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50 KB
- 2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附件: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工艺设计1、施工工艺设计说明(1)本钻井系统工程与各单项钻井工作之间关系极为密切,为确保该钻井供水工程施工品质、顺利施工,兹拟定该计划作为此供水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及品质管控依据。(2)本计划人力、材料设备之安排均依该钻井工程进度适时做以调整,以符合钻井进度。(3)本施工组织计划依据钻井合同规范施工,若有抵触以钻井合同修正。2、施工工艺设计组织钻井供水工程依工作性质不同人力编组如下:2.1准备部分人员及设备进场、开挖沉淀坑、接通水电、人员食宿安排(乙方自理)2.2设备安装、调试部分设备自检、提升井架、钻机平台水平校正、注水至沉淀坑2.3供水井钻进部分设备检修养护、井孔维护、材料购置及安装储备2.4成井部分测井、井管焊接、封填砾料、粘土封井2.5洗井部分抽水设备安装及调试、抽水试验、成井验收2.6工队撤离部分完工清场3、施工工艺方法及工艺技术措施根据钻井供水工程的特点,依据钻井施工技术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我钻井队组织技术人员编制此施工方案。3.1钻机定位钻机定位必须平整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倾斜、移动,同时调整钻机垂直度(垂直度运行偏差≤0.5%、钻尖与井位同心),便于施工井位检查,复检后方可开钻。3.2泥浆配制泥浆配制,应根据当地实际地质情况适时掌控,掺合粘土以养护孔壁。
3.3成孔整个成孔过程采用水循环工艺,控制塔架垂直度;根据井径、孔深、钻头种类钻进、地质情况,适时掌握进尺度,做好钻孔地层记录,选择适合相应地质的钻头,以减少钻头、钻杆摆动问题;检查钻杆的垂直度及时纠偏。3.4井管安装:采用钢丝绳托盘下管法下管时采用二根兜底绳,分别缠绕于绞磨(专用成孔设备)上,在其另一端编好钢丝绳套,分别从托盘底座的四个穿绳孔插入,使四个绳套同心重叠对准托盘底座的钻钉孔。销好兜底绳的托盘底座,预先安置在孔口上的垫板上,即可开始安装井管。销钉拔出后,再用绞磨拔兜底绳,兜底绳拔出后即可回填砾料。3.5回填砾料填砾是管井建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填砾规格严格按照水利部颁部标准进行施工,中粗砂含水层、填砾厚度不小于100mm,细砂以下含水层,厚度不小于125mm,滤料选用砾石(Φ3-Φ5mm)。3.6井管外封闭井壁管外封闭前,所需的粘土球及粘土方量、计划填入深度进行计算(以滤水管的安装位置计算)。填入方法与填入砾石相同,应注意防止因粘土球填入井孔受压缩致使填入的砾石错位。3.7洗井井管安装完毕后,采用高扬程水泵对管井进行抽水洗井,将水抽清,以保证管井达到正常出水量。4、施工工艺工序4.1钻机定位、安装锁定4.2泥浆配制4.3成孔4.4电法测井4.5井管安装4.6回填砾料4.7井管外封闭4.8洗井4.9完工清场
附件:机井技术规范【题 名】:农用机井技术规范【副题名】:【起草单位】:水利电力部农田水利司主编【标准号】:SL256-2000【代替标准】:《机井技术规范》SD188-86【颁布部门】:水利电力部批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标准性质】:水利电力行业标准【批准文号】:水国科[2000]388号【批准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的通知水国科[2000]388号根据水利部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农村水利司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机井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本标准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二000年八月三十一日 【全 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本规范适用于农田灌溉机井的建设与管理。人畜饮水和林牧副渔供水机 井,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 农用机井建设与管理,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并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 农用机井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与设计。 第1.0.4条 各级水利部门,必须按本规范进行农用机井建设与管理。 第1.0.5条 机井建设所用的材料和设备,应符合国家、部或专业现行标准的要求。选用新材料和新设备时,应经试验符合质量要求。 第二章 井 灌 区 规 划 第一节 规 划 原 则 第2.1.1条井灌区应在农业区划和水利规划的基础上,以合理开发和综合用水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进行规划。
第2.1.2条 规划时,应做出不同方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选定最优方案。 第2.1.3条 规划时,应统筹考虑近期和远景开发的需要,兼顾流域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井、渠、沟、路、林、电的总体布置和旱、涝、碱的综合治理。 第2.1.4条 开发利用地下水,应优先开采浅层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水。 第2.1.5条 在有良好含水层和补给来源充沛的地区,可集中开采;补给来源有限的地区,宜分散开采。 第2.1.6条 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TJ24—79;人畜饮水应符合《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TJ20—76。 第2.1.7条 在长期超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应停止开采。滨海平原地区, 应注意防止海水入侵。 第2.1.8条 规划时,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布设。 第二节 基 本 资 料 第2.2.1条 自然地理和水文气象概况。 规划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及特征,表层土壤类别与分布情况。 规划区的面积,包括山丘、平原、耕地、林业、草原、沙漠等面积。 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量;气温,无霜期;水、旱灾情况。 第2.2.2条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构造分布及其特征。含水层(组) 的分布,地下水类型、埋藏和开采条件、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化学类型、矿化度及有关参数等。 第2.2.3条 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情况和水利工程现状。 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灌溉制度及效益,农、林、牧、副、 渔业、工业、人畜用水量,水源及污染情况。 已建成机井数,配套机井眼数,逐年机井利用率,实际开采地下水量,灌溉面积,以及各种水利工程设施的数量、效益和利用情况。 第2.2.4条 社会经济情况和技术经济条件。包括规划区内的人口、劳力、畜力、农机数量,农业及工矿企业生产状况、发展计划、历年产值、人均收入,打井专业组织、装备和技术状况;能源、建材、交通和环保等情况。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2.3.1条 进行井灌区规划,首先应对地下水资源作出评价,分析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是矿化度小于2g/L的浅层地下水。必要时对2~5g/L的微咸水也应做出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宜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应提交不同典型年和多年平均地下水的补给量和可开采量。 第2.3.2条参数的确定。包括对给水度(μ)、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灌溉入渗补给系数(β)、渠系渗漏补给系数(m1)、潜水蒸发系数(C)、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压力传导系数(α1)越流系数(Ke)等的分析和确定。 第三章 机井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根据建井处的水文地质资料和规划要求进行机井设计。 第3.1.2条 滤水结构必须有效的防止涌砂。机泵正常运转后15min采取水样,用容积法测定的含砂量:中、细砂含水层不得超过1/10000;粗砂、卵、砾石含水层不得超过1/50000。 第3.1.3条 滤水结构应避免堵塞和防止腐蚀。
