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9 MB
  • 67页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

  • 6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与-中图分类号学巧代码10224密级公开学号130420343裘^I嗦/、聲专业硕女学位论文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作者史洁婷导师园永庆戚海峰学位类别巧业推广硕±巧在学院园艺学院硏究领域园芝学习方式全日制二〇—五年六月 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W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一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曰期年知曰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W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W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曰期;??|_^年^月(曰|勺、("f导师签為;w曰期:Vll年^月/曰以乂/k ClassifiedIndex:Code:10224Confidential(yes/no):noNO.:130420343DissertationfortheProfessionalMasterDegre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theNewCampusinLiaoningMedicalUniversityCandidate:ShiJietingSupervisor:YanYongqingQiHaifengDegreeCategory:MasterofAgriculturalExtensionCollege:CollegeofhorticultureResearchField:GardeningStudyMode:FullTimeHarbinChinaJune2015 目录目录摘要..............................................................................................................................................I英文摘要.....................................................................................................................................III1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大学校园的飞速发展..................................................................................................11.1.2大学校园对景观的迫切需求.......................................................................................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1.2.1研究的目的..................................................................................................................11.2.2研究的意义..................................................................................................................21.3国内外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概况..............................................................................21.3.1国外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概况............................................................................21.3.2国内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概况............................................................................31.4研究内容和方法.................................................................................................................41.4.1研究内容.....................................................................................................................41.4.2研究方法.....................................................................................................................42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相关研究进展.............................................................................................62.1相关概念界定.....................................................................................................................62.1.1景观.............................................................................................................................62.1.2校园景观.....................................................................................................................62.1.3校园景观规划..............................................................................................................72.2营造校园景观的重要性.....................................................................................................72.2.1校园景观与校园整体的关系.......................................................................................72.2.2校园景观的功能..........................................................................................................82.3影响校园景观的因素.........................................................................................................92.3.1自然因素.....................................................................................................................92.3.2人文因素...................................................................................................................102.3.3社会因素...................................................................................................................112.4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2.4.1校园景观缺乏人文关怀.............................................................................................112.4.2校园景观空间设计不合理.........................................................................................112.4.3校园景观历史文化被忽视.........................................................................................122.5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122.5.1景观生态学................................................................................................................122.5.2景观设计学................................................................................................................132.5.3城市意象...................................................................................................................13I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2.5.4场所精神...................................................................................................................142.5.5交往与空间................................................................................................................143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手法...................................................................................153.1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153.1.1贯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153.1.2倡导生态优先,体现自然环保.................................................................................153.1.3强调地域特色,体现文化脉络.................................................................................153.1.4注重开放空间,体现交往互动.................................................................................163.2校园景观实体要素的表达................................................................................................163.2.1地形景观...................................................................................................................163.2.2植物景观...................................................................................................................173.2.3水体景观...................................................................................................................183.2.4建筑景观...................................................................................................................193.2.5广场景观...................................................................................................................193.2.6小品景观...................................................................................................................193.3校园景观意象的塑造.......................................................................................................203.3.1道路意象...................................................................................................................203.3.2边界意象...................................................................................................................213.3.3区域意象...................................................................................................................213.3.4节点意象...................................................................................................................223.3.5标志物意象................................................................................................................223.4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法................................................................................233.4.1合理依托地形地貌....................................................................................................233.4.2灵活进行分区布局....................................................................................................243.4.3自由规划空间形态....................................................................................................253.4.4恰当配置植物景观....................................................................................................264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284.1项目区位分析...................................................................................................................284.1.1地理位置...................................................................................................................284.1.2自然概况...................................................................................................................284.1.3人文概况...................................................................................................................294.2项目基地分析...................................................................................................................294.2.1基地选址...................................................................................................................294.2.2基地现状...................................................................................................................304.2.3周边条件...................................................................................................................314.3规划设计特色...................................................................................................................314.4总体规划..........................................................................................................................314.4.1平面布局...................................................................................................................31II 目录4.4.2功能分区...................................................................................................................334.4.3景观结构分析............................................................................................................344.4.4人流活动分析............................................................................................................354.4.5道路系统规划............................................................................................................364.5景观节点设计...................................................................................................................384.5.1入口景观区................................................................................................................384.5.2广场集散区................................................................................................................394.5.3滨水景观区................................................................................................................404.5.4体育运动区................................................................................................................434.5.5学生生活区................................................................................................................444.5.6教学办公区................................................................................................................454.6专项设计..........................................................................................................................474.6.1驳岸设计...................................................................................................................474.6.2节能环保设计............................................................................................................474.6.3植物配置设计............................................................................................................485结论与展望.............................................................................................................................495.1结论..................................................................................................................................495.2展望..................................................................................................................................50致谢............................................................................................................................................51参考文献.....................................................................................................................................5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III