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50 KB
- 10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内容预览
内容预览
内容预览
内容预览
内容预览
前言拟建的**坝水电站位于**西北部的瑞林镇安全村,距瑞金市城区83.5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5º45´,北纬26º10´;所处流域位置为赣江水系贡水一级支流梅江干流下游,是梅江干流下游白口塘~大雅坪河段规划的4个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3个梯级。**坝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中型水库枢纽工程,具有日调节性能,为低水头河床式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790km2,水库正常蓄水位146.5m(黄海高程,下同),相应水面面积为4.25km2,回水长度14.82km,总库容5630万m3,电站装机容量1.8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6970万kW•h,工程总投资约1.5亿元。该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较好,为瑞金市招商引资项目,属外(省)商独资兴建,建成后将作为瑞金市骨干电站,对改善当地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缓解其用电紧张的矛盾起重要作用。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10月编制完成。2004年2月江西发改委和江西省水利厅联合对该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审查意见及有关主管部门批文见附件7、附件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总局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及《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新建水电站项目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为此,项目业主瑞金市**坝水电发展有限公司于2003年9月正式委托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国环评证乙字第2302号)进行**坝水电站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6)。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实地勘查、调研、资料收集等工作,于2003年11月中旬编制完成了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见附件1),并呈报江西省环境保护局审批。江西省环保局委托江西省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该大纲进行了技术评估,并以赣环评估纲[2003]号66号文“****坝水电站工程环评大纲评估意见”予以批复(见附件2)。该评估意见认为:本大纲内容较全面,工程与环境概况基本清楚,污染因素分析基本明确,评价等级划分适当,基本符合国家有关环评技术导则要求,经补充、修改后可作为开展环评工作的依据。根据环评大纲及其评估意见,评价单位对本工程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资料收集工作,并委托赣州市环境监测站对环境现状进行了必要的监测,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等的技术要求,于2003年12月底编制完成了《****坝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04年3月2日,江西省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南昌市主持召开了《****坝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审查评估意见认为:该报告书编制较规范,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工程分析叙述清楚,基本完成了评价大纲及大纲评估意见的内容和要求。经补充、修改完善并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后,可作为项目环境管理的依据。根据审查评估意见,评价单位对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于2004年5月编制完成了《****坝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另外,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于2003年12月中旬编制完成,2004年2月江西省水利厅对该方案进行了审查,审查意见同意该方案,经适当补充完善后可予以报批(水保方案预审意见见附件9),2004年4月中旬该方案(报批稿)编制完成并予以报批。本报告中的水土保持内容均引自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本次评价工作得到了江西省环保局、赣州市环保局和瑞金市环保局等部门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同时得到了赣州市环境监测站、赣州市水利电力设计研究院以及项目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目录前言 11总则 11.1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11.2编制依据 21.3评价标准 31.4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 61.5评价工作等级 71.6评价范围及时段 81.7评价水平年 91.8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91.9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21.10评价方法和工作程序 122工程概况 152.1梅江流域规划情况 15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开发任务 162.3工程规模和特性 162.4工程项目组成 202.5
工程等级及设计洪水标准 222.6工程总体布置 232.7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 252.8水库运行调度方式 272.9施工组织设计 273工程分析 313.1施工期 313.2运行期 353.3移民安置环境影响分析 374环境现状 384.1自然环境 384.2社会环境 404.3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434.4主要环境问题 455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475.1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75.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85.3水库淹没与移民环境影响 635.4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 655.5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65.6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675.7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685.8环境地质影响分析 696工程选址 716.1坝址选择 716.2坝型选择 726.3正常蓄水位选择 727水土保持 757.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757.2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 767.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787.4水土流失监测 837.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837.6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857.7结论 858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868.1环境保护措施 868.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878.3运行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978.4环境监测措施 989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计划 999.1环境监测 999.2施工期环境监理 1029.3环境管理计划 10310环境保护投资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0510.1环境保护投资 10510.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0711环境风险分析 11211.1施工期风险分析 11211.2运行期风险分析 11211.3风险防范对策 11512公众参与 11712.1公众参与调查概况 11712.2调查方式与对象 11712.3调查内容与统计结果 11712.4公众意愿分析 11913评价结论与建议 12113.1评价结论 12113.2建议 130
(一)附件:1、****坝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2、江西省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赣环评估纲[2003]号66号文“****坝水电站工程环评大纲评估意见”3、赣州市环保局关于“瑞金市**坝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确认函4、瑞金市人民政府“**坝水电站建设征地拆迁有关问题协调会议纪要”(瑞府办发[2003]105号)5、瑞金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坝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的通知”(瑞府办发[2003]114号)6、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7、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瑞金市**坝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会议纪要的通知”(附审查意见)(赣发改农字[2004]275号)8、赣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赣州市水利局“转发省发改委、水利厅关于瑞金市**坝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赣市计农字[2004]8号)9、****坝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预审意见(二)附图:1、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2、梅江流域水系图3、梅江干流(白口塘~大雅坪段)梯级开发方案示意图4、工程枢纽总体布置图5、工程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6、本工程水库淹没范围示意图7、环境监测断面及布点图8、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9、本工程料场及弃渣场位置图(三)附表:1、公众参与调查表(有效样表3份)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1总则1.1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1.1.1
评价目的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目的为:(1)**坝水电站的兴建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公益项目,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同时也将带来和产生相关的环境问题。评价工作将在全面考虑工程对梅江流域相关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范围及程度的基础上,重点对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定量预测及定性分析与评价(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建设可行性进行论证,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2)客观评价工程建设对库区、施工区、坝址下游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3)对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损益分析,使工程环境保护建设和投资纳入工程建设,同时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提出环境监测管理计划,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规划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1.1.2评价原则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本次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为:(1)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原则;(2)保护库区及坝址下游河段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3)促进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4)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5)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30日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14号)(1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14号)(16)《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001]第69号公告)(17)《江西省水环境功能区划》(18)《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1.2.2技术导则及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8)《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1996)1.2.3主要技术文件及委托书(1)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瑞金市**坝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会议纪要的通知”(附审查意见)(赣发改农字[2004]275号);(2)赣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赣州市水利局“转发省发改委、水利厅关于瑞金市**坝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赣市计农字[2004]8号);(3)瑞金市**坝水电有限公司委托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编制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的委托书;(4)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坝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5)江西省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关于《****坝水电站工程环评大纲评估意见》(赣环评估纲[2003]66号);(6)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坝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7)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梅江干流白口塘~大雅坪段规划修改论证报告》;(8)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坝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9)瑞金市人民政府“**坝水电站建设征地拆迁有关问题协调会议纪要”(瑞府办发[2003]105号);(10)瑞金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坝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的通知”(瑞府办发[2003]114号);(11)《梅江干流白口塘~大雅坪河段规划修改论证报告》;(12)其它有关文件。1.3
评价标准本次评价执行标准已经赣州市环境保护局确认(见附件)。1.3.1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主要评价项目标准值见表1.3.1。(2)环境空气: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评价项目标准值见表1.3.2。(3)声环境:环境敏感目标(居民区)声环境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评价项目标准值见表1.3.3。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值(摘录) 表1.3.1 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 水温(℃) pH值 DO 高锰酸盐指数 挥发酚 石油类标准值 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6~9 5 6 0.005 0.05项目 总氮 总磷 砷 汞 六价铬 镉 铅标准值 1.0 0.05 0.05 0.0001 0.05 0.005 0.05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值(摘录)表1.3.2 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 TSP NO2GB3095-1996中二级浓度限值 日平均 0.30 0.12 1小时平均 - 0.24声环境评价标准值(摘录) 表1.3.3 单位:Leq(dB)类别或敏感目标 昼 间 夜 间GB3096-93中1类 55 451.3.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见表1.3.4。(2)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见表1.3.5。(3)施工车辆噪声执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GB1495-79)“1985年1月1日起生产的产品”标准(见表1.3.6);施工区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见表1.3.7)。表1.3.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摘录)序号 污染物 一级标准 单位1 pH值 6~9 mg/L(pH值除外)2 CODcr 100 3 BOD5 20 4 SS 70 5 氨氮 15 6 石油类 5 表1.3.5 废气排放标准(摘录)项目 标准号 评价标准值 单位颗粒物 GB16297-1996 1.0 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表1.3.6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摘录)车辆种类 噪声标准(dB)载重汽车 8t≤载重车<15t 89 3.5t≤载重车<8t 86 载重车<3.5t 84轮式拖拉机(60马力以下) 8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摘录) 表1.3.7 单位:Leq(dB)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1.4
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根据本工程项目建设特点,确定环境保护对象和主要目标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表水:为库区及坝下河段水体,使其维持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不致因工程的兴建破坏地表水环境功能。现状水环境功能为农业、景观用水,规划功能为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2)环境空气: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本项目区为农村地区,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二类区,使其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要求。(3)声环境:评价区内的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使其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要求。(4)生态环境:保护评价区内珍稀濒危的陆生、水生生物以及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多样性。(5)土地资源:本工程需要永久或临时征用部分土地,包括水库淹没区,应做到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资源(本水库淹没区没有基本农田),满足有关土地使用法规及当地土地利用规划。(6)人群健康:保护与工程有关的居民、施工人员和拆迁移民的健康,达到国家卫生部门对相关疾病(包括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等)预防控制指标及公众健康指标。(7)移民及安置区居民权益:主要对象为本项目移民和安置区原有居民。以现有生活水准为基础,保护移民权益,保障移民及安置区原有居民生活质量不降低。根据对项目区环境调查,确定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见表1.4.1。表1.4.1 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 影响范围 影响因素水环境 梅江水体 库区及坝址下游河段 工程施工及运行期污废水排放声环境 坝址周围居民点 工程施工范围内敏感点 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环境空气 坝址周围居民点 工程施工区周围及建材运输道路两侧敏感点 扬尘、汽车尾气生态环境 陆生生物 淹没区 大坝阻挡及回水 水生生物 水库回水水域及坝下河段 水土保持 工程施工、取土场取石场、弃渣场 开挖、取土石、弃渣等 生态系统完整性 库区及坝址区 水库淹没、大坝阻挡、土石方开挖等社会环境 瑞金市瑞林镇 涉及的村庄 土地利用、人群健康、移民权益、社会经济等1.5
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号)的规定,**坝水电站工程为水力发电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该工程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的要求,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评价工作的分级规定,即综合考虑本项目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的阈值及其变化程度、工程影响范围、评价区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以及生态影响是否超越了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等,对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进行了判别,其结果见表1.5.1。表1.5.1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别环境要素 判别依据 评价工作等级 引用标准生态环境 工程影响范围<20km2,无敏感对象;生物量减少<50%,物种多样性减少<50% 3 HJ/T19-1997水环境 工程影响范围<20km2,理化性质改变;废水排放量小于1000m3/d,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地表水域规模为中等,地表水水质要求为III类3 HJ/T19-1997和HJ/T2.3-93环境空气 属山区复杂地形,污染物排放量很小,且仅限于施工期 3(从简) HJ/T2.2-93噪声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且仅限于施工期 3(从简) HJ/T2.4-19951.6评价范围及时段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结合当地环境特征,将评价范围确定为:库区、库周(含移民安置区)、施工区、坝址下游区。各区详细范围为:(1)库区:范围为坝址至库尾14.82km的区间段,涉及到瑞林镇的安全村、长沙村、盖州村、建设村、禾塘村和水口村等6个村,17个村民小组。评价时段主要为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2)库周(含移民安置区):库区两岸各外延200m及移民安置区。评价时段主要为移民安置期和工程运行期。(3)施工区:主要为坝址上下游左右岸山窝地及Ⅱ级阶地(施工场地外延200m)。评价时段为工程施工期。(4)坝址下游区:自坝址至梅江汇入贡江处区间段受工程影响区域。评价时段主要为工程运行期。1.7评价水平年本工程环境现状评价水平年为2002年,施工期预测水平年为施工高峰年,水库运行期预测评价水平年为2010年。1.8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8.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功能、特性和工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对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见表1.8.1)。表1.8.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环境组成 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自然环境 局地气候 温度、湿度、降水 水 文 流速、流量、水位 泥 沙 冲刷、淤积 水 质 水温、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物质 环境空气 TSP等 声环境 噪声 土 壤 土壤侵蚀、潜育化 环境地质 库岸稳定、水库渗漏、土地浸没 陆生生物 野生脊椎动物、珍稀动物、森林植被、经济林、珍稀植物 水生生物 经济鱼类、珍稀水生生物社会环境 人群健康 自然疫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疾病、虫媒传染病、地方性疾病 社会经济 生产资源、居住条件、就业条件、经济收入 景观与文物 自然景观、文物古迹1.8.2评价因子筛选工程对自然、生物和社会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主要表现在:水电站的调蓄运行,将改变梅江的水文情势,必将对大坝上下游的生态与环境因子产生影响。本工程淹没耕地600多亩和导致145人移民将对当地土地资源和社会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可能存在库区浸没问题。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较多和施工材料用量大,施工开挖及弃土、弃碴等对周围环境将带来影响。其次是局地小气候变化、水库泥沙淤积、土地利用、人群健康、文物与景观等影响。通过影响识别,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水环境、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施工对环境影响、水库淹没与移民为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局地气候、环境地质、泥沙、土地利用、人群健康、社会经济等为一般评价因子。**坝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与筛选矩阵见表1.8.2。 1.9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9.1评价内容在收集和调查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确认本次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对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施工期环境影响、水土流失、水库淹没与移民、社会环境等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较详细分析与评价;同时,对局地气候、环境地质、泥沙、人群健康、文物与景观等一般评价因子进行简要分析评价。在上述分析评价基础上,结合国内同类工程设施的运行实践,提出并设计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与对策;提出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和环境监测计划的具体内容;分析项目的环保措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评价其经济效益;调查统计区域公众对该电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从环保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提出综合评价结论。1.9.2评价重点本工程的评价重点为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水库淹没与移民的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施工期环境影响及不利影响的防治、恢复或替代方案。1.10评价方法和工作程序1.10.1评价方法本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采用以下评价技术方法。①环境现状调查采用资料收集、现场勘察与监测等技术方法。②工程分析采用类比分析、查询有关资料和全过程分析等技术方法。③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采用类比分析和必要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评价。④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及类比调查等方法进行分析。⑤公众参与采取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公众参与方式。1.10.2
评价工作程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评价工作分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梅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区有关环境功能规划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基本资料和设计成果资料;对影响区域内生态环境背景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就工程对区域内各环境因子的性质、影响大小和重要性等进行识别,筛选出受影响的重点环境因子和一般环境因子。(2)编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上报审批。(3)环境状况监测与调查。对水文、水质、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污染源进行监测和调查;收集评价区气象、气候、生物资源、土壤、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公众意见等资料,并进行重点调查。(4)对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影响预测及评价。(5)提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措施,估算相应投资。(6)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7)提出工程建设环境监测及管理计划。(8)提出评价结论,编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 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法律法规评价因子筛选和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确定评价内容及其工作等级,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 工程分析坝址论证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公众参与 环保措施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