第3.1.4条 井壁管(井筒)和滤水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施工或运行中损坏。 第3.1.5条 滤水结构必须有足够的进水面积。在允许流速条件下,能达到设计出水量。 第二节 机井设计出水量的确定 应采用抽水试验资料确定,或选用理论公式计算。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井后均应进行试验抽水,予以校核。 第三节 管井设计 第3.3.1条 管井结构。管井结构包括井口、井壁管、过滤器和沉淀管。 第3.3.2条 井孔和井管轴线垂直度。井孔必须保证井管的安装;井管必须保证抽水设备的正常工作。泵段以内项角倾斜:安装长轴深井泵时,不得超过1°;安装潜水电泵时,不得超过2°。泵段以下每百米项角倾斜不得超过2°。 第3.3.3条 井孔和井管直径的确定。 3.3.3.1 过滤器外径应满足下式要求: Qt D≥─────── (3-1) πL1Pυ 式中 D——过滤器外径(缠丝过滤器算至缠丝外表面;填砾过滤 器算至骨架管表面;非填砾过滤器算至穿孔过滤器 表面),m; Qt——管井的设计出水量,/s; L1——过滤器长度(当含水层厚度不超过30m时,可与含 水层厚度一致;如超过30m,直通过试验确定),m; P——过滤器表面进水有效孔隙率(一般按过滤器表面孔隙率的50%考虑); υ——允许入管流速,参考表3.3.3确定。当地下水对过滤 器有可能产生结垢或腐蚀时,允许入管流速在计算 时应减少1/3~1/2,m/s。 表3.3.3 允许入管流速表 ┌────────────┬──────────┐ │含水层渗透系数K(m/d)│允许入管流速(m/s)│ ├────────────┼──────────┤ │ >120 │ 0.030 │ ├────────────┼──────────┤ │ 81~120 │ 0.025 │ ├────────────┼──────────┤ │ 41~80 │ 0.020 │ ├────────────┼──────────┤ │ 21~40 │ 0.015 │ ├────────────┼──────────┤ │ <20 │ 0.010 │ └────────────┴──────────┘ 3.3.3.2 井孔直径除应能下入井壁管和过滤器,还应满足围填滤料的要求,一般井孔终孔直径较井管外径大:采用非填砾过滤器时,不应小于100mm;采用填砾过滤器时,粗、中砂层中应不小于200mm,细、砂粒层中应不小于300mm。
3.3.3.3 井孔直径采用下式校核: Qt D1≥───── (3-2) πL1υ1 式中 D1——井孔直径,m; Qt——管井的设计出水量,/s; L1——过滤器长度,m; υ1——允许渗透流速,m/s。 允许渗透流速可根据阿勃拉莫夫修正式确定: 式中 υ1——允许渗透流速,m/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第3.3.4条 井管。 3.3.4.1 井壁管和过滤器一般根据井深、水质、技术和经济条件等,选用钢管、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多孔混凝土管、混凝土管等管材。各种管材的适宜深度见表3.3.4-1。 表3.3.4.1 各种管材适宜深度表 ┌────┬───┬────┬──────┬────────┐ │管材类型│钢管│铸铁管 │钢筋混凝土管│ 多孔混凝土管 │ │ │ │ │ │(包括混凝土管)│ ├────┼───┼────┼──────┼────────┤ │适宜深度│>400│200~400│ 100~200 │ ≤100 │ │ (m)│ │ │ │ │ └────┴───┴────┴──────┴────────┘ 3.3.4.2 钢筋混凝土井管的技术要求MPa为应力单位符号,单位名称为兆帕斯卡,其中文符号为兆帕。与过去惯用的工程 单位换算关系为:1kgf/c㎡=9.80665×Pa≈0.1MPa。 表中所列15号、25号,分别相当于过去以kgf/cm2为单位时的150号、250号。 3.3.4.3 井管联接。金属井管宜用焊接或管箍丝扣联接;非金属井管多采用粘接,钢筋混凝土井管也可采用焊接。 第3.3.5条 过滤器选择。根据过滤器的适用条件进行选择,见表3.3.5。 表3.3.5 各种过滤器的适用条件及管材适用表 ┌─────────┬────────┬───────────┐ │ 过滤器类型 │适用的含水层岩性│ 管 材 │ ├───┬─────┼────────┼───────────┤ │非填砾│穿孔过滤器│ 卵、砾石 │钢管 │ │过滤器├─────┼────────┤铸铁管 │ │ │缠丝过滤器│粗砂、卵石、砾石│钢筋混凝土管 │ ├───┴─────┼────────┼───────────┤ │填砾过滤器 │ 各种岩性 │ 钢管、铸铁管、钢筋混│ │ │ │凝土管、多孔混凝土管 │ └─────────┴────────┴───────────┘ 第3.3.6条 过滤器设计。 3.3.6.1 非填砾过滤器,其过滤器与含水层直接接触,过滤器外径可根据设计出水量和含水层允许渗透流速按公式(3-2)计算确定。
一、穿孔过滤器。圆孔直径或条孔宽度,取决于含水层颗粒的大小及其均匀度,其规格按下式计算: d≤(3~4)d50 (3-3) 式中 d——圆孔直径,mm,如计算所得d值较大时,可减小取值,一般d值不大于21mm; d50——过筛累计重量为50%时的颗粒粒径,mm。 圆孔多呈梅花形排列(图3.3.6),如行距为b,列距为a时,其开孔率P1; 按下式计算: 条孔宽度: t6=(1.5~2.0)d50 (3-5) 条孔长度: L2=(8~10)t6 (3-6) 条孔间距: b1=(3~5)t6 (3-7) 根据式(3-5)计算得到的t6值较大时,也可减小取值,一般t6值不大于10mm。 条孔可呈带状或交错带状排列。条孔形状应为外窄内宽。 二、缠丝过滤器。 (一)钢筋骨架缠丝过滤器,缠丝间隙t6按下式计算: 1.均匀砂质含水层: t6=(1.0~1.6)d50 (3-8) 2.不均匀砂质含水层: t6=d30~d40 (3-9) 式中 d30、d40——过筛累计重量为30%、40%时的颗粒粒径,mm。 (二)穿孔管缠丝过滤器。对骨架管圆孔直径一般为15~20mm;条孔宽度为10~30mm,长度为100~300mm。具体规格根据管材选定。开孔率按表3.3.6-1确定。缠丝间隙按式(3-8)或式(3-9)确定。 表3.3.6-1 不同管材的开孔率表* ┌───┬───┬───┬────┬──────────┐ │管材 │钢管 │铸铁管│钢筋混凝│ 多孔混凝土管 │ │ │ │ │ 土管 │ │ ├───┼───┼───┼────┼──────────┤ │开孔率│30~35│20~25│12~15 │渗透系数≥400(m/d)│ │(%)│ │ │ ├──────────┤ │ │ │ │ │孔隙年≥15% │ └───┴───┴───┴────┴──────────┘ * 开孔率为管材开孔面积与表面积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不包括多孔混凝土)。 3.3.6.2 填砾过滤器,其过滤器外径按式(3-1)计算确定。 一、缠丝过滤器。过滤器骨架管的开孔率按表3.3.6-1确定。过滤器骨架管的孔眼尺寸,按3.3.6-1确定。缠丝间隙应等于或略小于填砾粒径的下限,最大不大于5mm。 二、竹笼过滤器。竹笼过滤器骨架管的开孔率和外径的确定与穿孔管缠丝过滤器相同。为了防止滤料入井,在竹笼外表面应包扎尼龙网。 竹笼纵条为15mm×2mm(宽×厚),每两个条孔之间设纵条1~2条。横蓖为6mm×2mm(宽×厚),竹垫条为30mm×20mm,其间距应大于纵条间距。 竹笼包网所采用的尼龙网,其规格按滤料粒径下限选用。
