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6 MB
  • 58页

凤阳县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5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TU982.29单位代码:103640652密级:学号:1372签後泉!Ur乂葦^学位论文凤阳县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StudyonPlanninandDesinofBeautifulRuralLandscaeggpofZhaozhuanVillaeinFenanCountgggygy生:.研究李婷婷指导教师:张水明副教授合作指导教师:邓新义讲师申请字位类力:、农Ik推广硕古专业领域名称:园芝-石i井究方向:农*手乡镇规戈j二〇—五年六月主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斤自tj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标注和致谢的地方。据我所知夕h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4破為签字曰期:年:月i曰j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徽农业大学可^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文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签学位论文作者签名:4冷癖指导教师签名:字日期:年;^月1日签字日期:别r年重月J:日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也逐渐黯然失色,甚至逐渐被城市化的现代景观所取代,失去了其原本的文化特征。基于这一背景,为顺应历史时代的要求,安徽省因地制宜提出建设美好乡村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指出“美好乡村”的美在“人居环境”,好在“生活富裕”。美好乡村既不能一味的去保持其原本的样貌而忽略人类居住环境的优化,也不能过度的发展导致自然风貌的破坏。需要在其中找到平衡点,既能保证乡村的基本风貌和本土文化景观的延续和发展,又能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乡村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好乡村的概况,简述它的由来、发展目标、建设模式以及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背景,并对国内外美好乡村景观发展状况做了概述,明确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目的是为了创造生态和谐、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找到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相协调的平衡点。其次,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案例论证等方法,结合乡村景观的概念以及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人类聚居环境学以及区域景观规划等交叉学科的理论,系统地整理出美好乡村规划中所要坚持的理念以及实际规划的定位依据与方法,并结合前人相关的理论研究对“三生”——生态、生活、生产——体系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归纳和总结。最后,运用“三生”理论体系指导安徽省刘府镇赵庄村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即对赵庄的实地乡村景观慨况进行分析,挖掘当地的景观文化,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发扬传统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展现出美好乡村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不同;同时总结其进行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优劣势,依据规划设计原则,发挥优势对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结合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案例,因地制宜提出赵庄乡村景观的总体规划布局;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分别对赵庄美好乡村的“生态、生活、生产”的景观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并跟踪观察实际施工,对其部分已完成最终效果进行分析。总之,本研究对安徽省乃至我国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美好乡村;乡村景观;景观规划;“三生”——生态、生活、生产,凤阳县赵庄I AbstractWithdeeplyimplementofthepolicy,ReformandOpening-up,theprocessoftheurban-ruralintegrationisrunningfasterdaybyday,sothattherurallandscapeisfacingaunprecedentedchallenge,thenaturallandscapehasbeengraduallyfadedandevenreplacedbythemodernurbanlandscape.Basedonthis,Chinahaspaidspecialattentionstothisproblem,tocomplywiththetrendofhistory,accordingtolocalcircumstances,AnhuiProvincehasputforwardthetargetofbuilding“beautifulcountryside”,andpointsoutthatwhatmakesthecountrysidebeautifulisagoodlivingenvironmentandrichlife.Onthewaytobuilding“beautifulcountryside”,neitherkeepingthenatureblindlybutignoringthelivingenvironmentnorexcessivedevelopmentleadingtoharmfulforthenaturalharmonyisadvisable.Thusweneedtofindabalancepointtoensuretheenvironmentretainingit’slocalcultureonthewa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thispaper,theoutlineof“beautifulcountryside”isintroducedfirstly,whichsketchesitsorigin,developmentandfoothold.Besides,theoverseasanddomesticresearchstatusofthebeautifulcountrysideisalsoincluded.Inthispartweascertainthetargetoftherurallandscapedesignment,whichisnotonlytocreateecological,harmoniousandrichlife,butalsotofindabalancebetweenthedevelopmentofruraleconomyandtheprotectiontohistoricalculture.Secondly,byusingthemethodslikeliteratureanalysis,fieldresearchandcasestudy,weresearchedthetechniquesoftherurallandscapedesignment.Thispaperiscombinedwiththeconceptofrurallandscape,landscapeecology,landscapeaesthetics,humansettlementsenvironment,regionallandscapeplanningandothercrossdisciplinarytheories.Basedonthesetheories,theprincipletoholdandthedesignmentpositioningbasistoaccordingtoaresummarized.Then,basedonthetheoryof“SanSheng”whichisputforwardbypredecessors,theinductionandclassificationaremadeconcretely.Finally,underthetheoryof“SanSheng”,theplananddesignofZhaozhuangvillageistrendingtobebetter.Duringthedesignment,weanalyzeZhaozhuang’scondition,excavatelocallandscapeculturedeeply,protectlocalculturecharacteristicsandpromotethetraditionalcultureandregionalculturetoshowoutthedifferencebetweenthebeautifulrurallandscapeandtheurbanlandscape.Atthesametime,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Zhaozhuangvillagearelisted,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designing,toexploititsadvantagestothebest.ThentheglobaldesigningofZhaozhuangisputforwardII basedonitssituations.Accordingtothegeneralplananddesign,weplananddesignZhaozhuang’sbeautifulcountrysideunderthesystemof“SanSheng”(ecology,life,andproduction).Afterthatwekeeptrackoftheactualconstructionandanalyzesthefinaleffectofitspartwhichhascompleted.Insummary,thisstudyisofgreatsignificancetobeautifulrural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AnhuiProvinceeventhewholecountry.Keywords:beautifulcountryside,rurallandscape,landscapeplanning,“SanSheng”—ecology,lifeandproduction,ZhaozhuangvillageofFengyangIII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V1文献综述....................................................................................................................11.1美好乡村的概述.............................................................................................11.1.1美好乡村的由来..................................................................................11.1.2美好乡村发展目标..............................................................................11.1.3美好乡村建设的模式..........................................................................21.1.4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背景..................................................................21.2国内外研究综述.............................................................................................21.2.1国内研究综述......................................................................................21.2.2国外研究综述......................................................................................32引言............................................................................................................................72.1研究目的与意义.............................................................................................72.1.1研究目的..............................................................................................72.1.2研究意义..............................................................................................72.2研究内容与方法.............................................................................................82.2.1研究内容..............................................................................................82.2.2研究方法..............................................................................................83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103.1相关概念的界定...........................................................................................103.1.1乡村与美好乡村................................................................................103.1.2景观与乡村景观................................................................................103.1.3乡村景观规划....................................................................................113.2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123.2.1景观生态学........................................................................................123.2.2人类聚居环境学................................................................................123.2.3区域景观规划....................................................................................133.2.4景观美学............................................................................................133.3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13IV 3.3.1统筹规划............................................................................................133.3.2自然生态............................................................................................143.3.3低碳乡村............................................................................................143.3.4AVC理念...........................................................................................143.3.5可持续发展理念................................................................................153.4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位...................................................................153.4.1定位依据............................................................................................163.4.2定位方法............................................................................................163.5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建...........................................................163.5.1生态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173.5.2生活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183.5.3生产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193.6本章小结.......................................................................................................194案例分析——以凤阳县刘府镇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214.1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背景...................................................................214.1.1赵庄的自然地理概况........................................................................214.1.2赵庄的经济发展概况........................................................................224.1.3赵庄的文化历史概况........................................................