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5 MB
  • 54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ndustrial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Basedon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High-TechDevelopmentZoneofKunshan(YushanTown)asExampleByDaiYeyeSupervisedbyAssociateProf.WangGuangdongAThesisSubmittedto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MasterDegreeCompletedinDecember,201CommencementinJune,2008 原创性声明l㈣6㈣088眦8叽Y23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争弋佰pf汆.矽,,年陟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农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口。(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氏‘爷f曩;)导师(需亲笔)签名:少乡尊/矽I/年I明’嵋矽11年I瑚f蝈 目录摘要⋯⋯⋯⋯⋯⋯⋯⋯⋯⋯⋯⋯⋯⋯⋯⋯⋯⋯⋯⋯⋯⋯⋯⋯⋯⋯⋯⋯⋯⋯⋯⋯⋯⋯⋯⋯⋯⋯⋯⋯⋯⋯⋯⋯⋯⋯⋯⋯⋯⋯⋯I—dLBSTRACT⋯⋯⋯⋯⋯⋯⋯⋯⋯⋯⋯⋯⋯⋯⋯⋯⋯⋯⋯⋯⋯⋯⋯⋯⋯⋯⋯⋯⋯⋯⋯⋯⋯⋯⋯⋯⋯⋯⋯⋯⋯⋯...⋯⋯⋯..III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工业园区的发展⋯⋯⋯⋯⋯⋯⋯⋯⋯⋯⋯⋯⋯⋯⋯⋯⋯⋯⋯⋯⋯⋯⋯⋯⋯⋯⋯.11.1.2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工业园区的发展要求⋯⋯⋯⋯⋯⋯⋯⋯⋯⋯⋯⋯⋯⋯⋯⋯⋯21.1.3昆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背景⋯⋯⋯⋯⋯⋯⋯⋯⋯⋯⋯⋯⋯⋯⋯⋯⋯⋯⋯⋯..3l。2研究目的和意义⋯⋯⋯⋯⋯⋯⋯⋯⋯⋯⋯⋯⋯⋯⋯⋯⋯⋯⋯⋯⋯⋯⋯⋯⋯⋯⋯⋯⋯⋯31.3研究内容⋯⋯⋯⋯⋯⋯⋯⋯⋯⋯⋯⋯⋯⋯⋯⋯⋯⋯⋯⋯⋯⋯⋯⋯⋯⋯⋯⋯⋯⋯⋯⋯⋯31.4研究方法⋯⋯⋯⋯⋯⋯⋯⋯⋯⋯⋯⋯⋯⋯⋯⋯⋯⋯⋯⋯⋯⋯⋯⋯⋯⋯⋯⋯⋯⋯⋯⋯⋯.41.4.1文献法⋯⋯⋯⋯⋯⋯⋯⋯⋯⋯⋯⋯⋯⋯⋯⋯⋯⋯⋯⋯⋯⋯⋯⋯⋯⋯⋯⋯⋯⋯⋯.41.4.2实例分析法⋯⋯⋯⋯⋯⋯⋯⋯⋯⋯⋯⋯⋯⋯⋯⋯⋯⋯⋯⋯⋯⋯⋯⋯⋯⋯⋯⋯⋯.41.4.3实地调研法⋯⋯⋯⋯⋯⋯⋯⋯⋯⋯⋯⋯⋯⋯⋯⋯⋯⋯⋯⋯⋯⋯⋯⋯⋯⋯⋯⋯⋯.4第二章工业园区景观相关理论概述⋯⋯⋯⋯⋯⋯⋯⋯⋯⋯⋯⋯⋯⋯⋯⋯⋯⋯⋯⋯⋯⋯⋯⋯⋯.52.1相关概念⋯⋯⋯⋯⋯⋯⋯⋯⋯⋯⋯⋯⋯⋯⋯⋯⋯⋯⋯⋯⋯⋯⋯⋯⋯⋯⋯⋯⋯⋯⋯⋯⋯.52.1.1工业园区景观⋯⋯⋯⋯⋯⋯⋯⋯⋯⋯⋯⋯⋯⋯⋯⋯⋯⋯⋯⋯⋯⋯⋯⋯⋯⋯⋯⋯.52.1.2可持续发展⋯⋯⋯⋯⋯⋯⋯⋯⋯⋯⋯⋯⋯⋯⋯⋯⋯⋯⋯⋯⋯⋯⋯⋯⋯⋯⋯⋯⋯.52.1.3高新技术开发区⋯⋯⋯⋯⋯⋯⋯⋯⋯⋯⋯⋯⋯⋯⋯⋯⋯⋯⋯⋯⋯⋯⋯⋯⋯⋯⋯.62.2国内外研究进展⋯⋯⋯⋯⋯⋯⋯⋯⋯⋯⋯⋯⋯⋯⋯⋯⋯⋯⋯⋯⋯⋯⋯⋯⋯⋯⋯⋯⋯⋯72.2.1国外研究进展⋯⋯⋯⋯⋯⋯⋯⋯⋯⋯⋯⋯⋯⋯⋯⋯⋯⋯⋯⋯⋯⋯⋯⋯⋯⋯⋯⋯.82.2.2国内研究进展⋯⋯⋯⋯⋯⋯⋯⋯⋯⋯⋯⋯⋯⋯⋯⋯⋯⋯⋯⋯⋯⋯⋯⋯⋯⋯⋯⋯.92.3成熟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分析⋯⋯⋯⋯⋯⋯⋯⋯⋯⋯⋯⋯⋯⋯⋯⋯⋯⋯⋯⋯⋯⋯⋯11第三章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193.1规划思想⋯⋯⋯⋯⋯⋯⋯⋯⋯⋯⋯⋯⋯⋯⋯⋯⋯⋯⋯⋯⋯⋯⋯⋯⋯⋯⋯⋯⋯⋯⋯⋯..193.2工业园区景观规划原则⋯⋯⋯⋯⋯⋯⋯⋯⋯⋯⋯⋯⋯⋯⋯⋯⋯⋯⋯⋯⋯⋯⋯⋯⋯⋯..193.2.1可持续发展原则⋯⋯⋯⋯⋯⋯⋯⋯⋯⋯⋯⋯⋯⋯⋯⋯⋯⋯⋯⋯⋯⋯⋯⋯⋯⋯⋯193。2.2循环经济原则⋯⋯⋯⋯⋯⋯⋯⋯⋯⋯⋯⋯⋯⋯⋯⋯⋯⋯⋯⋯⋯⋯⋯⋯⋯⋯⋯⋯203.2.3环境保护性原则⋯⋯⋯⋯⋯⋯⋯⋯⋯⋯⋯⋯⋯⋯⋯⋯⋯⋯⋯⋯⋯⋯⋯⋯⋯⋯⋯203.2.4文脉传承原则⋯⋯⋯⋯⋯⋯⋯⋯⋯⋯⋯⋯⋯⋯⋯⋯⋯⋯⋯⋯⋯⋯⋯⋯⋯⋯⋯⋯2l3.2.5以人为本原则⋯⋯⋯⋯⋯⋯⋯⋯⋯⋯⋯⋯⋯⋯⋯⋯⋯⋯⋯⋯⋯⋯⋯⋯⋯⋯⋯⋯213.2.6师法自然原则⋯⋯⋯⋯⋯⋯⋯⋯⋯⋯⋯⋯⋯⋯⋯⋯⋯⋯⋯⋯⋯⋯⋯⋯⋯⋯⋯⋯223.3规划设计依据与方法⋯⋯⋯⋯⋯⋯⋯⋯⋯⋯⋯⋯⋯⋯⋯⋯⋯⋯⋯⋯⋯⋯⋯⋯⋯⋯⋯一223.3.1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学在规划设计中的指导应用⋯⋯⋯⋯⋯⋯⋯⋯⋯⋯⋯⋯223.3.2植物群落生态设计在规划设计中的指导应用⋯⋯⋯⋯⋯⋯⋯⋯⋯⋯⋯⋯⋯⋯⋯2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3.3.3水系统的生态规划设计——水污分流在规划设计中的指导应用⋯⋯⋯⋯⋯⋯⋯253.3.4生态廊道与网络的建设在规划设计中的指导应用⋯⋯⋯⋯⋯⋯⋯⋯⋯⋯⋯⋯⋯26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294.1案例背景⋯⋯⋯⋯⋯⋯⋯⋯⋯⋯⋯⋯⋯⋯⋯⋯⋯⋯⋯⋯⋯⋯⋯⋯⋯⋯⋯⋯⋯⋯⋯⋯一294.2规划设计指导思路⋯⋯⋯⋯⋯⋯⋯⋯⋯⋯⋯⋯⋯⋯⋯⋯⋯⋯⋯⋯⋯⋯⋯⋯⋯⋯⋯⋯.304.3自然环境状况⋯⋯⋯⋯⋯⋯⋯⋯⋯⋯⋯⋯⋯⋯⋯⋯⋯⋯⋯⋯⋯⋯⋯⋯⋯⋯⋯⋯⋯⋯.304.3.1地理位置⋯⋯⋯⋯⋯⋯⋯⋯⋯⋯⋯⋯⋯⋯⋯⋯⋯⋯⋯⋯⋯⋯⋯⋯⋯⋯⋯⋯⋯⋯304.3.2气候气象条件⋯⋯⋯⋯⋯⋯⋯⋯⋯⋯⋯⋯⋯⋯⋯⋯⋯⋯⋯⋯⋯⋯⋯⋯⋯⋯⋯⋯314.3.3地形地貌⋯⋯⋯⋯⋯⋯⋯⋯⋯⋯⋯⋯⋯⋯⋯⋯⋯⋯⋯⋯⋯⋯⋯⋯⋯⋯⋯⋯⋯⋯314.3.4水文特征⋯⋯⋯⋯⋯⋯⋯⋯⋯⋯⋯⋯⋯⋯⋯⋯⋯⋯⋯⋯⋯⋯⋯⋯⋯⋯⋯⋯⋯⋯314.3.5风景名胜⋯⋯⋯⋯⋯⋯⋯⋯⋯⋯⋯⋯⋯⋯⋯⋯⋯⋯⋯⋯⋯⋯⋯⋯⋯⋯⋯⋯⋯⋯314.4经济社会发展状况⋯⋯⋯⋯⋯⋯⋯⋯⋯⋯⋯⋯⋯⋯⋯⋯⋯⋯⋯⋯⋯⋯⋯⋯⋯⋯⋯⋯.314.5现存主要环境问题⋯⋯⋯⋯⋯⋯⋯⋯⋯⋯⋯⋯⋯⋯⋯⋯⋯⋯⋯⋯⋯⋯⋯⋯⋯⋯⋯⋯.314.6生态环境功能区划⋯⋯⋯⋯⋯⋯⋯⋯⋯⋯⋯⋯⋯⋯⋯⋯⋯⋯⋯⋯⋯⋯⋯⋯⋯⋯⋯⋯。324.6.1分区原则⋯⋯⋯⋯⋯⋯⋯⋯⋯⋯⋯⋯⋯⋯⋯⋯⋯⋯⋯⋯⋯⋯⋯⋯⋯⋯⋯⋯⋯⋯324.6.2环境功能区划分⋯⋯⋯⋯⋯⋯⋯⋯⋯⋯⋯⋯⋯⋯⋯⋯⋯⋯⋯⋯⋯⋯⋯⋯⋯⋯⋯324.6.2.1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324.6.2.2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建设区⋯⋯⋯⋯⋯⋯⋯⋯⋯⋯⋯⋯⋯⋯⋯⋯⋯⋯334.6.2-3商贸和居住区⋯⋯⋯⋯⋯⋯⋯⋯⋯⋯⋯⋯⋯⋯⋯⋯⋯⋯⋯⋯⋯⋯⋯⋯⋯。334.6.2.4昆山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34.7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建设规划⋯⋯⋯⋯⋯⋯⋯⋯⋯⋯⋯⋯⋯⋯⋯⋯⋯⋯⋯⋯⋯⋯⋯⋯334.7.1现状分析⋯⋯⋯⋯⋯⋯⋯⋯⋯⋯⋯⋯⋯⋯⋯⋯⋯⋯⋯⋯⋯⋯⋯⋯⋯⋯⋯⋯⋯⋯334.7.2生态工业体系的构建⋯⋯⋯⋯⋯⋯⋯⋯⋯⋯⋯⋯⋯⋯⋯⋯⋯⋯⋯⋯⋯⋯⋯⋯⋯344.8植物群落生态设计⋯⋯⋯⋯⋯⋯⋯⋯⋯⋯⋯⋯⋯⋯⋯⋯⋯⋯⋯⋯⋯⋯⋯⋯⋯⋯⋯⋯.344.9水污防治及雨污分流景观规划⋯⋯⋯⋯⋯⋯⋯⋯⋯⋯⋯⋯⋯⋯⋯⋯⋯⋯⋯⋯⋯⋯⋯⋯364.10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规划⋯⋯⋯⋯⋯⋯⋯⋯⋯⋯⋯⋯⋯⋯⋯⋯⋯⋯⋯⋯⋯⋯374.10.1现状概况⋯⋯⋯⋯⋯⋯⋯⋯⋯⋯⋯⋯⋯⋯⋯⋯⋯⋯⋯⋯⋯⋯⋯⋯⋯⋯⋯⋯⋯374.10.2上位规划解读⋯⋯⋯⋯⋯⋯⋯⋯⋯⋯⋯⋯⋯⋯⋯⋯⋯⋯⋯⋯⋯⋯⋯⋯⋯⋯⋯374.10.3生态廊道规划⋯⋯⋯⋯⋯⋯⋯⋯⋯⋯⋯⋯⋯⋯⋯⋯⋯⋯⋯⋯⋯⋯⋯⋯⋯⋯⋯。384.11细节景观设计⋯⋯⋯⋯⋯⋯⋯⋯⋯⋯⋯⋯⋯⋯⋯⋯⋯⋯⋯⋯⋯⋯⋯⋯⋯⋯⋯⋯⋯⋯394.11.1道路景观设计——以南淞路段为例⋯⋯⋯⋯⋯⋯⋯⋯⋯⋯⋯⋯⋯⋯⋯⋯⋯⋯.394.11.2小品设计⋯⋯⋯⋯⋯⋯⋯⋯⋯⋯⋯⋯⋯⋯⋯⋯⋯⋯⋯⋯⋯⋯⋯⋯⋯⋯⋯⋯⋯..424.12小结⋯⋯⋯⋯⋯⋯⋯⋯⋯⋯⋯⋯⋯⋯⋯⋯⋯⋯⋯⋯⋯⋯⋯⋯⋯⋯⋯⋯⋯⋯⋯⋯⋯⋯⋯⋯⋯⋯⋯⋯⋯⋯⋯⋯⋯42第五章结语⋯⋯⋯⋯⋯⋯⋯⋯⋯⋯⋯⋯⋯⋯⋯⋯⋯⋯⋯⋯⋯⋯⋯⋯⋯⋯⋯⋯⋯⋯⋯⋯⋯⋯⋯45参考文献⋯⋯⋯⋯⋯⋯⋯⋯⋯⋯⋯⋯⋯⋯⋯⋯⋯⋯⋯⋯⋯⋯⋯⋯⋯⋯⋯⋯⋯⋯⋯⋯⋯⋯⋯⋯⋯47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自18世纪技术革命以来,随着迅猛发展的工业兴起,工业园区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简单的集聚阶段到有主导工业类型的工业分类园区,二战后工业园区又进入集约高效阶段。对比初期的工业园区,现代工业园区更加注重企业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生态环境的优越程度。我国的工业园区的发展虽然规模和数量可观,然而在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上还远不及西方国家,污染较严重,生态循环与可持续理念运用还较落后。因此研究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重大意义。在上述背景下,本论文旨在探寻对工业园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在"--3前各类工业园区如火如荼建设期间,从景观规划设计角度,对其整体的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控制协调工业园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的三赢。本论文通过研究工业园区的背景,相关概念以及东西方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进展和分析总结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经验,从成熟的工业园一苏州工业园区分析理论方法,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从实际案例中验证其科学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关键词: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INDUSTRIAL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BASEDO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HIGH.TECHDEVELOPMENTZONEOFKUNSHAN(YUSnANTOWN)ASEXAMPLEABSTRACTSincethetechnologicalrevolutioninthe18thcentury,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meindustrialrise,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parkshasalsogonefromasimpiega:tlleringphasetoaphaseofintensiveandhighlyefficient.IthasledtotheclassificationofindllstrialtypesofindustrialparksafterWorldWarII.Comparisonwiththebeginningoftheindustrialpark,modemindustrialparkenterprisespaymoreattentiontothelivingenviroment,theconcep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mprovingpublicfacilitiesandtheenv的姗entsuperior.China’sindustrialparkdevelopmentinboththesizeandnumber甜esignificant.butinlandscapeandenvironmentalplanninganddesignandconS.tmctloncaIlnotkeepuponthefarWest,morepolluting,eco—cycleandsustainableuseoftheconcePt1sstillrelativelybackward.Therefor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industrial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hassignificanceforpractice·Intlleabovecontext,thispaperaimstoexplorethelandscapeoftheindustriaJparkpl撕nganddesign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fullswingintheconstructiono士V锄ousindustrialparks,laIldsc印eplansanddesignfromtheperspectiveoftheoveralllandsc印eofitsrationalplanning,combinedwithprinciplesoflandscapeecology,andtheconceptoisustainabledevelopment,controlandcoordinatefromalandscapepointofvlevVoftheeconomic。environmentandindustrialparkssocietytoachieveathree。win·Inthisthesis,westudiedt11eindustrialparkfromthebackground,concepts,andtheE叙.WestIndu耐alParktothelandscapeplanningandsummarizedtheprogressoI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odemindustrialparklandscapeplanningexpenence·trom也em砷Llrein(№trialp冰,SuzhouIndustrialParktheorymethod,High·techIndusWialDevelopmentZone,Kunshanthoughtoflandscapedesignprovideatheoreticalhasls,眦alsoverifytheactualcaseandthescientificandecologicalsustainability·Keyword:Industrial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SustainabledevelopmentIII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工业园区的发展第一章绪论从18世纪中叶的工业技术革命发生,工业就开始了迅速发展的历程,工业区也随之发展起来,首先经历了简单的聚集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工业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由于没有规划没有引导,居住地带和工厂没有专门隔离开,工厂常设置在河流附近,不仅噪声大,还污染河水和土壤。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功利主义的原则主宰着人们的思想,追求利益最大化,并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从而造成环境的巨大破坏,整个工业区的环境非常恶劣(刘波,2007)。正如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芒福德将这这一时期的城市形象地称作“焦炭城”(刘易斯.芒福德,宋峻岭,倪文彦译,2003)。工业园区基本没有景观之谈。产业升级引发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工业门类增加,能源和原材料加工、机械为主导的工业结构形成,工业区的发展进入了粗放式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主要特点有:工业区域城市的基础设施共享,开始考虑城市发展与工业区的发展协调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很薄弱。二战后,由于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和单一资源型产业向信息,生物和其他高科技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开始出现,工业区发展进入集约高效的阶段。在享受到集约化带来的巨大经济辐射效应利益的同时,工业园区也因集聚而引发了更加恶劣的环境破坏,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还伴随着种种影响如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比利时的马斯河烟雾事件,日本的富山骨痛病事件、水倍甲基汞中毒事件、四日哮喘病事件,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等敲响了人们对于工业区对环境破坏的巨大警钟。日益加剧的全球环境问题及其生态后果使人们为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有目的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维护资源的再生能力,并最大程度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钟月,2008)。“可持续发展”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上提出,要求摈弃工业革命以来单纯追求经济价值主张经济、社会、环境、科技与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这一声明明确了可持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续发展的概念,表达了各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在环境恶化的工业区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迫切。这促使工业园区与环保要有机结合,丹麦的卡隆堡工业园区利用废物利用成为了生态工业园区的雏形。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的构想中,明确指出了“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在不损害基本生态进程的前提下,促进工业在长时间内给社会和经济利益做出贡献的工业化模式”。