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2 MB
- 7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摘要城市出入口是城市的门户和窗口,是城市自身与外部关联的纽带,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是城市出入口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国家大力倡导园林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城市出入口道路及其周边环境景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的建设及改造。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仍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和规范。在组织管理和景观规划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对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开展系统性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生态美学、园林、建筑、交通等多门学科为理论研究基础,汲取现有的理论成果,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综合考虑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的区域性、特殊性、复杂性等特点,对以上问题开展了研究性探讨,对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手法逐一分析。文章首先对涉及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的相关概念、道路类型进行了界定,通过对具体城市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了我国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现状与存在问题。立足于“门户形象”研究和以“城市出入口”为限定的道路绿地的交通特点研究,提出科学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从出入口区域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出发,将其空间景观组成解构后,对景观构成各要素进行研究性设计,为城市出入口道路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持。同时,对加强城市形象整体性、延续城市人文脉络、展现具有城市特色的出入口景观等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以池州市迎宾大道景观规划与设计作为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些理念、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概括出可供推广的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要点,以期为今后城市附属绿地规划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网络的构建提供指引和参考。研究得出结论: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作为城市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同样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现代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的规划,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的道路使用功能上,而是要将功能、文化、历史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表达内涵,讲述历史、唤醒记忆并有鲜明的地域个性。关键词: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I
AbstractCitygatewayistheportalandthewindowcity,cityisassociatedwithexternallink,cityentranceroadlandscapeisanimportantcomponentoftheurbangatewaylandscape.Withthespeedingupofurbanizationprocess,thestatevigorouslyadvocatedthebackgroundoftheconstructionofthegardencity,thecityentranceroadandthesurroundingenvironmentlandscapeconstructionputforwardhigherrequest.Atpresentourcountrymanycitieshavebeguntoattachimportancetotheentranceroadgreenspacelandscapeconstructionandretrofit.Butisrestrictedbymanyfactors,stillnotformedasystematicandperfecttheoriesandpractices.Inorganizationalmanagementandlandscapeplanning,etc.,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andshortcomings.Therefore,theurbanentranceroadgreenspac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tocarryoutthesystemicresearchisnecessary.Basedontheecologicalaesthetics,landscape,building,transportationandsoondifferentsubjectsasthefoundationoftheorystudy,absorptionoftheexistingtheoryachievement,combinedwiththemethodsoffieldsurveyandliteratureanalysis,consideringthecityentrancetheregional,particularityandcomplexityofroadlandscapecharacteristic,theresearchontheseproblemswascarriedout,thecityentranceroadgreenspac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methodsinanalysisonebyone.Articlefirstforrelatedconceptsinvolvedinthegatewaycityroadgreenspace,roadtype,definedbyspecificcitysurveyanddatacollection,analyzestheurbangatewayroadgreenspacelandscapeplanningstatusandexistingproblems.Researchbasedontheimageof"portal"and"urbangateway"foralimitedamountoftransportationcharacteristicsofroadgreenspaceresearch,putforwardthescientificprinciples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Startingfromspatialformandfunctionofinwardandoutwardregion,afteritsspacelandscapeofdeconstruction,theelementsoflandscapecompositionshouldberesearchdesign,fortheurbangatewayroad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thepracticaltheorysupport.Atthesametime,tostrengthentheimageofthecityintegrity,continuationofurbanculturalcontext,withcharacteristicofcityentrancelandscapeandotherissues,proposedthecorrespondingsolution.Finallytochizhouyingbinroad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astheinstance,furtherillustratetheconcept,principlesandmethodsusedinpractice.Summarizesforthepromotionofcityentranceroad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keypoints,inordertothefuturecityaffiliatedgreenspaceplanningandtheurbangreenspacesystemofthenetworktoprovideguidanceandreference.Researchconclusions:thecityentranceroadgreenspaceaspartoftheurbansystem,i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city,alsoplaysanindeliblerole.Modernurbanentranceroadlandscapeplanning,notonlylimitedtoasingleroadusefunction,buttointegratefunction,culture,history,andotherelements,toexpressmeaning,narrative,wakeupmemoryandhasdistinctregionalcharacteristics.Keyword:Cityentrancesandexits,roads,greenspace,thelandscape;PlanningII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1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国内外研究概况.....................................................21.2.1国外研究概况.................................................21.2.2国内研究概况.................................................31.3研究方法...........................................................51.3.1文献资料法...................................................51.3.2实地调研法...................................................61.3.3典型案例研究.................................................61.4研究内容...........................................................61.4.1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现状研究...............................61.4.2“城市出入口”标志性研究......................................61.4.3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特性研究...............................61.4.4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构成要素研究.......................62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的基本概念....................................82.1基本概念..........................................................82.2.1城市出入口...................................................82.2.2道路绿地景观.................................................92.2.3城市出入口道路...............................................92.2.4相关的规范与标准............................................102.2“城市出入口”的特殊性............................................102.2.1标志性......................................................102.2.2期待性......................................................112.2.3相对变动性..................................................112.2.4复杂性和整体性..............................................112.3以“城市出入口”为限定的道路绿地景观的特殊性......................122.3.1动态观赏性..................................................12III
2.3.2景观生态性..................................................122.3.3塑造特色性..................................................122.4我国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122.4.1景观建设现状................................................122.4.2景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132.5研究的必要性......................................................133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框架...................................153.1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基本特性........................................153.1.1景观的动视觉特性............................................153.1.2景观的尺度特性..............................................173.1.3景观的动态特性..............................................193.1.4景观的标志性和文化特性......................................193.2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与交通安全.................................223.2.1交通安全特性................................................223.2.2影响交通安全的景观因子......................................243.3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目标和设计原则.........................263.3.1总体目标....................................................263.3.2设计原则....................................................263.4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方法...................................273.4.1节奏与韵律..................................................273.4.2对比........................................................283.4.3空间转换....................................................283.5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研究................................293.5.1环境设施规划................................................303.5.2栽植设计....................................................313.5.3沿途城市街景规划............................................353.5.4道路形象设计................................................363.5.5本章小结....................................................383.6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与附属绿地规划建设.............................393.6.1扩大城市绿地整体生态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93.6.2补充公园绿地空间,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网络......................393.6.3提高老城区环境质量与人文品质,有利于城市更新................393.7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404案例分析——池州市迎宾大道景观规划设计.................................414.1项目概况..........................................................41IV
