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4.00 KB
  • 64页

区间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 6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1.1新建铁路上海至南京轨道交通施工图:沪宁城际施图V(路)-W1221.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1.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1.4新建铁路上海至南京轨道交通施工图: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2.编制范围和原则2.1正线路基DK189+092.56~DK189+200,长107.44m。DK189+092.56前接无锡东特大桥。2.2编制原则以建设一流的城际铁路路基,打造城际精品线路为指导思想。以保证2009年3月15日前具备铺架条件为根本目标,全面、客观指导本段路基的施工建设为原则。3.工程概述及工程数量3.1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250km/h正线线间距:4.8m-64- 牵引种类:电力3.2工程概况正线范围软土地基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管桩顶筏板采用C30砼浇注。根据设计要求,本段路基基床表层为0.4m厚的级配碎石,路堤基床底层2.3m厚采用A、B组填料填筑。主要工程量情况:根据初步设计资料,DK189+092.56~DK189+200段路基AB填料为5395.06立方米、筏板砼4256.14立方米、地基处理预应力管桩基19321米,预压土2844立方米,级配碎石824立方米。3.3工程特点本段路基工期紧,施工难度大,与营业线相邻,安全防护项目多。3.4自然地理特征3.4.1地形地貌施工地段属为太湖湖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多为水田、菜地,右侧为既有沪宁铁路。3.4.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深约0.5-2.0m,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成因类型复杂,岩性以黏土、淤泥质黏土、粉土、粉质黏土为主。地下水无浸蚀性。管桩处理范围内地质情况自地表以下依次为:⑴淤泥质黏土,流塑;⑵粉质黏土,软塑;⑶粉土,稍密,饱和;⑷粉土,深灰色,中密,饱和;⑸淤泥质黏土,褐黄色、流塑;(6)黏土、褐黄色,软塑-硬塑;(7)粉土,局部夹粉质黏土,灰色,灰绿色,中密饱和;(8)黏土,灰色,-64- 夹灰绿色,硬塑;(9)粉土,灰色,黄色,密实饱和。3.4.3气象特征本段路基位于无锡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9℃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无锡市区日照时数2019.4小时。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雹和大风等。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4.施工组织总体安排4.1指导思想和部署总体思路:快速开工,全面推进路基工程施工。围绕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创新“六位一体”的目标要求,科学组织施工,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实行动态管理,想方设法、排除万难去实现既定的施工目标。具体部署:4.1.1突击地基处理,加大投入,力争元月初管桩全部完工,筏板施工进入高峰期,筏板砼强度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后开始填筑路基,月底完成所有C30钢筋砼筏板施工;4.1.2软土路基、边坡、电化设施、附属工程整体推进,一次成型;4.1.3线上线下、站前站后统筹兼顾,均衡连续,交叉并行;4.1.4-64- 进行分解细化,责任到人,上下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指导和监督工程施工,想方设法、排除万难去实现既定的施工目标。4.2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设营4.2.1施工现场组织机构根据本段路基的工程数量、特点及工期要求,并结合我单位在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由土方队负责本段路基施工,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织施工,土方队组织机构见“土方队施工组织机构框图”。队长:王德强技术负责人:王海亮副队长:吴杰质量负责人张立彬安全负责人胡继辉实验负责人贾新义物资负责人张家富现场技术主管孙野土方队组织机构框图4.2.2施工队伍驻地土方队驻地设在DK189+140线路左侧,搭设活动板房作为营区。在两桥台既有红线内设置钢筋加工场、材料堆放场、各工班营地等临时设施。4.3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4.3.1施工场地平面布置-64- 本着节约用地,节省投资,因地制宜,便于施工,永临结合,尽量利用既有设施等原则,根据工程设计特点和桥址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局。4.3.2施工便道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沿线路方向修筑施工便道,填筑建筑废料,碾压密实,跨河流地方修筑施工便桥,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4.3.3施工用电考虑到新梅路中桥的地理位置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用电主要引入当地外接电源,同时备用1台120kw柴油发电机以备临时停电时使用。4.4施工用水及临时通信施工生产及生活用水采取打井抽取地下水方式,水质和水量均满足施工要求。沿线通讯比较发达,通讯网络已覆盖施工现场,临时通讯采用移动通讯。4.5内业资料施工队技术室在工区工程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所施工桥梁相关内业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归档至工区工程部,并及时向工区上报检验批资料。施工现场的测量、试验资料由负责该路段的测量、试验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时归档至工区试验室。施工队技术室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区下发的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及时准确的编制相关技术交底并下发到作业层。4.6本段路基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挖探地下光缆—场地平整—测量放样—管桩施工—桩体检测—桩头处理(场地清理)—基底处理及垫层施工(筏板砼施工)—路基填筑—-64- 检测路基—路基附属施工。4.7工期安排4.7.1本段路基施工总工期:八个月,根据整体施工工艺要求,我工区先进行地基处理,然后进行路基填筑及其他附属工程。2008年10月30日正式开工,2009年3月15日前完成主体工程(包括预压土施工),并具备铺架条件,路基附属2009年6月30日完工4.7.2各分项工程节点工期安排如下:地基处理开工日期:2008年10月30日,竣工日期:2009年1月31日;路基填筑开工日期:2009年1月15日,竣工日期:2009年2月28日;路基附属开工日期:2009年2月1日,竣工日期:2009年6月30日;5.施工总体方案5.1施工工艺要求本段C30钢筋砼筏板必须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砂浆必须采用机械拌和,级配碎石和填料改良的生产工艺必须采用厂拌法。路基填筑时,基床、过渡段及基床以下部分路堤的填料与压实标准,以及地基条件等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床表层、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桥路过渡段≥20m,其余路基基床表层填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厚0.4m。桥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的水泥填筑。路基均应进行地基条件(包括承载力和工后沉降)的分析,并满足与路基铺设相应的有关设计要求。填筑路基时必须设置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a、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设置:在路基两侧坡脚外2m、10m各设观测桩一排,纵向间距20m。b、地基沉降板设置:在路堤DK189+110、+200-64- 中心设沉降板观测,纵向间距根据软土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为100~500m。软土沉降变形监测(含水平桩位移和沉降板观测)元器件具体布置密度和现场观测密度根据设计要求和《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执行。路基填筑完成后,顺线路方向每隔20~50米设置观测断面一个,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对路基本体及地基沉降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监测,实施信息化施工,并根据沉降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砟轨道。5.2地基处理施工工艺5.2.1原地面处理施工前对地表水排干,挖除表层土0.5米后,两层回填AB料,用推土机进行平整,设置4%的路拱横坡,压路机碾压密实,设置排水沟以确保施工作业面排水畅通。5.2.2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采用PC-A500(100)型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桩外径0.5m,全部从厂家购买合格产品。管桩处理深度在27~32m,正方形布置,间距2.2~2.4m,桩顶设置纵向节长14.6m、15.8m的筏板,筏板采用C30混凝土现浇。筏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截取及陪筋,筏板与筏板、筏板与其它结构物之间设伸缩缝,缝内填塞沥青麻筋。根据预应力管桩的数量情况,计划投入8台打桩机同时施工。按设计要求采用打入法施工,施工前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试桩,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配置、施工工艺是否适宜,确定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参数。待试桩经检验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后,进行大面积施工。5.2.2.1管桩施工工艺: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64- 5.2.2.2操作要点⑴施工准备①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便于路基地表晒干。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杂物,进行场地平整。②测量放样,用短木桩打好定位桩,以石灰作出明显标志,便于施打。⑵分层铺设碎块石工作垫层。⑶桩尖平稳的夹设在打桩部位,用钢缆拉牢。⑷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对准桩位,垂直稳定,确保桩机在施工中不倾斜、不移动。