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MB
  • 1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

  • 1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表一工程基本情况:工程名称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建设单位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水务局法人代表李层斌联系人江晓兵通讯地址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水务局联系电话13887285886传真邮政编码672400建设地点巍山县南诏镇东河上游东山箐立项审批部门巍山县发改局批准文号巍发改农经﹝2012﹞10号建设性质新建R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N-7921水库管理占地面积(m2)390153绿化面积(m2)149347总投资(万元)13846.49其中:环保投资(万元)83.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60评价经费(万元)预期竣工日期2017年3月项目由来:根据巍山县农业气象灾害资料分析,巍山地区出现的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低温冷害、洪涝、冰雹、大风等,其中出现几率最大、对农业损害程度最严重的要属旱灾,是制约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拟建东河水库位于西河支流东河上游,属红河水系,水库灌区主要沿东河右岸分布,位于系马桩河以南、黄栎嘴水库东沟以东,灌区所在的巍山坝子是全省有名的干旱坝子之一,而灌区又是以引水工程供水为主,枯季供水不足。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的干旱,导致全县10个乡镇不同程度遭受旱灾,县城南诏镇供水严重不足,为此,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抗旱措施,新建水库及应急调水工程,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变巍山缺水局面。巍山县水务局经实地考察及可行性论证等,决定新建东河水库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列入《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水利规划报告》及《西南五省骨干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2010~2020年)》。2012年1月,项目取得巍山县发改局《关于同意巍山县水务局开展东河水库项目前期工作的批复》(巍发改农经﹝2012﹞10号)后开展前期工作;2014年6107 月,大理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4年7月24日取得大理州发改局、大理州水务局的批复(大发改农经﹝2014﹞37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水务局的委托,昆明天杲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附后)。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环评导则及规定,编制了《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工程内容及规模:1.1项目概况l建设地点:巍山县南诏镇东河上游东山箐,水库坝址位于东经100°20′12″、北纬25°15′10″。的士速递l建设单位: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水务局。l工程任务:解决灌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设计年供水量256.2万m³,其中:农灌供水量为216.4万m³,农村安全饮水年供水量39.8万m³。设计灌溉农田4179亩,其中增灌面积2314亩,改善灌溉面积1865亩;解决开南、鸡碧、系马桩和自由4个村委会1.0052万人和0.4076万头大小牲畜饮水问题。l建设规模:新建小(一)型水库一座,水库总库容177万m³,正常库容135.7万m³,兴利库容119.3万m³,蓄水位1922.70m,最高水位1926.72m。l建设内容:水库工程由引水工程、枢纽工程、输水工程组成,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大坝坝型为沥青混凝土心墙风化料坝,坝轴线长237.76m,坝高62.2m,坝顶宽5.0m。输水导流隧洞布置在左岸,采用导流洞、输水洞“龙抬头”结合布置,总长339.30m,设计输水流量0.36m³/s。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右坝肩,为开敞式宽顶堰,总长429.93m,设计最大下泄流量46.25m³/s。输水渠全长3.30km,渠首设计流量0.36m³/s。引水工程由取水坝、引水渠、太平山引水隧洞组成,设计引水流量为0.45m³107 /s,引水渠长1.10km,太平山隧洞长453m。l项目投资:工程总投资估算为13846.49万元。资金来源为省州县共同筹措解决。l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本工程属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主要建筑物4级,次要建筑物5级。l洪水标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防洪标准》(GB50201-94),本水库属山区、丘陵区工程,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P=0.33%),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P=3.33%),消能防冲建筑物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P=5.0%)。l供水方式:农灌供水通过输水隧洞及输水干渠完成,调度时只需按灌区用水需求拉闸供水即可,东河水库干渠从输水隧洞取水后通过渡槽输水至东河右岸,然后利用坝头村引水渠输水;农村人畜饮水通过预埋钢管取水,输水至水厂处理后统一供水;生态放水利用天然河道东河进行。1.2流域及流域规划概况东河水库位于巍山南诏镇坝头村附近红河流域西河支流东河上游东山箐上。东河上游由左右两箐组成,蛇窝箐发源于高程2853m的无名山峰,东山箐发源于高程2753m的无名山峰,两支自东北向西南流,于坝头村附近交汇后继续向西南流经新村、石龙山、黄乐、彩花村后于先觉村汇入西河。全流域面积40.6km2,主河长12.72km,主河道平均坡降56.3‰。在东山箐支流上兴建有老荒桥水库,集水面积5.3km2,主河道长4.45km,主河道平均坡降102.9‰。该水库总库容17.9万m³、正常库容14.9万m³、死库容2.2万m³;水库正常蓄水位1892.20m、校核洪水位1891.97m、坝顶高程1892.80m;水库运行方式为主汛期空库度汛,每年11月1日开始蓄水。该库洪水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200年一遇,经调洪计算,300年一遇入库洪水位为1892.12m,低于坝顶工程0.68m,发生300年一遇洪水时水库是基本安全的。在蛇窝箐支流上建有清水沟水库,集水面积2.2km2,主河道长2.8945km,主河道平均坡降147.6‰。该水库总库容12.2万m³、正常库容7.92万m³、死库容1.59万m³;水库正常蓄水位2082.00m、校核洪水位2084.28m、坝顶高程2085.10m。该库洪水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200年一遇。本工程东河水库坝址位于东经100°20′12″、北纬25°15′10″107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4.3km2,干流长6.12km,主河道平均坡降93.2‰;坝址以上至老荒桥水库之间集水面积9.0km2,干流长6.12km,主河道平均坡降93.2‰。由于东山箐集水面积较小,故需在蛇窝箐兴建取水坝将水引至东河水库,引水坝位于东经100°20′51″、北纬25°14′53″,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4.0km2,干流长5.54km,主河道平均坡降112.2‰。项目所在流域水系见附图1。巍山县水利局于2008年8月完成了《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水利规划报告》,县人民政府以巍政发〔2008〕25号文件原则同意该报告,本项目已列入该规划。另外,2010年4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共同编制了《西南五省(市、区)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报告》,将本项目列为近期规划建设项目之一。1.3工程总体布置及组成水库由引水工程、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引水工程由取水坝、引水渠、太平山引水隧洞组成,取水坝位于蛇窝箐;输水导流隧洞布置在左岸,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右坝肩,输水渠由输水隧洞引至灌区。项目总平面布置见附图2。1.3.1引水工程东河水库本区集水面积较小,仅为14.3km2,其来水不能满足灌区农田灌溉用水及农村饮水安全的供水需求,需从邻谷流域蛇窝箐引水充蓄。蛇窝箐引水区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4.0km2,干流长5.54km,主河道平均坡降112.2‰。东河水库引水坝坝址位于蛇窝箐下游河段,小黄草坝村北西侧,低坝取水,坝高6.7m。引水渠自引水坝取水,前段及中段呈北西向沿蛇窝箐右岸布置,跨越一小箐沟后,后段呈东西向沿蛇窝箐右岸布置,总长1.10km,接入引水隧洞(太平山隧洞)进口。引水渠设计流量为0.45m³/s。1.3.2枢纽工程水库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及输水导流隧洞组成。(1)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风化料坝。坝址坝顶高程为1927.20m,坝顶宽度为5.0m,最大坝高62.2m,坝顶长237.76m,防浪墙顶高程1928.0m,高于坝顶0.8m。坝顶采用厚0.12m的弹石路面,坝顶上游布置“L”型钢筋混凝土防浪墙。107 大坝上游坝坡分四级变坡,由坝顶至坝脚坡比为1:2.0、1:2.25、1:2.5、1:2.75,级差为30.0m、33.75m、37.27m、10.403m;下游坝坡由坝顶至坝脚排水棱体顶部分四级变坡,坡比为1:2.0、1:2.25、1:2.5、1:2.75,级差为30m、33.75m、37.5m、21.175m。下游坝坡在高程1912.20m、1897.20m及1882.20m处设2.0m宽戗台。沥青混凝土心墙采用上窄下宽布置,心墙顶宽0.6m,底宽1.0m,与基座连接处心墙底宽放大为2.0m,墙体轴线偏向上游侧,沥青混凝土心墙防渗体轴线距坝轴线的距离为2.0m。(2)溢洪道:溢洪道布置于右坝肩凹槽中,顺凹槽而下,由进水渠、控制段、陡槽段、消能防冲段、尾水渠段及跌坎段组成,全长429.93m,设计洪水位为1925.44m时,溢洪道下泄流量为26.02m³/s,校核洪水位为1926.72m时,溢洪道下泄流量为46.25m³/s。(3)输水隧洞:输水隧洞主要以输水灌溉为主,并承担施工期导流、度汛任务。隧洞灌溉输水设计流量0.36m³/s,隧洞最大过流能力为14.45m³/s。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输水导流隧洞位于大坝左岸,平面呈折线洞,结合施工隧洞轴线布置为龙抬头形式。坝址输水隧洞进口底板高程1898.20m,总长339.303m,导流隧洞进口底板高程1888.00m,总长147.776m。1.3.3输水工程根据灌区规划,水库控制灌溉面积为0.4179万亩,主要为巍山县南诏镇范围的部分耕地。输水渠从东河水库大坝左岸输水隧洞出口处起经坝头村、下村、黄土坡,至定乡村全长3.3km,渠首设计流量0.36m³/s,加大流量0.46m³/s。渠系建筑物:输水渠设置渡槽1件,即东山箐渡槽长50m,经断面尺寸0.8×1.0m(宽×高)。1.3.4金属结构(1)闸门及启闭设备:输水导流隧洞竖井闸室段长3.5m,宽3.5m,室内设孔口尺寸为1.0×1.0m潜没式平面铸钢滑动闸门二道,分别为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前后并列安装。竖井为圆形断面,内径2.6m,C20钢筋砼衬砌。竖井顶盖安装2台启闭机,型号为QP-200-8/14,并在竖井上部设启闭机房。蛇窝箐取水坝取水工作闸门为一道0.8×0.8m潜没式平面钢闸门,冲砂闸门为一道1.0×1.0m潜没式平面铸铁闸门,闸门上分别安装2台手电螺杆式启闭机(LG-3t、LG-5t),并设启闭机房。(2)拦污栅:输水导流隧洞进口拦污栅栅体尺寸为1.8×107 4.14m,蛇窝箐取水坝取水闸室进口拦污栅栅体尺寸为1.6×3.0m。拦污栅栅体结构由栅条和型钢框架组成,栅体材料为Q235钢,拦污栅焊接加工为整体后,在予留栅槽内整体安装就位。1.3.5清库工程东河水库承担下游农田灌溉和农村安全饮水供水,因此水库蓄水前必须按要求进行清理,水库库底清理面积0.1km2,主要包括:(1)卫生清理——淹没区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场等需进行卫生防疫病处理;(2)林地清理——对正常需水位以下的林地进行清理。1.4灌溉规划及用水规划设计1.4.1灌区范围及面积灌区范围为东起东河水库,西至关巍公路,北至系马桩河,南至东河。灌区范围土地面积9507亩,其中耕地面积5461亩,占57.4%。1.4.2灌溉制度设计(1)灌溉设计保证率及设计代表年的选择以2011年为现状基准年,2025年为规划水平年。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工程所在地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作物以旱作物为主,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0~80%,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取P=75%。(2)万亩综合供水过程线设计表1-1灌区万亩综合灌水过程表(P=75%)水平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2011年28.128.127.215.3141.681.416.610.92.1026.528.94062025年31.331.330.116.5144.779.017.311.32.2029.432.1425(3)设计灌水率及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结合灌区内作物组成、种植比例、栽插进度和泡田时间等,经修正后求得灌区设计灌水率为q=0.557m³/s·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81,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3,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75。1.4.3灌区农村饮水安全需水设计水库供水规划水平年2025年,供灌区内107 开南、鸡碧、系马桩和自由4个村委会1.0052万人和0.4076万头大小牲畜的农村生活用水,农村安全饮水年供水量39.8万m³,供水保证率为P=95%。1.5施工组织1.5.1施工条件1.5.1.1交通运输条件(1)对外交通运输:现有乡村公路从县城到达工程区,水库坝址经乡村公路距县城6km,但由于乡村公路较窄无法满足施工运输要求,故施工道路选择经巍弥公路再新修3km进库公路,该条线路坝址距县城11km,巍山县城距离下关50km。(2)场内交通运输:场内交通道路设置主要考虑与对外交通线路、生产生活区的联结,便于主体工程施工、物资运输、当地材料采运、渣土清运等。现有乡村道路到达坝址,在坝库区临时新修施工道路后可到风化料场,形成场内交通运输干线。新修场内施工道路总长3.5km,上坝运输道路由施工公路分支线布置,输水工程新建临时施工道路1km,扩宽乡村公路2km,新建大坝至风化料区临时施工道路1.5km,引水工程新建临时施工道路1km,大坝至弃渣场均有乡村公路通过,局部地段进行扩宽。1.5.1.2建筑材料及水电供应建筑材料:工程所需水泥、木材在巍山县购运,钢材、沥青砼到下关购运,油料由巍山县石化公司供应,火工材料由巍山县炸药统管部门供应,混凝土粗细骨料、砂石料到下关购运。工程所需风化料在工程区设料场开采,所需砂砾料从宁家厂附近西河现有砂砾料场购买。供水:枢纽区生产生活用水取自东山箐和附近的村民饮用水取水点(即清水沟水库及老荒桥水库,现有不锈钢取水管道接入水库引至居民用水点),坝址区设两座供水系统,总供水能力80m³/h;输水渠道沿线生产生活用水取自附近的村民饮用水取水点;引水渠道沿线生产生活用水从蛇窝箐中取用。供电:由巍山县电网供电,自县城变电站搭接临时10kV输电线路5km,并在坝址左坝肩、坝壳料场、引水洞进口及右岸新建管理所附近各设一台100kVA变压器以供各施工区域的生产生活用电。107 1.5.2施工布置1.5.2.1施工总布局工程地处峡谷地带,附近无城镇工矿企业,施工总布置考虑了较完备的生产生活设施。施工临时设施大部分只能顺左岸进库公路沿线布置,少数生产设施按照实际需要分散布置,引水、输水工程根据渠道施工进度情况沿线分散移动设置。主要布置有主体工程施工区、施工工厂区、料场区、储运系统、堆弃渣场、施工管理中心和生活福利区。施工总布置见附图3。临时房屋建筑面积、占地面积见表1-2。表1-2临时房屋面积汇总表序号项目建筑面积(㎡)占地面积(㎡)1生活房屋150015002仓库房屋5007503生产性房屋10002000合计300042501.5.2.2施工场地及设施规划施工场地规划有简易修配站、综合加工场、物资仓库、堆存料场、金属结构安装场等,主要布置于坝址区两岸的平缓地带,部分布置于料场附近,不在施工区设油库、炸药临时储存库。现场不设砂石加工系统,但设置4台移动式0.8m³拌合设备拌制砼(高峰期设8台),并设置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照明等辅助设施。1.5.2.3施工生活区规划生活设施布置于坝址两岸道路上侧,按现行招标投标制的实际,生活设施规划考虑了职工宿舍、工程管理、卫生所、其他生活福利等设施,规划占地面积1500㎡、建筑面积1500㎡,为一层临时建筑,待施工结束后拆除。1.5.3料场规划(1)风化料场选择坝址上游80~400m右岸斜坡,高程约1900~1972m一带作为本工程坝壳风化料场。该料场位于库区,邻近坝址,最大运距500m。料场地形坡度30~50°107 ,局部呈陡坎状,地表植被主要为松树林及灌木林,植被覆盖一般。最大垂直开采厚度约45m,采用分台、分段开采,有用层储量大于369万m³,剥离量约12.3万m³,剥离比0.033,综合剥采比0.05。对照土石坝坝壳砂砾料质量指标规范要求,该料场风化料紧密密度、内摩擦角均满足要求。(2)反滤过滤料工程区及其附近天然河砂反滤过滤料缺乏,因此不在工程区设反滤料场,规划从宁家厂镀金西河现有砂砾料场购买,运距13km,有乡村公路直达坝址区。(3)砂石料工程区及其附近天然砂砾料缺乏,周围现状无规模化石料场,因此不在工程区设砂石料场,所需砂石料至大理市境内外购,运距65km。1.5.4弃渣场规划根据《大理州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报告书》分析,本工程最终产生弃渣20.1997万m³,风化料场表土剥离临时堆存料1.0443万m³。根据工程区及风化料场周围地形情况,考虑运距、堆存量、水土保持等因素,拟设置6座弃渣场,占地面积共计5.2837hm2,渣场设计容量28.1254万m³,平均堆高3~5m,渣场总堆渣量20.1997万m³(剥离料运至枢纽区1#、2#弃渣场临时堆放后用于料场回填复垦)。渣场下游无居民点及重要设施。弃渣场设置及堆渣尽量远离河道及其他地表水体。各渣场特性见表1-3。表1-3弃渣场特性表序号渣场名称渣场位置占地面积(hm2)设计容量(万m³)弃渣量(万m³)平均堆高(m)备注占地类型11#弃渣场蛇窝箐右岸0.653.5753.03165堆放枢纽工程弃渣料荒坡地22#弃渣场坝址上游3km处4.105322.579315.78975荒坡地、旱地及部分林地33#弃渣场引水渠前段0.09750.4290.34堆放引水渠工程弃渣料荒坡地44#弃渣场引水渠后段0.10940.48150.33674荒坡地55#弃渣场输水渠S1+1200.15170.50050.353堆放输水渠工程弃渣料荒坡地66#弃渣场输水渠S2+2300.16970.56010.39173荒坡地107 合计5.283728.125420.19971.5.5施工导流1.5.5.1导流标准及导流方式本工程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枯期洪水标准,度汛标准为20年一遇年度洪水标准。采用导流洞与输水隧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导流,导流洞轴线与输水隧洞轴线在平面上重合,立面输水隧洞采用“龙抬头”布置方式与导流洞连接,输水洞进口高于导流洞进口10.2m,导流洞长147.866m,两段共用洞身段长272.038m,待施工导流、度汛任务完成后,对导流洞进、出口段进行封堵,最终形成永久输水隧洞。导流洞布置于左岸,最大下泄流量为11.5m³/s,施工导流时,在大坝上游填筑一条高7.5m的围堰。枯期导流结束后,由度汛坝体断面挡水导流及度汛,度汛最大下泄流量为23.7m³/s。12月初截流,次年5月前度汛坝填筑完成进行全年度汛,第3年2月封堵导流洞,导流结束。1.5.5.2基坑排水截流闭气后,基坑进行排水,需考虑初期排水和后期经常性排水,在基坑上游设置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排。1.5.5.3施工期下游临时供水措施在施工期间,坝址截流后由导流隧洞承担施工导流和度汛泄水,将上游来水泄放到下游河道中供下游用水。1.5.6施工工艺(1)大坝施工大坝施工基本程序为:岸坡土石方开挖→截流→河床土石方开挖→砼盖板浇筑→帷幕灌浆→坝体填筑→上下游护坡施工。大坝基础开挖分两岸削坡(截流前)及河床(截流后)两部分,坝肩开挖为自上而下,土方采用1m³挖掘机开挖,石方部分用潜孔钻配合手风钻采用预裂爆破法开挖;砼盖板浇筑由河床向两岸延伸,现场立钢模浇筑,拌和机就近拌制砼;107 固结灌浆采用一次灌浆法循环施灌,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坝体填筑采用分层碾压方法;沥青砼心墙采用机械摊铺为主、人工摊铺为辅,热拌沥青砼由供货厂家使用有加热搅拌功能的专业运输设备运至施工现场后转运入仓浇筑,先由摊铺机初步压实,然后采用振动碾同时碾压心墙两侧过渡料,最后用振动碾碾压心墙沥青砼,碾压温度一般140~180℃;常规砼采用0.8m³拌和机就近拌制砼,胶轮车运输入仓,振捣器振捣。(2)输、引水隧洞施工土方采用1m³挖掘机开挖,石方部分用潜孔钻配合手风钻采用预裂爆破法开挖,隧洞开挖采用钻爆法,竖井开挖采用LBM-200型井钻在竖井中心自上而下开挖至竖井底部之后自下而上扩孔;竖井砼浇筑采用钢管做成的溜管及铁皮溜槽入仓,分层分片对称浇筑,洞内砼衬砌以边挖边衬方式进行,洞口设0.8m³砼拌和机,HB30泵送砼,辅以人工入仓;平洞回填灌浆采用填压式灌浆。(3)溢洪道施工溢洪道开挖,坡积层采用D85推土机配1m³挖掘机直接挖掘、装料,自卸车出渣,岩石边坡及底部开挖均采用预留保护层开挖,保护层则采用凿岩机或小药量爆破松动后由人工辅以1m³挖掘机挖除;砼工程模板采用小型组合钢模和木模,砼拌和机供料,人工推胶轮车入仓或溜槽入仓,人工平仓振捣。(4)输、引水渠施工采用挖掘机开挖渠道平台和基槽、人工修整,石方则采用风钻和内燃凿岩机造孔、人工装药爆破;渠道衬砌以砼衬砌为主、部分采用浆砌石衬砌,设移动式拌和机拌制砼,采用胶轮车运砼,渡槽等建筑物施工则辅以井架或脚手架提升材料或砼。1.5.7施工工期及进度安排根据本工程特点并参照国内已建同类工程建设工期,由一般专业施工队伍采用中等机械化施工水平,尽量缩短建设工期。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预计于2015年5月开工,2017年9月完工,依次进行施工准备、导流工程、主体工程及竣工整理。1.6水库淹没、占地及安置规划107 1.6.1淹没及占地情况本工程总占地585.2亩,其中:①水库淹没区占地155.5亩;②水库枢纽区占地206亩;③水库输水区占地25.1亩;④水库引水区占地11.9亩;⑤施工临时占地186.7亩。所占地块为自由村辖区范围,水库淹没对象主要为耕地、林地、荒坡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及河流水域等,不存在移民搬迁问题,专项设施有公路、人饮供水管、输电线路,淹没范围内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和文物古迹等。工程占地汇总见表1-4。表1-4工程占地汇总表单位:亩占地区域水田旱地灌木林荒坡地水域交通运输用地临时永久临时永久临时永久临时永久临时永久临时永久淹没区-13.1-6.4-26.9-101.5-3.2-4.4枢纽区10.832.743.419.335.644.153.0107.7-2.2--引水区-0.80.9-4.94.39.36.5-0.3--输水区5.17.56.92.62.05.114.89.9----合计15.954.151.228.342.580.477.1225.605.704.470.079.5122.9302.75.74.4总计占地585.2亩,其中临时占地186.7亩,永久占地398.5亩。1.6.2安置规划水库淹没及占地区不涉及移民搬迁,淹没损失主要为耕地,实行农业生产安置。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50人(水库淹没区14人,枢纽区36人),主要涉及三方面:(1)耕地占补平衡方案:根据实物指标调查和安置规划成果,对水库征用土地情况进行占用与开发平衡分析,无法补充的耕地,按缴纳耕地开垦费规划。工程共征用82.4亩耕地,生产安置规划方案为待水库建成后水利条件改善,对下游宜农荒地进行土地开发,规划开发82.4亩耕地进行配置。(2)临时占地复垦方案:临时用地需根据各临时用地地块的原地类和使用年限,在使用期按“占一季、补一季”的原则处理,使用完毕后恢复原功能,并对土地熟化期的损失给予补偿,林地已完全破坏的做补偿处理,同时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耕地复垦措施包括硬土层按0.3m深开挖、腐殖土层按0.5m深回填、田间水利设施配置农渠土沟等、土质培肥。107 (3)专项修复:淹没农村镀锌人饮供水管长0.8km,采用沿水库左岸后靠进行复建,由于抬高至原取水点,复建长度为2.3km;淹没位于水库左岸乡村路宽4.5m长1.5km,为泥结石路面,采用后靠复建,复建乡村路长1.8km、宽4.5m,为泥结石路面,公路等级为乡村公路;淹没10kv输电线路位于水库右岸,采用抬高后靠复建,复建线路长0.6km。1.7工程投资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3846.49万元,其中:工程投资为12830.48万元,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为742.18万元,其他费用273.84万元。资金来源为省州县共同筹措解决。1.8工程管理东河水库主管部门为巍山县水务局。在工程建设期,由巍山县水务局成立工程建设管理局;工程完建后,移交东河水库水管所进行水库的运行管理,水管所隶属巍山县水务局行政管辖,为准公益事业单位,水管所人员编制为9人,需在工程区建管理用房300㎡。1.9工程特性汇总表1-5东河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1总集水面积km240.6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km214.3/14.0本区/引水区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m3135/181.4本区/引水区3代表性流量多年平均流量m3/s0.043/0.058本区/引水区设计洪水流量(P=3.33%)m3/s57.6/89.9本区/引水区校核洪水流量(P=0.33%)m3/s90.0/135本区/引水区4多年平均输沙量万t2.01二水库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m1926.72设计洪水位m1925.44正常蓄水位m1922.7死水位m1901.52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km20.094107 3水库容积总库容万m3177兴利库容万m3119.3调洪库容万m341.3死库容万m316.44库容系数0.675调节特性完全年调节6水量利用系数0.597三下泄流量1设计洪水位时下泄最大流量m3/s25.72校核洪水位时下泄最大流量m3/s45.8四工程效益指标1农田灌溉保证率%75设计灌溉面积万亩0.4179供水量万m3/年216.42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证率%95供水量万m3/年39.83河道生态用水万m3/年23.9五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大坝型式沥青心墙风化料坝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8/8坝顶高程m1927.2最大坝高m62.2坝顶长度/宽度m232.06/5.02输水隧洞型式有压进口无压出流长度m399.404闸门形式/尺寸/数量平板铸钢闸门/1.0×1.0m/2套启闭机形式/数量QP-200-814/2台断面尺寸进口圆形有压段D=1.8m,龙抬头段1.6×1.8m,出口无压段1.8×2.0m设计输水流量m3/s0.32107 3溢洪道形式河岸式开敞溢洪道长度m345.93堰顶高程/堰宽m1922.7/4校核洪水时下泄流量m3/s46.25设计洪水时下泄流量m3/s26.06陡槽结构型式钢筋砼矩形槽,底宽4.0m出口消能方式底流消能4取水坝型式埋石砼重力坝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度8/8坝顶高程/坝高m1933.2/6.2溢流坝段长m155引水渠长度km1.1设计流量m³/s0.456输水渠长度km3.35设计流量m³/s0.36六水库淹没及占地亩585.21水库淹没占地亩155.52枢纽工程占地亩206.03输水、引水区亩37.04施工临时占地亩186.7七施工特性1主体工程数量明挖土石方万m320.2015洞挖石方万m30.6621大坝风化料填筑万m369.618沥青混凝土m37900.28砼和钢筋砼m316342.58砌石方m3394.84钢筋制安t614.69灌浆(帷幕/固结)m6966.43/3384.452进库公路km3107 3施工导流方式围堰挡水、导流洞泄水4施工人数人3005施工工期月28八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13846.492单位库容投资元/m378.231.10环保投资概算本工程总投资13846.49万元,环境保护投资83.1万元,占工程总投资0.60%。表1-6环保投资概算时段项目名称治理措施名称投资(万元)备注施工期废水治理施工废水隔油沉淀池及处理药剂费10.0环保设计基坑排水泵及沉淀池5.0环保设计旱厕及生活废水三级隔油沉淀池3.0环保设计库底清理①20.0*工程设计废气治理洒水车及洒水运行10.0环保设计遮挡篷布1.0环保设计噪声防治减震及隔声设施、员工防护(耳塞等)1.0环保设计固体废物弃渣场平整建设3.0环保设计生活垃圾临时堆存点及处理费0.5环保设计水土流失料场、弃渣场及临时存土场挡墙、排洪沟、沉砂池等水保设施、水土保持监测②150.62*水保方案编织袋挡土墙5.0环评新增生态恢复取料场及弃渣场、临时占地植被恢复②28.56*水保方案人群健康场地卫生清理、疾病筛查①8.0*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废水、大气及声监测10.0环保设计运营期废水治理旱厕及生活废水隔油沉淀池1.0环保设计废气治理食堂抽油烟机0.3环保设计固废治理垃圾收集池0.3环保设计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15.0环保设计全时段环保宣传环保宣传牌、宣传费3.0环保设计环境管理环境监理、环保竣工验收等15.0环保设计合计83.1注:带*项为列入工程主体投资及水保方案投资的项目,其中①为工程主体投资、②为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不再重复计入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中。107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和主要环境问题:1、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位于山区,坝址上游、下游1km范围内无居民,上游亦无工业企业,无大的污染源。项目上游汇水区域内有大黄草坝村、小黄草坝村、多雨村、小塘子村、小白场村等村庄分布,经调查约有人口1762人,有耕地2053亩。污水主要包括农灌污水及生活污水:①农灌污水:经调查,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豆类和林果业,因此农灌回归水产生量较小,对河道水质影响较小;②生活污水:目前该区域无村落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由于位于缺水山区,村民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小,产生系数约为50L/人·d,产生量为88.1m³/d,旱季除粪便经旱厕收集外其余多为经简易沉淀后用于农田灌溉,雨季外排,总计排放量1.35万m³/a,约为本区多年平均流量(135万m³)的1%,为引区多年平均流量(181.4万m³)0.7%,对其影响很小;另外,COD排放量约4.05t/a,氨氮排放量约0.38t/a,在本区及引区山箐来水的稀释及自然降解作用下,对水质影响很小。