对工业应该采取的发展模式和生态化措施进行了探讨,生态工业园区开始大范围推广。其特点为: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相对完善的服务设施,高效的公告管理和服务;更加注重园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建设起的工业园,大都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现在初步进入规范化全面发展的阶段,大部分都是参照国外工业园区开发的经验而建设的,但是工业园区的景观环境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尽如人意,只有少量的工业园区的景观环境建设重视程度较高。例如苏州新加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就成为了工业园区景观建设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更多的工业园区的景观环境不容乐观,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的景观环境更是令人担忧,基本还处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观念统治之下,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对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就不只是提供美观宜人的环境,更多还要考虑其景观层面应该解决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循环问题。1.1.2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工业园区的发展要求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对工业园区的发展的指导是:国家支持的是既属于高科技产业类型,还能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工业体系。高新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将是未来十五年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江苏省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提升发展高新区。充分发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作用和资源集约利用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施仓0新型园区建设工程,重点推进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进一步汇聚创新资源,优化平台月艮务功能, 第一章绪论加快研发和转化最新科技成果,打造引领转型发展的创新型核心园区。鼓励发展专业园区。’’‘‘引导各类园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彰显特色优势,重点围绕纳米技术、物联网、生物医药、无线通信、清洁能源、环保装备、文化创意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度高、专业特色鲜明的科技园区,形成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对我国的高科技的产业园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思路。同时“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到2015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明显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表明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对包含工业园区的整个省级范围环境问题加强了关注,工业园区的景观生态效益需要摆在重要位置。对于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可持续发展性提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1.1.3昆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背景昆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昆山市一个以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而著称的现代化工商业重镇,工业门类众多,经济效益巨大。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兴业。由于早期引进的一些污染严重而且规模小的企业,其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在“十二五”期间,昆山政府下达任务书,敦促昆山高新区完成环境保护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加强环保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这为本论文的研究案例——昆山高新区(玉山镇)景观规划提供了契机。1.2研究目的和意义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经济背景下,了解庞大而复杂的工业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解决它们之间存在的问题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关键的一环。在实现循环经济的同时,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还应该在引入生态学思想,构建经济——环境并重的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工业化的生态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的工业景观规划设计中,还需要进行一些实践和国外的一些已得的经验和理论进行融合。这对完善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具有重要作用,直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理论在我国工业园区的良性发展和积极探索。对新建成的工业园区或者已存的工业园区景观的优化调整提供指示作用。1.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为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进展中总结经验和教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训,寻找符合现代中国国情的现代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并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规划设计思路,原则以及实践方法。对昆山市高新区景观规划进行指导,以期对江南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际的指导和示范。1.4研究方法1.4.1文献法收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工业园区景观规戈0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数据库中收录的硕博士论文以及相关论著,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读通过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工业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特点进行归纳和概括分析。1.4.2实例分析法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生命力,因此本研究以相关理论为依托,结合昆山高新区的实例,总结出普遍适用的规律原则。1.4.3实地调研法要获取昆山高新区景观规划的具体相关资料,了解其实际,务必进行深入的调研。4 第二章工业园区景观相关理论概述第二章工业园区景观相关理论概述2.I相关概念2.1.I工业园区景观景观(1andscape),其概念一直为人们所争议,在不同专业和学科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地理学界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统称,比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等;生态学家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艺术家贝0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我国在现代景观设计方面对景观的概念主要有以下两种界,~疋: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从四个层面解释景观的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问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3)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4)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提出的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则是这样界定景观的含义:“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大方面的内容。”(刘滨谊,1999)借鉴前两位教授的论点和工业园区的性质和范围,工业园区景观的定义大致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面积的工业企业集中的相对独立区域内的环境空间,它包括整体生态环境,审美形象以及游憩行为和文化体验的多元化空间。而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工业园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营造,景观审美形象的塑造以及游憩彳亍为和文化体验空间的创造(刘波,2006)。2.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理论,是在人类就自身发展面临着各种威胁的情况下出现的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立刻得到了全球各界的认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初见于1962年美国学者莱切尔·卡尔逊所著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寂静的春天》一书,“现在,我们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但是这两条道路是不一样,我们长期以来行驶的这条道路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够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道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另一个叉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这个地球”。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并认为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将无可回避地导致贫富悬殊、人际失衡和生态无序等“全球性问题”。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目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认为“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里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87)。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围绕环境与发展及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制定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才得以确立。自此以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不再只局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何谓可持续发展以及从各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于是许多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战略、计划在这一时期纷纷出台。1994年,日本制定了《日本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希望通过可持续的发展途径,实现保护全球环境的目标。除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定性研究外,国外的一部分学者开始借助于经济学理论,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态的角度,’同时结合具体的分析对象,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化的研究,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果,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定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世纪初的2002年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会议回顾了《21世纪议程》在世界各国的执行情况,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议的重要成果就是形成了一项新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要求世界各国更好地执行《21世纪议程》的量化指标,从而更好得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影响人类发展的环境污染等问题。2.1.3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我们把这类科技——工业综合体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世界各国高新区呈现千姿百态,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科学园、技术园、科技园、发展园、研究园;有的称为工业园、科技工业园、科学工业园、高技术 第二章工业园区景观相关理论概述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带;有的称为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城;有的甚至根据园区的技术开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特点而称为硅谷、硅岛、硅山、硅廊、硅原、硅漠等等。尽管如此,它们一般都以发展高技术、开拓高技术产业、振兴科教和经济作为基本目标和目的。从世界高新区发展建设40多年的历史来看,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但按照国际惯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科学园、科学城、技术城、高技术产品加工区和高技术产业地带(杨志,2008)。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特点主要有:(1)环境资源优越:临近良好的生态资源(滨海地带、河流水系、郊区森林公园、城郊农业发展地区);(2)交通便利:距离航空港有便捷的交通联系;高科技园区与中心城有便捷的公路、城市轨道联系,尤其是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的引入;公路运输方面有良好的高速公路体系,与区域物流园区空间上相邻近,有多元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科研文化资源:高科技园区与高等教育机构及科研院所联系密切,有利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城市科技发展环境;(4)中心城的配套设施:高科技园区与中心城市在交通上便捷联系或空间上相临近。中心城能够提供配套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便捷程度直接关系到高科技园区自身配套设施的建设种类和数量;(5)政策优惠:高科技园区一般情况下行使相应的政府职能,通过制定产业引进优惠政策,实现将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成为适合某些主导产业发展的特殊的经济区域;(6)企业发展环境:初期主要依靠龙头大企业的产业拉动,快速形成园区的起步区并确定主导产业,随后将逐渐培育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最终目标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创新环境,营造出开发区自由开放的国际化产业发展环境。(7)完善配套设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特定地发展环境,对于企业的服务至关重要。针对不同企业安排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产业需求特定的市政基础设施。