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34 KB
  • 81页

木里县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8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稿)项目名称:木里县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木里县交通运输局广西圣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6年3月I 目录建设项目基本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0环境质量状况..............................................................................................................28评价适用标准..............................................................................................................3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5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46环境影响分析..............................................................................................................4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70结论与建议..................................................................................................................74附图:附图1本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本项目外环境关系图附图3本项目路线走向图附图4本项目路面结构图附图5本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6本项目土壤侵蚀图附图7本项目植被分布图附图8项目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图9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附图10渣场植物措施设计图附图11监测布点图附图12现场照片附件:附件1项目委托书附件2项目立项文件附件3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4项目执行标准II 附件5项目监测报告III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木里县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建设单位木里县交通运输局法人代表杨文忠联系人陈江通讯地址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扎昌街295号联系电话13608141586传真/邮编615000建设地点路线起于沿江路立洲电站,止于牦牛坪乡政府所在地叶村上村组立项审批凉交计【2015】12凉山州交通运输局批准文号部门号行业类别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E4812公路工程建筑及代码环保投资总投资(万环保投资3715.576632占总投资0.86%元)(万元)比例评价经费预期投/(万元)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是木里藏族自治县牦牛坪乡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担负着牦牛坪乡3个村民委员会,18个村民小组人民群众各类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任务。该段公路原为等外级公路,道路技术标准低。路基宽度3~4m,泥结碎石路面,由于原路建设资金缺乏,未做边沟等排水设施,通过自然坡面排水,对路基造成不良影响,加之公路抗灾能力弱,每年雨季和冬季期间都会断道堵车,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沿线居民的生产及生活提供极大便利,并大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工程,路线起于立洲电站与沿江路相接(桩号K0+000),后沿木里河右岸沿老路布线而上,经火烧山、板栗湾、毛家屋基、大坪子、叶村,止于牦牛坪乡政府所在地叶村上村组。路线全长18.1km。项目主要控制点:起点立洲电站处沿江路、火烧山、板栗湾、毛家屋基、大坪子、叶村、终点牦牛坪乡。本项目路线全长18.1km,全线均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路1 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停车视距20m,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项目总投资3715.5766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木里县交通运输局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在对本工程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2.编制依据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31日);(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8)《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9)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通知(环发([2005]161号);(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11)《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国土资源部,2012年5月23日);(12)《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5月23日);(1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川委发[2004]38号);(14)《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15)《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公路2 发[2004]164号);(16)《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公路铁路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国土资源部、交通部、铁道部联合印发国土资发[2000]186号);(17)《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部公路发[2004]314号)。2.2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交通部(JTGB03-2006)(仅作参考)。2.3相关资料(1)《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木里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确认函》;(3)环评委托书。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本工程的建设不属于限制用地和禁止用地范围。同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工程属第一类(鼓励类)项目中第二十四项12条“农村公路建设”,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4.项目的符合性4.1项目的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木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抓好农村的公路建设,深入开展通畅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公路“村村通”工程,加强林场、牧3 场、藏区寺庙公路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抓好县乡级公路改造和危桥改造及桥梁建设。在“十一五”时期“人字形”公路骨架的基础上,整合水电和旅游开发交通设施功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内外畅通、方便快捷的“人字、三纵+水运”的交通运输网络。一是实施通村、通牧场、通林场、通藏区寺庙的“通达工程”,到2015年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村率达到100%。二是以油路到乡为重点,改造提高公路等级,实施通畅工程。建成5个乡镇的通乡油路(水泥路),实现34.5%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改造1条89.5公里县级公路、6条391公里乡级公路。本项目是木里县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是《木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交通建设主要项目之一,是沿线乡镇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因此,本工程符合上述规划。4.2选址选线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工程,路线起于立洲电站与沿江路相接(桩号K0+000),后沿木里河右岸沿老路布线而上,经火烧山、板栗湾、毛家屋基、大坪子、叶村,止于牦牛坪乡政府所在地叶村上村组。路线全长18.1km。全线均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停车视距20m,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项目总投资3715.5766万元。根据调查,通过路线走向和控制点确定的路线方案唯一,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工程规模及投资、环境影响、土地占用等因素,经济合理、实施可行的最佳方案是在老路的基础上截弯取直改建,方案明确和唯一,故无路线方案比较,并征求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见,同意后确定的推荐方案。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利用老路方案可避免新建道路大开挖及土地扰动,土石方数量少,施工扰动小,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因此,从环保角度看本工程利旧对环境的影响更小。4.3施工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4.3.1取土场规划合理性分析因全路段总的土石方开挖量巨大,弃方主要由路基弃方组成。根据可研报告,全线除用作路基填方及换填基础的部分外,还有路基废方大量弃渣需要处理,因此无需设置取土场。不设置取土场一方面可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及开挖,另一方面4 可利用开挖渣料,减少弃渣,因此在不影响工程施工用料的情况下不设置取土场是合理的。4.3.2弃土场规划合理性分析⑴弃渣运距根据工程弃方数量及沿线分布情况,规划布置了3处弃渣场。经过合理安排,使公路各标段的弃渣均可就近运至弃渣场,缩短了弃渣运距,避免出现弃渣越山跨河调运,这样既减少运输过程中散落造成的影响,同时又尽可能地利用现有道路的运输能力,从而尽可能减少弃渣占地,减轻了工程建设对沿线带来的水土流失。⑵弃渣场与土石方平衡、施工工艺、施工组织的合理性分析弃渣场设置时已考虑了土石方的平衡,各路段弃渣场容量足够容纳路段内的弃渣;从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来看,避免降雨日大面积开挖和回填可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综合以上观点可认为弃渣场满足土石方平衡和施工工艺的需要,因此布置合理。⑶弃渣场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受地形地貌条件和公路线性工程制约,适合堆渣的区域有限,主体工程根据路基出渣方式、出渣数量和渣体特性,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弃渣需要和项目区环境保护因素,合理布设弃渣场,渣场选择设置在地形平缓的坡地或阶地上,各渣场占地不涉及水土保持专项设施,渣场影响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工矿企业或居民点等环境敏感因子,渣场周围200m范围内无农户、全部为荒地。为在采取挡护及排水等防护措施条件下,渣场能够安全运行,不会对下游造成威胁。因此弃渣场选址环境合理可行。⑷堆渣条件工程规划的3个渣场分别布置在线路沿线谷坡上。弃渣场位置均选择在远离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灾害的区域,从而保证堆渣不受不良地质灾害的影响。⑸容量本工程土石方开挖共71107m3(自然方,下同,含临时设施开挖及表土量7350m3),工程土石方回填及利用52422m3(含含临时设施回填及表土量7350m3),经平衡后工程弃渣约18685m3,折算成松方约为25550m3,根据工程地形、地貌5 特点采用分区布置弃渣场,弃渣分别堆于项目沿线,共布置3处渣场。渣场总容量为3.2万m3,满足堆渣要求。结合主体出渣时段和堆渣条件分析,各渣场占地面积在0.21hm2~0.31hm2之间,堆渣量在7201m3~9300m3之间,容量1.5万m3~1.7万m3之间,弃渣上路运距2.1~5.9km。堆渣容量较适中,有利于堆渣体的稳定控制。另外从拦挡、排水措施的实施直至渣场弃渣完成后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的实施计划来看,多个渣场可同期施工,缩短弃渣体的裸露时间,可减少因阵雨、坡面径流等不利因素影响造成的水土流失。⑹渣场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本工程3个渣场均为谷坡型渣场,经分析各弃渣场施工期均不受河道洪水的影响。综上所述,本项目所有弃渣场选址合理。4.3.3砂石料场规划合理性分析本工程不负责砂石开采,砂石料统一外购,因此不设砂石料场。4.3.4沥青拌合站选址可行性分析本项目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的为石油沥青。本地不能生产,通过全国市场价格、质量比选,招标采购,然后通过铁路、公路运至工地熬制使用。沥青熬制在该工程K5+650和K11+500处进行熬制,熬制好后,用密封沥青罐罐装后直接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铺设。沥青拌合站周边300m范围内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四周以林地为主,位于本工程路边,交通方便。因此,本工程沥青拌合站选址合理、可行。4.3.5混凝土及灰土拌合站选址可行性分析本工程设置2个混凝土拌合站和2个灰土拌合站。本工程K5+650和K13+500处均设置1个混凝土拌合站和1个灰土拌合站,拌合好后,用密封罐车直接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铺设。混凝土及灰土拌合站占地均为荒坡地,周边300m范围内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四周以林地为主,位于本工程路边,交通方便。因此,本工程混凝土及灰土拌合站选址合理、可行。4.3.6设置施工营地可行性分析施工营地集中布置以方便施工为原则,因此,在沿线单独布设2个施工营地,施工营地周围200m范围内没有居民,1个营地设置在K5+650,1个设置在6 K11+500,营地占地类型为荒地,且地质稳定。因此,本工程施工营地布置合理、可行。5.项目地理位置和路线方案5.1地理位置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工程,路线起于立洲电站与沿江路相接(桩号K0+000),后沿木里河右岸沿老路布线而上,经火烧山、板栗湾、毛家屋基、大坪子、叶村,止于牦牛坪乡政府所在地叶村上村组。路线全长18.1km。本工程路线地理位置见附图1。5.2路线方案根据项目在路网规划中的作用,结合路线设计原则以及区域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经过实地踏勘选线,在满足主要控制因素的前提下,以及服务区域经济、路线顺捷、工程量小,同时兼顾地形、地物和环境要求,在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地质条件,广泛征求沿线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意见后,从技术方案、经济的角度最终确定路线方案。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工程,路线起于立洲电站与沿江路相接(桩号K0+000),后沿木里河右岸沿老路布线而上,经火烧山、板栗湾、毛家屋基、大坪子、叶村,止于牦牛坪乡政府所在地叶村上村组。路线全长18.1km。全线均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停车视距20m,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项目总投资3715.5766万元。根据调查,通过路线走向和控制点确定的路线方案唯一,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工程规模及投资、环境影响、土地占用等因素,经济合理、实施可行的最佳方案是在老路的基础上截弯取直改建,方案明确和唯一,故无路线方案比较,并征求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见,同意后确定的推荐方案。不设其他比选方案。6.路面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密水性能,整体强度高,稳定性好,行车舒适,施工周期短,且施工技术成熟,在半填半挖和纵向填挖交替频繁或路基处于短期内难以稳定的路段,具有适应地基变形的能力,对超载车辆的敏感度相对水泥混凝土较低,维护周期短且比较方便。但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时间短,养护费用较高,路线纵坡较大时,容易产生剪切破坏,对沥青面层材料质量要求7 较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造价略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对碎石材料的要求较沥青混凝土路面低,路面整体强度较高,面层不易产生剪切变形,适宜于路线纵坡较大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周期长,维修费用小,工程造价具有一定优势。但水泥混凝土路面养生期长,开放交通晚,轮胎磨耗大,行车振动大,噪音高,适舒性差,施工工艺要求较高,适应路基变形能力差,对超载车辆的敏感度较高,养护维护相对较为困难。本工程地形较为复杂,填方路段与挖方路段交替变化频繁,填挖交界处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容易形成断板,后期养护难度大。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方便,行车舒适,更适合本项目地形条件和项目特点。本工程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7.工程规模及技术标准7.1技术标准本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4。表1-4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指标备注1公路等级四级2设计速度Km/h203路基宽度m4.54路面宽度m3.55停车视距m206平面线型7一般最小半径m308极限最小半径m159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10平曲线加宽类第1类半加宽11最大纵坡%1012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m50013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m50014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15桥涵宽度m涵洞与路基同宽设计洪大、中桥1/5016水频率路基、小桥涵1/2517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18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88 19地震基本烈度度Ⅶ7.2交通量的预测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计划2017年底建成通车,交通量预测特征年为2018年、2024年和2032年。