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0 KB
- 13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ii
1总则11.1主要编制依据11.1.1法律依据11.1.2全国性法规11.1.3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21.1.4产业、技术政策21.1.5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31.1.6其它依据31.2采用的评价标准32项目概况52.1首期工程规划概况52.1.1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周期52.1.2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52.2产业转移园入园项目分析52.2.1园区首期工程项目类别分析52.2.2园区首期工程工业产值预测73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83.1能源的种类和用量83.2水的来源、用量和再利用83.3不同阶段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83.3.1施工期83.3.2营运期93.4建设过程和生产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情况103.5其它污染问题113.5.1固体废物113.5.2生态环境114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134.1污染控制134.1.1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标准134.1.2其它标准134.2环境保护目标14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5.1预测时段和范围165.1.1预测时段165.1.2预测范围165.2预测的内容和结果165.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65.2.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5.2.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4ii
5.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与评价265.2.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生态建设305.3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355.3.1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目标的影响分析355.3.2水污染物对环境目标的影响分析356环境保护措施376.1环保投资376.2环保措施396.2.1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96.2.2营运期的污染防治措施437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与建议487.1规划概况487.2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487.3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497.3.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497.3.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507.4生态建设方案527.5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527.6公众参与结论537.7环境影响损益分析结论537.8工业园规划的综合论证537.9规划调整建议537.10综合结论54ii
1总则1.1主要编制依据1.1.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年12月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1.1.2全国性法规(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l998年11月。(2)《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日。(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14号),2002年11月。(4)《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2]88号,2002年9月。(5)《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2]174号,2002年12月。(6)“关于执行《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2]54号,2002年4月。(7)环发[2004]174号,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公告。(8)《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2002年3月。47
(9)《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28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1.3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1月。(2)《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4年7月。(3)《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3年3月1日实施。(4)《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粤府函[1999]553号)。(5)《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粤府办[1997]29号)。(6)《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2005年6月。(7)《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1999]74号)。(8)《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9)粤府[2005]22号《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10)《转发省环保局关于加强山区开发环境保护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1]116号。1.1.4产业、技术政策(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年。(3)《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4)《工业节水“十五”规划》,国经贸资源[2001]1017号。(5)《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木目录》。(6)《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4年度)》。(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8)《医疗废物管理条例》。(9)《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10)《关于发布<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通知》,环发[2003]197号。(11)《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12)《关于发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的通知》,环发[2003]206号。(13)《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14)《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2号。(15)《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1]74号。47
(16)《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的通知》,粤府办[2005]15号。(17)《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粤经贸工业[2005]582号。1.1.5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水环境》(HJ/T2.1~2.3—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10)《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1.1.6其它依据(1)海丰县投资服务中心《委托书》,2006年1月20日。(2)《海丰县与东莞大朗镇合作开发产业转移园区协议书》,2005年9月。(3)《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12月。(4)《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2005年12月。(5)广东省环保局,《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2005年10月。(6)《海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工(草案)》(送审稿),2006年1月。1.2采用的评价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南门河执行Ⅳ类标准,赤石河执行Ⅲ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执行二级标准。47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根据不同功能区,执行相应功能区标准。(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47
2项目概况2.1首期工程规划概况2.1.1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周期(1)名称: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2)地点:海丰县鹅埠镇。(3)建设性质:新建(4)建设周期:建设期2年,规划年限2005-2020年。2.1.2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1)占地面积:规划范围为东至华南发品厂西侧30米大道;西至老隆坑;南至广汕公路;北至金山寨,总控制用地面积为123.2公顷。根据鹅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鹅埠镇新城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形成“一心、两轴、四区”的基本空间格局。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园首期工程,则安排在北部工业产业小区内。(2)人口规模首期工业园就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2万人,其余人口考虑为区外通勤人口。(3)土地利用情况1)布局工业园共划分为24个地块,一类工业用地18个地块,二类工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供电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公共(街头)绿地、公园各为1个地块。工业用地容积率在1.2-1.6之间,绿地率不得小于20%。2)道路交通工业园的道路网是顺应地形的以方格网为基础的路网结构,道路等级分为城市主干道、主要通道、次要通道、防火通道和服务通道四级。3)绿化工业园区绿化主要包括山林绿化、公共绿化、生产防护绿化组成,以点状(城市公园)、线状(带状)结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2.2产业转移园入园项目分析2.2.1园区首期工程项目类别分析47
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拟重点发展海洋资源开发、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光电一体化和环保产业等5产业。对于进入转移园区首期工程的项目,根据《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可知,园区用地类型基本上为一类工业用地,少量的为二类工业用地。根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划分,一、二类工业用地为:(1)一类工业用地为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2)二类工业用地为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1]74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的通知》(粤府办[2005]15号)、《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粤经贸工业[2005]582号)、《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东莞大朗镇的产业结构情况,初步拟定本产业转移园首期工程引入的项目,见表2-1。表2-1入园工业类别产业领域或项目生物技术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绿色饲料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相关技术和设备电子信息技术中高档家用电器计算机硬盘、光盘、主板通信设备整机、零部件通讯线缆、光纤、跳线、尾线光电一体化通信系统整机、零部件电器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器件光通信网络、光储存轻工、纺织业包装装潢印刷服装,服饰及辅料,纺织品,特种天然纤维产品加工,高档地毯、抽纱、刺绣产品生产环保产业节能设备,“三废”处理技术及相关设备,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及相关设备47
2.2.2园区首期工程工业产值预测考虑到今后工业园主要承接东莞大朗的产业转移企业,因此,针对园区首期工程承接的工业类别,可类比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工业用地产值来预测本工业园工业产值。据资料,云埔(白云)工业区单位面积工业产值为10.85亿元/km2,东莞石碣镇单位面积工业产值为5亿元/km2。考虑到不同工业行业单位产值之间的差异,同时考虑海丰县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其与珠三角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取海大产业转移园区首期工程单位面积工业产值为上述二地产值的平均值再取相对系数0.8,预测海大产业转移园首期工程开发后工业总产值可达6.34亿元/年。47
3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3.1能源的种类和用量据预测,工业园工业用地71.11公顷所需的总能量约为6.76万吨标煤/年。据规划,工业园将不使用煤作为燃料,故其主要燃料为液化气(LPG和LNG)、电能,另外还需要考虑备用柴油机发电用的柴油。按液化气、电、油的使用比例为4:5:1计算,工业园营运期液化气用量为2030万m3/年、用电量为27050万千瓦时/年、柴油用量为4600吨/年。3.2水的来源、用量和再利用本工业园区主要供水水源来自赤岭水厂,从该水厂引DN800给水管。工业园内给水管网全部布置成环状管网,管径≥DN150mm。最高日用水量为:0.86万m3/d,最高时用水量为38m3/h,规划消防用水量为50升/秒,火灾同时发生次数按2次计算。3.3不同阶段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3.3.1施工期(1)主要水污染物估算工业园开发过程(施工期)中,主要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建筑工地废水和生活污水,这些废水排放可能对水环境产生影响。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氨氮、SS等。这些污水部分将通过排水渠道进入南门河水体,对地表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经初步估算,本园区开发过程(施工期)中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负荷见表3-1。47
表3-1施工期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负荷污染物CODBOD5氨氮SS浓度(mg/L)25011025150污染负荷(kg/d)125.271.207.202)施工废水道路路面的养护水、沙石冲洗水、施工机械的含油废水等,主要的污染物是石油类和SS,排入附近水体将对水质产生影响。3)施工场地雨水施工场地雨水冲刷形成的污水,排入附近水体后会对水体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经地面雨水冲刷进入的泥沙还会淤积堵塞排水沟渠和河道。(2)环境空气污染物本园区开发过程(施工期)对大气环境主要影响因素:1)建筑施工扬尘2)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物3)临时生活设施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经初步估算,二氧化硫为0.12吨/年、氮氮化物为0.35吨/年、烟尘为0.06吨/年、油烟为0.05吨/年。3.3.2营运期(1)水污染物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最高日用水量为0.86万m3/d。废(污)水产生系数取0.85,则废(污)水排放量为0.73万m3/d。经估算,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160m3/d,生产废水量则为4140m3/d。据规划,园区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后送污水处理厂处理,而各企业的生产废水由各企业自行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水体。按产业转移园的有关政策,转移园区污染物应采取集中处理和处置,因此园区对废(污)水分散处理的方式不可取,对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均应采取集中处理措施。废(污)水经集中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一级标准时。据预测,在正常情况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73万m3/d,外排污染物为:COD88吨/年、BOD544吨/年、SS44吨/年、氨氮22吨/年、LAS47
11吨/年、石油类11吨/年。非正常情况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73万m3/d,外排污染物为:COD610吨/年、BOD5453吨/年、SS453吨/年、氨氮49吨/年、LAS46吨/年、石油类25吨/年。(2)环境空气污染物工业园运营后大气污染源主要为锅炉和发电机排放的废气,其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悬浮颗粒物,工业企业职工餐厅炉灶排放的油烟废气和火烟,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烟尘和非甲烷烃等。另外,有些企业可能还有工艺废气排放,如粉尘和有机废气等。将上面分别对园区的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的预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2。表3-2园区大气污染源排放量预测结果(吨/年)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COTHC工业污染源33.543.718.3生活污染源0.080.410.04交通污染源8.920.37.8合计33.5853.0118.3420.37.83.4建设过程和生产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情况(1)施工期开发过程中产生噪声影响主要是机械施工噪声和车辆运输的交通噪声。建筑施工机械有打桩机、挖掘机、起重机、振动机、搅拌机、发电机等,这些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多在90dB(A)以上,打桩机工作时的瞬时噪声将超过100dB(A)。施工过程中主要的运输车辆为大吨位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2)营运期公共建筑设施噪声源公共建筑设施噪声源主要有:中央空调系统的离心式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餐厅厨房炉头风机、鼓风机等。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噪声水平,有的可高达100dB。47
交通声源主要来自进出园区和附近公路的车辆,主要噪声源1m处的噪声水平可达到90dB。3.5其它污染问题3.5.1固体废物(1)施工期本园区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废物等。按开发过程中施工人员会长期保持约有200人/天估算,这些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天计,生活垃圾总量为100kg/天。同时,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废物,如余泥、渣土等。(2)营运期工业园园区固体废弃物一般可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四大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按万元工业产值产生0.12吨计,园区工业产值约6.34亿元,则年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608吨/年。危险废物:按工业固体废物量的5%计,约为380吨/年。员工生活垃圾:园区职工人数约1.5万人,生活垃圾产生系数取0.5kg/d.人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250吨/年。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据计算,污水处理厂削减BOD5量为564吨/年。按照每削减1kgBOD约产生0.6kg干污泥、压滤后污泥含水率为75%计算,则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为980吨/年。因此,工业园固体废物产生量约1.12万吨/年。3.5.2生态环境(1)陆地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总用地1950亩,植被主要以杂树、经济林、草坡和农田植被为主。项目在土地平整和施工建设过程中,用地范围内的树木遭砍伐,山丘被推平,植被和地貌将会遭受较大的破坏,同时也完全破坏了地表植被原有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初级生产等主要生态功能,造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用地需要变更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铲除,使大面积的地47
表裸露。据规划资料,园区占面积1950亩,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大,挖方量68万m3、填方量79万m3,考虑挖、填平衡,仍需客土约11万m3。大面积的挖填平整、各建(构)筑物地基处理、管道开挖及道路铺设等将使原土层松动、土壤结构破坏,此时如遇大暴雨,在工程没有采取水保措施的条件下,将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边溪河、南门河、赤石河造成严重影响。47
4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4.1污染控制4.1.1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广东省地方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对于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排放标准,南门河水质类别为Ⅳ类,根据上述标准,可以执行第二时段二级标准。但从现状调查来看,南门河为小河,上游来水量小,水体稀释净化能力小,结合鹅埠镇现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工业园污水排放水质执行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以保区域持续、协调发展。(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6)《广东省地方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8)《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WPB5-2000)。(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1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l2348—90)。(1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82—1999)。4.1.2其它标准(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Z18883—200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Z18919—2002)。(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Z18920—2002)。(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Z18921—2002)。(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3—1996)。47
