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 MB
  • 78页

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立项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7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附件附件1海南电网公司海南电网计[2014]92号“关于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附件2关于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线路路径的规划选址意见(万住建函【2014】278号);附件3万宁红石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报告表批复附件4海南中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报告》。附图附图1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地理位置图;附图2变电站平面布置图附图3项目路径图万宁附图4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110kV出线间隔断面图附图5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铁塔方案图;附图6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7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现场照片;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建设单位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4号联系电话1376734****传真6536****邮政编码570203建设地点海南省万宁市立项审批部门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海南电网计[2014]92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业D4420占地面积(m2)352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641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内容与规模:一、本项目建设必要性目前,万宁110kV变电站与北坡110kV变电站形成单侧电源双T接线,这两座110kV变电站主供万宁市城区,承担万宁市50%左右负荷的供电任务,同塔双回线路“N-1”故障导致万宁、北坡两站同时停电,万宁市将损失大量负荷,将北坡110kV变电站双T万宁~红石110kV线路改接入红石站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海南电网公司委托海南琼州环境评价有限公司对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海南琼州环境评价有限公司接受委托,对本工程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收集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有关工程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二、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海南电网公司以海南电网计[2014]92号文(附件1)确立本项目的立项;万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万住建函[2014]278号文(附件2)同意了本项目线路改接工程线路路径;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规划。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29 三、确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的依据本项目属330kV以下送(输)变电工程,根据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起实施),确定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电磁环境部分编写环境影响专题报告)。四、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1)原有工程万宁110kV变电站与北坡110kV变电站形成单侧电源双T接线,属于同塔双回“N-1”线路。(2)拆除工程项目改接后拆除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至T接点塔P2段线路(P2不拆)。(3)本工程线路:从红石站110kV构架侧架空出线后在终端塔M3处采用电缆入地,电缆左拐走线依次钻过同塔三回110kV线路(红神Ⅰ、Ⅱ线、红兴线)和红万Ⅰ、Ⅱ线后,右拐绕过水塘向东南方向至新立1基电缆终端塔M2。再从M2以架空线形式向东南方向走线,直至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附近新立的转角塔M1。拆除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至T接点塔P2段线路(P2不拆),最终形成红石-北坡110kV线路和新的红石-万宁110kV线路。改接线路长共0.664km,其中架空线2×0.514km,电缆2×0.15km。改接线路共设耐张铁塔3基,直线塔1基。塔基占地约74.8m2。项目所拆除的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直接回收利用。③光缆通信工程:沿线路工程同塔架设1根36芯OPGW光缆。鉴于光纤通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建设规模及基本构成见表1。表1项目组成表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主体工程改接线路从红石站110kV构架侧架空出线后在终端塔M3处采用电缆入地,电缆左拐走线依次钻过同塔三回110kV线路(红神Ⅰ、Ⅱ线、红兴线)和红万Ⅰ、Ⅱ线后,右拐绕过水塘向东南方向至新立1基电缆终端塔M2。再从M2以架空线形式向东南方向走线,直至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附近新立的转角塔M1。拆除红万北Ⅰ、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扬尘、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29 线3#直线塔至T接点塔P2段线路(P2不拆),最终形成红石-北坡110kV线路和新的红石-万宁110kV线路。改接线路长共0.664km,其中架空线2×0.514km,电缆2×0.15km。改接线路共设耐张铁塔3基,直线塔1基。塔基占地约74.8m2。新建线路均位于万宁市境内。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办公及生活设施———仓储或其它 ——光纤通信工程沿线路工程同步架设1根36芯OPGW光缆。——(2)主要设备选型表2主要设备选型项 设备型号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架空导线采用1×JL/LB1A-240/30铝包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JLB20A-50型铝包钢绞线绝缘子线路引流线绝缘子采用固定式防风偏合成绝缘子,导线悬垂绝缘子串采用合成绝缘子电缆铺设方式电缆沟内线路分层敷设;路口时采用顶管铁塔塔型排列方式基数呼高线间距铁塔基础双回杆塔1B2W8-J4-211B2W8-Z1-21单分裂垂直排列421m8m板式直柱基础本项目输电线路使用的杆塔见附图3。五、线路选线的合理性分析(1)110kV线路路径从红石站110kV构架侧架空出线后在终端塔M329 处采用电缆入地,电缆左拐走线依次钻过同塔三回110kV线路(红神Ⅰ、Ⅱ线、红兴线)和红万Ⅰ、Ⅱ线后,右拐绕过水塘向东南方向至新立1基电缆终端塔M2。再从M2以架空线形式向东南方向走线,直至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附近新立的转角塔M1。拆除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至T接点塔P2段线路(P2不拆),最终形成红石-北坡110kV线路和新的红石-万宁110kV线路。改接线路长共0.664km,其中架空线2×0.514km,电缆2×0.15km。本工程110kV线路路径具有下列特点:①按照系统规划,进出线均进行通道统一规划;②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需要保护的生态敏感区;③线路沿线有乡镇道路可以利用,交通运输较好;④线路路径符合当地规划;⑤线路在经过果、树林时,尽量采用高塔跨越。⑥项目线路塔基不占用基本农田。(2)线路交叉跨越情况项目可研中已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1.7修正版)、《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3.18修正版)、《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DL/T5033-2006)规定对跨越公路、农田、送电线路等保留足够的净空。本线路路径所在区域多为小叶按,全线无跨越民房情况。本工程可研文件中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面及其它被跨越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如下表3。表3导线对地面及其它被跨越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序号被交叉跨越的名称设计最小允许垂直距离(m)规范要求间距(m)是否符合规范要求1非居民区对地距离11.06.0符合2公路路面及机耕道7.04.0符合3对1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距离4.03.0符合4对通信线路距离5.04.0符合5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顶部5. 4.5符合6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果树顶部4. 3.5符合7不通航河流15.03.0符合表4本项目主要交叉跨越情况表序号被跨越物跨越次数备注1110kV电力线2电缆钻过2车道1电缆钻过335kV线路1架空线跨越29 (3)林木砍伐情况根据设计规程和目前的环保政策,本项目树木砍伐原则是:1)线路经过林区原则上采用高塔跨越设计(以树木最终生长高度跨越),不再按完全砍伐线路通道设计,做到绿色环保。2)按跨越设计时,需考虑施工放线通道,通道宽度按:单回路2m。对高度低于5m的果树等植被覆盖区不砍伐放线通道,采用搭临时跨越架放线施工。3)对个别无法跨越树木,砍伐宽度一方面按导线最大风偏后加安全距离计算,另一方面按树木距导线水平距离满足树高+3m。按二者均满足的情况计列砍伐宽度。无法跨越情况一般发生在转角塔附近或少量特别高大树木或地形限制难以跨越处。4)塔位占地处树木按实际砍伐考虑,施工运输临时通道林木需修枝,必要时砍伐个别树木(不专门单列该数量,计入塔位占地砍伐数量中)。本工程原线路段地线改造段经济作物砍伐、跨越情况按原则2执行。表5青苗统计表转角号树种作物生长期L测量长度(m)放线通道长 L(m)M1-M2230米小叶桉成材期160160荒地60M2-M3355米小叶桉成材期100100水田240综上,项目线路路由及其避让情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和林木砍伐等情况,项目建设考虑了节约用地、避让敏感区、规范设计交叉跨越净空和尽可能减少林木砍伐等相关方面的要求,线路选线符合相关政策、规范。根据万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出具的该项目路径的规划选址意见(万住建函[2014]278号),该局原则同意项目路径,因此,综上所述项目选线合理。六、清洁生产原则的符合性本项工程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用于输送清洁能源“电能”,且线路运行期除了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场影响外,不会产生水、气、固废等方面的污染。为了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及确保送电工艺可靠,其设备选型及选用材质满足送电需要,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因此,工程符合清洁生产原则。七、工程占地情况本项目110kV线路全长约0.66km,其中架空线路为2×0.51km,电缆长为2×29 0.15km;新建铁塔4基,项目永久占地370.8m2,塔基永久占地约74.8m2,电缆永久占地296m2。牵张场临时占地约450m2,堆料场临时占地约300m2,本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见附图6)。八、施工组织措施(1)交通运输本工程线路所经地段沿线有水泥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较好。(2)施工工序架设输电线路施工工序为材料运输、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放紧线、附件安装。输电线路架设施工周期约需1~2个月,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10人左右,民工20人左右,需临时占用少量土地用于施工进出走廊、施工开挖、填方、施工人员及车辆活动。埋地电缆施工为土方开挖、砌筑电缆沟、安装电缆支架、敷设电缆、土方回填、加盖电缆沟盖板等。平均每天安排施工人员15人,输电线路施工周期约需1个月,需临时占用少量土地用于施工开挖、填方、施工人员及车辆活动。项目建设地点距离城区较近,施工人员不在现场居住。项目建设所涉及的施工机械,均放置在变电站东侧围墙外的空旷地带。十、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总投资为641万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6。表6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序 名称单位输电线路塔基埋地电缆1占地面积永久m274.8296临时牵张场m2450堆料场m2300合计m211023挖方m314404填方m39605弃土量m348029 29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属于改接项目,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及环境问题主要为现有输变电线路的污染与环境问题。1、项目环保手续办理情况项目在原有变电站扩建的基础上进行改接,经核实,建设单位已于2012年2月29日取得了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万宁红石220Kv变电站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琼土环资审字【2012】69号)。(详见附件3)2.