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 MB
  • 115页

(优秀 )某化工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1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XXX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XXXXX化工有限公司评价单位:XXXX 二○○五年九月目录1.总论1-11.1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1-11.2编制依据1-11.3评价标准1-21.4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的目标1-61.5评价因子1-81.7评价内容和重点1-102.建设项目概况2-12.1建设项目的名称、建设地点及建设性质2-12.2建设规模及其总投资2-12.3厂区总平面布置2-12.4产品方案2-22.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23.工程分析3-13.1主要原辅材料3-13.2主要生产设备3-33.3公用工程3-63.4总图运输3-63.5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简述3-83.6物料平衡及水平衡3-133.7污染因素分析项目3-134清洁生产分析4-14.1清洁生产的目的和实施途径4-24.2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分析4-24.3清洁生产评述4-34.4对清洁生产工作的建议与结论4-65.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5-15.1地理位置5-15.2自然环境概况5-15.3社会经济概况5-25.4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5 6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6-16.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6-16.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146.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196.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6-226.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6-236.6地下水影响分析6-286.7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297污染防治措施7-17.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7-17.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7-38事故风险预测与评价8-18.1风险识别8-18.2风险事故类型8-48.3事故概率分析8-108.4污染源强的确定8-128.5风险预测模式8-158.6防范措施8-198.7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方案8-289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9-19.1选址与樟树市总体规划的相容性分析9-19.2选址与樟树市军用飞机场的相容性分析9-19.3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9-19.4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分析9-210公众参与10-110.1公众参与的目的10-110.2公众参与的调查方式和内容10-110.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与分析10-311总量控制11-1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112.1环保投资与估算12-112.2工程效益分析12-21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13-113.1环境管理计划13-1 13.2环境监测计划13-313.3关于绿化方案的建议13-514评价结论与建议14-114.1评价结论14-114.2环境影响评价的总结论14-1414.3建议14-14附图一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建设项目环境空气及地表水监测布点图附图三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及噪声监测布点图附件一委托书附件二大纲简写本附件三XX评估纲[2005]XX号文《XXXXX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评估意见》附件四XX市环境保护局关于《XXXXX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执行标准的函附件五XXXXX化工有限公司排污规划说明附件六XX市人民政府XX字[2005]XX号文《关于10万吨/年离子膜碱10万吨/年PVC树脂项目环评有关问题承诺的函》附件七公众参与调查表样表附表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前言XXXXX化工有限公司是XXXXX投资有限公司在XXXX新筹建的一家氯碱企业,拟建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10万吨/年PVC树脂装置以及其他的氯碱下游产品装置,总投资3.76亿元。本项目主要是生产离子膜烧碱和聚氯乙烯。离子膜烧碱是一种高质量的高纯烧碱,是世界各国八十年代以来推广的新技术,它可广泛适用于化纤、医药、造纸等行业对烧碱中微量杂质特殊要求;聚氯乙烯是大宗基础化工原料之一。离子膜烧碱及PVC树脂系列产品是目前国内市场紧缺、经济效益都很好的基本化工原料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XX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确保工程顺利进行,XXXXX化工有限公司委托XXXXXXXX研究所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们接受委托后,前后六次组织有关人员到工程建设所在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现场踏勘,并派员到同类企业XX化工厂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了有关的工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项目的工程分析,并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结合该项目的特点,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呈报XX省环境保护局审查。XX省环境保护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于2005年以XX评估纲[2005]XX号文出具大纲评估意见。课题组根据大纲及大纲评估意见,认真组织了现状监测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次评价工作得到了XX省环境保护局、XX市环境保护局、XX市人民政府和XX市环境保护局等单位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得到了协作单位XX市环境监测站和XXXXXXX研究所的密切配合与大力协作,保证了环评工作的顺利完成,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总论1.1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1.1.1评价目的通过对拟建项目厂址(XXXXXX)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内的大气、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及XX、XX(XX段)的水质现状;分析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预测工程建成后主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XX水质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分析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对应措施,论证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从环保角度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建议、意见以及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结论,同时为其工程设计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1.2指导思想根据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针对工程排放污染物的特点,依据国家、行业、部门和XX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分析工程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能否达标排放,工程设计中是否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对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进行合理性、可行性论证。评价中贯彻“达标排放”、“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评价结论力求做到科学、公正、明确、客观。同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合理确定评价范围、监测项目,并根据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和预测模式,确保圆满完成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编制依据1.2.1环保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8)《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9)国务院(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实施);(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发[2001]17号)(11)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12)《XX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XX省第X届人大常委会第XXX次会议通过[2001]第XX号公告);(13)《XX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XX省第X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XX号);1.2.2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HJ/T19-1997);1.2.3项目相关文件(1)《XXXXX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及10万吨/年PVC树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5;(2)XXXXX化工有限公司与XXXXXXXX研究所签订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3)《XXXXX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XXXXXXXX研究所,2005.07);(4)XX省环境保护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文件XX评估纲2005XX号《XXXXX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评估意见》;(5)XX市环境保护局“关于XXXXX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的复函”;(6)其他有关工程技术资料。 1.3评价标准1.3.1环境质量标准根据XX市环保局“关于XXXXX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及10万吨/年PVC树脂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的复函”,采用以下标准进行本次评价:(1)环境空气评价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其他指标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中规定的限值。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3-1。表1.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序号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Nm3)标准来源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1TSP/0.300.20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2PM10/0.150.103SO20.500.150.064NO20.240.120.085氯化氢0.050.015/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6氯气0.100.03/(2)地表水环境XX(XX段)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具体限值详见下表1.3-2。表1.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序号项目名称Ⅲ类标准值(mg/L)标准来源1PH6-9GB3838-20022CODcr≤203BOD5≤44NH3-N≤1.05DO≥56石油类≤0.057氯化物(以CL-计)≤2508挥发酚≤0.0059硫化物≤0.2 (3)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3类区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1.3.2污染物排放标准(1)污水排放标准在XX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前,本项目生产污水排放执行《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表5中烧碱企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离子交换膜电解法一级标准和表6中聚氯乙烯企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电石法一级标准;生活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总排放口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排放计算。在XX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本项目生产污水排放执行《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表5中烧碱企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离子交换膜电解法三级标准和表6中聚氯乙烯企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电石法三级标准;生活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总排放口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排放计算。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详见表1.3-3、1.3-4、1.3-5、1.3-6。表1.3-3烧碱生产废水排放标准(GB15581-95)生产方法级别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吨产品排水量m3/tpH值活性氯悬浮物离子交换膜电解一级2701.56-9三级2300表1.3-4聚氯乙烯生产废水排放标准(GB15581-95)生产方法废水类别级别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吨产品排水量m3/tpH值总汞氯乙烯CODcrBOD5悬浮物硫化物电石法电石废水一级////70156-9三级////4001聚氯乙烯废水一级0.00521003070/4三级0.0052500250250/ 表1.3-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摘录)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BOD5CODcr石油类氨氮SS硫化物一级标准6-920100515701.0三级标准6-930050020-4001.0表1.3-6总排放口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BOD5CODcrSS硫化物活性氯总汞氯乙烯一级标准6-91450700.50.30.0020.75三级标准6-91221963300.50.30.0020.75(2)锅炉烟气锅炉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II时段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1.3-7。(3)工艺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1.3-7。表1.3-7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序号污染物名称排放标准标准来源排气筒高度(m)排放量(kg/h)排放浓度(mg/m3)1二氧化硫45/900GB13271-2001中二类区II时段2烟尘45/2003氯化氢301.4100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4氯气300.87655氯乙烯304.436(4)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Ⅲ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1.3-8。 表1.3-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Leq(dB)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方石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1.3.3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卫生防护距离执行《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1-2000)和《聚氯乙烯树脂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1658-89),具体限值详见表1.3-9、表1.3-10。表1.3-9氯碱厂的卫生防护距离生产规模(t/a)近五年平均风速,m/s<22-4>4<10000800m600m400m≥100001000m800m600m表5.1.2-3聚氯乙烯树脂厂卫生防护距离生产规模(t/a)近五年平均风速,m/s<22-4>4<100001000m800m600m≥100001200m1000m800m1.4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从现场踏勘情况看,本项目厂址X面约300米处是XXXX和七八户居民,X面约1500米处有小村庄一座;厂址XX面2500米处有另一村庄(XX村);厂址XX面500米处有一晒盐场;厂址X面1000米处是一化工厂(XX五化有限公司);厂址XX面约3500米处国家级文物遗址XX城(XXXXX古城)。根据调查,村庄X家大约有村民200人,XX村大约有村民300人。厂址X面的XX粮站和七八户居民,以及XX面的XXX,根据XX市人民政府的承诺项目一公里范围内将搬迁。1.4.1污染控制目标①.本项目排水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排水管就近排入XX河。本项目生产污水在XX 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前,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表5中烧碱企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离子交换膜电解法一级标准和表6中聚氯乙烯企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电石法一级标准后外排,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后外排,保护受纳水体XX(XX段)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②.锅炉烟气和其他生产废气达标排放,保护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③.厂界1m处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Ⅲ类标准,保护周围声环境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区标准。④.固体废物妥善处理与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⑤.搞好厂区绿化工作,保证绿地覆盖率达30%以上,既美化厂区,又保护环境。1.4.2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1.4-1。表1.4-1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类别环境保护目标拟建设项目规模环境功能方位距离水环境XXXX8000m大河Ⅲ类水体环境空气XX粮站和居民X300m50人(即将搬迁)二类区X家X1500m200人XX村XX面2500m300人XX城XX面3500m国家级文物遗址声环境拟建项目周边区域厂边界1m外3类区1.5评价因子根据对本项目工艺流程及“三废”排放状况及项目所在地周围情况的分析,筛选确定以下评价因子,详见表1.5-1。 表1.5-1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因子类别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M10、SO2、TSP、HCl、Cl2、NO2pH、CODcr、DO、BOD5、NH3-N、Cl-、石油类等效A声级土地利用现状、生物量影响评价因子SO2、Cl2、氯乙烯S2-、pH、CODcr等效A声级/事故风险分析因子HCl、Cl2、乙炔气、氯乙烯S2-、pH、CODcr/总量控制因子SO2、烟尘CODcr/1.6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1.6.1评价等级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特点和环境区划功能,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确定的方法,确定本评价等级如下:(1)环境空气 本项目新增三台15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两用一备,主要大气污染物为锅炉烟尘和SO2,据初步工程分析,烟气量为45000Nm3/h,大气污染物烟尘的等标排放量P烟尘=3×107m3/h,SO2的等标排放量为PSO2=8.1×107m3/h。本项目生产产生的工程废气主要来自淡盐水脱氯产生的氯气以及精馏、聚合、PVC料浆汽提阶段产生的尾气。精馏、聚合、PVC料浆汽提阶段产生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为氯乙烯,氯乙烯的排放量为2.75kg/h。