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2 MB
- 7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基于景观规划设计角度的校园空间导向系统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为例Researchoncampusspace-orientedsystembasedo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ointofview:ACaseStudyontheTunxiRoadcampusof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作者姓名周玲学位类型学历硕士学科、专业设计艺术学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导师及职称周国艳教授2013年4月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景观规划设计角度的校园空间导向系统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为例摘要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也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建筑内行走,必然会有一个寻找方向完成行进的过程。空间导向系统是连接空间和人的纽带,是交流的使者,给人以安全感、亲切感。针对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的校园空间,本文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进行校园空间导向系统的研究,以空间组成元素的排列组合、引导暗示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标识牌的使用,增加环境本身的可识别性与方向上的引导。关键词:校园空间导向系统景观规划设计
Researchoncampusspace-orientedsystembasedo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ointofview:ACaseStudyontheTunxiRoadcampusof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ABSTRACTNeithertheteachernorthestudentswalkingoncampusorinthebuildingwillfindyourwaythroughtheprocessofmoving.Space-orientedsystemisthelinkbetweenspaceandhuman,thecommunicationmessenger,andgivespeopleasenseofsecurity,andcordialfeeling.Forspaceofthe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campus,thisarticleresearchesoncampusspace-orientedsystembasedo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ointofview,usethewayofspatialcompositionelementsofpermutationandcombination,guiding、suggestingtominimizethenumberofsignage,increasetherecognizabilityoftheenvironmentitselfandonthedirectionoftheguide.Keywords:campusspace-orientedsystem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
致谢我即将以这篇研究生论文的完成暂别这座呆了7个年头的校园。这不长不短的年岁里,有幸结识了生命中那一群重要的人,他们引导、帮助、鼓励我,让我在工大的学习和生活收益良多。本文是在我的导师周国艳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借此机会,谨向恩师致以最真心的谢意,您治学、做人各方面的精神风范,使我感受至深,终身受益。同时,我也要感谢建艺学院的许多老师,你们的专业指导,使我从各方面的都得到成长。感谢这2年半的研究生生活中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各位同窗和朋友,他们是陆颖异、秦扬、李梅艳、陈梅、王鲁华、章衍、陈哲、宣艳、孙宜然、谢红等,我们的一同学习、成长、欢笑,这将是我最珍贵的记忆。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爱人和妹妹,你们的无私关爱和帮助让我能全心投入到论文的研究学习工作中。最后,向为论文审阅和答辩付出辛苦的各位老师表达深深的谢意!作者:周玲2013年4月
目录第一章绪论........................................................1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选题意义..............................................11.2相关概念界定.................................................21.2.1校园空间...............................................21.2.2景观规划设计...........................................31.2.3空间导向系统...........................................3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31.3.1国外相关研究...........................................31.3.2国内相关研究...........................................41.4研究内容与方法...............................................51.4.1研究内容...............................................51.4.2研究方法...............................................61.4.3研究框架...............................................6第二章相关理论研究................................................82.1环境心理学...................................................82.1.1环境知觉...............................................82.1.2认知地图..............................................122.1.3空间行为..............................................142.2符号学......................................................142.2.1符号..................................................142.2.2符号与导向标识........................................152.2.3符号与景观............................................152.3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17第三章校园空间及其导向系统研究...................................183.1校园空间特征................................................183.1.1校园空间的布局特征....................................183.1.2校园空间的文化特征....................................203.2校园空间主体的特征与需求....................................223.2.1行为主体的特征........................................223.2.2行为主体的空间需求:...................................223.3校园标识导向系统............................................23第四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导向手法总结.................................254.1空间要素的导向性............................................254.1.1空间形态基本要素......................................254.1.2空间构成要素..........................................284.2空间构景的导向性............................................314.3空间场所的导向性............................................334.4传统设计手法借鉴............................................33
4.3.1对西方园林设计手法的借鉴..............................334.3.2对中国园林设计手法的借鉴..............................34第五章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导向系统优化策略.....................355.1校园建设发展背景............................................355.2校园空间形态及结构研究......................................365.2.1物理形态分析..........................................365.2.2人文心理分析.........................................395.3行为主体分析(学生、教职工)..................................405.4标识导向系统现状分析........................................415.5校园空间导向系统的优化策略..................................415.5.1校园景观导向系统......................................425.5.2辅助导向..............................................52第六章结论........................................................54
插图清单图1-1论文框架.................................................................................................................7图2-1德国奥拉宁堡萨克森豪森纪念馆.............................................................................9图2-2浙江黄岩永宁公园局部.........................................................................................10图2-3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现艺术大道树池座椅.............................................................11图2-4巴黎市政厅的3D地球草坪....................................................................................12图2-6个人空间...............................................................................................................14图2-5法国的拉•维莱特公园............................................................................................13图2-7标识的立体化导向功能体现方式............................................................................15图2-8具有符号暗示作用的景观形式................................................................................16图2-9南澳大利亚大学建筑空间导向系统.........................................................................17图3-1校园内部空间结构关系分析图................................................................................18图3-2传统书院入口空间分析..........................................................................................19图3-3图3-2近现代广场式校园入口空间分析..................................................................20图3-4合工大屯溪路校区校园一角...................................................................................21图4-1点元素成为焦点的因素分析...................................................................................25图4-2“点”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26图4-3“线”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左图利用线形铺地的形式,右图以线形景观设施引导视线)...................................................................................................................26图4-4“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26图4-5色彩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27图4-6南澳大利亚大学建筑空间导向系统.........................................................................28图4-7五大地形景观与地势对比.....................................................................................29图4-8水体的表现形式.....................................................................................................30图4-9建筑作为地标的表现形式.......................................................................................30图5-1合工大屯溪路校园植物景观...................................................................................35图5-2合工大地形分析.....................................................................................................36图5-3合工大校园图底分析..............................................................................................36图5-4生态环境分析........................................................................................................37图5-5校园功能分区分析.................................................................................................37图5-6交通流线分析........................................................................................................38图5-7主要节点空间分析.................................................................................................39图5-8图5-7上图为斛兵塘、下图为校园一角..........................................................39图5-9行为方式分析........................................................................................................40图5-10调查问卷..............................................................................................................41图5-11①西门的导视牌,图案已经完全没有了②东门入口处的标识牌③植物铭牌损坏已久④交叉路口出现风格差异很大的两种导向标识⑤连续几个交通指示牌,造成视觉污染。..............................................................................................................41图5-12校园空间景观导向系统.........................................................................................42图5-13一级空间导向系统:即主要入口、主要道路和校园中心区....................................42图5-14屯溪路校区校门...................................................................................................43图5-15北门入口广场鸟瞰................................................................................................43
