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2.50 KB
- 5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和任务由来1.1.1项目背景新疆xxx市大名铁矿隶属于xxx市大名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xxx市东南4km,距xxx市约40km,属xxx市管辖。大名铁矿从1958年起到2000年前,一直有人断续进行露天开采,2000年xxx市大名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买断该矿区采矿权,注册资金5199.5万元,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大名矿区共5个矿体,前期开采以2号、5号矿体为主,采用竖井开采,开采规模为27.86万t/a(2002年以完成其环境影响评价),后陆续对矿山其他矿体进行了开采。2007年该矿铁矿石产出为34.9272万t。目前矿山正在生产的有1号井、5号井、2号矿体露天开采;建设中的有2号新井、5号新井和5号露天开采。矿山扩建时未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1.2任务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xxx市大名铁矿扩建的采矿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新疆宏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xxx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附后)。由于本项目的各项主辅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毕,因此本项目属补做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的编制要求,我单位经现场调研、收集资料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在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将作为该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依据。1.2编制依据1.2.1环保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04.0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7)《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06]);(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4号令,2002.10.13);(10)《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环发[1999]107号,1999.4.2);(11)《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计价格[2002]125号,2002.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1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08.29);(1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11.07);(1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10.30);(17)《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2003.12.23)。1.2.2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1.2.3项目有关文件资料(1)《xxx市大名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xxx市大名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乌鲁木齐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XF047-2007]工程2007年4月);(2)《新疆xxx市大名铁矿生产地质勘查报告》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西北局乌鲁木齐地调所(2006.1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储评[2007]第096号《新疆xxx市大名铁矿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4)新国土资储备字[2007]096号关于《新疆xxx市大名铁矿生产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5)其他与本项目有关的资料。1.3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1.3.1评价目的(1)通过评价弄清本项目周围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及农牧业生产状况,了解拟建项目所处区域的功能区划和当地环保要求;(2)通过分析采矿工艺技术特点,说明采取的工艺流程及产品方案和污染物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3)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和防止破坏环境的对策措施,实现“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要求;(4)通过对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结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的要求,最终从环保角度回答工程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2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各项环保法规,坚持“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始终贯彻“清洁生产”的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2)根据采矿对环境的破坏和排污特征,认真做好工程分析,弄清污染物排放点、排放量、排污特点等情况;(3)对工程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污染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评述,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补充措施;(4)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报告书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评价结果明确可信,防治对策切实可行;(5)评价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实用性,考虑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特点,规定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1.4评价重点根据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结果,确定本次评价的重点为:以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为重点,环境空气、地下水和噪声进行一般性影响分析。在项目分析方面,重点评价建设项目的工艺特征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1.5评价级别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的要求,并根据项目的排污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如下:(1)环境空气:本项目所在地区地形为复杂地形(山区),但污染物种类单一(主要是颗粒物)根据选择的大气污染评价因子,由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统计手册计算得出的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推荐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P<2.5×108,同时结合项目的污染特性和周围环境状况,确定本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2)水环境:本项目废水排放主要为矿井涌水,水体评价工作等级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的有关规定,确定水体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本项目噪声主要由凿岩、爆破、运输等作业活动产生,噪声值在85~116dB(A)。本项目最近居民点离矿山距离为4km(xxx乡),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1995)声环境的有关规定,确定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4)生态环境:矿山所在地区不属于敏感地区,无珍稀濒危物种,矿山开采影响范围小于20km2,不会导致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锐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中的有关规定,确定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1.6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特点及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结合现场调查,确定本次评价范围。表1-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序号评价内容评价范围备注1生态环境采矿工业场地范围向外扩展2km,约11km2范围2空气环境以采矿工业场地为中心,年主导风向为主轴,4×6km2范围整个评价范围为24km2。3声环境采矿工业场地厂界外200m范围内受影响人员为矿山工作人员4水环境矿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地表水1.7评价标准1.7.1环境质量评价(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见表1-2。表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Nm3标准值项目取值时间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TSP0.300.20SO20.500.150.06NO20.240.120.08(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标准值详见表1-3。表1-3地表水质量标准单位:mg/L项目pHCODBOD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标准值6~9≤15≤3≤0.5≤4项目挥发酚砷铬铅镉标准值≤0.002≤0.05≤0.05≤0.01≤0.005(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见表1-4。表1-4地下水质量标准
项目pH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氮标准值6.5~8.5≤450≤0.2≤0.02项目Pb(mg/L)硝酸盐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个/L)标准值≤0.05≤20≤100≤3.0(4)环境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区标准,见表1-5。表1-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效声级LAeq:dB类别昼间夜间260501.7.2污染物排放标准(1)生产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见表1-6。表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二级监控点浓度颗粒物120mg/Nm315m3.5kg/h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Nm3(2)生活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二级标准,见表1-7。表1-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单位:mg/L(除pH外)污染物pHSSCODBOD5标准值6-930015030(3)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2类标准,见表1-8。表1-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等效声级LAeq:dB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4)《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Ⅱ类标准。1.8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区属xxx山中部中低山区
,无旅游资源等特殊环境敏感因素,结合项目特点,确定主要保护目标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等。1、生态环境:项目运营期间,项目所在区域自然体系的生产力和稳定状况不会因本项目而退化到低一级别的自然体系。控制对地表植被、土壤、原有地貌的破坏程度和范围,保持区域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减轻采矿带来的生态影响,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区内植被。2、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保护项目区内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在现有基础上不受明显影响,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水平内。3、声学环境:厂界噪声达到2类标准。4、水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项目区所在区域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原有功能及水质不变。5、水土保持:保持矿山开采区地表稳定,减少采矿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做好排土场的防护、防洪工程、排水工程。1.9评价工作重点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性质及其排放方式、排放特点,结合矿区周围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评价的重点是工程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环境风险分析、废石场合理性分析等内容。
