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2.76 KB
  • 6页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作者:余莉莉,郝日明,YULi-li,HAORi-ming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刊名:金陵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JINLINGINSTITUTEOFTECHNOLOGY年,卷(期):2008,24(2)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4条)1.刘滨谊人类聚居环境学引论1996(04)2.俞孔坚.韩毅将稻田溶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期刊论文]-中国园林2005(05)3.张怀振城乡空间统筹发展下的苏南乡村景观优化研究20064.杨新征乡村景观资源开发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乡镇经济2006(08)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倪静雪解读乡村景观的意象2007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只有理解当代中国人对乡村景观的意象,才能做出适合于中国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综述乡村景观的基本概念和我国目前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学科的基础之上,比较乡村景观、城市景观和风景名胜区景观之间的差异,并重新界定了乡村景观意象的概念。将乡村景观的历史变迁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乡村景观进行分析,并尝试绘制了中国乡村景观历史变迁图,设想了未来乡村景观的5种发展模式。选取了91名城市居民,通过开放性的问卷分析其理想的乡村景观。通过对调查问卷得统计,将影响当代中国人乡村景观意象的因素归纳为四点,文学作品、绘画作品、影视作品和儿时记忆。并归纳出乡村景观意象的6个要素——农田景观、自然环境、人工建筑、动物、人、道路,并阐述每个要素的内容和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应该出现的元素。综合对中国乡村景观的理解提出了乡村景观风貌设计的五个原则——情节性、过程感、识别性、舒适性、节约化。通过江西省广昌县驿前镇的旅游规划实例,说明了乡村景观风貌保持和乡村景观的设计思路与方法。2.学位论文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以苏南为例2006乡村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并具有生态、经济、美学、娱乐和空间五大价值属性:相对于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受人类干扰强度较低、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并以面积较大的农业景观和田园化的生活方式为最大特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第二、第三产业,不仅推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也带来乡村社会、文化和景观日新月异地变化。本文选取经济发达、城市化发展快速的苏南乡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和生活景观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景观格局的变化,力图比较全面、系统地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南乡村景观的变迁。论文由三部分构成一个逻辑体系: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搭建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回顾与评价目前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第二部分为主要研究内容,分别从苏南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和生活景观三方面详细分析和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的变迁。乡村聚落景观研究分别从小城镇、村落和民居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从规模、形态和空间布局入手,并对苏南乡村聚落体系的变迁进行总结。城市化进程中苏南乡村经济景观的演变选取农业景观、工业景观、集市贸易景观进行分析,并从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的变迁进行总结性探讨。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以收入的增加为基础,因此苏南乡村生活景观研究首先对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化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农民的物质生活、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借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一廊道.基质的景观组合模式,对乡村景观格局变迁进行量化分析,并选取宜兴市三个镇作为案例,揭示出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区域差异以及发展趋势,并从人口、经济、技术、政策四方面论述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论文第三部分对苏南新乡村景观的塑造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苏南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生活景观及景观格局变迁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随着乡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苏南农民向城镇迁移,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镇,独立住户和自然村大幅度减少。乡村人口空间分布的积聚度有所加强,聚落等级分化逐渐显著,改变了传统乡村聚落分散的、同构同质的局面,在分化与重组中逐步向多功能的、集中的、异质异构的格局发展。(2)乡村经济景观的“非农化”程度逐渐加强;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集市贸易,都开始向规模化、集团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整个区域逐渐从“乡村性”向“城市性”迈进。(3)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衣食住行得到明显改善,就业的非农化使得乡村生活发生明显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交往圈扩大、家庭娱乐休闲活动增加等。与此同时,许多传统的、保守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4)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变化最为快速和显著的是经济景观的城市化,随后带动居民生活的城市化,变化较为缓慢的是乡村聚落的改变。从目前苏南乡村景观的变化趋势来看,经济景观变化速度将逐渐缓慢而稳定,未来景观变化的主体将是生活景观和聚落景观。(5)随着苏南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乡村景观的空间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以往在乡村景观中占据主导因素的农用地优势逐渐减弱,从而整个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少。此时,乡村景观受少数景观斑块控制的局面已经打破,景观斑块类型之间的面积差距逐渐减小。本文主要创新点:(1)论文以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为主题,从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和生活景观三方面深入探讨城市化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显性到隐性的转化过程。