工程概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选上下两坝址比较,最终推荐下坝址方案,工程选址分析详见第6章,以下工程概况均为下坝址方案。(1)项目名称:****坝水电站工程。(2)建设地点:坝址位于**西北部的瑞林镇安全村,距瑞金市城区83.5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5º45´,北纬26º10´(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所在流域位置为赣江水系贡水一级支流梅江下游(梅江流域水系见附图二)。(3)建设性质:新建工程。(4)工程总投资:15382.34万元(含环保投资)。2.1梅江流域规划情况在《江西省赣江流域规划报告》中,对梅江干流下游白口塘~大雅坪河段规划为寒信(158.11m)水利枢纽工程一级开发方案,但该枢纽工程淹没影响涉及于都、瑞金、宁都三个县(市)10个乡镇,淹没耕地4.61万亩,迁移人口5.02万人(1985年调查数据),水库淹没损失大,移民安置工作难度大,工程在近期难以实施。为此,赣州市水利局委托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对该河段规划进行了修改论证,将一级开发方案改为三级开发方案,即:“寒信—上长洲—阳都”,并于2002年12月提出了《梅江干流白口塘~大雅坪河段规划修改论证报告》,上报江西省水利厅审批。2003年1月16~17日,江西省水利厅在瑞金市主持召开过《瑞金市上长洲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审查会,提出的审查意见认为:“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梅江干流白口塘~大雅坪河段规划进行了修改论证,将该河段一级开发改为多级开发,大大降低了工程的实施难度,同时改善了投资环境,是可行的。为合理开发、充分利用水资源,应补充河段四级开发的规划方案,以及适当提高寒信正常蓄水位的三级开发方案”。根据省水利厅审查意见,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梅江干流白口塘~大雅坪河段规划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论证,其论证结果是将三级开发方案改为四级开发方案,即:“寒信(133.0m)—流金坝(146.0m)—上长洲(154.5m)—阳都(161.0m)”(详见附图三)。江西省工程咨询中心在“关于瑞金市上长洲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中也指出:“由于原《赣流规》中的寒信水利枢纽工程淹没损失大,涉及到三个县(市),实施难度较大,为此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研究设计院对该河段规划进行了修改论证,将一级开发方案改为四级开发方案,该方案能较好地替代原赣江流域规划中寒信一级开发方案。”由此可见,《梅江干流白口塘~大雅坪河段规划修改论证报告》已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坝水电站建设属于梅江流域规划修改论证之后的开发梯级,即符合修改后的流域规划。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开发任务(1)工程建设必要性瑞金市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约6.0万kW,迄止2002年已开发1.24万kW,仅占可开发量20.7%。近些年来,瑞金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许多外商到瑞金来投资办厂,因此,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02年全市小水电年发电量3353万kW•h,市电网最大负荷1.6万kW,全市年需电量7595万kW•h,据预测2010年全市最大负荷约10万kW,年需电量4.29亿kW•h,因此,电力、电量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急需充分利用当地水力资源优势,发展水电,兴建新的电源点。**坝水电站具有工程量相对较小,水库淹没损失小,动能经济指标较好等优点,该电站装机容量1.8万kW,年发电量6970万kW•h,建成后将大大缓解瑞金市电网供电紧张状况,因此,尽快兴建**坝水电站工程是十分必要的。(2)工程开发任务**坝水电站以发电为主,电站装机容量2(台)×9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6970万kW•h,经济效益显著。2.3工程规模和特性**坝水电站规模初步选定为: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46.5m,总库容5630万m3,调节库容264万m3,库容系数0.047%,正常蓄水位146.5m,设计洪水位149.96m,校核洪水位152.59m,最大坝高19.7m,坝顶长度241.75m,电站装机容量18000kW,年发电量6970万kW•h,水库属中型,电站为小型,工程主要特性见表2.3.1。表2.3.1
工程特性表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一 水文 1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km2 5790 2 利用水文系列年限 a 51 3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亿m3 56.13 4 代表性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m3/s 178 实测最大流量 m3/s 5720 汾坑,1944年洪水 实测最小流量 m3/s 37.4 调查历史最大流量 m3/s 6360 汾坑,1915年洪水 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 m3/s 5810 P=2% 非常运用(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 m3/s 7990 P=0.2% 施工导流标准及流量(P=20%) m3/s 764 10~2 施工度汛标准及流量(P=10%) m3/s 4180 全年5 洪量 设计洪水量(一日) 万m3 40500 校核洪水量(一日) 万m3 55300 6 泥沙 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 万t 16.56 估算 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 万t 1.39 估算7 天然水位 实测最高洪水位 m 139.8 调查最高洪水位 m 147.98 二 水库特征 1 水库水位 正常蓄水位 m 146.5 校核洪水位(P=1%) m 152.59 设计洪水位(P=3.33%) m 149.96 正常消落水位 m 145.9 2 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 万m2 425 3 回水长度 km 14.82 主流4 水库容积 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 万m3 5630 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 万m3 2030 调洪库容 万m3 3600 调节库容 万m3 264 5 库容系数 % 0.047 6 调节特性 日调节7 水量利用系数 % 75.9 三 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 1 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m3/s 5650 相应下游水位 m 148.8 2 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m3/s 7710 相应下游水位 m 151.18 四 工程效益指标 装机容量 kW 18000 保证出力(P=90%) kW 2460 多年平均发电量 万kW•h 6970 年利用小时数 h 3872 五 淹没损失及工程永久占地 1 迁移人口 人 145 2 淹没耕地(P=20%) 亩 637.20 3 淹没房屋(P=10%) m2 4429 4 淹没小电站 kW/座 20/1 5 淹没乡村公路 km 2.54 6 淹没桥梁 m/座 30/8 7 工程永久占地 亩 20 六 主要建筑物及设备 1 溢流坝 型式 砼闸坝 地基特性 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顶部高程 m 154.20 最大坝高 m 21.20 坝顶长度 m 128 2 左岸非溢流重力坝 型式 砼重力坝 坝顶高程 m 154.20 最大坝高 m 19.7 坝顶长度 m 24 坝顶宽度 m 5.5 3 右岸非溢流重力坝 型式 砼重力坝 坝顶高程 m 154.20 最大坝高 m 18.2 坝顶长度 m 32 坝顶宽度 m 5.5 下游侧外挑0.5m
4 厂房及厂房坝段 型式 河床式 主厂房尺寸(长×宽×高) m 57.72×23×40 坝顶高程 m 154.2 坝顶长 m 57.755 主要机电设备 水轮机台数 台 2 发电机台数 台 2 主变压器台数 台 2 6 开关站 型式 户外式 面积 m2 58×40 七 施工 1 主体工程数量 土石方开挖 m3 94163 土石方填筑 m3 57416 浆砌石 m3 30019 砼 m3 76344 金属结构安装 t 1045 帷幕灌浆 m 1408 2 主要建筑材料 木材 m3 4650 水泥 t 21065 钢筋 t 1688.7 3 总工日 万工日 31.6 4 高峰期人数 人 1100 5 施工导流方式 分期围堰6 施工总工期 月 30 八 经济指标 总投资 万元 15382.34 含环保投资 单位千瓦投资 元/kW 8437 单位电能投资 元/kW.h 2.18 财务内部收益率 6.37% 经济内部收益率 12.002% 投资回收年限 年 14.64 2.4工程项目组成**坝水电站工程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等项目组成,各项目组成详见表2.4.1。 表2.4.1 **坝水电站工程项目组成表项目名称 所处位置 工程内容及参数主体工程 闸坝式溢流坝 主河道的中部和右侧 坝轴线总长128m,设9孔溢洪闸,每孔净宽12m,堰顶高程138.50m,建基面高程134.50m,局部建基面高程133.0m,堰高4~5.5m,坝顶高程154、20m,最大坝高19.7m,坝顶宽15.7m~21.2m 左岸非溢流重力坝 布置在厂房坝段左侧,与左岸山体相接 坝段长24.0m,坝型为C15埋块石砼坝 非溢流重力坝顶高程154.20m,坝顶宽5.5m,最大坝高19.7m,坝址上游面铅直,下游面坝坡为1:0.65,起点高程为145m 右岸非溢流重力坝 布置在溢流坝右侧,与右岸山体相接 坝段长32.0m,坝型为C15埋块石砼坝 主厂房 河床式厂房坝段布置在河床左侧,左端与左岸非溢流重力坝段相接,右端与溢流坝段相连 主厂房平面尺寸57.72m×23m 副厂房 主厂房下游侧 平面尺寸为57.72m×8.5m 开关站 厂房尾水渠左岸 平面尺寸为58m×40m配套工程 办公及生活附属设施辅助生产厂房 大坝下游左岸 永久建筑总面积为1200m2.其中办公楼和生活附属设施1000m2 辅助工程 施工企业及仓库 大坝下游左岸 施工临时公路4.0km,临时施工场地1.97hm2 临时道路、堆料场地 石料场至大坝段,土料场至大坝,堆料场地在大坝左、右岸上游的山窝地及Ⅱ
级阶地 土料场、石料场 石料场位于坝址左岸上游500m大坑排;土料场位于坝址右岸上游300m小山坡上。 块石料场、土料场各一处,占地2.66hm2 弃渣场 于坝址右岸上游1.2km处 占地约3.5hm2公用工程 供水、供电系统 河道取水 供水取水口6个,供电采用110kV出线直接并入220kV瑞金变电站。环保工程 水土保持 坝址及土石料场开挖区等 投资379.41万元 库底清理 水库淹没区 淹没面积425hm2 施工期环保措施 施工区 噪声、大气、水质、人群健康等保护 环境监测 坝址上下游河段及坝址右岸和黄坑口 水质、空气、噪声监测。2.5工程等级及设计洪水标准**坝水电站总库容为5630万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确定本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级为三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溢流坝、电站厂房、左右岸非溢流坝按3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本工程各建筑物的洪水标准见表2.5.1。表2.5.1 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建筑物名称 建筑物 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备 注 级别 洪水标准(设计) 洪水标准(校核) 溢流坝、厂房、右岸非溢流重力坝 3 50 500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规定划分水电站厂房和厂区 3 50 200 消能防冲建筑物 4 30 临时建筑物 4 2.6工程总体布置2.6.1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本工程为河床式水电站,拦河建筑物按“一”字布置。溢流坝布置在河床右侧及中部,厂房段布置在溢流坝左侧。左右岸与山体连接采用砼非溢流重力坝。大坝坝顶高程154.20m,坝顶总长度241.75m。溢流坝:沿坝轴线总长128m,共设九孔溢洪闸,溢流堰采用折线型实用堰,堰顶高程138.5m,建基面高134.5m,堰体高度4.0~5.5m,堰底宽14.0m。坝顶高程154.2m,坝顶宽15.7m,坝高19.7~21.2
m。溢流坝选择底流消能方式。非溢流重力坝:左岸长24m,布置在厂房坝段左侧,右岸非溢流重力坝段长32m,布置在溢流坝右侧。非溢流重力坝坝顶高程154.2m,最大坝高19.7m,坝顶宽度5.5m;坝体上游面铅直,下游面坝坡为1:0.65,起坡点高程为145.0m。厂房:为河床式厂房,布置在河床左侧。左端与左岸非溢流重力坝相接,右端与溢流坝段相联,全长57.75m。厂房坝段顺水流方向分为进口段、厂房段和尾水段。进口段布置电站进水口,坝顶高程154.2m,坝顶宽15.7m,进口底板高程128.0m,进口段顺流向依次设置拦污栅、检修门。厂房包括主厂房和副厂房,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下游侧,主厂房平面尺寸57.72m×23m(长×宽),副厂房平面尺寸57.72m×8.5m。电站安装2台单机9000kW灯泡贯流式机组,机组安装高程为130.0m,尾水平台宽12.4m,平台高程145.0m,尾水管末断设置事故闸门,尾水管出口底板高程125.86m。开关站:布置在厂房尾水渠左岸,地面高程151.0m,平面尺寸为58m×40m。另外,在大坝下游左岸建造办公楼和生活附属设施及辅助生产厂房,上述永久建筑总面积为1200m2,其中办公楼和生活附属设施1000m2。枢纽工程总体布置详见附图四。2.6.2辅助工程2.6.2.1料场选择与开采本工程坝址区附近天然建材储量丰富,能够满足工程用量的需要。本工程仅需围堰防渗粘土料1.0万m3,石料3.7万m3,施工安排土料场和石料场个1个。砂及砂砾石料坝址区河滩开采。(1)油尞下土料场:位于坝址右岸上游约300m小山坡上,储量丰富开采方便,开采土量1.0万m3,开采面积1.0hm2。现状地类为荒地。(2)大坑排块石料场:位于坝址左岸上游500m处大坑排,储量分别为12万m3,开采量3.7万m3,开采面积1.66hm2。现状地类为林地。各料场位置见附图九,选用料场基本情况见表2.6.1。表2.6.1 选定料场基本情况料场名称 位置 运距(km) 无用层(m) 有用层(m) 储量(万m3) 开采量(万m3)大坑排块石料场 坝址左岸上游500m处大坑排 0.5 3.0-5.0 20-30 12 3.7油尞下土料场 坝址右岸上游小山坡上 0.3 0.5 2.0-5 2.0-5 1.02.6.2.2
弃渣场布设本工程枢纽工程共弃渣8.9万m3,初步选定弃渣场3处。一处为土料场取土坑,填渣1.0万m3;一处为坝下砂料场坑内,填渣3.4万m3;其余4.5万m3堆放于坝址右岸上游1.2km的山窝地。弃渣场位置见附图九。2.6.2.3施工场地、仓库施工工棚、车间、材料堆放场地及仓库等布置在左右岸上游山窝地及II级阶地上;高峰期设2台0.8m3拌和机,拌和系统布置在左岸。2.6.2.4施工道路现有公路已通黄坑口村,需新修黄坑口村至大坝左岸公路1.5km,公路修通后,工程施工期对外交通便利。块石料场至大坝段需修临时公路0.5~1km,土料场至大坝需修临时公路0.6km。2.6.3公用工程供水系统采用水泵供水方式,取水口6个,上下游各3个,共设3台供水泵,其中一台备用;消防供水采用2台消防水泵。本电站将采用110kV出线直接并入220kV瑞金变电站,通过该变电站与系统连接,接线全长45km。2.6.4环保工程内容(1)水土保持措施详见“水土保持”相关内容。(2)库底清理详见“库底清理”相关内容。(3)卫生防疫措施详见“人群健康保护措施”相关内容。2.7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2.7.1水库淹没范围及实物指标**坝水电站水库为河道型水库,正常蓄水位146.5m时,水库水面面积为4.25m2,回水末端在上长洲水电站坝址处终止,回水长度14.82km,淹没范围涉及到瑞林镇的安全村、长沙村、盖州村、建设村、禾塘村和水口村等6个村17个村民小组,需迁移人口145人。水库淹没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和河滩地等,水库淹没实物中耕地42.5hm2,林地1.88hm2,河滩地0.25
hm2,水塘0.63hm2;淹没房屋4429m2,淹没乡村公路2540m,淹没水电站1座(装机20kW),淹没桥梁8座共计长度30m,淹没坟地29穴。经核实,淹没耕地大都为经常受水灾的中低产田,当地政府未将其划入基本农田。库区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水库淹没范围示意图见附图六。2.7.2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水库淹没补偿标准按《**坝水电站建设征地拆迁有关问题协调会议纪要》(瑞府办发[2003]105号)执行。农村移民由建设单位一次性将征地、拆迁、移民费用支付给瑞林镇政府,具体补偿工作由瑞林镇政府组织专门机构负责实施;淹没公路、桥梁等专项设施则后靠或抬高恢复改建。水库淹没处理费用见表2.7.1。表2.7.1
水库淹没处理费用表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合计(万元)一 农村移民迁建费 975.541 水田 亩 513.25 17050 875.092 其它地 亩 155.99 2400 37.443 搬迁人口 人 145 150 2.184 拆迁砖混房 m2 2536.39 120 30.445 拆迁砖木房 m2 258.19 80 2.066 拆迁土木房 m2 1456.32 50 7.287 拆迁杂房 m2 178.37 10 0.188 坟墓 座 29 300 0.879 拆迁其他建筑 项 1 200000 20.00二 专项恢复改建费 146.801 公路 km 2.54 200000 50.802 桥梁 座 8 120000 96.00三 防护工程费 项 1 26000 2.60四 库底清理费 项 1 15000 1.50五 其他费用 33.75六 预备费 10% 116.02七 有关税费 农业税、耕地占用税、管理费等并入补偿费八 环境影响补偿费 见水土保持专题报告合计 水库淹没补偿费 1276.21本工程移民安置按照《瑞金市**坝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实行,该规划已由瑞金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坝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的通知”(瑞府办发[2003]114号)予以批准。根据该移民安置规划,移民安置以“实事求是、经济合理、不降低移民原有生活水平”为原则,以“就近后靠、允许外迁”安置方式,积极进行开发性移民,采取一次性补偿和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逐步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移民全部在瑞林镇安置。就近后靠解决移民58人,其耕地由所在村民小组调剂;易地迁居从事乡镇及圩镇商业44人;利用库叉水面发展养殖业和库周发展经果业安置43人。详细安置规划见附件5。2.8水库运行调度方式 **坝电站以发电为主,无其它利用要求。电站为日调节性能,汛期在基荷运行,枯水期在市电力系统中可担负调峰。径流调节按P=10%、P=50%、P=90%三个设计代表年日平均流量操作。水库运行期除短时间泄洪外,水库蓄水位均保持在正常蓄水位146.5m至正常消落水位145.9m间运行;洪水调节由坝闸控制,当来水量小于泄量时,按来量下泄,当来水量大于泄量时,闸门全开按下泄能力下泄。2.9施工组织设计2.9.1施工条件本工程距瑞金市83.57km,距瑞林镇16.5km,工程对外交通主要靠公路,现有公路已通黄坑口村,黄坑口村至大坝左岸需新修公路1.5km,公路修通后,工程施工期对外交通便利。此外在大坝下游布置施工便桥,并与两岸施工便道相通,石料场至大坝段需修临时公路0.5~1km,土料场至大坝需修临时公路0.6km。建筑材料来源:工程所需大宗材料水泥,由本市云石山水泥厂采购、钢材及其它商品材料由本市物资部门组织供应。木材在本市林场采购,材料采用汽车直运工地。天然建材项目区较丰富,可就近开采。此外本工程施工期无通航、过鱼、过木等要求,也不造成下游断流现象。2.9.2施工导流施工导流:采取分两期围堰、导流的方式,一期围堰围左岸厂房及左侧溢流坝,河水由右侧河床导走,并在第一个枯水期施工完成,第二个枯水期对右岸非溢流坝及右侧溢流坝右侧进行施工,河水由已建成的左岸溢流堰导流。施工导流设计与布置详见表2.9.1。表2.9.1 施工导流设计与布置导流时段 导流标准及流量(m3/s) 泄流方式一期 枯水期10-12月 P=20%,Q=764 右岸束窄河床 汛期度汛 全年,P=10%,Q=4180 右岸束窄河床及已建5孔溢流坝二期 枯水期10-12月 P=20%,Q=764 已建5孔溢流坝 汛期度汛 全年,P=10%,Q=4180 已建9孔溢流坝2.9.3施工总体布置及工程占地施工场地结合公路交通以左岸为主,左岸坝头有大面积窝地、下游厂房也有大面积Ⅱ
级阶地,结合三通一平挖填平整后,布置永久办公、生产生活设施等。施工期布置材料堆放、砼拌和系统、仓库、车间、工棚布置在左右岸上游山窝地及2级阶地上。施工用水布置,左岸修建供水池,采用水泵从库内抽取河水至供水池,然后铺设管路至各用水点。施工用电布置,在左岸架设线路直到工地,另自备2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备用电源。施工用风布置,在大坝设20m3空压机一台,块石开采在石料场设油动6m3空压机一台。工程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五。枢纽工程永久占地1.34hm2,施工临时占地1.97hm2。工程占地见表2.9.2。表2.9.2 枢纽工程永久及施工临时占地表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1 枢纽工程永久占地 hm2 1.34 其中耕地0.57hm2、林地0.77hm22 施工临时占地 hm2 1.97 其中耕地1.53hm2、林地0.44hm22.9.4主体工程施工2.9.4.1大坝施工(1)坝基土石方开挖坝肩(基)土石方施工一般按自上而下,先岸坡后河床的程序进行,围堰形成后,抽干基坑积水,在进行河槽部位的基础开挖。开挖后的渣料结合围堰填筑及场地平整进行堆填,多余渣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至左、右岸上游指定渣场堆放。大坝基础岩石开挖采用火雷管引爆,逐层挖除。当挖至接近设计基岩面时,应采用浅孔法小爆破,并应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开挖后的渣料可结合围堰加高培厚进行弃除,但不妨碍开挖基坑及其它工作,避免二次弃渣。弃渣要及时运至下游指定渣场堆放。(2)灌浆及砼施工基坑开挖结束,及时浇筑基础砼垫层,形成压浆盖板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在进行帷幕灌浆施工。施工方法采用分段进行,先河槽,后岸坡。灌浆方法自上而下,每一灌浆段的长度一般宜采用5m,特殊情况可视需要适当缩短或加长,坝体与基础接触段应单独进行灌浆,待凝24h后,方可进行下段。灌浆结束及时进行封孔。大坝砼浇筑按设计要求进行分缝、分块施工,冬季施工时,大坝砼的浇筑温度不宜低于5℃,厂房不宜低于10℃;夏季施工气温不宜超过28℃,否则应提出温控措施。对已浇好的砼,其抗压强度未达到2.5之前,不得进行上层的浇筑准备工作。2.9.4.2
厂房及开关站施工(1)土石方开挖砂砾石开挖采用1.0m3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出渣;基础石方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出渣。(2)砼浇筑砼施工采用通仓浇筑,并按底板、尾水管、水轮机层、机墩和发电机层分层施工。下部砼施工以浇筑砼为主,机组管路及埋件等应与土建配合,组织流水交叉施工。厂方二期砼施工时,所有埋件应按设计和有关规定埋设完毕,砼浇筑时不得冲击预埋件及模板。2.9.5施工总进度本工程施工总工期2.5年,第一年6月初开工,第3年11月底竣工。第1年:6月初进场施工准备,并结合左、右岸的水上开挖进行三通一平。9月底一期围堰修筑完成。10月初进行一期基坑开挖施工,至11月中旬大坝开挖结束,12月底厂房基坑开挖全面结束,并进行砼浇筑。第2年2月底一期工程砼浇筑抢出常水面高程以上,5孔溢流堰形成,3月初一期一期围堰拆除。第2年:9月底建好二期基坑围堰修筑完成,10月初进入二期基坑开挖施工,11月中旬开挖结束并进行砼浇筑施工,至第3年2月底二期施工抢出常水位以上,溢流堰形成。3月初二期围堰进行拆除。第2.5年:继续大坝工程常年施工,机电设备及安装进入紧张阶段,10月底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结束。至11月底所有工程扫尾,12月初工程下闸蓄水,电站投入试运行。2.9.6工程施工主要指标工程施工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94163m3,土石方填筑57416m3,浆砌石30019m3,砼76344m3。施工高峰期为第一个的枯水期地左岸一期工程施工,最大月施工强度有砂砾料开挖12351m3/月,出现在10月份,石方开挖18745m3/月,出现在元月份,砼浇筑18745m3/日,出现在2月份,高峰期施工人数约1100人。3工程分析**坝水电站为中型水力发电工程,属非污染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均会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内容、范围和时间亦随工程活动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和工程运行等方面,以下就工程施工和运行对环境的作用因素与影响源进行分析。3.1
施工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导流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当地建材开采、场内场外交通道路建设等,需进行大量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拌和、大坝浇筑、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运行,以及工地人员的活动等,将给施工区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1)工程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a)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情况分析根据**坝水电站工程设计资料及征地范围,对施工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进行测算、统计。本工程共占地440.39hm2,其中水库淹没425.00hm2,枢纽区占地2.69hm2,土石料场开采面积2.66hm2,弃渣场占地2.00hm2,施工临时建筑设施占地1.97hm2,临时道路占地3.20hm2,移民安置区占地0.87hm2,专项改建占地2.00hm2。在整个占地面积中,永久占地430.56hm2,其中耕地43.05hm2,荒地0.87hm2,林地6.00hm2,其他占地380.64hm2;临时占地9.83hm2,其中耕地1.53hm2,林地2.58hm2,荒地5.72hm2。工程占地土地平衡详见表3.1.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统计表表3.1.1 单位:hm2序号 项目 合计 耕地 林地 水面 荒地 河滩地一 永久占地 430.56 43.05 6.00 380.39 0.87 0.25 水库淹没 425.00 42.48 1.88 380.39 0.25 枢纽工程 0.72 0.12 0.60 工程管理 0.62 0.45 0.17 永久公路 1.35 1.35 移民安置 0.87 0.87 专项改建 2.0 2.0 二 临时占地 9.83 1.53 2.58 5.72 土石料场 2.66 1.66 1.00 弃渣场 2.00 2.00 施工临建设施 1.97 1.53 0.44 临时道路 3.20 0.48 2.72 三 合计 440.39 44.58 8.58 380.39 6.59 0.25工程施工损坏水保设施面积(淹没区外的林地和荒地)为13.29hm2,同时破坏植被及表层土,易引起土地壤侵蚀。由于破坏植被及表土,使其失去固土防冲的能力减弱而造成水土流失。
b)工程弃渣量本工程枢纽工程土石方开挖量9.42万m3,土石方填筑5.74万m3,土石围堰拆除5.22万m3,弃渣量8.90万m3。弃渣量较多,工程设计虽然布置了三处弃渣场定点堆放,但如不采取有效的拦挡防护措施将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下游河道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另外,土石料场剥离无用层、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改建等也会产生一定量弃渣(弃渣量预测见水土保持专章),也应妥善处理。(2)水污染源施工期间废(污)水主要来自生产和生活,包括砂石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废水、基坑废水、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以SS为主,废水量以砂石料加工废水居多;基坑废水与混凝土拌和废水为间歇式排放,其余为连续排放。各类废(污)水排放情况见表3.1.2。表3.1.2 各类废(污)水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染源类型 废水排放时段 排放特性 废水排放强度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砂石料加工废水 施工期 连续排放 120m3/h SS:50000mg/L混凝土拌和废水 施工期 间歇式排放 冲洗废水:0.5m3/次.罐养护废水:0.35m3/m3 SS:5000mg/LpH值12基坑废水 施工期的枯水期 间歇式排放 22m3/h SS:2000mg/L生活污水 施工期 连续排放 132m3/d BOD5:260mg/LSS:340mg/L含油废水 施工期 连续排放 0.8m3/h 石油类:30~150mg/L(3)环境空气污染源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混凝土生产系统、临时备料场、筑坝材料的运输装卸产生的粉尘和燃油机械尾气。混凝土拌和系统承担72562m3
浇筑生产任务,水泥通过螺旋机和半提机由储库输送到拌和站,在水泥装卸、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进料处于干燥状态且密封条件不好,在储库进料口,拌和楼进料层、运输层等处水泥厂易泄漏,将造成局部空气污染。施工期间,土料、砂石料及水泥均需从外运进,运输量很大,运输扬尘、汽车尾气对局部区空气质量产生影响。(4)噪声源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钻孔、爆破、砂石料粉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中的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和机械加工修配等。a)交通噪声源工程施工区交通车辆以大型载重汽车为主,噪声最高达90dB(A),声源呈线性分布,源强与行车速度及车流量密切相关。根据施工组织规划,场内车流量8辆/h。b)大坝及料场噪声坝址及料场施工区噪声主要来自机械设备运行和基岩开挖等施工活动,如钻孔、爆破、铲运、混凝土浇筑等。各型号钻机为阵发性声源,音频高,源强均大于90dB(A);爆破噪声为阵发性声源,声强大,单个炮眼噪声值在130~140dB(A)间;施工区设有多座混凝土拌和楼,其噪声值均大于80dB(A)。(5)人群健康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总工期30个月,施工期高峰人数达1100人。由于施工期间大量施工人员进驻工地,人口密度加大,且绝大部分人属于临时性住居,民工大部分住在临时工棚,生活设施的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卫生条件差,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病率上升。(6)工程占地及水库淹没影响分析a)对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在工程占地总面积440.39hm2中,耕地44.58hm2,林地8.58hm2,其中永久征用耕地43.05hm2,林地6.00hm2;临时征用耕地1.53hm2,林地2.58hm2。水库淹没面积425.00hm2,其中耕地42.48hm2,林地1.88hm2。工程总体和水库淹没占地类别及比例见图3.1、图3.2。 图3.1 工程占地类别及比例示意图 图3.2 水库淹没占地类别及比例示意图本工程建设将造成43.05hm2耕地等土地资源的永久损失,其中绝大部分(42.48hm2)为淹没损失。据瑞林镇2002年统计资料,该镇有农村人口31308人,耕地1669hm2,人均耕地0.8亩,淹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5%,总体上淹没耕地损失量小,占耕地资源量比重小,对库区的农业经济影响不大。另外,本工程属低水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出河槽不高,工程占用的44.58hm2耕地大都为河边经常受水淹的中低产田,不属于需特别保护的基本农田。本工程水库淹没房屋4429m2,需迁移人口145人,淹没公路2540m
,水库淹没仅瑞林镇的6个村17个村民小组。水库淹没处理按瑞金市人民政府关于“**坝水电站建设征地拆迁有关问题协调会议纪要”(瑞府办发[2003]10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房屋、耕地等实物采取一次性补偿方式征用,淹没公路按原标准抬高或改道复建。b)对陆生生物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工程占用的8.58hm2林地主要为次生林和灌木林,树种以松、杉为优势的常见树种,没有珍稀树种。水库淹没将使原河道水文情势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境及栖息地。淹没区河段没有发现珍稀水生生物及较大经济鱼类产卵场。c)景观及文物影响工程施工开挖及填筑、水库淹没等将对坝区及库区的自然景观产生一定影响;工程施工区及水库淹没区目前未发现文物古迹。3.2运行期(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a)水库调蓄对河道径流影响本电站为日调节性能,水库蓄水位均保持在正常蓄水位146.5m至正常消落水位145.9m间运行,洪水调节由坝闸控制,当来水量小于泄量时,按来量下泄,当来水量大于泄量时,闸门全开按下泄能力下泄。因此,水库建成蓄水后,下游河道日均径流量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但由于水库的日调节运行,将改变河道径流在日内时空上的分布,主要表现为日内径流分布不均,发电时段河道径流量比建库前会有明显的增加,不发电时流量明显减少,在枯水期甚至出现间歇性断流和脱水现象,从而对坝下水体环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b)对泥沙影响**坝坝址无实测泥沙资料,据坝址下游约15km的汾坑水文站1959~2002年实测泥沙资料,该站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14.3万t/a,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79.5t/km2,属泥沙较多河流。**坝坝址上游的梅江干流已建有团结、新街水库,集水面积分别为412km2、2498km2,在梅江一级支流琴江中下游已建三门滩水库,集水面积1625km2,此外,**坝上一个梯级上长洲水电站即将开工建设,这些水库对泥沙有一定的拦蓄作用。据工程可研报告推算结论,上长洲水库出库沙量为12.59万t/a,**坝来沙量为上长洲水库出库沙量与**坝~上长洲区间来沙量之和,约17.95万t/a,其中悬移质16.56万t/a,推移质沙量1.39万t/a。取泥沙干重1.4t/m3,水库使用年限按30年计,泥沙总淤积量为384.6万m3,相应淤积高程为141m