项目污染物排放和主要环境问题经过现场的勘查及监测可知,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如下:2.1线路现状污染物排放2.1.1电磁辐射2015年10月16日海南中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项目进行电磁环境监测,监测数据见表6。运行工况:线路正常运行;监测气象条件:晴;温度:33℃;湿度:77%。表6现状线路电磁检测结果序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场强度(μT)1#终端塔M3E14.03B0.06022#终端塔M2E188.4B0.67373#转角塔M1E1094B0.21734#拟建线路下方(农田)E50.47B0.0363(1)根据监测结果,线路沿线所设置的1#、2#、4#监测点背景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值在14.03V/m至188.4V/m之间,3#监测点位现状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1094V/m,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HJ/T24-2014)规定的对公众全天影响的工频电场强度限值(4kV/m),无超标污染情况。(2)根据监测结果,线路沿线所设置的1#、2#、4#监测点背景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磁场强度值在0.0363μT至0.6737μT之间,3#监测点位现状29 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磁场强度值为0.2173μT,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HJ/T24-2014)规定的对公众全天影响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100μT,即0.1mT),满足公众全天影响限值的要求。本项目从原有变电站场地上110kV部分的2个间隔出线,根据原有红石变电站的监测结果,变电站运行后围墙外5m处的工频电场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4kV/m、0.1mT)要求。因此,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现场监测,本项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无超标污染情况。2.1.2噪声线路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2.1.3水污染物从工艺上来看,该线路在运营时不产生废水。因此,不存在水环境污染。2.1.4固体废弃物项目在运营时不产生固体废弃物。2.1.5大气污染物从工艺上来看,该线路在运营时不产生废气。因此,不存在大气环境污染。29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形、地貌、地质本项目场地位于万宁市,线路所经区域地形起伏较小,只有靠近红石220kV变电站处高出越3m,地貌单一为花岗岩侵蚀-剥蚀台地。本线路工程经过地区区域勘察范围内地层主要为上覆中侏罗世花岗岩的风化残积土下伏中侏罗世花岗岩现按沿线主要地层顺序描述如下:①粉质粘土:青灰色,稍湿,软塑,含少量玄武岩风化碎屑及风化碎块,层厚一般为1.8~2.0m,地质成因为冲洪积,只分布于水田。②砂质粘性土:黄褐色,稍湿,可塑,含少量花岗岩风化碎屑及风化碎块,层厚一般为1.6~1.8m,地质成因为残积。③砂质粘性土:黄褐色,稍湿,硬塑,含较多花岗岩风化碎屑及风化碎块,层厚一般大于0.9-1.4m,地质成因为残积。④花岗岩:肉红色色,中风化,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正长石,含有少量的黑云母、角闪石和其他矿物,全晶质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岩体较完整。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二、水文地表水:改接线路附近无地表水地下水:从沿线调查情况看,拟建线路沿线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大部分为孔隙潜水,分布于线路沿线花岗岩残积土孔隙中,受大气降水入渗和地表水渗露补给,以蒸发、浅层径流方式排泄,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且水位变化受季节变化影响,水位季节浮动约0.5m。线路沿线附近无较大的工业污染源,地下水对混凝土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三、气象项目所在地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如夏,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2191.7小时,年平均气温24℃,1月平均气温17.8℃,极端最低气温为1.5℃;7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41.3℃29 ,年平均降水量为2241毫升。冬季至春季,盛行东北季风,其它季节常刮西南季风。四、植被、生物多样性本项目所在区域以小叶按、槟榔为主,野生动物种类和数目较少,鸟类为常见鸟类。生物多样性简单,物种单一。经现场调查本工程线路沿线不穿越自然保护区,沿线区域内人类活动频繁,野生动物资源较少,无珍稀保护动物。五、自然景观、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根据海南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本工程区域内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较好,没有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工程区域内无文物古迹分布,不存在压埋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问题。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万宁市域总面积为4443.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550平方公里。在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一半,丘陵和平原各占四分之一。全市总人口55.45万人,其中汉族47.61万人,黎苗等18个少数民族7.84万人;行政辖区有12个镇、6乡、201个管理区。有1635个自然村、7个国营农林场、1个华侨农场、1个国营林场。万宁市人民政府驻地为万城镇。万宁市2013年生产总值(GDP)147.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38.31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66.33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7%、26.6%和54.7%,分别拉动GDP增长1.91、2.71和5.5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8.9:26.0:45.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580元,按当年年平均汇率折合4292美元。29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发展。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普遍得到实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每人每年分别提升到204元和200元。建立医保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和政府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项目建设。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门诊部、所)115个,比上年下降3.4%,病床位1195张,增长5.1%。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80人,其中执业医师421人、执业助理医师200人、注册护士717人、药剂人员100人、检验人员90人。有农村乡镇卫生院18个,卫生防疫站1个、专科防治机构2个,国营农场医院6个,村卫生室32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个。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1724例,比上年增长4.9%;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十万分之315.99,死亡率十万分之1.1。(4)教育:万宁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有普通高中7所,招生2871人,在校学生7781人;有普通初中22所,招生6513人,在校学生1.83万人;有小学104所,招生6669人,在校学生4.18万人;有幼儿园56所,在园幼儿1.28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升学率92%。本线路沿线不穿越任何自然保护区、文物遗址、风景名胜区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29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地处农村环境,大气、水环境质量主要受区域环境影响。项目区域内无地表水。由于本项目大气、水污染物的产生量很小,对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无影响,故本次环评没有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仅针对本项目主要影响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其现状监测详见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此处仅列出监测结果。一、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的布置及合理性分析为实际了解项目线路的电磁环境现状,2015年10月16日,委托海南中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改接项目沿线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本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依据《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中的要求“监测点位应选择在地势平坦、远离树木且没有其他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广播线路的空地上”。在本项目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敏感目标,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变电站间隔围墙外不具备监测条件,因此,该项目仅在改接线路路径处各布设了3个监测点,并在转接处的在转角塔M1布设了1个监测点位,共计4个监测点。监测内容为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次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在项目沿线设置了监测点位,能够很好地反映项目线路沿线的电磁环境质量现状。具体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见附件4。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1)电磁环境1)工频电场根据监测结果,线路沿线所设置的1#、2#、4#监测点背景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值在14.03V/m至188.4V/m之间,3#监测点位现状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1094V/m,29 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HJ/T24-2014)规定的对公众全天影响的工频电场强度限值(4kV/m),无超标污染情况。2)工频磁场根据监测结果,线路沿线所设置的1#、2#、4#监测点背景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磁场强度值在0.0363μT至0.6737μT之间,3#监测点位现状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磁场强度值为0.2173μT,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HJ/T24-2014)规定的对公众全天影响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100μT,即0.1mT),满足公众全天影响限值的要求。三、生态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地植被覆盖良好,群落组成成分较简单。本项目线路总长度约0.664km,线路沿线主要有耕地、次生植被、人工植被。线路沿线生态环境概述如下:终端塔M3~终端塔M2:本段线路多为次生植被、水塘为主;终端塔M2~直线塔N1:此段主要人工植被、次生植被为主;直线塔N1~转角塔M1:此段主要以草本园地为主。四、环境质量状况小结项目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要求,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要求。29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评价因子(1)施工期评价因子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因子为:1)施工期的土地占用;2)输电线路施工的水土保持;3)临时征用土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4)输电线路施工噪声、扬尘、施工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运行期评价因子1)电磁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预测评价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2)声环境现状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预测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二、评价等级该项目为110kV输电线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表2内容及项目实际情况可知,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米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本项目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三、评价范围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T24-2014)及根据现场踏勘调查情况,并结合其它110kV输电线路及110kV埋地电缆工程的特点,以及工程电磁环境和声环境影响特征,本项工程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评价范围如下:1、噪声输电线路:110kV线路边导线外30m以内区域。