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 MB
- 3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县道X155礤黄线石古大王至蓝口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东源县公路局评价单位: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9月32
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现有公路概况11.2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12、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33、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排放标准43.1环境质量标准43.2污染物排放标准54、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6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75.1评价等级75.2评价范围86、环境敏感点97、工程分析127.1工程占地类型及拆迁数量127.2土石方平衡及弃土场127.3施工场地137.4交通量137.5施工期工程分析137.6营运期工程分析148、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58.1声环境质量现状158.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158.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58.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532
9、环境影响评价159.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159.2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189.3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910、污染防治措施1910.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910.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2311、环境风险2411.1环境风险简评2411.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2512、土流失及水土保持261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813.1经济效益分析2813.2社会效益分析2813.3结论2814、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计划2814.1环境管理2814.2环境监测2914.3环保工程竣工验收2915、公众参与调查评价3016、合理合法性分析3016.1本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3016.2与法律法规相符性分析3116.3与规划相符性分析3117、综合评价结论3232
1、建设项目概况1.1现有公路概况现有路段工程起点位于蓝口镇礤下村(石古大王),即县道X155线与国道G205线交汇处(K0+000.000),上跨京九铁路,从蓝口镇圩穿过,下穿梅河高速公路,终点止于与蓝口镇土陂村(K7+120.73),全长7.12073公里,主要控制点:礤下村、培群村、蓝口镇、土陂村。1.2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总的路线走向是自西北向东南,路段改造工程起点位于蓝口镇礤下村(K0+000.000),与G205线交汇处,沿东南方向,途经角塘村,下穿梅河高速,终点止于蓝口镇土陂村(K7+120.73),即接回县道X155线,共7.12073公里。项目总投资10468.35万元。本项目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按60公里/小时考虑,路基宽10.0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2×3.5米,硬路肩2×0.75米,土路肩宽2×0.75米。考虑到该区域的远景规划,且满足航道通航要求,本工可拟建设茅园墩中桥为3×20米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板桥,桥面宽度为10米,总长度为70米;大江桥桥梁宽为2×12米(双幅桥),总长度为353.58米,其结构为:(1×30)米等截面箱梁+(32.5+50+50+32.5)米变截面连续箱梁+(5×30)米等截面箱梁。项目工程内容及各项技术内容详见表1。表1工程内容及各项技术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设计采用技术标准备注1公路等级级二级2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603路基宽度米10.04行车道宽度米2×3.55硬路肩宽度米2×0.755土路肩宽度米2×0.756桥梁宽度米10/2×12.0单幅/双幅桥7停车视距米758平曲线半径极限最小值米200不设超高值米15009回头曲线半径米/缓和曲线米/最大纵坡%/1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7032
11最大纵坡%4.3812最短坡长米127.7313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米3000凹形米460014同向直线最小长度米494.7415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16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小桥1/50大、中大桥1/10017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05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备注1路线长度公里7.120732占用土地亩1673拆迁建筑物平方米22614土方数量千立方米212.55石方数量千立方米37.56平均每公里土石方千立方米35.117路基排水与防护千立方米9.158水泥混凝土路面千平方米57.26(厚24cm)9大桥座/米1/353.58新建(双幅桥)10中小桥座/米1/70新建11涵洞道2712平均每公里涵洞道数道3.7913平面交叉处814总投资估算万元10468.3515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1470.1京九铁路东江河梅高速G205推荐线路现有线路图1现有公路线路和推荐线路图32
2、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评价区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确保项目周围环境质量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发生显著改变,特别是该区域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不受到明显影响。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根据《河源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的划分,本项目评价区环境空气功能属于二类区,本项目大气评价范围位于二级功能区内,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0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保护目标为:确保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0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2、水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县道X155礤黄线石古大王至蓝口段改建工程位于东源县蓝口镇,跨越曾田河、东江。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2011]29号文),曾田河、东江水质目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根据《河源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和《河源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划分,项目不在河源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保护目标为:确保项目跨越河流曾田河、东江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的要求。3、声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本项目改造线路所经区域属于城镇和村庄居住区,声环境功能区2类区,执行2类环境噪声标准。本项目为县道的一部分,等级为二级公路,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8-2008)的划分,属于交通干线,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8-2008)中的4a类标准。保护目标为:确保项目沿线的各个敏感点满足相应声功能区划的要求。4、地下水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根据《关于同意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的批复》(粤府函【2009】29号)和《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项目所在位置属于地下水源涵养区,具体被划分为东江河源东源地下水水源涵养32