(7)《危险废物燃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9)《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1)《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4.2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拟建工业园所处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资源分布以及周围社会环境状况,确定该环境影响评价中考虑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主要敏感目标见表4-1。(1)水环境保护目标拟建工业园附近水体包括边溪河、南门河、赤石河,赤石河注入红海湾。南门河水质类别为Ⅳ类,赤石河水质类别为Ⅲ类。因此拟建工业园的水环境保护目标为:确保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不会对南门河和赤石河的水体产生不良影响,不会降低其使用功能。保护南门河、赤石河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和Ⅲ类标准。(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主要为工业园及外延3000m范围内的受工业园开发影响的城镇、居住区及敏感点,主要有鹅埠镇圩、蛟湖村、南坑水村等及周边村镇居民区等(见图1-1)。拟建工业园所在区域未划分大气功能区,根据有关法规要求,按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要求。因此,应严格控制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以保证工业园区和周边邻近区域(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3)声环境声环境着重控制工业园内的职工生活区、办公用地以及工业园边界处的区域环境噪声强度。保护目标主要为工业园区内的职工居住、办公用地和周围区域声环境质量。工业园区附近的声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要求,附近居民不受本工业园开发活动的噪声影响。47
表4-1评价范围内重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对象保护级别所在位置与工业园边界的距离大气鹅埠镇圩居住环境,3800人二类工业园东南面,约400m西寨村居住环境,371人二类工业园的南面,约150m(隔广汕路)蛟湖村居住环境,848人二类工业园的南面,约300m(隔广汕路)下城村居住环境,290人二类工业园的南面,约600m(隔广汕路)长朗村居住环境,402人二类工业园的西南面,约200m(隔广汕路)长埔村居住环境,98人二类工业园的西南面,约1200m(隔广汕路)楼仔村居住环境,374人二类工业园的西南面,约19000m南坑水村居住环境,115人二类工业园的西北面,约100m河背村居住环境,100人二类工业园的北面,约300m塘尾村居住环境,180人二类工业园的西北面,约1100m上径村居住环境,153人二类工业园的西北面,约1600m水南门河水质Ⅳ类水质工业园的南面,其支流边溪河流经工业园赤石河水质Ⅲ类水质工业园的东面,与工业园东边界相距约4km噪声紧邻工业园的居民区人群,居住环境1类工业园周边自然村的居民区(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控制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保护和恢复植被景观的完整性,确保建设区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环境景观。(5)固体废弃物控制区域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建筑废的、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对区域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区域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理。(6)清洁生产目标在产业转移园区内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风险。47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预测时段和范围5.1.1预测时段预测时段为:施工期、营运期。5.1.2预测范围(1)水环境评价范围工业园污水排污口上游500m起至南门河处(约1.5km)、及南门河入赤石河前(约4.5km)、及交汇后至入红海湾前(约5km),全长约11km。(2)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园为中心,16km2范围内的区域。(3)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工业园的规划面积1950亩,考虑到其建成前后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园区的生态环境的评价范围为工业区及其受影响的陆域范围。(4)声环境评价范围声环境的评价范围包括工业园区及边界100m范围,包括广汕公路两侧。5.2预测的内容和结果5.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2.1.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聚增,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以沙尘土为例,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5-1。47
表5-1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粒径(µ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粒径(µm)80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51.829粒径(µ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624由表可知,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µ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µ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A.施工期车辆行驶扬尘影响在施工区域内,车辆大多行驶在土路便道上,路面含尘量较高,道路扬尘比较严重。根据有关资料报道,车辆行驶过程中,在距路边下风向50米,TSP浓度含量大于10mg/m3。类比分析结果表明,如无有效的防尘措施,道路施工扬尘影响范围超过200米,洒水可有效抑制扬尘量,在施工下风向200米外,环境空气TSP浓度不会超过二级标准,具体见表5-2。表5-2施工路段洒水降尘试验结果距路边距离(m)02050100200TSP(mg/m3)不洒水11.032.891.150.860.56洒水2.111.400.680.600.29B.堆料场扬尘施工场地堆场扬尘也是施工期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堆场附近的风速与起尘量有很大关系,一般较小的物料较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对较大。堆场的扬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等。洒水可减少扬尘量70%,工程施工中对堆场物料采用挡风墙结合定时洒水措施,可减少扬尘85%左右。C.混凝土搅拌扬尘47
施工现场会有混凝土搅拌作业,根据类比一些搅拌作业现场监测结果,集中拌和方式作业情况下,搅拌点下风向50米处,TSP浓度含量约为2.849~8.849mg/m3;在搅拌点下见向100米处,TSP浓度约为1.703~1.730mg/m3;而在下风向150米处,TSP浓度含量约为0.484~0.599mg/m3。在搅拌点下风向150米处,TSP浓度含量基本接近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在200米处基本满足二级评价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搅拌作业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主要在200米范围内。搅拌点位置如选择适当,搅拌扬尘对周围的影响不大。D.施工机械设备与汽车尾气影响分析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排放的尾气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其排放源较分散,污染源主要为间歇性或流动性污染源,且排放量有限,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从上分析来看,施工机械设备和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但施工扬尘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尽量避免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要求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期间,必须采取有效的抑尘、降尘措施,如避开大风天气施工,采取洒水抑尘的措施,加强对进出施工场地道路的保养,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等。施工扬尘影响较园区运营期的污染影响而言,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施工完后就会消失。5.2.1.2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1)预测因子的确定本项目预测因子为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2)预测内容预测计算内容包括评价本工业园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在一般气象条件和不利气象条件(小风情况)下的一小时平均浓度分布情况、典型日条件下日平均浓度分布情况的地面浓度分布情况。(3)大气环境预测与评价分析①通常气象条件下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分析为了能够反映出工业园内大气污染源对周围区域的污染影响程度,因此在预测计算小时平均浓度时,只计算风向为NE风和SE风、稳定度为D类条件下的小时平均浓度分布情况。在通常气象条件下,由工业园区排放源所形成的SO2小时平均浓度增值很小,在评价区域内没有出现超标情况,大部分区域的SO2浓度增值低于0.020mg/m347
。在吹NE风时,SO2最大小时平均浓度约为0.027mg/m3,约占评价标准值的5.4%;在吹SE风时,SO2最大小时平均浓度约为0.024mg/m3,约占评价标准值的4.8%。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评价区域的SO2背景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为0.016mg/m3,本工业园区建成后其排放的SO2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最大影响增量与最大背景浓度叠加后为0.043mg/m3,仅占评价标准限值的8.6%,不会出现超标情况,因此,可以认为本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其排放的SO2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工业园周围环境空气的SO2浓度仍可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由于工业园区所引进项目基本属轻型大气污染项目,其NOX排放量较小,因此在通常气象条件下,由工业园区排放源所形成的NO2小时平均浓度增值较小,在评价区域内没有出现超标情况,大部分区域的NO2浓度值低于0.050mg/m3。NO2最大小时平均浓度约为0.062mg/m3,约占评价标准值的25.8%。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评价区域的NO2背景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为0.023mg/m3,本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其排放的NO2对环境空气的最大影响增量与最大背景浓度叠加后为0.085mg/m3,占评价标准限值的35.4%,不会出现超标情况,因此,本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其排放的NOX对厂址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工业园区周围环境空气的NO2浓度仍可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②小风天气情况下小时平均浓度预测分析在不利天气(小风)情况下,由工业园区排放SO2所形成的地面浓度仍较低,SO2最大浓度值约为0.049mg/m3,占评价标准值的9.8%左右,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仍不会出现超标现象。在不利天气(小风)情况下,由工业园区排放NOX所形成的NO2地面浓度仍较低,NO2最大浓度值约为0.093mg/m3,占评价标准值的38.8%左右,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仍不会出现超标现象。因此,即使在不利天气条件下,工业园区所排放的SO2和NOX对周围大气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③日平均浓度预测分析在典型日天气情况下,由工业园区排放的SO2所形成的地面浓度增量很小,没有出现超标情况,其最大浓度增值约为0.011mg/m3,占评价标准值的7.3%。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评价区域的SO2背景日平均浓度最大值为0.009mg/m3,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本工业园区形成的SO2最大日平均浓度为0.020mg/m3,仅占评价标准限值的13.3%。因此,本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其排放的SO247
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工业园区周围环境空气的SO2浓度仍可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在典型日天气情况下,远期由工业园区排放的NO2,它所形成的地面浓度增量较小,没有出现超标情况,其最大浓度增值约为0.026mg/m3,占评价标准值的21.7%。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评价区域的NO2背景日平均浓度最大值为0.016mg/m3,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本工业园区形成的NO2最大日平均浓度为0.042mg/m3,占评价标准限值的35.0%,不会出现超标情况,因此,本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后其排放的NO2对厂址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工业园区周围环境空气的NO2浓度仍可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5.2.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2.2.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的废水如不妥善处理,将对周围纳污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影响。生产废水、特别是设备冲洗水,维修设备废水,应设置隔油沉渣池处理;搅拌站的排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及切缝废水,必须经过沉淀处理后才能排入附近水体;施工作业区的车辆冲洗水、含泥沙雨水,也必须经过沉淀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同时加强对排入地表水体的生产废水进行管理和监控。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和总磷、总氮含量较高,因此,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特别是粪便污水要集中处理,不许直接排入边溪河和淡水渠,防止污染水体。5.2.2.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预测内容根据项目所处位置和纳污水环境水文情况,预测工业园生产和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和事故性排放时主要污染物对南门河水域、赤石河下游水域引起的浓度增值及影响范围。(2)预测评价因子及源强①预测因子47
根据工程分析,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为CODcr、氨氮、石油类。②预测因子源强A.达标排放:方案一根据工程分析,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时污水排放量为7300m3/d,污水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27-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类污染物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CODCr40mg/L、氨氮10mg/L、石油类5mg/L。B.达标排放:方案二排放标准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27-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类污染物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中较严格的值:CODCr40mg/L、氨氮8mg/L、石油类5mg/L。C.事故性排放项目由于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或管道爆裂、堵塞无法进入处理系统,造成废水部分或全部废水直接进入纳污水体。本评价事故性排放按最严重事故,即7300m3/d废水不经处理全部排入水环境,废水水质平均CODCr250mg/L、氨氮30mg/L、石油类11.3mg/L(82.8kg/d)。(3)预测结果A.正常排放预测结果(方案一:CODcr40mg/L、氨氮10mg/L)污水处理厂尾水正常排放时,边溪河混合断面处CODmn增值约1.413mg/L、氨氮的增值0.883mg/L、石油类的增值0.438mg/L,叠加现状值后,边溪河的CODmn浓度为4.748mg/L、氨氮的浓度为1.030mg/L、石油类的浓度为0.443mg/L。叠加后的CODmn浓度、氨氮浓度、石油类浓度分别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47.5%、68.7%、88.6%。边溪河自排污口以下水质尚能满足Ⅳ类水质标准的要求。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尾水经与边溪河河水混合后进入南门河后,经预测计算,以汇入口下游80米处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最大增值为1.315mg/L、0.823mg/L、0.39mg/L。叠加现状监测值后的COD浓度、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分别为6.70mg/L、1.346mg/L、0.406mg/L,各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67.0%、89.7%、81.2%。以汇入口下游4500米处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最大增值为0.180mg/L、0.113mg/L、0.021mg/L。叠加现状监测值后的CODmn浓度、氨氮的浓度分别为7.65mg/L、1.510mg/L、0.037mg/L,各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76.5%、101.2%、7.4%。由此看,南门河下游因纳入鹅埠镇的生活污水导致水中氨氮本底值较高,因此预测值与本底值叠加后,CODmn和石油类可以满足Ⅳ类水质标准的要求,47
而氨氮浓度则略高于Ⅳ类水质标准的要求。B.正常排放预测结果(方案二:CODcr40mg/L、氨氮为8mg/L)①对边溪河的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排放时,边溪河混合断面处CODmn增值约1.413mg/L、氨氮的增值以0.706mg/L、石油类的增值0.438mg/L,叠加现状值后,边溪河的CODmn浓度为4.748mg/L、氨氮的浓度为0.853mg/L、石油类的浓度为0.443mg/L。叠加后的CODmn浓度、氨氮的浓度、石油类浓度分别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47.5%、56.9%、88.6%。边溪河自排污口以下水质尚能满足Ⅳ类水质标准的要求。②对南门河的影响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尾水经与边溪河河水混合后进入南门河后,经预测计算,以汇入口下游80米处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最大增值为1.315mg/L、0.657mg/L、0.39mg/L。叠加现状监测值后的CODmn浓度、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分别为6.70mg/L、1.180mg/L、0.406mg/L,各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67.0%、78.6%、81.2%。以汇入口下游4500米处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最大增值为0.180mg/L、0.090mg/L、0.021mg/L,叠加现状监测值后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分别为7.65mg/L、1.495mg/L、0.037mg/L,各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76.5%、99.7%、7.4%。由此看,南门河下游因纳入鹅埠镇的生活污水导致水中氨氮本底值较高,预测值与本底值叠加后氨氮浓度接近Ⅳ类水质标准值,CODmn和石油类可以满足Ⅳ类水质标准值的要求。C.正常排放对赤石河的影响(方案二:CODcr40mg/L、氨氮为8mg/L、石油类5mg/L)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尾水经与边溪河、南门河后进入赤石河,经预测计算,以汇入口下游20米处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最大增值为0.089mg/L、0.044mg/L、0.016mg/L。叠加现状监测值后的CODmn浓度、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分别为3.939mg/L、0.260mg/L、0.021mg/L,各占Ⅲ类水质标准值的65.7%、26.0%、42.0%。以汇入口下游300米处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最大增值为0.019mg/L、0.009mg/L、0.002mg/L,分别为现状值的0.5%、4.2%、40%。工业园污水达标排放时,对赤石河的影响微小。D.事故性排放时预测结果①对边溪河的影响分析污水处理厂事故性排放时,边溪河混合断面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增值分别为16.23mg/L、2.24mg/L、1.029mg/L。叠加现状值后,CODmn、氨氮47
、石油类的浓度分别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166%、156%、209%,将引起边溪河水质的严重污染。②对南门河的影响分析事故排放的废水经与边溪河混合后进入南门河,在汇合处下游80米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浓度最大增值分别为15.118mg/L、2.086mg/L、0.916mg/L。叠加现状值后,CODmn、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分别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206%、262%、186%,水质将超过Ⅳ类水质标准,对南门河将产生严重影响。③对赤石河的影响分析事故排放的废水经与边溪河、南门河混合后进入赤石河,在汇合处下游20米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浓度最大增值分别为1.04mg/L、0.141mg/L、0.026mg/L。叠加现状值后,CODmn、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分别占Ⅲ类水质标准值的81.5%、35.7%、62.0%,水质尚能维持在Ⅲ类水质标准之内;但CODmn、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增值占现状值的27.0%、65.3%、520%,增值较大。由上比较分析可知,当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CODcr、氨氮、石油类为40mg/L、8mg/L、5mg/L时,由于边溪河和南门河上游来水量较小,污水厂达标尾水进入边溪河和南门河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有一定的增加。在南门河下游断面,CODmn、氨氮、石油类的增值分别为0.180mg/L、0.090mg/L、0.021mg/L,占现状值的2.4%、6.4%、131%。但由于鹅埠镇生活污水的排入,下游河段的CODmn、氨氮的现状水平较高,当与本底值叠加后,CODmn、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分别为7.65mg/L、1.495mg/L、0.037mg/L,各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76.5%、99.7%、7.4%。虽还能满足Ⅳ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但氨氮将接近标准值。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尾水经与边溪河、南门河后进入赤石河,经预测计算,以汇入口下游300米处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最大增值为0.019mg/L、0.009mg/L、0.002mg/L,分别为现状值的0.5%、4.2%、40%。工业园污水达标排放时,对赤石河的影响微小。当发生事故性排放时,边溪河和南门河的污染物浓度增值较大,水质将超过Ⅳ类甚至Ⅴ类标准;赤石河的污染物浓度也有较大的增值。因此事故性排放将对下游纳污水体造成严重影响。5.2.2.3地下水的影响分析(1)对区域地下水水量的影响47