。泥沙淤积对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库尾回水会产生一定影响。(2)对水质影响水库蓄水后,库区河段水流迟缓,更新期延长,有利于降低浑浊度,削减溶解矿物质,减少生化需氧量。但是由于库内流速减小,营养物(氮、磷等)易于积聚;特别在库弯死水区,由于排水不畅,易产生污染物富集现象,富集后可能再次悬浮、释放、造成二次污染。另外,水库下泄水的水量及水质的变化还将影响下游河段的水质。(3)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分析筑坝建库之后,由于坝的阻隔和水库调度运行带来的水文情势改变,库区河段原河流生态系统将变为水库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群结构和生物量都将发生一定演变;同时坝体的阻隔作用将影响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从而对区内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4)人群健康影响分析水库蓄水初期,鼠蚊类被迫向水库边缘和居民区迁移,居民区鼠密度增大,同时,随着浅水区与静水区范围的扩大,蚊虫密度升高,可能导致病疟疾等疾病的发病率的提高。(5)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本水电站建成运行后,多年平均发电6970万kW•h,不仅给瑞金市直接带来财政税收,还为发展当地旅游业提供了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必要条件。同时,水库所形成的水面可用于养殖及为库周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工程所在的瑞林镇脱贫致富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另外,按枢纽工程设计方案,坝顶可作为人行通道,有利于改善坝区附近两岸居民的交通状况。3.3移民安置环境影响分析本水库淹没房屋4429m2,需迁移人口145人。水库移民安置主要涉及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生活质量、人群健康、经济发展等方面。移民安置按瑞金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坝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的通知”(瑞府办发[2003]114号)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执行,移民安置采取“就近后靠,允许外迁”的方式,安置规划如下:通过就近后靠解决58人,其耕地由所在村组调剂;易地安置,安排乡镇企业及圩镇商业就业44人;利用库叉水面,发展鱼、蛙、猪、鸭、鹅、鸡立体养殖,安置移民22人;利用山地、库区周边开发果业,可安置21人。安置过程中改建公路、开垦山地、园地以及各项建设用材等将对现有地貌、森林植被产生破坏,并因此而引起水土流失,因此移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保护工作。鉴于本工程淹没损失较小,需拆迁安置人口少,移民基本上可就近安置,对当地社会经济总体影响较小,但应做好移民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维护移民的权益。4环境现状4.1自然环境4.1.1流域水系**坝水电站工程地处赣江主流贡水的一级支流梅江流域,坝址位于东经115°45′,北纬26°10′。梅江主流发源于宁都县肖田北境蔡田村的黄陂山,河流自北向西南流经宁都、瑞金和于都三县(市),在于都县白口塘汇入贡水,全流域面积7099km2,河道总长220km,流域形态呈芭蕉叶型。本工程位于梅江下游,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790km2,主河道长174.8km,河道平均比降2.0‰。库区河流大体呈南北走向,两岸山顶高程一般在300~400m之间(工程所在梅江流域水系见附图二)。4.1.2
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1)地形与地貌水库库区属低山丘陵剥蚀侵蚀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山势一般较矮,山顶一般高程在300-400m之间,山顶坡度一般20°~30°。山间多河谷盆地。库区河床较宽,一般在200~300m,沿江两岸分布有不连续的Ⅰ级阶地,阶面较宽,向河床倾斜,阶面高程一般为145~150m。坝址属低山丘陵区河谷地貌,河谷较为开阔,河床宽约200m,河床大部分由粗砂覆盖,左右岸山体较雄厚,左岸山坡坡度约30°~40°,右岸山坡坡度约为35°。(2)工程地质坝址及库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冲积层及残积层,基岩均为燕山早期第Ⅰ阶段第三次侵入花岗岩及震旦系上统变质岩。第四系冲洪积层上部为粉土、粉细砂,下部为砂砾卵石层,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Ⅰ级阶地及沟谷。第四系残坡积层,岩性主要为砂质粘土、碎石土和砂壤土等,分布于两岸山坡。震旦系上统变质岩,岩性为灰~灰黑色变质砂岩、板岩,主要分布在库尾瑞林镇一带。燕山早期第Ⅰ阶段第三次侵入岩,岩性为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库区主要岩层。地质构造上主要受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断裂较发育,主要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北北东~北东向压扭性断裂组成,库区未发现有较大断裂通过。局部岩体受构造挤压较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库区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两种类型。孔隙潜水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分布于沿河两岸Ⅰ级阶地下部或河漫滩中,含水量较丰富,靠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河谷及河床,地下水位埋深一般2~6m;裂隙潜水赋存于基岩裂隙,含水性较贫乏,靠降水补给,排泄于沟谷及河床。根据GB1806-2001《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查得,工程区地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区域稳定性较好。4.1.3气象本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霜期短,春末夏初阴雨连绵,伏秋干旱少雨,冬季降雨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95mm,多年平均气温18.8℃,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6.4℃,无霜期年平均281天,最长为311天,最短为247天,境内风向多为NNE,多年平均风速2.0m/s,实测最大风速20.1m/s。4.1.4水文本流域径流来源为降水,径流的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据坝址多年径流资料统计,最大年平均流量287m3/s(1997年)为多年平均流量178.0m3/s的1.61倍,最小年平均流量59m3/s为多年平均流量的0.332倍;年内4~6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50.8%,10~2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19.14%。4.1.5
土壤环境本工程坝址以上流域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主要类型有红壤、紫色土、棕色石灰土、山地黄壤、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等类,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粘土、紫色页岩、花岗岩、红砂岩、千枚岩、板岩和河流冲积物等。经调查,库区涉及的瑞林镇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紫色土、水稻土等,以红壤、水稻土面积最大。4.1.6生物资源4.1.6.1陆生动植物(1)陆生植物工程所在流域气候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发育,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1993年出版的《瑞金县志》及现场调查,工程所在瑞林镇境内多数地方以松、杉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遍及境内所有山区、岗地,且多为次生的人工林和半天然林,常绿树种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组成,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常绿阔叶林已很少见到,常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樟、毛竹及油茶等,灌木及草本主要有继木、杜鹃、金茅、芒萁等;植被覆盖率65%以上。经调查核实,坝区及库区未发现需特别保护珍稀植物。(2)陆生动物据1993年出版的《瑞金县志》记载,瑞金市辖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禽类有:八哥、布谷、杜鹃、猫头鹰、鸬鹚、鸳鸯、鹧鸪、鹌鹑、鸽、黄鹂、画眉、白头翁、野鸡等;兽类有:野猪、刺猬、穿山甲、獐、豹猫、果子狸、南狐、松鼠、山鹿、狐狸、水獭等,此外还有部分两栖类和爬行动物。其中猫头鹰、水獭、穿山甲属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本工程库区及库周受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目前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大为减少,经调查核实,未发现珍稀动物。4.1.6.2水生动植物据1982年普查资料,梅江流域瑞林镇境内分布的鱼类属全头亚纲,下分4目9科,7个亚科27种,主要鱼种有青、草、鲢、鳙、鲤(分红、青二种)、鲴、鲶、鲌、鳊、鮕、鲂、马口鱼、鲫、鳜、鳝、鳗、青穗、棒花、石班鱼、赤眼鳟等。主要经济鱼类以草、青、鲢、鲤、鲫鱼为主,由于各种原因,河流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已日益枯竭,目前基本上为池塘、水库等人工养殖为主;境内水生经济植物有莲藕、饽荠、水浮莲、水花生等;底栖水生生物有虾、蚌、螺、鳅等、可为鲤、青鱼类食用。据调查分析,库区及库周未发现需特别保护的水生动植物。4.2社会环境4.2.1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本工程坝址位于瑞金市西北部的瑞林镇,距瑞金市城区83.5km
。瑞金市位于赣州市东部、贡水的上游、武夷山西麓,2002年全市总人口59.6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1.67万人,占总人口的86.59%。全市总土地面积2448km2,其中耕地32.6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9%,人均耕地0.55亩。该市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为水稻、大豆等,工业主要有水泥、采矿、酿酒和粮食加工等。据瑞金市2002年统计年鉴,该市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0.3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3.2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23亿元,粮食总产量15.05万t,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28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210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本工程建设主要涉及瑞金市的瑞林镇,瑞林镇下辖21个村委会,农村人口31308人,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其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详见表4.2.1。表4.2.1 项目区涉及乡镇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2002年)乡镇 村委会(个) 农村人口(人) 总土地面积(km2) 耕地面积(亩) 水田(亩) 旱地(亩) 人均耕地(亩) 人均纯收入(元)瑞林镇 21 31308 202 25022 23168 1854 0.80 1093近些年来,瑞金市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电量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4.2.2土地利用现状瑞金市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耕地、园地、牧草地、生活用地,生产用地、水域和为利用荒地。其中林地、耕地、水域为主要利用方式。瑞金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农林大市,山地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其中:林业用地占地90%,主要以针、阔叶林为主,果业用地约占山地面积5%,品种以脐橙为主,农业土地利用以种植水稻、大豆、蔬菜为主。本工程及其库区周边土地中90%以上为林地,多为以松杉为优势的次生针阔叶混交林和灌木林;7%左右为耕地,3%左右为河道及其它土地,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见附图八。本工程水库淹没范围内无较大的集中居民点,无工业、军事、文化和医疗卫生等设施,无文物古迹。4.2.3文化教育和人群健康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瑞金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效显著,该地区教育水平提高,文化事业也得到相应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县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为一体的文化网络。据瑞金市2002年疫情报告统计,该市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12种,报告发病数1234例,死亡5例,瑞金市传染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结核、肝炎、痢疾,分别占总报告病例的43.22%、24.22%、20.15%,占全市发病率总数87.89%。此外出现流脑病1例。库区瑞林镇传染病发病数统计如下:2002年肝炎8例、细菌性痢疾2例、伤寒1例乙型脑炎3例、肺结核17例(详见表4.2.2)。表4.2.2 2002年项目区主要传染病发病统计表
单位:例行政区域 合计 肝炎 细菌性痢疾 伤寒 流脑 狂犬病 乙型脑炎 钩体病 肺结核瑞金市 1234 326 273 44 1 4 3 2 581瑞林镇 31 8 2 1 3 17从疫情报告可以看出,当地介水传染病如肝炎、痢疾、伤寒为主要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中流脑尚有散发病例;自然疫源性疾病钩体病、狂犬病发病率较低。区内地方病主要为地甲病,现达到基本控制标准(患病率<3%)。目前瑞金市医疗机构基本健全,设有乡镇中心医院,村卫生所和卫生防疫站等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也较为齐备,项目区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对各种疾病如流行性痢疾、伤寒、疟疾等有一定预防和治疗措施。4.2.4矿藏瑞金市境内初步探明有13类26种矿藏,主要矿藏有石灰岩、白云岩、萤石和金,次要矿藏有矿泉水、锡、银、铁和粘土等。经调查核实,在本工程施工影响区及水库淹没范围内,未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源。4.3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4.3.1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据调查,**坝水电站工程库区及坝址下游约20km区域无集中排放废水的工矿企业,水体主要污染源来自农村面源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TP、TN、BOD5等。农田广泛施用的农药和化肥流失构成了农业污染面源。据瑞金市2002年统计年鉴,当地施用的化肥主要为氮、磷、钾肥和复合肥,农药以高效低残毒的杀虫剂、杀菌剂为主。详见表4.3.1。表4.3.1 项目区化肥、农药施用情况统计(2002年)地区 化肥施用量(实物量)(t) 农药使用量(t)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小计 瑞金市 31067 9875 3812 5193 49947 461库区周围内的生活污水主要为河流两岸居民的日常生活污水。坝址上、下游地区由于农业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人畜粪便多集中处理用作肥料。因此,生活污水排放量小且比较分散,对河流水质影响不明显。4.3.2水环境现状与评价 为了评价工程涉及区梅江河段水质情况,编制单位委托赣州市环境监测站在2003年9月18日~19日对此河段进行了监测。在入库、库中、坝址、坝下等4处共设置了4个断面,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所监测的13项指标除石油类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
类标准外,其余均属II类标准,区域内水质较好(监测结果见表4.3.2)。至于石油类超标(超III类)原因,据监测单位分析,在采样期间,发现有机动船只在该河段作业,导致石油类超标。从库区上下游的宁都县和于都县河段常规监测数据分析,都不存在石油类的污染问题,故石油类超标有一定偶然性。 **坝水电站工程区水质监测成果表(2003年9月)表4.3.2 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 入库断面(上长洲坝址下游1km) 库中断面(黄坑口村附近支流汇入口下游100m) 坝址断面(坝址上游200m) 坝下断面(坝址下游1km) GB3838—2002标准值 Ⅰ类水 Ⅱ类水 Ⅲ类水水温(℃) 24 24 24 24 / / /pH值 6.54 6.55 6.525 6.58 6~9 6~9 6~9总硬度 20.3 15.4 18.5 18.4 / / /溶解氧 7.11 6.99 7.115 7.01 ≥7.5 ≥6 ≥5高锰酸盐指数 1.55 2.3 1.75 1.55 ≤2 ≤4 ≤6石油类 0.075 0.06 0.09 0.055 ≤0.05 ≤0.05 ≤0.05汞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005 ≤0.0001六价铬 <0.004 <0.004 <0.004 <0.004 ≤0.01 ≤0.05 ≤0.05悬浮物 7.5 9.5 10.0 <6.0 / / /铅 <0.02 0.016 <0.02 <0.02 ≤0.01 ≤0.01 ≤0.05镉 <0.002 <0.002 <0.002 <0.002 ≤0.001 ≤0.005 ≤0.005砷 0.012 0.0095 0.013 0.0095 ≤0.05 ≤0.05 ≤0.05挥发酚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4.3.3声环境现状与评价据现场查勘,工程区域内无工矿企业,当地居民多以种植业为主,无大的噪声源。根据赣州市环境监测站在**坝电站坝址右岸居民点的现状监测结果,Leq最大值36.3dB(A),L90最大值33.6dB(A),L50最大值35.1dB(A),L10最大值37.9dB(A),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说明评价区域内总体噪声背景值较低,区域声环境现状较好,监测结果详见表4.3.3。**坝水电站工程区噪声监测结果表(2003年9月18日)表4.3.3
单位:dB(A)测试地点 时间 L10 L50 L90 Leq 1类标准值坝址右岸居民点 昼间 37.9 35.1 33.6 36.3 55 夜间 36.2 33.4 32.8 33.1 454.3.4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根据赣州市环境监测站对工程区瑞林镇安全村黄坑口小组的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显示,二氧化氮平均值为0.013mg/m3,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值0.108mg/m3,均符合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区内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监测结果见表4.3.4。 **坝水电站工程区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表(日均值)表4.3.4 单位:mg/m3瑞林镇安全村黄坑口小组 2003年9月17日 2003年9月18日 2003年9月19日 GB3095—96二级标准值二氧化氮 0.011 0.011 0.017 0.12总悬浮颗粒物 0.066 0.111 0.147 0.304.4主要环境问题4.4.1水土流失**坝坝址以上流域以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出露的地层多为震旦系变质砂岩、绢云母干枚板岩等,地表浅部风化作用明显,其浅坡积层不厚,易被雨水侵蚀,造成水土流失。该区域属江西省人民政府和瑞金市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据1997年江西省水土流失现状遥感调查结果显示,瑞金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75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258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199km2,强度及其以上水土流失面积296km2,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4.2%、26.4%、39.4%;全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445.98t/km2.a,按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划分,属轻度水土流失区。瑞林镇土壤侵蚀模数约2680t/km2.a,属中度水土流失区。4.4.2
洪灾本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季节与暴雨季节相一致,梅江是赣江上游洪水多发区,洪水频繁,暴雨多出现在每年4~7月,年最大洪水多出现在5~6月,往往峰高量大且历时较长,8~9月受台风影响,有时也会出现短历时洪水。梅江流域河床比降较大,洪水来势凶猛,洪水历时约3~5d,一次洪水的洪量以3d为主。建国50年来,瑞金市境内发大水16次,成灾面积在0.4万亩至5.64万亩之间。1977年,市西北刚面瑞林、下坝、大柏等地31个村受灾农田面积1万佘亩,冲毁耕地2112亩,塘陂73座,倒塌房屋157间,经济损失51万元。2002年6月,梅江流域普降暴雨,水位急剧上涨,大部分地区受灾,农作物被淹,洪灾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4.4.3旱灾本流域内旱灾危害比水灾更为严重,素有“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之说,尤其在秋旱和伏秋连旱较常见,损失也大。绝大多年份降雨量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水利设施少的区域,稍遇久晴不雨,即受害成灾。1980年旱灾,造成大面积农田减产,瑞林镇无收面积达到3000亩。随着农田水利的大量修建,旱灾损失逐渐减少。5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等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功能、特性和工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通过影响识别和筛选,确定水环境、生态环境、水库淹没与移民、施工期环境影响以及水土保持为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环境地质等为一般评价因子。5.1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坝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由于水库的调节运行,将改变原河道径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从而对库区及坝下河段水环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5.1.1水文情势的影响(1) 现状水文情势**坝坝址以上流域面积5790km2,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178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6.13亿m3,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且年内分配不均匀。根据近50年水文资料统计,最大年平均流量287m3/s,最小年平均流量59.3m3/s;4~6月份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50.8%,多年平均流量178m3/s,各月径流分配表见表5.1.1。坝址不同设计频率年平均流量见表5.1.2。表5.1.1 坝址多年平均各月径流分配表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径流量(m3/s) 68.4 106.0 187.0 283.0 356.0 450.0占年径流量百分数(%) 3.17 4.96 8.68 13.1 16.5 21.2月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径流量(m3/s) 198.0 138.0 113.0 91.2 70.5 62.8占年径流量百分数(%) 9.46 6.61 5.38 4.49 3.45 3.07表5.1.2
坝址不同设计频率年平均流量表P=(%) 1 2 5 10 50 75 90Q(m3/s) 336 313 281 254 172 137 110 (2)建库后水文情势变化分析本水库为日调节性能,运行期除短时间泄洪外,水库蓄水位保持在正常蓄水位146.5m至正常消落水位145.9m间运行。洪水调节由坝闸控制,当来水量小于泄量时,按来量下泄,当来水量大于泄量时,闸门全开按下泄能力下泄。根据水库调度运行方式,按P=90%保证率进行径流调节计算,日平均发电段维持18小时左右,每日大约有6个小时不发电。发电时河道径流量比建库前有明显的增加;不发电时径流量则会明显减少,在枯水期由于上游来水较小,为了蓄水发电,可能会出现间歇性断流和脱水现象,按坝址设计枯水代表年(P=90%保证率)最枯月均流量3.34m3/s及水库调节库容264万m3估算,如果要蓄水发电,不利情况下将有6个小时不泄流,将造成坝下间歇性断流。在汛期,下泄流量低于入库水量,可起到削减洪峰作用,调峰成果见表5.1.3。表5.1.3 水库调洪成果表P(%) 项目 0.2 0.5 2 3.33 10 20坝址天然流洪峰流量(m3/s) 7990 7130 5810 5310 4180 3400坝前最高库水位(m) 152.59 151.6 149.96 149.3 147.71 146.61最大下泄流量(m3/s) 7710 6890 5650 5160 4070 3350 按照梅江流域规划梯级开发方案,本水库上游拟建的上长洲水电站亦为日调节电站,根据《上长洲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结论,上长洲水库运行后,对下游河道多年平均日径流量及各水情期的径流量(与天然流量)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径流影响主要表现在日内分布不均。因此**坝水库日内来水量基本保持不变。(3)泥沙
本工程库区属于低山丘陵侵蚀地貌,周边多为花岗岩,岸坡分布有全风化花岗岩,受雨水浸泡容易被软化、崩解。**坝坝址无实测泥沙资料,据坝址下游约15km的汾坑水文站1959~2002年实测泥沙资料,该站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14.3万t/a,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79.5t/km2,属泥沙较多河流。**坝坝址上游的梅江干流已建有团结、新街水库,集水面积分别为412km2、2498km2,在梅江一级支流琴江中下游已建三门滩水库,集水面积1625km2,此外,**坝上一个梯级上长洲水电站即将开工建设,这些水库对泥沙有一定的拦蓄作用。据工程可研报告推算结论,上长洲水库出库沙量为12.59万t/a,**坝来沙量为上长洲水库出库沙量与**坝~上长洲区间来沙量之和,约17.95万t/a,其中悬移质16.56万t/a,推移质沙量1.39万t/a。取泥沙干重1.4t/m3,水库使用年限按30年计,泥沙总淤积量为384.6万m3,相应淤积高程为141m。本工程溢流堰高程138.5m,坝前泥沙因堰低泄洪控制在138.5m,故坝前段不因泥沙淤积而影响电站的正常运行。另外,水库兴建后,受泥沙淤积的作用,对库尾回水会有所影响,故在水库淹没处理时,应考虑泥沙淤积的影响。5.1.2水质影响 水库蓄水后,库区河段水体流速减缓,滞留时间延长,加之水体增大、水面变宽、水深加大,改变了水与大气热量交换,将使水质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发生变化。同时,水库下泄水的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还将影响到坝址下游河段。5.1.2.1水温水库蓄水后,水体温度与建库前天然河道的水温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影响库水温变化因素除水文、气候变化,水体内部热能交换,还与水库特性和水库运用调度有关。水库水体温度受上述诸多因素制约,按其垂直结构形式分为分层型、混合型、过渡型。一般较完整的水库分层判别方法是通过水库流态的数值分析法来进行预测,但由于有关水库水温影响因素实测资料较少,直接对水库流态进行数值分析较困难,故通常采用径流—库容比法进行判别:α=W年/V总β=W洪/V总其中:W年——年总入流量,106m3V总——水库总库容,106m3W洪¬——一次洪水入库水量,106m3判别标准:(1)α<10,水库水温为分层型,此时,若β>1则为临时性的混合型,若β<0.5,洪水对水温结构没有影响。(2)α>20,水库水温为混合型。(3)10<α<20,水库水温随水库库容的不同可能为分层型也可能为混合型。经计算本水库α=276.5,水库水温为混合型,由此可推断,水库不会出现水温分层现象,建库后库区河段的水温与天然河道水温相差不大,水库下泄水温与天然河道水温基本一致。5.1.2.2
运行期对库区水质的影响(1)库区排污现状根据工程集水区内污染源调查结果来看,库区内无重大点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水体污染源主要为沿河两岸人、畜日常生活污水和农田面源。当地生活污水量较小,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水体并不多;农田面源主要是沿河两岸耕地施用化肥流失造成的污染,此外由于区域水土流失,部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也将随泥沙进入水库,其影响水质主要成分是氮、磷。(2)污染源预测本次预测水平年为2010年。由于库区无大的点污染源,预测重点为库区面源污染,以进入水库的磷、氮等营养物质为主,预测内容包括:土壤水土流失量、化肥流失量和农村生活污水量。根据**坝水电站可研报告坝址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7.95万t,其中悬移质16.56万t/a,推移质沙量1.39万t/a,上游上长洲水库出库沙量为12.59万t/a,**坝库区区间多年平均输沙量为5.36万t。库区周围土壤含氮率约为0.1%,含磷率约为0.12%。氮、磷沿程消耗系数分别为按氮消化70%,磷消耗95%计,则区间随土壤水土流失进入水库的氮磷总量分别为16.08t/a、3.21t/a。考虑到随着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加强,区间的年输沙量将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在预测水平年水电站坝址的泥沙输移值变化时,考虑最不利影响,取预测水平年泥沙输移值与现状一致。据瑞金市2002年统计资料,全市施用化肥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年施用量为12134t,其中氮肥施用量最大,为6213t,占总施用量51%,其余依次是复合肥2148t、磷肥1975t。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为37.1kg/亩。库周现有耕地面积11915亩计,年施用化肥总量约442t,投入耕地的氮肥为225.4t,磷肥为72.0t。根椐经验取值,标准氮肥的平均含氮率约为23%,标准磷肥含磷率约15%,作物对氮肥的利用率为30%,磷肥的利用率15%,氮肥流失率30%,磷肥流失率5%,根据区间耕地面积与化肥施用现状以及预测水平年耕地面积与化肥使用情况,预测水平年化肥施用量按较现状增加10%计算,预测水平年库区周围化肥施用进入库区总氮量计算见表5.1.4。表5.1.4 库区化肥施用进入库区氮、磷总量项目 预测水平年耕地面积(亩) 11915氮肥总量(kg/年) 247940纯氮量(kg/年) 11976磷肥总量(kg/年) 79200纯磷量(kg/年) 505据2002年瑞金市统计资料表明,库区所在的瑞林镇,总人口32504人,库内较集中的居民点主要为瑞林镇的安全村、长沙村、盖洲村、建设、禾塘村和水口村等10个村,共有15480人,居民每天的生活区污水排放量按每人0.12t/d计算,每天污水排放量为1857.6t/
d,按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0.5%计,2010年的人口为21781人,居民的生活污染量为2613.8t/d。根据水电站库区人口、禽畜现状及预测水平年人口、禽畜增长情况,人和禽畜粪便氮、磷产生率情况,得出电站库区预测水平年人和禽畜粪便氮、磷产生量情况。见表5.1.5。表5.1.5 库区人、禽畜氮磷产生量估算表项目 人 猪 牛 家禽 合计数量 16029 9357 943 150667 /氮 174 225 93 300 792磷 22 28 18 60 128 单位:人(头、只)、kg/d由于直接排放入水体的人禽畜粪便很少,考虑粪便用于有机肥时的氮磷流失,有机肥料氮、磷流失量预测取值总量的20%计算,则预测水平年人、禽畜粪便氮、磷营养物质总量见表5.1.6。表5.1.6 库区人、禽畜粪便氮磷污染总量项目 预测水平年氮入库总量(kg/年) 57816磷入库总量(kg/年) 9344综上所述,**坝电站库区增加氮、磷总输入量应为土壤水土流失、农田化肥流失、人畜污水粪便氮磷总量的总和,预测水平年**坝水电站水库新增氮磷总输入量见表5.1.7。 表5.1.7 **坝水电站库区氮、磷总纳入量项目 预测水平年水库纳入氮总量(kg/年) 85878水库纳入磷总量(kg/年) 13059(3)水库富营养化预测水库建成后,形成了庞大的水体,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湖泊的特性,由于水体中含磷、氮浓度增加,引起藻类的异常增殖,在其长期反复作用下,使水质恶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此时水体中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混浊,透明度降低,导致了阳光入射强度和浓度降低,溶解氧减少,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就可能使水体出现藻化,使水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人蓄饮水质量,给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带来威胁。在水库营养化水平预测中,常用营养元素氮、磷物质浓度变化来进行判别,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采用水利部《城市供水水库水质调查评价》中“水库富营养化状况的磷、氮含量指标”(见表5.1.8),根据水库富营养化发生的时期的研究成果,水库营养化突发期主要发生在水库形成的头3~4年,同时根据本工程建设状况,在预测中选择预测水平年为2010年,以总磷、总氮的浓度大小作为判别营养化程度的指标。