CONTENTSCONTENTSAbstractinChinese......................................................................................................................IAbstractinEnglish......................................................................................................................III1Introduction..............................................................................................................................11.1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11.1.1Therapiddevelopmentoftheuniversitycampus.............................................................11.1.2Theurgentdemandforlandscapecampus.......................................................................11.2Purposeand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11.2.1Purposeoftheresearch....................................................................................................11.2.2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21.3Theresearchsituationof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athomeandabroad............21.3.1Theresearchsituationofforeign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21.3.2Domesticgeneralresearchsituationof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31.4Researchcontentsandmethods.............................................................................................41.4.1Researchcontents............................................................................................................41.4.2Researchmethods............................................................................................................42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planningrelatedresearchprogress..........................................62.1Relevantconceptsdefined.....................................................................................................62.1.1Landscape........................................................................................................................62.1.2Campuslandscape...........................................................................................................62.1.3Campuslandscapeplanning.............................................................................................72.2Theimportanceofbuildingcampuslandscape.......................................................................72.2.1Campuslandscaperelationshipwiththecampusasawhole.............................................72.2.2Thefunctionofthecampuslandscape.............................................................................82.3Theinfluencingfactorsofcampuslandscape.........................................................................92.3.1Naturalfactors.................................................................................................................92.3.2Culturalfactors..............................................................................................................102.3.3Socialfactors.................................................................................................................112.4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112.4.1Campuslandscapelackofhumanisticcare....................................................................112.4.2Campuslandscapespacedesignisnotreasonable..........................................................112.4.3Campuslandscapehistorycultureisneglected..............................................................122.5Thetheoreticalbasisof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122.5.1Landscapeecology........................................................................................................122.5.2Landscapedesign...........................................................................................................132.5.3Cityimage.....................................................................................................................13V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2.5.4Placespirit....................................................................................................................142.5.5Communicationandspace..............................................................................................143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rinciplesandmethods........................153.1Theprincipleof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153.1.1Implementthepeople-oriented,reflecthumanisticcare.................................................153.1.2Advocacyofecologicalpriority,reflectnatur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153.1.3Emphasizelocalcharacteristics,reflectculturalcontext.................................................153.1.4Payattentiontoopenspace,reflectcommunicativeinteraction......................................163.2Campuslandscapeentityelementsinexpression.................................................................163.2.1Terrainlandscape..........................................................................................................163.2.2Plantlandscape.............................................................................................................173.2.3Waterlandscape............................................................................................................183.2.4Landscapearchitecture..................................................................................................193.2.5Squarelandscape...........................................................................................................193.2.6Sketchlandscape...........................................................................................................193.3Theshapeofcampuslandscapeimages...............................................................................203.3.1Roadimage...................................................................................................................203.3.2Boundaryimage............................................................................................................213.3.3Regionalimage..............................................................................................................213.3.4Nodeimage...................................................................................................................223.3.5Markerimage................................................................................................................223.4Theartistictechniqueofexpressionof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233.4.1Reasonabledependsonthetopography..........................................................................233.4.2Flexiblepartitionlayout................................................................................................243.4.3Freeplanningspaceform..............................................................................................253.4.4Properconfigurationofplantlandscape........................................................................264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theNewCampusinLiaoningMedicalUniversity........284.1Projectlocationanalysis......................................................................................................284.1.1Projectlocationanalysis................................................................................................284.1.2Naturalconditions.........................................................................................................284.1.3Humansituation............................................................................................................294.2Projectbaseanalysis...........................................................................................................294.2.1Baselocation.................................................................................................................294.2.2Baseonthestatusquo...................................................................................................304.2.3Surroundingconditions..................................................................................................314.3Planningcharacteristicsandobjectives................................................................................314.4Overallplanning.................................................................................................................314.4.1Layout...........................................................................................................................31VI CONTENTS4.4.2Functionalpartition.......................................................................................................334.4.3Landscapestructureanalysis..........................................................................................344.4.4Streamofpeopleactivityanalysis.................................................................................354.4.5Roadsystemplanning...................................................................................................364.5Landscapenodesdesign.......................................................................................................384.5.1Entrancelandscapearea.................................................................................................384.5.2Squaredistributingarea.................................................................................................394.5.3Waterfrontlandscapearea..............................................................................................404.5.4Sportsarea....................................................................................................................434.5.5Studentslivingarea.......................................................................................................444.5.6Teachingofficearea......................................................................................................454.6Specialdesign.....................................................................................................................474.6.1Revetmentdesign..........................................................................................................474.6.2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sign............................................474.6.3Plantconfigurationdesign............................................................................................485Conclusionandprospect...........................................................................................................495.1Conclusion...........................................................................................................................495.2Prospect...............................................................................................................................50Acknowledgement......................................................................................................................51References..................................................................................................................................52PaperspublishedintheperiodofPh.M.education.................................................................55VII 摘要摘要大学作为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伴随着大学校园的飞速发展,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多,新老校区的不断更替等多方面的改变,校园景观规划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大学校园新校区的建设相对草率,且成型时间较短,规划设计时也往往模仿其他案例,这使得新校区在落成后景观相似度较高,景观地域性不明显等。本文以大学校园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校园景观规划的相关概念,强调营造校园景观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校园景观的决定因素。分析了校园景观在人性关怀、空间设计以及历史文化方面的现状,总结了现阶段校园景观建设的经验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城市意象理论、场所精神理论以及交往与空间理论方面寻找论证和支持,为营建大学校园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从校园景观的实体要素表达和景观意象着手,包括:地形、植物、水体、建筑、广场、小品等实体要素,以及《城市意象》中提出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5种构成意向。从而,总结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并提出通过依托地形地貌、划分分区布局、规划空间形态和配置植物景观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最后,通过对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系统的阐述了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设计中遵循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地域鲜明、开放空间”的原则,将校园合理的划分为六大区域,并预留部分用地以待开发。道路规划主要采取环形的道路形态,外环为车行区,中心为主要步行区,便于人车分流。在滨水区充分利用当地原有资源,引水造湖,打造一些列亲水平台、休闲广场和水上栈桥等,形成自然生态的校园景观。考虑学校的专业特征,景观节点在设计上多以医学为概念原型,如:国医广场和精术广场,在节点命名和主题表现上都体现了校园的特点。同时,打造多种药用植物园和动物养殖区等,进一步实现了校园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本论文研究,掌握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概括了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希望为以后校园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关键词辽宁医学院;校园景观;规划设计I Abstract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theNewCampusinLiaoningMedicalUniversityAbstractUniversityasateachingandknowledgetoreassure,campuseducationalenvironmentinschooloccupiesanextremelyimportantpositionintheeducationofthewhole.Theprosandconsofschooleducationalenvironment,directlyaffecttheoverallimageandqualityofeducationoftheschool.