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6 MB
  • 72页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为例

  • 7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v一1|、^.rr.?^?.讀\為-.v;聽身vM务^’-”:,y<.-^,:-^>:0:,.^義寒^聚、m'#..^”)緣?一:1r_.、';'?,2,i1^条l静擎A#v.'.3s5ltuun|:4.'£^,翁-_?^零.'.:.-r::^;0;.^_/.':.、^』顷^尤^參肇^春警^?^V.^^^,,滅.「\報綱景观ai8&^>/'奴^经^长l学FS墓15?..■.f加l、slall叩lan^§".:l||stlte^^奪/?-?^:,?tecih^016m^渴^/>'>:^c「雜.霍_#'^e徐^A-::^,'r.r「#.獅?g-r/.'^'、|.^趣,路正_:^.,■^、,^&齡雖?,=:^.乂.漁..l,34.^-/'^:/#^£^.tVt..^.二緣12-...^wM爲.#mw*■:>M._馬二m/;??_,0:.0:、;游%如嗓!r卞蕩,yM 致谢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许克福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构思到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设计细节方面,都得到了许老师的悉心教诲和无私的帮助。许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学风格、渊博的知识、严谨求实的精神以及他对设计的独到见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许老师的很多对于生活的感悟,也对于我今后的工作、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终身受益!在此我向许克福教授表示真诚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和祝福曾在我论文的撰写和研究过程中,给我关心和帮助的领导和同事们。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我能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他们的默默关心与支持。再次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良师益友。徐社永2016.11.12 摘要校园景观是大学校园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学校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体现。世界上许多名校不仅教学科研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秀丽宜人的景观也是学校丰厚的财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促使一大批高校掀起扩建、新建的潮流。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校园设计,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校园环境景观有些不尽人意。随着时代发展,大学功能、职责、理念的变化,都对大学校园的环境景观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创造出更加优美宜人、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本文查阅国内外诸多参考文献、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当代大学校园的环境景观。本文同时对国内外大学校园景观发展历史进行阐述,总结出不同时代校园环境不同形态。分析新时期我国大学校园景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总结校园景观对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作用所在。同时提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与不足,主要是人性、特色、文化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当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方法与理念,着重从校园景观结构框架、自然和谐共存、以人为本、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重点的阐述。最后以自己参与设计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方案为例,进一步探讨校园景观设计思想。本文从人性化、个性化、人文内涵、以及校园的生态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想法与建议,并对校园景观空间的构成要素设计进行了深刻分析。然后结合参与的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具体阐述研究内容。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现今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以人为本;校园文化;场所精神I AbstraetCampuslandscapeisanimportantpartofuniversitycampusenvironment,havingtheeffectthatcannotignorethetalentscultivating,istheimportantembodimentofschoolcultureandhistory.Manyfamousuniversitiesintheworldnotonlyfor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hasahighvisibility,pleasantandbeautifullandscapeisthewealthoftherichoftheschool.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ourcountry"seconomy,talentdemandisincreasing,promptedalargenumberofcollegeexpansion,thenewtrend.Intheprocessofconstruction,therealotofexcellentcampusdesign,alsoappearedsomeproblemsatthesametime,someofthecampusenvironmentlandscape,somenotsogood.Withthedevelopmentofera,theuniversityfunctions,responsibilities,thechangeofconcept,alloftheuniversitycampusenvironmentlandscapedesignputforwardhigherrequirements.Inordertocreateamorebeautifulandpleasant,hasthestrongculturalatmosphereofthecampusenvironment,realizethego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thisarticlemanyreferencesathomeandabroad,onthebasisoffieldinvestigation,collectingalargenumberofdata,in-depthanalysisandresearchonthecontemporaryuniversitycampusenvironmentlandscape.Thisarticlefirsttoshedlightonthe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developmenthistoryathomeandabroad,sumsupthedifferenteracampusenvironment.Analysisinthenewperiodourcountrypresentsituationandthetendencyofthedevelopmentofthecampuslandscape,andsummarizetheroleofthecampuslandscapeconstructionofuniversitycampusenvironment.Thenputforwardtheproblemsanddeficienciesexistinginthe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design,mainlyisthehumannature,characteristics,culture,etc.Inviewoftheexistingproblems,andunderthetheorysupportbeforeanalysissummaryoftoday"s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designmethodsandideas,emphaticallyfromthecampuslandscapestructureframework,naturalharmoniouscoexistence,people-oriented,thefocusoftheculturalconnotation,etc.Finallybasedonthetheoryandpractice,toparticipateinthedesignoftheirownuniversitycampuslandscapedesign,thispaperfurtherdiscussesthecampuslandscapedesignideas.Inthispaper,howtobuildhumanized,personalizedcampusenvironment,howtohighlightthehumanizationof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andthecampusinsuchaspectsastheecologicaldesignofspecificdesignideasandSuggestionsareputforward,andideasandSuggestionsforthecomponentsofthecampuslandscapespacedesignaredeeplyII analyzed.Thencombinedwiththeactualparticipationin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instituteof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signofcampusspecificexpoundsitsresearchcontent.Hopethatthisarticleresearchresultsforthefutureoftheuniversitycampusenvironmentcontributethelandscapedesign.Keywords:Theuniversitycampus;Thelandscapedesign;Withthepersonthis;Campusculture;PlacespiritIII 目录摘要.....................................................................................................................IAbstraet...........................................................................................................II目录...................................................................................................................IV1.综述.................................................................................................................11.1概念..........................................................................................................................11.1.1景观...............................................................................................................11.1.2景观设计.......................................................................................................11.1.3大学校园景观设计.......................................................................................11.2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综述..........................................................................................21.2.1国外大学校园景观设计...............................................................................21.2.2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41.2.3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发展趋势...............................................................61.2.4景观设计在大学校园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81.2.5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进展.......................................................................91.2.6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2.引言...............................................................................................................132.1研究背景与意义....................................................................................................132.1.1研究背景.....................................................................................................132.1.2研究意义.....................................................................................................132.2研究内容................................................................................................................142.3研究方法................................................................................................................142.4技术路线................................................................................................................153.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素研究..............................................................163.1大学校园景观要素研究........................................................................................163.1.1校园景观的场所性表达.............................................................................163.1.2校园景观场地设计的构成要素.................................................................17IV 3.2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253.2.1建立合理的校园景观结构框架.................................................................253.2.2尊重自然和谐共存原则.............................................................................263.2.3以“人”为本的原则.................................................................................273.2.4文化与校园景观的融合.............................................................................314.