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占地面积1950亩,建设前雨水径流量52.86万m3/年,工业园建设完成投入运营后的雨水径流量165万m3/年,两者相差112万m3/年。如果考虑建设前用地范围内地表、植物对水分的蒸发可能较建设后大,建设后用地范围内对地下水的补给仍将减少。从工业园所在区域来看,园区西北为保留的绿地公园和边溪河、北面为山地,如果工业园所在地的地下水走向与地表水相同,则地下水由北往南流向,因此局部范围内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可由上游来水填补,对区域地下水水量的影响不大。(2)对区域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最常见的地下水污染是通过包气带渗入而造成的表层地下水污染;深层潜水和承压水的污染是通过各种井孔、坑洞和断层等发生的,它们作为一种通道把各含水层同地面污染源或已被污染的含水层联系起来,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后,随着地下水的运动,形成地下水污染扩散带。工业园建成后,园区实行雨、污分流,布置了污水收集系统,因此正常情况下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易进入地下水系统。但当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泄漏或工业园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收集管线和处理装置)发生破裂而发生污水渗漏,最终进入地下水层,将造成地下水水质的污染。若发生地下水污染,将对工业园南部地区的生活饮用水(井水)造成影响。为避免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泄漏下渗污染地下水,建议入园企业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应采取防渗漏措施;工业园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也应采取防渗漏措施。同时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5.2.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2.3.1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噪声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运转噪声和物料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根据施工区及周围环境的布局分析,施工期噪声影响的对象主要是施工人员和附近的居民。以等效连续声级100dB为例,采用声间衰减模式计算,经过180m距离的衰减,噪声值为55dB,刚好符合夜间3类标准值,如果在此距离范围内有居民生活区,则应在夜间停止施工。47
5.2.3.2营运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标准和控制目标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9-90),结合控制性规划,进行噪声保护目标和范围划分,工业园内的工厂厂界噪声标准一般执行3类标准,但与北山公园相邻的厂界执行2类标准。(2)工业企业运营期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1)厂界噪声采用噪声预测模式计算噪声随距离的衰减情况。以厂房发出的声源为85dB为例,经过32米距离的衰减,其噪声值为55dB,符合厂界3类标准55dB。这就要求工厂发出的噪声为85dB或以上时,声源必须离厂界32米或以上。如果一个厂内声源为2个以或以上,还要考虑两个声源的相互叠加的影响。2)噪声对敏感点影响分析从敏感目标看,距工业园边界最近的村庄为位于工业园西北面的南坑水村,最近距离约100米。从工业园的布局看,南坑水村南部工业园所属区域将保留现状,用作公园用途。因此,工业园开发建设后,企业厂界与南坑水村之间的距离将大于200米。因邻近公园侧厂界噪声标准按2类执行,即昼60dB、夜间50dB。根据声音传播距离衰减公式计算厂界噪声到达受声点时的水平,并与现状值叠加后,昼间为52.9dB、夜间为48.6dB,较之现状昼间为52.8dB、夜间为48.2dB略有增加,增值0.1~0.4dB。因此工业园运营期的厂界噪声能达到控制目标要求时,对南坑水村的影响不大。(3)交通噪声影响分析根据工业区车流量情况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3。表5-3工业区内主要公路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距行车线垂直距离(m)昼间(dB)夜间(dB)2065.861.94059.855.96056.352.48053.849.910051.847.947
从表5-3可见,距公路20米外,昼间时段基本可以达到65dB的标准要求、但夜间时段超标约6.9dB;要使夜间时段满足55dB标准值的要求,距公路的距离需要大于40米。(4)工业园生产噪声和交通噪声对受声点的影响在评价范围内(工业园及距边界100米内),按声源叠加法进行叠加,预测工业园生产和交通噪声对现状监测点的噪声水平的影响,结果见表5-4。表5-4工业园噪声对受声点的预测结果受声点距边界距离(m)生产噪声对受声点贡献值(dB)交通噪声对受声点贡献值(dB)本底值(dB)叠加值(dB)海鹅发品有限公司南门口0655565.861.959.045.766.055.5广汕公路旁2060.850.865.861.969.663.570.163.7南坑水村10042.832.851.847.952.848.253.248.3由上表看,海鹅发品有限公司南门口预测点的噪声水平较现状有一定的增加,昼间增加约7dB、夜间增加约9.8dB;广汕公路旁受声点的增值较小,昼间增值约0.5dB,夜间增加约0.2dB;南坑水村昼间增加约0.4dB、夜间增加约0.1dB。从预测结果来看,工业园开发后新增的企业生产噪声和园区的交通噪声对园区内声环境有较大的影响,较现状值增加7.0~9.8dB。对广汕公路交通噪声也有一定贡献,增加值0.2~0.5dB。对南坑水村的影响小,较现状增值0.1~0.4dB。因此工业园内各企业应做好噪声防治措施,减少各企业生产噪声的相互影响,也减少对园区外环境的影响。5.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与评价5.2.4.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固废的主要来源和数量47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废物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废物主要包括平整场地或开挖地基的多余泥土,施工过程的废混凝土、残砖断瓦、破残的瓷片、玻璃、钢筋头、金属碎片、塑料碎片、破损工具、零件、容器、报废机械等。建筑垃圾一般1m2建筑面积产生垃圾量约0.3吨,本工业园建筑面积59250m2,则可能产生建筑垃圾量为17775吨。施工区的生活垃圾成分较为复杂,一般可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两类。有机垃圾主要包括厨房废弃物、果皮、树叶草叶、粪便等;无机垃圾包括各类炉渣、煤灰等。若按同时有三个企业的施工工地开工,估计工地施工人员在300-400左右,最多可达600-1000人。生活垃圾排放按每人每天0.5kg计,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排放量约为150-500kg/d。(2)固废的主要影响分析建筑施工废物如碎石、碎砖、砂土和失效的混凝土等,这类物品若处置不当,也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这些建筑废物的处理工作。应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地回收利用,或填坑平整低洼地,或用于铺路,物尽其用。同时也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和景观的影响。在施工后期,这类建筑废物应收集后定点进行填埋处理或送当地垃圾处理厂填埋,严禁擅自堆放和倾倒到附近河沟中。生活垃圾除一部分本身就有异味或恶臭外,还有很大部分会在微生物和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烂,成为蚊蝇滋生、病菌繁衍、鼠类肆虐的场所,是引发流行性疾病的重要发生源。因此若对生活垃圾疏于管理或不及时收运,而任其随意丢失或堆积,将对施工区的卫生环境造成影响,对人群健康造成危害。对于生活垃圾应做到每天清理,并运到垃圾填埋场处理。5.2.4.2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固体废物种类工业园区建成后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其中工业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和污水处理污泥。根据用地安排,园区工业用地为一类和二类工业用地,拟入园行业有: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光电一体化、轻工、纺织业。主要工业固体废物如表5-5。(2)固体废物数量预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按万元工业产值产生0.12吨计,园区工业产值约6.34亿元,则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608吨/年。工业危险废物:按工业固体废物的5%计,则约为380吨/年。员工生活垃圾:园区职工人数约1.5万人,生活垃圾产生系数取0.5kg/d.人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250吨/年。47
表5-5工业园区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类别发生源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生物技术变质果蔬,废玻璃,废塑料,包装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废金属,废电子材料,废塑料,玻璃,包装材料等光电一体化废金属,废电子材料,废塑料,玻璃,包装材料等轻工、纺织废角料,废塑料,废橡胶,包装材料等园区管理、污水处理脏土,碎砖瓦,树叶,死禽畜,金属,污泥,器具,建材等职工生活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据计算,污水处理厂削减BOD5量为564吨/年。按照每削减1kgBOD约产生0.6kg干污泥、压滤后污泥含水率为75%计算,则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为980吨/年。从固体废物的种类看,废弃的金属、塑料、边角料、包装材料等,均是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按其利用率95%计,则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再利用量约7230吨/年,而外排到环境中的量为378吨/年。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综合利用,按综合利用率50%计,则综合利用量为1125吨/年。工业园需要处置的固体废弃物量约2863吨/年。(3)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工业固体废物中有部分可以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应及时收集处理。如果疏于管理,将其随意丢弃和堆放,不仅占用土地,影响企业景观,而且长期经过雨水浸淋,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会发生迁移和扩散,不仅污染堆放地的土壤环境,还有可能随雨水径流肆意漫流,进入周围水体,污染水环境。有些会发生腐烂,产生恶臭和其他污染物,污染大气环境。生活垃圾的成分比较复杂,包括食物垃圾、废纸、木块、布、金属、器具、杂品、玻璃、庭院整修物、燃料、粪便等,有部分成分可以回收利用。大量生活垃圾的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生活垃圾除一部分就有异味或恶臭外,还有很大部分会在微生物和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烂,发出恶臭,也成为蚊蝇滋生、病菌繁殖、老鼠肆虐的场所,是引发流行性疾病的重要发生源。因此若对生活垃圾随意丢失或堆积,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47
5.2.4.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对策建议工业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应以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作为基本原则。具体管理方案为:(1)首先在源上加以控制,在工业园内推行清洁生产,生产过程中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鼓励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开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问题的研究的推广,协助有关企业、单位之间形成废物交换与交易机制,理顺供销渠道,推广有效处理、综合利用的经验,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不能利用部分送往固废处理站统一处理。对于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及时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固体废物源点控制上,具体做到以下几点:①尽量不出生产线。工业园内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把固体废物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这是减少固体废物产生的有效途径。工业园必须明确国家淘汰的工艺技术不能进区。②尽量不出厂门。对于产生的固废物,尽可能在企业内部消化,重复利用,特别是一些危险生产材料。③尽量不进堆放场。企业没法回收利用的固废物物,尽可能开发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固体废物素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之称,在一种生产过程中排放,有可能在另一种生产过程成为原料。(2)建立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存放制度,以利于处理,危险固体废物需进行标示。建议工业园固体废物管理部门列出不同企业能够回收利用的固废物种类的清单,建立固废物需求与交换途径的联系网络,则产生不同固体废物的企业可以直接或通过中介与该企业联系,提供该物质,以促进固废物物的回收利用。进入堆放场的固体废物尽可能进行处理,使之转变成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进入填埋场的固体废物必须经过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以及对填埋场、堆放场进行防渗漏处理。(3)危险废物按相关规定收集、运输和贮存,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处理。工业园内应加强危险废物的管理,全面推行危险废物排污申报以及排污收费制度,对废物的产生、利用、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环境都要有追踪性的帐目和手续,并纳入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危险废物应由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47
(4)本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污泥由管理部门统一收集,运至鹅埠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接纳了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预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因此,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并不是单纯的生活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污泥中除了有生活污水所包含的有机成分外,也还含有生产废水中的某些成分,因此,这种性质的污泥需作进一步的分析,若污泥成分不符合《农田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的要求,则可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5.2.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生态建设5.2.5.1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对工业园工业用地生态适宜度的评价,采用气象因子、大气质量指数、土地开发度评价值和网格所处的位置4个因子。通过分析计算,综合评价值为14,工业园的工业用地适宜度为基本适宜。5.2.5.2园区占用土地对当地耕地资源的影响(1)土地资源的损失工业园的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表现在直接占用土地及周围区域性土地资源开发的间接用地。本工业园占用土地1950亩,由于拟建地原来为水田、旱地、林地和荒地,因此就工程用地来说,土地资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上述用地的土地功能的丧失。此外,本工业园营运后可能会引起周边区域第三产业聚集,会占用园区外的土地资源,从而引起土地资源的间接损失。(2)园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工业园区建成后,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提高,由现状的6.7%增加到75%以上;绿地面积由现状的90.7%下降至19.8%,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同时,由于现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改变,下垫面的类型改变,对局部小气候、对降雨的缓冲能力,均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3)园区占用土地的影响分析工业园占地面积1950亩,这些土地将由于项目的建设而改变其47
原有功能,成为工业建设用地,即原以种植业和林地等农业生产用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变成以工业用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从而使耕地面积减少,给当地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转换,即由原为绿色植物及其附属动物和人工种植为主的农业生态系统向以集约经济为主的工业生态系统转变,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和生态调节能力的降低,主要表现有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增大,人工景观突出,绿化覆盖率降低,生物物种结构和群落功能改变,地表径流系数增大,气温升高,小气候变劣,环境污染物增多,环境生态质量下降,但土地经济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鹅埠镇总耕地面积11329亩,工业园建设占用水田和旱地1100亩,占该镇耕地面积的9.7%,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园占用耕地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以及农民收益将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农民的生产资料被征用后,将成为丧失农业劳动对象的闲置人员,也就丧失了家庭经济来源。因此工业园建设占用耕地将对现有土地承包者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这里原先是一片田园风光景观,改变为工业园区后,这种田园景观也将会改变。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粤府函[2001]434号文的要求,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所规定的内容,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对征用的土地要给以合理的经济补偿,补偿不得截留,不得挪用,以保证受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工业园建成投产后,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园区附近农民可重新安排就业,以解决当地相当部分劳动力的劳动就业问题和生活问题。耕地面积减少,通过区域内调控来解决,可依法使用部分征地费用,进行异地农田改造以提高单产和开发、整治闲散地及废弃地而得到补偿,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5.2.5.3水土流失预测和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用地需要变更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铲除,使大面积的表层裸露。据规划资料,园区占地面积1950亩,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大,挖方量68万m2、填方量79万m2,考虑挖、填平衡,仍需客土约11万m2。大面积的挖填平整、各建(构)筑物地基的深挖处理、道路及管道开挖铺设等将使土层松动、土壤结构破坏,此时如遇大暴雨,在工程没有采取水保措施的条件下,将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南门河、赤石河造成严重影响。现根据本园区有关水土流失各种条件,按照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推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模式进行预测。根据预测47
,本园区在建设期间,由于新填土地面及取土场地面,在雨季期间遇大雨或暴雨时造成水土流失,其潜在总量可达23016t。水土流失的评价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1986年颁布的全国统一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标准,施工期潜在水土流失强度应属于极强度侵蚀。因此,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流失量。施工期结束,地面已有建筑物,不再产生水土流失。故此,控制地面裸露时间,可将水土流失量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表现在:(1)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一般冲走富含有机质的表层细土粒;(2)水土流失造成河流水质混浊,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3)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道、河涌的泄洪能力降低。本工业园土建施工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工程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土壤暴露在雨、风和其它干扰之中,另外,大量的土方填挖、陡坡、边坡的形成和整理,会使土壤暴露情况加剧。施工过程中,泥土转运装卸作业和堆放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泥土散落和水土流失。同时,施工中土壤结构会受到破坏,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将会大大减弱,在暴雨中由降雨所产生的土壤侵蚀,将会造成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严重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产生的泥沙作为一种废物或污染物往外排放,会对园区周围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施工场地上,雨水径流将以“黄泥水”的形式进入排水沟,“黄泥水”沉积后将会堵塞排水沟及地下排水管网,对项目周围的雨季地面排水系统产生影响;靠近河流段,泥浆水将直接进入项目附近河道,增加河水的含沙量,造成河床淤积;同时,泥浆水还会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另一方面,随着项目的陆续建成,区内不渗漏的地面增加,从而提高了暴雨地表径流量,缩短径流时间,水道系统在暴雨条件下将有可能改变原来的排泄方式,排出的暴雨雨水将增加接收水体的污染负荷。故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问题值得注意,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5.2.5.4土地占用对生态系统影响分析园区开发将破坏现有林地,减少物种量,影响生物物种多样性,但没有破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国家保护珍稀频危植物。(1)对陆域植被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47
首先是占用土地,破坏绿化植被。工业园建设占地面积1950亩,除园区西北面目前植被生长较好的地块约367亩保留作为公园外,其它1583亩将作为工业用地进行开发。这些拟开发的土地主要有水田、旱地、荒地和部分林地。在开发过程中,这些地表的植被将全部铲除。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和类比结果,开发过程中造成植物生物量损失将达到2647吨。其次,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也将影响周边区域植物生长。施工场地灰土拌合、填挖土方等作业在气候干燥且来往运输车辆较频繁时,扬尘污染比较大。扬尘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细小的尘粒可能堵塞植物叶片的呼吸孔,或覆盖于叶片表面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导致作物产量下降。(2)对陆域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由于项目建设用地不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也不存在国家和省级的野生保护动物,目前出现的野生动物主要是一些适应这种环境的常见种类。因此,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种群影响不大,但将减少了常见动物生长的栖息地。(3)生态系统功能影响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植被,植被是地面上绿色植物的总称,它具有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光合作用、吸收废气、吸水滤水、消减噪声、增湿降温、栖息生物等生态功能。园区建设将使园区内的林草地植物以及水稻、果树等植物消失,园区内植被覆盖率将显著减少,生态功能消弱了。为了使建设前后的生态功能不因园区的建设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须做好园林绿化建设。园区园林绿化建设将可部分地补偿削弱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成效应。根据有关资料,计算得到本园区地块开发建设前后植物释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开发建设前(现状):氧释放量42.1吨/天,吸收二氧化碳量57.9吨/天开发后:氧释放量18.7吨/天,吸收二氧化碳量25.8吨/天可见建设后植物氧释放量比建设前减少了23.4吨/天、吸收二氧化碳量减少了32.1吨/天。这是因为园区内规划的绿地面积较建设前少,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量也减少。拟建工业园北部紧邻山地,工业园建设占地造成局部生态功能如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功能的下降,可通过区域间的平衡补偿,不会导致园区生态系统的破坏。5.2.5.5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园区建成后,园区人口1-2万人,生活污水日排放量将达到0.2~0.4万47