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universitycampus,theincreasingofschools,newoldschoolinsuccession,suchasthechangeofmanysided,thephenomenonofcampuslandscapeplanninginthegoodandbadareintermingledandtherearemanyproblemstobesolved.Atpresent,theconstructionofnewcampusoftheuniversitycampusrelativelylightly,andmoldingtimeisshorter.Whenwedoplanninganddesign,wealsooftenimitateothercases.Thismakesthenewcampuslandscapeutilizationrateislow,andaftercompletionofregionallandscapeisnotobviousandsoon.Basedontheuniversitycampusastheresearchobject,firstlyIexpoundtherelatedconceptsofcampuslandscapeplanning,emphasizingtheimportanceofbuildingcampuslandscapeaswellasthefactorsaffectingthedecisionofthecampuslandscape.ThenIanalysesthecampuslandscapeinhumancaring,spacedesignaswellasthehistoricalandculturalaspectsofthestatus,andsummarizetheexperienceanddeficiencyofpresentcampuslandscapeconstruction.And,onthebasisofthetheoryoflandscapeecology,environmentalpsychologytheory,thetheoryofcityimage,placespirittheory,communicationandspacetheory,Ilookingfordemonstrationandsupport,fortheconstructioninnewcampusofthe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toprovidetheoreticalguidanceandscientificbasis.Secondly,Ibegintoplanfromthecampuslandscapeentityelementsofexpressionandtheimages,including:terrain,plants,water,building,square,sketchentitiessuchaselements,alongwiththecityimage,theproposedroad,borders,area,nodeandsign5kindsofcomposition.Thus,Isumupthe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rinciples,Andputforwardbyrelyingonthetopographyandgeomorphology,dividingpartitionlayout,planning,spaceformandtheartistictechniqueofexpressionofconfigurationofplantlandscape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Finally,basedonthenewcampusofliaoningmedicalschool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research,Irealizethecombinationofthetheoryandpractice,andsystemelaboratetheliaoningmedicalschoolnew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rocess.Followinthedesignofthe"people-oriented,ecologicalpriority,regionalbright,openspace"principle,Icouldbedividedintosixregions,campusandrationalandsetasidesomelandfordevelopment.Pathplanning,mainlyIII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takestheroadofcircularformouterringforthegaragearea,centerasthemainpedestrianzone,facilitatepeoplesubchannel.Inwaterfrontmakefulluseoflocalresources,originalwaterlake,creatingaseriesoflevels,leisuresquareandfloatingpier,formingnaturalecologicalcampuslandscape.Consideringtheschoolofprofessionalfeatures,landscapenodesindesignformedicalconceptprototype,suchas:nationalphysiciansquareandfineart,inthenodenamingandthemesarereflectedthecharacteristicsofthecampus.Atthesametime,Icreateavarietyofmedicinalbotanicalgardenandanimalculturezones,etc.,furtherrealizetherichnessanddiversityofthecampuslandscape.Throughthisthesisresearch,Imasterthe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ingmethodsandsteps,furtherenrichingthetheoryof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theresearchcontent,hopingforthefutureconstructionof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providetheoreticalguidanceandpracticalreferencevalue.Keywords:LiaoningMedical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Candidate:ShiJietingSpeciality:GardenPlantsandOrnamentalHorticultureSupervisor:YanYongqingQiHaifengIV 绪论1绪论1.1研究背景1.1.1大学校园的飞速发展“九五”后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强化教育改革全部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安排和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共建、调解、互助、统一”的计划,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展了一定的管理体制,从而进行了改革并相应的调整了布局。目前,教育部门和少数中央部委负责高等学校120所左右,而在当地部门所属或以当地负责的高校896所[1]。之后经过国务院授权,各个省市的政府部门具有了主动审查批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的职权范围。随着教育体制不断被翻新,大学校园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在数目还是质量上都不断的向前推进着,因此,建立一个崭新的全面的大学校园是当代发展的条件。与此同时,更要合理地展现大学校园的重要作用,从而创造一个舒适的、符合当地国情的校园环境。1.1.2大学校园对景观的迫切需求大学校园是为师生提供学习休息的场所,校园中往往更注重建筑单体的打造和景观局部的设计,而不能确保整体规划的全面进行。大学校园对景观的需求不单单是指建筑的规划和简单的绿化,它更多的需要细部的人性处理,空间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绿色的设计理念等等。当前正是大学校园大规模发展的时期,在建设规划的同时,大学校园的发展对绿色生态景观的需求。绿色生态校园包含着多方面的内涵,营造健康积极地校园环境与精神文化氛围。校园中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是相辅相成的[2]。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的目的本文查阅大量文献并依据现有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从而对辽宁医学院新校区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以期在体现校园文化,特别是如何通过整体的景观规划体现新校区校园文脉这一方面取得进展。力图完善现代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希望通过从理论到实践、从整体到个案的研究,为校园景观规划方面做一些补充和扩展,随之形成比较完整的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为推进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水平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1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1.2.2研究的意义好的校园景观不单是彰显校园特色还能耳濡目染的教化师生的作为。校园的景观建设在满足师生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有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追求,它已然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校园景观规划是设计高校形象的重中之重,而校园空间形态作为学校活力的象征,其品质的高低影响着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研究校园景观规划,将多元的校园空间看做是实施教育最好的课堂。通过辽宁医学院新校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使在校师生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提升,并对校园文化的传播起到推进的作用。此外,辽宁医学院新校校区选址于辽宁省锦州市龙栖湾新区,凭借新校区景观的大力发展势必会给周边城市景观带来巨大的影响,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改善城市面貌,更能增加城市整体的绿化量,使校园的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1.3国内外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概况1.3.1国外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概况12世纪初期,欧洲正处于中世纪,城市在当时开始不断涌现而且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日渐增多,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这些因素都大大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向前进步。17世纪的英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英国工业革命为整个国家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促使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大学也与日俱增,蓬勃发展[3]。进入20世纪,人们开始现代风格的建筑,人们也最先探寻新的规划设计理念[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之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校园建造,再一次走进了一个较为崭新的时期。而战后的较为发达的一些国家正在努力发展校园建设,被大家称为“最受人尊敬的工业增长”[5]。学校数目的不断扩大,形式的创新,学生的年纪等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大学校园的复杂性更多的像一座规模较小的城市,同样地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难题[6]。走进信息化的时代,这对于人们的层面也更加广阔,思维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伴随着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各种新建和再建的大学校园同时,校园规划的样式也展示出多层次、多元化、多风格的局势[4]。国外较早的钻研追溯到1960年,英国设计师米歇尔·布朗的《大学规划与设计》阐述了英国、美国和德国从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新成立的大学,同时对这个阶段的校园模式、费用、在校人数以及与市中心距离的远近等进行了对比。与此同时,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也出现了一批专家教授,他们专门负责研究大学校园规划。美国的理查德·道贝尔是其中较为出名的大家之一。他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做出了仔细的研究,自60年代的《CampusPlanning》(1963)出版以来,到现在一直更新其著作,包括《CampusDesign》(1992)。他针对规划、设计、建筑、景观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1975年出版了C·亚历山大等人合著的《俄勒冈实验》(《TheOregonExperiment》)[7],书中凭借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校园景观规划作为案例尝试了一种新的社区形规划方式。Thomas2 绪论A.Gaines1991年出版了《TheCampusAsAWorkOfArt》,其中提到了校园设计的这种艺术形式它有别于二维的绘画艺术、三维的雕塑艺术以及功能性的第四维建筑艺术,它在此基础上多了第五要素——规划要素(planning[8]。查尔斯·摩尔在校园规划上有很高的造诣。1997年出版的《校园与社区》(《Campus&Community》)一书中,他超前的设计思路被认为是一种有别于其他设计的校园设计模式——将大学看成城市进行规划。摩尔更加注重使用者对场所的参与,同时强调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线路必须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他的规划不仅是打造严格的方院式外部环境,而且是将一系列的活动场所串连起来,强调穿越性,力图创造轻松活泼的街巷空间[9]。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人在2001年对《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论》进行了全面的翻译,其中提到如何规划校园户外空间,同时阐述了师生在校园外环境下的使用情况,介绍了校园的教主构筑物、校园主干道、广场休闲、花园庭院等室外场所的特征,对其中如何实施人性化设计提出具体指导,以人性关怀为前提的条件下,对大学校园的场所空间做出了一定的评价[10]。1.3.2国内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概况自1840年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在维新运动的大力推进下,渐渐地建立了近代高等教育。该时期的大学,课程设置简单,教学设备较少,校园规模不大,校舍大多沿用旧有的书院形式[4]。此外,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同一时期,美国的建筑师墨菲分别掌握了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校园规划设计。20世纪末,美国的建筑师开尔斯对武汉大学进行了规划设计,他在当时采用了中式的造园手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早些时候,我们主要是借鉴别国的经验,尤其是前苏联地区,因此,之后的大学校园设计上通常效仿莫斯科大学,从而变成一定的模式,相互之间没有区别。由于受到它的影响,致使在我国内其功能和朝向两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跨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又迎来了崭新的机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仅是在课堂之上,更多的是在校园的整体环境当中[4]。随着时代的更替,对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大学校园的规划与设计更加自觉地向着科学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方向前进。相对于国外的著作,国内早年专门的著作较少,而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和台湾,这期间已经有专门研究大学校园建设的相关人员。香港的专员主要完成综合式大学的理论研究基础,而台湾的学者则是从实践出发结合相应理论进行摸索探究,并创办了专属的研究部门,拥有台湾许多学校的相关信息,同时获得了丰富的调查根据,其研究的方向只适合于台湾地区,由于台湾和内地的差异,其研究内容可作为内地大学的参考资料。台湾郑明仁的大学论文《整合式大学校园规划之研究论》,它的内容从高等教育的理念、大学校园规划的理论与务实等方面,探索现阶段大学校园在规划上面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究竟所在,同时以理想大学校园内涵为目标,将大学校园规划在规划方式、规划理论上予以整合等等[11]。而大陆内地中,早期出现的论文大多以清华大学居多。1986年徐卫国的硕士论文《中国近代大学校园研究》,其中收集了中国近代大学校园的相关资料。其次是1993年袁铁生的《中国当代大学校园研究》,其中总结归纳了20世纪中的23所新建大学校园。3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近几年来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发展迅速,国内出现了许多关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体系。一方面包括一些硕博论文。如,北京林业大学白苗撰写的《大学校园景观探求》(2004)、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校新区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初探》(2007);还有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大学校园生活支撑体系规划设计研究》(2008)等。另一方面包括一些系统的理论书籍。如周逸湖、宋泽方早期所著的《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1994),其中阐述了从我国大学校园的特征开始,联系国外的优秀案例,细致的介绍了大学校园的规划、建筑、环境等设计方法。而随后他们共同编写了《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2006),其中介绍了现代大学校园规划的理论、校园空间的美学设计、校园扩建、校园环境规划与设计等[3];徐慧君编写的《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2006)介绍了大学校园整体规划怎样根据一个理论基础,通过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设计阶段,最终获得功能及形态整合的效果[4];由禾叶和會竹主编的《校园景观与绿化设计》。这些论文和书籍都概述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根据、设计原则等内容,从而对本论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4研究内容和方法1.4.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先是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的概况,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对校园景观规划相关概念进行全面的概述,强调营造校园景观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校园景观的决定因素。同时发现当今校园景观在规划中有很多问题,并通过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研究基础进行指导。包括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城市意象理论、场所精神理论以及交往与空间理论。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实体要素的表达以及景观意象的理解,进而提出校园景观在整体规划设计当中的原则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第四部分主要运用提出的规划设计原则和艺术表现手法对辽宁医学院新校区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凭借对辽宁医学新校区实际场地的规划,系统的具体的掌握了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营造出适宜的生态校园景观。第五部分结论。1.4.2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法:大量查询、阅读国内外关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书籍、期刊、硕、博士论文等,了解这一课题的相关背景以及相关理论成果和统计数据,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2)实地调研法:对辽宁省锦州市龙栖湾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在基地现场记录场地地形地貌、土壤条件以及基地周边情况等并搜集足够多的当地资料备用。4 绪论(3)多学科综合法:充分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相关学科并进行研究,包括景观生态学、规划学、环境心理学等,试图凭借这些相关学科的学习以及应用,将和本论文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内容积累整合,为论文撰写提供更好的基础。(4)总结归纳法:凭借查阅大量资料、实地考察以及对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提出校园规划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法,并通过对案例的实际规划,将其表现手法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希望对之后的校园景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5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2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相关研究进展2.1相关概念界定2.1.1景观在《圣经》旧约中,景观(Landscape)是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壮丽的景色,希伯来文意为“noff”,意义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12]。18世纪末期,德国地理学家洪堡第一次把“景观”引入到地理学中来并当做一种科学语言[13]。以后时间里,俄国地理学家对其涵义的理解又有了新的看法,给予它更丰富的意义,把生物以及飞升不都作为景观的一部分,并把这一景观统称为“景观地理学”(“LandscapeGeography”)[13]。1939年,“景观生态学”[14]首先被德国著名生物学家Troll发现了。而蕾切尔.卡逊女士(RachelCarson)在1962年发出版了《寂静的春天》,景观开始有了新的涵义,人们也开始关注生态自然。1969年,麦克哈格(Mc·Harg)所写的《设计结合自然》,这本书将生态设计的引入发展又扩大到了人类栖居地和生态问题上[15]。从此,拓展原始园林的界限,将生态学知识融入到园林绿地。在中国自东晋以来,人物画中的山水画(风景画)就已独立门派,画家们也开始喜欢研究风景(山水),景观的这种含义(与风景同义)一直为文学艺术家们延用至今[16]。近年来,由于城市以及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以往的自然景观也已经不像之前那般向往,人们决定自主的去创造景观。