4.1.1区位分析....................................................414.1.2规划范围....................................................414.1.3规划设计依据................................................414.2现状分析..........................................................424.2.1自然环境概况................................................424.2.2人文历史概况................................................424.2.3景观现状概况................................................424.3规划定位和目标....................................................434.3.1规划定位....................................................434.3.2规划目标....................................................444.4规划原则..........................................................444.4.1功能性......................................................444.4.2景观性......................................................444.4.3文化性......................................................444.5总体规划..........................................................444.5.1.整体分析....................................................444.5.2空间轴线....................................................454.5.3规划总图....................................................464.5.4功能分区....................................................464.6详细规划设计......................................................474.6.1道路景观规划................................................484.6.2环境设施规划................................................494.6.3栽植设计....................................................514.6.4沿途城市街景规划............................................564.6.5景观节点及环境地标规划......................................574.7经验启示..........................................................595结论与展望.............................................................615.1结论..............................................................615.2展望..............................................................61参考文献.................................................................63致谢.....................................................................65个人简介.................................................................66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66V
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城市出入口作为城市本身与外部关联的一个窗口和纽带,是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传递、交流的过渡地带。人们通过城市出入口,可以有效而快捷的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城市面貌,自然地理和个性特点等。纵观许多国内外城市的出入口,几乎都是由一条道路引入,各景观元素依道路而分布,因此出入口地段道路是构成城市出入口景观的重要内容。对于现代城市来讲,从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如飞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码头等,到一座城市外环之间的一段道路都可以被称为城市出入口道路[1]。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网络骨架的延续,其在塑造城市门户形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的建设及改造,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在组织管理上,当前我国道路绿地的建设主体是公路和交通部门,而非城市园林部门,这就使得管理中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严重。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园林绿化和景观容易被忽视,尚缺乏形成统一的机构协调道路交通的建设与管理。二是在景观规划上,对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的特殊性把握不够。例如,城市出入口标志性和辨识度不高,对出入口道路设计要求的观赏速度、安全性、动视觉、尺度等特性把握不够;道路绿化形式单一;展现城市第一生态印象、反映城市风貌特征的景观地域性的功能不明显。此外,在国内一些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规划中,道路景观构成较零散,景观各要素间协调度不强;道路节点布置人性化设计不够深入;入口景观地方代表性有所欠缺;道路景观环境存在脏乱差等问题影响了我国道路绿地景观总体建设。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唯有道路绿地不分对象和时间段为所有欣赏者服务,其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任何一类绿地。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风貌的塑造将更多的依托于道路绿化,城市道路绿地影响着人们对城市印象的形成。道路绿地是附属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道路绿地景观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附属绿地建设在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构建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网络都有着重要意义。1
因此,怎样结合“城市出入口”的特点,将出入口道路绿地从单一元素发展成为多要素、多类型的综合元素,增强一个城市的特色和可识别度,是我国道路绿地规划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1.2研究意义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写道:“道路......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2]的因素。沿着这些渠道,他们观察了城市。”人们往往通过道路认知城市,而城市出入口道路更是人们对城市形成初始印象的关键。城市出入口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交通,因此交通线路要有清晰的方向,道路指向系统应当明确。城市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道路水平休戚相关,有了生动的道路,才会有生[3]气活力的城市。对于道路景观规划,不仅仅是植物绿化的问题,更要综合考虑如何使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与城市的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在满足道路安全性、便捷性的基础上,将美学、人文等理论引入其中,对出入口道路沿线景观进行规划,能够为城市出入口道路可持续发展和视觉环境质量带来保障。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一方面要有效满足交通功能要求,另一方面表达内[4]涵,讲述历史、唤醒记忆并营造鲜明的地域个性。同时,要有利于增进公众交流,[4]促进地域归属感与可识别性的形成。这是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对我国当前城市建设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概况1.2.1国外研究概况对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较为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由凯文•林奇首先提出来的“城市意象”理论,他认为城市是由边界、区域、道路、节点、标志物五个元素构成的[2],其中道路为主导因素。麦克卢斯基所著《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一书提出“道路景观场所”理论,他认为道路是环境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欣赏周围景观的空间和场所。“城市开放空间”理论认为道路绿地规划应在道路规划初期和其他景观元素同时考虑。芦原义信在《街道美学》一书中通过对人类活动及生理、心理需求的研究,探讨了道路构成及道路绿地景观的美学价值。在建设实践方面,日本政府制定《公路绿化技术五年计划》,在道路绿地景观设[5]计上注重文化与绿化的融合。罗伯特·西恩作为美国游步道协会主席,对线性景观概念的理解非常有代表性,他认为在全球面临快速城市化的情况下,线性景观是一个2
保护自然、改善环境和加强联系的机会。20世纪初德国开始修建高速公路,尤其注重对道路与周边环境融合问题的研究,并且在公路工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道路景观绿化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道路的线形视觉质量进行研究,二是着重解决道路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关系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德国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建设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典范。日本在道路景观学研究上,发展了道路高新绿化技术。1985日本政府制定《高速公路绿化技术五年计划》,随后又推出高速公路绿化的十年计划及长远发展规划。与此同时一些其他发达国家也将“花园城市”、“绿色走廊”等应用到道路绿地景观建设中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澳大利亚堪培拉,在道路规划中设置道路中央分车带宽十多米,其上全部铺种草皮,行道树茂密成荫,美妙的诠释了“绿色走廊”理念。法国巴黎林荫环路,全长35km,在建设中非常注重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林荫环路两侧及路堤斜坡种植树木和草皮,在一些节点位置还新开辟了一些花园广场,整个绿化面积相当于道路的总面积,有效的增加了该市的绿化面积,堪称绿道建设的[3]先驱和典范。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全长约1800米,宽100米,东起协和广场,西接凯旋门。其最大的特点是道路中轴线的规划。凯旋门作为道路的端点,雄伟壮观,体量高大,周围被沿街规整的植被和道路包围,形成封闭的区域,凝聚成视觉的焦点。道路景观沿中轴线布置,形成序列并具有连续性,气势恢宏。(图1-1)。图1-1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中轴线设计FIG.1-1:Frenchchampselyseesroadgreenspace来源:余明阳,姜炜著.城市品牌[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2.2国内研究概况在我国,道路绿化有着悠久历史。周、秦时代我国就已沿道路种植行道树,说明我们的先人在当时就已经注意到道路景观的作用。然而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3
内,由于受到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一直没有引起[3]足够重视,无论其设计内容还是手段都处于较低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城市开始对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城市出入口重视起来并进行景观改造,大规模的城市出入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热潮掀起,陆续开展了此方面研[6]究,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践案例。在国内理论研究方面,郑素兰认为应当从城市入口功能和形象两方面进行道路出入口景观规划设计体系的构筑。她认为城市出入口道路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线形空间,还是“内部与外部”的城市空间的过渡区与城市形态的转换区。李小青等认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李凌岚等以苏州市人民北路景观设计为例,剖析了现代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侧重与交通工程设计相结合,提出道路的景观设计思路。王少丽则是在《城市入口地段道路景观设计》一文中重点分析了观察者在行进的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感受。在应用方面,国内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常熟市对本市五大入口以景观及绿化为主的综合改造工程,根据五个入口不同的地理位置及功能,在东、南、西、北及通港路入口分别表现常熟城市的文化特质和城市现代气息等不同侧重方向。深南大道横贯深圳市东西方向,是深圳带状城市最重要的发展轴线,被称为深圳的一张名片和坐标轴。深南大道南头段是深南大道的西部起始段,也是自广州、东莞及深圳黄田机场进入特区的“门户”路段。该路段位于南山区中西部,北部至南头联检站,西接纬六路,东至麒麟立交桥,全长约2.4公里。深南大道南头段作为特区城市发展主轴的起始段,肩负着特区西部门户和深南大道城市建设交响乐序曲的特殊区位特征。图1-2:深南大道南头段(入口)图1-3:深南大道南头段街景Figure1-2:shennanavenuesouthendsegmentFigure1-3:shennanavenueinsouthernsection(entry)ofthestreet来源:网络深南大道南头段的设计,分段考虑了沿路风貌,营造了城市的开放空间,实现绿化渗透的同时承担组团隔离;兼顾动静态交通组织,重视步行交通空间,拓宽人行道4
的宽度。100多米宽的自行车道,沿途设置一些便民设施和城市标示系统,增强了景观识别性(图1-2,1-3)。东莞大道位于东莞市中心城区境内,南接107国道和广深高速石鼓立交,终点到东莞市中心城区。东莞大道是东莞市西南方向重要的城市出入口,也是广深高速进出东莞中心城区的迎宾大道和重要联络要道。大道全长9.94公里,车速每小时80公里,主线为双向八车道。两侧各设置一条双车道辅道,主、辅车道间设置有较宽的绿化分隔带,辅道外设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城市绿化带。东莞大道绿地面积占72%,沿路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给人一种清新舒畅、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图组1-4)。图组1-4:东莞大道Figure1-4dongguanavenue来源:拍摄通过这些案例,一方面,可以看出国内外对城市出入口规划设计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从总体看来,我国在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仍缺乏系统性和定量研究,国内学术界在“城市出入口”特征和“快速交通”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只见少量的、局部性、分散性的论著。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关注点多在城市出入口道路的绿化设计上,研究内容也局限于沿线点状空间(节点广场、雕塑等)和线状空间(道路沿线的建筑物、分隔带、隔离栅等)。对于城市出入口道路区域之外的景观及其影响范围,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研究。对这一较新课题,研究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缺少成熟的理论体系指导及实践经验的积累[1]。1.3研究方法1.3.1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关于城市出入口道路发展趋势、景观学、园林植物造景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环境心理学、空间组织构成、文化在道路设计中应用等相关文献资料,5
通过分析、总结,界定“城市出入口”、“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等的概念,归纳出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规划与高速公路、一般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异同点,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1.3.2实地调研法将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为研究的基础,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进行实地调查,对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分布、人的活动、人文特征等进行深入的资料收集并对比异同,对城市区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1.3.3典型案例研究以池州市迎宾大道、淮南市朝阳东路延伸段景观设计、东莞大道设计等成功典型案例为例,进一步说明笔者所提出的理念、原则与方法的运用,总结出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的理想效果。1.4研究内容1.4.1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现状研究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研究具体实例,分析我国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现状,发现问题,总结原因,为下一步的景观分析提供着眼点和突破口。1.4.2“城市出入口”标志性研究在以往对于城市设计的研究中,人们在对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设计分析的时候却往往忽略城市出入口区域及其特殊性。本文着眼点于对出入口标志性、文化风貌及个性的剖析,研究出入口道路与其他道路规划设计的不同之处。1.4.3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特性研究从城市出入口的功能、空间形态的角度、驾驶员和行车人的视角出发,分析在快速干道上所适宜的景观布局和构成,探讨快速行驶中人的特殊需求与景观的关系。1.4.4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构成要素研究根据其设计特点,提出城市出入口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总结出合理、适当的景观规划模式,提出构成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各要素的设计模式和具体设计方法。6
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佐证,说明这些原则、方法等的运用,总结出可供推广的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规则要点,阐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改造的发展趋势。7
