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0.50 KB
  • 16页

内安路城区段道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内安路城区段道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建设项目概况本项目为内安路城区段道路建设工程,项目位于内江市东兴区东北部,起于蟠龙冲转盘(K0+000),向北延伸在K1+218.607处接既有省道206线,终于现状321国道(K1+832),路线全长1832m,等级为城市次干道Ⅱ级,设计时速40km/h,路基宽32m,车行道宽22m,双向6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为道路BZZ-100KN,占地面积为92.495亩。项目设计确定的车行道路面结构组合为:5cm细粒式沥青砼面层AC-13C+7cm中粒式沥青砼面层AC-20C+20cm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30cm二灰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年限为12年。全线设涵洞3道,平面交叉4处。项目投资估算金额11854.50万元。道路计划于2013年1月动工,2014年12月竣工。本项目K0+000~K0+460段为改扩建道路,现状路基宽度为15m,为原有碎石基层铺设沥青面层而成,局部路段路况较差,路面表面磨损严重,拟建项目在此段将基本沿着既有线路走向,部分截弯取直,此段充分考虑现有条件,确保临街建筑和道路能顺利进出和排水畅通。K0+460~K1+220段为新建道路,该段特点是经过冲沟,存在一定的不良地质处理工程量,沿线建筑物较多,涉及到大量建筑物的拆迁,且在K1+220处与既有内安公路相接,此处为标高控制点。K1+220~K1+832段为新建道路,部分填挖量较大,终点接国道321线。根据现场调查情况,K0+000~K0+460段道路部分路面破坏较严重,容易影响行车安全畅通,路面破坏形式主要为龟裂、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坑塘、车辙等。项目的组成及特性表见表1。表1项目的组成及特性表一、项目的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内安路城区段道路建设工程2建设地点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所在流域长江流域沱江水系3工程等级小型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Ⅱ级工程性质新建 4建设单位四川内江交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5建设规模线路长度(km)1.832设计速度(km/h)40路基宽度(m)32.0路面结构类型沥青砼设计年限126总投资11854.50万元7环保投资205.23万元8建设期2013年1月开工,2014年12月建成,总工期24个月二、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项目组成占地面积(hm²)主要技术指标合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主要工程名称单位数量主体工程路基工程6.176.17涵洞m/道148.5/3临时工程施工工场0.200.20平面交叉处4合计6.376.170.20三、项目土石方工程量(万m³)项目组成挖方填方借方弃方说明主体工程区路基工程11.8715.3615.4411.95自然方,其中,弃方有3.97万平方米为剥离表土,用于道路后期绿化其它工程土石方包括在路基工程中合计11.8715.3615.4411.95本项目主要控制点是位于东兴区蟠龙冲转盘的起点(桩号为K0+000)和位于新建国道321线的终点(桩号为K1+832)。本项目线路走向明确,故无线路方案比选。项目全长1832m,是内江通往安岳、遂宁等地的主要交通型干道。本项目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建设内容,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二条“城市基础设施”中第3条“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内容,故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为内安路城区段道路建设工程,主要起连接内江市东兴区和321国道的作用。根据内江市城区用地布局规划,拟建道路两边主要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且项目的线路走向及起止点与《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和项目所在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相符。项目的建成可以大大地改变道路交通条件,使此地交通更活跃,有利于加强东兴区的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创造坚实的硬件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项目建设符合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和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二.项目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1.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关于评价范围的划分原则和本项目现场踏勘调查实际情况,确定本评价范围如下:(1)社会环境:本项目确定的直接影响区内江市东兴区;(2)生态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区域;(3)声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4)水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5)环境空气: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6)水土流失:项目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2.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空气与声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1-9道路沿线200m范围内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类型序号敏感点名称桩号至路中心距离纵向长度高差环境概况备注环境空气和声环境1起点处集中居民点K0+000路两侧24m,正对150m0约250户755人,6层楼房,底层商铺噪声监测点2新立村居民点K0+300路西侧24m,正对250m0约15户60人,2-4层砖瓦房3园艺村1队K0+880路东侧21m,正对50m0约8户32人,1-3层砖瓦房4邱家湾祠堂K1+430路西侧26m,侧对35m0约10户40人,2-3砖瓦房噪声监测点5园艺村5队K1+750路两侧26m,侧对60m-2约6户24人,1-3层砖瓦房噪声监测点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无桥梁工程。本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如下:表1-10水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名称水体功能与路线关系1生产水库Ⅲ类水体,水产养殖、灌溉等功能路东侧80m2沱江污水最终受体路西侧7km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项目沿线的耕地、林地、自然植被、野生生物等。