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15页

厦门—成都高速公路贵州境清镇至织金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厦门—成都高速公路贵州境清镇至织金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贵州省交通厅环评单位: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2008年6月 清镇至织金公路(以下简称清织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7918网”中16横(编号M70),在贵州境内的一段。同时也是《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3~2020)》中“三纵三横八联八支”的骨架公路网中“第七联“的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实施将建立起川黔之间的快速通道,是实现国家“东部加密、中部成网、西部连通”总体布局的重要举措。同时,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改善项目影响区的公路交通条件,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对贯彻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贵州省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及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加快山区脱贫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1.工程概况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贵阳清镇市红枫湖哱啰农场,与沪昆高速公路清镇至镇宁段相接,经新寨,至小猫场,进入平坝县齐伯乡,沿补泥河布线,跨三岔河进入织金境内,路线基本上沿S307布设,经马场,从牛场以北经过,经普翁乡,向西沿大戛河布线,在织金洞风景区及三甲乡的南面穿过,至大木嘎设织金胡同与S307连接,本项目清镇至织金段建设终点位于大木嘎,并与织金至纳雍段路线顺接。清镇至织金段路线全长69.446km。路线主要控制点:红枫湖哱啰农场(起点)、平坝县齐伯乡、织金县马场乡、牛场乡、普翁乡、三甲乡。本项目设有2条连接线,分别为斯拉河连接线、织金连接线。斯拉河连接线连接齐伯互通,经过石板寨,向东从杨家寨南侧经过,全长2.0km。织金连接线路线走向为沿现有S307布线,路线改造清织公路与织金县城区之间的S307,部分路段截弯曲直,连接线全长11.206km。清织公路主线采用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计速度80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全线实行全封闭、全立交、全部控制出入制式。斯拉河连接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度为7.5m。织金连接线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为12m。清织公路永久占地560.89hm2,主线共设小桥39座1170m,中桥9座744m,大桥57座17017m,特大桥3座3544m,主线设涵洞121道,主线桥梁占路线总长的27.26%。斯拉河连接线设置大桥1座,长287m,涵洞4道;织金连接线设置中桥3座,长210m,涵洞5道。全线互通立交7处,分离式立交6处,服务区2处(清镇服务区、普翁服务区),1个项目管理中心,2个养护工区,6个收费站(全为匝道收费站)。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8万元,计划于2008年开工,2011年年末建成,工期为4年。2.环境现状评价 2.1自然环境清织公路地处黔西高原~山原地貌的过渡带。项目区域由于受地壳运动、构造、岩石、气候、水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控制,特别是经过了多期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构造侵蚀-溶蚀山原地貌。沿线地貌划分为:岩溶地貌、溶蚀~侵蚀地貌和侵蚀~构造地貌等三大地貌单元。项目区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降水量充沛,无霜期长。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项目区域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四季无寒暑,一雨变成冬”的高原立体气候特征。区域严寒酷暑时间较短,但常出现干旱、冰雹、低温、绵雨、雪凝等自然灾害。2.2水环境本项目区域河流属山区雨源型河流,属于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多发源于毕节地区西部。水量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夏季降雨较多,河流水量充沛,遇暴雨常满溢两岸。秋冬季降雨量少,河流水量锐减,部分河床暴露。路线跨越的地表水体主要麦翁河、三岔河、拉路河、杨柳、化果河、三甲河。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地层赋水性差大,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根据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水动力特征,将项目区域内地下水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型。2.3社会环境清织公路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涉及清镇、平坝、织金一市两县,根据本项目走廊带的特点及其与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联系强度,按照受项目影响程度的不同,确定项目的直接影响区为清镇市、平坝县和织金县。间接影响区包括:贵阳市、毕节地区、纳雍县、六盘水市、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2.4生态环境清织公路处在中亚热带范围内,原始植被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稳定植被类型,林冠波状,四季常青,阳光下闪闪发光,又称照叶林。