2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的基本概念2.1基本概念2.2.1城市出入口城市出入口是城市的门户,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空间,决定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亚历山大在设计模式研究中指出:门户划定了城市[7]边界,具有重要的人性意义。城市出入口是人们进入城市的第一步,它确定了城市的范围,对城市空间与非城市空间进行转换,承载了物质与信息交换的重要任务。人们对“城市出入口”的概念有多种定义。有人认为,城市出入口是“城市的门户”。有人认为,出入口为节点,具有节点的特征。还有学者认为,城市出入口应该【1】是位于城市与非城市之间作为空间界定的标志而存在的城市空间单位。而另一些学者则指出以上说法只强调了城市出入口能够界定标志的功能,而忽略了其作为流通和过渡功能的一面。因此城市出入口也被概括为:城市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并可以从中感受出城市特征的城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1]区域(图2-1)。总之,不管是以上哪种释义,都是广义上的、抽象上的解释。在历史上,城市出入口的发展与进入城市所凭借的途径和载体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交通性实体城市出入口可分为:陆路出入口、水路出入口、空路出入口三种类型。在本研究中我们仅从陆路出入口方面探讨。“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从《周礼·考工记》中关于都城建设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图2-1:墨尔本城市入口我国古代早期城市出入口(也可以称之为城市Figure2-1:Melbournecityentrance来源:筑龙网“门户”)的特征为:明确的边界,醒目的城门,突出的防御功能、代表秩序与理性的城市中轴线(图2-2)。在罗马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方案和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的理想城市的模型中,城市出入口都起到了“门”的作用,即对城市边界进行界定、防御,虽然也沟通城市与外界的交流,但总体说来,“防御”、“界定”的意义盖过“流通”功能。例如,中国古代城市出入口多由城门、城楼、城墙、吊桥与护城河等围合而成,其目的主要起8
防御功能(图2-3)。图2-2:周王城平面图构想图2-3:中国老城门Figure2-2:ZhouWangcityplanFigure2-3:theChineseoldcitygates来源: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城市自身的膨胀和城门作用的消失,城市“门”的概念和“界”的形态逐渐被模糊淡化,城市出入口的功能几乎只剩下了流通和过渡。作为城市实体环境中最传统、历史最悠久的出入口形式,陆路出入口的空间形态与城市道路系统的服务对象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公路出入口是指以城市出入口的“零公里”为起点至市区的道路以及周边地区。人们在通过公路出入口进城中会浏览和体验到各种景物,并对自身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视觉体验到的事物在[3]人们的头脑中产生的形象。2.2.2道路绿地景观城市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广场用地范围内可供绿化的用地,包括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停车场绿地。其中,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内的带状绿地,交通岛绿地是指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6]。根据以上定义,城市出入口绿地可以被归纳为:出入口干道道路绿带(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与立体交叉绿岛,包括附属的街心游园绿地与街心广场绿地[2]。道路红线以内为市政道路用地,红线以外绿线以内为市政园林用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指城市道路绿地范围内乔、灌、草、地被等绿化植物,并包括由喷泉、座椅、花坛、亭廊等构筑物组成的以视觉欣赏为主兼顾游憩功能的景观元素。2.2.3城市出入口道路城市出入口道路是联系城市与周围的城镇,连接城市道路与公路,承担出入城交通和一定量过境交通,展示城市风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公路演变成城市道路的门户性道路。9
城市出入口道路一般多位于城郊结合部,它是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的外延区,在城市景观和郊区景观塑造中起连接和协调作用,具有城市道路和城市对外交通双重功能。城市出入口道路设计车速一般在60km/h—80km/h,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景观大道、迎宾大道、景观快速路多属于此类。天津大道、东莞大道、镇江南徐大道、济南经十路、日照市迎宾路等是较典型的代表。2.2.4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研究涉及多门学科,本研究中涉及到的规范与标准主要有:(1)城市道路绿地规范方面:《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等;(2)城市园林建设规范方面:《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3)公路设计规范方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等。2.2“城市出入口”的特殊性2.2.1标志性在城市出入口区域的公共环境与景观中,无论是周围的自然景观、大片地方植被形成的城市肌理,还是公共场所的设施和花木的安排,都反映了一座城及其居民的生活历史与文化态度,塑造着城市的形象和气质。“城市是大众的公共艺术品”,在长期的发展中,一个城市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质。城市出入口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并与组成城市其他要素一起凝造成这座城市的标志。因此城市出入口道路的景观规划,应当明确这一要点,即其代表的该地区的文化性和标志性是城市出入口空间所必需的场所精神。标志性即特色性,指的是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包括城市内涵(如城市性质、经济、传统、民俗等)及其外在表现(如城市体型环境、物质形态等)。例如,朝鲜平壤的城市入口“朝鲜统一三大宪章纪念碑”鲜明的传递了平壤的历史(见图2-4)。10
图2-4:平壤的城市入口“朝鲜统一三大宪章纪念碑”Figure2-4:Pyongyang"sentrancetothecity"NorthKoreaunitedthreechartermonument"来源:http://image.baidu.com2.2.2期待性每个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进入一个城市时,无论事先了解还是一无所知,人们在行进中都会通过视觉观察捕捉城市的每个细节及瞬间,并拼合出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再将这一印象与原来的预期心理相对比并得出结论。而这些对于城市的感觉往往与城市出入口给人们带来的“第一印象”密切相关,这即为城市出入口给人们带来的期待性。2.2.3相对变动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通常受到“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影响。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组成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时任何一个正在创造的城市环境又必须考虑时间对于城市的意[3]义。所以,在城市出入口景观规划时,一是要从城市的空间发展上,充分考虑城市的不断外扩和城市出入口位置的变化;二是要从城市的时间发展上,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倾向以及心理需求。2.2.4复杂性和整体性城市出入口道路多位于居住区、工厂、交通枢纽、商业集散、农田、荒地等城乡结合部交汇区,这使得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具有复杂性。城市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整体。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动态的11
城市景观感受,人们不能停下来仔细欣赏建筑细部,只能通过对城市的轮廓、色彩、体型和天际线等宏观感受来形成对城市的印象,这些印象是动态的、连续的、概括的、大尺度的。2.3以“城市出入口”为限定的道路绿地景观的特殊性2.3.1动态观赏性城市出入口道路是进入城市的通道区段,处于城市的边缘,大多不会有林立的高楼和繁琐的交通,道路性质可以归属于高速浏览型;城市出入口通常是各交通干道的交汇口,与居住区距离较远,过境者具有一定的速度,故休闲性降低,动态观赏性增加。2.3.2景观生态性市区地域的蔓延扩张,使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城市道路出入口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要从美学角度优化景观创作方案,更应该综合考虑城市出入口景观在整个城市生态、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处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城市出入口区域在为城镇提供生态缓冲的同时,也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确保了城市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容量。2.3.3塑造特色性城市出入口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道路在其中承载着的是流通和展示城市形象的功能。随着道路线性延展,在城市出入口地段展开了城市印象、特色和文化篇章的序章。通过由植物、构筑物、风景和道路组成的背景,人们可以看到城市的风貌和“软”资本。因此,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的塑造与特色性的定位将直接影响城市出入口的形象。在穿梭城市出入口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观察外部环境,感受城市与外部环境的实体与空间形态的转换过渡景象,品味城市的形象与特色,这就是城市出入口塑造地域性自然、人文景观特色的作用。2.4我国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2.4.1景观建设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及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景观规划的控制和管理。城市出入口是城市12
的“门面”,其景观的美与丑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对出入口(即城市门户)的景观改造的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景观大道、迎宾大道等类型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2005年,九运会前期,广州市为了改善对外主要交通地段存在的交通环境问题,创造鲜明的城市门户形象,对广州城市八大出入口地段景观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治。南宁壮锦大道是南宁市南向的主要出入口,也是南宁市区至南宁国际机场的主要道路壮锦大道以快速交通为主,兼有一定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壮锦大道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南宁市南部门户的城市形象,加强区域功能集聚,引导整体环境的逐步改善,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重庆茶园新城区通江迎宾大道是新城区南北方向标志性大道,打造成为可识别的地域标志性特色道路。四川绵阳市绵江景观大道不仅满足交通要求,而且注重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将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风貌保护与当地旅游等第三产业相结合,成为集交通、景观、旅游、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城市形象展示道路。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状况已明显反映出人们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但是,快速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在城市出入口及其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本文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就是怎样尽可能地考虑多重要素,研究出入口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及方法,为建立一整套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研究体系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与探索。2.4.2景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城市出入口景观规划从根本上说应该属于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但由于长期以来从未得到重视,在对我国许多城市的调查分析后,笔者发现我国目前的城市入口景观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城市出入口位于城乡结合部,处于政府建设管理的薄弱地段,土地使用功能混乱、空间无序、交通利用率不高、景观界面不清晰等现象有时出现。(2)道路绿化形式单一乏味,千篇一律。(3)道路节点布局单薄,设计缺乏人性化的思考。(4)城市出入口处的标识表现单一,缺乏意象感与可识别性。(5)出入口景观的城市标识性和代表性不够,地方特色表现力不强等。2.5研究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看上去焕然一新,但大都如出一辙,单体城市缺乏可识别性。而一个场所地方性、可识别性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是一种永恒存在的“人性中的常情”。因此保持地区特色,提高空间的可识别性,对城市出入口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3
当今,城市面貌日益趋同、丧失特色,在处理城市出入口景观时,我们能够看到政府为美化城市、建设特色区域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但是对于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不同风格的城市来说,许多城市的出入口并没有足够的表现力彰显出显著的城市意象,使其成为可辨认的城市景观。一些景观大道和中心广场盲目追求宏伟、气派、宽广和装饰性,忽略了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良好结合;在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具体条件的情况下,简单化,雷同化处理出入口及其道路景观,损害了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传承,且违背了城市基本发展规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涉及到的文献进行梳理,笔者对于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及其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和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课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相关理论指导,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4
3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框架3.1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基本特性3.1.1景观的动视觉特性道路绿地景观的美学是视觉的艺术。在城市出入口道路上,主体(人)在速度较快的运动视觉转换过程中实现对客体(景物)的体验,体验的主体自身常常是运动的。当沿着一条流线型道路以不同速度行驶时,人们看到的环境景象是大不相同的。人在城市出入口道路上连续运动进行观察,通常把搭乘机动车交通过程中人们的视力称为“动视力”。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中,只有了解人的动视力特性才能设计出美观而有效的道路景观。本文研究的道路绿地景观是针对观察者来说的,观察者自身的运动状态影响着观察者对景观的认知。3.1.1.1动视觉特性理论(1)高速运动时人的视觉特性哈密尔顿(Hamilton)和瑟斯顿(Thurstone)对车在高速行驶中人的“视觉”感知方式提出如下五点结论:a.注意力加倍集中:随着速度的逐渐增快,驾驶员头部转动的可能性逐渐减小,注意力被吸引到车道上,视线集中在一个较小范围内,车速愈快愈越有必要注意力集中到道路前方。因此,景观要沿着道路路线发展。b.注意焦点引向远方:驾驶者要保证足够的距离用以观察道路,以便在必要时可以做出躲避动作。例如,当车速为40km/h时,驾驶者要将视线焦点定在前方180米远的范围;当车速为72km/h时,这一距离增加到370米(图3-1)。c.视力范围缩小:两眼注视前方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空间范围叫视野。驾驶人的视野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逐渐变小(图3-2)。从表3-1可以看到,随着速度变大视野所包含的角度相应地缩小,当车速为40km/h时,决定视野的水平角为100°左右,72km/h时为65°,而96km/h时则降为小于40°。这说明,对于驾驶者来说主要的视力活动发生在道路的轴线上。如果在狭窄视野中的道路景象没有变化,比如说在沿着一条很长的直线道路上行驶,随着速度的增加,驾驶者的感觉会逐渐迟钝,进而有可能产生不适宜的松弛感。15
表3-1行车速度与视野、注视距离的关系Table3-1thedrivingspeedandvision,tolookatdistance车速(km/h)6080100120140视野(°)8560402216注视距离/m335377564710963来源: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d.前景细部开始模糊:前景中的物体向后飞逝得越快,这些物体也就变得越加模糊,而驾驶者必须向更远处眺望以获得清晰的景象。当车速为70km/h时,25米以内的景物不能看清;当90km/h时,这一距离增至33米。这说明,道路动态景观中的细部景观对于高速行驶中的驾驶者来说并无意义,他只会注意到大尺寸的景观要素,如起伏的地形、大片植被及由道路本身所形成的景廊等。因此,所有道路景物要素在设计时都应该以这种高速下的感觉特征为导向。标志景物应当体量大而显著,沿着道路可以看得见。不需要复杂的细部或精致的路面纹理。图3-1: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车速关系图图3-2车速视野变化图Figure3-1:attentionfocusandvision,theFigure3-2:speedfieldvariationspeedrelations来源: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e.视觉变得迟钝:高速行驶的驾驶员,注意力被吸引在道路的前方,这就会使驾驶员很难感觉到迎面景物尺寸的变化及它们位置与驾驶者之间相对关系的变化。因[2]此,设计时要不断变更对景,避免使人感觉厌倦,以保证交通安全。(2)低速行驶或静止时人的视觉特性当人在低速行驶(例如步行)时,为了保证看清正在行走的路线,向上看的视野会减少,注意力集中在视线前方偏下的位置,近乎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在以步行为主的道路空间中,需要我们对路面的铺装、建筑物的底部处理等这些细节格外重视。3.1.1.2结论与应用:16
