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MB
  • 141页

四川省甘孜州某县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 1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四川省甘孜州某县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编制单位:四川省xx协作单位:xxx年月 四川省甘孜州某县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评价单位:四川省xx证书编号:协作单位:四川省证书编号:编制日期: 前言1 目录1总则11.1任务由来11.2评价目的11.3评价原则11.4主要评价依据21.5评价标准51.6环境保护目标61.7环境影响识别81.8评价因子筛选91.9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101.10评价范围121.11拟采用的评价方法121.12评价工作程序132流域水电规划概况152.1流域概况152.2流域水电规划的必要性162.3开发任务及供电范围172.4流域规划目标和原则182.5规划任务202.6规划方案概述202.7方案比选与工程推荐方案252.8流域水电规划与相关规划的一致性分析262.9流域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322.10规划小结323流域环境现状343.1自然环境343.2社会环境413.3生态环境483.4环境质量现状653.5SS河流域主要环境问题分析703.6SS河流域水电规划的制约因素703.7规划区环境容量分析71138 4规划方案比选734.1梯级电站零方案评价734.2梯级开发方案比选734.3比选结论834.4环评早期介入对规划方案的影响845推荐规划方案实施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预测855.1水环境的影响预测与分析855.2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895.3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和预测945.4对环境地质的影响955.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965.6水库淹没和移民环境影响1005.7方案实施过程中对水、气、声环境的影响1016推荐方案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1026.1环境保护措施遵循的原则1026.2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设计目标1026.3环境保护措施方案1036.4推荐方案的环境可行性结论1117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1127.1环境监测1127.2流域环境管理1177.3环境监理1198公众参与1208.1目的及意义1208.2方法及原则1208.3公众参与调查实施1208.4结果统计与分析1239问题与不确定性1269.1工程建设内容的不确定性1269.2减水河段与下泄流量1269.3移民问题的不确定性126138 10综合评价及建议12710.1流域规划综述12710.2规划环境目标12710.3规划的符合性及一致性关系12810.4评价过程12910.5评价结论12910.6建议134138 总则1.1任务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和要求,流域规划和开发利用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xx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委托我院开展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函见附件。1.2评价目的SS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流域水电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水电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免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使流域水电开发建设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统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和分析流域规划的可行性和规划方案选择的合理性,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1.3评价原则1.3.1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原则在进行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以科学的方法、客观的观点和公正的立场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从环境影响角度为决策提供依据。1.3.2整体性原则从环境相容角度,分析流域水电规划及其具体建设项目与有关政策、当地规划、发展计划的相容性,从全局角度做整体评价和分析。1.3.3早期介入原则为达到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贯穿于整个规划阶段,在规划初期介入后,将环境影响因素融入到规划的全过程。1.3.4公众参与原则13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在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积极开展和鼓励公众参与,并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1.1.1一致性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度与规划层次、详尽程度相互一致。考虑支流规划与干流规划的一致性、已建项目和拟建项目的一致性、流域开发规划与地方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的一致性等,从宏观上和整体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从环境影响角度提出流域规划和开发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议。1.1.2可操作性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和技术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明确、科学、客观、公正,提出的评价结论和预防措施具有可操作性。1.1.3规划的指导性原则通过流域规划环评,明确规划区域环境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并对下阶段项目环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1.2主要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国务院167号令;13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年10月;(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1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国务院第253号令;(17)《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26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18)《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7年,国务院;(1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国务院。1.1.1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1)《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四川省人民政府2006年9月;(2)《四川省地面水水域功能划类管理规定》,川府发(1992)5号;(3)四川省委、省政府川委发[2004]38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4)《四川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四川省人民政府2006年10月;(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文件;(6)《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发[2001]4号;(7)《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2004]24号;(8)《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5]13号;(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决定》,川府发[1998]58号;(10)《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1998年12月;(11)《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12)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环评函[2006]4号;(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4)《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号。1.1.2技术规范138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8)《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年。1.1.1技术文件(1)《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SS河水电规划报告》,四川省xx,2008年3月;(2)《SS河、赤土河环境现状监测》,甘孜藏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2007年3月26日;(3)《稻城SS河水电规划河段陆生生物调查与影响评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4月;(4)《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SS河水电规划对水生生物影响评价专题报告》,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9月;(5)“《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SS河水电规划报告》专家组咨询意见”,2008年7月。1.1.2相关资料(1)《某某志》,1997年;(2)《稻城土地》,1995年;(3)《稻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月;(4)《甘孜州水资源调查与评价》,2006年11月;(5)《稻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年),2001年;(6)《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5年4月;(7)《稻城县2005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2006年3月;(8)《四川省稻城县水土保持县级规划(2006~2015年),2005年12月;(9)《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2005年5月。138 1.1评价标准根据甘孜州环境保护局确认的评价标准(甘环函[2008]92号),见附件,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如下:1.1.1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5-96)1类标准。环境评价执行标准的指标见表1-1。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参数的环境质量标准表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mg/L]《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mg/m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dB(A)]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日平均)项目标准值pH(无量纲)6~9TSP0.12昼间55COD≤15夜间45BOD5≤3Cr6+≤0.05总磷(以P计)≤0.1挥发酚≤0.002汞≤0.00005粪大肠菌群(个/L)≤2000溶解氧≥6总氮(湖、库,以N计)≤0.5砷≤0.051.1.2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规划河段属Ⅱ类水域,禁止新设排污口。大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GB12523-90),运行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固体废物: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或《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38 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见表1-2。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mg/L]《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mg/m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dB(A)]项目适用范围项目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施工阶段昼间夜间污水禁止直接排入河道TSP1.0土石方7555NO20.12结构7055打桩85禁止施工1.1.1生态环境评价标准生态环境:以不减少区域内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和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为标准。土壤侵蚀:以不增加区域内土壤侵蚀模数为标准。1.2环境保护目标针对本流域的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目前规划河段的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特点和环境影响识别,拟定本规划的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2.1近期环境保护目标(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流域规划阶段的介入,从源头上控制和减轻本规划的环境负面影响。(2)科学合理、规范有序、适时适度地进行SS河流域规划水电开发,协调好河流水电开发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规划区生物多样性和区域景观。(3)保障并改善工程区居民及移民的生产、生活质量。(4)控制和减缓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合理布设施工公路、渣料场等,规划梯级开发建设应与区域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规划相结合,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植被恢复措施,有效控制梯级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满足区域生态协调性和环境保护要求。(5)合理开发和配置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规划方案减水河段的河道景观和生态用水要求的需水量,加强减水河段的生态保护工作。138 1.1.1远期环境保护目标(1)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2)流域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保护流域内重要的文物古迹及景观、旅游资源,使水电开发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当地的旅游业协调发展。(4)合理调度各梯级电站运行方式,充分考虑景观及生态用水要求,保障沿河居民及景观生态用水。(5)促进以电代柴,巩固和推进天然林保护工作和退耕还林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缓解当地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趋势,保护当地森林资源。(6)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流域开发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量。1.1.2规划环境敏感对象分析为掌握SS河水电梯级开发可能涉及的自然、社会环境敏感对象,更好的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规划河段低山谷范围及周边可能涉及到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动植物资源、道路、古寨等重要基础设施及社会敏感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规划河段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点,SS河干流河谷两岸有少量耕地和居民点分布,小部分耕地和居民点用水需从SS河干流取水,规划对流域的影响表现在电站引水后对沿河两岸少量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的影响,电站施工对SS河流域鱼类的影响,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对当地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施工机械、工程爆破产生的噪声和大气污染对区内居民的影响等。工程开发河段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见表1-3,外环境关系见附图1-1。138 SS河干流水电规划环境敏感对象统计表表1-3序号敏感点保护对象涉及电站区位关系1稻城县SS乡各瓦村各瓦村居民然孜首部枢纽上游附近2稻城县SS乡然孜村然孜村上居民、然孜水渠大瓦龙(2)坝、厂址减水区间3稻城县SS乡政府驻地公路沿线居民4稻城县SS乡布朗村公路沿线居民、布朗水渠5稻城县SS乡别让村公路沿线居民6稻城县SS乡然央村公路沿线居民、然央水渠7稻城县SS乡同古村公路沿线居民、同古水渠8稻城县SS乡吉衣村公路沿线居民9稻城县SS乡瓦龙村公路沿线居民、瓦龙水渠10曲岭寺曲岭寺然孜电站电站厂址附近1.1环境影响识别根据SS河干流水电工程规划的特点,从工程施工、水库淹没、移民安置、电站运行等方面,对其可能产生的直接、间接和累积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识别分析,结果见表1-4。138 SS河干流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识别表表1-4序号影响源污染物及影响源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一工程施工1工程占地扰动占压破坏植被、损害景观、新增水土流失、引发地质灾害、临时性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2土石方开挖、弃渣、取料固体废物堆放及占压、地貌再塑3废气、粉尘和噪声TSP、NO2及噪声等对局部环境造成临时性污染,因人口稀少,影响程度较小。4施工队伍进驻生产生活需求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对沿河水质、工区环境卫生带来一定影响;可能输入外源性疾病。生活污水、垃圾外源性疾病5施工道路建设占地、开挖改善交通条件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影响等。二水库淹没1淹没林地2.5hm2对当地生态和植被有一定影响;改变土地利用结构2淹没耕地不涉及耕地淹没3专项设施泥结碎石公路0.23km对当地交通、经济等有一定影响三移民安置1房屋迁建无2道路迁建固体废弃物破坏植被,新增水土流失3移民搬迁无四电站运行1水库形成日调节型水库水文情势受影响较小2减水河段形成长度不等的减水河段对水生生物有一定影响3厂房下游河道水文情势规划梯级电站均为日调节引水式电站,对厂房下游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较小。4基础设施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期对局部区域生态及水土流失影响显著。5发电年发电量1.109亿kW·h,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供大量电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1评价因子筛选根据水电规划的特点和环境影响识别,结合规划涉及地区环境功能和环境因子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详见表1-5。138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表1-5环境要素环境因子重要性三级方案二级方案二级方案(推荐)施工期运行期施工期运行期施工期运行期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改变一般-2R-1R-1R地质环境浸没、淹没、局部失稳一般-1L-1L-1L-1L-1L-1L水环境水文情势流量、流速等一般-3L-2L-2L泥沙淤积、冲刷一般-1L-1L-1L水温水温结构一般-1R-1R-1R水质pH、BOD5、COD、氨氮、SS等重要-3L-1R-2L-1R-2L-1R声环境噪声一般-3R-2R-2R大气环境扬尘、废气一般-3R-2R-2R生态环境局地气候气温、降水、蒸发、湿度一般-1L-1L-1L陆生植物成份、覆盖度、珍稀植物(如松茸和金铁锁等)一般-2R-1R-1R陆生动物生境变化一般-2R-1R-1R水生生物鱼类生境(齐口裂腹鱼、青石爬鮡、黄石爬鮡等)重要-1R-3L-1R-2L-1R-2L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一般-1L-1L-1L水土流失重要-3L-2L-2L景观生态体系一般-1R-1R-1R-1R-1R-1R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就业机会重要+3R+2R+2R+2R+2R+2R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三级:淹没77.8亩,二级:淹没69.6亩;二级(推荐):淹没44.41亩;工程占地未确定)一般-1R-2L-1R-1L-1R-2L农业生产、经济收入重要+1R+2R+1R+2R+1R+2R能源结构改善重要+3R+3R+3R资源利用水资源一般+1L+1L+1L人群健康地方病一般-1R-1R-1R传染病一般-1R-1R-1R基础设施交通一般+2L+2L+2L+2L+2L+2L集镇建设一般+1L+1L+1L注:(1)+、-分别表示影响性质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1、2、3分别表示影响程度为小、中、大;(3)R、L分别表示影响类型为可逆和不可逆影响。1.1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138 由评价因子筛选表可看出,SS河干流水电规划实施对涉及区域的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对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中某些环境要素的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影响等主要发生在梯级电站的施工建设期,具有水电工程的一般性,且多为暂时和可逆影响;而在规划实施后电站运行期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多具有不可逆性、累积性和长期性。因此,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将以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评价重点,大气环境和声环境仅作简单评述。SS河流域水电规划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表表1-6类别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指标资源环境目标水环境规划河段满足Ⅲ类水域功能要求保障规划区社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满足维持水生生物生存和繁衍基本用水需求河流水质达标率供水水源水质、水量保证率生态和景观用水保证率大气环境和声环境规划区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一类标准规划区域满足声环境质量1类标准结合敏感点作定性评判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陆生、水生生态环境及重要物种的栖息地保护生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密度维护区域的生产力尽可能维持SS河两岸现有的景观生态体系是否导致物种消失确定与重要生境的区位关系及可能影响对珍稀保护物种的影响陆生生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水生生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水生环境要素变化及减水河段长度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对植被的影响工程开挖、弃渣对水土流失及植被的影响与生态保护规划的一致性社会环境指标社会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能资源通过水电资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电网供电质量维护当地居民的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保护文物古迹及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保护土地质量和数量,防止土地退化符合相关政策,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与其它规划协调一致水能资源利用率梯级水电开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值对电网供电和供电质量的改善(枯期电量)电力的工业增加值及税收贡献对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作用对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对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的影响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协调性与矿产资源开发协调性与以电代柴工程的协调性对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淹没及移民安置减少移民安置和搬迁,不降低移民及安置区居民生活质量需要安置移民数量、安置方式、安置难度及环境容量移民安置区人均耕地安置前后差别工程建设前后移民及安置区居民人均年收入138 要对某一特定规划方案实施后环境影响进行客观评价,其前提条件必须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建立一个客观、合理的指标体系。水电规划的环境影响大小不仅取决于其单个工程特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规划方案各个梯级电站联合运行对环境的叠加影响,最终取决于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同时,由于水电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该规划与本流域内其他规划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们的协调性和适应性分析以及规划方案的动态影响也应当考虑进去,这些特点应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本水电规划及区域环境特点,归纳得出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6。1.1评价范围1.1.1水环境评价范围:各瓦~SS河河口长约23.7km的河段。1.1.2声环境和大气环境声环境:运输道路两侧、各梯级电站施工区周围200m区域。大气环境:以规划的各梯级电站枢纽区为中心,上、下游各延伸500m区域。1.1.3社会环境评价范围:规划实施的主要受益区和影响区,包括对甘孜州的相关社会环境要素评价,重点是规划所在的稻城县及规划涉及的SS乡。1.1.4生态环境陆生生态:以稻城县境内规划河段两岸为重点调查和评价对象,范围为沿河两岸一级分水岭以内区域。水生生态:自各瓦至河口长约23.7km的河段,重点为规划梯级电站的减水河段。水土流失:规划河段区域,重点是水库淹没及影响区、施工区和初拟移民安置区等河谷区域。1.2拟采用的评价方法138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结合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宏观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在分析SS河流域规划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拟采用的评价方法见表1-7。环境影响评价拟采用的评价方法表1-7评价阶段方法名称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对比分析、专家咨询规划区环境背景调查分析收集资料、现场调查法、监测法规划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矩阵法、类比分析法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比分析、类比分析、指标评判等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数学模型、综合评价、专家咨询、环境承载力法等公众参与调查表、公众咨询、专家咨询等1.1评价工作程序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在分析SS河流域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早期介入原则,在规划方案编制初期即行介入。深入现场、充分收集流域各方面资料、了解规划各比选方案及规划电站位置,并进行自然环境因素初步分析,制订完整的评价工作计划等。第二阶段:规划评价。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流域自然、社会和其他方面的相关资料,在补充和完善所必需的专业资料的情况下,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为基准,根据所制订的评价工作计划,应用拟定的评价方法,进行SS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三阶段:评价结论。在第一、第二阶段工作的基础下,分析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后对流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善所起的作用,通过规划实施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析和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所推荐的规划方案和所需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框图见图1-1。138 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编写报告书、篇章或说明评价结论放弃规划公众参与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免措施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评价指标环境信息公告评价指标确定相关社会经济问题影响识别清单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标准列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评价所需信息规划分析环境基础数据现状分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规划分析水土流失现状调查陆生生态现状调查水生生物及鱼类调查工程河段用水调查污染源调查和水质监测相关规划调查其它要素调查和监测环境敏感点调查图1-1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框架图138 1流域水电规划概况1.1流域概况SS河为水洛河上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稻城县境内波瓦附近4400m以上的高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共都、然孜、SS乡、同古,至木里县与稻城县交界处的瓦龙附近注入水洛河。全流域面积588km2,河道全长43k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8.67m3/s,年径流量2.73亿m3,其中各瓦~河口段,河道长23.7km,落差775m,平均比降32.7‰。SS河流域水系见图2-1。SS河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境内,地理位置界于北纬28°42′~28°58′,东经100°18′~100°35′之间。流域的北面与水洛河干流上游段稻城河为邻;西面和南面与赤土河(水洛河一级支流)相隔;东面为水洛河干流。流域四周高山环抱,地势西高东低,分水岭高程一般在4500m~4900m之间。SS河流域地理位置见图2-2。流域地处横断山脉东侧、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类型复杂,自西北而东南,山脊河谷相间,天然划分成三个类型区:北部为典型的丘状高原,中部为山原地貌区,南部为高山峡谷区,SS河处于南部高山峡谷区,溪流发达,森林茂密。流域呈阔叶状,河系极为发育,有大小支流10余条,两岸基本对称,主要支流有特古英、那尼银、波舍冷、各堆银、未中、热中等。河流切割深,地势陡峻,水流湍急,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型河流。本流域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气候寒冷、气温低、降水少,干湿季分明无霜期短、日照充足。由于地形复杂,加之各地海拔高低相差太大,从河谷亚热带到高山亚寒带,横跨五个自然气候带,植被分区上也有明显的垂直变化。从河谷底部至山顶的植被依次为:海拔2000m~2900m为山地暗针叶林、混交林及灌丛带;海拔2900m~3900m为亚高山针叶林及灌丛草甸带;海拔3900m~4400m为高山灌丛草甸带;海拔4400m~4700m为高山荒漠植被带;海拔4700m~5000m为高山流石滩植被带;海拔5000m以上属永久冻土带。SS河流域位于稻坝区SS乡境内,据2006年统计资料,SS乡幅员面积593km2,乡内有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9户1953人,其中农业人口1881人,非农业人口72人。138 1.1流域水电规划的必要性1.1.1区域能源开发的必然四川省能源资源种类比较齐全,但从种类数量上看,煤炭资源少,石油资源缺,天然气资源丰,水能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资源是四川省能源的最大优势,四川省能源构成比例:水能资源占75.8%,煤炭资源占23.27%,天然气资源占0.75%。全省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约为1.448亿kW,其中技术可开发量1.20亿kW,年发电量6131.86亿kW·h。据统计,至2004年底,四川省全省的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028.32万kW,其中水电1338.29万kW(仅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1.2%),因此水力资源开发的潜力巨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四川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根据四川省的具体情况,四川省委、省政府已将水电列为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水电产业发展的构想,2015年四川电网的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5200万kW左右,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100万kW,力争向区外送电1200万kW。而2002底全省的发电装机容量仅1799.7万kW。要实现四川电力发展的这一目标,除了对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和大渡河等大江大河进行水电规划,并建设一批优质的大型水电站外,还必须着手对一些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的中、小型河流进行开发,建设一批经济指标适中的中、小型水电站。SS河流域水电开发,不仅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的战略要求,而且可以发挥中小型电站工期短、见效快的特点,缓解日益加剧的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可见,SS河干流水电规划是区域能源开发利用的需要。1.1.2是四川省电力市场的需要根据四川省负荷预测,到2015年,全省最大负荷约为2932万kW,需要装机3812万kW,存在巨大的电力缺口。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电力的需要将进一步扩大,SS河流域水电规划的实施,符合四川省电力市场需求,其发电量可被市场所接纳。1.1.3是当地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138 受自然条件制约,稻城县全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总体水平不发达,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水电资源的开发将促进稻城县经济发展,将稻城县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能源商品优势,对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也确保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加强了民族团结,因此水电事业的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1.1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SS河水能资源开发在向社会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为稻城县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避免兴建同等规模火电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缓解了当地能源需求的矛盾。