吨/天。每天将排出大量的CODcr、BOD5、氨氮、SS。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总量约7300吨/日。倘若这些废(污)水不经处理外排将使江河水质受到污染而对水生物受到伤害。但按我省产业转移区的有关规定,这些污染物须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外排。根据相关专题的预测,达标排放的尾水进入边溪河和南门河后,受纳水体污染负荷有增加,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有所提高,但南门河水体水质功能不改变,可以满足目前的用水功能,因此,这些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南门河水生态环境影响很小。园区各企业有一定量的废气排放,废气中主要排放的污染物量为SO2、NO2、TSP。预测结果表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在环境中的增加值较低,对周围农作物不造成明显的影响。5.2.5.6对人文社会的影响分析园区的开发建设将会占用1950亩土地,这些耕地农业产出功能将全部丧失,也使当地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而需另谋职业。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措施,统筹安排,创造多种就业门路,就地安排解决,避免造成社会问题。园区建成后,需要就业岗位1-2万人,将为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另外,随着园区产业的发展,可能带动园区周围第三产业的发展,间接提供就业机会。因此,园区的建设,除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外,还将促进当地经济、甚至是海丰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安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园区建设及营运后,“三废”污染物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加大,必须对“三废”进行治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将公园建成为以乔木林木为主的绿色休闲公园,将大道、河流两旁建设宽阔的林荫休闲游览带,以改善生活和居住环境。5.2.5.7生态环境影响综合分析47
本园区工业开发,对该区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是由于永久性的占用大片土地,使辖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林地和农田将消失,转变为工业区用地,除了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外,还将导致部分农民丧失劳动资料,成为无业游民。大量取土、填地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对附近河涌水质造成轻微的影响。园区建成后,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含有各种污染物质,必须要加以治理或处理,达标排放,这样工业废水可以基本不会造成对当地水体污染,废气对附近农作物亦不会造成明显危害。园区人口大量增加,增加了很多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倘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通过分析表明,园区建设不会影响区域植物种类、植物群落的数量和分布,占用耕地通过异地补偿等措施后也不会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园区“三废”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控制措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总体而言,本项目的建设不会给所在区域生态系统带来明显不良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5.3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5.3.1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目标的影响分析(1)施工期据分析,施工机械设备和汽车尾气对环境目标的影响不大。但施工扬尘可能对下风向200米内的范围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环境保护目标来看,这一范围内的居民区有西寨村、长朗村、南坑水村。因此施工过程必须采取防尘措施,以降低对工业园周围居民区的影响。(2)营运期据预测结果,在通常气象条件和小风天气条件下,由本工业园区所排放的SO2和NOX,它所形成的SO2和NO2地面小时平均浓度增值均较小,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SO2和NO2小时平均浓度均未出现超标情况。在冬季和夏季典型日天气情况下,由工业园区排放的SO2和NOX,它所形成的SO2和NO2地面日平均浓度增值均很低,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SO2和NO2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20mg/m3和0.042mg/m3,分别占评价标准值的13.3%和35.0%。因此,工业园区建成后,其排放的SO2和NO2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均较小。5.3.2水污染物对环境目标的影响分析当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CODcr、氨氮、石油类为40mg/L、8mg/L、5mg/L时,由于边溪河和南门河上游来水量较小,污水厂达标尾水进入边溪河和南门河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有一定的增加。在南门河下游断面,CODmn、氨氮、石油类的增值分别为0.180mg/L、0.090mg/L、、0.021mg/L,占现状值的2.4%、6.4%、131%。但由于鹅埠镇生活污水的排入,下游河段的CODmn、氨氮的现状水平较高,当与本底值叠加后,CODmn47
、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分别为7.65mg/L、1.495mg/L、0.037mg/L,各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76.5%、99.7%、7.4%。虽还能满足Ⅳ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但氨氮将接近标准值。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尾水经与边溪河、南门河后进入赤石河,经预测计算,以汇入口下游300米处的CODmn、氨氮、石油类的最大增值为0.019mg/L、0.009mg/L、0.002mg/L,分别为现状值的0.5%、4.2%、40%。工业园污水达标排放时,对赤石河的影响微小。当发生事故性排放时,边溪河和南门河的污染物浓度增值较大,水质将超过Ⅳ类甚至Ⅴ类标准;赤石河的污染物浓度也有较大的增值。因此事故性排放将对下流纳污水体造成严重影响。47
6环境保护措施6.1环保投资本项目有关的环保措施主要包括:废(污)水的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水土保持和绿化工程投资等。(1)废(污)水处理设施投资按规划和工程分析的预测,废(污)水量约7300m3/d,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据工程分析,生活污水量约3160m3/d,生产废水量为4140m3/d。生产废水经各企业厂内进行预处理,达到污水管网接纳标准后进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废(污)水处理的费用可划分为二部分。各企业预处理费用:按每吨废水处理投资400元计,建设费用为166万元。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费用:按处理每吨水的单位投资价格2000元计算,投资约1460万元。集污管道和泵站的费用按上述投资总额的30%计算,约为438万元。污水处理运转费用按0.8元/吨计,年运转费用约为175万元(按300天计)。(2)废气治理投资工业园区使用的能源为清洁能源,因此废气治理主要为厨房烟气的处理。园区规划24块地块,预计有20块可能要配置厨房烟气处理设施,则需20套。每套厨房烟气处理的费用约为3万元,则需投资60万元。运转费按投资的20%计,则年运转费为12万元。(3)水土保持和绿化工程投资的费用规划区总土地面积1950亩,在建设过程中,大面积的地表开挖、填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为了防止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水土流失,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防护。绿地将根据所在小区的主题内容,分别采用草地、灌木、乔木等形式来进行绿化。绿化工程和水土保持措施紧密结合,所需费用在10~15元/m2计,取15元/m2计算。预计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20%,则为390亩,所需的绿化费用为390万元。47
绿化的运转费,主要为人工管理的费用,包括施肥、浇水、补苗、修剪等。若绿化工人为10人、人均年工资为12000元;绿化用水采用污水处理后尾水回用浇灌,不计价;补苗、肥料的费用按1万元/年计,则此项的运转费为13万元/年。(4)固体废物收集及处理固体废物的处理由鹅埠镇市政垃圾填埋场承担,工业园不建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但将在区内设置收集系统,收集后送市政垃圾场处理。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的建设费用为60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但生活垃圾0.225万吨/年和污水处理厂污泥0.098万吨/年将由当地市政垃圾场处理,处理每吨垃圾的成本按200元计(含运输费用),则需缴交垃圾处理费用约为65万元/年。(5)其它的费用这里所指的其它,将包括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环保化验室建设等等。这些投资占上述(1)~(4)项投资的20%计,则近期为515万元,运转费为103万元/年。通过以上计算,环保设施投资3089万元,见表6-1。工业园基建总投资23273.73万元;加上保企业的投资,按基建投资的2倍计,整个工业园的的建设建设投资可能达到6.98亿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为4.4%。表6-1环保投资汇总表序号项目建设投资(万元)运转费(万元/年)1废水(污水)处理20641752废气治理60123固体废物处理60654水土保持和绿化390135其它5151036合计308936847
6.2环保措施6.2.1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6.2.1.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护措施为使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限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开挖、钻孔和拆迁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应该经常洒水以防扬尘。(2)回填土方应落实表面压实,不需要的泥土、建筑废物及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3)运输泥土及建筑材料的车辆应配置防散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防止被大风吹起,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输路线与时间,尽量减少对敏感区的影响。(4)运输车辆进出工地时需清洗,可建造一浅水池,车辆出工地时慢车驶过该浅水池,可洗去车轮上的尘土,再根据情况采用喷洗的方法,将车身及车轮上剩余的泥土冲干净;对运输过程中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5)施工车辆必须定期检查,破损的车厢应及时修补,减少车辆在行驶中沿途散落建筑材料及建筑废料。(6)实行全封闭施工,使施工期的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工地出口附近经常会有较多的建筑废料洒落并造成污染,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施工单位应及时清理及冲洗干净。(7)工地饭堂燃料要用液化气或电,不使用燃料油或其它可能带来更大污染的燃料,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6.2.1.2施工期水污染防护措施在施工期间,必须严格管理,文明施工,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工地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这些措施包括:47
(1)施工产生的泥浆水及含油废水不得直接排入附近的地表水体,应经过沉淀和隔油处理后方可排放;在取土场下游低洼处、填土区下游低洼处建立临时沉砂池,地表径流经沉淀后排放,临时沉淀池的容积应满足施工污水在池内停留沉降足够长的时间。(2)对生活污水应采取厌氧处理(即化粪池)。(3)先进施工方法减少废水排放,对施工中产生的生产废水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物超标排放;(4)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杜绝施工机械在运行、清洗过程中油料的跑、冒、滴、漏问题。6.2.1.3施工期噪声防护措施(1)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局,将现场固定噪声、振动源相对集中,缩小噪声振动干扰的范围;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将高噪声、高振动的施工作业安排在白天进行;具强噪声和振动污染的施工机械夜间停止作业。(2)改进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是减少噪声污染的有效方法。采用低噪声的压缩机、挖土机等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施工中应采用低噪声新技术,如垂直振打式打桩改变为螺旋、静压、喷注式打桩,等等。(3)建筑构件尽可能在合适的场所预制好再运到现场安装;混凝土搅拌场所及运输通道,尽可能远离居民点;对施工车辆的运行线路,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4)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15天前向工程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通过限制施工时间及高噪声施工机械,把施工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5)建立“公众参与”的监督制度;施工场界周围的公众有权在施工前了解施工时可能发生的噪声污染情况,施工单位应听取当地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公众应监督环保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促使执法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秉公执法,保证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6.2.1.4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7
在施工期间应采取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破坏,这些措施包括:(1)施工期间园区所在地的大部分植被将会消失。但是项目边缘地带的植被和西北角山地植物群落应全部保留。因为这些物种是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乡土植物,是当地植被建设的基础。施工期间应尽量保留这些植物群落和物种,并适当地对其进行改造,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良好途径。(2)水土保持工作应坚持及时、多样、因地制宜、长短期相结合以及总体和局部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区域的具体情况在施工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3)土方的挖掘工程尽量避开雨季。因为一旦地表覆盖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层受到扰动,在暴雨的气象条件下很容易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根据当地气象资料,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且常有暴雨。暴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挖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在这几个月份进行。较理想的施工时间是11月到次年2月,如果能把挖方工程安排在这几个月里完成,将可以大大减少水土流失。①建设单位在动工前应在必要地段完成拦土堤及护坡垒砌工程,在整体上形成完整的档土墙体系。②在厂区以及道路施工场地,争取做到土料随填随压,不留松土。同时,要开边沟,边坡要用石块铺砌,填土场的上游要设置导流沟,防止上游的径流通过填土区,填土作业应尽量集中和避开暴雨期。③在推挖填土工程完成后,工地往往还要裸露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建设或重新绿化,这就要及时在地面的径流汇集线上设置缓流泥砂阻隔带。阻隔带可以采用透水的高强PVC编制带,用角铁或木桩将编织袋固置于与汇流线相切的方向上,带高一般为50cm就已足够,带长可以视地形决定,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可以有效地阻止泥沙随径流的初始流动,控制住施工期的水土流失。④合理规划取土区,或利用现有的取土区取土。取土区应有分洪沟、沉砂池等设施,使降雨径流中泥沙经沉淀后向外排放,而且要及时清理沉淀池。取土采用分级开挖进行,减少开挖面,并争取土料随挖、随运、减少松土的暴露时间,以避免受降雨的直接冲刷;在暴雨期,还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用覆盖物覆盖新开挖的陡坡,防止冲刷和崩塌。⑤各个分项目建成以后,及时恢复被扰乱的地域,对厂区及道路两旁进行绿化,植草种树,增加地表覆盖,减少自然的水土流失。47
6.2.1.5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1)项目区与周边区域的水保措施①以规划边界红线为准,只开挖红线以内部分;对红线外植被,禁止砍伐;②沿红线范围内先行筑砌挡墙以防止泥土流入到其它地方;③在项目区依地形设排水渠道,以便排出区内的积水,但在出水口要设沉砂池,减少水土流失。(2)取土区防护措施①在设计好的取土区两侧应设置排水沟,边坡四周应挖截水沟,以减少流失量。在取土区下游低洼处设沉砂池,使降雨径流中泥沙经沉淀池处理后向外排放,而且要及时清理沉淀池。②取土区的取土深度宜与周围平地相同或略低,取土结束时及时平整造田还耕、复垦或绿化。③取土时采用分级开挖,坡面小,取土结束及时在开挖面上植树绿化。④土质山丘取土时不宜放炮,避免震松,造成滑坡、崩塌隐患。(3)项目区边坡水保措施边坡水保措施可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坡面植草措施可加快边坡稳定,并可作为绿化工程的一部分。坡面植草是人为地、强制性第一次栽种好植物群落,以使坡面迅速覆盖上植物,从而减少水土流失量。选择的坡面草种必须具有下列特点:①发芽早,生长快,能尽快覆盖地面;草种宜以乡土种为主。②根部连生性强,能防止表土侵蚀和流动。③多年生植物,且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④坡面植草的时间十分重要,即使边坡填方稳定,但在常降暴雨的情况下,边坡受侵蚀后往往变得不稳定,因此边坡植草要及时进行,一般在雨季前一个月植草效果最好。(4)雨季水土流失应急措施上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可以长期地防止水土流失,然而在施工期间来不及实施上述措施时,一次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因此可用一定数量的现成防护物如草席、稻草覆盖,防止土壤侵蚀的效果也较好。据估计,在坡度〈5%或6~10%的施工场地上,每1000m2用16~33kg稻草覆盖,可以使侵蚀量减小75~80%。这类措施重点可用于取土区。47
6.2.1.6施工期固废处置措施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及加强管理是避免建筑废物影响的最根本的方法。(1)精心设计与组织土方工程施工,争取实现挖、填土方基本平衡,以避免长距离运土;对废弃在现场的残余混凝土和残砖断瓦等,及时清理后可以就地或就近用于填埋。(2)生产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尽量将一些有用的建筑固体废物,如钢筋等回收利用,避免浪费;无用的建筑垃圾,则需要倾倒到指定场所。(3)施工区生活营地周围应设有垃圾桶或垃圾池,派专人负责清扫收集,及时交给市容环境卫生部门,由环卫部门清运到生活垃圾填埋厂处理,严禁随地处置。6.2.1.7施工期环境管理(1)施工承包商在进行工种承包时,应将施工期的环境污染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并在工程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环保防治措施和工程计划。(2)产业园区管委会应设专人负责管理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必要时,对施工单位领导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环境影响和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项目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3)工程建设单位有责任配合当地环保主管机构,对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检查和监督,以保证施工期的环保措施得到落实,使工业园建设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6.2.2营运期的污染防治措施6.2.2.1水污染防治措施本工业园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建成后废水产生量约为7300吨/日。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47
、SS和氨氮等。根据现有转移园区首期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后送污水处理厂处理;生产废水由企业各自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天然水体。这种废(污)水的排放方式与我省要求的集中处理、集中排放的要求不符,因此,转移园区首期工程的规划应进行调整,按“三同时”的要求,规划建设废(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广东省地方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二者之中的最严格标准)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进入边溪河后再入南门河。(1)废(污)水处理工艺及规模废(污)水处理系统是工业园区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对提高工业园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和质量、增强工业园在招商方面的竞争能力和吸收力、加快工业的开发进程、保护和改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工业园废(污)水的水质、水量的特点,工业园废(污)水处理工艺可选择SBR工艺或改进型SBR工艺。从目前我省采用这一工艺处理污水的结果看,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要求。废(污)水处理厂的具体处理工艺有待下一步工可和设计中进一步确定。据工程分析,工业园废(污)水处理厂的规模约7300吨/日。处理后出水水质排放标准为《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竣工验收。(2)中水回用经二级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尾水基本可满足绿化与景观用水的回用水要求。中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场所,如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建筑施工等。中水如作为生活杂用水,则需对尾水作进一步的处理,同时还需要建设独立的中水回用供应系统,铺设中水回用管道。园区所在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水环境非常敏感,实施中水回用在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具有现实和积极的意义。工业园区除公园24.45公顷外,还有绿地面积1.44公顷,绿化用水可以采用中水。以浇灌用水2000米3/亩·年计,园区内绿化用地浇灌用水约为20万米3/年。园区道路须经常洒水以减少扬尘,这部分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也可考虑使用中水。以每天洒水10车(每车10米3计),每年洒水量约3万米3。47
园区内24块地块,厂区厕所冲洗用水采用中水,职工总人数按15000人计,人均用水量取0.05米3/日,则中水用量为22.5万米3/年。通过上述三项措施,中水回用量为45.5万米3/年,占尾水总量的20.8%。因此,建议本工业园中水回用率应大于20%。在规划管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中水回用管网系统的布设问题。(3)在排入废(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前,园内各企业生产废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并达到城市污水管网接收标准时,才允许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系统。职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直接进入园区污水管网,与工业废水一起进入水处理厂处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外排尾水水质应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第二时段的一级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的要求,并实行总量控制。在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系统。(4)为了保证整个工业园区污水总量,对于生产废水量大于300吨/日的企业的污水排放口应设置污水在线监测系统。(5)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工业生产废水企业各自处理达标排放的分散处理排放方案不可取,各厂家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6.2.2.2空气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根据《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业园建成后,生产和职工生活燃料采用液化气,因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低,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大。为进一步控制和减轻工业园废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提出如下污染控制措施:(1)工业园在引进项目时要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目标,在园区内仅安排一类工业项目和控制二类工业项目,这样可从根本上控制工业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减轻工业园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2)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限制入园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入园项目,应达到工业园清洁生产要求,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报建资料不完整、“三废”治理方案不可行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对给予建设的项目,要合理分配大气环境容量,限制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逐步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347