由上述可得出结论,对于交通性的城市出入口道路,观赏者速度较快。在这一状态下,人们只能从整体和宏观方面收获对城市出入口道路及沿线景观的印象。对于这部分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时,重点应该放在“势”的营造。道路的自身线形、绿化等应具有连续性、平滑性,并且通视效果好。应与周边环境的景观要素保持和谐一致。目前我国城市出入口道路的设计时速一般为60-80km/h以上,自行车的运行速度约为10~15km/h,人的步行平均速度约为5~7km/h。因此,在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应考虑不同交通方式下的视觉感受:对于快速行驶机动车中的驾乘人员只能留意到大尺度的景观要素,如大面积的植被,富有层次感的植物配置、起伏的林冠线以及道路本身,这些景观元素大都是远景;而以较慢速度行驶的自行车或步行的人,在观察景物时就可以观察到细部的景观,如盛开的花灌木、草本植物、路边多样的植物配置、街头小游园以及路面铺装,这些景观元素大多是近景。总之,在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的道路使用者的动视觉特性,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图3-3,3-4)图3-3:大幅度的植物模纹图案图3-4:大尺度的标志物—高速路口雕塑Figure3-3:largeplantsdiepatternFigure3-4:largescalemarkers-high-speedintersectionsculpture来源:曹瑞忻编.城市公共环境设计3.百通集团,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p433.1.2景观的尺度特性3.1.2.1相关理论城市出入口道路自身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尺度,尺度作为一种比例关系,把握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其景观设计的成败。不同距离、尺度的景观单元会产生不同的景观动态效果。对于尺度的探讨,可以从距离开始。有学者指出,人们需要通过至少5秒的观察时间才能看清眼前的事物(见表3-2)。17
表3-2:5s注视时间获得景物印象的车速与距离关系Table3-2:5slookingtimesceneimpressionofspeedanddistance车速(km/h)20406080100距离(m)917253443来源: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因此,绿地景观尺度的确定应依据道路的性质、行车及行人速度。在以汽车作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机动车的驾驶人和乘坐者的行驶速度很快,沿途风景相对于观赏者的移动速度也比较快,人们对道路沿线景观印象只能获得一个整体的概貌。对细部的处理并不能起多少视觉效果,道路景观的整体定位应该是大尺度、色彩明晰、没有过多的细节描述。要通过扩展道路的宽度、增大两侧景观的范围来确保机动车与道路周围构筑物之间有足够的观赏距离。道路的景观界面应连续而平滑,通视效果好,轮廓清晰、醒目、具有统一的风格。生动的景观要沿着道路展开,标志物体量高大而明显。道路的分段设计应注意观赏景观的可视范围。而在步行道路上,行人速度较低,主要考虑步行者的视觉特性。这部分的景观界面要注重“形状”的刻画和处理,重视可识别性、可记忆性的表现。3.1.2.2结论和应用据有关论述,当车速为40-60km/h时,行人5S视线所经过的距离为55-83m,也即树群的大小或连续节奏必须要以这种特性为基础留下完全而明晰的印象。目前,我国出入口道路绿化的景观单元尺度一般有50m、100m、150m三种,即在以这些长度为单元的绿化设计节奏中保持一致性并形成一个个标段,各个标段交叉使用,可以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绿化带具体绿化单元尺度依据道路设计车速具体进行选择。而对于一般步行者而言,由于其速度较低,如5km/h,其5S视野为7m,应该按照乔木冠幅来决定距离,用以满足步行游客的观赏需要。例如,在对北京四季青森林景观路进行规划设计时,就考虑了快速行车时人的动视觉特点,分别采用了50m、150m的景观单元尺度,通过大尺度、大块面给观赏者留下瞬间而整体的观景印象;深圳市滨海大道主、辅车道间的分车带,以高大的油棕和色彩青葱的植物模纹,缤纷的花带搭配栽植,各组景观单元长度均采用了50m—100[7]m的较大尺度,快速行车时,观赏效果较好(图组3-5)。在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的人行部分,25米是视觉模数,一般认为有利于交流。所以,在人行部分设计中可以以25米为转折点,以25米为一个单元尺度,形成一个较为有序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18
图组3-5:以50m、150m为变化单位的景观单元尺度Figure3-5:50m、150mofthelandscapeunitscale来源:《茶园新城区通江迎宾大道道路景观设计》图本3.1.3景观的动态特性城市出入口道路一般具有优美的线条,这种独特的道路线型流动空间,同样会体现在它所占有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上。开阔的道路空间与周围群山相互映衬,使得自身的连续空间产生了变化,这就叫做城市出入口道路的动态景观感。出入口道路景观动态性规划,要综合考虑路内外的景观,使道路自身作为一种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同时也要把周围的环境作为城市出入口道路的背景来衬托城市出入口道路的线性美,营造空间界面的连续感。注意空间上的开合,景观的深度,从而营造出活泼且具强烈节奏感的动态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就要塑造空间界面的连续感,包括尺度、间距、素材的连续,形成景观序列,保持动态特征下的连续性和自然[8]性。3.1.4景观的标志性和文化特性3.1.4.1相关理论出入口道路是“窗口”展示,是“内与外”、“此地与彼地”的城市空间的过渡和城市形态的转换。同时出入口道路也担负着传达城市特色的使命,使人们在进城中就感觉自己以为开始融入都这个城市体系中了。对于城市入口景观规划,明确其所代表地区的纪念性和象征性是该空间必须具备的场所精神。在规划上就要充分体现景观的标识性,注重将地方特色为设计的立意点和出发点,以鲜明的景观形式展示城市的风貌,使得人们在穿越城市的过程,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观察,感受到城市的形象与城市特色。著名的墨尔本城市出入口——克雷吉波恩通道,是澳洲联合政府为维多利亚州修建的一条新的主干高速路分支。该通道是由州际区域进入墨尔本的主要入口。棕色土壤景观为澳洲内陆环境的重要标志,因此克雷吉波恩通道的设计就是用已生锈的金属修建人行天桥和从桥上延伸下来的连接墙以及位于高速路一侧的界墙,使之与当地环19
境颜色自然融合。从空中俯瞰,人行天桥的孔洞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几乎看不出孔洞的痕迹。已生锈的金属的视觉效果让人们联想到墨尔本城市丰富的工业历史。克雷吉波恩通道充分体现了墨尔本的城市形象和特色,营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感[9]和形式组合的张力(图组:3-6)。图组3-6:墨尔本城市出入口——克雷吉波恩通道体现了标志性和城市特点Figureset3-6:Melbournecitygateway-craigieBonnchannelreflectsthetrademarkandurbancharacteristics来源:www.sina.com.cn3.1.4.2规划设计手法出入口景观标志性和文化性的塑造,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多方位进行表现。例如道路两侧地方特色建筑的围合;本土植被的种植;以历史典故为主题的景观小品等等。具体可以从体量、色彩、个性特征、细节等方面进行考虑。(1)体量在高速运行的道路上,放大体量才能适应交通环境下视觉变化的要求。设计时可以营造高大体量、巨大块面整体性景观,例如大型模纹花坛,大的景观建筑、横跨道路的巨型指示牌等等(图3-7,3-8:德阳市城市入口置一具有现代工业文化特色的大型金属雕塑)。20
图3-7:开敞的绿化空间形式的道路节点图3-8:德阳市城市入口大型金属雕塑Figure3-7:theopenroadgreenspaceintheformofanodeFigure3-8:deyangcityentrancetoalargemetalsculpture来源:邹德斌编.城市道路景观与绿地设计的分析研究.山西建筑,2004.(3):132-133(2)色彩一般我们认为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蓝色、黄色,绿色的视野最窄。为强化景观的识别性和记忆性,色彩选取可以遵循:1.作为标志景观,其色彩纯度及明度可较高;2.作为视觉活跃点,色彩色相的选取范围可较广;3.在不造成错视的前提下,选色可加强与周围环境基调色的对比,增强其可识别性[9]。(3)铺装细节在具有特征的几何构造人行步道及慢行绿道中,可采用强调视觉效果的手法,通过对构筑物小品和路面铺装材料、行道树和花木、城市雕塑等的处理来表现标志性和文化特性。(4)个性和特征越视觉冲击力的,具有个性或特征的以及与其它城市出入口景观差异性越大的,记忆性和识别性就越强。因此城市入口景观的“新”和“异”就是它的个性或特征所在。出入口道路个性和特征的表现是多方位的,在独特的城市元素、建筑风格,甚至是本土自然特征中都可以得到体现。3.1.4.2结论和应用(1)南宁市壮锦大道的出入口规划在体现城市标志性规划方面值得借鉴。在整个壮锦大道的城市设计概念中,为体现南宁市南部门户形象,对壮锦大道两侧区域进行特色功能划分,各个功能不同的片区相得益彰;规划控制建筑物高度与风格,强调其景观、休闲的功能与景观特色。以地域特色的元素为母题组合成优美的空间韵律,加强印象。同时,在重要路段的规划突出如标志塔、雕塑、大型建筑等地标设计,强化了标志性建筑及景观对片区的可识别性以及市民对场所领域的认同感。(图3-9)。(2)上海世纪大道绿地景观设计突出其定位为“时间”的主题,形成时间系列的露天城市雕塑展示长廊。它的设计以现代文化作为主导,使世纪大道成为上海城市21
文化的象征,道路绿地景观是其文化特性的外显载体。大型城市景观雕塑“东方之光”把握了上海的文脉,传达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内容,是道路景观的视觉中心(图3-10)。图3-9:壮锦大道序列出现的“壮族元素”铜鼓灯饰图3-10:上海世纪大道“东方之光”Figure3-9:zhuangjinavenue"zhuangelements"Figure3-10:Shanghaicenturyboulevard"lightoftonggulightingsequencetheeast"图片来源:作者拍摄(3)沪宁高速路苏州主入口的道路是以绿化景观为主,从进入立交桥道路开始,为了使城市凸现个性特色,在景观规划和具体设计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入城道路旁有一片绿地,用古典园林的元素对景观以及景观小品进行了包装,在入城者的眼中给人以强烈的“苏州”感觉。此外,这个出入口景观的处理多少都带有古典园林的韵味,且不管设计的成功与否,它能给人很深刻的城市印象,这就是现阶段城市标志物的目的所在。其他的城市在绿化方面没有苏州有这么明显的特点,但是在景观的塑造上同样可以将城市的特征转换成景观元素放进去,并且要将这个特色尽量变得浓重,在数[10]量上也可以进行重复排列,以期达到凸现城市特色的目的。3.2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与交通安全城市出入口道路的使用者比较复杂,不像城市高速公路那样控制出入,只允许机动车辆使用,它是人、自行车及机动车都可以行驶的一类特殊的道路。在景观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的特点,确保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植物绿化、公共环境设施、照明、小品、广告等都与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关系。3.2.1交通安全特性3.2.1.1安全视距道路交叉口和立体交叉部分在规划设计时要尤其注意速度对视距的影响。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必须能看到道路上一定的距离,以便有充分的时间釆取必要措施,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一能够保证行车安全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停车视距是指22
[3]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车辆在障碍物前及时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为了使驾驶员在交叉口处能看清对面交会的车辆,及时地驶过交叉口或必要时及时刹车,安全视距应等于或大于停车视距(表3-2)。因此,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内的绿化要能满足停车视距要求以保证基本交通安全。表3-2:停车视距表Table3-2:parkingstadiatable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540353025201510停车视距(m)11070604540353025201510来源:《城市道路设计规范》3.2.1.2视距三角形要求依据选用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平面上所构成的三角形为视距三角形,如图3-11所示为正十字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可设置阻碍视线的东西。但在交叉口处,个别进入视距三角形内的行道树,若株距在6m以上,树干分枝高度2m以上,树干直径0.4m以下时是被允许的,因为驾驶员可透过空隙观察到附近的路况。种植绿篱时,株高要低于70cm。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对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空间进行植物配置时,绿化植物的高度[11]一般≤0.7m,植被应以低矮灌木和花卉为主,以保证行车视线。3.2.1.3转角视线在右转机动车容易与行人发生冲突的地方,人行横道线不相交,而这一范围通常用栏杆或绿篙进行分隔。当用绿篱进行分隔时,绿篱的高度应不低于0.5m,不高于1.2m,以保证行车视线(如图3-12所示);当采用乔木和绿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隔离时,可以起到视线诱导的作用,但图3-11:正十字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是乔木的分枝高度应≥3.0m,种植间距宜Figure3-11:iscrossstadiatriangleplaneintersection来源:李朝阳,徐循初.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研究.≥6.0m,要符合行车安全的要求,保持视城市规划汇刊,2001,2[12]线的通透(如图3-13所示)。23
图3-12:交叉口转角绿篱设计示意图图3-13:乔木和绿篱结合分隔交叉口转角交通Figure3-12:intersectioncornergreenfencedesignFigure3-13:treesandgreenfenceseparatingtrafficsketchintersectioncorner来源:朱国庆.浅析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技术与市场,2010,17(5):55-563.2.1.4色彩变化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合理进行色彩搭配,可以使驾驶员提高注意力,有效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进行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应注意植物色彩间、植物与景观要素间的色彩协调关系。一是栽植色彩忌杂,视觉刺激要适度;二是植物配置中分层应注意色彩对比;三是植物选择应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栽植设计的色彩配置时还应注意树木的叶、花、果实的色彩不可影响驾驶员对交通标志、标线的辨识,防止干扰交通信号。景观色彩的适当变化可调节长时间驾驶的疲惫感。反之,若色彩搭配不当会造成视觉污染使人长时间兴奋和疲劳,还可能分散道路使用者的注意力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对绿化种植的颜色搭配应根据道路所处的区域或环境进行有针对性选择。在交叉口的中心岛或者绿化带外缘地区,可选择暖色调花卉,如红色矮牵牛、橙色金盏菊等。因暖色系具有膨胀性和警示性,能够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且在夜晚和[3]雨雾天气的视认性较好。在一些特殊路段,如跨线桥下的主线前后、陡坡、互通式立交、停车区、主要道路节点等,为考虑安全性或增强标识性可设置彩色路面。通过色彩刺激驾驶员提高注[3]意力和警惕性,降低事故隐患。色彩选择应可辨别性强为主,如红、黄、绿等色系。3.2.2影响交通安全的景观因子3.2.2.1绿化景观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化的树种选择,植株间距,植被高度和组合尺度、配置形式、绿化效果、视线引导等都对交通安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24
在植物选择与配置上,行道树绿化带中行道树的种植间距根据成年期行道树的树冠合理确定;路边忌选用树冠大或有较大横生枝的树种,也忌选用有板根或有较大横生根的树种以免破坏车道;城市出入口道路中间隔离带应防眩光种植;植株间距选择要非常谨慎,连续种植可以起到夜间遮光的作用,种植过密植物容易枯死,但是种植距离较远又会影响遮光效果。两侧的景观带切忌形式单一和标准段太长引起司机的驾驶疲劳;不管乔灌草三者如何组合形成道路分隔带,其种植间距必须满足阻隔行人从中穿越的要求。在事故多发地段,要通过灌木组群种植来缓冲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植物的株距选择上应结合出入口道路宽度和限行速度,在保持整体风格同一的基础上,[12]要有适度变化。植物的高度对于交通的安全影响极大,特别是中央隔离带,城市出入口道路植物配置时要作为重点来考虑。植株的高度不能过高,要保证司机有开阔的视线,不可遮挡驾驶人行车视线,同时也能起到夜间行车防眩光的作用。城市出入口道路曲线内侧的树木过大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不利于行车安全。道路绿化植被群体组合尺度主要与人们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视觉特性有关。从运动速度角度考虑,道路绿化分隔的是快速、中速、慢速交通,三种速度运行状态需要大尺度、中尺度、微尺度的植被群体组合与之对应人眼才能看清植被。根据这种尺度原理设计出的绿化植被组合才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保证交通安全。绿化设计要满足行车要求,确保行车的安全,避免行车过程中出现视觉疲劳、视觉污染和视觉盲区等。植物配置形式可以提示必要的路况信息。弯道外侧的植物应连续种植,视线要封闭,以引导道路方向和曲率,保证交通安全性。根据人的视觉特点,在交叉口区域、进入隧道、桥区之前、有会车或减速可能地段到来之前的路段两侧种植高大乔木,可[12]以使驾驶员减速慢行,保证行车安全。3.2.2.2夜间照明对交通安全的影响(1)路灯照明不管在什么等级的道路上,照明条件的好坏都对夜景行车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城市出入口道路照明不足,驾驶人员很难预测与前方或侧方车辆的距离,无法保障安全的行车距离,并且也很难注意到行人或自行车的存在,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为夜间交通提供灯光照明,是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的一个主要内容。城市出入口道路灯一般从上向下照射以照亮路面使地面环境在夜间仍显得明亮。基本要求就是要对路面进行均匀照射,不要引起黑暗死角,特别是在拐弯地段更要注重夜间照明。严格按照各类道路类型及有关照明标准执行,同时加强道路的方向感和引导性。(2)眩光影响若视野内有亮度极高的物体或者强烈对比的亮度,会引起眩光现象,使驾驶员难以辨别前方路况,对交通安全十分不利。25