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使得在开发利用资源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资源,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进行SS河流域水电规划和开发符合四川省电力发展规划要求,是稻城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必需,对促进当地居民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奔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规划和开发建设是必要的。1.2开发任务及供电范围(1)开发任务SS河干流规划河段沿河两岸山高谷深、岸坡陡峻,人烟稀少,无重要的农村集镇及大片耕地,一般生产生活用水均引用当地山溪水、山泉水。无防洪、通航、漂木和供水等要求。SS河规划各梯级水电站均为引水式开发,考虑到水电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各梯级电站建成后保证常年下泄一定的生态环境流量。综上所述,SS河干流梯级水电站的开发任务主要为发电,并兼顾生态环境用水要求。(2)供电范围SS河规划梯级电站位于稻城县境内,总装机容量2.44万kW。根据该地区电力工业发展规划及项目业主开发安排,SS河梯级电站建成后,首先为水洛河干流梯级电站提供施工电源,待水洛河干流梯级电站建成后一同供电四川电网。138 1.1流域规划目标和原则1.1.1规划目标从四川省水电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有利于甘孜州及稻城县可持续发展出发,遵循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合理分配和利用SS河水资源,处理好需求与可能、近期与远期、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并结合稻城县和SS乡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水力资源开发现状、规划区开发条件和开发水平,提出适合SS河流域的合理可行的开发方案和开发顺序,从而整体上实现流域规划、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和谐和统一。1.1.2规划原则从国家“西部大开发”大背景前提出发,根据四川省水电发展战略规划总体布局,依据《四川省电力行业“十五”~2015年电力发展电源规划报告》和《中部西电东送规划研究报告》以及甘孜州水电开发事业在全省水电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SS河流域地形地质条件、水资源分布特点、交通条件、人口分布和环境特点等综合考虑,SS河流域水电规划的基本原则是:(1)层次分明,支服从干。SS河为水洛河右岸一级支流,根据支流规划服从干流规划的原则,根据水洛河干流水电规划报告,水洛河规划的第四个梯级电站麦日电站坝址位于SS河河口以下约4.2km,正常蓄水位2668m,回水长约4.0km,而SS河规划河段的最后一级电站厂房位于SS河与水洛河汇口下游侧水洛河右岸河漫滩上,电站尾水位2678m,电站尾水能与麦日电站相衔接。因此,本流域规划完全以水洛河规划梯级电站作为本流域规划的控制要求,满足支流规划服从干流规划的基本原则。(2)统筹兼顾,合理规划。从整体与局部、长远与近期、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等各方面分析和论证,制订科学的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合理规划SS河,统筹兼顾各行业发展规划。(3)全面协调,持续发展。SS河流域水电开发建设规划与稻城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服从于四川省和甘孜州整体水电发展规划,既有利于SS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能资源的前提下,又能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关系。138 (4)科学选址,高效利用。各规划方案中的梯级水电站建设位置,应根据规划河段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环境条件综合科学选择。在全面分析干支流河道特性、地质条件、主要支流汇入情况等基础上,选择各电站建设位置和开发利用方式。在最小环境影响基础上,高效利用水力资源。(5)规模适当,投资合理。科学分析计算,正确确定各梯级电站建设规模,从电站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分析建设规模与投资、效益比,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满足要求的建设规模。(6)有序开发,远近结合。SS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建设实行滚动开发建设的方式,在开发的顺序上应综合分析各规划电站的开发条件和制约因素,制定合理的开发时期和顺序,近期优先开发的电站应与中长远期开发建设的电站相互协调,并根据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适时适度调整开发建设方式。(7)就地取材,适当外购。除建设所需钢筋、水泥、炸药、燃油等必须外购的原材料外,其他所需建筑材料尽可能选择和使用当地材料。(8)淹没影响,安补结合。对于流域水电站开发建设而引起的水库淹没和移民问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补偿和安置,条件允许时实行经济补偿和生活生产安置相结合方式,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移民安置方案,供当地政府部门和移民选择。对于少数民族移民,实行国家的优惠安置和补偿政策。(9)生态用水,协调汇补。各级水电站建成运行后,将会形成坝(闸)址至厂房之间的减(脱)水河段,为满足减(脱)水河段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在分析各级电站减(脱)水河段区间汇水、河段社会各行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提出各级水电站坝(闸)址的下泄流量和可行的下泄用水工程保证措施,使减(脱)水河段社会用水得到保证,环境用水、区间来水和下泄流量相协调。(10)减少破坏,保护环境。SS河流域自然条件虽然较好,但由于流域地处干暖河谷地带,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植被组成较单一,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较大,因此各梯级电站建设时要注重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规划建设区的环境影响和破坏。1.1.1规划河段范围138 SS河为水洛河(上游又称稻城河)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稻城县境内波瓦附近4400m以上的高山,干流河道全长43km,有大小支流10余条,两岸基本对称,主要支流有特古英、那尼银、波舍冷、各堆银、未中、热中等。SS河干流规划范围为各瓦至SS河河口长约23.7km的河段,落差775m,平均比降32.7‰。1.1规划任务根据SS河干流水能资源分布情况,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明确规划河段的开发任务及综合利用要求;(2)根据四川电网已建水电站的调节性能较差,丰枯、峰谷供电矛盾的实际情况,在SS河规划河段选择“控制性”水库梯级,以利提高SS河干流梯级电能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在选择“控制性”水库基础上,通过多方案比选推荐规划河段的梯级开发方案;(4)提出近期开发工程和梯级电站开发顺序意见。1.2规划方案概述SS河干流各瓦~河口段为水电开发规划河段,长23.7km,落差775m,平均比降32.7‰。根据规划任务和目标,结合规划河段河道坡降变化、河谷地形地质条件、主要支流汇入情况以及环境因素等综合要求,拟定开发方式和梯级布置,梯级开发拟定了三个方案进行比选:三级开发和两个两级开发方案比选。规划报告拟定的梯级开发方案为:方案1为由然孜、然央和瓦龙组成的三级开发方案,方案2为由麦中和大瓦龙(1)组成的两级开发方案,方案3为由然孜和大瓦龙(2)组成的两级开发方案。规划方案梯级平面布置见图2-3~2-5。1.2.1方案一(三级开发)①然孜水电站然孜水电站是SS河干流三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一个梯级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电站闸址位于各瓦沟与SS河汇口下游约780m处,控制流域面积160km2,多年平均流量2.36m3/s,闸前壅水高约15.4m,正常蓄水位3460m以下总库容13.4万m3,调节库容2.3万m3138 ,右岸引水约5.6km至然孜村上游约850m处建厂发电,发电引用流量2.16m3/s,利用落差280m,初拟装机容量4.4MW。②然央水电站然央水电站与然孜水电站衔接,采用引水式开发,电站闸址位于未中沟与SS河汇口下游约50m处,电站取水枢纽紧接然孜水电站尾水,闸址处控制流域面积382km2,多年平均流量5.64m3/s,溢流坝顶高程3180.00m,坝前壅水高约5.0m,无压引水隧洞内设置调节库容5.6万m3,具备日调节能力,右岸引水约8.0km至然央村附近建厂发电,发电引用流量5.05m3/s,利用落差328m,初拟装机容量13.2MW。③瓦龙水电站瓦龙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闸址位于然央村下游,控制流域面积约562km2,多年平均流量8.28m3/s,正常蓄水位2852.00m,坝前壅水高约13.4m,正常蓄水位下库容10.8万m3,调节库容8.3万m3,具有日调节能力,左岸引水约3.8km至汇口上游水洛河右岸瓦龙村附近建厂发电,发电引用流量7.88m3/s,利用落差163m,初拟装机容量9.6MW。1.1.1方案二(两级开发)①麦中水电站麦中水电站是SS河流域两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一个梯级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电站坝址位于各瓦沟与SS河汇口下游约780m处,控制流域面积160km2,多年平均流量2.36m3/s,坝前壅水高约15.4m,正常蓄水位3460m以下总库容13.4万m3,调节库容2.3万m3,右岸引水约10.1km至麦中村下游约460m处建厂发电,发电引用流量2.15m3/s,利用落差422m,初拟装机容量7.0MW。②大瓦龙(1)水电站该电站是SS河两级引水开发方案中的第二级方案,采用引水式开发,电站闸址位于局盖同村上游约600m处,距麦中水电站厂址约190m,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415km2,多年平均流量6.12m3/s,正常蓄水位3038.00m,坝前壅水高约13.0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9.65万m3,调节库容6.2万m3,具备日调节能力,右岸引水约9.7km至SS河与水洛河汇口下游侧水洛河右岸河漫滩上建厂发电,发电引用流量5.67m3/s,利用落差360m,初拟装机容量16.0MW。1.1.2方案三(两级开发)138 ①然孜水电站方案三中然孜水电站坝、厂址、引水线路位置及各项动能经济指标同方案一。②大瓦龙(2)水电站大瓦龙(2)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电站闸址位于未中沟与SS河汇口下游约50m处,电站取水枢纽紧接然孜水电站尾水,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382km2,多年平均流量5.64m3/s,溢流坝顶高程3180.00m,坝前壅水高约5.0m,无压引水隧洞内设置调节库容2.8万m3,具备日调节性能,右岸引水约12.6km至SS河与水洛河汇口下游侧水洛河右岸河漫滩上建厂发电,发电引用流量4.95m3/s,利用落差502m,初拟装机容量20.0MW。SS河干流(各瓦~河口段)梯级开发方案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138 SS河干流(各瓦~河口段)梯级开发方案技术经济指标表表2-1项目单位①方案一②方案二③方案三③-①③-②①-②然孜然央瓦龙合计麦中大瓦龙(1)合计然孜大瓦龙(2)合计坝(闸)址以上流域面积km2160382562160415160382坝(闸)址多年平均流量m3/s2.365.648.282.366.122.365.64正常蓄水位m34602852346030383460前池水位m3178.13175.08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万m313.410.813.49.613.4死水位m34592846345930343459调节库容万m32.35.68.32.36.22.32.8调节性能日日日日日日日正常尾水位m3180285226893038267831802678利用落差m280328163771422360782280502782110-11装机容量万kW0.441.320.962.720.701.602.300.442.002.44-0.280.140.42枯水年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出力万kW0.050.140.100.290.070.170.240.050.210.26-0.030.020.05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亿kW.h0.2010.5970.4321.2300.3150.7191.0340.2010.9081.109-0.1210.0750.196其中:枯期(12月~翌年4月)电量亿kW.h0.0300.0860.0620.1780.0450.1030.1480.0300.1310.161-0.0170.0130.030最大水头m279.8326.0162.9421.8359.9279.8497.0最小水头m248.2311.3145.3396.5336.1248.2481.3加权平均水头257.7315.2150.9403.8343.3257.7485.4汛期加权平均水头m250.2312.2146.1398.0337.4250.2482.2额定水头m249311145397336249481.5电站引用流量m3/s2.165.057.882.155.672.164.95138 装机年利用小时数h4570452045004500449045704540水量利用率%46.3846.1747.5846.3847.0546.3845.63水库淹没迁移人口人0000000000000耕地亩006.076.07000000-6.0706.07林地亩33.294.214.0841.5833.2914.2647.5533.294.2137.5-4.08-10.05-5.97最大坝高m20.59.017.020.517.520.59.0坝顶长度m1405811614013014058引水隧洞长度km5.68.03.817.410.19.719.85.612.618.20.8-1.6-2.4水轮机台数台2222222型号冲击式冲击式混流式冲击式冲击式冲击式冲击式主要工程量明挖覆盖层万m34.012.292.839.133.111.254.364.012.056.06-3.071.74.77明挖石方万m30.520.180.030.730.510.390.90.520.260.780.05-0.12-0.17洞挖石方万m33.919.583.7917.286.939.3916.323.9113.5217.430.151.110.96混凝土万m33.742.842.168.744.093.847.933.743.427.16-1.58-0.770.81浆砌块石m351521607315155821097515647116243165-366填筑土石方万m31.060.430.62.091.261.682.941.061.72.760.67-0.18-0.85钢筋t114617979453888205121034154114622143360-528-794-266钢材t258410184852272505777258561819-334275总工期个月274532104364682274067-37-1522第一台机组发电时间个月23422933432338静态总投资万元6644.1212298.717100.8126043.649492.413736.7623229.166644.1216158.1722802.29-3241.35-426.872814.48单位千瓦投资元/kW15100931773979575135618585101001510080799345138 单位电能投资元/kW.h3.3062.0601.6442.1173.0131.9112.2473.3061.7802.056注:表中然央和大瓦龙(2)水电站采用溢流坝挡水,在引水隧洞内设置日调节库容。1.1138 1.1方案比选与工程推荐方案SS河流域三种梯级规划方案中各梯级电站均为引水式开发,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见表2-1。三个梯级开发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相近,工程技术难度相当,施工条件基本相同,方案选择主要取决于经济指标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对3个方案做如下分析比较:(1)方案一由然孜、然央、瓦龙共3个梯级组成。总装机容量为2.72万kW,枯水年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出力0.29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1.230亿kW·h,静态总投资为26044万元,单位千瓦投资为9575元/kW,单位电能投资为2.117元/kW·h,总工期104个月。本方案分别比方案二和方案三多利用区间径流2.16m3/s和2.64m3/s,少利用落差11m,多获装机0.42万kW和0.28万kW,枯水年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出力增加0.05万kW和0.03万kW,增加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960万kW·h和1210万kW·h;但比方案二和方案三多了一级厂房和一个拦河闸坝,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其单位千瓦和单位电能投资高于方案三,低于方案二;本方案的脱水段长度相对较长,为4.36km,水库淹没面积均比其他两个方案大,且增加了一个拦河闸和一个厂房的地面建筑物占地及施工区,多占用耕地6.07亩,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大。(2)方案二由麦中和大瓦龙(1)两个梯级组成。总装机容量2.30万kW,枯水年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出力0.24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034亿kW·h,静态总投资为23229万元,单位千瓦投资为10100元/kW,单位电能投资为2.247元/kW·h,总工期82个月。本方案的脱水段长度较短,为1.68km,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本方案比方案一减少一级电站,少利用区间径流2.16m3/s,但多利用水头11m,比同是两级开发的方案三多利用区间径流0.48m3/s,但引水隧洞长度增加1.6km,能量指标相对较差。因本方案的单位千瓦和单位电能投资均高于方案一和方案三,经济指标较差。(3)方案三由然孜和大瓦龙(2)两个梯级组成,即将方案一中的然央和瓦龙两级合并成大瓦龙(2)一级开发,右岸引水,厂房位置同方案二中的大瓦龙(1)。本方案总装机容量2.44万kW,枯水年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出力0.26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109亿kW·h,静态总投资为22802万元,单位千瓦投资为9345元/kW,单位电能投资为2.056元/kW·h,总工期67个月。本方案比方案一少利用区间径流138 2.64m3/s,但多利用水头11m,比同是两级开发的方案二少利用区间径流0.48m3/s,但引水隧洞长度减少1.6km,脱水段长度为2.83km,能量指标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介于方案一和方案二之间;因本方案的单位千瓦和单位电能投资均低于方案一和方案二,经济指标较好,且工期较短,投资较少,是较好的方案。综上所述,两级开发可减少一级电站的工程占地及施工区,减少占用耕地面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可避免重复修建防、排沙设施,减少泥沙进行重复调度时造成的电能损失,且有利运行和集中管理。方案二与方案三同属两级开发,但方案三的经济指标较优,有利于集中开发SS河下游段的水能资源。故本阶段推荐SS河规划河段梯级开发方案为由然孜和大瓦龙(2)两梯级组成的方案三。1.1流域水电规划与相关规划的一致性分析水电开发不仅仅是单一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同时还涉及土地利用、交通等其它问题,开发利用资源的规划在实施中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不同开发活动的迭加,往往会产生加和效应或协同作用,因此,累积影响评价以及同其它规划协调性分析是水电开发规划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SS河干流水电规划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将造成部分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而且水电规划可能与甘孜州和稻城县的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矿产规划等其它规划产生矛盾,必须协调好水电规划与其它规划之间的关系,保持流域可持续协调发展。1.1.1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符合性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5年12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SS河干流水电开发规划项目符合鼓励类第四条电力中的“水力发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四川省及甘孜州也结合自身资源情况和发展要求,将水电开发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可见,本规划与国家、四川省及甘孜州的产业发展规划是相符的。为保护生态环境,有序开发小水电,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号),该通知对开发小水电做出了“138 做好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依法实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小水电项目建设程序和准入条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强化后续监管,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等相关要求。[2006]93号文明确提出禁止在环境敏感区开发小水电,并对开发小水电提出了严格小水电项目建设程序和准入条件,明确规定原则上禁止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敏感区内开发小水电(装机1000kW~5000kW),而SS河流域梯级电站规划范围内均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分布,因此规划梯级电站符合[2006]93号文相关要求。本次流域规划各梯级电站规模为小型,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在规划阶段即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有序开发水电资源,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不利环境影响,并指导流域环境保护及梯级建设。因此本规划及相关工作符合“环发[2006]93号”要求。1.1.1与四川省总体产业政策的符合性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四川省经济发展在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注入了新动力。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要把四川省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已将水电建设作为全省六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为开拓全省电力市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SS河水电开发符合四川省总体产业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精神。1.1.2与全省能源结构与电力发展规划的符合性从自然条件上看,四川省能源种类的特点是煤炭资源少、石油资源缺、天然气资源丰,尤其是水力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资源蕴藏量大。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展水电的构想,到2015年全省电网的发电装机容量将达5200万kW左右,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4100万kW左右,力争向外送电1200万kW。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除根据国家和四川省安排建设的一大批大型水电站以外,还必须建设一些开发条件好、经济指标优、环境影响程度小的中小型水电站。SS河流域水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符合全省水电发展规划。1.1.3与地方电力发展规划的协调性至2005年,稻城县已建成各种大小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达12020kW,年发电量达2559万kW·h,全县总供电量达2533万kW·138 h,其中城区供电量1967万kW·h,农村自供电量566万kW·h。全县共建成35kV线路87km,10kV线路399km,0.4kV线路379km。10kV及以下电网基本覆盖了城区、各乡镇的大部分地区。目前稻城县电力紧张,全县除日火、康古、省母电站联网运行对城区、金珠镇桑堆乡、省母乡、傍河乡、色拉乡、香格里拉乡和赤土乡等7个乡镇供电外,其余电站均独立孤网运行,供电范围极小,而且可靠性极差。目前全县因缺少电源点致使农网改造后40%的覆盖地区成为空网,农网改造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等均不能完全实现。截至到2005年中旬,邓坡乡、蒙自乡、各卡乡等为无电乡,亚丁景区也因无网无电严重制约了县内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天保工程不断实施,“以电代柴”工程对电力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因旅游业发展不断加速,旅游业对电力的需求量也会急剧增加。2005年稻城县全县电力负荷达到14200kW,用电需求量为12960万kW·h,2010年电力负荷需求量将达到40000kW以上,用电量将达到25920万kW·h,,电力紧缺严重制约了稻城县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SS河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当地居民,也有利于稻城县社会经济的发展。1.1.1与水洛河水电开发的协调性SS河是水洛河右岸一级支流,河口位于水洛河干流规划十一个梯级电站中自上而下的第4个梯级电站——麦日水电站水库库区。根据水洛河流域规划,水洛河规划的第四个梯级电站麦日电站坝址位于SS河汇口下游约4.2km,正常蓄水位2668m,回水长约4.0km,而SS河规划河段的最后一级电站厂房位于SS河与水洛河汇口下游侧水洛河右岸河漫滩上,电站尾水位2678m,电站尾水能与麦日电站相衔接。因此支流SS河的梯级水电站规划与水洛河水电规划相符。1.1.2与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甘孜州是以藏、汉、彝、回族、羌族等多个民族聚居区,受自然条件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州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全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稻城县全县经济以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原来农牧林为主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向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水电能源优势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科教、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证等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十五”138 规划取得了较大成果。根据《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总体规划,稻城县“十一五”总体目标是:坚定不移地围绕建设“旅游大县和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做精一个品牌(稻城亚丁——香格里拉之魂),做强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巩固扶贫越温成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SS河水电开发规划为能源开发型规划,符合稻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能源产业的规划目标。1.1.1与某县旅游发展规划的关系稻城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雪山、藏族民风、宗教信仰、温泉和冰川等自然、人文景观广泛分布。根据《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稻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年),旅游业为稻城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各旅游区的开发,将促进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规划的总体构想,全县旅游发展总体结构是:一个中心、一个支撑点、一条主干线和三个旅游开发区。一个中心为稻城县城金珠镇;一个支撑点为香格里拉乡;一条主干线为理塘——海子山——金珠镇——香格里拉乡(亚丁)——东义——木里;三个旅游开发片区是:①海子山旅游开发片区,②康巴文化、宗教旅游片区,③亚丁高山自然风光、生态旅游开发片区。SS河流域内无重要或规划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分布,流域水电规划和开发将为旅游业和社会各行业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证,将更有利于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1.1.2与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关系稻城县境内公路长期处于等级低和路面质量差的状况,“十五”期间,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投资力度,对主要交通道路进行了改(扩)建工作,明显改善了道路条件,但远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2005年,全县121个行政村中仍有25个村未通公路,交通不便、通行难和路况差等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稻城县的交通网络建设,重点是打通进出县境的空中和地面通道。空中通道主要是加快亚丁机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十一五”138 期间立项并开工建设。地面通道主要包括出境公路、县际公路、旅游公路和乡村公路的建设,其中出境公路重点是打通亚蜀(亚丁至云南香格里拉蜀都湖)公路、亚泸北线(亚丁经木里县至泸沽湖)公路和各格(各卡乡至云南香格里拉县格扎乡)公路,力争在“十一五”末期形成以香格里拉乡为中心的六条出境公路;“十一五”期间加快建设省母乡至理塘县拉波的县际公路,积极做好亚然县际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旅游公路重点是加快亚丁景区、黑海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贡巴拉山景区、阿西景区、兴伊措景区、蓝月山谷景区等旅游公路;乡村公路重点是改(扩)建香俄(香格里拉乡至俄牙同乡)公路、桑邓(桑堆乡至邓坡乡)公路、金省(金珠镇至省母乡)公路、金巨(金珠镇至SS乡)公路,争取实现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等建设工程。为满足SS河流域规划区各水电站建设时交通运输的需要,建设单位对现有公路的改扩建与金巨(金珠镇至SS乡)公路规划建设统一规划和实施,将有效的促进和加快SS河流域内道路的建设,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SS河水电开发与稻城县交通规划是相协调的。1.1.1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稻城县矿产资源较丰富,县内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已初步发现的有铜、铅、锌、金、银和地热等十余种,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矿山仅有耳泽金矿,温泉、砂砾石和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亦有小规模的开发利用。根据《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力度普查全县优势矿产资源,重点开发茹布查卡温泉和卡斯温泉,加快开发勇查卡温泉和洞查卡温泉,努力做好早堆银铅锌矿、邓坡多金属矿、竹鸡顶铜矿、省母茹子铜矿、蒙自茶花褐铁矿和日火多金属矿的前期工作,适度开发利用优势矿产资源。SS河流域水电规划范围内无可开采的矿产资源,规划梯级电站实施后,可以为当地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充足的电力保证,与道路建设相结合,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可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1.1.2与某县水土保持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138 稻城县境内水土流失以无明显流失和轻度流失为主,有少量中度流失,无强度、极强度和剧烈流失分布。据《四川省稻城县水土保持县级规划(2006~2015)》及卫星遥感普查资料,稻城县全县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约3250.93km2,占全县幅员总面积的44.44%,平均侵蚀模数3057.34t/km2•年,年土壤侵蚀量约1324.16万t。SS河流域水土流失在轻度以下,自然植被条件相对较好,为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将此区域划定为重点预防保护区。规划河段位于SS河中下游段,工程区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流域水电规划的实施将对流域内植被和土地利用产生一定影响,工程弃渣、施工占地、临时道路建设等将加剧局部水土流失。但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只要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施工管理和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和控制料场、弃渣场和其他扰动区等重点部位的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绿化、美化施工区域,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各电站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减免甚至改善。流域水电规划及梯级电站的开发建设与稻城县水土保持规划是协调的。目前稻城县尚无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以水土流失为主要特征的,所以保护生态环境要预防为主,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十一五”期间将把保护、治理和建设生态环境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水土保持规划实施后,在改善地表径流状况、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局地小气候和提高地面植物覆盖度等方面生态效益较为明显。SS河流域水电规划实施过程中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减免甚至改善,所以流域水电规划的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协调的。1.1.1与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根据《稻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保护基本农田,全面配置各部门用地,促进全县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各类建设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地、存量土地,尽可能不占用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138 SS河水电规划,在进行建设场地选择时,应充分利用荒地、滩地和灌丛地,尽可能少占用耕地。在规划实施后尽可能将占用的耕地进行迹地恢复,把耕地损失减少到最小,同时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安置和补偿,利用相关资金进行地产农田改造或农田、水利改造,以提高单产,弥补部分粮食减产问题;另外规划的实施也可解决部分失地人口的就业问题,减免因占用耕地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实现水电规划与土地利用基本相协调,因此SS河水电规划对耕地的占用与稻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精神相符。1.1流域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SS河水电规划从开展前期工作开始,在各梯级电站初选坝(闸)址、厂址、开发方式、引水线路、引用流量、下泄生态流量、建设规模、运行方式、开发时序和施工安排等方面,除从工程角度分析可行性和合理性外,对环境保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将环境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在拟定梯级开发比选方案、推荐方案与近期工程时更加充分考虑了各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早期介入,对于系统、客观地分析SS河水电规划的环境影响,协调水电开发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上分析,规划方案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支流规划服从干流规划。