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1 MB
- 12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写。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工程内容及规模2三、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8四、环境质量状况23五、主要环境保护目标30六、评价适用标准33七、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4八、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39九、环境影响分析41十、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58十一、环境管理及跟踪监测60十二、环保投资估算62十三、结论与建议63
附件:附件1中标通知书;附件2海南电网公司《关于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海南电网计[2013]262号);附件3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关于调整美安科技新城一期110kV美造变电站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的函》(海高新函[2013]336号);附件4-1海口市规划局《关于海口美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供电线路路径的复函》(海规函[2013]1662号);附件4-2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美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供电线路路径(美安科技新城段)的复函》(海高新函[2013]550号);附件4-3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海口110千伏美造变电站输电线路J10-J13段跨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问题的函》(海土资矿字[2015]87号);附件4-4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申请110千伏美造变电站线路J10-J13段路径的函》的复函;附件5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环境现状监测报告;附件6-1架空输电线路类比监测报告(三亚海坡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工频电磁场、噪声检测);附件6-2电缆线路类比监测报告(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双回电缆线路类比检测);附件6-3变电站类比监测报告(110kV坪西输变电工程电磁监测);附件7关于承诺严格执行废弃变压器油处理规定的说明;附件8关于承诺严格执行废弃蓄电池处理规定的说明;附件9技术评审意见附件10专家签到表附件11修改清单附件12修改确认函
附图:附图1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站内总平面布置图;附图3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路径图;附图4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与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附图5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6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工程新建线路杆塔一览图;附图7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工程与雷琼世界地质公园位置关系图。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建设单位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4号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海南省海口市长流镇和石山镇立项审批部门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海南电网计[2013]262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420电力供应行业占地面积(m2)总占地面积:11363(其中变电站占地4023)绿化面积(m2)变电站站内绿化1568.5总投资(万元)10051.88环保投资(万元)13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31%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6月59
二、工程内容及规模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目前,美安科技新城区域主要由长流站与狮子岭站通过2回10kV线路供电;随着美安科技新城的开发建设,该区域用电负荷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2015年和2020年最大负荷分别达到10MW和35MW。因此,海南电网公司拟实施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可满足美安科技新城负荷增长需要,为开发区内新建项目供电;另一方面可优化海口西南片区10kV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提高供电可靠性。因此,建设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位于海口市长流镇和石山镇,建设内容包括变电站工程和线路工程:(1)新建美造110kV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主变规模本期2×50MVA;110kV出线本期2回,10kV出线本期2×14回,工程新建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位于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用地面积约为4023m2(合6亩);(2)美造站新建双回110kV线路接入长流220kV变电站,线路全长约2×13.42km,其中电缆线路长约2×0.65km;架空线路长约2×12.77km,同塔双回架设,新建杆塔共86基。2013年7月,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以《关于调整美安科技新城一期110kV美造变电站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的函》(海高新函[2013]336号)(见附件3),同意110kV美造变电站选址,选址位于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2013年10月,海口市规划局海口市规划局以《关于海口美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供电线路路径的复函》(海规函[2013]1662号)(附件4-1),同意线路路径(绕城高速以北段)走向;2013年11月,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以《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美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供电线路路径(美安科技新城段)的复函》(海高新函[2013]550号)(附件4-2)同意线路路径(绕城高速以南,美安科技新城段)走向;2013年10月,海南海口供电设计公司完成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1月,海南电网公司以《关于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海南电网计[2013]262号)(见附件2)同意工程建设规模。由于线路J10-J13段跨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西侧边角,属于地质遗迹三级保护缓冲区,需征得相关部门审批同意。2015年8月,海口市国土资源局以《关于海口110千伏美造变电站输电线路J10-J13段跨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问题的函》(海土资矿字[2015]87号)59
(见附件4-3)同意线路路径J10-J13段走向。目前,变电站站址进行了场地平整,变电站主体工程及站外输电线路部分尚未开工建设。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做为该工程环评工作的中标单位(见附件1),于2015年3月开展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对该工程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收集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有关工程资料,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及《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2、项目基本组成及性质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位于海南省海口长流镇和石山镇,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位于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工程地理位置示意见附图1,工程基本组成及性质如下表2-1。表2-1本工程建设组成和性质一览表(一)变电站工程新建110kV美造变电站主体工程①新建美造110kV变电站,占地面积4023m2,采用半户内布置,主变规模本期2×50MVA;主变采用两相双绕组有载调压高阻抗风冷变压器;②110kV出线2回,架空出线;10kV出线2×14回,电缆出线;③无功补偿装置:配置2×(3+5)Mvar电容器组。④新建一栋三层配电装置综合楼。辅助工程进站道路,长10m,占地面积500m2。环保工程事故油池、消防砂池、化粪池、绿化等。(二)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工程新建110kV线路工程美造站新建两回110kV线路接入长流220kV变电站(以下简称“新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线路”),线路全长约2×13.42km;其中:同沟双回电缆线路长约2×0.65km;双回架空线路长约2×12.77km,同塔架设,新建杆塔共86基。光纤通信工程沿新建线路架设两根12芯OPGW光缆。本项目工程规模和建设内容与项目可研批复完全一致,工程建设内容与可研批复比较情况见表2-2。表2-2项目建设内容与可研批复比较情况项目工程规模和建设内容可研批复内容比较情况变电站工程主变容量2×50MVA;110kV出线2回;10kV出线2×14回;无功补偿:配置2×(3+5)Mvar电容器组。主变最终规模3×50MVA,本期2×50MVA;110kV出线4回;10kV最终出线3×14回,本期2×14回。无功补偿:配置2×(3+5)Mvar电容器组。根据可研批复中线路工程建设情况,可研批复110kV线路回数实际为2回。因此,变电站工程建设内容与可研批复内容一致。59
线路工程新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线路,全长约2×13.42km;同沟双回电缆线路长约2×0.65km;双回架空线路长约2×12.77km美造站新建两回110kV线路接入长流220kV变电站,线路长约2×13.42km,其中,电缆线路长约2×0.65km。线路回数及长度(包括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长度)均与可研批复内容一致。3、工程概况3.1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概况3.1.1变电站地理位置工程新建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位于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规划十路、美安环路现状为土路),用地面积约为4023m2(合6亩)。目前站址场地进行了平整,场地原址为水田,站址西面和南面现状为乡村小路(即规划十路和美安环路),东面和北面原址为水田。变电站周边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变电站4个角的XY坐标为(204594.671,179375.777),(204592.570,179425.687),(204509.032,179422.170),(204514.655,179374.228),采用海口市独立坐标系。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变电站平面布置见附图2,变电站四至情况见图2-1。59
图例荒草地水田坡地临时工棚区规划十路规划美安四纵路图2-1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四至图3.1.2变电站建设规模(1)变压器容量本期主变规模2×50MVA;采用两相双绕组有载调压高阻抗风冷变压器,低噪音。(2)电压等级及出线间隔数本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10kV/10kV。各电压等级出线规划如下:110kV出线间隔:本期2个(架空出线);10kV出线间隔:本期2×14个(电缆出线)。59
(3)无功补偿装置配置2×(3+5)Mvar电容器组。3.1.3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按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变电站进行设计;主变户外布置,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设备,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开关柜设备。变电站为一栋三层配电装置综合楼,混凝土框架结构;除变压器外所有电气设备全部放置综合楼内,主要包括电气设备房间及附属功能间,其中一层主要为电缆夹层,二层是出线间隔、接地变室、电容器室、泵房和工具间等,三层为GIS设备室、10kV配电室、主控室、继电器室、蓄电池室及相关附属功能间。在三层设置两个吊装平台,110kV为架空向北出线,10kV为电缆出线。进站大门设在变电站南面中部,主变布置在场地中央,综合楼西部,1#、2#、3#主变(预留)由南向北呈“一”字排列,主变之间用防火墙隔开。事故油池布置在2#主变压器西侧;站内四周为环形消防通道,消防砂池位于2#主变压器西侧、事故油池南侧;站区空场地均将进行绿化。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见附图2。本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形式,主变布置在场地中部,110kV及10kV配电装置均采用户内布置,10kV线路采用电缆出线,110kV线路向北出线,再加上变电站四周围墙的阻隔,减小了噪声、工频电磁场对外环境的影响。站区配电装置分区合理、紧凑、清晰、直观、层次分明、进出线方便顺直,并充分考虑及利用地形、气象等条件设计出节能的变电站总平面图,达到了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减少了电气设备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强度,从而降低了对站区及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噪声影响。因此,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合理。3.1.4变电站公用工程给排水、排油:变电站给水系统采用市政管网供水;变电站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做站内绿化,不外排;站区内雨水经站内管道收集后排入站外雨水管道。在主变压器下设集油坑,坑内铺设不小于350mm厚卵石层,站区内按照变电站终期规模修建事故油池(30m359
),事故油池的容积大于单台主变油量的60%。当主变压器事故或检修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从集油坑排入事故油池,经油水分离器分离后,大部分变压器油回收利用,少量含油废水和废油渣收集后交由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不外排。站区道路:站内道路呈环形布置,混凝土道路。绿化: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进场道路两侧、站区入口和主要建筑附近种植观赏和美化效果好的常绿树,站内绿化选择低矮根系浅的灌木及花草类为主;其中变电站站内绿化1568.5m2。3.1.5变电站占地及土石方量美造变电站站址占地面积4023m2(合6亩),规划为供电用地(见附件3),均为永久占地。变电站西面和南面规划为规划十路和美安环路,东面和北面规划为美安科技开发区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工程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变电站站址处、东面和北面现状为水田,南面和西面为乡村小路,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站址地势为平缓,工程施工产生的土石方挖方约1000m3,填方量约3500m3,须外借土方量约2500m3。3.1.6变电站拆迁变电站站址不需拆迁建筑物。3.1.7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拟建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设为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变电站,值守人员2人,每天工作24小时。3.2线路工程概况3.2.1线路路径本工程线路从海口220kV长流变电站采用电缆往南出线(J1—J4),至南海大道南侧后,东行至J4处转为架空。架空线(J4—J13)沿南海大道南侧东行至绿色长廊转南,沿绿色长廊西侧南行至椰海大道转西,沿椰海大道北侧西行穿越220kV长永I线、长永II线、华长I线、华长II线后继续西行至疏港大道转南,沿疏港大道西侧穿越220kV华长I线、华长II线、马丘线、马永线,继续往南跨越220kV丰玉I线、丰玉II线、110kV永老线后至与绕城高速交叉口西北角处,然后跨越绕城高速路后向西南方向走线至规划十路,沿开发区规划十路至美造站。其中J10~J13段约有3km长度(4个塔基)位于世界地质公园三级保护缓冲区内,其中J10、J11、J12位于园区规划的村镇建设区,J13位于生态保育区。(一)根据海口市规划局《关于海口美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供电线路路径的复函》(海规函[2013]1662号),本工程线路(绕城高速以北段)具体路径如下:59
海口220kV长流变电站位于南海大道与长滨路交叉口东北侧。本工程新建110kV美造至长流双回线路从长流变电站电缆出线,顶管穿过南海大道,后电缆改架空线路依次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疏港大道向南敷设至与绕城高速交叉口西北角处。(1)在60米红线宽南海大道路段,规划高压架空线路位于道路南侧绿地内,距规划路中35米处。(2)在60米红线宽绿色长廊路段,规划高压架空线路位于道路西侧绿地内,距规划路中35米处。(3)在60米红线宽椰海大道路段,规划高压架空线路位于道路北侧绿地内,距规划路中35米处。(4)在100米红线宽疏港公路路段,规划高压架空线路位于道路西侧绿地内,距规划路中60米处。(二)根据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美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供电线路路径(美安科技新城段)的复函》(海高新函[2013]550号),本工程线路(绕城高速以南,美安科技新城段)具体路径如下:110kV线区内路由美造变电站出线,沿规划师路道路东侧绿化带,距规划路中18米处,架设至绕城高速以南,建议采用电缆方式穿绕城高速,并架空跨接至疏港大道规划塔位。综上,本工程长流~美造110kV双回线路全长约2×13.42km;其中双回电缆线路长约2×0.65km;双回架空线路长约2×12.77km,同塔架设。线路沿线地形分布:丘陵约占1.5km,平地约占11.92km;全线使用双回杆塔86基,其中双回路直线钢管杆塔74基,双回路转角钢管杆塔4基,双回路终端钢管杆塔8基。项目选址、路径走向和建设内容与规划批复文件比较情况见表2-3。表2-3项目选址和路径与规划批复比较表项目项目选址和路径走向规划批复内容比较情况情况说明变电站工程位于美安科技开发区一期地块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规划十路、美安环路现状为土路)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一致—110kV线路工程新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线路,全长约2×13.42km;其中双回电缆线路长约2×0.65km;双回架空线路长约2×12.77km(1)线路长度:根据海口供电局申请路径的函(见附件5),新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线路,线路长约13.4千米(全线为双回线路,其中电缆长约0.6千米,架空线路长约12.8千米);59
;线路自长流220kV变电站出线,至南海大道南侧,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疏港大道走线至与绕城高速交叉口西北角,然后跨越绕城高速路后向西南方向走线至规划十路,沿开发区规划十路至美造站。(2)海口市规划局批复内容(绕城高速以北段路径):新建110kV电缆线路从长流站出线,顶管穿过南海大道,后电缆改架空线路依次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疏港大道向南敷设至与绕城高速交叉口西北角。(3)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批复内容(绕城高速以南,美安科技新城段):110kV线区内路由美造变电站出线,沿规划师路道路东侧绿化带,距规划路中18米处,架设至绕城高速以南,建议采用电缆方式穿绕城高速,并架空跨接至疏港大道规划塔位。路径和长度基本一致,仅在穿过绕城高速时,采取架空线路跨越绕城高速,与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建议的电缆方式穿越绕城高速不一致。路径说明:路径走向一致,根据设计单位设计说明,线路以电缆方式穿越绕城高速技术难度大,与高速公路配套建设产生冲突,安全性低,不具可行性,因此建设单位未采纳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建议,而采用架空方式跨越绕城高速。3.2.2电压等级、回路数、架线方式电压等级:110kV。回路数:双回路。架设方式:架空线路、电缆线路。3.2.3导线型号(1)架空线路导线:均采用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2)电缆线路型号:采用ZR-YJLW03-64/110kV-630mm2型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包防水层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3.2.4杆塔、塔基及电缆(1)杆塔根据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地形特征,本工程线路全线新建110kV双回杆塔86基,其中双回路直线钢管杆塔74基,双回路转角钢管杆塔4基,双回路终端钢管杆塔8基,杆塔使用情况如表2-4所示。架空线路杆塔结构示意图详见附图5。表2-4杆塔使用情况表线路名称杆塔型式型号呼高(m)基数(基)备注长流~美造110kV双回杆塔110SZ22334直线钢管杆59
110kV架空线路110kV双回杆塔110SZ12770直线钢管杆110kV双回杆塔110SJ1244转角钢管杆110kV双回杆塔110SJD218终端钢管杆杆塔基数小计21~3386(2)塔基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杆塔位置,钢管杆塔拟采用板式基础、灌注桩基础。(3)电缆敷设方式本工程电缆线路穿越道路时,拟采用顶管敷设方式;除穿越道路外的电缆线路,拟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电缆敷设后,盖混凝土板。电缆排列方式为垂直排列,详见图2-2。图2-1电缆沟剖面图图2-2电缆结构示意图3.2.5线路占地及土石方量(1)线路工程占地本工程线路包含架空线路及电缆线路;电缆线路占地主要包括电缆沟、接头井、工井、检查井等;架空线路占地主要包括杆塔施工区、堆料场及牵张场施工区等。线路总占地7340m2,其中永久占地2120m2,临时占地5220m2,详见表2-5。表2-5线路工程占地面积表单位:m2序号项目名称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小计1110kV双回电缆线路300290032002110kV双回架空线路1820112029403堆料场及牵张场施工区/12001200合计21205220734059