)对建设项目的排放源高,应控制在适当的高度以上。原则上,排放高度越高,其对地面污染浓度的贡献就越小,大气环境容量就越大。但建设项目的发展受到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排放高度越高,投资亦越大。而排放高度太低,则使整个工业园的大气环境容量受到限制。(4)合理设置工业卫生防护带。根据烟气扩散理论,烟囱下风侧最高污染浓度出现在烟囱有效高度10~20倍的地点,污染程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在工业项目布局时,不同地块之间设置一定距离,布置绿地隔离带,对减轻企业间的相互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5)使用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6)改进工艺,逐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各企业应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实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7)对工业园范围进行绿化、美化,以形成良好的景观状态。(8)对停车场机动车尾气,建议采用合理布设通道、车位,加强管理,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6.2.2.3噪声污染控制措施从预测结果看,工厂企业的生产噪声,在噪声源水平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时(85dB),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较小。对于工业园区建成后的交通噪声,应当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以确保工业园区声环境质量。(1)车辆噪声污染防治:汽车的喇叭声是构成交通噪声的一个主要部分,通常车辆喇叭声间隙性的瞬时峰值可比车辆本身的行驶噪声高10-15dB(A),因此应严格执行禁鸣喇叭的规定;严格车辆定期检测制度,保证车况良好,安装符合质量标准的汽车排气消声器,减小汽车排气噪声;加强对司机的道德教育,提高司乘人员的思想素质,使他们自觉的执行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规定。(2)设置绿化带,合理的配置树种,建立绿色防护的声屏障,以减少噪声的影响。(3)在主干道与居民区之间应有一个缓冲距离,这些距离的设置尽量能与绿化措施相结合,以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6.2.2.4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与管理对策(1)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①47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回收,或者通过交换回收利用。因此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首先考虑对其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目前技术水平不能再利用固体废物经收集后统一运往鹅埠镇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②对于危险废物,专门收集、贮存,经当地环保部门登记、批准后,由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专业单位收集处置,不能自行处置,更不能混同一般工业废物处理。③园区内生活垃圾宜进行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可直接回收,包括废纸、塑料等;第二类是一般无毒无害有机无机物,包括橱余垃圾和泥土,第三类为危险废物,包括混入生活垃圾中的电池、日光灯管等。将这三类垃圾分开收集,可以更好的回收利用。对不能利用部分由环卫部门统一转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④园区废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含有一定数量的工业废水,故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泥需经进一步分析测试后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有机物质再利用。如果分析测试不能进行综合利用,应运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2)固体废物的管理对策为使本工业园内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理,本评价提出如下几点建议:①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种固体废物管理规定,并规范固体废物备案申报登记。在新建项目审批阶段,将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登记备案;制定相应的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理处置有关的管理规定,使工业园固体废物管理趋于法规化。②强化工业园固体废物的综合回收利用工作;③推广清洁生产,严格控制产生总量,实施全过程管理;④逐步完善企业的固体废物排污申报登记的同时,将工业园内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固体废物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为废物相互交换、回收利用提供信息支持。⑤把好环保审批关,禁止落后及国家废除的工艺技术的企业进入本园区;⑥在工业园内做好环卫清理工作,及时清理产生的固体废物。47
7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与建议7.1规划概况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是由海丰县政府与东莞市大朗镇政府共同开发。转移园首期工程位于海丰县鹅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内,具体范围:东至海鹅发品有限公司(原华南发品厂)西侧30米大道;西至老隆坑;南至广汕公路;北至金山寨,总控制用地面积为123.2ha。转移园首期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工业园划分为24个地块:一类工业用地18个地块,二类工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供电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公共(街头)绿地、公园各为1个地块。初步预测工业园开发后工业总产值可达6.34亿元,规划人口规模为1~2万人。工业园将来的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边溪河和淡水渠。规划入园企业的废污水经各自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标准要求后,排入自然水体;园区生活污水由污水管收集后送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园固体废物由各企业收集,有回收价值的由回收单位定期专车运送至处理厂家回收和综合利用。园区生活垃圾在收集点收集后经转运站送至垃圾处理厂处理。7.2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1)水环境质量现状南门河段3个断面17个监测项目的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水质标准;赤石河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赤石河评价河段水质符合Ⅲ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通过对评价区域5个监测点的连续监测表明,评价区域SO2、NO2、TSP130
7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与建议7.1规划概况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是由海丰县政府与东莞市大朗镇政府共同开发。转移园首期工程位于海丰县鹅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内,具体范围:东至海鹅发品有限公司(原华南发品厂)西侧30米大道;西至老隆坑;南至广汕公路;北至金山寨,总控制用地面积为123.2ha。转移园首期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工业园划分为24个地块:一类工业用地18个地块,二类工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供电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公共(街头)绿地、公园各为1个地块。初步预测工业园开发后工业总产值可达6.34亿元,规划人口规模为1~2万人。工业园将来的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边溪河和淡水渠。规划入园企业的废污水经各自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标准要求后,排入自然水体;园区生活污水由污水管收集后送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园固体废物由各企业收集,有回收价值的由回收单位定期专车运送至处理厂家回收和综合利用。园区生活垃圾在收集点收集后经转运站送至垃圾处理厂处理。7.2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1)水环境质量现状南门河段3个断面17个监测项目的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水质标准;赤石河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赤石河评价河段水质符合Ⅲ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通过对评价区域5个监测点的连续监测表明,评价区域SO2、NO2、TSP130
的浓度较小,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2-0.009毫克/立方米,均没有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08-0.014毫克/立方米,超标率为0;TSP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105-0.177毫克/立方米,超标率为0。环境空气质量属于较清洁水平,这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良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昼间时段监测值符合相应标准要求,但夜间时段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蛟湖村和南坑村居住区夜间时段超过1类标准,超标0.6~3.2dB(A);广汕公路交通干线监测点夜间时段超过4类标准值,超标8.3~8.5dB(A)。(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①据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植物有33科55属66种。植被类型主要有松桉针阔混交林、马尾松芒箕类型、经济林、草地和农田植被,未发现被列为保护的植物种类。②工业园用地面积1950亩,包括水田540亩、旱地560亩、林地420亩、荒地2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130亩和水面30亩。工业园用地为鹅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现状调查表明,目前评价区域水土流失程度属于微度~轻度侵蚀。③土壤质量现状监测表明,6个测点土壤中铅、镉、铬、锌的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的要求。④南门河和赤石河6个断面底泥的重金属铅、镉、铬、铜、锌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的要求。⑤通过对气象因子、大气质量指数、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值和网格所处的位置等评价因子的计算,综合评价值为14,产业转移园首期工程工业用地适宜度为基本适宜。7.3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7.3.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1)生态环境影响工业园的施工建设,将使园区生态系统发生改变,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提高,由现状的6.7%增加到75%;130
绿地面积由90.7%下降至19.8%。施工建设将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造成水土流失,据预测园区施工期潜在的水土流失量约23016吨,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期的大气扬尘、机械废气排放、施工生产废水排放、机械噪声以及固体废物排放,对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施工期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短期的、局部的,施工完成后就会基本消失。(2)水环境影响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约为60~200m3/d。据估算CODCr的排放量为60kg/d,SS的排放量为100kg/d。(3)大气环境影响工地二次扬尘、生活燃煤燃气、运输车辆以及燃油动力机械等是施工期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经分析,施工引起的二次扬尘对施工点周围和道路两旁将产生一定的影响。(4)固废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中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排放量约为150~500kg/d。(5)噪声环境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场地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和物料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主要噪声源声压级为75-115dB(A)。如果夜间施工,可能会对施工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7.3.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1)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当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CODcr、氨氮、石油类为40mg/L、8mg/L、5mg/L时,由于边溪河和南门河上游来水量较小,污水厂达标尾水进入边溪河和南门河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有一定的增加。在南门河下游断面,CODmn、氨氮、石油类的增值分别为0.180mg/L、0.090mg/L、、0.021mg/L,占现状值的2.4%、6.4%、131%。但由于鹅埠镇生活污水的排入,下游河段的CODmn、氨氮的现状水平较高,当与本底值叠加后,CODmn、氨氮、石油类的浓度分别为7.65mg/L、1.495mg/L、0.037mg/L,各占Ⅳ类水质标准值的76.5%、99.7%、7.4%。虽还能满足Ⅳ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但氨氮将接近标准值。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尾水经与边溪河、南门河后进入赤石河,经预测计算,以汇入口下游300米处的CODmn130
、氨氮、石油类的最大增值为0.019mg/L、0.009mg/L、0.002mg/L,分别为现状值的0.5%、4.2%、40%。工业园污水达标排放时,对赤石河的影响微小。当发生事故性排放时,边溪河和南门河的污染物浓度增值较大,水质将超过Ⅳ类甚至Ⅴ类标准;赤石河的污染物浓度也有较大的增值。因此事故性排放将对下流纳污水体造成严重影响。(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在通常气象条件和小风天气条件下,由本工业园区所排放的SO2和NOX,它所形成的SO2和NO2地面小时平均浓度增值均较小,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SO2和NO2小时平均浓度均未出现超标情况。在冬季和夏季典型日天气情况下,由工业园区排放的SO2和NOX,它所形成的SO2和NO2地面日平均浓度增值均很低,当叠加环境背景浓度后,SO2和NO2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20mg/m3和0.042mg/m3,分别占评价标准值的13.3%和35.0%。因此,工业园区建成后,其排放的SO2和NO2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均较小。(3)环境噪声影响分析工业园开发后新增的企业生产噪声和园区的交通噪声对园区内声学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园区外的声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西寨村增值约3.2dB,南坑水村增值0.1~0.4dB。在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下,工业噪声对工业园界外环境的影响是可以得到控制的。(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工业园建设后,园区内现有土地利用方式将发生变化,农业用地面积将消失,工业建设用地将相应增加,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向城市生态系统方向转变。据计算,植被破坏或减少,生物量损失约2647吨,释放氧量减少23.4吨/天,固定二氧化碳量减少32.1吨/天。通过分析表明,园区建设不会影响区域植物种类、植物群落的数量和分布,占用耕地通过异地补偿等措施后也不会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园区“三废”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控制措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总体而言,本项目的建设不会给所在区域生态系统带来明显不良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工业园区建成以后,每年将产生一般工业固废7608吨、危险废物380吨、职工生活垃圾2250吨和污水处理厂污泥980吨,共计11218吨/年。生活垃圾由工业园环卫部门负责,收集后统一送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经过减量化和综合利用130
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对于危险废弃物,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并加强监管,按规范要求进行收集和运输,将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7.4生态建设方案(1)工业园区生态建设系统规划1)绿地率达到20%以上。在保护好现有森林及园林道路绿树的同时,营造风景林、防护林和隔离林带,形成一个庞大的综合生态林网体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2)通过建立公园,完善道路两旁绿化带、开发街心绿化广场,推广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大力发展公共绿地,达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m2。3)采用大道两旁绿化或防护林带等措施将北部地区的绿色引入工业园区。(2)基本指标要求1)绿地率>20%2)人均绿地面积>15m23)绿化覆盖率>30%4)绿化投资应占基本建设投资的5%。7.5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1)水污染物总量根据当地水环境承载力及南门河的水环境容量分析,结合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结果,建议环保主管部门对本工业园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如下:排放量:7300吨/日,219万吨/年。水污染物总量:CODCr为87.6吨/年、氨氮为17.5吨/年。(2)大气污染物总量根据对工业园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分析,结合本工业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预测,建议环保主管部门对本工业园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如下:SO2为34吨/年,TSP为20吨/年。(3)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工业园建成后,每年将产生一般工业固废0.76万吨、危险废物0.14万吨、居民生活垃圾0.22万吨和污水处理厂污泥0.10万吨,共计1.12万吨/年。通过资源化和减量化措施,工业园的固体废物最终处置量为0.29万吨/年。130
7.6公众参与结论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有99%的调查对象支持工业园的建设,有1%的调查对象认为“无所谓”。有72.8%的人认为入园企业应是“无污染或轻污染”企业,有32.0%的人认为入园企业应是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的企业。对于该工业园的建设,公众最为担心的是“影响人群健康”、“污染空气”、“污染水体”和“影响环境卫生”等环境问题,希望通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废气治理和绿化等措施,减少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因此,工业园应考虑和尊重公众的意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和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理处置,杜绝一切污染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当地环境,维护公众权益,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征用农民土地时要进行合理补偿,并且在工业园建成投入使用后,园中进驻的企业要优先考虑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7.7环境影响损益分析结论工业园的开发,环保投资费用为3089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为4.4%。工业园环保总费用为1849万元/年。环保投资的效益为281.7万元/年。同时,本工业园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促进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7.8工业园规划的综合论证通过以上对零方案、选址的地理适宜性、与相关规划相符性、政策相符性、用地合法性、场地、内部布局合理性和园区建设的必要性等的分析,可的出结论:海大产业转移园首期工程的建设是合法的,符合国家、省有关政策的,同时也符合鹅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丰县十一五规划。但园区基础设施规划不完整,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集污方式及排放方式也不尽合理,均有待改进。7.9规划调整建议通过对环境现状、规划方案及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提出如下建议:(1)调整污水管网规划,增加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用地安排和建设内容。现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污水排放方案不可取,应将园区的职工生活污水和企业生产废水收集后送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为工业园内130
生产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之和,即7300吨/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与工业园的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竣工验收。(2)根据报告书环境规划的内容,调整工业园规划的环境功能区。(3)工业园适宜的人口规模约为1.3万人,工业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5左右。(4)增加中水回用管网规划,中水回用率不低于排水量的20%。(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一)130