2、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输电线路:110kV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110kV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29 四、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110kV埋地电缆输电线路改接前及改接后的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敏感目标。本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任何自然保护区、文物遗址、风景名胜区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29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2015年,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中的一级标准。2016年1月1日起,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见表7、表8。表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摘录)单位:mg/m3污染物取值时 标 浓度一级一氧化碳CO日平均4.001小时平均 0.005二氧化氮NO2年平均值0.04日平均0.081小时平均0.12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0.08日平均0.12PM10年平均0.04日平均0.05SO2年平均0.02日平均0.051小时平均0.15表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摘录)单位:mg/m3标准污染物1小时平均日平均浓度单位一级标准一级标准SO20.150.05mg/m3(标态)NO20.20.08PM2.5/0.03 CO10.004.00(2)环境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处于农村区域,在线路经过桉树林等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表9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标准标准值(Leq dB(A))昼间夜间1554529 (3)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频率范围电场强度(V/m)磁感应强度(μT)0.025kHz~1.2kHz200/f5/f注:频率f的单位为所在行中第一栏的单位。我国电力系统的频率为50Hz,计算出来执行标准的限值即为:①工频电场强度以4kV/m作为本项目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暴露控制限值。②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以0.1mT(100μT)作为本项目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暴露控制限值。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应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2)本项目运行期没有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产生。29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图简述(图示):一、施工期工序流程本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之后进行主体工程的基础施工,包括杆塔基础开挖、浇筑、回填、边坡防护等;基础开挖完成后,线路杆塔组立和架线施工,进行电气设备安装、电缆线路施工。施工完成后,对基面进行防护。工程竣工后进行工程验收,最后投入运营。本工程施工期工序流程见下图:噪声、废污水、固体废物、水土流失扬尘、废污水、固体废物、水土流失噪声、固体废物塔基开挖场地平整铁塔拆除图1铁塔拆除工序流程图噪声、扬尘、废污水、固体废物、生态影响,水土流失噪声、扬尘、生态影响基础浇筑、回填场地平整、基坑开挖回填、浇筑、边坡防护等施工准备(施工备料)杆塔组立和架线施工、敷设电缆、盖电缆沟盖板噪声、工频电磁场、工程验收投入运营图2施工期工序流程图二、输电线路运行工序流程红石110kV变电站E、B、N注:E-工频电场、B-工频磁场、N-噪声虚线部分不在评价范围内110kV线路改接,线路全长约0.66km北坡110kV变电站图3项目运行工序流程及产污环节图29 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1.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土地占用、生态环境影响及施工噪声等。(1)土地占用主要影响工序:影响土地功能,改变土地用途。(2)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影响工序:基础开挖等破坏地表植被;杆塔组立、牵张架线踩压和破坏施工场地植被;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3)施工废污水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生产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4)施工扬尘及机械尾气塔基基础开挖施工、临时土方的堆放会产生一定的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会对周边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5)施工噪声主要污染工序:由塔基施工和张力放线作业产生,主要有搅拌机、推土机、牵张机组、张力机组、振捣器和卷扬机等机械设备噪声,施工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6)水土流失本项目总占地约1120.8m2,其中永久占地370.8m2,临时占地750m2,输电线路土石方工程量主要包括自立式铁塔坑、接地槽、坚土坑、排水沟及施工基面掏挖等,埋地电缆线路土石方工程量主要包括开挖、回填及路面恢复等,总挖方量约1440m3,填方量约960m3,弃土量480m3。线路塔基开挖、临时弃渣堆放等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二、运行期本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高压线产生的电磁场、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1)工频电磁场高压送电线路(高电位)与大地(零电位)之间的位差,形成较强的工频(50Hz)电场;电流通过,产生一定的工频磁场。29 (2)噪声运行期架空线路的噪声主要有110kV高压线的电晕放电而引起的无规则噪声,同时因高空风速大,线路振动发出一些风鸣声。3)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项目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产生废水。4)固体废物项目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产生固体废物。29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扬尘—少量影响较小机械机动车尾气—极少量影响较小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CODSSBOD5氨氮少量影响较小固体废弃物施工期生活垃圾—30kg/d(最大值)利用现有设施收集后集中转运(无害化处理)施工弃渣—480m3(临时)开挖的表土和深层土分开堆放,表土用于绿化覆土,其他堆放到塔基连梁内整治。噪声(1)施工期输电线路施工量小,时间短,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区域远离市区和集中居民点,对居民基本无影响。(2)运营期架空输电线路及埋地电缆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噪声很小,基本不改变当地声环境状况。电磁环境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经模式预测和类比分析,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285.4V/m,能满足本项目公众暴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7434mT,满足本项目公众暴露控制限值0.1mT(100mT)的要求;本项目110kV埋地电缆输电线路经类比监测,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015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41μT,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4kV/m、0.1mT)要求。29 主要生态影响:本工程线路不经过自然保护区,本工程塔基占地后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损坏原有水土保持功能,容易诱发水土流失。由于本输变电架空线路较短,且局部占地面积较小,故本项目架空线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项目的埋地电缆相对占地面积较大,但不占用基本农田。电缆建成后,对其进行植树种草绿化,区域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随着工程建设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恢复。29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见表10,输电线路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表10工程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识别环境识别输电线路施工声 境噪 气环境施工扬尘、机械产生的废水水环境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固体废物施工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一、环境空气影响本项目建设不需要较多大型的施工机械,施工量较小,且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如施工时合理开挖,在施工场地内及附近路面洒水、喷淋,对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等,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点时,减缓车速,尽量减小扬尘的产生,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采取上述防尘措施后,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沿线居民点的影响不大。本工程架空线路共新建杆塔4基,每基杆塔施工规模较小,施工时间较短,且各施工建设点分散,通过对杆塔施工区及交通路面洒水、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等措施,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施工区空气环境的影响很小。埋地电缆线路施工时局部需开挖路面,施工时间较短,通过对施工区及路面洒水、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等措施,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施工区空气环境的影响很小。二、声环境影响各种施工机械一般露天作业,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噪声源。施工过程中设备安装、车辆运输、施工机械等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架空线路在施工期铁搭架设时,将塔件运至施工场地,用吊车牵引吊起,用铆钉机固定,其噪声一般为90~100dB(A);架线时导线用牵张机、张力机、绞磨机、卷扬机等设备牵引架设,其噪声一般为70~80dB(A);同时施工场地还有运输车辆产生间断性、暂时性的噪声。线路工程各施工点分布较为分散,其工程量很小,施工时间短,虽然在杆塔组立及架线过程中可能会连续施工,但工程所经地区主要为乡村公路,相对于外环境的声状况,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影响很小29 。埋地电缆线路施工区域产生的噪声基本湮没于当地交通噪声中。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选用低噪声设备;在中午和夜间禁止噪声大的施工作业;同时,施工车辆在途径环境敏感点时,应采取限时、限速行驶、不高音鸣号等措施,确保施工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采取这些措施后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很小。三、水环境影响分析线路工程施工废(污)水主要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搅拌冲洗所产生的废水,线路的施工点较为分散,所产生的生产废水很少,经简单沉淀处理后,清水用于周边林草浇灌,对沿线附近地表水体水质无影响。本工程施工点分布零散、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施工时各施工点人数较少,线路施工人员在附近的村庄居住,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不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因此,工程施工期废污水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四、水土流失本项目新建4基杆塔,埋地电缆及线路施工土石方抛弃量约480m3。开挖产生的弃渣量较小,可回填利用的土方暂时堆放在开挖地点边,不能回用的多余挖方在杆塔施工区内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将不能回用的弃土堆放在塔基下方连梁并整治,不专设弃渣场堆放弃渣。本工程施工期间,开挖的土石方由于雨水的冲刷和侵蚀,会引起一定的水土流失。