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 MB
  • 149页

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1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目录11.总论71.1项目背景71.2评价原则与评价目的71.2.1评价原则71.2.2评价目的81.3评价依据81.3.1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81.3.2评价技术文件91.3.3项目建设的相关依据文件101.4评价标准101.4.1质量标准101.4.2评价标准111.5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121.5.1评价等级121.5.2评价范围131.5.3评价重点131.6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31.6.1污染控制目标131.6.2环境保护目标131.7评价预测时段141.8评价技术方法141.9评价工作程序142.工程概况162.1项目简介162.2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162.3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162.4矿井概况172.4.1井田境界172.4.2矿区地层172.4.3矿区地质构造192.4.4煤层概况192.4.5煤质202.4.6煤碳储量212.5现有工程概况232.5.1企业概况232.5.2现有工程概况232.5.3开采技术条件242.6拟扩建工程概况282.6.1开采方案282.6.2防治水方案292.6.3矿井开拓方案302.6.4矿井主要生产系统32 2.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352.8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352.9工期安排363.工程分析383.1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83.1.1现有工程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83.1.2拟扩建工程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423.1.3拟扩建工程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433.1.4废水的非正常排放分析463.2环境空气影响要素分析463.2.1现有工程环境空气影响要素分析473.2.2拟扩建工程施工期环空气境影响要素分析473.2.3拟扩建工程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要素分析483.3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493.3.1现有工程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493.3.2拟扩建工程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503.3.3拟扩建工程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503.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513.4.1现有工程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513.4.2拟扩建工程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513.4.3拟扩建工程运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513.5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513.5.1主要的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523.5.2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影响要素分析523.5.3闭矿后主要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523.6项目与产业政策分析523.6.1发展规划分析523.6.2产业政策分析533.6.3行业准入分析533.7事故性环境风险分析533.8矿井安全543.9技改工程污染源“三本帐”543.9.1污水543.9.2环境空气543.9.3噪声543.9.4固体废弃物553.10工程分析小结554.环境概况564.1自然环境概况564.1.1地理位置564.1.2地形地貌地质564.1.3地表水系水文特征574.1.4地下水系水文特征574.1.5气候气象584.1.7主要动植物资源584.1.8矿产资源59 4.1.9水土保持现状594.1.10地震594.2社会环境状况594.2.1基本情况604.2.2经济建设604.2.3工业概况604.2.4农牧业概况614.2.5文教卫生614.2.6旅游资源614.2.7文物保护62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35.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635.1.2地下水境监测方案635.1.2地下水境现状监测635.1.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63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645.2.1环境空气监测方案645.2.2环境空气现状监测645.2.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655.3声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665.3.1声环境监测方案665.3.2声环境现状监测665.3.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75.4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675.5水土流失情况676.环境影响评价696.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696.1.1水环境影响评价696.1.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696.1.3声环境影响评价706.1.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726.1.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26.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736.2.1水环境影响评价736.2.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776.2.3声环境影响评价796.2.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826.2.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846.2.6地质环境影响评价906.2.7社会环境影响分析947.环境保护措施评述及防治对策96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967.1.1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967.1.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967.1.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967.1.4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97 7.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987.2.1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987.2.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987.2.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987.2.4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措施997.2.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998.环境风险评价1038.1煤矿开采主要安全事故情况及事故防范措施1038.1.1煤矿开采主要安全事故情况1038.1.2煤矿事故防范措施调查1038.1.3事故应急救援措施1048.1.4事故紧急预案1048.2水处理设施事故风险分析1058.3危险物品管理和运输风险分析1068.3.1炸药1068.3.2燃油1068.3.3危险物品运输1068.4风险分析结论1069.公众参与1089.1公众参与的目的1089.2公众参与调查实施1089.2.2调查方法1099.2.3调查对象1099.3信息公告及反馈情况1099.3.1公告发布1099.3.2公告发布反馈意见1109.4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109.4.1参与者基本情况1109.4.2问卷调查内容1119.4.3问卷调查结果1149.4.4调查结果分析1159.5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1179.6结论11710.清洁生产及污染物总量控制11810.1清洁生产11810.1.1清洁生产分析11810.1.2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价12010.1.3清洁生产管理体系要求12110.1.4小结12110.2污染物总量控制12111.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2311.1环境管理12311.1.1管理机构12311.1.2环境保护管理计划12411.2环境监理12411.2.1环境监理工作目标124 11.2.2环境监理应遵循的原则12511.2.3环境监理具体工作方法12511.2.4环境监理制度12511.2.5环境监理机构12511.2.6环境监理技术要点12511.3环境监测计划12611.3.1目的与原则12611.3.2环境监测计划12611.3.3环境监测报告制度12911.3.1环境监测费用129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3112.1直接经济效益简述13112.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3112.3社会效益简述13212.4小结13213.水土保持13312.1水土保持预测13312.1.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13312.1.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13312.1.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13312.1.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13312.2水土保持防治措施13412.2.1主体工程中已考虑的水土保持措施评价13412.2.2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13512.2.3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13512.3水土保持方案达到的效果14512.4水土保持投资14512.5结论14514.评价结论14714.1项目背景14714.2项目简介14714.3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4814.3.1地下水环境14814.2.2环境空气14814.3.3声环境14814.3.4生态环境14814.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814.4.1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814.4.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15014.4.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114.4.4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结论15114.4.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214.4.6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214.4.7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5314.4.8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5314.4.9公众参与结论153 14.4.10清洁生产结论15314.4.11污染物总量控制15314.4.12水土保持结论15414.4.13产业政策分析结论15414.5总结论154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1项目背景***煤炭资源丰富,2000年底保有储量240亿t,位居全国第八位。2002年全省煤炭产量3193万t,根据***“十五”计划及耗煤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为1.1亿t。因此,加快**煤炭基地的建设,缓解全省煤炭供需紧张,尤其是电力用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的主要产煤区,具有储量丰富、品种多一媒质好、分布广、浅、易开采的特点。煤煤炭储量居全省首位,也是全国19个重点产煤区(市)之一,煤炭储量87亿吨。******煤矿是一个已有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始建于1995年,现设计生产能力6万t/a。私营企业,已办矿13年,属证件和开采手续齐全的生产矿井。矿区面积0.2684km2,矿界由5个拐点坐标构成,主采矿区井田为M4、M5、M7、M8、M9、M14、M15七煤层,多以低灰、低~中等挥发分、特低硫、高发热量煤为主,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均属瘦煤类。根据***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关于*****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批复“*煤整合(2008)31号”文件精神,*****为单独保留矿井,生产规模拟扩建为9万吨/年。为满足技改扩建的需要,******煤矿委托“***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对该煤矿煤炭资源储量进行核实,已经评审备案(*国土资储备字[2009]288号),*****于2009年12月委托我单位编制《*****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253号令《建议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环法(2001)17号通知的精神,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委托,***************所承担该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制工作。经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咨询,按照环评工作的程序,编制了本环评报告书。1.2评价原则与评价目的1.2.1评价原则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针对其性质和特点,评价原则确定为:•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矿的开发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建设项目应符合规划的原则:项目的建设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含煤炭工业规划和环境规划);•建设项目应符合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项目规划、设计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严重损害当地环境;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标排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必须确保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必须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当地环保部门下达的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不改变当地环境功能要求: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不能导致当地环境功能的降低;•建设项目应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项目的工艺体现技术起点高、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小的情节生产原则;•建设项目应符合公众参与认同性原则:项目的建设应充分征求当地居民和社会团体的意见,避免因项目建设破坏当地居民生存环境,避免建设违背大多数人的利益;•项目建设应符合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项目规划、设计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严重损害当地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应符合防范环境风险的原则:项目建设应尽可能降低其环境风险性,力求避免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建设项目应符合“以新带老”原则。1.2.2评价目的拟扩建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将对拟扩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评价拟在对项目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公众意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污染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指导项目环境保护设计和本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环境管理,使该项目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3评价依据1.3.1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年);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4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4)《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1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1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539号);(1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18)《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环发[2001]4号文件);(19)《关于加强节水工作的意见》(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2001]1013号);(2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1年11月26日颁布);(21)《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22)《贯彻<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的行动方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8]27号);(23)《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2年);(24)《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云发[2006]21号);(2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26)《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发改能源(2007)1456号);(27)云政办发〔2007〕160号《***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2007年7月。1.3.2评价技术文件(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HJ/T19-1997);(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试行)》(HJ/T192-2006);(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矿井、选煤厂)及条文说明》(1992年);(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10)《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1.3.3项目建设的相关依据文件(1)***国土资源厅,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证号c;(2)**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MK)安许证字﹝2005﹞1013号;(3)***煤炭工业局,煤炭生产许可证,编号:0;(4)***国土资源局,《关于<*********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09﹞288号;(5)***国土资源局,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备案登记表,编号:QJ;(6)***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备案登记表,(*)矿开备﹝2009﹞275号;(7)**·**勘察设计所,《******煤矿开发利用方案》,2009年6月;(8)**煤矿安全评价中心,《**********************安全现状评价》,2009年9月;(9)***能源局,《***能源局关于开展******煤矿扩建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能源煤炭﹝2009﹞46号;(10)******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煤矿扩建项目情况的函》,2010年1月;(11)******煤矿关于******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1.4评价标准1.4.1质量标准1.4.1.1水环境拟扩建项目评价区域范围内地下水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表1中的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4-1。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4-1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mg/L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大肠菌群(个/L)AsZnCuCdPbⅢ类标准6.5-8.53.00.230.051.01.00.010.051.4.1.2空气环境拟扩建项目所在区域为山区,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区划为2类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质量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1.4-2。表1.4-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样时间标准值(mg/m3)NO2日平均0.12小时平均0.24SO2日平均0.15小时平均0.50TSP日平均0.30PM10日平均0.151.4.1.3声环境拟扩建项目所处区域为山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标准,标准值见表1.4-3。表1.4-3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2类60501.4.2评价标准1.4.2.1水环境拟扩建项目施工期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2级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1.4-4,拟扩建项目运营期污水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表1和表2的限值要求,标准见表1.4-5,表1.4-6。表1.4-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pH为无量纲)污染物pHCODcrBOD5SSNH3-N硫化物石油类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6-91002070151.010表1.4-5煤炭工业废水有毒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mg/m3项目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铅总砷总锌氟化物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标准值0.050.11.50.50.50.52.0101Bq/L10Bq/L表1.4-6采煤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mg/m3污染物pH总悬浮物CODcr石油类总铁总锰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标准值6-95050564注:总锰限值仅适用于酸性采煤废水。1.4.2.2环境空气拟扩建项目废气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6-2006中的表5,标准详见表1.4-7。表1.4-7煤炭工业无组织排放限值污染物监控点作业场所煤炭工业所属专业场所煤炭贮存场所、煤矸石堆置场无组织排放限值(mg/Nm3)(监控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无组织排放限值(mg/Nm3)(监控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1.0二氧化硫---0.4注(1):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置于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若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越出10,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1.4.2.3声环境拟扩建项目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运营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Ⅱ类标准,标准详见表1.4-8,表1.4-9。表1.4-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A)]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表1.4-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Ⅱ类60501.4.2.4固体废弃物拟扩建项目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煤矸石,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的要求。1.5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1.5.1评价等级根据本项目特点、建设地区环境特征,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评价等级确定原则和办法,评价采用等级如表1.5-1所示。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5-1评价等级划分评价内容工作等级依据声环境一般性描述项目声源设备不多,1km范围内无村庄等环境敏感点。环境空气一般性描述项目产量不高,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具有较好的大气扩散条件,利于污染物扩散,且1km范围内无村庄等环境敏感点。生态环境一般性描述项目影响区域面积较小,对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基本无影响。水环境三级依据HJ/T2.3-93,污水排放量<1000m3/d。1.5.2评价范围(1)地下水环境:项目所处区域的构造水文地质单元;(2)环境空气:以厂界为中心,方圆5km的评价范围;(3)声环境:厂界四周及***村;(4)生态环境:本项目开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矿体开采后可能形成的地表移动盆地范围作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按地表沉陷预测所圈定的地表移动盆地范围考虑;(5)社会环境:***村;(6)水土流失:项目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1.5.3评价重点本次评价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为重点,环境空气、声环境、固废、环境风险及经济损益分析等进行一般性评价。1.6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6.1污染控制目标(1)废水: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2)废气:生产废气中的粉尘达标排放;(3)噪声:厂界噪声达标;(4)废渣:积极进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泥必须集中收集,交由相关部门统一处理,禁止乱堆乱放污染环境;(5)生态:保护植被,不改变土壤侵蚀等级现状,防止地质灾害。1.6.2环境保护目标(1)地下水:评价区区域地下水水质水量,工业场地附近地下水;(2)环境空气:***村;(3)声环境:***村;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生态环境:生态评价范围内的植被、动植物、土地等。表1.6-1环境保护目标目标相对矿山方位与矿山距离(km)人口(人)功能标准环境空气***村南11300村庄、居住区GB3095-1996二级标准。水环境篆长河西南10一级饮用水源地上游支流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下水工业用水声环境***村南11300村庄、居住区GB3096-2008的2类区生态环境附近耕地矿山周围///1.7评价预测时段根据本工程项目特点和服务年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为:(1)施工期:3个月;(2)营运期:13年。1.8评价技术方法根据“以点为主,点线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社会环境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声环境评价主要采用模式计算方法进行评价,水环境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评价,生态环境评价采用调查分析、遥感解析、景观生态机理等等方法进行评价,环境空气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本评价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预测方案。1.9评价工作程序本项目的评价工作程序见下图1.9-1。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2.研究与本项目有关的技术文件和其他文件3.进行初步环境调查和初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确定评价重点确定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工作等级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1.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性结论2.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3.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9-1评价工作程序图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工程概况2.1项目简介项目名称:******煤矿扩建工程建设地点:*********洒谷村委会***村建设性质:扩建工程规模:由6万t/a扩建至9万t/a矿井储量:矿井保有资源储量255万t;工业资源储量222万t;矿井可采储量156.67万t(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计算)服务年限:11.6a经营年限:13a2.2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煤矿位于***城西北部330°方向,平距26km处,行政区隶属******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4°09′01″-104°09′25″,北纬25°05′36″-25°06′01″。矿区有约10km的简易公路与**——东山——**公路相连,至***城约50km,同时与南昆铁路**站、黄泥河站相连,交通较为方便。2.3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1)运输条件拟扩项目矿煤炭、材料及设备均由汽车运输,***建材行业较为发达,石材储量丰富,砖厂全县分布较多,除钢材外,矿井建设和生产所需的水泥、木材、砖石等均可就地解决。(2)供电矿井已具备双回路供电电源条件,一回取自***35kV/10kV变电站,输电线距离约7km,线路电压等级10kv,变电站总容量2×6300kVA;另一回电源来自马街镇35kV/10kV变电站,输电线距离约16km,线路电压等级10kv,变电站总容量2×6300kVA,电源能满足矿井改扩建后所需电力负荷,供电安全可靠。矿井改扩建后电力负荷为:设备装机总容量557KW,安装变压器容量630kVA,矿井全年耗电量144万kW.h,吨煤电耗16kW.h/t。(3)供水①工业用水该矿区地表水体不发育,工业用水利用矿井水资源,本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h,最大涌水量为60m3/h,井下水资源抽出地面后,经净化处理后,由水泵送至工业高水池,再分送至井下、地面各用水地点。②生活用水取自矿区南部沟谷山泉溪水,敷设输水管道两趟,输水距离1.5km,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已饮用多年。(4)通讯矿井所在地已开通程控电话。其语音通信、数据传输、互联网均利用现有电信网,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矿区,通信方便。设计考虑行政通信采用移动通信,调度通信以电信公司的固定通信为主、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为辅,以满足矿内生产、生活信息化建设需要。固定通信以调度交换机为中心,由井下主要机电硐室、采煤工作面的上下出口、地面大型固定设备、生产职能科室等组成的有线通信网,井下通讯和地面调度室联系。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并考虑留有一定的备用容量,在矿区内部设1台KDJ2型3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井下配备防爆型电子电话机9个,地面普通电话机16个,作为建成后的矿井生产指挥、安全调度使用。2.4矿井概况2.4.1井田境界******煤矿位于木格冲煤矿矿区北端,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井田走向长约300m~650m,倾斜宽约400m,面积为0.2684km2,开采标高±2250m~±2020m。开采范围内可采煤层有M4、M5、M7、M8、M9、M14、M15等七个煤层,多以低灰、低~中等挥发分、特低硫、高发热量煤为主,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均属瘦煤类。井田拐点坐标表2.4-1。表2.4-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矿区面积0.2684km2开采标高±2250~±2020m2.4.2矿区地层矿区内地层自下而上为: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含煤地层为龙潭组、长兴组。(1)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该组地层主要分布在煤系地层底部,地貌物征表现为较高山峰或高地,厚123m左右。岩性为喷出的超基性熔岩、火山灰、块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组成,上部为紫红色,下部为灰绿色,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上二叠统龙潭组(P2l)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沉积,厚度一般为95m,下部岩性为砾岩,细粒砂岩,局部为铁铝质泥岩,在底部见有海相动物化石,向上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有煤、泥岩、粉砂质泥岩、薄层状菱铁质砂岩,见有较多植物化石碎片,该组一般含可采煤层5层,局部可采煤层4层。全区以M7煤层作为划分长兴、龙潭两组地层。(3)长兴组(P2c)本段上至卡以头组(T1k)底界,下至M7煤层的顶界止,为一套海陆交替相沉积,厚度一般60m。上部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夹煤层、泥岩、菱形铁质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中至薄层状,平行层理发育。中下部以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中间夹有煤层,泥岩、粉砂岩,菱铁质细砂岩薄层。该组一般含局部可采煤层4层,该组与上伏三叠系地层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龙潭组及长兴组在地貌上多形成一些低凹的山沟或较平缓的山谷。(5)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岩性为灰绿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细粒砂岩等组成。顶部以一套厚2.00m左右的薄层状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与浅绿色粉砂岩互层作为与飞仙关组地层分界。下部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显著,具水平层理,斜层理,局部见交错层理。该组底部有一含瓣腮类动物化石层位,是区分卡以头组与长兴组的重要标志。该组地层厚约90m,与下伏长兴组地层连续沉积,整合接触。(5)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该组地层总体为紫灰色、灰紫色、紫红色、灰黄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含瓣腮类动物化石,具水平层理、斜层理,易形成陡峻的地形。本组地层厚一般360m,矿区内主要出露下部地层。(6)第四系(Q)为残积、坡积、洪积之红土、黄土、砂质粘土、淤砂和砂砾等组成。分布于矿区南部、沟谷等低洼地带。厚度0-20m。覆盖在下伏地层之上。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4.3矿区地质构造补腊——宜那向斜,呈北东25°方向展布,向斜核部由中三叠系永宁镇组灰岩、泥灰岩组成,该向斜走向长约15km。矿区位于补腊——宜那向斜北西翼,呈一单斜构造产出,矿区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15-29°左右,一般为21°。于矿东部见有断层一条,该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55°,地表由卡以头组与飞仙关组地层接触。断距大于50m,断层性质为正断层,编号为F1,为矿区内的东部边界断层。因此矿区地质构造属构造简单类型。2.4.4煤层概况矿区的含煤地层为长兴组及龙潭组,二组含煤地层厚约150-160m。区域上含煤24-37层,含煤系数为14.10%,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7层,集中分布于含煤地层的中部及中下部,煤及岩层中宏观特征明显的标志有4个,且分布均匀与可采煤层关系密切,对主要可采煤层的对比起着良好的作用。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1)M4煤层,位于长兴组中下部、厚2.08-2.12m,煤层结构单一,在矿区内为稳定产出的中厚煤层,区域上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以半暗煤为主,具条带状结构,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夹菱铁岩条带,底部为粉砂质泥岩。(2)M5煤层,位于长兴组下部,煤层层位稳定,煤层厚2.00-2.20m,属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单一,以半暗煤为主,具条带状,块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玻璃光泽。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夹菱铁质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3)M7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以该煤层为划分长兴组与龙潭组界线,煤层厚1.60-1.70m,该煤层通常有两层高岭石夹矸,两层高岭石夹矸具有“上细下粗”特征,区域内普遍存在全区可采。(4)M8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紧靠M7煤层,煤层厚1.80m左右,煤层结构单一,以半暗型煤为主,具条带状构造,矿区内为稳定可采煤层,区域上为局部可采煤层。(5)M9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煤层层位稳定,煤层厚1.80-1.90m左右,属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单一,煤层以暗淡——半暗型煤为主,具条带状构造,粒状或粉未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沥青光泽。煤层顶板(M9煤层以上厚的4m)为一套菱铁质粉砂岩与薄层泥岩互层,单层厚0.01-0.02m,俗称“排骨状砂岩”层位稳定,是识别及对比M9煤层的良好标志。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M14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为全区稳定的可采煤层,煤层厚3m左右,厚度较稳定,在区域上煤层厚度有自南向北增厚趋势,其顶板常见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与菱铁岩互层(俗称排骨层)。这标志层与M9煤层上的标志层绝然不同,区别较大。(7)M15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煤层层位稳定,煤厚1.10m左右,属较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单一,局部夹一层深灰色泥岩夹矸。煤层以暗淡型为主,具条带状构造,块状或粉未状结构,沥青光泽。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煤层特征见表2.4-2。