依据环评导则,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由等标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等标排放量计算公式为:式中:P——等标排放量,m3/h;Q——单位时间排放量,t/h;C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此处,C0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中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GB3095-1996中没有的项目,根据《导则》推荐,其C0 采用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本项目氯乙烯(VC)为上述两个标准中所没有的项目,此处我们将C0用GB16297-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氯乙烯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替代。C0(氯乙烯)=0.60mg/Nm3。经计算得出:P(氯乙烯)=4.6×106m3/h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气经处理后的排放量为0.17kg/h,氯气的等标排放量Pcl2=1.7×106m3/h。P烟尘、PSO2、P(氯乙烯)和Pcl2等标排放量均小于2.5×108(m3/h),对照环评导则,确定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2)地表水环境根据初步工程分析,本项目投产后,废水排放量约为2564m3/d其中生产废水2504m3/d,生活污水60m3/d。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H、CODcr、S2-和SS等,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中等。受纳水体XX为大河,对照导则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3)声环境评价主要以厂界噪声为评价对象,本项目拟建地位于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区标准区域内,建设项目属中型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周围将无居民点。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4-1995)中4.2.2.3条的规定,对照本项目情况及周围声环境敏感程度,确定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4)生态环境项目影响范围<20Km2,局部生物量减少,但区域整体生态环境改变不大,评价等级低于三级,只做简要分析。(5)风险评价本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中的物料(氯气、氢气、氯化氢、氯乙烯和乙炔)分别是《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79-2004)附录A.1规定的有毒物质、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本项目中生产单元和贮存单元中的氯气量均超过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和《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规定的氯气临界量,本项目所在地虽非《建设项目管理名录》中规定的环境敏感区,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附录A.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氯气属于剧毒物质,根据风险评价级别划分标准(见表1.6-1)该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一级。表1.6-1风险评价级别划分标准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性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1.6.2评价范围根据项目区域的环境特征状况以及本项目的排污特点,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具体结果列于表1.6-2。表1.6-2评价范围一览表评价类别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本项目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约5000m的XX水域环境空气以厂区为中心,年主导风向为主轴,5×5km2的区域。声环境拟建项目厂界外1m处。生态环境以厂区为中心,1×2km2的区域1.7评价内容和重点根据本项目的排污特点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环境预测与分析、事故风险分析、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对策、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总量控制和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等,其中评价重点是:(1)项目工程分析;(2)环境预测与分析;(3)事故风险分析;(4)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2.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项目的名称、建设地点及建设性质(1)建设项目名称:XXXXX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2)建设地点:XX省X市XXX(XX市拟规划的化工基地,XX镇XX村所辖山地),其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一;(3)建设性质:新建。2.2建设规模及其总投资2.2.1建设规模详见表2.2.1-1。表2.2.1-1项目建设规模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离子膜烧碱32%万吨/年10折百2PVC树脂万吨/年103液氯99.6%万吨/年14高纯盐酸31%万吨/年2折百5副产品(1)硫酸80%万吨/年0.289(2)稀盐酸6%万吨/年1.9(3)次氯酸钠吨/年7822.2.2项目投资估算(1)工程投资本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76亿元。2.3厂区总平面布置厂区总平面布置满足生产工艺、运输、办公、防火和安全等国家现行的规范要求,物流线路顺畅,项目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明确,即能有机联系,又不相互干扰。具体见附图三。厂区占地面积约398亩。 本项目生产区安置在拟建场地的南部区域,办公和生活区安置在生产区的北面,距离生产区50米以上,且避开了主导风向的位置。场区东北部预留部分空地,为后期扩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生产区道路划分为7纵5横,道路宽度为6-9米。生产区布置紧凑,生产工序比较集中,有效地节约了生产用地,同时也减少了管线运输长度。总图布置功能分区明确,既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安全、卫生、消防的规范要求。2.4产品方案产品方案详见表2-4。表2-4产品方案序号产品方案产品规格标准来源1烧碱(液碱)NaOH≥32%、NaCl≤40ppm(wt)、NaClO3≤0.1%(wt)、CaO≤1ppm(wt)GB/T11199-19892聚氯乙烯SG-1型和SG-5型(表观密度>0.45g/ml、杂质粒子数<16、白度>74、挥发物含量<0.3%GB5761-863液氯Cl含量≥99.6(VOL)、H2O≤0.05%(wt)BG/T5138-19964高纯盐酸HCl≥31%(wt)、Fe3+≤10ppm(wt)、游离氯≤5ppm(wt)、重金属≤5ppm(wt)GB/320-935副产品(1)硫酸≥80%(2)稀盐酸5%-10%(3)次氯酸钠2.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5.1工厂制度实行厂、工序、班组三级管理。全年开车按8000小时计。凡生产岗位实行三班三倒连续运转制,电气、仪表、机修采用值班制,其余为日班制。2.5.2劳动定员 本工程人员采用社会招聘,工程定员总数为400人,其中生产工人及辅助工人373人,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27人。人员应全部为高中毕业以上,大中专院校毕业应占40%以上。3.工程分析3.1主要原辅材料本工程生产中的主要原料为卤水和电石。卤水距厂区不足2KM,经脱硝后可用管道送往厂区,故卤水供应是有保证的。电石需要外购,其他辅助材料所需不多,可以从市场采购解决。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的品种、规格和年需用量情况见表3.1-1。本项目主要原辅料、中间产品、产品理化性质、毒性毒理见表3.1-2。表3.1-1主要原辅料及能源消耗类别名称重要组分、规格、指标单耗(t/t产品)年耗量来源原料卤水NaCl>300g/L12.6t外购电石>280L/Kg1.55t外购辅料触媒10~12%Hg10t外购活性炭90%90t外购引发剂63t外购分散剂97.6t外购螯合树脂D4030.9m3外购亚硫酸钠Na2SO3-7H2O≥95%100t外购离子膜2700m2外购化学品4t外购燃料煤40000t外购新鲜水高纯水75万t自供工业水0.3MPa600万t电26174万KW/h汽蒸汽0.6MPa1.428T/h自供 气氮气680万m3自供表3.1-2主要原辅料、中间产品、产品理化性质、毒性毒理名称、分子式理化特性燃烧爆炸性毒性毒理电石(CaC2)极易吸湿而失去光泽变灰色,与水作用产生乙炔气并放出大量热,多含磷、硫等杂质与水作用放出磷化氢和硫化氢,当含量分别超过0.08%、0.15%时容易引起自然爆炸人体吸入乙炔气后造成呼吸道影响并造成毒害乙炔(C2H2)常温常压为无色气体,含有硫化物、磷化物时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微溶于水极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在含乙炔2.3-81%范围内易产生爆炸,特别在7%-13%时极易爆炸吸入过多会发生肺肿及精神方面的症状氯乙烯(C2H3CL)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乙醚香味气体,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乙酸、二氯乙烷等。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范围在3.6-33%,遇火星及高热也易燃易爆有毒,少量吸入人体时有麻醉感、无力、恶心、胸闷、头痛、可以致癌等危害,皮肤接触其液体可致红斑、水肿至坏死引发剂(EHP)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温度在35℃时易分解,溶于甲苯,与酸、碱、重金属和还原剂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易燃易爆,其爆炸性、燃烧性因水的存在而降低。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对眼睛皮肤有刺激性分散剂聚乙烯醇类白色或奶色粒状粉末易燃,其粉尘在空气中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对眼睛有轻度刺激,吸入体内有不舒服之感,毒性低纤维素类白色或淡白色粉末易燃,接触热源、火源能引起爆炸有非常低且为慢性的口服毒性,与眼睛接触有疼痛感氢氧化钠(NaOH)无色透明呈强碱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无吸入碱沫或浓度高的含碱蒸汽会使气管和肺部受到严重损伤,碱液溅到皮肤上和眼内可引起深度化学灼伤,可损伤角膜、结膜氯化氢(HCL)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形成盐酸,呈强酸性,具有强腐蚀性无人体接触出现眼睑浮肿,造成结膜炎,咳嗽胸闷,使皮肤出现红点或小泡,灼伤人体二氯乙烷(C2H4CL2)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味甜易爆对人体粘膜有刺激性作用,引起角膜混浊和肺水肿、肝肾脂肪病毒、皮炎氯化汞(HgCl2)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溶于水、乙醇、醚等无剧毒 聚氯乙烯树脂粉尘白色粉末,无毒无味,比重1.35-1.45难燃,但有爆炸危险,爆炸下限为63-83g/m3无毒但粉末会致肺纤维化作用,长期高浓度接触者的肺部会呈弥漫间质纤维化3.2主要生产设备3.2.1主要设备清单表3.2-1主要设备清单类型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生产一、烧碱生产线1、一次盐水工段化盐池8000×8000×40002个预处理器DN7200×135602台凯膜过滤器F=80m24套过滤盐水中间槽DN4000×30002台Hvu膜过滤器F=70m28除硝用精盐水贮槽DN700×8000v=307m34台加压溶气罐DN600×39002台前、后反应槽DN3500×40006台2、二次盐水工段螯合树脂塔DN1900×32006台盐酸罐DN3000×3400V=16m32台烧碱罐DN2500×3400V=10m32台3、电解工段循环碱罐DN3200×3200V=24m32台淡盐水循环罐DN2800×3200V=15m32台回收碱罐DN21900×2000V=5.6m32台氯气液封罐DN1000×2000V=1.5m32台氢气液封罐DN1100×2400V=2m31台碱液加热/冷却器板式F=20m22台电解槽北化机MBC-2.7复极自然循环电槽6台122个单元4、淡盐水脱氯工段脱氯塔DN1500×43504台氯气冷却器DN800×60002台5、氯氢处理工段氯气洗涤塔DN2800×124002台废氯处理塔DN3000×50002台水雾捕集器DN2400×30002台酸雾捕集器DN2400×30002台氢气洗涤塔DN1500×100002台氯压机液环式Q=2200m33台 氢气机液环式Q=2200m33台6、其它成品碱槽DN9000×14000V=1000m34台续表3.2-1主要设备清单类型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生产二、PVC生产工段乙炔发生器φ2800×83004台喷淋冷却塔φ1400×78922座填料冷却塔φ1400×75922座乙炔气柜V=1500m31个乙炔冷却器φ1400×39502台板框压滤机LSZ800/18004台混合器φ1700×27252台酸雾捕集器φ1800×36354台转化器φ2400×560032台除汞器φ2400×56004台单体气柜V=1500m31个单体压缩机L5.5-40/86台单体贮槽V=100m34个聚合釜V=48m38个料浆排放槽V=98m32个无离子水槽φ4600×82002个单体贮槽φ3000×65002个分散剂配制槽φ2800×30002个分散剂贮槽φ3400×20002个泡沫捕集器φ3200×65002个汽提塔φ1200×170002座料浆槽φ3800×80002个离心缓冲槽φ3800×80002个水环压缩机2SY-252台回收单体贮槽φ3000×59002个离心机TRH0842台加热器F=3600m22台螺旋输送机φ373×62台鼓风机9-26NO.14D2台三、配套工序1、液氯工序经济螺杆式液化机组(W)LYLG1.0Ⅱ2液氯计量槽φ1800×20×72206个2、高纯盐酸 三合一石墨炉SHL-602个尾部吸收塔φ700×35701座高纯酸贮槽50m32个续表3.2-1主要设备清单类型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生产三、配套工序3、氯化氢合成二合一冷却炉SSL-1204台石墨冷却器YKB90-1214台4、空压站螺杆式空压机LS16-75H3台5、氮气制氮机GPN99-600(GAG-600)2台氮气贮罐118m32个6、卤水脱硝工序原卤贮槽2000m32个沉降槽200m38个冷冻机组精卤贮槽2000m32个公用一、去离子水生产线多介质过滤器φ3200制水量80m3//h3台×2活性碳过滤器φ2800制水量80m3//h2台×2二、供气装置循环流化床锅炉SHX10-1.25-P2台引风机Y6-4-112台水膜除尘器烟气量:22500m3//h2台破碎机能力:6t/h2台筛碎机能力:5t/h2台烟囱上口径1200m,高45米,锥度2‰1台三、冷冻站氨贮槽ZA15.02个氨冷凝器SZN20007台四、空压站空压机12.5Nm3/min,0.8MPa5台工艺贮气罐40m31个仪表贮气罐40m31个五、氮气站空压机46.8Nm3/min,0.85MPa3台冷冻式干燥机46.8Nm3/min,0.75MPa2台 制氮机(分子筛)800Nm3/min,0.7MPa2台氮气贮罐40m32个贮运汽车3.2.2主要工艺设备说明(略)3.3公用工程3.3.1供水本工程为新建项目,项目选址在XX市XXX(XX镇XX村所辖山地)。本项目用水由位于项目X面的XX水库引入。年新鲜用水量125万吨,其中生产无离子水60万吨。3.3.2供电本项目用电由一座110KV的变电站提供。项目总装机容量为49340KW,其中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总负荷为41140KW,10万吨/年聚氯乙烯总负荷为8200KW。3.3.3供汽聚氯乙烯生产工艺需用气量小于30t/h,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耗用蒸汽量不多,考虑检修,拟采用3台1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二开一备。锅炉使用丰城煤,年耗煤量初步估算为4万吨/年,根据资料,丰城煤含硫量在0.5-1%之间。3.3.4空压站根据项目用气量,空压站设置二套空压、干燥装置,每套装置的能力为每分钟12.5立方米,总装置能力为每分钟25立方米,为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空压机设三台,其中一台备用.空压站设置40立方米的贮罐两个,一个为工艺用气,一个为仪表用气。送气根据各用气点的要求,分别连续或间断送气。3.3.5氮气站根据项目的用氮量,上一台800Nm3/h制氮机组基本上可满足生产要求,又考虑到均为传动设备,为了不影响今后的聚氯乙烯、离子膜碱等生产的正常进行,总共上两台共1600Nm3/h制氮机组。 3.4总图运输3.4.1平面布置厂区总平面布置满足生产工艺、运输、办公、防火和安全等国家现行的规范要求,物流线路顺畅,项目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明确,即能有机联系,又不相互干扰。3.4.2竖向布置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交通运输的前提下结合现有场地的地形、标高,尽量减少土石方量;满足城市规划道路网的标高系统及排水系统;保证场地不受洪水和区域性积水的威胁。3.4.3运输本项目运输采用以汽车运输为主,以铁路和水路运输为辅。厂外运输系统由XX市统一规划,厂内运输项目自建。其余运输车辆通过市场调节,除特殊用车自购,其余运输车辆通过市场调节。工厂总运输量为66万吨/年,其中运入量为21万吨/年,运出量为45万吨/年。3.5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简述3.5.1生产原理(略)3.5.2烧碱生产工艺流程3.5.2.1卤水脱硝精制本工程拟采用成熟的冷冻脱硝工艺,除去卤水中大部分Na2SO4,使达到一次盐水中SO42-≤5g/l工艺要求。冷冻脱硝工艺分预冷、结晶、沉硝、过滤4个工序。详见下图3-1:元明粉沉硝槽二冷器一冷器精卤水送一次盐水粗硝粗卤水精制过滤 图3-1冷冻法脱硝技术路线图3.5.2.2一次盐水工段来自化盐桶的碱性饱和粗盐水(脱硝卤水)经前折流槽时加入适量三氯化钡、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或未经脱氯的淡盐水)除去硫酸根后进入前反应槽中,控制粗盐水中游离氯的浓度为1-3PPM,破坏其中的有机物。之后用泵送至加压溶气罐,将压缩空气溶入其中。再经文丘里混合器在盐水中加入三氯化铁絮凝剂后进入预处理器,将盐水中的镁和固形物除去。预处理器的浮泥和底流进入盐泥槽,经盐泥处理后其滤液回用。预处理器的上层清液流入后反应槽,加入纯碱液除去盐水中的钙后进入中间槽,再由泵送入凯膜过滤器。经凯膜过滤器过滤后的精盐水进入后折流槽,加入适量亚硫酸钠除去盐水中的游离氯和氯酸盐后,进入精盐水贮槽,再由泵送至二次盐水工段。3.5.2.3二次盐水工段来自一次盐水工段的精盐水进入螯合树脂塔,经离子交换进一步除去盐水中的钙、镁、铁等离子。处理后的二次精制盐水经树脂捕集器进入二次精盐水贮罐,再用泵送至电解工段。3.5.2.4电解工段(1)膜电解来自二次盐水工段的精盐水添加部分淡盐水后,经阳极液进料软管进入电解槽各单元槽的阳极室中(为了降低氯气中的含氧量,可在阳极进料液中加入适量盐酸);来自碱循环系统的淡碱液进入电解槽各单元槽的阴极室。在阴极同阳极之间用一张离子交换膜分隔。在电流的作用下,阳极室的氯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氯气,从阳极上析出进入氯气总管;而阴极室的氢离子在阴极上获得电子被还原,生成氢气,从阴极上析出,进入氢气总管。氯气和氢气送往氯氢处理工段进行处理。在电场的作用下,钠离子以水合离子形式穿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生成产品氢氧化钠(32﹪WT)从阴极液管排出。(2)电解液循环①.碱液循环浓度为32﹪ WT的产品碱液由电解槽阴极液管自流进入碱循环槽,从碱液中逸出的氢气从循环槽顶部排出,进入氢气总管。碱液经烧碱循环泵加压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产品碱经产品碱冷却后送至成品罐区外销;另一部分加入去离子水稀释后,经烧碱加热/冷却器换热后循环进入电解槽阴极室。产品量同循环量的比例为1:7。②.淡盐水循环电解槽阳极液管排出的淡盐水(浓度为200g/L溶有氯气、并含有游离氯)自流进入淡盐水循环槽,从淡盐水中逸出的氯气从循环槽顶部排出,进入氯气总管。淡盐水经循环泵加压后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送至淡盐水脱氯工段,一部分送至一次盐水工段,另一部分加入电解槽阳极进料液循环使用。3.5.2.5淡盐水脱氯工段来自电解工段的含有大量游离氯的淡盐水用盐酸把pH值调到1~1.5之后,进入淡盐水贮槽,再由淡盐水泵送到脱氯塔顶部。由脱氯真空泵将淡盐水中的游离氯抽出。氯气经冷却、分离后,回收至氯气总管。脱氯后的淡盐水氯含量约5~10mg/L。加入烧碱液调节PH值,加入亚硫酸钠除去残存的游离氯。为确保脱氯彻底,用氧化-还原电位计监测游离氯脱除效果,并控制亚硫酸钠加入量,脱氯后的淡盐水由泵送去一次盐水工段。3.5.2.6氯氢处理工段(1)氯气处理、由电解工段来的氯气先进入洗涤塔再进入列管式钛冷却器,经一、二段冷却器串联冷却后,温度降到12~15℃,冷却后的氯气经水雾捕集器捕集氯气中的冷凝水滴后,进入一段填料干燥塔用稀硫酸从塔顶喷淋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氯气再经二段泡罩塔用98%浓硫酸进行进一步干燥。干燥后的氯气经氯压机送氯化氢合成工序或氯气液化工序。氯气冷却器及水雾捕集器中排出的氯水流入贮槽,经泵送到淡盐水脱氯工段进行处理。(2)氢气处理由电解工段来的约80℃的氢气进入氢气洗涤塔,用洗涤水直接喷淋洗涤冷却至40℃左右。氢气经氢压机压缩送至下一工序。(3)废氯气和事故氯气处理 装置正常生产时,氯酸盐分解槽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少量的氯气,装置开停车过程中,系统置换也产生部分含氯废气。这些含氯废气均送到废氯处理系统用烧碱液吸收生成次氯酸钠,次氯酸钠为副产品,年产量在782吨左右。装置事故状态下,为防止系统内氯气外泄危险环境,由引风机将氯气在负压状态下抽至废氯处理系统用烧碱液吸收生成次氯酸钠。3.5.1.7高纯盐酸工段自氯氢处理工段来的氯气和氢气分别进入各自的缓冲器,进入三合一炉燃烧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冷却后去膜式吸收塔吸收制成高纯盐酸;未吸收的氯化氢气体去尾气吸收塔用纯水吸收生成稀盐酸并逆流至膜式吸收塔,剩余尾气由水流喷射泵抽走。制成的高纯盐酸流入贮槽,用泵送电解工段或向用户出售。3.5.2.8液氯工序由氯气处理工段来的压缩氯气,经液化器,将氯气在低温下液化,冷凝下来的液氯进入计量槽,用液下泵灌瓶包装出售。液化尾气送盐酸工段,液化器冷量由液氯装置本身提供。液氯装置由螺杆压缩机组、辅助机组、氯气液化器三部分组成,用管道连接成完整的密闭系统。3.5.2.9烧碱生产工艺流程图及污染源分布卤水精制一次盐水一次盐水过滤二次盐水精制电解碱液循环槽废氯处理高纯盐酸制造工段氯气处理氢气处理高纯烧碱出售淡盐水脱氯HCL气体合成废氯处理H2粗卤水次氯酸钠次氯酸钠脱氯后的淡盐水打回卤水矿化盐尾气尾气元明粉详见图3.5.2。 图例:废水废气噪声废渣图3.5.2烧碱工段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分布图3.5.3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包括氯化氢、乙炔站、氯乙烯合成、聚合、干燥包装等工段。3.5.3.1氯化氢工段来自烧碱厂电解工序的氢气(H2)和氯气(Cl2)经分离器、阻火器以1.05:1或1:1的摩尔比混合,在装有灯头的氯化氢(HCl)合成炉内进行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先经二合一炉吸收槽冷却到120℃~140℃,然后进入石墨冷却器冷却至常温,然后进入酸雾分离器,分离出冷凝酸,再经缓冲罐稳压,利用系统压力送至氯乙烯合成工序。3.5.3.2乙炔站工段本装置采用湿式发生流程,将电石加水反应生成乙炔气,生成的粗乙炔气经冷却降温,清除杂质后送去氯乙烯合成,满足10万吨/年PVC原料乙炔气的供应。