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 MB
  • 11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

  • 1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编制日期2015年11月云南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该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108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法人代表何金平联系人姬刚通讯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号联系电话15287171004传真0871-66190250邮政编码530100建设地点大理市海东新城中心片区立项审批部门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云发改办社会[2015]57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和代码高等教育[P8441]占地面积(平方米)219354.321m2绿化面积(平方米)95429总投资(万元)81573.18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42.1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91评价经费(万元)8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12月1.1项目由来及社会环境简介滇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条件独特,与东南亚、南亚多国接壤或相邻,与周边国家产业互补性强,是国家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前沿,发展潜力巨大。然而,目前滇西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13年,2300元扶贫标准以下人口为267.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9%,比全国平均水平(8.5%)高9.4个百分点,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同时,滇西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总体滞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及产业化程度低,产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缓慢、长期在低附加值产业链的低端徘徊。实际情况表明滇西的贫困是素质型贫困,缺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滇西产业发展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滇西片区高等教育层次偏低。至2014年6月,云南现有30所本科院校、37所高职(专科)学校,滇西片区10个州市19万平方公里、1600万人口仅有本科院校6所(含1所独立学院),高职(专科)11所。滇西地处边境,战略位置重要,但高等教育对外辐射力弱。素质型贫困是滇西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当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滇西自然资源的生产要素价值,提升滇西产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最终实现滇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滇西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108 云南省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位置和国家对于云南作为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使滇西处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由于滇西高等教育层次偏低,本专科结构比例不合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现状。同时,滇西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总体滞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及产业化程度低,产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缓慢、长期在低附加值产业链的低端徘徊。实际情况表明滇西的贫困是素质型贫困,缺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滇西产业发展不充分的主要原因。为适应滇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滇西作为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教育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滇西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推进计划(2012-2017)》中明确提出,以培养服务滇西特色优势产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创办一所应用技术类型的新型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这所新型高校的创办,是对滇西连片特困地区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试点项目。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位于为大理州大理市海东开发区新城中心片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是学校的核心机构和首脑机关,是学校的基础课程教学、监控、协调与管理中心,主要承担各特色学院第一年公共课教学任务、制度安排、标准制定、发展规划、重大事项审批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总部的设置对整个学校的建设至关重要,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建立一个善于创新、运行高效、功能齐备、保障有力的总部,不仅是整个学校教学、管理建设的必要,而且也是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教育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的有力保证,因此要建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2015年7月27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委托云南省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评价单位)承担该项目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中心依据有关环评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到现场进行了踏勘和在有关资料的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稿),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2015年10月21日“报告表(送审稿)”通过了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昆明主持召开的技术评审会,我中心根据“会议纪要”,对“报告表(送审稿)”修改完善后,形成《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供建设单位按程序上报审批。1.2项目概况108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从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技术孵化到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链、价值链增值链,形成学生创新创业、专业研究生培养和教师的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强化滇西大开放性、多样性、社会化、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凸显学校与社会高度的融合及其间的开放、交流与互动。聚集滇西大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与互联网、云教育的全新结合,突出了现代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方向。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将建成在校学生4000人、教职工1000人的教学、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学习等并为其创建所需的生活条件。学校规划用地约329亩,其中约15亩作为预留发展用地(项目区南边),其余的314亩为先期建设用地。项目建设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预留发展空间的原则。一期建设自成体系,初步形成校园风貌。二期建设填补沿海月街的界面,并进一步丰富中心景观。1.3学校管理模式、办学特点及制度1.3.1学校管理模式学校借鉴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模式,采取一个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实行大学和学院两级分层办学、分层管理。总部为公办性质,特色学院可为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办学等。特色学院在大学统一领导下相对独立办学,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由大学章程确定。总部作为监控、协调与管理中心,并承担各特色学院学生第一年公共课教学的任务。下设十个特色学院分别为:普洱茶学院(普洱市)、民航学院(昆明市)、珠宝学院(保山市)、文化产业学院(丽江市)国际酒店管理学院(丽江市)、傣医药学院(西双版州)、高原农业学院(临沧市)、咖啡学院(德宏州)、健康管理学院(大理)、民族工艺学院(大理)。1.3.2办学特点及制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是学校的核心机构和首脑机关,是学校的基础课程教学、监控、协调与管理中心,按照创新管理模式,精简高效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总部主要制定大学章程、规划,统筹特色学院学科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进行学籍管理;建立互联网资源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立质量评估监控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开展国际教育交流项目,指导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指导特色学院党团建设。108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成立董事会;总部按照创新管理模式,由省级解决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做到精简高效,拟设综合办公室、教务部、产学研合作部、信息化管理中心、总务部、人力资源部、对外合作交流部、研究生院(规划发展)等行政职能部门。同时,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指导各特色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3.3公共课设置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内不设置专业,各专业设置在特色学院,总部主要承担各特色学院学生第一年公共课教学任务,设置的公共课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普通化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体育学、综合素质课(为选修课,含大学语文)。学生实习、实训也不在总部,按相关专业在各特色学院内进行实习、实训或到相关企业、单位实习。1.4规划用地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4.1建设规模和建设面积项目规模确定为:总用地规划面积219354.321m2(约329亩),总建筑面积186500m2(地上建筑面积156500m2、地下建筑面积30000m2)。其中一期建设地上建筑面积133500m2,二期建设地上建筑面积23000m2;一期工程建设预计2016年12月完成(包括地下建筑),二期工程建设预计2017年12月完成。两期建成后,以满足在校生规模4000人、教职工1000人的教学、生活等条件。1.4.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细见表1-1。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指标一、总用地面积219354.321m21、道路、广场用地面积64736.981m22、绿化用地面积95429m23、运动场地用地面积20046m24、建筑用地面积29137.34m25、预留用地面积10005m2二、总建筑面积18650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6500m2地下建筑面积30000m2三、建筑层数主要1-16层四、停车位750个地上停车位156个108 地下停车位594个五、容积率0.85六、绿地率39.5七、建筑密度13.48%1.5项目组成项目建设工程由主体工程、公辅工程组成。1.5.1项目主体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建设主要由地上建筑、地下建筑组成。地上建筑主要建设学校教学用房、教学及生活配套用房、后勤服务设施用房,地下建筑主要为地下停车场和设备用房。项目主体工程组成详见表1-2。1.5.1.1一期地上主体工程建设1、云教育大楼位于场地东北,建筑面积18000m2。布置图文中心约5000平方米、阅览座位约1000个。各类报告厅、课程制作中心、课程研发中心、教师工作室、网络数据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建筑总高度23.8-70m。2、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场地东北,建筑面积13000m2。是学校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中心,主要提供对外学术交流、包括举办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会议、国际专业学术会议、研修培训,与云教育大楼相连接,主要包含学术报告厅、大中小型会议室等,建筑总高度16m。3、国际预科教育中心位于场地东面位置,建筑面积8000m2。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主要提供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前的预科教育(语言培训与考试以及相关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未来学业规划和留学申请服务等同时,为外国学生在中国学习提供汉语培训与考试(HSK)服务。语音教室20间、学术报告厅4间、教室40间、对外服务中心、语音课程中心办公室,建筑总高度32m。4、继续教育中心位于场地东面,建筑面积5000m2,与国际预科教育中心相连接。布置30人小班教室10间,大教室5间,各类阶梯教室10间,计算机室5间、教研用房,建筑总高度32m。5、应用技术研究院108 位于场地东面,建筑面积13000m2。布置各类报告厅、阶梯教室,做相应的教学功能,进行相关的学术交流、研讨,建筑总高度32m。6、艺术与设计中心位于场地中东部,建筑面积10000m2。主要由工艺与艺术博物馆、艺术工作室、艺术与设计中心、报告大厅组成,艺术工作室和报告大厅为2层建筑,艺术工作室建筑总高度15米,告大厅建筑总高度12米;工艺与艺术博物馆和艺术与设计中心为3层建筑,艺术博物馆建筑总高度15米,艺术与设计中心建筑总高度12米。7、教学服务中心位于场地中东部,建筑面积3000m2。是学校指挥、协调与综合管理中心,布置办公用房、资料档案室、会议室等。8、后勤服务设施用房布置3层6000m2食堂,建筑总高15米,在场地中部;其余为校医务室、校保卫处、门卫室、消防控制室等各类后勤服务用房3500m2。9、学生宿舍、教职工周转宿舍位于场地北面,建筑面积45000m2。建设2幢13、15层的学生宿舍,1幢11层的教职工周转宿舍。教师的周转用房(教师担任导师和学生混住),满足约4000名学生(包括特色学院交流学习、研究生、国际预科学生、继续教育学生)的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建筑总高度分别为48.8米、56米,教职工周转宿舍建筑总高度为41.6米。10、专家公寓位于场地北面,建筑面积6000m2。为解决引进人才、特聘专家(外教)来校工作的短期住房问题。按照每套60平方米计算,含公共服务设施,约100套。11、师生活动中心位于场地中部,建筑面积3000m2。为师生提供交流交互、创新创意的空间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空间。建设有校史馆、学术空间,创意空间、心理咨询中心、团委学生会用房,学生社团活动室等用房,建筑总高度10米。12、室外体育场位于场地西面,布置400M标准田径场一块、篮排球场8个。1.5.1.2二期地上主体工程建设108 1、创业孵化大楼位于场地东南部,建筑面积7000m2。为学校老师、学生以及外部机构创业功能提供平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建设适合小微企业创业的开放空间,创业服务中心。建设1幢7层的大楼,建筑总高度32米。2、科技服务基地及校企协同创新中心位于场地东南部,建筑面积5000m2。主要负责学校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及校企合作。建设1幢7层的大楼,建筑总高度32米。3、滇西大-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中心位于场地东南部,建筑面积6000m2。主要与其他高校共同建设10个左右的联合研究机构。具备相应的教学功能。建设1幢17层楼,建筑总高度32米。4、综合体育馆位于场地西北部,建筑面积5000m2。主要含室内各类体育场地,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器材室、师生健身房、瑜伽室,舞蹈室,建筑总高度24米。1.5.1.3地下主体工程建设地下主体工程建设主要设置一层地下室,建筑面积30000m2。地下室功能为地下停车场,变、配电室设备、消防水池、水泵房等用房,平战结合人防工程。项目共设置750个停车位,156个地上停车位、594个地下停车位。地下工程在一期建设工程时一次性建设完成。表1-2项目主体工程组成一览表建筑类型建设分期建筑名称建筑面积(m2)层数幢数(幢)工程内容地上建筑一期建设1、云教育大楼180004-162在场地东北,布置图文中心约5000平方米、阅览座位约1000个。各类报告厅、课程制作中心、课程研发中心、教师工作室、网络数据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建筑总高度23.8-70m。2、国际学术交流中心1300021在场地东北,与云教育大楼相连接,主要包含学术报告厅、大中小型会议室等,建筑总高度16m。3、国际预科教育中心800071在场地东面位置,语音教室20间、学术报告厅4间、教室40间、对外服务中心、语音课程中心办公室,建筑总高度32m。4、继续教育中心500071在场地东面,与国际预科教育中心相连接。108 布置30人小班教室10间,大教室5间,各类阶梯教室10间,计算机室5间、教研用房,建筑总高度32m。5、应用技术研究院1300071在场地东南,布置各类报告厅、阶梯教室,做相应的教学功能,进行相关的学术交流、研讨,建筑总高度32m。6、艺术与设计中心100002-3各1在场地中东部,主要由工艺与艺术博物馆、艺术工作室、艺术与设计中心、报告大厅组成,艺术工作室和报告大厅为2层建筑,艺术工作室建筑总高度15米,告大厅建筑总高度12米;工艺与艺术博物馆和艺术与设计中心为3层建筑,艺术博物馆建筑总高度15米,艺术与设计中心建筑总高度12米。7、教学服务中心300021在场地中部,布置办公用房、资料档案室、会议室等8、后勤服务950031布置3层6000m2食堂,建筑总高15米;其余为校医务室、校保卫处、门卫室、消防控制室等各类后勤服务用房3500m29、学生宿舍、教职工周转宿舍4500011/152/1在场地北面,2幢13、15层的学生宿舍,1幢11层的教职工周转宿舍。教师的周转用房(教师担任导师和学生混住),满足约4000名学生(包括特色学院交流学习、研究生、国际预科学生、继续教育学生)的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建筑总高度分别为48.8米、56米,教职工周转宿舍建筑总高度为41.6米。10、专家公寓600011在场地北部,解决引进人才、特聘专家(外教)来校工作的短期住房问题。按照每套60平方米计算,含公共服务设施,约100套。11、师生活动中心300021在场地中部,为师生提供交流交互、创新创意的空间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空间。建设有校史馆、学术空间,创意空间、心理咨询中心、团委学生会用房,学生社团活动室等用房,建筑总高度10米。12、室外体育场///在场地中部,布置400M标准田径场一块、篮排球场8个面积小计/133500///二期建设工程1、创业孵化大楼700071在场地东南角,1幢7层的大楼,建筑总高度32米108 。建设适合小微企业创业的开放空间,创业服务中心2、科技服务基地及校企协同创新中心500071在场地东南角,1幢7层的大楼,建筑总高度32米。负责学校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及校企合作。3、滇西大-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中心600071在场地东南角,17层楼,建筑总高度32米。主要与其他高校共同建设10个左右的联合研究机构。具备相应的教学功能。4、综合体育馆50001/在场地西北,含室内各类体育场地,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器材室、师生健身房、瑜伽室,舞蹈室,建筑总高度24米。面积小计/23000///地下建筑在一期建设工程时一次性建设完成地下室300001/主要设置地下停车场,变、配电室设备、消防水池、水泵房等用房,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共设置750个停车位,156个地上停车位、594个地下停车位。总建筑面积/186500///项目平面布置见附图1、项目建成后效果图见附图2。1.5.2配套辅助工程配套辅助工程主要由供、排水、供电、通风、绿化等工程。项目配套工程组成见表1-3。表1-3项目配套工程组成一览表工程名称工程内容公辅工程给水系统水源为市政水源,由海月街和天镜路的市政给水管网各接入一根DN200给水管,分别经阀门井后(表后设倒流防止器)在本工程周围形成DN150环状管网,与室内管网相连接,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排水系统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整个项目区内污水将通过统一收集后,按回用量进行处理,达到绿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水水质》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后,回用于绿化、道路喷洒和景观水体补水;雨季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隔油池处理后,经项目的污水干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雨水经项目区内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供电由市政电网引来两回10KV电源供电,一用一备作为所有负荷的正常供电电源及消防负荷、二级负荷、师生正常生活用电的备用电源;同时设置63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消防负荷的第二备用电源。108 消防系统室外消防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室内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各单体均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通风系统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机械排风兼排烟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设计。设备房均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量按房间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小时设计。道路、广场项目道路、广场占地面积64736.981m2,校园内道路采用人车分流,在确保消防和后勤功能的同时,保障师生日常大量的步行活动不受机动车干扰。在师生活动中心楼下布置一个室外活动广场供师生开展健身活动。景观水池项目规划建设1个景观水池,总面积6670m2,景观水深0.5m,总容积约3335m3。景观水体主要是利用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中水做为补充用水,在区域内形成绿地、水景的休闲景观。绿化本项目绿化用地面积约95429m2,绿地率达39.5%。1、给水系统水源为市政水源,由海月街和天镜路的市政给水管网各接入一根DN200给水管,分别经阀门井后(表后设倒流防止器)在本工程周围形成DN150环状管网,与室内管网相连接,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市政供水压力≥0.20Mpa。2、排水系统设计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1)污水:项目规划将配套建设一套中水处理系统,为地埋式,将生活污水处理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后,回用于项目区内的绿地浇灌、道路喷洒和景观水体补水。整个项目区内污水将通过统一收集后,按回用量进行处理,达到绿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水水质》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后,回用于绿化、道路喷洒和景观水体补水;雨季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隔油池处理后,经项目的污水干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雨水:雨水经项目区内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项目区内雨、污管网图见附图3。3、电力电讯工程规划(1)供电由市政电网引来两回10KV电源供电,一用一备作为所有负荷的正常供电电源及消防负荷、二级负荷、师生正常生活用电的备用电源;同时设置63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消防负荷的第二备用电源。(2)照明·正常照明108 照明灯具及光源:采用高反射开敞式灯具,灯具效率不低于70%,光源采用高效荧光灯、高效节能灯,配电子镇流器,单灯功率因数大于0.9。室外景观照明采用LED节能灯。照明控制:楼梯间等公共部分采用红外感应开关控制,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房间灯具采用与采光窗平行的分组控制方式。室外景观照明采用时间控制方式。·应急疏散照明各建筑设应急疏散照明,应急疏散照明灯自带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应急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火灾时需要正常工作的场所应急供电时间不小于180min。4、能源项目主要采用电、太阳能和液化气。5、消防系统设计室外消防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即满足最不利点处室外消火栓供水压力不低于0.10Mpa的要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按间距不大于100m布置DN100室外消火栓,以满足各单体室外消防要求。室内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地下车库内设置消防水池、室内消火栓泵、高位消防水箱及消防增压稳压设施,消防水箱消防储水量满足火灾前期10min室内消防用水量要求,即42m3。平时及火灾前期10min由高位消防水箱和消防增压稳压设施供水并维持管网压力;火灾时,启动室内消火栓泵供水,消火栓泵出口压力按保证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出口处水枪充实水柱不低于13m的要求设计。各单体均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危险等级:中危险级及严重危险级。灭火器最小配置级别为2A及3A,最大保护面积75m2/A及50m2/A。6、通风系统设计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机械排风兼排烟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设计。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同时设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按不小于机械排烟量的50%设计。有直通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利用坡道自然补风。设备房均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量按房间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小时设计。设置专用机械排风风机,并在房间隔墙上安装防火风口补风。或设置悬壁式换气扇机械通风。7、道路、广场项目四周均有城市道路。校内的主要机动车道呈环状,将学校各出入口与主要功能区的外侧相联系,两侧设有人行道。主要功能区内部主要采取景观式道路的形式,在确保消防和后勤功能的同时,保障师生日常大量的步行活动不受机动车干扰。在师生活动中心楼下布置一个室外活动广场供师生开展健身活动。108 8、景观水池规划建设1个景观水池,总面积6670m2,景观水深0.5m,总容积约3335m3。景观水体主要是利用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中水做为补充用水,在区域内形成绿地、水景的休闲景观。9、绿化本项目绿化用地面积约95429m2,绿地率达39.5%。1.5.3环保工程项目环保工程组成见表1-4。表1-4项目配套工程组成一览表工程名称工程内容环保工程中水处理站项目自建1个中水处理站,位于项目场地东南角绿化带下,为地埋式,占地面积约200m2,本报告建议处理工艺采用CASS,处理规模为700m3/d。垃圾处理设置移动式垃圾桶进行垃圾收集。雨污分流管网总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项目区内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排放系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污水排至市政排水管网。油烟净化设备项目食堂需设置油烟净化设备,油烟排放口位置不能靠人群活动区。1、中水处理系统项目为节约用水,本项目计划新建一套中水处理系统,将区内收集的废水收集后进行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中的标准后,回用于区域内的绿地浇灌、道路喷洒和景观水池补水。中水处理系统的设备和中水回用池全部建于地下,为地埋式,规划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目前推荐使用工艺CASS,之后再增加一个LEGS型净水器,通过加混凝剂、沉淀后,再加入消毒剂,之后进入中水水池。本报告建议处理工艺采用CASS,处理规模为700m3/d。2、环卫设施通过其它大量项目的建设发现,设置垃圾暂存房房容易造成收集房周边区域大量滋生病菌并带来严重的气味污染,且收集房内往往形成清洁死角,形成二次污染,进而影响校园环境,因此,本项目采用目前在云南各地推广的可移动的桶式收集方式—设置在学校进108 出入口,但相对隐蔽处设置集中的桶式垃圾收集点,设置2至3处,收集桶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发生量灵活增减,每天统一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由于收集桶可移动,方便清扫,不易留下卫生死角,且数量可灵活安排,并有利于垃圾分类处理。因此,本项目垃圾采用可移动的桶式收集方式。3、雨污分流管网总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项目区内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排放系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部分回用,剩余部分污水排至市政排水管网。4、油烟净化设备项目食堂需设置油烟净化设备,油烟排放口位置不能靠人群活动区。1.6项目平面布置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本项目分为四大功能分区,校园北部沿天境路为生活区,包括学生及教职工周转宿舍、专家公寓,师生活动中心、食堂布置在校园中部。