三、多孔混凝土过滤器。 (一)骨料粒径按表3.3.6-2选用。 表3.3.6-2 骨料粒径表 ┌───────┬────┬───┬───┐ │含水层岩性 │粉、细砂│中 砂│粗 砂│ ├───────┼────┼───┼───┤ │骨料粒径(mm) │ 3~8 │5~10│8~12│ └───────┴────┴───┴───┘ (二)配制原料和配方。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 骨料:宜用硅质砾石; 灰骨比:1:4.5(重量比); 水灰比:0.28~0.30。 (三)技术要求。 1.极限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5MPa; 2.渗透系数≥400m/d; 3.孔隙率≥15%。 3.3.6.3 填砾设计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一、滤料粒径D50按下式确定: D50=(8~10)d50 (3-10) 用上式计算时,含水层颗粒均匀系数η2<3时,倍比系数取小值;η2>3时,倍比系数取大值。 二、中、粗砂含水层,填砾厚度不小于100mm;细砂以下含水层,填砾厚度不小于150mm。 三、填砾高度应根据过滤器的位置确定,底部宜低于过滤器下端2m以上,上部宜高出过滤器上端8m以上。 四、滤料应选用磨圆度好的硅质砾石。 第3.3.7条 沉淀管(孔)设计。沉淀管(孔)长度,根据井深和含水层岩性确定。松散地层中的管井,一般为4~8m;基岩中的管井,一般为2~4m。 第3.3.8条 井管外部封闭。包括滤料顶部的封闭、不良含水层或非计划开采段的封闭和井口的封闭。封闭材料用含砂量不大于5%的半干粘土球或粘土块;或用1:1~1:2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浆。 3.3.8.1 滤料顶部至井口段,应先用粘土球或粘土块封闭5~10m,剩余部分可用一般粘土填实。 3.3.8.2 对不良含水层或非计划开采段的封闭,一般采用粘土球封闭。如水压较大或要求较高时,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封闭。封闭时,选用的隔水层单层厚度应不小于5m。封闭位置应超过拟封闭含水层上、下各5m以上。 3.3.8.3 井口周围用粘土球或水泥浆封闭,深度一般不应小于3m。自流井应根据水头大小确定封闭深度,并应增设闸阀控制,同时在井口周围浇注一层厚度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 第四节 基岩管井设计 第3.4.1条 基岩管井上部的安泵段,除完整和稳定的基岩可保留裸眼外,均应安装井管。下部井段可根据岩石稳定情况,确定是否安装井管。 第3.4.2条 在基岩破碎或有溶洞(充砂或不充砂)发育等岩石中成井时,其井身结构应根据岩石具体情况确定。
第3.4.3条 当上部安装井管时,井管下端应嵌入完整基岩内1~2m,并用止水材料在管外封闭2~2.5m。当上、下段均需安装井管时,在其变径处,应重合2~3m,并在重合部位进行封闭。 第五节 大口井设计 第3.5.1条 大口井的适用条件。 一、地下水补给丰富,含水层渗透性良好,地下水埋藏浅的山前洪积扇、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干枯河床和古河道地段。 二、基岩裂隙或喀斯特发育,地下水埋藏浅,且补给丰富的地段。 三、浅层地下水中,铁、锰和侵蚀性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时,一般采用大口井取水较为适宜。 第3.5.2条 大口井的构型。构型有圆筒形、阶梯形和缩径形。可根据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和建材等因素选型。 第3.5.3条 结构设计。 3.5.3.1 大口井井径、井深的确定。 一、井径。一般按设计出水量、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和造价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通常为2~8m。 二、井深。松散地层中的大口井,其井深应根据含水层厚度、岩性、地下水埋深、水位变幅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不超过20m。基岩中的大口井,应尽量将井底设在富水带下部。 3.5.3.2 井筒壁厚的确定。 一、大开槽法施工,其井筒直径,一般不大于4m。可按经验公式初步确定井筒壁厚。 (一)砖石砌井筒壁厚,按下式确定: δ=0.1D2+C3 (3-11) 式中 δ——井筒壁厚,m; D2——进水部分的井筒直径,m; C3——经验系数,砖砌为0.1;石砌为0.18。 (二)混凝土井筒壁厚,按下式计算: δ=0.06D2+C4 (3-12) 式中 C4——经验系数,为0.08~0.10; 其他符号同式(3-11)。 二、沉井法施工,在加重下沉的条件下,井筒壁厚可按经验数值选用。 (一)钢筋混凝土井筒。井径不大于4m时,其壁厚一般上部25cm,下部35~40cm;井径大于4m时,上部25~30cm,下部40~50cm。多孔钢筋混凝土井筒,井深不得超过14m,其壁厚可取钢筋混凝土井筒的最大值。 (二)砖石加钢筋砌筑的大口井。井深一般不超过14m,井径一般不大于6m。其井筒壁厚,一般上部为24~37cm,下部为49cm。 3.5.3.3 刃脚和底盘。 一、刃脚。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底部根据岩土坚硬程度加设切刀。刃脚规格: (一)刃脚踏面宽度。钢筋混凝土井筒,一般为100~200mmm,松软地层取大值;砖石井筒采用150~250mm。 (二)刃脚宽度和高度。当井径为2~6m时,凸出井筒外壁宽度为50~100mm,井径较大时,可加大到150mm。凸出高度,钢筋混凝土井筒一般为1.0~1.5m;砖石井筒为1.2~1.5m。
(三)刃脚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可采用50°~65°。 二、大开槽法施工使用的底盘规格。高为0.3~0.4m,内径与井筒内径相同,外径略大于井筒的外径。一般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每块重量可根据施工条件选定。 第3.5.4条 大口井进水结构设计。 大口井的进水结构设在动水位以下,其进水方式,有井底进水、井壁进水和井底井壁同时进水。进水结构可根据设计出水量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3.5.4.1 井底进水结构设计。 一、井底反滤层。除卵石层不设外,一般设2~5层。每层厚200~300mm。总厚度为0.7~1.2m。靠刃脚处加厚20%~30%。 二、与含水层相邻的第一层的滤料粒径,按下式计算: DI=(7~8)db (3-13) 式中 DI——与含水层相邻的第一层的反滤层滤料的粒径,mm; db——含水层的标准颗粒直径,mm。按表3.5.4-1选用。 表3.5.4-1 含水层标准粒径db值表 ┌─────┬───────┐ │含水层岩性│ db值 │ ├─────┼───────┤ │细砂或粉砂│ d40 │ ├─────┼───────┤ │中 砂│ d30 │ ├─────┼───────┤ │粗 砂│ d20 │ ├─────┼───────┤ │砾石、卵石│ d10~15 │ └─────┴───────┘ 其他相邻反滤层的粒径,可按上层为下层滤料粒径的3~5倍选定。 三、设计渗透流速的校核,应满足下式要求: υa≤υ2 (3-14) 式中 υa——上层滤料的设计渗透流速,m/s; υ2——上层滤料的允许渗透流速,m/s; 允许渗透流速υ2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υ2=α1KD (3-15) 式中 α1——安全系数,一般取0.5~0.7; KD——上层滤料的渗透系数,无试验资料时,可参考表3.5.4-2选取。 表3.5.4-2 各种粒径人工滤料渗透系数参考值 ┌─────────┬───┬───┬───┬──┬───┬───┐ │滤料粒径D(mm) |0.5~1|1~2 |2~3 |3~5|5~7 |7~10| ├─────────┼───┼───┼───┼──┼───┼───┤ │渗透系数KD(D/s)│0.002│0.008│0.02 │0.03│0.039│0.062│ └─────────┴───┴───┴───┴──┴───┴───┘ 3.5.4.2 井壁进水结构设计。井壁的进水孔应设在动水位以下,并应交错布置。砖石砌的进水井筒,可每高1~2m加高为0.1~0.2m的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圈梁。 一、进水孔的形式。对直径较小,大开槽施工的砖石砌井筒,如系干砌可利用砌缝进水,筒外填以适宜滤料。如系浆砌砖石井筒,则可插入进水短管。对钢筋混凝土井筒,应在预制或现浇时,按含水层的粒径大小,留出不同形状和规格的进水孔。