为了防止夜间对面来车产生的眩光,中央分隔带合理安排绿化种植,以遮蔽交会车辆的灯光,达到防眩目的,保证夜间车辆的快速安全行驶。中央分隔带上的绿化种植高度应≥0.9m,但是分隔带的高度也不宜过高,夜间行车时视线本来就不好,若绿化遮挡过高,有行人从绿化丛中违章穿越时,驾驶人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刹车易导致交通事故,因此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植被高度宜在0.9m—1.5m之间。为了避免眩光影响和车在夜间行驶时产生的眩光污染,还可以采取多种交通工程[12]措施相结合,例如改善道路照明,设置防眩网等。3.2.2.3小品、广告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小品、广告也是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中的一条亮丽风景线,其色彩、造型、内容、灯光效果用来点缀环境,为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增添生机。小品、广告的设置合理与否,对于城市出入口道路的交通也有一定的影响。若设置不合理,将会遮挡交通标志,分散司机的注意力,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例如一些广告牌比较大、小品设置过于密集,这超过了人的分析器官的接受能力,导致驾驶员对城市出入口道路上的复杂情况做不出正确的判断。还有一些广告牌过于鲜艳夺目、色彩艳丽,尤其是红、黄颜色,给人[12]的心理和视觉是一种刺激。,易造成视觉疲劳,导致事故发生。慎重地选择设计与布局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合理的设计既增添城市出入口道路的丰富感,又使信息更加顺畅地流通。3.2.2.4公共交通设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设施(如标识、告示、指示牌等),有利于交通安全。标识系统的布置可以让人们在陌生空间中迅速而有效地抵达目的地。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在城市出入口道路这种特殊路段上尤为重要,它可以预告行人或驾驶员前方某一地点、某一路段的路况。同时,交通设施能够提供视线诱导,增加城市出入口道路的[1]美感。标识、告示及导向不仅能发挥自身功能,还增添了城市的繁荣。3.3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目标和设计原则3.3.1总体目标宏观目标:塑造并改善城市形象;微观目标:通过对交通、道路本身、建构筑物、公共环境设施、绿化、小品等的规划设计,使城市出入口具有明显环境特征,给过境者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3.3.2设计原则3.3.2.1保障安全交通城市道路尤其是快速路,交通状况比较复杂,道路绿地和其中的服务设施成为防26
止危险和保障行车及步行安全性的重要防线。保障交通空间安全应成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遵循原则,道路绿地设计应该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景观塑造。片面追求景观效果而忽略交通安全性是舍本逐末。3.3.2.2彰显地域特色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其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地域文化的认同与共鸣,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处理就是要尊重历史、保护和继承历史文脉,表现个性和特色。3.3.2.3串联景观序列道路绿地景观是道路中可见的界限,其对通往市区道路的范围和方向起到附定和引导的作用。人们在道路上一般处于运动状态,由于动态观赏性,供人们观赏的城市道路景观是瞬间的,但也是连续的。从城市出入口道路出发,出入口是起点,与其他城市景观节点(例如节点广场)、轴线(例如街道、河流等)之间有机联系,共同串联成主次分明、相互呼应、不可分割的城市景观序列。3.4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方法3.4.1节奏与韵律出入口道路在形态上一般可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对于直线型道路应根据道路设计时速和人类动视觉特性,将景点布置在道路沿线合适的视线范围之内。而对于曲线型道路要安排合理的对景。安排对景时应当首先考虑观赏者的需要,只要有可能,就要把观赏者的视界直接指向道路线的方向,把主要对景安排在如图3-14所指的方向。图3-14:视线直接指向道路方向图3-15:蜿蜒道路上行驶时视线方向图3-16:蜿蜒道路的最佳景点位置选择Figure3-14:ThelineofsightpointFigure3-15:thegazedirectionwhenFigure3-16:windingroadthebestscenicdirectlytothewaythewindingroadsspotlocationchoice来源:[英]JimMeCluskey,张仲一,卢绍曾译.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运用对景布局时,要通过不断变更对景来避免使观赏者感到厌倦。用眼睛自然而27
然的对蜿蜒的道路进行横向的扫视的同时,视线趋向于被弯道外的景点所吸引,结果是注意力从道路一边到另一边不断地改变方向。如图3-15,设计者就采用这种情境从中获益,以便将注意力从那些缺乏吸引力的景点转移到那些最佳的景点上。若如图3-16那样来选择线路,注意力就会不断被一连串景点所吸引,当一个景点向后远去时,下一个景点又进入了视线。这种情形下,设计者可以通过景观调整或者“作减法”的方式对重叠的景物进行更为合理的布局构思和重点整合,控制动态观赏[14]的节奏,合理利用和分布景观格局,创造丰富有序的动态观赏序列。总之,顺次而来的景色的出现与消失的频率,车辆行驶过程中改变的方式,上述变化发生的速度、近景和远景的序列等,都可能影响道路节奏和韵律,进而影响道路的特征,这是我们在设计时应特别考虑的。3.4.2对比在一闪而过的地带,也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景物。对比的手法多种多样。道路动态景观环境中,地势高低之间的对比可用来强调景物的特性,例如从高地朝湖泊方向下降时,如果道路到达临近于水边,动态观赏者对高度变化的体验将会加强。当道路遇到立交桥时,也可产生明显的对比效果。道路进入跨线桥,通过横跨桥墩的空间,当主干道两侧开放的远景映入眼帘时,会使人有一种放松的感受。色彩对比会增加旅途的振奋情绪。从头顶上闪过的物体会给观察者留下一种极为深刻的印象(图[17]3-17)。由树木形成的林荫以及从靠近路边而来的建筑,也可以到达同样的效果(图3-18)。图3-17:视线对比效果示意图一图3-18:视线对比效果示意图二Figure3-17:SchematicdiagramofacontrastsightFigure3-18:Schematicdiagramofacontrastsight来源:[英]JimMeCluskey,张仲一,卢绍曾译.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4.3空间转换城市出入口是一个特殊地段,是非城市空间与城市空间转换的一个过渡区域。设计中,除了加强观赏者对于道路上正在通过处的特征的意识,还应把传达沿途观赏的统一感作为设计的目标。在此提出三种空间转换的可能情况:28
(1)突然的变化伴随着一个起统一作用的要素,该要素从一个区域景观延续到下一个区域。例如行道树从开阔的市郊连续到市区环境就属于此类,道路自身的路面条带也可作为一种连续因素(图3-19)。图3-19:空间的转换和延续图3-20:南宁城市入口空间变换Figure3-19:spacetransformationandcontinueFigure3-20:nanningcityentrancespacetransformation来源:薛健.世界城市景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p132来源:网络(2)一个区域的强烈辨识特征逐渐减弱以至于消失;下一个区域的特征则逐渐出现并由弱至强。(3)第二个区域的属性沿着第一个区域的长度逐渐引进,直到第二个区域的性[1]质占主导地位为止。广西南宁市入口区的景观规划就是一个较好的运用了在行进过程中景观变化的例子(见图3-20)。设计中采用了动态变化的的景观元素,入口道路的两旁各有一用金属网架作成的红色巨型莲花。一朵是完整的,另一朵花瓣沿路散落分布。随着汽车的飞逝而过,散落的花瓣仿佛又成了一个整体,巧妙的构思产生极妙的动态效果,给进入城市的客人带来强烈“绿化”设计意念。3.5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研究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可以包括道路本体、植物、道路附属物、道路占用物(电线杆等),沿街建筑、广告牌、围合屏、空地、远景中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以及人的活动(步行者、自行车、汽车等),及其他变动因素(季节、气候、时间等)。其中,“道路”和“沿街”是城市出入口区域道路景观构成的最基本要素,而“远景”、“人的活动”、“变动因素”是其景观构成中最不确定要素,各种要素共同组合构成城市出入口区域的道路景观。本文从公共环境设施、植物、沿途街景、道路形象这几个[3]构成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的重点要素进行具体阐述。29
3.5.1环境设施规划城市出入口道路中的各种信息设施(指路标志、导游图、路牌、广告牌)、卫生设施、照明设施、交通设施以及艺术景观设施等,可统称为“道路环境设施”。它是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元素。城市出入口区域,快速行驶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系列感受和变化,环境设施规划既要符合道路设计的一般要求,又要适应动视觉变化的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应当强调:3.5.1.1线形规划道路空间最重要的特征是线性空间。线形,是快速交通环境下“景观设施”的一个基本特点。“线形”一方面指“环境设施”在横向或纵向上有足够的长度,与“巨构”的城市在尺度上相呼应。另一方面,“线形”指引人流及车流的去向。在交通环境下的道路环境设施设计,保持这种“线形“显得十分重要。在具体设计中这种线形表现可以是个体的如候车亭、灯柱、构筑物等,形成景观序列。当然,在线形的连续[15]中,也应适当的加入线形的中断,增加视觉的跳跃及兴奋感,增强区域的识别性。3.5.1.2色彩运用各种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调查显示: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黄色亮度高、反射光强度大,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比较柔和、视野最小。合理的色彩选择,可以应对因速度变快而产生的视觉变化。不同的色彩,视野也不相同,不同的色彩交替出现可以刺激眼球,获得兴奋点。色彩尤其是交通标志设计要着重考虑的,色彩明视度要高,可看的愈清楚。因此在色彩设计上,设置一些合理的辅助障碍性景点,可以起强调与标志效果。一是用色彩的胀缩感进行局部环境的改善。道路两侧构筑物、绿地之间的色彩配置及其在车辆高速行驶中给人展现的效果都会影响其景观效果。二是通过对道路附属设施与两侧景观的色彩配置设计实现视觉对比的效果,但应注意用色要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和谐一致。例如乌鲁木齐的高速上设置天蓝色的波形护栏,与道路背景色——黄色戈壁滩形成就能形成鲜明的反差,可以刺激驾驶员的视觉,使其在驾驶中一直保持清醒。3.5.1.3照明运用城市交通的第一要求是能满足行车需要,同时,带给城市生机勃勃的夜晚景观。照明设施的设计要考虑白天和夜晚两个方面。照明设计时,一方面,夜间的发光部件与被照亮的路面、墙面要匹配。另一方面,路灯与环境之间要融合。照明设施一般在白天并不发挥功用,但可以起到指引景观序列的作用。在夜晚,在夜晚,灯光不仅仅用来照明。夜景的亮化功能,通过照明设施来体现,有利的突出城市地标,勾勒城市天际线等。30
城市出入口道路夜景照明设计,要根据城市出入口道路车行快速的特点,道路两侧要选亮度较高的灯具,以冷色光为主,宜选高杆光源,造型要简洁大方。同时也要考虑道路照明亮度的分布是否均匀,以免产生眩光,影响行车安全。在距离城市较近的地段,可以选用造型别致、能突出标志性和地域特色的灯具造型。灯光宜选用暖色光,增添道路活力,营造生活氛围。除此以外,照明设计应避免自我表现力强的设计,[16]要将人、车、路、景四者高度统一。例如,深圳市深南大道灯光夜景工程就是较为成功的案例。在设计上,一是“线”,加强大道灯光夜景的线性统一感并增加行道树的照明,人行道上增加地灯。对建筑灯光进行协调,表达建筑个性丰富城市轮廓线;二是“面”,进行城市立面设计,对华富路进行照明改造,树立深圳城市门户效果。三是“点”,加强城市地标建筑的灯光控制,改善街道节点夜景景观。改造后的深南大道成为真正的“灯的海洋”,体现深圳不夜城的美丽璀璨(见图组3-21)。强调线性统一,增加行道树照明建筑与灯光的协调控制华富路及城市门户效果Emphasizesthelinearuniform,increasetheBuildingandlamplightcoordinationcontrolHuafuroadandcityportalroadsidelighting图组3-21:深圳市深南大道灯光夜景工程Figureset3-21:shenzhenshennanroadlightingproject来源:网络3.5.2栽植设计3.5.2.1中央分隔带植物栽植中央分隔带作为城市出入口道路路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减轻事故后果、隔离防眩、诱导视线、美化环境、保障行车安全等功能。(1)基本原则a.设计应具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之感,能够调节单调的行车气氛,减缓反应迟钝和旅途疲劳。b.设计必须满足对相向行驶车辆防眩光的基本要求,当中央分隔带采用绿化景观31
时,绿化应做到四季常绿,尽量减少落叶、冠形不齐的现象,以免削弱防眩功能。c.中央分隔带中的绿化设计不宜采用过于艳丽的色彩,以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12]力。同时,应注意每隔一定距离加入一些跳跃性的色彩要素,以调节视线。(2)种植形式中央分隔带位于车行道的中间,设计时要注意景观效果,种植形式可采用3种,即封闭式种植、半开敞式种植和开敞式种植。无论采用哪一种植方式,都要最合理地处理好建筑物、交通和绿化之间的关系。从交通安全和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考虑,在多数情况下,中央分隔带以不遮挡视线的开敞式种植较合适。设计时多采用规则的几何形体或者流畅的大尺度曲线形修剪灌木丛,各种灌木球简单变化,线、点结合,营[17]造大尺度、大块面的绿化景观(图3-22)。图3-22:中央分隔带绿化种植方案Figure3-22:mediangreeningplantingscheme(3)树种选择树种选择植株低矮、适应性强、耐修建、管理粗放、抗污染能力强、具有防眩光能力且观赏价值较高的常绿灌木,植株高度宜高出路面1.5m左右。不宜选择横向生长的植物,以免影响司机视线或妨碍行人行走。植物色彩不宜太过鲜艳,配置方式应简洁明了。(4)植物配置形式a绿篱式:绿带内密植常绿树种,经过整形修剪,使其保持一定的高度和形状。这种形式栽植宽度大,行人不易穿越,而且植被之间无间隔,杂草少,便于管理。b整形式:植被按固定的间隔排列,有整齐划一的美感,可以用同一植被单株等距种植或者片状种植。c图案式:新修建的城市出入口道路一般比较宽阔,绿化带宽多在5m以上,单排绿化带可以宽达10m以上。将绿化植被组合成各种图案,色彩丰富,整齐美观,但需经常修剪。在城市景观性大道的中央分隔带上多釆用这类种植形式。d乔木式:此类种植形式绿量最大,非常适合宽阔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可有效改变城市出入口道路的宽高比。但是胸径大于15cm的大树容易影响驾驶员视线,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在中央分隔带内不建议种植枝浓叶密的大树,乔木栽植不宜过密,应32
[18]留出视线缝隙。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形式,各种布置方式还可以相互组合(图组3-23中央分隔带植物配置形式)。绿篱式中央分隔带乔木式中央分隔带图案式中央分隔带整形式中央分隔带图组3-23:中央分隔带植物配置形式Figureset3-23:medianplantconfigurationform来源:网络(5)感知要求前述研究可知,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化是一种动态景观效果,绿化种植要结合人的动视觉特性来确定,视线范围内的景物重点营造大块面效果。目前,我国的道路绿化景观单元尺度一般有50m、100m、150m三种,这三种单[19]元尺度组合成一定的景观节奏和序列,交替使用,能够符合人的动态视觉特性。(6)行车防眩要求隔离防眩是中央分割带设立最主要的功能。为有效防止行车眩光,在中间分车带上多种植绿篱或灌木球。绿篱的高度一般可以为1.2-2.0米,灌木球株距应不大于冠幅的5倍。如是曲线段上的防眩植株栽植间距应再适当地缩短。此外,根据工程实践,当中央分隔带宽度超过8m或分离式路面高度超过2.5m时,横向距离已有足够的防[20]眩效果,则可以不设置防眩设施。3.5.2.2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位于快速车道与辅道之间,空间序列变化的尺度可较中央分隔带适度减小,但韵律和节奏亦应简洁一致。设计时多采用简单图案修剪灌木丛,结合种植分支点较高、枝叶疏散的乔木或开花小乔等。变化丰富的灌木以及形式统一的乔木,在视线上既有阻隔,又有通透感,改变原有的单一的绿带设计,共同组成植物配置层33
[21]次分明、丰富多彩的整体绿化效果。3.5.2.3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中,种植距离要适中,应当根据壮年树木的树冠大小定间距。种植不可过密,株距一般不小于树冠直径的2倍。应当慢生树种与快生树种种植相结合。林下可考虑乔木中间植亚乔木或低矮灌木,形成多层次绿化。3.5.2.4主线两侧带状栽植从人观赏景观的视觉感受考虑,中央分隔带和机非分隔带分隔的是快速行驶的机动车故应考虑动态视觉感受,行道树绿化带分隔的是非机动车和行人,应考虑慢速视觉感受,而主线两侧的视觉观赏主体为行人,行人的交通速度较低,应考虑的是以静观为主的视觉感受。对沿线较好的自然景观,应使其充分显露,对于有碍观瞻的不雅物,应通过栽植将其封挡、遮蔽,对于易忽视或距离公路较远的优美景观应采用特征植物设置进行诱导。例如近市区生活区周边的主线两侧带状栽植可采用自然式的混交林绿化种植,结合少量铺装场地、景观小品等,自然活泼;靠近郊区、工业及仓储用地可设计成规则式种植混交林,屏蔽污染,增加防护。主线两侧栽植应注重节奏和韵律,充分考虑通视性,保证安全视距又要考虑诱导性,预示线性变化。依据景观区段设计主题,采用不同的栽植方式与周边环境融合,不断丰富和表现景观主题。树木之间必须留有足够间隙,使过路者在树木之间看到景物并加以判断。为避免行车单调疲劳,局部打开透景线进行借景,驾驶员和乘客都能感到心旷神怡。结合城市出入口道路空间背景设计具体要求,空间上要有收有放,不能单纯将公路变成“绿色通道”,设计手法上要配合空间背景,巧用借景、框景、对比等手法。3.5.2.5道路安全岛和交叉口栽植道路交叉口集中体现了人和车辆各种复杂的穿行活动,道路绿地在这里应起到引导、隔离和停留观赏的作用。设计时,首先保证安全性和人流疏导作用,不允许在交叉口节点种植高大、枝叶茂盛的乔木以及数量过多阻碍车辆和行人视线的灌木,必须留出安全视距。中心岛内绿化布置:地处道路交叉口,岛内不宜密植乔木或大灌木,可以由小乔木和灌木、花、草结合,设计成各种几何图案或变形的花坛。花坛应以草坪和花卉为[22]主,高度控制在0.7m以下,以保证视线通透。右转导流岛内部绿化布置:绿化应选用地被植物、花坛或草坪,高度应≤0.1m以保证驾驶人的视线通透,可以看清前方直行车辆的运行情况保证行车安全;此外,导向岛内的绿化植被应以规整式栽植为主,增强行车视线导向性。安全岛内绿化布置:当城市道路较宽时,行人无法一次安全穿越道路,在交叉口34
范围内,通过在中央分隔带靠近端部位置开口,行人驻足区域硬质铺装、两端绿化,为行人提供二次过街。安全岛的绿化一般采用矮绿篱的方式进行绿化,根据景观需要,[23]可进行常用绿篱、花绿篱、果绿篱的适当搭配。行人、自行车导行绿篱布置:道路中经常采用在交叉口转角部分设隔离栅栏或者布置导行绿篱的方式保证行人交通安全;一般交叉口转角采用绿篱与乔木搭配的方式进行隔离,在面积较大的交叉口的较长交织段内往往采用绿篱的单一形式进行分隔。3.5.2.6理论应用义乌市机场路连接义乌市区与机场、杭金衢高速公路,是典型的出入口道路。机场路绿地景观工程整体立意分为三段,自然生态景观带,是自高速公路出口到通向城区的路段,利用自然景观要素,营造地形起伏变化,以微地形为主,配置自然背景林带,形成山水林地池高度融合的自然风光,义乌山川之秀美如画如卷。人工景观走廊,位于工业区内,是城市衔接段,其道路两侧均为现代化厂房,绿带设计以通透为主,适当遮掩。色叶花灌本拼植,标志性的展示了义乌城市特点。景观过渡带,植物配置介于自然与人工之间,大面积采用色叶花灌木拼植成流畅的线条,抽象出代表义乌文化的标志性图案。义乌市机场路的绿化设计和植物配置较好的体现了义乌城市特色。3.5.3沿途城市街景规划3.5.3.1规划原则城市出入口道路沿街景观,不仅仅是一个通道,而是加强了该路段作为一个“场所”之感。街景是城市出入口形成使人印象深刻的表现效果以及传递风格的要素,因此沿途城市街景规划,要立足于挖掘和塑造城市鲜明的形象和景观。3.5.3.2规划要点根据人的动视觉特性,强调建筑物的体量关系、道路红线以外立面、城市外轮廓线及色彩设计中的可识别性对沿途城市街景塑造起有很大的作用。(1)建筑物的体量关系出入口道路景观的优劣与建筑是否跟道路相协调密切相关,而建筑跟道路是否协调的关键在于建筑物的体量与道路宽度的协调关系。在由城市出入口进城时,充斥眼帘的是城市中体积巨大蔚为可观的建筑。就建筑单体设计来说,要注重建筑本身的轮廓,体量,颜色,甚至是晚上的灯光等。(2)道路红线以外立面正如前文所讲,在高速行驶的条件下,建筑的细节往往被忽视,建筑群的整体特征更容易被人们感受到。统一的建筑元素,张弛有度的建筑天际线以及中高层建筑的排列序列都能对街景形式造成影响。统一的建筑构图可以形成丰富有变化的建筑群天35