林内层次的明显,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还有由藤本植物、寄生植物和附生植物等组成的层间层。优势成分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的常绿阔叶树种。虽然原始林早已不存在,但一些标志种如栲Castanopsis、青冈Cyclobalonopsis、石栎Lithocarpus、樟Cinnamomum、木荷Schima、木莲Manglietia等属植物,在评价区内及其附近可以找到。评价区开发较早,是人口较为 稠密地区,交通较发达,垦殖率高,原始林早己破坏。原始林破坏后,生长着次生的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次生的灌丛和草坡,许多地方是农耕地和人工林。水田、旱地、灌丛和灌草丛占有较大比例。自然植被类型划分到群系一级,以主要层次的优势种命名,森林类型有云贵鹅耳枥林、化香林、麻栎白栎林、光皮桦林、枫香林、马尾松林、华山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柏木林,灌丛有白栎茅栗灌丛、火棘小果蔷薇灌丛、月月青灌丛、牡荆灌丛、灌草丛有野古草灌草丛、旱茅黄茅灌草丛、芒萁灌草丛,农业植被有果木林、水田农业植被、旱地农业植被、蔬菜农业植被,共21个植被类型。2.5声环境清织公路沿线除现有的公路噪声及与其它公路交叉处以外,多为农田、山野,间有村庄。公路沿线声环境保护对象是沿线两侧200m以内集中居住的居民区、学校。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两侧村庄的昼夜噪声满足1类标准,评价范围内的普翁中学满足1类标准要求,评价范围内的沙坝头三九希望小学满足2类标准。2.6水环境现状监测选择麦翁河、三岔河和、杨柳河,2日监测结果中pH、SS、BOD5、COD、NH3—N和石油类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可见项目沿线水环境质量良好。2.7环境空气清织公路所经过的乡镇、农村的乡镇企业不发达,据初步调查拟建公路沿线环境空气污染源为农村居民的生活用燃料之外,没有大型的环境空气污染源。监测结果显示环境空气质量中的NO2和TSP的日均浓度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表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1社会环境⑴本项目是贵州省骨架公路网“第七联”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公路网的“第二横”和“第三纵”,同时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第16横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毕节的一段,其实施将使黔西南地区形成一条东西方向运输主动脉,大大加强黔西北部地区与贵阳市的交通联系,对于优化该地区的路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⑵项目沿线经过清镇市、平坝县和织金县线路为沿线县城今后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同时也为县城区的交通提供了一条便捷、舒适、高等级的公路。因此拟建公路与地方规划协调性较好。不会对沿线城镇规划造成影响。⑶本项目拆迁户数总体较少,共计拆迁建筑物m2,。总体而言,本项目的建设对拆迁影响相对较小。沿线拆迁的房屋分布在公路沿线两侧,应按照“方便生活、有利生产” 的原则,生活安置区主要采取本村就地解决的方式,有特殊情况的地区应给予特殊照顾。由于各地居民的房屋、宅院结构不一,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拆迁的房屋价值会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拆迁安置中应具体调查,合理补偿,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的意愿,不会对其造成重大损失。⑷项目永久占用耕地面积占各乡镇耕地面积总量的0.02%~4.10%,占用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0~2.42%,仅有红枫湖镇占用园地,占用园地面积占园地总面积的3.92%,其中三甲镇占用耕地和林地相对较大,应做好后期补偿工作,公路永久占地只占当地同类土地面积总量很少的一部分,对当地土地资源影响不大。⑸拟建线路沿线经过一个少数民族乡镇:织金县三甲乡。三甲乡主要的少数民族为苗族和白族,拟建项目经过路段为:主线K53+610~K65+986长12.376km,连接线LK0+000~LK3+500长3.5km共计15.876km。建设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主要有:工程施工期如施工人员对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禁忌不了解,有可能干扰少数民族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严重时会破坏民族团结。同时由于公路建设,有可能造成旅游资源的过渡开发,破坏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及文化。这些影响均可以通过严格监管及加强教育得以避免。3.2生态环境⑴清织公路主线、织金连接线占地指标均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中山岭重丘区占地指标的中值。6处互通立交占地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中山岭重丘区占地指标的低值。⑵清织公路永久占地每年损失生物量16624.17t,其中林地引起的损失量最多为11774.7t,占70.83%,其次为旱地损失量为3563.09t,占21.43%。临时占地每年损失生物量920.17t,其中旱地引起的损失量最多为366.64,占40.61%,其次为荒地和林地损失量分别为183.11t和181.69t,占20.28%和20.12%。公路建成后,路基两侧可绿化的里程达到46.96km。可绿化面积约为101.6hm2,占永久占地的18.26%,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公路永久占地损失的生物量。⑶清织公路沿线分布有较多的村镇及规模较小的自然村落,路线位于山岭区,经过长期的开发垦殖,农田植被普遍。因此,本项目沿线占用的耕地数量较多,永久占地中耕地占用比例达到58.58%。公路沿线各乡镇占地中,耕地所占比重在31.83%~81.50%,永久占用耕地数量占沿线各乡镇总耕地数量的比例在0.02%~4.10%。