区。该区域的地下水功能区保护目标为:水质目标为Ⅲ类;水位为维持较高的地下水水位。保护目标为:确保项目范围内的地下水体满足相应功能地下水区划的要求。本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属性概况见表2。表2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属性序号类别环境功能区属性1水环境质量功能区项目跨越水体曾田河、东江为Ⅱ类功能区;曾田河、东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项目不在河源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2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2000年修改版)二级标准。3声环境质量功能区本项目公路为交通干线,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属于声功能4类区,执行4a类环境噪声标准。4地下水环境质量功能区项目所在位置为《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粤水资源【2009】9号)的地下水源涵养区,水质目标为Ⅲ类。3、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排放标准3.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该标准的修改通知[2000]1号文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3。表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序号污染物名称标准等级浓度限值(mg/m3、标准状态)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1二氧化硫(SO2)二级0.500.150.062二氧化氮(NO2)二级0.240.120.083一氧化碳(CO)二级10.04.0--4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级-0.150.1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跨越水体曾田河、东江东江属于水环境质量Ⅱ类功能区,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4。表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DOSS①CODCr氨氮总磷BOD5LAS石油类Ⅱ类标准值6~9≥6≤100≤15≤0.5≤0.1≤3≤0.2≤0.05①悬浮物选用国家环保局《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的推荐值。3、声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拟建线路所经区域属于城镇和32
村庄居住区,声环境功能区2类区,执行2类环境噪声标准。本项目公路为交通干线,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属于声功能4类区,执行4a类环境噪声标准。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域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当4类区与2类区相邻时,4类区区域范围是向公路红线两侧纵深30±5m的区域范围;当纵深范围内有高于3层楼房以上(含3层)的建筑物时,则建筑物面向公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建筑物背向公路一侧适用相邻区域标准。本项目沿线敏感建筑临近本项目公路以3层以下的低矮建筑为主,因此本项目公路红线30m内的敏感建筑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公路红线30m以外的敏感建筑及公路红线30m内的学校等执行2类标准。详见下表5、表6。表5环境噪声划分标准单位:等效声级LAeq(dB)标准等效声级LAeq(dB)适用范围类别昼间夜间4a7055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公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将公路红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的确定方法如下: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45m±5m;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30m±5m;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20m±5m。26050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学校、医院表6声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类别昼间(dB)夜间(dB)260504a70553.2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废气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7。运营期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二时段二级标准、《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式(中国Ⅲ、Ⅳ、Ⅴ阶段)》(GB17691-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8352.3-2005)、《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GB32
14762-2008)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的限值规定。表7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7-2001)mg/m3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mg/m3)执行标准SO20.40mg/m3《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限值CO8.00mg/m3NOX0.12mg/m3粉尘1.0mg/m3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施工期不设工棚,施工人员租住附近的民屋,施工期只有施工废水,没有生活污水。对施工废水要进行隔油、沉渣处理,处理后可作为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抑尘洒水,不对外排放。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污水主要是路面雨水,路面雨水主要含非持久性污染物:CODCr、BOD5、SS、石油类等,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类,该类废水通过道路沿线的截水沟进行收集,不得随意排放至曾田河、东江。3、环境噪声控制标准本项目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详见表8。表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一览表昼间夜间70554、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要素、影响因子识别,确定本次评价的评价因子,详见表9。表9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环境要素评价因子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大气环境SO2、NO2、PM10NO2水环境水温、pH、DO、SS、CODCr、BOD5、氨氮、总磷、LAS、石油类等10项CODCr、SS声环境LAeqLAeq生态环境沿线主要植被类型、动物、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侵蚀现状水土流失固废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垃圾风险评价--危险物质运输车辆32
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5.1评价等级(1)生态环境本项目建设区域为东源县蓝口镇,域内无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属于一般区域;本项目建设区域以工程影响范围按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影响范围计,影响范围约为2.91km2,影响范围小于2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2)空气环境本项目建成通车后空气污染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其主要污染物为NO2。本项目属公路改建项目,沿线不设服务区、车站等集中式排放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评价等级划分原则,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3)地表水环境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污水主要是路面雨水,其产生量不大,路面雨水主要含非持久性污染物:CODCr、BOD5、SS、石油类等,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类,该类废水通过道路沿线的截水沟进行收集,并且在相应路段设置沉沙池,收集处理项目初期雨水,不得随意排放至曾田河、东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定为三级。(4)声环境本项目拟建线路所经区域属于城镇和村庄居住区,声环境功能区2类区,执行2类环境噪声标准;本项目公路为交通干线,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属于声功能4类区,执行4a类环境噪声标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规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按二级评价。因此本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5)地下水环境32