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项目沿线集中居民点、基础设施等。三.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1.社会环境(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本项目位于内江市东兴区境内,属内江市“两桥七路”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有利于完善内江城区骨干路网,构建顺畅、便捷的进出大通道,成为建成特大城市基本框架的组成之一,同时完善内江市配套设施和交通网络,改善城区交通状况,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内江的交通枢纽作用。同时,也可促进市区经济发展,促进周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本项目建设期间需雇用一定劳动力和购买大量建筑材料,这为解决沿线剩余劳动力问题和激活当地材料开采及加工市场提供了良好机会。项目建成后,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尽管如此,在项目实施和营运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如:施工车辆及施工设备排放的废气、产生的噪声和激起的扬尘对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工程量小施工期较短,这部分影响较小。(3)对拆迁房屋的影响本项目涉及道路红线内居民拆迁面积共52150m2,需拆迁安置276户,共1100人。拆迁工作应按照内江市政府第53号会议纪要等文件相关规定,对本项目所涉及的拆迁住户统一安置,由东兴区政府作为拆迁的责任主体,市国土局作为拆迁的法律主体,拆迁后应确保被拆迁居民生活质量不会下降。 2.生态环境在K0+000~K0+460改扩建段,道路中心线两侧200米范围内,主要为建设用地、旱地、灌木丛、水田等。其中旱地里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为玉米、薯类、芋头、油菜等;沿线两侧的行道树以刺桐和水杉为主。在K0+460~K1+832新建段,沿线植被以农业栽培植被为主,零星分布有乔木、灌木林等植被。在农业栽培植被中,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芋头、薯类等;果树主要有柑橘、梨树等。灌木以悬钩子、火棘分布最广。水生植物有莲子草、油草、剪刀草、水鱼菜、鱼腥藻等。经现场踏勘,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的分布。由于本项目土地垦殖率较高,经调查访问和沿途观察,拟建道路附近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适合栖息于农田、旱地、居民点周边的种类,如农田常见的啮齿类、两栖类、爬行类和画眉、麻雀等常见鸟类。经现场踏勘,评价范围内无大型陆生野生动物,也无国家保护的陆生珍稀野生动物。(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本项目占地6.37hm2,其中永久占地6.17hm2(其中旱地4.01hm2,荒地0.22hm2,水田0.21hm2,林地0.26hm2,建设用地1.47hm2),临时占地0.20hm2。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均在规划建设用地区内,征地方式采取政府统征。②工程占地带来的影响本项目实施后,道路两侧将栽种行道树。根据项目所在地生态现状调查和分析,项目沿线未发现国家保护的野生珍稀动物分布,因此,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较小。③不良地质段的影响对于软基路段,主要采用部分换填加盲沟排水及排水板固结处治形式;对于顺层边 坡,首先进行放坡处理,在坡脚处设置挡墙,第一、二级开挖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格梁植草加固,其余挂网植草防护。采取以上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的减小不良地质地段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完成后拟在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予以绿化,可起到美化城市环境和较大程度补偿因施工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但是项目所在地交通量较大,因而,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污染不容忽视,相关管理部门应严格控制汽车燃料结构和依法执行国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3.声环境本项目区域内的敏感点有5处,其噪声现状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限值,表明项目区域内的声环境质量良好。(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5处敏感点均在距道路中心线40m范围内。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施工工场周围100m范围内均无集中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故临时占地场所产生的施工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环评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适当的临时声屏障措施(如施工围栏等),同时禁止夜间施工。当施工工艺需要必须进行夜间施工时,须办理夜间施工手续并公告周围群众。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由于新立村、园艺村1队、邱家湾祠堂、园艺村5队居民点位于内江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范围内,仅将其作为施工期和营运近中期环境保护目标,故不对其进行远期的噪声影测。综上,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营运近中期执行4a类标准的新立村、园艺村1队、邱家湾祠堂、园艺村5队居民点等4处敏感点的昼间及夜间噪声预测者均可满足4a类限值要求,且起点处集中居民点在项目营运近中远期昼间及夜间噪声预测值均满足4a类限值要求,因此本项目营运期交通噪声对上述5处敏感点产生的影响均较小。为进一步提高沿线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确保项目交通噪声不扰民,环评要求营运中期和远期加强上述居民的跟踪监测,若出现超标情况,需与当地环保部门及居民一起商量降噪对策,采取适当的噪声防治措施(如限速、禁鸣、加强绿化、强化隔声等)。根据内江市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内安路城区段周边用地主要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因此, 环评要求在道路沿线修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单位时,其临路教学楼、学生宿舍和住院部等需距道路中心线14m以上。