表1-5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pcu/日年份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总量20184555020241101012020321789187表1-6车型比例及昼夜比车型比(%)道路预测年昼间比例高峰比例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牦牛坪近期0.52630.34420.12950.80.1乡通乡中期0.52270.34690.13040.80.1油路远期0.520.34890.13110.80.17.3项目组成本工程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影响见表1-7。表1-7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影响环境影响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及规模施工期营运期交通噪声、路线工程全长18.1km植被破坏汽车尾气、道路阻隔道一般路段路基宽度4.5m,其组成为:行路路基工程车道宽3.5m+土路肩2×0.5m。间隔300m工施工扬尘、左右设错车道,路基宽度6.5m。主程噪声、固体/7cm沥青砼面层+20cm水泥稳定天然级体废物、施工路面工程配砂砾石基层+22cm厚天然级配砂砾石工废水、生活底基层程污水、植被给给水工程项目无给水管道工程/破坏、水土排路基路面排水采取纵横结合,纵向利用流失、土地水边沟排水,横向实行双向路拱排水。边排水工程占用、沥青/工沟采用0.5m×0.5m的浆砌片石梯形边烟程沟桥梁工程本项目无桥梁对原有水流9 状态有一定本项目共设置涵洞65道,均为盖板涵,涵洞工程影响,存在其中原涵重建5道,新建60道事故风险平面交叉共3处,分别在起点与沿江路路线交叉工程相接、在叶村与村道相接,均为Y型交//叉。在沿线单独布设2个施工营地,1个营生活污水、施工营地地设置在K5+650,1个设置在K11+500,/生活垃圾营地占地类型为荒地,且地质稳定。施工便道本项目合计需新建0.20km临时道路//临时占地、本工程设置弃土场3个,分别位于扬尘、临时堆场K5+900右侧缓坡地、K11+700右侧缓坡/水土流失、地、K15+900左侧缓坡地辅植被破坏助料场本项目不设料场,砂石料全部外购//工本工程K5+650和K13+500处均设置1程施工场地个混凝土拌合站、1个灰土拌合站及1个/沥青拌合站扬尘、废本工程土石方开挖共71107m3(自然方,气、水土下同,含临时设施开挖及表土量流失、植7350m3),工程土石方回填及利用被破坏挖填方/52422m3(含含临时设施回填及表土量7350m3),经平衡后工程弃渣约18685m3,折算成松方约为25550m3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为24.50hm2,其中工程永临时占地、久占地面积23.00hm2,施工临时用地占工程占地水土流失、/地面积1.50hm2。占地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植被破坏0.20hm2,林地3.77hm2,交通运输用地14.83hm2,草地5.70hm2。8.工程概况8.1路基工程①路基宽度路基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20-2004)等规范、规程,结合既有道路路基现状进行设计。一般路段路基宽度4.5m,其组成为:行车道宽3.5m+土路肩2×0.5m。间隔300m左右设错车道,路基宽度6.5m。②路基边坡根据沿线岩土工程特性,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拟10 定路基边坡如下:A.路堤边坡边坡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度为1∶1.5,边坡高度大于8m时,在其高度为6~8m处设置≥2m宽的平台,边坡平台以下边坡坡度为1∶1.75,大于14m高度设二级平台,平台宽度2m,其下边坡坡度为1∶2。B.路堑边坡土质挖方边坡H≤10m(H为路堑边坡高度)时,边坡坡度为1∶0.75~1∶1,边坡高度>10m时,设置变坡点,上部边坡坡度为1∶1~1∶1.5,中间设≥1m宽的平台;石质挖方边坡H≤10m时,风化破碎岩石边坡坡度为1∶0.5~1∶0.75,微风化、完整岩石边坡坡度为1∶0.2~1∶0.3,高度>10m时,设置边坡点,风化破碎岩石上部边坡坡度为1∶0.75~1∶1.25,微风化、完整岩石边坡坡度为1∶0.3~1∶0.5,中间设≥1m宽的平台。此外为防止碎落的岩石阻碍交通,在边沟外侧设置宽度为1m的碎落台。③不良地质地段处理本项目地质条件较差,病害多,边坡坍塌、崩塌等。处治措施和建议如下:A.边坡坍塌根据公路沿线边坡坍塌的成因、类型、规模,可选择以下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a.排水在边坡坍塌后缘和中部修筑截水沟及两侧环形排水,切断外部水源进入滑体内;采用排水孔道,排除滑体内地下水或积水,进一步疏干滑床,增大抗滑力。b.支挡小型边坡坍塌采用抗滑挡墙,中型以上采用抗滑桩、桩板墙、钢筋砼框架和预应力锚索的综合治理,根据规模可设置多排抗滑桩。c.削坡减载对于中、小型边坡坍塌,采用削坡修筑平台等,减轻滑体后缘荷载仍是有效措施。11 d.外帮反压支撑对人为因素引起的边坡坍塌,首先要针对人为因素进行治理。需加宽公路时,在陡坡地段应尽量采取以外帮反压支挡为主的作法,力争内坡不挖或少挖,以免造成更大灾害。e.改线绕避对大型、特大型边坡坍塌整治难度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小范围绕避措施。B.路基边坡及防护a.填方路堤全段路堤基本上采用块(碎)石土、漂卵石土、砂卵砾石等填料进行填筑,填筑前应清除地表及植物根茎(清基过程中及路基填筑时注意对沿线行道树根系的保护及路基回填的压实),当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挖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2~4%的台阶。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当填筑高度大于8m时,则在其高度8m处设置不小于1.5m宽的边坡平台,从上至下边坡坡度依次为:第一级采用1:1.5,第二级采用1:1.75。路堤应特别注意分层填筑碾压均匀密实,并满足对各不同填筑区压实度的要求。本项目路堤边坡防护主要是对地形陡峻且需要收缩坡脚的路段设置护肩或挡土墙。原有公路挡土墙多为干砌片石挡土墙,部分路段后期改造为浆砌片石,但变形破坏严重。对破坏严重的挡防结构,拟采取拆除重建,对结构完整,路基宽度满足要求的路段,经验算结构满足要求的,进行完全利用,如果宽度不够,进行加宽处理后再利用。地面横坡陡于1:5地段的填方路堤均视为斜坡路堤,斜坡路堤填筑前应首先在清除耕植土后开挖宽度不小2.0m的台阶,并设置2%~4%的反向坡度;当在稳定的斜坡坡面上填土高度不大时,于路肩处设置护肩;或当填土高度较大时,于路肩设置路肩挡土墙支挡斜坡路堤收缩坡脚。b.路堑边坡防护挖方边坡坡率根据开挖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原则上微风化、完整岩石采用1:0.25~1∶0.5的坡率,风化破碎岩石、卵石土采用1:0.5~1∶1.25的12 坡率,碎、块石土则采用1∶0.5~1∶1.5的边坡坡率。边坡高度每隔8~10m,设一碎落平台,平台宽1.5~2.0m,并根据实际情况,路堑视开挖深度和岩石的风化情况,采用工程与绿化综合防护。c.路基、路面排水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由路基边沟、排水沟、片石排水沟、渗沟、截水沟、路面排水及桥涵排水组成。本项目排水本着整体考虑、局部设计、排水通畅、兼顾环保的原则来布置。路面水通过路拱横坡排入路基两侧边沟、排水沟导出路基范围;挖方边沟设梯形边沟,沿河路段靠河侧地面线较陡,靠河侧的水可通过地表漫流方式排出路基范围。d.路基取、弃土本项目需设置取、弃土场以满足路基对土石方的需求。取土场应选取在路线视野范围外的山地处,弃土场主要设置在深沟及低矮平地处。由于项目区内耕地稀少,路线布设时尽量避免占用良田及民房,取土和弃土完毕后应对场地进行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复耕。弃土堆坡脚均采用浆砌片石挡墙进行防护,并辅有相应的排水设施。e.路基压实本项目全线路基压实标准依照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施工时要配备足够数量重型压实机械,分层摊铺、及时洒水和晾晒,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碾压。8.2路面工程本工程所处自然区划为V4区。本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复杂,填方路段与挖方路段交替变化频繁,根据预测交通量、公路等级对路面结构强度的要求以及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沿线筑路材料供应情况和实践经验,参照四川省当前路面设计一般原则,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较为适宜。本项目地形较为复杂,填方路段与挖方路段交替变化频繁,填挖交界处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采用水泥路面容易形成断板,后期养护难度大。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便,行车舒适,更适合本项目地形条件和项目特点。8.3桥涵工程13 ①桥梁本项目全程无桥梁。②涵洞原道路从起点至毛家屋基段均无涵洞,依靠自然坡面排水,毛家屋基至止点段有5处涵洞,既有洞涵数量偏少,均为木涵洞,且后期维护不足,部分涵洞已完全堵塞,结构破损,丧失了排水功能,雨季时洪水经常从路面上通过,经现场调查原涵均不能满足技术标准的需求,拟全部拆除重建,并根据需要新增部分涵洞。本项目重建5道涵洞,新建60道涵洞。8.4路线交叉本项目与沿线交叉道路均采用平面加铺转角方式,线路线平面交叉共3处,交叉情况见下表。表1-8交叉情况一览表序号路线交叉位置交叉路线等级或分类交叉型式穿越线路方式备注1K0+000四级Y型平交平交呷古村2K17+300等外级Y型平交平交叶村3K18+100等外级Y型平交平交叶村8.5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由于本工程地形、地貌条件相对复杂,所以建成后交通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全线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采取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方案。有关交通标线、标志采用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工程实施标准执行,力求作到标志齐全、功能完整、结构型式合理。并和周围路网相协调,对驾驶人员进行适时、准确的诱导:路线经过叉道、乡镇、小桥、险路及视线不良等地方,分别设置警告、指路、指示等标志。标志的结构设计应掌握“充分满足功能要求、尽量降低造价并充分考虑美观”的原则。(1)护栏1)、护栏的选择本路段公路全线为高山峡谷地形,有挡墙和临河路段,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和美化环境,危险路段设置波形梁护栏和浆砌墙式护栏。2)、护栏的布设14 ①、在修筑挡墙且路堤高度≥4m路段设置波形护栏;②、在路堤高度≥4m且连续下坡等危险路段设置波形护栏;③、通视条件较差路段设置波形梁护栏。(1)标志1)、设计原则标志布设综合考虑了标志的易识别性、道路的几何线形以及道路沿线的状况等,使道路使用者能安全、顺畅地行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标志的布设应统筹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性、一致性,给道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②、标志的布设应确保行驶安全、快捷、通畅,使道路使用者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致发生错向行驶。③、给予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及时、简明的信息,但应避免提供过多的信息,防止信息过载。④、各标志详细设置条件参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GB5768—2009。2)、颜色和形状本路段设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四种。①、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超上。②、禁令标志的颜色,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图案压杠;形状分别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③、指示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分别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④、指路标志的颜色,一般道路为蓝底、白图案;形状除地点识别标志、里程碑、标志外,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其他标志的颜色、形状、图案等应严格按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施工。(3)标线标线采用热熔反光型标线涂料,减速标线用震荡标线,用于警告车辆驾驶员前方应减速慢行。车行道边缘线:采用白色实线。15 8.6绿化及边坡防护本项目绿化设计主要考虑公路两侧行道树绿化为主。良好的绿化是舒适的出行条件所必须的。本项目公路两侧均种植行道树绿化带。除此,对于路堤和挖方边坡地段考虑适宜的边坡植草。路基取土、弃土及平场地段,采取一些种草和植树绿化措施,以改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8.7保通工程本工程部分为原有道路改造,为保证施工期间尽量不影响沿线群众生产和生活,必须保持工程沿线原有道路基本畅通。为此,需设专门的施工保通机构,负责施工期间交通疏导,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错开交通繁忙时间段,如在环境敏感点施工时应在靠近敏感点一侧公路设置隔声屏。9.工程沿线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1)钢材、水泥、沥青等材料到木里县就近购买。(2)木材、柴油、汽油等材料到木里县城购买。(3)砂、砂砾石、碎石:周围合格砂场购买。(4)施工用水:全线水源丰富,在沿线河谷及其支流中均可取水,但施工用水须符合有关规定。(5)电力通讯:沿线有电力、电讯线路,施工用电及通讯比较方便。(6)运输条件:沿线旧路改建路段筑路材料运输方便,需要新建0.2km施工便道,新线路段可从两端推进。10.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本工程建设主要机械设备见表1-9。项目建设主要材料为钢材、木料、水泥、沥青等,具体用量见表1-10。表1-9工程建设主要设备估算清单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装载机7吊装机械2平地机8洒水汽车3压路机9沥青洒布车4推土机10翻斗运输车及其它车辆5挖掘机11混凝土搅拌机(JZC350型)6摊铺机16 表1-10项目人工及主要材料数量估算表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1人工工日740462木材m3103光圆钢筋t133带肋钢筋t294水泥t55385石油沥青t6686重油kg636327汽油kg41948柴油kg16411811.工程投资与施工进度安排根据项目业主计划安排,本工程于2016年2月开工建设,2017年8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18个月。12.占地、拆迁根据现阶段施工总布置,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为24.50hm2,其中工程永久占地面积23.00hm2,施工临时用地占地面积1.50hm2。占地类型主要包括耕地0.20hm2,林地3.77hm2,交通运输用地14.83hm2,草地5.70hm2。本工程均沿老路布置不涉及房屋拆迁,因此不涉及搬迁安置。表1-10本项目占地统计表占地性质分区单位合计耕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草地主体工程区hm223.000.203.2714.834.70永久占地小计hm223.000.203.2714.834.70施工道路hm20.140.000.040.000.10施工营地hm20.560.000.210.000.35临时占地渣场hm20.800.000.250.000.55小计hm21.500.000.500.001.00合计hm224.500.203.7714.835.70与本工程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原路状况本项目既有公路长度为18.1km,该公路平、纵指标仅部分路段能满足四级公17 路标准,路面为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度为3~4m,排水、挡防及交安设施较少,全线路面状况差,同时边坡坍塌、崩塌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原有公路存在断道的风险,并且已不能发挥地方通乡公路和联系偏远地区的功能。本段公路的交通适应程度分析如下:1)整体路段平面指标较低,部分路段行车安全较差。沿线地形条件比较复杂,仅纵面指标能满足四级公路标准,部分特殊困难路段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指标偏低。原有道路大部分路段防护排水设施严重缺乏,缺少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行车条件较差,存在一定的行车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雨季等不利条件下,更不利于安全驾驶。2)正常条件下通行能力基本适应,但服务水平整体偏低。由于原有公路现有交通量并不大,在急弯、陡坡、路基较窄、一般程度的地质病害影响的局部路段,通行能力勉强能适应,但是由于道路路面较差以及不良地质病害的综合影响,全段服务水平还是较低,交通特征表现为:速度和驾驶自由度受到明显的约束,舒适性和便利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3)自然灾害发生时,部分路段存在断道的隐患原有公路道路无人养护,在雨季,容易出现由水毁等原因导致的断道情况,若项目区发生自然灾害,灾后的抢险、清方、保通等工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导致救灾生命线的长时间中断。2.现有工程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1)废水由于现有道路等级较低,许多路段路面状况较差,雨天降水冲刷路面径流进入附近小河沟,对地表水造成一定污染。2)扬尘由于现有道路等级较低,许多路段路面状况较差,晴天车辆通过时,路面扬尘较大,对道路两侧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3)噪声由于现有道路等级较低,许多路段路面状况较差,车辆行驶时交通噪声对沿线环境造成一定影响。4)固废18 由于现有道路等级较低,许多路段路面状况较差,汽车装载货物的撒落物和汽车轮胎携带的泥沙是主要固废来源,现有道路没有清洁人员清扫,上述固废随处可见。3.拟采取的“以新带老”措施1)废水本项目改扩建完成后,道路等级提升,路面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公路两旁绿化种植大量树木,雨水径流通过植物的吸附、沉淀、过滤和生物吸收等作用,能将污染物从径流中有效分离出来,达到改善径流水质和保护地表水体的目的。2)扬尘本项目改扩建完成后,道路等级提升,路面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本项目路面采用沥青路面,因而扬尘污染较小,道路两旁新增绿化带能达到净化空气、减少扬尘的目的。3)噪声本项目改扩建完成后,道路等级提升,路面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道路两旁绿化带能起到降噪的作用,中短期内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减小。4)固废本项目改扩建完成后,道路等级提升,路面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运营期间会有汽车装载货物的撒落物和汽车轮胎携带的泥沙形成,道路清洁人员应注意及时清扫,集中收集后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一起处理。19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木里藏族自治县坐落于四川省西南边缘,位居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3′~101°40′,北纬27°40′~29°10′之间。