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水保措施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如在施工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对基坑开挖出来的土石方采用装土麻袋拦挡;对于容易流失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等)集中堆放、加强管理,在堆料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土建施工,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避免由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的风蚀和水蚀。加强文明施工,塔基处表层所剥离表土及水坑淤泥临时堆放,采取密目网覆盖等措施,后期临时弃土用于塔基及临时施工场地回填,并进行绿化。通过严格的施工管理、科学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调度施工顺序。尽量分段建设、集中放线、及时回填,对于容易流失的建筑材料(水泥)应随运随用,即用即清,砂石料要集中堆放,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对牵张场、29 施工期建材堆放的临时占地,及时进行清理,及时对裸露地整治绿化并对临时用地进行整治,根据原有绿化带植被或当地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减少施工对土地扰动,减少弃土的临时堆放。本工程通过采取上述水土保持措施和施工管理措施后,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项目周边存在有农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减少对农田的影响。施工期临时占地应避开基本农田,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拦挡,防止施工扬尘、施工废水对农田造成影响,施工材料堆放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不得在基本农田内挖土损害农田肥力。五、固体废弃物影响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本工程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物短时间内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如果施工材料管理不善将造成施工物品、沙石、水泥等遗留地表,影响部分土地功能。因此,施工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别堆放,同时建筑垃圾应分类,如开挖弃土、塔基施工余泥等可用于场地平整,铁塔安装、线路架设废弃材料的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运至相应回收单位处理后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由施工人员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镇的垃圾收集点处理处置。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工程建设产生的固体垃圾处于可控制状态。六、生态环境影响埋地电缆相对占地面积较大,但不占用基本农田。电缆建成后,对其进行植树种草绿化,区域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输电线路的塔基建设、弃渣的临时堆放会压占部分土地,改变原有地貌和植被,亦会造成水土流失;杆塔运至现场进行组立,需要征占一定临时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扰动了原地貌、损坏了土地和植被。以上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9 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植被均为人工植被,主要是经济作物。线路施工期因临时施工占地、塔基占地及塔基开挖等施工活动会对沿线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塔基占地为永久占地,但本项目塔基占地面积小,只需清除小块地块植被,而且铁塔下方除了四个钢筋混泥土基角外,其余地方均可栽种植被或任由自然恢复植被。临时施工占地为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是暂时的,一旦施工结束,植被可立即恢复。此外,由于输电线路高空架设,对下方的林木可直接跨越,对大多数低矮植物不需砍伐,而只需对个别长势高且与输电线路的净空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的树木进行砍伐,因此,本项目线路施工建设对当地的植被影响很小,不会造成当地生物量大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而且这种影响会因时间的推移和植被的不断恢复而得到消除。在调查区域范围内无名木古树、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项目的施工建设不会对当地植物保护造成不良影响。七、旧塔拆除施工环境影响分析1、空气环境影响分析旧塔拆除工程量少,工期短,通过采用人力和机械拆除措施后,其拆除过程产生的粉尘影响适当减小,尽可能减少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旧塔拆除产生的垃圾,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妥善处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水土保持影响分析旧塔拆除对场地影响较小,且拆除后所在地块会进行覆土绿化,不会破坏其现有植被,水土流失影响较小。八、小结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态影响、噪声和扬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随之消失。29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根据本项目的运行特征,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见表11,主要环境影响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等。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分析详见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此处仅列出分析结果。表11工程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识别环境识别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声环境噪声一、声环境影响1.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110kV架空输电线路在正常运行产生的噪声值很小,项目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要求。不会对本项目线路沿线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埋地电缆运行期几乎不会对声环境产生影响。二、电磁环境影响具体内容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1.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经类比监测及模式预测,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285.4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7434mT,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4kV/m、0.1mT)要求。2、埋地电缆电磁环境影响本项目埋地电缆线路经110kV丘海双回线类比分析,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30.32V/m,工频磁感应强度≤5.664μT,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4kV/m、0.1mT)要求。三、水环境影响分析在运行期间,本项目无废水产生。四、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产生固体废物。五、社会环境1、对交通环境的影响29 线路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1.7修正版)、《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3.18修正版)、《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DL/T5033-2006)等交叉跨越的有关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对公路、铁路、河流等留有足够的净空距离,对交通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2、交叉跨越其它电力线的影响本工程线路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1.7修正版)、《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3.18修正版)、《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DL/T5033-2006)等交叉跨越的有关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本项目线路在与其他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时,按要求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六、事故风险分析本项目输电线路杆塔和基础的设计原则依据GB50545-2010、DL/T5092-1999、SDGJ94-90、SDJ62-82等规程进行。按线路通过地区最高地震设防烈度设计铁塔和铁塔基础,保证在出现设计标准地震时不会出现铁塔倒塌现象;安装继电保护装置,当万一出现倒塔和短路时能及时断电(0.5秒以内),避免倒塔和短路时由于线路通电对人和动物触电的影响;本项目导线和地线的结构和物理参数均按规范选用,并订购用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产品,有效地避免因大风引起的事故;全线架设双地线作雷击保护之用,杆塔的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度小于20度,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按规范设计,有效地防止了雷击事故的发生。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本工程线路出现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当出现事故危害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置,预防各项事故的发生,使其产生的影响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七、居民敏感目标环境影响预测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改接前后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敏感目标,本项目不涉及环保拆迁。29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机械和机动车尾气、地面扬尘NO2、SO2、CO、TSP①加强保养,使机械、设备状态良好;②在施工区及主要运输路段洒水防尘。尾气达标排放,有效抑制扬尘产生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SSCODcr施工人员租住在附近村庄,生活污水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废污水不进入附近水体,对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施工废水SSCODcr线路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及道路的洒水、喷淋,废水处理后用于周边林草浇灌。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生活垃圾弃土、废建材、果皮、饭盒等施工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别堆放,同时建筑垃圾应分类,如开挖弃土、塔基施工余泥的建筑垃圾类的建筑垃圾可用于场地平整,铁塔安装、线路架设废弃材料的建筑垃圾运至相应回收单位处理后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由施工员收集后清运至附近垃圾收集点处理处置。拦渣率大于95%,且达到垃圾无害化噪声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等效A声级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加强管理;运输车辆途径环境敏感点时采取限时、限速行驶、不高音鸣号等措施。不扰民营运期导线电晕放电等效A声级①合理选择线路路径,避让集中居民点。②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达标其它电磁环境影响架空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①线路选择时尽可能避开敏感点,在与其它电力线、通信线、公路、河流等交叉跨越时应严格按规程要求留有净空距离;②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12m;达标水土流失①施工时,动土工程尽量避开雨天,做好临时的防护措施,集中堆放,做好施工区内的排水工作。②临时堆土场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并用装土麻袋进行拦挡;③项目应分片开挖,及时回填,尽量减少对植物的破坏;④在杆塔施工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对基坑开挖出来的土石方采用装土麻袋拦挡;⑤施工结束后,对线路施工迹地整治恢复植被,对塔基施工完成后应将地表裸露面及时清理,恢复生态环境;⑥鉴于牵张场、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应在工程施工完成后尽快通过复耕或植树、种草等措施予以恢复;⑦除对塔基占地范围内的树木进行砍伐外,对线路通道树木不能满足对导线净空要求的,应采用抬高铁塔或削减树木的方式,减少树木砍伐量。41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工程的建设注重土地及植被资源的恢复和改善。施工期间对于塔基开挖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1、工程施工根据图纸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分片开挖、铺设、及时回填,减少施工对土地扰动,减少弃渣的临时堆放。2、加强施工管理和临时防护措施,对于容易流失的建筑材料(水泥)应随运随用,即用即清,砂石料要集中堆放,同时在其周边用装土麻袋进行拦护,预防被雨水冲走,减少水土流失。