................224.2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优势...................................................................234.2.1地理区位优势....................................................................................234.2.2自然资源优势....................................................................................234.2.3人力资源优势....................................................................................234.2.4经济的支撑........................................................................................234.2.5政策的扶持........................................................................................244.3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劣势...................................................................244.3.1缺乏统一的的规划指导....................................................................244.3.2基础设施严重不足............................................................................254.3.3缺乏特色景观....................................................................................254.4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254.4.1整体性原则........................................................................................254.4.2生态性原则........................................................................................264.4.3特色性原则........................................................................................264.4.4以人文本原则....................................................................................264.5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26V 4.5.1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布局........................................264.5.2赵庄生态型美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294.5.3赵庄生活型美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314.5.4赵庄生产型美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384.6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效果...................................................394.6.1实施成果............................................................................................394.6.2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424.7本章小结.......................................................................................................425结论..........................................................................................................................44参考文献.....................................................................................................................45致谢.............................................................................................................................49个人简介.....................................................................................................................50VI 1文献综述1.1美好乡村的概述1.1.1美好乡村的由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进程逐步加快,广大农村地区逐渐失去其原本的特色、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景观面临新的考验。据此,我国顺应实势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提上日程,提出不同时期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规划设计是建设的龙头,是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是我国美好乡村景观建设总的发展方向。中共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1-2],2013年,安徽省政府结合国家的“美丽中国”策略和安徽省省情,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好乡村”战略决策。1.1.2美好乡村发展目标美好乡村建设涵盖了农村生态、农村经济、农村文化、农村文明、农村民主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每一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地域文化不同,需要各地在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因地制宜做出各自规划目标。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来[3],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文件以及政策,指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2007年十七大提出的“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它们不仅指明了中国农村建设的新路径,也意味着中国告别了城乡二元机制走向了实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新时代。据此,2012年安徽省依据国家的“美丽中国”策略提出了“美好乡村”的战略决策,并且印发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系统地制定了安徽省2012——2020年的美好乡村建设的各项标准。《规划》中指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4-7]。本文严格遵照建设美好乡村是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总目标,结合《规划》中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目标的途径,提出安徽省刘府镇赵庄村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镇村风情浓郁、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生产便利、生活便捷、村貌整洁”[7]。初步预计用五年时间,依据美好乡村建设以及规划整治的要求,将凤阳县赵庄建设成一处村庄规划有序、环境优美、文明祥和、村容村貌整洁统一的新农村社区。1 1.1.3美好乡村建设的模式2014年2月,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美丽乡村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我国发布“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即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环境整治型、草原牧场型、渔业开发型的十大模式[5],为美好乡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案例中凤阳县赵庄村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采用环境整治型模式,主要对赵庄中心村的卫生条件、生态环境进行整治改造,并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以后美好乡村规划具有借鉴意义。1.1.4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背景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为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其担任美好乡村建设领头羊、先行者的责任义不容辞,自安徽省政府提出美好乡村建设的口号以来,小岗村立足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总目标,以我国的规划编制为引领,利用小岗村现有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集采摘、品尝等为一体的高质量农业产业园区[4]。自2012年以来,在省、市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岗村启动了4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完善了小岗村公共配套设施。2014年3月,在小岗村的美好乡村建设的引领下,凤阳县府城镇大王府村以总体规划设计指导,以创新机制为支撑,高效率激发发展活力,一方面实行市县联动,另一方面整合支农资金,搭建融资平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2014年10月,凤阳县刘府镇赵庄也启动美好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加快乡村景观规划的进程。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内研究综述笔者广泛研读有关我国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文献,发现我国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主要是案例研究。例如施择[8]在农村扶贫与生态环境恢复的示范性项目中,第一次采用参与的途径,变“自上而下”模式为“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地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如此反映居民的需要;2000年,周再知等尝试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将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应用于中国林业科学院基金项目,以求建立一种新的可持续的乡村景观模式;刘黎明[11]以北京白家疃村西北郊区景观规划为例,通过“阶段性完善生态工程,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景观结构,营造和谐的人工景观”,适当安排了农村土地及其物质空间,提出的在城乡交汇区域进行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法,对以后我国以及世界乡村景观的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乡村景观规划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它涉及到人文地理、社会自然、经济发展等各方面。2003年,基于风景园林学科,王云才等[47]提出我国的乡村景观规划2 中需要满足的七大功能即:“经济和社会功能、生态和文化功能、资源和聚居功能以及持续发展功能”,这几种功能涵盖了乡村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2004年,包志毅等人提出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生态网络”;2007年,陈威出版的《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12],为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建设道路指明方向;2014年,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中国农业部提出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即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休闲旅游型等模式,为美好乡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12-13]。1.2.2国外研究综述目前还没有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相关的系统理论,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对我国而言,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与实践开展较早,主要集中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如德国,荷兰,英国,美国,当前亚洲国家的乡村景观规划主要以日本、韩国为代表,乡村景观规划的水平落后于欧美。无论西方国家还是亚洲国家,他们在乡村规划的成就对世界的农业发展以及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乡村景观方面的研究,德国的景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分类、敏感度分析、景观格局分析几个步骤。基于此德国的W.Haber,创立的景观生态学与GIS的相互交叉应用研究基础上,对自然保护规划与集约化农业的土地利用的分解系统[13-16],融合农村的土地利用与重组中,表现出巨大作用。德国政府制定“农村村庄整体发展规划”,通过建立完善的设施系统、调整产业的结构、重组产业的布局、保护传统意义的文明、整修传统民居等手段规划出巴特挪伊施塔特景观,使霍恩罗特村庄和萨勒河畔巴特挪伊施塔特成为德国典型的村庄景观规划[16-19],这一成就让世界瞩目(见图1-1,1-2)。图1-1德国乡村景观图1-2德国乡村景观Fig.1-1GermanyrurallandscapeFig.1-2Germanyrurallandscape图片来源: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研图片来源: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研究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究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德国的乡村景观建设的同时注重村落与自然结合以及古老村落的更新,并且推进集约化农业的自然保护规划。德国的规划设计尤其注重自然景观的再塑造,例如对主题化的建筑项目规划设计、对现代乡村景观的生态改造、对古老乡村景观的现代恢复3 以及回归天然式的规划设计。此外,利用多媒体改造手段,注重生态能源系统的建立,广泛应用雨水回收以及太阳能技术,在乡村规划设计中融入对乡村居民的关怀[4],例如独具特色的屋顶花园、典型的老人公寓、环境优美的公墓、垃圾场及私人花园等。荷兰政府对乡村景观非常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土地法案。基于此,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规划与建设开展较早,并且随着不同时期的土地法案的变化而不断完善。1924年,荷兰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土地重划法案》,该法案使所有不同拥有者的农业土地相对集中,规整划一。1947年,又公布了《瓦尔赫伦土地利用合并法案》(WalcherenlandconsolidationAct),这一法令的颁布预示着荷兰从此开始了从单一粗放转向复杂的土地发展规划,主要目的是为了乡村自然保育、村庄户外休闲、村内公共住宅、村庄景观管理整体利益。1954年,荷兰颁布《土地重划法案》,这是荷兰出台的第三个土地法律,它明确规定了乡村景观规划必须作为土地整理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此乡村景观规划在荷兰合法化[10-13]。到20世纪70年代初乡村规划迅速发展,由此产生了《乡村土地开发法案》,该法案中指出乡村土地开发与利用中不只是注重农业的发展,更多的是满足乡村地区的功能,例如,户外休闲、交通运输、景观保护、自然保育等方面。总之,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整治密切相连,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图1-3荷兰乡村景观图1-4荷兰乡村景观Fig.1-3DutchrurallandscapeFig.1-4Dutchrurallandscape图片来源: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研图片来源: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研究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究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此外,以荷兰人H.N.VanLier,提出应采取相应措施对乡村的自然以及生态价值进行保护与修复,注重协调乡村与城镇交错的边缘绿地与乡村自身土地利用之间的特殊关系,由此推进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18-20]。自此荷兰大批的风景园林师先后参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工程建设、土地利用与整改以及水系管理与维护的实践。并且探索出一套适宜乡村景观实际的规划方法:(1)基础设施规划:建立整体意识,从全局出发,将新建设施作为当地景观的组成部分设计;(2)延续历史文脉:对项目地进行分析调查,从历史中寻找历史遗迹、文化肌理,风俗民情等,并运用新的4 设计手法将他们融入到现有的土地布局形式(见图1-3);(3)种植规划:为了保证乡村地域范围内稳定的植物群落,种植规划中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栽种软化轮廓线的树列、灌木带、防风林等(见图1-4)。