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7.00 KB
  • 98页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9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总则1.1前言**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沁河交汇处。隶属焦**市。**县城区现有人口9.2万人,城区面积9.5平方公里,2001年县城工业产值22.37亿元,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人口达15.0万人,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县城内主要工业为机械、造纸、化工、食品、酿酒等行业。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呈迅速上升趋势,城市人均每天产生的垃圾为1-1.5kg,城市垃圾总量以8-10%的增长率逐年递增,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大公害。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不到2%,大量垃圾在城郊裸露堆放,造成了大气、地下水的污染和孳生大量蚊蝇传播疾病,危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情况十分严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了响应国务院号召,保证人们生活的稳定、工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美化城市,有效地改善环境,按照省委豫发(2003)9号文件关于到2007年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和部分重点城镇都要有污水处理下和垃圾处理场地要求,*决定筹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总投资3875万元,设计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200吨,新建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座,以及配套建筑工程和机械设施设备等,场地选定为*城区东郊##村村南1公里处。1-9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建设单位委托,我所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该项目直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我所在进行现状详细调查和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要求,编制完成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发[2002]17号);(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务环保总局第14号令);(9)《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0)《**县城总体规划文本(1998-2010)》。1.2.2项目依据(1)《**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2)**县建委关于本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1-9 1.2.3技术规范(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1);1.3评价对象及工程性质本次评价对象为**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其内容为日处理200吨垃圾处理场及其辅助设施,工程性质为新建。1.4评价目的和总体思路1.4.1评价目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是一项环保工程,但在运营过程中将会产生渗滤液、填埋气体及恶臭气体等二次污染因素。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减轻二次污染产生的影响,是本次评价的重点。本次评价的目的为:(1)在利用各种已有资料和对区域环境实施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查清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对垃圾处理工程的污染因素和污染治理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重点分析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及处理措施、填埋场防渗措施和废气治理措施的可行性;(3)分析工程运行后对*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作用,分析其环境经济效益;(4)结合工程厂址的用地性质,城市规划要求,厂址周围的环境状况及水文地质状况,从环保角度论证垃圾处理方案及厂址选择方案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4.2总体思路1-9 根据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的产污特点,评价将重点从环保角度论证垃圾填埋场厂址选择的可行性,并对污染防治措施进行重点论证,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工程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1)通过对工程产污环节分析,类比国内同类型垃圾处理厂情况并进行理论计算,确定废水、废气、噪声产出源强,对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可行性、可靠性论证,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2)根据污染物的排放源强,在查清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对工程所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3)结合各种选择因素及要求,从环保角度出发对工程选址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1.5保护目标及污染控制1.5.1保护目标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对策,结合本工程特点,重点控制工程废水、废气的排放,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填埋场址及周围的地下水环境、环境空气以及声环境。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表1-1环境保护目标序号环境要素保护对象功能1地下水环境场址周围1km范围内地下水GB/T14848-93Ⅲ类2环境空气场址周围2km范围内环境空气GB3095-1996二级3声环境场址周围500m范围内声环境GB3096-932类1.5.2污染控制1-9 本次工程生产工艺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垃圾渗滤液及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因此,垃圾填埋过程中污染控制内容主要为对垃圾渗滤液和恶臭气体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其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1)垃圾渗滤液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进行控制;(2)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过程》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1.6评价标准根据**县环保局关于本次评价应执行标准的意见,本次评价执行以下标准。1.6.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具体内容列于表1-2。表1-2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名称及标准号级(类)别因子标准值单位数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TSP日平均mg/m30.30SO2日平均mg/m30.15NO2日平均mg/m30.1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pH6.5-8.5总硬度≤mg/L450亚硝酸盐≤mg/L0.02氨氮(NH4)≤mg/L0.2硝酸盐氮≤mg/L20高锰酸盐指数≤mg/L3.0铅≤mg/L0.05砷≤mg/L0.05SO42—≤mg/L250Cl—≤mg/L250总大肠菌群≤个/L3.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Leq昼间dB(A)601-9 (GB3096-93)夜间dB(A)501.6.2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内容列于表1-3。1.6.3方法标准(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3)《环境监测技术规范》;(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GJ-T3037-1995)表1-3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名称及标准号级(类)别因子标准值单位数值《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三级SS排放浓度mg/L400BOD5排放浓度mg/L600COD排放浓度mg/L1000NH3-N排放浓度mg/L—《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类氨厂界标准值mg/m31.5H2S厂界标准值mg/m30.06甲硫醇厂界标准值mg/m30.007臭气浓度厂界标准值无量纲2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Leq昼间dB(A)60夜间dB(A)5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土石方昼间dB(A)75夜间dB(A)55打桩昼间dB(A)85夜间dB(A)禁止施工结构昼间dB(A)701-9 夜间dB(A)55装修昼间dB(A)65夜间dB(A)551.7评价专题设置及评价重点1.7.1评价专题设置根据工程排污特征及区域环境状况,本次评价设置如下专题:(1)总则;(2)评价区域环境概况;(3)工程污染因素分析;(4)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环境影响分析;(6)工程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8)环境经济损益简要分析;(9)公众参与;(10)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及总量控制分析;(11)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1.7.2评价重点(1)工程污染因素分析;(2)工程污染防治措施分析;(3)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及总量控制分析。1.8评价工程程序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1-9 国家、地方关于垃圾填埋的规范、文件及填埋场填埋项目有关的其他文件建设单位委托环境影响预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书编制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1、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2、给出结论图1-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9 1-9 第二章评价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县位于**市南部,黄、沁河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13°10′至113°39′,北纬34°56′至35°70′之间。西与*县、**县为邻,南隔黄河与郑州相望,北与*县接壤,东与**县、原**县为邻。东西直线最长处50公里,南北直线最宽处25公里,总面积860平方公里。**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拟建场址位于**县城东,二干排南侧,污水处理厂东侧,为现征耕地。东北方距##村约1公里,东南方距离小岩村约1.8公里。具体位置见附图一。2.1.2地质特征**县属于新华夏沉降带东西构造带复合的一个中新生带沉积盆地。北面大致以太行山断裂为界,南面以黄河为界,东面有断裂与**凸起相接。北部向斜带,包括**县大葛村和***两个向斜及博爱县磨头、校尉营两个鼻状构造。*向斜位于向斜带东部,北翼为断层切割,形态不完整。主体部分东西长约22公里,宽约8公里,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最低点在宁郭西北约2公里处,第二假想层埋深在2600m以上。张茹集——三阳构造区:北邻宁郭向斜,东西接**县城向斜,区内包括小董、*、*、*等构造共12个高点。本区构造有分布零乱、方向性不明显、构造幅度及面积较小、上中下层构造不吻合、构造不完整等特点。张茹集——三阳构造区为向斜,最深处位于张茹集(*县)东北约6公里,最大埋深7000m以上。2-8 南部向斜带:位于*北冷——西陶一线以南地区,呈北东东向展布,长约60公里,宽约10—12公里,面积700平方公里。向斜带南部情况不明,东北部在*附近断层切割。本向斜带包括*、*两个向斜及司马鼻状构造三个次一级构造单元,两向斜之间以断层和司马鼻状构造分隔。向斜最低点位于县城南2公里处,第二假想层最深埋达2200m以上。局部构造概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构造破碎,断裂发育高点多,规律性差,闭合幅度面积较小,各构造之间没有明显间斜分隔,多以断层为界。2.1.3地貌特征*县境内大部分为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海拔高度由107米降到81.3米,相对高差25.7米左右,比较平坦。由于受黄、沁河历史上多次泛滥和改道的影响,地貌形成了岗、坡、洼相间,微度起伏的特点,其地貌可分为河漫滩、洼地、岗地、砂丘及丘间砂地、古黄河滩地、洪积冲积平原6类。2.1.4地层特征地层为第四系,上第三系,下第三系。第四系:0.00~185.32m,为浅灰黄色,灰色粉砂土,疏松砂层及砾石层。上第三系:185.32~921.30m,假厚度735.97m。为大套浅棕黄色,浅黄棕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中夹砥岩及含砾石灰白色粗砂岩。上第三系地层与宜阳、新安一带地表资料对比,可划为两个岩组,上部磨磐山组,下部业咀组。2-8 下第三系为一套浅褐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砾岩组成,含大量介形虫及澡螺化石。2.1.5水文地质特征(1)地表水*县境内地表水系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流15条,主要有黄河、沁河、济河、蟒河为黄河水系,蒋沟、大沙河等为海河水系。A、黄河西从大封乡的寨上村起,经大封、大虹桥、北郭、二铺营、何营5个乡。东至三堤头入原阳县,共长46.6公里,河床宽5~12公里,流域面积在本县境内为507平方公里,入汛最大洪水(1958年)为22300m3/s,一般水量保持在400~1000m3/s。B、沁河从小董乡的沁阳村流入*境内。流经小董、西陶、大虹桥、三阳、阳城、城关、木城镇、二铺营、北郭9个乡(镇),到北郭乡的方陵村注入黄河,过境长34.9公里,河床宽330~1200m。沁河在1948年前后,还是常流河,60年代以后,由于上游建闸挖渠引水灌溉农田,到本县境内经常断流,成为“季节河”。最大洪水1982年为4280m3/s。C、蒋沟由*县流入本县的小董乡运粮河。1964年在新乡地区统一领导下,由###和修武两县联合对蒋沟和运粮河统一进行治理,两河并为一河。境内长12.8公里,河宽26m,最大流量为60m3/s,流域面积97平方公里,从三阳乡大李村北流入修武县境。D、蟒河由*村入###境内,沿黄河大堤一带的黄河滩区经大封、大虹桥、北郭3个乡,至方陵村流入沁河。全长22公里。2-8 E、济河由*县*入###境,至大封乡寨上村南入蟒河,长9.6公里,河床口宽16m,底宽4m,深4m,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F、大沙河由*县注入*县*乡,下流入修武县,全长115.5公里,流经*县境3.8公里,历史上(1963年)最高流量达1000m3/s。(2)地下水*县为黄沁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县东地表岩性大部为壤土,其次为粘土及沙土,顶板厚度6至10m,含水层岩性为中细沙。平原厚度30m左右。潜水主要来源是降雨入渗,黄河侧渗和地面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埋较浅,水位稳定,储量丰富。谢旗营、城关两乡的北部系郇封岭地区,地表岩性为粘土,顶板厚度为30至40m,含水岩性为中细沙10至20m。地下水位较深,提水困难。沁南地表岩性大部为粘土和壤土,顶板厚度15至20m,含水层为中细沙平均厚度为30.6m。潜水主要来源靠降雨入渗和黄、沁河侧渗补给,地下水埋深8至10m,单位降深出水量每小时40m3左右,地下水储量较富。