3、对各种施工用地,不论是临时用地,还是永久用地,尽量选择荒草地、次生林等,以减少树木砍伐和压占灌草丛。4、施工放线时为避免损坏植被,拟考虑搭放线跨越架。5、塔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拌和时采用钢板垫底,以减少混凝土浆残留原地,利于植被尽快恢复生长。6、当部分工程完成后,及时对裸露地进行硬化或整治绿化。对于施工期建材的堆放的临时占地,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清理,并对临时用地进行整治和植被恢复,根据当地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选择当地的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人工恢复或者是自然恢复,将使得在施工中被临时占用的自然植被类型及其植物种类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对施工期植物植被受到的影响有显著的弥补作用。7、架空送电线路不可避免的跨越树林时,采取加高杆塔方法跨越林木,减少对工程区域树木的砍伐。通过采取以上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可最大限度减少土壤的流失,减轻工程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本工程投入运行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将逐渐得到恢复。综上分析,本项目采取相应的预防生态破坏措施和恢复生态手段,尤其是通过施工管理的保护和恢复,其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不会导致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明显改变。41 环境管理及跟踪监测一、环境管理1.设置环境管理机构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设置环境管理机构,由建设单位指定专职或兼职的责任人,负责本项目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2.环境管理机构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2)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工作规章制度,明确环保责任制及其奖惩办法。(3)建立本企业环保档案,包括环评报告、环保验收报告、监测报告、环保设备及运行记录以及其他环境统计资料,并动态收集与管理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规范。(4)负责对各工作人员等进行环境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电磁基础知识及防护知识的培训。(5)负责企业有关环境事务方面的对外联系工作。(6)负责对项目的立项至退役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保证环保设施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7)项目建设前,根据本次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分别针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提出相应的验收标准及细则,并在合同条文中列入,以保证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阶段得以顺利及时实施。(8)项目施工期间环境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共同承担。建设单位需安排一名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落实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内容,监督施工期环保措施的实施,协调好各部门或团体之间的环保工作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环保问题。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应指派人员具体负责执行有关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并接受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监理单位在施工期间应协助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的监督和管理。(9)项目试运行期,应当组织会同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设计单位,依据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表、设计文件的内容和工程量,对各项环保设施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编制工作总结报告和竣工验收技术报告,委托有资质的验收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申请竣工验收批复。初步拟定的验收清单见表16。41 (10)项目运行期,负责监理和管理环境保护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发现故障,应当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并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汇报,负责监督各项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保证其正常实施,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当及时纠正以致符合要求为止,并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汇报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表12环保验收清单序号验收项目验收调查内容验收目标验收工况验收主管部门1工程建设情况主要调查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工期等与环评和设计时的变化情况,调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执行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的情况。是否按照环评阶段规模建设,分析其变化原因及合理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验收应在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主要是对输电线路建成后运行产生的电磁场和噪声影响进行验收监测。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2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施工阶段工程施工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的排放处理情况以及施工噪声的治理情况是否合理处理和防治,是否发生过环境污染及施工噪声扰民情况。3水土流失的治理情况(硬化、护坡等),施工临时占地恢复情况是否落实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45实际污染影响调查电磁及声环境影响通过监测核实工程周围电磁环境的达标情况,以及线路评价范围内测噪声。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工频电磁场是否满足环评报告表及环评批复中《电磁环境控制限值》(HJ/T24-2014)6环境敏感点影响调查对比环境影响报告表和工程建成前后环境敏感点的变化情况、变化原因,通过监测说明对环境敏感点电磁环境、声环境实际影响。验收阶段是否有新增的和有变化的敏感点,环境敏感点处电磁环境、声环境是否达到环评文件及批复的相应标准限值要求.二、跟踪监测有群众投诉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根据国家现行监测技术规范对本项目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并编制监测技术报告,向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上报备案。41 环保投资估算本项目各项环保投资及处理费用估算见表13。表13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序号项目投资(万元)1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临时措施)6.02施工扬尘洒水治理3.03施工弃土及建筑垃圾的处理2.04施工临时占地和塔基防护(包括植被恢复或硬化措施)3.05拆除铁塔及其固废处置1.0环保投资合计15工程静态总投资64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3%环境保护投资是实施环境管理计划、落实环境管理措施的资金保证。项目总投资为641万元,该项目投入环保投资费用为15万元,可以实现施工期防尘、固体废物、覆土绿化及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41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一)本项目建设必要性与规划和产业的符合性1、项目概况项目位于万宁市,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输电线路的改接及埋地电缆的铺设。本项目线路从红石站110kV构架侧架空出线后在终端塔M3处采用电缆入地,电缆左拐走线依次钻过同塔三回110kV线路(红神Ⅰ、Ⅱ线、红兴线)和红万Ⅰ、Ⅱ线后,右拐绕过水塘向东南方向至新立1基电缆终端塔M2。再从M2以架空线形式向东南方向走线,直至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附近新立的转角塔M1。沿线工程同塔架设1根36芯OPGW光缆。项目将拆除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至T接点塔P2段线路(P2不拆),最终形成红石-北坡110kV线路和新的红石-万宁110kV线路。本项目改接线路长共0.664km,其中架空线2×0.514km,电缆2×0.15km。改接线路共设耐张铁塔3基,直线塔1基。总投资为64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万元,占总投资2.3%。2、环境目标保护情况经现场勘查,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敏感目标。3、项目建设的规划与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为改建项目,海南电网公司以海南电网计[2014]92号文(确立本项目的立项;万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万住建函[2014]278号文同意了本项目线路改接工程线路路径;项目的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规划。(二)区域环境概况1、大气、水环境:根据现场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无较大污染源分布,本项目运行期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及水环境产生影响。2、电磁环境:根据监测,本项目所在区域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值在14.03V/m至1094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363μT至41 0.6737μT之间,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工频电场不超过4kV/m,工频磁场不超过0.1mT)要求。3、声环境:项目所在区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4、生态环境:本项目输电线路地处城郊地区,该地区植被以人工种植植被为主。工程区属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项目所在地及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无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分布。(三)主要环境影响1、施工期环境影响①拆除旧塔旧塔拆除工程量少,工期短,拆除后所在地块会进行覆土绿化,不会破坏其现有植被,水土流失影响较小。旧塔拆除产生的垃圾,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妥善处理。因此,旧塔在拆除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②本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本项目线路沿线主要为人工植被,原生植被及动植物多样性相对贫乏,不跨越国家、省、市县设立的保护林区,线路不穿越任何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区,沿线区域野生动物资源较少,未发现珍稀保护动物。由于沿线树种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因此工程建设对区域内的物种影响较小。部分土地因塔基开挖、挂线等施工作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工程投入运行后,可很快恢复其原有性质。本工程施工规模较小,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环保和水保措施后,施工产生的扬尘、废污水、噪声、水土流失等对环境影响很小。2、运行期环境影响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经类比分析及模式预测,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285.4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7434mT,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4kV/m、0.1mT)要求。本项目埋地电缆线路经类比分析,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30.32V/m,工频磁感应强度≤5.664μT,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4kV/m、0.1mT)要求。项目运行后昼间产生的噪声小于55dB(A),夜间产生的噪声小于45dB(A),41 相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不会对本项目线路沿线环境产生影响。工程建成后,通过植被的恢复,不会对该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四)项目环保可行性结论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增加万宁市的电源支撑,优化配网结构,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能力,满足该地区开发建设对电力的需求。