域特色的传承并非一味地简单仿照传统建筑,更不能用复古来要求景观建筑的发展趋向,而是要找到一个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时代特征的设计标准。因此,对传统形式的继承与发展,应当以保留地方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形式为前提,对部分细节进行强化或删除,将某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传统符号元素加以提炼并借鉴性地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进行运用,从而达到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目的。此外,我们还应当明确主题标志物并不能完全代表城市或区域的特色,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段中的场所、建筑环境、街区结构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更能体现城市的景观[23]特征。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我们发现愈来愈多的历史遗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工具化、同质化甚至平庸化的侵蚀,愈来愈多的历史文化特色景观被严重[25][24]破坏,独具一格的城市特色正在悄然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延续城市历史景观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当以民族文化的继承为己任,以遵循尊重历史、保护历史为原则,努力寻求延续历史文脉、丰富传统文化底蕴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6页[26][27]的途径,从而创造更高品位且更为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空间。传承历史文化是对城市发展历史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加深对城市的认知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景观是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回味,向前发展的景观则是对人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关怀。4.4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近几年,关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内容广泛且对文化景观的各个方面均有所涉猎,研究成果颇丰。虽然各国在发展阶段、文化背景、城市化和工业化模式、社会产权制度、土地规模特征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均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在地域文化面临景观多样性和问题多样性的双重局面时,高度地方性的文化景观仍然带来不同的研究侧重点和各式各样的解决途径[9]。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发现西方国家对传统文化景观进行的研究更多的以人类学为立足点,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边缘化”、景观可达性水平和网络格局尤为重视,而提出的大多数解决方案都寄希望于文化博物馆的建立,未能在更大尺度的区域层面更好地解决问题。相较而言,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则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1)形成多样化景观类型的同时,与发展阶段相互错位的不均衡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地域文化景观发展欠缺条理,研究各种景观类型在不同的各发展阶段其形成过程的差异,尚未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2)对形成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为何形成“孤岛化”和“破碎化”现象以及形成的过程和形成的机理[9]未能深入研究,缺乏对其在区域层面的空间整合和有效管理对策的研究;(3)“趋同化”和“盆景化”成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显著标签,而针对区域景观整体性的研究浮于表层,对有关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规划以及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途径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4)文化景观的“边缘化”现象在不发达地区频现,对其形成过程和形成机理以及对景观管理政策的研究匮乏;(5)目前国内在该领域多局限于研究如何保护文化景观单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7页[28]体、小场地和建筑空间,也有少量关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孤立保护的研究。4.5当前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景观规划设计受到“权利美学”的干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政治和经济在地域文化设计的应用形式和应用原则上占据了绝对支配的地位。由此可见,按设计艺术美学的观点来看,体制景观,权力美学就是一种干扰,它干扰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筹,干扰了地域文化的合理应用,致使设计与文化关系脱节,导致城市环境的公共意义丧失。(2)审美情趣因“商业文化”而显得形式化在商业文化影响下的城市环境,形成了中国许多城市流行的样子:从体量上追求气派,强调几何图案,喜欢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并不惜工本地移栽不适宜[29]本地的贵重树种和奇花异草。公共环境设计的形式主义思想极为严重,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因素也将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种形式主义的审美情趣,当人们面临的只是被形式主义腐蚀的地域文化时,审美情趣也必将变得形式主义。(3)为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的公式地域文化成了手段,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了目的,在这种思路下我们看到的地域文化是:无论是路经此地的历史名人,还是民间历史传闻,只要是能与文化沾边的均被无条件地挖掘、收集、整理并应用,类似这样的深度挖掘不仅没有很好地引导地域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反而极易引起地域文化的混杂现象,陷入为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的公式中。地域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应当是同一地域内文化多样且统一的表现,而非相同地域内呈多元化发展。(4)科学性设计理论依据的缺乏就调研发现可知,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问题上还仅停留在设计师的个人意志或建设决策者的意志层面上,应用层面上的科学性设计理论依据的缺乏势必造成地域文化应用的混乱和浮于表面的表达,文化的深层内涵得不到适当的“陈述”。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8页4.6基于地域文化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4.6.1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地域性特色塑造方法(1)结合植物园体系塑造地域特色:需明确本植物园是综合性植物园还是专业性植物园。如果是专业性植物园,那么更容易突出它的特色,比如药物园就可以明确自己与其它植物园收集种完全不同或是其收集最全的几个种,可以较容易突出自己的特色。(2)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塑造地域性特色:在植物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区域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立地条件,深深地影响着植物园的规划与设计。区域自然因素也制约着植物园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于其它植物园的最基本、最明显、最直接的特征,影响着植物园的地理环境层次、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类型。(3)综合各类型植物园分区体系的特色定位:必须结合自身所处的植物区系。突出所处植物区系的植物特色,收集本植物区内最具代表性的种,并使收集的品种尽可能的齐全,以形成区别与其它植物园的关键性特色。比如2006年完成规划的上海辰山植物园规划就突出华东植物地区特色,规划成为华东地区地带植物群落和城市物种多样性的展示中心和最重要的生态基地。设置了华东植物区、沉床花园、岩石草药园、木犀和桂花区、樱花海棠园、水生植物区、月季园等专类园,并突出木犀和桂花区的品种齐全优势。(4)结合水文特性塑造地域性特色:水文特性影响着植物园的景观个性,水体具有提供水源、调节地区气候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区域景观特色的要素,具有吸引游客的景观价值。最重要的是,水是植物园可持续运转的重要保障,关系到植物园长期的科研、灌溉和生活,没有足够的水源,植物园不可能建好。所以,植物园的规划首先必须明确植物园的用水来源,其次才考虑到如何应用原有水系或规划新水系来塑造景观特色。4.6.2植物园景观的地域性层级划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地域”划分为若干个层级,地域性也就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9页因地域层级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植物园景观的地域性划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地市级及场地级四个层次(图4-1)。(1)国家级:植物园景观的地域性在该层级下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核心,具体表现为探寻“中国式”地域性的划分并追求不同层级的地域性文化特色,一方面可以对受到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中国园林的生存现状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也能重新振兴中国园林千百年的精粹和活力。植物园景观的地域性在该层级的具体表现图4-1植物园景观的地域性层应当以地域物质为基础,将物质的约束打级破后升华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从而展现中Fig.4-1RegionalLevelsoftheLandscapeinBotanicalGarden国式园林植物景观的精髓,对其他各层级[30]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产生直接影响。(2)区域级:该层级的地域性研究主要针对地域界定的问题,长久以来都受[31]到各学科的普遍关注。地域性的理想状态普遍由不同的界定标准共同作用形成,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下,能够选择的标准也存在差别,而区域层级的园林植物景观因其受到人和自然的共同作用,因而在界定标准的选择上应当以人文和自然因素为主。地域的划分具有时代性:就不同的学科来看,对地域边界的界定往往不能完全统一;就不同的历史时期来看,对地域边界的界定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因而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园林植物景观在对其地域性的界定和表述上应当注意体现出区别。(3)地市级:鉴于风景园林在实践操作层面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因而对风景园林的研究通常以城市或场地层级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不同的城市因其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差别,给园林植物景观带来的影响也极其显著,例如重庆等山地城市,便因其特有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植物景观丰富的空间层次,给城市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气质和特性;然而,就大部分城市特别是部分中小城市而言,在历史和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0页环境方面并非全都存在特殊之处,与周边地区相比,本质性差异并不明显,因而在表达园林植物景观特色时会失去优势,作为主导因素的自然环境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而导致同一区域的若干城市会表现出极其类似的园林植物景观。(4)场地级:园林植物会以物质实体的形式在该层级出现,因而迫使该层次景观在体现地域性时应当对更多细节问题予以关注,包括如何利用原生植物、如何满足不同类型的绿地的功能要求等。