表5.1.8 水库富营养化总磷、总氮含量指标表营养状况 总氮(mg/L) 总磷(mg/L)贫~中营养 0.2~0.4 0.005~0.1中营养化 0.6~0.55 0.01~0.03中营养化~富营养化 0.5~1.5 0.03~0.1富营养化 >1.5 >0.14本水库总磷、总氮预测采用沃伦维德模型和荻隆模型。1)沃伦维德模型: 式中:C—湖(库)中磷(氮)的年平均浓度,mg/l;Ci—流入湖(库)按流量加权平均的磷(氮)浓度,mg/l;H—湖(库)平均水深,m;qs—湖(库)单位面积年平均水量负荷,m3/m2•a;qs=Q入/A;Q入—年入湖(库)水量,m3/a;A—湖(库)水面积,m2。2)荻隆模型: 式中:L—湖(库)单位面积年磷(氮)负荷量,g/m2•a;R—湖(库)磷(氮)滞留系数,1/a;R=0.426exp(-0.271Qi)+0.547exp(-0.00949Qi)Qi=Q入/A —水力冲刷系数,1/a,;Q入—入湖(库)水量,m3/a;V—湖(库)容积,m3;其余符号同前。经两公式计算,分别得出**坝库内新增总氮浓度分别为0.013mg/L、
0.015mg/L,新增磷浓度分别为0.0022mg/L、0.0023mg/L(见下表5.1.9)。对比水库富营养化水平的判别标准,在工程建设后的预测水平年上游入库水体氮、磷浓度均处于贫营养化水平,新增加库区的氮、磷后仍处于贫或中营养化水平,不足以使水库出现营养化现象。因此,在**坝水电站工程建设后,其水库不会产生富营养化。表5.1.9
库区水体新增氮、磷浓度预测结果表项目 污染物总量(kg/a) 单位面积负荷量(g/m2.a) 预测浓度(mg/l) 沃伦维德模型 荻隆模型总氮 85878 20.19 0.013 0.015总磷 13059 3.07 0.0022 0.0023(4)对库区水质影响库区居民现状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857.6t/d,按集中排放时间时间6h计算,污水流量为0.086m3/s,预测水平年库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8t/d,污水流量为0.121m3/s,与河道枯水月径流量17.1m3/s相差悬殊,对库区水质影响很小。库区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沿河两岸小块台地上和支流沿岸,由于没有集中设置排水管网,生活污水一般随小沟小溪先流经河漫滩地,所携污染物经河漫滩过滤、吸附及砂石表层滤膜附着微生物降解后,基本上不会对库区河段水体产生污染。当地人畜粪便都进行集中处理,用作农用肥,对库区河段水体不会产生大的污染。由于库区污染负荷很小,加之上游入库水质较好,而本工程为日调节电站,库区水体交换频繁,库区水质与天然状况相比不会变化太大,仍然能够保持良好。(5)对下游用水及水质的影响如前所述,库区水体水质不会有大的改变,其下泄水水质也可维持在天然状态水平。此外,由于水电站为日调节电站,水库建成运行后,没有减少水库下游河道的日均径流量,对水库下游河道的日纳污能力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大坝在施工期第三年11月底截流,按多年平均11月份平均流量计算,在蓄水初期,由于大坝完全截流,水库蓄水大约在3天左右可达到正常蓄水位,将截断下游的水流。蓄水后,受水库调节的影响,坝址下泄流量在一日之内将呈不均匀排放状况,发电时河道径流量比建库前有明显的增加,不发电时径流量则会明显减少,在枯水期由于上游来水较小,为了蓄水发电,可能会出现间歇性断流和脱水现象,应分析其对水库下游河道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坝址下游20km范围内的主要集中居住点分别有曲洋和汾坑等乡镇,其中曲洋和汾坑二乡镇距离坝址分别为7.2km和15.2km。曲洋处控制流域面积6259km2,上游1km处有一较大支流(其集雨面积约519.2km2)汇入,该断面与坝址处的区间集雨面积为469km2,占坝址控制流域面积的8%,而汾坑(设有水文站)处控制流域面积为6366km2,其与坝址处的区间集雨面积占坝址以上流域面积的9%。坝址下游主要乡镇流域控制面积及径流情况对比详见表5.1.10。表5.1.10 坝址下游主要乡镇流域控制面积及径流情况对比断面名称 距坝址距离(km) 控制流域面积(km2) 与坝址区间流域面积(km2) 多年平均径流(m3/s)**坝 0 5790 0 178曲洋 7.2 6259 469 188.4汾坑 15.2 6366 576 194.3从上述分析可知,本工程日调节运行对坝址下游曲洋和汾坑等2个乡镇影响较小。经调查,坝址下游20km河段内没有集中的生活和工农业取水口,也没有珍稀名贵鱼类分布,因此本水库蓄水初期及运行期不会对下游生产、生活供水功能和生态环境用水造成大的不利影响,但应保证下游河道生态基流(生态基流分析详见5.2.3),避免断流对下游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5.1.2.3工程施工对水质的影响施工期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部分。生产废水主要产生于砂石料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另外,施工机械维修停放场地处由于施工机械的漏油及清洗,也会产生一部分含油废水,此外是基坑排水。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经验,一般生产废水都偏碱性,废水中的SS含量较高,普遍超标,悬浮物的主要成分为土粒和水泥颗粒等无机物,基本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经过一段流程后易沉降。施工废水进入水库和河流,会增加局部水体的浊度和碱度,施工废水需要进行处理。处理装置设置在工区的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砾料加工系统以及施工机械维修停放站等处。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少,主要来源于生活区的生活排放和粪便。(1) 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废水项目区天然建材较丰富,均可在坝址及附近开采。砂石骨料加工厂为机械砂石骨料加工,包括粗碎、中细碎、筛分等施工工艺,其中筛分工艺需加水冲洗和降尘等,加入的水量除部分消耗于生产过程外,大部分将作为废水间接排放,因此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类比四川铜头水电站、铜街子、三峡水电站施工期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排放量和悬浮物浓度,本工程砂石加工生产规模较上述三个电站小,且为机械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其生产废水中悬浮物浓度将高于天然砂石骨料加工厂的洗涤废水浓度,因此可初步确定悬浮物浓度为50000mg/L,砂石料加工厂的用水量约150m3/h,废水排放量取生产用水量的80%,即120m3/h。砂石骨料加工厂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若直接排放对河流中悬浮物浓度影响较大,需采取沉降处理措施。(2)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拌和系统(4台拌和机)布置在本工程左岸,废水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本工程需砼总量72562m3,养护1m3混凝土产生废水0.35m3,pH值在9~12之间,本工程产生的碱性废水约25396.7
m3。拌和系统每次冲洗废水量约0.5m3,pH值在12左右,冲洗废水量约1200m3,根据三峡和铜头水电站施工期混凝土拌和系统生产废水悬浮物浓度的实测成果资料,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约5000mg/L,废水浓度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较小,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需处理后排放。(3)含油废水工程施工期为30个月,为方便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在施工现场设一个机械修配站,主要承担施工机械的定期保养和简单零部件的配换及场内运输机械及部分对外物资运输车辆的保修。机械修配站设计供水量仅为1m3/h,废水排放量约为设计供水量的80%,即废水排放量约为0.8m3/h,生产废水量约5760m3,这部分废水石油类浓度可达30~150mg/l,需要处理后排放。(4)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和粪便的排放。本工程施工生活和办公设施主要布置在坝址左岸,据三峡工程施工区生活污水监测资料,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SS等。在最不利情况下,1个生活区的废水排放量(以高峰期1100人,用水量0.15m3/d•人,污水排放系数0.8计)及污染物排放量详见表5.1.11。坝址最枯月流量(P=90%)为110m3/s,高峰期污径比为1:7000,可见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影响很小。表5.1.11 生活区污水排放一览表生活区 生活用水量(m3/d) 高峰时段废水排放量(m3/d) SS排放量(kg/d) BOD5排放量(kg/d)施工管理及生活区 165 132 44.9 34.3为了避免对河水的污染,工程在生活区设置简易旱厕及化粪池,对粪便定期消毒处理后外运,不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中的粪便去除后,污染物排放量会下降许多,因此施工期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5)基坑排水基坑形成时间为施工的第一年10月~12月,第二年10月~11月,废水产生于主体建筑物基础开挖过程中的渗水、降水。基坑废水中悬浮物(SS)浓度约2000mg/L,废水排放量为22m3/h,排放量为47520m3,超过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需处理后排放。5.1.3综合评价库区及坝下河段现状水环境功能为农业、景观用水,在《江西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中规划为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从上述分析可知,库区水体水质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其下泄水水质可维持在现状水平。水库建成运行后,没有减少水库下游河道的日均径流量,对水库下游河道的日纳污能力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工程的运行不影响地表水环境功能,可使其维持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施工期的水质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两大部分,废水总体排放量较小,但污染物浓度较高,在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使之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后,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较小,且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源也将消失。因此,工程施工废水也不影响地表水环境功能,可使其维持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5.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2.1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分析梅江干流下游原规划(赣江流域规划报告)为寒信一级高坝(158.11m)方案,但该方案淹没损失大,涉及3个县市,实施难度较大。为此,赣州市水利局委托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对该河段规划进行了修改论证,将一级开发方案改为四级开发方案。4级方案兼为低水头日调节电站,各水库库容小,水库淹没损失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一级高坝方案而言要小得多。以下结合流域梯级开发方案定性分析工程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1)水文情势的变化梅江中下游地区以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泥沙淤积现象较为严重,整个河床多为砂及砂卵石组成,水体流速较大,汛期江水混浊,水面上涨,江水夹带大量泥沙;而枯水季节则江水清澈,水深变浅。梯级开发后,河道水体将由平缓形态变成梯状形态,急流环境将由静水缓流环境代替。水体流速的变缓,使泥沙易于沉积,水体将变清,同时由于大坝对泥沙的阻隔,将形成一级一级的泥沙淤积体,这些水文情势的改变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2)
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水库蓄水运行后,淹没区原起伏不平的陆地及河流为平滑的水面替代,使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发生改变。因水库水体热容量大于陆地,淹没陆地同一地点,建坝前后的气温会有所不同。由于水陆气温差引起水平交换,导致库周附近陆地气温也发生变化。由于水库蓄水,库区河段水面面积和水体体积增大,蒸发量将增大,太阳辐射热得到调节,使库区及临近区域的温度场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局地气候的变化。根据近年来有关已建水库的气候效应类比分析,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岸附近冬季平均气温将比建坝前略有增加,夏季平均气温略有下降,气温年际变化将减少。经分析,水库蓄水后,库周1.0km范围内,年气温约增加0.3℃
。同时,建坝后由于下垫面陆地变为水面,水体总蒸发量增加,年平均水气压有所增加,导致湿度状况改变。根据江西柘林水库对湿度的影响分析,预测水库建成后,在库区将形成一湿度较高中心,湿度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由于本水库地处湿润气候区,水库对湿度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都不会很明显。经分析,水库水体对库区湿度的影响,一般年平均相对湿度增加2%左右,各季增加幅度有所不同,夏季增加幅度最大,冬季最小,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同时,由于下垫面阻力减小,库岸的风力和风的频率将有所增大。气温和湿度增加有利于库区的柑桔、油茶等喜温经济作物生长。由于本水库蓄水位较低,水面面积增加十分有限,而且水库周围还有山体阻挡,所以仅对库区及库岸附近局部范围的小气候会有一定影响,对区域总体气候基本不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胁迫水利工程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水利工程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调节水量丰枯,抵御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冲击,改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状况以及调节生态用水等,水利工程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一些水利工程的兴建也将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胁迫,具体表现为使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生境多样性的变化导致水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本流域来说,河流进行各梯级开发后,将形成多座水库串连的格局,将蜿蜒曲折的复杂形状天然河流改造成一级一级梯形水域,造成水流的不连续性,同时,水体在水库中形成相对静水,其流速、水深、水温及水流边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河流形态的不连续化其后果是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下降。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造成的影响是将动水生境改变成了静水生境,两者分别对应着动水生物群落和静水生物群落。由于水库水深远大于河流水深,太阳光辐射作用随水深加大而减弱,在深水条件下,光合作用较为微弱,所以水库生境的生态系统生产力较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不如河流生态系统那样通畅。水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相比较为脆弱,表现为抗逆性较弱,自我恢复能力也弱。水库形成以后,原来河流上中下游蜿蜒曲折的形态在库区消失了,主流、支流、河湾、沼泽、急流和浅滩等丰富多样的生境代之以较为单一的水库生境,生物群落多样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另外,筑坝以后给洄游鱼类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a)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梅江中下游因受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开发的影响,原生植被大多已不存在,特别是各水库淹没线以下,多为以松、杉为优势的人工针叶林以及农田植被,未见成片森林植被,植物种类均属一般常见种。水库淹没区等影响范围内无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分布,仅存在一些普通的小型啮齿动物,这些动物的分布区域广泛,数量也多,淹没影响较小,水库形成后,水禽及鸟类数量将有增加。因此,工程对陆地自然群落影响甚微,对物种的繁衍和保存也无明显影响。b)对水生生物及鱼类的影响浮游生物:梯级开发后,各库区河段水位的抬升将淹没部分土地、植被和村庄,为浮游生物提供大量的养分;水体流速减小,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截流;同时,水体变清,对浮游动植物的生长有利。预计,各库区的浮游动植物生物量将有明显增长。在区系结构上,将出现更多的种类,特别是出现许多适应于缓流和静水生活的种类。浮游植物将以适宜静水的绿藻门、蓝藻门等种类占优势,原有的适宜流水的硅藻类的数量将会减少;而浮游动物在个体数量上可能是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占优势。底栖动物:该河道现底质多为泥沙,有机物沉积很少,底栖动物区系较为贫乏,只有少数几种耐清洁、适应流水生活的螺蚌类。各梯级建成后,库区淹没的农田、荒地多为淤泥,这为底栖动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预计无论在种类数上,还是个体密度上,底栖动物都将有明显的增加。鱼类:梅江干流中下游的经济鱼类以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和青鱼、鲤鱼等摄食底栖动物的鱼类为主,这些鱼类多为产漂流性卵。梯级开发后,受梯级的联合阻隔作用,将导致鱼类产卵洄游通道受阻,干流中下游江段内水文情势改变使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条件消失,即使有部分鱼类能产卵,产出的卵也将因漂流距离过短而不能孵化存活。因此,梅江干流下游梯级开发后,该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将显著减少。而另一方面,随着水流流速减缓,透明度增大,各库区饵料生物量的增多,在该江段内喜欢缓流水和静水条件的鱼类种群将会明显增多,其种类将以摄食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且繁殖习性为适应静水或缓流水的鱼类为主。5.2.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坝水电站对植被的直接影响主要来自于工程施工、水库淹没、移民安置等活动,间接影响主要来自于局地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电站施工时,开挖、爆破、堆碴等活动将破坏坝址两岸、厂房附近、料场、施工道路沿线的地表植被,预计将改变植被面积13.29hm2(详见水土保持专章)。工程施工破坏的植物种类主要为次生灌木林和荒草地,对珍稀植物无影响。随着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上述扰动植被基本可得到恢复。本项目区主要位于瑞金市瑞林镇,建库以后,水位上涨,将要淹没林地28.22亩,占淹没面积的4.1%,被淹没林地为次生林和灌木林。同时,由于本水库蓄水位较低,淹没影响范围较小,因此,工程建设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和植被区系组成影响较小。本水库建成以后,将淹没部分低洼地区,将使生活在低洼地区的兽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向地势更高的地方迁移。据调查,在本工程施工区、水库淹没区等影响范围内无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分布,但存在一些普通的小型啮齿动物,这些动物的分布区域广泛,数量也多。工程施工期间受噪声和施工人员活动的干扰,可能使施工区的种类数量减少,并且可能会迁徙栖息地,但在施工结束以后,随着噪声和人为活动的减少,这种干扰随即消失,种群会很快恢复,对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在工程运行期,由于水库的出现,水面面积增加以及林地面积的恢复,库区水禽及鸟类数量将增加。(2)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河流形态多样性是流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水利工程可能引起河流形态的不连续化,从而降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水平,造成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一种胁迫。拦河建坝对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将会比较明显。水库形成以后,因库区河段水面面积和水体体积增大,水流流速减缓、水深增加、加上局部库底营养物质的释放,其环境多样化,可适合不同种类浮游生物的繁衍。浮游植物中的适宜静水的蓝藻门、绿藻门等种类将会增加,原有的适宜流水的硅藻类的数量将减少。但总的来讲,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将有所增加。由于大坝对河流的阻隔作用以及水文情势的改变,将对河流水生动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繁殖将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流域浮游动物主要为清洁水体种类,底栖动物种类中耐清洁种类也较多。浮游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浮游植物,因此浮游植物的种类、生物量等变化与浮游动物的变化情况密切。水库形成后,由于浮游植物的优势品种将由流水种类逐渐向喜静水种类变化,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总的来讲,随着水体营养增加,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增加,水生动物种类和生物量均会有所增加。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上下游已建水电站的阻隔作用,使梅江流域鱼类资源受到一定影响。目前当地主要经济鱼类以草、青、鲢、鲤、鲫鱼为主,且基本上为池塘、水库等人工养殖为主,梅江没有发现珍稀的鱼类和水生动物。但是,本工程坝体的阻隔作用将使梅江的鱼类洄游河段再次减少。水库蓄水后,库区河段的水生植物的种群、生物量将有所增加,库区鱼类饵料生物生活条件会有所改善,这将促进库区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库区河段鱼类的区系组成及数量将有所增加。5.2.3
河流生态基流分析根据本工程调度运行方式,按P=90%保证率进行径流调节计算,日平均发电段维持18小时左右,约有6个小时不发电。发电时河道径流量比建库前有明显的增加,不发电时径流量则会明显减少,在枯水期由于上游来水较小,为了蓄水发电,可能会出现间歇性断流和脱水现象。为了避免断流和脱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应在建坝后保证下游河道有一定的生态基流(也称环境流量或生态需水量)。生态基流原是为了保护因大规模水资源开发而日益衰竭的鱼类资源,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平衡水资源多目标开发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方法大多从保护水生生物指示种角度出发,将生态需水量的问题转化为河道内流量与生物栖息地之间的关系问题。考虑到本工程涉及区中没有需要特别保护的水生生物指示种以及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规范可借鉴的现实,参考国内有关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常用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生态需水量。根据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坝址设计枯水代表年(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为3.34m3/s,按上述方法即可取3.34m3/s作为本工程的最小生态流量。因此,为了避免断流和脱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在电站不发电时,必须开闸放水,保证3.34m3/s最小下泄流量。5.2.4综合评价(1)对库区及库岸附近局部范围的小气候会有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后,库周1.0km范围内,年气温约增加0.3℃,年平均相对湿度增加2%左右,有利于库区的柑桔、油茶等喜温经济作物生长。(2)工程施工损坏的植物种类主要为次生灌木林和荒草地,对珍稀植物无影响,随着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上述扰动植被基本可得到恢复。库区水库淹没线以下未见成片森林植被,多为以松、杉为优势的人工针叶林以及农田植被,工程对自然群落及物种影响甚微。(3)水库淹没区等影响范围内无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分布,但存在一些普通的小型啮齿动物,这些动物的分布区域广泛,数量也多,淹没影响较小,水库形成后,水禽及鸟类数量将有增加。(4)库区河段天然水域一部分适于急流环境的鱼类将不能适应,而向上游迁移,从而在水库内消失或大量减少。但库区水面扩大,支流库湾宜于鱼类养殖。(5)由于本工程的日调节运行,在枯水期可能会引起坝下河段出现间歇性断流,对下游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应在建坝后保证下游河道有3.34m3/s的生态基流。综上所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较大不利影响尚可采取一定补救措施,使之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5.3水库淹没与移民环境影响(1)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本水库实际淹没耕地面积为637.2亩,淹没房屋4429m2,需迁移人口145人。淹没耕地将造成库区耕地资源的永久损失,同时移民又对安置区移民环境容量造成影响。据移民安置规划,以“就近后靠、允许外迁”安置方式,积极进行开发性移民,采取一次性补偿和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逐步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145
人移民全部在瑞林镇安置,就近后靠解决移民58人,其耕地由所在村民小组调剂;利用库叉水面发展养殖业和库周发展经果业安置43人;易地迁居从事乡镇及圩镇商业44人。按上述安置方式,移民安置后当地人均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据调查统计,本水库涉及的6个村现有耕地25022亩,人均耕地0.7992亩。按当地人均耕地估算,本水库淹没耕地将影响797人的土地生产条件;从水库淹没区耕地总量分析,淹没耕地仅占其耕地面积的2.0%,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仅减少了0.02亩,对当地土地资源总体影响较小。库区移民前后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见表5.3.2。表5.3.2 安置区移民前后土地资源变化情况对比库区及移民安置区 村委会(个) 农村人口(人) 耕地面积(亩) 人均耕地(亩)安置前 6 31308 25022 0.80安置后 6 31264 24384.8 0.78同时,本水库建成后,库区水利条件将有改善,有利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另外,随着移民的搬迁安置,库区陆地成为水域,养殖业比重将有一定发展,为当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因此,本工程建设在导致库区耕地资源淹没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为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契机,只要因势利导,淹没耕地造成的损失可以得到弥补,不利影响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对当地环境容量影响较小。(2)对移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水库淹没区需拆迁房屋4429m2,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砖混房和砖木房分别按每平方米120元和80元一次性补偿。根据国家和本省相关法规,类比省内类似工程,结合当地条件分析,该房屋补偿标准太低,移民无法重置住房。本水库建成后,有利于库区经济农、林、牧、副、渔的综合发展;电站发电后,为本地区提供了工农业发展所需电力,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移民数量少,且涉淹耕地的比例很小,因此,移民在当地安置对原有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影响不大。因此,只要采取妥善安置措施,解决好移民的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要按国家和本省相关法规对拆迁房屋进行合理补偿,移民的生活水平将会逐步达到并超过原有水平。(3)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改建的生态影响移民建房、水库淹没公路2540m的后靠或改道修建及占地将不可避免对原地貌、植被产生破坏,并会产生一定土石方弃渣,引起水土流失(其水土流失影响预测见水土保持专章)。由于移民数量较少、改建公路较短,其生态影响程度较轻。(4)问题和建议本工程拆迁砖混房和砖木房分别按每平方米120元和80元进行补偿,标准太低,建议分别提高到每平方米200元和160元。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对移民安置工作的领导,充分落实国家有关征地移民政策、法规,并加大移民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以确保移民权益得到保障。5.4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施工区大气污染物质主要成分是粉尘、CO、SO2、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粉尘主要来自开挖、粉碎、筛分、转运及拌和等施工过程中,属间歇性、暂时性的无组织非点源排放。长期在施工区内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影响,但由于施工区机械台班数少而分期,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质量影响不大。工地生活区属二类区,由于大坝施工现场处在主导风向的下方,对工地生活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建议主要对施工区内采取措施加以防治。工程施工炸药用量6.96kg,施工炸药爆炸主要产生CO、NOx、C2H2等有害气体和TSP。由于工程施工爆破都是间歇性的排放污染物,而且炸药用量较少,因此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很小。施工机械燃油尾气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施工机械预计柴油用量3411.2t,以柴油为主要燃料机械,排放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为SO2、CO、NOX、C2H6、铅化物等。根据类似水利工程的类比,施工机械废气排放量较少(如表5.4.1),大气污染物源强小,不足以对大气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表5.4.1 施工机械废气排放量项目 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 废气排放量 单位时间排放量单位 g/kg t t/hCO2 8.48 28.9 0.0048CO 9.13 31.1 0.0052氮氧化物 9.78 33.36 0.0057碳氢化合物 6.52 22.24 0.0037 按施工期2.5年计算,每年300天,每天8小时 本工程所在地区人口较少,与工程施工相关的环境敏感点主要是坝址右岸居民点,其距施工点约150m,施工期间居民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爆破及砼拌和系统工作面大气污染可能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程施工造成的短时期内影响对区内生态环境不会很大的影响。5.5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噪声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噪声、混凝土拌和系统、钻孔、爆破、施工机械运行、机动车运输等,除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噪声为连续噪声源外,其它为间歇性噪声源。根据同类型施工的噪声监测数据,上述噪声源大多数在90~110dB之间,其中载重汽车在加速行驶时在90dB以上,砂石料筛分机可达114dB;一些水电站施工期噪声的监测结果:在距噪声源5m处测得等效连续声压级分别为69、78、90dB(A),在距声源150m时即为50.5、52.5、65.8dB(A)。根据施工布置,水库施工时受噪声影响的主要是施工附近的村民(约150m)以及施工工作人员,其中施工工作人员影响最大,但这些影响都是暂时性的。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分述如下。5.5.1