3.5.3.3氯乙烯合成工段本工段将氯化氢工段送来的氯化氢气体和乙炔站送来的乙炔气按1:1.05~1:1.1配比进行混合,经冷冻脱水后,送入转化器进行合成反应,经分馏塔分离低沸物和高沸物后,合格单体存入贮槽,以供聚合工序使用。3.5.3.4聚合工段本工段采用聚乙烯单体悬浮聚合法即采用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在聚合温度下均裂变成自由基,然后引发从氯乙烯合成工段送来的聚乙烯单体进行聚合反应。整个聚合工段通过配料、聚合、气提回收、压缩冷凝回收四个阶段来实现。3.5.3.5干燥包装 从聚合工段出来的料浆通过泵送入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母液流入母液池,滤饼经螺旋输送器送进气流干燥塔;空气经过滤器除尘、鼓风机加压、加热器加热到150℃左右送进气流干燥塔底部进口与PVC湿料在干燥塔中进行传质传热。随后气流携带物料高速进入旋风分离器,PVC颗料脱去内部水分,达到干燥要求,成为合格产品后经发送罐送至包装工序,经半自动包装机包装后外售。3.5.3.6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图及污染源分布详见图3.5.3。电石水HgCl2触媒乙炔发生站副产品盐酸除汞器转化器氢气碱洗水洗HCL气体HCL气体干燥废活性碳氯气废触媒干燥离心分离汽提回收聚合精馏PVC树脂成品图例:废水废气噪声废渣图3.5.3PVC工段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分布图3.6物料平衡及水平衡3.6.1物料平衡见图3.6.1。3.6.2水平衡见图3.6.2。3.6.3氯平衡见图3.6.3。3.7污染因素分析项目3.7.1废水 废水主要包括生产装置工艺废水和厂区生活污水。生产装置工艺废水主要来自鳌合树脂再生废水、乙炔站电石渣浆废水、碱洗废水、氢气处理排污水、料浆离心废水,设备冲洗水等,根据本工程可研报告,废水排放量约为2564m3/d。其中生产废2504m3/d,厂区生活污水量按产污量150L/人·d计,为60m3/d。这二部分的废水全部送去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其余水几乎全部回收利用于装置生产。废水产生源强、污染物组成及污染物排放状况详见表3.7-1、表3.7-2和表3.7-3。 表3.7=1废水产生源强(烧碱工段)废水来源编号废水量(t/d)污染物产生量拟采取的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及去向CODcrSSBOD5…NH3-N石油类pH浓度(mg/l)排放量(kg/d)浓度(mg/l)排放量(kg/d)浓度(mg/l)排放量(kg/d)浓度(mg/l)排放量(kg/d)浓度(mg/l)排放量(kg/d)产生值生产废水树脂再生再生废水W1100.932.73.310910.9////4.250.4288.4-11.1中和达标外排xx氢气处理废水W2161.0//////////5-7中和达标外排xx盐泥水W394.6///////////回用化盐回用化盐生活污水W4602001215091006////6-9A-O法处理达标外排xx 表3.7-2废水产生源强(PVC工段)废水来源编号废水量(t/d)污染物产生量拟采取的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及去向CODCRHgC2H2HCLS2-VCpH浓度(mg/l)排放量(kg/d)浓度(mg/l)排放量(kg/d)浓度(mg/l)排放量(kg/d)浓度(mg/l)排放量(kg/d)浓度(mg/l)排放量(kg/d)浓度(mg/l)排放量(kg/d)产生值生产废水电石渣浆废水W54324.3////150647.1//2086.5//11-1285%回用作乙炔发生用水达标外排xx乙炔清净塔、乙炔冷却塔等排水W6463.7////177-1241///////7-8回用作乙炔发生器乙炔发生器水洗废水和混合冷冻酸性水W7116.4//////5-10%///877102.12-5回收盐酸外售碱洗废水W8359.8//0.2//////1505-6活性炭脱汞达标外排xx汽提塔废水W916.2200//////////5-7物化加生化法达标外排xx离心母液水和冲釜洗釜水W101065.2700///////206-7物化加生化法达标外排xx锅炉冲洗水和除尘排水水W11150.2////////////6-7沉淀达标外排xx 表3.7-3水污染物排放状况种类编号废水量(万t/a)污染物名称污染物产生量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量标准浓度值(mg/l)排放方式与去向浓度(mg/l)产生量(t/a)浓度(mg/l)产生量(t/a)生产废水烧碱工段废水树脂再生废水W18.723.36pH8.4-11.1/见第8章烧碱工段废水处理6-9/6-9吨产品排水量1.5(m3/d)处理达标后通过污水管道排入xxSS1093.667.60.2570COD32.7120.20.68/氢气处理废水W25.36活性氯10.0510.052pH12/6-9/6-9PVC工段废水电石废水W521.64S2-204.33见第8章电石废水处理10.21吨产品排水量5(m3/d)C2H215032.46102.16/pH11/6-9/6-9聚氯乙烯废水碱洗废水W848.0112Hg0.20.024加明矾溶液助沉后再两级活性碳吸附,然后再加硫化钠。0.0050.00060.005吨产品排水量4(m3/d)氯乙烯15014.4≤20.242pH5-6/6-9/6-9汽提塔废水W90.54COD3001.62详见第8章聚氯乙烯废水处理≤1000.54100pH5-7/6-9/6-9离心母液和冲釜洗釜水W1035.47COD700248.29≤10035.47100SS300106.41≤7024.8370氯乙烯20070.94≤20.712pH5-7/6-9/6-9生活污水和分析排水W42COD2004A-O法处理200.4100BOD1002150.320SS1500.3300.670锅炉冲洗除尘水W115SS50025沉淀后进入总污水处理站301.570 3.7.2废气项目拟新建3套1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二开一备,一期工程只上两套,一开一备。锅炉型号为SHX10-1.25-P。根据经验公式计算,烟气量为45000m3/h,由于本项目使用低硫煤,SO2处理效率只要有50%,排放浓度就可满足排放标准,因此对于锅炉烟气的处理主要是除尘,本项目采用文丘里水膜旋流脱硫除尘方法对锅炉烟气进行除尘处理,处理后的烟气经45m高的烟囱达标排放。离子膜烧碱装置废气主要来源为:电解槽开停车、事故氯气和脱氯废气和合成盐酸尾气。采用三级吸收的工艺进行废气处理,经三级吸收处理后,盐酸尾气含HCL浓度<17mg/m3,含氯废气含氯量<60mg/m3。PVC装置废气主要来源为电石破碎产生粉尘、电石加料斗置换气、精馏尾气、料浆汽提余气、聚和釜尾气和干燥系统排气。其中电石加料斗置换气通过25m高烟囱直接排入大气;氯乙烯尾气采用国内成熟经典工艺进行处理,尾气经变压吸附系统吸附后,通过30m高排气筒排入大气,此时的废气中氯乙烯浓度已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的排放浓度,排放指标为VCM≤36mg/m3;干燥系统排气则通过20m高排气筒排入大气。废气产生源强、污染物组成和污染物排放状况详见表3.7-4、表3.7-5和表3.7-6。表3.7-4无组织排放废气产生量序号污染源位置污染物产生量t/a面源范围面源高度(m)1电石破碎400破碎车间92乙炔加料斗置换气8乙炔加料地带93更换触媒和活性炭少量合成反应器周围7 表3.7-5装置(生产线)有组织废气产生源强种类编号污染源污染物产生量(kg/h)排放源参数拟采取的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及去向名称废气量m3/hSO2烟尘Cl2HCL乙炔氯乙烯PVC粉尘高度(m)直径(m)温度(0C)废气G1电解槽开停车及事故氯气2100//2.52////300.530用烧碱液吸收经喷淋塔顶部排放G2脱氯废气225//7////300.530用烧碱液吸收经喷淋塔顶部排放G3合成盐酸尾气842.3///244.3///300.540用水吸收经水洗塔排放G4精馏尾气440////微量73.92/300.540变温变压吸附经30m高排气筒排放G5聚合釜尾气27.5/////3.82/300.540同精馏尾气一并处理经30m高排气筒排放G6料浆汽提余气2.5////0.52/300.540同精馏尾气一并处理经30m高排气筒排放G7干燥尾气60000/////少量12.6220.550水洗除尘经20m高排气筒排放G8锅炉烟气4500080.1675/////451.270水膜旋流脱硫除尘经45m高烟囱排放 表3.7-6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种类编号排气量(m3/h)污染物名称产生状况治理措施去除率排放状况执行标准排放高度排放方式浓度(Kg/m3)速度(kg/h)浓度(mg/m3)速度(kg/h)浓度(mg/m3)速度(kg/h)工艺废气G1-12100电解槽开停车及事故氯气Cl20.00122.52先用引风机引至废氯处理系统用烧碱液喷淋塔吸收,残余尾气再抽到第二级碱液喷淋塔吸收处理。98.6%<600.1395650.8730m处理达标后30米高空排放G1-2225脱氯废气Cl20.03117G1-3842.3合成盐酸尾气HCL0.29244.3先进入一级水洗塔吸收,剩余尾气再进入水洗塔,若不达标再用碱液洗。99.994%<170.1001.430m处理达标后30米高空排放G1-4440精馏尾气氯乙烯0.16873.92变温变压三级吸附99.99%<360.017364.430m处理达标后30米高空排放G1-527.5聚合釜尾气0.1393.82G1-65料浆汽提余气0.1040.52G1-760000干燥尾气PVC粉尘0.0002112.6进入塔式气体洗涤器97.7%50.3//20m处理后20米高空排放燃料G2-1SO21780mg/m380.1文丘里水膜旋流50.6%90040.5900/45m处理达标后 燃烧废气45000脱硫除尘45米高空排放烟尘15000mg/m367598.7%2009200/ 3.7.3噪声拟建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大功率泵、风机、离心机等,聚合及汽提供给槽的搅拌装置、乙炔压缩机及单体压缩机等。噪声排放情况见表3.7-7。表3.7-7噪声排放情况表设备名称台数所在车间(工段)总等效声级dB(A)治理措施降噪效果预计厂界噪声dB(A)标准dB(A)东南西北盐泥压缩机2一次盐水93减震防振降低8dB(A)22244737昼间65;夜间55氯压机3氯氢处理104进气口消声,减震,机房封闭式降低14dB(A)28334336氢压机2罗茨风机2引风机2鄂式破碎机3电石库105库房四面封闭降低9dB(A)37483636压缩机2乙炔96减震防振降低6dB(A)34433231泵2压缩机6合成103出气口消声降低10dB(A)37393437破碎机2锅炉房109见第8章降低13dB(A)33484635鼓风机5引风机2空压机2空压站93隔音降低3dB(A)36332836空压机2氮气站93隔音降低3dB(A)44372738压缩机5冷冻站97减震、隔音降低7dB(A)32333434水泵3循环水站95减震防振降低5dB(A)30474131给水泵1去离子水90减震防振降低2dB(A)31323540液泵8二次盐水电解99减震防振,隔音降低9dB(A)29423738泵8蒸发99减震防振,隔音降低9dB(A)23454334耐酸泵2高纯盐酸93减震防振降低3dB(A)29463831空压机1液氯96减震防振,隔音降低6dB(A)29424035泵1泵6精馏100减震防振,隔音降低5dB(A)38463739水环压缩机2风机1泵15聚合103减震防振,隔音降低8dB(A)38403641压缩机2离心机2干燥99减震防振,隔音降低9dB(A)36343037风机23.7.4固体废弃物 拟建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烧碱配套工程产生的盐泥和聚氯乙烯工艺中乙炔站产生的电石渣以及合成氯乙烯工段产生的失效触媒和废活性碳。另外就是锅炉房的煤渣。固体废物产生源强详见表3.7-8。表3.7-8固废产生源强序号名称分类编号性状产生量含水率(%)拟采取的处理处置方式1盐泥S1固液态3500t/a50%填埋2电石渣S2固液态36万t/a50%可做建材或填埋3失效触媒S3固态10t/a返回生产厂家XXX矿回用或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4煤渣S4固态1.2万t/a外售制砖或铺路5废活性碳S5固态90t/a送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6更换的离子膜S6固态900Kg/3年送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3.7.5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汇总经过治理后,本工程的主要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情况见表3.7-9。表3.7-9主要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污染物名称总体工程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废水水量(万m3/a)85.37/85.37CODcr(t/a)298.6261.5137.09其中生产废水294.6257.9136.59生活废水43.60.4锅炉烟气烟气量(万m3/a)45000//SO2(t/a)640.8316.8324烟尘(t/a)5400532872工艺废气HCL(t/a)1954.41954.2850.115氯气(t/a)76.1675.041.12氯乙烯(t/a)626.08625.9440.136电石破碎粉尘(t/a)40038020固废煤灰(万t/a)1.2/1.2盐泥(t/a)3500/3500电石渣(万t/a)37.3/37.3离子膜纤维废物900Kg/三年/送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废活性炭(t/a)90/送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失效触媒(t/a)10/送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4.清洁生产分析4.1清洁生产的目的和实施途径清洁生产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发达国家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我国政府在1994年提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2002年6月,我国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进一步加大了促进清洁生产的力度。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污染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生产活动对人类环境的污染。就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利用、重复使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节约能耗、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应贯穿于生产产品的整个周期。其目的是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清洁生产的目的和实施途径如图4-1-1所示。清洁生产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小经济效益最大化资源和能源利用最优化减少有毒有害物的使用延长产品寿命合理利用产品功能采用可降解或易处理的原材料合理包装产品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采用无废或少废的生产工艺工艺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副产品和废弃物提高产品质量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利用无毒和无害的原材料尽量少使用稀有原材料尽量循环利用各种物料实施节能技术和措施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图4-1-1清洁生产的目的和实施途径 4.2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分析4.2.1离子膜法根据对氯碱工业的调查,离子膜法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烧碱生产技术,1998年离子膜法烧碱生产能力仅占全国总能力的20%。污染较为严重的隔膜法仍占主导地位。根据《化工行业优先实施的清洁生产重点技术进步项目规划》,其指导思想如下:化工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生产全过程控制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化学工业推行清洁生产,从行业层面上讲,将主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生产出市场适销对路、高品质、低污染型的产品,从而达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大大减小,实现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中氯碱行业优先实施的重点技术进步项目的目标与任务是:发展离子膜法烧碱,在1998年已全部停止汞法烧碱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淘汰石墨阳极电解槽,改为离子膜法生产烧碱,以彻底消除石棉绒废水、沥青烟雾及石棉粉尘的污染。吃氯产品PVC及其与之相配套的电石炉要抓紧技术改造,2000年淘汰开放式电石炉。凡是有条件的企业都应采用氧氯化法生产PVC。凡是没有采用汽提法回收产品中的氯乙烯单体的企业均应推广使用汽提法。PVC蒸馏残液应得到妥善处理。乙炔法PVC副产盐酸含汞应采用除汞措施,并限制这种副产盐酸的用途。PVC合成尾气中所含的氯乙烯要实现达标排放。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今后新扩与改建的烧碱装置应大力提倡采用离子膜法。禁止将拆除的石墨阳极电解槽再用于生产,年产2万吨以下的烧碱生产装置不得新建;已淘汰汞法烧碱生产的企业,要完成旧厂房、地下土壤中残留汞污染的治理;采用真空脱氯回收废水中的氯;采取水洗压滤回收氯化钠等措施处理盐泥,妥善堆存;凡是推广合成盐酸生产采用二段吸收流程的企业限期改为三段吸收,以根治酸性废水;采取沉淀、絮凝、中和、吸收、焚烧、生化处理等方法治理四氯化碳、三氯化铁、氯仿等污染严重产品的“三废” 污染;采用高效吸附技术回收PVC废水中的汞,使汞达标排放;开发除去PVC副产盐酸中的汞的技术;采用分离技术从PVC蒸馏残液中回收二氯乙烷等有价物质后进行焚烧。4.2.2电石乙炔法尽管乙烯法生产PVC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技术,但我国由于受到能源与地域的限制,仍有近2/3的PVC通过电石法生产。同时在国内市场上,电石法生产PVC和乙烯氧氯化、乙烯氯化法生产PVC的成本比较接近,尤其是在没有乙烯资源,而煤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电石法生产PVC目前仍不可替代。由以上对行业规划的分析,本项目的技术在当前是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的。4.3清洁生产评述4.3.1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应能覆盖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各个环节,尤其对生产过程,要同时考虑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因此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分为四大类: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每一类指标又可细化如下:(1)原材料指标原材料指标主要包括原材料的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回收利用性五个方面。(2)产品指标产品指标包括产品的销售、使用、寿命优化和报废四个方面。(3)资源指标资源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新鲜水耗量、能耗和物耗三个方面。(4)污染物产生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包括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和固体废物产生指标。4.3.2原料的清洁性分析本项目的原材料为卤水和电石。原材料指标评价结果见表4-1。表4-1原材料指标评价结果原材料指标指标权重等级分值得分 毒性70.956.65生态影响70.96.30可再生性30.250.75能源强度30.92.70循环利用性50.804.00合计25-20.404.3.3产品的清洁性分析本项目的产品为烧碱、PVC树脂、液氯和高纯盐酸。产品烧碱、液氯和高纯盐酸采用安全性能优良的化学品专用运输槽车(储罐),通过铁路、公路或船运送到用户。产品PVC树脂用包装袋包装后外售。产品指标评价结果见表4-2。表4-2产品指标评价结果产品指标指标权重等级分值得分销售50.94.50使用50.84.00寿命优化40.83.20报废30.72.10合计17-13.804.3.4资源的清洁性分析本项目采用当今先进的离子膜生产工艺技术,整个系统闭路循环性较好,电解之后的淡盐水经过脱氯后,重新回到卤水矿化盐,减少溶盐所需用水。制烧碱原材料全部采用卤水,无需使用精制盐。聚氯乙烯工段的电石渣浆经压滤后,上清液回用,减少乙炔发生站用水。资源评价指标结果见表4-3。表4-3资源指标评价结果(略)4.3.5污染物指标分析本项目单位产品的主要特征污染物排放量的单位指标与污染物指标评分结果列于表4-4。表4-4污染物指标评价结果(略)4.3.6清洁生产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等级列于表4-5、表4-6和表4-7中,综合评价列于表4-8。表4-5原材料指标和产品指标(定性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略)表4-6资源指标和污染物产生指标(定量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略)表4-7总体指标评价等级(略)表4-8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汇总表(略)由表4-8可知:本项目清洁生产综合得分为75.90,对照表7-6总体指标评价等级,说明项目总体处于传统先进水平,为“较清洁生产”项目。4.3.7与同类先进企业比较XXXX化工集团诚信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一类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该公司拥有与本项目同类的离子膜烧碱和PVC树脂生产线,为充分了解本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因此对二者从能耗、物耗上进行对比。能耗、物耗对比见表7-8。表7-8与同类先进企业能耗、物耗及污染物产生比较情况(略)从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与同类先进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基本上在同一水平。4.4对清洁生产工作的建议与结论4.4.1建议1、落实离心母液水和PVC树脂废水处理后回用措施,减少总水用量和排污量。2、对副产氢气进行综合利用。将电解装置副产的氢气除生产盐酸等用处外,尚有部分剩余氢气收集后用作燃料。3、对系统物料余热回收使用。4、选用先进工艺及节能设备。5、在蒸汽管道上设置性能良好的疏水器或阻汽排水器。6、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采用性能良好的绝热材料,以减少热能损失。7、加强对水、电、汽消耗的统计工作,完善计量设施,建议厂内照明灯具采用节能灯具并适当设置节能声控开关,进一步节约电能。8、建议建设单位投产后建立清洁生产审计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全厂职工按“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促进全厂的清洁生产工作,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找出不符合清洁生产的问题和原因,从而推进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 4.4.2结论综上所述,本建设项目采用离子膜制碱技术和电石乙炔法制PVC树脂,从工艺方法的选取、产品质量的要求等方面,基本上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进行了设计。在物耗、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方面也可以通过完善设计和提高利用率达到了更高水平,将清洁生产的原则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本建设项目只要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种清洁生产措施,本项目是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5.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略)6.