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7页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临时施工便桥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附件一《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临时施工便桥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本项目计划在珠海口岸人工岛北侧环岛路与情侣南路延长线之间新建施工便桥,路线总长约2435.607m,双向两车道,桥面总宽12m。桥梁通航位置采用4×35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其他桥梁上部结构型式采用25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桩基础。根据《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施工便桥海域使用类型交通运输用海(一级类)中的路桥用海(二级类),用海方式为构筑物(一级方式)跨海桥梁(二级方式)。海中桥梁全长约2340m,海域使用面积7.2990公顷。2、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悬浮物、施工废水和固体废物三方面。悬浮物排放主要源自桥梁桩基施工,本工程桩基施工产生的悬浮物最大源强约为0.10×6=0.60kg/s,产生量较小。施工期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工地污水和含油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约4m3/d,每天CODcr排放1.0kg、BOD5排放0.6kg、SS排放0.8kg。含油废水主要有施工机械冲洗维修含油废水和船舶机舱含油废水,其中绝大部分为机舱含油废水,估算舱底油污水产生量为0.8t/d,施工期石油类污染物的发生量共约为8kg/d。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施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50kg/d,按规定应及时收集进行有效处理,对海洋环境影响不大。建筑垃圾主要是钻孔灌注桩的钻孔钻渣及废弃泥浆,在废弃泥浆和钻渣收集清运过程中应做好密闭工作,避免钻渣洒落污染水体。项目拆除时,钻孔灌注桩出水部分直接截断,钢管桩进行拔除,拆除后的固体废物按施工方案经工作车收集集中处理,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施工便桥建成后,水污染源主要为桥面雨水。桥面雨水含有少量石油类,由于为施工便桥,用于运输土石方,悬浮物含量较大,在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雨水流入拱北湾,会对水体造成轻微影响。施工便桥本身并不产生污水,但由于路面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多扩散于大气或降落于道路周围路面上,污染物通过降雨冲刷到项目所在海域的水体中,会对周围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非污染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便桥桩基础客观存在阻挡水流对拱北湾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潮流场改变对周围冲淤环境的影响、桥墩处冲淤环境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便桥建设及使用对通航环境的影响等。7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本工程附近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利用两个水期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价:冬季调查时间为2012年2月,夏季调查时间为2011年7月,均由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对澳门附近海域进行冬季和夏季现场调查。(1)水环境质量现状2012年2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潮期(涨潮和落潮)除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这两个评价因子的平均标准指数Qie大于1外,其他评价因子如: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汞、砷、铜、铅、镉、锌、铬和石油类等,其平均标准指数Qie皆小于1。说明调查海区海水水质主要受营养盐类物质的影响。2011年7月海洋环境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监测海区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汞、砷、镉、铜、总铬、硫化物、挥发酚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海水pH、五日生化需氧量、锌和铅存在轻微的超标现象,超标率和超标倍数都较低,对水质功能影响较小。溶解氧、石油类、活性磷酸盐的超标率分别为28.6%、32.7%、44.9%,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53倍、1.92倍、2.64倍。海水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8.22倍。海水中无机氮含量偏高,处于劣四类水平,是影响海水水质最主要的因子。(2)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区表层沉积物中砷、铜、镉、汞的超标率较高,这与该区域本底值较高有关;铅与油类各有1个表层站位超标,应由近海污染造成;其余各评价因子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限值要求;监测区表层沉积物环境已受一定程度污染。(3)海洋生物现状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2012年2月调查结果显示,海水叶绿素a的含量介于(1.66~9.42)mg/m3之间,平均含量为4.23mg/m3;海洋初级生产力水平介于(98~610)mg·C/(m2·d)之间,平均为249mg·C/(m2·d)。2011年7月调查海域叶绿素a含量水平较低,涨潮时表、底层叶绿素a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95mg/m3和9.02mg/m3。落潮时表、底层叶绿素a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57mg/m3和9.16mg/m3。涨潮和落潮时海区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分别为248mg·C/(m2·d)和213mg·C/(m2·d)。浮游植物2012年2月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共有2大类17属29种,硅藻种类最多15属25种,甲藻2属4种,圆筛藻属的种类较多,赤潮生物的种类也较多,7 多样性指数介于0.16~2.80之间,平均为1.50,处于较低水平;均匀度介于0.07~0.91之间,平均为0.55,不均匀。2011年7月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共有4大门类27种,以硅藻为主,多为广温性和暖水性种类。调查海域各站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0.22´102~5.53´102)cell/L之间,平均为2.89´102cell/L。浮游动物2012年2月调查共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28种和6类阶段性浮游幼体,桡足类种类最多。浮游动物的个体数量介于(37.50~67005.00)ind/m3之间,平均个体数量为6675.12ind/m3,夜光虫密度最高;生物量介于(250.00~4400.00)mg/m3之间,平均生物量为1303.13mg/m3。