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57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016]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池州市祥云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池州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管理办公室法人代表方彬联系人吴超众通讯地址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红森国际大厦B座联系电话18056669189传真/邮政编码247100建设地点池州市祥云大道立项审批部门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池发改审批[2017]568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E4853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65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7%预期投产日期2018年07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1、项目提出的背景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创新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大力经济发展新动力。指导意见明确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各类管线实际发展需求,组织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2016年4月6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分工的通知,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今年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2016年8月16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关于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补齐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短板的重要指示,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建城[2016]174号)。要求通过尊重规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建设;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等三个方面来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补齐城市防洪排涝能力。2016年10月25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能源局、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安徽省通信管理局等多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地下管线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意见》(建成[2016]219号),鼓励管线权属单位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做好管线入廊工作。 2017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2017年需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的工作要求。池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号召,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政府有关综合管廊的指导意见,以统筹地下管线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效益、节约利用地下空间、防止道路反复开挖、增强地下管线防灾能力为目标,计划开展池州市祥云大道综合管廊工程,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格局,提升城市基础建设层次,打造高水准、全方位国内先进的综合地下管廊系统工程。本项目属于市政设施管理(行业代码N7810),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发改令第21号),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同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有扬尘、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物的产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务院98-253号令)中第175号,建设项目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做好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污染,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池州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管理办公室委托安徽显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该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我单位在接到委托后,按项目特点与专业要求,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资料,针对本项目可能涉及的污染问题,从工程角度和环境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工程中的污染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管理措施,尤其对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正负影响和效益进行了客观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编制依据2.1国家及地方有关法规、文件(1)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池州市主城区、天堂湖区、开发区、高新园区、天堂湖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池州市中心城区“十三五”城市建设规划;(5)池州市城市配电网发展规划研究(2015-2030年);(6)池州市城乡供电专项规划(2013-2030年);(7)安徽移动2016~2018年传送网滚动规划要点池州地区回报材料;(8)池州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13-2030年);(9)池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30年)汇报材料;(10)池州市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年);(11)池州市城市污水工程专项规划(2015-2030年); (12)池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2016-2030年);(13)池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2016-2030年);2.2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4.24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污染防治法》(2015.8.29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二、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市政设施建设,属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鼓励类第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本项目为国家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同时池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17年11月6日出具“关于池州市祥云大道道路与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池发改审批[2017]568号),对本项目予以确认。三、规划符合性本项目为地下综合廊道建设项目,是为了完善池州市基础设施而建设的,已经纳入池州市总体规划,根据《池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2016-2030)》属于池州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本项目位于池州市城区,项目符合管廊规划要求。四、选址合理性及外环境相容性分析本项目为地下综合廊道建设项目,是为完善池州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已经纳入池州市总体规划,属于池州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本项目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地下综合管廊均选址于具备建设条件用地的地下,项目选址合理。本项目规划修建于祥云大道规划红线范围内,主要利用的是祥云大道市政道路地下空间资源,并不会涉及到除了祥云大道征地范围以外的占用林地、耕地情况。本项目的新建并不会新增占地,而是合理的利用道路地下空间资源。本项目位于站前区内天堂湖新区,本次管廊起点位于清溪河桥东侧桥头,呈东西走向,终点位于与升金湖大道交叉口。沿途规划地块主要作为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和学校,管廊全长约900m。根据现场勘探,本项目综合管廊均为地下敷设,且均沿规划道路祥云大道,不穿越建构筑物。敷设道路沿线以待建空地为主。 本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项目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重点文物古迹,项目无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本工程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无新增用地。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合理,与外环境相容。二、建设内容及规模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池州市祥云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池州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管理办公室建设地点:池州市祥云大道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投资:6500万元本项目位于池州市天堂湖区域,起点位于清溪河东侧桥头,终点为祥云大道与升金湖路交口西侧,道路桩号范围为K0+000-K0+895,不包括与升金湖大道交叉口的综合管廊建设。根据《池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2016-2030)》,祥云大道与升金湖大道是平面交叉,祥云大道地下综合管廊为试验段,预留30m,未来与升金湖大道地下综合管廊相连接。2、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为祥云大道综合管廊廊体及相关附属设施系统建设,具体包括基坑支护、地基处理、管廊本体工程、管廊内消防、通风、电气自控等。不包括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建设。本项目与祥云大道道路建设是两个单独的项目,本次环评不针对道路建设进行评价。本项目仅为地下管廊建设工程,本环评不针对后期管网铺设、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等铺设进行评价,高压电力的敷设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本项目综合管廊全长约900米。确定祥云大道综合管廊断面形式为双舱断面,燃气舱+综合舱,管廊净尺寸为(1.6m+2.8m)*2.8m,本次建设的祥云大道道路断面布置形式为人行道5m+辅道6m+侧分带2.5m+机动车道8m+中分带7m+机动车道8m+侧分带2.5m+辅道6m+人行道5m=50m,考虑到祥云大道后期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综合管廊通风口等需要露出地面节点的布置,结合建设单位意见,将双舱综合管廊布置在7m宽的中央分隔带下较为合理。