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404.1项目概况................................................................................................................404.2规划总则................................................................................................................414.2.1规划目标.....................................................................................................414.2.2规划原则.....................................................................................................424.2.3规划依据.....................................................................................................424.3总体规划................................................................................................................424.3.1规划思想.....................................................................................................424.3.2功能分区.....................................................................................................434.3.3规划结构.....................................................................................................454.3.4绿地系统规划.............................................................................................454.3.5生态景观规划.............................................................................................474.3.6道路交通规划.............................................................................................504.3.7防灾避险规则.............................................................................................514.3.8基础设施规划.............................................................................................524.4经济技术指标........................................................................................................554.4.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54.4.2主要建筑物面积.........................................................................................575.结论与讨论..................................................................................................575.1结论.......................................................................................................................585.2讨论.......................................................................................................................59参考文献...........................................................................................................60作者简介...........................................................................................................63V 1.综述1.1概念1.1.1景观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1]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1.1.2景观设计景观设计(LandscapeArchitecture)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学科,它的基础和核心就是场地设计和户外空间设计,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景观设计。它包含地形、植被、水体、建筑、以及公共艺术品及设施等多种要素。同时涉及多种空间区域如:居住区环境、公园、街区、广场、城市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因而景观设计是综合性与交叉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涉及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1.1.3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每所大学的历史进程与发展都不经相同,景观设计也同居住景观、城市公共景观都有所区别。它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取向以及学校的特色。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涉及多方面内容,如景观功能性、景观形态,景观场所的精神,行为学等许多学科知识[2]。大学校园景观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自然生态景观,如水体、坡地、植被等原始地形地貌的景观;另部分如中心广场、绿化草坪、亭廊、景观小品等属于人造景观。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是门综合的艺术,始终将大学精神理念融入其中,通过物化景观元素形态呈现出来,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学校园课堂教育与户外的环境育人同等重要,据统计表明大学生一半多时间是在课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师生的鉴赏水平在提高,需求度在增长,没有特色的校园景观设计将无法满足需求。校园环境不但是文化交融的场所,也是多元文化的综合体。校园的环境品质影响师生们的心情、工作和学习,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自然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当今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关注师生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营造出生态、人性化、可持续的校园特色环境[3]。1 1.2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综述1.2.1国外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国外校园景观的发展经历了由“封闭”空间到“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17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的校园景观开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在景观方面,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营造的封闭空间院落与弗吉尼亚大学的正规“学院村”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建筑方面,美国伯克利大学校园内规整的建筑布局和特殊的单体建筑,其建筑布局主要是由地形结构、生态发展,未来走向共同影响的,图1-1。图1-1剑桥大学航拍图1-1剑桥大学航拍图片来源:www.huitu.com图片来源:www.huitu.com伴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大发展,很多城市在向大中型工业城市转型,随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大学校园模式,例如以城市封闭庭院式为主的欧州校园规划设计,还有18世纪时美国承现多种风格并存的校园规划,它总的发展趋势是它的开放性,注重亲和的师生关系及学生的综合发展,重视建筑融于大自然之中,以塑造高雅和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形式为主,来象征美国的永恒性。杰弗逊总统主导的学院村规划模式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对之后的校园规划乃至影响了世界其它许多国家,图1-2。2 图1-2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图片来源:www.huitu.com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校园建设也开始发展迅速,这是欧美大学发展的发达时期。二战之后,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扩建与新建的大学校园,因而出现了多层次、多元化、多种风格并存的校园规划形态、校园建筑形式。20世纪前期的大学校园正常都会有相当完整的总体规划,包括建筑的特征和总体形式,在二战之后更注重校园发展的原则和途径,开始认识到校园的规划和建筑是不停的在发展,难以预策他的未来,他的发展形成与历史和未来都有关系,而且单体建筑应有属于自身的独特性和风格。美国著名的大学校园规划专家查得道尔贝出版的《校园规划》一书,书中阐述了战后大学校园扩建和新建要重点在于规划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形态,校园总体规划要在统一模式下进行,形成格网空间组织,去规划他的平面和空间,注重发展脉络的延展。世界知名的“校园规划之父”理查德·道伯指出当前已经有充实的理由说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整合将会持续对校园规划设计产生影响并使其受益。由他撰写的《校园规划》、《校园设计》、《校园景观》,是校园规划领域最全面和最有影响的教科书。3 1.2.2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国古代的书院,最早起源于宋代,是我国最早具有独特形态的书院,同时也是很多学术研究的首选胜地,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书院的设计风格既不同于皇家园林的气势磅礴,也不同于古典园林风格素雅精巧的追求,而是流露出一种文化的学术氛围,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如北宋的岳麓书院,运用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在地形的结合设计出变换丰富,清新淡雅的园林环境,让使用者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之中,专研古法,修身养性图1-3。两千多年的书院教育环境中对“院”和“园”的营造,影响着我国近现代大学校园景观风格和形成。营造相对自由室外空间,保持着我国传统园林特色,古代的校园选址多在择山水优美之区,或者是林泉清静之地,以自然风景为依托,追求山林野趣,具体到书院内景观设计也是用尽心思,很多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达到当时造园最佳水平。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校园多选择古典园林或自然风景秀丽的场所为基址,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校园建筑林立于园林山水之间,景观设计在点滴之间都渗透着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儒家思想,同时设计中也吸取了西方先进的景观规划思想。这种校园环境景观形态是中西合璧的完美产物,为促进师生在校园中的交往活动创造了符合时代特点的多层次空间,真正体现了“园”字的[4]含义与形态。20世纪20-30年代期间的大学校园强调群体主义形式美,以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并且出现了一批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富特色的校园。如1921年在早年的淑春园遗址上新建的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整体的设计手法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和建筑风格,在以湖面为观赏主体、山峦阜岗为骨架的园林基址上营造出既满足大学校园功能要求,又兼备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校园环境(谢凌高,1988)。图1-3岳麓书院图片来源www.baidu.com4 比如20世纪初期建成的清华大学,在东部的校区采用了当时西方流行的新古典主意手法,在广场空间的处理上充分考虑到建筑尺度与人的关系。在园区的西部为原来的“水木清华”园区,沿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但又有别于传统园林的清幽淡雅,形成了的良好学术氛围。东部西方景观建筑风格与西部“水木清华”古典园林区形成东西结合的优质景观建筑风貌,图1-4。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高校景观设计以学习国外为主,大多都模仿莫斯科大学的设计模式来进行校园规划和环境设计。这种模式有雄伟气魄的中心广场,简洁的布局形式,突出明确的结构。但这种模式有一定缺点,如风格比较单一,一沉不变,忽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联系的空间,空间不灵活,整体感弱,并且空间与空间的融合性也不强。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已经形成多元化的大学校园规划理念,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非常注重校园环境设施和景观形态的有机结合,提高校园环境景观品质,由校园的入口景观到园路、公共设施、植物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类景观要素都力求营造出似花园一样的美景。我国大学校园多处于城市中心以及周边区域,对于城市景观的构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城市建设大发展的前提下,校园环境景观同样有新的不同方向的进展。它们不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对城市而言一个校区环境就是一个生态单元,同时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除了具有生态方面的价值外,更具有一种信念上的价值,它是城市环境中精神的表现体。其功能将远远大于城市其它空间结构的功能,成为城市的“精神领袖中心”。设计者们开始探索既适合中国国情,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又能满足新时期各项教育要求的校园环境设计规划。(高奇,1985;章柳泉,1951)5 图1-4清华大学(水木清华)图片来源www.baidu.com1.2.3国内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当今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发展迅速惊人,一批批高等教育园区和大型综合校园正在快速建成,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校园规划出现雷同的结构形式与发展模式,形式单一、千篇一律,导致校园空间正在逐渐失去特色,与此同时高校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未被重视,很少将其作为一项重要项目拿出来讨论和研究。无论是规划设计条件还是设计过程亦或成果表达,对室外空间仅仅作简单、粗放的绿化处理或室外设施的拼凑与修补。然而,大学校园规划必须重视景观生态建设,专注于景观规划设计与建造[5]。尽管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暴露出诸多问题,但很多专业人士提出了景观规划的新思路与方法。这些新思路与方法将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的新发展方向。1.2.3.1大学景观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延续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同时也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中景观要素同所属城市景观体系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校园的边界景观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最能体现这点的是校园与城市衔接互动的区域,同时也体现了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之魂。1.2.3.2大学景观更加注重文化环境建设6 校园是教学、科研的育人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品格与价值观有引导、培育和潜移默化的功能。因此,校园整体环境应该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文化景观设计和人文环境建设都是校园文化展示和传承的重要因素,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满足教学、科研、学习、生活需求,同时对增进交流、激发创造、提高涵养等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动态的、开放的文化是校园景观区别于其它景观的显著特征。1.2.3.3大学校园景观规划思想与方法综述我国古典园林传统思想指导着大学园林的发展思路。中国古典园林以道家的“出世”哲学为起源,强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将有限的建筑空间引向无限的自然空间,采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手法达到造园的意境与艺术效果,采用园林细部处理的手段,强调空间的过渡与边界模糊,校园建筑与园林绿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呼应。显而易见,绿化是组织空间的一个重要元素。前人优秀的园林设计思想与造园手法对当代的校园景观规划都有借鉴的意义。如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建筑并不一定是园林的景观主体,反而占主导地位的是园林的构图规则,统率建筑。自然环境本身伴随流水、山石小品、竹叶树木等渗透到建筑空间中,形成园林化建筑。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考虑向自然敞开,向自然融合。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将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手法运用于校园景观设计中,以校园整体布局为画框,融校园景观于其中,将校园的景观空间打造成尺度适宜的园林空间,同时强化了园林空间的丰富性、渗透性。规划出现的水景或绿地特征往往成为校园中心区域的主题园林风格,水体、植被等要素是动态的变化的,使校园空间更加开拓。而各建筑之间的局部景观小品,根据各类建筑功能,采用适宜的尺度和收放自如的节奏,产生有起有伏、有疏有密的和谐韵律。1.2.3.4现代构图艺术在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中常常采用现代构图形式,着重体现于规划节点设计上。