工程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为村镇用地、公共绿地等用地,土地利用规划为广场用地、公共绿地和特殊用地等,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2)线路工程土石方量本工程线路土石方主要来自杆塔施工和电缆沟的开挖和回填等。线路工程总挖方量为8380m3,填方量为4550m3,各部位挖填方平衡后共弃土石方量为3830m3,其中电缆线路段弃土量为2190m3,架空线路段弃土量为1640m3(共新建杆塔86基,平均每个塔基弃土约19m3)。详见表2-6。表2-6线路工程土石方平衡表单位:m3序号项目名称挖方量填方量弃土量1110kV双回电缆线路292073021902110kV双回架空线路546038201640合计838045503830由于输电线路建设具有跨距长、点分散的特点,且单个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较小;因此,对于可以回填利用的土方临时堆放于塔基临时占地区和电缆沟沿线,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电缆沟和覆土绿化或硬化。架空线路多余弃土平铺于塔基的连梁内并整治绿化,或运送至政府指定地点妥善处理。(3)线路工程绿化情况线路工程绿化主要为塔基处施工结束,回填土方后进行的覆土绿化,线路临时用地和永久占地绿化面积为5870m2。3.2.6线路工程拆迁线路工程在椰海大道北侧J5~J6之间跨越居民房一处,为1栋1层旧砖瓦房,为吴家居民房,距离椰海大道道路红线约3m,1户2人居住。属于道路工程拆迁范围(已拆迁),拆迁面积约120平米。3.2.7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本工程110kV电缆线路下钻穿越公路1次,下钻穿越铁路1次,220kV线路1次;在设计线路交叉穿越情况时均按规范要求设计,满足《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要求,详情见表2-7。59
表2-7电缆线路钻越设计情况单位(m)被钻越物被跨越次数/次设计情况规范要求水平交叉水平交叉公路11.20.810.5铁路11.10.610.5220kV线路11.30.710.5本工程110kV架空线路沿线跨越的具体设施情况详见表2-8。表2-8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设计情况序号交叉跨越跨越次数(次)可研中最小允许垂直距离(m)设计规范要求高度(m)1220kV电力线38m4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2110kV电力线16m3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310kV电力线35m3m4高速公路125m7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5城镇道路320m7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6鱼塘115m3m7树木/8m4m8非居民区/12~25m110kV线路6m9居民区012m110kV线路7m由上表可知,本工程线路可研设计中交叉跨越处跨越220kV电力线的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跨越树木段的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在非居民区走线时,由于弧垂的变化,设计对地高度最小为12~25m,分别达到《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179-2008)、《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相关设计规范的最低要求;本工程设计跨越树林段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除塔基占用少量灌草丛外,不对林木进行砍伐,较好地维持原有生态环境。3.3施工组织和施工工序(1)交通运输本工程变电站西侧为乡村小路(即规划十路);电缆线路沿现状南海大道敷设,架空线路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疏港大道绿地内架设,交通运输条件较好。(2)临时施工用地在变电站红线范围内设置施工人员临时生活区,包括工地住宿板房、临时堆料场等,其中板房位于站内北侧,料场位于站内西侧。59
(3)施工工序本工程变新建电站施工工序:场地平整及施工便道修整、基础施工、边坡防护、设备安装、场地绿化等,施工期约8个月,平均每天安排施工人员20人。电缆线路施工工序:施工备料、电缆沟开挖、安装预制管、电缆保护管和支架安装、电缆敷设和接线、回填电缆沟、硬化或绿化等。平均每天安排施工人员10人,输电线路施工期约6个月。本工程电缆线路穿越道路时,拟采用顶管敷设方式;除穿越道路外的电缆线路,拟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主要包括穿越南海大道路顶管段。(4)电缆线路施工拟采取的环保措施①电缆线路施工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施工沿线采用挡板封闭,高度不得低于2米。②电缆沟内放置预制管敷设电缆,不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减少噪声影响。③应加快电缆沟施工进度,施工时做好道路交通疏导,合理安排出行路线,不得影响周边交通和居民出行。④施工产生的弃土等须严格国家、海南省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临时堆土应及时覆盖,及时回填,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硬化路面和植被恢复,不破坏原有绿化带。⑤车辆运输土石方经过沿线道路时,应加高车厢挡板,确保不掉渣土;施工道路应洒水抑尘,定期清理,防止路面污染。⑥建议建设单位告知周边小区和居民施工进度安排,并合理安排出行路线,不得影响周边交通和居民出行;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平面布置图、文明施工宣传牌、安全警示牌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4、项目建设环境合理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城乡电网改造及建设类,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本)中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变电站选址合理性分析拟选变电站址位于美安科技开发区一期地块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966963892621,地处地貌单元属海口平原地貌,场地现状为水田,规划为供电用地;站址处靠近负荷中心,有利于满足远景负荷增长需要及减少线路损耗;变电站位于规划十路和美安环路交汇处,满足大件运输及消防通道的要求;工程区域无拆迁安置;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及环保、安全等要求;站址周边现状59
主要为水田,已规划纳入美安科技开发区,周围没有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及其它易燃易爆设施。因此,站址选择合理。已取得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关于调整美安科技新城一期110kV美造变电站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的函》(海高新函[2013]336号),详见附件3。(3)选线合理性分析电缆线路主要沿现状长滨路西侧绿化带和南海大道南侧绿地内敷设电缆,本工程电缆与管道、道路、构筑物等之间的距离均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及《电缆设施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较少,施工方便,电缆路径的选择较为经济、合理。架空线路沿南海大道南侧绿地、绿色长廊西侧绿地、椰海大道北侧绿地以及疏港公路西侧绿地范围内走线,不占用基本农田,沿线植被主要为桉树、橡胶、棕榈树、等城市绿化景观树,花椒树、甘蔗和水稻等农作物,以及低矮绿化和灌草丛等。本工程的架空线路J10~J13段约有3km长度(4个塔基)的线路穿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西侧边缘区域,穿越的具体位置为园区内已建的疏港大道道路红线边缘西侧。由于线路杆塔选址位于世界地质公园三级保护缓冲区内,其中J10、J11、J12位于园区规划的村镇建设区,J13位于生态保育区;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同意该工程四个杆塔选址意见。本段线路采用高跨方式通过,跨越树林段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除四个塔基占用少量灌草丛外,不对林木进行砍伐。项目施工不破好地质公园的地势,破坏的少量植被在施工后可以恢复,能较好地维持原有生态环境。综上所述,本线路走向符合规划要求,并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线路沿线无珍稀和受保护物种分布;110kV线路采用高塔架设,减少对林木的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微且是可逆的,路径选择合理。(4)架空线路交叉跨越高度及走廊宽度合理性分析根据可研报告,本工程架空线路段导线对地距离在12m~25m间,满足《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和《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高度要求(110kV线路经过居民区导线对地面距离不小于7m,经过非居民区不小于6m)。本工程线路导线交叉跨越处净空距离在5m~8m之间,亦可满足《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和《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对应的高度要求。由表8可知,工程线路在跨越树木时,应采用高杆塔跨越,施工中采用牵张放线,减少林木砍伐,较好地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综上,本工程架空线路交叉跨越高度符合要求,是合理可行的。59
5、评价因子及评价工作等级5.1评价因子(1)施工期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废水、噪声、扬尘、弃土弃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2)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声环境:等效连续声级;其它因子:生态环境影响等。5.2评价工作等级(1)电磁环境本工程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拟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有关规定,变电站的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拟建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生态环境本工程变电站占地面积4023m2,线路总长度为2×13.42km(≤50km);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3)声环境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为2类和4a类,本项目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噪声增加量在3分贝以下,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4)水环境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无污废水产生。本次环评仅进行简要分析,简要说明所排放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6、评价范围(1)工频电磁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有关规定,110kV变电站站界外30m范围内;电缆线路为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区域。59
(2)声环境:变电站评价范围为变电站围墙外200m内区域;输电线路评价范围为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3)生态环境:变电站评价范围为变电站站场围墙外500m范围内;输电线路评价范围为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的带状区域。(4)水体环境:变电站及塔基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去向。59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工程变电站站址位于海口市美安科技开发区一期地块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电缆线路沿现状南海大道敷设,架空线路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疏港大道绿地架设。本工程的架空线路J10~J13段约有3km长度(4个塔基)的线路穿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西侧边缘地带,与一、二级保护区内的距离约为1300m。本线路走向符合规划要求,并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线路沿线无珍稀和受保护物种分布;110kV线路采用高塔架设,塔基占用少量灌草丛外,不对林木进行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微且是可逆的。变电站及线路周边无大型工业污染源,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无密集居民区;根据现状监测结果,评价范围内环境质量良好,环境容量较大。目前,变电站站址正处于场地平整阶段,现场板房、堆料场等均位于变电站红线内,各种物料堆放整齐,并进行遮盖防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采取了洒水、拦挡施工、减振等降尘降噪措施,未出现乱排乱放现象。本项目无突出环境问题。59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形、地貌、地质海口市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海口市中部穿过,南渡江东部自南向北略有倾斜,南渡江西部自北向南倾斜;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222.2m)、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199.9m)、甲子镇境内的日晒岭(171m)、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168.3m)等38个山丘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100m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大面积分布,滨海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火山地貌为主。(1)美造110kV变电站拟建站址地貌上属于冲积平原及阶地地貌,从区域构造分析,本区褶皱宽缓,岩体完整,不具地应力聚集和释放的条件,站址地形较为开阔平坦。站址区域现状地形、地貌见图3-1。站址东面站址西面站址南侧站址北侧图3-1站址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59
站址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30g。站址场地内未见滑坡、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分布,场地稳定,适宜建站。(2)线路工程本工程沿线经过地貌类型属于风化剥蚀性丘陵和沟谷,高程变化不大。线路位于海口府城—老城裂以北,且距该断裂有一定的距离,线路沿线及周边范围内再未发现大的断裂,也未发现新的断裂、断层存在和第四纪活动性断裂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痕迹,场地区域稳定性方面属于稳定条件较好的地段,满足建设电缆及架空送电线路的工程地质要求。线路现状地形、地貌见图3-2。电缆线路走向电缆线路走向沿现状长滨路电缆线路沿南海大道电缆线路架空线路走向架空线路走向沿南海大道绿化带架空线路沿绿色长廊绿化带架空线路59
架空线路走向架空线路走向沿已建椰海大道绿地架空线路沿在建椰海大道架空线路架空线路走向架空线路走向沿疏港公路绿地架空线路绕城高速以南架空线路图3-2线路沿线地形地貌2、水文本工程变电站和线路所在区域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南渡江,南渡江是海南岛最长的河流,主流在海口市区长75km,流域面积1300km2,年径流量60.99亿m3。南渡江流经市区的支流水系有鸭程溪、昌旺溪、三十六曲溪、铁炉溪。境内还有演州河、演丰河、白石溪、罗雅河、美舍河、五源河、芙蓉河等小河流。有凤谭、铁炉、东湖、风圮、云龙、丁荣、岭北、玉凤、沙坡等水库,总库容量15000多万m3。站址区地下水浅层主要为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砂层,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补给,向海里排泄。深部则为基岩裂隙水,受浅层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水量较丰富。3、气象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1879.5小时,太阳辐射量可达到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4.6℃,最高平均气温28℃59
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mm,平均日降雨量在0.1mm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834mm,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m/s。表3-1海口市气象特征值表项目单位气象特征值气温年平均气温℃24.6湿度平均相对湿度%85风速年平均风速m/s3.4降水及其他多年平均降水量mm1664一日最大降水量mm2440平均雨天日数d150平均雾天日数d7平均冰雹日数d1.4平均大风日数d33平均雷暴日数d89.34、植被、生物多样性变电站站址场地原有用地为水田,不属于基本农田,主要种植农作物为水稻,周边地块有杂草,无高大乔灌木;输电线路电缆段主要沿现状长滨路和南海大道绿化带敷设,架空线路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疏港大道绿地内架设,沿线植被主要为桉树、橡胶、棕榈树、等城市绿化景观树,花椒树、甘蔗和水稻等农作物,以及低矮绿化和灌草丛等。经现场调查,本工程变电站及线路沿线区域内人类活动频繁,野生动物资源较少,无珍稀保护动物。5、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本工程沿线区域内无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也无文物古迹分布,不存在压覆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问题。59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本工程位于海南海口市辖区内。海口简称“椰城”,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于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海口于1926年建市,目前建成区面积68km2,是一座独具热带风光的美丽滨海城市。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2002年,海口、琼山合并,海口市规模明显扩大,下辖4个区23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137个社区居委会250个村民委员会。陆地面积2304.84km2,海域面积830km2,海岸线长131km,滩涂面积130km2,耕地面积4.8万hm2。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4.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万人。2012年我市城镇化率为75.48%,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161.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47万人,占39.9%,非农业人口97.12万人,占60.1%。海口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省会,是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处于华南经济开发带的前沿位置,毗邻港澳台、东南亚、是连接大陆和东南亚的枢纽,发展华南经济圈的区域合作和外向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1992年以来,海口跨入“中国城市综合环境实力50强”、“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行列,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世界健康城市试点,并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未来海口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努力建成环北部湾的重要经济城市,华南地区的花园城市,国内外理想的第二居住地,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风光滨海特色的绿色国际性城市。2014年,海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5.5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8亿元,下降2.4%;第二产业增加值215.67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735.26亿元,增长11.3%。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6.2:22.9:70.9调整为5.5:21.4:7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000元,比上年增长7.7%,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418美元。59
四、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电磁环境现状为了解本工程周围的电磁环境现状,我研究所委托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对工程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有关情况如下:1.1监测环境条件监测时间:2015年3月27日。监测气象条件:阴;温度:32℃;湿度:65%。1.2监测项目:地面以上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1.3监测方法及仪器工频电磁场监测仪器及方法具体见表4-1。表4-1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及仪器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方法标准号仪器名称及型号灵敏度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工频电磁场强度测试仪HI-3604;检定单位: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检定证书号:WWD201400668;有效期:2014.04.02-2015.04.011V/m~199kV/m0.1mG~20G《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DL/T988-2005)1.4监测布点及合理性分析本次监测共设7个监测点,其中拟建变电站四周共设4个,变电站站址和线路沿线的环境保护目标处设3个。监测布点具体见表4-2。监测布点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要求。监测单位严格《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的要求进行监测,客观反映了工程周边的电磁环境实际情况,因此监测布点方案合理。59
表4-2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序号类别位置地理坐标1变电站拟建变电站东面(N19°55′47.16″E110°10′15.28″)2拟建变电站南面(N19°55′42.25″E110°10′12.38″)3拟建变电站西面(N19°55′47.16″E110°10′09.48″)4拟建变电站北面(N19°9′52.06″E110°31′42.38″)5环境保护目标美李村李家大门外输电线路南侧18m(N19°59′28.23″E110°12′3628″)6文森村吴家厨房外输电线路北侧15m(N19°58′38.11″E110°12′54.08″)7文明村劳家一楼大门外输电线路北侧13m(N19°58′24.23″E110°10′48.28″)1.5监测结果环境现状监测点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见表4-3。表4-3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监测结果检测点/位置工频电场(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1)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站址东面(N19°55′47.16″E110°10′15.28″)1.22.62.90.0130.0220.026站址南面(N19°55′42.25″E110°10′12.38″)1.32.83.10.0110.0230.025站址西面(N19°55′47.16″E110°10′09.48″)1.22.52.80.0140.0260.030站址北面(N19°9′52.06″E110°31′42.38″)1.32.93.20.0130.0270.030(2)环境保护目标输电线路美李村(李家)大门外(N19°59′28.23″E110°12′3628″)1.93.84.20.0160.0310.035文森村(吴家)厨房外(N19°58′38.11″E110°12′54.08″)1.83.64.00.0170.0280.033文明村(劳家)一楼大门外(N19°58′24.23″E110°10′48.28″)1.93.74.20.0180.0300.035根据电磁现状监测结果,拟建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站址四周的工频电场强度在2.8~3.2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25~0.030μT之间;工程新建110kV输电线路沿线美李村(李家)、文森村(吴家)和文明村(劳家)等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为4.0~4.2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33~0.03559