图5-16合工大校园中心区鸟瞰.........................................................................................44图5-17校园道路景观.......................................................................................................45图5-18二级导向系统.......................................................................................................45图5-19斛兵塘鸟瞰..........................................................................................................46图5-20紫荆园.................................................................................................................47图5-21图书馆前庭院.......................................................................................................47图5-22科研区花园..........................................................................................................47图5-23学术会议中心庭院现状.........................................................................................47图5-24南门草坪现状.......................................................................................................47图5-25①园凳②中心区小空间③斛兵塘畔④小池塘⑤明德园入口.....................................48图5-26标识系统应用分析................................................................................................52图5-27校园照明系统布局分析.........................................................................................53图5-28工大主楼夜景照明................................................................................................53
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选题背景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只有在对周围环境充分熟悉了解,满足了生理与安全的需要,才会产生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和审美的需要,进一步注意到空间环境中的场所氛围,从而具有归属感。因而,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应首先满足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基本行为需要,即:具有向心性和凝聚力的校园中心区,多层次、多种类的公共活动场所、完善的生态环境系统等。标识导向系统是联系校园空间环境的线索,能帮助人们了解,加快熟悉环境,其功能的发挥通常能影响,甚至决定校园空间的整体质量。然而,校园导视系统与城市其他的导向系统不同的地方是,校园是一个社会知识凝聚与传播的集中体现中心。这样一个空间环境,她的空间导向系统应该更加强调校园空间的文化性特点。而现有的导向系统设计的研究重点在于导向标识形象的创新思考,是以导向设施的角度来思考环境的导向。但是导向系统是应用于环境中的,虽然有很多研究都标榜导向系统应该融于环境,协调与环境的关系,但设计的过程却往往是脱离了环境。创建于1945年的合肥工业大学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直至现在已有4个校区,其中,屯溪路校区(即师生口中的南区)历史文化感最为浓厚,苏式风格的主教学楼的形象更是成为了新版校徽的直接参考对象。然而这宁静而优美的环境发展到现今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标识系统提供的空间信息疏密度不均匀、相互重复或抵触或缺失;设施质量低,破坏景观效果;形态表现形式不一致,空间设施布置混乱,导致空间迷失情况很常见;对残障人士的特殊需要考虑不周等。对于生活在校园环境中的学生、教职工等行为主体有着消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正常行为。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校园空间导向系统需要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初起因。1.1.2选题意义大学校园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校园精神,历来是不同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交流的圣地。校园空间环境作为人们活动的背景,具有行为导向与激励作用,极易对人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通常它所形成的领域性与场所感,让人们清楚地感觉到大学的精神内涵,会给人积极向上的引导。因此,校园良1
好空间环境的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大部分的校园标识导向系统都沿用了城市空间的导向系统,但城市大环境与校园环境是有区别的。在城市中,各种办公大楼、商业大厦鳞次栉比、相似度特别高,人们完全依赖于标识系统辨认方向,否则寸步难行。大学校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不同功能的空间组成,如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运动和休闲活动区等,这些不同空间的形象特征是固定的,即使是以前没有去过某学校的人,看见这个学校的宿舍楼,也会知道这里是宿舍区。这种空间认知的常识性使人们可以在没有标识的情况下正确的判断校园内不同空间的功能,并对校园空间有大致的了解,完全迷路的情况很少发生。校园空间的景观比城市其他空间的景观要求高很多,校园中的方向容易迷失在于浓荫蔽日中,这种情况下,标识系统不能很简洁的解决校园空间导向的问题。因此,校园空间导向应以校园空间结构为主体,标识系统作为辅助,突出校园空间的景观特征,才能更好的表现大学校园形象。1.2相关概念界定1.2.1校园空间空间一词有众多解释,最初的解释是指由物体所限定或围合而成,由长、宽、高所体现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老子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1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实有空,才有用。这里讨论的空间不同于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数学上的空间等,空间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物质环境空间即自然景观和人工设施等,另一个是心理层面即心理空间或情感空间等。校园空间从物体围合的角度来说,是由校园建筑,人工设施,自然环境等围合、限定出的空间形态,包括建筑的内空间与景观的外空间;从心理层面来说,指校园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等,包括校训,校园重大传统节日或活动,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等。我国校园的空间形态一直不断发展变化着,不同时期的校园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的空间导向,因此研究的校园空间范围锁定在我国同时期的大学校园空间。1老子.道德经[M].第十一章2
1.2.2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2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既包括对环境的长期发展规划,又包含对特定地点的具体设计。现在普遍认为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视觉景观、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象。如刘滨谊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提出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三元论,即形态,即景观环境形象;生态,即环境生态绿化;文态,即大众3行为心理。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校园环境的景观规划设计属于公共设施绿地的设计标准,具有环境复杂,生境局限,功能多样等特点。同时,校园的教育功能属性要求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体现出学校自身所特有的文化氛围。1.2.3空间导向系统空间导向系统,主要指通过文字、图形、空间要素、声音等形式或载体,构建一个人工环境,帮助人们了解周围环境并提供进行活动需要了解的信息的服务系统。对人们空间导向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完善的标识导向系统。空间导向系统与标识导向系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空间导向系统包含有标识导向部分,但不局限于标识牌的单纯符号化语言,还有空间整体形态对人们方向性引导,空间景观对人们的方向性暗示,空间明暗关系与色彩关系对人视觉的引导等等。人们是空间中的人,这些信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提醒、引导、指示或警示,对周围环境进行说明和介绍,帮助人们快速适应周围环境,同时还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1.3.1国外相关研究国外的理论研究上对于大学校园这一特殊环境标识导向系统的研究较少,但对于空间导向系统的理论是由很全面的理论研究。如依索体系运动即图形传2王其钧.城市景观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页.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3
达系统、伦敦地铁分布图导向实践、美国公共交通导向系统的设计、奥运会导向系统设计、日内瓦标准化机构IS0等都对空间导向系统研究有权威性的深入4探索。大学校园这一特殊环境内的标识系统设计,成功案例很多,针对大学校园标识系统设计的实践能力已具备一定的积淀,对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已经进入系统化的阶段。(1)结构方面进行的设计:成立于1881年的美国马凯特大学的空间导向系统,主要研究道路导向系统与学校标志的结合来加强区域的识别,同时制作了区域平面图来描述80英亩校园的方位。(2)根据标识的要素进行的设计:有着120年办学历史的美国宾州库兹敦大学,它的空间导向系统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通过材料的使用将新、老不同的校园建筑联系起来,并整合了代表学校的色彩与图形,形成可见性的导向系统来区分校园与其他区域的界限;美国弗里斯州立大学在空间导向系统的设计中提出了用不同色彩的导向进行校园功能分区的方法,来解决425英亩的校园,在导向信息传递时很难引起视觉注意的问题。(3)标识导向的系统性方面的设计:建于1855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全国共有24个分校。该校的空间导向系统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多校区的空间如何利用空间导向系统来统一形象,主要采用整合一系列图形的方法。1.3.2国内相关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空间导向系统研究较少,主要是理论上的研究。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2008年奥运会为全面设计拉开了序幕,空间导向系统的设计必然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课题。针对高校空间导向系统这一课题,国内现在只是初步的研究。究其原因,一种是因为行业没有对高校这一范畴进行细分,在设计中和其他行业没有差别。另外一种是意识到高校的空间导向系统应与其他行业有明显不同,但没有相关的理论研究。目前,对高校校园空间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校园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主要以学生生活学习行为特点为出发点,营造便利科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并要确保校园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为校园空间的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例如何炳泉发表在2003期《新建筑》考察与研究板块的《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彭华的《丘陵地区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研究》4康慧.基于符号学的城市导向系统的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
等;校园空间的文化传承研究:根据校园景观设施,研究大学校园的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从景观设计的视角探讨校园的文化场所的氛围的营造;校园环境标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标识系统在校园中的应用,分别对标识的色彩、造型及材料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根据空间的不同属性,图形、地图、字体、色彩等各种信息都会被进行统一规划和组合,形成适合具体空间的信息系统;校园人性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校园交往空间及其环境设计研究;校园空间形态及历史建筑研究;校园交通系统设计研究:涉及到步行交通,车行交通,道路组织关系等。其中有与本研究内容接近的论点:张晶在《环境标识导向系统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中以标识系统的角度思考标识导向系统在城市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功能与美学作用,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并为之服务,同时由于前者需要因地制宜、与环境联系紧密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环境景观设计中一味模仿,趋同的负面影响,最终与之形成统一的整体,相互提高;吕琴琴的《大学校园景观VI设计研究》,以高校VI系统为出发点,对景观物质要素的表面形象等,研究包括平面、环境、信息的交叉性质的校园视觉识别现象,这里的景观石狭义的景观概念。国内的校园空间导向设计时间案例较少,整体水平落后于国外,只有很少数的学校校园标识系统有过系统的设计,其中较优秀的有:香港理工大学:校园标识设计相对较为整体,从与校园环境协调的角度对标识系统的各个组成分类进行了整体的设计,系统性较强,设计触及了校园环境的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校园以其优秀的建筑为主导,标识系统也以建筑的色调为主,同时材料选择上与建筑保持着一致性,使标识系统与环境有着完美的融合。虽然研究的大范围相似,但本文的研究角度与方法与之有很大的不同,两者都是以导向系统的角度研究其在景观环境中的应用,本文是将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运用到空间导向系统中去,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完善空间导向系统。1.4研究内容与方法1.4.1研究内容本文以屯溪路校区校园空间为研究主体,在国内外校园空间导向系统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工大校园空间行为主体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以满足行为主体在校园空间中的需求为目的,分析总结满足行为主体需求的条件,结合校区内导向系统在设计和使用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标识系统提出整改方案,为改善校园导向系统的设计与规划配置提供5