本项目施工期不设工棚,施工人员租住附近的民屋,施工期只有施工废水,没有生活污水。对施工废水要进行隔油、沉渣处理,处理后可作为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抑尘洒水,不对外排放。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污水主要是路面雨水,路面雨水主要含非持久性污染物:CODcr、BOD5、SS、石油类等,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类,该类废水通过公路沿线的截水沟进行收集,不得随意排放。因此项目在建设、运行的各个过程中,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文变化,也不会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根据《关于同意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的批复》(粤府函【2009】29号)和《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项目所在位置属于地下水源涵养区,具体被划分为东江河源东源地下水水源涵养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评价范围:“该导则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所处区域属于地下水源涵养区,不是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也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文变化和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本项目不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因此不进行划分评价等级,不再做进一步评价。(6)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本项目不涉及危险性物质的使用,不能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5.2评价范围根据现场调查,本环评确定的评价范围包括设计起点至终点范围内的所有工程,路线总长度7120.73m。具体确定社会、生态、声、水和大气等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为: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河流,主要为曾田河、东江,评价范围为:东江:跨越桥梁蓝口东江大桥上游1000米,下游1000米;曾田河:跨越桥梁茅园墩中桥上游500米,下游500米。大气环境:运营期,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范围内;施工期,评价范围为施工场地外缘100m。声环境:运营期,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施工期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施工场外缘100m。景观、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32
范围内,以及项目取弃土场、施工料场等临时用地。社会环境:调查评价范围包括拟建公路直接影响区。环境风险评价: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东江、曾田河的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与水评价范围一样。6、环境敏感点评价范围内的主要环境敏感建筑是培群村方屋子、地运村望牛岗、地运村文墩、角塘村陈屋坝、角塘村上排,环境敏感曾田河、东江,具体见表10,环境敏感点分布详见图2。黄色区域为评价范围线路京九铁路河梅高速曾田河比例尺图例气、声敏感点培群村礤下村5#4#3#2#1#角塘村地运村G205东江终点起点图2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32
表10本项目附近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序号名称桩号与项目边界距离(m)高差(m)性质评价范围内人数4a声功能区户数、总人数方位房屋主要朝向实景照与线路相对位置图保护目标1#培群村方屋子K2+70020~2000自然村约30人6人西侧正对、侧对大气、声环境2#地运村望牛岗K3+400600居住点2人0人南侧侧对大气、声环境3#地运村文墩K4+300600居住点3人0人北侧正对大气、声环境32
4#角塘村陈屋坝K5+100~K5+3005-2000自然村约300人约30人穿越正对、侧对、背对大气、声环境5#角塘村上排K5+400~K5+7005-2000自然村约200人约20人穿越正对、侧对、背对大气、声环境6#东江K4+600~K5+000跨越----河流----跨越--Ⅱ类水体7#曾田河K3+986跨越----河流----跨越--Ⅱ类水体32
7、工程分析7.1工程占地类型及拆迁数量路线总体走向符合河源市路网和城镇总体规划,线性较流畅,与沿线的城镇规划基本适应,适应地形地物的变化;尽量避开地质不良地段;重视人文景观与环境保护。本项目路段总长约7.12km,位于东源县蓝口镇,总占地约167亩,主要为山地和旱地。占地数量见表11,拆迁数量估算表见表12。房屋的拆迁位置主要位于K5+000~K5+800的角塘村的陈屋坝和上排。表11永久占地数量估算表序号起讫桩号所属县、乡土地类别及数量(亩)旱地竹林地菜地山地水塘果园1K0+000~K7+120.73东源县3623104814合计1673623104814表12建筑物拆迁数量估算表起讫桩号所属县、乡建筑物种类及数量 备注 砼房砖瓦房土瓦房坟墓猪圈围墙水池石棉瓦房(平方米)(平方米)(平方米)(座)(平方米)(米)(个)(平方米)K0+000~K7+120.73东源县100043838912135695213 合计 100043838912135695213 7.2土石方平衡及弃土场本工程路基施工挖方为250000m3,填方85000m3,弃方165000m3。考虑到本项目的弃方量比较大,本报告建议项目优化设计方案,如通过道路标高随地形变化及公路绿化微地形变化等方式,尽量减少挖填方量,做到土石方内部消化,不外运,从而减少项目建设对城镇功能的影响。通过现场勘察,选择了K2+000处附近的一个山沟作为K0+000~K4+500路段的1#弃土场;选择了K6+500处附近的一个山沟作为K5+000~K7+120路段的2#弃土场。该两处地带为旱地,已经丢荒多年,主要植物以杂草为主,不属于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种类,在周边地区这些植物种类也极为常见。32
表13项目土石方平衡表起讫桩号长度(km)总挖方(m3)总填方(m3)弃方量(m3) 备注总数量其中土石K0+000~K7+120.737.120732500002125003750085000165000已扣除桥长423.58米合计7.1207325000021250037500850001650007.3施工场地本项目为公路改建项目,现有公路为县道的一段,连接G205国道,可以满足施工材料运输的需要,施工运输条件较好,施工所需的机具和材料沿现有公路运往施工现场,不另设施工便道。项目的施工所用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但考虑到东江大桥施工的需要,因此建议在蓝口火车站东面约400米远的老县道X155附近设置专门的施工搅拌等施工场地。该处地带为旱地,目前已经被丢荒,主要植物为杂草。7.4交通量根据《县道X155礤黄线石古大王至蓝口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2012年现有交通量为2895Pcu/d,预测本项目交通量及各类车型比例见表14。表14本项目总交通量预测一览表(Pcu/d)特征年份2014年2020年2030年车流量386961288642车型比(小:中:大)0.45:0.45:0.107.5施工期工程分析1、噪声源强分析本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源主要是是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其中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等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这些设备的运行噪声范围在79~90分贝之间。2、大气污染源分析公路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施工过程中开挖、砂石灰料装卸过程产生的粉尘及施工过程运输引起的二次扬尘;土石料场、砂料场风力扬尘;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工地附近排放一定量的废气。3、施工污水:主要来自施工车辆设备冲洗含油废水以及降雨地表径流及水土流失等。32
4、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弃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5、施工对生态及景观的影响:工程施工将使沿线地区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施工将使沿线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地表裸露后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影响局部水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沿线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公路植被的破坏,将永久占用一定数量的山地;施工还会对景观等造成不利影响。本项目分别在曾田河和东江上进行桥梁施工,曾田河和东江都为Ⅱ类水体,比较敏感,桥梁的施工将对这些水体造成一定的环境影响。7.6营运期工程分析1、交通噪声污染分析:本公路项目建成后,交通噪声将对公路沿线造成一定的影响,将干扰一些敏感点、敏感区,路面行驶机动车产生的噪声源强范围在72.0至84.7分贝之间。2、汽车尾气污染分析:公路营运期车辆排放的大量尾气,使空气中的NO2、CO、THC等污染物增多,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同时空气中尘埃落在路边植物上与建筑物上,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建筑物的寿命。主要路段CO源强在0.192至0.278mg/s·m、NO2源强在0.011至0.015mg/s·m、THC源强在0.015至0.022mg/s·m。3、路面汇水对地表水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通车后,营运期污水主要为路面雨水,由于大气降尘、飘尘、气溶胶、路面腐蚀、轮胎与路面磨损、车辆外排泄物及人类活动残留物,通过降水将其大部分经收集后,部分溢流进入受纳水体,对水体水质产生一些影响。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见15。表15本项目污染物产生汇总表时期类别名称产生量施工期噪声平地机、搅拌机等79~90dB(A)大气扬尘(TSP)1.15mg/m3废水施工废水少量固废生活垃圾109.5t运期噪声车辆70.99~84.71dB(A)汽车尾气(高峰期源强)CO0.192~0.278mg/m·sTHC0.011~0.015mg/m·sNO20.015~0.022mg/m·s废水SS623.8kg/dCODCr267.4kg/dBOD544.6kg/d固废残枝败叶少量32