县境东南与州内的冕宁、盐源县接壤,西北与甘孜州稻城、理塘、雅江、康定、九龙县相连,西南分别与云南省的香格里拉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相邻。东跨雅砻江,西抵贡嘎山,南临金沙江,北靠甘孜州,幅员面积13252km2。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2.地形、地貌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路线起于立洲电站与沿江路相接,后沿老路顺坡面展线而上,经火烧山、板栗湾、毛家屋基、大坪子、叶村,止于牦牛坪乡政府所在地叶村上村组。本项目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0°20′~101°2′,北纬27°49′~28°25′之间,东接后所乡,西连屋脚蒙古族乡,南邻盐源县左所区前所、沿海、三河乡,北靠博科乡。工程区地处川西山地西南部,横断山脉东缘。区内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山高岭峻,河谷幽深,呈典型的高中山山原、峡谷地貌。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2150~4120m,主要为高山深切割区,河流强烈侵蚀下切,两岸有时形成悬崖绝壁,河谷多为“V”型谷,相对高差达2000~3000m。其广泛分布于路线走廊带的大部分地区。由浅变质砂岩、灰岩及少量岩浆岩组成的山脊、山顶尖峭陡峻,标高一般为2000m~3000m,沟谷发育,地形切割强烈,多呈峡谷地形,切割深度一般为1000m~2000m,沟谷横断面呈“V”字型,纵断面呈阶梯状,水流形成小瀑布,山坡陡峻,平均坡度40º~45º,沿谷坡甚至近山脊部位常见崩塌、边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沟口处有发育。3.地层岩性本项目路线走廊带自北向南跨越了义敦中甸地层分区、扬子区两大地层区中的两个分区:松潘—甘孜分区、盐源丽江分区。区内除缺失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外,其余各系地层均有分布,但各系发育程度及其分布不均,以三叠系、二叠系最为发育,分布最广。地层以区域浅变质地槽型沉积建造为主,岩浆活动微弱。工程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并伴有少量印支期岩浆岩侵入20 体。本次对各地层的描述除第四系以外,其余地层自北向南依据涉及的各个不同分区展开,详述如下:1)第四系地层(Q):(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me4)主要为公路弃渣,房屋及老路路基,主要由块石、碎石、漂石、卵石夹粘土、粉质粘土或砂组成,厚度一般2~30m。分布于公路沿线村寨、路基。(2)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me4)为粉土、碎石土、漂卵石土等,厚度一般5~30m,分布于沿线滑坡体上。(3)第四系全新统泥石流堆积层(Qsef4)由块碎石土、碎石土、碎石角砾土、碎石角砾质粉土等组成,厚度0~20m。主要分布于泥石流沟内及沟口一带。(4)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c+dl4)多发育于河谷两侧,由岩体崩落堆积物组成,成份因地而异,块砾石呈杂乱状松散堆积,棱角鲜明,无分选性,砾径大小不一,小约5cm,大者可达2m,其上一般覆盖有薄层碎石土。区内该组厚约2m~20m。(5)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dl+el4)广泛分布于斜坡坡面及坡脚地带。主要由碎石土、角砾土及粉土、红粘土组成,为附近基岩全(强)风化产物,现多为农田,松散,稍湿~潮湿,厚度2~10m。(6)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dl+pl)多发育于沟谷两岸或山体斜坡坡脚地带,成份复杂多样,分选性差,砾石大小不一,以碎石土及砂质粘土充填。区内厚度约1m~3m。(7)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al+pl4)灰、灰白色,砾卵石土、漂卵石土,湿~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差,漂卵砾石成分以花岗岩、灰岩、变质砂岩、板岩为主,漂石粒径多在20~50cm之间,含量10~20%,中粗砂及砾石充填,分布于沿线河床、河漫滩及Ⅰ级阶地,厚0~30m。(8)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堆积层(Qal+pl3)主要分布于雅砻江两岸,组成二、三级阶地,一般高出河面10m~30m。该21 组地层上部为粉土或粘土,厚度一般1~3m,下部为漂卵石夹粉土,厚10m~15m,漂卵石成分以石英砂岩,砂岩为主,脉石英,硅质岩次之,分选性差,磨圆度中等。(9)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fgl2)主要分布于雅砻江两岸,组成四、五级阶地,一般高出河面50m~90m。该组地层上部为粉质粘土,中部为粉土夹卵石,下部为泥砾层,厚度一般30~40m。2)三叠系(T)(1)三叠系中统比友沟列衣组(T2b-τ)浅灰绿色含钙质砂质板岩夹透镜状泥灰岩、浅灰色或浅肉红色厚层状白云质结晶灰岩、灰黑色中厚层状生物结晶灰岩。(2)三叠系上统曲卡寺组(T3q)灰黑色叶片状板岩、深灰色中层状结晶灰岩、黄褐色板岩、浅灰色中厚层状砂质结晶灰岩、灰黑色钙质板岩、中粒变质长石石英砂岩、杂色或灰绿色变质砾岩夹灰绿色薄层板岩。(3)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T3t)灰黑色薄层状钙质板岩夹少量薄层变质细砂岩、深灰色变质细砾岩、灰黑色页状板岩、淡黄褐色中层状变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板岩。3)二叠系(P)(1)上二叠统聂尔堂刀组(P2n)灰至深灰色板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状石英粉砂岩、厚层状不等粒石英杂砂岩夹灰色板岩、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粉砂质板岩、粉砂质黑云绢云板岩夹灰色长石砂岩;灰绿色凝灰岩夹泥灰质板岩、黄绿色粘板岩、含黑云母绢云板岩,厚度1740m。(2)下二叠统中村组二段(P21z)灰绿色致密块状蚀变玄武岩夹少量紫红、黄色变余基性凝灰岩、黄色硅质板岩,上部夹灰色中厚层状复岩屑质灰岩,厚度135-1538m。(3)中村组一段(P11z)灰绿色致密块状蚀变玄武岩、绿帘石板岩、基性沉凝灰岩夹灰色凝灰质长石砂岩;紫红色板岩夹灰绿色蚀变玄武岩、蚀变玄武质火上角砾岩及灰岩;黄绿色22 薄层状基性凝灰质板岩夹黄绿色中酸性、基性凝灰岩,厚度大于1700m。4.地质构造木里县地处四川南部,大地构造属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结合部,地质构造复杂,自中生代末期开始的来自印度的大洋板块向亚欧的大陆板块发生剧烈碰撞所引起的陆内造山带构造(地震)活动的加剧,地壳运动较为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县境南部以短轴背斜为主要皱褶形态,东为长枪背斜,西方贡嘎岭穹状体,博科、水洛背斜界于其间,其中以长枪短轴背斜最为完整,余者皆因断裂破坏仅见残观。木里地质结构构造体系主要包括:日斯公断层、丁央断层、前波断层、长枪短轴背斜,博瓦弧形构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第一号修改单,项目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烈度为Ⅶ度。5.气候和气象木里县以山地地貌为主,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极大,坡向、谷向多变,加之境内一江(雅砻江)三河(鸭嘴河、水洛河、木里河)对气候因子的影响,使光、热、风、湿条件重新分布,形成了气候类型的多样化,显示多元化特征。项目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全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冬暖干燥,夏凉润湿,四季无明显区别。随地势高低不同,形成气候的主体分布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区内全年平均气温为11.5°C,极端最高气温38.6°C,极端最低气温为-22.1°C,无霜期219.7天,年均降水量818.2mm,最高年降水最1050.2mm;最低年降水量为541.0mm,雨季集中在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6%,光照可达2291.9小时,日照率在60%以上,但利用率差。自然灾害频繁,有雹灾、泥石流、山体垮塌,地震、雷暴、风暴、春旱、秋旱等。6.河流水文本项目所在区域为金沙江流域的上游区域,主要河流为木里河。木里河:又有勒曲、理塘河之称。该河发源于理塘县沙鲁里山系夏塞雪山垭口(海拔5838m),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小、大毛垭坝,过理塘县以后河道作“S”型弯曲,经濯桑至木拉西转向东南流进入高山峡谷,经木里县又急转东南,抵北纬23 27°50′处右岸有卧罗河汇入,河道忽又急转东北,在洼里以南几成相反方向注入雅砻江。木里河在理塘县境内河段称勒曲;在木里县境内河段称为木里河。在理塘县濯桑(雄坝)及木里县呷姑设有水文站。木里河河长516km,落差3050m,流域面积19114km2,河口流量约268m3/s。该河中、上段地处平均海拔3500m以上辽阔坦荡的高原,河道迂回曲折,切割甚浅,沼泽发育,湖泊成群,水草茂盛;下段属横断山区,河流下切渐深,坡陡流急。根据不同岩类的物理性质及地下水的补给、运移、排泄及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将测区地下水分为孔隙水、层间水、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各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条件适宜时,可接受地表水的补给,或各类地下水相互之间的补给。地下水的径流、排泄特征一般也因区内地势强烈抬升、地形切割剧烈而表现出具山区特点的共性,即径流途径短、交替循环强烈、就近排泄。由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良好,地下水交替循环积极,故其水质一般较为良好,无咸水。区内地下水水化类型以重碳酸钙型、钙镁型为主,重碳酸钠型水和碳酸型水所占比例小。矿化度在0.1~0.3/克,PH值6.0~8.0之间,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的规定,项目区内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并可满足工程用水的需要。7.植被及生物多样性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沿线人类活动频繁,有林地分布较少,公路两侧农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经济作物烟叶等。项目区为中亚热带稀树灌丛草被,工程区内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地表植被主要为云南松、紫苜花蓿、白三叶、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皇竹草、牛鞭草、马铃薯、玉米等。根据对工程区域的初步调查,工程区适生植物有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inn)、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Li),光叶紫花苕子(ViciavillosaRothvar..)、白三叶(TrrifoliumrepensL.)、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inn.)Pers)和百喜草(Trifoliumrepens)等。因此植物措施拟考虑采用上述植物或当地其他乡土树种及灌、草种对可采取绿化措施的区域进行绿化。本项目主要为原有道路改建,施工区域内无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24 8.水土流失现状根据《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金沙江流域木里县(2000年~2030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报告》及1999年第二次遥感调查资料,木里县全县水土流失面积5192.48km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2357.11km2,中度流失面积2496.80km2,强度流失面积185.81km2,极强度流失面积4.70km2,剧烈流失面积148.06km2。水土流失区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1603.51万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088.14t/km2·a,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两种,其中以水力侵蚀为主。表4-3木里县水土流失面积现状统计表侵蚀类型侵蚀面积(km2)占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区域轻度水力侵蚀区2357.1145.39全县均有分布俄亚、宁朗、麦地龙、白碉、沙湾、中度水力侵蚀区2496.8048.09东子、固增、桃巴、芽租博科、屋脚、克尔、李子坪、乔瓦强烈水力侵蚀区185.813.58镇、项脚、下地麦、列瓦、后所极强烈水力侵蚀区4.700.09剧烈水力侵蚀区148.062.85合计5192.48100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工程所在区不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范围内,但在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范围内。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项目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工程占地区域人类活动频繁,水土流失以中度为主,强烈及以上侵蚀呈零星分布于局部冲沟区域。公路沿线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规划报告和土壤侵蚀分布图,结合项目区1:1万地形图分析,并经现场踏勘调查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地形坡度和植被覆盖率等,同时结合项目区地貌、土壤和气候特征,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推求各工程单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侵蚀强度,最终确定项目区各个单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经计算,可知项目沿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3192t/km²•a。25 社会环境简况1.行政区划及人口木里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325272hm2。据《凉山彝族自治州统计年鉴》统计,木里县全县共辖28个乡镇,113个村委会,总人口13.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8.35‰,其中农业人口11.46万人,占总人口的87.6%,从民族比例上来看,藏、彝和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32.8%、28.2%和20.9%。2.社会经济概况木里藏族自治县经济较为落后,属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木里藏族自治县经济发展形势在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单一,财政收入绝对数低,严重制约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市场发育滞后;就业矛盾进一步显现。根据统计资料,2013年木里县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95848万元,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37万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3985万元,同比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25440万元,同比增长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788万元,同比增长7.5%,完成预案数的59.5%;固定资产投资371957万元。同比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63万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385元,同比增长18.2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355元,同比增长14.9%。3.交通木里交通事业正在快速发展中,先后修建了县主干道乔瓦镇至瓦厂的公路(120公里),以及乔瓦镇至茶布朗的公路(160公里)外,还修建了乡道和林区道路。主要河口上建造了钢筋混泥土大桥和石桥。2002年,公路里程达到1992公里。西昌-木里公路属省道合(江)-木(里)的西木段,途经盐源县,全长254公里;县内有县城至茶布朗公路,途经博瓦、李子坪、克尔、博科、固增、东子等乡,是境内主要干道;乡道有瓦(厂)-屋(脚)、博(瓦)-项(脚)等10条公路;另有7条林区公路。4.卫生、教育事业状况木里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免除义务教育阶26 段书本费和学杂费,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的学生8796人,兑现补助资金510万元。实施“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工程项目4个、校舍安全项目4个、小农场学校建设项目2个、中心校教师周转房项目2个。普通高考大中专录取率79%。完成藏区“9+3”免费教育招生计划599名。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农合”扩面巩固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参合人数达112897人,参合率达97.65%,居全州第二位。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全面启动。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3.11‰以下。扎实推进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完成3个中心卫生院、30个村卫生室及县妇幼保健站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5.牦牛坪乡概况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05km。面积240km2。牦牛坪乡地处东经100°20′~101°2′,北纬27°49′~28°25′之间,东接后所乡,西连屋脚蒙古族乡,南邻盐源县左所区前所、沿海、三河乡,北靠博科乡。辖3个行政村18个村民组,共736户3341人。居住着彝族、藏族、汉族、蒙古族等4种民族,其中彝族人口2145人,占总人口65%。总面积237km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人,乡政府驻叶村村上村组,海拔2760m,距县城105km。牦牛坪乡原名渔米地乡,后改称大坝乡,1981年更名为牦牛坪乡。农业主产玉米、麦类、马铃薯。畜牧业以黄牛、牦牛、山羊、绵羊、骡马、猪为主。还从事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加工、包装印刷印刷、模具加工、服装加工、金属加工、五金工具加工、纺织加工、竹木加工、音像制品加工、纸品加工纸加工、建材加工石材加工、汽车摩托车配件加工、塑料加工、电脑附件及数码加工、家用电器加工、电工电气产品加工、安全、防护用品加工、工艺材质非标加工、配件加工、塑胶模具、精密加工等。27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牦牛坪乡,攀钢劳动卫生防护研究所2015年11月25日至11月27日对木里县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如下: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1.1监测点位布置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设置2个监测点位,1#位于项目起点K0+000西面125m呷古村农户处,2#位于项目终点K18+0100西北面130m牦牛坪小学处。1.2监测因子监测项目:TSP、CO。