本项目建设及运营的技术成熟、可靠,工艺选择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工程区域及评价范围的水、气、声、生态、电磁等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没有制约本项目建设的环境要素。本项目属《产业政策指导目录(2011,2013年修正)》明确的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项目选线基本合理。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较小,对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等主要环境影响,可采取相应环保措施予以缓解或消除。通过认真落实本报告表和项目设计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可缓解或消除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二、要求(1)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1.7.)、《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3.18)、《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545-2010)、《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DL/T5033-2006)等国家规定和环保部门要求设计、施工、运行,确保环境安全。(2)各项环保措施需用经费要随着工程设计的深入,分项仔细核算,确保环保经费到位用足。工程环保投资应设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各项环保措施的顺利实施。三、建议除严格按照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外,建议还应加强以下管理措施:(1)在下阶段设计和建设中,业主要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充分重视和认真实施相关环保措施。41 (2)业主单位在下阶段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随时听取及收集公众对本项工程建设的意见,充分理解公众对电磁环境影响的担心,及时进行科学宣传和客观解释,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各类公众意见,避免有关纠纷事件的发生。41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41 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41 注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立项批准文件附件2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附件3检测报告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附图2出线间隔断面图附图3铁塔型号图附图4变电站平面布置图附图5项目路径图附图6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7现场照片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41 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海南琼州环境评价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目录1前言12编制依据23项目概况44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75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6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20I 1前言1.1环境评价背景1.1.1本项目建设必要性一、本项目建设必要性目前,万宁110kV变电站与北坡110kV变电站形成单侧电源双T接线,这两座110kV变电站主供万宁市城区,承担万宁市50%左右负荷的供电任务,同塔双回线路“N-1”故障导致万宁、北坡两站同时停电,万宁市将损失大量负荷,将北坡110kV变电站双T万宁~红石110kV线路改接入红石站是十分必要的。二、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海南电网公司以海南电网计[2014]92号文确定了本项目的立项;万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万住建函[2014]278号文同意了本项目线路改接工程线路路径;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规划。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1.2评价实施过程接受任务后,评价人员首先对现有设计资料(包括工程所在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工程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初步掌握了工程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下阶段的环评工作计划并进行了组织分工。然后评价人员和设计人员一道,深入工程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和线路所经之处进行现场收资和调查。2015年10月,评价人员配合海南中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的监测人员对工程区域及评价范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状况进行了实测。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资料和数据处理分析,对工程区及评价范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开展了工程建设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影响预测,针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本次环评主要从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出发,重点评价电磁场对环境的影响。在本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30 2编制依据2.1评价依据2.1.1采用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0.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02.29);(5)《电力设备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39号,1998.01.07);(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06.01);(7)《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1997)第18号,1997.3);(8)《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12.10.1)。2.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1996.10.01);(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1996.05.1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2009.1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5)《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1996.10.01);(6)《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7).《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2.1.3采用的设计规程规范表2-1工程设计规程规范一览表序号标准(规范)名称等级1GB50545-2010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国家2DL/T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行标3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行标4DL/T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行标5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行标30 6SDJ8-1979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行标7DL/T5033-2006《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行标2.2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经过对环境污染因子进行筛选,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见表2-2。表2-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或依据)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工频电场4kV/m参考《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场0.1mT2.3评价等级该项目为110kV输电线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表2内容及项目实际情况可知,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米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本项目电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2.5评价范围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2-3。表2-3项目评价范围及依据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防护间距标准来源工频电场110kV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110kV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工频磁场2.6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敏感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任何自然保护区、文物遗址、风景名胜区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30 3项目概况3.1项目概况3.1.1项目名称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3.1.2项目组成及地理位置(1)原有工程万宁110kV变电站与北坡110kV变电站形成单侧电源双T接线,属于同塔双回“N-1”线路。(2)拆除工程项目改接后拆除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至T接点塔P2段线路(P2不拆)。(3)本项目①线路:从红石站110kV构架侧架空出线后在终端塔M3处采用电缆入地,电缆左拐走线依次钻过同塔三回110kV线路(红神Ⅰ、Ⅱ线、红兴线)和红万Ⅰ、Ⅱ线后,右拐绕过水塘向东南方向至新立1基电缆终端塔M2。再从M2以架空线形式向东南方向走线,直至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附近新立的转角塔M1。最终形成红石-北坡110kV线路和新的红石-万宁110kV线路。改接线路长共0.664km,其中架空线2×0.514km,电缆2×0.15km。改接线路共设耐张铁塔3基,直线塔1基。塔基占地约74.8m2。②光缆通信工程:沿线路工程同塔架设1根36芯OPGW光缆。鉴于光纤通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建设规模及基本构成见表3-1。表3-1项目组成表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主体工程改接线路从红石站110kV构架侧架空出线后在终端塔M3处采用电缆入地,电缆左拐走线依次钻过同塔三回110kV线路(红神Ⅰ、Ⅱ线、红兴线)和红万Ⅰ、Ⅱ线后,右拐绕过水塘向东南方向至新立1基电缆终端塔M2。再从M2以架空线形式向东南方向走线,直至红万北Ⅰ、Ⅱ线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扬尘、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30 直线塔附近新立的转角塔M1。拆除红万北Ⅰ、Ⅱ线3#直线塔至T接点塔P2段线路(P2不拆),最终形成红石-北坡110kV线路和新的红石-万宁110kV线路。改接线路长共0.664km,其中架空线2×0.514km,电缆2×0.15km。改接线路共设耐张铁塔3基,直线塔1基。塔基占地约74.8m2。新建线路均位于万宁市境内。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办公及生活设施———仓储或其它 ——光纤通信工程沿线路工程同步架设1根36芯OPGW光缆。——(2)主要设备选型表3-2主要设备选型项目设备型号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架空导线采用1×JL/LB1A-240/30铝包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JLB20A-50型铝包钢绞线绝缘子线路引流线绝缘子采用固定式防风偏合成绝缘子,导线悬垂绝缘子串采用合成绝缘子电缆铺设方式电缆沟内线路分层敷设;路口时采用顶管铁塔塔型排列方式基数呼高线间距铁塔基础双回杆塔1B2W8-J4-211B2W8-Z1-21垂直排列421m8m板式直柱基础3.2电磁环境影响问题识别本项目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环节见图3-1。红石110kV变电站E、B、N注:E-工频电场、B-工频磁场、N-噪声虚线部分不在评价范围内110kV线路改接,线路全长约0.66km北坡110kV变电站图3-1项目运行期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环节示意图30 输电线路附近由于高电压和大电流效应,在其附近会存在一定强度的电磁场,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电磁影响。