铺设碎块石垫层桩位放样原地面整平管桩检查桩机就位起吊管桩、稳桩沉桩接桩送桩桩机移位桩顶处理及桩帽铺设碎石垫层铺设土工格栅路基填筑验桩-64- ⑸起吊管桩:先用钢丝绳拴好管桩,然后用索具捆绑住管桩上端约50㎝处,启动打桩机起吊管桩,使管桩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缓下放插入土中。插桩必须正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再在桩顶安装好桩帽,卸去索具。桩帽与桩周边留5—10㎝的空隙,振动锤与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有相应的弹性衬垫,一般采用麻袋、纸皮或木砧等衬垫材料,锤击压缩后的厚度以120--150㎜为宜。在锤击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更换。⑹稳桩:管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低锤击一二下,桩沉入土中一定深度后,再使桩垂直稳定。打接桩必须用垂球或经纬仪纵横双向校正垂直度;用水准仪控制标高。⑺桩在入土之前,在桩架或桩身上设置尺寸标志,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⑻打桩:打桩应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和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用。⑼打桩的顺序按下列原则确定:根据现场情况,因与既有铁路相临,为减少对既有铁路的干扰,采用从临近既有线边向另一侧施打。⑽接桩①在接桩时,采用钢端法焊接接桩,焊接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清理整洁,上下节之间的空隙用铁片垫密焊牢。焊接方法一般采用对称焊接,以减少变形,焊缝连续、饱满,接桩方法和要求符合设计,焊好的接头在自然冷3~5分钟后开始施打。②施打前应对焊缝采用沥青防腐涂料进行防锈、防腐处理。-64- ③接桩应在距离地面1m左右进行。上下桩节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节点弯曲矢量不得大于1‰桩长。⑾送桩:桩顶设计标高低于地面标高,需要进行送桩。送桩杆上标注尺寸,便于测读桩顶标高,控制桩的入土深度。必须保证送桩杆的中线与桩身吻合一致方可进行送桩。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⑿当桩的打入深度和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度处的地质情况,即可停止。最后一米的锤击数不大于250击。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收锤,移动桩机。打桩时由专职记录员做好施工纪录。开始打桩时,记录沉落1.0米所需的锤击数并记录桩下沉的平均高度。当下沉接近设计标高和贯入度要求时,在一定的落锤高度下,以每落十锤为一阶段,测量其贯入度并登记入表。打桩过程中出现下沉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①打桩过程中发生下沉降量突然增大,原因是桩尖穿过硬土层进入软弱土层,或已被打断。此时对照地质资料进行检查,若桩尖进入软土层,继续施打;若桩身被打断,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桩方案。②桩到一定深度后打不下去,或桩锤和桩突然回弹,原因可能是桩尖遇到孤石或已打到硬土层,这时减小桩锤落距,慢慢往下打,待桩尖穿过障碍之后再加大落距,如仍打不下去,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度处的土质情况,会同有关单位解决。③施打过程中,若桩头已严重破损,待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打。5.2.2.3施工注意事项⑴预防桩身断裂措施①-64- 施工前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钢钎探测,对管桩构件要进行认真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或桩尖不在桩轴线上的管桩决不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30。②在稳桩的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校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③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没有提出吊点要求时,当桩长在16m内,可用一个吊点起吊,吊点位置在桩端至入0.29桩长处,桩长在16m以上时,须设两吊点,吊点在桩距离两端头0.21桩长处。⑵预防桩顶破碎措施①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②沉桩前对管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是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管桩处理后使用或废弃。③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木砧是否平整,否则处理后方可使用。④稳桩要垂直,桩顶要加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必须更换。⑶预防接桩处松脱开裂措施①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②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③接桩时,要使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平整。焊接完成后,锤击数次,再检查一遍,看有否开裂,如有作补救措施。-64- 5.2.2.4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⑴质量控制目标:①打入桩的数量、布置形式及间距符合设计要求。②桩长、桩顶标高及最终贯入度符合设计要求。③打桩后,及时进行桩的承载力试验,并符合设计要求。④打入桩施工的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要求。打入桩施工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桩位(纵横向)中间桩d/2且不大于250mm外缘桩d/42桩身垂直度0.5%3桩顶高差15cm⑵管桩检测方法①按不小于总桩数10%频率对管桩进行无损检测,以检测桩间接头焊接质量和桩长。②按不小于总桩数2‰频率进行单桩荷载试验。以检测其单桩容许承载力不小于800KN。5.2.3、土工格栅-64- 测量放样铺设土工格栅铺设垫层或路基填筑平整场地铺设垫层或路基填筑填筑路基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流程图5.2.3.1施工要点①用于路基边坡加固,路堤在填筑过程中,边坡3.0m宽度范围内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层间距0.5m,双向土工格栅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25KN/m.边坡加固的双向土工格栅的受力方向应垂直线路方向铺设,两幅间密贴排放,不搭接,用塑料绳绑扎。受力方向搭接不小于50cm并采用塑料扣等可靠措施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容许抗拉强度。②用于边坡加固的双向土工格栅沿线路方向铺设,两幅间搭接长度不小于0.5m。③铺设多层土工格栅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0.5m。区间土工格栅铺设时,两端各预留3m,待上层25cm碎石垫层铺好后将其回折。5.2.3.2施工注意事项-64- ①土工格栅铺设前应对每批产品的性能经国家授权的有资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不小于3组),产品合格后方可铺设。②铺设土工格栅时,土层表面平整,不容许有褶皱,尽量拉紧,并用竹钉固定,不得有坚硬凸出物,严禁碾压机械直接在土工格栅表面上进行碾压,需待上覆填土后方可采用碾压机械压实。③土工格栅进场后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通风、干燥和远离高温源。施工时随铺随盖砂,不得长时间受阳光直接暴晒,以免降低土工格栅的强度。④铺设的土工格栅属于隐蔽工程,应按隐蔽工程做好检查记录,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控制施工偏差。5.2.3.3施工允许偏差土工格栅施工允许偏差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铺设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尺量,查施工记录2搭接宽度+50mm,03竖向间距±30mm4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50mm5回折长度5.3路基填筑施工工艺5.3.1碎石土填料根据设计要求,路基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填筑,基床以下路堤采用B-64- 组及以上填料填筑。基床底层填筑选用优质的填料料源,通过填料生产场加工,集中生产供应路基填料,基床底层A、B组填料最大粒径按100mm控制。5.3.1.1生产工艺流程①基床以下路堤碎石土填料生产工艺流程图。>150mm土石块弃碴分选土石块解小过φ150mm振动筛破碎机填料检验>900mm土石块<900mm混碴出料(A、B组)填料②基层底层A、B组填料填料生产工艺流程图。>100mm石块弃碴分选块石解小过φ100mm振动筛破碎机填料检验>900mm块石<900mm混碴出料(A、B组)填料-64- 5.3.1.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①弃碴分选:根据路基填筑的不同部位,对料厂填料进行相应的分选。选用山体挖方的硬质岩石加工A、B组填料;对满足A、B组填料标准的土石,当粒径、级配满足基床以下填料要求时,直接进行路基填筑;当粒径、级配不满足基床以下填料要求时,经填料生产场破碎加工后,再用于基床以下部位的填筑。②将弃碴块径大于90mm的进行二次解小,用皮带输送机将混合料输入破碎机破碎,再经孔径为30mm(15mm)的振动筛筛分,使其生产填料的粒径全部小于30mm(15mm),振动筛下A、B组填料分别隔离堆放。③堆放料时用装载机在振动筛出料口处及时转运,分层堆放,防止形成自然坡角的料堆,避免颗粒发生离析,以保证成品填料颗粒级配的均匀性。④对破碎筛分的集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等项目分批进行试验检测。5.3.1.3质量控制①正常情况下,级配碎石每生产10000m3抽检一次颗粒级配,分析评价级配的波动情况,并进行颗粒密度试验,为检测填筑施工的压实质量提供标准参数。②填料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出料级配情况,当出料级配发生明显变化时,增加抽检试验次数,将级配相差较大、细粒含量小于15%、15%~30%的集料,按A、B组填料的标准分别堆放。5.3.2级配碎石生产-64- 利用采石场中的硬质岩作为生产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的原料。块石先经破碎、筛选分为四种粒径大小不同的集料,再将这几种集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要求的混合料。为保证填筑压实质量,级配碎石混合料应随拌随用。5.3.2.1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5.3.2.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①硬质块石经破碎、筛选后分为25~45mm、15~25mm、7~15mm、小于7mm四种规格的碎石和石屑粉集料。②贮存集料过程时分层往高上料,避免颗粒发生离析,各种集料隔离堆放。