垃圾不确定8、环境质量现状评价8.1声环境质量现状沿线声环境培群村方屋子、地运村望牛岗、地运村文墩、角塘村陈屋坝、角塘村上排等敏感点昼间的范围为50.6~56.1dB(A),夜间的范围为44.4~46.2dB(A),各监测点的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符合2、4a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较好。8.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建设项目附近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点各评价因子SO2、NO2的小时均值,以及PM10日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附近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8.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东江和曾田河各监测断面的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的要求,项目跨越的东江和曾田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8.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项目位于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根据现场调查,该区域的原生地带性植被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类长期的活动影响,原生植被已消亡,现有植物均为人工果树、农作物和常见的旷野植物。拟建公路沿线附近区域生态环境主要为丘陵山地人工植被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以丘陵山地人工植被生态系统为主,沿线区域开发规模不大,生态环境破坏较少,生态环境状况较好。9、环境影响评价9.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多台施工设备同时运行时,对本项目沿线培群村方屋子、角塘村陈屋坝、角塘村上排第一排的居民建筑的噪声昼间和夜间的预测值叠加均超过GB3096-2008中4a类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昼间70dB,夜间55dB),而对地运村望牛岗、地运村文墩的昼夜间预测值叠加背景值后也超过GB3096-2008中232
类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昼间60dB,夜间50dB)。本项目建设期约为10个月,尽管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行为,随着项目工程竣工,施工噪声的影响将不再存在。但是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较大,超标较为严重,将干扰附近居民生活的安静环境,并有可能产生长期投诉等不良现象。为了避免该类事情的发生,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噪声产生的危害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严格禁止夜间施工,并严格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争取项目沿线敏感点居民的谅解。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阶段,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工地扬尘、施工车辆尾气。本项目沿线的临路角塘村陈屋坝、角塘村上排离公路边界仅有约5m的距离,故本项目施工时必须对土石料运输车辆定时洒水降尘或改道运输,以减少运输车辆扬尘对敏感点的影响。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对东江和曾田河的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报告书建议项目施工期间在项目靠近东江和曾田河的路段设置挡水墙,并按照实际地形每隔1km左右设置临时缓冲池,带有隔油和沉沙功能,避免废污水直接进入东江和曾田河,以及在正常天气情况下可回用废水,减少水资源消耗。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场地平整弃土方、施工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本工程路基施工挖方为250000m3,填方85000m3,弃方165000m3。考虑到本项目的弃方量比较大,本报告建议项目优化设计方案,如通过道路标高随地形变化及公路绿化微地形变化等方式,尽量减少挖填方量,做到土石方内部消化,不外运,从而减少项目建设对城镇功能的影响。通过现场勘察,选择了K2+000处附近的一个山沟作为K0+000~K4+500路段的1#弃土场;选择了K6+500处附近的一个山沟作为K5+000~K7+120路段的2#弃土场。该两处地带为旱地,已经丢荒多年,主要植物以杂草为主,不属于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种类,在周边地区这些植物种类也极为常见,建设单位拟将本项目弃土运至该两处地带进行填土。同时建设完毕后要对挖方区域进行复垦或绿化,复绿后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恢复,对周边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建筑垃圾32
经过分类收集后可以利用的部分直接外卖回收利用,不能利用将与工程弃方一同处理。由此可知,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类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对植被的影响公路施工期间,项目征用的永久用地以及沿线临时用地的植被将受到破坏,影响沿线的农业生态环境。此外,随着施工期植被的破坏,沿线征地范围内的一些植物种类将会消失,绝大部分的植物种类数量将会大大减少。(2)对土壤和景观的影响项目建设前沿线区域主要为水田和旱地等自然景观,在施工期间由于植被的破坏,沿线将成为缺乏植被的裸地,这一改变对沿线的景观会造成不利影响,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景观将会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改善。(3)对公路沿线农田的影响分析施工过程对农田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沙石的滑落或飞石对农田中农作物的掩埋以及毁害等,因此建设单位必须明确落实好公路沿线水土保持措施、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等措施,尽可能的避免施工过程对沿线农田的影响。(4)对陆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因为沿线区域大部分为山地和旱地,没有陆地野生动物保护区,本项目的建设对其的影响不大。(5)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本项目跨越东江和曾田河,需进行桥梁施工,因此施工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及水生植物的影响较大。(6)挖、填方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路基施工挖方为250000m3,填方85000m3,弃方165000m3。考虑到本项目的弃方量比较大,本报告建议项目优化设计方案,如通过道路标高随地形变化及公路绿化微地形变化等方式,尽量减少挖填方量,做到土石方内部消化,不外运,从而减少项目建设对城镇功能的影响。通过现场勘察,选择了K2+000处附近的一个山沟作为K0+000~K4+500路段的1#弃土场;选择了K6+500处附近的一个山沟作为K5+000~K7+120路段的2#32
弃土场。该两处地带为旱地,已经丢荒多年,主要植物以杂草为主,不属于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种类,在周边地区这些植物种类也极为常见,建设单位拟将本项目弃土运至该两处地带进行填土。同时建设完毕后要对挖方区域进行复垦或绿化,复绿后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恢复,对周边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7)对沿线景观的影响本项目在施工期会对其所在地的局部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直接破坏植被,造成山体裸露,直接影响地貌景观和视觉,但随着公路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沿线边坡防护工作的进行,施工期所造成景观破坏将逐步消失,并形成新的景观效果。9.2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1、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评价经预测,在未采取降噪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建成通车后,上述培群村方屋子、角塘村陈屋坝、角塘村上排等敏感点营运近、中、远期昼间和高峰期稍微超出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0~0.3dB(A),但夜间超出了4a类标准要求5.7~10.3dB(A);地运村望牛岗、地运村文墩等敏感点营运近、中、远期昼间和高峰期稍微超出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0.3~2.1dB(A),夜间稍微超出了2类标准要求6.4~6.7dB(A)。综上所述,本公路建成后车流产生的交通噪声对沿线两侧的敏感点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项目建成后,须加强交通管理,使车辆通行顺畅,减少汽车鸣笛,减轻敏感点的噪声影响程度,同时,加强公路两边绿化建设和相应敏感点末端防治措施,削弱交通噪声影响。