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噪声预测本工程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左岸布置。为固定、连续式噪声污染源。参照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实测值(见表5.5.1),噪声值均大于90dB(A)。表5.5.1 砂石骨料加工系统部分噪声实测值表噪声源 作业区 实测值dB(A) 工程项目破碎机 工人作业点 95 葛洲坝棒磨机 工人作业点 115 葛洲坝粗碎机 工人作业点 94~98 湖南东江吊筛 平台 106.1 铜街子座筛 平台 108 铜街子筛分楼 砂石筛分 114 湖南东江砂石料场皮带机 机头 106(Leq) 葛洲坝地笼漏斗下料震动器 砂石下料 111 湖南东江据噪声的球面衰减模式计算,以上述机械的平均值103dB(A)作为源强,噪声源衰减至建筑施工厂界的噪声限值昼间85dB(A),分别需要8m和251m,且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实施两班制,日工作小时14h,夜间不生产,故昼间和夜间影响范围均较小。距砂石骨料加工厂与最近的居民点较远(约150m),对该居民点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甚小;该系统噪声将主要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5.5.2交通、爆破及其他噪声预测工程施工区的其他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开挖、爆破、交通等,多为间隙声源和流动声源,其中爆破噪声强度可达130~140dB(A),重型载重汽车的最大噪声强度可达90dB(A)。爆破噪声集中在首部和料场,但因工程所处地区人烟稀少,大部分相对集中的居民点距首部及料场距离均在1000m以上,爆破对其影响较小,个别在1km内,但由于由于山体和林木的阻隔,噪声值将大大减少。但在公路两侧约200m范围内的居民点,会受到施工期的交通噪声的影响。此外,施工噪声也将对近距离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5.6对社会经济的影响5.6.1
运行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近些年来,瑞金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许多外商到瑞金来投资办厂,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002年全市电网最大负荷1.6万kW,年需电量7595万kW•h,据预测2010年全市最大负荷约10万kW,年需电量4.29亿kW•h,因此,电力、电量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急需充分利用当地水力资源优势,发展水电,兴建新的电源点。根据《瑞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十五”期间,全市电网建设的目标是:彻底消灭无电村,大力解决电网网架不合理、供电能力不足、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性差、供电质量差等问题。瑞金市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约6.0万kW,迄止2002年已开发1.24万kW,而小水电年发电量3353万kW•h,仅占可开发量20.7%。梅江作为流经瑞金市的客河,虽然在瑞金市境内长度只有35km,却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按照该流域规划,在瑞金市瑞林镇境内规划建设装机3.2万kW水电站2座。**坝水电站作为其中之一电站,装机容量1.8万kW,将是瑞金市目前最大的水电站。该电站具有工程量相对较小,水库淹没损失小,动能经济指标较好等优点,年发电量6970万kW•h。电站建成后将大大提高瑞金市电网供电保证率,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对瑞金市的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水电站建成运行后,多年平均发电6970万kW•h,不仅给瑞金市直接带来财政税收,还为发展当地旅游业提供了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必要条件,对瑞林镇的脱贫致富也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水库所形成的水面可用于养殖及为库周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当地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本工程的建设将促进当地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不发达的产业结构,转向“以水养林,以林保水,以水发电”的良性循环方式;改变当地烧柴、燃煤、火电的能源结构,转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结构,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5.6.2施工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随着工程的开发,施工人员大量进驻,将促进当地肉类、蔬菜等副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按人均每月消费200元计,施工高峰期将增加销售额约22.0万元。施工队伍的进驻也将促进当地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各类临时设施的施工也将为当地居民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搞活当地乡村经济、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5.7对人群健康的影响5.7.1施工期人群健康影响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外来施工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较多,高峰期施工人数达到1100人。因施工区人员相对集中,人口密度增大,生活设施均为临时设置,居住条件简陋,卫生条件比较差,加上劳动强度较大,施工人员的机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肝炎、痢疾、伤寒、乙型脑炎、伤寒等传染病的发生和相互感染的可能性也将增大,对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可能带来其它疫源性疾病。因此,施工期必须加强卫生管理,积极宣传卫生防疫常识,控制各类疾病发生。5.7.2
运行期人群健康影响目前,项目区瑞林镇的人口密度约为156人/km2,人口较稀少,当地经济较为落后,居民收入较低,居住条件一般较差,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主要传染病为肝炎、痢疾、伤寒、乙型脑炎、肺结核等常见传染病(详见4.2.2)。选择与工程建设运行关系密切,当地发病率较高,易于通过水或病媒传播流行的疾病进行分析。(1)介水传染病项目区介水传染病主要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等,其发生主要是饮食卫生差引起。在水库蓄水初期,由于库岸污染物的溶解释放,短时间内可能使库水细菌含量增加,加上居民还有饮食生水的不良习惯,该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将有所上升。但从水库的长期运行趋势来看,水库由于流速、水深等原因,细菌含量比建库前将会下降,因此,水库蓄水不会对库区介水传染病的发病率产生大的影响。另外,库区移民安置点要解决好饮用水问题,避免因饮用水污染导致疾病流行。(2)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的发病与媒介的种群、密度等密切相关,从项目区疫情报告分析,目前基本消灭了该类传染病。但该类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蚊类仍然存在,仍有流行的可能,尤其在本项目建成后水库岸边浅水区和支流外围地区,为蚊虫孳生创造了适宜生境,因此,有可能出现建库近期内局部地区虫媒传染病增多的现象。(3)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有:出血热、钩体病、狂犬病等。据瑞金市2002年疫情报告统计,全市2002年发生2例钩体病,其中:武阳镇1例,黄柏乡1例;全市2001年发生1例钩体病。钩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当地钩体病主要传染源是老鼠以及生猪的大量存在,易因猪的排泄物扩散而引起局部爆发、流行。项目区瑞林镇2002年无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但仍应密切注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病动向。5.8环境地质影响分析5.8.1库岸稳定性分析水库库岸稳定性受控于组成岸坡的岩性及组合、断裂发育程度、河谷结构类型、新构造运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本工程库岸周边大部分为基岩山坡,坡度较缓,岩性为变质岩及花岗岩体,部分为不连续分布的I级阶地,沿河岸第四系冲积层见少量崩塌,规模很小,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岸坡基本稳定。本工程水库蓄水后,预测大部分基岩山坡稳定性较好;部分第四系I级阶地库岸可能产生小型坍岸现象,但该部位没有需保护的目标,其环境影响相对较小。5.8.2水库渗漏本工程为低水头电站,水库回水区主要在河床内。水库两岸为低山侵蚀剥蚀地貌,山体较雄厚,库盆完整,呈狭长式展布。库区未发现有较大断裂通向库外和深切邻居谷存在,组成库盆、库岸的变质岩及花岗岩体岩性坚硬致密,透水性微弱。同时库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潜水,含水性较贫乏,靠降水补给,排泄于河床。因此,库水外渗的可能性甚小,库区无渗漏之虞。5.8.3水库诱发地震根据GB1806-2001《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查得,工程区地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域稳定性较好。鉴于本工程水库规模较小,蓄水位较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6
工程选址以下就本水电站工程坝址、坝型、正常蓄水位的选择,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论述。6.1坝址选择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规划坝址附近选择了上、下两个坝址进行比较。两坝址相距500m,从地形、地质、枢纽建筑物布置及施工重要条件、电能指标和总投资等综合比较后,得出下坝址工程地质条件优于上坝址,下坝址电能更多,投资更少,经济指标更优,工程投资效益优于上坝址,下坝址的枢纽工程投资少481.74万元,单位电能效益好。因此,可研报告推荐了下坝址方案(上、下坝址比较详见表6.1.1)。表6.1.1
工程量及淹没指标比较项目 单位 上坝址 下坝址 上坝址增加值主要工程特性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km2 5788 5790 -2 水库总库容 万m3 5580 5630 -50 坝顶高程 m 154.5 154.2 +0.3 坝顶全长 m 328.75 241.75 +87 电站装机容量 kW 2×9000 2×9000 多年平均发电量 万kW.h 6719 6970 -251主要工程量 土石方开挖量 m3 101215 94163 +7052 土石方填筑量 m3 111756 57416 +54340 砼 m3 74214 76334 -2130 浆砌石 m3 35485 30019 +5456主要淹没指标 迁移人口 人 145 145 淹没耕地 亩 596.85 637.2 -40.35 淹没房屋 m2 4429 4429 淹没乡村公路 km 2.54 2.54 经济指标 枢纽工程总投资 万元 15667.92 15186.18 +481.74 单位千瓦投资 元/kW 8704 8437 +267 单位电能投资 元/kW.h 2.33 2.18 +0.15 单位电能投资比 下坝址:上坝址=1:1.07从工程规模角度看,两坝址工程永久建筑物数量和占地面积相差不大;从工程土石方、砼、浆砌石等工程总量比较,下坝址比上坝址要少;从淹没指标看,下坝址淹没耕地面积比上坝址多72.35亩,其它基本相同,因此对土地利用及社会环境影响上坝址比下坝址稍小。总体环境影响方面,两坝址对环境影响差别不大,不存在坝址选择的制约因素,下坝址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见表6.1.2),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推荐下坝址方案是合理的。表6.1.2 工程比选环境影响比较序号 项目 上坝址 下坝址 备注1 房屋拆迁量 相同 相同 2 水体纳污量 弱 略强 3 淹没面积 小 略大 4 水体自净能力 弱 略强 5 生态影响 小 略大 6 工程占地 略大 小 7 水土流失量 大 小 8 对水生生物影响 小 小 影响程度相近9 水文效应 小 小 水库特征基本相同10 景观效果 一般 略好 下坝址水面略大6.2坝型选择本工程集水面积达5569km2,多年平均降雨1700mm,洪峰流量大,为了减少洪水期两岸的淹没,解决水库淤积问题,应采用泄洪能力尽可能的坝型,因此,可研设计坝型采用砼闸坝型。砼坝与土坝相比,在筑坝材料方面,更有助于施工方发挥机械化优势,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更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从环保角度分析,可避免对天然土料的大量开采,减少开挖扰动地表面积,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6.3正常蓄水位选择本工程可研报告对水库正常蓄水位145.5m、146m、146.5m、147m四个方案进行了比较。在正常蓄水位选择时,以充分利用当地水能资源并与上一级上长洲水电站正常尾水位相衔接,同时不淹库区大片农田、房屋为控制目标,初步选定146.5m正常蓄水位方案。(各水位比较见表6.3.1)。 表6.3.1
各正常蓄水位方案经济指标表项目 单位 正常蓄水位 145.5m 146m 146.5m 147m装机容量 kW 16000 17000 18000 19000正常消落深度 m 144.8 145.3 145.9 146.4正常调节库容 万m3 264 264 264 264保证出力 kW 2105 2246 2402 2543多年平均发电量 万kW.h 6038 6484 6967 7413年利用小时 h 3773 3814 3871 3902加权平均水头 m 6.56 7.04 7.57 8.06最大水头 m 7.77 8.27 8.77 9.27最小水头 m 2.0 2.0 2.0 2.0淹没土地 亩 315.9 369 669.2 1180.5迁移人口 人 61 88 145 427淹没房屋 m2 1311 1416 4429 10626淹没公路 km 1.2 1.65 2.54 2.9淹没其他 桥8座、 桥8座 桥8座、电站1座座 桥15座、电站1座淹没补偿 万元 665.29 750.56 1276.2 2299总投资 万元 14235.3 14510.56 15186.2 16415投资差值 万元 275.26 675.64 1229年电能差值 万kW.h 446 483 446装机容量差 kW 1000 1000 1000补充单位千瓦投资 元/kW 2753 6756 12290补充单位电能投资 元/kW.h 0.617 1.4 2.76增加投资回收年限 a 1.21 2.29 3.58由表6.3.1可见:(1)从动能角度分析,正常蓄水位越高,动能指标越优。(2)从淹没指标分析,正常蓄水位越高淹没越大,当蓄水位从146.5m提高到147m,淹没耕地和迁移人口形成突变,从减少耕地和移民安置工作难度考虑,正常蓄水位不易超过147m.。(3)从经济指标角度分析,随着蓄水位提高,补充单位电能投资、单位千瓦投资及回收年限相应增加,综合分析146.5m方案较优。(4)从环保角度分析,在流量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考虑库区的水库淹没影响以及地表水、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以蓄水位较低为好。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本工程可研报告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指标、淹没处理和补偿经济承受能力、工程建设投资,以及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同时又尽量减少淹没影响,初步选定的146.5m正常蓄水位方案在环保方面也是可行的。7水土保持
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已通过江西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审查,本章内容均引用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7.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坝坝址以上流域以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出露的地层多为第四系冲积层及残积层,基岩均为燕山早期第Ⅰ阶段第三次侵入花岗岩及震旦系上统变质岩。地表浅部风化作用明显,其浅坡积层不厚,易被雨水侵蚀,造成水土流失。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项目区属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该区域属江西省人民政府和瑞金市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据1997年江西省水土流失现状遥感调查结果显示,瑞金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75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258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199km2,强度及其以上水土流失面积296km2,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4.2%、26.4%、39.4%;全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445.98t/km2.a,按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划分,属轻度水土流失区。据项目所在瑞林镇的调查资料:瑞林镇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0.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9.9%,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12.7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28.0km2,强度及其以上水土流失面积40.0km2,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5.7%、34.7%、49.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680t/km2.a,属中度水土流失区。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近年来随着贡水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全面开展,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十年期间,项目所在瑞金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8.21km2,其中水保林47.23km2,经果林17.70km2,种草3.55km2,治沟骨干工程58座,其他措施119.73km2。瑞林镇2002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7km2,其中水保林6.17km2,经果林15.4km2,种草0.36km2,治沟骨干工程11座。项目库区及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特别是在利用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各地都有自己的做法,总结了很多经验,山上的植被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水土流失有逐步减缓的迹象。7.2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7.2.1
水土流失原因与特点分析**坝电站建设期为2.5年,建设时间较长,建设所需土石方较多,开挖扰动面较大,建设期内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坝及厂房生活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土石方开挖,损坏原地表及植被,使表土层扰动松散,抗蚀能力减弱,从而加剧水土流失。二是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和土、石料堆放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三是取土场、采石场,表土层剥离以及在取土、采石过程中,将有大量的开挖面、弃土和因受地形和运输条件限制剩余土石料的堆放,易产生水土流失。根据以上分析,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在施工过程中。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水保“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防止产生新的人为水土流失。7.2.2扰动原地表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预测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面积440.39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3.29hm2,扰动地表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详见表7.2.1。表7.2.1 扰动地表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表 序号 项目 扰动面积(hm2) 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一 永久占地 430.56 4.99 水库淹没 425.00 枢纽工程 0.72 0.60 工程管理 0.62 0.17 永久公路 1.35 1.35 移民安置 0.87 0.87 专项改建 2.00 2.00二 临时占地 9.83 6.30 料场 2.66 2.66 渣场 2.00 2.00 施工临建设施 1.97 0.44 临时道路 3.20 3.20三 合计 440.39 13.297.2.3弃土、弃石、弃渣量本工程弃土、弃石、弃渣总量为15.1×104m3,其中枢纽工程土石方开挖产生的弃渣量为8.9×104m3,料场开采产生的弃土量为3.07×104m3,移民安置区建房产生的弃渣为0.13×104m3,专项设施改建产生的弃渣为3.0×104m3。7.2.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二是因工程弃渣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采用类比方法对本工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根据工程区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状况,工程建设过程中料场开采、施工临时建筑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程度和影响,类比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在建),推算出本工程开挖扰动地表裸露面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枢纽工程区1.0~1.8万t/km2.a,土料场开采裸露面1.5万t/km2.a,石料场1.2万t/km2.a,施工临时场地1.2~1.8万t/km2.a,移民安置区及专项改建区1.0~1.8万t/km2.a;弃渣按10%的流失系数估算(容重取1.8t/m3)。各扰动区及弃渣在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见表7.2.3。表7.2.3 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预测表项目 扰动面积(hm2) 原地表侵蚀模数(t/km2.a) 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 预测时段(年) 新增水土流失量(t)1、枢纽工程区 0.72 2680 10000 2.5 131.762、工程管理区 0.62 2680 10000 1.0 45.383、永久公路 1.35 2680 18000 1.0 206.824、土料场 1 2680 15000 2.0 246.405、石料场 1.66 2680 12000 2.0 309.426、弃渣场区 2.0 弃渣流失系数按10%考虑 185407、施工临时道路 3.2 2680 18000 2.0 980.488、施工临建设施 1.97 2680 12000 2.0 367.219、移民安置区 0.87 2680 12000 1.0 81.0810、专项改建区 2.0 2680 18000 1.0 306.40合计 15.39 21214.96综上,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达21214.96t,其中弃渣可能产生的流失量占87.4%,因此弃渣是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7.2.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坝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因工期较长,弃土、弃石、弃渣排放量较多,直接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5.39hm2,特别是对取土场和大坝基础清基和基建施工阶段,由于土壤被扰动,弃渣较多,水土流失将会相当严重,直接影响到项目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特别是弃渣流失将对下游防洪较大危害,应当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7.2.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综合评价综合以上分析和预测,本项目的建设对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面积达440.39hm2,扰动破坏面积大,弃渣量(15.10万m3)较多,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较多,水土流失将会相当严重。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到了定点取土,定点排放,妥善处置弃渣,施工中做到边挖、边运、边整、边治,将因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7.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7.3.1
防治目标(1)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区,扰动土地治理率达9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以上。(2)弃土、弃渣除在工程中尽量加以利用外,堆于指定地点,并采取相应的拦渣措施,拦渣率达95%以上。(3)不遗留滑坡、崩塌、塌陷等隐患。(4)防治责任区植被恢复系数达9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25%以上。(5)治理后,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内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控制在当地允许值500t/km2.a以内。7.3.2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本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包括水库淹没区、枢纽工程区、料场区、弃渣场区、永久及临时公路区、施工临时工程及附属企业区、移民安置区、公路改建区等区域,防治责任总面积为440.39hm2。其中:项目建设区437.52hm2,包括水库淹没区(425.00hm2)、枢纽工程区(1.34hm2)、料场区(2.66hm2)、弃渣场区(2.00hm2)、永久及临时公路区(4.55hm2)、施工临时工程及附属企业区(1.97hm2);直接影响区主要是移民安置区(0.87hm2)和改建公路区(2.00hm2)。7.3.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7.3.3.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坝水电站工程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将水土流失防治分为7个防治区,即:枢纽工程防治区、临时工程及附属企业区、弃渣场区、料场区、永久及临时公路区、移民安置区、专项设施改建区。7.3.3.2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依据治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重建提高地力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坝水电站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详见图7.1。(1)枢纽工程防治区枢纽工程防治区为大坝、发电厂房和工程管理区,面积1.34hm2,本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是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对坝区进行绿化;对管理区进行美化绿化,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2)临时工程及附属企业防治区施工临时工程和附属企业区包括施工临时用房、加工厂、施工场等。施工完成后,施工场地成为厂房管理区。临时生产车间,仓库和工棚共占地1.97hm2,现状为林地0.44hm2,耕地1.53
hm2。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轻微,工程建设完工后,主要是恢复原用地功能。(3)弃渣场防治区弃渣场区为枢纽工程右岸上游弃渣场,面积2.00hm2,防治重点是做好弃渣的拦挡以及植被恢复。(4)料场防治区料场区包括土料和石料开采区域,面积共2.66hm2,防治重点是做好剥离表土的临时防护、料场开挖面的防护及土地整治后的复垦利用。砂料场分布在坝址上游的河床及河滩中,表面无覆盖,可直接开采。取土过程中应注意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取土结束后,应进行土地整治,恢复植被。(5)永久及临时公路防治区永久及临时公路防治区包括永久公路(上坝公路)1.5km和临时公路4.0km。本区重点是做好永久公路两旁的行道树种植和边坡防护以及工程建设完工后临时道路恢复原有土地功能工作。(6)移民安置防治区包括安置区居民点居住用地,面积0.87hm2,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是做好安置区弃渣点的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并做好安置区内的绿化和美化。(7)专项设施改建防治区专项设施改建防治区主要是公路改线,改线长度约2.5km,面积2.0hm2,本工程防治重点是做好公路两旁的行道树种植及边坡防护工作。
石质边坡 固结灌浆* 种植葛藤 大坝及厂房区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 枢纽工程区 土质边坡 种草护坡绿化 工程管理区 园林绿化 临时工程及附属企业区 土地整治 植树种草 弃渣场区 挡护工程 表土回填 植树种草 料场区 临时挡护工程 表土回填 植树种草 挖方边坡 种植葛藤 永久及临时公路区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两侧 种植行道树 土地平整 移民安置
区 植树绿化 路基防护 专项设施改建区 种植行道树 植被恢复 (注:带*号的项目为主体工程已设计项目) 图7.1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示意图7.3.4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本工程水保措施工程量详见表7.3.1。表7.3.1 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统计表项
目 单位 枢纽工程区 临时工程和附属企业区 料场和弃渣场区 永久临时公路区 合计 料场区 弃渣场区 永久公路 临时道路 土料场 石料场 工程措施 浆砌块石挡墙 m3 500 500 浆砌块石护坡 m3 350 350 墙基开挖 m3 250 250 拆除砼地面 m3 250 252 土质排水沟 m3 62 238 300 农业复垦 hm2 1.52 1.52 渣面平整压实 m2 30000 30000 土地平整 hm2 1.97 1.0 1.66 3.2 7.83 表土回填 m3 9850 3334 24000 37184 覆客土 m3 17 1400 1417植物措施 植树造林 面积 hm2 0.22 0.44 1.0 1.66 2.00 3.2 8.52 植物种类 木荷 株 490 3025 3515 湿地松 株 1334 2668 4002 葛藤 株 250 420 670 胡枝子 株 735 2000 4150 4000 4535 15420 杜鹃 株 4150 4150 种草 hm2 0.38 0.85 1.42 1.6 2.72 6.97 公路绿化 杉树 株 250 250 塔柏 株 250 250 爬山虎 株 4500 4500 草种播种 m2 3750 3750 园林绿化 铺植草皮 m 2220 2220 树种名称 雪松 株 15 15 桂花树 株 15 15 塔柏 株 40 40 樟树 株 76 76 白玉兰 株 15 15 龙爪槐 株 15 15 金叶女贞 株 180 180 紫叶小檗 株 180 180 榆叶梅 株 10 10 多花蔷薇 株 70 70 紫薇 株 10 10临时措施 临时挡土墙 m3 550 290 195 753 1788 临时护拦 km 0.15 1 1.7 2.857.4