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采用轴线这一重要的处理方式。轴线往往指向校园的主体空间,同时串联其余不同主题景观节点。轴线起着突出景观重点和突出校园的标志与主体空间的作用。轴线在景观组织中主要呈现两种方式,即实轴和虚轴。实轴是直观存在的,沿轴线上依序排列景观各要素;虚轴是人的视觉空间感知,景观各要素沿着某一空间带依序排列,空间上具有引导性。实轴和虚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两者往往在景观规划组织中角色相互转换,得到丰富完整的外部空间环境。采用现代构图方法加以艺术处理,在抽象的艺术形式中加入具体的象征内容,引起使用者无限的联想和思想共鸣。这一特点在艺术院校的校园景观设计中更为突出。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艺术院校中,往往会诞生出自由、夸张、大胆富有人文气息,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景观环境。1.2.3.5注重绿色生态系统7 大学校园的景观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需特别重视处理好绿化与建筑群体及建筑个体的关系。景观规划在继承保留校园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营造多层次的丰富的空间意象,并遵循地域特色文化和气候条件等形成景观体系。满足师生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创造出地方特色明显、符合时代气息、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现实中,学校地理环境成为校园环境特色创造的重要灵感基础。规划者根据独特的地理特征作为规划的独特之处来设计,创造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布局,使设计更具特色亮点明确。例如,在设计中可采用水系自由变化或声音的营造重现自然界水景,形成自然弯曲动态的水体特征;还可巧妙运用植物种植结合大自然的植物生长特征与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种植生态植物;同时还可以利用道路与地形高差坡度结合,设计出有变化的走向道路,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环境之中。此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保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尤其是城市与郊区的过渡地带,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包容性与异质性,可采用多种规划手段来引导,如利用植被与树木、水体、景观小品等的有效布置保持或提高生物多样性。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保护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与生态的多样性,保留校园内水稻种植田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6]。1.2.3.6营造宁静优美的学府氛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大学在整体氛围上应是宁静的。宁静校园环境能够促进人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与研究,便于人们精心思考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宁静的学习氛围创造是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特征。营造校园学习氛围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可以通过高大浓密的乔木配合灌木等的组合模式作为界面来划分与重组空间,使空间更加丰富开敞、或者是通过减少噪音污染;通过合理设计车行道、避免建筑出入口与主要道路的连接等方式减少车辆的交织降低交通噪音干扰;根据学习需求,可以设计人性化的学习设施,创造出宁静优美的学习环境,以自然式的道路为轴线,利用植物花卉、艺术小品等分隔出封闭与半封闭的景观空间,提供适宜一个人的独处静心思考、两三人的学习交流、和多人讨论等不同场所[7]。1.2.4景观设计在大学校园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校园环境,也就是校园的显性文化,是学校的形象与标志,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价值观倾向。因而校园景观规划以人为核心去建设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以生为本”的校园教育,为创造能力的培育提供肥沃的土壤[8]。满足学生和老师对校园的利用和享受。景观型校园通过不同的分区、绿化植被、道路的8 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校园环境优越的网络体系,更适合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校园景观可以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美化校园、抒发情怀、创新进取,校园内部景观自成完善的网络结构,具备自我调整、发展、相互促进的功能,景观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四季色相的变化,四季有生机,达到以点带面的景观系统。同时多采用对净化空气有益、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优良的校园环境。1.2.4.1提供了室外交流的理想场所从心理角度来讲,对于学生来而言,室内教室只是学习的部分空间,他们更喜欢室外的学习空间。师生们可以在室外草坪、园路、小亭、小湖周边学习、交流、交友,在小广场、其他开敞空间开展晨读、晨跑、娱乐、交谈等活动。1.2.4.2传承知识、陶冶情操高校校园自建园之日,就肩负着传承文化、培养合格人才、激发创新思维的使命。校园的文化内涵与空间品质决定了大学特有的文化氛围,构成了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大学校园的景观不仅要考虑功能性的需求,还要考虑展现大学文脉,促进大学生知识梳理,陶冶情操,在高校校园中提升高层次的美学内涵,提高自身审美与认知辨别能力。校园景观规划应注重整体协调美,个性鲜明的特色美,以及学府氛围下的朴素美[9]。1.2.4.3抒发情怀,创造进取校园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各类校园都应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景观形态,区别于其他学校,抒发其特有的文化情怀。场所精神追求的是人们对于特定区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是师生对于校园生活和校园空间环境的深刻感知,是校园景观规划的灵魂,大学校园每个角度都是无声的课堂,每个区域的景观规划都应认真思考真实生活体验与需求,做到有的放矢的创造校园景观环境,寻找出校园内在的场所精神,创造出令人神往的校园环境。当校园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相交融时,学生们能积极投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有助于启迪深思、激发创造,抒发灵性,提升情怀,使师生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1.2.5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进展大学校园规划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非常成熟和系统的研究,可关于校园的景观研究的方面极其稀少,因为现在还没有系统及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支撑校园景观生态设计,目前部分研究方向重点集中在对景观的整体述说上,以及对规划设计的实践上,而理论方面研究还不够透彻,那么就不能形成完善的设计体系。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走在世界的最前沿,有着诸多的文献,从机构到实施等均有非常规范的设计体系。其中美国很早就经历了比较9 规范的大学建设潮,大约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期间,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专家以及广大学者们进行对校园景观的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有美国的理查德.道贝尔(RichardDoer)。关于校园景观矩阵就是出自他的《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一书,他还对校园景观设计分类方面做了一系列的阐述,对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不仅是校园规划的学会主席,还被世人尊称世界校园规划之父。他还撰写了很多此类书籍,其中在校园规划方面较为典范的一书有《校园规划》(campusPlanning,1963),该部著作中详细的提出了有关停车、交通、居住以及学校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观点针对性较强,直点问题核心。另一部著作《校园设计》(CampusDesign,1992)主要提出了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即“场所”和“标志”,校园环境吸引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的独特性。还有《校园建筑—学林中的建筑》(campusArchitecture:BuildingintheGorvesOfAcademe,1996)该书中针对校园环境住居的改变、教育和娱乐方面的物质所在以及图书馆的科技化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设计规范,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历史和学术上的要求,同时还系统的阐述了校园建筑的类型。另外,1997年查尔斯.摩尔(CharlesWillardMoore)出版了《校园与社区》一书,书中强调把人类大学当做城镇来规划,此思想设计非常的别出机杼。同时他还着重指出人类活动轨迹的持续性和有趣性,主要提出使用者与场所都应参与进来,这样校园景观设计将于所有活动场所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代替过去的规整院落式的外部场所,还特别指出探索更有创造性更为活泼轻松的外部环境。他还认为,校园的景观设计规划应该和城镇的特点结合起来,摩尔的观点有着很独特的见解,很具有代表性。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还很少有关校园景观的理论知识,现在的清华大学论文可谓功不可没,它非常全面的整理了有关方面的资料、要素等等,例如有1993年袁铁生发表的探讨有关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刚刚建立的新大学的文章----《中国当代大学校园研究》,1996年徐卫国的《中国近代大学校园研究》论文等等。当然还有部分零散的此方面研究总结,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湖南大学何人可发表的《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历史的回顾与几个问题的研究》论文,文中很全面的对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城市与学校的关系、大学校园规划的发展、形态、空间、扩建、目标等述说了独到的见解和想法,还述说了交往和弹性设计的思想,到90年代开始,我国在校园规划设计理论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如宋泽方、周逸湖共同撰写的《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就俱有代表性,主要针正对国内校园设计的基本特征,再联系国内国外比较优秀的众多方案,详细的分析了校园环境、校园建筑、校园规划设计等等,此外,2001年12月,在开口举办了“高校校园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会议主要针对大学校园在未来的整体规划设计进行探讨研究,因为国内的大学校园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全面、得当、完善的设计规划,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10 赵家麟的论文《校园规划的时空观》就历史变迁问题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发展长达二百五十年校园发展为例,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和研讨。如今,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很多学校都增设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以致培养出了大批的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人才,所以出现了大批的景观设计方面的理论文集和学术研究成果。其中,涂慧君撰写的《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就是早起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此理论的文章,以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和各个专业相结合的方法,特别强调了国内目前校园建设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同时还阐述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并且就“校园景观和校园外部空间、学生活动功能密切相关,是校园整体设计的一个连续性过程,它和校园规划以及校园建筑一样,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规划与研究需要设计师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认真的设计。”(涂慧君,2007)同时关于校园景观设计研讨,很多专家和学者们都积极参与,而很多的大学论文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较为突出的有:赵纪军的《新时期我国大学校园中的景观设计研究》一文、朱吉顶发表的论文《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北京林业大学白苗发表的《大学校园景观探求》等等,虽然每为作者都在自己的文章中对校园规划有着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可是他们均没有把校园生态景观性作为重点去研究,终有缺憾,因为仅仅浅表性的述说校园景观设计,而不能更深入的研究校园景观的真正内涵,则无法对新世纪的校园景观设计作出更好的说明。1.2.6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2.6.1特色不突出我国高校发展迅速,许多高校在校园建设中会出现大同小异的校园景观,缺乏个性特色、地域特色不明确、传统文化缺失、呈现出千校一面情况。大家都一味的模仿西方、追求大规模、现代化的校园,丢失了学校自己的文化内涵、特色个性。所以校园看似美却氛围不浓,并没有给师生们带来多大满意度和归属感。1.2.6.2人性关怀不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当今所有设计都倡导的,但在大学景观规划中通常把它认为是功能设计、交通划分、空间和形式美学。使用者的心理、行为特征被简单地生理化、抽象化以及模式化而使得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片面的追求形式美学,使得校园景观设计抛弃了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在国内一些大学教学楼前的主干道上,为了显示高档,铺贴了大面积的昂贵抛光石材,每当下雨下雪天气,给师生的行动带来了严重的不便,造成安全隐患;相邻建筑之间缺少联系纽带——廊,使学校的全天候设计理念在现实面前寸步难行;混凝土和石材建造的水体景观,由于缺乏自然驳岸的设计,使得原来引以为豪的生态水体景观变成一潭死水;匮乏的休息交往空间,也11 就使得学术交流的机会减少了;宿舍和运动两块区域缺少必要的声音屏障等等都存在图1-5辽宁大学图片来源:辽宁大学网站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不足图1-5。如何使校园改造或新建校园俱有规划合理的空间、富有灵气的空间环境;如何使老校重生而获得历史底蕴;如何使校园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的人才培育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共同来努力探讨解决。1.2.6.3传统文化融入不够现今校园景观尤其是新校区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视一些物质功能,如种植以乔木、灌木和草坪形成良好的绿化覆盖率,设立休息设施、硬质铺装广场等等,但是在精神功能方面强调的不够,因此,文化特色不是很突出,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明的结晶,它反映一个名族的文化与个性,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当今高校校园建设不能遗失的重要元素,并且必将日益显示出重要价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现代风格发扬是现代校园规划设计的两大主要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要将它们科学的融合起来,做到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完美的体现传统。不能粗暴的把两种元素进行简单堆砌起来,这就要求规划设计者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校园景观完美的融合,创造出即有唯美东方韵味又时尚现代的校园景观[10]。12 2.引言2.1研究背景与意义2.1.1研究背景根据四书《大学》中记载而理解:大学的本质是发扬美德,在于革新,在于至善,明确终点才能定位,定好位才可静下心来,静下心方能居安,居安后才可思考忧虑,思考后才有所收获,万物都有原来的本质,万事都有始终,懂得事物的先后本质,则接近道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迅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教育资源还比较匮乏,离世界教育大国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中国大力发展教育每年都增加教育投资。未来的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科技强国,人才是根本,所以只有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才能拥有顶尖的人才。