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6.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 6.1.1项目所在地气象特征分析⑴地面风、大气稳定度特征分析根据XX气象站近五年地面风资料,统计出该地全年及各季的风向频率及月平均风速,并绘制成风向玫瑰图(图6.1.1-1)和月平均风速图(图6.1.1-2)。①风向由风玫瑰图可见,厂址处全年以东北(NE)风为主导风向,出现频率为18.0%,次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ENE)风,出现频率为17.2%,最小频率的风向出现在西北偏西(WNW)方位,仅为1.0%。全年静风出现频率为20.6%。冬季以东北偏东(ENE)风出现频率最高,值为21.4%,春、夏、秋三季均以东北(NE)风出现频率最高,值分别为17.4%、14.0%、20.6%。春、夏、秋、冬静风出现频率分别为20.1%、14.3%、21.1%、26.8%。地面风特征详见表6.1.1-1。表6.1.1-1地面风向特征项目季节主导风向及频率(%)次主导风向及频率(%)最少风向及频率(%)静风频率(%)春NE17.4ENE16.1SE1.020.1夏NE14.0ENE11.5NNW1.114.3秋NE20.6ENE20.0WNW0.421.1冬ENE21.4NE20.1SSE0.426.8年NE18.2ENE17.2WNW1.020.6②风速厂址处年平均风速为1.3m/s(含静风)。春、夏、秋、冬各季平均风速值分别为1.3/s、1.5m/s、1.3m/s、1.1m/s。表6.1.1-2为全年及各季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该表表明,全年以西南偏南风风速最大,偏东南风和西北风风速较小。各风向平均风速值详见表6.1.1-2。 图6.1.1-2XX年月均风速曲线图6.1.1-1XX风向玫瑰图 表6.1.1-2全年及各季各风向下平均风速(单位:m/s)风向季节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春1.61.61.82.01.41.31.51.31.81.91.71.61.31.21.21.4夏1.51.81.81.81.51.31.41.41.82.42.01.81.41.81.41.3秋1.52.01.91.81.41.11.01.21.11.61.41.61.21.61.21.3冬1.31.51.61.81.51.31.11.01.21.21.31.51.01.31.21.2全年1.51.81.81.81.41.21.21.31.62.11.81.71.31.51.31.3③年、季大气稳定度特征根据厂址处近五年定时观测的云、风、日照等气象资料,采用导则HJ/T2.2-93推荐的Pasguill稳定度分类法,计算统计出该地各级稳定度出现频率,见表6.1.1-3。表6.1.1-3年、季稳定度出现频率(单位:%)稳定度季节不稳定中性稳定ABC∑DEF∑春3.112.17.222.446.219.412.031.4夏3.412.610.526.536.820.516.136.6秋5.414.55.825.731.020.422.843.2冬1.49.04.615.042.416.416.132.5全年3.412.17.022.539.121.716.738.4由表可见,全年中性(D)类稳定度出现频率最高,为39.1%,稳定(E、F)类出现频率次之,为38.4%,不稳定(A、B、C)类最少,值为22.5%。全年稳定度呈中性偏稳定。春、夏、冬三季的大气稳定度与年有相似的规律,也是呈中性偏稳定;秋季稳定出现频率最大,值为43.2%,呈稳定偏中性。各季中以春季中性类稳定度出现频率最大。表6.1.1-4为全年各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出现情况。该表表明,当地微风及静风出现频率较高,达64.1%,风速值在1.5-5.0m/s的风出现频率为23.2%,大于5.0m/s的风出现频率较小,为0.8%,而大于7.0m/s的风出现频率为0.0%。 表6.1.1-4全年各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风速S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V<1.5A0.30.20.40.30.20.20.10.10.10.10.10.20.10.00.20.1B0.50.61.00.90.70.30.20.20.20.30.50.30.20.20.20.1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D1.11.53.23.01.61.00.50.30.50.30.70.40.40.20.40.4E0.60.82.12.10.90.60.40.30.30.40.50.30.40.10.20.3F0.30.31.81.51.20.70.50.40.50.30.50.10.20.10.10.11.5≤v≤3.0A0.00.00.10.10.00.00.00.00.00.00.10.00.00.00.00.0B0.20.20.30.60.20.10.00.00.10.10.10.10.10.00.00.1C0.20.30.90.70.40.10.10.00.20.20.50.30.10.00.10.1D0.40.92.72.71.00.30.20.10.20.30.60.40.10.10.00.1E0.10.31.20.90.20.10.10.10.20.20.20.10.10.10.10.1F0.00.10.70.60.10.10.00.00.10.20.30.20.00.00.00.03.07.0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F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6.1.2大气扩散模式选择及参数确定6.1.2.1大气扩散模式选择根据该项目排放源特征及下垫面地形特征,大气扩散模式选用高斯点、面源模式。预测模式如下:⑴点源有风时小时平均地面轴线浓度式中:C─下风方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mg/m3;5─单位时间排放量,mg/s;Y─该点与通过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m;U─排气筒出口处的环境平均风速,m/s,U=U10(Hs/10)p;U10─10米高处平均风速,m/s;Hs─烟囱几何高度,m;P─风廓线指数;─横向扩散参数,;─纵向扩散参数,;、、、─扩散系数;─距排气筒下风方水平距离,m;h─混合层厚度,m;He─排气筒有效高度,He=Hs+△H,m;△H─烟气抬升高度,m。k─根据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取k=4。 ⑵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α=1+α1/α2⑶静风、小风时的点源扩散模式式中:CL(X,Y)─静风或小风条件下地面浓度,mg/m3;r01、r02─静风或小风条件下扩散参数表达式中的系数(бy=r01T、бz=r02T,T为扩散时间,s);可根据s由数学手册查得;其他符号同前。⑷日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C(x)由地面浓度平均求得,按照地面浓度预测模式求出任意点一日内逐次地面浓度Ci(x)后,日均浓度则按下式计算:取K=8。 ⑸年平均地面浓度预测式中:─有风时风向方位、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对应于联合频率N在下风方X点的浓度值,mg/m3;、─在接受点上风方2π/n方位角内对应于和联合频率的第r个源对接收点的浓度贡献。n─风向方位数,取16;j,k─分别为稳定度和风速段的序号;其它符号含义同前。⑹非正常排放预测模式式中:Ca—t时刻地面轴线浓度,mg/m3;T—事故排放时间,s;5─污染物排放源强,mg/s;ū─烟囱出口处环境平均风速,m/s,ū=ū10(Hs/10)p;бy─横向扩散参数,бy=r1Xa1;бz─纵向扩散参数,бz=r2Xa2;rn、an─扩散系数;X─下风距离,m;He─有效源高。6.1.2.2参数的选取及修正⑴风廓线幂指数按导则HJ/T2.2-93的有关要求选取; ⑵ū10用近五年10米高度处风速统计资料;⑶烟气抬升高度采用导则HJ/T2.2-93推荐的相应公式计算;⑷扩散参数按导则HJ/T2.2-93的有关要求选取。⑸污染源参数具体见工程分析章节。⑹气象参数各季气象参数见表5.1.2-1。表6.1.2-1气象参数时间项目春夏秋冬全年气温(℃)17.028.118.96.317.8气压(hpa)1011.21001.71004.41014.81021.8风速(m/s)1.31.51.31.11.36.1.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分析及评价6.1.3.1正常生产情况预测分析⑴有风时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预测结果分析表6.1.3-1给出了工程所排污染物有风时小时平均及一次最大落地浓度(均为标态下浓度值,下同)及出现距离预测结果。表6.1.3-1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预测结果稳定度及风速污染物及项目(m/s)ABCDEF1.51.62.51.81.51.5SO2离源距离(m)34551542574517053520浓度(mg/m3)0.1520.1290.1050.1100.0820.050占标准百分比(%)30.425.821.022.016.410.0烟尘离源距离(m)34551542574517053520浓度(mg/m3)0.0340.0290.0230.0250.0180.011氯化氢离源距离(m)1602152103357351050浓度(ug/m3)0.2530.2350.1480.1880.1360.116占标准百分比(%)0.510.470.300.380.270.23氯气离源距离(m)1552102053256701000浓度(ug/m3)0.2570.2370.1460.1880.1520.133占标准百分比(%)0.260.240.150.190.150.13氯乙烯离源距离(m)1802502453908301260浓度(ug/m3)0.2320.2090.1290.1620.1240.101 结果表明,各类稳定度、平均风速下工程排出的SO2、烟尘的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及氯化氢、氯气、氯乙烯的一次浓度分别在0.05~0.152mg/m3、0.011~0.034mg/m3和0.23~0.51ug/m3、0.133~0.257ug/m3、0.101~0.232ug/m3之间,其中SO2、氯化氢和氯气占标准百分比分别在10%~30.4%、0.23%~0.51%和0.13~0.26%之间。SO2、烟尘均出现在距离污染源345~3520m之间的范围内,氯化氢、氯气、氯乙烯分别出现在距离污染源160~1050m、155~1000m及180~1260m范围之内,各污染物极大值均出现在A类稳定度下。⑵各气象条件下各敏感点小时平均地面轴线浓度预测结果分析表6.1.3-2给出了工程在有风、小风及静风时所排污染物对各敏感点的小时平均地面轴线浓度的预测结果。可见,各气象条件下,SO2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在0.005~0.080mg/m3之间,占标准百分比分别在1%~16.0%之间;烟尘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在0.001~0.018mg/m3之间;氯化氢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在0.002~0.106ug/m3之间,占标准百分比在0.004%~0.21%之间;氯气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在0.002~0.114ug/m3之间,占标准百分比在0.007%~0.38%之间。氯乙烯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在0.002~0.099ug/m3之间。表6.1.3-2各气象条件下敏感点污染物平均最大地面轴线浓度增值气象条件及项目敏感点及污染物有风条件小风条件静风条件增值占标准百分比%增值占标准百分比%增值占标准百分比%熊家SO20.08016.00.0153.00.0193.8烟尘0.018/0.005/0.004/氯化氢ug/m30.1060.210.0230.0460.0090.018氯气ug/m30.1140.380.0240.080.0090.03氯乙烯ug/m30.099/0.026/0.011/梅湖村SO20.06513.00.0183.60.0091.8烟尘0.015/0.004/0.002/氯化氢ug/m30.0730.150.0110.0220.0040.008氯气ug/m30.0750.250.0110.0370.0030.001氯乙烯ug/m30.074/0.013/0.004/筑卫城SO20.05110.20.0132.60.0051.0烟尘0.011/0.003/0.001/氯化氢ug/m30.0520.1040.0060.0120.0020.004氯气ug/m30.0520.170.0060.020.0020.007氯乙烯ug/m30.055/0.007/0.002/ ⑶日均地面浓度预测结果分析根据当地气象条件,选取了3个典型日(见表6.1.3-3、4、5),计算了污染物对各敏感点影响的日均浓度值(见表6.1.3-6)。表6.1.3-3典型日1(2003.12.3)气象条件时间气温(℃)气压(hpa)风向风速(m/s)稳定度02:0010.41020.8SE1.0E08:008.41021.2E1.0E14:0015.11017.6ENE1.0B20:0011.21017.7C0.0F表6.1.3-4典型日2(2003.1.13)气象条件时间气温(℃)气压(hpa)风向风速(m/s)稳定度02:003.51019.3SW1.0F08:001.71019.9C0.0E14:0016.11017.2SW1.1B20:009.01018.5ENE1.0F表6.1.3-5典型日3(2003.3.1)气象条件时间气温(℃)气压(hpa)风向风速(m/s)稳定度02:009.31013.2C0.0D08:009.41014.5E1.0D14:0011.91012.7NE3.0D20:0012.41012.3ENE2.0E表6.1.3-6典型日气象条件下各敏感点污染物日均浓度值项目敏感点典型日1典型日2典型日3浓度占标准比例%浓度占标准比例%浓度占标准比例%X家SO2mg/m30.0010.670.0010.670.0010.67烟尘mg/m30.0000.00.0000.00.0000.0氯化氢ug/m30.0020.0130.0030.020.0000.0氯气ug/m30.0040.0130.0010.0030.0060.02氯乙烯ug/m30.002/0.001/0.005/XX村SO2mg/m30.0010.670.0010.670.0000.0烟尘mg/m30.0000.00.0000.00.0000.0氯化氢ug/m30.0010.00670.0000.00.0010.0067氯气ug/m30.0040.0130.0000.00.0000.0氯乙烯ug/m30.003/0.000/0.000/XX城SO2mg/m30.0000.00.0020.0130.0000.0烟尘mg/m30.0000.00.0010.30.0000.0氯化氢ug/m30.0040.0270.0000.00.0000.0氯气ug/m30.0000.00.0010.0030.0000.0氯乙烯ug/m30.000/0.001/0.000/ 表6.1.3-6表明,典型日气象条件下污染物SO2对各敏感点影响的日均浓度范围值在0.00-0.001mg/m3之间,占执行标准百分比在0.0-0.67%之间;烟尘对各敏感点影响的日均浓度范围值在0.00-0.001mg/m3之间,占执行标准百分比在0.0-0.3%之间;氯化氢对各敏感点影响的日均浓度范围值在0.00-0.004ug/m3之间,占执行标准百分比在0.0-0.027%之间;氯气对各敏感点影响的日均浓度范围值在0.00-0.006ug/m3之间,占执行标准百分比在0.0-0.02%之间;氯乙烯对各敏感点影响的日均浓度范围值在0.00-0.005ug/m3之间。可见本工程所排污染物对各敏感点的日均影响值均满足二级执行标准的要求。⑷年平均浓度工程所排SO2及烟尘年平均浓度预测结果见表6.1.3-7。等浓度曲线分布见图6-1、图6-2。结果表明:工程所排污染物SO2、烟尘的年平均浓度值均较小,最大值占执行标准份额分别为12.5%和0.8%。表6.1.3-7污染物年平均浓度预测结果评价因子最大值10-3(mg/m3)出现距离(m)方位占执行标准分额(%)SO27.5750SW12.5烟尘1.6750SW0.8⑸日均浓度预测值与监测本底值的叠加表6.1.3-8给出了工程所排污染物日均浓度预测值与监测本底值的叠加结果。表6.1.3-8污染物日均浓度预测值与监测本底值的叠加(单位:mg/m3)项目敏感点监测本底值拟建项目预测值建成后投产总值总值占标准比例%X家SO20.022~0.0270.001~0.0020.023~0.02915.3~19.3烟尘0.080-0.1100.0000.080-0.11026.7~36.7Cl2未检出0.001×10-3~0.006×10-30.001×10-3~0.006×10-30.003~0.02XX村SO20.023~0.0260.00~0.0010.023~0.02715.3~18.0烟尘0.068~0.0830.0000.068~0.08322.7~27.7Cl2未检出0.00~0.004×10-30.00~0.004×10-30.0~0.013 结果表明,各敏感点污染物叠加后的影响总值均小于执行标准的要求,SO2叠加后的总值占执行标准的百分比在15.0%-19.3%之间;烟尘叠加后的总值占执行标准百分比在22.7%-36.7%之间;氯气叠加后的总值占执行标准百分比在0.0%-0.02%之间。6.1.3.2非正常排放情况预测分析当废气处理设施工作不正常时,会导致气体的非正常排放,具体源强见工程分析章节。本次预测是针对处理设施完全失效的情况的预测。⑴有风时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预测结果分析表6.1.3-9给出了工程非正常生产情况下有风时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均为标态下浓度值,下同)及出现距离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各类稳定度、平均风速下工程排出的氯化氢、氯乙烯一次最大落地浓度分别在2.001~4.352mg/m3之间和0.468~1.078mg/m3之间,氯化氢占二级标准百分比为4002%~8706%。两种污染物分别出现在距离污染源160~1050m和180~1260m之间,极大值均出现在A类稳定度下。与正常情况相比,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污染物氯化氢的浓度是正常排放情况下的17250倍,氯乙烯是正常排放情况下的4646倍。表6.1.3-9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预测结果稳定度及风速(m/s)污染物及项目ABCDEF1.51.72.41.81.51.5氯化氢离源距离(m)1602152103357351050浓度(mg/m3)4.3524.0382.5463.2262.3402.001占标准百分比(%)870480765092645246804002氯乙烯离源距离(m)1802502453908301260浓度(mg/m3)1.0780.9700.5990.7520.5750.468⑵有风时小时平均地面轴线浓度预测及结果分析表6.1.3-10给出了工程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有风时小时平均地面轴线浓度的预测结果。 表6.1.3-10污染物小时平均地面轴线浓度离源距离污染物及项目X家XX村XX城氯化氢浓度(mg/m3)1.8241.2630.900占标准百分比(%)364825261800氯乙烯浓度(mg/m3)0.4580.3460.255从表中分析可知,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氯化氢和氯乙烯对敏感点的影响值分别在0.9~1.824mg/m3与0.255~0.458mg/m3之间,是正常生产情况下的3913倍和2524倍。氯化氢与氯乙烯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发生非正常排放,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空气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厂方一定要加强环境管理,决不允许非正常排放情况的发生。6.1.4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建设项目周围地形比较平旦开阔,年平均风速1.3m/s的气象条件,查《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1-2000)和《聚氯乙烯树脂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GB11658-89)有关规定,卫生防护距离为1200m。据此,要求规划部门今后在距厂界1200m范围内不要规划居住区、办公区、学校、医院、公园等人群密集单位。表6.1.2-2氯碱厂的卫生防护距离生产规模(t/a)近五年平均风速,m/s<22-4>4<10000800m600m400m≥100001000m800m600m表6.1.2-3聚氯乙烯树脂厂卫生防护距离生产规模(t/a)近五年平均风速,m/s<22-4>4<100001000m800m600m≥100001200m1000m800m 6.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项目生产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约2564m3/d。根据水文要素,以工厂排放的污水为污染源,预测工厂建成后正常情况下,生产和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的浓度贡献值及与背景值的叠加值。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和预测结果,预测工程营运后废水排放对XX水质的影响。6.2.1预测范围、预测因子(1)预测范围:污水入XX口上游500m至下游5000m处。(2)预测因子:S2-、CODCr和pH。(3)预测时段:预测时段为XX(XX段)枯水期。枯水期流量165.1m3/s,流速为0.5m/s,平均河宽600m,平均水深4.2m,沿程水力坡降为0.45‰。6.2.2预测模式(1)纳污水域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和混合过程段二部分,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污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流水域段。本次评价根据评价导则,先计算在枯水期赣江混合过程段的长度,然后再确定预测模式。混合过程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河流混合过程段长度,m;B——河流宽度,m;H——河流水深,m;U——纵向断面平均流速,m/s;I——水力坡降,m/m;a——排污口到岸边的距离,m。根据XX的水文参数,计算得枯水期混合过程段长度L为127.7Km。据此可知本次水环境预测水域范围属于混合过程段。(2)预测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2-93)中推荐的预测公式,其中CODcr采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岸边排放)进行预测,S2-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进行预测。由于目前尚没有预测混合过程段pH的模式,因此仅对废水的pH值对XX水体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如下:式中:C(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净增值,mg/L;x,y——预测点坐标位置,m;Cp——污染物排放浓度值,mg/L;Ch——污染物水域现状值,mg/L;Qp——污水排放量,m3/s;u——河流速度,m/s;H——河流水深,m;B——河流宽度,m;My——横向混合系数;K1——河流耗氧系数;g——重力加速度,m/s2;I——河底坡降;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如下:式中:C(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Qp—废水排放量,m3/s;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x—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y—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B—河流宽度,m;u—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My—横向混合系数,m2/s;H—河流平均水深,m;I—河流坡降;g—重力加速度,取9.81m/s2。6.2.3参数的确定和选取(1)XX水文参数XX(XX段)水位参数见表5.2-1.表6.2-1XX水文参数情况(略)(2)其他参数确定根据《中国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对策研究》课题组将我国河流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有机污染物自然降解速率的计算公式为:K1=0.5586Q-0.15,式中Q为河水流量(m3/s),该式相关系数r=0.78,公式适用的流量范围为0.114-1200m3/s。本次预测XX枯水期平均流量为165.1m3/s进行预测,适用于本公式的范围,经计算得K1=0.26l/d。混合系数My值采用泰勒法计算,经计算得My为0.5639m2/s。