③根据各集料用道床底碴方孔筛的筛分结果,按《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2897-1998)规定的粒径级配范围要求,分别设计出三种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配合比例。根据各集料用过渡段级配碎石圆孔筛的筛分结果,按设计规定的过渡段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范围要求,设计出三种过渡段级配碎石的配合比例。合格不合格,调整配料级配碎石生产工艺流程图25~45mm碎石15~25mm碎石7~15mm碎石<7mm石屑粉计量配料拌合水水泥(按设计要求)出料室内配合比试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检验-64- ④按设计的配合比例进行室内击实试验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从中分别优选出合适比例、并求得混合料颗粒密度和最优含水率。⑤采用具有自动计量配料系统的拌合机,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加水量根据气候及运距在最优含水率基础上增加1~2%)进行配料和拌合,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和含水率合适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和过渡段级配碎石混合料。⑥需掺加水泥的级配碎石按设计要求在拌合过程中掺加水泥。⑦经检测混合料级配、含水率(水泥含量)符合工艺试验确定的允许范围方可出场。5.3.2.3质量控制与要求①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每2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颗粒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黏土团和其他杂质含量的检验(其他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不少于3次),过渡段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质软易碎颗粒含量、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检验,其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②级配碎石中掺入的水泥,以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每200t为一检验批(当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其品种、规格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③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合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合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和含水量(水泥含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64- 5.3.3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5.3.3.1施工准备⑴地质资料核查在填筑前对路基基底的地质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勘,以核查地质资料,确保不因地质原因而造成路基产生较大的变形。具体实施如下:①补勘方法:根据线路路基的不同地质情况,选用标贯、静力触探二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进行现场勘测,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判断。②补勘密度:沿路基中线先用静力触探仪触探每个断面左、中、右三点,进行初步补充勘探。对发现有问题的地段再加大补勘密度,并采用其它补勘方法进行验证。③对于填筑高度小于2.5m的路堤,其基床范围内承载力不能满足[σ]≥0.18MPa或Ps≥1.5MPa时,或填筑高度大于2.5m的路堤,其基底承载力小于设计承载力时,会同设计、监理进行现场勘察并进行地基加固处理。5.3.3.2路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根据现场实际,在路基范围内选择1~2段宽度为路基宽度与超填宽度之和、长度不小于100m的试验场地。按不同种类的填料选用不同压实机械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找出机型、厚度、碾压遍数与设计规定指标间的规律曲线,以确定其工艺参数和施工方法。5.3.3.3填筑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区间及与区间并行的站线基床底层2.3m厚采用A、B组填料填筑。本段-64- 路基填料来源于隧道弃碴与采石场。选用采石场中的硬质岩作为A、B组填料的料源,通过填料生产场加工,集中供应路基填料,A、B组填料按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控制。为保证路基填筑压实质量,粗细集料在路基填筑同时场拌,随拌随用。选用路堑挖方或隧道弃碴中满足A、B组填料标准的部分作为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的料源,根据填料标准,经填料生产场破碎加工后填筑或直接用于路堤填筑,基床以下填料按最大粒径不大150mm控制。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此段线路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台数确定。本段或流程内只能进行该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5.3.3.4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不合格合格,填筑下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填土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路基整修碾压夯实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平整区段填筑平整检验`碎石土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①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土,做好临时排水设施。②测出基底处理后的原地面标高,依照设计资料精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示;直线地段每25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10m一个桩,并在桩上作出虚铺厚度的标记。-64- ③路基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向水平分层压实方法。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④不同组别的碎石土填料分别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组别的填料填筑,每种填料累计总厚度不小于50cm。对于不同种类的填料,遵循有利于层间土层的渗透反滤的原则施工,其粒径符合D15<4d85。⑤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合理填筑层厚,进行分层上土,虚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以上,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⑥使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填筑整平过程中尤其注意防止填料离析,使每一填筑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填筑均匀、层面平整。⑦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及碾压遍数,用自重22t的振动压路机按先两边后中间(曲线地段先曲线内侧后曲线外侧),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沉降板观测管周围采用冲击夯夯实。⑧填至基床底面、基床表层底面标高后,及时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标高测量,检查路基宽度。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路面整修后,达到路面平整,横向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5.3.3.5质量控制与要求①对生产的填料除在填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还需按每生产10000m3-64- 抽检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填料级配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填料生产场。②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填料颗粒级配的均匀性、填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③基底换填及路堤填筑按和的检测频次和压实标准对压实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层压实质量检验标准填料压实标准碎石类及粗砾土检测频率和取样部位A、B组填料地基系数K30(MPa/m)≥130每填高0.9米,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变形模量Ev2(MPa)≥45每填高0.9米,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孔隙率n<31%每层沿纵向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1m处各2点,中间2点-64- 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填料压实标准碎石类及粗砾土检测频次和取样部位A、B组填料地基系数K30(MPa/m)≥150每填高约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变形模量Ev2(MPa)≥60每填高约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动态变形模量Evd(MPa)≥35每填高约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孔隙率n<28%每层沿纵向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1m处左右各2点,中间2点。5.3.4预压土施工本段路基采用堆载预压处理(桥头采用砂袋堆载),预压土柱高于路基面2~3米,(DK189+092.56~+123.36段高于路基面3.0米,其余路段高于路基面2.0米),预压土下设一层土工织物。预压时间不少于4.5个月。5.4路基排水工程施工前对照现场核对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检查路基边沟、侧沟等地表排水设施与天然沟渠和相邻的桥涵、车站等排水设施及路基面排水、坡面排水、电缆沟槽两侧排水衔接情况,确保设计的排水工程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结合地质、地形情况,按照“永临结合”-64- 的原则规划临时排水设施,具备条件的地段按设计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再做主体工程。