采取降噪措施并确保项目建成后敏感点噪声达标后,本项目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2、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建成通车后空气污染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呈线性排放。机动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NO2、THC。项目所在地空间开阔,利于污染源扩散,根据同类型项目阳阳高速至S277线连接线公路工程的类比,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3、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路面表面水采用漫流形式经路基边坡排入排水沟;中央分隔带设置排水盲沟将中央分隔带渗水排出至路基之外;在路面边缘设置边缘排水系统;排出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在低填或挖方路段设置排水垫层和纵向渗沟,将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或地下渗水排出。项目路面径流所带来水环境影响程度较小,即使有影响也只是短时间影响,随着降雨时段增加,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32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征地范围内用地多以山地为主。施工期间地表植被将受到破坏,运营期会阻隔动物生境,带来废气噪声等污染。项目沿线受到影响的植物种类都不属于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种类,在周边地区这些植物种类也极为常见,随着施工期的结束,通过沿线的绿化建设和植被的恢复,将可弥补施工对生态的损失;拟建公路路段不长,施工面积较小,且动物均有趋避能力,会通过迁移来避免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其的影响;本项目通车后带来的车辆尾气,呈线状且尾气扩散快;本项目建设前后噪声增量不大。总之,本项目建设前后,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基本上不产生大的变化。9.3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是东源县的一条主要县道,是东源县的旅游干线之一,也是蓝口镇、叶谭镇、黄田镇、康禾镇至河梅高速公路入口的唯一线路,在东源县的路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与河梅高速、X155线、X154线、Y051线构成东源县东部的公路交通主干路网。本项目的建设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改善到达旅游区的交通状况,促进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为当地经济提供新的活力,对于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当地经济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工程征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占地类型主要为山地和旱地。拟建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加速该区域的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本项目的建设将占用部分土地,但本项目的建设也将使项目沿线的土地利用价值得到提升。总体上看项目建设对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较小。本项目的建设,将完善东源县交通路网系统,将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项目所处地段是以旱地、果园、山地等人工景观为主的地段。在施工期间做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尽快恢复公路周围绿化景观后,其景观影响较小。10、污染防治措施10.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32
本报告建议建设施工单位在合理安排施工设备的布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敏感点的防治、交通运输车辆减噪四个方面做好相关措施,减轻施工期噪声影响。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植被保护措施尽量项目沿线的植被的破坏,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的选址尽量避开农田或少占农田,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同时加强管理,不准砍伐征地以外的林木,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周围植被的破坏。工程完成后,应对工程裸地进行植被恢复。(2)缓解对动,植物物种影响的措施应充分保留原有树木,以降低对动物栖息场所的影响,堆土、堆料定点不要乱堆乱放,不要侵入森林、农田、果园及鱼塘,选择合适的路边绿化树种。(3)临时用地生态恢复及景观协调措施临时工程占地在工程完工后要尽快复垦利用和恢复林、草植被(采用的植被应以当地普通植被为主)。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开挖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加蓬盖,且出装、卸场地前将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公路及植被。4、桥梁施工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有大、中桥梁各一座进行施工,工程需要进行水下施工,为了降低施工期间对水体的影响,项目必须制定严格的污染防止措施。(1)合理安排跨河主桥桩基作业时序,避开东江和曾田河洪水期(即每年的4月~9月)进行;建议将塔柱钢围堰设置,围堰内墩台结构物施工,及引桥基础施工尽量安排在每年的11月~次年3月东江和曾田河枯水季节内,并在汛期来临前,完成基础结构物的构筑,并清理作业面,;(232
)主桥塔柱桩基钻孔灌注施工,及墩台结构现场浇注中,产生的废渣、废泥浆、掉落的混凝土块及施工废水,禁止直接排放入钢围堰外东江和曾田河水体中;而引桥桩基施工中,应在施工处设置临时草袋挡土墙环绕;并及时清除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及废泥浆,及排放的废水;禁止直排入东江和曾田河水体中; 设置于岸上施工营地内的护壁泥浆制备池,废浆干化池,应设置良好的雨水截流,污水排放系统;暴雨季节对池子采取遮盖措施,废浆干化后应及时清运,如清运未干化的泥浆,应采取封闭的方式,避免在运输中污染桂林城市环境;(3)主桥塔柱支架混凝土现浇中,应在支架外挂设建筑密目网,除增加施工安全外,可降低浇注的混凝土结构物受风吹影响,减少混凝土掉落入东江和曾田河水体的情况;(4)混凝土应采用封闭的方式运输到施工现场浇注,禁止在施工点处进行拌合作业;(5)施工船舶及机械应加强维护,减少跑、冒、滴油现象;施工船舶洗舱水、舱底水及生活废水禁止直接排放入东江,船舶废水经自备油水分离器处理达标后排放;分离出的机油、沉积物,以及存储于船舶上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应定期运至岸上,交由环卫部门处理;(6)防锈涂装材料的使用上,尽量选择满足环保要求,能为环境所降解产品,并使用先进的工艺减少施工中涂料的滴落量;为进一步控制涂料的滴落,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①涂料期间,在主桥桥体下吊拉不透水帆布,所吊装的帆布可覆盖整个桥体断面,并向桥面两侧外延5m;以达到截留滴落、意外翻泻的涂料;同时定期对帆布截留的污染物进行清理;②涂装作业前,与地方气象部门联系,选择晴朗,小风或静风天气进行作业,加快涂料凝结时间,减小滴落量,降低对帆布安全的影响;③对涂料运输,与使用中应采用封闭的方式,禁止用敞口容器装运;涂料应存储于岸上,并避免施工中长期放置于主桥施工现场处;④涂料应由专人负责管理,避免无序使用,发生意外倾泻入水体的情况发生。(7)为避免施工船只碰撞环境风险,建议采取如下措施:①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船舶动态监控,合理安排船舶工作面;②施工船舶须按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信号显示;同时船舶在施工期间加强值班瞭望,协调好与其它船舶的位置关系,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③施工作业船舶如发生紧急事故,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置,避免风险事故对漓江水环境不利影响的扩大。32
(8)项目岸侧引桥、引道施工区周边应设置临时排水沟,出水口处设置临时沉淀池,排水经沉淀后方可接入周边排水系统。施工营地,生产废水与雨水排水系统应分开设置;生产废水排水系统在出水口处设隔油、沉砂池,经隔油、沉砂处理后的废水方可排放;而雨水排水系统可仅在出水口处设沉砂池,经沉砂处理后的地表径流接入周边排水系统;施工人员将租住附近的民屋,因此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可依民屋所配套的化粪池等设施得到处理。(9)制订严格的水质监测计划。曾田河和东江是东源的重要水体,特别是东江更是广东省重要的饮用水源,为保护好曾田河和东江水质,施工期间应制订严格的水质监测计划。建议在施工场地上游布设一监测断面,下游布设一监测断面,分左、中、右三个监测点每月监测一次,监测项目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28项。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水质监测计划进行,一旦出现水质超标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会对曾田河和东江水质造成较大影响。5、依靠曾田河和东江的路段施工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A、制定施工期严格的环保制度和施工设计由于本项目大部分的施工面在曾田河和东江附近故必须对施工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自觉保护河流,禁止向河流随意倾倒一切废物,包括生产和生活污水、生产和生活垃圾等等。在河流严格要求施工操作,防止物料洒落对河流路段产生污染。应制定详细的河流路段施工设计步骤及相应的水体保护措施,并在施工中得到严格落实,使施工期河流路段的功能得到保护。B、高度重视施工期生产污染物的处置道路沿线应该设置挡水墙和缓冲池,施工过程中雨期时产生的冲刷雨水、施工废水以及含油废水可通过缓冲池采取过滤、沉淀、隔油处理,并在尽可能的回用。而钻孔过程中的废泥浆应经过泥水分离设备净化后,分离产生的废水用罐车拉走,淤泥运至指定地点。C、禁止在河流周围堆放可能产生高污染的建筑材料为确保水体不受污染,禁止在接近流域的地方及其周围区域堆放水泥。其它的建材,如石料、钢筋、水泥预制件可以在区内临时堆放(但也不宜长久堆放)。32