第二章工程分析2.1项目概况2.1.1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单位、建设地点、项目投资项目名称:xxx市大名铁矿采矿项目。性质:扩建建设地点:xxx市大名铁矿采矿项目位于新疆xxx市建设单位:xxx市大名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投资5199.5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2.1.2建设规模2.1.2.1原有生产规模大名铁矿包括5个矿区。矿山开采原有规模为年产原铁矿27.86万吨,其中2号矿区(2号井)采矿规模15.2万t/a,5号矿区(5号井)采矿规模12.66万t/a。其中2号井以停产,2007年实际生产开采原矿12万t。2.1.2.2扩建工程生产规模xxx市大名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矿区进行扩建,包括正在开采的有1号矿体(1号井)、2号矿体露天开采;建设中的有2号新井、5号新井和5号露天开采。设计采矿生产规模为30万t/a。2007年实际生产开采原矿22.9272万t。矿山开采现状见下表。表2—1.大名铁矿矿山开采表名称矿石产量(万t)开采工艺运营状况备注1号井3.6地下在生产2号井15地下停产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5号井12地下在生产2号新井6地下建设中5号新井3地下建设中2号露采10露天在生产5号露采6露天建设中2.1.3产品方案产品为铁矿石,块度≤500mm,采出矿石品位28.13%。铁矿石运往山下大名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大名选矿厂。
2.1.4工作制度和职工定员矿山建设规模40万t/a,根据矿区气候条件,年工作210天,每天1班,每班工作8小时。根据调查,矿山现有工作人员200人。2.1.5矿区范围及矿体特征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采划“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矿区面积:0.8998km2,批准开采深度:1060—754m。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2。表2-2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XY15289850.0015609450.0025290200.0015608430.0035290950.0015606820.0045292050.0015605850.0055292050.0015605450.0065290850.0015606700.00区内有5个铁矿体,各矿体特征见表2-3。表2-3矿体特征矿体编号规模(米)形态产状长厚度倾向倾角11506.43透镜状南-南西75-84°250210.33透镜状或似层状南西78-86°31302.82透镜状南西83-85°43983.40似层状或似透镜状南西75-85°53007.85透镜状南西80-86°(1)1号矿体矿体赋存于变流纹岩与变粒岩界面处的变流纹岩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沿走向长150m,最大厚度9.35m,最小处厚度只有2.78米,平均厚度6.43m,沿倾向延深达105m。矿体形态为透镜状。倾向南—南西,倾角75-84º,局部倾角稍缓。(2)2号矿体矿体赋存于变流纹岩与变粒岩界面处的变流纹岩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接触面平滑,呈舒缓波状。沿走向长502m,最大厚度达45.62m,最小厚度只有0.59m,平均厚度10.33m,沿倾向延伸达220m
。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中部厚大,端部变薄,矿体中部下盘与东端有分枝现象。倾向南—南东,倾角78-86º,局部倾角稍缓。(3)3号矿体3号矿体赋存于绢云母石英片岩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呈透镜状。矿体沿走向长130m,最大厚度3.45m,最小厚度为2.19m,平均厚度2.82m,沿倾向延伸不大。倾向南西,倾角83-85º。(4)4号矿体4号矿体赋存于变流纹岩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矿体呈舒缓波状,有分枝。沿走向长398m,最大厚度6.09m,最小厚度只有1.39m,平均厚度3.40m,沿倾向延伸为78m。矿体形态为脉状。倾向南西,倾角75-85º,局部近于直立。(5)5号矿体矿体赋存于变流纹岩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接触面平滑,下盘呈阶梯状。沿走向总长度300m,最大厚度为18.06m,最小厚度为3.12m,平均厚度7.85m,沿倾向延深140m。矿体形态为透镜状,有分枝复合现象。倾向南西,倾角80-86º,局部地段稍缓。2.1.6矿区储量在大名铁矿区内,对1、2、3、4、5号等五个矿体共估算(333)铁矿石量506.13万吨。其中,采空区摊销铁矿石量292.78万吨,保有铁矿石量213.35万吨(表2—4)。表2—4大名铁矿区资源量汇总表矿体号/块段号采空区上块段(t)采空区下块段(t)333上块段(t)333下块段(t)合计(t)11553981052226856832918822032682122997324805973903345438732773027730495038229313213923457435521702234312148272904286合计2804820122997921382121213550613342.1.7服务年限按地质提供的矿体地质储量:213.35万t,经采矿损失贫化后采出矿石189.6444万t,可服务4.74年。2.1.8扩建项目组成本项目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主要由主体工程(采矿工程)、配套工程(废石对场)、辅助工程(包括给排水、供电、供气、通讯、通风、交通运输等)、环保工程(包括防尘、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噪声防治和矿山生态复垦等)等部分组成。详见表
2-5所示。表2—5.大名铁矿采矿项目主要工程组成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工程内容主体工程采矿工程包括1号井、2号新井、5号新井、2号矿体露天开采、5号露天开采。设计采矿生产规模为30万t/a。开拓方案采用露天开采与竖井开拓方案,地下采矿方法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配套工程矿石堆场由井下运出的矿石暂时堆存在井外的临时堆场内,正常生产时及时将矿石运到下方的选矿厂内,不大量积存;露天开采矿石正常生产时即采即运。废石堆场采矿废石产生量约50万t/a,废石场共三处,选择在冲沟内,占地面积约5万m2,为企业现有土地。辅助工程给排水矿山生产需水量240m3/a,水源采用井下涌水。井下涌水经处理后部分使用,其余通过管线排往选矿厂,生活用水外部拉运,生活污水就地泼洒蒸发。供电矿山目前利用已有10Kv电网。矿山近距离供电,且用电设备少,实行0.4kV中性点不接地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提升电机采用全塑装电缆直接引自发电机,采用直埋铺设方式,其它负荷均接自0.4kV低压架空线。所有建筑物的照明电源均统一接自照明供电线路。供暖采用土火墙或火炉采暖。通风井下通风采用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连续正常通风工作制。通风机房位于地面风井口附近。环保工程矿坑防尘露天采场喷水雾降尘;井下开采采用湿式凿岩技术,爆破后对爆堆洒水、定期清洗巷道等措施控制粉尘产生。生产废水处理采矿回用后剩余通过管线输送到山下的选矿厂生活污水处理就地泼洒蒸发噪声防治对主要噪声源采取消声、隔声为主的治理措施,强噪声源安装消声器,并使用隔声、吸声材料。固废处理采矿废石排入废石场,根据要求,废石场需采取防渗措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矿山垃圾填埋场填埋。生态复垦制定矿山生态复垦计划,矿山营运期做好水土保持和厂区绿化工作,废石场和塌陷区服役期满后及时复垦,恢复地表植被。2.2工程分析2.2.1原有采矿工艺大名铁矿采矿均为地下开采,采矿方法为有底柱留矿采矿法。2.2.2扩建工程采矿工艺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相结合。1、露天开采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及地形特点,采用山坡-凹陷露天开采方式,
开拓方案为公路开拓——自卸车运输方式。采矿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分布情况详见图2-1。采矿机械机修图例:△废气○废水☆噪声□固废☆2☆1剥离☆3△1□1☆4△2○1凿岩弃土碎石☆52爆破炸药☆6△4△4□2废石矿石废石堆场矿石堆场运输△废气○废水☆噪声□固废图2-1.项目露天开采工艺流程图2、地下开采地下开采采用竖井,有底柱留矿采矿法,落地出矿,人工装矿,矿车运输,竖井提升,自卸车外运。(1)提升系统:竖井最大提升高度130m。竖井井筒内装备一套1#单绳单层罐笼与800mm×300mm单绳平衡锤互为平衡提升系统。提升机布置在地面机房,提升容器导向采用刚性罐道。竖井提升系统选用2JTP-1.6×1.2型单绳缠绕式提升绞车,电动机为JR115-10型交流电动机,电动机功率N=45KW。(2)运输系统:采区坑内中段的运输线路铺设9Kg/m的钢轨,600mm的轨距,采用3号道岔,采用钢筋混凝土枕轨。YFC0.35-6矿车运矿,人工装矿,罐笼一次提升一辆矿车,人工卸矿。(3)通风系统:矿山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提升竖井进风,通地表天井出风。采用抽式机械通风方式,采用K45-6-No.9型风机,通过调整风机的叶片工作角度来满足通风的要求。风机安装在风井井口,风机能反转返风,返风效率不低于60%。(4)排水系统: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山开采现状,各矿井井下涌水量较小,正常涌水量为150m3/昼夜,最大为250m3/昼夜。在井下中段水平设水仓及主排水泵房,共配备D12-50×3水泵6台。☆2☆1采矿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分布情况详见图2-2。图例:△废气○废水☆噪声□固废采矿机械机修☆☆4压缩空气☆3△1○1☆5△2
空压机凿岩○2矿井涌水炸药☆6矿井通风风机爆破△4□1△3☆7矿石堆场废石堆场运输废石矿石图2-2矿山竖井开采工艺流程图及排污节点排污节点说明见表2-5。表2-5主要污染源及排污点一览表类别序号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产生规律去向废气△1凿岩粉尘间歇排入地表大气环境△2爆破粉尘、CO、NOx、SO2间歇废水○1凿岩SS、COD间歇回用、去选矿厂○2矿坑疏干噪声☆1采矿机械机械噪声连续隔声后进入环境☆2机修机械间歇☆3凿岩机间歇☆4空压机连续☆5爆破爆炸声间歇☆6风机机械噪声连续☆7矿石运输机械噪声连续固废□1采矿废石SiO2等间歇废石堆场2.2.3扩建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6。表2-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生产规模万t/a30矿石开采2占地面积km20.889矿山面积
3建筑面积m27000生活、办公、生产4工作日天/a2108h/d5耗水量m3/a130生活用水8m3/a6耗电量a559102007a7总投资万元5199.56自筹8职工人数人1602.2.4扩建工程主要生产设备工程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7。表2-7采矿主要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台数备注1柴油机VY-12/7-C台3一台生产、一台检修、一台备用2凿岩机7655和YSP-45台87655和YSP-45各四台3提升机JT800×600-30台54运矿机YFC0.35-6台55提升机绞车2JTP-1.6×1.2台56局部通风扇K45-6-No.9台88柴油发电机75GF2(1-75Z-2)台2一台备用、一台检修9电动机JR115-10型交流电动机台52.2.5扩建工程原辅材料及其消耗量主要原辅材料与燃料使用情况列于表2—8。表2-8采矿主要材料消耗量序号成本项目单位年消耗量备注1炸药kg1980002电雷管个2145003电线m895004钎钢kg19905钻头个13306风管m15607柴油kg3800
8煤t2002.2.6原矿的成分分析大名铁矿矿石主要由磁铁矿和少量的镜铁矿组成。铁矿石中主要有益元素Fe,有害元素是S、P等,造渣氧化物有SiO2、CaO、MgO等,含矿岩石主要为凝灰质板岩。矿区品位变化较大,以贫矿为主,铁矿化学成份见表2-5。表2-5矿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样品编号矿体编号分析项目(10-2)TFeSPSiO22004Ⅲ10-H-201526.960.050.47145.862004Ⅲ10-H-202526.810.110.49341.102004Ⅲ10-H-203531.210.050.46740.882004Ⅲ10-H-204433.920.070.48738.262004Ⅲ10-H-205422.660.050.39452.242004Ⅲ10-H-206229.290.070.41943.702004Ⅲ10-H-207221.800.050.43044.782004Ⅲ10-H-208132.920.030.35749.402004Ⅲ10-H-209127.600.040.05477.52平均0.060.4048.192.2.7总平面布置因本矿山已生产多年,公用辅助设施、供水、供电、废石堆放及行政、福利设施已初具规模,本次扩建大部利用原有场地设施,其总体布置基本维持原格局。矿区主要由采场、废石场,生活区、爆破器材库区、矿山运输道路组成。(1)采矿场全矿现有2个露天采区,占地面积2.5万m2;5眼地下开采竖井,占地面积0.5万m2。(2)废石场矿山总废石量144.5万t(57.5万m3)。考虑到岩土松散、下沉及有一定的富余容量,全矿需废石场容积约72.73万m3。全矿目前设3个废石堆场。废石场布置见总平面布置图。废石场占地面积5万m2,最大堆高60m,容积约100万m3。废石场的容积可满足排弃废石的需要。
(3)生活区为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生活区位于矿区北部1km处平缓开阔场地。区内建办公室、宿舍、食堂及修理车间等砖混结构房屋,总建筑面积718m2,占地面积1500m2。(4)爆破材料库区爆破器材库区位于2号矿井北侧,距离生活区250m。炸药库储存量30t,储存期30天;雷管库储存量10000发,储存期30天。炸药库建筑面积80m2,雷管库建筑面积48m2,占地面积800m2。炸药库和雷管库相距60m,库区设砖混围墙,设避雷设施。(5)矿山运输道路矿山运输道路主要沿矿区呈东西走向布,沿山坡展开。公路起点为矿部,全长5km,平均纵坡6%,最大纵坡8%。采用三级道路,单车道,土石路面。矿区平面布置见附图2。2.3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2.3.1原有有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表2-9大名铁矿原有污染源分布一览表类别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治理措施排放量t/a排放去向废气回风井粉尘喷雾1.23大气环境主井粉尘喷雾2.32废水井下涌水COD、SS无61000环境噪声空压机无94dB(A)环境凿岩机无地下环境破碎机无铲运机无90dB(A)环境振动爆破无83dB(A)环境固废井下开采堆存163500废石堆场煤渣填弃15环境2.3.2扩建工程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表3-38大名铁矿扩建工程污染源分布一览表类别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治理措施排放量t/a排放去向废气回风井粉尘喷雾1.46大气环境主井粉尘喷雾2.685露天采区粉尘喷雾1.86废水井下涌水COD、SS无94500部分回用,剩余沉淀后去选矿厂
噪声空压机无94dB(A)环境凿岩机无90dB(A)地下环境破碎机无90dB(A)铲运机无90dB(A)环境装载机无90dB(A)环境振动爆破无83dB(A)环境固废井下开采堆存112000废石堆场露天开采堆存193000煤渣填弃40环境2.4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2.4.1辅助工程合理性分析(1)本矿山矿区运输道路是根据采场周围的地形条件和采场结构范围设计的,道路沿途几乎没有人流,而且无居民点,无敏感目标,因此,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不大。(2)矿石运往选矿厂需经过xxx乡,道路为土石路面,运输过程中易于产生扬尘,同时车辆噪声较大,对该地居民有影响。(3)本矿山生活区位于矿区北部1km处平缓开阔场地,依托条件较好,便于管理。(4)炸药库与雷管库布置符合安全要求。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辅助工程中区外运输道路对沿线居民有一定影响,其他工程布局是合理和可行的。2.4.2废石场合理性分析大名铁矿现设置三处废石场,其容积可满足运行期所排放的废土、废石的排放需要。废石场涉及的地段内无地表水,无人类活动,自然植被稀少。(1)废石场均采用高位堆储方式,减少了占地面积,并且废石场所处区域、植被稀少,大大减少了草场面积的损失。(2)废石场由于废石的堆放,在降水和风力作用下,容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废石场的场址区地质结构好,不存在地质环境灾害,也无大的洪水发生,加之运营期间有效的环保和风险防护措施,发生新的水土流失的几率很小。(3)废石的堆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表形态导致矿山地貌和景观发生变化。(4)废石场选址较多,占地面积较大,相应破坏草场面积较多,使得服务期后的复垦工作量有一定增加。(5)废石场均选在各矿体附近,便于废石堆放。