2、项目所在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库址上游村庄生活污水、农灌污水对东河水质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轻,总体可满足本工程对取水水质的要求,但应加强对上游污染排放的管理,避免对本工程取水安全造成威胁。107 表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07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物、动物、生物多样性等):2.1地理位置巍山县位于大理州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北连大理市;东接弥渡县;南接南涧县;并以漾濞江为界与凤庆县相邻;西与漾濞县、昌宁县隔漾濞江相望。本项目位于巍山县南诏镇境内坝头村附近,西河支流东河上游东山箐上,水库坝址位于东经100°20′12″、北纬25°15′10″。水库距巍山县城3km,距大理市下关53km。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4。2.2地形地貌巍山县内山脉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地势北西高、坝东低。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山顶高程一般为2217-2748m,河谷及坝子高程一般为1330-1730m,最高点为马头山,山顶高程2698m,最低点为黑惠江,高程约1212m,相对高差1486m,为高中山深切割地形,构造侵蚀、堆积河谷地貌。工程区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交接地区,山岭起伏,河川纵横,地处红河、澜沧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地貌的主要特征是两山一河,属中山深切割陡坡地形,总体呈侵蚀构造深切割中山陡坡地形及河谷侵蚀堆积地貌。2.3地层岩性工程区域地层主要有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碎屑岩地层。库区呈北东向狭长型,库区地形相对开阔,库区左岸较平直,右岸略显凹凸弯曲,左岸坡平均坡度25~40°,局部大于60°,右岸坡平均坡度22~35°,局部大于50°,呈近对称“V”型河谷。库岸岩体主要呈斜交近反向坡,无不稳定的组合结构面,岸坡岩体较稳定。库内主要出露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碎屑岩类地层及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引水区山坡陡斜,冲箐沟发育,第四系松散对基层大面积分布,且局部较厚,基岩多为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砂岩。输水区主要出露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砂岩。107 2.4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的中部,北北西向构造带之巍山北北西向构造带。工程区为红河源头西河两岸区域,区内山高谷深,层峦叠嶂,由于地壳剧烈上升,在区域构造的影响下,区内物理地质现象相对发育,西河两岸支流及冲箐沟极发育,山坡陡斜,岩石风化强,局部滑坡,坍塌、泥石流及冲洪积扇多见。据1:400万(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算,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应地震烈度为Ⅷ度。2.5水文地质库区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透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透水层,地下水主要赋存形式为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埋藏较浅,地下水位随季节和山坡而降低,以泉水和疏散状排泄沟谷或地表,两岸地下水补给河水。坝基两岸岩石强风化层节理裂隙发育,主要为中~弱透水层,弱风化层主要为弱透水层,第四系残坡积层为中透水层。引水工程区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赋存孔隙水,基岩中赋存裂隙水,均属潜水,区内地下水位出露较高,两岸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属地下水补给河水。2.6气象巍山县地处北亚热带,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旧志称“夏不甚炎热,冬不甚寒冷,日则单夹,夜则捉絮,四时如一”。历年平均气温15.6℃,日照2188小时,无霜期240天。冬季平均气温高于5℃,无积雪和冻土,夏季平均气温21℃,无酷暑。巍山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29.6mm,6-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4%,降雨量偏少,蒸发量为1940.2mm。巍山县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春两季风向以西南风和西西南风为主,夏、秋二季风向以南东南风和南东南风为主,年均风速为2.0m/s。2.7水文水系巍山属红河和澜沧江水系,以境内西部山脉为分水岭,山脉以东为红河水系,山脉以西为澜沧江水系的漾濞江。107 本项目东河水库位于西河支流东河上,属红河水系。东河全流域面积40.6km2,主河长12.72km,主河道平均坡降56.3‰。上游由左右两箐组成,蛇窝箐发源于高程2853m的无名山峰,东山箐发源于高程2753m的无名山峰,两支自东北向西南流,于坝头村附近交汇后继续向西南流经新村、石龙山、黄乐、彩花村后于先觉村汇入西河。西河主河平水期平均流量为6.52m3/s,丰水期平均流量14.2m3/s,枯水期平均流量2.23m3/s,洪峰流量419m3/s,多年平均洪峰流量140m3/s,主要功能为农灌。汇入西河的较大河流有:东侧支流21条,西侧支流19条(不含乐秋河),除东西支流共40条外,还有16条小箐河道和部分支流河道均为季节性河流,东河即为其东侧支流之一。2.8土壤资源巍山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地、盆地、河谷相间分布,受地质、地形、气候和生物的影响,土属土种发育齐全,类型多样,属“滇西红层区”,土壤类型有棕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冲积土、石灰(岩)土7大类,以紫色土分布最广。工程区分布有黄红壤、紫色土,水库灌区及输水渠分布黄红壤、紫色土、沙壤土及水稻土,成土母岩为泥岩,石英粉砂岩及砾岩等。2.9生态环境2.9.1陆生植物及植被2.9.1.1调查方法、时间和范围1、调查时间:本次生态评价的调查时间为2014年7月10-12日。2、调查方法(1)植物种类调查在实地调查中采取路线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区内及周边的敏感区域的陆生植物群落进行典型性调查,记录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及相应的群落学特征;同时,还采用路线调查法以尽可能全面地调查出评价区内的植物种类。(2)植被样方调查107 植被样方调查采用典型样地布设。根据现场踏查情况,在评价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区域进行了调查,记录其沿途及调查点中出现的植物种类、高度、盖度和多度等相关数据,对盖度、多度记录采用布朗-布朗喀多度-盖度等级。乔木林地样方大小设为20m×20m,灌木林样地面积为10m×10m,在灌木样地中记录草本植物种类;单独的草本样地采用2m×2m记录种类组成特征。本次评价共调查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对耕地、水田等地类上的农业植被作观测记录,未设样地;详见表1。(3)二手资料收集二手资料收集包括对调查区域内的保护植物、古树名木等资料的收集,并向大理市和巍山县环保局、林业局、农业局等部门收集该区域的相关文献材料以确定评价范围内的植物种类及资源的状况、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及生存状况等。表2-1调查样地布设及相应植被类型简表序号调查地点纬度经度海拔(m)植被类型1引水区附近东侧山坡N25°14.5485′E100°20.6142′1967蓝桉林22#弃渣场N25°15.5092′E100°20.5788′1965蓝桉林3老荒桥水库下游附近东侧山坡N25°15.5016′E100°20.5684′1953西南粗糠树林4输水隧洞附近山坡N25°15.4826′E100°20.5432′1949蓝桉林53#弃渣场N25°15.4834′E100°20.5478′1948蓝桉林6风化料场区N25°15.3342′E100°20.4086′1922云南松林7枢纽大坝附近,东岸山坡N25°15.2512′E100°20.3226′1911多变石栎幼林8枢纽大坝附近,西岸山坡N25°15.3838′E100°20.3233′1930蓝桉林9淹没区N25°15.3273′E100°20.1806′1972蓝桉林105#弃渣场N25°15.0194′E100°20.1284′1885蓝桉林(4)调查范围107 本评价主要范围包括东河水库淹没区域、引水隧道区域、输水隧洞区域、堆渣场区域、风化料场区域及其它周边敏感区域范围内植物、植被状况。据业主方提供信息,东河水库大坝所在位置之坝底GPS为:N25°15.2553′、E100°20.3229′,海拔1894.27m。(4)调查内容调查评价区内的植被类型及维管植物物种(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并特别关注区域内重点是特有种、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和经济价值、科研价值高的物种出现及分布状况。2.9.1.2植被类型及分布现状1、评价区植被类型与现状概述评价区包括大理市巍山县南诏镇东河水库流域,包括水库集水区、大坝附近及下游区域;其所在的位置根据《云南森林》的森林类型划分,属于滇中暖性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区昆明、大理高原滇青冈-云南松林小区;评价区域内原有一小型水库,并有一条乡村公路穿过水库流域。该区域为典型高原气候,其原生性植被结构简单,以暖性针叶林为主,其间有暖性阔叶林、暖性竹林。根据实地调查,在评价区范围内现存的植被中,原生性的阔叶林基本已被破坏殆尽,目前保留的自然植被为少部分星散的云南松林和多变石栎次生林,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种植的、大面积的桉树林,在部分区域则是华西小石积、火把花、小铁仔、野丁香、硬秆子草、丝茅、紫茎泽兰、蒿类等作为主要种类组成的次生性灌草丛;局部出现旱冬瓜、西南粗糠树等次生性的落叶阔叶林。人工种植的森林类型主要为蓝桉林,局部零星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四周坡面的局部地段被开垦为农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沿河谷沟底平坦、开阔区域则为水稻田。2、评价区植被类型及特征拟建水库范围内的代表性植被类型包括:(1)自然植被①云南松Pinusyunnanensi林云南松林在项目区内呈十分星散的小面积分布,且多出现在离村落相对较远、坡度较大的向阳山坡或山脊上,其中常种有蓝桉,很少为云南松纯林,以中幼林为主,高度多在5-10m107 之间。所调查的样地中,仅有样地6为云南松为主所构成的群,其种类组成极为单调;乔木层的主要植物仅有云南松1种,部分区域靠近山沟处种有核桃Juglansregia,有时零星出现槲栎Quercusaliena、旱冬瓜Alnusnepalensis、山合欢Albiziakalkora等落叶阔叶树种和云南油杉Keteleeriaevelyniana等常绿针叶树种,乔木层盖度约40%。灌木层中的种类则有竹叶花椒Zanthoxylumarmatum、火把花Colquhouniacoccinea、小铁仔Myrsineafricana、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schwerinae、截叶铁扫帚Lespedezacuneata、栽秧泡Rubusellipticusvar.obcordatus、云南勾儿茶Berchemiayunnanensis、地桃花Urenalobata等,种类组成极为简单;不同地段的群落中,灌木层组成种类和优势种类略有差别;在沟边、路边及人为个人明显的群落边缘往往有较多的滇黔黄檀Dalbergiayunnanensis等藤状或蔓生性灌木和青刺尖Prinsepiautilis、蔷薇Rosaspp.、悬钩子Rubusspp.等多刺灌木。受放牧、砍伐等影响,草本层盖度低、种类贫乏,主要种类有茅叶荩草Arthraxonlanceolatus、硬秆子草Capillipediumassimile、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蕨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黑蒿Artemisiaindica、鬼针草Bidenspilosa等,其他种类有巴茅Saccharumarundinaceum、一把伞南星Arisaemaerubescens、粉花月见草Oenotherarosea、砖子苗Mariscussumatrensis、车前Plantagoasiatica。藤本种类偶见地不容Stephaniaepigaea、黑珠芽薯蓣Dioscoreamelanophyma等。群落总盖度约60-80%,其中乔木层盖度多在30-60%之间、灌木层盖度多在15-40%,草本层盖度多数40-70%。表2-2云南松林样地综合特征表(样地6)乔木层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m)平均胸径(cm)株数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61015核桃Juglansregia552灌木层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m)平均胸径(cm)株数云南松幼树Pinusyunnanensis1.7316竹叶花椒Zanthoxylumarmatum1.512火把花Colquhouniacoccinea1.020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schwerinae1.012小铁仔Myrsineafricana0.735栽秧泡Rubusellipticusvar.obcordatus1.51黄果茄Solanumxanthocarpum0.51截叶铁扫帚Lespedezacuneata0.48草本层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多度-盖度等级107 (m)茅叶荩草Arthraxonlanceolatus0.82硬秆子草Capillipediumassimile1.01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1.02蕨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1.3+黑蒿Artemisiaindica0.61鬼针草Bidenspilosa0.61云南勾儿茶Berchemiayunnanensis1.1+地石榴Ficustikoua0.4+一把伞南星Arisaemaerubescens0.50砖子苗Mariscussumatrensis0.30层间植物黑珠芽薯蓣Dioscoreamelanophyma地不容Stephaniaepigaea注:布朗-布朗喀多度-盖度等级:0(一个或少数个体),+(偶见或盖度小于5%),1(个体数很多但盖度很小或个体数很少而盖度较较大,但小于5%),2(个体数很多而盖度大于5%或盖度为5-25%,其中2m个体数很多,2a盖度5-12.5%,2b盖度12.5-25%),3(盖度25-50%,任何个体数目),4(盖度50-70%,任何个体数目),5(盖度75-100%,任何个体数目)。②多变石栎Lithocarpusvariolosus林在评价区内的常绿阔叶林十分少见,由于频繁被采伐,多以幼林或萌生灌木林形式出现。乔木层低矮、密集,多变石栎是单一的优势种,但盖度往往很高。林内灌木层、草本层均不发达,种类极为稀少,灌木种类有小铁仔、华西小石积、火把花、大白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西南金丝梅Hypericumhenryi、地檀香Gaultheriaforrestii等,草本层种类有紫茎泽兰、黑蒿、茅叶荩草、硬秆子草、黑穗画眉草、蝇子草Silenesp.、天南星、山珠半夏Arisaemayunnanense、龙芽草Agrimoniapilosa、大叶野豌豆Viciapseudorobus等;在其外竹叶花椒、香水月季Rosaodorata、栽秧泡等多刺灌木,并茅瓜Solenaamplexicaulis、裂叶铁线莲Clematisparviloba、菝葜Smilaxsp.、粘山药Dioscoreahemsleyi、大叶茜草Rubiaschumanniana等攀缘性种类。表2-3多变石栎林样地综合特征表(样地7)乔木层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m)平均胸径(cm)株数多变石栎Lithocarpusvariolosus.55150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6103灌木层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m)平均胸径(cm)株数小铁仔Myrsineafricana0.530107 香水月季Rosaodorata2.02.53斑鸠菊Vernoniaesculenta1.27大白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1.05川梨Pyruspashia1.51.01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schwerinae0.713小檗Berberissp.0.64毛木蓝Indigoferasp.1.23西南金丝梅Hypericumhenryi0.56地檀香Gaultheriaforrestii0.710栽秧泡Rubusellipticusvar.obcordatus0.91竹叶花椒Zanthoxylumarmatum1.23地果0.15草本层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m)多度-盖度等级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0.5+黑蒿Artemisiaindica0.5+蕨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1.01茅叶荩草Arthraxonlanceolatus0.6+硬秆子草Capillipediumassimile1.0+黑穗画眉草Eragrostisnigra0.6+山珠半夏Arisaemayunnanense0.50蝇子草Silenesp.0.50龙芽草Agrimoniapilosa0.50大叶野豌豆Viciapseudorobus1.20一把伞南星Arisaemaerubescens0.60层间植物大叶茜草Rubiaschumanniana裂叶铁线莲Clematisparviloba粘山药Dioscoreahemsleyi茅瓜Solenaamplexicaulis菝葜Smilaxsp.③西南粗糠树Ehretiacorylifolia林评价区内的落叶阔叶林分布零星,代表性种类有旱冬瓜、西南粗糠树等,一般分布在较为土壤较后、较为潮湿的沟边或阴坡的小生境,面积往往很小;本次所设样地3属此类型。样地中的乔木层除西南粗糠树外,还有成为大灌木或小乔木状滇黔黄檀Dalbergiayunnanensis;常混生有云南松幼树或栽培有蓝桉、核桃等。灌木层种类有大白杜鹃、竹叶花椒、臭牡丹Clerodendrumbungei、野丁香Leptodermispotanini、小雀花Campylotropispolyantha、长尖叶蔷薇Rosalongicuspis、红毛悬钩子Rubuspinfaensis、长波叶山蚂蝗Desmodiumsequax107 、地桃花Urenalobata、拔毒散Sidaszechuensis、地果Ficustikoua等。草本层种类有硬秆子草、紫茎泽兰、黑蒿、斑茅、野荞麦Fagopyrumtataricum、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蕨、蜈蚣草Pterisvittata、黑穗画眉草Eragrostisnigra等;攀缘或藤状植物有黑珠芽薯蓣、千里光Senecioscandens、山土瓜Merremiahungaiensis。由于环境条件相对优越,群落盖度可达到80-100%。表2-4西南粗糠树林样地综合特征表(样地3)乔木层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m)平均胸径(cm)株数西南粗糠树Ehretiacorylifolia568滇黔黄檀Dalbergiayunnanensis457灌木层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m)平均胸径(cm)株数竹叶花椒Zanthoxylumarmatum1.71.52臭牡丹Clerodendrumbungei1.29野丁香Leptodermispotanini0.812小雀花Campylotropispolyantha1.03长尖叶蔷薇Rosalongicuspis2.01红毛悬钩子Rubuspinfaensis1.51长波叶山蚂蝗Desmodiumsequax0.75地桃花Urenalobata0.47拔毒散Sidaszechuensis0.34地果Ficustikou0.215草本层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m)多度-盖度等级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1.02黑蒿Artemisiacarvifolia1.02斑茅Saccharumarundinaceum1.61黑穗画眉草Eragrostisnigra0.61蕨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1.3+野荞麦Fagopyrumtataricum1.2+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0.2+蜈蚣草Pterisvittata0.7+层间植物山土瓜Merremiahungaiensis千里光Senecioscandens黑珠芽薯蓣Dioscoreamelanophyma④次生灌草丛107 次生性灌草丛是云南松林进一步退化后形成的群落;其在评价区内主要分布于受人为个人较大的区域,包括村落附近、山脊以及深沟河流域两侧坡度较大的山坡、路旁,成零星小片状分布;由于其分布普遍且十分零星,本次除踏查调查种类外,未设专门样地。由于次生性灌草丛是由云南松林退化形成,部分群落中有少量桉树和云南松幼树存在,其它常见灌木种类也多与云南松林中的灌木类似,如野丁香、小铁仔、华西小石积、长波叶山蚂蝗、马桑Coriarianepalensis、沙针Osyriswightiana、滇榛Corylusyunnanensis、滇黔黄檀、截叶铁扫帚、栒子Cotoneastersp.、珍珠花Lyoniaovalifolia等;较为开阔区域有拔毒散、地桃花、火把花等喜光种类,多刺种类如青刺尖Prinsepiautilis、棠梨Pyruspashia、蔷薇、悬钩子Rubusspp.等也颇为常见;在较为向阳的山坡有车桑子Dodonaeaviscosa、戟叶酸模Rumexhastatus等耐旱种类;群落高度通常在2m以下,盖度多在20-50%之间。草本层主要有斑茅、丝茅、狼尾草Pennisetumalopecuroides、旱茅、画眉草、紫茎泽兰、黑蒿、臭灵丹、小飞蓬、野坝子、细柄草Capillipediumparviflorum、刚莠竹Microstegiumciliatum、孟加拉野古草Arundinellabengalensis、川续断Dipsacusasper、滇龙胆Gentianarigescens、酸模芒Centothecalappacea、鬼针草、倒提壶Cynoglossumamabile、琉璃草C.zeylanicum、豨莶Siegesbeckiaorientalis、马鞭草Verbenaofficinalis、蕨等种类。在道路开挖面和堆填土区域等缺少乔灌木种类的路旁和山坡则出现白车轴草Trifoliumrepens、狗牙根Cynodondactylon、苍耳Xanthiumsibiricum、土荆芥Chenopodiumambrosioides、黄果茄等种类,较潮湿区域则有尼泊尔菊三七Gynuranepalensis、积雪草Centellaasiatica、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寸金草Clinopodiummegalanthum、含羞草决明Cassiamimosoides等种类。(2)人工植被评价区内的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和农业植被两类,前者在有桉树林,后者包括水田植被和旱地植被。①桉树林107 评价区内的桉树林分布十分广泛,在流域山脊线下的整个区域除农地、灌草丛和道路、村落以外,基本上都是桉树林。本次调查的水库流域山坡包括大坝上游、下游以及堆渣场均属此类型,调查样地有1、2、4、5、8、9、10。由于桉树林主要是在云南松林、灌木林地或退耕地的基础上种植的,加上采枝叶提取桉油,大多数群落结构不完整,乔木层的桉树种类基本上是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其密度和高度随地形环境不同有很大差别;零星分布有云南松、云南油杉或多变石栎等阔叶树种,盖度较低。灌木层种类同样因人为干扰影响而较为简单,主要是小铁仔、野丁香、火把花、华西小石积、马桑、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牛筋条Dichotomanthustristaniaecarpa、帚枝鼠李Rhamnusvirgata、长波叶山蚂蝗、羊耳菊Inulacappa、栒子、清香木Pistaciaweinmannifolia、斑鸠菊Vernoniaesculenta、棠梨、木蓝Indigoferaspp.、云南娃儿藤Tylophorayunnanensis等云南松林中的常见种,但数量更少;也偶尔能看到新樟Neocinnamomumdelavayi等石灰质常绿阔叶林中的种类残留。由于乔木层和灌木层盖度低,草本层发达,主要种类有紫茎泽兰、黑蒿、野拔子Elsholtziarugulosa、小飞蓬Conyzacanadensis、滇龙胆、川续断、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斑茅、一把伞南星、山珠半夏Arisaemayunnanense、狼尾花Lysimachiabarystachys、龙芽草Agrimoniapilosa、小红参Galiumelegans、绣球防风Leucasciliata、黄毛草莓Fragarianilgerrensis、鞭打绣球Hemiphragmaheterophyllum、委陵菜Potentillasp.等,群落盖度一般在60%以上;在靠近河流、沟边潮湿处则有狼尾草Pennisetumalopecuroides、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柳叶菜Epilbiumhirsutum、北水苦荬Veronicaanagallis-aquatica、草玉梅Anemonerivularis、金粉蕨Onychiumsiliculosum、蜈蚣草、齿果酸模Rumexdentatus、灯心草Juncussp.、竹叶子Streptolirionvolubile、问荆Equisetumarvense;靠近路边则有曼陀罗Daturastramonium、假酸浆Solanumxanthocarpum、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马鞭草Verbenaofficinalis、鬼针草、倒提壶Cynoglossumamabile、土荆芥Chenopodiumambrosioides、臭灵丹Laggerapterodonta等。表2-5蓝桉样地综合特征表(样地1、2、4、5、8、9、10)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m)平均胸径(cm)株数乔木层蓝桉Eucalyptusglobulus7725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553107 云南油杉Keteleeriaevelyniana551多变石栎Lithocarpusvariolosus541灌木层小铁仔Myrsineafricana0.5 20野丁香Leptodermispotanini0.78长波叶山蚂蝗Desmodiumsequax0.8 5小雀花Campylotropispolyantha0.8 3火把花Colquhouniacoccinea0.7 10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schwerinae0.7 11沙针Osyriswightiana0.7 2臭牡丹Clerodendrumbungei1.03栒子Cotoneastersp.0.6 9拔毒散Sidaszechuensis0.5 10截叶铁扫帚Lespedezacuneata0.4 15小檗0.63草本层中文名拉丁名平均高度(m)多度-盖度等级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1.23硬秆子草Capillipediumassimile1.01茅叶荩草Arthraxonlanceolatus0.81丝茅Imperatakoenigii0.62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0.61委陵菜Potentillasp.0.52黑蒿Artemisiaindica12鬼针草Bidenspilosa0.91野坝子Elsholtziarugulosa0.51小飞蓬Conyzacanadensis11三点金Desmodiumtriflorum0.5+豨莶Siegesbeckiaorientalis0.5+臭灵丹Laggerapterodonta0.6+蕨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10蓟Cirsiumsp.1.50黄毛草莓Fragarianilgerrensis0.3+粉花月见草Oenotherarosea0.4+马鞭草Verbenaofficinalis0.5+一把伞南星Arisaemaerubescens0.7+山珠半夏Arisaemayunnanense0.50绣球防风Leucasciliata0.50寸金草Clinopodiummegalanthum0.4+层间植物裂叶铁线莲Clematisparviloba千里光Senecioscandens粘山药Dioscoreahemsleyi黑珠芽薯蓣Dioscoreamelanophyma山土瓜Merremiahungaiensis大叶茜草Rubiaschumanniana107 ②农田植被评价区的农田植被主要分别于水库上部和深沟河两侧较平坦开阔、水源良好的区域,在调查季节种植水稻Oryzasativa,田中有稗Echinochloacrusgali、慈菇Sagittariatrifoliavar.sinensis等种类和紫萍Spirodelapolyrrhiza等漂浮植物。③旱地植被评价区的旱田植被主要分别于水库周边和深沟河两侧较平坦开阔、水源较少的中上部山坡,在调查季节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Zeamays,其它间、套种的种类有大豆Glycinemax、白芸豆Phaseolusvulgaris、南瓜Cucurbitamoschata、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薯蓣Dioscoreaopposita、芋Colocasiaantiquorum等,并常在地梗上和旁边荒地种植梨Pyruspyrifolia、核桃等经济林木。2.9.1.3评价区内植物种类概况1、评价区植物种类构成本次调查中发现评价区内的维管植物种类有66科160属172种(包括线路调查中的种类和栽培种类,详见附录1),其中菊科有21属22种、豆科15属19种、禾本科15属16种、蔷薇科11属14种,其它各科均不超过10种;这些种类中栽培的有10种,包括水稻、玉米、蓝桉、大豆等,不包括入侵后逸为野生的种,如假酸浆等。从类群上看,蕨类植物4科5属5种,裸子植物1科2属3种,被子植物61科153属172种。从种类构成上看,评价区的植物种类以草本植物为主,乔木层种类以蓝桉为主,其他种类包括云南松、云南油杉、旱冬瓜、多变石栎、西南粗糠树、滇黔黄檀;大多数种类是次生性群落的常见种喜旱、喜光种类,林下喜阴湿种类广布芋兰等种类十分少见,说明区域内的环境次生性和旱生化特征。部分外来物种十分常见并成为调查区域内许多区域的优势种,如紫茎泽兰、小飞蓬、鬼针草等,其他一些外来物种也较常见,如粉花月见草、圆叶牵牛。全部有关植物种类详见所附之植物名录。2、保护植物现状107 根据调查获得的植物名录比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等相关资料,未发现其它属于我国或云南省保护的野生植物种类和“国际濒临绝种动植物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的种类。2.9.1.4植被现状评价1.