μT。由此看出,所有监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工程区域的电磁环境现状良好,电磁环境容量较大。2、噪声环境现状为了解本工程周围的声环境,我研究所委托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对工程沿线的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有关情况如下:2.1监测环境条件监测时间:2015年3月27日;监测气象条件:阴;温度:32℃;湿度:65%。2.2监测项目地面以上1.5m高度处的等效连续A声级,昼夜各监测一次。2.3监测方法及仪器声环境监测仪器及方法具体情况见表4-4。表4-4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及仪器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方法标准号仪器名称及型号灵敏度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测量仪器:噪声振动分析仪AWA6228;检定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编号:101166;有效期:2014.06.10~2015.06.0930~110dB《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监测布点本次噪声监测共设置7个监测点位,拟建变电站周边共设4个,环境保护目标处设3个。2.5监测结果各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监测结果见表4-5。59
表4-5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单位:dB(A)监测点号检测点/位置昼间夜间(1)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1站址东面53.545.12站址南面53.844.93站址西面54.145.64站址北面54.945.8(2)环境保护目标5输电线路美李村(李家)大门外63.251.86文森村(吴家)厨房外57.648.87文明村(劳家)一楼大门外55.346.4根据现状监测的结果,拟建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站址四周昼间噪声监测值在53.5~54.9dB(A)之间,夜间监测值在44.9~45.8dB(A)之间,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工程新建110kV输电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美李村(李家)和文森村(吴家)昼间噪声监测值分别为63.2dB(A)、57.6dB(A),夜间噪声监测值分别为51.8dB(A)、48.8dB(A),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要求;工程新建110kV输电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文明村(劳家)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分别为55.3dB(A)、46.4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由此可见,所有监测点的昼夜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其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工程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二〇一五年第一季度海口市环境质量公报》,2015年第1季度全市第一季度全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μg/m3、11μg/m3、51μg/m3和32μg/m3;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4、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二〇一五年第一季度海口市环境质量公报》,南渡江海甸溪的儒房断面、后黎村断面和龙塘断面水质均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海口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5、生态环境59
变电站目前正在场地平整和地基建设,站址原有场地主要为水田,不属于基本农田,主要种植农作物为水稻,周边地块偶有杂草,无高大乔灌木;输电线路电缆段主要沿现状南海大道绿化带敷设,架空线路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疏港大道绿地内架设,沿线植被主要为桉树、橡胶、棕榈树、等城市绿化景观树,花椒树、甘蔗和水稻等农作物,以及低矮绿化和灌草丛等,生态一般。工程新建架空线路J10~J13之间约3km跨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工程新建架空线路与雷琼世界地质公园位置关系见附图7。根据现场调查,工程新建新路J10~J13段主要沿疏港大道走线,沿线植被主要为甘蔗、桉树和低矮灌草丛等;J13~变电站段为美安科技新城规划用地,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开发和平整,区域内多为裸土表面,工程新建线路中在该区域内走线时,沿线植被主要为桉树、灌草丛和水稻。经调查,工程J10~J13段新建架空线路沿线野生动植物资源较少,未发现珍稀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受保护物种。总体上,新建线路沿线无珍稀和受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线路沿线植物覆盖度一般,生物多样性相对贫乏,生态一般。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见图4-1。电缆线路走线拟建变电站站址周边植被电缆线路(J1~J3长滨路东侧)沿线植被(桉树、棕榈树和灌草丛)59
架空线路架空线路架空线路(J4~J6南海大道南侧)沿线植被(桉树、棕榈树、花椒树、橡胶树、低草绿化)架空线路(J6~J7绿色长廊西侧)沿线植被(桉树、棕榈树、花椒树、橡胶树、低草绿化)架空线路架空线路架空线路(J7~J8椰海大道北侧)沿线植被(桉树、棕榈树和灌草丛)架空线路(J8~J9椰海大道北侧)沿线植被(桉树和灌草丛)架空线路架空线路架空线路(J9~J10疏港大道西侧)沿线植被(甘蔗、灌草丛和部分桉树)架空线路(J10~J12疏港大道西侧)沿线植被(甘蔗、灌草丛和部分桉树)59
架空线路架空线路架空线路(J12~J13绕城高速以北)沿线植被(桉树、灌草丛和水稻)架空线路(J13~绕城高速以南)沿线植被(桉树、灌草丛和水稻)图4-1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现状59
五、主要环境保护目标59
(1)电磁及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本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结合本工程变电站及线路运行期间产生的噪声、电磁场及施工期影响,确定本工程电磁及声环境环境保护目标共3个,分别为拟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架空线路沿线的美李村(位于架空输电线路南侧,最近为距离线路18m处的李家民房)、文森村(位于架空线路北侧,最近为距离线路15m处的吴家居民房)和文明村(位于架空线路北侧,最近为距离线路13m处的劳家居民房)。(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雷琼世界地质公园2004年1月被批准设立5A级“国家地质公园”,园区位于海口市西南石山镇,距市区15km处,占地面积108km2,分布40座各种类型的火山和30余个熔岩隧洞,其中双池岭、杨花岭均为玛珥火山的典型代表。地质公园的主要功能有三个:地质遗迹保护,普及地质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质遗迹按三级进行保护,分为核心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面积为4.3km2;地质遗址基本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面积为19.8km2,其他区域为为三级保护缓冲区(即生态保护带)。重点保护名录为:双池岭地平火山口、吉安岭火山、马鞍岭火山、美社岭火山、昌道岭火山、美本岭火山、国群岭火山、雷虎岭火山、群修岭火山、永茂岭火山、罗京盘地平火山口。按照地质公园规划规定,一级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二级保护区可安排必要的旅游相关设施,须经规划审批;三级保护区从整体上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林木,维持生态平衡,允许进行获得规划许可的村镇建设和符合地质公园建设宗旨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本工程的架空线路J10~J13段约有3km长度(4个塔基)的线路穿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西侧边缘区域,穿越的具体位置为园区内已建的疏港大道道路红线边缘西侧。线路杆塔选址位于世界地质公园三级保护缓冲区内,其中J10、J11、J12塔基位于园区规划的村镇建设区,J13塔基位于生态保育区。本工程与一、二级保护区(双池岭)的距离约1300m(见图5-1)。线路走向已获得海口市规划局、海口市国土资源局的规划许可。综上分析,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共4个,具体见表5-1。表5-1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名称特征(常住人口)与工程位置关系影响因素59
序号环境保护目标1拟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架空线路美李村行政村,1~3层房屋,约200户,共约1000人;最近一户为李家居民房,2层砖混结构房屋,共6人。架空输电线路J3~J4段南侧,最近距离为18m(最近一户为李家)施工期噪声、扬尘;运营期电磁、噪声。2文森村自然村,1~3层房屋,约30户,共约150人;最近一户吴家居民房,1层砖混结构房屋,共7人。架空输电线路J5~J6段北侧,最近距离为15m(最近一户为吴家)3文明村行政村,1~4层房屋,约150户,共约700人;最近一户劳家居民房,3层砖混结构房屋,共5人。架空输电线路J6~J7段北侧,最近距离为13m(最近一户为劳家)4雷琼世界地质公园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林木。保护物种主要为香蕉树、龙眼、荔枝等经济树种。与一、二级保护区(双池岭)的距离约1300m。J10、J11、J12塔基位于园区村镇建设区,J13塔基位于生态保育区。生态影响图5-1本工程项目与地质一、二级保护区的相对距离59
美李村18m李家南海大道架空线路美李村(N19°59′28.23″E110°12′3628″)架空线路吴家文森村15m椰海大道文森村(N19°58′38.11″E110°12′54.08″)在建椰海大道劳家13m文明村架空线路文明村(N19°58′24.23″E110°10′48.28″)图5-2环境保护目标现状59
六、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工程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2)本工程线路沿城市主干道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站址和其他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3)工程区域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和4类标准。主要评价标准数值见表6-1、表6-2。表6-1电磁场控制限值污染物名称控制限值标准来源工频电场强度4000V/m《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表6-2噪声评价标准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噪声施工期:昼间≤70dB(A),夜间≤55dB(A)《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行期: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4类:昼间≤70dB(A)、夜间≤55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和4类59
七、建设项目工程分析59
工艺流程简述:1、施工期工序流程本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及施工便道的施工,之后进行主体工程阶段的基础施工,包括变电站建构筑物基础,杆塔和电缆沟基础开挖、回填,边坡防护等,基础开挖完成后,变电站设备进行安装,线路杆塔组立和架线施工,施工完成后,对基面进行防护。工程竣工后进行工程验收,最后投入运营。本工程施工期工序流程见下图7-1、图7-2。施工准备(施工备料)基础施工,场地平整,基坑回填,边坡防护等基础浇筑、回填、站区搭建构筑物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等工程验收投入运营噪声、工频电磁场;变电站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噪声、扬尘、废污水、固体废物、生态影响、水土流失噪声、扬尘、生态影响图7-1变电站施工期工序流程图施工准备(施工备料)基础施工、工程拆迁、场地平整、基坑和电缆沟挖填等基础浇筑、回填,杆塔组立等噪声、扬尘、生态影响噪声、扬尘、废污水、固体废物、生态影响、水土流失基面防护、杆塔组立、架线施工工程验收投入运营工频电磁场、噪声图7-2输电线路施工期工序流程图2、变电站运行工序流程59
图7-3变电站运行工序流程图新建长流~美造110kV双回线路,线路总长13.42km3、线路运行工序流程12.77km0.65km现有220kV长流变电站工程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同塔双回架空线路双回电缆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图7-4线路运行工艺流程图主要污染工序:59
1、施工期1.1变电站变电站施工期主要污染因子有: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噪声、扬尘、施工排水对周围区域环境的影响。(1)土地占用本工程占地主要为变电站场地永久占地(不占用基本农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导致项目占地范围内的植被破坏。(2)水土流失主要污染工序:变电站场地平整、建筑物基础开挖等施工过程将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变电站施工产生的土石方挖方量约1000m3,填方量约3500m3,须外购土方量约2500m3。变电站无弃土,不需设弃土场。(3)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污染工序: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破坏地表植被,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线路沿道路绿地走线,不占用基本农田,沿线植被主要为桉树、橡胶、棕榈树、等城市绿化景观树,花椒树、甘蔗和水稻等农作物,以及低矮绿化和灌草丛等。本段线路采用高跨方式通过,不对林木进行砍伐。(4)施工噪声主要污染工序:变电站及进站道路的施工机械设备(挖掘机、推土机、碾压机、混凝土振捣机、自卸卡车等)运行产生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5)施工扬尘主要污染工序:变电站的施工开挖,造成土地裸露产生的二次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6)施工排水①生活污水变电站施工人员为20人,用水量按每人每天250L计算,则生活用水量为5.0m3/d,污水产生量为4.0m3/d。②施工废水施工期间,建筑工地用水按2L/m2·d计算,废水排放量约为5m3/d。(7)固体废弃物59
变电站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主要为现场施工人员废饭盒、剩饭菜等,约为16kg/d。建筑垃圾主要是变电站建设过程产生的废弃砖头、砂石及水泥块等,建筑垃圾约4t。1.2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施工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1)土地占用主要污染工序:本工程架空线路塔基占地虽然不占用基本农田,但是影响了土地功能,改变土地用途。(2)植被破坏主要污染工序:塔基基础开挖、电缆沟开挖施工等将破坏地表植被;杆塔组立、牵张架线将踩压和破坏施工场地周围植被,并产生扬尘,弃土弃渣临时堆放将造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3)施工噪声主要污染工序:由塔基施工和张力放线作业等施工产生,主要有混凝土搅拌机、牵张机组、张力机组、绞磨机和卷扬机等机械设备噪声,施工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4)废(污)水线路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极少量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50L/d(施工人员为10人),排放量为2.0m3/d。租用当地的居民房,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5)水土流失线路塔基开挖和电缆沟开挖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线路土石方总挖方量为8380m3,填方量约4550m3,临时弃土量3830m3,其中电缆线路段弃土量为2190m3,架空线路段弃土量为1640m3。施工产生少量表土用于后期绿化覆土,部分挖方用于回填,不能回填的弃土需运至政府指定的地点妥善处理。(6)固体废弃物线路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和工程拆迁建筑垃圾,电缆沟开挖及埋管过程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工程拆迁建筑垃圾约5t,废弃砖头、砂石及水泥块等运至政府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妥善处理;59
生活垃圾主要为施工人员废饭盒、剩饭菜等,约为8kg/d。2、运营期本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高压线及各种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场、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变电站值守人员的生活污水以及变压器事故排油。(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由于稳定的电压、电流持续存在,高压线路、变电站电气设备附近产生工频电磁场;或者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如开关操作、雷击等)的高电压、大电流及其快速变化的特点均能产生工频电磁场。(2)噪声变电站的噪声源主要是变压器、110kV断路器的电晕放电声等;输电线路噪声主要来源于电晕放电声和风鸣声。本工程110kV电缆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非常小,且采用加保护套管直接埋地的方式敷设,噪声经过套管及土壤的屏蔽,传播到地面已十分微弱,不会对周边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3)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本身不产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变电站运行期间(无人值班有人值守)2名值守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约为0.4m3/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绿化使用,不外排入水体。(4)固体废物①一般固体废物: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值守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线路维护、检修过程中产生少量废建材,其中废金具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由运行维护部门回收处理。②危险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变压器发生事故或维修时产生的不能循环再利用的废油,事故油经油水分离器分离后产生少量含油污水,与废油一起归为危险废物;变电站产生的极少量废蓄电池,约5kg/a。这些危险固体废物应由建设单位统一收集,按规定程序转交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单位统一处理。(5)景观影响线路工程在建设和运营期对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景观有一定影响。59
八、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污染物名称产生时间处理前产生量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建筑机械、车辆尾气施工期极少量极少量运行期无无扬尘施工期少量少量运行期无无水污染物生活污水施工期4.0m3/d(变电站)租用当地的居民房,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2.0m3/d(线路)运行期0.4m3/d(变电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生产废水施工期5m3/d(变电站)经简单沉淀后用于喷洒降尘和绿化。少量(线路)固体废弃物施工弃土施工期3830m3(线路)优先用于变电站站区回填,架空线路多余弃土平铺于塔基的连梁内并整治绿化。建筑垃圾施工期约4t(变电站)废弃砖头、砂石及水泥块等运至政府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妥善处理。施工期约5t(工程拆迁)生活垃圾施工期16kg/d(变电站)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8kg/d(线路)运行期1.6kg/d废金具(检修垃圾)运行期少量由运行维护部门分类收集,回收处理危险废物事故排油运行期<10t/次(变电站事故排油)大部分回收利用,废油渣按规定程序转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含油废水运行期少量收集后与废油一起归为危险废物,按规定程序转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处理废蓄电池运行期5kg/a集中收集后,按规定程序转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处理噪声施工期(5m处):吊车80dB(A);运输车辆80dB(A);打夯机、液压机82dB(A);营运期:电气设备:断路器60dB(A);变压器65dB(A);电容器50dB(A)。工频电磁场工频电场强度<4000V/m<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100μT59
主要生态影响:本工程变电站站址用地面积4023m2(合6亩),规划为供电用地,均为永久占地,原有占地类型为水田,不属于基本农田。施工结束后,通过对站区内空地进行覆土绿化、种植绿化树或草皮等措施(绿化面积约1568.5m2),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本工程线路总占地7340m2,以临时占地为主。工程线路的塔基建设、弃渣的临时堆放将压占部分土地,改变原有地貌和植被,亦会造成水土流失。电缆沟开挖产生的弃渣,若得不到妥善处置,也将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工程电缆线路的建设对沿线城市绿化带的影响随着工程施工结束并及时绿化后而逐渐恢复;架空线路沿线施工点分散,且局部占地面积较小,故本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本工程架空线路有4个塔基位于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三级保护缓冲区内,该线路路段沿线多为荔枝、香蕉、龙眼等经济树种,未发现珍稀及保护物种,且塔基永久占地少,且采取高塔跨越方式,不砍伐林木,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雷琼世界地质公园造成严重的生态影响,随着施工期结束,及时对施工时破坏的植被进行重新种植,可使该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59