可靠依据。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国内外有关校园空间导向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进行总结与借鉴。2)、理论层面从空间导向的角度出发,分析校园空间中的行为主体对于空间导向的需求特征和需求,阐述满足需求的空间要素特征。3)、实践层面从空间要素出发,结合分析工大屯溪路校区校园的发展背景、空间形态和景观设施等要素现状,利用景观规划设计手法优化其空间导向系统。4)、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为改善校园标识系统的设计与规划配置提供依据。1.4.2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与研读: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国内外校园空间导向的设计特点及其优缺点整理总结,为设计研究的方法路线提供参照与依据;2)、空间模型分析:建立合工大屯溪路校区的同比例数据模型,分析校园主要空间节点的图底关系,优化校园空间的视觉识别度;3)、数据收集:通过对校园交通流线主要节点的人流量,高峰期时间,通行主体等空间行为要素的定点数据收集,分析探讨校园内最佳行为路线模式,为方案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4)、公众调查:对校园内的行为主体进行问卷等互动式调查。1.4.3研究框架6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背景研究现状及成果研究内容与方法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础符号学企业形象设计理校园空间特征论理论研校园空间及其导向系统空间主体特征与需求究校园空间导向系统空间要素的导向性空间构景的导向性景观规划设计的导向手法空间场所感的导向性历史设计手法借鉴校园建设发展背景校园空间现校园空间形态及结构研究状分析行为主体分析理合肥工业论实大学屯溪导向系统现状分析证路校区导研究向系统的一级导向系统优化策略景观导向系统二级导向系统景观导向系三级导向系统统优化策略标识系统辅助导向系统照明系统结论研究假设的证实和存在的不足与展望图1-1论文框架7
第二章相关理论研究2.1环境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子领域,研究人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变化的规律、在环境中的一般行为特征、以及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学科。随着越来越多社会问题的出现,环境与人的心理及行为的关系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学科广泛涉及到心理学、人类学、地理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在这些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现在的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其中,物理环境包括空气污染、环境噪音、温度、湿度、建筑环境等,心理环境包括个人空间、人际距离、空间私密性等。然而,不同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式,即使研究的对象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千差万别,如城市规划与景观规划同时研究空间导向,那么城市规划学者可能会得到一系列的城市效率分析或经济发展成长分析的结果或建议,而景观规划学者则会得出具体的标识导向设计分析或空间标识性建筑设计分析等结果。因而面对如此广阔的心理学领域,基于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人决定方向或寻找主要目的地的需求和倾向,本文关注的焦点放在环境形式对人们空间行为的方向性引导上的影响方面。斯托克尔斯与奥托曼把环境心理学分为环境认知、人格与环境、环境观点、环境评价、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生态分析、人的空间行为、物质环境的影响以及5生态心理学等。因为研究对象的相同,都是研究空间环境,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都与本文研究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故而本文只选取部分理论观点加以分析,如环境认知理论、认知地图理论、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理论。2.1.1环境知觉当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支持自己的判断时,人们会感到自信、从容。而如果身处环境的信息过少或过多,则会思维产生混乱,感到犹豫、不安等。环境知觉就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知觉对环境的大小、形状、方位、色彩、温度等信息的收集、筛选和组织的一般规律。如果能准确掌握人们对环境的观察与反应规律,便能有效提高环境的整体可识别性与方向性。下面是通过知觉理论中的格式塔知觉、生态知觉和概略知觉理5斯托克尔斯,奥托曼《环境心理学手册》8
论分析人们收集信息的一般规律。(1)格式塔知觉:“‘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6或形式的特征。”图2-1德国奥拉宁堡萨克森豪森纪念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对知觉的整体图片来源:http://www.geo.de/reisen/co性的解释是人们看到的事物是完整的,mmunity/bild/165944/Oranienburg-Deutschland-Eingang-zur-Gedenkstaette-KZ-Sachsen不能被分别观察。格式塔心理学家认hausen为,人的知觉经验是完整的格式塔,不能区别为元素,每一个元素都有其特性,并且不含有整体结构的特性。但知觉到单个元素时,人们会通过经验感知到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要大于眼睛所看到的。应用于导向系统中,是人们看到一个单独的指引标识时,总能自然而然的产生更大的空间概念,感觉到自己的位置是属于某一区域范围内的,从而会产生明确的方向感和安全感。德国奥拉宁堡萨克森豪森纪念馆(GedenkstätteSachsenhausen)以连续排列的灰暗的片墙暗示着巨大的栅栏,从建筑到导向空间都成功的表现出旧时纳粹集中营对人们身心的双重禁锢,字体的“出血”排版使不连续的墙体默默的产生密切关系,使从中穿越的行为变得不那么的理所当然。设计师们利用人们观察事物的格式塔心理,产生了这种部分组成的整体氛围远远大于单个物体所能表达的情感。其次,格式塔心理学的同型论观点认为,在体验环境中具有组织关系的个体时,会产生一个与之同型的脑场模型(库尔特•考夫卡)。简单来说,就是当人们看到地图时,通过对标识出的地区特征的观察,人们脑中会产生相应的地图线路图。正因为这种同型作用,才使得地图能够胜任空间向导的任务。人们感知环境时,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所有信息,而是有选择的优先收集简单明确的、自己熟悉的和容易理解的信息。根据格式塔知觉理论,这种对环境信息组织与秩序化的原则主要有:图形与背景原则、群化原则和简化原则。图形与背景原则是指在同一空间场所内,有些形象、造型或物体显得十分突出、轮廓清晰,而表现出完整的图形感,有些对象应为在对比下,被弱化为背景的现象。图形与背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中国的阴阳太极6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德]9
图。然而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被人们感知的部分应该非常清晰明确,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区分空间构成比例,排列好主次关系与序列关系,使人们能非常轻松的观察到这一场所的主体部分。下列情况是在同一个整体中,容易形成图形的部分所需的条件:相同条件下明显面积小很多的图形、位置很正的图形如水平或垂直、呈中轴对称或轴心对称的的形态、闭合成整体的形态、单个孤立的突出形态、运动的形态等等。群化原则:即接近的、相似的、连续的、封闭的图形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心理倾向与规律。这种规律使得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能够运用更多、更丰富的设计手法去表现一个相同的整体概念。简化原则: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感知某对象所需要的信息内容越简单,此事物被感知到的速度就越快、可能性也越大。如由土人设图2-2浙江黄岩永宁公园局部计的浙江黄岩永宁公园,公园主题图片来源:谷歌地图为体现自然与人文特色。在整个公园中,以水杉树阵与相互交叉的园路为联系全园的主要元素。穿行其中,不需要过多思考,只要沿着简单的园路直走就好,而且会看到不断出现的方形树阵。这种一目了然的有规律的空间构成可以让人很容易理解所处环境,为人们迅速做出选择提供便利,一定程度上还削减了公园大面积生态化设计带来的荒凉、随意和无法控制感。“中国历史的城市,有非常强烈的秩序感,包括中国传统的村落。其实中国整个聚落都是非常有序的。但是在现代之后,中国的城市进入到一种非常混乱的状态„„我们现在最缺的跟西方的状况正好相反„„我们的问题是在一7个如此无序的环境里面要建构出新的秩序来。”——韩冬青(东南大学教授,城市设计理论家)根据上述格式塔理论,我们可以利用人们心里固有主动性的完形倾向去设计环境、引导人们的行为,但是由于这些理论没有考虑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构成和文化背景,所以是仅限于一般情况。(2)生态知觉:7韩冬青.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区讲座记录.2012.10
生态知觉理论是由詹姆斯·J·吉布森创立的,主要强调人类在生存与适应自然环境时的知觉特点,强调人身体的本能特性和人获取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其基本观点有两种:首先是人在环境中的知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过程。意义明确、能够便捷的做出反应、并能让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环境“提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诱导人们的行为与选择。其次是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当人们发现环境中有可以利用的物体时,会本能的利用这些物体,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本能是根据遗传得来的,是不需后天学习的。这种生态知觉理论在生活中的反应为在夏天的大街上,人们会选择走有阴影的一边,因为这边提供了更凉快的感受;公园中,人们会选择在有宽敞平台或座椅的区域停留,因为这里提供了可以活动和休息的暗示。通过对这些规律的观察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握人们的行为规律与需要。同时,由于人类不断繁衍至今,在人们的骨子里沉淀了各种对环境的认知,并衍化为在环境空间中生存的本能,当现今的人遇到某种情境时会产生本能的情感反应,或愉悦或恐惧,在设计生活环境时,也会倾向某种固定的模式。如优美的风景会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设计景观环境时也会更喜欢美丽的自然环境;而悬空的玻璃地面会让人产生恐惧感(埃莉诺•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美国汤姆·里德景观设计事务所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设计的发现艺术大道,通过将学校发展的大事记刻在混凝土树池坐凳的垂直花岗岩石板上,形成了一个历史文化长廊在无形中被人阅览,对学校里图2-3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现艺术大道的学生产生教育作用。树池座椅图片来源:网络(3)概略知觉: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概略知觉重视在真实环境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与格8式塔知觉与生态知觉相比,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他认为人们从环境中得到的信息并不能完全准确的反应客观环境的真实特性,人们认知环境时,通常是对环境中的各种繁杂信息进行概率性的推测与判断。因而人们对环境的认识通常会存在不准确与误判,这种认知的差异性刺激着人们不断的从环境中搜集各种信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行为。而秩序与确定性的信息布置有利于人们准确的完成行为活动,并产生心理上的认8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
同感。法国艺术家FrançoisAbélanet为了提醒人们重视绿化和环境问题,设计了巴黎市政厅的3D地球草坪,传达绿色地球的概念。设计师利用了人们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图2-4巴黎市政厅的3D地球草坪时对环境并不能完全准确图片来源:http://inhabitat.com/francois-abelanets-grassy-globe-optical-illusion-fools-many-a-parisians-eye/francois-a反映环境真实特点的特性。belanet-optical-illusion-5/?extend=1环境知觉理论中的格式塔知觉理论主要被应用于与图形识别相关的领域,在传达信息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而生态知觉理论表明了人类本身在适应环境时具有生理和心理上的本能反应,概略知觉表明了人们认知环境的片面、狭隘与局限。2.1.2认知地图心理学家对认知地图的定义为:人通过识别和理解环境,而在脑海中建立的空间环境的模型。最著名的空间认知地图是凯文·林奇的五要素认知地图。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运用画地图草图、口头描述的方法详介了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市民的认知地图,并提出城市认知地图的五要素理论。然而由于年龄、性别、活动区域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地区,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地图。城市意象五大要素为:路径:《城市意象》中的道路是指一种渠道,人们在空间中沿着这种线性空间在城市中活动,观察城市。这种渠道可以是各种大街小巷、步行道、园路、马路、铁路、运河等,城市其他要素有这些路径连接,形成城市的空间框架。因此对于第一大要素的准确翻译应是路径,而非道路。校园中的路径比较明显可变,可分为几种,如主要人车混行道,人行道,园路等。标志:指具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环境中的标志一定是9引人注意的目标和醒目的图形。这些目标和醒目的图形可以是招牌、店面、建筑、树木、山川或星系,它们成为人们穿行于城市之中的空间方位参考点,越是独特,越能从环境中脱颖而出,就越容易成为周围空间的焦点而被人们记住。标志统领空间区域的大小是根据它在空间中占据的面积或体积和社会影响力9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