际线、活泼而协调的街景建筑立面。(3)城市外轮廓线起伏变化的城市外轮廓线,可以使建筑群产生强烈的层次感。对于建筑群体,建筑的天际线,丰富协调的建筑立面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此外,作为环境景观的一部份,建筑和背景要协调,整体风格要一致,把城市特色等融入其中。(4)沿街建筑色彩建筑物外墙面的色彩和材料对街道的形象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各种建筑色彩和材料,以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择,使街道达到和谐。也能使街道景观整齐一致。总之,沿途街景的规划应结合交通、绿化以及人流集散需要来灵活安排,建立连续、明确的街道边界,同时注重色彩和建筑材料对建筑物外立面的影响。在行驶中,街道尽头的建筑形式也是视线的焦点。端点位置建筑的出现可以作为对景,成为视觉[25]焦点,打破街道两端平行造成的枯燥感。3.5.3.3理论应用在南宁壮锦大道规划设计中,街景建筑形式丰富,街廓加强了“场所”之感。组群模式:建筑采用高层较高密度的建设模式,主要标志性建筑散点布置,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呈组团状集中布置,留出绿化通廊,保证景观的渗透性。建筑体量和尺度:沿道路两侧的建筑,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建筑形象:主要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引入传统建筑造型元素。建筑色彩:大道两侧建筑色彩主要吸收本地区传统建筑色彩元素,并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适当丰富。标志性现代建筑采用明快的暖色调,体现亚热带建[26]筑特色。3.5.4道路形象设计3.5.4.1节点与标志物道路节点是道路形象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交通车流、人流导向性,位置识别性,突出道路个性,街道间衔接和过度等众多功能,它是形成出入口道路景观的重要因子。用凯文·林奇的话来说,它们是空间中的几个“核”,应该给人留下最深刻的[2]印象。节点不一定是广场,还可以是某一标志物,或者某一富有特色的建筑或构筑物。景观节点一般为交通交汇点、人流聚汇点等,常常表现形式为收费站、立交桥、[27]城市交通岛、城市广场、道路小广场的绿化小品等,是凸现城市特色的重要位置。文章前面提到直线型道路不易与地形、周围风景融合,驾驶者在行进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感到视觉疲劳,因此需要布置景观节点,或是通过一些景观空间在转角处或路旁吸引驾驶者的视线,打破直线道路的僵局,达到消除疲劳、显示城市特色的目的。36
“标志物是观察者外部的参考点,有可能使在尺度上变化多端的简单物质元素”。[28](凯文·林奇《城市意向》)一个城市需要有其独有的标志物,这个标志物,要能在人们的心中形成共鸣,要能与城市的文化背景呼应,要能与环境形成对比,位置要突出,形象要易于识别。单就标志物本身来说,有很多种存在的方式,自然景观,特色建筑,雕塑,城徽,动态标志等都有可能成为城市的标志。但是在城市出入口区域,更容易表达城市标志主体的方式往往表现为建筑、桥梁、小品、景观等等。标志物的设计应该具备体量大,样式新颖,颜色独特、与环境和谐等特点[29]。在标志物的设计中,空间营造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起重大作用,:一是使这一元素在许多地点都能被看到;二是通过与相邻元素的退让或高度的变化,建立起局部对比。3.5.4.2规划设计要求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节点设计是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道路的性质、规模和主要功能。以集散功能为主的节点(小广场),需要的空间较大,绿地率≥10%即可,而以公共活动功能为主的小广场,硬质场地满足活动需求即可,绿地率应达到25%。节点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的运动速度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主要以车行为主的道路空间中,节点规划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大体量:尺寸、高度与出入口道路相协调的节点景观,才能适应高速度的交通环境下的人的视觉的要求。(2)鲜明的景观特色:节点可以设置鲜艳、精彩的植物配置,配合特色鲜明的景观小品以及具有变化的铺装形式,强化其提示作用;也可以形成广场感觉的街头场地,配以小品、雕塑和水景等标志性的景观元素等。(3)鲜明的城市人文特色:节点或交叉口由于其视觉上的聚集作用,成为展示城市和街道历史及文化的绝妙场地,选取交叉口位置搭配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因素往往有统该领道路绿地景观段的功效。(4)鲜明的形态特色:设计时造型创新、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因为其个性或特征与城市中其它景观的差异性愈大,所以记忆性和识别性就愈强。3.5.4.3应用(1)例如南宁入城口标志物花瓣雕塑,不仅仅运用了大体量这个特色,还把雕塑的数量提高了很多,在进入城市入口的过程中,人们先是远远的看见巨型大花,驶进了后则是片状花瓣,远离后又成为一个整体的花朵,这个雕塑不仅宣传了南宁的市花,而且在体积数量和创意上都给人惊喜,对城市留下极其强烈的印象,这才是一个城市入口标志物应该达到的程度。(2)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景观大道沿太湖防洪大堤而建,距苏州市区15km,37
是一个从市区到非市区的出入口景观道路段。度假区景观大道入口醒目的标志物—“水车”,作为地标物和景观节点而提醒游客关注。苏州的水车文化,是集历史、文化、科技于一身的经典,展示着苏州居民的智慧。将“水车”作为入口的主题核心景观要素,并作为母题在整个道路设计有规律的重复形成序列整体感,提升了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整体品质。该设计标志物木质水车高达30m,较远处都易于辨认,形成景观节点,灯光效果在晚间更易形成视觉[30]焦点(见图3-24)。图3-24: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景观大道入口处景观节3.5.5本章小结点Figure3-24:suzhoutaihulaketouristresortarea本章基于对出入口特点和城市快速道landscapeavenueentranceLandscapenodes路绿地景观特性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出入来源:王晖,马德尚.《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景观口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大道两个标段的概念设计》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空间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其规划设计原理。(1)人的动视觉特性、车辆运行的速度、人行速度、近景与远景的序列等都影响着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的节奏和韵律,,应在设计时加以特别考量。(2)环境设施设计,既要符合环境设施设计的一般要求,又要考虑因速度加快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系列感受变化的要求。(3)植物配置应注意:一是作为一种动态景观效果,绿化种植注意组合尺度的把握,景物着重塑造大块面效果。二是出入口道路人流、车流混杂,景观界面不清晰,宜用冠大阴浓的植物进行多层次的种植,形成明晰的绿化界面;三是将植物配置与能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雕塑、标志物相结合,展示该城市的风貌;通过当地的特色植物种植,营造大范围的城市肌理,形成可识别性的的城市出入口景观。(4)沿途城市街景规划要在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正立面的协调,外墙面色彩和材料上达到统一。(5)标志物要想给人们带来清晰的印象,一是通过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二是通过占据突出的空间位置来实现。(6)景观设计体现出道路的整体感和序列感,在主要节点处丰富景观层次;充分运用园林空间借景、立景、露、透等手法营造出多界面三维景观空间。(7)城市个性和特色的体现要贯穿于整个道路景观的始终。可以通过空间的整体性、连续性形成有层次、有韵律感的绿地景观序列。38
3.6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与附属绿地规划建设附属绿地(G4)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种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是我国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化质量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城市绿化覆盖率的高低及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城市道路绿地是附属绿地中分布范围最广的类型,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加强出入口道路绿地的景观规划,有利于提高附属绿地在园林建设中的地位。3.6.1扩大城市绿地整体生态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道路附属绿地在附属绿地中所占比例较大,其有助于修复城市生态及景观受损界面,对于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道路附属绿地能够协调城市不同类型用地之间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及城市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扩大城市绿地的整体效益,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3.6.2补充公园绿地空间,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网络附属绿地在城市绿地总量中分布广,比重大,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居民日益增加的绿色环境需求与当前城区内绿地空间缺乏、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对于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网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6.3提高老城区环境质量与人文品质,有利于城市更新道路把附属绿地作为在城市老城区有限的绿地数量内寻找城市公共绿地扩张的[31]着眼点和突破口,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39
3.7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核心是强调城市的低密度组团发展,利用大面积绿色空间降低城市密度,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因此,城市出入口区域形成的绿带必将成为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限制建成区的无序蔓延。例如,在英国,城市规划法规出于保护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通常主要关心如何保护已形成的“城市边缘带”的某一部分,如何保护某一类的开敞空间(运动场或生态敏感区域)或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32]。城市出入口“绿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花园或者绿地,而在于对处于急剧扩张阶段的都市、城镇密集区的复杂情况进行“合理有序”的处理,保护城市边缘的稀缺农田、果园、林地等绿色资源和绿色空间,营造安全的生态格局。“绿带”并非森林,而是包括多种类型的土地,例如园地、林地、水域、果园、湿地、公共绿地、绿化率高的用地、生产性绿地、防护性绿地等[33]。在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区段,可以通过“绿色先导,无为而治”的模式进行管理,利用农田发展“都市型农业”,并将各种类型的农业用地相连接,通过产业经营,可以一方面为城市人们提供绿色农副产品,一方面打造自然有趣的空间,保留城市边缘农村和生态绿地。40
4案例分析——池州市迎宾大道景观规划设计4.1项目概况4.1.1区位分析池州市坐落于安徽省西南部,是长江南岸的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池州东部新城区与江南集中区隔湖相望,是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市迎宾大道位于池州东部新城区的南部,是池州市的东大门,连接池州机场与主城区,是从池州机场进入市区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和“窗口路”。迎宾大道工程西起池州市东外环(玉镜路与东外环交口南侧300米),终点接九华机场,路线全长13.812公里(图4-1)。图4-1:迎宾大道所在位置图4-2:迎宾大道设计区段Figure4-1:yingbinavenuelocationFigure4-2:yingbinavenuedesignsection4.1.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区段西起池州市东外环(玉镜路与东外环交口南侧300米),东至九华河大桥西端,全长6432米。(桩号K0+000~K6+432区段),绿化面积共63.5万平方米(图4-2)。4.1.3规划设计依据4.1.3.1环境调查资料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沿线交通现状及长远规划资料,现状地形图,人文历史资料,旅游资源资料,现场调研资料等。41
4.1.3.2国家与城市相关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池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4.2现状分析4.2.1自然环境概况池州市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清溪河景观带作为城区生态联系轴,贯穿城市中心南北;平天湖湖水面开阔,是天然水上运动场,与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一体相连;杏花村再现古村落意境,是现代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去处。4.2.2人文历史概况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池州有很多名人雅士到此游历,留下千古佳句。吴侬软语、三楚情思、中原雄风在这独具一格的文化与特定的地理位置孕育下成就了一代代文人雅客,名流俊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荟萃交融。4.2.3景观现状概况4.2.3.1道路横断面与基本信息设计等级为城市Ⅱ级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140m,绿化带总宽100m,设计行车速度:60km/h,全段双向六车道(如图4-3所示)。图4-3:池州市迎宾大道标准横断面Figure4-3:chizhouyingbinavenuestandardcrosssection4.2.3.2基地现状迎宾大道北部有起伏的山体,东南部临丰收河,道路沿线边坡和丘陵,自然风景优美。地处城乡结合部,用地性质较复杂多样,道路沿线中西段分布村落。大道东端九华河特大桥正施工在建,全段车道已分段开工建设。42
有利条件:该出入口迎宾大道依托机场、九华河大桥,为由城外到市区的纽带,区位因素好;自然资源丰富,山水相间,自然环境因素好。由于是新建城区,不存在过多的历史遗留环境问题。不利条件:部分沿线村落,环境受破坏。边坡景观破坏,有待整治。4.2.3.3周边用地性质由《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规划用地图中可以看出,迎宾大道北部为用地类型主要为:居住用地、商住混合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广场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公共绿地,道路南侧主要是城市生态绿地。以东外环路为界的迎宾大道西端,顺迎宾大道一直往东的城市入口段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这样的城市规划景观有利于将现状为生态自然风景的城市入口景观进行整体规划,形成统一的富有城市风格的特色景观(图4-4)。图4-4:《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规划用地Figure4-4:Thechizhoucitymasterplan(2009-2030)planningandlanduse4.2.3.4现状道路车流与人行活动分析迎宾大道主要承担从机场通过九华河特大桥进入市区的主要入境交通,是城市的快速道路,车行速度较快。道路西接老城区,两侧多为居住用地及商铺门面,人行活动多为驻足、停留活动,因此车流量及人流量相对较大。东段城郊区,绿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预留有发展备用地,还有郊野公园,山体公园,车速较快,车流量及人流量相对较小。4.3规划定位和目标4.3.1规划定位迎宾大道是城市出入口道路,既要承担入县交通,又要展示城市景观风貌。根据池州市总体规划和道路所处的区位,将池州市迎宾大道的景观规划设计定位为“以池43
州山水形象为核心,以杏花花田景观、生态绿道、边坡治理为特色,集池州文化、特色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的城市山水型迎宾道路”。4.3.2规划目标通过对城市出入口区域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中各种构成要素及其规划方法的分析,塑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城市形象识别,突出池州“山水园林”和“港口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优美形象。4.4规划原则4.4.1功能性优化迎宾大道的交通功能,结合周边用地性质以及道路级别的交通需求进行设计。4.4.2景观性通过对道路树木、路面铺装、公共设施等的规划设计使其具有景观连续感,提高其作为市区街道框架的品质,协调统一池州风貌。4.4.3文化性强调池州迎宾大道的道路景观整体性和特色文化气质的表达,充分展现池州市的自然、人文与历史文化,使之成为城市的特色标志之一。4.5总体规划4.5.1.整体分析本案例根据池州城市规划和地方特色,本着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突出地方特征,建设绿色生态景观廊道的理念,打造展示当地城市特色的窗口,围绕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历史文化积淀之城的设计主题,提出了“一轴“”“三带”、“四点”的设计理念。“一轴“是景观主轴;“三带”是指结合道路北部周边各类用地功能和环境特征形成三条景观带,一带一景,步移景异;“四点”是指四处重要景观节点。根据迎宾大道的区位特点,北部多为山体和人居活动用地,可以根据用地性质安44