校园东侧沿海月街布置的是教学区,包括云教育大楼、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区、国际预科教育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应用技术研究院、直属高校研究中心、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和创业孵化大楼。体育区布置在西、西北方向,包括体育馆和一个室外运动场地。中间部分为景观区。校园设三道校门。主校门朝向海月街。次校门分别朝向下和街和海月街。校内采取区域性人车分流策略,校园机动车交通呈环状。主要的人行道路呈放射性分布,连接校园核心组团。各功能建筑沿海月街布置,形成连续的城市界面的同时,使各功能的对外开放直接有效。同时外部车流可通过对外出入口进入校园。项目配套建有地下车库和设备用房,项目区内的绿化面积为约95429m2,绿地率达39.5%。1.7施工组织1.7.1施工组织(1)混凝土拌合场本项目不设置混凝土拌和场,整个施工过程均采用商品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运送车直接运至施工场地使用。(2)砂、石料场本项目所需要的砂石料从沿线合法的砂石料场外购解决,不设专门的砂石料场。108 施工单位在签定砂石料购买合同或协议中,必须明确砂石料开采所产生的水土流失权责,由开采方负责。(3)弃渣场工程建设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全部用于场地回填,项目建设不产生弃渣,不设弃渣场。(4)表土临时堆场根据项目“水保报告”,项目充分利用表土资源将剥离出来的大部分表土直接用于绿化场地回填,仅保留后期绿化场地需覆土约0.23万m3,临时堆存在表土临时堆场,用于后期绿化覆土。表土临时堆场计划设置在项目区西南侧的后期绿化场地。该表土临时堆场规划占地面积0.15hm2,设计堆高1.5~3.0m,设计容量0.37万m3。表土临时堆特性见表1-5。表1-5表土临时堆场特性表项目地形条件规划堆存量(万m3)堆存量(万m3)松方(万m3)占用面积(hm2)平均堆土高度(m)表土临时堆场平地0.370.230.300.152.0(5)施工营地项目区将设置一个集中的施工营地,布置在项目区西面位置,施工营地规划占地面积0.30hm2,布置活动板房作为现场施工指挥部和施工人员的居住用房。综上,项目不设置砂、石料场、弃渣场,只设一个表土临时堆场,施工营地仅设置临时宿舍、建筑材料临时堆放场等。1.7.2施工工艺施工期主要施工工艺含: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施工、主体建筑施工(包括地下室)、道路区施工、管网施工、绿化施工。1、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施工场地土方开挖及回填,开挖土石方采用挖掘机开挖,推土机进行初平整回填,振动碾压密实,尽可能减少土方施工量。外购回填土石方即挖即填,采用推土机进行初平整回填,振动碾压密实。2、主体建筑施工(包括地下室)主体建筑的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基础砼浇筑→框架柱、梁、板、屋盖混凝土浇筑→砖墙垒砌→电气管线敷设及室内外装修→电气设备入室。主体建筑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或筏板基础:⑴放线定桩位和高程:108 ⑵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⑶浇筑第一节护壁砼:⑷检查桩轴线,标高:⑸设置垂直运输架:⑹安装提升设备,通风机及照明设备:⑺开挖第二节桩孔土方⑻拆上一节支护模板,支第二节支护模板,放附加钢筋。⑼浇筑第二节护壁砼⑽检查桩轴线,标高⑾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孔桩土方,石方均采用人工开挖,为保证嵌岩深度,严禁爆破。⑿到设计持力层后进行扩底⒀对桩孔全面进行验收挖孔桩挖至设计标高,终孔后应清理护壁上的泥土和孔底残渣,积水便可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封底。⒁吊放钢筋笼就位⒂浇筑桩心砼(有积水的先排水)钢筋笼验收合格后便可进行砼浇筑,桩心砼应通过溜槽进入桩孔。当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窜筒,低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砼应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捣振密实。主体工程采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较为成熟,人工挖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高,是非挤土桩,相应的土地扰动面积也就小,很适用于持力层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各种地层。成桩质量比较容易控制和保证。筏板基础工艺流程:基础定位放线标识—→基坑开挖—→基底清理—→验坑—→封底、扎钢筋、筒体墙身插筋及测温孔套管预埋—→钢筋验收—→分层浇筑砼—→砼试件制做—→养护、温度监测3、道路区施工108 项目区道路经过场地初平后,根据道路设计线形及标高进行局部处理,进行开挖和回填,配合项目区排水及供电、通讯等管网进行道路排水和防护工程施工。拟建道路路基经平整压实成型,再进行路面施工。路基、路面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适当配合人工施工,在路基压实中注意控制路基填土最佳含水量,确保路基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路基施工注意结合项目区内供水供电工程及排水工程施工;路面工程施工以采用大型机械专业化施工为主,以少量人工操作小型机械辅筑为辅,路面底基层、基层、面层,均采用购买成品、机械摊铺法进行施工。4、管网施工本项目综合管网分布复杂,管线综合包含7种管线:直引水管线、给水管线、中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弱电)。管线基本沿项目区道路两侧或一侧进行敷设,具体开挖断面及埋置深度根据设计及实际情况而定。通常电力及电信管道均属于浅埋管道,人行道上覆土深度不少于50cm,车行道覆土深度不少于70cm,管线交叉时采用电缆井进行相互避让;污水管最小覆土深度为1.5m。地下管线埋置及沟道的施工分区、分段、自下而上,并将相邻的管、沟一次开挖施工,距建筑物较近的管、沟与基础一次完成,减少相互影响及二次开挖的工程量,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基坑开挖施工尽量避开雨天,并做好防雨、排水措施。5、绿化施工采用0.5m3挖掘机挖装,人工配合74kw推土机进行覆土平整,采用8t自卸汽车运输土料。6、施工期建筑材料、供水及用电(1)建筑材料本工程在施工期间所需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材、砖块、水泥及砂石料等;不设混凝土拌和站,采用商品混凝土。主要建筑材料砂、石、砖、钢材、水泥等当地可提供(2)施工用水、供电项目施工用水可从市政供水管网接入。施工用电可合理利用海东新城区目前已接入的电网,可满足本项目的生产、生活用电。7、施工交通项目主要对外交通依托下和街、海月街、天镜路,施工出入口靠海月街布置。1.8施工进度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本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同时对设计、施工以及相关设备、材料采购进行合理安排,做到精心设计,强化施工管理,并对工程实现全面的社会监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结合实际情况,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项目预计2015年11开始建设,预计2017年12月建设完成,整个项目预计总工期26个月。一期工程预计2015年11月开始开工,2016年12月完工;二期工程2017年1月开工,2017年11月完工。108 1.9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9.1总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81573.1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68552.72万元,占总投资84.0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978.00万元,占总投资8.55%;预备费6042.46万元,占总投资7.41%。1.9.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81573.18万元,资金来源为:云南省政府和大理州政府按1:1配套投入总部建设。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08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2.1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2.1.1地理位置大理市位于云南省滇西中部,地处东经99°58′至100°27′,北纬25°25′至25°58′之间。东与宾川县、祥云县相连,南与弥渡县、巍山县相邻,西接漾濞县,北临洱源县。大理东距省会城市昆明398km,西离中缅边界的瑞丽市580km。市境内东西横距46.3km,南北纵距59.3km。拟建项目位于大理市海东新城片区职教园区西侧,北邻天镜路、西邻下和路、东邻海月街、西南邻双月路,交通便利。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附图4。2.1.2地形、地貌及地质海东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哀牢山北绿,属云贵高原西侧洱海东岸山地峡谷洪积区。境内主要为喀斯特地貌,以及与之相间的谷地坝区和海岸地貌。地形特点是东高西低,三山夹一谷,呈“凹”字形分布,山多平坝少。高原断陷淡水湖洱海派生出海东三个断裂,出现向阳、南村、下和三个浅水湾形成自东向西微倾的三个小平坝,每个平坝有一条主河道注入洱海,沿湖海岸线共达22公里。境内最高峰大黑。根据《滇西应用大学工程勘察报告(初步勘察阶段)》,拟建建筑场地Ⅰ区处于山区缓坡地段,Ⅱ区处于坝区,地形高差较大,土层分布较稳定。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云南省活动断裂分布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附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为洱源-弥渡断裂,距离约3km。勘察过程中未发现暗滨、暗塘,场地及周围无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综合判定属稳定场地。因此,项目选址是合适的、可行的。2.1.3气候、气象海东片区年平均气温多数地方平均在15℃,最热月(7月)20.5℃,极端最高气温108 3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以上,极端最低气温—4.2℃。主导风向西风,年平均风速2.3m/s;每年6~10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565mm,雨季降雨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故该季是地下水接受补给的旺盛期。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600mm。每年7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5℃左右,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9℃左右,年平均气温15.4℃。风力一般2~3级,无霜期305天。2.1.4水文水系本项目区域内主要涉及的地表水体有洱海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洱海流域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澜沧江水系一侧,湖面积250km2,汇水面积为2565km2,湖长42.5km,平均湖宽6.3km,湖周长117km。平均水深12m,最大水深22m,蓄水量28.8-29.6亿m3。洱海主要水源北接茈碧湖、西湖和海西海湖水,西纳苍山十八溪,南有波罗江,东有南村、向阳、挖色等小溪流,天然出水口为西洱河,湖水经澜沧江出国境注入湄公河。引洱入宾汇入金沙江水系。项目区附近冲沟发育,箐沟水受季节影响较大,除石头箐有长流水外,项目区冲沟均无长流水。项目区周围水系见附图5。2.1.5土壤根据大理市土壤普查,全市共分高山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冲积土、水稻土等10个土类,17个亚类,42个土属,79个土种。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以山地红壤、黄红壤为主。2.1.6动植物资源(1)植物资源108 全市位于云南高原植物区,澜沧江、红河中下游植物区,滇西峡谷植物区和金沙江植物区的交汇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各类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成为许多植物的发生中心和变异中心,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仅苍山一地就至少有植物种类182科,926属,3000种以上,比整个欧洲的植物总数还要多。主要包括草场牧草、水生植物、药用植物、林木、花卉、野生食用菌等。(2)动物资源按动物地理分布区划,市域属于西南动物区系。今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有所减少。现存鸟类主要有灰雀、灰雁、原鸡、杜鹃、三趾啄木鸟、燕子、山雀、猫头鹰等。洱海是水鸟的天然乐园,计有水鸟59种,隶属于8目12科31属。现存野生兽类动物主要有云豹、岩羊、麂子、狐狸、野兔、竹鼠等。全市植物丰茂,气候适宜,是蝴蝶生活的天然乐园,蝴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定名的蝴蝶种类有9种164科。全市水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是鱼、虾、贝类及动物性饵料资源,并集中主产于洱海。2.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2.2.1社会经济结构1、行政区划和人口大理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2013年末,全市总户数194114户,总人口609867人,其中农业人口397639人,非农业人口212228人;男302818人,女307049人。全年平均人口608672人,年内出生人口4677人,死亡人口308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22‰。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白、汉、彝、回、藏、傈傈、傣等民族。市内共有25种民族居住。大理市设有10镇1乡和“两区”,即下关镇、大理镇、银桥镇、湾桥镇、喜洲镇、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凤仪镇、太邑彝族乡、大理经济开发区和大理旅游度假区。全市共有111个村民委员会和30个社区居委会。2、经济发展2013年末生产总值(GDP)完成2551705万元,比上年增长15.5%(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4557万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83017万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74131万元,增长15.3%。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8比50比42;非公经济创造的增加值1338946万元,占大理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5%;人均生产总值38774元,比上年增长17.40%。2013108 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26619万元,比上年增长20.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15186万元,比上年增长25.86%;在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88534万元,增长21.31%,其中:增值税完成62236万元,增长9.82%;营业税69434万元,增长26.39%;企业所得税47286元,增长23.9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50008万元,比上年增长24.32%,其中: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8.08%、18.55%。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7%;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3.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0.3%;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2%;二手住宅价格下降0.5%。2.2.2教育、文化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4236人,在校生17119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6206人,在校生12686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4416人,在校生13822人;技工学校招生1940人,在校生3034人;普通高中招生5171人,在校生15632人;初中招生7934人,在校生23231人;职业中学招生1595人,在校生3747人;普通小学招生6882人,在校生45941人;特殊8教育招生56人,在校生386人。幼儿园入园幼儿8857人,在园幼儿17355人。人均受教育年限8.9年;大理市各类学校专任教师7133人。2012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量399千册;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文化艺术团体演出566场,演出收入2553万元;出版报纸10329000份,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10%,有线电视入户户数171466户,有线电视入户率83.37%。2.2.3资源情况(1)水利资源水资源有淡水湖泊洱海、丰富的苍山泉水和地下水;地热资源有温泉仅塘子铺温泉,水流量就达1310立方米/小时,水温达76.5℃。地下水径流量以最枯流量资料的75%计算也达2.26亿立方米。除保证农业灌溉和城市生产生活,农村人畜饮水外,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较丰富。现已开发西洱河一、二、三、四级电站、茫涌溪电站,总装机容量29.7万千瓦。其余还有17处可开发利用。108 (2)矿产资源据资料,大理市境内矿藏有金矿、拜金狂、铜矿、自然铜、银矿、铁矿、煤矿等。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大理石等7种,此外还发现有铅、锑、锌、铁、镍、锰、铜等小矿床或矿化现象。从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看,境内非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金属矿产相对短缺。在所有非金属矿产中,大理石和石灰石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已被大量开采利用。(3)文物古迹大理市域有文物古迹数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特别沿苍山、洱海一带有一大批古建筑,古遗址、古碑刻、白族民居以及地下出土文物,如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元世祖平云南碑、佛图寺塔、感通寺、大理喜洲白族民居以及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器、南诏、大理国的宫瓦、铜器、铁器、彩陶等文物,以及春秋战国,汉、晋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的文物。(4)景观旅游资源大理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文献名邦”的大理,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土,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魅力城市”五顶桂冠。大理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就是白族先民的生息繁衍之地;秦王朝统一中国时,大理就已醒目于国家版图上;西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在大理设置郡县,全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穿越大理,把四川的蜀锦、云南的普洱茶运到印度和阿富汗,以大理为政治、经济、文化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南诏国、大理国曾经盛极一时,沿迭五百多年,沉淀出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数千年的历史岁月,给大理留下了大量足以傲世的历史遗存。永镇山川屹立千年的崇圣寺三塔,承载大理厚重历史文化的大理古城,颂扬民族千年亲和的南诏德化碑,以及分布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太和城遗址、元世祖平云南碑、佛图寺塔、喜洲白族民居等历史文化遗迹、贯穿了唐、宋、元、明、清,见证着大理的发展史。108 大理资源丰富,拥有罕见的地质多样性、气候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特征。苍山上有三千多种植物和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大理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风光旖旎,苍山洱海,天蓝水碧,阳光如瀑,常年开放的花卉有两千多种。十九峰横亘、十八溪喧腾的巍巍点苍山峰岭峻拔,二百里波光帆影的洱海清流如镜,月光粼粼,如嵌镶在云岭横断山脉的一颗明珠,相伴相生的下关风与上关花、交相辉映的苍山雪与洱海月,构成了浪漫迷人的“风、花、雪、月”四景。大理民族风情浓郁,白族建筑古朴,玲珑剔透,“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古朴清幽、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寓意深远;大理古城“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大理诸多民族节日,内容丰富多彩。2.3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状大理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包括苍山洱海、石宝山、鸡足山、巍宝山、茈碧湖共五个景区。2007年9月6日,《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文本(2007-2025)》得到建设部的批准,风景名胜区的范围涉及大理市、洱源县、漾濞县、宾川县、剑川县、巍山县。风景名胜区面积调整为1012km2,分为四个景区:苍山洱海风景区、鸡足山风景区、石宝山风景区和巍宝山风景区。(2)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状及分级保护要求风景保护的分类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根据建设部《关于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3]77号)要求,将上述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史迹保存区共同构成大理风景区及各片区“核心景区”。核心景区总面积750.8平方千米,占风景区总面积74%。除此以外,为了有效保护风景区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在风景区外部划定外围保护地带。保护地带内不得进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景观的生产、生活以及建设工程,禁止毁林开荒,严禁开山采石、布置污染严重的三类工业。(3)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景区简况苍山洱海风景区:以自然山水、历史古迹和白族文化为特色,面积960km2。4个片区:苍山片区、洱海片区、三塔古城片区、茈碧湖片区。11个景区:苍山中高山、花甸坝、洱海、大理古城(含三塔、弘圣寺等)、喜洲、蝴蝶泉(含周城)、太和城(含将军洞、观音堂等)、双廊(含南诏风情岛、江尾)、天镜阁(含金梭岛)、石门关(含苍山岩画)、茈碧湖等11个景区。108 2.4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于1981年11月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中高原西部与横断山脉南端相互交汇的大理自治州境内,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0°57′—100°18′,北纬25°26′—26°00′,管辖范围为苍山、洱海两大部分,地跨两县一市,总面积797km2。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同时兼属自然遗迹类别,其中包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以及地质遗迹类型。苍山洱海保护区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大容量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淡水湖泊水体湿地生态系统;第四纪冰川遗迹高原淡水湖泊;以苍山冷杉—杜鹃林为特色的高山垂直带植被及生态景观;以大理裂腹鱼(大理弓鱼)为主要成分的特殊鱼类区系。保护区由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及二个生态交错带(苍山生态交错带和洱海生态交错带)组成。整个保护区各功能区的总面积为:核心区170km2,缓冲区333km2,试验区294km2。(2)自然保护区范围根据2003年12月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2003]7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0--2010)》的批复批准的《总体规划》,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理州大理市、漾濞县和洱源县接壤地带,由苍山、洱海两大部分组成。苍山:东坡海拔2200m以上,南至西洱河北岸海拔2000m以上,西坡海拔2000m(西洱河北岸合江口平坡村至金牛村)和2400m(由光明村至三厂局以上:北至云弄峰余脉),规划面积546km2,占总面积的68%;洱海:东起海东环湖公路,西沿湖岸线,南起洱海公园,北止洱海弥苴河三角洲(包括弥苴河段),包括整个洱海湖面及部分滩涂,规划面积251km2,占总面积的32%。108 3、环境质量状况3.1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3.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空气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大理海东山地新城中心片区爱民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空气环境现状监测数据。环评单位委托云南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于2013年7月对拟建的大理市政府进行了现状监测。(1)监测项目:SO2、TSP(2)监测时间:2013年7月2日~2013年7月8日(3)监测频率:连续监测7天,提供日均值和小时值(4)监测点:大理市政府(5)监测结果:环境空气评价结果见表3-1和表3-2。表3-1SO2、TSP日均值监测结果及评价表(单位:mg/m3)监测点监测项目大理市政府SO2TSP监测时间2013年07月02日<0.0050.132013年07月03日0.0050. 22013年07月04日0.0060.112013年07月05日<0.0050.142013年07月06日0.0070.152013年07月07日0.0060.132013年07月08日0.0050.14七日平均值0.0060.13日平均标准值(二级)0.150.30PI0.040.43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表3-2SO2小时值监测结果及评价一览表(单位:mg/m3)监测项目监测点大理市政府监测时段监测时间02:00~03:0008:00~09:0014:00~15:0020:00~21:00SO22013年07月02日<0.0070.0090.0080.0102013年07月03日0.0070.0100.0090.0112013年07月04日0.0070.0100.0070.0092013年07月05日<0.0070.0090.0070.0102013年07月06日<0.0070.0080.0070.0092013年07月07日<0.007<0.0070.0070.0102013年07月08日<0.0070.0090.0080.010一小时平均值0.0070.0090.0080.010一小时标准值(二级)0.500.500.500.50108 PI0.0140.0180.0160.02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从监测结果看,该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区域的空气质量能达到(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3.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现状采用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编制的《大理公馆三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洱海现状监测数据。监测单位:云南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监测项目: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阴离子洗涤剂、溶解氧、挥发酚共11项。监测时间:2014年6月26日-6月28日监测频率:连续监测三天,每天采样一次,采样和分析方法执行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评价标准: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3-3。表3-3洱海现状监测结果表(单位:mg/l)监测地点项目洱海距岸50米达标情况洱海距岸200米达标情况Ⅱ类标准pH8.53达标8.55达标6-9CODcr15.3超标0.0213达标≤15BOD52.5达标2.2达标≤3高锰酸盐指数1.9达标1.6达标≤4TP0.021达标0.018达标≤0.025TN(湖库)1.28超标1.56倍1.16超标1.32倍0.5氨氮0.747超标0.5倍0.638超标0.3倍≤0.5DO7.0达标7.1达标≥6石油类<0.01达标<0.01达标≤0.002LAS<0.05达标<0.05达标≤0.05挥发酚<0.0003达标<0.0003达标≤0.2从现状监测结果可看出,洱海所监测的点位已不能达到108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要求,主要超标项目为CODcr、总氮、氨氮。分析其超标原因,主要的污染源为生活污染及农业的面源污染。3.1.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项目特点,声环境现状监测共布设5个点,在项目用地界限周边布设4个点及项目场地中心布设1个点,具体监测布点见附图5项目区环境保护目标及噪声监测布点图。声环境现状监测由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进行。·监测布点:项目区场界东、南、西、北各设一个,项目场地中心设一个点。·监测项目:LeqdB(A)。·监测时间:2015年8月5日-6日,监测两天,分昼、夜两个时段。·监测仪器及方法:采用AWA6228噪声仪,监测方法按《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评价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声环境监测结果单位:dB(A)监测时段点位2015.8.52015.8.6昼间夜间昼间夜间东61.751.661.051.5达标评级超标超标超标超标南60.950.861.352.1达标评级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西52.345.853.846.7达标评级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北53.446.452.946.1达标评级达标达标达标达标中49 142.954.945.5达标评级达标达标达标达标标准GB38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60506050从监测结果可看出,所监测的点位中项目区西、北、中厂界声环境质量可达到功能要求;在监测期间,项目东、南厂界噪声昼、夜均超标,不能达到功能要求。超标主要原因为项目东面起凤公园、南面大理铁路及双月路(高桥路)正在修建,其施工噪声对项目区产生影响。