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8 MB
- 7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计:学位论文67页表格10个插图47幅评阅人:指导教师:学院院长:学位论文完成日期:
原创性声明lUIIIllllIIIIIIIIllIlllIIIIlY2310731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舍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建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鲤盏日期天口哆、多.2多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山东建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山东建筑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建筑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蕴佳塑日期兰叟乜:笸:圣么’导师签名:彳敝日期—型咀“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如今,生态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生态城市的建设也成为时代的潮流,但随着城市的开发,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可利用的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同时生活于现代物质文明中的人们,渴望舒缓由高节奏的生活带来的紧张与压抑,于是,城市山地公园便应运而生【11。城市山地公园有以下作用:1、缓解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问题;2、保护城市天际线的自然景观;3、满足城市安全格局的需要:4、保护山水生态城市风貌特色;5、增加了市民室外健身的空间及健身方式。但到现在为止,在如何将城市空间和历史文脉等与城市山地公园设计合理有效结合起来,创造能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山地公园方面的理论相对比较缺乏,城市山地公园景观的实际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为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建设提供具有可操作意义的理论指导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调研对济南城市山地公园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归纳总结出当前我国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建设的特点,同时,结合行为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理论及调研分析成果,提出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原则、内容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其次,以实际参与的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本文研究成果在其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做到论文研究成果与实际项目的有机结合。最后提出本论文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和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方向。关键词: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nalysisofTh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TheCityMountainParkABSTRACTNowadays,theconceptofecologyhasalreadydeeplyrootedinpeople’Sheart;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tyhasbecomeatrendoftime.Butwiththedevelopmentofcities,urbanconstructionlandisincreasinglytense,greenlandareabecomelessandlessavailablePeoplelivinginthemodemmaterialcivilizationareeagertorelievetensionanddepressionbroughtaboutbythehigh—pacedlifeandthenthecityMountainParkconceptcameintobeingCityMountainParkhasthefollowingeffects:1,toeasethegrowingtensionofurbanlanduseissues;2,toprotectthenaturallandscapeofthecityskyline;3,tomeettheneedsofurbansecuritypattern;4,toprotectthelandscapeecologicalurbanfeaturesandcharacteristics;5,toincreasepublicoutdoorfitnessspaceandstyle.Butatpresent,MountainParkdesigntheorythatisassociatedwiththecombinationofurbanspaceandhistoricalcontext,inlinewithmodernneed,isverylimit.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intheactualconstructionofthecitymountainparklandscape,thereforetoprovideoperationaltheoreticalguidanceforurbanMountainParklandscapeconstructionisofgreatimportanceandurgency..Throughcomparativeanalysisofrelevantliteraturedatainandabroad,researchoftheCityMountainParkconstructionstatusoftheJinancity,thispapersummarizesthecharacteristicsofcurrentCityMountainParklandscapeconstruction.Atthesametime,combiningbehavioralpsychology,environmentalpsychologyandscienceandotherdisciplinesofurbanplanningtheoriesandresearchfindings,thispaperbringsoutthecityMountain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concepts,principles,contentandpointsshouldbepaidattentiontoduringdesign.Secondly,takeactualparticipatedMountainParklandscapeplanningdesignasexample,analysistheguidanceofresearchingfindingsinthispaperi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whichisorganiccombinationoftheactualprojectandresearchpaperfinding.Finally,paperindicatesthevalueofpromotingthisresearchingresultsandtrendanddirectionoffurtherresearchKeywords:CityMountain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JinanII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2国内外发展概况⋯⋯⋯⋯⋯⋯⋯⋯⋯⋯⋯⋯⋯⋯⋯⋯⋯⋯..11.2.1国外发展概况⋯⋯⋯⋯⋯⋯⋯⋯⋯⋯⋯⋯⋯⋯⋯⋯⋯⋯..11.2.2国内发展概况⋯⋯⋯⋯⋯⋯⋯⋯⋯⋯⋯⋯⋯⋯⋯⋯⋯⋯..31.3研究目的及意义⋯⋯⋯⋯⋯⋯⋯⋯⋯⋯⋯⋯⋯⋯⋯⋯⋯⋯..4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41.4.1研究方法⋯⋯⋯⋯⋯⋯⋯⋯⋯⋯⋯⋯⋯⋯⋯⋯⋯⋯⋯⋯41.4.2技术路线⋯⋯⋯⋯⋯⋯⋯⋯⋯⋯⋯⋯⋯⋯⋯⋯⋯⋯⋯⋯61.5论文创新点⋯⋯⋯⋯⋯⋯⋯⋯⋯⋯⋯⋯⋯⋯⋯⋯⋯⋯⋯⋯7第2章城市山地公园景观概述⋯⋯⋯⋯⋯⋯⋯⋯⋯⋯⋯⋯⋯⋯⋯⋯82.1相关概念⋯⋯⋯⋯⋯⋯⋯⋯⋯⋯⋯⋯⋯⋯⋯⋯⋯⋯⋯⋯..82.1.1山地的概念⋯⋯⋯⋯⋯⋯⋯⋯⋯⋯⋯⋯⋯⋯⋯⋯⋯⋯⋯.82.1.2山地城市的概念⋯⋯⋯⋯⋯⋯⋯⋯⋯⋯⋯⋯⋯⋯⋯⋯⋯⋯82.1.3城市山地公园的概念⋯⋯⋯⋯⋯⋯⋯⋯⋯⋯⋯⋯⋯⋯⋯⋯..82.2相关学科理论及其应用⋯⋯⋯⋯⋯⋯⋯⋯⋯⋯⋯⋯⋯⋯⋯⋯..82.2.1景观生态学理论⋯⋯⋯⋯⋯⋯⋯⋯⋯⋯⋯⋯⋯⋯⋯⋯⋯⋯82.2.2环境心理学理论⋯⋯⋯⋯⋯⋯⋯⋯⋯⋯⋯⋯⋯⋯⋯⋯⋯⋯92.2.3行为心理学理论⋯⋯⋯⋯⋯⋯⋯⋯⋯⋯⋯⋯⋯⋯⋯⋯⋯⋯92.2.4城市规划学理论⋯⋯⋯⋯⋯⋯⋯⋯⋯⋯⋯⋯⋯⋯⋯⋯⋯..10第3章城市山地公园景观案例分析研究⋯⋯⋯⋯⋯⋯⋯⋯⋯⋯⋯⋯⋯113.1国内外山地园林比较⋯⋯⋯⋯⋯⋯⋯⋯⋯⋯⋯⋯⋯⋯⋯⋯⋯113.1.1山地观念发展的比较⋯⋯⋯⋯⋯⋯⋯⋯⋯⋯⋯⋯⋯⋯⋯⋯.113.1.2山地园林文化及设计方法的比较⋯⋯⋯⋯⋯⋯⋯⋯⋯⋯⋯⋯⋯123.2案例分析⋯⋯⋯⋯⋯⋯⋯⋯⋯⋯⋯⋯⋯⋯⋯⋯⋯⋯⋯⋯.14III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1国外案例分析⋯⋯⋯⋯⋯⋯⋯⋯⋯⋯⋯⋯⋯⋯⋯⋯⋯⋯.14埃斯特庄园⋯⋯⋯⋯⋯⋯⋯⋯⋯⋯⋯⋯⋯⋯⋯⋯⋯⋯⋯⋯.143.2.2国内案例分析⋯⋯⋯⋯⋯⋯⋯⋯⋯⋯⋯⋯⋯⋯⋯⋯⋯⋯.181重庆鸿恩寺公园⋯⋯⋯⋯⋯⋯⋯⋯⋯⋯⋯⋯⋯⋯⋯⋯⋯⋯.182济南千佛山公园⋯⋯⋯⋯⋯⋯⋯⋯⋯⋯⋯⋯⋯⋯⋯⋯⋯⋯.223济南峨嵋山公园⋯⋯⋯⋯⋯⋯⋯⋯⋯⋯⋯⋯⋯⋯⋯⋯⋯⋯.283‘3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建设中的SWOT分析⋯⋯⋯⋯⋯⋯⋯⋯⋯⋯⋯..323.3.1优势(Strengths)⋯⋯⋯⋯⋯⋯⋯⋯⋯⋯⋯⋯⋯⋯⋯⋯⋯323。3。2劣势(Weaknesses)⋯⋯⋯⋯⋯⋯⋯⋯⋯⋯⋯⋯⋯⋯⋯⋯⋯333.3.3机遇(Opportunities)⋯⋯⋯⋯⋯⋯⋯⋯⋯⋯⋯⋯⋯⋯⋯⋯333.3.4威胁(Threats)⋯⋯⋯⋯⋯⋯⋯⋯⋯⋯⋯⋯⋯⋯⋯⋯⋯..333.4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333.4.1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及原则⋯⋯⋯⋯⋯⋯⋯⋯⋯⋯⋯⋯.343.4.2城市山地公园景观构成要素⋯⋯⋯⋯⋯⋯⋯⋯⋯⋯⋯⋯⋯⋯.353.4.3城市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413.4.4城市山地公园景观特色设计⋯⋯⋯⋯⋯⋯⋯⋯⋯⋯⋯⋯⋯⋯.433.4.5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分类规划设计⋯⋯⋯⋯⋯⋯⋯⋯⋯⋯⋯⋯⋯441生态修复型山地公园⋯⋯⋯⋯⋯⋯⋯⋯⋯⋯⋯⋯⋯⋯⋯⋯⋯442文化遗址型山地公园⋯⋯⋯⋯⋯⋯⋯⋯⋯⋯⋯⋯⋯⋯⋯⋯⋯453休闲娱乐型山地公园⋯⋯⋯⋯⋯⋯⋯⋯⋯⋯⋯⋯⋯⋯⋯⋯⋯474综合型山地公园⋯⋯⋯⋯⋯⋯⋯⋯⋯⋯⋯⋯⋯⋯⋯⋯⋯⋯.48本章小结⋯⋯⋯⋯⋯⋯⋯⋯⋯⋯⋯⋯⋯⋯⋯⋯⋯⋯⋯⋯⋯.48第4章济南市匡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494.1匡山公园概况⋯⋯⋯⋯⋯⋯⋯⋯⋯⋯⋯⋯⋯⋯⋯⋯⋯⋯⋯494.1.1基址概况⋯⋯⋯⋯⋯⋯⋯⋯⋯⋯⋯⋯⋯⋯⋯⋯⋯⋯⋯..494.1.2现状分析⋯⋯⋯⋯⋯⋯⋯⋯⋯⋯⋯⋯⋯⋯⋯⋯⋯⋯⋯..494.2匡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504.2.1规划原则⋯⋯⋯⋯⋯⋯⋯⋯⋯⋯⋯⋯⋯⋯⋯⋯⋯⋯⋯..504.2.2规划定位⋯⋯⋯⋯⋯⋯⋯⋯⋯⋯⋯⋯⋯⋯⋯⋯⋯⋯⋯..504.2.3功能分区⋯⋯⋯⋯⋯⋯⋯⋯⋯⋯⋯⋯⋯⋯⋯⋯⋯⋯⋯..50IV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4道路及节点分析⋯⋯⋯⋯⋯⋯⋯⋯⋯⋯⋯⋯⋯⋯⋯⋯⋯..524.2.5植物配置分析⋯⋯⋯⋯⋯⋯⋯⋯⋯⋯⋯⋯⋯⋯⋯⋯⋯⋯.53本章小结⋯⋯⋯⋯⋯⋯⋯⋯⋯⋯⋯⋯⋯⋯⋯⋯⋯⋯⋯⋯⋯.53第5章结语⋯⋯⋯⋯⋯⋯⋯⋯⋯⋯⋯⋯⋯⋯⋯⋯⋯⋯⋯⋯⋯54参考文献⋯⋯⋯⋯⋯⋯⋯⋯⋯⋯⋯⋯⋯⋯⋯⋯⋯⋯⋯⋯⋯⋯55附图⋯⋯,⋯⋯⋯⋯⋯⋯⋯⋯⋯⋯⋯⋯⋯⋯⋯⋯⋯⋯⋯⋯⋯58致谢⋯⋯.⋯⋯⋯⋯⋯⋯⋯⋯⋯⋯⋯⋯⋯⋯⋯⋯⋯⋯⋯⋯⋯6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项目实践情况⋯⋯⋯⋯⋯⋯⋯⋯⋯⋯⋯⋯67V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山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山地观也逐渐趋于成熟。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全国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山地区域,国土的2/3属于山地。因此,城市山地公园在我国有着广泛地分布[2】。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压抑感和紧张感也日益增加,回归自然,释放压力成了现代人迫切的需要。另外,城市建设用地的日趋紧张,势必推动一系列山水城市山地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亲近自然、寄情山水就成了人们逃离喧嚣的手段。山地公园是展现山地特色的园林类型,也是城市地域特色的展示窗口,所以,山地公园就成为人们特殊的情感场所和户外开放空吲31。但在城市山地公园的实际建设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与矛盾:①由于对山地的认识不透彻或保护方法上存在缺陷,对原有的山林景观造成严重的破坏,最终导致整体视觉质量下降,丧失了山林自然景观特色;②“生态”、“因地制宜”、“设计结合山地特点”的口号多,但在公园实际建设过程中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指导;③未将人工景观同自然景观加以区分,造成了空间布局方式及序列的混乱【4】。城市山地公园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释放压力、放松心灵,延续人们山地情节,增进入与人之间交往的同时,也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但目前对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矛盾,如何解决生态、开放性空间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尚待研究,因此,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发展概况1.2.1国外发展概况山地园林在西方国家出现较早,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山地园林形式。西方世界最早的山地园林出现在古巴比伦时期,被誉为“空中花园”,实际上是坐落于建筑平台上的一座屋顶花园。它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地园林,但其出现为山地公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它的园林艺术对于后期欧洲的园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的山地园林强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认为人工环境要与山体契合,从属于山体的一部分。古罗马与现在的意大利靠近,境内以山地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主,夏季坡地凉爽宜人、视野开阔。受气候条件影响,古罗马园林多建于山地之上,建筑也是依山布局,可以视为意大利台地园出现的开端【5]。真正在山地园林发展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是意大利的台地园。由于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多干燥少雨,所以,意大利的园林多建在山体的坡面上,这样设计游人不仅可以极目远眺,还能够享受迎面吹来的海上凉风。意大利台地园通常把主体建筑设计在台地的最高点,并沿山坡开辟层层台地,各层台地间通过台阶过度。水景是意大利台地园的一大特色,层层台地形成的水阶梯形成瀑布、跌水、涌泉等多种水景形式,各种水流最后在底层台地汇集到水池中。多样化的水景也为台地园注入了生气。意大利台地可以称得上是古代西方山地园林的优秀代表,它的一些建造经验和设计手段对于现代山地公园的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近代国外针对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都集中在对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研究,而山地公园的研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受欧洲古典园林影响,此时的景观设计还在遵循着较为严格的比例关系和严谨的美学原则,山地园林的研究也还处在以物质景观为对象的研究阶段[61。直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全球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社会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设计师们也开始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城市景观。在1900年,奥姆斯特德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标注着园林的发展进入到了全新阶段,城市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也开始展开,在这样的契机之下,城市山地公园的理论研究才有所发展。在1960年,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五大组成因素,人们可以通过这五个景观要素去认识城市的风貌特征[7]。由此看来,城市景观设计不再仅仅是设计们的主观创作,更是需要与城市的自然地理风貌与历史文化相契合。