煤层编号两极值平均厚度(m)层间距(m)结构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煤层倾角稳定性M42.08~2.122.104.5含夹矸0~2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15~21°较稳定M52.0~2.22.1含夹矸0~1层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15~21°较稳定4.8M71.6~1.71.65含夹矸0~2层粉砂质泥岩粉砂质呢岩15~21°稳定2.5M81.7~1.91.8含夹矸1层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15~21°较稳定2.9M91.8~1.91.86含夹矸0~2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15~21°较稳定26.2M142.8~3.13.0含夹矸0~1层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砂质粉砂岩15~21°稳定9.6M151.0~1.31.1含夹矸0~2层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6~8°不稳定表2.4-2煤层特征明细表2.4.5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矿区煤为黑色、灰黑色、条痕深黑色,光泽强度较弱,沥青——玻璃光泽。(2)煤岩结构、宏观煤岩类型断口呈参差状,多呈块状、碎块状、粉未状,内生裂隙较发育,多被石英、方解石充填,较坚硬,以腐植煤、暗煤、半暗煤为主,丝炭含量较多。(3)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①煤的化学性质M4煤层:水份(Ma)0.85%、灰份(Aa)14.75%、挥发份(Vaef)21.87%、发热量(Qgr.ad)31.13MJ/kg、全硫(Std)0.24%、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5煤层:水份(Ma)0.75%、灰份(Aa)13.46%、挥发份(Vaef)16.92%、发热量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Qgr.ad)31.02MJ/kg、全硫(Std)0.34%、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7煤层:水份(Ma)0.72%、灰份(Aa)14.25%、挥发份(Vaef)17.25%、发热量(Qgr.ad)31.25MJ/kg、全硫(Std)0.27%、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8煤层:水份(Ma)0.74%、灰份(Aa)13.18%、挥发份(Vaef)16.83%、发热量(Qgr.ad)31.62MJ/kg、全硫(Std)0.29%、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9煤层:水份(Ma)0.61%、灰份(Aa)14.14%、挥发份(Vaef)16.60%、发热量(Qgr.ad)30.62MJ/kg、全硫(Std)0.30%、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14煤层:水份(Ma)0.87%、灰份(Aa)13.18%、挥发份(Vaef)16.87%、发热量(Qgr.ad)31.28MJ/kg、全硫(Std)0.37%、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15煤层:水份(Ma)0.94%、灰份(Aa)12.58%、挥发份(Vaef)17.52%、发热量(Qgr.ad)31.84MJ/kg、全硫(Std)0.44%、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综上所述,本矿煤层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的贫瘦煤,详见表2.4-3。表2.4-3*****煤质分析结果表煤层号分析项目MadAdVdafQbadQgradSdM40.8514.7521.8730.2831.130.26M50.7513.4616.9231.1131.020.34M70.7214.2517.2530.1831.250.27M80.7413.1816.8330.2331.620.29M90.6114.1416.6030.7030.620.30M140.8713.1816.8730.1631.280.37M150.9412.5817.5231.0731.840.44②煤的工艺性发热量(Qgr·d):各煤层发热量均大于30.0MJ/kg之间,属高热值煤。③煤类矿井各煤层均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④工业用途初步评价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矿区内各煤层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可作为动力用煤或燃煤。2.4.6煤碳储量*****矿井保有资源储量255万t,工业资源储量222万t,矿井可采储量156.67万t,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计算,服务年限11.6a,资源利用率47%,资源储量估算表见表2.4-4,煤层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见表2.4-5。表2.4-4*****资源储量估算表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煤层号块段号资源储量类别计算参数保有资源量(万吨)采空区(万吨)小计平面积(万m2)厚度(m)倾角(度)体重t/m3122b3332008年9月前2008年9月后M4122b-1122b0.682.08211.4022122b-22.062.10211.4066122b-30.522.08211.4022333-13332.212.10211.4077采-1采空2.702.08211.4088采-21.402.08211.4044采-30.492.08211.4022小计10712231M5122b-1122b8.992.10211.402828333-13330.942.10211.4033小计28331M7122b-1122b2.561.70211.4077122b-27.091.73211.401818333-13332.011.73211.4055小计25530M8122b-1122b3.591.82211.401010122b-26.401.82211.402121333-13332.401.82211.4077小计31738M9122b-1122b9.091.85211.402525333-13331.811.85211.4055采-1采空区2.621.85211.4077小计255737M14122b-1122b2.033.06211.451010333-133313.223.06211.456262采-1采空区1.683.06211.4588采-20.243.06211.4511333-13331.523.06211.45小计10628181M15122b-1122b8.451.10211.45149333-133312.051.10211.452121333-22.921.10211.45小计142135表2.4-5煤层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煤层号保有资源量(万吨)采空区(万吨)合计122b3332008年9月前2008年9月后M410712231M528331M725530M831738M9255737M141062981M15142135小计143110282283合计253302832.5现有工程概况2.5.1企业概况项目申报单位名称:******煤矿企业性质:私营煤矿主要负责人:***经营范围:原煤开采、销售经营年限:13年财务状况:企业固定资产总额1340万元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6万t/a煤矿现有干部职工131人,其中,矿管理人员30人。资产总额2450万元,净资产1340万元,人均年收入1.5万元。2.5.2现有工程概况2.5.2.1现有工程概况*****始建于1995年,已办矿13年,属证件和开采手续齐全的生产矿井。矿区面积0.2684km2,矿界由5个拐点坐标构成。矿井原有两套生产系统,一套生产系统为平硐开拓,主平硐位于矿区西南部,井口标高+2127m,1#风井位于矿区西北部,井口标高+2201m,主平硐以291°入井方位揭露M15煤层后,沿M15煤层布置运输大巷与1#风井联通形成系统,矿井平硐系统主要开采+2127m水平以上的M15煤层,主平硐进风、1#风井回风,现+2127m水平以上的M15煤层已大部分被采。矿井另一套生产系统为斜井开拓,主斜井位于矿区东南部,井口标高+2040m,2#风井位于矿区中部,井口标高+2173m,主斜井以62°入井方位开掘至+2070m水平后,在+2070m水平井底车场布置了水仓、水泵房等硐室,然后开掘+2070m水平运输石门分别揭露了M7、M5、M4等煤层,矿井斜井系统主要开采+2070m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平以上的M4煤层,主斜井进风、2#风井回风,现+2070m水平以上的M4煤层已大部分被采。2006年12月,因产业政策的变化,矿井平硐系统停止生产,只剩斜井系统在生产,井筒数目两个(主斜井、2#风井),目前,矿井在+2070m水平开采M4煤层,采区内按走向壁式采煤法布置工作面回采,金属摩擦支柱配套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利用在矿区西南部已掘的主平硐担负矿井的混合运输任务,利用在矿区西北部已掘的1#风井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设计投产后报废原有主斜井、原有2#风井。主平硐井巷工程量117m,1#风井井巷工程量69m。矿井地面工业广场、地面设施等方面已基本完成,外围水、电、通讯等方面已完善。现已投入建设资金990多万元。2.5.2.2场区绿化工业场地的绿化除了可以防尘、防噪音外,对于改善和美化工作、生产环境,改善区域小气候也至关重要。工业场地绿化采用点、线、面相结合,重点绿化场前区。线上绿化为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绿篱。面上绿化利用场内的闲散空地,在不影响管线敷设的情况下,见缝插针,扩大绿化面积。根据《*****申请报告》,矿区近期绿化率为21%。2.5.2.3爆破材料库爆破材料库位于距主斜井直线距离约162m的场地上。2.5.3开采技术条件2.5.3.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矿区地势北东部高,南西低,矿区内最高海拔拉于矿区北东部矿界1号拐点附近,海拔2290.8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矿界3号拐点附近,海拔2000m,矿区内相对高差290.8m。于北部矿界附近构成一个近东西向山梁,矿区内沟谷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只有季节性沟谷缓流,东西向山梁以北季节性沟谷溪流向北流,雨季流量1.873L/s,旱季流量减少甚至于干涸;东西向山梁南侧,季节性沟谷溪流向南流,雨季流量0.178-2.873L/s,旱季流量减少甚至干涸。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地表水渗透和大气降水。本区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2)含水层与隔水层①峨嵋山玄武岩组裂隙弱含水层(P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β):深绿色、紫色玄武岩夹凝灰岩组成,发育有柱状节理,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深部则很弱。对矿床开采没有直接影响。②龙潭组(P2l)裂隙含水层:由浅灰色粉砂岩、泥岩夹菱铁岩、煤层组成,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水,富水性较弱,地层厚度约95m,为矿床开采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③长兴组(P2c)裂隙弱含水层:由浅灰色粉砂岩、泥岩夹菱铁岩、煤层组成,富水性较弱,地层厚度约60m,为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床开采有影响。④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裂隙含水层:由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组成,钙质胶结,发育有致密节理,富水性弱,为矿床开采的上覆间接含水层。⑤第四系(Q)松散物孔隙含水层:由残积层、洪冲积物组成,主要分布在沟谷,缓坡地带,厚度一般不大,小于20m,对矿井充水无大的影响。⑥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隔水层:为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裂隙不发育,隔水性较好,地层厚度大于100m。(3)矿区充水条件矿井的主要充水来源,一为浅部风化裂隙带潜水,二是断层透水,三是老窑积水。①地下水补给来源: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与风化带密切相关,雨季月排水量相当于枯季的1倍。②断层透水性:本矿区构造简单,矿区东部F1为断距大于50m的正断层,断层带两侧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含较丰富的裂隙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③老窑积水:矿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废窑分布众多,采深从数十米至数百米,大部分为斜井开采,内积存有数十至数千方的积水,因老窑积水具有突然,水量大,来势猛、且含大量瓦斯、H2S、CO2等有害气体,对矿井威胁较大,因老窑分布无痕迹可寻,矿井在开采中应特别注意防范。(4)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类型矿区地形北东高,南西低、相对高差290.8m走向南北的沟谷发育,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地层为碎屑岩,含孔隙,裂隙水,其富水性普遍较弱,含水层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渗透补给,地下水迳流至沟谷排泄,矿区主要煤层埋藏浅,资源量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根据现有生产矿井涌水量估算,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1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2m3/h。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2.5.3.2工程地质条件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工程地质特征根据矿区出露地层特征,岩性组合,可分为如下工程地质岩组①块状结构坚硬工程地质岩组: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岩性以灰色、黑褐色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组成,中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状,致密状玄武岩,柱状节理发育,岩石致密、坚硬。岩石抗压、抗剪强度均较好。②层状结构坚硬、软弱相间工程地质岩组: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及长兴组(P2c)地层为海陆交替相砂泥质含煤沉积,岩性由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煤层及菱铁岩薄层组成。据邻区挖玉冲煤矿岩石物理力学试样资料:粉砂岩的单轴干抗压强度为101.2-138.7Mpa,软化系数为0.93,为坚硬岩石。泥岩的单轴干抗压强度为13.9-15.7Mpa,湿抗压强度为6.9-10.8Mpa,软化系数为0.55,为易软化岩石。采矿巷道主要施工于上述岩组地层中,地层岩性较复杂,强度变化大,且结构面较为发育,巷道在施工中会产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需加强支护。③层状结构、坚硬工程地质岩组: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地层,主要由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等组成,大部岩石不易风化,地貌上常呈陡峻的山岗、山峰出现。④松散结构散体工程地质岩组:第四系(Q)的残积、坡积、洪冲积的红土、黄土、砂质粘土及砂砾等,结构松散,呈散体结构,岩石力学强度较弱。(2)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本区煤层顶板岩石大部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夹菱铁质粉砂质泥岩,这类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能不稳定,易产生碎屑,冒落、垮塌,在现在采矿巷道中用直径20-30cm的坑木架箱,间隔一般为20-40cm,少数间隔70cm,2-3个月后,就会发生坑木变形,顶梁弯曲,每年需更换坑木3-4次。顶板常冒落高度3-7m,最大达15m。故煤层顶板稳固性差。煤层底板大部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抗压强度低,遇水易软化,膨胀产生底鼓。唯有M15煤层顶底板岩石为粉砂岩,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3)工程地质类型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本区地层岩性较复杂,工程地质岩组较多,采矿工程大都布置于层状结构坚硬、软弱相间的工程地质岩组中;本区煤层顶底板除M15煤层外,其余煤层顶底板的稳固性较差,所以本区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属层状岩类中等类型。2.5.3.3环境地质条件(1)区域稳定性及地震本区地处扬子准地台(Ⅰ)滇东台褶带(Ⅰ3)**台褶束(I34)富源凹褶(I34-3),具体处于区域性师宗—弥勒大断裂与富源——弥勒大断裂之间的补腊——宜那向斜的北西翼,该区历史未记载发生过灾害性地震。据国家标准《标准50011-2001》抗震设计规范,***属6度烈度区,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矿山基本建设应按7度设防。(2)矿山地质灾害区内煤矿资源丰富,多年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对岩层的原始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采空区地面易产生塌陷及裂隙,矿井排水会不同程度地污染地表溪流,使溪流水质变坏。2.5.3.4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矿井2008年12月26日由***煤炭工业局作过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审定结论:通过对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实际计算得到的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20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4m3/min,最大相对CO2涌出量为2.48m3/t,最大绝对CO2涌出量为0.31m3/min,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该矿为低瓦斯矿井。(2)煤尘爆炸性2005年7月27日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该矿M5煤煤样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该煤样依据MT78-84《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部标准,1984年9月1日)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经鉴定,该煤样煤尘有爆炸性。(3)煤的自燃倾向性2005年7月27日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该矿M5煤煤样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该煤样依据MT/T707-1997《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标准,1997年12月30日)进行煤自燃倾向性鉴定。经鉴定,该煤样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4)地温根据矿区地质调查资料,区内未发现热害地段,无地温异常,属地温正常区。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6拟扩建工程概况拟扩建矿井位于*****矿区范围内,拟开矿井与运营井下方20m左右,为原有矿井(由于巷道不规范被关停),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开采条件等与运营矿井一致。2.6.1开采方案2.6.1.1设计储量及设计可采资源量经评审通过备案的保有资源储量计算符合《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的要求,截止于2009年4月底该矿保有资源储量253万t(其中:122b:143万t;333:110万t)。依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333类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0.7,该矿的工业储量为220万t,设计利用储量也为220万t。扣除呆滞煤量88.6万t,煤层开采损失量25.31万t,全矿井可采资源储量为106.09万t,见可采储量汇总表2.6-1。表2.6-1*****可采储量汇总表单位:万t煤层编号保有资源储量储量折扣(333类70%)工业资源储量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呆滞煤量各煤层回采率(%)各煤层开采损失量可采资源储量122b类储量333类储量小计井界断层煤柱井筒煤柱平巷及上下山小计M4107 17 2.114.914.93.41.5 1.3 6.2 80 1.746.96M5283 310.930.130.15.72.64.112.4803.5414.16M7255 301.528.528.55.41.83.911.1803.4813.92M8317 382.135.935.95.61.94.011.5804.8819.52M9255 301.528.528.56.71.74.112.5803.212.8M141062 7218.653.453.413.212.525.7805.5422.16M151421 356.328.728.74.50.93.89.2852.9316.57合计14311025333220.22044.59.50.933.788.6 25.31106.09注:M4、M5、M7、M8、M9、M14为中厚煤层,回采率为80%;M15为薄煤层,回采率为85%2.6.1.2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为延续登记矿井,现采矿许可证批准的生产规模均为6.0万t/a。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储量核实报告提交矿山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类253万t,可采储量106.09万t。该矿井可采资源储量106.09万吨,按3.0万t/a的生产规模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25.26年。2.6.1.3产品方案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区各煤层均为贫瘦煤,由于该矿规模不大,所产煤主要以民用为主,没有建洗煤厂的必要,产品方案主要是销售原煤。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6.1.4开采方式拟扩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中、低山区,沟谷纵,山峦起伏。本矿井批准的开采标高为+2250m~+2020m,不具备露天开采条件,只适宜地下井工开采。本区的地势北东高,南西低,矿区内最高海拔于矿区1号拐点附近,标高为2290m;最低标高位于矿区西南部3号拐点附近,标高为2100m,高差达190m。矿井现以平硐加斜井方式开拓。2.6.1.5井口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及地面运输方案矿区地面已建成与生产配套的工业场地,储、装、运系统及排矸系统。并有畅通的场外矿区公路、完备的供电、供水、通讯等设备和线路设施。矿井原有生产系统及设施是比较合理的,能充分利用。因此拟扩建矿井沿用原有工业场地,不再另选地面工业场地。拟扩建矿井为平硐上(下)山开拓方式,主平硐电机车牵引运煤、矸石、材料,工作面采用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输。采煤工作面下平巷采用矿车运输,掘进工作面采用人力推车运输。煤炭外销采用汽车运输。2.6.2防治水方案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大气降水、上二叠统龙潭组(P2l)裂隙弱含水层、断层水、浅部风化裂隙带潜水及老窑积水。矿区地表无常年性溪流,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与近地表的风化裂隙带尤为密切。但是由于本区地形切割深度较大,地形陡,大气降水容易顺山坡流走,所以在雨季期间山间小溪易发山洪暴涨,以及造成泥石流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矿区地形北东高,南西低、相对高差290.8m走向南北的沟谷发育,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地层为碎屑岩,含孔隙,裂隙水,其富水性普遍较弱,含水层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渗透补给,地下水迳流至沟谷排泄,矿区主要煤层埋藏浅,资源量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根据现有生产矿井涌水量估算,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1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2m3/h。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拟扩建矿井采用平硐上(下)山开拓。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地表水防治:煤系地层出露地段于煤层的浅部大部有被挖掘所遗留下来的老窑,这些老窑内往往存积着一定数量的积水,且无规律,日久坍塌,裂隙增多,大气降水通过风化裂隙及采煤后产生的塌陷直接渗透,或间接通过老窑渗入矿井。矿井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应先摸清矿井涌水的规律性,作好探测工作,在掘进浅部巷道时应配备探水钻,以防老窑突然涌水,在雨季生产时应加强防洪工作、对老窑水应予以足够重视。其次,应加强矿井水的观测与研究工作,以保障煤矿生产及建设的安全运行。在开采下山煤炭时,应加强排水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确保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转。采掘突水防治: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裂隙带、老窑水和陷落柱等时,必须采取积极的探放水措施。矿井掘进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掘进原则,严禁采用放炮方法进行放水。同时应按规定留设防水煤柱,严禁越界采掘。2.6.3矿井开拓方案2.6.3.1矿井开采现状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建有主平硐、斜井、暗斜井、一号回风斜井和二号回风井。矿井主斜井沿M5号煤层以15°倾角伪倾斜布置,已向下掘至+2050m;暗斜井布置在M9号煤层中,以18°倾角伪倾斜布置,现已掘至+2090m;水平布置有煤层平巷。且有临时水仓及相对关硐室。主要开采M4号煤层和M9号煤层,使用1号风机进行通风。主平硐开采界外M15号煤层,利用2号回风井进行通风。目前矿井+2130m水平以上的M4煤层以回采完毕,M9煤层已开采部分,形成局部采空区。2.6.3.2矿井开拓方式及开拓布置目前矿井+2130m以上M4煤层已基本开采完毕,主平硐开采的是矿界外的煤层,为了有序开采各煤层,利用现有的斜井、暗斜井和主平硐,从主斜井+2130m处沿M5煤层作甩车场后,即沿煤层作M5煤层运输平巷。在井田中部+2170m作回风石门,M5煤层回风平巷,沿M15煤层掘总回风平巷和回风斜巷,利用矿井的原2号风井作为矿井的通风井,形成开采+2130m以上各煤层的开拓系统。主斜井和暗斜井均在+2020m水平落平,在+2020m作下部车场,配电硐室及水泵房、水仓等形成矿井的开拓系统。矿井工业场、矿区公路、供水、供电等较完善,不再另做。2.6.3.3井筒数目和位置拟扩建矿井正常生产时期有平硐、斜井和回风井三个井筒。平硐和斜井位于矿井南部边界煤层露头附近位置,风井位于矿井西北边界煤层露头位置。主斜井担负煤炭运输,矸石、材料、设备的运送,缆线和进风。平硐担负人员上下、铺设管道、回风井作为专用回风井,详见井筒特征表2.6-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6-2井筒特征表坐标主平硐斜井回风斜井X.117.488.000Y.420.294.000井口高程+2170.942+2140.322+2201井筒方位角108°243°192°坡度角5‰15°5‰支护料石砌碹料石砌碹料石砌碹装备及用途装备CDXT-2.5型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担负矿井的混合运输任务,敷设22kg/m轨道,兼作进风井混合运输任务回风井备注服务全矿井2.6.3.4井筒功能及装备主斜井:担负矿井的混合运输任务,井筒内敷设管、线,兼作进风井。井筒采用料石砌碹支护,铺设22kg/m钢轨,600mm轨距,装备CDXT-2.5型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2辆,牵引6辆煤车或4辆矸石车。巷道净断面6.8m2,掘进断面8.0m2。风井: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井筒采用料石砌碹支护,巷道净断面6.8m2,掘进断面8.0m2。2.6.3.5水平划分及阶段垂高矿井生产水平的划分: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即主平硐+2130m以上的第一水平,和+2130m至+2020m的第二水平。第一水平只划分为一个阶段,阶段垂高为40m。第二水平则划分为三个阶段,除去水平间的安全煤柱,每一阶段垂高均为35m。2.6.3.6采区划分及布置全矿井以主平硐为界,拟设计每个水平划分为一个中央采区双翼布置工作面开采。根据矿区煤层赋存情况及开拓方式,矿区内七个主要可采煤层厚度13.6m,多为中厚煤层,煤层间距2.94~29.21m,属近距离煤层群,煤层倾角20°左右,属缓倾斜煤层。因此,设计考虑各煤层间通过区段石门连通分小阶段联合开采。拟设计投产水平为一水平(平硐水平),由于区内M4煤层所剩储量不多,设计利用原有系统开采完毕。因此,设计投产煤层为M5煤层,投产工作面为10501工作面。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设计在M5煤层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在M7煤层布置两个掘进工作面满足矿井9万t/a的生产能力。主平硐掘至M15煤层,在M15煤层内布置+2127m水平(平硐水平)运输大巷至采区中部,自采区中部开掘+2127m水平运输石门至各煤层,然后自M9煤层布置一条轨道上山、一条通风行人上山,自M5煤层布置一条回风上山,M9煤层与M5、M7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煤层间通过区段石门连通,便形成10501回采工作面的外部生产系统。采区内按走向长壁采煤法布置回采巷道,工作面长70m,每个工作面由工作面机运巷、工作面回风巷、工作面轨运巷、开切眼连通形成,外部与上山连通。2.6.3.7采煤方法及工作面回采工艺(1)采煤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矿井开采技术与管理水平,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打眼放炮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单体液压支柱加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2)工作面回采工艺工作制度为二班采煤,一班准备,日推进度2.4m。拟设计首采工作面为+2130mM5煤层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180m,工作面倾斜长度111m,平均采高2.10m。工作面采用DZ25-30/100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800根)和HDJA-1000铰(620根)接顶梁配套支护顶板,配用乳化液压泵站(XRB2B80/200型乳化泵2台,RX-640型箱体一个)。工作面端头支护采用4对8梁1梁3柱迈步式花边工字钢支护,20m超前支护用单体支护,工作面往外10m为双排,其余为单排。排距1.0m,柱距0.8m,工作面支柱需有3°~5°的迎山角,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三、五排控顶,最小控顶距3.2m,最大控顶距5.2m,放顶步距2m。工作面选用塘瓷溜槽自溜运煤,工作面机运巷选用SGB-420/30型刮板运输机运煤,回风巷巷配备一台JH-8型回柱绞车。2.6.3.8矿井生产能力及验证拟扩建矿井正常开采时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11m,煤层厚度为2.1m,全年工作日按330天计,工作面日推进度为1.0m,正规循环率68%。工作面年推进度为225m,煤的容重1.40t/m3,则全矿井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为6.9万t/a﹥3万t/a的设计生产规模,满足设计要求。2.6.4矿井主要生产系统2.6.4.2地面生产系统矿井配备电机车CDXT-2.5煤矿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矿车选用MF0.75-6型翻斗车,牵引6辆煤车或4辆矸石车。煤车拉出井口后,甩车到主平硐东南方向约80m处的煤仓上部轨道线,人工翻车卸入煤仓,装汽车外运。矸石从主平硐运出井口后,矿井的矸石排放多数被填入采空区,剩余部分由电机车沿矸石运输线运至排矸场排放,在距副斜井西南侧约100m处建有矸石堆放场,预计运出地面的矸石约为0.5万t/a。2.6.4.2通风系统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拟扩建矿井煤层的赋存情况、地形及采区布置等因素,设计投产时采用边界式通风方式。由主平硐井进风、经运输石门、采煤工作面运输平巷,采煤工作面,采煤面回风平巷,回风石门,总回风巷从2180m风井抽出地面。形成分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主平硐进风,风井回风。经初步计算,矿井需要风量:23m3/s,矿井负压:380-563Pa,需配置FBCZ-4-No12A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用电机为YBFe225M-4,额定功率Pe=37kW,电压U=380V,额定转速n=1450r/min,风量Q=16.5~36m3/s,风压P=200~1050Pa。矿井回风井设防爆门和安全出口,防爆门安装符合要求,安全出口安装两正两反四道风门。矿井需反风时,通过主要通风机反转来实现反风,所选主要通风机反风量能够达到规范要求。具体通风路线为:地面新鲜风→主平硐→运输石门→采面运输平巷→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回风石门→总回风巷→回风井抽风机抽出地面。2.6.4.3给排水系统该矿区地表水体不发育,工业用水利用矿井水资源,井下水资源抽出地面后,经净化处理后,由水泵送至工业高水池,再分送至井下、地面各用水地点。生活用水取自矿区南部沟谷山泉溪水,敷设输水管道两趟,输水距离1.5km,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已饮用多年。复用水系统,井下排水和生活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洒水用水水质标准,由泵提升至井上消防洒水水池,然后重力供水至井下。矿井采用平硐开拓,在开采上山采区的煤层时,水流从平硐排水沟自然排出地面。在开采下山采区的煤层时,则用水泵从行人下山机械排水至+2130m水平水沟,自流出地面。2.6.4.4运输系统矿井采用CDXT-2.5型煤矿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运输。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矿井需配备MF0.75-6翻转箱式矿车90辆,MC1-6型材料车10辆,MP1-6A型平板车3辆。具体运输路线为:煤→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工作面下部运输平巷→运输石门→主运输巷→主平硐至地面储煤仓。矸石→运输石门→运输平巷→主平硐→地面矸石场。材料则反之。2.6.4.5风压系统拟扩建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矿井在地面设有压缩空气站,安装有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两台,其技术参数为:空气压力0.7~1.0Mpa,容积流量8~10m3/min。井下压风管路采用无缝钢管,井下主要巷道均布置压气管路,每100m左右设压气支管一个,采煤工作面、掘井工作面等处均设有支管。经初步计算,设计选用KNC-55A型风冷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空气压力0.85MPa,容积流量9.6m3/min,电机功率55kw。2.6.4.6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拟设计选用KJ78N型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1套,在地面设置2个KJF19B型分站,井下设置5个KJF19B型分站。2.6.4.7瓦斯抽放系统经初步计算,矿井用通风方法稀释瓦斯较为经济,因此,本设计不建立抽放瓦斯系统。2.6.4.8采暖供热系统(1)采暖工业场地内浴室灯房、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及部分轻作业厂房建筑物均采用分体式空调或电暖风机进行采暖。(2)热水制备矿井现采用太阳能系统和电热水器供热。2.6.4.9通讯系统矿井所在地已开通程控电话。矿井行政通信采用移动通信,调度通信以电信公司的固定通信为主、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为辅。固定通信以调度交换机为中心,由井下主要机电硐室、采煤工作面的上下出口、地面大型固定设备、生产职能科室等组成的有线通信网,井下通讯和地面调度室联系。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并考虑留有一定的备用容量,在矿区内部设1台KDJ2型3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井下配备防爆型电子电话机9个,地面普通电话机16个,作为建成后的矿井生产指挥、安全调度使用。2.6.4.10供电系统矿井已具备双回路供电电源条件,一回取自***35kV/10kV变电站,输电线距离约7km,线路电压等级10kv,变电站总容量2×6300kVA;另一回电源来自马街镇35kV/10kV变电站,输电线距离约16km,线路电压等级10kv,变电站总容量2×6300kVA,电源能满足矿井改扩建后所需电力负荷,供电安全可靠。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矿井改扩建后电力负荷为:设备装机总容量557KW,安装变压器容量630kVA,矿井全年耗电量144万kW/h,吨煤电耗16kW.h/t。2.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330天,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净提升时间14小时。矿井目前共有员工131人,其中生产作业人员100人,管理及杂物人员31人,扩建后预计增加生产作业人员70人。2.8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1)工程投资******煤矿项目建设总投资2093.77万元,静态投资1987.37万元。(2)资金筹措建设项目所需资金以企业申请向商业银行贷款为主,其余部分自筹。******煤矿项目建设总投资2093.77万元,其中向商业银行贷款资金1302.86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62.23%,项目资本金为790.91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37.77%。拟扩建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8-1。表2.8-1拟扩建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矿井设计能力(1)年产量万吨3.0(2)日产量吨912服务年限年25.26储量备用系数取K=1.43矿井设计工作制度三班八小时工作制(1)年工作天数天330(2)日工作班数班34储量(1)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万吨253(2)设计可采储量万吨106.095煤类贫瘦煤6煤的主要用途民用、动力7煤层情况(1)可采煤层数层7(2)可采煤层总厚度m13.65(3)煤层倾角度15~29平均21(4)煤的体重t/m31.40、1.458井田范围(1)走向长km0.65(2)倾斜宽km0.45(3)井田面积km20.26849开拓方式平硐10水平数目个2+2130m、+2020m阶段垂高40m、35m11回采工作面个数个112工作面长度m11113回采工作面年推速度进度m22514采煤方法走向长璧采煤法15顶板管理方法全部垮落法16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17大巷运输(1)运输方式蓄电池机车(2)矿车MF0.75-6翻转箱式18地面生产系统(1)煤仓系统台阶式(2)矸石处理方式矸石山排弃2.9工期安排2010年3月拟扩建项目开始施工。2010年6月竣工,合格后投入使用。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工程分析拟扩建项目的运营及建设过程中均会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内容、范围和时间亦随工程活动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以下就本项目现有工程、拟扩建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环境的作用因素与影响源进行分析。3.1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1.1现有工程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1.1.1给水量矿区现有在职员工131人,其中31人为管理人员和杂物人员,在矿区食宿、沐浴和洗衣服,每人每天用水量按120L/d进行估算,生活用水量约为3.72m3/d;100人为生产作业人员,皆为***村村民,不在矿区食宿,在矿区沐浴和洗衣服,每人每天用水量按80L/d进行估算,生活用水量约为8m3/d;矿区近期绿化率为21%,每天浇灌一次,每次浇灌用水2L,用水量为112.73m3/d;地面洒水降尘用水量约为8m3/d;生产用水量约为33.5m3/d;矿山未预见涌水量约为49.88m3/d;井下洒水防尘流量采用0.2m3/t,按24小时计算,一次洒水降尘用水量为90.80m3,则现有工程总用水量为306.62m3/d,其中工业场地用水量2115.82m3/d,包括职工生活用水,沐浴用水,食堂用水,洗衣用水,生产用水,未预见用水,绿化及地面洒水降尘等;井下防尘洒水量为90.80m3/d。矿井消防流量采用20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按3h计,一次消防用水量为216.00m3;井下消防流量采用5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按3h计,一次消防用水量为54m3,则一次消防用水量为270.00m3/d。现有项目建有旱厕,粪便供附近农田作有机肥,由附近农民拉走施肥。3.1.1.2排水量矿井涌水量根据季节变化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正常涌水量15m3/h,日排水量36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30m3/h,最大日排水量720m3/d,地下涌水进入*****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由水泵送至工业高水池,再分送至井下、地面各用水地点,用于井下防尘洒水、道路洒水、绿化;工业场地生产的废水产生总量为92.76m3/d,废水进入*****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用井下防尘洒水、道路洒水、绿化;剩余外排,旱季剩余外排水量为74.48m3/d,雨季剩余外排水量为555.20m3/d,年剩余外排水量为72413.2m3/d。水量表详见表3.1-1。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1-1矿区用水水量表(单位:m3/d)序号用水项目用水标准用水量(m3/d)损失量备注一生活用水11.722.341驻场人员120L/d3.720.742不驻场人员80L/d8.001.60二工业用水245.02214.871生产用水33.5033.502井下洒水防尘及其他用水设备0.2m3/t90.8090.803地面洒水防尘2L/m28.008.00旱季0.000雨季4绿化用水2.0L/m2112.72112.72旱季0.000雨季三未预见用水49.8844.89四总计306.62262.10五消防用水270.001地面消防用水20L/S216.002井下消防用水5L/S54.003.1.1.3水量平衡矿区现有工程雨季、旱季水量平衡情况详见图3-1,图3-2。