沁北三阳、宁郭、小董3个乡之间,从东北至西南有带状贫水区,宽5公里,长15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粘土层较厚,60m以上没有良好的水层。单位降深出水量每小时20m3左右,浅层地下水储量贫乏。地下水主要来源降雨补给,黄、沁河侧渗。灌渠的渗漏和田间灌溉的入渗补给。2.1.6气候气象2-8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干旱、低温、干热风等灾害天气较频繁。主要气象参数详见表2-1。表2-1*气候气象特征表气候要素类型单位数值气温年平均气温℃14.4极端最高气温℃43.2极端最低气温℃-22.4降雨年平均降水量mm569.4年最大降水量mm1080.1年最小降水量mm247.8日最大降水量mm263.4多年平均蒸发量mm1726.86、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57风全年最多风向/ENE全年平均风速m/s2.3全年静风频率%23温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7气压多年平均气压hpa1005.6霜全年无霜期d213日照年均日照时间h24062.2社会环境概况2.2.1人口与行政区域*县位于**东南部,2001年全县共有15个乡(镇)、366个行政村,年未人口6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1万人。2-8 2.2.2工业经济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了机械、燃料、化工、建材、纺织、造纸、食品、印刷、制革、酿酒等工业体系。化肥、糖醛、纸张等销往海内外。2001年,*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37亿元,比去年增长12.5%。2.2.3农业经济*县地阜物华,农业发达,除了各种传统农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豆类、花生、棉花、芝麻等,###还是蜚声海内外的山药、牛膝、菊花、地黄“四大怀药”正宗产地。2001年,*农业总产值完成7.52亿元,秋粮总产量8055吨,夏粮总产量6920吨。2.2.4文化、教育、科技近年来,全县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均有很大发展。2001年,*县建立科技示范园区2个,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7项,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2项。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到70所,在校生1.34万名。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经常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2.3城市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2.3.1城市发展规划*城总体规划(1998-2010)对县城性质规划确定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以发展电力、化工、造纸工业为主的工贸城市。城市近期规划为9.2万人,城区面积9.5平方公里。预计城市人口增长率4.22-8 %,2010年城市人口为15.0万人,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总体布局主要向东发展,建立城东新区。在城东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建设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新城生态园、城市商业服务带、居住区等。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高度重视,把###建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2.3.2城市环境卫生规划(1)规划到2010年需环卫职工375人,需环卫专用车15辆。(2)规划公厕50座,每座占地50-80平方米。(3)规划垃圾中转站10处,每处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左右。(4)规划在城郊建设垃圾处理场。2.3.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2.3.3.1环境污染专项防治规划(1)限期治理现有大气污染源,加强污染企业工业炉和小炉的消烟除尘技术改造,提高除尘装置普及率和除尘效率,使之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2)建立城市烟尘控制区体制,控制区面积覆盖率近期达到80%,远期达到95%,在控制区内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立项建设,原有污染企业也应逐步考虑加以搬迁。2.3.3.2水体污染防治规划(1)限期治理现有水污染源,逐步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限制造纸厂及生活污水对二干排的排放。(2)建设城市污水排放统一体制,普及污水管网,并采用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办法,综合治理城市生活污水。(3)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必须严格打井审批制度,控制日开采量,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并开展有效补给的研究,特别要防止地下水取水口附近的不适宜建设,严禁废水排放量大的企业布点。2.3.3.3噪声污染防治规划2-8 (1)合理调整城市交通设施布局,科学组织城市路网系统,提高城市道路的质量等级,解决市区车辆的疏散问题,有效地分流城市内部、对外和过境交通,降低交通噪声。(2)加强公共娱乐场所和中心商业区及居民区的商业噪声管理,对施工噪声的管理要从严控制,规划近期实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达标。2.4重点环境保护目标该项目重点保护目标为周围村庄和###中学,其距项目地的方位、距离及基本情况见表2-2。表2-2保护目标概况保护目标方位距离(km)人口(人)耕地(亩)##村东北1.040004280小岩村东南1.845004896###中学西0.61500--2-8 第三章工程污染因素分析本章将按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以渗滤液污染物和废气控制为重点,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工程各类环境要素及主要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情况,并进行达标分析,提出较准确、全面的源强数据清单,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1工程概况3.1.1工程场址工程选址位于城市东部##村地界,##村西南方1公里,小岩村西北方1.8公里,紧邻二干排南侧,西面是规划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场区位于平原地带,周边为耕地。具体位置见附图一。3.1.2工程建设规模3.1.2.1*城市垃圾的设计产生量从计算年份开始,第n年垃圾总量SRn应为:SRn=365×aR×Ri×(1+ε)n—1式中:aR——人日产城市垃圾平均量kg/人·日aR取1.28Ri——预测人口数量ε——垃圾综合增长率,2010前的增长率ε取每年8%;2011年以后ε每年6%根据上述公式和预测模式,*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将表3-1。3.1.2.2设计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按照生活垃圾处理率100%考虑,*城区2020年前共有109.67万吨垃圾要处理。若*城区垃圾处理场能在2005年建成,处理场使用年限按15年计,则平均日处理规模为200吨,据此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场设计处理规模为200吨/日。垃圾填埋场基本参数见表3-2。3-21 表3-1*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表年份人口(人)人均垃圾产量(kg/d.cap)垃圾日产量(吨)垃圾年填埋量(万吨)填埋垃圾体积(万米3)覆盖料体积(万米3)总体积(万米3)历年积累(万米3)历年沉降体积(万米3)历年沉降积累(万米3)使用年限(年)20031020001.28130.5620041082731.28138.5920051149321.28147.1120061220001.26153.725.615.910.776.676.675.925.92120071295031.26163.175.966.270.827.0813.766.2812.19220081374681.26173.216.326.650.877.5221.286.6718.86320091436671.24178.156.506.840.897.7329.016.8625.71420101501471.24186.186.807.150.938.0837.107.1632.88520111569181.24194.587.107.480.978.4545.547.4940.37620121617991.22197.397.207.580.998.5754.117.6047.96720131668301.22203.537.437.821.028.8462.957.8355.80820141720191.22209.867.668.061.059.1172.068.0863.87920151768531.2212.227.758.151.069.2181.288.1772.041020161818221.2218.197.968.381.099.4790.758.4080.431120171869311.2224.328.198.621.129.74100.498.6389.071220181916231.17224.208.188.611.129.73110.228.6397.691320191964331.17229.838.398.831.159.98120.208.84106.541420202019641.17236.308.629.081.1810.26130.469.09115.63153-21 表3-2垃圾填埋场基本参数一览表名称数量单位备注库区占地面积240亩最大填埋高度12米地面以下填埋深度2-8米,堆山高度10米库区总库容115.63万米3垃圾进库量当前117吨/日平均200吨/日使用年限15年2006-2020年3.1.3工程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工程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3表3-3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1日处理生活垃圾量吨2002年辅助材料用量:土:万吨23.76柴油:吨3.23职工总数人204年耗电量kWh1314005年用水量m310006厂区占地面积亩2407厂区建筑面积m29308厂外年运输量:运入t900009总投资万元3875.62其中:建设投资总额:万元3809.86流动资金和建设期利息万元65.7610借款回收期年4.511年均销售收入万元474.512年均总成本费用万元220.513年利润总额万元254.514日排水量m3/d403-21 3.1.4场址工程地质条件3.1.4.1地质构造特征场区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北缘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太行隆起南段、西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该区下部无断裂分布,更无活动断裂存在。3.1.4.2地层岩性分析根据勘探,在15米深度范围内的岩性可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现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1)耕植土:黄褐色,湿,以粉质粘土为主,可塑,见大量植物根系,场地表面普遍分布,厚度一般为0.6米。(2)粉土:黄褐色,湿,夹有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本层分布稳定,厚度一般为1.7~1.9米,层底埋深2.3~2.5米。(3)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本层分布稳定,厚度一般为2.2~2.3米,层底埋深4.5~4.8米。(4)粉土:灰黄色,湿,中密,偶见小姜石。本层分布稳定,厚度一般为2.6~2.8米,层底埋深7.2~7.5米。(5)粉质粘土:褐—灰绿色,可塑,含大量螺壳碎片,见小姜石。本层分布稳定,厚度一般为2.5~2.7米,层底埋深9.8~10.0米。(6)粉土:黄褐色,湿—很湿,中密,含大量姜石。本层分布稳定,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为5.2米。3.1.4.3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内地下水位埋深13.0米左右,地下水位主要受降水及开采量大小的影响。由于区内地势平缓,故地下水径流强度弱,渗透性一般。3.1.4.4不良地质现象3-21 场区内地势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层结构相对简单,层位比较稳定。根据勘察结果,场区在埋深2.3~4.8米范围内第三层粉质粘土,承载力较低,变形相对较大,构成软弱下卧层,设计时应进行强度验算。除底之外,该场区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3.1.4.5生活主要消耗材料来源本工程生产主要消耗材料为垃圾填埋覆盖用土。由于本场区地形为平原耕地,计划在场地处理中进行开挖,使地面以下深度达到2-8米,其部分开挖土方可以作为生产过程中的覆盖用土。据初步计算,场区开挖土方可达到30万立方米,足以满足生产过程中的用土需要。3.1.5*城区垃圾组成成分及分析根据*建设委员会提供的资料,*城目前的垃圾成份如下表所示。表3-4*城区生活垃圾成份表(%)有机成份可回收成份无机成份植物木质纤维纸张铁渣塑料玻璃灰渣22.80.81.23.20.65.81.064.624.810.664.6从上表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和商业垃圾的成分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垃圾成分是相似的,由于居民目前生活水平较低,燃料气化率较低,废品回收率较高,因而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灰渣等无机物占的比例更大,无机物多于有机物,不可循环使用物多于可循环使用物,不可燃物多于可燃物,非生物降解物多于生物降解物。3-21 3.1.6总平面布置本垃圾处理工程由填埋区及管理区两部分组成,根据本工程厂址地形地貌以及当地的气象条件,将整个场区分为两大功能用地,东北部为管理区,西南部为填埋区。垃圾填埋区占地240亩左右,管理区占地60亩。根据当地全年盛行风向的影响及厂外道路的接入方向,分别沿场区的北侧设置人流、货流两个出入口,管理区布置填埋区的东侧,与人流出入口联通,以道路及绿地与填埋区分开,减少污染。辅助生产设施的各个建筑物均靠近各自的负荷中心布置,以方便生产、利于管理。整个垃圾处理场总图详见总平面布置图。附图二。3.2工程流程本项目工艺方案地下填埋采用局部开挖、逐渐扩张、分层填埋、逐层覆土的作业方法进行填埋,选择地面线为将来填埋终了的边界线,当填到自然地面高度后,不再向四周扩展,以1:1的斜度向内收缩再填埋2m。具体填埋作业方法如下所述:(1)填埋作业填埋分为4个层,每层约2.5m,每层间设一条4m宽的平台,可通行填埋设备,各分层坡面坡度为1:3,逐渐向未填埋区延伸。各分层进行填埋作业时,视情况划分单元,每单元按1~2天的垃圾填埋划分,冬季可延长到5~7天,每单元长约35m,每单元又可分3~4层辗压,每层铺垃圾0.8m,压实后约0.5~0.6m,辗压后当日覆土。覆盖土的厚度分为三种:小分层原则上每天覆盖,厚度约为0.2m,大分层(即2.5m一层的台阶)中间覆盖厚度约0.4m,终场覆盖厚度约1.0m。(2)封场覆盖3-21 填埋作业达到设计堆山高度后,进行封场覆盖,封场覆盖层厚1.0m,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0.5m厚的压实粘土层,上部为0.5m厚的回填营养土层。粘土层用于减少或者隔绝雨水渗入,营养土层则有利于封场后的土地再利用,为减少雨水渗入,封场覆盖层坡降不小于2%。(3)绿化本工程绿化包括场内绿化和场区周边绿化。场内的绿化主要为场区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与管理区内绿地的重点绿化相结合进行。绿化带的布置采用多行、高低结合进行,树种的选择根据当地习惯多选用吸尘、减噪、防毒树种,管理区综合办公楼周围进行重点绿化,种植观赏性强的植物。场区内利用空地种植花草及灌木等,使整个场区的绿化形成立体的防护与美化。(4)场区平整填埋区为平整的耕地,根据填埋库容需要、地质勘探资料及技术经济因素,场区需挖2-8m,最终开挖土方约30万m3。为了合理使用资金、减少土方的倒运量、堆方量、减少渗沥液产生量,施工中,将按照严密的设计程序,逐步进行开挖。挖出土方存放于填埋场区北侧,除作为填埋覆盖用土外,多余部分出售。为便于防渗材料的铺设,场地开挖后的边坡比为2:1。场区开挖并经过平整压实后,场区底面由中线向南北两侧、由东向西保持2%的坡降,便于其上进行防渗、导气、排污等设施建设。本工程填埋作业流程见图3-1。3-21 称重计量指定区域倾倒推平灭菌消毒垃圾压实日覆盖土填满封场覆植被土栽种植被推土机消毒车垃圾压实机自卸车装载机挖掘机装土安装导气管洒水车调节池送到污水处理厂渗滤液回喷图3-1填埋工艺流程图3.3配套工程3.3.1场区防渗工程由于填埋区处于耕土、粉土、粉质粘土中,天然防渗系数达不到规范的要求(<10-7cm/s),必须在填埋区底部与四周进行全面的人工防渗。防渗采用一布一膜,防渗膜为2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对场区底部与边坡进行防渗漏处理。防渗膜整体防渗效果可达到10-13cm/s3-21 以上。对于场区防渗工程,本评价将在第六章详细论述。3.3.2场区导渗、排气系统3.3.2.1导渗系统场区导渗系统由主次盲沟、HDPE花管组成。