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1。表1-1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工程类别单项工程名称工程内容主体工程地下综合管廊本项目综合管廊全长约900米且为双舱式结构:燃气舱为(1.6m×2.8m),综合舱为(2.8m×2.8m)临时工程施工场地施工场地位于项目沿线待建空地处,沿管线布设,设置施工场地。只用于机械停放,不设机械维修。施工营地施工营地占地面积300㎡,不设住宿,仅限办公,住宿均租用当地民房。施工便道主要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运输,不设便道。临时堆场开挖土方就近堆放于管沟两侧,不设专门临时堆场。临时渣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不设置渣场。施工带施工带沿地下综合管廊线路呈带状分布。根据本项目所在地路网建设情况,在管廊基坑一侧设置10m施工作业带。环保工程噪声治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杜绝夜间(19:00~6:00)施工、禁止高噪声施工设备在午休时间(12:00~14:00)作业,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选用低噪声设备,限速,加强教育。废水治理基坑降水抽出通过沉淀后全部回用,生活污水依托现有设施合理处置。空气环境施工场地围挡、洒水、限速、车辆篷布覆盖、临时堆场网布覆盖、加强管理。基础设施工程排水工程通过沉淀后全部回用于抑尘。给水工程城市自来水管网直接供水。供电工程由国家电网供给,可满足作业。防渗工程(管廊)在混凝土中加入具有防水、防渗等功能的外加剂。备注:本次评价内容仅为地下管廊建设工程,本环评不针对后期电力电缆、管网铺设进行评价,高压电力的辐射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二、总体平面布置综合管廊指的是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架空的各种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主要适用于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多的重要路段。 本次设计管廊断面包括双舱断面设置,(燃气舱+综合舱),其中将给水、电力和通信布置在同一舱室内,将燃气单独成舱,管廊净尺寸为(1.6m+2.8m)*2.8m。人行出入口处断面局部扩大。二、工程设计方案1、管线入廊设计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综合管廊入廊管线类型及入廊段落情况如下:(1)电力:10kv电力24回路,全线入廊。(2)给水:1道给水管线DN400,全线入廊。(3)燃气:1道燃气管线DN200,全线入廊。(4)通信:18孔通信电缆,全线入廊。2、管廊标准断面设计综合管廊断面设计是综合管廊设计的前提与核心所在,综合管廊断面大小直接关系到管廊所容纳的管线数量以及综合管廊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管廊内的空间需满足各管线平行敷设的间距要求以及行人通过的净高和净宽要求,满足各管线安装、检修所需空间,同时需要对各种公用管线留有发展扩容的余地,须正确预测远景发展规划,以免造成容量不足或过大,致使浪费或在综合管廊附近再敷设地下管线。规范要求燃气管道必须单独成舱,故管廊断面至少为双舱结构断面,考虑到其他三类管线规模分别为给水d400,电力电缆为中压10kv以及通信光缆,本次设计将给水、电力和通信布置在同一舱室内,具体见表1-1与图1-1。综合管廊舱位设计表表1-1序号舱位规格起始位置1燃气舱1.6m*2.8m起点为滨河东路,重点为升金湖大道2综合舱2.8m*2.8m起点为滨河东路,重点为升金湖大道 图1-1综合管廊标准断面图(1:50单位:mm)1、管廊平面设计(1)综合管廊的平面线形基本上与所在道路平面线形一致,应考虑与所通过在建或规划建筑物的地下室、桩、柱、基础设施的平面位置相协调。(2)若新区道路已建,但两侧土地尚未开发时,利用道路红线外侧的绿化控制设置综合管廊。(3)综合管廊的平面中心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不宜从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4)综合管廊沿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敷设时,应与之平行。(5)综合管廊应优先布置在道路中分带或两侧地块对市政公用管线需求量大的一侧的侧分带,尽量减少道路沉降差异带来的影响。(6)充分满足道路规划对综合管廊管位的要求。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性质确定,且不得小于下表规定。 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构筑物的最小净距表1-2明挖施工顶管、盾构施工综合管廊与地下构筑物水平净距1.0m综合管廊外径综合管廊与地下管线水平净距1.0m综合管廊外径综合管廊与地下管线交叉垂直净距0.5m1.0m(1)综合管廊投料口、通风口、出入口、浅埋式半通行管沟盖板等设施与道路景观功能的结合。(2)综合管廊穿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时,宜垂直穿越;受条件限制时可斜向穿越,最小交叉角不宜小于60度。(3)综合管廊位于道路弯道及纵段变坡道时,如果管廊内管道为支管,则综合管廊不能为曲线线形,宜将综合管廊划分为若干直折段,每段的长度不要偏离道路过远或过近,以免影响其他直埋管道的设置。(4)中心城区规划有综合管廊的道路在新建或改建时应考虑综合管廊的设置。1、管廊纵断面设计综合管廊在道路下的竖向位置与工程造价、直埋管线的埋设有关,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综合管廊(沟)与地下设施竖向规划结合。(2)道路行车荷载的要求。(3)当地的冻土深度。(4)绿化种植的覆土需求,一般以大于1.5m为宜。(5)综合管廊的结构强度。(6)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管线交叉的要求,其最小垂直净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地下管线性质确定,且明挖施工不得小于0.5m。 除管廊内的各类管线可以垂直穿越管廊以外,其余直埋敷设的市政管线穿越综合管廊时可能发生竖向冲突。规划区内未纳入综合管廊的市政管线主要为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根据《排水防涝规划》和《污水规划》,雨水的排水模式尽量以自排为主,管道埋设一般较浅;污水管道规划埋深在3.0m以下。由于重力自留管线的高程不易调整,应严格控制污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的控制点高程,尽可能减少管道埋深,以便在提高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建设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综合管廊与其它地下管线提供宝贵的高程空间。(1)综合管廊坡向基本与道路地势一致,最小覆土深度一般在2m~2.5m,以减少土方量。(2)综合管廊在纵坡变化处应满足各类管线折角的需求。在穿越路口处,为避让重力流管线,采取局部下卧或上穿的措施通过。(3)管廊坡度应考虑内部管道检修时自流排水需求,其最小纵坡应不小于0.2%;最大纵坡应考虑各类管线敷设、运输方便,一般控制在10%以内。当纵坡大于等于10%时,应在人员通道部位设置防滑地坪或台阶。(4)综合管廊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和分层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的有关规定。(5)综合管廊内电信线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线缆直径的15倍,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2000)的有关规定。(6)当新建管廊与现状保留管道交叉时,对于现状管道管径较大、调整难度较大的情况,原则上兼顾现状管道,以调整管廊高程为主。综合管廊的覆土厚度尽量控制在3.0-5.0m左右。1、管廊横断面设计(1)综合管廊断面形式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预留空间等确定。(2)综合管廊断面应满足管线安装、检修、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要求。(3)综合管廊内的管线布置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模及周边用地工程确定。(4)天然气管道应独立舱室内敷设。(5)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独立舱室内敷设。(6)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同舱敷设。(7)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线缆同舱布置。(8)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布置在热力管道下方。(9)进入综合管廊的排水管道应采用分流制,雨水纳入综合管廊可利用结构本体或采用管道方式。(10)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污水管道宜设置在综合管廊底部。(11) 综合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高应根据容纳管线的种类、规格、数量、安装要求等综合确定,不宜小于2.4m。(1)综合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宽应根据容纳的管线种类、数量、运输、安装、运行、维护等要求综合确定。(2)综合管廊通道净宽,应满足管道、配件及设各运输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管廊内两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0m;2)配备检修车的综合管廊检修通道宽度不宜小于0.9m。3)电力电缆支架长度:10千伏长度大于等于200毫米,110千伏支架长度大于等于600毫米,220千伏支架长度大于等于600毫米。高压电缆(110及220千伏)支架距管廊顶板不小于450毫米,高压电缆支架层间距离不小于350毫米,高压电缆支架与10千伏电缆支架层间距离不小于350毫米。10千伏电缆支架层间距离不小于250毫米,10千伏电缆支架与管廊项板之间距离不小于350毫米。4)通信线缆支架长度大于等于500毫米。通信线缆支架层间距离不小于350毫米。5)综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如图1-2所示)不宜小于下表(表1-3所示)规定。6)管廊内应预留管道排气阀、补偿器、阀门等附件安装、运行、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图1-2综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 综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mm)表1-3管道公称直径DN铸铁管、螺栓连接钢管焊接钢管AB1B2AB1B2DN<400400400800500500800400≤DN<800500500800≤DN<10005001000≤DN<1500600600600600DN≥15007007007007001、节点设计(1)防火分区与通风口设计防火分区划分为:防火分区对于控制火灾的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天然气管道舱及容纳电力电缆的舱室应每隔200m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墙体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分区两端需设置防火墙。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火墙上开设门洞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应能自行关闭。管廊内在110kv电缆接头两侧要考虑设置防火墙和防火卷帘。风口布置:通风口的平面布置与管廊防火分区的划分有着直接联系。通风区间长度通过计算获得,通风口分为进风口和排风口。综合管廊宜采用自然进风和机械排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天然气管道的舱室应采用机械进、排风的通风方式。通风系统分为地上通风和地下通风道两部分,地上通风口布置在道路绿化带内或不妨碍景观处。风口布置时要避免进出风短路。(2)投料口设计应满足设备、人员进出需要,一般设置在绿化带内。断面尺寸宜根据最大体量管线的安装需要确定。(3)人员出入口设计沿管廊纵长不应少于2个,应满足人员出入,应急逃生通道需要,一般设置在绿化带、人行道内。空间净宽尺寸不小于1.0m,应考虑设置爬梯、步道、楼梯等设施的需要。出入口盖板应使管廊管理人员在内部使用时易于开启,外部非专业人员难以开启。 (1)管线分支口根据周边需求,合理布置管线出线口。1、排水设计(1)应按自动排水系统设计,排水区间应根据道路的纵坡确定,一般不宜大于200米;应在每一防火分区的纵向最低处设置集排水坑,用于收集沟内地面冲洗废水及管道检修防控水。坑内设置自动水位排水泵,并配置格栅盖及抽水设备。集水坑的容量应根据现场水量和排水扬程确定。(2)排水方式主要采用纵向排水沟。在管廊内单侧或双侧设排水明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2%。