图3-1现有工程雨季日水平衡图(单位:m3/d)生活用水72011.72污水处理站井下洒水降尘矿井涌水生活污水2.349.3890.80未预见用水49.88生产用水33.5090.8049.8833.50外排555.20隔油池9.38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3-2现有工程旱季日水平衡图(单位:m3/d)生活用水36011.72污水处理站井下洒水降尘矿井涌水生活污水2.349.3890.80112.72地面洒水降尘绿化洒水8.00未预见用水49.88生产用水33.5090.808.00112.7249.8833.50外排74.48隔油池9.383.1.1.4影响要素分析(1)矿井涌水矿井涌水量根据季节变化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正常涌水量15m3/h,日排水量36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30m3/h,最大日排水量720m3/d。矿井涌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洒水降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所研发的《低脉动混凝旋流反应+高密度迷宫斜管处理污水》工艺,设备型号MGXG-40,日处理能力960m3/d,具体工艺流程见图3-3。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3-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调节水池管道混合器加药间高密度斜管净水器干化虑床干饼外运处理后石灰浆混凝剂回用或外排地面污水生活废水矿井排水底泥污泥浓缩回流池水污水处理系统建有调节池,工业广场面源污水集水池,污泥干化床及加药间,矿井水由井下打到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加石灰浆调pH值至8-9,工业广场面源污水用泵打到调节池,污水从调节池自流到主设备,加药机自动加药,经过混凝反应后的污水进入高密度迷宫斜管净水器,污水中的CODcr及硫化物等污染物在混凝反应中得到去除,悬浮物(SS)在斜管的作用下,沉淀在斜管上慢慢滑入净水器污泥斗中,经泥斗下方排入污泥干化滤床,污泥滤干后挖出外运,滤出的水流至工业广场面源污水集水池进入下一级处理循环。经过高密度迷宫斜管净水器反应、沉淀和除油的污水,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限值要求,可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2)生活污水煤矿现有职工131人,矿区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工业场地单身宿舍、浴室、食堂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38m3/d,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NH3-N、石油类等。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同矿井涌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3)生产废水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生产用水使用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的重复使用水。煤矿生产用水一部分为作业场洒水和绿化浇灌,这部分用水经土壤吸收和地面蒸发,不外排。工业场地生产废水主要为机修、坑木加工车间和车库机械清洗废水,排水量约33.50m3/d,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浓度一般为可达30mg/L,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限值要求,可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4)矿井工业场地淋滤水按当地年均降水量900~1000mm,雨季多集中在5-10月,旱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20%,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由于本项目产生原煤均由胶带运输机封闭输送,因此矿井工业场地淋滤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浓度可以达到1000mg/L,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限值要求,可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由此可见,现有工程所产生的废水在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一定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浇灌、洒水抑尘、消防用水或回用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艺过程中,剩余水达标外排。由于矿区所在区域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山排放水岩季节性小冲沟外流,雨季排放水沿小冲沟外流至***一低洼凹地处(托者),排放水在此汇集,汇水处距矿山约为3km,不再在外流;旱季排放水沿小冲沟外流,在中途断流。矿山废水达标排放,且雨旱季矿山外排水都未进入附近地表水体,对水环境影响较小。3.1.2拟扩建工程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由于你建矿井为矿区内原有已封井,且矿区地面已建成与生产配套的工业场地,储、装、运系统及排矸系统,并有畅通的场外矿区公路、完备的供电、供水、通讯等设备和线路设施,矿井原有生产系统及设施是比较合理的,能充分利用,因此扩建后不再另选地面工业场地,仍沿用原有系统。施工期废水主要是矿坑涌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井预计正常涌水量为504m3/d,通过类比调查可知,施工期矿井涌水量为生产期间矿井计算涌水量的10%~20%,按15%计算,施工期矿井涌水量为75.60m3/d,矿坑涌水中污染物以SS为主,SS浓度为59.5mg/L。目施工期将新增10名施工人员,皆为***村村民,不在矿区内食宿,按人均生活污水量50L/d计,消耗鲜水5m3/d,产污系数以0.8计算,则生活污水最大产生量为4m3/d。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机械漏出的油污、机械和车辆清洗及维修的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为SS、CODcr、BOD5、NH3-N及石油类,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若不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期废水将沿地表排水沟同现有工程所产生废水一同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回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施工期废水对水环境影响较小,当施工结束,污染源即消失,其影响也不存在。3.1.3拟扩建工程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1.3.1给水量煤矿扩建后将增加生产作业人员70人,皆为***村村民,不在矿区食宿,在矿区沐浴和洗衣服,则新增生活用水量约为13.60m3/d;矿区绿化率不变,绿化浇灌用水量为112.73m3/d;新增地面洒水降尘用水量约为3m3/d;新增一次洒水降尘用水量为54.48m3;新增生产用水量约为13.40m3/d;矿山新增未预见用水量约为19.95m3/d;则拟扩建后的工程总用水量为402.05m3/d,其中工业场地用水量257.22m3/d,包括职工生活用水,沐浴用水,食堂用水,洗衣用水,未预见用水,绿化及地面洒水降尘等;井下防尘洒水量为145.28m3/d。新增矿井一次消防用水量为86.40m3;新增井下一次消防用水量为21.6m3,则一次消防用水量为378.00m3/d。3.1.3.2排水量矿井涌水量根据季节变化而不同,拟扩建的矿井正常涌水量约为6m3/h,日排水量144m3/d;雨季最大涌水量12m3/h,最大日排水量288m3/d。则扩建后矿井正常涌水量21m3/h,日排水量504m3/d;雨季最大涌水量42m3/h,最大日排水量1008m3/d,地下涌水进入*****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由水泵送至工业高水池,再分送至井下、地面各用水地点,用于井下防尘洒水、道路洒水、绿化;工业场地生产的废水产生总量为117.22m3/d,废水进入*****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用于井下防尘洒水、道路洒水、绿化;剩余外排,旱季剩余外排水量为147.53m3/d,雨季剩余外排水量为775.25m3/d,年剩余外排水量为.70m3/d。水量表详见表3.1-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1-2拟扩建后矿区用水水量表(单位:m3/d)序号用水项目用水标准用水量(m3/d)损失量备注一生活用水25.325.061驻场人员120L/d3.720.742不驻场人员80L/d13.602.72二工业用水315.90315.901生产用水46.9046.902井下洒水防尘及其他用水设备0.2m3/t145.28145.283地面洒水防尘2L/m211.0011.00旱季0.000.00雨季4绿化用水2.0L/m2112.72112.72旱季0.000.00雨季三未预见用水60.8360.83四总计402.05380.36五消防用水378.001地面消防用水20L/S302.42井下消防用水5L/S75.603.1.3.3水量平衡矿区扩建后工程雨季、旱季水量平衡情况详见图3-4,图3-5。图3-4扩建后工程雨季日水平衡图(单位:m3/d)生活用水100825.32污水处理站井下洒水降尘矿井涌水生活污水5.0620.26145.28未预见用水60.83生产用水46.90145.2860.8346.90外排775.2520.26隔油池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3-5扩建后工程旱季日水平衡图(单位:m3/d)生活用水50425.32污水处理站井下洒水降尘矿井涌水生活污水5.0620.26145.28112.72地面洒水降尘绿化洒水11.00未预见用水60.83生产用水46.90145.2811.00112.7260.8346.90外排147.53隔油池20.263.1.3.4影响要素分析(1)矿井涌水矿井涌水量根据季节变化而不同,扩建后矿井的正常涌水量21m3/h,日排水量504m3/d;雨季最大涌水量42m3/h,最大日排水量1008m3/d。矿井涌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洒水降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过程,剩余水达标外排。但目前*****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只有960m3/d,不能满足扩建后矿井的需要,环评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日处理能力。(2)生活污水煤矿扩建后将职工201人,矿区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工业场地单身宿舍、浴室、食堂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0.26m3/d,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SS、氨氮、石油类等。生活污水同矿井涌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3)生产废水生产用水使用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的重复使用水。煤矿生产用水一部分为作业场洒水和绿化浇灌,这部分用水经土壤吸收和地面蒸发,不外排。工业场地生产废水主要为机修、坑木加工车间和车库机械清洗废水,排水量约40.21m3/d,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浓度一般为可达30mg/L,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限值要求,可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4)矿井工业场地淋滤水按当地年均降水量900~1000mm,雨季多集中在5-10月,旱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20%,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由于本项目产生原煤均由胶带运输机封闭输送,因此矿井工业场地淋滤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最高浓度可以达到1000mg/L,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限值要求,可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由此可见,拟扩建后工程所产生的废水在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一定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浇灌、洒水抑尘、消防用水或回用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艺过程中,剩余水达标外排。由于矿区所在区域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山排放水岩季节性小冲沟外流,雨季排放水沿小冲沟外流至***一低洼凹地处(托者),排放水在此汇集,汇水处距矿山越为3km,不再在外流;旱季排放水沿小冲沟外流,在中途断流。矿山废水达标排放,且雨旱季矿山外排水都未进入附近地表水体,对水环境影响较小。3.1.4废水的非正常排放分析引起废水非正常排放条件的因素和环节较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项目主要的废水是矿井涌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铁等。因此建设项目投产以后,非正常排放和正常排放对比见表3.1-3。表3.1-3工业场地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状况一览表废水性质统计单位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含量PHSSCODcr总铁总锰处理前废水(非正常排放)mg/L3.2659.580.69.704.29处理后废水(正常排放)mg/L9.49349.80.101.94标准排放限值mg/L6~9505064评价超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项目未设计事故出水处,运行发生故障时,废水直接外排,为此,修建事故池,确保三天的废水存放量,一般2-3天后故障即可排除,否则需降低生产负荷,一直到故障排除,禁止废水外排,污染环境;项目所选污水处理系统,在处理pH时出水偏碱性,要求调整工艺或者药品投放,以保证出水pH达标。3.2环境空气影响要素分析3.2.1现有工程环境空气影响要素分析现有工程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污染、瓦斯排放及机械设备燃油尾气。粉尘污染则主要来自煤炭装、卸、储和皮带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及矸石排放系统,瓦斯抽放及矿井排风也有甲烷与粉尘污染。3.2.1.1瓦斯矿井2008年12月26日由***煤炭工业局作过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审定结论:通过对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实际计算得到的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20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4m3/min,最大相对CO2涌出量为2.48m3/t,最大绝对CO2涌出量为0.31m3/min,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该矿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用通风方法为稀释瓦斯法,不建立抽放瓦斯系统。3.2.1.2矿区机械设备燃油尾气本项目共有13台燃油机械,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废气污染环境,属无组织排放。充分燃烧可以减少废气污染,本项目所用机械分散,具备较好的大气扩散条件,有利于减轻机械尾气的污染影响。3.2.1.3粉尘污染(1)工业场地粉尘矿山工业场地生产系统、输煤栈桥、露天原煤仓、排矸场等工业场地作业,有间断的粉尘产生,属无组织排放。*****露天储煤场和排矸场比邻而建,中间由水泥挡墙分隔,露天储煤场地444.4m2,容量约0.35万t,临时排矸场地222.2m2,容量约0.15万t,已积累堆存300t。煤场扬尘,属于无组织排放源,设置固定管道喷水抑尘设施。无组织排放按理论计算公式,本次评价参考经验公式计算煤堆的起尘量。公式如下:式中:Qp----起尘量,mg/s;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U----煤场平均风速,m/s;当地多年平均风速2.6m/s;Ap----煤场的面积,m2;原煤贮场面积666.6m2。计算得到原煤场扬尘起尘量6.58kg/h。喷水抑尘效率按30%计,小时排放量为4.60kg/h;当地年雨日数约占全年日数的50%,雨日无扬尘产生,年排放量为12.71t/a。原煤装卸扬尘参考秦皇岛煤码头环评试验结果推算,此部分产生的粉尘按总物料量的0.05‰计,产生量为3t/a。原煤输送采用封闭式走廊皮带传输,并在输送带落煤口设密闭罩,在其它作业区采用喷雾洒水降尘及定时定量(2~5次/天)进行洒水,从而有效控制粉尘排放量,使厂界粉尘无组织达标排放,可以减少工业场地80%的扬尘量,排放量为0.6t/a。(2)运输道路扬尘本项目原煤和煤矸石筛分在井下完成,原煤和煤矸石各将通过皮带运输机输入原煤储存仓和排矸场,这将大大减少汽车运输的量。由于场区土石路面早已板结,且工作人员定期的清扫、洒水降尘(每天两次以上),运输车辆由此可见,现有工程通过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空气影响不大。3.2.2拟扩建工程施工期环空气境影响要素分析项目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为TSP。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开挖、搬运、回填,建筑材料的运输、堆放,掘进废石排放、车辆运输等施工作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扬尘,扬尘呈无组织排放,散落在施工场地和周围地表,在雨季随降水的冲刷而转移至水体中;在旱季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会使空气中粉尘颗粒物浓度升高,影响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根据经验,通过洒水抑尘可以使空气中的扬尘减少80%。项目施工期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还有施工机械在施工运作中产生的机械废气,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施工期废气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当施工结束,污染源即消失,其影响也不存在。3.2.3拟扩建工程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要素分析拟扩建矿井位于*****矿区范围内,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开采条件等与运营矿井一致;扩建后矿井采用原有生产系统,大气污染物和污染源与现有工程一致,与现有工程相比污染物浓度变化主要集中在粉尘污染方面。3.2.3.1瓦斯拟开矿井亦属于低瓦斯矿井,矿山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加强通风管理,保证矿井各用风地点的合理配风,严格控制回风流和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尤其是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浓度,装备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避免矿井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采空区和废弃的巷道应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及时进行封闭。矿井井下及扇风机房周围20m以内严禁火源,井下爆破,严禁使用明炮、糊炮,必须使用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炮眼内装水炮泥和用黄泥充填。电机设备的选型、安装、使用、检查必须严格执行《矿井安全规程》的规定,防止产生电火花和机械磨擦、碰撞火花,局部通风机设“三专两闭锁”设施、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管理机构。3.2.3.2矿区机械设备燃油尾气矿井扩建后不增加燃油机械,由于项目所用机械分散,具备较好的大气扩散条件,有利于减轻机械尾气的污染影响。燃油尾气属无组织排放。3.2.1.3粉尘污染(1)工业场地粉尘矿山工业场地生产系统、输煤栈桥、露天原煤仓、排矸场等工业场地作业,有间断的粉尘产生,属无组织排放。*****扩建后将扩建露天储煤场地占地约为650m2,容量约0.5万t,扩建临时排矸场地350m2,容量约0.2万t,已积累堆存300t。煤场扬尘,属于无组织排放源,设置固定管道喷水抑尘设施。无组织排放按理论计算公式,本次评价参考经验公式计算煤堆的起尘量。公式如下:式中:Qp----起尘量,mg/s;U----煤场平均风速,m/s;当地多年平均风速2.6m/s;Ap----煤场的面积,m2;原煤贮场面积1000m2。计算得到煤场扬尘起尘量9.87kg/h。喷水抑尘效率按30%计,小时排放量为6.91kg/h;当地年雨日数约占全年日数的50%,雨日无扬尘产生,年排放量为19.06t/a。原煤装卸扬尘参考秦皇岛煤码头环评试验结果推算,此部分产生的粉尘按总物料量的0.05‰计,产生量为4.5t/a。原煤输送采用封闭式走廊皮带传输,并在输送带落煤口设密闭罩,在其它作业区采用喷雾洒水降尘及定时定量(2~5次/天)进行洒水,从而有效控制粉尘排放量,使厂界粉尘无组织达标排放,可以减少工业场地80%的扬尘量,排放量为0.9t/a。(2)运输道路扬尘本项目原煤和煤矸石筛分在井下完成,原煤和煤矸石各将通过皮带运输机输入原煤储存仓和排矸场,这将大大减少汽车运输的量。由于场区土石路面早已板结,且工作人员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定期的清扫、洒水降尘(每天两次以上),运输车辆装卸过程中采用喷水方式抑尘,运送的车辆进行遮盖,减少扬尘污染,扬尘量将减少80%。为有效治理工业场地及运输粉尘对周围村庄的影响,在厂界周围种植防护林带,防护林带以种植滞尘力强、抗污染能力较强的高大乔木和大树冠乔木为主等。由此可见,工程扩建后通过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空气影响不大。3.3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3.1现有工程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现有工程工业场地噪声来源于矿井通风机房、提升机房、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等。设备噪声源大部分是宽频带的,且多为固定、连续噪声源。运煤车辆产生的噪声主要为间断性移动噪声源。由于爆破和开采在矿井下作业矿井隔声后对地面的影响不大。由于噪声在环境中不积累、不持久,并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所以噪声主要是对作业场地的影响,而对周围环境影响较轻微。噪声源强详见表3.3-1。表3.3-1主要噪声源源强类比值表噪声源名称设备型号/台数厂房内单机设备噪声级dB(A)采取措施措施后厂房外1m噪声级dB(A)矿井工业产地主斜井提升机房带式输送机/2条90在提升机房内设置隔声值班室,对提升机房作隔声处理75机修车间刨床、电焊机、桥式起重机95设备基座减振,厂房安装隔声门窗75坑木加工房圆锯机/1台,万能刃磨机/1台100厂房封闭安装隔声门窗隔声降噪,室内墙壁、顶棚进行吸声处理,夜间停止工作78风井场地通风机房FBCZ-4-No12A防爆轴流式通风机/1台103通风机房通风机噪声较高,设消声器消声并在排气口设扩散塔来改变噪声传播方向,对电机设置减振基础80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空气压缩站KNC-55A型风冷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100空压机进排气口安装消声器,厂房隔声,墙壁、顶棚进行吸声处理78爆破180矿井隔声553.3.2拟扩建工程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地面工程施工机械、运输设备和爆破时产生的瞬时噪声。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地面工程施工机器和运输设备噪声。地面工程施工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场地平整阶段(土石方阶段),主要噪声源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第二阶段为基础施工阶段,噪声源主要有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第三阶段为结构施工阶段,主要产噪设备有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第四阶段为设备安装阶段,主要噪声源有吊车等。施工全过程以载重汽车为主要运输车辆所产生的交通噪声,也是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3.3.3拟扩建工程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矿井扩建后沿用原有生产系统,只扩大通风系统设备功率,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基本不变。只要采用单独的机房布置,对各产噪设备车间作消声处理,采用质量性能较好、低噪声的设备,同时加强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体防护,由于噪声在环境中不积累、不持久,并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所以噪声主要是对作业场地的影响,而对周围环境影响较轻微。3.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4.1现有工程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现有工程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本煤矸石少量污水处理后污泥和生活垃圾。按矿井现有生产能力产生煤矸石0.5万t/a,煤矸石基本全部利用,卖给附近煤电厂发电和砖厂制砖。现有工程所上污水处理设备每处理1kt污水消耗污泥0.08t,目前矿山污水产生量为72413.2t/a,则污泥产生量为5.79t/a;矿区现有职工131人,其中常驻31人,垃圾产生量按1kg/人·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1kg/d,生产作业人员100人,垃圾产生量按0.3kg/人·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0kg/d,则现有工程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1kg/d,20.13t/a,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生活垃圾和污泥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现有工程固废处理率为100%,排放量为0。3.4.2拟扩建工程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施工期固废的产生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施工期新增施工人员10人,垃圾产生量按0.3kg/人·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kg/d,施工期生活垃圾同现有工程生活垃圾一同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根据水保施工期内地面土石方扰动量约为2069m3,其中扩建工程土石方工程开挖2000m3,回填2069m3,外购土方69m3,不外排。施工期固废处置率100%,排放量为0。3.4.3拟扩建工程运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扩建后工程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本煤矸石少量污水处理后污泥和生活垃圾。矿山扩建新增煤矸石0.4万t/a,则扩建后煤矸石产生量为0.9万t/a,煤矸石基本全部利用,卖给附近煤电厂发电和砖厂制砖。现有工程所上污水处理设备每处理1kt污水消耗污泥0.08t,目前矿山污水产生量为.70t/a,则污泥产生量为8.49t/a;扩建后矿区新增生产作业人员70人,皆为***村村民,不在矿区食宿,垃圾产生量按0.3kg/人·d计,新增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1kg/d,则扩建后矿区生活垃圾总量为82kg/d,27.06t/a,生活垃圾和污泥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工程扩建后固废处理率为100%,排放量为0。3.5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5.1主要的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在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存在对景观、生物生态、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及地表开采沉陷。在景观方面,项目的实施将使评价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增加新的斑块,对小范围自然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破坏,改变评价区景观格局。在生物生态方面,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运行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评价区植物资源及植被、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境,对评价区生物多样性、局部自然生态体系的稳定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水土流失方面,拟建煤矿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属于开发型的建设项目,由于在工程的施工阶段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表植被进行铲除或掩埋,破坏了地表土壤的保护层,同时在开挖处或填方处又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等人为因素与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等共同影响了项目区内的水土流失状况,各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又有一定差异,水土流失形式亦有所不同,因此各区域防治的重点和措施也应有所差异,因此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而使这种影响得到控制。项目施工期内由于受地形和现有环境影响,所需建筑材料堆存于修建好的道路边沿,合理调配,随施工进度向前延伸,项目不再增加临时征地作为堆料场。工程扩建在原有场区内完成,不再新增占地。3.5.2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影响要素分析本矿开采服务期长达12年。受采煤活动的影响,煤层上浮岩石有可能产生冒落、裂缝、下沉和弯曲。矿井开采后,将产生大范围地表沉陷、地裂缝,将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产生,使原有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复活及加剧,使不稳定斜坡失稳,也可造成水土流失、岩溶塌陷等灾害。3.5.3闭矿后主要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由于井下开采的特殊性,在其服务年限期满,矿井关闭后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方面,主要是由采空区的继续沉陷导致的;此外,临时场地若不采取有效的土地复垦措施,则其仍将对生态、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影响。3.6项目与产业政策分析3.6.1发展规划分析2007年***煤炭产量达7339.08万t,***煤炭产量3636.97万t,其中***原煤产量181万t,占***煤炭产量的5%。***煤炭消费以省内为主,自产煤炭90%以上的市场在省内,销往省外的煤量近年呈现增长势头,根据***主要耗煤行业的发展规划显示,在未来10年内,由于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和全省“五大支柱产业”建设的需要,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将整体处于比现阶段更快的高速发展时期,产业将大规模扩大,而煤炭是其需求的主要增长点。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随着耗煤项目的逐步建设实施和煤矿建设相对滞后而越发突出。预计到2010年,******全市煤炭需求量(折原煤量)为12676万t。其中,电力4500万t,化工2787万t,焦化2339万t,冶金1250万t,建材、烤烟和民用及其它1800万t。本矿位于木格冲煤矿矿区北端,区内主要可采煤层有M4、M5、M7、M8、M9、M14、M15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七层,多以低灰、低~中等挥发分、特低硫、高发热量煤为主,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均属瘦煤类。根据各可采煤层的工业牌号,主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可选性等指标,开采煤层宜作化工用煤、动力用煤、电厂燃料用煤,市场前景乐观。区内资源可靠,储量丰富,根据***煤炭工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是***煤炭发展规划中的骨干矿井。煤矿所在地位于******,为少数民族聚居的落后山区,矿井的建设、生产将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技术工人,增加当地人员的收入,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本地经济发展。3.6.2产业政策分析随着矿井淘汰落后生产方式的政策和安全准入制度以及***重点发展能源和煤化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在现有的煤矿产能中,煤炭供应状况趋紧。*****矿井保有资源储量:255万t,工业资源储量:222万t,矿井可采储量:156.67万t,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计算,服务年限11.6a,资源利用率47%,满足设计规范对改扩建矿井的要求。3.6.3行业准入分析*****始建于1995年,已办矿13年,属证件和开采手续齐全的生产矿井。是***骨干煤矿之一,矿井改扩建项目在省、市、县规划范围内,该项目设计依据充分,支持性文件齐全,符合目前行业准入条件,*****正在按煤矿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矿井改扩建手续。3.7事故性环境风险分析(1)矿坑突水:发生概率较低,主要威胁和危害作业员工和矿山设备,并对外部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其排水会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污染。(2)瓦斯、煤尘爆炸和煤炭自燃:发生可能性较低,主要威胁和危害作业员工和矿井设备,其产生废气会对环境空气造成一定污染影响。(3)爆破材料库存在爆炸的危险。(4)水处理设施事故风险。3.8矿井安全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煤矿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每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以及相关政策、条例、安全技术规定。生产管理中认真组织编制和完善《作业规程》,并严格按《规程》进行各项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时刻警惕安全隐患的出现,确保安全生产。同时,根据本矿特点,项目《开发利用方案》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其中再次强调了井下必须采取“湿法作业”的一系列措施。3.9技改工程污染源“三本帐”3.9.1污水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扩建前后,污水水量变化情况见表3.9-1。表3.9-1技改前后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单位:万t/a时段污染源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a)SSCOD扩建前项目排水7.240.000240.00007扩建后项目排水23.030.000900.00026扩建前后排放量变化情况15.79+0.00066+0.00019工程扩建后,由于矿井涌水量增大导致废水排放量增大,本评价认为应该针对工程扩建后的新增污水产生量和排放量,适当的增加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系统处理能力达标后所排放废水都是达标排放,且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加量较小。3.9.2环境空气工程扩建前后,储煤场、矸石山的扬尘系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粉尘排放量的变化情况详见表3.9-2。虽然扩建后煤矿无组织粉尘总量增加,但煤矿都进行了较为有效的降尘措施,根据经验,洒水降尘可以有效的抑制80%的粉尘污染,矿山每天进行2-5次地面洒水降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粉尘污染。表3.9-2技改前后无组织粉尘排放量变化情况单位:t/a扬尘种类排弃情况工业产地扬尘原煤装卸扬尘扩建前排放量12.710.6扩建新增排放量6.350.3扩建后排放量19.060.93.9.3噪声工程扩建后沿用现有生产系统,只增加风机功率,则由机械产生的噪声无明显增加。现有工程大概每3个月进行一次爆破,扩建后新开矿井在采矿初期大概每天进行3次爆破,爆破时产生瞬时噪音约180dB(A),由于爆破噪声具有不连续性和无积累性,且为井下作业,对地面环境影响较为轻微。3.9.4固体废弃物工程扩建前后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详见表3.9-3。表3.9-3技改前后固体废物排放量变化情况单位:t/a固废种类排弃情况选煤矸石生活垃圾污泥扩建前产生量500020.135.79扩建新增产生量40006.9312.63扩建后产生量900027.0618.4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排放量0003.10工程分析小结(1)根据工业场地的地形及煤层赋存情况,扩建项目提出平硐斜井开拓方案。(2)项目采用的井口开拓方案及生产工艺较先进,由上而下开采,全井田统筹考虑,合理划分。矿井通风方式为机械通风。(3)矿井工业场地及风井工业场地设置截排水沟,有利于减缓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4)项目主井工业场地区原煤输送采用封闭式走廊皮带传输,并在输送带落煤口设密闭罩,在其它作业区采用喷雾洒水降尘及定时定量(2~5次/天)进行洒水,运输公路扬尘采取洒水降尘,运输车辆装卸过程中采用喷水方式抑尘,运送的车辆进行遮盖等方式,有组织粉尘及无组织粉尘可做到达标排放。(5)由于风井口位于山坡之上,大气扩散有利,一般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局部累积和爆炸伤亡事故,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6)拟扩建项目为地下坑采,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来自采空区上方的地表移动变形,为此设计已考虑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及减缓措施。(7)矿井涌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设置水处理设施处理后,部分用于与喷洒降尘、场区绿化和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艺流程中,剩余水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小。(8)矿区洗浴用水采用太阳能和电热水器相结合,对环境空气无影响。在采取设计和本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后,本扩建项目“三废”排放基本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及满足相关环保要求。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环境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拟扩建项目位于***北60km(公路距)的***,**至阿岗公路的西面。**地处***东部,滇、桂、黔三省结合处,东沿黄泥河为界与贵州兴义市接壤,东南以南盘江、清水江为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隔河相望;西南与师宗县为邻;西至北界,分别与陆良、**、富源三县毗邻。324国道及南昆铁路从**境内通过。西经石林至省会**240km,北距**131km,东距贵州省兴义市86km,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156km。目前,324国道**至石林段正处于扩建,翻修期,预计至2008年完成,届时公路运输状况将更好。南昆电气化铁路过境57.9km,设大小5个火车站。***位于***城西北部,地处**;师宗、陆良、麒麟三县二区交界处处,东接.***马街镇,南连师宗县竹基乡、雄壁镇,西通陆良县活水乡,北邻麒麟区东山镇。镇政府距***城55km,距**城81km;境内公路全长379km,全镇76个自然提村有75个通公路。拟扩建项目矿区有约10km的简易公路与**——东山——**公路相连,至***城约50km,同时与南(宁)昆(明)铁路**站、黄泥河站相连,交通较为方便。4.1.2地形地貌地质**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南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质结构复杂,西部和北部是较为完整的滇东高原面,中部属岩溶断陷湖形盆地,东部和南部受河流侵蚀、切割,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县境内最高海拔白腊山主峰2468m,最低海拔三江口722m。县东东西最大横距75km,南北最大纵距99km。***地处扬子地层区和华南地层区的分界处,属兴仁弥勒地层小区,区内除零星出露石炭纪、二迭纪地层外,其余为三迭系分布地区,为滇东型三迭系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境内除三迭统火把冲组为海陆相含煤碎屑岩外,其余均为浅海相碳酸盐和碎屑岩,生物化石丰富,沉积厚度巨大。***境内最高海拔2283m,最低海拔1748m,平均海拔2015.5m;地貌主要是溶蚀堆积盆地,土壤主要为高原红壤、黄壤、紫色和石灰土。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厂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场地地貌上属于岩溶(喀斯特)成因形成的溶蚀盆地地貌。场地位于盆地中部,岩石主要为厚层状灰岩,地层倾角小,垂直裂隙发育,基岩裸露,部分为红粘土覆盖或充填。场地岩溶发育,岩溶形态主要有石芽、溶沟、小规模的碟状洼地及落洞等。4.1.3地表水系水文特征***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流域水系,主要河流包括:①南盘江,自师宗流入***南部,县内流域面积284.2km2;②黄泥河是顺界而过的客水河流,径流面积173.1km2,年径流量1.68亿m3;③块择河于***西北部入境,径流面积244.3km2,年径流量1.61亿m3;④九龙河(上游称篆长河)由***西北部入境,自西向东,径流面积480.4km2,年径流量4.5亿m3,水域功能划分为III类水体。拟扩建项目所在地的地表水主要汇入距本拟扩建项目10公里处的篆长河(下游称九龙河),最终汇入南盘江。拟扩建项目所在地评价区范围无主要其它大河流,仅有无名小冲沟,属季节性河流,该河流不用于农灌,无人畜饮用功能,该小河目前无功能区划。