总而言之,规划设计者应当充分尊重场地各方[30]面的条件,就这点而言,场地层级的景观地域性与场所精神具有异曲同工之处。4.6.3游客行为方式及其分类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则以人的行动为主导、以文化的体验和体现为核心。首先,考虑游客的行为方式,以游客的活动路线及行为来串联整个植物园的植物展览区的空间布局;其次,通过对地域文化特征在整体控制层面、精神层面以及物质层面的反映,使得整个植物园达到能够显著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的效果。(1)整体控制层面通过对当地地域文化的研究以及对游客活动行为的分析,总体上把控整个植物园的空间布局和游线组织,对植物园进行准确的项目定位。(2)精神层面则应当对当地的历史沿革、历史文化遗产、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进行提炼和融合,在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融入相应的地域文化特质,体现并传承地域文化。(3)物质层面需依据游客的活动行为方式,组织完善人的活动流线,科学合理进行各类植物展示区的空间布局,并在建筑风格、小品设计、道路规划、水系安排等上体现当地的文化因子。整体控制层面是对整体上的掌握和定位,精神层面是对整体控制层面的阐述和诠释,物质层面是精神层面的体现和反映,是实现整体控制层面和精神层面相融合的物质保障。跳脱传统植物园的规划,以人为主导,以人对文化的感受和体验为核心,引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1页导植物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以此为基础,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的层级定位;与此同时,在植物的配置上,构建“主景植物——专类园——配景植物”的层级体系,采用“整体控制——精神层面引导——物质层面设计”的设计方法来引导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意义深远。植物园在设计之初,就应当以游人的活动要求和行为特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设计的合理性和使用效果进行预评价。因此,在对植物园特色营造的时候,必须首先充分研究游客的行为,既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又可以积极引导游客行为,同时还能规避不良行为对植物园景观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此,笔者将植物园中所有参与者以及各自进行的活动进行分类统计,以期全面地、客观地得到分析结论。4.6.3.1以活动形式为依据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植物园中游客的行为可以按照活动形式分为传统型行为、非传统型行为以及不良行为等三种类型。(1)传统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且相互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极易产生连锁效应,如晨练、教育、观赏、游玩、聚会、艺术、休憩和买卖活动等。(2)非传统行为则由于游客的兴趣的不同以及追求上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如遛狗、骑自行车、溜冰等,因而需求无法得到普遍的重视。(3)不良行为则源于个人素质上的一些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即是破坏公物等行为,如横穿草地、把树枝当单杠、打碎玻璃或照明灯罩、乱写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但往往不良行为通常会揭示游客的心理状态,也能说明植物园设计中的[32]不足之处。因此,考虑游客的行为方式,以游客的活动路线及行为来串联整个植物园的植物展览区的空间布局,在对植物园特色营造的时候,必须首先充分研究游客的行为,既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又可以积极引导游客行为,同时还能规避不良行为对植物园景观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2页4.6.3.2以活动的必要性为依据根据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一书,植物园中游客的行为可以按照活动的必[33]要性分为必要性行为、自发性行为和社会性行为三种行为模式,行为模式自身往往会对环境的质量产生不同的需求:自发性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质量要求最高,质量越高的物质环境越易引导游客的自发性活动;相反地,当物质环境质量较差的时候,必要性活动受到的影响最小(图4-2)。研究户外空间质量与户外活动发生的相关模式,可以促使设计工作者对植物园外部物质条件给予更多地重视,一方面为游客创造更多更好的活动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图4-2户外空间质量与户外活动发生的够对不必要的浪费大大缩减。相关模式Fig.4-2RelatedPatternsofOutdoorSpaceQualityandOutdoorActivitiesOccurring4.6.3.3以参与者的年龄为依据资料来源:《交往与空间》[33]游客年龄身份的不同对活动者行为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因而本文将按年龄将目标人群进行划分,大致以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人三种类型为主进行研究。对儿童来说,因其好动的天性,主要活动多为在水池、草坪、游玩沙地和娱乐游戏场等进行嬉闹玩耍;其次,色彩鲜艳的物体会更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植物园设计中应当注重游玩区以及植物观赏区颜色的搭配;此外,儿童的活动需要看护人从旁协助,看护人的活动场地必然会与儿童活动场地有所交叉和重叠,重叠空间的存在使得看护人在方便监管儿童活动的同时也能进行自身的部分活动,既[34]是对看护人的尊重和照顾,同时还能体现活动空间设计的合理性。。老年人则更喜欢接近自然,活动形式也更为多样化,包括散步、练太极拳、广场舞等;另一方面,老人和儿童的组合也颇具中国特色;因此,在植物园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为老年人提供比较开阔的玩赏空间以外,也应适当考虑附近设有儿童的游玩设施。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3页青壮年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通常只在节假日会有时间到植物园进行参观游览,而其目的不外乎陪伴家人或与朋友聚会,植物园设计中则需要为该类人群的行为活动提供便于交谈的场所。4.6.4基于地域文化的植物园景观特色要素的选取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应当从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两方面着手,具体来说应当包括气候条件、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资源等自然景观资源,以及历史资[30]源、文化资源以及游人各异的行为活动方式。就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公共园林来看,植物园作为唯一一种科学内涵和园林景观兼而有之的园林,科学内涵是其能够脱颖而出最显著的标签,这就对植物园地域文化特色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5]——除了应当强调历史文脉特色之外,还需对其科学特征进行强化。笔者通过研究总结,认为植物园地域文化的特色要素应当从影响因素、文化要素及体现因子三个层面进行选取。4.6.4.1影响因素当代植物园建设要求融合科学的内涵和公园的外貌,提供科学研究、科普、参观游览等多种功能,对植物园作为公共游园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最近几年建设数量较多的城建系统植物园,更是以观光游览为主,结合科研、科普和生产,因此,对植物园文化特色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影响植物园地域性文化特色塑造的因素主要有历史文化因素、城市文化因素和人文文化因素三类。植物园的主要影响因素即自然条件,是植物园规划设计的基本立足条件,植物园的基本特征和景观规划设计会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和不同范围的影响,[36]对于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若要进行环境改造,应当建立在充分尊重和深入了解场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保护和尊重[20]生态环境。(1)气候气候能够体现某地区常年各时段下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除了温度上普遍随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4页[37]纬度变化而变化外,地域性特征也非常明显。我国气候有三大特点:季风特色[39]显著,大陆性气候明显以及气候类型多样化。从水平尺度来看,我们可以将气候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大气候针对全球范围或较大区域而言,是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地貌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地中海型气候和高[38]原气候等;在此基础上,气候受到中等地形和成片植被的影响而产生局部变化(如丘陵坡地的气候和森林气候等),产生中气候又称地方性气候;小气候则发[36]生在和有机体同一水平位置,如植物群落内部、水岸湖边以及建构筑物附近等。对于场地而言,气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能够决定该场地其他自然要素的分布特征和整体景观特征,而光照、风向、降水、温度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巨大影响。此外,还应保持与迁地保护植物的原产地气候的相似性,以促进植物的[40]成活率、生长率和繁殖率。因此,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建立在尊重并适应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加以考虑小气候产生的影响,从而使植物园的分区更具特色。(2)地势地貌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也指地理上的形势;地貌则用来形容地球表面的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不同的自然状态;地势地貌是植物园中构成自然景观最基本的自然要素之一,除了能够引导景观塑造不同的类型之[41]外,还能为其他的自然构景要素营造良好的表现条件和坚实的成景基础。在植物园中,地貌是自然景观构成中最基本的自然要素之一,地貌构成风景的骨架,决定着景观体的类型,也是其他自然构景要素成景的条件,并为地域性的自然风景创造了表现的基础。[42]中国境内地形样式繁多,地貌类型多达12种,风格迥异、样式千差万别的地势地貌凭借自身独特的特征和较强的可识别性,对植物园景观表达的美学特征和韵律意境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对塑造植物园的地域文化特色产生影[44]响。而地形因其丰富多变的自然要素和带来的最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乃至嗅觉感受,在造景元素中地位崇高、无可替代;地形的表象特征对改造地形的方式和经济投资的规模会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地形平坦开阔的河谷平原会更利于植物的生长,再加上对游客安全和便利性的考虑,地形平坦与否便显得十分重要。与此同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5页时,土壤条件决定了植物的生长,而植物又是植物园赖以生存的前提,在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一方面应当对地面可见部分的土壤进行直观认知,另一方面还应当进一步了解土质和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土壤的适宜性等,以便更好地指导植物物种的选择和植物栽植。(3)植被植被既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地理现象,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植被的组成、结构、类型、动态、与环境关系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往往是传统地理研究的内容。植被是指陆地表面分布的不同植物群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形成的以森林、草原、灌丛、荒漠、草甸、沼泽等为代表的地表植物界规律性组合,能全面客观的体现当地生态环境的质量,是当地所有自然要素共[36]同作用后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我国植被大体分为7种类型,在分布上符合遵循“三向地带性”的规律,表现为随纬度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经度的变化(水[45]分的变化)、垂直高度的变化(山地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植物作为植物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尤其重要的一点便是研究利用原生植被。