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8 MB
- 10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甘肃地区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研究——以庆阳北湖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专业:风景园林硕士硕士生:张文瑞指导教师:张鸽娟副教授摘要水是农村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其灌溉农田,提供生活用水,保持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决定了它的不可缺性。当今新农村的建设加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作为重要的生活要素,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景观要素。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农村水景观建设情况,基于景观生态学、反规划等理论对农村水景观营造方法进行研究,将反规划设计方法与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影响因素,景观要素,营造的模式,营造的内容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在实践案例部分通过对甘肃新农村水景观现状调研分析,了解甘肃地区的农村水景观营造现状以及面临的具体问题,结合前期理论基础得出甘肃省新农村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并进行了设计实践研究。本论文的研究提出反规划的设计方法是甘肃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的有效途径,重新定位乡村水景观的营建模式。有利于缓解新农村不合理的水景观规划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农村水景观的保护和营造,并为其提供恰当的水景观规划方法以及整体水环境的营造模式;对于甘肃地区乃至全国类似地区农村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新乡村水景观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营造提供借鉴思路。关键词:新农村水景观反规划营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gionofnewruralwaterlandscapeplanningresearch—Qingyangnorthlak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Specialty:MasterofLandscapeArchitectureName:ZhangWenRuiInstructor:AssociateprofessorZhangGeJuanABSTRACTWaterisanimportantnaturalresourceinruralareas,anditsindispensabilityisirrigatedbecauseofitsmanyaspectsofecologicalservicefunctions,suchasirrigatingfarmland,providingdomesticwater,maintainingbiodiversity,andbeautifyingtheenvironment.Theaccelerateddevelopmentofnewruralconstructionandtheimprovementoflivingstandardsintoday"snewcountrysideplacehigherdemandsonthelivingenvironment.Asanimportantfactoroflife,waterplaysacrucialroleinimprovingthelivingenvironmentinruralareasandimprovingthequalityoflifeoffarmers.Itisthebasiclandscapeelementofnewruralconstruction.Thispaperstudiesruralwaterlandscapeconstructionthroughthestudy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rurallandscapes,andstudiesrurallandscapeconstructionmethodsbasedonlandscapeecology,anti-planningandothertheories.Italsodiscussescounterplanningdesignmethodsandnewruralwaterlandscapeconstructioninfluencingfactors,landscapeelements,andconstructionpatterns.Thecontentoftheconstructionwasstudiedandsummarized.Inthecaseofpracticalexamples,thepresentsituationofGansunewruralwaterlandscapewasinvestigatedandanalyzedtounderstand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waterlandscapeconstructioninGansuProvinceandthespecificproblemsitfaced.Basedontheprevioustheoreticalbasis,thenewruralwater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theoryofGansuProvincewasobtainedandthedesignwascarriedout.Practice.Theresearchofthisthesisproposesthatthedesignmethodofanti-planningisaneffectiveapproachtothewaterlandscapeplanningofthenewcountrysideinGansu,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ndrepositionstheconstructionmodeoftheruralwaterlandscape.Itwillhelpalleviatethenegativeimpactofunreasonablewaterlandscapeplanninginthenewcountryside,helpprotectandcreateruralwaterlandscapes,andprovidethemwithappropriatewaterlandscapeplanningmethodsandoverallwaterenvironmentconstructionmodels;fortheGansuregionandeventhewholecountry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waterlandscapesinsimilarregions,aswellastherationaldevelopmentandsustainableuseofnewruralwaterlandscapes,aswellasthecreationoftheenvironment,provideideasforreference.Keywords:NewCountrysideWaterlandscapeReverseplanningConstruc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国内外研究动态...................................................................................................11.2.1国外乡村水景观规划研究现状................................................................11.2.2国内乡村水景观规划研究现状................................................................41.3研究目的和意义...................................................................................................81.3.1研究目的.....................................................................................................81.3.2研究意义.....................................................................................................81.4研究内容和方法...................................................................................................91.4.1研究内容.....................................................................................................91.4.2研究方法...................................................................................................101.5研究的框架..........................................................................................................102新农村水景观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22.1新农村水景观.....................................................................................................122.1.1农村景观...................................................................................................122.1.2新农村景观...............................................................................................132.1.3水景观........................................................................................................132.1.4新农村水景观............................................................................................142.2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142.2.1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42.2.2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内涵......................................................................152.3反规划设计.........................................................................................................162.3.1反规划理论的内涵..................................................................................162.3.2反规划与传统规划的对比.....................................................................162.4本章小结.............................................................................................................173新农村水景观营造.......................................................................................................183.1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影响因素.........................................................................183.1.1乡镇区位条件............................................................................................183.1.2发展模式...................................................................................................19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3经济发展水平..........................................................................................193.1.4人文素质....................................................................................................193.2新农村水景观的景观要素................................................................................193.2.1物质要素...................................................................................................203.2.2文化要素...................................................................................................263.3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模式.................................................................................293.3.1按功能划分...............................................................................................293.3.2按性质划分...............................................................................................303.4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内容................................................................................313.4.1水体整体格局规划...................................................................................313.4.2水景观主题设定和意境营建..................................................................333.4.3景点布局和观景点的设置.....................................................................343.4.4景观生态护岸的设计...............................................................................363.4.5水环境治理................................................................................................373.5本章小结..............................................................................................................394甘肃新农村水景观现状调研.......................................................................................404.1甘肃区域特征......................................................................................................404.1.1地貌气候特征............................................................................................404.1.2生态环境特征............................................................................................404.1.3水环境特征...............................................................................................414.2甘肃水景观资源现状.........................................................................................434.2.1水资源现状................................................................................................434.2.2水功能保护区资源现状...........................................................................454.2.3水环境现状................................................................................................454.3甘肃农村水景观现状.........................................................................................464.3.1水污染现象严重.......................................................................................464.3.2水景观开发力度不够...............................................................................474.3.3新农村水景观缺乏特色...........................................................................474.3.4水景观建设在新农村中定位不清晰......................................................484.4本章小结.............................................................................................................485甘肃省新农村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49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新农村水景观开发策略.....................................................................................495.1.1创建特色村镇............................................................................................495.1.2产业融合...................................................................................................495.1.3环境可持续发展......................................................................................495.2甘肃新农村水景观设计指导原则....................................................................505.2.1适宜性.......................................................................................................505.2.2全息亲水性................................................................................................505.2.3生态可持续发展性...................................................................................515.2.4特色文化性................................................................................................515.2.5自然保育原则............................................................................................525.3甘肃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理论依据....................................................................525.3.1新农村水景观的景观生态学解析..........................................................525.3.2新农村水景观的生态安全格局..............................................................525.3.3新农村水景观的反规划应用.................................................................535.4甘肃新农村水景观规划步骤.............................................................................545.5本章小结..............................................................................................................546甘肃省庆阳北湖水景观规划设计..............................................................................556.1甘肃庆阳北湖场地前期分析与评价................................................................556.1.1场地表述...................................................................................................556.1.2场地分析....................................................................................................586.1.3场地评价...................................................................................................606.2甘肃庆阳北湖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616.2.1水环境治理方案......................................................................................616.2.2水系布局....................................................................................................626.2.3水景观总体布局.......................................................................................636.2.4分区景观节点设计...................................................................................646.2.5水景节点设计............................................................................................716.2.6植物配置....................................................................................................756.3本章小结.............................................................................................................767结论.................................................................................................................................777.1总结......................................................................................................................77I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2创新点..................................................................................................................777.3展望......................................................................................................................78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IV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村大国,农村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当前在“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战略驱动下,“我国农村正处于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思想理念都产生很大的变化”[1]。