矿区内经处理达标后不能完全回用的废水直接排入小冲沟中,小冲沟旱季沿山势下流,途中断流;雨季小冲沟沿山势下流进入***一凹地中,不外流。从地形、地势高差情况分析,矿区废水不会直流入其他河流中。矿区生活用水取自矿区南部沟谷山泉溪水,敷设输水管道两趟,输水距离1.5km,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已饮用多年。4.1.4地下水系水文特征拟扩建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类型按含水性质及赋水特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和基岩两大类。4.1.4.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Q)冲积、洪积、坡积物的孔隙之中,地下水以潜水形式分布,受季节影响较大,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未发现有大的泉点出露,对矿井充水无影响,在地形低凹处散流形式排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HCO3-Ca型水,PH值为5.58~8.1。4.1.4.2基岩含隔水性1.峨眉山玄武岩组裂隙弱含水层(P2β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深绿色、紫色玄武岩夹凝灰岩组成,发育有柱状节理,浅部风化裂隙带富水性较弱,深部则很弱。对矿床开采没有直接影响。2.龙潭组(P2l)裂隙含弱水层:岩性为浅灰色粉砂岩、泥岩夹菱铁岩、煤组成,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水,富水性极弱。地层厚度约95m。为矿床开采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床采有一定的影响。3.长兴组(P2c)裂隙弱含水层:浅灰色粉砂岩、泥岩夹菱铁岩、煤组成,富水性极弱,地层厚度约60m。为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开采有影响。4.卡以头组(T1k)裂隙含水层: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组成,钙质胶结,发育有致密节理,富水性弱。为矿床开采的间接充水含水层。5.飞仙关组(T1f)隔水层: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裂隙不发育,隔水性较好,地层厚度大于100m。4.1.5气候气象***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温度36.0℃,端最低气温-13.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溫21.2℃,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6.7℃。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2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每年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年日照时数1631.1小时。***主导风向为东南,频率约为21%,多年平均风速2.6m/s;春季(2-5月)风速最大,平均风速3.5m/s,夏季(8-10月)风速较小,平均小于2.0m/s;该区静风频率为25%。冬、春季雾日较多,平均出现日数约66天。拟扩建项目所在地平均***海拔2015.5m,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5℃,年平均气溫13.5℃,年无霜期231天;年蒸发量2312.1mm;年降雨量900~ll00mm,是***的少雨区,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4.1.6土壤***土壤类型有赤红壤、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冲积土和水稻土等,以黄壤土为主,占自然总土面积的39.2%,其次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和农耕地等。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土壤分为9个土类、19个亚类、35个土属、81个土种。由南到北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土壤垂直带谱:1100m以下低山河谷区为赤红壤,1100~1600m为黄红壤,1600~1900m为山地黄壤,1900~2100m为山原红壤。4.1.7主要动植物资源***县内地带性植被主要为亚热带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松林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此外尚有少量落叶阔叶及华山松、**松人工林。由于人为破坏严重,原生阔叶林仅有小面积残存,其它林地主要为人工林。主要乔木有**松、华山松、旱冬瓜、麻、麻栎、栓皮栎、新银合欢等。主要灌木有杜鹃、余甘子、马桑、川梨、车桑子、火把果、苦束、小铁子、珍珠花、乌饭、芒种花、胡枝子、小叶句子等。主要草本植被有扭黄茅、青蒿、白茅、旱茅、黄背草、野古草、金茅、翻白叶、斑茅、菜蕨、香薷等。全县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0.4%。拟扩建项目所在地植被稀疏,以荒山及少量农田植被为主,山坡多为灌草丛,耕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烤烟等。由于周围人为活动影响,加之动物种群及数量很少,拟扩建项目评价区内没有和大型野生动物分布。也无国家级和省级珍稀保护动植物。4.1.8矿产资源**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煤炭、硫铁矿和铅锌矿为主。且储量大、易开采。煤炭据初步勘查储量为58.23亿吨,是***重点产煤县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石灰石、大理石及铁矿等矿产资源。水能可开发的理论蕴水能可开发的理论蕴藏量为105万KW,现已开发73.5万KW。生物资源品种有400余种,传统的大宗势产业为生姜、油菜等。4.1.9水土保持现状***己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及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拟扩建项目。坡度20%以上的山区、农田、旱地已经基本实现退耕还林,全镇营造水土保持林干余亩,实施封山育林后全乡林地面积大大增加。这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减轻水土流失起了关键的作用。全镇森林覆蛊率为22%。拟扩建项目区周围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需要保护的名胜古迹、文物等保护目标。4.1.10地震拟扩建项目所在区域地处扬子准地台(Ⅰ)滇东台褶带(Ⅰ3)**台褶束(I34)富源凹褶(I34-3),具体处于区域性师宗—弥勒大断裂与富源——弥勒大断裂之间的补腊—宜那向斜的北西翼,该区历史未记载发生过灾害性地震。据国家标准《标准50011-2001》抗震设计规范,***属6度烈度区,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矿山基本建设应按7度设防。4.2社会环境状况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2.1基本情况***总面积3005.63km2,全县辖罗雄、板桥、富乐、马街、阿岗、九龙6个镇和环城、大水并、钟山、长底、旧屋基、鲁布革、阿鲁、老厂8个乡,7个居民委员会,148个村民委员会,1244个自然村,县城驻地罗雄镇。2008年总人口58.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0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91.4%;非农业人口4.9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6%;少数民族人口7.5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06%。人口自然增长率5.74‰,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79.02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布依、苗、回等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比例为12.3%。***总面积372km2,辖阿岗、法郎、岗德、木冲格、洒谷等13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2008年全镇有15546户人家,总人口6.03万人,中男性人口32433人,女性人口29573人,男女比11:9.1;非农人口1465人,占2.4%,少数民族3458人,占5.5%,人口自然增长率6.6‰,人口密度166人/km2。农民人均纯收入1629元。4.2.2经济建设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16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24.6亿元,增长12%亿元,第三产业20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亿元,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9亿元,增长6.1%;财政总收入完成5.8亿元,增长2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增长122.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510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弃成11970元,增长7%;城镇化率34.21%。2008年***经济总收入45755.4万元,同比增加8748.4万元,增幅23.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695.4万元,同比增5308.4万元,增幅27.4%,第二产业完成17584万元,同比增3174万元,增幅22%,第三产业完成3476万元,同比增266万元,增幅8.3%,农民人均纯收入2854元,比上年增加589元,增幅26%。4.2.3工业概况***工业主要以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生物加工等。(1)能源工业:包括电和煤两个方面。电目前以水电为主,已开发73.5万KW,正在规划建设14座小水电站装机23.73万KW,使总装机达到79.23万KW,自发电量可达11.2亿千瓦小时。原煤产量逐年增长。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冶金工业:已形成铅锌和铁合金系列的冶炼、加工格局。锌冶炼现有生产能力3万吨;超细锌粉及锌合金的加工能力为3.5万吨;铁合金系列3.5万吨。(3)化学工业:主要包括磷化工、煤化工和硫化工。上述三个方面的设计生产能力分别达到3万吨、80万吨和5万吨。(4)建材工业:有新型干法水泥、保温板、页岩及石板材等。(5)生物加工:以农产品生姜、油菜及生猪加工为主的企业。总体来看,**的工业还存在总量少、企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低、工业结构不合理等不足。4.2.4农牧业概况**是一个山、坝、河谷相间的农业县,各类土壤和各类气候环境兼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寿类、荞籽、豆类、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籽、生姜等。***2008年全镇耕地总面积58749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84500亩,总产量1994.8万千克,农民人均有粮337.7千克;种植烤烟27273亩,产量350万千克,产值3105万元;种植油菜籽7000亩,产量70万千克;种植蔬菜5400亩,540产量万千克。畜牧业在阿岗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木大牲-畜存栏15603头,其中牛11917头,马1816匹,骡1870头。牛猪存栏24393头,全年出栏肥猪54937头,山羊存栏958411,出栏20847只,家禽存栏24339只,出栏68581只。全年肉类产量6614.3吨,完成畜牧业产值8655.2元,比上年增长92.7%,牧业收入人均增收220元。4.2.5文教卫生2008年,***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42所,在校学生11294人,教职工54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l所,村级学校13所,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努力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认真完成扫盲任务,办扫盲班13个,提高班13个,成人小学班5个,扫除文盲375余人,提高750余人,累计实用技术培训(镇级)13期,参加培训5450余人,效促进了全镇经济健康发展。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生31人,病床45张,村级卫生所13个,合作医疗室19个,医务人员52人。2008年加大了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年共投资文化体育设施经费42.3余万元,其中:镇政府灯光球场8万元:门球场2.8万元;羽毛球场3万元;活动室10.5万元;各学校球场建设投入18余万元。4.2.6旅游资源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境内旅游资源尤为丰富。特殊的喀斯特地貌、30万亩连片油菜花、“一目十瀑”的九龙瀑布群、多依河的田园风光和鲁布革峡谷的峡湖景观,共同造就了**雄、险、奇、幽、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加上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璀璨的人文景观,使得**成为***旅游环线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自然之旅”的一个好地方。拟扩建项目区附近无风景名胜区。4.2.7文物保护经现场调查拟扩建项目所在区域内未发现文物,且拟扩建项目区占地不涉及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州)人民政府、县(区、市)民政府规定的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区内无国家规定的保护动植物。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5.1.2地下水境监测方案拟扩建项目所在区域涉及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表1中的1中的Ⅲ类标准。·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应选取矿区范围内或下游的地下水出露点或水井。·地下水监测项目:PH、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铅、锌、镉、砷、汞、铁、锰、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共13项。·监测频率:连续监测3天,每天一次,采样和分析方法执行《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5.1.2地下水境现状监测拟建项目所在地区域主要地下水为第四季松散岩含水基岩含水。******环监测站于2010年1月14日对*****矿井水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结果见表5.1-1。表5.1-1水质监测结果(mg/L)(pH为无量纲)项目PHDOCODBODNH3-N铁锰SSTP高锰酸盐指数16.525.8255.612.70.453.6943.848620.229_26.5-8.5---0.20.30.1--3.0注:1表示*****矿井井水;2表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以上监测数据为业主提供!5.1.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1)评价方法地下水采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其评价模式为:Sij=Cij/Dij式中:S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标准指数;C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监测值,mg/L;D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标准值,mg/L。pH评价模式为:SpH,j=(7.0-pHj)/(7.0-pHsd)SpH,j=(pHj-7.0)/(pHsu-7.0)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式中:SpH,j----pH在第j点标准指数;pHj----第j点pH监测值;pHsd----pH标准最低限值;pHsu-----pH标准最高限值。(2)评价标准*****矿井水主要为工业用水,水域功能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见表5.1-1。(3)评价结果:*****矿井水评价结果见表5.1-2。表5.1-2*****矿井水水质监测评价结果pHNH3-N高锰酸盐指数铁锰12121212120.96是2.25否0是12.31否38.48否注:1表示评价指数;2表示是否达标。以上监测数据为业主提供!由表5-2可以看出,*****矿井水目前pH和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限值,NH3-N、铁、锰含量均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限值,水质未达到Ⅲ类水要求。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5.2.1环境空气监测方案拟扩建项目所处区域为山区,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区划为2类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质量标准。·监测点位:矿区厂界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按照极坐标布点法布置1个点监测和矿区下风向的***村布置2个点。·环境空气监测项目:TSP(日均浓度)、NO2(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SO2(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PM10(日均浓度)。·监测频率:连续监测5天,采样和分析方法执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5.2.2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根据******环境监测站2006年12月28日编制的《***********监测报告表》在项目区内进行了监测,*****目前扩建仍沿用原有设备工艺和工艺广场,所以本报告应业主要求厂界采用***环境监测站2006年12月28日编制的《***********监测报告表》的监测数据。由于******村无其它新建工厂或矿山等工业产业,***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村环境现状采用类比资料(2008年11月***环境监测站所提供城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监测时间为2天,每天取样6次,具体方法见附件。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见表5.2-1。表5.2-1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一览表(mg/m3)监测项目日均值TSPPM10SO2NO2*****0.0650.0400.0370.005***村-0.0780.0390.03410.300.150.150.08注:1表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及标准限值。以上监测数据为业主提供!5.2.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环境空气最大浓度占标率和超标率,其评价模型为:Pi=Ci/Coi×100%I=Sn/ST式中:Pi----第i项污染物占标率;Ci----第i项污染物实测5日平均浓度,mg/Nm3;Coi----第i项污染物日平均浓度标准值,mg/Nm3;I----超标率;Sn----超标污染物个数;ST----实测污染物总数。(2)评价标准*****和***村处于山区,环境空气质量区划为二类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环发[2000]1号文修改后的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质量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1.4-2。(3)评价结果: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见表5.2-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2-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监测项目地点占标率超标率是否达标TSP*****0.0220是***-PM10*****0.267***0.520SO2*****0.247***0.260NO2*****0.062***0.425从表5.2-2可以看出,*****和***城市空气环境各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环发[2000]1号文修改后的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质量标准,能满足其环境空气功能。综合来看,区域空气质量状况较好。由于******村无其它新建工厂或矿山等工业产业,区域绝大部分为农田,有部分**松林地,无裸露地面,距项目约1km,环境空气质量理论上优于监测地环境空气质量。5.3声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5.3.1声环境监测方案拟扩建项目所处区域为山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标准;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90中2类标准,本次调查将在场界周围东南西北方向各布置4个点监测和在***村布置1个监测点。·环境空气监测项目:等效声级。·监测频率:连续监测5天,每天昼夜各1次,分析方法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5.3.2声环境现状监测根据******环境监测站2006年12月28日编制的《***********监测报告表》在项目区内进行了监测,*****目前扩建仍沿用原有设备工艺和工艺广场,所以本报告应业主要求厂界采用***环境监测站2006年12月28日编制的《***********监测报告表》的监测数据。由于******村无其它新建工厂或矿山等工业产业,***村环境现状采用类比资料(2008年11月***环境监测站所提供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监测时间为2天,每天取样2次,具体方法见附件。声环境监测结果见表5.3-1。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3-1噪声监测结果监测点位监测结果(等效声级Leq:dB)执行标准昼间夜间厂界东面59.046.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902类区(dB):昼间:60夜间: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dB):昼间:60夜间:50厂界南面58.549.5厂界西面58.747.7厂界北面57.746.5***5141以上监测数据为业主提供!5.3.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从表5.3-1可以看出,矿山厂界基本上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90的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基本上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限值要求。由于******村无其它新建工厂或矿山等工业产业,区域绝大部分为农田,有部分**松林地,无裸露地面,距项目约1km,声环境质量理论上优于监测地声环境质量。5.4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拟扩建项目用地在原有矿区范围内,为已批矿权的工业用地,不新增占地,项目总占地面积为0.2684km2。根据现场勘查,拟扩建项目用地未涉及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未涉及占用民房、基本农田;未涉及拆迁;拟建项目区域范围内无古树名木;拟建项目区无任何风景名胜。5.5水土流失情况本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区包括工业场地区、办公生活区、矿区道路区和闭井工业场地区,占地面积共计0.564hm2;直接影响区面积合计为7.814hm2;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合计为8.378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为0.564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7.814hm2。项目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属于轻度和微度区域,土壤侵蚀模数约1156t/km2·a。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号):项目区所在地***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政发【2007】165号):项目区所在地***属***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及重点治理区。所以根据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项目区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为建设生产类项目I级标准。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环境影响评价6.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在施工期将产生施工扬尘、噪声级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开挖土石方造成的水土流失级生态影响等,对周围空气、水、噪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6.1.1水环境影响评价6.1.1.1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矿井施工期主要水污染源为矿坑涌水和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污水及少量场地废水。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井预计正常涌水量为504m3/d,通过类比调查可知,施工期矿井涌水量为生产期间矿井计算涌水量的10%~20%,按15%计算,施工期矿井涌水量为75.60m3/d,矿坑涌水中污染物以SS为主,SS浓度为59.5mg/L。施工工程主要在矿区内进行,根据初步设计资料,施工总人数约为10人,皆为***村村民,不在矿区内食宿,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量按50L/d·人计算,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m3/d,施工工期3个月,计算污水中特征污染物浓度为CODcr:300mg/L,NH3-N:30mg/L。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机械漏出的油污、机械和车辆清洗及维修的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为SS、CODcr、BOD5、NH3-N及石油类,若不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期废水将沿地表排水沟同现有工程所产生废水一同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回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对废水最终汇入的篆长河影响不大。6.1.1.2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井巷掘进过程中会有少量井下涌水,井筒施工过程中将揭穿部分地下水含水层,对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资源可能产生影响。评价提出在井筒施工揭穿地下水含水层,尤其是对本区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时要及时封堵,封堵时使用隔水性能优良且毒性小的高标号水泥等材料。井巷掘进过程的淋水、井下涌水要排到地面沉淀池,与其他施工废水一并处理后回用。采取上述措施后,建设期对地表水体质量、以及地下水资源影响较小,而且是短期的。6.1.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施工期场地废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工地扬尘,其次是施工机械设备燃油(汽油或柴油)烟气及各型施工运载车辆的尾气。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建设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扬尘,其排放源较多,主要为:建筑材料(砂石、水泥)的无遮盖、超量运输洒漏、粗放式卸料、用料造成的扬尘;工地材料、渣堆、土堆的露天堆放,随风造成的扬尘污染;裸露道路上行驶的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等。在旱季节风速较大的情况下,施工过程会是空气中粉尘颗粒物浓度升高,影响周围空气环境质量。但由于施工扬尘中多是尘土和建筑材料灰尘,其中并无特殊污染物,一般影响范围局限于扬尘点200m范围内,在下雨或洒水的情况下,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减少且程度减轻。距施工范围上风向约200m范围外有零星居民3户,为***村村民,其余***村村民皆住距矿区下风向1km外,因此,矿区作业主要影响施工人员和上风向3户居民。要求对施工场地加强洒水除尘,且派专人负责洒水工作,根据经验,通过洒水抑尘可以使空气中的扬尘减少80%。为减少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必须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散状物料装卸尽可能降低落差、轻装慢卸,车辆上应覆盖篷布;车辆出工地前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每天洒水4~5次,并及时清扫道路,碾压或覆盖裸露地表,可使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 m范围;散状易起尘物料应尽可能避免露天堆放,若露天堆放应加以覆盖;水泥搅拌场地,在场地选址时,尽可能远离居民区,并使其位于居民区下风向;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应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项目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还有施工机械在施工运作中产生的机械烟气和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但由于项目施工范围不大,施工期不长,且所在区域地形较为空旷,空气质量良好,机械烟气和汽车尾气可在大气环境中自然扩散、稀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暂和微弱的。由此可见,施工期废气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当施工结束,污染源即消失,其影响也不存在。6.1.3声环境影响评价(1)噪声源强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地面工程施工机器和运输设备噪声。地面工程施工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场地平整阶段(土石方阶段),主要噪声源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第二阶段为基础施工阶段,噪声源主要有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第三阶段为结构施工阶段,主要产噪设备有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第四阶段为设备安装阶段,主要噪声源有吊车等。施工全过程以载重汽车为主要运输车辆所产生的交通噪声,也是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类比调查施工噪声源强列于表6.1-1中。表6.1-1施工噪声部分源强类比调查表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序号声源名称噪声级dB(A)备注1推土机75~85距声源15 m2挖掘机65~80距声源15 m3混凝土搅拌机75~90距声源1 m4打桩机85~105距声源15 m5振捣机90距声源1 m6电锯105距声源1 m7吊车70~75距声源15 m8升降机70距声源1 m9扇风机90距声源1 m10压风机95距声源1 m11重型卡车、拖拉机80~85距声源7.5 m(2)预测模式施工机械噪声采用如下模式进行预测计算:Li=L0-20lg(ri/r0)-△L式中:Li----距声源ri处的声级dB(A);L0----距声源r0处的声级dB(A);r----为预测点距声源距离,m;r0----为参考点距声源距离,m;△L----其它因素引起的噪声衰减量dB(A)。各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合成声级采用以下计算模式:式中:LTP----某点噪声总叠加值,dB(A);Li----第i个声源的噪声值,dB(A);n----声源个数。(3)预测结果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与消减措施,故噪声传播较远,对工业场地周围的影响较大。由于施工场地内施工机械波动较大,要准确预测施工场地各场界噪声值较为困难,下面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机械组合情况,结合类比资料。分析给出不同施工阶段噪声超标范围,详见表6.1-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1-2施工噪声影响预测结果序号施工期施工设备组合噪声叠加值最大值dB(A)影响半径(m)昼间夜间1井筒施工阶段92(1.0 m处)7.0712地面设施打桩阶段105(15 m处)150禁止施工3地面设施地基施工阶段83(15 m处)383774地面设施结构施工阶段90(1.0 m处)656(4)影响分析从表6.1-2可以看出,在所有施工过程中打桩阶段昼间影响范围最大,夜间必须禁止施工。地面设施地基施工阶段夜间影响范围达377 m,目前工业场地周围200 m范围外又能居民居住。为了防止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建设方应尽量避免地面设施地基夜间施工。为将建设期的噪声影响缩减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应加强管理,文明施工,严格遵守关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要求;尽量选用低噪设备,可在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尽可能减少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工序,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夜间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高噪声设备;如因连续作业确需在夜间施工的,应在开工前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以便取得谅解;在村庄附近施工时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及施工方法。如用钻空式灌注桩或静压桩代替冲击式打桩法等;物料进厂安排在白天,避免夜间扰民。综上所述,只要采用适当的防振降器械措施,合理布置噪声设备位置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的影响可降至低水平,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6.1.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固废的产生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施工期新增施工人员10人,垃圾产生量按0.3kg/人·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kg/d,施工期生活垃圾同现有工程生活垃圾一同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根据水保施工期内地面土石方扰动量约为2069m3,其中扩建工程土石方工程开挖2000m3,回填2069m3,外购土方69m3,不外排。施工期固废处置率100%,排放量为0。施工期只要加强施工人员和施工过程的管理,规范固体废弃物的对方与处理,并严格制定和执行施工条例,对于所产生的固废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对施工地点的开挖面和弃土临时堆放点进行处理,以防雨季产生水土流失,则施工期固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6.1.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008年,***总面积37200hm2,其中耕地面积12279.72hm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占总面积的33.01%;园地面积174.84hm2,占总面积的0.47%;林地面积17446.8hm2,占总面积的49.6%;草地面积293.88hm2,占总面积的0.79%;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654.72hm2,占总面积的1.76%;交通用地面积379.44hm2,占总面积的1.02%;水域面积360.84hm2,占总面积的0.97%;未利用地面积4605.36hm2,占总面积的12.38%。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建设期施工活动完全在矿区范围内完成,矿区周边主要为农田,植被较差,自然植被主要以灌草丛为主,有部分乔木,周围不涉及珍稀濒危和国家保护野生植物,也不涉及国家、地州县级风景名胜区。闭矿后进行植被恢复后,建设区域植被状况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6.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6.2.1水环境影响评价6.2.1.1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扩建后运营期工业场地产生的生活污废水水量为117.22m3/d,主要来自工业场地生活污水、浴室洗浴废水、食堂油污水、洗衣废水、机修及洗车废水、工业场地淋滤水等,根据类比资料,其水质预测为BOD5≤80mg/L,COD5≤150mg/L,SS≤100mg/L。旱季井下排水量约为864m3/d,雨季井下排水量约为1728m3/d,井下排水为深层地下水,其水质特点为悬浮物超标,其水质预测SS为59.5mg/L。(1)废水影响矿井涌水量根据季节变化而不同,扩建后矿井的正常涌水量36m3/h,日排水量864m3/d;雨季最大涌水量72m3/h,最大日排水量1728m3/d。矿井涌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洒水降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过程,剩余水达标外排。但目前*****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只有960m3/d,不能满足扩建后矿井的需要,环评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日处理能力。煤矿扩建后将职工201人,矿区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工业场地单身宿舍、浴室、食堂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0.26m3/d,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氨氮、石油类等。生活污水同矿井涌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生产用水使用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的重复使用水。煤矿生产用水一部分为作业场洒水和绿化浇灌,这部分用水经土壤吸收和地面蒸发,不外排。工业场地生产废水主要为机修、坑木加工车间和车库机械清洗废水,排水量约40.21m3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浓度一般为可达30mg/L,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限值要求,可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按当地年均降水量900~1000mm,雨季多集中在5-10月,旱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20%,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由于本项目产生原煤均由胶带运输机封闭输送,因此矿井工业场地淋滤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浓度可以达到1000mg/L,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限值要求,可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由此可见,拟扩建后工程所产生的废水在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一定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浇灌、洒水抑尘、消防用水或回用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艺过程中,剩余水达标外排。由于矿区所在区域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山排放水岩季节性小冲沟外流,雨季排放水沿小冲沟外流至***一低洼凹地处(托者),排放水在此汇集,汇水处距矿山越为3km,不再在外流;旱季排放水沿小冲沟外流,在中途断流。矿山废水达标排放,且雨旱季矿山外排水都未进入附近地表水体,对水环境基本上无影响。(2)煤炭开采对地表水的影响矿区内只有一些季节性冲沟,没有河流和水库,因此开采沉陷对地表水不会产生影响。(3)非正常排放对地表水的影响井下排水量864m3/d,工业场地生产的废水产生总量为117.22m3/d,根据预测,在最不利事故情况下污废水未经处理全部外排,非正常工况按一天计算,SS产生量约52.61kg,COD产生量约8.66kg。在非正常工矿下排水将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造成污染。6.2.1.2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水文地质特征①峨嵋山玄武岩组裂隙弱含水层(P2β):深绿色、紫色玄武岩夹凝灰岩组成,发育有柱状节理,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深部则很弱。对矿床开采没有直接影响。②龙潭组(P21)、长兴组(P2c)弱裂隙含水层:岩性为灰至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局部夹细砂岩厚100.93-166.18m,一般厚133.56m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段粒度较粗,下段稍细。为矿区7层可采煤层的赋存层位,浅部裂隙率发育,线裂隙率0.5%~3%,深部逐渐减弱,且部分被泥质所充填。综观全段岩性,属非均质的含、隔水层相间的含水组段。在露头区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呈现潜水,沿倾向径流逐渐过渡为承压水,因裂隙率制约,径流速度缓慢,富水性较弱。据地面调查,泉水流量0.249L/s,根据金成矿区钻孔抽水q=0.0006L/s·m,渗透系数k=0.0003m/d,水位算高1899.13m~1920.95m。