因为,原生植被需要大量的积累时间空间才能形成群落结构与群落生态以及各层次的植物之间进行能量转化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可逆的,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因而分析研究植物园中原生植被的类型、植物群落生态的敏感度以及各层次植物资源的演变规律和趋势显得十分重要;此外,不同场地范围内原生植物也有所区别,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当参考原生植被对于环境、气候、地质、土壤等条件的反映,也可以将较好的原生植被进行单独分区,将其构建成研究原生植被特点的天然场所,或将其培养成植物园的重要背景林。4.6.4.2文化要素(1)历史文脉:作为地区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作为历史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历史文脉体现了整个地区的精神,在民风民俗等各种人文特征和历史发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6页展规律方面均有所体现,是能令该区域独树一帜的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只有在充分发掘地域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创造,只有利用和改造当地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才能传承并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才能在保留特色的同时[41]为地域注入新鲜活力。传承并延续历史文脉,并不是简单的抄袭,也不是对旧有模式和固有形式的照搬;传承并延续历史文脉应当基于固有形式和旧有模式背后的精神和文化内涵,通过对现代技术手法的利用和新颖形式的借鉴,达到文化[43]再创造的目的,才能真正能激起人们的共鸣,为人们所接受。(2)地域特色:全球范围内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文化意识形态的不同造就了地区各异的地域特色,在植物园中融入地域特色,必然会给植物园带来更大的认知度和知名度,也必然会增加对游客尤其是外来游客的吸引力。如何在植物园中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尊重乡土植物、认同地域文化等方面入手,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乡土植物的栽植来发挥植物园的地域优势,再加上对当地民风民俗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的细致观察,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的背景和精髓,借助创新的手法将其体现在景观语言中,例如湖南森林植物园中独立具特色的“三湘景园”,即通过地域特色文化有机串联全省14个市州的特色植物、建筑名胜、民俗风情以及造园艺术,使全省范围内的图4-3“三湘景园”乡土文化和特色景观都能得到Fig.4-3SanxiangGarden资料来源:网络充分展示,充分表现了湖南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貌,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图4-3)。(3)人文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共有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体现,图4-4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植物园竹栈道Fig.4-4BambooplankinXishuangbannaPrimitiveForestPark资料来源:网络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7页能够深层次的揭示文化结构,借助具体的价值行为和深厚的文化意识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在价值整合功和精神凝聚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植物园的人文精神形式多样,其自身的生态性便与“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完美契合,例如位于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公园,为弱化人工痕迹以便更好地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设计者将其中一段步行道的后半段建在半山腰,在充分适应地形的基础上在材质上也有所改变,竹栈道的设置令游客在步行时对原始森林的视觉享受更为古老、更为神秘(图4-4),这种追求自然的生态建造手法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此外,植物园的场所精神还将在植物、建筑和小品的设计中得以展现。(4)城市文化:法国著名学者潘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个灵魂。”显然,这种气氛、特征和灵魂,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城市文化综合了城市在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中体现出的外在物质的变革和内在气质的沉淀以及城市的制度建设,包括了城市在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方[46]面形成的整体文化,具有排他性、唯一性和标志性。植物园隶属于城市这个大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与之产生联系。城市文化在植物园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从城市形象来看,植物园为城市增添了一笔纯真的自然生态环境,而植物园中也见到诸如建筑、雕塑等城市形象的缩影;从城市活动来看植物园能够引导市民的日常休闲活动,且能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自然的活动空间、更加生态的活动形式以及更加丰富的活动方式,进而对市民的休闲活动观念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标志物是具有、能够代表城市特色的特征性事物,包括建筑、山体、水体、动植物、行为活动等等。建筑是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城市中最具文化内涵的场所,无论其反映的城市历史!社会变迁!风格形式与空间使用。从城市色彩来看,植物园无疑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浓绿;从城市标志物来看,我们可以通过景观的语言形式将深度挖掘的城市特色在植物园中展现,例如以植物造景的形式构成标志物;从地方制度来看,地方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对于植物园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针对目前国内旅游形式的发展趋势,各旅游城市均有相映的政策与计划,这些政策与计划体现的、推销的均是各城市的特点和地方特色,在设施设计中可以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8页起到借鉴和引导作用。4.6.4.3体现因子(1)植物景观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营造绿化景观呢?笔者认为应当以绿地系统为载体,将民俗、古迹、产业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内涵融于其中,梳理地域文化特色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结合植物园中各类主题要素和审美要素进行探讨,意在探索和建构设计艺术语言对地域文化表达的设计方法和理论,促进植物园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地域文化在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合理运用,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图4-5植物景观构成体系度对绿地系统结构进行解构和重组,Fig.4-5ConstitutiveSystemofPlantLandscape以推进地域文化外在表征的全面展资料来源:作者自绘现,形成具有文化特质的绿地系统结构,借助点、线、面等不同层级的布局组合,有机串联各特色资源,对其进行整体的定位和把握,在保障场所精神与绿地文化契合的同时,利用新兴语言和技术来进行设计内涵和文脉特征的更新,保留与恢复历史文化遗迹,尊重场所精神,突出乡土植物特色提升绿地品质,认真研习植物与宗教、民族信仰的关系,合理选择植被,科学运用植物群落理论,对植被分布、组成结构和演替理论进行深入了解,尽量丰富植物群落,注意植被搭配,从[47]而达到优化植物群落、全面阐释地域文化内涵的目的。为便于研究,笔者将物园中的绿化景观从主景植物的选择、专类园的建设以及配景植物的塑造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图4-5)。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9页○1主景植物——保持独特性植物园的主景植物“地域特色”的独特性主要受自然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及植物物种的地域分布影响,能带给人独特的视觉享受,是园林植物景观地域性的表[45]层含义,主要表现为对“地域特色”的追求,因而对主景植物的配置首先应当明确该植物园的特色定位,主景植物通常可以从多种类型进行考虑(表4-2)。○2专类园——构建适宜性适当进行植物园人文风格的构建,能够在植物园塑造整体特色的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而可以考虑在植物园内部建立植物文化专类园借以局部展现[33]植物园的人文特征。我国的植物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传统文化的发[39]展演变而逐渐凝聚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表4-3)。植物专类园的建设应当充分挖掘精神层面的内涵,以植物为依托,借助植物的象征性寓意或谐音谐意等[47]表达方式,以有形述无形,启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体现文化特征。○3配景植物——独特性与适宜性的和谐统一[51]景观要素通常包括山体、水体、建筑和植物等,而其中又属园林植物最为特殊,它一方面能独立成景,另一方面又能与其它构园要素相结合。由于各构园要素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与之相配的园林植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为方便研究,笔者将配景植物大致划分为小型山体植物景观、水体植物景观、园路植物[53][54][55]景观以及建筑与庭院植物景观等几个类型。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0页表4-2植被景观常见类型一览表Table4-2ListofCommonStypesofVegetationLandscape常见类型配置形式疏林景观通常上层为乔木,下层则栽植草坪或地被植物[30]森林景观在最适宜的现有场地以人工手段模拟自然顶级植物群落[30]草坪景观一方面可以利用草坪和乔木、灌木以及花卉形成层次丰富、高低错落的优美景观;另一方面,草坪又可以与水体、山石、建筑以及道路等形成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30]观赏观叶植物景观利用秋季变色的植物体现植物的季节美,突出树形、丰富色彩[30]植物观花植物景观利用不同的栽植形式(带状、片状或以花境形式)或栽植在花坛、景观花池等不同造型的容器中[30]观果植物景观——其他应充分考虑冬季景观,酌情增加可以观赏枝条和树干的植物[30]植物岩生植物景观注意不同岩石植物的生境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岩生态石配置的景观[30]景观水生植物景观通常利用低洼地或水面集中种植水生植物,以形成各类有水生植物点缀的水景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应从植物的立面效果、水面的平面及倒影效果等方面入手;乔木多以背景方式进行展现,并在水景边缘利用沼生植物和浮叶植物作为过渡,达到形态丰富、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效果;此外,还可设置小桥、水榭和汀步等建构筑物或堆砌人工山石以形成以水生植物为主的小山水园[30]荫生植物景观用花廊、小径对园地进行分隔,周围用树丛、花径、草地加以衬托[30]资料来源:朱松岩.寒地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30]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1页表4-3植物文化Table4-3PlantCultural分类寓意代表植物观形、观坚韧、执着、忍耐、棕榈、苏铁、金钱松、雪松、黄山松、五针松、水杉、落羽杉、姿态斗志、渴望、追求池杉、翠柏、侧柏、柏木、福建柏、香柏、罗汉松、红豆杉、榕树等观叶色美好、喜庆、祥瑞、(1)春色叶植物:石楠、石栎、樟树、鹅掌楸、五角枫、鸡爪长寿与福泽之意槭、银杏、黄连木、榉树等(2)秋色叶植物:栾树、金钱松、银杏、鹅掌楸等、红檵木、枫香、落羽杉、池杉等。(3)常色叶植物:万年青、四季常绿树木等。(4)斑色叶植物:金星大叶黄杨、斑叶长春藤、洒金东瀛珊瑚、花叶柳、金边六月雪等观花象征着美好、团结百合科:百合。和睦、以示亲情象征着高雅脱俗、石蒜科:水仙纯净、洁白具有崇高品格的兰科:兰象征象征百年好合、花睡莲科:荷花开并蒂、婚姻美满长春白头、四季平蔷薇科:月季安之意象征不畏恶境的蔷薇科:梅、芙蓉等勇士和报喜迎春的使者象征仕途升迁千屈菜科:紫薇观果象征着多子多孙、(1)石榴:意喻子孙繁盛、家道兴旺;(2)甜瓜和葫芦有“绵早生贵子之意绵瓜瓞”之说;(3)枣取“早”音,意为早生贵子等芳香花香浓郁则富贵、兰科:兰(称王者香);木犀科:桂;蔷薇科:梅;菊科:菊;张扬,花香清新则鸢尾科:石菖蒲;石蒜科:水仙、艾;芸香科:吴茱萸淡雅、脱俗。