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将景观分为四点[17]:景观是一种人类的感知对象;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关系;景观不仅维持了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它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象征。2.1.2校园景观校园景观作为一种综合体,它拥有依据功能合理规划的建筑、地形、多种户外环境等物质要素,校园自身就含有有花园的意思,正如景观的含义也又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认为,“校园景观作为一种文化感官,其区别其他景观的地方时大学校园是教育学生的地方”[18],“大学校园景观作为一座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其是城市景观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说大学校园景观人们在相应的土地(包括山丘、河流、湖泊、森林等地貌)基础上建设的文化感官。从景观生态角度来说,大学校园作其实是一种特有的人工制造的景观,赋予一定的特点。首先,建筑的规划建造以及场地的划分已经将原有的自然风貌有所改变;其次,人们活动的增加,致使校园空间的开敞以及开放,人们所获得的资料等大都融入到新的场所中,改变了景观并重新给予了它艺术气息和感官享受。校园景观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景观有所不同,它具有着历史文化的延续,是学生了解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19]。校园景观包括自然、文化、经济等相关要素,包含了校园的物质要求和文化层次并且包括它们在校园场所中的体现[20]。6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相关研究进展2.1.3校园景观规划校园景观规划含有三方面内涵:首先,历史底蕴和美学方面,拥有内在的景观场所中的悠久历史、地域风俗、特色风情等以及和人们生活活动紧密联系的东西,都会影响着当地的风景地貌。其次,自然、生态方面,包含土壤的使用、地貌、水体、动植物、气候、阳光等自然和人工内部的分析研究。最后,景观视觉层面,调动各个感官部位对自然生态和人为创造深入分析,进而得出校园的景观概念。随着各领域的深入探索,当代校园的景观规划较之前的传统校园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总的来看校园景观的整体性;技术的发展、理念的更替、景观规划的研究范围也趋向整体化和多元化。所以,现在所提到的校园景观规划,实际上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理解更多的是综合层面的概念。一方面,在规划层面考虑到和社会校园文化、生态、地理等主题内容相关的景观布局;另一方面,在设计层面主要考虑功能与审美结合的校园场地空间设计[18]。2.2营造校园景观的重要性2.2.1校园景观与校园整体的关系校园景观是整体建设中的一部分,并且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表达形式。但长久以来,校园在最初建造时并没有考虑景观的各种功能,往往导致了校园整体关系及其混乱。因此,梳理出校园景观与整体规划、建筑、文化之间存在的联系显变得十分必要。(1)校园景观与校园规划的关系校园景观应在校园整体规划之前便被大家所看重。它有时甚至为规划布局提供了依据,并在功能划分后组织空间结构和疏导交通流线等。同时它也作为概念构思的源泉,进而成为规划的核心部分。例如,福建农林大学的观音湖,是校园内认知度最高,也是师生休闲、游览的最佳选择。湖心岛作为该校园的核心景观,将各功能区紧密串连,确定了校园内“三横四纵”七条主要道路及三大功能片区的总体布局。(2)校园景观与校园建筑的关系校园景观和整体规划比较而言,建筑与景观都跨入了更加细致的规划设计过程[21]。建筑设计是对校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围合,而景观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到空间、布局、节点等,并将各处设计都包含在内。建筑的外形确定环境的范畴,而景观大都包括室内和室外两种情景,这与建筑之间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相互穿插的关系[22]。建筑的形成为景观提供了施展的空间,景观得到了表现的基础和舞台,相反的景观为建筑增添了活力,使建筑不再孤立存在,同时,适当的软质景观也弱化了建筑的边界,延伸了外部空间。(3)校园景观与校园形态的关系校园形态的确定直接决定了景观在设计上的条件,但校园景观把校园形态更加真实的表现出来。因为校园形态决定了外部环境及建筑物的联系,其被看做一个递进性的原则,即便7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是有一定的准则,也就是被看做原则性的参考。校园景观根据校园形态作为指导来进行设计考量,校园景观最初的模型就是外在形态[4]。图2-1校园景观与整体的关系Fig.2-1Campuslandscapeandtheoverallrelationshi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因此,校园整体规划是第一步,而在遵循整个大方向并在分析校园形态的基础上,校园景观和校园建筑的设计再平行展开,其关系如图所示(图2-1)。2.2.2校园景观的功能校园景观作为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与校园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本身也有一定的重要性。校园景观涵盖了多种功能,其包括教育功能、视觉功能、生态功能等。校园景观各功能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使校园有机体变得更加完整,从而也更好地突出了校园景观的重要性。(1)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教育是一个校园开展活动的中心力量。早在1969年,美国路易斯(Lewis.P)提出了景观建设的4E方法[23],即Education(教育)、Ecological(生态)、Esthetic(美学)和Environment(环境),他认为校园绿地在教育功能方面有着尤为突出的作用。校园绿地不仅环境优美轻松愉悦,更能让人身处其中放松心情,更具有缓解疲劳的作用[24]。台湾大学一直以绿色校园为主,其校园中存在许多绿色开敞空间,能够提供户外学习、交流、集会等空间场所,而这种绿场所是往往师生愿意驻足,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场所的利用率。其次,校园景观设计中所采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等对于师生都有一定的引导示范作用,这样就使教育不仅来自书本和课堂,还来自于外在的校园景观。有学者指出:校园景观可以称之为第2.5种教育[25]。(2)校园景观的视觉功能人们凭借视觉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新鲜的印象[26]。景观视觉效果主要是整理融合景观空间形象,来确定良好的视觉顺序,建立良好的空间视觉环境,反应景观特色和美学取向[27]。师生们通过视觉效果叨叨一种视觉美感的体验,而同时视觉效果也能创造出优美的校园。例如,8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相关研究进展同济大学中师生最爱去的就是“三好坞”,那里有石桥和湖心亭,它们紧密相连,周边还搭配植物景观,这让师生享受到了视觉的美感。(3)校园景观的生态功能生态功能是校园景观最基本的功能[28]。校园生态环境可以帮助降低污染、维护环境健康。其生态功能主要以是植物多样性的体现。根据统计数据,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校园内现有植物82科160属221种[29];肇庆学院现有植物169科445属330种[30]。以上植物种类调查研究所统计的结果,随着校园景观不断发展建设,植物种类和数量都会随之改变,并朝着更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相对植物来说,也可以在校园内构架人工湿地景观,比如,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的湿地景观,不仅体现了生态功能,更让学生了解了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23]。由此可见,校园景观在方方面面都有着显著的重要性。大学校园作为一个有机体,校园景观作为其中之一,其功能也相互融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校园中的景观概括了校园的方方面面,人们可以通过景观感知整个校园形象。2.3影响校园景观的因素大学校园的形成是在具有了相应的经济、社会、文化基准上的,它具有历史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特点。通过外在物质,也就是外在因素之间互相作用并且互相制约,它们相辅相成因此确定大学校园的外在环境。影响校园景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2.3.1自然因素影响校园景观因素当中,自然因素是其中重要之一。如果该区域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便可创造景观和生态俱佳的校园环境。自然因素指的是自然界中所包含的植被、水系、岩土和土壤等基本物质。自然环境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31]。而对于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来说,自然因素是设计的基本条件,从气候特征、基地环境以及植被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好这些自然条件才能创造出自然和谐的校园景观。自然环境中给予的各种资源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丰富的财富。其中,气候对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也有有一定的影响。在开始规划设计校园时,需要知道怎样选择场地和小品建筑并以及采用怎样的手法营造小环境从而减少气候因素对景观空间环境的影响。首先,自然界气候状况最突出的特征是随着年、月、日和季节的更替温度不断变化[32]。同时,这些特点又随经度纬度、海拔、日照强度、植被条件等影响因子的不同而发生着改变。其次,还有降雨量、日照变化、风向风速等对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33]。基地环境是大学规划的基础所在。充分分析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城市周边的关系以及明确该基地自身内部的环境特征,进而在规划设计时协调好内部与外在的关系,使大学基地与周围的城市空间在功能上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延展性。此外,依据基地内部场地地形,合理进行竖向设计,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9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校园场地上的植物是十分宝贵的自然原料,应当不破坏现有植物,同时,根据植物习性不一样加以合理处理,创造出风格迥异的校园生态景观。在很多时候可以通过现有的植物进行以后的植物景观设计,从而稳定校园生态系统。2.3.2人文因素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师生服务。大学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文化园地,理应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因此,人文因素直接影响了校园景观的创造。这里所提到的人文因素包括三方面,文化背景、设计观念以及大学生行为[34]。(1)文化背景景观规划设计从古至今就作为人类社会自觉意识的文化产物,在整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思想和模式。从古代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宫殿,从中国的传统园林到英国的开放园林,都极大地反映出文化对于景观形成的影响。而景观本身作为人类载体形式,不同时期积淀了特定的文化特点。大学校园随着文化时代的改变和背景的更替逐渐发展,它发展改变的方式来自于文化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相制约。大学作为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场所,不一样的文化底蕴总会在各类大学校园景观中一一体现。(2)设计观念设计观念也是决定校园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观念的不断改变势必会给校园景观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设计观念不同的想法创造的环境也有很大区别。比如,19世纪伯克利分校区的景观运用奥姆斯特德的如画风景式,将校园规划为“校区公园”[12];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的极简主义园林风格设计师彼得·沃克,在其设计哈佛大学校园喷泉景观时采用极简主义园林的风格。而到了21世纪,设计观念又有新改变,在俞孔坚主持规划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中,他提出了“大脚美学”的概念[17],让校园因丰产而美丽,这区别了以往的校园景观,他把农业生产和社会空间连接到一起,唤起了一种新型综合性景观模式。因此,只有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在校园景观形成中起到超前和实际的指导性意义。(3)大学生行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学生的行为展开。当处于一定环境时,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人会主动或不主动地适应环境,并且发生一定的行为。学生在自身心理需求上主要有两点:一是社会需要,二是自我实现[34]。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活动大致有以下特征:生活规律性与多样性以及学习方式多样性[35]。学生在校园主要有学习、科研、生活(集体活动、体育活动、食堂用餐、宿舍就寝等)、休闲娱乐等等,这些行为活动基本都发生在教学区、图书馆、学生寝室、食堂、运动场等区域内。在上课时间内,学生活动更具有一定的规律,学生大多集中出现,并且具有阵发性的特点[36]。因此,在校园景观营造时需处理好各类设施空间与学生活动关系,增加协作性,提高景观的使用率。在校园中为学生提供思考和集体讨论的场所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结合教学、科研与生产的同时,使校园景观发挥作用,同时,适应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10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相关研究进展2.3.3社会因素在了解国内大学校园景观的概况时,已经看到了我国在建国之前以及后来的转变,而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因素的改变校园形态也跟着发生改变。同时,应确定节约设计的想法,设计时自主地节约土地、能源、材料、人力和资源,取得建筑外环境、寿命、环境、形式、利润包括其他等方面的最好收益—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37]。这会势必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规划、掌管和评估中渗透新的经济准则。凭借研究大学校园景观的改变便可以了解到,随着时代的改变,校园景观不再是简单化而更多地的出现多元化,审美想法也逐渐被科技所影响。由于有科学技术和信息理论的基础,人们可以在设计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形式多变的模式当中,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开始变成各种各样的表达方法和表现形式。“架空”、“通透”、“灰空间”⋯⋯这些建筑空间理念也常常应用于校园景观形态的表现当中,同时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环境景观[38]。在校园景观的其他要素中,包括植被、建筑、水体等,也都在发生着改变和更替。2.4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4.1校园景观缺乏人文关怀目前,大学校园新建扩建的速度之快,使其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中,往往缺乏对人性的关怀,导致校园景观的不合理和简单化。一直以来,“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方针应用在景观规划设计当中,但真正实践运作的确少之又少。因此,不仅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更多是忽视了其使用功能。现在的校园常常忽略校园自身的条件,有的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陡峭不适合打造平坦地形,盲目的打造大草坪、大水体、大广场等,但这些场地确往往只是摆设,如八一农垦大学入口的大广场,偌大的广场上没有遮阴树,没有停车指示标志,给师生造成使用的不便,而其主题雕塑的体又过小,无法突出内涵的表达。此外,校园内“失落的空间”过多。“失落的空间”(LostSpace)或称“非积极空间”[39]。在规划设计时,其本意是想打造某种空间体验,并被大家所接收,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打造出的场地空间没有吸引大家,反而闲置在那无人使用。2.4.2校园景观空间设计不合理目前,大学校园新建扩建的速度之快,使其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中,往往缺乏对人性的关怀,导致校园景观的不合理和简单化。一直以来,“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方针应用在景观规划设计当中,但真正实践运作的确少之又少。因此,不仅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更多是忽视了其使用功能。现在的校园常常忽略校园自身的条件,有的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陡峭不适合打造平坦地形,盲目的打造大草坪、大水体、大广场等,但这些场地确往往只是摆设,如八一农垦11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大学入口的大广场,偌大的广场上没有遮阴树,没有停车指示标志,给师生造成使用的不便,而其主题雕塑的体又过小,无法突出内涵的表达。此外,校园内“失落的空间”过多。“失落的空间”(LostSpace)或称“非积极空间”[39]。在规划设计时,其本意是想打造某种空间体验,并被大家所接收,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打造出的场地空间没有吸引大家,反而闲置在那无人使用。2.4.3校园景观历史文化被忽视在新校区中如何将原有校园的文化一脉传承进而如何让师生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市新小区在建设当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41]。而新旧校区如何秉承文脉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其中的关键所在。国内有很多高校在景观营造上就考虑了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就是成功的实例之一,在规划中充分体现了对新老校区景观的延续、历史的传承[42]。该校在新校区建设中将老校区校舍中的红砖用到新校区行政楼前学生活动的场地当中,同时将老校区的历史老校门搬迁至新校区正门,成为一个历史的标志物。2.5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2.5.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空间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43]。景观生态学不仅为生态方面引进新的思维方法,同时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崭新设计思路。近年来,工业化加速发展致使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污染,加上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引起某些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深入的研究生态学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在校园景观的规划当中保持校园环境的现状、减少破坏是首先要被考虑的,校园规划更加必须使用生态学来进行指导。校园规划者试图在最大限度不干扰影响环境的前提下解决功能、美学等问题,同时进一步通过规划设计使环境变得良好,从而达到校园生态系统的平衡[44]。由于校园本身处于城市当中,而校园生态环境又积极改善着城市生态情况,这大大提高了人居环境条件,同时,对城市和校园都具有很深的含义。在21世纪,生态校园是所有校园景观规划的共同目标,利用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校园内的土地、文化、植物、气候、阳光等因素所形成的师生所处的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而在进行景观规划时,要将这些客观因素考虑其中,从而合理的应用它们并达到一种相互平衡制约的关系,用生态学的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景观规划的过程,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12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相关研究进展2.5.2景观设计学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主要是探索一种新的审美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审美客体与主体之间。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这种条件更多的是相应的审美需求,即创造出懂得美以及相应地接受了真善美教育的主体[45]。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46]。美国一位景观设计师J·O·西蒙兹写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说道:景观设计师的目标是要改善城市环境和人们居住环境等,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设计的中心内容,不单单是简单的场所表达、空间感受以及设施参与,他更多的设计的是体验[47]。他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必须致力于改善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居住质量,并将其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同济大学的刘滨谊教授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景观三元论”,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48]。2.5.3城市意象1960年,城市意象概念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林奇(KevinLynch)应用在景观当中,他的《城市意向》(TheImageoftheCity)指出:多个个体对部分环境印象重叠后而变成的整体印象共识是城市“意象”。在城市空间研究中创造性的引入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将人对城市的意象归纳为:道路(Path)、边界(Edge)、区域(District)、节点(Node)5种构成元素[49],更重要的是,这些元素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它们大多在不同的环境中均有体现。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将大学校园比作微观都市(Collegesas“CitiesInMicrocosm”)[12],大学校园与城市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是城市的局部空间和独特微观空间。校园景观意象可以通过师生的回忆来展现校园印象。校园景观规划也可以按照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等当做景观意向的重点。校园中的道路两旁的构筑物在布局上体现较好的序列感。校园中的边界是校内与校外的临界处,通常会给人很深刻的印象。校园中的区域拥有其自身的特征,其功能分区通过布局模式,构筑物形态体现,并且可用颜色、植被将它们区别开来。校园中的节点作为景观轴线的焦点,通常是人们聚焦的端点,人们在此处停留并欣赏周边美景。校园中的标志通常带给人震撼强烈的效果,这些标志可以是塔楼、大门或雕塑及建筑物等。由此可见,校园和城市本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园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规划理论认为:“城市规划是城市布局模式,创造城市的技术手法,目的在于恰当的、高效的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的环境”[50]。