在景观规划的基地分析方面,也有很多学者作了相关的研究。约翰西蒙兹在他1961年出版的《景观设计学》中对地形的设计处理手法作了总结论述。Norman.K.Booth在他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中对地形的类型、美学特征及实用功能作了分析研究。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书中也提到地形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从这些学者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以自然为基础。景观设计师只有正确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对于山地公园设计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其本身就是利用山体等条件设计的,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国内发展概况我国人民自古以来被自然山川的秀美景色所吸引,古代风水学有“诸山蜿蜒起伏,势如游龙,众水会口,湾环流延”之说,认为这样的环境是优良的城市选址地点。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寄情山水以逃离尘世喧嚣【81。有关山地景观的相关研究,也很早就出现了。明代计成所著《园治》就有对堆山叠石以及地形处理的经验总结。到了近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工作压力增大,人们开始渴望回归自然,释放压力。于是,风景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山地公园的研究也开始逐步深入。现代关于山地公园的相关研究设计范围极为广泛,主要可以从山地园林、山地城市规划、山地建筑及生态景观等角度展开研究。山地公园的相关理论及实践的研究,都可以从这些相关领域中获得启发,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创新、发展。(1)山地园林景观的相关研究山地园林景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受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及中国古代传统的山地观影响很大。彭一刚在其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对古典园林中的各种地形处理手法进行了理论性的分析研究。谢凝高的《山水审美》从审美和情感的角度对山地园林景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冯纪忠又从山地园林景观感知的视角,将广义的风景空间的旷奥作为尺度来衡量山地自然景观空间【9】。(2)山地城市的相关研究山地城市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性而备受关注,对于山地城市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多,但是比较分散。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构成等方面。在城市规划方面研究,主要是从山地本身的特点出发,在山地自然环境与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黄光宇1992年发表的《关于建立山地城市学的思考》一文中首次提出构建包含土壤、地质、气候、景观、生态等多个专业的山地城市学【10】,他所出版的《山地城市学》一书,从城市规划的宏观角度为山地公园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原则。在山地的景观构成方面,主要包括景观的物质构成和景观的空间特性两方面。宋来福,徐伯初《论山地型城市的景观设计改造》一文,以攀枝花市为例,就其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和改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紫雯的《山地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探讨》,从山地园林的视觉容量这一要素入手,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得出了“地形越复杂,地势越低凹的区位透视度越小,视觉容量越大”的结论。(3)山地建筑的相关研究山地建筑在山地公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建筑的外立面形式,周边条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件,技术等,增加山地建筑对山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为山地公园创造更加丰富的空间类型【111。唐璞的《让建筑上山的几个问题》,从山地建筑具体特征的角度讨论了山地建筑的接地形式、空间形态等内容。卢济威等人所写的《山地建筑设计》分析总结了山地景观的视景独特性和生态脆弱性的特点,并由此对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1.3研究目的及意义借鉴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吸取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的精华,用于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研究中,从分析山地环境中自然景观构成要素和人工景观构成要素入手,理清自然景观空间和人工景观空间的关系,探求解决人地矛盾的方法,在山地公园景观空间的拓展、道路系统组织、植物视觉及情感等方面寻找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并形成具体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为城市山地公园建设提供具有可操作意义的理论指导。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找国内外关于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各类书籍、期刊杂志、论文等文献资料,了解有关城市山地公园景观的研究现状,寻找理论上的依据。(2)实地调查研究法山地公园分布范围广,在公园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有耳闻目睹才能发现并客观地评价,也只有亲身登临山地才能发现其山体规律和空间的旷奥、环合。为此,对济南具有典型性的山地公园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现场拍摄照片,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丰富了论文的研究素材。(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一定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异同。比较法通过所研究对象属性方面的对比分析,有利于客观地认识问题,发现优势,从而扬长避短。论文结合目前国内外不同的关于城市山地公园、山地园林的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对古代理想山水形态格局与现代理想自然生态格局的不同理念进行归纳和方法比较,使得论文尽可能地吸收不同理论和方法中的优秀观点和内容。从纵向上,有古今山地造园的比较,吸取前人优良的设计手法、造景理念,用于现在的山地景观设计。横向上,4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不同地区间甚至不同国家间,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问题的主要矛盾,发现并遵循客观规律。(4)系统分析与综合研究法城市山地公园是集人文、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于一体的复合系统,又可将其分解为文化、生态、景观等子系统。山地公园景观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美,同时要注重内在的生态、文化等要素。系统分析法是指从系统的整体最优出发,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系统分析法,能够深入研究错综复杂的山地环境,从而获得较为详实的资料和信息,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12]。系统综合法则是在各子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特性、不同功能、不同关系进行整体地综合地研究。山地公园的各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综合,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来指导实践。(5)实践研究法针对研究的题目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实践,在完成城市山地公园方案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体会、运用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2技术路线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查阅文献收集分析资料实地考察城市山地公园相关概念相关学科理论及应用山地公园景观构成要素中外山地园林比较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山地公园∽奄。一分析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依据及原则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法城市山地公园景观空间及特色设计理论总结I方法总结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理论与实践方案指导相结合运用济南匡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论文创新点(1)本项目更多地借鉴了景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城市规划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将这些理论与园林设计结合起来,在艺术外貌的前提下使山地公园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化、理性化。(2)创新性地将济南已建成的山地公园景观进行调查举例分析,在完成城市山地公园方案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体会、运用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及方法,为城市山地公园景观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城市山地公园景观概述2.1相关概念2.1.1山地的概念山地是地貌类型的一种,是具有一定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地貌类型。山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山地包括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广义的山地包括山地、丘陵和高原。绝对高度大于500m,相对高度在200m以上的地形才能称为山地[131。2.1.2山地城市的概念山地城市是指城市的选址和建设在山地地域上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城市迥然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此外,在占12%的平原地区和占19%的盆地地区,其城市本身修建在大于5。以上起伏不平的斜坡地上,形成与平地城市不同的城市形态和生境条件,也应列入山地城市之列[1]。2.1.2城市山地公园的概念山地公园,是指在公园基址范围内,山地占较大比重的公园(图2.1),是传统山地园林的分支。山地城市为山地公园提供了丰富的地形资源,因此山地公园可以说是山地城市的特色。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占有山地资源,可通过变换地形、丰富植被景观以及营造人工环境体现山地公园的特刎14],现已成为山地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2.2相关学科理论及其应用2.2.1景观生态学理论图2.1长沙秀峰山山地公园鸟瞰图(来自网络)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一门新兴学科,且具有多学科交叉性,是由德国学者德罗特尔1939年提出的;主要探讨和研究景观单元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和景观学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景观生态学的基础是地理学、普通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研究对象是整个景观,主要研究景观格局、功能和演化(也可以说是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和空间动态)及相互作用的原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与保护。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景观生态学里,景观单元主要分为基质、斑块和廊道三类(图2.2),这里面的基质是指空间范围最大的要素,最基本的作用是决定景观功能,例如承载景观的山地就是山地公园的景观基质;景观单元斑块指非线性元素,如城市的点状绿地;单元景观的廊道贝lj是指线性元素,如城市的道路绿地和滨河绿地等。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较大层面。把城市山地公园作为成为城市景观构架将,充分发挥山地公园在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中的作用,并注重对城市山地公园进行人工模拟自然生态和对其本身的自然植物群落保护。在当今兴建生态城市的进程中,景观生态学将发挥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2.2.2环境心理学理论环境心理学是-I"1应用社会心理学,它研究的是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的相互关系。它以心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吸收和继承已有相关学科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空间环境设计,并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设计中,这正好体现了服务于人、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原则。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过程是通过对环境进行认知分析,寻求最佳的刺激点,进而根据人们对环境的心理需求调整和改善环境,然后设计出入性化的空间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安全保障一一这是场地设计的基础要求,在山地公园景观环境建设中满足攀登游览、停留休息等要求的同时,要保证游人的安全;做到安全游赏、休憩。(2)环境感知一一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感知山地公园的整体景观环境,进而对其产生景观评价。(3)空间认同一一感知山地公园空间环境获取对环境的归属感,成功的公园空间环境设计可以使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15】。2.2.3行为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20世纪初创建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的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和园林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山地公园是一个可容纳、限定、阻止、促进人群空间行为的场所。同时又可以把它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们看作是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部分现象。围和空间的物体能够以它们占据这种空间语言的方式来激发或禁止我们的行为。我们经常需要空间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为,我们所要从事的活动往往在我们对空间的需求中得到提示和恰当的引导。空间创造环境,环境组织我们的生活。优秀的空间常在我们不经意间就可以将上述所有都做到。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在山地公园中,山地公园的空间形态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从而影响到空问设计[14】。2.2.4城市规划学理论城市规划学是一门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的学科。在城市规划学科的历史沿革中我们可以发现“规划”始于“问题”。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与发展的目的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病,即“城市问题”[161。城市山地公园做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城市绿化用地和城市整体环境的一部分,需要运用城市规划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其符合城市的整体景观环境需要,与城市各部分和谐生态生长,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缓解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人地矛盾,扩大城市居民的室外活动空间。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城市山地公园景观案例分析研究3.1国内外山地公园比较3.1.1山地观念发展的比较山地在人类的历史发展史中很早就受到了关注。对于山地的认识,人们随着社会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得到加深,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山地观。