一般当含水层颗粒适中(粗砂或粗砂含砾石),且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水平孔或斜孔;当含水层颗粒较细或厚度较薄时,必须采用斜孔;当含水层为卵砾石层时,可采用φ25~50mm的不填滤料的水平的圆形或圆锥形(里大外小)的进水孔。 二、设计滤水面积的校核。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Q0 F≥──── (3-16) υ3 式中 F——简壁进水面积,㎡; Q0——大口井设计出水量,/h,如为井底井壁同时进水, 则为井壁分摊水量; υ3——含水层的允许渗透流速,m/h。 对于未填滤料的进水孔,其允许进水流速可按表3.3.3选用;对于填滤料者,则按下式 估算: υ2≤α1β3KD (3-17) 式中 β3——考虑进水方向与筒壁的交角的系数。当交角为45°时,β3=0.53;50°时, β3=0.38;90°时,β3=0.2; KD——进水孔出口滤料的渗透系数,m/h。 三、进水孔内充填的滤料一般为两层,总厚度与井壁厚度相适应。其粒径的选择方法与井底反滤层相同。大开槽法施工的进水井筒,其外围充填的滤料,应满足如下要求。 (一)滤料高度应高于进水井筒顶部0.5m; (二)滤料厚度一般为20~30cm; (三)滤料规格按管井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3.5.5条 沉井设计。 主要包括井筒下沉、井筒强度和刃脚强度的计算。可参阅《大口井与泵井》和《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 第六节 辐 射 井 设 计 第3.6.1条 辐射井适用条件。 3.6.1.1 含水层埋藏浅、厚度薄、透水性强、有补给水源的砂砾石含水层。 3.6.1.2 裂隙发育、厚度大(大于20m)的黄土含水层。 3.6.1.3 富水性弱、厚度不大(10m以内)的砂层及粘土裂隙含水层。 第3.6.2条 集水井设计。 3.6.2.1 集水井井径和井深的确定。 一、井径。根据含水层岩性、施工机具、安装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小于2m。 二、井深。取决于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出水量。井底应比最低一排辐射孔底低1~2m。黄土塬区,塬下河谷阶地应保持水下深度10~15m;塬区应保持水下深度15~20m。 3.6.2.2 集水井的结构设计。 一、深井施工法井筒的设计。可参照第五节大口井设计的有关条款。 二、分节下管法的井筒结构。当井深小于20m,可采用壁厚为12cm水泥砂浆砌砖预制井筒,且内外壁均用水泥砂浆抹面;井深20~50m时,砖砌预制井筒还需要用φ4.0mm的铁丝加固。也可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井筒。 三、漂浮下管法的井筒结构,当用150号混凝土预制井筒时.井深小于20m时,壁厚12~15cm;井深20~50m时,壁厚15~20cm;井深50~80m时,壁厚20~25cm。配筋可按构造筋配置,一般40m以内的井可以不配筋或按施工需要配筋。 3.6.2.3 封底。集水井一般应封底。但在黄土和粘土裂隙含水层中也可不封底。
第四章 机 井 施 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新建机井,必须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组织施工。 第4.1.2条 第4.1.2条 机井施工必须确保安全,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各种事故发生。 第二节 管 井 施 工 第4.2.1条 施工前的准备。 4.2.1.1 钻机选择,应根据管井设计的孔深、孔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道路、桥涵等运输因素,参照表4.2.1合理选用。 表4.2.1 常用钻机主要技术性能表 ┌────┬─────┬──┬────┬────┬─────────┐ │钻机类型│钻机型号 │产地│钻孔深度│开孔直径│ 适应地层 │ │ │ │ │ (m)│ (mm)│ │ ├────┼─────┼──┼────┼────┼─────────┤ │ │SPC-500 │上海│ 600 │ 500 │ │ │ ├─────┼──┼────┼────┤ │ │ │SPJ-300 │上海│ 300 │ 580 │ │ │ ├─────┼──┼────┼────┤ 松散层和基岩层│ │ │红星-300│河南│ 300 │ 560 │ │ │ 回 ├─────┼──┼────┼────┤ │ │ 转 │8J—300 │河北│ 300 │ 500 │ │ │ 式 ├─────┼──┼────┼────┼─────────┤ │ │济宁—150│山东│ 150 │ 650 │ │ │ ├─────┼──┼────┼────┤ 粘性土和砂土类 │ │ │ 锅锥 │河南│ 50 │ 1100 │ │ │ ├─────┼──┼────┼────┼─────────┤ │ │CZ-200 │吉林│ 200 │ 600 │粘土、砂、卵砾石层│ │ │(反循环)│ │ │ │ │ ├────┼─────┼──┼────┼────┼─────────┤ │ │CZ-22 │山西│ 200 │ 550 │ │ │ 冲 ├─────┼──┼────┼────┤ │ │ 击 │NJ—150 │河北│ 150 │ 500 │ 碎石土类和砂土类│ │ 式 ├─────┼──┼────┼────┤松散层 │ │ │CZZ-90 │河南│ 50 │ 1000 │ │ │ │(冲抓锥)│ │ │ │ │ └────┴─────┴──┴────┴────┴─────────┘ 4.2.1.2 钻机及附属设备的安装,必须基础坚实,安装平稳,各部件连接紧固;回转钻机转盘要水平;天车、转盘及井孔中心必须在一条铅直线上,在钻进过程中不得位移;钻塔应与高压电线保持安全距离,一般为塔高的2倍,必要时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4.2.1.3 试钻前应按质量要求,检查钻井设备各零部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4.2.1.4 泥浆循环系统的泥浆池和沉砂池的容积,必须满足施工储浆和沉砂的要求。泥浆槽的长度一般应在15m以上。 4.2.1.5 管井施工所需管材、滤料、粘土(球)及其他物料,必须按设计要求在开钻前备好,并及时运到井场。 第4.2.2条 钻进。
4.2.2.1 钻进方法与护壁。 一、松散层或基岩层,可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碎石士类及砂土类松散层,可采用冲击(抓)钻进;无大块碎石、卵石的松散层,可采用反循环钻进;岩层严重漏水或供水困难时,宜采用空气钻进;富水性差的坚硬基岩,可采用潜孔锤钻进。 二、冲洗介质应根据地质特点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用。一般在粘土或稳定地层,采用清水;在松散、破碎地层,采用泥浆;在严重漏失地层或缺水地区,采用空气。 三、在松散层钻进时,应采取水压护壁。一般应有超过静水位3m以上的水头压力。 四、基岩顶部的松散覆盖层或破碎岩层,宜采用套管护壁。 4.2.2.2 钻孔用的泥浆,质量指标规定如下: 一、相对密度(即过去传统用的比重)。一般地层为1.1~1.2,遇高压含水层或易塌地层,泥浆相对密度可酌情加大。 二、泥浆粘度。砾石、粗砂、中砂层为18~22s;细砂、粉砂层为16~18s 三、含砂量。冲击钻进时,孔内泥浆含砂量不大于8%;回转钻进时,入孔泥浆含砂量不大于12%。 四、胶体率。冲击钻进时,不低于70%;回转钻进时,不低于80%。若井孔较深时,胶体率应适当提高。 4.2.2.3 停钻期间,应将钻具提至安全位置或继续空钻,并适时搅动孔内泥浆;泥浆漏失,必须随时补充;如孔内发生故障,应视具体情况,调整泥浆指标。 4.2.2.4 井孔垂直度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钻进时,应预防井孔发生倾斜或弯曲。钻具的弯曲磨损必须定时检查,钻进参数要选用合理,必要时应安装钻铤和导正器,如发现孔斜征兆,必须及时纠正。 第4.2.3条 地层采样与编录。 4.2.3.1 松散层钻进时,应采取岩土样,规定如下: 一、一般只采鉴别样,所采岩土样,应尽量符合原地层的颗粒组成。 二、鉴别样的数量,每层至少有一个。含水层2~3m采一个,非含水层3~5m采一个, 变层处加采一个。对不宜利用的含水层,可按非含水层的规定采样。当有较多钻孔资料或进行井孔电测时,鉴别样的数量可适当减少。 三、探采结合井、试验井等应采颗粒分析样,在厚度大于4m的含水层中,宜每4~6m取一个;当含水层厚度小于4m时,应取一个。岩土样重量(干重)不得少于:砂1kg,圆(角)砾3kg,卵(碎)石5kg。4.2.3.2 基岩岩芯采取率,完整基岩为70%以上;构造破碎带、岩溶带和风化带30%以上。 4.2.3.3 土样和岩样(岩芯)必须按地层顺序存放,及时编录和描述。土样和岩样(岩芯)一般保存至工程验收,必要时可延长存放时间。 4.2.3.4 土的分类和定名标准,按照附录一执行,土的野外定名可参照附录二。 4.2.3.5 土样和岩样(岩芯)的描述,按表4.2.3的内容进行。 4.2.3.6 土样和岩样(岩芯)的编录,内容包括采样时间、地点、名称、编号、深度、采样方法和岩性描述,以及分析结果。 表4.2.3 土样和岩样(岩芯)描述内容 ┌────┬──────────────────────────────┐ │ 类别 │ 描 述 内 容 │ ├────┼──────────────────────────────┤ │碎石土类│ 名称、岩性、磨圆度、分选性、粒度、胶结情况和充填物(砂、粘│ │ │性土的含量) │ ├────┼──────────────────────────────┤