资料来源:参考文献[49]小型山体植物景观中,山体规模大多较小,其上往往种植高大的乔木来弥补山体高度的不足,或借以划分空间;对于叠石假山而言,主景通常是叠石假山,植物仅是点缀或形成背景加以衬托,常以藤本植物或枝条柔软的植物覆盖,如龙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2页潭植物园叠石假山(图4-6)。水体植物景观又按照与水的亲密度作为标准,分为水面植物景观和水际、水[56]岸植物景观:大型水面植物景观通常成片种植形成壮阔的景象,适合远观,荷花常作为其中主角,如北京植物园的大型水面,均以荷花为主景(图4-7);水际、水岸植物景观需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以便适应旱季、雨季的水位变化,形成由岸上至浅水区的过渡;若驳岸经过防渗处理,也可将水生植物以容器种植,沿驳岸摆放而形成简单的片植形式;而真正的地栽水生植物形成的植物群落一般也较为简单,规模通常也较小,可以单一种类片植或穿插片植;一些乔、灌木如旱柳、白蜡、枫杨、紫穗槐等较耐水湿的植物在岸边也较为常见;此外,一些株型挺拔的大乔木如水杉、钻天杨等由于能与形成强烈对比,也有较多应用;岸上植物景观一般较为通透以方便观赏水景。植物群落较为简单,上层种植枝下高较高的高大乔木,中层配置花灌木,下层种植低矮灌木或者草坪和宿根花卉,以满足观景视线的需要。图4-6龙潭植物园叠石假山图4-7北京植物园荷花池Fig.4-6StackedStoneRockeryinLongtanFig.4-7LotusPondinBeijingBolanicalBotanicalGardenGarden资料来源:网络资料来源:网络(2)道路交通系统植物园中的道路交通系统大致分为步行空间、逗留空间以及介于这两种空间之间的一些过渡空间(表4-4)。步行空间一般由园路组成,分为一级主路、二级园路和三级小路(表4-5),逗留空间可分为小广场和园路的边缘地带两种类型(表4-6),过渡空间则大致分为主要出入口、大型景观展示处以及园路的交汇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3页口等类型(表4-7)。植物园道路交通系统的设计应当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考虑植物配置与植物空间的营造。表4-4道路交通系统分类一览表Table4-4ListofRoadtrafficsystem道路交通系统分类子类型步行空间园路坡道台阶逗留空间休闲活动场地园路的边缘地带过渡空间出入口的集散空间大型景观展示处道路的交叉点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表4-5园路等级系统一览表Table4-5ListofGardenRoadRatingSyetem园路等级宽度主要功能使用需求植物配置要点一级主路3-5m串联各功能遮阴;观赏大型乔木作为遮阴大树;在视线所及处有适分区和主要景物与引导当的景色可看;植物组团的配置应适于10景观节点视线至30m观赏视距。设置游览车路线的还应考虑车行速度,不宜使用过多的植物品种二级园路2-3m游览的主要遮阴;庇护;遮阴大乔木的一侧林下栽植一些高于150cm通道观赏景物的花灌木,另一侧则是开阔的草坪空间三级小路1-1.5m连通;避免一般不适合做特别封闭的植物空间,应疏密穿行绿地得当并尽量使人能看到道路通向的目的地。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4页表4-6逗留空间系统分类一览表Table4-6ListofStayingSpaceSyetemClassification类型主要功能使用需求普遍问题设计要点小广满足游人休交流、休息、或无人问津或拥边缘处种植高大乔木,乔木下配置灌场闲、娱乐、活动身体、挤不堪木丛为静态活动提供场所;增加乔木运动健身方小型集会或数量可以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且留住行面的需求其他社会性人;株行距在2-10m(5-6m最好)的活动大树可以更好的进行空间分割;园路休憩场所;满足游人休有植物遮掩的座不影响总体植物规划的前提下,在座的边短暂停留憩、娱乐、凳较受欢迎,而前凳边适当种植高于80cm的灌木或高缘地交流等需求后都较空旷的地大乔木,使人可以在树荫下休息,同带方特别是草坪边时也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具备一定缘利用率较低的私密性。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表4-7过渡空间系统分类一览表Table4-7ListofTransitionalSpaceSystemClassification过渡空间的主要功能使用需求设计要点类型主要出入口交通组织开阔疏朗、视线通利用开阔空间吸引游人,并利用园路引导及集散广场透,有一定的视觉和疏散人流,避免游人在出入口的滞留;指引与导向作用装饰用植物高度通常以80cm为上限大型景观展展示展览为聚集观赏;尽量不要利用植物做过多的围合小空间,示处主及时疏散人流避免小空间过多造成的视线不够通透或不利于景观展示园路的交汇空间变换的视觉焦点;布置具有突出特色的植物组团作为标志性口提示;指示步行;景观,以2至10m观赏视距下的特色为主,和导向作用空间变换的标志;注重组团植物搭配的细节资料来源:作者自绘(3)环境艺术小品环境小品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示艺术符号和植物园的功能,应当重点突出其“特色”,以便充分发挥小品的功能价值、促进小品与周边环境和氛围的融合,展现植物园的地域文化特色。笔者认为,环境小品能够起到界定空间和转换空间的衔接作用,在公共环境中具有点缀、陪衬、换景、修景和填白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化向导的作用并增加空间的可识别性和地方性;因而环境小品是公共环境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严格来说,因不同的机能、文化性和地区生活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5页[53]习俗的差异以及环境特点带来的影响,环境艺术小品具有多种类型,笔者基于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和地域文化特点,将植物园环境小品分为九类(表4-8)。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环境小品普遍存在整体水平低、环境小品数量缺乏、功能不健全、文化内涵匮乏、小品设置不够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等问题。表4-8植物园环境小品分类一览表Table4-8ListofEnvironmentalEmbellishmentsClassificationinBotanicalGarden类型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功能休息类休息坐具休息、放松情绪、交流感情、观赏娱乐;亭廊棚架艺术审美、愉悦人心、大众教育信空间信息地图、平面配置图说明性,显示空间构成方面的信息;息操作信息标识、告示及导向系统、引导性,通过引导来标示地点与方向类广告信息广告、店招、留言板、阅报栏、海告示性,通过广告提供随时变动及临时报塔、宣传旗帜等发生的各类信息卫生类垃圾箱、公共厕所、烟灰缸与洗手维持街道环境的清洁而设置的各种功能盆不同的设施交通类候车亭廊、停车场、加油站、路障组织交通,增添活力设施、便民服务设施等配景类环境雕塑、水景,各类栏杆、景门在细节上给人亲和的形象感受,硬质景及景窗等观和软质景观的过渡康乐类游乐设施、健身设施满足户外活动的需求服务类售货商亭、自动取款机与售货机、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务饮水器等管理类排气口、路面盖具、消防设施、管支撑着植物园的整体运转,提供安全、理亭及配电房等各类设备卫生,便利与舒适的条件无障碍类坡道、低位饮水器、公共厕所、缘兼具连续性和系统性。连续性是为了保石坡道、低位电话、停车位、盲文证通行的畅通性,系统性是为了使弱势指示牌和过街音响等群体使用方便安全。资料来源:参考文献[57](4)建筑建筑是地方性传统文化景观的典型,因其受自然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建筑结构、造型、色彩或陈设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作为植物园立面视觉中心和平面构图的重点,园区中的建筑如何才能在更好地反映地域文化和地方特点的同时还能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6页传递历史信息和文化气息呢?笔者认为,植物园区的建筑应当遵循广义地域主义的创作原则,即利用现代材料和科技手段,贯彻当代建筑的创作原则,针对气候[58]条件创造地域文化特色。具体来说,园区建筑在设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与传统技术,但同时应当注意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的合理选用,以体现时代特色;○2深度提炼并勇于创新当地的历史文脉和民风民俗;○3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地物充分展示建构筑物的场所个性;○4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浓郁的地方性植物营造建筑周边传统文化的氛围;○5通过再现和抽象、开放和[59]融合等方式促进地域建筑风格更加丰富、个性更加鲜明。(5)水体景观在植物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水的作用极其重要,水的形式也丰富多彩,不仅有深浅的不同,也有动态的区别,声音上也有差异;性质的不同在规划设计时也[60]会导致用途的区别。水体景观是具有生命意义的软质景观,当它与带有地域文化内涵的硬质景观(雕塑、小品等)进行结合时,可以达到丰富视觉审美层次并丰润文化内涵的效果。构成水体景观的要素大致可以从基本要素和附属要素两方面进行划分:基本要素包括各种形式的水体和用来限定水体边界的“容器”(如自然边坡、人工护堤等),因而水体景观的设计又可以称为对“容器”的设计,包括处理“容器”的大小、形状、色彩、质地、肌理和池底(尤其是浅水池池底)等,以限定和引导水体的形状、流向和流姿;附属元素亦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传统附属元素包括山石、动植物、水上设施(如栈道和步道)、小品建筑等,现代附属元素则将喷[61]嘴、灯管、灯筒和光纤等技术性附件融入其中。植物园中的水体景观设计应当将山石、水体、植物等要素进行组合设计,并综合考虑植物园的体量、构图方式和建筑主体风格。○1构图及面积量化:植物园中的水体景观规划设计,其中最关键的步骤即为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7页利用点、线、面的构图方式与植物园在面积上形成量化对比,从而协调水体景观的尺度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水体景观的营造不单要从平面尺寸着手,[61]更要强调空间比例以及从多个角度与环境协调统一(表4-9)。表4-9水体景观构图方式一览表Table4-9ModesofCompositionofWaterLandscape构图方式表现形式作用点多为小面积水池、泉眼和雕塑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视觉中心点,容易使空间产生领域感和内聚性线多为流线型或带状水面联系、划分和指导空间的作用,能充分体现水在空间中的流动性,易成为视线和空间焦点,有明显的引导性、方向性和两边渗透性面限定空间的三维体积,具有明显的可以形成较大范围内的视觉景观中心形状和边界,空间面积较大资料来源:参考文献[61]○2水体与建筑的渗透:建筑与水体的关系通常可以分为临水型、傍水型和入水型等几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可以创造出不同感觉的景观(表4-10)。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8页表4-10水体与建筑的关系Table4-10RelationshipsbetweenWaterandArchitecture水体与建筑的关系具体形式典型案例临水型建筑属于水景的从属地位流水别墅傍水型常以道路和绿化对建筑和水体进行分隔,使观赏者的视线聚焦但又不间断,形成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空间的过渡克里姆林宫入水型通常所处水体面积较大,建筑被包围于水中,成为水体景观的中心,具有标志性作用悉尼歌剧院资料来源:参考文献[61](6)地面铺装植物园中的地面铺装也是展现当地地域文化特色较好的表达途径。规划设计中,常通过对图案和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以及使地面与园景呼应等手法进行意境的创造,比如在铺装中运用天然的材料铺砌变化丰富的纹理,或者在选材上多选用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材料进行组合以传达不同的意境,又或者采用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纹样进行氛围的营造。铺地形式应当随着园景的变化而变化,以便与与周边环境适应;无需刻意追求铺砌时的具体形态,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追求[62]自然、把握意境上,以赋予园林铺地更多的内涵。(7)专类园区植物园类型分析中有一个主题植物园的概念定义:“专门收集栽植在一定范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9页围内有亲缘关系的或形态上相似的植物,或能表现一个特定主题的植物植物园规划设计的地域性特色研究”。与这里所说的“植物专类园”比较相近。其是强调在科学的基础上,以搜集展示专类植物、观赏游览为主要目的,以满足游人的欣赏要求为布置原则,体现地区性、科研水平和造园艺术,可以概括成“有特定的主题内容,以具有相同特质类型(种类、科属、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利用价值等)的植物为主要构景元素,植物搜集、展示、观赏为主,兼顾生产、研究的植物主题园”。比如上海辰山植物园规划设置了六个专类园:(1)沉床花园结合山体裸露岩壁的植被恢复,西侧矿坑以个别景观乔木、灌木、地被和宿根植物等构造色彩丰富、景色精美的沉床花园;东侧矿坑构建岩石草药园,展现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及其悠久历史,以及植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同时该区域将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精美景区。