适当地提高产业园区的开发强度,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是中国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正确道路(张勇,2009)。2.2国内外研究进展工业废弃地改造兴于20世纪70年代后,基于环保和生态思想,人们对工业废弃地进行了改造更新。设计师们充分利用场地原有条件,在保留了废弃地的工业精神的基础上,巧妙创造了可供使用的新型环保工业景观。成功的范例有美国西雅图煤气厂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公园、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等。生态工业园兴起随着耶鲁大学等研究机构对工业生态理论的系统研究,生态工业园区率先在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出现。景观生态系统是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的重要部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工业园区景观设计中被广泛运用。我国在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方面较少有系统研究,先后在苏州、南京、上海、宁波、天津等地建成了大型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内的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不2.2.I国外研究进展与工业园区景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结合最为紧密的莫过于生态化设计,国外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设计研究视野开阔,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行,并开始出现了注重案例分析、规划实践和发展对策研究的趋势。西方国家的工业所走的是一条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道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也牺牲了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因此,西方国家关于工业企业景观设计的研究最早是从生态工业文明方面的研究开始的。生态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工业区也率先出现了生态化建设趋势,以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parks)的出现为代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始于1960年代的丹麦卡隆堡工业园区。这一概念1992—1993年间被首次正式提出,即“一个由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的群落,它通过在管理包括能源、水材料这些基本要素在内的环境资源方面的合作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展,最终使该企业群落寻求一种比每个公司个体效益的总体还要大得多的群体效益。简言之,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就是不仅要做好景观设计,而且要改善参与公司的经济表现,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在此理论影响下,建成了很多生态工业园区,在加拿大、荷兰、奥地利和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尤其在美国,生态工业园区更是遍地开花。如丹麦的卡隆堡工业园区、美国的费尔菲尔德工业151区等。卡隆堡(Kalundborg)是丹麦濒临波罗的海的一个海滨小城。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成以炼油厂、制药厂、电厂和石膏板厂为主体企业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还建有使用副产品的大棚种植场、水泥厂、供热站、硫酸厂、养鱼场和农场等,本着不同企业互惠互利的原则,以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或部分替代原材料。通过这种“从副产品到原料”的交换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减少了废弃物,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成为目前世界上工业园区建设中生态环境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例子。水资 第二章工业园区景观相关理论概述源的循环和综合利用也得到充分重视。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供给电厂,作为锅炉的补给水和洁净水,通过水的重复使用,减少了工业园区整个系统,25%的需水量。在整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除了工业生态学所倡导的工业之间的链接循环非常完善以外,环境与工业发生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整个工业链中,环境参与循环和物质流的交换,水体的净化与流动过程,不仅节约了工业用水量,也带来了良好的景观效应,绿化的种植和环境的保护,为生活在内部的人们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并且塑造了良好的工业园区形象,成为整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典范。ErnestLowe以及HallJ.还有欧洲其他的研究机构对工业园的生态化设计与操作的研究颇有建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为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奠定了基础。PottsCart(PottsCart,1998)结合Choctaw工业园的改造问题,对生态工业园的土地使用和景观设计进行了实际探索,为生态工业园区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Grant(Grant,1997)指出了在工业规划中景观规划的重要性。VanLeeuwen(VanLeeuwen,2003)等人探讨了荷兰六种不同的规划方法的特点,并指出这些规划方法缺少可持续能力,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方法的前景。Yang等(Yan&Lay,2004)以新加坡为例,进一步阐明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工业区的规划中去。同时,还有许多国外学者结合传统工业园的改造问题,对生态工业园的土地使用和景观设计进行实际探索,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近代西方工业化国家相继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在对工业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性景观再生的同时,他们也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后工业景观研究作为一套相对完整的景观设计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对工业景观与工业旅游的关系以及工业旅游的开展形成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工业旅游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工业景观对发展工业旅游的引导作用开始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应的,国外在工业废弃地的景观再生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美国西雅图的煤气厂公园,德国的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等。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大都经历了兴起一衰败一改造一复兴几个阶段,工业景观的研究也大致经历了传统工厂绿化一工业区景观生态建设一现代工业景观一后工业景观建设几个阶段并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于茂霞,2010)。2.2.2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工业园区景观建设的发展历程是“以破坏污染为美——忽视园区景观建设一一重视园区景观建设”(瞿群等,2006)。从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指导思想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是“人定胜天”,环境问题尚未突出,各企业“以量为纲”追求高产量,景观方面以烟囱的数量和高低来衡量,走进了景观建设的破坏面;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期,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环保界的主导思想是“末端治理”,园区景观建设虽然得到一定的投入,但还是处于受忽视的地位,高速发展GDP的指导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至21世纪初,环境问题引起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思,在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的理念下,生态工业园区兴起,环保思想由“末端治理”转向对生产过程的全程关注,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作为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应有的重视,景观规划设计思想在国内得到发展。现阶段,我国对工业园区景观建设主要是俞孑L坚倡导的“探讨规划设计一个更符合时代要求、人性需要,更能发挥个人和企业创新潜力的优美、高效、舒适、健康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场所(常江和Kortter,2005);而肖笃宁则偏向于生态学角度,构建景观的“斑块一廊道一基质”,主要关注景观的生态功能方面。关于工业厂区建设的研究大都是厂区绿化方面的内容以及部分厂区建筑环境方面的研究。其中,根据企业的性质特点,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研究厂区内的植物选择、分析企业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条件限制来合理配置植物,这两方面研究的比较多也比较具体,能给不同的工业企业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提供借鉴;而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来评价某一特定厂区的植物配置、根据特定企业的建筑环境特点对企业的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进行的研究,这两方面一般都是研究特定的企业和范围,针对性较强,国内对工业企业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1)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绿化设计研究;(2)工业厂区不同区域的绿化研究;(3)厂区建筑环境方面的研究;(4)后工业景观、工业公园、工业旅游等方面研究;(5)工业企业景观设计的研究;(6)文脉在工业企业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对工业企业的各方面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国内学者对不同的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不同区域应如何进行绿化进行了探讨,但对工业企业景观尚未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对于文脉在工业企业景观设计中的传承方面的研究更是很少涉及,工业企业内景观设计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以工业为支撑的经济社会中,工业景观设计应当比任何其他景观设计都有责任义务,肩负起艺术创造和社会服务的双重任务,所以针对工业企业景观设计和文脉传承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总结,得到文脉与景观设计的完美结合点,从而提出文脉在工业企业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理念和设计手法,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在国外生态工业园成功实践的启发下,国内从1999年启动了生态工业园的示范点工作,并着手进行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理论研究,积极介绍国外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对于生态工业园的研究多集中在生态工业园的内部10 第二章工业园区景观相关理论概述结构、运营机理、法规政策、指标体系等方面,并开始对案例展开研究,对规划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的工业园区生态化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探讨,研究人员更多的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使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广度不断拓宽(马丽,2009)。目在理论研究方面:鲁成秀(鲁成秀,2003),高成康(高成康,2003)等人对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探讨性的规划设计。在模型和定量分析方面:陈定江(陈定江和李有润,2002)等指出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和管理需要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逻辑表达式的生态工业园模型,为园区决策系统提供了核心模型。在生态工业园的定性研究方面:钟书华(钟书华,2006)探讨了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规划的原则、步骤及方法,园区的选址及景观设计,园区的工业共生系统构建和管理服务;商华(商华,2007)以工业园生态化建设为研究背景,以生态效率为主线,探讨工业园生态化和生态效率的内涵,提出了工业园生态效率的定量化测度模型,建立了基于生态效率测度的工业园区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耿勇等(耿勇和武春友,2002)从工业生态学内涵出发,提出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践方面:王瑞贤(王瑞贤,2005)以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对象,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次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方法在我国规划设计了第一个多产业的生态工业园区;薛东峰等(薛东峰等,2003)对南海生态工业园的工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包括园区景观生态规划、工业生态系统规划和园区生态管理规划等三个部分,提出的规划设计方案为其他园区生态工业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韦亚权(韦亚权,2005)以陕西商洛生态工业园为例,综合运用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生态工业园及其规划设计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划设计思路。随着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实践如火如荼的展开,在工业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践探索等方面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对有限。2.3成熟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分析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长三角地区一个成功的工业园区建设例子,对本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至界浦河,西至东环路,南与吴中区接壤,北临阳澄湖,行政辖区260km2,下辖4个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为70krn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它是一个集工业、商业、住宅、文化教育、娱乐设施为一体的综合的相对独立的苏州东部新城。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共同开发管理。建设近15年的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发展历程总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在这三个主要阶段中,三轮规划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起核心统筹作用。1994年,由新加坡CESMA国际私人有限公司等部门编制园区首轮总体规划;2001年,由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园区总体规划调整;2006年,由中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苏州东部新城规划暨苏州工业园区分区规戈iJ(2007----2020)。