公路建设将会导致农作物减少量为1543.66t,其中织金县三甲镇减少农作物最多为628.13t,流长乡减少量最小,为5.00t。对于直接被占用农田的农户,公路建设将会对起农业收入造成影响,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要采取补偿标准对这部分农户进行补偿。⑷公路沿线占用基本农田19.51hm2,从占用的比重来看,项目建设对沿线各乡镇的土地农业格局基本没有影响。但耕地为农业之本,是农民经济主要收入的来源。路线占用基本农田在沿线经济开发区农业生产及失地群众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下阶段设计时,应尽量少占基本农田,采用多种方法减少耕地的占用。 ⑸清织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栖息地破坏、通道阻隔、施工噪声影响和营运灯光影响等。公路评价范围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斑头鸺鹠、鸢、红隼、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猕猴,保护级别为二级保护。施工中严格管理施工人员,禁止狩猎野生动物,公路建设对其影响较小。3.3声环境⑴施工期1)公路施工噪声因不同的施工机械影响的范围相差很大,昼夜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不同,夜间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昼间大得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施工机械同时在一起作业,则此时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预测值大。2)施工噪声将对沿线的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昼间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130m的范围内,夜间将出现在距施工场地480m的范围内。路基施工在昼间在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可基本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桥梁施工打桩时影响较远,昼间在126m处才能达标。3)清织公路评价范围内有大翁拓、沙洞、猴子田、龚家屋基、大路口、王家寨、坝子头、小平山、大山、拉路河、小岩寨、下边园、洪家寨、马家庄、野物寨、沙坝头、寨子头、猓木、瓦场、青树子、大木戛21处村庄距路小于40m(表1.7-3),施工机械噪声在夜间对村庄居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干扰较大。表4.1-3可以看出:除沙坝头希望小学和大木戛沈国芳希望小学夜间没有住宿施工期能够达标外,其余43处村庄学校均超标,建议昼间处于距离路线中心线40m以内,桥梁126m以内的敏感点采取设置移动声屏障,夜间处于距离路线中心线200m以内的声环境敏感点采取施工管制,在22:00~7:00禁止强噪声施工机械作业。公路施工噪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污染行为,一般的居民能够理解和接受。但建设施工单位为保护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应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⑵营运期对沿线居民村庄声环境的评价a、主线:清织公路主线沿线有村庄敏感点共计39处。由表4.3-8可见,营运近期(2012年)昼间只有大元超标,超标量为2.1dB,夜间23处村庄超标,超标范围0.1~8.6dB;营运中期(2018年)昼间7处村庄超标,超标范围0.2~4.6dB,夜间28处村庄超标,超标范围0.8~11.2dB;营运远期(2026年)昼间18处村庄超标,超标范围0.1~6.8dB,夜间36处村庄超标,超标范围0.1~13.4dB。b、连接线:织金连接线沿线有村庄敏感点共计3处。营运近期(2012年) 昼间均能达标,夜间3处村庄均超标,超标范围3.5~3.8dB;营运中期(2018年)昼间均能达标,夜间3处村庄均超标,超标范围0.8~5.9dB;营运远期(2026年)昼间均能达标,夜间均超标,超标范围1.1~7.9dB。对学校敏感点声环境的评价清织公路主线沿线共有3所学校。普翁中学、沙坝头希望小学和大木戛沈国芳希望小学,其中普翁中学有学生住宿,其余2所学校没有学生住宿。普翁中学营运近期(2012年)和中期(2018年)昼夜均能达标,营运远期(2026年)昼间达标,夜间超标1.4dB;沙坝头希望小学营运近期昼间超标1.2dB,营运中期昼间超标3.5dB,营运远期昼间超标5.8dB;大木戛沈国芳希望小学营运近期昼间超标0.2dB,营运中期昼间超标2.6dB,营运远期昼间超标4.9dB。3.4水环境⑴红枫湖、百花湖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清织公路路线起点K0+000~K10+500位于两湖准保护区陆域范围内,线位距一级保护区边界最近处约为1.5km,距二级保护区边界最近处约为800m。⑵桥梁施工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固体废物、废油、废水等进入水体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加强现场管理,规范固体废物、废水排放,可避免和减缓桥梁施工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污染。⑶路基的填筑以及各种筑路材料的运输等均会引起扬尘,这些尘埃会随风飘落到路侧的水体中,将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物质等施工材料如保管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将会产生水环境污染。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筑路材料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保护管理措施,尽量减小其对水环境的影响。⑷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其中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生活废水及粪便污水,其影响因素主要是pH、SS、COD和BOD5等。本项目拟建桥梁等大型构筑物较多,各大型构筑物施工人员按200人/d计算。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取80L/(人·d),则每天各大型施工营地产生生活污水16t,污染物COD6.4kg/d,石油类0.16kg/d。