主盲沟上部宽1.0m,底部宽0.6m,深0.8m,相隔50m设置,坡降与场地保持一致,为2%。主盲沟结构粒径30-60mm卵石及200mm的HDPE穿孔管。为防止堵塞,穿孔管外包一层土工布。沿主盲沟两侧,间隔60m布置次盲沟,次盲沟为卵石填充,不设穿孔管。渗滤液经导流盲沟汇集,最终进入集水井。集水井位于场区西北角,为钢筋混凝土封闭水池,容积为6658m3。3.3.2.2导气系统导气系统包括石笼及场区底部的排渗设施。导气石笼由铅丝网、碎石及HDPE穿孔管组成。其结构为1000mm的圆柱,外为30×30mm铅线网,内部填充50-100mm碎石,中心为200mm的HDPE穿孔管,管顶部加自动点火器将其引燃。导气石笼及中心管随垃圾填埋层的增高而增高,当填埋完成封场后,导气穿孔管高出最终覆盖地面1.0m。3.3.2.3沼气处理因填埋场规模小,产气含水率高,利用价值低,沼气由导气管顶部自动点火器引燃燃烧处理。3.4工程给排水3.4.1给水本工程用水主要包括生产、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由于工程场址位于郊区,距县城较远,若选用自来水作水源,则需辅设输水管道及加压泵站,费用较高,因此全场水源由自备井解决,工程用水情况见表3-5。3-21 表3-5工程用水情况序号用水单位日均用水量(m3/d)1生产用水52生活用水1.903道路和绿化44冲洗车辆85洒水除尘86合计26.93.4.2排水(1)雨水系统场区的屋面及地面、道路雨水采用地面组织排水。(2)污水系统①生活污水和冲洗车辆废水场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污水管网收集起来,与冲洗车辆废水一并进*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约为(1.90+8)×80%=8m3/d。生活污水与冲洗车辆废水排水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系插橡胶圈接口。②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经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三级标准后,排入二干渠,与城市污水合并送至距填埋场300m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3.5工程所用设备本工程生产所用设备详见表3-6。3-21 表3-6工程所用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数量备注1垃圾压实机130吨级2140马力推土机233m3轮式装载机141m3液压反铲挖掘机2供覆土、挖土用58t自卸卡车2供覆土用630t电子衡172t生活用车185t洒药水车198t洒水车110硅整流交直流电焊机250A111喷射式高压清洗机112砂轮机113摇臂钻φ25114污水回喷泵23.6工程污染因素分析3.6.1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项目施工期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噪声、弃土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施工扬尘3-21 施工期间,运输车辆及施工扬尘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施工扬尘是间歇性污染源,运输车辆是流动性污染源。由于工程施工扬尘、运输车辆产生的有害气体量较少,污染范围仅限于各单项工程施工场地及建筑材料运输道路沿线周围200m范围内。(2)生活污水施工阶段工作人员约为100人,施工阶段不建设淋浴设施,污水主要是食堂产生的污水,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体积按10L计算,则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1000L,生活污水水量较小,可作为农田灌溉用水。(3)施工噪声施工期间,施工区主要噪声源为:①挖掘机;②机械车辆行驶(流动声源);③砂石料加工(固定声源);④混凝土拌合(固定声源);噪声源强为75-90dB(A)。(4)弃土根据填埋库容需要、地质勘探资料及技术经济因素,场区需挖2-8m,最终开挖土方约30万m3。为了合理使用资金、减少土方的倒运量、堆方量、减少渗沥液产生量,施工中,将按照严密的设计程序,逐步进行开挖。挖出土方存放于填埋场区北侧,除作为填埋覆盖用土外,多余部分出售。工程开挖出的土方若不妥善处理,下雨天气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场址区域为复耕农作物,生物种类单一,因此开挖土方时将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3.6.2运行期污染因素分析3.6.2.1污染因素分析3-21 城市垃圾中含有许多有机物,填埋后会发酵产生废气和污水。气体主要为CH4、CO2、H2S、NH3等,其中H2S和NH3具有恶臭气味,逸入大气后将使填埋场及周围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而一定浓度范围内的CH4是易爆易燃气体,在垃圾收集、运输、倾倒的过程中产生灰尘以及还会招来蚊、蝇等害虫。填埋场产生的污水主要为渗滤液和员工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另外垃圾填埋过程中,运输、施工车辆和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也是垃圾处理场的主要污染因素之一。垃圾填埋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见表3-8。表3-7填埋场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一览表污染源污染物渗滤液污水废气扬尘废渣噪声恶臭细菌虫、蝇、鼠等填埋区√√√√√√√污水处理区√√√√√生活设施√3.6.2.1.1废气产排情况分析(一)产生情况(1)填埋场主要气体组成填埋场产生的气体是填埋废物中的有机组分通过生化分解所产生的,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硫化氢、甲硫醇、氮和氧等。它的典型特征为:温度达43~49℃,相对密度约1.02~1.06,为水蒸气所饱和,高位热值在15630~19537kJ/m33-21 。表3-8为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存在气体的典型组成及含量百分比。表3-9为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密度数据。表3-8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的典型组成组分甲烷二氧化碳氮氧硫化物氨甲硫醇氢一氧化碳微量组分体积百分比%40~5040~602~50.1~1.00~1.00.1~1.00.1~1.00~0.20~0.20.01~0.6注:以干体积为基准。表3-9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气体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L)气体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L)空气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NH3CO2COH228.9717.0344.0028.002.0161.29280.77081.97681.25010.0898硫化氢甲烷氮氧甲硫醇H2SCH4N2O2CH4S34.0816.0328.0232.0048.111.53920.71671.25071.42891.1202(2)填埋场总产气速率*垃圾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约为15年,垃圾填埋采用单元方式,每日一个单元,单元大小由日垃圾量确定。由于有机物降解速率呈逐年衰减趋势,故考虑垃圾填埋以每年为一个大的填埋单元,对垃圾填埋场运行后1~15年吨垃圾产气量及总产气速率进行统计,统计方法类比a市、b县c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评数据计算方法,结果见表3-10。3-21 表3-10垃圾填埋场运行后1~15年垃圾填埋气体逐年及累积产生量计算结果一览表单位:m3/t垃圾单元填埋年1#2#3#4#5#6#7#8#9#10#11#12#13#14#15#累计产生量年产生量m3/a11.781.781.43×10521.661.783.442.76×10531.551.661.784.994.01×10541.441.551.661.786.435.16×10551.351.441.551.661.787.786.24×10561.261.351.441.551.661.789.047.26×10571.181.261.351.441.551.661.7810.228.21×10581.101.181.261.351.441.551.661.7811.329.09×10591.021.101.181.261.351.441.551.661.7812.349.91×105100.961.021.101.181.261.351.441.551.661.7813.301.07×106110.890.961.021.101.181.261.351.441.551.661.7814.191.14×106120.830.890.961.021.101.181.261.351.441.551.661.7815.021.21×106130.790.830.890.961.021.101.181.261.351.441.551.661.7815.811.27×106140.750.790.830.890.961.021.101.181.261.351.441.551.661.7816.561.33×106150.710.750.790.830.890.961.021.101.181.261.351.441.551.661.7817.271.39×1063-21 由表3-10,可知,垃圾填埋当年,其产气速率为1.78m3/t垃圾,即吨垃圾产气量为1.78m3。对每个单元来说,产气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至15年使用期满后,整个填埋场产气量累积为17.27m3/t垃圾,此时填埋场年产气量达到1.39×106m3/a。(3)CH4气源强CH4气体一般占填埋场产气总量的50%,则CH4产气源强计算见表3-11。表3-11垃圾填埋场CH4产气速率产气速率填埋时间(年)m3/akg/akg/hmg/s17.15×1045.12×1045.861.63×10321.38×1050.99×10511.303.14×10332.01×1051.44×10516.444.57×10342.58×1051.85×10521.125.87×10353.12×1052.24×10525.577.10×10363.63×1052.60×10529.688.24×10374.10×1052.94×10533.569.32×10384.55×1053.26×10537.211.03×10494.96×1053.55×10540.531.13×104105.35×1053.83×10543.721.21×104115.70×1054.09×10546.691.30×104126.05×1054.34×10549.541.38×104136.35×1054.55×10551.941.44×104146.65×1054.77×10554.451.51×104156.95×1054.98×10556.851.58×1043-21 (4)恶臭气体H2S、NH3、CH4S源强H2S、NH3、CH4S等恶臭气体产生在好氧分解结束后,厌氧分解的初始阶段。据资料介绍,恶臭气体在垃圾填埋一年内全部产生,NH3、H2S各占全年垃圾填埋气体产生量的约0.5%,其中甲硫醇含量占H2S约2-3%,评价取最大值,则H2S、NH3、CH4S等恶臭气体产生量见表3-12。表3-12恶臭气体产生量名称产生量(mg/s)H2S34.90NH317.48CH4S0.87(二)排放情况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填埋场导排系统集气效率可达80%以上甚至100%,收集的气体可完全燃烧,燃烧率达100%。评价从最不利角度考虑即集气效率为80%,其余20%为无组织排放。确定填埋场恶臭气体排放源强,见表3-13。表3-13填埋场恶臭气体排放情况单位:mg/s项目H2SNH3CH4S数值6.983.500.173.6.2.1.2废水产排情况分析3-21 废水主要是填埋场渗滤液、管理区生活污水和冲洗车辆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NH3-N。(一)渗滤液1、渗滤液来源及主要成份渗滤液产生来自三个方面:一见大气降雨和径流;二是原有垃圾中含有的水份;三是在垃圾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产生的水。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是降雨。这些渗滤液主要以有机污染为主。渗滤液属高浓度有机废水,成分复杂,从中可鉴别出各种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其水质水量变化亦大,水质水量变化的特点是:随填埋年限的增长水质污染指标有所下降;随降雨量的不同水质水量波动很大。据国内已建成的垃圾填埋场的测定资料,枯季与雨季时的污染浓度相差十多倍。而水量随降雨强度不同相差更多,其水质大致为CODcr=3500~15000mg/LBOD=3500~12000mg/L,SS800-2000mg/L,NH3-N=800-1500mg/L,pH=7左右。细菌总数可达25万/mL左右,大肠杆菌数量可达2.5万/mL。为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必须将其收集进行处理。本工程渗滤液拟采取场内预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污水处理程度要达到Ⅲ级标准,即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为:SS≤400mg/LBOD5≤600mg/LCOD≤1000mg/LNH3-N≤35mg/L(引用*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2、渗滤液产生量的确定(1)计算方法3-21 计算渗滤液产生量的方法主要有水平衡计算法和经验公式法。水平衡计算法由于涉及到的参数多,计算较为复杂,因此,本工程不采用此方法。经验公式法中采用最多的是年平均日降水量法。现简述如下:该方法是一种根据多年的气象观测结果,把年平均降水量作为填埋场年平均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依据,来预测渗滤液产生量的简单近似方法,其计算公式为:Q=1000-1·CIA式中,Q为渗滤液年平均产生量,m3/a;I为年平均降水量,mm/a;A为填埋场面积,m2;C为渗出系数,即填埋场内降水量中成为渗滤液的分数,其值随填埋场覆盖土性质、坡度而有不同,一般在0.2~0.8之间,封顶的填埋场则以0.3~0.4居多。高压实填埋场(压实密度≥0.8t/m3)的渗出系数为0.25~0.40,低压实填埋场(压实密度<0.8t/m3)的渗出系数为0.15~0.25。(2)本工程渗滤液产生量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69.4mm,日最大降水量263.4mm。根据垃圾堆体坡度,经计算本工程降雨收水面积约150亩,合100000m2,本工程垃圾压实密度为0.8t/m3为低压实填埋场,因此渗出系数C取0.2。渗滤液年平均产生量为:Q年平均=1000-1×0.2×569.4×100000=11388(m3/a)日平均产生量为:Q日平均=11388÷365=31.2(m3/d)3、渗滤液处理及排放情况3-21 对于可研推荐的CASS法处理本工程渗滤液,本评价认为不可行,应予以放弃,评价推荐本工程渗滤液采取图3-2所示的处理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前后废水排放情况见表3-14。处理工艺流程如下:渗滤液调节池UASB池中间水池排放SBR池沼气剩余污泥污泥由污泥喷洒车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图3-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表3-14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及排放情况污染物名称产生情况排放情况排放标准产生浓度mg/L产生量t/a排放浓度mg/L排放量t/a浓度限值mg/LSS120013.672002.28400BOD5600068.333003.42600COD9000102.494004.561000NH3-N110012.53300.3435水量31.2m3/d31.2m3/d—(二)生活污水和冲洗车辆废水本工程定员20人,每人最高日用水量95升,全员日均用水量1.90m3冲洗车辆日用水量8.0m3,两种废水日排放量8m3。水质产生情况为COD280mg/L,BOD5140mg/L,SS200mg/L,NH3-N24mg/L,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二干渠,与城市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3.6.2.1.3噪声3-21 本工程主要高噪声设备有废水处理设施的鼓风机、引风机,压实机、推土机、压缩机、挖掘机及各种泵类,其源强在75~90dB(A)之间。主要噪声源源强见表3-17。表3-17主要噪声源强序号名称噪声源强dB(A)降噪措施1装载机87-90限制在白天工作绿化降噪声并加强车辆管理2压实机76-863推土机864挖掘机845载重汽车876运输车辆757风机90加装消声器8泵80隔声间隔声、减振由于本工程正常工作时间为白天,夜间不工作,因此,各噪声源采取相应的隔声降噪措施后,场界噪声不会超标。3-21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分析根据《*环境质量报告书(2002年度)》,*设置3个例行监测点对其城区环境空气进行监测,监测点位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监测布点一览表编号监测点位方位距场址距离(m)1#县环保局WN30002#一棉WS45003#油厂WNN70004.1.1监测因子、频率及方法*环境空气例行监测每年采样四次,每季度一次,每次连续五天。各因子监测频率见表4-2,监测方法见表4-3。