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明显带有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痕迹,这是苏州工业园区成功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经验的结果,也是独特的新加坡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结合中国实际的成功试验。1994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由中新合作编制完成。确定了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构思、规模及首期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首期开发区交通规划及启动区规划。该规划以干将路为中轴线,并延伸到金鸡湖东岸,沿轴线建设公共活动中心,在中心区的南北面依次划分为生活居住区和工业区。沿河道两岸设置公园绿地、河州绿地以及沿路绿带,以形成协调统一的水乡城镇风貌。总体布局(图2.1)所示具有以下特点:(1)中心突出,轴线分明,具有鲜明的现代化城市特点;(2)功能分区明确,层次清晰,生活性用地围绕商贸中心及邻里中心设置,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新城区;工业用地布置在园区外侧,接近对外交通干线,对园区干扰小:(3)构筑路河平行的双棋盘式格局,延续了苏州古城的传统特色;(4)注重城市景观设计,构筑了中心商业区与金鸡湖之间较好空间关系。(MasterPlanForDistrictsofChinaSingaporeSuzhouIndustrialPark.1995)。 第二章工业园区景观相关理论概述图2.1苏州工业园区的空间结构Fig.2-1SpatialstructureofSuzhouIndustrialPark2001版规划提出了以下措施:(1)对区内用地进行严格的“开发建设管制”;(2)从整个苏州工业园区辖区层面来考虑区域协调问题,强调公共设施的区域共享和基础设施的共建;(3)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网架的构想,提出建立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廊道两个层次的生态保护体系,以完善“四角山水”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分区的规划意图。如继续明确首期为中心商务区等等。相对94版的规划,2001版规划强调了对上版规划继承,实际上是在上版规划的理念下,针对新的发展状况进行的总结和适度的调整。同时,在规划编制的初期还进行了制定规划检讨制度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07年版的规划从苏州市域发展的高度出发,认为苏州工业园区是未来苏州城市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更是实现苏州市域整体发展乃至建设长三角区域中轴的关键因素之一。该版规划成果包括:《苏州东部新城规划暨苏州工业园区分区规划(2007"---2020)))等。延续了2001版总规对城市开发的建设管制并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内的生态网架。此版规划最大的调整就是应对当前面临的资源瓶颈和产业结构转变指出从整个苏州东部新城建设的角度,整个苏州工业园区进行统筹考虑。规划分为4个功能片区,细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分为13个功能组团。北部片区,即娄江北部地区为阳澄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基地,苏州东部交通枢纽;中部片区,即原中新合作区(70km2)、娄葑镇北区局部、娄葑镇南区和胜浦镇为苏州市域中央商务区、苏州东部新城湖东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和宜居示范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和宜居示范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宜居示范区;南部一片区,即娄葑镇东区为老镇历史风貌区,滨江(娄江)文化娱乐区,宜居示范区、教育科研园区,滨江(吴淞江)旅游娱乐、文化创意园区、江南住文化示范区;南部二片区,即郭巷街道和角直镇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文化创意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江南住文化示范区、文化创意园区,低密度宜居示范区、滨湖(澄湖)旅游服务区、历史文化名镇风景旅游区(华益,2009)。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开发建设之初,就确定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管委会领导多次明确表示:“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短期、局部的利益”。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具体园区景观规划设计:(1)功能用地布局方面功能用地布局结构独特。首期开发区采取了轴向布局形式,中间是生活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位于核心位置,两边为工业用地。这种功能布局缩短了人们居住与就业、购物、消闲娱乐等生活需要的空间距离,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挤。另外,工业用地运输量大,重型车辆多。它们被布置在园区的南北两边,远离商业区而紧靠园区外围的交通干线,可以使不同用途的交通按需要分开,有效地避免重型与轻型交通夹杂混乱的局面。二、三区的总体布局,是二区以居住为主,三区以工业为主。这种布局,在上述优点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又考虑了苏州市的主导风向,工业区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两侧(罗蓉,2009)。传统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设施是“天女散花”式,哪里有路哪里就有商店。园区取经新加坡已有规划经验和成果,所有商业服务、社会服务设施(包括农贸市场、邮政所、阅览室、书店、门诊所、电影院、理发室、浴室、洗衣房、修理铺等)都集中在邻里中心、分中心和中心商城。共规划19个邻里中心,每个邻里中心承担为半径0.5km的1万多户居民的服务功能,在地块较小的居住区域另设4个邻里小中心;规戈02个规模大于邻里中心的商业服务分中心;在园区中央建1个中心商城。这种布局形式,一方面保证了居住区域的整洁有序,保障了商业服务、社会服务没施经营者的效益,另一方面又大大方便了居民。园区第一个邻里中心——新城大厦开业以来的热闹场面,证明了这种布局形式的成功。(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14 第二章工业园区景观相关理论概述工业区和住宅区按分开设置,在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据进入园区的工业项目污染程序的不同,安排一定距离的隔离缓冲带。规定无污染工业项目可不需有缓冲区,轻污染工业项目需要50m以上的缓冲区,一般工业项目需有lOOm以上的缓冲区,特殊工业项目(即使用大量有毒、有害化学品,必须设置完善的防污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项目)需要500m以上的缓冲区,易造成重污染的大型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化场等)缓冲区至少1000m。实行区内污水与雨水严格分流,污水1000.40进行阶段分流,然后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集中排放出去。与之相比较的是,我国25个大中城市的污水入网处理率目前只达总量的1/3;在控制大气污染方面,园区是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逐步建设集中供热厂,以减少企业各自建造锅炉,对大气质量造成影响;为控制大气污染,园区对园区内使用燃料进行控制,区内没有以煤为燃料的企业,燃料只采用液化气,以及含硫量低于2%的油料;在控制垃圾特别是有毒废物处理方面,园区是采取集中统一部门处理,避免了垃圾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园区目前直接用于环保建设的投资已达4.7亿元,与环保相关的投资12.4亿元。实践表明,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环境不但未随着开发而恶化,反而有所改善,目前园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优于二级标准,建成区达到了国家烟尘控制区及噪声达标区的要求,水环境也正在得到改善(罗蓉,2009)。(3)文脉保护与文化表达方面任何一个场所的建立都有其相应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中蕴涵着场所对文化规则的价值取向,即鼓励性的规则构成倾向,这种倾向具有阶段和地区的属性。就工业园而言,其阶段性的表现为:园区的人文环境中,是鼓励创造出全新理念、全新意义与全新价值观的园区营建,还是鼓励继承和更新传统理念、意义与价值观的园区营建。地区性表现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人文环境积淀,在传统文化积淀程度上和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的差异,影响到是鼓励采取“进化”还是“跃进”的方式来建设和发展此时此地的园区。苏州工业园——苏州吴地地势平坦。北靠长江,南临太湖,东濒大海,西联内地,交通方便,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多雨湿润。自古以来形成的“水文化+鱼文化+稻文化+蚕桑文化+船文化”,凝炼出秀慧、精巧细腻、外柔内刚、重文重教、博采众长”的社会文化特征。苏州古称“烟水吴都”,历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美誉。君到苏州见,人家尽枕河”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是古城的主要景观与格局;苏州园林以曲水见长,均在“尺寸之地”内做文章。“水乡”是苏州印象;水,成为苏州最特色的文化载体。“在~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苏州吴地对中原文化主要是吸收,对海外文化主要是传播(刘太格,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冯华永,1997);明中叶以后,则逐渐变转为吸收海外文化并向中原内地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吴地又创造出著名的“苏南模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后还有“张家港精神”(王辉,2003)与“昆山之路”(李继军,2000),一直到今天的苏州工业园“新加坡模式”,吴地作为改革开放前锋,冲锋陷阵的角色一直都在与时俱进,努力探索。作为文化交流中介的吴地,兼容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特性,表现出对新生文化的不断接纳、融合,再创新,从而使它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吸收性与融汇性等特点。“苏州的人文精神可以是感性与理性、率真与刻意、继承与创新融会贯通、是守与望的辩证统一。”(谭旭峰,2005)兼顾国际化城市和苏州水乡城市在风格上的和谐统一。例如,它充分考虑到对园区现有河、湖的利用;主要干道形成一个四方型的路网,河、路并行,沿河布置商业和住宅区;首期开发区,从东往西,规划建设的各大楼层数由高向低.与古城现有建筑相衔接。园区在建筑旁、广场上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里,不时地点缀着一些标志、雕塑等小品,增强了开放空间的主题与趣味,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与文化氛围。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伊利尔·沙里宁(E.Saarinen)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抱负。”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中的雕塑小品正好是城市抱负的一个晶莹剔透的点,透过它,可以反映出整个城市的品质。(4)景观绿化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在总体规划中就提出:“利用独特的水域特色如湖泊和河道,加强水城的形象,提供赏心悦目的城市景观”(徐鸣,2005)。其景观绿化规划概念主要为:“保留现有河湖系统的独特的自然景观特征,将它们组织进入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以增强苏州的水城特征:将它们组织进入城市轴线,强化园区的城市设计。绿地和水域相结合,层次分明,构成一套分级的开放空同和绿地系统;移步换景。在园区中步行,可以体验到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的多变的美妙景色”(叶大华,2001)。园区的景观绿化可以概括成点、线、面三大系列。点一分布在园区不同地点的分区级公园与邻里公园等;线一沿着主要水道的两侧的线性公园和一些隔离绿化带等;面——以金鸡湖为中心的环湖景观。初步形成了一环、三湖、四园、六带、十二苑”的生态园林框架。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的核心是金鸡湖公园。金鸡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心脏”地带,湖区西侧是己基本形成规模的首期开发区,湖东是目前正在建设的二、三期开发区。该湖是一个天然湖泊,面积约为7.38km2,比西湖还大1.88km2,东西最宽处约为2.7m,南北最长处约3.5m,平均水深1.6m。总体规划把金鸡湖定位为园区的城市公园,服务整个园区乃至苏州市。在湖畔设置一个焦点——50公顷的湖畔公园,沿岸布置次级公园,用一条约100米宽的绿化带环绕,文化娱乐设施散置其中。同时,湖畔景区向周围城市空间辐射,把景观与四周建 第二章工业园区景观相关理论概述筑联动起来,相互融合。所以,金鸡湖周边的城市建设是整个园区中自然环境和风景最为优美的区域,也是整个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的重点。通过城市设计充分考虑城市天际轮廓线的主旋律,严格控制四周建筑的高度与体量,协调建筑之间的空间与金鸡湖开放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通过金鸡湖景观,加强了东西向的园区中轴线,消除了园区南北间的隔阂,凝聚了周边的城市向心力。环湖的景色移步易景,城市优美的天际轮廓线东西南北各不同,饱览无余。金鸡湖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园区之心(李练英,2007)。分区级公园如白塘生态公园和东沙湖等,主要利用原有水面加以改造而成。邻里公园基本与邻里中配置在一起,服务半径约250米,为居民的日常生活休闲提供方便。此外,园区里要求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要与规划设计同步进行。通过居住区的组团景观设计,几个组团地块的公共绿化通道串联起来。成为园区最小的绿化景观细胞单位。沿河沿街线性绿地在园区纵横交错,连接着散落其中的开放空间,形成一套完整的绿化系统。间或出现的城市开放空间,不时产生不同的节奏感,就像一首旋律动人的乐曲。如果苏州古城是“城中园(林)”,那么园区是(花)园中城”。通过园的姻缘,园区把苏州最大特色的园林文化核心价值——人文氛围在此全新的演绎。在“春来江水绿如蓝”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咏唱中,走过了“小桥流水人家”,豁然见到的是高楼大厦、如龙车马,传统与现代就在一线之间,西与中也可以相容而立。园区的人文气息在此可以窥豹一斑。(5)景观生态学方面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创造性保护”概念”,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傈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根据“宏观异质性”原理“,必须以景观的主要元素的相互关系,即以主要自然元素所占的比例(环境容载力)作为下限。具体来说是滨水区内的人工环境规划设计密度、布局、高度、形式、色彩方面,都必须以保护主要自然元素的环境承载力为前提。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幂l:l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集聚间有离析”(aggregate.with--outliers)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的景观格局。”这一模式强调将土地利用分类集聚,景观质地满足大问小的原则:围绕大型自然保留斑块在发展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小的自然斑块一有自然植被廊道连接大小斑块.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形成边界过渡带同时沿主要的自然边界地带分布人类活动需要形成的道路交通网。以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为例(图2.2),通过湖底清淤取土4000余万吨,不但堆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筑了A、B二岛,李公堤,还为园区以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汛标准填高园区地面0.9米贡献了大量的土方,保护了园区邻近农田,这正是江南理景中的“因借增减,全天逸人”:而且因为二岛挡与隔,成就了传统理景中“奥与旷”的意境;二岛还成为生态上的斑块,增加了廊道的连接性与可达性,可谓达到同曲异工之妙、一箭几雕之果。疆窗薅黼失髑-.裟鬻‰貔_小班袋翟激鳓.螭娶鼯跨王£—■■■■■■■l蕃黢.