(3)排水应就近接入城市排水系统,在排水管上端设置止回阀。2、消防设计(1)消防系统设计包括消火栓系统、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装置、火灾应急广播等,根据防护特殊要求可加设湿式自动喷水灭火、水喷雾灭火或气体灭火等固定装置。(2)管廊内每隔50米设一组紧急电源插座。(3)每隔防火分区应设置防火墙、甲级防火门、阻火包等,以及机械通风、排烟系统,交叉口处应设置手提式灭火器、黄沙箱等一般灭火器材。3、通风设计(1)通风控制系统设计1)通风系统的运行控制采用两级控制,就地控制和集中监控系统。2)就地控制由现场控制柜完成,负责设备的调试、检修时的现场控制,现场控制具有优先权,集中监控系统设置于控制中心,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纳入集中监控系统。3)正常通风工况、火灾发生时工况以及灾后通风工况,按预设模式控制。4)正常工况:当管沟内温度≥40℃,自动开启通风系统排风机;当管沟内温度≤33℃,排风机停止工作。5)巡视工况;当工作人员进入综合管廊巡视开始前30分钟保证巡视段通风系统排风机开启。当温度>28℃或含氧<19%开启排风机;温度≤28℃,风机停机。6)火灾及灾后工况:当管沟内某段发生火灾时,立即关闭全部风机和着火区段的防烟火阀。待事故完毕,经人工确认后,开启排风机及已关闭的防烟防火阀,进行灾后通风,排出废气。 (2)消声与减振1)大、小型风机的减振装置,由供货商计算确定,配套提供。2)风管与风机采用软接头连接,软接头应采用不燃材料,不变形,不老化,在地下潮湿环境下应能使用15年以上,工作压力范围为-15KPa~+15KPa;耐温要求同法兰垫片。3)风管间的法兰垫片不应含有石棉及其他有害成分,普通风管法兰垫片的工作温度不小于70℃;对于排烟风管法兰垫片的工作温度要求不小于280℃。4)各种设备吊装或地面上安装时均需使用弹性吊架或橡胶减振垫。对产生振动单位设备与管道连接处安装软连接。10、供电设计以控制中心总变电所10kv电源进线电缆头为界,控制中心、综合管廊自用负荷一侧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在综合管廊每段防火分区的设备间内安装一台动力照明配电箱,负责该防火分区内动力照明设备的配电控制。在风机、排水泵就地设置专用控制箱对设备进行配电和控制。综合管廊内沿线设若干插座箱,沿线间距不大于60m。检修插座容量15kw,安装高度0.5m,作施工安装、维修等临时接电之用。专业管线电动阀由就近动力照明配电箱提供电源,在专业单位授权情况下,由自控系统控制。设备电动机均采用直接启动方式。综合管廊风机设就地手动检修操作和监控系统遥控二级,风机状态信号反馈监控系统,风机控制箱预留消防联动停机接口。排水泵设水位自动控制、就地手动检修操作二级,最高液位报警信号、排水泵状态信号和反馈监控系统。综合管廊内自用电缆在综合管廊内采用电缆桥架敷设,出电缆桥架穿镀锌钢管敷设。消防用电缆均采用耐火或不燃电缆敷设线路并作为防火保护,其余电缆均采用阻燃电缆。1、照明设计控制中心管理楼设办公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中心控制室、办公室照度标准为300lx,显色性≥80,照明密度≤9W/㎡;变电所照明度标准为200lx,显色性大于等于80,照明功率密度≤ 7.5W/㎡。照明灯具由管理楼照明配电箱供电,就地手动开关。应急照明灯具附带后备蓄电池,应急时间不小于30分钟。管廊内设一般照明和事故应急照明。普通段照度不小于15lx;人孔、投料口及防火分区们等处局部照度提高到100lx。每段防火分区内的照明灯具由该分区动力照明配电箱统一配电,在人孔、防火分区门处设手动考官控制,并设监控系统遥控,照明状态信号反馈监控系统。应急照明照度不小于0.5lx,疏散指示间距不大于20m,应急照明灯具附带后备蓄电池,应急时间不小于30分钟。照明灯具光源以三基色荧光灯(T5或T8型)、LED等为主,综合管廊内照明灯具防护等级采用IP65,I类绝缘结构,设专用PE线保护。1、监控与报警设计祥云大道综合管廊总长约0.9km,横断面结构有为双舱是结构,其舱室包括燃气舱和综合舱。综合管廊内敷设设有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给水管道等城市重要管线,为了方便综合管廊的日常管理、增强综合管廊的安全性,确保综合管廊内管线的正常运行,根据管廊的结构形式、沟内管线和设备布置情况以及日常管理需要,为其配置监控与报警系统。监控与报警系统主要由计算机中央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等系统组成。2、标识系统(1)包括导向标识、管理标识、专业管道标识、企业标识和注意标识。(2)标识应采用不可燃、防潮、防锈类材质制作,标识字迹应清晰、醒目,即使在一定烟雾浓度下也能看清,以便于在事故情况下,能够引导入廊人员即使缓解灾情或安全撤离现场。(3)主要出入口设置管廊介绍牌,说明建设时间、规模、容纳管道等情况。(4)专业管道标识颜色应按各管道规范设置,并保证使用颜色不冲突。管道标志铭牌每隔100m可设置一块,并应注明管道的产权单位。(5)管廊设备上应设置铭牌,注明设备的名称、基本参数、使用方法、产权单位等。二、项目投资与施工进度本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资金来源由项目单位自筹。本项目建设周期为12个月,即2017年07月~2018年07月。 二、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法论证地下综合管廊按施工方法划分为暗挖法综合管廊、明挖法现浇综合管廊和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暗挖法综合管廊一般适合于城市中心区或深层地下空间中的综合管廊建设;明挖一般分布在道路的浅层空间;预制拼装则适合于新城新区或类似硅谷、中关村等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城市中的大型会展中心等现代的城市新型功能区。明挖现浇施工法为最常用的施工方法。现浇施工现场必然实行局部封闭,开槽的现场本来就已很乱,再在现场进行箱涵生产,必然会对环境和安全带来影响。开槽后,较长时间不能回填,若出现沟底地下水上冒,以及长期下雨,都会造成沟槽垮塌的安全隐患。生产时的噪声、粉尘也会给周边市民带来生活和出行的不便。明挖现浇综合管廊整体结构设缝数量较少,整体性和防水性能较好。截面设置比较自由,可以根据管道变化调节。但开挖施工、现场浇筑所需时间比较长。预制拼装结构为工厂预制,浇筑质量好,采用高强混凝土可以节省混凝土材料。基坑暴露时间短,预先制作好以后,能有效缩短工期。预制管廊在工厂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其产生的噪音、粉尘有治理措施,对环境好安全影响小。但预制拼装结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较差、运输量大、截面变化不宜太多。本工程土质较好,综合管廊廊顶覆土3m~5m,基坑深度6m~8m,根据地勘包括资料,管廊基础持力层位于粘土层,土质较好,适合开挖,考虑到本段祥云大道仅为约900米的试验段,综合考虑后,本次祥云大道综合管廊采用明挖现浇施工法。(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项目技术经理组织技术、生产相关人员熟悉图纸,掌握工程的特点、难点,并约定时间进行图纸会审,通过会审,将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建设、监理共同协商解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层层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前做好测量放线工作,严密做好施工控制网,并由技术经理组织技术员、质检员、测量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区域内的运行路线布置,须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运行起伏情况加以确定。(2)材料准备:施工所用材料按施工图纸由预算提量,技术员及技术经理进行把关,施工员及生产经理制定材料的进场日期,确保材料下料准确、及时运至施工现场。 (三)主要施工工艺(1)地基处理管廊开挖的基础若坐落于软土地基(淤泥、淤泥质土、充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软弱地基),天然地基无法满足综合管廊承载力的要求,必须进行处理。设计将依据综合管廊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选用浅层换填的地基处理方案或深层地基处理。挖除软弱土层直至持力层,基础超挖部分可采用级配砂石或灰土分层碾压密实。碾压后粘性土压实系数应>0.97,无粘性材料压实系数应>0.94.若地基含水量过大,槽底可加铺10~15cm厚碎石垫层。深层地基处理可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后方可作为管廊基础持力层。(2)基坑工程及基础施工管廊基坑深度7~9米,安全等级为二级。可采用放坡开挖方式,开挖时应分层分段均匀进行,开挖面高差不宜过大,坡顶边缘不得堆土。放坡困难时,也可采用钢板桩的支护结构。基坑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确保施工安全,基坑排水可在基础外挖排水沟结合集水坑明排。基坑深度大于5米时,需进行基坑支护专项设计。(四)安全保证措施(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高空座位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穿戴防护用具。(2)对工人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做好施工区内的治安保卫工作,派人24小时轮班看守,防止材料、设备被盗及其他事故发生,禁止闲杂人员及外人进入施工场地。(3)所有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机定人,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正确操作,严禁违章作业。(4)加强对车辆设备的管理,加强对司机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强施工调度,确保来往车辆和行人安全。(5)模板及支架拆除按先支后拆,从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拆除时设专人指挥。作业区内设置围栏,不得有其他工种作业。拆下的模板、零配件严禁抛掷。 二、土石方平衡经与业主核实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约36万立方米,临时堆放于管沟两侧,用网布覆盖并设置围挡,管沟铺好后,土方就地整平,多余土方全部用于祥云大道道路及周边的绿化。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物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拟建项目用地范围内目前为待开发空地,经现场踏勘,不存在遗留环境问题。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2.1.1地理位置安徽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东接铜陵,南邻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望庐山,与江西九江、景德镇、上饶市毗邻。2.1.2地质地貌池州地处安徽省西南部,东南是黄山山脉与九华山山脉结合地带,西北濒临长江。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下降,从中山、低山过渡到低山、丘陵,最后到岗地、平原。池州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根据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的差异,可分别归属于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即东至县南部为江南台隆;贵池区和青阳县以北为下扬子台坳;本市的中部为皖南浙台坳。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形成一系列褶皱与断裂,池州市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市内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导致一系列基底断裂发生,频繁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以构造岩浆岩带为主干的成岩成矿系列。2.1.3水文特征池州境内纵横贯穿的诸河流,主要是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秋浦、九华、黄盆、龙舒、青通、白洋河等,流域面积2311.7km2,占总面积的95%,控制耕地面积46.8万亩,几乎占整个上报耕地面积。境内主要河流几乎都与地形相一致,由南向北,流入长江。长江干流自西向东,紧邻区域北部达80km。本区域河流主要靠自然降水补给,各河汛期也接受长江水补给。长江池州段历史最高水位17.22m,最大流量96000m3/s,多年平均流量29200m3/s。2.1.4气候气象池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但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变率甚大。年平均日照率约为45%,年平均无霜期长达227天。年平均温度16.1℃,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8.7℃;最冷月1月,均温度3.1℃。年平均降雨量为1482.3mm,日最大降水量为179.5mm,年相对湿度为18.3333%。常年主要风向为东北风,次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年平均风速为2.2m/s。 