排功能分区。南部为自然山水,形成绿色走廊。自九华河大桥到与棠溪大道交口规划为城郊地段并预留有发展备用地,可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利用山水借景,由水与绿色共同形成生态景观。中段规划为商业、行政办公区域,道路设施完备,能够形成休闲、现代的商业景观,展现迎宾大道繁荣活力。以通港路以西为界,靠近主城区,为居住用地,可以规划方便居民休闲生活的宜居行路空间。迎宾大道全长6.4公里,东西走向,四个南北走向主要道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并通向高速公路,丰富了迎宾大道的交通环境和趣味,增加了迎宾大道的可达性。由于北部用地的具体建设项目尚未确定,基于这样的实际因素,在本阶段的道路景观设计上,在用地临近的45米生态绿地中以绿化种植为主,布置大乔木背景林带,适当的布置简易的休闲小广场、园路,供行人停留、穿行,不做复杂的场地设计,避免重复性建设,为今后地块的建设提供良好的预留用地(图4-5)。图4-5:迎宾大道规划用地整体分析Figure4-5:yingbinavenueoverallanalysistothesite4.5.2空间轴线本规划设计强调了道路空间环境的整体性与序列感,注重各个功能分区的整体和谐与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池州迎宾大道以入口景观九华河大桥作为起点,中点和末端分别设置了南部郊野公园、节点棠溪大道与迎宾大道交口、东外环路与迎宾大道交口等主要节点和7个小型交叉口、2个瞭望点,景观轴线明晰,结合道路绿化景观,使空间变化收放有致。45
4.5.3规划总图图4-6:设计总图Figure4-6:designthegenerallayout4.5.4功能分区出入口道路景观应突出当地富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时为司机和乘车人员营造出舒适怡人的行车感受。通过对景观的组合、分区,形成自然风光特色景观带,[34]从而使驾驶者不断改变视觉趣点,营造出“车移景异”的动态行驶环境。通过对迎宾大道景观资源和区位关系等进行分析,把迎宾大道分为三个景观区段(图4-7)进行定位,来强调地域特色和景观特色性,提出“一段一景”的构想。同时选取道路交叉点位作为接口景点,分别是:交通性区段:九华河大桥桥头——棠溪大道,以棠溪大道交叉口为节点,重点打造交通性景观空间。景观区段长约3公里,主要展现城郊生态和自然山水景观,保留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创造一系列开敞空间,丰富的空间层次,同时改善周边环境的生态结构,使道路景观与自然环境共生融合。商业综合性区段:棠溪大道——通港路,以通港路交口为节点,重点打造商业性道路景观空间,景观区段长约2公里,主要展现城市生活、商业景观。此段借周围环境行政、商业区域,合理运用标志性景观元素,来展现古今文化熔融。生活性区段:通港路——东外环路,景观区段长约1.4公里,重点打造生活性道路景观空间,形成多元化、生动化、现代化的道路空间。各个景观区段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不同的景观层次,规划注重城市出入口道路与46
自然景观的协调,主要考虑将自然景观展示给观赏者,将独具特色的风景展现到道路两侧(图4-8,9,10)。图4-7功能分区Figure4-7:functionalpartition图4-8:交通性道路区段图4-9商业综合性区段图4-10生活性道路区段Figure4-8:trafficroadsectionsFigure4-9businesscomprehensiveFigure4-10sexualliferoadsectionssection来源:网络4.6详细规划设计迎宾大道全段为双向六车道,道路横断面三板四带,路幅宽度50米。其中,双向机动车道宽24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宽5米,两侧人机分车绿带宽5米,人行道树绿带宽3米,混合用途绿地45米。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道路这一线性纽带,将城市周围的各景观要[35]素及节点串联,形成有机的联系,将优美的农田景观、自然山体景观与城市人文景47
观尽收道路的景观视线之中。迎宾大道沿线有4个大型道路交通交叉口,7个小型道路交叉口,在道路东部的城郊用地中有两个可供人们观景的瞭望点。以下从景观规划设计构成要素对三个景观路段进行分析研究。4.6.1道路景观规划4.6.1.1交通性道路区段(1)区段特点:属于展示城郊生态风貌的区段,北面为山体公园和发展备用地,南面有开阔的丰收湖水系。该段规划立足于城郊山水,旨在“显山露水”,展示池州自然山水风景(图4-11)。(2)规划要点:此段行车速度较快,规划时要着重考虑人的动视觉特性和尺度规律,设计长间隔、序列性景观元素。在绿化带设计时要营造图4-11交通性道路区段位置大尺度植物景观群落。以简洁、整齐、具有序列Figure4-11trafficroadsectionposition感的设计语言为主。基于此段特殊的自然环境优势,应采用强化视线引导、借景的方法来塑造景观。大道东部接近九华河大桥区域,丰收湖水岸线若隐若现,北部山峦起伏,有利于展现出池州极具特色的优良自然山水环境。道路东端的九华河大桥可以作为城市的地标构筑物,暗示端点,突出高度和气势在景观处理上,一方面借景山岩巨大的体量、陡峭的边坡、绿树的掩映,以及山体公园的构架预留(景观亭、出入口)等,以独特而又明确的山体景观形象展示,使人过目不忘。另一方面,现状道路约有5-6处较为通透的视觉空间与丰收湖相接,规划时充分结合现有开阔景观视点处,运用开敞式景观营造手法,打开视觉通廊。同时道路南部应结合绿道营造,提前预留设置3-4处交通出入口与丰收湖整体景观相结合。在局部地形平缓的地段设置滨水平台,供行人观景休息,并对湖岸进行整体植物绿化,打造成道路两侧绿岸青岩的良好景观效果,同时注重整体山水城市风貌的双重视线关系。4.6.1.2商业综合性道路区段(1)区段特点:此段以商业、行政、办公、旅游等设施为主,附近有健身公园,道路两边边坡相对平缓,视野较好。除局部跨公路人行桥地段外,两边地形高差变化基本不超过3m,景观可塑性较好。规划时可以营造多角度可视景观并体现绿色生态的活动气息。(2)规划要点:此段应注意建筑物的形象研究,包括立面、轮廓线、色彩天际线、广告牌子等的设计,在设计时应体现现代商业气息和时尚快节奏感。48
在高速路的人行道及45m慢行绿道部分可以小尺度休息空间或中等尺度广场为主;考虑步行人群视线对商业宣传的影响;人行道与建筑前广场的交通通畅,铺装以活力、时尚的硬质景观为主(图4-12,13)。图4-12商业综合性区段位置图4-13人行道小尺度休息空间Figure4-12businesscomprehensivesectionpositionFigure4-13sidewalksmallscalespacetorest4.6.1.3生活性道路区段(1)区段特点:此段多居住用地,人流量较大,车速相对与交通性区段较慢(图4-14)。(2)规划要点:西部入口段可结合户外广告宣传的形式、空间形态变化以及建筑轮廓夜景的勾勒的方式,将其收入道路景观中,同时突出城市人文景观。南部生态用地中设置生态绿道,穿行于自然村落中,打造特色慢行绿道。在高速路的人行道及慢行绿道部分,由于速度低,可以图4-14生活性道路区段位置对景观的细部对路外的景观进行欣赏。Figure4-14sexualliferoadsectionposition4.6.2环境设施规划路灯、垃圾箱、候车亭、指路标志等“景观设施”作为城市入口景观特征的组成部分,应展现城市的整体风貌;形式力求简洁、大气、厚重,与池州环境特色相符。在色彩意向设计上,对于景观元素,色彩形式上应具有共同的特点:设计采用粉、绿、白三种色块构成,并反复出现,成为基调和母题。创作的灵感来自于池州市的市花——杏花。在线性布置上,一方面,环境设施小品在水平或垂直向上具有足够的长度,与迎宾大道在尺度上要有呼应。另一方面,形成景观序列,指引大道的走向和行人视线。在道路照明方面,选择采用高低两组的路灯,对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组照明,整49
体上采用暖光色作为基调色。考虑到主要建筑群体采用冷光色,与道路照明形成对比。规划中强调道路设施的整体协调性和个性化设计。对三个道路景观段分别进行形象设计达到和而不同,同时打上地域特征的独特烙印。提取池州文化元素,抽象其形式,赋予文化寓意,如莲花造型路灯、文化标示牌等。以照明规划设计为例,迎宾大道考虑池州的地理、历史、人文等因素,打造具有池州当地特色和底蕴的夜景效果。由于整个景观规划面积较大,在规划过程中进行了区域划分,对于不同主题的区域分别进行灯光设计,在灯具造型上考虑当地文化特征,灯光颜色配搭上做到绚丽不失优雅。整体灯光照明将点、线、面的元素考虑其中,使[36]得灯光与景观局部造型相呼应,景观照明设计自然地提升了景观的艺术品位。例如,在迎宾大道“交通性区段”,布置抽象化“佛手提莲花”造型路灯,高12米,白色灯柱配合粉红色莲花灯座,并形成景观序列,指引方向,以此展现池州的佛教文化(如图4-15,16)。图4-15:“佛手提莲花”造型路灯图4-16迎宾大道夜景Figure4-15:"bergamotlotus"modelstreetlampFigure4-16yingbinavenueatnight来源:网络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以其古朴淳厚之魅力打动人心,是池州一绝。迎宾大道在沿河绿色生态滨水步道的景观灯柱设计中,大量采用池州傩戏脸谱为原型抽象化设计,提取剪纸艺术元素,设计出皮影形式的特色艺术品及水面上的艺术品,在细节体现傩戏的文脉因素(见图4-17)。图4-17皮影形式艺术品水上标志性设计Figure4-17formofshadowplayartwatericonicdesign来源:网络50
4.6.3栽植设计迎宾大道景观以植物景观为主体观赏对象,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是重中之重。迎宾大道设计车速一般在60km/h-80km/h,这要求植物景观:(1)栽植设计注意节奏和韵律,色彩鲜明,气韵流畅,形成大色块、大线条:即在浑厚而流畅的道路外背景林衬托下,几十株甚至上百株单一植物成组栽植,展现出较大气势;(2)注意疏密对比和树林的林冠线和林缘线:在立面上,不同高度的树木组合成丰富多变、参差错落的林冠线,要有收有放,丰富曲折。4.6.3.1两侧分车绿化带池州迎宾大道两侧分车绿带,植物的变化或图案的塑造,大多以约25米、50米左右形成一个较为有序的道路绿地景观单位并以此进行节奏变化。5米宽的两侧分车带,以色块表现,或乔灌结合种植。乔木采用代表地方特色乡土树种如樟树、黄山栾树等。对现状景观较差的部分如建设开发空地等,可以进行景观屏障。道路入口处可以片状林木的形象出现,体现自然生态风格,越接近市区越突出人工味。根据功能分区,栽植设计也相应分为三个标准段,分别展现其景观特点:标准段1:——交通性区段绿化,由机场驶出,速度较快,表现城郊山水,将其定位为“衔接有序,传承绿脉”;标准段2:——商业性综合区段绿化,将其定位为“色彩丰富,渲染气氛”;标段段3:——城市生活区段绿化,作为主城区的入口,居民较多,故其定位为“大气简约,突出特色”。三个标段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把栽植设计与能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雕塑、标志物相结合,展示城市的特色风貌。标准段1是人们下飞机后进入这座城市的收获的第一感官印象。设计结合池州的特点,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增强城市道路的可识别性。两侧绿化带上层采用池州乡土树种香樟和杏树,下层考虑光照和植物生长习性等特点,科学配置植物,选择茶梅、八角金盘、十大功劳等较为耐阴的植物植于香樟的林下,毛鹃等半耐阴植物植于香樟的边缘。设计需要通透,将自然山水引入道路,苗木栽植不可过高过密。51
图4-18以50m为一个单位尺度的栽植组合Figure4-18to50mforplantingcombinationofaunitofmeasure来源:网络标准段2:商用性质为主,上层配置延续标准段一的设计手法,路侧绿化带保留着原有的香樟,以强化节奏和韵律。路侧绿化带中下层的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手法。在绿化隔离带中,考虑行车安全的需要,缓解行车者的视觉疲劳,交替设计了25m、50m两种空间变化序列:图4-19:标准段二平面Figure4-19:standardsectionofthetwofloorplan来源:设计图纸50m景观序列一:下层为金叶女贞、红花继木错落式修剪绿篱,在中段以桂花或木槿+矮牵牛或月季、羽衣甘蓝等双层种植,增加了道路绿量,突出纵向景观的变化,鲜艳的色彩体现了迎宾性质。25m的景观序列二:两侧种植紫叶李,中层为连续的红花继木球,下层种植自然式的沙地柏,突出景观的异质性(见图4-19,4-20,4-21)。52
图4-20设计间隔25m、50m两种空间变化序列Figure4-20designchangeintervalof25mand50mtwospacesequence图4-21标准段二立面图Figure4-21elevation标准段3:用地类型为居民生活区,该标准段临近主城区的入口,故应做重点设计。该段承接标段一和标段二的设计手法,路侧绿化带中下层植物设计,在平面布局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通过不同植物质感、色彩的对比变化,来丰富路侧绿化带的植物景观。在城市生活区段绿化隔离带中,速度相对较小,设计间隔25m的二种空间布置变化单位,交替组合。景观序列一:上层以樟树双层排列种植,增加道路绿篱、绿荫;中层种植日本晚樱,下层植金森女贞,并修剪规整。景观序列二:上层种植桂花,中层为连续的海桐球,形成景观跳动的序列,下层种植红花继木修剪绿篱,与景观序列一形成鲜明对比(见图4-22,4-23,4-24)。图4-22标准段三平面图Figure4-22standardsectionofthethreefloorplan来源:设计图纸53
图4-23间隔25m的空间变化序列Figure4-23intervalspacechangingsequenceof25m图4-24标准段三立面图Figure4-24elevation4.6.3.2行道树设计种植方式:交通性道路区段,人流量较少,车速较快,可采用树带式种植方式,并留足够的种植带(宽≥5m),其下搭配花灌、模纹景观,与两侧防护林带成一体,整齐壮观,观赏性极佳;城市生活性区段交通人流量较大,采用树池式方便人行穿行,同时要与广场游园等休闲景观结合设置。树种选择:行道树要选择生长迅速、管理粗放,树形要优美端正、冠幅大,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如少球悬铃木、栾树等。以速生树种为主,能够迅速形成迎宾大道主体植物景观。植物选择以地中以生态林为主,在起伏的地形中布置速生树群、竹林、灌木以及混合的植物自然种植为主,尽量避免采用强修剪植物,避免植物颜色丰富,以山地植物为主。树木规格要求为干高≥3.5m,胸径≥15cm。4.6.3.3慢行通道——45米路侧绿地设计现状道路人行道周边45米绿地中,地形变化较大,起伏的丘陵、边坡、农田,特别在靠近九华河大桥的部分段落,有较高的山体边坡。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在不同的区段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形成特色的竖向绿化景观,可以使之成为这条迎宾大道的景观特色。可以打造独立的绿色慢行通道,以骑自行车、步行等户外休闲为主要功能,通过自行车专用道、休闲步道、绿化带的合理布置来实现。设计中应体现出对行人、非机动车行驶的关注。4.6.3.4特色道路景观栽植设计迎宾大道以杏花为主题,作为进入池州重要道路,要将杏花与山水间、与城市中的烂漫形象展现与宾客面前,形成让人过目不忘的第一印象。因此可以设计特色道路景观——“杏花花海、花田、花境”道路,布置其中,成为池州迎宾大道的特色景观道路(图4-25)。54
花海可以设计成整体性景观,结合其他观赏植物,重点观赏一季,兼顾其他季节景观。花田要结合道路的边坡改造,在道路线性空间中、在整体山水格局中,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花田印象。花境可以结合道路两侧城市空间、南部滨水空间、绿道形成重视人为感知的空间。4.6.3.5绿化节点处理及标志性设计图4-25杏花特色景观路,道路交口通过城市道路主线的起承转合Figure4-25:landscaperoadofThealmondtrees[37]来源:网络隐喻城市的历史和未来,体现池州的地方精神。下面举两例绿化节点进行分析:节点A是东外环路与迎宾大道交通入口(图4-26),也是进入东部新区的主要干道,应设计出现代大气、简洁流畅、特色性的绿地入口景观空间。在绿化带中规划设计了“八方迎宾”的小品组合,并作为景观元素,抽象重复,形成序列,把握动态性和连续性。体现了标志性和城市门户形象,并在植物配置时让其融入到新的景观构图中。图4-26节点A:东外环路与迎宾大道道路交口图4-27“八方迎宾”的小品组合Figure4-26:yingbinavenueandeastwaihuanFigure4-27"eightpartyhospitality"sketchroadjiaokounodeA节点B是棠溪大道与迎宾大道交口,车流量大,交通环境较好。保留下来的国槐和新植的植物主景树形成了三角比例构图,视觉上其景观效果相当协调。在充分考虑安全视距的情况下,主景处点缀大型常绿植物油松,要求冠幅巨大,形态优美,布置成地标大树,独木成景,以表达迎宾之意。周围不规则的由前景至后景配置由低到高的花灌木,且花灌木品种同林带品种相同,以此来达到整条道路景观的一致性。配套主题雕塑、小园路、休息坐凳、景石等。为体现城市可识别性,节点处设置石小品,上题“山水文化”,增强景点趣味性与特色性(图4-27,4-28,4-29)。55
图4-28节点B:棠溪大道与迎宾大道交口图4-29节点B效果图Figure4-28:siu-tongcreekroadyingbinFigure4-29renderingavenuelinedwithnodeB4.6.3.6植物选择(1)确定道路基调树种,树形优美、落叶与常绿比例得当,如樟树、黄山栾树、法桐、广玉兰、雪松等。(2)5m机非隔离绿带以及行道树以速生树种为主,能够迅速形成迎宾大道主体植物景观。植物选择以地中以生态林为主,在起伏的地形中布置速生树群、竹林、灌木以及混合的植物自然种植为主,尽量避免采用强修剪植物,避免植物颜色丰富,以山地植物为主。(3)45m路侧绿群落,形成变化丰富的路侧沿线景观。(4)在道路交口、绿化起点等区域适当移植一些古树名木,布置地标大树,独木成景。(5)部分开阔地段,选择模纹绿篱,构筑比较强的平面植物景观。4.6.4沿途城市街景规划4.6.4.1天际线在充分考虑了迎宾大道作为城市快速路,较高的车速对两侧的建筑视觉景观的影响下,可以将人工天际线与标志性建筑轮廓结合并加以变化,形成起伏变化的天际线轮廓,使建筑群产生强烈的层次感,增加视域进深。整个大道两侧区域在西部端点区段内可设置多层建筑群,其余区域以小高层建筑为主。为体现自然山水风景,建筑物层数不宜太高。高、中、低层建筑区域要多样结合,在空间构图及轮廓线上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4.6.4.2组群模式建筑采用多层、小高层、底层低密度的建设模式,主要标志性建筑散点布置,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呈组团状集中布置,留出绿化通廊,保证景观的渗透性。4.6.4.3建筑体量和尺度居住建筑的体量不宜过大,商业服务设施等公共建筑的体量可适当加大。56
4.6.4.4建筑形象在保持整条大道风格统一协调的前提下,突出主题和内涵,所以主要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同时引入地域建筑造型元素,将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的特色相融一体。注意结合本地居住生活文化特色、气候特征,体现出具有活力和张力的池州城市形象。4.6.4.5建筑色彩大道两侧建筑色彩主要吸收本地区传统建筑色彩元素,并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适当丰富。建筑立面基调以白色为主的冷色调为基调—“粉墙黛瓦”,外墙材质采用瓷砖或者涂料,建筑屋顶采用灰色坡屋顶,侧立面采用马头墙形式建筑风格和色彩素雅简朴且与周边良好的自然生态相融合突出“山水城市”的徽州风韵。商业性区段的高大建筑色彩采用暖色系,局部辅以冷色调,以烘托建筑的时代感和现代感,立面材质采用瓷砖或者涂料屋顶采用坡顶,建筑风格以现代风格和简欧风格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时尚感和节奏感。4.6.4.6建筑细部处理增加裙楼装饰规范广告牌等设置,增加商业照明设施,建筑屋顶平改坡处理等。4.6.5景观节点及环境地标规划池州的特色就是“山水城市”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以其为载体的特色文化。可以将城市历史名人、传统产品,“戏曲活化石”杏花村等抽象成代表池州名片的元素,加入至城市绿地中。将城市内涵系列化、规范化,从街道“+”字路口展开,逐步向道路两侧延伸,成为真正的城市文化风景线。大道的规划紧紧围绕“山水城市”的定位,设置四处重要节点设计来展示形象图4-30:特色景观节点设计Figure4-30:characteristiclandscapenodedesign魅力(如图4-30)。(1)九华河大桥桥头区域作为东外环路与迎宾大道交口,也是进入东部新区的主要干道,充分展现池州山水空间的绿地出入口景观空间(2)南部郊野公园节点:迎宾大道在南部利用优美的水系,因地制宜,规划了滨水公园绿地。57