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多次召开的相关会议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其中涉及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相关工作被单独提出,高度重视。水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条件,更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必须的物质基础。水系具有水分涵养、洪水控制、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水利不仅要承担保障农业生产等基础职能,更要担负起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的重任。甘肃地区的广大农村,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地表水过量采集,水污染严重,而依托水利项目建成的农村水景观能够成为科学合理利用水源的主要任务,同时农村水景观的营造也是实现村容整洁、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的关键所在。考察历史,甘肃农村以往的农田水利更多的是注重灌溉,防洪以及排涝几个方面,农村水景观的营造没有成为水利建设重点,实践与实践经验严重缺乏。因此,开展农村水景观的研究,探索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实践方法,补齐短板,对与甘肃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动态1.2.1国外乡村水景观规划研究现状国外的注重乡村水利环境的修复与自我保护,各国在恢复水景观自然形态及功能上先后推出法规政策,并开展生态水利实践。“英国的生活重心在乡村,多年来,其对乡村地区自然资源、景观营造及休闲游憩内容的发展和保护众所周知。英国致力于通过环境法规等有效措施改善环境以提升乡村土地价值,其对水资源的关注与保护都起步较早”。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世纪的英国,地方政府即被授权对其管辖域内的河流进行管理和维护。20世纪的英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置于乡村水资源的发展和保护上。1944年,英国颁布《乡村供水与污水处理法》,这是第一部规范乡村水资源利用的管理法案,该法案主要针对乡村贫困人口供水问题以及乡村地区污水处理,并为其管理提供相应资金补贴”。1963年,“英国建立水资源管理局,管理全国性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治理问题,以维系其当时面临的全国用水紧张问题。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策指向与水相关的休闲娱乐及水系景观建设方面,水资源管理局被授权维护其管理区内的公共空间自然景观。1987年,英国城乡趋近一体化,在乡村水资源开发上较为重视,开展划船、帆船训练、水上旅游等多项乡村旅游项目,极大程度的丰富了当时的乡村水相关活动”。“德国对乡村水体及其景观的关注紧跟英国步伐。20世纪70年代,乡村地区景观规划发展受到官方重视,德国政府建立“农村更新”规划与自然保护法案,并在全国范围内整治乡村水景观,此举大大的改善了乡村水体环境,挽救了乡村风貌”。90年代,高度工业化的德国意识到,“乡村水体与周边岸体是最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区域,生态环境及良好的自然河流自净功能更强,能够使排放的中水回归纯净。乡村水系不再仅具有灌溉、蓄水、防洪等职能,更兼具维护生态环境平稳的生态功能及为人们服务的景观功能”。“德国还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以维护乡村水环境,对雨水的收集利用、污水的治理都有规范,促使资源利用得以与景观改善相结合。德国的近自然生态水利建设,带动了周边国家乃至全欧洲的生态水利研究与实践,从阿尔卑斯山起,奥地利、瑞士等国都关注起了河流近自然化研究。法国在1976年修订的《自然保育法》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更新进行规范”。1993年,法国颁布了《开发和保护景观法》,“该法案是历史上首次关于景观的专门性法案,其中对乡村中的小溪开发、围篱建设、竹木种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条款约束。这是法国在乡村景观建设上迈出的重要的一步,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乡村河流进行遵循自然的景观营造”。瑞士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也随之发生着急速的变化。“在乡村建设中,各地方政府发现渠化的乡村河道限制了乡村水活力,通过研究,推出“多自然型建设法”,借以恢复乡村景观自然活力,并制定了乡村水景观与环境保护法”。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52年,苏黎世颁布《关于岸边和农田树林及其他再植林的指导纲要》,“此举是对乡村农田及农田水体植物种植等景观建设进行规范性指导,加强了对水体环境改善的重视程度,对水体周边植物群落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1983年,苏黎世河川建设局本着保护河岸生态,“在不影响护岸堤防性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生物施工方法治理乡村河流,满足了不同程度的防灾要求与景观变化的要求”。美国人霍华德.汤姆.奥德姆(HowardThomasOdum)在1962年,“对生态学与工程学的结合作出重大贡献,他提出在工程中引入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行为(Self-organizingactivities),这一观点使人们更加关注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规划与自我修复。1986年,美国国会在《食品安全法》中制定了“沼泽地翻犁条例”,这是美国根据其农业法研究出的对美国农田湿地进行保护的法律制度。该条款平衡了农田湿地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生态学者威廉姆·米(WilliamJ.Mitsch)提出“生态工程”(Ecologicalengineering)理念,强调生态性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可以“自我设计”,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可寻求平衡。阐述建筑活动所扮演的角色保护人与自然间脆弱的关系,引领人们走上可持续繁荣的工程建设之路”。1984年美国垦务局在做拱坝设计规范时,提出“工程在规划伊始就要对游憩功能有所考虑,并融入规划目标之中”,“在坝区或其附近应开设水库风景观赏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设游览中心,举办工程史、地方史或其他应时展览,增加旅游者对水库的兴趣”,“库区游览景观应结合具体情况遵照美学观点进行设计”,“毗邻水库的建筑物应与水库环境相协调,要建造符合美学观点的建筑物与景观”。“对于干旱的西方来说,灌溉浪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马克·菲吉(MarkFiege)在爱达荷州南部的蛇河谷引入灌溉创新研究,描述了人与自然系统复杂的相互作用。利用大量劳动力,修建灌溉水坝,挖掘渠道,铺设农场,为该地区带来了数百万亩的耕地。但是,在每个步骤,自然的反馈损害了预期的农业秩序。结果是工程师和农民不能按照预期的想法控制生产,在技术和自然力量的平衡中,形成了该地区丰富的景观效果”。日本与众多西方国家相似,经历了先渠化再自然的乡村水系保卫战。“20世纪中期,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导致的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下降,为了解决眼下问题,河流渠化建设快速展开。70年代,大量的渠化水利工程带来的一些列严重环境问题凸显出来。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关注环境,环境的净化与美化、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态体系恢复与保护,在河流整治方面也认真对待固有生物的生存空间,致力于建设河湖良好的自然景观”。90年代初,日本使用“多自然河川工法”,“对河川近自然建设的具体技术等作出规范与指导,将木植、卵石、竹笼等自然原料在生态堤岸建设中的使用列入其中。日本在1992年,由农林水产省和社会团体组织举办的“美丽日本乡村竞赛”及后期的“舒适农村”评比活动大获成功,此举促进了国民了解乡村地区的人与自然关系,山川、河流、人文、历史、人工、自然,通过竞赛,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景观建设。至2002年,日本已完成对两万八千多条受损河道水利工程进行了生态恢复,且生态效益显著。日本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项目投入就已占财政总支出的30%,目前日本农村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非常完备,为农村的环境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切实保障”。韩国也曾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过乡村景观美化的运动,“保护农耕地和自然乡村景观,保留传统文化,均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推动乡村和谐发展。2003年,清溪川通过污水治理、恢复填埋河道以及结合人文历史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完成了乡村水利工程的重建,将一条具有历史底蕴、自然风光、人文情怀的清溪川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韩国新村运动以基础设施项目为载体,“政府向每个村免费提供水泥和钢筋,通过道路建设、住房建设、供水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使乡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1.2.2国内乡村水景观规划研究现状水景观的设计手法源于理论的指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水景观自然资源各有特点,理水观念和手法也各具千秋,但却都是同根同源。因此,要想深入研究我国的理水资料,只需将其分为历史资料和近现代资料两部分。所有研究国内外理水的近现代资料,又可以具体分为专著、论文和期刊三类。若想研究国外资料,只需重点关注日韩和欧美国家研究内容即可。1、历史文献我国历史上研究理水方面的书籍十分丰富,第一本研究造园的书就是明代专家计成所写的《园冶》。全书可分为园说和兴造论两个方面,虽然没有专门关于理水的章节,但是讲述的“掇山”部分大量提及水池瀑布等,对理水有很大帮助。明代另一位园林专家文震亨编写了造园名著《长物志》,其中用大量篇幅讲述了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在造景中建设水景的理论,详细论述了造园的原则和技巧,涉及到如何建造名胜池的具体方法和构思”,值得我们深入琢磨体会,对后世造园有很高的指导价值。这部著作主要论述的是如何造园,虽然没有章节直接来介绍在农村如何进行理水,但是其观点对我们做好村落理水工作具有很大启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早在北魏时期,著名科学家郦道元写了一本被后世广为传颂的经典,就是《水经注》,书中关于河道水系的论述非常经典,也比其他类似著作更为完整。同时期,另一位园林研究者杨衔之,则是重点关注“寺庙建设园林方面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如何在寺庙建设中理水问题”。更为著名的是明代徐霞客,他本人游历中国名山大川,详细写下各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所见所闻如实记录我国千姿百态的地理景观,书中就详细记录了浙江地区的理水状况,当地的史志也有相关记载。我国书画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夺目,古今大家大多青睐勾画水乡、山村,山水画也成为我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历史上的山水画作和诗词歌赋,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关于造园理水的理论。我国历史上的书画名作“清明上河图”,就是描绘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情和市井生活。中国文人酷爱山水美景,吟诗作画歌颂美丽的园林,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派和山水诗人,留下大量精美画作和脍炙人口的诗歌。这些书画和诗歌虽然没有系统完整地介绍农村水景观,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理水造景观念。2、国内近现代相关研究状况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先生,在深刻理解古人园林经验的基础上,对园林理法进行了大胆创新,写了《园衍》一书,为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探讨古代园林技巧提供了巨大帮助。著名的建筑学家潘谷西也写了关于理景的书籍,采用了一个新的角度,那就是以空间艺术入手,来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包含了理水方面的知识。朱均珍教授在研究古代园林时,特别是注重了传统文化与古代园林建设的关系,详细论述了二者的联系和影响。园林专家余树勋先生也对水景园进行了专门研究,重点研究了建设图纸的设计,整体布局规划,特别是强调了文化内涵的培育等。金学智教授则是从美学的角度对水进行了解读,深入研究了古典园林的价值,从园林文化的角度,发现古典园林的设计及蕴含的文化底蕴,也对水体景观进行了相关研究,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覃兆庚教授研究的切入点却是风水学,认为古村落建设中传统的风水学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风水哲学起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以最为朴素的观点看待事物,虽然有迷信的因素,但是对我国古村落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建设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风水学注重植树造林,认为房屋邻水价值更高。韩琳教授也在这方面有重点研究,在专著中详细研究了水景工程的设计目标、具体施工要求等。刘黎明教授在其主编的《乡村景观规划》一书中简单地阐述“了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基本模式,认为河滩地具有较好的亲水性,是乡村中理想的公共空间,可供居民休闲娱乐。景观设计上,以植物配置为主,创造开敞的草坪、草地;为突出其亲水性,可设置一些平台、台阶、栈桥、石阶等;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滩地断面,以丰富滩地景观”。张泉《村庄规划》指出,“水岸空间是塑造乡村新形象、营造乡村景观、体现乡村特色的重要区域,乡村沿着河流走势自然分布,而自由多变的河道有着丰富多变的空间形态,可以形成优美多变的乡村形态和空间,营造乡村独特的景观系统。利用水系,乡村的空间环境可以更富情趣。因此,乡村规划应高度重视水岸空间的安排、保护和利用。此外,《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将水文化作为其中一个主题,在“水文化”一章分别阐述中国水文化的传播、水文化的分布及类型、水文化的成因及影响,最后总结出水文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书的最后一章“中国古代山水城市实例”中列举介绍了多个中国古代山水城市。彭一刚教授在《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中提到了水乡村镇和背山临水村镇的聚落形态,并对水街和溪流所营造出的聚落景观进行了详细分析”。梁雪《村镇中的水系及临水景观》“强调水系在村镇建设中的地位、价值,总结出水系在村镇的形态构成,特别是景观构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刘浩在《江南水乡中的水空间》一文中围绕江南水乡水空间的特点和构成要素展开论述,指出水空间是物质和精神功能双重建构的结果,是具有多重含义的空间,是水乡人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资源;祝红娟《江南水乡的滨水空间》探究了江南水乡之美与其滨水空间特质;傅凯《皖南古村落中的水环境》以徽州民居宏村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古村落水系的形成背景、水系形态的布局以及古水系的审美特色,并试图通过这种分挖掘蕴藏在民居村落人工水系的具有浓厚传统的审美文化精华”。3、有相关研究的硕博论文农村水景观研究相关论文有:关于村落水环境和生活垃圾污染这个问题,曾有人做过专门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王芳同学就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村落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吴梦媛则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把目光关注“在北方干旱地区的水景观上,通过大量调查分析了干旱地区水景观的现实情况,认为应该统筹规划使用水资源,使城市用水和水景观的用水指标共同筹划、协调发展,使用污水重新利用的方式减轻用水压力[2]”。2008年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熊海珍《中国传统村镇水环境景观探析》此论文对“传统村镇水环境景观的生成演变的分析基础上,得出水环境景观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更要有现代生活气息,根据现代审美观,紧扣生态环保,设计出适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水景”[3]。2011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孙洁《小城镇水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的论文通过“目前小城镇的水景观设计大多是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缺少从生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城镇水系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应遵循资源最节约原则。必须将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和节水、节能、节材紧密结合”。2013年浙江农林大学硕士论文宋潇璐《浙江古村落水景观设计研究》中“对浙江古村落水景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古村落水景观的治理和修复的发展取向[4]”。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陈柏元“对番禺区大维村作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该村水景观的生态环境,对制约新农村公共水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指导方针,具有很大的适用价值[5],为农村水域景观生态体系的建立提供思路”。2014年重庆大学硕士论文苟倩重点研究“川西平原的水景观现状问题,认真分析了传统村镇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和其他地区不具备的特殊优势,调查了当地旅游的开发,分析了旅游开发与水景观的关系,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设计[6]”。尽管上述的论文在不同程度上对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研究内容均有所论述,但受选题方向、写作重点、研究内容等客观条件限制,这些研究对新农村水景观与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格局、反规划原理的联系,内容阐述都浅尝辄止,因此尚未全面揭示出新农村水景观规划中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具体而言,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没有全面的协调自然、生物、人文各类生态过程,未实现统筹兼顾为目标,制定新农村水景观规划方案。4、实践案例江苏省针对苏南地区“经济上去了,水环境恶化了”的现状,以河道清淤清障、截污、改水为重点,着力建设“农村碧水工程”,“整治农村水系,引水冲污,使农河道的水循环起来,改变农村水黑水臭状况,建设一个个碧水工程和亮丽农村,给广大农民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浙江省为实现乡村水生态建设思路,“对于乡村田间水系,除个别冲刷严重的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水系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形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对于受冲河岸内侧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北京市实施“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五项同步治理,“改变了农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脏乱差形象,不仅保护了城乡水源地,也为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创造了条件,同时北京市将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和雨水利用作为公共设施配套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将再生水作为重要水资源,解决新农村建设对生产、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是建设循环水务、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昆山市的花桥镇作为一个国际商务城应从生态角度做好水系建设“,保持一定比例的水面和合理的河网,保证一定的蓄洪滞洪库容,对水安全、水景观、调节小气候均十分有利”。且对水系进行调整时,不“以人之意逆山水之意,以人之情逆山水之情”,随意改变河流的流量与流态。1.3研究目的和意义1.3.1研究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而新农村水景观营造,是指利用农村水系及其周围环境,营造出符合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的景观,是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格局、反规划理论对新农村水景观进行规划,提出新农村水系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等一系列措施,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1.3.2研究意义1、水景观营造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建设大发展,但伴随着人口增加和农业开发力度加大,农村环境容量压力逐渐增加,乡村面貌迅速改变,环境日益恶化,水景观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农药化肥、乡村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严重污染了水质,破环水体环境;(2)不科学的规划布局造成建设与水争地的现象;(3)自来水的普及使农村水系在生活用水供给方面的功能逐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渐弱化,这在一定程度减弱了村民保护水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农村垃圾回收等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水体环境的恶化。新农村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活宽裕,一是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生活质量的提高,新农村水景观营造与二者正相关。从增收的角度看,水景观的营造改善水环境,提高灌溉水质,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水景观的营造改善投资环境,带动了乡村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同时,水景观的营造还能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的角度看,水景观的营造能使水系更好地发挥在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等方面的功能,使村民生活空间内的水质、空气质量等得到提高;水景观的营造满足了村民的精神需求,一方面水景观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另一方面景观是文化的载体。新农村的重要指标还包括乡风文明。乡风文明的基本指向就是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这种间接的宣传、教育方式,使村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保的积极性。此外,人和景观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改造的关系,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善和营造景观,反过来景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行为。水景观的营造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村民不良生活习惯,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2、新农村水景观营造有利于改变乡村风貌农村居民放弃村内宽敞的住房,宁愿在城市里挤套房,大学毕业生宁愿在城市里承担高额房租也不愿回到生养他的村庄。这种种弃村倾城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的个人发展空间比农村大,机会比农村多,另一方面是因为村庄的居住环境与城市的差异性。从现实来看,农村自然景观的破坏是村庄居住环境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农村水景观营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水环境,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在一定程度上缓这一压力。