(2)水生植物区收集包括莺尾在内的水生植物约3000种(含品种),成为全世界收集莺尾最多的场所,收集沉水植物200种,以丰富水景系列和水下世界,营建游人亲水、近距离观赏水生植物的理想场所,并突出展示植物对水体的净化功能。(3)华东植物收集区种类超过3000种,将成为世界上收集该区系植物种类最齐全、基础数据最详实的特色专类园,该区系植物研究也将是辰山植物园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4)木择与桂花植物收集区收集35种木择属植物和近150个桂花品种,将成为国际植物园界最齐全的收集区,将是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木挥属植物和桂花品种在国际登录的资源圃。(5)月季园收集蔷薇属植物150种、品种3000个,并展示月季的进化之路,成为全球收集蔷微属最多、景观效果好、展出时间长的专类花园。(6)春色园(花灌木收集区)以大量春季开花的花灌木植物为主,形成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的具有江南水乡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0页韵味的植物景观专类园。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1页5平武珍稀植物园实证研究5.1目标人群调查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规划,人的感受将放在规划设计之初。为此,笔者在成都、绵阳、攀枝花等地的植物园进行了随机访问。此次项调查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回收287份,其中有效调查表275份(调查问卷表见附录3)。调查后,笔者针对调查所得数据,对主要内容和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表5-1)。从调查结果来看,植物园的游客人群中,女性游客居多,结合年龄段的分析来看,18岁以下年龄组也高居第二,且来园同伴的选择上大多也是与家人、同事和同学同来,说明游人比较喜欢与熟悉亲近的人结伴游玩,且不难排除女性游客中不乏携老人小孩者,故在植物园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该部分人群的需求,在休憩设施和游乐设施的设计上,应当给予充分考虑;18-35岁年龄组人数最多,而55岁以上年龄组人数最少,在规划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年轻人的需求,并注意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照顾行动不方便、较迟缓的人群;来访者中,学生人数最多,其次是机关工作人员和自谋职业者;来园目的中,集会交流和运动锻炼高居榜首,散步放松和学习参观分别其次,最后才是游玩。说明植物园设计时应当对该类人群的行为特点给予关注,对植物园的展示和交流功能进行重点设计;到访原因中,植物园环境和独特的景观是最主要的因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而独特的景观中,水景对游客的吸引力又最大,其次是植物的栽植;而对小品、雕塑和游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笔者所调查的植物园中,该类设施都相对较少;此外,笔者还设计了开放性问卷,针对植物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调查。其中,景观单调、特色性不够呼声最高,其次就是植物园设施不够齐全便利,道路系统混乱,导向系统不够完善等。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2页表5-1植物园游客随机调查统计表Table5-1StatisticalListofStochasticInvestigationtoTouristsinBotanicalGarden调查内容到访者反馈意见百分比(%)性别男46.5女53.5年龄18岁以下18.518-35岁5935-55岁1455岁以上8.5职业机关工作人员21.5自谋职业者20学生33.5离退休人员11其他14来园同伴与家人同来48.5与同事、同学同来38其它13.5来园目的散步放松14集会交流24运动锻炼24学习参观17游玩9.5其它11.5到访原因环境优美宜人30.5游乐设施齐全16景观独特30.5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3景观吸引物水景18.5小品雕塑14.5植物18娱乐设施13幽静的环境14独具特色的建筑14.5其它7.5在植物园逗留时间1小时以内24.51-3小时553-5小时18.51天2指示牌是否清晰很清晰38比较清晰40.5一般12.5看不懂5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3页5.2平武珍稀植物园项目概况平武珍稀植物园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城南部区域,规划面积31ha。规划区交通便利,旅游区位良好,植被种类丰富,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投资环境好,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待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丰富。平武珍稀植物园是九环线上和平武县城边缘第一个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植物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展示观赏、苗木经营、休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是城市休闲的好去处。在此定位上,平武珍稀植物园秉承了区域发展、生态建园、科学内涵与园林外貌相结合、弹性递进滚动发展等理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一方面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并与植物培育和园林艺术紧密结合,构建景色优美的园林环境,将其打造成为具有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功能、科普教育功能、苗木繁育开发功能和游览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另一方面建设珍稀苗木基地对珍稀物种中易栽培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苗木进行规模化生产,既能满足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需求,又能与城乡绿化的需要相适应。此外,由于区位的特殊性,珍稀植物园还将担任城市植物园和旅游接待的双重职能,既可满足平武县市民的休闲需求,又可接待外来游客;同时带动平武新区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整个园区由“一区、十大特色园”构成(图5-1):一区即入口区,规划面积0.45公顷,是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大门、停车场、值班室组成。十大特色园即精品展示园、珙桐园、红豆杉园、连香园、银杏园、楠木园、紫桂园、盆景园、繁育园及五行保健园。5.3平武珍稀植物园地域文化特色要素的选取5.3.1影响因素(1)气候:植物园所处县城一带平武县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多年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4页平均气温14.7℃,最高值15.1℃,最低值13.9℃。极端最高温37℃,极端最低温-7℃。多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376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52天。由于地势起伏突出,高差悬殊较大,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如低山河谷地带属北亚带山地湿润性季风气候,低中山地带属山地温暖带气候,中山地带属寒温带气候,高山地带属亚寒带气候,极高山地带属寒带气候),适合多种珍稀植被种植繁育。(2)地势地貌:平武县地处盆周山区,境内山地主要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和龙门山脉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幅员面积的94.33%,具有典型的山地地貌景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极高山和高山,向东南渐次过度为中山、低中山和低山。西北部最高处图5-1平武珍稀植物园功能分区图解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Fig.5-1FunctionalPartitonsofPingwuRareBotanicalGarden米,东南部最低处涪江二郎资料来源: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峡椒园子河谷海拔600米,两地高差近5000米。县境处于中国三大沟造域结合部位,中生代侏罗纪及其以前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出露齐全。规划区地形为坡地,坡度有陡有缓。该用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主要通道完善,拟用地内便道和排灌系统设施较齐备,经提升改造能基本满足该珍稀植物园建设。(3)植被:平武县植被种类丰富,据县林业局1988年完成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森林植被常见优势树种23科、37属、78种,有银杏、苏铁等孑遗植物和珙桐、连香树、杜仲、平武藤山柳等特有植物。森林植被优势建群树种等32种,其中针叶树种有云杉、冷杉等11种,阔叶树种有香樟、楠木、桦木等21种。另据县畜牧局1985年完成的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县内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属、573种。草地植被也呈垂直分布,有田间草地、林间草地、灌丛草地、山岗草地和迹地草地等类型。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蚕桑、核桃、果梅、板栗、生漆、银杏、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5页杜仲等,成片面积达2万余公顷,中药材、食用菌、天然野生植物食品等林副产品资源也丰富。5.3.2文化因素5.3.2.1历史沿革图5-2平武县历史沿革Fig.5-2HistoricalEvolutionofPingwuCounty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平武县历史悠久,在周秦时期为氐羌民族聚居之地,是氐人所建白马国的一部分,自西汉置刚氐道以来,已有2100多年历史。三国蜀汉置广武县,到东吴灭亡,天下归晋,更广武县名为平武县,此为县境内第一次以”平武”为名建县。”平武”之名,系取”阴平”之”平”与”广武”之”武”组合而成,乃”天下从此太平,永远休兵罢武”之意。到了北朝,北魏又改置江油郡,西魏置龙州,明朝嘉靖置龙安府。作为郡州府所在地的时间,前后经历1100余年。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19年)复称平武,以至于今(图5-2)。5.3.2.2历史文化遗产平武县是绵阳市的文物大县之一,仅县城范围就拥有文物保护单位51处,县域范围内更是拥有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表5-2)。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6页表5-2平武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Table5-2ListofHistoricalandCulturalSitesUnderGovernmentProtectioninPingwuCounty文保级别名称年代地点国家级(1处)报恩寺明正统五年(1440)龙安镇省级(5处)王玺公衙大堂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龙安镇北岳殿明万历三年(1575)龙安镇龙安府城墙和城门明宣德五年(1430)龙安镇豆叩寺明代豆叩镇回龙寺清乾隆五十年(1785)阔达乡筏子头村市级(2处)南塔明崇祯三年(1630)龙安镇枕头坪村江油关遗址三国南坝镇古龙村县级(15)祐圣宫碑记明宣德九年(1434)龙安镇红军碑林1987龙安镇松平地震纪念碑1986龙安镇平江公路纪念碑1965龙安镇王玺公衙遗址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龙安镇薜继贤墓明龙安镇汇口村王玺家族墓地明古城镇火炬村石马山墓地汉古城镇石马村叮当泉待定南坝镇古龙村煽铁沟石拱桥清光绪十六年(1890)响岩镇大田村灯笼桥石牌坊清道光二十年(1841)豆叩镇紫荆村廊桥清豆叩镇紫荆村锁江六烈士墓1950锁江羌族乡锁江村焦西岗遗址新石器时代白马藏族乡厄里村平南县苏维埃旧址1935平南羌族乡新民村合计23处资料来源:作者自绘非物质形态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内容有白马人口头民间文学、虎牙山歌、白马民歌、白马跳曹盖(图5-3)、猫猫舞、圆圆舞、曹盖面具、白马人花腰带制作技艺(图5-4)、白马风俗、白马十八寨文化村等。图5-3白马曹盖Fig.5-3CaoGaiJumpinginBaima资料来源:网络图片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7页图5-4白马花腰带编织工艺Fig.5-4KnittingTechnologyofTread-beltinBaima资料来源:网络图片5.3.2.3平武文化(1)报恩文化相传明末起义军攻陷兰州后,肃王部分家族成员逃到张家河口,因藏匿于一张姓老媪家中,幸免遇难,然而追兵却杀了老媪。肃王族亲为报答张姓老媪救命深恩,改朱姓为张姓,从此遁入佛门,云游青海、天祝等地。