综上所述,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是朝着乡村景观保护、农村的土地利用、农村户外娱乐的方向发展的[14]。2006年,荷兰进行了乡村土地整改,发展为注重景观品质的营造,土地的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的乡村土地规划模式。英国拥有着乡村田园般乡村景观,这与政府长期乡村景观方面的立法和保护密不可分[15-17]。英国官方拥有等级众多且分工明确的乡村景观保护机构,这些机构不但可以独立工作,还可以抛开机关本身利益,互助与配合,制定整体的保护措施其他机构展开密切的合作,重新定位乡土景观与乡土文化,以达成自然景观保护与文化景观构建等多方面战略共识[8]。此外,英国的Forman以“生态空间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农村景观空间规划的多重模式[16]。这种模式为乡村旅游规划带来契机,大大改善了乡村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见图1-5)。2006年,凯瑞斯·司万维克详细地介绍景观特征评估这一景观规划工具。2007年,吴源林等人发表了“英国保护乡村运动八十年”,介绍了英国乡村景观规划中对乡村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历史。2009年,谢菲尔德大学司万维克撰写的《试论英国景观特征评价对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借鉴意义》阐述了英国乡村景观规划体系,对景观规划以及景观评价意义重大[16]。图1-5英国乡村景观图1-6美国乡村景观Fig.1-5EnglishrurallandscapeFig.1-6Americanrurallandscape图片来源: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图片来源: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研研究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究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美国乡村土地十分辽阔,且美国是很早就提出了“乡村环境规划”的概念,其目标是想建立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乡村社区,随着景观规划的逐步发展,美国开始重视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发展(见图1-6),并且建立地区的均衡发展与公众的参与、居民认同、人才培养、景观环境的优化体系[18]。这种根据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推动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历史进程。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论述乡村与城市的设计应该结合自然的原则,为后来乡村景观规划设5 计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7]。经过对景观生态学、区域规划以及区乡村景观的深入研究,美国的福曼提出“斑块—廊道—基质”规划模式[14],着重强调乡村景观的生态和文化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迅猛发展,随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矛盾日益突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地区空巢现象。随后,日本民间发动了保存历史民居的“造町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平松守彦发动了“一村一品”运动,不仅使日本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见图1-7,1-8),而且为世界各国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第一,自立自主,注重创新;第二,以人为本,培养人才;第三,立足地方,放眼全球[13-14]。21世纪末,日本广泛展开乡村景观体系的研究,涉及方面包括:乡村景观资源的分类、资源特性、资源评价与分析等各个方面。此外,日本于21世纪初年举办了“舒适乡村”评比活动以及“美丽日本乡村景观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日本乡村景观的发展带来巨大契机[21-22]。图1-7日本乡村景观图1-8日本乡村景观Fig.1-7JapaneserurallandscapeFig.1-8Japaneserurallandscape图片来源: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研图片来源: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研究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究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6 2引言2.1研究目的与意义2.1.1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失去了原有文化的多样性及特色性,景观展现出千村一面的特征。基于此,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以优化中心村的聚落的形态以及总体规划布局,形成环境优美、生活设施完善、生产条件便利的美好乡村,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自安徽省政府提出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号召后,新村建设、旧村整治改造行动全省范围内都广泛开展[29]。但是建设中有许多问题,例如很多乡村在乡村景观改造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乡村原始的自然风貌的保护,对城市景观照搬照抄,导致大量本土与特色景观严重缺失。本文试图从乡村景观研究入手,通过对安徽凤阳县赵庄美好乡村基本背景介绍,以及对赵庄村美好乡村景观实际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措施,最终,试图打造生态和谐,生活富裕,生产便利的美好乡村。2.1.2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乡村特色景观与文化是劳动人民与自然长期合作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传承下来历史文脉,作为新时代的美好乡村建设者,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其保护。所以,本论文基于区域景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以凤阳县赵庄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构建“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生活——生产理论体系,打造设施齐全的便捷生活与具有乡土文化和特色的乡村景观,以期对安徽省乃美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总之,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是新时期下我国农村建设理论的补充,为中国当前的“美好乡村”建设指明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二)现实意义美好乡村景观规划有利于重新优化乡村的聚落内部空间,节省土地资源,以建立完善公共设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其次,美好乡村的景观规划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民的收入,最后,美好乡村景观规划有利于挖掘村落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对当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好的乡村的景观规划还有利于带动观光农业以及旅游7 业的发展,为乡村居民增加收入。总之,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2研究内容与方法2.2.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概述了美好乡村的由来、发展目标、建设模式以及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简述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的发展、现状、成果,简述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技术路线,指出现阶段的我国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即本文的第三章,首先阐述了“美好乡村”和“乡村景观”概念,包括乡村与美好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的联系与区别,并根据研究需要,对景观生态学理论、区域景观规划等相关运用的学科理论统一梳理后,通过定位分析后,然后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途径进行研究,概述景观规划遵循的基本理念,分析乡村景观规划定位依据与方向,归纳出乡村景观规划的体系,建立了生态、生活、生产的美好乡村规划体系。第三部分,即本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以本文前四章节的理论背景为依据和指导,结合凤阳县赵庄村案例分析,首先对项目背景:区位特征、资源概况、气候条件、景观现状等进行调研,其次对凤阳县赵庄美好乡村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之路。根据实地考察建设情况,对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对赵庄美好乡村的规划做了整体回顾和总结,概述论文研究结论与展望。2.2.2研究方法(一)文献分析法首先,借助知网、万方等网络上的学术资源,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美好乡村景观规划方面的资料文献;其次,仔细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并且将其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分析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二)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调研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是本文研究必不可少的阶段。本研究前期准备阶段,首先,对凤阳县以及赵庄当地的景观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解,对于不明确的地方作为重点进行勘察,然后对勘察资料进行分析、整合、归纳,以便再次勘察时实地确认。最后,同当地的政府、村委会干部以及村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8 对于近些年来乡村景观变化的感受、对乡村景观建设的不满以及期望,以获得较为全面真实的资料。(三)案例论证法本文将提炼分析出的生态、生活、生产的理论体系研究用于凤阳县赵庄村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案例中,使用CAD、PS、3DMAX等专业绘图软件,绘制平面图、效果图、鸟瞰图等,最后针对凤阳县赵庄的美好乡村施工效果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历史结合,以检验相关理论的可行性与科学性。9 3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3.1相关概念的界定3.1.1乡村与美好乡村农村是由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及其农业活动区域所组成,其生活作息与领域有关,并且密切结合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而“乡村”这一概念较为广泛、笼统,泛指相对于都市地区的低密度生活区域,并不强调农业生产的特征,字义中寓意生活的氛围,强调与城市的比较。关于乡村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说法,已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定位对乡村有着不同的认识。从乡村土地利用方式来看,乡村指的是一个国家中显示土地粗放方式所支配的那些区域。而从社会综合的角度来看,乡村是研究社会关系、结构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地区。乡村也称为“农村”,它是由农业生产生活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一个社会区域,它是指由农业生产者居住或者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乡村是基于自然与居住地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主性;英国学者R.比勒尔认为:乡村是指人口较少,绝对面积不大、以农业生产为主、居民生活水平基本相同、相对于城镇环境较为隔绝的地方。而美好乡村不光是体现在“美”上,还要体现在“好”上,既能满足在生态环境“美”,即:空气湿度适中、质量好,树木等植被丰富多样,饮用水安全、生产用水清洁;生活富裕“好”,即:衣食无忧,住房条件改善,出行方便,生活的满意程度高,社会服务设施得到改善,乡村综合环境的魅力得到提升,居民的舒适度得到总体的提升。3.1.2景观与乡村景观“景观”(Landscape)的含义没有统一界定,各个学科根其据研究重点不同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最初出现在欧洲,指的是一块乡村土地。17世纪末期18世纪初期,景观开始被园林设计师们广泛接纳。它最初主要应用环境美学,对人为建筑与生态环境等构成的景观进行规划、建设、评价和分析[31],这种早期倾向于视觉美学方面的视觉感受和视觉审美,一直沿用到现在。首次将景观的概念作为科学术语是现代地理学的创始人洪堡特,他认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是景观,主要研究内容是原始自然风貌逐渐向人文风貌的转变过程。生物学中指出景观的含义包含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景观指具备异质性活缀块性的空间单元;而狭义景观指几十千米或者几百千米范围内,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10 质性地理单元,而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C.特洛尔(Carl.Troll)认为,景观是一个单位的生态系统,代表了整个乡村地区,因此在具体的乡村景观规划中应该着重考虑。欧洲景观协议[G10C(2000)17]是一份非政府组织间的公约,它总结了欧洲的相关机构和组织观点,将景观的定义为:一个地区的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认知的,具备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因素的地域。景观在不同时期不同学科都不尽相同,由于对景观的理解与认知的不尽相同,景观的价值的判断标准也不可能相同,从而决定了景观研究的多元性、广泛性和复杂性[32]。总之,景观的含义是广泛的,不仅是人类活动与地球自然复杂的标记,承载人或多种功能活动,这是可以理解的是:场景、生态系统、聚居地、象征符号[32-33]。目前,乡村景观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对乡村景观进行同一的界定,因而,不同学科领域对其有不同认识。笔者归纳各个相关学科对乡村景观的不同界定,认为乡村景观包含以下的几个含义:①人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的环境深入交汇的景观综合体;②同城市相比,乡村景观表现出人类干扰少,自然属性强,并其以大面积的农业景观、大地景观为主,呈现出及自然山水格局;③从乡村景观环境构成来说,它主要由自然生态、社会文化以及乡村的聚落等景观构成[31];④从景观价值来看,乡村景观既具有具有文化及休闲价值,又具备生产和生态价值。3.1.3乡村景观规划一般而言,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一般分三个阶段:原始、传统和现代的乡村景观。原始乡村景观以及传统乡村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形成的,人地矛盾并不突出,也谈不上规划,可以理解为一个自给自足、自我维持平衡的系统。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的乡村景观向现代农业中的特色乡村景观转变过程中,面对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亟需合理有效地规划资源配置。乡村景观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区域景观规划学等为一体的多学科理论。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各种景观各要素的整合归纳,注重乡村景观的生态性、特色性以及文化性建设,同时开发乡村景观的经济价值,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实现乡村生态、生活、生产三位一体的目标。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包括是包括以自然生态为主的生态型景观规划、以村庄聚落环境为主的生活型景观规划、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型乡村景观规划。(1)生态方面乡村景观的生态层面主要指的是环境方面,原有生态环境在景观开发建设中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从生态角度出发,将原始自然风貌进行整合,保护乡村景观的稳定性,维持乡村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乡村生态系统至关重要。11 (2)生活方面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活方面主要指的是社会方面,它包含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两个层面,乡村景观规划的物质形态主要表现为;整合乡村聚落的整体风貌,保护乡村景观完整,完善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3)生产方面乡村景观的生产方面也称为农业方面,一方面要对生产性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保护基本农田,维持村庄最基本的大田的风貌:另一方面,又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乡村景观资源,调整乡村产业布局与结构,发展多种形式的乡村经济,使农村居民的收入逐步提高。3.2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3.2.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它涵盖了景观学、风景园林学、地理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它是形成于20世纪中期欧洲,发展于20世纪末期的北美,并且迅速引起了大量学者的重视同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发展快,且取得较好的成绩。