表4-2各因子监测频率监测因子取值时段采样时间实际标准SO2日平均每天18小时每天不少于18小时NO2日平均每天18小时每天不少于18小时TSP日平均每天12小时每天不少于12小时表4-3环境空气监测分析方法评价因子分析方法检出限(mg/Nm3)SO2盐酸付玫瑰苯胺比色法0.02NO2盐酸奈乙二胺比色法0.01TSP重量法—4-8 4.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4.1.2.1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i种污染因子指数Ci—i种污染物浓度Si—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4.1.2.2评价标准环境空气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表4-4。表4-4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标准评价因子取值时间标准限值(mg/Nm3)SO2年平均0.06NO2年平均0.08TSP年平均0.204.1.2.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评价根据《*环境质量报告书(2002年度)》监测数据,2002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表4-5。表4-52002年大气环境监测结果项目单位日均值范围年平均值超标率(%)SO2mg/Nm30.023-0.0420.0310NO2mg/Nm30.022-0.0540.0360TSPmg/Nm30.203-0.3060.2342.64-8 由上表可知,2002年度,*城区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031mg/m3、0.036mg/m3、0.234mg/m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污染指数分别为0.52、0.45,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指数为1.17,超标0.17倍。由以上分析可知,*城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符合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悬浮颗粒物,超标0.17倍,主要为当地的工业污染和北方的气候扬尘引起的。4.2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分析4.2.1监测点布设根据场址区域地下水流向由东南向西北的特点,结合场址周围环境敏感点特点,本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设4个监测点,监测点布设情况详见表4-6。具体位置见附图。表4-6地下水监测点布设情况一览表编号监测名称位置功能1#小岩水井场址东南1800m对照点2#场址水井场址预测点3###水井场址东北1000m预测点4#小徐岗水井场址西北2000m预测点4.2.1监测因子及分析方法本次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选取pH、氨氮、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铅、砷、总大肠菌群共11项作为地下水监测因子。分析方法详见表4-7。4-8 表4-7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序号监测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检出限(mg/L)1pH玻璃电极法—2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0.013总硬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1.04氯化物硝酸银滴定法1.05硝酸盐氮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0.026亚硝酸盐氮重氮化偶合分光光度法0.0017硫酸盐铬酸钡光度法88高锰酸盐指数酸性高锰酸钾法0.59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110砷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0.00711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4.2.3监测时间和频率本次地下水监测时间为2003年11月26,监测一天4.2.4评价标准根据*环保局关于本次评价标准的批复意见,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为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具体见表4-8。4-8 表4-8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序号评价因子标准限值1氨氮(mg/L)≤0.22总硬度(mg/L)≤4503氯化物(mg/L)≤2504硝酸盐氮(mg/L)≤205亚硝酸盐氮(mg/L)≤0.026硫酸盐(mg/L)≤2507高锰酸盐指数(mg/L)≤3.08铅(mg/L)≤0.059砷(mg/L)≤0.0510总大肠菌群(个/L)≤3.04.2.5评价方法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对照评价标准对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Pi=Ci/Si式中,Pi—i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4.2.6监测结果与评价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见表4-9。4-8 表4-9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点位项目水位(m)井深(m)氨氮(mg/L)总硬度(mg/L)氯化物(mg/L)硝酸盐氮(mg/L)亚硝酸盐氮(mg/L)硫酸盐(mg/L)高锰酸盐指数(mg/L)铅(mg/L)砷(mg/L)总大肠菌群(个/L)1#监测值25600.07642511.70.642未检出1600.620.0022未检出3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2#监测值12350.03069551.40.723未检出1851.000.0098未检出8达标情况达标超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超标3#监测值40600.1293459.780.683未检出1600.720.0028未检出<3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4#监测值3050未检出39516.60.806未检出1560.640.0026未检出<3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由表4-9可知,1#监测点对照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各项监测因子均达标,其中氨氮、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铅、总大肠菌群标准指数分别为0.38、0.94、0.05、0.03、0.64、0.21、0.04、1。亚硝酸盐氮、砷未检出。2#监测点对照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氨氮、氯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铅标准指数分别为:0.15、0.21、0.04、0.74、0.33、0.20。亚硝酸盐氮、砷均未检出。总硬度、总大肠菌群超标,标准指数分别为1.54、2.67。3#监测点对照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各项监测因子均达标,其中氨氮、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铅标准指数分别为0.65、0.77、0.04、0.03、0.64、0.24、0.06,亚硝酸盐氮、砷未检出。4#监测点对照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4-8 类标准,各项监测因子均达标,其中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铅的标准指数分别为0.88、0.07、0.04、0.62、0.21、0.52。氨氮、亚硝酸盐氮、砷未检出。从总体上看,1#、3#、4#监测点各项监测因子均达标,水质较好。2#监测点总硬度、总大肠菌群超标,标准指数为1.54、2.67,分别超标0.54倍、1.67倍,其它监测因子均不超标。4.3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4.3.1场址周围声环境概况*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址位于*城东,二干排南侧,污水处理厂东侧,周边为耕地,东北方距##村约1000m,东南方距离小岩村约1800m,西边距###中学600m,周围500m内无环境敏感点。4.3.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3.2.1监测布点及范围由于新建场址500米内无声环境敏感点,因此本评价仅对场界噪声现状进行监测评价,现状监测在场界四周布设四个监测点。监测点位置见附图1。4.3.2.2监测时间与频率本次评价于2003年11月13日、14日对场界噪声进行监测,由于本工程生产作业只在白天进行,故只监测昼间噪声,连续监测两天。4.3.2.3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本次评价噪声现状监测方法按照GB/T14623-93进行。现状评价标准采用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II类进行噪声现状评价。4.3.2.4监测结果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4-5。4-8 表4-5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监测点位项目北场界西场界南场界东场界11.13昼484036.54011.14昼49403741标准昼6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4.3.2.5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由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场界噪声昼间两次均不超标。北场界距离新华路50m,受交通噪声影响,现状值较其它三场界稍高。监测结果说明新建场址周围声环境质量较好。4-8 第五章环境影响分析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拟建场址位于*城东3.5km,距城区较远,地方偏僻,周围500m内无环境敏感点。场区临近武商路,交通便利。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噪声、扬尘、生活污水、弃土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5.1.1施工噪声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如各种轻重型运输车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电焊机、塔吊等。这些施工机械的噪声值多在80-95dB(A)之间。由于场址周围500m内无环境敏感点,本评价认为,高噪声机械作业时间只要避开人们休息的午间及夜间,就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5.1.2施工扬尘影响分析施工扬尘来自于施工时开挖土石方使得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裸露,以及露天堆放的土石方和建材被风吹后引起的扬尘,此外还有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等。本评价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减轻扬尘污染;严格施工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土方的挖掘、堆放规范有序,将施工扬尘降低到最低程度;混凝土搅拌机设在棚内,洒落的水泥、沙要及时清理,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要及时清运,现场堆放的粉状物料要加盖蓬布,施工现场定时撒水。5-8 对运送土石方的车辆加盖帆布,水泥要用密封罐装车运输,车辆通过敏感目标时要减速缓行。施工期间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减轻。5.1.3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每天产生量1000L,主要是食堂废水,产生量小,可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因此对周围地表水与地下水影响较小。5.1.4弃土本工程共开挖土方30万米3,其中23.76m3用作为垃圾覆土用土,其余6.24万m3弃土被高速公路建设部门拉走做路基用土。在弃土堆积期间,应设置拦洪坝和挡土墙,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5.1.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工程场址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较单一,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种类为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品种单一,生物量较少,因此工程施工期对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5.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5.2.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工程废气主要为填埋场释放气,气体主要成份组成为:CH4、H2S、NH3、CO2、CH4S等,甲烷含量为50%(重体积百分数),该废气经导气系统收集后燃烧排放。导气系统集气率约80%,另有约20%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气,此类气体因含有H2S、NH3、CH4S等物质,会产生恶臭。恶臭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精神危害。恶臭气体中主要污染物NH35-8 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主要刺激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其引起人类呼吸道刺激症状的最低浓度为20PPm。H2S具有臭鸡蛋气味,其感知浓度值在0.0015mg/m3,接触高浓度(500-1000ppm)H2S可致全身中毒。因此,有恶臭气体存在的环境会给居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5.2.1.1场区恶臭气体浓度预测由于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其组成较为复杂,并且臭气浓度是一无量纲的单位,臭气浓度源强无法准确地定量确定,因此,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界臭气浓度的预测一般采用类比分析同等或相近规模的垃圾填埋场的方法进行预测。经过类比长垣县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垃圾200吨)的恶臭气体场界浓度,确定*垃圾填埋场的恶臭气体场界浓度为20,能够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的标准限值。5.2.1.2恶臭气体卫生防护距离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有关规定,填埋场场址应建设在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对本工程而言,工程场址距周围居民点在500米以外,但距场区西的养殖场只有20米,未能符合标准要求,因此,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必须落实养猪场的搬迁事宜。5.2.1.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结论本工程场址距离村庄较远,场址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且工程对周围村庄的环境空气质量无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对人群健康和日常活动带来不利影响,评价建议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以进一步减轻恶臭污染物的危害,具体措施如下:(1)场界外500m范围以内不得再建居民住宅及食品加工等类型的企业;5-8 (2)绿色植物具有一定的吸收有害气体、减轻恶臭污染物的作用。工程建设除了使场区绿化面积达到20%以上外,场区四周围应建设防护林带,并选择抗污能力强的树种,能增强对有害气体的防护。(3)垃圾填埋场是蚊蝇孳生集中的场所,特别是夏季,所以垃圾填埋场应在不影响正常填埋作业的情况下定期进行杀灭蚊蝇的工作。5.2.2地下水影响分析5.2.2.2评价区域地下水质量现状根据地下水质量现状的评价结果,地下水监测点中除2#监测点总硬度和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氨氮、氯化物、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铅、砷均达标。其余1#、3#、4#监测点各监测因子均达标。