评价区内的植被以带有人工性质的云南松林、人工蓝桉林和农业植被为主,次生性明显;由于有乡村公路通过并部分区域村落,区域内植被受人为干扰较明显。2.评价区内的植物种类以次生性群落常见的草本植物和灌木种类为主,有较多的的多刺种类和外来种类;紫茎泽兰等形成了林下常见的优势群落。3.评价区内未发现自然分布和栽培的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种类。4.水库建设在一定范围内对气候有有利影响,有利于植物生长、增加物种多样性、丰富动物栖息地。2.9.2陆生动物根据对东河水库工程评价区的现场调查,工程区虽位于山区,但有道路、村庄等分布,人类活动相对频繁,野生动物受其干扰分布较少。从现场调查,可发现小型兽类尤其是啮齿类动物活动较明显,主要分布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aeus)、泊氏长吻松鼠(Dremomyspernyi)、隐纹花松鼠(Tamiopsswinhoei)、社鼠、大足鼠(Rattusnitidus)等,另外有少量常见鸟类分布,主要为喜鹊(Picapica)、家燕(Hirundorustica)、小云雀(Alaudagulgula)、山麻雀(Passerrutilans)等。河滩地有巍山地区广泛分布的华西蟾蜍(Bufoandrewsi)、滇蛙(Ranapleuraden)等两栖动物分布。评价区未发现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也无珍稀濒危及易危动物。2.9.3鱼类根据对工程所在流域东河上下游的踏勘调查,河道受季节影响较明显,水流量较小,因此鱼类分布很小,在现场调查过程中,未发现鱼类踪迹。通过对东河流域的资料收集调查,未发现有该地区特有的鱼类分布,也未发现国家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鱼类的分布,也未发现有珍稀濒危鱼类分布。107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人口、教育、卫生、文化、文物等):2.10巍山县社会经济概况2012年,全县辖南诏、庙街、大仓、永建4镇和巍宝山、紫金、马鞍山、五印、牛街、青华6乡,83个村(居)民委员会,822个村民小组,1153个自然村。201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16746人,其中:农业人口282566人,非农业人口34180人;按性别分:男性160274人,女性156472人;按民族分:汉族173244人,彝族109680人,回族23454人,其他少数民族10368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0.70万人,年平均人口30.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人口城镇化率30.05%。2012年启动“农转城”工作,全年共有11145个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7.38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亿元,同比增长28.7%;第三产业增加值11.84亿元,同比增长14.0%。第二产业中工业实现增加值9.35亿元,同比增长32.1%;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6亿元,同比增长2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7∶25.7∶36.6调整为38.3∶26.8∶34.9。全县人均GDP达到11071元。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同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全县财政总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38.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3.81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6亿元,同比增长34.2%。全县国税、地税共实现各项税收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36.01%。年内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0个(含往年结转项目9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3.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53亿元,同比增长71.4%。2.11教育、卫生、文化107 全县拥有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78所、教学点63个,幼儿园70所。2011年,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674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2838人;初中在校学生13818人;小学在校学生27566人;在园幼儿7511人。2011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99.77%;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101.3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7%;高考上线率达99.06%。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37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71人;小学专任教师1149人。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5个,其中:医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病床实有数72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75人。全县有27863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22%,100.97万人次享受到补偿资金4729.87万元;2012年度筹资率为95.63%。全县传染病发病率154.05/10万。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3万册,年末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1.5%和9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5%。2.12文物保护经调查,评价区内无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重要军事设施。2.13项目所在南诏镇概况南诏镇全镇辖区面积149.96km2,下辖4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有47个居民小组、105个村民小组。2012年末,全镇总户数14558户,其中农业户8892户;总人数48613人,其中农业人口32518人。人口密度306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1.2‰。少数民族人口10463人,占总人口的22.79%。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8995人、回族540人、白族716人。2012年,南诏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4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358.47hm2,种植经济作物551.33hm2。畜牧业产值0.83亿元。全镇有私营企业195个,有个体工商户2749户。全年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7.28亿元。完成总产值7.9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55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845.36万元,财政总支出792.14万元,上年结余278.04万元。南诏镇有初级中学2所、中心完小9所、教学点5个,全镇共有教职员工347人。有公立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7所。有文化站1个。有镇卫生院1所,有卫生室8个。全镇有小(二)型水库16座,蓄水225万m³;有小库塘105座,蓄水200万m³107 ;有小水窖1458口,蓄水2.30万m³。  107 表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3.1水环境质量现状东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工业基础薄弱,河流沿线除少量居民聚居点外,主要为农业开发。评价河段的污染源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及居民的生活污水。东河最后汇入西河,水功能参照西河,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巍山县境内西河源头——入礼社江口水功能区划为饮用二级,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1)蛇窝箐(引区)及东山箐(本区)水质现状:根据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2013年8月14日对蛇窝箐及东山箐水质的监测结果表明,其水质均可达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及“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值”要求,监测结果见表3-1。表3-1蛇窝箐及东山箐水质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表(mg/L)监测因子评价标准(Ⅲ类)蛇窝箐水质东山箐水质监测结果是否达标监测结果是否达标pH(无量纲)6~98达标8达标高锰酸钾指数≤63达标2达标铜≤1.0<0.1达标<0.1达标锌≤1.0<0.1达标<0.1达标氟化物≤1.00.05达标0.05达标砷≤0.05<0.01达标<0.01达标汞≤0.001<0.0001达标<0.0001达标镉≤0.005<0.002达标<0.002达标六价铬≤0.050.004达标0.005达标铅≤0.05<0.004达标<0.004达标氰化物≤0.2<0.002达标<0.002达标挥发酚≤0.005<0.002达标<0.002达标粪大肠菌群(个/L)≤100001533达标4350达标硫酸盐(以SO42-计)≤25032达标16达标氯化物(以CL-计)≤2503达标1达标硝酸盐(以N计)≤100.6达标0.7达标铁≤0.30.3达标<0.1达标锰≤0.1<0.04达标<0.04达标(2)老荒桥水库水质现状:老荒桥水库位于项目区上游约1000m,根据2012年3月大理州环境监测站对锁水阁水库、黄栎嘴水库、老荒桥水库等三个巍山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7 进行了水质监测,老荒桥水库各监测因子均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及“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值”要求,其水质监测结果见表3-2。表3-2老荒桥水库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表(mg/L)监测因子评价标准(Ⅲ类)老荒桥水库监测结果超标率%超标倍数pH(无量纲)6~98.5600DO≥57.9800高锰酸钾指数≤61.0200COD≤20<500BOD5≤40.8500氰化物≤0.2<0.00400总氮≤1.00.2700总磷0.02(湖、库≤0.05)0.01900氨氮≤1.00.16200砷≤0.050.00600铁≤0.30.121氯化物(以CL-计)≤2501.77200硝酸盐(以N计)≤10<0.0200硫酸盐(以SO42-计)≤2506.24000六价铬≤0.05<0.00400挥发酚≤0.005<0.002粪大肠菌群(个/L)≤100007000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域属于山区及乡村区域,目前尚未开展系统的大气监测,但据现场查勘,周围多为山地、林地、农田及村庄,没有较大的空气污染源,相邻乡村道路车流量小、扬尘产生量很小,总体而言,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3.3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域属于山区及乡村区域,周围多为山地、林地、农田及村庄,相邻乡村道路车流量小、交通运输噪声很小。总体而言,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3.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107 经调查,东河灌区主要涉及南诏镇,灌区土地面积9507亩,其中:水田2855亩,旱地4832亩,林地56亩,草地180亩,水域257亩,滩地110亩,山地127亩,村庄用地1026亩,其他65亩。工程占地总计585.2亩,其中:水田70.0亩,旱地79.5亩,灌木林122.9亩,荒坡地302.7亩,水域5.7亩,交通运输用地4.4亩。2、水土流失现状根据云南省巍山县土壤侵蚀模数图,结合实地踏勘、调查,对本工程区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工程区内水土流失现状主要为水力侵蚀,表现形式以面蚀为主,流失强度为轻度。工程区现无专项水土保持设施。3、陆生植被现状评价区包括大理市巍山县南诏镇东河水库流域,包括水库集水区、大坝附近及下游区域;其所在的位置根据《云南森林》的森林类型划分,评价区为东河水库所在的东河流域,属于滇中暖性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区昆明、大理高原滇青冈-云南松林小区。该区域为典型高原气候,其原生性植被结构简单,以暖性针叶林为主,其间有暖性阔叶林、暖性竹林。根据实地调查,在评价区范围内现存的植被中,原生性的阔叶林基本已被破坏殆尽,目前保留的自然植被为少部分星散的云南松林和多变石栎次生林,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种植的、大面积的桉树林,局部零星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在部分四周坡面的局部地段被开垦为农地,沿河谷沟底平坦、开阔区域则为水稻田。评价区内未发现自然分布的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种类,也无古树、名木分布。4、陆生动物现状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区虽位于山区,但有道路、村庄等分布,人类活动相对频繁,野生动物受其干扰分布较少,以常见啮齿类动物及鸟类为主,河滩地有巍山地区广泛分布的两栖动物分布。评价区未发现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也无珍稀濒危及易危动物。5、鱼类现状107 根据对工程所在流域东河上下游的踏勘调查,河道受季节影响较明显,水流量较小,因此鱼类分布很小,在现场调查过程中,未发现鱼类踪迹。通过对东河流域的资料收集调查,未发现有该地区特有的鱼类分布,也未发现国家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鱼类的分布,也未发现有珍稀濒危鱼类分布。6、地质勘探情况根据《云南省巍山县东河水库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工程区位于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交接地区,地貌的主要特征是两山一河,属中山深切割陡坡地形,总体呈侵蚀构造深切割中山陡坡地形及河谷侵蚀堆积地貌。工程区大地构造地处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的中部。经比选推荐的上坝址区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广泛分布,厚度较大,透水性强、力学强度低,坝基两岸岩石强风化层主要为中等透水层,坝基河床段岩石强风化层为中等透水层。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上坝址位置不适宜建拱坝、重力坝等刚性坝体,结合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建议选择当地材料土石坝,建议选择沥青混凝土心墙风化料坝壳坝型。溢洪道区整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上部第四系残坡积层透水性强、松散、力学强度低且不均,须全部清除,凊基开挖量较大。引水坝坝址位于蛇窝箐西游河段,低坝取水,坝址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引水渠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主要地质问题为渗漏及边坡陡,建议全渠防渗衬砌,局部地段封闭处理。3.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项目与周围关系本项目位于巍山县南诏镇东河支流东山箐上,周围主要为山体林地,乡村道路从项目区东侧通过(其中1.5km将被淹没)。工程枢纽区西南侧500m为坝头村、北侧1500m为小麻吉房村、北侧1100m为小白场村,引水坝东侧500m为小黄草坝村、东侧600m为大黄草坝村、东北侧1400m为小塘子村,坝址上游2700m为多雨村。枢纽区坝址东北侧1100m为老荒桥水库,引水坝东北侧5000m为清水沟水库,工程区南侧6000m为西河,东河从项目区经过。项目与周围关系见附图5。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结合工程施工和运行影响途径的特点,东河水库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107 表3-3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要素保护目标环境保护要求环境特征影响因素区位关系生态环境陆生植物临时占地区的植被恢复,永久占地区植被得到补偿库区主要植被类型为暖性针叶林、人工植被(桉树林、人工农田植被)。工程占地、施工影响及其它人为因素施工区及外围100m范围内陆生动物对因生境改变和扰动对动物产生的影响采取补救措施分布常见动物,评价区内无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无濒危、易危动物施工占地及干扰评价区及其周边区域鱼类保护现有鱼类的生境及种群数量鱼类少,组成简单,现场踏勘未见施工扰动,水文条件改变东河及西河流域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以上库区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少施工引起的地表扰动工程建设区及影响区水环境东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综合水质指标达到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施工期、运营期生活污水及施工污水穿过项目区西河枢纽区S,6000m老荒桥水库枢纽区NE,1100m清水沟水库引水坝NE,5000m大气及声环境坝头村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121人施工废气和施工噪声枢纽区SW,500m大黄草坝村457人引水坝E,600m小黄草坝村278人引水坝E,500m小麻吉房村175人枢纽区N,1500m小白场村36人枢纽区N,1100m小塘子村189人引水坝NE,1400m多雨村435人枢纽区NE,2700m社会环境淹没区做好安置补偿工作155.5亩水库淹没工程区乡村道路保证道路安全和通畅乡村道路,弹石路面施工运输工程区S,相邻107 表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4.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东河水库主要功能为农灌及人畜用水,东河最后汇入西河,上游老荒桥水库及清水沟水库为东河支流小(2)型水库,老荒桥水库主要功能为农灌及人畜用水,清水沟水库主要功能为农灌及防洪。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巍山县境内西河源头—入礼社江口水功能区划为饮用二级,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参照西河,并结合自身功能,东河水库、老荒桥水库、清水沟水库、东河及西河均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4-1:表4-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项目pHCODBOD5NH3-N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Ⅲ类标准6~9≤20≤4≤1.0≤6≤0.2(湖、库≤0.05)≤1.0东河水库及老荒桥水库兼有饮用水源功能,因此还应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表2标准。标准值见表4-2:表4-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一览表单位:mg/L序号项目标准值1硫酸盐(以SO42-计)2502氯化物(以Cl-计)2503硝酸盐(以N计)104铁0.35锰0.1评价区灌区水质执行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标准值见表4-3:表4-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单位:mg/L项目类别作物种类水作旱作蔬菜BOD56010040a,15bCOD150200100a,60bSS8010060a,15bLAS585水温25pH5.5~8.5全盐量1000c(非盐碱土地区),2000c(盐碱土地区)氯化物350硫化物1总汞0.001107 镉0.01总砷0.050.10.05铬(六价)0.1铅0.2粪大肠菌群数400040002000a,1000b蛔虫卵数22a,1b注:a加工、烹调及去皮蔬菜b生食类蔬菜、瓜果和草本水果c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或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农田灌溉水质全盐类指标可适当放宽。4.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4-4:表4-4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Nm3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SO20.060.150.50NO20.080.120.24TSP0.200.30-PM100.100.15-2016年1月1日起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其标准值见表4-5:表4-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μg/Nm3标准污染物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二级标准SO250015060NO22008040PM10-15070PM2.5-7535TSP-3002004.3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标准值见表4-6:表4-6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类别等效声级[dB(A)]昼间夜间2类6050107 4.4水土流失评价标准执行水利部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分级指标。标准值见表4-7:表4-7水土流失评价标准级别侵蚀模数(t/km2.a)微度侵蚀(无明显侵蚀)<200,<500,<1000轻度侵蚀200,500,1000~2500中度侵蚀2500~5000强度侵蚀5000~8000极强度侵蚀8000~15000剧烈侵蚀>15000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4.5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施工期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及降尘,不外排;营运期管理人员少量生活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降尘及绿化,不外排。4.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虽涉及沥青砼心墙建设,但由于不在现场设置沥青砼拌合设备(外购),因此仅在摊铺使有少量沥青烟无组织排放,因此不设沥青烟排放标准;仅针对颗粒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标准。运行期无废气排放。标准值见表4-8:表4-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项目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mg/m³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运行期水库管理所油烟排放执行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标准值见表4-9:表4-9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规模小型中型大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6075854.7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现场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07 标准值见表4-10:表4-10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水库运行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标准值见表4-11:表4-11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类别标准昼间夜间2类标准60504.8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土流失防治按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执行。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我国目前环境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建设项目的管理及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主要内容。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如下:1、生活废水:0COD:0NH3-N:02、固体废物处置率:100%107 表五工程分析:5.1工程施工流程及方法:5.1.1施工流程安排:施工准备输水隧洞施工附属设施施工竣工整理图5-1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导流大坝工程溢洪道工程本工程工期28个月,预计于2015年5月开工,2017年9月完工。由图5-1可知,本工程施工流程为:(1)施工准备:为2015年5月~2015年6月,主要内容包括场内的施工道路修建、风水电供应设施、临时房屋建筑、施工区场地平整、料场征地及开采前准备等;(2)施工导流:用于导流的输水隧洞预计于2015年8月开工,于2016年5月完成并具备过水条件;2016年5月开始截流,2016年10月30日前完成度汛坝体填筑,度汛坝体断面坝顶高程达1906.00m。大坝工程填筑后,2017年封堵导流隧洞;(3)大坝工程:计划于2016年8月初至10月30日前填筑一期坝体,即度汛坝体,二期填筑于2017年5月初至2017年8月底完成(填筑至坝顶1929.5m),排水体、护坡工程部分与坝体填筑平行交叉作业。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含砼盖板)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完成,先河床后两岸,基本不占直线工期;(4)溢洪道工程:计划于2016年9月开始施工,至2017年7月完成;(5)引、输水工程:2015年7月开始施工,2016年12月完工。(6)附属工程施工:2017年7月开展水库附属工程施工,包括管理用房、库区绿化等;(7)竣工整理:为2017年8月~9月,主要进行施工临时场地生态恢复及竣工验收等工作。107 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施工场地布置等具体内容见表一,在此不再赘述。5.2工程污染源分析l污染因子识别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点,采用矩阵法对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详见表5-1。表5-1  项目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环境因素项目建设区弃渣场地施工期运行期施工期运行期社会环境就业劳务★社会经济★★★居民健康★★★城市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景观★★★★★水土流失★★★★★★陆生植被及动物★★★★水生生物★★★自然环境水力关系★★★水资源利用★★★环境地质★★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环境空气★声环境★土壤环境★注:■长期不利影响;■短期不利影响;■长期有利影响;■短期有利影响;□无相互影响;★的数目多少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数目越多,表示影响越大。分析表5-1可知:(1)工程建设对社会、生态及自然环境均会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以不利影响为主,运营期以有利影响为主。(2)工程建设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以短期不利影响为主,其中对水生生物及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对环境质量及社会经济影响较小。(3)工程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以长期有利影响为主,其中对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保障居民健康、城市生态景观和陆生生态环境均产生较大的有利影响,对水环境质量及水土流失产生较小的有利影响。(4)弃渣场的环境影响以短期不利影响为主,主要影响为水土流失。107 5.2.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5.2.1.1大气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产生于施工开挖、施工取弃土、物料运输和施工爆破等过程,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扬尘、汽车尾气和机械烟气(NOx、CO、烃类等)。另外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填筑将产生一定量的沥青烟废气。(1)扬尘本项目不设砂石料加工系统,扬尘主要来源于开挖和运输。扬尘多属粒径较大的颗粒物,根据同类工程资料,施工区域粉尘粒径分布小于5um的占8%,5~30um的占24%,大于30um的占68%,若在冬、春季施工,风速较大,地表干燥,扬尘量较大;夏季施工,因风速较小,加之此季降水较多,地表潮湿,不易产生扬尘。结合汽车道路扬尘计算模式预测施工运输起尘量:Qi=0.0079×V×W0.85×P0.72式中:Qi-每辆汽车行驶扬尘量(kg/km·辆);V-汽车速度(km/h),本项目取V=20;W-汽车重量(T),本项目取W=5;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本项目运输道路取P=0.3,工程开挖区、淤泥和弃土堆放现场的道路P=2。由此预测出运输车辆在沿线道路扬尘量为0.26kg/(km·辆),在工程开挖区、淤泥和弃土堆放现场的道路扬尘量可达到1.04kg/(km·辆)。