1.3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2015年11月25日~11月27日连续监测3天。1.4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1、评价方法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技术要求,本项目分析监测因子现状监测值占相应标准的占标率,其公式为:Pi=Ci/COi*100%式中:Pi——第i种污染物现状监测最大浓度占标率;Ci——第i种污染物现状监测最大浓度,mg/m3;COi——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Pi≤100%时,表示环境空气中该污染物不超标;Pi>100%时,表示污染物超标。2、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结论表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与评价单位:mg/m3断面项目COTSP1监测值范围0.66~0.830.022~0.026标准限值4.00.3028 最大浓度占标率20.75%8.67%超标率(%)00最大超标倍数00监0.60~0.780.020~0.024值范围标准限值4.00.32#最大浓度占标率19.5%8%超标率(%)00最大超标倍数00由上表可见:评价区域内TSP、CO的最大值标准指数均小于1,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表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2.1监测断面布设本次在理塘河设置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分别位于本项目起点上游500m和下游1500m处。2.2监测因子pH、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2.3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2015年11月25日~11月27日,连续监测3天,每天一次。2.4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详见表3-2。表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项目pHCODNH3-N石油类Ⅲ类水域标准6~9≤20≤1.00.05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单项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为:式中:Si,j——标准指数;Ci,j——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浓度值,mg/L;Cs,i——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29 pH的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为:——pH的标准指数;——pH实测值;——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的pH值的下限;——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的pH值的上限。本次评价取各因子监测结果中的最大值进行评价,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见下表。表3-3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单位:mg/L断面项目pHCODcr石油类氨氮监测值范围7.32~7.37<100.03~0.040.086~0.095标准值6~9200.051.01#监测最大值标准指数0.185<0.50.80.095断面超标率(%)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监测值范围7.32~7.42<100.02~0.030.101~0.112标准值6~9200.051.02#监测最大值标准指数0.21<0.50.60.112断面超标率(%)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由表3-4可以看出,各项因子在两个监测断面均不超标,各项监测因子最大值标准指数均小于1,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要求。3声环境质量现状3.1监测点位布置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布置3个监测点位,布点情况见下表。表3-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设编号监测点位置1#项目起点K0+000西面125m呷古村农户处30 2#项目终点西北面130m牦牛坪小学处3.2监测项目各监测点昼间及夜间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3.3监测时间和频率2015年11月26日~11月27日,昼间夜间各1次,连续监测两天。3.4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本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分析见下表。表3-5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单位:dB(A)日期11月26日11月27日标准限值是否超标点位昼夜昼夜昼夜1#50.247.251.344.26050均未超标2#40.335.141.234.2由上表可见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公路不穿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工程沥青熬制在该工程K5+650处和K13+500处进行熬制,沥青拌合站周边300m范围内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四周以林地为主。本工程K5+650和K13+500处均设置1个混凝土拌合站和1个灰土拌合站,混凝土及灰土拌合站周边300m范围内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四周以林地为主。主要保护目标见表3-6。表3-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类保护目标方位距离保护级别桩号别生公路沿线控制和减轻由于项目建态的自然生公路沿线中心两侧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环态和农业200m坏,确保其主要生态功境生态环境能不受影响。水确保水质满足《地表水环理塘河北侧,50m环境质量标准》K0+000境(GB3838-2002)中Ⅲ31 类水域标准要求。呷古村农公路两侧,户30户K0+000~K0+50010m~200m(100人)三家村农户20户公路两侧,10~200mK13+500~K15+000(55人)中村农户公路北侧,K16+000~K17+00010户(25)246~300m大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核桃树村气公路北侧,气质量标准》农户9户K16+000~K16+500环675m~950m(GB3095-2012)中的(27人)境二级标准要求。牦牛坪农公路北侧,户22户K17+500~K16+200300m~850m(75人)叶村农户公路两侧,35户(110K17+500~K18+10010m~450m人)牦牛坪小公路北侧,124mK18+100学呷古村农公路两侧,户30户K0+000~K0+50010m~200m(100人)三家村农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声户20户公路两侧,10~200mK13+500~K15+000境质量标准》环(55人)(GB3096-2008)2类要境叶村农户公路两侧,求。15户(45K17+500~K18+10010m~200m人)牦牛坪小公路北侧,124mK18+100学32 评价适用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值表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CO10mg/m34mg/m3/TSP/300ug/m3200ug/m32.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4-2。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单位:mg/L环粪大肠菌项目pHCOD氨氮石油类境群10000质浓度限值201.00.056~9量3.声环境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关标准,标准限值准见表4-3。表4-3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33 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表4-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单位:mg/m3项目NOXTSP沥青烟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存0.121.0值在2.废水污项目建成后,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染中的一级标准。物表4-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单位:pH无单位、其余均为mg/L排污染物pHSSBOD5CODNH3-N石油类放一级标准值6~97020100155标3.施工噪声准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相关标准。表4-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dB(A)施工时间昼间夜间噪声限值70554.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的规定。总量十二五期间总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废气:SO2和NOX;废水:COD控制和NH3-N。本项目为非污染类交通工程,营运期无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指标排放的汽车尾气量较小,因此,建议本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3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工艺流程简述:本工程从施工至交付使用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废气、噪声废气、噪废气、噪声废气、噪声废气材料运输设计定线桥涵施工路面工程绿化工程路基施工征地护坡工程施工交通工程交付废水、固废验收废水、固废废水、固废使用施工期营运期设计施工营运现内反征土路桥材排绿大环绿场业馈地石基梁料水化中境化踏设调方路涵运工工小监管勘计整工面洞输程程修测护程工工程程图1工艺流程图2.项目水平衡分析本次路面改造工程所需工人137人,按每位施工人员每天用水量60L计算,每天的用水量为8.22m3。排污系数按0.8计,则每天的排水量为6.576m3,旱厕收集处理。本项目不单独设置机修站,利用乡镇机修站进行设备维修。本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为骨料冲洗废水:骨料冲洗废水产生量为20m3/d,主要污染物为SS,骨料冲洗废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主要污染物为SS,骨料冲洗废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后回用。35 3.项目土石方平衡本工程土石方开挖共71107m3(自然方,下同,含临时设施开挖及表土量7350m3),工程土石方回填及利用52422m(3含含临时设施回填及表土量7350m3),经平衡后工程弃渣约18685m3,折算成松方约为25550m3,本工程设置弃土场3个,据现场勘查,该弃土场足够容纳本项目产生弃土,占地类型为荒地,土石方平衡见下表。图3项目土石方平衡图4.主要污染源分析及治理措施4.1施工期污染物产排分析及治理4.1.1废气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扬尘、沥青烟以及机械废气。(1)扬尘评价区域内扬尘主是路面挖填方产生的施工扬尘、汽车运输产生的扬尘和材料拌合产生的粉尘。36 ①施工扬尘:本项目原有部分道路无水泥路面,需要清除其道路表层土方、边坡碎落、坍方及阻路小型泥(水)石流,部分路段需要扩宽挖方。在挖掘土方,平整路基的过程中会产生施工扬尘。根据类似工程实际调查报告,施工开挖土方、平整路面过程中距路基40m处TSP为0.23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影响范围主要是道路两侧40m内,并随施工结束而逐步消失。治理措施:施工开挖及回填时必须边施工边洒水;在居民聚集点附近施工时,可在施工场地居民一侧设置隔尘板;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对施工场地、堆料场等,除及时进行清理外,应进行绿化或恢复为耕地,种植农作物。②运输扬尘:车辆运输扬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另外是水泥、弃渣等多尘材料运输时,因防护不当导致的物料失落和飘散,从而引起公路附近空气含尘量增加。根据类似施工现场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现场监测结果,灰土运输车辆下风向5m处TSP的浓度为10.14mg/m3;下风向20m处TSP的浓度为2.89mg/m3;下风向50m处TSP的浓度为1.15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治理措施:土石方运输进出口需用草垫铺路,以减少泥土污染场地道路;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应灌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严禁运输途中扬尘散落,运输是应覆盖篷布;运输道路在非雨天适时洒水降尘;运输砂石料采用湿装。③材料拌合产生的粉尘:此类粉尘污染属间歇性、暂时性的无组织非点源排放。根据类似工程实际调查资料,目前公路施工灰土搅拌均采用站拌形式,并配有除尘设施,灰土拌和站下风向50m处TSP浓度为8.90mg/m3;下风向100m处TSP浓度为1.65mg/m3;下风向150m处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均值0.3mg/m3。在此范围以外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治理措施:拌合场地适时洒水降尘;水泥、石灰装卸时应轻拿轻放;水泥、石灰运至拌合场后,应尽快与土混合,减少堆放时间;材料堆放场应用罩棚密闭,设在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处;加强拌合设备保养,尤其是粉料仓收尘装置的维护保养,切实起到收尘作用;定时清扫施工现场。37 (2)沥青烟本公路计划修建沥青结构面层,加热沥青所需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沥青在加热、拌和过程中因挥发而产生的沥青烟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沥青拌合、铺设过程中会产生沥青烟气,沥青烟气污染物主要有THC、PM10和苯并[a]芘等有毒物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项目由于距离乡镇不远,沥青熬制在本项目K5+650和K11+500处进行熬制,熬制好后,用密封沥青罐罐装后直接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铺设,沥青铺摊过程中沥青烟挥发,待沥青凝固后,沥青烟也随机消失。根据交通部在京津塘大羊坊沥青搅拌站的测定,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如意大利MV32A),正常运行时,沥青烟排放浓度为22.7mg/m,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沥青烟排放标准(80-150mg/m3)的要求。在沥青搅拌机下风向100m处,苯并[a]芘浓度为0.000936µg/m3,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0.0025µg/m3)的要求。为减轻沥青拌合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环评要求本项目采用封闭式沥青拌合设备。治理措施:采用封闭式沥青拌合设备,加强施工管理,沿途经过居民聚集区时摊铺过程中尽量通知周围群众出外暂避,做好预防措施。综上,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合理有效,技术可行。(3)机械废气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会有各种工程及运输用车来往于施工现场,主要有运输卡车、挖掘机等,机动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属于流动污染源。另外,施工机械燃油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它和汽车尾气均为无组织废气。这类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O、THC、NO2,它们对周围大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施工所在地区的大气扩散条件、施工强度、工地地形条件等诸多因素。由于本工程所用施工机械较少,这部分废气产生量较小,并且本项目施工场地均为开阔地段,大气扩散速度快,废气影响可忽略。4.1.2废水本工程施工期间,由于机械设备较少,不设定专门的机修站,待修设备依托当地乡镇的机修厂进行维修,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不会产生机修废水。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有设备冲洗废水、骨料冲洗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1)骨料冲洗废水38 本项目骨料需要进行冲洗筛选后才能用于道路施工。骨料冲洗产生的废水主要是SS污染,浓度约为5000mg/L,且沉淀速度缓慢,本工程高峰产生量约为20m3/d。治理措施:在施工营地设置一个沉淀池(长:宽:高=6:4:1.2),骨料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对周围水体影响较小。(2)设备冲洗水道路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含油冲洗废水,但因此部分废水的排放较为分散,因而其影响程度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含油冲洗废水产生量小,但因其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进而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影响,因此,要求工程的机械设备利用公路附近既有的设施进行维修和冲洗。(3)生活污水本工程设2个施工营地,平均每天施工人数按137人计,施工期间生活用水量按60L/人·d计,污水产生量为8.22m3/d,整个施工期生活污水量为4438.8m3。污水排放系数按0.8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6.576m3/d,整个施工期生活排水量为3551.04m3。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NH3-N,各自浓度分别为300mg/L、200mg/L、30mg/L,则其施工期产生量分别为1.07t、0.71t、0.11t。治理措施:生活污水排入旱厕收集后由当地农民外运沤肥。4.1.3噪声施工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土方开挖、砂石料加工、压路、混凝土拌合、沥青混凝土摊铺等施工过程。施工期噪声的影响随着工程进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不同的施工设施投入而有所不同。在施工初期,运输车辆的行驶和施工设备的运转是分散的,噪声影响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随着挖掘机、搅拌机等固定声源增多,功率大、运行时间长,对声环境的影响明显。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施工机械与敏感点的距离。本项目施工时使用的施工设备主要为:装载机、搅拌机、压路机、推土机、挖掘机等。表5-2中列出常用施工设备在作业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值。