1.4研究内容和方法1.4.1研究内容在新农村经济以及建设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与新农村水景观的整体规划建设情况相结合,通过归纳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及基本内容和模式,作为甘肃地区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的借鉴,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新农村水景观规划方案,是当前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本研究以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相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理论为指导,剖析新农村水景观的特征以及营造内容和模式,通过甘肃省庆阳北湖水景观专项规划的实际项目作为案例,总结出合理的本地区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的应用原则并完成应用。1.4.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经过查阅很多有关学术论文、书刊等有关专业文献的结果,总结出甘肃省新农村水景观,市政基础建设等规划方法以及准则,同时与实践相结合进而运用到具体的项目当中。2、理论研究利用科学的理论以及观点对于目前的资料展开系统化分析,这样就使得研究更具有研究性以及客观性,为定量、定性、定位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便利。3、实例研究以实践项目以甘肃庆阳北湖水景观规划案例作为基础,对于其水景观规划方案展开探究,为适合甘肃区域特点的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相关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4、统计分析法本篇论文当中出现的所有数据都是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关数据,指标等来源于乡村有关的标准以及规范还有最近几年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以及权威的著作以及期刊。1.5研究的框架研究框架以新农村水景观的背景和意义结合水景观研究动态着手,通过对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相关理论和指导意义进行分析,明确水景观研究的依据,在相关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分析出新农村特殊环境下水景观的特征和营造内容和模式,结合上面的内容,将新农村水景观规划思路应用到庆阳北湖水景观规划中。论文框架(图1.1)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甘肃新农村水景观规划新农村水景观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农村水景观研究的动态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相关理论及其指导意义景观生态学反规划设计景观安全格局新农村水景观特征分析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内容及模式甘肃地区水景观现状甘肃省新农村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甘肃省庆阳北湖水景观规划设计图1.1论文框架图图片来源:自绘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新农村水景观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1新农村水景观2.1.1农村景观早在农耕文明出现后,人类社会进人原始农业公社,聚落附近出现了出于生产性目的种植场地以及房前屋后的果园蔬圃。从客观上讲,这就是早期的农村景观(RuralLandscape),农村景观是在上千年的演化中自然形成的,由于人类的开垦、种植和聚居,最终刻上了斧凿的印迹。尽管农村景观伴随着农耕文明就已出现,但是把农村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还是始于近代。最初,地理学家从研究文化景观人手对农村景观展开了系统研究。美国地理学家索尔认为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随原始农业而出现,人类社会农业最早发展的地区即成为文化源地,也称农业文化景观。以后,西欧地理学家把农村文化景观扩展到乡村景观,包括文化、经济、社会、人口、自然等诸因素在农村地区的反映。1974年,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博尔恩在《德国村景观的发展》报告中,阐述了农村景观的内涵,并根据聚落形式的不同,划分出农村景观发展的不同阶段,着重研究了农村发展与环境、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他认为,构成农村景观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结构。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农村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农业地理学家的兴趣。1960、1971年在奥特伦巴的倡议和领导下,出版了《德国乡村景观图集》,土地利用图和农业结构图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索尔认为“农村景观是指农村范围内相互依赖的人文、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域单元",或者是“在一个农村地域内相互关联的社会、人文、经济现象的总体"。社会地理学家着重研究社会变化对农村景观的影响,把农村社会集团作为影响农村景观变化的活动因素。中国的国情不同,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长期以来人地矛盾突出,农村景观中自然植被斑块所剩无几,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经济落后,农村景观面貌混乱“一景观规划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证人口承载力又要维护生存环境,其次是如何有效利用农村景观资源发展经济,再者是保护农村景观的完整性和地方特色,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2新农村景观新农村景观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开始阶段,目前还是一个新兴领域。同时,由于城市化城镇化发展发展过程中,农村亦不断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到现在为止关于农村景观的明确定义,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新农村景观是与城市景观的概念,差别在于区域范围划分以及景观主体的差异性。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农村这一概念是与城市化地区相比较而言的,是一个空间上的地域范畴,是人与自然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产物,新农村景观则是这一产物的直接呈现。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新农村景观是呈现的是当下农村地区的自然,生产以及生活环境特点的风景以及景色,包括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以及农村地区自然环境三个方面,是农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复杂综合,基础支撑是农业生产方式、田园文化以及生活方式。2.1.3水景观水景观涉及的部分一般是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水域孕育了文化,成为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景观区域构成城乡建设中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景观中的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乡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水景观是景观设计中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水景观在实质上属于文化景观的范围,水景观具备的美学以及精神贡献特点,还有水对于人类而言具有的服务型。水景观是针对水资源特征,通过人类的社会审美过程,哲学思索等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普通的分类标准当中,通常把水景观划分成自然水景观以及人造水景观。自然水景观包括了江河、湖泊、瀑布等各种风景资源。人造水景观也就是展开与水结合的人为活动。人造水景观一般包括人造观赏性水景和人可进入式景观。自然水景观之中包含了众多人类文化以及审美思想,并非完全自在的对象;并且,人造水景观具有的美学特征来源于自然水景观的审美思想,是人工仿自然的景观产物。营造水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格局。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4新农村水景观中国众多的村落常以泾、滨、港、沟、滩、浦、渡、桥、塘以及堰等来命名,这些足以说明农村聚落与水资源存在着密切关系。这不仅在于水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而且还在于水具有心理、观念和美学的作用,以及生态上的功能。新农村水景观是指对农村相关水域形态及沿岸带地域从视觉角度进行的造景,形成的自然和人工结合的景观。满足农村居民心理感受和居住舒适度。新农村水景观特征是在利用自然物质加创造出的物质性实体,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人类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意义的非物质性规划布局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水景观的特征可归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大类。新农村水景观构成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自然景观,主要是水体及水体周围涉及到地区的地形、地貌、植物、动物等所景观环境共同构成。第二是人造景观,主要涉及到水体周围人工建造的水利工程、小品设施、生活所需场地。第三是水文化,内容涉及广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水的生活依赖,崇拜思想和美学特征。二是人为建设水利工程涉及到的精神特质。2.2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景观生态学是人们关心生态、关心环境、关心健康的产物,其研究对象包括景观的外在形态特征(即景观的美学特征)、景观的系统特征(即景观的生态学特征)两个方面。2.2.1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有以下三个方面:“(1)景观结构指景观要素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2)景观功能结构决定功能,景观的功能是指景观结构与各种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命体在时空上的运动过程。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3)景观动态即景观的结构以及功能在任何时候所体现出的变化特点。景观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景观的外部干扰都能引起景观动态的产生,其中人类活动是景观动态研究的核心内容。”(图2.1)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1景观生态学图片来源:自绘2.2.2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内涵“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这一途径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判别以及构建生态基础设施,其必要前提就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及方法[7],以过程以及格局二者的关系作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分析和演示景观过程”,来判别水景观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把景观规划作为了一种可操作、可辩护的而非自然决定论的过程。是通过观察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得出,所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景观。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则是设法解决如何进行这些景观改变和管理才能更有效地影响生态过程,维护景观中各过程的健康和安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作为一种途径。首先需要明确景观的生态功能,分析现有景观格局对生态功能的影响(找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找合理的景观保护或者改变的方案。俞孔坚等人在《“反规划”途径》指出“将Steinitz的六步骤模式与景观安全格局途径相结合,形成景观规划和改变的具体步骤和应用框架:(1)景观表述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地利用状况等的描述;(2)过程分析景观过程一般包括自然过程(洪水过程等)、生物过程(动物的栖息过程等)、人文过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的游憩过程等)。(3)景观评价即评价现状景观格局对上述各个景观过程的价值和意义(是有利或者有害)。(4)景观改变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不同的安全水平,判别对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元素和空间位置关系,形成不同安全水平的景观安全格局。如在不设防洪堤的前提下,要保障不同防洪安全水平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别需要有多少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水面率,分布在什么地方,构成怎样的生态空间格局,才能保障保护区不受洪灾。景观改变的方案可能是多样化的。(5)影响评估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景观改造方案展开生态服务功能的整体影响评估,如方案是多样的,则还包括对多个方案的比较[8]。(6)景观决策基于上述方案和评价结果,进行方案的选择,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利益取向。”2.3反规划设计2.3.1反规划理论的内涵“反规划”这一概念出现的大背景是国内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混乱的开发以及规划,相关学者为了缓解这一现状而提出了相关解决办法,就是各地政府要克服盲目开发的冲动,严格控制无序乱开发[9],维护城市开发规划以及建设的基本理念,其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永续性。这个“反”基本上表现在以下:首先是基地分析,对基地及整体发展和目前现状的分析,以生态系统安全健康出发,规划成果上展现的值一种强制性的不发展区域以及控制的程度,组成基地的“底”以及限制性格局,而是将发展区域当作能够发生变化的“图”进行改善[10]。“反规划理念就是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以景观安全格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为准则,最大限度将自然环境因素,还有区域内的自然,生物、文化过程等纳入规划范畴内,建立当地自然发展相适应的规划构架,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条件二者的相互协调,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和谐的生存环境”。保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发展,始终保持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空间结构的生态健康性[11]。反规划理论以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为实现方法,在过程上采取了景观安全格局的一般程序。明确了尊重自然规律的必要性,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实现该理念。2.3.2反规划与传统规划的对比1、“逆”向的规划程序传统规划方式定义为“正”规划,反规划则是“正”规划程序的逆向进行,“正”规划的过程中对某些自然过程的考虑,但是同反规划的理念相比,存在着本质上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差异,“反规划”更加趋于理性的过程[12]。2、“逆”向规划成果从规划成果上看,如果把城市的建设用地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作为“正”的成果(图2.2),那么,把不建设区域或对维护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关键性价值的生态基础设施称为“逆”向成果。“逆”向规划则以规划中的生态安全和健康考虑为前提,这和“正规划有本质上的区别[13](图2.3)。图2.2传统规划思路图2.3反传统规划思路图片来源:《“反规划”途径》俞孔坚图片来源:《“反规划”途径》俞孔坚2.4本章小结新农村水景观营造是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目的在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景观生态学、反规划等理论的解析,明确了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相关概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明确了农村水景观研究的范围,指出景观营造应该突破水体的界线,将水体周围环境要素、人类活动及乡土文化纳入研究系统。(2)生态基础设施的内含以及景观生态安全整体格局的路径确定了新农村水体当生态基础设施的功能[14],并指出维护这些功能所需建立的景观格局。(3)通过解析反规划理论的内涵,从过程和成果两个方面将反规划同传统规划作对比突出反规划的优越性,进而将反规划理论运用于新农村水景观营造中。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新农村水景观营造3.1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影响因素新农村水景观的营造需要因地制宜,因区域的社会、经济、人文素质等条件各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差异很大,形成的农村水体形态和水系特征也大相径庭。第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造成了农村生产、生活现状的差异。第三,不同的历史背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环境。3.1.1乡镇区位条件乡镇区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区位条件,如地形、地质、气候、水资源状况等,自然区位条件对水体的形态、水系分布状况以及动植物的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地形、地貌的差异对视觉体验过程的影响显著。二是社会区位条件,主要指村庄所处位置的交通状况、是否与城市毗邻。一般来说,交通越便利、与城市越近村庄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水系格局及其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偏于城市化。南方地区降雨量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南方河流密集,水景观营造手法法主要讲究的是蜿蜒曲折。水域与周边建筑遥相呼应,形成一个空间,水域与周围的景观成了一个疏与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水中的倒影也随着季节光线的变化而变化,丰富了景观。水景观一般作为整个景观设计中的经脉,连接了景观中的景物,发挥了空间流通的作用,一般在某段扩宽处可种植植物和养殖金鱼,增添观赏效果。北方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地下水位低、易渗漏,天然水系污染严重、自来水供应紧张,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北方水景观一般应做到规模适中、安全性高、节能性水景、抗冻性强、维护费用低、注重意境。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为抵御恶劣天气,所以北方的建筑相对南方来说比较敦实、厚重。因干旱少雨,所以北方地区中的水体景观一般以具有蓄水功能,但是在设计时用一些别致的手法就会取到以小胜大、趣味十足的效果。水体景观的后期维护成本以及在节约成本、安全性高等方面都略胜一筹。受北方条件限制,北方水景景观设计另一个重要手法是水景旱作,本没有水但是通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过地势的起伏,以及卵石和沙滩的映射而产生无水而有池意的意境。这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营建具有特殊意义。3.1.2发展模式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而不同,有以农业为主、乡村工业为主、观光旅游业为主等多种形式。一般情况下,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区适合发展农业;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宜发展乡村工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秀丽的地区适宜发展旅游业。村庄发展模式影响着农村水体的结构和功能,也影响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利益取合乡村的发展要求,规划水景观,让水景观的设计符合村镇的设计需求,农村对景观营造方案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作用。例如:日本爱知县足助县以农业发展为主,开展农业景观和采摘为主的景观。3.1.3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基本前提,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影响水景观营造的阶段性目标。经济条件相对好的乡镇在满足水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水景的欣赏性,比如建设水景长廊、水景公园等;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乡镇在水景观营造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水环境的治理,为村民提供洁净、安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3.1.4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对农村水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景观决策和景观认知两方面。人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阅历等因素决定他们的环境认知度和审美取向。在水景观改变方案的形成和制定过程中,受决策者认识水平的影响,方案的目标侧重点往往不同;水景观能否得到当地居民的广泛认同是评价景观方案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景观方案的形成过程中通常需要征求当地村民的意见,限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形成的总体意见也将有所差异。3.2新农村水景观的景观要素景观要素是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新农村水景观的多功能性源于景观要素的多样化。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类景观要素,是新农村水景观营造过程中的重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要任务。景观元素具有各自差异的形态,按照标准对其划分类别,主要包括物质要素和文化要素。关于第一类要素[15],主要指有形的自然物或者人造物,包括水体自身、与水相关的植物、动物及水边建筑等;文化要素是无形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主要有知识、风俗、审美习惯等方面。3.2.1物质要素1、水体水体是构成水景观最基础和根本的物质要素,也是水景观各项生态服务功能得以实现的核心要素。水体能给景观以灵性,给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方面的感受,使人产生共鸣[16]。(1)水的分类农村水体分类主要以河流和湖泊为主,主要呈现为两种形态,一是自然力形态,通过地质运动、风力、水力等,形成自然的水体形态。这类水体形态通常具有不规则的边界,多曲线美,如自然形成的河道蜿蜒曲折(图3.1)。二是通过人工形态的作用,为满足一定的生产、生活需要,借助特定的工具或者自然条件,进行开挖或拦蓄,形成人工水体。与自然形成的水体相比,人工水体的形态趋于规则,表现出规整、整齐的格律美[17](图3.2)。图3.1自然形成河道图3.2人工开挖河道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2)水的品质水的品质是所谓的水质,水系的水质体现在供水、灌溉、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功能[18]。因此,良好的水质是农村水景观营造的保证,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由此可见,水质的改善是水景观营造的必要前提。(3)水的美学价值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轻柔可随物赋形,又坚韧可使顽石洞穿,水平静安抚人的灵魂,又狂暴汹涌使人畏然。水透明使人联想纯洁无暇,又会阴郁厚重使人莫测高深。其多变的外在形态吸引人,深厚的内涵感染人,来自教育、环境和人生经历的关于水的经验、记忆和知觉体验深深的刻在个人的头脑中,成为一种心理的意象,一生都难以忘怀。①形态美河流像条条银带,或流贯平原,或穿越山峦,忽宽忽窄或曲或弯,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地理风韵和形态。其中平原河流多静态景象,河道曲折有序,宽窄相间,辅以沙滩岛洲,岸柳竹影,别有一番韵味和趣意。山地河流因落差大小不一,多形成以动态水景为主、动静互相转换的观赏空间。若再辅以湍流飞瀑或漂流船只,更显示出一种山光水色的交融美。湖泊的水体,则多依环湖地形变化而在不断地改变着其平面形态和岸线弯曲度。这种随地形而变化的湖泊或水库,是游客观赏的一个重要景观因子。而瀑布则是从河床横断面陡坡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观赏瀑布是人们最感兴致的游览活动。因为瀑布是一种动态的水景类型,挂挂瀑布或飞泻悬崖而下,或遇石后呈散状、片状而落,或与崖、洞配合构成水帘状、迷雾状,或与深潭、峡谷组成瀑、潭、峡串珠型景观。