2.1.5矿产资源已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等金属矿产储量居安徽省首位,金、银储量可观,特别是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品质优、储量大,开采方便。 2.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2.2.1社会经济结构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庐山,东与芜湖相接,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滨江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8271平方公里,人口159万,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长江流经池州160公里,通江达海,承东接西,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是800里皖江外籍游轮、国内大型游轮进入“两山一湖”地区的定点停靠码头;318、206国道纵贯市内,沿江、安景高速公路,铜九铁路已全线通车;宁宜高速铁路、九华山旅游国际机场已动工建设,不久将通车、通航。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62.4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其中,男性83万人,占51.1%;女性79.4万人,占48.9%。常住人口144.9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增长0.4%。全年人口出生率10.26‰,比上年上升0.78个千分点;死亡率5.60‰,下降0.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69‰,上升0.84个千分点。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67%,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5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97.3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84.1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45.1:42.8调整为11.1:45.5:43.4,城镇新增就业13.2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8362元、13464元,年均增长9.3%、11%,居民人均存款4.12万元、居全省第6,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42个贫困村出列,7.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8%下降到2.7%。2.2.2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3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4178人,成人在校学生302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在校学生14475人。普通中学98所,在校学生76386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3286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初中在校学生数43526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小学213所,在校学生85833人,小学入学率100%。 2.2.3池州市清溪污水处理厂池州市清溪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4万m³/d)及二期工程(4万m³/d)已分别于2007年和2014年建成投入运行,总处理规模为8万m³/d。该污水处理厂位于主城区东北角、清溪河下游靠近长江大堤处,采用Orbal氧化沟工艺,尾水排入秋浦河故道。清溪污水处理厂目前的尾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2016年,清溪污水厂投资6388.72万元,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使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预计2017年底可以改造完成。清溪污水处理厂清溪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包括:主城区、城南站前区以及流金大道以西的经济开发区的工业企业。本项目所在地属于清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接管范围之内。 3、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参考《2016年池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http://hbj.chizhou.gov.cn/show.aspx?ID=6909,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详见表3-1。表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单位:ug/m3监测点位时间SO2NO2PM10市区主要监测点2016年全年平均203344GB3095-2012二级15080150由环境监测数据表明,项目所在区域SO2、NO2、PM10的24小时平均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地空气质量良好。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所在地周围地表水水系主要是清溪河。根据(池州市环境保护局水环境质量月报http://hbj.chizhou.gov.cn/show.aspx?ID=7720),2017年12月清溪河 南外环桥段水质状况为Ⅳ类标准,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浅部未发现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本工程的影响。3.3声环境质量现状2018年3月12日和13日对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噪声监测结果见表3-2。表3-2噪声监测结果表单位:dB(A))监测点位测点编号2018年3月12日2018年3月13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管廊起点1#62.547.563.148.3管廊终点2#63.248.464.547.6明发桃源小区3#56.345.356.845.2清溪绿城4#56.244.756.545.1天景堂5#55.448.256.147.8池州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6#57.243.957.544.2项目所在区域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4a区域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其中1#、2#执行2类标准;3#、4#、5#、6#执行4a类标准。3.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位于池州市主城区,评价区域内无文物保护点、无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敏感点,未发现有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项目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3。 表3-3项目周边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相对项目厂址名称规模(单位/人)环境功能方位距离(m)环境空气管廊//项目建设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清溪绿城南440居住区3000池州市儿童医院与妇幼保健院南580医院100天景堂南312村庄50池州市第一中学北1100学校3500池州市体育馆北1200基础设施100明发桃源小区北350居住区2000地表水环境清溪河(滨河东路段)----Ⅳ类小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 4、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4.1环境质量标准4.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表单位:ug/m3序号污染物项目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标准来源1SO2500150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NO220080403NOx250100504TSP—3002005PM10—150704.1.2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地表水体为清溪河(南外环桥段),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详见表4-2。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序号污染因子标准值(mg/m3)标准来源1pH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2CODcr≤303BOD5≤6.04氨氮≤1.54.1.3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4a类标准,其中1#、2#执行2类标准;3#、4#、5#、6#执行4a类标准。详见表4-3,表4-4。 表4-3点位表名称点位编号管廊起点1#管廊终点2#明发桃源小区3#清溪绿城4#天景堂5#池州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6#表4-4声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标准级(类)别标准限值[dB(A)]标准来源昼间夜间2类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7055 污染物排放标准4.2污染物排放标准4.2.1废气排放标准施工扬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详见表4-5;表4-5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污染物名称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来源监控点浓度(mg/m3)扬尘(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4.2.2废水排放标准生活污水排入清溪污水处理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详见表4-6。表4-6水污染物入网及排放标准一览表污染物(mg/L)pHCODBOD5SSNH3-N标准来源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6~9500300400—GB8978-1996表4三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6~95010105(8)GB18918-2002一级A4.2.3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见表4-7。表4-7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一览表噪声限值(dB(A))昼间夜间70554.2.4固体废弃物项目固体废物属于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标准。 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目前国家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六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根据工程分析知,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废水排入清溪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在清溪污水处理厂指标内解决,本项目不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工程施工布置(一)施工场地根据本项目所在地路网建设情况,在管廊基坑一侧设置10m施工作业带。由于项目施工工期较短,故不单独设置机修、汽修设施,整个施工期,所有设施设备的维修均依托项目周边的机修、汽修厂,场内只设置机械停放及仓库设施。(二)施工营地施工营地占地面积约300㎡,不设住宿,仅限办公,住宿均租用当地民房。(三)临时堆场本项目不设专门临时堆场,开挖土方就近堆放于挖沟两侧。经与业主核实后,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约36万立方米,管沟铺好后,土方就地整平,多余土方全部用于祥云大道道路及周边的绿化。