SS河流域水电规划以水洛河干流麦日水电站水库回水为控制性水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最末一级电站各项指标。(2)各梯级电站在坝(闸)、厂址和引水线路选择时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条件,在地质条件和其他控制性条件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占林地和耕地,尤其是避免占用基本农田。(3)水库选址和建设充分考虑其控制性能、调节性能和造成的环境影响(包括移民、淹没、浸没等),并尽可能利用有利的河道地形条件。(4)规划河段开发任务为发电,并考虑生态环境用水需求。(5)各梯级开发方案拟定时,将工程占地、地形地貌、环境地质、河流水文情势、水库淹没、植被破坏、耕地占用、水土流失、移民搬迁等引起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作为重要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6)规划梯级电站工程区内无规划的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和自然保护区等分布。综合以上分析,初步认为SS河流域规划河段所拟定的各级开发方案是合理可行的。1.2规划小结(1)SS河流域水电开发符合稻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能源产业的规划目标,加快开发SS河流域水资源,可带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38 (2)SS河流域人口以藏族为主,地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SS河水电的开发,对促进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3)规划河段开发任务主要为发电,并兼顾下游生态用水要求。(4)规划河段各梯级电站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均为Ⅶ度,规划河段无制约各梯级方案成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具备修建电站的地质条件。(5)规划的各梯级电站均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内,各梯级电站符合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93号文的要求。138 1流域环境现状1.1自然环境1.1.1流域概况SS河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境内,地理位置界于北纬28°42′~28°58′,东经100°18′~100°35′之间。流域的北面与水洛河干流上游段稻城河为邻;西面和南面与赤土河(水洛河一级支流)相隔;东面为水洛河干流。河口高程约2685m,河道平均比降43.3‰。SS河流域呈阔叶状,河系极为发育,有大小支流10余条,两岸基本对称,左岸主要支流有拦腰河、那尼银、波舍冷等,右岸主要支流有孟银、于央、热中等。1.1.2地形地貌SS河流域地处横断山脉东侧、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类型复杂,自西北而东南,山脊河谷相间,天然划分成三个类型区:北部为典型的丘状高原,中部为山原地貌区,南部为高山峡谷区。SS河处于南部高山峡谷区,溪流发达,森林茂密,流域四周高山环抱,地势西高东低。SS河规划河段河水面高程2680m~3500m,两岸山峰高程多在3500m~4500m之间。河谷为不对称的“U”形谷,规划河段河道比降均较大,上游各瓦~查村附近河段,地形相对开阔,查村~河口河段河谷陡峻、两岸狭窄,河谷阶地不发育,局部地区有Ⅰ级阶地分布。1.1.3地质在大地构造部位上,SS河流域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内部的玉树—义敦褶皱带东部边界附近,地处川滇菱形断块内部,由理塘—德巫断裂带、丽江断裂带和金沙江断裂带所围限的次级断块—稻城断块的中部,属稻城断块中部水洛河棋盘格式构造区。区内地质构造较复杂,断层、褶皱发育,以NW向构造为主,NE向构造次之。SS河流域出露地层以区域浅变质138 地槽型沉积为主,岩浆活动较少,地层跨及巴颜嘎拉~秦岭地层区马尔康分区的雅江小区和义敦中甸分区的木里小区。沿河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恰斯群和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大理岩;奥陶系板岩夹千枚岩、变质石英砂岩、砂岩,主要分布于新藏~宁朗河段;志留系~二迭系板岩夹千枚岩、砂岩、灰岩及基性火山岩等,主要分布于宁朗以下河段;三叠系板岩夹砂岩、千枚岩、灰岩等,主要出露于新藏以上河段。区内岩浆岩零星分布。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北部的高原区,沿河以冲积堆积为主,两岸缓坡地带以坡、残积为主,部分地滑、崩坡堆积、洪积堆积零星分布于各支沟沟口。工程区所在的稻城断块第四纪以来总体表现为强烈抬升,以振荡式间歇性上升和断块边界断裂差异升降活动为基本特征,断块差异活动明显。断块内部活动性断裂不发育,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工程区及附近河段无大的地震构造存在,工程场地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也无6级以上强震记载,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1.1.1水文泥沙(1)水文①径流水洛河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其次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径流的年内分配和降雨的年内分配基本相应。据插补延长后的水洛站年径流系列推算,SS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8.67m3/s,折合年水量2.73亿m3。径流年内分配大致分为:丰水期6月~10月主要为降雨补给,水量约占全年的79.8%;枯水期11月~翌年5月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水量占全年的20.2%。11月为汛后过渡期;12~翌年4月流域呈稳定退水趋势,最小流量一般出现在2月;5月流量增加不明显,多年平均值接近12月份,不少年份还小于4月,个别年份甚至接近最枯月水量,同时年际变化也较大。SS河规划各梯级闸(坝)址设计年径流由水洛站径流计算成果按面积比推算。详见表3-1。138 SS河各梯级闸(坝)址径流计算成果表表3-1开发方案梯级名称集水面积(km2)平均流量(m3/s)5月~翌年4月11月~翌年5月12月~翌年4月一然孜1602.360.7900.635然央3825.641.891.52瓦龙5628.282.782.23二麦中1602.360.7900.635大瓦龙(1)4156.122.051.65三(推荐)然孜1602.360.7900.635大瓦龙(2)3825.641.891.52②洪水SS河流域控制面积小,洪水计算依据各梯级电站枢纽建筑物的布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各方案最末一级电站厂房(瓦龙、大瓦龙(1)、大瓦龙(2)电站)均设于水洛河干流上,鉴于水洛河干流上没有可供设计洪水计算的水文测站(水洛站实测系列仅2年),只能采用邻近的理塘河呷姑站设计洪水成果按面积比推算;其余设计断面因控制面积与依据站相差过大,可采用小流域暴雨洪水的推算方法进行计算。水洛河流域洪水主要由降雨形成。据稻城县气象站30年资料统计,最大日雨量仅44.5mm(1972年7月26日),很少达到暴雨量级,反映出本地区降雨强度不大、历时较长。年最大洪水与之相应,本地区洪水洪峰不高,洪水以单峰为主,洪水历时一般3~5天,复峰洪水历时一般在10天左右。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6~10月,7、8、9月份发生次数最多。SS河为水洛河的支流,由于SS河流域集水面积小、支沟发育,干流短促,汇流相对集中,有利于地表径流汇流等原因,洪水与干流比较,具有汇集迅速,洪峰涨落较快,洪水过程历时较短的特点。SS河各梯级水电站设计洪水分别采用水文比拟法和推理公式法计算所得。成果见表3-2。138 SS河各梯级水电站设计洪水成果表表3-2方案梯级名称位置面积(km2)QP(m3/s)0.5%1%2%3.33%5%10%20%50%一然孜闸址16016914913011610485.367.241.2厂址38231427824221719516212879.4然央坝址38231427824221719516212879.4厂址56237633429126123619515596.7瓦龙闸址56237633429126123619515596.7厂址41541070992909844791696596441二麦中闸址16016914913011610485.367.241.2厂址41533529725923220917313785.1大瓦龙(1)闸址41533529725923220917313785.1厂址477811801090998926868765654485三然孜闸址16016914913011610485.367.241.2厂址38231427824221719516212879.4大瓦龙(2)坝址38231427824221719516212879.4厂址477811801090998926868765654485(2)泥沙SS河河床坡降陡,自然落差大,河流泥沙主要来自流域地表冲蚀、支沟冲刷、滑坡及河床质补给。流域内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加之人口稀少,地区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水土保持较好,河流中泥沙含量较低。通过水洛站逐日平均流量与逐日平均含沙量相关,推得水洛水文站丰、中、枯代表年悬移质平均含沙量为407g/m3,平均输沙量152万t,SS河各梯级闸(坝)址处的年平均输沙量按面积比由水洛站推算。推移质由推悬比推算,推悬比采用20%,推算得各梯级电站推移质年输沙量。SS河各梯级闸(坝)址处的多年平均悬移质及推移质年输沙量见表3-3。138 SS河流域梯级电站闸(坝)址处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表表3-3方案电站名称集水面积(km2)悬移质推移质方案一然孜1603.060.613然央3827.321.46瓦龙56210.82.15方案二麦中1603.060.613大瓦龙(1)4157.951.59方案三然孜1603.060.613大瓦龙(2)3827.321.461.1.1气象SS河地处亚热带气候带,由于青藏高原复杂地形的影响,使本地区呈现青藏高原型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属于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总的气候特征为春二秋相连,冬长无夏,日照充足,干、雨季节分明,夏季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干季降雨稀少,温差大,无霜期短,地方性大风明显,气温和降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SS河规划河段位于稻城县境内,工程区气象要素采用稻城县气象站观测统计资料。根据稻城县气象站1961~199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4.2℃,极端最高气温27.9℃(1983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为-27.6℃(1983年12月),历年最热月份为7月,最冷月份为1月;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622.8mm,最大一日降雨量44.5mm;历年降水量最少的是1月份,为0.6mm,最多的是7月份,为187mm。干季(10月~翌年5月)平均降水量为75.5mm,占全年降水量的12%;多年平均蒸发量1783.3mm(20cm蒸发皿观测值),蒸发量的年内分配,峰值出现在5月,冬季各月均在110mm以下;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6%,最小相对湿度接近于0,多发生在春季;多年平均风速2.4m/s,瞬时最大风速15m/s,一年中11月~翌年5月风速较大,6~10月风速较小。一年中出现八级以上大风的日数为9.6d,但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大,大风出现的时间大多在午后14~20h;本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累计年平均日照时数2641.7h,日照率达60%以上,以冬季最高,占84%,夏季最低,占16%;多年平均积雪日数20.1d,历年最大积雪深度为20.0cm;多年平均发生冰雹和雷暴的天数分别为15.6d和79d;多年平均霜日169.6d。稻城县气象要素统计见表3-4。138 稻城县气象站(1961~1990年)气象特征值表表3-4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全年降水量(mm)多年平均0.61.33.913.830.2111.3186.8154.095.122.02.80.9622.8一日最大3.93.86.114.336.241.344.541.741.122.510.65.244.5蒸发(mm)多年平均101.4121.5173.1181.5236.7201.2144.1138.8132.6141.4114.396.61783.3气温(℃)多年平均-5.7-3.20.54.49.211.812.011.19.85.3-0.7-4.74.2极端最高16.718.719.724.226.827.127.923.123.221.720.316.627.9(1983.7)极端最低-26.5-23.6-19.9-14.9-6.7-3.6-0.7-1.1-3.0-11.6-20.0-27.6-27.6(1983.12)相对湿度(%)多年平均37404350536576777463514256历年最小0000281116150000风速(m/s)多年平均2.53.23.33.03.02.51.71.61.92.22.12.12.4最多风向SWSWSWSWSSSSSSSWSWSW大风日数5.98.48.64.63.11.00.40.30.40.62.34.239.8积雪日数(d)1.72.53.94.71.10.3000.51.62.61.320.1最大积雪深度(cm)57520454081218720冰雹日数(d)0000.32.63.42.92.03.21.20015.6雷暴日数(d)000.63.98.014.320.617.612.01.80.1079.0霜日数(d)21.617.919.817.28.91.20.41.64.322.027.527.3169.6日照(h)271.3244.0262.1231.6231.7177.5143.6157.6166.4235.0253.8267.22641.71.1138 1.1.1土壤(1)县内土壤据县土壤普查资料,全县共有12个土类,15个亚类,18个土属,27个土种。全县土类主要有:黄棕壤、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暗棕壤、灰化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沼泽土、碳岩土、红壤土和潮土等。稻城县内由于地理位置、山体规模、气候及植被的差异,构成差异较明显的三种类型土壤垂直带谱:①俄初山以南以红壤为基带的土壤垂直带谱:包括俄牙同、吉呷和各卡三个乡,1900m~3200m为褐红壤,2200m~3000m为黄棕壤,3000m~3500m为山地棕壤,3500m~4300m为山地棕壤(其中间有农化土,呈条块状镶嵌分布,不成带),4300m~4800m为高山草甸土,4800m~5200m为高山寒漠土,5200m以上为冰雪永冻带;②俄初山以北,波瓦山以南,以山地褐色土为基带的土壤垂直带谱:包括蒙自、日瓦、赤土、木拉和SS等五个乡,2500m~3300m为山地褐色土(含下部碳酸盐褐土、上部林溶褐土),3300m~3600m为山地棕壤,3600m~4200m为高山草甸土,4700m以上为高山寒漠土;③波瓦山以北以山地棕壤土为基带土壤的垂直带普:包括色拉、傍河、茹布、桑堆和省母等五个乡,3400m~3600m为山地棕壤,3600m~4200m为亚高山草甸土(含灰化土零星分布),4200m~4700m为高山草甸土,4700m以上为高山寒漠土。县内土壤除上述三类明显的土壤垂直带普外,因局部地形、母质及水文影响,呈镶嵌状分布着非地带性土壤,其中以沼泽土、石灰土和潮土等的面积最大。全县土壤多为物理风化土,质地差,岩石碎块多,石灰性的土壤面积较大,土壤中普遍偏砂,土层薄,缺磷、少氮、富钾,养分缺乏。(2)SS河流域土壤SS河流域河谷和半山以下土壤以山地褐色土为主,另外分布有少面积山地棕壤土和潮土等。SS河流域土壤养分贫乏,氮、钾、磷均缺乏,尤其缺磷,土层厚,石砾多、结构差,保水保肥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1.1.2水土流失现状138 根据四川省最新遥感技术统计的稻城县土壤侵蚀情况,县内水土流失主要类型为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两种,人为因素在县内也占有一定比例。水力侵蚀主要分布在稻城河流域、东义河流域、赤土河流域、SS河流域和邓坡河流域以及其它支流域,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日永河流域、省母乡境内扎交沟流域和亚丁三座雪山5km以内区域等。据统计,稻城县全县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约3250.93km2,占全县幅员总面积的44.44%,平均侵蚀模数3057.34t/km2•年,年土壤侵蚀量约1324.16万t。稻城县境内无强度、极强度和剧烈流失分布,水土流失现状见表3-5,土壤侵蚀现状见图3-1。稻城县水土流失现状表表3-5单位:km2,%名称土地总面积无明显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面积面积占总面积合计轻度中度面积占总面积面积占流失面积面积占流失面积全县合计7322.824064.8555.513250.9344.402877.8339.34373.105.10稻城河流域2303.731277.0017.471024.7014.00921.4912.60103.211.40赤土河流域2125.551221.6816.68901.3212.30765.2010.46136.121.86东义河流域1446.27850.4411.61595.468.13532.837.2862.630.87SS河流域599.00386.215.27210.792.88179.702.4631.090.42邓坡河流域848.27329.534.48518.677.09478.626.5440.050.55由表3-5可知,工程所在的SS河流域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部分地区有少量中度流失。水土流失现象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水土保持规划,拟采取坡改梯、林草、农耕和工程等多种措施分两个阶段逐步实施,到2015年将完成稻城县1034.96km2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1.1社会环境1.1.1行政区划及人口稻城县幅员面积7323km2,辖3区1镇13个乡,其中稻坝区辖金珠镇、傍河乡、桑堆乡、SS乡、邓坡乡和省母乡等;贡岭区辖日瓦乡、赤土乡、木拉乡和蒙自乡等;东义区辖吉呷乡、各卡乡和俄牙同乡等。县政府驻金珠镇。据2006年统计资料,全县共有12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5825户29188人,其中农业人口25676人,占总人口的88.0%,人口密度3.99人/km2。全县主要由藏、汉、回、彝族和羌族等民族组成,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3.6%;汉族占总人口的5.4138 %;彝族、羌族等其它少数民族约总人口的1%。SS河流域位于稻坝区SS乡境内,据2006年统计资料,SS乡幅员面积593km2,乡内有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9户1953人,其中农业人口1881人,非农业人口72人。1.1.1社会经济稻城县工矿企业较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青稞、大豆、玉米、荞子和洋芋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籽、麻、蔬菜、柑橘、核桃和苹果等。2006年稻城县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约16256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5867万元,占总产值的36.09%;第二产业产值为2715万元,占总产值的16.70%;第三产业产值7674万元,占总产值的47.21%。2006年末稻城县内实有耕地面积3491hm2,农业人口有25676人,农业人均耕地2.04亩。农作物播种面积3343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88hm2,粮食总产量9135t,人均占有355.8kg。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24t(折纯量),亩均施用量为0.48kg/亩。到2006年年底,全县各类牲畜存栏148990头,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1532元。工程所在地SS乡经济以农牧业为主,2006年末共有耕地185hm2,乡内农业人口1881人,农业人均耕地亩1.48亩。全乡200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82.7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6.1hm2,粮食总产量657t,人均粮食占有量349.3kg。全乡2006年末各类牲畜存栏8887头,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1539元。1.1.2文化与教育(1)文化稻城县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悠久,佛教文化底蕴丰富,文化的西向性特征明显,社会的诸多方面均体现了藏传佛教的文化发展脉络。县内共有大小寺庙14座,以黄教为主体,少数乡村信白、花、红教。稻城县文化主要分为民间文艺、民间文学、群众文化、电影电视和新闻广播等。稻城县民间文艺主要有稻城锅庄舞、山歌、祝酒歌等民间歌舞以及民间绘画、雕塑等;县内民间文学主要有民间传说(如色拉坝的传说)和民间故事(七家村的故事)等;群众文化主要有文艺演出和创作、美术、摄影和书法等。138 (2)教育据2006年统计资料,稻城县共有48所学校,其中小学(含民办)46所,中学2所。县内学校教师共263人,在校学生数333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6%。SS河流域所在地SS乡内有乡政府驻地的乡中心小学、SS职中、同古村小学、各瓦村小学、瓦龙村小学和举冲村小学等。1.1.1人群健康及医疗卫生(1)人群健康稻城县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传染病主要有天花、麻疹、流感、肝炎、结核、百日咳、脊灰、钩虫、流行性脑膜炎、白喉、痢疾和胃肠疾病等,另外还有麻风病和地方甲状腺肿病等地方病。目前县内主要传染病有肺结核、肝炎、流感和痢疾等,主要地方病有麻风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等。(2)医疗卫生2006年底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19个,医护人员126人,病床80张。SS乡卫生院主要有乡卫生院和贡岭中心卫生院,可基本满足当地居民一般常见病的就医要求。1.1.2土地利用稻城县幅员面积7323km2,土地利用以林业和牧业用地为主,两项占幅员面积的92.81%,其中林业用地占36.12%,牧草地占56.69%,耕地和园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0.55%。规划涉及的SS乡土地利用主要以林地和牧业用地为主,两项占全乡总面积的98%以上,耕地面积比重相对较小。总体上来讲,土地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潜力大。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3-6。稻城县土地利用现状见图3-2。138 稻城县及规划涉及的SS乡土地利用现状表表3-6单位:hm2,%名称项目幅员面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稻城县面积7322804047726451341512038710071463332566比例1000.5530.00136.12256.6890.0530.1371.9984.447SS乡面积59349281435588227511672470167比例1000.4730.00759.96438.3340.0270.1220.7920.2811.1.1水资源及其利用稻城县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02.2万kW,可开发量约90万kW,目前仅开发约2000kW,占可开发量的0.2%左右。稻城县能源结构开发和使用不合理,居民生活和取暖以薪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SS河流域水资源丰富,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8.69m3/s,水能蕴藏量5.0万kW,可开发量4.0万kW。目前,SS河干流尚未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仅沿河两岸有部分居民自建的农村户用微型水电,装机容量一般在2000W以下。根据实地调查,SS河干流两岸共约10台左右微型水电,直接引用干流河水,在SS乡政府以上的上游河段分布较多,引流导渠一般100m~200m,结构较简单。SS河干流内无工业企业,无工业用水需要;干流河谷两岸分布有少量耕地和居民点,其中大部分人畜用水及灌溉用水均取自支流溪沟水和山泉水,少量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从SS河干流取水。目前干流沿线修建的引水水渠主要有然孜水渠、布朗水渠、然央水渠、同古水渠、瓦龙1水渠和瓦龙2水渠等,各引水水渠取用水情况现状见表3-7。SS河干流沿线引水渠取用水情况现状表表3-7单位:(万m3/年)引水工程名称水源类别供农业灌溉量供农村人畜用水量合计然孜水渠地表水1.51.53.0布朗水渠地表水1.81.73.5然央水渠地表水2.52.14.6同古水渠地表水1.22.63.8瓦龙1水渠地表水2.52.14.6瓦龙2水渠地表水1.42.23.61.1.2交通和通讯(1)交通138 稻城县对外联系及区域内主干公路主要有省道217线、省道216线和县道7150线。SS河流域有泥结碎石公路在河源附近与S216省道相交汇,对外交通较为便利。(2)通信稻城县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较迅猛,已开通光缆通信,建成了康定C3本地网。2006年底,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数1451户,移动电话用户数3570户。规划河段尚无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覆盖,通信较不方便。1.1.1矿产资源稻城县境内矿产资源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其中东部从省母乡到东义乡一线主要产有金矿和铜矿,如耳泽金矿;西部以各卡乡为中心主要分布有铅锌矿;南部以铜矿为主;温泉则主要沿着县境内河流呈东西向分布。县内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已初步发现的有铜、铅、锌、金、银和地热等十余种,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矿山仅有耳泽金矿,温泉、砂砾石和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亦有小规模的开发利用。全县详查矿区仅1个,普查矿区15个,初查矿区9个,除了详查的耳泽金矿查明其储量为2281kg、基础储量为4562kg、资源量为6200kg和普查的蒙自乡茶花褐铁矿查明其资源量为5466千吨外,其它矿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均还未查明,县境内主要矿区资源情况详见表3-8,矿产分布见图3-3。稻城县主要矿区资源情况表3-8编号矿区名称矿产名称矿产组合地质勘察情况开发利用情况矿床规模品位单位平均品位1邓波乡伊公偌铜矿铜矿单一初查未利用矿点Cu%2省母乡则永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3省母乡协波村茄子金矿金矿单一普查未利用矿点Aug/t4省母乡金矿金矿单一普查未利用矿点Aug/t5省母乡日火多金属矿多金属共生初查未利用矿点6省母乡单刀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7省母乡麻火铜矿铜矿单一普查未利用小型Cu%8稻坝茹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259SS铜矿铜矿单一初查未利用小型Cu%10SS乡别让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0.311SS乡东郎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0.812赤土乡勇查卡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0.813赤土乡仲堆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0.314蒙自乡泽仁马觉硫矿硫矿单一普查未利用矿点S%138 15蒙自乡孜绒金铜矿铜矿单一普查未利用矿点Cu%16蒙自乡茶花褐铁矿褐铁矿单一普查未利用小型TFe%S%37.50.317蒙自乡茶花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1.618蒙自金多金属矿金矿主要初查未利用矿点Aug/t19蒙自乡也勇金矿金矿单一普查未利用矿点Aug/t20各卡乡早堆银铅锌矿铅锌矿伴生普查未利用中型Zn%Pb%21日瓦乡日东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0.0822日瓦乡康古砂金矿金矿单一普查未利用矿点Aug/m323日瓦磁铁矿磁铁矿单一初查未利用矿点TFe%24日瓦乡且则代菱铁矿菱铁矿单一普查未利用矿点TFe%25各卡乡早堆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26各卡乡恰斯温泉温泉单一普查已利用小型L/S2.027各卡乡恰斯白云岩白云岩单一普查未利用中型矿石万t28吉呷红卓铜矿铜矿单一初查未利用矿点Cu%29吉呷白燕牛场铜矿铜矿单一初查未利用矿点Cu%30耳泽金矿金矿单一详查已利用中型Aug/tAgg/tFe%3.1811.0551.931俄牙同哈烧鹅牛场铜矿铜矿单一普查未利用矿点Cu%1.132俄牙同乡向英砂金矿金矿单一详查未利用中型Aug/m333俄牙同乡水晶矿水晶矿单一初查未利用小型矿石万t34俄牙同乡查吾口砂金矿金矿单一详查未利用中型Aug/m3据统计资料和实地访问调查,SS河流域所在的SS乡探明的矿产资源仅有一处未开发利用的小型铜矿——SS铜矿和两处已开发利用的温泉——别让温泉和东郎温泉。上述小型铜矿和温泉均位于规划区外。1.1.1旅游资源稻城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山川雄奇秀美,自然景观极其优越,人文景点非常丰富,气候资源相当独特,民族风情十分浓郁。稻城县旅游资源主要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①地文景观类:主要包括以念青贡嘎雪山为主体形成的亚丁景区、以海子山为主体形成的海子山景区、以公果山等山体为主体形成的俄初山景区等山脉景观,以及古冰川、岩溶、峡谷和化石等地貌景观等;②气象气候类:主要包括降雪、冰雹、晚霞、朝阳、彩云和雾气等构成的独特气象景观;③138 水域风光类:主要包括以仙乃日(6032m)、央迈勇(5958m)、夏诺多吉(5958m)等为主的现代冰川景观,以稻城河、东义河、赤土河、SS河和俄初河等为主的河流景观,以茹布查卡温泉、茶花温泉、仲堆温泉和各瓦温泉等为主的地热温泉景观,以及珍珠海、牛奶海、五色海和兴伊措等大大小小的高原海子景观;④生物景观类:主要包括草原、沼泽、珍稀植物、珍稀动物和森林植被垂直带等景观。人文旅游资源:①古迹与建筑类:主要包括雄登寺、奔波寺、曲岭寺、贡嘎郎吉岭寺和扎郎寺等佛教寺庙,以木质结构或木石结构为主的桥梁以及特色城镇金珠镇内藏族建筑和藏族村寨的塔林等;②消闲求知健身类:主要包括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文化,以歌舞、绘画及雕塑等为主的民间艺术以及以民间传说和谚语等为主的民间文学等。据调查,SS河流域规划河段内不涉及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主要景观属河流自然景观。稻城县旅游资源发展总体规划见图3-4。1.1.1文物古迹稻城县主要文物古迹有:贡嘎郎吉岭寺、奔波寺、雄登寺、扎郎寺和热乌寺等。据调查,SS河流域内目前未发现已知的地面文物古迹分布。1.1.2自然保护区稻城县自然保护区主要有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亚丁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林麝、马麝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以及与其伴生的其它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保护区地处四川省西部,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和稻城县境内,保护区范围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9º33"00"~100º31"48"和北纬29º06"36"~30º06"00"138 之间,西部和西南部以沙鲁里山山脊线为界与巴塘县和乡城县交界;北部从合里额岗到扎弄、索绒山山脊线5128m高程点一段与理塘县禾尼乡交界,从索绒山山脊线5128m高程点过曲布沟、青元库、牙着库,跨过217省道沿达登纳山脊到4960m高程点一线依次与理塘县的奔戈乡、甲洼乡、雄坝乡和藏坝乡交界;东部沿海拔高程点4960m过奎喀、格木、加须向南到扎该岗依次与理塘县德巫乡、格木乡、拉波乡交界;南部从稻城县与乡城县交界处德九拐山向东南,过其松棕沟到217省道的老林口,再沿山脊线到扎该岗依次与稻城县邓波乡、桑堆乡、金珠乡、省母乡交界。保护区东西宽93.67km,南北长111.56km,总面积459161hm2,其中理塘县部分为334608hm2,占总面积的72.87%,稻城县部分为124553hm2,占总面积的27.13%。(2)亚丁自然保护区亚丁自然保护区位于稻城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9°57′40″~100°27′30″;北纬28°11′35″~28°48′41″之间,总面积1457.5km2。保护目标是保护区内独有的高山自然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和罕见的自然文化景观。亚丁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片区,之间为稻东公路和洛绒牛场至卡斯宗教转山道所分割,核心区总面积为849.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8.2%。缓冲区位于核心区与实验区(或保护区界)之间,呈条带分布,面积为328.8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6%。实验区位于保护区北部和南部,核心区和缓冲区外围区域,面积279.6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2%。SS河流域距离上述自然保护区较远,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和亚丁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见图3-5。1.1生态环境为了解SS河流域规划河段的陆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现状,xx有限公司分别委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省农业大学于2007年4月和2007年8月对SS河流域的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1.1.1陆生植物(1)流域内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按照《中国植被》关于植被类型分类的原则依据、等级单位、分类系统和方法,结合实地考察记录,并参考《四川植被》相关部分的内容,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调查区内植被体系总共划分出13个植被类型,其中包含11个自然植被类型和2个栽培植被类型,它们的等级单位相当于群系一级。SS河流域规划河段植被类型见图3-6,规划河段调查区内植被分类系统如下:①阔叶林植被SS河流域阔叶林植被主要包括亚高山落叶阔叶林中的桦木、杨树林和138 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中的高山栎类林。桦木、杨树林:主要分布在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的局部山坡,大多生长在该区域海拔高度2700m--3800m之间的阴坡或半阴坡以及小阳坡,主要是出现在该区域的中上部位,最高分布可达海拔高度4000m左右的地方。桦木、杨树林主要由高山桦(BetuladelavayiFranch.)、糙皮桦(Betulautilis)、白桦(Betulaplatyphylla)、山杨(Populusdavidiana)、乡城杨(PopulusxiangchengensisC.WangetTung)为优势种构成,常常是从阴暗针叶林迹地上发育演化而来的天然次生性森林群落,组成植物种类经常由它们其中之一的单种组成森林群落,或者由其中两种、三种一起共同组成单层的、多层的多优势种落叶阔叶林;林中时常有川西云杉(Piceabalfouriana)、鳞皮冷杉(Abiessquamata)、丽江云杉(Picealikiangensis)、长苞冷杉(Abiesgeorgei)、大果圆柏(Sabinatibetica)等植物稀疏渗入其内混生。群落外貌春季时为黄绿色,夏季绿色,杨树林为浅灰绿色,秋季则为一片金黄颜色,林木郁闭度较高,但是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乔木层植株高度、径级较为整齐一致。林下灌木有尖叶栒子(CotoneasteracuminatusLindl.)、稻城栒子(CotoneasterbakerriKlotz)、暗红栒子(CotoneasterobscurusRehd.etWils.)银露梅(Potentillaglabra)、峨眉蔷薇(Rosaemeiensis)、陇塞忍冬(Loniceratangutica)、华西忍冬(LonicerawebbiaWall.exDC.)、直穗小檗(Berberisdasystachya)、云南锦鸡儿(CaraganafranchetianaKom.)等,盖度中等偏小。草本植物种类不多,盖度可达中等程度,有些地方则较小,常见种类有苔草(Carexspp.)、长花野青茅(Deyeuxialongiflora(Kengf.)S.L.Lu)、升麻(Cimicifugafoetida)、林地早熟禾(PoanemoralisL.)、瓣状唐松草(Talictrumpetaloideum)、羽裂蟹甲草(Cacaliatangutica)等。地被层在海拔较高的地段发育较好,主要有锦丝藓(Actinothuidiumhookeri)、垂枝藓(Rhytidiumrugosum)、塔藓(Hylocomiumsplendens)等。层外植物主要有铁线莲(Clematisspp.)。高山栎类林:主要分布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河谷的两岸,常分布在该区域海拔高度2200m--3800(4100)m之间的阳性大坡面,在该区域山体中部地带常形成乔木状森林或矮林,而灌丛则多见于该区域内的向阳山坡或乔木林遭受严重破坏的地段。138 川滇高山栎林常与亚高山阴暗针叶林在相同海拔高度的地带上交错、镶嵌分布,川滇高山栎林一般占据大阳坡,阴暗针叶林则主要分布于阴坡一带,其上界常与高山灌丛草甸接壤,下界常与高山松林连接,或直接与干旱河谷有刺灌丛相连。群落外貌黄绿色、褐绿色,树冠半圆球形,林冠呈波浪状起伏,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简单,郁闭度最高可达8.5左右,甚至接近全郁闭。