教育事业是百年大计,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优劣直接反映全体国民素质的高低,同时决定一国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因而大学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大学就会有一流的环境,我国校园建设发展迅速但同时造成校园环境大同小异,没有特色,缺乏个性。在规划之初没有考虑景观对环境的重要性,校园景观是一所大学校园风貌和文化内涵的体现,所以如何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营造特色的人文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是本文的研究的重要目的。2.1.2研究意义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指出: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就如一本无声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立体的、多彩的。环境是育人的隐性课堂,这是恰如其分的。校园环境是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非常特殊的作用。记得曾今一位校长说过:“我要使校园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草地乃至每一株花木都会‘说话’,使他们营造出一种能够产生教育作用的‘氛围’,发挥教育的作用。这是一种教育,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静态教育的环境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内容所不能替代的,其作用也非可有可无的。我们应力求建设一种与主体教育相适应的校园景观环境,使“环境育人”的理念得以实现。校园景观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内涵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的建设是百年大计,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长期、复杂而又深13 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校园景观环境建设对许多高校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文化与校园景观的融合等方向出发,营造富有时代特色、高品位、文化内涵丰富的校园景观是校园规划设计的方向。2.2研究内容本文开始先对国内外大学校园景观发展历史进行阐述,分析新时期我国大学校园景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总结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景观所起的作用。同时提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所存在问题与不足,主要是人性、特色、文化等方面。分析总结当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方法与思想,从景观空间规划要素和空间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重点的阐述。最后以参与设计的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磨店新校区方案,进一步阐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性、个性化、以人为本的思想。美丽的充满人文气息的大学校园环境,是一所大学的形象。处于校园中的师生能够受到环境的熏陶,使之获得愉悦的心情,更加热爱学习、促进交流、增强对校园的归属感。本文将从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中探寻大学校园环境营造的途径,为建设一个生态、人文、可持续的校园景观环境贡献自己一份力量。2.3研究方法本课题以景观设计学、景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教育学及美学等相关理论,作为基础,通过调研考察、归纳、总结、分析、比较以及设计案例分析等结合进行综合研究。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通过大量书籍阅读与网络搜索,对国内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历程及相关理论、文献、案例等进行分析,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了解当前研究进展。整理曾走访过收集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资料,以此来为论文研究提供比较分析依据。归纳总结现今我国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的建议,为校园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作用。论文最后以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进行更深层次的详细分析和有重点的研究。增加了本课题研究的参照性,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再以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14 2.4技术路线资料收集大学校园实地考察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发展历程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现状校园景观特色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角度问题解析校园景观文化人性化具体景观要素设计研究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优化策略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图2-1技术路线图片来源:自绘15 3.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素研究3.1大学校园景观要素研究3.1.1校园景观的场所性表达《现代汉语词典》中注明“场所”及活动的处所,首先提出关于“场所”理论的是日本著名建筑师桢文彦,他认为设计师设计与组合“场”从而在场所中消逝建筑。从那之后陆续有人关于“场所”提出见解。八十年代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提出建筑要回到“场所”的观点。他认为场所是具体事物构成的整体,但并不是抽象的地点。他的“场所精神”概念倍受世界各地建筑师们的关注。90年代DavidCanter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认为“场所”并非是指一个地域,而是人们环境经验的一个单元,是表示在此场所中活动着的人们的个体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多方面综合的经验系统[11]。他强调场所就是人们实质环境的内在表象。景观是由场所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与特征以景观形态来表达,场所随处可见。景观设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充分地尊重所在场地的内含特质,从而避免当前设计中盲目地模仿甚至抄袭的现象。场所精神包括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场地的区域定位三个层面内容。校园公共绿地设计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在施工过程中其程序常常被弄错。在大部分校园公共绿地的设计过程中通常是建筑、道路、等完成之后才开始的。然而原有场地的自然特征可能已经被破坏了。另外,从设计任务下来起,设计师们通常把场地建成的表象作为目的,因而花心思去追求风格、手法、形式等,反而很少关注校园的主体师生到底需要什么。其次是从生态的角度对自然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对水、风、植被进行整体分析,研究校园整体的绿地系统,来确定绿地的功能定位,前期的功能定位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校园内师生的活动品质。校园“场所精神”的塑造对当今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2]。(1)在大学校园场地设计中,较多出现纯物质场所和仅以纯景观为目的来进行空间设计,因而造成人文关怀与情感赋予的缺失,失去了设计的最终目的使用功能低下。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周边环境等其它限制因素,增强其使用功能营造场所氛围。(2)校园主题性空间的设计中,可以利用置景手法结合体现主题气氛的细节设计,取得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处。(3)场所精神是人的意识与行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场所感,因此大学校园景观的场所性表达要充分考虑人及人的活动,校园的主人是师生,他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校园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们的栖居地,灵活地运用场所理论,就是16 要在校园里实现场所精神,营造人性化自然,诗意的栖居。3.1.2校园景观场地设计的构成要素3.1.2.1建筑建筑与人存在着接纳、感知、融入的关系,英国的邱吉尔首相曾说过“人首先创造了建筑,反过来建筑创造人”,这句话明确的阐述了建筑与人的关系,也反映出建筑的“育人性”。校园建筑空间形态与校园地形地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空间形态。如果要划分类型总结两类:一类是使人有一种稳定感,产生可驻留想法的驻留性的空间形态;另一类是令人产生流动或过渡性意象的建筑之间的动态空间。大学校园要求建筑物之间能方便人相互沟通、相邻楼宇可以通畅便捷。因此在校园建筑物设计中,尽可能减少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路线,打通相对独立区域之间的分割界限设置连廊与通道,方便建筑群体相互之间可以联络通畅,从而提高和保证人流、传递、沟通交流等。校园建筑应有自身特色和品格,要求建筑师、规划师们设计出能促进学生学习方便生活,反映时代特色的崭新的建筑形式。有内涵有特色的校园建筑环境会给人以强烈的第一感受,更给莘莘学子们刻下永久深刻的美好记忆。校园建筑形式虽然比较多,但无论哪种都要注重建筑的群体效应,以建筑的整体性,和谐统一为根本原则。在人们视觉中校园建筑是具有很强人文气息的一种艺术,校园景观的主体与骨架校园的建筑及建筑群,建筑以造型、空间形式、材料、色彩等具体的形象塑造了校园的个性,包括了校园生活,决定了校园的主要空间形态的形象特征。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也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同样校园建筑本身也代表了校园文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的历史建筑及建筑群就是文化的象征,图3-1。大学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校园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殿堂,理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大学的发展,如今大学已经成为集教育、信息、科研、和社会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校园的建筑类型也日趋复杂,所以每个建筑都是校园发展史上的烙印现代大学建筑类型主要包含图书馆、教学建筑、科研实训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师生生活建筑、体育活动建筑等[13]。校园建筑除了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外,主要是为了满足校园中师生在不同条件、不同交流强度下,对不同层次空间的需求而存在的。在大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倡导环保低碳,设计中还要体现环境育人思想、对历史的传承、体现自身校园文化、秉承传统、开拓未来、有机融合学校的过去与现实,使得校园建筑成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体。17 图3-1北京大学历史建筑图片来源:www.baidu.com3.1.2.2道路道路作为校园景观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校园交通空间、建筑空间、户外空间之一,对校园起到构成规划的骨架、疏导交通、提供欣赏美丽风景的通道。它影响一所校园整体面貌及内涵与个性[14]。由于新时期校园对外交往的越来越频繁,车辆也逐渐增多,所以校园道路一般有人车共存型和人车分流型两种形式组成。这种组织形式是当代大学校园通常采用的,车与人分流可以保证步行的安全性。大学校园利用植物进行道路景观美化,能强化道路的景观意向图;也可以通过铺装、植物的应用,增强其在校园空间中的可识别性[15],如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步行长桥,图3-2。图3-2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步行长桥图片来源:自拍18 (1)道路尺寸一般人行道路宽2—3米,休闲小路、次要道路宽3-4米,主要车道宽8—16米,次要车道宽6—9米。(2)道路景观校园道路是在路线与景观互相作用下形成的,道路两侧运用借景、隔景、障景等园林造景手法打破线性空间设计,消除线性道路空间的单调性,不仅大大提升道路景观设计的文化性,更能消除绿色道路设计的局限性,大大提升道路景观设计的价值。同时道路位置设计合理,风景宜人,对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也起到很大作用[16]。(3)道路材料车道通常用板油类的硬质材料,人行和其它次路面采用混凝土材料最常见。室外地砖、卵石、碎石、等一般与种植,小品等元素结合来营造林荫小道。3.1.2.3广场最早“广场”的由来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用于人们集会和交流。校园广场在校园内同样起到“客厅”的功能,为校园师生创造沟通与交流的场所。校园广场是一所学校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17]。(1)位置大学校园中心广场根据功能可分教学区广场、办公区广场、生活区广场等。广场通过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道路、植物、地形等围合而成。广场种类不同它的人流、聚集活动、环境氛围与组成要素也有所不同。在有的大学校园中广场地位突出,能供全体师生集聚、成为学校的标致象征性的场所。有一部分广场位于校园中心位置,如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主广场,图3-3。另外有一部分广场结合校园入口而设置,安徽建筑大学新校区门前广场,图3-4。(2)功能校园广场大多空间较开阔,视野宽广使得人们多角度去欣赏校园的建筑与美景;为师生提供穿越、散步、交流、学习、讨论、聚集活动、呼吸校园的新鲜空气等作用。每个校园广场都通过精心设计而成,通过景观小品、雕塑水景、壁画等与校园文化结合体现独特的校园精神[18]。19 图3-3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主广场图片来源:自拍图3-4安徽建筑大学新校区门前广场图片来源:建大网站(3)空间比例校园广场的整体与局部都要根据功能、材料、位置及美学标准而应有适合的尺寸大小。从广场大小与围合界面的比例和空间层次来把握广场的空间尺度比例,建筑间距小于建筑的高度时会使人有紧迫感;建筑间距在建筑的高度的一倍与两倍之间时会使人有向心内聚感;建筑间距大于建筑的高度的三倍时使人有开阔高傲之感[19]。随着现今校园规模不断扩大,有的学校广场比例失衡大而空,可以界面增多层次去划分广场空间,加大空间层次使之达到平衡。3.1.2.4植物我国自古就有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植物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对校园景观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植物景观不断受到学校师生们的欢迎,它是对20 传统植物造景思想的提炼与概括,不但体现出传统的意境之美,而且折射出当代开放式的文化特色体系。试想处在一个诗情画意突出人文特征的生态校园环境之中的师生无不被其感染与熏陶[20]。如南大鼓楼校区,6株爬山虎,盘根错节,吸附在北大楼的墙壁上。现在,学生毕业前,都会到北大楼前与爬山虎合影,还称其为“南京最美的绿墙”,图3-5。(1)特点植物有其自身生命属性、发育规律、生存习性,校园的地域特征决定了选择何种植物来营造景观;植物的色彩与形态具有可变性,例如不同时节它的花叶枯荣都需要设计师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植物具有生态型特征与所处环境的气候、土壤等因素有互相影响的关系。(2)作用校园景观植物从物理角度可以归纳为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辐射、调节气温、防风遮雨。从空间构成角度看,植物可以通过组合模式作为界面来划分与重组空间,是空间更加丰富。从生态学的角度植物可学习我国传统园林以树为主体来种植,结合学校特点,突出景观特色来体现校园文化内涵[21]。(3)原则a.植物造景应尊重自然保护利用;b.尊重科学,符合规律;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d.符合季节,多种多样;e.合适密度,远近相当。图3-5南大爬山虎图片来源:南大网站3.1.2.5水体水是一切生命的根源,“山不在高有水则灵”,从古至今水都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同样水体要素在校园景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校园景观文化结合21 给校园带来宜人的交往与学习场所。校园水景分为人工与自然,自然水景主要是校园原有场地存在的生态水体;人工水景是在建设中根据规划要求的人造水体。(1)设计理念水景是最理想的校园景观的一部分,它给校园带来灵气,水的灵性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不谋而合。水景是一种智慧和文化的象征,这一点是其他景观要素所不能体现的。人的天性就亲水,因而许多高校在规划设计中花大力气去打造富有感染力的水体景观。(2)作用校园水体景观可以增强空气的湿度,调节区部的小气候、净化校园空气的作用;同时水能降低噪音对教学的干扰,平衡校园生态增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水景可以愉悦师生们身心,同时通过色彩、倒影使得景观环境如山水画般有意境之美。(3)类型点状水景如喷泉、人工瀑布、泉眼、小水池等;现状水景如池塘、湖泊等。水面可平静的毫无声息,也可随风发出悦耳的声音,它是校园外环境的基面之一。它不支承人的活动,又有所限制人的活动。现今大学校园无论是改造还是扩建与新建都无不利用水景来打造充满活力独具特色校园景观,运用水的造景功能,融合传统与现实美创造出轻松自由感染力极强的现代大学校园环境[22]。北京大学未名湖不知见证了多少北大学生读书学习的历程。正是如此,使得未名湖的水成为了北大无数学子学生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图3-6。