水化学类型属HCO3-·SO42--Ca2+·Mg2+型。本段富水性弱——极弱,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在浅部或断层带附近,富水性增强,是矿坑充水的重要因素之一。③卡以头组(T1k)弱裂隙含水层由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厚>50m,“X”型节理发育,裂隙率1%~3%,地表呈球状风化,底部一般有15m~20m中厚层状的粉砂质泥岩及泥岩,层位较稳定,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在自然状态下,本段与煤系无直接水力联系,只有当大面积回采后,因塌陷,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沟通后,导致与煤系联通,形成对矿坑充水。根据**滇东类似矿区所见,因塌陷所形成之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远超过经验公式计算高度。一般可达煤层总厚的8至10倍。由此推断本勘查区T1k含水层应为间接充水含水层。根据金成矿区102号钻孔抽水试验:q=0.0005L/s·m,k=0.m/d,水位标高:1868.18m~1920.95m,泉水流量一般0.32L/s,水温18℃,PH=7.0,矿化度0.395g/L,水化学类型:Cl-·HCO3-Ca2+。④飞仙关组(T1f)隔水层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厚度不全,裂隙被蠕虫状方解石充填,层厚较稳定,底部常见约20m紫红色薄层状泥岩,隔水性能良好。⑤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主要它冲积、坡积、残积物组成,多分布在山向坡角及沟溪两岸,面积小,厚仅0~20m,富水性随季节变化,旱季干枯,无实际水文地质意义。(2)煤炭开采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本次设计开采煤层位于龙潭组(P21)、长兴组(P2c)弱裂隙含水层,煤层上覆松散岩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和坚硬岩层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滇东类似矿区所见,因塌陷所形成之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远超过经验公式计算高度。一般可达煤层总厚的8至10倍。根据资料分析,导水裂隙带集中在龙潭组(P21)、长兴组(P2c)弱裂隙含水层和卡以头组(T1k)弱裂隙含水层,不会延伸至地表。该含水层地下水将以井下涌水的方式渗透到井下巷道,并被排至地面。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含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层为地表植被涵养层,含水层的补给源均以贫乏的大气降水为主,该含水层与开采煤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不受导水裂隙带的影响,煤炭开采对第四系含水层无影响。此外,由于主井、副井及回风立井从地表至井底穿透各含水层,在井筒附近区域也将使各含水层形成一定的水力联系,但由于该地区含水层渗透系数很小,这种影响程度和范围都很小。(3)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煤层开采后由于顶板的冒落,使采空区上覆盖含水层遭到破坏,原来储存于含水层中的水被排空,煤层含水随原煤带走,这部分水被称为静储量。该量为一个与含水层本身特征有关的固定量,对其破坏是永久性的。在采煤地层遭破坏后,上层顶板冒落,上覆含水层地下水以矿井涌水量的方式被排至地面,该水量在初期较大,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排水量逐渐趋于相对稳定,从煤层周围含水层渗入到采区及巷道的地下水称为动储量。它与地形、构造、降水量、煤层埋藏深度及采煤方法等因素有关,该量为一变量,闭矿后一般可形成新的动态平衡。根据方案设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64m3/d,最大涌水量1728m3/d,该水量为煤炭开采时动储量和部分静储量之和。按服务年限12a计,矿井服务年限内井下排水量合计为29.81万m3。由此可见,本矿井开采时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小。(4)井下采煤对居民水源井的影响分析居民水源井一般较浅,取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含水层地下水,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在在龙潭组(P21)、长兴组(P2c)弱裂隙含水层和卡以头组(T1k)弱裂隙含水层,对取水深度较浅的村民水源井无影响。但对于井田境界内取水深度在在龙潭组(P21)、长兴组(P2c)弱裂隙含水层和卡以头组(T1k)弱裂隙含水层的水源井将受到一定影响,导致这类水源井水量减少甚至被采区揭露而报废。(5)井下开采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分析本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季节性冲沟,无河流、湖泊等天然的地表水体,且井下排水对地下水的影响未到达地表,井下开采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6)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质的影响分析项目扩建投产后井下正常涌水量为864m3/d,最大涌水量1728m3/d,主要污染物为SS,地下涌水进入*****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由水泵送至工业高水池,再分送至井下、地面各用水地点,用于井下防尘洒水、道路洒水、绿化;工业场地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17.22m3/d,废水进入*****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用于井下防尘洒水、道路洒水、绿化;剩余外排,旱季剩余外排水量为604.49m3/d,雨季剩余外排水量为1592.21m3/d。本项目产生的污废水部分回用于工业用水,其余达标排放,且区域年渗透量(109.5mm)远远低于年蒸发量(2312.1mm),对区域地下水质没有影响。但是鉴于矿井服务年限较长,井泉的水量将随含水层含水性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而,上述预测仅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与实际有出入。地表沉陷对井泉的具体影响需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通过观测才能作出较准确的预测。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对评价区的生活用水水源地泉点进行跟踪监测,若其矿山开采造成开采区及附近井泉流量减少或干枯,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则建设方必须负责解决受影响居民的用水问题。6.2.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本煤矿并不是以污染环境空气为主的项目,故而只进行达标排放大气污染物和环境影响分析,不对环境空气污染物作预测。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污染、瓦斯排放及机械设备燃油尾气。粉尘污染则主要来自煤炭装、卸、储和皮带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及矸石排放系统,瓦斯抽放及矿井排风也有甲烷与粉尘污染。6.2.2.1常规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影响(1)瓦斯矿井2008年12月26日由***煤炭工业局作过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审定结论:通过对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实际计算得到的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20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4m3/min,最大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48m3/t,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31m3/min,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该矿为低瓦斯瓦斯矿井。拟开矿井亦属于低瓦斯矿井,矿山应加强通风管理,保证矿井各用风地点的合理配风,严格控制回风流和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尤其是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浓度,装备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避免矿井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采空区和废弃的巷道应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及时进行封闭。矿井井下及扇风机房周围20m以内严禁火源,井下爆破,严禁使用明炮、糊炮,必须使用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炮眼内装水炮泥和用黄泥充填。电机设备的选型、安装、使用、检查必须严格执行《矿井安全规程》的规定,防止产生电火花和机械磨擦、碰撞火花,局部通风机设“三专两闭锁”设施、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管理机构。(2)矿区机械设备燃油尾气本项目共有13台燃油机械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废气污染环境,属无组织排放。充分燃烧可以减少废气污染,本项目所用机械分散,具备较好的大气扩散条件,有利于减轻机械尾气的污染影响。(3)扬尘本项目的扬尘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场地的粉尘和运输道路扬尘两个部分。矿山工业场地生产系统、输煤栈桥、露天原煤仓、排矸场等工业场地作业,有间断的粉尘产生,属无组织排放。*****扩建后将扩建露天储煤场地占地约为650m2,容量约0.5万t,扩建临时排矸场地350m2,容量约0.2万t,已积累堆存300t。通过计算,工业场地无组织扬尘年排放量为19.06t/a。原煤装卸扬尘年排放量为0.9t/a。本项目原煤和煤矸石筛分在井下完成,原煤和煤矸石各将通过皮带运输机输入原煤储存仓和排矸场,这将大大减少汽车运输的量。由于场区土石路面早已板结,且工作人员定期的清扫、洒水降尘(每天两次以上),运输车辆装卸过程中采用喷水方式抑尘,运送的车辆进行遮盖,减少扬尘污染,扬尘量将减少80%。防止工业场地扬尘污染敏感点及周围大气环境,设计在工业场地采取喷雾洒水防尘措施,以及在场界种植阔叶常绿乔木等措施。在切实落实设计方提出的措施后,工业场地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否则矿井工业场地扬尘将对在工业场地内的3户村民造成空气污染。6.2.2.2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影响本地区主要存在大风可能影响大气环境的不利气象条件,其中,大风可能加剧储煤场扬尘,根据相关类比资料,常规条件下储煤场起尘风速为4.0m/s。类比《滇东煤电工程白龙山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预测结果,储煤场扬尘主要影响其周边100m范围以内地区,但在风速≤6m/s条件下,各个预测点颗粒物浓度均不超标,而**地区月平均最大风速为2.6m/s,这就意味着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储煤场扬尘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然而在冬春季瞬时大风条件下,若不采取防护措施,短时间内储煤场扬尘会造成一定程度污染。6.2.2.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本项目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本次环评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进行计算。本次预测根据工业场地的分布将其分为三块分别预测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矿井井口设施区(主要污染源是输煤栈桥及原煤仓)、矿井辅助生产设施区(主要是道路扬尘)、风井场地(主要是风井粉尘)。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预测矿井井口设施区外无超标点,无需设置防护距离;矿井辅助生产设施区外无超标点,无需设置防护距离;风井场地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距面源中心)200m,风井场地关心点距离风井场地边界280m,在防护距离以外。因此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预测可以看出,本项目采取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是切实有效地。6.2.3声环境影响评价(1)噪声源强矿井通风机房、提升机房、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等。设备噪声源大部分是宽频带的,且多为固定、连续噪声源。运煤车辆产生的噪声主要为间断性移动噪声源。由于爆破和开采在矿井下作业矿井隔声后对地面的影响不大。由于噪声在环境中不积累、不持久,并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所以噪声主要是对作业场地的影响,而对周围环境影响较轻微。噪声源强详见表3.3-1。表3.3-1主要噪声源源强类比值表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噪声源名称设备型号/台数厂房内单机设备噪声级dB(A)采取措施措施后厂房外1m噪声级dB(A)矿井工业产地主斜井提升机房带式输送机/2条90在提升机房内设置隔声值班室,对提升机房作隔声处理75机修车间刨床、电焊机、桥式起重机95设备基座减振,厂房安装隔声门窗75坑木加工房圆锯机/1台,万能刃磨机/1台100厂房封闭安装隔声门窗隔声降噪,室内墙壁、顶棚进行吸声处理,夜间停止工作78风井场地通风机房FBCZ-4-No12A防爆轴流式通风机/1台103通风机房通风机噪声较高,设消声器消声并在排气口设扩散塔来改变噪声传播方向,对电机设置减振基础80空气压缩站KNC-55A型风冷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100空压机进排气口安装消声器,厂房隔声,墙壁、顶棚进行吸声处理78爆破180矿井隔声55(2)预测模式运营期工业场地的噪声源主要是设备噪声,所以按照点声源考虑,采用点声源评价模式:①距离衰减值噪声随距离的衰减值为:Adiv=10式中:Adiv----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A);r----点声源距受声点的距离,m。②其它衰减值因空气吸收、地面、绿化等引起的衰减值相对较小,本次预测拟忽略其影响,即按ΔLa=0计。根据上述公式预测结果得到主斜井提升机房、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通风机房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空气压缩站对敏感点的噪声贡献值,通过与敏感点背景噪声值的叠加,得到项目敏感点的预测值,叠加公式如下:混合公式:(3)预测结果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实地调查,工业场地主要设备噪声源距场地边界最近的距离见表6.2-1,关心点距噪声源距离见表6.2-2。表6.2-1主要设备噪声源距场地边界最近距离(m)噪声源场地边界主斜井提升机房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通风机房空气压缩站爆破矿厂厂界东边界116232392264181215南边界101200338228156186西边界291171236149239373北边界368349159336348220表6.2-2关心点距噪声源距离(m)噪声源关心点主斜井提升机房机修车间坑木加工房通风机房空气压缩站爆破厂界内3户村民16021210422081315根据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见表6.2-1,关心点噪声预测结果见表6.2-2。表6.2-1厂界噪声预测结果dB(A)贡献值噪声源矿井工业场地厂界(东)矿井工业场地厂界(南)矿井工业场地厂界(西)矿井工业场地厂界(北)工业场地主斜井提升机房29.831.127.424.2机修车间33.734.925.724.2坑木加工房30.727.430.533.9风井场地通风机房28.129.432.535.9空气压缩站29.630.834.527.4井下爆破8.49.63.67.8表6.2-2关心点噪声预测结果dB(A)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贡献值噪声源厂界内3户村民工业场地主斜井提升机房30.9机修车间28.5坑木加工房34.6风井场地通风机房28.2空气压缩站36.8井下爆破5.0叠加后厂界噪声预测值见表6.2-3,叠加后关心点噪声预测值见表6.2-4。表6.2-3叠加后厂界噪声预测值dB(A)矿井工业场地厂界(东)矿井工业场地厂界(南)矿井工业场地厂界(西)矿井工业场地厂界(北)昼间预测值59.0358.5458.7457.75标准值60606060评价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夜间预测值46.1249.6648.0646.93标准值50505050评价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表6.2-4叠加后关心点噪声预测值dB(A)厂界内3户村民昼间预测值58.76标准值60评价达标夜间预测值48.16标准值50评价达标(4)影响分析①工业场地边界噪声影响评价由表6.2-3工业场地边界噪声预测结果可知,各设备噪声同时运行时,对矿井工业场地东、南、西、北边界昼间噪声预测值范围在57.75~59.03dB(A)之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标准;夜间噪声预测值范围在46.12~49.66dB(A)之间,厂界东、南、西、北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标准的要求。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②关心点噪声影响评价由表6.2-4关心点噪声预测结果可知,各设备噪声同时运行时,昼间对厂界内的3户***村村民居住点的噪声贡献值为58.76dB(A),夜间贡献值为48.16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则噪声对3户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基本无影响。***村距本项目约1km远,本项目所产生的噪声对***村基本上无影响。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2.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扩建后工程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本煤矸石少量污水处理后污泥和生活垃圾。6.2.4.1煤矸石环境影响评价煤矸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空气、水体、自然景观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上,其影响程度与矸石的理化性质、矸石产量、排放场地及处理方式有关。矿山扩建新增煤矸石0.4万t/a,则扩建后煤矸石产生量为0.9万t/a,煤矸石基本全部利用,卖给煤电厂发电和砖厂制砖。在煤矸石不能及时全部综合利用的状况下,有部分储存在临时排矸场。扩建后临时排矸场地350m2,容量约0.2万t,现临时堆存量约为300t。(1)煤矸石自然倾向分析引起矸石自燃的因素很多,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硫铁矿结核体是引起矸石自燃的决定因素,水和氧气是矸石山自燃的必要条件,碳元素是矸石山自燃的物质基础。煤层中全硫含量,是由硫铁矿、有机硫和硫酸盐硫所组成,其中硫铁矿硫和有机硫是可燃硫,尤其是硫铁矿硫是缺氧还原环境中生成的,赋存于煤层及煤系地层中,呈结构和结晶状态,未开采前埋藏于地下,隔绝空气,难以氧化,由井下排放至矸石处理场后,矸石经过大面积接触空气而氧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硫铁矿的燃点仅为280摄氏度,所以易引起自燃,从而引起其它可燃物的燃烧。其反应机理如下: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硫铁矿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3.3MJ2SO2+O22SO3+0.2MJ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硫铁矿在氧化过程中,析出硫磺而不是SO2气体4FeS2+3O22Fe2O3+8S+0.92MJ由生成的三氧化硫与水作用形成硫酸SO3+H2OH2SO4硫酸液体可加速煤和硫铁矿的溶解,降低其燃点。由上述反应式可得出,硫铁矿在氧化过程中,耗氧量较小,每公斤硫铁矿在燃烧时需氧量为997.8g,仅为煤燃烧时需氧量的53.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煤矸石自燃的内因是矸石中有硫元素以硫铁矿和有机硫的形式存在,而外因则是有氧的存在。氧是煤矸石自燃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供给氧才能产生自燃,供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燃烧程度的大小,如果始终保持在缺氧状态下,就不会发生氧化自燃。水也是加速矸石自燃的一个重要条件,由于水的存在,硫铁矿才能产生硫酸溶液,并产生大量的热,从而促进自燃。另外,矸石处理场其它可燃物如煤、木头等是使燃烧扩大、蔓延的必要条件。因此,除含硫量之外,矸石处置后是否自燃,还可以从可燃成分、通风状况、氧化蓄热条件、堆积处理方式等方面来评价。本项目产生的煤矸石由司机运往附近地区的煤电厂发电和砖厂制砖,煤矸石仅在煤矸石砖厂进行临时的堆存,因此发生矸石自燃的可能性极低。(2)矸石风蚀起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矸石风蚀起尘量与矸石易风蚀成分、起尘风速、矸石场地形及矸石堆存防尘措施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有关矸石堆扬尘的风洞模拟试验资料,矸石山的起尘风速为4.8m/s。据当地气象站多年常规气象资料统计,该地区的静风频率为25%,多年平均风速为2.6m/s,各风向平均风速在2.0~3.5m/s之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空气湿度较大。由此可预测,矸石场能够发生扬尘的机会较少,其矸石临时堆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当然,在具备起尘风速条件时,矸石场会对周围局部地区形成影响,根据其它矿井评价中类似条件矸石场的扬尘影响预测,其影响范围在矸石场下风向约0.8km以内。为减小其发生率,应尽量减少矸石临时堆场的堆存时间,加强观测,在风速较大时及时进行洒水降尘,将其影响降到最低。(3)矸石淋溶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由于本项目矸石全部利用,不在矿山内长期堆积,只设置临时排矸场,为防止临时堆场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环评提出在临时堆场周边布置截水沟,截水沟出口与矿山污水处理系统相接。并且要求,在煤矸石临时堆场使用前,应对其下部的第四系松散层进行必要的压实;仅保留必要的作业面。对产生的渗滤液必须接入污水处理系统达标后排放。这样,矸石场废水可达标排放,不会改变区域水环境。(4)矸石堆放对景观的影响分析矸石堆放对景观的影响主要是指矸石平地起堆后即占压土地又影响区域美观。本项目附近为彝昌煤矿和***村的零散村民,1km内无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大部分区域为农田,临时排矸场对周围景观产生轻微影响。6.2.4.2污泥和生活垃圾环境影响评价目前矿山所用污水处理设备每处理1kt污水消耗污泥0.08t,目前矿山污水产生量为.70t/a,则污泥产生量为18.42t/a;扩建后矿区新增生产作业人员70人,皆为***村村民,不在矿区食宿,垃圾产生量按0.3kg/人·d计,新增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1kg/d,则扩建后矿区生活垃圾总量为82kg/d,27.06t/a,污泥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工程扩建后固废处理率为100%,排放量为0。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2.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6.2.5.1地表沉陷的预测拟扩建项目扩建投产后,随着开采范围增大,地表沉陷影响范围将变大,因此本评价将通过地表沉陷预测(依据本项目《地质评估说明书》),评价本工程井下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音符的地下水的漏失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开采深度20~200m,开采7层全区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煤层总厚度13.60m,煤层倾角15~29°。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层状结构软岩岩组,移动角值见表6.2-5。表6.2-5移动角取值表下山移动角(顺倾斜)β=62°上山移动角(反倾角)γ=70°走向移动角α=70°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及相似煤田矿井开采沉陷变形经验及对地面塌陷监测经验,预测矿井采空地表最大沉陷量,最大倾斜值、曲率及水平位移变形等。本次预测采用矿井回采以相当尺寸(60m)向前推进(达到充分采动)。预测煤层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或采止线附近产生的最大地表移动变形值。采区空最大变形值计算公式:Wm=q×m×COSαim=Km=±1.52um=b·Wmεm=±1.52式中:Wm----最大下沉值(mm);im----最大倾斜值(mm/m);Km----最大曲率值(10-3/m);um----最大水平移动值(mm);εm----最大水平变形值(mm/m);q----下沉系数,与矿层倾角大小、开采方法和预板处置方法有关,取q=0.60;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m----矿层开采平均厚度(m),取13.60m;r----地表主要影响半径(m);H----均采深(m);取110m;β----岩石移动角,考虑采区状况,岩层产状,取β=66°;α----煤层倾角,本区15~29°,取平均值22°。根据上述公式预测采区地表变形量,通过初步计算,计算结果详见表6.2-6。表6-1煤层地表变形计算结果表序号项目采区1煤层平均采深H(m)1102煤层平均厚度m(m)13.603下沉系数(q)0.64影响半径r(m)48.985移动角β(°)666煤倾角α(°)21°7水平移动系数b0.308最大下沉值Wm(mm)76189最大曲率值Km(10-3/m)4.82710最大倾斜值im(mm/m)15811最大水平移动值um(mm)228512最大水平变形值εm(mm/m)44从上表计算结果,采区地表最大沉陷值为7618mm,最大倾斜值156mm/m,最大水平移动值为2285mm,充分采动后其影响半径为48.98m。在预测的开采塌陷区内,随着矿山开采面积的扩大,采空区面积不断扩大,地表可能产生塌陷、开裂、诱发小规模滑坡,影响上体稳定性。6.2.5.2地表沉陷影响受体情况由地表沉陷预测可知,开采引起的下沉7.618m左右的下沉值相对地表本身落差比较大,而地表多被土壤覆盖。由此可知井下开采对地表形态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整个井田区域都会相继下沉,因此开采后会形成地表沉陷,若不进行实时监测与治理在地表会形成积水区。6.2.5.3地表沉陷的生态环境影响(1)地表沉陷对地表形态影响矿井的开发,一方面将对原有地貌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将诱发新的地貌过程产生。①煤炭开发对原有地貌的改变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矿井移动盆地形成的过程中及形成后,由于采空区上覆的岩土体厚薄不均,应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加之大量疏排硐内的地下水,将改变原始岩土体的开然平衡状态,往往在上覆支撑岩主体薄弱的地段产生地面沉降或形成地裂缝,造成山体变形、开裂。本矿井开发后的地貌形态为原有地貌与地表裂缝、塌陷坑叠加的结果,但由于本区为起伏较大的山区,采深深(20~220m),地表下沉值远不如地形变化大,而且地表裂缝及塌陷坑规模不大,因而,地貌形态的改变并不十分明显。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可能威胁的目标是拟开采井田范围内的坡地、旱地等。②煤炭开发可能诱发的地貌变化煤层开采后,地表除产生连续性的移动和变形外,有时还会出现各种非连续性地破坏现象,如裂缝、塌陷坑、滑坡及泥石流等,这些破坏现象就是煤炭开发可能诱发的地貌变化。(2)对农田的影响对土地、农田造成破坏原因是地表移动变形产生的地裂缝、塌方或小滑坡。地表裂缝主要使土地、农田被分割破碎,影响耕种,裂缝带可造成少量农田毁坏。塌方及小滑坡,主要发生在地形较陡峭、黄土层较厚的地方,造成地表表层土滑移、松动、岩石裸露,庄稼、树木、植被不能正常生长。地表裂缝、塌方或小滑坡,对地表土层原始内聚力和附着力产生了“质”的改变,使得在原有侵蚀力不变的情况下,侵蚀模数加大,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强度,加速水、土、肥的流失,使土地、农田变得贫瘠。本项目地表移动盆地范围全部为旱地。地表沉陷对地貌及土壤的破坏从而也造成了对地表耕地资源的破坏。由上述所知,由于本区为起伏较大的山区,地表下沉值远不如地形变化大,而且地表裂缝及塌陷坑规模不大,因而,地貌形态的改变并不十分明显。所以由开采沉陷造成的耕地破坏较轻,且开采沉陷造成的耕地破坏时间主要集中在采深小的地带,待采空区沉降稳定后,通过填埋、夯实裂缝,耕地原有功能一般不会受影响,开采沉陷一般不会造成耕地大面积消失。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层变薄,岩石裸露,水、肥不能保持,有机质减小,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但本区开采沉陷量不大,因此也不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太大的影响。总体说来开采沉陷对耕地的破坏主要分布在煤层埋藏浅部及坡度较陡的河谷地带。在煤层埋藏浅部,地表产生的裂缝及塌陷坑,将造成耕地分割、破碎、田坎垮塌等;在坡度较陡的河谷地带,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危岩崩塌、滑坡及泥石流,会使基岩裸露、掩埋耕地,推倒或掩埋庄稼及林木,对局部地段的农林生产产生影响。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于受开采影响的耕地和农作物,建设方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根据《土地法》等法律法规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加强复垦,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3)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项目扩建在矿区原有范围内完成,无新增占地。评价区内的植物均为广布种和常见种,且分布较均匀,不会使原有的植被遭到局部影响,会使评价区的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也不会造成某一植物种类的消失。评价区没有濒危野生动物。因此,矿井的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只是引起动物局部的迁移,不会使评价区野生动物种数发生变化,其种群数量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当煤矿开采沉陷未波及地面时,地表水和矿坑水之间没有直接水力联系,彼此不发生影响。评价区多梯平田、坡耕地、灌木林地及常绿阔叶林,植被所需水分来自大气降水,年降雨量900~ll00mm,年蒸发量2312.1mm,是***的少雨区,年均相对湿度为83%,土壤又多为黄壤和红壤,土壤结构的储水条件较好。同其他煤区一样。一般情况下采煤对地上植被影响不大。当采空面积不断扩大,采空区导水裂隙带和地面沉陷范围也随之扩大,在局部地段,地表水渗入地下或矿坑,使局部河川径流量减少。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局部范围内的植被生长量。影响生态植被的变化主要与植物生长的土壤性质变化,尤其是水分和养分变化有关。大样本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矿井开采土地塌陷后,由于理化形状在局部地段发生了变化,对养分的利用率和降水的利用率降低,从而影响到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农作物产量。其中,由于坡度增加和裂缝增加,地表径流、深层渗漏和无效蒸发,降水资源利用率可能比塌陷前减少10~20%,但由于本区地下水位较深,塌陷前后地下水利用率仅从地表植物这一角度来看变化不大。塌陷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对植被异质性程度的改变程度来度量的。由于异质的组分具有不同的生态位,给动物和植物的栖息、移动以及抵御内外干扰,提供了复杂和微妙的相应利用关系。因此,异质性的变化是评价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核心问题。煤矿开采塌陷后绝大部分面积上的植被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绝大部分面积上的植被是该区域具有动态控制能力的组分,因此,项目实施与运行对该区域自然体系中组分自身的异质化程度影响不大。(5)对水土流失的影响①土壤理化性状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土地塌陷后,在局部的坡度变陡和裂缝密集地块,由于水土流失,表层土壤中的粘粒下移,使表层土壤砂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养分含量会减少,从而影响到作物的产量。②水土流失随着开采煤层的进程加快,采空范围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矿区地面变形愈来愈严重。地表会出现大面积的沉陷盆地及沟谷地带的不规则塌陷坑、地裂缝和漏斗状流沙口等。这便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植被发育状态,使得有的植物失去生存环境,使现有的地表水断,从而加快了水土流失的进程,应当引起高度重视。(6)地表沉陷对地表水的影响矿区内只有一些季节性冲沟,没有河流和水库,因此开采沉陷对地表水不会产生影响。(7)地表沉陷对地下水的影响在开采期间由于部分区域的地表受沉陷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面降水的径流与汇水河泉水的流动和水量会重新分布,一般水位会有所下降,水量有所减少,但在开采结束后3~5年将部分或全部得到恢复。生产中应加强对地下水文情况的长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8)地表沉陷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影响煤层开采后,地表除产生连续性的移动和变形外,有时还会出现各种非连续性地破坏现象,如裂缝、塌陷坑、滑坡及泥石流等。下面讨论煤矿开发后,诱发或加剧地表非连续性破坏现象的可能性。地裂缝的产生及其宽度和深度与有无第四系松散层和土层的塑性、粘性及变形值大小有密切关系。塑性大的粘土,一般在地表拉伸变形值超过6~10mm/m时才发生裂缝;塑性小的砂质粘土、粘土质砂或岩石,当地表拉伸变形达到2~3mm/m时即发生裂缝。房矿井地处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区,地表土层较薄,最厚为20m,基岩大部裸露,当地表拉伸变形达到2~3mm/m时就可能发生裂缝。上文分析看出,各采区煤层开采后地表有发生裂缝的可能性。矿区中部偏北分布有一个崩塌,分布于矿区主井北西侧公路旁陡坡地带,崩塌主轴方向50°,崩塌属小型岩体重力式崩塌,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崩塌体物质成份由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碎屑岩组成,柱状节理发育。地表风化裂隙十分发育,岩石呈碎块状,加之后壁高陡,在地震,强降雨的激发下,后缘陡壁及崩塌物质有可能再次活动。若处置不当,对煤矿的正常安全运营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对崩塌前缘公路及农田构成威胁,对地质环境的造成不利影响,加剧已有崩塌灾害的可能性中。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矿井不设排矸场,不会直接引发泥石流,但矿井开采后,煤系地层、三迭系砂、泥岩地层风化破碎,煤炭开发所产生的崩滑体以及采动影响会加剧岩石物理风化,为泥石流进一步提供了固体物质来源。加之本区降雨量充足,溪沟小河坡降较大,沟岸较差,因此煤矿开采间接引发泥石流的可能性中。此外,矿山疏干排水,将会导致局部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煤系地层泉、溪沟干枯,甚至疏干地下水,造成地表水断流,造成下游农业无水灌溉,人畜饮水困难等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6.2.5.4地表沉陷的社会环境影响(1)地表沉陷对村庄的影响在矿井范围内和影响范围内无村庄群落,不涉及建筑倒塌和居民搬迁问题。(2)对交通、输电线路的影响井田范围内无重点保护的交通、重点保护的输电线路,矿井开采不会对重点保护的交通和输电线路造成影响。6.2.5.5闭矿后的生态环境影响服务期满后,整个矿井将会停止生产。环境空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将停止排放,对生态环境不再造成污染影响。6.2.6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本章节根据本项目《地质灾害评估说明》编写。6.2.6.1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1)地理位置评估区位于***东部***城北西330°方向,平距约26km处,行政区划隶属******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4°09′01″-104°09′25″,北纬25°05′36″-25°06′01″。(2)地形地貌特征评估区属云贵高原南部,为剥蚀、侵蚀低中山区。地势总体为北东高南西低,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体系吻合,主要山岭、沟谷多为南北向~北东向,评估区切割深,地形起伏大,多为“U”型深沟与条状山脊相间排列,地形坡度一般为10-20°,最高海拔位于评估区北东部山顶,海拔高度为2290.8m,最低海拔位于评估区南部冲沟中,海拔高程为2100m,最大相对高差达190.8m。(3)地层岩性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区内出露地层有老到新有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其中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为含煤地层。(4)地质构造评价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山字型构造前孤东翼,滇东新华夏构造带南部,区域上夹持于弥勒——富源断裂带与弥勒~师宗断裂带间,属北东向的补腊——宜那向斜北西翼。地层总体呈一单斜构造,矿区地层走向为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12~29°左右,一般为21°。未见次级褶皱,矿区内的断层不发育,仅在矿区东部,发现一条具有一定规模的断层,位于矿区东部,表现为厚度不全的卡以头组(T1k)与飞仙关组(T1f)地层接触,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大于60°,断距大于50m,性质为正断层。矿区地质构造类型属简单构造类型。(5)新构造运动评价区所在区域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整体上升,伴有间歇性的下降,区域上接受了第三系的沉积,受剥蚀后,厚度不全。未发生断裂构造现象。(6)地震评价区地处扬子准地台(Ⅰ)滇东台褶带(Ⅰ3)**台褶束(I34)富源凹褶(I34-3),具体处于区域性师宗—弥勒大断裂与富源——弥勒大断裂之间的补腊——宜那向斜的北西翼,该区历史未记载发生过灾害性地震。据国家标准《标准50011-2001》抗震设计规范,***属6度烈度区,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矿山基本建设应按7度设防。(7)水文地质评价区地下水类型按含水性质及赋水特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和基岩两大类,其中裂隙水和矿床关系较大,主含煤段弱裂隙含水,上覆顶板及下伏底板裂隙含水微弱,具隔水性。水文地质条件简单。(8)工程地质评价区内岩体分为第四系松散岩(土)组、层状结构软岩岩组、层状结构软硬相间岩组、块状结构坚硬组。可采煤层有7层,其顶板岩石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底部为厚度不大的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属层状结构较软岩组。综合分析认为,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6.2.6.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区现状下无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分布。矿区中部偏北分布有一个崩塌,分布于矿区主井北西侧公路旁陡坡地带,崩塌主轴方向50°,崩塌属小型岩体重力式崩塌,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崩塌体物质成份由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碎屑岩组成,柱状节理发育。评估区内主要有两条较大的冲沟,主要特征详述如下:G1冲沟:位于评价区的西部边缘,主沟沟长约700m,在主沟北侧东部有一条次级冲沟汇入,沟宽5~15m,纵坡坡度24%,汇水面积约0.14km2。冲沟横断面多呈开阔“U”字型,属季节性水流,植被覆盖率10%,相对高差100m,两岸坡度基本相同,在10°~20°之间,其岩性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I)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属散体结构及层状结构软岩工程地质岩组,位于矿区的西部边缘附近;调查表明,冲沟岸坡基本稳定,未见地质灾害分布,不具备爆发泥石流的坡度条件,水土流失不严重,无危害对象,危险性小。G2冲沟:位于评价区的中部偏西,主沟沟长约700m,沟宽10~30m纵坡坡度14%,汇水面积0.21km2,矿区主井、副井及风井分布于该冲沟两侧冲沟横断面多呈开阔“U”字型,属季节性水流,植被覆盖率约10%,相对高差120m,两岸坡度基本相同,在10°~20°之间;冲沟在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及长兴组碎屑岩中穿过,下游地段冲沟两壁较缓,沟底见大量碎屑岩转块,属散体结构及软硬相间工程地质岩组,位于与G1冲沟接触处附近;调查表明,冲沟岸坡基本稳定,未见地质灾害分布,不具备爆发泥石流的坡度条件,水土流失不严重,无危害对象,危险性小。综上所述,评价区现状条件下无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崩塌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分布。评估区不良地质作用主要是冲沟,冲沟分布区崩塌、滑坡不发育;水土流失轻微,不具备爆发泥石流的坡度条件,未发现泥石流灾害痕迹,对井田建设不存在直接危害。6.2.6.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矿井开采后,将产生大范围地表沉陷、地裂缝,将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产生,使原有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复活及加剧,使不稳定斜坡失稳,也可造成水土流失、岩溶塌陷等灾害。在评价预测的开采塌陷区内,随着矿山开采面积的扩大,采空区面积不断扩大,地表可能产生塌陷、开裂、诱发小规模滑坡,影响上体稳定性。塌陷裂隙延伸到地面,使地表水沿裂隙进入矿井,危及正常生产,且易发生顶板冒落事故。主要威胁对象为区内的房屋及采矿人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险程度中等。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矿区中部偏北分布有一个崩塌,分布于矿区主井北西侧公路旁陡坡地带,崩塌主轴方向50°,崩塌属小型岩体重力式崩塌,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崩塌体物质成份由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碎屑岩组成,柱状节理发育。