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74 KB
  • 24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项目名称: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绵阳市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编制日期:2013年10月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2、项目性质:改建3、建设地点:绵阳石塘镇浸水村4、建设单位:绵阳市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5、建设内容:本项目起于代家湾立交既有御西街交叉口处,沿既有御西街及5号排洪沟布线,行进至石塘路后沿石塘路向西布线,止于机场路,全长1.437Km,同期建设道路附属排水、照明、交安及绿化设施。建设工期从2013年12月初开始施工,2014年9月竣工验收及其他,施工工期为10个月。本项目采用城市次干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km/h。6、建设周期:建设工期从2013年12月初开始施工,2014年9月竣工验收及其他,施工工期为10个月。7、投资:本项目总投资8920.41万元,本项目建设资金由业主自筹。其中本项目环保投资约为322.82万元(含新增水保投资154.8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8920.41万元的3.62%。项目工程特性见表1。表1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规模备注1工程占地hm24.69本项目总占地4.69hm2,其中永久占地4.39hm2,临时占地0.3hm2。永久占地包括旱地0.9hm2、交通用地1.09hm2、城镇住宅用地0.9hm2、其他草地0.4hm2、沟渠1.10hm2;临时占地包括旱地0.15hm2、其他草地0.15hm2。2拆迁建筑物m28232拆迁面积8232m2(约40户,160人)3路面工程机动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万m24cmSBS改性细粒式沥青砼AC-13C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0.8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20cm水泥稳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碎石底基层15cm天然砂砾垫层。非机动车万m25cm透水砖3cm水泥砂浆(体积比1:4)15cm透水水泥砼基层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4桥涵工程桥m/座涵洞道5总长105m5路线交叉平面交叉处56管线工程雨水管线m2874.6污水管线m2874.6电力管线m2874.6照明工程m2874.68、项目建设的产业政策符合性及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展改革委令2011第9号),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二条第4项“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为国家鼓励类项目;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城区2013年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绵府办函[2013]61号),其中包含有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绵阳市城乡规划局出具了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规划道路红线图。本项目位于绵阳市石塘镇浸水村,为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基本按原线走向,其用地符合《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绵阳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同时该路线周围无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和特殊的环境保护区,因此本项目选址符合区域环境的特点,选址是合理的。本项目起于代家湾立交与既有御西街交叉口处,沿既有御西街及5号排洪沟布线,行进至石塘路后沿石塘路向西布线,止于机场西路,服从《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所确定的路线总体走向,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和《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相符合的。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本项目主要位于石塘镇浸水村,其环境现状为: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该区域环境噪声实测结果,本项目声环境敏感点浸水村7队、御营山景、浸水村8队、绵阳实验高中昼间、夜间噪声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沿线的CO、NO2和PM10的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表明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涪江丰谷段pH、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溶解氧的监测值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限值,粪大肠菌群略有超标,说明该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5号排洪沟的pH、溶解氧、石油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限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粪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经现场调研,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5号排洪沟等导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粪大肠菌群含量较高。经过道路改造,居民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涪江,5号排洪沟水质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地表水的环境将得到大大的改善。因此,本项目建设对5号排洪沟水环境改善具有明显正效应。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地下水现状评价引用《绵阳市涪城区石塘镇(商贸物流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监测报告。其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域地下水中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表明该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质量现状良好。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本项目的评价等级,确定生态、声、水和大气等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1)社会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确定的直接影响区为绵阳市涪城区石塘镇浸水村。(2)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对拟定的施工临时设施区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其评价范围为场地界外200m的区域。