客玛獠燕最豹天艇鬻图2.2金鸡湖的斑块与廊道基质的划分Fig.2-2DivisionofJinjiLake 第三章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第三章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3.1规划思想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结合工业园区的基本特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指在一定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及质量提高,从而既满足当代高新区发展的需要,又满足未来高新区的发展需求,同时对高新区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实现高新区及所在空间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的协调、持续发展。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高新区这种小区域在景观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促进周边区域可持续发展。高新区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新区区域较小,结构简单,管理体制精简,相对没有较多的各方面利益冲突,便于研究和试验。3.2工业园区景观规划原则3.2.1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建筑(局部)、环境(整体)和社会(人群)结合在一起,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使其做到“既满足当代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求能力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许多的城市在20世纪的80~90年代,都曾进行了大量且无序的工业区的建设,当初那种成片开发、三通一平、五通一平式的做法,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状态,造成了植被的破坏、资源的浪费。因而,现在工业园区物质景观的建设必需要立足于对以往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修复与重建,达成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以所处经济区域为地域依托,以区域内资源、资金、技术、组织结构和管理等经济发展要素为内质的空间集合体,一方面,工业园区内人口生存所依赖的土地、水源、植物等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其承载空间;另一方面,区内决定经济发展速度的人口、资金、产业结构等经济和社会条件,构成高新区的增长空间。高新区所在的区域创新网络和高新区政策方针是高新区发展的外围空间。高新区的发展,不应是以承载空间的消耗为代价换取增长空间的扩张,而应该是承载空间与增长空间所构成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综合体的有序增长与协调发展,并与外围空间进行物质、能量、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信息的交换,接受外围空间的作用。3.2.2循环经济原则循环经济的实施,是建立在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目前对其基本原则提的最多的是“3R”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使用、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资源化或无害化)”,其中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均是必不可少(多贵,陈肋锋2004)。Reduce原则又称为减量化或减物质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它是指通过重新设计生产工艺和转变消费观念等手段,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作为循环经济系统的输入端,减量化原则要求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Reuse原则又称为再利用或重复利用原则,作为循环经济系统的第二原则,它属于过程控制方法。它是指通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使用物品以减少资源使用量和污染排放量,要求投入到生产和消费系统中的物质要尽可能多次或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被使用,借以延长最终废物产生的时间周期。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上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从而避免产品过早的结束使用,成为垃圾。Recycle原则又称为再循环、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作为循环经济系统的第三原则,它属于输出端控制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加工变成资源加以利用,从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甚至是零排放。与再利用原则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为目的不同,再循环原则强调的是“变废弃物为再生资源”(占李睿,2010)。3.2.3环境保护性原则为了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作用影响的认知与觉醒,已逐步树立了积极的自然生态观,并重新审视和评价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共存的关系。在强调经济发展的时候,不应忘记经济发展最终目标是要为人类服务,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工业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决不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通过工业园区布局的合理建设,在符合功能上的可行性、建设运行上的经济性,景观设计符合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各项特定的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把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因地制宜,节约能源及其它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达到和谐的必经之 第三章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路,力求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注意工业园区景观的延续性,即景观的长期效果,特别是植物这类富有生命形态的景观要素的组织和安排。由于其在生长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季相变化和色彩搭配,所以要考虑植物不同的生长周期呈现的不同景致,以及它们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长期效果。纵观凡是有一定历史的工业园区,景观中都有数量不等的古树名木,既作为园区悠久历史的见证,又具有形象表征的意义。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应遵循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结合的原则,既可在近期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企业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3.2.4文脉传承原则本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地文化的特色是文脉所在,是历史文化轨迹发展的根基。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文化民主的体现。对文脉的继承也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水土孕育文化,文化影响经济从而造就特定的风土人情,本土文化代表着当地沉积了多年的精神内涵,只有很好的挖掘、继承、彰显和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区域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样,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也是如此,只有充分尊重城市、区域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从中提取独特的文化基因并进行合理的演译,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展现时代的风貌,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要表现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展现工业魅力。可以通过工业生产零部件的放大、工艺流程的展示,使人体验工业的美感,使之成为有科普性质的工业景观园区。3.2.57以人为本原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已经进入“环境至上型”时代,各种环境设计也备受关注(罗丽娟和王志鸿,2002)。然而许多的环境设计为了追求所谓的“精品”,却忽视了“服务于人”这一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是环境设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原则(贾德华,王万喜,2006)。人是景观设计的主体服务对象,在设计时需要理解人、尊重人的感受,让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候富荣等,2002)。现代工业园正迈向复合发展时期,强调“宜生产、宜居住、宜游乐”的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它既是产业人员正常工作的场所,更是居住与生活的社区。因而在满足清洁生产功能的同时,物质景观的建构还要强调“以人为本”,其服务对象应为园区内的产业人员及其家人,景观定位应考虑以生活化和休憩性为其主要特征。从景观空间角度看,工业园区物质景观作为工厂区内生产空间与住宅户内活动空间之问的连接与过渡,应具备公共性、半公共性、半私密性三种空间层次,为工作与生活在其中的人提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供休闲与交流的场所。这一点与对全体市民开放的大规模城市景观空间,如城市公园、城市广场、郊区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不同,它并不需要大尺度的广场与草坪,而要求有亲切的氛围以及近人的尺度,以加强人与环境的亲和,从而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从景观内容角度看,工业园区物质景观也同样有别于强调独特性和主题的城市景观。它不需要很奇特的景观内容,装饰性、图案化的景观设计也较少,而是要基于为日常生活服务的定位,强调生活化特征为主。因而,在具备可视性之外,还应具有可达性的景观内容。3.2.6师法自然原则工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对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应进行严格的仿生分析,注重工业生态系统分解者、再生者的建设,丰富系统的多样性;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并进行动态管理,在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为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不断创造新的条件。3.3规划设计依据与方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其规划设计依据与方法众多,笔者从文献和实践中总结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3.3.1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学在规划设计中的指导应用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体现在一个方面就是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设计。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理论支持,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论。循环经济学、工业园区生态化设计的三维一体理论(工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社会生态学)以及系统工程理论等是工业园区生态化设计与建设的理论基础,其中以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学为核心理论。工业生态学是将生态学思想融入到工业系统中,拓展出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强调综合解决工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问题,是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各系统之间关系的最为有效的理论工具。工业生态学的提法始于1989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研究部副总裁罗伯特.福罗什(RobertFrosch)和负发动机研究的尼古拉斯·加罗布劳斯(NicolasGallopoulos)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的题为《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文章。工业生态学的主要思想是抓住工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处理这一核心问题,把工业系统视为一类特定的生态系统,从不同的视角,以工业系统中的产品与服务为重点,采用定量方法,分析、研究工业系统的全部运行过程 第三章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找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办法。应对不同的工业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使“废物”在工业过程间流通,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从而减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FrosehR,GallclpoulosN,1989)。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设计实质上是根据一定地域内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进行产业间的组合,链接和补充,使之形成互为关联的工业生态链或生态网,以实现废物和能量的高效利用,最终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生态学及生态工业的理论、方法为改革传统工业园区,实现向生态工业园区的演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无疑为工业园的生态化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工业生态学可以在三个方面解决工业园区生态化设计方面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是:园区企业的引进、有毒废物的管理以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能部分地反应出清洁生产的目标(马丽,2009)。(1)园区企业的引进。利用工业生态学的思想来严格要求园区企业的引进,不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具有非常大的商业价值。(2)有毒废物的管理。工业生态学在生态工业园中的第二个主要应用就是对有毒废物的管理。工业园区中的企业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很多的危险物质,这些物质的排出,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要消除这种危害,需要运用工业生态学思想安全地处理或者使其再循环。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规范毒废物的强制管理。(3)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温室气体问题己成为全球第一环境问题,在生态工业园区中,可以把企业集中起来交流、学习和行动,这样有助于温室气体问题的解决,同时鼓励清洁能源的利用。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工业生态系统向理想的工业生态系统推进,是目前工业园区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需解决的现实难题。