3.1.4生态环境现状108 3.1.4.1土地利用类型项目用地情况: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29亩,但在大理海东山地新城城乡规划委员会召开了2014年第四次建设项目规划审查会议文件(见附件)中项目用地规模639亩,是因为项目原包含有310亩的健康学院建设用地,但现在健康学院由另外建设单位进行建设,故项目现用地为329亩。项目评价区位于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目前为发展中的新区,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耕地、交通用地、水域、居民工矿用地、荒草地。而项目占用的土地的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水田、坡耕地、荒草地。3.1.4.2植被及动植物资源情况评价区范围内无天然原生植被,植被主要为灌草丛,由灌木和草丛混合生长。灌木层盖度15~50%,草本植物盖度30~40%,裸地占10~15%。是次生植被,形成原因有砍伐或火烧,或二者皆有。一般灌木层高0.5~2m,层盖度15~50%。主要植物种类有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川梨(Pyruspashia)、倒挂刺(Rosalongicuspis)、等。草本层(草丛)高20~120厘米,层盖度30~65%,变化较大,有云南裂稃草,四脉金茅、野枯草,白健杆、火绒草等。无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评价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人为活动频繁,评价区域人为干扰较大,原生植被不复存在。植被类型单一、面积小、质量差,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匮乏。评价区的野生动物多为生长于灌草丛及农田的种类,有老鼠、田鼠分布;灌木草丛偶有常见的鸟类逗留等。经现场调查,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地方特有物种的分布。3.1.4.3水土流失现状(1)大理市水土流失现状依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的资料,2004年大理市土地总面积1749.58km2,其中微度侵蚀面积1169.2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6.83%;土壤侵蚀面积580.36km2,占土地面积的33.17%。土壤侵蚀面积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349.74km2,占土壤流失面积的60.26%;中度侵蚀面积180.64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31.13108 %,强度土壤侵蚀面积48.81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8.41%,极强度土壤侵蚀面积1.17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0.20%,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为面蚀、沟状侵蚀。(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项目为新建工程,按土壤侵蚀模数结合《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确定,项目区现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305.57t/km2·a,项目区现状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侵蚀。3.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排放特征和周围的环境情况,本项目的评价因子筛选结果如下:(1)、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NH3-N、TP、TN、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声环境现状评价因子:LAeqdB(A)。·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TSP、SO2。·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植被、动植物、水土流失等。·社会经济:生活收入、当地经济发展等。(2)、影响评价因子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CODcr、BOD5、TP、氨氮、SS。·大气环境评价因子:TSP、地面扬尘、汽车尾气。·噪声环境评价因子:场界噪声。·固体废弃物评价因子: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及生活垃圾。·生态环境评价因子:土地利用、植被、水土保持。2.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CODcr、BOD5、TP、氨氮。·大气环境评价因子:食堂油烟、污水处理设施臭气、汽车尾气:CO、NOx。·噪声环境评价因子:场界噪声。·固体废弃物评价因子: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固体废弃物。108 3.3评价等级·地表水评价等级:本项目拟建于大理海东开发区新城中心片区,为学校建设项目。项目运行后最大日外排废水量约为616.64m3,主要为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NH3-N、磷酸盐等,废水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废水经自建中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用于区内绿地浇灌和道路、广场喷洒;回用不完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评价等级的确定要求,本次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设为三级。·噪声评价等级:通过对该工程产噪情况分析,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不大;但本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2类地区。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本项目所处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声环境功能区2类地区,因此,确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生态评价等级项目占地约为21.9hm2(329亩),项目占用土地的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坡耕地、荒草地,用地类型较为简单。植被主要为灌草丛,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类较单一,因此生态环境进行重点分析。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不设等级,进行一般分析。3.4评价范围与主要环境保护目标3.4.1评价范围·地表水评价范围项目产生污水通过自建中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区内绿地浇灌和道路喷洒,回用不完的废水处理达到相关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因此地表水评价范围为项目污水总排口到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处。·环境空气评价范围空气环境影响分析不设等级。主要分析项目施工期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运营期餐厨油烟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评价范围主要为项目区边界外延200m的范围。·环境噪声评价范围108 项目性质主要为学校建设项目,因此噪声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用地区域内,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评价范围确定的基本要求,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设置为建设项目周界外200m。·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设等级,主要分析施工期及运营期对土地利用、植被及动植物的影响。因此评价范围为以工程占地为主,外延200m的范围。项目区评价范围图见附图6项目区域周围敏感点、评价范围及噪声监测布点图。3.4.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详见表3-5、附图6项目区域周围敏感点、评价范围及噪声监测布点图。表3-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关心点方位距项目最近距离(m)人数(人)保护类别环境功能中和村东北约1115约351空气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下和村西南约350约1963空气环境、声环境在建山城高中(未建)东约60—空气环境、声环境健康学院(未建)东北约85—空气环境、声环境大理技师学院东北约550约6000空气环境、声环境大理卫校(在建)东约800—空气环境、声环境洱海西南约1500—地表水环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起凤公园(在建)东南约200———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南不在保护区范围内,最近距离约1500m—生态环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理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风景区西南项目位于外围保护地带,不在景区范围内,最近距离约1500m—生态环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六水厂水源保护区西南不在保护区范围内,最近距离约1500m—生态环境水源保护区108 4、评价适用标准4.1环境质量标准4.1.1空气环境项目位于大理市海东新城中心片区,项目所在区域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2015年—2016年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在2016年1月1日后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主要指标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单位: ug/Nm3污染因子选用标准标准限值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199620121996201219962012TSPGB3095-1996二级及GB3095-2012二级//300300200200PM10//15015010070SO25005001501506060NO2240200120808040注:/为无相应的标准限值4.1.2地表水环境项目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洱海,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洱海水质保护目标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单位:mg/L水体名称水环境功能执行标准pH值CODcrBOD5氨氮总磷总氮洱海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Ⅱ类6~9≤15≤3≤0.5≤0.025≤0.54.1.3声环境项目区位于大理市海东新城中心片区,北临在建的天镜路、西临已建的下和路、东临在建的海月街、南临在建的双月路。天镜路、下和路为城市主干道,双月路为快速路也为城市主干道,海月街为城市次干道。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和GB/T15190-9410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临道路建筑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临道路建筑低于三层楼房(含开阔地),道路红线35m内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临道路建筑低于三层楼房(含开阔地),道路红线35m外的区域执行2类标准;其他区域执行2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4-3。表4-3声环境质量标准及标准限值dB(A)范围执行标准标准值昼间夜间临道路建筑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4a类7055临道路建筑低于三层楼房(含开阔地),道路红线35m内的区域4a类7055临道路建筑低于三层楼房(含开阔地),道路红线35m外的区域2类6050其他区域2类60504.1.4水土流失执行国家水利部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的分级标准。表4-4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级别侵蚀模数(t/km2·a)Ⅰ微度侵蚀(无明显侵蚀)<500Ⅱ轻度侵蚀500-2500Ⅲ中度侵蚀2500-5000Ⅳ强度侵蚀5000-8000Ⅴ极强度侵蚀8000-15000Ⅵ剧烈侵蚀>150004.2污染物排放标准4.2.1废气1、施工期: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表4-5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周围外浓度最高点1.02、运营期108 (1)餐饮油烟:项目区废气排放主要来自项目食堂产生的餐厨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见表4-6。4.2污染物排放标准表4-6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净化设施最低去除率(‰)607585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2)中水处理系统: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执行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中二级标准。表4-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氨(mg/m3)硫化氢(mg/m3)臭气浓度(无量纲)二级标准1.50.06204.2.2废水项目要自建中水处理系统,将区内产生的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绿地浇灌和景观用水。剩余的水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中水处理站出水须达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和GB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中的相关标准限值,具体指标见表4-8、4-9。表4-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水回用水(绿化、冲洗、消防等用水)BOD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10mg/L(冲厕)、15mg/L(道路清扫、消防)、20mg/L(城市绿化)pH6~9NH3-N≤10mg/L(冲厕)、10mg/L(道路清扫、消防)、20mg/L(城市绿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mg/L(冲厕)、1.0mg/L(道路清扫、消防)、1.0mg/L(城市绿化)色度≤30溶解性总固体≤1500mg/L(冲厕)、1500mg/L(道路清扫、消防)、1000mg/L(城市绿化)嗅无不快感108 4.2污染物排放标准溶解氧≥1500mg/L(冲厕)、1500mg/L(道路清扫、消防)、1000mg/L(城市绿化)总余氯接触30min ≧1.0,管网末端≧0.2总大肠菌群(个/L)≤3表4-9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指标mg/L序号项目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河道类湖泊类水景类河道类湖泊类水景类1基本要求无漂浮物、无令人不愉快的嗅和味2pH6-93BOD5≤10664SS≤2010---5氨氮≤56总磷(以P计)≤1.00.51. 0.57总氮(以N计)≤158粪大肠菌群(个/L)≤100002000500不得检出9石油类≤1.0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5因回用于不同途径的出水指标的标准值有一定冲突,为方便中水处理设施管理,及保证出水水质,环评要求项目中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标准按规划使用用途的对应较严的标准值执行。具体标准值见表4-10。表4-10中水处理站出水指标限值指标PHBOD5mg/L溶解性总固体mg/L氨氮mg/LLAS总磷mg/L总氮总大肠菌群(个/L)出水标准6.0-9.06100050.50.515不得检出指标LAS色度出水标准0.530项目区回用不完的污水最终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因此,项目排入污水管网的污水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的三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值见表4-11。表4-11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序号污染物三级标准1pH6-92SS≤4003BOD5≤3004CODcr≤500108 5动植物油100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不控制氨氮和总磷两指标,参考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B等级标准执行,具体数值见表4-12。表4-1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等级标准单位:mg/L序号污染物B等级标准1氨氮(以N计)≤452总磷(以P计)≤84.2.3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见表4-13。表4-1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等效声级LAeq:dB(A)昼间夜间7055评价采用标准已经大理州环保局确认。4.3总量控制指标·废水本评价对项目产生的废水量、CODcr排放量、NH3-N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的建议。废水排放量:175129m3/a。CODcr排放量:39.4t/a。NH3-N排放量:3.85t/a。本项目生活污水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厂已申请总量控制指标。因此,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纳入海东污水处理厂指标,不再占用当地总量指标。·废气项目无SO2和NO2类污染物排放,SO2和NO2总量控制指标为0t/a。·固体废弃物项目固体废弃物全部处置,处置率达100%。108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5.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由于本项目属职业技术教育,此类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范围中第三十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的第3项规定,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5.2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5.2.1《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符性分析《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云南省情,将全省国土空间按照开发方式分为重点开发区域性、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3类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性又分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省级层面集中连片重点开发区域和其他重点开发的城镇。限制开发区域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分为国家和省级具体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水源保护核心区等。项目建设地点为大理市海东开发区,大理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省级层面集中连片重点开发区域中的滇西片区中的其中一个地区,该片区的功能定位为:“是我国连接缅甸、南亚、印度洋的黄金通道,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节点和窗口;重要的建材、矿冶、轻工生产和加工基地、商贸中心、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和特色制造业中心”。项目建设用地不涉及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项目不在大理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项目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地带。不属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类开发区域,项目为学校建设不不违反《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5.2.2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相符性分析《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已经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14年2月22日通过,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08 2014年3月28日批准,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洱海保护管理范围分为洱海湖区和洱海径流区。洱海湖区是指“洱海最高运行水位范围内的湖区、西洱河节制闸至天生桥一级电站取水口的河道、引洱入宾老青山输水隧道至出口界碑处。洱海径流区是指洱海最高运行位范围以外的主要汇水区域。从以上以上范围划定看,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洱海径流区。按照保护条例的要求,“自治州和大理市、洱源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洱海径流区的保护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划定水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农业耕作区、城乡建设发展区及其具体范围,制定相关生态保护、水污染防治的规划和措施。”因《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2014年6月1日才正式实施,目前,水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农业耕作区、城乡建设发展区的范围还未确定。本项目位于大理海东开发区新城中心片区内,属规划的城市建设区。而项目建设中将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及中水处理站,将所产生的污水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区内的绿地浇灌。而回用不完的污水也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截污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从保护管理条例看,洱海径流区禁止下列活动:侵占湿地、水库、河道;生产、零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在水生态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养殖;炸鱼、毒鱼、电鱼;使用“迷魂阵”、虾笼等有害作业方法;捕捞大理裂腹鱼(弓鱼)等珍稀鱼类,猎捕或者销售野生水禽、蛙类等栖息动物;向湖泊、水库、河流、湿地排放污水及其他废液,倾倒或者掩埋土、石、尾矿、垃圾和动物尸体;擅自截流引水或者打井取水;擅自砍伐林木、毁林开荒;弃置、掩埋有毒物质;擅自采矿、采砂、采石、选矿、洗矿、取土,在河道内洗砂、加工石材;建设化工、冶金、制浆、制革、电镀、电解等有严重污染的工业项目;损毁堤坝、沟渠、桥闸、水文、气象、测量、环境监测、标识标牌等设施。从项目的性质看,本项目不属禁止建设的项目类型。从以上分析看,项目建设不违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5.2.3与《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0-2010)》的相符性分析根据2003年12月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2003]7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0--2010)》的批复和《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0--2010)》,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中高原西部与横断山脉南端相互交汇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0°57′—100°18′,北纬25°26′—26°00′。管辖范围为苍山、洱海两大部分组成,保护区总面积797Km2。其中苍山部分为东坡海拔2200米以上,南至西洱河北岸海拔2000米108 以上;西坡海拔2000米(由西洱河北岸合江口平坡村至金牛村)和2400米(由光明村至三厂局)以上;北至云弄峰余脉。规划面积约546Km2,占总面积的68%。洱海部分东起海东环湖公路,西沿湖岸线;南起洱海公园,北止洱海弥苴河三角洲(包括弥苴河段)。包括整个洱海湖面及部分滩涂,规划面积约251Km2,占总面积的32%。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淡水湖泊水体湿地生态系统、第四纪冰川遗迹高原淡水湖泊、以苍山冷杉——杜鹃林为特色的高山垂直带植被及生态景观、以大理弓鱼为主要成分的特殊鱼类区系。依据《自然保护区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同时兼属自然遗迹类别,其中包含三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质遗迹类型。因此,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大容量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从规划划分的自然保护区管辖范围和功能区划图上看,项目建设地点不涉及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与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关系见附图7。5.2.4与《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的相符性分析根据2007年编制完成的已批准的《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大理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大理风景名胜区涉及大理市、洱源县、漾濞县、宾川县、剑川县、巍山县,风景名胜区面积总计为1012km2。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以地理区位独特的高原高山-湖泊自然生态和景观为基础,以突出的南诏大理历史文化、鲜明的白族文化和悠久的宗教文化相融合,具有科研科普、山水审美、游览休闲、教育启智等功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科学、美学、历史文化价值的多功能、大容量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根据修编的风景名胜区规划,项目主要涉及苍山洱海风景区。苍山洱海风景区位于大理市、洱源县、漾濞县境内,风景区总面积960km2。其中项目区附近的洱海片区范围以1966(85高程)米为主划定,包括洱海水面、环洱海湖滨带及沿线的重要景点、特色民居等,其中湖滨带面积18.31平方公里,其他景点主要有天镜阁、鹿卧山、双廊(双廊集镇东侧环海公路以西至洱海边)、洱海北端湿地、喜洲(含城镇区、金河村、河矣村、海心亭、海舌)、古生戏台、马九邑本主庙、洱水神祠等主要景点,面积262km2。苍山洱海风景区是以雄浑的高原山水大观、重要的冰川地貌遗迹、突出的生物多样性、罕见的南诏大理古迹、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为特色,以科研科普、游览休闲、教育启智功能为主的高山湖泊风景区。在修编的总体规划中将风景保护的分类为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并将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史迹保存区共同构成大理风景区及各组团“核心景区”。根据规划,108 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为了有效保护风景区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在风景区外部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按照《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项目用地地块不涉及苍山洱海风景区。项目用地位于外部的外围保护地带。项目区距风景名胜区最近距约1500m。根据规划要求“保护地带内不得进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景观的生产、生活以及建设工程,禁止毁林开荒,严禁开山采石、布置污染严重的三类工业”。项目建设与《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不冲突。项目与大理风景名胜区的关系见附图8。5.2.5与《大理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的相符性分析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为切实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以大政办发[2007]47号文,印发了《关于加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书》,并于2007年编制了《大理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完成了洱海一水厂、洱海二水厂、洱海三水厂、洱海四水厂、洱海凤水厂、鸡舌箐五水厂6个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区划工作,并将区划方案逐级上报至云南省人民政府。《大理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于2008年10月30日通过专家评审。云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重点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云政复){2011}41号)批复了上述6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区划方案。为了适应大理城市发展的需要,结合大理市的供水现状和规划,取消了原四水厂、启用新建的六水厂,大理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发生了变更,有必要对原区划进行相应调整。基于以上原因,云南环境科技服务中心和大理市环保局编制完成了《大理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该方案于2013年11月28日通过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专家评审,并于2014年3月14日取得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2014]10号文《大理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的批复(见附件)。根据《大理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本项目所在位置附近主要有洱海六水厂的取水口。洱海六水厂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分见表5-1、项目与洱海六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关系位置图见附图9。