(四)临时渣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不设置渣场。主要为混凝土渣等,其产生量约为2t,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后妥善处置。为防止运渣车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本环评要求采用以下污染防治措施:(1)运输余泥渣土的车辆驶离建设工地时,建设或施工单位应冲洗车体,保持车辆整洁。(2)运输渣土的车辆必须按照指定的运输路线和时间行驶。运输过程中,应限量装载,车厢上部必须覆盖篷布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余泥渣上沿途泄漏、飞扬。(3)余泥渣土运输车辆进入受纳场,应服从场地管理人员的指挥,按要求倾卸。在驶离受纳场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车辆整洁。(4)未经许可,外来车辆不准进入工地,进入工地的车辆在驶出工地前,应按规定将车辆栏板及轮胎冲洗干净,严禁带土上路。(5)如有进入施工现场车辆未冲洗,驶出工地上路,影响市容市貌者,给予处罚,情节严重者交环卫监察处理。(6)对于未按指定路线行驶的车辆或未清洗干净的车辆,门卫应予以阻止,否则酌情对门卫及车辆驾驶员予以处罚。 (五)施工便道本项目周边已建成有升金湖路、滨河东路,施工期可利用现有道路作为运输通道,故不新增施工便道。一、二、施工期工程分析(一)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本项目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属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本项目仅包括地下管廊建设工程,本环评不针对后期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燃气管线等铺设进行评价,高压电力的辐射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式为:明挖法埋置施工。本项目施工期流程及产污节点图见下图所示。图5-1地下管廊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主要工艺简述如下:(1)开挖工程管廊施工前,对地块进行剥离表土,表土剥离以机械施工为主,辅以人工。管廊采取分段施工方式,下一段管廊剥离的表土直接运至上一段管廊施工作业区绿化覆土,不临时堆放安置。(2)管廊浇注地下综合管廊沟槽一般采用放坡开挖,沟槽深度较大或现场无放坡条件时采用水泥土围护、板桩围墙或SMW法(新型水泥搅拌桩墙)开挖。 水泥围护方案是采用搅拌机将水泥和土强行搅拌,形成连续塔接的水泥柱状加固挡墙,并具有隔水帷幕的功能;板桩墙围护结构口,常用的板桩形式有等截面U型、H型钢板桩,并辅以深层井点降水;SMW工法是指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入芯材,如H型钢、钢板桩或钢筋混泥土构件等组成的复合型构件。综合管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土方回填沟槽采用原土压实回填,土方回填利用开挖处就近堆放的土方,在管廊两侧对称均匀分层铺土,人工或小型机械夯实,填土压实在管廊两侧对称进行,沟槽回填后的剩余土方应尽可能用于新建项目和道路工程以及绿化。(二)施工期工程分析本项目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属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较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在施工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局部的环境问题。1、主要污染工序废水:施工建设项目中,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混凝土养护水、基坑降水、地下涌水,生活废水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污染物以pH、SS、COD类为主,生活污水污染物以BOD5、COD为主。废气:施工期间废气主要来源于在施工过程中要开挖地基,平整土地,施工过程中扬尘对环境产生的一些不良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以施工扬尘影响最大。施工现场扬尘在风力较大和干燥气候条件下较为严重。施工扬尘主要在以下环节:①施工机械挖土时的扬尘;②施工弃土堆放时产生的扬尘;③运输过程中的扬尘;④场地的扬尘。运输车辆、燃油机械的尾气排放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物有NO2、CO、SO2和CmHn等。固废:项目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废主要包括工程的弃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噪声: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开挖、运输、顶管推进等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将对工程地区的声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根据同类型类比工程检测资料,机械噪声值在79~95dB(A)之间,噪声最大值为100dB(A)。生态影响:项目施工在生态影响方面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开挖等施工活动对沿线的土地、植被以及动物栖息地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使局部地区表土失去防冲固土能力造成的水土流失。 总体来说,施工期水土流失是暂时的,随着主体工程的竣工、绿化工程的完善、水保方案的实施、植被的恢复,因工程施工而引起的水土流失会逐年减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1、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1)大气污染物施工期场地平整、管沟开挖和回填、材料运输等工序中都会产生扬尘污染,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其次为车辆及施工机械的尾气。①施工扬尘施工期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是扬尘,扬尘污染是造成大气中TSP值增高的主要原因。本项目场地平整、管沟开挖和回填、开挖的土方堆放等,如果遇到大风天气会造成扬尘污染;建筑材料如运输、装卸、仓库储存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洒漏,产生扬尘;施工所需建筑材料数量较大,工程现场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未经洒水、遮盖等措施产生扬尘状况见下表。表5-1施工现场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距离(m)1020304050100200浓度(mg/m³)1.751.300.7800.3650.3450.3300.29由上表可见,未经洒水、遮盖等措施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工地风向200m范围内,受影响地区的TSP浓度平均值为0.29mg/m³,相当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此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方做好施工现场扬尘防护工作,如对开挖土方临时堆放点采取洒水、加盖遮挡设施等防尘控制,并及时回填利用,场内合理化施工平面布置,缩短材料运输距离,指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工地不准裸露野蛮施工,在风速大于4m/s时应停止挖、填方作业。同时,环评要求: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全面落实池州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实施细则(池州市人民政府池政[2001]7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13〕89号。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挖掘土方的堆放场地及施工工序,注意场内小环境的挖填方平衡,以减少因土方的不合理占地堆放而造成扬尘污染;施工期间泥尘量大,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将使地面起尘,应对路面临时堆存的渣土及时清除,洒水降尘,保持车辆出入路面清洁、湿润,减缓行驶车辆车速,防止弃土扬尘;临时堆土表面应覆盖毡土,防止尘土飞扬。 评价认为在项目施工期,对扬尘严格采取了上述防治措施后,其浓度可得到有效控制,可实现达标排放。②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燃油废气,尾气中含有CO、碳氢化合物、NO2等污染物。施工中对大型柴油运输车辆、推土机等尾气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较高的设备安装尾气净化器。尾气应达标排放。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同时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可最大限度的减轻燃油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本项目为线性工程,且分段施工,同时废气污染源具有间歇性和流动性,因此对局部地区环境影响较轻。同时:本项目分段施工,由于施工空气流通性好,排放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能够很快扩散,不会引起局部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加之废气排放的不连续性和工程施工期有限,排放的废气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是较小的,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功能和级别。(2)水污染物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及基础开挖时的地下涌水。①生活污水建设施工期间,高峰时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只有约50人。施工生活废水按20L/人·d计,产量为1m³/d,以排放系数0.8计,排放量约为0.8m³/d。施工单位施工场地不设食宿,工人食宿均租用项目附近民房,依托和利用当地民房现有的处理设施达标后排放。②施工废水项目工程的机械设备维修、清洗均依托项目所在区域既有的设施进行,本项目不建设设备维修、清洗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生产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该部分废水经蒸发损耗后进入土壤,基坑降水通过泵抽出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3)噪声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敏感点主要以待建空地为主。为了比对面项目施工噪声会对其周边外环境关系产生严重影响。施工单位应采取优化布局、同时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本环评要求:a.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杜绝夜间(19:00~6:00)施工,禁止高噪声施工设备在午休时间(12:00~14:00)作业。若必须连续进行强噪声作业时,施工单位应事先征得周围居民的同意,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城管部门申报。b.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定期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非正常工作而产生高噪声污染。c.加强管理,文明施工。装卸、搬运材料、钢材等严禁抛掷。d.施工车辆运输时间应避开居民进出高峰期、午休和夜间,同时严格限速、限载管理,禁止鸣笛。e.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对周围居民影响。f.施工期材料装卸禁止抛掷,高噪声施工设备应考虑设置临时性隔声屏障,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g.施工期靠近周边住宅区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加快施工进度,减少作业时间,同时可增设临时性隔声屏障,进一步降低对周围住户的影响。本环评认为施工噪声影响是暂时的,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在采取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不会对评价范围内声学环境产生严重不利影响。(4)固体废物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施工过程中挖填方弃土、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约36万m³,管沟铺好后,土方就地整平,多余弃方全部用于新建道路及周边的绿化。