不具备先作排水工程的地段,先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条件许可时及时完成永久排水工程。5.5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5.5.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分三层填筑,按“四区段、六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填筑至最后一层时,进行预压土施工并进行沉降观测。通过观测数据分析,预测和推算总沉降值,评价剩余沉降满足工后沉降要求且沉降稳定后,再清除预压土。5.5.1.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5.5.1.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运输输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搅拌运输区段填筑碾压区段检测修整区段拌合合填筑铺碾压夯实不合格合格,填筑下层填至顶层修整养护检验①基床表层填筑前对基床底层的压实质量和几何尺寸进行复查确认。②依照设计资料精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示;直线地段每10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5m一个桩,并在桩间挂线标示出填料分层填筑厚度。-64- ④将级配碎石生产场拌合好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⑤采用推土机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每层填筑厚度分层铺填,根据所在地段级配碎石的总厚度均匀分层,但分层的压实厚度最大不超过30cm,最小不低于15cm。填筑前根据测量标线调整好填筑机左右的控制高度。⑥填筑时,在填筑机后面配备人员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合均匀;对于细集料“窝”,应添加粗集料,并拌合均匀.⑦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⑧直线地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采用慢速,以后几遍逐渐加快,但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2m。⑨表面修整养护,局部表面不平整,要洒水补平并补压,使其外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已施工的基床表层禁止任何车辆通行。5.5.1.3质量控制与要求①-64- 对生产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除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级配碎石混合料还按每工班不少于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和含水量。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混合料级配或含水量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填料生产拌合站,以对配料比例作相应调整,使生产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符合要求。②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级配碎石混合料颗粒级配、含水量的均匀性、铺筑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夯实。③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压实质量按下表压实标准和检测频次进行检测和控制。对站场内多线路基或填筑压实质量可疑地段,应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检验的点数。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填料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m)变形模量Ev2MPa)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级配碎石≥190≥120≥50<18%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各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线1.5m处各两点,路基中部两点,地基系数K30、变形模量Ev2各4点,距路基边1.5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5.5.2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路基及过渡段填筑施工时,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填料填筑采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填筑机填筑。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为路基填筑的压实机械,过渡段填筑压实配备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根据生产的填料和选用的填筑压实机械,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含水量、填筑-64- 厚度、压路机行走速率和碾压(夯实)遍数等关键的施工工艺参数。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填筑按路基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向分层压实,不同性质填料分别在不同段落或层次填筑。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按“四区段、六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填筑至剩余最后一层时(最后一层级配碎石预留厚度应考虑预测的沉降和填筑机填筑厚度、工艺试验压实厚度,宜在0.15~0.3m之间),进行预压土施工和沉降观测,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和推算总沉降值,评价剩余沉降满足工后沉降要求且沉降稳定后,使用推土机铺设最后一层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过渡段与相邻路堤作为相同施工区段同步填筑,横向结构物两侧过渡段对称均匀分层同步填筑施工。桥台后和横向结构物后2m范围内不能用大型压路机施工的部位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采用小型压路机配合冲击夯进行压实。路基施工过程中及时按沉降观测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设备,并进行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分析和沉降预测,指导施工组织安排。5.5.2.1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见下页)。5.5.2.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①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桥台、横向结构物及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进行,过渡段填筑与相邻路堤按相同施工区段同步施工。②按设计要求对各种形式过渡段的基底进行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层级配碎石填筑。③将级配碎石生产厂拌合好的过渡段级配碎石混合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64- ④台后2m范围内,每层填筑厚度为相邻路堤分层填筑厚度的1/2,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碾压夯实。⑤台后2m范围外,每层填筑厚度与相邻路堤分层填筑厚度相匹配,采用压路机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遍数、行驶速率及碾压程序进行碾压。⑥台背不易碾压的2m范围内按设计要求使用掺有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填至顶层运输施工准备阶段拌合运输阶段填筑碾压阶段检测修整阶段基底处理基底检查验收拌合填筑碾压夯实修整养护不合格合格,填筑下层检验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工艺流程图5.5.2.3质量控制与要求①对生产的级配碎石混合料除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级配碎石混合料还按每工班不少于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和含水量。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混合料级配或含水量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填料生产拌合站,以对配料比例作相应调整,使生产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符合要求。②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级配碎石混合料颗粒级配、含水量的均匀性、铺筑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夯实。-64- ③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压实质量按下表压实标准和检测频次进行检测和控制,基床表层过渡段级配碎石按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压实质量要求控制。对站场内多线路基或填筑压实质量可疑地段,应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检验的点数。过渡段基底处理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后的质量应符合基床底层压实标准。H>3.0m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MPa/m,二次变形模量Ev2≥45Mpa。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二次变形模量Ev2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按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填料压实标准碎石类及粗砾土检测频次和取样部位A、B组填料地基系数K30(MPa/m)≥150每填高约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变形模量Ev2(MPa)≥60每填高约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动态变形模量Evd(MPa)≥35每填高约0.9m,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孔隙率n<28%每层沿纵向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1m处左右各2点,中间2点。5.6路基附属及防护本段路基防护形式主要有:浆砌片石脚墙、浆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内配土撒草籽、种植灌木防护、干砌片石护坡。