表5-2各种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单位:dB(A)序号机械类型声源特点距离设备1m处噪声值1装载机不稳态源902平地机流动不稳态源9039 3压路机流动不稳态源864推土机流动不稳态源865挖掘机不稳态源846摊铺机固定稳态源84针对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噪声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①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料场、拌合场应尽量远离敏感点。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有敏感目标的路段在夜间22:00~6:00禁止施工。③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使用的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加的现象发生。④该公路沿线有部分集中居民点以及少量的散户居民,同时沿线居民房屋距离公路往往不超过40m。因此在靠近敏感点附近路段的施工应调整施工时间,同时要求施工单位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缓解敲击、人的喊叫等作为施工活动的声源。在靠近城镇或进入城镇时,施工单位应尽量避免节假日施工,同时采用临时性降噪措施,如采取隔声板等。施工方应该合理有效的制定施工计划,提高工作效率,把施工时间控制在最短范围内,并提前发布公告,最大限度的争取民众支持。⑤施工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如配戴耳塞、头盔等。⑥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在现场张贴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投诉电话后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⑦加强对集中居民点等路段的施工管理,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监理单位做好监理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简易噪声测量仪器,随时对施工噪声进行监测。4.1.4固体废物本工程施工期间,不设专门的机修站,待修设备送至县城的机修厂进行维修,因此不对废机油进行分析。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弃渣、建筑垃圾、沉淀池底泥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1)施工弃渣本工程土石方开挖共71107m3(自然方,下同,含临时设施开挖及表土量7350m3),工程土石方回填及利用52422m(3含含临时设施回填及表土量7350m3),经平衡后工程弃渣约18685m3,折算成松方约为25550m3,弃渣如果不及时合理处置,将对沿线环境造成影响。40 治理措施:本项目设置3个弃土场。表5-3各渣场布置情况表上路容量平均堆渣量占地面渣场序号位置运距(万堆高占地类型(m3)积(hm2)类型(km)m3)(m)1#渣场K5+9005.972011.70.213.22谷坡型林地、草地2#渣场K11+7003.890491.70.313.22谷坡型林地、草地3#渣场K15+9002.193001.50.293.15谷坡型林地、草地合计255503.20.80由表5-3可见,本项目产生的弃渣可以全部得到有效处置。(2)建筑垃圾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废砼块、废钢筋等建筑材料产生,但它们的产生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在此不做定量分析。治理措施:本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后,不可用部分运至弃渣场堆放,可用部分集中收集后出售给垃圾回收站。(3)沉淀池底泥由于骨料冲洗废水中的SS大部分沉淀于沉淀池底,经估算沉淀池底泥产生量约为8t。治理措施:沉淀池底泥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弃渣场。(4)生活垃圾本工程施工期施工人数平均为137人/d,生活垃圾按0.35kg/d·人计,则日产生垃圾量为47.95kg。整个工期内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5.893t。治理措施:在施工驻地垃圾收集后,运送到附近村庄的生活垃圾收集池,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对临时垃圾暂存点的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垃圾四处散落,并应定期对堆放点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综上,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可行。4.1.5生态影响本项目主要是沿原有道路进行改建,新增占用地为草地、林地,不占用基本农田。项目部分路段穿越人口较为稠密、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带,自然植被已受到41 严重干扰;沿线基本为林地,评价范围内未发现珍稀保护植物。工程施工占地、开挖、道路填筑、路面平整、碾压等施工活动将对公路沿线的土地、植被以及动物栖息地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使局部地区表土失去防冲固土能力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从而引发沿线区域的生态结构发生一定变化。总体来讲,本项目属于原有道路路面改造工程,对沿线动植物影响较小。施工期水土流失是暂时的,随着主体工程竣工、路基防护工程的完善、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植被的逐渐恢复,因工程施工而引起的水土流失会逐年减少。4.1.6施工人员健康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将急剧增加施工区内人数,施工高峰人数达到100人/d。因施工区人员相对集中,人口密度增大,生活设施均为临时设置,居住条件简陋,卫生条件比较差,加上劳动强度较大,施工人员的机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肝炎、痢疾、伤寒、乙型脑炎、伤寒等传染病的发生和相互感染的可能性也将增大,对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可能带来其它疫源性疾病。另外,施工现场产生的粉尘与扬尘浓度大、施工噪声强度大,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如不注意个人保护,则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危害较大。治理措施: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住宿场地定期消毒,并配合当地防疫部门的例行检查、预防工作,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工作时间与工作强度,注重工作人员健康,疑似疫情病例及时上报,将施工期对区域人群健康的影响降低至最低。4.1.7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项目施工期将带来一定的负影响。公路改造,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遭受沿线交通的阻隔,对沿线居民产生不利影响等。因此,建设单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制定合理明确的施工保通方案。项目营运期主要是社会正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带动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木里县作为少数民族县,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也会带动区域交流,有利于区域稳定和民族团结。4.2运营期污染物产排分析及治理4.2.1废气(1)汽车尾气营运期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汽车尾气排放等将对沿线地区环境空气产生一42 定影响,污染物主要为CO、NOx和粉尘,类比同类项目CO排放量14.76g/km辆;THC排放量5.30g/km辆;NO2排放量3.71lg/km辆。表5-4车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源强单位:kg污染物种类年度排放量201813.36CO202432.06203249.9620184.80THC202411.51203217.9420183.36NOx20248.06203212.56治理措施: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避免交通堵塞加重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在公路两侧边沟外种植绿化带,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2)二次扬尘公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因接触路面而引起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对沿线附近环境空气造成一定影响。治理措施:可通过公路沿线植被恢复、加强公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路面有专人清扫以减少扬尘的产生。4.2.2废水营运期废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路面冲洗产生的路面径流。路面径流污水的影响因素包括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频率、车流量、路面宽度和产污路段长度等。根据国内对西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实验有关资料及测定结果,降雨初期到形成路面径流的30分钟内,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各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30分钟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分钟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污染物含量较低。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水污染物主要为COD、SS、石油类。本项目完成后,路面有专人清扫,比较干净,所以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也较低。治理措施:工程设计中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如排水43 沟等以减轻路面径流对地表水体的影响。4.2.3噪声拟建道路运营期交通噪声主要来自于道路上行驶的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3类车辆产生的噪声。拟建道路设计车速为20km/h,车辆在参照点(7.5m处)的平均辐射噪声级(dB)LOi按下式计算:小型车LOS=12.6+34.73lgVS+△L路面中型车LOM=8.8+40.48lgVM+△L纵坡大型车LOL=22.0+36.32lgVL+△L纵坡式中:右下角表注S、M、L——分别表示小、中、大型车;Vi——该车型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表5-5不同类型车辆平均辐射声级源强单位:dB(A)车辆类型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平均辐射声级设计车速20km/h63.969.080.8营运期噪声主要来自如下两方面:①公路营运后,公路行驶的车辆的发动机产生噪声;另外,车辆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②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高速行驶的汽车所产生的振动与噪声。交通噪声源强与车辆载重类型、行车速度密切相关。本次评价要求项目营运后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在敏感区路段,设置限速、禁止鸣笛的标志;按照国家环保局发布的《隔声窗》(HJ/T17-1996)标准,隔声窗的隔声量应大于25dB。但安装在一般居民44 房屋上后由于受到墙体本身存在孔隙等隔声薄弱环节的牵制,其总体隔声效果要相应降低,一般情况下能产生10~25dB的降噪效果,对居民影响较小。②公路绿化工程中,对在城镇及集中居民区等路段,应增加绿化密度,选择叶茂枝密、树冠低垂、减噪力强的植物。如:香章、女贞、大叶黄杨。③加强城镇路段的交通管理,避免因交通拥堵而造成噪声超标。④要求在距公路1m范围内不要修建学校、医院等对声环境要求高的建筑,临近公路的第一排建筑不要修建居民住宅。已有的居民住宅加装隔声门窗,并建议居民改变住宅布局,卧室布设远离公路侧。⑤加强对车辆噪声监测,控制噪声超标车辆上路。4.2.4固体废物本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汽车装载货物的撒落物和汽车轮胎携带的泥沙。治理措施:道路清洁人员应注意及时清扫,分类收集。垃圾集中收集后,运送到附近村庄的垃圾收集池。如存在危险废物,尽快送有资质单位处理。5.环保投资估算本工程总投资3715.5766万元,经估算,本工程环保投资32万元。具体环保投资估算表见表5-6。表5-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表投资项目措施类型说明(万元)开挖排水沟、种植绿色植物进行生态恢复等。独立费用-包括水土保持管理、监理检测费以及水土保施水土保持持设施补偿费工新增措施临时工程-主要是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及安装费期施工临时防护用于施工期清除的表土及其他渣类的临时堆-工程放防护措施,主要是防雨布施工车辆篷布用于施工期间运输车辆的覆盖,防止物料散施5大气保护覆盖落和灰尘飘散工措施洒水车辆用于施工期间在洒水降尘方面的投资,包括期5(租用)日常建议洒水车辆的费用施用于修建骨料冲洗废水沉淀池2个,每个水环境保沉淀池410m3工护措施期旱厕5每个施工营地1个旱厕(共2个),每个5m3固废处理施垃圾收集0.5设置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45 措施工建筑垃圾收运7.5车辆运输期及处理施用于植被绿化,包括用于加强城镇、集中居沿线绿化、工植被措施工-民区道路两旁绿化的措施程绿化措施期计入水保措施内环保监督、监理费5合计32占总投资的0.8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排放源污染物处理前产生浓度及排放浓度及类型(编号)名称产生量(单位)排放量(单位)大施工、运输施工扬尘少量少量气混凝土拌合期污施工铺摊沥青烟少量少量46 染施工机械机械废气少量少量物CO14.76g/km·辆14.76g/km·辆营运汽车行驶THC5.30g/km·辆5.30g/km·辆期NOx3.71lg/km·辆3.71lg/km·辆汽车行驶二次扬尘少量少量水量3551.04m3CODCr300mg/L,1.07t施工施工人员0水NH3-N30mg/L,0.71t期污SS200mg/L,0.11t染骨料冲洗SS5000mg/L,20m3/d0物CODCr营运公路的雨水SS少量少量期冲刷物石油类土石方开挖弃方25550m30固施工施工开挖建筑垃圾少量0体期沉淀池底泥8t0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25.893t0物营运车辆撒落、路面垃圾少量少量期路面尘土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值为75~95dB噪声营运期交通噪声:63.9~80.8dB(A)其他水土流失主要生态影响: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因工程时段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影响特征。在施工期主要是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地表植被破坏、工程挖填方等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而运营期主要环境问题则是对沿线永久占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和野生动物有一定的阻隔影响。47 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工程占地影响本项目改扩建线路在原路布线,对部分路段的平、纵线进行调整使之达到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为24.50hm2,其中工程永久占地面积23.00hm2,施工临时用地占地面积1.50hm2。占地类型主要包括耕地0.20hm2,林地3.77hm2,交通运输用地14.83hm2,草地5.70hm2。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公路工程占地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工程实施后,永久占地土地原有的功能将全部丧失,土地生产力将遭到破坏,给当地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由于本工程占地主要呈条带状不均匀分布在沿线地区,线路横向影响范围狭窄,对土地利用影响较小,再加上公路改建后,将采取必要的生态补偿措施对公路两侧及边坡进行绿化。通过路边植树、种草等措施,公路建设对当地植被造成的影响会逐步恢复,线路施工和建成后不会使整个区域林业生产格局发生本质改变。因此,施工占地虽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可接受。(2)水土流失的影响本项目建设期间,工程对土地的占用,路基的开挖与填筑以及工程产生的弃土体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土地的占用将改变、压埋或损坏原有植被、地貌,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损坏,改变原有水土保持功能,为水土流失加剧创造了条件。工程开挖和填筑将使原地表植被、地面组成物质、地形地貌等受到扰动和破坏,使公路征用范围内的表层土裸露或形成松散堆积体,失去原有植被的防冲、固土能力,形成的边坡若不加以防护容易产生冲刷、坍塌、斜坡滑动等现象,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弃土体在防护之前,由于结构疏松,孔隙大,地表无植被防护,遇暴雨或上游汇水下泄时,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采取边坡防护、道路两旁植树种草和渣场顶部指数种草等措施后,能将水土流失的影响降至最低。(3)对植物资源的影响48 本项目为改建公路项目,改建路线走向与原路基本一致,无大的变动,因而对区域内的生物环境框架无大的改变和影响,改建过程中的开挖等人类活动对沿线的生物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项目的影响范围为带状,根据现场调查,在工程影响范围内植被类型均属一般常见种,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不会因项目建设而导致植物种群消失。同时道路施工结束后,将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恢复生态。因此项目施工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4)对陆生动物资源的影响本次项目改建以前,现有道路已存在多年,承载着一定的交通运输量;道路扩建主要占用少量旱地和林地,这些生态系统人类活动频繁,因此,大型和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早已经迁往到远离公路和城镇的地区生活。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和查阅资料,拟改建公路1000m两侧范围内无受保护的珍稀动物资源,但沿线仍有小型爬行动物(如蛇)、两栖动物(青蛙)、鸟类(麻雀)分布。施工期间,分布在公路沿线小型爬行动物(如蛇)两栖动物(青蛙),由于公路建设,施工人员干扰活动和施工机械对这些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使它们迁移到非施工区。由于公路施工范围小,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影响范围不大。同时当植被恢复后,它们仍可回到原来的区域,不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评价认为,项目沿线为农田生态系统和林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低,无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项目施工完成后,因道路建设破坏的植被均可在道路建设完成后得到恢复或重建。