显然,以工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工业生态学现在作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正在不断完善,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型工业发展模式正在不断成熟,不断完善工业生态学,对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建设,促进生态工业园发展有利于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是工业园区生态化设计的重要理论支撑,两者的联系表现为:(1)从工业园区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和目标来看: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设计,以构建生态工业链为核心,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建立“食物链网”,即工业链网,把一个企业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使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物质、能量、信息的共生关联,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模式,形成产业间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共生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通过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设计构建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邱德胜,钟书华,2005)。(2)从工业园区系统结构看,其生态化体现在:通过废物交换和清洁生产,构建不同层次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促进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动态平衡。因此,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指导,首先应在企业内部,应该以零排放为目标,通过清洁生产,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不可避免的废弃物,在园内企业之间,以工业共生代谢原理为指导,促进其资源化和再利用,形成不同品级使用价值链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循环;最后,一个生态化足够完善的工业园区还需要积极促成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质闭路循环系统,确保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这与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的循环是一一对应的(马丽,2009)。3.3.2植物群落生态设计在规划设计中的指导应用群落生态设计就是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进行动植物景观的营造,对自然的植物群落的提炼和艺术的再现,遵循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的生态习性方面的客观规律。1902年,瑞士学者首次提出群落生态学概念,到1910年,第三届国际植物学会上采用这一术语。以植物群落的研究最为广泛深入,植物群落学主要研究群落结构、功能、形成、发展与所处环境的关系(王云才,韩丽莹,王春平,2009)。包括生境与生态位、潜在自然植被、生活型、顶级群落演替等。是整个群落生态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潜在自然植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扰被停止后,在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等环境条件下,所能发展形成起来的自然植被类型。一般可以依据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利用已有的植被知识,并通过顶级群落的类型推断该区域的潜在自然植被类型。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理论认为如果两个种在同一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据了相同的生态位,一种将排挤另一种。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外一个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在演替过程中,演替前期的群落为演替后期的群落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最后达到顶级群落。顶级群落是一个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平稳的群落,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因子相适应,因而是稳定的?一般由裸地自然的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需要数百年的时间。群落生态设计的理论还包括景观生态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群落系统理论,在此不再做详细的介绍。简单来讲就是用“近自然的方法”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把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因为自然24 第三章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界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维持生态平衡。其中水分循环、植被、土壤、小气候、地形等在这个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原有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借鉴其各地区的植物自然群落构建模式的同时,以地带性植被结构为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城市绿地有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社会经济、休闲保健等方面综合功能。工业园区的绿地建设,要根据主导功能如污染防护、防风、特定小环境的改善或观赏游憩环境的构筑等目标,进行群落结构优化设计,并以相应的群落结构来实现综合功能的优化。3.3.3水系统的生态规划设计——水污分流在规划设计中的指导应用工业园中的水系统是个敏感的系统,在生态平衡和工业生产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节约水资源,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在景观设计的喷泉、跌水、瀑布中,可利用潜水泵将水加压提升,以满足喷泉瀑布景观需要,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此外,将水景使用后的水用于冲洗厕所,排入化粪池进行厌氧处理后,再用于苗圃的浇灌,可实现一水多用,从而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利用透水铺装可以减少雨水经地表径流损失,涵养地下水源,提高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互渗效率。透水铺装比如透水砖,植草砖,嵌草路面等。雨水收集在景观设计中也应充分考虑。景观中应设计将不同的降水径流分别收集,对来自屋顶及洼地收集的雨水,稍加处理或不经处理即直接用于构造水景观,对来自机动车道等面积上的径流,则要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目前,可广泛实施的集雨途径主要有:绿地收集、道路收集和屋面收集。其中绿地收集的部分雨水可以随设计的微型地势变化汇集到水景和低洼绿地中,供应景观水体用水和浇灌绿地。雨水的净化比污水净化要简单得多,主要是实现雨污分流、固体废物的过滤清除和多余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吸附程序等。在景园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排水路线,将落水管的水排入洼地、渗坑、渗井和碎石坑等可用于向地下渗透雨水的人工设施或自然区域;还可以利用过滤带、滞留池、截留塘、人工湖或人工湿地系统等使雨水缓排。即在雨水最终进入城市水系之前,将来自透水输送系统的雨水储存起来。中水即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中水”一词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将不含粪便的排水经过处理,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指标标准后,回用于冲洗厕所、洗车、浇灌绿地或用于充当冷却水等用途的非饮用水。中水回用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景观设计中充分回收利用中水能够解决2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大部分景观用水和养护用水。可在景观中采用自然水景净化技术NAS(NaturalAquaticSystem),通过人工接种水质净化生物系统、水生动物系统、底泥动物和微生物系统等,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降解功能,达到高效、低成本净化水质目的。德国开发的MR(洼地一渗渠)城市暴雨管理与新系统在欧洲颇为流行。该系统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带有可调节的溢流阀、)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设在雨水径流形成的“源头”,如靠近屋面、停车场、道路等的地方。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MR系统代表了一种排水系统的新概念,即“径流零增长”。结合花坛等绿化设施可设置雨水花园来减轻雨洪压力。3.3.4生态廊道与网络的建设在规划设计中的指导应用整体布局合理、绿地覆盖率高、环境优美,吸引许多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投资商。这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和网络达到最好的环境平衡和景观优化。景观生态学中,“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这种语言和景观设计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通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可很快运用于规划中。而根据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各景观类型的生态价值、旅游价值、生态敏感性、视觉敏感性和景观管理对策,可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如下斑块廊道类型:(1)大型自然斑块包括自然生态林、自然岸线、旅游景观区、绿化景观区等组成的绿化隔离带、水源涵养带、水土保持带和空气进化带,是区域内面积最大、具有高度连续性的斑块类型。(2)小型植被斑块主要由城镇公园、街头绿地、庭院绿地、道路绿化带、森林公园、苗圃等组成。(3)线性植被带与线性植被主要位于公路、河流两侧,沿公路两侧的行道树建设要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减少“岛屿状”生境的孤立状态,增加开敝空间和各生境斑块的连通性,并确保合理的绿带宽度。(4)湖泊水体对调节微气候、维持景观异质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园区需要保留适当的湖泊水体。(5)边缘交错区指不同斑块之间的交错带,如水陆交接带、城乡结合带、田林结合26 第三章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带,是极易由于开发活动而产生生态和景观破坏的区域。(6)裸地指区域内因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裸地和弃置地。(7)建筑景观指规划范围内的工业、城镇居民区的建筑物。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进行园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实际上主要是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组分进行规划,即设计种群源、次种群源、廊道和节点等。(1)种群源设计一般将那些在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区域环境、保护动植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设计为种群源的核心区,往往是大型自然斑块和部分水体。将核心区周边的林地、湖泊、农田和边缘交错区等规划为缓冲区。对上述种群源的核心区应以动植物保护为主,原则上应按自然保护区来进行管理,禁止在种群源内进行任何开发建设活动,不能有工矿业企业存在;缓冲区内应限制人类活动,禁止一切有损园区内动植物保护的开发利用活动。(2)次种群源设计一般将小型植被斑块设计为次种群源,包括区域内的公园、绿地、草坪等可以基本发挥次种群源作用的地块。次种群源虽然无法给生物物种提供“永久”存在的条件,但可以为“物种流”提供短期的停留地,使物种可以在种群源之间流动。同时,小型植被斑块在调节微气候、降噪、滞尘、杀菌、防止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次种群源应注意增加次种群源的异质性,增加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次种群源可为人们的休闲和娱乐提供场所,但其内的建筑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10%。(31廊道设计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分割,同时又被廊道连接在一起。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作用。此外,廊道还有其他重要的功能,如物种过滤器、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以及对周围环境与生物产生影响。其作用在人类影响较大的景观单元中显得更加突出。廊道的结构特征对一个景观的生态过程有着强烈的影响,廊道是否能连接成网络,廊道在起源、宽度、连通性、弯曲度方面的不同都会对景观带来不同的影响。关于廊道宽度,有人研究提出建立复层绿化行道树廊道的构想,可能会有较高的生态效益。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廊道必须有足够宽度才能发挥其廊道的景观生态流通性作用,城市园林绿化中绿色廊道除改变小气候外,主要还是起分割屏障、在连通的居住区、组团之间营造隔离林带,特别是工业区与居住区必须尽可能设置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带(索正芳,2007)。廊道的设置主要考虑生物物种的迁移,尽量选用一些抗病虫害、耐贫瘠的树种,而且注意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树种相结合。尚未硬化的河岸,应予以保留一定宽度的河滩地,不但是陆生动物的廊27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道,同时也是两栖动物的通道,而且还是水陆景观问的缓冲带。(4)节点设计在道路交叉处原则上应该安排景观节点。景观节点的建设和道路建设要紧密结合起来,在道路建设中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地作为节点。景观节点的建设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街心花园、花园式单元绿地、公共绿地等。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4.1案例背景开发区(玉山镇)为例位于苏昆太高速公路以南、长江路一柏庐路以西、吴淞江以北、昆山市界一娄江一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以东的区域,占地159.94平方公里。为第三产业发达、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城市核心区。昆山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如图4.1所示。‘趣mtll2患麓徽、1谴蟪:麓惫S电.基纛翼参●◆●●●髭山牲uns_}掰n橐篡燃。~馋罂警‰4‘‰壤&图4-1昆山区位图Fig.4-1LocationmapofKunshan昆山高新区(玉山镇)是昆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既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名镇,又是一个以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著称的现代化工商业重镇。高新区(玉山镇)区域面积1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3万人,下辖7个办事处、22个行政村、52个居民委员会,享有“华夏第一镇”的美誉。昆山市政府下达了{2010年市镇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任务要求,对昆山市高新区(玉山镇)进行了环境保护规划和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该区的环境质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设以及景观效果起直接指导作用。2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4.2规划设计指导思路“十二五”时期,对昆山高新区(玉山镇)而言是加快建设、建设更高层面现代化开发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为园区可持续发展型的规划导则。依托“一湖两海”(建设太湖岸线生态滨湖带、上海大开放和沿海大开发)发展机遇,打造一核多区的产业格局。同时,落实“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着力对高新区(玉山镇)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景观的恢复,以生态学、景观学、工业循环学等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整个高新区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联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4.3自然环境状况4.3.1地理位置昆山高新区(玉山镇)位于昆山市中部,东与昆山开发区相连,南与张清镇隔江相望,西与巴城镇为邻,北与周市镇接壤,是江苏省的“东大门”,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东临国际大都市上海仅50公里,西靠古都苏州37公里,至上海虹桥机场不到1小时车程。