来区分的,面积或体积、影响力越大,代表的空间范围就越大,如北京的天安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可以代表一个国家,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杭州的西湖,南京的中山陵等,可以代表一个城市,而合肥的大蜀山、天鹅湖,包公园等只能代表一小片区域,成为当地的地标。结点:指空间中重要的以通行为主要功能的小空间,是人们进入某个空间环境的重要端点、出发点,或必经之处。大部分的道路交汇点、方向转折点或十字岔路口等空间都是典型的空间节点。节点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空间中视线、行为或路线的集中。区域:指可进入的城市较大空间范围,具有共同特征,易于被观察者看成一个整体的空间。人们通常不知道方向时,却能知道自己所在的区域。区域空间的主题连续性成为区域空间整体性的关键。如建筑风格、色彩、公共设施、铺地、标识、植物等元素的系列化特征,都能明显的体现一个区域的档次、服务的社会群体、社会职责等信息。边界:是不同特征空间之间的界线,表现方式有建筑、围墙、院子、河道、篱笆、高差、铺地、质感等。由于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握空间中的全部信息,为提高空间认知效率,我们可以将空间中的构成要素按照大小、高低、深浅、疏密等清晰的秩序排列,或以明确的意向突显空间特征的方法提高获取空间信息的效率。认知地图的五要素恰当组合也可以彼此强化与突出。在设计环境时,巧妙应用格式塔知觉理论中对环境信息组织与秩序化的一系列原则,也可以简化信息、达到强化环境识别的目的。通过对认知地图的理解,可以总结出更易识别的环境的特征:首先,一个有控制感、易识别的环境应该是结构清晰、标识醒目、方向明确的。道路形成空间结构,节点形成关注焦点,成组的标识形成系统彼此强化,这种层次分明的环境使人们建立起清晰的空间意向;其次,在同一个空间区域内的建筑有建筑风格、色彩、标识、绿化等某些共性的特征,有助于人们形成整体感,从而与其他区域区分开来,更易识别;再次,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更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功能意义,文化意义、历史意义等。如法国的拉·维莱特公园,建筑师屈米(BernardTschumi)通过点线面的构成方法,使公园的空间结构非常清晰明确,并以26个各不相同的鲜红构筑物奠定图2-5法国的拉•维莱特公园了公园的人文特征,图片来源:网络13
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2.1.3空间行为空间行为的研究领域是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研究重点是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心理需求,如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等。个人空间:指个人生活和交往时,心理上所需的空间范围。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人们心理空间范围被侵犯或干扰时,会引起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反应。人际交往时所需的空间范围被称为人际距离,个人空间对设计空间时提供参考依据,但还应考虑到情绪、人格、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空间内行为主体的个人空间范围具有相似性。私密性:是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一种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私密性理论表明,在图2-6个人空间图片来环境设计中为使用者提供空间上的可选择性或可控源:《环境心理学》P128制感,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空间心理需要,和使人感到环境的舒适。满足私密性可以通过一些物质方面与社会方面的措施,如明确空间的动静分区,设置遮挡物,明确小空间的界限,显示警告标识等。领域性:心理学家阿尔托曼认为领域性是指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10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依据个人或群体对空间使用时间的长短和控制力的强弱,可以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三种类型。明确的区分空间的领域性在环境设计的角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空间的可识别性,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混乱。2.2符号学2.2.1符号符号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代表某个事物的具体形式或形状,也可以是某种精神的物化,具有能被感知的物质形式,可以在人们的生活交往中表述、传达信息,并限定和解释具体空间环境。根据符号学家的研究,这种意义与代表物之10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4
间的关系主要有3种。简单来说,就是物体与符号在图形上有相似的图形符号,物体与符号在意义上有前后因果联系的指示符号,物体与符号在意义上有约定俗成的联系的象征符号。指示符号与象征符号需要对物体与符号之间的联系有了解。因此,相比较而言,人们对图形符号比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的理解更容易,因而应用范围更广。2.2.2符号与导向标识导向标识是指以简化的图形对物体或场所做标注说明,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起到定位识别作用的设施。造型、颜色、材质、比例关系和空间位置等元素都是受到普遍认同的符号化语言,受到约定俗成的理解限制。如色彩上,电子、通讯、科技等行业的标识多用蓝色,农业、林业通常以绿色居多,餐饮业常选明亮、强烈的红图2-7标识的立体化导向功能体现方式色、黄色等,因此导向标识的设计需要考图片来源:网络虑到符号的普遍代表意义,避免表达意义时产生误差。某种意义上来说,导向标识就是环境与使用者的图形交流语言,这种语言最大限度的使用了符号的表述、传达信息的功能。如图中,仅以简洁的通用图形,就表达清楚了的场所的功能、适用人群、位置和方向。单个的导向标识如同单词,系统化的导向标识如同表述完善的语句,熟练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标识导向系统秩序化空间场所,还能提升空间环境的形象。校园环境的导向标识不仅需要满足合理规划空间秩序的功能需求,还应体现出校园的文化性场所氛围。就目前高校的导向标识而言,在标识的符号语言设计上没有准确提炼出能准确代表校园文化精神的符号,导致很多学校的空间形象大同小异,没有特色。能代表高校精神的物质符号要素通常来自导向标识、建筑和景观环境,图形、色彩、字体、排版等共同构成导向标识的符号意义,造型、色彩、肌理等因素限定了建筑的符号语言,而景观环境的符号意义则是整体环境共同决定的。2.2.3符号与景观15
景观与符号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信息的传递角度来看,景观的各种不同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外观形式和设计风格都具有非常清晰的符号学意义。著名学者布罗本特曾提出景观设计研究可以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如安妮·惠斯顿·斯本(AnneWhistonSpirn)所主张的,景观是一门有着特殊语法和隐喻的语言,人们可以通过景观的语言读懂景观背后的社会环境、经济政治等内容,也能设计新的含义。图2-8具有符号暗示作用的景观形式景观的符号语言是指人们通过对图片来源:网络景观的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外观形式和设计风格等传达出的信息感知和头脑中固有的文化体验,来获得景观的场所意义和空间环境意义。在景观作品中,符号语言作用表现在方向和功能的指向性意义上。如图中的线形列柱,将河岸两边的地下入口相连,表示着路径的形状的同时也暗示可以通行;设有园凳的开阔场地通常是表示这是可以停留的休息场所。除此之外,在景观设计研究进行中,根据实际应用和功能的需要,一些新的景观语言也不断变得符号化。标志性符号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某些实用和功能的原因,许许多多新形式被引入,在文脉中它们不断地被再使用直到成为象征符号。首先,景观符号的意义从山石(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四大基本要素来看,受不同经纬度地区的气候影响,景观面貌会有截然不同的风格,符号含义也会产生变化。现在景观设计为体现某一地区或国家时,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加入当地特有植物种类,水景风格、建筑风格和地形特点元素,这种符号化语言成为景观设计师的所向披靡的法宝,甚至做成了模式化的样板,如中式庭院必备的假山、流水、翠竹,日式庭院必备的石灯、枯山水,意式园林必备的雕塑、台阶、喷泉等。其次,景观符号语言有一些既定的语法,如比例与尺度、均衡与对称、统一与变化等美学形式法则。景观符号语言体现着设计师的艺术功底与“文学修养”,好的景观环境并不是景观元素的拼拼凑凑,而是围绕统一的中心思想,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体。不同的语法和表达使景观语言变得复杂多义,景观设计发展至今,已形成很多默认的表达方式和符号化语言,但富有创造力的景观设计师应不断发掘表现物,创造新的景观符号语言,使景观符号化方法成为16
表现思想、营造氛围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2.3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简称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是企业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大众宣传和展示企业与众不同的文化理念和形象,起到扩大影响力的作用。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分别从文化理念、行为方式和外部形象三个层次建构出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视觉传达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使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VI)最容易被社会大众接受,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理念宣传方式。企业识别系统的各种要素以不同方式,反复的对企业理念做阐述,如同写文章时用来加强语气的排比句,整齐划一的军队行动,可以高度统一大众对企业理念的理解,形成标准化的形象,更好的被大众识别,留下良好的印象。同理,企业形象识别完善的操作系统同样适用于大学校园形象的塑造,事实证明,信息清晰、形象识别度高的校园空间环境更能被大众认同,同时还能让人们感到更安全,人们对环境也会有更深刻的体验。每个大学都有各自的校园形象,这一点充分表现在各自的校训中,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等。根据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校园的形象识别系统可以分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学生的行为和校园的物质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包括了标识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建筑空间环境。本文认为,运用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为主、视觉传达的平面设计手法为辅的方式设计校园导向识别系统可以更好的塑造校园形象。从获取信息的角度出发,自然生态环境和建筑空间环境是校园固有的物质条件,校园的标识系统以校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建筑空间环境为基础,大到校园环境、校园建筑,小到校徽、学校名称,甚至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表现着校园的文化氛围。校园这一特殊的场所,与社会团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文化性、功能的单一性。校园形象识别系统应比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显示得更加平和,面对的主要接受群体也相对固定,没有那么的急切想要推销自己。校园形象的塑造应与其文化性特征结合起来,与一般企业或图2-9南澳大利亚大学建筑空间导向系统群体有所区分。图片来源:网络17
第三章校园空间及其导向系统研究3.1校园空间特征从传统的书院到现代的综合性大学,我国的校园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体育活的变化,同时包含物质形态方面校园动区学生生教职工文化两方面。活区生活区教学区3.1.1校园空间的布局特征首先,大学校园与城市之间的关行政办公区系:按照学校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及科技产其规模,可分为城市市区大学、大学业区卫星城和大学城市。城市市区大学主要指坐落于城市市区的独立大学和大图3-1校园内部空间结构关系分析图学社区。这类大学因为处于城市市中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心,常与城市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种外部环境因素造成了这些大学的空间形态必定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大学校园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其次,校园内部空间布局特征:《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将校园布局方式分成了辐射型、分区型、分子型和线型。冯刚关于中国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的论文中将校园空间布局分为线性空间结构、中心型空间结构、组团型空间结构、格11网式空间结构、有机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竖向变化的大学空间。无论是哪种布局,都共同说明了校园空间的发展方式是有规律的,总体校园形态的规律化使空间规模巨大的校园空间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布局规律如果体现到校园物质空间形态上,并以景观设计的方法加强其区域特征的话,人们便可以仅从环境形态就得到大量空间方位信息。最后,校园内部各部门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大学主要有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礼堂、校医院、操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职工宿舍、教职工食堂、附属用房和后勤部门等学校基本配备,一些大学还有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等。丰富的校园功能使校园内的空间也变得复杂多变,致使现在许多大学校园的校园形象很难统一。根据校园各部门的功能,校园空间可以分11冯刚.中国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分析——兼论组团式大学校园规划.[D].2005.18
为教学区、行政办公区、教职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科技产业区和后勤服务区形成的有机统一体,校园的入口空间是指大学校园空间和城市空间的接触通道,是进入校园最先体验到的空间部分,包括以校门为核心的校内、校外两部分空间。校园空间的不断历史演变中会产生特定的空间结构和景观意向。受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我国校园的空间布局笼统的可分为传统的庭院式书院空间、近现代广场式西方风格校园空间和当代公园式校园空间。传统书院入口空间:受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影响,书院常坐落于山林胜地,这使书院入口空间也变化多端,但没有妨碍这一重要空间的极为相似的空间结构。归纳为三个主要空间特征是:正中为朴实庄重、典雅大方的建筑,色彩上以灰色调为主,讲究质朴的材质对比,空间意向上表达了知识的崇高;居中的单行台阶,表达“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艰苦求学精神;阶梯两侧对称的植物,暗示了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的环境观,回归自然的思想,起到标识空间的作用,突显了入口的空间地位。这种空间布局使不同地区的书院产生了相同的书卷气。正屋校门绿化绿化阶梯图3-2传统书院入口空间分析图片来源:网络资源及自绘近现代广场式校园入口空间:建国初期的校园空间形态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从庭院空间结构转变为广场空间结构。入口空间布局直接体现了这种空间关系。如图所示,这一时期的校园主入口讲究气势雄伟,巨大的空间尺度、轴对称的空间布局和具有纪念性意义的雄伟主教学楼形成三边围合的入口广场,是。19