清初,择石青洞无量山地,建此报恩寺,以报答张媪舍命救人之恩。在今天的平武,报恩文化即代表了知恩感恩和报恩,挖掘平武历史、宣传报恩精神是弘扬本土文化、提升民族意识、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文化建设大繁荣必不可少的一环。(2)白马文化平武县白马藏族的民俗文化内容相当丰富,且极富民族特色:一类是民间神话故事、口头文学、民歌、舞蹈等文学艺术,二类是织麻布、织腰带、制作曹盖面具、擀毡帽、制作咂酒等生活习俗,三类是宗教祭祀、丧葬习俗、礼仪节庆等人生礼俗。白马人无论年龄、不分性别,常年都将白色毡帽戴于头上。帽为圆顶,镶有荷叶边盘,帽上插有一支或数支白色的雄鸡尾羽。服装多以白、黑、花三色,并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8页以各种花布镶成翻领的对襟长袍,再配以发饰、胸饰、腰饰、脚饰等物,在黑白对比的衬托下,给人以古朴的美感。白马藏人迄今仍以板屋土墙作为当地建筑的一大特色,是完全的木质结构,俗称”木楞子”(图5-5)。这种民居通常筑在缓坡地带,将木柱竖起后再将木柱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最后用绳索捆紧形成墙壁;屋顶由许多矩形木板铺砌而成,像鱼鳞一样,两端由大石固定,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有的墙壁[63]会用泥巴来堵住缝隙。此外,平武县还深受秦汉文化和蜀文化的影响。羌汉文图5-5平武县王坝楚藏乡的白马建筑Fig.5-5BaimaArchitectureofBachuTibetanVillagein化、蜀汉文化、巴蜀文化,经PingwuCounty过历史长河相互融合、积淀,资料来源:网络图片形成了现今平武富有厚重而神秘色彩的特有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结晶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现今人们研究、继承、吸收优秀历史民族文化和发展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5.3.3体现因子5.3.3.1植物景观平武珍稀植物园通过十大特色园区进行了地域文化特色的塑造,在各大园区内分类进行主题植物的栽植,通过植物的隐喻部分体现了平武文化,尤其是五行保健园运用“五行养生”原理,体现了“人与植物互动”,植物与生活、健康相融(表5-4);但在文化层次及植物景观塑造层次上,体系不完善,以点状要素居多,缺乏面状主景,点状的配景也未能深入揭示平武文化。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9页表5-3植物园特色园区主要功能及文化内涵一览表Table5-3ListoftheMajorFunctionsandCulturalConnotationsinCharacteristicParkofBotanicalGarden园区名称面积主要内容文化内涵(ha)精品展示4.81由科普馆、培训中心、研发中——园心和珍稀植物资源展示园组成珙桐园1.17以栽植珍稀植物珙桐为主象征和平与美好。红豆杉园1.42以栽植珍稀植物红豆杉为主是珍贵、高贵、财富的象征连香园1.75以栽植珍稀植物连香为主树干通直,树姿雄伟,叶型奇特美观,叶色秀美,红叶流丹,姿如凤舞,气如龙蟠。银杏园4.47以栽植珍稀植物银杏为主体现和蕴涵了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激励国人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包容和谐、多予少取。楠木园2.09以栽植珍稀植物桢楠为主寄托了文人的无限诉求,逸散着传统文化的幽香。紫桂园1.07以栽植珍稀植物紫薇、桂花为“紫微星,居中央,戴桂冠,勇折桂”,主皆为美好之愿望。盆景园0.78为珍稀植物艺术造型——繁育园1.74主要功能为繁育珍稀植物——五行保健2.56特色生态养生园运用”五行养生”原理,体现”人与植物互园动”植物与生活、健康相融,综合配置相应保健、养生植物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表5-4五行——五脏——植物对照一览表Table5-4ListofCrossReferencetheFiveElements,theFiveInternalOrganswithplants阴阳五行人体五脏对应的保健植物金肺银杏、朴树、雪松、龙柏、桧柏、粗榧、皂荚、七叶树、杏、构骨等水肾女贞、圆柏、侧柏、朴树、榔榆、山核桃、丝棉木、桂花等木肝乌桕、杨树、桂花、垂柳、枫香、国槐、臭椿、楝树、合欢、连翘等火心银杏、华山松、山合欢.侧柏、柿树、罗汉松、忍冬、拐枣、仙花等土脾麻栎、榆树、女贞、枣、木香、贴梗海棠、紫荆、火棘、小檗、金钟花等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0页5.3.3.2道路交通系统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平武珍稀植物园在道路交通规划时交道路分为主干道和游道两个等级(图5-7)。珍稀植物园的主干道,采用人车混行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方便游客的使用,同时也能积极促进园区图5-7平武珍稀植物园道路交通规划图的管理。道路红线宽6m,Fig.5-7RoadTrafficPlanningofPingwuRareBotanicalGarden路面宽5米,将报恩文化资料来源: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与”红飘带”紧密结合,采用彩色沥青砼路面,代表了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美德。当游人在”红飘带”上闲庭信步时,总能唤醒人内心深处知恩感恩的情愫(图5-6)。游道在设计时应当注意对“城市化”现象和“植物园化”现象的规避,尽可能利图5-6“红飘带”意向设计用自然乡土的建筑方式和生Fig.5-6IntentionFigureof“RedRibbon”资料来源: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态材料,以便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规划采用木栈道、毛面石板道、砂石等路面等形式,充分利用乡土材料,既可以带给本地游客亲切的体验,同时还能增强外来地游客的归属感。此外,园区共设两个车行入口、一个步行入口、三个停车场和两个公交车站。停车场充分体现了植物园的生态性,采用了国际生态停车场的标准,其绿化面积大于混凝土的面积,能达到高绿化、高承载的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是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1页兼具环保和低碳功能,使用寿命较长(图5-8)图5-8平武珍稀植物园停车场平面设计图Fig.5-8GraphicDesignofParkingLotinPingwuRareBotanicalGarden资料来源: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5.3.3.3环境艺术小品(1)廊廊是园林中的常见建筑,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爬山廊、曲廊、空廊、水波廊、复廊等。平武珍稀植物园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地形特点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结合,分别设置了一处爬山廊和一处绿拱廊。图5-9平武珍稀植物园爬山廊意向图1)爬山廊Fig.5-9IntentionFigureofMountainClimbing爬山廊是整个园区变化最为丰GalleryinPingwuRareBotanicalGarden资料来源: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富、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游廊建筑(图5-9)。爬山廊的主体结构采用传统木柱,顺山而建,联系高低不同的建筑景观;每隔4.2m设置一处宽3.3m的休息平台,供游客玩赏休息,随着高度的变化,游人观赏的视角随之发生改变,从而达到丰富赏景的层次、使景色富于动态观赏效果的目的。屋顶提取白马花腰带中蓝色元素为基调,采用蓝色琉璃瓦,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2页代表了平武人对天对自然的敬畏,将平武人知恩感恩的情节予以升华。2)绿拱廊为增加观赏线路长度,规划设计了一处以文化和民俗为主题的绿拱廊,绿拱廊在材质的选择上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廊顶覆以花架,不仅能为游客增加图510平武珍稀植物园绿拱廊意向图一种独特的感受,还是遮风避雨、休息Fig.510IntentionFigureofGreenArcadeinPingwuRareBotanicalGarden放松的好去处(图5-10)。资料来源: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2)清风亭清风亭选取花岗岩石柱作为其基本材料,石座凳,浇制钢筋混凝土亭顶,覆砖红色无釉陶制简瓦,挂落采用一底二度棕色调和漆(图5-10)。清风亭突出了石材的特性,构造方法也相应地简化,造型质朴厚重、出檐平短,细部简单,表现图5-10清风亭设计意向图了一种坚实、粗犷的风貌,展示了平武人Fig.5-10IntentionFigureofBreezePavilion对自然的崇敬和向往。资料来源: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3)其它形象展示体系园区统一设计与平武地域文化主题形象相协调的指示牌(图5-11)、小品、垃圾桶、铺地、栏杆、座椅、路灯、电话亭、广告牌等,以环保木材和青石材料为主导,色彩上沿用了白马文化中红白元素,园区风貌在色彩上达成了协调统一。图5-11指示牌意向设计Fig.5-11IntentionFigureofSignDesigning5.3.3.4地域建筑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入口大门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3页植物园入口大门深入提取了白马建筑”木楞子”的形式和构造,外面覆以红色木质结构,选一缓坡地带,将木柱竖起后,以便进出。在”木楞子”的基础上,设计者将长方形的木板屋瓦进行抽象,以在木板上留孔的方式代替”鱼鳞”状的木板,增加入口大门图5-12入口大门概念性规划设计图Fig.5-12ConceptualPlanningandDesignofEntranceGate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图资料来源: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5-12)。入口大门宽8.5m,可供两辆车双向行驶。集散空间的面积将结合客流量的预测进行计算,在满足游客通行需求的同时,避免大量游客在此驻足。大门处道路将设置通往各个园区的导向标识,引导不同类别游客的通行。(2)科普馆图5-13科普馆设计图Fig.5-13DesignofScienceMuseum资料来源: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科普馆以植物园的特色定位为主题,集展示、科研与培训为三条主线贯穿全馆。科普馆总平面布局左右对称,珍稀植物展厅居中、培训楼和专家楼分居两翼。三栋建筑虽各自独立,结构造型各异,却采用白马建筑常用的木质、青石材料及细部构造做法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有着浓烈的民族建筑性格;珍稀植物展厅针对科普馆特有的受众群体,将陈列展示的内容和展出形式与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4页性紧密相连,强调展品展项的创新性,方便受众的参与;展厅呈覆斗状,逐层收分,四角以木色氟碳漆混凝土桩固定,稳定大气;两翼建筑体量形态接近,却在窗户样式、立面造型上寻求变化。整个科普馆布局中正,外观大气稳定,在现代建筑的结构形式下,以细节构造凸显当地文化,既满足其功能需要亦能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并以此传递出白马文化的新时代精神(图5-13)。5.3.3.5水体景观平武珍稀植物园在规划设计时,将平武报恩文化和白马文化赋予水体景观,利用跌水、池水、流水等多种水体形式,以自然卵石和自然河沙铺砌池底,融入自然环境,与园区建筑相互渗透,一处一个故事,一隅一个传说,处处皆景,步移景异,形成一条”观景平台——跌水——瀑图5-14七星池规划设计图布——水池——流水——涪江”的活水Fig.5-14DesignofQixingPool线,使游人在水边驻足时便可以领略和感资料来源: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受到无处不在的平武文化。水体景观中充分运用了风水学说,尤以七星池为典型(图5-14)。七星池始建于明代明太祖洪武年间,当时廖姓中著名的堪舆术士廖厚公为化解本村后龙座山煞,让廖姓人丁兴旺而修建。植物园规划设计时,取七星池如人的七窍能通风聚气之意,趋吉避凶,达到蓄气聚财、藏风得水、人丁[64]兴旺的目的。5.3.3.6系统园区植物系统园是以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为目的,尤其为了能更好的研究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建立植物界自然系统。植物系统园拟采用郑万钧裸子植物分类系统以及克朗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进行建园。以植物进化系统为主线,结合景观效果,其间营造特色景观专类园,达到科学与观赏的和谐效果。主要包括下述10个园,主要有四个珍稀植物展示园: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5页(1)银杏园--芳草平仲创意来源:银杏又被称为“公孙树”、“活化石”,自古以来就被是长寿和生命的象征。古时银杏又被成为平仲,著名诗人杨万里也称之为“金桃”。景观营造:按自然的方式栽植成片的银杏林,其下合理搭配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芳草连天、银杏葱郁的生机勃勃的景观。秋季来临,满树金黄随风飘舞,游人置身其中,生命的苍茫与收获便满溢于胸。(2)珙桐园--白鸽公主珙桐被外国学者称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树种,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珙桐,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花开时节群鸽栖息,展翅欲飞,象征和平与美好。