水土流失监测**坝水电站属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所建水电站区域属花岗岩流失区,水保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易发生水土流失事件,因此在实施水保方案措施的同时,应加强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实时跟踪监测,并对竣工后的水保措施效益情况进行观测。(1)监测内容主要监测的内容为:建设区的降雨情况,建设场点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水保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建设前后及建设中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以及各类措施的防治效果。(2)监测技术方法与重点监测点采取定点监测方法,监测技术与方法按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进行,重点监测对象是施工期的弃土弃渣场、土料场、石料场和较大的开挖破坏面等,在弃渣场、土料场、石料场、公路典型开挖坡面处各选一地点进行定位观测和调查监测。(3)监测实施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实施监测,并根据本方案的监测要求编制监测计划,监测成果定期向上一级水行政部门报告,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提交监测专项报告。7.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438.19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列水保投资322.03万元,主要为工程措施费(护岸挡墙285.52万元,公路防护4.5万元以及其他费用32.01万元);方案新增水保投资为116.16万元,其中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3.29万元(详见表7.5.1)。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总估算表表7.5.1 单位:万元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建安工程费 植物措施费 设备费 独立费用 合计 备注 种植费 苗木费 Ⅰ 第一部分 工程措施 338.36 338.36 1 枢纽工程区 290.03 290.03 主体工程已列290.03万元2 临时工程和附属企业区 5.99 5.99 3 料场区 11.63 11.63 4 弃渣场区 20.63 20.63 5 永久及临时公路区 2.46 2.46 6 专项设施改建区 7.62 7.62 Ⅱ 第二部分 植物工程 2.64 11.19 13.83 1 大坝厂房及工程管理区 0.74 2.61 3.35 2 临时工程和附属企业区 0.08 0.40 0.48 3 料场区 0.54 1.74 2.7 4 弃渣场区 0.40 1.26 5 永久及临时公路区 0.88 5.18 6.06 Ⅲ 第三部分:临时工程 19.22 19.22 1 临时防护工程 17.98 17.98 2 其他临时工程 1.24 1.24 Ⅳ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29.44 29.44 含主体工程已列13.78万元1 建设管理费 7.43 7.43 含主体工程已列5.80万元2 工程建设监理费 9.28 9.28 含主体工程已列7.25万元3 科研勘测设计费 9.00 9.00 4 水土流失监测费 2.80 2.80 5 工程质量监督费 0.93 0.93 含主体工程已列0.73万元 一至四部分投资合计 357.58 2.64 11.19 29.44 400.85 含主体工程已列303.80万元Ⅴ 基本预备费 24.05 含主体工程已列18.23万元Ⅵ 水土保持投资 424.90 含主体工程已列322.03万元Ⅶ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13.29 Ⅷ 总投资 438.19 含主体工程已列322.03万元7.6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为了全面落实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确保方案按计划实施,工程建设单位应在组织领导、技术力量和资金来源上予以保证。7.6.1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为了使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能够全面贯彻实施,防止方案流于形式,必须加强方案实施的行政管理和组织管理。工程指挥部要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和实施,落实专人负责,使水保方案的每项计划落实到实处,使该方案与主体工程达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7.6.2技术保障措施因水土保持方案涉及多门学科,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应强化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技术水平。对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有困难的施工队伍,应聘请水保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或委托水土保持部门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实行水保工程监理制,确保水土保持方案保质保量完成。7.6.3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入。实施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所需经费应列入工程投资总概算;工程建设单位应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投入及时足额到位。7.7
结论**坝水电站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面积440.39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3.29hm2,弃土、弃石、弃渣总量为15.10万m3。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建设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达2.12万t,将直接影响项目建设以及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通过实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相结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3.1%,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3.4%,拦渣率95%,植被恢复率达到94%,林草覆盖率达到50%以上,可以将因工程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既不影响工程建设,也不会对下游及周边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8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8.1
环境保护措施本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分为施工期临时性环境保护措施、运行期永久性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监测三部分。8.1.1措施设计原则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规划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法制性原则:措施设计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水土保持的要求,各项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减免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环保措施的作用和效益;(2)科学性、针对性原则:结合**坝工程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评价区水土流失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3)全局观点、协调性原则:各项措施与瑞金市的生态建设及旅游建设紧密协调、互为裨益;(4)经济性、有效性原则:遵循环境保护措施投资省、效益好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5)适地适时原则:本工程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应遵循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8.1.2措施设计总体目标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规划设计目标如下:(1)以保护梅江流域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2)环境保护措施规划目标与工程区环境功能区划协调一致;(3)环境保护措施及实施要与工程设计及工程建设、运行安全密切结合,安全可靠、投资省、效益高,操作性强;(4)生物多样性保护要以最小生存种群保护为下限,并具有乡土特色;(5)景观恢复措施要考虑景区的整体性和景观的连续性。8.1.3措施设计标准参照以下规程、规范和标准之规定执行:(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l4-87)(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96)(3)《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4)《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DL/T5105-1999)(5)《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7)《防洪标准》(GB50201-94)(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9)《水电水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1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252-2000)8.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8.2.1水环境保护措施8.2.1.1措施设计目标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1)砂石料加工废水:SS排放浓度控制在70mg/L以下。(2)基坑废水:SS排放浓度控制在70mg/L以下。(3)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SS排放浓度控制在70mg/L以下,pH值控制在6~9范围内。(4)含油废水:石油类排放标准为5mg/L以下。(5)生活污水:BOD5、CODcr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20mg/L、100mg/L以下。8.2.1.2砂石料加工系统(1)废水概况砂石骨料加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具有废水量大、SS浓度高的特点,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工程河段及下游水质会造成一定影响。砂石料加工的用、排水流量及SS浓度见表8.2.1。表8.2.1 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特性表名称 用水量(m3/h) 排水量(m3/h) 悬浮物浓度(mg/L)砂石料加工系统 150 120 5000(2)废水处理方案比选根据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特性,拟定了3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a)方案1采用自然沉淀法,处理流程见图8.1。含高悬浮物的废水从筛分楼流出,进入沉淀池,不使用凝聚剂,在沉淀池中进行自然沉淀,上清液排放。该方案特点是处理流程简单,基建技术要求不高,运行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少,但为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沉淀池的规模要求较大。
图8.1 自然沉淀法处理流程图b)方案2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流程见图8.2。废水从筛分楼流出先经沉砂池把粗砂除去后,再进入沉淀池,并在沉淀中投加凝聚剂。由于絮凝剂的投加,使小于0.035mm的悬浮物得以快速而有效的去除。因此与方案1相比,本方案占地小,整个处理工艺效果好。不足的是好的处理效果增加了设备和运行费用。 图8.2 混凝沉淀法处理流程图c)方案3采用机械加速澄清法,处理流程见图8.3。机械加速澄清池把混合反应池和沉淀池合为一体,节约占地和减少混凝剂用量。该工艺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省、但池体结构复杂,设计难度和基建技术要求高,特别是运行维护管理要求很高。 图8.3
机械加速澄清法处理流程图d)比选结果从维护管理、运行费用来看,方案1具有较大的优势,就去除悬浮物的工艺效果和占地而言,方案2和方案3优势较大。方案3虽然占地最小,絮凝剂用量最省,但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不太适合于水电工程临时项目。本工程砂石加工废水中悬浮物绝大部分为无机颗粒,沉降性能良好,结合当地实际方案1能满足要求,所以比较结果把方案1作为本阶段推荐方案。(5)运行管理和维护a)按照“三同时”要求,为了保证废水处理站有效运行,建设单位应把废水处理站的建设与有效运行作为合同的条款之一纳人工程承包合同。b)工程环境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处理站的管理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废水处理站运行情况,对不良情况提出口头和书面的整改意见。c)组织废水处理站的管理维护人员在上岗前接受专项技术操作培训,以便对电气仪表设备进行科学的操作与维护,并严格制订操作规程,从而保证废水处理站良好运行。d)运行管理费应专款专用,特别是运渣费和管理费,以保证废水处理的正常运行。8.2.1.3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措施(1)废水概况工程施工期,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及养护废水总量约2.6万m3。(2)方案选择与工艺设计针对混凝土加工废水水量少,废水排放不连续,悬浮物浓度和pH值较高等特点,采用间歇式自然沉淀的方式去除易沉淀的砂粒。该处理方法的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低,管理方便,仅需定期清池。冲洗废水pH值偏高,但因水量小,影响不大,暂不考虑中和措施,如运行期间有较大影响,临时投加中和剂即可。针对混凝土拌和系统间隙式排水特点,各个系统均采用统一形式和规模的矩形处理池,每天冲洗废水排入池内,静置沉淀到下一台班末排放,沉淀时间达6小时以上(添加一些药剂)。池的大小为2m(长)×2m(宽)×1m(高)。池的出水端设计为活动式,便于清运和调节水位。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流程见图8.4。 图8.4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流程图(3)运行管理与维护由于混凝土加工废水量处理构筑物简单,没有机械设备维护的问题,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注意定时清理。管理和维护工作纳入混凝土拌和系统统一安排,不另设机构和人员。8.2.1.4生活污水处理措施(1)污水概况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期施于人员生活污水和粪便的排放。施工期有1个生活区,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见表8.2.2。 表8.2.2
生活区排水量表生活区 生活用水量(m3/d) 高峰时段废水排放量(m3/d) SS排放量(kg/d) BOD5排放量(kg/d)左岸 165 132 44.9 34.3 (2)方案选择 方案1:采用化粪池。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放,这在以往工程中应用很广,其原因主要是化粪池具有低造价,低运行费用等优点,适用于污水量较小,排放标准要求不高的工程。化粪池的粪便等按当地习惯一般用来肥田,勿需采取专门措施处理。 方案2:采用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排放标准的逐步落实,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在水电工程及其它小规模生活污水的处理中日渐受到推广。特别是在成套设备规模化生产后,因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有了相当的优化,在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中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青睬。就本工程而言,工程施工区域水体执行GB3838-2002的III类标准,污水排放标准要求不太严格,因此选择方案1为推荐方案。(3)运行管理与维护定期清理化粪池,发现问题及时向环境管理部门汇报解决。8.2.1.5修理系统含油污水处理措施(1)污水概况在机械修配和汽车的保养修理过程中会有含石油类的污水排放。本工程规划有一个机械修配站,用水量为1m3/h,含油污水排放量约占用水量的80%,该污水石油类浓度可达30~150mg/L。(2)方案选择与工艺设计采用成套油水分离器的特点是油水分离效果好,但设备投资大,修理保养要求高。针对机修系统用水量小,含油污水排放量少的特点,选用间歇处理并定时投加絮凝剂的处理方式。其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低,管理也方便,仅需定期清池。机械修配站设一个矩形处理池,尺寸分别为1.5m(长)×1m(宽)×1m
(高)。含油污水经一天蓄满水池后投药,再经整晚的絮凝沉淀后第二天排放。(3)运行管理与维护由于含油污水量很小,处理构筑物简单,没有机械设备维护的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只要定期清理。管理和维护工作纳入站内统一安排,不另设机构和人员。8.2.1.6基坑废水处理措施(1)废水概况本工程基坑废水主要由降水、渗水汇集而成,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悬浮物浓度可达2000mg/L,排放量4.75万m3。(2)方案选择与工艺设计由于基坑所处位置的限制,不利于处理设备或构筑物的设置。根据三峡及其它水电项目对基坑废水的处理经验,对基坑废水不采取另外的处理设施,仅向基坑投加絮凝剂,让坑水静止沉淀2h后抽出外排即可。这种基坑水排放技术措施合理有效,经济节约,还可解决在实际中发生基坑水含油较高的问题。8.2.1.7库底清理措施 移民搬迁拆除原住宅后所留下的残桓断壁、栏厕坑底等被淹没到库底后,有机物及各类有害物质的溶出都将成为次生污染源。为防治库水遭受二次污染,在蓄水前必须严格遵照水库库底清理规范的要求,全面落实淹没区各类污染物的清除工作,以防止水库蓄水初期出现水质恶化现象。 (1)建筑物清理a)库区淹没范围内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要拆除推平,对易漂浮的废旧材料要就地销毁。b)各种公共设施等地面建筑物,凡妨碍水库安全运行和开发利用的必须拆除,设备和旧料运出库外。残留的较大的障碍物要拆除,其残留高度一般不得超过地面0.5m。c)水库消落区的水井(坑)、地窖等地下建筑物,结合水库区地质情况和水库水域利用要求,采取填塞、封堵、覆盖等措施进行处理。(2)卫生清理a)库区牲畜栏、厕所、污水沟、垃圾堆等,将其污物运出库区或挖坑深埋,并且用生石灰消毒处理。b)对医疗、兽医站等污染区,应按环卫部门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处理,以防产生二次污染。埋葬15年以内的坟墓对库区水体水质存在重大的污染隐患,必须迁至库外或就地销毁,坑穴进行消毒处理;对埋葬15年以上的坟墓,是否迁移,视当地情况处理,但仍要对其坑穴进行消毒处理。c)对埋葬传染病死亡者的墓地和病畜埋葬场,要进行专门清理。 (3)山(林)地清理 a)森林及零星林木,要砍伐并清理外运,残留树桩不得高出地面0.3m。b)林木(竹木)砍伐残余的枝桠、枯木以及秸杆等易漂浮物,在水库蓄水前三个月就地烧毁。8.2.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8.2.2.1目标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TSP控制标准为1.0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8.2.2.2开挖、爆破粉尘的削减与控制措施(1)施工工艺措施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凿裂、钻孔以及爆破提倡湿法作业,降低粉尘量。(2)降尘措施进行露天爆破时,尽量采用草袋覆盖爆破面,以减少爆破产生的粉尘。工程配备1台洒水车,在开挖、爆破集中的首部及料场、各工区、施工公路等地,非雨日的早、中、晚来回洒水,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污染的影响时段,缩小污染范围。(3)施工人员防护施工过程中受大气污染影响严重的为施工人员,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如佩带防尘口罩等。8.2.2.3砂石骨料与混凝土系统粉尘削减与控制措施(1)施工工艺砂石骨料加工优先采用湿法破碎的低尘工艺,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量。机械粗骨料加工厂的砾石料粗碎采用闭路循环破碎后,再进入主筛分楼。水泥和粉煤灰采用封闭式运输,减少粉尘传播途径。(2)降尘措施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达到有关标准。对各加工系统附近采用洒水降尘的方法,结合水保措施在加工系统外围种植植物,以降低粉尘污染影响的程度。(3)燃油废气的削减与控制施工期间,交通车辆多为柴油燃料的大型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需安装尾气净化器,保证尾气排放标准,降低废气污染程度。8.2.2.4交通粉尘削减与控制措施场内部分永久公路路面全部采用混凝土或水泥硬化,与土、碎石路面相比,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较少,交通粉尘污染较为轻微。(1)对公路进行定期养护、维护、清扫,保持道路运行正常。(2)结合水保措施,在公路两旁特别是有居民敏感点处进行绿化,栽种树木,降低粉尘的污染。(3)无雨日进行洒水,减少扬尘。8.2.3
声环境保护措施8.2.3.1目标施工区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l2523-90),昼、夜噪声限值在为85dB(A)、55dB(A);运行期环境噪声按照现状的调查结果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8.2.3.2噪声源控制(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2)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3)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4)避免夜间爆破;(5)为防止交通混乱造成的人为噪声污染,夜间应减少施工车流量,在工程坝址以及生活区出口等车流量较高的交叉路口设立标志牌4个,限制工区内车辆时速在20km以内,并在路牌上标明禁止施工车辆大声鸣笛。8.2.3.3施工人员的防护措施高噪声环境的施工人员应佩带防噪声耳塞、耳罩或防噪声头盔。8.2.4人群健康保护措施(1)环境卫生清理在施工营地每年定期灭杀老鼠、蚊虫、苍蝇、蟑螂等有害动物;采用鼠夹法和毒饵法灭鼠,采用灭害灵灭蚊、蝇、蟑螂。(2)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管理
加强对营地饮用水源、餐饮场所、垃圾堆放点、厕所等处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检查,除日常清理外,每月至少集中清理2次,生活废弃物就近弃置碴场妥善处理;从事餐饮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并定期进行体检,有传染病带菌者要撤离其岗位;工程各承包商应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监测,以保证饮用水水质良好;施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应设化粪池,并定期进行清理。要成立专门的清洁队伍,负责施工区、办公区、生活社区的清扫工作,设置垃圾桶、垃圾车;公共卫生设施应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3)卫生防疫措施a)建档及疫情普查为预防施工区传染病的流行,应接受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在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前,各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健康调查和疫情建档,健康人员才能进入施工区作业。调查和建档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传染病史、来自的地区等。普查项目为:肺结核、传染性肝炎(包括乙性肝炎)、痢疾,外来施工人员还应检查来源地传染病等。调查和建档人数按施工高峰期人数为1100人。b)疫情抽查及预防计划在施工期内,根据疫情普查情况定期进行疫情抽样检疫。疫情抽查的内容主要为当地易发的肝炎、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其它疫情普查中常见的传染病,发现病情并及时进行治疗。按施工期每年秋季检疫一次,检疫人数按施工人员的10%计,为110人。为有效预防现场流行疾病,提高施工人员的抗病能力,定期对施工人群采取预防性服药、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c)疫情监控和应急措施各施工单位应明确卫生防疫责任人,按当地卫生部门制订的疫情管理制度及报送制度进行管理,并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的监督。施工期应设立疫情监控站,随时备用痢疾、肝炎、肺结核等常见传染病的处理药品和器材。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对传染源采取治疗、隔离、观察等措施,对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上报卫生防疫主管部门。d)水库蓄水后,建设单位应安排当地卫生防疫站定期监测库区、居民区、移民安置区的疫情。8.2.5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1)弃渣量及弃渣处理工程弃渣15.1万m3,工程规划有3处弃渣场,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有关要求进行防护措施设计,具体措施见水土保持章节。(2)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平均施工高峰人数为1100人,按照每人每天产生垃圾1kg、施工期施工人员总共产生生活垃圾约1.1t。生活垃圾就近运至碴场填埋。在施工期间生活区设置专门的垃圾桶,总共7个,配备1辆垃圾车,每天定时清运至碴场填埋。对施工区的垃圾桶需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苍蝇等害虫孳生,以减免生活垃圾对工程地区水环境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卫生产生不利影响。8.2.6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8.2.6.1保护目标(1)在本工程防治责任区因地制宜地采取挡土、挡渣、护坡、土地整地、绿化等综合防治措施,使各开挖面及施工营(场)地的治理度达到95%以上;(2)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6%,拦渣率达到95%,植被恢复率达99%,林草覆盖率达35%以上,水土流失侵蚀模数控制在当地允许值以内;(3)保护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保护动植物资源;(4)增强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8.2.6.2生态影响消减措施为消减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需采取以下措施:(1)为消减施工队伍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拟在工程施工区设置警示牌10个,标明施工活动区,严令禁止到非施工区域活动,非施工区严禁烟火、狩猎和捕鱼等活动;(2)加强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施工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公告、宣传册发放等形式,教育施工人员,通过制度化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动物及野生动物,禁止施工人员捕食蛙类、蛇美、鸟类、兽类,以减轻施工对当地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鼠类的危害;(3)为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将采取截、排水沟、挡碴墙等一系列防护措施进行防护;(4)为将工程对植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在所有可能的地区采用可能的方法恢复植被,形成完整的生态影响恢复措施体系。 8.2.6.3生态影响恢复措施工程区水土流失控制程度是反映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采取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可使工程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恢复和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是本工程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生态恢复措施(主要为植被恢复措施)详见“第七章水土保持”相关章节。8.3运行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8.3.1库区水质保护建议根据水功能区划结果及赣州市环保局的确认,库区水体执行GB3838-2002的III类标准。为了避免水库蓄水后出现的水体污染问题,建议在库区周边严格限制新建污染型企业及污染项目。8.3.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8.3.2.1保护目标(1)维护工程影响地区及梅江流域的生态平衡,保护工程影响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性。(2)保护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保护动植物资源。8.3.2.2生态影响消减措施为消减工程运行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需采取以下措施:(1)水库运行后,在不发电时,应保持一定的生态下泄流量(3.34m3/s),以消减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增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特别是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避免不合理土地开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8.3.3社会环境影响减免措施加强移民安置政策的宣传工作,确保移民切身利益的落实。8.3.4库区卫生防疫措施由于水库蓄水水位线的抬高将使鼠类往高处迁徙,将造成库周鼠类密度增大,疫源地也随之扩大,为防止鼠类危害,需在水库蓄水初期进行全面灭鼠工作,控制鼠类传染疾病的发生。此项工作应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配合进行,主要采取鼠夹法、毒饵法等灭鼠措施。8.4环境监测措施详见“第9章
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计划”相关内容。 9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计划9.1环境监测9.1.1监测目的**坝水电站工程所在区域属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做好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验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预防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为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以及流域梯级开发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工程施工期及运行后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9.1.2监测站点布设原则(1)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监测工作的范围、对象和重点应结合工程施工和运行特点,全面反映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对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影响。(2)针对性原则根据工程特征、环境现状和环境影响预测结果,选择影响显著、对区域或流域环境影响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子进行监测、合理选择测点和监测项目,力求做到监测方案有针对性和代表性。(3)经济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规范,监测项目、频次、时段和方法以满足本监测系统主要任务为前提,尽量利用现有监测机构成果,新建站点的设置要可操作性强,力求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完整的环境监测数据。9.1.3施工期环境监测9.1.3.1施工废污水监测(1)监测点布设在满足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在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口设置监测点。结合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及施工的工艺流程,确定生产废水监测对象为砂石骨料生产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和基坑废水,生活污水监测主要布置在集中的施工生活营地。(2)监测技术要求水样采集和分析按照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和HJ/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执行。根据不同施工废水污染特性确定的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时段及频率见表9.1.1。表9.1.1