有喷洒百米以上的高瀑布,也有巨浪滚滚的浪瀑,望去千变万化,各有特色给人以雄、险、奇、壮之美感。②水影美水是无色透明液体,万物落入其中都会映出倒影。山、石、树、花乃至白云、蓝天、桥梁、建筑等,都会在河水中形成美丽的动影。水上水下、岸上岸下、桥上桥下,实物虚影彼此辉映,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观赏图画。③涛声美水声是一种观水时所获取的听觉美学类型。它是在气候变化下,由于水体运动或与周围岸壁相击所发出的浪涛声。它声韵浑厚、清脆、富有节奏,给人以特殊的美的享受。一般而言,这类听涛佳点多出现在山岳中的天然湖泊之滨,特别是湖岸陡峭、石块散列或有天然洞龛的岸域,水在风力推动下,有节奏地打向岩岸,进入洞龛,发出的声音尤为悦耳,而且声音有高低、浑脆等多种变幻。如果周围再有较多的青松翠柏,这种击水声、松涛声交融一起,必将获得更好的听觉美感。另外,瀑布发出的轰鸣之声、巨雷之响,也足使游者惊心动魄,叹为观止。④水色美水本身是无色的,但是透入水中的光线,受水中悬浮物及水分子的选择吸收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选择散射等合并作用,则可呈现出千娇百媚的色彩,这是构成水景美的重要内容。我国许多河川都有不同的水色,如四川九寨沟,红、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望去真令人眼花缭乱,美若银河坠地,彩带飞旋。观览河川之美还可与其地理环境融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阔眺。要运用多种美学观赏原理,从不同时空角度进行观览。高处观河川,可看其势;低处观河川,可看其质,包括水色、水质、水的透明度、水的涟漪美。因此,在农村设计实践中利用水景观的美学价值可以塑造农村特色、美化农村环境、增强农村的可识别性,做到“借水造景,以水悦民”。(4)水的生态学价值农村水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生命系统。非生命部分的生态要素直接或间接对生命系统产生影响,特别是影响河流湖泊的食物网和生物多样性。水文情势随时间变化,引起流量变化,水位涨落,支流与干流之间汇流或顶托,主槽行洪与洪水侧溢,河湖之间动水与静水转换等一系列水文及水力学条件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了生物栖息地动态多样性,满足大量水生生物物种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证整个生态系统完整性。通过水体可以调整当地的小气候,在水景观建设中是最重要的地位。2、植物水景观本是无生命的,而动植物的存在赋予了景观生命力,使其成为动与静相结合的景观综合体。它们是水景艺术美规律构成的关键要素,具有柔化硬质景观、丰富空间层次、标志季相更替、营造意境氛围等作用;它们也是水景观整体性的生态服务功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19]。(1)水景植物的分类水景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耐水湿植物,可大致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在水中以及水边湿土壤当中的植物都被称作为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基本上囊括:“①挺水植物。基本特征是植物比较高达,花色鲜艳,绝大部分都是有茎叶区别,非常挺立,下半部分或者根基都是在水中,根部或者茎都是在泥中发育生长,例如莲(荷花)以及慈姑等。②浮叶植物。通常情根状茎比较发达,花比较大,色彩鲜艳,叶色变化多样,没有显著的上茎或者茎细弱而无法直立,部分根在泥中不会随风飘移,例如王莲、芡实等。③漂浮植物。根并不在泥中,植株漂浮在水面,在随风多处漂泊,基本上抗寒效果较差。例如浮萍等。④沉水植物。根茎源自泥当中,植株完全沉浸在水体当中,例如鱼藻类等[20]”。耐水湿植物根据植株的形状、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小等特性,主要分为:“①乔木。一般树体高大,有个直立的主干,如紫叶李、白桦、柳树,鸡爪槭等。②灌木。相对乔木体形较矮小,没有明显的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如玫瑰、映山红、美人蕉、薰衣草等。③草小植物。茎当中包含的木质细胞数目较少,伞株以及地上部分很容易就出现萎蔫或者枯死等现象[21],例如百合、风仙等。④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靠依附他物而往横向或纵向生长,如牵牛花、常青藤等”。(2)植物的美学价值植物的存在往往能使原本单调、无生机的静念景物显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植物具确其不同的形态、大小、季相、色相特征(图3.3),这丰富了景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层次。利用植物本身的枝干、冠幅等,可以构成不同的平面,形成或开放、或独立的景观空间。小乔木和灌木可以在垂直面上形成空间的围合,造成景观空间的局部阻断,使景观兼顾开放性和私密性;圆柱形植物以其直立厚实增加景观空间的纵深感(图3.4);而垂枝型植物起到了地而同垂直而之间的衔接过渡作用[22](图3.5)。图3.3水生植物的色相特征图片来源:自拍图3.4水生植物的纵深感图3.5水生垂直植物的过渡作用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植物的色彩角度绿色在明度上处于中性偏暗的层面,对人的刺激甚微,具有阴柔温顺的性格美;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历史地形成了视觉适应心理的沉淀,即人类自诞生以来就生活在绿色空间的怀抱中,绿色给人安全、舒适的感受[23]。同时植物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使植物在丰富景观意境方面大有可为。自先秦的理性主义精神,人们对自然美的观照就同人的伦理道德互渗互补,融合在一起,把自然景象看作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对应物。“如将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景观中植物的配置可以促进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扬、洗涤人们的心灵。(3)植物的生态学价值农村水景观中,植物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更具有突出的生态学价值。为动物(包括人类)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保证生物循环的正常进行。选择水生植物要综合考虑其美学、环境、生态价值,使植物的配置既能够满足审美要求,又能到起到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系统的作用。以重金属污染作为主体的水体更加适合选用观赏型水生植物;以有机污染作为主体的水体能够选用以水芹菜为代表的各种水生蔬菜;混合型污染的水体则经常采取浮萍或者菹草等[24]。结合水景观种植乔木、灌木、草本,也具有降尘、防止水土流失的特性。除了以上生态学价值以外,植物还在改善生态小气候、维护动物生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农村水景观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水生动物健康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缺一不可,动物的景观效果是通过活习性、本能行为实现的[25]。目前在水中应用的基本为淡水动物。园林水景中水生动物应用的最多的为鱼类、甲壳类(如蟹、虾等)、两栖类、爬行类(如龟、鳖等)及少量的软体动物和腔肠动物[26]。水生动物能去除水中污染物。减少水中金属含量,提高水质的重要作用。同时新农村可以结合鱼类,开展渔业养殖和垂钓等项目,在新农村水景观中,动物既是重要的景观要素,也是景观营造的服务对象,满足新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需求[27]。鱼类是同村水景观的营造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它们在碧波荡漾中或翻腾翔跃,拔刺有声;或扬鳍而来,山水坏穿梭。现存的中国古典园林中,以游鱼为构景要素的不乏其数。如避暑山庄的“石矾观鱼”、颐和园的鱼藻轩、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等。农村水体中,鱼类的除具有自然物种的繁衍规律外,还有人工养殖,为村民带来经济受益。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水景小品水景小品主要是以景观桥和水上雕塑为主要内容的小品设施。常常成为水体景观中游人视觉的焦点。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水景小品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前方或景区的中心,为主要轴线上的一种重要景观节点。在自然式绿地中,水景小品的设计常取自然形态,与周围景色相融合,体现出自然形态的景观效果。(1)桥桥作为水上建筑物,既是水景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重要的观景点。在实用功能上,桥是沟通水体两岸的连接建筑物,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更为动物的迁徙提供了越水通道;景观桥形态分类:梁式桥、拱式桥、钢构桥、汀步桥。常见的桥梁材料分类:石桥、木桥、石木桥、竹木桥。桥的结构、材料、形态等都是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它近水而非水、似陆而非陆、架空而非空,是水、陆、空三维的交叉点,成为很好的景观观赏点[28]。桥梁本体的结构兼顾了刚柔之美也突出表现桥梁本体景观设计方法论的实际应用。梁、拱之纤细、亲切、委婉,墩塔之雄壮、庄严、高昂,斜索之力感、动感、方向感,大缆之起伏、飘动、流畅、张力感等。但在强调桥梁本体景观造型设计的同时,不能忽略结构受力的可行性当跨度较大时,因桥梁受力较大,其景观造型应以结构受力合理为基础进行设计。桥作为生态景观连接水面和陆地,主要体现体现地域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会产生不同的结构和生态循环,因此在设计时要有针对性,不能照搬原作,要尽可能多的收集当地气候、地理、人文等资料,并且要有侧重,针对不同的总结资料进行调整分析从而找到最恰当的设计手法。人在水边,受视线限制和周围景物的阻挡,一般只能观赏到水体一侧的景物,而在桥上就可以将两侧的景观尽收眼底。新农村水景观中桥的设计,要结合周围的环境,综合考虑其材质、形状、结构等因素。(2)水景雕塑水景雕塑作为景观雕塑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水景设计中。它经常出现在景观环境中各个交通路线的节点或是交通线路的终点,占据了景观的关键位置,是景观中的视觉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由雕塑与水景构成的构思巧妙、效果精彩的水景雕塑,是整个水景设计的点睛之笔,它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一个失败的水景雕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会破坏景观的整体效果。水景可以通过喷泉、流水等形式独立存在,但这种存在方式有时受地形因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素的影响,容易显得单调。将雕塑融入喷泉等动态水景中,让雕塑作为水景内在的构架,利用雕塑自身丰富的形体作为水体流动喷涌的载体,可以丰富水景的表现形式,形成一波三折的水流效果。而在湖泊、池塘等静态水景旁和部分动态水景的出口处设置雕塑,将人工的艺术品与自然的水体结合起来,可以美化水景,营造出华丽、雅致的景观环境。5、护岸护岸是这在河道岸坡上用块石或砼铺砌以保护河岸的构筑物为护坡。分为非生态型护岸和生态型护岸。生态护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是水陆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护岸的坡面植被可以带来流速的变化,为鱼类及两栖动物提供觅食、栖息场所,对保持生物多样性起到一定的作用,植被覆盖充分的护岸是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保障。另外,生态护岸主要是采用天然材料,从而可避免建筑材料中所含的大量化学添加剂对水环境带来危害。在河道中形成浅滩和深潭,把河岸线做成不规则的,即有宽有窄,使护岸有陡有缓,让河岸边的绿地、树林之间形成水面、绿地网络,增强岸边动植物栖息地的连续性。这样就可营造出丰富的生态环境条件,形成稳定、丰富的生态系统。一个健康的交错带能使物质通过其界面区的速度和形式保持适当,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多样性高,为动物以及水生微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等;一个脆弱的水陆交错带不但不能使水陆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而且会导致生态不断向恶性方向发展。3.2.2文化要素文化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任何社会都具备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文化,并且在社会物质生产不断发展同时,水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水文化即人来在进行水物活动当中开创的以水当作载体的所有文化现象,具体而言,基本上包括“:(1)人类在开发自己利用水的整个过程中归纳或者总结得出的有关水的认识;(2)人类开展涉水的实践过程中构成的各种风俗以习惯;(3)人类在在整个涉水实践过程中构成的以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为代表的精神文化;(4)由于水的特点而赋予水在思想道德以及精神方面的有关象征意义;(5)以水作为主题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水文化使得水景观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农村由于其独特的生产以及生活环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境,构成了朴素并且异常丰富的水文化。1、风水文化从6000年前仰韶文化阶段的青龙白虎开始,风水文化就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一起成长,指导我们同自然界的相处之道。但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限制,风水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加以解释。“风水学是在借助大自然的运转和形象说道理、讲规律,是人们在抵御自然界侵袭、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习惯性认识。风水出现的的前提是以农业经济作为基础的社会,为人类希望使得自身与自然环境二者相协调而采用的一种自我改善的措施[29]”。风水学的出现,不但满足了人类维护自身安全的生存需要,同时也适用了人们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要。风水基本上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于居住环境造成影响:“首先是关于基址的挑选,或者说是追求可以再生理以及心理两个当面同时得以满足的地形条件;然后,是关于居住布置形态的处置,基本上囊括了针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以及创造,建筑物的朝向,进出口,供水以及排水等方面因素的安排;最后一点则是在上面基础上增添的某种符号,或者说是满足人们逢凶化吉的心理需求[30]”。风水的内容涉及阳光、水、空气、土壤、声音、色彩、电磁场等诸多环境因素及其综合效应,其中,水是重要的因素,是财富和福气的象征。山水都已出离其自身的物质意义而被赋二予了象征意义,人们常将河流比作母亲。风水之于精神的需求,更体现在对潜意识的激发上[31]。农村的聚落形态多为自发形成,风水学的理论是指导居民选择宅地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以及景观审美等方面的心理也深受风水学的影响。《风水辩》中说“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指既要远离洪水泛滥区,又要有弯曲环抱的水流。科学地分析和解释风水学理论,将风水文化为景观所用,是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可用之处[32]。例如婺源菊径村为典型的山环水绕型,一条小河缠绕村庄的4/5,四周环山。右上方是村庄的水口,村庄后面的山上是植被非常丰富的水口林,公路沿河显圆弧形绕村而过,一座水泥桥和几条木板桥把村子与公路相连,村民洗衣做饭都是挎着竹篮步行到河边洗洗涮涮,所以即使比邻新修的柏油公路,小村还是能保持内部的宁静,像个世外桃源一般(图3.6)。例如水口的布局是风水格局中的重要位置,在村庄布局中水口的具体位置有两种,一种为一村之水流入口,一种为一村之水流出口(图3.7)。水口是村落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门户与灵魂,是村民的守护神。它既满足人们实际生活的需求,又满足了心理学上的需求。作为水流入口的水口,起到了空间的导向作用,是整个村子的屏障;而作为水流出口的水口,既是村落区域的隔断,又具有空间上的延伸作用。流出的水口象征了村民的未来和前程,以“欲去还流”为吉,这一方面是藏风聚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水资源储备的要求。民间除了要满足水流在地形地势上的要求外,往往需要借助桥、台、楼等建筑物,增加锁钥的气势,将水锁住。桥是常见的“关锁”,辅以树、亭等物,平原地区的水口则常在去水中央立州,并在其上建阁。图3.6婺源菊径图3.7古村落的水口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所以,新农村水景观的营造在遵循科学原理的前提下,一定要适当体现风水学的要求,满足村民对水体景观的精神需求。2、诗文传说(1)诗文水清澈、高洁的品质使其成为真、善、美的象征,水景观也成为自古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和灵感源泉[33]。自古以来,因水而为的诗歌数不胜数,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古代圣人均以水喻人,赋予水高尚的精神境界。儒家将水比作智者,孔子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道家将水视为最高的道德境界,老子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的赞叹。借水明志的诗歌也大有其在,李白以“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的诗句抒发了自己胸怀济世之心、报国之志却无以施展的落寞情绪。水不仅折射了诗人的境遇,也可以反映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农村水景观通过诗文的设置,如楹联的应用等课增加水景观的意境。(2)历史故事水与相关故事增加了水资源更多的色彩。在洪水灾害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之时,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大禹治水的传说记录了人类治水的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过程中经历的艰辛,总结了长期的治水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既如甘肃景泰地区“景电人的精神,建设水利工程,与干旱和沙漠的斗争,造福一方百姓,输水工程,满足了周边地区的灌溉、生活等,让干旱地区变成绿洲。”故事可以丰富景观的内涵,又可以引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3、风俗活动“民俗是人们在社会群体生活中,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环境下形成、扩大和演变形成的一种生活文化。”民俗活动的重要特征是其广泛的参与性,文化的参与性是文化得以保存、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人类在同水长期“相处”中,形成了丰富的涉水风俗,这些风俗体现了人们对水的依赖、崇拜或敬畏之情[34]。涉水风俗的广泛流传使这种形态的水文化得到传扬和发展。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图3.8),使屈原含冤投江的传说为世代人知晓,他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品质也为人们代代传颂。又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盛行的元宵节放河灯(图3.9)、浴佛节放生等民俗活动,在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活动的同时还使拯救生物生存环境、保护水环境等理念在这些活动中悄然生根、发芽。图3.8赛龙舟图3.9放河灯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来源:百度3.3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模式3.3.1按功能划分结合功能特点、发展模式、历史文化、水系分布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着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主体功能。按营造的主体功能的不同,可将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模式分为以下三大类:1、生态维护型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态维护型水景观具有生态保护功能,实现农村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的水景观[35]。在规划中,要加强对村庄水环境的保护,保护周边动植物资源。为了促进农村生态改善,可以选择尚未大规模开发的河流、湖泊作为场地,大力培育各种水生动植物,实现新农村生态安全。2、生活游憩型生活游憩型水景观构造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农村地区居民供应舒适以及洁净的整体生活环境[36],“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居民。此类水景观通常适用于村庄居住区内的河道、池塘,与村民的生活相关,滨水空间满足人们的参与性、活动和休闲需求,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性的滨水环境。在滨水区设置休息设施和健身设施满足居民的休憩需求”。3、旅游玩赏型旅游玩赏型水景观营造主要针对发展农村旅游的村庄,“将水景观同其他的旅游设施规划相结合,提升农村的游赏价值。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水景观的营造同农村旅游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水景观的营造带动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收益也为水景观的营造和维护提供了经济支持。此类水景观通常适用于文化特色、自然景观特色显著的村庄”。3.3.2按性质划分1、保护型景观保护型景观是指农村原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当中能够促进水生态系统自身循环,促使水环境保护[37]。本身具备景观美学价值的景观要素,在水景观的整个营造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出现人为变动,同时以此当作的基本要素。比如大多数村庄的塘边都会种上风水树,作用就是供人们进行祈祷希望村庄能够不再遭受自然灾害,田间农作物年年都能获得大丰收,体现出本地的传统以及民俗文化特征,必须要进行保护[38]。2、修复型景观修复型景观是指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当中,为了实现所谓的“现代化”而展开水景观改造,经常会构成与新农村建设目标不符合甚至相背离的破坏性水景观。因此必须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给予修复[39]。例如对于农村地区的河道以及池塘景观的修复。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对于以上硬质化护岸展开拆除或者改造;针对具备防洪以及防水土流失的区段,利用挑选合适植被的方式进行遮掩,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而达到缓和视觉效果的目标[40]。3、创造型景观保护性景观和修复性景观只是对原有景观要素的恢复或修复,社会在进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景观也要持续的进行创新以及发展,这样才可以与社会整体的发展态势相契合,文化的积累也都是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完成的[41]。要达到良好的水景观效果,应当通过各种造景手段,对于能够利用的景观要素展开选择以及组合,创造出不仅具备农村特色同时具有优良视觉审美效果的水景观。无论是保护型景观、修复型景观还是创造型景观,都是为实现水体多方位的生态服务功能为目标的,但一般情况下,修复型景观的侧重点往往偏重于水体的生态和环境功能,创造型景观偏重水景的审美价值。3.4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内容3.4.1水体整体格局规划1、与场地的关系在对一个水体进行景观规划之前,首先是对地形、小气候、生物的多样性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确定场地的适宜性。(1)借景对于那些傍河、傍湖的村镇,建筑的排列走向就应该考虑如何能更便于观景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水景资源。借景小区建筑的布局应该留出视线通道要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水色纳入观赏实现之中。场地外的水景一旦被确定吸收,场地的平面布局便应给予充分的考虑,以便选择最佳视点,将水景“纳入”场地内,为我所用。通常在高地所眺望到的水景,其范围或者说视域较大,若将其完全呈现于眼前时,往往会显得平淡无奇。这是若采用框景、障景等手法加以处理,则会使景色显得更加生动。如果周围没有水景可借,又或者外环境并不理想,则应该通过营造水景,创造视觉中心,吸引居民视线。在平面布局中应当考虑通过适当的布局处理,控制人的视线,以尽量减少外界的不利干扰。(2)就势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体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建筑组群总体布局和远观效果的表现,追求势和亲和力的创造。“势”的塑造和表现应根据基地的地形、地物和地势,顺应山水,重视突出自然景色的特点,使水体景观的“势”融于基地自然的“势”当中。(3)轴线轴线是景观设计中强有力的构景要素,它有抑制和中和其他景观特征的趋势,在水景规划中也一样。具体怎样运用轴线元素,则应根据不同的场地、环境、主题等而判定。(4)均衡视觉的均衡对所有完美设计而言,都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般说来,任何设计,如果缺少这种视觉的均衡,都会使人感到不安与烦躁。水景设计也一样。为了取得视觉均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对称布局。不少规则的水景设计都采用这种形式。2、与建筑的关系在农村营造的水景,处理好建筑和水体的关系。对于水景的欣赏,建筑的防潮,环境的安全性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另外从传统的风水学的角度来分析水体走向对建筑的影响也不乏可以借鉴之处。一般情况下,水体应该和住宅建筑有一定的距离,这样通过对岸线的处理,过渡空间中场地景观设计,使水体生动活泼。