-64- 护坡施工前先将坡面浮土、石块清刷干净,填补坑凹部分,使坡面大体平整。浆砌工程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5.6.1浆砌片石5.6.1.1施工方法浆浆砌片石护坡砌筑厚度均匀,砌层片石纵、横向搭叠压缝,间缝塞满,外露面平整,水泥砂浆采用搅拌机搅拌,后背按设计和暂行规定要求回填密实。5.6.1.2施工工艺①测量放样②清理修整边坡,人工配合机械按设计要求刷坡③边坡夯实,夯实坡面并人工平整④搅拌水泥砂浆,拌和要严格按照配合比准确计量,机械拌和,确保砂浆标号不低于设计标准。⑤浆砌片石护坡,伸缩缝、沉降缝处挂线砌筑,5.6.1.3技术措施①石质应色泽均匀、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缝隙,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②石块在砌筑前浇水湿润,表面泥土、水锈要清洗干净,片石分层砌筑,各工作层竖缝相互错开,杜绝通缝。③砌体均采用挤浆法施工,勾缝采用平缝压槽法(凹缝),在砂浆初凝后,养护7~14天,期间避免碰撞、振动和承重。④-64- 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砌筑上层砌块时,要避免振动下层砌块。⑤所用水泥、砂、片石质量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并具有质量合格证,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5.6.2土工网垫内喷播植草5.6.2.1施工方法路堤填筑完毕后进行刷坡,刷坡完成后采用边坡夯实机夯实、人工平整、铺设土工网垫、搅拌机拌和生长液和草籽、喷播种草并及时浇水养护。5.6.2.2施工工艺①测量放样②人工配合机械按设计要求刷坡。③边坡用机械夯实坡面并平整。④土工网垫用长为20cm的竹钉固定网垫(间距1.0m)使土工网垫与坡面密贴,铺设前洒水湿润边坡,并铺一层种植土。⑤搅拌机按设计要求将生长液和草籽混合搅拌均匀。⑥喷播植草。⑦浇水适时养护。5.6.2.3技术措施①土工网垫顺坡面铺设纵间搭接宽不小于3cm,用长20cm的竹钉固定间距1.0m。②网垫铺设完后,首先铺设一层种植土,同时将生长液和草籽按设计要求混合并搅拌均匀,采用液压喷枪喷洒在坡面上,喷洒自下而上进行,草籽喷洒均匀,不得流淌,并及时做养护直至覆盖坡面。-64- ③土工网垫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暴露状态下的使用寿命不小于5年;土工网垫30m时的回弹恢复率不低于80%;每一批产品的性能经国家授权的有资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质量合格方可铺设。5.7路基相关工程5.7.1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采用旋挖钻机,在路基基床表层最后一层级配碎石施工前施工。采用旋挖钻机干钻成孔,底部扩孔采用人工开挖施工。为防止基坑内积水,基坑挖好后立即浇筑混凝土,确保施工不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接触网拉线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允许偏差为:距线路中心位线位置0-20mm;截面尺寸允许偏差:±20mm;埋置深度不小于设计值。5.7.1.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钻机就位钻进施工准备测设桩位检孔、清孔灌注混凝土吊装钢筋笼安装模板及预埋螺栓基础养生-64- 5.7.1.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填土路基地段接触网基础采用ZJ-12钻孔灌注桩基础,挖方路基地段接触网基础采用DJ-12型基础,施工要点如下:①测量定位:根据设计位置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施工放样,做好护桩;②钻孔: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施工;③清孔:钻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采用人工将孔底部浮(渣)土清理干净,对于DJ-2型基础,底部扩孔采用人工开挖施工;④检孔:检查钻孔桩的孔深、孔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⑤吊装钢筋笼:运输、起吊、焊接、安装、固定,确保预埋件位置准确;⑥浇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砼罐车运输,人工辅助入仓,振动棒捣固。5.7.1.3质量控制与要求①接触网支柱基础应按设计要求位置、形状尺寸、深度进行施工,基坑施工时不得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不得因其施工而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如有破坏,应用混凝土补齐。②接触网拉线基础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锚拉线的下锚环方向应在支柱基础中心与拉线基础中心连线上。③接触网支柱基础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④接触网支柱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按下表控制,同组硬横跨基础底面标高应相等,控制两基础中心连线垂直于车站区间。-64-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1距线路中心线位置0,+20mm按接触网支柱数量抽样检验10%2形状尺寸(截面尺寸)±20mm3埋置深度不小于设计值5.7.2电缆槽施工设置于路基两侧的电缆槽待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毕后,采用专门切割机切割电缆槽位的表层级配碎石,再安装预制电缆槽。施工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不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电缆槽基础底部采用人工整平,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电缆槽底部铺设中粗砂并采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后,再安装电缆槽,电缆槽预留孔内出水口选用干净碎石填充。电缆槽与路基接触面间的缝隙按设计采取防水材料填塞处理。5.7.2.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电缆槽施工工艺流程图测量定位切割电缆槽位基底碾压安装电缆槽安装盖板机具就位铺设中粗砂及土工布电缆槽预制钢筋加工、绑扎模板制作-64- 5.7.2.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①测量定位:当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完成后,利用全站仪根据设计位置、尺寸每10m为一测点精确测量定位。②机械切割:根据施工能力,每500m路段安排一套专用机械设备进行切割施工,每套机械设备配备人员3人,2人负责机具操作,1人负责基槽修整。③基底碾压:基槽切割完成后,人工配合将电缆槽底部整平,然后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④铺设砂垫层:电缆槽安装前首先在基槽底部铺设复合土工膜,土工膜上部铺设中粗砂,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⑤安装电缆槽:上述工序施工完毕后,安装电缆槽,电缆槽的结构尺寸、构件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缺棱掉角。拼装的电缆槽线形必须平顺,注意排水设施的安放。电缆槽与路基衔接处缝隙利用水泥砂浆填塞密实。⑥勾缝施工:预制电缆槽安装完成后以M10水泥砂浆勾缝,再进行路肩干砌片石施工。⑦为防止光缆被老鼠咬坏、破损及防火作用,站场、路基电缆槽内要放置一定数量的砂。⑧按设计要求在出水孔处设置过滤层,过滤层采用干净的粗颗粒碎石。5.7.2.3质量控制与要求①电缆槽采用专用切割机械施工,与路基接触面按设计处理。②-64- 在路桥、路涵等过渡段设置电缆槽,不同线路形式的电缆槽应平顺连接,弯曲角度不小于120度。③预制电缆槽混凝土采用场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④电缆槽下的中粗砂垫层含泥量按不大于3%控制,土工布材料查验每批产品出厂合格证、性能报告单,其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⑤施工中观察电缆槽排水孔要保持排水畅通,综合接地孔的填塞方式和质量要满足设计要求。⑥预制电缆槽安装应平顺,接缝咬合完好,侧面与路基间用水泥砂浆填塞缝隙。盖板铺设平稳。每50m抽样检验3处。⑦电缆槽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按下表控制。电缆槽施工的允许偏差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1距线路中心线位置0,+2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侧各抽样检验5处2形状尺寸(截面尺寸)±10mm3顶面标高±10mm5.7.3综合接地施工工艺贯通综合接地线随路基工程同步施工,施工中注意对贯通电缆的保护。综合接地施工完毕、填筑一层路基后,测试其接地电阻值。贯通综合接地线以上的每一层路基填筑都要注意保护分支电缆,确保综合接地满足技术条件要求。贯通综合接地线采用轮胎式小型开槽机械挖沟、人工敷缆;回填时加强防护,尤其是对分支电缆的保护,并保证不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64- 贯通综合接地线埋设于信号电缆槽的正下方,施工时要注意避开接触网支柱基础位置。分支电缆由电缆槽内预留孔穿入信号电缆槽内,该预留孔用水泥封堵。贯通综合接地线接续处采用压接接续方法;分支地线与铜缆和贯通地线接续采用压接方式,用液压钳冷挤压后用热缩套管保护。5.7.3.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图接地位置测量定位安装工具材料准备开挖敷设地线沟槽敷设贯通综合地线分支地线连接回填细砂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测试结果5.7.3.2工艺要点及措施①贯通地线的敷设贯通地线的敷设与路基工程同步进行,当路基填筑到贯通地线敷设的标高后,开挖出小电缆沟,然后敷缆、接续、分支接头、防护、测试、回填细砂并压实。-64- 贯通地线敷设要求尽可能地直,禁止形成环状。②贯通地线接续A.贯通地线接续采用压接方式,用接线盒(箱)整体灌锡接续。B.用板挫将接续铜缆端头范围内的外包铅挫掉,露出铜芯;将铜芯分别放入与铜芯截面积相适合的铜质压接管内,用专用压接钳压。③分支地线与贯通地线的连接A.分支地线采用塑料护套截面积35mm2多股铜缆,是室外设备与贯通地线之间的连接电缆。每隔50m向信号电缆槽引一接头,各种接地通过该接线头就近接入。B.分支地线与铜缆和贯通地线接续采用压接方式,用液压钳冷挤压后用热缩套管保护,避免电缆中进入潮气。C.分支地线引入电缆槽,在电缆槽内留出150mm长度,以便引至需要接地设施。5.7.3.3质量控制与要求①地线材料及安装按设计文件和相应技术标准要求控制。②由于贯通地线接地铜缆外径小,且铅护套外无塑料护套,敷设时在放线处专人看护,小心保护,避免铅护套受拉变形、刮伤破损。③若遇铅护套不慎受损,则用铅焊锡补焊或采用直接包上空铅管严密封焊。④综合接地设置位置、接头连接方式要符合设计,施工中及时观察测试。5.7.4连通管道施工-64- 修筑于路基上的连通管道与路基同步施工,根据各连通管道设计的埋设高程,在基床表层(底层)填筑压实到高于钢管顶部高度后,用小型轮胎式挖掘机(小齿型)在基床内挖一条与钢管尺寸相当的横沟,将钢管铺设在沟内,用中粗砂回填管周、压实。5.7.4.1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见图。连通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管槽基底处理预埋镀锌管道基槽开挖回填夯实或浇注管道测量定位5.7.4.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①通信、信号、电力的连通管道设置在不同的位置,施工前按设计文件规定的位置测量定位。