项目名称射流装置生产项目建设单位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朝学联系人王绍祝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成都市成华区龙潭乡鹤林村5组立项审批部门成华区发展计划局批准文号成华投资函[2004]03号建设性质新建þ改扩建已建行业类别及代码机电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14070平方米总投资(万元)6000其中:环保投资183.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05%评价经费(万元)2预计投产日期2005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130
成都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促使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将为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成都市东郊工业结构调整以及成华区的具体情况,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在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射流装置生产项目。该项目是中欧合作项目,引进先进的成套德国生产线,年产射流装置5000套,产值1个亿,该产品在化工、石油、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区界为:西临三环路;南邻规划达成铁路,距成南高速公路300m,与从树村七、六、四、三组相望:东面距绕城高速约1.5km相望,与威灵村四组、院山村五组相邻;北面与龙潭场镇相望,距成渝铁路高约1km,靠成绵与同仁村三、五组相邻。规划面积3.86km2(5800亩),涉及成华区龙潭乡鹤林、威灵、丛树、同仁、向龙、东华六个村。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规模:5-8年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60亿元,税收达到1.8-3.6亿元,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四川省软件、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业、精密机械加工及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业等“机电产业”为特色,生物医药、食品、服装、环保型新型室内装饰装潢产品制造、业等符合都市工业产业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富有特色的新兴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该集中发展区总体规划为“一业特强,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规划发展软件、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业、精密机械加工及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零配件制造等“机电产业”作为“一业特强”130
。设电子信息产业区、机械加工园区;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生物科技产业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大工业相配套的设计、研发产业为主的科技项目孵化区:以环保型新型室内装饰装潢产品制造业、包装设计及印刷行业等符合都市工业的中小企业创业区:突出都市型工业概念,形成五大工业功能区。配套有企业服务办公及生活区、商业区和移民安置小区等三大生活办公区。建成市中心区域生存和发展要求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产业”并与城市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一、二期所占的3.86km2内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图(2020年)》土地用地性质原为仓贮用地,现根据成东调办[2003]12号要求,成都市规划局成规督复[2003]48号明确,集中发展区内部分土地,在成都市总体规划的2020年、2050年土地利用规划范围,在取得合法土地利用手续的前提下,同意该项目用地按工业用地性质使用,一期已将拿到1850亩工业用地指标,其余土地按新的国家现行土地管理政策根据开发用地情况逐年到位。本建设项目由业主在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内自行购买土地,因此,该项目不占基本规划农田,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在《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年-2020年)》中明确提出“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制造业、环保型机械制造业、以建筑材料为主的建材业”。中共成都市委以成委发[2004]11号文件的形式要求各相关部门“130
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该纲要。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一、二期按不同类别集中发展区进行功能区划区,分为:电子信息产业区、机械加工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区、科技项目孵化区、中小企业创业区等五大工业功能区,每一功能区以一种产业为主,其它产业相近或环境条件相似的符合都市型工业特征的行业,在满足环境门槛的条件下均可进入:计划将工业集中发展区范围在三环路以北区域规划成工业集中发展区服务办公区及商业区、在工业集中发展区西北建立生活区和移民安置小区。并按一、二期总体考虑配套基础设施,分期建设。本建设项目属于环保型机械制造业,不属于国家淘汰产业目录(国家经贸委764号文件)。因此,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的总体规划要求。为了预测评估该项目对环境质量带来的变化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环保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应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相关程序向成都市环保局进行了项目申报,成都市环保局批复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形式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科所接受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并开展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成都市环保局、成华区环保局、成华区环境监测站、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谨表由衷的感谢。二、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及建设规模1、项目名称:射流装置生产项目130
2、建设地点: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3、建设性质:新建项目4、建设规模:年产值约1亿,年产射流装置5000套,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5、投资金额:项目投资6000万元。6、占地面积:约42000平方米三、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和表2。130
表1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名称建设内容主要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生产车间10575m2,用于产品加工、组装施工期产生施工噪声、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建筑废渣、施工扬尘。噪声、普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乳化液、冷却液、废棉纱)辅助工程库房1536m2,用于存放原材料和成品包装垃圾公用工程道路2800m2道路冲洗污水、垃圾绿地14000m2植物垃圾地面停车场1000m2汽车尾气、噪声化粪池化粪池污泥办公及生活设施研发中心3500m2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综合楼3000m2专家办公楼2000m2技术转换中心3000m2职工宿舍、食堂3000m2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食堂油烟、天然气燃烧废气门卫54m2生活垃圾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工作制度:企业每年工作日为267天,实行单班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时。2、企业定员:企业定员100人,其中生产人员60人,管理技术人员40人。130
130
五、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及动力用量来源项目主要设备以及原辅材料、燃料动力用量和来源见表2、表3。表2项目主要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规格型号备注1剪板机//2折板机//3弯管机//4冲床//5车床//6焊机//7空气等离子切割机//8空气压缩机//表3项目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及动力用量来源序号原料、能源名称日用量循环用量年用量(267天)供货单位1钢板材5T01335T各地收购2碳钢2T0534T各地收购3钛材0.5T0134T各地收购4电机20套05000套国外进口5动力电源2000度0度成华区电业局6生活用水20M305340M3工业区给水管网7食堂用气3M30800M3成都市煤气管网8乳化液10kg10kg2670kg各地收购130
9机油少量0少量各地收购10焊条50kg013350kg各地收购130
130
六、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该项目在总平面布置中,将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布置,中间以绿化带相隔离,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噪声对办公生活区的干扰;将综合楼设置在办公生活区南侧,靠近规划道路,便于生产管理和对外联络。生产区的北侧设置有专门的物流通道,便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装卸和运输。在办公生活区还设置了停车场,便于车辆管理。厂区内还设计了宽度为4.5m~11m的车道,便于交通运输和消防救援(见附图2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库房设置在生产车间旁边,便于生产管理。本评价认为,该项目总平面布置基本合理。建议将产生噪声的车间布置在总图的中间位置,这样可以通过距离衰减和其它建筑物的阻挡削弱场界噪声。同时,还建议在车间内将焊接工艺区集中布置。七、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该项目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区界为:西临三环路:南邻规划达成铁路,距成南高速公路300m,与从树村七、六、四、三组相望;东面距绕城高速约1.5km相望,与威灵村四组、院山村五组相邻;北面与龙潭场镇相望,距成渝铁路约1km。集中发展区规划占地面积5800亩,一期建设用地2700亩,二期2300亩,涉及成华区龙潭乡鹤林、威灵、丛树、同仁、向龙、东华六个村】。北面紧邻成华区向龙村11组和5组,西面紧邻三环路绿化带,南面和东面均通过规划道路与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其它待开发地块相邻。本项目的主要污染是机械加工产生的噪音。由于本项目北面距向龙村11组和5组分别有500m和300m,再加上本项目将采取减振罩、隔音墙等治理措施,噪声对周围农户不会产生影响。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少量切削乳化液、冷却液的滴漏现象,还有生活污水产生。130
必须按照环保局下达的排放标准要求,增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园区市政管网。少量泄漏于地面的乳化液、冷却液收集在专用容器内,按照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相关要求交由专业公司处置。本项目中食堂产生的少量油烟可使用油烟净化器处理后达标排放;焊烟集中抽风排放;生活垃圾集中清运;生产废料回收外卖。由于本项目中污染较大的工序全都由外协单位负责完成,项目区域内的生产工序主要为产品总装和调校及少量的机械加工,因此污染种类单一,所以本项目对周围农户基本无影响。此外,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是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工业开发区,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业已获得批准。本项目又符合园区优先发展项目――“机械半成品加工组装”类的要求,因此,本环评认为,该项目选址基本合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用地为园区内新征农业土地。不存在污染遗留问题。130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表二)130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侯、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本项目位工业园区西部区域。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东经102º54"-104º53";北纬30º05"-31º26",辖“十区十县”。成华区: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调整区划建立,是成都市内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东部,西与青羊区接壤,西南与锦江区、武侯区毗邻,东与龙泉区紧连,东北与会牛区接壤,面积109km2。成华区地处成都市区东北部,与青羊、武侯、锦江、金牛、龙泉驿区相邻,—环、二环、三环路和绕城高速公路,通过该区。新建的园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在三环路龙潭立交桥与成南立交桥的东面,三环路通过该区。区界为:临三环路外侧,北靠成绵高速公路,南接成南高速公路,距火车东站仅数分钟车程,规划面积3.86km2,涉及成华区龙潭乡鹤林、威灵、丛树、同仁、向龙、东华六个村。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二、地形、地貌、地质成都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南平坝地区,成都平原系岷江及沱江形成的冲击平原。区域内地形平坦,海拔在450-520m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平均坡降1.0-2.5%。园区规划较为规则,区内地势起伏小,分为一期(西区)和二期(东区)两大部分,区内地势高差约1~10米。地势总趋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向东南方倾斜。130
成都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届下陷构造盆地,处于四川沉降带西侧,介于龙门山断褶带与龙泉山褶皱带之间,地质学上称为成都凹陷,底部基岩为白垩系灌口组地层,上部覆盖第四系松散物质。自下而上分别为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占河流中洪积层和全新统冲积层:主要物质组成由砾石、含泥砾石、砂卵砾石、含泥砂石和粘土等物质覆盖,覆盖物分布沿轴线较厚,向两侧逐渐减薄,最厚处可达550m。工程所在区域未发现断裂构造,按照成都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分布图可知,建设地区属7度设防区。地基的主体,勘测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结构山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卵石层、白垩统灌口组泥岩。项目建设场地属Ⅱ类建筑场地。成都市区内最大地震为里氏5.6级,烈度为6度。建筑设防烈度为7度。三、水文地质条件成都市境内河网稠密,西南部为岷江水系,东北部为沱江水系,全市有大小河流40余条,水域面积700km2。130
130
1.地表水与本项目环境评价相联系的河流府河和东风渠,流经成华区的主要河流为东风渠,都属于岷江流域都江堰灌区内江水系。府河:府河源于郫县团结乡石堤堰,水源为柏条河与走马河的支流徐堰河。自该石堤堰闸往东南流,在成都市北郊与走马河的左支流沱江河汇流后,到达与沙河的分支点的洞子口闸。其后流经成都市中心区,在合江亭与南河汇流,汇流后,改道向西南,在三瓦窑前面的李家河坝接纳沿东郊工业区而下的沙河后,在三瓦窑处出城,在彭山江口镇注入岷江干流。府河全长115km,市区内长度为14km,平均河床坡度为0.14%,年平均水量多年保持在32亿m3的水平,常年不断流。东风渠:在石堤堰下游10km左岸,设有作为东风渠1-6期灌溉的东风渠总于渠取水口,东风渠取水口的设计流量为80m3/s,东风渠将经龙泉流入沱江。从园区附近流过的为东风渠南一支渠,其功能为灌溉。马鞍山排洪灌溉渠:马鞍山排洪灌溉渠为东风渠的支流,贯穿工业集中发展区,其功能为灌溉。按照园区建设规划,全部污水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经管网流入三瓦窑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岸的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府河。2.地下水成都市域内地下水丰富,全市估算地下水径流量约为30.0亿m3。开发区所在区域地下水属松散堆积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击层和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叠加组成的混合含水层,储水条件好。地下水埋深2.6~3.9m,年变幅2m左右,水质为重碳酸盐水,pH值6.5~7.5间,矿化度小于1g/L,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有弱氯化物腐蚀性。130
四、气象特征该区域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常年葱绿,四季宜人。受盆地地形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全年湿度大、阴雾日多、日照少、风速小、静风频率高、逆温活动频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据统计,年平均气温16.4℃,最热月平均气温25.6℃,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多年极端最低气温-5.9℃。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97.6-1300mm,但季节分配不均,较集中在夏秋6-11月,极易形成冬干、春旱、夏涝等特点。年平均日照数1238.6小时,日照率25~30%。多年平均气压956.3mbar,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全年主导风向为NNE,次主导风向N、NE;年静风频率46%,年平均风速为1.2m/s,这些气象因素加上四川盆地特有的地形、地貌条件,极130
130
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五、土地及矿产资源成都市成华区土地面积109km2,2002年有耕地2359ha,占土地面积的21.6%。新建园区占地面积3.86km2。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开发区域内基本无可开采的矿产资源。成都市己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已探明储量的成型产地60处。市内优势矿种主要有非金属矿:磷矿、岩盐、盐卤、石灰岩等:一般矿种:煤、耐火粘土矿等:少量贫铁矿和品位不高的铜矿。六、生物资源成都市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生态环境多样化,生物历史发展久远,因而资源丰富多彩。主要有森林资源、牧草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等。评价区内主要生物资源为村旁树木和竹。水稻土为锦江区主要农业土壤。主要类型为灰色冲积水稻土,老冲积黄泥水稻土及红紫色水稻土。成华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适宜亚热带植物的生长。由于该地区开发历史久远,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很大,自然植被几乎荡然无存,被大量人工植被所取代,且已无大型哺乳动物存在,多样性较单一。该区土地利用率高。地利用格局主要为城市建设用地,其次为农田、乡镇工业用地、林业用地和花圃用地。该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和蔬菜为主。该区种植蔬菜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根菜类、甘蓝类、葱蒜类、茄类、瓜类、豆类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域及人口分布130
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古蜀国王开明九世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徙治成都”,以“周太王从梁止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相沿至今。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兴成都城垣。当时城周i2里,高7丈,成都城市在这一年正式建立。东汉改益州治,三国时蜀国建都,从晋到唐皆为州郡治,五代时又为前、后蜀国都城,宋为成都府治,元为成都路治,明清为成都府治。园区位于成都市区东北面三环路外侧,属成都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幅员面积3.86km2,130
130
其中包括龙潭乡的鹤林、威灵、丛树、同厂、向龙、东华六个村的组,目前工业集中发展区总人口6000余人,1600余户,人口密度将由现在的约1550人/km2增加至约2000人/km2。2.城市性质根据1999年10月编制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性质为: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社会经济概况工业集小发展区所的成都市成华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30.72亿元,其中第—产业占1.40%、第二产业占55.33%、第三产业占43.27%。工业总产值60.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9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1.0%和6.6%。耕地面积2359ha(3.54万亩),粮食总产量1.0。园区是成华区委、区政府为配合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和沙河整治,有针对性吸纳东郊搬迁企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全区生产力布局,推进跨越式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对进一步拓展了成华区经济发展空间,创造了众多的投资发展机会意义重大。区内有各类中小学校40所,在校学生5.02万人,医院66个。4.名胜古迹成都名胜古迹蜚声中外,人文景观以二王庙、文君井、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院、宝光寺、王建墓、东汉墓、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最具特色,自然景观以青城山、西岭雪山、龙池等最具特色。130
区内著名景点合江亭,位于府河、南河两江交界处,以石为材,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置身于亭上,尽览“两江环抱”之势。另一著名建筑大慈寺古称“震旦第一丛林”,相传始建于隋朝,唐玄宗赐匾“敕建大圣慈寺”,唐代名僧玄奘曾在这里受戒。大慈寺多次毁于兵火,现存诸殿系清代顺治后陆续重建。园区区域内目前未发现保护的文物古迹。5.生活质量概况2002年,成都市成华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570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7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007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874元。6.文教卫生概况2002年,区内有各类中小学校40所,教师约2438人;高中在校生1936人,初中在校生9768人,小学在校生38493人;在校学生5.02万人,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66个,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9.19%。适龄学生体育达标率95.5%。130
环境质量状况:(表三)130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评价引用中科院2004年7月编制的《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相关的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资料来说明本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按照成都市成华区环境保护局2004年6月16日签发的《关于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园区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复函》(成华环保[2004]复字第40号)执行。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成华区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1月5-9日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共布设了四个采样点,分别在位于成华区中心小学培训基地布设1#点(同仁村2组,上风向)、规划工业集中发展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地布设2#点(鹤林村6组12号叶家院子,下风向)、成都理工大学布设3#点(教工居住区,侧风向);石灵中学布设4#点(下风向)。相关监测结果如表4所示。表4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统计表单位mg/Nm3项目SO2NO2TSP监测值范围(日平均)0.037-0.0770.030-0.1470.192-0.402二级标准值(日平均)0.150.240.3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超标130