(3)污染源强参数污染源强参数见表6.2-2。表6.2-2污染源强参数(略)根据污染物在正常情况和事故情况下排放,预测XX(XX段)在评价河段各断面不同位置污染物对河水水质的贡献影响,预测结果具体见表6.2-3、表6.2-4。表6.2-3正常排放下COD在XX沿程浓度净增值单位:mg/L(略)表6.2-4正常排放下S2-在XX沿程浓度净增值单位:mg/L(略)表6.2-5事故排放下COD在XX沿程浓度净增值单位:mg/L(略)表6.2-6事故排放下S2-在XX沿程浓度净增值单位:mg/L(略)6.2.5影响评价(略) 6.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3.1预测模式的选择本次噪声影响评价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选用点源的噪声预测模式,将各工序所有噪声设备合成后视为一个点噪声源,在声源传播过程中,噪声受到厂房的吸收和屏蔽,经过距离衰减和空气吸收,到达受声点,其预测模式如下:LP=LP0-20lgr-8-△L式中:LP—预测点的声压级,dB(A);LP0—噪声源声强,dB(A);r—预测点离噪声源处的距离,m;△L—额外衰减值(可不考虑,本评价取零)。在同一受声点接受来自多个点声源的声能,可通过叠加得出该受声点的声压级。噪声叠加公式如下:式中:L——总声压级,dB(A)n——噪声源数6.3.2预测内容根据本工程噪声源的分布,对拟建厂址的厂界四周进行预测计算,与现状本底值进行叠加后,与所执行的标准进行对比。6.3.3预测结果及影响分析(1)噪声源输入清单和计算结果噪声源输入清单和计算结果详见表6.3-1所示。 表6.3-1噪声源强及预测值一览表序号车间工段设备名称单台声压级dB(A)台数总声压级dB(A)经降噪隔音处理后dB(A)厂界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距离(m)噪声预测值(dB)距离(m)噪声预测值(dB)距离(m)噪声预测值(dB)距离(m)噪声预测值(dB)1一次盐水盐泥压缩机902938554822412249847100372氯氢处理①氯压机90394.81049051227.827033.48843.118036.4②氢压机90293③罗茨风机1002103④引风机852883电石库鄂式破碎机100310595300379047.935835.936035.94乙炔①压缩机90293969026333.69042.933731.436030.9②泵902935合成压缩机956102.89324237.318038.935833.927036.46锅炉房①破碎机1002103108.89551232.89047.912045.436034.9②鼓风机1005107③引风机952987空压站空压机9029390200362853352327.6200368氮气站空压机9029390804428536.955827165389冷冻站压缩机90597903473228133253342503410循环水站水泵90394.890402306846.319840.838230.411去离子水给水泵9019090358313153224234.313539.4 12二次盐水电解液泵90899904682930341.4132371473813蒸发泵90899905342320344.96645.624734.114高纯盐酸耐酸泵9029390446299045.915438.236030.915液氯①空压机9519596.29546828.621441.613239.623634.5②泵9019016精馏①泵90698100.39528537.920346.13153724739.1②水环压缩机95295③风机9019217聚合①泵9015102103.29530037.523639.535236.121440.4②压缩机9529818干燥①离心机9529899.29020035.926433.642029.518636.6②风机90293贡献累积值dB(A)48.354.353.050.6 (2)预测结果与评价昼间厂界噪声预测结果如表6.3-2所示:厂界昼间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Ⅲ类标准,各点位均未超标。夜间厂界噪声预测结果如表6.3-2所示:厂界面夜间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Ⅲ类标准,各点位均未超标。根据表6.3-2可知,项目投产后虽然厂界昼间夜间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Ⅲ类标准,但相比项目建设前的环境现状,噪声值还是增加很大,因此项目应继续加大对噪声的治理和控制。表6.3-2项目建设前后场界周围噪声值(单位:dB(A))测点位置现状值dB(A)贡献值dB(A)叠加值dB(A)增加值dB(A)标准dB(A)厂界东昼间46.448.350.103.70昼间65夜间55夜间38.548.348.7310.23厂界南昼间39.554.354.4414.94夜间32.954.354.3321.43厂界西昼间37.853.053.1315.33夜间34.653.053.0618.46厂界北昼间38.550.650.8612.36夜间34.850.650.7115.916.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拟建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来自烧碱配套工程产生的盐泥、锅炉房的煤渣和PVC树脂生产中的电石泥渣,产生量分别为3500t/a、1.2万t/a和36万t/a,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使资源合理化利用,减少固体废物堆埋量,节省耕地,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公司应积极推广本厂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经过压滤机脱水后的盐泥外运填埋或作为黄泥的代用品用于制砖或其它建材原料,出售给当地其它企业进行综合利用;锅炉房的煤渣外售制砖或铺路,既节省了用地,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中最主要的废渣是电石渣,每年产生含水在54%的电石渣约为37.3万t/a。本项目根据当地情况和自身特点,拟采用的回用措施是:2006年9月到207年9月一年时间内,产生的电石渣为37.3万吨,其中10万吨在当地作铺路、建筑等材料,另外27.3万吨送给氮肥厂 制碳化煤球;2007年9月后,公司将自建一座小水泥厂,消耗每年产生的电石渣。若项目落实不了本报告书提出了综合利用措施,则应建好专门的填埋场,防止电石渣中的水分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项目只有在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综合利用措施后,电石渣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变废为宝,消除环境污染,否则将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生产过程中所用离子膜三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的离子膜重量约为800-900kg。离子膜的主要成分为四氟乙烯,属于难降解的有机物,且表面会附着少量烧碱残留物,为危险废物。每次更换后应及时将离子膜纤维废物送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除汞后的废活性炭由于含汞量非常大,属危险废物,同时送往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转化器中的失效触媒返回生产厂家新晃汞矿回用或送往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成前,将离子膜纤维废物、废活性炭和失效触媒袋装后暂存于临时储存场,同时储存场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有关贮存要求。因此,在严格按照固体废物管理法,确保固体废物在中转、运输和综合利用的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加强生产管理,拟建项目所在地无固体废物堆弃,本次工程投产后产生的固体废物基本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影响。6.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6.5.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6.5.1.1区域生态环境状况(1)生态环境背景条件XX市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霜期较短,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7.5℃,极端最高温度40.9℃,极端最低气温-11.7℃;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153天,降雨量1564.9毫米,多集中在三至六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1982小时,日照率为43%;无霜期长,年平均272天以上。冬季多为偏北风,最多风向为北风;夏季多为偏南风。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7m/s。 (2)生物资源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大豆、玉米、红薯、小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棉花、柑桔等,其中油料作物是全国、全省油料作物主要生产基地。XX有悠久的种植柑桔的历史,被定为全省XXXX重点市,全国85个XX生产基地之一。XX红桔以色艳、味甜、皮薄、核少而闻名全省,行销海内外。此外,还盛产桃、李、柿、梨、板栗、柚、瓜、枣子等水果。全市林业总面积46.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4.13%。全市有树种54科175种,主要种类有:杉树、松树、杨树。樟树养殖业发达。在传统养殖业基础上,近年来逐步向特种养殖、规模养殖发展。肉用畜饲养以生猪为主,(3)地形地貌及土壤XX市地处XXX平原与XX丘陵山区的过度地带,地质结构稳定,属于无震区。境内以平原低丘为主,其中平原面积占31%,低丘岗地占59%,山地占7%,水面占3%。中部平坦,为XX、XX的冲积平原,东南和西北两端较高,系丘陵和小片山地。地形呈从东南至西北呈马鞍型的倾斜走向。域内8水过境,以XX为主轴,XXXX、X、XX三河,西纳X、X、X、X四水,河流总长263.65km,江河面积约3000公顷,滩涂近万公顷,山塘水库、湖泊星罗棋布。厂址所在区域属于比较平坦的小丘陵山地,高差起伏仅8-9米。丘陵地带多红壤,河谷平原以层厚质肥的冲积土为主,水稻土壤广布全境。(4)矿产资源 XX矿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岩盐、煤、铁土、瓷土、耐火泥、石灰石、青石、花岗石和砂砾石等。岩盐是最具崐优势的矿物资源,目前已探明储量103.7亿吨,工业可开采量为98.38亿吨;矿床面积130.12平方公里,深度600─1100米,矿层累计高度40─60米,最大厚度10.8米;岩盐品位中,氯化纳含量一般为93.13%,最高达97.7%,水溶性杂质在1.5%以下,是一个规模大、质量好、有害成份大大低于国家允许标准,可供食用及工业用的岩盐矿。另外,煤炭储量比较丰富,开采潜力较大。6.5.1.2评价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区域属于比较平坦的小丘陵山地,高差起伏仅8-9米。山地植被以灌木为主,夹种部分经济林。 评价区内目前无地方病和特异疾病流行情况,无珍贵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等。6.5.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6.5.2.1水土流失情况预测分析(1)水土流失的危害建设项目将会损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活动扰动了原有的土地结构,致使土体抗侵蚀能力降低,同时由于开挖量大,增大了风蚀和水蚀的强度。此外,由于特殊的地形、外貌和施工条件,有可能造成施工弃渣。其主要危害表现在:养分流失,降低土壤肥力;由暴雨冲刷形成的泥水由于含有高浓度的悬浮物而严重影响纳污水体,或形成淤积,破坏植被;破坏景观,造成生态环境恶化。(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①计算模式本评价选用美国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该方程式是美国根据50多年来大量研究工作所累积的有关侵蚀过程的详细资料提出的。数十年来,该方程在美国37个州水土保持规划得到应用,实践证明该方程式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目前,该方程式已成功推广到很多领域。其表达式如下:A=k×R×K×L×S×C×P式中:A—侵蚀模数,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土壤流失量,单位为t/m2·a。R—降雨侵蚀力指数,反映降雨侵蚀力的大小。K—土壤可侵蚀因子,反映土壤易遭受侵蚀力的程度。L—坡长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特定长度(22.12m)的地块的土壤流失量的比率。S—坡度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特定破度(9%)的地块的土壤流失量的比率。C—作物(植被)经营管理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处理地块(顺坡犁翻而遮蔽的休闲地)的流失量的比率。P—水土保持因子,是土壤流失量同没有土壤保持措施的地块(顺坡犁耕的最陡的坡地)的流失量的比率。K为常量,当A的单位为t/m2·a时,k=2.47×10-4 ②参数确定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中的各因子值是从标准小区中得到的,都是表示实际条件对基本方程式的标准条件的比率。本项目的水土流失参数是由当地地理情况并参考类似工程项目参数取法,通过类比确定。R=(0.5±0.05)×H=(0.5+0.05)×1564.9=860.695土壤可侵蚀因子K取0.24,考虑施工期土壤变松散,结构力弱,抗侵蚀力变小,K值乘以工程系数1.35后,K=0.325。坡长因子L=(0.045i)m,坡度因子S=0.065+4.5i+65i2。m为常数,一般取0.5,本项目区域地形坡度小于2,i=sin2=0.0349,因此坡长因子L=0.0396,坡度因子S=0.301。作物(植被)经营管理因子C,根据鲁斯提出的C因子值,对坡面按裸露地取C=1。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取1。③水土流失量估算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计算项目选址区侵蚀模数为:A=k×R×K×L×S×C×P=2.47×10-4×860.695×0.325×0.0396×0.301×1×1=8.0×10-4t/m2·a=800t/km2·a水土流失强度划分为6个等级,具体见表5.5-1。表6.5-1水土流失强度分级(略)据此确定项目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为轻度级。6.5.2.2建设项目对土壤的影响分析(1)项目建设地点为丘陵地带,土壤为红壤。建设项目用卤水、电石等为原料生产聚氯乙烯、烧碱、盐酸、氯气、次氯酸钠等产品和副产品,基本属于无机化工项目。生产原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中除乙炔、氯乙烯、聚氯乙烯为有机物外,大多数为无机物。项目建成后正常生产情况下,工厂的固体废物和排放废水不进入当地土壤,不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生产中使用的含汞催化剂在更换时,会将失效的含汞催化剂妥善包装,也不会对当地土壤造成不良影响。 (2)建设项目建成后,厂区绿地面积将达50000m2,为使这部分绿地面积上植物能顺利生长,需对植物物浇水、施肥,厂区内50000m2的绿地上土壤中有机质数量会逐渐增加,土壤中团粒结构会有所增强,这部分土壤质量将有所改善。6.5.2.3建设项目对农作物和植物的影响分析(1)经我们现场考察,在拟建厂区周围1平方公里范围内全是丘陵地带,没有农田,也没有农作物。另外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项目正常情况下所排废气在各类稳定度、平均风速下,SO2、烟尘的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及氯化氢、氯气、氯乙烯的一次浓度分别在0.05~0.152mg/m3、0.011~0.034mg/m3和0.23~0.51ug/m3、0.133~0.257ug/m3、0.101~0.232ug/m3之间,其中SO2、氯化氢和氯气占标准百分比分别在10%~30.4%、0.23%~0.51%和0.13~0.26%之间。根据预测,各气象条件下,SO2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在0.005~0.080mg/m3之间,占标准百分比分别在1%~16.0%之间;烟尘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在0.001~0.018mg/m3之间;氯化氢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在0.002~0.106ug/m3之间,占标准百分比在0.004%~0.21%之间;氯气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在0.002~0.114ug/m3之间,占标准百分比在0.007%~0.38%之间。氯乙烯对各敏感点的影响值在0.002~0.099ug/m3之间。说明正常生产时建设单位排放的SO2对敏感农作物不会造成伤害,对其他农作物更不会造成伤害。(2)根据对XX省XX化工厂等企业进行的类比调查,在氯碱厂发生事故时,事故排放的氯气和氯化氢气体会伤害厂区附近的农作物,造成小麦和蔬菜叶子发黄、卷叶甚至枯死。尤其在发生电解槽爆炸等严重跑氯事故时,较高浓度的氯气可使下风向4公里左右距离内的农作物和植物受到伤害。(3)当发生电解槽爆炸等严重跑氯事故时,在下风向970m范围内的人可能受到重伤害,农作物和其他植物也可能受到比较严重的伤害,虽然建设单位附近1公里范围内没有农作物,但已经有了铁路公路和树木,因而发生事故时会使厂区内及厂区附近的树、草受到伤害,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应杜绝事故发生。6.5.2.4建设项目对XX城的影响分析(略)6.6地下水影响分析 由于项目拟建厂址靠近XX,地下水较丰富,且生活用水多直接取用地下水,因此,防范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非常重要。由于本项目排水采用管道,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站后外排赣江,因此正常情况下外排废水不会对地下水造成不利影响。由于本项目的生产和储存均设置在地面上,正常生产可能污染地下水的途径主要为:跑冒滴漏的液体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因此,为防治管道、设备及贮槽等滴漏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必须对厂内生产工艺区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并合理规划收集和排水管网(或沟槽),使其最终能够流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基本可以切断生产过程中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途径。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基本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6.7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启动后,将经土地平整、基础开挖、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等阶段。其施工性质与城市建筑和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相类似,将产生废水、扬尘、噪声和固体燃料废物等污染物。6.7.1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工程施工中排放的废水有二类:一类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包括厨房、厕所、洗涤、洗澡等),废水中含BOD5、CODcr、NH3-N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60m3/d,废水污染物BOD5、CODcr、NH3-N浓度绝约为180mg/L、250mg/L、25mg/L;另一类污水为工地的泥浆水和地面降雨径流污水。这类污水中含有油、各类建筑垃圾及大量泥沙。这类污水的排放量及其污染浓度与降雨量、工地地面状况有很大关系。由于排水可能进入周围水体,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集水池、沉砂池等临时性污水简易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再外排。另外,还需设置干厕或临时冲水厕所,粪便污水经一定时间发酵后作为家肥。采取以上措施后,能有效地控制对水体的污染,预计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类污染将随之消失。6.7.2施工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有二种情况,一是施工过程中开挖、堆放和运输土方,运输堆放和使用细颗粒建材(黄沙、水泥等)所产生的扬尘。一般情况下,扬尘量与扬尘颗粒经和南面风速条件有关。粒径越小,风速越大,扬尘量越大,且扬尘范围越大。二是空压机和重型车辆等运行时排放燃料废气(主要是柴油废气),废气中含有大时CO、非甲烷总烃及NOX。在一定时期内会使工地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6.7.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机械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是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施工中将运用大功率的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有混凝土搅拌机、铲土机及电据等等。还有运输车辆拖拉机、卡车产生的机械振动噪声和交通噪声,噪声强度范围分别在85-95 dB(A)之间以及70-95 dB(A)之间。统计资料表明:常用施工机械在作业时间的噪声A声经范围均在70 dB(A)以上,有的甚至高过105 dB(A)。混凝土搅拌机为低频噪声,它的传播距离很远,特别是夜间对周围居民影响很大。电锯噪声为高频噪声,极易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对工作人员影响较大。故应尽量避免夜间操作,保证厂界周围居民不受影响。6.7.4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工程施工中排放的固体废物以建筑垃圾为主,伴有少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碎砖、废木料、混凝土碎块、废砂石等。在其转运过程中如果运输设备破损或不注意文明施工,容易引起道路和环境空气污染。生活垃圾要及时运出汇同城市生活垃圾一并处理,土建垃圾要运至指定地点堆放,金属垃圾要进行回收利用。各种垃圾应分别堆放,不得随便丢弃于施工现场。6.7.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暂时的、可逆的和长期的、不可逆的。暂时的、可逆的影响表现在如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堆积处的植被破坏,相应的动物也会因没有栖息地而逃走。但这种破坏只是暂时的,建设过程结束后就可恢复。另外工程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果没有超出生态系统的阈值,当这种活动停止时,生态系统所受的影响就能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得到恢复。长期的、不可逆的影响表现在区域生态功能的永久改变。施工将彻底铲除原有地表上的植物,填平水塘,压实地面。因此,施工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植被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逆的。7.污染防治措施(略) 8.事故风险预测与评价事故风险是指由自然活动或人类活动的叠加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对人类与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事故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危害性。