②根据连通管道测定的位置截取管道长度,打磨钢管头部,消除毛刺,两端用棉纱堵孔。③根据各连通管道设计的埋设高程,在基床填筑压实到钢管设计高度顶部后,用小型轮胎式挖掘机(小齿型)在基床内挖一条与钢管尺寸相当的横沟,将钢管铺设在沟内,用中粗砂回填管周、压实。施工不得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④严格控制铺设高程,以保证与电缆槽的预留孔对齐。5.7.4.3质量控制与要求-64- ①连通管道的材质、尺寸、管径、埋设根数及埋设位置、方式符合设计要求。②根据设计位置进行测量放样,与路基同步修建完成,不得因其施工而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5.7.5声屏障基础施工声屏障基础采用旋挖钻机干钻成孔,在基床表层施工前、路基预压沉降期施工。为防止孔内积水,成孔后立即浇筑混凝土,确保施工不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声屏障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5.7.5.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钻机就位钻进施工准备测设桩位检孔、清孔灌注混凝土吊装钢筋笼安装模板及预埋螺栓基础养生图2.1.2.21声屏障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5.7.5.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A.根据设计位置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施工放样,做好护桩。-64- B.采用旋挖钻机钻孔,钻至设计标高后,人工将孔底部浮(碴)土清理干净;检查钻孔桩的孔深、孔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C.吊装钢筋笼,确保预埋件位置准确;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砼罐车运输,人工辅助入仓,振动棒捣固。5.7.5.3质量控制与要求A.声屏障基础应按设计要求位置、形状尺寸、深度进行施工,基坑施工时不得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如有破坏,应用混凝土补齐。B.声屏障基础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C.声屏障基础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按下表控制。声屏障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1距线路中心线位置0,+20mm按接触网支柱数量抽样检验10%2形状尺寸(截面尺寸)±20mm3埋置深度不小于设计值5.8雨季路基施工本工程所处区域雨量充沛,连续降雨日数较长,要充分考虑雨季的施工方法。雨季到来之前,做好排水设施,对已完工程要加强防护,采取避雨与自身排水相结合的措施。路基施工随运、随填、随压,保证排水畅通。填筑施工时,几个施工区段的工作面要轮流作业,紧凑衔接,不宜全面铺开同一工序。已填筑-64- 好的松土层在雨天来临前抓紧时间压实,来不及碾压封顶的,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水进入路基。淋雨路基进行晾晒,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常施工。保证施工一段成型一段。路基每一压实层面做成4%的人字横坡以利排水,保证路基面不积水;在路基施工时两侧做出路肩,临时泄水槽,集中排水,避免雨水冲蚀边坡。5.9冬季路基施工5.9.1路基填筑的冬季施工措施5.9.1.1土方工程的冬期施工,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并保证连续施工。5.9.1.2冬期施工时,运输道路和施工现场将采取防滑和防火措施。5.9.1.3冬期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陷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5.9.1.4冬期填方施工应在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有雨雪天气时,填方完成后至下层施工前,应采取防冻措施,用保温材料将面层覆盖。5.9.2软基处理冬季施工5.9.2.1CFG桩保温措施可对混凝土加防冻剂;对输送管保暖采取覆盖的保温措施;施工用水温度的控制,对拌和混凝土的用水采取加热措施;场地有防滑措施,铺设的工作垫层符合要求;桩头可不考虑保温措施,因为本地区冻深不会超过20cm,垫层及取土超打的桩头就能保护桩体不受冻害。桩帽施工时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和土工布的保温措施。5.9.2.2管桩管桩冬季施工时要注意筏板混凝土的施工,筏板施工混凝土灌注要保证入模温度大于5℃,施工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草帘及土工布保暖。-64- 6.质量保证措施工区成立以工区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和一名工区副经理为副组长,工区各部室负责人为组员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策划、组织实施本工区施工和维护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工程质量部负责技术交底和工艺培训,图纸核对与施工方案审定,质量缺陷控制与纠正等。施工现场由质检工程师负责施工质量的监控和存在问题的处理。工区设检测试验室和测量控制室,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检测人员及先进的测试仪器,根据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要求制定测量、试验工作实施细则,通过先进的检测试验手段,严格的质检程序,配合质检人员和监理工程师进行施工质量控制。6.1保证达到路基填料标准、填筑压实标准、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标准采取的技术措施结合本段路基特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通过地基条件评价、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等过程和措施的控制,结合沉降观测、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沉降预测、评估,达到较准确推算沉降、判断并控制工后沉降的目的。路基地基处理后经检测、评价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再填筑路基;填筑基床以下路基、基床底层最后一层前,均要根据沉降观测数据推算其填筑标高,保证填筑后基床底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且在路基沉降稳定后其顶面不高于设计标高,即保证基床表层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基床表层最后一层作为路基顶面标高控制层,填筑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在表层上填筑预压土,并进行不少于三个月的沉降观测,在沉降基本稳定、经推测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后,计算填筑顶面标高并根据沉降观测期的沉降推算成果,-64- 挖除预压土至基床表层最后一层,用推土机填筑整平并碾压成型最后一层级配碎石。6.1.1地基条件评价路堤施工前,结合初步的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详细的补充地质勘查,准确评价路基地基条件。进行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前,根据施工图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现场复核,根据线路路基的不同地质情况,选用N10轻型动力触探、N63.5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四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进行现场勘测,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判断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的可靠性,当地质核查补勘结果与原设计采用的地质勘查数据不同时,再进行详细地质勘察,重新评价地基条件和地基处理措施,并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6.1.2路基施工质量控制6.1.2.1地基处理预应力管桩施工前,每100m分段选取代表性桩位进行不少于2根桩的成桩工艺性试验,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配置、施工工艺是否适宜,确定预应力管桩各项施工工艺参数。待工艺试验桩经检验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后,进行大面积施工。6.1.2.2填料质量控制选用的指定的取土场,通过二次解小、破碎和筛分分级,严格控制最大粒径,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的A、B组碎石类土填料,为全工区统一供应优质的A、B组填料,利于路基填筑获得最大压实密度和长期稳定性。选用四种不同粒径规格的粗、细集料,在级配碎石场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合机集中拌合,为全工区统一供应质量优良且含水量合适、级配稳定的基床表层和过渡段用级配碎石混合料。-64- 采用填料生产场检验为主,填筑填筑过程中再抽样复验的方式,严格控制填料质量。6.1.2.3路基填筑压实控制①采用击锤质量为35.2kg的大型击实仪试验测定碎石土的最大干密度,严格质量控制标准;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为路基填筑的压实机械,过渡段填筑压实配合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试验填料碾压含水量、填筑厚度、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经检验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A、B组填料)、动态变形模量Evd(级配碎石)、变形模量Ev2(级配碎石)、孔隙率n均满足设计要求后,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再进行大面积路基填筑。①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严格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记录。③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约50cm,保证边坡压实质量。④两结构物间路基按一个施工区段施工,过渡段与过渡段间路基按一个台阶(一个填筑层)的高差同时施工。6.1.3沉降观测施工前在结合初步的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详细的补充地质勘查基础上进行沉降计算,施工期间和完工后进行沉降测试,以便借助沉降预测检验路基是否满足允许工后沉降的要求。6.1.3.1沉降观测方案在设计图纸指定位置原地面中心设沉降板,两侧坡脚外2m、10m各设一1-64- 排水平位移桩,其余地段按纵向间距50~00m设置水平位移桩,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处和过渡段加密观测断面。