图3-6北大未名湖图片来源:北大网站3.1.2.6环境设施大学校园的环境设施是指在校园环境中提供活动条件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识别系统。为满足师生们需求而设置的具有使用功能的人工设施,它与校园生活精密联系,22 是人与环境融合的地方。另外在设计中不仅考虑到其使用功能,还要注意与校园整体景观环境,文化内涵统一协调关系[23]。校园环境设施包括见表3-1表3-1校园环境设施分类表设施分类包括内容交通设施停车棚、自行车位、人行天桥、信息设施指路标志、方位导向图、信息栏、宣传栏照明安全设施室外灯具、消火栓、火灾报警器、娱乐服务设施室外座椅、桌子、太阳伞、运动器械、休息廊、咖啡屋、自动售饮料机卫生设施垃圾桶、饮水机、洗手器、公共厕所艺术景观设施雕塑小品、形象墙、艺术小品、壁画无障碍环境设包括无障碍环境中交通、信息、卫生等各方面的设施等施校园户外家具直接影响使用者停留行为,休憩是人最常见的行为方式之一,所以景观中的座椅是人性化设计的不可缺少的内容[24]。人性化的座椅设计除了为师生提供休息功能还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增强他们户外交往诱发活动频率。座椅既要尺寸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使得坐在上面人的脚能自然落地,当然尺寸因人而异,但大多椅面高度在四十五厘米上下最适合使用。过高无法入座使人感到不适,过矮使人脚关节吃力不舒服。卫生设施是校园不可缺少的,它既满足使用功能又要干净卫生提高校园的生活质量。垃圾桶是最为常见的卫生设施之一,他的设置方式有:移动式、固定式、依托式等。垃圾桶的投口高度在90至60米之间,相隔距离在50至30米之间。造型设计简洁大方符合校园人群使用的同时要融入到景观中去。照明设施在校园中主要是满足夜晚的照明需要,保证师生各种夜晚活动。设计要与环境结合,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是环境的再创造。灯具主要包括路灯、脚灯、草面灯、庭院灯、广场灯等,路灯起到照明和引导路线的作用。人行的路灯立杆一般高度在3.6米左右,景观区,台阶或坡道可设置低于1米的低杆灯,另外与脚灯或庭院灯配合一起照明。所有优秀的校园环境设施都是实用的文化艺术,同时具有实用和美观的两大特征。设计中努力让使用者享受校园生活的舒适且丰富多彩[25],这些地方往往成为学子们多年后经常回忆与留恋的地方。3.1.2.7雕塑23 雕塑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活动与生活离不开园林景观,雕塑艺术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运用也比较广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立意独特摆放合理的雕塑增强景观的整体感提升观赏度,对景观具有画龙点睛的意义[26]。对校园景观而言,优秀的雕塑作品使人有视觉上的享受,启迪师生的心灵,体现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1)材料与技法雕塑的材料很丰富如:粘土、石材、金属、木材等。雕塑的手法如:雕刻、塑堆、焊接、敲打、编制等。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中名为《合力》的文化景观雕塑,它的高度为3.8m,基座高为0.5m,宽为3.4m。雕塑造型以北航体育馆的外形为基础,A字型不锈钢架结构沉稳大气、庄严整合,四根向上生长的不锈钢支柱在最高点交融,象征凝聚的力量[27],图3-7。图3-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中名为《合力》的文化景观雕塑图片来源;www.baidu.com(2)立意与手法校园景观中雕塑设计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可用夸张、象征、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设计出与学校的规模定位和历史文脉相吻合,体现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的雕塑作品[28]。例如:山东大学校园内有一尊莲花雕塑,上部是硕大的金色花朵,下部为深红色碑石,碑身铭刻着“春华秋实”四个烫金小隶。莲花雕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山大的学子。播一粒理想的种子,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灿烂的人生之花,收获丰硕的人生果实。例如:第四教学楼前张世永课题组竖立的9本书本累叠起来,上面一个时钟的造型(时钟走时准确),基座上镌刻着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3-8。校园雕塑和其他景观艺术设施一样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它起到24 丰富和美化校园的作用。它不但是一种物质文化表达,而且也是精神文化体现。新时期校园景观雕塑的设计成功与否,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讨[29]。图3-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片来源:自拍3.2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大学校园景观应追求一种具有识别性、归属感、认同感及教育文化性的环境。如今大学的规模和校园面积都在扩大,校园需要有明确合理的景观结构、继而从适宜的尺度、交往空间的层次性及合理的道路系统等方面入手,形成有生态的人性化的景观环境基础,再利用人工景观融入人文气息[30]。相信营造一个理性与浪漫交织、环境与文化融合的校园景观环境,会得到当代大学师生认同和热爱。3.2.1建立合理的校园景观结构框架大学校园像一个功能齐全的独立“小社会”,合理的景观空间结构可以保证校园空间的易达性和提高景观空间的利用率[31]。同时也能提高大学校园的识别性,使人有有一种归属感。建立明晰合理的校园景观结构,景观斑块的分类是基础,按功能的不同,可将校园景观中的斑块分为六类:(1)教学设施斑块:指提供教学用途的斑块,如综合教学楼、科学实验楼、图书馆、学术报告楼,行政办公楼、等其它教学建筑。(2)教学实践设施斑块:包括试验地、温室、气象观测场等。25 (3)生活设施斑块:指服务生活的斑块,保证所有学生、教职工日常生活需求的各项内容。(4)娱乐设施斑块:指具有娱乐功能的斑块,为学生、教职工等人员提供娱乐设施的场所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会堂及中心广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5)绿地斑块:指绿化用途的斑块,如草地、林地、人工草坪等。(6)水体斑块:指景观中的原有自然水体和人工水景。3.2.2尊重自然和谐共存原则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延续,是社会最关注的核心问题。道家的“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说明了古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思想[32]。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生态伦理道德为基础,必须与环境建立新的结合和协作关系。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功能完备的独立“小社会”在校园建设中同样要尊重自然和谐共存原则[33]。3.2.2.1景观生态学的启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它认为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34]。生态环境就是人与动植物的和谐共存的环境。景观生态基本原理有:(1)自然优先:保护原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和改造自然。(2)整体设计:景观生态设计不是片面的对某个单元进行设计而是对整个人类生存环境进行全面的设计,设计是为了人类需要、动植物需要而进行,整体优化设计是最终目的[35]。(3)适应性设计:设计行为是人为的,所以要适应原有自然的“设计”,尊重自然生态景观自身和谐,稳定结构与功能[36]。(4)综合学科:任何景观设计元素都是自然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种类的研究对象。唯有综合多学科共同合作,方可实现理想的景观生态设计,从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完整[37]。校园景观环境作为整个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也是要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校园的建设密度要远小于城市,因此校园具备充足的条件来创建生态景观环境,为所处的地区或城市的生态做出贡献。然而现今大学由于发展过快等原因,生态性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校园地面大片硬质铺装导致水循环严重受到阻碍,无法正常循环,天然雨水只能同污水一样从排水管道流走,势必浪费水资源[38]。现在很多大学内都建有人工水系,水中动植物少只又少缺少自然水体的灵性,成了一潭死水。总之许多大学所谓的生态景观建设是一种“伪生态”,违背了营造自然生态景观的初衷。因而建设具有生态性景观校园刻不容缓[39]。具体实施应做到如下几点:26 (1)注重环境的地域特征。根据气候环境的不同布局户外空间,栽培适合当地生长环境和地域特色文化的植物。(2)保护原有植被。在规划设计之初,具体的分析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如:地势坡度、日照、植被、水体等尽可能保留原有生态[40]。(3)环保可循环材料的使用。在建设中尽量采用环保、节能、可回收的材料。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的利用,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等。3.2.2.2原有自然环境地型地貌的运用在测量学上“地形”就是指地形的面貌,如:盆地、平地、山坡、丘陵、湖或河等,在景观设计中指不同海拔高度的地貌。那么“地形”在景观设计中起何种作用,景观地形设计又有何原则[41]。总结如下:(1)作用: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设计出特色景观与功能场所;改造不利地形,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和建筑的条件;多保留原有地形地面以解决排水。(2)设计原则:地形设计和改造应遵守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美观,还应做到保护生态,符合规律;主要利用,次要改造;因地制宜,节约环保[42]。莱特讲过设计不能破坏自然或强加与自然,同样景观设计也是依附与自然,所设计的景观形态是建立在原有地形地貌基础之上。现实中有很多校园在建成之后与原有的地形没有任何关系,完全破坏了最初的的自然形态。所以校园设计之初一定要因地制宜,在原有地形地貌基础之上,进行再设计。如利用原有河流、坡地设计成特色景观,游憩或休息场地。延续这种设计方法有利于建设成空间层次丰富、富有文化品位和人情味的校园环境[43],图3-9。3.2.3以“人”为本的原则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大学是育人的场所,大学校园景观仿佛是没有声音的课堂。“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营造首先要考查师生的行为方式,懂得他们的心理需求,理解他们、关心他们[44]。然而在现实中常常只是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口号,实际设计中却很少关注人,如一些校园到处是大广场、大草坪的情况足以说明了这一点。那么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1)分析人的行为方式校园的整体布局和交通系统组织要以校园内人的活动规律为基础。校园人的行为特点有:重复性和规律性,师生们每天来回往返校园各功能空间之间,人流比较集中;活动多样,除了学习生活还有举行学术活动和娱乐等各种团体活动[45]。(2)设计原则安全是人性化的基础要素,大学校园景观主要有物质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的安全性27 元素。物质环境如建筑质量安全、防火、防水、防震等;心理安全相对要抽象的多,如校园内昏暗的小道、空旷寂静的大空间、等一些令人感到不安地方。形式服务功能,功能性是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46]。在设计中既要满足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功能,同时要促进师生交流、陶冶情操、提高品质和积极创新的功能。校园景观设计要保护生态、体现文化、传承历史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节能环保的材料为主,以可持续原则为指导思想[47]。大学校园建设是百年大计的工程,规划中既要注重现在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图3-9郑州大学图片来源:自拍3.2.3.1适宜的尺度校园景观空间有其特殊尺度关系,需要充分把握校园景观尺度的适宜性,实现景观空间尺度同校园建筑物及周边界面围合尺度的合理性,实现景观元素相互之间尺度适宜性[48]。使得师生们得到舒服、亲切、和谐的距离感淡化陌生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互通。校园空间尺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一是宏观尺度,指校园景观使用者主要指师生们对校园总体布局空间的感受;二是中观尺度,指师生们对校园空间大小的视觉与舒适度的感受;三是微观尺度,指师生们对学习、交流、休闲活动的个人空间的感受[49]。在校园景观中,空间过大过小都会影响人的亲近感,降低人的安全感。这种不适宜的空间比例会使人有不良的心理感受,如迷惘、不安定、害怕等。根据研究,相邻景观空间间距D和周围建筑的高度H的比值如果在1-2之间时,空间的围合性比较好,人的感受是舒适的,宜人的;D/H小于1时,人会有压迫感、紧张感;D/H大于2时,28 人会感到空旷、孤独,甚至会恐惧、不安。同时研究发现人均占地12-50平米时,人们相互之间活动不会受到干扰,比较适宜开展外部空间活动[50]。校园景观设计中除了注意宏观的尺度外,还要控制景观环境中所有设施和景观小品的人性化尺度。比如景观中休息亭的高度在3至4米之间,宽度在4至6米之间,如此的比例关系比较适宜师生们的休憩活动需要。还有景观环境中路灯高度间距、休息座椅高宽、垃圾桶大小等设施的尺度都应符合校园使用者的人体尺度[51]。总言之,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适宜尺度使得校园更富有人情味,能够激起师生的归属感,拉近他们的距离感。3.2.3.2营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社会心理学认为,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交往无处不在,无能在生活、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人们都需要沟通和交往来相互了解获得信息。在校园景观环境中,创造层次丰富的交往空间有它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涉及到道路系统、植物绿化、建筑群体和单体设计等众多内容[52]。在校园中营造丰富的交往空间要求规划设计时整体与细部统筹进行,考虑多种要素的存在图3-10。校园交往空间可以根据形式化为两种,一是校园的中心广场或其它集会空间,与教学楼、绿地环境、等一同构成娱乐活动、文化活动的中心空间[53]。二是区域性的小空间,如不同界面的围合空间,景观节点的空间是汇集校园文化与景观环境的重要体现[54]。(1)校园中的交往行为不同的环境区域存在着不一样的交往行为,这确定于环境的特征。例如中心广场集聚性较强,同时也适当通过花坛、台阶、树木、矮墙等围合一些具有私密性的小空间,以提供两三人可以安静地在此交流聚集。再者,在营造交往空间时,不能简单地考虑人们在这里产生什么行为的事实,而要深入研究这个环境对集体、对个人是否都合理和舒适[55]。(2)完善校园景观的设施校园景观设施包括景观小品、座椅、亭廊、宣传栏、读书角等,这些设施对校园师生的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引师生们停留驻足其中,从而聊天交流、娱乐、学习等多种交往行为[56]。29 图3-10山东农业大学图片来源:自拍(3)建设合理的流线创造交往空间校园景观的合理流线设计一方面既可以保证校园交往的安全,又增加师生室外的交往活动空间。如道路系统通过“人车分流”设计增加步行道、合理延长室外的停留时间,引导师生们学习、休息、闲游等课外活动时间。如图3-11新时代的大学生交往活动丰富多彩,这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在多层次的交往过程中扩大见识、提高品质、促进知识和信息的传播[57]。综上所述,在校园景观规划中设计合理的交往空间,不但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58]。3.2.3.3构建合理的道路系统大学道路交通网络是校园设计重要的组成内容,它直接影响校园的安全性和通行疏散效率,对规划布局人车流量、景观文化、信息交流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1)校园车道设计不合理会干扰师生们的行走,影响校园安静也干扰教学;校内校外道路衔接不合理影响入口安全和环境问题;车位设计不足也影响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学校各功能区连接道路不便捷或过远步行距离等问题都影响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总之道路系统如脉络一样纵横于校园之中,对校园安定、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起着关联作用[59]。(2)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车分离和人车共存是通常形式,车行道做到不从校园中心穿过,以周围环形交通为主。内环以人流为主的步行路以广场为中心连接各功能区,如公寓、教学楼、图书馆等。道路设计还要考虑与景观结合是车行可以观光人行可以得到心情的愉悦。30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总言之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绿色宁静、优美的校园交通环境是设计的最终目的。图3-11哈弗大学休憩绿地景观图片来源:www.chla.com3.2.4文化与校园景观的融合3.2.4.1传统园林与校园景观我国古典园林是世界的园林之最,是人类文明重要的遗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我国的造园艺术充分继承了五千年的文化,造就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珍品。它将山水奇石、传统建筑、碑刻诗文、古树花卉等元素与美学思想营造而成图3-12。中国园林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出现了不同的类别[60]。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1)按照隶属关系可分三个类型: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2)按其地理位置和造园方式划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按其使用性质分为具有公共游览性质的风景名胜园林、寺庙园林和纯属皇家的帝王宫苑、私家园林。按其地域不同来可分为北派、江南派和岭南派。但是这两种类型本质上看还是归属为第一种分法,按从属关系分。