地表风化裂隙十分发育,岩石呈碎块状,加之后壁高陡,在地震,强降雨的激发下,后缘陡壁及崩塌物质有可能再次活动。若处置不当,对煤矿的正常安全运营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对崩塌前缘公路及农田构成威胁,对地质环境的造成不利影响,其危害性小~中等。加剧已有崩塌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此外,*****地形较复杂,区内广泛分布三叠下统飞仙关一段(T1f1)碎屑岩,岩体易风化强烈,采矿活动诱发新的滑坡、崩塌的可能性较大。矿山疏干排水,将会导致局部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煤系地层泉、溪沟干枯,甚至疏干地下水,造成地表水断流,农业无水灌溉,人畜饮水困难等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矿区开采的各可采煤层,其顶、底板岩性基本相似,均为层状结构较软岩组。特别是其间所夹的泥岩,粉砂岩泥质硬度极低,抗风化能力弱,风吹失水易裂,蚀水易软化变形,稳定性极差,随着煤层的开采,顶板极易塌落,坑底易发生底鼓,侧壁易发生片邦,威胁采矿人员人身安全,可能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矿体围岩为富水性弱——中等的沉积岩裂隙型含水层,矿区东部发育F1断裂发育,并切割了部分煤层,断层造成各含水带之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具有较强的导水性,坑道掘进至含水层或含水断裂带时,可能遭受坑道突水危害,危险性中等。综上所述,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如不加强管理,或不按相应规范、规程合理开采,可能加剧采空区及地面塌陷,影响山体的稳定性、加剧评估区内已有崩塌灾害活动、诱发泥石流、加剧矿区及周边水体污染、诱发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疏干等地质灾害;加剧现状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大、危险性中等。6.2.6.4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根据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工程的分布和生产特征,以及地质灾害的危害对象和危险程度,将全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中、小2个区;其中危险性中区(B区)面积0.21km2,占总评估面积0.81km2的25.9%;危险性小区(C区)面积0.60km2,占总评估区面积0.81km2的74.1%。B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区内有矿山的井下工程和地面设施分布,有少量民房。本矿为小型矿井,地面建筑均为一层砖木结构,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本区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矿坑排水可降低地下水位。矿坑水与矸石淋滤水可一定程度的污染地表水,矸石堆被雨水浸泡后,可形成小规模滑坡或泥石流。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将引发地面塌陷、地裂、位移等地质灾害。井下有发生冒顶、片邦、瓦斯及煤尘爆炸的危险。从而危及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总体本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中等,造成损失中等,治理难度和投入不大。基本适宜小型矿山的建设与开采。C区内基本无人居住,采矿活动未进入本区。在采矿达到煤层总厚度及最大分布范围内,地面塌陷可能部分波及本区,但此时采矿活动已结束,构不成危害。仅可能破坏局部植被及耕地。造成的损失小。地质灾害易防治,投入小,适宜小型矿山的建设与开采。综上所述,*****矿权范围内基本适宜小型煤矿的建设与开采。6.2.6.5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对于评估区小煤窑开采引起的地面塌裂、塌陷区,按相应的规程及进行回填,避免地表水及大气降水沿此下渗涌入生产矿井内。(2)矿山开采中,随着面积增大,可能导致地面开裂及地面沉降,因此建议在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B”地面建筑按规程、规范预留保安煤柱。(3)矿山主井、风井、地面工业广场建设时应注意边坡稳定性,加强边破支护及排水设计。(4)矿山建设时,应对不稳定巷道地段采取重点支护,必要时应采用石砌及混凝土或其它工程手段进行支护。(5)矿山开采过程应按相应规程、规范进行合理开采,并对采空区进行及时充填,以防止老窑透水及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6)充分利用采矿过程中废弃矸石等,对采空区进行充填,防止地面塌陷。6.2.7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收入、生活水平的影响该矿位于我国***滇东北少数民族聚居的落后山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及土地贫瘠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收入来源较少,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仍较落后。本矿井的建设、生产将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技术工人,会增加当地人员的收入,预计扩建完成后,需用工人数171人,人均年收入23000元,可较大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2)项目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该矿位于我国***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滇东北少数民族聚居的落后山区,地面人员较少,建设、生产时产生的各种不利因素不会对人们产生影响。由于当地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卫生的现状也较落后,而矿井的建设和生产又需依靠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作后盾和基础。矿井虽然不会重复以前企业办社会的老路,但通过税收、捐资、修建矿区生产和生活设施等方式投入资金和当地政府一起解决职工和当地村民的文化、教育和卫生问题,这将给当地的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发展空间。(3)经济和社会评价结论*****资源可靠,建井条件好,经济效益好,项目的实施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扶贫攻坚工程和确保煤炭的供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执行《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投资省、见效快。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生产能力。充分考虑不占良田,少占耕地。针对地质报告中应考虑的安全方面和开采的安全原则,采取合适的安全技术措施。矿井资源利用率为47%,采区回采率为80%,工作面回采率为95%,符合国家规定。矿井建成后,交通、电力、通讯等相关规划能够满足矿区正常生产的需要,且考虑富余,可对周边村民进行一些供给。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进农村的“三村四化”建设,改变目前贫穷落后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建设*****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该项目建设是必要可行的。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环境保护措施评述及防治对策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7.1.1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矿井涌水量为为75.60m3/d,主要污染物为SS、铁,SS浓度为59.5mg/L、总铁浓度为9.70mg/L,总锰浓度为4.29mg/L,可先建设井下水处理站,井下水经处理后,使SS浓度小于70mg/L,然后重复利用于井口工程施工。项目卫生间采用旱厕,粪便供附近农田作有机肥,由当地农民拉走沤肥;食堂油污水设隔油池隔油,粗处理后再进入*****和彝昌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过的废水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限值要求,可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7.1.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本工程施工期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机械在进行场地开挖、平整及运输作业时燃油排放废气,在进行土石方开挖、平整、建筑材料运输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粉尘。为了防止施工时地表开挖以及施工机具产生的粉尘、废气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如下具体的污染防治措施。(1)合理的施工组织,工程施工图设计,尽量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土石方开挖及时送至填方处,并压实,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场区地面的硬化与绿化应在施工期同步进行。(2)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缩短工期,降低燃油机械废气排放,将其不利影响降至最低。(3)对开挖区域要加强地面的清扫,防止尘土四处洒落;对运输车辆在驶离作业点时,对车身进行清洗;严禁车辆超载超速行驶,以防止运输中的二次扬尘产生。沿途路段旱季应洒水降尘。(4)水泥河沙等建筑材料堆放在临时仓库或工棚内,对洒落的水泥等粉尘及时清扫,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7.1.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为了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本工程施工中必须采取如下噪声防治措施。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设备选型时,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2)在工业场地施工中,为防止施工噪声对工业场地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噪声值大于85dB(A)的设备只限于白天作业,严禁在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3)将可在固定地点施工的机械如混凝土搅拌机等设置在临时建筑房内作业。防止噪声扩散对环境的影响。7.1.4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①建设单位应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结合¥¥煤矿工程施工期占地、植被破坏情况,认真做好工程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②完善施工的环境管理,设立环境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能,落实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监督管理措施。(2)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①施工中不得将废弃土石任意裸露弃置,以免遇强降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污染地下水及地表水。②在地面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破坏区,施工完毕,要及时平整土地,并种植适宜的植物,以防止发生新的土壤侵蚀。③对于各工业场地及道路施工区,水蚀强烈,为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3)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措施①施工图设计阶段要优化总体布局,用减少对地表土壤和植被的破坏、产生新的土壤侵蚀。②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要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控制施工范围,尽量将施工临时占地布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③对于临时占地和新开辟的临时便道等破坏区,竣工后要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要进行土地平整、耕翻疏松(要求深翻表土30-40cm)机械碾压后的土地,并在适当季节进行植树、种草工作。④场站及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完成后,应在其周围进行绿化,绿化树种选择当地易于生存的树种,以美化环境,并防风减尘。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⑤对于施工过程中破坏的乔木和灌丛,要制定补偿措施,损失多少必须补偿多少,原地补偿或异地补偿。⑥保护和利用好表层的熟化土壤,施工前把表层的熟化土壤集中起来;待施工扰动结束后,再覆土于新朔地貌区,以利于植被建设。⑦妥善处理施工期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生活垃圾等,要进行统一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弃置。施工结束后,要进行现场清理,采取恢复措施。(4)动物的保护措施对位于山地区域的施工现场,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严禁滥砍滥伐及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5)保护植物的保护措施采煤工艺是通过矿井在地下进行,工程对地表的损坏有限,对植物的损坏也有限。7.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7.2.1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扩建后矿井的正常涌水量36m3/h,雨季最大涌水量72m3/h,矿井涌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洒水降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过程,剩余水达标外排;矿区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工业场地单身宿舍、浴室、食堂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0.26m3/d,工业场地生产废水主要为机修、坑木加工车间和车库机械清洗废水,排水量约40.21m3/d,生活污水和工业场地废水要求设设置隔油池隔油,粗处理后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洒水降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过程,剩余水达标外排。但目前*****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只有960m3/d,不能满足扩建后矿井的需要,环评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日处理能力。7.2.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严格按《开发利用方案》提出的防尘措施,在各产尘点安装喷雾洒水防尘系统,工业场地周围设围墙,沿围墙种植常绿乔木,以防风滞尘。(2)加强道路的清扫工作,在干燥季节定期洒水,使作业场所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7.2.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矿井通风机消声壁面消声:在风道壁面衬贴吸声材料。吸声量为3-7dB(A)。在风道直线段,设轻质吸声材料组合的消声段,其消声量一般为20dB(A)。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风机房墙采用吸声结构,吸声量5dB(A)。(2)工业场地噪声控制隔声:振动筛等设备外型几何尺寸较大,噪声较高的设备,采取对建筑、构筑物门窗作隔声设计,设集中隔声控制室、流动值班人员佩戴隔声耳塞或耳罩加以解决。柔性连接和减振:管道和强烈振动的设备之间,以及有强烈振动的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以及支架之间的连接均应采用柔性连接。选用高隔振系数材料,减少向楼板等支承结构传振。溜槽噪声控制:对地面生产系统声源源强较高的溜槽可采用在溜槽钢板外侧敷设一层阻尼涂料以减少钢板受物料摩擦撞击发生的振动和噪声;或采用铸石溜槽。通过采取上述噪声控制措施,各工程场地场界噪声基本能达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要求。(3)加强听力保护处于高噪声环境的操作人员,可以采取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配带耳塞或减少工作接触噪声的时间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4)交通噪声控制对各种机动车辆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安装低噪声喇叭,汽车在通过人群较多的地段应限速行驶,并尽量减少鸣笛次数和时间。7.2.4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煤矸石排放煤矸石可有计划地将掘进矸石用于井口工业场地场地平整、充填井下采空区、解决建筑物下的煤拄回采、巷道维护、复杂顶板管理、加垫地基、路基、填沟造地等。未能完全利用的煤矸石卖给附近煤电厂发电和砖厂制砖。(2)生活垃圾和污泥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清理,和污泥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7.2.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2.5.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原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井下开采导致地表塌陷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以防治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这些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1)保护: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政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煤矿生产不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毁灭的破坏,预留煤柱保护河道、村庄及地面主要建筑物;(2)恢复:即通过努力使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得到修复,包括排矸场封场覆盖与绿化,地表沉陷破坏的土地复垦等;(3)建设:采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更高功能的生态系统的措施,如水土保持,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等。7.2.5.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矿区开采容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为此需要采取如下水土保持措施,以确保工程投产后,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量和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使防治范围内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1)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严格按矿井水土保持方案及矿井设计要求,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其次,要积极发展林业生产。植树种草改良被覆是防止气候干旱和水土流失,抑制泥石、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严格控制游耕地,改造缓坡旱土。将25°以上陡坡旱地退耕还林,同时,注意发展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2)各场地要根据场区施工平场情况,做好排洪设施、挡土墙、护坡等水土保持设施。(3)公路及风井道路两侧做好排水沟、排水涵洞排水设施,以及绿化林带的建设。(4)排矸场的固体废物的流失及矸石的自燃,需设拦渣工程,堆场上游设截洪沟,矸石排放时,在排放时采取分层堆放,层层压实的方法。封场时采取土地复垦整治与渣面植被再造措施等水保措施。(5)工业场地等场地周边除了工程措施外应采取相应的植物措施构成矿区的绿化林带。7.2.5.3厂区绿化及防护林措施矿区绿化是矿区生态工程建设的一部分,对本区的绿化应做好以下工作:(1)办公区绿化行政区、办公楼前以美化绿化为主,栽植观赏性较强的树木、花卉、绿篱,并辅以绿地;(2)机修车间、污水处理站、储煤场等产生粉尘或噪声较大的生产系统四周,工业场地四周以及办公楼、行政区与生产车间之间应以乔、灌相配种植防尘降噪绿化带;(3)场内道路两侧、工业场地外围视地形种植水保防护林带,树种以乔木、灌木相结合;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排矸场进行土地复垦,复垦后的土地用于植树种草或农耕,树种以灌木为主。7.2.5.4地表沉陷防治对策就目前开采技术,难以做到既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又对地表不产生影响,因此塘房矿井开采后,井下采煤产生的地表连续或非连续变形,对地表的建构(筑)物、农田、村庄、植被以及水体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或减缓措施。(1)对地表建筑物的保护措施•在进行各采区开采时,对地表建筑物进行全面调查,建立档案,建立岩移观测站点(采中观测,及时报警)和预警系统,•对在沟坡地区采煤,应适当调整开采布局(开采顺弯方向布置工作面),能够有效地控制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在开采中加强山体滑坡区的监测和预防措施。(2)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地表沉陷所引起的不良地质现象是指由于煤炭开采所引起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防治措施为:①矿井开采时应首先对开采范围内的古滑坡及高陡斜坡调查清楚,预测煤炭开采时形成滑坡及泥石流的可能性,及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在滑坡的边缘修做排水沟减少雨水对其的润滑,对需重点保护的地区做挡土墙、防滑桩、削坡与减载和其它护坡工程、植物工程辅以综合治理。②根据裂缝宽度大小,对较小裂缝经耕地平整既恢复原状,对裂缝采取充填、平整的顺序,使耕地恢复原状以减少雨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③对于那些在煤炭开采中可能形成滑坡并将产生较大破坏作用的斜坡及古滑坡,应留设防护煤柱加以预防。(3)对采动影响土地治理措施本着“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采动影响破坏的土地由*****在采动停止后进行土地复垦,对破坏较严重的土地,进行复垦恢复耕种,并按有关土地法规定给土地使用者一定的补偿;对破坏严重的土地,并使其绝产、应作为征地处理。(4)加强岩移参数和地表变形规律的观测为了掌握井田地表变形规律和岩移参数,并为生产过程中制定地表塌陷结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生产期应设置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观测开采过程中开采的井田地表变形规律和岩移参数,并为今后进一步开采提供更准确的参数和经验。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环境风险评价煤矿的环境风险包括煤矿开采产生的安全事故、水处理设施事故风险、以及炸药、燃油和其它危险物品的贮存和运输风险。8.1煤矿开采主要安全事故情况及事故防范措施8.1.1煤矿开采主要安全事故情况井下开采煤矿项目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项目,其主要事故有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火灾;瓦斯、煤尘爆炸;通风设施故障;井下水涌;冒顶等。而且各种事故具有一定的连锁性,如不加强防范或处置不当,极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煤炭井下开采常见危险事故情况见表8.1-1。表8.1-1煤炭井下开采常见事故和影响事故名称产生原因可能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瓦斯浓度偏高;通风系统不畅;煤岩层突出窒息、瓦斯或煤尘爆炸火灾电力系统火星及其他意外因素引起井下火场甚至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瓦斯、煤尘浓度突出;通风系统不畅;明火人员伤亡、摧毁巷道并可能引发二次爆炸风机故障风井设备维护不善;工作人员技术措施错误;供电局路中断瓦斯、煤尘突出并可能诱发爆炸事故井下水涌地质情况;采掘作业失误堵塞巷道,引发工作人员窒息甚至井筒淹没事故冒顶操作失误;突发地质灾害堵塞巷道,人员被掩理,引发窒息死亡等事故8.1.2煤矿事故防范措施调查2003年7月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务公议审议通过了《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规定中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消除煤矿生产事故隐患,对从事煤炭开采行业人员资格和危险事故防范措施、体制等有明确的要求,*****应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要求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措施和危险事故防范措施,主要措施有:(1)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煤矿矿长须经培训考核,依法取得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2)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和平教育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庆经专门培训合作,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作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和避灾路线图等;采、掘工作面有作业章程;矿井应有尽有至少2个独立、行人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每个采区、水平至少有2个便于通行并与之相加的安全出口;巷道应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设置安全生产设施的需要;主要运输巷、主要风巷不得低于2m,上、下和平巷不得低于1.8m,回采工作面出口20m内巷道不得低于1.6m;采煤工作面至少保持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通往回风巷1个、进风巷1个。(4)每年必须经过瓦斯等级鉴定、各煤层应有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的鉴定结果;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有瓦斯抽放措施,并装备安全监控系统;井下爆破须按矿井瓦斯等级选用相应的煤矿专用炸药和雷管;实行瓦斯检查制度和矿长、技术负责人瓦斯日报审查签字制度。(5)具备完整独立的通风系统,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有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防排水系统和火灾防治措施及设施;保证双回路电源线路供电。8.1.3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按《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中“煤矿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要求,*****应建立应急救援机构。事故应急救援机构设置情况见图10.1-1。图8.1-1***煤矿煤矿应急救援机设置***煤矿事故急救领导小组事故抢救指挥部抢险救护队办公室(安检科)综合小组事故调查和现场警戒小组善后保障小组8.1.4事故紧急预案*****应制定《煤矿各类事故应急预案》,预案中针对煤矿项目易发、常发的各类事故并根据*****本身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处理预案,保证危险事故责任到人。*****各类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内容见表8.1-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8.1-2*****各类事故应急援主要内容事故名称处理预案煤与瓦斯事故切断相关区域动力电源;迅速撤退灾区人员;迅速向矿高度所汇报,抢救遇难人中;加强瓦斯巷道通风,将高浓度瓦斯引入回风道外排,成立临时抢捡指挥部,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矿救护队、医生立即到调度所待命;高浓度瓦斯排口严禁区烟火、切断电原;向上级及时汇报井下灾变事故及时了解灾变发生地点、类型,并组织人员撤离;撤退不及的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自救措施;发生火灾时,如条件合适,应尽快组织人员直接灭火;迅速恢复被破坏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灾区正常通风;及时采取伤员救治和被困人员抢救措施火灾事故探明火灾地点、范围及原因,根据相关情况确定通风措施,防止火灾向有人员巷道蔓延,并切断灾区电源,通风应以不危及人员、不扩大火势和不致发生爆炸为原则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及时查明爆炸地点,迅速组织人员撤离,抢救遇难人员,防止二次爆炸;撤离人员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撤离时,应设法自救并发出求救信号;确定无二次爆炸可能时,应迅速修复被破坏巷道和通风设施,排除烟雾,清理巷道,配备必要的事故处理材料设备,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伤亡和事故情况风机故障及时查明故障原因,恢复供风设备运转,并向值班与高度所汇报;停风可能起过10min时,应及时通知风井打开防爆门保持自然通风,并通知人员撤至大巷待命电源中断及时汇报调度所并迅速查明原因,申请投入备用电源回路;供电中断可能起过10min时,应采取进行自然通风、撤离人员措施并定时观察水位变化,及时汇报调度所井下水灾事故底板出水大于21m3/h要及时报调度所和总工,大于42m3/h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上报集团公司高度所处理,发现突水征兆应立即停止作业,声速向调度所汇报,发生涌水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撤离并及时向调度所汇报,调度所人员应立即通知涉及人员撤离,并组织救护队封闭出事地点,特大突水时,调度所应立即通知井下人员迅速撤至地面,立即关闭防水闸门,停送电源,所有水泵同时运转排水,派专人观测水情并及时汇报冒顶事故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堵截人数及位置;及时恢复冒顶区正常通风,如不能恢复可利用水管、压风等对埋压、堵截的人员输送新鲜空气,检查冒顶情况,加强后方的支架,维护后路;设专人观察顶板,防止二次冒顶,应以最快速度接近遇难人员,根据情况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应避免破坏冒落岩石的堆积状况8.2水处理设施事故风险分析*****与彝昌煤矿共建共用一套污水处理设施,目前该套设施的日处理能力为960m3/d,该设施负责处理两个煤矿的矿井涌水工业场地废水。该套设备目前满足两个煤矿的污水处理需求,但*****扩建后随着矿井涌水量和工业场地废水的增加,已超出该套设备负荷。当污水处理设施无法运行时,矿区废水将直接排放,造成污染,为避免此事故发生,应加大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和矿区蓄水能力。目前水处理药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而处理工艺成熟,处理效果明显,事故风险率较低;生活用水直接使用山泉水,不存在液氯的储运问题。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3危险物品管理和运输风险分析本矿主要危险物品主要有炸药和燃油。这类物品的泄漏、爆炸除会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外,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甚至是灾难性的。对它们的管理除加强安全保卫措施外,还应根据不同特性做好相应防范措施。根据危险品管理使用情况,本报告要求本矿的矿山救护队除应具备常规救护抢险能力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危险品事故处置能力,为此应配备一定量处置设备,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并根据各种危险品特性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以备不时之需。8.3.1炸药爆破器材与起爆器材分库存放,爆破器材分类存放,严格按爆破安全规程进行手法及其它操作。按照相关消防规范设置防火、防爆、隔爆设施。煤矿在距办公区约100m山坡上建有地面爆炸材料库,雷管库和炸药库相距15m,围墙高3m。爆炸材料库值班室建在围墙外,有库管员值班,且该位置经过安监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审查,符合安全要求。8.3.2燃油由于运煤汽车依托社会,本矿不考虑设自备加油站。8.3.3危险物品运输本矿地处边远山区,交通相对落后,经济不发达,物资供应渠道不畅,各主要生产资料均须从县城、昭通乃至四川、**等地购入,尤其是爆破器材须长距离运输,具有一定风险性。**地区雨量充沛,常年有雾,这些都对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威胁。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有可能导致危险品泄漏或泼洒,严重破坏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威胁过往人车安全。为降低危险品运输风险,矿山营运过程中应做到:危险品运输专车专人,责任到人;加强运输车辆维修保养工作,严禁病害汽车上路;积极配合地方交政部门做好公路维护保养工作;不超载、超限运输,不混装、混运;加强对司乘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严禁酒后驾车,避免夜间行车。8.4风险分析结论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设置基本负荷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表混和闺房的要求。通过落实《开发利用方案》的对策措施和《安全评价》的对策措施以及本报告中提出的对策措施,切实针对项目中危险有害因素对设计方案和生产设计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真人落实国家相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加强事故预防和按群管理工作,即可为本项目奠定坚实的安全生产条件,从而满足本项目安全生产的要求。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建设单位、评价单位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通过公众参与,可以真正了解公众所关心的环境问题,以便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更加公开化,结论更切合实际,确保建设项目实现其预期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在项目设计及评价过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在项目周边影响区域采取相关部门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多种方式听取项目周边相关部门及项目区居民对本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9.1公众参与的目的(1)促使公众了解项目建设的目的、规模、建设地点等,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建成后可能对公路沿线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及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让公众对其发表意见,满足其知情权,以便取得公众的充分理解、支持和合作;(2)通过对当地群众长期居住、生活环境的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的征询结果,可帮助分析该地区环境污染特征和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质量水平,以表征环境影响评价的客观程度,保护公众的切身利益;(3)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要素等资源较为熟悉,用公众参与的形式,邀请他们参与环境资源保护措施的拟定,了解他们的要求,可使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更加切实可行,保证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4)使公众有机会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充分发表意见,保证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9.2公众参与调查实施9.2.1调查内容公众参与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公众对拟建工程的了解程度及所持的态度;(2)公众认为拟建工程建成后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3)公众认为拟扩建工程在施工、运营中将产生哪些环境影响;(4)如何妥善解决拟建工程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5)公众对安置、赔偿等具体要求及意见;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公众关心的其它问题。9.2.2调查方法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平面媒体信息公告,征求公众意见;二是重点区域内采用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征询项目所在区域公众对项目及其环境影响的见。调查对象的选取以随机抽样为主。拟建项目公众参与调查采用建设单位负责、环评位协助的方式进行。2009年12月评价单位以问卷形式对工程影响区域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本次调查首先由调查组人员向被调查对象详细介绍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概况、规模、意义以及工程建设对当地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再由被调查人自愿填写《*******扩建工程公众参与调查表》,最后通过整理、汇总进行分析。9.2.3调查对象了解社会各阶层人士对项目的看法,公众参与的对象主要包括:(1)政府机构拟扩建项目境影响评价活动直接受*********环境保护局的监督和管理。当地政府是最直接民众代表,拟建项目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当地政府及其各职能管理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公众参与也需要他们的组织和沟通。(2)社会团体会团体主要是反映当地政治团体、人民代表委员会、政治协商委员会、工会、妇女联合会以及工程直接影响的企业。(3)当地群众当地群众主要是指工建设影响涉及的居民。本次调查共发放个人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当地居民调查表,收回率100%,社会团体发放20,收回20份,收回率100%,调查表形式见查表形式见附件。9.3信息公告及反馈情况9.3.1公告发布本次拟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信息公告采取在项目直受影响的村镇张贴有关项目概况、环境影响、公众参与方式、联系方式等内容的环保公告。信息公告发布时间为2009年12月10日,公告包括如下内容: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煤矿项目概况、工程内容等:·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对项目选址的意见、对项目建设的意见等:·建设项目情况概况:·项目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可能采取的环保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主要评价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看法、意见和建议等;·对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看法、意见和建议等;·其它认为需要补充的的意见和建议。·联系方式包括建设单位******煤矿、评价单位***************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联系人等。·公告说明发布时间不得少于15日,在公告张贴后15天内征询公众意见。9.3.2公告发布反馈意见按照公告的要求自公告发布的15日内,公众可同时向项目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单位提出有关环境保护的意见建议。截止至2009年12月26日共收到电话意见反馈0通,电子邮件信息反馈0封。9.4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9.4.1参与者基本情况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由业主实施,调查表由环评单位编制,调查范围基本覆盖了拟建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政府部门及受影响居民。被调查对象主要有农民、工人等,年龄在20~60岁之间。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其中以小学最多。公众意见被调查人员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文化构成、职业分布等特征统计情况见表9.4-1,团体调查基本情况见表9.4-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9.4-1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汇总表项目类别人数比例(%)性别男4386女714年龄30岁以下275431-40153041-5081651-6000民族汉族4596其他24职业农民3978工人714学生12教师12个体12工程师12文化程度小学2754初中714高中510中专12大专1020表9.4-2团体调查基本情况团体性质调查数量(个)比例(%)国家机关1785.0事业单位12企业24综上所述,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调查结果反映了项目区广大民众的真实意愿,调查结果真实可信。9.4.2问卷调查内容问卷调查内容详见表9.4-3和表9.4-4。9.4.3问卷调查结果9.4.3.1公众参与团体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对20家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发了20份调查问卷,收回20份。