沉降板随填土高度逐段接高,填土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高精度水准仪(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观测;边桩位移观测采用混凝土桩,经纬仪观测。填筑最后一层级配碎石后,在设计观测断面的路基面左右两侧路肩处打入钢钎,继续沉降观测。目的:在路堤填筑过程中,量测地基沉降和侧向位移,指导控制填土速率。在路堤填筑完工后,量测路堤和地基总沉降量,计算路堤自身沉降,测试沿线路纵向的沉降变化。6.1.3.2沉降观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①在软土路堤填筑期间,沉降板和位移边桩每天观测一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到剩余最后一层级配碎石时继续沉降观测,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5d观测一次,第30~90天7~15d观测一次。③填筑最后一层级配碎石后,在设计观测断面的路基面左右两侧路肩处打入钢钎,从第7天开始每7d观测一次,第30~90天10~15d观测一次。④根据每个测试截面的沉降观测数据,形成本段线路的沉降曲线,通过与设计沉降坡度的对比、分析,进行沉降预测、评估,选择与实施相应的施工措施。6.1.3.3沉降板施工-64- 设计要求埋设的沉降板,在路基填筑第一层后即开始埋设。路基第一层填料碾压密实后,测量放出沉降板的准确位置,人工挖除板位土层至原地面。沉降板基础底部先铺设中粗砂,人工整平,并用冲击夯夯击密实,然后安设沉降板,沉降板上分层回填路基填料并夯击密实。沉降板随着路基填筑而不断接长,管周用冲击夯夯击密实,保证不留路基碾压死角。沉降板钢管周围套PVC管,保证沉降板自由沉降,路基填筑过程中,要注意对沉降板的保护。6.2质量保证控制措施6.2.1建立质量情报信息网络质量情报信息,主要是反映工程工区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程质量和工作情况,同时还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为搞好工程工区质量目标管理,有效控制和保证工程质量,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认真掌握大量、准确的第一手质量情报信息资料。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应用。质量情报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入工地的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产品合格证及质量检查验收情况;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变更、隐蔽工程和有关质量记录情况;历次质量检查、各种验收检查记录情况,质量事故调查记录和处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信息的收集整理情况;机械设备、计量测试仪器、人员素质等其它影响工程质量的调查记录和处理情况;同行业有关工程质量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以及发展方向等概况。6.2.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三全控制措施,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全员参与控制。具体质量保证控制措施如下:6.2.2.1-64- 劳动主体控制:包括所有参与工程各类人员的生产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个体素质以及经过合理组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群体素质。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职工在施工过程中其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6.2.2.2劳动对象控制:劳动对象有原材料、半成品、工程用品、设备等,工程质量是工程工区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其控制内容为:控制材料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及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程度等。贯彻单位内部质量程序文件中明确材料设备在封样、采购、进场检验、抽样检测及质保资料提交等一系列明确规定的控制标准。6.2.2.3工程工艺控制:制订和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分部工程开工前,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6.2.2.4工程材料控制:-64-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半成品),都将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因此,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一定要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水泥、钢材等其它外购材料必须三证(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进场后按规定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地方材料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经监理认可后方可进料。现场设专人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清理出现场。6.2.2.5施工操作控制:施工操作者具有相应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工程,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度,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6.2.2.6施工设备控制:对施工所用设备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对施工方案选用的模板、脚手架等进行专项设计,工程所用的现场安装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在安装使用前须经专业管理部门验收。6.2.2.7施工环境控制:-64-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水文状况,气象变化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施工现场的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等内容,要消除其对工程的影响主要采取预测预防的方法,对地质水文方面影响根据设计要求采取降水排水加固等技术方案,对天气气象等方面在施工方案中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如冬雨季及高温季节明确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方面各项准备以紧急应对。6.2.2.8进度和质量关系的控制:在实施工程工区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生产指标(任务)、进度(任务)完成后,必须检验质量是否合格。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7.施工安全保证7.1安全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7.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7.2.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根据本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类机械的安全作业制度;用电安全制度;施工现场保安作业制度;防洪、防火、防风等措施;起重作业安全制度;各种安全标志的设置及维护措施等。7.2.2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开工前,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高空作业、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7.2.3安全生产检查-64- 7.2.3.1开工前的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与培训,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7.2.3.2定期安全生产检查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7.2.3.3经常性的检查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石方爆破施工、炸药库设置及危爆物品管理、施工用电、机械配备、模板工程、高处作业、龙门架等。7.2.3.4专业性的安全检查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现场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7.2.3.5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7.2.4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开工前制订好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对于石方爆破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施工用电等安全重点防范工程,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方案。7.2.5应急救援预案-64- 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制定应急救援预案。7.2.6营业线旁施工作业安全措施7.2.6.1因本施工地段与营业线并行。为保证施工过程中营业线的运营安全和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工程实施前,主动与铁路部门取得联系,请求给予配合和支持,与铁路所属部门会商签订相关协议。7.2.6.2组织施工人员学习《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内容。7.2.6.3为保证管桩施工过程中营业线的运营安全,施工时对营业线进行位移、沉降观测,在营业线路肩设观测桩,间距20米,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行车安全。7.2.6.4预应力管桩采用锤击法施工时应在营业线边挖防震沟,防震沟深度不小于60㎝。7.2.6.5施工期间请营业线工务段对施工段轨面进行监测。施工期间申请通过列车要限速行驶。7.2.6.6因与营业线相临,为减少对营业线的干扰,采用从临近营业线边向另一侧施打。7.2.6.7预应力管桩桩机防倾覆地锚采用1米*1米*1米的C15现浇混凝土,自身重量2.6吨,在现浇混凝土时在中间放置顶端焊接吊环的钢筋作为拉筋以利于缆风绳绑扎。7.2.6.8-64- 桩机施工前对作业平台进行回填处理,达到要求的承载力。打桩机在移机过程中,揽风绳要一松一紧,确定卡扣卡紧后,在慢慢移动桩机。没有分管领导及专职安全员的指令不能移机。并且打桩机在安装及拆除过程中,应远离既有线一定的安全距离。设备运转前应检查是否处良好状态,拉设风缆,并派专人进行防护,防护人员平时应经常检查风缆绳是否牢固,卡扣是否卡紧。7.2.6.9派专职联络员常驻车站,并配备对讲机,及时将列车的运行情况通报工地;施工现场设防护员负责与驻地联络员联络,并将信息及时通报,确保在列车通过时所有机具设备及人员在铁路限界外,确保列车安全行驶。