1989年,我国召开第一届景观生态学讨论大会,学术界很快展示出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情,自此,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及实践成果的方面研究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35]。当前,景观生态学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于乡村景观规划,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演化、生态与农业的关系以及生态破碎化等研究领域,为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和基质不仅能够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最基本模式[14],而且能更加简明、通俗的分析景观结构与功能。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规划设计中主要体现在:①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它是基于景观学以及生态学发展起来的,主要应用在生态性的规划中,例如: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区、乡村景观等。②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是以生物为中心,正确处理天地、人文关系的生态系统,它强调以无机环境为基础,通过人类等的活动过程来研究进而保护整个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③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景观、斑块和区域三个尺度上对全球生态方面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研究,预测未来生态系统的变化,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生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3.2.2人类聚居环境学资源与环境问题促使人类开始关注自身的聚居环境。西纳学者C.A道萨迪亚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提出人类聚居环境学,主张创建一科用来研究人类聚居环境学科系12 统,研究乡村与城市聚居的客观规律,指导乡村与城市的建设问题。20世纪末,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办“人居环境与建筑创作中青年专家研讨会”,确认“人类居住”的概念。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是三元论,它的是由聚居背景、聚居活的和聚居建设三要素构成,乡村聚居环境作为人类聚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乡村的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等方面。3.2.3区域景观规划区域景观规划是指从基于区域的范围以及角度,对规划地域的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进行的景观规划。现阶段的景观规划地区还没有引起广泛关注,那些有重要价值的区域景观规划应该从人的需要和景观的重要性的着手。路德维格·K·希尔伯赛默指出,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以及地理条件是区域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新的区域景观规划模式基本取决于景观特征,取决于他们的分散与整合取决于人的行为活动,包括个人以及社会群体活动[38]。3.2.4景观美学景观美学是随着不同学科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景观美学兼具园林景观相关理论和应用美学相关理论。一般而言,美学研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美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其理论研究主要表现在文学、美术学、史学、哲学、等方面;应用研究,主要表现在建筑、技术、园林、雕塑等。我国早在古代对景观美学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园林中美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28]。不是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的模仿构景,而是对自然山水等有意识的改造、加工、调整,从而表现出一个概括的、艺术的、典型的自然。我国吴家骅在《景观形态学》中写道,景观美学的研究途径有两种:第一是以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础,对景观形态学中的“物”经研究,从而探索人与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种是基于哲学与文化历史的基础研究,对人类景观的观念随着时代变迁的过程进行重新审视,继而探究人们欣赏景观方式。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形式下的美学理论研究,都是在探讨认识如何感受和设计景观的,都是人类对景观美学的应用方面的探究。3.3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3.3.1统筹规划乡村景观规划是一个综合体系,涉及内容较多,需要多部门统筹规划共同协作完成。因此,乡村景观规划中要适当考虑到乡村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13 整体与外部的关系,进而构建成一个整体规划体系,运用这个体系剖析归纳出全局整体与各部分之间相协调目标和战略决策。要从乡村景观规划的整体上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等,解决乡村地区的生态、生活和生产问题,实现各方面有机融合,确保乡村景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3.3.2自然生态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大背景下,乡村景观的原始自然与生态、质朴与宁静的状态被打破,很多乡村景观一味模仿城市,失去了原有乡村的风貌。因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应该更加注重自然、保护自然,要基于原有的土地现状进行自然式规划,尽可能较少的干预自然环境;其次,乡村乡村景观的设计中,应该以水系、植物、等软质景观为主,不宜使用过多铺装等硬质景观,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3.3.3低碳乡村继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低碳”一词流传开来,并且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众所周知,全球共用一个生态系统圈,乡村的景观规划也应该提倡“低碳乡村”的规划设计理念。低碳乡村不仅要体现乡村的方方面面,如在农村中普及低碳环保的太阳能电池板路灯、沼气化粪池等。3.3.4AVC理念AVC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三力”,主要指一个旅游地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alidity)和承载力(Capacity),简称AVC[32]。AVC理论认为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应该重点进行“三力”认知、特性研究、策划与规划,以“三力”构建乡村景观[40]。乡村景观设计的吸引力(Attraction),是指乡村景观对美好乡村的各项事业发展的人以及物的具备的吸引能力。吸引力是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分析与评价而言,不仅存在对城镇的吸引,而且存在乡村之间相互的吸引,不仅与现状资源和环境的优劣势有关,还与自然资源的开发潜力以及开发建设后的情况有着密切联系。乡村景观吸引力主要变现在以下方面:(1)田园风光。只是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区别,因此,提升乡村景观吸引力的基本前提就是维持乡村自然田园风貌。(2)人类聚居。“聚”是针对外来休闲的游客,“居”是针对本土的居民。(3)乡村文化。是乡村景观的灵魂,包含文化遗产、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等方面。总之,乡村景观吸引力的提升就是通过全面改善这些影响因素来实现的,它不仅取决于客观因素,更取决于主观与客观的的统一。乡村景观的生命力(Validity)是针对它的景观资源开发而言,对它来说,其最大价值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乡村经济的发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输血式”,就是利14 用外部资金投入发展经济,但是这种方式如同资金救济扶贫,只解燃眉之急,不能解决乡村经济长期发展的问题;另一种是“造血式”,即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村现有的资源,调整乡村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村特色经济。建设美好乡村就要强调这种“造血式”的形式,注重美好乡村自身发展能力,充分利用资源发展花卉苗木、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随时保持景观的生命力。乡村景观的承载力(Capacity)是指一个村庄资源对于人类干扰活动的承受能力[31]。自古以来,乡村环境的形成与乡村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得以维持下来,表现出乡村景观对于人类的长期干扰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人类在长期的活动中也形成对乡村景观良性的干预过程,但由于受长期以来乡村长期的贫穷落后的局面影响,造成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陋习,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愈发突出,表现为乡村环境污染严重、土壤侵蚀的增加、乡村耕地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的减少、景观多样性的下降等等[41]。3.3.5可持续发展理念1987年4月完成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调查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一词。从此之后,“可持续”发展”这个观念逐渐被大众接受。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具体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即:在满足我们当代代需求的同时,不能危及我们子孙后代以及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44]。可持续发展包含着平衡的概念,指维护“需要”与“限制”之间的平衡,既满足人类需求,又要把这种需求限制在当前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不危害子孙以及后代的利益。可持续发展中的“可持续性”指:人们不能大肆地耗费环境资源,应该妥善处理自身废弃物,并以此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还涉及到“发展”问题,它不仅包含经济增长中的“增长”概念,还包括社会、文化、整治等综合性的指标。林达光教授认为:“发展”意味着社会体系逐步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进程。3.4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对乡村规划地有系统明确的定位,主要包括乡村景观文化特色、主题形象,用地功能、区位分析,以及各类景观的风格统一定位等。其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定位应该以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脉和风土人情为基础,以具体实情为依据。15 3.4.1定位依据首先,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定位要依据乡村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历史文脉等。这需要我们研究村庄的历史和形成过程,基地的乡村资源现状,社会历史传承下来的乡土文化,以及积淀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美好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定位必须依据历史文脉和风土人情,确保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其次,要依据美好乡村的景观自然资源现状。美好乡村景观规划需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切实可行。了解景观资源的内在价值,并将其作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定位的资源基础。第三,要做到以人为本。乡村景观归根到底是为乡村居民服务的,因此,美好乡村规划设计的定位只有首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乡村景观规划统一定位,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保障村庄长久永续的发展。3.4.2定位方法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定位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各种层次。首先,对乡村整体景观形象的定位,这也是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依据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来确定美好乡村景观的主题形象,这个形象也是对乡村整体景观风貌总体的凝练。其次,根据主题形象对美好乡村生态型、生活型、生产型的景观体系进行分析定位。最后,对各赵庄美好乡村的景观要素进行定位,例如对赵庄村内植物配置、村庄绿地中散步的各种景观小品的风格的确定、赵庄村庄的主体建筑风格以及色彩的确定等。3.5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建日本的筒井义富认为乡村景观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类是根据生产相关、生活相关、自然景观进行分类;另一类是依据点、线、面方法进行分类[45]。本文基于中国乡村规划的现状,参考第一类分类方法,结合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理念,将乡村景观各要素进行归纳整合并构建了:生态型乡村景观体系、生活型乡村体系、生产型乡村体系(见表3-1),运用构建的这一体系指导赵庄美好乡村规划设计。16 表3-1各类型的乡村景观包含内容Table3-1Elementscontainedinvarioustypesofrurallandscape生态型景观生活型景观生产型景观道路景观、住宅、仓库、花坛、绿篱、草木、水流、小河、沼泽、花木、门墙、聚落住宅区、电线杆、聚菜园、果园、苗床、水田、旱田、河岸、鱼、兽、鸟、虫、土落整体、城郭林带、庆典活动、儿童游牧草地、稻谷中心、农路、农业水壤、水平线、云彩、晚霞、戏场、农村舞台、插秧、养老院、幼儿道、生产设施、农地、农舍星夜空、园、小学3.5.1生态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生态系统的稳定关系到乡村和它的周围城市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可续发展,因此乡村生态性景观体系的建设对于美好乡村景观规划意义重大,其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指水域景观以及植物绿化[46]。(一)水域景观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乡村景观的重要元素。水资源对乡村景观生态性的影响是最直接与深刻的[49],它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乡村景观的水域体系主要由河流、沟渠、池塘等组成,河流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自然生态价值和环境美学价值,建立完善的水域体系和生态体系。在河道平面上要根据水文状况,对河湾局部进行扩大,解决局部瓶颈,对其他河段的河道保持自然生态的状态。其次对乡村河道驳岸设计采用注重生态驳岸手法,不仅充分保证河道驳岸与河流水体的调节功能和水分交换,而且拥有重要的抗洪功能。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沟渠是比较常用的设施,它不仅能够为乡村基本农田提供灌溉,还能调节乡村局部的小气候,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乡村农田灌溉以及排水沟渠可以使用传统土沟,从田间至干河逐级排放。土沟的设置要兼顾水利功能和生态功能,将传统土沟排水断面的计算应适当扩大,便于形成土沟生态区。土沟作为人造的乡村景观,需要定期的维护,尤其在农业密集的乡村地区,需要维持其排水功能的畅通,但维护不宜过于频繁,否则可能会导致土沟变为生态贫乏区[15]。池塘的生态系统基本等同于封闭状态,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链是紧密相扣的[50]。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项目基地中存在大量的自然池塘,建议规划以自然维护的方法为主,此外,恢复已有池塘的生态功能外,新建一些粗放式池塘也能发现许多自然状17 态的植物与动物种群。在这些具有生态发展潜力的环境中,尽量采用粗放模式对池塘进行开发和利用,尽力留给它们自然发展的空间。(二)植物绿化乡村绿化的类型分为:庭院绿化、街道绿化、公共绿地、聚落外缘绿化。乡村庭院绿化一般指居民庭院绿化,应该与长远的经济相结合。为突出农家田园的特色,乡村地区一般情况可以种植应季蔬菜,院落一般选用枝叶展开的落叶经济树种,也可以搭棚架栽植葡萄等。街道绿化对于改善聚落景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街道绿化要按照乡村道路规划的实际宽度以及绿化方式,植物配置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主干明显、分支点高、树形美、耐修剪、树冠大、树荫浓、抗病虫害、寿命长的骨干树种,结合常绿灌木、花卉、草坪等,合理搭配,达到生态与景观的双重效益。公共绿地应结合基地现状,以当地世世代代生活的村民的生活习性为依据,于绿地中合适的位置放置休闲坐凳、独具文化特色的指示牌等景观小品,为乡村农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美好乡村的公共绿地的建设应该坚持生态性、特色性原则,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选取抗性强、适应性广、便于粗放管理的植物,采用自然式的搭配方式,以求营造一个自然生态的绿地景观[51]。