九、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施工期变电站站区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回填、堆放废弃土石方,塔基开挖、回填,材料及电气设备运输过程及进站道路修建产生的扬尘;以及施工机械、机动车产生的废气,将对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减少施工时产生的扬尘影响环境保护目标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如施工时合理开挖,在施工场地内及附近路面洒水、喷淋,对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散状物料运输车辆应选用封闭式车厢,并避免装载过满等,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点时,减缓车速,尽量减小扬尘的产生,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采取上述防尘措施后,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变电站周围和沿线居民点的影响不大。目前,变电站站址正处于场地平整阶段,板房、堆料场等均位于变电站红线内,各种物料堆放整齐,并进行遮盖防护、洒水等,有效降低了扬尘影响。同时,变电站周边主要为农田,无居民点,因此变电站施工不会对居民引起产生扬尘影响。线路工程沿线居民稀少,只有三处居民点,距离在13m以上。塔基建设规模小,时间短,对居民的扬尘影响可忽略不计。2、声环境影响2.1变电站施工噪声施工过程中变电站站区设备安装、车辆运输、各类施工机械等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吊车、打夯机、液压机噪声一般为70~110dB(A);推土机、碾压、挖掘机噪声一般为80~110dB(A);运输车辆噪声一般为70~85dB(A),夜间一般在150m外才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应标准。变电站周边无居民点,变电站施工不会引起噪声扰民情况。为减少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噪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1)灵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在中午(12:00~14:30)和夜间(22:00~次日凌晨6:00)禁止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如确实需要夜里施工应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2)对施工机械采取消声降噪措施;3)变电站施工前先建好围墙,以减少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459
)运输车辆在途经声环境敏感点时,应尽量保持低速匀速行驶。2.2线路施工噪声在线路施工期铁塔架设时,将塔件运至施工场地,用吊车牵引吊起,用铆钉机固定,其噪声一般为90~100dB(A);架线时导线用牵张机、张力机、绞磨机、卷扬机等设备牵引架设,其噪声一般为70~80dB(A);同时施工场地还有运输车辆产生间歇性、暂时性的噪声。电缆敷设及填埋以人工为主,施工机械少,噪声源相对较小。在环境保护目标美李村、文森村和文明村等附近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如确实需要夜里施工应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同时设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确保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施工车辆在途经市区路段时,应采取限时、限速行驶、不高音鸣号等措施,确保施工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线路工程各施工点分布较为分散,其工程量很小,施工时间短,施工噪声对线路周边的声环境影响不大。3、水环境影响变电站施工污水主要来自施工泥浆废水,施工泥浆废水主要是在混凝土灌注、施工设备的维修、冲洗中产生。变电站施工高峰期产生的施工废水约为5m3/d,经简易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及施工道路洒水、喷淋,不外排。线路施工期对各个塔基分开开挖,每个塔基产生的施工废水量很少,经简单沉淀处理后,用于降尘和绿化。施工人员租用当地的居民房,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因此,工程施工期废污水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轻微。4、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建筑施工场地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由于站址地势为平缓,工程施工产生的土石方挖方约1000m3,填方量约3500m3,须外借土方量约2500m3。变电站内设置临时堆土场,用于施工后期场地回填和绿化,无弃土。架空线路塔基开挖和电缆沟开挖会造成一定的弃土。线路土石方总挖方量为8380m3,填方量约4550m3,临时弃土量3830m3,其中电缆线路段弃土量为2190m3,架空线路段弃土量为1640m3。施工产生少量表土用于后期绿化覆土,部分挖方用于回填,不能回填的弃土需运至政府指定的地点妥善处理。59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当地的垃圾收集点,禁止乱丢乱弃,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5、水土流失本工程施工期间,变电站站区建筑物基础的开挖和土方临时堆放,电缆沟开挖弃土、线路塔基开挖的土石方由于雨水的冲刷和侵蚀,会引起一定的水土流失。因此,施工单位应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主要措施包括:土工程尽量避开雨天,开挖土方在回填之前,做好临时的防护措施,集中堆放,做好施工区内的排水工作;在堆料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临时堆土场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并用装土麻袋进行拦挡;施工结束后及时对裸露地进行绿化或硬化。6、生态环境影响(1)变电站变电站施工时施工区域严格控制在占地红线范围内,避免破坏周边农作物和植被。变电站设置了围墙拦挡,对施工场地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在站区地面上覆土、平整,并植树种草绿化,变电站区域生态环境将逐渐得到恢复。(2)线路电缆线路(J1~J3)长650m,主要沿长滨路东侧、南海大道人行道敷设,只破坏少量草丛。电缆敷设后,进行土方回填,多余土方及时清运,及时绿化或恢复路面,对生态环境影响轻微。架空线路(J3~J10)段长8500m,主要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和疏港公路走线。沿线植被主要为桉树、橡胶、棕榈树、等城市绿化景观树,低矮灌草丛等。施工期因临时施工占地、塔基占地及塔基开挖等会破坏一些低矮灌草丛。由于塔基占地面积小,而且施工时只需清除小块地块植被,杆塔下方除基础外其余地方均可栽种植被或任由自然恢复植被;临时施工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是暂时的,一旦施工结束,可对植被进行恢复。在跨越绿化风景树时,主要采用呼高较高的110SZ22等型号的铁塔,导线与树木的净空高度大于8m,不需对林木进行砍伐。架空线路(J10~J13)段长3000m,穿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西侧边缘区域,主要沿4疏港大道道路红线边缘西侧走线。该线段共建4基塔,由于线路杆塔选址位于世界地59
质公园三级保护缓冲区内,其中J10、J11、J12位于园区规划的村镇建设区,J13位于生态保育区。线路沿线植被主要为香蕉树、龙眼、荔枝等经济树种,以及低矮灌草丛等,未发现珍稀和受保护物种。本段线路采用高跨方式通过,跨越树林段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除四个塔基占用少量灌草丛外,不对林木进行砍伐,破坏的少量植被在施工后可以恢复,能较好地维持原有生态环境。在经过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线路施工期,建设单位应做好如下环保措施:1)须严格按设计要求,使用钢管杆塔,避免大开挖施工,不得改变园区的地势,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2)采用高塔跨越,尽量避免砍伐树木;3)施工结束,及时清运多余土方和废弃建筑材料,并及时对塔基进行植被恢复。7、社会环境影响分析7.1不利影响分析(1)造成交通出行堵塞由于施工占道和施工来往车辆多,可能会造成部分区域内临时交通不便。电缆线主要位于南海大道附近,电缆工程施工对过往行人影响较大,如不制定周祥的施工方案,将严重影响村民出行。(2)影响出行安全电缆沟开挖较深,如不设置安全防护栏和安全警示,会造成人员掉落。(3)野蛮施工导致纠纷不按环保要求野蛮施工,堆料和土方随意堆弃,污水横流;在休息时间进行高噪音施工等,均可能导致与群众的环保纠纷。7.2化解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1、制定周全的施工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开工前,单位告知周边小区和居民施工进度安排,加强与当地居民沟通协调。2、应加快电缆沟施工进度,制定居民出行道路替代方案,施工时做好道路交通疏导,合理安排出行路线,不得影响周边交通和居民出行。若因施工需要,要求交通管制时,供电部门应提前通知交通管理部门,同时通过媒体或粘贴公告通知,最大限度减轻对施工路段交通的影响。59
3、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电缆施工沿线采用挡板封闭,高度不得低于2米。4、车辆运输土石方经过沿线道路时,应加高车厢挡板,确保不掉渣土;施工道路应洒水抑尘,定期清理,防止路面污染。5、电缆沟内放置预制管敷设电缆,不在现场浇筑混凝土,减少噪声影响。6、施工产生的弃土等须严格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硬化路面和植被恢复,不破坏原有绿化带。7、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平面布置图、文明施工宣传牌、安全警示牌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声环境影响1.1变电站声环境影响本项目变电站噪声环境影响分析采用理论计算进行预测评价。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工业噪声中室外点声源预测模式。点声源随传播衰减按下式计算:L(r)=L(r0)-20lg(r/r0)式中,L(r)----预测点(距离声源r)声压级,dB(A);L(r0)-----参照点(距离声源r0)声压级,L(r0)=65dB(A);r0-----参照点与声源距离,r0=1m;r-----预测点与声源距离,m。根据110kV变电站内主要噪声源的情况,本次环评确定的变电站内主要噪声源源强为2台主变,单台主变源强65dB(A)。噪声预测按点源模式进行计算,噪声预测按照变电站本期规模建成后对变电站围墙边界处噪声进行预测即可说明变电站建成后站界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9-1。表9-1本期规模建成运行期变电站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位置和方位距1#主变距离(m)距2#主变距离(m)预测结果dB(A)昼间夜间现状值贡献值预测值现状值贡献值预测值西面围墙1m处171753.543.453.845.143.446.8东面围墙1m处292953.839.053.944.939.045.8南面围墙1m处334454.136.554.245.636.546.0北面围墙1m处423254.936.954.945.836.945.959
由上表可知,变电站按照本期规模建成投运后,站界噪声最大贡献值为43.4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标准(60dB(A))和夜间标准(50dB(A))要求;变电站围墙外1m处的昼间噪声预测最大值为54.9dB(A),夜间噪声预测最大值为46.8dB(A),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要求。1.2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线路噪声主要是拟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架空线路高压线的电晕放电而引起的无规则噪声以及输电线路的电荷运动产生的交流声,同时因高空风速大,线路振动发出一些风鸣声。运行中的输电线路导线表面附近的空气电离,在所有气候条件下,均会产生电晕。输电线路附近的噪声水平取决于环境噪声水平和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与导线的几何结构和运行电压相关)以及天气情况,在下雨、雾等恶劣气候下,交流线路的电晕活动会显著增加,并由此产生可听噪声。工程设计过程中,可通过提高线路的污秽等级标准,降低烟雾引起的噪声影响。本工程线路按照Ⅲ级污秽区设计,以减少线路运行过程中的电晕放电;同时设计中要求选择符合国标的高品质导线,防止由于导线缺陷处的空气电离产生的电晕,降低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可听噪声水平。通过采取以上降噪措施后,一般情况下110kV送电线路走廊下方的噪声值与声环境背景值很接近,可听噪声值一般小于45dB(A),与生活、交通、工厂等其它噪声源相比要小得多,并常常为背景噪声所湮没,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很小。2、电磁场影响变电站和双回电缆线路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对架空线路采用理论预测与类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2.1变电站电磁环境分析2.1.1类比的可行性本环评选取与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美造变电站主变规模、主变布置形式和出线方式相同的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进行类比。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与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主要指标对比如表9-2所示。表9-2美造110kV变电站与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主要技术指标对照表主要指标美造110kV变电站坪西110kV变电站59
电压等级110kV110kV主变规模本期:2×50MVA已建成:2×50MVA变电站形式半户内变电站半户内变电站电压等级方式110kV/10kV110kV/10kV主变位置和布设方式站区中部,户外布置站区中部,户外布置配电装置布置方式10kV户内布置10kV户内布置出线回数110kV(4回)110kV(2回)出线方式架空出线架空出线周边环境条件荒草地或水田,无其他污染源空地及山坡,无其他污染源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周边环境及监测布点示意见图9-1。图9-1类比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站区总平面布置及监测布点图从上图、表可以看出,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与坪西110kV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主变规模及布设方式、电压等级、出线回数和出线方式相同,主变位置和周围电磁环境基本一致。因此,以坪西110kV变电站作为类比对象对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能够反映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投运后的电磁环境影响,具有可比性。2.1.2监测点布设及合理性分析59
本报告表引用深圳市坪西110kV变电站验收监测结果做类比分析,监测报告见附件8-3。类比监测共设置3个监测点位,1个监测断面。监测点位分别位于变电站东、南和北侧围墙外5m处,变电站西面紧邻山坡,无法进行布点监测。监测断面布置于南侧围墙外(距出线处20m),测点间距5m,测至南侧围墙外50m处。类比监测布点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要求。监测单位严格《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的要求进行监测,客观反映了工程周边的电磁环境实际情况,因此监测布点方案叫科学合理。2.1.3变电站运行工况监测时,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的2台主变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见表9-3。表9-3类比监测期间主变运行工况项目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1#主变(50MVA)11071~1202282#主变(50MVA)11071~1202392.1.4监测期间气象条件天气:晴,温度:23℃,湿度:60%。2.1.5电磁场强度类比分析根据类比监测结果(详见附件8-2),变电站围墙外5m处工频电场强度在15.6~90.3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11~0.65μT之间;围墙外衰减监测断面工频电场强度在3.9~95.1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34~0.65μT之间。可以看出,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均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与坪西110kV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主变规模及布设方式、电压等级和出线方式相同,出线回数相似,主变位置和周围电磁环境基本一致。故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的实测数据能基本反映美造110kV变电站投入运行后的情况。因此,可预测在评价范围内,美造110kV变电站投运后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强度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2.2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类比分析2.2.1110kV双回架空线路环境影响理论计算分析59
2.2.1.1理论计算模式架空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影响预测计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附录C、D规定的计算模式进行。(1)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附录C)①单位长度导线下等效电荷的计算高压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送电线半径r远小于架设高度h,因此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送电导线的几何中心。设送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由下列矩阵方程计算:式中:Ui——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Qi——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Λij——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n阶方阵(n为导线数目)。[U]矩阵可由送电线的电压和相位确定,从环境保护考虑以额定电压的1.05倍作为计算电压。[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②由等效电荷产生的电场计算为计算地面电场强度的最大值,通常取夏天满负荷有最大弧垂时导线的最小对地高度。当各导线单位长度的等效电荷量求出后,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可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得出,在(x,y)点的电场强度分量Ex和Ey可表示为:59
式中:xi、yi——导线i的坐标(i=1、2、…m);M——导线数目;Li、Li′——分别为导线I及镜像至计算点的距离。由于接地架空线对于地面附近场强的影响很小,对单回路水平排列的几种情况计算表明,没有架空地线时较有架空地线时的场强增加约1%~2%,所以常不计架空地线影响而使计算简化。(2)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磁场强度的计算(附录D)由于工频情况下电磁性能具有准静态特性,线路的磁场仅由电流产生。应用安培定律,将计算结果按矢量叠加,可得出导线周边的磁场强度。不考虑导线i的镜像时,导线下方A点处的磁场强度:式中:I——导线i中的电流值;H——计算A点距导线的垂直高度;L——计算A点距导线的水平距离。2.2.1.2计算参数的选取本工程拟建架空输电线路为110kV同塔双回架空线路,共有双回路钢管杆塔86基,呼高为21~33m,按最不利原则进行预测典型塔型的选择,选取呼高最低、线路相间距最大的110SJD塔型进行预测,导线为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相间距为2.5m。根据设计资料,110SJD塔呼高为21m,导线对地高度最低为12m,因此考虑最不利情况,按本工程导线实际最低对地高度(与类比监测时线路对地高度一致)进行理论计算。预测参数的选取见表9-4。表9-4110kV双回架空线路设计参数电压等级(kV)110导线分裂数单分裂塔型110SJD相间距(m)2.5导线类型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导线外径(mm)23.9459
输送总容量(MVA)36导线排列形式垂直排列,逆相序导线计算高度(m)12.0(导线设计最低对地高度,与类比监测时线路对地高度一致)计算区域(m)50(距杆塔中心)2.2.1.3计算结果本工程送电线路典型塔型距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预测结果见表9-5,变化趋势图详见电磁专题。表9-5110kV双回架空线路工频电磁场强预测结果距杆塔中心距离(m)计算高度12.0m(最低对地高度,与类比监测时线路对地高度一致)理论计算值工频电场(k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EB02.0163.802.5(边导线正下方)1.9953.3651.8622.76101.2121.60150.6550.88200.3860.4822.5(边导线外20m)0.3060.36250.2320.28300.1860.20350.1520.16400.1210.12450.1170.08500.0950.081)工频电场由表9-5可知,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路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随着距离边导线投影水平距离的增加总体呈逐渐衰减趋势,同时,随着对地高度的增大,工频电场强度随之减小。导线对地高度为12.0m时,线路下方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016kV/m,最大值出现在杆塔中心处,所有预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均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控制限值要求。59
2)工频磁场由表9-5可知,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路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随着距离边导线投影水平距离的增加总体呈逐渐衰减趋势,同时,随着对地高度的增大,工频磁感应强度随之降低。导线对地高度为12.0m时,线路下方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80μT,出现在杆塔中心处,所有预测点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100μT控制限值要求。综上,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路下方距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2.2.2架空线路类比分析2.2.2.1类比的可行性分析选择相同导线布置形式、电压等级、导线布置形式及运行工况与其相似的海南省三亚110kV南鸭线进行类比分析(监测时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12m)。表9-6本线路与三亚110kV南鸭线类比条件对照表项目名称评价工程类比工程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线路三亚110kV南鸭线电压等级110kV110kV架设形式及回路数双回架空线路双回架空线路导线类型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积1×300mm21×300mm2导线排列形式垂直排列,逆相序垂直排列,逆相序导线对地垂直距离(m)12.0(导线设计最低对地高度)12.0(监测时导线对地高度)输送容量36MVA38.2MVA三亚110KV南鸭线120#~121#塔之间(监测时导线对地高度为12.0m)监测单位深圳市清华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时间2012年8月19日气候条件天气:多云温度:32℃湿度:77%工况负荷名称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三亚110kV南鸭线106.9~111.598.3~108.426.0从表9-6中可以看出,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路输送容量略低于类比线路,导线设计最低对地高度与类比线路监测时对地高度一致,电压等级、导线截面积与类比线路基本一致。因此,59