山地观是在哲学、宗教、自然观等影响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逐渐丰富起来的。对待山地的认识和利用水平随着时代的不同而随之变化,这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及宗教的影响作用,而且也揭示了山地设计的发展动力。(1)被迫畏惧屈从的神秘力量在社会发展初期,人类的生存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对自然的很多现象无法解释,因而渐渐将其视为一种必须屈从崇拜的神秘力量,把自然的“山地”进行神化并加以膜拜,对其充满着既依附又畏惧的心理。这种现象在人类启蒙的原始时期都普遍存在着,世界各地基本相同。(2)“崇尚自然”与“以人为中心”的对立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和适应能力随着生存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加强。但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人们对待山地的态度也有所不同。重点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思想观念。东方山地观一‘崇尚自然”东方思想一直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天人合一”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总是贯穿于整个东方文化发展史中,是东方山地观的根本基奠[17]。在传统儒学观念里,山地不仅仅是自然的元素,而且还象征着人的品质,能与人的思想品性相互联系。这种将山地拟人化的思想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人们对于山地的态度除了宗教性的崇拜还多了世俗性的尊重,并且规定了如:维护山岳自然生态及动植物(周维权,1996)等相应的行为准则。是早期山水审美观念的萌芽。儒家思想并没有对认识自然、山水美学和园林设计做出更多的贡献,真正长期扎根于山水并作锲而不舍开发的是道、佛宗教力量(吴家骅,2002)。道教和佛教分别把万物的本原谓之“道”和“缘”,人们必须依此行事,不可逆其道而为之,否则必有祸患。这些都是极力宣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环境的哲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山地由畏惧屈从的神秘力量逐渐转化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有关山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的文学、字画及园林等各门艺术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相继兴起,山地开始作为一种景观元素而被欣赏和加以利用,这是人类从自然生活之美转为环境美的巨大审美转变。在欧洲,这个转变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比中国大约晚了一千年(周维权,1996)。之后到了唐宋时期,风水成为一种综合了美学、科学和迷信色彩的学问在民间广为流传。作为营造建筑和园林规划的依据,风水着重于对自然环境如水文、气候、土壤等观察选址,表现了人对山地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风水观念当中,理想的风水模式应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良好的局部小气候、丰富的空间层次、围而不实的景观空间(王其亨,1993)。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对崇尚自然的沿承和发展[181。西方山地观——“以人为中心”在西方,宗教同样是人对自然所持态度的起源。但是西方宗教认为人可以征服自然,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力。这种“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在对待山地的态度上,即表现为对山地的征服和改变(卢济威,王海松,2001)。(3)统一的山地观——以生态为核心现代人的自然观随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等方面的发展逐渐趋于一致,东方人破除了迷信阶段,更加关注人的能动性。而西方人则对传统的人定胜天思想产生了怀疑,加深了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山地观整体得到了统一并朝理性方向上发展。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规划、建筑及景观等相关学科领域一直在探索。“田园城市”理论早在十九世纪末工业文明时期就被E·霍华德(E.Howard)提出,表明了人渴望与自然共处的美好愿景。之后,以史密森夫妇为首的“Team10”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人+自然+人对自然,’的观点。1969年人与自然的关系再次被麦克哈格(I.L.ImcHarg)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强调和阐述,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代替人定胜天的传统思想。正如((2000年的地平线联合宪章》总结的那样,要与自然接近并走和谐共生的道路【l91。这一由世界各地知名学者共同签署的宪章表明了人类对自然态度的转变和进步。这种可持续的思想反映在对山地的态度上则是“尊重山地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并重,使人们可持续的利用成为可能”。总之,人类的山地观在哲学、宗教、自然观等影响下,经历了从统一到对立再到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前一个统一是限于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文化发展的不足导致对自然的畏惧屈从,后~个统-N是人类基于一定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历史经验教训而主动做出的理智选择。3.1.2山地园林文化及设计方法的比较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意识形态的指导,所以山地园林受山地观的影响也出现了与之相应的发展阶段。(1)被迫统一时期的山地园林在生产力和改造力都很弱小的发展初期,自然很容易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山地作为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然元素,很容易让人产生崇尚畏惧之感,于是各个地区的人民都不约而同地对山地顶礼膜拜,把山地视为神的居留之地。中国古代帝王喜在山地建造宫殿以显其天子的权威。这一时期的人们不敢对山地进行太大的改造,多采利用依托地势和利用地形的方法。秦汉时期皇家宫苑的园林营造大量与山水相结合,这也间接反映了人们对山地的认识和利用。而在西方,山地同样被重视和利用。公元前八世纪,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亚述人喜欢在猎苑内的小丘上设置神庙和礼拜堂,或者在大山冈上进行宫殿的建设,山丘和台地是他们的最爱。另外古希腊的很多建筑如神庙、剧场或住宅等都建造在山地的显要处,与山体连为一体,不可分割。例如,由两层露台所构成的德尔菲德体育场就建在陡峭山腰上。。(2)对立时期的山地园林东西方的园林文化本身存在着对立差异,东方讲究写意,着重“神似”胜于“形似”,所以经常把现实事物提升到情感意象的高度。而西方园林文化则重“形”不重“神”,讲究中轴对称的形式格局,提倡规整气派的空间和视觉效果。东方思想认为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应该对自然充满尊重。对于山地,提倡利用其现有条件加以利用,尽量不进行人为的改变和破坏。受此山地观和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始终保持着施法自然的基调,模拟自然山水并加以提炼,提倡“虽由人作,宛白天开”。自然山体在古典园林三大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主要造园要素如建筑、道路等设计都与山体互相协调,巧于因借,因地制宜,设计结合自然。西方的山地观总是着重强调人的力量,认为人可以征服山体并对其进行改造。讲究均衡与稳定及中轴对称的模式是西方园林艺术的传统。比如意大利台地园,虽然受山地地势的限制不能随便进行园林创作,但中轴对称严整布置的格局依然清晰可见,设计师会进行地形整形以使整体符合构图要求【201。(3)生态统一时期的山地园林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呼声的高涨,越来越多的规划设计运用地图叠加等技术,被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冠以“生态”的名号。很多人对此产生了疑惑:“设计结合自然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我们是否一味地沉溺于技术领域,仅关心客观方法而忽略了实际情感呢?”针对这些问题,提倡公众参与、行为研究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由此诞生。在吸引公众参与的设计过程中,人们发现文脉和意境是公众更为关心的问题。所以与之相对应的东方园林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形式走向意境,二者相互结合是以后园林的整体发展趋势。对于山地公园,我们应做到因地制宜、重视生态,同时还要注意文化意境的营造,形意结合。3.2案例分析3.2.1国外案例分析埃斯特庄园意大利境内多丘陵和山地且夏季炎热。所以,那些神职的和世俗的贵族们为了休闲娱乐和夏季避暑,多把别墅庄园建在近郊的山坡上,园地则依山就势辟成若干台阶,于是就形成了意大利独特的园林类型一台地园。随着历史的发展,台地园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一定的程度的演变,不过仍然保持着一贯的特色。下文中以埃斯特庄园为例对意大利台地园的特点进行分析:1)埃斯特庄园总体布局埃斯特庄园位于罗马以东40km的替沃里小城附近,坐落在一处面向西北的陡坡上,是一块面积约4.5hm2的方形场地《图3.1)。设计师利戈里奥以建筑师的眼光,运用几何学与透视学原理,将庄园设计成一个建筑般的整体,并追求均衡与稳定的空间格局。花园作为建筑的延伸与补充,理所当然地采用建筑设计手法。花园通常分为3个段落:图3.1埃斯特庄园平面图(来自网络)相对平坦的底层台地、错落有致的系列台层组成的中层台地和顶层台地,由此引导人们拾阶而上,抵达山坡上的府邸。由于庄园四周景色优美,不宜过分突出某个方向的景色,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庄园的中轴线并不十分强烈,各个空间与局部的构图都以正方形为基础。这些也是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庄园的典型特征Ⅲ1。意大利夏季气候炎热,出于营造相对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的目的,花园布局都尽量朝北。为此,利戈里奥将原来朝向西北的地形做了较大改造,将西边的地形垫高,并兴建了高大的挡土墙,使庄园在整体上向北面倾斜。埃斯特庄园共有6个台层(图3.2),上下高差近50m。入口设在底层台地上,宽180m,纵深90m的矩形园地以三纵一横的园路划分出8个方块。两侧有4块阔叶树丛林,中问4块是绿丛植坛,并在中央布置圆形喷泉,环绕泉池的细水柱在高大的地中海柏木背景下显得十分图3.2埃斯特庄园鸟瞰图(来自网络)夺目,构成底层花园的视觉中心和贯穿全园中轴线上的第一个高潮。透过喷泉,在地中海柏木形成的景框中,沿中轴展开了深远的透视线,聚焦在远处高台上的“龙喷泉”,汹图3.3埃斯特庄中矩形水池形戍的横轴(来自网络)涌澎湃的水柱形成中轴线上的第二个高潮。在水雾迷膝的台地顶端上耸立着别墅建筑,仰望之下令人肃然起敬。在文艺复兴盛期,主教们的别墅往往建在庄园的最高处,控制着庄园的中轴线,也是主教们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象征。然而就庄园整体气氛而言,由于大量树丛和喷泉的设置、又于庄严之中带有几分动人的情趣,严格的几何形构图并不显得过分严肃、呆板。而在底层花园的横向空间处理上,从中心部分的树丛植坛,至周边的阔叶丛林、再至园外的茂密山林,由强烈的人工化处理,逐渐向自然过渡,最终融于自然之中。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世纪的版画显示底层花园的中央有两座十字形绿廊和凉亭,供人们在此驻足休息,欣赏四周美丽的花坛。两侧各有两个迷宫,实际只建成了西南边的两个方格。迷园外侧的数排树木阻挡住人们伸向园外的视线。2)埃斯特庄园轴线分析全园的结构为一个纵轴:龙泉所在的庄园的主轴线,以其强烈的纵深感,加强了全园的统一感;两个横轴:位于底层的静态鱼池和位于第二层的动态百泉台,两条横轴一动一静,设计巧妙、别具匠心。在底层花园的东南面,原设计有4个鱼池,也只建成3个。西侧的山谷边设计了半圆形观景台,强调以鱼池构成的第一条横轴,但最终未能建成。鱼池现在是一排矩形水池,池水如镜,映照出斜坡上树丛的倒影(图3.3)。东北端头呈半圆形,上方有著名的水风琴,造型类图3.4埃斯特庄园中著名的水风琴(来自网络)似管风琴,利用流水挤压空气从管道中排出而发出声音,同时还伴随着机械控制的话动小雕像(图3.4)。水风琴的运用,反映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造园家更加注重水的音响效果。以及精湛的水工技图3.5埃斯特庄园中的百泉台(来自网络)16艺和猎奇的设计心理。水风琴的轰鸣声.使庄园气氛更加热烈。这与中国园林中追求自然细腻的声音效果的做法大相庭径,反映出东西方人不同的园林情趣[221。鱼池之后是3段平行的台阶,连接两层树木葱笼的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斜坡,边缘饰以小水渠。当中台阶在第二层斜坡上形成两段弧形台阶,环抱著椭圆形的“龙喷泉”,构成全园的中心。紧接着的第三层台地上是著名的“百泉台”(图3.5)。约150m长、数米宽的台地上,沿山坡平行辟有三层小水渠。上方洞府内有瀑布直泻而下,落入水渠中,每隔几米就有多个造型各异的小喷泉,如方尖碑、小鹰、小船或百合花等,落入小水渠中。冉通过狮头或银敛头等造型的溢水口,落在下层的小水渠中,整体上形成无数的小喷泉。中轴上有称为“椭圆形喷泉”,边缘有岩洞及塑像,还有模仿古罗马小镇“罗梅塔”兴建的一组喷泉。浓荫下的大量喷泉和雕塑将百泉台装扮得绚丽多彩,令人应接不暇。由百泉台构成的第二条横轴,与鱼池构成的第一条横轴产生强烈的动与静、闭合与开敞的对比。因百泉台的东北端地形较高,依山就势筑造了水量充沛的“水剧场”,高大的壁龛上有奥勒托莎雕像,中央是以“山林水泽仙女”像为中心的半圆形水池及间有壁龛的柱廊,瀑布水流从柱廊上方倾泻而下。百泉台的另一端也为半圆形水池,其后有柱廊环绕,柱廊前布置了寺院、剧场等各种建筑模型组成的古代罗马市镇的缩影,可惜现已荒废。3)埃斯特庄园植物配置分析意大利人把花园看作是别墅以外大自然与建筑物之间的过渡环节,自然和建筑在花园里相遇,相渗透,相吸收。因此,作为二者之间平衡的庄园植物,既要有自然的特点,又要有人工的特点。从手法上,埃斯特庄园的设计者,把建筑周围的植物以规则的形式配置,然后把远离建筑的外围规则布局形式逐渐减弱,直到与庄园外大自然相融合。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庄园一样,埃斯特在植物种类的选取上,主要有:熊果、意大利伞松、丝杉、柑橘、三球悬铃木、月桂夹竹桃、圣栋、迷迭香、油橄榄、桂叶荚莲、黄杨、棕搁等。意大利伞松冠圆如伞,与丝杉形成纵横对比,往往做背景用。在植物的颜色搭配上,庄园里多采用常绿植物,避免一切色彩鲜艳的花卉,以不同深浅的绿色为基调,不但避免了冬目的萧条凄冷,也使得整个庄园显得自然简单却又宏伟壮观,为园中的其他景观提供了很好的背景。4)小结埃斯特庄园以其突出的中轴线,加强了全园的统一感。并且沿着每一条园路前进或返回时,在视线的焦点上都有重点处理。埃斯特庄园还因丰富多彩的水景和音响效果而著称于世。这里有宁静的水池,有产生共鸣的水风琴,有奔腾而下的瀑布,有高耸的喷泉,也有活拨的小喷泉、溢流,还有缕缕水丝等;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水景,在园中形成一曲完美的水的乐章。埃斯特庄园内没有鲜艳的色彩,全园笼罩在一片深浅不同的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绿色植物中。这也为各种水景和精美的雕像创造了良好的背景,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3.2.2国内案例分析l重庆鸿恩寺公园重庆是典型的山城、江城,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山水格局特色鲜明。重庆都市区范围内,长江、嘉陵江两江环抱,明月山、铜锣山、中梁山及缙云山等4条主要支脉南北延展,构成都市区范围内良好的生态屏障与生态基质。优越的“两江、四山”山水格局是支撑重庆都市区生态良性循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231。下文以重庆鸿恩寺公园为例进行详细分析:1)鸿恩寺公园概况鸿恩寺公园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内嘉陵江北岸(图3.6),占地1100亩,为重庆主城区已开放公园中最大的,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公园,规划区处于鸿恩寺山脊线周围,山脊线呈东北一西南方向,长约1.6公里,最窄处宽为200米。鸿恩寺公园区图3.6鸿恩寺公园片区区位图(来自网络)内地形起伏较大,地形特色突出,西北面为悬崖峭壁,南侧临江面为斜坡和台地地貌。公园最高处海拔418米,最低处海拔270,相对高差148米。鸿恩寺公园作为江北区的城市制高点,与歌乐山、南山、平顶山、鹅岭、枇杷山等制高点建立生态山体网络,与两江形成山、水、城相融相依的城市风貌格局四]。2)设计理念为打造具有“生态人性、巴渝文化、休闲运动”功能的特色名园,设计师以“自然、生态、野趣”做为建园理念,精心设计,打造了十二处特色景观(图3.7),包括:鸿雁留影、桂憩绿野、鸿恩思泉、清风幽草、滚雪听桂、喊天堡、鸿顶云霞、翠涌云涯、鸿恩春晓、琴台结缘、江风恋桂、金桂溢香。公园内种植有近3万棵桂花、紫薇、银杏等观赏乔木,其中桂花将近~万株,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60余个品种,为全国桂花园林之最。植50余万平方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米地被花草,四季香艳。公园文化内涵丰厚:“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蕴含“桂花文化”;“天恩”、“国恩”、“民恩”、“师恩”、“亲恩”、“友恩”,尽显“感恩文化”。图3.7鸿恩寺公园平面图(来自网络)等与环境紧密结合的生态运动场所:3)设计原则(1)充分考虑山体在城市视轴中的地标性,展示山体的一“脊”、两“峰”和三“面”;(2)尊重山体原有地形特征,合理利用现有土地以及土壤状况,合理设置公园的各功能分区;(3)考虑山体现有的植被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强势造林。