乡村聚落外缘绿化是与乡村中的农田相互连接,是与自然过渡空间,它的外缘绿化应该采取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方法,就地取材使用外缘空地种植速生林,在建筑庭外围以及院落内种植低矮的林果木,共同营造聚落外缘景观,形成乡村良好的天际线,与乡村的自然生态的田园景观融为一体,使美好乡村的聚落外缘其在一定程度上[32]隔绝外界污染以及噪音,保持聚落内部的生态平衡。3.5.2生活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生活性景观主要指人类重要的聚居空间,即中心村景观,它主要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因此,它是乡村景观中人为干预程度较高的区域,对于传承乡村的地域文化和改善乡村聚居内部环境具意义重大[32]。乡村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村庄入口、房屋建筑物以及构筑物、街道、广场、游园、池塘、河沟、菜地、庭院等。本研究将生活型美好乡村体系归纳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基础设施主要包含:道路系统、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市政亮化、环境卫生、防洪减灾、防雷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包含:小学、幼儿园教育系统的建立以及相应设施完善、养老院、村委会。本研究通过对乡村景观生活型景观进行分类,然后逐渐完善建立完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道路是乡村景观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乡村道路的设计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路旁绿化应依据美好乡村规划设计的实际场地情况灵活布置;对于聚落外部的道18 路,应根据行人行车需求以及道路等级进行绿化设计[20,28]。乡村生活性景观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还可以反映出地区的人文特征。乡村生活性景观的规划首先要深入的研究对当地的人文地理、自然风貌、文脉等,深入村长内部调研,了解村庄居民的实际需求,其进行定位。其次,根据对生活性景观的定位,考虑景观的风貌,对建筑风格、乡村标志系统风格进行统一定位。对道路、广场、居民活动场地、公共设施等系统归类。最后,创建以道路等为主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养老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系统的建立,给乡村居民的生活以及生产创造便利的条件。3.5.3生产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农业是自古以来就是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农业景观指的是农村生产性景观。农业景观由农业生产活动组成,是乡村人文景观的重要表现。同时,随着农业快速发展、地域性的差异和生产内容的不同,农业景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征,这对乡村地域性景观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46]。乡村农业景观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农田景观,二是林果园景观。从时代特征来看,乡村景观分为传统农业景观和现代农业景观。本研究中内容中的传统农业景观即指农田景观,现代农业景观主要指林果园景观。乡村生产性景观的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农田生态风貌的规划设计,农业观光园以及休闲林果园的布局及开展内容等。农田景观规划首先要确定农田斑块的大小和数目,这是提高景观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前提;其次确定其形状以及位置,便于实际的田间管理和机械作业,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最后确定朝向和基质,它关系到农作物生长的量和生产效益,关系到土地生产能力的提升。总之,生产性景观规划的设计方法是即:全面考察、综合分析、整出方案。3.6本章小结本章节首先分别对对美好乡村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且简单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指出乡村景观规划是该应用景观生态学、人类聚居环境学、区域景观规划学、景观美学、等为一体的多学科理论。而后详细阐述乡村规划应遵循的统筹规划、自然生态、低碳乡村、AVC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总结出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位方法和定位依据,根据规划设计的定位方法,将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归纳为生态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生活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生产型乡村景观规划设[32],并将各类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作了简要概述(见表3-2)。19 表3-2各类型的乡村景观体系包含要素Table3-2Contentscontainedinvarioustypesofrurallandscape分类理念类型体系包含的主要景观要素规划设计要点水系人工沟渠、池塘、河流A.按照景观生态学原乡村生态理,合理规划生态水系统型景观B.保护植被斑块、注宅旁绿地植物、村旁绿地植物、植物重绿色廊道建设路旁绿地植物、水旁绿地植物︵生态、生活、生产︶三乡生村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基础设施环境卫生、防灾减灾、景观小品A.按照统筹规划的原理景乡村生活则,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念观型景观B.建立从幼儿到老人的整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幼儿园、小学、村委会、敬老院设施传统农业谷物农作物、瓜果蔬菜A.注意保护基本农田乡村生型B.满足区域要求的休产景观现代休闲闲农业现代林果园农业20 4案例分析——以凤阳县刘府镇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4.1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背景4.1.1赵庄的自然地理概况凤阳县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地处淮河的中游南边,北纬32°37′-33°03′、东经117°19′-117°57′之间,东与明光市相连,西部和西北部与蚌埠市龙子湖区和蚌山区以及淮南市大通区相接壤,南与定远县毗邻,北边滨临淮河,与蚌埠市淮上区、五河县相望[53]。凤阳县整体地形趋势北低南高,北部则为沿淮冲积平原,其中南部为山区,中部多为岗丘且地势倾降较为平缓[54],海拔一般为15-17米。从整体气候看,凤阳属于中国东部湿润季风气候。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属于温暖带,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然而两种气候带的气候并无明显差异。凤阳县正处于处在温暖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间,所以其气候上表现出了明显的过渡带特性。其气候具体表现为:全年四季分明,阳光充足且四级气候均较为温和,其中春夏温度较高且空气较为湿润、秋冬季节温度较低且较为干燥,春夏时间较秋冬长,四季雨水分布不均并且稍显不足,年平均气温约为14.9℃,年降雨量约904.4毫米,年蒸发量约1609.7毫米[55]。刘府镇在淮河南岸,东面与府城镇相邻、南与定远县毗邻、西面与武店以及西泉两镇接壤、北面与蚌埠市接壤。刘府镇全镇面积约为201平方公里,全镇共辖四十多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全镇人口69556人,耕地面积约为105000亩,需水量为2000万立方米[56]。宜牧宜草山场大约4万多亩。本项目的赵庄村位于刘府镇的北部,距刘府镇区约5千米。与蚌埠市交界,距蚌埠市区仅6千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见图4-1)。赵庄现全村共有居民482户,2107人,其中的劳动力人口为866人,占赵庄总人口数目的41%,可耕地面积大约七千多亩。共有4个自然庄和12个村民组[56]。近年来,赵庄正以传统农业生产为基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生态旅游村”。21 图4-1赵庄区位分析图Fig.4-1Figureofzhaozhuang"slocation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1.2赵庄的经济发展概况刘府镇是凤阳县经济重镇、滁州市的经济强镇,其汽车加工制造业相当发达。赵庄隶属于刘府镇,其美好乡村规划建设可以以经济实力强大的刘府镇作为依托。多年来,赵庄的农业以小麦、水稻等粮食生产为主,近年来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逐渐开展,赵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乡村经济条件的逐渐改善,赵庄也逐步开始发展农业观光园等第三产业。总体来看,赵庄的经济发展水平多年位列刘府镇镇第一。4.1.3赵庄的文化历史概况凤阳是我国比较有名的文化和历史名城,境内有举世无双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正是凤阳,据传八仙之一蓝采和也是在此地成仙,另外《庄子·秋水篇》中惠子与庄子观鱼之事也是放生在此地。与此同时凤阳在我国现代历史上也是农村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位于赵庄村内赵庄路南侧的梨花古井,传说是樊梨花当年亲手所挖。此外赵庄村内还保留着农耕文明遗留下的的石磙、石磨、水车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生产工具。赵庄村里老人喜欢经常在一起对弈、聊天等,村里充满人文关怀,这些文化历史为赵庄的美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文化蓝本。22 4.2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优势4.2.1地理区位优势本次规划的项目基地赵庄村位于刘府镇的北部,背靠蚌埠市,境内有淮南铁路线和凤淮公路穿过,距合徐高速公路入口4千米,刘府镇内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纵横相连,交通十分便利[59]。赵庄村地处凤阳西北部,属城郊村,有着很大的农业开发优势。根据这一区位优势,赵庄村立足发展城郊型农业,为美好乡村生产性的景观规划建设打下坚实基础[60-61]。4.2.2自然资源优势赵庄靠近镇区,自然环境优美,赵庄路南侧自然的大田风貌保持完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赵庄整体可耕地面积约为七千亩,其中近一半完全由农户自主耕种(其余为公司企业租赁),因此赵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此外赵庄山场、用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极具开发潜力。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意义重大。除此之外,赵庄的历史人文也十分丰富,不仅有传统农耕文明中石磙、石磨、水车、水缸等生产生活工具,而且保留了传说为樊梨花亲自劈开的梨花古井,这些历史人文资源为赵庄的的美好乡村景观特色新建色提供文化基础。4.2.3人力资源优势赵庄村居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较高,领导班子的凝集力和战斗力强,为群众办事的激情高,肯为村民办实事。几年来,村民积极投入到赵庄美好乡村建设中来,涌现出一大批劳模,其中赵庄劳模赵世来,为建设家乡,建立起大批的产业,为吸纳赵庄村民就业等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领导班子合理引导,建立养羊、养鸡、养鹅、无籽西瓜、大棚蔬菜等项目,以及项目的种苗供应、培训和技术服务[61]。4.2.4经济的支撑为保证美好乡村计划的顺利实施,安徽省特别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于中心村的建设规划以及自然村的治理进行经济支持。并从2013年开始,开展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鼓励村民投资和社会招商的多元经济投资体系,以逐步增大资金投资力度。通过多方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赵庄美好乡村建设灵活运用补助、税收优惠、奖励、贴息等资金和措施,吸纳民间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源等投入农村创业、兴业,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民间企业家赵世来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开办了金星农林开发有23 [61]限公司。对于以上赵庄村的各种实际情况,赵庄村的经济发展类型背定位为城郊型经济。4.2.5政策的扶持2011年1月安徽省住建厅出台《关于开展村庄整治促美好家园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自201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村庄整治促美好家园建设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全省共建设成1000个美丽、清洁的乡村,这将改变我省现有的农村环境面貌,也将引领新时代农村的发展趋势和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贯彻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号召,推进赵庄村更好的落实凤阳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使村庄建设工作有序进行,特别编制《凤阳县刘府镇赵庄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以指导赵庄村的建设。4.3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劣势4.3.1缺乏统一的的规划指导近年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传统农业也逐渐转型,赵庄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也都发生重大变化。当前,赵庄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中,缺乏统一的科学作为领导,出现盲目扩建问题,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植被被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等硬质铺装。同时,日益增多生产生活的机动工具日益增多使赵庄的空气质量变差。图4-2赵庄现状分析图Fig.4-2Figureofzhaozhuang"sstatusanalysis图片来源:作者自摄此外,赵庄建设布局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局部地段建筑密度较高,布局混乱,24 赵庄路沿线的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建筑风格迥然不同,色彩各异。村庄内部的水渠水质质量较差,缺少卫生管理,日常生活生产设施随意放置,严重影响到车辆正常通行以及村内道路道路面貌,而且道路绿化养护匮乏,水塘以及道路两边杂草丛生,原始自然的农村景观面貌严重遭到破坏(见图4-2)。4.3.2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赵庄村基础设施投入少,农村公益性、生活性设施严重缺乏,基本的教育、养老、环境卫生、商业等公共服务服务设施严重缺乏。此外,赵庄道路等级不高,供电、通信等设施标准很低。村内缺乏相应环境卫生的设施,垃圾收集箱配套不足;赵庄村庄内公共厕所内无供水,卫生条件极差,赵庄中心村内的团塘水质遭到破坏,池塘内杂草丛生。近年来,通过“改水、改厕、改圈”等方式改善基本卫生条件,使环境面貌大大改善,并以此为基础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然而基础设施的缺乏成为了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民生产发展的瓶颈。4.3.3缺乏特色景观赵庄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也颇具特色,这些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延续和保护这些特色历史势在必行[63]。它作为一个传统自然村,农民思想观念较传统,他们认为乡村就是落后,城市代表着发达,发达的才是好的。这种思想,使赵庄乡村景观建设中更加注重“城市化”,而忽略其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以及美学功能。这一现象导致大部分农村城市化,乡村景观功能严重退化,景观多样性缺失[46]。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也逐渐城市化,使乡村固有的特色风貌没有很好地继承和保护,导致乡村的本土特色丧失,乡村特色田园景观遭到破坏,以至许多古老特有的传统文化逐渐丧失。因此,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重视加强中心村特色景观营造,在改造村内主次道路,提升村庄内部绿化空间时,对古树名木、历史古迹、文化习俗进行保护,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的同时,将赵庄特色文化运用到具体的景观设计中。4.4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4.4.1整体性原则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是存在的独立空间,而是集周边环境、地域特征、文化风俗等为一体的综合体。因此,要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原则,规划设计中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统筹全局,更加注重相邻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关系。从全局考虑,整体规划赵庄的总体布局,合理安排赵庄的总体功能。25 4.4.2生态性原则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围绕村民与村庄展开的,因此要体现生态学的基本原则。遵循自然优先的原则,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质就于谋求村名与景观协调共存以及发展的途径。赵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合理配置乡村土地,为村民创造出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从而为社会创造出一个满足子孙后代需要的可持续的乡村生态系统[46]。从实质上讲,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应做到社会和自然相互融合,就是创造一种兼具人文和自然生态、和谐美好的人类居住的乡村环境。