能使建筑环境自然亲切。利用发挥水体的生态作用。这需要注意留有足够的场地空间给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有些情况,如住宅底层有较高的架空层时,保证较好防潮防水处理,水体也可以在建筑底层空间自由穿流,用自然或规则的水体形式来与不同风格定位的建筑环境相协调,这样,建筑与水体浑然天成,软化了建筑空间。3、与人的关系水体景观作为不仅做为观赏的景观存在,也是村民进行多种活动的户外景观场所。多设置一些可以供村民戏水的设施。如小型的旱地喷泉,浅溪等等。水景的设计与其他环境景观的设计一样,首先需要对人的行为学,心理学进行研究,要做到以人为本。例如,在居住区中的居民普遍都有这样的心态,就是既愿意在公众场合中与大家一起热闹,又不愿意自己太引人注目。在环境设计中,不能忽视这一点。在开放的空间里,一定要保留私密性较强的空间。另外也要对各地居住的风俗,生活习惯进行了解。可以采用当地喜闻乐见的一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些主题,确保水体景观设施更能为村民所接受。3.4.2水景观主题设定和意境营建1、水景观主题设定景观的主题对于满足观赏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策划一个好的景观主题,依赖于设计师敏锐的洞察力来判断环境特质,还需要设计师具备较高的人文情怀,迅速捕捉到应该表达的心理情感,并且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设计展示出来,达到与游客心理产生共鸣的效果,通过景观的视觉刺激,激发游客从心理对景观设计的认同。主题的内涵:主题是景观设计的核心灵魂,一个好的主题,可以使景观具有与观众沟通情感、激发想象的作用;而一个没有主题的景观,就不会产生与观众交流对话的效果,只是一个死板无灵魂的物体。当人们看到一个有着美好主题内涵的景观空间时,就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一个“场域”中来,能够体会到设计者的情感和内心,能够听到景观的无声表达,沟通了与设计师的心理桥梁,可以体味到风土民情,可以体味到文化内涵,实现精神的升华。假如一个设计师没有设计出一个好的主题,那么这个景观就不能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水景观的主题设计同样重要,要想设计出打动心的作品,设计师必须赋予它鲜明的主题,在这一过程中要耗费大量心血。这个过程中,可以设计出一个或多个吸引标志,满足观众对作品欣赏的期盼和渴望。所有说,在对水景观进行设计安排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所有周边的设施配备,要以这个主题为核心,为这个主题提供帮助,集中突出这个主题的中心地位,产生强烈的感受冲击,把空间的体验场所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主题的实现依赖于各种细节,时间、地点、甚至是思想都可以被深化挖掘,通过精心地表达,为主题的生成创造氛围。2、水景意境营造水景意境的营建是农村水景观营造的核心内容,也是景观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关键所在。农村水景意境是人们在认识农村水景观的过程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从内容上看景观意境包含多个的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所感知的审美对象,即景观的客观存在;二是艺术情趣,手要有理解、情感、氛围、感染力等,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景观的联想和想象”。景观意境的审美层次由感官的愉悦到情感的注入,再到联想的产生,是逐级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加深的。其中感官的愉悦可以通过景观元素的形、色、嗅、质等完整的表象来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则在很人程度上受观赏主体的意识、观念、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联想、想象的产生有赖于观赏主体对客体的理解以及主体的生活经历、知识构成。因此,在农村水景观的营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居民意识、观念等方面的因素。景观意境的个性化是新农村水景建设的重点,千篇一律的水景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吸引力。新农村水景观的意境应在突出反映乡村自然景观特征、乡村生活风情与居民精神面貌。明确不同村庄在地理、水文、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保护和继承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景意境是农村水景观营建的[42]。首先景观主题的确定是构建景观意境的重要手法。景观主题可以引导感知和联想的过程。主题虽然是抽象的概念,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体现,包括直接的视觉体验、主题情景的“编织”等,其中主题情景的编织更能拓展观赏者的相像空间。如杭州西湖的断桥,把白娘子和许仙相遇的故事融合在特定的地点,使原本平平无奇的石拱桥有了活的灵魂,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憧憬。新农村要将农村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世外桃源”,因此水景观营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建成理想中的美景。农村水景观是一个多因素组合的有机整体,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叠加过程,而需要适当的造景手法辅助,才能使整体的景观效果优于单体的组合。3.4.3景点布局和观景点的设置1、景点布局景点布局是乡村水景观吸引物设计的核心,根据景点特色对其内部建筑建设的类型、植物种植的种类、游览线路的安排等进行空间微观规划。景点规划设计必须遵循创意新颖、和谐统一、生态平衡和最佳经济效益等原则。创意新颖是指景点开发的设计意图,要有中心主题,创新性强,同时“因地制宜,构园得体”。和谐统一是指景点人工美和自然美的统一,自然是第一位的,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巧加点缀,自然结合。生态平衡是指在旅游景点开发过程中,加强保护措施,维护景点的生态平衡。最佳经济效益原则是指在开发前要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优先选择投资少、回收期快的项目。2、观景点设置观景点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观景效果不同,视线范围内的景观也呈现截然不同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效果。通常水体景观形成以后,其整体或局部的景观效果需要在特定的位置上才能被欣赏,而观景点就是人们欣赏景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景主体的视线方向和视野范围。观景点同景物之间存在高低、远景等位置关系,这些位置关系极大地影响观景效果[43]。1、依水体设施的布局依水体设施是指那些离不开水体或必须依水而成的建筑或辅助设施,如桥、廊、亭等建筑及花架、桌椅等休闲设施。依水体设施不仅是新农村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主要观景点,其形态的设计和位置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水景观的成景效果。(1)视景“视景即从特定的观察点可以见到的景致[44]。一般情况下,一个视景就能够变成依水设施选址的依据[45]。”为了怡人,视景必须与人及为人所用的区域和空间相关联,并确保功能和视景的协调。例如在安静的临水步道对面,引入较为活泼的视景,适量布置运动、健身器具供居民使用,使临水步道及水面的安静同活动空间的热闹相呼应,实现静与动的结合。通常采用透景、对景、衬景、漏景等方式形成的视景能给人更深刻的印象。(2)亲水空间亲水空间是水体周围的建筑和设施成为人与水亲近的桥梁,依水设施同水交接的空间往往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场所,设置清水空间增加了水的可玩赏性,也为水边的步道和亭台为人们垂钓提供了适宜的场地。2、视觉轴线的引导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水体景观往往不能实现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且为防止审美疲劳,相邻或相近的水体景观需要不同的景观特色,在营造时也通常选取不同的景观主题,这就需要实现空间上的过渡和衔接。一般一个村庄需要设置至少一条视觉轴线,实现引人入胜的效果。轴线是实现空间衔接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它与其他景观要素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46]。轴线自身具有方向性、秩序性等特征,这使其在功能上实现了对景观的导向作用。轴线本身就是观景点,通过向外扇形地分布路线来引导人们视觉方向;通过景观要素的集中来展示主体景观。一般来说,轴线将约束直接强加于空问、形体以及观赏者,轴线的起点、中点和终点通常是集中的观景点。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4景观生态护岸的设计景观生态护岸的设计要兼顾景观性、功能性和生态性,满足人们对水景观的审美要求[47],并体现人与水相亲的和谐自然观;保持水与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为生物提供生长、繁衍的场所,有利于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景观生态护岸设计体现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1、植物配置植物包括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又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农村水景观营造过程中可利用的植物种类相当丰富,只需对植物进行适当挑选和合理布置,便能达到很好的观赏效果[48]。植物景观的配置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植物。挑选具体的植物种类应该将各方面因素纳入考虑的范畴之内,第一是环境适应性,植物的健康成长是植物景观形成的前提[49],各种植物都有其适宜的生长习性,只有选择适合环境的植物才能保证存活率:其次是植物自身的特性,特别对于水生植物,过高的繁殖率会对水体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造成威胁;第三是本土原则,尽量选择本土植物,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可避免由于选用外来植物而引起的种间竞争,导致整个生物链结构的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如何搭配所选取的这些植物。选定了植物种类之后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搭配这些植物,才能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当然这种组合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植物景观配置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植物景观类型的确定。植物景观类型是根据景观的功能及景观意境确定的,如以健身运动为主要功能的河岸带就不适宜种植体量较大的乔木来阻隔空间,又如银杏、松柏等树木的存在能够增加“怀古”的气氛和傲骨情怀。(2)综合植物景观类型、生长环境的特征,优先考虑本土植物,确定初选植物品种。其中包括主要品种和次要品种,主要品种是形成植物景观的主体,而次要品种起到色彩、体量的方面的调节作用。(3)根据景观空间的大小,种植适量的植物。植物的种植需适宜,过高的密度不利于植物获取充足的养分,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密度过低影响群落景观的形成。”2、护岸的形式护岸形式包括护坡的剖面形式和护坡材料等方面:(1)自然梯形断面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梯形断面保护河提的方式采用根系发达的乔、灌木和草本植物加固河提,防止水土流失,断面采用缓坡式。对于河面较窄,河流水位年内和年际变化比较小的农村河道,可采用自然梯形断面[50](图3.10)。图3.10自然阶梯断面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2)多自然复式断面较为理想的断面形式是多自然复式断面,它兼顾了防洪、水土保持、景观、休闲等多方面的功能。护坡可以在自然护坡的基础上采用透水材料或者网格状材料以增强护岸的抗冲刷性,根据枯水位和洪水水位来确定梯级的高程,使河岸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且水位变化的过程中仍不影响人们近水,亲水的需求[51](图3.11)。图3.11自然复合断面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3.4.5水环境治理在水景观营造中水质是基础和保障,因此,新农村水景观营造首先要对农村水环境进行治理。1、水环境污染成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农村中小企业污染。社会的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部分村庄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在发展之初,由于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再加上分布散、规模小、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经济基础薄弱、技术含量低等特征,大量废水、废物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湖泊等农村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农业肥料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我国人多地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增加土地产出的重要途径,而这些农药中通常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其余的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最终随降雨、径流过程进入到水体中,极大地污染了农村水环境。农村养殖污染。随着城镇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白质的需求快速增长,农村的规模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为节约成本,大多数集约化的畜禽养殖户,不设沼气池,畜禽粪便、宰杀废水、废弃物等直接排入水体;鱼塘中更换出来的养殖用水也直接排入水系,使水质严重超标,还会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农村人均用水量和其他生活消费品占有、使用量大大增加,例如“白色垃圾”,大量化学成分生活洗涤用品的使用产生的污水和废弃物数量也随之增加。而农村的污水与垃圾收集与处理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绝大多数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污染。”2、水环境治理措施由于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成因复杂,污染源分散,治理难度大。农村水环境治理需遵循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多渠道、全方位展开[52]。(1)加强乡村企业的管理为避免或减少乡村企业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必在规划过程中,推行工业集中布局,并尽量远离水源区;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实现及时监测,鼓励和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的模式。(2)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本身的质量水平对于农业的具体收入造成产生决定新作用,所以,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手段[53]”。具体来讲,应积极研发生态型农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支持,推行节水灌溉等技术,增加农民的环保意识。(3)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乡村工业不发展的村庄,生活污水是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集中居住3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度、规模及经济条件的限制,现阶段不可能在农村地区广泛建设污水处理厂,因此,根据生活污水可生化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利用村庄原有的河流、水塘等水体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系统,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的便捷而有效的措施。这种污水处理方式既节约了资本,又使水资源能够在村庄范围内得到循环使用。(4)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可以实现净化污水的效果,其原因在于,人工湿地是一种按照比例设计出来的洼地,它建造了填料床,使用土壤和其他填料建成。废水流进湿地后,就会经过床体。由于这些床体上种植着大量水生植物,它们适宜水下生长,并且成活时间长,不会轻易死亡,有着强大的处理性能,成为湿地种植的首选。当废水流经床体上的水生植物时,大量不溶于水的杂质在水草作用下,被过滤后沉淀下来,不分可以溶于水的杂质就会吸附在植物根上,再通过生物的降解作用,最终分解为氮、磷等元素,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另一部分被通过离子交换,被土壤吸附,实现了水质净化的目标。虽然人工湿地这种净化方式效果明显,但是在建造时要注意水生植物的选择,确保其耐污性,还要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在日常管理中,还要重视定期清理,以免发生基质堵塞而影响使用[54]。通过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可以实现多种效益。一方面可以改善水质,保护生态,防洪排涝,另一方面也建造了人工景点,养殖水产品等,实现增收[55]。3.5本章小结本章明确了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步骤和设计营造内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农村水景观是一个集自然环境、乡土文化、人类活动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因此实现的过程和目标受村庄的区位条件、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影响。(2)通过对农村地区的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将水景观营造中可利用的景观要素分为物质景观和文化景观两大类,其中物质景观主要有水体、动植物、建筑、护岸等,文化景观主要有风水文化、诗文传说、民俗活动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新农村未来发展方向和景观要素采取的行为性质进行不同的分类,归纳总结了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基本模式,明确新农村水景观营造内容。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甘肃新农村水景观现状调研4.1甘肃区域特征4.1.1地貌气候特征甘肃地区地貌异常复杂,山地、高原、平川、沙漠、戈壁错综分布,地形上基本上由山地以及高原构成,土地整体面积的比重超出70%。基本上能够划分成留个主要区域,分别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还有河西走廊以北地带。所处区域的海拔差距非常明显从东南部到西北部囊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陇南山地南部属于亚热带半湿润气候;陇南山地北部和陇东黄土高原区域,属于暖温带以及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河西走廊西北部隶属干旱气候区;西南部囊括祁连山在內只有东段遭受季风产生的影响,剩余部分则是遭受西风气流造成的影响;甘南高原地区的海拔处于较高水平,隶属高寒半湿润气候[56]。4.1.2生态环境特征(1)在甘肃省境内,在对其地貌特征进行研究的时候,一般都会结合其土壤植被进行研究,借此我们发现,这一地区不但森林不多,天然林资源也是非常少,而且质量也并不高,其一般都只是存在于白龙江、洮河以及大夏河、马衔山等林区。在整个省内,植被覆盖率仅找到百分之二十三,在此之中,存在众多的,一个是灌木林地,另一个也是疏木林。在天然林面积开始不断减少的同时,由于过度的砍伐,草地退化的问题也是极其的严重[57]。(2)在这一区域,一个很大的问题即是降水量的问题。由于常年下雨的次数都比较好,而且数量都不大,因此该省境内大部分区域都是干旱或者是半干旱地区,而且这一部分占到百分之五十七,这也是国内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58]。而且这一问题在四面都是存在的,在东面集中在子午岭地区,在西面集中在阿尔金山地区,在南面集中在西秦岭地区,在背面集中在戈壁沙漠地区,而且问题也多发生在庆阳以及兰州等地方,在武威以及酒泉的局部地区也有存在。就流失发生的形式,一般的类型包括:其一,水力侵蚀;其二,风力侵蚀;其三,重力侵蚀;其四,泥石流侵蚀;其五,冻融侵蚀[59]。(3)这一区域的风沙线比较长。在整个省内,光风沙线就达到一千六百多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里,风沙口也大概有八百四十个,而且土地沙漠化问题极其恶劣,因此也是国内土地沙化问题出现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河西走廊,不但有很多的沙漠存在,已经占到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点七,达到30530km2,而且目前被沙漠化的草地面积已经达到百分之三十八点五。目前来说,这一问题还在逐步的加深,而且据统计,已经有大约一千亩的农田开始逐步荒漠化。(4)作为五大牧区之一,该省的草原面积大约占到该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六点六二,达到24959.29km2,企业占据国内草原总面积的百分之零点八[60]。但就当前的发展来看,草原退化问题正在逐步加重[61]。(5)从甘肃的地理位置来看,基本位于干旱或者是半干旱地带,其气候特征也以温带大陆行气候为主,因此几乎每年的降水量都比较好,而且也是非常不稳定的,特别是由于空间分布差异,使得水资源非常缺乏。另外,这一境内的湖泊并不多,面积也并不大,一般都是一些河流,河流一般也都是属于内陆河、长江以及黄河地区。另外,也由于和降水量相比,蒸发量更是非常之大,因此地下水位也开始逐渐降低[62]。(6)由于水资源的不足,地下水也被大量开发出来。在地下水位被开发过多之后,也出现了草场加速退化甚至沙化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省总计有六个漏水区,因为水质较差,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到百分之五十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因为地下水的大量开发,其水位也在逐步降低,甚至出现众多的水质恶化以及地面下降的情况[63]。4.1.3水环境特征(1)降水少且不均,产生地区干旱对于甘肃来说,其主要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和海洋相距甚远,因此气候也是非常干燥的。因为地处内陆,而且周围也众多的山脉与沙漠,使得湿润气候,一般都是来自印度洋以及太平洋,很难进入,而从大西洋上过来的气候一般路程比较长,因此在达到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被逐渐的稀释,慢慢变干,因此所带来的降水也并不湿润。所以对于该省而言,其降水一般都是来源于西南季风,但是很多时候,这股季风进入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降水的分布也通常是从东南开始向西逐渐减少,一种情况是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大,另一种情况是越往山区,迎风的地方比北风的地方情况要好一点。这一地区的平均降水量一般都为二百八十点六毫米,大约占到百分之四十七,在国内也排到第二十四位,而降水量在三百4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毫米之下的地方,大概占到全省的百分之五十八。这一地区,也因为干旱的问题,使得农作物的生长都是非常困难的,饮水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64]。(2)自产水地区分布不均,水土匹配差这一地区每年的年平均地表水径流可以达到286.20亿立方米,仅人均水平就可以占到1130立方米,就国内来说,可以排到第二十二位。整个省境内,降水量比较多的地方一般都集中在六盘山、陇南山地以及祁连山等地,年径流深情况如下:六盘山大约为三百毫米,西秦岭东段大概在二百到三百毫米,祁连山一般在五百到一千毫米,而且这一地区是整个省内水流最充足的地方,土地面积大约也占到境内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水资源则占到境内百分之九十五。而贫水区多集中在陇东以及陇中还有河西走廊的北部山区,年径流量一般也是由南自北逐次降低,特别是在北山部分,尽管在夏天偶尔会出现洪水,产生一小部分径流,但是这部分水源也会在很短时间内渗透到地下水部分。(3)降水季节集中,土地保水性差该省的降水一般都出现在七八九三个月份,而且经常出现的都是暴雨,这种方式的降水就占据整年度降水的百分之六十,而且因为地形和气候的相互作用,山地的降水量通常比较大。但是因为山地往往坡度较大,地势也比较陡峭,因此保水性并不好,在暴雨出现的时候,一般都会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特别是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这一问题更是极为明显。每个年份,基本因为水侵所导致的泥沙存储量平均就达到六点四四亿吨,在这之中,黄河的泥沙输入量就达到五点零四亿吨,占到泥沙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八。在陇南山地,由于山高水低,其一容易产生水资源不容易吸收的情况,其二也因为在山地受到暴雨侵袭,非常发生泥石流问题。这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对于水资源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损失[65]。(4)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紧缺河流的主要问题在于含沙量比较大。泥沙不但是一种污染物,而且由于其中存在很多的金属物质,因此通常来说,所含有的泥沙越多,不仅不能作为日常用水使用,而且利益其进行农田的灌溉也是非常危险的。在1990年以来,该省境内每年的污水排放量基本是按照百分之九点九五的速度提升,水污染问题的出现,也使得水资源更加不足。