工频电、磁场特性:1)电场强度大小与导线相对于大地的电压成正比,磁场强度大小仅与电流大小成正比,而与电压无关;2)排列方式不同,电磁场强度大小不同。导线水平排列时,场强与影响范围最大;正三角形排列时次之;倒三角排列、垂直排列时最小。双回路采取逆相序布置电时电磁场强度要比单回路电磁场强度低得多;3)电场中的导电物体(如建筑物、树林等)会使电场严重畸变,从而产生一些屏蔽作用,可以减弱电场强度,而工频磁场能穿透大多数的物体(如建筑物、树林等)。电晕放电特性:1)电晕放电受导线自身状况影响,电压越高,电晕施电就越强;导线直径小,电晕放电就越强;导线的表面光洁度越高,电晕放电就越弱;2)电晕放电与环境因素有关,空气污染越严重,电晕放电就越强;相对空气密度越小,电晕放电就越强;相对空气湿度越大、风速越大,电晕放电越强;在降雨、降雪时,亦会使电晕放电加剧;3)一般情况下,电晕放电的频率范围为0.1~30MHZ左右,频率在0.15~1.0MHZ时干扰值最大,随着频率增加,干扰值迅速减小。30 4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1电磁环境现状监测4.1.1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的布置及合理性分析为实际了解项目线路的电磁环境现状,2015年10月16日,委托海南中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改接项目沿线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本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依据《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中的要求“监测点位应选择在地势平坦、远离树木且没有其他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广播线路的空地上”。在本项目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敏感目标,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变电站间隔围墙外不具备监测条件,因此,该项目仅在改接线路路径处各布设了3个监测点,并在转接处的在转角塔M1布设了1个监测点位,共计4个监测点。监测内容为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次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在项目沿线设置了监测点位,能够很好地反映项目线路沿线的电磁环境质量现状。4.2监测分析方法及监测仪器4.2.1监测方法和仪器具体监测方法和仪器见表4-1。表4-1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和仪器检测项目Item仪器名称及型号Instrument生产厂家Manufacturer灵敏度DetectionLimit检测仪器工频电场强度全频段电磁辐射分析仪NBM550NardaSafetytestsolutions0.01V/m~199kV/m全频段电磁辐射分析仪NBM550/EHP50D;检定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证书编号:校准字第201504002309;有效期:2015-4-9~2016-4-8工频磁感应强度全频段电磁辐射分析仪NBM550NardaSafetytestsolutions1nT全频段电磁辐射分析仪NBM550/EHP50D;检定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证书编号:校准字第201504002309;有效期:2015-4-9~2016-4-84.2.2监测单位30 本项目环境现状监测单位海南中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通过了计量认证,具备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4.2.3监测点及监测期间自然环境条件监测日期:2015年10月16日;环境温度:33℃;环境湿度:77%;天气状况:晴;测点已避开较高的建筑物、树木,监测地点相对空旷,监测高度为距地面1.5m。4.3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3.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2。表4-2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编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场强度(μT)1#终端塔M3E14.03B0.0602Ex4.865Bx0.0174Ey0.935By0.0438Ez0.0353Bz0.03472#终端塔M2E188.4B0.6737Ex29.07Bx0.2470Ey16.35By0.0515Ez187.1Bz0.62513#转角塔M1E1094B0.2173Ex133.9Bx0.0285Ey39.43By0.2166Ez1082Bz0.00704#拟建线路下方(农田)E50.47B0.0363Ex5.751Bx0.0112Ey6.234By0.0178Ez49.99Bz0.0294(2)电磁环境现状评价30 1)工频电场根据监测结果,线路沿线所设置的1#、2#、4#监测点背景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值在14.03V/m至188.4V/m之间,3#监测点位现状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1094V/m,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HJ/T24-2014)规定的对公众全天影响的工频电场强度限值(4kV/m),无超标污染情况。2)工频磁场根据监测结果,线路沿线所设置的1#、2#、4#监测点背景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磁场强度值在0.0363μT至0.6737μT之间,3#监测点位现状监测点,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磁场强度值为0.2173μT,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HJ/T24-2014)规定的对公众全天影响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100μT,即0.1mT),满足公众全天影响限值的要求。30 5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1.1评价因子输电线路施工期没有电磁环境影响问题,运营期由于电流输送会产生电磁环境影响。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因子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5.1.2评价方法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5.1.3本项工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理论预测评价1、预测模型本工程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预测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附录C、D推荐的计算模式进行。1)工频电场预测模型①单位长度导线下等效电荷的计算高压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送电线半径r远小于架设高h,因此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送电导线的几何中心。设送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由下列矩阵方程计算:式中:Ui——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Qi——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λij——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n阶方阵(n为导线数目)。[U]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②计算由等效电荷产生的电场30 为计算地面电场强度的最大值,通常取夏天满负荷有最大弧垂时导线的最小对地高度。因此,所计算的地面场强仅对档距中央一段(该处场强最大)是符合条件的。当各导线单位长度的等效电荷量求出后,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可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得出,在(x,y)点的电场强度分量Ex和Ey可表示为:式中:xi、yi——导线i的坐标(i=1、2、……m);m——导线数目;ε。——介电常数;Li、——分别为导线I及镜像至计算点的距离。由于接地架空线对于地面附近场强的影响很小,没有架空地线时较有架空地线时的场强增加约1%~2%,所以常不计架空地线影响而使计算简化。2)输电线路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模型根据“国标大电网会议第36.01工作组”的推荐方法计算同压送电线下空间工频磁场强度。导线下方A点处的磁场强度:式中:I——导线i中的电流值;h——计算A点距导线的垂直高度;L——计算A点距导线的水平距离。本工程为三相线路,须考虑场强的合成,合成后的水平和垂直场强分别为:H1x、H2x、H3x为各相导线的场强的水平分量;H1y、H2y、H3y为各相导线的场强的垂直分量;Hx、Hy为计算点处合成后的水平和垂直分量;30 H为计算点处综合磁场强度(A/m)。为了与环境标准相对应,需要将磁场强度转换为磁感应强度,转换公式为:;式中:B——磁感应强度;H——磁场强度;μ0——常数,真空中磁导率(μ0=4π×10-7H/m)。2、预测参数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主要由导线的线间距离、导线对地高度、导线型式和线路运行工况(电压、电流等)决定的。(2)双回路预测电磁环境模式预测参数见表5-1。表5-1电磁环境模式预测参数表线路参数本工程110kV双回线路导线型式240mm2导线直径(mm)21.6分裂间距(mm)单分裂导线电压等级110kV导线电流360A预测导线最低对地距离L(m)L=12预测参数工频电磁场塔型1BZ8-J4-211BZ8-Z1-21排列方式垂直逆相序排列各导线坐标(m)A1(-3.55,H+11.6);C2(3.55,H+11.6)B1(-3.4,H+8.8);B2(3.4,H+8.8)C1(-3.7,H+4.4);A2(3.7,H+4.4)(3)工频电场环境影响评价1)计算结果本工程送电线路主要塔型距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预测结果见表5-2。30表5-2110kV双回线路工频电磁场值预测结果表30 距线中心距离(m)电场强度预测值(V/m)磁感应强度预测值(μT)EB-609.50.02-5510.70.03-5012.20.04-4513.60.05-4015.00.07-3516.30.10-3019.00.15-2533.60.23边导线外20m处(-23.9m)//-2083.50.38-15207.90.65-10440.61.12-5582.11.750381.12.075582.11.7510440.61.1215207.90.652083.50.38边导线外20m处(23.9m)//2533.60.233019.00.153516.30.104015.00.074513.60.055012.20.045510.70.03609.50.022)工频电场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新建110kV双回输电线路在导线距地面12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分布见图5-1。30 图5-1塔间最低垂弧线下工频电场强度分布曲线从图5-1及表5-9可以看出,本工程双回110kV线路电场强度在线路中心下方较小,随着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增加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再逐渐降低,最后衰减为零。本条线路产生的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582.1V/m,出现在线路中心外侧5m处(即约在边导线投影处),满足评价标准(4kV/m)要求。2)工频磁场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新建110kV双回输电线路在导线距地面12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见图5-2。图5-2塔间最低垂弧线下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30 从图5-2和表5-2可以看出,本项目双回110kV线路磁感应强度在线路中心下方最大,随着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衰减为零。本条线路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为2.07mT,仅为公众全天允许标准限值(0.1mT)的2.07%,出现在线路中心正投影下,能满足公众全天允许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5.2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类比分析为更充分说明本工程110kV双回线路产生的电磁场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验证模拟理论计算的准确性,本工程选择已建导线布置形式相似的已建运行工况与其相似的海南省海口新琼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调整线路作为类比对象。表5-3本工程与新琼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调整线路类比条件对照表项目名称评价工程类比工程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线路海口新琼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调整线路电压等级110kV110kV架设形式及回路数同塔双回同塔双回导线类型JL/LB1A-240/30铝包钢芯铝绞线JL/LB1A-24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导线截面积240mm2240mm2导线排列形式垂直排列垂直排列导线对地垂直距离(m)12~367(监测时导线对地高度)输送容量——38.7MVA海口新琼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调整线路(导线对地高度为7m)监测单位深圳市清华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时间2010年1月22~24日气候条件天气:阴天温度:18℃湿度:58%工况负荷名称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海口新琼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调整线路105.3~110.596.3~105.424.0~25.5从表5-3中的类比条件可以看出,本工程与新琼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调整线路的电压等级、架设形式、导线截面、频率、导线排列形式等线路参数比较接近,具有可比性。