(3)棠溪大道与迎宾大道交口:是城市与城郊过渡区段,以大尺度的花坛、花箱布置、灵动活泼的铺砖图案,来重点展现现代城市景观空间。(4)东外环路与迎宾大道交口作为东外环路与迎宾大道交口,也是进入东部新区的主要干道,应设计出现代大气、简洁流畅的绿地出入口景观空间。桥头重点区段,保证大量人群集散且快速通行,布置高大乔木树阵提供夏季荫凉(图组4-31)。九华河桥头区域南部郊野公园棠溪大道与迎宾大道交口东外环路与迎宾大道交口图组4-31:典型景观节点设计Figureset4-31:typicallandscapenodedesign下面就以九华河大桥头节点绿地为例进行说明:九华河大桥桥头绿地位于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起点。该节点山水丽,风景优美,九华河大桥节点绿地应设计具有独特明确的景观印象,使人过目不忘。在该点的景观处理上,浓郁的植物背景与大桥上的车行人行视线形成很好的对景;同时在桥头绿地上通过主题景观小品或植物造景形成对景关系,成为可识别的视觉焦点。大桥两侧绿地通过流线形景观构图展开,靠近大桥侧种植一些乔木以调节建筑物生硬冰冷的立面关系,前景为开敞式意在形成视线连续的植物景观。桥头绿地景墙“池州文化展示廊”,形成了与大桥道路绿地的对景,节点景观体量巨大,呈线性连续,形成了景观序列,立面高低错落,景墙描述了池州的悠久历史、风土人情,千年文化风韵,使之成为具有识别性的视觉焦点。58
桥头广场绿地标志物设计要能与城市的文化背景呼应,与环境形成对比,位置要突出,形象要易于识别。首先,要大体量。大型的物体在高速行进的车辆看来,会从环境中脱颖而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次是要鲜艳。鲜艳的色彩很容易就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打破一路相似乏味的景观。此外,在空间节点利用标志物能很有效的引起人们的门户感。该大桥广场节点的标志物设计,体量巨大,颜色鲜艳,线形流畅,与九华河大桥相呼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迎宾大道上高速行驶的人们能够观赏到地标物,同时界定端点。造型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又将池州古老文化符号糅合其中,仿佛在诉说着历史,强调了其鲜明的景观、历史人文和生态特色(图组4-32,4-33)。图4-32:文化景墙“池州文化展示图4-33:九华河大桥桥头广场标志性景观廊”和文化构筑物Figure4-33:nineHuaHebridgesquarelandmarkFigure4-32::culturallandscapewalllandscape4.7经验启示对城市出入口周边环境、城市出入口道路“一段一景”、植物栽植设计的个性和地域特征进行深入挖掘,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由池州市迎宾大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案例,总结以下几条规划设计要点:第一,位于城市出入口的景观道路,其景观规划设计应是文化生态和景观三者并重,文化为魂,生态为神,景观为形。第二,在道路绿地景观规划上,应根据景观主体的欣赏方式、地点、观赏速度、视觉等要素,通过对景观的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路段和景观带,各路段根据不同功能要求设计尺度比例、单元尺度,通过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不同的景观层次,[38]将自然景观展示给车行人员,将独具特色的风景展现到道路两侧。第三,环境设施规划控制,以能体现城市特点的元素为“母题”,规律性组合出59
现,组织成简约、线性流动、整体的入口景观序列。第四,栽植设计应以乡土树种和地域群落为基础,以大尺度组团林带作为背景或过渡,应把优美的郊野风光引入到城市景观。第五,在进行规划路段的城市设计时,要整合特色区域,划定空间轴线,布置绿化景观廊道,点线结合规划开敞空间,考虑环境地标,建筑物外轮廓线,建筑物的体量、尺度、色彩、形象、界面等方面的影响。第六,注重景观节点的设计。一是要满足道路交通需要,二是要注重道路节点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统一,三是景观节点的数量与规模应与道路等级相统一。60
5结论与展望5.1结论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规划设计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了规划设计原则;通过对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及研究,归纳出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最后以池州市迎宾大道景观规划设计为具体说明对象,为在建或将要建设的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池州市迎宾大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来分析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因为出入口道路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其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干道、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存在一些差异。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研究性结论:(1)特色化:城市出入口在一定意义上担当着城市标志物的重任,其作为该地区地方主义的象征这一特性更应得到加强。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其作为城市门户性道路,城市风貌的窗口去表现,特别是利用地标物及景观,塑造城市出入口标志,突出[1]出入口识别性。(2)功能性:出入口道路规划要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增强交通安全为首要目的。其景观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景观,它以交通性质为主,相应的景观设计要以保障安全行车为基础上。速度较城市道路快得多,景观设计的尺度也要比城市道路景观[40]的尺度要大,快速行驶线路拉长,穿越的区域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因此在设计时要结合实际,保证行车安全。(3)在道路绿地景观规划上,应符合景观观察者的欣赏方式、地点、观赏速度、视觉等要素。景观各构成要素的布置要满足道路交通功能及用路者需求,通过考虑动视觉、道路的线型、变化、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尺度,以及视觉导向和连续性等与行车[41]安全相关的因子,实现城市道路景观的舒适宜人。要注重动态条件下,景观主题、氛围、色彩的表现及环境的营造。5.2展望由于笔者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专业累积都非常有限,本文尚存在诸多不足,在许多方面考虑的不够细致周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拓展。国内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案例很多,可对于以“城市出入口“为限定的道61
路绿地研究系统性成果较少。如何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合理的设计手法与模式,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今后的城市出出入口道路绿地景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论文不确切与不足之处,恳请学界前辈们的批评与指正。62
参考文献[1]郑素兰.中小城市道路入口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2]凯文·林奇著,方益萍等译.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3]任娜娜.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研究——以黄骅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4]李春梅,陶雷平.城市入口景观设计初探.中国园林,2001(3):38-40[5]隋晓冬.哈尔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6]彭岚.搭建城市景观骨架—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9):122-124[7][美]C.亚历山大著.建筑模式语言.王听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山版社,1989[8]肖媛媛.入城口空间形态探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9]黄炼.城市入口形象设计理念的创新及实例评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王富臣.形态完整一城市设计的意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卢文增.大城市出入口道路与交通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12]胡圣能.高速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11[13]吴立蕾.基于绿视率的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14]刘滨宜.城市道路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5]根特城市研究小组著,敬东译.《城市状态—当代大都市的空间、社区和本质》[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6]李恒光.经营城市与构筑合理的城市化体系[[J].经济工作导刊,2001.9(17):12-14[17]潘丽秦.城市快速道路景——绿化设计浅析[A].风景园林协会.214-217.[18]陈望衡.环境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36.[19]孙丙湘.道路绿化和美化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1983[20]刘景星,邢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30(1):95-100[21]于玲,周晓丹等.道路景观设计[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15(1):23-26[22]李松.浅谈道路景观设计[J].国外公路,1997,17(3):39-42][23]赵涛.城市入口景观设计初探—常熟城市入口景观设计特色[J].建设科技,2003,(3):84-88[24]范瑛,汪国圣.结合景观路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19(3):68-70[25]肖笃宁.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J].地理科学,1999,19(4):379-384[26]徐云鸿.南宁市壮锦大道城市入口景观设计探讨[J].城镇规划,2011,(9):21-25[27]叶青.区域交通干道的景观设计[[J].上海公路,2005,(3):17-19[28]余柏椿.略论城市“门景”的审美主题[J].建筑学报,2004,9:(25-27)[29]金厂君.图解城市设计[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0]莫计合,陈瑜等.门·翼·桑田水乡——顺德市新城区主入口景观设计中标方案[J].中国园林,2002,(4):47-48[31]马瑞,卢荃等.浅谈省城城市形象力的提升问题[J].经济论坛,2004,(12):153[32]李恒光.经营城市与构筑合理的城市化体系[[J].经济工作导刊,2001.9(17):12-14[33]郭旭.浅谈城市道路的景观美[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28(2):124-127[34]谢良生.生态休憩景观—深圳道路绿化特点探析[[J].中国园林,2001,(4):58-59[35]刘滨谊,王敏.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J].新建筑,2005,(2):6-9[36]王尚志.城市道路景观美的特性与创造[J].新建筑,2000,(3):22-2363
[37]陈果.东京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特点[J].新建筑,2001,(1):60-63][38][美]C.亚历山大著.建筑模式语言.王听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山版社,1989[39][英]克利夫·芒福丁著.街道与广场.张永刚,陆卫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5一102[40]王建国著.城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41]孙明,薛志鹏.城市快速路的景观特性及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8(1):38-43.[42]田园.绿色、文化、网络及其意境空间的多元融合.中国园林,2001,75(1):17-20.[43]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57-62.[44]马青,吕正华,赵明.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4):241-244.[45]林毅红,程伟.有形的事物,秩序的整合—略谈城市户外广告的现状及对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4):152-154[46]White,Edward(1983)’SiteAnalysis’ArchitecturalMedia,p.8.[47]Garvin,Alexander,National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Conference,Spring1998.[48]Bachelo,PeterandDavidLewis.UrbanDesigninAction.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SchoolofDesign,1985.[49]Tech2010:ACatalogoftheNewFuture,NewYorkTimesMagazine,11June2000.[50]RegionalPlanAssociation(1969)UrbanDesignManhattan.NewYork:Viking,pp.29-35.[51]MichaelCollins&AndreasPapadakis.Post-ModernDesign.UnitedStatesofAmerica:RizzoliInternationalPublications.INC,1999.[52]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性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64
致谢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告一段落,回顾这几年的学习生活,首先,我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吴于勤教授。吴教授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我很大帮助,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将会使我终身受益。我的论文是在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立意到实际调研、资料收集、写作与修改,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同时,研究生三年中吴老师给我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悉心指导我完成了多项的实际工程项目,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再次向我的研究生导师吴于勤教授表示衷心的谢意。在学校的论文评议中,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的老师们为我的论文写作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较详细地指出了论文中有待完善之处,在论文的写作中也给予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这里向他们表达我深切的感激之情。感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在我三年研究生学习期间,给予无私的关心和热心的帮助,在论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上给予我诸多方便和帮助。感谢在课题研究中给予我大力帮助的同门、同学和室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做项目,一起讨论问题的那些情节仍然记忆犹新。深深地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永远是我前进和奋斗的动力!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业内专家、教授和评委!最后,感谢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老师、长辈、同学和朋友!祝你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作者:杨惠中2013年6月65
个人简介杨惠中,女,汉族,安徽砀山人,1987年3月出生,2009年6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9月至今在安徽农业大学攻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吴于勤所长,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杨惠中.浅谈城市附属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赤峰学院学报(自科版),2012年9月6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
- 百年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新泰市城区桥梁景观规划设计
- 滨水广场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 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 养生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土默特左旗福宁苑养生园区规划设计为例
- 现代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以天津市北辰区综合生态农业园为例硕士论文
- 城市公园地域性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 浅析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公众参与”
- 地域人文与山水交融的当代城市纪念性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福莱山纪念公园景观轴线设计为例
- 黄河村落黄河文化_郑州市金水区任庄村新农村改造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
- 城乡新民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用研究
- 基于景观规划设计角度的校园空间导向系统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为例
- 基于地域特色的农业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析——以芹口农业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历史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河北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