表5-1六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洱海六水厂一级保护区km2二级保护区km2水域陆域水域陆域0.7100.1227.810.52108 取水口半径500米范围内的区域沿洱海1966.00米水位线延15米范围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2000米区域,但不超过水面范围以洱海环海路为界,其中机场路K6+650米处至K7+150米处,以洱海老环海路为界从《大理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文本和相关因图件看,项目建设地点不涉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项目建设不违反《大理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的要求。5.2.6与《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5年)》的编制范围为大理市市域范围,该规划基本情况如下:①城市性质云南省滇西中心城市,省域西部发展极,滇西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休闲度假胜地。②总体目标努力将大理建设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吸引力大的滇西中心城市,我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特殊浓度的现代城市,世界上宜人居住的城市之一。③规划结构“一主、一次、两轴、四组团”式布局。“一主”:在下关西洱河南岸通过旧城改造,功能置换建设城市主中心;“一次”:在下关,满江城市新区结合新行政中心形成城市次中心;“两轴”:沿洱海的城市综合发展轴和贯穿凤仪的产业发展轴;“四组团”:大理、下关、凤仪、海东四个发展组团。④各组团职能结构大理组团:以旅游、教育、文化为主要职能,是大理国家历史名城的主要承载地。下关组团:下关是州、市政府所在地,是大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重点发展商务、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凤仪组团:凤仪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要职能,是滇西区域的工业基地。海东组团:以休闲、旅游、康体、文化、创意为主的生态休闲商务中心。本项目位于“四组团”中的海东组团,为学校建设,与《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5年)不相违背,是符合规划的。108 5.2.7与《大理海东片区分区规划(2006-2020年)》的相符性分析《大理市海东片区分区规划(2006-2020)》已于2008年4月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批准,其基本情况如下:①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位于洱海东岸,南起波罗江,往北包括海东、挖色、双廊三镇以及上关、凤仪片区的部分区域,总面积600km2。②功能定位规划区将建设成为大理市以行政办公、旅游接待、会议培训、文化休闲、创意产业为主,集工业、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城市新区。③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规划形成“一带、一主、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带:指规划形成的洱海休闲景观带;一主:指海东城市新区;三组团:指挖色、双廊和上关组团。各功能组团的功能定位见表5-2。表5-2海东片区分区规划各组团功能定位一览表功能组团名称功能定位海东城市新区包括海东镇、上登工 园、满江片区与凤仪片区部分区域。规划区将建设成为大理市以行政办公、旅游接待、会议培训、文化休闲、创意产业为主,集工业、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城市新区。挖色组团规划建设成为大理市与宾川县景区综合开发的重要旅游节点,以发展旅游、旅游产品交易市场和旅游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双廊组团以发展具有白族特色的“创意”产业为主,同时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和果品加工业。上关组团严格限制工业发展,控制人口规模,主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旅游业,成为大理北部的绿色生态区,同时依托大丽铁路在上关的客货两用站,发展仓储物流产业。本项目位于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而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即为《大理市海东片区分区规划(2006-2020)》中划定的“一主”,因此是符合规划的。5.2.8与《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0年)》的相符性分析《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为:东至大(理)-丽(江)高速、北至水井村、西至洱海、南至菠萝山南侧,总规划面积30.88km2108 。包括马尾山、菠萝山、下和北山、南山和部分平坝地区。发展定位是:以旅游服务、商业金融、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主体,引领现代生活风尚、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独特山地景象的滨海山地生态新城。拟建项目位于海东新城中心片区,项目所在地有部分用地性质为商务、娱乐用地(项目在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位置见附图10)。2014年11月11日大理海东山地新城城乡规划委员会召开了2014年第四次建设项目规划审查会议(会议文件见附件),会议审查了7个规划建设项目,其中第五个项目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审查内容:项目选址、用地性质变更及规划设计条件,审查决议:(一)同意项目选址;(二)同意用地性质变更,调整后的用地性质为教育科研用地。”目前《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重新调整,正在上报审批,重新调整后的《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项目所在地用地性质为教育科研用地。根据大理海东山地新城城乡规划委员会海规委发[2014]10号文件(见附件),项目用地性质已调整为教育科研用地及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出具的选字第532901201500004号《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见附件),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项目建设符合《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2.9与《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0年)》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2012年7月,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委托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环评中对“规划”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认为海东开发是大理州发展历史进程的客观需要。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理市以洱海为中心,北部上游地区是洱海重要水源地,发展城市不利于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南部和西部作为现有城市的主要聚集区及优良耕地所在地,开发空间有限,而海东大量土地属于石灰岩山地,以荒山荒坡为主,因此,在环保优先的前提下开发海东,将为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赢得空间。作为大理市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规划中提出的“以行政办公、教育培训、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主,同时兼有旅游服务、商业金融等功能支持,能够引领现代生活风尚、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山地生态型新城”的功能定位是符合实际需求的,是合理的。本项目为学校建设,与《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0年)》功能定位和规划环评相符。5.3平面布置及工程设置合理性分析108 项目是一个学校建设项目,从项目的建设内容来看,项目主要建设教学楼、学生、教职工宿舍,各类建筑按地势起伏布置,教学楼主要布置在项目地块东、东北、东南面,学生、教职工宿舍主要布置在项目地块北面,各类住宅建筑布置相互不遮挡光线,各建筑之间有绿地相分隔,建筑布局较为合理。项目总平面布置时已考虑了用地周边现状道路、建筑及规划道路的条件,学校主入口主要结合海月街进行布置;项目发电机、水泵房等均设在地下层,在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可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项目区地势实际情况,将中水处理站布置于项目区东南面角绿化带下,中水处理采用地埋式,与项目区内的教学楼、学生宿舍保持一定距离,对中水站水泵设置隔声间进行隔声降噪,产生的噪声通过墙体阻隔和距离衰减对环境影响不大。而区域内垃圾收集点(移动式垃圾桶)设置于隐蔽处,避开了区域内的人群活动区和宿舍区,且为日产日清,用带盖的垃圾桶进行暂存,因此垃圾收集点不会对区域内的教职工及学生造成影响。从项目的平面布置情况来看,本项目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是合理可行的。5.4项目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项目工程占地不在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不涉及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不涉及基本农田。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属于学校建设工程。项目位于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项目工程占地主要为水田、荒草地及坡耕地,区域没有国家保护的动、植物。项目建成后自建中水处理系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于绿地浇灌、道路洒浇,回用不完的通过污水干管排至市政截污管网,最终排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项目选址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合理。5.5“三场”设置合理性分析5.5.1施工场地设置合理性分析施工场地是施工单位为进行项目建设的施工营地、拌合场和堆料场等。本项目混凝土均购买已经制作好的商品混凝土,不设混凝土拌合场。主要的施工场地是施工设备及材料堆放场,以及临时管理用房。项目设计布设1个临时施工营地,就布置在项目地块内西面位置,施工营地规划占地面积0.30hm2,布置活动板房作为现场施工指挥部和施工人员的居住用房。施工场地周围没有景观点,距离周围的村庄远。项目用地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地带,108 该外围保护地带内具有“不得进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景观的生产、生活以及建设工程,禁止毁林开荒,严禁开山采石、布置污染严重的三类工业”的管理规定。项目的施工场地就设置在本项目地块内,不占用项目占地以外的用地。施工期会按照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影响也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与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相关规定不冲突。同时项目施工场地使用过程中按环评的要求做好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固废的处置,施工场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施工场地选址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合理的。5.5.2砂石料场设置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所需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钢材、及砂石料等。钢材、水泥等材料均可在大理市境内购买。砂石料可从附近具有合法开采权的料场购买,不再另设砂石料场,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砂石料场的水土流失责任由砂石料场开采方负责,同时本项目工程施工中应注意做好砂石料的堆放及管理工作,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本项目所用砂石料均从已建料场购买,本项目不设置料场。5.5.3表土临时堆场、弃渣场设置合理性分析项目仅设置1个表土临时堆场,项目表土临时堆场计划设置在项目地块西南侧的后期绿化场地。该表土临时堆场规划占地面积0.15hm2,该地块较为平坦的地段,有利于表土收集堆存、避免了长距离运输,减小了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同时项目周围没有景观点,距离周围的村庄远,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项目用地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该外围保护地带内具有“不得进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景观的生产、生活以及建设工程,禁止毁林开荒,严禁开山采石、布置污染严重的三类工业”的管理规定。本项目表土临时堆场只是临时用地,也不占用项目以外的占地。施工期会按照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影响也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与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相关规定不冲突,同时项目临时表土临时堆场会按照项目“水土保持报告”及环评报告的要求在做好对临时表土临时堆场进行拦挡和覆盖,并在周边设置临时排水等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临时表土临时堆场的选址环境合理可行。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报告资料,项目回填土石方大于挖方,不足部分外购,达到平衡,无永久弃渣产生,不设置弃渣场。5.6污染分析5.6.1施工期5.6.1.1污染工艺流程108 施工期所产生的各项污染是整个工程的高污染期。在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场地平整、掘土、基础设施建设、地基深层处理及土石方、建筑材料运输、设备装配等施工行为,将会产生粉尘、噪声及废气等污染物,在一定时段内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待施工期结束后将随之消除。施工期间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施工行为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及车辆排放的尾气;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产生的废土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施工造成的生态系统的原貌改变。项目施工阶段污染流程见图5-1。噪声废水建筑垃圾废水噪声扬尘扬尘水土流失废土石噪声扬尘振动噪声扬尘废水建筑垃圾地基开挖时的土石方基础地面建筑结构室内外装修噪声扬尘绿化图5-1施工阶段程序及污染流程图5.6.1.2非污染因素分析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项目建设将新占用土地329亩,所占用土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水田、耕地、荒草地。土地的占用将改变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由于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土地的经济价值及环境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2、对植被及动植物的影响施工对植被及动植物的影响主要为项目施工期间将破坏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植被和土壤,并对施工区域内的植物种类造成破坏。土地的占用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将影响区域内野生动物。但因项目所处区域人为活动频繁,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少。3、水土流失的影响项目工程施工中进行土石方开挖、场地平整及土石方的堆放占地都将破坏地表植被,若不加强管理产生的水土流失将影响周边环境。5.6.1.3污染因素分析施工期间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施工行为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及车辆排放的废气;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产生的废土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施工造成的生态系统的原貌改变等。但这些影响一般是属于可逆的,待施工期结束后将一并消失。108 (1)施工期废气施工期废气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和施工车辆尾气。施工期扬尘主要来源于土方开挖、场地平整、土石方填埋形成的裸露土面产生的扬尘及施工作业、混凝土搅拌等产生的粉尘。另外,施工运输车辆在马路上运送材料也会引起较大的扬尘。扬尘中的TSP和PM10对环境影响较大。施工扬尘为无组织排放,影响面主要集中在表土临时堆场及临时施工区100~150m范围内。根据同类工程类比浓度较高的地点是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土料装卸过程(约20mg/m3~50mg/m3);在风速为2.4m/s时,测试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严重。水泥储料站扬尘影响范围在距其150m处,TSP浓度可降至为1.0mg/m3以下。施工及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对路边30m范围以内影响较大,路边的TSP浓度可达10mg/m3以上。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作业期间产生的尾气,也是影响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施工机械的燃油排放的废物气主要含有CO、碳氢化合物污染物。由于项目施工期不长,作业范围相对不大,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外排尾气量均不是很大,一般在施工营地无组织排放。通过加强施工现场土石方和建筑材料的堆放管理,减少起尘面积和扬尘量,对扬尘产生量大的地方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强化管理,减少抛洒。(2)施工期废水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①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石方阶段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石料、砖块的冲洗浸湿、建筑物的修筑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各种车辆冲洗水和少量施工及车辆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时产生的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施工废水的产生量与施工方式有关,但产生量难于估算,并且施工虽然需水量较大,但废水的排放量并不多,这些产生的污水经过沉淀后也可用作施工场地的浇洒,不外排。②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磷酸盐、动植物油及悬浮物等。本项目施工人员平均约为500人,用水量按照60L/人·d计,排放系数按0.9计,则施工期间排水量为27m3/人·d,通过统一收集后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可用于施工场地的浇洒,减少废水的产生。同时,施工人员生活产生的废水,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期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5-3。表5-3施工期生活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情况项目CODBOD5氨氮SS浓度mg/l50030030400108 日排放量(27m3/d)kg/d13.58.10.8110.8年废水排放量(0.99万m3)t/a4.932.960.303.94(3)施工期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打桩机、运输车辆等各类机械设备的运行。另外,在粉刷、贴壁砖和地砖等装修阶段,所产生的噪声主要为切割壁砖和地砖的机械噪声。在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由于施工机械的数量、构成动作等的随机性,导致了噪声产生的随机性和无规律性,为无组织、不连续排放;车辆运输中产生的噪声则只与物料过程有关,更具有不规律性,为无组织、不连续排放。施工期间的噪声对施工地点周围及运输途中所经的村民点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常用施工机械的声级值在75~110dB(A)之间,为间断排放。对工程区周围村民将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各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声级见表5-4,施工阶段的各运输车辆类型及其声级见表5-5。表5-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声级施工期主 声源声级dB(A)施工期主要声源声级db(A)土石方阶段挖土机78~96装饰、装修阶段电钻100~115冲击机95电锤100~105空压机75~85手 钻100~105打桩机95~105无齿锯105底板与结构阶段混凝土输送泵90~100木工刨90~100振捣机100~105混凝土搅拌机100~110电锯100~110云石机100~110电焊机90~95角向磨光机100~115表5-5施工阶段各运输车辆噪声源统计声源大型载重车混凝土罐车、载重车轻型载重卡车声级dB(A)9580~8575(4)施工期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为施工活动产生的土石方、各种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①土石方本项目建设共将产生土石方开挖45.06万m3,其中平整场地开挖土石方41.59万m3,各类建设工程基础开挖土石方2.00万m3,场地平整和基础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项目区回填。剥离表土1.47万m3,其中1.24万m3表土直接用于绿化场地回填,其余0.23万m3108 表土临时堆存在表土临时堆场用于后期山丘绿化覆土。场地回填土石方135.60万m3;外购土石方总量约90.54万m3。工程建设不产生弃渣。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详见表5-6。表5-6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表序号项目挖方量(万m3)回填(万m3)调入(万m3)调出(万m3)外借(万m3)废弃(万m3)小计土石方开挖表土基础开挖小计覆土场地回填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来源数量1场地平整39.4237.951.47128.51128.510.23表土堆场89.32外购2建筑物区0.730.731.951.951.22外购3道路及广场硬化区2.331.700.632.332.334景观绿化区2.581.940.642.810.232.580.23表土堆场合计45.0641.591.472.00135.600.23135.370.230.2390.54注:1、各种土石方均为自然方;2、开挖量+调入+外借=回填+调出+废弃=135.83万m3。②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包括废弃砖石、水泥凝结废渣、废弃铁质及木质建材等,项目应对其进行分类集中堆存,能回收利用的部分,例如木制(铁制)材料等,进行收购处置,重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加强管理,要及时收集,统一清运,严格按照建设部令139号《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告第8号《大理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对建筑垃圾进行妥善处置。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因此在施工前,建设方需向辖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提出建筑垃圾处置的申报,并经审查核准,交由具备资质的建筑垃圾承运企业,将建筑垃圾外运送至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禁止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禁止随意丢弃。③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人员平均约为500人,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5kg计,则年产生生活垃圾约91.25t,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统一清运至海东垃圾场进行处置。5.6.2营运期5.6.2.1污染工艺流程108 学校投入运营后学生生活主要集中在学校的教学期,在校师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食堂油烟、汽车尾气等。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示意图见图5-2。108 图5-2营运期污染工序示意图5.6.2.2营运期污染物分析(1)运营期废气①餐饮油烟项目主要采用的能源为电和液化气,项目在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气主要来自食堂产生的餐饮油烟。根据《大理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餐饮业产生的废气(油烟)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经处理后达到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规定,净化设施的最低去除率达到85%,经处理净化后达标排放。一般情况下,经处理达标排放后的油烟排放浓度为0.26~1.22mg/Nm3。②异味项目的污水处理系统为活性污泥系统,在运行及污泥搬运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臭气产生;污水处理系统为地埋式处理装置,地面上周围为绿地,运行中产生的臭气通过地面排风口外排,主要影响为排风口附近。③车尾气项目地下车库产生一定浓度的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主要成份为CO、NOx和总碳氢化合物(THC),其中CO是汽油燃烧的产物,THC是汽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NOx是汽油爆裂时,进入的空气中氮与氧化合而成的产物。地下停车场在运行中产生汽车尾气,将通过换气口向外排放。(2)噪声项目营运后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区内人群活动产生的噪声、区内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噪声及设备噪声(污水处理系统鼓风机、污泥脱水机、水泵、备用发电机、产生的噪声),各种噪声源产生的声级值见表5-7。表5-7项目运行期噪声产生情况表声源噪声强度dB(A)备注人群活动噪声55-60/车辆运行噪声60-65/食堂抽油烟机的噪声50-60/设备噪声污水处理站鼓风机80位于地下污泥脱水机70-75位于地下水泵70-85位于地下备用发电机70-85位于地下(3)固体废物108 学校建成后产生的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中水处理站污泥以及绿化植被修剪下的废弃枝叶。①生活垃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学生4000人、教职工1000人共5000人。若以每人每天产生固废0.5kg,则有2.5t/d的生活垃圾产生。由于学校长假期时,学生基本不在学校,放假期间,产生的固废量减少。以每学年290天在校,75天长假;假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教学期间内的10%计算。则教学期产生生活垃圾725t,假期产生生活垃圾72.5t,每年有797.5t生活垃圾产生。②危险废弃物教学实验会产生少量试剂废液,为危险废弃物,量很小,无法估计。应使用专门的容器集中分类收集后储存于专门的储存间内,最后委托昆明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进行清运处置。另外,在学校正常运营过程中,需对设备电池进行更换,这部分也属于危险废物。③医疗废物学校配备的医务室提供简单的打针、输液、包扎等医疗服务,参照现有学校医务室进行类比,则学校教学期间产生的医疗废物量约1t/a,主要为棉球、棉签、纱布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使用专门的容器集中分类收集,并做到打包密封处理,暂存于储存间内,最后委托大理市医废处置中心进行清运处置。④污水处理站污泥污水处理系统按照年处理污水量进行核算,污水处理系统最大产生的污泥量约为41.15t/a。产生的这部分污泥可由环卫部门送至海东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⑤绿化植被修剪废弃物校园绿化修剪产生的废弃枝叶,按其绿地面积及种植植物类型来看,每天产生量约有0.57t(208.05t/a),由负责的工作人员收集后,送至垃圾收集点。(4)污水本项目污水主要来源于宿舍区、食堂、教学实验废水、专家公寓、医务室,项目产生的污水类型主要为生活废水、实验废水、医务室废水。①用水及污水产生量本项目污水产生量分教学期和假期两个时段,学校在寒暑假期间,大部分的师生均不在校,这段时间的水量按满员时的10%计算,一般教学期为275天,长假期为90天,则项目年污水产生量为175129m3。108 ·住宿、食堂用水: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学生4000人、教职工1000人共5000人。根据(DB53/T168-2013)《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中城镇公共服务用水定额,生活用水定额标准为120L/人.d,废水产生量按经验系数0.80计算,则日生活用水量为600m3/d,污水日产生量480m3/d。·教学实验用水:教学实验用水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9),教学实验用水量按35L/人.d,废水产生量按经验系数0.80计算,则日实验用水量为140m3/d,污水日产生量112m3/d。·专家公寓用水:专家公寓设计为100套配套标准间,人数最大为200人。根据DB53/T1682013《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每人用水量按150L/d计,废水产生量按经验系数0.80计算,则日用水量为30m3/d,污水日产生量24m3/d。·医务室:设有1个医务室,按每天50人计,根据DB53/T168-2013《云南省用水定额》中医务室的用水定额按15L/(人·次)计算,医务室用水总量约为0.75m3/d,废水产生量按经验系数0.85计算,污水日产生量约为0.64m3/d。项目用水及污水产生量详见表5-8。表5-8项目用水及污水产生量参数表项目定额(L/人.d)人数(人)用水量(m3/d)污水排放系数废水产生量(m3/d)住宿、食堂用水12050006000.8480教学实验用水3540001400.8112专家公寓150200300.824医务室用水15L(人·次)-0.750.850.64小计770.75—616.64②染物产生量水质情况及污染物排放量见表5-10(注:本表所列的BOD5、COD、SS浓度是参照《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表3.1.9中BOD5、COD、SS浓度均值考虑,动植物油、氨氮及磷酸盐指标是通过相关资料类比得出的数据)。