主楼入口广场校门入口标识图3-3近现代广场式校园入口空间分析图片来源:网络资源及自绘当代公园式校园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精英教育也转变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世界文化传播迅速,中国的校园空间不再一味的照抄某种既定模式,而是依据学校专业特点划分校园空间,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入口尺度巨大的开敞空间,从景观空间的角度,校园空间还可以分为公共活动的大面积景观空间、出入口的节点景观空间、道路的线性景观空间。3.1.2校园空间的文化特征文化的概念非常广,至今还不能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既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又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现象。学校是储存与传播各种文化的容器,校园空间的文化性特征是校园空间最重要的形象气质。(1)、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特指校园内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一系列与学习相关的行为活动。这一种群体文化具有以传播知识为己任,学科追求专业性、思想具有创造力等共同的特征,不仅体现在传播知识上,还体现在对人思想品德的教育上。这种群体文化氛围3个层次,首先是表层文化,即包括大学形象、校园环境和学生素质行为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其次是体现学校制度的中介文化,最后是体现大学精神的深层文化。校园文化的中介文化和深层文化是通过表层文化体现出来的,因而校园形象、校园环境和学生行为是体现校园文化的最直接的窗口。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时时刻刻体现在校园生活当中。比如各类艺术教育活动、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和学校教学大纲的课堂教学活动等。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的物质因素主要是建筑与自然环境,不仅是校园活动的物质基础,更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人类文化的结晶除了以书本的形式记载,20
还体现在对其外部形态的设计,使社会文化具有了形象性,对他们的物化与表象化,体现了学校的精神气质。(2)、校园空间的社区性特征社区指个人或家庭组成的社会网络,由于他们或是生活在相同的固定地域内,或是拥有共同文化背景,社区内部成员通常会感到强烈的归属感和文化共鸣。从实质而言,社区主体的日常生活行为及其主体间交往活动本身就是社区12营造的过程。可见,校园的社区性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网络。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学生或教职工聚集起的群体在校园中生活、工作和学习,依托校园内各种空间,形成各种生活学习小社区,主流的是以学院或班级为单位的宿舍区、专业教室,还有各种校园内的社团活动中心。社区组建了人们之间交流活动的基础,人们之间的图3-4合工大屯溪路校区校园一角交流反过来更增强了社区的归属感。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其次,社区内部的归属感和文化共鸣是体现社区文化的另一大特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仅次于安全需求的人类基本需求之一。瑞典哲学家哈尔登认为人的安全可以从充满记忆的环境中获得,当人们知道自己周围是什么东西时会感到安全。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关系平台,通过对校园社区关系网络分析和对校园空间环境意向调研,可以概括出了的四种校园社区空间类型,即中心空间、边缘空13间、道路空间和邻里空间。(3)、校园空间的场所感场所作为科技名词的解释是社会相互作用的环境或背景。场所感是指人们对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空间环境在心理上产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对特定空间的感觉和意识有助于提高空间环境的使用效率和可识别度。12王彦辉.走向新社区——城市居住社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3徐有钢.基于社区理念的校园空间环境设计探讨[D].2005.21
根据校园中的主要行为活动,校园中具有场所感的空间可以分为5类,主要有体育活动空间、道路交通空间、读书学习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和生活空间。在不同的空间场所中,人们的行为活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引导和约束,如体育活动空间的场所氛围限制了学习活动或相对私密性的行为,道路交通空间约束了人们在其中的停留行为,读书学习场所给人浓厚的学习氛围等。校园空间的场所感主要在精神层面,但通过象征性的符号语句表达,精神层面的场所感可以落实到以具体的空间构成要素为主的物质层面。这些空间细分为大小、形状、材料、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时,特定空间会有某种特定的空间组织序列密码。3.2校园空间主体的特征与需求3.2.1行为主体的特征大学校园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学生和教职工两类。学生以绝对的数量优势成为校园空间的主要行为主体,本文的空间行为主体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我们将只针对大多数人共同的行为需求。大学生作为空间行为主体,主要有三个层次的特征。首先,在生理上,现在的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4岁之间,属于生长发育最快,生命力最旺盛的年龄阶段;在心理上,大学生多表现出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其次,作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大学生,主要的行为活动为日常生活行为、学习科研行为、交往活动和体育活动,学生们反复往返于教室、宿舍、食堂、公共活动等场所,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最后,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行为活动方式、习惯,通常会产生两种行为特点,即集体性与独立性。大学生通过参加班级集体的各种活动,培养出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积极的交谈、交流,有助于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品质。除了日常的行为活动,大学生还需要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独立性是科学研究的必备要素。3.2.2行为主体的空间需求:以行为主体的行为活动内容划分校园户外空间,可以将校园空间分为交通空间、停留空间、学习空间和休闲娱乐空间这4种类型。交通空间,指专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空间,校园内的交通空间主要以步行空间为主,是专为步行者行为特征设计的连续性空间,如道路、公园、广场等。在校园户外空间中,步行空间占较大比例,校园内各种道路、广场和体育活动22
区域都属于步行空间。校园内良好的步行空间的组成要素有:富有变化的景观效果、合适的空间尺度、具有安全性、交通便利等。停留空间,指供路人做短暂停留的公共空间,是交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内的停留行为主要有交谈、等人、锻炼、游憩等。根据停留行为,校园内的停留空间可以是道路交叉口、广场节点、道路或水域边的平台、林荫下、桥、廊、花架等。构成积极的停留空间的要素有:良好的视线范围、亲和性、合理的开放或私密性、合适的空间尺度、良好的观赏景观、交通的便利等。学习空间,指能进行学习行为的空间,一般是教室、实验室等室内空间。可以进行学习行为的户外空间须具有一定私密性,如花园、景观湖边、小树林等空间场所。学习空间的环境要求主要是安静、小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以大学生为行为主体的休闲娱乐空间,主要指健身锻炼、散步休闲、社团活动、交友聊天等行为发生的空间场所,空间具有开放性、公共性和随机性,空间行为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四种类型的空间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通过相互补充、有机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丰富而生动的校园空间。3.3校园标识导向系统标识系统,是通过以文字、图形或符号传递信息,展示形象的视觉图像系统。空间导向系统,是提供人们在空间环境中行动所需信息,对空间环境进行方向上的指示说明的信息系统。标识导向系统,是以标识系统进行信息的传递与识别,为人们在空间中行动提供空间方向和定位信息的一种设施系统,具有解释说明和宣传展示空间环境的形象作用。校园标识导向系统对校园空间环境进行界定、划分、组织和说明,不仅提高校园空间使用效率,还塑造出校园清晰的空间形象。大学校园标识系统主要分为:定位性标识、导向性标识、说明性标识、限制性标识和景观性标识。我国现阶段的校园标识导向系统主要分为三到四级,第一级是校园外环境导向,第二级是建筑内部导向标识,第三级是室内单元标识和外环境设施的标牌。空间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元素主要有图形符号、字体、版式设计和色彩设计。构成要素有:物质形态构成要素、空间构成要素、行为构成要素和精神内涵构成要素。大学校园标识系统的设计方法:形式的独特性表现;色彩的协调性应用;尺度的人性化设计;材料的合理化选择。大学校园标识系统遵循的设计原则有:形象整体原则、功能整合原则、持续发展原则、人文关怀原则和文脉延续原则。空间规划与布局上,标识系统分为名称导向标识系统、方向导向标识系统、平面分布图导向标识、说明导向标识系统、限制标识系统和交通导向标识系统。23
标识系统是分等级设计的,校园的标识系统一般有可分为三或四级,第一级是总的导向,以校园入口空间为载体,设置学校名称、校园总平面分布图。标识导向系统的优化,主要是对学校现有的十分不完善的导向系统进行合理的完善。从空间类型角度可以将标识系统大致分为几类:景观类,以标注路线、景点为主;功能类,以标注建筑、道路为主;市政类,标注主要建筑、主要道路和主要景点。因为校园空间是各种社会功能场所,具有文化性,要求好的景观效果,应采用以标注路线和景点空间为主,建筑和道路为辅的方式。24
第四章景观规划设计的导向手法总结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规划师尼尔•基特里奇认为:“虽然完全消除标识是不现实的,我们还是通过在景观中引入更为直观的视觉提示,把标识数量降到最低。”张为平在《影藏的逻辑》中提到运动模式或说明某一地点特性的空间组织模式,充当着导视系统的框架基础。思想家卢梭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心理学家斯金纳也认为,研究者不但要预测行为的发生,并且要通过操控变量而对行为产生影响。种种研究表明,对空间的设计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通过设计空间来暗示、指引方向是可行的。前人有不少对空间要素、人类行为特点的研究,成果表明,对于现有的约定俗成的导向方法可以已经被应用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了。形式要素被景观设计语言符号转换生成的模型为:由下到上完成了现实层面——形式美层面——意象层面的转变。景观的形式审美是多感觉综合的,这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单一感知有鲜明的区别。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形成丰富多彩的形式美感。现代景观在形式上不再形式化的追求某种样式或风格,更多运用自由布局的平面、层次丰富的空间和简洁的形式设计空间。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外部环境对于人的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环境决定论甚至认为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操控人的行为。4.1空间要素的导向性4.1.1空间形态基本要素(1)点、线、面点元素在景观中是由单独构筑物阐释的,可以形成视觉焦点或起到标示空间方位的作用,是整个景观空间的精彩所在。景观设计中通常会采用孤植的植物、园林小品、标识符号或景观设施等元素作为注意点、观赏点和视觉中心,主要达到丰富空间、视线转换或目的。人们总会对奇特的、突出的物体给予格外多的注意。图4-1“点”元素成为焦点这种不同包括大小、色彩、位置和造型方面,的因素分析如图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只改变一种变量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尺寸大小的变化更能形成焦点,其次是色彩、位置的变化,最后是造型的变化。如图,巨大的石块成为整个场地的焦点,使大小相似的开敞林间空地产生一个相对突出的中心区域,平平无奇的公园变得25
野趣十足,可以说巨石代表了整个空间。石头的完全自然化也提醒着路过的行人,这里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公共自然空间,与其他空间产生差异。线在景观中有着较大作用,是贯穿联系各个焦点的主要途径。道路、长廊、栏杆、围墙、图4-2“点”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河道、边界、条形景观设施等都图片来源:网络是常见的线条形式,是形成景观空间秩序与空间方向性转折变化的主要元素。人们的视线或行动总是不自觉的被这些方向性明确的线条所影响。如图所示,弧线型园凳不仅定义了广场空间,还为视线受阻的繁密林间标识了穿行方向。体现线条最彻底的要数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城市公园,地面完全以线条的曲折和疏密变化创造了一个动感十足、方向感强烈的公共空间,图4-3“线”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左图利用线形铺地的形式,右图以线形景观设施引导视线)图片来源:网络只要给予简单的标识说明,人们就可以毫不费力的穿行其中。面在景观中,有时被看作是放大的点,如亲水平台,园林入口等,也可以由多条线交叉排列形成,如飞流而下的瀑布,因此它的空间意义同时拥有点和线的特征。单作为面的来说,其意义由它的形状、边缘轮廓和材质决定。形状大小可以区分空间的主次,边缘线的曲图4-4“面”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折动态一定程度上标识了空间的表情,图片来源:网络而面的材质质感体现在铺地或建筑的外立面时,则说明了空间的可接触和可进入性。面元素常为其他元素提供背景,26
容易被忽略,但会形成一种范围感。如图,平面能明确指引人们的视线和运动轨迹。(2)色彩色彩的导向作用取决于光线对物体的照射反射到人的眼中并在脑中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心理感受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的行为活动。人类的发展历史也可以说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各种各样的自然物体,这些物体伴随着它们固有的颜色一遍一遍在眼前出现,在心中留下印象甚至变成了常识,如蔚蓝的天空和海洋,大红的火焰和鲜血,黑色的石头和夜晚„„当人们看到与这些自然物相似或相近的颜色时,能很自然的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情感体验,甚至对喜好、偏爱、行为选择产生影响。即使是不同的国度、民族、地区的人对一些颜色也图4-5色彩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会具有类似的情感体验。图片来源:网络色彩本身有着引起人们注意的视觉传达优势,因而在导向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色彩的冷暖对视觉的影响还有对距离的判断错觉,如暖色通常比冷色看起来与人的距离考的更近一些。这些颜色特性经过合理的色彩配置可以很好的对方向进行暗示与引导。导向系统中,色彩的配置有很多方面:首先是标识牌本身的色彩,色相、明度和纯度三要素需要科学合理的搭配,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和范围,而且色彩在标识上所占面积的大小也影响信息的传递,是色彩对比效果的重要因素,突出的色彩对比可以强调需要表达的内容,弱化或忽略次要信息;其次,标识系统与周围环境色的关系也能影响到导向功能,醒目的标识系统能让人们在很远的地方观察到,既提高了导向效率,又能让人产生清晰的空间方向、空间距离、可控性的安全感,强调目的地方向,弱化其他易混淆的因素,从而起到暗示引导的作用。在不同的国家,色彩代表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这种差异化的含义需要最大程度的寻找共同点,由于国际通用标识色彩的广泛运用,一些常用的标识色彩得到普遍的含义认同,如红绿灯或蓝色、绿色的道路指示牌,人们在道路周围会更容易将这些色彩与道路交通安全、交通规则联系在一起。27
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与之相联系的色彩很容易产生相关的联想,并传递信息。而对于某些特殊色彩的习惯用法,逐渐使某一类事物有了专用色,如儿歌说的“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消防工具被涂成红色,红色成为禁止通行和引起注意。(3)材质材质是物体的构成材料与质感,质感是指某种物品的表面肌理、质量等物质的基本特征通过视觉和触觉使人产生特定的心理感受。在自然界中,材质代表的意义通常是固定的,如水的湿润、岩石的坚硬、植物的柔韧、毛发的顺滑等,这些天然材质产生固定的心理感受。经过人工加工形成的物体,如玻璃、塑料、金属、织物等,也会产生固定的心理感受。人们通过对材质的观察和触摸,会做出直接的判断和使用。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合成物品产生了很多的反常的质感。如用钢化玻璃做桥面,让人有易图4-6南澳大利亚大学建筑空间导向碎的错觉,产生新奇感。材质自身的肌理与系统图片来源:网络质感不仅给人固定的心理感受,还可以通过材质背后的发展背景,历史文化给人产生联想,丰富空间层次。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对材质的选择搭配进可以强化空间的功能、等级、公共性或私密性特征,当设计师打破质感与固定物体的天然联系时,可以吸引人们的好奇和关注,强化空间特征,还能对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进行诱导和暗示。4.1.2空间构成要素(1)地形,主要指陆地的表面起伏变化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根据地理学的研究,自然界的地形地貌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五种基本14陆地类型,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景观效果。1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7983.htm28