说明评价区域浅层地下水质较好。5.2.2.3地下水质量影响分析本工程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和污水处理措施后,垃圾渗滤液对区域地下水基本无影响,只是在防渗层破裂导致垃圾渗滤液下渗情况下,区域地下水才会受到污染,对于可能引起防渗层破裂的原因,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小防渗层破裂的概率,减轻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响。5.2.3声环境影响分析5.2.3.1噪声情况由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可知本项目主要高噪声设备为水处理设施的风机,作业所需的压实机、装载机、挖掘机、载重汽车及各类泵,其噪声源强在75-90dB(A)之间,主要噪声源源强见表5-1。5-8 表5-1主要噪声源情况一览表序号名称源强dB(A)防治措施1装载机87-90限制在白天工作场界和场区绿化降噪并加强车辆管理2压实机76-863推土机864挖掘机855载重汽车876运输车辆757风机90加消声器8泵80设置隔声间,减振措施5.2.3.2预测内容根据本工程主要高噪声设备的源强和在区内分布情况以及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对工程完工后正常生产时的场界噪声进行预测。5.2.3.3预测公式(1)点声源距离衰减公式L2=L1—20lg(r2/r1)式中:r1——声源距已知声压级地点的距离,m;r2——声源至预测点间的距离,m;L1,L2——r1,r2处的声级强度,dB(A)(2)噪声叠加公式:L=10lg(0.1Li)5-8 式中:L——合成声压级,dB(A)Li——第i个声源的声压级,dB(A)n——声源个数表5-2场界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监测点位项目北场界西场界南场界东场界现状值昼484036.540贡献值49.547.745.946.5预测值昼51.848.446.447.4标准GB12348-90II类昼6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5.2.3.4预测结果根据预测模式计算得到的场界噪声预测结果列于表5-2中。由表5-2可以看出,工程投产后北场界、西场界、南场界、东场界的昼间噪声预测值分别为:北场界51.8dB(A),西场界48.4dB(A),南场界46.4dB(A),东场界47.4dB(A);由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II类标准,场界噪声预测值昼间均不超标。由预测结果可知,本工程完成后,高噪声设备经过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后,对场界声环境影响有限,场界噪声预测值昼间均不超标。本评价认为,工程运行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5.2.4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填埋场区占地240亩,为整体规则的四边形。部分场区为建高速公司取土后遗留的土坑,平均坑深1米左右,其余部分场区则为平整的耕地。为满足填埋需要,场地需进行整体平整。5-8 根据填埋库容需要及实际地形条件,场区需开挖深至2-8米。根据场区平面图概算,填埋场区需开挖土方约30万米3,开挖平整土方量较大。挖出土方存放于填埋场区北侧,作为填理过程中覆盖用土及封场用土。场区开挖的土方若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评价要求建设单位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有关要求,设置拦洪坝和挡土墙等水土保持设施,可减少本工程水土流失的产生量,减轻下雨天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8 5-8 第六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本评价将根据垃圾处理工程各种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及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污染物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分析论证,为工程建设及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以减少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大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垃圾填埋场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扬尘、噪声、生活污水、工程弃土。对于扬尘、噪声、生活污水、弃土,针对其产生的部位和特征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施工期扬尘、噪声、生活污水、弃土的防治措施及对策见表6-1。表6-1施工期扬尘和噪声的防治措施及对策编号污染物种类来源工程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1扬尘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只存放回填土方、弃土,多余部分应及时清运出现场,干燥季节应及时对现场存放的土方洒水,以保持其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量。据资料介绍,每天洒水1-2次,扬尘产生量可减少50-70%。混凝土搅拌机应设置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设备。施工现场道路经常清扫,及时洒水。细颗粒散料入库存放,搬运时要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运输车辆运输白灰、水泥、土方、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要严密遮盖,避免沿途弥散。出工地车辆要对轮胎进行清洁和清扫,避免水、泥带入城市道路。施工区域在工程施工期,周边应用蓬布围栏,可减少渣土风干后造成的扬尘危害。6-20 2噪声原材料运输计划细致、避免影响市内交通。运输车辆对交通路线进行合理规划,穿越敏感区时要采取禁止鸣笛及低速穿越等措施,且减少刹车次数,避免急刹车等。施工工地工程施工过程的高噪声设备主要有打桩机、振动棒、搅拌机等,其噪声值在75~90dB(A)之间,部分超过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85dB(A)的限值要求,应对施工工地进行有效隔挡,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措施,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3生活污水施工工人农田灌溉用水。4弃土施工工地堆存于场区北侧用于工程覆土,为防止水土流失,在弃土堆周边建截洪坝和挡土墙。6.2工程运行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本工程运行期污水主要是垃圾渗滤液,约占污水总量的80%,其次是生活污水和冲洗车辆废水。垃圾渗滤液是高浓度废水,其污染控制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封场的关键性问题。本评价将从渗滤液的处理和产生量控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论证本工程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6.2.1废水处理系统6.2.1.1废水处理方案的确定及其可行性由以上分析可知,本工程的废水主要是填埋场渗滤液、生活污水和冲洗车辆废水。工程废水必须加以妥善处理,其处理方法和工艺取决于废水的数量和特性,而渗滤液的特性决定于所填埋废物的性质和填埋场使用的年限。6-20 考虑到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水量受外界降雨条件的影响很大,如果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渗滤液后外排至地表水体,则很难保证其连续、稳定运行,根据*拟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垃圾渗滤液经处理后可排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外排,因此,要求其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三级标准要求。本工程废水日均产生量预计为31.2m3。考虑到雨季时期降雨比较集中,为安全起见,本工程废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为50m3/d。评价认为本工程垃圾渗滤液采取自建污水处理装置的措施是可行的。6.2.1.2渗滤液的回喷渗滤液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收集渗滤液后再回喷到填埋场。渗滤液回喷有以下好处,即在填埋场的初期阶段,渗滤液中含有相当量的COD、BOD5、氨氮,通过循环,这些组分经过发生在填埋场内的生物作用和其他物理化学反应被稀释。例如,渗滤液中的简单有机酸将转换为CH4和CO2。当CH4产生时,渗滤液的pH值升高,金属成分将发生沉淀被保留在填埋场中。渗滤液循环的另一个好处是回喷系统可使填埋场气体的产生量增加。渗滤液部分回喷到填埋场,从技术上讲也是完全可行的,目前国内有多家垃圾填埋场已经实践。对于渗滤液回喷,若其回喷量过小,则达不到调节垃圾原料含水率的目的,过大则可能再次下渗至排水层而成为二次渗滤液,而且还会导致由此引起的恶臭气体和填埋气体过度增加的问题。在旱季,由于天气炎热、气温高,渗滤液回喷量较大,而在多雨季节,则不需用渗滤液回喷。本工程渗滤液回喷量可视渗滤液产生量多少而定。本工程填埋渗滤液回喷到填埋场需投资5万元。6.2.1.3渗滤液处理系统(1)调蓄池池容的确定及防渗结构设计由于*多年平均降雨量(20年以来)为569.4mm6-20 ,属于降雨较少地区之一,而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降雨量。根据同类地区的经验,应在填埋场外设置一个渗滤液调蓄池。调蓄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储存渗滤液,以确保填埋场运行期间暴雨季节渗滤液不外逾,不造成二次污染。二是确保进入污水处理设施的渗滤液的水量在一定的负荷范围内,调节进入污水处理设施的废水水质。经过计算填埋库区内渗滤液最大累计余量为2657m3,但考虑到填埋场露天操作的不可预见性,取安全系数为1.1。因此,本次设计调蓄池的有效池容为3000m3。根据地质条件及HDE下土工膜的铺设要求,调蓄池开挖边坡按1:2进行。在坡顶设2m宽的锚固平台,调蓄池防渗系统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在清整完毕的池体基础上,先在池底和边坡部分回填300mm厚的压实粘土层,同时该粘土层也作为HDPE土工膜下层的保护层,然后满池铺设2.0mm厚度HDPE土工膜防渗层。为了使调蓄池将来清淤方便,同时在土工膜上形成上保护层,在土工膜上铺500×500×80m的混凝土预制砖保护层,为了使铺设预制砖时不破坏土工膜,在池底先铺一层10cm的细砂层,在池边坡部分铺设600g/m3土工布。(2)本工程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大体分为生物处理法和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主要有好氧处理(如曝气塘、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和生物滤池等),厌氧处理(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厌氧塘等)和无氧/好氧(A/O)混和处理。物化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膜渗吸和湿式氧化等多种方法。物化处理不受水质水量变动的影响,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国外对这方面研究较多,但由于成本高、多采用生物处理法作为渗滤液处理工艺的一部分。6-20 根据对北方某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调研,采用UASB+SBR法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设施出水完全能够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三级标准的要求。因此,本评价推荐采用UASB+SBR法处理本工程垃圾渗滤液。a、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排放中间水池UASB池调节池渗滤液SBR池污染回填垃圾填埋场图6-2本评价推荐的渗滤液处理工艺b、处理工艺特点当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好氧生化处理将发生困难,因有机物多,微生物生长旺盛,同时需要大量的氧,当溶解氧不足时,就会影响好氧菌生长,影响净化效率。因此一般好氧处理其进口BOD5需在500~1500mg/L的范围,才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在垃圾渗滤液中,BOD5在5000~12000mg/L的废水是经常可以碰到的,若用好氧处理需在处理前加以大量稀释,这样曝气池就必须设计得很大,投资费用很高。因此对这种高浓度废水一般可先用厌氧发酵技术,将BOD5降下来后再用好氧处理。这样既能保证出口水质的质量,又能节约投资。厌氧生化技术除用于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外,也常用于活性污染法中产生的活性污泥的消化。6-20 UASB最主要的优点是能耗省,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简单,因此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廉。由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含量高,而且其中多数为微生物可利用物质,厌氧生物处理既可有效降解有机物,又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SBR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其经典的反应器形式是在单一的反应器内完成所有的活性污泥的处理过程,而在实际工程中,根据需要可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SBR系统。但通常,SBR作为污水处理方法有如下的共同特点。(1)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特别是在污水进入生化处理装置期间,维持在厌气状态下,使得SVI(污泥指数)降低,而且还能节省曝气的动力费用。(2)处理构筑物的构成简单,设备费、运转管理费也较连续式少。(3)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流量调节池。(4)曝气池容积较连续式也可缩小。(5)如操作得当,可得出比连续式更好的处理水质;同时可以实现单池生物脱氮、除磷的目的。c.综合处理效果本工程废水经UASB池和SBR池综合处理后,处理效果及出水水质情况见表6-2。表6-2工程废水处理状况一览表名称废水量(m3/d)COD(mg/L)BOD5(mg/L)SS(mg/L)NH3-N(mg/L)进水31.29000600012001100UASB池去除率(%)/84805550UASB池出水31.215001200540550SBR池去除率(%)/73756395SBR池出水31.240030020030排放标准/1000600400356-20 由表6-2可知,本工程废水经处理后,COD、BOD5、SS、NH3-N均可达到排放标准,因此,本工程废水处理工艺路线选择是合适的,可行的,废水处理系统总投资需300万元。6.2.2垃圾渗滤液产生量控制措施垃圾填埋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的下渗,因此,控制大气降水在填埋场的下渗量是控制渗滤液产生量的首要措施,主要方法为清污分流,即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渗滤液回喷也是减少渗滤液产生总量另一有力措施,此外增加覆盖层的贮排水作用也是减少渗滤液产生量的重要措施。6.2.2.1清污分流垃圾卫生填埋场清污分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在工程建设初期(垃圾未进场之前)即设置人工的永久性雨水截排系统;永久性截排系统的设置要重点考虑填埋场场址与周围功能区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安全系数,适当设置场内雨水截流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清污分流。本工程采用在填埋场的周边设置截洪沟和雨水导排系统,截洪沟断面为梯形,上部宽0.8米,下部宽0.6米,深0.5米。截洪沟拦截雨水,并最终将所拦截雨水排入周边水体。6.2.2.2回喷系统本工程渗滤液回喷系统需投资5万元,本评价对此在前面已有介绍,在此不再重述。6.2.2.3增加覆盖层的贮排水作用增加覆盖层的贮排水作用,也可有效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6-20 中间覆盖层和最终覆盖层可用以防止地表水进入填埋场。在用作填埋场中间覆盖层的材料中,只有庭院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堆肥产物、人工粘土衬层和粘土可以有效防止地表水进入填埋场。为了增加其贮排水的有效性,在上述材料的施工中应铺设成一定的角度,以增强地表的径流能力。在中间覆盖层之上铺设第二层废物时,先把土层除去,堆放在一边,然后填埋废物,再把土壤盖上,如此进行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有些填埋场使用了增加土壤中间覆盖层的厚度(1-3m)来覆盖已完工的隔离室,实践表明降水可以被有效地阻隔和容纳。