采用三亚110kV南鸭线监测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和类比,具有可比。三亚性。110kV南鸭线电磁影响监测报告见附件8-1(三亚海坡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工频电磁场、噪声检测——110kV南鸭线120#~121#杆塔间监测断面)。2.2.2.2类比监测结果类比监测结果见表9-7,变化趋势图详见电磁专题。表9-7三亚110kV南鸭线监测结果三亚110kV南鸭线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µT)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边导线外0m1275133218440.8310.9911.293边导线外2m1113117816210.7940.9581.244边导线外4m977109814700.7660.9031.184边导线外6m944101213840.7340.8881.152边导线外8m83199712980.7120.8641.120边导线外10m66683110650.6610.8131.048边导线外12m5127449030.4870.6670.826边导线外14m4015797040.3910.5810.700边导线外16m2884365230.2010.4160.462边导线外18m2653894710.1790.4140.451边导线外20m1882953490.1650.3870.421边导线外25m1241922280.1230.2650.292边导线外30m5875940.0870.1660.187从类比监测结果看,类比输电线路110kV南鸭线(监测时导线对地高度为12m)两侧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332V/m,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为1.293μT,均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且类比监测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实测值在边导线外均呈随距离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可以看出,类比监测线路边导线外距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2.2.3110kV双回电缆线路电缆线路在运行时,电缆中的导线(包括屏蔽层)上的共模电流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但由于电缆线路埋地较深,加之顶面覆盖水泥板及地表覆土,对工频电场起到明显的屏蔽作用,可使地表面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大幅下降。由于地下电缆的外护套一般为非高导磁率材料组成,电缆外护套周围基本保持着原来空间的工频磁感应强度,但不会超过相应的标准限值。59
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对双回电缆线路的电磁环境进行分析。2.2.3.1类比的可行性选择已建导线布置形式及运行工况与其相似的海口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作为类比对象进行类比分析。类比条件见表9-8。表9-8双回电缆线路类比条件对照表项目名称评价工程类比工程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110kV双回电缆线路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电压等级110kV110kV回数双回双回布设形式电缆沟电缆沟埋地深度1.8m1.8m导线类型ZR-YJLW03-64/110kV-630mm2ZR-YJLW03-64/110kV-630mm2导线截面积630mm2630mm2导线排列形式垂直排列垂直排列线路沿线环境沿城市主干道敷设沿城市主干道敷设输送容量(MVA)4648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监测单位深圳市清华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时间2013年7月27日气候条件天气:阴天温度:33℃湿度:68%风速:3m/s。监测点位垂直于建港路双回电缆线路设置监测断面(N18°14′3.52″E109°30′3.37)运行工况负荷序号线路名称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1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114.72~115.23105.48~107.6319.52~21.37从表9-8中可以看出,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电缆线路与类比线路在电压等级相同,回路数相同,且均为沿道路敷设电缆地埋走线等,参数基本一致;因此,具有较好的可比性。2.2.3.2类比监测结果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监测布点从电缆沟上方(0m处)开始,沿垂直于电缆线方向监测;类比监测报告见附件8-2;监测结果见表9-9。59
表9-9110kV双回电缆线路工频电磁场类比监测结果监测点/位置工频电场(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电缆沟0m5.389.8611.230.2340.4960.5482m5.079.1510.460.2080.4610.5064m4.348.259.320.1850.3810.4246m3.657.298.150.1560.2950.3348m3.176.537.260.1350.2580.29110m2.675.285.920.1180.2030.23515m1.873.734.170.0970.1640.19120m2.184.094.630.1130.2060.23525m1.232.853.100.0780.1220.14530m0.861.561.780.0450.0770.089由上表可知,已建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垂直于建港路设置的监测断面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在1.78~11.23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89~0.548μT之间,均分别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根据以上类比分析,预测本工程双回电缆线路建成后产生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亦能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2.3环境保护目标处电磁场影响分析本工程变电站附近无电磁环境保护目标。线路工程沿线保护目标为距线路18m处的美李村李家居民房,距线路15m处的文森村吴家居民房,距线路13m处文明村的劳家居民房。根据预测结果,输电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美李村李家一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394kV/m、0.60μT,二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475kV/m、0.72μT;文森村吴家(共1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655kV/m、0.88μT;文明村劳家一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815kV/m、1.12μT,二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1.18kV/m、1.56μT,三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1.530kV/m、2.08μT。因此,预测本工程线路建成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低于59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3、环境空气影响项目建成投运后无废气产生,对环境空气无影响。4、水环境影响在运行期间,本工程的送电线路无废水产生,只有变电站值守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变电站值守人员为2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约为0.4m3/d,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对附近的水环境无影响。5、固体废物影响(1)一般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变电站运行期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6kg/d,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集中处理;线路维护检修过程中产生少量废建材,其中废金具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由运行维护部门回收处理。妥善处理后,变电站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2)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主变压器因绝缘和冷却的需要,装有大量的变压器油;主变压器在事故或检修时一般排泄事故变压器油,由事故排油坑导至事故油池,经油水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油大部分可回收利用;分离出来的少量废油渣作为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物收集部门回收处置。变电站产生的极少量废蓄电池,属危险废物,应交由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6、景观影响分析(1)变电站对景观的影响分析在变电站进行场地平整阶段和土建施工期,场地开挖面较大,通常较为引人注目,对人的视觉感官有一定不良冲击。变电站在施工期,场地设置围墙进行拦挡,可减轻不良观感。随着施工结束,变电站围墙四周及场地经过绿化,恢复植被;该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主要设备均安装在一座三层配电综合楼内,建筑外墙涂环保涂料;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变电站与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较远(约2km),对景区景观无影响。(2)线路工程对景观的影响分析59
线路工程采用电缆+架空建设方式;在临近城区采用电缆敷设(约650m),对城市景观无影响。架空线路段长9.77km,主要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和疏港公路走线,其中约3km穿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西侧边缘区域(属于园区远期规划的村镇建设用地)。线路架设后地面管塔外观比较高大,对景观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对管塔外观进行涂彩美化、利用城市绿化树木遮掩的办法,尽量使之和环境相协调,降低对景观视觉的影响。7、环境风险分析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为了防止变压器事故或检修情况时油泄漏造成废油污染、火灾危险或通过排水暗管流出站外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本工程设置容积约30m3的事故油池。事故油池施工时,基地应采用灰土防渗层,并夯实,池体采用抗渗混凝土,防治事故废油污染地下水;池外采用防水水泥砂浆抹面,防止雨水渗入池中。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要求,事故油池容量应不小于站内最大单台主变的油箱储油容量的60%。本期工程主变规模为2×50MVA,单台主变储油量约10t,按发生事故的排油量占单台主变储油量的60%计算,约6t/次(约6.6m3)。事故油池容积为30m3,能满足站内最大单台主变的油箱储油容量的60%要求。业主单位应健全变电站应急事故处理预案,定期检修事故油池,防止破损,要求变电站主变压器故障时,变压器油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专业机构统一回收,严禁对外排放。59
十、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机械和机动车尾气、地面扬尘NO2、SO2、CO、TSP1)加强保养,使机械、设备状态良好;2)在施工区及主要运输路段洒水防尘;3)汽车运输的散状材料和弃土表面应加盖蓬布保护,防止掉落。尾气达标排放,有效抑制扬尘产生营运期无废气产生/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SSCODcr施工人员租用当地的居民房,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废污水不进入附近水体,对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施工废水SSCODcr经简单沉淀处理后,清水用于洗车水或喷洒降尘及周边林草浇灌。营运期变电站员工生活污水SSCODcr经过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固体废物施工期建筑垃圾、拆迁垃圾、生活垃圾废建材和砖瓦、果皮、饭盒等塔基开挖所产生的弃土严禁随意丢弃,应临时集中堆放;电缆沟开挖所产生的弃土应在施工结束后及时电缆沟和塔基表面进行绿化,架空线路产生的多余土方应集中堆放于线路塔基周围施工场地内,施工产生的弃土送至政府指定地点妥善处理,架空线路多余弃土平铺于塔基的连梁内并整治绿化;变电站和工程拆迁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清运至当地垃圾收集点处理;线路施工人员产地的生活垃圾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一起处理,不得随意丢弃。达到垃圾无害化营运期生活垃圾办公旧品、果皮、纸屑等设置足够的垃圾箱,集中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一般固废废金具等废建材线路维护、检修过程中产生少量废建材,其中废金具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由运行维护部门回收处理危险废物事故油及废蓄电池等设置事故油池和废蓄电池贮存室。分类收集储存,应向当地主管环保部门申报,经当地主管环保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转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噪声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等效A声级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加强管理;对施工机械采取消声降噪措施;运输车辆途经环境敏感点时采取限时、限速行驶、不高音鸣号。减少噪声影响营运期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导线电晕放电等效A声级首先,选用噪声级低于65dB(A)的主变压器;必要时,可对一些噪声大的设备(如变压器和电抗器)采取隔音措施;对导线火花及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可通过选择表面光滑、耐氧化的导线和母线,在设备安装时要保证各类接口接触良好,这样可减少火花及电晕放电。其次,加强站区植树绿化,利用站区围墙和周围树木的阻挡作用,衰减噪声强度。选用低噪声主变压器,对电气设备进行减振、消声降噪措施。声环境保持良好电磁场营运期变电站电气设备、架空输电线路、电缆线路工频电磁场1)对于变电站大功率的电磁振荡设备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将机箱的孔口、门缝连接缝密封。2)电缆线路采用电力电缆加套管直埋敷设。电缆外层的屏蔽层和包装层可起到有效屏蔽作用,而且电缆线路埋于地下,地表也有良好的屏蔽作用。3)加强线路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线路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本工程架空线路采用双回路塔架设,此设计可缩小线路走廊宽度,降低线路走廊下的工频电场强度,以减小电磁场对环境的影响。有效减少电磁场影响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工程的建设注重土地及植被资源的恢复和改善。施工期间对于站区土石方开挖、塔基开挖及电缆沟开挖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1、根据施工图纸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分片开挖、及时回填,减少施工对土地扰动,减少弃渣的临时堆放。2、加强施工管理和临时防护措施,对于容易流失的建筑材料(水泥)应及时入库,砂石料要集中堆放,同时在其周边用装土麻袋进行拦护,预防被雨水冲走,减少水土流失。3、对各种施工用地,不论是临时用地,还是永久用地,尽量选择荒草地等,以减少树木砍伐和压占灌草丛。4、施工放线时为避免损坏植被,拟考虑搭放线跨越架。5、塔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拌和时采用钢板垫底,以减少混凝土浆残留原地,利于植被尽快恢复生长6、当部分工程完成后,及时对裸露地进行硬化或整治绿化。对于施工期建材堆放的临时占地,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清理、整治和植被恢复。根据当地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选择当地的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7、于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施工时,应注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减少占地开挖,施工结束进行平整恢复原状。通过采取以上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可最大限度减少土壤的流失,较好地保护水土资源。本工程投入运行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将逐渐得到恢复。
十一、环境管理及跟踪监测1、环境管理1.1设置环境管理机构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设置环境管理机构,由建设单位指定专职或兼职的责任人,负责本项目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1.2环境管理机构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2)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工作规章制度,明确环保责任制及其奖惩办法。(3)建立本企业环保档案,包括环评报告、环保验收报告、监测报告、环保设备及运行记录以及其他环境统计资料,并动态收集与管理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规范。(4)负责对各工作人员等进行环境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生产安全知识的培训。(5)负责企业有关环境事务方面的对外联系工作。(6)负责对项目的立项至退役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保证环保设施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7)项目建设前,根据本次环评及其批复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分别针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提出相应的验收标准及细则,并在合同条文中列入,以保证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阶段得以顺利及时实施。(8)项目建设期,对施工建设各阶段进行监督以致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9)项目试运行期,应当组织会同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设计单位,依据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表、设计文件的内容和工程量,对各项环保设施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编制工作总结报告和竣工验收技术报告,委托有资质的验收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申请竣工验收批复。初步拟定的验收清单见表11-1。(10)项目运行期,负责监理和管理环境保护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发现故障,应当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并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汇报,负责监督各项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保证其正常实施,如发现不符合要求之处,应当及时纠正以致符合要求为止,并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汇报监督管理工作情况。
表11-1环保验收清单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调查内容验收目标验收工况验收主管部门1工程建设情况主要调查工程实际的建设规模与环评和设计时的变化情况。是否按照环评阶段规模建设,分析其变化原因及合理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验收应在变电站及输电导线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2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施工工程施工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排放处理情况以及施工噪声的治理情况是否合理处理和防治,是否发生过环境污染及施工噪声扰民情况。3建筑垃圾、施工弃土、建筑材料、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弃土、建筑垃圾是否合理利用或妥善处置,生活垃圾是否委托环卫部门统一处理。4水土流失及水保措施实施情况,施工临时占地恢复情况是否设置有护坡、排水沟、绿化等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5运行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处理规模、处理设施及处理效果是否建有三级化粪池及污水处理设施、雨水管网是否畅通。6事故油收集方式、收集设施及其规模、处理效果事故油池容积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设及畅通,油水最终处理是否有保障。7废旧蓄电池的处理情况是否设置临时贮存装置,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8生态保护情况变电站内外及线路沿线裸露地是否绿化。9实际污染影响电磁影响通过对环评阶段现状监测点位进行监测,核实工程周围电磁环境的达标情况变电站和线路周围是否满足环评表及环评批复要求,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10声环境影响通过对环评阶段现状监测点位进行监测,核实工程周围声环境的达标情况变电站厂界处和线路沿线是否满足环评表及环评批复中《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及4a类标准要求。11环境敏感点影响调查对比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现状工程环境敏感点的变化情况、变化原因,通过对环评阶段现状监测点位及敏感点进行监测,说明对环境敏感点电磁环境、声环境实际影响验收阶段是否有新增的和有变化的敏感点,环境敏感点处电磁环境、声环境是否满足环评表及环评批复要求的相应标准限值要求。2、跟踪监测工程投入试运行后进行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有群众投诉时,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并编制监测技术报告,向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上报备案。
十二、环保投资估算项目各项环保投资及处理费用估算见表12-1。表12-1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序号项目投资(万元)1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临时拦挡措施,排水沟等)162施工扬尘洒水治理33施工建筑垃圾的处理44施工临时占地和塔基防护、电缆沟表面恢复(包括植被恢复或硬化措施)355主变事故油池及蓄电池贮存装置106三级化粪池及污水管道57站区及线路绿化美化208青苗补偿159环境影响评价及竣工环保验收1610环境管理及监理8环保投资合计132工程动态总投资10051.8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31%本项目的环保投资总计1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0051.88万元的1.31%,占比不大,从经济角度讲是合理、可行的。本次环评提出的环保投资中主要包括施工期环保投资费用及运营期各环保设施的费用,从技术角度而言,治理措施有效、可靠。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环保投资是合理的。