综上所述,大名铁矿现有废石场较多,占地面积较大,对矿区的生态环境有影响。虽然废石场就近选址可节省成本,但从废石合理安全处置和环境损失角度考虑,废石场场址选较多,多环境影响也随之增大。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4.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本次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为矿区及其周边2km范围以内的区域。调查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类型、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土壤环境质量等。调查方法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等。4.1.1生态系统类型根据实地调查,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为山地荒漠草原,分布在评价区各处,同时分布有山地荒漠和山地草原。项目区山顶和山脊基岩和砾石裸露。4.1.2植被本项目地处海拔900—1300m的低山丘陵地带,年降雨量221mm,为山地荒漠草原。荒漠草原植被充分发育在山前平原,植被以草原旱生禾本科草占优势,稀疏,盖度约30%,也混有蒿属的荒漠小半灌木。进入前山丘陵区,沿干旱向阳坡,仍为荒漠草原植被,而在水分条件较好的阴坡和谷地,则出现以狐茅、针茅属等禾本科草为主,并有一些草原杂类草的草原植被,还出现大量中旱生灌木。主要有兔儿跳、小叶忍冬、锦鸡儿等。这些灌木也着生在石质性很强的坡地上。4.1.3野生动物评价区内野生动物有组成以狍、赤颊黄鼠、五趾跳鼠、小林姬鼠、普通田鼠等。反映出该区野生动物资源极不丰富,多样性低。4.1.4土壤项目区多位于山地荒漠草原带,土壤主要包括山地黑钙土和山地栗钙土等两种土类。草原土壤形成过程的主要特点是明显的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碳酸钙的移动和淀积过程,土壤剖面分化特别明显。由于有以禾本科为主的草本植物,可供给土壤以有机质,在剖面上层积累腐殖质,形成腐殖质层,在生物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土体中碳酸钙和其它可溶性盐类产生明显的淋溶作用。4.1.5土地利用现状参照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及xxx土地利用资料,根据实地调查,将评价区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为季节性放牧草场、裸岩与石砾地2种类型。其中以季节性放牧草场为主,约占70%,其余为裸岩与石砾地。4.2环境空气现状调查及评价4.2.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大气环境现状监测项目为SO2、NO2和TSP3项因子。
监测时间:监测时间为2008年8月17-19日,由新疆xxx地区环境监测站承担。各污染因子监测结果见表4-1。表4-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值单位:mg/m3监测点监测时间监测项目(mg/m3)SO2NO2TSP大名铁矿2号新井上风向2008.8.170.0060.0050.4072008.8.180.0060.0050.4992008.8.190.0060.0050.303下风向2008.8.170.0060.0050.1772008.8.180.0060.0050.2092008.8.190.0060.0050.1894.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及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1号文“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标准进行,见表4-2。表4-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SO2NO2TSP取值时间日平均年平均日平均年平均日平均年平均浓度限值0.150.060.120.080.300.202、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公式为:式中:——i污染物的分指数;——i污染物的浓度,mg/m3;——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3、评价结果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项SO2、NO2未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浓度较稳定。监测点上风向
TSP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说明区域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TSP。目前项目区所在区域无其它厂矿企业,区域基本处于自然状况,污染源主要为现有开矿作业的物料运输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采矿过程采用湿式作业,可有效降低扬尘,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区的TSP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xxx地区今年降雨较往年低,项目区植被大量枯死,植被覆盖度降低,地表裸露,易于产生扬尘造成的。4.3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本项目用水为生产用水与生活用水两个方面。本次环评采用大名铁矿选矿厂监测数据,以xxx河水作为地表水监测对象,地下水以泉水为监测对象进行评价。4.3.1水环境现状监测地表水与地下水监测项目及结果如下:表4-3评价区地下水监测结果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可溶性总固体Cl-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NO3-NAsSO42-监测值6.250.0279.19216.83.55Y0.002916.36表4-4评价区地下水监测结果单位:mg/L(PH除外)项目铜铅镉锌铁监测值0.0270.0110.0010.0551.0914.3.2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1)评价标准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及水功能区划,地表水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见表1-3;地下水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见表1-4。(2)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其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标准指数为:式中:——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某污染物的实际浓度,mg/L;——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pH的评价方法略有不同,其公式为:
pHj≤7.0时,pHj>7.0时,式中:SpHij——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pHj——j点pH实测值pHsd——标准中的pH值的下限值(6)pHSu——标准中pH值的上限值(9)4.3.3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见表4-5。表水与地下水监测项目及结果如下:表4-5评价区地下水监测结果单位:mg/L(PH除外)序号指标xxx河矿坑涌水标准值污染指数标准值污染指数1pH值6~90.482Cl-2500.0363SO42-2500.0654NO3-N10Y5As0.050.0586高锰酸盐指数40.887Cu1.00.2778Zn1.00.0559Pb0.050.2210Cr0.010.111Fe0.33.64注:Y为未检出值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地表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限值,水质良好,未被污染;地下水监测项目的污染指数中,除Fe值超出标准,其余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标准。Fe值超出标准与项目区Fe天然背景值高有关。
4.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4.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根据项目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的平面布置情况,在采矿区2号新井布设4个监测点进行噪声质量现状的监测。(2)监测时段及监测方法噪声监测时间为2008年8月17日。监测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T12349—90)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监测仪器为AWA6218型噪声统计分析仪。(3)监测结果采矿区噪声环境质量的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6。表4-6采矿场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监测点位监测时间昼间1#:开采区东侧8月17日67.12#:开采区南侧8月17日65.83#:开采区西侧8月17日65.84#:开采区北侧8月17日72.44.4.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Ⅱ类区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7。表4-7环境噪声标准值单位:等效声级dB(A)类别昼间夜间Ⅱ6050(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噪声污染指数法,模式如下:式中:Leq——表示在T时段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dB(A);Lb——表示适合用于该功能区的噪声标准。
(3)评价结果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采矿场区域噪声值昼间在65.8~72.4dB(A)之间,各监测点位的噪声污染指数均大于《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Ⅱ类区标准的要求。4.4 主要环境问题大名矿区从1958年起到2000年前,一直有人断续进行露天开采,2000年xxx市大名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买断该矿区采矿权,对该矿进行勘探开发。矿山的各项基础设施已建设完备,因此对施工期造成的占地、扬尘、生活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的影响不再赘述。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1)矿区已经开采多年,900m标高以下除2号矿体48-53线889中段以上为采空区,形成塌陷区,对矿区的地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塌陷区主要分布在1、2、3、4、5号矿体开采区及其可影响范围内,根据地质环境调查报告,面积约为89475m2。(2)该矿生产中产生的废渣石主要为就近堆放。虽然矿区设有指定的废石集中堆放点,但矿区内废石及废渣堆放仍较为混乱,存在一定的混堆混放问题,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水土流失的诱因。(3)矿区的废石堆场未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进行建设,水土保持方案还基本没有得以落实,废石场还没有垒砌挡土墙和石护坡。(4)生活废水年度排放量很小(345m3/a),有害物质主要是洗涤剂、植物油等,排放方式主要是洒泼地面,自然蒸发,无其它处理措施。(5)矿区生活垃圾未进行集中收集堆放,统一处置。夏季滋生蚊蝇对矿区的卫生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6)矿区车辆运输过程中,不按规定路线行车,辗压原始地表现象较为严重,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不仅诱发风蚀,还会因扬尘污染环境空气。
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目标,建设项目对生态影响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②一定数量的植被资源被破坏,局部植被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受到一定影响;③短期矿山型水土流失,局部土壤资源处于不平衡状况;④改变地面生物生存环境;⑤生态景观发生改变。5.1.1自然生态体系稳定性影响分析项目建设对局部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对整个评价区域自然体系的稳定性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仅使局部区域植被铲除、动物迁徒、水土流失侵蚀度增加,使局部生物量减少,局部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但由于影响面积小,对评价区域内自然生态体系的稳定性和对外界环境干扰的阻抗和恢复功能影响不大,对整个评价范围内区域自然体系恢复稳定性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是评价区域内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同时,区域生态环境局部动植物物种的移动和抵御内外界干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对植被分布的空间影响不大。因此,项目实施与运行对区域自然体系中生态环境自身的异质化程度影响不大,不会对评价区域自然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影响。5.1.2土地利用现状改变矿山开采中,露天开采占用一定的土地,本项目露天开采占地面积26000m2(2、4、5号矿体)。同时,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石堆置均要占压大量土地。这些弃土(石)除了在废石场集中堆置外,大部分以临时堆放的形式占压土地,且结构松散,比表面积大。本项目根据矿体分布现状,设有四处废石堆放场,总占地面积5万m2。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形态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露天开采的剥离工程和排土,排石工程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环节。开挖,剥离,将造成地表形态的改变。矿山开采产生的大量废石堆置,对废石场地形的影响较大.5.1.3生态景观变化矿山的开发,使土地使用功能发生转化,在景观上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山地景观变为施工区、运输道路、废矿石场等,导致矿区地景观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改变。采矿活动清除地表植被,新建人工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挖毁原地貌,废弃物堆置,地表塌陷形变等,改变了采矿区的地形,地貌,降低了矿区原有自然景观美学价值。尤其在矿区服务期满后,采矿区形成的相对低洼的矿坑,废石场形成的人工山,