建筑垃圾是在项目管廊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为混凝土渣等,其产生量约为2t,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后妥善处置。项目在施工高峰时施工人员及工地管理人员约50人,工地生活垃圾按0.2kg/人·d计,产生量为10kg/d。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5)地下水影响①施工方法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本项目采用明挖结构施工,施工中需采用泥浆护壁,灌注水下混凝土,使其形成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混凝土、水泥砂浆呈弱碱性,灌注或喷射后迅速固结,不足以对地下水水质构成影响。辅以科学的、合理的、有序的管理措施,施工期过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很小。②施工排水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工作井、管廊都要进行施工降水,抽取出来的地下水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携带地表污染物重新进入地下水系统,影响地下水质。因此,施工期应加强施工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收集与处理,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6)生态影响a.植被破坏项目在开挖的过程中对相关区域的植被破坏较大。结合本项目特性,工程沿线均为普通的人工栽种植被,无珍稀、名贵树种分布。施工过程中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其生态环境功能下降。施工中可通过文明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施工区场地布置,缩短施工周期,施工结束后生态恢复的措施加以保护和修复。b.水土流失在施工场地平整、工程土石方堆放过程中,改变了原有土地现状,使地形地貌收到扰动和破坏。施工中产生的弃土方,在雨季或大风天气情况下,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通过对开挖土方的及时回填和清运,加强雨季施工管理(建设截排水沟以疏导堆场周边汇集的雨水,使场地堆土免受雨水冲蚀),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和景观恢复,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污染防治措施:①采取分段施工,分段开挖,施工完成后尽快回填。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雨季施工。雨季施工时要做好临时排水及拦挡,减少水土流失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② 土方开挖等施工活动尽可能避免雨日进行,以减少地表径流冲刷,开挖的土方不能随意堆放。③施工单位必须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小施工队周边区域的影响。④土石方运送过程中,采取车况良好的密封车运输,严格控制装车量,避免超载,造成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散落,产生水土流失。(7)社会影响项目新建地下管廊主要采用明挖法施工。项目的建设将对地面人行、车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沿已建道路旁空地修建通道施工,由于工程量有限,且施工不占用交通道路,施工方式科学可行,故项目施工队分布于周边的居民影响也较小,但仍会给相关地段的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带来一些暂时局部干扰和交通阻碍等硬性;短时间内对景观带来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采取必要的保通措施后,影响可降至最低程度,影响将是周围环境和人群可承受的。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并合理安排施工布局、施工工期,可缓解对管道敷设沿线交通的影响。(8)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本项目实施区域内大部分现状为农用地,除边界的道路外,区域内的市政道路为升金湖路、滨河东路。通过现场踏勘发现,管廊施工并不会对其产生影响。(9)对其它地下管线的影响环评要求,施工过程中若涉及其他管线应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避免重复开挖。同时环评要求:1、在管廊设计和实施中,管道高程出现矛盾,一般按下面原则解决:压力管让自流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状;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2、管线的布放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同一管线不宜自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在严格落实了本环评提出的上述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并可随施工期结束而结束。一、营运期工程分析由于本工程特点为非污染型建设项目,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主要污染集中在施工期,项目建成营运后,地下管廊埋于地下,对环境无影响。对于后期置入的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对于环境的影响,应根据管线敷设情况另行环评,本环评不针对管线等进行评价。 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措施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扬尘施工场地围挡、洒水、限速、车辆篷布覆盖、临时堆场网布覆盖、加强管理—减少燃油废气车辆保养、优质燃料—达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期混凝土养护水自然蒸发少量,低浓度蒸发、损耗基坑降水通过水泵抽出沉淀后全部回用少量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水量0.8m³/d达标排放噪声施工期车辆噪声设备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选用低噪声设备、限速、加强教育—达标固废施工期生活垃圾环卫部门统一清运10kg/d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基础开挖弃方就地整平,多余土方全部用于新建道路及周边的绿化挖方量约为36万m³无工程施工建筑垃圾混凝土渣等2t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后妥善处置 主要生态影响项目为地下管廊建设工程,施工开挖及挖方临时堆存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同时对景观造成一定影响。工程实施后,项目的建设完善了池州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配套绿化工程的实施,不仅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带来有利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7、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废气和噪声对地表水、环境空气和声学环境的影响,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将会消失,施工期还存在一定的社会华宁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一)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场地平整、管沟开挖和回填、材料运输等工序中都会产生扬尘污染,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其次,施工设备及车辆将产生一定量的燃油废气。1、施工扬尘施工期管沟开挖、覆土等过程是分段施工,并且地面开挖时土方粉尘堆放,管道入土后即恢复原状,由于池州气候湿润,再加上土壤本身的湿润性,地面开挖时产生的扬尘很少。施工扬尘量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同样,施工扬尘的影响也是较难定量的问题。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7个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情况的测定结果,测定风速为2.4m/s,施工扬尘的表现为:建筑施工扬尘严重,当风速为2.4m/s时,工地内TSP浓度是上风向对照点的1.5~2.3倍,平均1.88倍,相当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1.4~2.5倍,平均1.98倍。建筑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为其下风向150.m之间,被影响地区的TSP浓度平均值为493ug/m³,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倍,相当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1.6倍。另外,在施工期运输车辆运行将产生道路扬尘,而道路扬尘属于等效线源,扬尘污染在道路两边扩散,最大扬尘浓度出现在道路两旁,随着离开路边的距离增加浓度逐渐递减而趋于背景值,一般条件下影响范围在路边两侧30m以内。因此,车辆扬尘对运输线路周围小范围大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工程完工后其污染也随之消失。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因采取如下污染防治措施:①增加洒水降尘频次;②运输材料施工现场堆放采取必要的洒水措施,防治粉尘污染;③ 堆积于管沟两侧的临时堆土表面应覆盖毡土且用网布覆盖,防止尘土飞扬;同时在风力大于4级时引至土方开挖和回填等作业;④工程建设期间,建设和施工单位应负责工地周边道路的保洁与清洗责任;⑤施工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内,应进行清洗轮胎,运输车辆用篷布实行封盖。⑥对施工现场实施围挡。⑦对施工带地面实施硬化。评价认为在项目施工期,对扬尘严格采取了上述防治措施后,其浓度可得到有效控制,可实现达标排放。1、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其排放的尾气在施工期间对施工的作业点和交通道路附近的大气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施工机械的废气基本以点源形式排放。评价要求施工中对大型柴油运输车辆、推土机等违纪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较高设备安装尾气净化器,尾气应达标排放。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同时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采取加强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可最大限度的减轻燃油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本项目为线性工程,且分段施工,同时废气污染源具有间歇性和流动性,因此对局部地区的环境影响较轻。同时:本项目分段施工,由于施工空气流通性好,排放肺气肿的各项污染物能够很快扩散,不会引起局部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加之废气排放的不连续性和工程施工期有限,排放的废气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是较小的,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功能和级别。(一)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废水来源为以下部分;一是工程建筑施工期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养护废水,该废水中主要含泥沙等,悬浮物浓度较高,pH至呈弱碱性;基坑降水通过泵抽出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往外排;二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含COD、BOD5、氨氮、SS等。1、施工期生产废水 项目工程的机械设备维修、清洗均依托项目所在区域既有的设施进行,本项目不建设设备维修、清洗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生产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该部分废水经蒸发损耗后进入土壤,基坑降水通过泵抽出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建设施工期间,高峰时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只有约50人。