平原:地势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即高差较小,平坦且广阔,图4-7五大地形景观与地势对比图片资料来源:网络是主要的生活地区。这种地形通常交通便利,有利于合理布置多种空间,但同时也会造成人们的方向感弱,容易迷失方向;高原:相对高度较小,边缘陡峭、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较完整的大片高地。与平原类似,平坦地区的方向感较弱,边缘高差较大的地区方向反而好判断;丘陵: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有利于形成多样化的地貌,优美风光,在小范围距离很容易辨别方向,但人类聚集区多绕山而建,在较大范围,距离较远时,会很容易绕晕,然后迷路;山地:地势相对较高、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上、表面起伏很大,由山顶、山坡和山麓组成,峰峦起伏、坡度陡峭。山地的景色最变化多端,但因为视线经常被阻挡,比丘陵地区更容易迷路;盆地:是四周被群山环绕的低地,边缘陡峭,中间起伏和缓。这种面积巨大的地形地貌在大的方向上会有一种势的引导,如丘陵地区总是引导人们或向上、或向下的行动,山地地区的人们多会沿山麓、山坳等边缘行动,而平原、高原、和盆地的平缓地带则方向感较弱。做导向首先应了解当地地形特征,根据不同的地形做出合理的引导。(2)水体,水体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蒸气等,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起源。人类从逐水而居,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水喜爱一直为变过。景观设计师依据人类天生的亲水性,经常会运用水体这一元素,人们对水的喜爱使环境中的水景很容易成为空间环境的焦29
点,产生很好的娱乐和美学效果。景观设计中的水体包括:河流水系、喷泉、跌水、水池和瀑布等。不同尺度的水景占据空间的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如作为点景的喷泉、水池、跌水,在空间环境中通常是成为空间节点,起到空间转折或吸引视线、暗示停留的作用。大面积的水域如河流、湖泊等滨水空间是人们聚集的热点区,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图4-8水体的表现形式图片资料来源:网络(3)建筑,是人类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建造的一种用来居住和使用的空间构筑物。根据使用功能分为不同种类,如体育馆、寺庙、博物馆、写字楼、厂房、住宅等,主要从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的艺术形象三个方面评价建筑的优劣等级。因为建筑有不容忽视的体量和空间方位,朝图4-9建筑作为地标的表现形式向、造型、色彩、结构等特征给图片资料来源:网络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起到定位空间的作用,一直担任整体环境的空间焦点与标识物的角色,被称为地标建筑。如长城之于中国,白宫之于美国,金字塔之于埃及;如故宫之于北京,东方明珠电视塔之于上海,布达拉宫之于拉萨。在公园、广场、风景区等场所的景观设计中,提供观赏游憩,并能界定周围空间的建筑被称为景观建筑,景观建筑具有观景点和景观点的双重作用。相比一般建筑而言,在造型艺术、文化内涵上显得更丰富精彩,富于变化。广义的景观建筑还包括如亭、廊、桥、门楼、花架、平台、栅栏等各种构筑物。(4)植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造景素材,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被称为植物景观。植物景观的观赏点包括观花、观叶、观果和观型,以及季相变化、形态组合等。根据形式美法则和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从空间形态上,乔木、灌木和地被在空间上的组合搭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并对空间的产生影响,包括:30
强调空间:植物在景观设计中通常是作为景观设施、景观建筑的背景或大面积环境基调时出现。偶尔孤植时,特殊造型、色彩艳丽或奇异的生长特点的植物总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同时还带动周围的景观,起到强调和标识空间的作用。统一景观元素:同一空间范围内,相同植物的运用,可以使不同空间之间产生联系,增强整体感。如行道树、广泛使用的市树市花、主题植物园等都是以植物为标识,使具有人文上的独特性,达到宣传与统一形象识别的作用。引导与遮挡:道路转弯处栽植色彩鲜艳的花灌木或彩叶植被,一方面遮挡了视线,丰富了空间层次性,另一方面,也成为视觉焦点,对空间具有标识作用。利用植物的季相和生长变化,植物灵活而生动的融汇了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4.2空间构景的导向性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当人在观察某个对象时,人的视线是点划式的,即目标点的捕捉。匀质的、没有焦点或起伏变化的景观容易使人厌倦、产生视觉疲劳。而大漠中的一株植物、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或天空中的一朵白云,可以使人产生兴趣,成为视觉的焦点。根据格式塔知觉理论,人的视觉总是有将感知对象整体化、秩序化的倾向,并能迅速掌握眼前物质的本质和特征,从而有助于理解和适应环境。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常利用人们观察事物的规律,将环境中常见的组合关系打破,加入独特而醒目的部分,成为某一空间的中心焦点,或使不同空间的焦点产生联系,以引导人的行为活动,使整个环境变得生动有趣。(1)对景与借景对景与借景在园林设计中很常见,都是丰富景观空间的重要手法,对景指两处景观有相互成为观赏点的关系,借景是指将景观外的景物以视景范围的方式成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单个景观的面积或空间都是有限的,利用对景或借景,可以起到扩大景物深度和广度,丰富空间内容的作用,还能利用视觉的移动变化规律,对人形成视线与心理上的诱导作用。(2)隔景与障景隔景与障景是中国园林引人入胜的重要方法。隔景通常是将景观分隔成若干小景,障景将不同的景观分隔开来,使人不能一览无余,以达到强调空间中不同景观、丰富空间层次性、使不同景观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方法。这一手法在景观上的应用类似于抑景,以便使得从这一景区到另一景区的过度,能给人惊喜;而在处理某一空间内与外部空间的景物关系时,多因外界平平无奇,不堪31
对借而用隔景的手法把它从视线中排除出去。(3)对比与调和在园林景观中,对比是指各种景观的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的方式突出其自身的本质和特点。调和与之相反,是指增加形态构成要素之间的的共性或通过协调搭配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减弱差异性,从而获得景观的风格统一或气质的和谐。形体、色彩、实体与空间之间的各种对比与调和关系处理可以形成有序的空间关系和景观效果,是景观设计空间秩序的重要手法。(4)尺度与比例空间尺度是以人为基准进行比较时,不同的空间给人的不同尺度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有景观构成要素本身的长宽高比例关系,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与整体空间环境的比例关系三种。这些比例关系受到以人为基准的空间尺度的制约。不同的尺度感可以产生不同的场所感,如公共建筑为了满足大量人群的使用需求,空间比例通常比私人宅院高大、宽敞很多,这种不以单个人的尺度比例关系不但被人接受,而且受到普遍的认可,加深了公共空间的场所氛围。(5)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都是指同一视觉元素重复连续的排列形式与规律性变化而产生的视觉跳跃和运动感。这种视觉元素主要是点、线、面、色彩、造型、方向等,排列规律有距离、大小、明暗、比例、材料、冷暖等。景观空间的节奏是构成空间结构与秩序的重要因素,讲究重点空间突出,景点之间起承转合、衔接自然。空间韵律是讲究空间节奏变化上的美学效果,是空间节奏变化的趣味性、可观赏性或艺术性。节奏与韵律可以增强景观空间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是吸引视线的有效途径。(6)对称与均衡在景观设计中,对称是表现和突出稳定、凝重、安静的空间氛围的常用手法,如入口空间常用对称的植物、景观设施、铺地等空间元素界定和强调其功能及重要地位,市政广场的空间布局大多采用对称的布局突显官方的庄重与权威性。均衡与对称的差别在于不强调景观要素本身的形状或在空间布局上的排列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重在表现整体空间关系的平衡,均衡的景观空间是在人的视觉上、心理上产生平衡的对比关系,让人感到和谐、舒适。对称与均衡的空间让人产生的完整感,通过合理的推断能很容易梳理整体空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认知地图而对空间导向产生帮助。32
4.3空间场所的导向性空间场所包含了特定的物理空间环境和人们在其中进行的特定行为活动两方面。人们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产生的情绪、情感被称为场所感。场所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场所本身具有的独特物理特征或有记忆或情感的意向性特征,即场所精神,二是人们由于个人的生活习惯、经验或记忆对场所的依附、认同与归属感。场所感使人们对特定场所从心理上和空间方位上产生深刻印象。人们对场所的依附与认同,使具有场所感的空间被人们偏爱,在空间选择上具有优势,利用率更高。凯文·林奇认为,一个场所的可识别性越高,方向性也就越高。景观设计是以场所为单位,设计有特色的环境或行为活动的背景为目的,设计人们的生活空间。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兹认为通过认同和定位可以使某一地点、空间成为有意义的场所。如对某景观以起名字的形式,使空间主题更明确,形象更易识别。同时,文化传统根据其自身的发展历史也能形成空间意向上的方位定向,限定空间作用。如形成文学意向的“村口的大树”,是极具场所性的画面,即定位了心理空间,也定位了实际的空间。4.4传统设计手法借鉴4.3.1对西方园林设计手法的借鉴以时间的发展来说,意大利、法国、英国分别引领了西方造园艺术的园林设计潮流,影响深远且各具特色。意大利:受地形影响,花园的造园形式以台地园为主,空间布局上整体构图。虽然通常采用轴对称的平面构图,建筑位于轴线上,但由于地形的高低变化,使立面变化丰富,园林的中心可以是花坛、喷泉、台地或是建筑,空间自由灵活,整体空间即统一又不显单调。其中最喜欢以喷泉为空间中的焦点,并运用跌水台阶的方式将水流从上层平台引导到下层平台,增加空间之间的流动性。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引领者欧洲造园艺术的发展潮流。空间布局特征最明显的就是统一的轴线决定着空间的层次和序列,在明显的段落与节点处设置“底景”以满足视觉的需求,花园附属于建筑,建筑师花园设计的关键点,巨大的花园常常向外拓展,将天际线作为视觉的边界,不断扩大花园的视野,达到是觉得极端和无法估量的空间尺度。英国最有代表性的造园方式以天然牧场为原型,追求风景如画的自然式景33
色,偏爱大面积草坪、曲折的河道和隐藏建筑在树林之中,被称为“庄园园林化”。空间布局上以流线型为主。4.3.2对中国园林设计手法的借鉴中国古代园林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理想景观模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达到此目的,园林空间布局上必然要顺应自然地形地势,没有轴线对称,越自然越好。但这种空间没有固定的空间格局,也还没有出现标识导向系统,人们却能不迷路而且正确地找到中心院落或目的地,其关键在于古人对空间的巧妙设计。首先,表现在空间布局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由面朝院内布置的建筑围合,以开敞院落为中心的封闭内向性布局为主,少数坐落于山地,依山而建的景观院落则采用外向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的优点在于高效的排列建筑布局,是中心开敞空间最大化,并且加强空间整体的统一和凝聚力,人们怎么走,都不会离目的地太远;其次,对空间序列的组织是以主次分明、欲扬先抑的方法,通过院落空间的大小、虚实、高低等对比,突出一个面积、位置、景观内容或布局上占优势,而形成重点的空间,其他空间簇拥重点空间,成为陪衬。再次,院落的空间与空间之间、或院落与院落之间通常是隔而未隔、断而未断,虚虚实实相互联系,不仅产生空间之间的流动感,还能引起人们的好奇,暗示行动方向。最后,空间要素上,以“曲径通幽”的园路、“登高望远”的石阶、“花团景簇”的铺地、“连绵起伏”的墙垣、“长虹卧波”的桥等景观空间设计元素吸引人们或向远处、或向高处、或停顿、或沿视线、或由此岸通往彼岸,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最终帮助人们在变化多端的美景中行动自如。34
第五章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导向系统优化策略校园空间与城市其他职能空间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首先在功能组织上,综合性的大学校园在居住、生活、运动、娱乐、餐饮、购物等各方面都有专门的机构设置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其次在空间结构上,校园空间中包含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类型空间,如居住空间、学习工作空间、公共交往空间、餐饮娱乐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等。校园空间与城市其他空间又有一些不图5-1合工大屯溪路校园植物景观图片来源:网络同之处:首先在规模和尺度上,虽然一些大学城的建设使大学校园空间俨然已经是一个小城市,然而大部分校园空间相对于城市空间是在较小范围内的;其次对于行为主体而言,校园空间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特征相似,使对校园空间的使用也会较城市空间更为单一,趋同。工大屯溪路校园东西两边的马鞍山路与宁国路这两条城市主干道,使学校研究生宿舍区和工大附属中学与校园主体空间从空间联系上隔断了,为了研究的需要,这里的研究仅以工大屯溪路校区的主体校园空间为研究对象。5.1校园建设发展背景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60多年来,学校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已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荣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学校分为四个校区,分别为屯溪路校区(南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校区(北校区)、宣城校区。本文研究对象是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南校区),地处合肥市繁华路段,由屯溪路(南一环路)、马鞍山路、九华山路、宁国路环绕,校区占地面积1250亩。自1958年学校迁建至合肥以来,屯溪路校区一直是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科研、实验、管理和行政的主校区,她见证了合肥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是合肥工业大学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万人齐努力,高楼拔地起”,特殊年代的特殊盖楼方式,屯溪路校区建成了当时安徽全省最高的建筑——合肥工业大学主教学楼,如今,这座35