│砂土类 │ 名称、颜色、分选性、矿物成分、胶结情况和包含物(粘性土、动│ │ │植物残骸、卵砾石的含量) │ ├────┼──────────────────────────────┤ │粘性土类│名称、颜色、湿度、有机物含量、可塑性和包含物 │ ├────┼──────────────────────────────┤ │岩石类 │ 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物、化石、岩脉、包裹│ │ │物、风化程度、裂隙性质、裂隙和岩溶发育程度及其充填情况 │ └────┴──────────────────────────────┘ 4.2.3.7 松散层中的深井、水质和地层复杂的井、全面钻进的基岩井,应进行井孔电测。 第4.2.4条 疏孔、换浆和试孔。 4.2.4.1 松散层中的井孔,终孔后应用与设计并孔规格相适应的疏孔器流孔,达到上下畅通。 4.2.4.2 泥浆护壁的井孔,除高压自流水层外,应破除附着在开采层孔壁上的泥皮。孔底沉淀物排净后,再逐渐稀释孔内泥浆浓度。一般要求达到出孔泥浆与入孔泥浆性能接近。 4.2.4.3 下井管前,应校正孔径、孔深和测斜。井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2cm;孔深小于100m,其偏差不得超过设计孔深的±20cm;井深等于或大于100m时,其偏差不超过设计孔深的±2‰;孔斜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第4.2.5条 井管安装。 4.2.5.1 常用井管的质量检查,规定如下。 一、井管应无残缺、断裂和弯曲等缺陷。金属井管管端和管箍的螺纹须完整、吻合。 二、井管每米弯曲度不得超过:钢管1mm;铸铁管2mm;钢筋混凝土管3mm。 三、井管的上下口平面应垂直于井管轴线。 四、井管外径偏差不得超过:无缝钢管外径±(1~1.5)%;焊接钢管外径±2%;多孔混凝土管(包括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5mm。铸铁管内外径偏差不得超过±3mm。 五、管壁厚度偏差不得超过:钢管和铸铁井管±1mm;钢筋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包括混凝土)井管±2mm。 六、过滤器开孔率偏差不得超过设计开孔率的±10%。丝距偏差不得超过设计丝距的±20%,缠丝至管壁的最小距离必须大于3mm。 4.2.5.2 井管安装前,必须按照钻孔的实际地层资料校正管井设计,然后进行井管组合、排列、测量长度、并编号记录。 4.2.5.3 井管的下入方法,应根据井深、管材的类型、强度、重量(指重力)及起吊设备条件等,进行选样。井管允许一次安装长度。参见下表4.2.5。 ┌──────┬─────┬────┬─────┬─────┬──────┐ │井壁管和过 │钢制井壁管│钢筋骨架│铸铁井壁管│钢筋混凝 │多孔混凝土井│ │滤器种类 │或过滤器 │过滤器│或过滤器│土井壁管 │管(包括混凝│ │ │ │ │ │或过滤器 │ 土井管) │ ├──────┼─────┼────┼─────┼─────┼──────┤ │允许一次 │ │ │ │ │ │ │吊装长度 │250~500│ 200 │200~250│100~150│ │ │ (m) │ │ │ │ │ │ ├──────┼─────┼────┼─────┼─────┼──────┤ │托盘下管允许│ │ │ │ │ │ │一次安装长度│ │ │ │150~200│ 50~100 │
│ (m) │ │ │ │ │ │ └──────┴─────┴────┴─────┴─────┴──────┘ 一、井管在井孔中的重量(指重力),小于井管允许抗拉力和钻机安全负荷时,可用提吊法下管;当井管重量(指重力)大于钻机安全负荷时,可采用提吊加浮板法或多级下管法。 二、井管在井孔中的重量(指重力),超过管材允许抗拉力时,可采用钢丝绳托盘法下管。当小于钻机安全负荷时,可用钻杆托盘法。 4.2.5.4 井管的连接,必须做到对正接直,封闭严密,接头处的强度,必须满足下管安 全和成井质量的要求。 4.2.5.5 过滤器安装位置的上下偏差不得超过30cm。 4.2.5.6 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井,井管必须位于井孔中心。下井管时,要安装井管找中器,其外径比井孔直径小3~5cm。根据井深和井管类型,适当确定找中器的数量。每井至少安装2组。多孔混凝土(包括混凝土)管井,找中器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4.2.5.7 井管一般应座落在坚实的基础上。若下部孔段废弃不用时,必须用卵石或卵石混碎石填实,卵石、碎石直径以5~10cm为宜。 第4.2.6条 填砾和管外封闭。 4.2.6.1 滤料必须按标准要求严格筛选,不合格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滤料除按设计备妥外,还要准备一定的余量。 4.2.6.2 填砾的方法,一般采用循环水或静水镇砾。填砾时必须连续、均匀、速度适宜,严防棚堵,及时测量填砾高度,核对数量,所填滤料应留样备查。填砾时,如发现滤料填入数量和高度同计划值出入较大时,应即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记录填入结果。 4.2.6.3 不良含水层一般用粘土球封闭,要求较高时用水泥浆封闭。人畜饮水井井口段用粘土球封闭,其他井一般用粘土封闭。粘土球应用优质粘土制成,直径25~30mm,以半干为宜。投入前,应取井孔内的泥浆做浸泡试验。粘土球的投入速度要适当。 4.2.6.4 管外封闭位置,上下偏差不得超过30cm。 第4.2.7条 洗井和试验抽水。 4.2.7.1 填砾结束后,应进行洗井。按井的结构、管材、钻井工艺及含水层特征选择洗井方法和机具,尽量采用不同机具交错或联合的洗井方法,有条件时,可采用化学药剂配合洗井。 4.2.7.2 洗井的质量规定如下。 一、洗井时抽水应达到设计降深。 二、洗井完毕后,井水含砂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2.7.3 试验抽水时,一般只做一次大降深抽水,水位稳定延续时间,松散层地区不少于8h。基岩地区、贫水区和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地区,稳定延续时间应适当延长。如限于设备条件不能满足水量要求时,亦不应低于设计出水量的75%。 4.2.7.4 试验抽水终止前,应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采样的方法和数量,参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4.2.8条 成井验收。 4.2.8.1 成井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管井结构和地质柱状图,内容包括岩层的名称、岩性描述、厚度和埋藏深度;钻孔及下管深度;井管和过滤器的规格及其组合;填砾及封闭的位置;静水位和动水位;电测井资料。 二、含水层岩样及滤料的颗粒分析成果,水质分析报告。 三、试验抽水成果。