由于新的生态系统难以形成,景象荒凉,视觉效果较差。5.2.4动植物影响分析矿石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会对附近的动植物产生一定影响。粉尘降落在植物叶面上,吸收水分成为深灰色的一层薄壳,降低叶面的光合作用;堵塞叶面气孔,阻碍叶面气孔的呼吸作用及水分蒸发,减弱调湿和机体代谢功能,造成叶尖失水、干枯、落叶和减产。粉尘的碱性物质能破坏叶面表层的蜡质和表皮茸毛,使植物生长减退。矿山开采运输过程会对矿区及附近栖息在灌木从中的小型野生动物如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及昆虫类动物产生影响。总体而言,矿山开发前,区域基本保持着原有天然生态特征,植被主要为灌木和野草。自矿山开发以来,矿区内部分山地被开发利用,天然植被被铲除,动物迁徒不再迁回,使局部区域动、植物总量减少。对局部区域的生物量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引起物种的减少。5.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5.2.1矿井废气采矿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为使矿坑内空气含尘量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项目设计采用“风、水结合,以风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本工程除采用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进行通风外,在掘进工作面和需要独立通风的硐室均采用局部通风。在凿岩时还采取湿式凿岩作业、矿堆喷雾洒水、装卸矿石喷雾洒水等降尘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主要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速率分别为:粉尘1mg/m3、0.042kg/h;SO215mg/m3、0.630kg/h;CO1.7mg/m3、0.071kg/h;NOx1.6mg/m3、0.067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79-1996)表2中二级标准要求。本项目距最近的环境敏感点xxx乡4km,由于项目排放的废气经治理后的排放浓度符合标准要求,排气口较低,受其影响的范围仅限于矿区附近,项目产生的废气对xxx乡环境空气的影响微弱,当地环境空气可维持现状水平。5.2.2扬尘(1)露天采场本项目矿体皆为岩石,在开采时预先剥离其表层土,而且矿石和围岩都较坚硬、稳固,在爆炸过程的扬尘量相对较少。在爆炸扬尘中粉尘含量较少,主要以岩石细小碎屑为主,能够长时间保留于大气并随大气运动而运移的尘埃很少,因此扬尘在进入大气后能很快沉降于地面,其影响范围不大。(2)运输道路
矿石在装车时由于落差撞击会产生扬尘,但只对装车点附近有局部影响。排土石场粉尘主要是无组织排放的粉尘,来自于卸车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及废石撞击产生的扬尘,影响范围主要为装车点附近。汽车运输时由于碾压产生的扬尘对道路两侧一定范围会造成污染。扬尘量的大小与车流量、道路状况、气候条件、汽车行驶速度等有关。矿区建成后,运输的物质主要是矿石,运输过程中车速较慢,可以认为本项目因运输引起的道路扬尘浓度较小且影响范围仅在附近局部区域。不同车速与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见表5-1。表5-1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单位:kg/辆·公里P车速0.1(kg/m2)0.2(kg/m2)0.3(kg/m2)0.4(kg/m2)0.5(kg/m2)1(kg/m2)5(km/hr)0.0510560.0858650.1163820.1444080.1707150.28710810(km/hr)0.1021120.1717310.2327640.2888150.3414310.57421615(km/hr)0.1531670.2575960.3491460.4332230.5121460.86132325(km/hr)0.2552790.4293260.581910.7220380.8535771.4355395.2.3炉灶废气本项目职工居住在平房,冬季取暖为分散式民用小土炉,燃煤烟气排放比较分散,属无组织排放。生活点每天燃煤量较少,燃煤所排放的SO2、NOx、烟尘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由于冬季不生产,采暖期时间较短,各项污染物排放量极小,加之评价区内的环境容量较大,所以本项目燃煤所排放的SO2、NOx、烟尘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燃煤所排放的烟尘相较于矿山开采产生的粉尘对环境的影响很小,评价区内大气环境中TSP的浓度值主要是受矿山开采的影响。综上所述,本项目在矿区采矿过程中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只限于局部范围内,对该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5.3水环境影响分析5.3.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包括矿坑涌水(450m3/d)和空压机冷却排水(10m3/d),矿坑涌水经过沉淀池处理后,一部分回用于采矿作业中(井下凿岩机用水、井下抑尘130m3/d),其余由水泵排到井口收集,除用于道路和堆场抑尘外,其余部分(320m3/d)与空压机冷却排水(10m3/d)送到矿山下的选矿厂生产使用。产生的废水可全部综合利用,正常情况下不会进入地表水环境,因此,不会对当地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5.3.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在矿山井下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将通过基岩裂隙进入矿坑,形成矿坑涌水,为了保证正常开采,矿山将通过井下排水系统,将矿坑涌水排至地表进行疏干,从而可能对地下水位和水量产生影响,但根据以往的资料和目前矿山的开采情况可知,矿区矿坑涌水量较小,因此矿区开采对当地地下水水位、水量不会产生影响。由于本区地下水受降水影响较大,为提高采矿过程的安全度,该项目设置了涌水的排水和再利用设施。项目产生的矿坑涌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水中主要污染物SS排放浓度可降至50mg/L以下,并被回用于井下凿岩、抑尘,矿山道路及作业场地的抑尘洒水、以及山下的大名铁矿选厂作为选矿用水不排入环境。矿坑涌水中有害成分含量浓度低,再加上基岩的阻隔,因此,矿坑涌水在排放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当地地下水水质产生的明显影响。在雨季,受洪水影响,废水有可能汇入山下荒沟,但由于所排放的矿坑涌水水量较小、水质较好,再经过稀释混合作用,对地下水水质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本矿山已开采多年,地下水现状监测表明,区域内地下水水质良好,也充分印证了上述分析结论。5.4声环境影响分析采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为爆破噪声、采矿机械噪声以及矿井通风、矿石运输产生的噪声。本项目最为突出的就是露天采矿爆破噪声,它是由于爆破源附近的空气冲击波形成的,是冲击波引起气流急剧变化的结果。通常爆破空气冲击波超压衰减至0.2×105以下的扰动或空气冲击波压力降180dB(A)以下时,则作为声波传播,即为爆破噪声。爆破噪声的显著特点是持续时间短,属于间歇性脉冲高噪声。凿岩机的工作也会产生高噪声。安装于井外的通风机和泵类的噪声较低,经减振和厂房隔声后可确保矿区边界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要求,同时最近的环境敏感点xxx乡位于矿区山下,距项目场地约4km,经距离衰减后,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不会对该乡产生影响。井下开采此爆破和凿岩等噪声对外界环境影响很小。针对工作人员,为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听力损坏和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在爆破作业中,严格堵孔质量,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等工程措施,对工作人员配置听力保护器,严格控制爆破作业中的安全防护距离(大于180m)并规定特定时间爆破,可有效降低爆破噪声工作人员的影响。5.5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固体废物为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石,产生量为30.5万t/a。矿山正常运营时,30%回填于采空区,剩余70%运往废石场集中堆放。根据其利用处置方式主要从占用土地、影响景观、污染大气和水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废矿石堆存于废石场,废石的堆放改变了原有地貌特征,影响景观。在堆存期,废石遇雨水冲刷,产生淋滤废水,淋滤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将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从而有可能对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依据地质环境报告中的有关废矿石浸出毒性试验,试验结果如表5-2所示:表5-2废矿石浸出毒性试验结果单位:mg/L鉴别项目PbZnCdHgCuCr(Ⅵ)As浸出液浓度<0.0050.008<0.001<0.0001<0.005<0.004<0.007鉴别标准3500.30.05501.51.5评价结果不超标不超标不超标不超标不超标不超标不超标由表5-2可以看出,当地废矿石中重金属元素很难溶出,废矿石淋滤水中的重金属浓度很低,即使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也不会造成水环境污染。因此,本工程的废石淋滤废水也不会造成水体污染。废石场最大的潜在危害是废石场崩溃诱发泥石流,因此在堆置时,应对废石场进行必要的工程治理,如:边坡稳定坡角不得大于30°,对石坡采用混合喷撒拌有草类种子的黄土浆,避免发生滑塌灾害;设置导流渠,并沿边坡下部进行人工水泥堆砌加固,一方面保证洪水沿着导流渠顺畅流走,以防雨水冲刷废石形成泥石流,同时要经常进行稳定性监测,避免事故的发生。废石场中已填满的部位,要及时推平、覆土恢复植被,采取上述措施后,废石场对环境影响较小。5.6闭矿期环境影响分析5.6.1水环境影响分析地表大气降水及区域汇水将进入矿坑,由于区域地表岩层为不透水的砂岩、砂砾岩,渗透系数K>3.6×10-5cm/s,属弱透水层,有较良好的隔水作用,渗漏不会补给地下水含水层,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5.6.2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退役期采矿区、废石场无采掘设备、运输车辆及排土石设备,环境噪声将有所降低,并逐渐恢复到本底值。5.6.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废石场实施边排边治理措施,退役期时,继续进行生态恢复,因此,退役期后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甚微。
第六章水土保持方案6.1水土流失防治范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必须明确建设单位的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建设单位征占地范围、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结合评价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其工程施工、运行状况,确定本次水土流失防治范围为:废石堆场与露天采场。6.2水土保持总体布局按照评价区所属地貌类型特征,针对运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征和防治要求,评价在参考同类型企业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如边坡防护、绿化)的基础上,把废石堆场与露天采场作为防治的重点。总体思路是:项目在生产运营中应通过采用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水土流失。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汇总见表6-1。表6-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表水土流失防治区防治措施废石堆场分段分层倾倒、草泥覆盖、边坡防护、植草绿化露天采场边坡防护、植草绿化6.3水土保持防治措施①加强生产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严格划定生产区域,加强管理,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作用,控制水土流失。②场地绿化:每阶段放矿完毕后,应及时对废石堆场进行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高低相结合的灌草以达到水土保持以及蓄水含水的作用。③对采矿及其相关活动造成的土地、植被破坏,应根据《土地复垦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复垦规划,并积极筹集复垦费。6.4方案实施进度安排
根据项目的生产运行特点,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可分为工程性防护措施和生态防护措施两类。按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的要求,伴随着本项目开工建设施工进度及防护需要,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开展应早作出安排,特别是废石堆场的相关护坡、排水渠修建和关于水土保持防护的工程建设应在项目投产运行前完成,以发挥其控制性及速效性特点;其次,在项目建成运行后,废石每阶段堆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等措施。6.5小结(1)本项目水土流失、生产运营期废石堆存是相对敏感的生态问题。(2)在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挖填土方、修筑道路等工程行为将使部分植被受到破坏,但总的植被分布格局不会被打破。(3)项目建成后,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将逐渐增加,导致原有生态环境结构发生一定调整,但在积极实施生态恢复与防治的情况下,其影响将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7.1环保措施7.1.1生态环保措施(1)运输车辆应限在规划的道路上行驶,严禁任意辗压地表,保护道路沿线的草场,减少矿区植被损失。(2)加强宣传教育,禁止捕杀野生动物或随意捣毁动物的巢穴。加强对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提高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大名铁矿废石场筑拦石坝,保持废石堆场的稳定性,减少对矿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4)废石堆置地和矿业废弃地必须进行覆土绿化,恢复矿区原有生态环境和生产力。(5)本建设项目产生的生态影响的防护和恢复应按照“避免→消减→补偿”的顺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开发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实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目标。7.1.2粉尘污染治物防治措施1、露天采矿粉尘污染治理措施采矿全过程几乎都伴随有无组织粉尘排放,但量小。最有效地治理方法是采场喷水雾降尘。采取降尘措施后,粉尘的排放强度可降低80%,由500mg/s降至100mg/s。2、井下矿粉尘污染治理措施坑内掘进与回采作业均采取湿式凿岩;爆破堆喷雾洒水、定期巷壁清洗;井下破碎除尘、矿石、废石溜井口喷雾除尘等措施。3、矿石运输粉尘污染治理措施(1)为减轻矿区交通扬尘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故要求矿石运输车辆在矿区减速行驶,以有效降低交通扬尘对环境的影响程度。(2)在场内及场外矿石运载过程途中,运输车辆应限在规划的道路上行驶,严禁任意辗压地表,扰动地表稳定层,成为水土流失的诱因。对矿石堆放、搬运等作业场地的扬尘点,洒水降尘。7.1.3水污染防治措施(1)本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采用普通沉淀池处理生活污水。可以提高主要污染物祛除效率,使污水用于采矿区和生活区周围的降尘以固化道路。(2)采矿区修筑防洪截水坝,废石堆场修筑拦石墙对因降雨形成的洪水进行导流,防止洪水对环境的破坏和废石的滑落。