该群落常由川滇高山栎单种形成纯林,或者在郁闭度稍小的林中有时会有长苞冷杉(Abiesgeorgei)、鳞皮冷杉(Abiessquamata)、丽江云衫(Picealikiangensis)、川西云衫(Piceabalfouriana)、大果红杉(Larixpotaniniivar.macrocarpa)、高山桦、山杨等树种渗入。此外,在这些地方,经常会有长穗高山栎(Quercuslongispica)、灰背栎(Quercussenescens)、黄背栎(Quercuspannosa)等硬叶高山栎类植物混生于内,一些地段还可由这几种高山栎类形成单优势种或多优势种森林。灌木层盖度不高,常见灌木种类有绣线菊属(Spiraea)、栒子属(Cotoneaster)、蔷薇属(Rosa)、忍冬属(Lonicera)、茶藨子属(Ribes)、小檗属(Berberis)、杜鹃属(Rhododendron)、锦鸡儿属(Caragana)等类群的种类。草本层植物稀少,常见槲蕨(Drynariasinica)、唐松草(Thalctrumsp)、黄精(Polygonatumsp.)、蓼(Polygonumsp)、长匙叶甘松(Nardostachysjatamansi)、羊齿天门冬(Asparagusfilicinus)及草莓属(Fragaria)、蟹甲草属(Cacalia)、鳞毛蕨属(Dryopteris)、铁线蕨属(Adiantum)、早熟禾属(Poa)、苔草属(Carex)等类群的物种。层外植物见有数种铁线莲(Clematisspp.)等;树上挂有松萝(Usnealongissima)等层外植物。②针叶林植被针叶林植被主要为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中的松林、冷杉、云杉林和柏木林等。松林:松林属于一类由阳性树种构成的森林植物群落,该区域主要包含云南松和高山松两种,广泛分布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河谷两岸的山地半阳坡或阳坡,云南松一般分布在海拔高度3200m以下范围,高山松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3200m以上的地方。这些森林其下界常常接河谷底部的干旱河谷多毛有刺灌丛,上界则多接川滇高山栎林(灌丛)。在其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内,常常在不同生境梯度中存在着与常绿硬叶阔叶的高山栎类林、阴暗针叶林中的云杉林、冷杉林或小片属于次生性落叶阔叶林的杨桦林等呈斑块状镶嵌、交替分布。松林群落林冠整齐,外貌翠绿色或灰绿色,结构简单,分层明显。乔木层常以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高山松(Pinusdensata)为优势种,原生性天然松林中树木高可达20m以上,胸径40cm左右,但是现存者已不多见;次生性的松林林木高度一般均较低138 ,胸径较小。在不同群落交汇处,乔木层常有华山松(Pinusarmandii)、云南铁杉(Tsugadumosa)、丽江云杉(Picealikiangensis)、川西云杉(P.balfouriana)、白桦(Betulaplatyphylla)、山杨(Populusdavidiana)、槭树(Acerspp.)等渗入。林下灌木总盖度一般均较低,灌木植物种类较少,常以多种硬叶栎类和多种杜鹃为主,亦有大白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川滇高山栎、黄背栎等种类占优势;还常见有毛叶南烛(Lyoniavillosa)、球花荚蒾(Viburnumglomeratum)、雅致山蚂蝗(Desmodiumelegans)、蒿(Artemisiaspp.)、细叶野丁香(Leptodermismicrophylla)、小雀花(Campylotropispolyantha)、多花木蓝(Indigoferaamblyantha)、南烛(Lyoniaovalifolia)、木帚栒子(Cotoneasterdielsianus)、小檗(Berberisspp)、木蓝(Indigoferaspp)、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蔷薇(Rosaspp.)等植物种类。草本植物稀疏,见有变异铁角蕨(AspleniumvariansWall.ExHook.etGrev.)、楔叶委陵菜(PotentillacuneataWall.exLehm.)、华西委陵菜(PotentillapotaniniiWaof)、草玉梅(Anemonerivularis)、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Burkill)、刺毛糙苏(PholomissetiferaBur.etFranch.)、尼泊尔香青(Anaphalisnepalensis(Spreng)Hand.-Mazz.)、川西黄鹌菜(Youngiaprattii)等以及一些禾本科植物。地表有一定的苔藓植物发育,覆盖度约5--15%。层外植物偶见有铁线莲(Clematisspp.)等种类。冷杉、云杉混交林:常见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SS河干流的上游地段和支流的上游地段的坡面中上部位,是当地分布面积最广、体积和数量最大的亚高山针叶林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河两岸海拔高度2700(3100)—3900(4100)m的阴坡地带,冷杉、云杉林分布地带界线的上界常与高山灌丛草甸相连,分布地带下部界线常与松林、高山栎林(灌丛)或干旱河谷有刺灌丛等植被类型衔接,有时能够直接延伸到较低的河岸边上。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分层明显,外貌浓绿色,林冠线呈锯齿状。冷杉、云杉林乔木层由黄果冷杉(Abiesernestii)、长苞冷杉(Abiesgeorgei)、鳞皮冷杉(Abiessquamata)、丽江云衫(Picealikiangensis)、川西云衫(Piceabalfouriana)为主要建群种,在该区域冷杉、云杉林138 分布地带内的海拔高度较低的地方,常常由黄果冷杉为主构成单优势种群落;在大坡面上按照海拔高度的高低和不同地段生态条件的变化,长苞冷杉和丽江云衫、鳞皮冷杉和川西云杉常常以共建种的形式形成双优势种群落,并依生境梯度差异呈替代分布和镶嵌交错;长苞冷杉(Abiesgeorgei)和丽江云杉(Picealijiangesis)混生形成的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主要见于海拔3100(3500)m一带的阴坡、半阴坡以及局部槽沟中,常呈斑块状和垂直条带状与其他植被类型镶嵌分布,面积不大;鳞皮冷杉和川西云杉林是该区域森林植被的主体,所占面积大,分布范围宽。在冷杉、云杉林乔木层中,有时还混生大果圆柏(Sabinatibetica)及少量白桦、山杨、大果红杉等植物于林中。灌木层植物除人为砍伐较多的情况外,灌木种类生长较稀疏,常呈小片团状分布,盖度不等,且随不同生境地段而植物种类差别较大,常见有几种杜鹃(Rhododendromspp.)、金露梅、银露梅(Potentillaglabra)、细枝绣线菊(Spiraeamyrtilloides)、小檗(Berberisspp)等。草本植物总盖度随灌木层盖度大小而变化最小仅为20%左右,最高可达70%,常以膨囊苔草(Carexlehmanii)、四川蒿草(Kobresiasetchwanensis)、羊茅(Festucaovina)等为主,此外尚有淡黄香青(AnaphalisfalvescensHand.-Mazz.)、甘青老鹳草(Geraniumpylzovianum)、虎耳草(Saxifragaspp.)、马先蒿(Pedicularisspp.)、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alpinum)、白背铁线蕨(Adiantumdavidii)等。层外植物有铁线莲属的种类,有时树上挂有松萝。柏木林:分布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所辖干流两岸,生长在海拔高度3000—4100(4200)m一带的山谷阳坡或半阳坡,为典型的耐寒、耐旱、耐瘠薄的高山寒温性针叶林之一。在SS河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所辖干流以及支流的两岸和上游地方,大果圆柏林、方枝圆柏林的分布可以从该区域海拔高度较高的山体上部一直延伸到河岸甚至在河漫滩上,一般面积相对较大;干香柏林分布于干流及主要支流河谷底部的阴坡部分,小面积分散分布,或者单株大树星散生长。柏木林林冠一般呈锯齿形起伏,树冠为塔形,群落外貌灰绿色、黄绿色,林木生长稀疏,郁闭度不大。乔木层中除前述柏木种类以外,常有少量川西云杉、黄果冷杉和山杨、白桦等渗入混生。林下灌木总盖度不等,随不同地段和不同生境差异较大,常见灌木种类有细枝绣线菊、高山绣线菊(Spiraeaalpina)、楔叶绣线菊(S.canescens)、绢毛蔷薇(Rosasericea)、甘青锦鸡儿(Caraganatangutica)、散生栒子(Conoteasterdivaricatus)、岩生忍冬(Lonicerarupicola)、刚毛忍冬(L.hispida)、小角柱花(Ceratostigmaminus)、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等。草本植物的情形和灌木层植物有类似之处,常见种类有密生苔草(Carexcrebra)、线叶嵩草(Kobresiacapillifolia)、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林地早熟禾(PoanemoralisL.138 )、黄花棘豆(OxytropisochrocephalaBunge)、甘西鼠尾草(Salviaprzewalskii)、川藏蒲公英(TaraxacummaurocarpumDahlst.)、禾叶风毛菊(SaussureagramineaDunn)、灰苞蒿(Artemisiaroxburghiana)、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horridula)、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等。林下地表有时有少量薄层苔藓覆盖。层外植物仅见有铁线莲属的种类。③灌丛植被SS河流域内灌丛植被主要有干旱河谷灌丛、亚高山和高山草甸灌丛。其中干旱河谷灌丛主要有白刺花、小叶黄荆、华西小石积、雀梅藤灌丛和毛莲蒿、铁杆蒿、细叶亚菊、匍匐栒子灌丛;亚高山和高山草甸灌丛主要有木帚栒子、峨眉蔷薇、黄色悬钩子、绣线菊、小檗灌丛,柳、沙棘灌丛和大白杜鹃灌丛等。白刺花、小叶黄荆、华西小石积、雀梅藤灌丛:该类灌丛为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所辖干流和主要支流河谷两岸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布海拔高度一般从河岸开始,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在干旱河谷分布的海拔高度为为2400--2800(3200)m之间。干旱季节,群落外貌深灰色,显得毫无生气;雨季以后,群落外貌翠绿色,许多草本和灌木种类集中在雨季开花结实。丛高一般为0.5--1.5m,灌木盖度一般在20--50%之间,特别干旱的地段不足15%,靠近河床的局部平缓坡地还有一定的沙化现象。组成灌木的种类在各处有较大的差别,且种与种的搭配和优势随生境不同而差别各异。群落中通常有白刺花(Sophoradavidii)、小叶黄荆(Vitexnegundovar.microphylla)、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schwerinae)、小马鞍叶羊蹄甲(Bauhiniabrachycarpa)、草沉香(Excoecariaacerifolia)、清香木(Pistaciaweinmannifolia)、灰毛莸(Caryopterisforrestii)、西南野丁香(LeptodermispurdomiiHutch.)、巴塘杭子稍(CampylotropissoulieiSchindl.)、多花木蓝(IndigoferaamblyanthaCraib)、小角柱花(Ceratostigmaminus)、矮探春(Jasminumhumile)、毛莲蒿(Artemisiavetita)等。毛莲蒿、铁杆蒿、细叶亚菊、匍匐栒子灌丛:该类型干旱河谷有刺灌丛植被主要分布在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干流两岸,自河岸向两侧山坡上方延伸200~400m。局部可达海拔高度3200m的地方(个别地方更高),坡向对干旱河谷灌丛带高低的影响十分明显,一般向阳谷坡向上延伸的高度要比阴坡高200138 m以上。毛莲蒿、铁杆蒿、细叶亚菊、匍匐栒子灌丛群落外貌灰绿色,灌木层总盖度中等,灌丛一般高0.5~1.5(2.0)m。不同地段和生境之间群落物种组成种类差异较大,一般由毛莲蒿(Artemisiagmelinii)、铁杆蒿(Artemisiagmelinii)、沙蒿(ArtemisiadesertorumSpreng.)、云南蒿(ArtemisiayunnanensisJ.F.JeffreyexDiels)、细叶亚菊(Ajaniatenuifolia)、小叶帚菊(Pertyaphylicoides)、匍匐栒子(Cotoneasteradpressus)等灌木(或亚灌木)种类在不同地段互为优势。其他常见灌木种类还有云南锦鸡儿(CaraganafranchetianaKom.)、水栒子(Cotoneastermultiflorus)、灰毛莸(CaryopterisforrestiiDiels)、大叶香茶菜(Isodongrandifolius)、华西忍冬(LonicerawebbiaWall.exDC.)、短尾铁线莲(ClematisbrevicaudataDC.)等。木帚栒子、峨眉蔷薇、黄色悬钩子、绣线菊、小檗灌丛:分布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干流两岸,生长在干旱河谷多毛有刺灌丛地带之上方,一般分布海拔高度为2500--3400m。群落外貌绿色,参差不齐,显得比较杂乱。一般由木帚栒子(Cotoneasterdielsianus)、水栒子(C.multiflorus)、匍匐栒子(CotoneasteradpressusBois)、峨眉蔷薇(Rosaemeiensis)、黄色悬钩子(RubuslutescensFranch.)、川滇绣线菊(Spiraeaschneideriana)、细枝绣线菊(S.myrtilloides)、匍匐栒子(Cotoneasteradpressus)、金花小檗(Berberiswilsonae)、川滇小檗(BerberisjamesianaForrestetW.W.Smith)、锥花小檗(BerberisaggregataSchneid.)等多种灌木共同组成群落,灌木层盖度一般为中等程度,其中水湿条件较好的地方,盖度可达80%。此外,经常能够见到的灌木植物种类还有尖叶栒子(CotoneasteracuminatusLindl.)、小叶栒子(C.microphyllusWall.exLindl)、多花胡枝子(LespedezafloribundaBunge)、鸡骨柴(Elsholtziafruticosa)、紫萼山梅花(Philadelphuspurpurascens(Koehne)Rehd.)、云南勾儿茶(Berchemiayunnanensis)、川滇蔷薇(RosasoulieanaCrép.)、甘青鼠李(RhamnustanguticaJ.Vass.)、南方六道木(Abeliadielsii)、柳叶忍冬(LoniceralanceolataWall)、陇塞忍冬(LoniceratanguticaMaxim.)、素芳花(Jasminumofficinale)等植物。不同地段和生境之间群落物种组成种类差异较大,特别是在群落结构上,以上植物种类在不同地段互为优势种和伴生种。柳、沙棘灌丛:主要分布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所辖范围干流与主要支流的河谷138 两岸,生长在海拔高度较低的近河岸坡脚、河滩地,以及阴坡和半阴坡的山坡中上部(其下接云杉林或大果圆柏林),呈不连续的小片零星分布。群落外貌在生长季节呈绿色、灰绿色,丛冠参差不齐。灌木总盖度中等,个别湿润地段可高可达80%左右。建群种主要是腹毛柳(SalixdelavayanaHand.-Mazz)、绵穗柳(SalixeriostachyaWalletAnderss.)、山生柳(Salixoritrepha)、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一般高0.5~1.5m,其中生境条件好的地段可达3m。伴生的灌木植物随生境不同种类的差异较大,常见的有峨眉蔷薇、越桔叶忍冬(LoniceramyrtillusHook.f.etThoms.)、杯萼忍冬(LonicerainconspicuaBatal)、金露梅、川滇绣线菊(Spiraeaschneideriana)、细枝绣线菊(S.myrtilloides)、匍匐栒子(Cotoneasteradpressus)等。河滩地上或沟谷灌丛中常以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为优势种构成群落。大白杜鹃灌丛:主要见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所辖范围干流与主要支流的河谷两岸,生长在海拔高度较高的亚高山地带(海拔高度3800m以下)山坡中上部阴坡和半阴坡,常与冷杉、云杉林或大果圆柏林镶嵌或者交错分布,为不连续的小片状零星分布。植物群落外貌在生长季节呈深绿色、褐绿色,植冠呈大小不齐的圆球状,从冠呈波浪型起伏。灌木总盖度一般中等,高可达80%左右。建群种主要为大白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亮叶杜鹃(RhododendronvernicosumFranch.)、雪层杜鹃(Rhododendronnivale)、黄杯杜鹃(Rhododendronwardii)等杜鹃属植物为主,植株一般高0.5~1.5m,生境条件好的地段可达3m。伴生灌木种类随生境不同差异较大,常见的有峨眉蔷薇、窄叶鲜卑花(Sibiraeaangustata)、越桔叶忍冬(LoniceramyrtillusHook.f.etThoms.)、杯萼忍冬(LonicerainconspicuaBatal)、金露梅、川滇绣线菊(Spiraeaschneideriana)、细枝绣线菊(S.myrtilloides)、匍匐栒子(Cotoneasteradpressus)等。此外,接近河滩地上的灌丛中常有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混生其中。④草甸植被草甸植被主要为亚高山草甸中的禾草、蒿草、杂类草草甸,主要见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所辖范围干流与主要支流的河谷两岸海拔高度2800-3600m以下138 的山坡中上部,生长地势一般稍微开阔一些,坡度也较为平缓一些,常与冷、云杉林或大果圆柏林这些森林和亚高山灌丛相间分布。群落草层低矮密集,分层不明显,种类简单。群落盖度一般较大,以疏花剪股颖、林地早熟禾、小嵩草、四川嵩草、珠芽蓼、圆穗蓼等占绝对优势;其他常见禾草植物种类有丝颖针茅(Stipacapillacea)、异针茅(S.aliena)、羊茅(Festucaovina)、紫羊茅(FestucarubraL.)、藏异燕麦(Helictotrichontibeticum(Roshev.)Holub)、三刺草(Aristidatriseta)、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垂穗鹅观草(Roegnerianutans)等;杂类草还见有钉柱委陵菜、川藏蒲公英(Taraxacummaurocarpum)、禾叶风毛菊、淡黄香青(Anaphalisfalvescens)、黄毛茛(RanunculuslaetusWall.)、假秦艽(PhlomisbetonicoidesDiels)、云南金莲花(Trolliusyunnanensis(Fanch.)Ulbr.)、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horridula)、多花虎耳草(SaxifragahypericoidesFranch.)、黄花棘豆(OxytropisochrocephalaBunge)、甘肃棘豆(Oxytropiskansuensis)、马先蒿(Pedicularisspp.)、肉果草(Lanceatibetica)、云南豹子花(NomocharissaluenensisBalf.f.)、黄帚橐吾(Ligulariavirgaurea(Maxim.)Mattf.)、皱孢冷蕨(CystopterisdickienanaSim)、高山小耳蕨(Polystichumlanchenense(Hook.)Bedd.)等植物。⑤人工植被玉米(小麦)-蔬菜一年两熟类型:该类型分布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所辖范围干流与主要支流的河谷两岸,集中在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河谷阶地或缓坡上,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第二季种植白菜、卷心菜、萝卜等蔬菜作物,一年二熟(或者热量不够,种植为假二季,第二季种植短命作物-荞麦)。经济果木有一些温带的落叶果树和干果,如苹果、桃、梨和核桃等。青稞(小麦)-荞麦一年一熟类型:该类型分布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所辖范围干流与主要支流的河谷两岸,集中在河谷阶地或缓坡上,海拔高度较前者为高,主要种植小麦、青稞、荞麦、马铃薯和豆类等,间种或套种白菜、卷心菜、蚕豆、萝卜等,一年一熟。(2)规划区维管束植物组成经过野外调查,结合标本鉴定和历史资料查证,SS河流域共有维管束植物96科,321属,502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种,隶属于18科23属;裸子植物21种,隶属于3科8属;被子植物453种,隶属于75科290属。植物种类中被子植物数量最多。SS河流域规划区维管束植物情况见表3-9。138 SS河流域规划区维管束植物统计表表3-9植物种类科属种蕨类植物182328裸子植物3821被子植物75290453合计96321502(3)规划区种子植物区系特点SS河流域水电开发工程区共有种子植物78科、298属、474种。规划河段内15个主要分布区类型均有代表,但各分布区类型的属所占比例相差悬殊,其中温带分布的属所占比例较大,达到56.71%,表明开发规划河段具有一定温带性质的区系特征;热带成分所占比例达到27.85%,具有一定的热带性质的区系特性;此外,东亚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规划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见表3-10。SS河流域规划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表表3-10分布区类型属数占总属数(%)1.世界分布3612.082.泛热带分布227.38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31.014.旧世界热带分布51.68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62.01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62.01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51.68热带分布(小结)8327.858.北温带分布11337.929.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155.0310.旧世界温带分布3010.0711.温带亚洲分布113.69温带分布(小结)16956.71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51.6813.中亚分布20.67中亚、泛地中海分布(小结)72.3514.东亚(东喜马拉雅-日本)分布3511.7415.中国特有41.34合计298100.00(4)规划区珍稀、濒危和保护植物138 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野外调查,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国函92号文(国务院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批复)中所列物种,在SS河水电梯级开发河段调查区内,共发现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为油麦吊云衫(Piceabrachytylavar.complanata)、金铁锁(Psammosilenetunicoides)、山莨菪(Anisodustanguticus(Maxim.)Pascher)、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油麦吊云杉主要散生于分布于海拔高度较低的暗针叶林内;金铁锁主要分布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内松林较为集中的地段;山莨菪主要分布于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河段及其影响区内海拔高度稍高一些的上部边缘地方及牲畜冬棚附近;松茸广泛分布于该区域,尤其是高山栎类林中。这些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多分布在工程实施区域的上限一带,距离工程实施地段已经较远。SS河水电规划河段保护植物分布见图3-7。(5)规划区重要植物资源SS河流域规划河段及其影响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较常见的有麻黄(Ephedraspp.)、蕨(Pteridiumapuilnum)、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紫堇(Corydalisspp.)、远志(Polygalaspp.)、大戟(Euphorbiaspp.)、柴胡(Bupleurumspp.)、香薷(Elsholtziaspp.)、益母草(Leonursjaponicus)、香茶菜(Isodonspp.)、独一味(Lamiophlomisrotata)、天南星(Arisaemaspp.)等。用材树种较重要的有云南松(P.yunnanensis)、丽江云杉(Picealikiangensis)、长苞冷杉(Abiesgoergei)、鳞皮冷杉(A.squamata)、高山松(PinusdensataMast.)、川西云杉(PiceabalfourianaRehd.etWils.)、黄果冷杉(AbiesernestiiRehd.)、桦木(Betulautilis、B.platyphylla、B.albo-sinensis等)等。野生观赏植物较常见的有报春花属(Primula)、马先蒿属(Pedicularis)、杜鹃花属(Rhododendron)、鸢尾属(Iris)、百合属(Lilium)、翠雀属(Delphinium)、凤仙花(Imperata)、蔷薇属(Risa)、紫菀属(Aster)等属及多种兰科植物;此外,还有一些秋季观叶和观果植物,如槭属(Acer)、花楸属(Sorbus)、小檗属(Berberis)、木姜子属(Litsea)、栒子属(Cotoneaster)、忍冬属(Lonicera)等。野生的果树类资源以多种蔷薇科植物的果实为主,最常见的悬钩子属(Rubus)和李属(Prunus)等。138 禾本科、豆科、蓼科等科的种类多优良牧草,为牲口野外饲草或圈羊牲畜的饲料资源。野生蔬菜较常见的有蕨等。1.1.1陆生动物(1)陆生脊椎动物根据实地考察和查阅整理收集的资料信息,SS河流域规划河段调查区内共有陆生脊椎动物127种,其中两栖类动物7种,爬行类动物5种,鸟类79种,兽类36种。在这些动物中,共有27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仅兽类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4种,其中鸟类11种,兽类13种;该区域没有国家和四川省规定保护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①两栖类动物SS河流域规划河段调查区内涉及两栖类动物7种,隶属于4科、5属、2目。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分物种有4种,略多于古北界的3种。这种情形表明该地区物种混杂程度比较高,此特点与该区域为高山峡谷区的生态背景情况相一致。两栖动物以溪流和湿润的沼泽或池塘附近区域为主要的生活环境,在SS河干流较低海拔区段及附近主要有四川湍蛙(Amolopsmantzorum)和华西蟾蜍(Bufogargarizansandrewsi)分布,其余物种主要见于较高海拔区段。②爬行类动物SS河流域规划河段调查区内有爬行类动物5种,隶属于1目、4科、5属,其中蛇类3种,占60%;蜥蜴类有2种,占40%。在区系成分组成方面,以东洋界物种为主,有4种,占80%;有1种古北界分布,占20%。物种混杂程度较当地两栖类动物低。③鸟类SS河流域规划河段调查区内共有鸟类79种,隶属12目、24科、46属,其中雀形目有55种,占70%;非雀形目物种24种,占30%。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物种有12种,占15%;古北界物种54种,占69%,跨界分布的物种13种,占16%。该区域位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偏北,物种混杂程度高,与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分布基本一致。④兽类138 SS河流域规划河段调查区内涉及兽类动物36种,隶属6目、12科、23属。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物种有12种,占33.3%;古北界16种,占44.4%;跨界分布的物种8种,占22.3%。(2)珍稀、濒危保护动物SS河流域规划河段调查区内因其自然条件以及涉及的范围面积,该区域内的国家级保护动物种类不多。当地没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2种,即如:鸢(Milvusmigrans)、苍鹰(Accipitergentiles)、雀鹰(Accipiternisus)、大鵟(Buteohemilasius)、普通鵟(Buteobuteo)、红脚隼(Falcovespertinus)、红隼(Falcotinnunculus)、血雉(Ithaginis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i)、白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大绯胸鹦鹉(Psittaculaderbiana)、雕鸮(Bubobubo)。该区域有国家Ⅰ级保护兽类2种,主要有雪豹(PantheraunciaSchreber)、豹(PantherapardusLinnaeus);有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3种,主要有猕猴(MacacamulattaZimmermann)、豺(CuonalpinusPallas)、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suG.Cuvier)、马熊(UrsusarctospruinosusBlyth)、石貂(MartesfoinaErxleben)、黄喉貂(MartesflavigulaBoddaert)、水獭(LutralutraLinnaeus)、金猫(FelistemminckiVigorsetHorsfield)、漠猫(FelisbietiMilne-Edwards)、丛林猫(FelischausGuldenstaedt)、鬣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Bechstein)、斑羚(NaemorhedusgoralHardwicke)和岩羊(PseudoisnayaurHodgson)等。SS河流域规划河段调查区保护动物分布见图3-8。1.1.1水生生物为了使本次SS河流域水生生物调查与流域水电规划和建设地点相一致,以便于分析由于规划造成对水生生物的直接影响,四川农业大学在充分考虑水生生物活动特性、SS河河流特点的基础上,将水生生态的调查点位尽可能的布置在各规划电站坝址、厂址或其他有代表性的断面。(1)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不仅是多数成鱼和鱼苗的天然饵料,也是水体供饵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138 通过对SS河流域规划河段各点位的调查,SS河流域规划河段共有水生藻类植物4门、8纲、17目、23科、36属、90种。其中蓝藻门4科7属9种,占总数10.00%;黄藻门仅1科1属1种,占总数的1.11%;硅藻门8科17属63种,占总数的70.00%;绿藻门10科6属11种,占总数的18.89%。详见表3-11。SS河流域规划河段浮游植物区系组成表表3-11分类蓝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合计纲11338目315817科4181023属71171136种91631790种的百分比(%)10.001.1170.0018.8100从表3-11可以看出,SS河规划河段浮游植物区系中,以硅藻门占绝对优势,这与SS河所处地理位置、峡谷的河道和急流的水域生态环境相关。优势种类为桥弯藻属、双楔藻属、等片藻属、脆杆藻属、针杆藻属等,常见的种类有偏肿弯藻、双头针杆藻和肘状针杆藻等。工程规划河段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为4760~48941个/L,生物量为0.0772~0.5765mg/L,平均种群密度为30882个/L,平均生物量为0.2200mg/L。SS河流域各调查断面浮游植物生物量统计见表3-12。SS河流域各调查断面浮游植物生物量统计表表3-12调查点生物量查村然孜闸址然孜厂址大瓦龙2坝址然央SS河河口大瓦龙2厂址平均数种群密度(个/L)1146047606080489411486288801034030882生物量(mg/L)0.15190.07720.10410.57650.21570.14560.15460.2200由表3-12可见,SS河干流各调查点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比较是:大瓦龙2坝址>然央>查村>大瓦龙2厂址>SS河河口>然孜厂址>然孜坝址。规划河段浮游植物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在大瓦龙2坝址处最为丰富,在然孜闸址处最少。(2)浮游动物138 SS河规划河段实际调查中采集到浮游动物共有15种,主要有原生动物和轮虫组成。此次调查中共采集到原生动物有11种,占总数的73.33%;轮虫动物有4种,占总数的26.67%。其中查村采集点采集到有6种、然孜电站闸址5种、然孜电站厂址6种、大瓦龙2电站坝址5种、然央6种、SS河河口5种、大瓦龙2厂址外水洛河采样点5种。工程规划河段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为43~110个/L,生物量为0.00610~0.01132mg/L,平均种群密度为61.83个/L,平均生物量为0.00881mg/L。SS河流域各调查断面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统计见表3-13。SS河流域各调查断面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统计表表3-13单位:个/L,mg/L采集点原生动物轮虫合计密度生物量密度生物量密度生物量查村310.00093120.00517430.00610然孜电站闸址400.00120170.00733570.00853然孜电站厂址430.00129150.00647580.00776大瓦龙2坝址280.00084200.00862480.00946然央350.00108200.00862550.00970SS河河口460.00130170.00726620.00892大瓦龙2厂址900.00270200.008621100.01132平均值46.40.0013416.80.0072461.830.00881(4)底栖动物SS河水电规划河段底栖动物共有2门、3纲、6目、12科、12属、12种,其中节肢动物门有11种,占总种数的90.91%;环节动物门有1种,占总种数的9.09%。SS河流域规划河段各调查点底栖动物种类组成见表3-14。SS河流域规划河段各调查点底栖动物种类组成表表3-14门纲目数科数属数种数百分率(%)环节动物门蛭纲11119.09节肢动物门甲壳纲11119.09昆虫纲410101081.82合计6121212100.0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SS河流域规划河段底栖动物以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种类最多,其他种类较少。昆虫纲中常见的种类包括蜉蝣目的扁蜉、小蜉和小裳蜉,襀翅目的短尾石蝇和大石蝇,毛翅目的纹石蚕,鞘翅目的龙虱等,其中以扁蜉和短尾石蝇为优势种。根据实际调查,规划河段各断面底栖动物的密度在14~138个/m3,生物量在0.22~2.371g/L之间,各调查点位底栖动物种群密度及生物量见表3-15。138 SS河流域规划河段各调查点底栖动物种群密度及生物量表表3-15单位:个/m2,g/m2种类数量环节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合计密度生物量密度生物量密度生物量密度生物量查村20.0021360.971380.99然孜电站闸址250.22250.22然孜电站厂址140.60140.60大瓦龙2坝址320.85320.85然央10.005150.187160.192SS河河口20.13330.19211.42551.74大瓦龙2厂址202.371202.371(5)鱼类资源据调查研究,SS河流域分布的鱼类共有12种,录属于2目4科8属,分别为红尾副鳅、山鳅、短尾高原鳅、细尾高原鳅、齐口裂腹鱼、细鳞裂腹鱼、短须裂腹鱼、四川裂腹鱼、软刺裸裂尻鱼、青石爬鮡、黄石爬鮡、福建纹胸鮡和中华金沙鳅,SS河流域鱼类名录见表3-16。SS河流域鱼类名录表3-16序号鱼名拉丁名省级保护鱼类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schizothorax.)prenanti+2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Racoma)kozloviNiolsky+3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schizothorax)wangchiachii(Fang)+4青石爬鮡Euchiloglanisdavidi(Sauvage)++5黄石爬鮡EuchiloglaniskishinouyeiKimura+6福建纹胸鮡Glyptothorarukiensis7中华金沙鳅Jinshaiasinensis+8红尾副鳅Psracobitisvariegatus9山鳅Oreiasdabryi+10细尾高原鳅Triploophysastenura(Herzenstein)11短尾高原鳅Triploophysabrevicanda(Herzenstein)12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malacanthusmalacanthusHerzenstein①鱼类区系SS河流域规划河段缺乏鲑形目和鲈形目鱼类,鲤形目的鲤科、鳅科,鲇形目鮡科鱼类物种丰富,其他科相对贫乏。该河流分布的鱼类主要区系特点如下:青藏(中亚)高原鱼类区系成分比例较高,此成分中的裂腹鱼亚科、条鳅亚科的山鳅属和高原鳅属共7种,占总种数的58.33%,其中裂腹鱼4种、山鳅1种、高原鳅2种。138 中印(西南)山地鱼类较多,包括红尾副鳅、中华金沙鳅、黄石爬鮡、青石爬鮡和福建纹胸鮡等5种,占总种数的41.67%。长江上游特有种类多,在调查河段中的长江上游的特有种类有山鳅、齐口裂腹鱼、短须裂腹鱼、四川裂腹鱼、中华金沙鳅、青石爬鮡和黄石爬鮡等7种,占总种数的58.23%。②鱼类分布SS河流域由于水域形态、水文状况、人为活动影响程度不同,各段鱼类种群的地理分布差别较大,总的来说,喜静水、缓流水鱼类较少,喜急流中生活的种类较多。在SS河上游查村到然孜电站厂址附近调查河段中,河面相对较为宽阔,多呈“U”型,河水流速相对较慢,分布种类多以适应相对静水环境的种类,如红尾副鳅、山鳅以及少量青石爬鮡、黄石爬鮡和裂腹鱼类等,优势种是软刺裸裂尻鱼和齐口裂腹鱼。在靠近然孜电站厂址下游,由于末中沟的大量水流汇合,河水流量明显增加,水流速度明显增快,从大瓦龙2电站坝址以下一直到SS乡政府附近,该河段生活的种类主要以青石爬鮡、黄石爬鮡和齐口裂腹鱼居多,软刺裸裂尻鱼的数量也较多。从SS乡往下至同古村附近,河面较宽阔,水流速度减缓,其中生活的种类有12种,以齐口裂腹鱼和软刺裸裂尻鱼为优势种。在同古村以下到SS河河口河道变窄,河床比降增大,水流速度加快,河道多以大的卵石或砾石为主,水流态紊乱,该河段分布的鱼类多以适应急流生活的爬鮡类和福建纹胸鮡为主。③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SS河流域规划河段中主要经济鱼类为裂腹鱼类和两种石爬鮡,因此,调查的重点是这些重要经济鱼类的“三场”分布。SS河规划河段鱼类“三场”分布示意图见附图3-9。138 山地江河鱼类的产卵场,因产卵鱼群小,产卵场地分散,常因不同年份洪水量的大少,滑坡、泥石流的大小、频度、河床的形态、淤积程度、水流态势、落差变化等综合因子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鱼类的产卵场,常常每年都在变动之中,鱼类的产卵场是很不稳定的,其不稳定性常随江河的上溯而增大,所以山地江河鱼类繁殖产卵为分散小群,以适应山地江河水域环境的动态特征。在调查区,大瓦龙2电站闸址附近及其以下到然央村附近这一段河流,特别是有支沟汇合口附近的产卵场相对较大,其余产卵场较为分散。齐口裂腹鱼、短须裂腹鱼在3~5月,水温11~14℃时进入繁殖季节,四川裂腹鱼在7~8月份开始产卵繁殖,青石爬鮡和黄石爬鮡多在6~7月繁殖。