填埋场最终覆盖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减少雨水和溶雪渗入填埋场。进入填埋场的水量取决于当地水文条件、填埋场覆盖层设计、覆盖层坡度和种有的植被情况。如果填埋场覆盖层采用多层式结构,则要分别考虑每一层的布设。若是在覆盖层内设置衬层-排水层入渗水收排系统,则可以将所收集的大部分渗水排出场外,仅使其中的很小部分下渗到废物层而形成渗滤液,这样就能有效地达到减少渗滤液产生量的目的。6.2.3填埋场渗滤液的防渗措施分析6.2.3.1防渗方案的选择填埋场的人工防渗措施一般有垂直防渗、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与水平防渗结合三大类,具体采取何种措施,则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三种防渗措施的优缺点比较见表6-3。目前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相结合的方案在国内的垃圾填埋场中普通采用,有相当工程实例,防渗效果较好,且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且从经济角度考虑也是可承受的,因此本工程采用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相结合的方案。6-20 表6-3防渗措施比较表序号防渗措施优点缺点投资1垂直防渗技术经济;施工简便;适用于具有独立水文地质单元且场底和谷口不透水层较浅的山谷形填埋场使用防渗效果不理想、不大可能实行密集布点勘查、不容易判断是否为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中等2垂直与水平防渗相结合防渗效果好;适合于经济发达地区且对填埋场具有很高环保要求的工程中工程费用较高较高3水平防渗防渗效果好;适用于场底不存在不透水层技术要求较高,存在防渗层渗漏的可能性中等6.2.3.2本工程防渗措施(1)衬层系统结构根据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和保护层、过滤层的不同组合,有不同的衬层系统结构,有单层衬层系统、复合衬层系统、双层衬层系统和多层衬层系统等。本工程推荐采用复合衬层系统。复合衬层系统的防渗层是复合防渗层,即由两种防渗材料相贴而形成的防渗层。它们相互紧密地排列,提供综合效力。比较典型的复合结构是上层为柔性膜,其下为渗透性低的粘土矿物层。与单层衬层系统相似,复合防渗层的上方为渗滤液收集系统,下方为地下水收集系统。6-20 复合衬层系统综合了物理、水力特点不同的两种材料的优点,因此具有很好的防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粘土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做成的复合衬层的防渗效果优于双衬层的防渗效果。双衬层系统有上下两层防渗层,其间为排水层。HDPE的防渗能力很强,在不发生破损的情况下,渗滤液穿过HDPE防渗层的量非常小,因此即使使用了双衬层系统,穿过HDPE膜的微量渗滤液也将分散在下粘站土层中,HDPE膜和粘土层之间的排水系统收集不到渗滤液。当HDPE膜发生局部破损渗漏时,对于双衬层系统而言,渗漏液在下排水层中的流动,可使其在较大面积的粘土层上分布。根据达西定律,渗流量与过水面积成正比。渗漏液分布面积越大,其继续向下渗漏的量也就越大。比较而言,复合衬层系统膜出现局部破损渗漏时,由于膜与粘土表面紧密连接,具有一定的密封作用,渗漏液在粘土层上的分布面积很小,因此,渗漏面积远小于双衬层的情况,继续渗漏量也自然要小的多。(2)衬层材料的选择任何材料都有一定的渗透性,填埋场所选用的防渗衬层材料通常可分为三类:(1)无机天然防渗材料主要有粘土、亚粘土、膨润土等。在有条件的地区,粘土衬层较为经济,曾被认为是固废填埋场唯一的防渗衬层材料,至今仍在填埋场中被广泛采用。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将该类材料加以改性后作防渗衬层材料,统称为粘土衬层。(2)天然和有机复合防渗材料主要指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防渗材料,沥青水泥混凝土也属该类材料。(3)人工合成有机材料主要是塑料卷材、橡胶、沥青涂层等。现广泛使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卷材。这类人工合成有机材料通常称为柔性膜。以柔性膜为防渗材料建设的衬层叫做柔性膜衬层(简写为FML)。6-20 天然粘土和人工改性粘土是建筑填埋场防渗结构的理想材料。但是,严格地讲,粘土只能延缓渗滤液的渗漏,而不能制止渗滤液的渗漏,除非粘土的渗透性极低且有较大的厚度。为了更为有效地密封渗滤液于填埋场中,现代填埋场尤其是危险废物填埋场经常使用人工合成有机材料(柔性膜)与粘土结合作为填埋场的防渗材料。柔性膜主要有以下几种: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CPE)、氯磺聚乙烯(CSPE)、塑化聚烯烃(ELPO)、乙烯-丙烯橡胶(EPDM)、氯丁橡胶(CBR)、丁烯橡胶(PBR)、热塑性合成橡胶、氯醇橡胶等。柔性膜防渗材料通常具有极低的渗透性,其渗透系数均可达到10-11cm/s。高密度聚乙烯的渗透系数达到10-12cm/s甚至更低。几种主要柔性膜的性能列于表5-4中。部分柔性膜材料的物理特性列于表5-5中。其中,高密度聚乙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填埋场防渗柔性膜材料,具有如下特点:(1)防渗性能好,渗透系数K〈10-12cm/s;(2)化学稳定性好,对大部分化学物质有抗腐蚀能力;(3)机械强度较高;(4)便于施工,已经开发了一系列配套的施工焊接方法,技术上比较成熟;(5)性能价格比较合理;(6)气候适应性较强,可在低温下良好工作。因此,本工程防渗材料推荐使用HDPE材料。6-20 表6-4几种主要人工合成防渗膜的性能表材料名称适用性缺点价格高密度聚乙烯(HDPE)良好防渗性能对大部分化学品有抗腐蚀能力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焊接特性可在低温下良好工作可制成各种厚度,一般0.5-3mm不易老化抗不均匀沉降能力较差抗穿刺能力较差中等聚氯乙烯(PVC)抗无机物腐蚀良好的可塑性高强度易操作和焊接易被许多有机物腐蚀抗紫外辐射差气候适用性不强易受微生物侵蚀低氯化聚乙烯(CPE)良好的强度易焊接对紫外线和气候适应性强可在低温下良好工作抗渗透性好抗有机腐蚀能力差焊接质量不强易老化中等异丁烯橡胶(EDPM)耐高温低温抗紫外线辐射好氧化性和极性溶剂略有影响胀缩性强对碳氢化合物抵抗能力差接缝难强度不高中等氯磺化聚乙烯(CSPE)防渗性能好抗化学腐蚀能力强耐紫外线辐射及气候适应强抗细菌能力强易焊接易受油污染强度较低中等乙烯-丙烯橡胶(EPDM)防渗性能好耐紫外线辐射气候适应性强强度较低抗油和卤代溶剂腐蚀能力差焊接质量不高中等氯丁橡胶(CBR)防渗性能好抗油腐蚀,耐老化抗紫外线辐射强耐磨损,不易穿孔难焊接和修补较高热塑性合成橡胶防渗性能好拉伸强度高耐油腐蚀抗紫外线辐射抗老化焊接质量仍需提高中等氯醇橡胶抗拉强度较高热稳定性好抗老化不受烃类溶剂、燃料等影响抗油类腐蚀能力强难于现场焊接和修补中等6-20 表6-5部分柔性膜材料的物理特性项目密度/(g/cm3)热膨胀系数抗拉强度/MPa抗穿刺强度/Pa高密度聚乙烯氯化聚乙烯聚氯乙烯>0.9351.3~1.371.24~1.31.25×10-54×10-54×10-533.0812.4115.162459819326.2.3.3防渗层破损防护措施防渗层破裂主要是HDPE膜的破损。其主要原因是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其中物理因素是主要的。现将各类引起破损的原因和防护措施综合列于表6-6。表6-6HDPE膜破损原因及防止措施渗漏原因状态防护措施基础尖状物废物对基础的压力,迫使基础层的尖状物将HDPE膜穿孔严把基础层施工质量关,清除基础层中的尖状物;基础层中施用除萎剂,防止植物生长,穿透HDPE膜地基不均匀下陷由于基础地质构造不稳定,或由于填埋废物的局部压力造成地基不均匀下陷选址时必须弄清地质条件,不应将场址选在不稳定构造上;基础施工必须均匀夯实;废物填埋中防止堆放压力极度不匀焊缝部位或修补部位渗漏焊接部位或破坏性测试部位在修补时没有达到质量保证要求,造成局部渗漏焊接必须经过目测、非破坏性测试和破坏性测试检验;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进行不合格部位的修补塑性变形在填埋场底部持续承受压力的作用下,边坡、锚固沟、集水沟、拐角部位、易沉降部位和易折叠部位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在容易产生塑性变形的部位应进行设计应力计算,其实际应力应比HDPE的屈服应力小,安全系数为2机械破损机械在防渗膜上施工或填埋作业时,膜局部产生破损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施工;焊接操作时应防止焊接机械造成膜的破损冻结-冻裂铺设防渗膜施工过程中,由于在低温下施工,造成HDPE材料变脆,容易产生裂纹施工中应注意气温,尽量避免在低于5℃的条件下施工地下水上浮力地下水位上升,上浮力使用膜破损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到地下水位上升所造成的后果,尽量避免在此种场地建设填埋场;填埋场基础排水管网系统设计合理、排水通畅基础防渗膜外露锚固沟、排水沟或填埋边封场过程中一部分基础防渗膜外露,由于光氧化作用使膜破损渗漏HDPE防渗膜生产时应加入2%-3%碳黑,防止紫外线照射引起衰变;防渗膜外露部分应覆盖15-30cm的土层,以阻挡紫外辐射化学腐蚀危险废物或其产生的渗滤液PH〈3或PH〉12,可能加速防渗材料的老化;但对HDPE而言,在此强酸、强碱条件下,材料性能仍然是稳定的危险废物入场条件应按规定严格控制6-20 6.2.3.4防渗措施结论本工程推荐采用复合防渗系统结构,防渗膜采用HDPE膜,可有效控制渗滤液的渗漏,防渗层渗透系数可达到标准要求,防渗措施投资686.69万元。6.3工程填埋气体的防治措施分析6.3.1填埋气体的产生及性质6.3.1.1填埋气体的产生填埋气体是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在填埋过程中发酵的产物,对于不同的垃圾成分、不同的填埋年限,有机分解的速度不同,填埋气体的成分及产量也可不相同。6.3.1.2填埋气体成份填埋气体成分为甲烷和CO2,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氧、一氧化碳、硫化氢、NH3、甲硫醇等,填埋初期主要为二氧化碳,随着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甲烷含量逐渐增大。在产气稳定期厌氧条件下,产生沼气成分为45-50%的甲烷和40-60%的二氧化碳。6.3.1.3填埋气体危害填埋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填埋库区是完全封闭的,随着年限增加,填埋气越聚越多,导致场内压力升高,引起气体迁移,引起填埋场外爆炸。(2)硫化氢等对周围环境产生恶臭污染。(3)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形成碳酸,增加地下水硬度。(4)致使植物根部缺氧,抑制植物生长。(5)填埋气体含有挥发性有机物,不仅对空气造成毒性,而且影响周围居民。6-20 6.3.2填埋气体的收集系统导气系统包括石笼及场区底部的排渗设施。导气石笼由铅丝网、碎石及HDPE穿孔管组成。其结构为1000mm的圆柱,外为30×30mm铅丝网,内部填充50-100mm碎石,中心为200mm的HDPE穿孔管,管顶部加自动点火器将其引燃。导气石笼及中心管随垃圾填埋层的增高而增高,当填埋完成封场后,导气穿孔管高出最终覆盖地面1.0m。6.3.3填埋气体处置措施及可行性目前填埋气体综合利用方式有:填埋气经初步净化后送发电机组发电;将填埋气体作燃料供锅炉或工业窑炉使用;将填埋气体经过净化处理后,达到或接近天然气标准,再经压缩作为汽车清洁燃料。常用的填埋气体净化工艺有:化学吸收法;吸附解析法和膜分离法。由于本工程填埋气产生量较少,含水率高,气体综合利用价值不高,因此本填埋场采用直接燃烧法处理收集到的填埋气体。运行初期,其排气方式为开式排气,当填埋场在运行稳定期及封场以后,可以采用输气管道将气体收集,在燃烧塔架上燃烧排放。综上所述,评价认为填埋气体在经过集中收集,并经燃烧处理后对周围空气质量影响较小,本工程填埋气体处置措施是可行的。6.3.5恶臭气体的防治措施分析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主要是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产生源为填埋场。对于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采用石笼井收集后通过输气管道,在燃烧排放塔上燃烧排放。评价建议同时加强场区绿化工作以抑制恶臭传播。综上所述,恶臭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均转化为CO2、H2O、SO26-20 、NOx,从而减轻了恶臭对周围环境影响。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该场址符合远离居民区和其他敏感点500米的距离要求,但距场区西面的养殖场只有20米,因此,养殖场必须搬迁。6.3.6防飞扬物措施分析垃圾填埋场营运期中另一个重要污染是垃圾袋飞扬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破坏景观,目前采取的防范措施有:及时覆土压实,设置永久性金属拦截网和临时性塑料拦截网,同时加强垃圾的管理,严格操作规程,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可有效防止垃圾飞扬量。6.3.7卫生防治措施分析垃圾填埋场在营运期,易产生蚊蝇及病毒菌孳生的环境卫生问题,从而影响了场址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并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根据国内垃圾填埋场的营运经验,评价建议加强管理且按时喷洒药物,杀死蚊蝇和病原体,将其对周围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6.4工程噪声治理措施分析本工程主要高噪声设备有鼓风机、引风机、压实机、挖掘机及各种泵类,其源强在75-90dB(A)之间,具体降噪治理措施如下:鼓风机运转时主要有空气动力性噪声、电机噪声和机械噪声,其中空气动力性噪声强度最高,因此应在进气口装一个阻抗复合消声器,同时对排气管道和基础作阻尼减振,这样可使鼓风机整体降噪25dB(A)。引风机在运转时主要为空气动力性噪声,它由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混杂而成,引风机一般在室外,可采用整机隔声罩,并对风机基础减振。这样可使引风机整体降噪15dB(A)。6-20 泵类噪声主要来源于水泵的电机冷却风扇噪声、泵体辐射噪声、脉冲噪声和机械噪声。采用内衬有吸声材料的电机隔声罩和泵基础减振垫,并在电机隔声罩进风口处装消声器,这样可使泵体降噪5dB(A)。以上声源设备降噪措施已在国内多个厂家实施运行,降噪效果明显。评价认为只要选型配套,严格管理,噪声源设备降噪声措施可行。挖掘机、压实机等在白天工作,经距离衰减和绿化降噪后,可保持场界噪声不超标。经上所述,本工程噪声防治措施是可行的。6.5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建设最终将开挖土方30万米3,覆土23.76万米3,最终弃土6.24万米3,如果不采用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因此,本工程施工期的土方开挖应采用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弃土堆存场应在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拦洪坝,以避免雨水汇流对土堆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弃土堆置发生滑塌,应修建挡土墙。具体设计可按《挡土墙设计规范》。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投资10万元。6.6垃圾运输途中污染防治措施分析6-20 本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200吨,按每辆垃圾车载重约5吨计算,垃圾运输车往返次数达40车次/天。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扬尘和噪声污染影响是垃圾运输过程中应重点予以解决的问题。据建设单位介绍,本工程采用的垃圾运输车均为箱式垃圾车,因此可有效减少垃圾沿途洒漏、垃圾飞扬、恶臭扑鼻等不利影响的发生;同时评价建议对进出工地的车辆轮胎进行清洁和清扫,避免水、泥带入城市道路;并注意对垃圾运输车辆的检修,谨防运输仓门关闭不严现象的发生;对于噪声影响,评价建议做好垃圾填埋场运输时间的调控,对交通路线进行合理调度,穿越敏感区时采取禁止鸣笛和低速行驶等措施。6.7绿化美化垃圾填埋场在营运期将产生一定的废水、恶臭、噪声等污染,加强场内绿化美化工作不仅可以保护周围环境,还能够起到美化环境、清洁场区、净化空气、减弱噪声传播等作用。场区和场界绿化率应达到20%。(1)场内的主要干道和支道两边栽种高大乔木如常青、松树等;(2)场区道路两旁设绿化带,绿化带内种植矮灌木、花草等,对场区扬尘及噪声有吸附作用;(3)场区四周种植高、低不同层次的乔、灌结合林带;(4)场区建筑场房及办公区附近空旷地带,种植四季花卉、草坪,起到美化场区的作用。(5)污水站区选择适合该环境的绿化树木、花草等,形成一定的立体结构。本次评价将推荐的或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作一总结,并明确的给出处理效果。总结情况见表6-6。6-20 表6-6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序号类别评价推荐措施处理效果1填埋场防渗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相结合防渗效果良好,经济技术可行2防渗材料选择HDPE膜为主要防渗材料施工比较容易,有效防止渗滤液下渗3防渗层结构设计复合衬层系统防渗效果好4渗滤液收排系统设置排水层、管道系统和监控装置,同时设雨污分流系统保证渗滤液的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实施5生活污水与冲洗车辆废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二干渠废水集中处理,减轻对周围环境污染6调节池防渗HDPE膜为主要防渗材料防止渗滤液下渗,调节污水处理设施水量7渗滤液回喷经调节池回喷填埋场调节垃圾含水率,减轻污水处理站运行负荷8废水处理方案UASB+SBR法废水稳定达标排放9填埋气采用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方法,设置导气石笼井和导气管有效收集废气10填埋气的处置燃烧排放影响较小11恶臭气体绿化美化、收集燃烧不发生扰民现象,对周围空气影响较小12防止飞扬物及时覆土压实,设置拦截网,严格管理不致造成白色污染13卫生防治加强管理、喷洒药物杀死蚊蝇和病原体,减轻污染14高噪声设备隔声、消声、减振场界噪声达标,不发生扰民现象15绿化美化场区内、外种植树木美化环境,保护环境16水土保持建拦洪坝与挡土墙有效减少水土流失17养殖场搬迁应距填埋场500米以外6.8环保投资估算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见表6-7。