4.4.3特色性原则赵庄土地广阔、资源种类多样,长期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传统丰富乡村景观。赵庄这些乡村景观中饱含着热爱自然、爱好生活、和谐吉祥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赵庄乡村景观逐渐被城市景观所同化,乡村景观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缺失。基于此赵庄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尊重并延续当地历史文脉,对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的景观要素给予充分的保护。首先,赵庄景观规划设计前期要进行充分深入调研,对赵庄的明文化、梨花古井、缸文化等深入挖掘。其次,在赵庄美好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时将原有的明文化、梨花古井、缸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统一梳理,整理出一整套的文化体系。最后,归纳整合出系列文化,并将它运用到小品、植物水景等的具体规划设计实践中去。4.4.4以人文本原则乡村,既是农村居民正常工作场地,又是农民生活与居住的场所,当前,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美好乡村的同时满足正常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同时服务于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人是景观规划设计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以乡村居民为主体的,最终规划成果也是服务于乡村居民的,因此,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应从乡村居民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尊重村民、理解村民的感受,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人性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29]。4.5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4.5.1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布局依据对赵庄的实地调研,结合乡村景观的概念以及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人类26 图4-3赵庄规划总平面图Fig.4-3GeneralgraphicDesignofzhaozhuang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聚居环境学以及区域景观规划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以及美好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系统地整理出乡村景观设计规划所要坚持的统筹规划、生态自然、低碳乡村、AVC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照赵庄美好乡村现状肌理,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对前人提出的“三生”——生态、生活、生产——的规划体系进行了具体的归纳和总结。对赵庄的实地乡村景观慨况进行分析,挖掘当地的景观文化,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发扬传统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结合赵庄美好乡村景观的实际规划案例,于赵庄中心村的敬老院附近合理布局公共绿地,在赵庄村庄现状的布局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逐步完善村庄的基本功能,合理布局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村庄整体格局(见图4-3)。通本次村庄建设规划区主要包括现状赵庄村建设区域,约19.31公顷,合289.63亩。规划通过整治将赵庄村发展成为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生态优良的美好乡村居民社区(见图4-4)。27 图4-4赵庄规划鸟瞰图Fig.4-4anaerialviewofzhaozhuang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通过对基地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相关意见,规划整体形成“一轴两片四园九景”的总体规划布局结构(见图4-5)。图4-5赵庄乡村布局总平面图Fig.4-5TotalZhaozhuangvillagelayoutplan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一轴”:即赵庄路及两侧绿化。赵庄路是赵庄村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赵庄村内供行人车辆通行的主要景观大道;本设计以钢琴键为设计来源,以红叶石楠、火棘、海桐等长短不一的整形灌木为设计蓝本,将他们融入赵庄景观大道两旁的绿化28 中,以求用整形灌木组合达到类似于钢琴琴键的效果,打造优美特色的乡村景观。“两片”:即赵庄路南侧“大地飞歌”景观片区,以及分布在赵庄路北侧的人文居住片区。大地飞歌片区主要指的是赵庄路南侧的一望无际的乡村农田景观,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麦为主。以“水”为主要设计的串联轴线,以赵庄的历史文化为依托,自西向东依次在赵庄路的南侧规划设计了“梨花古井”、“红叶乡桥”、“柳荫水车”三个景观节点。人文居住片区主要指的是赵庄路北侧中心村的乡村聚落景观,主要以人生成长轨迹为时光轴,一依次规划了门楼景观、小学、村委会、新农村社区、敬老院等景观节点,规划建设生活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体系。“四园”:即看春园、观夏园、品秋园、赏冬园。将赵庄聚居中心村社区中的庭前空地进行整改整治,营造春夏秋冬的四季不同、景色各异的美丽田园景观。“九景”:即田立方、树人广场、文化乐园、清风台、团塘景观、吾老之家、柳荫水车、红叶乡桥、梨花古井。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节点,共有九景;主要指的是赵庄的入口门楼景观(田立方),小学幼儿园的户外景观(树人广场),村委会景观改造(清风台、文化乐园),中心村团塘的生态改造(团塘景观),养老院的扩建(吾老之家),以及赵庄路南侧的传统古井改造(梨花古井),小桥的修缮(红叶乡桥),鱼塘的治理与改造(柳荫水车),这九景包含了赵庄美好乡村的生态、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他们构成赵庄美好乡村建设的骨髓,是赵庄美好乡村建设的关键。4.5.2赵庄生态型美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一)水系统规划设计水系是乡村景观的血脉与灵魂,无论是乡村自然的水体还是规则的水域,运用得当可以因水而得佳景[64,65]。规划区域除了位于赵庄敬老院旁的团塘以及赵庄路南侧水产养殖的池塘外,还包括散布的数量、深浅、大小不一的自然池塘。它们不仅是重要的动物与植物栖息地,也是影响赵庄聚落内部的局部小气候的重要因素,对赵庄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对赵庄村庄内团塘以及沟渠的垃圾和淤泥进行统一清理,重点建设沿淝左堤北侧和沿水系两侧的绿化种植带;疏通沟渠,严禁一切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倾倒垃圾,保持水系的洁净(见图4-6)。其次,对驳岸护坡进行生态化处理,加强生态水岸的绿化建设,整理沿水护坡和绿化,水旁种植垂柳、水杉等耐水湿植物,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最后,在水旁配置水车、木桥等辅以景观小品,保持文化特色品质与环境生态效益相统一(见图4-7)。29 图4-6团塘景观图4-7柳荫水车Fig.4-6“tuantang”landscapeFig.4-7“Liuyin”waterwheel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由于村庄的功能简单、规模小[66],村庄的绿化系统可以归纳为:基于农田林网的农业生产用地、基于四旁绿化的宅旁绿地、水旁绿地、村旁绿地、路旁绿地[67]。在住宅庭院内、宅间空地、村庄道路两旁以及沟渠边等地结合村口、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场地,应种植绿色的地方经济作物,加强村庄绿化;使村庄主要道路绿地、次要道路和公共活动场地绿地、水旁绿地等形成绿道景观。另外还应注意保持生态的多样性,避免绿化树种过于单一,要保证四季有绿,四季分明,还要考虑绿化品种乡土和适生,以形成符合本土乡土自然的绿化景观。在不影响环境卫生的前提下,鼓励栽植地方经果和蔬菜的种植,使得整体环境即具有经济效益,又可达到调节庭院温度、湿度的目的,以构筑生态的、舒适的人居环境。农业生产用地是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生态、生产的双重效益[68]。赵庄内部地势平坦,应该发挥优势重点做好农田林网的规划设计工作使它的生态效益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本研究将规划赵庄路南侧为农田景观,在赵庄中心村周围以及北侧发展苗木以及果园,形成特色的乡村风貌,改善村庄周围的生态环境。本次规划赵庄路南侧生态农田中有一处传说当年唐朝女将樊梨花亲手所挖的古井,该古井在当地广为流传,称为梨花古井,本次规划本着坚持特色性原则保图4-8梨花古井护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景观,因Fig.4-8PeartreeofoldWells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地制宜地将其改造成一处生态性景观;梨花古井原为村民生活引30 用以及生产灌溉的用水,淡化其逐渐失去的原始生活以及生产功能,本规划坚持生态性原则,加强其生态功能的发挥,规划将原有的的梨花古井的井内的漂浮物进行统一清理,对水质进行净化改善;本次规划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古井旁设置围栏等防护措施,防止游人或者小孩的不慎跌落,此外在梨花古井旁边设置木质休闲坐凳等,满足游人的休憩功能,在梨花古井的南侧的农田配置大量梨树、桃树,不仅能够寓意着对大唐女将樊梨花所挖之井,而且能够营造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氛围,打造兼具生态与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景观(见图4-8)。宅旁绿地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续,质量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其的绿化功能紧密相连[66],因此,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宅基地绿化功能,还要满足居民的各种日常活动。赵庄的宅旁绿地规划设计中,以小尺度的绿化空间为主,种植低矮的红叶石楠灌木球,采取见缝插针,不留裸土的方法,为将建筑与绿地紧密结合,在围墙外种植爬墙植物,等立体绿化植物,软化建筑线条,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宅旁的环境。此外,保留靠近赵庄路附近的宅旁庭前绿地的菜畦,采用竹篱进行围合,为引导农户在庭院内修剪整齐规范的花池、树池,在外围观赏植物和乡土植物,营造出自然朴实的“农家”氛围。乡村滨水的绿化应该以自然式为主,遵循自然水岸植被群落的组成规律[69]。美好乡村的规划设计对赵庄路南北两侧的沟渠进行改造,且增加沟渠两侧的水生植物,不仅使滨水绿化与农田景观相呼应,而且能建立多种生物栖息地,使其适宜人类、鸟类、鱼类的生存。根据不同水位的停滞时间长短,在赵庄内池塘周边配置柳树、芦苇等湿生植物,以及水杉、杨树等喜湿耐水植物,以突出植物群落的景观生态效果[66]。村旁用地的表现要素有林地、耕地、道路、水体等,它是村庄边界。村旁绿化应满足隔离、防风的功能,在赵庄周围种植高大乔木、配置中型乔木灌木,在中心村的周围栽种果树林带和经济林带,形成村庄的自然屏障,隔离村庄外噪音、沙尘等[66]。路旁绿化主要是指主要或者次要的道路旁的绿化。乡村的道路绿化不同于城市,它应该首要满足生态功能,其次是美观功能[66,86]。赵庄路植物配置应该以香樟、桂花树、紫薇等乔木为主,配置红叶石楠、火棘、海桐等灌木,不仅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还发挥其吸滞粉尘、抗污染生态效益。4.5.3赵庄生活型美好乡村景观体系规划设计(一)基础设施规划设计(1)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乡村道路是保证乡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77]。因此,加快乡村道路网的规划建设,对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面貌至关重要。首先,研究赵庄的整体行人行车需求,理顺村庄内部路网系统,规划完整合理的31 交通体系即两横五纵,两横主要指:赵庄路、果园路,五纵只要指小学东侧的校园路以及中心村南北走向的一道巷、三道巷、六道巷、八道巷;其次,拆除妨碍道路通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满足交通通行要求,保证道路循环畅通;最后,根据道路的宽度等级选择铺装材料[85]。设计中将道路分为如下三级(见图4-9)。图4-9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Fig.4-9Planoftrafficsystem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主要道路:为现状村庄东侧联系内外交通干道,规划拓展其路面宽度,达到4-8米,同时于道路两侧预留建筑红线距离14-20米,保证交通安全,减少对居民的噪音影响。在赵庄路北侧组团绿地旁设置停车位,满足居民停车需求。赵庄路是赵庄村聚落内部的主要干道,它主要是联系村庄外部空间,组成内部交通网络的主要轴线。其主要功能是供车辆通行,因此为满足行人以及行车需要,选择柏油路面。道路两旁种植香樟、桂花树、紫薇等乔木,配置红叶石楠、火棘、海桐等长短不一整形灌木,通过整形灌木组成琴键,达到类似于大地飞歌景观效果(见图4-10)。32 图4-10赵庄主要道路景观效果图Fig.4-10RenderinglandscapeofZhaozhuang"smainroad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次要道路:为村庄内部联系各功能组团的内部道路,路面宽度为2.5-3.5米,建筑控制线10-12米。次要道路是联系赵庄中心村的各住户与主要道路连接道路,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在次要干道上选用桃树、紫叶李、西府海棠等落叶灌木。同时,赵庄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交叉口要符合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70米内清除1.2米以上障碍物,故行道树绿带采用通透式配置[70-73]。赵庄主次道路的视距三角形内选用抗性强、耐修剪、生长迅速的小叶女贞等1.2米以下的灌木地被,改善道路环境。此外,道路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具有导向性作用[71]。宅间道路:主要为内部宅间路,路面宽度为1.5-2.5米左右。宅间道路主要满足村民行走需求为主的路面,应以本土材料为主,如水泥砖、青石板等。宅旁道路绿化主要采用桃树、西府海棠、红叶石楠、月季等植物,即可美化宅间,又能净化空气环境。(2)给水系统规划规划原则:赵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投入合理,按照近远期结合,分布实施原则,基础设施针对不同用地性质分类配置,节省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村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根据刘府镇总体规划,赵庄村庄给水规划,要集中居民点由由刘府镇自来水管网供水,通过管道集中引通到各户。赵庄村内的给水主次管道沿主干道和次干道铺设,33 主管网管径DN100mm,形成环状管网,宅间道路布置DN50mm的次要管道,覆盖到赵庄所有用户。市政消防栓不大于150m设置一个,和给水管网同时施工[72]。(3)排水系统规划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全村排水采用雨、污截流制。为赵庄居民提供便利,原则上利用原河流沟渠作为雨水沟渠,此外,规划新建污水管道系统。①雨水排水系统村庄内现状雨水呈自然排放状态,规划按就近分散排放原则,雨水排放应结合赵庄村实际地形以及高程,采用明沟或暗渠方式,排水沟渠应充分结合地形,及时将村庄雨水就近排入村庄内池塘、沟渠、河流等[73]。赵庄村内内敬老院及其南侧的雨水直接排入西侧团塘,根据地势高程团塘西侧雨水排入现状沟渠,村内所有道路及地块雨水均就近排入附近冲沟。规划对赵庄排水沟渠加强维护管理,防止赵庄村民日常生活废弃物和淤泥对其造成淤积堵塞,保证排水畅通,并结合排水沟渠砌筑形式进行边坡绿化[74]。②污水排水系统结合刘府镇总体规划,赵庄美好乡村排水系统严格采取雨污截流制。村庄各户污水经统一收集后排入设施内统一处理,以避免村庄内污水横流对村民生活带来的不便,美化村庄环境,污水处理后排入村内自然沟塘。对于分散居民区,规划使用生化池、净化沼气池、化粪池或者双层沉淀池等方式处理污水。赵庄村内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按照村庄建设区总用水量的85%计,则日产生污水量为62吨/日[75]。依据赵庄村庄实际的人口数量和日常生活所的排污水总量,估算出赵庄所需污水管网管径,即:最小管径不小于150毫米,村庄污水的主管径500毫米,次要管径300毫米;污水管道的设置依据地形坡度而定,坡度不应小于0.3%。依据赵庄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要求,污水管道应采用地埋式敷设在冻土层以下,并与建筑外墙、树木等中心间隔1.5米以上[75],污水管道的深埋应尽量避免穿越公共场地,避免与沟渠、道路等障碍物交叉,同时设置检查井[74-76]。(4)电力电信系统规划村庄内现状架杆电线较为凌乱,不仅影响村庄的整体布局,同时存在安全隐患。①电力规划全村供电由变电站引入10KV架空电力线至各用户。按照农网改造要求,一户一表,生产用电电网覆盖率达到100%[76]。考虑到村庄景观要求,规划新设电力线地下敷设,现以保证村庄天空整洁干净。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赵庄电力规划采取地埋电缆沟的敷设方式,并形成环路。电缆沟距离道路红线0.6-1.0米。规划村庄中主要道路下埋设路灯电缆,路灯间距50米,灯具选择选用LED等节能灯具,以创建节能美好乡村。34 ②电视、通信规划全村由刘府镇电信支局提供通信服务。管网道路要求地下管道长远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视通信管道设备;尽量选择障碍少、利于施工的道路段铺设管道;尽量避免在赵庄团塘、沟渠附近铺设管道,在交通繁忙主干道赵庄路铺设管网时,注意疏散来往行人和车辆[77-79]。全面升级赵庄村庄内部的现有广电网,新建各类通信线路,使通讯工程覆盖赵庄整个村域,近期覆盖率达90%,远期达100%。每户默认按照1~2对电话线进行设置,部分特例按用户要求进行独立设置,每100户预留一部公用电话线共5部,设置电缆交接间一处,配置电缆应按照赵庄终期需要确定。(5)市政亮化路灯主要布置在公共活动场地、村口以及主次道路旁沿赵庄村内的主要车行道上每隔30米布置一处6米高的高杆灯,次要行车道架设5米高的路灯,考虑使用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赵庄绿化景观广场、游园,建议结合重要标识物如规划展示牌,布少量置射灯。