逐步恢复鸿恩寺公园的生态系统以及物种多样性;(4)利用山体的坡面,建设符合城市民众需求的运动步道、自行车道、登山道(5)充分尊重巴渝文化,弘扬巴渝文化的精髓,同时根据原居民的生活、生产活动所留下的痕迹演变出新的功能定义,更是对巴渝文化的传承瞄】。4)功能分区根据基地现状和独特的地形将公园分为七个区域(表3.1):功能分区分区设计方法植物补栽来达到护土固坡的作用,促进形成野生动物栖息地。利用西坡林地区色叶树种,构筑随季节变化的城市立面,并可作为步行、登山等户外运动场所。以樱花树阵作为车行尺度的引导功能,同时设置大型公共停车场。山脚引入区入口以抽象艺术为主题的雕塑作为鸿恩寺公园艺术连接的起始点,将文化的气息传递给游客,从巴渝的历史发展中寻找设计的切入点,体现巴渝建筑“糅合”体巴渝坊的特征与精神,同时由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将为展示重庆地域民俗文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提供场所;作为公园最重要的节点,主入口采用山石、山水造景,构筑有气势主入口区的公园形象,以金、木、水、火、土为主题的五彩天街吸引人流。符合山水园林的主题。同时,主入口采用桂花林,创造入门飘香的意境。台地植被复杂台地的地形适合建设花田区,湿地的引入将丰富此区域的生态性。景观区集会议与高端度假酒店为一体,同时高尔夫推杆场将满足此区域高游客接待中心端休闲的需要,此区域附近的银杏园,未来将成为重庆西式婚庆的最佳室外场景点。作为公园的制高点,将成为重庆城市重要观景点之一。艺术沙龙、艺术长廊将提升整个公园的艺术品位,同时月上鸿恩将为江北提供最佳山顶鸟瞰区的城市观景点。同时还设置了展示重庆茶文化的场所,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选择。表3.1鸿恩寺公园功能分区表(作者自绘)5)道路系统规划鸿恩寺公园交通系统主要由四级道路组成:区外的鸿恩大道:串接起整个鸿恩寺公园的对外车行交通:公园主干道:8米宽的枫情山道串接起公园内的七大主要功能区域,设计将它定性为环保电瓶车、步行混行的道路;公园主环道:2—3米宽图3.8鸿恩寺公园道路分析图(来自网络)的公园主环道能够提供公园内所有景点的到达路线;公园小步道:2米宽的公园小步道是作为以上两级交通系统的有机补充。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园内电瓶车将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公园引入区、巴渝坊、主入口、酒店区、台地景观区、翡翠天城分别设置乘车点【25】。6)种植设计(1)设计原则在植物设计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山体原有地形进行适当修复和保留,利用植物营造不同功能的空间,使创造出的软质环境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同时合理选择基调树种、重视生物的群落化和多样化,形成兼具一定生态性、多样性、艺术性的立体植物景观。植物选择上以适应性强,较能耐瘠薄和干旱的乡土树种为主,尽力还原基址的山林自然景观,塑造能够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群落。设计中重视季相搭配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补植乌桕、枫香等色叶林带,打造丰富多变的季相景观。为了使植物群落可持续发展,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同时尽早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慢生树和速生树的合理配置。(2)植物分区设计为建立上一中一下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对山体西侧原有植被进行合理的补栽和保留,形成以黄连木、乌桕、枫香等色叶树为主的补栽林带,由东北向西南伸展,形成兼具良好的生态性、多样性、群落性的软质景观,为公园西侧城市主干道提供良好的景观立面。公园东侧山体为主要景观区,设计过程中选用乡土树种来打造活动空间,同时成片种植大量的春花植物和富于季相变化的彩叶树,提高景区的艺术性和休闲功能。树形较好的枫香、三角枫等落叶树沿公园主要人行道两侧规则式栽种;车行道两侧增加色彩丰富的花树林,如樱花林、玉兰林、桂花林,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为展示园区的花卉园艺,同时增添园区整体绿化的色彩,在设计中花田区延续了曾经的梯田效果;南侧山顶区,新增以柿子、山楂、核桃为主的果树林,使游人在游玩的同时体验采摘的乐趣。主要选用的植物如表3.2所示植物类型选用的植物枫香、银杏、黄连木、三角枫、黄葛树、小叶榕、乌桕、国槐、樟树、早樱、晚樱、乔木玉兰、桂花、柿子、山楂、核桃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灌木、地被紫薇、枫香、木槿、红瑞木、锦带花、棣棠、绣线菊、山茶、杜鹃、溲疏表3.2鸿恩寺公园主要植物列表(作者自绘)2济南千佛山公园1)千佛山公园概况(1)地理概况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中心城东南,东与佛慧山相连,西与马鞍山相接,南与螺丝项相依,海拔285米,属于泰山山脉的余脉。公园规划范围包括经十一路以南,干佛山西路以东,干佛山南路和旅游路以北,千佛山东路以西范围内的151.8公顷的区域。交通便利,地理优势得天独厚。(2)文化背景千佛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最早见于文字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春秋时期,齐晋两国曾在【且下交兵。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称:千佛山古称历山。“历山”即为千佛山历史上的第一个名称。相传,上古时期的舜帝为民时,曾在山脚下耕田居住,因此,千佛山在唐朝以前又被称为舜山、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势镌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始称千佛山。一九五九年,市政府批准成立千佛山公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图3.9济南山泉与城的关系图(来自网络)济的发展,发展建设迅速。新的规划把千佛山公园作为风景名胜区的一个景区,在维护现有的规划格局的基础上,以宗教文化为支柱对景区进行保护建设。2)千佛山公园与城市空间的关系(1)与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济南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地势趋缓,城市总体格局面山背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城中有山,山在城中”,形成环抱的形式,并通过其他绿地与城市水平面相接,逐渐向城市渗透,加强了山体与城市的联系。结合济南自然条件最终形成山环水绕的城市格局(图3.9)。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了促进济南的发展,省城在南北中等区域分别有不同的发展规划,并制定了“一轴、二湖、三区、四泉、六河、九山”布局城市景观带。其中,“一轴”指的是干佛山至大明湖一线形成的城市发展中心轴线;“二湖”指大明湖和北湖,两湖与千佛山在一条中轴线上,山水相映;“三区”指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北湖市民文化区和泉城特色标志区三个旅游休闲功能区。无论是“一轴”、“二湖”还是“三区”,千佛山公园都是无法避开的重点。图3.10千佛山山顶俯瞰济南城(作者自拍)千佛山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区东南,东西嶂列如屏,风景秀丽、名胜众多,成为济南市区南部的天然景观屏障。千佛山山峰优美,山并不高,立于千佛山山顶,可俯瞰济南城区,城市街坊景色一览无遗(图3.10)。在千佛山上嘹望,城的北面郊野围绕着九座小山,呈半圆弧状,称为“齐烟九点”。位于济南城中视线开阔处能够望见千佛山山腰处的宗教建筑若隐若现,LI|顶的望岱亭清晰可见。(2)千佛山公园周边环境分析干佛山公园周边环境良好,北侧和西侧紧靠济南市区,交通便利,南侧与金鸡岭、佛惠山隔路相望,东侧有平顶山相呼应。按照新修编的总体规划,千佛山景区(即干佛山公园)将与佛慧山景区、蚰蜒山景区、金鸡岭景区、平顶山景区五大景区共同组成干佛山风景名胜区(图3.11)。3)千佛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分析(1)功能分区干佛山景区按功能分为风景游览区、图3.11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图休闲健身区、自然景观保护区三大部分(图3.12):(来自济南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其中,由正门沿主台阶路经万佛洞、历山院、兴国禅寺直至山顶一线及弥勒胜苑区域是以游客观光游览为主的风景游览区域,该区域包含了景区大部分景点,是展示景区文化内涵的核心区;休闲健身区是以周边市民休闲健身为主的区域,该区域以植物造景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主,分布有腊梅园、桃园、梨园、茱萸园等多个专类植物园以及丁香路、紫薇路、连翘路等多条以特色植物为景观的道路;自然景观保护区以体现山林野趣为主,区域内植物以成年侧柏林为主。各个景点通过各级道路相互连接,起承转合关系明确,形成有机的整体。(21建筑分析山地建筑所赖以生存的山地环境(氅1未嘉篇翥曩嚣器决定了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我国古语有云“:土木之事,最忌靡费”,也就是建筑施工要尽量减少工作量,因此干佛山上的建筑尽量采取“减少接地”的接地形式以尽量保持地表原有地形和植被。由于历史变迁,千佛山公园内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分为单体建筑(如山顶的望岱亭)和群体建筑(如历山院、兴国禅寺和文昌阁)两种形式,空间布局错落有致,古朴庄严,同时配以古树名木,烘托出浓厚的宗教氛围。建筑尊重山体原有的地势地貌,依LII而建,或建在较为平坦的山麓,或建在地势陡峭的山腰之上,或建在视野开阔的山图3.13兴国禅寺平面布置图(作者自绘)兴国禅寺修建在千佛ll』半山腰,顶,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将建筑与山体结合在一起,为游人提供了最佳观景点,合理组织和控制了自然景观。①兴国禅寺兴国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问(627—649年),被称为千佛山首刹。宋代时,兴国禅寺又加扩建。明成化四年(1468年)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僧寮、库房等全部予以重修,殿内塑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像。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公元1796—1860年)又加以修葺,并增建观音殿等建筑[271。现存寺庙主要是明清时格局和规模。依山而建,共有7座殿堂,分四个院落,禅院深邃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幽静,殿宇雄伟壮观,殿堂分布错落有致(图3.13)。整座寺庙迤逦山腰,古朴庄严,是干佛山的主体建筑。对华亭(图3.14)在兴国禅寺东南隅小独院内。该院坐落于峭壁之下10余米高的平台上,院门悬木刻匾额,上书“对华亭”三字,集于赵孟颁书帖。亭始建于明代,位于院落北侧,因遥对“华不注”山而得名。该亭位置奇绝,视野开阔,凭栏远眺,一览无余,可将泉城画图尽收眼底。每当阴雨季节,浮云穿堂而过,飘飘渺渺,朦朦胧胧,堪称仙境。昔日为僧人面壁诵经、修心养性之处。几经兴废,1995年被改建为藏经楼,二层,朱红柱,橙黄瓦,双檐起脊,雕梁画栋,蔚为大观。②历山院“历山院”是干佛山的主要建筑群之一,从外表看,“院”呈东西长方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与兴国禅寺相距仅20余米,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致,可谓珠连璧合。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院内南侧,由东向西,依次建有舜祠、鲁班祠、文昌阁等祠堂,北侧又有远眺观景的一览亭。多处仿古典建筑与古柏、古槐、银杏相对,更显得院落古色古香。与兴国禅寺的石窟佛像特色不一样,历山院除仿古建筑外主要存放一些古碑、壁画,在红墙青瓦,古木绿荫的掩饰下也别具特色。图3.15历山院建筑层数分析图(作者自绘)图3.14峭壁之下平台上的对华亭(作者自拍)历山院内建筑体量较大,山势比较陡峭,若将建筑设计成为一个集中式的单体,无论其形状如何都是对自然山形的破坏,或者说建筑本身成为一种惹眼的视觉焦点。所以,采用“不定基面”的原理,将大型建筑化整为零,合理布置功能分区,依山就势将历山院内建筑分为三层(图3.15),由南向北依次升高,每层直接通过台阶相互连接,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的整体。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山院内最具特色的是庭院北侧的一览亭(图3.16),该亭为四面长亭,飞檐起脊,玻璃门窗,宽敞明亮。北面基部探出崖外,两侧各有曲廊延伸,西接历山门,东连四面亭。亭廊皆悬空中,犹如栈桥飞架,气势壮观。亭南,有六朝古柏,苍劲挺拔,老态龙钟,桠杈歧出,并有五叶地锦攀缘其上,绿意甚浓。亭内设有茶座,人们坐在几旁,品茶远眺,泉城风光一览无余。(3)道路分析图3.16探出崖外的一览亭(作者自拍)由于千佛山公园特殊的地形地貌,道路设置随形就势,按照山体等高线的走向划分道路。等高线较为稀疏的位置,地势平坦,设置车行游览路线;等高线较为密集的位置,图3.17千佛山公园道路系统图(来自济南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势险峻,设置台阶和登山步道等人形游览路线。车行路构成公园道路的骨架,与人行路相互穿插,同时,园区内设置架空的索道和林间的滑道,共同组成了公园的立体交通系统(图3.17)。(4)植物配置分析人们⋯直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君子”,千佛山林木众多,尤以松树最为壮观,松树多生长在山上,有的甚至生长在山崖石缝问,不畏风雨霜雪,四季常青。进入千佛山,从西门沿途而上,会发现路的两边栽有许多青竹,竹林问,小道旁,游人驻足或穿梭其问神清气爽。在保护原有的天然植被的基础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针阔叶混交,密植成林,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体现浓郁的山林气息。植物分区规划如下:(图3.18)①山顶植物配置:山顶以常绿植物成年侧柏为主,成片栽植,做为公园的生态保护区域,在山顶亭、图3.18千佛山公园种植规划图(来自济南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阁周围种植造型较好的孤赏树(如白皮松、油松、黑松、马尾松等),同时配以花木丛或彩叶树,用以烘托景物。山脊线附近种植高大乔木,突出千佛山山体高度及造型。②山坡植物配置:由于千佛山公园北面和西面紧邻济南市区,为营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立面,山坡植物配置强调山体的整体性及成片效果。栽植大片色叶树,花灌木,常绿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形成较好的远视效果。北侧山坡处于山体阴面,山坡树种较多选择耐阴树种。⑧山麓植物配置:千佛山山麓是游人汇集的区域,运用当地的植物来组织和围合空间,并通过大量栽植成片的针阔叶混交综合观赏林,来提升该区域植栽的观赏性。公园北侧入口沿景观大道两侧规则地栽种树姿挺拔的松柏类植物,烘托出庄严的宗教氛围。同时,配以低矮小灌木、藤本植物、地被等做为平地到山体的过渡,并与山坡乔木连接,使游人经山麓上山,形成L“野情趣。(5)雕刻艺术“人在画中游,佛从心中过”,千佛山上佛教雕刻(图3.19)随处可见,或雕刻于悬崖峭壁之上,或雕刻于道路转折处的山体之上,雕刻难度大,技艺精湛,为研究千佛山宗教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已成为千佛山公园的特色。图3.19千佛山公园内石壁雕刻(作者自拍)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峨嵋山公园1)峨嵋山公园概况峨嵋山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境内,地处西客站片区的中心位置,经十路以北,京福高速以西,遥看连绵起伏的腊山,与现代化的西客站隔京福高速遥相呼应(图3.20),规划面积约13.7公顷。峨嵋山原名为靡笄山,此山山体不高,山势不陡,从南北两侧远远望去,这座东西狭长、脊背曲折的小山犹如古人练习书法的笔架,因此清代文人将“笔架烟图3.20峨眉d4-")园区位图(作者自绘)雨”列为靡笄山之盛景。峨眉山虽然海拔不足百米,但其佛教历史文化氛围浓厚,曾建有图3.21山上大悲寺佛苑的残垣断壁(作者自拍)2)峨嵋山公园规划分析(1)设计定位通过对场地的深入了解,力求打造出以体现佛教文化,同时方便周边居民健身休闲的集文化传承与康体健身于一体的城市山地公园(图3.22)。(2)规划原则①历史文化的延续香火鼎盛的大悲寺佛苑,但如今只保留下部分构件及碑刻(图3.21)。峨嵋山植被条件良好,山体植被以常绿侧柏为主,大部分区域已绿树成荫,效果颇佳。山体周边居住小区与村落众多,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建造山体公园,峨嵋山公园的兴建对改善槐荫区西部整体的自然景观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图3.22峨眉山公园规划总平面图(来自尚·景工作室)充分利用峨眉山深厚的佛教文化资源,使佛教文化得到发展与传承,同时为济南西客站片区增加一处具有文化内涵的新景观。②以人为本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空间尺度、设施等的设计要符合人的行为习惯,同时室外休闲场所设计遮荫树,给人以舒适的林下空间。③整体性原则通过将山体、水景、活动空间与植物有机搭配,弱化山体西侧断崖,使公园形成相统一和谐的整体景观。④经济性原则设计遵循经济性原则,在方便管理、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以相对少的投入获得大效益,如选用寿命长、管理粗放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与管理费用。(3)功能分区图3.23峨眉山公园功能分区图(来自尚·景工作室)根据基地现状和独特的地形将公园分为四个区域:文化体验区、自然风景游览区、运动休闲娱乐区、儿童活动区(图3.23)。①文化体验区(图3.24)该区以大悲寺建筑群为主体,针对原建筑群既不能恢复原状,又无法保持现状的尴尬局面,结合山势重新建造大悲寺佛苑,建筑采用对称式规则布置,错落有致,营造出佛苑庄严浓重的气氛。将原有遗址部分构件及碑刻等摆放于佛苑西-IL{贝JJ遗址观赏区内,以展现大悲寺曾经的辉煌与风雨飘摇的岁月,体现凝重而祥和的氛围。②自然风景游览区(图3.25)图3.24文化体验区(来自尚·景工作室)以自然的山体植被为主体,体现自然的生态气息,分别在绿林中布置休闲廊架、服务管理房、花海、亭、阁等,图3.25自然风景游览区(来自尚·景工作室)由于山顶地势较平坦开阔,所以亭、阁与休息廊架布置于山顶,使人能够停留于此并远眺周边景观,同时自身也自成一景;该区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给予人最自然的灵性美感,徜徉其中,使人远离尘嚣,心旷神怡,静谧而和平,优雅而舒适。