表5-9污水水质情况项目污水量污染物CODcr(mg/L)BOD5(mg/L)NH3-N(mg/L)SS(mg/L)动植物油(mg/L)磷酸盐(mg/L)产生浓度—30020030200404教学期产生量(m³/d)616.64184.99123.3315.50123.3324.672.47产生量(t/a)16957650.8733.925.0933.926.780.68假期产生量(m³/d)61.718.5112.341.8512.342.470.25产生量(t/a)55531.661.110.171.110.220.02全年产生量(t/a)17512952.5435.035.2535.037.010.70注:教学期:275天,假期:90天108 ③污水排放流向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全年污水产生量为175129m3,其中教学期为616.64m3/d,假期为61.7m3/d。旱季产生的废水除医务室废水经消毒处理后通过自建的污水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进入自建的中水处理站。其余的废水经隔油、除渣(食堂)、教学实验废水经调节沉淀池处理后排入化粪池后进入自建中水回用站进行处理,处理后废水达到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和GB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中的相关标准,作为绿化、道路浇洒用水及景观补水,雨季除医务室废水经消毒处理后通过自建的污水管,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余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入市政截污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④水量平衡A)绿化、道路浇洒水用量①绿化用水本项目绿化面积约95429m2,根据DB53/T16820l3《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绿化浇灌用水量以0.003m3/m2·d计,根据大理市海东地区的气候条件,晴天浇洒次数每天一次,绿化用水量为286.29m3/d,雨天不用浇洒。②道路、广场用水本项目道路、广场用地约为64736.981m2,根据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用水量均按2L/m2计,排水率以0计,旱季一天一次,则旱季日用水量为129.47m3/d。B)景观补水项目区水景面积约6670m2,景观水深0.5m,水景区水量约3335m3,根据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水景补水量按总景观水量的5%计,降雨天不再补充,晴天补充。则非雨天景观水补水量为166.75m3/d,该部分用水均在系统内部循环或蒸发损耗,无外排。C)中水回用水量本项目中水回用水量见表5-10。表5-10中水回用水量表用水项目用水量标准用水面积用水量绿化3L/m2.d95429m2旱季:286.29m³/d;雨季:0m3/d;60693.48m³/a道路广场等浇洒2.0L/m2.d64736.981m2旱季:129.47m³/d;雨季:0m3/d;27447.64m³/a景观补水按水量5%计水量3335m3旱季:166.75m³/d;雨季:0m3/d;35351m³/a总计旱季:582.51m³/d;雨季:0m3/d;123492.12m³/a108 注:旱季212天;雨季153天C)水量平衡项目水量平衡图5-3、5-4和5-5。770.75600140300.751202860.11480112240.64616雨天616非雨天33.49非雨天582.51非雨天286.29雨天0非雨天129.47雨天0非雨天166.75雨天0食堂、住宿废水水教学实验废水专家公寓医务室废水隔油除渣池(食堂)预处理调节沉淀池消毒处理化粪池中水处理站绿化道路广场景观水池市政污水管网海东污水处理厂图5-3教学期水量平衡图(单位:m3/d)市政污水管网108 76.33图5-4假期旱季水量平衡图(单位:m3/d)598.5315.27医务室废水61.0661.0661.06521.450.75假期产生的废水各项预处理中水处理站0.110.64绿化、道路广场洒浇、景观水池补水消毒处理市政污水管网海东污水处理厂76.33假期产生的废水图5-5假期雨季水量平衡图(单位:m3/d)77.080.7515.2761.060.11医务室废水0.64各项预处理消毒处理化粪池市政污水管网海东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管网海东污水处理厂⑤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量从水量平衡图可看出,雨季:项目产生的污水,教学期为616.64m3/d,假期为61.7m3/d。产生的污水除医务室0.64m3/d废水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其余污水教学期616m3/d、假期为61.07m3/d的废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旱季:除0.64m3/d医务室废水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教学期产生的616m3/d污水其中有582.51m3/d进入中水处理站处理,并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浇洒及水景补水,其余的33.49m3/d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假期产生的61.06m3/d污水全部经中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浇洒及水景补水。本项目污染物情况汇总如表5-11108 表5-11项目营运期污染物排放量污染因子水量CODcrBOD5NH3-NSS磷酸盐动植物油化粪池处理后浓度(mg/L)/22515022200430教学期日排放量(雨天)(kg/d)616.64m3/d138.7492.5013.57123.332.4718.50教学期日排放量(非雨天)(kg/d)33.49m3/d7.545.020.746.700.131.01中水回用量(m3/d)非雨天:教学期582.51m3/d废水进入中水处理站处理回用,假期产生的废水全部回用。雨天:教学期、假期产生的废水全部外排至市污水处理厂。假期(非雨天)(kg/d)———————假期日排放量(雨天)(kg/d)61.7m3/d13.749.161.3412.200.241.83年产生量(t/a)175129m3/a39.3526.233.8534.980.695.25排入污水处理厂(t/a)108910m3/a24.5016.342.4021.780.443.275.6.3中水处理系统一、工艺流程本项目目前为“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对于区内的污水处理系统设置,目前初步考虑设置于场地的东南角,中水处理站位置见附图1项目总平面布置图,为地埋式,一方面生活污水可通过自流进入,而处理不完的余水则可直接外排至项目外的污水干管。对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目前建设方还未定,本报告建议初定为CASS+絮凝沉淀+消毒三级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回用于区内的绿地、道路喷洒及景观水体的补水。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工艺流程见图5-6。污泥泵反冲排水污泥污泥生活污水粗格栅细格栅CASS池射流曝气出水池混凝剂沉淀过滤消毒剂中水回用池中水泵景观水池绿地浇灌道路喷洒排污泵污泥脱水系统混凝沉淀外运图5-6本报告建议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调节池108 二、出水水质因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区域内的绿地浇灌和景观用水的补充水,因此水质需同时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后方可回用;因此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指标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标准中的最严标准值进行控制。则进、出污水处理系统的水质控制要求见表5-12。表5-12污水处理系统进、出水的水质控制表指标PHBOD5mg/LCODmg/LSSmg/L氨氮mg/L磷酸盐mg/L总余氯mg/L总大肠菌群(个/L)项目经化粪池后水质6.0-9.0150225200223.8//进水控制指标6.0-9.0250320300304/200000出水控制标准6.0-9.0≤6≤50≤10≤5≤0.5管网末端≥0.02≤3本报告建议使用的CASS工艺为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又称为循环活性污泥工艺,是在SB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SBR池内进水端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器,实现了连续进水(沉淀期、排水期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CASS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预反应区控制在缺氧状态,因此,提高了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提高。CASS进水是连续的,因此进水管道上无电动控制阀,单个池子可独立运行。CASS工艺可以根据脱氮除磷效果的要求,将预反应区分成厌氧、缺氧两段;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可连续进水,间断排水。工艺流程简洁,布局紧凑,一次建设费用低。从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污水情况来看,主要为生活污水,从目前国内运用的情况来看,CASS处理工艺运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稳定。混凝沉淀工艺主要是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和磷,保障出水满足用水的要求,消毒则是去除水中的病菌,保障用水的安全。本报告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工艺仅为目前拟采用的参考工艺,该工艺采用了生化处理+物理处理+消毒三级处理工序,去除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按照各处理工序的正常处理效率来看,该工艺是可满足本项目回用水用途的要求,即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中的绿地浇灌标准和道路清扫标准。但该处理工艺仅为本报告阶段拟采取的工艺,而建设方在实际的工程招标和设计中,需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污水处理系统具体的设计和可行性分析,并确保出水达到本报告要求的回用水标准。三、非正常运行对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故障主要为停电造成系统停止运行,为避免非正常污水排放,项目建设方在污水处理系统的供电系统设计中采用双回备用电路,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停电造成的系统停止运行;而108 项目在地下层已设置有应急柴油发电机,柴油机还可为污水处理系统供电提供保障,可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区内污水不出现非正常排放。四、CASS工艺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分析1、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CASS的核心构筑物为反应池,没有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及初沉池。因此,污水处理设施布置紧凑、占地省、投资低。2、生化反应推动力大CASS工艺从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来看,当污水以相对较低的水量连续进入CASS池时即被混合液稀释,因此,从空间上看CASS工艺属变体积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范畴;而从CASS工艺开始曝气到排水结束整个周期来看,基质浓度由高到低,浓度梯度从高到低,基质利用速率由大到小,因此,CASS工艺属理想的时间顺序上的推流式反应器,生化反应推动力较大。CASS反应池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BOD5、N、P及SS,在该工序后再增加混凝沉淀和消毒装置,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各种金属离子及病菌,该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出水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中的绿地浇灌水和景观水的要求。3、沉淀效果好CASS工艺在沉淀阶段几乎整个反应池均起沉淀作用,沉淀阶段的表面负荷比普通二次沉淀池小得多,虽有进水的干扰,但其影响很小,沉淀效果较好。实践证明,当冬季温度较低,污泥沉降性能差时,或在处理一些特种工业废水污泥凝聚性能差时,均不会影响CASS工艺的正常运行。4、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可实现不同的处理目标CASS工艺在设计时已考虑流量变化的因素,能确保污水在系统内停留预定的处理时间后经沉淀排放,特别是CASS工艺可以通过调节运行周期来适应进水量和水质的变比。当进水浓度较高时,也可通过延长曝气时间实现达标排放,达到抗冲击负荷的目的。多年运行资料表明,在流量冲击和有机负荷冲击超过设计值2-3倍时,处理效果仍然令人满意。而传统处理工艺虽然已设有辅助的流量平衡调节设施,但还很可能因水力负荷变化导致活性污泥流失,严重影响排水质量。当强化脱氮除磷功能时,CASS工艺可通过调整工作周期及控制反应池的溶解氧水平,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所以,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可以达到不同的处理水质。5、不易发生污泥膨胀108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运行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污泥沉降性能差,污泥与水无法在二沉池进行有效分离,造成污泥流失,使出水水质变差,严重时使污水处理厂无法运行,而控制并消除污泥膨胀需要一定时间,具有滞后性。因此,选择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丝状菌的比表面积比菌胶团大,因此,有利于摄取低浓度底物,但一般丝状菌的比增殖速率比非丝状菌小,在高底物浓度下菌胶团和丝状菌都以较大速率降解底物与增殖,但由于胶团细菌比增殖速率较大,其增殖量也较大,从而较丝状菌占优势。而CASS反应池中存在着较大的浓度梯度,而且处于缺氧、好氧交替变化之中,这样的环境条件可选择性地培养出菌胶团细菌,使其成为曝气池中的优势菌属,有效地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6、适用范围广,适合分期建设CASS工艺可应用于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处理工程,比SBR工艺适用范围更广泛;连续进水的设计和运行方式,一方面便于与前处理构筑物相匹配,另一方面控制系统比SBR工艺更简单。对大型污水处理厂而言,CASS反应池设计成多池模块组合式,单池可独立运行。当处理水量小于设计值时,可以在反应地的低水位运行或投入部分反应池运行等多种灵活操作方式;由于CASS系统的主要核心构筑物是CASS反应池,如果处理水量增加,超过设计水量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时,可同样复制CASS反应池,因此CASS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阶段建造和扩建较传统活性污泥法简单得多。该特性对于本项目建成后,因入住率变化,而导致污水处理规模变化不确定,的情况下,保证污水处理系统能正常地运行有较好的保障。该工艺具有较多的优越性,是对传统好氧活性污泥工艺的改变,该工艺目前被大量使用于中、小规模的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治理及中水回用中。而在处理规模上,按可回用最大水量进行核算,而回用不了的水则通过化粪池处理后,直接外排城市干管,设计的处理规模按700m3/d,中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规模也是足够的。108 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过程堆土扬尘20-50mg/m3在距拌合场地150m范围内扬尘浓度为1mg/m3营运期食堂油烟—0.26~1.22mg/Nm3污水处理异味少量少量汽车尾气CO、NOX、THCCO:87;NOX:0.83;THC:19.2(kg/d)CO:87;NOX:0.83;THC:19.2(kg/d)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施工废水CODcr、BOD5、SS——营运期产生量175129t/aCODcr300mg/L52.54t/a225mg/L39.4t/aBOD5200mg/L35.03t/a150mg/L26.27t/aNH3-N30mg/L5.25t/a22mg/L3.85t/aSS200mg/L35.03t/a200mg/L35.03t/a磷酸盐40mg/L7.01t/a4mg/L0.70t/a动植物油4mg/L0.70t/a30mg/L5.25t/a固体废施工期施工期间土石方——108 物生活垃圾91.25t/a定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运往垃圾处理场处理营运期学生、职工生活垃圾797.5t/a中水处理站污泥41.15t/a绿化修剪绿化修剪废物208.05t/a医务室医疗废物1t/a集中收集后定期交大理市医废处置中心处置教学楼危险废物少量集中收集后定期交昆明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处置噪声施工期挖土机、打桩机、铲土机噪声75-110dB(A)噪声达标营运期设备学生停车场食堂水泵等噪声人群活动噪声车辆噪声抽油烟机70~85dB(A)55~60dB(A)60~65ddB(A)50~60dB(A)噪声达标108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转化为城市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转变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植被将从较为单一的草本植物变成丰富多彩的人工植被;荒草地变为人们休养生息的建筑物和绿化地,绿化建议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绿化设计进行施工,尽量采用乡土树种作为绿化美化的树种,防止发生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落实绿化措施后,将会改善局地生态环境,并起到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由于绿化率达39.5%,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补偿有利。108 7、环境影响分析7.1水环境影响分析7.1.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7.1.1.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地基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基坑废水,另有施工人员在日常施工中产生的生活废水。(1)施工废水影响分析本项目建筑类型主要为混凝土建筑,建设中将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考虑到项目建设区域较大,混凝土的使用量较多,混凝土来源为外购的商品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会产生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为SS,其浓度在200—2000mg/l,pH值在6—8,其余指标并不高。如施工废水直接外排,由于本项目的用地整体的高差低于周围道路,在前期工程时,施工废水不会流到四周的道路,一般在场地内汇集后,下渗或是蒸发;而在地下工程完工后,如不注意对施工废水的收集,则会直接或间接通过路旁已建成的雨水沟渠,进入旁边的小沟渠,汇入洱海,对其水质造成一定影响。为减少施工废水对外环境的影响,同时节约新鲜水,本报告要求施工方应在场地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沉砂池,将施工中产生的废水通过简易排水沟进入沉砂池,经过沉淀后,回用于混凝土养护及其他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序,经沉淀后的多余废水还可用于场地附近的场地喷洒降尘。沉淀池的数量和大小要按照施工废水的产生量来确定,必须保证产生的施工废水均能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回用。在用沉淀水用于场地喷洒时,需注意避开降雨期,避免废水与地表径流一同外流,进入洱海。在采取一定收集、沉淀和回用措施后,施工废水的影响可得到较大降低。(2)基坑废水项目的建设中将修建地下层,将进行约4.5m的地基开挖,在基础开挖将产生一定量的基坑废水。由于基坑废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季节变化明显,动态变化大。基坑涌水主要污染物为SS,无其他特殊污染物,因用地范围四周均为已建和在建的道路,因此在施工中需特别注意不能将基坑废水直接排向项目四周道路下的雨水干管;因此需在场地内设置一定施工废水沉淀池,将开挖产生的基坑废水经沉淀后,上清液可外排至道路下的雨水排水沟,而沉淀下来的泥沙,与外运废弃土石方一同外运;同时在施工边界靠近道路区域需设置有挡拦设施或截水沟,并将截水沟引至沉淀池,减少进入施工区域的地表径流。项目方应在施工同时,可将沉淀处理后的基坑废水收集,沉淀后,尽量回用于工程施工中,同时增大对施工开挖场地的喷洒,降低扬尘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08 ,遇时减少基坑废水的影响。多余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通过临时管道排至污水管道,对地表水基本无影响。在操作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不能将未经沉淀的含泥沙水,直接外排至场地外道路下的污水管道,并需及时清理沉淀池中的泥沙;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废水不会直接或间接进入洱海,对附近地表水的影响可大大降低。随着地基开挖工程的结束,其产生将结束。而其他工序由于废水产生量不大,且为不连续产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SS,一般在产生后就自然蒸发,因此,基本不会对区域的地表水质造成影响。(3)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影响分析由于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量较大,每天入场的施工人员平均约在500人左右,项目建设方需在施工现场建设施工人员的临时住所。但为避免施工人员居住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对洱海的影响,同时由于海东地区干旱缺水,建议施工人员住宿区需在临时住宅修建同时,修建旱厕和沉淀池,减少新鲜水的用量同时增加回用水。由于采用旱厕,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主要是一些盥洗废水,用水量按照60L/人·d计,排水量按照27L/人·d计,则施工期间将产生生活废水0.99万m3/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油脂类等。通过统一收集后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可用于施工场地的浇洒,减少废水的产生。同时,施工人员生活产生的废水,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7.1.1.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污水特征及排水去向项目在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是宿舍、食堂、专家公寓的废水、教学实验废水、医务室废水。项目建成后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经过雨水管网收集后进入市政雨水管网。食堂废水,均应按规定设置符合相应环保要求的隔油池,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并入项目区污水管网统一处置;教学实验废水经调节沉淀池处理后,并入项目区污水管网统一处置;医务室废水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入项目区污水管网。项目废水统一收集,除医务室废水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入项目区污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余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部分废水进入中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经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标准后,部分中水回用于绿化、水景补水、道路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的剩余部分生活废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108 (2)项目管网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大理市给水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海东新城中心片区的污水收集系统分为五片,项目所在片区为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污水收集的第三片区。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污水收集系统三片区的污水进入双月路截污管,经双月路的污水隧洞到达青山路后,沿青山路北侧的污水管进入环海路截污管(南村至天镜阁段截污管),最后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项目外排废水能够做到达标排放,项目自建污水管,项目污水管最后在双月路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项目产生的污水能够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可得到较好处置,项目污水管网的设置是合理的。(3)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根据《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2006年修订)》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下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同期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一)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高层住宅;(二)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三)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四)可回收水量在150立方米/日以上的建设项目;(五)其他应当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的项目。再生水利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所需资金应当纳入主体工程投资总概算;未纳入同期建设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项目总建筑面积186500m2,根据本次环评预测,项目污水最大产生量为616.64m3/d,回用水量582.51m3/d,高于《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和“可回收水量在150立方米/日以上的建设项目”的标准,因此项目应同期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由于项目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染成份不复杂,水量稳定,污染程度较轻,易于处理,水质处理较容易。随着处理技术的成熟,中水回用成本降低。从节约用水的原则出发,将中水利用于绿化、道路浇洒等,在经济效益上将比使用新水更经济、合理,既能有效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污水排放。拟建项目符合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的条件。本项目拟在项目东南角绿化空地下建设一座中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700m3/d。部分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水景补水、道路洒水。本次环评认为项目废水实行中水回用环境效益较好,在项目承担能力范围内,项目本身设置中水回用设施是可行、可靠的。108 (4)项目废水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分析根据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建设项目生活污水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的意见》(见附件),大理海东污水处理厂已建设完成并在试运行中,建设规模近期10000m3/d、远期35000m3/d,该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海东新城片区的生活污水。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属于海东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的区域范围内,项目竣工后,产生的废水能进入双月路上的市政截污管网并经市政截污管网排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海东污水处理厂为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排水水质能够满足排放要求。项目最大污水排放量为616.64m3/d,相较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而言,项目污水所占比例很小。因此,本项目污水排入海东污水处理厂处理,不会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对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冲击较小。综上,项目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是可行、可靠的。(5)对地表水的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经过雨水管网收集后进入市政雨水管网。项目废水统一收集,除医务室废水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入项目区污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余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部分进入中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回用,剩余部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项目运营过程中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小。7.2空气环境影响分析7.2.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建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为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和施工车辆汽车尾气。施工扬尘产生环节为:场地平整、土方挖掘、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运输等。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以及天气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难以定量的过程。扬尘使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剧增,并随风迁移到其它地方,致使空气中含尘浓度超标十倍至几十倍,严重影响下风向居民和过往行人的健康,也影响城市市容和景观。主要污染物为扬尘及NOx、CO和烃类等车辆排放尾气。7.2.1.1施工扬尘影响分析108 项目施工期对空气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在项目的校园施工建设过程中,土地回填平整、地基开挖造成地表裸露,建筑材料的运输、堆放,车辆运输,建筑施工等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扬尘,扬尘呈无组织排放。