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件发生的概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事先难以准确预见;危害性是指风险事件对其承受者所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包括人身健康、经济财产、社会福利和生态系统带来的损失或危害。事故风险评价主要是指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8.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8.1.1物质风险识别对项目所涉及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废物等物质,凡属于有毒物质(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强反应或爆炸物、易燃物的均需列表说明其物理化学和毒理学性质、危险性类别、加工量、贮量及运输量等,并按其危险性或毒性结合相应的评价阈值进行分类排队,筛选风险评价因子。本项目涉及物料的危险性和毒性列于表8.1-1。在表8.1-1所列的9种主要危险性物料中,根据物质相态和危险性质,可以确定主要事故风险因子为HCl和Cl2两项。8.1.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1)根据化工、石化企业风险评价要求及一般工艺工序特点,功能系统可划分为七大单元,见表8.1-2。根据事故统计和分析,本项目的关键系统是生产运行和储存运输两大系统。 表8.1-1氯碱生产主要危险性物料性质序号名称常温常压相态危险性熔点(℃)沸点(℃)燃点(℃)爆炸极限1HCl气强腐蚀性、毒性-114.2-85.02Cl2气毒性及腐蚀性-101.3-34.53H2气易燃易爆-259.2-252.840011.5-92.2%4盐酸溶液强腐蚀性108.64.1-74.1%5硫酸液强腐蚀性10.353306烧碱固溶液有强腐蚀性318.413907乙炔气易燃易爆-81.8-83.03052.1-80%8氯乙烯气易燃易爆有毒-159.8-13.374723.6-31%9次氯酸纳溶液腐蚀性-6.0102.2表8.1-2项目功能系统划分系统名称涉及内容项目功能系统生产运行生产工序和装置的生产流程储存运输原料、中间体、产品的运输及贮槽、罐公用工程蒸汽、气、水、电、压缩机等生产辅助机械、设备、仪表维修及分析化验等环境保护厂区布置和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等处理处置设施等安全消防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检查、消防器材、警报系统、消防管理等工业卫生工业卫生管理、医疗救护、劳防用品等(2)风险单元识别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槽、运输容器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漏,发生毒害或爆炸事故。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1)运输容器的泄漏;(2)液体输送过程泄漏; (3)储槽的泄漏;(4)反应过程泄漏。8.1.3重大危险源辨识本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中的物料(氯气、氢气、氯化氢、氯乙烯和乙炔)分别是《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79-2004)附录A.1规定的有毒物质、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规定的危险源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值见表8.1-3。表8.1-3危险源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物质名称生产场所临界量(吨)贮存场所临界量(吨)氯气1025氢气110氯化氢2050氯乙烯2050乙炔110本项目有6个18m3的液氯贮槽,位于拟建厂址西面厂界的东面150米处,本评价按小于90%贮槽充满率计算,规定其最大储存量为140吨;盐酸有两个50m3贮槽,位于厂址南面厂界的北面100米处,本评价按小于90%贮槽充满率计算,规定其最大储存量为100吨;本项目有乙炔1500m3气柜一个,位于厂址南面厂界的北面200米处。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氯的生产量为11t/h,氯化氢的生产量为10.025t/h,氯乙烯的生产量为12.5t/h,氢气的生产量为0.3125t/h,乙炔的生产量为5.2t/h。与《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规定比较,本项目中生产单元和贮存单元中的氯气量均超过了临界量,为重大危险源;本项目中生产单元的乙炔超过了临界量,为重大危险源;本项目贮存单元中的盐酸也超过了临界量,为重大危险源。本项目所在地虽非《建设项目管理名录》中规定的环境敏感区,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附录A.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氯气属于剧毒物质,根据风险评价级别划分标准(见表8.1-4)该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一级。 表8.1-4风险评价级别划分标准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性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8.2风险事故类型国内氯碱厂在多年生产过程中发生过多次事故,这些事故的基础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的物质如Cl2、HCl、氯乙烯、H2等,另一方面是生产过程在一定温度、压力之下在机械设备中进行反应加工,在管道设备中输送与贮存,当生产系统发生机电方面的意外事故或工人误操作时,就会发生爆炸或泄漏的情况,造成大量有害物质的非正常排放,使环境受到非正常的突发性污染。常见的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事故类型和事故原因列于表8.2-1中。表8.2-1重点部位及其薄弱环节分析序号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发生重点部位1爆炸事故1、系统中混入其它物质,引发爆炸2、设备缺陷,漏料导致爆炸3、设备管道漏料使易燃气体外逸,形成爆炸性气体4、误操作导致设备超压爆炸5、违章在防爆岗位动火引起爆炸1、电解工序2、氯氢处理工序3、氯乙烯生产工序4、氯乙烯聚合工序5、氯化氢合成工序6、液氯生产工序2泄漏事故1、设备管线缺陷未及时检修更换,在压力作用下爆裂2、电源或电器设备发生故障3、操作有误,开错阀门,设备等4、设备容器装料过满5、旧设备代替新设备,有设备缺陷6、设备超负荷运转导致泄漏1、液氯管线、设备、钢瓶2、电解工序3、氯气干燥4、聚合釜5、事故氯气吸收塔6、氯化氢合成工序7、氯化氢管线、设备、阀门3腐蚀事故硫酸、盐酸、液碱、次氯酸钠贮存运输中因设备管线腐蚀漏料1、腐蚀液体贮槽2、管线、阀门、法兰处 8.2.1风险类型及主要危险因素分析根据对同类项目类比调查,项目事故风险类型确定为毒物泄漏、火灾、爆炸,不考虑自然灾害如洪水、台风等所引起的风险。l、主要物料的火灾、爆炸危险(1)氯气、氢气混合爆炸。氯气、氢气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混合气体中含氧3-15%(体积)时着火燃烧,含氧在15-83%(体积)伴有爆炸。因此,电解过程中必须控制含氢在3%以下。(2)氯气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3)氢气极易燃。爆炸极限1.1%-74.2%(在空气中)。最低爆炸能0.2×104J。自燃点550℃。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无毒,但高浓度时则有窒息作用。液氢与皮肤接触能引起严重的冻伤或烧伤。(4)一氯化氮是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在氯系统存在。在氯气中含量超过5%就可能产生爆炸,在60℃时受到震动发生分解爆炸。阳光下会自爆。与氧化剂、油脂等有机物接触会引起爆炸。(5)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6)氯化氢或盐酸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其有较强的腐蚀性。2、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 (1)存液氯生产中,因三氯化氮曾引起多起爆炸事故,所以各液氯生产企业都十分重视控制三氯化氮。化盐过程中,在氨、铵盐或有机胺(如尿素)存在的情况下,遇到氯、次氯酸或次氯酸盐时,当pH<5时,反应生成物为三氯化氮。从当前大多数氯碱企业的生产工艺看,系统中混入氨、铵盐或有机铵(如尿素)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原料部分直接混入,这就是按传统方法严格控制入电解槽盐水的总铵量(常是控制原料盐、水等的含氨和铵量),防止在电解等环节的酸性环境下产生三氯化氮。二是系统外含氨、铵盐或有机胺(如尿素)的物质因设备损坏而进入到系统内,与氯气或液氯反应生成三氯化氮。如含氨的冷冻盐水因氯冷凝器突然穿孔而进入到系统内,也会形成三氯化氮。一些企业采取了对原料盐、液氯排污物等增加分析次数,严格控制指标,增加液氯排污的次数等措施,这些传统的控制办法对液氯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突然停电、停水、停气:停电导致生产控制系统、反应炉、机泵、部分消防设施、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等突然停止运行,停水导致生产的冷却、水洗等系统不能正常进行,停气导致仪表用气不足或失效、部分物料储存空气保护失效,若处理不当、紧急处理系统故障(备用电源、UPS等),可能产生燃烧、爆炸、中毒和其他各种事故。(3)采样作业:违反操作规程进行采样作业,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和中毒事故。(4)检修作业:检修作业时,设备、管道吹扫置换不干净、不彻底,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和腐蚀性介质,遇明火引起燃烧、爆炸和灼伤;进塔入罐作业存在毒物、氧气不足等因素,引起中毒和窒息。(5)开停车:开停车时,特别是在可燃性介质和毒害物质泄漏时,操作、处置不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和人员中毒事故。事故处理:在出现大量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抢险,可能吸入高浓度毒物蒸气、吸入燃烧产物如一氧化碳等而中毒。3、主要生产设备装置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1)储罐类设备和相应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储罐和相应管道及其安全附件设计、制造有缺陷;或使用过程中管理、维护、检测不到位;冷却水停供,储罐内压力增加;可因安全附件失效导致过载运行、金属材料疲劳出现裂缝、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等原因,出现储罐、管道、阀门等破裂或渗漏,物料一泄漏,引起储罐爆破事故,以及诱发中毒事故。(2)泵类设备 物料输送泵如果安装、使用不当,或材质、型号选择错误,因泵出口压力超过泵壳压力、泵被腐蚀或泵和管道连接处不紧密、牢固,有可能导致工艺中物料的外泄发生燃烧爆炸、人员化学灼伤和中毒事故。(3)电解槽电解槽内的物料主要有: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槽断电时产生电火花可引起电槽失火,氢气放空时受雷击易引起火灾。电解槽是氯碱生产的核心设备,若制造有缺陷,或使用过程中管理、维护、检测不到位,可因设备腐蚀、金属材料疲劳出现裂缝、密封不严等原因,导致泄漏,引起中毒事故,遇火源可引起火灾、爆炸。(4)合成炉本项目采用三合一石墨盐酸合成炉,主要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及腐蚀性,在设计、制造、选材不合理,或使用过程中管理、维护、检测不到位,或操作失误,超温超压或炉体被腐蚀,可导致物料泄漏,引起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在检修过程的置换、清洗不合格以及入罐作业、动火作业和其他检修作业时,可发生中毒、窒息、烫伤灼伤以及火灾爆炸等事故。(5)换热器本项目换热器较多,型号多样,若设计、制造、选材不合理,或使用过程中管理、维护、检测不到位,或操作失误、工艺指标控制不严,可导致液体泄漏,使下游设备管道因腐蚀损坏,或压力升高而造成有毒物质的外泄,引起事故。若换热器出现短路或无冷却、加热介质,可造成下游设各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物料的放空或因冻结而使下游设备的堵塞损坏;若操作不当,超过换热器的设计温度,导致易挥发物料的放空或从管道连接处泄漏,引起事故。(6)冰机与压缩机冰机为压力容器,是爆炸性的承压设备,其中冰机的润滑油管理不善,可引起压缩机损坏的严重设备事故;制冷系统进入水分,可引起冰堵;进入杂质可引起脏堵;压缩机吸入制冷剂湿蒸气或冷冻油过量,可引起冲缸等现象,造成设备事故。运动部件有缺陷或松动,可损坏设备;制冷系统的安全附件、制造、设计有缺陷,系统内的制冷剂蒸气出现异常高压,有发生爆炸事故的危险。 压缩机是具有一定压力的传动设备和静止设备的组合体。如果制造质量不良、安装不符合要求和操作不当,有发生爆炸事故的危险。若安全附一件不全、失灵和安装不符合要求、安全阀不能动作和压力表指示不准确,易造成超压爆炸事故;在检修过程中气缸内留有工具和杂物、安装时没有防震措施而使固定螺栓脱出,可造成顶缸事故。(7)设备和管道若管道和阀门在设计、选材、制造有缺陷,或管理、维护、检测不到位,或操作失一误,可导致物料的泄漏,造成事故;连接公用系统的管道未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旁路阀设置不合理,因误操作,可能发生物料倒灌而一诱发严重的事故。煤气系统的管道法兰、阀门未设置静电引线,或静电引线断开,因静电积聚而诱发火灾爆炸事故。(8)储罐、槽车储罐、槽车安全附件如液位计、电子称等失灵,有一可能因超装、超压引起容器或管道的爆裂,毒害物质泄漏,防护不当,而造成中毒灼伤等事故。储罐、槽车、配管等意外砸破,造成液氯、盐酸、烧碱、硫酸大量泄漏导致中毒。液氯、盐酸、烧碱、硫酸从槽车卸到储罐或输送至生产装置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连接的管道不密封、连接软管老化损坏破裂,可引起硫酸泄漏,防护不当,会导致酸碱灼伤。4、锅炉爆炸危险(1)锅炉汽水系统爆炸锅炉属高温高乐设备,若生产过程中出现超压,压力超过设备的强度极限,就会产生物理爆炸。或者设备、管道设计、制造、安装缺陷造成强度和性能下降,在正常运行压力下亦会发生破坏或爆炸。锅炉爆管:当锅炉管内汽水循环停滞(如堵塞,供水不足,排污不当造成真空,炉管局部过烧等),在1000-1200℃的高温辐射下,管内因汽水循环停滞形成的气室急剧膨胀,致使“气室”管段处于干烧状态导致炉管严重爆破,变形损坏。(2)炉膛与烟道爆炸(锅炉烟风系统爆炸) 锅炉运行中熄火或锅炉启动点火时,如果炉膛内的燃料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浓度时,彤成爆炸性混合物,逼火源发生爆燃。爆燃在瞬间发生,火焰传播速度极快,燃烧产物快速被加热到极高的温度,烟气容积突然陡增,对炉膛形成巨大压力,来不及泄压而发生炉膛爆炸或烟道爆炸。烟煤尘的最低爆燃浓度极限为1.2~2kg/m3。5、其它(1)各类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爆炸和爆破危险:各类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由于安全附件失效、过载运行,或由于金属材料疲劳、蠕变出现裂缝,造成超压或承压能力降低均有发生爆炸和爆破的危险性。(2)变压器的火灾爆炸危险:本工程装有相当数量的充油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抗器开关等,这些充油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时,产牛的电弧使箱体内绝缘油温度、压力升高喷出甚至爆裂喷出,同时电弧引绝缘油着火,而且火势发展很快,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3)电力电缆的火灾危险:本工程设有大量的电力电缆,这些电缆分布在电缆隧道、排架、竖井、控制室夹层,分别连接着各个电气设备并连接到集中控制室。电缆自身故障产生的电弧以及附近发生着火引起电缆的绝缘物和护套着火后具有沿电缆继续延烧的特点。如果不采取可靠的阻燃防火措施,就全延烧剑主隧道、竖井、夹层以至控制室,扩大火灾范围和火灾损失。(4)本工程中的透平油、绝缘油、润滑油等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燃烧,发生火灾。(5)燃料煤煤场或煤仓中的储煤,如果煤垛长期暴晒致使煤垛或煤仓内温度达到自燃温度,或者煤中含硫过高受雨水淋浸后会氧化自热,通风散热措施失效、监管不力,将导致煤堆热量积聚,有引发媒的自燃的危险。(6)电气设备、材料的火灾危险:由于电气设备过载、短路或电缆等材料过负荷、老化或因散热不良而引发火灾。置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配电装置、电动机以及各种照明设各等不符合危险分区的要求而导致火灾、爆炸。8.2.2事故风险源分析本项目为化工生产项目,原材料多为强腐蚀、有毒有害化工品。如不加强管理,易发生事故排放而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对人身安全构成危害。根据对相类似生产装置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类比法对本项目在生产过程可能出现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氯气和氯化氢为高危险性物品,一旦发生泄漏,小仅造成环境污染,且可造成人员中毒伤害事故。●设备、贮罐和管道破损泄漏以及因操作不当造成泄漏为出现机率较高的事故。泄漏事故如发生在贮罐区及生产区设备、管道等,一般来说液态污染物易于控制,可采取地面防渗处理,使污染物经封闭的管道进入污水调节池或贮罐,经处理后排放,这样可使污染事故得到控制。但一些易挥发的液态污染物等将迅速挥发进入大气环境中造成污染。气态污染物则不容易控制,一旦发生泄漏则迅速进入大气环境中造成污染、人员中毒,甚至引发爆炸、火灾等。此类污染事故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不仅仅取决于排放量,还同当时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8.3事故概率分析8.3.1重大事故概率国际工业界通常将重大事故的标准定义为:导致反应装置及其它经济损失超过2.5万美元,或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事故。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项目生产装置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很小,参照我国近年来各类化工设备事故概率(见表8.3-1),同时考虑到维护和检修水平,本装置重大事故概率拟定为2类事故概率为0.03125~0.01次/年,即在装置寿命内发生一次事故。表8.3-1重大事故概率分类分类情况说明定义事故概率(次/年)0极端从不发生<3.125×10-31少装置奉命内从不发生1×10-2-3.125×10-32不大可能装置寿命内发生一次3.125×10-2-1×10-23也许可能装置寿命内发生一次以上0.10-0.031254遇然装置寿命内发生几次0.3333-0.105可能预计一年发生一次1-0.33336频繁预计一年发生一次以上>1 8.3.2一般事故概率一般事故是指那些没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故,此类事故如处置不当,将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同类化工生产装置事故调查统计可知,因生产装置原因造成的事故中以设备、管道、贮罐破损泄漏出现几率最大;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中以操作失误、违章操作、维护不当出现几率最大(详见表8.3-2)。此外,本项目硫酸使用汽车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物料泄漏出现几率也较大。国际上先进化工生产装置一般性泄漏事故发生概率为0.06次/年,非泄漏性事故发生概率为0.0083次/年。参照国内化工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本项目一般事故发生概率约为0.15次/年。表8.3-2一般事故原因统计事故原因出现几率(%)贮罐、管道和设备破损52操作失误11违反检修规程10处理系统故障15其它128.3.3氯碱厂部分事故举例根据我们收集的资料,我们选择了国内氯碱厂发生的11起不同类型的事故,提供建设单位和有关环境管理部门参考。(1)1986年8月,XX某氯碱厂电解与氯氢处理工序因电解槽中盐水含铵盐较高导致氯气中含三氯化氮过高而发生爆炸,氯气大量外泄,造成8人死亡,39人中毒。(2)1991年7月,XX某氯碱厂试车时,开车氯气进入次氯酸钠工序事故氯气吸收塔,因事故氯气进塔量过多,生成的次氯酸钠分解并外泄,散发出大量氯气。在处理泄漏事故中,一消防队员因使用氧气呼吸器不当而导致死亡。(3)1993年5月,XX某氯碱厂用电动砂轮机对高处设备基础进行修整,砂轮机产生的火花引燃了盐酸贮槽上部水封盒泄漏出的氢气,导致贮槽内气体爆炸,爆炸造成1人死亡。 (4)1966年8月,XX某氯碱厂液氯热交换器因数月未排污,热交换器内三氯化氮累积过多而引起爆炸,造成厂房倒塌,设备部件飞出142米。因事故发生在深夜,未引起人员伤亡。(5)1980年2月,某氯碱厂因用旧设备代作氯乙烯单体贮槽,投入使用后人孔处开裂喷出氯乙烯单体,又因采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出现电火花造成着火爆炸。(6)1976年4月,XX某氯碱厂氯乙烯工段进行焊接管道动火时,焊渣溅入蒸发槽内引起爆炸,导致1人死亡。(7)1976年1月,某氯碱厂氯乙烯聚合工序聚合釜因操作不当引起聚合釜超压,氯乙烯单体自轴封与出料阀处喷出,造成现场5人中毒。(8)1972年11月,某氯碱厂氯乙烯聚合釜因人孔盖垫片不符合要求,当釜内升压后,垫片折断被吹出,导致大量氯乙烯喷出,加之有人违章在附近吸烟,引起氯乙烯爆炸,造成2人死亡,6人重伤。(9)1966年7月,XX某氯碱厂充装液氯钢瓶时,因充装过满导致贮存后由于温度升高而发生钢瓶爆裂,大量液氯外泄,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142人吸氯中毒。(10)1994年7月,XX某氯碱厂向铁路槽车内充装液氯时,充氯高压软管爆开,液氯外泄,造成周围人员吸入氯气中毒,导致1人死亡,4人中度中毒,4人轻度中毒。(11)1986年5月,XX某氯碱厂液氯包装工段在加压装氯时,装氯管道上盲板垫片处破裂,导致1吨左右液氯外泄,中毒33人。以上事故案例多半有氯气、氯化氢、氯乙烯等外泄,除造成厂内职工中毒、死亡外,还有可能造成事故污染,使周围环境受到危害。8.4污染源强的确定通过预危险分析,本项目中贮运、生产流程及装置为关键单元,属风险分析重点对象,对关键单元的重点部位及其薄弱环节分析,列于表8.2-1。根据以往同类事故调查分析,设定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液氯泄漏和盐酸生产工序降膜吸收器出现事故。8.4.1液氯污染源强的确定 本次评价根据液氯的有关理化性质,计算出一定泄漏量下液氯的蒸发量,并由此作为污染源强进行预测。本项目有6个18m3的液氯贮槽,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有两个及以上的贮槽同时发生泄漏,本次评价各选取一个贮槽发生泄漏来进行预测。对于贮槽来说,筒体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比较均匀,发生整个容器破裂而泄漏的可能性很小,根据分析事故发生概率,泄漏事故发生概率最大的地方是容器的接管处。根据风险评价导则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一书,发生接管泄漏时,裂口尺寸取与其连接的管道的100%,本次评价取接管直径为80mm。(1)泄漏量计算根据风险评价导则,液体泄漏速度QL可用流体力学的柏努利方程计算,其泄漏速度为:式中:QL——液体泄漏速度(kg/s);Cd——液体泄漏系数(无量纲),此值常用0.6-0.64,本次评价取中间值0.62;A——裂口面积(m2),经计算A等于0.00503m2;ρ——泄漏流体的密度(kg/m3),本次评价取0℃的密度,1468kg/m3;P——容器内介质压力(Pa),取1.2个大气压;P0——环境压力(Pa),取一个大气压;g——重力加速度。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取0.9m。经计算,开始泄漏速度为30.7kg/s。5分钟泄漏量为9.21吨,13分钟可泄漏完液氯贮槽储存的24吨液氯。实际上,当泄漏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贮槽内介质压力和液体的液位下降,泄漏速度会减小,单位时间泄漏量也会减小,本次评价取5分钟的泄漏量来进行分析。(2)泄漏量液体蒸发量 风险评价主要考虑泄漏的液体蒸发成气体后,气体的扩散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因此除了要计算泄漏量外,更重要的要计算出泄漏出的液体有多少蒸发成气体。