涉及乏单有******吉利采石场、***公安局阿岗派出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煤炭工业管理局、***水务局、***供电有限责任公司阿岗供电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工商行政管理局阿岗工商所、******建设管理所、***国土资源局阿岗分局、***煤炭工业管理局阿岗煤管所、******劳动保障所、******洒谷村居民委员会、***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发展和改革局、***环境保护局、******人民政府等,全部加盖公章。据收回的20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归纳如下:(1)100%的被调查单位同意建设,并且认为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的发展。(2)80%的被调查单位认为项目的建设应当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3)85%被调查单位表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协调和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单位及社会团体均支持项目的建设,认为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所在趋于经济的发展、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促进地方社会稳定。9.4.3.2公众参与个人问卷调查结果公众参与个人问卷调查结果汇总见表9.4-5。综合上面团体和个人的意见,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支持项目的建设,多数单位提出在项目运营过程中要注重环境的保护。本报告充分重视这些意见,提出项目运营期间对水环境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并要求在运营期间充分重视,尽最大响度降低污染的程度和范围。9.4.4调查结果分析根据公众随机调查统计结果,得到如下汇总意见:(1)公众对煤矿扩建的态度及了解程度被调查者对于项目的建设均持支持的态度,并且对本项目的建设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将继续关注本项目,希望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2)公众对当地环境状况满意程度和项目对本区发展的认识在被调查对象中有86%的被调查者满意本区环境现状,14%的被调查者不满意本区环境现状。72%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扩建会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12%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扩建会降低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16%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扩建会对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无影响。72%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扩建对本区发展有利,14%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扩建对本区发展无影响,没有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扩建会对本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3)公众对项目区域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通过调查,8%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地表水,22%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空气,8%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噪声,42%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20%的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被调查者认为本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地表塌陷。(4)公众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主要环境影响的了解程度通过调查,16%的被调查者认为将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20%的被调查者认为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6%的被调查者认为将会对声环境造成影响,42%的被调查者认为将会固体废弃物会造成环境影响,16%的被调查者认为将会对造成地表塌陷。6%的被调查者认为环境影响严重,58%的被调查者认为环境影响一般,26%的被调查者认为环境影响轻微,10%的被调查者对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不清楚。(5)公众对环保措施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调查,44%的被调查者认为环保措施可行可以减轻环境影响,42%的被调查者认为落实“三同时”制度可以减轻环境影响,14%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行总量控制可以减轻环境影响。根据公众意见的汇总结果,综合分析如下:(1)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被调查者都非常支持拟建项目的建设,说明本项目的建设是受群众欢迎和支持的。(2)被调查公众对于该地区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减缓环境污染影响的有效措施都有一定的认识,说明群众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不够全面。(3)矿井扩建运营必将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接受调查的公众对于这一点是接受的,但业主应尽量减少这种影响。(4)本次接受调查的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都支持该项目建设。评价认为,工程建设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施工单位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就不大。9.5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评价单位将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反馈给项目建设单位和工程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表示将对公众意见和建议措施予以充分考虑,通过工程设计和加强运营管理等措施避免项目运营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建设方针对居民所关心的环境问题,尽量听取受影响群众的意见,与群众友好协商或在当地政府配合下协商解决。另外,针对本项目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本评价在对策措施中也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措施;建议建设方做好矿区的设计施工,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计划,生态保护工作,并在采矿结束后做好复垦,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6结论综上所述,公众参与调查发现受调查公众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公众认为建设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支持有关部门在进行项目建设的同时采取措施,妥善搞好环境保护。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清洁生产及污染物总量控制10.1清洁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此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明确要求。清洁生产可实现源头削减污染、全过程提高能资源效率,是污染物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根据本工程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开拓方案等工程内容,本次清洁生产评价按照《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从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生产技术特征指标、污染控制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与安全卫生指标对本矿井清洁生产分别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10.1.1清洁生产分析10.1.1.1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1)定量评价的二级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计算企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以企业在考核年度(一般以一个生产年度为一个考核周期,并与生产年度同步)各项二级指标实际达到的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综合得出该企业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总分值。定量评价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其中,资源与能源消耗、污染物指标为逆向指标,数值越小越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技术特征指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越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因此,在计算各项二级指标的评分时,根据指标的类别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计算。对正向指标,其单项评价指数按式(10-1)计算:………………………………(10-1)对逆向指标,其单项评价指数按式(10-2)计算: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2)式中:Si----第i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Sxi----第i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Soi----第i项评价指标的基准值。评价指标体系各项二级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的正常值一般在1.0左右,但当其实际值远小于(或远大于)评价基准值时,计算得出的Si值就会较大,计算结果就会偏离实际,对其他评价指标单项评价指数的作用产生较大干扰。为了消除这种不合理的影响,标准体系对此进行修正处理。修正的方法是:Si值计算结果在1.2以下时取计算值,大于或等于1.2时Si值取1.2。(2)定量评价的二级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计算定量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按式(10-3)计算:………………………………(10-3)式中:P1----定量评价考核总分值;n----参与考核的定量评价的二级指标项目总数;Si----第i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Ki----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10.1.1.2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对定性指标的考核不仅考核“是”与“否”,而且要考核是否正常运行及其效果。定性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按式(10-4)计算:……………………………………………(10-4)式中:P2----定性评价二级指标考核总分值;Fi----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第i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值;n----参与考核的定性评价二级指标的项目总数。10.1.1.3缺项考核调整权重值的计算根据矿井建设的现实情况,本次评价实际参与考核的二级评价指标项目数少于其所属一级评价指标所包括的全部二级评价指标的项目数,根据指标体系,将该项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乘以修正系数Ai,调整其权重值: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①定量评价的二级评价指标的缺项考核调整权重值的计算…………………………………………(10-5)②定性评价的二级评价指标的缺项考核调整权重值的计算……………………………………………(10-6)式中:Ai----第i项二级评价指标权重值的修正系数,…………………………………………………(10-7)式中:A1----本指标体系所列与该二级评价指标有关的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A2----实际参与考核的属于该一级评价指标的各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之和;m、n----实际参与考核的二级评价指标项目数。经计算,本矿井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P1=89.45,P2=75。10.1.2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价10.1.2.1工程清洁生产综合指数为了综合考核煤炭企业清洁生产的总体水平,在对该企业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考核评分的基础上,将这两类指标的考核得分按权重(煤炭行业定量评价指标占70%和定性评价指标占30%)予以综合,得出该企业的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综合评价指数是评价被考核企业在考核年度内清洁生产总体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综合评价指数之差可以反映企业之间清洁生产水平的总体差距。综合评价指数按式(10-8)计算:…………………………………………(10-8)式中:P----企业清洁生产的综合评价指数;P1----定量评价指标中各二级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P2----定性评价指标中各二级评价指标考核总分值。经计算企业的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为P=0.7×89.45+0.3×75=85.12。10.1.2.2清洁生产评价根据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不同等级清洁生产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列于表10.1-1。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0.1-1煤炭行业不同等级的清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数清洁生产企业等级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清洁生产先进企业P≥95清洁生产企业85≤P<95对比上表及本矿井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可知,*******9万t/a开采项目可以达到煤炭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要求。10.1.3清洁生产管理体系要求要实现企业长期运行中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除了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装备外,还要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与清洁生产管理制度,评价提出以下的措施:(1)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相辅相成,清洁生产着眼于生产本身,以改进生产、减少污染排放为直接目标,而环境管理则是以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据,采用优良的管理促进清洁生产,为清洁生产提供机制、组织及日常保证。在此情况下,为保证企业长期运行中生产过程达到清洁生产要求,评价建议工程正常运营后尽快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对工程实施环境审核、环境管理与监督。详细的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设置在“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部分进行说明。(2)清洁生产管理要按照评价要求建立项目资源利用、产品、污染物及废物处置等指标的审核体系,制定从物料管理到产品质量管理,从生产操作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到环境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与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宣传、培训及对外交流。切实抓好原材料、产品质量、资源保护和污染物控制管理,保证生产的每道工序和每个环节都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并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寻找改进机会和清洁生产替代方案,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使企业真正实现清洁生产。10.1.4小结经评价分析,*******9万t/a开采项目可以达到我国煤炭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要求。10.2污染物总量控制本次评价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排污特点、工程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净化效率和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当地环境管理部门的要求,确定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有:废水中的CODcr;空气中的粉尘;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的矸石、污泥、生活垃圾。(1)废水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污水主要为井下涌水和生活污水。扩建后井下正常涌水量为日排水量504m3/d,最大日排水量1008m3/d,主要污染物为SS,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复用于经处理后用于井下防尘洒水、道路洒水、绿化;剩余外排;工业场地生产的废水产生总量为117.22m3/d,经处理后用于井下防尘洒水、道路洒水、绿化;剩余外排。旱季剩余外排水量为147.53m3/d,雨季剩余外排水量为775.25m3/d,年剩余外排水量为.70m3/d。经处理后的COD浓度为9.8mg/L,COD排放量为2.26t/a。(2)废气本项目的废气主要为工业场地的粉尘,属无组织排放,采用喷雾洒水降尘及定时定量(2~5次/天)进行洒水,可以减少工业场地80%的扬尘量,根据经验公式,工业场地年排放量为19.06t/a,原煤装卸产生的粉尘排放量为0.9t/a。(3)固体废弃物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本煤矸石少量污水处理后污泥和生活垃圾项目扩建后煤矸石产生量为0.9万t/a,煤矸石基本全部利用,卖给附近煤电厂发电和砖厂制砖;目前矿山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泥产生量为8.49t/a,生活垃圾总量为27.06t/a,生活垃圾和污泥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固废处理率为100%,排放量为0。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1.1环境管理11.1.1管理机构在项目施工期、生产期,项目业主应建立自上而下的专职环境保护机构负责制,并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督,切实落实施工期、生产期各项环保措施,环境管理机构如图11-1、11-2。图11-1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示意图环境监理只能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环保机构施工单位环保监理工程师图11-2运营期环境管理机构示意图矿长分管副矿长环境管理科室生产技术人员生产技术副矿长生产技术人员图例意见回馈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环境保持法规和标准。(2)随着工程进展情况,不断落实环评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环境保护措施与工程同步协调进行。(3)制定项目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运转情况,协同当地环保部门处理与本项目有关的环境问题,以及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领导并组织项目环境监侧工作,建立监测档案。负责各类互不干环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保证各类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根据监测结果,优化污染防治措施。(5)完成项目环境监控规定的各项目监控任务,按有关规定编制各种报告与报表,并负责向上级领导及环保部门呈报。(6)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环境保护意识。(7)参与项目的污染事故调查,协调环境问题的解决。11.1.2环境保护管理计划本项目环境监督计划见表11.1-1。表11.1-1项目环境监督计划阶段机构监督内容监督目的施工期建设单位环保机构、本项目所在县环保局1.检查施工占地的选择与恢复处理确保这些场所满足环保要求2.检查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处理情况,决定施工时间减少因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执行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3.检查环保设施三同时,确定最终完成期限,环保设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保三同时验收环保设施运营期***环保局***县环保局建设单位环保机构、公安消防部门检查生产期环保管理及监测计划的实施检查有无必要采取进一步的环保措施(或能出现原来未估计到的环境问题)落实环保管理及监测计划的实施内容切实保护环境,使工程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检查环境敏感区的环境质量是否满足其相应质量标准要求加强环境管理,切实保护人群生活质量确保其污水排放满足标准要求确保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加强监督,防止突发事故,消除事故隐患。预先制定紧急事故应付方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消防危险、确保剧毒材料不泄漏。消防事故隐患,避免发生恶性污染事件为了切实减轻环境影响,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计划,在项目运作的各个阶段,应执行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设计阶段:设计部门应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在设计中;建设单位环保部门应对环保措施的工程设计方案负责审查。生产阶段:拟建项目管理部门成立专职的环保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环境管理、环保设施的维护,落实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制定风险的应急措施。11.2环境监理11.2.1环境监理工作目标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监理是依据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以及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投标文件和依法签订的监理、施工承包合同。按环境监理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履行环境监理义务,独立、公正、科学、有效地服务于工程,实施全面环境监理,使工程在设计、施工、营运等方面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11.2.2环境监理应遵循的原则从事工程建设环境监理活动,应当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应当将环境监理和业主的环境管理、政府部门的环境监督严格区分开来,并为业主和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监理应纳入主体工程监理招标文件中。监理工作中应理顺和协调好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环境监理单位、环境监测单位及政府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为做好环境监理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监理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店符合工程实际情况规范的监理制度,使监理工作有序展开。竣工验收时必须提交监理报告。11.2.3环境监理具体工作方法(1)委托工程设计单位编制《工程施工环保手册》,对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工程方面的监理培训。(2)制订工程环保工作和措施落实计划,监督建设方和施工单位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3)建设单位在施工开始后应配备专职人员,按设计文件要求,负责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督。(4)参与工程环保验收,签暑环境监理意见。11.2.4环境监理制度环境监理应建立监理工作制度,包括:工作纪录、人员培训、报告、函件往来、例会等制度。11.2.5环境监理机构施工期的环境监理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工程监理资质并经环境保护业务部训的单位或个人对设计文件及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为了保证监理计划的执行,建设单位应在工程施工前与监理单位或个人签订建设期的监理合同。11.2.6环境监理技术要点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的监理计划见表11.2-1。表11.2-1监理计划表监理项目监理点位监理时间频次监理内容实施机构监督机构生态环境矿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矿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是否按设计进行施工;风井场地保护植物是否按要求进行保护;道路两侧植被恢复情况等有环保部门培训过的监理承包商市县环保局水环境矿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定期和不定期抽查,重点在雨季5-9月项目所产生废水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后排放景观矿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道路沿线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是否采取措施对景观进行保护或是否采取了植被恢复措施保护景观声环境、空气环境项目附近村庄定期和不定期抽查乡村居民集中居住区执行Ⅱ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水土保持矿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道路沿线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抽查,重点在雨季5-9月是否实施水保方案由水保部门负责监督11.3环境监测计划11.3.1目的与原则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并为项目的环境后评估提供依据。制定的原则是根据预测的各个时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可能超标的地段和指标实施监测。11.3.2环境监测计划施工期的环境监测计划见表11.3-1,其中所列监测点位置为受拟扩建项目施工期影响的相关区域。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1.3-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内容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时间实施机构负责机构监督机构地下水下游露出泉点pH、高锰酸钾指数、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菌群、硝酸盐、氟化物、硫酸盐、砷、汞、六价铬、铁、锰、镉、总硬度2次/年(平、枯各一次)连续2天,上、下午个一次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业主或监理公司县环保局生产期的水环境监测计划见表11.3-2,其中所列监测点位置为受拟建项目营运期影响的相关区域及污染物排放口。同时按照国家污染物排放管理规定,在矿坑涌水排放口、生活污水排放口设立环保标志,并安装在线水质监测仪。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1.3-2生产期环境监测计划内容监测地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时间实施机构负责机构监督机构噪声***村和厂界内民房LepA(dB)2次/年·处1天,生产时间内昼夜各一次委托具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业主或监理公司县环保局水环境地下水矿区范围内出露的泉点现状监测采样点pH、高锰酸钾指数、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菌群、硝酸盐、氟化物、硫酸盐、砷、汞、六价铬、铁、锰、镉、总硬度、流量、流速2次/年(平、枯各一次)连续2天,上、下午个一次大气***村TSP1次/年(旱季)连续5天,每天12小时水污染源矿坑涌水处理站进口、出口pH、CODCr、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菌群、硝酸盐、氟化物、硫酸盐、砷、汞、六价铬、铁、锰、镉、总硬度、流量、流速2次/年(平、枯各一次)连续2天,上、下午个一次生活污水处理站进口、出口pH、溶解氧、CODCr、BOD5、氨氮、总磷2次/年(平、枯各一次)连续2天,上、下午个一次11.3.3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监测报告制度如图11-3所示。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监测单位应提交监测报告,按有关规定上报环保部门,并对监测报告妥善建档保管。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1-3环境监测报告程序示意图建设单位环保机构委托单位***环保局***环保局11.3.1环境监测费用根据监测计划,本项目施工期监测费用约需1万元/年,工期3个月,共计1万元;生产期环境监测费用每年为5万元,按12年计算共60万元。具体实施以业主与有资质的监测站协商为依据。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1直接经济效益简述(1)项目投资******煤矿项目建设总投资2093.77万元,静态投资1987.37万元。建设项目所需资金以企业申请向商业银行贷款为主,其余部分自筹。******煤矿项目建设总投资2093.77万元,其中向商业银行贷款资金1302.86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62.23%,项目资本金为790.91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37.77%。其中,水保新增投资54.76万元,水保新增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2.62%;环保投资计191.7万元,环保投资总计246.46。(2)经济效益经济分析结果,投资利润率11.96%,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6.83a,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12.57%,大于基准收益率10%;该项目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12.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环保投资估算本项目环保投资总计246.46万元,其中水保投资为新增投资,投资比例为11.77%,投资估算详见表12.1。表12.1环保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项目投资备注1矿井污水处理万元43.1现有污水处理系统扩容2排矸场整治工程万元7.23洒水防尘万元9.14噪声防治万元4.45地表塌陷整治及绿化万元127.96水土保持万元54.76合计万元246.46(2)环境经济效益分析环保投资的多少及所占项目的总基建投资比例的大小,是与建设项目的污染特征、程度和环境特征有关,本项目环保投资比例为3.9%,这在国内煤炭矿山建设中属中等水平,说明本项目的环保基建投资程度是适中的。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从以上看出,为了达到环境目标要求,工程中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但其度合适,企业完全能够承受,而且所支付的环保费用实现了水循环利用,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所以从环境经济分析来看,项目是可行的,符合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12.3社会效益简述本矿井的建设、生产将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技术工人,会增加当地人员的收入;矿井可以通过税收、捐资、修建矿区生产和生活设施等方式投入资金和当地政府一起解决职工和当地村民的文化、教育和卫生问题,这将给当地的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发展空间;矿井建成后,交通、电力、通讯等相关规划能够满足矿区正常生产的需要,且考虑富余,可对周边村民进行一些供给。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进农村的“三村四化”建设,改变目前贫穷落后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4小结本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好,社会效益显著,虽然建设中增加了一些环保费用,但却能有效的保护环境而不致使当地环境功能发生变化,综合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来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水土保持为控制和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障工程建设和营运的安全,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在全面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护要求,提出与工程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本章节根据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写。13.1水土保持预测13.1.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主要是根据项目主体工程技术资料统计计算,部分是通过实地调查和图面量测获得。在工程建设范围内没有专项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及措施。*****扰动土地面积0.564hm2。其中建筑面积0.051hm2,地面硬化0.03hm2,裸地0.177hm2,坡耕地0.126hm2,梯平地0.1hm2,道路0.08hm2。13.1.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根据*******设计资料内容,并结合现场调查情况,综合测算工程施工占用、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项目建设区并未发现专项水土保持工程。本工程建设过程中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为具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的梯平地,面积共0.1hm2。13.1.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类施工场地对地表扰动的具体情况分析,初步测算*******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建设期合计为0.513hm2,生产运行期合计为0.541hm2。13.1.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征地区及直接影响范围内的地表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扰动、破坏,局部地貌将发生较大的改变。本工程原生水土流失量为15.37t,建设期及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为49.06t,运行期间及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为585.2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19.03t。(1)对项目区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流失本身是一项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的加剧,意味着生态环境质量的降低。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破坏植被,使原有的地表径流的路径发生了改变,势必形成新的径流面,如不进行治理,必将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2)对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各工业场地和地下采矿场的建设,将对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路径及渗流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的建设有可能打破了地下水的平衡,使局部地方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改变了流向。(3)对主体工程安全的影响该项目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与矿产本身的安全息息相关。项目建设扰动地表,破坏植被,由此诱发的水土流失,对矿产生产的运营安全会造成影响。(4)对水源、水质的影响伴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地表径流夹带进入小河流的悬浮物及其他有机物、无机物污染物质数量增加,从而使水环境功能下降。矿井多年开采后,地下煤层大面积采空,形成地表裂隙,破坏了地层构造,导致地表渗漏,地下深层储水结构破坏,造成水土资源的流失。(5)对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减退、水环境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工程建设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3.2水土保持防治措施13.2.1主体工程中已考虑的水土保持措施评价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中包括了部分水土保持措施,在保存施工安全和正常运行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大面积开挖地表覆盖层、植被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具有防治坍塌滑坡、保护边坡稳定、防止径流和洪水冲刷,对减少新增水土流失起到重要作用。工业场地布设原煤仓和输送栈桥拟采用封闭式,有效避免了煤炭粉尘及细煤扬尘和抛洒,具有较好的环保功能。综合对各分区的分析、评价可见,主体工程设计中采取种种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主体考虑了工业场地的比选,选择工业场地紧邻长岭矿井工业场地,地面生产系统与长岭矿井结合使用,使占地面积减少到最小。工程建设中表土剥离堆存为不占用新的临时用地,工业场地、风井场地以及爆破材料库场地剥离表土,临时堆存于各自场地靠近围墙的边角空地,减少工程建设对原地貌的扰动面积,并且不对主体工程的施工带来影响。这些都有效减少扰动、破坏地表面积、林草植被和生态环境,并减少水土流失。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工程设计中防护措施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工程稳定和安全运行,从水土保持角度看,认为其防护功能和体系不尽完善,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还应加强水土保持意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因地制宜,采取各类临时防护措施减少准备期和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补充和完善风井场地、爆破材料库、道路建设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布置设计。从全局出发,把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的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纳入水土保持方案总体设计,以形成综合防治体系,全面防治新增水土流失。13.2.2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1)工程措施设计根据主体工程布局和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防治场地冲刷、边坡坍塌等水土流失,修筑挡土墙、网格植草护坡、排水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做到安全、经济、工程量省,具有可操作性。(2)植物措施设计①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施工情况,参考当地水土保持造林经验,以立地条件为依据,选用先进的、可行的造林技术进行设计。