因此,施工期对陆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5)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分析在本次工程的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6)对地质的影响本项目现有路段及扩建路段总体地质较稳定,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相应的地质灾害,改扩建工程,在拓宽道路时注意保护边坡,避免发生大塌方。1.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扬尘、沥青烟以及机械废气。1.2.1扬尘评价区域内扬尘主是路面挖方产生的施工扬尘、汽车运输产生的扬尘和材49 料拌合产生的粉尘。扬尘产生几率与土方的含水率、土壤粒度、风向、风速、湿度及土方回填时间等密切相关。根据对道路两侧居民点分布情况调查,道路沿线部分居民点分布在道路两侧150m范围内,因此道路施工期间若灰土拌和场位置布置不合理将给沿线部分居民造成不同程度的粉尘污染影响,尤其对上述居民较多敏感点的影响将更为突出。另外施工期道路施工扬尘也会对沿线居民造成影响,尤其是在非雨天的粉尘或扬尘影响较为突出。施工现场的扬尘大小与施工现场的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强度及施工季节、建设地区土质及天气情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对现场扬尘源强进行定量评价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本项目针对施工扬尘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并对运输车辆采取加盖篷布,采用湿装、湿运的措施;对拌合设备加强保养等措施能切实起到收尘作用。通过采取降尘措施后,一般项目施工期扬尘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较小。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是短暂的,随施工结束而消失。本项目施工扬尘经采取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对环境影响较小。1.2.2沥青烟沥青铺设过程中会产生沥青烟气,沥青烟气污染物主要有THC、PM10和苯并[a]芘等有毒物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项目K5+650和K11+500处设置沥青拌和站,熬制好后,用密封沥青罐罐装后直接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铺设,沥青拌和站周边300范围内无居民等环境敏感点。本项目主要沥青烟为沥青摊铺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其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沥青烟排放量较少,公路沿线地势相对开阔,沥青烟影响短暂,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1.2.3机械废气机动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是流动污染源。在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将会有各种工程及运输用车来往于施工现场,主要有运输卡车、挖掘机等。施工场汽车尾气及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汽车和施工机械在施工场范围内活动,尾气呈面源污染形式;②汽车和施工机械排气筒高度较低,尾气扩散范围不大,对周围地区影响50 较小;③汽车和施工机械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污染物排放时间及排放量相对较小;④汽车尾气及施工机械燃油废气的扩散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本项目所在地多风,有利于废气扩散。由以上分析可知,汽车尾气及施工机械燃油废气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明显影响。1.3水环境影响分析1.3.1骨料冲洗废水本工程开采的砂石料需要进行冲洗,冲洗废水约20m3/d,主要污染物为SS,SS浓度可达5000mg/L。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对周围水体影响较小。1.3.2生活污水施工期施工人员相对集中,整个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3551.04m3。生活污水进入旱厕收集后由当地农民外运沤肥,对周围水体影响较小。1.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据调查,目前常用的筑路机械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摊铺机、压路机等,施工噪声源可视为点声源,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可估算出施工期间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Lp=Lpo-20lg(r/r0)式中:Lp—距声源r(m)处声压级,dB(A);Lpo—距声源r0(m)处的声压级,dB(A);r—距声源的距离,m;r0—距声源1m;其满负荷运行时的噪声随距离衰减值见下表。表7-1主要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单位:dB(A)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机械名称1m10m20m40m60m80m100m150m200m300m轮式装载机90706458545250464440平地机9070645854525046444051 振动式压路机86666054504846424036推土机86666054504846424036挖掘机84645852484644403834摊铺机84645852484644403834表7-1表明,施工机械噪声级昼间在施工点10m外未超出标准限值,夜间在距施工点60m外噪声衰减值才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本此改造公路评价范围内分布有乡村等环境保护目标,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工作量大,而且机械化程度高,由此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会对距离施工地段较近的单位和居民产生影响,为此要求:①固定地点施工机械操作场地,尽量远离村庄居民区等敏感人群的地方;②昼间在距离居民区敏感点较近的地方施工,加快施工进度;③施工路段两侧55m范围内有居民的,需在居民点附近设置临时声屏障,高度大于2.5m;④施工场地200m范围内有居民区的地方,夜间22∶00~次日6∶00、午间12∶00~14∶00严禁施工。如果有工艺要求必须夜间施工,应先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并公告周围居民。采取措施后对周围敏感点影响不大。评价认为施工期噪声会对沿线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施工噪声影响是暂时的,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在采取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对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影响较小。1.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5.1施工弃渣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一些场地开挖产生的弃方,本项目开挖产生的土石方除利用外,还产生弃方25550m3。本项目根据开挖量及工程特点设置了3个永久渣场,用于弃渣堆放。弃方运距适当加大,并集中弃置于地形相对平缓开阔地段。工程弃土场占地为荒地,工程结束后,进行生态植被恢复,并按照水保要求对渣场进行碾压并设支挡和排水构造物(具体措施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因此,弃渣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1.5.2建筑垃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少,但如不妥善处置,也将会给环境带来一52 定的影响。本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后,不可用部分运至弃渣场堆放,可用部分集中收集后出售给垃圾回收站。故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1.5.3沉淀池底泥经估算沉淀池底泥产生总量约为8t,产生量较小。可随同本项目产生弃土一并送至弃渣场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1.5.4生活垃圾本工程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7.95kg/d,整个工期内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5.893t。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若不及时清理,不仅影响工程区的环境,而且还有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为保护环境,环评要求在每个施工人员居住点设立一个垃圾桶,集中收集后清运至沿线居民垃圾收集池,对环境影响较小。1.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6.1交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运输施工材料的车辆较多,不可避免会发生交通堵塞现象,但在建设、施工单位合理组织施工和配备专人对日常交通进行指挥和疏导的前提下,可使交通堵塞状况得以不同程度减缓。为保证现有道路的时时畅通,建设、施工单位应设专门的施工保通机构,负责施工期间交通疏导,在施工时错开交通繁忙时间段。因此,施工期对沿线交通影响较小。1.6.2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项目的建设对人群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外来人口的流动可能造成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外来人口主要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期,施工人员的饮用水供应、吃饭、住宿等条件较简陋,施工人群流动性较大,可能导致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生。评价认为,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住宿场所定期消毒,并配合当地防疫部门的例行检查、预防工作等,使得施工期对区域人群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综上,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道路施工,将会对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与此同时,本工程的建设也将大大改善当地居民的出行,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53 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正效益。1.7施工期环境管理建议1.7.1施工组织建议本工程由建设单位成立建设指挥部,采用招投标的方法向全国招标,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邀请信得过、靠得住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在优中选优、强中选强,选择有实力、有经验和设备优良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招标书和施工合同中要有明确的环保条款,施工单位应承诺执行和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建设指挥部还应聘请有资质环保监理单位实施监理,把好技术关。施工单位进场前应进行现场踏勘,明确堆料场和拌和场等临时场所的环境状况,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租住当地民房,减少新占地对生态的破坏。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废水应进入当地民房旱厕,垃圾应入桶集中收集后统一处置。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应按本报告表提出的措施在白天施工,不要扰民。路基施工前场地清理须将地表植被尤其是乔、灌木进行移植或假植到别处,待路基建好后再移回,这样既减少购买苗木费用,又很好地保护了原有植被。将含有机质的耕植黑土集中堆放,留作日后绿化的耕植培土,应作好边坡绿化与路基施工的配合协调,将清理场地的种植土、灌木和林木等植物为公路绿化所用,变废为宝,缓解公路绿化取用种植土和采购大量苗木的困难。1.7.2环境管理建设指挥部至少应由一名熟悉环保政策和法规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落实环保措施,同时应组成一个由指挥长为组长的环境管理小组,以协调各施工单位的环保工作。监理单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程监理,并检查“三同时”的落实情况。各合同段的施工单位至少配备一名环保技术人员,负责环保工程技术难题的解决。施工中环境监理人员可根据情况,对重要地段或敏感点提出环境监测计划,掌握施工期的环境状况,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环境事故。综上,项目施工期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并采取环评要求的环保措施的基础上,可将其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2.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54 项目沿线不设收费站,因此,营运期废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和路面冲洗产生的路面径流。本公路改建完成后,路面为不透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运输过程中洒落路面的少量尘土、油污及垃圾及路面与车轮的摩擦产生的固体颗粒等,降水时被冲刷随路面径流进入地表水,对地表水造成一定污染,尤以降雨初期时的污染最为严重。路面径流通过沿线排水沟渠进入农灌水渠或河流,从而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减轻路面径流对地表水体的影响,本工程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如排水沟等。路面径流通过排水沟,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经过降解或沉积,其浓度对河流的影响降低;并在营运期加强公路的管理,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的污染物,保持路面清洁;根据不同路段的实地情况,采用植被控制措施,即:在公路沿线两侧密植植物,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生物吸收等作用,能将污染物从径流中有效分离出来,达到改善径流水质和保护地表水体的目的。综上,本项目营运期水污染物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当地水环境影响较小。2.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实施后,公路扬尘污染将减小,但在项目运营期间,车辆行驶激起的扬尘及排放的汽车尾气仍会造成一定的大气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CO、NOX、THC和TSP。本工程路面采用沥青路面,因而扬尘污染较小;但随着本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大,汽车尾气排放量也呈增加趋势,加剧了对沿线大气环境的污染。项目在营运期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在公路两侧边沟外种植绿化带,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综上,在加强管理、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项目在营运期对当地大气环境影响较小。2.3声环境影响分析本次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中推荐的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55 Ni7.512L(h)(L)10lg()10lg()10lg()L-16eqiOEiVTri式中:L(h)——第i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eqi(L)i——第i类车速为Vi,km/h;水平距离为7.5m处的能量平均A声OE级,dB(A);Ni——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第i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r——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m;适用于r>7.5m预测点的噪声预测。Vi——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km/h;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Ψ1、Ψ2——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弧度,如下图所示;图1有限长路段的修正函数,A—B为路段,P为预测点ΔL——由其它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可按下式计算:ΔL=ΔL1-ΔL2+ΔL3ΔL1=ΔL坡度+ΔL路面ΔL2=Aatm+Agr+Abar+Amisc式中:ΔL1——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ΔL坡度——道路纵坡修正量,dB(A);ΔL路面——道路路面材料引起的修正量,dB(A);ΔL2——声波传播途径中引起的衰减量,dB(A);ΔL3——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dB(A);混合车流模式的等效声级是将各类车流等效声级叠加求得。如果将车流分成大、中、小三类车,那么总车流等效声级为:0.1(L)0.1(L)0.1(L)Aeq1Aeq2Aeq3L(T)10lg[101010]eq56 计算预测点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预测值(LAeq)预计算式为:(L=10lg[100.1(LAeq)0.1(LAeq)Aeq)预交+10背]式中:(LAeq)预——预测点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预测值,dB(A)。(LAeq)背——预测点预测时的环境噪声背景值,dB(A)。2.3.1计算参数修正量和衰减量的计算:a)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ΔL1)◆纵坡修正量(ΔL坡度)道路纵坡修正量ΔL坡度可按下式计算:大型车:ΔL坡度=98×βdB(A)中型车:ΔL坡度=73×βdB(A)小型车:ΔL坡度=50×βdB(A)式中:β——道路纵坡坡度,%。◆路面修正量(ΔL路面)不同路面的噪声修正量见下表。表7-2常见路面噪声修正量不同行驶速度修正量km/h路面类型3040≥50沥青混凝土000水泥混凝土1.01.52.0注:表中修正量为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测得结果的修正。b)声波传播途径中引起的衰减量(ΔL2)◆障碍物衰减量Abari)声屏障衰减量(Abar)无限长声屏障可按下式计算:57 210lg3(1-t),t40f1dB(1-t)3c4arctg(1t)Abar3(t2-1)40f10lg,t1dB2ln(tt2-1)3c式中:f——声波频率,Hz;δ——声程差,m;c——声速,m/s。有限长声屏障计算:Abar仍按无限长声屏障衰减量公式计算,然后根据图5.4-2进行修正,修正后的Abar取决于遮蔽角β/θ。声屏障的投射、反射修正可参照HJ/T90计算。图2有限长度的声屏障及线声源的修正图ii)高路堤或低路堑两侧声影区衰减量计算高路堤或低路堑两侧声影区衰减量Abar为预测点在高路堤或低路堑两侧声影区内引起的附加衰减量。