通常裂腹鱼类选择滩多急流,水深40cm左右的近岸或主流流水沙砾石滩上掘巢产卵,卵在水流较大时产出,随水流进入浅滩内发育,当水流变小时浅滩内形成众多小水体,卵或鱼苗继续在里面发育生长,等下一次汛期来临后,已发育到一定大小的鱼苗便可随水流重新回到河流干流中生长发育了。两种石爬鮡产卵时体内受精,其产卵场所一般位于急流和环境交叉的河段,水量较大,一般在5月份后进入雨季,河水流量增加刺激其性腺快速发育,到6~7月便开始产卵繁殖。总体来说,调查区鱼类产卵场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同时产卵的群体小。索饵场的环境基本特征是静水或微流水,水深0~0.5m,其间有砾石、礁石、沙质岸边,这些地方形成较深的水坑、凼、凹岸浅水区、静水缓流区,与干流深水处临近,易于躲避敌害。同时,这些地方小型鱼类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物较少,有利于幼鱼生存。在整个河段及支流中,幼鱼常集群于岸边浅水区域索饵。调查结果表明,从SS乡往下至同古村附近,河面较宽阔,水流速度缓慢,有供幼鱼索饵的良好索饵场所。山地江河鱼类的越冬场,主要在河流急流险滩下水流冲刷形成的深潭、河流中的槽、坑凼、回水或微流水或流水、水下岩洞、泉眼、地下河道及巨砾石、砾石间的洞缝隙,都有不同鱼类的越冬场,并常随当年汛期的砾石堆积、河道改变、泥沙的淤积不同而有所改变。越冬场水体宽大而深,一般水深1~1.5m,底质多为乱石或礁石,凸凹不平。越冬场的两端或一侧大都有1m左右深的流水浅滩和江岸。在SS河干流中,由于河道总体比较顺直,尽管在河流中较大的深潭数量相对较多,但规模不大,因此SS河流域鱼类的越冬场规模不大。在调查区内,鱼类的越冬场主要集中于河流下游SS乡至然央之间河段。④珍稀保护鱼类规划河段无国家Ⅰ、Ⅱ级保护鱼类,仅有1种省级保护鱼类青石爬鮡。1.1环境质量现状138 为了了解SS河流域水环境、声环境和大气环境等质量现状,建设单位委托甘孜藏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于2007年3月对SS河流域规划河段进行了监测,监测点位分布见图3-10。1.1.1水环境质量现状(1)污染源调查SS河流域经济以农业为主,沿岸无工矿企业点污染源分布,生活污染源仅SS乡政府驻地处居民点较为集中,其他居民点居住较为分散,且大多数居民居住在SS河两岸地势较高的台地或阶地上。(2)水质现状监测SS河流域规划河段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17。SS河流域规划河段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表3-17单位:除pH外,mg/L点位项目SS乡上游1km吉衣村下游1km处唐曲河上游1km唐曲河下游1km温度(℃)12.066pH7.577.777.947.90DO9.18.89.37.8SS7.37.78.78.0COD2.42.82.12.9BOD50.430.270.720.39NH3-N0.0710.0640.0310.059总磷////六价铬0.004///挥发酚////氟化物0.0960.1120.0960.096粪大肠菌群433467567567锌////注:“/”表示未检出。(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①评价方法规划河段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水质现状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标准指数法,公式如下。单项水质参数i在j点的标准指数计算公式:Sij=Cij/Csi138 式中:Sij—单项水质参数i在j点的标准指数;C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浓度(mg/L);Csi—水质参数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溶解氧(DO)标准指数的计算公式:SDO,j=(DOf-DOj)/(DOf-DOs)(DOj≥DOs)SDO,j=10-9×DOj/DOs(DOj7.0)式中:SpH,j—单项水质参数pH在j点的标准指数;pHj—水质参数pH在j点浓度;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判别标准:标准指数≤1.0时,表明该水质参数达到水质要求标准;当标准指数>1.0时,则不能满足标准要求。②评价结果感观性状指标:根据现场调查及监测,规划河段水体中无令感观不快的物质,如:漂浮物、色、臭、味等。工程规划河段水质感观性状良好,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对感观的要求。一般化学指标:pH值在6~9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有机污染物指标和营养学指标:DO、COD、BOD5、氨氮、总P等指标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通过分析计算,各项水质参数指标标准指数均小于1.0,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要求。138 1.1.1声环境质量现状(1)现状监测SS河流域无工矿企业,无工业噪声污染源,沿河各乡村居民点噪声源以河流水流背景噪声和沿河泥结碎石道路上少量车辆通行时的交通噪声为主,现状声环境质量良好。SS河流域规划河段噪声监测结果见表3-18。SS河流域规划河段噪声监测结果表表3-18单位:dB点位监测时限LeqL10L50L90SD国标1类SS乡2007.3.169:0552.557.047.844.64.75523:0041.842.339.436.53.345吉衣村2007.3.169:0553.157.848.144.64.95523:0039.941.939.437.41.745(2)现状评价①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区监测的Leq实测值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值直接进行比较。②评价结论由表3-18可见,各监测点位的昼、夜间声环境监测值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流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1.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1)现状监测SS河流域规划河段及其附近区域没有工业大气污染源;流域内地广人稀,居民居住分散,生活燃料产生的大气烟尘污染量较小;沿SS河有县级公路通过,现状车流量较少,因此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SS河流域规划河段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见表3-19。SS河流域规划河段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表表3-19单位:mg/m3监测点位日期SS乡吉衣村2007.3.140.07180.08612007.3.150.08140.09212007.3.160.09120.0984三日平均值0.08150.0922138 (2)现状评价①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进行评价,公式如下:式中:——i种污染物单项指数;——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Nm3);——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Nm3)。当单项污染指数≤1时,该项参数满足标准规定;当>1时,则不满足。②评价结果经分析计算,各监测点位的大气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小于1,流域内大气污染物未超标。各监测点位TSP监测值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一级标准限值,因此SS河流域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良好。1.1.1环境质量现状综述SS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高山峡谷区,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流域内动植物物种丰富,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水生生物主要为冷水鱼类,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流域整体生态环境较好。SS河流域内无工业企业分布,无工业废水排放;流域内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以传统耕作为主,化肥施用水平较低,基本不施用农药;流域内居民数量较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低,受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制约,流域内生活污染源点少量小。通过对流域内环境背景监测表明,流域内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流域内分布的阔叶植被主要有桦木、杨树和高山栎类等,分布的针叶植被有松树、冷杉、云杉、柏木等,河谷地带以干旱河谷灌丛和少量人工植被为主,有少量杨树、桦木等分布。流域内植被较好,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在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呈中度水土流失,无强度及以上水土流失。138 总体来讲,流域内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等基本处于自然协调状态,环境质量现状良好。1.1SS河流域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从有关资料分析和实地踏勘情况来看,SS河整个流域目前环境质量较好,存在的环境问题较少,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基本处于协调发展状况。流域内无规划的旅游景点及工矿企业,短时间内流域环境不会有显著变化。由于该区域为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收入较低,目前当地居民生活燃料基本依赖于木材,加之森林病虫等自然灾害影响,自然植被将遭到破坏。1.2SS河流域水电规划的制约因素SS河流域水电规划重点研究了各瓦~河口长约23.7km的河段,流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制约性因素。经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范围及限制因素分析SS河位于稻城县境内,属于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集居区,过去森林工业在稻城县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天然林禁伐后,县内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收支严重失衡,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补贴。目前稻城县在寻找新的支柱产业和替代产业,但限于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培养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地方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的同时,稻城县丰富的水能、矿产和旅游资源却未得到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周期短、见效快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特点,尽快开发水电可以为稻城县经济发展带来契机,为其它资源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对提高落后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SS河是水洛河右岸一级支流,全流域均位于稻城县境内,规划梯级电站亦位于稻城县境内,本次规划不涉及跨界的经济、环境问题。SS河流域规划的3个方案中最后一级电站均位于SS河汇口处水洛河干流,电站尾水位基本与水洛河干流麦日水电站正常蓄水位相链接,支流规划与干流规划相协调,符合支流服从干流的要求。(2)工程移民与环境容量138 初拟3个规划方案中各梯级电站水库淹没均较小,仅方案一中第3个梯级瓦龙水电站将淹没6.07亩耕地,其他各梯级电站水库无耕地淹没。以影响最大的方案一为代表,从工程建设对地方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初步分析移民环境容量。方案一3个梯级电站水库共淹没耕地6.07亩,仅占SS乡耕地面积的0.14%,需生产安置人口4人,仅占SS乡农业人口的0.22%,水库淹没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较小。SS河流域水电开发将促进地方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库区闲置的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同时拉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库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部分移民将逐步脱离传统的农业,从事第二、三产业,移民环境容量会进一步扩大。综合上述分析,SS河水电开发水库淹没损失较小,具备在本乡范围内安置移民的环境容量。(3)渣场选择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的影响由于规划河段属于典型的山区河流,地势总体陡峭,施工布置、渣场、料场等选择相对较难,特别是渣场选择对于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和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梯级渣场的规划方案应统一、协调考虑,确保弃渣有合适的场地堆放。此外,渣场选址在地质条件允许,容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还应综合考虑占地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因素,以获得最优的渣场布置方案。(4)河道水文情势改变对水生生态和景观的影响SS河水电规划实施后,水库和减水河段的形成将改变原河道的水域形态和水文情势,从而对该河段水生生态环境、水生生物和水域景观等造成一些不可逆转的影响。1.1规划区环境容量分析规划区环境容量分析包括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和声环境容量等。结合规划工程区背景污染状况调查,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水环境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声环境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138 规划河段地处偏远山区,流域内无工业企业分布,无工业污染源;流域内耕地稀少,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少,农业污染源较少;SS河整流域内2006年末总人口1953人,人畜粪便多用作堆肥,生活污水排放量小,且多以泼洒的形式排入住所附近的土地,生活污水不会对河流水质造成明显的影响。规划区内无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分布,噪声源主要是河流水声和少数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无重大噪声源。水电开发为非污染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由于SS河属于Ⅱ类水域,污(废)水经处理后回用,禁止直接排入河道,不会对河道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活动对声环境和大气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影响将得到减缓、减免或消除,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影响会自行消失。综上所述,本规划实施后,污染源相对单一,排放较分散,而且规划区对污染物消纳空间较大,在满足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的前提下,不会超过规划地区环境容量值。138 1规划方案比选SS河规划河段为各瓦~河口长约23.7km的河段,属四川省稻城县SS乡境内,本次规划对SS河干流进行开发方案的拟定和选择。规划河段共拟定了3组比选方案:方案①是由然孜、然央和瓦龙组成的三级开发方案,方案②是由麦中和大瓦龙(1)组成的两级开发方案,方案③是由然孜和大瓦龙(2)组成的两级开发方案。1.1梯级电站零方案评价(1)如果SS河不开发现有的水能资源,则地方经济发展难有新的增长点,当地群众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不符合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2)能源结构不改善,当地工业、矿产资源开发建设将不可能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对振兴县域经济、改变能源结构现状十分不利。(3)当地居民仍以薪材为主要生活燃料,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功能破坏较大,不利于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4)本次规划将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水能资源,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以保护区域植被,构筑长江上游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1.2梯级开发方案比选1.2.1水能资源利用差异SS河流域初拟各方案的水力资源利用程度见表4-1。SS河干流(各瓦~河口)水电开发方案水能资源利用程度比较表表4-1项目开发方案利用落差(m)设计引用流量(m3/s)装机容量(万kW)枯水年枯期平均出力(万kW)年发电量(亿kW·h)枯期电量(亿kW·h)方案①然孜2802.160.440.050.2010.030然央3285.051.320.140.5970.086瓦龙1637.880.960.100.4320.062合计77115.092.720.291.2300.178方案②麦中4222.150.700.070.3150.045大瓦龙(1)3605.671.600.170.7190.103合计7827.822.300.241.0340.148方案③然孜2802.160.440.050.2010.030大瓦龙(2)5024.952.000.210.9080.131合计7827.112.440.261.1090.161138 从表4-1可以看出,方案①梯级开发方案的利用落差为771m,后面两个开发方案的利用落差为782m。方案①分别比方案②和方案③少利用落差11m,多获装机0.42万kW和0.28万kW,枯水年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出力增加0.05万kW和0.03万kW,增加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960万kW·h和1210万kW·h,所以方案①水利资源利用程度略高于方案②和方案③。方案③比方案②多获装机0.14万kW,枯水年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出力增加0.02万kW,增加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50万kW·h,所以方案③水利资源利用程度略高于方案②。1.1.1经济指标差异从各梯级开发方案的静态总投资分析:方案①为26043.64万元,方案②为23229.16万元,方案③为22802.29万元。各方案中以方案③投资最少,方案①投资最高,规划各方案经济指标详见表4-2。SS河流域(各瓦~河口段)梯级开发方案经济指标表表4-2项目单位方案①方案②方案③装机容量万kW2.882.422.64枯水年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出力万kW0.290.240.26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亿kW·h1.2701.0641.161其中:枯期(12月~翌年4月)电量亿kW·h0.1780.1480.161静态总投资万元26043.6423229.1622802.29单位千瓦投资元/kW904395998637单位电能投资元/kW·h2.0512.1831.964从各方案单位千瓦投资分析:方案③单位千瓦投资最低,为8637元/kW,方案②最高,为9599元/kW。从单位电能投资分析:方案①为2.051元kW·h,方案②为2.183元kW·h,方案③为1.964元kW·h。各方案单位电能投资差别不大,其中方案③单位电能投资最低,方案②最高。综上所述,方案③的经济指标优于其他两个方案。1.1.2生态影响差异(1)对陆生植被的影响138 规划电站影响区域为河谷地区,人类活动相对较频繁,据生态调查,河谷两岸植被主要为低矮灌木林地为主,电站建设区内无珍稀保护植物分布。三个规划方案中各梯级电站均为引水式开发,淹没损失较小,且引水隧洞多在山体中,流域规划对评价区内地表植被的影响较小,三个方案均不存在特殊制约因素。根据对三个规划方案分析,方案①比其他两个方案多出一套首部枢纽和厂房枢纽,对植被的破坏和干扰程度较大。(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据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规划各梯级施工影响的河谷地区人类活动相对较为频繁,野生动物较少,主要是以灌丛、水域为栖息地的鸟类和小型兽类等,数量较少,无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分布。由于梯级电站对动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影响范围小而分散,且周围有类似生境分布,所以三个规划方案不会对评价区内陆生动物产生明显影响。(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规划河段地处高山峡谷区,水流湍急,属冷水性急流生境。据调查,区内鱼类资源较为贫乏,鱼类中高原鱼类和西南山地鱼类较多,当地无专业渔民,渔业处于自发状态。三个规划方案形成的减水河段基本相当,在不考虑下泄流量时,方案①脱水河段相对其他两个方案长,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其他两个方案大。由于三个方案减水河段内支沟数量较多,且在考虑下泄生态流量和区间补水后,各方案对减水河段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小。1.1.1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1)淹没损失SS河流域规划河段各电站工程规模较小,均为日调节电站,水库淹没面积均较小。三个方案水库淹没情况见表4-3。138 SS河规划梯级开发方案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表表4-3序号项目单位方案①方案②方案③1淹没土地1.1耕地亩6.07001.2林地亩41.5847.5537.501.3建设用地亩3.153.071.561.4荒地亩6.39001.5河滩地亩7.2810.1301.6水域亩13.338.855.35合计亩77.869.644.412淹没泥结碎石公路km0.470.450.23由表4-3可见,三个方案中方案①水库淹没损失最大,将淹没6.07亩耕地、41.58林地、3.15亩建设用地、6.39亩荒地、7.28亩河滩地和0.47km泥结碎石路;其次淹没影响稍大的是方案②,将淹没47.55亩林地、3.07亩建设用地、10.13亩河滩地和0.45km泥结碎石路;方案③水库淹没损失最小,仅淹没1.56亩建设用地、37.50亩林地和0.23km泥结碎石路。三个方案水库淹没损失均较小,水库淹没以灌木林地为主,淹没数量不大,所以各方案对植被的影响总体差异不显著,对流域生态系统影响均较小。(2)移民安置由表4-3可见,SS河流域梯级开发方案中,各坝(闸)址水库淹没均不涉及搬迁人口,主要淹没林地和荒草地,无搬迁安置规划任务;仅方案①淹没耕地6.07亩,需进行生产安置。其他两个方案均无搬迁人口和生产安置人口。梯级开发方案生产安置人口数量较少,区域环境容量较大,初步考虑在SS乡境内就近开垦荒地进行安置,实施移民生产安置后,不会对移民和安置区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1.1水环境影响差异4.2.5.1对水文情势影响SS河干流水电规划共拟议了3个开发方案,方案①由然孜、然央和瓦龙组成,方案②由麦中和大瓦龙(1)组成,方案③138 由然孜和大瓦龙(2)组成,各梯级电站均采用引水式开发。梯级开发方案实施后,各电站拦河坝(闸)将河流截断,引水发电后尾水进入下一级水库,改变了河道原有水流态势,对SS河河道水文情势产生较大影响。各方案实施后形成的水库和减水河段等造成的水文情势变化分述如下。各梯级开发方案水库水文情势变化特征表表4-4开发方案项目单位电站序号(自上而下)合计123方案①电站名称然孜然央瓦龙3调节特性日调节日调节日调节正常蓄水位(前池水位)m34603178.102852死水位m34592846消落深度m16坝(闸)前壅水高m15513.7水库面积hm22.530.432.235.19水库长度m293105351749调节库容万m32.32.88.313.4水量利用率%49.7947.9548.79方案②电站名称麦中大瓦龙(1)2调节特性日调节日调节正常蓄水位m34603038死水位m34593034消落深度m14坝(闸)前壅水高m1513水库面积hm22.532.114.64水库长度m293338631调节库容万m32.36.28.5水量利用率%48.0948.36方案③电站名称然孜大瓦龙(2)2调节特性日调节日调节正常蓄水位(前池水位)m34603175.08死水位m3459消落深度m1坝(闸)前壅水高m155水库面积hm22.530.432.96水库长度m293105398调节库容万m32.32.85.1水量利用率%49.7947.77138 (1)库区河段水文情势变化规划实施后将形成规模不等的水库,各水库面积在0.43~2.53hm2之间,具有日调节能力,调节库容在2.3~8.3万m3之间,库内水体流速较天然河道减缓,水库调度时,水位在死水位和正常蓄水位之间变化,滚水坝型水库采用洞内调节,在电站调节运行时库区水位变化不明显。各梯级开发方案水库水文情势特征见表4-4。方案①:共有3个梯级电站,形成的水库总面积5.19hm2,水库回水总长749m,总调节库容13.4万m3,其中然央梯级电站采用洞内调节;方案②:共有2个梯级电站,形成的水库总面积4.64hm2,水库回水总长631m,总调节库容8.5万m3;方案③:共有2个梯级电站,形成的水库总面积2.96hm2,水库回水总长398m,总调节库容5.1万m3,其中大瓦龙(2)梯级电站采用洞内调节。各规划方案中,随着梯级电站数量的减少,水库总面积、回水长度和调节库容也随之减小,同样是2级开发的方案②和方案③相比,方案③的水库总面积、回水长度和调节库容为最小,对库区和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影响相对较小。(2)减水河段水文情势变化SS河规划各梯级电站均为引水式开发,在拦河坝不泄水时,各梯级电站的坝(闸)址与厂房之间河道仅靠区间汇流补给,河道会出现流量减少、水位降低等水文要素变化情况。规划方案①中最末一级的瓦龙电站厂房位于SS河河口上游0.27km的水洛河右岸,方案②和方案③中最末一级的大瓦龙(1)和大瓦龙(2)厂址相同,位于SS河河口下游1.50km的水洛河右岸。因SS河河口径流量与河口处水洛河的径流量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且规划方案中最末一级电站厂房至河口距离较短,所以,规划方案的实施对水洛河河段的水文情势影响很小,在此不进行分析,减水河段长度也未包括SS河河口至最末梯级电站厂址之间的长度。减水河段长度和减水区间汇流情况见表4-5。138 规划方案梯级电站减水河段长度和区间汇流情况一览表表4-5项目单位方案一(三级方案)方案二二级方案)方案三(二级方案)然孜然央瓦龙小计麦中大瓦龙(1)小计然孜大瓦龙(2)小计坝(闸)址距河口距离km23.0815.615.123.0811.5523.0815.61厂房距河口距离km15.95.410.27121.1515.91.15减水河段长度km7.1810.25.122.4811.0811.5522.637.1815.6122.79其中脱水段长度km1.51.241.584.321.50.812.311.51.242.74减水区间集水面积km222218026255173222206相应多年平均流量m3/s3.272.650.383.762.553.273.04注:各方案最末一级电站减水河段长度和减水区间集水面积只包含SS河其河口以上流域面积。从表4-5可看出,三个方案减水河道长度基本相同。在不考虑下泄流量时,方案①中脱水河段较其他两个方案略长,方案②和方案③脱水河段长度基本相当。由于SS河规划河段支沟发育,沿途汇入的支沟有未中沟、波舍冷沟、热中沟和那尼银沟等,考虑各梯级电站闸坝处下泄的生态流量后,三个方案对水文情势影响较小。4.2.5.2对水温的影响SS河流域规划中的各梯级电站均为日调节引水式电站,各梯级隧洞长度在3.8km~12.6km之间。根据已建工程的实测资料分析,水体经深埋长隧洞后,地温对水体略有增温或降温,其沿程增减温率与天然河道年均沿程增减温率接近,变化很小。经隧洞引水后,电站下泄水温将与天然状况略有差异。总的趋势是下游河道水温在夏季略低于天然河道水温,冬季略高于天然河道水温。总体来说,三个方案对水温的影响较小。4.2.5.3对水质的影响SS河流域内人烟稀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无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污染少,水质环境本底状况较好。三个规划方案中各个梯级电站均为日调节引水式电站,水库库容较小,水体交换频繁,基本与天然河道相似,对水质影响甚微。138 在各梯级电站减水河段内水量将明显减少,但各梯级减水河段内人口分布较为分散,河流污染负荷小,且各减水河段内都有多条支沟汇入,污染物仍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稀释和自净,对水质影响较小。各梯级电站在施工期都将对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生产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林灌或用作农业施肥,各电站施工期污废水对河流水质影响均较小。1.1.1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影响差异SS河水电规划对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的影响仅在规划的实施阶段。各梯级电站在施工期产生的TSP和噪声对施工区附近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将产生影响,由于施工区附近居民点极少,影响对象主要为施工人员,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后影响可基本消除。总体来说,各方案对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差异不大。1.1.2水土流失影响差异水电工程的建设将产生大量弃渣,SS河流域地势陡峻,渣场选址在地质条件允许、容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还应综合考虑占地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因素,以获得最优的渣场布置方案。三个方案弃渣情况见表4-6。由表4-6可知,方案①最终弃渣36.83万m3,方案②最终弃渣28.12万m3,方案③最终弃渣32.14万m3。三个梯级方案弃渣量差别相对较小,在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后,对水土流失影响差异不大。138 SS河流域规划方案各电站土石方开挖弃渣情况表表4-6项目单位方案①方案②方案③③-①③-②①-②然孜然央瓦龙合计麦中大瓦龙-1合计然孜大瓦龙-2合计明挖覆盖层万m35.333.053.7612.144.141.665.805.332.738.06-4.082.266.34明挖石方万m30.800.280.051.120.780.601.380.800.401.190.08-0.18-0.26洞挖石方万m35.9814.665.8026.4410.6014.3724.975.9820.6926.670.231.701.47填筑土石方万m31.450.590.822.861.732.304.031.452.333.780.92-0.25-1.16弃渣万m310.6617.398.7936.8313.7914.3228.1210.6621.4832.14-4.704.028.72138 1.1.1对社会环境影响(1)对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SS河梯级规划实施后,将产生大量的清洁能源,带动旅游、矿产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壮大,改变原有的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落后产业结构。若不开发SS河流域水能资源,则稻城县产业结构将继续维持不合理的现状,无法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水电是稻城县“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的支柱产业之一,SS河水电开发完全符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零规划方案则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悖,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值、电力的工业增加值、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三个比选方案静态总投资分别为26043.64万元、23229.16万元、22802.29万元,规划方案实施后对地方财政贡献显著,其中推荐方案③的收益最大,总体上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极大地增强地方经济实力。规划梯级电站建成后将与水洛河干流梯级电站一起送入四川电网,三个方案每年分别将为社会提供约1.230亿kW·h、1.034亿kW·h、1.109亿kW·h的电量,对缓解电网用电紧张的局面有重要意义。(3)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及人群健康的影响SS河规划实施过程中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消费也将有利于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此外,流域规划的实施还将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方便,为其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总体上讲,三个梯级规划的实施均能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SS河流域内人口稀少,三个规划方案的梯级电站建设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建设期对施工人员的影响。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增强疾病预防等方面可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施工人员及当地居民的健康。从中长期来看,规划实施后,可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为当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资金来源,改变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对增进人群健康等较为有利。(4)对区间用水的影响138 三个规划方案减水区间居民较少,居住分散,大部分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均取自支沟或山泉水,极少数居民从SS河干流中取水,依靠支沟补水和电站下泄的生态环境流量可满足用水要求;流域内无工业企业分布,无工业用水要求。综上所述,SS河规划梯级的实施对区间用水影响极小。1.1比选结论三个梯级方案比选情况见表4-7。SS河规划梯级开发方案比选结果表表4-7项目单位方案①方案②方案③比选结果动能经济指标电站个数个322利用落差m771782782方案②、③较优装机容量万kW2.722.302.44方案①较优枯水年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出力万kW0.290.240.26方案①较优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亿kW·h1.2301.0341.109方案①较优其中:枯期(12月~翌年4月)电量亿kW·h0.1780.1480.131方案①较优静态总投资万元26043.6423229.1622802.29方案③较优单位千瓦投资元/kW9575101009345方案③较优单位电能投资元/kW·h2.1172.2472.056方案③较优水库淹没水库面积hm25.1874.6402.960方案③较少淹没耕地亩6.0700方案②、③较优淹没林地亩41.5847.5537.50方案③较优淹没荒地亩6.3900方案②、③较优淹没泥结碎石路km0.470.450.23方案③较优搬迁人口人000生产安置人口人400方案②、③较优施工期出渣条件好好好基本相同施工条件好好好基本相同土石方开挖弃渣量万m336.8328.1232.14方案②较优破坏植被略大小较小方案③较优扰动地表略大小较小方案③较优对陆生动物的影响略大略小略小方案③较优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略大较小小方案②较优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略小略小略小基本相同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略小略小略小基本相同对声环境的影响略小略小略小基本相同营运期减水河段长度m22.4822.6322.79基本相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略大略小略小基本相当对景观用水的影响略小略小略小基本相当对基础设施的影响有利有利有利有利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利有利有利工程永久占地略大小较小方案③较优138 SS河水电规划各方案均能达到规划目标,总体上,水电规划与区域其它相关规划基本协调,规划实施对区域社会环境的改善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规划实施对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在影响程度上,各比选方案差异不大,均不会影响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规划实施后,将产生大量的清洁能源,为“以电代柴”燃料生态工程的实施创造条件,有利于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水土流失。从表4-7可见,方案③在技术经济指标、静态投资、环境影响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个比选方案。综上所述,规划方案比选在各方案环境影响较小,且影响程度总体差别不大的前提下,推荐技术经济指标较为优越的方案③。1.1环评早期介入对规划方案的影响(1)从开展SS河干流(各瓦~河口段)水电规划勘测工作开始,就对环境保护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在各个梯级坝址、厂址选择、开发方式拟定、引水线路布置和建设规模等各方面,都充分考虑了环境影响。(2)在拟定梯级开发比选方案、推荐方案时,也充分考虑各方案对环境影响问题,环评工作早期介入,对于系统、客观地分析SS河水电规划的环境影响,协调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3)从减少土石方工程量,控制水土流失及减少地质灾害等角度出发,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新建场内公路布置结合现有公路,以减轻施工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作好工程防护和弃渣处理。