(3)连香园--娇颜晚霞连香树是一种古老稀有的珍贵落叶高大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干通直,寿命长,树姿雄连香树是一种古老稀有的珍贵落叶高大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干通直,寿命长,树姿雄伟,叶型奇特美观,叶色秀美,红叶流丹,姿如凤舞,气如龙蟠,满山云锦,白露至,枫叶红为自然现象之谜,金秋时节,游人与红叶一醉方休。(4)红豆杉园--子孙满堂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1994年红豆杉被我国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同时被全世界42个有红豆杉的国家称为“国宝”,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红豆果,外红里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5.4平武植物园特色要素营造的不足尽管以上的基本表达形式对地域文化在应用中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在部分应用中仍未很好的解决以下问题:(1)表达形式思路趋同,内容反复:从对地域文化表达形式方面看,多数采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6页用独立式环境小品作为景观元素来陈述和表达地域文化,文化的设计表达形式思路趋同,使地域文化陷入刻意为之的窘境;其次在对地域文化内容表述上也表现出反复的趋势。(2)表述材料的单一:地域文化的表述以乡土材料为主,大多选用石材和木材等传统乡土材料,对新兴材料的应用较少。(3)表达形式在整体性上未能达到有效结合:作为植物园的主体,植物景观的配置上多注重点状要素(即专类园)的设计,植物景观的层次体系不够丰富。(4)表达形式不够完整:平武珍稀植物园注重整体打造,从整体层面来看控制较好,但地面铺装等细部的表现不够完善。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7页结论地域文化特色是城市的文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则是文脉体现和传承的纽带。传统植物园自建设之初,逐渐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模式,该模式下,功能分区和景观配置均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以植物为重心,对人的感受考虑尚未成熟,对地域文化特色的提炼也略显不足。如今植物园景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植物园的发展,既不能给人带来艺术性的享受,也不能适应现代人游憩的需求,我们必须对植物园的景观进行新的设计思考。本文以“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为题,以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思想理念,运用系统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论述植物园景观。研究过程中,笔者引入不同学科的相关研究方法:在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中,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史论结合;在平武珍稀植物园特色营造潜力分析中,结合运用了观察法和比较法;在植物园特色营造研究要素的研究中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鉴于论文的研究领域还涉及规划、建筑、环境工程、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研究过程中还充分借鉴并运用了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解决了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1)通过对地域文化特色的深入分析,对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和意义进行了归纳性总结;(2)总结了植物园景观的地域性层级,即全国级、区域级、地市级和场地级,并在此基础上验证地域文化特色的定位在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3)通过对植物园地域文化特色的众要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植物园地域文化特色要素的选取应当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讨论,即影响因素层、文化因素层和体现因子层。(4)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跳出传统植物园规划设计的模式,以人的行动为主导,以文化的体验和体现为核心,赋予景观地域文化,构建了“整体层面控制—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8页—精神层面引导——物质层面设计”的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模式。(5)通过对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该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出具体实施方法,并就该实例的不足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因其涉及要素众多,加上各地域文化特色的差异,规划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内容极其繁多且关系复杂,保持地域文化特色的独特性和适宜性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因研究对象具有地域局限,本文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对平武县地域文化的调查,从规划局、建设局与文化局搜集的资料与了解的信息不全面且多有重叠,对其地域文化体系的建构不够全面。对平武县地域文化特色的提炼,多从文字角度出发,缺少像数据分析这类较深入却表达清晰、直观的研究方法。(2)鉴于笔者数学建模知识的匮乏,本文对游客的随机调查仅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对调查问卷的可信度等未能深入研究,未能避免带有个人主观判断的缺陷。(3)对植物园建成后,地域文化特色的建构成效未能及时地实地反馈,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对“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应当努力探寻各专业各部门紧密配合的研究机制,激发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专门的机构加大对地域文化特色体系的建构与管理工作。由于研究内容繁多,但作者水平有限,本论文多有不足,在此真切希望得到有关专家、师长和学友的批评指正,希望本人能对”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工作略尽绵薄之力。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9页致谢随着论文写作的结束,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也将告一段落。由于本人知识水平与写作功底浅薄,本次学位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过程得到了许多师者及朋友的指导与帮助,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李秀副教授对我的悉心指导与谆谆教诲。在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中,导师时常与我交流,在专业理论素养与学术实践能力的提高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到修改,均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指导和鼓励我,其高度的责任感与平和淡泊的学者风范让我受益匪浅!其次,感谢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论文写作期间对我的写作建议与我的家人与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无尽的关爱与理解,使我能够突破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并能顺利完成学业。最后感谢本文所有转载和引用资料的作者,为我在论文撰写感到迷茫时指明方向。感谢评阅老师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论文。感谢答辩老师的辛勤劳动。谢谢你们!肖姗2015年3月于绵阳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0页参考文献[1]蒙晓伟,龚本海,桂林园林植物园景观分析评价[J]广东园林.2011年,第2期,37-41[2]马琳.济南植物园景观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3]张立.高校校园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植物园规划设计为例[D].重庆大学,2013年[4]唐守宏.东北农业大学[D].重庆大学,2007年[5]王爱静.植物园特色植物景观的构建研究——以“福州植物园”为例[D].重庆大学,2011年[6]钱玉翠.山地高层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重庆市为例[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7]徐吟.绿色街道景观设计[D].重庆大学,2013年[8]彭运石,王珊珊,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9年,第3期,11-14[9]王云才,石忆邵,陈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8-24[10]ShengW.RegionalCharacterofArchitecturalCulture[J].AnhuiArchitecture,2006[11]姚金娣.南宁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景观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12]周心琴,陈丽,张小林,近年我国乡村景观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第2期,77-81[13]郭纪,对文化景观的几点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期,114-116[14]崔妍,浅析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研究[J]艺术科技.2014年,第3期,32-34[15]叶蒙.城市景观多元化格局的应用研究——以武汉城市圈景观系统为例[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16]郭栋桦.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传承保护研究——以清苑县冉庄村为例[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17]付晓鹏.植物园特色植物景观的构建研究——以“福州植物园”为例[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18]程建宏,陈韦萍,李宪峰,韩宏波,景观、科研、人文的融合——以潍坊市植物园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第4期,60-62[19]黄仕训,周太久,骆文华,王燕,桂林植物园的专类园建设方法和特点[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49-52[20]陈剑泓.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21]李和平,肖竞,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园林.2009年,第2期,90-94[22]黄小莲,对城市公园景观规划探讨[DB/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第23期[23]汤喜辉,发展视野下的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艺术设计研究[J]科技通报.2012年,第4期,133-135[24]RutingD,QiangG.RegionalCultureinDalejuVillage[J].JournalofBaoshanTeachersCollege,2008[25]李娟.苏州环古城河景观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26]朱云娟,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延续[DB/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1页第20期[27]钱晨佳.城市景观的结构与规划布局研究[D].同济大学,2003年[28]王云才,文化景观空间传统性评价及其整体保护格局——以江苏昆山千灯一张浦片区为例[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1年,第4期,64-65[29]廖浩深,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地理学报.2007年,第6期,525-534[30]朱松岩.