图3.26运动休闲娱乐区(来自尚·景工作室)③运动休闲娱乐区(图3.26)该区以原有采石场与拆迁房为基址,地势平坦,北侧靠近村落,设计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场地,方便居民户外运动,运动场与城市干道用密林相隔,划分空间;原有山体断崖岩石稳固,将其充分利用设计攀岩与瀑布景观,并在断崖下形成小水面,部分水面与断崖间留绿地,栽植植物使山体与该功能区之间平稳过渡,整体和谐统一;南侧主要以植物造景,形成林下活动空间,并布置服务管理房,整体使该区呈现欢快、活泼的氛围。④儿童活动区(图3.27)该区位于西入口北侧,以复式种植的形式与周围的空间进行分隔,给儿童创造一个私密的游乐场所;活动场地内设计休息花架,方便家长休息及照看儿童。(4)道路规划分析(图3.28)图3.27儿童活动区园路布置结合山地地形特征,随行就势,充分了利用原(来自尚.景工作室)有已被游人走出来的山路,使道路规划更科学合理,符合人的行走习惯,将公园道路共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路:即车行路,沿山脚等高线布置,环绕一周形成公园内部主环路。二级路:围绕公园主要景点设置,串联各个景点,连接不同的功能分区。三级路:主要设置在自然风图3.28峨眉山公园道路分析图(来自尚·景工作室)景游览区,多为游人自己开辟的登山小路,满足游人林间登LU散步的需要。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植物分区规划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对植物进行详细的分区规划设计:①文化体验区为烘托大悲寺祥和的氛围,该区植物选择以常绿乔木为主,以达到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主要选用的植物如表3.3所示:表3.3文化体验区主要植物列表植物类型选用的植物乔木广玉兰、侧柏、白皮松、银杏、国槐、海棠等灌木连翘,红瑞木、大叶女贞球、龙柏球等地被以冷地型草坪为主,如中华结缕草②自然风景游览区该区植物以原有侧柏为主体,适当补植色叶树、开花植物、以及宿根地被花卉等,丰富山体景观。主要选用的植物如表3.4所示:表3.4自然风景游览区主要植物列表植物类型选用的植物乔木侧柏、刺槐、五角枫、榆树、山桃、黄栌等灌木珍珠梅、连翘、迎春、金银木等地被局部点缀宿根花卉,如二月兰、紫花地丁、马蔺、萱草等③运动休闲娱乐区该区为新建区,植物配置体现景观的连续性与整体的节奏感,力求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与季相变化,并与山体有机衔接,创造舒适的空间与视觉美感。主要选用的植物如表3.5所示:表3.5运动休闲娱乐区主要植物列表植物类型选用的植物黑松、白皮松、大叶女贞、刺柏、千头柏、香花槐、黄山栾、白蜡、碧桃、乔木红叶李等;灌木‘珍珠梅、榆叶梅、黄刺玫、丁香、紫薇、连翘等地被铺地柏、麦冬、地被月季、石竹等④儿童活动区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该区以开花、香花及色叶植物为主,以艳丽的色彩及清香的空气吸引儿童,烘托欢快的氛围,忌用有针刺的植物,以保证儿童安全。主要选用的植物如表3.6所示:表3.6儿童活动区主要植物列表植物类型选用的植物乔木大叶女贞、千头柏、黄山栾、红叶李、美国红栌、白玉兰等灌木珍珠梅、榆叶梅、木槿、紫薇、连翘等地被选用耐践踏的狗牙根(6)小结峨嵋山公园做为槐荫区西部整体自然景观风貌带的一部分,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通过合理的设计对山体景观进行了提升,还原原有佛教古建筑一大悲寺佛苑,重现峨嵋山浓厚的宗教历史;依山就势,尊重山体地形,对公园内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在尽量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多种彩叶树种,丰富了植物景观层次,美化了山体轮廓线。通过设计将峨嵋山公园打造成为集文化传承与康体健身于一体的城市山地公园。3-3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建设中的SWOT分析SWOT分析(图3.29)是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前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同样,SWOT分析也可以应用于城市山地公园的建设中,对城市山地公园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克服劣势、排除威胁。3.3.1优势(Strengths)(1)山地自然资源丰富图3.29SWOT分析图(来自网络)城市山地公园多建在山水城市之中,城中有山,山在城中,拥有丰富的山地自然资源,环境优美,为城市山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山地文化底蕴浓厚山地与人类历来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长期居住在人们常寄情山水之间,抒发自己的情感,形成了各自特有的山地文化,为城市山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3.3.2劣势(Weaknesses)(1)公众对山地资源重视不够为了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对山体进行大面积的盲目开采,造成了许多山体裸漏,遭到严重的破坏,为山地公园的建设增加了难度。(2)山地公园与当地文化结合度不高,缺少发挥自身区域特点和优势的特色旅游项目。(3)缺少市政配套设施,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的数量较少。3.3.3机遇(Opportunities)(1)政府政策的扶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山地对现代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比过去更加强烈,城市山地公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近几年我国政府在山地公园的建设上也加大了资金扶持的力度,相继下发相关文件和建设标准,力争达到对山地公园边开发边保护的双重效果:各地政府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山地公园的建设,也先后出条了一系列政策以保证当地山地公园的建设顺利实施。(2)游客需要的推动现代人渴望回归大自然,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充满现代气息的传统城市公园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城市山地公园充满自然的气息,具有浓厚的原生态特征,能够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3.3.4威胁(Threats)(1)开发与保护的不平衡在山地公园的建设中,人们更多考虑的是公园建成之后带来的经济利益,商业化的氛围比较浓重,进而便忽视了对山地原有资源的保护,过度地进行开发,改变了山地原有的功能,最终导致局部生态环境的恶化。(2)资金短缺由于山地公园的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开发的难度和资金投入也较大,同时公园区域内原有的村庄需要拆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人员进行安置,公园内的市政配套设施也需要投入资金进一步完善。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3.4.1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及原则1)设计理念依据山体的自然条件,同时结合特殊的山地景观以及不同人群的需要等因素,对山地公园进行统一合理的功能分区和道路规划,根据自然、生态、人的社会行为心理等科学原理进行设计,运用现代的造景手法、生态的种植理念和经济的成本控制手段营造出一个既能体现现代人文关怀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城市山地公园【281。2)设计原则(1)整体协调的原则山地公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但在建设之初缺乏整体开发的理念,山地公园主入口与城市道路缺乏联系,公园的通达性不强,成为制约山地公园建设的瓶径【29】。因此整个山体公园的设计应本着“整体协调”原则,重视如何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从城市规划学的角度出发,结和山体公园内部景点分布和公园外部城市道路的分布设置公园的出入口,使山体公园的外部交通流线合理增加山体公园的可达性,根据公园内景点分布设置园路使园内游览路线合理通畅。(2)最小干预的原则独具特色的山体景观是山体公园的区别于其他公园的核心竞争力,开发过程要适度合理,尽量不破坏山体的的原貌,对于不理想的山体景观进行合理修复,恢复原本的生态和人文状态,对于园路和停留空间进行适度的开发和改造,避免过犹不及,使其更加人性化【301,让游客观赏到优美的山体自然景观,体验独特的山地公园景观。(3)文化性原则文化是城市山地公园的灵魂。充分挖掘山地的文化内涵,适度增加能体现文化特色的景观元素,使游客“看山如赏画,游园如读史”,以文化为景观虚轴,通过对当地文化、历史风俗等相关社会因素的研究,延续历史文化,追求清新高雅的文化品位。但是注意度的把握,不要为了体现文化特色照搬照抄,造成山地公园人文景观千篇一律,毫无特色。(4)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是山地公园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当地的自然条件为基础,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植物群落学原理等,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自然山林植被资源【31],进行景观设计。对现状植被进行保护和修缮,特别是乔灌34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木资源,挖掘和发挥乡土植物的景观及经济功能,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来建设,保持并恢复山地公园特有的富有“野趣”的自然山林特色景观。3.4.2城市山地公园景观构成要素1)自然景观要素城市山地公园由于其独特的地势地貌,所以形成的景观与平原地区也不尽相同,其中,自然景观要素做为关键要素,对山地园林景观的影响较大,在很多情况下对山地景观的空间组织构造起到了主导作用。人类无法用自己的能力完全去改变山体,我们要学会“因地制宜”,对于自然景观要素要学会顺应和利用,对自然和人工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要分清主次,协调发展【32】,使山地公园具有原生态性,同时在空间租住设计上达到理想达到理想的高度。城市山地公园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山体地形、水体、植被等。(1)山体地形山地地形做为设计师首先应考虑的自然景观要素,对山地公园的视线、排水、小气候以及土地功能等因素都有直接的影响,所有其他要素的设计都要以山体地形为基础。对山体地形的合理改造和利用,往往成为决定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质量的主导因素。有关山地的地形设计过程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因地制宜,顺其自然我国古典园林中自然山水园的最大特点就是合理利用场地原有地貌,做到因地制宜。明代计成《园冶》中有“园地为山林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白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说的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山地自然景观,顺应自然环境条件,保留原有的自然高差、坡地等基本形态。景点的布置、空间的划分、意境的表现都力求顺应山势,错落有致,有疏有密,力求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域。②利用为主,改造为辅不同于平原地区,山地的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较高,一旦生态系统发生变动,其反应要比平原强烈。因此,在山地设计中应对山地原地形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坚持“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最大程度上降低土方工程量,减少对山体、植被、水文状况的破坏,保护原有地形地貌[331。如果原有地貌确实需要进行改造,也应尽量使园内填挖土方量达到平衡,同时,配合其他园林要素,为山地园林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为创造生态自然的园路,特色鲜明、富于变化的山地建筑以及自然丰富的水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③景观功能与使用功能的统一园林地貌设计过程中要最大程度上为游人提供各种不同的地貌环境,满足游人在进行各种游憩活动时,对园林空间环境的不同要求,达到景观功能与使用功能的统一。依山就势设置面积较小的人性化休息活动空间,既使游人容易到达又满足了人们对空问的占有欲;山麓位置地势较为平坦,开辟出较大的空问,为游人开展集体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面积较大的水面为游人泛舟、游泳等水上活动提供了场地。在现代城市山地公园的地形设计中,应更多地注重开辟宽敞地形空间,降低阴暗狭小空间的使用。(2)水体“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秀”,水体具有较强的活跃性和渗透力,受地质作用的影响,山地区域内多有江、河、湖、泊,水体成为城市山地公园自然景观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生气的构成要素【34]。山地景观中的水体主要以点、线、面三种形式存在(图3.30)。处于山地地形低凹处的池塘、泉眼,往往以点的形式存在,它们在建筑植物相互围合的空问里,不但营造景观而且蓄水排水;在谷地当中常见的如溪流的线形水体,对空间进行了分割处理,并且渲染了气氛,提升了情趣,是山地公园的一道天然生态风景轴线;降水经地表径流汇聚于山地地形的凹地处常形成面积较大的面状水体,面状水体与整个环境的接触面最大,也最容易与其他构成要素产生联系,通常在设计中成为整个山地公园景观的重点。斟3.30点、线、面状水体(来自网络)所以,如何合理规划设计山地公园中的水体,使其对偏硬的山地空问进行改善是山地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水体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①形式结合功能在水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游人的安全和心理活动,水景是游人娱乐、满足游人亲水天性的场所,不能一味地只重视水体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水景的功能性,使水景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装饰品。合理布置水景,让游人在放松休闲的同时,身临其境感受山林的水之美,满足现代人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增加人们接近自然36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机会。结合周边环境合理布局水体景观,在重视水景与周边要素所形成的视觉形态的同时,还要关注山一水所形成的具有特点的城市竖向空间格局。②生态自然,因地制宜山地水景的设计过程中要对现有水土资源进行保护,对原有生态环境加以改善利用,从而达到天人合一,人工与自然交融的自然景观效果。’在山地的水体设计中一定要注意顺应地势高差、与地形相结合,同时结合岛、堤等多种形式,创造景观层次较为丰富的水体。重点打造顺山势流动,能够串联各个线面状水体,并点缀点状水体,使水景空间富有层次和变化;水景设计应避免过于单调、呆板,做到有分有合、有静有动、蜿蜒曲折;注重延续岸线的原始风貌,驳岸处理时尽量注意原有石材的利用,这样既自然又经济。(3)植被植物生长在山体地表之上,与山体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植被是山地公园景观中最活跃的构成要素,树形千姿百态,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充满生机,营造了山地公园具有特色的山地植物景观[35】,对于公园整体的视觉效果和山地生态系统的维护意义重大。植被作为自然景观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起到营造山地活动空间,提升景观效果,软化山体地形的作用,又能对山体的自然形态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山地公园植被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营造层次化、立体性、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由于山体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可直接利用的平地与平原地区相比较少,但这也为山地公园营造富于变化、形式多样的立体植物景观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裸露的山体或人工护坡采用爬藤、攀援类地被植物进行覆盖,乔、灌、草相结合[36】,充分利用山体不用的高度空间,丰富植物景观层次,既提高了山地公园的绿化率又完善了山地植物系统的生态稳定性。②季相变化丰富,选用乡土树种山地的种植应首选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提高了树种的成活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山地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为防止对地方的特色文化产生较大冲击,外来树种要适量引进。一般山地公园的面积较大的单一林地,所以,色彩在树种搭配时尤为重要,注意尽量使季相变化丰富,但也不要盲目追求景观效果而忽视生态规律。③注重植物意境的营造,体现地域文化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讲求寓情于景,体现浓厚的人文情感,山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要借鉴古典园林设计中案例,使植物空间富有意境。具体操作可把特色植物作为主要景点展示或利用诗词、匾额等文化形式来创造意境【37】。对于传统园林文化,山地植物景观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对于当地特色,应注重体现和创新,在多方文化的交融中探寻生长点。2)人工景观要素人工景观要素包括人工建造的山体道路、构筑物等工程设施。