苏式风格的建筑已被列为合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屯溪路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基地,也是学校行政与教职工生活的主校区。校区内环境优美,三国古迹名胜斛兵塘位于校区东南,绿树掩映,碧波荡漾。5.2校园空间形态及结构研究学校的空间形态与其发展历史关系紧密,也许工大屯溪路校区校园空间不是最理想的校园空间形态,但这种空间形态提供着文化交流空间的同时也传递着属于这个校园的文化传统,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组成空间的物品都形成一种语言、一个故事、即人对事物的符号化记忆,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校园空间,留在每一个驻留过的学子心中。简言之,空间的组成部分就是空间的特征。5.2.1物理形态分析(1)地形分析学校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市中心。安徽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合肥处于安徽的正中心,以丘陵、岗地、平原圩区为主。校区处于市中心的平原圩区,与大多数平原城市的地形特征相似,总体地势基本上是平坦图5-2合工大地形分析的。平坦地形的优点在于路线清晰,图片资料来源:网络视线通畅。缺点也很突出,即大的方向性不明确。因此,校园空间需要在视觉上有更明确的方向性。(2)图底分析通过对校园以建筑为主的图底关系分析可以看出,如图所示,校园建筑规则排列成矩形,开阔区域与密集区区分比较明显。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布局关系清楚的划分出几图5-3合工大校园图底分析个大的动静区块,同时,校园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的疏密关系显示了校园以开放空间为主导的空间节奏,这种节奏变化成为校园空间的特点之一。而这种特点可以成为校园空间导向的导向特点,即以开放空间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导向,形成36
一种大的空间概念。(3)生态环境分析就校园的绿化率来看,校园的生态环境是非常好的,校园大部分面积都掩映在绿色中。但是这里就会出现因为植物太茂密而导致视线被遮挡,第一次到访的人难免会有一种身处迷宫的感觉。(4)功能分区如分析图可以看出,工大南区的功能分区结构非常明确。主要分为教研区、体育活动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行政办公区以及景观休闲区。整个功能分区以教职工与学生这两类行为图5-4生态环境分析主体为中心,将教职工与学生的活动空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间分别占据校园西南角与东北角,中部为公共活动空间,使两类生活方式不同的行为主体各不打扰,共同利用校内资源,而且动静分区明显。这种两种行为主体的空间关系应在空间导向系统中得到体现。图5-5校园功能分区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5)交通流线工大南区的道路是呈井字形的较规整组合,道路等级也十分明确。根据其主要车行与主要人行路线可以看出聚英路是主要车行路,中兴路是主要人行路,37
这两条路是校园的中心道路,连接校园东门与西门,南门与北门,起到校园空间的骨架作用。周边道路根据校园空间与功能结构的特点分别做人行或人车混行。根据分析图可以看出,根据两种行为主体的分布,校园内的人车分流也十分明确,学生生活区主要为人行路,教职工生活区主要为人车混行路。这种交通流线特征要求校园空间导向系统满足两种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应分别针对人行与车行的特点做出调整,在以人行交通为主的路段设置符合行人特点的导向牌,在以人车混行的道路增设适合行车的交通导向牌,道路交汇处也应利用标识系统和空间景观环境的暗示充分对两种道路做标注,以引起过往车辆与行人的注意。道路是形成空间认知的框架。图5-6交通流线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6)主要节点空间根据校园空间布局与道路流线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节点空间,这些空间是日常往来的必经之地,主要是一些道路交叉口或道路汇集处,这种穿插与汇集使其对所在区域产生重要的影响,产生聚焦作用。如图所示,工大屯溪路校区的节点空间主要为各入口节点和道路交叉点。通过在这些节点空间设置醒目的标识物,可以产生明确的方向感,会有助于强化整体校园空间的方向性引导功能。同时,还可以对这些空间进行整理,强化空间的序列关系和整体性,使节点与节点之间产生联系,从而更好的组织空间关系,服务于空间导向。38
图5-7主要节点空间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5.2.2人文心理分析从宏观的意识形态角度看,学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传播与教育基地,在任何国家或时期都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甚至控制。统治阶层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渗入从各个方面校园的思想形态、文化教育甚至校园的空间布局中。我校建设时期正处于国家意识下的苏联模式化,从社会价值观、教学方法到校园形态等各个方面都在效仿苏联。50年代,前苏联的建筑师为我校设计了典型仿苏联风格的主教学楼,左右中轴对称、标志性的“三段式”结构。从中观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合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治所,图5-8上图为斛兵塘、下图为校园一角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点兵的图片来源:作者自摄斛兵塘,岁月已磨去了它们的原貌,但仍是学子们最喜爱的校园空间一角。39
从微观的校园文化角度看,以师生日常生活、教学行为组成的校园群体文化与校园空间是密不可分的,校园空间通过对空间主体行为的规范约束,场所精神对行为主体的熏陶陶冶,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精神传统、学术氛围和创新意识的继承与发扬。5.3行为主体分析(学生、教职工)(1)行为主体合肥工业大学现有教职工3594人,专任教师1744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814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790余人。生活在屯溪路校区的主要是各学院的大三学生、大四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和大部分教职工。从人数上看,校园内是以学生为主要原住有行为主体。每天南区都会有很多外来人员进出,主要行为有探亲、访问、游玩等。是校园另一类主要行为主体。(2)行为特征校园内生活行为主体的日常行为主要有日常生活出行、上课学习活动、休闲运动三大类。首先校园内学生宿舍与教职工宿舍十分的集中,使生活在校内的行为主体行为路线相对来说十分有规律,其次教学建筑集中在校园北部,使学生上课的行为路线明确而有序。校园北部图5-9行为方式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空间应具有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3)调查问卷本文针对工大南区的学生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以选择题和问答题为主,包括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的调查对象的信息,以及对对校园景观空间的偏好和对校园内各空间的方位辨识度情况等。40
①大部分答卷者熟悉校园周围环境并认为校园环境的空间特征不是很明显;②除部分答卷者有时迷路过,基本上可以顺利找到目的地;③多数答卷者认为古朴的工大主楼是校园内最有特色的建筑,斛兵塘和林荫大道是最有特色的空间环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可以得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空间使用情况:因为答卷者多为在校学生,所以得到的活动路线比较单一,图5-10调查问卷校园道路的选择也有相当程度的同一性,校园空间的特征广泛得到学生的认同。5.4标识导向系统现状分析根据上文所做的各项分析,可以看出校园空间十分有序,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感、空间凝聚力的典型的大学校园。但经过调查发现校园中找不到目的地的迷路现象仍然存在:(1)、标识牌年久失修或残缺不全;(2)、标识牌零零散散,不成图5-11①西门的导视牌,图案已经完全没有系统;了②东门入口处的标识牌③植物铭牌损坏已久(3)、主干道上关键位置的标④交叉路口出现风格差异很大的两种导向标识识牌没有导向功能;⑤连续几个交通指示牌,造成视觉污染。来源:作者自摄(4)、标识牌造型过于简单,毫无校园文化气息。5.5校园空间导向系统的优化策略工大屯溪路校区的自然景观是校园空间的一大特色和宝贵财富,校园空间导向优化方案应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景观形态。尽量减少标识系统的干扰。这里将利用前文总结的景观导向手法,针对校园空间特点,以优化校园空间环境为重点,以标识系统和照明系统为辅助手段,着重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探索41
适合工大校园空间环境的空间导向系统。5.5.1校园景观导向系统认知地图理论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将地标或路径作为定位周边环境的参照物,建构空间认知模型的。校园景观导向系统是指利用景观设计手法,从校园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要素两个方面,通过明确空间主次关系和空间秩序传递信息,展示和强化空间形象,这种节奏和规律为人们在校园内对自身空间定位起一定的空间参照作用,从而达到对人们行动的引导。综合前文分析,根据校园空间构成的特征和规律,校园空间可以分为三个层图5-12校园空间景观导向系统次:来源:作者自绘图5-13一级空间导向系统:即主要入口、主要道路和校园中心区来源:作者自绘(一)一级导向,是较宏观的校园景观空间的导向,是构成校园景观环境意向的框架,通过对这一空间框架强化的设计,可以使人们凭借思维定势快速识别出所处校园空间的整体形态结构,对自身位置进行定位,从而能够快速有效地疏导人流交通。校园主要空间框架包括入口空间、中心景观空间和主要道路空间。工大屯溪路校区的主要空间框架由北门、东门、南门、西门和西侧门五个出入口,中兴路、春华路、秋实路、明德路、聚英路和香樟路六条道路和42
一个中心景观空间组成。图5-14屯溪路校区校门来源:作者自摄(1)入口空间景观导向系统中,入口空间在功能上担任着标识、展示校园形象,疏导空间的作用,是导向系统的起点。学校对外开放的五个入口以北门为主,东门、西门次之,西侧门和南门比较弱化,主要是教职工使用。疏导即疏散和引导,导向系统中是通过空间布局和总索引图来疏导人群。通过图5-14分析可以看出,学校的几个入口在空间上首先表现出形象的不一致,其次功能分配和设置不合理。北门作为主入口,标识和展示的功能体现的最为充分,围合的入口广场突出了主教的标志性地位,强调了其对整体校园空间的全局性影响和其他空间与其明显的主从、附属关系。北门图5-15北门入口广场鸟瞰入口广场是以花池、围墙、铺地来源:作者自摄的高差围合出的大面积广场,处43
于明德路中段,两边的带状景观空间引导人们的行动,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中间的开阔空间紧邻工大主楼,是建筑的附属空间。数十个教室的窗户表示随时会有人对广场观察,使人感到被聚焦、被窥视,主楼巨大的立面也会产生较大的压迫感,使在入口广场的停留、等待行为被一定程度的抑制,人们更愿意在大门外停留,而不是宽敞开阔的广场上。北大门紧邻屯溪路,门外没有足够的空间,以景观设计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的解决方法:首先,在广场上分隔出一个小的围合的停留空间,产生凝聚力和一定的私密性,脱离整体压抑的环境氛围。围合小空间的方法有:使用不同的铺地材料突出空间,安排组合座椅限定空间,高大的标识牌限定空间,用高差创造空间等;其次,可以将广场左右两边的小花园处理成可以停留的小空间,避开主楼的正面压迫感。花园现状是一种图案化景观,没有空白的开敞地带提供停留。这一围合空间需要有足够强的场所感,能起到吸引人群的作用。东门和西门是主要的车辆交通出入口,疏导功能是其主要任务,这两个入口空间只满足车辆的进出需求,以单纯的道路为主,没有留出供行人停留的空间,也缺少必要的交通指示标识和校园平面布置图。西门的入口标识太小,字体也被植物遮挡住,对于外来人员会有一定的识别障碍,建议设置醒目的标识。南门和西侧门基本上是内部教职工生活出入口,掩映在建筑和植物之中,识别性弱,从视觉与尺度上显示出功能上与学校其他正门的区别,但仍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识别性,使校园在空间上的范围限定更加明确。(2)中心景观空间在景观导向系统中,中心景观空间是校园空间的核心,起着统领全局作用,并定位着校园整体空间氛围的基调。工大屯溪路校区的校园空间中心区由植物园和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壁球场、羽毛球场等多种功能运动场和主教楼前花园组成。运动场是校园内最活跃的空间,是学生集体活动和聚集的地点,也是教学楼建筑群、实验楼建筑群和宿舍建筑群共同围合出的校园内最大的开敞空间,几个主要道路分布在其周围。这一系列因素突出了中心景观区在校园中的空间重心地位,明确了整体校园空间特征,可以帮助人们定位空间。主教楼前花园被中心道路与楼前广场分为两个相对私密的小空间,是学子们晨读、休闲、交流讨论的热门场所。花园是运动场与教学楼之间的视线和声音屏障,即使两者互不干扰,又形成统一的整体。私密的花园与开44图5-16合工大校园中心区鸟瞰图片来源:网络
阔的运动场形成疏密对比,丰富了空间层次。在校园景观导向系统中,中心景观空间在面积、位置、空间内容上占据优势,成为重点空间,校园其他空间簇拥中心景观空间,居于陪衬地位,主次分明,加强了空间的整体统一与凝聚力。工大屯溪路校区内的中心景观区的景观特征十分明显,但入口太少,相对封闭,使可达性、开放性不强,优化建议是在春华路适当的增加与中心景观空间在空间上、视线上的连通。(3)道路交通道路是连接各种空间,各景点,形成空间秩序的主要联系、也是空间导向的主要载体和依托。道路形成的景观空间有连续性的特点,可以对行人产生积极的引导。道路的方向性、连续性、节奏与韵律、道路断面特点共同决定了道路的景观空间特征。图5-17校园道路景观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工大屯溪路校区的道路网系统是棋盘式路网结构,没有明显的交通中心枢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均有多条平行道路,大多数出行者都有较多可选路径,有助于将交通分布在各条道路上,整个系统的通行能力较大。主要的景观林荫道是中兴路、春华路、秋实路、聚英路和香樟路,分别是南北或东西向空间的主轴线,以垂直相交的格网道路体系划分出校园各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也是各单元空间的主要分界线。除了学生宿舍区的春华路,和运动场部分的中兴路,校园内各主要道路都是人车混45图5-18二级导向系统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行路。对于校园内的车辆,校园内的停车位明显不够用,交通高峰期时会造成校园各主干道路边停满车辆,对行人的出行造成了很多困难,也破坏了校园景观的连续性。道路交通对于校园景观导向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第二级景观导向为中观景观空间的导向,这类空间分布在校园各功能区内,有明确的空间界线,易于成为小空间范围的中心,有一定的内向性,可以是建筑或院墙围合出的户外空间,也可以是紧靠建筑的花园空间,如小公园、庭院、花园、草坪等。强化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性和边界特征,可以暗示人们进入了不同空间区域,增强人们对空间的判断力,帮助人们自我空间定位。工大校园内有许多功能性质的中观景观空间:具有历史典故的斛兵塘占据了校园的东南角,是最受欢迎的校园景观空间。空间布局上以水面为中心,唯一的环湖园路曲曲折折,方向明确而不又显单调。周边的林荫场地可以同时满足小群体和个人行为,空间形象特征非常显著。可是因为被周围建筑紧密的合围,在外部空间很难被识别,而且没有明显的标识说明引导,对校园空间布局不熟悉的人很难找到。建议在聚英路和春华路靠图5-19斛兵塘鸟瞰图片来源:网络近斛兵塘的一侧设置明显的景观标识牌形成意向上的引导,或以校园空间范围内只在斛兵塘特有的植物柳树成排列植,形成导向,或以特殊造型的景观建筑形成入口空间的暗示,对斛兵塘的位置在空间意向上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好奇,记住并完善人们的校园认知地图。明德园是学生宿舍区的中心花园,虽然以开敞的硬质广场为主,视线十分通透,但由于建筑、道路、植物形成的多重边界围合,领域性非常明显,是提供学生户外交流和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明德园增强了学生宿舍区的空间凝聚力与向心性,将这一区域显著的标记图5-20明德园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在了校园景观导向系统中。46
紫荆园,即位于校园综合服务楼与学生宿舍区之间的花园,植物以紫荆为主,春天时满园的鲜艳花朵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强化了这一区域空间形象,弱化了学生宿舍与食堂的空间转换的突兀性。但大面积的硬质铺地过于生硬,停留空间设计的不合理,没有空间的场图5-21紫荆园所感,所以只充当交通空间,很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产生认同感和深刻印象。建议增设可停留的园凳、座椅等空间设施以强化花园的场所感。图书馆前庭院,主要指中兴路与聚英路的西北角景观空间,目前图5-22图书馆前庭院的现状是以封闭花坛围合出的楼前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庭院,可满足车辆和行人的暂时停留。因为其位于校园纵横主轴交叉口这一重要地理位置上,可视性与可达性非常高,现状景观的可观赏性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没有突显出地理上的中心感,与景观中心图5-23科研区花园区没有产生视觉上的连续且没有特图片来源:作者自摄色。建议以植物种类和景观设施增加丰富空间度,并优化行人的停留空间。科研区花园,是以实验室、生产车间、学院办公楼围合出的绿地,现以草坪绿化和公共停车为主,景图5-24学术会议中心庭院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观观赏性不高,建议将停车位与景观结合,以植物作适当的遮挡效果。学术会议中心庭院,由中心对称的规则的花坛组成,有效的烘托出学术会议中心与学校行政办公楼图5-25南门草坪现状的场所氛围,景观空间导向作用明图片来源:作者自摄显。其空间缺点在于乱停车现象比47