4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甘肃水景观资源现状4.2.1水资源现状甘肃省河流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603亿立方米。1、地表水资源甘肃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135亿立方米,长江106亿立方米,内陆河57.9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量1500立方米,居全国22位。人境河川径流量304亿立方米,自产加入境的总水量为603亿立方米。总的来看,全省地表水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平衡。长江流域为丰水区;黄河流域为缺水区;黄土高原北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人畜饮水困难,是严重缺水区。2、地下水资源:全省地下水资源149.8亿立方米/年。在地下水资源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资源量有10.5亿立方米/年,其中北山及走廊山脉2.06亿立方米/年,走廊平原4.94亿立方米/年,黄土高原3.51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系包括河流、渠系、田间灌溉、大气降水入渗及凝结水,全省总量为149.2亿立方米/年,其中走廊平原地下水站给量44.17亿立方米/年,黄河、长江流域山间盆地和河谷潜水17.24亿立方米/年。3、冰川资源:省内高山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冰川总面积1596.04平方公里,冰川储量786.87亿立方米,每年补给河西三大流域冰川融化水量约9.5亿立方米,占河西河川径流量72.6亿立方米的13.1%。4、水能资源:甘肃省境内黄河、白龙江等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总蕴藏量达1309万千瓦,发展水电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省现有水电站29座。总装机容量已达301.5万千瓦,年发电量130多亿度。5、水资源利用度低无论是地表水资源,还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均较低。按多年平均来水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情况计算年的可供水量,全省为126.76亿m3,其中地表水引用量93.93亿m3,仅占当年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的45.36%,占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的32.82%。如果考虑国家政策分水,引用量也仅占分配地表水资源的48.92%。甘肃省主要河流地表水引用率。(图4.1)现状考虑政策分水不考虑政策分水自产水资源流域引用量水资引用率水资引用率水资引用率源量(%)源量(%)源量(%)内疏勒河11.88618.93262.7818.93262.7824.2948.93陆黑河29.32625.964112.9534.96483.8722.58129.88河石洋河13.95215.76788.4915.76788.4913.9999.73湟水2,18483.6759.533.6759.532.018108.27黄洮河3.025248.216.2848.216.2825.96811.65庄浪河1.86222.3778.572.3778.572.68669.33大夏河1.04662.443.612.443.615.65218.52河泾河3.366212.0827.8712.0827.875.02966.94洛河0.0280.793.540.793.540.4586.11渭河3.617820.0118.0820.0118.089.1839.41长嘉陵江2.317641.75.5641.75.5677.5443.15江白龙江1.00759.31.7059.41.7051.2191.97图4.1甘肃省主要河流地表水引用率图片来源:自绘计算各流域年的自产实际地表水资源引用率,全省为45.36%,三流域中,内陆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引用率最高,是实际引用自产地表水的90.64%,,黄河流域次,长江流域最低,仅为之3.15%。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引用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内陆河流域农村水景观本身开发利用程度相对高一些,流域水资源之间存在复杂的转化关系,地表水资源在出山后第一次被引用,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复以泉水形式再次变为地表水并被引用。黄河流域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村水景观开发难度大,加之受国家政策分水限制,因此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长江流域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但由于地高水低,土地较少,农村水景观开发力度较小,因此也未得到大量开发利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用。在全省的总供水量122.72亿m3,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2698亿m3,只占总供水量的21.99%。对于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来说,水景观蓄水工程供水量所占的比重明显偏低。建设水景观调蓄水工程,提高蓄水工程的供水量,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景观呈现有显著效果。4.2.2水功能保护区资源现状甘肃处于高原地带,常年较少降雨,气候干燥,属于全国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地区。近年来,甘肃省工业发展、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尤其是流经兰州、渭河的黄河水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为污染。因此,加快保护水环境的责任变得更加紧迫。甘肃省于2007年对开始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采用了水功能区划的方式,对于三类水体进行严格管理,制定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要求各地政府绝对不能突破指标限制,逐渐年少排放量。这三类水体主要包括:一是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二是水质已经严重超标的较小河流;三是与人身健康密切相关的饮水水源区。以上被重点监管的水体以外,还设立了大量的保护区、保留区和缓冲区。4.2.3水环境现状甘肃建设发展的过程是以河流、湖泊、水利工程及周边水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等为基础,以组织领导为核心,以技术指导有序推进水利工程周边景区环境资源的开发、河流以及湖泊的治理,维护生态环境。我国多数河流在建国初期表现为管理使用效益不高,没有建立完善的排灌体系,工程设施损坏严重。为了实现排洪灌溉、供给用水的目的,各地开始注重农田水利设施,建成了一大批大小各异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整体框架初具雏形,成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甘肃省水利发展史浓墨重彩的篇章。基本形成了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格局,主要的河流干线都建成了防洪设施,也逐渐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体系,各地的水资源也得到较好保护,水利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甘肃省也积极响应政策,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建水库、塘坝、固定机电排灌站、机电井、大中型灌区等工程设施。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水蚀、风蚀、重力和冻融等多种侵蚀形式并存。一方面干旱缺水,另一方面由于降雨量集中,多暴雨、洪水,加之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植被稀少,沟深坡陡,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汇入河道径流含沙量大,最大可达1000-1200kg/m3,年侵蚀模数高达5000-15000T/km。省内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基本良好,属一级或二级。各水系中局部河段水质污染状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个别河段呈继续加重的趋势,某些单项指标严重超标,污染均超过饮用和渔业、农业灌溉水质标准。污染源主要是城镇生活及工业废污水排泄,其次是农用化肥及农药的残留物等,黄河干流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和重金属等其它有害物质。4.3甘肃农村水景观现状4.3.1水污染现象严重1、居住相对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包括生活洗涤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以及一些养殖业污水、家庭作坊农产品加工所产生的污水等。由于农村村镇人口相对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加上缺乏系统规划、不合理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原因,绝大多数村庄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且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和水域。部分村镇己建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由于管网不够完善,收集范围小,户接入面窄,导致污水收集率低,例如天水甘泉村排污系统设施不健全,造成沟渠的水域污染,沟渠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流污染(图4.2)。图4.2天水甘泉村水污染现状图4.3庆阳蒲河段石咀子村水污染现状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2、污水污染主要表现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种植业的农药、化肥的面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已经愈来愈严重。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达亿吨,约占工业和城镇生活总用水量的。在我省境内主要江河中,受到污染工类水和重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度污染类和超类水的河长已占。黄河干流兰州段、渭河、径河、宛川河、石羊河干流至下游红崖山水库以及白银、定西、天水、庆阳、平凉等地中小河流水污染呈加重趋势。例如庆阳蒲河段石咀子村水边垃圾倾倒严重,造成水污染,无法体现新农村水景观的特殊性与特色(图4.3)。.4.3.2水景观开发力度不够甘肃省截止2009年底,共建成水库、塘坝784座,仅从水库、塘坝这两类水利工程来看,农村水景观建设主要依托水利项目来建设,但在现在农村中水景观资源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够,水资源基本满足基本使用饮用和农田灌溉功能,水利工程周围基本以裸露地面为主,其他基本以原始呈现,例如庆阳蒲河硬质拦水坝,由于河道干枯,整个水利工程裸露。玉门昌马水库虽然水库有蓄水能力,但周边基本是原始呈现。(图4.4、图4.5)图4.4庆阳蒲河硬质拦水坝图4.5玉门昌马水库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4.3.3新农村水景观缺乏特色甘肃省新农村水景观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开发尚未形成体系,档次低,没有深入对水域进行合理规划,新农村水景观基本处于一种粗放无序状态问题,没有成熟的水景观品牌,对特色水景观挖掘不够,没有突出新农村水文化特色。卓尼康多峡以峡谷和水流为主要特色,当地农村居民的水磨坊是一大特色,但是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并没有进行开发(图4.6)。景泰黄河提灌工程涉及黄河水向民勤等地的输送,解决民勤生活和生产用水,在开发的时候,只是进行对提灌工程用彩色涂料进行了粉刷,没有突出代表性的水文化特色。(图4.7)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6卓尼康多峡水磨房图4.7景泰黄河提灌工程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4.3.4水景观建设在新农村中定位不清晰甘肃省依托水资源开发水景观的发展潜力和开发价值较大,但甘肃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总体定位尚不清晰。已开发地区的新农村水景观大多特色尚不够鲜明,没有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大都以基本的观赏、划船为主,例如两当崇信县龙泉湖的开发与当地生活和旅游产业发展融合度较低,尚未纳入新农村产业发展重点中(图4.8)。东乡刘家峡水库段是东乡唯一生产生活利用水域,而且东乡是回族居住地,当地有丰富的特色文化,但开发基本处于初级阶段(图4.9)。图4.8崇信龙泉湖水景观图4.9东乡刘家峡段水景观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4.4本章小结根据甘肃区域特征和水景观资源现状,以及甘肃新农村水景观开发现状的分析,为得出甘肃新农村水景观开展策略和指导原则,充分发挥水景观营造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给出了依据。4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甘肃省新农村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5.1新农村水景观开发策略5.1.1创建特色村镇1、依托水景观创建旅游名镇水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发挥镇村合力,充分挖掘镇村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依托水景观建设将“甘肃水景观名镇”创建和“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创建结合起来,发挥和扩大新农村水景观效应。2、依托水景观创建水景观名村紧紧依靠现有自然资源优势,充分结合国家关于新农村的政策要求,利用水景观建设展现出农村新风貌,完善农村水景观设施。采取“村办民参”、“村民互助”等多种形式,广泛调动农民参与水景观维护的积极性,使水景观的建设成为促进新农村农民思想解放的重要渠道。5.1.2产业融合1、水景观与文化水景观区域是村民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水景观的灵魂,两者融合空间十分广阔。在水景观与文化的融合上,将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合在水景观造景中,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糅合多种元素,如民间文艺、当地文化传承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精心设计,提升水景观的文化品位。2、水景观与农业甘肃农业资源丰富,新农村水景观与农业又有着紧密的关联,新农村水景观建设一方面要推进农业与水的结合,另一方面更要推动农业与水景观项目的结合,依托水景观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比如依托景观资源,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建设有机食品采摘基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5.1.3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水源区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护水源长流;严格控制工业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城市污水的排放,按水法的要求确定水质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保证水体的质量;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并积极采用生态、环保、节约,适宜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将水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确定水资源保护和水景观维护使用的政策。5.2甘肃新农村水景观设计指导原则根据反规划的理论思想以及甘肃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立足本地区域特征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主要原则有:5.2.1适宜性适宜性的含义不止一层:第一就是农村水景观的营造应该与农村的农田景观,村庄聚落形态相协调,让水景观完全融入到农村的自然景观之中,这样就能够使得自然景观更加宜人;然后就是满足农村居民实现需求以及审美需求[66]。为了实现农村水景观的适宜性,需在做出景观营造方案之前,对客体范围内一切同水景观相关的因素作充分的了解,并反复征求和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采用座谈、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居民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根据甘肃实际,结合反规划设计的规划流程,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地形优势和地貌特征,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高点定位,合理布局,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结合突出水景观的地域特色和水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地进行项目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水景观建设范围内现有的地形、地貌和区位场地条件,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结合突出建设的水利特点、地域特色和水文化内涵,适宜性地进行项目的规划布局,分类指导,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改善水利条件,促进水利生产,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水景观发展。减少项目建设工程量,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水环境。5.2.2全息亲水性全息性是指滨水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活动需求的特性,要求空间能实现多种功能,以适应空间中人的多样化活动。功能的多样性是滨水空间的活力源泉,只有能满足不同的需要,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空间,才能使水景观空间真正成5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富有魅力的农村公共空间。把当地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发挥水景观的“民生工程”的功能作用,创造一种纯生态和文化的生活体验,为当地居民营造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结合农村特点、发展水平等现状,统筹确定用地布局,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使基础设施的共享达到最大化。彰显乡村水景观的特色风貌。水体本身具备的清澈以及流动的特征,使得亲水活动可以更好的引发人们的愉悦感,亲水活动具有多样性特点,囊括了垂钓、划船、游泳、与水临近的接触等等,甘肃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区,部分地区缺水,采用合理蓄水方式,开设亲水区,使得人们与水更加亲近,进入到水域当中是构建水景观的重要目标,同时是提升水景观游赏程度的必要措施[67]。结构决定功能,水景观空间配景和公共设施的布置是实现空间功能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规划,布置适宜的公共设施,如在以垂钓为主的水景娱乐区,多布置凳、椅供人休息;以户外运动为主的娱乐健身区,多设置单杠等器械。5.2.3生态可持续发展性水景观建设和发展应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确保水源和水利设施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的同时,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保护天然的和已形成的水资源,防止和杜绝因开发带来的各类破坏和污染。水景观的建设规划把满足水源健康发展的基本需求相和谐,寻求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对水景观建设必须着眼长远,高点定位,既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要注重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加强日常管护,合理布局工程规划,确保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群众受益的共赢目标,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2.4特色文化性文化特定历史时期的现象,所有社会都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农村地区的文化很明显与农业生产模式以及农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联。农村水景观的构造应当通过对于乡村文化的开掘以及利用,勾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无限追忆,让农村地区在城市化浪潮中维持本身的文化特色[68]。在设计农村水景观中,在材料运用、植物造型、小品设计等方面,避免盲目5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放置成品亭、廊、轩谢,无法体现每个农村特有的特色,形成"千村一面"的局面。5.2.5自然保育原则结合甘肃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气候、水域现状,营造出能够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求,能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水景观,就一定要充分尊重自然界景观发展的规律,水景观营造从自然回归自然。从而对农村水资源乃至整个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并在开发时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治理。对农耕文化、文化风俗等具有浓郁地域人文特色的风景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充分展现当地天人和谐的生态意境。5.3甘肃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理论依据5.3.1新农村水景观的景观生态学解析新农村水景观营造就需要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水体及其周围各环境要素进行生态学的解析。在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研究范围不只是水体区域,还包括水体周围的环境要素、道路、农田、村庄等。2、水景观的功能特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景观有正反两面的影响,科学的生产和生活可以保证水生态平衡,反之破坏水生态系统,导致环境恶化。因此必须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变化趋势和村民生活习惯,从而引导他们注重景观的管理,科学引导人们的生活行为习惯。3、景观的水文化特性说明农村水景观和当地文化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当地村民对景观的认识、感知和判别将直接影响水景观的营造过程。水景观是水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其次,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新农村水景观通过美的形式和多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将影响村民的审美情趣及其在生态伦理等方面的认知。5.3.2新农村水景观的生态安全格局1、新农村水系的生态功能生态功能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支持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功能,以其支持作用的重要性可分为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对农村水体来说,其主导功能一般包括灌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溉、防洪、生活供水等,而辅助功能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美化环境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是相对变化的。2、新农村水体的生态问题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是维护景观过程的健康,使其有效地发挥生态功能。因此,了解农村水体的生态问题,是建立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前提。在2016年《甘肃地区水质情况监测报告》中阐述对于甘肃地区的农村水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生态问题:“(1)水质呈下降趋势,影响灌、供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的实现;(2)水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占,水面率下降,影响防洪能力;(3)水体的景观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3、新农村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成生态安全的景观格局应该包含源、汇、缓冲区、廊道等组分。