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噪声评价范围噪声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4)水环境评价范围地表水:本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评价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范围。地下水:根据区域地质普查资料结合现场实地踏勘,初步估计在道路轴线两侧500m范围。(5)空气环境评价范围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重点地段可扩大到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污染物排放及处理措施绵阳市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的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为非污染生态项目,建设项目的实施可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扬尘、机动车尾气、噪声、生活污水、搅拌废水、弃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包装垃圾。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期共有施工人员100名,生活用水标准为30L/(人.天),排放系数取0.8,则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2.4m3/d,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量少,利用租用民房既有的卫生设施收集后用于农灌,不外排。设备冲洗废水:道路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含油冲洗废水,但因此部分废水的排放较为分散,因而其影响程度较为有限,利用绵阳市城区既有的车辆清洗维修点进行清洗,不再另外设置清洗点,利用既有的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根据本工程特点,施工期设备冲洗废水的产生量约为10m3/d。混凝土搅拌水:本项目混凝土搅拌产生的废水的主要成分是SS,经过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施工期地下水:本项目路线基本沿5号排洪沟布设,在施工期间,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废物、油污以及泥浆。堆积的废弃物主要为建筑材料,对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较小,而且油污含量一般很低,且易浮于泥浆之上而被带出,并排泄到区外,因此防治得当的情况下,油污和各种废料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施工期废气:施工空气污染源包括土石方开挖和回填产生的扬尘、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污染和沥青铺设过程中挥发的沥青烟气。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和站,项目所需的沥青均在当地购买商品沥青。主要污染源强见表2。表2施工期公路空气污染源强单位:mg/m3施工行为污染物种类下风向污染物浓度50m60m100m150m施工运输车辆PM1012/9.65.1铺设沥青苯并芘[a]<0.001///THC/0.16//PM10/0.01//施工期固废:由于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无生活垃圾产生,故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铺路和桩基施工时产生的弃土、弃石,本项目筑路和桩基产生的总弃渣量为3.2万方(自然方);另一部分来自施工临时设施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等,预计每天产生量约为1.3t/d。上述固体废物若堆放、处置不当,将直接破坏道路沿线的农作物、植被,堵塞农灌沟渠,妨碍农业生产。营运期废水:工程营运期对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途径主要表现为降水和路面径流,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或出现事故等时,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道路泄水道口流入附近的水域,造成石油类和COD升高。运载石油或其他危险品的车辆可能发生翻车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对附近地表水域水生生物生态环境或农田灌溉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营运期地下水: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道路构筑物采用混凝土浇筑,水泥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本身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但是,当各种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装载物倾泻、油料泄露、扬尘等。另外还会产生机动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大气颗粒物,路面的腐蚀、轮胎及路表面的磨损物、车辆外排泄物及人类活动的残留物等。可能的污染途径是通过混合大气降水入渗进入地下水。项目桥梁在桩基位置,如果成桩过程中没有严格封堵桩身与孔壁之间的间隙,污染物则可能会通过此通道下渗进入含水层。在道路运营期内,可能对地下水源地产生危害的主要因素是危险品运输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泄露(爆炸)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体污染水源地,而危险品运输中存在的污染风险隐患往往与交通事故概率有关。营运期噪声:营运期噪声污染主要源于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确定各类车辆在不同车速下的平均辐射声级,详见表3。表3各类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车型平均辐射声级(dB)小型车12.6+34.73lgVS+△L路面中型车8.8+40.48lgVM+△L坡度大型车22.0+36.32lgVL+△L坡度式中:右下角注S、M、L--分别表示小、中、大型车;Vi--该车型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营运期道路交通噪声将对沿线的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通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设置绿化、隔声窗等,营运期的噪声影响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营运期废气:公路营运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沿线运载颗粒物的各种货车在运输过程中因货物裸露产生的扬尘以及道路扬尘。采用下列模式计算其排放源强。式中:Qj=类气态污染排放源强(mg/s.m);Ai=i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小时);Eij=i型车j类气态污染物等速工况的单车排放因子(g/km辆)。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单车污染排放因子推荐值见表4。表4车辆单车排放因子Eij推荐值单位g/(辆·km.)