四、管井配套和使用注意事项。 4.2.8.2 管井竣工后,应根据管井设计要求,由设计、施工及使用单位在现场进行验收,验收项目及质量标准规定如下。 一、井位、井深和井径符合规划设计要求。 二、试验抽水时,管井出水量应与设计基本相符。如水文地质条件与原设计不符时,可按修改后的设计验收。 三、井水含砂量符合设计标准;水质符合用水标准。 四、井底沉淀物厚度,应小于井深的5‰。 五、管井的垂直度,应在本规范第三章3.3.2条规定的允许值之内。 第三节 大口井施工 第4.3.1条 施工方法与机具准备。 根据大口井设计的要求,参照表4.3.1合理选用。 第4.3.2条 大开槽法施工。 4.3.2.1 大开槽法施工应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场地要保证排水畅通。 4.3.2.2 挖土边坡应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弃土坡脚至挖方上口要有一定的距离。 4.3.2.3 含水层部位的滤料围填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土要有一定超高,冬季回填土中的冻土含量不得超过15%。 4.3.2.4 爆破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土方和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4.3.3条 沉井法施工。 4.3.3.1 基槽应按稳定边坡开挖,易坍塌地层须挖成阶梯形。基槽底应挖至地下水位以上0.5~1.0m,槽壁与井筒外壁的间距,一般为0.6~0.8m。 4.3.3.2 浇注刃脚应选择在坚实土层上,否则要进行夯实或辅砂夯实处理。混凝土刃脚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在刃脚上浇砌井筒。 4.3.3.3 井壁厚度允许偏差。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15mm、砌石±30mm。 4.3.3.4 井筒下沉时,应保持平稳,随时观测,当发现位移或倾斜时,必须及时纠正,并在下沉过程中填写记录。 4.3.3.5 对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均参照《水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3.3.6 采取排水法人工施工时,沉井内的水位应随井筒下沉而下降,一般控制在开挖面以下0.3m。井下挖土每次开挖深度以0.3m为宜。 4.3.3.7 采取不排水法施工时,在布设取土机械时,应注意防止井口地面的沉陷。 采用水力冲土机械时,应注意均衡对称。并将泥浆及时排出,同时回注清水,以保持水头压力。 第4.3.4条 井壁进水孔和井底反滤层。 4.3.4.1 井壁进水孔和滤层,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在施工中要防止堵塞。 4.3.4.2 井底进水的大口井,其反滤层的层厚和滤料粒径,均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滤层铺设前,必须将泥浆及沉淀物清除。 第4.3.5条 试验抽水。竣工后应进行试验抽水,一般只做一次大降深抽水,稳定延续时间不少于8h。 第4.3.6条 成井验收。 4.3.6.1 井位、井深、井径及出水量应符合规划、设计要求。水质应符合用水标准。刃脚沉落在规定的土层上。 4.3.6.2 井底反滤层、井壁滤水结构等隐蔽部位应进行中间验收。
4.3.6.3 施工单位应提交成井结构图、地层柱状图、下沉、事故处理及隐蔽部位的验收记录,以及大口井配套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辐射井施工第4.4.1条施工机具与方法。集水井和辐射孔的施工方法,主要依据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安全和经济合理等因素。参照表4.4.1选定。 ┌────┬───────┬───────────────┐ │结构部位│ 施工方法 │ 适用条件 │ ├────┼─┬─────┼───────────────┤ │ │ │人工沉井法│稳定土层或薄层夹砂井深小于15m| │ │ ├─────┼───────────────┤ │ │ │冲击钻进 │黄土、砂、砂卵石 │ │ │成├─────┼───────────────┤ │ │孔│冲抓锥钻进│黄土、砂卵石 │ │ 集 │ ├─────┼───────────────┤ │ 水 │ │回转钻进 │土层、砂 │ │ 井 │ ├─────┼───────────────┤ │ │ │泵吸锥钻进│粘土、砂、砂卵石 │ │ ├─┼─────┼───────────────┤ │ │ │分节下管 │井深40m以内为宜 │ │ │下├─────┼───────────────┤ │ │管│井盘下管 │井深10~20m | │ │ ├─────┼───────────────┤ │ │ │漂浮下管 │井深可达80m | ├────┼─┴─────┼───────────────┤ │ │水平钻钻进 │黄土、粘土 │ │ 辐 ├───────┼───────────────┤ │ 射 │水平钻套管钻进│砂层、下入滤水管 │ │ 孔 ├───────┼───────────────┤ │ │顶进法 │砂砾卵石层 │ └────┴───────┴───────────────┘ 第4.4.2条 集水井施工。 4.4.2.1 根据集水井的设计要求,参照表4.4.1选择施工方法: 一、有机械施工条件的,应采用机械施工,井深小于15m时,也可采用人工沉井法施工。 二、集水井可采用分节下管或漂浮下管法。当井深大于30m时,应采用漂浮下管法。 4.4.2.2 人工沉井法施工,应参照4.3.3条的有关规定施工。 4.4.2.3 预制井管必须严格掌握成型尺寸,壁厚偏差不应超过上15mm,内、外径偏差不应超过±30mm,预留辐射孔眼数,应多于设计数1~2个。 4.4.2.4 孔口段必须砌护,直径应大于钴头直径0.3~0.4m;冲击、冲抓成孔时,对松散土层应在井水位波动面上下孔段,各砌护1m井筒,以防塌孔。 4.4.2.5 在易塌孔的砂性土层钻进时,应保持压水水头1.5~2.0m,并适当加大泥浆浓度。当采用冲击钻进时,泥浆相对密度应在1.1~1.15之间;当采用泵吸锥钻进时,泥浆相对密度应在1.04~1.08之间。
4.4.2.6 分节下管时,下管器应和井管尺寸配合适当,保证下入的井管接口吻合。 4.4.2.7 漂浮下管必须将井管接牢、封闭严密,井管对接面可用沥青水泥砂浆或1:5 水泥、粘土条粘接,接口外围应用热沥青粘贴玻璃丝布2~3层,粘接的井管,在管外20m水头压力下,接口应无明显渗水现象。 4.4.2.8 漂浮下管完毕,应向井管内继续注水,待井管沉实后,再进行管外回填。回填段高度一般自井底以上不少于井深1/3,同时必须用粗砂、卵石混合料沿井管周围均匀填入,回填密实。 第4.4.3条 辐射孔施工。 4.4.3.1 黄土、粘土层辐射孔施工。 一、用电动水平钻钻进,一般配5~7kW电动机,工作转速80~100r/min①,钻头直径100~120mm,一般泵压应大于0.5MPa。 (注①r/min为转速单位符号,单位名称为转每分,其中文符号为转/分。) 二、在井壁辐射孔开口处,应打入1~1.5m护口钢管,防止孔口坍塌和集水井壁外的流泥入井;终孔后,孔口段应进行加固处理。 三、水平钻机机架转动中心应与竖井圆心一致,并安装稳固。 四、开始钻进同,应使钻头向下倾斜3°~5°,以防钻孔向上偏移。 4.4.3.2 砂层中辐射孔施工。 一、粉、细砂层中,用液压式水平钻机、套管钻进,钻机工作转速20~30r/min,油缸顶拔力应根据套管摩阻力选用,一般推力0.3~0.35MN①、拉力0.15~0.2MN。 二、粉、细砂层中,套管钻进应采用可控制排砂的密封装置。 三、粉、细砂层中,滤水管下入和套管拔出过程中,应保持套管的封闭止砂。 四、中、细砂或中、粗砂含水层,应采用适宜管径的焊接管作滤水管,直接顶进含水层。 第4.4.4条 试验抽水。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试验抽水,一般只进行一次大降深抽水, 黄土层辐射井,降深应控制在辐射孔以上0.2~0.5m,粘土、砂层辐射井,降深应控制在辐射孔位置,水位稳定延续时间,一般不少于8h。水质分析取样的要求同4.2.7.4。 第4.4.5条 成井验收。 4.4.5.1 井位、成井结构符合规划设计要求,辐射孔位置与设计地层相符。 4.4.5.2 试验抽水出水量和井水含砂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水质符合用水标准。 4.4.5.3 提交成井结构图、地层柱状图和配套、管理使用注意事项。 (注:①MN为力的单位符号,单位名称为兆牛顿,中文符号为兆牛。与过去惯用的工程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tf= kgf=9.80665×N≈N=0.01MN 第五章 机井配套与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5.1.1条 机井配套应包括机井工程、输水工程和田间工程的配套。 第5.1.2条 机井配套应符合井灌规划设计要求。 第5.1.3条 机井管理应包括机务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财务管理和井灌区水源监测。 第二节 机井配套 第5.2.1条 机井工程。机井工程包括水井、抽水机具、输变电设备、井台、井房和出水池。 5.2.1.1 抽水机具配套。 一、井泵配套。