从减少植被破坏,控制水土流失的角度,推荐方案③。(4)根据SS河具体情况和国家有关文件,初步确定各梯级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为闸坝处多年平均流量的10%,本阶段提出下泄的生态流量已经在动能经济计算、设计中扣除,直接影响和指导规划方案的调整。138 1推荐规划方案实施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预测1.1水环境的影响预测与分析1.1.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规划电站建成运行后,将形成水库和减水河段,库区、减水河段和厂房下游的水文情势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1)对库区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SS河流域推荐方案中然孜水电站为日调节电站,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约13.4万m3,库内水体流速较建库前减缓,水位较建库前升高,水面面积较建库前有所增加;大瓦龙(2)水电站为洞内日调节电站,正常蓄水位下水库库容较小,仅0.94万m3,库区水文情势与建库前基本无变化。(2)对减水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SS河推荐梯级电站均为引水式开发,梯级开发电站建成运行后,坝(闸)~厂址区间将形成减水河段,与水电开发前的天然状况相比,河道内水量将大幅度减少,水深变浅,水面变窄。减水河段水文情势主要受电站运行方式和上游来水的共同影响,汛期上游来水和区间水量较大,对减水河段水量影响较小,非汛期水量较小,对减水影响较大。推荐梯级电站自上而下依次为然孜和大瓦龙(2)电站,均具有日调节能力。在不考虑梯级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情况下,计算丰水年(P=1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90%)典型年各梯级电站运行时弃水情况,详见表5-1。推荐梯级电站典型年弃水情况表表5-1单位:m3/s电站名称频率6月7月8月9月10月然孜P=10%2.247.836.476.360.95P=50%0.814.342.042.140.59P=90%1.320.740.22大瓦龙(2)P=10%5.7419.1115.8415.572.66P=50%2.1210.775.275.51.71P=90%3.462.060.67从表5-1可以看出,推荐方案中各梯级电站在非汛期(11月~翌年5月)均不弃水,而在丰水年或平水年的汛期(6月~10月)均有弃水,枯水年则只有7、8、9三个月份产生弃水。138 在不考虑闸(坝)弃水和不下泄生态流量情况下,对规划方案梯级电站减水区间汇流情况进行分析,梯级电站减水河段的水情变化详见表5-2。推荐方案实施后减水河段水情变化一览表表5-2单位:m3/s方案三序号断面名称断面距河口距离(km)断面至坝址距离(km)支沟集水面积(km2)多年平均流量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流量汇入流量累计流量汇入流量累计流量然孜区间闸址23.080/00001力拉银沟(左)沟口21.581.507.890.120.120.030.032那尼银沟(左)沟口19.693.3936.880.540.660.150.183无名沟1(左)沟口17.665.4226.540.391.050.110.294未中沟(右)沟口15.947.14137.942.033.080.550.84扣除支沟面积后的减水区间//12.750.193.270.050.89厂址15.907.18222.000.003.270.000.89大瓦龙(2)区间坝址15.610/00005无名沟2(左)沟口14.371.243.040.040.040.010.016无名沟3(左)沟口13.502.114.430.070.110.020.037拉日日沟(左)沟口12.692.9218.230.270.380.070.108热中沟(右)沟口10.744.8740.470.600.980.160.269别让沟(左)沟口9.176.447.010.101.080.030.2910无名沟4(左)沟口8.487.133.060.051.130.010.3011无名沟5(左)沟口7.877.742.270.031.160.010.3112波舍冷沟(左)沟口6.119.5057.030.842.000.230.5413无名沟6(右)沟口5.729.8924.500.362.360.100.6414同古沟(右)沟口3.5212.092.200.032.390.010.6515无名沟7(右)沟口2.1213.496.750.102.490.030.6816吉依沟(右)沟口1.7213.895.370.082.570.020.70扣除支沟面积后的减水区间//31.640.473.040.130.83SS河河口0.0015.61206.000.003.040.000.83然孜水电站减水区间分布有4条较明显的支沟,闸址以下1.50km处就有力拉银沟(多年平均流量0.12m3/s)从左岸汇入,沿途汇入的支沟中以未中沟规模最大,该支沟多年平均流量达2.03m3/s,随着减水区间支流的汇入,至然孜水电站厂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3.27m3/s,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流量为0.89m3/s。大瓦龙(2)电站减水河段长15.61km,减水区间共有12条较明显的支沟汇入,较大的支沟有热中沟和波舍冷沟等。坝址下游第一条汇入的支沟是一条较小的无名沟,距离坝址1.24km,该支沟多年平均流量0.04m3/s,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流量为0.01m3138 /s,在坝址下游2.92km和4.87km处有规模稍大的拉日日沟和热中沟汇入,在坝址下游9.50km处有区间最大支沟波舍冷沟从左岸汇入,随着沿途支沟的汇入,至SS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可达3.04m3/s,枯期(12月~翌年4月)平均流量可达0.83m3/s。考虑闸坝处下泄生态流量和区间支沟汇流后,梯级电站减水河段水文情势受影响较小。(3)对尾水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受各梯级电站发电引用流量及运行调节的影响,电站厂房尾水下游河道流量和水位等较天然状况下在时段分布上的变化幅度略有增加。水库对日内上游来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厂房尾水较天然状态下更趋于平稳,但是在平水期和枯水期电站会出现日内个别小时不发电情况,这时厂房下游附近河道的流量要比电站建成运行前小。1.1.1对水温的影响(1)对水库水温的影响SS河水电规划推荐的然孜和大瓦龙(2)电站均为日调节引水式电站,所形成的水库库容较小,库容分别为13.4万m3和0.94万m3,采用我国通用的库水替换次数法(《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J214-83)中推荐的判别公式)判断水库水体水温分布类型:α=(多年平均年入库径流量)/(总库容)β=(一次洪水量)/(总库容)当α<10时水库为分层型;α>20时水库为混合型;10<α<20时水库为过渡型。对于分层型水库,如遇β>1时的洪水,则为临时性的混合型;β<0.5的洪水,对于水温的结构无多大影响。然孜和大瓦龙(2)水电站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分别约7442.5万m3和17786.3万m3,经计算,然孜和大瓦龙(2)水电站水库α值分别为555和18921,均大于20,所以然孜和大瓦龙(2)水电站水库均为典型的混合型水库,出库水温与入库水温基本无变化,库内不会发生水温分层现象。(2)对下游河道水温的影响根据相关工程资料分析,引水式电站水体经深埋长隧洞后138 ,地温对水体略有增温或降温,其沿程增减温率与天然河道年均沿程增减温率接近,变化很小。经隧洞引水后,电站下泄水温将与天然状况略有差异,总的趋势是下游河道水温在夏季略低于天然河道水温,冬季略高于天然河道水温。1.1.1对水质的影响(1)污染源预测根据《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该县在“十一五”期间将以建设“旅游大县和经济强县”为战略目标,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工业类发展项目较少,从该县“十一五”期间建设项目规划布局分析,在SS河规划河段不会出现新的污染型企业,规划河段所涉及的SS乡没有规划的旅游景点,在“十一五”期间将以发展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目前,规划河段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无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污染少,水质环境本底状况较好,居民人口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SS乡政府驻地附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镇规模将逐渐扩大,但预计SS河流域内未来污染负荷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2)梯级水电站建设对水质的影响规划河段为Ⅱ类水域功能区,在梯级电站建设施工期的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部分。其中生产废水绝大部分来源于砂石骨料冲洗废水,另有少量混凝土拌合系统冲洗废水和机械修理系统含油污水。生产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SS,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BOD5和COD。各种废污水如果直接排入SS河,将会造成SS河水质下降,导致部分时段内局部水域不能满足相应的水域功能要求。但考虑到整个规划实施历时较长,且施工期间将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措施,且废水经处理后回收利用,不直接排入河道,因此,梯级电站在施工期不会对SS河水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3)对水库和减水河段水质的影响规划方案中各个梯级电站均为日调节引水式电站,水库库容较小,水体交换频繁,基本与天然河道相似,对水质影响甚微。梯级电站建成运行后,在各梯级电站减水河段内水量将明显减少,但各梯级减水河段内人口分布较为分散,河流污染负荷小,且各减水河段内有多条支沟汇入,污染物仍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稀释和自净,对水质影响较小。138 1.1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1.1.1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本流域规划对陆生植被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其中直接影响是指工程直接影响范围内的影响,如水库淹没、专项设施建设及工程施工活动等对植被造成的直接破坏,直接影响范围确定为工程区及周边扰动100m范围;间接影响指工程建设后,由于水域面积扩大,使评价区域局地小气候等自然条件变化而影响到区域植被的生长、演化等方面的变化,间接影响范围确定为河流两岸一级分水岭以下区域。(1)直接影响SS河水电规划实施后对陆生植物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影响和蓄水淹没影响两方面。对于施工活动中破坏的植被,在施工末期和施工活动结束后可通过对大部分施工迹地的植被恢复及绿化,将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水库蓄水后将淹没坝(闸)址上游河岸,蓄水后的水库深度从坝(闸)址到尾水逐渐降低,规划的梯级电站将形成规模不等的水库,推荐方案中的然孜电站水库面积为2.53hm2,其中陆地面积2.31hm2,大瓦龙(2)电站水库面积为0.43hm2,其中陆地面积0.29hm2,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植被将全部淹没。根据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4月对SS河流域陆生生态调查结果,本规划各梯级水库淹没区主要是河谷滩地和一级阶地,被淹没的植被主要是干旱河谷灌丛,常见的种类有:卷柏、银粉背蕨、蓼、杭子梢、木蓝、山蚂蝗、清香木、香薷、香茶菜、蒿等。这些植物均为常见和广泛分布的种类,在科学上和经济意义上没有特别的价值,不会导致该区域植物物种和种群方面的植物体系的灭绝和消亡,不会带来大的影响。规划方案直接影响区内无珍稀保护植物分布,推荐方案各梯级电站植被特点及淹没情况如下:①然孜电站对陆生植物及植被的影响然孜电站为SS河水电规划的第一级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3460m,坝前壅水15m,淹没林地面积2.22hm2。库区两岸坡面植被以松林为主,优势树种有云南松和高山松,受周边人类活动影响,现以次生林出现,其中夹杂高山栎林,林木高度较低,胸径较小,与其他群落交汇处有华山松、云南铁杉、丽江云杉等渗入138 ,松林植被在然孜库区河段常分布在高于河面10m以上区域。在松林植被以下的河谷区域,分布的植被以干旱河谷中的柳和沙棘灌丛为主,生长在近河岸坡脚和河滩地上,呈不连续的小片零星分布。电站厂房布置在未中沟与SS河汇口下游处的台地上,厂房后坡植被较好,常见植物有冷杉、云杉、桦木和杨树等,厂房建设的台地上植被以河谷灌丛为主,植物种类和库区相似,以柳和沙棘灌丛为主。然孜电站淹没和占用的植被较少,造成植物量损失较小,影响范围有限,损失的植被以干旱河谷灌丛为主,另有少量的次生树林,工程建设影响区内无珍稀保护植物分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不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②大瓦龙(2)电站对陆生植物及植被的影响大瓦龙(2)电站正常蓄水位与然孜电站尾水位衔接,坝前正常挡水位3180m,坝前壅水高5m,淹没林地面积仅0.28hm2,库区两岸植被基本与然孜电站厂房区周围植被相同,淹没范围内的植物多为灌木林,以柳树和沙棘灌丛为主。电站厂房布置在SS河河口下游约1.50km的水洛河右岸漫滩上,厂房周边植被有白刺花、小叶黄荆、华西小石积和栽培植被中的玉米、青稞、蔬菜等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类型,厂房占地区多为裸露地,基本无植被覆盖。大瓦龙(2)电站淹没和占用植被较少,受影响的植物以河谷常见的柳树和沙棘灌丛为主,工程建设影响区内无珍稀保护植物分布,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间接影响一般来讲,电站建成后,由于库区的形成将改变库区小气候,使库区湿度增大,年降雨量增加。局地气候的改变给库区周边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因本流域规划水库面积较小,这种影响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水库蓄水后,库周带过度潮湿,可能使部分植物(尤其是消落带的植物)因不能适应这种潮湿环境而死亡。从整个评价区来说,这种局地气候改变而产生的影响范围很小,因此对整个评价区内陆生植物的影响不显著。1.1.1对陆生动物的影响(1)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评价电站修建对河谷区域138 的两栖动物有着直接影响。其影响在施工期间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施工的车辆会导致两栖动物的直接死亡,河岸施工造成两栖类栖息地减少、堆渣造成两栖类直接死亡,繁殖季节更甚;其二是施工造成的污染,破坏两栖类生存环境,使两栖类繁殖受到影响。营运期内,由于部分河段水量减少,会带来空气的干燥,空气的干燥对两栖类皮肤进行气体交换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它们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这可能不利于两栖类的生存,由于减水河段气候变化甚微,所以对两栖类影响较小。在SS河流域内受影响的主要有分布于低海拔区域及附近的四川湍蛙和华西蟾蜍。电站的修建对爬行类的影响较小。爬行类能较好的忍耐缺水的危害,因它们的身体体表的角质层能很好的降低水分蒸发,使身体的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同时,爬行类产的羊膜卵对缺水也有很大的耐受性,缺水对它们的后代也不会构成较大的威胁。电站运行期间,将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保证河道两岸动物用水,加上区间支沟流量的汇入,能保证减水河段内爬行类动物的基本生存环境,因此,电站的修建不会对爬行动物构成较大威胁。(2)对鸟类的影响评价电站的修建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的乱捕杀行为可能造成对鸡形目种类的直接伤害,植被的破坏可能对一些习惯于在施工区内筑巢、育雏的鸟类产生影响。在SS河水电开发建设区域范围内,没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2种,它们是鸢、苍鹰、雀鹰、大鵟、普通鵟、红脚隼、红隼、血雉、红腹角雉、白马鸡、大绯胸鹦鹉、雕鸮。工程建设不会对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鸟类造成较大影响,首先,它们大多为林栖种类,这些鸟类多栖息于针叶林及林下灌丛地面;其次,这些鸟类分布地区海拔较高,活动范围一般都在海拔3000m以上的森林灌丛中和高山灌丛与高山草地中;再者,梯级电站工程区及其影响区范围多在平均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河谷底部地带,因此,规划的实施对国家级保护鸟类的影响不大。(3)对哺乳动物的影响评价由于电站施工活动和施工人员138 的进驻,对栖息在谷坡和河岸的部分陆生动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破坏部分兽类的栖息环境,迫使它们迁往它处。SS河规划河段有水獭等动物分布,这些动物属亲水性动物,水库蓄水后,水獭等种类会相应增加,因此,电站修建会改变部分动物的分布格局。另外,电站修建会破坏小型兽类栖息地,在局部范围内改变小型兽类的分布格局:如在施工人员较多的地方,可能造成家鼠数量的增加,植被受到破坏的区域会使得川西白腹鼠、社鼠等数量上升,其它种类数量将下降。在公路两旁和施工开挖部位周围,大中型兽类活动也会减少。总体上,因为哺乳动物大多有较强的迁徙能力,施工期间,这些动物迁往别处,施工结束后,临时影响逐渐消失,哺乳动物大多数可以回到以前栖息地继续生存和繁衍,种群将很快得到恢复,不会影响区域兽类物种多样性。(4)对保护动物的影响在SS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建设区域范围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兽类2种,即:雪豹和豹;有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3种,即:猕猴、豺、黑熊、马熊、石貂、黄喉貂、水獭、金猫、漠猫、丛林猫、鬣羚、斑羚和岩羊。除水獭生活于水域附近一带以外,其他受保护动物种类主要生活于林区、灌丛草甸区,偶尔到农耕区、河谷区活动、觅食,它们的迁徙能力较强,基本上生活于远离施工地区的地方,因此水电工程建设不会对它们产生较大的影响。1.1.1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各级电站修建过程中及建成蓄水发电后将会对规划河段水生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对藻类植物的影响①施工期影响电站施工期施工区人员多,生活和生产用水将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的变化,使施工期间硅藻门、绿藻门等喜洁净水体的种类的密度和数量有所下降,蓝藻门等种类和数量将有所增加。②电站库区蓄水及建成运行后的影响水库蓄水后,水体的透明度将得到提高,水中光线加强,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上升,将有较丰富的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和裸藻门等物种分布。工程建成运行后,虽然干流沿途仍有较多大大小小的支流来水注入,但仍将出现较长的减水河段,这些河段水量大大减少,流速降低,将导致浮游藻类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尤其是一些喜洁净、流水的硅藻门密度和生物量将下降。同时由于水流小,水质可能下降,使得蓝藻门等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2)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影响138 ①施工期影响梯级电站开发,几大施工区段将有大量污废水排入河道,沿河工区施工开挖将使其水土流失量增加,这些影响将导致枯水季节工程影响河段水体浑浊度进一步增大,水质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水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②库区蓄水初期及电站建成运行后的影响梯级电站水库蓄水后,库内浮游动物的区系组成和种群数量将发生变化,低温流急的自然河道水库化后,对浮游类动物的繁衍比较有利,浮游类的原生动物和轮虫类的种类和数量将有所增加,同时在浅水近岸带,将出现一部分喜有机质的纤毛虫类。由于梯级电站水库均为日调节水库,所以浮游类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变化不会太大。水库蓄水后原有底栖动物中适应于急流浅滩生活的蜉蝣类、石蚕、石蝇等可能稍有减少,在深水区将完全消失,仅在库缘和支沟口残存。梯级电站建成运行后,各梯级电站坝址至厂址区间河段流量减小,水深变浅,水体易受到沿岸污水的影响,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有所减小。(3)对鱼类资源的影响①施工期对鱼类的影响电站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进驻、施工机械、车辆运行以及各种施工开挖爆破等产生的噪声,将使鱼类往上下游迁移,鱼类生存空间减小。施工期间各沿河施工区开挖过程中,可能使施工区附近河中SS浓度增加,另外施工废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道均有可能使工区附近河段水质变差,使得鱼类游向其他河段。②规划电站闸(坝)阻隔对鱼类的影响由于电站闸(坝)的修建,完整河流的水生环境被分割成不同的片段,鱼类生境的片段化和破碎化导致形成大小不同的种群,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困难,使得鱼类各个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数量较大的齐口裂腹鱼和软刺裸裂尻鱼的种群之间出现遗传分化,种群数量相对较小的鱼类将逐步丧失遗传多样性,危及物种长期生存。138 然孜和大瓦龙(2)电站坝址将阻隔SS河中下游鱼类在春季到上游索饵的洄游通道,同时也阻隔了上游数量较多的软刺裸裂尻鱼等种类到下游进行产卵繁殖或越冬活动。闸(坝)阻隔在一定程度上将使鱼类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数量发生变化。③水文情势变化对鱼类影响规划推荐的然孜和大瓦龙(2)电站均为引水式开发,电站建成后将形成两个河道型小水库和两段减水河段。库区河段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水深增加,急流生境萎缩,原来分布于该河段急流环境的裂腹鱼类和石爬鮡类等类群向库尾集中或上游迁徙,库区喜急流生境的鱼类种群数量将明显减少。河段减水对河流水域生态影响较大,河道减水后提供给鱼类生存的空间大幅度减小,饵料生物不能承载原来河流中较大鱼类种群资源,原河道中较大鱼类将游向其他河段。总的来说,减水河道内鱼类个体逐渐小型化,鱼类资源量有所下降。1.1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和预测1.1.1规划各梯级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预测因流域开发引起或造成水土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梯级电站主体工程建筑物开挖、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对原地表土地利用现状的改变,造成原地表植被和表层结构破坏、地表裸露,加大工程区新增水土流失量。工程弃渣过程遇降雨则会加剧水土流失,渣场弃渣的自然沉降以及渣体含水量的增大将导致的渣体边缘崩塌等造成水土流失。结合现场勘察,SS河河谷两岸有较多的漫滩、阶地和缓坡地分布,有较好的堆渣条件,有利于施工弃渣的堆放和渣体稳定,为防止渣体失稳造成下游群众生民财产损失,在工程进行施工布置时,渣场应规划在附近无居民居住的位置。施工道路修筑过程中易造成水土流失,SS河梯级电站开发过程中将利用现有的泥结碎石路作为场内主干道,主干道和各施工部位之间则需要新建场内施工支道,场内道路在开挖和填筑过程中,将对原地表土壤、植被及水土保持设施造成破坏,开挖产生的裸露面如不及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将新增大量水土流失。1.1.2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138 规划河段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及时段较为分散,局部开挖坡面及渣、料场存在水土流失隐患,如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当地水土流失,对河道行洪、工程安全、规划河段自然景观和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其具体表现为:①减小行洪断面,增大防洪负担工程的弃土、石渣形成的渣堆松散堆积体,如不采取措施防护,遇到暴雨时,极易垮塌进入河道,淤积抬高河床、减小过水断面,增大防洪工作难度,为当地泥石流危害增加物源。②危害工程安全规划各梯级电站建设过程中对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的开挖将形成裸露的坡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将可能造成崩塌和滑塌等局地自然灾害,影响工程安全和电站的正常运行。③影响区域自然景观规划河段两岸植被覆盖度较高,但是人为扰动较大,如不对工程开挖的裸露面、施工迹地和工程渣场等采取措施加以防护,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区附近区域的自然景观。1.1对环境地质的影响(1)地震及区域稳定性分析SS河规划河段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内部的玉树—义敦褶皱带东部边界附近,地处川滇菱形断块内部由理塘—德巫断裂带、丽江断裂带和金沙江断裂带所围限的次级断块—稻城断块的中部,稻城断块中部水洛河棋盘格式构造区的西北角,区内构造较复杂,断层、褶皱发育。稻城断块第四纪以来总体表现为强烈抬升,断块差异活动明显,内部活动性断裂不发育,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规划河段无大的地震构造存在,工程场地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也无6级以上强震记载,地震危险性主要受外围理塘地震带及木里-盐源地震亚带的强震波及影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2)梯级电站对地质环境影响然孜电站:然孜电站形成的138 水库较小,无影响建库的较大工程地质问题,具备建库条件。闸址河床堆积层厚度不大,堆积层次较简单,地基承载力一般满足建闸的要求,但存在渗漏问题和渗透变形的可能性,需采取适当的防渗处理措施。引水隧洞布置于右岸山体中,压力管道穿越未中沟,沿线山体较雄厚,岩质中硬~坚硬,围岩以Ⅲ类为主,隧洞进出口段和断层带、随机分布的挤压破碎带及裂隙密集带等为Ⅳ~Ⅴ类,施工时应及时加强支护措施。厂址由于下级电站的影响,场地略受限制,后坡及管桥跨沟两岸边坡现状稳定,地基承载力满足建厂的要求,施工时应加强基坑防渗和排水措施。大瓦龙(2)电站:坝址河段较顺直,河谷较开阔,左岸为坡积堆积体及基岩,右岸为坡积堆积体,覆盖层厚度较大,地基承载力一般满足建坝要求。引水隧洞布置于右岸山体中,沿线穿越规模较小的六条支沟,山体较雄厚,围岩由硬质岩构成,围岩稳定性较好,围岩类别以Ⅲ类为主,部分Ⅱ类,随机分布的挤压破碎带及裂隙密集带等为Ⅳ类~Ⅴ类。隧洞及渡槽进出口边坡需采取支护措施,同时注意过沟段及裂隙密集带涌水对围岩及施工的影响。厂址地形平坦开阔,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承载力满足建厂的要求,施工时应加强基坑防渗和排水措施。(3)规划区域地质灾害分析规划河段无制约方案成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各梯级均为低坝(闸)挡水,库区范围很小,不存在永久水库渗漏问题、浸没问题、矿产及文物淹没问题,亦不存在水库诱发地震问题。1.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SS河水电开发的任务主要为发电,兼顾河流生态环境用水要求,无其他综合利用要求。规划的各梯级电站的实施将为稻城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符合稻城县加快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民族团结具有积极的作用。1.1.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梯级电站建设期SS河水电规划梯级电站的兴建,将对稻城县和规划河段所在的SS乡社会经济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如下:①138 随着电站的开发,施工人员大量进驻,施工区往来车辆和施工人员较多,餐饮商贸和娱乐等服务行业应运而生,既可增加就业机会,又将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②电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将在当地招聘部分民工,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③电站建设将采购大量的物资,极大地增加市场需求,促进稻城县和邻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外来人员的增多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水平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以促进当地与外来物质的交流,繁荣市场,对促进当地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2)梯级电站运营期SS河水电规划梯级电站建成运行后,每年可以提供1.109亿kW·h的清洁电能,不仅为当地提供廉价的电能,而且可为当地带来大量的财政税收,对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工程建设对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1.1.1对能源结构的影响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为工业和城市生活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讲节省了煤炭资源。SS河水电规划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44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109亿kW·h。与同等规模燃煤火电站相比,每年可节省大量的煤炭资源,并可避免燃煤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CO2、CO、SO2、NOx和粉尘等),因此水电开发是保护煤炭资源和大气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非再生能源的消耗及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1.1.2对景观旅游的影响据调查,工程规划河段内没有已有或规划中的旅游景点,因此SS河规划梯级电站的建设对区域旅游景点没有影响。1.1.3对矿产资源的影响138 根据《稻城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5年4月),SS河流域内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3处,分别是SS铜矿、别让温泉和东郎温泉,均属小型矿床。SS铜矿位于SS乡的东北部,距离SS河最近河段的直线距离约8km,已在工程影响区之外,别让温泉和东郎温泉分别位于SS河左岸和右岸支沟内,目前已利用,但规模较小,水量约0.3m3/d和0.8m3/d,SS河梯级电站均为右岸隧洞引水,根据引水线路布置,引水隧洞不经过上述两处温泉,大瓦龙(2)电站施工期间也不会对上述温泉的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别让温泉和东郎温泉水来自三叠系砂板岩和细砂岩层中受地热影响的裂隙水,规划实施后,SS河河道减水,但不会影响到温泉的出水。因此,SS河水电开发不会对开发区域的矿产资源产生不利影响,而水电规划实施后,将改善当地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并提供充足的电力电量,将对SS乡的铜矿和温泉开发利用、稻城县其他地区的矿产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1.1.1对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影响规划河段有沿SS河泥结碎石道路经过,在稻城县色拉附近与S216省道相连,在SS河河口下游处结束。梯级规划实施期间,道路上的车流量增多,对当地交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对部分泥结碎石道路进行整修和改、扩建等,使部分路段路面状况变好;此外,梯级规划的部分场内施工道路,可为当地居民与外界联系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梯级电站的建设对规划区内SS乡交通状况有良好改善作用。目前,SS河流域内通信条件落后,无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网络覆盖,规划的实施,还将促进区域通信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当地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能源本身亦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开发必将为区域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1.1.2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规划各梯级电站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施工期施工人员的消费也将有利于周边区域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梯级电站施工过程中,一些改、扩建和新建的基础设施,为规划河段邻近区域的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方便,为居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1.1.3对宗教信仰的影响138 稻城县是一个典型的藏族聚居地区,全县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汉族占5.4%,另有少量彝族和羌族人口分布。规划所处的SS河流域也以藏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稻城全县宗教教派众多,不仅有原始的苯教,还有藏传佛教的许多流派,但均属藏传佛教中的喇嘛教,县域内教派现以黄教为主,少数乡村信奉白、花、红教。梯级规划在建设期间施工人员(主要以汉族为主)大量进驻,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可能会产生误解,如果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处理不妥当,可能会影响各规划电站的实施,需高度重视。根据现场调查,SS河规划河段涉及的宗教设施仅有位于未中沟沟口上游侧的一座曲岭寺。根据规划方案梯级电站布置,在曲岭寺下游约1km处的SS河右岸为然孜电站的厂址,虽然然孜电站厂房距离曲岭寺相对较近,但其间有未中沟相隔,电站厂房布置于此处对该寺庙没有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当地藏族风俗习惯时,应当重视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性的差异,充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和习俗,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1.1.1对人群健康及地方病的影响据调查,目前SS河流域传染病主要为肺结核、肝炎、流感和痢疾等,地方病主要有麻风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等。各规划电站工程在建设期由于施工人员进驻,短期内人员增多,人口密度增加,使肝炎、痢疾和流感等当地常发病相互传染的可能性增大,对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可能带来其它疫源性疾病。各规划梯级电站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强度噪声和固体废物等都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是临时性和局部性的,随着工程的完工,影响将自行消失。规划方案中的水库在蓄水初期水库淹没区易造成水体污染,另外个人卫生习惯和饮用水水源卫生问题,短时间内可能导致库区周围居民中介水传染病流行或发病率上升,但因库区周边人口分布稀疏,其实际影响程度和范围轻微。同时,规划实施后,可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为当地开展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资金来源,改变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1.1.2对规划河段用水的影响规划方案实施后,梯级电站闸(坝)~厂址区间河段流量将明显减少。经实地调查,SS河规划河段用水要求主要有:少量灌溉用水、人畜用水和农村户用微型电站发电用水,用水情况详见“3.2.6水资源及其利用”。138 SS河属山区性河流,两岸山坡较陡,河道坡降大,耕地多分布于Ⅰ、Ⅱ级阶地和较平缓的山坡上,大部分耕地坡度较大,受农作物和耕种方式影响,需进行灌溉的旱地和农田较少,约占流域内耕地总面积的20%左右。SS乡属两年三熟农耕区,冬半年灌溉需水量较大,据统计资料,2006年末全乡耕地面积为185hm2,每公顷耕地灌溉用水按2250m3计,全年灌溉用水量约21万m3。同年末全乡大牲畜存栏3110头,小牲畜5777头,分布在SS河干流两岸的牲畜约占总头数的40%,大牲畜用水量按170L/d、小牲畜按30L/d计,牲畜用水量约280m3/d。一般集中喂养的牲畜饮水来源与居民饮水来源相同,散养或散放的牲畜当在干流附近活动时会饮用SS河水。规划河段内分布有约10台农村户用微型电站,发电引用流量约0.10m3/s~0.20m3/s。经对减水河段内的支沟径流和两岸耕地、居民、户用微型电站分布情况分析,规划推荐方案中的然孜和大瓦龙(2)水电站减水区间内支沟较多,且大多常年流水,规划实施后,河段减水对支沟附近的居民和牲畜饮用水没有影响,但可能对直接取用干流水的居民、牲畜和农村户用微型电站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梯级电站需要考虑社会用水,在项目环评阶段时,需对减水河段的用水对象、用水量、用水对象分布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拟定合适的下泄流量。1.1水库淹没和移民环境影响1.1.1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及工程占地经实地调查,推荐方案各梯级电站水库淹没区均不涉及人口搬迁和生产安置,淹没影响到的实物指标主要是林地和未利用地,另有部分泥结碎石路段,淹没实物指标详见表5-3。