在干季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以上建设过程会导致施工现场尘土飞扬,使空气中粉尘颗粒物浓度升高,影响所在区周围的空气环境的质量。由于扬尘量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难以界定,本分析采用类比法对空气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曾对7个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扬尘情况进行了测定,测定时风速为2.4m/s,测试结果表明以下两点:(1)建筑施工扬尘严重,当风速为2.4m/s时,工地内TSP浓度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2.3倍,平均1.88倍,相当于空气环境标准的1.4~2.5倍,平均1.98倍。(2)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为其下风向150m之内,被影响地区的TSP浓度平均值为0.491mg/m3,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倍,相当于空气环境标准的1.6倍。表7-1类比其它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情况(mg/m3)检测位置工地上风向50m工地内工地下风向备注50m100m150m范围值0.303~0.3280.409~0.7590.434~0.5380.356~0.4650.309~0.336平均风速2.5m/s均值0.3170.5960.4870.3900.322根据有关资料,在施工现场,近地面的粉尘浓度一般为0.5~12mg/m3,随地面风速、开挖土方和淤泥弃土的湿度而发生较大变化。在干燥和风速较大天气情况下,施工现场近地面粉尘浓度会超过GB3096-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中日平均值0.12mg/m3的1~60倍,污染比较严重。施工期扬尘的产生量与施工方法、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有关。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尘的产生量少;土壤湿度大亦不利于尘土飞扬;雨季与旱季施工产尘量也大不一样;风速大小对尘也有显著影响。大理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4.1m/s,最大风速27.9m/s,年平均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其频率分别为32%。当地年均风速大于类比2.4m/s风速,项目区域施工影响范围将超过150m范围,在主导下风向超标范围将扩大,但同时稀释扩散效果也增强。在不考虑采用防尘措施的情况下,将对大理技师学院的部分师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本项目在施工场地四周修建挡墙,对扬尘有一定的阻隔;同时在扬尘较厉害的施工场面上采取湿法作业,在作业面上适量进行喷水,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轻施工的扬尘,项目结合基坑积水和施工废水的产生情况,采取建设沉淀池的方式,可将沉淀后的上清液回喷在施工场地以及入场道路,要定时对施工作业面和裸露面进行洒水,降低扬尘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项目区内划定区域设置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区,将区内的建筑垃圾进行统一的收集、堆放,并108 在容易起尘的堆放现场进行遮盖防尘。采取措施对施工期扬尘进行防治,对施工期扬尘污染可降发到最低限度,减轻对保护目标的影响。作为短期行为的基础和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污染,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7.2.1.2施工机械废气影响分析施工机械废气集中产生于项目施工的初期阶段,废气产生量及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视其使用频率及发动机对燃料的燃烧情况而异。施工机械废气属低架点源无组织排放性质,具有间断性产生、产生量较小、产生点相对分散、易被稀释扩散等特点,一般情况下,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轻微。在建筑结构及装修、安装阶段使用的机械一般都是以电为能源,如混凝土搅拌及输送泵、振捣器、电焊机、电钻、混凝土搅拌机、角向磨光机等,不会产生废气。运输车辆在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气主要是NOX、CO和烃类等,也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通过估算,施工期施工车辆汽车尾气年排放量为:年排放量为:CO:1.2t;NOX:1.9t;烃类物质:0.2t。由于施工区域相对广阔,而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排放相对较小,项目拟建地较开阔,因此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污染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施工期对环境空气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扬尘、粉尘和NOX、CO和烃类等汽车尾气。而这些污染物的产生是临时的和分散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在产生时也均为无组织不连续排放,对周围的环境空气会产生短期影响,但其影响范围小,一般仅限于公路沿线,程度较轻。同时,由于项目所在区域空间开阔,大气扩散稀释作用大,自净能力强,工程施工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会有所减小,加之在施工期采取适当的措施,其影响完全可以降到最低。7.2.1.3装修废气影响分析建筑内部装修时油漆和涂料喷涂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工苯,建筑板材中含有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对象主要是施工人员,但其影响是短暂的,对施工人员可采取佩戴口罩、选用绿色环保油漆和涂料等保护措施,可减小有毒有害气体对施工人员的危害。108 7.2.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投入运营后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来自餐饮油烟、异味和汽车尾气。(1)餐饮油烟主要使用清洁能源,产生的油烟主要包括少量的燃气排放NO2、SO2、烟尘,通过核算产生量较小。根据《大理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饮食业产生的废气(油烟)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经处理后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规定,净化设施的最低去除率达到85%,经处理净化后达标排放。一般情况下,经处理达标排放后的油烟排放浓度为0.26~1.22mg/Nm3。(2)异味项目的污水处理系统从目前拟采取的工艺来看,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该系统在运行及污泥搬运过程中,在污水的厌氧、耗氧过程均会散发一定的臭气,主要来自于原生污水、栅渣和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H2S或含硫基团物质的无组织扩散,会有一定的臭气产生;污水处理系统设置为地埋式处理装置,上面为绿地,运行中产生的臭气通过地面排风口外排,主要影响为排风口附近。从设置位置看,其位置不会对区内的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根据相关污水处理厂的现场调查,臭气影响的主要范围排气中口周围20m区域,因此在某些时段会对中水处理系统旁的教学楼造成一定影响;为降低臭气影响,建议建设方在排放口位置种植树木及花草,以降低臭气的浓度。而污水处理系统污泥经过污泥泵提升后,由环卫部门负责进行清运,在清运中臭气主要对区域内的环境造成影响,但清运时间不长,且不是每天进行,其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是并不大。经过采取设计上的措施后,污水处理站在运营期间产生的臭气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3)汽车尾气地下停车场在运行中将产生含NOX、CO和THC等的汽车尾气,将通过换气口向外排放。一般的地下车库设有机械送排风系统,根据《汽车库设计规范》,车库的换气率为6次/h,且排放口的高度不低于2.5m。根据实测,在设计换气风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地下车库内污染物浓度高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几倍,但低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废气排出后一般不会出现超标现象,但会造成排气口周围污染物浓度偏高。在进行地下车库设计是为了周围景观和平面布局的考虑,通过会设置较少的排放口,但由于地下车库的体积较大,换气量也较大,因此存在污染物排放速率超标的可能,因此地下车库排气对大气的影响评价重点不是模式计算,而是排口的个数的高度设置是否合理。108 经与建设方进行的咨询,本项目前对于排气口的位置和排放口高度没有具体的设计方案,因此本报告要求建设方在地下车库设计中,按车库的具体设计方案,并根据《汽车库设计规范》要求设置足够的排气口,且排气口的高度不得低于2.5m,同时注意排气口位置的设置,不能邻近学生、教职工宿舍的窗口,不能靠近人群活动区域,排风口位置避开学生宿舍、教学楼及学生活动区,可最大限度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7.3声环境影响分析7.3.1施工期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打桩机、运输车辆等各类机械设备的运行。另外,在粉刷、贴壁砖和地砖等装修阶段,所产生的噪声主要为切割壁砖和地砖的机械噪声。在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由于施工机械的数量、构成动作等的随机性,导致了噪声产生的随机性和无规律性,为无组织、不连续排放;车辆运输中产生的噪声则只与物料过程有关,更具有不规律性,为无组织、不连续排放。施工期间的噪声对施工地点周围及运输途中所经的村民点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常用施工机械的声级值在75~110dB(A)之间,为间断排放。目前国内常用的施工机械满负荷运行时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级见表7-2。表7-2距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声级值单位:dB(A)机械名称5m10m20m40m60m80m100m150m200m300m装载机9084787268.5666460.55854.5推土机8680746864.5626056.55450.5挖掘机8478726662.5605854.55248.5从表7-2可知,单一施工机械施工时,昼间60m以外,夜间200m以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但由于表中数据计算时仅考虑了理论上的距离衰减,实际上噪声传播还与空气湿度、沿途遮挡等因素有关,计算值比实际值大;另一方面施工时又不仅是一台机械在作业,多台机械一起施工时,噪声又有叠加作用。总体上看与上述的估计结果相近。表明项目施工期间,对距离项目350m、550m的下和村和大理技师学院影响不大。但由于建筑材料运输量较大,运输汽车噪声对进入现场的道路沿线的居民影响也大。项目一期建成后,后期施工过程对校内教学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施工结束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消失。108 项目区一期建成有开始教学及学生入住后,后续施工在项目区夜间(22:00至06:00)应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若因工程连续性需要夜间施工,必须到环保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批准后方可进行,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与生活。7.3.2营运期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为中水处理系统鼓风机、污泥脱水机、水泵等在运行中产生的噪声;二为区内人群活动产生的噪声;三为应急柴油发电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四为区内汽车在运行中产生的噪声。为了较准确地预测项目建成后所产生的各类噪声对场界环境噪声的影响,需要考虑从声源到场界的传播途径特性。影响传播途径特性的主要因素归结为:距离衰减、建构筑围护结构、遮挡物屏蔽效应、各种物质的吸收与反射等,其中距离衰减和屏蔽物效应为主要影响因素。为简化计算条件,此次噪声预测根据项目特点,主要考虑屏蔽物效应和噪声随距离的衰减。按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处于半自由空间的无指向性声源几何发散衰减按下列公式计算。LA(r)=Lr0-20lg(r/r0)-ΔL式中:LA(r)----距声源r米处受声点的A声级;Lr0----参考点声源强度(dB);r----预测受声点与源之间的距离(m);r0----参考点与源之间的距离(m);ΔL----其他衰减因素影响ΔL取值因素很多,根据工程特点,主要考虑噪声源的隔声影响。表7--3项目运营期噪声预测表源强工程措施降噪后声级值声源距场界最近距离噪声衰减到场界声级值中水处理站风机80dB(A)60dB(A)≥6m≤50dB(A)污泥脱水机70-75dB(A)60-65dB(A)≥6m≤50dB(A)应急发电机70-85dB(A)65dB(A)≥6m≤50dB(A)水泵70-85dB(A)65dB(A)≥6m≤50dB(A)从以上预测可知,污水处理站鼓风机、污泥脱水机在运行中将产生噪声。鼓风机的噪声等级约为80dB(A),经采取在风机的进气口及出气管上加装消音器,安装减震垫、设备机房安放在地下并进行隔声处理等措施,可将风机的噪声降至65108 dB(A)。污水处理站目前规划建设在项目区东南角绿化带下,从预测结果看,只要项目污水处理站鼓风机设备间距项目厂界的距离不小于6m,噪声通过距离衰减,加之污水处理站仅为白天进行鼓风机作业,因此,鼓风机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污泥脱水机的噪声等级约为70-75dB(A),经采取设备机房采用隔音门、隔音窗,可将污泥脱水机的噪声等级降至60-65dB(A),从预测结果看,只要项目污泥脱水机房距离项目厂界的距离不小于6m,噪声通过距离衰减,污泥脱水机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区内还有供水的水泵房,水泵在运行中将产生噪声,噪声等级约为70-85dB(A),经采取安放在专用泵房内、水泵下安装减震垫、进出水管道安装弹性支撑等措施,可将风机的噪声降至65dB(A)。目前水泵房计划安放在地下室,从预测结果看,只要泵房距离厂界的距离不小于6m,噪声通过衰减后,水泵房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区内为保证在市政停电时,对公共设施可应急供电,区内规划设置630kw应急柴油发电机一台。应急发电机房设置在地下层的专用机房内,主要是在市政停电时保证公共设施的运行。发电机工作时的噪声等级约为75-80dB(A),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的2类标准。但柴油发电机目前规划安放在项目地下层专用机房内,并将电机安放在减振垫上,机房安装隔声门,经过以上措施,发电机的噪声在机房外可衰减至65dB(A)左右,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的2类标准,对机房附近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计算可知,如噪声衰减至要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的2类标准中的夜间标准(50dB(A)),机房距边界的距离应不小于6m。因发电机仅为备用发电机,仅为在市政停电时应急使用,噪声影响为短时的,因此,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另外,项目区内的食堂抽油烟机的噪声等级约为50-60dB(A),噪声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般集中在三餐时间,因噪声等级不大,经房屋阻隔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项目区内还将有人群活动噪声产生,主要产生处为学生活动中心及活动广场等学生集中活动场所,在学生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不连续、无规律的人群噪声。经过对类似学校的操场上学生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源进行的监测,噪声强度在55-60dB(A),噪声强度未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的2类标准的昼间标准,因该类噪声限于白天产生,噪声集中产生于人员活动区域周围,和周围的建筑物之间有绿化带相隔,影响范围较小,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校区内有方便人们出行的机动车道和地下、地面停车场。车辆的运行将产生一定的噪声。根据项目规划,区内一般只有小型车辆,且数量不大,运行也不集中在某一时段。根据类比,小型机动车在时速小于40km/h时,产生的噪声约为60--65dB(A),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的2类标准,如在中午及夜间等休息时间产生,对靠近道路两侧校区居住的师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根据项目的规划,区内道路两边均栽种有乔、灌结合的绿化带,且多数车辆进入校108 区后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场停放,加之交通量不大,运行时间不集中,车辆噪声经过绿化带的阻隔降噪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均不大。综上所述,项目在运行期产生的噪声,只要采取项目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环评报告提出的对策措施进行治理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7.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7.4.1施工期施工期间固废主要包括施工弃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拟建项目无弃方产生;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加强管理,要及时收集,统一清运,严格按照建设部令139号《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告第8号《大理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对建筑垃圾进行妥善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妥善处置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约有91.25t的生活垃圾产生,产生的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统一清运至海东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7.4.2营运期学校建成后产生的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教学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污水处理站污泥以及绿化植被修剪后的废弃物。(1)生活垃圾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有797.25t的生活垃圾产生。产生的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海东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2)危险废物教学实验过程的失效、废弃的试剂为危险废弃物,量很小,无法估计,应使用专门的容器集中分类收集;在学校正常运营过程中,更换的设备电池也属于危险废物。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危废经统一收集、暂时存放后,委托昆明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进行转运处理。(3)医疗废物医务室会产生少量医疗废物,约1t/a。应使用专门的容器集中分类收集后,打包封闭暂存,委托大理市医废处置中心进行转运处置。108 (4)污水处理站污泥根据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规模,学校每年约有41.15t的污泥产生。产生的这部分污泥由环卫部门送至海东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5)绿化植被修剪废弃物校园绿化修剪产生的废弃枝叶,按其绿地面积及种植植物类型来看,每年产生量约有208.05t,由负责的工作人员收集后,同生活垃圾一起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统一清运至海东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综上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不大。7.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5.1土地利用影响分析项目占地329亩(21.9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水田、坡耕地、荒地。从土地的经济价值分析,水田转变为教学用地,农业生产将受到一定的损失;而坡耕地、荒草地向教学用地改变,可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项目建成后,主要为教学用地,人工景观水体、人工绿化草坪及花草树木等,土地利用构成与项目建设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土地的经济价值及环境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项目的建设对地方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7.5.2植被及动植物资源影响分析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首先是施工范围内,由于对地面进行开挖和填筑,使工程施工范围内的植被遭到砍伐、铲除、掩埋等一系列的认为破坏,这些破坏是永久的和不可逆的。但由于项目建设区域认为开发较早,原生植被遭到破坏,植被多以次生植被为主。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和省级保护植物种类,植被类型也比较单调,因此,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区域的陆生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108 评价区内由于人为干扰严重,植被覆盖度不高,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均较少,主要是小型的鸟类及鼠类等适宜在农田植被及村寨附近活动的小型动物。项目在施工期,对占地范围内的农田植被的清除,以及频繁的人为活动及施工机械噪声会对区域内的动物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周围仍存在适宜以上动物生存的环境,加之评价区动物种类不丰富,因此,对区域野生动物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域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不大。7.5.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7.5.3.1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根据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送审稿),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如下:(1)扰动地表面积分析本工程在建设期内将总计扰动、损坏、占压地表面积为21.9354hm2。(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分析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所有受扰动的地表均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经统计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总计为21.9354hm2。(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分析本项目扰动土地中梯坪地属于水土保持生物设施,故项目建设共损坏水土保持生物设施面积为15.3325hm2。(4)可能产生的弃土弃渣量根据土石方平衡分析,本项目建设共将产生土石方开挖45.06万m3,土石方的挖方量全部用于场地回填,工程建设不产生永久弃渣。(5)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经计算,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7359.88t,原生水土流失量为920.93t,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6438.59t,详见表7-4。表7-4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成果表序号预测分区原生水土流失量(t)扰动后的水土流失量(t)新增水土流失量(t)扰动后的水土流失量占总流失比例(%)1建筑物区46.26437.06390.806.072道路及广场硬化区236.543052.192815.6543.733景观绿化区638.133870.633232.5050.20合计920.937359.886438.95100.007.5.3.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08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占地区内的地表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扰动、破坏,局部地貌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预测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444.64t,从预测结果看,景观绿化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其次为道路及广场硬化区,以上区域是本方案的重点治理区域。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及项目建设特点,对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分析评价。(1)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在本项目建设期间,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地表造成扰动,场地开挖、回填区域,形成大量裸露地表,表层土质松散,容易随雨水流走,使得地表径流含沙量增加,并挟带泥沙流向项目区低坡处,造成该区域下游市政排水管网淤积、堵塞,影响市政管网的行洪能力。(2)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工程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与工程本身的安全息息相关。工程建设扰动地表,产生的大量土石方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造成水土流失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工程的安全运行,也对企业的今后的运营安全会造成一定影响。7.5.3.3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1)防治目标根据方案编制的原则,结合本工程建设特点及工程区域环境现状,确定本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总体目标为:综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水土保持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使工程及其保护对象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同时,积极治理工程区域原有的水土流失,改善建设区生态环境。根据办水保“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2013]188号及云政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2007]165号,项目所在区域大理市被划为“省级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Ⅱ级防治标准,但由于项目区在云南省重要湖泊洱海流域范围内,为保护洱海,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Ⅰ级防治标准。根据项目区降雨量、土壤侵蚀强度、地形条件等因素对指标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本方案防治目标见表7-5。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要求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到位后达到以下目标:表7-5水土流失主要防治目标一览表指标名称标准规定按降水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按地形修正采用标准施工期试运行期施工期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108 水土流失治理度(%)*95+2*97土壤流失控制比(%)0.70.8+0.20.91.0拦渣率(%)959595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2*99林草覆盖率(%)*25+2*27(2)防治措施布设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主体工程设计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的特点和造成的危害程度,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将以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并把主体设计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纳入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中,建立完整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合理确定水土保持方案总体布局,以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措施总体布局详见表7-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图见图7-1。1、建筑物区主体工程设计项目区场地表土剥离措施,根据该分区的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方案新增建筑物建设区域周边临时排水措施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2、道路及广场硬化区主体设计场地道路路面及硬化场地地面的硬化措施,场地雨水排水管网。根据该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本方案新增施工进出口车辆清洁系统,场地临时排水沟,施工场地堆料区临时遮盖措施,建设期未占用区域撒草绿化措施,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3、景观绿化区主体设计绿化区场地绿化措施,根据该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本方案新增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池,场地临时撒草绿化,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4、直接影响区本区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的区域,施工中应加强对本区的监督和保护,尽量避免对区域内土地造成占压和植被破坏,应严格控制施工扰动,对造成的影响应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影响工程及周边环境。