根据前面的分类类型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类型还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61]。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可以说“自然”二字是对中国古代园林特点最精准的概括。它具体表现在: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园林建筑顺应自然,31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而它的艺术特点是:讲究自然,追求“意境”,讲究“诗画”的情趣,“趣”的追求。园林建设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同步发展的,传统园林作为综合艺术它既文学、美学、哲学等于一身,它“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了古人的环境观[[62]。现代校园景观环境面对的是新时代的大学师生,他们思想开放,眼界开阔对景观特色与内涵要求也越来越高,渴望生活在美好环境之中。所以校园景观设计如何继承学习传统园林要辩证地去考虑,然而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设计者去借鉴[63]。图3-12苏州沧浪亭图片来源:www.baidu.com(1)造园思想的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崇尚自然”的思想最值得我们学习领会,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当代校园景观的发展方向相吻合。大学校园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大发展的大环境下,面临着生源扩大、生态破坏等系列问题。作为校园的建设与设计者,在设计时要考虑建成之后的校园能否实现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理念。不仅仅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统一,要科学、理性的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64]。比如校园景观中的植物配比是不是合理,气候条件适应与否;景观绿地可否满足涵养水源、调节空气生态作用;道路交通、绿地广场设计比例是否得当,能否既美观又实用等等,这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刻理性的去分析。(2)园林设计技巧的学习1.中国传统园林的因地制宜,其实就是景观要以基址现状为基础,还有景点布局32 遵循整体,分清主次关系。项目附属性质常常被设计师所忽略,校园景观要满足师生的活动需求,生态平衡要求等。建设和设计者们要本着“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从而能营造出具有亲切、活力、生命力的校园环境。2.传统造园有“无水不成园”之说,也有“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之理论[29]。水元素在所有传统园林中都得到体现,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可仿效传统园林的手法,以水体来丰富景观空间层次,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营造景观的动静变化,例如,小溪、喷泉、涌泉等为校园增加灵气。3.传统园林以小见大的处理手法,使得在有限空间变为无限,寄大情于小景,在设计中巧妙的采用步移景异的设计手法。在校园景观设计路线的曲折变化,空间相互渗透,都可以丰富景观空间层次。道路两侧以水体、雕塑、石景等作为对景保证景观的完整性。另外整体上采取,布局均衡、造型稳定、层次渐变、动静相间、隐喻等造园手法也可有机的整合景观空间。景观内多设置题词铭记来增添校园的人文气息。4.著名的林学家陈植有这样的阐述,种果为园、花木配置“园,所以种树木也”。我国传统园林植物配置丰富而精巧,她赋花木以人性的思想是传统园林的主要特点。如象征吉祥的莲花、象征君子的兰花、富贵的牡丹等等都是人们所认同的。因而,在现代校园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上,首先保护生态,然后赋予植物花草以情趣,使得校园师生愿意亲近,享受景观的自然之美。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还可以仿效传统园林以花木名称来命名主题景观,如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桂园、樱园、梅园、等,为校园增添了情趣何文脉。5.现代大学校园景观,应吸取传统,勇于创新,采用现代的新技术、新材料及自身文化内涵来设计。设计出适合现代校园环境需求的景观。总而言之,营造富有时代感的校园景观,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的设计原则。在充分吸取传统园林造园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法、营造出符合现代大学生心理,人性化的现代大学校园景观[65]。3.2.4.2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由于每个地方的地理和自然气候都不经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文化异同和各自的文化特征,这样的文化特征被广义的称为地域文化。它包含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地理地形、民间风俗、文明历史、宗教信仰。地方高校在景观设计中要尊重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建设中取其物质材料,立其文化特色,进行规划与设计体现独特个性的校园景观。(1)因地制宜地形解释为地球的表面形状,有大到小起伏,地形地貌是校园规划设计最基本条件。美国历史上校园规划设计选址喜欢选高地形的位置,究其原因可能是从校园观看周围景色会更开阔更美,还有会容易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校园污水会更易排放[66]。33 如建于1863年波士顿学院赢得了“高地”美誉图3-13。当然校园建设时需要保留最初的地形特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态环境与地形地貌。(2)气候条件气候包括日照、温度、雨水、风向等,不同地区气候条件都不一样,所处的校园有不同的生态自然环境,校园景观植物的选择也要根据地方生长气候环境。同时气候条件也对校园绿地起着调节作用,所以绿地景观的形成也根据气候变化而风格迥异。如在北方的校园景色多用暖色调,南方的校园景色多用冷色调。图3-13波士顿学院图片来源:www.baidu.com(3)材料的运用世界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特产,建筑用材也多种多样。作为育人的场所,大学校园建筑更应挖掘能体现地域文化的材料,塑造个性化的校园建筑与环境景观。如图3-14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它是由第一个中国荣获普里兹克建筑学奖的王澍先生设计的,漫步校园之中,使人有传统江南水乡的意境之感。校园中随处可见白墙、青砖、小瓦、竹子这些传统建筑元素,建筑材料大量运用南方最常用砖,瓦,泥,竹,木,他将地方传统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完全融入建筑与景观中。营造出充满中国画意蕴的美术高等学府。34 图3-14中国美术学院图片来源:国美网站3.2.4.3古书院环境意境与校园景观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独特形态的古代大学。是以私人创建或主持为主,收集图书,聚徒讲学和研讨的教学机构。它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清达到顶峰,比欧洲的中世纪大学发展的时间更早,办学时间更久。古书院秉承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精髓,他所倡导的“寓教于景、环境育人”哲学思想,对我们新时期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许多思想值得我们借鉴。(1)校址选择,我国古书院大都选择山清水秀、风景绮丽的位置建造。如庐山一角的白鹿洞书院,取南岳七十二峰之秀的岳麓书院,坐落于嵩山之阳的嵩阳书院图3-15。这些清静之所,傍山带水,环境秀丽,风景宜人,尽幽居之美,营造一幅诗情画意的研学环境。书院在校址的选择与建造中追求精心、悦性、“天人合一”的理想之境。当今大学的选址无不受到社会的关注,记得陶行知先生曾今提出大学选址几点原则总结起来就是“美丽、壮大、开阔,传承历史、交通便利”足见大学的位置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选址上可借鉴古代书院的择址思想,尽可能选择环境秀美、安静、傍山带水、风景宜人的自然环境。如合工大宣城校区,学校坐落在有“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之称的宣城市南部科教创意园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规划用地面积为3135亩,建成后可满足1.5万名在校学生学习、生活和35 教职工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规划建设理念是"三山四水,岛翠墨香"和"一轴两环,一水四岛"。依山就势的生态布局,构建了一个水转山绕、人杰地灵的现代大学校园,图3-16。图3-15嵩阳书院图片来源:自拍图3-16合工大宣城校区图片来源:合工大网站(2)建筑风水36 古书院都选择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地点是有文化根源的,也就通常人们讲的“兴地脉”、“焕人文”,我国有史以来人们都相信“地灵”而“人杰”。中国传统风水学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经验而整理出来的一套建筑理论。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原有的自然环境基础上进行再设计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使人有回归大自然之感,这就是风水学的精髓,他对现今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西侧与翡翠湖公园相邻,地势舒缓,兼有水面、各种树木,自然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美丽的整体环境为大学赋予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在校园景观设计上运用了创新的、充满时代特色的新理念。(3)总体布局古书院的总体规划应用我国传统的院落式结构,布局上以轴线对称形式,建筑形式遵循纲常与礼教,总体设计通常借周边山水营造园林,营造出与自然相融的环境。书院建筑能反映出儒家‘礼’‘乐’共融的特点,体现古人对‘进’‘退’的人生哲学[67]。现代大学的校园面积和规模远远大于古书院,所承载的功能也复杂得多,不可能完全照搬书院布局特点,所以我们要科学借鉴书院建设思想,如在校园中心位置建造教学楼、图书馆、等主要教学建筑,并围合出学校中心广场,便于集会交流活动,图书馆也将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图3-17。图3-17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规划图图片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网站(4)园林景观37 古书院园林择于山林,因地制宜、立山水之境、借山水之景,营造优美宜人校园景观园林。园林也是现今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优秀的园林设计可以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是教育的户外课堂。武汉大学已形成樱园、梅园、枫园、桂园等图3-18,各具特色和情趣。把书院优秀的传统造园思想融汇到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3.2.4.4个性化校园文化的渗透大学作为求知识、求真理、求人生的圣地,被赋予着神圣的使命,教书育人、科技创新是共性。所有高校都非常重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和发展自身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传统,但是由于每所大学的教育体系、价值观、教学特色、校园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不是一样的,因而它们精神个性也就有所不同。尼采曾说过:“体系可以被驳倒,吸引我们独有个性,个性是永远不会被驳倒的东西。”其实个性化就是与大众化相对,它不仅突出了大学的品质与风格、而且突出大学自身的文化内涵,这种品质、风格需要有一定的物化作为载体,校园景观正是承担这一载体的最佳之选。(1)校园个性化景观文化氛围的塑造时下许多大学校园在文化建设上有些急功近利,因为难以找到较好的素材,动辄把缺乏个性的名人雕像设置在校园中。这些现象导致了校园景观文化缺乏个性,文化特色不明显、地域性不强,其教育功能也就过于空泛,属于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气息被忽视。景观设计只在乎视觉的冲击力,虽然有着外表的美,但缺少打动师生心灵的文化品质,景观个性欠缺。新时期大学的规模逐渐扩大和模式的多样化,要求大学要发展自己办学特色,因而景观也将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的思想与环境分不开。大学个性化的景观为学子们求学、治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场所,校园景观非同城市五光十色的商业景观,与绿地公园的休闲景观也不一样,更非住宅小区的家居氛围的景观。校园景观设计具有个性化特色,体现浓厚的学术气氛,展现独特的精神内涵,为师生们的生活、学习、娱乐等创造修养身心的环境。营造充满生命力的景观环境,促使大学生们充满想象力与灵感、充满求知的欲望[68]。(2)大学校园个性化景观的教育功能人与自然的融和,充分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乐趣,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这种体现学生和所依存环境的密切关系,以及自然景观的无限魅力是生态教育的体现,在校园里每处景观的实现,都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有些校园景观在实现精神教育功能的同时,也体现个性化特色。如浙江大学紫金港院的自然湿地。利用并开发天然湿地,这种通过景观设计恢复或者重建湿地,塑造优美个性化的景观环境,使学生在饱览秀丽风景的同时,学习到有关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的相关知识,感受自然生态的38 和谐与有序,体现了景观的育人功能。在当前大学校园环境建设中“环境育人”思想被逐渐重视,个性化校园景观也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哲学文化。一所学校就是一个“社会”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一个充满个性的校园人文景观在心理与生理上影响着学生,对他们的思想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将学生的心理压力变为动力,激发潜在的能力、发展个性成为新时代优秀的大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校园景观的个性化发展不可被遗失,他对学校整个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3)校园个性化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在校园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把景观设计等同于“造园”、“种草植树栽花”等。景观设计包含风景园林、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知识,个性化的景观具有整体原则,它首先是在一定经济政治条件下落实的。在满足校园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生态原则,体现精神文化,同时有一定的艺术性,少了其中一项设计就存在缺陷而不完整[69]。总结起来特色景观的形成要做到:1.整体与细部设计紧密结;2.以场地和建筑空间为依据遵循空间位置和形态内在逻辑;3.使空间尺度与精神内涵相结合;4.使景观形体的造型与材料简化;5.考虑空间和时间的整体性;6.校内与校外景观也要整体的去考虑,做到以上几点不难实现校园个性化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图3-18武汉大学樱园的小路图片来源:武汉大学网站39 4.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4.1项目概况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于2003年6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1月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由安徽农业大学与社会优质办学资源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学院已开设26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农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在校师生8000多人。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原有校舍已经不能满足学院学科发展与建设的需要。因此,2008年校方在瑶海区磨店乡新征用地409亩,拟建新校区,满足校园长远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高校进一步抓住发展机会,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校区规模,建设高素质教育基地。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新建基地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职业教育基地北面,占地面积为27.20公顷,其中含代征道路用地5.13公顷,代征绿化用地0.4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247900平方米,容积率达1.1(除征用地外)。新校区基地呈矩形,南侧为红线45米的学府路、北至红线30米的前江路、西临红线30米的职教三路、东到红线45米的大众路,基地从中被红线30米宽的规划道路分为两部分。(图4-1)基地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建造创建人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绿色校园,正确处理基地整体环境,规划畅通无阻的校内外交通组织,营造传承传统的建筑风貌以及打造具有本校文化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图4-2)40 图4-1区位分析图图4-2现状分析图4.2规划总则4.2.1规划目标“立足安徽、服务全国”是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的自我定位,坚持为社会41 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本规划在对学校基地现状的基础上,坚持生态与人文规划设计理念,美化教学环境、强调校园景观生态化,协调各功能区间的关系,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努力实现“生态校园、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的发展目标。