其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京沪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离上海港、张家港、刘家港,最近半小时,最远一小时,娄江、张家港、青阳港等主航道纵横交错,通江入海,如图4-2所示。图4.2昆山高新区区位交通图Fig.4-2TrafficmapofKunshanhigh-techzones30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4.3.2气候气象条件昆山市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447毫米,年日照时间1697小时,全年无霜期239天。4.3.3地形地貌昆山市地势平坦,自然坡度较小,从西南向东北微倾斜。地面高程2.8.6m(以吴淞为零点)。可分为北部低洼圩区、中部半高田地区和南部湖荡区。4.3.4水文特征高新区(玉山镇)内河网交错,港河密布,主要出入口河流有吴淞江、张家港、汉浦塘、皇仓泾、团结河等。河流主要为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水流缓慢。4.3.5风景名胜昆山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湖光山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周围阳澄湖,淀山湖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全市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有5处,市级30多处。昆山市自然保护区3处,总面积80.04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为8.69%。4.4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昆山高新区(玉山镇)历史悠久,是昆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是一个以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著称的现代化工商业重镇。工业门类众多,发展为电子、机械(模具为主)、化工、食品、纺织服装、建材、轻工等七大行业。200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71.2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2.12亿元。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超过750家,注册外资近50亿元,有美国、芬兰、日本、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4.5现存主要环境问题高新区(玉山镇)开发早期为了经济效益,引进了一些规模小,污染重的化工、电镀企业,近年来已经通过退二进三搬迁整合了一批企业,还有一些企业未搬迁。同时,高新区(玉山镇)的开发强度过大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使得水环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质量问题严重。高新区(玉山镇)的地表水有机污染严重,以氨氮、磷超标为主,尽管高新区实行了雨污分流,部分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接入了污水处理厂。但是仅仅维持了其整体地表水的质量未继续恶化,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生产废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而直接排放,对河道水质都产生了污染。4.6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要做好园区工业经济和环境循环利用的景观规划,需要首先做好对环境的功能区划。根据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镇城的生态功能区划,有利于保护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有利于将产业引导到适合开发建设的地区,更有利于整个园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4.6.1分区原则(1)地貌特征、水文特征的相似性原则;(2)社会经济条件相似性原则;(3)生态环境条件和生态建设方向相似性;(4)村行政区域界限完整性和区域连通性原则。4.6.2环境功能区划分4.6.2.1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建立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保护价值,需要严格自然保护。把昆山市森林公园作为重要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区位于昆山市西北部,占地1.9l平方公里,南至马鞍山路,北接庙泾河;东临西荡河,西毗竖长巷河,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8公里。保护区内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活动,限制开发区内禁止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禁止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施;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采伐需要遵守有关林业法规、经营方案和技术规程的规定。森林公园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活动,必须按照总体规划,并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32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4.6.2.2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建设区姜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唐龙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其农业生态建设区,以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为重点,全面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大力推进农产品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起包括农产品开发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市场流通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管理服务体系等在内的具有相当开发规模的、科学的。完整的绿色农产品生态体系。4.6.2.3商贸和居住区以城北路以南至新312国道以北区域(古城路以东),面积约68平方公里。老城区主要功能为居住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萧林路商业街区为带动,优化老城区生活居住环境和商业业态,3.5年规划改造2条街区以实现与中心城区无缝对接。规划低碳产业主题公园(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即城北路以南、环庆路以西、陶店河以东、339省道以北区域,围绕中心湖面,规划制造区、企业总部研发办公区、检测中心、高端低碳人才社区、低碳科技馆、低碳商务区六大功能区,全方位展示低碳理念及低碳产品的应用。4.6.2.4昆山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高新区商贸和居住中心区的南北两侧规划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翼为高新区(玉山镇)的高新产业密集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北翼为高新区(玉山镇)的模具和民营经济集中区。4.7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建设规划4.7.1现状分析昆山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改善,以初步形成了以模具为特色的精密机械产业,以太阳能、风能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和以新型平板显示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其中模具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先后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同时,积极培育以机器人为特色的数字装备产业和以小核酸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两大新兴产业。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经济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工业用地在空间布局上的不经济、不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科学性,形成了工业包围城镇的不利局面;——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带动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适当提高个私经济的比重、规模,从而提高规避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高新区内发展势头较好的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但从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向来看,主要把高新区作为垂直分工的下端,其中真正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地方的研发能力不强,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较少。因此,结合其现状和发展特点,应该积极实施“产业开放”战略,走一条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从而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面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提升的要求,需要采取有效策略,实现循环经济,引领玉山经济和产业的高级化进程。4.7.2生态工业体系的构建首先优化产业布局。高新A区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机器人产业、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等;保留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设备制造业等;淘汰置换塑料制品业、冶金业及造纸业等。高新区C区重点发展模具产业、传感器产业、手工业、轻型仪器设备及高端农产品加工业,保留提升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等,淘汰置换纺织业、塑料制品业和化学工业等。其次高新区推动产业转型,总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壮大延伸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能源)、淘汰改造传统产业(纺织服装、轻工包装、食品行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数字设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产业生态转型和结构升级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综合资源、环境和生态承载力,优化和调整工业结构,按照功能区要求推动工业集聚和错位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线,完善主导产业链网结构。形成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工业体系。4.8植物群落生态设计由于工业园区中对植物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不易参考近自然的群落结构构建其植物体系,但可以采用抗污染群落。以污染防护、防风、特定小环境的改善或观赏游憩环境的构筑等为目标,进行群落结构优化设计,并以相应的群落结构来实现综合功能的优化。兼顾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协调区域发展工业园区的兴建势必会对原有村镇、道路等景观造成影响,在设计中要探讨其与周边景观的协调和对应。尽量少的破坏原有景观格局,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其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以构成丰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原则,进行不同的平立面造型组合,展现层次、质感、色彩、季相、图案等的变化。绿化植物配置要求整体协调,常年显绿,乔木应规整统一,灌木和谐生辉,避免纷杂无序。常绿与落叶的搭配是绿化配置的基调,但是各区段由于所处位置和周边环境的不同,在植物配置上又各有其侧重点和特色。只有注意到这些,并在植物品种上有所区别,才能使乔木、灌木、草本比例趋于合理,才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可以借鉴以下四种模式:常绿为主的防护绿化、色叶为主的景观绿化、人工水体的驳岸绿化和自然水体的原生态绿化。高新区乔木以水杉、香樟、银杏、广玉兰、垂柳、合欢、紫叶李、鸡爪槭、千头椿、梧桐等为主,灌木草本以黄栀子、紫鹃、黄杨、八角金盘、迭迭香、三叶草、花豹草以及常见的草花为主。如图4-3,4-4所示。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在滞尘降温、抵抗污染、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等方面的功能,实现生态、景观及经济方面的综合效益。■■囊p童百幻的谴*—■‘●鼻湖,●牲●■—∞e:雠.:譬i_*Ⅲ!t^::≯一j黧::w:篓_’tl彝**啭#.●舭m∞∞#《■Ⅲ:n一嚣”■o—∞《*№*#*聃*##《tH№,*B■w:蠕婀:主B“t.*‰:IIro·::☆”l№yat;‘满mm4。3m#-K嚣薹^¨*”l÷尊●啦罐*"*m伍钝静:广互:l●啪:■■z嗡:—遇台量甜。06:l自爵重图4.2高新区乔木配置表一览Fig.4-3Listoftreesdisposalinhigh-teehzorle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卜-置00村㈩■●●"t^■H·’l●¨po≥¨_,●■■“¨‘●■{*,#t■*■t^’7■m船静I●《●t々¨竹ot●§#舟坤tt●●“■¨0■●≮鼢””●:a*l;●●“n■■"’=’tl回’2。二舛lt即止-_-¨壁图4.3高新区乔灌木配置表一览Fig.4-4Listofdisposalsmalltreesinhigh-techzone以特定植物来吸收工业废气和粉尘、以自然的水生态群落来过滤被污染的水体、以葱郁的密林来隔绝噪音、以高大优美的风景乔木来调节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这些以自然方式净化人工污染的方法值得推广。通过一种更为系统的方式加以综合应用,构建一种和谐稳定、能够自我更新和演替的人工一自然群落,来补偿工业化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新局面。在高新区植物群落的生态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重点是在植物特性研究基础上,探究其功能性群落的整体生态功能。4.9水污防治及雨污分流景观规划作为一个高新工业园区,在工业污水和废水还没有达到完全无害化处理再排放之前,河道和地下水的污染会继续加重。在对高新区的污水控制处理目标提出后,还需要具体落实。在要求企业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废水处理措施时,还要合理调整工业规划布局,淘汰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其次,工业废水和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建设雨水管网。由于以前高新区内的雨水管网系统设计标准较低,还存在倒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排水能力,在对其进行36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升级改造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合流平排水管,将其改为雨水管,以节约管网投资。对高新区(玉山镇)的河道进行长效治理,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全天候、全覆盖的要求,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做到保证河面净、河坡清。对于黑臭河道,采用多种手段改善水体水质,一是利用水利工程进行引水换水,直接改善水质;二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设置一些优化结构的湿地和生态自然驳岸,种植水生植物,丰富水体环境因素的营造,使其在生态修复上起到促进作用。在道路景观的营造上,通过采用透水铺装材质如水刷石、天然石、彩色沥青和红砖等,在必要的节点设置“雨水花园”,使雨水在低洼草地和植物群落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以减轻污水处理负荷。