7.1.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次评价从噪声的防治入手,首先从声源上控制噪声,若声源上无法根治的噪声,则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隔声、消声、吸声和防振等噪声控制措施,拟采用如下措施:(1)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在设备选型上,选用运行平稳可靠、噪声小的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折旧更新,以降低设备噪声。(2)对地表噪声源凿岩机、发电机和装载机等均设置减震装置和消声器。(3)必须接触高噪声设备的矿山工作人员应配备耳塞。通过以上防护措施的落实,可使拟建项目生产运行期厂界噪声进一步下降,达到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7.1.5固废污染防治措施矿山投入生产后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石及少量的生活垃圾和灰渣。废石的年排放量30.5万t/a,灰渣排放量40t/a,生活垃圾排放量33.6t/a。(1)矿区设置有废石堆场,将废石进行堆弃,堆场边缘修筑拦石坝,防止废石崩塌滑落。同时防止因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形成的洪水冲散废石。废石堆场以土层覆盖后绿化,防止在干燥有风的天气下扬尘的产生。采取以上保护措施后,废石对该地区环境影响较小。(2)本项目燃煤炉渣统一堆放在生活区,并加以遮盖,可用于建筑和铺路。(3)生活区建设生活垃圾堆放池,对工人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送至矿区生活区东南50m处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砂土填埋。7.2水土保持措施(1)对原有道路与现开采区建设中的施工迹地和弃方进行合理平整和清运或再利用,以减少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增加。(2)矿区基建中的一切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及时清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废石及时运至废石场堆放,避免因起风引起的扬尘。(3)保证工业场地的地面平整,矿区道路必须规划完整,路面必须做硬化处理。(4)场外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开冲沟,以防止洪水冲刷;在公路选线过程中,尽量在植被稀疏地段进行布设,以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7.3生态恢复方案
随着采矿的不断进行,废石不断增多,导致大面积地形、地貌的改变,经日晒、风化、降雨冲刷等多种自然作用力的侵蚀,势必造成大面积地表植被的破坏,使区域生态环境改变,影响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为使生产过程造成的生态破坏降到最低,使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要求,必须设计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方案,才能使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7.3.1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原则结合废石堆场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和区域经济的开发、建设、发展对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治理、保护开发并举,遏制废石排放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减少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区域植被覆盖率,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功能,增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生产所依赖的生态屏障功能。(1)以防为主、保护优先,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现有土地的占用,尽力减少对植被的破坏。(2)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结合废石的排放进度等实际情况,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生产进度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规划,沟、坡、坝综合治理。(3)立足长远、注重实效,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谁排放、谁复垦、谁治理、谁保护,妥善解决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问题,加快生态建设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明确责、权、利,实行生态保护责任制,谁破坏、谁治理、谁管护,治管并重,充分发挥水保、生态建设的综合功效。7.3.2生态恢复内容废石堆场恢复主要指牧场复垦的生态建设。具体可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修渠、筑坝。在废石堆场外坡修建拦石强,以防洪水将废石冲走。第二步,外边坡整形、覆土和绿化。每个阶段放矿完成后,即开始对外边坡进行整形,坡面植草类植物或采用碎石、废石、坡土覆盖坝坡。道路外缘应高于内侧,坡度为2%,使降雨汇集到排水沟,可避免雨水沿坡面流淌过程中对覆土的冲刷,有利于水土保持。第三步,对于废石的堆放,为了让废石的堆积平整,要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个位置堆放。第四步,堆顶复土及复垦。当废石堆放达到顶部时,及时进行复土,复土厚度必须达到0.5m,以利于植被生长。经过三年左右使复垦的土地达到当地放牧水平,恢复生态环境。7.4环境保护措施汇总表7-1环境保护及减缓措施一览表环境问题措施概要备注水污染矿坑涌水由水泵抽入沉淀池,部分采矿回用,其余输送到山下的选矿厂生产单位
大气污染1.采矿作业采用湿式作业,减少因爆破产生的扬尘量。2.在矿石和弃石挖运时应适当洒水,减少运输过程的扬尘。3.工作中应认真细致,减少不必要的爆破次数。4.矿区生活用煤使用无烟煤减少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5.对采场、道路、爆破等场所,采用洒水措施抑止粉尘。生产单位噪声1.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噪音设备。2.必须接触高噪声设备的巡检工应配备耳塞。3.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噪声污染源应配备消声减振装置,提高零部件的装配精度,加强运转部位润滑,减少磨擦,降低噪声影响。生产单位固体废弃物1.生活垃圾首先要做到减量化,在指定地点填埋。2.废石堆场修筑拦石坝。.3.加固废石场的稳定性,防止滑塌伤害人、畜和动生动物。生产单位生态环境要做好废石场的防治洪流冲刷的措施,同时做好地貌恢复。生产单位
第八章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8.1清洁生产的要求清洁生产指对人类及环境危害最小的生产过程,其基本要求为:(1)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尽量采用无毒、无害、无污染、少污染的原材料;(3)采用无污染、少污染、节省原材料及能源的高效技术设备;8.2清洁生产分析目的清洁生产即污染预防,是优于污染末端控制且需优先考虑的一种环境战略,本次清洁生产分析的目的为: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总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8.3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本次评价的清洁生产指标选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铁矿采选业》中采矿类的相关指标。8.4清洁生产指标分析8.4.1装备要求指标(1)凿岩设备本项目凿岩所使用的是较简单的湿式凿岩设备,主要利用水压制凿岩产生的粉尘,起到一定的除尘作用。按照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中三级标准中采用国内较先进的配有除尘净化装置的凿岩设备的要求,本项目不完全符合。(2)爆破设施根据询问矿井工作人员,矿石开采过程中是机械和人工装药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基本满足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中三级水平的要求。(3)铲装设备铲车是该矿主要的铲装设备,没有配备除尘净化设施,较落后,低于清洁生产指标中的三级水平。(4)运输系统本项目运输全部采用一般的矿车和载重汽车,属于较普遍的运输设备,没有除尘系统,低于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三级中的要求。8.4.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1)回采率
根据查阅本项目开采设计方案,项目铁矿矿石回采率约为85%,属于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中的二级标准。(2)电耗该铁矿所在区域较偏僻,暂时无电网覆盖,项目用电皆使用柴油发电机供给,2007年耗电量为:55910kWh,开采铁矿石34.9万t,电耗(kW·h/t)≤10,高于清洁生产指标中的一级标准。从资源能源利用指标考虑,本项目处于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清洁生产指标等级为三级。8.5清洁生产建议根据对xxx市大名铁矿项目清洁生产进行分析后,该矿山清洁水平一般,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应加大清洁生产工作的力度,使清洁生产工作逐渐完善,对每一阶段的清洁生产工作认真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对新阶段的清洁生产工作制定计划,以达到清洁生产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的水平。8.6总量控制本项目由于污染物排放量较少,且其排放源均为生活源,根据生产项目生活源原则不计入总量的要求,建议本项目不列总量指标。
第九章风险评价9.1风险评价的目的建设项目在外界因素的破坏下,有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性风险事故的可能性。采掘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会存储大量的炸药、雷管等易爆危险物,在运输、储存、使用中因为外界因素发生非正常爆炸会在瞬间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及烟尘,导致具有严重后果的危害。为避免和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对项目在环境风险方面的可行性论证,为项目审批部门的决策、以及项目运营后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是必要的。9.2评价等级及内容9.2.1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工作级别,按表9-1划分(一、二级)。表9-1环境评价工作等级表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性物质可燃、易爆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污染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9.2.2重大危险源辨识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用于岩石爆破所使用的岩石炸药,主要成分为三硝基甲苯,本项目炸药库存储炸药约30t,储存期30天。根据爆炸性物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及储存区的临界量限值(见表9-2),可知本项目炸药存储量不够成重大危险源。表9-2爆炸性危险物质临界量表物质名称生产场所临界量(t)存储区临界量(t)1,3,5-三硝基苯5509.2.3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该项目地处山区,地表植被稀少,不属于环境敏感区域,且存储的炸药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因此,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9.2.4风险评价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按照标准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为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依据,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保障工业、企业和人员的安全。9.3风险因子分析根据采矿行业的工艺特点及开采的生产实践经验,本项目可能存在的事故主要有炸药、雷管爆炸,采场边坡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遇暴雨导致山体崩、滑、水土流失和冲沟切割等事故风险,又因其所在环境植被稀少,缺乏保持,导致山体崩、滑、水土流失,地表形态改变对环境带来危害。以上这些事故,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下面对每一事故逐一进行分析。9.3.1炸药爆炸1、产生的毒气危害炸药的爆炸产物中,以气体为主,主要有CO2、H2O、CO、NO2、NO、O2、SO2、H2S等,习惯上称为炮烟。其中的CO、氮化物、H2S都是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危险浓度见表9-3。表9-3炸药爆炸气体的危险浓度单位:mg/L有毒气体吸入数小时后将引起的轻微中毒吸入1h后将引起的严重中毒吸入0.5~1h就会有致命危险吸入数分钟就会死亡一氧化碳0.1~0.20.5~0.61.6~2.35氮的氧化物0.07~0.20.2~0.40.2~1.00.5硫化氢0.01~0.20.25~1.40.5~1.01.22、炸药爆炸产生的粉尘危害爆破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与爆破产生的烟尘混杂在一起,造成空气中TSP短时间内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量的粉尘会破坏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呼吸系统障碍、肺炎、肺气肿等疾病,并会对人体肺部造成严重伤害。3、炸药库爆炸危害评价假设炸药库发生爆炸,且将所有炸药均看作三硝基甲苯,根据蒸汽云爆炸模型计算,计算结果见表9-4。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炸药库发生蒸汽云爆炸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为:死亡半径41.6m,重伤半径为108.2m,轻伤半径为194.1m,财产损失半径为125.6m。表9-4炸药库蒸气云爆炸伤害模拟计算结果序号估算项估算数值1可燃物质量(Kg)20002物质燃烧热(KJ/Kg)861055.53死亡区半径(m)41.6