施工废(污)水监测技术要求一览表对象 监测点位 监测参数 监测频率及时间 备注基坑废水 基坑排水口 SS、废水流量、排放频率 基坑废水排放期间,各监测二次 基坑的开挖时间为第一年枯水期和第二年枯水期砂石骨料生产废水 砂石骨料加工场排放口 SS、废水流量、排放频率 每年施工高峰期监测一次 施工的第一、二年混凝土拌和废水 拌和系统排放口 pH值、SS、废水流量及排放频率 选择混凝土拌和废水排放时间进行,施工高峰期每年监测一次 施工的第一、二年生活污水 生活区污水排放口 DO、CODcr、BOD5、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污水流量 每年施工高峰期监测一次 施工的第一、二年9.1.3.2施工区河流水质监测(1)监测点布设为反映梅江进、出施工区的水环境质量,了解工程建设对该河段水质的影响,分别在施工区河段上下游各设一个水质监测断面。具体点位详见表9.1.2。(2)监测技术要求水样采集和分析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时段及频率见表9.1.2。表9.1.2 河流水质监测技术要求一览表断 面 监 测 参 数 监测频率及时间 备 注梅江干流坝址上游(距坝址300m) DO、pH值、SS、高锰酸盐指数、BOD5、石油类、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 施工高峰期和正常运行期各监测一年,每年逐月监测一次 对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坝址下游约1km处 9.1.3.3施工区声环境监测(1)监测点布设为监控工程施工对环境敏感点声环境的影响,结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坝址附近**坝电站右岸居民点设置声环境监测点,进行声环境监测。(2)监测技术要求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方法执行。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时段及频率见表9.1.3。表9.1.3 施工区大气环境及噪声监测技术要求一览表对象 监测点位 监测参数 监测频率及时间 备
注敏感区 **坝电站右岸居民点 环境噪声 施工期每年监测一期,每期连续监测2天,每天昼间和夜间各监测一次。 施工高峰期9.1.3.4人群健康监测由地方卫生防疫部门按卫生部门有关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按照10%的比例)。对各种污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每季度进行统计。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有关传染病时,除及时上报外,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疾病发展。9.1.4运行期环境监测9.1.4.1水质监测监测点布设和技术要求见9.1.3.2节。9.1.4.2人群健康观测根据水库移民安置方案,在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人群健康的普查与典型区域抽样调查。9.1.4.3生态环境监测(1)调查断面设置为掌握工程建成后对生态的影响,验证预测结果,拟在库区周边、主要施工区进行陆生生物资源的调查;在库区及下游河段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水生生物采样断面设置两个,分别位于库中黄坑口村上游200m和坝址下游约1km,并同时进行库区断面冲淤监测。 (2)时间和频次水库蓄水前一年调查一次,水库蓄水后第三年和第六年各调查记录一次,共三次。每次调查周期为一年,陆生生物的调查时段为每年的4~6月及8~10月,水生生物的调查时段为每年的4月、7月和12月。(3)监测方法按生物调查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9.1.5水土流失监测参见水土保持专章。本项目环境监测断面及布点图见附图七。9.2施工期环境监理9.2.1监理目的 在施工期,应根据环境保护设计要求,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全面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及时处理和解决临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9.2.2
监理内容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监督承包商落实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有关环保条款。主要职责为:(1)编制环境监理计划,拟定环境监理项目和内容;(2)对工程承包商进行监理,防止和减轻施工作业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对植被、野生动植物的破坏行为和森林火灾发生;(3)全面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及时处理和解决临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4)全面检查施工单位负责的碴场、施工迹地的处理、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边坡稳定、迹地恢复和绿化以及绿化率等;(5)监督落实环境监测的实施,审核有关环境报表,根据水质、大气、噪声等监测结果,对工程施工及管理提出相应要求,尽量减少工程施工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6)在日常工作中作好监理记录及监理报告,参与竣工验收。9.2.3环境监理机构环境监理机构由工程业主单位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中招标确定。9.3环境管理计划9.3.1目的保证本工程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顺利落实,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以减免和控制,保护好评价区生态环境,以保持工程地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9.3.2任务9.3.2.1施工期环境管理(1)业主单位的环境管理任务业主单位负责从施工开始至竣工验收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如下:a)制定建设期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和管理办法;b)负责招标文件和承包项目合同环保条款的编审;c)制定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计划;d)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经费的审核和安排;e)监督承包商的环保措施执行情况;f)监督移民实施过程中的环保措施执行情况;g)同环保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工作联系;h)处理本工程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i)编写年度环保工作报告及上报月、季、年报表;j)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2)承包商的环境管理任务承包商负责本企业和所从事的建设生产活动中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如下内容:a)制定环保年度工作计划;b)检查环保设施的建设进度、质量及运行、检测情况,处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c)核算年度环保经费的使用情况;d)报告承包合同中环保条款执行情况。9.3.2.2运行期环境保护管理在运行期,工程管理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落实工程运行期环保措施;(3)负责落实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4)监督周围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并向有关部门反映,督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另外,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特别是生态基流保证情况的监管。9.3.3环境管理机构9.3.3.1机构设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和《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电力工业部1996年第九号令)的有关规定,本工程应设置环境管理机构,以完成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的环境管理任务。结合本工程环境特点,建议工程管理机构组建环境保护办公室。9.3.3.2人员编制根据工程环境管理任务,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环保办公室分别由1名办公室主任(专职)和卫生防疫、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生物等专业的兼职人员组成。在当地环保部门的指导下,与工程施工、监理单位有关乡(镇)密切合作,作好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10环境保护投资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1环境保护投资根据该项目环境状况、工程特点及本报告中所提出的施工与运行阶段应采取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参考已建和已审批的同类工程环保措施估算成果,考虑到当地物价水平,对该项目环境保护投资进行估算。所列的环保项目总经费估算为543.69万元,其中水土保持专项投资438.19万元,环保专项投资105.5万元。各项投资估算详见表10.1.1。表10.1.1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表序号 项目和费用名称 单 价 数量 单位 费用(万元) 备
注一、环境保护永久措施 9.5 1 水质保护 1.5 (1) 库底清理 1.5 已列入主体工程水库淹没处理2 移民安置区人群健康 3.0 包括安置区卫生清理、卫生防疫(1) 安置人群卫生检疫 50元/人 290 人 1.5 (2) 安置区灭鼠、灭蚊等 15元/人.次 1000 人.次 1.5 3 生态影响补偿 5.0 (1) 安置区(四旁)经济林 5.0 移民安置区的绿化二、环境监测措施 21.1 1 施工期环境监测 10.1 按施工期2.5年考虑(1) 地表水水质监测 10000元/期 5 期 5.0 设共2个监测断面,监测2.5年,每年监测2期(丰、枯)。(2) 施工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水质监测 15000元/次 3 次 4.5 设4个监测点,监测施工2.5年,每年施工高峰期监测1次。(3) 施工区噪声环境监测 2000元/次 3 次 0.6 施工2.5年,每年施工高峰期1次,共1个监测点。2 运行期环境监测 11.0 (1) 水质监测 10000元/期 4 期 4.0 设共2个监测断面,运行初期2年,每年监测2期(丰、枯)。(2) 库区断面冲淤监测 2.0 监测费用计入工程运行费中,费用数据利用类比工程估算(3) 水生生物 5.0 三、仪器设备及安装 19.4 1 油水分离器 5万元/套 1 套 5.0 已列入工程投资2 洒水车 14万元/辆 1 辆 14.0 已列入工程投资3 垃圾桶 200元/个 20 个 0.4 四、环境保护临时措施 30.6 1 施工区废(污)水处理 16.5 (1) 砂石料冲洗水处理 6.0 (2) 混凝土拌和废水处理 4.0 (3) 含油废水处理 2.0 (4) 施工营地污水处理 3.0 (5) 基坑废水处理 1.5 2 固体废物处理 1000元/月 30 月 3.0 生活垃圾处理3 环境空气质量保护 20000元/年 2.5 年 5.0 工地洒水降尘(列入工程投资)4 噪声防制措施 2.0 高噪声作业人员保护5 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1.0 宣传、警示牌设置6 移民政策宣传 2.0 7 施工人员医疗检疫 50元/人.次 220 人.次 1.1 10%施工人员体检2次一~四部分合计 80.6 五、独立费用 21.8 1 环境管理费 1.6 一~四部分合计的2%2 环境监理费 20000元/年 2.5 年 5.0 2.5年3 科研勘测设计技术咨询费 15.0 4 环境工程质量监督 0.2 一~四部分合计的0.25%一~五部分合计 102.4 基本预备费 3.1 一~五部分合计的3%环保专项投资合计 105.5 水土保持专项投资 438.19 其中322.03万元已列入主体工程投资总计环保投资 543.69 其中347.53万元已列入主体工程投资10.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2.1主要环境损失(1)水库淹没损失水库淹没是环境损失的主要来源,将造成637.2亩耕地永久损失,淹没补偿的静态投资总经费约1276.2万元。(2)工程占地来自于工程占地的环境损失如下表10.2.1。表10.2.1 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单价 合计元1 永久占地 亩 20 8000 1600002 临时占地 亩 29.5 2000 5900010.2.2
主要环境效益(1)发电效益本电站装机18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6970万kW•h,按上网电价0.3元/kW•h计,本项目内部经济收益率为12%,投资回收期14.64年,经济净现值21900元大于0。(2)良好的生态效益本项目建成后为一种生态资源,其使用价值不是单个或部分要素对社会的有用性,而是各组成要素综合成生态系统后体现出来的有用性,表现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休闲娱乐等多方面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一种生态资源,它的多种使用价值只要利用适度,其多种有用性就可以长期存在和永续利用。(3)改善投资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将营造两岸秀丽的人工湖景色,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和促进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基本条件,因而也是构成和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项目建成后,由于环境改善,将吸引投资,同时使工程影响区域的土地升值。(4)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本项目工程的实施、建设将为当地的与之配套的行业提供发展机会,从而带动相关行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当地一部分人员的劳动就业问题,对于提高本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0.2.3环保措施效果分析环保措施的效果分析是评价建设项目环境经济合理性的方法之一。本报告采用恢复和防护法、实际设计法等分析方法,对各类环保措施所发生的费用与效果分析见表10.2.2。通过表10.2.2中采取环保措施前后的效果对比分析可看出,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免工程兴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将因环境损失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表10.2.2 工程环保措施费用一效果分析一览表环境类型 采取措施前的环境影响 环保措施 采取措施后的环境影响 影响分析 环境效果 措施内容 费用(万元) 影响分析 环境效果水环境 水文情势 工程的兴建,将使电站库区与减水河段的水位、流量等发生变化。 ±2C 保证工程下游有3.4m3/s的生态基流 ±1C 泥沙 入库推移质和大部分悬移质被拦蓄在库内,坝下河道泥沙含量大为减少。 +1C +1C
水质 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将污染河道水质 -3D 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生活污水采用集中处理。 16.5 SS消减率达80%、病原虫等被杀灭、PH中和等。 -1D 工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若不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将可能影响水质及工区卫生 -2D 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3.0 垃圾集中填埋,对环境影响轻微。 -1D 水库蓄水初期库内污染物进入水库,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增多。 -1D 库底卫生清理。 1.5 减少树木、杂物在水库中腐烂对水质的影响 0D环境空气 施工区大气 施工期内的燃煤、燃油、爆破及汽车运输产生有害气体,对施工人员有影响。 -2D 洒水车降尘等除尘措施。 5.0 减少废气对工区大气环境的污染 -1D声环境 噪声对施工人员有影响 -2D 采取减振措施,工人戴耳塞、防噪头盔。 2.0 减少对施工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1D 噪声对周围敏感点居民有影响 -2D 禁止夜间爆破、禁止鸣笛、限制车速等措施。 减少对施工区附近居民敏感点环境的影响。 -1D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工程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开挖弃碴增大水土流失量 -3C 工程及植物水保措施 438.19 最大限度恢复植被,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 +2C 生态体系完整性 因占地和淹没等造成生产力下降,恢复稳定性及阻抗稳定性影响轻微 -2C 结合水保的植被恢复,同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6.0 生产力得到恢复并保持必要的稳定性 +1C 生态保护 水力能源,减少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 +2C 局地气候 库区局地气候变化范围不大,对当地小气候影响轻微 +C +C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质量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C +3C 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 水库淹没和施工占地对当地经济带来一定影响。 -1C 安置政策宣传等措施 2.0 不降低受影响人口原有的生活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0 人群健康 施工及移民可能引起外源性疾病的输入或流行。 -2D 卫生防疫措施 4.1 防治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1D其它 环境地质 水库蓄水不会引起水库渗漏和诱发地震,对库岸稳定影响轻微。 主体工程采取相应的工程 0综合影响 工程对水、大气、声环境及水土流失、景观生态的综合影响 加强工程的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管理 65.4 保持工程地区环境质量的良好状态,保证工程 +3C注:①“-、+、±”分别表示环境影响性质为:不利、有利、中性;②“C、D”分别表示影响时间为:长期、短期;③“0、1、2、3”分别表示影响程度为:无影响、弱、中、强。10.2.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本报告采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环境经济损益作简要定量分析。见表10.2.3。
表10.2.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项目 环境效益 万元正效益 发电 1859.4 其它效益 371.88 合计 2231.28负效益 -543.69综合效益 1687.59备注 按工程正常运行发电计算由表可见,工程正效益近期一年末为1687.59万元,要大于负效益。随着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将短期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限度的恢复和改善,使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远大于环境损失。11环境风险分析11.1施工期风险分析**坝水电站工程在施工期环境风险主要是人为风险,即工程建设活动带来的风险,本工程主要为炸药及各类燃料的运输和储存风险。由于油料、炸药的易燃、易爆性,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运输过程中须严格遵守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不得将炸药和雷管混装运输。为安全起见,炸药仓库布置于上游的山窝地,离施工区距离不小于300米,发生意外事故时不会造成大的危害。炸药仓库必须严格管理制度,严禁烟火,设置避雷设施,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11.2运行期风险分析11.2.1水库诱发地震分析坝址地质构造上主要受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断裂较发育,主要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压扭性断裂组成,库区未发现有较大断裂通过。根据GB1806-2001《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查得,工程区地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Ⅳ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可不作地震设防。各建筑物的设计安全系数及相应应力标准控制,按建筑物等级和相应规范确定。鉴于区域稳定性较好,且水库总体规模较小,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11.2.2
库岸稳定性分析据库区现场踏勘调查,库岸周边大部分为基岩山坡,岩性为变质岩及花岗岩体,山坡较平缓,部分为不连续分布的I级阶地,沿河岸第四系冲积层见少量崩塌,规模很小,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岸坡基本稳定,水库蓄水后,预测大部分基岩山坡稳定性较好,可能存在部分第四系I级阶地库岸产生小型坍岸现象。11.2.3溢油风险由于水电工程建成后,基本上不产生“三废”污染,运行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很小,但若电站出现油泄漏将对下游水质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电站机组漏油是运行期的环境风险之一。本水电站油系统包括透平油系统和绝缘油系统。透平油系统主要供发电机推力轴承、上下导轴承、水轮机导轴承、调速系统和蝶阀操作油压装置等设备用油;绝缘油系统主要供变压器和油开关用油。电站运行油的需求量较多。电站漏油风险主要存在于油库。油库设置在安装场下面,其火灾危险性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油库设有挡油坎、防火墙、事故油池、通风及消防等设施。油库用防火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设有各自的安全出口,出口设置向外开启的防火门。为防止油料外溢,油库设有事故油池,各种漏油集中于事故集油池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水由尾水排出,油回收处理。油库门口挂2只MP6泡沫灭火器,油处理室配置砂箱,门口挂1只MP6泡沫灭火器。因此,如严格按照设计进行设备选型与施工,电站在正常运行期间不会发生油类物质溢出。11.2.4其他水质污染风险其他水质污染风险主要存在于:①暴雨冲刷使河岸沿线高于河岸、且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发生水土流失,洪水价带泥沙及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流入河道内,水质受到污染;②运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船发生意外事故,使有毒有害物侵入河道,水质受到污染;③
沿途所经地区工业或生活污水进入河道,破坏河道水质。在第一种情况下,其主要影响因子为泥沙及土壤浸出物,在耕作、种植地区还包括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农药及腐殖质等,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沿线生活及工业用水可能会受到影响,无法满足其用水要求。当第二种情况出现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倾入河道时,主要污染因子是有毒有害物质,考虑到这类物质大多为不发生分解的无机物及难以分解的有机物,事故点下游水质将会受到较严重污染,水体水质将无法保证供水功能的需要。第三种情况出现时,水体水质状态视污染物及其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若工业排放物之为非有毒有害物及酸碱性不强的物质时,例如COD、氮、磷等物质对农业灌溉用水功能不会受到影响,或影响不大,但生活及有关工业用水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上述风险,应采取的主要方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有:1)因地制宜进行植树造林,特别要加强河道两岸的荒山荒坡的绿化,加强水土流失治理。2)对于跨河桥梁,两侧应有防护栏,确保事故发生时,车辆不至于倾入河道或有毒害污染物不溢流入河道内。3)对河道两岸的工业或生活污水进行严格控制管理,防止其排入河道。4)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及其通讯系统,当事故发生时,能迅速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防止人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11.2.5洪水风险分析(1)洪水特性与成因分析梅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季节与暴雨季节相一致。梅江是赣江上游洪水多发区,洪水频繁,年平均出现较大洪水6~7次,且洪水分布比较集中,5~6月洪水出现次数约占洪水次数70%,出现在该时期的洪水往往峰高量大、历时长的大洪水;8~9月受台风影响,也会出现短历时洪水。梅江的洪水主要是汛期连续暴雨所造成,一次大洪水常由几场暴雨和上、中、下游洪水同时遭遇形成,梅江河道比降大,洪水船传播速度快,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3~5d,一次洪水总量以3d为主。(2)历史洪水梅江的历史洪水先后由长沙院306队、赣州地区水文站等单位于1958年、1960年进行过调查,调查洪水年份有1902年、1915年、1931年、1949年,其中1915年为近百年来最大洪水,相应汾坑水文站洪峰流量6360m3/s。近期该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984、1994等年份,1994年汾坑水文站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一场洪水,该站洪峰流量5760m3/s。仅次于1915年洪水。(3)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坝水电站为拟建的具有日调节性能的中型水利枢纽水库,为了确保水库安全经济运行,减少水库末端淹没及防洪安全,根据《江西省防汛通讯指挥系统规划报告》要求,新建的大中型水库必须建立水情自动测报子系统,接入江西省防汛通讯指挥系统中,以便于进行防汛调度统一。为此,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分中心建设指导书四、SL61-94《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等要求,采用星型接点网方式进行了水文测报站网布设。**坝坝址位于梅江中下游,上游设有三个水文站,宁都和石城水文站分别位于坝址上游64.8km和109.8km,控制集水面积分别为2372km2、656km2,庙子潭水文站为三门滩电站1996年设立的入库站,控制集水面积1428km2。宁都、庙子潭两个水文站可作为**坝水库的入库预报站;在库区及周边拟设中心站1座,中继站3座,大坝水位雨量站1处,入库水位雨量站1处,出库水位站1处,库区内布设9个雨量站。坝址以上流域内水文站和本水库水位雨量测站联结组成完整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可充分满足水库、电站运行调度的防洪需要。11.2.6
溃坝风险分析**坝水电站挡水建筑物主要包括河床中部的溢流坝、左右岸非溢流重力坝等,坝型为砼闸坝。根据有关资料,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已兴建了数量众多的水库工程,有数百座大坝失事,其中大约35%出自洪水与漫坝。大坝类型与洪水型大坝风险关系密切,土坝最易因超额洪水导致漫坝后溃坝,砼坝一般情况下仅有漫坝现象。本工程调度运行方式分析,汛期洪水调节由坝闸控制,以正常蓄水位146.5m为起调水位。当来水量小于泄量时,由闸门控制,按来量下泄;当来水量大于泄量时,闸门全开按下泄能力下泄。按挡水建筑物工程等级、坝型,可以保证即使出现500年一遇的洪水(校核洪水标准),相应最大泄洪量7710m3/s,也不会发生漫坝、溃坝的风险。由于本水库为低水头水库,最大砼坝高仅19.7m,水库库容较小,即使超过校核洪水标准的洪水,出现漫坝或溃坝,对下游的影响也不会太大。而且随着本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大坝对洪水的防范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洪水而产生溃坝的风险可得到了有效控制。11.3风险防范对策(1)完善大坝的设计和施工。要重视地质勘测、水文气象及规划设计工作。合理选定作用及抗力的各种参数,对大坝可能构成风险隐患的地方,在设计中应给予特别重视,进行专门分析和论证,如洪水的峰和量,大坝枢纽的调洪泄洪能力,大坝及各种建筑物抗御各种自然及特殊灾害的能力以及大坝地基抗滑抗渗稳定等等。一个好的设计还必须有一个好的施工质量来保证,做好施工期间对工程各种质量检查和大坝监测的观测,特别是大坝蓄水前的观测初始值。(2)加强大坝安全监测。要按照规定经常对大坝安全进行监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鉴定。如发现异常迹象,及时进行加固或处理,以保证大坝安全。(3)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制作溃坝和泄洪可能影响到的下游地区的淹没图,并将淹没图分发至下游相关地区,及时进行水情测报,供地方政府在洪水预警和疏散计划中使用,利用可能遭受淹没的地区的基本情况、洪水演进预测时间表、淹没图及其他有关信息来制定洪水预警和公众疏散计划。12公众参与12.1
公众参与调查概况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项目规划、设计的实施是一种意志和决策的结果,同时也是规划设计者和群众参与的结果。**坝水电站工程的环评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环境因子较多,为了更好地让公众了解工程的建设、运行特点和与工程有关的重大环境问题,并提出对拟建项目的看法和建议,环评单位于2003年9月在瑞金市环保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对工程影响区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调查同时,对工程环境概况,环境影响程度、范围进行了简要说明,并与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及项目区的群众进行了座谈。12.2调查方式与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40份,调查对象为工程所涉及范围内尤其是水库淹没区的农户(被征地、拆迁和需要安置)以及瑞金市有关人士。对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代表进行了调查,当场填写,并对公众反映的问卷以外的问题作了记录。12.3调查内容与统计结果公众参与调查表主要包括项目概况、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对项目的了解程度、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的作用及有否不利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具体见表12.3.1。被调查者中男性34人,女性6人,40岁以上12人,40岁以下28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20人,初中以下学历的20人,干部13人,农民17人,其他10人。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2.3.2。从调查有效表中,选取3份样表附后。 表12.3.1