虽然施工营地污水量不大、排放分散、种类简单且仅限于施工期,不会对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但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将导致水质恶化,尤其是路线经过红枫湖、百花湖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因此对于施工营地的选址和产生污水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⑸营运期清织公路路面以沥青混凝土为主,属不透水区域,对径流雨水有汇流作用。影响桥面径流污染的因素较多,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与车流量有关的路面及大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宽度、长度等。由于各种因素随机性强,偶然性大,所以典型的路面径流雨水污染物浓度较难确定。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300mm ,桥面、路面会形成一定的雨水径流,尤其在危险品运输或发生交通事故时冲洗废水可能会造成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质污染。⑹本工程拟设服务区2处,管理中心1处,养护工区2处和收费站6处。各辅助设施每天排放污染物约为:COD22.82kg/d;石油类0.878kg/d。如果不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可能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3.5环境空气⑴清织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将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填挖、筑路材料的运输及拌合、沥青熬炼、摊铺等作业工作。因此,该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是TSP,其次为沥青熬炼、摊铺时的沥青烟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其中尤以TSP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为突出。⑵根据现阶段经验和实测数据,类比处于相同气候、地貌条件下具有相似车流量的其他高速公路的预测结果,日交通量30000辆时沿线200m范围内NO2和TSP均不超标。清织路主线加权交通量营运近期为10159辆·小客车/日,中期为15746辆·小客车/日,远期为26262辆·小客车/日,连接线营运近期为5057辆·小客车/日,中期为8185辆·小客车/日,远期为12809辆·小客车/日,由此看来,本项目交通量小于类比项目,且沿线环境空气现状良好,环境容量较大,所以不会对环境空气产生很大影响。3.6固体废物⑴清织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物主要产生于工程弃方、施工人员生活驻地、建筑材料的临时堆放用地及施工作业的场地等。⑵运营期固体废物来源于服务区、收费站、养护工期等,如:废弃纸张、生活垃圾、塑料制品等,如处理不当会破坏地貌和植被的优美形态,造成视觉污染,影响旅行的舒适性。4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4.1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⑴减缓征地不利影响的措施①在设计中应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占用耕地。路线方案应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②在环境与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宜采取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减少高填深挖。在通过基本农田及经济作物区的高填深挖路段,应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设置挡墙、护坡、护脚等防护设施,缩短边坡长度,节约用地。③ 认真勘察、仔细计算,合理调配土石方,在经济运距内充分利用移挖作填,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应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并尽量不占用农田,将取、弃土和改地、造田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采用符合技术标准的工业废料、建筑废渣填筑路基,减少取土用地。④公路工程通讯、监控、供电等系统的管线,在符合技术、经济和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宜共沟架设,并尽可能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布置。⑤公路建设用地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其中涉及占用耕地的必须做到占补平衡。经批准占用的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认真执行耕地补偿制度。⑵在工程实施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①项目施工招标时,应将耕地保护的有关条款列入招标文件,并严格执行。合同段划分要以能够合理调配土石方,减少取、弃土数量和临时用地数量为原则;项目实施中要合理利用所占耕地地表的耕作层,用于重新造地;要合理设置取土坑和弃土场,取土坑和弃土场的施工防护要符合要求,防止水土流失。②建设单位要增强耕地保护意识,统筹工程实施临时用地,加强科学指导;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占地情况的监督,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土地保护措施。在组织交工验收时,应对土地利用和恢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③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临时用地数量,施工便道、各种料场、预制场要根据工程进度统筹考虑,尽可能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或利用荒坡、废弃地解决,不得占用农田。