4重伤区半径(m)108.25轻伤区半径(m)194.16财产损失半径(m)125.69.3.2开采风险分析在开采过程中以及爆破、震动造成地质灾害,引起滑坡、边坡岩体滑移和崩落等造成一定的事故风险,威胁人身安全。风险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1)未停采的矿石,由于矿场每天频繁挖掘和车辆行走,使边坡岩体经常受到震动影响;(2)边坡是由机械开挖等手段形成的,暴露岩体一般未加维护,因此边坡岩体较破碎,并易受风化等影响产生次生裂隙,破坏岩体的完整性,降低岩体强度。由于采矿本身是一种对原岩的破坏,采剥作业打破了边坡岩体内的原始应力的平衡状态,出现了次生应力场,在次生应力场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常使边坡岩体发生变形破坏,使岩体失稳,导致崩落、散落、座落、倾倒坍塌和滑动等。9.3.3废石场风险分析废石场风险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废石场中废石滚落造成人员伤亡;二是废石场堵水形成水的汇集区,引发洪水风险。雨洪期间在矿区可能出现的壅水现象,尤其在废石场可能使局部地段的地表流态发生改变,或形成局部积水,对矿区乃至外围的水文环境影响不大,但由于其本身构成了隐患,给下一次洪水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防范因素。堆置的废石场由于其相对松散,极易受洪水冲刷,同时也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因素。9.3.4洪灾对开采区产生的影响矿山开采区产生大量的废石(矿体剥离物),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堆放不当易被洪水冲刷挾带,另外,运行期道路对其所在地表径流会产生切割影响。山坡及山沟的废石场遇到暴雨水时就会产生滑坡,废石场含有大量的沙石容易引起滑坡,产生的废石等松散物质极易促使矿山地区水土流失,人员伤亡,滑坡除了占用土地之外,造成植被及土壤结构的破坏。因此在作业当中如果发现悬浮大块矿岩、采场或废石场出现滑坡征兆时,应停止在危险区作业,并及时处理。9.4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9.4.1边坡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一般矿山因爆破、振动引起的边坡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有以下几种:
(1)对于地质条件易造成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抗滑桩,挡石坝方法治理。(2)对局部受地质构造影响的破碎带,采用错杆,钢筋网护面。(3)对深部开裂、体积较大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4)对于边坡石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5)为防止滚石伤人,坡面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撬毛工作,然后可结合绿化工程在坡上铺设金属网,或塑料格栅网挡石。(6)对边坡进行动态监测、预报,来预防滑坡现象的发生,防止边坡出现大规模的边坡岩体滑动和崩塌。(7)在接近边坡位置时,采用控制爆破也是维护露天矿边坡比较有效的方法。爆破时应分别采用微差、光面、预裂和缓冲等控制爆破技术,以维护边坡岩体的完整性,提高边坡的稳定性。(8)采场区设置边坡监测仪进行稳定性监测。(9)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可以避免应爆破、震动造成的采场边坡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9.4.2废石场事故防范措施废土石场应修建在边坡稳定境界250m以外,边坡台阶顶面应保持2%的方向坡度,在废石滚落范围内不允许修建道路和建筑物,竖警示牌。9.4.3洪水稳定措施矿山开采区产生大量的废石,在废石堆为了避免洪水冲刷挾带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影响采取堵水墙和导流措施,在降雨量较大时产生的洪水水流堵塞导流洞,冲垮堵水墙,对矿山的安全造成威胁。为了边坡稳定及安全建议在边坡的台阶面挖排水沟,以加快融雪水量排出的速度,减少入渗量。9.4.4规范管理、生产安全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作业,施工中要经常分析土质变化,以及围岩结构变化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分析,不得冒进。(2)进行爆破时,要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爆破规模,通过检测数据分析,不断修正爆破参数,来满足生产环境要求。(3)严格控制爆破噪音、粉尘、飞石,主要从控制单段起爆药量,加强覆盖,加强警戒,必要时对爆破区域进行拉网封闭等预防措施。
9.5事故风险应急预案9.5.1应急预案内容1、总则应急组织要坚持“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原则,应能够处理采矿场因爆破、振动引起的边坡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事故、尾矿库溃坝以及废石场引发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突发事故,快速的反应和正确的处理措施是处理突发事故和灾害的关键。2、处理原则事故发生后事故处理的基本程序和要求。9.5.2预案分级响应条件根据事故发生的规模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9.5.3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9.5.4应急措施1、事故现场抢险抢救及降低事故危险程度的措施工程抢险、抢救是预防事故扩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发现事故隐患时一定要控制好事态的发展,如果事态变大,无法抢救时,应立即进行人员疏散。抢救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抢险方案,保证抢险人员安全和正确抢险,在抢险中一定要抽调出有生产经验、安全意识强、有责任心的人进行监护,配合抢险,同时对外及时联系,保证安全抢险。2、应急环境监测与评估事态监测与评估在应急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应急人员的安全、公众的就地保护措施或疏散、实物和水源的使用、污染物的围堵收容和清除、人群的返回等,都取决于对事故性质、事态发展的准确监测和评估。可能的监测活动包括:事故规模及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对事物、饮用水、卫生以及水体、土壤、农作物等的污染,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受损建筑垮塌危险性以及污染物质的滞留区等。本项目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迅速联系当地监测部门对事故现场以及周围环境进行连续不间断监测,对事故的性质、参数以及各类污染物质的扩散程度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3、人员紧急撒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撒离组织计划事故现场、炸药库邻近区域、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规定,撒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9.5.5应急培训计划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9.6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止措施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表塌陷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作用(包括水文、气象条件、植被发育程度等)和人为活动(包括工程扰动、植被破坏等)所引起。灾害发生后主要对井下工人造成生命危险,对井上地面环境影响较小。9.6.1地表塌陷的影响及防止措施随着矿山的进一步开发,采空面积的增大,容易造成塌陷,不能排除发生积水现象,对地表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塌陷盆地积水下渗,对井下开采造成了直接危害。工程地面建(构)筑物、道路、输电线路等设计施工时均应避开采区,设计中要做充分考虑。预测地表塌陷面积为415m×200m,矿井正式生产后,对预测到的地表塌陷范围应及时圈定,设置围栏和立标记牌,防止人、蓄误入采空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发生地表塌陷,要及时进行填埋,最终进行覆土绿化。对塌陷区应进行定期监测、检查。为防治和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选择合理的废石堆放场地,不影响泄洪通道,不产生泥石流,不允许将废石堆放在井口边及冲沟边,尽量利用废石填埋工业场地废井、采空区,保护柱回采也可用废石回填,尽量减少废石排放量。9.6.2顶板事故影响及防止措施顶板脱落危及工人生命安全,破坏生产设备,造成停工停产等。防止措施主要包括:(1)做好矿井地质工作,提前预测工作面可能遇到的各种地质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2)回采工作面应加强顶板管理,做好支护,提高支护质量,保证工作面上、下出口通畅。(3)掘进工作面要做好敲帮问顶工作,当支架压力增大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措施加强支护,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4)掘进工作面使用好探梁或临时支护,空顶距离要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严禁空顶作业。(5)矿井必须配备矿压观测设备,以便及时掌握工作面压力变化情况,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9.6.6其它措施(1)因为矿区所在地干旱少雨,为改善矿区绿化,必须对矿区进行绿化,绿化重点是生活区及道路两侧;工业广场在不影响消防、救护的原则下也应作好绿化工作。绿化以种植适于当地土壤、气候的土生植被为主。
(2)矿方应组织人保护好防洪渠,防止往其内倒入炉渣、废石、垃圾等杂物,保证其排洪功能。(3)完善矿山救护队,出现灾害时可立刻投入抢险救护工作中。
第十章公众参与10.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与该项目有关系的广大民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让公众较全面地了解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潜在的环境影响,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加民主化和公众化,并了解公众对建设项目所持的态度,发表自己就该建设项目的意见,并充分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合作。由于公众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项目建设进行评价,和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其它部分相比较,其结果更加直观;通过解决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可以使项目的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和合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项目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现项目建设的公开、公正原则,针对项目可能影响区域进行广泛的公众调查,征询公众,为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10.2公众参与方式和方法通过开会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向本项目所在地的当地居民,以及受项目运营影响范围的自然人征询他们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工作方法:采用发放环评公众调查表和现场采访等方式。本次评价发放60份公众参与调查表,其内容见公众参与调查表10-1。10.3公众参与人员统计情况为反映公众对项目的意见,了解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对本项目的意见,达到意见反映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对象包括附近居住的村民和矿山工作人员等。表10-1公众参与调查表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工程概况xxx市大名铁矿采矿项目为xxx市大名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开发。矿区位于新疆xxx市xxx乡境内,有简易公路相通行。政区划属xxx市管辖。xxx市大名铁矿采矿项目扩建规模为年采矿30万t,矿山服务年限为4.74年。本项目矿山开采采用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相结合,地下采矿方法采用有底柱留矿采矿法。劳动定员合计160人。本项目的废水主要有矿坑涌水生活污水等。废气主要有采矿通风井排出的矿岩粉尘和炮烟、运输扬尘。矿山开采期间凿岩、爆破、压气、铲装运设备等生产作业时均会产生噪声。本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由废石和生活垃圾两部分组成,废石排放量约30.5万t/a,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3.6t/a。