(2)机械烟气和汽车尾气本工程施工机械主要是以载重机、挖掘机、装载机为主的中型机械,施工车辆主要是自卸汽车、载重汽车,均以柴油为燃料,产生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烃类等,主要为无组织排放。排放量情况见表5-2。表5-2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系数污染物排放系数(g/L)额定燃油率计算参数日均排放量(kg/d)柴油载重车CO27.030.19L/100km施工车辆(机械)504.07107 辆/d,场内行驶约10km/dNOX44.46.70烃类4.440.67(3)爆破废气本项目石方部分用潜孔钻配合手风钻采用预裂爆破法开挖,隧洞开挖采用钻爆法,该法炸药用量较小,废气产生量也较小,主要产生CO、NO2及粉尘等大气污染物,为无组织排放。爆炸作业为短暂性、周期性作业,废气的产生也为间断性的,经大气稀释、植被净化,总体产生量及浓度均较小。(4)沥青烟废气工程枢纽区大坝设计为沥青混凝土心墙风化料坝,预计需使用沥青砼7900.28m³,从下关购运,由供货厂家使用有加热搅拌功能的专业运输设备运至施工现场后,转运入仓浇筑,采用摊铺机沿坝轴线方向将沥青砼和心墙两侧过渡料同时摊铺,每层20~40cm,摊铺速度1~3m/min,热拌沥青砼先由摊铺机初步压实,然后采用振动碾同时碾压心墙两侧过渡料,最后用振动碾碾压心墙沥青砼,碾压温度一般140~180℃。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沥青烟废气,为无组织排放。经查阅资料,沥青烟主要由气、液两相组成,液相部分是十分细微的挥发冷凝物,粒径多在0.1-1.0μm之间,气相是不同气体的混合物,主要为多种烃类有机物。本工程沥青砼为外购成品,大大减少了现场拌制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同时摊铺温度不高,使用量也相对较低,参照国内成品沥青砼浇筑现场的监测调查结果,在风速介于2~3m/s之间时,沥青砼摊铺时所排放的烟气污染物影响距离为下风向100m左右,现场沥青烟浓度相对较低,影响较小。5.2.1.2水污染源分析(1)施工废水由于本项目场内不设人工砂石加工系统,共设8台移动式0.8m³混凝土拌和系统,因此无砂石料加工废水产生,施工主要用水点为混凝土拌和系统,其余用水分散于各施工点。施工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拌和养护废水、基坑排水、机修及汽车保养系统废水,这些废水排放点多面广,排放量较少,且具有间断性排放特点,根据国内外同类工程监测资料,该类废水SS和107 pH较高,机修及汽车保养系统废水主要为含油废水。污染物含量详见表5-3。表5-3同类工程施工废水水质监测浓度表编号废水排放源要污染物浓度SS(mg/l)pH值油类1混凝土拌和废水8000~500009~12-2混凝土养护废水5000~200009~12-3基坑排水1500~25006~94机修及汽车保养系统废水300~5006~9≤10施工废水包括:①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运输胶轮车等的冲洗,排放具有间断性的特点,泥沙悬浮物含量较大,SS浓度为50000mg/L,pH值在11左右。8台0.8m3混凝土拌和系统,按每天冲洗两次,每次每台冲洗废水0.5m3计算,废水日排放量约为8m3,将其收集后汇入沉淀池,添加中和剂经沉淀澄清后循环使用,不外排;②截流后,需在基坑上游设置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排,抽出后排水进入沉淀池处理后可回用也可排入河道;③施工机具检修、冲洗等会产生少量含油废水,一般不含表面活性剂,采用重力浮法处理,本项目施工机械不多,大修一般送往县城的维修厂,不在工程区设置大修厂,因此机械简单维护的废水产生量不大,在维修站设置隔油池,废水经隔油、澄清后用于喷洒降尘,不外排。(2)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期平均施工人数300人/d,生活用水按0.1m3/人·d考虑,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4m3/d,共计产生20160m3(28个月)。施工区设有旱厕,废水主要为污染物含量较低的洗涤废水,类比同类工程排放浓度,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主要为SS、COD、BOD5、NH3-N、动植物油等。餐饮及洗涤废水经隔油池隔油沉淀后可回用于施工工序及洒水降尘。表5-4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源强表污染物废水量(m³)CODBOD5NH3-NSS动植物油浓度(mg/l)—2501504020030产生量(t)201605.043.020.814.030.605.2.1.3噪声污染源分析107 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施工机械运行及施工材料运输、爆破均会产生较高强度的噪声。施工噪声突出的主要在土石方开挖场所、建筑材料加工场地,弃渣场等建筑场地以及施工运输道路。运输噪声为不连续性噪声,施工场地及材料加工场地噪声为连续噪声,爆破噪声为瞬时噪声。由于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消减措施,传播较远,受影响面积较大。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强见表5-5。表5-5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强序号施工机械噪声源强dB(A)测量距离(m)1空压机9052推土机8553挖掘机8354振动碾9055灌浆机9056卷扬机8057潜孔钻/手风钻10058砼搅拌机8759自卸汽车75510爆破12055.2.1.4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分析(1)施工弃渣根据《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水土保持可行性报告书》分析,本项目开挖工程量主要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导流隧洞、道路工程、风化料场、输水工程、引水工程等。预测工程累计开挖土石方85.8930万m3,其中料场开采量62.6562万m3、表土剥离量1.0443万m3,回填土石方3.0371万m3,调出、调入62.6562万m3(由料场调入大坝用于填筑),产生弃渣20.1997万m3,产生表土临时堆存料1.0443万m3。土石方平衡见表5-6。表5-6土石方平衡及流向分析表单位:万m3分区挖方填方区间调入方区间调出方借方弃方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来源数量去向大坝12.679862.6562料场12.67981#弃渣场2#弃渣场输水导流隧洞1.39640.07731.3191溢洪道4.18210.45383.7283引水隧洞0.58190.01940.5625风化料场剥离1.04431.04430开采62.656262.6562大坝输水工程1.30700.56530.74175#、6#弃渣场引水工程0.71640.07970.63673#、4#弃渣场道路工程1.32890.79730.5316合计85.89303.037162.656262.656220.1997107 注:土石方平衡计算公式为“开挖+调入+外借=回填+调出+废弃”;由表5-6可知,工程共产生弃渣20.1997万m3及表土临时堆存料1.0443万m3,拟设置6座弃渣场(渣场详情见表1-3),占地面积共计5.2837hm2,渣场设计容量28.1254万m³,平均堆高3~5m,可满足本工程20.1997万m3弃渣的永久堆放及1.0443万m3剥离表土的临时堆放。其中,枢纽工程及道路工程弃渣堆放于1#、2#弃渣场,引水工程弃渣堆放于3#、4#弃渣场,输水工程弃渣堆放于5#、6#弃渣场,剥离表土于1#、2#弃渣场临时堆放后用于料场回填复垦。(2)生活垃圾施工期平均施工人数300人/d,施工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计,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15t/d,共计产生126t(28个月)。在施工生活区设置垃圾收集池收集后,根据巍山县环卫部门要求,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统一清运至巍山县垃圾填埋场处理。旱厕粪便由施工方定期清运至周边村庄用作农肥还田。5.2.1.5生态影响因素分析(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工程占地总计585.2亩,其中:水田70.0亩,旱地79.5亩,灌木林122.9亩,荒坡地302.7亩,水域5.7亩,交通运输用地4.4亩。工程开工建设后,施工范围内原地貌将遭到不同程度开挖、碾压、占压、淹没等形式的破坏,使其原有的保水、保土功能降低。同时原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将使区域生产力有一定降低。(2)对植被及动物的影响因素分析项目占地区域主要以耕地、林地和荒坡地为主,林地区域原生性的阔叶林基本已被破坏殆尽,目前保留的自然植被为少部分星散的云南松林和多变石栎次生林,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种植的、大面积的桉树林,局部零星种植核桃,荒坡地部分区域为次生性灌草丛和次生性落叶阔叶林,耕地植被以玉米、南瓜、豆类、芋、水稻等农作物为主,项目的建设会对地表植被及土壤造成破坏及扰动,水库淹没会造成一定量的植物生物量损失。107 对于动物而言,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施工队伍进驻施工场地带来的人类活动频繁,各类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气等,都将对施工区及其附近的野生动物产生惊吓和干扰,使该区域动物的栖息适宜度降低,区域动物数量和种类将有一定减少。5.2.1.6水土流失因素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施工期,从生产区域看,水土流失主要发生于枢纽施工区、引水输水渠、料场开采区、道路施工区、弃渣场、施工临时设施区、专项设施恢复重建区等区域。主体工程开挖弃渣及料场开采剥离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经预测,工程建设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为24.1603hm2,损坏水保设施10.1561hm2,造成土壤侵蚀面积24.1603hm2,产生永久弃渣20.1997万m³,产生表土临时堆存料1.0443万m³。背景流失量786.67t,预测流失量27105.09t,新增流失量26318.42t。水土流失预测成果见表5-7。表5-7水土流失预测汇总表预测单元侵蚀面积(hm2)背景流失量(t)预测流失量(t)新增流失量(t)1大坝3.195190.761315.11224.342溢洪道1.721555.25335.69280.443输水导流隧洞0.0581.399.988.594引水渠工程0.5514.93122.1107.175输水渠工程1.67558.19438.18379.996道路施工区6.7191.991487.41295.417风化料场2.5989.941066.04976.18施工临时设施区0.7536.96208.8171.849管理生活区0.12.29.957.7510专项设施恢复重建区1.0929.8165.68135.8811弃渣场5.7307215.2621946.1621730.9合计24.1603789.6727105.0926318.425.2.1.7社会、交通、人群健康影响因素施工过程中由于运输材料、清运废物、机械作业等可能引起相应路段的交通流量增加,甚至会出现短时阻塞交通的情况,给正常的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人员的进驻,可能会对当地治安带来问题。107 同时工程项目的实施,由于大量资金、物质和劳动力输入,为部分人群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将带动当地建材、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的采购和运输,可促进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施工期间,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引起当地常见的传染病的传播流行,若预防措施不力,将会对施工人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5.2.2运行期污染源分析5.2.2.1污染因素分析工程完工后,水库运行过程无污染源产生,仅水库管理人员产生少量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及食堂油烟。水库常驻管理人员9人,用水量按100L/人·d计,排污系数0.8,则产生生活污水0.72m3/d、262.8m3/a,在项目区设隔油沉淀池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降尘及绿化,不外排;设旱厕收集粪便,委托周边村民定期清掏并用作农肥还田;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平均产生量1kg计,将产生生活垃圾9kg/d、3.28t/a,在管理所内设置封闭垃圾桶收集后,根据巍山县环卫部门要求,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统一清运至巍山县垃圾填埋场处理;食堂用餐人数仅9人,使用清洁能源电,产生很少量油烟经抽油烟机稀释处理后可达标排放。5.2.2.2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因素分析水库库区形成后,库区水位明显增高,库内流速将明显减缓,东河水域环境从急流河道型转为缓流型;当达正常蓄水位1922.7m时,库区水面面积相对于天然河道明显增加,库区滞洪能力明显增强;水库调度运行时,水位在正常蓄水位1922.7m与死水位1901.5m之间变化,水位变幅为21.2m,水库水位、水体体积、水面面积均产生相应变化。其次,东河水库坝址本区多年平均流量为0.043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35万m3,引水区多年平均流量为0.058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81.4万m3。水库蓄水后,将对区域水资源分布产生影响。水库蓄水初期及正常运行情况下如不采取措施向坝下泄一定生态流量,则坝址下游河道内可能出现减脱水现象。为了减轻引水渠首下游河道水生生态的不良影响,引水区蛇窝箐预留生态用水21.6万m³/a,本区东河预留生态用水23.9万m³/a(折合流量0.008107 m³/s),采用人工方式下泄以满足下游河道年生态用水量的要求。再次,东河水库引水区多年平均输沙量为0.7万t、本区多年平均输沙量为045万t,经计算水库多年平均输沙量为0.7563万m³,运行30年后,坝址坝前淤积高程为1898.14m。5.2.2.3对水温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中的推荐公式判别水库水温结构:α=多年平均径流量/总库容东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5万m3,水库建成后总库容为177万m3,计算得到东河水库α值为0.76,小于10,水库的水温类型为稳定分层型,水库会出现水温分层和下泄低温水现象。低温水将对下游河段水生生物及农田灌溉产生一定的影响。β=一次洪水量/水库总库容东河水库总库容为177万m3,根据东河水库30年一遇洪水、300年一遇洪水的一次洪水量,分别计算得到东河水库β值,详见表5-8。表5-8东河水库β值计算结果一次洪水量β值洪水对水库水温的分布结构是否有影响30年一遇42.60.24小于0.5,无影响300年一遇65.90.37小于0.5,无影响由表5-7可知,东河水库30年及300年一遇洪水对水库水温的分布结构均基本无影响。5.2.2.4对水质影响因素分析水库蓄水初期被淹没的植被和土壤会释放出有机物和营养物等有害物质,将引起水库水质下降。另外由于引水截流、库区河段水面扩大,库区河水流速减小,库盆蓄水沉沙、水库底泥淤积,加上水生生物富集作用,使水库底泥中有机物和营养物等污染物逐步累积,营养物逐渐积聚也会促进藻类增殖和促使富营养化启程。由于水库蓄水而改变河流原有水文、水力学条件和积累水污染物,有可能造成该河段及其下游河段水环境质量降低。另外,运行期将产生灌溉回归水排入东河下游及西河,产生量约为农灌用水量的20%,即43.28万m³/a,而且比灌溉供水过程滞后1~2个月,主要通过田间灌排渠道收集后进入东河下游及西河。107 本工程的灌溉回归水中有机质增加,DO降低,还原性物质可能增多,pH值会降低。5.2.2.5对水生生物影响因素分析本水库位于西河支流东河上游东山箐,经调查,在东河引水区及本区均未发现洄游性鱼类和特有鱼类,因此建成后水坝阻隔对鱼类影响较小,但应保证生态用水下泄流量,避免对坝址下游河道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另外,水库营养物逐渐积聚会促进藻类及浮游生物的增殖。5.2.2.6水库淹没、征占地和生产安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本项目征地总面积585.2亩,其中:临时占地186.7亩,永久占地398.5亩(其中淹没区155.5亩)。永久占地及淹没将导致库区土地利用状况发生变化。水库淹没和库区植物种群的数量减少,导致绿地数量和生物量有所减少,进而影响到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同时,与居民生活相关的耕地损失,将直接导致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的减少,影响到库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并进而对地区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建设范围内无移民搬迁问题,主要进行生产安置,合计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50人(水库淹没区14人、枢纽区36人)。水库建设永久占用及淹没耕地82.4亩,规划对水库对下游宜农荒地进行土地开发,配置82.4亩耕地。临时占地规划根据各地块的原地类和使用年限,在使用期按“占一季、补一季”的原则处理,使用完毕后恢复原功能,并对土地熟化期的损失给予补偿,林地已完全破坏的做补偿处理,同时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专项复建包括新建乡村公路1.8km、输电线路0.6km、人饮供水管2.3km。本工程安置规划方案合理可行,对就近宜农荒地的开发和临时占地的复垦还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且不容易产生新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107 107 表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土方开挖、回填物料运输扬尘少量少量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机械烟气及汽车尾气少量少量施工爆破爆破废气少量少量沥青砼摊铺沥青烟少量少量运营期————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人员污水20160m³0(隔油沉淀后回用于降尘,不外排)COD250mg/L5.04tBOD5150mg/L3.02tNH3-N40mg/L0.81t施工废水SS300~5000mg/L0(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及降尘,不外排)pH6~9石油类≤10mg/L运营期管理人员污水262.8m³/a0(隔油沉淀后用于绿化、降尘,不外排)COD250mg/L0.066t/aBOD5150mg/L0.039t/aNH3-N40mg/L0.011t/a固体废弃物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26t处置率100%施工弃渣土石方产生弃渣20.1997万m3,产生临时表土1.0443万m3。运营期管理人员生活垃圾3.28t/a处置率100%噪声施工期施工运输噪声76~85dB(A)昼间<70dB(A)夜间<55dB(A)施工机械83~90dB(A)爆破瞬时噪声120dB(A)运营期————其他107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项目工程建设范围内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敏感目标。l建设过程产生的主要生态影响包括:(1)工程占地类型为水田、旱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荒坡地等。工程开工建设后,施工范围内原地貌将遭到不同程度开挖、碾压、占压等形式的破坏,使其原有的保水、保土功能降低。同时原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将使区域生产力有一定降低。(2)项目占地区域目前植被发育较好,主要生长植被以云南松、桉树及低矮灌木为主,项目的建设会对地表植被及土壤造成破坏及扰动,同时区域动物数量和种类将有一定减少。(3)工程施工使区域水土流失程度加剧,项目施工期为28个月,工程建设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为24.1603hm2,损坏水保设施10.1561hm2,预测水土流失量27105.09t,新增流失量26318.42t。(4)施工开挖及运输在大风作用下容易产生扬尘污染,有损区域的形象,并可能会降低空气环境质量,也会给运输公路沿途景观带来一定不良影响。l营运过程产生的主要生态影响包括:(1)项目永久占地使土地利用类型永久的改变为水域和建设用地。(2)工程永久占地区和淹没区影响到的植被将无法恢复,其所受影响是不可逆的,但由于这些植被在周边地区广泛分布,次生性强,因此,工程建设对其影响不大。(3)水库建成后,库区水位明显增高,库内流速明显减缓,水域环境从急流河道型转为缓流型,对区域水文情势有一定影响,对流域水生生物及水生生态系统也将产生一定影响。(4)项目运营初期,若水土保持工作不到位,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会延续到运营期,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逐步完善,项目区水土流失会逐渐减小。107 表七环境影响分析:7.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工程属于鼓励类—水利—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该水库的工程任务主要是解决农田灌溉,兼顾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的水利工程,该水库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符合云政发[2010]86号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的决定”。项目符合国家、省级地方产业政策。7.2工程与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7.2.1工程与巍山县水利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水利规划报告》,其规划范围为巍山县境内所有城镇和农村,详见表7-1。表7-1巍山县水利规划范围序号流域名称乡镇1红河流域南诏、庙街、大仓、永建4镇以及巍宝山乡、青华乡(民强、新山、五星、民胜村委会)2澜沧江流域马鞍山、紫金、五印、牛街、青华(其他村委会)等5个乡东河水库位于南诏镇境内,位于西河支流东河上游,属红河水系,工程属于巍山县水利规划范围之内。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水利规划报告》,巍山县中期(2011年—2020年)建设的主要水源工程有:“扩建中型水库1件(锁水阁水库),新建深沟河水库、甸中河水库、梨园水库、庙街河水库、北桥河水库、黄草坝水库、功山箐水库等7件小〔一〕型水库,新建大石板水库输水干渠等8条输水干渠”,其中黄草坝水库即为本工程东河水库(黄草坝水库为原暂定名,后更名为东河水库),因此本项目已列为中期规划建设小〔一〕型水库项目之一。综上所述,东河水库建设地点、水库规模及工程任务与巍山县水利规划相符,工程特性与规划基本符合。因此,本工程建设符合巍山县水利规划的要求。7.2.2工程与《西南五省(市、区)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报告》的符合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省(区、市)发生了持续特大干旱,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发生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均为历史罕见。特别是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的旱情极为严重,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七至九成,为贯彻落实关于抓紧编制西南五省(区、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指示精神,2010年4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共同编制了《西南五省(市、区)骨干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报告》,规划报告将云南省107 大理州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列为近期规划建设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与西南五省(市、区)骨干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是相符合的。7.3选址合理性分析7.3.1主体工程选址合理性分析本工程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项目区周边无生态脆弱区、泥石流易发区等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区域,不存在制约因素;项目建设区域供水、供电、交通及材料供应等基础条件均较完善,减少了基建工程带来的土石方开挖及环境破坏等问题,节约了资源;坝址选择时以少占农田、避免搬迁为原则,同时与下游村庄保持合理距离,规避环境风险。综上,从环保角度而言,本项目主体工程选址合理。7.3.2料场选址合理性分析本工程所需反滤过滤料、石料及天然砂砾料均外购,仅在工程区设风化料场,选址为坝址上游80~400m右岸斜坡,高程约1900~1972m。该料场位于库区,邻近坝址,最大运距500m,方便施工,减少了远距离运输产生的能耗及污染;占地区域地表植被主要为松树林及灌木林,但植被覆盖一般,强风化基岩已大部分裸露;料场区坡度较小,不涉及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料场开采不会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且远离城镇、公路、居民,其开采不会对居民生活和城镇景观产生不良影响;有用层储量丰富,剥采比0.05,剥离及剔除的废渣量相对不大。综合上述因素,从环保角度出发,本工程料场选址合理。7.3.3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拟设6个弃渣场:1#弃渣场位于大坝上游蛇窝箐右岸,距大坝1.5km,占地类型为荒坡地,地形坡度<5°;2#弃渣场位于坝址上游,距大坝约3.0km,占地类型为荒坡地、旱地及部分林地,地形坡度5°~10°;3#弃渣场位于大坝下游引水渠前段,占地类型为荒坡地,地形坡度5°~10°;4#弃渣场位于引水渠后段,占地类型为荒坡地,地形坡度10°;5#弃渣场位于输水渠S1+120处、6#弃渣场位于输水渠S2+230处,占地类型均为荒坡地。从环保角度分析其合理性体现在:①弃渣场下游无无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及村庄,符合弃渣场一般选址要求;②弃渣场选址未布设在流量较大的沟道内,不涉及影响河道及沟道的行洪问题;③弃渣场场址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现象,地质条件稳定,未发现有大规模水土流失发生,也未发现大型塌方、冲沟、溶洞、漏洞等不良地质因素存在;④场址选择满足了“就近原则”,便于弃渣调配运输,减小了运输能耗和污染,同时为后期植被恢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符合环保及水土保持要求;107 ⑤弃渣场设置满足综合考虑场址及周围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并不再单独设置临时表土场以减少占地;⑥经现场踏勘,弃渣场选址地块均相对较平整、坡度较小,植被分布较稀疏,以灌草丛为主,适宜用作弃渣场地;⑦其中3#、4#、5#、6#弃渣场较靠近河道,但占地较小,且场地平整,发生弃渣坍塌可行性也较小,拟在靠近河道一侧设挡渣墙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要求距离河道最高水位线至少2m,则选址可接受。综上,本工程弃渣场总体选址设置合理。7.4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工程施工临时设施大部分只能顺左岸进库公路沿线布置,少数生产设施按照实际需要分散布置,引水、输水工程根据渠道施工进度情况沿线分散移动设置,施工场地主要布置于坝址区左岸的平缓地带,生活设施布置于坝址两岸道路上侧,生产设施与生活设施适当分开,场内不设油库、炸药临时储存库等危险性设施。从环保角度分析其合理性体现在:①工程总体布局充分利用了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条件,避免了大挖大填以及土石方的转运,同时尽量利用荒山坡地,少占林地;②施工设施大部分集中布置于进库公路附近,方便施工同时减少运距节约能耗;③生活设施与生产设施相对分离,以减少施工扬尘及噪音等干扰。工程可研阶段设计在工程区设施工营地,经踏勘,项目区距离坝头村、黄草坝村等较近,为节约占地、保护环境,环评建议施工人员如为附近村庄居民可尽量回家食宿,建议施工营地以满足驻守人员住宿及施工人员临时休息为目的,尽量减小占地及建筑面积。7.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5.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扬尘影响工程建筑施工及运输产生扬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土方填挖及现场堆放;②建筑材料(水泥、砂子、石子等)的搬运及堆放;③施工材料的堆放及清理;④施工期运输车辆运行。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以上过程会导致施工现场尘土飞扬,使空气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增高,影响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所产生的颗粒物为无组织排放,其产生量和排放时间都不易确定,因此存在一定的粉尘污染影响。为减轻施工扬尘影响,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在扬尘厉害的工作面采用湿法作业等,在采取措施后施工影响可以有效降低。据经验可知,在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所产生的颗粒物的量偶有超标排放,施工单位注意采取喷洒水等措施就可减少颗粒物的产生量。107 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篷布等遮盖物,并在清运的土方和垃圾表面喷洒水,以减少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只要在施工中加强管理,对建筑材料堆放场地进行遮盖、施工面洒水降尘等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影响一般局限于施工区域及附近,在风速较小或下雨时,粉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将减小,影响程度也将减轻。施工期扬尘影响是短暂的,随着施工的完成,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这些影响也将消失。另外,施工期运输车辆运行将产生道路扬尘,而道路扬尘属于等效线源,扬尘污染在道路两边扩散,最大扬尘浓度出现在道路两边,随着离开路边的距离增加浓度逐渐递减而趋于背景值,一般条件下影响范围在路边两侧30m以内。因此,车辆扬尘对运输线路周围小范围大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工程完工后其污染也随之消失,其影响不大。(2)机械烟气及汽车尾气影响项目的施工期施工燃油机械会产生燃油废气、交通运输车辆产生汽车尾气,均呈间断性产生。施工期作业机械有载重汽车、柴油动力机械等燃油机械,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NO2、总烃。