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农田,项目完工后临时用地要按照合同条款要求认真恢复。④进行公路绿化,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的有关要求,对公路沿线是耕地的,要严格控制绿化带宽度。在切实做好公路用地范围内绿化工作的同时,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绿色通道建设。对不符合规定绿化带宽度的,不得给予苗木补助等政策性支持。⑤公路建设中废弃的旧路要尽可能造地复垦,不能复垦的要尽量绿化,避免闲置浪费。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利在当代,功在长远。建设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做到规范用地、科学用地、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以推动公路交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⑶减缓拆迁不利影响的措施①在项目正式开工前,公路建设单位要成立拆迁办公室,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充分听取沿线拆迁户的意见,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要求。② 建设单位要对拆迁建筑物进行分类统计,严格按照地方人民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的拆迁建筑物赔偿标准发给房屋所有者。补偿款项应全部发至拆迁户或单位,有关部门不得截留、挪用。②拆迁安置应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再安置的居民住房不低于现有水平,或有所改善。对特困户、脆弱群体给予照顾支持,让项目建设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⑷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干扰的措施①施工单位应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切实做好交通疏导,并在所使用的运输通道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车辆运输,以减少车辆拥挤度,降低噪声。②对施工运输车辆加强管理,运土方车辆采取苫盖等措施减少遗洒和扬尘,对运输道路定时洒水抑尘;合理堆放建筑材料。⑸减缓工程对公用设施不利影响措施①项目设计时尽量避免对重要基础设施的影响,如光缆、电缆等。为减少公路建设对电力及通讯事业的干扰,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停电或通讯中断事故,设计单位应与电力、邮电等部门提前协商,并修建替代设施后再拆除受影响的基础设施。②公路施工期交通与公安部门充分协商,进行专门的施工期交通指挥疏导,尽量减少公路施工对现有公路交通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工程顺利进行。施工中对地方道路造成损坏应立即修复,或将赔款交给当地公路管理部门修复。4.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植被保护措施①建议临时用地使用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严格保护临时用地内的树木。尽量保护征地范围内的林木,尽量不砍或少砍,加强管理,不得砍伐征地以外的林木,做到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②禁止引种带有病虫害的植物。应尽量选用乡土植物,少用或不用外来植物。应用外来植物种时,应进行引种风险评价。③施工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应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对项目红线外绿色通道建设要因地制宜,严格限定沿线绿化带宽度。④K26+720三岔河岸有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榉木2株,距离路线有300m。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悬挂标识牌,禁止施工人员破坏。(2)耕地、基本农田保护措施①规范临时占地的使用,尽量选用荒地等非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严禁随意扩大占压面积。对不得已临时征用的耕地,在使用前将耕作层土(表层20cm土层)堆放在一旁,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待筑路完工后,复土还耕,恢复土地原有的使用功能。同时应切实落实征地补偿安置政策,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不低于征地前的水平。②建议将堆场、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根据互通立交等永久占地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利用互通立交的空地,缩减部分临时占地。 ③施工营地尽量租用现有房屋,不得占用耕地,施工单位应加强管理,生活垃圾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并定期运往垃圾填埋场。④对于临时占地,施工后应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采取植被恢复措施,部分临时占地可先种植绿肥作物,等农业土壤肥力恢复后,恢复为农田。(3)野生动物保护a.在林区施工应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在林区内的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爆破作业,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b.严禁施工人员采获野生植物或捕杀野生动物,施工期K8+000~K10+000、K36+000~K38+500、K53+000~K56+000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斑头鸺鹠、鸢、红隼、红腹锦鸡、白腹锦鸡,K26+200~K26+700段有猕猴分布,严禁施工人员猎捕。