表7-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表防治分区防治措施备注建筑物区表土剥离措施主体设计临时排水措施方案新增108 管理措施方案新增道路及广场硬化区雨水排水管道主体设计车辆清洁系统方案新增临时排水沟方案新增临时遮盖措施方案新增临时撒草绿化方案新增管理措施方案新增景观绿化区园林绿化主体设计临时排水沟方案新增临时沉沙池方案新增临时撒草绿化方案新增管理措施方案新增108 图7-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图7.5.3.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汇总本项目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临时措施,共设计临时排水沟5312m,临时挡墙160m,临时沉沙池1口,车辆清洁系统1套,土工布临时遮盖0.20hm2,临时撒草绿化10.2653hm2,工程量:土方开挖1748m3,浇筑砼9.2m3,土方夯实1462m3,临时遮盖土工布2000m2,砌砖16m3,M10砂浆抹面5920m2,麻袋挡墙装、拆土方288m3,需狗牙根、白三叶草籽各359.28kg,高压水枪2套(1备1用),详见表7-7。108 表7-7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防治分区措施名称数量(hm2/m/口)工程量土方开挖(m3)砼(m3)土方夯实(m3)砌砖(m3)铺土工布(m2)高压水枪(套)预制涵管(根)M10砂浆抹面(m2)麻袋挡墙装、拆(m3)狗牙根草籽(kg)白三叶草籽(kg)建筑物区临时排水沟1740314 267        道路及广场硬化区车辆清洁系统1 9.2   2     临时排水沟2320743 632   484408   临时遮盖措施0.2    2000      临时撒草绿化1.8306         64.0764.07景观绿化区临时排水沟1252652 563    1512   临时挡墙160        288  临时沉沙池139  16       临时撒草绿化8.4347         295.21295.21合计 17489.214621620002485920288359.28359.287.5.3.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本项目土保持总投资3434.59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计列投资3277.48万元,方案新增投资157.11万元。方案新增投资157.11万元。其中,工程措施0万元;植物措施0万元;临时工程33.12万元,占新增投资的21.08%;独立费用100.64万元(其中监理费16.50万元,监测费55.82万元),占新增投资的64.06%;基本预备费8.02万元,占新增投资的5.10%;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5.33万元,占新增投资的9.76%。7.5.3.6水土保持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分析拟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分别针对建筑物区、道路及广场硬化区、绿化区等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植物和临时相结合的措施。108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拦截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土壤流失,减轻地表径流的冲刷,降低土壤侵蚀模数,对项目建设区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到方案服务期末,通过方案的实施,项目区六项指标计算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9.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9.9%、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9.9%、林草植被恢复率99.9%、林草覆盖率48.06%,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目标值。通过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分析以及现场考察,本环评认为主体工程和水保中新增的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的落实,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的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总的来看,拟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7.5.4项目建设对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根据《大理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0-2010)》及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项目的建设用地未涉及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用地。项目用地距保护区距离约为1500米。因此,项目与《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不矛盾。项目已规划建中水回用处理设施,将区内产生的污水收集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区内的景观用水、绿地浇灌和道路洒浇,回用不完的污水通过双月路下的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不存在污水排入洱海的情况。因此,项目运营期不会对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7.5.5项目建设对大理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分析根据《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文本和相关图件,项目建设用地未涉及大理风景名胜区的用地。项目用地距保护区距离约1500米。因此,项目与《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不矛盾。根据规划,为有有效保护风景区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在风景区外部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根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外围保护地带内。规划中明确:“保护地带内不得进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景观的生产、生活以及建设工程,禁止毁林开荒,严禁开山采石、布置污染严重的三类工业”。项目规划用地类型为学校建设,与《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不矛盾,且项目已取得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出具的选字第532901201500004号《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08 7.5.6景观影响分析在施工期因土方开挖和堆放,铲除地表植被,局部改变区域地形地貌,使原有地表大面积显露出人工开挖的痕迹,施工设备、机械的出现,施工材料的堆放,都会使区域内的景观进一步受到破坏。施工场地的景观与洱海的景色愈加不协调,加上地面的扬尘和场地上的施工机械,正在建设的建构筑物,即施工期将使区域的景观遭受明显影响,且这种不利影响是不可避免,只有在施工后期校园已初具规模,裸露地表得到覆盖,绿化基本完成后,不利影响才会逐渐缓和消失。7.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7.6.1不利影响主要是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汽车尾气及噪声等对周围的敏感目标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挡板、车辆等对当地群众的出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带来生产生活上的不便。但这些影响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7.6.2有利影响学校建设将成为一所办学思想先进,管理科学规范,教师队伍精良,教研气氛浓厚,学生发展主动,办学特色鲜明,校园环境优美的优质职业应用技能培训学校。学校环境发展立足大理,面向滇西七州市,辐射全省,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形成良好的辐射作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根据项目建设及建成后的日常工作需要,需大量使用农民工,同时项目建成后需招收一定员工,计划大部分在当地招收,同时,根据建设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建议在当地招聘部分人员,从而直接解决了当地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还提高了就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带动海东地区的开发。但项目建设后,师生入住将增加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项目区内本身的环境负荷,可能会对该区域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隐患。但项目区是以教学为主的区域,且区内有大面积的绿地,学校餐饮、洗浴及教学基本上使用清洁燃料,因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区内的空气环境无大的影响。学校教学期间噪声源不多,可保证做到厂界达标排放,且对学校其他教学生活产生影响也不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经统一收集、外运后,不会对区内及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学校运营期间主要污染物为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于校园的绿地浇灌的补充水源,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108 因此,从以上分析可知,项目建设在学校教学期间人口密度会有较大增加,但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大的影响。7.7外环境对项目影响分析7.7.1交通噪声对项目影响(1)大丽铁路运营期噪声对学校的影响项目南侧为大丽铁路,距离约100m。在隧洞内,铁路引起的噪声通过山体阻隔噪声值较小,但穿越前及穿越后将产生较大噪声。项目区属教学区,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铁路周围3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类区标准,35m范围外项目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根据铁路运营期的铁路噪声源主要为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表现形式有机车运行噪声、车轮与轨道间相互碰撞作用产生的轮轨噪声、机车鸣笛噪声、列车制动噪声,以及车站、编组场内广播喇叭噪声等,其中以机车鸣笛噪声和列车轮轨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根据《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新建铁路大理至丽江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中的铁路噪声预测与评价结果,在开阔、无建筑物遮挡的环境条件下,近期大丽铁路两侧35米外可达到60dB(A),100米外可达到50dB(A),远期大丽铁路两侧40米外可达到60dB(A),120米外可达到50dB(A),项目距大丽铁路约100m,故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中的规定。(2)项目周围道路噪声对学校的影响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道路交通干线两侧临近建筑物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将道路红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的确定方法如下: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45m±5m;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30m±5m;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20m±5m。项目东部临近海月街、南临双月路、西临下和路、北临天镜路,由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可以看出,项目的教学楼、学生、教职工宿舍、专家公寓等主要建筑布置在临天镜路、海月街一侧;临下和路一侧主要布置体育场、馆,临双月路一侧为预留发展用地。临天镜路一侧的学生、教职工宿舍、专家公寓建筑均高于三层(含三层),临海月街一侧的教学楼建筑均高于三层(含三层),临下和路一侧的体育场、馆低于三层,距道路红线30米。故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天镜路、海月街108 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类标准适用区域,其余项目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下和路、双月路原叫1号路,根据《大理海东新城区1号路下和至大竹园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中关于交通噪声预测与评价的结果,1号道路(下和路)投入运营后,在运营前期(2011年)2类环境昼间达标距离约在15m范围外,夜间在50m范围外;运营中期(2017年)昼间达标距离在30m范围外,夜间在85m范围外;运营远期(2025年)昼夜达标距离分别为65m及160m。根据《大理海东山地新城中心片区天镜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中的交通噪声预测与评价结果,天镜路的交通噪声近期、中期、远期昼间达到4类标准的距离分别是8m、9m、10m;夜间达标距离分别是30m、47m、53m。项目距下和路道路红线30米、距天镜路和海月街道路红线各为24米,从两条路(下和路、天镜路)的噪声预测可看出,项目周围道路噪声对项目的影响主要在夜间,昼间影响不大。从项目总平面布置看,项目教学楼主要布置在临海月街一侧,学校上课主要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道路噪声对项目影响的主要是临天镜路一侧的学生、教职工宿舍和专家公寓,为减小道路交通噪声对项目区的影响,特别是夜间的影响,在项目区临道路一侧,种植速生,成材后树形高大的乔木和密植灌木,经植物隔声、墙体隔声等措施后交通噪声可进一步得到消减,可减少噪声对学校的影响。108 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场地粉尘设置围栏;增加洒水频次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停车场汽车尾气使用低耗能、环保型车辆对环境影响不大学生食堂油烟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要求中水处理站臭气采用地埋式,周围种植有绿色植物阻隔臭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水污染物施工场地生活污水旱厕、沉淀池不外排生产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食堂、学生宿舍教学实验废水、医务室废水生活污水食堂、学生宿舍、教学实验废水、经隔油除渣、预处理沉淀池处理,排入化粪池经中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绿化、道路浇洒用水等;剩余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医务室废水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管网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固体废物施工场地土石方回填或送到指定堆放点堆放100%处置,对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送到指定堆放点堆放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至海东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宿舍楼、食堂、教学楼生活垃圾在楼内设置垃圾桶,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至海东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教学过程危险废弃物分类收集、暂存,定期委托昆明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处置。医务室医疗废物打包封闭暂存,定期转送至大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理处置中水处理站污泥由环卫部门送至海东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绿化修剪植物收集后由环卫部门送至海东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噪声施工场地建筑施工噪声施工场地设置防护墙,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做到文明施工,对产生噪声和振动严重的施工机械设备采取有效的消声减震措施。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油烟净化设备、公用设施机械噪声房屋隔声,加强绿化,距离衰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拟建项目所在地为水田、坡耕地和荒草地,项目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较小,对生态影响小,仅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土石方,使地表裸露程度高,导致一定的水土流失。项目建成后,采用立体绿化、硬地绿化等方式增加绿化面积,绿化面积按该项目设计要求约95429m2。108 植草、种树等绿化工作应按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分段同步进行,对不能同步进行的部分,应对裸露的地表或覆土地段用土工布覆盖,避免产生水土流失。关于绿化景观建议以树木为主,而草坪、花卉尽量减少(特别是热带植物),以避免维护费用过高。108 9、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环保投资9.1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1水环境减缓措施9.1.1.1施工期1、为了减小施工废水对当地地表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设置临时截排水沟,施工期建设沉淀池,沉淀池处理后清水回用于混凝土土养护或场地浇洒。2、施工用水的排放,严格按照临时排水许可证的要求进行排放,只能从审批的排水口排放施工废水,禁止高处往低处乱排、散排。3、每完成一项工程应立即对其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治,完善排水设施,及时进行绿化,尽快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时间。基础开挖等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工程尽量避开雨季或雨天进行。5、对于施工中的表土临时堆放场周围修建临时挡墙和截洪沟,减少降雨对其表面冲刷产生的泥沙进入径流中,对洱海水环境造成影响。6、施工现场修建旱厕,定期联系环卫部门进行清运。9.1.1.2营运期1、项目区自建中水处理站,项目区内的排水管线采取“雨、污分流”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项目施工时,需配套建设化粪池,食堂还需建设隔油、沉渣池;浇灌系统及道路清扫需新配备中水回用供水系统和管网、加压泵站。2、医务室产生的废水须先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进入中水回用系统回用。3、在有有实验室的教学楼出水口处设置预处理调节沉淀池,实验室废水经调节沉淀池中和沉淀后经粪池处理,排入中水处理系统。4、实验室使用的化学溶剂,要进行严格管理与操作,能回收的要尽可能回收,避免不必要的外排,也可减少实验室废水的外排。5、食堂须配置规范化的隔油、除渣设施,食堂废水先经化隔油、除渣处理后经粪池处理,排入中水处理系统。108 6、按照项目回用途径,本项目经处理后的水是回用于绿地浇灌、道路清扫和景观水池的补充水,因此处理后的水需同时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的要求。7、中水处理设施必须配备备用电源系统,主要设备也须有备用设备,避免因电源及设备故障导致污水处理系统停运。8、做好中水处理站的日常管理工作。A)应有专人负责污水处理工程的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专业技术培训;B)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人制和安全操作规程;C)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变化情况,调整运行条件,做好日常水质化验分析工作;及时整理汇总分析运行纪录数据,建立运行技术档案,为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资料。9、项目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要与主体建筑同时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随主体建筑使用而投入正常运行。10、本项目只能设置一个规范性排放口,排污口设置明显标志,以便环保部门监测检查。11、禁止在生活中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及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12、为避免景观水池在运行中产生异味及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可适当增加喷泉和跌水等,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保持水体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水中的厌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不会产生氨和硫化物等异味气体。9.1.2空气环境减缓措施9.1.2.1施工期1、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车辆出工地前尽可能清除表面泥土;运输散状材料的车辆应覆盖篷布。2、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每天洒水4~5次,要求配备洒水车一辆。3、沙灰、砂土等堆放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减轻扬尘的影响。4、建设工地运输车辆的车厢应当确保牢固、严密,严禁在装运过程中沿途抛、洒、滴、漏。工地出入口5米内必须进行混凝土硬化。5、根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城镇管理条例》规定“108 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标志。在道路两侧设置的防护设施高度不得低于2米”,因此,在项目施工场地周围必须设置遮挡围墙,高度不得低于2米。遮挡围墙应用标准板材或转砌筑,砖砌筑应当粉刷涂白,封闭严密,保持整洁完整;项目施工时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醒目的建设项目公示栏。9.1.2.2营运期1、区内的燃料使用太阳能、电、液化气等清洁燃料,禁止使用燃煤等作为燃料。2、学校食堂必须配套安装高效率的油烟净化装置,油烟经油烟净化设备净化后排放,且须确保外排油烟浓度不超过《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限值要求。3、污水处理系统虽然设置为地埋式,但需特别注意污水处理系统排风口的设置,需避开本项目的人群活动区,在排风口附近种植乔木及灌木。4、厨房油烟必须按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及《大理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饮食业产生的废气(油烟)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经处理后达到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规定。5、在车库的具体设计方案,要根据《汽车库设计规范》要求设置足够的排气口,且排气口的高度不得低于2.5m,同时注意排气口位置的设置,不能邻近学生、教职工宿舍的窗口,不能靠近学生活动区域。9.1.3声环境减缓措施9.1.3.1施工期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防治法》禁止夜间(晚22点至早晨6点之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必须公告附近居民。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操作,避免扰民事件的发生。2、建设方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加以控制。在施工中选用低噪声机械,产噪较大的设备必须安排在白天使用,并进行必要的减振处理。3、108 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优化施工方式,如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灌等措施,尽量减短噪声持续排放的时间;项目在进行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选择最佳的进厂道路,避免在夜间及交通拥挤时段进行,减缓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4、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如静压打桩等;并合理布置施工作业面和安排施工时间。5、项目还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声的产生。9.1.3.2营运期1、污水处理站在设计中应注意鼓风机及水泵等安放位置距离厂界的距离在6m以上。2、污水处理站鼓风机须采取在风机的进气口及出气管上加装消音器,设备机房采用隔音门、隔音窗等措施,如设置污泥脱水机,污泥脱水机须采取设备机房采用隔音门、隔音窗等措施,减轻设备噪声的影响。3、应急柴油发电机和各类水泵均须安放在专用机房内,且机房内墙壁须采用隔音材料进行处理,安装隔音门,并将电机安放在减振垫上,进水管道安装弹性支撑等措施,减轻设备运行时噪声的影响;并注意不直接安放在教学楼底下,而应安放在绿化带下。4、在项目临道路一侧设置“禁鸣”标志,同时,种植速生,成材后树形高大的乔木和密植灌木,应采取乔、灌、花草相间,以密植的方式进行绿化利用植物屏蔽交通噪声对项目的影响。9.1.4固体废物减缓措施9.1.4.1施工期1、根据建设部139号令《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告第8号《大理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单位,因此在施工前,建设方需向辖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提出建筑垃圾处置的申报,并经审查核准,交由具备资质的建筑垃圾承运企业,将建筑垃圾外运送至经批准的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2、车辆运输散体物和废弃物时,运输车辆必须做到装载适量,采取密封、覆盖等措施,出工地前做好外部清洗,沿途不泄露、泼洒。3、施工垃圾严禁随意倾倒在城市道路、河道、绿化带、空旷地带和居民生活垃圾容器内。施工中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做到随做随清。4、生活垃圾及时收集并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坚决杜绝乱倒垃圾及建筑废料。5、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施工人员生活区环境卫生质量。108 9.1.4.2营运期1、装修时建筑垃圾应由建设单位清运至指定地点堆放。2、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将采取垃圾分类、及时清运的措施进行治理。对项目区内垃圾桶进行日产日清,严禁随意丢弃、堆放。最终委托当地环卫站定期清运至海东垃圾处理场处置。3、化粪池和中水处理站污泥定期清掏,清掏时当地环卫部门采用粪罐车抽吸,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清掏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学校建设后产生的危废在进行处置前,需暂时贮存。需建临时暂存间,将产生的危废暂时贮存起来;学校建成后产生的危废应委托昆明市危废处理处置中心进行处置。5、危险废物临时存放间按GB18597-2001《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中的要求,临时存放间要密封、防风、防雨、防晒;临时存放间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制造,建筑材料须与危险废物兼容;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6、危险废物的堆放执行GB18597-2001《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要分开堆放,不兼容的危险废物不能堆放在一起。7、学校医务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委托大理市医废处置中心进行处置。8、学校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学校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9、由专人负责收集学校产生的医疗废物,并对其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10、及时收集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1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12、不得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13、应当填报医疗废物产生的年报表,并于每年1月份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产生的医疗废物情况年报表。14、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15、推行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分类处置,每天定时清运,使用可降解垃圾袋。108 9.1.5生态环境减缓措施9.1.5.1施工期1、项目基础的填土工程和地基开挖工程应尽量避开雨季,安排在旱季进行,同时尽量缩短施工现场大面积裸露的时间,以减少施工期,特别是基础大开挖时产生的水土流失。2、合理选择施工工序,尽量缩短土石方的堆放时间,开挖的土石方尽快运至需要填土的地方,避免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3、施工场地尽量布置于征地范围内,减少临时占地。4、项目方在开工建设时,通过临时拦挡、临时截排水沟、临时沉沙池、临时覆盖防治等措施减轻和避免雨季施工水土流失对周围的危害。5、为尽量减少施工对景观的影响,项目在建设时应合理规划工期,尽量避免整个地块大面积的开挖,而应分片施工。6、水保方案中提出的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的资金应纳入项目工程投资计划,以保证工程的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必须与项目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使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减小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危害。9.1.5.2营运期在绿化物种上做到因地制宜,适树适种,并保持一定的乔灌草搭配,增加多样性,既能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吸声、防臭,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9.2建议1、在项目施工期间,环保设施的建设应遵守“三同时”的原则同步进行施工,并保证环保设施能够同时投入使用。