这些要素都应以原有自然景观为基础,受自然要素的制约,但同时也担当着山地园林设计的重要作用。(1)山体建筑虽然景观建筑在山地公园景观构成要素中所占的比重与体量并不是很大,但却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第一,山体建筑起到点缀并强化山地自然景观的作用,渗透于自然景观当中,成为山地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山体建筑为游人提供了游览过程中的临时休息区域,通常山体建筑设置在视线条件较佳的位置,既可近观又可远眺,视线较为开阔,为游人提供了最佳观景点,有利于山地自然景观的组织和控制[38】。“小、散、隐”的布局方式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多为采用,尺度亲切宜人,在山地公园的建筑设计中,该设计原则也同样被采用,根据山体原有的地形地貌调整建筑布局,运用植物景观削弱建筑体量形式,使tli地建筑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3们。对于整体布局要合理规划,适当集中、有机分散。建筑立面空间趋于柔化,并且以人为本,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和领域归属感,对于小的空间环境应多加利用创造宜人空间,应地就势灵活布局。L【J体建筑的主要群落空间组织形式有以下两种:①单体建筑以单体形式存在的山地建筑较为常见,最为典型的点景建筑有亭、台、榭等,通常形成的空间较为开方文【401。山地自然景观用单体建筑来加以点缀,增添了自然景观趣味的同时又是整体视觉和空间的焦点。因此,单体建筑的选址也尤为重要,通常将其设置在游人视线较为开阔,适于远眺的高处如【』J巅、山脊等处,可以俯瞰园区全景,同时也为游图3.31千佛山公园山顶望岱亭(作者自拍)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提供了休息远望的场地,如山顶的观景亭(图3.31)。②群体建筑群体建筑通常位于山地环境规模相对较大的环境中,与山地自然景观是相互穿插、相互分隔的,但群体建筑所围合成的空间依然是具有开放性的。群体建筑之间多采用桥、廊、山路等进行实体连接的形式,空问与视线的联系通过亭、廊、门坊(图3.32)等元素进行,形成开放而不是封闭的空间。这种组织形式创造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空l、自J格局。建筑物或构筑物因地就势,或高或低,彼此有一定的呼应和轴图3.32千佛山公园文昌N--f-面图(作者自绘)线关系,依旧为一个整体[41】。(2)道路由于山地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为了合理地解决人行和车行的交通问题,通过对山地地形的全面分析,形成了极有特色的山地立体交通系统。合理结合山地的地形高差,创造灵活多变的形式,使人在不同的层面上,或是在山林之中行走或是一览城市整体风光,通过不同的视点观赏不同的景观风貌。遵循原则有以下几点:①顺应地形,减少破坏为了满足山地公园园路的功能要求,需要结合现场的地形地貌进行充分地分析,使道路选线尽量趋于合理,保证路面的标高低于两侧的山地,同时结合天然的山林、石缝、洞穴将园路进行隐蔽,使园路若隐若现,充满趣味性【421。地形对道路的线形设计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首先【lJ地道路主要功能是满足有人行走攀爬的需求,但是也要注意结合当地地形地势,使道路与山地景观相融合。通常l-JJ地道路采用、心型放射状、网格状、立交、环状枝状等布局形式,同时也可以多种布局图3.33山地公园内架空的索道(来自网络)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式交叉运用。另外道路注意与建筑的灵活布局,可采用绕过建筑或对高度进行提升等布局形式[43】。如遇到某些道路绕线太长或坡度过大等特殊情况,可丌辟山体隧道或采用架空道路(图3.33)等形式,这样不但使游览线路缩短,而且减少了地表破坏。②多样化设计园路按游赏、休憩功能,结合地形进行选线,平路一坡道一台阶一栈道相互交替,形式上蜿蜒曲折,满足游人赏景、交通、健身等多方面需求。游步道作为主要道路形式穿插连接各个景点。各项功能得到满足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地形地貌的结合布局:A.对于像山麓等地形条件较好、等高线较为稀疏的地区,可以开设白行车道或健身游步道等,满足游人休闲健身的功能要求。B.对于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势较为陡峭且周边自然景观效果较佳的区域(如山腰、山顶),可以为满足游人登高远眺的需求适当丌设游步道。C.对于像山林瀑布区、树种生态保护区、山石区等拥有丰富景观的地区,可以考虑开设供观赏和体验自然野趣的游览步道。③自然、生态、安全在园路设计中各个因素都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第一,道路的形式以自然曲线为主,随形就势,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做到“简洁、自然、统一”,使园路恰当地融合到山地公园的自然环境中;其次,在选择园路的铺图3.34千佛山公园山路旁的护栏(作者自拍)装材料时,尽量选用生态材料如木头、竹子、自然山石等,减少人工成分,与周围山地景观相协调且不容易打滑[441。园路铺装材料两到三种混合搭配使用,丰富游步道的材质,增加其观赏性,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最后,在宽度设计上,躲避易发生山体滑坡或坡度过陡等事故频发地段,如果难以避开则注意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图3.34),为游人的安全游玩提供保障。(3)其他工程设施作为必不可少的景观组成要素,人工建造的工程设施大致包括挡土墙,构筑物、服务设施和其他。①挡土墙(图3.35)4n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为维持土体稳定承受土压力的构造物,挡土墙是坡地中最常见的工程措施,作为山地设计中的挡土墙,山地自然条件环境是重要考虑因素。挡土墙包括滨江坡地、建筑护坡、道路边坡等处理形式【411。②构筑物、服务设施和其他由于服务设施、构筑物等其他要素受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很大,所以在山地坡地等景观设置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谨慎周全。3.4.3城市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山地公园的空间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空间,它是由山地地形自图3.35济南黄石崖公园具有特色的挡墙(作者自拍)然形成的;一种是人工空间,它是经过人上创造而形成的,其中对公园空间的营造和延伸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必须保留的是山地空间[45】。自然特质是空间塑造和拓展的基本要素,所以对自然特质的认识就变的十分关键,人们需要运用其自然特质进行适当的利用。同时,在对空问结构的营造和延伸中,要因地制宜,不同地段或位置,发挥其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地形优势,使得人们的功能需求得到满足。1)自然空间设计(1)山顶空间山顶通常是向四周开敞的空间,具有很好的动态感和进行感。山顶具有很强的中心性和标志性,是从各个方向观景的焦点,同时也是提供观赏周围环境的最佳观赏点,站在山顶观赏景观可以让视野延伸到无穷远[46]。止L#I-,山顶是山体轮廓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在山体轮廓设计中,山顶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山顶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控制着一定的范围空间,并且山体的垂直肌理和轮廓线的作用,使得山顶给人以上升的趋势,因此,山顶部分一般作为某些标志性建筑物的设置部分,如观景亭台等。(2)山腰空间山腰地段一般坡度比较突出,不容易被其他事物遮挡,因此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很好的视线观赏性,是观赏景观的很好的地方,同时,山腰地段因为其地形特点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且不受奇风的影响,适合植物在此生长。山腰地段的一面或者两面常常是依托于山体,空间上一般具有半开敞的特性。山腰地段有凹型和凸型两种不同的空间属性,凹型空间给人以围合感和内向性,且具有很好的包容性,一般比较适合建筑空间的设置,41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凸型空问有很强的开敞性,给入以开放感,一般适合观赏平台等设置。山腰地段其优越的地理特性,是空间塑造的重要场所。在对山腰地段的空间营造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对山体轮廓线的很好的控制以及在造园特点中对巧于因借手法的巧妙运用。在山腰地段的空间塑造上,从一个方向看去,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通过自然环境的遮挡,使得建筑不在显得突兀生硬;从另外一个方向看去,与山地自然结合形成的多种不同的空间,很好的穿插在树林中,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意境在里面【471。和山麓因植物的覆盖而形成的封闭空间,以及山顶的开放空问相比,山腰地段的视线观赏也相对比较开阔,同时植物在山腰地段的生长良好,这也就形成了山腰地段的空间为半开敞半封闭的空间。例如:山腰的凹陷的部分或者是避风效果比较好的地方是很多民居建造的地方,一是山腰的地势可以避免泥石流的袭击,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二是山腰地段排水良好,适合农作物的生长。(3)山麓空间山麓地带地势相对比较平缓,呈水平的趋向,通常位置依山傍水。根据与平原相交界处地形地貌的不同,有时是通过平缓坡地进行过渡,有时则是相对泾渭分明。由于山麓地带的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常常选在这栖居和生活活动,同时也是对山体空间塑造变动最大的部分。山麓地带是处在山地和平地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也是人类活动相对比较密集的地带,这也就成为众人视觉的焦点,因此对这一区域的空问塑造就要下大功夫去设计。一方面,山麓地带的交汇处因地形的原因常常会形成周围被山体围合的封闭空间,也就是所谓的盆地或者谷地,具有很好的隔离特性,表现出隐蔽、内向、幽奥的空间属性。另一方面,山麓地带地势比较开阔,坡度相对比较小,使得地段的包容度变的比较大,这一地段,凸型地段的地理优势视觉比较开阔有利于建筑物的展现,而凹形地段利于建筑物的遮挡,能很好地隐蔽建筑物,而山体的主体常常作为整个空间的背景存在[48】。山地不同地段所具有的不同的空间属性或开敞、或封闭、或半开敞都是对山地公园空间利用的最基本的因素。对于空间的塑造上,根据不同的空问特性形成具有个性的山地空间,以利于保持山地的特征、发挥山地的优势、延伸轮廓线,人与自然的融合。2)人工空间设计在对于山地空间的塑造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观使用的需求往往需要有人工建造的空间场所的存在,这就使得人工创造的景观空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的融合成为了关键。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地人工空间与山地自然空间达到一定的平衡与和谐是二者很好融合的最理想的状态1491,既满足了使用功能还没有破坏环境,使得人工空间成为山地自然景观空间的延伸,空间上二者充分融合,使其二者成为一体。想要构建和谐景观,达到人工景观空间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就需要将空间构成放置于真正的自然山水格局中,而不是对山地景观空间内向经营或者杂乱的堆积,使得观赏者在视觉上突破现有限的景观空间从而进入真正的大自然中,将人工空间和自然山水空间有效的融合为一体[50l。本文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也包括人工空间,而山地空间的塑造和延伸都属于人工创造空间的范畴。当然,在设计中不能忽视对自然空间的利用,结合自然空间的特点运用适当的造园手法对空间进行设计。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地形地貌、水体水系、园林植物、园林建筑、道路、广场等空间的塑造和延伸,前面的章节已做了详细的介绍。3.4.4城市山地公园景观特色设计1)文化特色设计文化资源就是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景观要素,它几乎涵盖了景观构成要素的全部内容,其中对人们情感吸引力最大的就是人文景观类【5l】。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化资源应符合以下四条基本原则。一,普遍接受原则。文化虽然是一个抽象的事物,但是也需要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才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曲高和寡”的文化脱离了民众的正常的思维方式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二,积极健康原则。低俗的文化不能代表地方文化的特色也不能成为文化的主流,也很容易让人们对地方文化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从而对文化资源产生负面的影响。三,地方特色原则。文化的来源来自于个人经历、群体文化等很多途径,但是制约文化资源的最主要的条件是地域文化。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也就代表了地方的特色,具有群里代表的特性,所以,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的文化资源都要尽可能地体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化。四,可持续原则。文化的积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这也就产生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只有能够继承才能够创新才能够很好的可持续的延伸下去【521。2)地域特色设计地方特色文化景观的产生依赖于人类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人种和民族的不同,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民情、精神面貌以及宗教信仰上存在差异,这也就形成了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民情。例如大理的泼水节、维坊的风筝、岳阳的赛龙舟等,这都是不同地域下产生的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观。纵然是文化差异相对较小地域43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距离相对较近,其地方特色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只不过是包含的内容的多少和程度的大小不同而已。地方特色文化是社会群体的生活活动的长期继承积淀而日渐形成的,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与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一样都是地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53】。对于山地景观空间的塑造中,地方特色文化是最有特色的景观,是文化和景观的升华。地方特色文化景观对于民众参与性很强,人们参与和体验地方特色文化景观能够激发人们的地域情怀,同时能够使人们再次参与的几率就会很大。3)情感特色设计能够很好地运用文化符号来对山地景观进行很好地空间营造是对景观空间中情感特色设计的本质。但不是所有的都追求这一意境,但我们仍在景观塑造中不停地追求完美已达到我们的理想境界。山地景观空间情感设计的具体做法是(1)对地方文化情感资源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独有的特征;(2)因“材”立意,确定设计理念;(3)把设计理念很好地运用到空间的塑造中去,成为物质表现形式【541。(图3.36)l然⋯⋯⋯,1代表特征r二二叫主题立惹r。。.1设计理念广景观空间物质表现。的文化情I提炼一文化符号L感再现图3.36景观空间情感特色设计方法(作者自绘)在山地景观空间设计时,应对地域环境进行情感资源的研究和分析,提炼出空间的主题,为为山地公园景观“锦上添花”。3.4.5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分类规划设计1)生态修复型山地公园随着城市的扩展,以及人类的过度影响,使得山地公园内的植被和土壤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山地公园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环境灾害频频发生。生态修复型山地公园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紧密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其中的公园设施、自然或人工林地及其附属绿地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制约【2】。恢复和重建仅限于植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层面,而忽视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容易导致生态恢复观较为片面的误区,很难达到彻底恢复和重建山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目的。因此,山地公园生态恢复必须兼顾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及长远发展。通过抚育管理、封山育林等措施,保护植被现状较佳的区域,形成山地植物的生态保护区[55】;对于土层较薄,坡度过陡以及土壤过于贫瘠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区域,可以建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硬质景观,合理利用土地;对于土壤理化性质较好且坡度较小的区域进行相应的生态恢复;对于植被景观效果较差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要利用乡土植被进行植被恢复,增加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物种多样性,消除安全隐患;对于公园内部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人工设施要进行替换或换址,产生的废物要及时采用生态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利用湿地处理废水等。