13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2.5.4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它代表着每个罗马人的信仰,它同时也代表着人们情感的寄托和灵魂的寄托[51],在这种富有情感的场所空间中,不单单是一个个生命体有了自己的感情,而作为没有生命的个体也被赋予了某种生命。而场所理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物,直到上个世纪末挪威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著作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书中说道,人活在世上给予了建筑不同的序列,但并不是一个个象征符号的简单拼贴,而是与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以及与环境文化生态背景密切相关,这就是“场所精神”[52]。场所精神因其特有的情感和灵魂使该场地所具有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它展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因此,场所精神拥有了不同的情感,同时也拥有了不同的灵魂,而当人们在不同的场所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寄托,从而唤起人们对某个场所的记忆和特殊情感[53]。大学校园是一种和特殊的场所,其精神内涵得益于本身的空间表达以及历史情况的融合,从而将场所内展示的景观节点赋予内涵,根据不同的内涵意义,将各个大学有所区分[54]。2.5.5交往与空间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杨·盖尔提出了交往与空间理论。交往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是掌握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关键。人的情感、认知、意志、文化等都是依靠社会的交往行为衍生而来的[55]。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首要目的就是将校园景观当做介质,建设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通过交往要达到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信息交流、情感互递和施加影响。信息交流是最基本的交流,大量的信息通过交往而得到传递;情感互递是更进一步的交流,指人与人之间精神接触的方式,只有通过情感互递才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这一点在大学校园交往活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杨·盖尔的理论,在公共空间中人们的交往活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55]。必要性活动主要有不是自助发出的活动,而这些活动都是一定的,它们的发生很少受到其他环境的制约。大学校园中的学习工作、生活休闲都属于必要性交往。自发性活动有别于必要性活动,这些活动只有在人们有空并且愿意去做时才会正真的产生。在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创造上而言,这种交往行为通常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就是指校园景观环境的品质必须能够吸引着在校师生。因为,一方面,当校园景观环境的不被大家认可时,就只能发生必要的交往活动;另一方面,如果场地十分适宜,各种各样的自发性活动也会伴随发生,使师生在校园环境中得到精神放松、性情陶冶和潜在教育的效果[56]。14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3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手法3.1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3.1.1贯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在大学校园中,学生是校园的主体,在满足其生活、学习的同时,设计出符合各种需要和尊重其心理需求的景观环境,并能在这种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的关怀。校园景观规划必须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打造校园特色景观,丰富师生的课外生活,为师生创造怡人的学习工作环境。在校圆景观设计中,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物理安全和心理安全。在其他景观环境的建造商,应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以及生活习惯等,丰富大学生课外交流的多种活动信息。《人性场所》一书中提到过,校园中的草坪最好能有全露天、半露天和全遮阴的不同区域[10]。这种景观的对比以及为师生创造的不同感受,都时刻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3.1.2倡导生态优先,体现自然环保伊恩·麦克哈格所写的《设计结合自然》,在这本书中提到了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因此,如何在校园景观中融入生态设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生态设计不仅体现了一个校园的魅力及活力,并且它优美的自然景观也可成为城市靓丽的一点,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人居环境质量。生态校园是21世纪高校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其概念的提出,解决了扩招和大学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矛盾[57]。因此,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考虑到具体的场地、建筑等与之相联系,通过有形的设计来达到目的和结果,不破坏原有植被。计成早在《园冶》中就讲到:“雕栋飞盈易构,荫槐挺玉难成”[58],在植物的处理上应本着伐不如栽,栽不如移,移不如不移的原则,如福建农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纷纷在校园内建立了生态湿地景观。其次,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合力恢复植物群落来逐一步步挽回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增加校园绿量这一举措,形成校园小气候,从而形成校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3.1.3强调地域特色,体现文化脉络大学和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它们之间又有着自身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明里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和风格[34]。校园不但要有风景优美的景观,还要有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更要将其和当地融为一体,创造符合当地的校园景观。当代的教育观念更多的是开展一定的启发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当中,同样地校园景观环境更应在启发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地域文化。15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结合现有的文化底蕴,凭借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来展现大学校园的特点和文脉,其中包括两点,第一点紧密联系当地的地域文化,校园内要处处体现这些特色;第二点了解学校的专业性质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科目,展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追求目标。校园景观不单单作为校园创建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他也是所属城市的文化象征。从现实来讲,学校所出的地点不同,它在办学教育上本身就具有当地明显的地域特征,其空间布局以及景观规划上势必与历史文化挂钩。因此,当校园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去熟悉所处城市的背景、人文以及风土人情等;其次,了解当地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基本的组团模式;最后,在校园整体规划和设计当中引入地方历史文脉。此外,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整体的协调性,而在尺度和比例均符合条件下,打开思路才寻求新的方式,使新方法和地域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3.1.4注重开放空间,体现交往互动校园景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造一种人们愿意在其中交往活动的场所,而景观环境的营造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交往的空间。然而实际上,场所空间越开放的,人们在此集会交流的越多。在校园中,不仅要为学生打造有没得读书环境,更要自觉地为学生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和交往空间[59]。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建筑与景观在空间交流的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同时,更直接地赋予场地一些相关含义,必然提升它的交往动力。如,设置英语角、露天话剧表演、音乐喷泉广场、博学桥、学子林等。注重校园内外的开放场所,为师生们有效的联系提供了良好的去处。而且根据景观的主题和活动进行设计,让它变为师生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空间。3.2校园景观实体要素的表达凭借适宜的表达方式,创造出较好的校园景观。其中,地形作为其它要素的基底,依据本身的形态特征来决定如何更好地运用相关要素。植物是景观作为最鲜活的素材之一,其本身具有种类繁多、地域特征明显以及季相变化丰富的特点,这些都为校园景观的设计提供了源泉。水在校园景观中是最活跃、最具变化和富有张力的要素,不仅调节小气候而且为空间注入了多重含义。建筑本身满足了师生在内部活动的要求,同时具有相应的代表性。广场是实现师生在室外空间活动的载体,为大学还是呢过提供了多样的课堂。小品是室外设施的统称,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3.2.1地形景观地形景观是所有景观的依托,影响景观的塑造,所有的设计都应该从对地表的考察开始。大学校园在地形选取上比较注重地形特征,从而决定大学校园的结构规划。因此,利用好地形地貌条件,在营造富于特色的校园景观上拥有深远的意义。校园建设时所面临的地形是复杂多样的,地形不一样对人的影响也不一样,主要的地形包括以下三种:平坦地形、凸型地形、凹型地形[32]。16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1)平坦地形地处城市中心的校园大多地势平坦。这种校园的地形相对比较简单,地形变化没能产生视觉冲击力。因此,在平坦地形上更要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包括色调的突出,结构的复杂等等。同时,可以利用植被进一步划分空间的空旷,增加围合感和安定感;结合道路两侧景观配置丰富视觉效果,适当增加校园道路的弯曲,并防止视觉疲劳。(2)凸型地形凸起的地貌相对于平坦的校园,具有更大的变化,与平坦坡度差别较大,在校园内容易形成视觉的焦点[34]。为了合理利用山地、丘陵等地形地貌,为校园景观添彩,应使重点放在对竖向空间的处理上。在方向上,通过两个方向一上一下来显现,因此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时通常将建筑物放在较高的地方,使师生能够站在高地向下俯视。因此,地处凸型地貌的校园景观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整体的比例关系,包括高处地势和建筑之间在立面上的层次结构等,同时考虑建筑物的风格特点,使之成为别具一格的校园景观。(3)凹型地形凹型地貌区别于凸型地貌但两者之间又有联系,凹形地貌是通过两个凸型地貌组合而成的,其中地处的就为凹型地貌。凹形地貌由于其特殊性,很容易被大家发现,认出它的位置所在,它能给人带来一定的安全感。因此,大学校园内可局部打造凹型地势,从师生的内心活动来讲会形成相应的安全感。同时,凹形地貌可阻挡外界的风沙破坏,可改善内部的小环境小气候。3.2.2植物景观著名的英国造园学家B·cluastno认为:“植物材料的选择是造园设计的根本,它主要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是其他造园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60]”。植物景观属于一种特有的软质景观,植物景观和其他景观存在许多不同,原因在于以下三点:(1)植物具有生态功能:绿地植物对于城市在《我们共有的未来》一书中已经阐明:绿地植物可以减少城市交通的尾气排放,促使空气更加清新[61],同样地,植物景观对于大学校园的小气候调节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一些特殊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以及滞留空气尘埃,比如:侧柏、白皮松、云杉、香柏、臭椿、榆树等对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抗体[62];良好的植物绿化环境可以确保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交流学习,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同时,大面积种植植物可以阻隔噪音,一般可以减弱5-8db的噪声[63]。为避免教学区受到干扰,在教学区与外界道路想连接处更应种植绿篱和绿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其次,学校内应该以大乔木进行装点,在休闲读书区域以大乔木作为背景,可增加学生室外学习的几率。(2)植物具有美化功能:植物本身富有其形体色泽之美,不同的植物形态各异,千变万化[62],不仅可以用单个植物展示自身的美丽,更能依据景观的布局方式,展现植物群落的美感,还可以依据植物的本性,将适合的组合在一起,体现乔、灌、草共同形成的群落景观。其次,植物可以弱化建筑的边界、构筑物或其他硬质景观等。再者,植物景观营造一种具有情境的美感。从中国园林史的发展来看,植物通常被人赋予另一种感情,如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这些具有人性化的植物,和古典诗词歌赋紧密相连,体现了园林创作的意境。17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3)植物具有文化功能:校园植物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校园历史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64]。而大学又具有很多不同的专业型模式,那么这些不通过专业性的大学校园景观在植物选择设计上,应该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彰显出学校的风格和特色[65]。因此可以说不同专业性的大学,应该采用不一样的植物打造校园环境,如医学院校,可以考虑一些药用植物,打造百草药园等;在农林院校里植物是天然的教学素材,将植物所属的科、属、名称和特征挂牌,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3.2.3水体景观水作为生命的源头,和其他物质相比,水相当一部分孕育了历史底蕴,因此水体可以当做校园内部不可或缺的造景元素,它一方面可以进行功能划分、增加校园小气候,使校园生活富有情趣;另一方面创造哈德空间感受、提升校园活力体验性。这两点对于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景观更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6]。(1)水体的意境美感:水具有唤起人类天性的特质[12],并在景观中模拟、抽象自然中水的各种形态。水与校园其他景观要素相比承载了更多的历史人文精神,具有教育感化的作用。中国传统理水中为水赋予的文化寓意,更有古代先贤将“德、智、仁、仪、善”等人的本性诠释给水,昭示世间哲理。水体本身可以利用它的镜面效果令人对校园、对人生进行思考。校园水景的命名多采用劝学、修身、养性等名言警句,例如,天津大学的敬业湖,湖面上有敬业桥,湖边有敬业亭,激励学生专攻学业。(2)水体周边环境的打造:由于大多数人都喜欢在水边玩耍,因此,校园中的水体通常会吸引很多师生的前来。例如,南京理工大学的紫霞湖,作为校园内的主要水景,环湖设置了大量的观景平台、局部的地方设置亭廊,供师生休憩交流。此外,通过水体周边植物、颜色等的不同会使水体呈现不一样的变化[67]。在水边驳岸处理上,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如配置垂柳、迎春、连翘等,让柔软纤细的纸条下垂至水面,遮挡、弱化生硬的线条。同时,搭配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如,鸢尾、水葱、美人蕉、爬山虎、风信子等用来着当部分水体,增加校园水景的活泼气氛。此外,水上植物要枢密有致,要给水面留出足够的空间用来展示水边倒影。(3)水体的形式:校园景观中的水体大致有两部分:自然水景和人工水景。对于前者,大部分学校在大学选址时,选择在拥有天然水体资源的地域上建立校址,校园才能拥有自然的水体景观。而人工水景一种非自然变成的水体、它是经过后天改造的,可以通过人工的打造形成动态以及静态水景。校园中的动态水景符合大学生充满个性的特点,而叠水、小溪、喷泉等所产生的声音会给整个校园增添不一样的活力。相比动态水景,静止的湖面、水面更能引人遐想,净化心灵,更加适合师生思考、学习。同时,当人们经历了工作学习的不愉快之后,往往会心情压抑,如果这个时候聆听一下水的声音,就会缓解不安的情绪,从而放松我们的精神,这对提高大学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有重要的作用[66]。18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3.2.4建筑景观建筑景观大多与场地相呼应,根据场地来进行形式的变幻,它强调场地的积极品质[22]。很多大学校园的建筑群体都从过去到现在经历了一定的时代背景才一点点形成现在的形态,其形态表现为多样化。(1)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校园建筑必须要与地域特点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地理情况,建筑功能组织模式、外观形态都会自内而外地体现差异性[4]。校园建筑场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都必须作为规划设计的指导因素。其次,校园建筑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上。新材料、新技术的变革变成建筑改变的机遇。吸收传统文化,更新创意,形成校园建筑的特色。不同的校园建筑往往也会对师生的性格产生不同的影响。(2)建筑的功能性:校园景观中的建筑景观相比和其他景观来说更加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因此,校园建筑势必要满足师生的实用功能。在校园建筑中,有各式各样的不同需求的建筑,如教学楼、图书馆、寝室等等。在建筑功能的使用上更加注重外部空间、开放空间,更多的重视校园公共交往空间的营造[68]。此外,这种交往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教学区,它可以以多层面、多元化的方式扩展到整个校园。如学生交流中心、心理咨询处、文体艺术馆、校史馆、科技交流等都势必被大家所熟知,宿舍空间也不例外。校园作为一种文明的象征,校园建筑更加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69]。3.2.5广场景观(1)广场的尺度范围:校园广场的空间尺度是否适宜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有密切的联系,其宽度与周围建筑的高度比,即D/H值是在1—3范围之内,这的广场有着宜人的尺度,给人的感觉既不紧迫也不空旷,取得较好的效果[39]。若D/H值大于3时,也就是广场比例失衡、比值过大时,会给人空旷之感。这时可采用增加界面等手段多次划分广场空间,增加空间层次以达到均衡。而当D/H值小于1时,会显得广场较小,给人紧迫压迫之感。因此,校园广场的设计更应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从人的角度出发,掌握合适的尺度感。(2)广场的类型:校园广场的类型根据其所处位置和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外向型广场与内向型广场[70]。入口广场是最典型的外向型广场,它是城市干道和校园的桥梁,同时,它也是校园的门面,是给外界人们的第一印象。这类广场通常采用对称式布局模式,并在广场尽端配以高大主楼或图书馆,以烘托其雄伟磅礴的气势。内向型广场主要是为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服务的。一方面,它可设置在教学区,让人消除疲劳,愉悦心情。另一方面,它也可分布在生活区或自然景观旁,在这里,学生可以开展各种课余活动,并更多地体现出休闲属性与教育功能[71]。3.2.6小品景观校园中景观小品通常包括座椅、灯具、指示系统、校园雕塑等。校园中座椅是最常见的,最基本室外休憩设施,被学生和教师广泛接触,促使校园开放场地具有更多的人群,从而提19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升了广场、草坪、水体等空间的利用率用。爱德华·T·霍尔所写的《隐匿的空间》,他认为:座位位于4—7.5m之间为最好的布置方式。在校园中,座椅设施的布置应为师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观景点,使师生能够很好观赏周围活动与其他人,满足“人看人”的需求。此外,座椅不仅具有休息的功能,通过材质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变化,造型的变化又可以是校园景点。大学校园一般将重要的景观小品设置在主要景观节点上,这些节点包括:主楼前、学校入口处、图书馆门前等德国。而次要的景观小品主要设置在院落之间、道路交叉口以及道路末端,形成校园空间的次级焦点,对空间具有按时、强调和转换的作用[12]。如东北农业大学主楼前的“三环”雕塑,设置在校园空间的主轴线上,成为主路尽端的视觉焦点,吸引着人们一路前行,引导着空间的转换,凸显了校园的整体格局与空间特征,点明了校园的综合特征,“三环”分别代表了科技、行政、社会服务。雕塑也可以作为装饰校门来用。如,北大校门前的石狮子与北大的校门交相辉映,体现浓浓的古典韵味。其次,一些指路牌、景石、碑景等,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华南理工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都在各自的校园里用景观小品的形式将校训传达出来,对师生具有良好的教育功效。3.3校园景观意象的塑造大学校园可以看成是一个微缩的城市,其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分区明确,形态构成内容广泛,与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大学校园相对城市来说,大学更能依据人们的想法组成整个校园。凯文·林奇在他所著的《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到:多个个体对小环境的叠加最后产生的整体印象是城市“意象”,并将意象归纳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5种构成元素[49]。当今的大学校园越来越与城市接轨,规模也日趋增大,景观空间也朝着复合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为了更加明晰大学校园景观空间,使其结构秩序更加明了,从城市意象的元素出发,探讨分析校园景观结构。3.3.1道路意象道路是组成校园的基础结构,它将校园内部和外部各个构筑物的节点进行连接,并且构成了校园特色因素之一,同时,它也使整个校园显得更加充满秩序。《城市意象》中说道:“对许大多数人的话道路可以引导人们,人们通过在道路上行走进而可以欣赏周边的美景,同时,道路两旁的各种景观随着道路的走势依次有序的布置,和道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师生们行走于校园道路上,在前往学习、工作场所的同时,获得校园空间的体验。此基础上,校园道路又可分为校园干道和步行道两种[73]。校园交通要根据人流量、车流量而设置道路的宽度,校园干道位于主要的对称轴上;校园次要道路以步行为主。校园道路可以用来组织交通,引导车流方向,并且可以组织人群的疏散,而且道路本身有特点的话,还能形成独特的风景。西南科技大学的步行道,如一条玉带游走于水边,并提供了天然的交往场所;武汉大学的校园道路以樱花而闻名;华南农业大学则以开花的紫荆作为一种的道路20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景观;肇庆学院则建有独具特色的以大叶榕为行道树的海容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樱花道路则尽显春天的浪漫,这些学校的校园道路因其植物景观的存在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道路景观。