施工生活废水按20L/人·d计,产量为1m³/d,以排放系数0.8计,排放量约为0.8m³/d。施工单位施工场地不设食宿,工人食宿均租用项目附近民房,依托和利用当地民房现有的处理设施达标后排放。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一)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基坑降水采用集水坑降水法,地下水通过一定坡度的导排渠排入集水坑中,再用水泵抽出集水坑中的水。环评要求设置沉淀池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由管廊通过地区的沿线的表层土来看,具有一定的自然净化能力,工程建设对地下水影响很小。施工过程中不设营地,均依托当地民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利用现有设施进行处理处置,对地下水影响很小。因此,正常的管线埋设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很小。(二)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施工过程中挖填方弃土、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土石方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约36万m³,管沟铺好后,土方就地整平,多余土方全部用于新建道路及周边的绿化。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是在项目管廊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为混凝土渣等,其产生量约为2t,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后妥善处置。对外环境影响较小。3、生活垃圾项目在施工高峰时施工人员及工地管理人员约50人,工地生活垃圾按0.2kg/人·d计,产生量为10kg/d。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都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五)声学环境影响评价(1)噪声源项目施工需借助各种机械进行,其满负荷运行时的噪声岁距离衰减值见下表。表7-1各种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机械名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dB)5m10m20m40m60m80m100m150m200m300m轮式装载机9084787268.5666460.55854.5推土机8680746864.5626056.55450.5挖掘机8478726662.5605854.55248.5上表表明,施工机械噪声声昼间在施工点40m范围内超出标准限制,夜间在距施工点150m外噪声衰减值才符合《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为了减少对居民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加以控制。①合理选择高噪声场所位置;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22:00~6:00禁止在噪声敏感点附近施工;③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超过国家标准额机械应禁止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应使用的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加的现象发生;④避开敏感时段,同时要求施工单位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敲击、人的叫喊声等作为施工活动的声源,同时采取临时性降噪措施,如采取隔声板等。施工方应该合理有效的指定施工计划,提高工作效率,把施工时间控制在短时间范围内,并提起发布公告,最大限度的争取民众支持;⑤合理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仅设一个施工场地,主要作为材料临时堆存及设备临时堆放;⑥施工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如配戴头盔等;⑦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在现场张贴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投诉电话后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⑧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尽量避免运输路线经过居住集中区。评价认为施工期噪声会对沿线住宅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施工噪声影响是暂时的,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在采取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影响可降至最低程度,影响将是周围环境和人群可承受的。(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a.植被破坏项目在开挖的过程中对相关区域的植被破坏较大。结合本项目特性,工程沿线均为普通的人工栽种植被,无珍稀、名贵树种分布。施工过程中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其生态环境功能下降。施工中可通过文明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施工区场地布置,缩短施工周期,施工结束后生态恢复的措施加以保护和修复。b.水土流失在施工场地平整、工程土石方堆放过程中,改变了原有土地现状,使地形地貌收到扰动和破坏。施工中产生的弃土方,在雨季或大风天气情况下,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通过对开挖土方的及时回填和清运,加强雨季施工管理(建设截排水沟以疏导堆场周边汇集的雨水,使场地堆土免受雨水冲蚀),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和景观恢复,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污染防治措施:①采取分段施工,分段开挖,施工完成后尽快回填。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雨季施工。雨季施工时要做好临时排水及拦挡,减少水土流失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②土方开挖等施工活动尽可能避免雨日进行,以减少地表径流冲刷,开挖的土方不能随意堆放。③施工单位必须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小施工队周边区域的影响。④土石方运送过程中,采取车况良好的密封车运输,严格控制装车量,避免超载,造成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散落,产生水土流失。(七)社会影响分析 项目新建地下管廊主要采用明挖法施工。项目的建设将对地面人行、车型带来一定的影响,沿已建道路旁空地修建通道施工,由于工程量有限,且施工不占用交通道路,施工方式科学可行,故项目施工队分布于周边的居民影响也较小,但仍会给相关地段的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带来一些暂时局部干扰和交通阻碍等硬性;短时间内对景观带来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采取必要的保通措施后,影响可降至最低程度,影响将是周围环境和人群可承受的。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并合理安排施工布局、施工工期,可缓解对管道敷设沿线交通的影响。(八)对其它地下管路的影响分析项目在施工前将对本项目线路走向在进行资料查询及部门询问的基础上进行现场勘察,应对本项目走线所在地下所有管线包括给排水、天然气、电力、通讯线路完全了解,继而制定施工开挖方案,避免施工造成其他线路的破坏,对不能避让需交叉处,应选择合理的交叉方式进行通过,同时在施工期对其他线路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制定相应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同时还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天然气泄漏、给排水管道爆管、电力通信等管线断裂等制定出相应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以及时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上述事故。通过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廊道建设对其他地下管线影响甚微,环评要求,施工过程中若涉及其他管线应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避免重复开挖。(九)施工期环境管理建议1、施工组织建议项目由池州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管理办公室协力组织建设指挥部,采用招投标的方法向全国招标,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邀请信得过、靠得住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在优中选强、强中选强,选择有实力、有经验和设备优良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招标书和施工合同中要有明确的环保条款,施工单位应承诺执行和落实本环评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建设指挥部还应聘请有资质、有实力重视环保的咨询公司进行施工监理,把好技术关。 施工单位进场前应进行现场踏勘,明确施工场地的环境状况,要求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租住当地民房,减少新占地对生态的破坏,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依托和利用当地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应入桶集中收集后统一处理。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应按本报告表提出的措施在白天施工,不要扰民。1、环境管理建设指挥部至少应由一名熟悉环保政策和法规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落实环保措施,同时应组成一个由指挥长为组长的环境管理小组,以协调各施工单位的环保工作。监理公司须配置环保专业人员,负责施工过程的环保工程监理,并检查“三同时”的落实情况。施工中环境监理人员可根据情况,对重要地段或敏感点提出环境监测计划,掌握施工期的环境状况,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环境事故。对物料运输、堆放和植被恢复提出环境管理要求,物料运输尽量避开高峰期和学校、居民区敏感点,物料不得随意堆放,植被恢复需要及时恢复,防止水土流失。综上,项目施工期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并采取环评建议和要求的环保措施的基础上,可将其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一、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由于本工程特点为非污染型建设项目,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主要污染物集中在施工期,项目建成营运后,地下管廊埋于地下,对环境无影响。对于后期置入的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对于环境的影响,应根据管线敷设情况另行环评,本环评不针对管线等进行评价。(一)环境正效益分析地下综合管廊建成以后,城市高压输电线可入地敷设。电缆线入地对地面环境影响很小,因此本项目建成以后具有明显的环境正效益。