平均车速(km/h)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小型车CO31.3423.6817.9014.7610.247.72THC8.146.706.065.304.664.02NOX1.772.372.963.713.853.99中型CO30.1826.1924.7625.4728.5534.78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车THC15.2112.4211.0210.109.429.10NOX5.406.307.208.308.809.30大型车CO5.254.484.104.014.234.77THC2.081.791.581.451.381.35NOX10.4410.4811.1014.7115.6418.38根据已建道路营运期汽车尾气监测结果,营运期汽车尾气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道路两侧距离道路中心线40m范围内,道路两侧绿化工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道路汽车尾气对道路两侧农作物和居民的污染影响。营运期固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过往车辆乘坐人员及行人产生的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踏勘,本项目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受影响的敏感点共有4个。沿线噪声及环境空气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表5。表5公路沿线200m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敏感点名称桩号与路线的方位关系(m)高差(m)环境概况1浸水村7队AK0+000~AK0+640路两侧距红线距离5m,正对0~2约200户800人,较集中2御营山景AK0+140~AK0+240路右侧距红线距离20m,侧对1约120户280人,较集中3浸水村8队AK0+860~AK1+060路两侧距红线距离20m,侧对0~1约150户600人,较集中4绵阳实验高中CK0+120~CK0+240路右侧距红线距离50m0在校学生约1000人,住校学生约800人水环境保护目标表6水环境保护目标序号名称水体功能与路线关系地表水涪江Ⅲ类水体,泄洪、灌溉等功能本项目施工期废水的受纳水体5号排洪沟Ⅲ类水体,季节性灌溉渠路线基本沿5号排洪沟布设地下水浸水村农户水井饮用饮用水为地下水,居民自打井,井深约25-30m。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沿线主要的生态保护目标见表7。表7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敏感目标位置主要保护内容1草地沿线植被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项目沿线受征地和拆迁影响的居民和集中居民区。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3.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力促进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并为附近居民剩余劳动力提供再就业的机会,促使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该项目投入运营后,将会改善原有基础设施如交通等条件。(3)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征地拆迁的问题按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不会因征地拆迁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较大影响。3.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不占用林地,不会对项目区植被覆盖率造成大的影响。项目建成后,永久占地内的农业栽培植被被将完全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路面及房屋,形成建设用地类型。本项目建设占用土地面积共4.69hm2,永久占地4.39hm2,临时占地0.3hm2。由于本项目占地范围内植被分布较少,在项目建成后将会在周围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所以对植被的破坏较小。虽然本项目占用了一定的草地,但是营运期在道路两侧大量栽种树木,进行绿化,因此从整体的角度而言对当地的环境起到了生态正效应作用。3.3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1)施工期水污染地表水:施工期间,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单位临时驻地排放的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冲洗维修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期混凝土拌合工艺产生的废水。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采用租用沿线居民和农户房屋的形式,其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居民现有的卫生设施处理后用于农灌,不外排。本项目的施工场地主要为堆放各种材料的地方,因此其主要的废水表现为雨水冲刷地面时产生的高浊度含泥污水和雨水冲刷堆放的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物质等)时产生的污水。本项目施工场地经过了必要的硬化处理,再加上对含有有害物质的建材如沥青、水泥等远离水体堆放,并设雨篷遮挡,在必要的地方也设置防护围栏等,因此施工场地的废水对周围的水环境影响较小。沿线含油废水的排放较为分散,其影响程度和范围有限,但石油类在自然条件下降解较慢,且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体生物有较大影响,应当尽量给予控制;因此,机械设备利用沿线既有的车辆清洗维修点进行冲洗,其产生的含油废水可以利用现有的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本项目混凝土搅拌产生的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拟建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无饮用水源保护区,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取水点,因此本项目不会对饮用水源保护区产生影响。本项目桥梁无涉水施工内容,因此项目桥梁施工对水体的影响很小。地下水:本项目属于道路改扩建项目,属非污染生态类型项目,工程内容不涉及隧道、地道工程,不涉及车站服务区工程。工程区域无集中式地下水地表水饮用水源取水口,无地下水保护区。本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较小,不会引起区域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不会对地下水流场造成影响,不会因工程的建设而引起区域水文地质问题。在项目施工期,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废物、油污以及泥浆下渗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施工场地内堆放的各种建筑材料、施工废弃物以及机械漏油在雨水的冲刷下可能导致污染物下渗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但该部分油污较少,且容易浮于泥浆之上而被带走,油污和各种废料对地下水产生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2)施工期噪声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工作量大,而且机械化程度高,由此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相对营运期而言,建设期施工噪声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且具有局部路段特性。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噪声限值为:昼间70dB(A),夜间55dB(A)。(3)施工期大气污染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TSP,但时间是短暂的。采用施工现场定期洒水,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蓬布等措施,可以减轻其影响程度。