(一)井用水泵类型选择,一般应按地下水位的埋深选择水泵类型。当机井动水位埋深在允许吸程范围内时,宜选用卧式离心泵或下卧安装;动水位埋深大于10m时,宜选用长轴深井泵、潜水电泵等。 (二)井泵配合间隙,应根据泵体入井部分的最大外经与井管的最小内径之差,合理选定。对金属井管,其差不得小于50mm,非金属井管,其差不得小于100mm。 (三)水泵流量应根据试验抽水确定井的出水量进行选配。 (四)水泵扬程应根据水井设计动水位的埋深和输水要求选定。应使流量、扬程在水泵高效区对应的范围之内;安装深度必须满足水泵的最小淹没深度,不发生气蚀和超载运行。 二、动力机配套。 (一)机型应根据能源条件合理选配。有电地区宜选用电动机,无电地区可选用柴油机或其他动力机。 (二)动力机的功率,应根据水泵的轴功率,且在动力机的额定功率之内合理选配。动力配用系数,电动机可采用1.1~1.3,柴油机可采用1.2~1.4。 (三)动力机和水泵的转向和转速应相互适应。当其额定转速相差不超过2%时,可采用直接传动。否则,应采用间接传动。 三、管路、附件的选配。 (一)管路、附件应按水泵的规格合理选配,管道联接要方便可靠。 (二)管路直径的大小要合理,管内水流速度不宜过大,以免增大水头损失。一般进水管内流速为0.5~1m/s,出水管内流速不应大于2.5m/s。管路应尽量避免迂回弯转。 5.2.1.2 输变电设备配套。低压线路和电气设备,应符合规划设计要求。 5.2.1.3 井台、井房和出水池。 一、井台应高出井口地面,其高度应能防止雨水、污水流入井内;泵座尺寸应根据选配的水泵类型确定,严禁将泵座直接座落在井壁管上。 二、井房及机并保护设施。 (一)井房的结构尺寸,应便于机泵安装、管理和维修,并考虑通风采光。户外机井的保护设施,应能避风挡雨,保护机泵设备。 (二)大口井、辐射井的井口,均应设置井盖、防护栅栏或围墙。 三、出水池。 (一)出水池应根据水泵流量、池水出口流速和配水要求,合理确定其尺寸,一般宜采用矩形正向出流的形式。要求坚固不漏水,并在出水口安装量水设施。 (二)水泵出水管管口,一般应采用淹没式出流。有特殊要求时,出水管口的下缘也不得离开出水池水面。 (三)出水池底应稍低于输水渠道渠底,以便水中的泥砂沉淀。 第5.2.2条 输水工程。 5.2.2.1 输水渠道。 一、固定渠道应衬砌,力求经济耐用,减少渗漏。 二、渠道断面形式可采用矩形、梯形和U形等,其断面尺寸须经水力计算确定。 三、渠道建筑物,应做到结构简单、经济实用。 5.2.2.2 输水管道。 一、管径和壁厚的尺寸,应根据流量、流速、水压、管材和使用条件等,通过计算确定。 二、输水管道的布设应进行方案优选,分水口处要布置配水设施。管道联接应牢固严密,不得漏水。 三、暗管埋深,应根据耕作和防冻要求确定。 第5.2.3条 田间工程。 5.2.3.1 根据灌溉方法,合理布设灌水渠道。
5.2.3.2 田间沟、畦规格,应根据单宽流量、土壤性质、地面坡度、作物种类等因素确定。田块应做到平整。 第5.2.4条 机井配套验收。 5.2.4.1 机井装置效率,电动机配套应不低于45%,柴油机配套应达到40%。 5.2.4.2 低压线路和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有关规定。 5.2.4.3 井房、井台、出水池均应配套齐全,符合设计要求。 5.2.4.4 渠道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不低于0.9,输水管道不低于0.95。 第三节 机井管理 第5.3.1条 机务管理。 5.3.1.1 必须由具有机泵管理基本知识,经考试合格的人员管理。对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培训。 5.3.1.2 必须严格执行机泵安全运行操作规程。 第5.3.2条 工程管理。 5.3.2.1 机井工程应完整,且配套齐全,保证机泵设备正常运行,渠道、管路畅通。 5.3.2.2 定期(每轮灌期的始末各一次)监测井水含砂量。 5.3.2.3 机井在停灌期间,应定期(1~2个月)进行一次养护性抽水,每次历时不得少于4h。 第5.3.3条 用水管理。 5.3.3.1 井灌区用水管理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作物种类、复种指数以及作物布局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水方法,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5.3.3.2 必须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5.3.3.3 应作好量水工作,严禁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 5.3.3.4 采用地面灌溉时,应实行小畦、短沟灌。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其他先进的灌水技术。 第5.3.4条 财务管理。 5.3.4.1 必须实行灌溉成本核算。 5.3.4.2 水费实行按量计征,超量累进收费。 第5.3.5条 水源监测。 5.3.5.1 必须按照水利电力部颁发的《地下水动态观测暂行规定》的要求,对井灌区地下水动态进行观测。 5.3.5.2 井灌区应根据《工业废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水质监测。 第四节 井灌区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 第5.4.1条 机井完好率。 5.4.1.1 机井完好率系指完好井数与总成井数的百分比。 5.4.1.2 完好机井系指投入管理阶段后,在有效使用期限内,达到下列技术指标的机井。其技术指标如下。 一、井管顺直,能顺利升降水泵。 二、井的出水量不得低于成并验收时出水量的60%。 三、井水含砂量不得大于成井验收时含砂量的110%。 四、井水水质,必须符合用水水质标准。 第5.4.2条 设备完好率。 5.4.2.1 设备完好率系指完好设备与配套设备的百分比。
5.4.2.2 设备完好的技术指标,系指设备技术性能良好,能安全正常运行。在机井正常使用中,机井装置效率:电动机配套不低于35%,柴油机配套不低于30%。 第5.4.3条 能源单耗。系指从机井中提水1Kt·m所消耗的能源数量(电能为kW·h或度数,油料为kg数)。 第5.4.4条 单位流量控制的灌溉面积。 系指单井每小时出水量1所能控制的灌溉面积。 第5.4.5条 灌水定额系指每亩次的毛灌水量。 第5.4.6条 灌溉成本。 系指年一用[包括建井及设备的年折旧费、年管理费(人员工资、办公费)、年维修费(大修、小修费)和年用电(油)费的总和]与年灌溉亩次的比值。 第5.4.7条 单位水量成本。 系指年费用与年提水量的比值,元/。 附录一 土的分类和定名标准 土的分类和定名标准表 ┌────┬───────────────────────────┐ │类别名称│ 定名标准 │ ├─┬──┼───────────────────────────┤ │ │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 │ ├──┼───────────────────────────┤ │ │块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 │ │碎├──┼───────────────────────────┤ │石│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 │土├──┼───────────────────────────┤ │类│碎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 │ ├──┼───────────────────────────┤ │ │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 │ ├──┼───────────────────────────┤ │ │角砾│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 ├─┼──┼───────────────────────────┤ │ │砾砂│粒经小于2mm颗粒占全重的25%~50% │ │ ├──┼───────────────────────────┤ │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 │砂├──┼───────────────────────────┤ │土│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 │类├──┼───────────────────────────┤ │ │细砂│粒径大于0.1mm颗粒超过全重的75% │ │ ├──┼───────────────────────────┤ │ │粉砂│粒径大于0.1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75% │ ├─┴──┼───────────────────────────┤ │粘 土│塑性指数大于17 │ ├────┼───────────────────────────┤ │亚粘土│塑性指数10~17 │ ├────┼───────────────────────────┤ │轻亚粘土│塑性指数8~10 │ └────┴───────────────────────────┘