由于烟气量不大且较分散,其污染程度相对较轻。环评建议施工方尽量选用环保型施工机械产品,减少施工燃油机械尾气的排放。随着施工的结束,影响随之消失。(3)爆破废气影响施工爆破过程会产生CO、NO2及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爆破废气为无组织排放,由于爆炸作业为短暂性、周期性作业,废气的产生也为间断性的,经大气稀释、植被净化,总体产生量及浓度均较小。本工程施工区与生活区分散布置,且距离居民区较远,爆破废气对各生活区及居民区影响较小,且随着施工的结束,影响将消失。(4)沥青烟废气影响工程枢纽区大坝设计为沥青混凝土心墙风化料坝,在沥青砼摊铺及碾压过程会产生一定量沥青烟废气。由于不在现场设沥青砼搅拌站(由下关外购成品),且使用量相对较小,摊铺温度不高,因此沥青烟气产生量及产生浓度均不高。参照国内成品沥青砼浇筑现场的监测调查结果,在风速介于2~3m/s之间时,沥青砼摊铺时所排放的烟气污染物影响距离为下风向100m左右。项目所在区域为山区,风速2.5~3m左右,周围有松林、灌木林、草本植被覆盖,空气自净能力较强,上下风向500m范围内均无居民及其他敏感点分布,少量沥青烟经大气稀释、植被吸收,不会对500m外居民产生影响,且不设搅拌站也避免了沥青烟气事故排放对居民及环境产生的威胁,因此本工程沥青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轻微。l对敏感点影响分析:经踏勘,施工区附近敏感点包括工程枢纽区西南侧500m坝头村、北侧1100m小白场村,引水坝东侧500m小黄草坝村、东侧600m107 大黄草坝村(小麻吉房村、小塘子村及多雨村距离较远,不在影响范围内)。本项目施工粉尘及施工废气对这些敏感点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①上述村庄距离施工区均为500m以上,且其间有山地阻隔、植被吸收,施工扬尘及废气对其影响较小;②巍山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这些村庄均不在其下风向,大风天气亦不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③这些村庄多靠近现有乡村道路,距离约10~100m左右,施工中主要依托该道路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产生扬尘将对其产生不良影响,但在采取加盖篷布、减速慢行、路面洒水措施下,该影响可得到有效缓解;④弃渣场沿河道布置,距离这些敏感点较远,通过洒水降尘及压实措施,少量扬尘基本不会对这些敏感点产生影响;⑤项目枢纽工程东北侧1100m为老荒桥水库,引水坝东北侧5000m为清水沟水库,其中老荒桥水库为巍山县饮用水供水水源之一,但经现场踏勘,老荒桥水库位于枢纽工程区上游、距离引水坝址较远,海拔也高于工程区,其间均有山地及植被,因此施工产生废气对其影响很小,而清水沟水库由于距离较远,且功能仅为农灌和防洪,因此对其基本无影响。综上,在采取合理洒水降尘及加强施工管理前提下,施工废气对敏感点居民影响很小。7.5.2水环境影响分析7.5.2.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废水影响本项目不存在砂石加工系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拌和养护废水、基坑排水、机修及汽车保养系统废水。①混凝土拌和养护废水:本工程设置移动式0.8m³混凝土拌和设备,施工期混凝土拌和站废水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运输胶轮车等冲洗。冲洗废水不含有毒物质,排放具有间断性的特点,泥沙悬浮物含量较大,SS浓度为50000mg/L,pH值在11左右,需经收集后集中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及中和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于施工工序和浇洒降尘等,不外排。②基坑排水:截流闭气后,基坑进行排水,需考虑初期排水和后期经常性排水,可在基坑上游设置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排。由于基坑排水仅含SS,因此经沉淀池处理后可回用也可排入河道,对水体影响很小。③机修含油废水:本项目施工机械不多,大修一般送往县城的维修厂,不在工程区设置大修厂,因此机械简单维护的废水产生量不大,但这部分废水含油少量油污,由于石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很难通过水体的稀释扩散作用削减、降解,会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油膜,破坏水体的复氧条件,对鱼类有不良影响,因此应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用于洒水降尘和林草灌溉,不外排。107 经上述措施处理,施工废水得到合理处置,对水环境影响很小。(2)生活废水影响施工期生活污水日产生量24m3/d,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NH3-N、动植物油。施工区设置临时旱厕收集粪便,旱厕粪便由施工方定期清运至周边村庄用作农肥还田;因此生活废水主要为污染物含量较低的餐饮及洗涤废水,在生活区设置隔油沉淀池对其进行处理,然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不外排。因此,生活污水基本不会对区域地表水水质产生影响。7.5.2.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区地下水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水含水层、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两大类。松散堆积孔隙水含水层分布于河床及箐沟底冲积层冲洪积漂卵砾石夹砂土、岸坡上部残坡积块碎石夹砂土中,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分布于坝址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岩体透水性及富水性属中等~强,水位埋深较浅。施工过程废水产生量较小,污染物相对简单,只要做好污水处理设施沉淀池、隔油池等的防渗,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7.5.2.3施工期对下游用水影响分析在施工期间坝址截流后,下游农灌用水通过导流隧洞将上游来水泄放到下游河道中进行供给,下游饮用水通过已有供水管道供给,居民取水水源主要为清水沟水库及老荒桥水库,老荒桥水库位于坝址上游东山箐支流、清水沟水库位于引水坝上游蛇窝箐支流,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对上游现有水库蓄水及供水造成影响,因此基本不会对附近居民取用水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区通过水保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对下游水质影响不大。因此,综上所述,施工期不会对下游供水产生不良影响。7.5.3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施工机械运行及施工材料运输、瞬间爆破均会产生较高强度的噪声,施工噪声突出的主要在土石方开挖场所、建筑材料加工场地,弃渣场等建筑场地以及施工运输道路。运输噪声为不连续性噪声,施工场地及材料加工场地噪声为连续噪声,爆破噪声为瞬时噪声。由于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消减措施,传播较远,受影响面积较大。建设期施工噪声影响是短期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点噪声源影响预测方程为:LA(r)=LA(ro)-(Adiv+Aatm+Agr+Abar+Amisc)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A);LA(ro)——参考位置ro处的A声级,dB(A);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Adiv=20lg(r/ro)Aatm——大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Aatm=α(r-ro)/1000,α=2.4;107 Agr——地面效应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Abar——声屏障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Amisc——其它多方面效应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由上公式计算出施工场地噪声预测结果见表7-2。表7-2各种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A)序号声源名称噪声强度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20m40m60m80m100m150m200m250m500m1空压机9071.463.458.554.952.046.341.938.324.52推土机8566.458.453.549.947.041.336.933.319.53挖掘机8364.456.451.547.945.039.334.931.317.54振动碾9071.463.458.554.952.046.341.938.324.55灌浆机9071.463.458.554.952.046.341.938.324.56卷扬机8061.453.448.544.942.036.331.928.314.57潜孔钻/手风钻10081.473.468.564.962.056.351.948.334.58砼搅拌机8768.460.455.551.949.043.338.935.321.59自卸汽车(5~10t)7556.448.443.539.937.030.326.923.39.510爆破120101.493.488.584.982.075.371.968.354.5多台机械同时运转,由于声叠加作用,噪声值一般增加3~5dB(A)左右,但由于施工场地较大,施工机械同时施工、集中摆放的概率较低,因此声值因叠加大幅升高概率也较小。对照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噪声限值为:昼间70dB(A),夜间55B(A)。由表7-2可知,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施工机械昼间在施工厂界60m处其最大影响声级可达70dB(A)以下,夜间在180m处其最大影响声级可达55dB(A)以下,昼间在保证施工机械与场界距离大于60m的前提下场界噪声达标,但夜间施工场界超标可能性较大;爆破噪声为瞬时性高强度噪声,昼间需距离施工厂界250m方可低于70dB(A),夜间则需距离厂界约500m方可低于55dB(A),爆破时厂界噪声超标,但该噪声为瞬时性,因此影响较小。l对敏感点影响分析:经现场踏勘,施工区所处地为山林地区,施工区附近敏感点包括工程枢纽区西南侧500m坝头村、北侧1100m小白场村,引水坝东侧500m小黄草坝村、东侧600m大黄草坝村(小麻吉房村、小塘子村及多雨村距离较远,其间有山体相隔,不在影响范围内)。本项目施工噪声对这些敏感点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①上述村庄距离施工区均为500m以上,且其间有山地阻隔、植被吸收,对照表7-2可知,500m噪声值最大不超过54.5dB(A),基本不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②这些村庄多靠近现有乡村道路,距离约10~100m左右,对照表7-2,在此范围内运输噪声值在37~60dB(A)左右,对距离较近的村庄有一定不良影响,但由于运输噪声为瞬时噪声,影响非持久型因此对敏感点造成干扰也较小,施工车辆进入距敏感点较近区域时应减速禁鸣,方能降低该不良影响;107 ③如夜间施工,尤其夜间爆破可能对大小黄草坝村及把头村民产生不良影响,对居民休息造成干扰,因此应避免夜间施工,禁止夜间爆破;④施工及爆破噪声将对施工人员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并对区域野生动物生境造成一定干扰。需针对其提出噪声防护措施,避免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区域动物造成不良影响。7.5.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1)施工弃渣影响分析根据《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水土保持可行性报告书》分析,预测本工程累计产生弃渣20.1997万m3,产生表土临时堆存料1.0443万m3。根据工程区及风化料场周围地形情况,考虑运距、堆存量、水土保持等因素,拟设置6座弃渣场用于弃渣及表土的存放,其中:枢纽工程弃渣堆放于1#、2#弃渣场,引水工程弃渣堆放于3#、4#弃渣场,输水工程弃渣堆放于5#、6#弃渣场,剥离表土于1#、2#弃渣场临时堆放后用于料场回填复垦。渣场占地类型以荒坡地为主,另有少量旱地及林地,占地面积共计5.2837hm2,渣场设计容量28.1254万m³,平均堆高3~5m,可满足工程施工弃渣及表土的堆放。弃渣场以缓坡型为主,与渣源间运距较短,且下游无居民点及重要设施,选址及设计合理。综上,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得到妥善处置,弃渣对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输和堆存过程,包括:土石方运输过程如不采取防尘、防泼洒措施,会对空气环境质量和路面景观造成不利影响;弃渣堆放将占用土地、破坏原地貌、破坏植被和地表组成物;弃渣属人工塑造的松堆积体,若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渣体容易受水蚀的影响;大量的堆渣体在景观上与周围产生不协调现象。弃渣场的建设应按水土保持方案所提要求建设挡土墙、开挖排水沟,做到“先拦后弃”,并在施工结束后按要求进行复垦,满足水保要求;弃渣应及时清运,并在清运过程中加盖篷布、密闭运输、减速慢行,按要求堆放、压实,干燥、大风天气应注意洒水增湿,满足环保要求,则施工期弃渣对环境影响较小。(2)生活垃圾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15t/d,共计产生126t(28个月)。环评提出在施工生产生活区设封闭垃圾桶收集后,根据巍山县环卫部门要求,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统一清运至巍山县垃圾填埋场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旱厕粪便由施工方定期清运至周边村庄用作农肥还田。7.5.5生态影响分析7.5.5.1施工对植物及植被影响分析根据对本项目评价区的植被调查,该区域为典型高原气候,其原生性植被结构简单,以暖性针叶林为主,其间有暖性阔叶林、暖性竹林。根据实地调查,在评价区范围内现存的植被中,107 原生性的阔叶林基本已被破坏殆尽,目前评价区内的植被以带有人工性质的云南松林、人工蓝桉林和农业植被为主,次生性明显;由于有乡村公路通过并部分区域村落,区域内植被受人为干扰较明显。评价区内的植物种类以次生性群落常见的草本植物和灌木种类为主,有较多的的多刺种类和外来种类;紫茎泽兰等形成了林下常见的优势群落。评价区内未发现自然分布的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种类,也无古树、名木分布。工程永久占地包括淹没区、枢纽区、引水区、输水区永久工程及设施等,施工永久占地影响最大的是次生灌草植被,其次为云南松林和桉树林,再次为农田植被。这一部分被永久占用的植被将无法恢复,其所受影响是不可逆的。但经调查所占用的植被均为项目区常见的植被类型,而且占用的植被均有一定的次生性,项目建设虽然会造成永久占地区植物个体数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减少,但不会破坏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不会对项目区的植物物种、植物资源、植物生物多样性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也不会造成当地区域内任何一种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种类的消失,不会对当地的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状况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临时施工占地包括场内临时施工道路、料场、渣场和施工场地等占地,施工临时占地影响最大的是次生灌草植被,其次为农田植被,再次为云南松林和桉树林。临时占用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可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恢复,其所受影响是可逆的。随着施工的结束以及水保措施、植被恢复措施的落实,临时占地区域的植被数量和种类均会得到恢复,不利影响很小。另外,占用耕地部分破坏玉米、豆类等作物及核桃等经济作物,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但通过后期生产安置可得到恢复。总体而言,施工占地将会造成施工局部地段以上植被类型片断的丧失,但由于这些植被类型在巍山东河流域及其它流域有广泛分布,而且植被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工程建设占地造成的植被损失对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完整性影响较小。因此,上述植被类型因工程施工所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7.5.5.2施工对陆生动物影响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野生动物分布较少,以常见啮齿类动物及鸟类为主,河滩地有巍山地区广泛分布的两栖动物分布。评价区未发现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也无珍稀濒危及易危动物。本工程施工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表现在:工程施工产生的环境污染可能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工程施工对动物生境造成干扰甚至破坏;施工人员大量增加,人为干扰增多会对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动物在上述干扰下可能逃离原环境向外围扩散。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扬尘等污染,以及对地表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将107 导致动物外迁会使得当地陆栖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在短期有所下降,工程完工后环境条件逐渐稳定,动物物种多样性会逐渐恢复。从长远看,估计评价区陆栖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将没有可预见的较大变化。动物在施工活动、人为破坏等各种干扰增大的条件下均可以逃离而不致造成个体死亡,因此本工程不会造成任何保护或易危动物的灭绝。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外迁,但由于当地大多数动物密度不高,且被破坏的栖息地在当地所占比例有限,所以这一间接影响并不严重。因此,随着施工结束,施工区生态恢复工作的完成,水库形成后,新的生态系统将重新建立,陆生脊椎动物也将不断地得到恢复和发展。7.5.5.3施工对鱼类影响分析本工程利用导流洞与输水隧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导流,施工导流设计枯期最大下泄流量11.5m³/s、汛期最大下泄流量23.7m³/s,保证坝址下游鱼类用水,同时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排入水体,因此对水体中鱼类影响较小。但应加强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按水保及环评要求建设排水沟及弃渣场围挡等,避免因水土流失引起水质变化及水体泥沙含量增加等。总体而言,施工期对鱼类影响较轻微,随着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及施工期的结束,这种不利影响也将消失。7.5.6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施工期,造成水土流失的工作面有:①大坝坝基开挖及弃渣;②引水渠开挖及弃渣;③输水隧洞开挖及弃渣;④溢洪道开挖及弃渣;⑤风化料场开采剥离;⑥施工道路开挖占地;⑦生产生活设施开挖占地;⑧专项设施恢复重建区的开挖及弃渣;⑨弃渣及表土的堆存。工程建设过程中场地平整开挖可能产生光滑、裸露的边坡,这将使坡面径流速度增大,冲刷力增强;工程开挖将改变原地貌,导致地表原始植被丧失,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土壤抗冲蚀能力的降低,如遇雨水冲刷或侵蚀作用,不可避免要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弃渣料的清运会产生一定的易侵蚀土源,为新的水土流失发生创作成了条件。产生危害主要为:(1)工程建设使原植被遭到破坏,林草覆盖率降低,使局域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2)大量土石方开挖,对原地形产生严重扰动,改变原有地貌,可能增加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的发生;(3)开挖及建设使原地表涂层受到破坏,加上林草覆盖率降低,会使地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下降,抗蚀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4)大量土石方开挖影响了单元土层的稳定性,为水土流失加剧创造了条件,如防护不当可能导致地质灾害活跃,一旦灾害发生,将直接对主体工程的正常运营安全造成严重影响;(5)工程弃渣如不及时防护和治理,雨季暴雨径流将携带大量泥沙下泄,进入下游地区的河道、沟渠、农田,引起河床抬高,淤塞塘、库,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影响下游灌溉;107 (6)工程下游有坝头村等村庄分布,水土流失可能对下游水环境造成污染,泥沙量增多,对下游村庄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大规模水土流失甚至对下游村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水土流失是本项目建设的主要不利影响因素,集中于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针对主要影响,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采取了相应的综合防护工程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防护措施等),环评在此基础上亦进行了补充(主要内容见本报告水土保持措施)。通过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项目的水土流失将会得到有效控制,达到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的目标,对项目区域环境影响可降低在最低范围内。7.5.7景观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对景观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初期,因工程建设、运行、挖填平整、弃渣等在大风作用下容易产生扬尘污染,形成黄沙漫漫的视觉污染,有损区域的形象,并可能会降低空气环境质量,也会给运输公路沿途景观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大气污染防治,例如采取洒水降尘、封闭减速运输等措施,可有效减轻对项目建设对景观带来的不利影响。经调查,项目距离巍宝山较远,不在巍宝山景区可视范围内,因此不会对巍宝山景区景观造成不良影响;项目位于山谷区,也不在巍山古城可视范围内,因此也不会对巍山古城景观造成不良影响。7.5.8交通、社会、人群健康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由于运输材料、清运废物、机械作业等可能引起相应路段的交通流量增加,甚至会出现短时阻塞交通的情况,给正常的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噪声、扬尘等污染,也会在短期内影响运输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工程的实施,由于大量资金、物质和劳动力输入,为部分人群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将带动当地建材、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的采购和运输,可促进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经调查,项目所在地区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不高,在施工期间引起疫情大规模爆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外来人员大量涌入,使施工区人口密度骤增,形成大量的易感人群,如果不注意施工区的环境卫生,食物及饮用水不达标,防疫措施不得力,加之医疗卫生保健条件跟不上,可能引起消化系统传染疾病(病毒性肝炎、痢疾等)的流行,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7.6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7.6.1水、气、声、固废污染影响分析工程完工后,水库运行过程无污染源产生,仅水库管理107 人员产生少量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及食堂油烟。在项目区设旱厕收集粪便并委托周边村民定期清掏并用作农肥还田,设隔油沉淀池对洗涤及餐饮污水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降尘及绿化,不外排,对水环境影响很小;生活垃圾由于产生量较小,在管理所设封闭垃圾桶收集后,根据巍山县环卫部门要求,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统一清运至巍山县垃圾填埋场处理;食堂使用清洁能源电,仅9人用餐,产生很少量油烟经抽油烟机稀释处理后可达标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综上,项目运营期水、气、声、固废污染物产生量很小,经合理处置、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7.6.2水文情势影响分析1、库区河段水文情势变化东河水库为完全年调节型水库,当正常蓄水位1922.7m时,水库面积0.094km2,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达135.7万m3。水库库区形成后,库区水位明显增高,库内流速将明显减缓,水域环境从急流河道型转为缓流型;当正常蓄水位时,库区水面面积相对于天然河道明显增加,库区滞洪能力明显增强;水库调度运行时,水位在正常蓄水位1922.7m与死水位1901.5m之间变化,水位变幅为21.2m,水库水位、水体体积、水面面积均产生相应变化,但由于水库为规模较小的小(1)型水库,因此变化影响范围较小。2、坝址上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变化东河水库所在东河由东山箐及蛇窝箐两条主要支流组成,东山箐支流有老荒桥水库分布,蛇窝箐支流有清水沟水库分布。水库建设将对流域及坝址上下游现有水利设施和河段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经分析,东河水库本区间径流过程由本区间年径流过程与老荒桥水库弃水过程叠加而成,引水间径流过程由引区间径流过程、上游黄草坝和小龙潭泉水过程、清水沟水库年径流年内分布组成。东河水库所在流域年径流成果见表7-3,东河水库建成后其本区间及引区间年径流成果见表7-4、7-5。表7-3东河水库流域年径流成果表单位:万m³断面集水面积(km2)高程(m)降水量(mm)均值CvP5%25%50%75%95%本区间821481083.31350.26197.5157.413211082.9引区间11.821911110.1181.40.26265.3211.4177.3147.8111.4老荒桥水库5.321211066.578.30.26114.591.276.563.848.1清水沟水库2.222121123.134.20.265039.933.427.921107 表7-4东河水库本区间年径流成果表单位:万m³月保证率678910111212345合计5%35.842.040.55.828.011.38.44.85.93.99.71.4197.525%7.212.735.123.314.219.112.56.411.95.35.83.9157.450%5.818.517.224.918.514.44.22.93.76.84.810.313275%7.46.611.712.323.310.27.78.17.14.94.36.411095%4.05.48.08.95.77.414.15.86.34.04.09.382.9表7-5东河水库引区间年径流成果表单位:万m³月保证率678910111212345合计5%48.156.654.47.837.715.211.26.48.05.313.01.7265.325%9.717.147.231.319.025.616.88.516.07.17.85.3211.450%7.824.823033.524.819.35.73.95.09.26.513.8177.375%7.08.918.726.031.313.78.97.97.56.65.85.5147.895%5.47.210.717.516.69.913.47.86.35.44.27.0111.4由上表可看出,东河水库在一定程度库改变了径流的时空分布。在空间上,现有上游老荒桥水库及清水沟水库库容较小,有大量弃水汇入河道,对东河流域时空上的优化作用较小,但本工程建成后,蓄水量增大并有效利用上游小水库弃水,可在满足下游生态用水前提下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从而减少了汛期的弃水量,增加了枯水期和平水期的供水量,改变了坝址下游河段的水文情势,雨季下泄流量减小,干季下泄流量增加,实现了水库调蓄天然径流的作用,解决了供需矛盾,达到了兴利的目的。3、泥沙情势变化经调查及计算,东河水库多年平均输沙量为0.7563万m³,经采用“多年平均库容淤损率法”和“多年平均排沙比法”计算,水库运行30年后,东河水库入库泥沙22.7万m³,总淤积量21.7万m³,拦砂率为95.6%。由于水库河流属山区性河流,坡陡流急,运行中泥沙将被带到坝前并逐步堆积为椎体淤积,水库运行30年后坝址前淤积高程为1898.14m。为避免泥沙淤积对水质及坝体安全造成影响,因此水库泥沙调度方式应充分利用汛期大流量时降低水位排沙,减少库区泥沙淤积;另外,由于悬移质出库含沙量远低于天然状态,水库运行初期下游河床泥沙运动可能失去平衡,但在水库运行后5年~10年内,下游河道将受到冲刷影响,然后逐渐趋于稳定。7.6.3对水温影响分析1、水库水温结构107 水库水温是水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水库蓄水后,水温作为表征热状况的一个水文要素将发生变化。水库的水温分布受太阳辐射、水库容积、入出库水量和水温、水库形状、水库调度运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库内水温是否因滞留而分层,目前国内一般采用《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DJ278-2002)中推荐的判别公式对水库水温结构进行判别,即:α=多年平均径流量/总库容β=一次洪水量/水库总库容当α<10时水库为分层型;α>10时水库为混合型;10<α<20时水库为过渡型。分层型水库如遇β>1的大洪水,则成为临时的混合型状态;如遇0.5<β<1的大洪水,则可能有较小影响;而β<0.5的洪水,一般对水库的水温结构没有大的影响。计算得到东河水库α值为0.76,小于10,水库的水温类型为稳定分层型,水库会出现水温分层和下泄低温水现象。低温水将对下游河段水生生物及农田灌溉产生一定的影响。东河水库30年及300年一遇洪水对水库水温的分布结构均基本无影响.2、水温计算公式水库水温分布包括横向水温分布和纵向水温分布。国内水库实测成果表明,瞬时水温等值线的走向基本上是水平的,只是在库岸、浅滩附近或有洪水入库扰动时个别情况例外,即使有波动,仅仅是局部的和临时的,且温差很小;年、月平均水温等值线几乎完全是水平的。故本次只预测水库水温的垂向分布情况,即水库坝前各深度逐月平均水温。