3.3.2边界意象边界的概念是指:不包括道路以外的其他要素,通常作为两个区域的边界,相互起对照的参照作用[49]。(1)校园内边界在校园内,很多时候师生们喜欢在空间的外边逗留,即所谓的“边界效应”[74]。校园空间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后背受到保护的靠墙靠背或有遮蔽的边缘空间坐位,既可以为人们提供防护又有良好的视野,师生的视觉心理及行为特征都比较倾向选择这种边界。体育区周边加上一些隔离带等进行阻隔,通过一定手段,将体育区和生活区分隔开来,形成动静对比的空间感受。通过对驳岸的打造,将水体和陆地结合在一起,在色彩、质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明远湖畔生态驳岸与湖水、植物相映成趣,美不胜收,使得校园水陆景观融为一体。(2)校园外边界在过去传统的校园大多都以围墙作为校园与城市空间的界定物,界定校园土地属性,使校园成为城市中的封闭圈地,而这种边界十分生硬,缺乏美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校园外边界也逐渐模糊化,促使校园对社会开放,同时,校园也为市民服务。这种情况下校园成为了真正“开放式大学”,淡化了校园外边界的封闭作用,增强了共享性。融入城市的校园为使其能被识别,可采用镂空的围栏与植物种植相结合的方法代替实体围墙。3.3.3区域意象区域对于大学校园而言,因功能不同形成形态各异的模式,每个区域内部相互联系生成了各自的独特形象。大学校园中可以划分如下区域:入口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区等各种各样的区域,也可以指不一样学科门类所组成不同学科楼群。长久以来校园不断的向社会开放化,校园的主入口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如华南理工大学入口区的景观改造方案,在设计方案上,采用一个大型半圆广场将学校与城市主干道相联接。城市过境车辆从前方的地下隧道穿过,有效地保持了校园的文化交流气氛。理查德·杜伯尔所写的《CampusDesign》,他认为:把教学区当做校园核心,其布局方式可作为形成大学特色空间的参考。教学区的布局应做到规整、严谨并多以对称的形式出现。此区域是校园中重要的环境之一,学生们在这里上课学习。为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可适当增加一些小型的户外绿地和林下场地等。考虑到师生上班学习的方便性,将老师学生的生活住宿和教学区域紧密结合,更突显了人性化的原则。而宿舍区的景观环境则更加安静也更加安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室外空间[12]。该区域在植物配置方面,要考虑到植物种类以及颜色体态的融合,并配以亭、廊、花架、座椅等给师生营造一个尺度宜人、休闲的休憩环境。大学校园内的体育活区动也是必21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不可少的一个区域。运动场地通常以大面积铺装为主,周围搭配绿地草坪,四周栽植冠大荫浓的乔木,同时配置花灌木,下层铺以地被花卉,从而在立面上形成一定密度和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3.3.4节点意象节点是校园景观的视线焦点,也是其他意象元素的连接点亦或是校园不同功能板块的过渡。校园景观节点从空间构成角度分析,是物质空间形态组织的重要构成元素[12],强化空间秩序,形成空间重点,相当于园林中的景点。由于营造景观不只是园林要素,还包括人对景观的感觉与使用,根据芦原义信在《交往与空间》中的“空间大多是通过一个物体和喜欢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关系”[55]。因此,节点空间具有了场所实体、设施人的活动以及空间含义的基本特征。节点从景点到布局再到场所是外部环境向人的意识转变的过程。节点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校园环境是否具有良好的居住感和连续感。校园节点的设置多在道路交叉口、道旁的休闲绿地以及中心广场等。校园节点和道路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它作为一个区域的核心象征,主要体现校园氛围的好坏。比如,将观赏草坪或者小型绿地引入校园当中,尤其在道路的交口处,这样会增强两者的效果,更具有好的观赏性,同时,它也让师生更亲近大自然。节点的名称是景观的点睛之笔和,给人直接的感官,同时带来全面的感受[12]。一个好的景点名称具有朗朗上口的读音和“音、形、意”完美结合,如肇庆学院的“文笔峰”便以文房四宝中的“笔”为设计要素,立意为“书山有路笔为峰”。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结合的设计手法,并与西江历史文化相融合,使节点景观特色富于文化内涵。3.3.5标志物意象校园内的标志物往往能引起师生对一所学校的记忆,人们通常以标志物为向导来记忆空间形态。在校园中有各种不同的标志物,包括钟楼、塔楼、校门、景观置石、指示牌、等,它们作为景观载体的一部分,具有相当多的实际功能。标志的效果关键在于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周边物体形成强烈对比或变化的某种程度。在广场或道路空间的节点以及地势较高场地的制高点上设置标志物都能够增强场所的认感知。而空间上突出、易于辨别的形象易形成明显的标志,其形象在校园范围甚至所在的主要城市区域仍能被看到,其效果也更为突出。校园中的钟楼、塔楼往往具有较高的可见性,师生在较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可以以此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钟楼一般在国外的大学校园中比较常见,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校园等,都建有造型挺拔优美的钟塔,它不仅是校园标志景物,在立面形象中丰富了城市的轮廓线,更展现了校园处于城市的地理位置。而国内比较有名的位于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其钟楼青砖、黑瓦、红墙、拱门浑然一体,这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是华西坝百年发展历程的见证。在校园中通过石的形态和石的材质纹理以及石上的题字达到传神达意的功效。北京林业大学在主入口处放置泰山石,以绿茵草坪为图底,按照石与树相互搭配的原则,在置石两侧搭配松树。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为了纪念郭沫若先生,激励后人,学校将景观水渠命名为“沫22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溪”。大学校园的校门是给人视觉享受最直接一种方式。它作为人的一张脸,不管是要进入的人还是从这里出去的人,还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说校门对于一个校园整体化北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75]。3.4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法3.4.1合理依托地形地貌3.4.1.1校园整体地形打造校园整体地形的打造,很少有不用改造的理想地形直接表达大学功能及景观设计,例如,1997年MVVA设计公司对“女儿谷”,即韦尔兹利大学校园的规划改造,设计师在保持原有土层不变的情况下,将污染较轻的土壤上面增盖了干净的土层,这种做法为原有植被和冰堆丘提供了天然载体,而且使整个场地较之前的高度提高了约1.8米,使谷地焕然一新,犹如一幅风景般呈现出艺术美感[76]。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很多大学都选择城郊的丘陵、山地等建设大学校园,这就导致了校园所在地理条件的复杂。总而言之,在整体地形复杂时,应该尽量将建筑等构筑物放置在平坦宽阔的场地,而且在场地不足的时候,在高差较大的场地,可以采用沿着等高线或者垂直线进行布置。在设置构筑物的同时,最好将原有地貌有所保留,进而保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并且可以让整个校园的布局看起来张弛有度,空间划分合理。3.4.1.2校园小地形打造校园小地形的打造包括下沉式场地、平坦式场地、抬高式场等等。小地形景观的营造往往更能调动师生的兴趣,形成小范围内的局部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比大环境的打造更容易让人记住,体现了一定的场地感和归属感。(1)下沉式场地:以往的下沉空间大都以台阶的形式打造一定的高差,且高差较小,与校园建筑结合不是很紧密,但功能上基本满足师生交往的需要,同时结合绿地形成较大的下沉空间。如清华大学理科楼前的绿剧场,以绿草地作为大的背景,为师生提供绿色自然的交流场地,同时,条形的石坐凳供师生们休闲交谈使用。而国外的一些大学在下沉空间的营造上,更注重与建筑的衔接,如歌德大学著名的“花园”,其阳光露台的设计不仅有绿地为背景,而更多地是将绿地、植栽和阶梯和谐地连接在一起,以树木和花卉将下沉空间划分开来,使建筑与花园之间巧妙地过渡,达到同一完美地融合。现代下沉空间在围合处理上,结合了建筑学理念和可持续战略。如首尔女子大学,被称作地下大学,其下沉空间在竖向设计时别具一格。它的一端是随着楼层变化顺势而下的阶梯,另一端则是一个坡度平缓的斜坡,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下沉广场。相较于传统的下沉空间,其具有更多的生态效益,下沉空间位于两栋高楼之间,从而加强了楼与楼之间的通风和采光,而大楼的外立面是玻璃幕墙,夜晚室内的灯光通过幕墙透射到下沉广场,省去了照明设施。(2)平坦式场地:平坦式场地通常不能引起人的注意,面积过大的话还会给人单调感,但通过细微的改动可以重新使场地富有活力。譬如将平坦的草坪稍微倾斜,形成一种自然的23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缓坡,增加草坪的使用率,这种地形的轻微变化一般在西方校园比较多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前的草坪在设计时四周用光滑的钢制边框围绕,并将地势较高的广场和较低处的人行道有机地衔接起来,在视觉和功能上都达到了统一的效果,形成了兼具景观性功能性的公共空间[34]。再者,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学生公寓前的草坪设计,考虑到朝向的问题,故在设计时朝向南面使草坪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而混凝土结构的种植墙的斜坡布局,让树木有了更宽松的生长空间,同时有效地增加了草坪覆盖面积。其次,校园铺装在线条、色彩、韵律上做一些局部的变化,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浅色混凝土路面融入深色线条或是直线条的道路融入部分曲线铺地,以此来提升平坦场地的质感。(3)抬高式场地:抬高的场地首先具有强调性,通常会在抬高场地的中心设有小品雕塑,人在仰视时会产生一定的尊敬、崇敬之感。肇庆学院在校园入口以喷泉、树池做背景形成抬高的中心广场,广场中央的雕塑具有明显的标识性和导向性。其次,局部半球形场地也丰富了空间场地。日本早稻田大学中的IPS信息系统研究生院在场地设计时融入了多种元素,比如突起的椭球形草地以及半球形的碎石铺地,都使单调的场地从形式和表达上更富有独特的魅力。3.4.2灵活进行分区布局3.4.2.1校园功能分区校园的功能分区在规划层面上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它直接影响了校园的布局形式[4]。早期的大学校园还不存在分区的理念,常常将住宿、吃饭、学习混为一谈。而之后的几年里大学生不断增多,才开始出现规划分区的理念,为促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它们三者之间以“品”字形进行合理组合。近几年校园发展不断扩大,校园功能性也日趋复杂化、综合化,校园的承载力也大大超越了前几年的模式,其在人数上从过去的几千人升高至2-3万人。这使得功能分区开始有所转变,不再是简单的“品”字形模式,而逐渐成为一种复合式结构。这种复合式结构不仅能让分区内部之间的各功能合理发挥其价值,又能使各功能之间进行合作帮助。复合型分区将教学区作为校园核心,主要的区域紧密围绕在身边,稍远一些的地方设置开放场所。相对于之前来说增加了校前区、科研产业区、成人教育区等。教学区、休闲区、运动区作为校园内主要功能区,凭借不同情况高效联系在一起。而作为校园周边的校前区、科研产业区、成人教育区这三个分区和城市接触较多,更应该向社会开放,同时它们被安排在校园周边与城市干道之间。3.4.2.2校园布局形式校园景观规划布局应吸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布局的做法,并结合校园绿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大学校园的布局形式不再是简单的对称式,而更多地采用非对称式或者自由形态。如深圳大学在布局形式上,将图书馆作为校园重心,在图书馆两侧布置教学楼和科技楼,形成“马蹄形”布局,并且摆脱了中心布局的形式,而是将重心放在校园平面的黄金分割线上,同时周边配置绿色草坪,展现了大学校园丰富灵动的布局形式。大学校园的布局形式主要有24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以下三种[77]:(1)线性布局:学校的主要功能建筑以及构筑物,它们均沿着校园主干道进行排列,包括中山大学城校区;(2)并行布局:校园主要功能建筑同时分布在校园的两个或者多个方面。此种布局常见于室外复杂,面积较大的学校;(3)向心布局:校园主要功能建筑围绕校园的一个中心广场或者重点区域展开布局,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校园布局紧密,学校各个部门之间便于交流,方便教学与科研活动进行,也容易辨认方向,校园景观整体感强,如四川大学江安校区。3.4.3自由规划空间形态3.4.3.1校园核心性空间建筑和筑群是构成校园环境的主体[78],并且作为一种手段来对空间进行围合或者分割。而核心空间是独立完整的大学校园景观结构、功能组织、环境空间的控制性区域,在校园中可能存在一处或多处[12]。大学校园从建立之初就有核心空间,官学的学宫以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及其围合的四合院落为核心,形式自由的书院以讲堂及其所在的院落为核心空间,近代的京师大学堂传承中心空间型制,以讲堂前的水池及周围场地形成校园核心。校园中大面积绿地可形成核心空间,不仅可以起到景观节点的作用,还可以改善环境,营造生态自然的美感,同时,也为师生提供新鲜的空气以及可学、可憩、可思、可游、可赏的生态休闲场所。世界各国对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日益重视,高等学府的大学校园是城市中的“绿洲”,对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着重打造校园教学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心,包括周边的图书馆、礼堂、行政办公楼等周边环境。为减少噪音避免干扰,通常在该区域禁止机动车通行,以流畅的步行系统贯穿其中,同时,设置集中活动铺地、遮挡构筑物、林荫场地、水体等,方便人流的疏散,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外环境。3.4.3.2校园活动性空间校园活动性空间的设计需要遵循积极向上、自由多样的原则。大学校园中的交往活动包括动态和静态。动态的交往活动包括各类体育运动,如跑步、打球、跳舞、散步等;静态的交往活动包括溜达、对话、对弈等。动态的交往活动可以发生在体育场、小广场、休闲绿地等区域,而静态的交往活动一般都需要安静、雅致的休闲空间环境。交往空间的规划被看做是智能化的领域,校园中的交往空间往往指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学术交流,科技展览等提供适宜的环境[79]。校园交往活动空间既可以是宽敞的、开放的,也可以是隐蔽的、私密的,又或者结合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主要根据相应的环境条件,包括比例大小、尺度开放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并且灵活布置。交往活动体现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同时学生们也在交往中提升了品格、增长了见识,而知识和信息也正是通过这些交往活动而得到了积极地传播。活动性空间的营造通常要考虑人流活动的频率,人流活动频率较大的话,空间整体性要强,不能零散,要有一定的序列感,同时,尺度的大小也要有所顾忌。而频率较小的话,活25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动范围也相继变小,因此,这时要注意空间的私密性以及半封闭性,往往周围搭配植物或是景观小品进行遮挡,体现富有趣味的小尺度活动场地。3.4.3.3校园纪念性空间古老的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校园里保留了众多历史遗留下来的环境小品、历史著名人物的墓地或墓碑、大学发展中的纪念性构筑物、校园遗物及树木等都包含深刻文化内涵,是校园渊源的见证和珍贵的遗产。纪念性空间常常赋予不同类型的主题,他可以让人铭记一段历史,也可以将感人事迹、优良传统发扬开来等,还有的纪念性空间因其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而具有价高的纪念价值。纪念性空间在手法上,重点是情感营造,也就是营造心理感受。可以通过各种景观要素着手,在纪念性景观空间中创造庄严、宁静、肃穆的氛围。大学校园内的纪念性空间通常采用对称式布局形式、,色调也大多偏冷,这种设计的叠加有利于感染在场的每一个师生,使情感和空间得到共鸣。由于纪念性空间具有一定特殊方面,使其在产生纪念价值的同时,还让人想到大学的文化,产生历史的责任感,从而强调校园的内在精神所在。此外,它能培养大学生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还能对师生进行历史、文化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77]。3.4.4恰当配置植物景观3.4.4.1校园植物整体性设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和校园整体规划同时进行,之后在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对旧校区和新校区之间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应遵循校园植物设计的方法理念,并保证植物景观有一定的延展性。所以,不管是对校园重新规划还是局部改造上,都应做到规划和绿化齐头并行的原则,校园整体规划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性,这样在植物设计上才能有条不紊。此外,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要紧密相连,草坪绿地布局恰当,考虑功能性是首要前提,同时,将点线面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校园绿化布局中通常包括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种,各功能性建筑周围环境,中心广场等采有规则式布局,较大面积集中绿地结合现状地形以自然式布局[80]。在新校区的整体设计中注意树种的选择,因为乡土树种往往抗性强,栽植成活率高,容易形成较好的整体景观。同时在绿化设计中还应注意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的设计方法。注意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绿色和开花树种、花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等的搭配配置。避免让夏天看起来特别旺盛,冬天看起来十分萧条,影响了植物整体景观的表达。3.4.4.2校园植物多样性配置植物多样性可以确保校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校园植物景观在设计手法上,可以参考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并通过乔、灌、草在层次上的合理搭配,增加种群植物的多样性,给大学校园带来丰富多彩的感官享受,充分展示植物群落美并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80]。由于植物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校园植物景观配置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行26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道树、屋顶花园、广场绿化、建筑物基础栽植、校园休闲绿地等形式。比如,道路两旁配置高大乔木形成庭荫树;广场活动区选用速生树种和抗性较强的品种,以树形高大、冠幅丰满、具美丽色彩的树木优先考虑;教学区域可适当点缀美丽的灌木或地被植物,且不要栽植有飞絮的树木和敏感性植物。校园植物景观打造时,应加入攀缘植物方面应用。攀援植物可以增加垂直绿化的配置,不仅保证了校园植物造景形式的多样性,减少校园绿化死角,更加真正实现了绿满校园的意义。3.4.4.3校园植物文化性传递植物景观作为校园场所中的重要元素,理应为校园文化的传递和校园人文景观的营造贡献力量[34]。而大学校园植物景观文化性的传递需要从植物景观意境美的实现与文化内涵的挖掘、古树名木植物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植物景观的营造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等方向进行努力。利用植物的意境这一特点,可促使校园植物景观更加具有美感和艺术气息。例如腊梅、菊花、君子兰、桂花等。这些植物与大学精神融合在一起合,可以创造出含义特别意境高雅的校园环境。由于郁郁葱葱的校园植物景观是随着时间的更迭逐步生长、发展、演变而形成的,这些植物往往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对于校园里德古树名木,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更加富有特色。例如北京大学办公楼前的银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曾经见证了百年来燕园的风雨变迁,被北大评为燕园十大名树之首。此外,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开辟一块纪念性绿地,其功能性是首位。在校园内可以利用植物创造的季相变化,给人以教育。如为校园内的植物一一挂牌加以介绍,使学生们在休息之余还可了解有关植物的知识,重视植物的保护。27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4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4.1项目区位分析4.1.1地理位置锦州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辽西走廊”东端,下辖黑山、北镇、凌海、义县和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新区等9个县(市)区,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105公里,人口310万人。锦州市是辽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辽宁省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辽宁省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已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东经120°43‘~122°36’,北纬40°48‘~42°08’。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海岸线105公里。(图4-1)图4-1区位分析Fig.4-1Locationanalysis图片来源:www.baidu.com4.1.2自然概况锦州市位于燕山山脉东端的松岭山系,东面有医巫闾山脉,虽然身处沿海,但渤海为内海,因此大陆性气候十分清晰,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9℃,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4.5~15.4℃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在39.8~41.5℃之间,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9~4.3℃,极端最低气温-26.3~-28.4℃之间。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份,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4%。10月中旬出现初霜,终霜结束在4月中旬。无霜期在180天左右。年蒸发量881.4~1193.4毫米,由于降水和蒸发入不支出,所以易发生干旱。受季风和地形影响,春季盛行南风,冬季盛行北风。年平均大风日数为48到78天。极端最大风速为35.0m/s。28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4.1.3人文概况锦州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自远古以来,锦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设县,当时各县属奉天省辽沈道辖;1928年废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辽宁,当时各县直隶辽宁省;1949年1月成立辽西省,省政府驻锦州;1954年8月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市为省辖市,以后两次成立锦州专区;1968年专区撤销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至今。