根据监测结果及评价分析可知:1.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空气中SO2和NO2小时平均值和日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2.评价区域内TSP日均值达不到(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3.评价区域环境容量大的是SO2,其次为NO2,TSP仅余少量容量。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本评价区域内的水体主要有东风渠南一支渠和马鞍山排洪渠,其水体功能为农灌和排洪,按照有关规定,本环评将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标准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成华区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2月19-21日,在东风渠南一支渠流入本区域前的上游130
130
500-1000m处,流出本区域的下游500-1000m处和马鞍山排洪渠流入本区域前的上游200m处,流出本区域的下游200m处分别设置断面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评价分析可知:1.邻近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东风渠南一支渠最不利水期枯水期进出区域的断面BOD5、石油类、LAS、粪大肠菌群分别超过Ⅲ类水域标准限值0.575-0.625、1-2、2.7-4.2、l(倍),主要是受未处理的农户生活排污造成的,其余达到水域环境质量标准。2.贯穿工业集中发展区的马鞍山排洪灌溉渠最不利水期枯水期进口断面水质要优于出水口断面的水质,进出口断面CODCr、BOD5、石油类、LAS、粪大肠菌群分别超过Ⅲ类水域标准限值的4.5-6.2、2.1-3.2、l-2、5.1-5.7、1.4(倍),其主要原因为受工业集中发展区区域内农户排污的影响,其余达到水域环境质量标准。3.纳污水体府河下游的水质要比马鞍山排洪灌溉水质差,其主要原因为受上游及成都市中区排污的影响,粪大肠菌群、氨氮、石油类、BOD5、CODcr130
、Pb为区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特征,为典型有机污染型水体,主要是受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府河通过枯、平、丰水期的监测结果对比,丰水期区域水体水质较好、平水期次之,枯水期相对差一些。三、声学环境质量成都市城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0dB(A),平均超标率为28.4%,总体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一类混合区标准限值要求;属噪声轻度污染城市。但在各城市功能区内,其噪声环境质量也有明显差异。居民文教区环境噪声级超标率为70.7%,平均等效声级超标2.6dB(A);一类混合区、二类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工业集中区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环境噪声超标率分别为33.9%、10.2%、11.8%和3.1%,但其等效声级平均值可达到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影响该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的噪声源主要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以及施工噪声。在城市区的六类功能区中,除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外,生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面最大;其次是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各功能区环境噪声影响声源情况大体如下:居民文教区影响声源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一类混合区影响声源为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二类混合区影响声源为生活噪声和工业噪声;商业集中区影响声源为生活噪声、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工业集中区影响声源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生活噪声。由此可见,城市区生活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已是造成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不好的主要声源。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也有明显的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一般情况是:干线道路两侧受交通噪声影响,其它区域受多种噪声源组合性影响;在一天中,昼间高于夜间,昼间以10时-16130
130
时最大;夜间以02时-05时最小;而居住文教区、商业集中区往往在19时~22时的时段内噪声级值较高,这与生活噪声源产生点多、面广有直接关系。本项目所在地周围主要是工业厂区等,区域噪声源主要是生产噪声、生活噪声,该区域无强噪声源,区域噪声本底值较好。根据网格布点与规划功能区相结合的原则,成华区环境监测站分别在居住区、交通干线等处设置12个监测点,监测评价区域的声学环境本底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点昼间等效声级值为55.0-59.8dB(A),夜间等效声级值为44.3-52.2dB(A),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三类标准限值要求。由于开发区现为农田,故环境噪声本底质量较好。四、城市市容、市貌及生态环境为使成都市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并为本地区的深化改革开放、增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各职能部门在围绕建设生态良性循环型的城市作了大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及保护工作。130
评价区所在的成华区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所占面积较大,占79.1%。评价区为典型的市郊农业生态区,以耕地为主。区域内各村户有少量农户利用住宅周围的空地养殖鱼、鸭、鸡等,但总体上讲,未形成规模,占地较少。评价区内有几家乡镇企业,规模较小,大部分已停产。通过实地现场踏勘,目前区内起幅约10m左右,主要为耕地和农户周围少量的“四旁”树木、机耕道、沟渠、乡镇企业等,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污染了东风渠及支流,砖窑的烟囱排放的烟气对区内的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成都市地带性土壤为黄壤,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导致了土壤重新分配,改变了土壤发育过程,形成多种土壤类型:主要有平原水稻土、潮土区,浅丘黄壤土区,低山丘陵紫色土区,中高山山地森林-草甸土区。据土壤普查和概查统计,全市共有11个土类,20个亚类,56个土属,150个土种。园区所在区域主要类型为水稻土、紫色土和黄壤。水稻土发育于各种成土:母质的坡积物或残积物,由于长期人工水耕,施肥熟化,质地为轻壤至重壤,以中壤为主,其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良好,适宜于水稻、小麦作物生长。在耕作制度上,该区域旱地主要以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为主,复种主方式主要有:马铃薯——玉米、小麦——玉米、小麦——马铃薯等;水田主要以一年两熟、三熟的耕作制度为主,复种主方式主要有:油菜——中稻、小麦——中稻、马铃薯——中稻,或绿肥——早稻——晚稻、油菜——早稻——晚稻、冬作——中稻——晚秋作物等。130
130
评价区所在的龙潭乡以种植为主,是一个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城郊型农村经济结构,因此,区域内不存在自然生态系,生物种类受人类影响大。区内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红苕、玉米;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汕菜、甘蔗及各种时令花卉;栽种的果树主要有苹果、柑桔、梨、萄葡、桃子。主要树木这庭院林盘、河流两岸、道路两旁、地埂河滩等为主,形成以竹为主的环村宅林和以桤木、枫树为主的水网造林及以桉树、干丈等树为主的道造林,从而组成林网,起着保护农业的巨大作用。主要林木有:桉树、栎树、芙蓉等,民居周围多有林林分布,以斑竹、慈竹为主。评价区内由于多年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据现场调查无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区内主要以家禽、家畜养殖,有猪、牛、羊、免、鸡等;也有少量鱼塘。评价区地势平坦,农产耕作较规范,该区域水土流失多为微度流失,约占耕地而积的90%,另有8~9%左右为轻度流失。由于该区域基建过程,未充分注意水土保持问题,造成的中度、强度水土流失区域达幅员面积的1-2%。水土流失平均流失强度约为1020t/km2.a。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位于园区西区,项目北面紧邻成华区向龙村11组和5组,西面紧邻三环路绿化带,南面和东面均通过规划道路与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其它待开发地块相邻。项目所在的龙潭集中发展区位于成都市东部,整体环境质量较好,已通过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其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3。130
表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编号名称相对于项目的方位距项目距离(m)1向龙村11组农户北面5002向龙村5组农户北面3003未搬迁农户甲北面30根据项目污染特征,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如下: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订版)二级标准的要求;130
声学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项目附近100米范围内的居民,区域声学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标准。地表水环境: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130
评价适用标准:(表四)130
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为(1)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项目SO2(mg/Nm3)NO2(mg/Nm3)TSP(mg/Nm3)环境质量标准限值1小时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日平均日平均0.50.150.240.120.30(2)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水域指标pHCODCrBOD5DO石油类大肠菌群标准值(mg/l)6-9204050.0510000个/ml(3)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3类标准环境噪声标准dB(A)昼间65夜间55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污染物名称SO2烟尘标准值(mg/m3)0.41.0(2)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区标准;环境噪声标准dB(A)昼间65夜间55(3)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污染物SSBOD5CODCrpH排放量(mg/L)70201006-9总量控制指标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本项目不做总量控制。130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表五)130
一、施工期:本工程在施工期的拆迁工程中将产生对生态的影响,同时施工期也将产生施工废水、施工期生活污水、施工噪声、施工及运输扬尘、建筑废弃物(包括施工弃土、建筑包装废料、水泥及砂石废料等)污染源,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鉴于本工程的工程施工已经开始,本报告表在下面的就这些影响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措施。(一)施工期废水及处置措施1.施工期废水(1)施工期施工废水在工程的整个施工期(9个月左右),预计每天产生施工废水10m3,整个工程施工期(有效施工期按8个月计算)产生的施工废水量为2400m3,水质见表6。(2)施工期生活污水整个施工期间工地上的施工人员有100人,每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按0.05m3计算,则整个施工期的生活污水量为1200m3,水质见表6。表6施工期废水水质指标水质指标废水种类pHCODCr(mg/L)BOD5(mg/L)SS(mg/L)动植物油(mg/L)有机磷(mg/L)施工废水6-8--400-1000--施工期生活污水6-8300-500180-250150-30020-4010-152.施工期地表水保护措施(1)施工泥浆水达标处理措施施工泥浆水包括:开挖作业面泥浆水,暴雨经流水冲刷泥浆水,场地及施工及机械冲洗水,将这三部分废水集中收集,设置集水池、沉淀池,其规模视实际情况而定,施工泥浆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可回用。(2)施工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措施施工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油污,建议在工地修建简易化粪池将施工生活污130
水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再排入施工泥浆水沉淀池中处理,最后再排放到市政管网。(二)施工期扬尘及保护措施1.施工扬尘130
130
工程范围内施工过程中必然要产生扬尘,包括施工挖方、填方产生的扬尘、运输产生的扬尘。根据经验,这些扬尘在空气中的传播与风速以及大气稳定度有关,一般而言,当风速小于4米/秒时,扬尘的产生量较小,而且传播距离较小。当风速大于4米/秒时,扬尘开始启动,而且随着风速的加大,扬尘的产生量及传播距离加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防治法》,遵照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结合成都地区具体特点,建议在施工期间对施工工地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2.施工期扬尘防治措施(1)房屋拆迁、建设和市政、公用、道路等基础设施施工建设,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2)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施工和房屋拆迁单位应暂时停止土方开挖、房屋拆除作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飞散。(3)房屋拆除、建设项目停工后在三个月内不能开工建设的,其裸露泥土必须进行临时绿化。(4)施工建设应使用商品混凝土。因条件限制确需设置搅拌机或人工搅拌的工地,必须采取防尘措施。(5)严禁抛撒建筑垃圾。拆除或修建高度6米以上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应采取集装密闭方式吊运。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并在指定的垃圾处置场处置。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在施工工地设置临时密闭性垃圾堆放场地进行保存。(6)施工工地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必须作除泥除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7)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撒漏。(三)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施工期噪声施工期会使用各种建筑机械、运输车辆,如推土机、卷扬机、打桩机、电锯、升降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等,另外土石方的开挖以及建材的运输及装卸均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推土机、挖掘机在工作中产生的噪声经过一定的距离(5-10米)传播后,其噪声强度在80-85分贝,按照自由声场衰减模式进行计算,距离声源10米处,声级强度的减少值在20分贝。因此,建议工程施工尽可能地安排在白天进行,以减少噪声扰民的程度,应该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l2523-90)施工。2.施工期噪声保护措施(1)施工现场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固定声源,并尽可能远离环境敏感点。130
130
(2)高噪声固定设备应采用固定式或活动隔声屏进行降噪处理,同时尽可能避免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3)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执行地方环境管理规定,合理安排夜间施工以避免夜间高噪声施工作业。(4)避免现场混凝土搅拌作业,需连续浇灌作业应合理准备,尽量缩短作业时间。(5)施工期不得使用高音喇叭进行宣传或指挥生产。(6)保障施工车辆进出通道畅通并加强交通管理,以避免由于运输作业影响交通秩序而产生的车辆鸣笛噪声污染。(四)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施工期间建筑工地将会产生大量的淤泥、渣土、地表开挖的剩余泥土、施工余废物料和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应及时回填或清运。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施工的挖方及填方基本上可以做到平衡,因此,本工程的挖方、填方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它的固体废弃物送往成都市垃圾处置场进行处理。2.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保措施(1)为减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应精心组织施工,先后有序,后序施工点开挖的土方应作为先期施工点的回填土方,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可节约工时和资金。(2)运输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线行驶。(3)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应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准运证》和《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保持箱体完好、有效遮盖,运输过程中不得撒漏。(4)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定期统一处理。二、项目营运期(一)生产工艺流程简述1、原料为进口的关键电机及零部件以及国产不锈钢、碳钢、钛材等。2、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对不锈钢板、管材等进行下料,得到合乎加工尺寸要求的材料;碳钢铸造和钛材锻造由外协单位完成,生产出产品组装所需的零部件粗产品。3、将初步加工好的零部件送到外协单位进行热处理和理化处理。4、将处理后的零部件送回进行组装。5、将组装后的初级产品送外协单位进行产品表明处理。130
6、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初级产品进行总装,得到成品射流装置。130
130
7、对成品射流装置进行抽检,合格产品包装入库。图1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染位置图原材料下料金属废料、噪声、乳化液、废棉纱热处理(外协)部件组装锻造(外协)理化处理(外协)铸造(外协)表面处理(外协)总装调校包装固体废弃物成品入库检验(二)项目主要产污工序及环节根据园区总体规划要求,园区内引进的机械加工项目应该是环保型的半成品组装项目,以减轻环境污染,符合都市生态工业的要求。本项目生产流程中污染较大的几个工序(如锻造、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理化处理等)都采用外协加工的方式完成。在本厂区内完成的生产工序中,产生的污染极小,符合相关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将产生污染:(1)在原料下料和产品包装工序中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含危险固体废弃物)。(2)在下料、搬运堆放过程中产生噪声。(3)在下料过程中有少量废弃乳化液和冷却液滴漏。130
(4)办公生活区产生生活废水、饮食油烟、生活垃圾。(三)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分析本项目在经营活动中,将有油烟、污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产生。为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把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了一定的环保治理经费,对“三废”污染源采取了如下防治措施。1、污水排放及治理措施分析(1)生活污水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将产生少量生活污水。按本项目员工数量估算,约有17m3/d生活污水产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再进入一套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如生物滤池),处理达标后排入项目所在地南面的市政污水管网。(根据园区管委会的介绍,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将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园区内的废水。在本项目所在地南侧和北侧都规划有道路和污水管网,本项目要求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的管网工程必须与本项目同时投产使用,这样才能避免水环境受到破坏。)(2)生产废水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使用乳化液、冷却液,这些物品一般都循环使用,不外排。少量泄漏的该类物质可采用专门的容器收集,并按照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由专业单位进行处置。2、废气排放及治理措施分析(1)食堂油烟本项目投入运营后,职工生活食堂将产生少量的油烟,可以设置油烟净化装置对其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2)焊烟在焊接作业过程中,会产生无组织排放的有毒害烟尘,可专门设置集中的焊接作业区,并设置抽风装置,将其排走。3、固体废弃物排放及治理措施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的废渣主要是钢材废料、废棉纱、包装废料及生活垃圾。金属废料预计平均每天产生约300kg,将全部回收外卖;生活垃圾根据员工人数估算,平均每天产生约40kg,生活垃圾和少量包装废料将130
由清洁人员按时清扫、收集袋装后,由环卫部门统一送到城市垃圾处理厂处理。废棉纱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收集后交由危险固体废弃物专业处置机构处理。4、噪声分析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噪声源主要为冲床、剪板机、折弯机、空压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大约在80-90分贝之间。可以采取各种隔音降噪措施,如在生产车间房顶及四壁安装玻璃棉吸声结构、对噪声源设备安装隔声罩等,可以使噪声源强降低15-20分贝。本工程的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从对环境保护有利的角度出发,设定其噪声源强度为75分贝,电机、泵、空气压缩机等噪声随距离衰减的情况见表6-4。表6-4噪声源在不同距离处的贡献值单位:dB(A)距离m510152030507085100110120声级值61.055.051.549.045.541.038.136.435.034.233.45.本项目“三废”排放情况汇总表本项目投入运营并达到设计经营规模后,污染源经有效处理后可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情况见下表。表6项目营运期污染物排放情况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厨房油烟极小焊烟少许水污染物生活废水17m3/d危废液体(乳化液、冷却液)5kg/d130
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40kg/d金属废料300kg/d包装废料少许危废固体(废棉纱)少许噪声场界噪声〈55分贝130
130
(四)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表7项目环保设施及其估算一览表环保投资名称用途金额(万元)油烟净化装置餐饮油烟处理3.0焊烟集中抽风装置焊烟处理5.0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处理20.0化粪池、环卫设施生活污水处理20.0绿化环境80.0消声隔音装置生产设备降噪50.0危险废弃物处理设施危险废弃物处理5.0总计183.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05%130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表六)130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处理后产生浓度产生量排放浓度排放量大气污染物食堂饮食油烟经抽油烟机处理后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2001)二级标准生产车间焊烟集中设置专门区域进行焊接作业,并安装抽风设备。水污染物办公生活区生活污水废水量:20m3/dCODcr:400mg/L,BOD5:280mg/L,废水量:17m3/d经地埋式处理装置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CODcr<100mg/LBOD5<20mg/L生产车间乳化液、冷却液石油类:900mg/L专用容器集中收集,运送至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专门处置固体废物生产车间废钢材300kg/d回收外卖办公生活区生活垃圾40kg/d集中收集,运到指定地点,由市政环卫部门处理危废固体废棉纱少许专用容器集中收集,运送至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专门处置噪声生产车间、办公区室外空调机噪声80-90分贝厂界噪声:昼间≤65dB(A)夜间≤55dB(A)130