若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或用地布局规划修改等原因不得不在上述范围内布设声环境敏感点,环评要求必须在建设的同时做好降噪措施,并经环境主管部门验收达到相应功能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4.大气环境本项目引用内江市环境监测站2012年7月大气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点SO2、NO2、PM10均未出现超标现象,现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表明项目建设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不设沥青混凝土拌和站,项目所需的沥青混凝土均在当地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环评要求,须采用罐装沥青专用车辆装运,以防止沿程撒落污染环境。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TSP,但时间是短暂的。环评要求在5处居民敏感点附近路段施工时,在道路侧设置施工围栏,同时加密洒水降尘措施以有效控制施工期扬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在营运期,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车辆行驶激起的扬尘及排放的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TSP、CO、NOX和THC。随着本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大,汽车尾气排放量也呈增加趋势,加剧了对沿线大气环境的污染,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将道路绿化工作实施到位,以达净化空气的目的。5.水环境本次环评引用沱江花园滩断面和高寺渡口断面2个例行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沱江花园滩断面和高寺渡口断面pH、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环境质量良好。(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①施工场地污水 设备冲洗废水:虽然含油冲洗废水产生量小,约为8m3/d,但因其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进而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影响,因此,环评建议机械设备尽量集中维修和冲洗,含油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再回用或达标排放。基层灰土拌合废水:本项目路面材料—沥青混凝土拟由沥青混凝土生产经销公司供给,现买现用。基层灰土拌合废水产生量约为12.5m3/d,产生量较小。搅拌废水经施工现场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沉淀池内的泥浆待施工完毕后覆土填埋处理。基础开挖排水:管道和涵洞基础开挖产生的排出水除SS较高外,其它污染指标均较低。管道基础开挖废水抽排出后经简易沉淀池处理后尽量回用,涵洞基础开挖废水抽排出后经坑底临时排水沟、集水井沉淀处理达标后的尽量回用,用于设备冲洗和防尘,多余部分达标排入附近沟渠。由于道路K1+790东侧80m处有一生产水库,为Ⅲ类水体,主要功能为水产养殖、灌溉,无饮水功能。若施工时不采取措施,施工场地的污水将有可能流入水库水体当中,引起水体污染。因此,在生产水库附近的道路段施工时,应注意对水体的保护,必要时修筑挡墙,保证施工废水不进入水体,以免影响水质,并在施工场地设置围栏和警示标牌。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严格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库水体。总之,道路施工期对项目区域的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施工活动结束,影响将消除。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环评认为,施工期施工场地污水对工程影响区域的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②施工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4.48m3/d。建议施工单位加强与周边居民和单位的协调,尽量利用项目所在地既有的厕所等卫生设施。本项目附近居民较多,有一定的闲散空房,本项目不新建施工营地,主要采取租用当地农民房屋,利用现有化粪池进行处理,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简单处理后用作农肥或灌溉,降低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因此,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③降雨产生面源流失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时,特别是在生产水库附近道路段施工时,应考虑用防雨布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表土剥离临时堆放场等进行覆盖 ,必要时修筑挡墙,以免降雨引起的地表径流污染水库水体。采取这些措施后,项目在施工期间,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很小。④涵洞施工的影响本项目共设涵洞3道,为钢筋混凝土盖板,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排灌和人行通道。沿线周围有鱼塘,为Ⅲ类水体,具有养鱼及灌溉等功能,无饮用功能。为保护项目区水环境质量,环评提出涵洞施工应做好排水措施等建议。采取措施后,涵洞施工对附近水域产生影响不大。(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路面径流污水。此外,危险品运输车发生事故后也可能对水环境产生影响。非事故状态下,路面径流污水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道路泄水道口流入附近的生产水库或沿道路敷设的雨水管网,最终排入沱江,将造成生产水库或沱江的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影响,故环评建议加强交通管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经污水管网进入内江市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会对当地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6.地下水环境本拟建道路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宽谷地貌,场地所处微地貌单元复杂,经勘察,位于浅丘丘顶及斜坡部位地下水不发育,位于各冲沟地段地下水较发育,水量中等—丰富。评价区域场地地下水以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空隙潜水为主,基岩裂隙水不甚发育。本项目不涉及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或非岩溶地区等,不涉及穿越山体的隧道开挖或有施工降水等施工过程。本项目在软弱地基地方会将湿土挖开,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水量减少,但减少量非常小。本段线路路基将截断两条冲沟的地面排水,汇水面积较大,因而应在原沟谷底部位设计排水涵洞。