7.2.6.10施工中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和安全措施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案,随意扩大施工范围。7.2.6.11施工时要通知铁路通讯、信号、电力等部门,共同对用地界以内的各种电缆、管线的地下走向和埋深进行探测,设立明显标志,需要拆迁的则报告运管单位拆迁;对边界以内的架空电力线和通信线拆迁后方可施工;坚决杜绝因施工不当造成通信或信号的中断,造成列车行车事故。7.2.6.12施工期间请营业线工务段对施工段轨面进行监测。7.2.6.13CFG桩机施工过程中将采取平行于营业线方向进行施工,以减少桩机整体移动频率。7.2.6.14桩机移位过程中,风缆必须与地锚连接牢固,防护员、安全员、副工区长或工区长及监理工程师必须现场指挥,跟班作业。7.2.6.15施工结束后要认真清理现场,断开临时用电电源。机械、工具、设备停放在安全地带,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现场。7.2.6.16防护人员平时要经常检查风缆绳是否牢固。收工前工地负责人应组织专人对本工地进行一次详细检查,确认无事故隐患,才准撤除防护收工。防护人员必须跟班作业。-64- 7.2.6.17当风力达到五级以上时停止施工作业。7.2.6.18现场机械设备及电动工具设置漏电保护器,每台单独设置,不得共用。7.2.6.19施工现场制定消防保卫管理制度,建立消防保卫责任制,消防保卫和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由专人负责重点部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防盗措施。7.2.6.20焊割工持证上岗,明火作业有审批手续和明火监护措施。7.2.7保证营业线行车安全及人身安全的措施7.2.7.1保证营业线行车安全措施本工程大部分地段与既有铁路并行。为保证施工过程中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和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工程实施前,主动与铁路部门取得联系,请求给予配合和支持,与铁路所属部门会商签订相关协议。必要时,派专职联络员常驻车站,并配备对讲机,及时将列车的运行况通报工地;施工现场设防护员负责与驻地联络员联络,并将信息及时通报,确保在列车通过时所有机具设备及人员在铁路限界外,确保列车安全行驶。施工中严格按照批准的时间、方案和安全措施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案,随意扩大施工范围。施工时要通知铁路通讯、信号、电力等部门,共同对用地界以内的各种电缆、管线的地下走向和埋深进行探测,设立明显标志,需要拆迁的则报告运管单位拆迁;对边界以内的架空电力线和通信线拆迁后方可施工;坚决杜绝因施工不当造成通信或信号的中断,造成列车行车事故。-64- 埋设标志鲜明的安全防护限界桩,现场作业的各种机械设备严禁侵入铁路限界。临近营业线施工时在靠近营业线一侧设置明显标志和隔离带。7.2.7.2保护人身、既有设备及地下管、线、缆的措施施工前,在查明的地下管线径路上设立标志或放灰线,并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开挖工作应在相关专业施工单位派驻现场监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一旦发生损坏,及时组织抢修。在已查明的管线、电缆径路两侧各1.5米范围内,不得用机械挖掘。挖掘时禁用铁镐和双齿尖耙,要做到逐层轻插浅挖,直至地下管线、电缆暴露。挖出的管线、电缆按照相关专业施工单位监护人员提出的方法进行保护或迁移。施工期间配备足够数量的通讯设备,保证施工中通讯畅通。对已完的隐蔽设施,施工前要与通讯、供水、供电等相关专业施工单位,共同确认地下管线、电缆设施的位置、径路,划定需要防护施工的范围。未查明的地下设施除了请各设备管理单位共同在现场确认以外,还必须人工挖“十字形”沟槽挖探,沟槽沿既有铁路每50米挖一处,确认无地下设施后方可进行施工。所有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须进行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教育,并通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严格按照各种机械设备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营业线施工的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严禁违章作业,确保人身安全。作业人员在班前严禁饮酒,上班必须配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确保人身安全。-64- 施工作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人员要站在安全地带,集体作业时要保持安全间距,防止发生人员碰伤、砸伤、撞伤事故。夜间的各种施工作业安排专人进行盯岗,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施工人员,控制好各个施工环节,确保夜间施工的正常进行。配备足够数量的发电装置,一旦照明断电,立即采用发电装置进行发电。7.2.8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或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操作性能,经过专业管理部门考核取得操作证或驾驶证后上机(车)操作。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工作时集中精力,谨慎工作,不擅离职守,严禁酒后驾驶。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及时检修,绝不带故障运行,不违规操作,杜绝机械和车辆事故。专业电工持证上岗。电工有权拒绝执行违反电器安全操作规程的工作指令,安全员有权制止违反用电安全的行为,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所有现场 施工人员佩带安全帽,特种作业人员佩带专门的防护工具。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和机械操作手严禁酒后上岗。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并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8.环保措施8.1-64- 在干燥季节,土石方运输及填筑施工时,要配备洒水车对施工便道、路基作业区进行洒水固尘。在土石方运输过程中,要穿越地方混凝土(沥青)路面时,对运输车辆的车斗加设挡土板,并用彩条布等遮盖,以防落土扬尘;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车;对车辆碾压的污迹及由车上散落路面的土石,要派人及时清除。8.2采石场开挖完毕,宜恢复为农田,不能恢复的则应整平,并设有向外的排水坡,在其上种植草皮、树木等加以绿化,以防造成水土流失。8.3弃土场选位时必须慎重,要综合考虑对农田、水利、河道、交通的影响。弃土场在封闭前要做适当处理,比如整平绿化等。8.4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运输时用帆布、盖套等遮盖物覆盖。8.5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不排入饮用水源。 8.6食堂保持清洁,腐烂变质的事物及时处理,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8.7受工程影响的一切公用设施与结构物,在施工期间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保护。8.8使用机械设备时,要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等的污染;施工场地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地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规定。8.9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混凝土拌合机站等投料器应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地作业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  8.10驶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应进行清理,避免携带泥土。9.附表-64- 附表1现场人员施工一览表序号人数数量主要任务1施工负责人2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工作2现场技术员15负责现场技术、质量工作3现场管理人员55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工作台4软基处理队70预应力管桩5路基填筑队80负责填筑路基6路基附属队90负责路基附属工程的施工现场人员施工一览表年月总人数2008年10月6011月8012月1102009年1月1502月1803月1604月1605月1526月152-64- 附表2序号机械设备单位数量备注一土方施工机械路基填筑1推土机台4DK189+092.56~DK191+313.692压路机台23平地机台1二运输机械路基填筑1自卸汽车辆52自卸汽车辆153平板运输车辆5运输管桩4混凝运输车辆6三混凝施工设备筏板施工1振捣器套102吊车台23钢筋切断机台54钢筋弯曲机台55交流电焊机台5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数量表-64- 附表3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质量管理目标确定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质量保证工作体系组织保证体系思想工作体系产品形成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安质部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对设计图纸的质量审核↓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材料、机具的质量控制↓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作业标准化技术室计量工作质检工程师队质检员工班长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质量保证体系框图-64- 附表4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图组长:工区长周宝春副组长:工区总工王建伟安全总监罗想忠副组长:副工区长任孙吉副工区长王德强部长袁德明计划部部长李文峰安质部负责人韩彦臣安全质量部长刘阳财务科室负责人王颖综合办公部长徐庆辉工程部部长王吉祥物资设备土方队质量负责人-王德强、王海亮-64- 附表5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事故,杜绝因工亡人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营业线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基础工作安全预防措施管理层次建设单位监督班组建设监理工程师监督内部安全监督施工教育规范教育规章制度有关规定、办法人员施工安全管理管理手段技术交底机械物资规范施工活动规范活动作业标准方法职业道德环境岗位责任制实现目标检查、评比、总结奖惩责任制兑现各种竞赛活动-64- 附表6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组长:工区长周宝春副组长:工区总工王建伟安全总监罗想忠副组长:副工区长任孙吉副工区长王德强部长袁德明计划部部长李文峰安质部负责人韩彦臣安全质量部长刘阳财务科室负责人王颖综合办公部长徐庆辉工程部部长王吉祥物资设备土方队质量负责人-王德强、王海亮-64-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