(4)施工期固废污染由于项目建设不设施工营地,生活垃圾主要依托于附近的民居既有的垃圾收集装置收集后统一交由环卫清运,从而减少施工场地的垃圾量,减少环境影响。3.4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1)营运期地表水污染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来源于路面径流,由于污染物浓度较低。在遇降雨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降雨历时40分钟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污染物含量较低。在加强交通管理的基础上,路面径流污水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较小。由于本项目涉及的桥梁均为跨线桥,均不跨越江河,并且在跨越翥鹤堰和涪翁堰路段设置防撞墩等,因此营运期交通事故不会对沿线的水体造成明显影响。营运期地下水污染本项目营运期地下水污染来源主要是路面油污、事故泄漏危险化学物和路面垃圾等,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定期清理沿线垃圾可以有效减少项目营运期的有害废物的产生。另外本项目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风险极小,因此危险品运输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影响的概率是极小的。因此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2)营运期噪声通过噪声预测结果可知,在项目营运近期(2015年)、中期(2022年)、远期(2030年)浸水村7队昼间、夜间噪声均有所超标,昼间超标值介于0.62~1.8dB之间,夜间超标值介于3.4~4.7dB之间;御营山景、浸水村8队昼间噪声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夜间噪声均有所超标,超标值介于1.1~3.6dB之间;绵阳实验高中昼间、夜间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环评建议把距道路红线30米的范围作为声环境2类区域的控制范围(以近期预测值为控制标准),同时周边城市在进行规划时,不宜在距中心线30米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范围内新建学校、医院、敬老院等敏感建筑,且也不宜将这些敏感建筑的教室和住院部等敏感区设置于临道路一侧。若上述范围内布设声环境敏感点,必须在建设的同时做好降噪措施(如安装隔声窗或是设置声屏障等),并经环境主管部门验收达到相应功能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3)营运期大气污染在道路运营期间,车辆行驶激起的扬尘及排放的汽车尾气人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TSP、CO、NOx和THC。本项目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因而公路沿线的扬尘污染将减小;但随着本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大,汽车尾气排放量也呈增加趋势,加剧了对沿线大气环境的污染。据同类公路类比预测,在本项目远期最大交通量的情况下,距公路路肩5m处NO2、TSP日均浓度预测值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要求。环评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项目在营运期不会对当地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4)营运期固废污染本工程投入运营后,不设置服务区,无生活垃圾产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来往人员产生的垃圾和车辆撒落的固废,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由于道路设置了废物垃圾箱,能够有效的收集运营期的零散固体垃圾废物,为防止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环境,应由环卫人员将其集中收集后,运至当地的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4、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4.1水环境地表水:(1)地表水环境执行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防治措施施工期:①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采用租用沿线居民和农户房屋的形式,其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居民现有的化粪池处理后统一排入市政管网进行处理;②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施工场地经过了必要的硬化处理,再加上对含有有害物质的建材如沥青、水泥等远离水体堆放,并设雨篷遮挡,在必要的地方也设置防护围栏等;③机械设备利用沿线既有的车辆清洗维修点进行冲洗,其产生的含油废水可以利用现有的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④混凝土搅拌产生的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营运期:主要通过采取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来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3)达标情况及效果本项目施工期废水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营运期废水处理措施经济、技术可行。地下水:(1)地下水环境执行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2)防治措施施工期:本项目属于道路改建项目,属非污染生态类型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认真做好地下水的封堵工作,对涌出的地下水做好疏通工作,避免地下水回流。营运期:主要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定期清理沿线垃圾可以有效减少项目营运期的有害废物的产生。(3)达标情况及效果本项目施工期地下水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营运期地下水处理措施经济、技术可行。4.2声环境(1)声环境执行标准施工期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运营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2)防治措施施工期:①合理选择高噪声场所位置:灰土拌合场应设置在敏感点100m以外的地方。②在施工场界处设置不低于3m的密实围墙。③选择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并经常进行维修和保养④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强噪声的施工机械(例如打桩机)禁止夜间(22:00-6:00)在居民点附近施工。若因特殊需要连续施工的,必须事前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并事先与居民沟通。⑤施工期应协调好施工车辆通行的时间,在既有交通繁忙的情况下,工程建设方、施工方及交管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交通堵塞,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⑥合理布设施工场地,调整施工机械的位置,尽可能使高噪声的施工机械远离附近有敏感目标的施工场界。⑦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将建筑施工环境噪声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在施工招投标时,将减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施工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如配戴耳塞、头盔等。