环评建议,在涵洞施工过程中,应将跑冒滴漏的油污收集于(隔油)沉淀池中处理或送有资质单位处理;并且,将施工堆料加篷布遮挡,防止雨水冲淋后污染地表水渗透进入地下水污染。在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后,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7.固体废物(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①项目土石方项目将产生总量为11.95万m3的弃渣。在一部分用于道路绿化后,其余的弃渣可用作附近其他项目工程填方。施工剥离的表土在道路红线内堆放。应按水土保持要求,在弃土、弃石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等措施,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在位于K1+790处的生产水库附近的道路段施工时,应注意对水体的保护,将此段产生的弃渣及时运至其他路段或附近工程项目作填方,必要时修筑挡墙,保证施工弃渣或剥离表土不进入水体,以免影响水质,并在施工场地设置围栏和警示标牌。经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土石方能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影响环境。②生活垃圾项目施工期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5kg/d,24个月一共约产生生活垃圾25.55t,经集中收集后一并送往当地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2)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工程投入运营后,不设置服务区,无生活垃圾产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来自来往人员产生的垃圾、来往车辆的洒落物和车轮携带的泥沙,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为防止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环境,应由环卫人员将其集中收集后,运至当地的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8.水土保持本工程涉及区域范围占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建设用地和荒地等,水土流失强度主要表现为微度,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面蚀、片蚀和沟蚀,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项目建设区,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面积主要为道路占地面积,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工场临时占地面积,位于道路红线内。水土流失预测范围涉及面积6.37hm2,其中永久占地6.17hm2 ,临时占地0.20hm2。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共计6.6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6.37hm2,直接影响区0.25hm2。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共损毁或占用水土保持设施面积6.37hm2。在水土流失预测年限内,扰动、破坏原地表面积水土流失量预测总量为134.71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118.50t。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412.9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投资为317.3万元,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投资95.6万元。水保方案中采取的水保措施是临时防护措施和永久防护措施综合体现,是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项目承受的水力侵蚀,减少公路在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本项目水保方案中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从环保角度来说是可行的。9.环境风险环评建议,道路在急弯、临近水库等处应设置限速和其它相应提示标志;应设置管道检查井,定期对雨污管道进行检查。严格执行上述措施,可将环境风险降至最低。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运载危险品、油类产品等的车辆发生事故时,引起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从而产生环境污染。通过事故概率分析,项目营运期间发生以上环境风险事故的概率极小,在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可将风险事故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本项目实施可行。10.公众参与评价单位与项目建设单位于2012年7月对项目沿线的单位和居民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分别走访了相关部门及当地居民,在进行了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后,认真听取了相关被调查人员的意见和看法,并填写了调查表,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在环评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暂行办法》,于2012年7月20日在四川内江交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网站上进行了本次环评的首次公示(网址:http://www.njjttz.com/show.aspx?id=214&cid=14)告知公众我院承担了本项目的环评工作,截图见图8-1所示。 2012年8月2日在四川内江交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网站上对本项目进行第二次网上公示(网址:http://www.njjttz.com/show.aspx?id=216&cid=2),截图见图8-2所示。来源:县环保局www.weiyuan.gov.cn2009-4-21点击数:197图8-1本项目网上第一次公示截图 图8-2本项目网上第二次公示截图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公众对本地区目前交通状况的满意程度;2、公众对工程建设的了解情况及态度;3、公众对项目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认识;4、公众对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后产生的环境影响识别;5、公众对本项目应该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和意见;6、公众对征地、拆迁的态度;7、公众对项目完成后产生的环境影响效应的认识。本项目公众意见调查表见附件。 