4.10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规划4.10.1现状概况昆山高新区(玉山镇)现有公共绿地共42375亩,主要分布在马鞍山、青阳港两侧及沪宁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其中沪宁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形成了长约15公里,宽约150米的景观绿带,在现有绿地中占较大比例。高新区(玉山镇)境内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有昆山市生态森林公园。近年来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政府重视生态建设,加大了城镇绿化力度,新建改造绿地面积为185.2万平方米,植树15万株。然而现有城市绿地的系统性不强,绿地不成网络;城市专业绿地比例偏小,居住区绿地率偏低;中心城区内河道纵横,而沿河绿带建设力度不大,没有形成良好的沿河景观;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也没有形成防护隔离带,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4.10.2上位规划解读昆山市总体规划中对昆山绿地系统的定位为:以水系为纽带,以文化为特色,构筑“城水相依、花开四季”的绿化景观格局,形成“碧水绕青山、两江贯全城、湖灌市河网、绿满娄城郡”的绿地系统结构。对滨水景观廊道控制性规划包括航道型河道和生活型河道。航道型河道包括吴淞江、青阳港、杨林塘、金鸡河、张家港等,生活型河道包括夏驾河、皇仓河、汉浦塘、庙泾河、常思港、东太泾、仓基河、叶荷湾、环城河、大虞河等,控制要求为航道型河道宜在满足水路运输的基础上,结合防洪要求和两侧城市功能安排,重点建设滨水防护绿地,并注重堤岸美化、桥梁景观建设、滨水公共空间和桥头节点空间的建设,分段打造以自然生态景观、城市人文景观为主题的的滨水岸线;生活型河道宜重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点建设河道两侧生态绿化空间和亲水型城市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空间,结合城市水上游览线路安排,选择合适地段临水布置服务业建筑群,打造良好的城市商业景观空间。4.10.3生态廊道规划生态廊道是绿化程度较高的廊道,可以是颜色和结构不同与两侧植物的线状或带状的均质绿色草坪、灌木绿篱或林带,也可以是以绿色植物为主的交通道路(或水渠)。生态廊道包括三种基本类型:线状生态廊道、带状生态廊道和河流廊道。线状生态廊道是指全部由边缘种占优势的狭长条带;带状生态廊道是指有较丰富内部种的较宽条带;河流廊道是指河流两侧与环境基质相区别的带状植被,又称滨水植被带或缓冲带。绿色廊道的功能具有纵向连接性和横向分割性,即连通和屏蔽功能。(1)道路廊道沿沪宁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建设150.500米景观绿化带,以草坪、模纹花坛为主,突出迎宾效果。(2)生态展示廊道生态展示廊道是为美化区域景观,提供布展科教内容、陈列玉山名人雕塑、宣传高新区(玉山镇)这一江南名镇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等场所而设立的专题廊道。(3)生态绿地网络利用高新区(玉山镇)城郊和山、水、田、林镶嵌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山林、水体、农田、人工防护林带形成绿网的主骨架,以城区对外交通走廊、河道绿化为连续纽带,如图4—5,形成对城市的绿色包围和烘托,保持城市内外绿地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贯通。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图4-4遭路、河流厩遭Fig.4-5Road,riverandgallery(4)河流廊道沿娄江岸线建设约50-100米滨江绿化带,沿庙泾河等河道建设宽度不小于20米的绿化带。(5)城市广场与街头绿地结合公共建筑节点、道路交叉口、景观河道布置城市广场和街头绿地。(6)生产防护绿地沿震川路、萧林路、城北路两侧各控制30米以上的防护绿带。在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据规范要求设置相应宽度的防护绿地,在外围建设安排适当的苗圃和花圃用地。4.11细节景观设计4.11.1道路景观设计——以南淞路段为例道路绿化是工业园区景观生态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和重要部分。不少园区常常是以道路绿化作为其绿化布置的主干线,进一步扩展、引伸到厂房周围、厂房与厂房之间、集中绿地等成片绿化之中,从而形成整个园区的景观环境绿化系统。昆山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吴淞江景观带作出了控制性规划,其范围为吴淞江及其两侧滨水岸线空间。控制要求为结合吴淞江沿岸两侧生态林带建设和城市防洪建设要求,选择合适地段,布置亲水型公共绿地、城市广场、服务业建筑群和特色街道等公共开敞空间,并通过对水面岸线和周边生态空间的景观塑造,分段打造具有滨水特色的岸线景观。高新区内道路按照城市设计切分的“豆腐块”式(图4-6),沪宁高速、苏昆沪高3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速、‘苏昆太高速、苏州绕城高速穿区而过,312国道、机场路、沪宁铁路横贯全境。南淞路位于园区西部,两侧与吴淞江一号河相接,南北走向,道路宽36米,绿化带宽20米,总宽度为56米(图4.7,4-8)。其连接了规划地主要地点,规划设计与相邻的水域绿色相协调的辅助道路,兼顾与水系的联系与互动,营造群带植物景观,同时考虑图4.5高新区豆腐块式道路交通体系Fig.4-6Roadtrafficsystemofhi-techzone黑;禁三主三≤三二:≥肇:纛未蘸蘸鲞l:.:麟藿尹—一。二篙零鼍意归零。‘—飞j警图4.6南淞路平面位置图Fig.4-7PlanelocationsketchofNansongroad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图4.8南淞路道路景观平面及剖面图Fig.4—8PlaneandsectionsketchofNansongroad图4.9南淞路夜景效果图Fig.4-9DesignsketchofnightsenceofNansongroad图4.10南淞路景观效果图Fig.4-10DesignsketchoflandscapeofNansong1"Oad总体上保证各区段的统一、协调9常绿与落叶的搭配是绿化配置的基调,其采用标准段设计形式:常绿乔木为主,营建针阔混交、常绿落叶相结合的密林景观,注重隔离和防护效果。在树种选择上注重树形和品种的搭配,构建起伏变化的天际线以及丰富多样的林缘景观,突出春夏观花和四季长青植物的选择,主要营建春夏季植物景4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观。主要骨干树种:香樟、广玉兰、水杉、要小乔木及灌木:紫叶李、山茱萸、紫荆、冬、二月兰、大吴凤草、葱兰、萱草等。4.11.2小品设计雪松、悬铃木、榉树、合欢、桂花等;主木槿、日本樱花、山茶等;主要地被:麦小品是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构件”.一般可分为观赏性小品及实用性小品类。观赏性小品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诸如:雕塑、花坛、花架等。实用性小品有其功能性,诸如:栏杆、宣传栏、标志牌、运动器械等。在工业园区景观中给员工的休息、观赏、娱乐等提供了方便条件。在设计中要与工业园区的总体景观设计意象相统一,与环境中的建筑体量、造型、色彩和风格协调一致,并紧密结合空间环境的构图需要,将绿化、山石与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体并具有工业特色的景观整体。景观艺术小品的设计应力求简洁、美观大方、色彩明快与经济实用,要与企业的性质、规模及生产气氛相适应。结合对昆山高新区的文化研究和现代气息的展现对多种景观小品进行了研究,主要对现代和人文景观雕塑、桌凳、路灯、公交站牌、广告牌等进行详细设计(图4—11),材质多采用可回收利用的钢材,体现生态感的木材,自然石材等。4.12,j、结通过对高新区(玉山镇)生态环境功能进行现状分析和功能区划分,对其在可持续发展景观规划设计体现的四个方面: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植物群落生态设计、水污防治及雨污分流景观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来进行了阐述,同时在一些细节的景观设计如道路景观、设施小品景观上进行详细设计。在生态建设规划的构建上体系性较强,而植物生态设计上还有待对植物群落的功能性群落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臣丑盈]濑漤黼i铺黼蠢燃萋’嚣越臣囝圈卫回【;j卫蛋田Ⅱ互卫鬟麓蠹蔷嚣蕊嚣莲瀵塞黍:臻:=曩罐;翼一;≯-··------------—---·—------_^·.—--二::·—....一鬟0企壁嗣精枉毫—小嘲咖瑚,啦蛳叠燕^车蛄谩蘸黼#继髑∞1”触聊1繁l鬻墨■叠■r∥—▲≤虿鲁H硼R,t-R铷步行音磊栎喜—牛脚广告尊口j丑翟固卸。主;蠢啊1星曩曩灯§l车oS009图4.11小品设施设计图Fig.4-11Blueprintofartisticfacilities43圈辜n嚣!■‘誊*盖擎..天盏天芬士、1确叫。●毒帚一一Ⅱ*墅,唰一墨|il-●●●■,:::..::::: 第五章结语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需要多学科的介入和协作,包括多方面内容,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更注重的是考虑生态与环境方面的问题及其景观途径的体现,如:工业园区经济循环体系规划、景观生态体系的构建、植物生态种植设计、景观小品生态设计等。一个好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要统筹考虑众多因素,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达到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表现“人、健康、环保"三大主题以及“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哲学境界。通过对理论研究和实际设计,对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在与环境和谐共处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未来人们的生活更加自由,未来的生活景观中,更需要景观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化,当居住——自然——娱乐场更加紧密地在物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而工作场所进一步淡化时,家居和休闲娱乐成为主流景观载体时,人与自然景观环境更加融合,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工业园区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作为一个可预见的研究趋势将继续下去。45 参考文献[1】常江,KortterT.从采矿迹地到景观公园[J].煤炭学报,2005,(3):399-402【2】陈定江,李有润.生态工业园的MINLP模型【J】.过程工程学报.2002,(2):75.80.[3】多贵,陈肋锋.循环经济大趋势【J】.科学决策,2004,(8):46-49.【4】高成康.我国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系统及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5.20.【5]耿勇,武春友.利用工业生态学理论运营和管理工业园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3):12,15.【6]候富荣,王晓军,陈艳华,等.建设生态园林要以人为本.崇尚自然[J】.河南林业,2002,(5):26.18.【7]华益.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模式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8]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1):144—148.【9】李继军.新加坡组屋建设经验【J】.世界建筑,2000,1:73.75.[10】李练英,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的建筑文化研究【D】.2007【11】刘波.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1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7.[13】刘太格,冯华永.新加坡保持城市风貌研究[J】.中外建筑,年卷期:7—9.[14】刘易斯·芒福德著,宋峻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I匕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82,586.【15]鲁成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理论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8.23.【16]罗丽娟,王志鸿.以人为本协调规划.浅谈城市低标准小区绿化设计.中国花卉园艺,2002,(14):18.19.【17]罗蓉,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与研究——浅谈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J】.工业建筑,2009,(3):9—10.【18】马丽.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设计研究——以兰州空港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例【D].--z-,),l、I大学,2009.【19】邱德胜,钟书华.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5,(2):175.178.[20】瞿群,田良,邢文听,王莉.我国西北部工业园区景观建设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4):23—25.[211商华.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平qt[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9.10.47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山镇)为例[22】索正芳.谈生态工业园区的景观生态系统规划[J].绿色大世界,2007(8):72—74.[23】谭旭峰.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经验启示叨.高新园区,2005,2:56.58.[24】王辉.记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J].小城镇规划,2003,4:81.83.[25】王瑞贤.我国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0.17,32-45.[26】王云才,韩丽莹,王春平.群落生态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7】韦亚权.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3.43.【28】《我们共同的未来》,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87.[29】徐鸣.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创新研究[D】.合肥:中国科技大学行政管理系,2005.[30】薛东峰,罗宏,周哲.南海生态工业区的生态规划.环境科学学报.2003,23(2):25,28.[31】杨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分析[D].天津大学,2008.【32]叶大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1.[33】于茂霞.基于文脉传承的工业老厂搬迁新厂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0.[34】占李睿,基于循环经济原理的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模式研究一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为例[D】.合肥工业大学,2010.[35】张勇.浅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J].工业建筑,2009,39(3):1.3.【36】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工作报告.2006.【37]钟月.工业园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以武汉市白沙洲工业园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2008.【38】FroschR,GallclpoulosN.Strategiesformanufacturing.ScientificAmerican,1989,264(3):144.152[39]GrantJ.Planninganddesigningindustriallandscapesforeco·efficiency[J].J.CleanerProd.1997,5(1—2、:75-78.[40】PottsCartAJ.ChoctawEco—industrialparks:anecologicalapproachtoindustfialland-useplanninganddesign[J].LandscadeandUrbanplanning,1998,42(2-4):239—257.[41]VanLeeuwenMG,VermeulenWJV.GlasbergenP.Planningeco—industrialparks:ananalysisofdutchplanningmethods[J].BusinessStrategyandtheenvironment.2003.12(3):146-162.【42】YangPP,LayOB.Applyingecosystemconceptstotheplanningofindustrialareas:acaseStudyofSingapore’SJurongIsland[J].Joumalofcleanerproduction2004,12(8—10):1011—10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