58 当预测点处于声照区时,Abar=0当预测点处于声影区,Abar决定于声程差δ。δ=a+b-c,再查出Abar。图3声程差计算示意图图4噪声衰减量Abar与声程差δ关系曲线(f=500Hz)◆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按以下公式计算:Aatm=a(r-r0)/100059 式中:a为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的函数,预测计算中一般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常年平均气温和湿度选择相应的空气吸收系数,见下表。表7-3倍频带噪声的大气吸收衰减系数α大气吸收衰减系数α温度相对湿度倍频带中心频率Hz(℃)(%)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10700.10.41.01.93.79.732.8117.020700.10.31.12.85.09.022.976.630700.10.31.03.17.412.723.159.315200.30.61.22.78.228.228.8202.015500.16.51.22.24.210.836.2129.015800.16.31.12.44.18.323.782.8◆地面效应衰减(Agr)地面类型可分为:i)坚实地面,包括铺筑过的路面、水面、冰面以及夯实地面。ii)疏松地面,包括被草或其它植物覆盖的地面,以及农田等适合于植物生长的地面。iii)混合地面,由坚实地面和疏松地面组成。声波越过输送地面传播时,或大部分为疏松地面的混合地面,在预测点仅计算A声级前提下,地面效应的倍频带衰减可用以下公式计算:Agr=4.8-(2hm/r)(17+300/r)式中:r——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m;hm——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m;可按图5.4-5进行计算,hm=F/r;F:面积,m2;r,m;若Agr计算出现负值,则Agr可用“0”代替其它情况可参照GB/T17247.2进行计算。60 图5估计平均高度hm的方法c)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ΔL3)2.3.2小时车流量(Ni)拟建道路全路段评价年昼间和夜间车流量预测值见表7-4。表7-4评价年小时车流量预测值单位:pch/h车型道路时间时段标准小客车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数pcu/h昼间3110近期夜间1100牦牛坪昼间6211乡通乡中期夜间3110公路昼间9421远期夜间52102.3.3预测结表7-5本项目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路肩外不同水平距离下的交通噪声预测值:dB(A)营运期时段15102030406080100200昼间55.748.343.738.535.232.929.527.125.219.3初期夜间52.745.340.735.532.229.926.524.122.216.3昼间59.151.747.141.938.736.333.030.528.722.7中期夜间56.549.144.539.336.133.730.327.926.020.1昼间61.554.149.444.241.038.735.332.931.025.1远期夜间58.551.146.441.238.035.632.329.928.022.061 图6本项目运营期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曲线图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近期、中期、远期预测汽车交通噪声在昼间距路肩2m范围外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距路肩10m范围外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即夜间50dB(A)。2.3.4环境敏感点噪声预测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环境敏感点的噪声预测:(L)10lg100.1(LAeq)交100.1(LAeq)现dB(A)Aeq预式中:(LAeq)现——预测点环境噪声现状值(本处采用现场监测值)。环境敏感点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7-6。表7-6环境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距交通噪声预测(dB)噪声叠加值(dB)超标量(dB)路中中声与路敏背景序心心功沿距时感值号桩线能离段近期中期远期近期中期远期近期中期远期点(dB)号高区(m)差(m)呷K0古+00昼51.343.747.149.452.052.753.460002101村0~0类两侧居K0夜47.240.744.546.448.0849.0749.83000民+5062 点0K1三3+5昼51.343.747.149.452.052.753.46000家00~2102村0K1类西侧居5+0夜47.240.744.546.448.0849.0749.83000民00K17+7昼51.343.747.149.452.052.753.46000叶00~21030村K1类两侧8+1夜47.240.744.546.448.0849.0749.8300000牦昼41.223.426.829.241.2741.3541.47000牛K121244坪8+10类北侧小00夜35.120.424.226.135.2435.4435.61000学由上表可知,在沿线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近期/中期/远期昼间均不超标,近期/中期/远期夜间均不超标。本工程不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产生明显的影响。项目建设对周围噪声环境影响不大。2.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工程不设收费站,因而在运营期间没有收费站人员生活垃圾产生。但由于道路沿线主要为乡镇和农村,运营期间会有汽车装载货物的撒落物和汽车轮胎携带的泥沙形成,道路清洁人员应及时清扫,集中收集后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一起处理,避免雨水冲刷后进入河道污染水体。因此,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废对环境影响较小。2.5社会环境影响分析2.5.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工程属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后,改善了当地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环境,为当地村民出行和经商提供了交通方便,对展示当地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可为当地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兴起,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5.2对沿线交通运输环境的影响63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线交通情况,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使之形成区域优势。2.5.3对沿线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本工程建成后,将为沿线群众提供便利的交通,不仅有利于项目所在地与周边地区的双向、快速交流,减小作业成本和商品运输成本,而且还能加速信息的传递,丰富群众日常生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6景观影响分析本工程在设计中应注重环境保护设计,还应考虑社会、自然因素,使公路工程结构与自然景观配合协调,道路两侧植树种草,形成绿色走廊,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与自然和谐的产物。2.7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建成后,车辆通行时的噪声和灯光可能会对两栖类、爬行类动物造成影响。由于爬行类动物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也较大,因此,公路的阻隔效应对爬行类影响较大,但全路段设置的涵洞,可以作为爬行动物的通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公路对爬行类动物的阻隔作用。公路运营期的噪声可能使敏感性鸟类迁往林子内部,而在距路中心线200m至600m的范围内,鸟类的密度也会低于其它地区,鸟类具备飞翔能力,公路营运对鸟类的其它影响较小。2.8水土流失预测根据《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建设各水土流失分区和各弃渣堆放场产生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工程建设影响区域在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内流失总量约为3.02万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约为2.82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主要由主体工程弃渣、施工道路等区域的工程建设活动所引起,其中尤以主体工程和渣场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从预测时间上看,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建设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55万t;自然恢复期因工程开挖和施工活动等基本结束,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措施(含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水土保持功能逐步得到发挥,水土流失量将逐年下降,但造成的影响只有在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充分发挥作用后才能逐渐趋于稳定,自然恢复期新增水土流失量约为0.27万t。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区域水土流失量分年度预测结果见表7-2。64 表7-2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成果一览表预测时段流失部位面积(hm2)水土流失量(t)新增水土流失量(t)主体工程区23.002531623679施工道路区0.146358施工期施工场地0.564258渣场0.8017231693小计24.502714425487主体工程区5.1223552019施工道路区0.142925自然恢复期施工场地0.567859渣场0.80620592小计6.6230832694合计24.5030227281823.风险分析道路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一般见于施工期的自然风险与生态风险及营运期的交通事故污染风险。3.1风险识别(1)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本项目所涉及的线路较长,且多数地段较偏僻,项目建成后对原有地貌将产生一定影响。另外,本项目区域内无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根据《中国地震水平动参数和反应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水平地震动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40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域地质构造而导致的工程地质稳定性问题是运行期的风险。(2)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分析工程在渣场植被恢复、施工迹地恢复选择当地适生的乔灌木黄荆、云南松芸香草等植物。根据《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11号)和《关于发布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发[2010]4号,2010年1月7日起施行)中发布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录,本工程选用的植物种类不含外来入侵物种。工程的植被恢复措施带来的物种入侵风险较小。但在选用植被种籽时,需特别注意,严格到正规的种籽供应地方购买,避免因不正规渠道购入外来入侵物种草籽,造成工程区内65 的外来物种入侵。(3)渣场水土流失风险分析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并结合现场地质勘察,弃渣场地质稳定,不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弃渣场范围内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当项目的施工会造成当地水土流失加重,从而导致对土地的破坏,侵蚀的不断发展和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侵蚀区土层减薄,土地肥力降低,导致土壤结构恶化,造成耕作层板结或丧失。同时,大量的泥、沙、石等汇入河道,加大了河流的泥沙含量,并对河道、塘、库造成淤积,威胁下游水电工程运行安全,使工程效益降低甚至失效。而河道淤积,洪水宣泄不畅,又会使两岸农田、村庄遭受被冲或被埋的危害。耕地土层减薄加上森林植被破坏,造成水源涵养条件降低,水源枯竭,人畜饮水都发生困难,最终将导致水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安全。(4)交通事故、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运送易爆、易燃品的交通事故,主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运输具有发挥性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罐车发生倾覆事故导致罐体破损,有毒有害气体散逸,直接影响到附近的环境及周围村庄人员安全,后果极为严重。公路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事故,主要来自化学危险品的泄露,泄漏对陆域生态系统和大气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均较为有限;由于工程路段排水将直接或间接汇入河流内,因此油料等化学品泄漏很可能对水体造成较严重的污染。3.2风险防范措施(1)地质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工程基本不存在大的地质灾害风险的影响,但仍应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避免风险灾害的发生,应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拟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①工程建设前,按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和要求对道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深度和岩溶发育情况等;②高切方地段要自上而下分级开挖,尽量减小开挖台阶高度和临空面长度,避免切方边坡沿优势节理面滑坡、崩塌;对永久性边坡进行可靠有效支档、66 支护;③工程建设挖、填方施工边坡要放缓至有关规范规定的稳定坡率,对永久性填方边坡应先支挡后填筑,填方区应分层填筑、夯实。(2)外来物种入侵风险防范措施工程结束后,植物恢复过程中选择黄荆、云南松、黄茅等植物,购买树种时到正规地方购买,避免外来物种入侵。(3)渣场水土流失风险防范措施①为避免弃渣堆置不当产生水土流失,破坏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影响公路施工以及交通,出渣必须严格按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定的渣场集中堆放,不得沿途随意倾倒。在施工过程中,若承包商提出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经济及技术可行性上更好的弃渣方案或替代方案,必须和主体设计单位、施工监理协商后进行相关水保设计,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实施;②本工程弃渣主要为挖方段弃渣,下阶段设计中应对其中的坚石和次坚石尽可能用作路肩、挡墙、排水沟等工程部位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弃渣量。对于不能利用的石质弃渣,在堆放过程中,尽量将粒径较大的块石堆置在渣体前缘,使渣体排水良好,降低渣体浸润线。施工弃渣过程中,每次弃渣结束后均应进行碾压,渣体压实度不小于85%;③在弃渣开始前完成拦挡和排水措施,严格遵照“先拦后弃”的原则,弃渣结束后,尽快进行覆土和植物恢复措施的施工,避免坡面场面长时间裸露。(4)交通事故风险防范措施运营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主要为危险货物运输发生交通事故后,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道路临近地表水体污染风险。1)道路运送的物资类型本项目为通乡公路改造项目,且位于农村区域,运输的货物类型主要为生活用品及农用物品,运输燃料、化学品等危险品的车辆很少。2)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概率①事故防护措施在公路临近地表水体的路段修建完善的截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减缓污染风险事故造成的污染物扩散。67 ②预防管理措施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的最主要措施是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部门颁布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相关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等。结合本道路运输实际,具体管理措施如下:A.危险品运输车辆在上路前,应接受公安或交通管理部门的抽查,提交申报表。申报表主要报告项目有危险货物运输执照号码、货物品种、等级和编号、收发货人姓名、装卸地点、货物特性等。危险品运输车辆一般应安排在交通量较少时段(如夜间)通行,在气候不好的条件下应禁止其上路,从而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有效管理。B.实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制度,对申报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准运证”、“驾驶员证”、“押运员证”和危险品运输行车路单(以下简称“三证一单”)检查,“三证一单”不全的车辆将不允许上路。C.如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在拟建道路上发生事故导致水体或气体污染时,应及时与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取得联系,以便采取紧急应救措施。D.经常开展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单位、车主及驾驶员的教育,提高危险品生产、运输单位和车主的安全意识,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根据驾驶员承运的危险化学品货物种类,应让驾驶员配带介绍本车承运危险化学品名称、特性、危害、应急措施等的简明小册子,不仅为本人熟记基本常识,也为应急时为他人使用提供方便。③紧急应救措施为保护项目区地表水质、居民安全,拟建道路建成通车时,应建立道路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该应急预案要归入到当地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为近期将建立的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和制度、应急工作规程和处置原则等。组织机构一般由当地交通局、公安局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委派分管领导联合成立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68 抢救和处理工作。应急工作规程及处置原则有:A.