一般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过热液体闪蒸量可按下式估算:Q1=F·WT/t1式中:Q1——闪蒸量,kg/S;WT——液体泄漏总量,kg;t1——闪蒸蒸发时间,s;F——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按下式计算式中:Cp——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液氯为960J/kg·K)。TL——泄漏前液体的温度,K;(取当地年平均温度17.5℃计算)。Tb——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K;(液氯的沸点为34.6℃)H——液体的气化热,J/kg;(2.89×105J/kg)由此可以计算得出F为0.173。根据资料,F几乎总是在0~1之间。事实上,泄漏时直接蒸发的液体将以细小烟雾的形式形成云团,与空气相混合而吸收热蒸发。如果空气传给液体烟雾的热量不足以使其蒸发,由一些液体烟雾将凝结成液滴降落到地面,形成液池。根据经验,当F>0.2时,一般不会形成液池;当F<0.2时,F与带走液体之比有线性关系,即当F=0时,没有液体带走(蒸发);当F=0.1时,有50%的液体被带走。由于液氯的沸点为-34.6℃,而樟树市的年平均气温为17.5℃,高出液氯沸点52℃,即使是一般化工设备的蒸馏,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温差,因此,可以认为泄漏的液氯最终闪蒸完全,不发生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 据此,以5分钟的泄漏量计算,在一定时间内全部蒸发的平均蒸发量见表8.4-1。表8.4-1不同时间内的液氯平均蒸发量总量(Kg)时间(min)810152025309210平均蒸发量(kg/s)19.1915.3510.247.686.145.12根据闪蒸量的计算结果,刚发生泄漏时,泄漏量为30.7kg/s,蒸发量为5.31kg/s。初始阶段,随着泄露时间的延长,泄露量逐渐增加,蒸发量也会增大;当在设定时间内泄漏得到控制时,蒸发量达到最大,之后蒸发量会慢慢减少。根据表8.4-1,在30分钟时,平均蒸发量小于初始蒸发量,本次评价蒸发量取中间值,以12.16kg/s来进行预测。8.4.2HCl污染源强的确定当盐酸生产工序降膜吸收器出现事故停止工作时,氯化氢的最大排放量为42.9kg/min,最长持续10min。8.5风险预测模式8.5.1风险预测模式的选取根据该项目排放源特征及评价范围内下垫面地形特征,本评价选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推荐的多烟团模式进行计算。对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可采用下述变天条件下多烟团模式:式中:--第i个烟团在时刻(即第w时段)在点(x,y,0)产生的地面浓度;--烟团排放量(mg),为释放率(mg.s-1),为时段长度(s);、、 --烟团在w时段沿x、y和z方向的等效扩散参数(m),可由下式估算:式中:和--第w时段结束时第i烟团质心的x和y坐标,由下述两式计算:8.5.2预测内容及预测项目(1)预测内容:主要预测液氯发生泄漏后一次浓度和对环境的影响;预测盐酸生产工序降膜吸收器出现事故停止工作时排放的氯化氢的一次浓度和对环境的影响。(2)预测项目:氯气和HCL。8.5.3预测结果表8.5.3-1给出了液氯贮槽发生泄漏情况下氯气地面轴线浓度预测结果,表8.5.3-2给出了各种浓度氯气的致害症状;表8.5.3-3给出了盐酸生产工序降膜吸收器出现事故情况下氯化氢地面轴线浓度预测结果,表8.5.3-4给出了HCL的危害特性、毒性和相应标准。图8-1给出了液氯贮槽发生泄漏后30分钟地面氯气浓度曲线分布图;图8-2给出了盐酸降膜吸收器出现事故后30分钟地面HCL浓度曲线分布图。 表8.5.3-1氯气贮槽泄漏时下风向Cl2的地面轴线浓度(单位:mg/m3)下风距离m时间及横风距离m1380144017401920210022802460264028802940泄漏发生后30分钟00.002.11100.40163.47124.6053.8514.852.930.2840.001200.001.48577.072130.22102.2245.2512.732.5510.2520.003000.000.23419.00339.4736.1718.155.661.2360.1340.004800.000.0081.464.305.253.331.2570.3220.0420.007200.000.000.0070.0460.1000.1010.0580.0200.0040.007800.000.000.0010.0110.0290.0350.0220.0090.0020.00下风距离m8400870093009900105001110011700126001290013500泄漏发生后150分钟00.000.0530.5672.1453.2682.4651.0750.1550.0760.0173000.000.0470.5101.9502.9982.2791.0010.1460.0710.0166000.000.0330.3711.4632.3131.8000.8280.1200.0590.013612000.000.0080.1030.4640.8190.7010.3490.0560.0290.007018000.000.0010.0120.0690.1450.1460.0810.0160.0090.002621000.000.00020.0030.0200.0470.0520.03190.0070.00390.0013下风距离m11600118001220012800134001400015000156001660016800泄漏发生后200分钟00.000.0300.1030.4791.1461.5691.0380.5220.1010.07042000.000.0290.0990.4671.1181.5321.0170.5160.0990.06328000.000.0180.0640.3090.7651.0790.7450.3820.0760.053614000.000.0070.0240.1260.3330.4980.3750.2020.0430.030522000.000.0010.0030.0170.0540.0920.0840.0500.0120.008924000.000.00030.0010.0090.0300.0540.0530.0330.0080.0060表8.5.3-2各种浓度氯气的致害症状(数据采自国家防化专业标准书)症    状大气中所存在氯浓度环境标准mg/Lmg/m3PPM数小时作用感受到0.00110.35居民区大气中最高小时容许浓度0.1mg/m3;车间卫生标准1mg/m3。长时间作用能忍受的界限0.00331.06小时作用之明显症状0.003-0.0063-61.0-2.01/2-1小时感到臭气的无危害0.01103.51/2-1小时作用能忍受的界限0.012124.0对咽喉有刺激0.044014.0发生强烈咳嗽0.0880281/2-1小时接触有生命危险0.04-0.0640-6014-211/2-1小时接触后死亡0.1-0.15100-15035-50立即死亡25-2825000-28000900-1000 由表8.5.3-1可知,氯气贮槽发生泄漏的情况下,刚开始泄漏时,近源处污染物浓度较大,随着离泄漏源距离的增加,氯气浓度逐渐增加,到一定值后,浓度又会逐渐减小;随着泄露时间的增长,污染物慢慢向远处扩散,近距离处污染物浓度越来越小,远距离处污染物浓度将增大。上表分别给出了液氯贮槽泄漏发生后30分钟、150分钟、200分钟时氯气的地面浓度值,最大浓度发生在1.4-2.5Km处,此范围内的人(600人左右)在液氯贮槽发生泄漏时,应立即通知并迅速撤离。氯气贮槽发生泄漏的情况下,下风向二十多公里范围内均会有一定影响。表8.5.3-3降膜吸收器出现事故时下风向氯化氢的地面轴线浓度(单位:mg/m3)下风距离m时间及横风距离1800195024002700300033003600390042004500事故发生后30分钟00.000.02373.5045.2094.7003.5631.7010.4380.0660.0071500.000.01502.5534.0293.7982.9761.4580.3830.05840.0063000.000.0040.9881.8652.0051.7350.9180.2560.0410.0054500.000.00040.2030.5170.6910.7060.4250.1310.0230.0036000.000.0000.0220.0860.1560.2000.1440.0510.0100.0017500.000.0000.0010.0090.0230.0400.0360.0160.0040.001下风距离m4800495052505400600064506900750081008400事故发生后60分钟00.000.00460.0550.1280.8101.1050.8480.2840.0450.0151500.000.00420.0510.1180.7611.0460.8080.2730.0440.0144500.000.00200.0270.0650.4610.6750.5480.1950.0330.0117500.000.00050.0080.0200.1710.2810.2520.1000.0180.00610500.000.00000.0010.0030.0380.0750.0780.0360.0080.00312000.000.00000.0000.0010.0150.0330.0380.0190.0040.002下风距离m10800110001200012200130001360014200148001520015400事故发生后120分钟00.0000.0010.0350.0560.1630.2010.1640.0960.0570.0422000.000.0010.0340.0540.1590.1960.1600.0930.0560.0426000.000.0010.0260.0420.1270.1590.1320.0780.0470.03510000.000.0000.0160.0260.0810.1050.0900.0550.0340.02514000.000.0000.0070.0120.0410.0560.0510.0320.0200.01516000.000.0000.0030.0040.0170.0250.0230.0160.0100.008 表8.5.3-4HCL的危害特性、毒性和相应标准物料危害特性毒性环境标准备注氯化氢酸性腐蚀品。氯化氢气体有强刺激性,能严重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浓度达到35ppm时,短时间接触可出现咽喉疼、咳嗽、窒息等,50-100ppm时经受不住1小时,高浓度时则可引起喉痉挛和肺水胂;1000-2000ppm时非常危险。大鼠吸入:LC50:4701×10-6×0.5h;小鼠吸入:LC50:2142×10-6×0.5h;居民区大气最高容许小时平均浓度为0.05mg/m3车间最高允许浓度为15mg/m3由表8.5.3-3可知,降膜吸收器出现事故时氯化氢往外泄漏,污染物落地浓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泄露时间的增长,污染物逐渐向远距离处输送。表8.5.3-3分别给出了泄漏发生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时地面氯化氢浓度值,最大浓度值可达标准的一千多倍,大约在源的下风向1.4-2.5千米处,此范围内的人(600人左右)在降膜吸收器出现事故情况下应立即通知并迅速撤离;在源的下风向16.6千米处,氯化氢浓度可以达到二级标准0.05mg/m3。从表8.5.3-1和表8.5.3-3中数据可知,风险情况下污染物浓度是执行标准的几百倍甚至上万倍,由于氯气与氯化氢都是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因此工厂应加强管理,杜绝此种情况的发生。8.6防范措施8.6.1强化管理及安全生产1、严格执行化工和劳动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实行持证上岗、定期检测维修,及时更换腐蚀受损设备,记录资料保管,岗位责任明确,定期培训职工,提高安全生产和管理能力。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制定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及国家、地方关于易然、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贮运安全规定。作业区内道路的设计、车辆的行驶与装载、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必须符合《工业企业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道口信号和安全标志。3、强化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提供职工的素质,加强操作人员的上岗前培训,进行安全生产、消毒、环保、工业卫生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教育。 4、建立健全的环保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加强监督检查,按规定监测厂内外空气及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时发现,立即处理,避免污染。5、必须经常检查安全消防设施的完好性,使其处于即用状态,以防备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高效率的发挥作用。易燃易爆物料、腐蚀性物料、蒸汽及油管线除必须用法兰与设备和部件连接外,一般采用焊接连接,防止高温、有毒有害气体和腐蚀性物料泄露。6、本工程的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选型时,要求制造厂家提供符合国家规定噪声和震动标准的设备。并按现行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压力容器》等规定来设计及选择各类压力容器,另外设计时对设备、管线、阀门、垫片、密封材料的使用介质与耐腐蚀性认真选择,避免因设计不当引起腐蚀与泄漏。除了选用的压力容器,起重机等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设备,均由持有安全、专业许可证的单位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安装,并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要求以外,在设备投运以前,必须经过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由质检部门注册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7、购置超声探伤仪器,提高对压力容器管道的探伤能力,尤其是对氯气、氯乙烯、氯化氢设备管道的探测,健全探伤记录,主动掌握压力容器的伤损信息,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8、高压电缆直埋敷设的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埋设地面应有明显的走向标线和标识。在变、配电室、控制室出口等电缆线路集中的地方,万一发生火灾,易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除应装设排风装置外,还应配置一数量的电气灭火器材。8.6.2风险防范措施根据本次工程所涉及有毒有害物料的理化性质、毒理学特征,潜在事故风险分析,以及该厂对物料的运输、包装方式、运输量和生产工艺,充分考虑本次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概况,对该厂在运输、储存、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提出以下防范措施:8.6.2.1运输、储存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1、对有毒有害物料的运输应采用安全性能优良的化学品专用运输槽车,同时车上要配备必要的防毒器具和消防器材,预防事故的发生。 2、对于近距离使用槽车运输有毒有害物料,应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尽量比开人口稠密区及居民生活区;同时对槽车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在可能发生事故的设备、材料、物品的周围和主要通道危险地段,出入口等处应装设事故照明灯。事故照明的照度不低于照明总照度的10%。3、硫酸、盐酸、液氯、烧碱贮槽(罐)要严格按《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及相关规定的要求设计和施工,贮槽区必须设有暑期降温淋水设施,贮槽顶部要装有放空管,同时为防止雷击、防静电,还要装设接地装置。贮槽下面要建设沟槽,以收集回收泄露的液体。在设备管道材料选型上尽量采用耐腐蚀材料,保证装置的稳定,减少了事故可能。4、氯气贮罐要有相对独立的区域,必须设有防火墙、隔离带,同时贮罐要留有足够多的容量空间,以便在一个贮罐发生故障时,能及时的将其中的物料转移至另外的贮罐,尽量防止其泄露造成危害。5电解、氯气液化、液氯罐装等厂房要敞开式布置,强化通风,各种工艺设备(阀门、法兰、泵类)、管道的选型、进货要严把质量关,并加强检修、维护,严禁生产中物料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电气设备须用防腐、防爆型,电源绝缘良好,防止产生电火花,接地牢靠,防止产生静电。6、原液氯贮罐槽设计压力为16公斤/厘米2,系统最高压力为11公斤/厘米2,现改变包装工艺,采用液氯泵代替原加压汽化器,使系统最高压力降为2.2kg/cm2,增加系统安全性。7、合理控制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尽量减少储存总量。有毒有害物料的贮槽、钢瓶、槽车等严格按装料系数装存物料,避免因装料过满发生爆炸或泄漏。装氯管线上的垫片,阀门、软管要定期更换,避免漏料。8.6.2.2生产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1、一次盐水精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出口精制盐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的监测,发现其浓度有异常波动,应及时查清原因,防止过量的钙、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进入螯合树脂交换塔;同时设置三台螯合树脂塔,两台串联在线运行,一台离线再生,串联的两塔,一台用于脱除多价阳离子,一台用作安全保护,同时加强对树脂塔出口二次精制盐水中钙、镁离子的监测,使其浓度控制在20ppb以下。 2、电解过程中,要完善自备电源和平稳电流装置。在电解过程中,要加强对阳极电解槽内盐水液面高度的监控,一旦发现液面高度过低,应及时补充。单槽氯中含氢≤1%,总管氯中含氢≤0.2%,总管氯气浓度≥95%。3、对氢气、氯气、液氯的等装置的管道、阀门、法兰等接口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巡回检查,一旦发现泄露,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立即组织抢修。电解系统的氯气总管应设置压力密封槽(正压安全水封),以便在非常状态下,氯气直接排入事故氯气处理装置。在采用氯气透平压缩机现场,电解系统的氯气总管应设置压力密封槽(负压安全水封),在非正常状态下,可自动吸入空气,防止产生大量的负压。氯气透平压缩机工艺配管必须设置防喘振回路,防喘振工况指标(压力、流量)必须输入连锁信号。4、对液氯工段中的液氯分离器、液氯汽化罐要定期检查,特别是对罐内三氯化氮液体的监测,要定期用定量的溶剂清洗罐体及管道、阀门上附着的三氯化氮液体,防止积存过多,引起爆炸;在液氯罐装前,要检测液氯瓶瓶体、阀门有无破损,同时检查液氯瓶内有无黄磷等危险内容物,确定无瓶体无破损、瓶内无危险内容物后,方可开始液氯罐装。5、要进一步完善废氯处理装置,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使来自离子膜电解、隔膜电解、脱氮塔、氯气洗涤塔、氯气分配台等处的事故性氯气,经过该装置的吸收塔用稀碱液充分吸收后,达标外排。事故氯气吸收装置吸收液的氢氧化钠浓度控制在7%-15%(Wt)。电解系统设置的事故氯气处理系统,必须配置两路独立的动力电源互相切换使用。6、根据氯气和氯化氢泄露事故的影响范围预测结果,在配套安全生产防护措施时,应按最大安全半径和最短人群疏散时间进行设计。7、建立和完善DCS监控系统。建立和完善DCS控制系统,通过过程检测控制站对离子膜烧碱现场各类变送气和马达运转及停止状态信息等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过程控制。当过程控制参数越限时,DCS系统发出声光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对于重要工艺参数设立连锁停车装置,当连锁发生时,除DCS系统内部发出声光报警外,控制室设置DCS外部声光报警连锁台柜,同时发出声光报警。当某一停车连锁参数超越安全极限值时,DCS将无条件执行装置安全连锁停车命令。 DCS集散控制系统是本工程的主要监、控系统,为保证其稳定可靠工作,应有可靠的备份电源。并安装在有空调,采光好,隔音电源稳定及靠近生产现场的控制室内。8、在界区易泻漏氯气的操作岗位,设置氯气监测报警器,空气中含量超过1ppm,即报警,以便迅速处理,防止意外泄露事故的发生。增设喷碱装置;在系统出现氯气泄露时,先用人工包扎堵漏,如控制不住采用稀碱喷淋,降低事故的危害性。9、在出现大面积氯气泄露时,在喷碱的同时,组织水枪外围喷淋,稀释氯气,减少扩散,同时组织疏散,减少伤害。10、为防止电气误操作,高压开关和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闭锁装置。高压开关柜应具备防止误分,误合,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接地线合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等功能。8.6.2.3生产过程中预防中毒、火灾和爆炸的措施1、防中毒(1)为了防止氯气过剩和跑氯,本工艺生产装置拟采取以下措施:本项目生产装置的产氯和耗氯比为1:1.26,从氯产品生产能力上确保所产的氯气全部消耗掉;所有的废氯气由次氯酸钠生产装置生产出含有效氯大于10%的次氯酸钠产品;生产装置一旦发生跑氯,本工程设置了石灰中和处理措施,能有效的处理跑氯,确保环境安全。(2)拟设置事故氯处理塔。事故发生时,氯气泄入塔内,由烧碱吸收,以确保生产安全。(3)作业场所根据作业特点及防护标准配备急救箱。(4)本工程按规定配备防毒面具、氧呼吸器、防护镜、安全帽、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5)在生产区存在氯气等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检测仪和有毒介质检测仪,并设超限报警,根据泄露检测从控制室遥控,使装置自动停车或进行应急处理,以确保生产安全和操作人员身体健康。(6)隔离操作:生产现场附近的隔离操作控制室,通风良好,室内保持微正压。(7)备用电源:设双回路电源或备有柴油发电机组。 (8)撤离信息装置:生产、使用有毒气体工厂内安装有一个或多个风向标2、防火、防爆措施如下:(1)氯气、氢气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混合气体中含氢3-15%(体积)时着火燃烧,含氢在15-83%(体积)伴有爆炸。因此,电解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含氢在3%以下。(2)电解槽断电时产生电火花可引起电槽内氢气起火爆炸:氢气放空时受雷击易引起火灾。采取的防止措施为:①保持氢气系统密封性,严禁出现负压操作,防止空气混入氢气系统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②开停车之前用氮气置换。③生产厂房保持良好通风,防止积聚。④安装避雷装置,设备管道设置静电接地。⑤氢气放空设置静电接地,放空管安设阻火器。(3)电解过程中会产生三氯化氮。在氮气中三氯化氮含量超过5%就可能产生爆炸,在60℃时一受震动会发生分解爆炸,阳光下自爆,与氧化剂、油脂等有机物接触会引起爆炸。为防止三氯化氮爆炸,采取一下措施:①在液氯贮槽,计量槽加压汽化器底部进行定期排污,定期分析三氯化氮含量,控制其在100ppm以下。②液氯汽化器,钢瓶等严禁完全汽化,必须留有合乎操作规程规定的余氯。③热交换器、汽化器、冷凝器中残留必须定期清理。(4)设备管道设计留有较大安全系数。氯压机设备留有备用,液氯贮槽上加装安全阀、放空管线等安全附件。其它带压生产设备和管道均采取超压保护,设置安全阀。贮罐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以保安全。(5)本工程所用整流变压器较大,单台贮油量已超过10吨,工程拟采用固定水喷雾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强度为60L/S,水压为0.6~1.2Mpa,设计高压消防水管网。(6)工程拟设置常规水消防系统,主要包括室内外消防栓、水泵、水源及消防管线。(7)根据全厂各处水灾危险性不同,设置移动式灭火器180个用于扑救小型初超火灾。(8)贮存和输送危险物料的贮罐,管道均拟设置可靠的静电接地。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器设备为安全防爆型。 (9)危险性较大区域如电解,拟设置相应的可燃气体检测仪。操作人员配置一定数量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10)防火、防爆和防泄漏:生产区为防火、防爆区,为电气1区防爆环境,其建筑为二级耐火等级,设置足够的泄压面积,地面为不发火花水泥地面。电机为防爆型。(11)压力容器:使用定点单位设计、制造的压力容器。(12)耐火:容器、装置、配管支架采用混凝土、水泥或类似耐火材料制作。(13)装置防火:使用阻火器或阻火材料。并设置火灾警报装置。(14)装置的监督与管理:对装置日夜24小时进行巡回检查,重要部位能用闭路电视仔细监控。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装置定期保养维护和检查。