这些都是山地公园生态恢复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各构成要素与生态修复型山地公园的关系如表3.7所示:表3.7构成要素与生态修复型山地公园的关系’(作者自绘)构成要素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适当改造,做到因地制地形尊重为主、改造为辅宣、随形就势地进行景观营造。滨水区亲水性增设亲水空间和亲水设施,满足人的亲水需求。生态水体雨水收集利用采用现代技术完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促进地表与地修下水间的循环。复型自然驳岸营造自然生态驳岸,提升防洪设施的景观效果。山地保护利用为主对原有自然植被做到合理的保护与利用。公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丰富景园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旦观的多样性,进而增强群落稳定性。尿乔灌草相结合、灌草相结合等多种植物种植形式,景观植物群落结构丰富规观具有多样性。划选种不同花期、不同色彩的植物种类,特别是花灌木设季相色相变化丰富的选择。计生态效能强选种抗性强的植物,提高植物群落改善环境的综合效能。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增加垂直绿化;结合山体山体保护为主、修复为辅修复技术对破损山体进行修复。2)文化遗址型山地公园文化遗址公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园,主要因为公园中遗址要素的存在,作为历史文化信息载体的遗址,使公园具有了可持续发展性、文化传承性和主题单一性等特征,这些是其他公园所不具备的【56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的文人墨客多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自己的情感,45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留下了许多与山地有关的千古名句;自古以来,宗教建筑多选址在山地之中,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已残垣断壁,这些都为现代山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可利用的文化遗址要烈571。文化遗址型山地公园将遗址保护、利用与山地公园景观建设相结合,重新整和、再生历史人文资源,深入挖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既能对历史文脉的起到传承的作用,又能最大程度上满足现代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文化遗址型山地公园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当然,文化遗址型山地公园规划设计中也存在很多的矛盾,如何将遗址保护的内容与山地公园的观赏、休闲的功能结合起来,如何处理遗址保护与遗址开发利用的关系,如何避兔遗址公园对于遗址产生影响甚至破坏等,都是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各构成要素与生态修复型山地公园的关系如表3.8所示:表3.8构成要素与文化遗址型山地公园的关系(作者自绘)构成要素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保护山地公园中具有历史典型性和鲜明特色的历史保护历史景观遗存景观。合理组织各功能分区的历史形态和历史格局,保持空历史文脉延续历史空间间整体风格,以延续其传统的空间特色。文传承历史文化通过景观营造以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化尊重民俗风情保留并提倡发扬原有的民俗风情。遗风俗习惯传统与现代休闲将传统活动的物质载体赋予现代的休闲模式,如将遗址模式的结合址建筑改造为艺术展馆。型以体验者的感知路线为线索,耦合文化背景、风俗习山耦合场所与各惯、生活实态等各方面要素,创造具有场所精神的空地要素的关系间序列。公园场所精神场所感知和情感认同通过反映历史和居民生活形态的景观设计,以塑造可景以唤醒城市记忆的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观规区分场所属性场所具有公共、私密或半私密的属性,结合山地公园划空间特征,人性化地区分场所属性。设计时代文化时代感强结合时代特征设计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特点的文化景观。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种外来树种。植物大树保护利用大树是场地文化特征的一种体现,要做到合理的保护与利用。46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休闲娱乐型山地公园在中国汉字中,“体”与“闲”都有停留下来的含义,体闲不仅是一种空闲时间,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城市山地公园无论从完善城市整体景观绿化效果上,还是从满足游人放松、体闲、娱乐的功能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如今,休闲娱乐功能己经成为城市山地公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山地公园活力的体现和发展的动力:对于不同地区的山地公园来说,休闲娱乐空间的布局和内容也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不可以偏概全;休闲娱乐的供给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休闲设施的设置成为最重要的手段。休闲娱乐型山地公园的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游人内心的感受。基于游客的感受去设计公园,建设完成的山地公园要让游客去感受和评价。适时、适地的造景,运用恰当的色彩和线条的搭配,让游客感到放松和快乐,就基本能达到体闲娱乐的目的了。其次,要找到城市独特的体闲基斟5引。公园的打造要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游客,对于相同景观的感受会有一定差异。最后,要考虑到游人的参与性和运动性。仅仅是美丽的景色并不能让人感觉体闲,因为这如同观赏一幅美丽的图画。真正的体闲,要让游客能够融入景中。由此可见要打造真正的体闲娱乐型山地公园,不能仅仅是置景和找出鲜明主题,还重在使人参与,使人乐在其中。各构成要素与休闲娱乐型山地公园的关系如表3.9所示:表3.9构成要素与休闲娱乐型山地公园的关系休设计要素设计原则设计方法闲娱安全性原则选择少飞絮、无毒无落果的植物。乐生态性原则选择抗性强、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型山科学性原则结合植物相生相克的原理,合理搭配,乔灌草有机结合。地植物植物造景在重视生态的原则下,合理运用美学原理,使形式美公艺术性原则的法则在植物造景中得以实施,如对比与调和、多样与统一、园韵律与节奏等。景观文化性原则植物可以成为道路绿地中文化的载体之一,特别是市树市花的规应用,成为体现城市特色的组成部分。划尊重为主在尊重原有地形的基础上,适当改造,做到因地制宜,随势造设地形改造为辅景。计服务设施完善性包括休闲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安全设施、健身设施等。47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符合人体工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满足残疾人的需求,进行无障人性化碍设计。艺术性强满足美学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强吸引力。景观小品主题鲜明通过主题鲜明的小品丰富人们的生活。时代感强体现时代精神,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艺术性强突出其与一般建筑小品的区别,突出景观效果。功能与形式景观建筑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形式美。有机结合经济节约结合新材料、新技术,降低成本,增强环保。4)综合型山地公园综合型山地公园一般位于城市主干道附近,-N或多侧面向道路,容易为市民所到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公园自身向城市和周边地区辐射,已经成为城市景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山林景色带入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状况,在丰富街景、美化市容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91。综合型山地公园一般都选址于当地的名山胜水或历史古迹、宗教思想等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地方,因而形成公园丰富的游览内容。目前许多知名的大型综合型山地公园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地位,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观光、游览、娱乐,并率先成为城市重要的景点和旅游吸引物【60]。因此,综合型山地公园的建设非常有必要纳入城市建设,将公园的功能与城市紧密结合起来。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从观念发展、文化及设计方法比较的层面对国内外山地公园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外的埃斯特庄园和国内的重庆鸿恩寺公园、济南千佛山公园和峨嵋山公园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出各自设计中的特点。然后,对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最后,总结归纳了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及原则,从山地公园景观构成要素入手,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在公园建设中过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对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和景观特色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自然空间、人工空间、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情感特色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将城市山地公园分为四大类:生态修复型、文化遗址型、休闲娱乐型和综合型,通过分析各构成要素与每种类型山地公园的关系,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48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第4章济南市匡山公园景观规划实例研究4.1匡山公园概况4.1.I基址概况匡山公园位于济南市西北隅槐荫区内,是一座独立的山岭,位于小清河与无影山中路之间,总占地面积63325平方米,最高海拔高度80.8米。公园南邻绿苑广场,周边有老年公寓、匡山小区等居住社区以及部分商业娱乐场所(图4.1)。4.1.2现状分析1)优势分析图4.1匡山公园区位分析图(作者自绘)(1)匡山为济南“齐烟九点”之一,所处区域地理位置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毗邻小清河,登高远眺景色极佳,东南为千佛山诸峰,东、北方向为齐烟九点诸名山,山下四周杨柳青翠蔚然深秀;图4.2匡山公园特色山体岩石(作者自拍)2)劣势分析(2)匡山自身山体景观特色突出,整体山势较平缓,顽石横卧,曲径蜿蜒(图4.2):(3)现状山体植被以柏树及荆轲等灌木为主,生长茂盛,山体苍翠:(4)人文内涵深厚,山上曾建有寺院为佛道二教所居,寺院后为“李白读书堂”,山西麓留有“李白读书处”石刻。(1)山体现状植被层次不明显,植物种类较单一,乔灌木之间关系缺乏梳理:(2)山体公园与周边环境缺少对话,外围植物过于郁闭,无法让人参与其中,享受绿色空间:(3)基础设施及休闲设施不完整,可供人停留的休息空间及设施较少;部分山路所在的位置地势陡峭,缺少护栏,存在安全隐患。(4)山脚区域环境比较杂乱,缺少景观亮点。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匡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4.2.1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强调设计遵从自然,在利用匡山原有的自然植被的基础上,按照植物在自然群落中的分布方式来营造植物景观,力图打造生态化的城市山林景观。2)以人为本原则匡山公园的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使用者对环境、功能、空间、美学的要求,根据山体特点随形就势设置休闲健身设施,创造尺度宜人的空间,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3)文化性原则挖掘利用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公园品味。4)因地制宜原则依据地块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地形、土质、气候等自然特征,提出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根据山体走势及现状植被特点来组织景观,尽量在地势开阔处设置景观节点,以减少工程实施的难度和造价,体现设计节约的理念。5)倡导健康生活原则设计中将健康生活的理念渗透在公园的设计之中,期待居民于山中漫步、体会山林气息并登高远眺的快乐生活、健康生活的情景。4.2.2规划定位结合匡山自身独特的自然景观及其人文景观,将道路绿化用地与山体公园相结合,营造成为一个自然、文化、休闲、开放的山地休闲健身公园,同时在沿道路绿地设置景观节点,打造特色突出、标识性强的节点景观,满足周边居民需要、提升城市地块环境品质(图4.3)。4.2.3功能分区1)道路景观区图4.3匡山公园总平面图(作者自绘)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入口管理区(图4.4)主入口提升意在将公园打造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保留主入口开敞广场,在满足人流与车流的集散功能前提下,栽植遮荫观赏乔木,打造绿色入口景观;公园大门一是对原有建筑进行整修,二是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一牌坊的形式,大气而不失文雅,流露出公园所特有的人文内涵;进入大门以后的小型集散广场以水景为核心,作为整个山体公园景观序列的前奏,引导游人深入体验。(2)休闲娱乐区节点一(图4.5)为新添加的图4.4匡山公园入口管理区(作者自绘)东南次入口,现状为餐饮用地,多为水泥硬质铺装,处理方法是在道路转角处添加松石小景和观赏花架等,在丰富道路景观的同时增强了入口的可识别性。节点二(图4.6)位于主入口景观区西邻,丰富的植物景观和散布于小径两侧灵活多变的活动场地,构成了以赏景、休憩为主的安静休息空间。右侧小入口以松石小景、景观花架为背景,意在营造闲适静谧的赏景空间;自然布局的活动空间,以松石组合为视线焦点,场地周围散置或大或小的特色匡山山石,可坐可靠,使人感受到别样的山林情趣。图4.5休闲娱乐区节点一(作者自绘)节点三(图4.7)位于道路景观区西侧,西接老年公寓,因此将该区域定位为休闲健身场地,主要包括林下健身广场、亲水平台、松鹤双亭等景观。次入口设计成开放式,大型的林荫广场成为居民聚会、活动的好去处;紧接入口处的红色景观构架色彩鲜亮夺目,将作为匡山的标志性景观,吸引更多的人聚集到此处;山脚下的自然式水体,图4.6休闲娱乐区节点二(作者自绘)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7休闲娱乐区节点三(作者自绘)(1)文化展示区以山为背景,打造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松鹤双亭是供老年人遛鸟、下棋的场所,每当清晨,百鸟争鸣,欢歌起舞,是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好去处。2)山体景观区(图4.8)该区在原有设施的的基础上,结合山体的地形地貌,修建登山步道,完善道路系统;修建休息平台,适当区域放置健身、休闲设施,满足人们登山休闲健身的需求。该区域因“李白读书处”和古代文人游记中描述的匡山奇石著称。以“诗风石韵”为主题,将古代文人诗词雕刻在造型独特的匡山石上,将“诗”和“石”两条主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既风景优美又意蕴深厚的文化休闲游览氛围。(2)登山漫步区该区域山体坡度较大,较为陡峭,沿等高线设置曲折蜿蜒的登山路,供市民在山林间登山散步,同时,在路旁间隔一定距离放置休息座椅,缓解登山过程中的疲惫感。(3)健身活动区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通过对地形的局部整改,开辟出一定图4.8匡山公园山体景观区分析图(作者自绘)的活动场地,在场地上种植遮阴树,树下放置坐凳以及各种健身设施,为市民提供山地健身空间。(4)自然休憩区该区域为山体生态保护区域,为尽量较少人为的破坏,设计中遵循该区域原有的地形地貌,保留原有树种,同时增添彩色叶树种,丰富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4.2.4道路及节点分析(图4.9)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有道路仅位于山体景观区内,且道路系统并不完善,根据景观需要,结合原有道路及地形特征,在山体景观区和道路景观区添加新的道路,构建完整的道路交通系统。山体部分原有景观节点较少,景观效果不明显,设计中增加部分建筑及小品、休闲空间,满足人们健身及休息的需要。图4.9匡山公园道路及节点分析图(作者自绘)4.2.5植物配置分析为达到自然生态的景观效果,在保护好原有植被的前提下,植物配置合理利用并搭配富有野趣的花灌木、地被植物;在铺装休息空间适当增加遮荫乔木,满足登山者的驻足休闲需求;在山上播种宿根花卉,任其自然生长,丰富山体植物景观。主要选用的植物如表4.1所示:表4.1匡山公园主要植物列表植物类型选用的植物乔木白蜡、黄栌、黄山栾、刺槐、黑松、五角枫灌木榆叶梅、紫薇、珍珠梅、紫荆、连翘、月季地被、宿根花卉狗尾草、扶芳藤、麦冬、马蔺、紫花地丁、棣棠本章小结本章结合实际案例——济南市匡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分析本文研究成果在优化其景观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做到论文研究成果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山地公园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运用到匡山公园的设计当中,结合地形现状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道路规划以及植物配置,将匡山公园营造成为一个自然、文化、休闲、开放的山地休闲健身公园。