6-20 表6-7工程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工程建设内容投资估算(万元)1废水处理渗滤液回喷与导排系统81.62填埋场防渗686.69污水处理站3002废气治理填埋气体的导出17.50恶臭气体治理5防飞扬物23设备噪声治理隔声、消声、减振84绿化场内及场区四周55水土保持措施拦洪坝、挡土墙106监测分析化验室及分析仪器367合计1151.81由以上分析,环保投资估算1151.81万元,占总投资3875.62万元的29.7%.6-20 第七章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专业管理。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力度,是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是监督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的重要工作,是了解和掌握企业排污特征,研究污染发展趋势,开展环保技术研究的有效途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其生活环境质量日益关注,对企业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7.1环境管理机构评价要求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环保管理机构——环保科,设专职环保人员,其主要职责如下;(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2)组织制定本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3)检查、监督全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情况,保证环保设施正常、高效运转,同时积极研究、应用环保先进技术和经验,对运行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及时解决。(4)作好应急事故处理准备,参与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和处理。(5)配合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完成有关报表任务。7.2环境监测计划有效地进行污染监控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规、防治污染的可靠依据,是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根据本工程污染因素特点,结合建设单位实际情况,环保科应设化验室,并配备相应的分析化验仪器和分析人员,负责本项目的环境监测工作。7.2.17-3 该工程环境监测工作以废水和废气监测为主,兼顾地下水,厂界噪声等,其监控要求如下:(1)根据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及CJ/TJ3037-199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进行监测。(2)根据GB15562.1-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标准要求,分别在污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和噪声排放源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便于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和常规监测工作的进行。(3)污染监控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7.2.2监测计划为减轻工程运行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制定监测计划见表7-1。表7-1监测计划简表类别监测因子监测单位监测频率废气TSP、臭气强度、氨、硫化氢、甲烷填埋场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设点高度1.5m每季一次,每次一天,一天3次废水SS、COD、BOD5NH3-N、大肠菌群污水处理场排放口每季一次,每次三天,每天一次地下水井深、水位、总硬度、NH3-N、NO3--N、NO—N、CL-、总大肠菌群、SO42-、高锰酸盐指数、Pb、As①本底井一眼(地下水流向上游50m)②污染扩散井两眼(在填埋场两端各50m处)③污染监视井两眼(填埋场地下水流向下游30m处和50m处)每年枯、丰、平水期各监测一次噪声等效声级场界噪声每年一次,每次一天,昼夜各一次7.2.3监测仪器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环保科必须具有完善的化验仪器及设备,具体监测仪器见表7-2。7-3 表7-2主要监测仪器设备表序号名称数量参考规格1生化培养箱1RLH-1508型2显微镜13菌落计数器14高温箱式电阻炉1SX-10-135甲烷检测仪16离子交换纯水器170型7溶解氧测定仪18电热干燥箱1OL-202型9电磁搅拌器1WCJ-801型10酸度计1PHS-211恒温水浴锅1H·H·S12电热板1BGG-3.613噪声测量仪114污水采样器115多功能水质分析仪116COD在线监测仪17-3 第八章环境经济损益简要分析8.1经济效益分析设计处理能力为200吨/日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总投资为3875.62万元,工程建成投产后,其投资效果指标见表8-1。表8-1投资效果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全部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6.202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6.213投资利润率%2.884自有资金净利润率%2.975全部投资回收期%10.756自有资金投资回收期%10.627盈亏平衡点%83.128资产负债率%3.6从各项指标上可以看出,本项目投资效果较好,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并高于基准收益率6%,因此建议方案可行。垃圾处理为国家鼓励扶植的项目,项目运营收入有保障,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生产经营期平均盈亏平衡点为83.12%,即处理量大于66745吨时,企业即可赢利。8.2社会效益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必要工程。本工程建成后将产生如下社会效益。8-2 ①工程建成后,能够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置,能极大的改善###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能保障全市人民的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县城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②工程建成后,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8.3环境效益分析工程完成后,将产生如下环境效益。工程完成后将改变以前垃圾简易的自然堆填,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现状,对减轻河流水系、地下水和周围空气的污染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项目工程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8-2 第九章公众参与9.1公众参与的目的公众参与是工程建设单位与环评单位共同与工程所在地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让工程建设区域的公众了解工程建设的内容以及工程建设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使公众在工程的初期阶段参与工程建设,提出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使工程建设更完善、更合理,从而使工程建设能被公众充分认可和接受,以协调建设单位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使工程投产后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次公众参与调查主要目的一是详细告知公众垃圾处理工程的位置、工程特点及主要污染因素、治理措施和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充分听取公众对该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使工程更趋完善和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二是发挥公众监督作用,确保工程环保措施正常运行;三是提高评价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增加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9.2公众参与对象和方法9.2.1参与对象参与该工程调查者主要有场址周围的小岩村、##村、###中学在校师生、政府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一般干部。9.2.2参与方法公众参与调查的形式和内容是否全面合理和符合工程实际,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环评报告书的说服力和可行性,经过调查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本次评价采取了以下公众参与方法。9.2.2.1政府部门参与9-5 本评价通过访谈等形式,广泛听取工程所在地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该工程建设的态度,对该工程环保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9.2.2.2公众问卷调查参与结合本工程实际,评价单位编制了环评参与告知内容和公众参与调查表,一并发给参与调查对象,告知内容详细介绍了本工程的场址位置、建设内容及规模、生产工艺和产生的主要环保问题及对策。让参与者充分了解认识本工程后认真填写问卷,统计分析公众对本次工程的意见、看法和要求,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本工程公众参与告知内容见表9-1。9.3公众参与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中,共发放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1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性别、不同区域的公众,调查结果基本反映出本工程场址区域各层次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公众参与人群构成见表9-2。9.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环境保护日益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重视,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了解的程度加强。对回收的100份公众参与调查表所填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9-3。9.4.1政府管理部门的调查结果*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代表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采用当今国内外技术成熟、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卫生填埋法来处理生活垃圾,符合#9-5 ##当前实际情况,并且认为污染防治措施得力,各级政府部门全力支持该工程建设。同时认为该工程的建设,能够极大的改善###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县城经济发展。表9-1公众参与告知内容表工程地理位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拟选场址位于县城东部##村西南方1000m处,紧邻二干排南侧。工程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占地面积约240亩,其中库容115.6万米3,主要处理设施有污水处理站、防渗工程、导气工程及相应公辅设施。工艺水平工程采用目前国内外技术成熟的卫生填埋生产工艺,对垃圾成份无严格要求,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可恢复土地利用或再生土地资源。工程污染源治理措施及效果本工程主要污染源为废气、废水污染源,工程完成后,各污染源防治措施及效果如下:①本工程采用HDPE膜复合防渗系统结构,水平防渗与垂直防渗相结合,可有效控制渗滤液的渗漏对地下水的污染。②本工程有可靠的渗滤液收集系统,收集后的渗滤液采用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法工艺,处理后水质能够满足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三级标准要求。③本工程填埋气采用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方法,设置导气石笼井和导气管,将填埋气收集后燃烧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④本工程在垃圾填埋时,每日及时覆土,在夏季时按时喷洒药物,防止蚊蝇和病源体孳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⑤工程中充分考虑了绿化措施,厂区内绿化系数大于20%,进一步起到吸尘降噪的作用。9-5 表9-2公众参与人群结构项目统计结果性别年龄构成文化程度职业男女35岁以下35-50岁50岁以上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工人农民干部教师及学生人数分布5842652213352034118413021所占比例(%)5842652213352034118413021表9-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表调查项目调查内容结果统计(%)对本工程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了解59一般了解23不了解18认为本工程对当地环境起积极作用会80不会4不一定16对本工程拟选场址的支持程度支持82不支持11无所谓7对本工程建设的具体意见和要求认真落实防渗措施和恶臭气体防治措施,确保地下水和环境空气不受影响。9.4.2公众意见从表9-3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对本工程基本情况表示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分别占59%和23%,不了解的公众占18%,说明公众对本工程建设比较关心。(2)认为本工程会对当地环境起积极作用的占80%,另有4%的公众认为本工程不会对当地环境起积极作用,其余16%认为不一定。9-5 (3)对本工程选址表示支持的占82%,表示不支持的11%,另有7%的人持无所谓态度,由此看来,当地群众对本工程在所选场址建设基本上是支持的。(4)公众对工程提出的具体意见和要求是建设单位必须认真实施防渗措施和恶臭防治措施,确保不影响地下水和环境空气。9.5公众参与调查结论大部分公众支持该工程建设和工程拟选场址,希望建设单位认真落实防渗措施和恶臭气体防治措施,确保地下水和环境空气不受影响。切实加强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9-5 第十章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及总量控制分析10.1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10.1.1厂址选择的原则根据国家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的规定,填埋场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场地设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范和城市环卫设施规划要求,并应征重规划部门的同意。(2)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3)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4)填埋场应具备相应的库容,填埋场使用年限已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5)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县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的场址。