D、禁止在河流周围区域设立混凝土搅拌站建议使用商品混凝土。根据工程的需要有可能对少量混凝土自行搅拌,为确保水体不受污染,禁止将此类搅拌站设立在河流周围区域内。E、与水务、环保等部门加强沟通,接受监督管理,避免发生重大事故在曾田河和东江路段施工时,应与水务、环保等部门加强沟通,采取环保措施并按法规引入监督机制,使河流路段的施工得到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河流安全,避免发生重大事故。6、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场地平整弃土方、施工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本工程路基施工挖方为250000m3,填方85000m3,弃方165000m3。考虑到本项目的弃方量比较大,通过现场勘察,选择了K2+000处附近的一个山沟作为K0+000~K4+500路段的1#弃土场;选择了K6+500处附近的一个山沟作为K5+000~K7+120路段的2#弃土场。该两处地带为旱地,已经丢荒多年,主要植物以杂草为主,不属于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种类,在周边地区这些植物种类也极为常见,建设单位拟将本项目弃土运至该两处地带进行填土。建筑垃圾经过分类收集后可以利用的部分直接外卖回收利用,不能利用将与工程弃方一同处理。由此可知,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类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7、景观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中需有步骤分段分片进行,妥善保护好沿线的生态景观环境。施工期公路建设尽量在红线范围进行,堆土、堆料,为避免高填、深挖、弃土等破坏景观,设计中要考虑被破坏的地面重新种植,增添景观,达到美化视觉效果8、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沿线居民的房屋拆迁问题,须对部分土地进行征用,应做好征地拆迁补偿措施,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制定好交通分流、疏导措施。10.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声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主要在第一排民居加装隔声窗等措施来削弱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同时建议逐步调整公路两侧土地使用功能,并将新规划的第一排建筑物尽量向后退缩,与公路保持一定的距离,缓解机动车噪声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2
工程完成后,首先应对工程裸地进行植被恢复,对开山的路堑边坡应建设水泥网格基础,铺土种草,或用喷草种的方式进行绿化;对填土的坡地可种草、种藤也可种速生树种,种植的草类有香根草、地毯草,假俭草等,藤本植物有葛藤、玉金花、爬墙虎等,速生树种有尾叶桉、马占相思、大叶相思等。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交通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按照相关标准,禁止超标机动车通行,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降低路面尘粒,支持配合当地政府搞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控制机动车增长量。对交通大气污染物扩散采取控制措施,建议规划部门逐步调整公路两侧土地使用功能,并将新规划的第一排建筑物尽量向后退缩;建议在公路两旁绿化带栽种对N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树种。4、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议建设单位在上述路段两侧设置相应的排水沟、挡水墙,并按照实际地形条件相隔约1km距离缓冲事故池,平时作隔油、沉砂池使用,并定期清理;在发生公路环境风险事故时作为应急事故池使用,收集相关废水、废液并进一步按相关要求处理。对于跨越东江和曾田河的桥梁,建议在桥梁两端两侧设置边沟、隔油隔渣池、应急水塘,用以收集桥面风险事故清洗污水,废水经隔油隔渣后根据其性质可运至相应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杜绝事故发生时,危险化学品泄漏到东江和曾田河中,污染Ⅱ类水体;同时加强安全行驶教育,制定保证安全的规章制度,建议公路管理单位配备各类事故应急防护处理的设备及器材,安装提示相关警告牌。11、环境风险11.1环境风险简评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危险品泄漏到水体中和危险品泄漏到大气中两种。(1)事故风险对水环境影响32
根据预测,考虑到本项目实际情况,如果事故发生在跨河桥梁上方,车辆没有翻入河流中,能够缓冲的时间也就是42分钟,因此,在该路段建设路面径流的收集、缓冲设施就十分重要。在该路段如果翻车到河流中,则几乎没有缓冲时间,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车辆翻到桥下就显得十分重要。本公路所经东江以及曾田河发生事故概率较低,最大值为营运远期的0.00010次/年。虽然上述计算的概率值较低,在化学危险品运输中,一旦因重大交通事故而发生泄漏事故,就会发生非常严重的水体污染,需要加强管理并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倾漏流入东江以及曾田河。当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含危险品废水也有可能流入东江以及曾田河,需加强管理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东江(项目段)功能现状为饮工农航,曾田河功能现状为农用,一旦东江水体被污染,其后果将极其严重,不仅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不能作为饮农用水带来的经济损失、人工恢复水系功能所需费用(包括治理、检验、运营、维护等);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引起居民恐慌,社会的不稳定等影响等。根据我国已有研究结果和经验,一旦水质遭到破坏,要进行人工恢复是相当困难的,通常需要3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实际上,上述严重的污染事故是绝对不能容许发生的,而这其间,作为供水网络的重要环节,对东源县社会、经济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2)事故风险对大气环境影响在化学危险品运输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具有易挥发性,往往以液态形态存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引起泄漏,就以气体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将对项目附近的敏感目标人群健康和安全等造成影响,将造成下风向的部分人群中毒、不适甚至死亡。本项目各敏感目标建筑物距离公路的距离较近,一旦发生易挥发有毒化学品泄漏或者运输车辆火灾爆炸事故间接导致污染物的泄漏和扩散,将短时间内对敏感目标的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环境风险影响,并可能导致人员中毒伤亡事故。本项目应建立环境风险预案,与东源县应急系统进行对接和联动,快速反应,将有毒物质泄漏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11.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施工期的控制措施在公路的规划与设计中应注意线形的设计,在视距不够的路段应设置警示标志、限速标志等;施工过程中要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粗糙度以及抗滑度适中;32
在跨河桥段,应提高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桥段路面,应采用有组织排水工艺将桥面和路段的雨水引出,以防止事故发生时泄漏的化学品、油类、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水源。(2)运营期的水环境风险防治措施A、在桥梁设计时,桥面排水不能直接引入到江中,而是必须设置排水沟,将路面排水引至桥梁两端的沉淀池,防止事故时泄漏的液态危险品和冲洗水、消防废水等直接排水河流中,造成水体污染。B、在本项目桥梁的两端设隔油沉淀池,作为桥梁路段上发生交通事故时的事故应急池,使泄漏的液态危险品和冲洗水、消防废水等均汇入事故应急池,再由专用的水泵车抽走处理。对于事故应急池的设计,根据地形在施工设计中再确定,一般不小于10m3,可以利用道路两边的排水沟,在足够容量的情况下设置截水设施;也可以在桥脚位置设置专门的事故应急池。C、在紧靠曾田河和东江的路段附近50m范围内、敏感目标等路段建设有可靠技术参数的刚性双层防撞栏。D、在紧靠曾田河和东江的路段一侧应建有截水沟,并根据地形每隔1km左右设立一个集污池,用于储存事故发生时的泄漏液和消防废水。对于集污池,建议根据地形在施工设计中再确定。建议在在紧靠曾田河和东江的路段一侧排水不直接排入河中,而是设置截水沟,将排水引至低洼处,在低洼处再设置截水设施。平时该截水设施打开,一旦发生事故么可以立即下闸截水,防止事故废水排入到河流中,污染水体。危险品交通运输风险防治措施: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加强危险品装卸作业管理、对危险品泄漏风险的防范。运输部门持证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不得吸烟和动用明火,无关人员不得搭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车辆和容器检测等。12、土流失及水土保持东源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保护区,本工程主要用地类型是山地、低丘等,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植被、水文气象、土壤地质、地形及人为破坏的情况,根据现场调查,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利用USLE方程可计算出本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根据施工计划,本项目的施工时间取1032