138 推荐方案梯级电站水库淹没实物指标明细表表5-3序号项目单位然孜(3460m)大瓦龙(2)(3180m)一农村部分1土地面积亩37.936.481.1农用地亩33.294.211.1.1耕地亩0.000.001.1.2林地亩33.294.211.1.2.1灌木林亩26.804.211.1.2.2有林地亩6.490.001.2建设用地亩1.380.181.2.1交通用地亩1.380.181.3未利用土地亩3.262.091.3.1荒草地亩0.000.001.3.2河滩地亩0.000.001.3.3水域亩3.262.09二专业项目1泥结碎石公路km0.200.031.1.1移民安置方案和对环境的影响SS河水电规划推荐方案各梯级电站水库淹没不涉及移民搬迁安置和生产安置,淹没区影响到的泥结碎石公路拟按“原标准、原规模”在原地抬高改建。在专项设施的复建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对当地的自然植被造成一定破坏,短期内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复建长度较短,造成的不利影响较小。1.2方案实施过程中对水、气、声环境的影响根据本次规划各梯级的布置方案和环境现状,在施工期对环境可能造成明显的影响方面主要为:各梯级施工区的废渣排放,以及大量的土石方开挖破坏当地植被,新增水土流失。施工期的生产废水、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废气和粉尘的排放,无论是新增水土流失还是施工“三废”,对当地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以上影响都可通过相关的环保措施减少或消除。138 1推荐方案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1.1环境保护措施遵循的原则(1)以人为本从方案选择上将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规模作为重要的依据条件之一,在工程布置、具体方案选择时,进行多方案比较,广泛开展公众参与,征求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2)生态优先的原则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将生态影响作为规划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优化梯级布置,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3)协调性原则规划方案拟定时,充分考虑本规划与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等其他规划的相互影响,力求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4)减量化原则SS河水电规划应尽量减小对农田耕地的占用和对植被的破坏,减少对生态景观及环境用水的影响。(5)预防为主原则SS河水电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的工程活动,遵照预防为主原则,避免或减轻影响程度。(6)修复补救措施在SS河水电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可能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力争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7)重建措施对于已经退化或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生境,要按照退化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恢复重建。1.2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设计目标环境保护措施规划目标除满足环境规划功能外,需达到以下目标:①以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及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138 ②生物多样性保护要以物种生存为下限,特别注意特有物种的保护;③环境保护措施规划目标与规划河段环境功能区划协调一致;④景观恢复措施要考虑自然景观的整体性、连续性以及视觉效果,同时兼顾生态用水要求;⑤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使防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强度低于项目建设前的水平,同时满足景观恢复要求,满足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⑥区内传染病发病率应控制在正常水平以下;⑦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梯级电站建设对规划河段内公路的影响,保障公路的安全和畅通。1.1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在拟定规划方案的基础上,需根据环境保护措施的原则和目标,结合本规划推荐方案的特点以及规划实施和工程运行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以进一步减小或控制不利的环境影响。本规划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水环境保护措施、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声环境保护措施、固体废物处理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社会环境保护措施等为主,其中声环境和大气环境保护措施的防治对象为单项工程施工期的暂时影响,其对策措施留在单个项目中针对每个工程的不同特点,进行具体设计和细化,本阶段仅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1.1.1水环境保护措施规划推荐方案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对规划河段水质的影响和实施后水库形成以及减水河段水文情势的改变等方面。梯级规划实施后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水电开发而言,在电站设计使用期的正常运行情况下是不可避免且不可逆的,只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1)梯级规划实施过程中138 各规划梯级实施过程中生产废水主要为砂石料冲洗废水和混凝土拌合冲洗废水,其次为机修系统含油污水。类比同类工程的施工废水处理,可以通过细砂回收、自然沉淀、混凝沉淀、机械加速澄清以及成套设备处理等多种方法进行技术经济比选,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并尽可能使废水循环利用,或回用于林灌和道路洒水,禁止直接排入河道。在各施工生活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应修建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林灌或农灌,对于生活污水产生量比较多的生活区,设置成套污水处理装置;对于规模较小、较分散的施工点,修建旱厕。(2)梯级规划实施后A.水库库区SS河水电规划推荐方案中仅然孜水电站建设具有日调节功能的水库,需要在水库蓄水前进行库底清理;大瓦龙(2)水电站为洞内日调节引水电站,水库淹没极小,坝址以上河段基本处于天然状态,不需要进行库底清理。然孜水电站库区在蓄水前,按照《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DL/T5381-2007)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清理。加强水库周边区域的水土保持治理及森林管护,严禁毁林开荒,大于25º的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减少泥沙入库和面源污染。控制氮、磷养份入库量,避免库区局部水域出现富营养化,防止浮游植物过量繁殖。B.减水河段梯级规划实施后将形成长约22.79km的减水河段,减水河段内无工业污染源,区间居民较少,居住较分散,无集中式生活污水排放,目前SS河水质良好。规划电站运行后,减水河段水量由区间来水和闸(坝)下泄生态流量组成,水量和水环境容量将减小,需加强对减水河段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的管理,严禁直接排入SS河;电站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化粪池或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和隔油沉淀池等处理后回用,禁止直接排入河道。1.1.1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工程弃渣:工程弃渣堆放至规划的弃渣场内;便道施工弃渣严禁顺坡沿线倾倒,集中清运至弃渣场;以土质为主的弃渣集中堆放,后期用作渣场、料场或其他区域表层用土;根据渣场防护要求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边坡处理和顶面绿化,减少水土流失。138 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初步考虑采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各工区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采用小型垃圾清运车运至规划的垃圾填埋地。填埋地的位置、规模等具体在项目环评报告书阶段确定。1.1.1水土保持措施(1)控制、预防措施合理规划工程施工场地和设施布置,各项施工活动应满足水保要求,并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采取防护措施。(2)合理选择渣场,加强防护SS河规划河段属于典型山区河流,渣场选择相对困难,各规划电站在预可研阶段选择弃渣场时,在满足“水保、经济、适用、抗冲”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占地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因素,以获得最优的渣场布置方案,并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和植被恢复措施,将渣场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3)优化施工公路布置,加强防护合理规划施工公路走线,减少扰动面积及开挖弃渣量。在公路设计时应考虑路段的挖填基本平衡,减小弃渣量;严格按规范设置排水沟;公路开挖时,开挖边坡应控制在稳定坡内,避免造成边坡失稳,引发水土流失;公路施工及运行活动应尽量控制在施工场地征地范围内进行,避免破坏征地范围以外的植被;公路弃渣采取集中弃渣方式,将公路弃渣运至指定渣场堆放,减少渣料和弃渣流失;对满足立地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公路边坡,采取植物措施进行防护,保持水土。(4)有效恢复迹地和生态环境各梯级电站实施后期,结合景观生态恢复及占地类型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各类施工迹地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迹地恢复,将工程施工对当地植被和景观生态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1.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陆生植物保护措施A.预防措施138 为减少规划电站对区域陆生植被的影响和破坏,各规划电站在电站坝址、厂址选择、施工期生产生活布置、渣场料场位置选择、施工道路建设和后期办公区、生产区、公共区、生活设施建设等过程中,在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科学选址,合理布置,一地多能,综合利用,尽可能少占或者不占用林地或其他影响陆生植物的区域。B.保护措施为了减缓各规划电站施工期和运行期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需采取如下措施:明确划定施工界限,严禁超界限布置施工项目,禁止施工人员进入其他区域活动,禁止在施工河段进行捕鱼或其他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等措施;工程建设期间,加强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制定严格的制度,严禁施工人员未经许可砍伐林木、非法捕猎等,减轻施工人员对当地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对受影响的高大乔木实行围护或其他保护措施;如发现影响区有珍稀或受保护植物物种时,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实施特别保护措施,防止人为破坏。C.恢复措施规划电站实施过程中,工程建设将永久或临时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对影响范围内的植被造成破坏,其中除工程永久性建筑物占地区为不可恢复外,其余临时用地部分可采取恢复措施,基本恢复原土地使用功能。对工程永久建筑物占地区四周、办公区、生产生活区、公共区域可利用范围,实行绿化美化,植树种草;临时占地区(如规划的料场、渣场、临时生产生活区、施工临时道路、仓库等)后期选择当地乡土树种或草种,实行自然封育辅以人工管护制度;直接影响区范围结合移民生产安置规划和措施,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恢复措施。(2)陆生动物保护措施SS河各规划电站施工区均位于流域河谷地区,人类活动相对频繁。据调查,施工区内未发现受国家级或省级保护动物活动,仅有一些小型野生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A、两栖爬行类动物保护措施加强植被保护,仅进行卫生性、抚育性择伐,严禁生产性采伐,使之向稳定群落发展;对有种源的疏林地实行封山育林,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下泄生态流量,保持河道湿润生境,维护两栖爬行动物的良好生存环境。大力宣传两栖、爬行动物对农林卫生业的有益作用。如蟾蜍、蜥蜴和蛇等要摄食大量害虫害鼠,对人类有益,使当地居民自觉保护两栖、爬行动物,防止施工中人为的捕食和车辆碾压,降低其物种多样性,对它们的生存造成威胁。B、兽类保护措施138 规划河段地处河谷灌丛及农耕地区,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河谷地区无适合大、中型动物栖息的环境。流域内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高海拔的林区,不受工程开发建设影响,13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中,除水獭外,其它受保护动物主要生活于林区、灌丛草甸区,偶尔到农耕区、河谷区活动、觅食。开发河段河谷灌丛农耕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小型兽类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优势,区内主要分布有普通的小型啮齿类动物。针对这些兽类,需采取以下保护措施:a、保护现有植被,使兽类有一个稳定的栖息地,同时,为将工程对兽类栖息地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在工程施工后期,对扰动地区采用适当方法尽可能恢复植被;b、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和自然保护知识教育,杜绝一切不利于兽类生存繁衍的活动,特别是破坏动物生境的偷伐活动和偷猎活动;c、本规划形成的减水河段短,上、下游均为水库和河道,工程运行对该区域可能存在的少量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水獭影响相对较小,但应在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此予以关注,若有发现,应当放生于上、下游河段,禁止捕杀和伤害。C、鸟类保护措施鸟类多数种类主要栖息在森林之中,觅食则常到河谷、农耕区活动。电站的修建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的乱捕乱杀、工程建设对栖息地的破坏和对觅食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总体来看,由于鸟类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较大的活动范围,梯级电站的施工和运行不会对河谷区域鸟类的生存造成影响,但会迫使部分鸟类迁往别处,为保护当地鸟类生物多样性,提出如下保护措施:a、尽量减少施工对植被的破坏,尽可能地在施工后进行植被恢复;b、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国家、四川省规定的珍稀动物的保护,严禁非法猎捕珍稀鸟类及益鸟;c、对施工机械的运行方式和运行季节进行合理安排,爆破施工时段应尽量集中,以减少对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惊扰;d、SS河水电规划实施后,库区水禽的种类和数量将有可能增加,有关部门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人为活动对其产生干扰。(3)水生生态保护措施138 水生生态保护措施主要针对梯级规划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水环境的变化进行。根据水域环境特征,水生生物区系组成、数量和分布等特点,水生生物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加强管理,保护鱼类种质资源虽然SS河流域内鱼类资源相对较少,但为了使有限的鱼类资源得以存在和延续,仍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建议当地渔政部门在鱼类繁殖季节加强渔业管理,划定禁渔期和禁渔区,保护产卵群体能够顺利产卵繁殖,严禁毒鱼、炸鱼、电鱼等。B、实施人工增殖放流人工增殖放流是保护鱼类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能够达到迅速增殖资源的重要途径。由于SS河为水洛河右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和流量远小于水洛河,鱼类资源种类和数量远少于水洛河干流,所以SS河流域从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和经济等方面分析,不适合单独修建鱼类增殖站。现阶段推荐采用购买水洛河干流鱼类增殖站鱼苗或其它基地培育鱼苗进行放流,使SS河流域鱼类种群得到增加。放流鱼苗种类、数量及规格等将在项目环评中逐一予以明确。C、防止水体污染加强工程区域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和避免新污染源的产生,防止规划河段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D、下泄生态流量,保证减水河段鱼类生存基本条件为维持减水河段内水生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同时尽可能多地保护原有鱼类资源,各梯级电站水库需下泄一定生态流量,具体下泄生态流量详见“6.3.5下泄生态流量确定原则和措施”。1.1.1下泄生态流量确定原则和措施(1)下泄生态流量确定原则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3号文和环办函[2006]11号“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以下简称“纪要”138 )的要求,为维护河流的基本生态用水需求,水利水电工程须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4)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5)水面蒸散量;(6)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7)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8)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根据SS河梯级电站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特点分析,规划区河段需水量将主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功能—河道中维持现有的水生生物生存的需水要求(流域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极少,用水量较小);②环境功能—河道需水要求、河流自净需水要求和维持岸边植被需水要求;③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根据SS河流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特点,分析规划区各减水河段支沟水文特点,结合规划区社会各行业取用水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参考同类工程的类比成果,现阶段SS河各规划电站的下泄生态流量暂按坝(闸)址处多年平均流量的10%来分析计算,为实现既可保证和满足区间生态环境用水,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力资源的浪费,各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的最终确定,在下阶段各电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根据各减水河段的用水要求具体论证确定。根据水文计算的各梯级电站平均流量成果,SS河干流推荐的然孜水电站和大瓦龙(2)水电站闸坝处下泄的生态流量分别为0.24m3/s和0.56m3/s,从闸坝处往下游随着支沟的汇入,干流区间流量逐渐增大,至然孜和大瓦龙(2)水电站厂址处时枯期流量分别可达1.13m3/s和1.39m3/s,年平均流量分别可达3.51m3/s和3.60m3/s,可基本满足鱼类生存所需的水深要求。(2)下泄流量措施生态环境用水下泄保证措施在各规划电站设计时,在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下泄方式、设施位置布置、流量控制措施、最大可下泄流量等设计指标,并制订相应的后期运行和管理制度。1.1.1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保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树立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应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干扰。(2)交通设施保护措施138 流域内对外交通道路仅有一条泥结碎石公路与外界相连,公路沿线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居民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交通安全,可派专人对道路进行养护;施工期间加强车辆维修与保养,避免机械事故造成车辆堵塞;严禁超载和人货混载,未经年审的车辆严禁运载;在各梯级电站建设过程中确保公路边坡的稳定;在工程路段设置回车点,及时清除障碍。(3)妥善处理移民安置问题改善、至少不降低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健全安置区配套的交通、水利等设施,不降低移民及安置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移民生产安置规划需与生态建设要求相协调,污水及垃圾处理等措施要健全;在土地开垦过程中,不得占用原有林地,倡导坡改梯、土改田等土地改良措施;少数民族安置要充分考虑移民维持社会关系,不脱离民族聚居地,尊重民俗等。(4)环境敏感对象保护措施对于规划各梯级可能涉及的居民点等环境敏感对象的大气环境和声环境质量加以重点保护,合理规划施工场地,调度施工强度、工艺及时段等。(5)社会用水保障措施根据初步调查,SS河规划河段社会用水需求主要有:少量灌溉用水、人畜用水和农村户用微型电站发电用水。SS河规划电站建成运行后,闸(坝)、厂址区间为减水河段,对减水河段两岸社会用水对象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规划梯级电站应在对减水河段用水对象和用水量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支沟汇水情况及社会用水情况分析电站下泄流量,确保满足减水河段社会用水需求。对于不可避免将影响到的微型电站需给予相应的补偿。(6)预警系统设置SS河水电规划实施后,在电站营运期,部分梯级在汛期将不定期进行短时冲沙,坝址下游水位、流量将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电站运行期需建立预警系统,以避免水位、水量变化对沿河两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影响。规划方案实施后,在村民居住集中的然孜、SS乡、麦中、别让、然央、同古、吉衣和瓦龙等乡村所在的减水河段等处设立警示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在规划方案实施前,对当地村民进行安全教育,使其对电站运行方式有所了解,并引起乡政府和村民的足够重视。(7)建筑物外观设计要求138 交通干道沿线永久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应与当地民族建筑物风格相协调,以保持公路沿线建筑物风格在视觉上的一致性,避免破坏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人文景观。1.1.1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受规划阶段设计深度的影响,本阶段未对大气、噪声等其它环境影响的设计保护措施。这些措施需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单个梯级项目环评过程中进行设计,措施应科学、经济、可行。1.2推荐方案的环境可行性结论本规划推荐方案不涉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规划影响区域为SS河河谷地区,该区域受人类活动扰动影响相对较大,动植物资源分布较少。实施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站建设期各种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和对地貌再塑,在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后,这种影响可以减缓或恢复。总体来说,本规划影响区域内环境敏感对象分布较少,在落实了环保措施并规范施工期环境管理的基础上,推荐规划方案无制约性环境限制因素。138 1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结合本规划方案特点,监测重点应放在方案实施前后及实施过程中的河流水环境要素的变化上(包括天然河流、水库、减水河段和水环境要素跟踪监测),陆生、水生生态变化(其中陆生生态监测主要为植被变化和水土流失等方面),社会和经济变化以掌握本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变化规律,为环境管理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其它环境要素受规划实施的影响不大,在单项工程中进行监测即可,不必要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SS河水电规划环境监测内容包括地表水水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声环境质量监测、水文情势监测(或收集资料),陆生、水生生态调查与监测,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情况调查等。通过监测,掌握SS河干流(各瓦~河口段)水电规划实施前后各主要环境要素的变化情况,并监督、检查具体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对监测机构的设置提出要求,并绘制环境监测点位示意图。1.1环境监测1.1.1监测布点原则(1)统一规划原则环境监测根据SS河水电规划和环境影响具体情况统一考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控制断面,统一规划。(2)与规划紧密结合的原则环境监测工作的范围、对象和重点应覆盖SS河规划河段及影响地区,社会环境调查应扩展到涉及地区,全面了解规划河段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规划实施带来的影响。(3)针对性原则根据环境现状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选择影响显著、对区域或流域环境影响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子进行监测或调查,合理选择监测点位和监测调查项目,监测调查方案需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4)经济性与可操作性原则138 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规范,监测项目、频次、时段和方法以满足监测任务要求为前提,尽量利用现有监测机构监测成果,新布置监测点和断面的位置要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完整的环境监测数据。1.1.1监测因子和监测时段SS河水电规划环评的监测分三个阶段进行:环境本底监测、规划实施期环境监测和规划实施后环境监测,重点对梯级电站建设期及运行期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由于本规划梯级电站数量少,工期较短,因此施工期监测应结合单项工程的环境监测进行。环境监测在时间上应有一定跨度,以利于动态了解河流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1.1.2水环境监测(1)环境本底监测监测断面:SS乡、SS河河口、SS河汇入口处水洛河上下游1km处等各设置1个监测断面,共4个。断面位置详见附图3-9。监测时段与频率:已于2007年3月进行监测,连续采样3天。监测项目:水温、pH、DO、SS、COD、BOD5、NH3-N、总磷、六价铬、挥发酚、氟化物、粪大肠菌群和锌等。监测方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监测方法执行。评价方法:标准指数法。(3)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测监测断面(或点位):然孜电站、大瓦龙(2)电站闸(坝)址上游500m处、厂房下游500m处、各梯级砂石料加工厂废水处理末端和生活区生活污水处理末端等处各设1个监测点位。监测时段与频率:规划各梯级施工期,每次连续采样3天。监测项目:河流水质监测项目同本底监测,生活污水监测项目主要为流量、SS、BOD5、COD、粪大肠菌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氨氮等,砂石料加工废水仅监测流量和SS。监测方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监测方法执行。138 评价方法:标准指数法。(3)规划实施后环境监测(跟踪评价监测)监测断面:然孜电站、大瓦龙(2)电站闸(坝)址上游500m处、厂房下游500m处以及两个电站的坝址下游3km减水河段处等各设一个监测断面。监测时段及频率:梯级电站建成完成时及运行后第三年。分别在各年枯水期监测一次,每次连续采样3天。监测因子:水温、pH、DO、SS、COD、BOD5、NH3-N、总磷、六价铬、挥发酚、氟化物、粪大肠菌群和锌等指标。监测方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监测方法执行。评价方法:标准指数法,并将评价结果与本底监测和实施过程中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1.1.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1)环境本底监测监测点位布设:SS河规划河段共设置SS乡和SS河河口2个监测点。监测项目:TSP。监测频率及时间:连续采样3天,每天采样18小时。监测方法:监测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大气部分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并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和同步气象观测。评价方法:单项污染指数法。(2)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测监测点位布设:共设置6个监测点位,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各瓦、孟合道班、然孜、SS乡、然央、干衣等。监测时段与频率:施工期大气监测采用非连续性监测,监测周期为每年的施工高峰期进行一次。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评价方法均同环境空气本底监测。(3)跟踪评价监测施工对大气的影响随着各梯级电站的完工而消失,不需进行跟踪评价和监测。1.1.2声环境质量监测138 (1)环境本底监测监测点位布设:SS河规划河段共设置了SS乡和SS河河口等2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Leq。监测频率及时间:监测1天,每天昼夜各监测1次。监测方法:监测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噪声部分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价方法:标准指数法。(2)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测监测点位布设:共设置7个监测点位,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各瓦、孟合道班、然孜、SS乡、然央、瓦龙和干衣等。监测时段与频率:施工期每季监测1天,每天每点昼夜各监测1次。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评价方法均同声环境本底监测。(3)跟踪评价监测施工对声环境的影响随着各梯级电站的完工而消失,不需进行跟踪评价和监测。1.1.1水土保持监测(1)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监测点位布置:各梯级电站渣场及施工公路。监测时段及频次:开挖及堆渣当年的雨季前后,即各工程施工期雨季前和雨季后各监测一次,必要时补充监测次数。监测项目:降雨强度、降雨量、地表径流量、顶面坡度、坡面坡度、渣体堆高、堆渣量、弃渣流失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等。监测方法:降雨强度、降雨量和地表径流量以收集气象观测资料为主,坡度、堆渣量、堆渣高度和坡面物质覆盖度等以实地测量为主,水土流失量以沟槽法或泥沙观测法为主,水土流失形式、程度、危害和植物措施类型、覆盖度、效果以及工程措施类型、稳定性、效果等以巡视、调查法为主。监测技术要求:水土保持监测由相应资质单位承担,其监测步骤和要求必须按照相关行业标准进行,监测设备必须正常运行;监测人员必须具备操着监测仪器的能力,并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能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简单分析和评价。138 每次监测结果需报送业主及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当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时,应通报业主、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对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进行调整,避免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后果。在水土保持监测结束后,编报完整的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上报有关部门,经监测管理机构审查认定后存档。(2)运行期监测(跟踪评价监测)监测点布置:各梯级电站渣场。监测时段和频次:规划梯级电站运行期前2年内每年汛前(4月)和汛后(11月)进行一次监测,共4次。监测项目:以调查防治措施效果为主,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渣场植物措施类型、覆盖度及效果、工程措施类型、稳定性及效果等。1.1.1生态调查和监测(1)陆生、水生生态本底调查监测为了解规划河段的陆生、水生生物本底情况,分别于2007年4月和2007年8月委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农业大学对SS河流域陆生、水生生态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工程涉及的SS河长约26.13km河段。技术要求:按照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相关规范执行。(2)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陆生、水生生物调查监测①调查断面陆生生态:主要调查库区、减水河段、施工开挖区以及影响区等区域。水生生态:在然孜和大瓦龙(2)水电站坝址和减水区间以及SS河河口处等各设置1个调查断面。②技术要求按照现行的生态调查方法和调查手册进行。陆生植物主要调查植物的区系组成、覆盖度、优势种名称和数量等,陆生动物主要调查动物的区系组成、物种分布密度、优势种名称和数量等,水生生态中的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主要调查其区系组成、物种密度和生物量等,鱼类主要调查其区系组成、“三场”和数量等。138 ③调查时间陆生生物调查在规划各梯级电站竣工前后,安排在5月~7月进行。施工高峰年和竣工后第五年各调查一次。水生生物在水库蓄水前一年调查一次,水库蓄水后第三年和第五年调查记录一次,调查时段为每年的7月、10月和12月。(3)跟踪性生态调查监测监测时间定于全部梯级电站开发基本完成时及运行后第三年,监测点位为然孜、大瓦龙(2)闸(坝)址及减水河段处,技术要求与实施过程中的调查监测相同。1.1.1水文情势的监测(1)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水文情势监测以规划梯级水文情报资料为基础,在各电站闸(坝)址及主要沟口进行观测。(2)运行期监测(跟踪性水文情势监测)重点监测各梯级电站减水河段水文情势,分丰、平、枯逐时监测。1.1.2社会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查以稻城县和SS乡的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当地居民收入、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文化教育、卫生情况等为主,并对工程区居民、工程移民及移民安置区居民的就业情况、经济来源、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产量等进行调查。1.1.3监测资料的整编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水文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将原始监测资料及整编成果4份交SS河水电开发环境管理部门存档备查,并抄送设计单位作为设计信息反馈。1.1.4监测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调查、监测资质的单位完成。1.2流域环境管理13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有关规定,本水电规划应设置环境管理机构,专人负责完成工程环境管理任务。1.1.1目的为保证SS河水电规划各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规划的顺利落实,使SS河规划的梯级电站兴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以减免,并保证规划河段环保工作的长期顺利进行,维护区域生态体系的良性发展,提出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任务和建议。