(2)借鉴与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融合于乡村景观的研究之中。(3)加强了景观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研究,弥补目前我国乡村景观研究中的缺陷。3.期刊论文王俊翔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科技信息2009,""(9)鉴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首先概略地阐述了当前对乡村景观的定义和看法.随后介绍了我对乡村景观的认识和看法,同时以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以便为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行动参考.4.学位论文李金苹北京地区乡村景观规划思路探讨——以平谷区大华山镇李家峪村为例2008北京市约有五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占市域面积93.3%的郊区。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要求,北京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应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首都的审美素养。目前,北京地区乡村景观规划在规划理念和规划方法两个层面上存在诸多问题。人们往往更多关注乡村经济、设施等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乡村景观的发展,简单的将乡村城市化等同于乡村向城市发展,造成乡土文化流失、乡村景观千村一面的现象。本论文在整理和总结乡村景观规划、环境、建筑、城市、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位于北京生态涵养区的平谷区大华山镇李家峪村为案例,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分析和评价李家峪村的现状,从景观、功能和发展三个层面进行定位,明确其景观规划思路。李家峪村地处深山区,在北京市划分的迁建、城镇化整理和保留发展三种类型的行政村中属于保留发展型村庄。在乡村城市化进程中,此类型乡村景观受到城市景观的影响后,易出现与乡村自然环境不和谐的景观。在对李家峪村的实地规划过程中提出,以李家峪村为代表的保留发展型村庄的城市 化进程应主要表现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此类型的乡村景观规划应在区域整体规划的大环境下进行;二是地处北京的生态涵养区,应把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作为景观规划的重要原则:三是规划中应着重强化乡村的乡土景观,树立以当地的乡土景观为特色的原则;四是此类乡村的城市化应体现在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非在乡村景观上。本论文为北京地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了思路,在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今后应在乡村景观规划方面引入先进方法和技术,建立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方法,规范政策法规,为北京地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依据。5.学位论文张锐寒地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2008村容村貌代表新农村的形象,是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中,“村容整洁”是其内容之一,如何以整洁的村容、优美的环境、鲜明的乡村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下一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无论从城市到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始终是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作为人居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一直是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乡村景观规划加快前进的同时,许多乡村不考虑实际条件,盲目追求景观效果,造成改造的不合理,形成资源浪费,也有一部分乡村的规划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现象等等。尤其是地处寒地的乡村地区,盲目的照搬别处的景观,造成了景观设计的不合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寒地乡村景观的发展。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的建设寒地乡村景观,使之成为遵循寒地规划原则的并且充分体现寒地乡土特色的、生态的、环境优美的、又具有现代感的社会主义寒地新农村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寒地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首先,在理论研究阶段,分别对国内外的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寒地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探讨,并将二者理论相结合,形成寒地乡村景观规划理论构思。同时,对寒地乡村景观的实地现状调查,针对乡村宅院景观、寒地乡村道路交通景观、活动场所景观、绿化景观、以及乡村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开发、乡土特色的挖掘与保留等,对黑龙江省五常市凤凰山村和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调查问卷,提出寒地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和可开发利用的景观优势。其次,将理论构思与调查分析结果相融合,提出寒地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并做出实例例证。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村民对寒地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视度欠缺,并且盲目追随城市景观,忽视自身优势。2.建立以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绿地景观和乡村旅游景观资源为内容的寒地乡村景观规划的框架,提出乡村聚落规划,点--住区景观规划、线--道路系统景观规划、面--广场及活动空间景观规划的规划体系。3.提出乡村绿地系统的分类,将寒地乡村绿地系统主要划分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自然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五个类别。同时通过不同的绿地规划模式,点状+块状+线状绿地规划模式、块状+带状绿地规划模式、楔形+块状绿地规划模式,以及将三种对策相结合的综合绿地规划模式对各个类别绿地进行规划。4.将防寒措施融入到寒地乡村景观规划中去,确定了寒地乡村住宅的合理朝向,风向为北风时,住宅朝向为北偏东60度和北偏西60度方向最佳。确定了活动空间的防风布局,以“L”型背对北风布局为最佳。5.植物配植上运用色彩搭配、树形搭配以及季相搭配的配植方法,改善了寒地乡村冬季景观的萧条。同时,还加强了建筑景观的色彩设计,从色彩上丰富了寒地乡村景观。6.期刊论文徐静.施维克.XuJing.ShiWeike环洱海滨湖坝区乡村景观分析-小城镇建设2003,""(9)一、引言当城市里的高楼如春笋般屹立起来,各式各样的品牌汽车走入市民家庭,城市道路开始变得拥挤,城市空气、噪声等环境开始变得令人担忧,城市生活节奏开始变得紧张,人际关系开始变得淡化时,我们开始回忆过去拥有的城市环境,寻找过去曾经拥有的城市景观,思考有关城市景观和理想的人居环境究竟是什么?7.学位论文辜娟中国乡村优质景观格局营造方法的研究2006近年来,城市景观建设事业在我国正迅猛的发展,但是城市与乡村景观建设的差距却越拉越大。“乡村景观”是景观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规划实践势在必行,乡村景观理论的研究迫在眉睫。“乡村景观建设”从现实出发,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利润为其实施的前提条件。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大,是我国乡村景观建设严重相对置后的卞要动因。