新琼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调整线路监测结果见表5-4。表5-4新琼110kV线路工程电磁场监测数据检测点/位置(与边导线距离)工频电磁场结果工频电场(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合成量断面测量路径0m80075010970.0880.4520.460断面测量路径2m78873010740.0830.4310.438断面测量路径4m7206809900.0800.4130.421断面测量路径6m6836519430.0750.3940.40130 断面测量路径8m6105588270.0710.3530.360断面测量路径10m5084636870.0680.3240.331断面测量路径12m4205516930.0640.3030.301断面测量路径14m3504475680.0630.2910.298断面测量路径16m3214085190.0610.2850.292断面测量路径18m2803644590.0590.2640.270断面测量路径20m2633094060.0590.2490.256断面测量路径25m2262653480.0560.2390.245断面测量路径30m2032253030.0560.2290.236断面测量路径35m1882012750.0510.2050.211断面测量路径40m1091321710.0490.1630.171断面测量路径45m88961300.0400.1410.147断面测量路径50m4255690.0330.1260.130图5-3新琼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调整线路电场强度随距离变化曲线图图5-4新琼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调整线路磁场强度随距离变化曲线图从类比监测结果看,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高度为7m)30 两侧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097V/m,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为0.460μT,均分别满足4000V/m、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通过类比分析,类比海口新琼110kV变电站接入系统调整线路监测断面(导线对地高度为7m)上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实测值的分布规律与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线路的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因此,理论预测值可以反映线路运行时其周边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水平。综上,预测本工程110kV双回架空线路下方距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能满足4000V/m、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5.3架空线路理论预测与类比监测分析从现状监测结果和理论预测结果可知,110kV双回架空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最大值出现在边导线地面投影附近,随着距离的增大电磁场强度呈现递减分布。理论预测结果工频电磁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58.21V/m、2.07uT,类比工程监测结果工频电磁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1097V/m、0.460uT。根据结果看,理论预测结果与类比工程电场强度相差较大,工频磁场强度远大于类比工程,这主要是由于理论预测未能考虑温度、湿度等外在条件,且类比工程的输送容量没有达到预测的满负荷值。因项目周边有已经成的线路,为了能更加的准确反映项目区域的工频电磁场强度,保守估计,分别采用理论预测和类比监测中的最大值与现状值叠加后的结果作为本次分析评价结果为了解本工程投运后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次评价根据上章节预测评价结果和线路的现状检测值,对周边环境进行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0 表5-5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统计表序号保护目标距离数值类别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mT)1终端塔M30现状值14.030.0602贡献值10972.07预测值1097.092.072终端塔M20现状值188.40.6737贡献值10972.07预测值1113.062.183红和线线路边导线投影正下方35m现状值858.90.6064贡献值2750.1预测值901.850.614农田线路下方现状值50.470.0363贡献值10972.07预测值1098.172.07由上表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为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kV/m和0.1mT的控制限值要求。5.4埋地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埋地电缆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进行。5.3.1类比条件分析本项目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类比线路为110kV丘海双回线,两线参数比较见表5-6。表5-6本项目电缆线与110kV丘海双回线类比相关参数项目本项目电缆线路110kV丘海双回线电压等级(kV)110110回路数量双回双回输送电流(A)167192埋深(m)1.51.2由表5-6可以看出,本项目与类比线路相比:①均为电缆线路;②电压等级相同;③埋深更大,更加保守。本项目输电线路与类比线路具备较好的可比性。5.4.2类比监测(1)监测布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布点:在电缆中央正上方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电缆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5m。30 (2)类比监测与评价①工频电磁场类比监测结果与分析110kV丘海双回线地下电缆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分布情况表5-7。表5-7110kV丘海双回线电磁场强度类比监测结果编号距离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备注实测值实测值1015.161.416电缆沟上方起2511.291.1343107.780.0934155.300.0755203.470.0436251.940.0357301.220.0258350.890.016从表5-7工频电场数据表明本次监测8个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在0.89V/m至15.16V/m之间,小于4kV/m,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16μT至1.416μT之间,小于0.1mT,满足评价标准要求。5.5居民敏感目标电磁环境影响预测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敏感目标,本工程不涉及环保拆迁。5.6小结通过类比分析,预测本工程110kV双回线路下方距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亦能满足4kV/m、0.1mT的标准限值要求,线路建成运行不会对周边电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30 6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6.1电磁环境影响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经模式预测、现状监测及类比分析,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285.4V/m,能满足本项目公众暴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7434mT,满足本项目公众暴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6.4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为110kV电力输变电项目,技术成熟、可靠、安全,项目建设区域无电磁环境污染源,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现状满足环评标准要求,本项目严格执行报告表及项目设计中提出的相应电磁及声环境保护措施及要求,能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对电磁及声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满足环评标准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3030 30 30 30 30 30 30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30 红万北ⅠⅡ线红万ⅠⅡ线新建线路附图2项目改线路径图3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填表单位(盖章):海南琼州环境评价有限公司填表人(签字):项目经办人(签字):建设项目项目名称万宁红石至北坡110kV线路改接工程建设地点海南省万宁市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包括(1)线路:改接线路长共0.664km,其中架空线2×0.514km,电缆2×0.15km。改接线路共设耐张铁塔3基,直线塔1基。塔基占地约100m2。(2)光缆通信工程:沿线路工程同塔架设1根36芯OPGW光缆。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行业类别电力供应业D4420环境保护管理类别□编制报告书√编制报告表□填报登记表总投资(万元)641环保投资(万元)15所占比例(%)2.3建设单位单位名称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联系电话0898-6531****评价单位单位名称海南琼州环境评价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898-65320049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34号邮政编码570203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56号华锦名都C306邮政编码570203法人代表***联系人***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3007号评价经费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现状环境质量等级地表水:,环境噪声:(GB3096-20081、2类标准,环境空气:(GB3095-1996)一级标准,地下水:海水:土壤:其它:在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低于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低于0.1mT环境敏感特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地封禁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基本草原□文物保护单位□珍惜动植物栖息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重点流域□重点湖泊□两控区污染物排放达标与总量控制(工业建设项目详填)污染物现有工程(已建+在建)本工程(拟建或调整变更)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或调整变更)实际排放浓度(1)允许排放浓度(2)实际排放总量(3)核定排放总量(4)预测排放浓度(5)允许排放浓度(6)产生量(7)自身削减量(8)预测排放总量(9)核定排放总量(10)“以新带老”削减量(11)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12)预测排放总量(13)核定排放总量(14)排放增减量(15)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废气——————————————————————————————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氮氧化物——————————————————————————————固体废物——————————————————————————————与项目有关的其它特征污染物工频电场————————110kV线:9638V/m4kV/m——————————————————工频磁场————————110kV线:2.14μT0.1mT——————————————————噪声————————56.5、42.1dB(A)昼60dB(A)夜50dB(A)——————————————————注:1、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2、(12):指该项目所在区域通过“区域平衡”专为本工程替代削减的量3、(9)=(7)-(8),(15)=(9)-(11)-(12),(13)=(3)-(11)+(9)3、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30 主要生态破坏控制指标影响及主要措施生态保护目标名称级别或种类数量影响程序(严重、一般、小)影响方式(占用、切隔阴断或二者均有)避让、减免影响的数量或采取保护措施的各类数量工程避让投资(万元)另建及功能区划调整投资(万元)迁地增殖保护投资(万元)工程防护治理投资(万元)其它自然保护无——————————————————水源保护无——————————————————重要湿地无——————————————————风景名胜区无——————————————————世界自然、人文遗产地无——————————————————珍稀特有动物无——————————————————珍稀特有植物无——————————————————类别及形式占用土地(hm2)基本农田林地草地耕地移民及拆迁人口数量工程占地拆迁人口环境影响迁移人口易地安置后靠安置其它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面积环评后减缓和恢复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工程治理(km2)生物治理(km2)减少水土流失(吨)水土流失治理率(%)噪声治理工程避让(万元)隔声屏障(万元)隔声窗(万元)绿化降噪(万元)低噪设备及工艺(万元)其它303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