1.1.2流域资源和环境管理分析目前,对于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人们更多注重的是对项目实施后所造成的既成实事的污染危害所采取环境补救措施,对于流域资源管理和流域整体环境保护措施考虑得相当不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加强流域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序开发和良性发展。目前,按流域进行环境一体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为增强SS河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协调性,需建立流域管理机构。鉴于流域管理涉及的范围广、问题多,由建设单位单方面组织管理机构难以承担相应管理职责,建议由规划河段所在行政区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以及开发业主共同组成管理机构,其主要管理任务如下:(1)从流域环境保护角度,对单项工程提出环境保护要求,进行指导监督,并协调单项工程环境保护与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使单项工程服从流域环境保护工作。(2)从流域环境保护的角度,筹划、组织、实施单项工程难以承担、涉及流域性保护的环境保护计划措施,建立长期定时监测制度,组织对水质、大气、噪声、水文情势、陆生、水生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3)处理梯级电站开发引起的、单项工程难以解决的环境事故,解决环境问题。(4)与地方政府协调划定管理区域,对管理区域内污水排放、水域开发利用、陆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等进行综合管理,确保区域环境功能满足相应要求。(5)促使梯级电站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促进SS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梯级开发与区域内生态建设相互协调。138 1.1.1跟踪评价(1)对各梯级电站实施监理和环保竣工验收,切实作到全过程跟踪评价。(2)在规划梯级建成后,对规划河段开展整体的后评估工作,总结本规划的环境评价和环保工程实施的经验和不足,为以后流域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1.2环境监理环境监理是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门,贯穿于各规划电站实施的全过程。环境监理具体工作根据各规划电站的实际情况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详细制定。138 1公众参与1.1目的及意义SS河水电规划梯级电站的建设从施工到运行都将对工程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工程周围地区公众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休息等。这些民众是项目直接的或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他们有知情权和表达意见的权力,他们的参与并表达对该工程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可以弥补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能存在的遗漏和疏忽。他们对规划方案的各项意见和看法能使规划设计更全面地认识和利用环境资源,使环境保护措施更符合实际。从而使项目发挥更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公众参与可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该项目的建设意义和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以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尊重公民人权的体现。1.2方法及原则公众参与调查主要采用社会学的问卷调查、发布公示信息以及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以代表性和抽查性相结合为原则。所谓代表性是指被调查者应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并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受益人群和受害人群的选取比例。抽查性是指被调查者的选择应具有统计学上的抽样特点,在己确定样本类型的人群中,抽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选择应是机会均等,公正不偏,不带有调查者个人感情色彩的主观意向。调查表格的设计首先选择与公众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作为调查内容。其次,为被调查和统计方便,调查回答多以选择划“√”方式进行。信息公示内容主要向公众公告项目的基本情况,说明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列出项目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和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1.3公众参与调查实施1.3.1问卷调查结果138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的对象主要是规划区域涉及的稻城县SS乡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学校员工、农牧民和个体户等。文化程度涉及大专、高中(中专)、初中、小学、文盲等不同层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公众参与调查对象主要包括藏族和汉族。另外,由于规划河段受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工程规划区内人口主要是农牧民,文化程度较低,小学文化程度以下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加之语言文字方面的差异,使得公众参与调查工作难度较大。因此,为便于公众调查的实施以及公众更好的了解规划概况,降低工作难度,在调查过程中,采取以下方式方法:(1)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偏重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公众;(2)对那些受教育程度较低且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差异交流困难的公众采取现场访谈(请当地文化水平较高的人进行翻译,以便交流)和请人代填(完全反应被调查对象的意见)的方式征求意见。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96名群众中:年龄:30岁以下占41%,30~39岁占28%,40~49岁占24%,50岁以上占7%;民族:SS乡居民主要为藏族,藏族占被调查总人口的85%,汉族占15%;职业:SS乡属典型农牧地区,农民占绝大多数,比例79%,个体户占8%,干部占13%;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被调查总人口的7%,高中(中专)占10%,初中占22%,小学占36%,文盲占24%。调查结果针对性强且结果真实的反映了受影响人群的意见,公众参与调查人口信息统计详见表8-1。公众参与被调查人口信息统计表表8-1调查项目人数百分比年龄30岁以下3941%30~39岁2728%40~49岁2324%50岁以上77%民族藏8285%汉1415%职业农民7679%个体户88%干部1213%文化程度大专以上77%高中/中专1010%初中2122%小学3536%文盲2324%138 1.1.1现场访谈意见在本规划区内,受语言和文化水平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对不便填写表格的群众,采取直接走访调查方式,客观介绍规划概况,说明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询问征求意见或建议,并做好记录。被调查者反映的意见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支持水电开发建设;(2)希望水电规划早日实施,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和通信条件,并给当地居民提供电力电量;(3)电站建设期间,希望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4)若电站建设需要征用耕地,希望得到合理的赔偿,并进行妥善的安置;(5)施工期间,尽量避免破坏当地植被,保护河流水质,防止扬尘污染。1.1.2信息公告及反馈情况(1)规划区现场公告稻城县SS河水电规划公告信息已于2008年4月18至2008年4月28日公布在水电规划影响区内的SS乡政府信息公告栏中。其有关信息在整个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之内均保持公开状态。信息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规划电站概况;②规划环境影响初步分析;③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要点;④征求公众意见的内容和主要事项;⑤信息发布单位及联系方式。(2)公共媒体公告稻城县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已发布在甘孜州政府网站上(见图8-1),主要对SS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展和审阅意见的反馈方式进行了公告。截至报告书编制完成时未收到任何反馈意见。138 图8-1甘孜州政府网站公示截图1.1结果统计与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100份,收回96份,回收率为96%,调查表反馈的调查结果详见表8-2。138 SS河水电规划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统计表表8-2序号调查项目结果统计1是否知道本流域水电规划知道的92%2支持与否支持者100%3对矿产开发是否有影响有:5%;无:85%;不知道:10%。4有利于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87%;不知道:19%5就业机会增加与否增加:85%;不会增加:5%,不知道:10%6基础设施能否改善能:93%;不能:0%;不知道:7%7实施期的不利影响生态环境有无影响有影响:90%;影响不大:10%水土流失增加与否增加:85%;增加不大:15%水环境污染会被污染:75%;不会被污染:25%大气和声环境对居民生活影响影响不大:70%;有影响:20%;不知道:10%8规划实施后用电水平提高:100%经济收入提高:70%;不知道:30%生活条件改善:80%;不知道:20%环境是否得到改善是:75%,没有:15%,不知道:10%9减水河段用水影响农业灌溉无影响:80%;不知道:20%生活用水无影响95%,不知道:5%水生生物有影响:70%;没有:17%;不知道:13%陆生植物基本无影响:85%,不知道:15%10其他愿望想给电站打工挣钱:65%;生活燃料用电不用柴:75%;提供当地居民用电:80%。统计结果显示,100%的被调查对象对SS河水电规划表示支持。其主要原因有:①流域内没有大型企业,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水电开发能给当地社会和经济带来较大变化;②流域内水电尚未开发,SS乡范围内目前仍未架设农村电网,居民生活用电没有来源,迫切希望改善用电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知道SS河水电规划的占调查总数的92%,说明公众对当地水电开发的关注程度较高。138 公众所关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90%以上的被调查者担心规划实施过程中造成的陆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减水河段水生生物的影响。根据规划方案,推荐的然孜和大瓦龙(2)水电站水库淹没影响极小,不涉及生产安置和搬迁安置,因此移民问题此阶段并未受到广泛关注。在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也有部分群众对规划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有如下几点:(1)提出意见的群众大多要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部分群众希望下泄合理的生态流量;(2)当地农牧民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低,希望在电站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3)电站建设完毕后给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并优惠电价;(4)希望能建设移动通信基站或接入固定电话线路。138 1问题与不确定性1.1工程建设内容的不确定性由于现阶段仍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受设计进度和深度的影响,有关工程部分的许多内容特别是与环境影响关系密切的渣、料场占地具体工程量及布置、施工营地的位置及占地性质、支洞的位置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洞渣运输方式、进场道路的布置、拟修建的场内道路的建设方案、施工期“三废”的产生量等尚未确定,这就导致难以定量地进行分析和预测评价各种影响,所以许多影响只能定性分析和描述,反映规划实施后区域环境变化大趋势及大致程度,为下阶段环保工作提出要求,明确评价重点。在项目环评中将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对上述不确定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评价,明确影响程度和范围,落实具体环保措施。1.2减水河段与下泄流量本次规划各梯级电站均采用引水式开发,电站建成运行后,闸(坝)址至厂址区间将形成不同长度的减水河段,对减水河段及周边的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用水等将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SS河水电规划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特点分析,减水河段主要为满足生态用水和社会用水要求。考虑各减水河段均有大小不一的支沟汇入,本阶段根据“纪要”初步确定下泄生态流量按各规划电站闸(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的10%来确定下泄流量。初步分析认为支沟来水结合区间汇水和下泄生态流量后可满足该河段的生态和社会用水要求,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其他用水量的增加,水电规划作为流域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要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各规划电站的下泄流量的大小应在项目环评中,结合各电站项目环评影响评价工作和社会总体用水水平具体确定,确定的原则应在“纪要”精神指导下,下泄生态流量既要满足电站减水河段环境用水要求,同时又不致造成水力资源的浪费。1.3移民问题的不确定性本阶段推荐方案中的各梯级电站暂无移民安置人口,下阶段根据各梯级电站施工渣场、料场、临时设施、场内施工道路等实际占地情况,若有搬迁或生产安置人口,则结合各梯级电站涉及乡、村的土地结构、民族构成及生态保护等,深入研究并落实移民安置措施。138 1综合评价及建议1.1流域规划综述SS河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境内,是水洛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稻城县境内波瓦附近4400m以上的高山,全流域集水面积588km2,河道全长43km,其中各瓦~河口段长23.7km,落差775m,平均比降32.7%。SS河干流(各瓦~河口)水电规划河段拟定了3组开发方案进行比选,各方案间主要差别如下:方案①:采用三级开发,自上而下梯级电站依次为然孜、然央和瓦龙电站。方案①共利用落差771m,总装机容量2.72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230亿kW·h,其中枯期电量0.178亿kW·h,静态总投资26043.64万元。方案②:采用两级开发,自上而下梯级电站依次为麦中和大瓦龙(1)电站。方案②共利用落差782m,总装机容量2.3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034亿kW·h,其中枯期电量0.148亿kW·h,静态总投资23229.16万元。方案③:采用两级开发,自上而下梯级电站依次为然孜和大瓦龙(2)电站。方案③共利用落差782m,总装机容量2.44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1.109亿kW·h,其中枯期电量0.161亿kW·h,静态总投资22802.29万元。本报告从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发电效益及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对各规划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各方案均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在环境影响程度上,各方案差异不大,而方案③水库淹没及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在动能经济指标及静态总投资上较其它两个方案略有优势,因此推荐采用技术经济指标较为优越的方案③。1.2规划环境目标本规划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见表10-1。138 SS河水电规划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表表10-1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近期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本规划区域无重大环境敏感对象,各梯级减水河段内有生态用水需求,部分减水河段有少量农灌和人畜用水需求,在采取合理、有效的下泄生态流量和补偿措施后,可实现规划目标协调好河流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和区域景观规划河段内无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分布,河段调查区内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油麦吊松、金铁锁、山莨菪和松茸等分布,但均不在影响区范围。在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保护流域生态多样性目标可实现合理开发和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布局梯级开发方式以及工程施工布置和移民安置方案,防治水土流失通过优化工程施工布置,控制施工影响范围,减少土地占用,降低对景观的影响和生态破坏不影响当地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保障并改善工程区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本次规划无生产、搬迁安置人口,当地居民生产条件和生活习惯基本无变化控制和减缓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合理布设临时施工公路、渣料场等,提出生态恢复与影响减缓措施各电站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将对施工占地、料场开采、渣场选址、弃渣等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工程、植物措施以防治水土流失,恢复生态景观远期目标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规划实施对流域陆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影响甚微。减水河段水生生物系统的完整性通过下泄合理的生态流量可得到基本保证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流域和相关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本规划实施将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促进“以电代柴”,缓解当地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趋势,并为进一步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创造条件本规划在短期内完成后将解决水洛河干流施工电源问题,后期待水洛河干流梯级电站建成后一同供电四川电网,解决电网的供需矛盾,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1.1规划的符合性及一致性关系(1)本规划及相关工作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环发[2006]93号”要求相符合。(2)本规划与水洛河干流水电规划协调,符合支流服从干流的原则。(3)SS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为能源开发型规划,符合稻城县将能源发展作为县内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4)受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限制,SS河流域内无旅游资源和自然保护区分布,但流域水电规划和开发将为旅游业和社会各行业提供有力的电力保证,将更有利于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5)138 SS河流域规划区各电站建设时,对现有道路的改扩建与当地道路规划建设统一规划和实施,将有效的促进和加快流域内道路的建设,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6)SS河规划河段尚未发现可开发的矿产资源,距已探明的SS铜矿较远,因此,SS河水电规划与当地的矿产资源开发没有矛盾。规划的实施,可为当地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充足的电量。(7)SS河水电规划的实施将对规划河段内植被和土地利用产生一定影响,但在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各梯级电站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的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减免,甚至消除。(8)SS河在进行水电开发时,尽可能减少耕地及林地损失,同时,通过规划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规划现有土地资源,减轻负面影响,水电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相协调。1.1评价过程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的要求,结合本规划及涉及区域环境的特点,评价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规划方案分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相关规划调查→规划方案进一步分析→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补充收集相关资料→本底监测与调查、公众参与调查→按不同的方案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规划方案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得出评价结论,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推荐方案→对下阶段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1.2评价结论1.2.1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区域生态环境现状①陆生植物经过野外调查,结合标本鉴定和历史资料查证,SS河流域内共有维管束植物96科、321属、502种,其中蕨类植物18科23属28种,裸子植物3科8属21种,被子植物75科、290属、453种。138 SS河规划河段河谷海拔高程为2680m~3500m,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复杂,主要有冷杉、云杉、云南松、川滇高山栎、高山桦、白桦、乡城桦和杨树等针叶、阔叶树木,以及白刺花、小叶黄荆、毛莲蒿、铁杆蒿、绣线菊、黄色悬钩子、柳和沙棘等干旱河谷灌丛等。据调查,SS河规划河段调查区内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分别是油麦吊云杉、金铁锁、松茸和山莨菪等,规划河段内无其它保护植物分布。②陆生动物SS河流域调查区内共有陆生脊椎动物127种,其中两栖类动物7种,爬行类动物5种,鸟类79种,兽类36种。在区系组成上,两栖类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有4种,古北界次之,有3种;爬行类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有4种,古北界物种有1种分布;鸟类动物以古北界物种为主,有54种,东洋界有12种,跨界分布的物种有13种;兽类动物以古北界物种为主,有16种,东洋界次之,有12种,跨界分布的物种有8种。该区域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全为兽类),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4种,包括鸟类11种,兽类13种,流域内无国家和四川省规定的保护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③鱼类根据调查,SS河流域分布的鱼类共有12种,录属于2目4科8属,分别为红尾副鳅、山鳅、短尾高原鳅、细尾高原鳅、齐口裂腹鱼、细鳞裂腹鱼、短须裂腹鱼、四川裂腹鱼、软刺裸裂尻鱼、青石爬鮡、黄石爬鮡、福建纹胸鮡和中华金沙鳅。该流域内仅有1种省级保护鱼类青石爬鮡,其它鱼类大部分为长江上特有种。(2)区域环境质量现状①水环境质量目前评价区域地表水水质较好,参与评价的全部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要求。②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中TSP监测值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一级标准限值,流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③声环境质量评价区内各监测点位的昼、夜间声环境监测值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流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现状评价结论SS河河道全长43km,流域面积588km2,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138 的高山峡谷区,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流域内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带,干湿季节分明,受地势及海拔高差影响,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流域内动植物物种丰富,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水生生物主要为冷水鱼类,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流域整体生态环境较好。SS河流域内无工业企业分布,无工业废水排放;流域内农业为传统农业,农业生产为传统耕作方式,化肥施用水平较低,基本不施用农药;流域内居民数量较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低,受自然条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制约,流域内生活污染源点少量小。流域内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流域内分布的阔叶植被主要有桦木、杨树和高山栎类等,分布的针叶植被有松树、冷杉、云杉、柏木等,流域内河谷地带以干旱河谷灌丛和少量人工植被为主,有少量杨树、桦木等分布。流域内植被较好,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在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有极少量中度水土流失,流域内无强度及以上水土流失。总体来讲,流域内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等基本处于自然协调状态,环境质量现状良好。1.1.1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主要有利影响SS河水电规划实施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发电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推荐方案梯级电站建成后装机容量2.44万kW,年发电量1.109亿kW·h,规划实施后前期将为水洛河梯级开发提供施工电源,有利于加快水洛河流域水电的开发,待水洛河梯级电站建成运行后,与水洛河梯级电站一并供电四川电网。本次规划的实施,将极大地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同时,各梯级电站建设过程中,将提供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2)主要不利影响①梯级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138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本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影响,规划各方案土石方开挖、堆筑及弃渣等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地表扰动和再塑,破坏植被和景观,新增水土流失。此外,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和生活垃圾等若不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工程区附近的环境产生污染。②梯级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梯级规划实施后,电站闸(坝)、厂址区间水文情势将发生显著变化,河道内水量较天然状况下将有大幅度减少,水面面积减小,水深变浅,对水文情势影响较大,需要采取下泄生态流量措施。受流量和水域面积减少的影响,减水河段内水生生物和鱼类资源量将有所减少,此外闸坝阻隔将缩小鱼类基因交流的范围,消弱种群的生存力。由于规划河段水生生物组成非常简单,在采取下泄生态流量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总体较小。综上所述,SS河规划梯级电站无环境限制性因素,梯级电站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电站建设可行。1.1.1公众参与本次公众调查在规划影响区域发放了100份调查表,回收96份,从回收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调查对象均表示支持SS河水电规划。同时,公众也提出了一些关心和担忧的问题:工程区居民主要关心生态环境问题,80%以上的单位和个人担心规划实施过程中造成的陆生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减水河段水生生物影响等;专家建议水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作为本次流域环评工作的重点。根据规划,推荐方案各梯级水电站水库淹没无移民搬迁和生产安置人口,因此移民问题此阶段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但在进行各规划电站实施时,若电站涉及移民安置,项目环评影响评价需认真考虑移民问题。稻城县SS河水电规划公告信息已于2008年4月18至2008年4月28日公布在水电规划影响区内的SS乡政府信息公告栏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后,已将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在甘孜州政府网站上。在环评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反馈意见。本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对公众意见和专家建议以及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1.1.2项目环评要求138 为保障本次水电规划符合规划环评环境目标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缓水电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根据推荐方案梯级布置及方案实施可能存在的重要环境问题,对其项目环评提出要求。受流域规划的进度及深度所限,在规划环评时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特别是临时工程占地,包括渣场、料场、施工道路占地等难以量化,所以无法对影响源进行逐一定量分析,仅能作定性分析,这需要在单项工程环评过程中重点解决。项目环评还应:①进一步落实鱼类保护措施;②各梯级电站在项目环评时应重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结合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制定操作性强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电站施工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③项目环评应重视对施工期“三废”的污染处理,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施工活动及“三废”排放对水质和附近居民的影响。1.1.1综合评价结论(1)SS河梯级电站的规划符合国家发改委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第四条电力中的“水力发电”,符合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四川经济发展战略,符合水能资源开发作为稻城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规划实施后,除向社会提供一定的清洁能源外,对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等具有积极的意义。(2)流域内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良好,河流水量稳定,年际变化小,有建设电站的地形地质条件。(3)推荐梯级方案水库淹没损失较小,无搬迁人口和生产安置人口,水库淹没区未发现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文物古迹,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4)规划的各梯级电站不涉及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区域无环境敏感对象,梯级规划方案无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规划实施后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均可通过相应的措施予以减免或恢复。(5)在SS河水电规划设计过程中,环评做到早期介入。从开展勘测设计工作起,环境影响便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参与闸(坝)址、厂址和引水线路及总体规划方案的比选,以技术经济指标较优越、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基本符合规划总体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138 (6)委托监测机构对SS河规划河段水、声、大气环境等进行了本底监测,对区域陆生生态及水生生态环境委托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初步查明了区内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并针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可有效的减轻规划实施带来的环境负效应。(7)在规划阶段考虑了在闸(坝)处下泄生态流量,生态流量加上减水河段区间天然来水,可维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生存环境。综上所述,SS河流域内不存在制约各规划电站实施的环境因素,推荐开发方案对流域环境不利影响程度较小。1.1建议(1)由于流域内耕地资源紧张,河谷区森林植被覆盖较少,破坏后难以恢复,梯级电站施工布置应尽量少占用耕地和林地,减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2)受设计阶段的限制,规划阶段初步调查显示规划梯级电站不涉及搬迁人口和生产安置人口,但随着各规划电站设计阶段的不断深入和实施,工程占地问题不可避免,可能会有移民问题出现。为妥善解决电站建设可能产生的移民安置问题,建设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移民安置方案,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实现政府、建设单位和移民三方均满意的目标。(3)作为指导性的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流域电站规划实施引起的不利环境影响仅在宏观上给予了分析和预测,各规划电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认真做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使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建设单位应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实行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制度,使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对不断发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调整或改变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所制定的保护措施,使保护措施更加科学化、实用化,提高措施的有效性。(4)SS河流域支沟较多,受人为干扰较小,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较好,为维护本地区生态环境及物种多样性,建议不要在流域面积和流量较大的支沟进行水电开发活动。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