一旦事故发生,任何发现人员应及时通过电话或其它通讯方式向道路管理处或当地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协调小组汇报,或利用当地119或110紧急报警系统,作为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快速通报手段。B.管理处、所或协调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就近的公路巡警前往事故地点控制现场;同时,通知就近的地方消防部门派消防车辆和人员前往救援。C.如果危险品为固态,可清扫处置,并对事故记录备案。D.如果危险品为气态且有剧毒,消防人员应戴防毒面具进行处理;在危险品逸漏无法避免的情况下,需立即通知环保部门、公安部门,必要时对沿线处于污染范围内的人员进行疏离,避免发生人员中毒伤亡。E.如果危险品为液态,并已进入公共水体,应立即通知环保部门。环保部门接报后立即通知河流下游或附近用水单位停止取用水,同时派环保专家和监测人员到现场进行监测分析,及时打捞掉入水体的危险品容器和处置被污染的现场。69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污染物预期治理效排放源(编号)防治措施类型名称果保持路面整洁、洒水;对环境影响较施工场地扬尘运输车辆采用加盖蓬小布等大施工采用先进的拌合、摊铺对周边环境影气期沥青摊铺沥青烟设备响较小污染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影施工机械加强设备保养等物燃油烟气响较小营运CO、NOx及时清扫道路,严格管对周边环境影车辆行驶理车辆,路面维护,绿响较小期THC、扬尘化等对周边环境影水施工骨料冲洗SS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响较小污期COD、SS、经旱厕收集后外运沤对周边环境影工人生活染氨氮肥响较小物营运修建排水沟,道路两旁对周边环境影路面径流SS期绿化等响较小可利用部分卖至废品对周边环境影建筑垃圾收购站,剩余运至弃渣响较小场地施工场堆放固施工对周边环境影沉淀池底泥堆放于弃渣场体期响较小废收集清运至当地垃圾对周边环境影物工人生活生活垃圾池响较小营运收集清运至当地垃圾对周边环境影车辆行驶道路垃圾期池响较小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施工机械及设备噪加强管理,合理布局,要求夜间严禁排放标准》噪期声施工(GB12523-2011)声要求营运对周边环境影交通噪声加强道路两旁绿化等期响较小其他工程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后,能够到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生态保护措施1、物种选择及物种特性70 本工程绿化的总体目标是恢复植被,以绿化为主。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5℃,年平均降水量818.2mm,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因此有大量的植物物种可供选择,但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绿化原则,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应注意其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种间关系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应用经过试验可以适应当地条件的引种植物。2、植物规格该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树木规格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低规格小苗虽然成活率较高,但生长速度较慢,高规格大苗成活率较低,因此根据苗圃供应情况,灌木可选用1年生的苗木,乔木选择2-3年生苗木。3、绿化工程措施(1)对工程用地界内受征地影响的树木,将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树木进行移栽。(2)根据公路沿线地形地貌条件,需采取植物措施的部分是公路行道、路基挖填边坡、临时占地。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引用《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根据《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公路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依据治理与预防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重建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为:⑴主体工程防治区主体工程处于对主体安全的考虑,在挖方边坡高度≤8m的软质岩石、土质边坡,一般按放缓边坡铺挂三维植被网喷播植草防护或采用挂铁丝网防护,边坡上游设置截排水沟;路基排水工程包括边沟、截水沟、急流槽、排水沟、沉砂池等,路基排水工程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降雨等特性,采用了不同的断面形式、坡比和材料等,整个排水系统完善,可有效抑制地表水对路基和开挖区域的冲刷,达到了水土保持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防护路基的作用;路堤边坡采用挡墙、护脚和护肩稳固并防护,当边坡高度≤4.0m的路堤采用喷播植草防护,边坡高度≥4.0m的路堤采用拱形骨架护坡植草防护;在喷播植草或格网骨架护坡植草的下边坡开挖排水沟,用于排导坡面汇水,防治雨水冲刷造成的坡面水土流失,并对坡脚稳71 定起到积极作用。⑵弃渣场防治区主体工程设计中未考虑弃渣场的防护措施,水保方案中应增设弃渣场的临时防护措施、排水和拦挡等工程措施、植物防护措施和施工管理措施。⑶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水保方案中补充施工临时设施区的防护及排水措施、场地平整措施、植被恢复及复耕措施以及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⑷施工便道防治区水保方案中补充施工便道的防护及排水措施、植被恢复措施以及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⑸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本项目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特点,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量的计算方法与主体工程相一致,其他部分工程量根据水土保持工程特点进行分析计算。经计算,本项目水保措施工程量见下表。72 表8-1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工程措施工程量汇总表措施类型项目主体工程区施工场地区施工道路区渣场区合计M7.5浆砌石(m3)211879701268土石方开挖(m3)6253861727561939整地(hm2)0.560.140.801.50工程措施夯实土方(m3)341341锚杆(根)650防护网(万m2)0.280.015土夹石回填(m3)340183523覆土(m3)84021024003450植物措施沙棘(株)8968612802262草籽(hm2)0.560.140.801.50剥离表土(m3)520084021011007350编织袋装土(m3)1862618106336拆除编织袋(m3)1862618106336临时措施土石方开挖(m3)4141夯实土方(m3)3232无纺布覆盖(万m2)1.511.51草籽(hm2)0.240.010.010.060.3273 结论与建议结论:1.项目简况牦牛坪乡通乡油路工程是木里藏族自治县牦牛坪乡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担负着牦牛坪乡3个村民委员会,18个村民小组人民群众各类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任务。该段公路原为等外级公路,道路技术标准低。路基宽度3~4m,泥结碎石路面,由于原路建设资金缺乏,未做边沟等排水设施,通过自然坡面排水,对路基造成不良影响,加之公路抗灾能力弱,每年雨季和冬季期间都会断道堵车,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沿线居民的生产及生活提供极大便利,并大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工程,路线起于立洲电站与沿江路相接(桩号K0+000),后沿木里河右岸沿老路布线而上,经火烧山、板栗湾、毛家屋基、大坪子、叶村,止于牦牛坪乡政府所在地叶村上村组。路线全长18.1km。项目主要控制点:起点立洲电站处沿江路、火烧山、板栗湾、毛家屋基、大坪子、叶村、终点牦牛坪乡。本项目路线全长18.1km,全线均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停车视距20m,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项目总投资3715.5766万元。2.规划相符性结论本项目属于“木里县十二五规划”中重要的通乡公路,符合木里县相关交通规划。3.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本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本工程的建设不属于限制用地和禁止用地范围。同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工程属第一类(鼓励类)项目中第二十四项12条“农村公路建设”,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74 4.施工规划方案环境符合性结论本工程挖方大于填方。土石方经挖填平衡、外借后,尚有弃方。弃方运送至渣场堆放,交通较方便。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本项目弃渣场选址是合理的。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环境空气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表明该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地表水评价区域内地表水体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水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3)声环境评价区域内声环境质量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工程区内声环境质量较好。6.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施工扬尘、机械废气、沥青烟气。针对施工扬尘采取洒水降尘、设置隔尘板等措施,并对运输车辆采取加盖篷布,采用湿装、湿运的措施。沥青拌和站布置在远离敏感点的地方,沿线只有沥青摊铺产生的少量沥青烟。本项目施工扬尘经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治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项目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旱厕收集,由当地农户运走沤肥。生产废水主要为骨料冲洗废水。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量小,成份简单,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故项目施工期间对水环境影响小,且随施工结束而告终。(3)声环境影响本工程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设备噪声。本工程施工时拟采取合理安排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高噪声场所等污染防治措施。评价认为施工期噪声会对沿线居民及学校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施工噪声影响是暂时的,将随着施75 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在采取上述噪声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不会对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产生严重不利影响。(4)固体废物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项目建筑垃圾采用回收利用、渣场集中堆放等方式处理;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送到附近村庄的生活垃圾。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类固废均得到合理、有效处置,评价认为工程产生的固废对工程区环境影响不大。(5)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为原路改建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小。公路建设期间,工程对土地的占用,路基的开挖与填筑以及工程产生的临时弃土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土地的占用将改变、压埋或损坏原有植被、地貌,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损坏,改变原有水土保持功能,为水土流失加剧创造了条件。项目沿线为农田生态系统和林、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中等,无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项目施工完成后,因道路建设破坏的植被均可在道路建设完成后得到恢复或重建。因此,施工期对陆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6)社会环境影响项目施工期将带来一定的负影响。公路改造,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遭受沿线交通的阻隔的不利影响等。因此,建设单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制定合理明确的施工保通方案。项目营运期主要是社会正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带动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木里县作为少数民族县,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也会带动区域交流,有利于区域稳定和民族团结。7.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大气环境影响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扬尘产生量较小,运营期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汽车尾气的排放。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大,汽车尾气排放量随之增多,但因工程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通过道路的绿化等措施可使工程区外排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影响降低。76 (2)水环境影响该路段沿线不设收费站,营运期废水主要来自于降水和路面冲洗产生的路面径流,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积极的植被的控制措施,可有效改善径流水质,保护沿线地表水体。(3)声环境影响该路段改建完成后,由于路况的改善,公路沿线敏感点噪声环境质量比原来略有改善。尽管如此,本工程噪声仍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采取本评价提出的措施后,项目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大大降低。(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该路段不设收费站,因而在运营期间没有收费站人员生活垃圾产生。但运营期间会有汽车轮胎及车身携带的泥沙、杂物等,道路清洁人员应注意及时清扫,统一收集后远离地表水填埋,避免雨水冲刷后进入河道污染水体。(5)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建成后,车辆通行时的噪声和灯光可能会对两栖类、爬行类动物造成影响。由于爬行类动物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也较大,因此,公路的阻隔效应对爬行类影响较大,但全路段设置的涵洞,可以作为爬行动物的通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公路对爬行类动物的阻隔作用。公路运营期的噪声可能使敏感性鸟类迁往林子内部,而在距路中心线200m至600m的范围内,鸟类的密度也会低于其它地区,鸟类具备飞翔能力,公路营运对鸟类的其它影响较小。(6)社会环境影响项目实施后,改善了当地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环境,为当地村民出行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交通方便,对展示当地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可为当地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兴起,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项目将大大改善沿线交通情况,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使之形成区域优势;本工程将为沿线群众提供便利的交通,不仅有利于项目所在地与周边地区的双向、快速交流,减小作业成本和商品运输成本,而且还能加速信息的传递,丰富群众日常生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77 8.项目可行性结论该项目为现有公路改建升级工程,对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加速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造,十分有益,符合当地产业政策和规划。项目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噪声和改建路段对生态的破坏,运营期主要为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的污染。改建完成后,噪声影响和扬尘污染均会得到一定的改善。只要完全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建设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缓或消除。故本次评价认为,本工程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是可行的。建议:1.加强对弃土的规范处置,禁止随意倾倒,防止水土流失;土石方调运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沿线抛撒,弃土场应及时做好防护、排水和植树绿化,以防止水土流失。2.加强施工管理,将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和对沿途生态的破坏降至最低;加强对沿途生态的保护,主体工程竣工前要做好复植和边坡绿化工作。3.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优质工程。特别是周围有噪声敏感点的路段,对路基的处理要采取加强措施,保证在道路营运期不发生下沉、裂缝、凹凸不平等问题而增加车辆行驶噪声。4.建设单位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与沿线涉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本报告表提出的环保、水保措施应尽快落实,做好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造成影响。5.公路两侧规划红线范围内不宜新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空气敏感设施;加强交通管理,保证在环境敏感区汽车安全、文明、中速行驶;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尾气排放标准,无尾气排放合格证车辆禁止上路;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护养,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发生。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