本项目公众参与被调查对象主要有商人、工人、农民等,年龄在20~65岁之间,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其以上,其中以初中最多。本次调查基本覆盖了拟建项目沿线所涉及的相关政府部门及受影响居民,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可真实反映项目区广大民众的意愿。根据公众随机调查统计结果,得到如下汇总意见和建议:1、对当地交通现状的满意程度从统计结果看,有48%的公众对交通现状满意,有4%的公众不满意当地交通现状,48%的公众表示不知道。2、公众对本项目的了解情况: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10%的公众了解本项目的建设,6%的公众听说过,84%的公众不知道。在下一步中,可以通过媒体加强宣传,使广大公众了解到这个项目。3、公众对本项目的态度:通过本次公众调查中同沿线群众的充分沟通,了解到广大老百姓对修建本项目是非常支持的,兴建道路对于改善交通现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均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公众对本项目的支持率达到100%。没有反对意见。可见,该项目获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4、公众对本项目是否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利的看法: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有100%的公众表示有利。5、公众对项目实施占用土地或住房的意见: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22%的公众表示同意,有78%的公众表示表示有条件允许。6、公众认为本项目实施中当地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84%的公众选择噪声,有96%的公众选择大气,有2%的公众选择固体废弃物,有2%的公众选择生态。7、公众认为本项目的运营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86%的公众选择噪声,有92%的公众选择汽车尾气,有4%的公众选择固体废弃物。8、公众认为需要采用的控制措施:从统计结果看,希望合理选线的公众占44%,希望加强施工管理的占68% ,认为应加强运营管理占46%,认为应限速的占4%。9、公众认为本项目完成后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效应是:从统计结果看,认为本项目完成后对当地环境产生正效应的公众占98%,不知道的公众占2%。针对上述问题,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扬尘防治措施,积极控制噪声、大气污染。根据公众参与获得的信息,下述意见已分别反馈至相关部门,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予以关注和落实。(1)重视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做好项目建设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2)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要签订文明施工合同,在与现有道路交叉路段施工时,要优先做好交通协调与管制工作,防止出现交通堵塞、割断现象;同时应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在水库附近道路段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保护,应考虑用防雨布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表土剥离临时堆放场等进行覆盖,必要时修筑挡墙,保证施工泥浆及弃渣、废水不进入水体,以免影响水质,并在施工场地设置围栏和警示标牌。11.经济损益分析  对拟建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投资进行估算,一次性环保投资约205.23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7%,对本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可能会对沿线环境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破坏,但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这些破坏和干扰可以得以减轻或消除,有的甚至可能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正效应。12.环境影响结论及建议综上所述,内安路城区段道路建设工程符合项目所在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并与内江市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协调,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完善内江市路网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噪声,营运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在严格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的前提下,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建议道路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单位及现场工作人员的环境法规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并且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环评还要求,项目配套管网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施工,避免后期再破路建设,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投入运营后,相关部门应把道路管理放在首位,及时做好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养护;同时配合环境保护部门作好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对本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水保措施应尽快落实,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造成影响。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四川内江交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地  址:内江市西林新区兴隆路88号邮  编:641100联系人:张伟电  话:0832-2267724(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主编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邮编:610031联系人:李启彬         电话:028-87601173传真:028-87612525邮箱:liqb@swjt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