⑧施工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4月26日发布的《关于在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在高考期间和高考前半个月内,除按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标准对各类环境噪声源进行严格控制外,还禁止进行产生噪声超标和扰民的施工工作。营运期:本项目营运期交通噪声主要对评价范围内各居民点昼夜间休息。根据各点特点和受影响程度,按照“以人为本,以新带老”的原则,同时尽量考虑到现有居民既有生活习惯,本次环评主要采取增加隔声窗,设置声屏障等工程措施及加强管理措施,并辅以搬迁的措施进行降噪。(3)达标情况及效果在采取相应的噪声治理措施后,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影响轻微,不会产生扰民现象。4.3大气环境(1)大气环境执行标准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2)防治措施施工期:1.项目施工设置的储料场应远离居民区或其它人口密集处,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储料场应在居民区下风向300m以外,减少物料扬尘和有害气体对居民的污染影响。2.施工场地在非雨天时应适时洒水,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洒水频次由现场监理人员据实际情况而定;3.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应灌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严禁运输途中扬尘散落,储存时应堆入库房或用篷布覆盖;4.粉煤灰运输车应盖篷布,采用湿装、湿运,防止产生扬尘;堆放时应盖篷布,必要时设围栏,并定时洒水防止飞扬;5.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出施工场运输车辆必需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土、砂、石料运输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严禁沿途撒落。6.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采取覆盖堆料、湿润等措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7.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运输沙、石、水泥、土方等易产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洒漏。8.为施工人员发放防灰尘口罩,减少粉尘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损害;9.临时堆土场应定期洒水,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应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料高度的封闭围拦;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10.道路与管线施工堆土超过48小时的,应采取全覆盖等防治扬尘措施;11.弃渣运输车辆采用密闭车斗,运输车辆出入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并完善排水设施,车辆驶离场地前,应冲洗轮胎及车身,防治泥土粘带。营运期:①执行车检制,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上路;②省有关部门强制性加装汽车排气净化装置,单车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有关规定;③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公路管理部门设立环境管理机构,委托环境监测单位定期在环评报告中规定的监测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3)达标情况及效果施工期通过合理布局和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营运期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最大限度地缓减汽车尾气对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讲,可行。4.4固体废物(1)防治措施施工期: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规定,施工区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对于这部分固体废弃物应设置临时的固废收集点,集中收集并及时送往附近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置,对垃圾堆放点应加强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四处散落,同时应定期喷洒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滋生。施工期公路的改建等产生的弃土、弃石,运至临时表土堆放场堆放,应按水土保持要求,在弃土、弃石周围用编织土袋拦挡等措施,减少表土的裸露及被雨水的冲刷。营运期:本工程投入运营后,不设置服务区,无生活垃圾产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来往人员产生的垃圾和车辆撒落的固废。(2)达标情况及效果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公路的改建、拆迁房屋时产生的弃土、弃石。原有道路挖初后的建筑废渣,运往绵阳市西蜀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回收利用,距离本工程区12km;公路的改建、拆迁房屋时产生的弃土、弃石运往绵阳市元通路改造工程建设的弃渣场,该渣场位于金家林村,距离本项目区20km。另一部分来自施工区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等,临时堆放在道路红线范围内,每天清运至建筑垃圾回收点回收利用,既杜绝了浪费,又避免了乱堆乱放导致的环境污染。由于项目建设不设施工营地,生活垃圾主要依托于附近的民居既有的垃圾收集装置收集后统一交由环卫清运,从而减少施工场地的垃圾量,减少环境影响。由于道路设置了废物垃圾箱,能够有效的收集运营期的零散固体垃圾废物,为防止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环境,应由环卫人员将其集中收集后,运至当地的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不会影响当地环境。4.5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施工时应尽量收集保存建设中永久占地、临时用地所占用耕地的表层熟土,施工结束后及时覆盖熟土,进行复耕或绿化。在道路两侧绿化物种选择时,除考虑选择速生树种外,适地适树地从相同地区移植灌木,既保证成活率,与自然融为一体,又避免植物入侵,再现自然本色。提高走廊带内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加抗病虫害能力,并增强廊道自身的稳定性。另外树种种苗的选择应经过严格检疫,防止引入病虫害。2、野生动物保护(1)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打击捕杀野生动物行为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使施工人员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公众不得捕杀野生动物,若遇到野生动物,应及时将其移至远离公路的地方放生。(2)合理选定工程施工时段和工艺,减少对动物的影响为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爆破施工。(3)防治动物生境污染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如个人卫生、粪便和生活污水),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做好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同时要重视非评价区的人、畜被动物伤害的防治和防疫工作。