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结语在城市山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理论指导,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在进行景观空间场所的建设的过程中,只是将“因地制宜”放在口头上,对山体进行大挖大填,使山地环境“平原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本论文通过研究与城市山地公园规划相关理论,在对山地地形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调查、借鉴、研究,从城市空间、景观布局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并结合山体公园案例分析,总结理论及实践经验,最后应用在实践案例济南匡山公园规划设计当中,为山地景观建设提供具有可操作意义的理论指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结合自然地形,节约城市用地,最有效地保护山地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山地公园空间,结合空间的复合利用,满足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多既符合山地公园功能需要,又符合山地地形形态的山地景观空间,构建城市景观框架。随着人类对山地环境建设的认识和理解的加深,城市山地公园的建设必将逐渐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54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刘月,陈东田,刘雪.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5)[2]刘宇,邵波,王海洋.山地公园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3):277—280[3]屈雅琴.山地城市公园游憩行为与规划设计研究一以重庆山地城市公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4]余鹏.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坡地景观设计研究一以重庆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5[5]HolahanCharlesJ.EnvironmentalPsychology[M】.publishedintheUnitedStatesbyRandomHouse[6】6Appleton.J.TheExperienceofLandscape[M].JohnWiley,Chichester,1975Austin,RichardL.:SiteGraphics,VNR,1989【7】王向荣,林菩.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周维权.中国名山风景区[M]一匕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9]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0]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一匕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1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一匕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2]钱诚.山地园林景观的研究和探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13]邸楠楠.河北省山区村庄建设规划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2[14]徐晶.山地公园空间塑造和拓展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9[15]滕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模式研究一以济南市为例[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2[16]谭少华.论城市规划学科体系【J].城市规划学刊,2006[17】张家骥.中国造园史[M】.博远出版有限公司[18]陈从周.园林淡丛[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19][75]Newton,N.T.,DesignontheLand[M].HarvardUniversityPress,Cambridge,MA,1971[20】SimonBell.Landscapepaaem,perceptionandprocess【M】.firstpublishedintheLondonEc4p4EEbyE&FNSpon11NewFetterLane,1999[21]张玉,廖勇.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造园艺术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09(4):116.118.[22】尚珊.东西方园林之对比一浅谈中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14—315.[23】徐晶.浅论重庆山地公园空间的拓展[J].南方农业,2009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李渊.重庆市山地公园园林建筑外环境设计研究p].成都:西南大学,2011[25]杜燕超.鸿恩寺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适宜性分析p].成都:西南大学,2008[26]刘振芳.森林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一以济南市为例【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1[27]王继训.千佛山的禅宗世俗信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陈尧.城市孤山式山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p].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29】王兰.山地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一以重庆市主城区山地城市公园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30]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J].城市生态规划,2005,5(1):29[31]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J].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2]张志全等.园林构成要素实例解析·土地[J].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3]陈萌雅.浅谈山地公园景观建设一以晋江八仙山公园为例[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1)[34]白小羽.传统山地园林景观秩序探析[D].重庆:重庆大学,2003[35]周顺丽,周建华,夏磊.从景观生态学探讨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36】刘晓惠.文心画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7】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8】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9]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40](美)西蒙兹著,俞孔坚译.景观建筑手册[M]一匕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1]刘月.山地城市园林景观特色的营造方法研究一以博山区为例[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1[42](美)L.麦克哈格著茵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43]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4]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科学出版社.1987[45】邢佑浩.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探讨[D】.成都:西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3[46]徐晶,张建林,高松.浅论重庆山地公园空间的拓展[J】.南方农业,2009(3):79--82[47]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48]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清华出版社.2000【49】(美)J.0.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一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50](日)卢原义信,尹培桐译.夕F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51]徐耀.浅谈城市公园人文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15):347—34856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口vI].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53]段汉明编著.城市美学与环境景观设计[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54]王会昌,王云海.中国旅游文化【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55]钟媛。山地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p】.长沙:中南林业大学,2012[56]施亚岚.基于文化体验的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福建:华侨大学,2011[57】何光磊.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p].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58]何赛男.休闲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更新与提升p】.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t2[59]鲁娜.综合公园设计向导一以使用者行为活动为依据[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60】许春霞.城市综合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p].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57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图58旧睁珀回冬丌]刚I囤釜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9囤蜷求呱杠隧留覃}圆冬j划¨匝莲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0囤凶尔温蚤圆冬r11划⋯囤莲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_==—二磊=薹姜!!兰羔=夏i一·—二二二:P需啜媒日瑚-虿。々曩骶疆—百。图拿ls逑^一~’\、●~一!’~一:●—■L_—]÷—一一,、巡r厂嗯、6l爹橥∽∽∽㈨矧静●■零卫譬I丌■■■●●Ⅱ■■■口罾■辱t蠡霉叠●■u■■■●●且II可■■胃凶骚长酯蝼凶雕缸口<凶贯眯留捌圆冬j咄目匝莲懿
兰。兰』兰渤——————————~囊‘=1罗。了I霭夏飞百j!?jfj:,·;,.一~;—■==●’竭琶:三一强;耄图,62国冈—u—_王叫叫凶贯啦君rTl圆勺rTl幽旧囤蓉窖葶量0霉l-忍X基譬西lⅡ暮llI誊鲁叠孳0lⅡz孽●I■霄I摹0霄-霉-I警lil季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囤眯较《杠凶甓眯留捌长匦莲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4I囤咔较旧倒口<州圆勺丌]幽单囤釜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匝咔较旧倒Ⅱ<州回冬rTl划、厂匝釜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此向三年求学路上给予我指导、关怀和帮助的各位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致以由衷的感谢。本文是在导师尚红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课题调研、理论分析到论文撰写和修改,无不倾注了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导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我,激励着我,使我终生受益。三年的读研生活,导师不仅在学业上,而且生活上也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在此,谨向导师尚红副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感谢三年来所有给予我谆谆教诲和亲切关怀的教研室所有老师们,他们不仅无私地传授给我专业知识,还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发和观点,使我一生受益。感谓f三年来与我同甘共苦的研究生同学和好友,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使我更加努力和坚强,共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我会永远记住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使我能顺利地完成学业,我惟有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来回报他们。本文虽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尚需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但我相信它会成为我学术研究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亲友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论文发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项目实践情况[1]尚红,李伟光,张杰,柳晓杰.莱西市胶东民俗文化风景区规划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13年第二期:[2]I尚K,张杰,李伟光,王俊.济南明府城泉水资源保护探索[J】.山东林业科技,2012第六期.二、项目实践1、济南市平阴一中次入口景观规划设计2、济南市历城区韩仓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3、济南市济阳航空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4、济南市章丘盛唐世家小区景观规划设计5、济南市槐荫区匡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6、济南鑫源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态园规划设计7、济南市交警总队景观规划设计8、德州市临邑县广场大街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初探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
- 百年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新泰市城区桥梁景观规划设计
- 滨水广场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 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 养生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土默特左旗福宁苑养生园区规划设计为例
- 现代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以天津市北辰区综合生态农业园为例硕士论文
- 城市公园地域性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 浅析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公众参与”
- 地域人文与山水交融的当代城市纪念性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福莱山纪念公园景观轴线设计为例
- 黄河村落黄河文化_郑州市金水区任庄村新农村改造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
- 城乡新民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用研究
- 基于景观规划设计角度的校园空间导向系统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为例
- 基于地域特色的农业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析——以芹口农业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历史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