同时为保证巷道的夜间照明,按照一户一盏的原则布置庭院灯。(6)环境卫生赵庄美好乡村规划中应注重环境卫生工程,积极倡导因地制宜地农村环卫工程建设。中心村内生活垃圾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模式,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工作,实现村庄保洁正常化,逐步促进垃圾分类收集,提高资源转化效率[79-81]。赵庄美好乡村建设中,规划近期实现生活垃圾密封化、容器化收集管理。垃圾箱按便于赵庄村民投放的原则,设置在赵庄路北侧居民区内,按照15-30户集中设置一个,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米[82]。为了满足赵庄居民的需要,规划中一共配置公共厕所五处,新建公厕要求为水冲式,保证赵庄公厕的卫生达标。村庄内重要景观节点以及居民点处应考虑实际需求,增加环卫设施的数量。本次赵庄美好乡村规划共新增垃圾箱为20个,新建垃圾房2个、公共厕所3处。(7)防灾减灾赵庄防灾减灾设施严格按照规范设置,对于存在消防隐患的公共建筑、住宅、设施等及时进行整改,并加强宣传,保障道路畅通,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消防安全观。首先,赵庄美好乡村的抗震工程严格根据抗震设防标准与防御目标,对不满足设防标准的房屋进行改造[83]。根据实际情况,与农户村民协商,采取加固或者拆除的方式对赵庄村内不安全的农房进行整改。需加固的农房应先申报有关部门批准,然后应按照技术部门或技术人员提出加固方案和施工图纸实施加固措施。其次,积极保护村内亲水平台等设施,及时对其维修和加固,确保消防取水平台安全。对村庄内接触“火源”或采用易燃材料做成的厨房进行统一改造,在厨房墙体35 表面加做或者改用阻燃材料,保证消防安全。此外,为防止火灾,村庄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栓等安全设施。最后,赵庄的美好乡村规划按照防灾减灾的要求建设河流建设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措施等。(8)防雷规划赵庄美好乡村的防雷规划工作总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84]。村庄内新建、改建、扩建小学等较高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都严格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要求设置防雷设施,由具政府机关认证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施工。赵庄美好乡村的防雷装置投入使用后要根据规定每年检测一次,对小学这种公共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增加检测次数,最低每半年检测一次[85]。(9)景观小品规划小品是赵庄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构件”,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特色的重要体现。赵庄景观小品规划设计分为两类,即观赏性及实用性两类。观赏性小品指:景石、雕塑、花坛等,这一类小品主要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实用性小品指:宣传栏、指示牌、健身器材、娱乐设施等,主要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方便,满足人们需要功能。赵庄景观艺术小品的规划应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力求简洁大方与经济实用,要与乡村的面貌特征与文化相适应。将赵庄历史特征调查和文化风俗的研究,具体运用到对赵庄乡村中的人文景观雕塑、桌凳、路灯、公交站牌、广告牌等进行详细设计中。设计中注重与乡村的自然面貌协调统一,多釆用体现生态感的木材,自然石材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文明不断的进步,农民的生产工具也在不断地改进,一些旧时的生产工具被人们遗弃和遗忘,但是作为一种旧事的劳动工具,不仅包含着劳动人民的认知和情感,又代表着一种文化文化,然而文化的逐渐消亡对乡村景观的建设毫无生机特色可言[87]。因此,赵庄景观小品设计中,应将已变更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农民生产工具加以利用与保护,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乡土气息的特色景观。首先,考虑到刘府镇缸窑烧制业发达,赵庄现在依然残存许多废弃的缸,规划将收集这些废弃不同形状的缸以及陶器后,植入草本花卉,形成景观小品组合,放置在赵庄组团绿地中,形成缸景文化(见图4-11)。其次,在项目实地考察中,发现有许多闲置的石磙、石磨,规划对石磙、石磨收集后,统一安置在组团绿地中居民休息处,既可以当坐凳使用,又能营造特色乡土景观,同时还节省购买小品的资金。最后,将被废弃的水车,进行整修后放置在赵庄路南侧池塘旁边的作为景观雕塑,打造柳荫水车的景观效果。36 图4-11缸景效果图Fig4-11Tankrendering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要功能涵盖了村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赵庄村作为中心村和行政村,它的服务设施功能应该包含:教育服务功能、管理服务功能、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等。除了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医疗室、养老院外,其他的功能设施视村民的需求而设,这些公共服务设施不仅为赵庄居民的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成为赵庄景观与文化的一种象征。(1)小学、幼儿园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和小学是乡村重要的教育场所,它的户外景观环境是学校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合儿童年龄特点且宜人的校园户外景观环境建设不但可以改善和提升校园户外环境质量,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88]行为,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图4-12树人广场效果图本研究规划扩大现赵庄小学规Fig4-12Renderingfigureof"shuren"square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模,新建教学楼一栋,新配置运动场内设施;在小学校园内新建幼儿园一处,完善学前教育。并且规划在小学门口,新建景观节点“树人广场”(见图4-12),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营造适合儿童的校园户外活动空间。赵庄路西侧“树人广场上设置一处景观雕塑“日晷”,寓意光阴似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传承历史文脉。在广场两侧铺装北侧选择乡土植物栾树作为树阵种类,不仅可以象征赵庄的孩子们如树木一样,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同时满足是构建绿色教育生态文化,建设绿色生态户外校园环境发展需求。37 (2)村委会规划利用现状赵庄村委会用地,新增卫生所、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运动等设施,形成赵庄文化活动中心。新增经营性设施,规划文化活动中心内建设便民超市等经营性设施。将原有的农家书屋前院墙进行拆除,设计成半开敞的景观空间,因地制宜地将院墙内原有菜地进行一系列自然式规划设计,将它设计为半开敞小游园,将座凳结合文化宣传栏和花坛,设置在农家书屋阅读中心的绿地中,既图4-13村委会庭院效果图方便了阅读者,又形成良好的文化阅读Fig.4-13Renderingfigureofnursinghome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环境(见图4-13)。(3)敬老院将原本位于团塘附近的敬老院进行整治,敬老院房屋刷白,院内垃圾杂物进行清理,配置相应的老年人健身器材。在敬老院入口种植桑树和榆树,象征恭敬老人桑榆晚景之乐,敬老院入口两侧布置供老人健身的弧形卵石道,并且在步道内侧设置象征夕阳红的景观雕塑,雕塑上刻孝敬老人的故事,以传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文化传统美德(见图4-14)。图4-14吾老之所效果图Fig4-14Villagecourtyardrendering4.5.4赵庄生产型美好乡村景观体系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划设计(一)传统农田景观从传统的审美视角来看,农田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乡村景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几种不同的作物群体生态系统形成的斑块或者廊道构成[89]。传统农业景观主要指基本农作物种植的所形成的农田景观,所以它首先考虑农业作为生产性的第一属性,其次是观赏属性。农田景观主要以谷物农作物、瓜果、蔬菜和经济型花卉等构成为主体,以林业种植辅,结合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用来达到生产与景观的高度结合[90]。本规划设计中,传统农作物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油菜等,形成规模性的整体效果,体现大田的风貌,展示乡村景观特色的重要景观,体现乡村景观的农业属性。以38 赵庄路南侧和聚居区的北部为主,形成春赏油菜、夏看花生、秋观玉米、冬播小麦的因时制宜、四季不同的大田景观。(二)现代景观现代农业景观,主要是休闲农业,指现代的农业观光园和林果园观光景观。现代的休闲农业可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加强城乡地域的联系,此外,还有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开展,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本规划设计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到乡村居民的需要以及场地的现状,在赵庄路南侧规划的休闲农业有休闲农田、瓜果釆摘等。赵庄景观规划设计中,就地取材,主要以本地乡土树种杨树、乌桕、松树等为主,在赵庄路北侧农田后大面积种植林木,隔绝赵庄外部工厂的噪音,分割赵庄的景观空间。赵庄中心村北侧为大面积的果园,主要有梨树、桃树、石榴、柿树等。赵庄的现代农业景观规划利用不同水果的花期和果期,构成果园景观,并且适当开展丰收采摘活动,吸引游客,以展示赵庄的地方文化特色[42-43]。4.6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效果4.6.1实施成果目前,赵庄美好乡村景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部分规划设计的已经初具成果,带来了良好的效益。主要归因于赵庄美好乡村的整体全局的规划设计,赵庄领导班子对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视。村民对于建设家乡的大力支持,对于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家园的追求以及对于建设完整的生活设施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具体成果如下:生态方面:赵庄村入口绿地的草坪也以及完成施工,与南侧的农田景观以及北侧图4-15赵庄入口景观竣工图Fig4-15RecordfigureofentranceintoZhaozhuang"sblackgates图片来源:作者自摄林地景观融为一体;乔灌木搭配合理,采用抗性强的红叶石楠,大量吸收了周边化工厂所排废弃,净化空气,调节局部的小气候,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与赵庄村入口处已建成的门楼相互交映,衬托出门楼的宏伟气派,形成赵庄的门户与形象,现已经39 成为对外宣传赵庄的名片(见图4-15)。位于敬老院旁的团塘,旧状内部垃圾漂浮、淤泥堆积、水质恶坏,现已清理,并结合生态效益的良好植物打造成的团塘景观(见图4-16)。图4-16赵庄团塘竣工图Fig.4-16RecordfigureofZhaozhuang"s“tuantang”图片来源:作者自摄生活方面:村庄基本已完成完整基础设施的构建,赵庄路两旁的的垃圾已经清理,道路绿化得到提升,道路两侧的路灯已按照照明要求架设(见图4-17);给排水管道已经铺设完好,电力电信线路已入户;原有的简易式厕所已经拆除,新建厕所为冲水图4-17道路景观竣工图Fig4-17RecordfigureofZhaozhuang"sroad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式,除此之外构建了完整的防洪防灾的系统,小学的扩建已经完成,并且新建幼儿园,校园内新增游乐设施,供学生玩耍,校园绿化效果已经得到提升,校园内部的环境已40 经改善(见图4-18);原有村委会入口以及村委会内部庭院绿化改造提升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见图4-19);原有的敬老院的建筑外墙刷白、庭院内垃圾已清理,新增了必要的生活设施,敬老院入口的绿化已经初见成效(见图4-20)。图4-18小学、幼儿园景观竣工图Fig.4-18RecordfigureofZhaozhuang"sprimaryschoolandkindergarten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4-19赵庄村委会竣工图Fig4-19RecordfigureofZhaozhuang"svillagecourtyardrendering图片来源:作者自摄生产方面:以赵庄路为轴线南侧的农田景观已经形成(见图4-21),中心村周围的果园已经在建设,赵庄路北侧外围的的经济林地完成建设,老式生产工具例如石磙、水车在赵庄的景观建设者得到良好的利用,形成特色的景观效果。完整的生产型景观体系基本构建完成。41 图4-20敬老院竣工图4-21生态农田图Fig4-20RecordfigureofZhaozhuang"sFig4-21Zhaozhuang"sfarmlandnursinghome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片来源:作者自摄4.6.2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生态方面:建设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赵庄美好乡村建设中为营造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道路景观,原有的生态植被遭到大量砍伐,新种植的植被很难再短期内达到生态效益。建议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对乡土植物的保护,例如加强长势良好的乌桕、桑树、榆树等乡土树种的保护,按照实际施工情况对长势一般的乡土树种进行修剪或者移栽等。生活方面: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忽视商业服务体系建设,便民超市、餐饮、住宿等设施严重缺乏,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带来不便。此外,赵庄生活型设施例如垃圾房等不按照实际规划设计图纸实施建造,施工质量不符合规划设计的要求。首先,建议政府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为美好乡村的商业服务等设施的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其次,在施工前通过正规公开的渠道对施工单位进行招投标,建设中严格按照规划图纸施工。生产方面:生产型林果园的体系虽然已经建成,但是由于缺乏宣传,观光采摘的游人较少。建议使用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设置广告牌等手段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其次对观光采摘等系列活动进行策划,前期阶段可以开展免费采摘、免费试吃的活动吸引游人。4.7本章小结本章节以凤阳县刘府镇赵庄村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研究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首先,对案例中的赵庄的基本背景情况作了简要概述,其次根据概况分析了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的优势和劣势,继而简述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应该遵循的原则,然后根据赵庄概况和规划设计的原则对赵庄的总体布局做了整体规划,最后按照赵庄生态型、生活型、生产型的景观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其中生态型美好乡村体系包42 括水系以及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生活型美好乡村规划设计包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生产型美好乡村体系包含传统农田景观和现代林果园规划设计。43 5结论本论文围绕乡村景观的视角,针对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一对象展开纵向的探讨和论述,提出完善后的“三生”体系,并采用凤阳县赵庄村的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完善后的“三生”理论,对赵庄实现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生产便利的美好乡村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首先明确了美好乡村和乡村景观规划的相关概念,了解了乡村与美好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等。参考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景观生态学、人类聚居环境学、区域景观规划、景观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总结出乡村景观规划的理念,即统筹规划、低碳乡村、自然生态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然后,依据这些理念和原则,提炼出乡村景观景观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原则生态、生活、生产的理念。最后,根据乡村景观的各要素归纳出乡村景观中各类景观规划设计的各系统类型,即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三大类:乡村生态型景观、乡村生活型景观、乡村生产型景观[46,92,96]。指出赵庄各类型美好乡村规划包含的内容,即:(1)生态型美好乡村规划设计:水系规划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水系规划设计包含赵庄河流、沟渠、池塘等水体的要素的规划设计。植物景观设计主要包含赵庄宅旁绿地、村口绿地、道路绿地以及水旁绿地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2)生活型美好乡村规划设计: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基础设计规划设计包含赵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电力电信系统规划设计、市政亮化规划设计、环境卫生规划设计、防雷规划以及景观小品规划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包含教育系统(幼儿园、小学)、便民服务(村委会、商店)养老系统(敬老院)等设施的规划设计。