4.2.2规划原则(1)整体性与独特性原则:突出体现学校的学科特点,具有一定标志性,同时也与地域风格相适应,呈现“新徽派”的风貌。(2)可持续发展原则: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规划要体现一定前瞻性,又要与目前发展水平相适应;应具有灵活性,便于今后学科发展的需要。(3)适用经济原则:突出“节地”的原则,保证绿化及运动场地的面积,建筑单体尽量组合设计,总体减少高层建筑的量,以避免高峰人流垂直交通的不便。(4)文化导入原则: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与文化内涵,在细节处体现大学校园的人文和科技特色,使文化与现代化达成有机的统一,建设数字化、生态化校园。4.2.3规划依据(1)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联合发布的《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GG75-1997)(7)《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年)》(8)《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建设发展规划》(9)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选址意见书4.3总体规划4.3.1规划思想本次规划通过对基地现状、学校历史、任务书以及相关法规条例的全面研究,遵循规划原则,决定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为:“人文校园、绿色生态、开创未来”。42 (1)绿色生态的和谐校园大学校园既作为区域范围的文化教育中心,它一方面聚集着众多的教育服务设施,另一方面也拥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是营造绿色生态的和谐校园的理想环境,维持保护着该区域的生态面貌。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和校园之间存在着众多的联系,没有绿色的校园不是完整的存在。因此规划把绿色生态作为景观塑造中首要元素。此外,规划应充分利用原有水体构造景观水面,利用原始地形进行总体布局——创建人工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绿色田园校园。(2)突出人文理念的新时代校园要突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的学院特点,具有一定可识别性,同时和安徽本地特色相适应,突出“新徽派”的特色。新校区的规划,要突出人文发展的理念,促进学术交流与人际交往的气氛。通过丰富景观植物层次、打造地方特色建筑风格、完善空间交流环境等方法突出人文理念。(3)不断发展的可持续校园新建校区在未来发展中会不断的发展扩张,其空间各要素会在确定的结构和秩序下进行的协调生长。规划强调功能组织合理性,充分考虑分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考虑到本校发展的特点及需要,在总体布局阶段应考虑到不同建设阶段时所形成的空间形象,以求部分建成时,功能满足需要、具有一定标志性形象;总体建成时,功能发展有余地、空间形象完整有序。在不同发展时期校区都能取得良好空间景观效果,适应大学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要求。4.3.2功能分区教学区、学生活动区和体育活动区是校园的主要功能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布局是否明确合理的关键。本基地被城市道路分为东西两部分。规划宿舍区和教学区为东西走向的带状布局,增强师生日常使用的方便度和舒适度。整个校园分为五大片区,分别为中心绿地区(含图书馆)、行政教学区、体育活动区、学生生活及配套服务区和国际交流区。预留用地位于各区内,便于发展使用。(图4-3)(1)中心绿地区位于西地块中心,由校前区广场绿地、图书馆、中心绿地和体育馆前绿地组成。校前区广场绿地开阔平坦、渲染烘托图书馆的气势,雕塑台的设置增加了主轴线的景深,丰富了入口景观的层次性。图书馆位于主入口广场的尽端,是校园的核心景观区和视觉焦点。图书馆的西43 面向湖面开敞,与中心湖一起组成滨水景观观赏区。中心绿地位于图书馆西侧,位于宿舍与教学区的中间。规划在原有水体的基础上开挖出中心湖,湖边起伏的地形和精心配制的植物群落一起构成供校内师生晨读、休憩的最佳场所。体育馆前的广场和附属绿地是校园活动和集会的主要场所。(2)学科研区呈带状位于校区南侧,由二级学院、实验楼和行政楼组成。行政楼位于主校门东侧,便于对外交流联系,校门两侧均设置停车场,作为外来车辆的临时停放。行政楼与西侧的学院对称,共同围合中心草坪,与图书馆形成庄重、对称的形态。二级学院由六个独立的学院,或组合或独立设置,风格统一、形态丰富、各有特色。实验楼分两部分,先期实施的部分与行政楼组合,位于校门东侧;远期部分为高层,位于东地块东南。(3)体育活动区分为两部分,位于校区东端与西端。西侧的体育区以篮排球场为主,便于西区学生的就近使用,体育训练馆和主体育场位于东区,训练馆位于东西轴线的尽端,是东区的视觉中心。(4)学生生活及配套服务区呈带状位于校区北侧。宿舍与食堂形成两个组团,东西地块各一。远期高层宿舍位于校园东北角。东西食堂靠近北侧的辅助入口,便于货运、减少干扰。西食堂含浴室,先期施工;东食堂较小,南面预留了扩建用地。学生活动中心与校医院超市综合体都靠近东西主轴线,分列东西地块。配套服务分布在中间的城市道路两侧偏北。(5)国际交流区位于校园东南角,靠近城市道路,设独立出入口,便于对外开放。图4-3功能分区图44 4.3.3规划结构整个校园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环两轴线,一湖四景五分区”。(图4-4)“一心”是指以校区公共教学群、图书馆综合楼及校前区广场大草坪构成的公共资源共享区和绿心。“两环”是指东西校区的主要交通环线。“两轴线”呈一纵一横的形式,纵轴为入口景观轴、横轴为东西向步行景观轴,将东西校区连为一体。“一湖”是指西校区教学科研区前的中心湖滨水景观区。“四景”指主校门景点、图书馆景点、集会广场及体育训练馆节点,是校内规划的主要景观节点。“五分区”分别指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及配套服务区、体育活动区、中心绿地区、国际交流区,是规划用地里的五大功能区,对校内功能进行合理组织。图4-4规划结构图4.3.4绿地系统规划4.3.4.1校园绿地功能与分类校园绿地以生态资源方式给大学提供发展空间,具有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校园绿地是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形式和品质都体现着该大学的校园文化和气氛。本基地的绿地系统可划分为道路绿地、中心绿地、教学行政区绿地、学生生活区绿地、体育活动区绿地和休憩区绿地。(图4-5)45 图4-5校园绿地系统图4.3.4.2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生态性原则(3)时代性原则(4)以人为本原则4.3.4.3道路绿地根据道路的性质考虑,道路绿地系统可分为车行道道路绿地、步行道道路绿地以及静态交通绿地。校园车行道以一条宽为9米的道路形成两个完整的环路,东西地块间设联系道路。校内车行道路以两条环形主环路为基础,“顺藤结瓜”地联系校园的各个功能区。车行道两边绿地宜开阔草坪和修整平齐的绿篱为主,打造开敞、庄重的整体氛围。校园中部L字形主步行空间构筑起校园步行道的骨架,并使步行系统融于绿地环境之中。校内人行道应便于师生的辨识和行走,植物与周边硬质构筑物风格相匹配,构成流动的风景线。校内车辆停放可采用地下车库与周边植草砖车位相结合的方式,以防车辆的乱停乱放和无处可放情况。通过利用藤本植物进行立体绿化来达到美化环境和保护车辆的双重效果。4.3.4.4中心绿地中心绿地包括校园主入口附近的区域,集中体现了大学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多46 功能性、形象的代表性和空间的开放性等特征。因此本区的绿地景观既要考虑生态性、地域性,同时也要重视校园个性和文化的塑造。4.3.4.5教学区绿地教学区是校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以及行政楼等校园建筑。教学区绿地应该以安静、围合、优雅为宜,配以高大的乔木和修剪整齐的灌木花卉,作为教学区的外部延伸空间,为师生提供课外教育、交流的适宜绿地空间。4.3.4.6学生生活区绿地学生生活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公共浴室、校内商店及学生活动中心。学生生活区绿地与周边区域宜边界明显,从而形成较好的隔离保护。在保障安全、卫生防护的前提下,该区可结合植物造景营造通透明亮、轻松活泼的生态校园景观。4.3.4.7体育活动去绿地体育活动区包括室内体育馆、室外体育场和各类球场等。由于体育活动区占地面积大,易起灰尘、噪音等特点,该区域绿化要求以隔音、防尘、最大程度减少对校园环境的污染等功能为主。4.3.4.8休憩区绿地休憩空间的绿地景观要根据地段的位置、尺度、功能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具体情况设计。大学校园的休憩绿地应根据师生的需要构建出品位高雅、积极向上的休憩空间。(1)自然景观绿地规划利用基地原有水沟开挖形成小湖面,并以湖为中心,岸边设有一些小广场、木质凉亭或铺装地,增加校园的灵气,成为师生晨读、休憩的最佳场所。(2)广场绿地校园广场是为学生、教师及来访者提供集会、交流、休闲、表演、展示、学习并美化提高校园环境等功能特征的校园户外空间。广场绿地应为师生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功能区,并以大色带、鲜艳的花坛、大乔木加强广场绿地的边境,满足人们的安全感。不宜采用低矮的灌木或大面积的草坪,减少师生的广场绿地使用率。4.3.5生态景观规划4.3.5.1景观结构校园内的景观层面,通过“两个绿轴、两片绿地、多个绿点”的方式形成校园区的景观基本格局。(图4-6、4-7)两个景观轴线分别是入口景观轴和东西向步行景观轴。入口景观轴南起主校门,47 通过主入口广场、校前区草坪到达图书馆景观区,此轴线是校区最能体现校园个性的开放空间,也是展示校园建筑景观与环境景观的主要场所。东西向步行景观轴是向西联系图书馆与绿地,向东联系体育训练馆,起到串联校区主要功能区和次级步行通道的作用。两片绿地主要是西部中心绿地和东部广场绿地。西部中心绿地包括校前区绿地、中心湖绿地和图书馆绿地,是校园的主要景观绿化区,也是校园文化和精神的主要展示区。东部广场绿地以广场为核心,是校园内主要的集散聚会绿地。多个绿点是在基地现状上,整合现有的有利与不利的基地环境,“地尽其用”,创造出多个与周边环境契合院落绿化。各处分布的绿点不仅作为各分区功能用地组织的生态补充,同时也是各分区的重要景观地块和生态共享空间。图4-6景观分析图4-7校园景观示意图48 4.3.5.2滨水空间水有智慧的意象,而大学是一个传承智慧的地方,因而水对大学而言,则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滨水空间中独特的水景软质景观和周边植物配置的绿色环境。是校园精神和文化的承载体,承载着师生的休憩、学习、生活、娱乐活动,是校园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规划充分利用基地原有水体,通过拓宽湖面、改良水质、塑造驳岸和开发滨水空间等措施来提升校园的生态魅力。首先,利用基地原有水体,将湖面拓宽,形成中心湖;其次,通过结合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回收利用等绿色可持续发展措施,创造校园循环活水体系,改善中心湖水质;最后在开挖湖面的同时结合滨水空间设计,增加滨水通道,丰富驳岸类型,加强整个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和亲水性。滨水空间周围的建筑物主要是教学楼、图书馆和宿舍楼,可结合中心湖形成滨水景观带。4.3.5.3广场空间校园广场是为师生及来访者提供聚会、交流、表演、学习和休憩的校园户外空间,是校园活动的中心。它是校园的精神和文化历史的承载体,是大学校园重要的室外教育和活动场所。广场规划遵循“布局均衡、尺度宜人、功能多样”的基本原则。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规划在校内东部设置集会广场,与室内体育馆临近,构成校园东区的视觉中心。在遵循广场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减少硬质铺砖面积,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增强本校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打造校园活动中心。4.3.5.4建筑景观校园建筑景观是校园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之一。建筑布局上以组团式布局为主,各建筑呈带状围绕中心绿地布局。校园单体设计风格为“新徽派”,主要以青砖、白墙、灰瓦坡屋顶为主,采用隐喻的手法,强调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具有传统印象同时又不失时代特色,突出校园建筑景观的文化品位。(1)图书馆图书馆采用基本为正方形的平面,南北设主入口,通过大台阶直达二层,具有庄重、大气的风貌,凸现其重要地位。主入口采用“门”体量,中间幕墙镶嵌突出的实体,出挑的大屋顶强化了中式古典的风格。一层主要设置书库;二层为入口层,设入口大厅、检索大厅、阅览及展览;三四层为会议厅及阅览室;五层为办公室和研发区,也可做专业阅览室。(2)体育馆体育训练馆主要由训练馆和看台组成,屋顶采用钢结构,水平出挑的屋顶赋予建筑文化感。训练馆一层为百米跑道、乒乓、台球和健身等,充分利用了看台的下部空间。二层为比赛大厅,层高较高,可容南两个篮球场或一个网球场,看台一侧设更衣及沐浴等辅助设施。看台可容纳约1800人同时观看比赛,主席台设置雨棚。49 (3)学院综合体学院综合体由两个学院组成,总体呈矩形围合内院,向北侧绿地开口。建筑采用平坡结合的手法,入口处高大的四个立柱突出了入口形象,两侧的实体量赋予建筑沉稳感。面向绿地开口处设景观楼梯,可俯瞰绿地。总入口位于东侧与行政楼相对应,入口南北分别通向两个学院,在西侧200~240人大教室一侧可通,通过借用教室增加了使用率。教室分40人、80人、200人、240人三种类型,分别位于1~5层;办公区主要位于五层。(4)学生宿舍学生宿舍采用经典的“门”形布局,六层的南北两条为宿舍,中间的连接体为入口及活动室。立面运用阳台等构件形成富有节奏感的外貌,坡屋顶也减少了顶层日照与防水的常见问题。平面采用内廊、四人间、公共盥洗室的方式,人均面积约8.5平方米。4.3.6道路交通规划校园道路既是联系起整个校园功能区的重要骨架,也是在校师生日常工作、学习、交往、观赏的通道。人性化关怀的“人车分流”和畅通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能够让大学校园更加的安全、便捷、舒适。本次规划中的校园道路交通组织主要层次划分为出入口交通、车行走系统、步行系统和静态交通。(如图4-8)图4-8道路交通规划50 4.3.6.1道路交通组织原则(1)尊重基地原有路网结构,道路的改造结合自然地形以及功能分区;(2)校园内部交通通而不畅;(3)“以人为本”的校园交通组织原则;(4)规划调整要坚持经济合理的原则;(5)校园道路等级明确,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游步道四个等级设计。4.3.6.2校园道路交通组织(1)出入口:基地呈长方形,中间被城市道路分隔。规划东西地块各设三个出入口,面向中间道路入口相对。主校门位于西地块南部,设置入口广场;生活区入口位于两地块北部,便于后勤服务车辆出入。(2)车行系统校园车行系统以一条宽度为9米的道路形成两个完整的环路,东西地块间设联系道路,贯穿校内各个功能区。依据“人车分流”的规划原则,将步行空间置于主环路内部,与主环路分离,分散人流与车流。校园的车行系统可分为2级:主环路宽9米,车行道7米;辅助道路4米,不设人行道;(3)步行系统步行空间呈L字形,作为校内步行活动的主骨架,与外围车型系统有机结合,构建完整畅通的人性化校园交通流线体系。联系两地块的东西步行空间是步行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图书馆、次入口广场、集会广场、体育训练馆等一系列广场群结合16米的步行道构成,同时也是教学区与宿舍区的分隔,与之相连的鱼骨状道路是两区日常生活的必经之路。绿地内沿水边还设置次级步行小路,结合多个亲水平台,共同构筑起遍布校园的步行网络。(4)静态交通充分考虑汽车与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规划校内机动车停车位总数约150余个,并就近分散安排在主要人车流聚散集中的功能区附近,地面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库相结合,结合立体绿化,打造生态停车环境。4.3.7防灾避险规则校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的地势平坦、占地面积大、绿化率较高,符合防灾避险绿地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城市防灾避险体系不够完善,公园绿地面积不足的情况下,大学校园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显得更为重要。(1)完善城市防灾绿地功能51 校园绿地具有道路畅通、标识清晰、出入口靠近城市主干道等特点,可以弥补城市公园绿地普遍缺乏应急避险功能的问题。规划校园绿地作次级防灾避险空间体系,发生灾害时可作为辅助绿地疏散安置避难居民。校内大型水体可做防止次生灾害的消防用水。(2)建立安全知识教育基地作为传授知识、学术交流的基地,大学应承担起灾害常识的宣传和防灾避险信息的及时传递等任务。规划通过学校的宣传栏、橱窗和校报等媒介宣传防灾避险知识讲座,并不定时开展相关专业人员的知识讲座和防灾知识活动,将正确面对和处理灾害的方式传递给师生及周边居民。4.3.8基础设施规划4.3.8.1给排水规划(1)规划依据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年版》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年版》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6.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相关规定(2)给水规划原则1.合理布置原则:根据规划所确定的用地规模,合理确定用水量。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用地布局、地形地貌、现状等合理确定给水系统的布置。3.分期结合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实现近、远期相结合。(3)给水规划1.规划生活用水定额:表4-1用水类别单位用水定额(最高日)教学用房升/每学生每日40~50办公用房升/每员工每日30~50生活用房升/每人每日120~200绿化、道路浇洒升/每平方米每日2~3表4-1规划生活用水定额表来源:自绘52 2.规划用水量: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约为2628m³/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约为271m³/h。3.水源:新校区以列山路为界分为东西两地块,各地块总体给水分别从市政给水管网(水压0.4MPa)上接入两条DN250的管道(共四个接入口)。4.给水计量:在大学新校区给水进水总管上装备水表。如某些单体建筑物需要单独计量,可在单体给水引入管上设置水表。5.供水方式:校区内多层建筑生活用水由市政压力直接供水,市政压力管网布置成若干个环状,保证生活、浇洒和室外消防用水,管径不小于DN250。校区内高层单体建筑采用分区供水,低区由市政压力直接供水,高区各自分别设置独立的恒压变频调速加压给水泵房直接供水。给水点的静水压力不超过0.450MPa。6.