浮游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1.55和0.47,群落结构不太稳定。2011年7月调查海区共鉴定出10类26种终生浮游动物、3类阶段性浮游幼体。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12.30个/m3和34.33mg/m3,其数量组成以枝角类为主,平均占浮游动物个体数量的30.3%。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水平、均匀度水平和丰度平均值分别为3.06、0.81和2.12,总体而言,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底栖生物2012年2月调查海域共鉴定出底栖生物7大门类84种,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种类较多分别有24种、22种和19种;底栖生物栖息密度介于(30.0~430.0)ind/m2之间,平均栖息密度为160.0ind/m2;生物量介于(1.69~259.20)g/m2之间,平均生物量为38.82g/m2,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45,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75,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一般。2011年7月调查定性和定量样品经鉴定共获生物7大类54种,其中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最多,海区各站的种类数分布不均匀。总体上,海区优势种不多,优势度也不大。海区平均生物量为12.67g/m2,栖息密度为55.0ind/m2。潮间带生物2013年6月调查结果显示,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24.9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90.33g/m2。潮间带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则表现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出现的潮间带生物有5门26科41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的出现的种类最多。潮间带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在3.858—4.558之间;均匀度分布范围在0.865-0.948之间,表明本海域潮间带生态环境良好,种类分布也较为均匀。生物质量2012年2月调查结果显示,除个别站(Z6站的刀额新对虾和Z21站的周氏新对虾)个别生物体内铜的含量出现超标,贝类生物体内铜、铅、镉、锌和石油烃等污染物质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外,其余均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2011年7月调查结果显示,7 贝类和甲壳类体内的铜、镉和石油烃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底栖鱼类和甲壳类生物质量状况良好,未见超标现象,贝类体内各评价因子的超标现象较为严重,其中铅、锌和石油烃含量超标率100%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水质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钻孔施工造成的悬沙污染,超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悬沙增量包络线面积约为0.7km2,影响范围为桥线东西两侧300m左右。营运期间污水主要是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少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将增高,水质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路面清洗废水、生活污水规划排至城市污水管网,不对水体产生危害,但由于清洗废水(尤其清洗事故汽车泄漏含油废水)直接流入雨水系统,将会对附近水体水质产生污染影响,影响水体景观。可见,无论施工期或营运期,项目对海域水质环境影响均不大。(2)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主要来自本海区,因此经扩散和沉降后,沉积物的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沉积物质量状况仍将保持现有水平。营运期间污水主要有初期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都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处理。项目营运期间对周边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很小。(3)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本项目施工将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损失。本项目将对生物损失进行赔偿。少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将增高,水质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路面清洗废水、生活污水规划排至城市污水管网,不对水体产生危害,但由于清洗废水(尤其清洗事故汽车泄漏含油废水)直接流入雨水系统,将会对附近水体水质产生污染影响,影响水体景观。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考虑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清洗废水争取考虑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本项目营运期间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较小。(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工程附近的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主要有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岛海洋保护区、淇澳岛旅游娱乐区、九洲旅游休闲娱乐区和珠江口崖13-1海底天然气管线。施工过程可能对白海豚产生影响的主要为疏浚悬浮泥沙和施工噪声。便桥建设施工期间对珠海市情侣北路城市景观用海区的主要影响集中在桥墩施工期间。根据数模影响分析,桥墩施工产生悬浮泥沙影响范围在桥线附近300m。对淇澳岛海洋保护区和旅游娱乐区、九洲旅游休闲娱乐区景观影响总体不大。珠江口崖13-1海底天然气管线位于本工程东南侧约7 10.5km处,距离本工程较远,项目施工期的施工船舶一般不会在此区域附近航行。营运期,临时栈桥主要通过桥面进行车辆运输,基本不会对该海底天然气管线产生影响。5、环境风险项目用海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对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和项目本身对自然环境可能潜在的风险。就本工程而言,便桥本身不产生污染物质,工程是非污染生态类的建设项目,事故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主要在施工阶段施工船舶溢油事故。建设单位应做好溢油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6、清洁生产项目从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原辅材料与能源消耗、污染物处理及节能各方面来看,均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总体而言,项目满足清洁生产要求。