(3)生产型美好乡村规划设计:传统农田的规划设计、现代林果园规划设计。传统农田系统规划设计包含赵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景观规划设计和蔬菜、瓜果、油菜等经济型花卉的规划设计;现代农业景观主要包含赵庄现代农业园和林果园规划设计。其中乡村生态型景观指的是村庄的自然景观,乡村生活型景观指村庄的聚落景观,乡村生产型景观指的是农业生产型景观[97-103]。这种分类规划方式既能体现出乡村景观规划中功能也能体现乡村规划建设的价值,还能从侧面可体现乡村景观设计的服务价值。44 参考文献[1]冯歆.牡丹江市乡村景观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2]吴安湘.国外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经验浅探[J].世界农业,2013,01:32-34+43.[3]郑玉艳,黄科,高志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7-8.[4]罗伟涛.基于CSA模式的田园社区景观格局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3.[5]陈青红.浙江省“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浙江农林大学,2013.[6]刘夕宇.基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安徽大别山片区村庄空间重构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4.[7]李明,高冰松,汪树群等.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2012——2020年)[J].建设科技,2014,Z1:92-93.[8]CooteAt,Honepw,KenyonRetal.TheEffectofDifferentCombinations[J].Aquaculture,1996,145:267-279.[9]PerA.keNillssonStayingonFarmsAnIdeologicalBackground[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29):7-241.[10]Harrisjo,Maguiregb,EdwardsSj,etal.LowDissolvedOxygenReducesGrowthRateandOxygenConsumptionRateofJuvenileGreenlipAbalone,HaliotislaevigataDonovan[J].Aquaculture,1999,174:265-278.[11]刘滨谊,陈威.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专辑[C],2001:4.[12]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97.[1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8.[14]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环境,2001,01:52-55.[15]许晓玲.福建省乡村水岸景观营建[D].福建农林大学,2010.[16]吴安湘.国外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经验浅探[J].世界农业,2013,01:32-43.[17]周雪娇.巴蜀地域文化景观中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18]郭瑞坤.城乡新风貌美国篇[J].空间杂志,1999,(117):37-39.[19]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03:39-41.[20]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研究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21]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04:123-126.[22]许吉仁,邵国权,董霁红.江苏省乡村发展模式的构想[J].北方园艺,2014,02:196-201.[2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22-24.45 [24]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433.[25]谢磊.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化时空格局测度[D].湖南师范大学,2014.[26]陈爽.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新农村规划编制体系的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1.[27]单涛,徐逸伦.安徽省龙山村美好乡村建设现状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3,06:764-767.[28]许明星.景观设计中景观生态学与应用探析来源[J].城市建设,2012,(19):56~57.[29]戴文远.GIS支持下的闽南坡地果园景观类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30]王亭皓.我国铁路景观影响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31]范建红,魏成,李松志.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9,03:285-289+306.[32]陈威.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D].同济大学,2005.[33]侯建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湘西村落景观特色塑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34]刘金燕.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城市居住区水景规划设计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100-103.[35]刘小冬.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江南水乡乡村景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36]潘承先.乡村聚落建筑景观的改造和设计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37]刘滨谊.三元论─一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J].规划师,1999,02:81-84+124.[38]樊亚明,刘慧.基于城市旅游意象塑造的防城港景观规划设计路径探讨[J].规划师,2013,03:86-89.[39]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59~373.[40]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05:1-3.[41]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09:45-47.[42]于潇倩.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初探[J].长治学院学报,2011,06:25-27.[43]李晓燕,何易,衡立松等.面对中国农村的可持续性建筑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4,08:68-72.[44]王新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45]刘丽媛.基于生态文化视野下的西安秦岭沿线乡村景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46]卓美行.基于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47]王云才,石忆邵,陈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8-24+51.[48]蔡龙铭.农村景观资源规划[M].中国台北: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23.[49]王智平,杨居荣.水与村落关系的生态学思考[J].生态学杂志,2001,05:69-72.[50]陈晶晶.河北省山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51]代琛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46 [52]张京祥,张小林,张伟.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J].人文地理,2002,01:85-88+96.[53]孙炜玮.基于浙江地区的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54]http://www.fengyang.gov.cn/凤阳政府网.[55]http://www.fyxf.gov.cn/凤阳先锋网.[56]http://www.ahmhxc.gov.cn/安徽美好乡村网.[57]http://www.fygtj.gov.cn/凤阳国土资源局.[58]赵伟峰,沈太基.安徽凤阳赵庄模式与苏南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7,05:106-109.[59]汪上,沈太基.一种新模式:“民营资本+新农村建设”——安徽凤阳县赵庄村改革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06:54-58.[60]肖波,张建新,宋松,霍颖.安徽省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200-203.[61]http://www.ljxfw.gov.cn/article_site08/306939/黑龙江省万村千乡远程教育网络平台.[62]侯芳.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63]雒明明.寒地新农村乡土景观设计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64]李琼.湖南新农村乡土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0.[65]石玲玲.浙江省现代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66]郭慧慧.基于GIS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与生态网络优化[D].浙江农林大学,2012.[67]宋长青,穆博,张朋飞.城市边缘区域景观规划模式探索[J].安徽建筑,2013,03:32+103.[68]郭春华,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5,04:59-62.[69]王玉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的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9):1-3.[70]廉栋.浅谈北方城市道路绿化形式与树种的合理选择[J].现代园艺,2013,02:173.[71]李四海.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系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调查研究[D].中南大学,2009.[72]孙帅丽.阳泉市域新农村建设治理意见[D].太原理工大学,2010.[73]王梅.安徽省村庄建设的规划设计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74]孟令华.景芝镇污水处理厂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75]贾聚光.抱团破题农网改造升级——山东省高密市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调查[J].农村电工,2013,01:5-6.[76]刘晓兵.浅谈通信管道及线路的规划与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72.[77]梁素真,张景雪,李明.城市通信管道的规划与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2,20:87-88.[78]曾惠斌.通信管道工程设计实践探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12:90-91+94.[79]刘珊,金璐.基于美好乡村建设的村庄规划编制要点研究——以淮南市潘集区代庙中心村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47 [80]李华,蒋溢,李辉.三台县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9:16385-16387.[81]黎磊.村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82]潘绍焕,李水平.邮电通信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J].邮电设计技术,2004,11:57-61.[83]白明辰,刘晴.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管理办法[J].河南科技,2013,19:159.[84]麻碧华.强雷区农村防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85]张建锋,单奇华,沈立铭等.浙东平原乡村人居林建设模式探讨——以浙江省余姚市小路下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3:16622-16624.[86]黄斌.闽南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87]庄秋军.小学校园景观环境改造设计研究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88]闻大中.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景观刍议[J].农村生态环境,1990,03:52-55.[89]王恒波,刘伦波,谷康.农业观光园生产性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4,24:221-223.[90]任振宇.农业观光园生产性景观营造及实践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91]刘滨谊,毛巧丽.人类聚居环境剖析——聚居社区元素演化研究[J].新建筑,1999,02:14-17.[92]莱因哈德·格里比,赵和生.前联邦德国景观规划概述[J].国外城市规划,1992,04:50-54.[93]GuyM.Robinson.ConflictandChangeintheCountryside[M].London:BelhavanPress,1990:22.[94]Turner,T.LandscapePlanning[M].NewYork:NicholosPublishing,1987.[95]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01:56-59.[96]刘滨谊,陈威.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专辑[C].2001:4.[97]刘滨谊.三元论─一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J].规划师,1999,02:81-84+124.[98]刘滨谊.旅游规划三元论——中国现代旅游规划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J].旅游学刊,2001,05:55-58.[99]黄斌.闽南乡村景观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100]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J].生态环境,2004,03:445-448.[101]庄云翔.沈阳地区乡村景观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4.[102]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03]陈言.新农村景观规划原则与实施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22:12079-12080.[104]鲍艳景.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48 致谢落笔至此,本篇论文已接近尾声,研究生生活也即将画上句号。两年来的安徽农业大学学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这一路走来,离不开老师、同学和亲友们的帮助与鼓励,在此,送上我最衷心的感谢!首先感谢我的恩师张水明老师和邓新义老师,回望整篇论文的写作过程,处处都凝结着两位恩师的心血。张水明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时时刻刻感染和激励着我。邓新义老师在我的实际规划案例的项目中,经常给予一些建设性意见,对我的启发颇大,邓老师在平时规划设计学习中,见解独到,令人敬佩。再一次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在学习上对我的引导,以及生活上的无私帮助!我将终生难忘我的张水明老师和邓新义老师对我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两位老师致以最崇高的谢意!感谢师兄、师姐和同学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与关心,感谢杨健、严骏、毛伟新、张永娟等同学在读研期间的学习中给予的指点;感谢同学江本荣对文章的具体内容修改提出的可行性建议。感谢好友郭靖等人,谢谢你们的一路陪伴!感谢对们等在论文道路上的鼓励与开导与陪伴!衷心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的巨大支持,他们的无私奉献,是我学术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支柱。李婷婷2015-04-2349 个人简介(1)作者简介李婷婷,女,1989年生,河南信阳人。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在湖南省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学习景观设计专业,并与2013年6月获文学学士学位。2013年9月入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研究,师从张水明副教授。(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2013年10月参与安徽省合肥市岱山湖花海景观规划设计项目;2014年03月参与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大王府村美好乡村规划设计项目;2014年08月安徽省池州市升金湖秀林生态园总体规划项目;2014年10月参与安徽省凤阳县府刘府镇赵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项目;2014年03月安徽省宣城志祥休闲观光果园总体规划项目;2015年03月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龙潭乡道路景观改造与绿化提升项目。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