寒地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31]苏肖更,什么妨碍了城市景观的地域性?[J]中国园林.2011年,第11期,30-32[32]赵子墨.基于POE评价方法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以大连开发区世纪广场与体育公园为例[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3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46[34]徐莹.西安市休闲广场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表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35]王浩,毛锋,苏文松,费文君,植物园规划设计的地域性特色塑造方法[J]规划师.2009年,第2期第25卷,44-47[36]苏文松.植物园规划设计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37]李喜辉.基于风环境的深圳高层办公街区场地布局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38]陈飞.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39]甄玮.基于微气候优化的哈尔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40]赵佳坤.现代城市公园绿地中植物园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41]李惠.风景区景点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研究——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中心服务区为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42]李炳元,潘保田,程维明,韩嘉福,齐德利,朱澈,中国地貌区划新论[J]地理学报.2013年,第3期,293-306[43]YingX.Landscapedesignbasedonregionalculture[J].ShanxiArchitecture,2007[44]余剑.山地型城市雕塑公园规划研究初探[D].重庆大学,2008年[45]李树华,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植物景观营造理论体系构建——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风景园林设计论研究(二)[J]中国园林.2011年,第7期,51-56[46]赵岩.人文传统沿袭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以天津和巴黎为例的中西方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47]黄静,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表达——以武安城市公园绿地更新规划为例[J]福建林业科技.2010年,第3期,167-172[48]李珍珍.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49]周璐,论植物内涵之“吉祥观”在庭院中的表达[DB/OL]百度文库.2011年[50]付璐沈守云,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期,66-67[51]任志强.城市体形秩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岳阳市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52]YanglinW,BojieF.Landscapeecology:thetheoreticalfoundationofsustainableagro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J].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1995:289-296[53]殷菲.洋湖湿地公园游客对植物景观的偏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54]王开利.下渚湖湿地植物景观多样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2页[55]杨曙东,近自然植物群落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盐城市盐渎公园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4年,第4期,106-107[56]孟辉.安阳市公园绿地植物种类调查及植物景观评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57]杨润.基于城市街道特色塑造的环境小品设计研究——以深圳市深南中路街道环境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58]王川.当代中式建筑创作中传统建筑空间意境的营造[D].湖南大学,2012年[59]王丽,姜长征,地域文化与城市住区特色景观环境的营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6期,755-758[60]俞庆生.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61]胡召.当代城市广场水体景观设计研究一一一以改建后株洲炎帝广场为例[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62]李婧瑜,梁家年,浅议中国园林地面铺装艺术[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第2期,154-157[63]黄英,梁家年,"白马藏人"族源探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62-69[64]温春香.风水与村落宗族社会——赣南三僚村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3页附录1:插图目录图1-1论文研究技术路线.............................................................................10图4-1植物园景观的地域性层级.................................................................27图4-2户外空间质量与户外活动发生的相关模式.....................................30图4-3“三湘景园”.....................................................................................34图4-4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植物园竹栈道.....................................................34图4-5植物景观构成体系.............................................................................36图4-6龙潭植物园叠石假山.........................................................................40图4-7北京植物园荷花池.............................................................................40图5-1平武珍稀植物园功能分区图解.........................................................51图5-2平武县历史沿革.................................................................................52图5-3白马曹盖.............................................................................................53图5-4白马花腰带编织工艺.........................................................................54图5-5平武县王坝楚藏乡的白马建筑.........................................................55图5-6“红飘带”意向设计.........................................................................57图5-7平武珍稀植物园道路交通规划图.....................................................57图5-8平武珍稀植物园停车场平面设计图.................................................58图5-9平武珍稀植物园爬山廊意向图.........................................................58图5-10清风亭设计意向图.............................................................................59图5-11指示牌意向设计.................................................................................59图5-12入口大门概念性规划设计图.............................................................59图5-13科普馆设计图.....................................................................................60图5-14七星池规划设计图.............................................................................61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4页附录2:表格目录表2-1植物园类型一览表...............................................................................13表3-1植物园传统分区一览表.......................................................................19表4-1文化景观要素类型一览表...................................................................22表4-2植被景观常见类型一览表...................................................................38表4-3植物文化...............................................................................................39表4-4道路交通系统分类一览表...................................................................41表4-5园路等级系统一览表...........................................................................41表4-6逗留空间系统分类一览表...................................................................41表4-7过渡空间系统分类一览表...................................................................42表4-8植物园环境小品分类一览表...............................................................43表4-9水体景观构图方式一览表...................................................................45表4-10水体与建筑的关系.............................................................................45表5-1植物园游客随机调查统计表...............................................................49表5-2平武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53表5-3植物园特色园区主要功能及文化内涵一览表...................................56表5-4五行——五脏——植物对照一览表...................................................56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5页附录3:植物园满意度调查问卷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6页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肖姗,李秀.基于生态优先的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以赣湘合作实验区湘东园为例[J].城市地理,2014,8(6):22-24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的主要项目[1]平武珍稀植物园规划设计[2]江油市贯山乡灾后重建总体规划[3]盐亭县胜利新农村综合体规划[4]广元市元坝区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新村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