锦州是中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开放城市,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素享盛名的商贸重镇,更是一座生机勃勃、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优秀城市。锦州是辽西古代文化的摇篮之一,经过先民开发和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文化艺术门类齐全,锦州市拥有七个专业剧团。木偶剧团始建于1949年,评剧团成立于1952年。其次,锦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1处。锦州世博园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上世界园林博览会。4.2项目基地分析4.2.1基地选址基地选址位于锦州渤海湾北岸的龙栖湾新区(图4-2)。龙栖湾新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重点支持区之一,其坐落于渤海辽东湾北岸,北依松岭山脉、南拥滔滔渤海。龙栖湾新区地处东北咽喉,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和管道运输五种现代交通形式俱全。未来建设的城际轨道交通,将快速连通老城和新区(16.7公里);未来建设的辽西国际机场位于新区东侧(4公里);西邻的锦州港(10公里),是沿海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口岸。新校区所在海洋城项目位于龙栖湾新区行政生活区,海洋城距离锦州老城区16.7公里,主要通过3条交通干线将其连接,一条为已建完的渤海大道,一条为行建中的城际轻轨,一条为2011年10月建成的滨东大道。海洋城将打造成为一个生态住区、水街住区、旅游小镇、TOD社区、都市公寓、世博公寓、时尚街区于一身的文化氛围浓厚、科技产业发达、服务体系完善、优秀人才聚集的基地。29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图4-2基地位置Fig.4-2Thebaseposition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2.2基地现状辽宁医学院新校址拟建项目位于辽宁省锦州市龙栖湾新区伊山路以南、辽中街以东、海湾路以北、辽东大街以西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约85公顷,总建筑面积38.61万平方米。新校区呈(梯)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东侧)宽约1000米,西侧约600米。本场地为填海造陆形成,场地地势整体较为平坦,高程约为2.16-4.35m。场地地貌单元以海湾、海滩地貌单元为主,成因以滨海相沉积为主。(图4-3)图4-3现状分析Fig.4-3Theanalysisofthepresentsituation图片来源:作者自摄30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4.2.3周边条件(1)自然条件分析:基地北侧有大面积的绿地系统,可引入渗透至整个校区;东南方向有大面积水域,可适当引入校区放大至整个湖面。(2)城市功能关系分析:校区北侧为高尔夫运动场地,有着良好的景观视野,同时可以提升校园空间的品味。东侧为行政办公区,校园为办公区提供人才,同时又是办公区域的延伸。西南侧有着配套的服务设施,可以共享商业资源,同时可以在此侧设置校园商业服务区,教师生活区,兼顾服务周边地区。(3)对外交通分析:东北角的交通站可以引入大量人流;来自于东侧、北侧和南侧的城市主干道路以及西侧的城市次干道;车行交通主要在西南两个方向引入,东西两侧为复合交通导入口,北侧为次要干道。4.3规划设计特色(1)活力带状景观动脉:一条校园生态景观带以优美的曲线纵跨南北两岸,贯穿校园东西,与具有活跃元素的景观节点形成校园活力带状的景观动脉,实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开敞的中心湖面包围图书馆,形成湖心岛。校园规划中的山、堤、岸、岛、桥皆由水而生,为严谨规整的教学科研区带来了一抹灵动。绿轴两侧布置不同的植被,形成绿树成荫的步行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种不同氛围的空间感受。(2)多维度的空间层次:规划园区限定了不同维度的空间层次,不同属性的建筑对应不同的空间尺度,彰显建筑性格的同时形成了校园内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内部活动场地宽30米、组团间宽50米、礼仪轴宽70米、前广场宽240米。与此同时,在校区内设置贯穿各功能区的序列空间,作为校园内的滨水栈道、林荫大道、思想园等景观,建筑群体均质并有机的与景观结合,营造了绿意盎然的休息空间、自由舒适的交流空间、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静谧安逸的生活空间以及自由动感的活动空间。(3)景观优先的生态思想:采用集约化的设计思想减少建筑占地,建筑以临近景观带布置并保证沿街形象为原则,空出大面积的自然景观和预留用地,为远期的环境打造和规模扩建提供了基础。规划中集中预留与分散预留相结合,建设分期逐步进行,在不破坏校园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实现校园的更新发展。(4)城市空间的序列手法:凯文·林奇教授在《城市意象》中,提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等空间构成要素。在周围布置些许标志物,元各元素之间相辅相成。通过对这些从宏观到细节的把握,使校园规划更加合理,从而使校园面向社会,向社会开放化。4.4总体规划4.4.1平面布局(1)规划演变:首先,规划设计以垂直外部道路引入一条纵向的轴线,通过教学核心31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区加以强调,整个校园的空间秩序以此展开。其次,在校园内部贯穿东西引入一条横向景观带,将主要公共建筑贯穿其中,灵活有序,张弛有度。同时,在富有动感的活力景观带如同动脉般为校园注入鲜活动力,两岸建筑依景而建。最后,两条轴线的引入综合了用地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形成了整体的规划肌理。(图4-4)图4-4规划生成图Fig.4-4Plangenerationma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设计理念:秉承“厚德载物,修身养性,精研医术,救济天下”的思想,采用引水造岸的规划手法,提出了“刚柔并济承精术一水两岸载厚德”的设计理念。通过生态自然与历史文化的相辅相成,体现了医学院亦刚亦柔的特性以及理性与浪漫的碰撞、科学与人文的交织、严谨与活力的融合,同时,水将基地划分成两块,两岸绿树成荫相映成趣,或开敞浩淼,或灵动秀美,两侧建筑严整有序,形成自然化、人性化和生态化的新校园空间。(图4-5、4-6)图4-5总平面图Fig.4-5Overallplanma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2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图4-6鸟瞰图Fig.4-6Aerialviewma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4.2功能分区校园以一条自由延展的水系划分六个主要功能分区,环绕综合教学实验区和院系教学区,并将行政办公区、文体活动区和学生生活区依次串联,沿岸布置,保证各功能区域都有良好的景观和便利的交通。校园最南端为行政办公区,包括院部行政用房和二级单位行政用房以及能够独立运营的接待中心。综合教学实验区包括教学主楼、实验主楼及科研用房,以严整有序的建筑形象提升学术氛围。院系教学区由核心区展开,联系便利,包括本科实验室、研究生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及国际教育学院等。学生生活区和体育活动区设在校园西侧,可与临近的住宅区互通有无,南侧依据学校需求留有动物养殖区域。除此之外,在用地划分上将北侧一块空地作为预留发展用地。(图4-7)图4-7功能分区图Fig.4-7Functionalzoningma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3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4.4.3景观结构分析规划用地紧邻渤海,拥有充足水源,因此,校园内可适当引入水体作为生态水系,丰富校园生态景观。在总体功能分区的控制下,考虑到用地现状、用地地域特征和校园景观的需求,校园采取规整式静态布局与自由动态布局结合的方式。景观结构规划确定以“一心、两轴、三延伸”为中心。(图4-8)图4-8景观结构分析图Fig.4-8Landscapestructureanalysisma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一心”是校园景观规划的重心所在,其利用自然地势,将中心图书馆做抬高处理,形成宏伟磅礴之势。“两轴”是贯穿校园中心及校园主要景观节点的两条各具特色的景观轴线,包括“生态轴线”和“人文轴线”。(图4-9)两条轴线交织展开犹如一条条蜿蜒的珠链,将景观带上的活动中心、图书馆、钟塔、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等串联在一起,岛屿、建筑、景观如同一个个细胞被输送到校园中枢。“三延伸”是穿插在两条主轴线之间的次轴线,它们与主轴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架了一幅曲直相宜、纵横交错、动静有序的景观体系。34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图4-9主轴线分析图Fig.4-9Theprincipalaxisanalysisma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4.4人流活动分析通过对人流活动分析,掌握学生各时间段的动向,判断景观布置的适宜性、尺度性。因此,将一天划分四个时间段进行分析:(图4-10)(1)上午8:00—10:00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上课、教师授课、职工办公等活动在早晨都是一个起点,所以上午八点到十一点教学区、公共教学实验区和行政办公区的人流频率是最大的,其余的人群一35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部分在体育活动区进行体育运动,另一部分继续在学生生活区休息。(2)中午11:00—13:00中午为休息时间,人流分配相对均匀,从十点到下午一点人流开始从教学区向学生活动区流动,人流大概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学生回生活区就餐和休息,另一部分在体育活动区进行室外活动,还有一部分留在教学实验区继续学习和做实验。(3)下午16:00—18:00下午时间,学生结束了一天的课程,人流从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实验区向体育活动区和中心景观区流动,大部分人流在体育活动区和中心景观区进行室外活动,少数人流在寝室休息或者在图书馆和教学实验楼进行实验学习,还有一部分人流直接回宿舍进行休息和娱乐。(4)晚上20:00—22:00晚间,学生和教师都已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人流陆续的从教学、实验区、体育活动区一以及校外回到学生生活区休息,结束一天的学习生活。图4-10人流活动分析图Fig.4-10Streamofpeopleactivityanalysisma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4.5道路系统规划大学校园的道路系统规划主要包括车行交通和步行交通两个系统。(1)校园内车行道规划项目采取环形的道路形态,外环为车行区,中心为主要步行区。在规划设计时,防止了和城市主干道的碰撞,同时,防止和城市人群相撞。车行主要干道宽7-8米,车行次要干道36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宽4-5米(图4-11)图4-11车行交通分析图Fig.4-11Vehiculartrafficanalysisma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校园内步行道规划学生一般步行的速度约为80米每分钟,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时间是5分钟左右,大约步行距离是400米。超过这个距离,大多数学生会以自行车代步。在规划时考虑距离过长给师生造成的不便,特设计自行车道穿插于宿舍、教学区之间。步行道宽3-4米。(图4-12)图4-12步行交通分析图Fig.4-12Pedestriantrafficanalysismap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7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4.5景观节点设计4.5.1入口景观区入口景观作为校园的门面,应与校园的总体环境、建筑风格乃至专业特点相协调,从整体环境效果出发,有的可强化自身的独立想想。入口景观是大学校园与社会物质、信息交流的载体。入口景观区作为分割城市和校园的界面,可以理解为校园的“门厅”,不仅需要体现其作为入口的功能,而且还需要有持续的吸引力。因此,入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放在校门以及校前广场的设计。(1)大学校门作为构成大学校园景观的重要元素,它是校园景观的起点,当人们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从,人们便开始对校园景观进行了逐一的认识。由于校门是校园与城市的联系通道,同时,还起着校园第一印象的作用,因此,校门的形象十分重要。辽宁医学院是一所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医科院校,为体现学校的专业特点,校门的设计也采用中西相融合的方式,既不丢掉传统色彩(红色为主),又兼容了西方简洁大气的设计感。(图4-13)图4-13校门效果图Fig.4-13Theschoolgateeffectchart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校前广场是在从校门进入之后,给师生的第一眼感受。校前广场的景观会影响人们对校园的第一印象。校前广场起着梳理进入校门的物质流,让人流车流方便快捷地到达校园的各个功能区域的重压作用。“博研广场”两侧整齐的树阵代表了辽宁医学院的治学严谨,中央的特色铺装记录了校园的历史文化,给人印象深刻。(图4-14)38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图4-14校前广场效果图Fig.4-14Thefrontsquareeffectchart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5.2广场集散区校园广场主要是为了丰富师生的日常需要而打造的,大多采用步行交通为主,并且广场空间可以作为户外活动开展的场地,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校园广场具有了一定的集散属性,可组织人流的集散中转。辽宁医学院新校区将重点着重放在中心广场的区域,在前广场之后,先后打造设计了“精术广场”和“国医广场”。这两个广场在景观元素的表现上大不相同,但其表现的精神含义以及纪念属性都有一定的价值。(1)“精术广场”两侧配以高大乔木,形成林下景观大道,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同时在形式上采用局部放大、缩小等变化,通过强烈的对比,给师生以不同的空间感受,铺装图案的变化吸引师生的聚集。其次,为突出中心主题雕塑“精术济世”,将中心做局部抬高,给人恢弘大气之感。(图4-15)39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图4-15精术广场效果图Fig.4-15Fineartsquareeffectchart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国医广场”将水体引入广场中央,四周配以绿带,形成独具特色的静态水景。水体景观元素的融入促使广场空间序列多样化,在意境上营造出国医的磅礴大气,体现“海纳百川”的包容之感。同时,两侧人行步道上配以“国医”的组群雕塑,增加广场的文化气息。(图4-16)图4-16国医广场效果图Fig.4-16ChineseMedicinesquareeffectchart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5.3滨水景观区滨水景观区位于校园内东西向的生态轴线上,凭借自身的地理条件,打造自然流畅的驳40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岸线。该区域内水面、岛屿、标志性建筑坐落其中,使整个校园秩序依次展开,张弛有度。同时,水又代表着生命的源头,与医学院的专业特点相吻合,因此,滨水区域的打造是整个校园景观的点睛之笔也是重中之重。(图4-17)图4-17滨水区效果图Fig.4-17Thewaterfronteffectchart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同时,充分利用贯穿校园的中心水体,抓住师生们的亲水特性,围绕人工湖两岸打造风格不同、功能齐全的亲水场地,草地,台阶,栈道⋯⋯,学习,游览,休闲,以及开放共享的生态空间。(1)亲水平台:校园内亲水平台的设计要考虑风向的因素,由于场地内常年是西南风,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南岸尽量减少亲水平台的设置,而是相对的在北岸增加不同形式的亲水平台,包括开放式的平台和抬高式的平台。(图4-18)此外,亲水平台周边将水与植物和动物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环境系统。在亲水平台周边栽植荷花、睡莲等植物,并设置休闲设施供人休憩。图4-18亲水平台Fig.4-18Hydrophilicplatform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休闲健身:校园内水系在设计之初为方便学生休闲健身,特将学生宿舍区与滨水区规划较近,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两岸的休闲场地。首先,设置相应的休闲广场,不论早中晚,41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学生均可以在此休闲娱乐,举行小型的团体活动等等。其次,为满足不同师生的需求,水边分别设置了休闲步道和自行车道,通过不同色彩的铺装加以区别表现。(图4-19)图4-19休闲广场Fig.4-19Leisuresquare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空中栈桥:这是校园内独有的特色景观,横穿整个水面,将南北岸有机的连接在一起,栈桥长150米宽8米满足了师生的通行功能。同时,师生站在桥上可以欣赏两岸的优美景色,一举两得。(图4-20)图4-20水上栈桥Fig.4-20Waterpier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晨读广场:在水边设置多处安静优雅的场地,适合学生在此晨读学习。一种以景墙进行围合,形成半开敞空间,同时配有树池座椅供师生休憩。另一种以水为背景,以廊架景亭的形式形成小型晨读空间,学生临水远眺,美不胜收。(图4-21)42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图4-21晨读广场Fig.4-21Morningreadingsquare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5.4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位于项目的西南角,与城市主要干道相邻,不仅满足师生的运动需求,也适宜的将校园空间面向城市,与城市具有一定的关联,同时,也进一步为周边人群提供服务。该区域土地平整,与学生生活区仅一湖之隔,既接近宿舍区,又不干扰学生的正常生活。大学校园的体育运动场是师生参加户外运动的重要场所,主要包括室外体育场馆、各类球、器械运动场地等的规划设计。并采用合理的绿化手段阻隔运动产生的噪声干扰。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课间就近活动,在校园其他合适的位置开拓一些小型的活动场地,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图4-22)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到体育运动区占地面积过大,因此,该区域与绿化结合穿插布置。比如,在足球场中央设置大面积绿色草坪,提高其使用率;在运动中心周边栽植高大乔木,基层搭配耐阴的花灌木,进而构成一定的绿化层次和密度,不但阻隔噪音还为师生提供遮阴、休憩的空间。图4-22运动场效果图Fig.4-22Theplaygroundeffectchart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3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4.5.5学生生活区学生生活区主要以植物绿化为主,为学生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休息环境。植物景观多采用自然式配置,既不影响室内的采光,又具有美化效果。尽量避免采用有大量飞絮,易发生病虫害的植物,如杨树、柳树等。同时,根据学生对户外活动的需求,规划时预留部分活动区域,设有若干组尺度不同的庭院、小型广场及活动场地,可以方便学生进行露天集会,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1)庭院空间:学生宿舍间的庭院空间及附属空间在景观营造上,由于该区域的庭院尺度较小,空间的边界效应减弱,人在进行交流时,通常从场地的外围到中心移动。因此,在庭院中心设置雕塑、游憩等设施,有助于学生前往,为学生晨读提供了好的去处。以“静园”为代表,营造林下空间,并配以静水池、座椅、木质平台、小筑等,满足学生在此休憩赏景。(图4-23)图4-23休闲空间Fig.4-23Recreationalspace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游憩娱乐:生活区更要注重学生娱乐活动的开展,包括:羽毛球、兵乓球等场地的规划。同时,搭配一些休闲娱乐的健身器械也能增强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此外,此区域可设置小游园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图4-24)44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图4-24游憩娱乐示意图Fig.4-24Leisureentertainmentschematicdiagram图片来源:www.baidu.com(3)休闲绿地:在学生生活区设置休闲绿地能够满足学生举行小型聚会、交流、读书等活动。因此,这一区域在植物选择上可采用树形美观、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并栽植具有独特观赏性的孤植树,同时点缀特色花草、地被等,设置花坛、棚架、水池、雕塑座椅等一系列设施。(图4-25)图4-25休闲绿地Fig.4-25Leisuregreenbelt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5.6教学办公区教学办公区是大学校园景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主要的功能室承担起教学办公的重任,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场所和设施。一般来说,教学办公区由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等组成。在教学办公区,合理组织步行空间,考虑人车分流。教学办公场所的营造需要强调的安静的环境,体现庄严肃穆的氛围。所以在布局形式上多采用规则式设计手法,树木种植上采用对植、列植或在建筑物两侧栽植绿篱的方式。建筑物的前面大多铺设大面积草坪,秩序感强烈。(图4-26)45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图4-26教学办公区效果图Fig.4-26Theteachingofficeeffectchart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除此之外,树木的外形、色调、规格都要和建筑物的比例大小、造型、色调等因素相协调。为了打造空气清新的场所,打造更丰富的绿色场地,降低师生工作之余的疲劳感,合理利用垂直绿化。在该区域适当的设置下沉广场可增加师生的互动,起到聚集的作用。(图4-27)图4-27下沉广场示意图Fig.4-27Sinkingsquareschematicdiagram图片来源:昵图网46 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4.6专项设计4.6.1驳岸设计驳岸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系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给滨水区域带来不同的亲水体验。从水面到驳岸再到四周的延伸,往往需要一定的防护措施,包括:河岸过滤带、乔灌过滤带等。(图4-28)图4-28驳岸设计图校园中的驳岸设计一定要遵循Fig.4-28Revetmentdesignchart校园内部的自身条件再进行改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有的部分可设计为流动的自然驳岸,有的部分可将其做成硬质驳岸。为体现生态优先基本原则,在要素选择一定要以自然材质为主,搭配软质植物景观,共同营造一种生态化校园模式。自然是驳岸在设计时,采用无边界的处理手法,让师生更能亲近水边。硬质驳岸在设计时,采用硬质铺装,包括:木栈道等。两种驳岸的对比图如下:(图4-21、4-22)图4-29软质驳岸设计剖面图图4-30硬质驳岸设计剖面图Fig.4-29SoftrevetmentdesignsectionFig.4-30Hardrevetmentdesignsection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6.2节能环保设计4.6.2.1建筑节能(1)本项目按寒冷地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外贴100厚苯板保温(密度为18~22kg/m,阻燃型);幕墙部分均为节能型保温幕墙;屋顶均为100厚岩棉板保温。