源主要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的原始基础,例如“景观安全格局中生物过程的源的主要含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洪水过程的源主要含义是大大小小的河流,乡土文化景观维护以及体验的源的主要含义是各地的文化遗产[69]”。汇是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消费或消耗地,对过程起阻碍作用。源和汇的概念是相对的,要视所研究的生态过程而定。缓冲区是源和汇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潜在的可利用空间。廊道指的是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元素,生态廊道一般由植被、水体等要素构成,廊道的宽度和结构是保证廊道生态功能的关键。生态廊道被认为是生物保护的有效措施。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农村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囊括了防洪,生物保护,文化以及视觉这几个方面的安全格局等,目标是构建自然过程和水体的契合,是以动植物保护为中心,通过区域保护、栖息地建立等,形成安全格局,文化保护主要集中在当地水体文化特色,以及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结合水体开展一系列文化体验项目。视觉安全格局主要涉及视觉感知过程中的水体空间关系,确定景观的视点和路线[70]。5.3.3新农村水景观的反规划应用反规划理论在规划过程中以自然系统安全健康为规划路径,在新农村水景观的规划、建设中同样适用:首先,反规划的过程是利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支撑,对规划过程进行5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析,这个分析过程对新农村水体景观规划同样适用[71]。其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工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将面临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农村建设与水争地等一系列问题,将反规划理论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蹈城市建设模式的覆辙。再次,反规划的途径是使设计遵从不同尺度下生态安全和健康的形态。反规划理论在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的运用:俞孔坚等人的《“反规划”途径》指出“反规划理论是以景观安全格局的途径来确定生态基础设施的,因此,其步骤遵循景观安全格局的四步骤模式”。第一步,场地分析,对新农村水景观项目的区位条件、土地利用状况、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进行综合分析。第二步,过程分析,对水体景观生态格局相关的自然过程(主要为水源特征、洪水、水土保持情况、蓄水能力等)、生物过程(动植物的生长和迁徙过程)、人文过程(村庄形态的演变、文化景观的体验、视觉感知等)进行分析。第三步,场地评价,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评价现有水体景观规划要素对生态过程的厉害关系,为景观改变方案的提出提供依据。第四步,以协调上述各类生态过程,实现统筹兼顾为目标,制定农村水景观布局和营造的方案[72]。5.4甘肃新农村水景观规划步骤在新农村水景观的应用中,应该遵循“场地表述一场地过程分析一场地评价一景观改变方案一方案评价一决策”的步骤。在甘肃新农村水景观目标明确的规划下,规划方案过程简化,成为“场地分析一过程分析一场地评价一规划方案”四步过程。设计过程需要全面分析农村现状特点,从水景观生态性角度出发,对水景观建设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合理适宜的规划。避免农村水景观建设中遗留问题的出现。5.5本章小结通过上一章甘肃地区农村水景观现状的调研,立足于现状特点,分析得出甘肃新农村水景观开发策略、指导原则、理论依据和开发步骤,尽可能避免水景观建设的产生预留问题,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水景观提出指导意见。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甘肃省庆阳北湖水景观规划设计6.1甘肃庆阳北湖场地前期分析与评价在以景观生态学和景观格局理论为指导的理论下应用反规划设计方法,通过对场地的表述、场地的分析和场地评价,到最后水景观规划的决策,全面突出水景观规划中保持生态良性循环和突出乡土文化的生态景观营造思想。6.1.1场地表述1、区位与交通彭原乡位于庆阳市西峰区北郊,庆阳机场以南,彭原乡鄢旗坳村;距离西峰城区约6km,庆西公路以西700m,北与庆城县驿马镇接壤,东与熊家庙乡毗邻,西与镇原县太平镇隔沟相望。总人口42218。项目所在区地处陇东黄土高原的中南部,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总的特点是光照充足、气温条件较好,季节变化明显,适宜建造生态景观。2、项目用地情况项目地处陇东黄土高原的中北部、董志塬的北部,大面积被黄土所覆盖。董志塬南北长约47.7km,东西宽约34.8km,塬区地势平坦,呈南北向展布,塬面总体北高南低,微向南西方向倾斜,塬面平均比降3.14%,塬区周边受冲沟切蚀呈锯齿状或树枝状,形成残塬和沟壑形状。北湖项目占地580亩,其中:水面面积160亩;景观绿化面积220亩;居住区占地200亩(图6.1、图6.2)。图6.1项目用地现状图图片来源:自拍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2项目周边地形图图6.3项目周边水系现状图图片来源:百度地图图片来源:百度地图3、水力情况(1)水系情况本区属黄河流域泾河水系的一级支流—马莲河、蒲河。场地位于董志塬塬面上,无地表水流。在场地西南侧发育有一较大支沟—鄢旗坳村马岭组,属泾河一级支流蒲河的二级支沟,沟内有季节性流水;场地东北侧也发育有一支沟—李家寺南沟,属泾河一级支流马莲河的二级支沟(图6.3)。(2)水资源情况水资源极为贫乏,干旱缺水严重,旱灾频繁“十年九旱,五年一大旱,三年一小旱”是现代的基本特征。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加快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对现有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意识不强。传统落后的利用方式与缺水现状不相适应。4、气象情况项目所在区地处陇东黄土高原的中南部,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总的特点是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温适宜。多年平均气温8.7℃,最高气温35.7℃,最低气温-22.6℃,相对湿度65%,平均无霜期260d。最大冻土深度82cm,均为季节性冻土。多年平均降水量526.7mm,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降水量为791.0mm(1975年),枯水年降水量为338.3mm(1997年)。降水主要集中于5-8月,且常以大雨、暴雨的形式降落,占全年降水量的55-70%,冬季降水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年平均蒸发量1774.3mm,为降水量的2.62倍。5、动植物情况植物多以乡土树种为主,因为乡土树种对当地环境、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易栽活,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系统设计的主要树种。该区域的乡土树种包括柏树树、白桦林、柳树、苹果树、以及杏树等。(图6.4)彭原乡最常见的的以圈养和自由放牧较多,以农田动物和家禽为主,例如随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处可见的成群的山羊(图6.5),以及农田中耕作的牛,还有农家小院中散养的家鸡。图6.4村庄周围乡土植物图6.5动物景观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6、经济发展彭原乡以“鄢旗坳养殖、周寨果树、赵沟畎香包、五郎铺马铃薯中药材”四大品牌为辐射,由于交通便利、乡村工业发展迅速,该区的经济发展在庆阳市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人均年收入已超过万元。通过招商引资、自主创业等方式,不仅为本村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更招收了一大批外来务工者,带动了村内衣、食、住、行等基础消费以及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7、人文景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骤,彭原乡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也都有了大的转变。现在村内旧时的平房和砖房并存(图6.6、图6.7),道路为基本土路。乡镇有修建于唐代的宝塔佛寺一座(图6.8),定期开展当地具有特有采摘节(图6.9)和香包节、皮影表演等民俗活动(图6.10、图6.11)。图6.6彭原乡砖房图6.7彭原乡旧平房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5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8彭原乡宝塔寺图6.9采摘节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图6.10香包民俗活动图6.11皮影民俗表演活动图片来源:自拍图片来源:自拍6.1.2场地分析1、自然过程分析彭原乡降雨多集中于7、8、9三个月为暴雨,其他月份降水偏少,特别是2月上中旬降水特少,干旱严重。随着土地开发力度的加大,不可避免地要增大区径流量,而随着新农村建设化的发展,靠过去的将日益增加的雨洪水径流直接排泄进入黄土高原沟壑中的做法,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图6.12)。将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本身的生存安全。全年大部分为干旱期,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严重损失。所以建立雨洪水资源的安全格局,完全可以将该蓄水量作为作为该区的农业灌溉生产水源以及新农村供水备用水源,对有效缓解供水压力,提高备用水源水量,以保障农村建设和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顺利进行。5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12周边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图片来源:自拍2、生物过程分析村庄干旱和雨水无法利用,使得当地气候虽然提供了多种动植物生长的环境,但无法形成了田地,林地、人居生态环境的连接,建立蓄水和节水工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基本水源保障,提供动植物的栖息地,保证新农村建设和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顺利进行。3、人文过程分析人文过程主要包括村庄聚落形态的演变过程,村民日常生活习惯、视觉感知等范围。近年来,彭原乡的建设用地在不断扩张,村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朴实的生活作风,也养成了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在实地调研中,例如大部分居民都有随意投掷垃圾的习惯,甚至发现病死的家禽、农药瓶都被随意丢弃中(图6.13),严重污染了地下水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村庄规划的实施,居民渴望形成集中居住区、休闲区等功能分区明显的布局诉求也提高。图6.13居民住宅环境现状图片来源:自拍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1.3场地评价评价从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利害关系角度进行的场地分析,为水景观规划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结合场地特点从反规划设计角度对场地的设计所要提供的功能性给出评价。1、关于雨洪集蓄功能彭原乡水土流失严重,乡村排水不畅。全年大部分时间的干旱期,造成农业灌溉只能采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缺失。因此为了保证农业灌溉需求,保护地下水系统,遏制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水景观建设前提要对大部分地表降雨及洪水资源收集,从而避免雨季洪水集中排放冲刷周边土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在水景观运行期间,还可通过适当的补充回灌,不断地补给周边地区地下水系统,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得以保护。2、生态廊道的功能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情况,以及村庄建设用地的扩张、农业用地的改变、农药化肥的使用也威胁生物的生存环境。因此结合现状用地地形地貌,保证灌溉的前提下,考虑当地植物种类的优势和植物自然群落的规律,采用分层的植物群落进行种植。上层树种有:油松、法桐、银杏、槐树等;中层树种有:碧桃、樱花、玉兰等;草本植物有:芦苇、麦冬、草坪等。同时考虑一些经过驯化的植物种类。设计充分利用丰富的需要,创造出风格迥异的人工植物群落,为村民提供美观、舒适、有趣的植物群落空间,建立相应的动植物生态廊道。(图6.14)常绿乔木雪松、圆柏、云杉、油松、白皮松落叶乔木皂英、银杏、楸树、合欢、国槐、五角枫、垂柳、柿树、青桐、榆树、法桐、山杏、樱花、白玉兰、红叶李、二乔玉兰、文冠果、红枫、紫荆、贴梗海棠、木槿、暴马丁香、榆叶梅、黄花槐、红碧桃灌木及地被黄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小叶黄杨、金边黄杨、大叶黄杨、连翘、金叶莸、丰花月季、粉花绣线菊、美人蕉、珊瑚、珍珠梅、黄刺玫、矮叶紫樱、火棘、红瑞木、锦带花、铺地柏、红叶芒、芦苇、麦冬、草坪图6.14植被选择表图片来源:自绘3、视觉感知和文化景观体验功能彭原乡场地位于庆阳机场区,场地位于庆阳市北入口。但现状较为脏乱,住宅周边农药瓶、垃圾随意丢弃。住户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聚落。当地特色民俗文6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刺绣、剪纸、皮影、手工艺品、农耕文化没有得到好的发扬。因此改善目前周边的景观环境,大大提高居民生存环境,提高周边规划地区的环境质量,发扬民俗特色,是营造新型的乡村休闲空间和对外展示文化风貌的要点。6.2甘肃庆阳北湖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场地的分析和评价,所提出的场地功能需求,完成反规划设计方法的最后方案决策部分。6.2.1水环境治理方案根据彭原乡和周边环境的要求,集雨区内排水管网系统全部采用了雨水、污水分流模式,输水系统、截污净化系统、贮存及配水系统组成(图6.15)。形成整个雨水收集系统,更有利于雨洪水资源的集蓄利用。按照相关项目的计划标准,北湖水体水质标准按照GB3838-2002的中III类水平来进行。在蓄水之后,为了防止出现水体污染的情况,必须做到:其一,严格控制生活垃圾等废物排入集水区中,在居住区部分采用庭院废水净化(图6.16);其二,必须增加人打扫工作;其三,针对雨水收集建立人工湿地,以及水塘系统对其中的雨水采用预处理技术;其四,建立雨水资源利用系统布设雨水径流净化设施,如沙过滤池、植草沟、雨水净化系统等[73]。从生态角度对水体环境进行净化和生态循环处理。图6.15雨水径流收集利用系统图6.16生活废水处理意图图片来源:自绘图片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北湖人工湖进行蓄水工作准备以后,为了实现护岸的目的,建立生态性绿化护岸。除此之外,还必须让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其环保意识,防止错误的开发行为对环保造成的极大的损害。6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路面设计结合雨水收集净化设施,保留天然种植土,从而利用植物涵养水土的能力来减少地表径流。尽可能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绿地景观灌溉节水措施,尽量避免采用人工漫灌等措施。运用雨水及处理过的中水进行绿化灌溉(图6.17),既能节约水源,又能净化水体。选择抗旱节水型植物(如沙棘、连翘、圆柏等)进行景观设计,减少园林绿地系统的供水量。图6.17植物-砂滤床净化设施图片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绿地步行道路的设计标高高于周边草坪,使得硬地的地表水流绿地中,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绿化浇灌所用的水资源,同时也减少了清洁的工作量等立足于本地的节水措施。6.2.2水系布局通过北湖人工湖蓄洪水利工程建立具有一定调洪库容的人工湖水系,从而达到调节彭原乡新农村周边区域性水量平衡,控制径流发生量及其时空分布,减缓排水系统压力,这也是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对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74]。通过庆阳西峰市水系分析图和区位水系规划图可以看出,北湖对于水量调节的作用。雨洪时期防止雨水对村庄的地面的冲击,发生内涝等问题,干旱期通过北湖的蓄水能力解决彭原乡农业灌溉问题。(图6.18、图6.19)。6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18庆阳西峰城市水系总体布置框图图6.19庆阳区位水系规划图图片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图片来源:庆阳旅游十三五规划报告6.2.3水景观总体布局根据场地民居、农田、基础发施的分布现状,在综合考虑适宜性、文化性等方面的前提下,将工程景观打造成一个以“莲花湖”独特的水文化体验为主线,以彭原乡特色寺庙文化和风水文化突出莲花造型,求得吉祥含义;以庆阳民俗文化为文化支线;花卉艺术为艺术支线;整合周边居民散户居住情况。整个景区的地势成缓坡,建成区的雨水排放充分利用地形,然后就近排入水体,建立完善的设施,集蓄雨水、防洪、保塬、水资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水景观规划项目。(图6.20)图6.20庆阳北湖水系分析图图6.21庆阳北湖景观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图片来源:自绘6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总平面布局以莲花形水体为主要景观节点中心展开(图6.21),以南北向为景观主轴,东西向为次要景观轴线(图6.22);五个次要景观节点围绕在莲花水体周围,凸显了水为整个景观之灵魂,周边雨水从四周向莲花主题水体汇聚。沿南北向和莲花水体周围,依次布局北湖景区的展示区:主入口广场区、民俗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休闲游憩广场区、莲花湖心游赏区以及香远溢清居住区(图6.23)。图6.22庆阳北湖景观轴线图图6.23庆阳北湖景观功能分区图图片来源:自绘图片来源:自绘6.2.4分区景观节点设计主要包括六个区域:(1)主入口广场区:“主入口广场区是最先向外界展示景区风采的窗口(图6.24、图6.25),所以整体规划设计采用整齐对称式的布局设计,体现景区大气磅礴的风格。在主干道两侧,种植庆阳当地特色树种,两排树木相映成趣,突出反映了一个的严而生动的气氛,同时设置停车场区域。在停车场处硬质地面设置雨水收集、净化设施(图6.26)”。6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24主入口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图6.25主入口效果图图6.26停车场雨水收集、净化设施图图片来源:自绘图片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民俗文化展示区:“民俗文化展示区主要是为了展示庆阳当地的民俗文化,庆阳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非常丰富,大部分都是人们所熟悉的,比如香包刺绣、民歌、荷花舞文化等等,每一样都丰富多彩且文化内涵丰富。民俗文化展示区景观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尊重原有的自然元素,再结合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根据原有的地形、水体分布及建筑设计布局,将民俗文化展示区分为印刻诗歌、华夏亭、华夏古风广场、民俗风情墙、碧阶林荫五个景区,分区明确,交通顺畅,基础设备齐全,植物种类繁多。(图6.27、图6.28、图6.29)在北湖水利风景区的景观规划中,从中挖掘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再结合北湖水利风景区环境要求功能要求等,将庆阳丰富的民俗文化应用到设计中,努力突6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显自身特点,突出文化性的规划原则”。图6.27民俗文化展示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图6.28民俗文化展示区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图6.29民俗风情墙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6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休闲娱乐区:“休闲娱乐区主要景观功能是提供人们休息娱乐,缓解生活压力和精神疲倦的场所。为了创造宁静的休息、交流环境,植物配置上选择了较柔软枝叶的植物。在景区内适当合理的布置休息座椅,散步道等,以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要,突出规划中的全息性。休闲娱乐区位于是北湖水利风景区右下方,是集休闲,娱乐,观景,购物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其中分为五个区域,绿影扰扰,风情商业街,寻踪漫步,水调码头,风情廊架,这五块区域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让游客在休闲娱乐区中游览时,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休闲娱乐区的设计思路是将建筑,绿化和植被,铺装,景观小品,充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现代景观的人性化与生态化,各个空间相呼应,构成一个整体,空间更紧凑。”(图6.30、图6.31、图6.32)图6.30休闲娱乐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图6.31商业广场效果图图6.32寻踪漫步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图片来源:自绘6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莲花湖心游赏区:“莲花湖心游赏区位于北湖景区中央,由湖体、湖心岛组成,湖体外形为三个蝙蝠,内设中心湖,以三个蝙蝠形状水体连通,中间通过不同式样的三座拱桥分开,以供行人观光,中心湖通过暗管与外围水体连通,湖体为圆形,中心湖与外围水体之间留有人行观光道,满足了人们爱水亲水的心理。(图6.33、图6.34)项目采用雨污分流排水制。雨水由汇水系统汇集后进入沉砂池,经处理后排入湖中;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有通过地面雨水通过地面多种收集方式进入湖体,完成蓄水作用,以供给灌溉、动植物生存需要等,保障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图6.33莲花湖心游赏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图6.34莲花湖心游赏区鸟瞰图图片来源:自绘(3)休闲游憩广场区:“休闲游憩广场区以微小的地形设计,结合景观走6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廊,在走廊的位置,推动绿色,边缘的设计主要采用的是组合的乔灌木。休闲游憩广场区为带状景观,依次以景观长廊、树阵广场、人物展示景墙和特色雕塑展示作为景观轴线整体布局。整个广场的设计展现自然园林文化特色为宗旨,最大力度的创造开敞式大型文化活动交流空间,设置多样化文化特色小品,渲染广场的文化氛围。整个规划和设计通过园路的隔断而分成了不同的景区。每个节点的有机亲和性,构成美丽的景色。休憩绿地通过创造一个完整的人造环境,宁静的休息、交流生态环境。”(图6.35、图6.36)图6.35休闲游憩广场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图6.36休闲游憩广场区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4)香远益清居住区:“香远益清居住区规划设计以人为中心,人、自然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着意营造优美的环境、为居民塑造舒适便捷的栖息之地(图6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37、图6.38、图6.39)。强调利用带状的景观空间,景观的串游,加强各个景观之间的整合,使整个居住区更加协调统一,且具有步移景换的丰富变化的视觉效果,户外休闲空间变得更精彩,创造休闲愉快的生活环境。居住区设置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完成废水的再次利用,形成水生态系统的整体循环。”图6.37居住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图6.38居住区局部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图6.39居住区局部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7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5水景节点设计水景节点主体包括三部分:(1)景观长廊“:景观长廊将西侧的自然种植林与东侧的硬质铺装广场分割,但又把北侧的树阵广场合南侧的多彩林荫联系起来,即分割了空间又起到了围合空间的作用,将空间化大为小,但又隔而不断。景观长廊品面布局自由曲折,使游览路线延长,视觉丰富,增加更多的可观赏内容,即可以欣赏到湖心景区的碧波荡漾,又可以领略到树阵广场的绿荫丛丛。长廊曲之有理,曲而有度,不为了曲折而曲折。景观长廊设置与地形密切相关,长廊建在平坦的地形上,为了争取更多的变化,在平面布局力求多样,应合情合理的再统一中寻求变化,而且,景观长廊建在中心湖体景观旁边,为游人提供在水边休息的场所,长廊为得水面倒影与紧临水面的效果,可以竟可能靠近水面,若部分挑入水面,临水效果更好。突出生态景观应用农村水景观适宜性。”(图6.40、图6.41、图6.42)图6.40景观长廊节点详图图片来源:自绘7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41景观长廊岸线立面图图片来源:自绘图6.42景观长廊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3)莲花湖心水域游赏区:“位于景区中央,由湖体、湖心岛组成,湖体外形为莲花型,内设中心湖,中间通过不同式样的三座拱桥分开,以供行人观光,项目采用雨污分流排水制。雨水由汇水系统汇集后进入沉砂池,经处理后排入湖中;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中心湖通过暗管与外围水体连通,湖体为圆形,中心湖与外围水体之间留有人行观光道(图6.43)。