(6)交通方便,运距较短。(7)距人畜居栖地500m以外,并远离水源。(8)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9)填埋场址必须建在地下水水位之上;(10)填埋场场址不应选择建的砾石、石灰岩溶洞发肓地区;(11)如有可能,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10-5 (12)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与湖泊、河流、河湾的地表径流区的关系。最佳的填埋场场址位置是在一个单独的流域区内,这对地下水资源造成危害的风险最小。(13)无洪泛影响,地表水不应与蓄水航道直接相连。(14)避开地下水供应区或远距地下水补给区。按照上述基本要求,处理场宜设在以下地区:a、填埋库容大,使用年限长;b、交通方便,运输距离短;c、覆盖土源丰富或覆土取土距离近;d、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好;e、征地、拆迁费用低,便于施工;f、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处于当地主导风向下方;g、周围无环境敏感点,人畜居栖点距填埋场距离在500m以上,影响小。10.1.2场址选择场址一(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土地利用价值较低,有天然的洼地,但位于城市现有垃圾填埋场区,靠近沁河,选用该场址,场底处理投资较高。场址二(##村)和场址三(大城村)建设条件相当,都属于平原地带,其中场址三的不利条件是距离村庄较近,运距较远;紧邻郑常路,而沿郑常路两侧是*近几年重点发展的工业区,选用该场址,对*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比较三处场址,根据现场勘察情况,推荐选用场址二作为工程建设场址。10.1.3拟选厂址的基本情况10-5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选址要求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纲要”,结合《*城市总体规范》及城市周边自然概况,*建委决定在*城东##村西南1公里,小岩村西北1.8公里建设本垃圾处理工程。该场址位于平原地带,周边为耕地,场区距离城区直线距离3.5公里,距离城乡交通干道——兴华东路800米。场址处原为修建高速公路取土后遗留的土坑,面积约200亩,平均坑深1米左右。10.1.4周围敏感点分布及卫生防护距离该工程厂址周围主要村庄有##村、小岩村和###中学,离厂址最近的###中学也在500m以外,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有关规定,填埋场场址应建设在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因此,工程的建设符合GB16889-1997中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不会对周围敏感点造成大的影响。10.1.5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环境质量报告书(2002年度)》和环评现状监测结果。*2002年度环境空气SO2、NO2年平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TSP年均值超标0.17倍。根据地下水监测结果,除场址监测点位总硬度、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小徐岗、##、小前监测点各项监测因子均不超标,区域地下水质量较好。据声环境监测结果可知,场址处各噪声监测点监测值均不超标,声环境质量良好。10.1.6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根据该工程和周围村庄的分布特点,评价在进行公众参与时,认真编制了公众参与告知内容和调查问卷,对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周围村庄村民进行了调查,认真听取公众意见,并解答参与者关心的问题。10-5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该工程的建设能够极大的改善###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支持该工程建设;同时,公众希望建设单位认真落实防渗措施和恶臭气体防治措施,确保地下水和环境空气不受影响。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10.1.7工程建设条件场址邻近公路,运输方便,水电供应充足,建厂条件好,且场址处为一座弃土坑,工程开挖量相对较小,厂址处无不良地质条件,因此,工程建设条件较为有利。10.1.8不利因素由于场址西20米有一养殖场,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的要求,该养殖场必须实施搬迁保护,因此养殖场的搬迁费用是本工程建设的一项不利条件。10.1.9厂址环境可行性综合分析该工程选址符合当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无居民点;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公众支持该工程建设;厂址处工程建设条件较好;环境质量现状较好;综合分析各类因素,评价认为工程在该场址建设基本可行。10.2总量控制分析10.2.1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采用目前国内外技术成熟的卫生填埋生产工艺,污染防治措施先进、稳定可靠,废水污染物均能实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10-5 根据国家总量控制项目有关规定,结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评价建议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如下:废水污染物:COD、NH3-N。10.2.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列于表6-8。表6-8*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排污总量及控制建议指标污染物名称本工程新增建议指标排水量(m3/a)1138811400COD(t/a)4.564.8NH3-N(t/a)0.340.510-5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11.1评价结论11.1.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为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一项环保工程,工程实施对解决垃圾污染环境问题、提高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具有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是**重要的旅游县城。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迅速增多,*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为人工堆积自然发酵或简单填坑方式,且堆存垃圾已近饱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作为城市垃圾卫生消纳和综合治理的一项环保工程,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该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200t/d,因此工程不仅对改善城市环境、防止污染、提高城市形象和建设卫生文明城市有积极作用,还有着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1.1.2*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采取工程设计和评价建议措施后,各废气、废水污染物均能做到达标排放。①垃圾填理场渗滤液及其它废水经调蓄池调节后,由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废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主要是来自大气降雨和垃圾自身分解而产生的高浓有机废水,其水质水量有很大的不均匀性,从最不利情况考虑,确定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为31.2m3/d,COD浓度为9000mg/L,BOD5浓度为6000mg/11-4 L,属可生化性较好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该废水进入自建的污水处理站经UASB+SBR法综合处理后,可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达标废水排入二干渠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评价认为该处理厂工艺及排放方案是可行的。②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是垃圾中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其主要成份是CH4和CO2,其余为少量的H2、N2、H2S、NH3、CH4S等气体,其中CH4为易燃爆气体,H2S、NH3、CH4S为恶臭气体。工程采用导气石笼对其进行导排收集,将填埋气体进行燃烧处理,在考虑集气效率为80%时的情况下,工程恶臭气体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评价认为,工程应落实评价提出的建议措施,严格按卫生防护距离控制,在此基础上,填埋气体不会对区域环境构成显著不利影响。11.1.3工程采取防渗措施后可有效减轻对地下水的影响。垃圾填埋场主要问题是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及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问题。根据场址地质勘察情况,工程场址区域主要分布粉土层和粉质粘土层,有一定的防渗能力,工程在此基础上采取HDPE高密度聚乙烯膜及粘土衬层进行进一步的人工防渗,防渗系数可达10-13cm/s,符合填埋场的防渗系数必须低于10-7cm/s的要求,可以确保评价区域地下水质量的安全。11.1.4工程场址选择符合填埋场选址的基本条件和*城总体规划的要求,工程建设不会对周围环境构成大的污染,场址选择方案可行。工程场址位于*东##村西南1000米,工程场址处于城市规划区外。场址区域为废弃的取土场,土壤以粉质粘土为主,建场条件良好,使用年限可达15年,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场址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距离*中心市区约3.5km,周围敏感点皆在填埋场场址500米以外,工程废气不会对场址附近居民造成大的污染影响,但场址西20米的养殖场必须搬迁。11-4 11.1.5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场址附近多数公众支持该工程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场址附近多数公众均支持工程建设,并提出了他们的希望和要求,大部分公众认为该工程建成后将会对改善整个区域的环境状况作出积极贡献,也会对城市品位的提高,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11.2对策建议●建议工程日常运行严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进行,防止因操作、管理不当而对周围的环境构成大的污染;●建议加强场区、场界绿化,在美化场区环境的时,有效抑制恶臭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建议工程加强场区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不得在场区内、外场地任意卸料,垃圾卸料在进料区内进行,场区内场地散落垃圾必须每日清扫。并在6-11月份,设置灭蝇点,定期喷洒灭蝇药剂,投放鼠药,填埋区垃圾必须按照填埋技术规范进行,当日填埋当覆盖,以防止垃圾飞扬、臭气散发和蚊蝇孳生;●填埋场在填埋完工后,至少在三年内(即不稳定期)封场监测,不准使用,特别注意防火、防爆,三年后经鉴定确定已达安全期时方可使用;未经长期观测和环境专业技术鉴定之前,绝对禁止做工厂、商店、机关、学校、住宅、公共场所的建筑用地。●建议本工程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COD:4.8t/a,NH3-N:0.5t/a。11.3总评价结论11-4 评价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只要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二次污染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工程选址可行,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从环保角度分析,工程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11-4 参考文献1、杨国清主编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科学出版社2000年2、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3、聂梅生主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推广项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4、何厚波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生物处理技术及应用环境科学与技术第26卷第5期2003年5、丁亚兰主编国内外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6、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7、张自杰主编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贺延龄主编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年11-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环境科学研究所二00四年 目录第一章总论1-11.1前言1-11.2编制依据1-21.3评价对象及工程性质1-21.4评价目的和总体思路1-31.5保护目标及污染控制1-41.6评价标准1-51.7评价专题设置及评价重点1-71.8评价工程程序1-7第二章评价区域环境概况2-12.1自然环境概况2-12.2社会环境概况2-52.3城市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2-62.4重点环境保护目标2-8第三章工程污染因素分析3-13.1工程概况3-13.2工程流程3-63.3配套工程3-83.4工程给排水3-93.5工程所用设备3-113.6工程污染因素分析3-11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3-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分析4-14.2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分析4-34.3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4-7第五章环境影响分析5-1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15.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5-2第六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6-1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6-16.2工程运行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6-26.3工程填埋气体的防治措施分析6-146.4工程噪声治理措施分析6-166.5水土保持措施6-176.6垃圾运输途中污染防治措施分析6-176.7绿化美化6-186.8环保投资估算6-19第七章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7-17.1环境管理机构7-17.2环境监测计划7-1第八章环境经济损益简要分析8-18.1经济效益分析8-18.2社会效益分析8-18.3环境效益分析8-2第九章公众参与9-19.1公众参与的目的9-1-3- 9.2公众参与对象和方法9-19.3公众参与基本情况9-29.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9-29.5公众参与调查结论9-5第十章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及总量控制分析10-110.1厂址选择可行性分析10-110.2总量控制分析10-4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11-111.1评价结论11-111.2对策建议11-311.3总评价结论11-3附件:1、环评委托书;2、*环境保护局文件环保[2003]51号《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标准的意见》;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审查会议纪要4、参考文献名录。附图:1、厂址地理位置及现状监测布点图;2、总平面布置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