(一)社会正效益分析本项目实施后,将极大地推动池州市文化创意业和旅游业额发展,成为外来游客来池州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有助于带动其他相关第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群众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有利于提升产业常承载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东部新区文化创意综合功能区的知名度,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环境、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建成后将城市地下空间重新布局和安排,彻底改变底下管网混乱问题,避免出现“马路拉链”现象,对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的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不仅可以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还可以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工程,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同时,综合管廊的建设还将使城市空间利用更充分、紧凑、经济,拓展池州市发展空间,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区域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土地资源额集约利用,实现城市建设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保障城市功能的提升及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一、总量控制本项目属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污染生态项目,营运期不涉及总量控制指标。二、环保投资估算本项目建设总投资6500万元,环保投资约110万元,占总投资的1.7%。项目环保设施投资估算见下表。表7-2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项目措施类型投资(万元)说明水土保持措施主体工程25边坡设置护坡、排水沟、种植绿色植物进行生态恢复等工程临时占地区10施工周围设置土质排水沟,沉砂函,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平整、覆土、植草空气保护措施施工车辆篷布覆盖6用于施工期间物料、运输车辆的覆盖,防止物料散落和灰尘飘散设置喷头进行洒水降尘5用于施工期间在洒水降尘对车辆以及施工机械安装尾气净化器5用于尾气净化噪声治理设备隔声15施工区域打围作业等沉淀池2用于建筑施工废水沉淀处理 水环境保护措施固废处理措施生活垃圾收集与清运2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弃方25用于新建道路及周边的绿化弃渣3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环保监督、监理费2—植被恢复10对破坏植被进行恢复合计110— 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类型内容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扬尘施工场地围挡、洒水、限速、车辆篷布覆盖、临时堆场网布覆盖、加强管理减少燃油废气车辆保养、优质燃料达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期混凝土养护水自然蒸发蒸发、损耗基坑降水通过水泵抽出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噪声施工期车辆噪声设备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施工现场、使用低噪声设备、限速、加强教育达标营运期电气设备密闭、减振、隔声、消音达标固废施工期废弃土方多余土方就地整平,剩下全部用于新建道路及周边的绿化合理处置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通过合理组织施工顺序尽可能的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区域的地貌,不破坏原有地貌景观;95%的流失量得到控制;对临时占地全部进行植物绿化。 9、结论及建议一、结论池州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管理办公室的祥云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位于池州市贵池区祥云大道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本项目全长约930m,其中综合管廊主体长约900m,预留段长约30m。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环保投资110万元,占总投资的1.7%,计划于2018年7月投入运营。1、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市政设施建设,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明确的鼓励、限值和淘汰类项目,属于鼓励类。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2、规划符合性本项目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是为完善池州市基础设施而建设的,已经纳入池州市总体规划,属于池州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本项目位于池州市城区,项目综合管廊规划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3、选址合理性及外环境相容性本项目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是为完善池州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已经纳入池州市总体规划,属于池州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本项目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地下综合管廊均选址于具备建设条件用地的地下,项目选址合理。本项目规划修建于祥云大道规划红线范围内,主要利用的是祥云大道市政道路地下空间资源,并不会涉及到除了祥云大道征地范围以外的占用林地、耕地情况。本项目的新建并不会新增占用耕地,而是合理的利用道路地下空间资源。本项目位于站前区内天堂湖新区,本次管廊涉及起点位于清溪河桥东侧桥头,呈东西走向,起点位于滨河东路,终点位于与升金湖大道交叉口。沿途规划地块主要作为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和学校,管廊全长约900m。根据现场勘探,本项目综合管廊均为地下敷设,且均沿规划道路祥云大道,不穿越建构筑物。敷设道路沿线以待建空地为主。本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项目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重点文物古迹,项目无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本工程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无新增用地。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合理,与外环境相容。1、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大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清溪河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2类区标准,生态环境良好。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施工期环境影响结论①大气环境影响结论本项目施工期在严格落实本报告中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大气污染物都可以实现达标排放,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甚微。②水环境影响结论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经临时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车辆冲洗等,不外排,实现资源化利用。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可实现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影响。③声环境影响结论本项目施工阶段采取本环评中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可实现厂界噪声达标排放。由于施工期的影响是短暂的,采取合理的施工组织方式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④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结论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在采取本报告中提出的各类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后,各类固体废物处置得当,去向明确,可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营运期环境影响结论由于本工程特点为非污染型建设项目,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主要污染集中在施工期,项目建成营运后,地下管廊埋于地下,对环境无影响。3、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 祥云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位于池州市城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池州市用地规划。项目选址合理,周围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可靠、经济可行。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运行,可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从环保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一、要求与建议1、建议在施工招标阶段就明确各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必须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2、实际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单位及现场工作人员的环境法规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建设项目施工中的自觉行为和实现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3、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应将环保责任制纳入施工招标合同,施工监理中应分配环保专职人员,确保施工期环保措施的落实。4、建议在施工期监理环境监测制度,施工期主要监测施工扬尘(因子为TSP)、施工噪声和水土流失。5、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并进行绿化、路面恢复。6、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与沿线涉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本报告表提出的环保、水保措施应尽快落实,做好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造成影响。 三、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表9-1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项目验收主要内容验收要求施工期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选用低噪声设备、限速、加强教育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废气施工场地围挡、洒水、限速、车辆篷布覆盖、临时堆场网布覆盖、车辆保养、优质燃料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废水混凝土养护水自然蒸发,车辆冲洗水和基坑降水通过水泵抽出经沉淀池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附近民房现有处理设施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固废废弃土方就地整平、剩下全部用于新建道路及周边的绿化,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合理处置,不产生二次污染生态对区域内植被进行恢复,并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维持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 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 注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立项批准文件附件2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或证明文件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