****坝水电站工程公众参与调查表被调查人情况 姓名 民族 性别 职业 年龄 文化程度 瑞金市**坝水电站为低水头大流量日调节电站,主要是解决瑞金市的电力需求,缓解当地用电紧张矛盾,同时改善了**坝以下现有水利水电条件。该工程枢纽工程等级为三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按3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工程总投资为15186.18万元。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146.5m,校核洪水位152.59m,总库容为5630万m3,正常蓄水位时水面面积为425万m2,电站装机容量为18000kw。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5790km2。是否赞同修建该水电站 赞同 不赞同 不知道 该项目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有利于 不利于 不知道 该项目是否有利于当地环境改善 有利于 不利于 不知道 是否了解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政策 了解 不了解 不知道 对拆迁安置方式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 对征地、拆迁补偿政策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 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什么 用水量 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什么 水质 噪声 空气 其它意见和建议 注:1.请你用“√”表示你对每个问题的态度。2.对于其它意见和建议以及一些具体要求,请书面表达,可附纸说明。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表12.3.2 公众意见调查统计表是否赞同修建该水电站 赞同 92.5% 不赞同 0 不知道 7.5%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有利于 97.5% 不利于 0 不知道 2.5%是否有利于当地环境改善 有利于 95.0% 不利于 0 不知道 5.0%是否了解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政策 了解 97.5% 不了解 0 不知道 2.5%对拆迁安置方式是否满意 满意 92.5.0% 一般 5.0% 不满意 2.5%对征地、拆迁补偿政策是否满意 满意 62.5% 一般 25% 不满意 12.5%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什么 用水量 5.0% 水生生物 32.5% 陆生生物 5.0% 水质 55.0% 噪声 2.5% 空气 根据调查结果,归纳公众意见如下:(1)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赞同该项目建设,认为项目实施有利于本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利国利民。(2)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了解项目征地、拆迁补偿政策,但也有个别农户不知道拆迁补偿政策,同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将服从征地和拆迁安置方式。(3)被调查者建议征地及房屋拆迁的补偿应直接到户,并优先解决拆迁户重新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认为补偿标准太低。(4)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该水库的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是水、噪声和生态环境,希望通过采取合理安排施工以及及时进行施工场地绿化等措施加以缓解。(5)对一些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应加强水保工作,以防患未然。12.4
公众意愿分析对调查结果统计表明,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影响区域大多数公众的支持,他们对本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持肯定态度,能够正确对待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问题,愿意配合为项目实施所进行的征地拆迁工作。同时,也有部分移民反映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偏低,特别是拆迁房屋的补偿单价太低。抓好征地、拆迁补偿政策的宣传及制定合理的安置方案,将保证本项目实施中征用土地、拆迁房屋等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公众在调查中提出的意见,考虑公众的建议,使本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得到影响区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关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应考虑以下几点:(1)应大力宣传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补偿政策,使土地征用户和拆迁户自觉自愿服从大局,为国家建设做贡献。(2)拆迁房屋补偿标准应提高,使受影响者得到及时合理的补偿。(3)对环评报告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应予以肯定及督促。同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使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13评价结论与建议13.1评价结论13.1.1工程简况拟建的**坝水电站位于**西北部的瑞林镇安全村,距瑞金市城区83.5km。所在流域位置为赣江水系贡水一级支流梅江干流下游,是梅江干流下游白口塘~大雅坪段4个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3个梯级。**坝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中型水库枢纽工程,属日调节性能低水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790km2,水库正常蓄水位146.5m,总库容5630万m3,电站总装机容量1.8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6970万kW•h,工程投资估算为15382.34万元(含环保投资)。**坝水电站是一座闸坝式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由闸坝式溢流坝、河床式电站厂房、左右岸非溢流重力坝等组成。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年共30个月,主要施工工程量:土石方开挖9.42万m3,土方填筑5.74万m3,浆砌石3.00万m3,砼7.63万m3。施工高峰期人数约1100人,预计工程耗用总劳力约31.6万工日。**坝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46.5m,相应水库面积4.25km2,回水长度14.82km。水库淹没范围主要涉及到瑞林镇的安全村、长沙村、盖州村、建设村、禾塘村和水口村等6个村17个村民小组,需迁移人口145人,水库淹没实物中耕地42.5hm2,林地1.88hm2,河滩地0.25hm2,水面0.63hm2,淹没房屋4429m2,淹没公路2540m,淹没水电站1座(装机20kW),淹没桥梁8座共计长度30m,淹没坟地29穴。工程占地由建设单位一次性将征地、拆迁、移民费用支付给瑞林镇政府,具体补偿工作委托瑞林镇政府组织专门机构负责。移民安置按照瑞金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瑞金市**坝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实行,以“实事求是、经济合理、不降低移民原有生活水平”为原则,以“就近后靠、允许外迁”安置方式,积极进行开发性移民,采取一次性补偿和后期生产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逐步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13.1.2
工程分析本工程主要开发任务为水力发电,属于非污染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工程淹没及移民安置和工程运行等方面。(1)工程施工本工程建设具有施工机械较多、施工材料及土石方填筑工程量大、料场占地面积多等特点。施工期“三废”及噪声排放,以及施工开挖、弃碴、占地等活动将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并对土地资源利用、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等社会环境产生影响。(2)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本工程需迁移人口145人,拆迁房屋4429m2,耕地42.5hm2,林地1.88hm2,河滩地0.25hm2。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对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社会经济等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总体上淹没耕地、林地和安置人口数量较小,占当地耕地资源量和人口总量比重很小,影响范围和程度较小。(3)工程运行工程运行期,由于水库蓄水和调节作用,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本水库属日调节水库,水库建成蓄水后,但由于水库的调节运行,将改变原河道径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从而对库区水体环境、生态环境以及库区的人群健康等产生一定影响;坝下河道多年平均日均径流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但日内径流分布不均,将对下游河道的供水功能和生态环境的有一定影响。13.1.3环境现状评价(1)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据调查,**坝水电站工程涉及的区域无集中排放废水的工矿企业。水体主要污染源来自农村面源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TP、TN、BOD5等。农田广泛施用的农药和化肥流失构成了农业污染面源;库区周围内的生活污水主要为河流两岸居民及牲畜的日常生活污水。由于当地农业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人畜粪便多集中处理用作肥料,生活污水排放量小且比较分散,对河流水质影响不明显。(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本次环评在梅江河段4个断面(分别库尾在上长洲坝址下游1km、库中黄坑口村附近、坝址上游200m、坝址下游1000m处)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所监测的13项指标除石油类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偶然因素造成)外,其余均能满足III类标准,区域内水质良好。(3)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在坝址上游2km黄坑口村附近的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显示,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均符合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区内空气质量状况较好。(4)声环境现状评价据现场查勘,工程区域内无工矿企业,当地居民多以种植业为主,无大的噪声源。在坝址附近居民点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当地噪声均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这说明评价区域声环境现状较好。13.1.4环境影响评价13.1.4.1
水环境(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坝水电站属低水头河床式电站,水库为日调节水库,坝址日均流量虽然不会发生改变,但除汛期外,大部分时期内每日有6个小时左右大坝不泄流。这将影响下游河道径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主要表现在河道径流量日内分布不均匀,发电时段河道径流量比建库前会有明显的增加,不发电时流量明显减少,且越接近坝址流量越小,甚至出现间歇性断流和脱水现象。(2)对泥沙情势的影响**坝坝址以上流域以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出露的地层多为震旦系变质砂岩、绢云母千枚板岩等,地表浅部风化作用明显,其浅坡积层不厚,易被雨水侵蚀,造成水土流失。据工程可研报告推算,坝址总来沙量为17.95万t/年,水库运行30年泥沙淤积量为384.6万m3。本工程溢流堰顶高程138.5m,坝前泥沙因堰低泄洪而控制在138.5m,故坝前段不会因泥沙淤积而影响电站的正常运行。但是,水库兴建后,受泥沙淤积的作用,对库尾回水会有所影响,故在水库淹没处理时,应考虑泥沙淤积的影响。(3)对水质的影响a)水库水质库区水体无重大点污染源及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源为沿河两岸的居民及牲畜的日常生活污水和农田面源。库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对库区水质影响不大。另外,由于当地习惯将人畜粪便进行集中处理(用作农肥),因此牲畜的日常生活污水对库区河段水体不会产生大的污染。据预测,库区水体的氮磷浓度低于可能出现富营养化的水平,水库不会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总之,由于库区污染物负荷较小,且电站为日调节,库区水体水文情势的变化对库区水质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b)坝下水质如前所述,库区水体水质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其下泄水水质可维持在现状水平。本水电站为日调节电站,水库建成运行后,没有减少水库下游河道的日均径流量,对水库下游河道的日纳污能力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经调查,坝址下游20km河段内没有集中的生活和工农业取水口,因此水库的调节运行方式对下游用水及水质也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13.1.4.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局地气候水库兴建后,水库水面面积仅4.25km2,且水库周围均有山体阻挡,所以仅对库区及库岸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局地气候产生较小影响,对区域总体气候基本不影响。(2)陆生植物工程施工时,开挖、爆破、堆碴等活动将破坏坝址两岸、厂房附近、料场、施工道路沿线的地表植被,预计将改变植被面积11.29hm2。工程施工破坏的植物种类主要为次生灌木林和荒草地,对珍稀植物无影响。随着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上述扰动植被基本可得到恢复。本项目区位于瑞金市瑞林镇境内,建库以后,水位上涨,将要淹没少量林地,被淹没林地为次生灌木林和荒草地。同时,由于本水库为低水头水库,蓄水位较低,淹没影响范围较小,因此,工程建设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和植被生长总体影响较小。(3)陆生动物本水库建成以后,将淹没部分低洼地区,将使生活在低洼地区的兽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向地势更高的地方迁移。据调查,在本工程施工区、水库淹没区等影响范围内无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分布,但存在一些普通的小型啮齿动物,这些动物的分布区域广泛,数量也多。工程施工期间受噪声和施工人员的干扰,可能使施工区的种类数量减少,并且可能会迁徙栖息地,但在施工结束以后,随着噪声和人的其它活动的减少,这种干扰随即消失,种群会很快恢复,不会影响其物种多样性。(4)水生植物由于建坝改变了原来江河的生态环境,对水生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影响将会比较明显。水库形成以后,因水流流速减缓、水深增加、加上局部库底营养物质的释放,其环境多样化,可适合不同种类浮游生物的繁衍。浮游植物中的适宜静水的蓝藻门、绿藻门等其它门类的种类将会增加,原有的适宜流水的硅藻类的数量将减少,总地来讲,水体营养增加,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也将增加。(5)水生动物及鱼类水电站的建设,由于大坝对河流的阻隔作用以及水文情势的改变,将对江河水生动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繁殖将产生明显的影响。据调查,该流域浮游动物主要为清洁水体种类,底栖动物种类中耐清洁种类也较多。总地来讲,随着水体营养增加,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增加,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也会有一定增多。同时,本工程建成蓄水后,将改变库区河段的鱼类生境条件,库区饵料生物生活条件略有改善,将促进库区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为库区渔业发展提供了条件。(6)坝下河段生态基流分析根据本工程调度运行方式,按P=90%保证率进行径流调节计算,日平均发电段维持18小时左右,约有6个小时不发电。发电时河道径流量比建库前有明显的增加,不发电时径流量则会明显减少,在枯水期由于上游来水较小,为了蓄水发电,可能会出现间歇性断流和脱水现象。为了避免断流和脱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应在建坝后保证下游河道有一定的生态基流(也称环境流量或生态需水量)。在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参考国内有关水利枢纽工程的最小生态基流计算方法,采用坝址保证率为90%的最枯月平均流量3.34m3/s作为生态需水量,即3.34m3/s作为河道内最小下泄流量。13.1.4.3水库淹没与移民对环境的影响据调查统计,**坝水库淹没耕地面积为637.2亩,约占库区耕地面积的2.25%,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仅减少了0.02亩,对当地土地资源数量总体影响较轻。同时,本水库建成后,库区水利条件将有改善,有利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另外,随着移民的搬迁安置,库区陆地成为水域,养殖业比重将有一定发展,为当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因此,本工程建设在导致库区耕地资源淹没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为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契机,只要因势利导,淹没耕地造成的损失可以得到弥补,不利影响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水库建成后,有利于库区经济农、林、牧、副、渔的综合发展。另外,移民数量较少,且涉淹耕地的比例很小,对安置区原有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影响也不大。但是,库区拆迁房屋补偿标准太低,移民无法重建住房,必须按国家及省内有关法规政策合理确定补偿标准,解决好移民的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移民的生活水平才能逐步达到并超过原有水平。13.1.4.4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1)水质施工期的水质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两大部分,其中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骨料加工废水,另有少量的混凝土拌合系统冲洗废水、机车修理系统含油污水和基坑排水;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少,主要来源于生活区的生活排水和粪便。主要污染物是:SS、碱性废水、石油类、CODcr、BOD5等。为了避免其对当地水体造成污染,应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使之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2)空气质量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仅限于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来源于炸药爆破、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排放以及运输车辆、拌和楼(站)和砂石料加工所产生的粉尘、扬尘等。燃油机械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及施工中粉尘、扬尘,对局部地区空气质量影响较小,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其影响只是短期的。工程施工造成的短时间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不会对区内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大气污染主要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程施工相关的环境敏感点主要是坝址右岸村庄,该村临近施工区,施工期当地居民可能受到部分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3)声环境据分析,工程施工产生的固定连续噪声源主要有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及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参照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实测值,噪声值均大于90dB(A)。据噪声的球面衰减模式计算,以上述机械的平均值103dB(A)作为源强,噪声源衰减至建筑施工厂界的噪声限值昼间85dB(A),分别需要8m和251m,且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实施两班制,日工作小时14h,夜间不生产,故昼间和夜间影响范围均较小。距砂石骨料加工厂与最近的居民点较远,且有山体阻挡,故对居民点影响不大。但该系统噪声将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13.1.4.5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本水电站建成运行后,多年平均发电6970万kW•h,不仅给瑞金市直接带来财政税收,将促进当地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不发达的产业结构改变,转向“以水养林,以林保水,以水发电”的良性循环方式,改变当地烧柴、燃煤、火电的能源结构,转向以水力能源为主,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工程的开发,施工人员大量进驻,将促进当地肉类、蔬菜等副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按人均每月消费200元计,施工高峰期将增加销售额约22.0万元。对瑞林镇的脱贫致富也将起到促进作用。13.1.4.6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工程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期。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外来施工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较多,高峰期施工人数达到1100人。因施工区人员相对集中,人口密度增大,生活和居住条件简陋,肝炎、痢疾、伤寒等当地常发病的发生和相互感染的可能性也将增大,对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可能带来其它疫源性疾病。因此,施工期必须加强卫生管理,积极宣传卫生防疫常识,控制此类疾病发生。另外,库区应处理好居民的饮用水和环境卫生问题,防止介水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流行。13.1.4.7
环境地质影响(1)库岸稳定本工程库岸周边大部分为基岩山坡岩性为变质岩及花岗岩体,部分为不连续分布的I级阶地,沿河岸第四系冲积层见少量崩塌,规模很小,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岸坡基本稳定。预测水库蓄水大部分基岩山坡稳定性较好;部分第四系I级阶地库岸可能产生小型坍岸现象,但该部位没有需保护的目标,其环境影响较小。(2)水库渗漏本工程为低水头电站,水库区回水主要在河床内。水库两岸为低山侵蚀剥蚀地貌,山体较雄厚,库盆完整,呈狭长式展布。库区未发现有较大断裂通向库外和深切邻居谷存在,组成库盆、库岸的变质岩及花岗岩体岩性坚硬致密,透水性微弱。因此,库水外渗的可能性甚小,库区无渗漏之虞。(3)水库诱发地震根据GB1806-2001《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区划图》查得,工程区地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域稳定性较好。鉴于本工程水库规模较小,蓄水位较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13.1.4.8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本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主要是因项目建设造成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占用土地及植被,使该范围内土壤侵蚀加剧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二是由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弃土、弃石、弃渣,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据统计和预测,本工程弃土、弃石、弃渣排放量较多(达到15.10万m3),扰动土地面积440.39hm2,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达2.12万t,其中弃渣可能产生的流失量约占90%,直接危害项目周边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13.1.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及环保投资估算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为了减免工程的不利影响,提出以下对策措施:(1)制定库区环境卫生清理规划,加强移民安置区环境建设。水库蓄水前对库区进行卫生清理;移民搬迁过程中,注意介水传染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2)做好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施工中废水、废气、噪声、弃渣处理和管理,如对砂石料冲洗水采用沉淀池等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点排放;搞好施工区除尘、绿化工作,减轻大气污染;采取噪声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尽量避免夜间施工,防治噪声污染;保证施工人员身体健康。(3)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使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限度。(4)工程不发电时,应保证下游河道有3.34m3/s的生态基流。本工程环保总投资估算为543.69万元,其中水土保持专项投资438.19万元。13.1.6公众参与对调公众参与查结果统计表明,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影响区域大多数公众的支持,他们对本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持肯定态度,能够正确对待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问题,愿意配合为项目实施所进行的征地拆迁工作。同时,也有部分移民反映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偏低,特别是拆迁房屋的补偿单价太低。抓好征地、拆迁补偿政策的宣传及制定合理的安置方案,将保证本项目实施中征用土地、拆迁房屋等问题的顺利解决。13.1.7综合评价结论13.1.7.1
主要有利影响**坝水电站是梅江干流下游白口塘~大雅坪段4个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3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1.8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6970万kW•h,建成后将作为瑞金市骨干电站,对改善当地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缓解其用电紧张的矛盾起重要作用。本水电站建成运行后,不仅给瑞金市直接带来财政税收,将促进当地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不发达的产业结构改变,转向“以水养林,以林保水,以水发电”的良性循环方式,改变当地烧柴、燃煤、火电的能源结构,转向以水电能源为主,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工程的开发,施工人员大量进驻,将促进当地肉类、蔬菜等副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对瑞林镇的脱贫致富也将起到促进作用。13.1.7.2主要不利影响(1)水库淹没造成土地资源(主要为637.2亩耕地)损失。(2)大坝阻隔和水库径流调蓄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3)工程施工期较长,施工区人员相对集中,施工弃渣、废水、废气、噪声等造成局部地区环境污染。综上所述,**坝水电站工程是梅江流域中下游一座发电为主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其选址合理,建设方案可行。从整体分析,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不利影响除水库淹没土地资源永久性影响外,工程施工等不利影响大多可以采取防治和改善措施予以减免。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不存在工程建设的制约性环境影响。建设单位应切实落实本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和对策,减免各种不利影响,在充分保证环保投资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考虑本项目是可行的。13.2建议(1)工程所处地区属江西省人民政府和瑞金市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建议水土保持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法,防止和控制工程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2)在工程运行时,坝下必须有3.34m3/s的最小下泄流量,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避免断流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3)按照国家和省里有关政策、标准,合理确定并及时支付征地、房屋拆迁补偿费,妥善安置移民。同时,加强对移民拆迁安置政策的宣传,使群众真正了解本工程建设的意义及重要性,了解国家及省里的有关政策。(4)在技施阶段,进行环境保护措施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做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确保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点击下载全部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儋州建鹏钢业有限公司废旧金属综合利用生产线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昌县某某制药有限公司年产200吨头孢拉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xx造纸厂项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xx省农科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 119页)
- 云南威信扎西煤电一体化项目一期2×600mw机组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漳州友联船厂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桐梓县遵宝钛业有限公司新建10kta海绵钛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盘锦修造船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5
- 年产10.2万t高档文化印刷纸改扩工程——ⅰ期年产5.1万t漂白苇浆及环境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xx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集成电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国信宜兴2×400mw级燃机热电联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石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滨海中路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产1万吨氟化氢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建铁路锡尼至乌审召北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新龙生活区3-4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东莞东美线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