3、外来物种入侵防护措施目前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方法主要有植物检疫、人工方法防治、化学方法防治、生物防治等。在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如何防止外来种入侵,迄今尚无成熟途径。结合工程特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外来种入侵: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来物种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境外带入的水果、种子、花卉等进行严格检测,确认是否带有一些检疫性的病虫草害,方能进入工程区;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机会,对有果实的植物要现场焚烧,以防种子扩散;在山林砍伐迹地,外来种最容易入侵,在临时占地区域要及时绿化。3、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措施(1)设计中应严格执行《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164号文)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本项目占地均符合用地要求。(2)线路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林地及耕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方案,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3)施工临时用地尽量不占用农田,并且必须将临时用地和改地、造田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采用符合技术标准的工业废料、建筑废料渣填筑路基。5、工程土石方防护措施合理进行设计及施工安排,本工程路基挖方与其他配套建设工程协调配合,尽量减少弃渣数量,降低生态环境的影响。6、边坡防护工程路基的路堤,路堑边坡工程挖填产生的裸露坡面,应及时平整防护,边坡防护工程应及时设置;在汛期来临之前彻底清运桥梁基坑出土;主题工程设计中对路基边坡等主体工程采取的工程水保措施包括浆砌片石、钢筋混凝土及水泥砂浆抹面等。7、绿化、耕垦综合恢复措施工程设计中采取了工程和植物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和绿化,本次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不足新增了部分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对路基两侧绿化措施包括撒草籽等,对减低噪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材料堆放场和施工场地等临时用地在使用完毕后采取复垦和绿化等回复措施。5、环境风险分析公路建设项目营运期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一般源于运输危险化学品、油类产品等的车辆发生事故时,引起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致使在很短时间内造成一定范围的恶性环境风险事故,不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将对水体产生污染,对过往车辆及人员和周围环境形成危害。由于本项目为城市道路,根据规划,本项目无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功能,因此,本项目道路营运期没有运送危险化学品和油类等产品的车辆通行,不会发生运送危险化学品和油类产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对项目沿线水体造成污染,因此本项目没有事故污染风险。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本项目实施可行。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拟建道路项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环保设施、设备等,将纳入拟建项目的预算之中,投资见表8。本项目环保投资约为322.82万元(含新增水保投资154.8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8920.41万元的3.62%。表8环保措施投资估算表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保项目环保措施数量金额(万元)阶段投资用途水污染防治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沉淀池1处4施工期减缓水污染施工生产生活区隔油沉淀池1处4噪声防治预留资金-60营运期根据运营跟踪监测预留的噪声防治措施固废处置垃圾桶及固废运输20个1施工期固废处置弃方外运/10施工期固废处置垃圾桶及固废运输40个2营运期固废处置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2.06施工期生态恢复植物措施0.09临时防护99.57独立费用53.1降尘措施防尘口罩100个1施工期净化空气防治扬尘简易水车1辆4人员培训培训相关人员6施工期、营运期提高环保人员水平环境监理施工期环境监理24施工期检查环保措施落实程度环境监测施工期环境监测10施工期提供环保措施实施依据营运期环境监测12营运期环保验收环保工程竣工验收10营运期落实“三同时”制度预备费临时环保措施及应急措施20营运期临时环保措施及应急措施,预留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7、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本项目建成后对绵阳市城区建设、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绵阳市作为科技城、卫生城市形像等方面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复杂,涉及面广,公路建设后的噪声、扬尘、水污染等对本区域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对道路沿线农作物、植被有负面影响,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公路建设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这些不利影响,降低水土流失带来的环境问题。环保措施主要为合理处置污水、配备事故应急设施、恢复工程临时占地植被等。主体工程中设置涵洞、护坡、排水设施等作为环保间接投资。(1)施工期沿线气、水、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保证沿线居民等敏感点的正常秩序,保持和恢复农田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2)公路绿化:保持水土,稳定路基,美化公路景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驾驶人员的视觉环境。(3)营运期噪声治理:防止公路噪声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干扰,保护居民的正常秩序。(4)营运期水环境防治和治理:保护地表水,维护其原有功能。(5)环境管理监控:掌握沿线区域环境状况,及时采取环保措施和应急措施,保持本地区环境质量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公路建设给本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随着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将使短期内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改善。8、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保措施要求和施工设计文件,审查好施工单位制定的有关保护措施,做好施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整改。监理部门可依据工程建设进度和排污行为,确定不同时段环境监理主要内容。