预测公式采用《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DJ278-2002)中的水库垂向水温分布公式:(式1)(式2)(式3)T底=T底′-K′N(式4)式中:Ty——水深y处的月平均水温(℃);T表——水库表面月平均水温(℃);T底——水库底部月平均水温(℃),对于分层型水库各月库底水温与其年平均值差别很小,可用年平均值代替;y——水深(m);m——月份,1,2,3,……12;n,c——与m有关的参数;N——大坝所在纬度;T底′、K′——参数,其值见《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DJ278-2002)表D。3、水库坝前垂向水温及下泄低温水预测类比该水库所在区域水库表层水温实测成果与气温之间的关系,根据水库的气温值,推导得到水库表层水温,库表水温见表7-6。107 表7-6水库库表水温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库表水温8.610.516.216.818.118.920.219.618.316.712.48.8本水库正常蓄水位1922.7m,死水位1901.5m,最大坝高62.2m;灌溉管道的水是通过坝下的输水隧洞取水,灌溉取水口底板高程1898.2m,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下24.5m处,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DJ278-2002)中的水库垂向水温分布公式,预测计算灌溉取水温度,其预测结果及与天然水温的比较见表7-7。表7-7东河水库灌溉取水温与天然水温比较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年均值下泄水温7.38.812.514.216.918.518.517.316.614.710.88.113.7天然水温7.28.712.914.917.319.018.817.516.714.410.47.613.8温差0.10.1-0.4-0.7-0.4-0.5-0.3-0.2-0.10.30.40.5-0.1由表7-5预测结果可知,水库运行后,下泄水温年均温度比天然河道水温降低0.1℃;3月~9月的下泄水温较天然水温平均降低0.4℃,其变幅在0.1℃~0.7℃之间,而10月~翌年2月下泄水温较天然水温升高0.3℃,其变幅在0.1℃~0.5℃之间。从预测成果分析来看,水库运行对下泄水温的影响较小。东河水库调度运行方式从7月份起水库开始蓄水,一直蓄至正常蓄水位,灌区农灌供水由输水隧洞承担,调度时只需按灌区用水需求拉闸供水即可;在汛期或平水年、丰水年产水量较大时,当水库水位达到正常蓄水位后,多余水量经开敞式溢洪道自由下泄。水库按规定预留下游河道生态用水量23.9万m³,通过隧道出口的入河陡槽直接进入下游河道,河道生态用水下泄能带动库内水体交换,致使库内水体水温分层不明显,虽然与原来的天然河道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体对水环境温度的影响不大。4、下泄低温水影响分析①下泄低温水对农作物的影响东河水库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灌溉,兼顾乡镇供水,灌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由表7-5可看出,东河水库建成后,将改变河道的天然水温,使灌区用水高峰期5月~8月水温略有降低,预测水温在17.3℃~19.0℃之间。根据旱作物灌溉制度,灌溉集中在1月~6月,10月~12月。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温要求为≤35℃,水库灌溉水温可满足要求,且降幅较天然只降了0.1℃~0.7℃,基本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②下泄水温变化对坝下鱼类的影响对于大型水利工程水库下泄的低温水的研究显示:对鱼类直接影响是导致繁殖季节推迟、当年幼鱼的生长期缩短、生长速度减缓、个体变小等问题发生。冬季水温升高0.2℃~0.5℃107 左右,水温年变幅缩小,这些都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越冬。鱼类生长期延长可导致性腺发育提前,而水温条件达不到产卵要求,有可能出现在第二年繁殖季节到来前部分鱼类性周期遭破坏,性腺被吸收的比率大大提高。考虑到水库具有完全年调节性能,水库运行过程可以人为控制,在下泄低温水的变化幅度较小时,水温陡涨陡落的现象发生较少,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在此种工况下影响相对较小。7.6.4对水质影响分析7.6.4.1库区水质预测及评价1、TP浓度预测本项目建设前按照《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1996)等有关规定对淹没区进行彻底清理,即对淹没区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场等进行卫生防疫病处理,对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林地进行砍伐并清理外运,因此,水库建成蓄水后不存在大量有机物质在库内腐烂而导致水库水质恶化的可能。但在水库蓄水初期,随着水流流态结构的变化(流速变缓,水深加大)以及被淹没的植被和土壤逐渐释放出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可能短期内库区水质有机物含量将明显增高,库区水体诱发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加大。环评采用采用迪隆模型对建库后的TP浓度进行预测,可以看出水库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迪隆(dillo)模型方程为:式中:R—滞留系数,R=0.426exp(-0.271qs)+0.574exp(-0.00949qs),其中qs=Q/A,Q为出库水量;L—水库面积负荷总磷(氮)浓度,g/m2,L=QiPi/A,Qi为年输入水量m3/a,Pi为年输入水库总磷浓度mg/L;A—水库面积,m2;H—水库平均水深,m;q—水力冲刷系数(q=Qi/V,其中Qi为年输入水量m3/a,V为水库库容m³),1/a;预测结果见表7-8:表7-8水库总磷浓度预测结果评价单位:mg/L污染物预测值标准值预测值超标倍数总磷0.0110.050由表7-6可知,东河水库蓄水后,预测得水质中的总磷浓度为0.01mg/L,可满足其功能规划,即《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湖库)。2、水库富营养化评价107 富营养化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应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子才能真正表示富营养化的状态。目前,富营养化的评价标准很多,但水体富营养化判别,至今仍是水库(湖泊)水质研究的难点之一。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不仅需要充足的营养盐,还需要适合的水文和气象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本报告采用国内应用较多的湖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等单位提出的武汉东湖富营养化评价标准(见表7-9),对比相应污染物预测成果,对东河水库富营养状态进行评价。表7-9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参数贫营养中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重度富营养总磷(mg/L)<0.0010.001~0.0050.005~0.010.02~0.05>0.05可以看出,东河水库运行后,库区水质总磷浓度水平处于中营养水平,且上游水质较好,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认为,水库建成后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爆发富营养化现象的可能性。应加强上游引水区水质保护,做好蓄水前库底清理,控制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等污染源进入库区水体,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3、CODcr和NH3-N浓度预测①模型选择由于东河水库兼具农村安全饮用水供给功能,因此环评选择CODcr和NH3-N两个水质因子进行预测,预测模式选用S-P模式。模型方程如下:式中:C-为预测点浓度值,mg/l;C0-为河段入流浓度,mg/l;K1-为污染物降解系数,d-1;-为预测点距河段起始断面距离,m;-为河段平均流速,m/s。②模型参数-降解系数K1的确定Ⅰ、CODcr的K1值:根据三峡工程库区研究成果,确定东河库区CODcr的降解系数公式如下:式中:-河道比降;-河道平均流速,m/s;-平均水深,m;-平均水温,℃。Ⅱ、NH3-N的K1值:根据三峡工程库区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东河水库库区NH3-N的降解系数公式采用:107 ③边界条件水库来流流量和入库污染物浓度采用2011年5月监测数据,具体值见表7-10。表7-10东河水库上游来流量及入库CODcr、NH3-N浓度取值项目入库流量(m3/s)上游入流浓度(mg/L)CODcrNH3-N库区0.4650.162④预测结果东河水库蓄水后,库区水质因子预测浓度详见表7-11。表7-11CODcr、NH3-N的预测浓度项目CODcr(mg/L)NH3-N(mg/L)入库浓度(mg/L)坝前浓度(mg/L)入库浓度(mg/L)坝前浓度(mg/L)库区50.170.1620.018由预测结果可看出:东河水库蓄水后,水库区的CODcr和NH3-N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满足人畜饮用水和农灌用水标准。另外,经调查,坝址区上游无工业企业污染源,但引水区附近有小黄草坝及大黄草坝、多雨村、小塘子村、小白场村等村庄,且目前无污水收集及处理措施,尽管村庄与河道有一定距离,但仍不可避免部分村落污水和农灌污水排入河道最后进入东河水库。经分析,污水排入量约为本区多年径流量的1%、为引区多年径流量的0.7%,污水量相对较小,在来水稀释及自然降解作用下,对河道及水库水质影响很小,但鉴于本水库有饮用水源功能,应加强汇水区域的水污染治理,本工程建设方应在上述村庄建引排沟,将废水引排至汇水区域外,避免污染水源,同时建议环保部门应尽快实施上游村落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环保管理,保证下游用水安全。7.6.4.2灌溉回归水的影响水库建成后,农灌用水216.4万m3,灌溉回归水量约为灌溉供水量的20%(43.3万m3),而且比灌溉供水过程滞后1~2个月,主要通过田间灌排渠道汇集后进入东河、最后进入西河,灌溉回归水的高峰期在每年的6~7月,灌溉回归水中有机质增加,DO降低,还原性物质可能增多,pH值会降低。因此必须对水库灌区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控制和治理,防止部分月份灌溉回归水量较大且氮磷含量较高对西河水质产生影响。按照《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标准农田源强系数COD为0.5~1.0kg/亩·年,按灌溉面积和灌溉回归水量计算,COD浓度最高仅为7.24mg/L。西河在巍山县境内长69km,下段河道平均比降6.05‰,平均河宽40m,西河水量丰富,年径流量2.11亿m3,灌溉回归水量106.5万m3,为西河多年平均来水量的0.5107 %,因此,灌溉回归水量与西河同期来水量相比,COD浓度较低,对西河水量、水质影响甚微。7.6.5对水资源利用影响分析结合《巍山县水利规划报告》及《大理州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针对本项目建设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1、取水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东河水库工程任务为农业灌溉供水和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属于符合国家粮食安全、饮水安全保障,解决民生问题的水利基础设施。为了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好本区域水资源,原巍山县水利水堪队于2008年8月编制完成了《巍山县水利规划报告》,通过统筹规划,将本工程列入其中期规划新建的7件小〔一〕型水库之一。巍山县人民政府以“巍政发﹝2008﹞25号”批准了该规划报告(见附件)。东河水库坝址以上来水量丰富,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本区14.3km2、引水区14.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本区135万m³、引水区181.4万m³。水库上游目前有两座水库,并有黄草坝、小龙潭泉眼,经分析其引蓄水情况与本工程关系如下:①位于蛇窝箐支流(引区)上的清水沟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082.0m,正常库容为7.92万m³、兴利库容为6.33万m³,水库蓄水在泄放3.42万m³生态用水后年供水量为14.7万m³,经分析,所在蛇窝箐引水区来水量为215.6万m³,P=75%来水量145.7万m³,扣除清水沟水库引蓄水量后,并预留下游生态用水21.6万m³后,仍可满足典型年(P=75%)时设计引水量135万m³,占多年平均来水量的62.6%,详见表7-12。②位于东山箐支流(本区)上的老荒桥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975.6m,正常库容为14.9万m³、兴利库容为12.7万m³,水库蓄水在泄放10.4万m³生态用水后年供水量为38.8万m³,水库调节弃水37.1万m³,东河水库建成前,老荒桥水库通过坝头村引水渠完成灌溉,东河水库建成后,通过东河水库进行灌溉供水,因此,东河水库本区来水包括老荒桥水库弃水、生态用水、灌溉供水和区间来水组成,在满足老荒桥引蓄水及预留下游生态用水23.9万m³后,仍可满足典型年(P=75%)时设计引水量197.3万m³,详见表7-13。③黄草坝及小龙潭泉眼为东河水库流域内的泉水点,位于东河水库上游。黄草坝泉水流量为0.0068m³/s,每天出水量为590m³,每年出水量为21.4万m³;小龙潭泉水流量为0.0030m³/s,每天出水量为258m³,每年出水量为9.5万m。107 107 表7-12东河水库引水区可引水量表项目保证率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清水沟水库弃水75%000000001.65.51.20.28.595%0000000000000清水沟水库生态用水量0.290.260.290.280.290.280.290.290.280.290.280.293.42引水区天然来水量75%7.97.56.65.85.57.08.918.726.031.313.78.9147.895%7.86.35.44.27.05.47.210.717.516.69.913.4111.4黄草坝、小龙潭泉水2.622.362.622.552.622.552.622.622.552.622.552.6230.9取水坝断面来水量75%10.810.19.58.68.49.811.821.630.439.717.712.0190.695%10.78.98.37.09.98.210.113.620.319.512.716.3145.7生态用水量1.831.661.831.781.831.781.831.831.781.831.781.8321.6设计引水量75%8.718.237.416.606.315.466.8013.719.926.315.79.9135.095%8.617.036.215.007.814.345.618.0612.812.210.714.2102.6表7-13东河水库本区来水量分析表项目保证率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老荒桥水库弃水75%1.71.31.22.0003.58.212.01.94.32.038.195%1.60.80.61.300003.28.32.64.022.4老荒桥水库生态用水量0.880.800.880.860.880.860.880.880.860.880.860.8810.4老荒桥水库通过东河水库供水75%2.862.862.71.513.27.221.581.030.2002.692.9338.895%2.862.862.71.513.27.221.581.030.2002.692.9338.8本区区间来水量75%8.17.14.94.36.47.46.611.712.323.310.27.7110.095%5.86.34.04.09.34.05.48.08.95.77.414.182.9本区来水量75%13.512.19.78.720.515.512.621.825.426.118.013.5197.395%11.110.88.27.723.412.17.99.913.214.913.521.9154.5107 由表7-10、7-11可知,东河水库工程的引蓄水,不会对上游已有清水沟水库、老荒桥水库的引蓄水及供水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可满足下游河道生态用水,可保证上下游河道在枯水期也不会出现断流现象,设计引蓄水量及供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成果基本合理。2、取水对水资源影响分析根据水土平衡分析,东河水库灌区总耕地面积5461亩,目前灌区无骨干蓄水工程,现状水利工程设施主要为小型蓄水和小型引水工程,现有工程可供水量134.7万m³,总需水量467.8万m³,灌区缺水量为333.1万m³,其中农灌缺水309.2万m³,人畜缺水23.9万m³。灌区现状为多水源灌区,灌溉供水以引水工程为主,缺乏控制性水源工程,可控水量少,灌区缺水较严重。本工程的建设将实现年供水量256.2万m³,其中灌溉供水216.4万m³、人畜安全供水39.8万m³,工程建成后将成为灌区控制性水源,实现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汛蓄枯用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使流域水资源分配较天然状况下更为合理,将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下游的农田灌溉、农村人畜饮水、河道防洪都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缓解区域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符合大理州及巍山县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另外,经分析,本工程引蓄水及供水不会对上游已有清水沟水库及老荒桥水库引蓄水及供水造成不良影响,水库建成后,老荒桥水库还将通过东河水库进行灌溉供水,使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3、周边环境对水库功能影响分析①水源:本区水源东山箐及引区水源蛇窝箐,经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检测调查,其水质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及“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值”要求,满足本项目功能定位;②上游水库及村民取水点:本项目上游分布有老荒桥水库及清水沟水库,两个水库规模均较小,主要用途为饮用及农灌,经水平衡分析(见表7-12及表7-13),本工程的建设及引蓄水不会对这两个水库的引蓄水及供水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项目所在区域村民取水主要是通过已建供水管道接入这两个水库完成,项目施工及运营上游两水库均可正常蓄水供水,因此不会对村民取水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上游水库蓄水及村民取水亦不会影响本工程运行;③文华山水厂:文华山水厂位于项目区下游约2km处,目前正在建设中,供水规模为近期5000m³/d、远期10000m³/d,为本项目饮用水的供水对象,但由于本项目规模较小,因此文华山水厂还将由巍宝山水库联合供水,可满足水厂取水量,本工程水质可满足文华山水厂进水要求;④周边居民:项目上游汇水区分布村庄包括小黄草坝村、大黄草坝村、107 多雨村、小塘子村、小白场村等,经调查约有人口1762人,有耕地2053亩,经分析农田回归水量及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大,但为保证本水库饮用水功能,应在这些村庄建引排沟,将其废水引拍至汇水区域外,避免对水库水质造成污染。7.6.6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6.6.1运行期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水库建成后,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库蓄水淹没对植被和植物的永久破坏。淹没占地10.37hm2(155.5亩),破坏植被面积15.795hm2,破坏的自然植被主要有云南松、云南油杉、多变石栎林、次生灌草丛及湿生草本,人工植被主要有蓝桉和旱地植被。其中,影响最大的植被类型为蓝桉林和云南松林,其次为次生灌草丛及旱地作物。水库区淹没破坏旱地植被,通过生产安置得到补偿,对其影响很小;水库淹没占用林地植被类型在当地分布较为普遍,且无典型森林植被及珍稀物种,虽然短期内当地森林资源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但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的面积不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面积,随着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对林业发展影响较小。另外,水库建设在一定范围内对气候将产生有利影响,有利于植物生长、增加物种多样性,因此随着水库建成蓄水,水库区域植被及植物将逐步得到恢复。7.6.6.2运行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水库运行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为水库蓄水淹没一些动物的栖息环境,导致一些动物离开原来的环境,但不致造成个体死亡。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外迁,但由于当地大多数动物密度不高,同时库区淹没线上为山地林地,分布有较好植被、受人为干扰少,为动物的后靠迁移提供了栖息地,因此项目运行对区域陆生脊椎动物影响相对较小。另外,水库蓄水将使东河水库坝址以下河段水量减少,将对两栖动物在繁殖季节的交配、产卵和孵化等产生一定不良影响。但由于本工程已考虑上下游河道生态用水量,预留或定期下放生态用水,因此该影响较小。随着水库新的生态系统的重新建立,绝大部分动物将会适应新的生境,陆生脊椎动物也将不断地得到恢复和发展。7.6.6.3运行期对鱼类的影响本项目运行期对鱼类的主要影响方式包括:大坝阻隔、水文情势及下泄水理化性质改变、径流调节等。1、拦河坝阻隔对鱼类的影响水库拦河坝建成后,将原来连续的原生河流生态系统分割成坝上和坝下两个部分,造成鱼类生境的片段化,阻断了鱼类上下迁移的通道,造成了种群基因交流的阻隔。根据107 遗传漂变的理论,将可能降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鱼类生境的片段化和破碎化导致形成大小不同的异质种群,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使个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目前东河流域已有老荒桥水库、清水沟水库,由于位于东山箐及蛇窝箐支流,且规模较小,因此对鱼类影响较小。本工程建设后,由于位于东山箐上,且规模相对较大,因此对鱼类影响有一定加剧。根据现场踏勘调查,东河河道受季节影响较明显,水流量较小,因此鱼类分布很小,在现场调查过程中,未发现鱼类踪迹。通过对东河流域的资料收集调查,未发现有该地区特有的鱼类分布,也未发现国家和云南省级重点保护鱼类的分布,也未发现有珍稀濒危鱼类分布。因此,总体而言,工程的建设虽然将使坝上下游鱼类种质和数量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2、水文情势改变对鱼类的影响水库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下泄水量、泥沙冲刷量等水文情势均将发生一定变化,因此对鱼类也将产生一定影响。下泄水量的增加,特别是日调峰运行时将使坝下鱼类生境变得更加不稳定;水文、水质及水温条件的改变,可能导致鱼类栖息条件、繁殖条件、水体初级生产力和饵料生物构成的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库区河段鱼类种类组成及资源量。特别是东河内一些喜急流的鱼类,由于水库蓄水后该河段由急流水生境变为缓流水生境,对这些喜急流鱼的生长和繁殖将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可能使其逐步向东河上下游迁移。另外,水文情势的改变将使一些鱼类繁殖和种群数量受到影响。对于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由于漂流距离变短,来自库尾以上干流、支流产卵场的部分鱼苗将沉入库底,孵化率、仔鱼存活率将降低;对于在流水中产粘性卵或沉性卵的鱼类,由于不必进行长距离洄游,在库区可能完成生活史,但其资源量的多少将受制于繁殖量以及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类和数量。而对于适应缓流或静水环境的鱼类,由于水域面积增加、产卵场面积相应在增大,而且由于库区能够满足其繁殖条件,即便是在繁殖季节有可能受到水库调度的影响,但由于其繁殖量大、饵料比较丰富,其资源量将上升,并成为库区的优势物种。3、径流调节对鱼类的影响本工程可引水量是在考虑上下游用水和河道生态用水基础上设计的,通过预留该河段的生态环境用水及下泄生态流量,保证上下游河道在枯水期也不会出现断流现象。本工程预留生态用水量为即引水区蛇窝箐预留生态用水21.6万m³/a、本区东河预留生态用水23.9万m³/a,预留量分别为引区多年平均流量的11.9%、本区多年平均流量的17.7%,均超过多年平均流量的10%,从工程设计角度及环保角度而言,均是可满足要求的。定期下泄生态用水,可保持河道不断流,为下游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保障。但水量的减少还是会对107 该河段鱼类的正常活动产生一定干扰,对鱼类的保护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7.6.6.4运行期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库建成后,该流域水流趋于平缓,泥沙沉积速度加快,透明度增大,库湾增多,可滞留较多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有机碎屑,使细菌和藻类、浮游生物增多,从而使以其为饵料的鱼类、底栖无脊椎动物比原河道显著增多。其中,喜静水生物将逐渐成为该区域优势种群,而喜流水生物通过迁移等种群和数量将有一定减少。另外,库区的建设改变了现有的水流状态,通过人工开闸、闭闸调节水流量,满足当地用水及灌溉的要求,但是枯水季节及干旱的季节,水库充水待泄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对局部地区的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7.7生产安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7.7.1生产安置环境容量分析本项目征地范围内不存在移民搬迁问题,征地及淹没损失主要为耕地、林地,实行就近农业生产安置,需配置耕地82.4亩。安置点为库周及下游的轮歇地、宜农荒地,项目所在区域有足够的环境容量进行生产安置。另外对临时占地进行复垦,临时占地总面积186.7亩,拟根据各临时用地地块的原地类和使用年限,在使用期按“占一季、补一季”的原则处理,使用完毕后恢复原功能,并对土地熟化期的损失给予补偿,林地已完全破坏的做补偿处理,同时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本工程安置方案土地资源的配置,紧密结合库区剩余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和人口环境容量,按原有的土地面积合理配置,淹没的耕地数量采用新开垦宜农荒地的方式补充或通过现有中低产田进行薄改厚、坡改梯、推广优良品种、实行科学耕制,提高粮经作物单产,相当于扩大了耕地面积,使达到或超过当地人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水平是能够得到保障的。从一定程度而言,本项目生产安置甚至使区域环境容量得到提高。7.7.2安置点对生态环境影响安置地现状为轮歇地及宜农荒地,植被构成单一,主要为次生性植被和农作物;植物种类主要为云南广泛分布的杂草和伴生植物,本项目生产安置不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安置新开垦的耕地,农田水利设施和其它设施建设过程中都将产生水土流失。场地平整、引水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都将产生弃渣,由于安置地目前为轮歇地和宜农荒地,因此土石方开挖量不大,弃渣产生比较分散、量比较少,可用于耕地的回填垫土,因此安置区水土流失量不大。综上所述,本项目生产安置点选址合理,对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影响均较小。107 7.8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7.8.1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开发利用区域水资源,发挥水库位置较高的优势,能控制灌溉灌区大部分耕地面积,改善南诏镇4个村委会10052人和4076头大小牲畜饮水问题,灌溉农田4179亩,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对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抗旱减灾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和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都起到重要作用,社会效益显著。7.8.2经济效益本工程设计灌溉4179亩,其中增加灌溉2314亩,改善灌溉面积1865亩,农村安全饮水年供水量39.8万m³,灌溉效益按作物影子单价及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计算得灌溉效益为1142.16万元,农村安全饮水效益为19.9万元。按规范SL72-94国民经济评价准则对东河水库工程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当采用社会折现率为6%进行评价时,其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6.924%>6%,经济净现值ENPV为1473.59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1.11>1,本工程经济评价各主要指标均达到合理要求。综上,本工程对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8.3环境效益1、正效益:(1)水库建成后,通过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可有效改善库区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效涵养水土;(2)水库建成后可增加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水库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得以保持,浅层地下水系统可为周围地区供水,维持水位,或最终流入深层地下水系统;(3)水库建成后即使在枯水期内,也能保证下泄生态流量,而雨季也可对洪水起到调蓄作用,可以更科学的调配水资源的利用;(4)国内外的众多研究结果表明,中小水体在不同的程度上对减少污染,降低噪声、改善土壤水系,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2、负效益:该项目工程因工程施工占地、蓄水淹没、施工“三废”排放等,对环境资源、环境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和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林地和耕地的占用造成了生态的局部破坏,降低了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同时施工期水土流失量增加,施工噪声、废水、废气及固废等对区域环境产生暂时性不利影响,但在采取环保措施及施工结束后影响亦消失。总体而言,东河水库建设没有造成较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大部分不利环境影响可通过环境保护措施得到减免,环境效益大于环境资源损失。