虽然差距将会是永远相对存在的,但是从城市和乡村窘异的生态环境基础、景观视觉特征、景观气质、空间功能、空间情感性、景观元素、使用对象和营造费用等角度来分析,这个相对的差距在一定层面又是可以调和的,即乡村经济建设与景观环境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体。文中分析了国外一些先进的乡村旅游经济和景观,着重强调了乡村景观研究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挖掘乡村景观的经济价值可切实地拓宽我国乡村经济的增长面。通过对乡村景观价值的挖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自然景观元素的调整,可为乡村经济创造新的消费链条,形成经济效益拉动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点”带动“面”地逐步改善中国日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下的乡村景观形象,最终形成处处有景、生态、科学的聚居生存环境,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城市的景观生态需求。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态问题日益突现的大背景,分析了中国“乡村景观格局”的现状及问题。以人们表象卜对乡村景观视觉审美的心理需求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对“景观概念”和“景观控制方法”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中国乡村景观格局的优质属性”进行了推理和归纳,并将总结的成果作为“中国乡村优质景观格局营造方法”的研究基础。景观建筑帅必需切合中国的实际,懂得运用丰富的设计思想,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尊重生态环境,‘懂得宏观把握全局和预测营造之后的乡村景观的发展轨迹。希望以此文进一步加强中国社会各界对乡村景观质量的关注程度,促进学界、业界对乡村景观的“优质属性”有进一步清晰的认识,深入了解与乡村景观视觉表象有着巨大连动性关系的多学科知识的丰富内涵,为具体的乡村景观项目景观评价、保护和营造提供一定的理沦参考价值。8.期刊论文刘滨谊.陈威.LiuBinyi.ChenWei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小城镇建设2005,""(9)一、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规划乡村景观是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地域划分和景观主体的不同.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乡村是相对于城市化地区而言的,是指城市(包括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建成区以外的人类聚居地区(不包括没有人类活动或人类活动较少的荒野和无人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范围.这一地域范围是动态变化的,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缩小的趋势.乡村不是一个稳定的实体,而是人类和自然环境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乡村景观正是这一产物最直接的体现.因此,乡村景观所涉及的对象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与人类聚居活动有关的景观空间,包含了乡村的生活、生产和生态三个层面,即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并且与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精神、审美密不可分.目前,中国正处于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乡村景观转变的过渡阶段.9.学位论文赵二磊上海市徐泾镇景观格局分析及应用探讨2006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现象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地理学、生态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城市化的普遍定义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不仅是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空间变化和生态系统转变的过程。其不仅表现在城区空间的扩展,土地覆盖的变化,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而且也体现在区域生态功能上的转变,其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都产生了显著的差异。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对2000年-2004年4年间上海市徐泾镇快速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景观生态学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研究进展。●徐泾镇镇域概况、城市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以2000年、2004年的QuickBird卫星影像解译的徐泾镇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基础,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的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对该区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利用2004年QuickBird卫星影像解译的徐泾镇同区毗邻的青浦新城、赵屯两镇的土地利用类型图,选取相应的景观指数与徐泾镇做比对,进而分析不同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速度和发展定位镇域间的景观格局特征差异,为景观规划作参考。●针对以上研究,提出相应的景观生态对策。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 ●整个景观区为一个较典型的居住、公共市政和工业用地城市景观镶嵌体。两个时段中占主导地位的均是建筑用地,2000年的面积比例是:36.06%,到2004年,建筑用地的面积增加至51.42%。随着城市化的进展,研究区内各种土地类型不断地向城市用地转化。研究区的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降低,说明该地区越趋均匀化和合理化。●城市化的迅速进行破坏了大量的自然景观要素,城市景观的过度聚集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运转,而且在城市化区域仅维持着以小型绿地为主要特征的弱化了的自然的或半自然的景观,绿地景观在城内、城外未能形成相互联系的合理布局带来整体生态功能上的降低。因此要切实加强对湿地、河道、林地等重要生境的保护以及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并调整城市形态规划,引绿进城,最终使植被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10.会议论文吕明伟.付丽.高帆乡村旅游地景观规划与设计——以丰台区长辛店田园公园为例2005本文探讨的乡村旅游地是指大都市城市景观规划和功能规划的重点地区,它位于大都市的近郊区,其土地利用属性复杂,变化快,是城市扩张的首要空间,在城市的地域扩散中呈现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交错的特殊性。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田园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地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引证文献(1条)1.温瑀.王颖乡村景观的生态规划[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9(16)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jnzxb200802017.aspx下载时间:2010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