十三、结论与建议一、项目建设必要性目前,美安科技新城区域主要由长流站与狮子岭站通过2回10kV线路供电;随着美安科技新城的开发建设,该区域用电负荷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2015年和2020年最大负荷分别达到10MW和35MW。因此,海南电网公司拟实施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可满足美安科技新城负荷增长需要,为开发区内新建项目供电;另一方面可优化海口西南片区10kV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提高供电可靠性。因此,建设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二、项目概况(1)新建美造110kV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主变规模本期2×50MVA;110kV出线本期2回,10kV出线本期2×14回;用地面积约为4023m2(合6亩);(2)新建长流~美造110kV双回线路,线路全长约2×13.42km,其中电缆线路长约2×0.65km;架空线路长约2×12.77km,同塔双回架设,新建杆塔共86基。三、环境保护目标(1)电磁及声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电磁及声环境环境保护目标共3个,分别为拟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架空线路沿线的美李村(位于架空输电线路南侧,最近为距离线路18m处的李家民房)、文森村(位于架空线路北侧,最近为距离线路15m处的吴家居民房)和文明村(位于架空线路北侧,最近为距离线路13m处的劳家居民房)。(2)生态保护目标工程的架空线路J10~J13段约有3km长度(4个塔基)的线路穿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西侧边缘区域,线路杆塔选址位于三级保护缓冲区内,其中J10、J11、J12塔基位于园区规划的村镇建设区,J13塔基位于生态保育区。本环评将其做为生态及景观环境保护目标,确保不因本项目实施,造成地质公园(工程新建架空线路沿线)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景观功能的丧失,同时,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引发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四、环境质量状况(1)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总体上工程沿线电磁场水平较低,电磁环境良好。(2)声环境:变电站四周、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和疏港公路两侧35m范围执行4a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4a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工程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五、环境影响分析(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类比监测预测,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建成运行后,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控制限值要求。根据预测预测,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线路、110kV双回电缆线路及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分别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控制限值要求。(2)声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理论计算结果,本变电站正常运行时,2台主变到四周厂界噪声排放贡献值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工程排放噪声与环境现状值叠加后,站址四周厂界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110kV架空线路走廊下方的噪声值与声环境背景值很接近,可听噪声值一般小于45dB(A),与生活、交通、工厂等其它噪声源相比要小得多,并常常为背景噪声所湮没,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很小。(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变电站施工时施工区域严格控制在占地红线范围内,避免破坏周边水田;施工结束后,在站区地面上覆土平整,并进行植树种草绿化,变电站占地区域生态环境将逐渐得到恢复。本工程线路沿
线植被主要为桉树、橡胶、棕榈树、等城市绿化景观树,花椒树、甘蔗和水稻等农作物,以及低矮绿化和灌草丛等,植物多样性相对贫乏,人工植被占优势;本工程新建架空线路J10~J13段之间约3km(共20基塔)跨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根据现场调查,工程J10~J13段主要沿疏港大道走线,沿线未发现珍稀和受保护物种;工程施工时,塔基开挖可能会造成区域内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和景观破坏。由于塔基占地面积较小,只要在施工时按规定堆放临时弃土并做好排水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和景观恢复,不会造成沿线范围内的生态的破坏和景观的丧失。(4)水土保持施工过程中,变电站站区及进站道路开挖边坡应砌筑护坡、挡土墙,开挖排水沟,并及时对裸露地表进行整治绿化;线路工程杆塔施工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对开挖出来的土石方采用装土麻袋拦挡;线路塔基施工产生的临时弃土用于塔基回填和后期绿化覆土。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塔基和电缆沟表面进行绿化或硬化,减少土地的裸露时间,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量。采取这些水土保持措施后,有效防止水土流失。(5)空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严格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如施工时合理开挖,在施工场地内及附近路面洒水、喷淋,对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粉状物料运输车辆应选用封闭式车厢,并避免装载过满等,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点时,减缓车速,尽量减小扬尘的产生,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采取以上防尘措施可以减小扬尘对工程周边环境的影响。(6)水环境影响分析运行期变电站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不会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7)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值守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线路维护、检修过程中产生少量废建材,其中废金具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由运行维护部门回收处理。变电站事故排放的含油污水经油水分离处理后的少量废油渣及含油废水,变电站产生的极少量废蓄电池,均属危险废物,经建设单位分类收集储存,按规定程序转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六、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主要环保措施1、对施工设备采取减振处理、工地应设置围栏;加强保养,使机械、设备状态良好;2、施工场地设置简易的污水沉淀池,清水回用于场地洒水,不外排。3、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中午(12:00~14:30)和夜间(22:00~次日凌晨6:00)禁止高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4、电缆线路应分段施工,弃土方需及时清运;在施工场地及附近路面洒水、喷淋,对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粉状物料运输车辆应选用封闭式车厢。5、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裸露地进覆土绿化,恢复植被。6、在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线路施工,须严格按设计要求,使用钢管杆塔,避免大开挖施工,不得改变园区的地势,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采用高塔跨越,尽量避免砍伐树木;施工结束,及时清运多余土方和废弃建筑材料,并及时对塔基进行植被恢复。(二)运行期主要环保措施1、变电站建设三级化粪池,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2、变电站设置容量为30m3事故油池和废蓄电池贮存室。3、废油渣、废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应分类收集储存,向当地主管环保部门申报,经当地主管环保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转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4、选用低噪声的电气设备;对电气设备进行减振、消声降噪措施。加强设备减振、隔音降噪处理;加强站区植树绿化,利用站区围墙和周围树木的阻挡作用,衰减噪声强度。5、对于变电站大功率的电磁振荡设备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将机箱的孔口、门缝连接缝密封。6、应对管塔外观进行涂彩美化、利用城市绿化树木遮掩的办法,尽量使之和环境相协调,降低景观视觉影响。7、加强线路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线路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七、综合结论本工程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工程选址选线合理可行,符合规划要求。本工程建设及运营的技术成熟、可靠,工艺选择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小,对工程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和噪声等主要环境影响,可采取相应环保措施予以缓解或消除。通过认真落实本报告表和项目设计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可缓解或消除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电磁及声环境质量满足标准要求。从环保角度分析,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
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
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编制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编制时间:2015年10月目录
1总论12项目概况63工程分析174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185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16、电磁污染防治措施367电磁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结论37
1总论1.1项目背景目前,美安科技新城区域主要由长流站与狮子岭站通过2回10kV线路供电;随着美安科技新城的开发建设,该区域用电负荷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2015年和2020年最大负荷分别达到10MW和35MW。因此,海南电网公司拟实施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的建设,一方面可满足美安科技新城负荷增长需要,为开发区内新建项目供电;另一方面可优化海口西南片区10kV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提高供电可靠性。因此,建设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位于海口市长流镇和石山镇,建设内容包括变电站工程和线路工程:(1)新建美造110kV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主变规模本期2×50MVA;110kV出线本期2回,10kV出线本期2×14回,工程新建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位于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用地面积约为4023m2(合6亩);(2)美造站新建双回110kV线路接入长流220kV变电站,线路全长约2×13.42km,其中电缆线路长约2×0.65km;架空线路长约2×12.77km,同塔双回架设,新建杆塔共86基。2013年7月,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以《关于调整美安科技新城一期110kV美造变电站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的函》(海高新函[2013]336号)(见附件3),同意110kV美造变电站选址,选址位于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2013年10月,海口市规划局海口市规划局以《关于海口美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供电线路路径的复函》(海规函[2013]1662号)(附件4-1),同意线路路径(绕城高速以北段)走向;2013年11月,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以《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美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供电线路路径(美安科技新城段)的复函》(海高新函[2013]550号)(附件4-2)同意线路路径(绕城高速以南,美安科技新城段)走向;2015年8月,海口市国土资源局以《关于海口110千伏美造变电站输电线路J10-J13段跨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问题的函》(海土资矿字[2015]87号)(见附件4-3)同意线路路径J10-J13段走向。2013年10月,海南海口供电设计公司完成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1月,海南电网公司以《关于海口美造110kV48
输变电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海南电网计[2013]262号)(见附件2)同意工程建设。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作为该工程环评工作的中标单位(见附件1),于2015年3月开展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对该工程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收集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有关工程资料,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从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出发,重点评价输变电项目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周边环境、特别是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48
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07.0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0.29);(5)《电力设备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39号,1998.01.07);(6)《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1997)第18号,1997.3);1.2.2技术导则及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5)《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6)《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测量方法》(DL/T988-2005);(7)《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1.2.3工程基础资料及有关批复(1)《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海南海口供电设计公司;(2)《关于海口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海南电网计[2013]262号),海南电网公司。1.2.4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根据输变电工程特点,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见表1-1。48
表1-1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工频电场强度4000V/m《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1.2.5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有关规定,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形式,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拟建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2.6评价范围依照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1-2。表1-2项目评价范围及依据污染物名称评价范围来源或依据电磁环境110kV变电站站界外30m范围内;电缆线路为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范围内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1.2.7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电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3。48
表1-3电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环境保护目标特征(常住人口)与工程位置关系影响因素1拟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架空线路美李村行政村,1~3层房屋,约200户,共约1000人;最近一户为李家居民房,2层砖混结构房屋,共6人。架空输电线路J3~J4段南侧,最近距离为18m(最近一户为李家)运行期电磁场2文森村自然村,1~3层房屋,约30户,共约150人;最近一户吴家居民房,1层砖混结构房屋,共7人。架空输电线路J5~J6段北侧,最近距离为15m(最近一户为吴家)3文明村行政村,1~4层房屋,约150户,共约700人;最近一户劳家居民房,3层砖混结构房屋,共5人。架空输电线路J6~J7段北侧,最近距离为13m(最近一户为劳家)4变电站无//48
2项目概况2.1项目基本组成及性质工程基本组成及性质如下表2-1。表2-1本工程建设组成和性质一览表(一)变电站工程新建110kV美造变电站主体工程①新建美造110kV变电站,占地面积4023m2,采用半户内布置,主变规模本期2×50MVA;主变采用两相双绕组有载调压高阻抗风冷变压器;②110kV出线2回,架空出线;10kV出线2×14回,电缆出线;③无功补偿装置:配置2×(3+5)Mvar电容器组。④新建一栋三层配电装置综合楼。辅助工程进站道路,长10m,占地面积500m2。环保工程事故油池、消防砂池、化粪池、绿化等。(二)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工程新建110kV线路工程美造站新建两回110kV线路接入长流220kV变电站(以下简称“新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线路”),线路全长约2×13.42km;其中:同沟双回电缆线路长约2×0.65km;双回架空线路长约2×12.77km,同塔架设,新建杆塔共86基。光纤通信工程沿新建线路架设两根12芯OPGW光缆。2.2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概况2.2.1变电站地理位置工程新建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位于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规划十路、美安环路现状为土路),用地面积约为4023m2(合6亩)。目前站址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原址为水田,站址西面和南面现状为乡村小路(即规划十路和美安环路),东面和北面原址为水田。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工程平面布置见附图2,四至情况见图2-1。48
图例荒草地水田坡地临时工棚区规划十路规划美安四纵路图2-1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四至图48
2.2.2变电站建设规模(1)变压器容量本期规模2×50MVA;主变采用采用两相双绕组有载调压高阻抗风冷变压器,低噪音。(2)电压等级及出线间隔数本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10kV/10kV。各电压等级出线规划如下:110kV出线间隔:4个(出现2回);10kV出线间隔:3×14个(出线2×14回)。(3)无功补偿装置配置2×(3+5)Mvar电容器组。2.2.3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按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变电站进行设计;主变户外布置,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设备,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开关柜设备。变电站为一栋三层配电装置综合楼,混凝土框架结构;除变压器外所有电气设备全部放置综合楼内,主要包括电气设备房间及附属功能间,其中一层主要为电缆夹层,二层是出线间隔、接地变室、电容器室、泵房和工具间等,三层为GIS设备室、10kV配电室、主控室、继电器室、蓄电池室及相关附属功能间。在三层设置两个吊装平台,110kV为架空向北出线,10kV为电缆出线。进站大门设在变电站南面中部,主变布置在场地中央,综合楼西部,1#、2#、3#主变(预留)由南向北呈“一”字排列,主变之间用防火墙隔开。事故油池布置在2#主变压器西侧;站内四周为环形消防通道,消防砂池位于2#主变压器西侧、事故油池南侧;站区空场地均将进行绿化。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见附图2。本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形式,主变布置在场地中部,110kV及10kV配电装置均采用户内布置,10kV线路采用电缆出线,110kV线路向北出线,再加上变电站四周围墙的阻隔,减小了噪声、工频电磁场对外环境48