7.9风险分析7.9.1风险源分析107 本项目风险源主要为:①水污染事故风险;②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引发的库坝破坏和溃决风险;③对下游水生生物及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7.9.2风险识别1、水污染事故:①常规污染型——由于气温等自然灾害原因,导致局部污染或集中污染的爆发而影响供水,由于雨季山洪引发大量面源污染物以及泥沙汇入库区造成的污染;②突发卫生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水为传播渠道的传染病病毒对水库水体造成的病毒污染;或是由于突发事件致使化学品等可能污染水体的物质,流入水体造成水源无法供水的情况,比如,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化学品的泄漏等。东河水库与乡村道路相邻,该路车流量较小,也无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过,事故污染发生概率较低。2、库坝破坏和溃决风险:①强烈地震、大规模的库岸失稳和高势能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引发库坝破坏和溃决;②大规模滑坡及泥石流造成库坝破坏;③水库防洪标准低,或遭遇稀有特大暴雨的超标洪水,事先又未作好非常措施和防汛准备,引起垮坝失事;④施工工艺、用材、作业等方面的原因使坝体材料质量恶化,引起坝体局部破坏,甚至引起水库垮坝失事;⑤运行管理不善,防汛抢险工作差,忽视水库安全操作规定,致使超汛限水位蓄水运行而漫顶垮坝失事。根据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几次垮坝(共40座)原因统计,由于水库工程防洪标准低或超标洪水垮坝的,占37.3%~51.5%;由于水库工程质量劣垮坝的,占35.9%~38.5%;由于水库管理不善垮坝的,占4.2%~15.9%;水库其他原因垮坝的,占4.6%~11.39%。因此,水库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劣、管理工作差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垮坝事故的主要原因。3、对下游水生生物及生态系统的风险:水库设计中如未预留足够生态用水,则下游河道可能出现断流情况,将对下游水生生物及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破坏,影响下游鱼类繁殖、水生生物死亡等。本工程在设计中已考虑预留生态用水,预留量均超过多年平均流量的10%,即引水区蛇窝箐预留生态用水21.6万m³/a(引区多年平均流量的11.9%)、本区东河预留生态用水23.9万m³/a(本区多年平均流量的17.7%),确保运行期间上下游河流不出现断流现象,因此大大减小对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风险。7.9.3风险防范1、水污染事故风险防范(1)常规型污染风险防范:①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积极采取防范措施;②加强流域植树造林,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发生概率;③积极推进流域污水治理工程,集中收集和治理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和农灌污水,避免发生大规模污染事故。(2)突发卫生型事故风险防范:①107 加强对进库公路以及场内公路养护工作,使路面尽量平坦,并保证路基稳定,在在进库公路两侧设限速牌,限制大型运输车辆的车速和载重量;②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水为传播渠道的传染病病毒对水库水体造成的病毒污染建立事故应急预案,避免污染扩大及对下游农田和居民造成影响;③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其应急工作将涉及环保、水利、安监等多个部门,因此,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机制的强化应包括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制定应急管理制度和实施多部门联动应急机制。2、地质灾害事故风险防范项目方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1991]第77号令《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严格按照水电项目管理程序办事,依次做好勘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鉴定、加固工作。加强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精心勘测设计,加强工程质量和水库技术管理工作,遵守水库安全操作规定,以确保水库大坝安全,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对库区内外河段两岸边坡存在的多处小规模不稳定地质体,应予以加固和防范,进行护砌、支挡工程处理,避免小规模的库岸失稳而诱发大规模的库岸失稳。此外,库坝投产运行期还应禁止在库区内外附近周围炸石和炸鱼等爆破活动以及在库区和坝下附近河段两岸边坡随意堆放大量物料和建筑,以免引起滑塌。3、下游水生生物及生态系统破坏事故风险防范运行中,水库管理调度部门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通过水库输水隧洞下泄下游河道生态用水,并安排专人定期对水库下游河道进行检查巡视,观察水位、水质等,根据水位情况调整生态水下放时间及下放量等,满足引水区21.6万m³/a及本区23.9万m³/a的生态用水量,保证下游不出现因水库蓄水而出现的断流现象。4、事故应急预案当突发性事件、事故灾害产生的时候,有效的事故应急行动是唯一可以抵御事故灾害蔓延和减缓灾害后果的有力措施。因此,针对本项目水污染事故及地质灾害事故,项目方应分别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事故应急机构,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应急预案的内容见表7-14。表7-14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内容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应急计划区危险目标:库区、下游河道、环境保护目标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巍山县水务局应急组织机构、人员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4应急救援保障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6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7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事故现场、邻近区域的污染控制和清除措施及相应设备107 8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措施控制、撤离组织计划事故现场、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应急措施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9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0应急培训计划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11公众教育和信息对工厂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7.9.4环境风险分析结论综上所述,本工程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但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予以认真落实和实施的基础上,本工程项目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7.10环境管理7.10.1环境监理表7-15东河水库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一览表分类项目监理内容水环境混凝土冲洗废水收集并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修理系统废水收集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基坑排水用水泵抽出后经沉淀处理,回用或引排。生活污水旱厕收集粪便,其他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大气环境施工开挖施工开挖工序采用湿式除尘作业。施工道路及场地干旱季节,场内施工公路及物料堆放场地用洒水车洒水降尘。混凝土拌和混凝土拌和设备配备除尘设备。声环境公路建设及运输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声敏感地段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车辆夜间鸣放喇叭。枢纽施工区控制爆破时间,禁止夜间大型机械施工;施工生活区建筑物尽量选用有较强吸声、消声、隔声性能的建筑材料。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对临时占地进行复垦和植被恢复;加强库区上游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严防施工人员破坏工程区域以外的植被,特别严禁砍伐森林。野生动物及鱼类保护严格管理,禁止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捕捞鱼类。水土保持采纳水土保持报告中提出的水保措施。固体废物处置弃土石场设置6个弃渣场,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弃渣及表土堆放,堆渣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生活垃圾处置在施工生活区设封闭垃圾桶收集后,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统一清运至巍山县垃圾填埋场处理。人群健康传染病预防进行卫生清理,加强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管理;定期组织施工区工作人员开展身体检查。7.10.2环境监测表7-16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监测对象监测点(断面)监测指标监测时间及频次监测方法施工期水环境沉淀池出口设1个监测点pH、SS、COD、石油类、流量等施工高峰期监测1次,在施工高峰时段进行监测。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107 大气环境施工场界、坝头村、大黄草坝村、小黄草坝村各1点TSP、PM10施工高峰期,进行1次,连续5天。监测时段:8:00~20:00。声环境施工场界东、南、西、北各1点连续等效A声级施工高峰期进行1次,连续2天,分昼夜两个时段进行监测。运行期水环境水库水质库区、库尾pH、SS、DO、COD、BOD5、TN、TP、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铁、锰、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等水库蓄水第1年,竣工验收后连续2年每季采样1次进行监测。7.10.3环保竣工验收表7-7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一览表验收类别验收项目验收效果及要求1、水东河水库、东河、西河水质水环境质量达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管理所生活污水隔油池(1m³)、沉淀池(2m³)、化粪池(5m³),废水不外排2、气管理所食堂油烟抽油烟机3、噪声管理所生活噪声周界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4、固废管理所生活垃圾设垃圾桶统一收集生活垃圾5、生态植被恢复①弃渣场植被恢复5.7307hm2;②枢纽施工区植被恢复1.229hm2;风化料场植被恢复2.59hm2;③引水渠区植被恢复0.33hm2;④输水渠区植被恢复1.005hm2;⑤道路区植行道树11000m;⑥施工临时设施区植被恢复0.75hm2。临时设施均需拆除,临时旱厕及临时废水沉淀池等施工期环保设施也应做拆除及迹地恢复处理。水生生态生态用水下泄口;调度计划。宣传教育环保宣传牌、宣传标识若干。6、风险风险防范事故应急预案。7、其他生产安置在库周及下游的轮歇地及宜农荒地配置耕地82.4亩,另外堆临时占地进行复垦186.7亩107 表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尾气、机械烟气使用先进设备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标准土方开挖、回填、运输扬尘洒水降尘、加盖篷布、减速慢行施工爆破爆破废气自然稀释、植被净化沥青砼摊铺沥青烟外购,不设搅拌设备排放量较小运营期食堂油烟抽油烟机达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废水COD、BOD5、NH3-N、SS设临时旱厕;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降尘不外排工程废水SS、油污、pH隔油沉淀池、絮凝剂、中和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或降尘107 运营期职工生活COD、BOD5、NH3-N、SS设旱厕;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降尘、绿化不外排固体废弃物施工期施工弃渣土石方送项目弃渣场堆放处置率100%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设垃圾桶收集后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统一清运至巍山县垃圾填埋场处理运营期管理人员生活垃圾噪声施工期施工运输噪声加强管理,减速禁鸣达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机械选用低噪声设备爆破瞬时噪声禁止夜间爆破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施工期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及植被恢复工作,使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度不低于97%,拦渣率达到95%以上,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植被恢复系数达99%以上;对施工人员加强宣传教育,严禁在项目区域内采挖植物和捕猎动物。营运期期对项目区植物进行管护,保持其生物量不减少;总体生态环境有改善。表九结论、对策措施和建议107 9.1结论9.1.1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本工程属于鼓励类项目,并符合云政发[2010]86号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的决定”。项目符合国家、省级地方产业政策。9.1.2规划相符性结论东河水库建设地点、水库规模及工程任务与巍山县水利规划相符,工程特性与规划基本符合;东河水库工程属《西南五省(区、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中的规划项目,项目建设符合相关规划。9.1.3选址合理性、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结论本工程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主体工程、料场、渣场等选址均较合理,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施工总布置遵循因地制宜、有利生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环保节能的原则,并注意功能分区、尽量少占土地,合理可行。9.1.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9.1.4.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施工废气施工废气包括施工及运输扬尘、机械烟气及尾气、爆破废气、沥青烟,施工扬尘经洒水措施可得到有效控制,不在现场设沥青砼拌合设备因此沥青烟气排放量较小,其他废气经植被吸收、大气稀释后浓度降低,对枢纽工程东南面500m坝头村,以及引水坝东侧500m小黄草坝村、东侧600m大黄草坝村等敏感点居民影响很小,亦不会对老荒桥水库、清水沟水库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施工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2、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拌和养护废水、基坑排水、机修废水,该类废水SS和pH较高,部分含有少量油污。为节约用水,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环评针提出将施工废水收集并经隔油沉淀、絮凝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及降尘,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NH3-N、动植物油等,在施工区设置临时旱厕收集粪便后由施工方定期清运至周边村庄用作农肥还田,其他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不外排。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污水基本不会对区域地表水水质产生影响。3、施工噪声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施工机械运行及施工材料运输、瞬间爆破均会产生较高强度的噪声。经噪声预测可知,昼间在保证施工机械与场界距离大于60m107 的前提下场界噪声达标;但夜间施工场界超标可能性较大;爆破时场界噪声超标,但该噪声为瞬时性,因此影响较小。距离施工区最近居民点为枢纽区东南侧500m坝头村和北侧1100m小白场村,引水坝东侧500m小黄草坝村和东侧600m大黄草坝村,经距离衰减、山体阻隔,施工及爆破噪声对其影响很小,但夜间施工,尤其夜间爆破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避免夜间施工,禁止夜间爆破。另外施工噪声对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并对区域野生动物生境造成一定干扰。本报告提出以下措施: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降噪技术、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运输车辆禁鸣、限速,禁止夜间爆破,加强施工人员劳动防护等。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噪声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可降低至最低程度。4、施工固废本项目建设累计产生弃渣20.1997万m3,产生临时表土1.0443万m3,拟设6座弃渣场,可满足工程施工弃渣及表土的堆放。表土临时堆存用于工程结束后风化料场回填复垦,弃渣运至弃渣场堆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设封闭垃圾桶收集后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统一清运至巍山县垃圾填埋场处理,严禁向河道内倾倒生活垃圾。综上,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得到妥善处置,但土石方运输过程应采取防尘、防泼洒措施,避免对空气环境质量和路面景观造成不利影响;弃渣堆放过程中应做好防尘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堆渣结束后按环保及水保要求进行植被恢复,则施工期固废对环境影响较小。5、生态环境工程施工期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工程施工占地对植被破坏的影响。总体而言,施工占地将会造成施工局部地段以上植被类型片断的丧失,但由于这些植被类型在巍山东河流域及其它流域有广泛分布,而且植被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未发现自然分布的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种类,工程建设占地造成的植被损失对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完整性影响较小。因此,上述植被类型因工程施工所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工程施工将导致部分动物外迁会使得当地陆栖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在短期有所下降,工程完工后环境条件逐渐稳定,动物物种多样性会逐渐恢复。从长远看,估计评价区陆栖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将没有可预见的较大变化。随着施工结束,施工区生态恢复工作的完成,水库形成后,新的生态系统将重新建立,陆生脊椎动物也将不断地得到恢复和发展。施工期对鱼类的影响较轻微,主要是由于施工期水质变化、水土流失造成水体泥沙含量短期增加等,对鱼类生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随着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及施工期的结束,这种不利影响也将消失。6、水土流失影响评价结论107 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施工期。工程开挖建设使区域植被受到破坏、地形地貌受到扰动、水土流失加剧。如不及时防护和治理,将对工程本身及下游地区造成危害。项目方应按环评及水保所提的工程治理措施、临时措施和植物治理措施,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达到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的目标,对项目区域环境影响可降低在最低范围内。9.1.4.2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水环境影响结论①水文影响:东河水库建成后,对库区河段及上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及泥沙情势均有一定影响。库区形成后,水库水位、水体体积、水面面积均产生相应变化,滞洪能力明显增强;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水库上游河段的径流经过水库的调节,水量趋于均匀,通过适当的调蓄调度,下游河道不会出现减脱水现象,同时实现了水库调蓄天然径流的作用。预计水库运行30年后,坝址前淤积高程为1898.14m,应充分利用汛期大流量时降低水位排沙,减少库区泥沙淤积。②水温影响:水库的水温类型为稳定分层型,水库会出现水温分层和下泄低温水现象。经分析库内水体水温分层不明显,虽然与原来的天然河道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体对水环境温度的影响不大,对下游农作物生长和鱼类生存繁殖影响也较小。③水质影响:经分析,东河水库建成运行后对整体水质的影响较小,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爆发富营养化现象的可能性。应加强东河上游水质保护,做好蓄水前库底清理,控制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等污染源进入库区水体,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灌溉回归水量与东河、西河同期来水量相比,COD浓度较低,对东河和西河水量、水质影响甚微。④水资源影响:东河水库工程的引蓄水,不会对上游已有清水沟水库、老荒桥水库的引蓄水及供水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可满足下游河道生态用水,可保证上下游河道在枯水期也不会出现断流现象,取水合理、可靠,对区域水资源和水功能区影响较小,可增强对来水的调节能力,并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缓解区域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符合大理州及巍山县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2、生态环境影响结论水库建成后,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库蓄水淹没对植被和植物的永久破坏。总体来说,由于淹没区的大部分自然植被均属于反复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低,且在巍山东河流域等均有分布,且淹没区的人工植被均属于广布种,不会造成该植被类型的消失或灭绝,也不会导致评价区植被分布的明显变化。另外,水库建设在一定范围内对气候将产生有利影响,有利于植物生长、增加物种多样性。水库运行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为水库蓄水淹没一些动物的栖息环境,107 导致一些动物离开原来的环境,但不致造成个体死亡。随着水库新的生态系统的重新建立,绝大部分动物将会适应新的生境,陆生脊椎动物也将不断地得到恢复和发展。水库运行期对鱼类的主要影响方式包括:大坝阻隔、水文情势及下泄水理化性质改变、径流调节等。经分析,这些影响程度均较轻微,不会造成任何鱼类的灭绝。运行后,项目方应按环评所提措施加强对周边植被和陆生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加强对鱼类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使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得到缓解改善。3、管理人员污染物排放影响结论东河水库运行后,在管理区设旱厕收集粪便、设隔油沉淀池对管理人员污水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降尘或绿化,不外排;生活垃圾经管理所内封闭垃圾桶收集后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统一清运至巍山县垃圾填埋场处理;食堂使用清洁能源电,产生很少量油烟经抽油烟机稀释处理后可达标排放。总的来说,水库运行后,由于常驻人员较少,污染物产生数量较少,经合理妥善处置后,对环境影响很小。4、生产安置环境影响结论本项目征地范围内不存在移民搬迁问题,征地及淹没损失主要为耕地、林地,实行就近农业生产安置。本工程合计水平年需配置耕地82.4亩,另外临时占地进行复垦186.7亩。安置点为库周及下游的轮歇地及宜农荒地,项目所在区域有足够的环境容量进行生产安置。只要加强安置建设中水土保持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则本项目安置对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影响均较小。5、风险评价结论水库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主要为运行期水库水污染事故风险和库坝破坏、溃决风险,但不存在重大危险源,发生概率也较低。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予以认真落实和实施的基础上,本工程项目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9.1.5评价总结论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未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环境敏感区域,该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选址及平面布局合理。工程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工程建设将对库区及施工区的植物、植被、动物生境产生一定不利破坏,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等将对施工区及周边地区产生一定影响,施工弃渣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等。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工程带来的环境影响可得以减缓,能够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综上所述,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建设107 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在建设单位切实落实本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减免各种不利影响,满足环保目标要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价本项目是可行的。9.2对策措施9.2.1设计原则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规划设计需遵循预防为主、合理布置、减少生态破坏;二、生态优先原则:各项措施均结合当地生态特点切实做到生态优先;三、“三同时”原则:各项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四、经济性、有效性原则:遵循环境保护措施投资省、效益好、可操作性的原则;9.2.2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废水处理措施(1)混凝土拌和废水处理:拟在大坝枢纽区设1套混凝土拌和废水处理系统,将移动式砼拌合设备产生废水收集后进入该池处理。废水处理工艺见图9-1。图9-1混凝土拌和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废水经简易沉砂池初沉把粗砂去除后,进入中和沉淀池进行中和处理,必要时加化学净水剂凝聚沉淀,废水澄清后回用于场地和道路的喷洒、周边林草浇灌等,不外排,沉淀产生的固体废物清运至弃渣场堆放。由于絮凝剂的投加,使小于0.035mm的悬浮物得以快速而有效的去除,并可回收大量的细砂。因绿矾和聚丙酰胺混合物对碱性高SS、石油类废水处理效果较好,所以推荐使用该种絮凝剂。(2)机修站废水处理:机修站废水为含油废水,产生量较小,拟在机修站设置隔油沉淀池处理,去除浮油并经沉淀后废水回用于场地和施工道路喷洒降尘。(3)基坑排水处理:在基坑上游设置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排,然后经沉淀池处理后可回用也可排入河道。(4)生活污水处理:107 食堂设泔水桶收集剩菜剩饭,并由附近农民运走,可用于家禽、家畜养殖;在施工现场修建临时旱厕,粪便由施工方或委托当地农民及时清运至周边农田做有机肥,并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旱厕经无害化处理后拆除填埋;少量洗涤污水收集后经隔油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及道路喷洒降尘,不排放。(5)施工期对下游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在围堰上游处埋设临时供水钢管对下游进行供水;施工废水严禁排入水库及河道;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加强施工期间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影响水质。(6)避免雨季排放措施:施工废水处理池及生活污水处理池在设计时应考虑兼用于雨天及雨季回用不完污水的收集存储,适当扩大容积,一般以废水5d产生量设计,雨天或雨季收集后待晴天回用,避免污染水体。