施工初期主要检查场地平整、植被、景观的保护措施;中期主要检查施工污水排放、施工噪声、废气和施工扬尘等的环保措施;后期主要检查陆域植被恢复等。本工程环境监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施工现场植被保护措施检查:注意对施工区域既有人工绿化的保护,由于施工开挖改变了现场原有景观,应采取恢复植被和景观美化等方法减少影响。2.施工生活污水排放检查:检查施工场地生活污水处理处置情况,并注意是否达标排放。3.施工噪声检查;检查施工机械设备是否属国家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落后产品,主要产噪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情况,并注意产噪设备使用时间的合理安排,靠近居民点的施工场地、路段应尽量避免午间和夜间作业;检查施工噪声监测记录。4.大气污染控制检查:检查材料存放和预制场等工地防尘措施落实情况,监督土方运输车辆防尘设施。四、公众参与4.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等次数:进行2次公示。内容与方式:2013年7月9日在绵阳市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hbj.my.gov.cn/MYGOV/150650844122054656/20130709/763207.html)进行了本次环评的首次公示,告知公众我院承担了本项目的环评工作。在环评报告书初稿完成之后,于2013年8月26日在绵阳市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hbj.my.gov.cn/MYGOV/150650844122054656/20130826/807294.html)上进行了本次环评二次公示。4.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等范围与对象:项目所在地的乡镇和村落,主要包括施工区所在地的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和其它各界人士。形式与内容:采取问卷式调查(100份),为使公众方便,回答问题采用在相应的选项栏中划“√”的形式。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公众对本地区目前交通状况的满意程度;2、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态度;3、公众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的认识;4、公众对本项目后产生的环境影响识别;5、公众对本项目应该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和意见;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6、公众对征地、拆迁的态度。本项目公众意见调查表见附件。4.3公众意见归纳分析本次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⑴对当地交通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在被调查对象中有78.7%的人认为当地交通闭塞,21.3%的被调查者认为交通较方便。⑵对项目建设的态度通过调查,被调查者能够认识到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100%的被调查人员都非常支持拟建项目的建设,都希望该公路能早日建成完工。⑶公众对项目拟建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的认识有20.2%的公众认为项目拟建区域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噪声污染,26.6%的公众认为是大气污染,17%的公众认为主要环境问题是水污染,7.5%的公众认为主要问题生态破坏。上述调查结果说明项目区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为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⑷拟建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次公众参与调查,10.6%的公众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大,53.2%的公众认为是对当地环境有影响但可以接受,36.2%的公众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影响无影响。⑸公众对环保措施的建议和意见有9.6%的公众认为应该合理选址,有16%的公众认为应该加强施工期管理,有54%的公众认为采取绿化措施可以减轻公路建设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有11.7%的公众希望通过房屋搬迁减少项目建设和施工对自己的影响,2.2%的公众要求设立声屏障减少噪声干扰。由此可见公众希望在公路建设时,加强房屋搬迁。⑹对征地、拆迁及安置的了解程度、意见和要求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占71.2%)对国家和当地的补偿安置政策了解,少数(28.8%)的公众对此不了解。60%的公众服从占用或拆迁自己的房屋和耕地,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40%的公众有条件服从占用或拆迁自己的房屋和耕地可,见绝大多数公众十分赞成和期待该项目的建设。⑺本项目的建设对本区域的影响本次公众参与调查,95.6%的公众认为本项目建设对本区域的影响是正面的,4.4%的公众不清楚是否对本区域有影响。公众100%支持本项目建设,认为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项目的建设对方便人们出行,改善运输条件,促进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的建设对环境有较小影响,53.2%的公众认为有影响但可以接受。项目建设前期主要为粉尘带来的影响,项目建成后主要为噪声影响。综上所述,项目周边居民对该项目的建设有所了解,公众对项目的建设持肯定态度,调查反馈的意见可信,项目的建设能促进社会经济,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和居民居住条件,公众意见支持项目建设。4.5总结从合法性看,本项目公众参与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有效性看,本次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可基本反映公众对本项目的态度和看法,以及项目会对环境造成的环境影响的认识;从代表性看,调查对象的确定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为场址周围的住户及工作在附近的人员,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真实性看,本项目公众参与严格遵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按相关程序步骤认真执行,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规划;设计方案均是合理和可行;绝大多数民众均表示支持本项目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应严格实施本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符合相关政策要求;在此基础上,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项目建设可行。六、联系方式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及邮编备注24 石塘镇浸水村居民安置点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电话号码及传真西南交通大学13006489009李杜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邮编:610031《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绵阳市城市重点工程办公室18009059570张怡伟绵阳市涪城路76号建设大厦5楼  邮编:621000建设单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