②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因地制宜,依据各树种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和草种,或多年栽培、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和草种为主,提高栽植成活率,以获得稳定的林分环境、改善立地质量为目标,恢复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③草种应具有抗逆性强,保土性好,生长快的特点。④造林密度的确定应以造林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等为依据,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标准确定主要适生造林树种的初植密度。⑤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兼顾防护和绿化美化的要求,同时考虑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充分发挥各种立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效益,改善项目建设区的生态环境。(3)临时防护措施设计根据主体工程布局和施工期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采用相应的临时防护措施来防治新生坡面溅蚀、地表冲刷、坍塌等水土流失。13.2.3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2.3.1整个工程区措施设计(1)截水沟、沉沙池工程量情况见表13.2-1。表13.2-1工程量汇总表工程项目数量工程量(m3)土方开挖(m3)土石方回填M7.5浆砌块石M10砂浆抹面砌砖外围截水沟376m306.5979.62288.83602.33沉沙池1口11.602.32478.13合计318.1981.94288.83649.238.13(2)植物措施设计(防护林带)项目区所在位置属于山头迎风面,为了有效作好场地防风减沙措施,方案考虑在项目区外围种植500m防护林带,防护林带带宽2m,栽植2行,采用乔灌株间混交。①立地条件项目区周边造林区域内海拔2100m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169mm;多年平均气温15.1℃。矿区分布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②树种、草种选择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结合造林区域内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旱冬瓜,杜鹃为防护林带树种。③整地整地采用穴状整地,规格:旱冬瓜60×60×60cm,杜鹃40×40×40cm,造林前对清除造林区域地表大石块和其它杂物,本区域绿化不需要覆土。④苗木来源及要求乔木选用选苗高1~1.5m,冠幅40~60cm的Ⅰ级苗木,灌木选用高0.4m~0.6m,冠幅20~30cmⅠ级苗木,苗木均从当地苗圃商品购买。⑤造林方法造林行距为1.5m,雨季造林(5~7月)为好。植苗造林前,在整好的造林地上,根据林带株行距的设计划线定点,作出标志,然后按照植苗造林的技术要求进行栽植。根据当地习惯和造林树种特性,采用植苗造林,旱冬瓜、杜鹃混交,以形成复层林冠,亦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蔓延。防护林典型设计见表13.2-2。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3.2-2防护林典型设计表造林位置工业场外围造林技术植物名称及比例树种:旱冬瓜、杜鹃混交方式及造林方式乔灌混交株行距乔木2m一株、灌木1m一株初植密度乔木500株/1000m、灌木1000株/1000m配置方式1:1混交场地清理清除地表大石块和其它杂物整地穴状整地:乔木60cm×60cm×60cm灌木40cm×40cm×40cm苗木乔木选用3年生Ⅰ级营养袋苗(苗高1.5~2m)灌木选用高0.4m~0.6m,冠幅20~30cmⅠ级苗木种植季节雨季,阴天或小雨天抚育管理次年雨季补植;第二年、第三年各除草培土1次;防火,防病虫害,防牲畜和人为损害。⑥抚育管护松土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对幼树而言,第一年应当保证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可视情况进行1~2次;林带缺苗断条时要及时补植,补植处要细致整地,并选用大苗精心栽植,必要时浇水,保证成活,促其生长。林带两侧的灌木,应在幼树根系生长壮大后,进行平茬。视树种不同,可2~4年平茬一次,以促使其复壮,萌生更多枝条,可提高防护效益,并能得到一定的收益。⑦工程量项目区外防护林带种植长度500m,种植面积约0.10hm2,旱冬瓜500株、杜鹃1000株,考虑2%的扩大,需要旱冬瓜510株,需要杜鹃1020株。工程量汇总见表13.2-3。表13.2-3防护林带工程量汇总表造林位置树种种植长度(m)种植面积(hm2)种植密度整地量(个)苗木量(株/kg)抚育管理(hm2)项目区外围旱冬瓜5000.10500株/1000m5005100.10杜鹃1000株/1000m10001020合计5000.10150015300.10(3)临时防护措施设计本水土保持方案不进行临时防护措施的补充设计。13.2.3.2工业场区工程量措施设计(1)拦挡措施设计①沿储煤仓、配电室等区域下侧设置挡土墙拦挡措施。共修建挡土墙43m。挡渣墙结构型式按重力式浆砌石挡渣墙考虑,墙顶宽0.5m,墙高2m,内坡1:0.3,外坡1:0.1的断面进行典型设计。为保证挡渣墙稳定,与地基适应性更好,在修筑挡渣墙时,必须进行适当的清基,清基深度,根据地形适当增减,清基完成后应请当地水行政部门予以验收通过后,再进行砌筑,以确保挡渣墙的安全。其设计标准见表13.2-4。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3.2-4挡土墙设计标准项目设计标准抗滑稳定系数抗倾稳定系数主平硐工业场地5级1.31.5②抗滑稳定安全计算,计算公式(13-1):………………………………(13-1)式中:K----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浆砌石与地基摩擦系数(取0.5);∑W----竖向荷载总和;∑P----水平荷载总和。倾覆稳定计算,计算公式(13-2):………………………………(13-2)式中:Kt----最小抗倾覆安全系数;W----坝体自重;Pay----作用于坝体的外部荷载的竖向分力;Pax----作用于坝体的外部荷载的水平分力;a----W对坝址点的力距,m;b----Pay对坝址点的力矩,m;h----Pax对坝址点的力距,m。经计算,挡渣墙抗滑稳定和抗倾覆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并有一定的裕度。计算结果见表13.2-5。表13.2-5挡墙稳定计算成果表名称抗滑稳定系数抗倾覆稳定系数计算值允许值计算值允许值主平硐工业场地挡渣墙1.471.32.371.5③施工技术要求挡土墙基础埋置深度、位置及高度可根据具体位置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整,挡土墙基础埋置深度应大于0.50m,地基基础必须坐落在基岩或原生土上,否则,应采取地基加固处理。档渣墙上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1~2m,泄水孔孔径15cm,上下交错呈梅花型布置,下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30cm;挡土墙每隔6m设一条沉降缝,缝宽2~3cm④工程量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挡渣墙措施工程量为:挡墙长43m,土方开挖215m3,土石方回填48m3,浆砌石131m3。挡墙工程量见表13.2-6。表13.2-6挡墙工程量汇总表项目长度(m)工程量土方开挖(m3)土石方回填(m3)M7.5浆砌石(m3)拦渣墙4321548131合计4321548131(2)排水措施设计沿储煤仓、配电室、绞车房下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长度70m。采用矩形断面50cm×40cm,后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沙浆抹面1cm。典型断面设计图见附图。工程量:土方开挖27m3,土石方回填14m3,浆砌石砌筑87.48m3,沙浆抹面202.50m2。(3)植物措施设计工业场地由于在运行期频繁使用,布置植物措施不显示。因此,工程建设期将不进行相应的植物措施设计。(4)临时防护措施设计本水土保持方案不考虑相应的临时防护措施设计。(5)封场措施设计煤矿生产运行期结束后涉及到封场工程。对于运行结束后工业场地基地恢复,本方案将采取全面恢复植被的方式进行。工业场地区占地面积0.325hm2,煤矿运行结束后,这些区域全部进行相应的植被恢复。植被恢复首先采用覆土的形式进行整个区域的造林准备。覆土结束后,采用乔木与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①立地条件项目区周边造林区域内海拔2100m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169mm;多年平均气温15.1℃。矿区分布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②树种、草种选择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结合造林区域内的立地条件,乔木选择旱冬瓜,草种选择狗牙根。③整地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整地采用穴状整地,规格:旱冬瓜60×60×60cm,造林前对清除造林区域地表大石块和其它杂物。绿化覆土:工业场地区占地面积0.325hm2,按照覆土厚度30cm计算,需要覆土975m3,所需要的绿化覆土采用购买的形式解决。④苗木来源及要求乔木选用选苗高1~1.5m,冠幅40~60cm的Ⅰ级苗木,灌木选用高0.4m~0.6m,冠幅20~30cmⅠ级苗木,苗木均从当地苗圃商品购买。⑤造林方法造林行距为1.5m,雨季造林(5~7月)为好。植苗造林前,在整好的造林地上,根据林带株行距的设计划线定点,作出标志,然后按照植苗造林的技术要求进行栽植。造林典型设计见表13.2-7。表13.2-7造林典型设计表造林位置工业场地造林技术植物名称及比例树种:旱冬瓜;草种:狗牙根。混交方式及造林方式旱冬瓜纯林,与种草结合。株行距乔木2m×2m初植密度乔木2500株/hm2;草籽60kg/hm2配置方式纯林场地清理清除地表大石块和其它杂物整地穴状整地:乔木60cm×60cm×60cm;种草:撒播。苗木乔木选用3年生Ⅰ级营养袋苗(苗高1.5~2m);草籽选择一级良种,颗粒饱满。种植季节雨季,阴天或小雨天抚育管理次年雨季补植;第二年、第三年各培土1次;防火,防病虫害,防牲畜和人为损害。⑥抚育管护松土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对幼树而言,第一年应当保证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可视情况进行1~2次;缺苗断条时要及时补植,补植处要细致整地,并选用大苗精心栽植,必要时浇水,保证成活,促其生长。⑦工程量植树种草面积0.325hm2,旱冬瓜813株,狗牙根19.5kg。考虑2%的扩大,需要旱冬瓜830株,工程量汇总见表13.2-8。表13.2-8封场工程量汇总表造林位置树种种植面积(hm2)种植密度整地量(个)苗木量(株/kg)抚育管理(hm2)工业场地旱冬瓜0.3252500株/hm28138300.325狗牙根60kg/hm219.5合计0.3250.325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2.3.3办公生活区工程量措施设计原有沿用的办公区已经主体工程已有部分排水沟和植物措施,能满足要求。针对,新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主体工程未设计相应的措施。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充设计。(1)工程措施设计①排水措施设计根据办公生活区的实际情况,补充设计排水措施。排水沟断面0.4m×0.4m的举行断面,采用浆砌块石,经过量算,共计布设排水沟长度120m,排水沟与矿区道路的排水沟相连接。由于办公生活区的分三处布设,并且占地面积非常小,所以在这里不对排水沟的过水能力进行相应的校核。②工程量排水沟长度120m,土方开挖84m3,土方回填84m3,浆砌石64.8m3。工程量见表13.2-9。表13.2-9工程量汇总项目长度(m)工程量土方开挖(m3)土石方回填(m3)M7.5浆砌石(m3)排水沟120848464.8(2)植物措施设计办公生活区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全部被建筑物和硬化地表所覆盖,因此,不做植物措施的补充设计,业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零星的栽植一些美化树种。(3)临时防护措施设计办公生活区不补充临时防护措施设计。13.2.3.4矿山道路区措施设计(1)工程措施设计①排水措施设计沿矿区道路内侧布设道路排水沟,排水沟断面采用0.4m×0.4m,浆砌块石,长度160m。②工程量汇总排水沟长160m,土方开挖112m3,土方回填112m3,浆砌石86.4m3。工程量13.2-10。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3.2-10工程量汇总表项目长度(m)工程量土方开挖(m3)土石方回填(m3)M7.5浆砌石(m3)排水沟16011211286.4(2)植物措施设计沿矿区道路的另一侧栽植行道树。①立地条件项目区周边造林区域内海拔2100m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169mm;多年平均气温15.1℃。矿区分布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②树种、草种选择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结合造林区域内的立地条件,乔木选择杉木,草种选择狗牙根。③整地整地采用穴状整地,规格:杉木60×60×60cm,造林前对清除造林区域地表大石块和其它杂物。④苗木来源及要求乔木选用选苗高1~1.5m,冠幅40~60cm的Ⅰ级苗木,灌木选用高0.4m~0.6m,冠幅20~30cmⅠ级苗木,苗木均从当地苗圃商品购买。⑤造林方法造林行距为1.5m,雨季造林(5~7月)为好。植苗造林前,在整好的造林地上,根据林带株行距的设计划线定点,作出标志,然后按照植苗造林的技术要求进行栽植。造林典型设计见表13.2-11。表13.2-11行道树造林典型设计造林位置矿区道路区造林技术植物名称及比例树种:杉木;草种:狗牙根混交方式及造林方式带状。株行距乔木2m一株初植密度乔木500株/1000m;种草:60kg/hm2配置方式纯林场地清理清除地表大石块和其它杂物整地穴状整地:乔木60cm×60cm×60cm苗木乔木选用3年生Ⅰ级营养袋苗(苗高1.5~2m);草种:优良草种,颗粒饱满。种植季节雨季,阴天或小雨天抚育管理次年雨季补植;第二年、第三年各除草培土1次;防火,防病虫害,防牲畜和人为损害。⑥抚育管护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松土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对幼树而言,第一年应当保证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可视情况进行1~2次;缺苗断条时要及时补植,补植处要细致整地,并选用大苗精心栽植,必要时浇水,保证成活,促其生长。⑦工程量植树种草面积0.008hm2,杉木80株,狗牙根0.48kg。考虑2%的扩大,需要杉木82株,工程量汇总见表13.2-12。表13.2-12封场工程量汇总表造林位置树种种植面积(hm2)种植密度整地量(个)苗木量(株/kg)抚育管理(hm2)工业场地杉木0.008500株/1000m80820.008狗牙根60kg/hm20.48合计0.0080.008(3)临时防护措施设计矿区道路区不进行临时防护措施的补充设计。13.2.3.5闭井工业场地区措施设计(1)封场措施设计当技改扩建工程完毕后,将对原有的主斜井、2#风井工进行关闭,即封场。封场多是主要采用植物措施进行。闭井工业场地区占地面积0.023hm2,这些区域全部进行相应的植被恢复。植被恢复首先采用覆土的形式进行整个区域的造林准备。覆土结束后,采用乔木与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①立地条件项目区周边造林区域内海拔2100m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169mm;多年平均气温15.1℃。矿区分布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②树种、草种选择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结合造林区域内的立地条件,乔木选择旱冬瓜,草种选择狗牙根。③整地整地采用穴状整地,规格:旱冬瓜60×60×60cm,造林前对清除造林区域地表大石块和其它杂物。绿化覆土:闭井工业场地区占地面积0.023hm2,按照覆土厚度30cm计算,需要覆土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9m3,所需要的绿化覆土采用购买的形式解决。④苗木来源及要求乔木选用选苗高1~1.5m,冠幅40~60cm的Ⅰ级苗木,灌木选用高0.4m~0.6m,冠幅20~30cmⅠ级苗木,苗木均从当地苗圃商品购买。⑤造林方法造林行距为1.5m,雨季造林(5~7月)为好。植苗造林前,在整好的造林地上,根据林带株行距的设计划线定点,作出标志,然后按照植苗造林的技术要求进行栽植。造林典型设计见表13.2-13。表13.2-13造林典型设计表造林位置工业场地造林技术植物名称及比例树种:旱冬瓜;草种:狗牙根。混交方式及造林方式旱冬瓜纯林,与种草结合。株行距乔木2m×2m初植密度乔木2500株/hm2;草籽60kg/hm2配置方式纯林场地清理清除地表大石块和其它杂物整地穴状整地:乔木60cm×60cm×60cm;种草:撒播。苗木乔木选用3年生Ⅰ级营养袋苗(苗高1.5~2m);草籽选择一级良种,颗粒饱满。种植季节雨季,阴天或小雨天抚育管理次年雨季补植;第二年、第三年各培土1次;防火,防病虫害,防牲畜和人为损害。⑥抚育管护松土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对幼树而言,第一年应当保证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可视情况进行1~2次;缺苗断条时要及时补植,补植处要细致整地,并选用大苗精心栽植,必要时浇水,保证成活,促其生长。⑦工程量植树种草面积0.023hm2,旱冬瓜58株,狗牙根1.38kg。考虑2%的扩大,需要旱冬瓜60株,工程量汇总见表13.2-14。表13.2-14封场工程量汇总表造林位置树种种植面积(hm2)种植密度整地量(个)苗木量(株/kg)抚育管理(hm2)工业场地旱冬瓜0.0232500株/hm258600.023狗牙根60kg/hm21.38合计0.0230.023(2)直接影响区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该项目直接影响区主要来自于煤矿多年采掘后,形成的采空区由于失去支撑而出现地表塌陷、变形而产生的。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由于煤矿长期开采,特别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地下形成开采空洞,在爆破振动作用下,地表易产生裂缝和塌陷发生。直接影响区将根据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按照水保方案的设计实施。13.3水土保持方案达到的效果通过布设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使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减少因新增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恢复和保护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水土保持设施,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防治目标如下:(1)工程建设中加强管理,做好拦挡、排水、绿化等措施,保护水土资源。(2)工程完工后,项目区水土保持方案应措施到位,工程措施充分发挥效益,植物措施初具规模,各项措施的设计满足水土保持要求。(3)工程进行过程中,适时对工程扰动的地表进行处理;工程完工时,扰动土地整治率要达到99.9%。(4)工程完工后,对项目建设扰动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要达到99.9%。(5)工程完工后,通过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0以上。(6)对于工程产生的表土全部存入指定地点,通过对本工程重点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以及对其它水土流失区的普遍治理,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拦渣率达到99%。(7)尽可能恢复受工程影响和破坏的原地表植被,新增植被的植被面积与可绿化面积之比的植被恢复系数达99.9%。(8)方案实施后,项目建设区由于绝大部分恢复植被,林草覆盖率达到23.22%以上。13.4水土保持投资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资54.76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6.63万元,植物措施投资1.05万元,临时措施投资0.00万元,独立费用35.34万元(监理费6.00万元,监测费15.60万元),基本预备费1.59万元,补偿费0.15万元。13.5结论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对本工程水土流失影响的分析,本项目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问题。结合项目的施工特点,确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较为周密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方案实施后,可减少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周边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恢复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从水土保持的角度看,认真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项目建设不会对当地产生大的水土流失影响,是可行的。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评价结论14.1项目背景***煤炭资源丰富,2000年底保有储量240亿t,位居全国第八位。2002年全省煤炭产量3193万t,根据***“十五”计划及耗煤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为1.1亿t。因此,加快**煤炭基地的建设,缓解全省煤炭供需紧张,尤其是电力用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的主要产煤区,具有储量丰富、品种多一媒质好、分布广、浅、易开采的特点。煤煤炭储量居全省首位,也是全国19个重点产煤区(市)之一,煤炭储量87亿吨。******煤矿是一个已有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始建于1995年,现设计生产能力6万t/a。私营企业,已办矿13年,属证件和开采手续齐全的生产矿井。矿区面积0.2684km2,矿界由5个拐点坐标构成,主采矿区井田为M4、M5、M7、M8、M9、M14、M15七煤层,多以低灰、低~中等挥发分、特低硫、高发热量煤为主,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均属瘦煤类。根据***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关于*****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批复“云煤整合(2008)31号”文件精神,*****为单独保留矿井,生产规模拟扩建为9万吨/年。为满足技改扩建的需要,******煤矿委托“***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对该煤矿煤炭资源储量进行核实,已经评审备案(曲国土资储备字[2009]288号),*****于2009年12月委托我单位编制《*****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253号令《建议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环法(2001)17号通知的精神,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委托,***************所承担该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制工作。经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咨询,按照环评工作的程序,编制了本环评报告书14.2项目简介项目名称:******煤矿扩建工程建设地点:*********洒谷村委会***村建设性质:扩建工程规模:由6万t/a扩建至9万t/a矿井储量:矿井保有资源储量255万t;工业资源储量222万t;矿井可采储量156.67万t(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计算)服务年限:11.6a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营年限:13a14.3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4.3.1地下水环境*****矿井水目前pH和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限值,NH3-N、铁、锰含量均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限值,水质未达到Ⅲ类水要求。14.2.2环境空气*****和***城市空气环境各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环发[2000]1号文修改后的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质量标准,能满足其环境空气功能。综合来看,区域空气质量状况较好。由于******村无其它新建工厂或矿山等工业产业,区域绝大部分为农田,有部分**松林地,距项目约1km,环境空气质量理论上优于监测地环境空气质量。14.3.3声环境矿山厂界基本上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90的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基本上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限值要求。由于******村无其它新建工厂或矿山等工业产业,区域绝大部分为农田,有部分**松林地,无裸露地面,距项目约1km,声环境质量理论上优于监测地声环境质量。14.3.4生态环境拟扩建项目用地在原有矿区范围内,不新增占地,项目总占地面积为0.2684km2。根据现场勘查,拟扩建项目用地未涉及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未涉及占用民房、基本农田;未涉及拆迁;拟建项目区域范围内无古树名木;拟建项目区无任何风景名胜。14.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4.1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4.1.1施工期(1)地表水环境矿井施工期主要水污染源为矿坑涌水和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污水及少量场地废水。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井预计正常涌水量为504m3/d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类比调查可知,施工期矿井涌水量为生产期间矿井计算涌水量的10%~20%,按15%计算,施工期矿井涌水量为75.60m3/d,矿坑涌水中污染物以SS为主,SS浓度为59.5mg/L。施工工程主要在矿区内进行,根据初步设计资料,施工总人数约为10人,皆为***村村民,不在矿区内食宿,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量按50L/d·人计算,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m3/d,施工工期3个月,计算污水中特征污染物浓度为CODcr:300mg/L,NH3-N:30mg/L。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机械漏出的油污、机械和车辆清洗及维修的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为SS、CODcr、BOD5、NH3-N及石油类,若不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期废水将沿地表排水沟同现有工程所产生废水一同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回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2)地下水环境井巷掘进过程中会有少量井下涌水,井筒施工过程中将揭穿部分地下水含水层,对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资源可能产生影响。评价提出在井筒施工揭穿地下水含水层,尤其是对本区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时要及时封堵,封堵时使用隔水性能优良且毒性小的高标号水泥等材料。井巷掘进过程的淋水、井下涌水要排到地面沉淀池,与其他施工废水一并处理后回用。采取上述措施后,建设期对地表水体质量、以及地下水资源影响较小,而且是短期的。14.4.1.2运营期(1)地表水环境拟扩建后工程所产生的废水在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一定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浇灌、洒水抑尘、消防用水或回用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艺过程中,剩余水达标外排。由于矿区所在区域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山排放水岩季节性小冲沟外流,雨季排放水沿小冲沟外流至***一低洼凹地处(托者),排放水在此汇集,汇水处距矿山越为3km,不再在外流;旱季排放水沿小冲沟外流,在中途断流。矿山废水达标排放,且雨旱季矿山外排水都未进入附近地表水体,对水环境基本上无影响。矿区内只有一些季节性冲沟,没有河流和水库,因此开采沉陷对地表水不会产生影响。井下排水量864m3/d,工业场地生产的废水产生总量为117.22m3/d,根据预测,在最不利事故情况下污废水未经处理全部外排,非正常工况按一天计算,SS产生量约52.61kg,COD产生量约8.66kg。在非正常工矿下排水将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造成污染。(2)地下水环境本次设计开采煤层位于龙潭组(P21)、长兴组(P2c)弱裂隙含水层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煤层上覆松散岩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和坚硬岩层孔隙裂隙含水层。由于主井、副井及回风立井从地表至井底穿透各含水层,在井筒附近区域也将使各含水层形成一定的水力联系,但由于该地区含水层渗透系数很小,这种影响程度和范围都很小。动储量与地形、构造、降水量、煤层埋藏深度及采煤方法等因素有关,该量为一变量,闭矿后一般可形成新的动态平衡。根据方案设计,本矿井涌水量为煤炭开采时动储量和部分静储量之和,本矿井开采时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小。本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季节性冲沟,无河流、湖泊等天然的地表水体,且井下排水对地下水的影响未到达地表,井下开采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本项目产生的污废水部分回用于工业用水,其余达标排放,且区域年渗透量(109.5mm)远远低于年蒸发量(2312.1mm),对区域地下水质没有影响。但是鉴于矿井服务年限较长,井泉的水量将随含水层含水性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而,上述预测仅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与实际有出入。地表沉陷对井泉的具体影响需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通过观测才能作出较准确的预测。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对评价区的生活用水水源地泉点进行跟踪监测,若其矿山开采造成开采区及附近井泉流量减少或干枯,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则建设方必须负责解决受影响居民的用水问题。14.4.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拟扩建矿井位于*********村,地处山区,目前该区域空气质量较好。根据建筑施工地的调查,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建筑扬尘,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工业场地内的3户***村村民,如果不注意防止扬尘的污染,不采取有力的防尘措施,将会导致其TSP的污染,因此,必须对施工扬尘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对施工场地加强洒水除尘,且派专人负责洒水工作,根据经验,通过洒水抑尘可以使空气中的扬尘减少80%。项目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还有施工机械在施工运作中产生的机械烟气和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但由于项目施工范围不大,施工期不长,且所在区域地形较为空旷,空气质量良好,机械烟气和汽车尾气可在大气环境中自然扩散、稀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暂和微弱的。由此可见,施工期废气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当施工结束,污染源即消失,其影响也不存在。运营期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场地的扬尘。本项目原煤和煤矸石筛分在井下完成,原煤和煤矸石各将通过皮带运输机输入原煤储存仓和排矸场,这将大大减少汽车运输的量。由于场区土石路面早已板结,且工作人员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定期的清扫、洒水降尘(每天两次以上),运输车辆装卸过程中采用喷水方式抑尘,运送的车辆进行遮盖,减少扬尘污染,扬尘量将减少80%。防止工业场地扬尘污染敏感点及周围大气环境,设计在工业场地采取喷雾洒水防尘措施,以及在场界种植阔叶常绿乔木等措施。在切实落实设计方提出的措施后,工业场地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否则矿井工业场地扬尘将对在工业场地内的3户村民造成空气污染。14.4.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施工期在所有施工过程中打桩阶段昼间影响范围最大,夜间必须禁止施工。地面设施地基施工阶段夜间影响范围达377 m,目前工业场地周围200 m范围外又能居民居住。为了防止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建设方应尽量避免地面设施地基夜间施工。只要依据环评所提方案采用适当的防振降器械措施,合理布置噪声设备位置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的影响可降至低水平,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运营期各设备噪声同时运行时,对矿井工业场地东、南、西、北边界昼间噪声预测值范围在57.75~59.03dB(A)之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标准;夜间噪声预测值范围在46.12~49.66dB(A)之间,厂界东、南、西、北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标准的要求。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村距本项目约1km远,本项目所产生的噪声对***村基本上无影响。14.4.4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结论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建筑土石方。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kg/d,施工期生活垃圾同现有工程生活垃圾一同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地面土石方扰动量约为2069m3,其中扩建工程土石方工程开挖2000m3,回填2069m3,外购土方69m3,不外排。施工期固废处置率100%,排放量为0。运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煤矸石、生活垃圾和少量污泥。的本项目产生的煤矸石由司机运往附近地区的煤电厂发电和砖厂制砖,煤矸石仅在煤矸石砖厂进行临时的堆存;生活垃圾总量为82kg/d,27.06t/a,污泥产生量为8.49t/a,污泥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运营期固废处置率100%,排放量为0。14.4.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4.5.1施工期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建设期施工活动完全在矿区范围内完成,矿区周边主要为农田,植被较差,自然植被主要以灌草丛为主,有部分乔木,周围不涉及珍稀濒危和国家保护野生植物,也不涉及国家、地州县级风景名胜区。闭矿后进行植被恢复后,建设区域植被状况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14.4.5.2运营期(1)本项目井田走向长约300m~650m,倾斜宽约400m,面积为0.2684km2,扩建工程在矿井原有范围内完成,不涉及新增占地,不会改变当地土地利用的格局。(2)评估区内耕地分布广泛,植被覆盖率较低,多为灌木林,偶见乔木,覆盖率小于10%,草被覆盖率也较低,植被、草被覆盖率达20%左右。(3)采煤工艺是通过矿井在地下进行,工程对地表的损坏有限,对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损坏也有限。(4)根据《地质评估说明书》采区地表最大沉陷值为7618mm,最大倾斜值156mm/m,最大水平移动值为2285mm,充分采动后其影响半径为48.98m。因此矿山必须严格按照地质灾害报告提出的要求进行地表沉陷环境影响的防治工作,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5)在开采期间由于部分区域的地表受沉陷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面降水的径流与汇水河泉水的流动和水量会重新分布,一般水位会有所下降,水量有所减少,但在开采结束后3~5年将部分或全部得到恢复。(6)服务期满后,整个矿井将会停止生产。环境空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将停止排放,对生态环境不再造成污染影响。14.4.6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评价区现状条件下无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崩塌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分布。评估区不良地质作用主要是冲沟,冲沟分布区崩塌、滑坡不发育;水土流失轻微,不具备爆发泥石流的坡度条件,未发现泥石流灾害痕迹,对井田建设不存在直接危害。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如不加强管理,或不按相应规范、规程合理开采,可能加剧采空区及地面塌陷,影响山体的稳定性、加剧评估区内已有崩塌灾害活动、诱发泥石流、加剧矿区及周边水体污染、诱发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疏干等地质灾害;加剧现状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大、危险性中等。根据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工程的分布和生产特征,以及地质灾害的危害对象和危险程度,将全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中、小2个区;其中危险性中区(B区)面积0.21km2,占总评估面积0.81km2的25.9%;危险性小区(C区)面积0.60km2,占总评估区面积0.81km2的74.1%。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综上所述,*****矿权范围内基本适宜小型煤矿的建设与开采。14.4.7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矿井建成后,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进农村的“三村四化”建设,改变目前贫穷落后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有较大的推动作用,14.4.8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本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设置基本负荷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表混和闺房的要求。通过落实《开发利用方案》的对策措施和《安全评价》的对策措施以及本报告中提出的对策措施,切实针对项目中危险有害因素对设计方案和生产设计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真人落实国家相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加强事故预防和按群管理工作,即可为本项目奠定坚实的安全生产条件,从而满足本项目安全生产的要求。14.4.9公众参与结论公众参与调查发现受调查公众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调查结果表明大部份公众认为建设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支持有关部门在进行项目建设的同时采取措施,妥善搞好环境保护。14.4.10清洁生产结论*******9万t/a开采项目可以达到我国煤炭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要求。14.4.11污染物总量控制(1)废水旱季剩余外排水量为147.53m3/d,雨季剩余外排水量为775.25m3/d,年剩余外排水量为.70m3/d。经处理后的COD浓度为9.8mg/L,COD排放量为2.26t/a。(2)废气本项目的废气主要为工业场地的粉尘,属无组织排放,工业场地产生的粉尘按总物料量的0.05‰计,产生量为4.5t/a,采用喷雾洒水降尘及定时定量(2~5次/天)进行洒水,可以减少工业场地80%的扬尘量,排放量为0.9t/a。(3)固体废弃物项目扩建后煤矸石产生量为0.9万t/a,煤矸石基本全部利用,149 ******煤矿年产量6万t/a扩至9万t/a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卖给附近煤电厂发电和砖厂制砖;目前矿山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泥产生量为8.49t/a,生活垃圾总量为27.06t/a,生活垃圾和污泥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固废处理率为100%,排放量为0。14.4.12水土保持结论通过对本工程水土流失影响的分析,本项目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问题。结合项目的施工特点,确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较为周密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方案实施后,可减少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周边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恢复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从水土保持的角度看,认真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项目建设不会对当地产生大的水土流失影响,是可行的。14.4.13产业政策分析结论拟建项目建设规模为9万t/a,属小型煤矿山项目,项目的建设总体符合符合目前行业准入条件、《煤炭产业政策》、《***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14.5总结论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噪声、大气及水环境影响,但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及环评提出的建议加以减轻或消除。因此,在认真落实本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严格执行开发利用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地质评估说明书及本报告提出的其它措施基础上,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可行。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