2、在区内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区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3、项目方应设置有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并配备有1名兼职的环境管理人员,配合当地环保局,进行项目区内日常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工作。4、对项目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增强环保意识。108 9.3项目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9.3.1项目环境管理1、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项目在施工期,应有专门的施工环境监理部门,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以经过审批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保护设计及施工合同中环境保护相关条款为依据,监督承包商或环保措施实施单位依照进度、资金、质量、效果要求,完成环境保护工作。就本项目来说,施工期环境管理理的主要内容为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按环评及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处置、是否按环评要求采取减轻扬尘及噪声影响的措施等。2、项目运行期环境管理项目建成投产前,应在施工期分步验收的基础上,汇同环保主管部门,参与对建设项目的验收,检查环保设施是否按“三同时”进行。加强环保设施的管理,定期检查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及时排除故障,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项目环境管理计划见表9-1。表9—1项目环境监理计划一览表环境管理内容监控措施实施机构监督机构一、建设期1.工程土石方开挖引起水土流失2.施工废水、生活污水3.施工及运输车辆噪声和粉尘4.工程占地对植被破坏5.施工人群健康1.及时将区域内多余的弃土清运至需要填土的地点,并及时进行压实。2.施工废水设沉淀池、建旱厕无粪便的生活污水设沉淀池经自然沉淀3.保证施工设备完好、先进,降低其噪声;固定声源隔声降噪等。定期洒水、防止扬尘。4.合理规划,减少施工临时占地,不破坏施工区外的植被。5.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流行疾病发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省环保厅、大理州、市环保局二、运营期1.环境空气学校食堂2.水环境生活废水1.环境空气使用清洁燃料,餐厨油烟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2.水环境建设单位省环保厅、大理州、市环保局108 3.声环境4.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危废物医疗废物经自建的中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不回用的排入市政截污管网进海东污水处理厂。3.选用优质设备,泵类、风机减振、隔声。4.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及时清运;危废:试验试剂、废电池委托昆明市危废处置中心处置;医疗废物:分类进行收集委托大理市医废处置中心进行处置。9.3.2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是指工程在施工期、运行期对工程主要污染对象进行的环境样品的采集、化验、数据处理与编制报告等的活动。监测计划包括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和运行期的环境监测两个方面,监测计划的实施,应由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定期对排污点进行全面监测。监测计划见表9-2。表9-2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监测时间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施工期施工噪声施工场界施工场界噪声不定期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每次监测两天营运期废水中水处理站出水口废水排放量、COD、SS、BOD5、氨氮、TP、TN、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每半年监测1次,每期监测一天;厂界噪声学校厂界厂界噪声每年1次,每期监测一天,昼间及夜间各一次9.4验收建议项目建成后,应及时向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申请环境保护三同时的竣工验收工作。竣工验收工作需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主要进行的工作见表9-3。表9-3 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建议表项目处理措施处理对象处理效果108 雨污分流雨污分流管网生活污水和雨水整个项目区进行雨污分流,雨水经过雨水管网收集后进入市政雨水管网。项目废水统一收集,除医务室废水经消毒处理后直接进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余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部分进入中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回用,剩余部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实验室废水调节沉淀池废水能够满足进入中水处理系统。医务室废水消毒处理废水消毒处理后直接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中水回用供水系统处理后的中水配备了中水回用供水系统,可将处理后的中水进入中水回用水池,并回用于绿地浇灌、道路喷洒和景观补水。中水处理站中水处理站中水处理站出水设置了规模不小于700m3/d的1个中水处理站,中水处理站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要求。食堂隔油隔油设施食堂废水对食堂产生废水进行有效隔油,餐饮废水达到除油、沉渣的效果。食堂安装的油烟净化设备油烟净化设备食堂油烟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相应标准要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由专人定期清扫、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理生活垃圾保持区域内的清洁危废物临时存放场暂时贮存、分类收集、分开堆放危险废物避免了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分类收集、分开堆放医疗废物避免了医疗废物对环境的影响9.5环境保护投资估算根据对本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本次工程中环保投资约为742.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81573.18万元的0.91%,详见表9-4。表9-4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表时间区段项目环保投资(万元)备注施工期截排水沟、沉淀池20估列旱厕5施工期洒水降尘10估列施工期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收集10估列施工期噪声防护:设备维护、高噪声设备间10估列施工车辆泥沙冲洗系统5估列水土保持措施157.11水保方案新增运营期化粪池、中水处理站、中水回用管网、雨污分流排水管网200估列实验室调节沉淀池5估列108 危废临时存放间10区域内的垃圾收集处理和转运30估列水泵等设备噪声防治150估列食堂配备的排油烟、隔油、沉渣池30估列绿化100估列合计742.119.6环保对策措施一览表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见表9-5。9-5项目环保措施一览表项目对策措施施工期地表水环境1、为了减小施工废水对当地地表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设置临时截排水沟,施工期建设沉淀池,沉淀池处理后清水回用于混凝土土养护或场地浇洒。2、施工用水的排放,严格按照临时排水许可证的要求进行排放,只能从审批的排水口排放施工废水,禁止高处往低处乱排、散排。3、每完成一项工程应立即对其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治,完善排水设施,及时进行绿化,尽快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时间。基础开挖等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工程尽量避开雨季或雨天进行。5、对于施工中的表土临时堆放场周围修建临时挡墙和截洪沟,减少降雨对其表面冲刷产生的泥沙进入径流中,对洱海水环境造成影响。6、施工现场修建旱厕,定期联系环卫部门进行清运。空气环境1、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车辆出工地前尽可能清除表面泥土;运输散状材料的车辆应覆盖篷布。2、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每天洒水4~5次,要求配备洒水车一辆。3、沙灰、砂土等堆放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减轻扬尘的影响。4、建设工地运输车辆的车厢应当确保牢固、严密,严禁在装运过程中沿途抛、洒、滴、漏。工地出入口5米内必须进行混凝土硬化。5、根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城镇管理条例》规定“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标志。在道路两侧设置的防护设施高度不得低于2米”,因此,在项目施工场地周围必须设置遮挡围墙,高度不得低于2米。遮挡围墙应用标准板材或转砌筑,砖砌筑应当粉刷涂白,封闭严密,保持整洁完整;项目施工时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醒目的建设项目公示栏。声环境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防治法》禁止夜间(晚22点至早晨6点之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108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必须公告附近居民。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操作,避免扰民事件的发生。2、建设方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加以控制。在施工中选用低噪声机械,产噪较大的设备必须安排在白天使用,并进行必要的减振处理。3、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优化施工方式,如分段进行混凝土浇灌等措施,尽量减短噪声持续排放的时间;项目在进行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选择最佳的进厂道路,避免在夜间及交通拥挤时段进行,减缓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4、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如静压打桩等;并合理布置施工作业面和安排施工时间。5、项目还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声的产生。固废环境1、根据建设部139号令《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告第8号《大理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单位,因此在施工前,建设方需向辖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提出建筑垃圾处置的申报,并经审查核准,交由具备资质的建筑垃圾承运企业,将建筑垃圾外运送至经批准的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2、车辆运输散体物和废弃物时,运输车辆必须做到装载适量,采取密封、覆盖等措施,出工地前做好外部清洗,沿途不泄露、泼洒。3、施工垃圾严禁随意倾倒在城市道路、河道、绿化带、空旷地带和居民生活垃圾容器内。施工中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做到随做随清。4、生活垃圾及时收集并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坚决杜绝乱倒垃圾及建筑废料。5、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施工人员生活区环境卫生质量。生态环境1、项目基础的填土工程和地基开挖工程应尽量避开雨季,安排在旱季进行,同时尽量缩短施工现场大面积裸露的时间,以减少施工期,特别是基础大开挖时产生的水土流失。2、合理选择施工工序,尽量缩短土石方的堆放时间,开挖的土石方尽快运至需要填土的地方,避免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3、施工场地尽量布置于征地范围内,减少临时占地。4、项目方在开工建设时,通过临时拦挡、临时截排水沟、临时沉沙池、临时覆盖防治等措施减轻和避免雨季施工水土流失对周围的危害。5、为尽量减少施工对景观的影响,项目在建设时应合理规划工期,尽量避免整个地块大面积的开挖,而应分片施工。6、水保方案中提出的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的资金应纳入项目工程投资计划,以保证工程的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必须与项目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使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减小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危害。108 营运期水环境1、项目区自建中水处理站,项目区内的排水管线采取“雨、污分流”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项目施工时,需配套建设化粪池,食堂还需建设隔油、沉渣池;浇灌系统及道路清扫需新配备中水回用供水系统和管网、加压泵站。2、医务室产生的废水须先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进入中水回用系统回用。3、在有有实验室的教学楼出水口处设置预处理调节沉淀池,实验室废水经调节沉淀池中和沉淀后经粪池处理,排入中水处理系统。4、实验室使用的化学溶剂,要进行严格管理与操作,能回收的要尽可能回收,避免不必要的外排,也可减少实验室废水的外排。5、食堂须配置规范化的隔油、除渣设施,食堂废水先经化隔油、除渣处理后经粪池处理,排入中水处理系统。6、按照项目回用途径,本项目经处理后的水是回用于绿地浇灌、道路清扫和景观水池的补充水,因此处理后的水需同时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的要求。7、中水处理设施必须配备备用电源系统,主要设备也须有备用设备,避免因电源及设备故障导致污水处理系统停运。8、做好中水处理站的日常管理工作。A)应有专人负责污水处理工程的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专业技术培训;B)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人制和安全操作规程;C)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变化情况,调整运行条件,做好日常水质化验分析工作;及时整理汇总分析运行纪录数据,建立运行技术档案,为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资料。9、项目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要与主体建筑同时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随主体建筑使用而投入正常运行。10、本项目只能设置一个规范性排放口,排污口设置明显标志,以便环保部门监测检查。11、禁止在生活中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及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12、为避免景观水池在运行中产生异味及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可适当增加喷泉和跌水等,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保持水体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水中的厌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不会产生氨和硫化物等异味气体。空气环境1、区内的燃料使用太阳能、电、液化气等清洁燃料,禁止使用燃煤等作为燃料。2、学校食堂必须配套安装高效率的油烟净化装置,油烟经油烟净化设备净化后排放,且须确保外排油烟浓度不超过《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限值要求。3、污水处理系统虽然设置为地埋式,但需特别注意污水处理系统排风口的设置,需避开本项目的人群活动区,在排风口附近种植乔木及灌木。4、厨房油烟必须按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及《大理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饮食业产生的废气(油烟)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经处理后达到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规定。5、在车库的具体设计方案,要根据《汽车库设计规范》要求设置足够的排气口,且排气口的高度不得低于2.5m,同时注意排气口位置的设置,不能邻近学生、教职工宿舍的窗口,不能靠近学生活动区域。108 声环境1、污水处理站在设计中应注意鼓风机及水泵等安放位置距离厂界的距离在6m以上。2、污水处理站鼓风机须采取在风机的进气口及出气管上加装消音器,设备机房采用隔音门、隔音窗等措施,如设置污泥脱水机,污泥脱水机须采取设备机房采用隔音门、隔音窗等措施,减轻设备噪声的影响。3、应急柴油发电机和各类水泵均须安放在专用机房内,且机房内墙壁须采用隔音材料进行处理,安装隔音门,并将电机安放在减振垫上,进水管道安装弹性支撑等措施,减轻设备运行时噪声的影响;并注意不直接安放在教学楼底下,而应安放在绿化带下。4、在项目临道路一侧设置“禁鸣”标志,同时,种植速生,成材后树形高大的乔木和密植灌木,应采取乔、灌、花草相间,以密植的方式进行绿化利用植物屏蔽交通噪声对项目的影响。固废环境1、装修时建筑垃圾应由建设单位清运至指定地点堆放。2、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将采取垃圾分类、及时清运的措施进行治理。对项目区内垃圾桶进行日产日清,严禁随意丢弃、堆放。最终委托当地环卫站定期清运至海东垃圾处理场处置。3、化粪池和中水处理站污泥定期清掏,清掏时当地环卫部门采用粪罐车抽吸,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清掏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学校建设后产生的危废在进行处置前,需暂时贮存。需建临时暂存间,将产生的危废暂时贮存起来;学校建成后产生的危废应委托昆明市危废处理处置中心进行处置。5、危险废物临时存放间按GB18597-2001《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中的要求,临时存放间要密封、防风、防雨、防晒;临时存放间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制造,建筑材料须与危险废物兼容;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6、危险废物的堆放执行GB18597-2001《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要分开堆放,不兼容的危险废物不能堆放在一起。7、学校医务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委托大理市医废处置中心进行处置。8、学校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学校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9、由专人负责收集学校产生的医疗废物,并对其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10、及时收集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1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12、不得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13、应当填报医疗废物产生的年报表,并于每年1月份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产生的医疗废物情况年报表。14、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15、推行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分类处置,每天定时清运,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生态环境在绿化物种上做到因地制宜,适树适种,并保持一定的乔灌草搭配,增加多样性,既能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吸声、防臭,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08 建议1、在项目施工期间,环保设施的建设应遵守“三同时”的原则同步进行施工,并保证环保设施能够同时投入使用。2、在区内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区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3、项目方应设置有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并配备有1名兼职的环境管理人员,配合当地环保局,进行项目区内日常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工作。4、对项目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增强环保意识。108 10、结论与建议10.1结论10.1.1与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符性结论经查阅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对项目与《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0-2010)》、《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大理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理海东片区分区规划(2006-2020年)》、《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0年)》等相关规划的相符性进行分析,项目与以上条例、规划均不矛盾。10.1.2环境质量现状结论(1)环境空气现状项目位于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根据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大理海东山地新城中心片区爱民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空气环境现状监测数据,从监测结果看,该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区域的空气质量能达到(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2)地表水环境现状地表水环境现状采用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编制的《大理公馆三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洱海现状监测数据。根据监测结果,洱海所监测的点位已不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要求,主要超标项目为CODcr、总氮、氨氮。分析其超标原因,主要的污染源为生活污染及农业的面源污染。(3)声环境质量现状在项目场界东、西、南、北及项目场地中各设一个监测点共5个监测点,进行了一期声环境质量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可看出,所监测的点位中项目西、北、中厂界声环境质量可达到功能要求;在监测期间,项目东、南厂界噪声108 昼、夜均超标,不能达到功能要求。超标主要原因为项目东面起凤公园、南面大理铁路及双月路(高桥路)正在修建,其施工噪声对项目区产生影响。(4)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占用土地类型为水田、坡耕地和荒草地,不涉及基本农田。评价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人为活动频繁,植被类型单一、面积小、质量差,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匮乏。评价区及附近未发现国家、省级规定保护的野生动植物。10.1.3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有少量扬尘产生,无组织排放,随着施工期的完成而消失,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运行期:项目在运营期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污水处理系统臭气、地下车库尾气和食堂油烟、备用发电机废气,废气源均为不连续排放,且污染物排放浓度均很低,在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和规划设计后,对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同时因项目区内的绿地率的增加,起到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及减少扬尘和减低大气污染的作用,因此,基本不会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2)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在落实本报告提出设置沉淀池、截洪沟等措施后,回用于工序和场内降尘喷洒等要求后,将基本不会对附近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运行期:项目运营后,可做到区内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进入市政雨水管网。项目废水统一收集,除医务室废水经消毒处理后直接排入项目区污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余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部分进入中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回用,剩余部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项目运营过程中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小。(3)声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108 施工期的机械噪声不大,且随着施工活动的完成而消失,机械噪声可以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对声环境影响不大。运行期:噪声主要有污水处理站鼓风机、污泥脱水机在运行中产生的噪声;食堂抽油烟机产生的噪声;区内人群活动产生的噪声;应急柴油发电机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区内汽车在运行中产生的噪声。根据分析,项目在运行期产生的噪声,只要采取项目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环评报告提出的对策措施进行治理后,均可作到场界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施工期固体废物为施工活动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只要项目加强管理,妥善处置,施工期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运行期:生活垃圾和污泥全部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医疗废物使用专门的容器集中分类收集,打包密封暂存,并由大理市医废处置中心进行清运处置;危险废物统一收集、暂时存放后,委托昆明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进行处置,营运期固体废物对区域环境影响不大。(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评价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人为活动频繁,植被类型单一、面积小、质量差。工程的建设对评价区内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均不会产生不利影响。项目评价区动物种类匮乏,现有的种类多为一些常见的鸟类及鼠类,项目的建设不会对评价区的动物多样性产生影响。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水土流失,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并加强管理,可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建设用地未涉及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地,因此,项目建设对苍山洱海保护区无直接影响。项目运营期全部污水收集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区内的景观用水、绿地浇灌和道路洒浇,余水通过双月路下的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海东污水处理厂,不存在污水排入洱海的情况。因此,项目运营期不会对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造成较大影响。项目建设用地未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用地,项目与《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不矛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外围保护地带内,但项目建设类型不属于禁止建设的类型,且已取得规划部的相关意见。108 运行期:该项目为新建教育学校,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进行了景观绿化建设,将为教职工营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也将改善这一片区域的景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10.1.6总结论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满足《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0-2010)》、《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大理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理海东片区分区规划(2006-2020年)》、《大理海东新城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0年)》等相关规划要求。项目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都将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和噪声,只要在施工和营运阶段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环保设施的建设,认真落实本报告表中所提出的有关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最大程度减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到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本项目从环境角度上是可行的。108 下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审批意见:108 公章经办人:年月日108 注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立项批准文件附件2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10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