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39 KB
  • 10页

DB33∕T 2102-2018 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岩礁性鱼类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150B51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102—2018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岩礁性鱼类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ockenhancementofmarineorganism—Reeffish2018-02-07发布2018-03-10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2102—2018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毕远新、王伟定、徐开达、徐汉祥、周永东、梁君、张洪亮、张亚洲、丰美萍、周珊珊。本标准为首次起草。I DB33/T2102—2018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岩礁性鱼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岩礁性鱼类在岛礁、海藻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区进行增殖放流的海域条件、放流种类、苗种规格、放流容量、放流苗种质量、放流苗种检验检疫、放流操作、放流资源保护与监测、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岩礁性鱼类增殖放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20361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农业部783号公告-1-2006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SC/T3018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SC/T940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9418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鲷科鱼类OIE水生动物疫病诊断手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岩礁性鱼类喜欢栖息在岛礁、海藻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区域,且活动范围较小的某些经济鱼类。4海域条件放流海域生态环境良好,水流畅通,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增殖放流对象的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物较少,海域环境条件符合SC/T9401的规定。放流海域为岛礁、海藻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区等水域,且是或曾经是放流对象的栖息地。5放流种类1 DB33/T2102—2018选择适宜放流海区栖息地生境和生态类型、且活动范围小的岩礁性鱼类。浙江省放流种类主要有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黄姑鱼(Nibeaalbiflora)、日本黄姑鱼(Nibeajaponica)、真鲷(Pagrusmajor)、黄鳍鲷(Acanthopagruslatus)、条石鲷(Oplegnathusfasci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褐菖鲉(Sebastiscusmarmoratus)、日本鬼鲉(Inimicusjaponicus)等。6苗种规格主要增殖放流岩礁性鱼类规格参照表1。表1主要增殖放流岩礁性鱼类规格种类黑鲷真鲷黄鳍鲷条石鲷黄姑鱼日本黄姑鱼赤点石斑鱼褐菖鲉日本鬼鲉放流规格叉长叉长叉长叉长体长体长体长体长体长(cm)≥4.0≥4.0≥4.0≥4.0≥4.0≥5.0≥4.0≥3.0≥2.07放流容量不超过放流区域历史上最大捕捞产量(尾数)的2倍。8苗种质量8.1亲体来源符合SC/T9418的规定。8.2苗种来源符合SC/T9418的规定。9放流苗种检验检疫9.1检验资质由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9.2检验内容与方法放流苗种质量按照表2的方法进行。表2检验内容与方法检验内容检验方法与要求感官质量规格整齐、活力强、外观完整、体表光洁可数指标规格合格率≥90%,死亡个体比例、伤残率、畸形率之和<5%病害按照OIE水生动物疫病诊断手册执行2 DB33/T2102—2018表2检验内容与方法(续)检验内容检验方法与要求氯霉素先用NY5070的方法筛选,阳性样品再通过SC/T3018的方法进行确认孔雀石绿按照GB/T20361的方法执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按照农业部783号公告-1-2006的方法执行9.3检验规则9.3.1抽样规则随机取样,常规质量检验每次取样尾数不少于50尾。9.3.2组批规则以一个增殖放流批次作为一个检验组批。9.3.3判定规则9.3.3.1任一项目检验不合格,则判定本批苗种不合格。9.3.3.2若对判定结果有异议,可复检一次,并以复检结果为准。10放流操作10.1苗种质量确认现场查验放流苗种检验检疫报告,确认苗种质量达标后,方可实施放流。10.2计数参照SC/T9401执行。10.3包装和运输参照SC/T9401执行。10.4投放10.4.1放流时间根据岩礁性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增殖放流海域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时间,常见种类的岩礁性鱼类增殖放流时间可参考表3所列时间段内进行放流。表3常见岩礁性鱼类适宜增殖放流时间段种类黑鲷真鲷黄鳍鲷条石鲷黄姑鱼日本黄姑鱼赤点石斑鱼褐菖鲉日本鬼鲉放流时间5~75~75~75~85~76~85~85~66~7(月份)10.4.2放流天气3 DB33/T2102—2018选择晴朗、多云或阴天进行增殖放流,海面最大风力普氏7级以下或海面浪高1.5m以下。10.4.3放流方法参照SC/T9418执行。10.4.4记录放流结束后,有关放流技术人员或监督人员应及时填写岩礁性鱼类增殖放流技术监督确认表(附录A),并编写放流简报,一并上报给放流主管部门。11保护与监测参照SC/T9401执行。各级渔政管理机构应在放流水域设立增殖放流临时保护区或禁渔期,不得底拖网、定置张网与定置刺网等渔捞作业。12效果评价按照SC/T9401执行。13增殖放流技术模式图岩礁性鱼类增殖放流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B。4 DB33/T2102—2018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岩礁性鱼类增殖放流技术监督确认表岩礁性鱼类增殖放流技术监督确认表见表A.1.表A.1岩礁性鱼类增殖放流技术监督确认表放流验收单位:监管监督单位:技术监督单位:检测检验单位:苗种供应单位放流种类(合同号)平均规格(毫米)规格合格率(%)死亡个体比例(%)伤残率(%)畸形率(%)计划放流苗种数量(万尾)包装方式及包装时间运输方式运输成活率(%)放流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放流地点(水域)经度确认的放流数量(万尾)纬度检验检测报告出具单位技术监督人员签字放流监督人员:放流技术人员:年月日5 DB33/T2102—2018BB附录B(资料性附录)岩礁性鱼类增殖放流技术模式图放流海域放流种类放流规格及容量苗种质量放流监测与评价1、定点调查。2、生产监测。3、社会调查。4、效果评估。放流海域生态环境良好,水流选择适宜放流海区栖息地生境和1、黑鲷、真鲷、黄鳍鲷、条石1、苗种和亲体来源符合SC/T94181、现场查验放流苗种检验检畅通,水质符合GB11607的生态类型、且活动范围小的岩礁鲷放流规格叉长≥4.0厘米,黄的规定;2、应由具备资质的检验疫报告,质量达标后方可放规定。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性鱼类。如:黑鲷、黄姑鱼、赤姑鱼和赤点石斑鱼体长≥4.0机构检验;3、规格合格率≥90%,流;2、放流苗种的计数、包物较少,海域环境条件符合点石斑鱼、褐菖鲉等。厘米,日本黄姑鱼体长≥5.0厘死亡个体比例、伤残率、畸形率装和运输参照SC/T9401执SC/T9401的规定。放流海域米,褐菖鲉体长≥3.0厘米,日之和<5%,病害按OIE手册执行,行;3、根据鱼类习性和放流为岛礁、海藻场、人工鱼礁和本鬼鮋体长≥2.0厘米;2、放药残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4、常海域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放海洋牧场建设区等水域,且是流容量不超过放流区域历史上规质量检验取样不少于50尾,以流时间,选择晴朗、多云或或曾经是放流对象的栖息地。最大捕捞产量(尾数)的2倍。一个放流批次作为一个检验组阴天进行,最大风力普氏7批,任一项目检验不合格,判定级以下;4、放流方法参照本批苗种不合格。SC/T9418执行;放流结束后填写放流技术监督确认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