的影响。站区配电装置分区合理、紧凑、清晰、直观、层次分明、进出线方便顺直,并充分考虑及利用地形、气象等条件设计出节能的变电站总平面图,达到了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减少了电气设备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强度,从而降低了对站区及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噪声影响。因此,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合理。2.2.4变电站公用工程给排水、排油:变电站给水系统采用市政管网供水;变电站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做站内绿化,不外排;站区内雨水经站内管道收集后排入站外雨水管道。在主变压器下设集油坑,坑内铺设不小于350mm厚卵石层,站区内按照变电站终期规模修建事故油池(30m3),事故油池的容积大于单台主变油量的60%。当主变压器事故或检修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从集油坑排入事故油池,经油水分离器分离后,大部分变压器油回收利用,少量含油废水和废油渣收集后交由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不外排。站区道路:站内道路呈环形布置,混凝土道路。绿化: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进场道路两侧、站区入口和主要建筑附近种植观赏和美化效果好的常绿树,站内绿化选择低矮根系浅的灌木及花草类为主;其中变电站站内绿化1568.5m2。2.2.5变电站占地及土石方量美造变电站站址占地面积4023m2(合6亩),规划为供电用地(见附件3),均为永久占地。变电站西面和南面规划为规划十路和美安环路,东面和北面规划为美安科技开发区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工程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变电站站址处、东面和北面现状为水田,南面和西面为乡村小路,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工程施工产生的土石方挖方约1000m3,填方量约3500m3,须外借土方量约2500m3。2.2.6变电站拆迁变电站站址不需拆迁建筑物。2.2.7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48
拟建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设为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变电站,值守人员2人,每天工作24小时。2.3线路概况2.3.1线路路径本工程线路从海口220kV长流变电站采用电缆往南出线(J1—J4),至南海大道南侧后,东行至J4处转为架空。架空线(J4—J13)沿南海大道南侧东行至绿色长廊转南,沿绿色长廊西侧南行至椰海大道转西,沿椰海大道北侧西行穿越220kV长永I线、长永II线、华长I线、华长II线后继续西行至疏港大道转南,沿疏港大道西侧穿越220kV华长I线、华长II线、马丘线、马永线,继续往南跨越220kV丰玉I线、丰玉II线、110kV永老线后至与绕城高速交叉口西北角处,然后跨越绕城高速路后向西南方向走线至规划十路,沿开发区规划十路至美造站。其中J10~J13段约有3km长度(4个塔基)位于世界地质公园三级保护缓冲区内,其中J10、J11、J12位于园区规划的村镇建设区,J13位于生态保育区。(一)根据海口市规划局《关于海口美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供电线路路径的复函》(海规函[2013]1662号),本工程线路(绕城高速以北段)具体路径如下:海口220kV长流变电站位于南海大道与长滨路交叉口东北侧。本工程新建110kV美造至长流双回线路从长流变电站电缆出线,顶管穿过南海大道,后电缆改架空线路依次沿南海大道、绿色长廊、椰海大道、疏港大道向南敷设至与绕城高速交叉口西北角处。(1)在60米红线宽南海大道路段,规划高压架空线路位于道路南侧绿地内,距规划路中35米处。(2)在60米红线宽绿色长廊路段,规划高压架空线路位于道路西侧绿地内,距规划路中35米处。(3)在60米红线宽椰海大道路段,规划高压架空线路位于道路北侧绿地内,距规划路中35米处。(4)在100米红线宽疏港公路路段,规划高压架空线路位于道路西侧绿地内,距规划路中60米处。(二)根据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美造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供电线路路径(美安科技新城段)的复函》(海高新函[2013]550号),48
本工程线路(绕城高速以南,美安科技新城段)具体路径如下:110kV线区内路由美造变电站出线,沿规划师路道路东侧绿化带,距规划路中18米处,架设至绕城高速以南,建议采用电缆方式穿绕城高速,并架空跨接至疏港大道规划塔位。综上,本工程长流~美造110kV双回线路全长约2×13.42km;其中双回电缆线路长约2×0.65km;双回架空线路长约2×12.77km,同塔架设。线路沿线地形分布:丘陵约占1.5km,平地约占11.92km;全线使用双回杆塔86基,其中双回路直线钢管杆塔74基,双回路转角钢管杆塔4基,双回路终端钢管杆塔8基。线路路径详见附图3。2.3.2电压等级、回路数、架线方式电压等级:110kV。回路数:双回路。架设方式:架空线路、电缆线路。2.3.3导线型号(1)架空线路导线:均采用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2)电缆线路型号:采用ZR-YJLW03-64/110kV-630mm2型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包防水层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2.3.4杆塔、塔基及电缆(1)杆塔根据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地形特征,本工程线路全线新建110kV双回杆塔86基,其中双回路直线钢管杆塔74基,双回路转角钢管杆塔4基,双回路终端钢管杆塔8基,杆塔使用情况如表2-4所示。架空线路杆塔结构示意图详见附图5。表2-4杆塔使用情况表线路名称杆塔型式型号呼高(m)基数(基)备注长流~美造110kV架空线路110kV双回杆塔110SZ22334直线钢管杆110kV双回杆塔110SZ12770直线钢管杆110kV双回杆塔110SJ1244转角钢管杆110kV双回杆塔110SJD218终端钢管杆杆塔基数小计21~338648
(2)塔基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杆塔位置,钢管杆塔拟采用板式基础、灌注桩基础。(3)电缆敷设方式本工程电缆线路穿越道路时,拟采用顶管敷设方式;除穿越道路外的电缆线路,拟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电缆敷设后,盖混凝土板。电缆排列方式为垂直排列。电缆沟结构详见图2-1。图2-1电缆沟剖面图2.3.5线路占地及土石方量(1)线路工程占地本工程线路包含架空线路及电缆线路;电缆线路占地主要包括电缆沟、接头井、工井、检查井等;架空线路占地主要包括杆塔施工区、堆料场及牵张场施工区等。线路总占地7340m2,其中永久占地2120m2,临时占地5220m2,详见表2-5。48
表2-5线路工程占地面积表单位:m2序号项目名称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小计1110kV双回电缆线路300290032002110kV双回架空线路1820112029403堆料场及牵张场施工区/12001200合计212052207340工程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为村镇用地、公共绿地等用地,土地利用规划为广场用地、公共绿地和特殊用地等,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2)线路工程土石方量本工程线路土石方主要来自杆塔施工和电缆沟的开挖和回填等。线路工程总挖方量为8380m3,填方量为4550m3,各部位挖填方平衡后共弃土石方量为3830m3,其中电缆线路段弃土量为2190m3,架空线路段弃土量为1640m3(共新建杆塔86基,平均每个塔基弃土约19m3)。详见表2-6。表2-6线路工程土石方平衡表单位:m3序号项目名称挖方量填方量弃土量1110kV双回电缆线路292073021902110kV双回架空线路546038201640合计838045503830由于输电线路建设具有跨距长、点分散的特点,且单个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较小;因此,对于可以回填利用的土方临时堆放于塔基临时占地区和电缆沟沿线,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电缆沟和覆土绿化或硬化。架空线路多余弃土平铺于塔基的连梁内并整治绿化,或运送至政府指定地点妥善处理。(3)线路工程绿化情况线路工程绿化主要为塔基处施工结束,回填土方后进行的覆土绿化,线路临时用地和永久占地绿化面积为5870m2。2.3.6线路工程拆迁线路工程在椰海大道北侧J5~J6之间跨越居民房一处,为1栋1层旧砖瓦房,为吴家居民房,距离椰海大道道路红线约3m,1户2人居住。属于道路工程拆迁范围(已拆迁),拆迁面积约120平米。2.3.7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48
本工程110kV电缆线路下钻穿越公路1次,下钻穿越铁路1次,220kV线路1次;在设计线路交叉穿越情况时均按规范要求设计,满足《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要求,详情见表2-7。表2-7电缆线路钻越设计情况单位(m)被钻越物被跨越次数/次设计情况规范要求水平交叉水平交叉公路11.20.810.5铁路11.10.610.5220kV线路11.30.710.5本工程110kV架空线路沿线跨越的具体设施情况详见表2-8。表2-8架空线路交叉跨越设计情况序号交叉跨越跨越次数(次)最小允许垂直距离(m)设计规范要求高度(m)1220kV电力线38m4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2110kV电力线16m3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310kV电力线35m3m4高速公路125m7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5城镇道路320m7m,在跨越处不得接头6鱼塘115m3m7树木/8m4m8非居民区/12~25m110kV线路6m9居民区012m110kV线路7m由上表可知,本工程线路可研设计中交叉跨越处跨越220kV电力线的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跨越树木段的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在非居民区走线时,由于弧垂的变化,设计对地高度最小为12~25m,分别达到《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179-2008)、《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相关设计规范的最低要求;本工程设计跨越树林段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除塔基占用少量灌草丛外,不对林木进行砍伐,较好地维持原有生态环境。2.3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48
本项目属于城乡电网改造及建设类,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本)中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变电站选址合理性分析拟选变电站址位于美安科技开发区一期地块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966963892621,地处地貌单元属海口平原地貌,场地现状为水田,规划为供电用地;站址处靠近负荷中心,有利于满足远景负荷增长需要及减少线路损耗;变电站位于规划十路和美安环路交汇处,满足大件运输及消防通道的要求;工程区域无拆迁安置;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及环保、安全等要求;站址周边现状主要为水田,已规划纳入美安科技开发区,周围没有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及其它易燃易爆设施。因此,站址选择合理。已取得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关于调整美安科技新城一期110kV美造变电站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的函》(海高新函[2013]336号),详见附件3。(3)选线合理性分析电缆线路主要沿现状长滨路西侧绿化带和南海大道南侧绿地内敷设电缆,本工程电缆与管道、道路、构筑物等之间的距离均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及《电缆设施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较少,施工方便,电缆路径的选择较为经济、合理。架空线路沿南海大道南侧绿地、绿色长廊西侧绿地、椰海大道北侧绿地以及疏港公路西侧绿地范围内走线,不占用基本农田,沿线植被主要为桉树、橡胶、棕榈树、等城市绿化景观树,花椒树、甘蔗和水稻等农作物,以及低矮绿化和灌草丛等。本工程的架空线路J10~J13段约有3km长度(4个塔基)的线路穿越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西侧边缘区域,穿越的具体位置为园区内已建的疏港大道道路红线边缘西侧。由于线路杆塔选址位于世界地质公园三级保护缓冲区内,其中J10、J11、J12位于园区规划的村镇建设区,J13位于生态保育区;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同意该工程四个杆塔选址意见。本段线路采用高跨方式通过,跨越树林段最小净空垂直距离为8m,除四个塔基占用少量灌草丛外,不对林木进行砍伐。项目施工不破好地质公园的地势,破坏的少量植被在施工后可以恢复,能较好地维持原有生态环境。综上所述,本线路走向符合规划要求,并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线路沿线无珍稀和受保护物种分布;110kV线路采用高塔架设,减少对林木的砍伐48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微且是可逆的,路径选择合理。(4)架空线路交叉跨越高度及走廊宽度合理性分析根据可研报告,本工程架空线路段导线对地距离在12m~25m间,满足《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和《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高度要求(110kV线路经过居民区导线对地面距离不小于7m,经过非居民区不小于6m)。本工程线路导线交叉跨越处净空距离在5m~8m之间,亦可满足《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和《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对应的高度要求。由表8可知,工程线路在跨越树木时,应采用高杆塔跨越,施工中采用牵张放线,减少林木砍伐,较好地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综上,本工程架空线路交叉跨越高度符合要求,是合理可行的。48
3工程分析3.1变电站运行工序流程图3-1变电站运行期电磁场强度产生环节示意图48
3.2线路运行工序流程工程拟建110kV美造变电站现有220kV长流变电站新建长流~美造110kV双回线路,线路总长13.42km,其中同塔双回架空线路12.77km,双回电缆线路0.65km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图3-2项目线路运营期产污环节示意图3.3电磁污染源分析输电线路及变电站附近由于高电压和大电流效应,在其附近会存在一定强度的电磁场,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工频电、磁场特性:1)电场强度大小与导线相对于大地的电压成正比,磁感应强度大小仅与电流大小成正比,而与电压无关;2)导线排列方式不同,电磁场大小不同。导线水平排列时,场强的影响范围最大;正三角形排列时次之;倒三角排列、垂直排列时最小。双回路采取逆相序布置线时电磁场强度要比单回路电磁场强度低得多;3)电场中的导电物体(如建筑物、树林等)会使电场严重畸变,从而产生一些屏蔽作用,可以减弱电场强度,而工频磁场能穿透大多数的物体(如建筑物、树林等)。484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4.1电磁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为了解本工程周围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现状,我所委托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对工程拟建变电站所处区域,以及输电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值进行了现状监测,有关情况如下:(1)监测时间:2015年3月27日(2)监测气象条件:天气:阴;温度:32℃;湿度:65%。48
(3)监测项目地面以上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等效连续声级。(4)监测布点本次监测共设7个监测点,其中拟建变电站四周共设4个,线路沿线的环境保护目标处设3个。监测布点具体见表4-1。监测布点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要求。监测单位严格《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的要求进行监测,客观反映了工程周边的电磁环境实际情况,因此监测布点方案合理。表4-1电磁及声环境现状监测点序号类别位置地理坐标1变电站拟建变电站东面(N19°55′47.16″E110°10′15.28″)2拟建变电站南面(N19°55′42.25″E110°10′12.38″)3拟建变电站西面(N19°55′47.16″E110°10′09.48″)4拟建变电站北面(N19°9′52.06″E110°31′42.38″)5环境保护目标美李村李家大门外输电线路南侧18m(N19°59′28.23″E110°12′3628″)6文森村(吴家)厨房外输电线路北侧15m(N19°58′38.11″E110°12′54.08″)7文明村(劳家)一楼大门外输电线路北侧13m(N19°58′24.23″E110°10′48.28″)(5)监测方法及仪器本次环评监测采用的监测方法与仪器见表4-2。表4-2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及仪器检测检测方法/方法标准号仪器名称及型号灵敏度48
项目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工频电磁场强度测试仪HI-3604;检定单位: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检定证书号:WWD201400668;有效期:2014.04.02-2015.04.011V/m~199kV/m0.1mG~20G《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DL/T988-2005)4.2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1)监测结果环境现状监测点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见表4-3。表4-3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监测结果检测点/位置工频电场(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1)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站址东面(N19°55′47.16″E110°10′15.28″)1.22.62.90.0130.0220.026站址南面(N19°55′42.25″E110°10′12.38″)1.32.83.10.0110.0230.025站址西面(N19°55′47.16″E110°10′09.48″)1.22.52.80.0140.0260.030站址北面(N19°9′52.06″E110°31′42.38″)1.32.93.20.0130.0270.030(2)环境保护目标输电线路美李村(李家)(N19°59′28.23″E110°12′3628″)1.93.84.20.0160.0310.035文森村(吴家)(N19°58′38.11″E110°12′54.08″)1.83.64.00.0170.0280.033文明村(劳家)(N19°58′24.23″E110°10′48.28″)1.93.74.20.0180.0300.035(2)监测结果评价根据监测结果表4-3可知,拟建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站址四周的工频电场强度在2.8~3.2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25~0.030μT之间;工程新建110kV输电线路沿线美李村(李家)、文森村(吴家)和文明村(劳家)等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为4.0~4.2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33~0.035μT48
。由此看出,所有监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5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类比分析本工程架空线路电磁影响预测采取理论计算和类比分析的方法。电缆线路电磁影响预测采取类比分析方法。5.1.1110kV双回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理论计算分析5.1.1.1理论计算模式架空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影响预测计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附录C、D规定的计算模式进行。(1)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附录C)1)单位长度导线下等效电荷的计算高压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送电线半径r远小于架设高度h,因此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送电导线的几何中心。设送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由下列矩阵方程计算:48
式中:Ui——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Qi——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Λij——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n阶方阵(n为导线数目)。[U]矩阵可由送电线的电压和相位确定,从环境保护考虑以额定电压的1.05倍作为计算电压。[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2)由等效电荷产生的电场计算为计算地面电场强度的最大值,通常取夏天满负荷有最大弧垂时导线的最小对地高度。因此,所计算地面场强仅对档距中央一段(该处场强最大)是符合的。当各导线单位长度的等效电荷量求出后,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可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得出,在(x,y)点的电场强度分量Ex和Ey可表示为:式中:xi、yi——导线i的坐标(i=1、2、…m);M——导线数目;Li、Li′——分别为导线I及镜像至计算点的距离。由于接地架空线对于地面附近场强的影响很小,对单回路水平排列的几种情况计算表明,没有架空地线时较有架空地线时的场强增加约1%~2%,所以常不计架空地线影响而使计算简化。(2)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磁场强度的计算(附录D)由于工频情况下电磁性能具有准静态特性,线路的磁场仅由电流产生。应用安培定律,将计算结果按矢量叠加,可得出导线周边的磁场强度。48
不考虑导线i的镜像时,导线下方A点处的磁场强度:式中:I——导线i中的电流值;H——计算A点距导线的垂直高度;L——计算A点距导线的水平距离。5.1.1.2计算参数的选取本工程拟建架空输电线路为110kV同塔双回架空线路,共有双回路钢管杆塔86基,呼高为21~33m,按最不利原则进行预测典型塔型的选择,选取呼高最低、线路相间距最大的110SJD塔型进行预测,导线为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相间距为2.5m。根据设计资料,110SJD塔呼高为21m,导线对地高度最低为12m,因此考虑最不利情况,按本工程导线实际最低对地高度(与类比监测时线路对地高度一致)进行理论计算。预测参数的选取见表5-1。表5-1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路设计参数电压等级(kV)110导线分裂数单分裂塔型110SJD相间距(m)2.5导线类型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导线外径(mm)23.94输送总容量(MVA)36导线排列形式垂直排列,逆相序导线计算高度(m)12.0(导线设计最低对地高度,与类比监测时线路对地高度一致)计算区域(m)50(距杆塔中心)5.1.1.3计算结果本工程送电线路典型塔型距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预测结果见表5-2;典型塔型导线两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见图5-1、5-2。表5-2工程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路工频电磁场强预测结果48
距杆塔中心距离(m)计算高度12.0m(导线设计最低对地高度,与类比监测时线路对地高度一致)理论计算值工频电场(k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EB02.0163.802.5(边导线正下方)1.9953.3651.8622.76101.2121.60150.6550.88200.3860.4822.5(边导线外20m)0.3060.36250.2320.28300.1860.20350.1520.16400.1210.12450.1170.08500.0950.08图5-1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线路下方工频电场强度分布曲线48