主要生态影响:由于本工程属于新建项目,在施工期对当地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这些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加强施工时土方平衡以及加强工程的绿化等手段来弥补。生产过程基本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严重的工序进行外协),因此本项目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无明显不良影响。130
环境影响分析:(表七)130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厂区范围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然要产生扬尘,包括施工挖方、填方产生的扬尘、运输产生的扬尘。根据经验,这些扬尘在空气中的传播与风速以及大气稳定度有关,一般而言,当风速小于4米/秒时,扬尘的产生量较小,而且传播距离较小。当风速大于4米/秒时,扬尘开始启动,而且随着风速的加大,扬尘的产生量及传播距离加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防治法》,遵照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结合成都地区具体特点,对施工工地实施有效的管理、加强文明施工教育,可以显著减少扬尘的产生。因此,可以将施工期对环境大气的影响减至最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在工程的整个施工期(9个月左右),预计每天产生施工废水10m3,整个工程施工期(有效施工期按8个月计算)产生的施工废水量为2400m3;整个施工期间工地上的施工人员有100人,每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按0.05m3计算,则整个施工期的生活污水量为1200m3。施工废水主要是大量泥浆废水,生活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COD、BOD以及油脂等。对于施工泥浆废水可设置集水池集中收集,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再回用;对于生活污水可在工地上设置临时化粪池处理后再排放入市政管网。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不会产生显著影响。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建筑工地将会产生大量的淤泥、渣土、地表开挖的剩余泥土、施工余废物料和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应及时回填或清运。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施工的挖方及填方基本上可以做到平衡,因此,本工程的挖方、填方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它的固体废弃物送往成都市垃圾处置场进行处理。本工程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4、声学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使用建筑机械、运输车辆,如推土机、卷扬机、打桩机、电锯、升降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等,另外土石方的开挖以及建材的运输及装卸均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推土机、挖掘机在工作中产生的噪声经过一定的距离(5-10米)传播后,其噪声强度在80-85分贝,按照自由声场衰减模式进行计算,距离声源10米处,声级强度的减少值在20分贝。因此,建议工程施工尽可能地安排在白天进行,以减少噪声扰民的程度,应该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厂界噪130
130
声限值》(GBl2523-90)施工。采取保护措施后,可以将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在施工期对当地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这些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加强施工时土方平衡以及加强工程的绿化等手段来弥补。(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投入运营后,职工生活食堂将产生少量的油烟,可以设置油烟净化装置对其进行处理后排放。生产车间焊接工艺会产生焊烟,可设置集中焊接作业区,统一安装抽风设备排烟。因此,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会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2、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将产生少量生活污水。按本项目员工数量估算,每天平均有大约17m3生活污水产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再进入一套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项目南边规划道路下的市政污水管网,最终由园区内将修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危废液体(乳化液、冷却液)滴漏,该类液体由专用容器收集,交由危险废弃物处置专业机构处理。因此,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会对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的废渣主要是钢材废料、危废固体(废棉纱)、包装废料及生活垃圾。金属废料预计平均每天产生约300kg,将全部回收外卖;生活垃圾根据员工人数估算,平均每天产生约40kg,生活垃圾和少量包装废料将由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清洁人员按时清扫、收集袋装后,由环卫部门统一送到城市垃圾处理厂处理。危废固体(废棉纱)由专用容器收集,交由危险废弃物处置专业机构处理。4、声学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噪声源主要为冲床、剪板机、折弯机、空压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大约在80-90分贝之间。可以采取各种隔音降噪措施,如在生产车间房顶及四壁安装玻璃棉吸声材料、生产厂房东面不开窗、对噪声源设备安装隔声罩等,可以使本项目厂界噪声控制在标准限值以内。130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生产过程基本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因此本项目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无明显不良影响。6、环境管理简要分析企业应建立噪声、大气、固废、绿化等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且应有专人分管环境保护工作,赋予其执行职能和必须的权力,关心并积极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定期当地环保部门汇报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同时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和形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130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止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表八)130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食堂饮食油烟安装油烟净化装置进行处理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生产车间焊烟设置集中焊接作业区,安装抽风设施排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水污染物办公生活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再进入一套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生产车间乳化液、冷却液专门容器集中收集,交由危险废弃物专业处理机构处置不影响区域环境固体废弃物生产车间废钢材回收外卖不影响区域环境包装废料统一收集,市政环卫部门处理不影响区域环境废棉纱专门容器集中收集,交由危险废弃物专业处理机构处置办公生活区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市政环卫部门处理不影响区域环境噪声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噪声采用低噪设备、合理布局以及采取隔声、吸声、消声、不开窗等措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Ⅲ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其它(1)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在施工期,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产生的扬尘、噪声、废水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在营运期,业主应对生活污水、生产噪声、食堂油烟、焊烟、危废品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达到国家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2)工程环保投资183.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3.05%130
结论与建议(表九)130
一、评价结论通过对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射流装置”生产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及对项目进行的环境影响分析,本评价工作得出以下结论:(一)产业政策符合性的评价结论该项目属机械半成品加工组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项目选址和总平面布置合理性评价结论该项目选址符合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求。在平面布置中,办公生活区与生产区规划分隔恰当,交通及物流通道设计合理,本项目总平面布置是合理的。(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水环境:邻近园区的东风渠南一支渠最不利水期枯水期进出区域的断面BOD5、石油类、LAS、粪大肠菌群分别超过Ⅲ类水域标准限值0.575-0.625、1-2、2.7-4.2、l(倍),其余指标达到水域环境质量标准。贯穿园区的马鞍山排洪灌溉渠最不利水期枯水期进口断面水质要优于出水口断面的水质,进出口断面CODCr、BOD5、石油类、LAS、粪大肠菌群分别超过Ⅲ类水域标准限值的4.5-6.2、2.1-3.2、l-2、5.1-5.7、1.4(倍),其余指标达到水域环境质量标准。纳污水体府河下游的水质要比马鞍山排洪灌溉水质差,粪大肠菌群、氨氮、石油类、BOD5、CODcr130
、Pb为区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特征,为典型有机污染型水体,主要是受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府河通过枯、平、丰水期的监测结果对比,丰水期区域水体水质较好、平水期次之,枯水期相对差一些。2、大气环境: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空气中SO2和NO2小时平均值和日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TSP日均值达不到(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环境容量大的是SO2,其次为NO2,TSP仅余少量容量。3、声学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三类标准限值要求。由于发展区现为农田,故环境噪声本底质量较好。4、生态环境评价区所在的龙潭乡为典型的市郊农业生态区,以种植为主,是一个二、三产业比较发达130
130
的城郊型农村经济结构,区域内不存在自然生态系,生物种类受人类影响大,现场调查无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地势平坦,农产耕作较规范,该区域水土流失多为微度流失。(四)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大气环境工程厂区范围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然要产生扬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对施工工地实施有效的管理、加强文明施工教育,可以显著减少扬尘的产生。因此,可以将本项目在施工期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2、水环境施工废水主要是大量泥浆废水和生活废水。泥浆废水沉淀处理后可以回用,少量排放入市政管网;生活污水通过临时化粪池处理后再排放入市政管网。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3、固体废弃物环境施工期间建筑工地将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弃物都将送往成都市垃圾处置场进行处理。本工程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4、声学环境施工期会使用各种建筑机械、运输车辆在工作中产生的噪声,要求工程施工尽可能地安排在白天进行,以减少噪声扰民的程度,应该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l2523-90)施工。采取保护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可以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5、生态环境在施工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这些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加强施工时土方平衡以及加强工程的绿化等手段来弥补。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五)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大气环境职工生活食堂将产生少量的油烟,可以设置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130
生产车间产生的焊烟可以实行集中作业区,统一抽风排放。因此,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会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2、水环境本项目将产生少量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再进入一套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通过园区内管网进入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生产车间内少量的乳化液、冷却液滴漏,使用专门容器收集,交由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处理,不外排。因此,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会对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130
130
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废渣主要是钢材废料、废棉纱、包装废料及生活垃圾。金属废料将全部回收外卖;生活垃圾和少量包装废料将由环卫部门统一送到城市垃圾处理厂处理。废棉纱按照危险废弃物管理规定专门收集后交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处置。因此,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会对固体废弃物环境质量产生影响。4、声学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噪声源主要为各种机械加工设备。采取各种隔音降噪措施,可以使本项目厂界噪声控制在标准限值以内。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生产过程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无明显不良影响。(六)污染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价本项目将投资233.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8%)用于环保设施的建设。污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采取的治理措施是有效的、可行的。(七)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分析结论本项目投入营运后,将产生少量厨房油烟、焊烟、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含危废物)以及噪声污染,为此,在项目建设中,将投入233.0万元环保治理资金。对厨房油烟采用除油烟机进行处理,对于焊烟进行集中作业,统一抽风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再进入一套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由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处理。130
待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完成,与市政污水管网并口之后,本项目的生活污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送至成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和少量包装废料,由清洁人员按时清扫、收集和袋装后,由城市环卫部门送到城市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不会影响区域环境卫生;针对生产车间的加工设备产生的噪声声源采取了一系列隔音降噪等治理措施,使场界噪声控制在标准限值内;对于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钢材料一律回收外卖,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对于危险废弃物,按照相关规定,集中收集交由专业处理机构处置。本项目的绿化率较高,达到33.5%。从上述分析可看出,本项目实现了清洁生产;在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治理控制措施后,可做到达标排放。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结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本项目不做总量控制指标。(八)评价结论综上所述,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射流装置”生产项目符合国家行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本项目在成都市成华区龙潭乡鹤林村5组实施后,在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含本评价建议措施)实施,确保全部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对项目所在地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该项目是可行的。二、要求1、由于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内不同产业用地规划还在不断调整之中,为了保证进入园区的企业具有环境相容性。在进行本项目周围土地建设用地审批时,禁止在本项目周围建设食品、医药、生物技术等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项目。1、按照国家规范修建标准的化粪池。2、130
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安装调试完成后,需经有关环保部门的监测认证,并设置专人进行管理,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4、产品的热处理、理化处理和表面处理等污染性工艺、工序,严格安装要求,一律委托外协单位进行,不得在本厂区内进行。5、企业应落实环保资金,以实施治污措施,做好项目建设的“三同时”工作。6、危险废弃物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妥善处置,不得随意处置。7、企业应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各项环保法规和要求,明确厂内环保机构的主要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环保、卫生管理工作。8、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9、对生活垃圾必须保证定点堆放、定时清运,避免垃圾四处丢弃,以免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10、企业应遵照相关行业管理规定,加强噪声管理。三、建议1、企业在做绿化时,作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带屏障建设,尤其在厂区四周栽种乔木,以达到净化、美化环境,同时又做到降噪的目的。130
5)园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以粤府[2001]68号文为依据,作进一步的调整。具体建议指标如下:①绿地率>20%;②人均绿地面积>15m2;③绿化覆盖率>30%;④绿化投资应占基本建设投资的5%。7.10综合结论海大(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工程选址于海丰县鹅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业用地内,选址符合鹅埠镇总体规划和海丰县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本评价对工业园区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与评价,对园区开发前后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模式模拟预测了工业园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区域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广泛征求了公众意见,并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和减缓措施、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认为,本工业园在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建设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管理规定,完成各项报建手续,妥善处理征地补偿工作;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切实保证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对入园项目,应符合用地规划要求,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有效环境管理;确保区域环境质量不因本工业园的开发建设而受到不良影响,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工业园开发过程在认真落实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的前提下,本工业园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会较小,达到可接受水平,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海大产业转移园首期工程的开发建设是可行的。13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温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 西三旗技术中心及研发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阳朔河畔酒店环境影响报告书
- 5万吨精品石灰生产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 c2625杭州羌郎有机肥开发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 dsd酸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pvc深加工系列产品环境影响报告书
- 《华港服饰辅料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8页)-纺织服装
- 二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化工厂环境影响报告书
- 单极式离子膜烧碱环境影响报告书
- 创业园横七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 北京制药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国道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坂田街道旧工业区更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回迁住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度假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崇启长江公路大桥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