7、环保措施(1)施工期环保措施l对于桩基钢护筒震动锤下沉等过程中产生的海床表层淤泥悬浮问题,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GPS与常规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定位每根桩基,确保海上打桩又快又准,避免重复操作;l作业船只应执行《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和《船舶污染排放标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应铅封处理,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禁止直排。废水排放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事先征询海事监督部门的批准,按规定条件在指定区域排放。规范船舶污染物处理、船舶废弃物及垃圾处理、船舶清舱和洗舱作业活动,防止船舶操作性污染事故的发生;l路面施工时尽量减少直接向水中排放悬浮物,增加土工布过滤,严禁将施工过程中的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系统。及时清扫道路上的洒落物,在回填区和进场道路进行必要的洒水,回填场区结合物料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沙尘污染大气和向海飞散;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堆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大量扬尘入海;l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倡导文明施工。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堆放和抛弃,应定点堆放收集、及时清运。禁止向海域、周边河道、河边、沟道、农田、生态林地等随意倾倒垃圾和弃土、弃渣;l施工船舶垃圾及机械保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倾入海域,应统一收集处理。施工船舶垃圾可由专门的海上垃圾处理船接收运至岸上处理;l7 制定废弃物处置和运输计划:工程建设单位将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废弃物制定处置计划。运输计划可与有关交通部门联系,车辆运输避开行车高峰,工程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l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必要时应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周边的声环境质量。(2)运营期环保措施l加强对桥面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桥面清洁,及时清理桥面上累积的尘土、碎屑、油污和吸附物等;桥面雨水经过过滤处理,含有的污染物大多被过滤后,通过横贯便桥的市政管线将污水输送至陆上污水管网处理,减少随初期雨水冲刷而进入到桥面径流污水中的SS和石油类等污染物量,最大程度地保护大桥经过海域的水质环境;l采用的设计方案在桥梁边缘设置集水槽,通过吸附作用过滤固体污染物SS及石油类杂质等有害物后,再由桥梁落水管排出,过滤设施需定期维护;l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运行,以防止公路散失货物造成沿线水体污染;l施工便桥运营后,配备专业队伍负责路面桥面的日常保洁工作。日常维护过程中的桥面清扫物、过往行人抛向桥面的纸屑、塑料包装袋、饮料瓶等,统一分类收集后,由垃圾车外运处理;l道路设计符合噪声标准,严禁汽车无故鸣笛。(3)海洋生态环保措施l施工期造成的泥沙悬浮、排放船舶含油污水及垃圾向海域倾倒,运营期排放桥面径流污水等,都将对附近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措施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加以实施,认真落实,严格管理;l施工应尽量减少在底栖生物、鱼类的产卵期、浮游动物的快速生长期及鱼卵、仔鱼、幼鱼的高密度季节进行作业,以减轻施工可能带来的水生生态环境影响;l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充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建议施工单位制定有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奖惩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l施工期间和工程建成后,应对项目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掌握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l7 建设单位应主动采取增殖放流等修复措施,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对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水产资源进行补偿。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性的采取防治对策和管理措施,实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作业区环境质量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改变。本工程项目的建设将使该区域交通系统发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环境规划针对建设和营运期产生的污染提出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原则性治理措施,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9、公众参与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居民,调查具有代表性,调查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对项目用海表示支持;但有少部分受访对象对本项目用海和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担忧。用海单位应认真考虑和研究公众参与的有关内容和结论,对当地居民、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表示采纳,并明确表示在将来的运营中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海洋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和措施,保证运营安全,尽可能消除公众的担忧。10、总体结论本项目为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的配套服务性工程,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项目的建设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所在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一般,项目主要污染物为打桩施工等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等,经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后,其SS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可得到有效控制,造成的环境影响较小;工程为临时便桥,待服务期满后将对其进行拆除,故造成的综合环境影响时较低的。并且项目建设存在环境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在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切实实施工程环境监理的情况下,妥善协调项目用海冲突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