您是否了解本项目?A.了解□B.不了解□本项目建设会带来那些主要环境问题?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噪声污染□D、环境风险□E、其他□3、本项目处在山区地带,你认为项目区的建设和矿山的开采是否会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A、有影响□B、无影响□4、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如何加强环保治理和管理?有何建议?A、大气污染控制□B、固体废物处置□C、区域生态保护□D、水环境保护□5、您是否关心项目建成后环境保护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A、关心□B、不关心□C、无所谓□6、该项目建成是否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增加当地就业机会?A、能□B、不能□C、不知道□7、总体而言,您是否支持该项目的建设?请说明理由。A、支持□B、不支持□C、无所谓□您的理由是:8、您对本项目建设及环境保护有何建议:10.3公众参与民意调查结果10.3.1调查统计结果本次公众与民意调查共涉及60人次,其中民意调查表发出6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55份,回收率达到91%。统计结果见表13-2。10.3.2调查结果分析由表13-2以看出,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态度和认识有以下几个特点:(1)被调查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方面,12%的人了解,2%的人不了解,基本了解的占86%。(2)在被问及项目建设,对本地区经济是滞有促进作用时,除2%的人表示不清楚外,其余98%的人均认为对本地区经济有促进作用。说明了当地公众渴望经济发展,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关于环境质量现状,73%的人认为基本满意,10%的人没有明确表示,27%的人认为应该进一步改善。就不满意的方面,民众的侧重点均不明确。(4)在本次公众调查中,就污染防治措施方面,均没有补充具体的意见。10.4公众意见与建议根据调查的情况,归纳出的公众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1)支持本项目的建设,认为有利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2)对矿区现有的环境质量现状比较满意;(3)认为矿山开采的固体废物影响较大,希望项目生产过程中尽量采取措施处理好固废对环境的影响;表10-2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内容数量(份)比例(%)1、您是否了解本项目?了解5294.5不了解35.52、本项目建设会带来那些主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3461.8水污染2545.5噪声污染1731生态破坏3461.8环境风险33603、本项目处在山区,你认为项目区的建设和矿山的开采是否会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有影响1018.2无影响4581.84、您在项目区所在区域是否见到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出没?见过00没见过551005、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如何加强环保治理和管理?大气污染控制2240固体废物处置3563.6区域生态保护3869.1水环境保护2647.36、您是否关心项目建成后环境保护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关心2138.1不关心916.4无所谓2545.57、该项目建成是否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增加当地就业机会?能55100不能008、您是否支持该项目的建设?支持5090.9反对00无所谓59.19、对本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有何建议与要求。共有35份调查表中在此栏作了填写,占63.6%。10.5小结
综合以上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对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建设单位十分重视,并充分采纳。对于本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评价单位已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如废水、废气的治理。进一步的建议如下:(1)在本项目的生产运营中,要与当地地方政府加强联系,及时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可行的意见;(2)利用有效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并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矿山的法律法规以及矿山生态补偿政策;(3)对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应予以落实,以使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第十一章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1.1环境管理xxx市大名矿业有限公司的基本任务是要在xxx市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对环境的损害,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科学管理,促进企业减少原料、燃料、水资源的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科技水平,促进消除污染、改善环境,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减轻或消除社会经济损失,从而得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①管理机构矿区成立安环科,负责本矿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与当地环保部门xxx市环保局及其授权监测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直接监管矿区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对其实施总量控制:对超标排放及污染事故、纠纷进行处理。②运营期环境管理职责矿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将由矿山环保机构统一协调安排,配置专职环境管理人员,由环保专职人员负责环保设备的运转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达标排放,充分发挥其作用;配合当地环境监测部门定其对矿区的大气、水体、噪声等进行常规监测,记录并及时上报污染源及环保设施运转动态,并与当地环保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搞好矿山的环保工作。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矿区都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对项目前后的环境审核,设定环境方针,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设计环境方案,以达到“清洁生产”的良好效果,求得环境的长远的持久的发展。本项目设置有矿山安环科,并配备兼职人员1-2人负责全矿的环境管理、污染源治理和监测管理工作。因此,它应建立以下环境管理制度:a.内部环境审核制度;b.清洁生产教育及培训制度;c.建立环境目标和确定指标制度;d.内部环境管理监督、检查制度。本项目工程针对不同工作阶段,制定环境管理工作计划,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计划见表11-1。表11-1.环境管理工作计划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内容
管理机构职能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手续,完成各级主管部门对本企业提出的环境管理要求,对本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计划的执行及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真正发挥作用。生产运行期⑴严格执行各项生产及环境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⑵设立环保设施运行卡,对环保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做到勤查、勤记、勤养护,按照监测计划定期组织进行全矿内的污染源监测,对不达标的环保设施应立即进行查找原因,及时处理;⑶不断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企业内部之间进行技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保持企业内部职工素质稳定;⑷重视群众监督作用,提高企业职工环保意识,鼓励职工及外部人员对生产状况提出意见,并通过积极吸收宝贵意见来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⑸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检查和验收。11.2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依据和基础。它为环境统计和环境定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据此制定污染防治对策和规划。11.2.1监测目的环境监测是企业环境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环境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这对企业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分析、资料整理、编制报表、建立技术文件档案,作为上级环保部门进行环境规划、管理及执法提供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影响分析认为:铁矿在开采过程中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废石场排放、噪声污染、废气特征物超标等以及事故发生后引发的问题,这些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营运期进行定期的监测是很有必要的。11.2.2监测计划环境监测应按国家和地方的环保要求进行,应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监测方法,并应按照规定,定期向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监测结果。(1)监测机构由建设方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按有关规程定期监测;事故监测由矿方事故科进行调查监测;其它环境和污染源监测工作由当地环保监测部门承担;水土流失工作由建设单位与地方水保部门实施。(2)监测内容及计划监测计划见表11-2。表11-2环境监测内容及计划序号监测项目主要技术要求报告制度监测单位监督机构
1生态景观⑴监测项目:景观类型。⑵监测频率:每年1次。⑶监测点:项目区2-3个点。报公司、省、地区、市环保局xxx地区环境监测站xxx地区环保局2水污染源⑴监测项目:pH、CODcr、BOD5、SS、NH3-N等。⑵监测频率:每年2次。⑶监测点:矿坑涌水。报公司、省、地区、市环保局xxx地区环境监测站xxx地区环保局3噪声⑴监测项目:厂界噪声和交通噪声。⑵监测频率:每年1次。⑶监测点:厂界和运输沿线。报公司、省、地区、市环保局xxx地区环境监测站xxx地区环保局4固体废物⑴监测项目:固体废物排放量及处置方式。⑵监测频率:不定期。⑶监测点:排土石场、生活垃圾填埋场。报公司、省、地区、市环保局xxx地区环境监测站xxx地区环保局5环保措施⑴监测项目:环保设施落实及运行情况,绿化系数。⑵监测频率:不定期。报公司、省、地区、市环保局xxx地区环境监测站xxx地区环保局6事故监测⑴监测项目:事故发生的类型、原因、污染程度及采取的措施。⑵监测频率:不定期。⑶监测点:排土石场。报公司、省、地区、市环保局矿方安环科xxx地区环保局
第十二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要对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揭示三效益的依存关系,分析本项目既可发展经济又能实现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使三效益协调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12.1社会效益分析项目营运期,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可充分利用当地矿物资源,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工程投产后,对临时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为当地的没居民就业提供了机会,也为当地发展交通运输和第三产业提供了契机。总之,工程的建设对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12.2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总投资5199.5万元,年产铁矿石30万t。企业生产的原矿将全部供应大名选矿厂,同时由于铁矿石市场的需求量很大,原材料市场已逐步趋于紧俏,因此,企业在产品销售方面是完全可以得到满足的,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资金全部为企业自筹资金,企业的财务压力相对较小,无偿债风险压力。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2-1。由以上表12-1可以看出,大名铁矿项目的投资利润率较高,项目的建设将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投资回报,而且根据预测项目的盈亏平衡和风险分析,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强的平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总体来看,本项目建设在经济方面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表12-1项目主要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项目总投资万元5199.52铁矿石生产能力万t/a403年总产值万元5600平均4年利润总额万元1360所得税后12.3环境损益分析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中的有关要求,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主要由以下部份组成:凡属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所需的设施和装置;生产工艺需要,又为环境保护服务的设施;为保证生产有良好的环境所采取的防尘、绿化设施等。由此,本工程环保设施所包括的内容及投资分析列于表11-1。表11-1工程环保设施及投资情况一览表序号类别投资(万元)1水污染控制5.02大气污染控制35.03固体废物处置40.04噪声控制5.05水土保持工程52.56绿化307合计167.5由表11-1可知,本工程的环保投资为167.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22%,环保投资主要用于大气污染控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固废处置,三项投入的资金占环保总投资的76.2%,投资重点符合工程的特点,投资比例适宜。全部环保设施建成后可较好地控制本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程度。本项目环保措施采取了吸声、降噪措施后,可明显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厂界噪声达标;生态恢复措施、补偿的落实,可是当地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在这些环境保护措施充分实施后,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将会大大地减少,将大量的污染消化在生产过程中,外排废物的环境污染风险也将会大大地降低,使项目建设的环境正效益最大化。12.4结论综上所述,xxx市大名铁矿项目如认真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保证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将具有较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因此,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都是可行的。此外,应当注意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设备的管理、职工培训、严格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设备和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环境保护要求的防治措施得到实施。这样,本项目的环境经济效益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13.1项目概况xxx市大名铁矿采矿扩建建设规模为年采矿30万t,矿山服务年限为4.74年。本项目矿山开采采用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相结合,地下采矿方法采用有底柱留矿采矿法。扩建工程劳动定员合计160人。13.2工程分析13.2.1采矿工艺矿山扩建工程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相结合。1、露天开采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及地形特点,采用山坡-凹陷露天开采方式,开拓方案为公路开拓——自卸车运输方式。采矿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分布情况详见图2-1。2、竖井开采竖井开采采用有底柱留矿采矿法,落地出矿,人工装矿,矿车运输,竖井提升,自卸车外运。采矿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分布情况详见图2-2。13.2.2工程污染源分析1、废气露天开采爆破、铲装、运输等作业均产生粉尘。爆破时,除产生粉尘外还有CO、NOx等废气产生。在干燥的天气,设备产生的扬尘(未采取措施)一般为:钻机4.8g/s,挖掘机2.0g/s,自卸汽车15g/s。矿井废气由于采用全底柱留矿采矿法开采方式进行开采,为了改善井内空气条件,本工程采用提升竖井进风,通地表天井出风系统。由出风井排至地表的污风中含有粉尘、SO2、CO和NOx,其中SO2、CO和NOx主要来源于爆破作业,粉尘主要来自凿岩、爆破和矿石转运。2、噪声主要是采矿过程中的采掘、铲装、运输等工序产生的。主要的高噪声设备有:凿岩机、空压机、柴油发电机组、矿石及废石运输车辆等。3、废水正常生产时,项目的废水主要是矿坑涌水。本矿区位于山区,开采矿体位于当地侵蚀面以上,远离地表水体,从以往的资料和开矿情况看,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坑涌水量较少450m3/d。