施工过程中如遇到野生动物受到意外伤害,应立即与林业局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由专业人员处理。c.优化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野生动物活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段,沿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的鸟类,斑头鸺鹠、鸢、红隼、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的繁殖季节主要分布在4-6月份,在K8+000~K10+000、K36+000~K38+500、K53+000~K56+000段施工时应避免在早晨、黄昏和晚上进行爆破、打桩等高噪声作业。(4)弃渣场恢复措施清织公路沿线弃渣场主要位于沟谷等低洼地带,弃渣结束后,根据渣场原有用地类型、周边植被情况,确定恢复形式,以恢复为旱地或地表植被为主。对于种植的植物以三叶草、马尾松、刺槐为主。(5)施工便道环保措施清织公路沿线有S307,村镇之间有通村公路连接,施工便道尽量选用现有道路,尽量避开农田,减少施工便道对农田的破坏。(6)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施工前后,应加强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工地及周边,特别是环境较为敏感的路段,设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科普性宣传牌,包括生态保护的科普知识、相关法规、项目所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及意义等。此外,为了加强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实施力度,建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奖惩制度,明确环保职责,提高施工主体的环保主人翁责任感。(7)实施施工监理采用适当的管理措施对于施工期生态保护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施工监理是施工期最好的管理措施。在整个施工期内,采用工程监理全过程监理的形式,检查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及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行为。 ⑻加强营运期的路线绿化植被维护和管理,保证绿化树种的成活率。加强施工迹地的管理,以促进受损失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4.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更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2)强烈的施工噪声长期作用于人体,会诱发多种疾病并引起噪声性耳聋。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工人接触高噪音的时间,同时注意保养机械,使筑路机械维持其最低声级水平。对在辐射高强声源附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发放防声耳塞的劳保措施外,还应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3)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据调查,施工现场噪声有时超出4类噪声标准,一般可采取变动施工方法措施缓解。噪声源强大的作业时间可放在昼间(09:00~22: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4)建议昼间处于距离路线中心线40m以内,桥梁126m以内的敏感点采取设置移动声屏障,夜间处于距离路线中心线200m以内的声环境敏感点采取施工管制,在22:00~7:00禁止强噪声施工机械作业。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并采取利用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声措施。(5)施工便道应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在施工便道50m以内有成片的民居时,夜间应禁止在该便道上运输建筑材料。对必须进行夜间运输的便道,应设禁鸣和限速标志,车辆夜间通过时速度应小于30km/h。(6)强振动施工时(如振动式压路机操作等),对临近施工现场的民房应进行监控,防止事故发生。(7)清织公路运营后将使沿线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噪声值有较大增加,至营运中期主线有28处村庄、3处学校声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织金连接线3出村庄声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为减轻和消除公路运营后交通噪声的不利影响,本评价结合实际踏勘的情况及评价中的预测结果,对噪声超标较大敏感点采取声屏障和通风隔声窗的降噪措施。 4.4水环境保护措施⑴优化完善小桥、涵洞设计,凡是被路基侵占、隔断的沟渠,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在不压缩原有河沟泄水断面,不影响原沟渠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改移,并应保证先通后拆。⑵对服务区,应设置污水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出水用于站区或附近路段中央隔离段,不外排;对管理中心、养护工区、收费站等辅助设施,应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⑶为防止车辆、尤其是危险品运输车辆失控掉入沿线河流或发生其它事故造成路面径流污染水质,除在K0+000~K10+500路段两端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外,该路段应每公里分段在路侧设置沉淀池,路面排水经两侧排水沟汇集后引入沉淀池中,起到沉淀、蓄毒作用,禁止直接排放。路基段设10处沉淀池。对于K4+925麦翁河大桥,不设竖向排水管,应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桥面径流经纵向排水管收集后进入沉淀池。同时应对桥梁防撞护栏进行强化加固设计,并设置防侧翻设施还应对桥梁护栏进行强化加固设计,并设置防侧翻设施。