3、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如下:(a)为防止锅炉灭火及燃烧恶化,应加强煤质管理和燃烧调整,稳定燃烧,尤其是在低负荷运行时更为重要。(b)为防止燃料进入停用的炉膛,应加强锅炉点火及停炉运行操作的监督。(c)保持锅炉制粉系统、烟风系统正常运行是保证锅炉燃烧稳定的重要因素。(d)锅炉一旦灭火,应立即切断全部燃料:严禁投油稳燃或采用爆燃法恢复燃烧。(e)锅炉每次点火前,必须按规定进行通风吹扫。(f)锅炉炉膛结渣除影响锅炉受热面安全运行及经济性外,往往由于锅炉在掉渣动态过程中,引起炉膛负压波动或灭火检测误判等因素而导致灭火保护动作,造成锅炉灭火。因此,除应加强燃烧调整和防止结渣外,还保持吹灰器正常运行成为重要。(g)加强锅炉煤火保护装置的维护与管理。8.6.2.4岗位预先危险性分析控制(1)化盐岗控制铵含量。对化盐用水、卤水(井盐)、原盐必须按批次进行铵含量分析,以确保电解用的盐水中铵含量符合安全要求,无机铵1mg/L,总铵4mg/L,为控制总铵量可加入次氯酸钠,以减少三氯化氮爆炸物的生成。 (2)盐水电解岗位电解槽的阳极液pH<4.5时易产生三氯化氮。三氯化氮是一种黄色粘稠的液体或斜方形晶体的含氮化合物,有类似氯气的刺激性气味,在酸、碱介质中容易分解,它在空气中易挥发,三氯化氮在冷水中不溶解,在热水中分解,溶于氯,毒性较大,在空气中体积百分比达到5%—6%时有爆炸危险,60℃时有震动或超声波的条件可分解爆炸,90℃时直接分解爆炸,在阳光、镁光直接照射下瞬间爆炸,与臭氧、氧化氮、油脂、有机物接触或静电火花均可诱发爆炸,清楚三氯化氮注意不能用清水洗涤,不能用蒸汽吹扫,不能用超声波探伤,否则容易引起爆炸事故发生。(3)氯中含氢增高。离子膜破损氢气窜入阳极室造成氯中含氢超标达到爆炸极限,导致爆炸跑氯;故应严格防止离子膜破损,每班都要对氯气中氢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发现偏高及时处理,避免在电解槽、干燥塔或其他设备、管道遇火源爆炸。(4)氯中含水超标。氯气干燥塔硫酸的浓度和温度不正常时,压缩机及各级冷却器被腐蚀,造成氯气泄漏、空气污染、人员中毒,故应在氯气干燥塔出口安装水分在线分析仪,控制水分超标时的氯气不得进入压缩机房。(5)氯处理及氯成品岗位的液氯钢瓶和液氯槽车充装及管理过程造成的氯气泄漏控制。(6)液氯钢瓶的充装、储存、发货运输管理:a、液氯钢瓶一般分为840L的1t钢瓶和415L的0.5t钢瓶及41L钢瓶3种。1t钢瓶设计压力为3Mpa或2.2Mpa,壁厚12mm,0.5t钢瓶为2Mpa,壁厚81mm,材料均为16MnR钢;液氯钢瓶使用年限为12年,超期者应报废,不得延期使用;液氯钢瓶在充装环节把关不严超装时,即会引发液氯钢瓶爆炸事故。因此要严格掌握液氯钢瓶的充装系数<1.25kg/L,严格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充装;b.液氧充装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气瓶充装”和“特殊工种作业”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操作,操作岗位应配个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和全身橡胶防毒衣等;c.装接液氯钢瓶出口的导管和用氯设备的连接口必须紧密吻合,接好后稍开启氯瓶针阀再用氨水检查是否泄露,确认无误后方能正常开启针阀,严禁漏气状态下使用气瓶;d. 气瓶不可全部用空,必须留有0.03-0.05Mpa余压,即1t钢瓶用完时应保留5-10kg于氯,0.5t钢瓶用完时应保留3-5kg于氯,以避免有水或液态化学物品吸入瓶内造成腐蚀或反应爆炸;e.钢瓶放置应平稳,不得滚动,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摆放时2个出氯口瓶阀应保持上下垂直使气相、液相分开;f.开启瓶阀应使用专用工具缓慢开启,不准用力过猛和用加力管强开,以防止阀杆扳断,当钢瓶内压力较低需要使用时,可用几个液氯钢瓶并联起来使用,严禁用火、热水或蒸汽加热汽化使用;g.液氯钢瓶所使用的吊装设备应选用制动系列,必须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经常检查确保灵活方能使用;h.对入库钢瓶,应做到先到先用,后到后用,以免钢瓶因搁置过长导致针阀锈蚀影响正常使用,一般储存期不得超过3个月,储存时间从产品合格证的包装日期算起;i.储存液氯钢瓶的仓库应符合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规定,库房结构能使逸出气体不滞留在室内,通风效果良好,室温不超过40℃,严禁露天堆放,因为当温度每升高1℃时,压力便会增加7-20Kpa,达到极限值时钢瓶就会屈服变形爆炸,造成跑氯事故;j.储存液氯仓库严禁存放油脂、易燃易爆物品、接触会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或化学物品,并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及安全标签,建筑板材为不燃性材料,并经当地公安部门审查批准;k.液氯钢瓶应摆放整齐,头朝一个方向、向外侧摆放,满瓶和空瓶应分开放置,具有明显区分标志;钢瓶应用三角木垫固定防止滚动,严禁重叠堆放,空瓶、重瓶安全一律戴好:l.液氯钢瓶的储存仓库应严格执行剧毒物品“五双制”保管规定,仓库保管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并配备专用防毒面具、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和应急抢修工具;m.对使用单位运输液氯钢瓶车辆严格检查“准运证”、“押运证”、“许可证”及黄底黑字的“危险品”小三角旗;n.严格检查运输车辆是否具备有插桩和钢丝绳;o.发货前严格检查电动葫芦是否牢固,钢丝绳及电气设备是否完好,每次起吊时,密切注意吊钩是否牢,吊位不准严禁起吊; p.每天发放液氯钢瓶应详细填写液氯钢瓶的瓶号、数量,检查钢瓶是否完好无损,缺少配件和无充装合格证严禁出场。(7)液氯槽车的充装、运输管理a.操作人员充装前必须佩戴好防护用品和器具;b.充装前按规定对槽车的车体、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进行严格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充装;d.装时必须打开专用充装信号,以防止充装时调车造成氯气泄漏e.充装完毕,必须认真检查无泄漏和安全附件齐全完好,安全阀的控制阀呈开启状态,拆下打压管及充装管线,关闭充装信号,才算结束;f.液氯槽车充装量必须严格控制,严禁超装,冲装时岗位设专人作为监护人进行巡回检查,以免发生超装及泄漏事故;g.液氯槽车运输出场需经轨道衡检验,由安技部门会同押运人员检查所有安全附件完好无缺和不超量后,方能盖章出厂。8.7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方案氯碱厂潜在性事故类型各异,事故发生点多,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不等,因此应急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本报告就氯碱厂事故应急预案原则性提出几点意见:(1)Cl2、H2、HCL、氯乙烯管道破裂或阀门泄漏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尽快用带压堵漏的方法迅速堵住泄漏点,及时消除污染。(2)对泄漏的有毒有害气体应用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强力通风,将稀释水流入净化系统,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将泄漏源置入石灰乳中。(3)发生电解槽爆炸等恶性事故时,应迅速将氯气转到事故氯气处理系统内,减少事故外排量。(4)若酸液碱液大量泄漏,进入围堤收容、收集、回收。8.7.1应急防护措施风险事故应急防护措施祥见表8.7-1。表8.7-1风险事故应急防护措施名称事故应急措施 氯气发生火警时: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毒面具与全身防护服。需关闭钢瓶、管道、贮罐(槽)阀门,以切断气流,消杀火势。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有氯气中毒者时:应使其及时离开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严重者送医院抢救。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严重的就医诊治,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如产生灼伤,必须就医诊治。氢气发生火警时,由于氢有复燃危险,在氢气源未切断前,可扑灭气源周围火势,防止扩大。但不得灭掉气罐渗漏处火。用水冷却容器,防止受热爆炸,并用水保护关阀门或堵漏的人员。如泄露物未被点燃,可用雾壮水直接射至易燃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使其远离火源。如需使泄露物蒸发加快,须在蒸汽蒸发能控制的情况下,用雾状加快其蒸发速度。禁止向液氢使用水枪施救,如有必要在扑灭少量氢气时,可用水、干粉、二氧化碳、卤素灭火剂灭火。烧碱发生火警时:应用水、沙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接触氢氧化钠应尽可能用大量水仔细冲洗。如眼睛受刺激,应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硼酸水冲洗,如误服,立即漱口,饮水及醋或1%的醋酸,并及时送至医院。盐酸发生火警时: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需关闭纲瓶、管道、贮罐(槽)阀门,以切断气流,减弱火势。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有氯化氢中毒者时:应使吸入气体者脱离污染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输氧,并保暖休息。眼睛溅入,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皮肤接触也用大量水冲洗。硫酸发生火警时: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防止灼伤。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用碱性溶液(2%-3%的碳酸氢钠、5%碳酸钠、及5%的硫代硫酸钠)中和;眼睛受刺激,则冲洗的水流不宜过急。接触硫酸蒸汽时,应立即使患者脱离污染区,吸入2%的碳酸氢钠气雾剂,并尽快转送医院。8.7.2处理处置措施1、一旦发生氯气或氯化氢最大源强的泄露事故,必将对企业周边和工业园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产生危害,要立即组织抢修,隔离泄露现场,按最大安全半径和最短时间疏散人群。必要时可紧急停车检修,检修人员必须穿戴专用防护服于高处或上风处进行处理工作,在安全情况下尽量堵漏。2、液态物料少量泄露,可用大量水进行冲洗,或用沙土等不燃性物质覆盖吸收,冲洗水或沙土要妥善处理;固体粉壮物料少量泄露,可铲起放入干燥、无漏、无破损的容器中,密封并移至安全处。 3、大量液态物料泄露,要立即设立隔离带,进行围堤,收集处理,并及时发出警报,尚未起火时应喷水以减少泄露物料挥发量,起火时要及时通知消防人员,尽量灭火,防止火势蔓延。4、发生有毒有害物料贮槽(罐)燃烧或爆炸时,要及时报警,并有组织的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近距离灭火时,必须穿戴好防毒用具。5、三氯化氮超标时的紧急处理尽管人们千方百计地控制产生三氯化氮,但由于分析或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疏忽,还是有可能造成液氯中的三氯化氮超标,因此指定氯化氮超标时紧急处理的方案,防止因处理不当而引发三氯化氮爆炸事故。紧急处理三氯化氮超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储槽或汽化器等设备中三氯化氮超标时,要严格控制采用汽化氮的方法处理。因液氮汽化会使大部分三氯化氮留在液氯中,使三氯化氮浓度不断提高,达到爆炸的浓度(含5%就可能发生爆炸)。将液氯直接从容器中压出去处理要相对安全些。现在一些企业采用泵增压包装液氯或倒罐的办法,消除了三氯化氮在设备内浓缩的可能,比汽化氯增压的方法要相对安全些。二是对三氯化氮严重超标(接近5%时)的液氮不但禁止用汽化的方法处理,而且处理中要严格控制产生震动或超声波、控制阳光、镁光等强光直接照射,控制与臭氧、氧化氮、油脂等有机物接触。因为这些外界条件可以引起三氯化氮分解爆炸。三是尽量减少现场紧急处理的人员。处理方案一经确定,现场处理的人员要尽量减少,防止一旦发生意外造成多人伤亡。8.7.3应急救援基本程序(a)发现重大化学事故者应立即向厂调度室报警,事故单位应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b)厂调度室接到报警后,迅速向各救援队报警,通知各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通知事故车间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并将情况通知指挥部。(c)厂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将事故情况报告当地环保部门并派员前往厂界邻近单位村庄做好解释工作,根据事故造成的污染程度,协助人员暂时撤离,暂时停止用餐或采取可行措施防止污染。(d)通讯队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话务员、检修人员及技术人员待命,话务员中断一般外线电话,确保事故处理外线畅通,厂内通讯迅速、准确、无误。 (e)治安队接到报警后,根据可能引起急性中毒和爆炸的浓度范围设置警戒线,封锁有关道路,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指挥各种抢救车辆,有秩序进入抢救区域,安排好群众疏散路线,必要时通知厂门卫关闭厂门,禁止无关人员入厂围观。(f)消防队接到报警后,应火速赶到现场,视火灾情况进行灭火,迁移可燃物品,围堵截流可燃液体,控制事态。(g)医疗队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准备急救药品、器具,根据制定的该种介质急救预案进行抢救受伤者及中毒者。(h)抢修队接到报警后,立即集合各个工种人员集结待命,物资储备到位,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开展抢险、抢修。(i)侦检抢救队到达现场后,迅速实施侦毒、监测、查明有毒有害物的允许浓度范围,确定可能引起急性中毒、爆炸浓度范围,查明受伤者和中毒者情况,迅速使其脱离危险区域,送医疗救护队抢救。(j)后勤队接到报警后,迅速集合人员,调集车辆准备好各种生活必需品和车辆,并做好发放准备工作,接到出车任务,迅速出车。(k)各专业队抢救结束后,做好现场调查、清理、清洗工作,恢复工艺管线、电气仪表、设备的生产状态,组织开车生产。(l)为使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有准备,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各救援专业队必须按各自的职责,根据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统筹图开展工作,统筹图见图8.7-1。(6)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并制定详尽的应急方案。(7)处理事故要彻底,反复勘查审定,直至没有不安全因素存在时,疏散的人群方可回迁。(8)认真调查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深刻的安全环保教育,接受事故教训,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友邻支援一般事故通报友邻单位67317市政府组织救援重大、特大事故报上级通报救援结果调查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180接受事故报警1指挥部成员去现场5指挥部实施现场指挥16专业队明确任务专业队开赴现场应急救援结束,恢复生产下达救援指令通讯队开展工作9治安队开展工作10侦检抢救队开展工作1184各专业队集合待命抢修队开展工作消防队开展工作122医疗队开展工作13后勤队开展工作1514图8.7-1重大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统筹图 9.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略)10.公众参与(略)11.总量控制(略) 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通过分析项目的环保投资及其运转费用与取得效益之间的关系,说明环保综合效益状况。由于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未能真正体现价值规律,因此难以将环保投资的经济效益定量化,在此仅做定性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主要是衡量项目的环保投资所能收到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应力争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不断完善。作为氯碱工业项目来说是一个污染型工程,它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给周围环境质量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分析,使项目的建设论证更加充分可靠,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更加完善,以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环境质量的保持与完善。12.1环保投资与估算根据拟建工程周围状况及本评价报告中所提出应采取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估算出该工程环境保护投资,见表12-1。本工程所列一次性环保措施投资3050万元。表12-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万元)序号项目名称措施主要内容估算投资1事故氯气处理事故氯气吸收塔系统2002氯化氢尾气吸收氯化氢尾气吸收系统1503含汞气体处理含汞气体吸附塔1004氯乙烯精馏尾气回收氯乙烯吸附装置1905干燥塔含尘废气净化布袋除尘器净化回收系统206锅炉房锅烟气除尘麻石水膜除尘器、45m高烟囱907非正常排放自动控制系统可将非正常排放氯气等自动引入事故吸收塔进行处理208电石粉尘收集处理集尘系统与布袋除尘器809事故氯气捕集吸收系统在液氯生产与包装岗位设捕集吸收系统2010盐泥水与含盐水回收板框压滤机、回收槽、回收泵6011烧碱工段废水处理站pH和SS达标10012电石泥压滤水回收板框压滤机、回收槽、回收泵300 12电石废水处理站对硫化物和SS去除20013稀酸回收系统稀硫酸、稀盐酸、废盐酸回收3014聚氯乙烯离心母液水回收过滤器、收集槽、回收泵等2015碱洗废水除汞含汞废水处理装置10016PVC废水处理站各水池基建费用和处理设施费用70017中和池与事故缓冲池中和酸、碱废水并作为事故时存液2018生活污水处理站各水池基建费用和处理设施费用2019厂内临时渣场1600m2,防渗,地面与四周固化5020盐泥、电石泥输送封闭型运泥车10021含汞固体包装存贮包装系统与专用仓库4022燃煤灰渣、垃圾清运加盖清运汽车3023噪声治理隔声室、减震基础、消声器10024厂区内绿化面积改善土壤从区处运土覆盖可绿化土地,面积45600m22025厂区及厂区周围绿化绿化面积50000m225026环境监测站建设工作间和监测仪器4027合计305012.2工程效益分析12.2.1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以达到年产10万吨烧碱和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2-2。表12-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略)从表12-2可知,本工程实施后,年平均利润总额为11333.59万元,投资回收期2.75年,内部收益率22.9%高于氯碱行业12%的基准收益率,表明本项目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均较强,经济效益可观,能大大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12.2.2项目社会效益分析该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的原料、人才和区域优势,消化吸收国内同行的先进经验,同时使生产能力有所提高。通过企业自身的资金、管理优势扩大企业规模产量、品种竞争等优势,而且可增加工作岗位,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本工程的实施、建设过程同时为当地的建筑、施工等行业提供了相应的发展机会,带动相关行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工程建成投产后,一方面每年将增加地 方财政收入,同时又能解决400余人的就业问题,对于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2.2.3环境损益分析12.2.3.1项目建设所带来的污染负荷由于拟建工程对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回收与治理措施,不但获得了产品,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使得废气、废水、废渣或者作到了达标排放,或者得到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从而大大减轻本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工程建成后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见表12-3。表12-3主要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污染物名称总体工程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废水水量(万m3/a)85.37/85.37CODcr(t/a)298.6261.5137.09其中生产废水294.6257.9136.59生活废水43.60.4锅炉烟气烟气量(万m3/a)45000//SO2(t/a)640.8/324烟尘(t/a)5400532872工艺废气HCL(t/a)1954.41954.2850.115氯气(t/a)76.1675.041.12氯乙烯(t/a)626.08625.9440.136固废煤灰(万t/a)1.2/1.2盐泥(t/a)3500/3500电石渣(万t/a)37.3/37.3离子膜纤维废物900Kg/三年/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废活性炭(t/a)90/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失效触媒(t/a)10/送厂家回收或XX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根据国家环保法规,建设项目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本项目建成后所排废水量约为2564m3/d,生产污水排放执行《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表5中烧碱企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离子交换膜电解法一级标准和表6中聚氯乙烯企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电石法一级标准;生活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总排放口废水满足混合废水排放浓度后污水管道后入XX 。根据本报告书的分析,符合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项目产生的各种工艺废气经处理后,均能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项目产生的锅炉烟气经除尘设施治理后,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II时段标准。根据本报告书的分析,符合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12.2.3.2环境损益分析通过采取治理有效的措施,有效控制了CODcr、SO2和烟尘的排放总量。总体上来看:本项目拟建地现全部为荒废的丘陵地,项目投产后,土地的利用价值大大增加,本项目只要做到了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很大,环境效益的损失小于生产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还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各项产物的综合利用,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生产过程中能比较好的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1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略)14.评价结论与建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