本工程产生的生产废水为空压机冷却水的排水,水量仅有3.0m3/d,除盐分略有升高外,其他成分与矿井排水基本相同,属清净下水,可与剩余的矿井涌水一并排入矿山下的选矿厂利用。本企业位于农村地区,没有市政排水系统,厕所为旱厕,因此没有厕所废水。洗手、洗脸的废水随用随泼洒蒸。生活污水排放量位345t/a。4、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采矿产生的废石和燃煤产生的灰渣。①废石:生产期(4.74年),废石约144.57万t,即72.73万m3,平均每年30.5万t,废石堆置于废石堆场内。②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按1kg/d·人计,排放量为33.6t/a。③灰渣:排放量为40t/a。13.3环境质量现状13.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项SO2、NO2未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浓度较稳定。监测点上风向TSP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说明区域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TSP。目前项目区所在区域无其它厂矿企业,区域基本处于自然状况,污染源主要为现有开矿作业的物料运输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采矿过程采用湿式作业,可有效降低扬尘,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项目区的TSP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xxx地区今年降雨较往年低,项目区植被大量枯死,植被覆盖度降低,地表裸露,易于产生扬尘造成的。13.3.2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地表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限值,水质良好,未被污染;地下水监测项目的污染指数中,除Fe值超出标准,其余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标准。Fe值超出标准与项目区Fe天然背景值高有关。13.3.3声环境现状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采矿场区域噪声值昼间在65.8~72.4dB(A)之间,各监测点位的噪声污染指数大于《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Ⅱ类区标准的要求。说明采矿对声环境有影响,由于项目区附近无声环境敏感点,因此影响人群为矿山工作人员。13.4矿区布置的合理性分析xxx市大名铁矿,地势属山区。采矿场与废石堆场相距较近,
利于运输;废石堆场选址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地区,废石堆场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选址规定,废石堆场选址可行;炸药库与雷管库距离符合要求,矿山总图布置较为合理(详见图2)13.5水土保持措施(1)对原有道路与现开采区建设中的施工迹地和弃方进行合理平整和清运或再利用,以减少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增加。(2)矿区的一切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及时清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废石及时运至废石场堆放,避免因起风引起的扬尘。(3)保证工业场地的地面平整,矿区道路必须规划完整,路面必须做硬化处理。13.6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结论①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外排的废气量小,污染物浓度低于排放标准的限值要求,不会对区域的大气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②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正常情况下不外排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沉淀蒸发,不会对区域的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当遭遇大雨时,由于雨水大幅稀释了矿井排水,其水质指标优良,汇入地表水系统后,不会对区域的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③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矿井废水的排放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当地的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本矿山已经开采多年,区域内地下水质量至今保持良好状态,也可充分印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④本工程的井下设备,经天然岩层隔声后,厂界声环境达标,不会对厂界和声环境敏感目标产生明显影响。⑤本工程产生的采矿废石属于一般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⑥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13.7环保措施13.7.1运营期环保措施大名铁矿对生产工艺中排放污染物提出环保治理措施,分别叙述如下:(1)含尘废气:采矿过程的含尘气体主要来自采矿的凿岩、爆破、铲装、破碎等作业过程。坑内掘进与回采作业均采取湿式凿岩;爆破堆喷雾洒水、定期巷壁清洗;井下破碎除尘、矿石、废石溜井口喷雾除尘等措施。除尘后的井下外排废气以及岗位空气质量基本上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2)废水:本工程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采矿井下涌水。井下正常涌水量为
450m3/d,最大涌水量为2000m3/d,该涌水经泵排至地面,流入现有的沉淀池沉淀,沉淀后供选厂用。(3)固体废物:采矿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采矿废石,属一般固体废物,不属危险废物。其排放量每年30.5万t。井下采矿废石由主井提升至地面,然后运至现有的废石场长期堆存,回填地面塌陷造成的坑。(4)噪声:对采矿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源—凿岩作业设备,设计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13.7.1闭矿期环保措施(1)以防为主、保护优先,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现有土地的占用,尽力减少对植被的破坏。(2)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结合废石的排放进度等实际情况,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生产进度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规划,沟、坡、坝综合治理。(3)立足长远、注重实效,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谁排放、谁复垦、谁治理、谁保护,妥善解决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问题,加快生态建设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明确责、权、利,实行生态保护责任制,谁破坏、谁治理、谁管护,治管并重,充分发挥水保、生态建设的综合功效。(5)加固废石场的稳定性,防止滑塌伤害人、畜和野生动物。废石堆场恢复主要指牧场复垦的生态建设。经过三年左右使复垦的土地达到当地放牧水平,恢复生态环境。13.8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分析清洁生产是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思路。它不仅涉及到设计初期的设计单位,也涉及到建设项目的选择,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的管理方式及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我们要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污染治理费用,实现清洁生产。13.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本项目的实施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对所产生的各污染物采取了相应的治理及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消减各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得各污染物均能实现达标排放,从而大大减轻对拟建区域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3.10总结论本项目扩建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较为合理,生产工艺较成熟,在实施了本环评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后,各种污染物均可以做到达标排放,该项目的建设体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因此,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本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从环保的角度出发,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3.11建议(1)建设方应主动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将由于开采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毁坏等生态环境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做好相应的经济补偿工作。(2)建设单位应加强矿区绿化与生态恢复意识,做好绿化与生态恢复的规划与计划,落实措施。有条件时,即实行绿化及生态恢复,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3)建立健全项目运营期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资金要纳入整个工程预算,环保设施建设纳入总体开发建设方案,以保证真正落实到位。(4)依据项目区气象、水文环境的动态观测数据,重视对项目区各类灾害的防范工作,保证项目的安全生产,切实负起保护所在区域地下水水环境的责任。(5)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应加强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发生事故,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设施。(6)矿山必须对安全隐患给予高度重视,在实际生产中要加强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xx公司安全冷却肉加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怀来县城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湖南怀化芷江机场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河北金红堡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葡萄酒系列产品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出栏6万头生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扩建1600吨那西肽发酵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分析
- 某颜料有限公司水性工业色浆、改性填料的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某某房地产开发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四川省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复建日处理500吨铅锌矿洗选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市政)南京市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四川省甘孜州某县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四川省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复建日处理500吨铅锌洗选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产3万吨再生瓦楞纸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139)
- 江苏省分淮入沂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某某地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搬迁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