⑷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粉煤灰、水泥、砂、石料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堆放场地不得设在水体岸边或养殖塘附近,以免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污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蓬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砂砾料冲洗废水等施工废水应循环回用,最终排水须经沉淀池处理后排入沿线无饮用功能的水体,以有效控制施工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问题。K0+000~K10+500段禁止设立取弃土场、堆料场、施工营地、预制场与拌和站等施工生产生活区。K27+115~K29+475段猴子沟隧,K53+195~K56+220普翁隧道进出口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用于场地的洒水降尘或者混凝土搅拌等。⑸采用施工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方案进行含油污水的控制。⑹生活污水控制措施:施工人员的就餐和洗涤采用集中统一形式进行管理,如集中就餐、洗涤等,尽量减少生活污水量。洗涤过程中控制洗涤剂的用量,采用热水或其它方法替代,以减少污水中洗涤剂的含量。施工营地尽量租住当地民房,确需另设的施工营地应设置旱厕和化粪池,收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化粪池上清液鼓励当地农民作为农家肥料使用,或联系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施工结束后旱厕和化粪池覆土掩埋。⑺桥梁施工的防护工程措施:拟建公路跨越多条河流,为更好地保护水体,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与河流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将桥墩施工期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完毕将钻渣及时清理,尽量减轻桥墩施工对水体的影响。桥梁施工过程中, 应加强现场管理,禁止将施工固体废物、废油、废水等弃入水体。同时,桥梁施工作业完毕后,要清理好施工现场,以防止施工废料等垃圾随雨水进入水体。⑻营运期对辅助设施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维护、管养。对红枫湖、百花湖饮用水源准保护区路段设置的沉淀池控制进水阀门和集水设施定期维护。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运行,以防止公路散失货物造成沿线水体污染。4.5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⑴公路施工料场、拌合站的选址应保证其下风向300m以内不得有居民区、医院和学校等敏感点。要求拌和机有良好的密封性、减振器和除尘装置。对从业人员采取劳动保健措施,如带眼罩、口罩等。⑵易散失的筑路材料运输应采用湿法,并加盖篷布,防止扬灰对大气的污染;⑶运输材料的道路、施工现场尤其是稳定土拌合站,采取必要的洒水措施,防止扬尘。⑷路基填筑时,根据材料压实的需要相应洒水。承包商还必须在材料压实后经常洒水,以保证材料不起尘。⑸施工道路、施工现场和拌合站,采取必要的洒水措施,防止扬尘。⑹对易造成扬尘的材料加强管理,不得裸露堆放。堆场距学校、村庄等敏感点不得小于300m。⑺营运期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加强运输散装物资如煤、水泥、砂石材料及简易包装的化肥、农药等车辆的管理,在高速公路入口处进行检查,运送上述物品需加盖蓬布。对隧道风机进行维护,保证隧道内通风良好。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本项目工程总投资.11万元,具有环保和水保功能的专项投资有28645.78万元,占总投资的6.08%。根据环境影响报告,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结果总计为3613.69万元,约占该公路工程总投资估算额的0.77%。这些资金的投入会使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地控制。6.评价结论清织公路符合相关规划,路线布设较合理。项目建设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交通运输状况,改善投资环境以及促进沿线地区对外交流都有较大的作用。项目建设的同时会对沿线环境带来诸如丧失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等影响,但采取相应措施后,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轻或消除,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为环境所接受。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7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有助于加深对拟建项目潜在影响的了解,有助于确定出符合实际的替代方案以及减缓措施,有助于广泛取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建设单位贵州省交通厅将在交通厅网站等媒体上公示该项目建设及营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以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受清镇至织金公路工程施工及营运影响的沿线周围单位及群众可针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减少影响措施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群策群力寻求减轻污染的措施,使工程对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公众可在2008年6月10日至6月28日,通过电话、邮件、E-mail等渠道将信息反馈予该项目的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具体联系方式见下表:建设单位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