个月。经计算,建设期地表开挖扰动可能增加的水土流量约为456.5t。为了预防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应采取多种水土保持措施,包括路基路面排水、路基防护、绿化等,确保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1)路基与路面水土保持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公路地面的边坡在填方路堤的路基边坡边率采用1:1.5。路基边坡防护遵循以下原则:①当填方设计H≤3m或挖方高度H≤5m均采用喷播植草防护;②当填方高度3m<H≤5m时,采种三维网喷播植草皮防护。路面雨水通过管道排水系统排放。对路基建设、防护、排水等采取上述措施,可有效防治路基损坏、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同时也有效防止运行期路基的水土流失。2)植物措施对路基边坡采取喷播植草绿化措施,桥底整地后撒播糖蜜草草籽进行绿化。对路面种植景观植物的立体绿化结构,发挥最佳生态效益。(2)施工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根据前面的预测,建设期造成的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因此本项目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施工临时防护措施以及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区的生态恢复,将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降低至最低限度。①工程措施在挖方段设置边沟、截水沟、平台拦水堰、跌水井或急流槽、盲沟,以减少挖方段的水土流失。挖方段开挖的可利用土方应及时运往填方段作为填方段土料,避免随处弃土,排水护坡等防护措施也要及时施工。②植物措施施工期土壤侵蚀强度较大,是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全线路基边坡,低路堤采用植草防护,高路堤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由于以上措施主要在路基填筑完毕后才实施,因此应对施工期进行合理安排,并采取一定临时防护措施,在路基填筑完毕后,用塑料薄膜自上面上覆盖路基边坡,以较少施工期水土流失。32
1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1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总投资约10468.25万元,全部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1.11%,高于社会折现率10%,说明本工程项目对国民经济净贡献是巨大的。当项目的净现值为正值,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时,则项目在经济上可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经济上是合理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3.2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建设所带来的正面社会影响大于负面影响,项目的建设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创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适应了人民群众对基础建设的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13.3结论拟建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对环境而言,有利有弊。本项目的环境效益远远大于环境损失,故从环保角度来看项目是可行的,环保投资具有成效。14、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计划14.1环境管理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由东源县公路局负责和协调,具体协调公路建设和营运中出现的环境管理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落实环保措施的设计、施工和实施。(1)施工期环境管理任务为有效地控制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污染,项目在建设施工阶段,不但要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进行管理,同时必须对施工的文明程度、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①建设单位在工程总体发包时要将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列入合同文本,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并实行奖惩制度。②施工单位应遵照工程合同的要求,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环保、环卫法规组织施工,并按环评报告书建议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做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32
③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部门设专职环境保护监理工程师,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各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④施工单位应在各施工工场配专(兼)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各类污染源的现场控制与管理。尤其对高噪声、高振动施工设备应严格控制其施工时间。⑤做好宣传工作。由于技术条件和施工环境的限制,即使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施工时带来的环境污染仍是避免不了的。因此要向沿线及受影响区域的居民做好宣传工作,以提高人们对不利影响的心理承受能力,取得理解,克服暂时困难,配合施工单位顺利地完成工程的建设任务。⑥主管部门及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信访办”,设置专线投诉电话。接待群众投诉并派专人限时解决问题,妥善处理市民投诉。(2)运营期环境管理任务运行期环境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督和管理制度。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各项环保处理设施,以保证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制定改进或补充环保措施的计划。14.2环境监测施工期:针对本项目施工期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制定监控计划,将施工期产生对地表水(施工污水等)、环境空气(工程扬尘)、生态(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噪声(施工机械噪声等)影响的污染因素监测结果等内容,反馈给建设单位和施工部门,以改进施工方法和施工计划,使施工期产生的污染减到最低程度,有效控制施工期污染。营运期:针对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环境污染因素,重点对公路机动车噪声污染、尾气污染以及生态恢复状况进行监测,以反映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项目建成后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同时验证环评结论。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布点、监测项目选取、采样时间与频率、数据的分析和管理等内容。14.3环保工程竣工验收本项目属非污染型项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以生态和社会影响为主,根据3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552-2010)的要求,公路建设项目验收条件为交通量达到预测交通量的75%以上,达到此条件基础上可进行验收。未能达到的情况下,应对中期预测交通量进行校核,并按校核的中期预测交通量对主要环节保护措施进行复核。建设单位须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并提交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15、公众参与调查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表格70份,收回64份,经整理有效调查问卷64份,收回率91%,其中:个人公众参与调查发放调查表65份,收回问卷59份;单位公众参与调查发放调查表5份,收回问卷5份。项目附近公众对本项目的关注度较高,认为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因此调查群众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同时被调查对象也希望建设单位如落实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将本项目的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建设单位必须采取措施,严格按照本环评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并认真落实,充分对公路及两旁进行绿化,做好施工管理措施,并严格遵守执行落实;施工单位将尽量聘请当地的施工队,以便有群众基础;施工过程中承诺做好疏导交通协调工,并加强噪声治理,减少改建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争取公众的支持和理解。