7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43莲花湖心水域剖面图图片来源:自绘岸线应多采用湿地基质的卵石、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始岸线自然升起,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可使水面与岸呈现一种生态的交接,既能加强湖区水体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湖边鸟类、两栖爬行类等动物提供生活的环境,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并且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对景观生态学理论中生态游憩得到良好的表达。”(图6.44、图6.45)图6.44莲花湖心水域游赏区岸线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7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45莲花湖心水域游赏区岸线立面图图片来源:自绘(4)水调码头区:“水调码头位于寻踪漫步的上方,也是休闲娱乐区中最亲水的一块区域,是突出于莲花湖步道的观景平台。水调码头本身就是一个景点,有一定庆阳文化的特点。它的功能是满足游客观景,因码头为一个平台,植物小品较少,让游客可以充分的观察莲花湖的美景,并且视野开阔,场所空旷,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切的感受大自然。(图6.46、图6.47、图6.48)图6.46水调码头平面图图6.47水调码头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图片来源:自绘图6.48水调码头立面图图片来源:自绘7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调码头则是休闲娱乐区中唯一亲水的部分,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将莲花湖与水调码头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运用铺装,灯光,小品,使码头的层次更丰富,更好地观景。水调码头是一个亲水空间,因为临湖湿气较重,所以材料选为防腐木,在码头的东侧种植了高乔木,让游客可以在炎热的夏天避暑,使路过的游客可以在此处休息。要了解莲花湖的最高与最低水位,将码头尽量做得低一些,增加亲水感,并且将码头两边的园路做出高差,使得码头这一区域更有层次感,在码头下方安装射灯,在夜间看一看到五颜六色的湖水,更具现代感。码头它本身的功能就是供游客等待游船,所以在其开放的区域上,可以添加一些具有庆阳特色的花坛,铺装,小品等元素进行点缀,让游客在码头上等待时不那么枯燥,一方面码头本身是一个景观,也可以和周边的景观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因为码头的亲水性,在人多的时候,比较容易出危险,因此我们要做好防护保护措施,比如增加护栏,立警告牌等等,让行人不要拥挤,以免发生意外。满足规划中的亲水性原则。”6.2.6植物配置结合水景观设计采用分层的植物群落进行种植。水生植物、护岸植物、陆生乔木、陆生灌木及地被,建立丰富的植物群落,建立相应的动植物生态廊道,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图6.49、图6.50)水生植物睡莲护岸植物芦苇、细叶芒、垂柳、新疆杨、麦冬陆生乔木皂英、银杏、栾树、合欢、国槐、五角枫,、柿树、青桐、榆树、法桐、山杏、樱花、白玉兰、红叶李、二乔玉兰、文冠果、红枫、紫荆、贴梗海棠、木槿、暴马丁香、榆叶梅、黄花槐、红碧桃雪松、圆柏、云杉、油松、白皮松陆生灌木及地被黄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小叶黄杨、金边黄杨、大叶黄杨、连翘、丰花月季、粉花绣线菊、美人蕉、珍珠梅、黄刺玫、矮叶紫樱、千屈菜、火棘、红瑞木、锦带花、铺地柏、红叶石楠。图6.49植物应用表图片来源:自绘7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6.50植物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6.3本章小结运用反规划理论结合景观生态学和景观格局理论指导甘肃庆阳北湖水景观营造,通过场地表述、场地分析、场地评价、水景观规划决策四个步骤分析提出北湖水景观规划方案,完成具有生态循环特色和乡土文化特色的新农村水景观。7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结论7.1总结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因此,新农村水景观的营造应以发挥农村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和发展农村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主要目的。本文初步探索了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方法。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大量的实地考察,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新农村水景观的营造应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遵循反规划的途径,立足于当地地貌、气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2、新农村水景观的营造受当地区域条件、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状况、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影响,营造要充分利用水体周围的物质要素以及同水体相关的文化要素。3、新农村水景观营造的内容主要包括水环境治理、水景观建设、水景意境构建的选择等多方面。4、在反规划设计方法的指导下,“结合甘肃地区新农村特点,以甘肃北湖区新农村改造为例,根据甘肃庆阳北湖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确定南北向为景观主轴,东西向为次要景观轴线;五个次要景观节点围绕在莲花水体周围,凸显了水为整个景观之灵魂。沿南北向和莲花水体周围,依次布局北湖景区的展示区:主入口广场区、民俗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休闲游憩广场区、莲花湖心游赏区以及香远溢清居住区的水景观规划方案”,满足各类生态过程,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7.2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从新农村水系生态服务功能的角度界定了新农村水景观研究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提炼了新农村景观营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模式。2、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反规划”理论运用于甘肃新农村水景观营造中。7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3展望新农村水景观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发挥新农村水体全方位的生态服务功能,还需要更为深入的探索,这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还要在实践中的不断总结。7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通过学校的学习,研究生历程即将结束,在学习期间:首先,作者要对作者的导师张鸽娟副教授表示衷心的谢意。论文写作初期,张老师就精心指导作者的选题。论文初步成稿,张老师又认真的修改,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议,使论文学术性和科学性大幅提升。其次,也要感谢学院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与同学、老师交流的场所,在那里我完成了研究生阶段学习,收获颇丰。最后,感谢甘肃水利局提供的规划设计平台,在研究生期间完成水利风景区多个规划项目。同学们给予作者巨大帮助和支持。7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张怀振.城乡空间统筹发展下的苏南乡村景观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2]吴梦媛.北方干旱地区小城市景观规划方法研究[D].西北建筑科技大学,2012.[3]熊海珍.中国传统村镇水环境景观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4]王贝.基于内生发展的村庄生活岸线规划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P7[5]王贝.基于内生发展的村庄生活岸线规划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P7[6]苟倩.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传统村镇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4.[7]李静;张莹莹;朱永明.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北戴河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02)[8]黎藜.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P15[9]黎藜.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P15[10]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16[11]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16[12]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17[13]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17[14]夏战战.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榆林榆溪河景观规划途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15]陈宇光.城市空间要素及其结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6]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0[17]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0[18]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0[19]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2[20]张盛旺.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P22[21]张盛旺.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P23[22]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38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4[24]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4[25]蒋俊敏,陈崇贤.水生动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2011(04).P25[26]蒋俊敏,陈崇贤.水生动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2011(04).P25[27]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5[28]王二杰.社会转型期的外症治疗与信仰传承[D].浙江师范大学,2013.[29]张瑞,朱熹.风水思想的历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4.[30]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7[31]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7[32]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7[33]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8[34]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29[35]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0[36]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0[37]陈柏元.广州市番禺区大维村水域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38]熊琦婧.海南环岛铁路绿化探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39]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0[40]胡莉娟.崔文滨.浅谈城市居住区绿化[J].陕西林业科技,2010(08).[41]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1[42]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1[43]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4[44]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5[45]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5[46]郑岩.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阳台”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9.[47]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5[48]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6[49]陈菁,陈勇.水元素与新农村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9.P36[50]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6[51]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78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陈菁,陈勇.水元素与新农村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9.P37[53]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8[54]陈菁,陈勇.水元素与新农村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9.P38[55]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39[56]凡炳文,陈文.甘肃省水资源及其演变趋势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08).[57]王顺彦.甘肃省天保工程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58]白育庆.黄河首曲面临三大危机[N].甘肃日报,2005.[59]王秋萍.甘肃省农业竞争力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60]岳立,郑周胜.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推进机制分析[J].开发研究,2007(10).[61]陈卫平,赵彦云.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田[J].管理世界,2005(07).[62]程祺.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63]麻建学.甘肃省生态贫困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64]胡清明.甘肃省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利用特征分析[J].发展,2001(12).P41[65]胡清明.甘肃省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利用特征分析[J].发展,2001(12).P42[66]陈菁,陈勇.水元素与新农村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9.P42[67]陈菁,陈勇.水元素与新农村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9.P50[68]陈菁,陈勇.水元素与新农村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9.P51[69]贾丽奇.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途径探讨[D].同济大学,2007.[70]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53[71]一种新的城市规划思想方法——“反规划”途径理论频道-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nflr/nydkt/jcck/200604170155.htm)[72]吕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水景观研究[D].河海大学,2008.P54[73]王顺彦.甘肃省天保工程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P62[74]王顺彦.甘肃省天保工程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P638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图片索引:[1]图1.1论文框架图图片来源:自绘[2]图2.1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图图片来源:自绘[3]图2.2传统规划思路图片来源:《“反规划”途径》俞孔坚[4]图2.3反规划思路图片来源:《“反规划”途径》俞孔坚[5]图3.1自然形成河道图片来源:自拍[6]图3.2人工开挖河道图片来源:自拍[7]图3.3水生植物的色相特征图片来源:自拍[8]图3.4水生植物的纵深感图片来源:自拍[9]图3.5水生垂直植物过渡作用图片来源:自拍[10]图3.6婺源菊径图片来源:自拍[11]图3.7古村落的水口图片来源:自拍[12]图3.8赛龙舟图片来源:百度[13]图3.9放河灯图片来源:百度8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图3.10自然阶梯断面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15]图3.11自然复合断面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16]图4.1甘肃省主要河流地表水引用率图片来源:自绘[17]4.2天水甘泉村水污染现状图片来源:自拍[18]图4.3庆阳蒲河段石咀子村水污染现状图片来源:自拍[19]图4.4庆阳蒲河硬质拦水坝图片来源:自拍[20]图4.5玉门昌马水库图片来源:自拍[21]图4.6卓尼康多峡水磨房图片来源:自拍[22]图4.7景泰黄河提灌工图片来源:自拍[23]图4.8崇信龙泉湖水景观图片来源:自拍[24]图4.9东乡刘家峡段水景观图片来源:自拍[25]图6.1项目用地现状图图片来源:自拍[26]6.2项目用地周边地形图图片来源:百度地图[27]图6.3项目周边水系现状图图片来源:百度地图[28]图6.4村庄周围乡土植物图片来源:自拍8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图6.5动物景观图片来源:自拍[30]图6.6彭原乡砖房图片来源:自拍[31]图6.7彭原乡旧平房图片来源:自拍[32]图6.8彭原乡宝塔寺图片来源:自拍[33]图6.9采摘节图片来源:自拍[34]图6.10香包民俗活动图片来源:自拍[35]图6.11皮影民俗表演活动图片来源:自拍[36]图6.12周边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图片来源:自拍[37]图5.13居民住宅环境现状图片来源:自拍[38]图6.14植被选择表图片来源:自绘[39]图6.15雨水径流收集利用系统图片来源:自绘[40]图6.16生活废水处理意图图片来源:庆阳市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1]图6.17植物-砂滤床净化设施图片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2]6.18庆阳西峰城市水系总体布置框图图片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3]图6.19庆阳区位水系规划图图片来源:庆阳旅游十二五规划报告8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图6.20庆阳北湖水系分析图图片来源:自绘[45]图6.21庆阳北湖景观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46]图6.22庆阳北湖景观轴线图图片来源:自绘[47]图6.23庆阳北湖景观功能分区图图片来源:自绘[48]图6.24主入口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49]图6.25主入口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50]图6.26停车场雨水收集、净化设施图图片来源:甘肃省庆阳市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51]图6.27民俗文化展示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52]图6.28民俗文化展示区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53]图6.29民俗风情墙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54]图6.30休闲娱乐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55]图6.31商业广场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56]图6.32寻踪漫步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57]图6.33莲花湖心游赏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58]图6.34莲花湖心游赏区鸟瞰图图片来源:自绘8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9]图6.35休闲游憩广场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60]图6.36休闲游憩广场区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61]图6.37居住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62]图6.38居住区局部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63]图6.39居住区局部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64]图6.40景观长廊节点详图图片来源:自绘[65]图6.41景观长廊岸线立面图图片来源:自绘[66]图6.42景观长廊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67]图6.43莲花湖心水域剖面图图片来源:自绘[68]图6.44莲花湖心水域游赏区岸线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66]图6.45莲花湖心水域游赏区岸线立面图图片来源:自绘[69]图6.46水调码头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70]图6.47水调码头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71]图6.48水调码头立面图图片来源:自绘[72]图6.49植物应用表图片来源:自绘8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3]图6.50植物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9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庆阳北湖地区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策略研究.《中国林业产业》2016年5月9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探索季节性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探索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 探索景观规划设计招标投标活动中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营造技术研究
- 基于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探析后工业遗址保护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 探析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咸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 休闲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探析寒地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应急避难设计模式研究——以三明生态新城虬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城市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淮南子植物园为例
- 地域文化在海水浴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崂山仰口海水浴场为例
- 山地度假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度假区为例
- 探析城市河流堤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桂林金世邦慢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水土保持视角的湿地景观设计措施初探——以渭河干流咸阳段和渭河支流千河段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株洲新农村社区特色景观规划设计——以云田镇美泉社区为例
- 水土保持视角的湿地景观设计措施初探——以渭河干流咸阳段和渭河支流千河段景观规划设计为例