较严重,有时甚至会阻碍行人的通行,这一点需要学校管理制度与停车位设置上有所措施。南门草坪,是教职工生活区、工大印刷厂、斛兵礼堂和管理学院办公楼围合出的绿地,以教职工家属的休闲活动为主,但空间内容过于单一,吸引力不够,很多教职工家属更愿意区运动场活动,使运动场原本就缺少的公共设施变得更为抢手,建议在这一区域添加公共活动器材,缓解运动场的压力。(三)第三级为微观景观空间的导向,包括景观设施、铺地、植物等空间要素限定的小空间。这些小空间点缀在空间框架之间,形成具有特别造型、图案、色彩或功能的空间焦点,与整体空间或其他微观空间之间产生联系,以完善整体的导向系统。景观设施:是包括标识设施、岗亭、电话亭、垃圾桶、雨篷等由人工材料建造的景观空间的公共服务设施。景观设施的导向作用体现在以设施的实际功能暗示可能发生的行为,诱导人们使用。如斛兵塘畔的休息石凳与铺地的结合,使人产生停留的意向,并暗示了这一空间是以稍安静的休闲活动为主。为更好的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校园内的景观设施应具有造型上的统一性、系统性。屯溪路校图5-26①园凳②中心区小空间③斛兵塘畔④小池塘区内的景观设施现状是以市场上成⑤明德园入口图片来源:网络资源及作者自摄品为主,各自为政,没有系统性,可以有计划的改善这种状况。铺地:铺地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区分不同空间,延续不同空间的铺地图案可以产生空间上的联系。屯溪路校区内的铺地分为人行道铺地、花园铺地、园路铺地和广场铺地四种。人行道铺地以绿色和红色相间的透水砖组合为主;花园、园路和广场铺地种类较多,有多边形大理石碎拼、鹅卵石拼图、多种材质组合。总体来说,满足了功能上的需求,但没有满足艺术上的审美需求。植物:校园内各功能区块的植物在种类上有很大的区别,教职工生活区的花灌木明显多于其他场所,生活气息很浓。参照前文对植物的空间的影响研究的结论,可以对学校内的植物做一些调整。48
图5-27空间导向优化内容(1)49
图5-28空间导向优化内容(2)50
图5-29空间导向优化内容(3)51
5.5.2辅助导向本文对空间导向系统的优化,主要是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对学校户外空间进行合理的完善。辅助导向包括标识系统和照明系统,解决景观导向系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1)标识系统标识系统是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看到的最明确的导向工具,越复杂的环境中,功能体现的越突出。在大学校园这一特殊环境中,标识系统解决对具体地点的名称标识、复杂功能的说明等问题。从空间类型角度可以将标识系统大致分为几类,景观类,以标注路线、景点为主,功能类,以标注建筑、道路为主,市政类,标注主要建筑、主要道路和主要景点。因为校园空间是各种社会功能场所,具有文化性,要求好的景观效果,应采用以标注路线和景点空间为主,建筑和道路为辅的方式。标识系统可以根据空间导向系统以影响空间范围大小的角度划分为3个等级,第一级是总体的全局导向,能起到快速准确的把握空间秩序、区分功能范围的作用,包括进入校区的标识、园区总平面地图、主路标识等寻找目标范围的标识;第二级是具体场所范围空间标识,包括建筑楼号、公园名称标识、支路导向标识等对空间区域内的具体空间功能说明标识;第三级是辅助标识,包括草坪标语、景区说明、植物名牌等说明性的标识,其营造场所氛围、规范行图5-27标识系统应用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52
为的作用。工大屯溪路校区根据实际交通现状可设置两套标准的标识系统,一套针对进出车辆,以交通标识规定车辆通行的路径、方式,时间以及停车点,方便车辆通行的同时也可以较少机动车辆对校园环境整体性破坏的作用;一套针对步行人群,既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又能起到空间定位的作用。校内的车辆主要分为机动车和自行车两种,应明确区分其行驶规则。对步行使用者的导向标识也应与车辆使用标识有明显的区分。(2)照明系统景观照明系统是人们夜晚在户外正常活动的重要保障,以安全提示为目的的基本功能照明使人们明确自己的位置与周围环境,以美化环境为目的的艺术照明可以成为美化空间的重要部分。景观设计中的照明方式主要有对道路、建筑、植物、水体的夜景照明。通过对光的强弱、色彩、方向图5-28校园照明系统布局分析和范围等要素的适当设计可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以起到突出环境空间的主次关系、渲染场所氛围、提高使用效率和增强空间活力等作用。如图,工大的夜间照明系统现状以各道路照明和庭院区域的边界照明为主,形成夜间的空间意向框架。问题在于没有对标识系统和照明,景观休闲区很少甚至没有设置照明设施(如斛兵塘)。图5-29工大主楼夜景照明图片来源:网络53
第六章结论本文提出的景观空间导向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大学校园空间环境,提升校园形象,优化学生生活,针对性的解决校园空间迷失的问题,与标识导向系统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直接对空间环境本身的空间秩序性设计,后者是通过标识系统间接的提升环境质量。虽然景观规划设计师们在设计城市或校园时会考虑到空间的秩序性和空间视线的引导等问题时,是以形式美法则为前提,增强空间的丰富度与可观赏性为目的,将空间导向与空间景观设计分开进行的。本文认为,环境的空间秩序性、可识别性和引导性是空间可使用的前提与基本保障,标识系统只是一种对环境的注释的手段,不能代表环境本身,以景观规划设计角度设计空间导向,即设计环境本身空间的对人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第一章对本文的选题及其意义、研究范围及其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内容作了详尽的说明,第二章是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对本文观点的启发作用,第三章是从大学校园空间的角度,对校园空间特征及其导向系统的一般研究方法的分析,以及对校园行为主体的特征与行为需求的分析,为后面的研究做铺垫,第四章分析总结了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常用的空间引导、心理暗示的手法,第五章以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为实例,证实本文景观导向系统的现实意义与可实施性。由于笔者学识水平的限制,本文的观点阐述、论证等研究内容一定会有深度或广度上的欠缺,本文的景观导向系统研究在应用范围上有所局限,主要适用于大学校园这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存、功能布局明确、行为主体单一的空间环境,越复杂的环境起到的作用越不明显,越需要依靠标识系统,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启发,可以对空间导向系统的研究做一些有益的探索。54
附录:调查问卷附录:调查问卷55
参考文献[1]洪兴宇,标识导视系统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9.[2](德)隆格,(德)沙伊贝尔.城市导视:城市公共指引系统[M].王婧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3]陈立民.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与空间的交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4](德)莫伊泽,(德)泼加德.导视空间:建筑与交流设计[M].姜峰,曹淼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5](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6](美)吉布森.导视手册[M].王晨辉,周洁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7](德)于贝勒.导向系统设计[M].高毅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8](西)塞拉茨.公共标识与导向设计[M].周刚,于风军,牛晓春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3.[9]肖勇,崔方健.导视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11.[10]肖勇,张尤亮,图雅.信息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11.[1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M].宁海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12]陈晓恬,任磊.中国大学校园形态[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3[1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艾瑞克·J.詹金斯(Jenkins,EricJ.).广场尺度:100个城市广场[M].李哲,武赟,赵庆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6]章俊华.LANDSCAPE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7]张为平.隐形逻辑:香港,亚洲式拥挤文化的典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05[18](日)高桥鹰志,(日)EBS组.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9]盖尔·戴博勒·芬克.城市标志设计:Creatingcityimagesthroughdesign[M].张凤,刘新彦,王慧莉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20]荆其敏,张丽安.图解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1]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6
[22](美)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3](西)布罗托.全球特色校园:建筑和室内设计[M].沈晓红,李博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24](加)卡尔松.自然与景观[M].陈李波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3[25](美)史蒂文·布拉萨(Bourassa,StevenC.).景观美学[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6](美)阿诺德·伯林特(Berleant,Arnold).生活在景观中:走向一种环境美学[M].陈盼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7](西)雅各布·克劳埃尔(Krauel,Jacobo).装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M].高明,刘丹春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28]姜辉.大学校园群体[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06.[29](美)C.威廉姆·布鲁贝克(C.WilliamBrubaker),(美)雷蒙德·鲍德维尔(RaymondBordwell),(美)格雷尔·克利斯朵夫(GaylairdChristopher).学校规划设计[M].刑雪莹,孙玉丹,张玉玲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30]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1]周锐,黄英杰,邹一了.城市标识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32](美)罗伯特·L·索尔索.认知心理学[M].南京:风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3](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4]李晓东,杨茳善.中国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5](美)詹姆士·科纳.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M].吴琨,韩晓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7]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一种城市设计理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38]王绍强.请走这边:世界公共标识设计[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6.[39](美)瓦尔德海姆.景观都市主义[M].刘海龙,刘东云,孙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2.[40]欧雷.我国高校老校区校园空间环境的重塑[D].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41]王园园.高校空间导向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42]李睿.上海地铁站空间的寻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4]郑锐峰.大学校园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工程硕士论文,2007[45]罗洁.城市轨道交通标识系统的形态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7
[46]康琳英.城市景观标识的色彩学分析与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47]吕琴琴.大学校园景观VI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8]黄培森.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系统化研究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9]邓玉平.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0]张晶.环境标识导向系统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1]冯刚.中国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分析-兼论组团式大学校园规划[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论文.2005[52]LinShijian.Followme2[M].GuangzhouSendpointsBookCo.Ltd.2012.5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周玲.大学有多“大”.科技资讯2012:23459
60特别声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现代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以天津市北辰区综合生态农业园为例硕士论文
- 城市公园地域性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 浅析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公众参与”
- 地域人文与山水交融的当代城市纪念性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福莱山纪念公园景观轴线设计为例
- 黄河村落黄河文化_郑州市金水区任庄村新农村改造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
- 城乡新民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用研究
- 基于地域特色的农业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析——以芹口农业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历史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河北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
- 法式园林风格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 樱花专类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以南昌大学樱花专类园为例
- 温泉疗养场所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湖北省崇阳县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 安乡县防洪大堤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