16、合理合法性分析16.1本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快速的经济发展,为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但由于建设资金困难,导致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特别是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已严重地影响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为了确保东源县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促进县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外商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就是落实优先发展公路交通的措施之一,它的改造建设,对保持东源县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本项目的建设是该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是东源县的一条主要县道,是蓝口镇、叶谭镇、黄田镇、康禾镇至河梅高速公路入口的唯一线路,在东源县的路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与河梅高速、X155线、X154线、Y05132
线构成东源县东部的公路交通主干路网,且三级以下公路均存在技术标准低、通行能力不足、路况差等现状,致使整个路网无法发展其最大效益。该路的完善,极大地改善了的交通条件。因此项目的实施将使区域交通网更完善、合理,使区域物流更顺畅、快捷,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路网效益。3、本项目的建设是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的需要东源县地处广东省中部,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特别适合发展旅游业。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到达旅游区的交通状况,促进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为当地经济提供新的活力,对于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当地经济的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16.2与法律法规相符性分析1、与《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不属于工业项目,无《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描述的行为;本项目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本项目无废水排放,符合上述条款的规定,不在其所禁止建设的范围内,因此本项目符合《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规定。2、与《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不属于工业项目,不属于《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禁止建设范围或描述的行为范围;本项目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本项目无废水排放,符合上述条款的规定,因此本项目符合《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的规定。16.3与规划相符性分析1、项目与东源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性分析本项目设计等级为二级公路,为东源县今后五年政府全力实施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东源县的公路网络密度,优化东源县的交通运输格局,打通蓝口镇的交通瓶颈,改善投资环境,对东源县的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蓝口镇的经济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东源县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交通基础设施。因此,本建设项目与东源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相符的。2、与东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公路升级改造项目,与《河源市东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以现有的交通设施为基础进行改造和挖潜,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资运输和发展旅游的需要”32
的目标相符,因此符合《河源市东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3、与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协调性分析东源县城位于东源县仙塘镇,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仙塘及其周边进行了总体规划,而本项目位于东源县蓝口镇,离仙塘镇有60公里的距离,不在其规划的范围内,因此不会与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相冲突。4、与《河源市公路网规划(2005-2030年)》协调性分析本项目属于《河源市公路网规划(2005-2030年)》中的一般干线公路网的“二十五条”线路中的“M19东柳线”的一段,因此符合《河源市公路网规划(2005-2030年)的要求。5、与《河源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协调性分析根据《河源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项目范围内不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在其生态功能区划方案中,被划分到河源河谷平原城镇发展区,而该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定位为城镇发展。因此,在该位置进行公路的建设是符合城镇发展定位的,是与《河源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协调的。17、综合评价结论县道X155礤黄线石古大王至蓝口段改建工程对公路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和积极的影响,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极为显著。虽然本公路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营运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真正做到环保措施与公路主体工程的“三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并能为环境所接受。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县道X155礤黄线石古大王至蓝口段改建工程是可行的。3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年产10吨g418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
- 英寸集成电路芯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高台县环境保护局月牙湖景区出口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
- 乐平矿务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唐山达丰焦化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甘肃区域天水传染病医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宁夏达力斯贺兰山三期30mwp光伏电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山西襄垣七一善福煤业有限公司9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恩施市绿环废油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年处理5000吨废矿物油再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产10000吨水性聚氨酯、1800万m2复合人造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东莞宏冠拉链配件有限公司(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湖南祁东经济开发区云鹤工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
- 江西富安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五华区城中村改造沙沟尾新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 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 新安县引畛济涧工程指挥部新安县引畛济涧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鱼台苏龙工贸有限公司年产2000辆(套)汽车配件及年产300吨矿山机械配件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佳兆业金域花园住宅小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