热水设计:公共浴室热水采用单管供水方式,冷水管利用市政压力给水管道供水→制热设备→贮热水罐→用水点;用水点设计使用温度为38℃。食堂等需要供应热水的其他建筑根据需要自行制备。(4)排水规划原则1.分期结合原则:将污水泵站分期逐步设置,污水收集管道系统则以远期规模规划,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投资2.节约能耗原则:管道布置应充分考虑地形特点。3.保护环境原则:保护现有水体,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良好的生态资源。(5)排水规划1.整体选择雨水排水、生活排水分流体系。为减少埋管深度,雨水管可分段接入基地内的水体或市政雨水管道,水体周边基地的雨水可不通过干道雨水管而直接排入水体;生活排水分块接入市政污水管道。2.设计生活排水量:最大日生活排水量约为2091m3/d,最大时生活排水量约为199m3/h。3.食堂厨房排水装备隔油装置,含油脂废水隔除油脂后排入生活排水管道;生活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总体生活排水管道。4.除体育场的场地排水的暴雨强度设计重现期采用3年外,其它校区的暴雨强度设计重现期采用1年,综合径流系数0.6,参照合肥地区暴雨强度公式,总雨水量为3303L/s。53 4.3.8.2强电规划(1)规划依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供电负荷分级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新校区内下列建筑和设备负荷为一级负荷:医院和实验室的重要实验设备等。下列负荷为二级负荷:客梯电力、疏散照明、一般建筑消防负荷等。其他均为三级负荷。(3)电力规划规划东地块变压器安装容量4520KVA,西地块变压器安装容量4460KVA,变压器安装总容量8980KVA,因此选用二路10KV电源线缆供电。且在新校区建设一座10KV开关站,并预期设在校区东地块。引自10KV公共电网二路10KV入10KV开关站,根据校园各单体供电要求,设置环网供电或放射式10KV供电,保证电气配电系统的可靠性。4.3.8.3弱点规划(1)规划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8(2)规划内容本次规划范围包括语音数据系统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网络GCS、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网络和有线广播系统网络的校园主干网管道。管线设置为综合管理,统一敷设,弱电管线设计采取电缆管道敷设方式。语音系统网络引自市内电话主干线由光缆线路经学府路南大门引入校区,通信中心机房设置在图书馆。考虑到校区远期发展规模,计算出新校区共需校内电话6200部。综合布线系统网络GCS,考虑到校区远期发展规模,计算出新校区二期地块共需数据终端3114个,网络结构上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因校园网内计算机终端数量较多,密度较稀,校园网采用树型结构。在文科综合楼、行政楼、国际大厦、合作地块设置二级路由器,与各计算机终端连接,实行数据等传输。主干网线路均采用光缆传输。数字有线电视系统,规划新校区二期地块数字有线电视终端约4342点,采用光54 纤一同轴电缆混合传输网络模式。中心机房设在一期公共教学综合楼4号楼内。按每个光接点所覆盖的用户数宜在500户以下(在用户密集地区约1000个)的原则,在文科综合楼、行政办公楼、国际大厦、学生宿舍、合作地块等4处设光接收机。有线广播系统网络规划校区内采取分区广播形式,以适应不同区域对音频节目信号的不同要求。新校区的广播系统除可转播城市的广播节目外,还应能转播校广播站的自制节目。各建筑物内不设广播,在校区的主要道路、广场、运动场区设置一定数量的扬声器,扬声器的服务半径为100~150米。4.3.8.4暖通空调规划(1)规划依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总图、供热总图及说明、业主提供的有关供热资料。(2)规划内容规划包括校区燃气(煤气)管线和蒸汽锅炉房的方案设计。校区使用煤气的建筑是西食堂和浴室、东食堂,以及为东食堂将来可能兴建的浴室作预留。西食堂考虑5000人就餐,浴室设98个龙头。东食堂考虑5000人就餐,预留浴室(98个淋浴龙头)用量。4.3.8.5节能、节水措施(1)室内排水管道选用塑料排水管,室外排水管道选用HDPE排水管。(2)卫生器具配件与水池(箱)液位控制阀采用质优、可靠性强的产品。坐便器采用6升冲洗水箱。(3)所有水泵组采用高效、低噪型产品。所有水泵机电设备设在独立的水泵站内,水泵下部设隔振基座,吸水管与出水管上设可曲绕软管等隔振装置。(4)加强物业管理措施,对重要设备监控。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严查跑、冒、滴、漏现象,发现故障及时排除。(5)加强节能节水宣传工作,以活动等形式纳入在校生的教育课程中,在课堂理论和实际实践中增强师生的节约意识,贯彻节俭、健康的生活理念。4.4经济技术指标4.4.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5 总用地面积:27.2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21.64公顷总建筑面积:24.79万㎡容积率:1.15建筑密度:24.0%绿地率:40.1%在校生规模:10000人停车数:150辆建筑层数:主要4-6层,局部10层56 4.4.2主要建筑物面积2功能区单体名称建筑面积/m分区总计分期1核心区图书馆1600016000二期2二级学院区学院113000一期学院212500一期学院38000二期学院48000二期学院56000二期学院61200059500远期3实验实习区实验楼8000二期实验办公综合楼1200020000远期4行政办公区校行政办公楼75007500二期5文体活动区体育训练馆60006000二期6学生生活区学生宿舍71000一二期学生宿舍20000远期学生食堂13000104000一二期7学生公寓区高层学生公寓60006000二期8生活福利地下停车库2000二期及附属用房垃圾房及水泵房1000一二期变电所及消防用房1000一二期配套服务用房14000二期配套服务用房21400一二期邮局、书店、储蓄2000二期校医院3000二期学生活动中心450016900二期9国际交流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1200012000二期全校总建筑量24790057 5.结论与讨论5.1结论沙里宁说过“大学就像我们时代文化沙漠中的绿洲”。大学校园环境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场所,是优美的环境与充满人文气息的一片绿洲。现今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快速发展,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特色不突出、缺乏人性化、文化的缺失等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大学校园景观中存在的的不足和对策,是本课题研究尝试探讨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图书资料,调研考察多所高校。文中回顾国内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概括了景观设计在校园规划建设中起到的作用。结合现状提炼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不足之处,重点分析研究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素与设计策略。最后结合自身理论与实践,以自己参与设计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方案入手,进一步探讨校园景观设计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存、营造人性化、凸显人文特色的景观设计方法。总结如下:(1)保留大学校园拥有的优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是营造绿色生态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植物选择与运用与校园景观不可分割,没有绿色,校园景观谈何完整。因此规划把绿色生态作为景观塑造中的首要元素。此外,规划应充分利用原有水体构造景观水面,利用原始地形地貌进行总体布局,创建人工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田园气息的校园。(2)要突出大学自身特色,具有一定可识别性,同时和所属地域的特色相适应,突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同时突出人文发展的理念,促进学术交流与人际交往的气氛。通过丰富景观植物层次、打造地方特色建筑风格、完善空间交流环境等方法突出人文理念。(3)根据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其校园空间各要素会在确定的结构和秩序下进行的协调生长。规划强调功能组织合理性,充分考虑分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考虑到学校发展的特点及需要,在总体布局阶段应考虑到不同建设阶段时所形成的空间形象,以求部分建成时,功能满足需要、具有一定标志性形象;总体建成时,功能发展有余地、空间形象完整有序。在不同发展时期校区都能取得良好空间景观效果,适应大学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要求。58 5.2讨论本课题研究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发展现状趋势和不足进行了归纳与阐述。重点对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素,如:校园景观结构、生态、文化等入手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结合参与设计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方案入手,进一步探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59 参考文献[1]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建筑学报,2006.(10)[2]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7-19[3]宋泽芳.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5[4]朱汉民.中国书院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26[5]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J].新建筑,2002.[6]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7]王静.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M].南方建筑,2009.[8]陕树安.高校校园环境美化建设的人文素质教育价值[J].中国冶金教育,2006[9]毛学农.高校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高校[J].理工高教研究2001.21(5):65[10]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建筑师,2004[11]魏来.“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理工大学,2008[12]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21-25[13]陈永生.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J].北京园林,2001.[14]孙娜.大学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人性化建构[D].昆明理工大学,2007.[15]费曦强,高晋生.中国高校校园规划新特征[J].城市规划,2002.[16](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59-112[17]张克俭.大学生人际交往[Z].超星图书馆.1990.[18]田燕,姚时章.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层次性[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9]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3.[20]余菲菲,李桂嫒.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探讨[J].规划师,2010[21]关崇.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2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6-19[2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4](美)理查.P.多贝尔.校园景观一功能·形式·实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25]吴龙生.校园景观水体与生态驳岸[J].太原:山西建筑,2008.[26]贾德昌.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J].中国工程咨询,2003.[27]张云彬.合肥市高校校园环境雕塑文化性的研究[J].现代园林,2011.[28]BosselmannPeter,eta1.Sun,wind,andcomfort:astudyofopenspacesandsidewalksinfourdowntownareas.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4.[29]徐卫国.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布局试析[J].建筑师,1989.23-3060 [30]刘敦祯.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24-30[31]Richard·P·Dober,CAMPUSLANDSCAPE,JohnWiley&SonsInc2000.[32]杨慎初.中国书院文化与建筑[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3-17[33](美)克莱尔·库拍·马蒂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4](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5]许克福.“大”的美学与设计师的责任[J]《中国园林》,2011.[36]俞孔坚.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园林,1998.[37]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8]陈锦通.谈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J].山西建筑,2006.[39]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40]俞孔坚.走向新景观[J].建筑学报,2006,73-85[41]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山西[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42]郑曙肠.景观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43]张旭红.中美大学校园空间之比较[J].建筑学报,2006.[44]姜辉,孙磊磊.等.大学校园群体[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5]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版).[46]刘丽和.校园园林绿地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7]刘飞.广场的生态性设计[J].建筑科学,2006.[48]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9]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50]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5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0-45[52]刘永德.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RichardDober,CampusPlanning,1963.[54]RichardDober,CampusPlanning,1963.[55]李开然.景观纪念性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6]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M].生态学杂志2000.[57]RichardDober,CampusArchitecture,1996.[58]G.2.Brown、MarkDeKay,Sun,WindandLight一一ArehiteeturDesignStrategies,JohnWileyandSons,INC.,2001.61 [59]PeterJockusch,universitycampusDesign,A.J,1968.[60]TevenK.Deterson,UniversityAvenuesDevelopment,Ithaca,NY.P.A.1981.[61]李颖.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62]周梦佳,蔡平.中外校园景观的历史回顾与当代思考[J].南方农业,2010[63]史海南.大学校园景观中景观生态学应用[J].郑州:魅力中国,2010(1).[64]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2007.34-41[65]孙卫国.现代园林景观网格空间设计倾向[J].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66]杨艺红、王琦、孔科丽.传承历史印记塑造校园特色[J].现代农业科学,2008[67]JonathanCoulson,PaulRobertsandIsabelleTaylor.UniversityPlanningandArchitecture:Thesearchforperfection[M].NewYork:Routledge,2011.[68]KevinLynch.TheImageofTheCity[M].America:TheMITPress,1960.[69]CutlerW.W.III.Cathedralofculture:TheschoolhouseinAmericaneducationalthoughtandPracticesincel820[J].HistoryofEducationquarterly,1989.62 作者简介徐社永,男,一九七九年十月,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二零零四年七月,本科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就职于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园林与艺术系,担任相关教学工作。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