2、大气污染控制措施(1)工程设计时要考虑技术、经济以及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合理设定施工方法、施工作业面大小等;(2)施工方应禁止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车辆进入施工场地;(3)配备洒水车,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洒水1-2次;若遇到大风天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4)在临时材料堆场四周设置围挡设施,合理安排堆垛位置,减少可能引起的扬尘量,防治污染周围植被;(5)运输原材料及施工垃圾车辆要严密遮盖,避免尘粒沿途撒落,减少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进入临近敏感点的道路区应减速慢行,该路段应进行洒水降尘;(6)施工现场只存放回填的土方量,弃土要及时清运,晴天干燥季节对存土、铲土运输要常洒水,以保持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量;(7)弃土装车应控制低于车厢挡板,减少途中撒落,施工运输车辆的速度应小于30km/h,以减少道路二次扬尘;(8)不在施工现场设沥青砼拌合设备,采用外购沥青砼和先进摊铺设备及工艺,控制沥青烟排放浓度和排放量;(9)加强现场施工人员劳动防护,在粉尘作业及沥青砼摊铺时,施工人员应使用口罩。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2)设备采取合理布局,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高噪声设备不同时施工,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107 (3)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4)混凝土搅拌机及其他高噪声设备应选择空旷场地设置,尽量远离村庄、林区及动物栖息地,避免夜间运行;(5)在有村庄分布的公路路段设置禁鸣和限速醒目标志,加强对此路段路面的保养,保持路况良好,夜间禁止大型车辆在有敏感点分布的路段进行运输活动;(6)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表,对爆破施工时间进行管制,禁止夜间爆破;(7)做好好施工区及道路区周边村民的沟通工作,争取得到村民的理解支持,并定期调查回访,对村民提出的减噪建议及意见及时采纳。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1)本工程为解决施工弃渣要求,在枢纽工程区设6座弃渣场,渣场设计容量28.1254万m³,平均堆高3~5m,可满足工程施工弃渣及表土的堆放,表土于2#弃渣场临时堆放后用于后期料场的回填复垦。弃渣清运及堆放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开挖土石方应尽量、及时的回用于施工工程的回填等,回用不完的弃渣或表土应及时运至弃渣场堆放,不得随意堆放或倾倒;②在清运过程中,应加盖篷布、密闭运输、减速慢行,避免渣土掉落影响路面清洁和扬尘破坏周围景观;③弃渣场的建设应按水土保持方案所提要求,做到“先拦后弃”,建设挡土墙、开挖排水沟;④堆放过程中,弃渣场及表土场边坡要小,尽量压实,在干燥、大风天气应注意洒水增湿,避免扬尘二次污染;⑤施工期结束后,应按水保设计方案对弃渣场进行植被恢复和后期管护;表土应及时用于料场开采区的回填复垦。(2)施工期生活垃圾经封闭垃圾桶收集后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统一清运至巍山县垃圾填埋场处理。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陆生生态保护措施①施工临时设施选址尽可能避让树木保存较集中的地区,施工方要对施工人员加强防火护林教育,严禁由于用火不当引发火灾;②为减少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对于工程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损失,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报批,进行覆土植被,并对施工临时占用部分进行施工后生态恢复,树种和草种选用当地适生种;107 ③在植物的配置措施方面尽量采用混交林,避免树种单一,以提高植物措施的防护效果;要避免引入外来物种,以免带来生态灾难;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④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控制施工区的植被破坏活动,禁止砍伐树木、挖取植物,要注意杜绝买卖和自制狩猎工具,严禁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做到违者必究;⑤坚持“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严格禁止废土方进入河流和溪流;尽量避免在溪流地段的挖方和填方以及放炮施工;在公路经过溪流的地段,应顺溪流设置小型桥梁和涵洞,以确保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通道,特别是两栖动物的通道畅通。在灌渠经过支流箐沟处,设置倒虹吸,以保留原来河道的完整;⑥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交给林业局的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对施工中遇到的鸟窝(因砍伐树木)要移到非施工区的其他树上;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鸟和鸟卵(蛋)交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妥善处置;⑦尽量控制施工开挖面积,尤其风化料场的开挖应按需、按阶段进行,弃渣场也应按实际渣量确定平整及堆占土地面积,避免盲目开挖破坏地表植被,施工结束后,应严格按环保及水保方案进行植被恢复(具体措施见本环评水土保持措施章节及《大理州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报告书》。(2)水生生态系统及鱼类保护措施①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应按环评所提措施妥善处理,严禁排入水体污染水质,施工区域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泥沙流入水体;②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教育,加强对施工器材的管理,不能让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流失于施工人员或当地群众中,用于私自炸鱼等。(3)占地保护措施①严禁超计划占地,临时建筑避免损害植被生长较好的区域;②做好施工期水土保持工作,避免生态环境影响的积累;③加强施工废渣的管理,施工弃渣应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严禁乱堆乱放占压植被;造成生态影响面积扩大;④工程建设中边建设边进行生态恢复工作,工程完工后及时拆除临时性建筑并恢复植被。6、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来源于《大理州巍山县东河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报告书》,部分内容为环评从环保角度补充。(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07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41.533hm2,其中项目建设区35.2403hm2,直接影响区6.2927hm2。(2)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规定,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度云政发﹝2007﹞165号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属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一级,详细目标见表9-1。表9-1防治目标一览表指标标准规定降水量修正土壤侵蚀强度修正地形修正采用标准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297土壤流失控制比0.8+0.21拦渣率(%)95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299林草覆盖率(%)25+227(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①枢纽施工区、引水工程及输水渠施工区:开挖渣料除少量用于回填外,均统一运至弃渣场堆放,做到“随挖随填”,尽量减少弃渣量和缩短运距,开挖边坡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考虑了块石护坡、排水沟、挡土墙等。②弃渣场:是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重点,设计主要采用工程防治措施,同时辅以坡面植草等生物措施。弃渣场堆渣前期,渣脚应先修筑挡渣墙,在堆渣过程中要求边堆渣边碾压。③道路工程区:主体工程设计已考虑了路基排水沟措施,水保方案设计在新建道路沿线种植行道树、边坡植草。④料场开采区:料场开采结束后,将剥离料回覆并恢复植被。⑤施工临时设施区:施工临时设施区施工中进行挖填平衡,基本不产生弃渣,施工结束后,对工程扰动区的临时房进行拆除,对裸露地表进行植被恢复,营造云南松、旱冬瓜混交林。总体而言,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三部分,即工程治理措施、临时措施和植物治理措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9-2、9-3。表9-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表序号项目长度(m)土石方明挖(m³)M7.5浆砌石挡墙(m³)M5浆砌石排水沟(m³)一1号弃渣场489.221226.9356.071挡渣墙258406.981226.93107 2截水沟8982.2456.07二2号弃渣场1347.052606.1106.651挡渣墙3651111.432606.12截水沟255235.62106.65三3号弃渣场99.54163.5930.871挡渣墙3854.26163.592截水沟4945.2830.87四4号弃渣场135.83236.7839.061挡渣墙5578.54236.782截水沟6257.2939.06五5号弃渣场142.8241.0842.841挡渣墙5679.97241.082截水沟6862.8342.84六6号弃渣场185.64322.8853.551挡渣墙75107.1322.882截水沟8578.5453.55合计2400.074797.35383.04表9-3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序号造林位置场地整治(hm2)造林树种(草种)绿化面积(hm2)种苗数量(株/kg)草籽量(kg)一枢纽施工区1.229小叶黄杨×红叶石楠1.2293072/0二弃渣场5.7307旱冬瓜×黄背栎×百喜草5.730714327/171.92343.8311号弃渣场0.65旱冬瓜×黄背栎×百喜草0.651625/19.53922号弃渣场4.5524旱冬瓜×黄背栎×百喜草4.552411381/136.57273.1433号弃渣场0.0975旱冬瓜×黄背栎×百喜草0.0975244/2.935.8544号弃渣场0.1094旱冬瓜×黄背栎×百喜草0.1094274/3.286.5655号弃渣场0.1517旱冬瓜×黄背栎×百喜草0.1517379/4.559.166号弃渣场0.1697旱冬瓜×黄背栎×百喜草0.1697424/5.0910.18三风化料场2.59云南松×旱冬瓜×百喜草2.596476/0155.4四引水渠0.33冬樱×百喜草0.33366/019.8五输水渠1.005冬樱×百喜草1.0051116/060.3六道路施工区3.3冬樱×百喜草3.33664/0198七临时设施区0.75云南松×旱冬瓜0.751876/0合计14.934714.934730897/171.92777.33107 l植被恢复措施:其中植被恢复为工程水土保持的一个重要方面,且为工程结束后的重要环保措施,因此针对各区域的植被恢复细述如下:①弃渣场:在边坡覆土后采用乔灌草混交方式进行场地绿化,种植当地树种旱冬瓜、耐旱灌木黄背栎、百喜草。旱冬瓜种植株行距为2.0×2.0m,采用一年生袋苗植苗造林,种植密度2500株/hm2、补植20%;黄背栎选用撒播造林,初植密度30kg/hm2,补植20%;百喜草采用播撒方式,播前用细土和草种混合均匀,播种后进行覆土并适当滚压或用无纺布遮盖,初植密度60kg/hm2,补植20%。②枢纽施工区:待施工结束后,拆除各种临时建筑,平整场地,覆土后选用小叶黄杨和红叶石楠进行绿化,绿化面积1.299hm2。种植株行距2.0×2.0m,采用一年生袋苗植苗造林,种植密度2500株/hm2、补植20%。③风化料场:开采结束后,从临时存土场将剥离表土回覆至料场,平整后选用旱冬瓜和云南松进行绿化,同时植草,绿化面积2.59hm2。种植株行距2.0×2.0m,采用一年生袋苗植苗造林,种植密度2500株/hm2、补植20%。④引输水渠道施工区:在渠道沿线采用冬樱进行植树造林,同时边坡植草,冬樱种植株行距3.0×3.0m,种植密度333株/km、补植20%。⑤道路区:在道路一侧种植冬樱,对因公路建设造成的裸露地表进行治理,株距3.0m。⑥临时设施区:待施工结束后拆除各种临时建筑,平整场地,选用旱冬瓜和云南松进行绿化,种植株行距2.0×2.0m,采用一年生袋苗植苗造林,种植密度2500株/hm2、补植20%。l水保临时措施:①对于建筑物开挖,在施工过程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必要时设置临时挡护和排水设施;②临时土质开挖面在雨季应采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开挖结束后及时进行绿化或硬化处理;③开挖弃渣中不能及时运走的渣料应采用土(砂)袋进行临时拦挡,雨季用薄膜覆盖。(4)环评补充措施①弃渣应封闭运输,避免渣土掉落、雨水冲刷引起的水土流失;②做好临近水域区域的水土保持,在边坡较不稳定区域增加编制土袋挡护,避免水体含沙量增大;③做好后期植被抚育,在库周种植有较好水源涵养作用的植被,保护好库周现有植被不被破坏。7、人群健康影响减缓措施①在施工人员进驻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一次综合卫生清理,消灭传染源,包括灭蝇蚊、灭鼠,填平积水坑,铲除施工生活区周围的杂草等。107 ②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前应由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对施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严禁患有传染疾病的人员进场;发现传染疾病及时隔离治疗,以防止传染病流行。在施工期间对患病或是受伤的施工人员及时治疗,并对所有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至少每半年一次。③生活用水应采用集中式消毒处理供水设施,保障为施工人员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按公共卫生设施的标准修建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公共卫生设施。④加强工地食堂及餐饮服务业的卫生管理,要求饮食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应对餐具经常进行煮沸消毒。⑤聘请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对施工区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治,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健康。9.2.3运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水环境保护措施(1)水质保护措施①水库蓄水前,按规范要求做好库底清理工作,清理面积0.1km2,包括:卫生清理——对淹没区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场需进行卫生填埋及防疫处理等,林地清理——对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林地进行清理;②水库管理局的生活污水严禁排入库区。考虑到管理局人数较少,要求设旱厕收集粪便,并设隔油沉淀池收集及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降尘及绿化,不得随意排放入水体;③定期开展库区水质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水库水质状况,以便于采取应对措施。监测工作应纳入工程环境监测计划;④结合工程水土保护方案的实施,按“三同时”的原则,对弃渣场及施工临时工程等施工开挖破坏地段植被进行恢复,对库区周围开垦的荒地,应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水库运行后,在水库周边区域内进行封禁治理,大面积绿化造林,加强径流区水源涵养林营造和保护工作;⑤对水库汇水区域应严格管理,凡是可能对水库水源涵养林、水库水质等造成破坏和污染的行为,应严格禁止;⑥库区应禁止进行营业性旅游开发活动,不得发展水面养殖业如进行养鸭和网箱养鱼等投饵养殖,但可采用水生生态控制技术如非投饵合理放流鱼类,对库区水体进行净化,以控制水库富营养化倾向和改善下游水体水质;⑦在上游汇水区域内村庄建设引排沟,将其污水引至汇水区外排放,并建议水务部门应联合环保部门尽快实施上游村落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环保管理,保证下游用水安全。(2)对水资源利用对象的保护措施107 ①运行期应严格按照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水库调度运行计划进行调度,水库蓄水应同时满足坝下农灌用水所需水量、农村安全用水量和坝址以下减水河段的生态用水,通过水库输水隧洞下泄下游河道生态用水,引水区蛇窝箐下泄生态用水21.6万m³/a、本区东河下泄生态用水23.9万m³/a,确保运行期间上下游河流不出现断流现象;②根据灌区供需平衡分析,水库无法完全满足下游用水要求,其农灌用水过程在首先保证水库下游减水河段的河道生态用水和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的前提下,按“以供定需”方式进行水库兴利调节。(3)下泄低温水减缓措施①合理制定水库洪水调度运行方案,汛期尽可能的利用泄洪隧洞,改善库区水体水温结构,减缓5~7月低温冷害的不利影响。②尽量采用宽浅式过水断面的灌溉渠道,以利于灌溉水体水温上升。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对植被、植物的保护措施①加强对水库管理人员的环保教育,严禁采挖项目区域植物;②定期对项目区植物进行管护,尤其对施工结束后恢复的植被进行定期抚育管理,保持其生物量不减少;③保护项目区域自然景观格局,严禁擅自建设与景观不协调的建筑;④对水库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建设,增加封山育林面积、对符合退耕还林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进行水源涵养林建设,改善库区生态环境。(2)对陆生动物的保护措施①在评价区内特别是在林地区域内设置告示牌和警告牌,提醒公众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②加强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③严禁猎杀任何兽类,严禁打鸟、捕鸟和破坏鸟类的生境,严禁捕蛇、捉蛙和破坏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④对附近居民加强施工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公告、发放宣传册等形式教育周边居民,通过制度化禁止施工人员捕食蛙类、蛇类、鸟类、兽类,尤其对区域内分布的易危动物应加强保护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鼠类的危害。(3)对鱼类的保护措施①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保证河道生态用水需求,严格设计下泄流量保证引水坝下河道及枢纽坝址以下河道生态用水,以避免河道107 减脱水导致流域鱼类资源的损失,该流量可对鱼类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②强化渔业管理,坚决杜绝大量捕捞亲鱼和幼鱼的行为,并根据本地区鱼类繁殖季节和生长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③加强上下游河道和支流的管理,保护鱼类生境,以弥补水库灌溉引水对鱼类的影响。④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在周围的乡村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方面的宣传,以便使村民能自觉加入到保护鱼类资源的队伍中来。3、运行期管理人员污染物处置措施①水库管理区设旱厕收集生活粪便,并设隔油沉淀池收集及处理生活污水,粪便定期清运至周边农田用作有机肥,其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降尘及绿化,不得随意排放入水体;②食堂应使用清洁能源,管理人员炊厨油烟经抽油烟机处理后方可由排烟管道排出;③生活垃圾收集后,根据其性质尽可能分类,对于可回收的生活垃圾送至废品回收站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设封闭垃圾桶收集后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统一清运至巍山县垃圾填埋场处理。4、生产安置环境保护措施①生产安置区新开垦耕地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开垦坡度大于25°的土地,严禁毁林开荒;②生产安置区耕地的水保措施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应全面考虑耕作措施(农耕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三种类型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其中对新开垦和调剂划拨的坡度在25°以下的旱地应采取坡改梯,对不便实施坡改梯的耕地,应采取水保耕作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③加强对安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超计划占地,禁止乱砍滥伐、盗猎野生动物,安置中注意保护周边植被,尽可能减少对植被和土地的破坏;④通过加大科技扶持的力度,采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扩大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等措施,增加土地人口承载力,改善安置区的环境容量。9.2.4环境保护管理措施1、环境管理内容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环境保护经费,实施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协调政府环境管理与工程环境管理间的管理。用技术手段对工程建设所影响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监测。通过定量化的分析手段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和程度,为具体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和采取补救措施提供依据和基本资料。107 2、环境管理控制目标施工期间,施工废水不外排;施工现场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对施工作业点的施工人员做好个人噪声防护工作,禁止夜间爆破及使用高噪声设备。控制施工区空气环境质量,特别是做好施工作业点粉尘污染治理防护工作。控制施工区的植被破坏活动,禁止挖取植物;认真监督落实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避免因水土流失造成施工区山体和堆渣塌滑;控制施工区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传染病发病率,做好施工人员的卫生防疫工作,避免传染病出现爆发式流行和蔓延;消除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交通、爆破等各种意外事故对人身安全的威胁隐患。3、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①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期:负责工程环保设计内容和招标内容的审核;委托工程设计单位编制《工程施工环保手册》,对工程监理单位有关工程师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监理培训;制定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环境保护工作经费的审核和安排;监督承包商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执行情况。运营期:制定年度环境内各保护工作计划;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经费;同环境监测部门协调安排环境监测工作;成立环境内各保护专职或兼职机构,代表工程建设单位行使环境管理的有关职能。②工程施工单位设置环保兼职机构,负责实施环保对策和措施,接受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核算年度环保费用使用情况;检查环保设施的建设进度、质量、运行状况;处理日常事务。③工程设计单位负责解释工程设计报告中有关环评和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设计文件。在工程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工程设计单位可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技术咨询。④工程监理单位受工程设计单位委托,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现场监理。其中应有专职或兼职监理工程师负责对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理,配合建设单位做好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a.监理范围环境监理范围:工程所在区域与工程影响区域。工程范围:施工现场、建设办公区和营地、附属设施等以及上述范围内施工对周边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域。工作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程保修阶段环境监理。107 b.环境监理主要任务工程环境监理应遵循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施工期对所有实施环境保护项目的专业部门及项目承包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主要工作任务包括:Ⅰ、编制环境监理计划,拟定环境监理项目和内容;Ⅱ、对工程环境保护实施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采取检查、指令性文件等监理方式;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项目合同,对实施环境保护项目的专业部门和项目承包人的工作进行抽查、监督,提出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时限;Ⅳ、对施工期各环保措施进行监理,监督和检查施工单位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Ⅴ、对工程项目承包人的环境月报、季报进行审查,提出审查、修改意见;Ⅵ、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项目合同,协助项目环境管理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工程各种环境事故与环境纠纷;Ⅶ、编制环境监理工作月报和季报送项目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监理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⑤工程建设环境管理一览表表9-4环境管理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工程内容责任人监管一水土保持工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施工临时措施建设/施工单位水务二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施工单位环保1施工废水处理设施隔油沉淀池施工单位环保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旱厕、隔油沉淀池等建设单位环保三大气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场地洒水、运输车辆覆盖篷布建设/施工单位环保四声环境保护工程合理布局及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爆破及使用高噪声设备,场界达标建设/施工单位环保五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临时收集设施(封闭垃圾桶)建设/施工单位环保六生态恢复工程植被恢复,宣传管理建设/施工单位环保七人群健康保护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限制感染传染病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建设/施工单位卫生/防疫八环境监测按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建设单位环保九环境监理、管理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建设/监理单位环保十“三同时”验收验收建设单位/环保部门环保9.3建议1、建议项目方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期环境管理合同,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单位按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要求进行施工。2、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东河107 流域森林保护、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和鱼类增殖保护,划定水库水源林保护区,加强流域工业、种植业、养殖业、生活污染源防治,严格控制进库区的污染物量,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和削减进入库区营养盐和有机物污染源,保证上游交接断面水质达标,防止库区富营养化的发生。3、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东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分配方案及其各河段水库合理联合调度方案,理顺各水库水位保有量各种用水(生产、生活、生态需水)以及防洪、排污等之间的关系,确定科学限度,实行统一调度和指挥。4、建议环保部门加强东河水库上游村庄污水处理及环境管理,建议在上游村庄建设村落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避免其生活污水及生产污水对东河水库水质及下游用水安全造成隐患。107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107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107 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107 注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立项批准文件;附件2:其它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附图1:流域水系图;附图2: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附图5:项目与周边关系图。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10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