(2)本项目公共建筑体形系数均控制在0.3~0.4之间,外墙传热系数小于0.50W/(㎡·K),屋顶传热系数小于0.45W/(㎡·K),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大于0.7,屋顶透明采光部分的面积居不大于屋顶面积的20%,外窗可开启面积均不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均设有可开启扇;(3)居住建筑体形系数均小于0.3,外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传热系数小于0.6847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W/(㎡·K),屋顶传热系数小于0.60W/(㎡·K),南向窗墙面积比小于0.35,北向窗墙面积进行节能设计。节能目标为50%(4)本项目采用节能墙体,除大空间建筑物外墙均采用300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外贴80~100厚岩棉板保温(密度为18~22kg/m,阻燃型)。大空间建筑墙体部分采用300厚比小于0.25,东西向窗墙面积比小于0.30,且在外墙周边,从外墙内测算起2.0M范围内,地面的传热系数不应超过0.30W/(㎡·K)。(5)外窗采用双玻中空节能塑钢窗传热系数为2.0W/(㎡·K)。4.6.2.2节水措施水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致命的要点,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水资源也与营口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项目节约用水的要点是合理规划用水并且避免跑、冒、滴、漏的发生。必须应用性能优良的供水设施、配置,例如在便池上可以使用6升以下的节水洁具或有双控钮的6升和3升排水量的洁具或采用延时洗阀,不仅可以避免常流水,又可以使每次用水20-40%;水龙头选用陶瓷阀芯片的水龙头,较正常铸铁水龙头节水30-50%。强化用水计量和治理,拟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按期巡逻检查,也是确保住户、公共企业一般用水和完成节水的首要办法。另外,在生活小事中增强住户对节约用水的教导,使他们建立正确的节水方法,自发地完成一水多用,也是完成节约用水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适当考虑雨水、再生水的使用,景观用水不采用自来水。绿化用水采用灌喷、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4.6.3植物配置设计植物配置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选择植物时,一定要注意季相的变化,要合理的搭配植物景观,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辽宁医学院新校区的植物配置则主要是以乔灌草相结合为主。上层植物:红皮云山、樟子松、山槐、刺槐、胡桃楸、银中杨、水曲柳、合欢、栾树、梓树等等。中层植物:山里红、山杏、红叶李、桃叶卫矛、暴马丁香、木槿、毛樱桃、黄刺玫、风箱果、金银忍冬等等。下层植物:紫叶小檗、小叶黄杨、铺地柏、珍珠梅、水蜡、日本绣线菊、金山绣线菊、芍药、杜鹃、玉簪等等。48 结论与展望5结论与展望5.1结论近年来,校园景观作为大学校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既起到一定的教育功能,又增添了校园文化的浓厚底蕴,从而带动了整个大学校园的生态发展。但一些新校区的急速发展、扩建导致校园景观在建设初期显得急功近利,缺少了独有的景观特质。本文以大学校园作为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课题的目的与意义,对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通过对相关理论及建设成果进行总结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通过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参考国内外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法、实地调研法、多学科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和提炼,初步构建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较为科学的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上提供了一种明确的设计的思路。这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有利于更好的推动校园及校园周边的发展。(2)理论指导方面,在分析校园景观重要性以及校园景观决定因素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城市意象理论、场所精神理论以及交往与空间理论方面寻找论证和支持,为营建大学校园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3)景观规划方面,首先基于当前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所依据原则:贯彻以人为本、倡导生态优先、强调地域特色、注重开放空间。其次,从校园景观的实体要素表达和景观意象着手,包括:地形、植物、水体、建筑、广场、小品等实体要素,同时还包括《城市意象》中提出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5种构成意向。最后,依据提出的规划指导原则,并在分析实体要素和景观意向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大学校园景观的艺术表现手法,具体如下:1)依托地形地貌:针对不同校园的环境特征,依据整体地形的打造进行校园整体规划设计,确定校园的整体趋势,同时,考虑局部地形的营造,形成改善校园的小气候场所。2)划分分区布局:主要从功能分区和布局形式对大学校园进行总体的划分,提出了新的功能分区的方法,强调了景观格局的布局形式,确定校园道路系统的流畅。3)规划空间形态:以核心空间作为大学校园的主导空间,着重打造核心空间的同时,充分利用其它场地,形成一定的活动性空间和纪念性空间,从而丰富校园空间形态。4)配置植物景观:以整体性、多样性和文化性为向导,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出了从生态、地域、文化三个角度打造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4)实践应用方面,通过对辽宁医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研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系统的阐述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设计中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地域鲜明、开放空间”为指导原则,将辽宁医学院新校区划分为六大功能景片区,包括:综合教学实验区、院系教学实验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动物养殖区。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并将水体引入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形成生态校园景观。同时,考虑49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专业特征,打造多种药用植物园和动物养殖区等,进一步实现了校园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文对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的研究,无论从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而言,都还远远不够,还有待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和探讨。谨期望笔者对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初步分析与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能够为推动我国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个建设性的借鉴和参考。5.2展望通过深入的研究可知,大学校园景观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潜在作用。校园景观具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效用。而校园景观也朝着园林化、个性化、时代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园林化:空间的相互融合,注重交往的空间选择。一座大学应该就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园林。它的设计手法大多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中获得,使建筑和园林之间相互融,最终拥有一定的经验。在外部空间大早上可将建筑更好的渗透到园林中,将外部空间作为其建筑的延续,在内部空间打造上学习可将园林渗透到建筑中,让师生们虽然处于教室之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外界的气息,随时可享受绿化生态的环境。(2)个性化:大学校园更应注重其个性化的展示,不能千篇一律没有特点。而个性化的具体展示,则又和校园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传承校园文化,将个性的元素加以提取,同时应用于小品、景观以及建筑中来,让校园更加充满活力。(3)时代化:大学校园都被深深的刻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对于校园的景观来说,科技的发展势必伴随着景观的改革,材质、技术的不同也势必给人的感官带来一定的冲击。新理念、新手法的提出也将给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带来全新的体验。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多范畴想结合的课题。本文探讨的内容有限,今后还应该针对于不同性质的大学,从新理念、新材料、新规划手法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和实践。同时,校园景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征求师生的建议,以期加强师生的公众意识,让大家都参与其中。50 致谢致谢六年的校园生活转瞬即逝,毕业也近在眼前,回想这些年的种种,一切都历历在目。伴随着不舍和难过,我要离开我的母校——东北农业大学,但是在学校生活的这些回忆还像电影般在脑海中,久久不能褪去。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同学、朋友还有老师,他们在我大学生活中给了我无穷多的帮助,在这里我要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曾经的陪伴、曾经的安慰、曾经的不离不弃!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闫永庆教授、戚海峰高级工程师。他像父亲一样平易近人,总是在我遇到困难时,给我们指引道路的方向。他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用他自身的精神激励着我,他让我在读研期间,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我的论文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在此谨向我的恩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其次,我也要感谢其他老师在我学业上的帮助。同时,还有我的同学、朋友们也个我无私的帮助。感谢我的师姐,张扬、杨星、宣亚楠、裴盈欣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感谢我同届的小伙伴,许文超、高彦博、刘童、张新妍、陈建宁、苏青等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因为你们,我的研究生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因为你们,我才更加懂得珍惜!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校东北农业大学,在这里,有喜悦也有悲伤;在这里,我收获了满满的成绩;在这里,我又重新扬帆起航,踏上人生的另一段旅程!51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建筑师,2010(07):38-45.[3]宋泽方,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建筑·景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RichardP.Dober.CampusDesign[M].U.S.A:CopyrightbyJohnWilcy&Sons,Inc,1999.[6]刘哲仁.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以南通大学启东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D].上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7]MichaelBrown.UniversityPlanningAndDesign[M].1960.[8]ThomasA.Gaines.TheCampusAsAWorkOfArt[M].1991.[9]CharlesW.Moore.CampusAndCommunity[M].1997.[10]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1]郑明仁.整合式大学校园规划之研究论[D].上海:同济大学,1998.[12]常俊丽.中西方大学校园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13]谭瑛.景观学学科体系的构成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0(07):80-81.[14]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04):433-439.[15]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6]周小青.我国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营造方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5.[17]俞孔坚.设计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8]林晓.校园景观规划的主题塑造及表现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19]王燕龙.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景观设计[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20]陆海英,刘春江.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通报,2007(05).[21]张晓燕.景观设计理念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2]余健.大学新校园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23]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景观设计中教育功能的类型及体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01):100-105.[24]张媛.城市绿地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25]理想空间编写组.理想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26]尹安石,李理.景观设计的视觉意义[J].美术观察,2007(01):115.[27]王佩环,程悦.论景观视觉效果设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1):176-177.[28]王立国.校园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及其功能[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3(S1):114-115.[29]戴锋,林琼,倪淑红.福州大学城校园绿化植物调查与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120-123.[30]白洁.四川大学校园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1(02):60-69.52 参考文献[31]张弛.高校校园景观存在问题研究——以南京高校为例[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32]武慧兰,公伟.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33]理查德·P.杜博.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34]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35]何镜堂,邓剑虹,涂慧君.弘扬地域文化,创造生态校园[J]..城市规划汇刊,2002(05):42-45.[36]葛佩琳.西北地区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37]王宇.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7.[38]JohnL.Motloch.IntroductiontoLandscapeDesign[M].VanNostrandReinhold,1991[39]邓巍.高校新区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40]王文友.空间·文化·个性·情趣——关于高等学校校园环境的思考[J].规划师,2000(02):36-41.[41]陈煊严,梁芷铭.浅谈高校人文景观设计及其对策建议——以钦州学院筹建北部湾大学为例[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1):11-12.[42]王福刚,石铁茂.景观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为[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86-489.[43]吴正旺.景观生态学在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应用[J].华中建筑,2008(11):104-110.[44]王一钧,崔彤.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的校园规划设计——以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校区规划为例[J].生态建筑,2009(06):90-93.[45]余树勋.浅谈园林的艺术性[J].中国园林,1987(04):12-14.[46]俞孔坚.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7][美]J·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8]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9]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0]陈于仲.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51]卢兆麟.传统、文脉与场所精神[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52]诺伯特·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53]罗珂.场所精神[D].重庆:重庆大学,2006.[54]赵璐.高校校园公共活动空间场所精神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55][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6]葛韵宇.大学校园绿地交往空间设计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06):94-96.[57]柴薇.生态校园规划探讨[J].绿色科技,2011(05):44-45.[58]王绍增.园冶读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59]李文莉.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调查与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3(01):96-101.[60]针之谷.西方造园变迁史[M].邹洪灿,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1]谢佩.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设计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53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62]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3]夏欣,杨琴军,徐永荣.高校生态校园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01):107-111.[64]张海霞.南京市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65]钟小军,杨务发,杨建欣.大学校园休闲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J].林业科技,2011(06):52-54.[66]程诗,瞿奇,杨建欣.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水体设计探析[J].广东园林,2011(01):40-43.[67]贾雪晴.园林植物色彩的心理反应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68]龚志东.当代中国高校校园建筑开放空间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69]申益春,许先升.地域、文化、校园建筑——论热带高校校园建筑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8(03):67-71.[70]王琰,李志民.大学校园广场环境行为调查分析——以西安交通大学康桥苑广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01):225-227.[71]王琰,李志民.大学校园广场环境行为调查分析——以西安交通大学康桥苑广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01):225-227.[72]李震,肖鹏.营造校园“起居室”——以若干在汉高校校园广场为例看我国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设计的法则[J].华中建筑,2004(04):83-86.[73]丁邵刚.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师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4]余菲菲.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75]尹维玲.中国大学校门调查与分析[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76]国际新景观.国际新景观设计年鉴2006-2007[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77]张春慧.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4.[78]王文友.关于高等学校校园绿地环境规划设计应满足大学生要求[J].河北林果研究,2000(02):164-166.[79]周逸湖.我国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若干问题的探索[J].建筑学报,1985(11):34-41.[80]刘宇波.高等学校校园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综述[J].新建筑,2002(07):34-41.5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张扬,许文超,史洁婷,闫永庆.园林花境的设计要点与植物材料的选择[J].生态经济,2015(03):191-195.[2]杨星,史洁婷,许文超,黄妍妍,姜英,闫永庆.黑龙江省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选择与配置[J].北方园艺,2015(02):72-7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