图5-2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线路下方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1)工频电场由表5-2和图5-1可知,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路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随着距离边导线投影水平距离的增加总体呈逐渐衰减趋势,同时,随着对地高度的增大,工频电场强度随之减小。导线对地高度为12.0m(导线设计最低对地高度,与类比监测时线路对地高度一致)时,线路下方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016kV/m,最大值出现在杆塔中心处,所有预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均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控制限值要求。2)工频磁场由表5-2和图5-2可知,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路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随着距离边导线投影水平距离的增加总体呈逐渐衰减趋势,同时,随着对地高度的增大,工频磁感应强度随之降低。导线对地高度为12.0m(导线设计最低对地高度,与类比监测时线路对地高度一致)时,线路下方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80μT,出现在杆塔中心处,所有预测点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100μT控制限值要求。5.1.2110kV双回架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类比分析48
5.1.2.1类比的可行性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路,本次环评选择已建导线布置形式及运行工况与其相似的海南省三亚110kV南鸭线进行类比分析。表5-3本线路与三亚110kV南鸭线类比条件对照表项目名称评价工程类比工程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线路三亚110kV南鸭线电压等级110kV110kV架设形式及回路数双回架空线路双回架空线路导线类型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1×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积1×300mm21×300mm2导线排列形式垂直排列,逆相序垂直排列,逆相序导线对地垂直距离(m)12.0(导线设计最低对地高度)12.0(监测时导线对地高度)输送容量36MVA38.2MVA三亚110KV南鸭线120#~121#塔之间(监测时导线对地高度为12.0m)监测单位深圳市清华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时间2012年8月19日气候条件天气:多云温度:32℃湿度:77%工况负荷名称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三亚110kV南鸭线106.9~111.598.3~108.426.0从表5-3中可以看出,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路输送容量略低于类比线路,导线设计最低对地高度与类比线路监测时对地高度一致,电压等级、导线截面积与类比线路基本一致。因此,采用三亚110kV南鸭线监测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和类比,具有可行性。5.1.2.2类比监测结果类比监测结果见表5-4,变化趋势图见图5-3、5-4。表5-4三亚110kV南鸭线监测结果三亚110kV南鸭线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µT)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边导线外0m1275133218440.8310.9911.293边导线外2m1113117816210.7940.9581.244边导线外4m977109814700.7660.9031.184边导线外6m944101213840.7340.8881.152边导线外8m83199712980.7120.8641.12048
边导线外10m66683110650.6610.8131.048边导线外12m5127449030.4870.6670.826边导线外14m4015797040.3910.5810.700边导线外16m2884365230.2010.4160.462边导线外18m2653894710.1790.4140.451边导线外20m1882953490.1650.3870.421边导线外25m1241922280.1230.2650.292边导线外30m5875940.0870.1660.187图5-3工频电场强度与线路投影距离关系图48
图5-4工频磁感应强度与线路投影距离的关系图从类比监测结果看,类比输电线路110kV南鸭线(监测时导线对地高度为12m)两侧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332V/m,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为1.293μT,均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且类比监测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实测值在边导线外均呈随距离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可以看出,类比监测线路边导线外距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5.1.3电缆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本次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法对电缆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5.1.3.1类比的可行性本评价选择已建导线布置形式及运行工况与其相似的海口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作为类比对象进行类比分析。类比条件见表5-5。表5-5类比条件对照表项目名称评价工程类比工程美造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110kV双回电缆线路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电压等级110kV110kV48
回数双回双回布设形式电缆沟电缆沟埋地深度1.8m1.8m导线类型ZR-YJLW03-64/110kV-630mm2ZR-YJLW03-64/110kV-630mm2导线截面积630mm2630mm2导线排列形式垂直排列垂直排列线路沿线环境沿城市主干道敷设沿城市主干道敷设输送容量(MVA)4648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监测单位深圳市清华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时间2013年7月27日气候条件天气:阴天温度:33℃湿度:68%风速:3m/s。监测点位垂直于建港路双回电缆线路设置监测断面(N18°14′3.52″E109°30′3.37)运行工况负荷序号线路名称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1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114.72~115.23105.48~107.6319.52~21.37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电缆线路与类比线路在电压等级相同,回路数相同,且均为沿道路敷设电缆地埋走线等,参数基本一致;因此,故具有较好的可比性。5.1.3.2电磁环境影响类比分析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监测布点从电缆沟上方(0m处)开始,沿垂直于电缆线方向监测;监测结果见表5-6,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与线路距离的关系见图5-5图5-6。表5-6工频电磁场类比监测结果监测点/位置工频电场(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电缆沟0m5.389.8611.230.2340.4960.5482m5.079.1510.460.2080.4610.5064m4.348.259.320.1850.3810.4246m3.657.298.150.1560.2950.33448
8m3.176.537.260.1350.2580.29110m2.675.285.920.1180.2030.23515m1.873.734.170.0970.1640.19120m2.184.094.630.1130.2060.23525m1.232.853.100.0780.1220.14530m0.861.561.780.0450.0770.089图5-5电缆线路监测断面上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变化曲线图图5-6电缆线路监测断面上磁感应强度与距离的变化曲线图48
由上图、表可知,已建110kV塘荔鹿河线、茅鹿河线双回电缆线路垂直于建港路设置的监测断面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在1.78~11.23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89~0.548μT之间,均分别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根据以上类比分析,预测本工程双回电缆线路建成后产生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亦能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对周边电磁环境影响处于标准允许范围内。5.2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变电站产生工频电磁场的电气设备主要有主变压器、电容器、母线等大电流导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110kV变电站内主变压器旁、母线下方以及10kV配电区内的电磁场强度较大。但由于工频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衰减很快,在围墙外的电磁场强度已很弱。本次环评通过类比监测相同规模已运行变电站的电磁影响,来预测分析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的电磁影响。5.2.1类比条件分析本环评选取与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美造变电站主变规模、主变布置形式和出线方式相同的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进行类比。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与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主要指标对比如表5-7所示。表5-7类比变电站主要技术指标对照表主要指标美造110kV变电站坪西110kV变电站电压等级110kV110kV主变规模本期:2×50MVA已建成:2×50MVA变电站形式半户内变电站半户内变电站电压等级方式110kV/10kV110kV/10kV主变位置和布设方式站区中部,户外布置站区中部,户外布置配电装置布置方式10kV户内布置10kV户内布置出线回数110kV(2回)110kV(2回)出线方式架空出线架空出线电磁环境条件附近无军事、无线电通讯设施附近无军事、无线电通讯设施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周边环境及监测布点示意见图5-7。48
图5-7类比变电站站区总平面布置及监测布点图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与坪西110kV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主变规模及布设方式、电压等级、出线回数和出线方式相同,主变位置和周围电磁环境基本一致。因此,以坪西110kV变电站作为类比对象对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能够反映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投运后的电磁环境影响,因而具有可比性。5.2.2监测点布设类比监测共设置3个监测点位,1个衰减监测断面。监测点位分别位于变电站东、南和北侧围墙外5m处,由于由于变电站西面紧邻山坡,无法布设监测点;衰减监测断面布置于南侧围墙外(距出线处20m),测点间距5m,测至南侧围墙外50m处。监测布点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要求。监测单位严格《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的要求进行监测,客观反映了工程周边的电磁环境实际情况,因此监测布点方案合理。48
5.2.3变电站运行工况监测时,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的2台主变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见表5-8。表5-8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监测期间主变运行工况项目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1#主变(50MVA)11071~1202282#主变(50MVA)11071~1202395.2.4监测期间气象条件天气:晴,温度:23℃,湿度:60%。5.2.5电磁场强度类比分析110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强度类比监测结果见表5-9。表5-9工频电磁场强度类比监测结果点号点位描述电场强度RMS平均值(V/m)磁感应强度RMS平均值(μT)1南侧围墙外5m90.30.652东侧围墙外5m15.60.113北侧围墙外5m(西侧为壁,无法到达)63.20.154南侧围墙外0m95.10.655南侧围墙外10m64.30.496南侧围墙外15m50.30.427南侧围墙外20m37.70.708南侧围墙外25m47.90.759南侧围墙外30m33.20.6210南侧围墙外35m16.30.4111南侧围墙外40m33.30.3612南侧围墙外45m16.30.3413南侧围墙外50m3.90.39根据类比110kV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强度监测结果,变电站各围墙外5m处工频电场强度在15.6~90.3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11~0.65μT之间;衰减监测断面工频电场强度在3.9~95.1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34~0.65μT之间。可以看出,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均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48
。电磁监测断面变化趋势见图5-8、图5-9。图5-8电磁监测断面工频电场强度变化趋势图图5-9电磁监测断面工频磁感应强度变化趋势图本工程拟建美造110kV变电站与坪西110kV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主变规模及布设方式、电压等级、出线回数和出线方式相同,主变位置和周围电磁环境基本一致。故深圳坪西110kV变电站的实测数据能基本反映美造110kV变电站投入运行后的情况。因此,可预测在评价范围内,美造110kV变电站投运后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强度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48
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5.3环境保护目标电磁场影响分析本次评价根据各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拟建110kV变电站或架空线路的距离、高差以及类比变电站和架空线路在相应距离处的影响值,类比预测出本工程拟建变电站与架空线路对各环境保护目标的预测值,再将各个环境保护目标的现状监测值与预测值进行相加,叠加后的工频电磁场预测结果见表5-10。表5-10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工频电、磁场强预测叠加结果环境保护目标与拟建工程的距离(m)电场强度现状监测值电场强度预测值电场强度叠加预测值磁感应强度现状监测值磁感应强度预测值磁感应强度叠加预测值(kV/m)(μT)美李村(李家)1层线路南侧,距离线路18m0.00420.3940.3940.0350.600.602层0.00420.4750.4750.0350.720.72文森村(吴家,共1层)线路北侧,距离线路15m0.00400.6550.6550.0330.880.88文明村(劳家)1层线路北侧,距离线路13.0m0.00420.8150.8150.0351.121.122层0.00421.1801.1800.0351.561.563层0.00421.5301.5300.0352.082.08本工程变电站附近无电磁环境保护目标。线路工程沿线保护目标为距线路18m处的美李村李家居民房,距线路15m处的文森村吴家居民房,距线路13m处文明村的劳家居民房。根据预测结果,输电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美李村李家一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394kV/m、0.60μT,二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475kV/m、0.72μT;文森村吴家(共1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655kV/m、0.88μT;文明村劳家一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815kV/m、1.12μT,二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1.18kV/m、1.56μT,三层最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1.530kV/m、2.08μT。因此,预测本工程线路建成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48
6、电磁污染防治措施1、变电站内主变三面设置防火墙;大功率的电磁振荡设备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将机箱的孔口、门缝连接缝密封。2、电缆线路采用电力电缆加套管直埋敷设。电缆外层的屏蔽层和包装层可起到有效屏蔽作用,而且电缆线路埋于地下,地表也有良好的屏蔽作用。3、本工程新建架空线路采用高塔架设,增加导线对地高度;采用电磁影响更小的JL/LB1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并采用双回路塔架设,此设计可缩小线路走廊宽度;降低线路走廊下的工频电场强度,减小电磁场对环境的影响。4、加强线路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线路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本工程架空线路采用双回路塔架设,此设计可缩小线路走廊宽度,降低线路走廊下的工频电场强度,以减小电磁场对环境的影响。48
7电磁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结论7.1项目概况(1)新建美造110kV变电站,采用半户内布置,主变规模本期2×50MVA;110kV出线本期2回,10kV出线本期2×14回,工程新建海口美造110kV变电站位于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用地面积约为4023m2(合6亩);(2)新建长流~美造110kV双回线路,线路全长约2×13.42km,其中电缆线路长约2×0.65km;架空线路长约2×12.77km,同塔双回架设,新建杆塔共86基。7.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城乡电网改造及建设类,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5月1日实施的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正)》中的“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7.3变电站选址、选线合理性分析拟选变电站址位于美安科技开发区一期地块规划十路以东、美安环路以北966963892621,地处地貌单元属海口平原地貌,场地现状为水田,规划为供电用地,站址处靠近负荷中心,周边无环境保护目标,工程区域无拆迁安置,周围没有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及其它易燃易爆设施。本线路走向符合规划要求,并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线路沿线无珍稀和受保护物种分布;110kV线路采用高塔架设,减少对林木的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微且是可逆的,路径选择合理。7.4电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共3个,分别为拟建美造~长流110kV双回架空线路沿线的美李村(位于架空输电线路南侧,最近为距离线路18m处的民房)、文森村(位于架空线路北侧,最近为距离线路15m处的居民房)和文明村(位于架空线路北侧,最近为距离线路13m处的居民房)。7.5电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区域内无大的电磁场干扰源,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总体上工程沿线电磁场水平较低,电磁环境良好。48
7.6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理论计算及类比监测,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线路、110kV双回电缆线路及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分别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控制限值要求。7.7电磁污染防治措施对于变电站大功率的电磁振荡设备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将机箱的孔口、门缝连接缝密封。加强线路日常管理和维护,使线路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7.8评价结论本工程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选址选线合理。只要加强管理,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对电磁环境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满足标准限值的要求。从环保角度分析,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附件5-1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鼎信实业镍铁合金及深加工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塔里木油田塔中1号气田塔中ⅱ区zg43-h4等5口井采油气工程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区政务中心环保铁西分局监测站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昆明新机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区公共租赁住房地块项目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武汉澳视眼科医院建设项目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三亚鸭仔塘~大茅220kvⅱ回线路新建工程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多肽药物产业化建设项目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15mw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汽车零部件及模具制造项目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新建铁路方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三葛庄铁路专用线工程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吉水金诚新材料加工有限公司年综合处理回收利用4800吨钕铁硼废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耐涂可精细化工(青岛)有限公司环保型高性能涂料和合成树脂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简本) - 一、概述
- 江苏科斯伍德化学科技有限公司高耐晒牢度有机颜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杂废旧物质烟花爆竹储存仓库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报告
- 金坛到溧阳天然气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昆明市小江寻甸县功山镇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