注 1.定名时,应根据颗粒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野外临时定名可采用一般常用的经验方法。 附录二 土的野外定名方法 土的野外定名方法表 ┌─────┬─────────────────────────────── │名 称 │ 鉴 定 方 法 │ ├─────┼─────────────────────────────── │粘 土 │ 手搓时无砂粒感觉,能搓成直径小于0.5mm的长条;用刀切割有显 │著的平滑面;干燥后强度很大 │ ├─────┼─────────────────────────────── │ 亚粘土 │ 手搓时微有砂粒感觉,但仍以粘土为主;能搓成0.5~3mm短土条,│ │(砂粘土)│用刀切割开始显有光滑闪光面,干燥后强度较大 │ ├─────┼─────────────────────────────── │ 亚砂土 │ 手搓时有多量砂粒感觉,能搓成3mm粗的短条,有时也很难搓成 │(粘砂土)│条,饱和时有水渗出,容易压碎,在干燥的状态下也能成块,但松散 │ │ │易碎,在水中容易分解 ├─────┼─────────────────────────────── │黄土及黄 │ 手搓时感觉不出有砂粒,如面粉似的块状,易分解,大孔隙,肉眼 │ │土质砂土 │可见 ├─────┼─────────────────────────────── │泥 炭 │ 手搓时腐烂厉害的泥炭则从手指缝中挤出 腐烂较轻的泥炭则挤 │ │出的较少,手不污染;干燥时体积缩减甚剧,具有很高温度 │ ├─────┼─────────────────────────────── │淤 泥 │ 形状和颗粒很象腐烂的泥炭,但含有矿物质,具有特殊气味和颜色, │干燥后很硬 │├─────┼───────────────────────────────│耕 土 │带有植物根茎的表土 ├─────┼───────────────────────────────│人工土│含有建筑垃圾、破碎瓦块及其他杂物的表土 │└─────┴───────────────────────────────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规范条文时,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一般采用“必须”,反面词一般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一般采用“应”,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该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一般采用“宜”或“一般”,反面调一般采用“不宜”。 4.表示一般情况下均应这样作,但硬性规定这样作有困难时,采用“应尽量”。 5.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作的,采用“可”。 (二)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的,其写法为“按……执行”或“符合……要求”,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的,其写法为“参照……”。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部门、编写人员与单位 主编部门:水利电力部农田水利司 编写人员与单位: 韩化俊(河北省水利厅) 赵尔慧(陕西机械学院) 张席儒(新疆八一农学院) 徐维贤(河南省水利厅) 赵成忠(山东省水利厅) 李益三(陕西省水利水土保持厅) 徐广茂(天津市水利局) 郭履富(山西省水利厅) 金光炎(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霍崇仁(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陈梅芬(水利电力部农田水利司) 孟边疆(水利电力部农田水利司) 王久云(河北省水利厅) 杨延祥(天津市水利局) 崔淑荷(北京市水利局) 邢汉文(辽宁省水利电力厅) 刁振中(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 王中央(安徽省水利厅) 陈福海(甘肃省水利厅) 马述信(宁夏自治区水利厅) 司 铎(江苏省水利厅) 张庆祥(江苏省水利厅) 曹克信(山西省水利厅) 董华平(山西省水利厅) 包长新(山西省水利厅) 郑文令(吉林省水利厅) 王岳涛(吉林省水利厅) 赵载吉(河南省水利厅) 刘立明(陕西省水利水土保持厅) 邵云雷(黑龙江省水利厅) 赵鸿斌(新疆自治区水利厅) 朱 岩(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伍 军(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谢健民(水利电力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郑小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滕明柱(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杨瑞祥(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齐 一(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段新生(陕西省地下水工作队) 刘孝思(水利电力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蒋杏春(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李佩成(西北农业大学) 沈荣开(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曹万金(河海大学) 王纪科(西北农业大学) 刘凤桐(水利电力出版社)【类 别】:灌溉、井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大管道技术规范书技术协议
- 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技术规范书ip-bid-rr-b
- 国网800kv直流铁塔技术规范-角钢塔
- 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西固热电厂1号机组脱硝催化剂再生项目技术规范
- 自动气象站雷电技术规范(出版稿)
- 姜峰印度m04带式输送机系统、硫化机、修补机设备技术规范书2010[1].8.24签字版)1
- 带电作业车合同技术规范
- 微机型发电机变压器保护技术规范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资源系统技术规范
- 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
- 江苏准成—维保服务技术规范书
- 汽水取样装置技术规范书
- 河北建投任丘热电厂热控成套设备技术规范书
- 河南豫联二期 工程dcs技术规范
- 消防工程招标技术规范
- 消防改造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 热电厂仪表技术规范书
- 进口252(245)~550kv交流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